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健康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健康学

相关日志

健康学与抗衰老27:非接触体温测量准吗?
热度 2 laofan68 2020-2-8 19:08
我长期思考健康,提出健康学,衷心希望大家更健康、不得或少得病。并顺便祝大家元宵愉快! 1980 年代我国编辑的《百科全书》上的“体温测量”词条,是由本人所写。 现在新冠病毒疫情严峻,体温测量异常重要。对使用最多的红外线非接触体温测量仪(简称测温仪)测体温,谈点个人想法,供大家和使用者参考。 这类测温仪的最大优点是非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和快速,使它在很多场合很难被其他方法代替。 可能有人会问,测出的体温准吗? 在职时,我搞过6、7年有关体温测量的研究,课题名称是“深部体温仪”。就是采用特殊技术,使体表温度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等于深度1厘米以上的深部体温,这时就可以在体表测量出深部温度了。由于是在体表测量,开始记录的是体表温度,到温度不再增加时就是深部体温。所以很容易知道深部和体表的温度差。有时此温度差能到4度以上。 测温仪测量的是身体发出的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较长,穿透身体组织的能力很差(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如X线),不管身体深处温度多高,这种方法测量出的基本上是体表温度。它比平常说的体温(内核温度)要低,但肯定也与内核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因此,若不规定具体条件,而且测温仪是用被测物体的实际温度来标定(校准)的,可以说用它测量的体温是不准的。 但是,若规定些具体条件,或者说满足一些条件,并且在方法上做些修改,就能比较准确。 比如:规定所有被检测人员都处在25℃、并且无风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找1个体温正常的人,用水银体温表测得他的腋下温度是36.3℃(并且假定测量的非常准确)。再用测温仪在额头、相距1厘米进行测量,把此时的显示 调成36.3℃(不去管额头皮肤的真实温度是多少) 。而且在量程内,测温仪的灵敏度、线性都好。 则在此环境中用同样方法测出的其他人的体温,与他们的腋下温度会相当一致,或者说足够准确。 由此可以知道,若在机舱、车廂内,用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标定好的测温仪测量体温,是相当准的。对虽然下了飞机、火车,但气温变化不大、基本无风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测量结果也是可信的。 但是,若是在公司门口用这种测温仪测量,一个职工是在零下5度,未戴帽子,慢步10分钟后到门口测量额温,另一个职工是坐空调出租车,到门口下车马上测量,即使他们两个人的体温相同,测出的读数肯定不会一样,甚至差别很大。 近些天我家楼门口也测量体温。我多次从0℃左右的外面回来,每次都是36.2℃左右,与我的实际体温很接近。但有一次从20度的家中下楼后,一看外面下雪准备返回,并测了一下体温,结果是37.2℃, 距需要到发热门诊检查只差0.1℃了! 我马上上楼用水银体温表测量,仅为36.1℃,相差1度多。 因此想对大家说的是,若用这类测温仪测量体温,偶尔被告知体温偏高,不要恐慌,可能存在测量误差。有条件的可以用其他方法再测一下。 (2020/2/7)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2395 次阅读|4 个评论
历史 文化45:封龙山诗词:和乔宇的“游封龙山”韵
laofan68 2020-2-4 19:25
和 ( 乔宇的 ) 游封龙山 ( 三首 ) 韵 [1] 赵维藩 [ 2 ] ( 一) 寒山云净耸觚棱,青磴针穿古树层。 海鹤翔鸣依岭峤,石鸡 [3] 饮啄向沟塍。 藏修溪洞怀先哲,疏散林泉羡野僧。 此处高谈天地外,试思千古有谁曾。 ( 二) 青壁南缘厌马疲,杖藤着履咨搜奇。 遥瞻北岳 [4] 云开处,正值西风木落时。 吊古情深忘俗虑,寻诗料足惬心期。 日斜更上双峰顶 [5] ,长啸微吟事事宜。 ( 三) 嶻嶭龙头近太微,奋张两翼 [6] 势疑飞。 峰连恒岳关图画,地枕滹沱 [7] 绕地围。 秋涧鸣琴娱客听,夕阳啼鸟送人归。 却思忘切云霓日,触石偏怜起白衣。 附录:把乔宇的游封龙山录于此,以便对比研究。 游封龙山 尚书 乔宇 ( 一) 清秋山骨晓棱棱,散尽烟霏翠色层。遍野牛羊依草泽,绕村禾黍带田塍。 地存书院寻遗老,树掩禅房问旧僧。笑在封龙最高顶,古今临眺几人曾。 ( 二) 踏遍巑岏力未疲,老夫非是大耽奇。亲看洞口云生处,直待山腰日转时。 九点齐州开远望,三秋恒岳占幽期。龙峰熊耳高千仞,大石题名道总宜。 ( 三) 八面崚嶒拥翠微,封龙山好似龙飞。丹崖远近苍霞映,碧殿东西禄树围。 异境一方惊始到,奇游两日淡忘归。独怜书院无山长,半是黄冠半衲衣。 编者说明: [ 1 ] 这三首诗是作者“和”或者说“对”乔宇的诗“游封龙山”的诗。原文标题为“和前韵”。文中没有(一)、(二)、(三)这3个字,这里文中这三个字是编者加的。 [2] 作者赵维藩:字介夫,别号龙山。诗人,著有《槿园集》。其先山西定襄人,永乐中迁元氏杜庄村。自幼聪敏力学,登宏治庚戌进士。任陕西郃县令。时岁荒,维藩宽平仁爱,多方赈恤,百姓俱兴;擢官刑曹,谳狱明允;历守长沙、太平,廉静公勤,事咸克治;升贵州大参,未任底,以疾乞归,与乡之耆旧优游田亩,诗淸酒偕乐,数年而卒。 [3] “石鸡”,是一种鸟。我小时候在山上经常能看到,但没有近距离见到过,大致印象是:比鸽子大些,主要为灰色,腿 脚 嘴为红色。 [4] “北岳”,封龙山有人称其为北岳,即这里的北岳是指封龙山。 [5]“ 双峰”应该是熊耳峰和狮子峰。但“双峰顶”很可能是熊耳峰下边一点、当地人叫“双尖”的地方。 [6]“ 两翼”有可能是指龙首峰东边的狮子峰和西面距离稍远一点的华盖峰。整体形状有点像张开的大翅膀,当然这只是编者的猜想。 [7] “滹沱”。应该是石家庄附近的滹沱河。它从封龙山北面山脚下不远处流过。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3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26:新型冠状病毒和人体活力
热度 1 laofan68 2020-2-1 19:09
我多年思考健康与健康学,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有一点想法。 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中老年人,就是中老年人容易患病,儿童得病的少,症状轻。 这与前一段时间流感患者以儿童和小学生最多有很大差别。究其原因,与前一段时间小孩集中上课、上幼儿园,而现在相互接触多的是成年人居多有关。但我认为,也肯定与病毒的类型不同有关。 具体情况似乎是,流感病毒容易感染免疫系统功能还不够健全的婴幼儿和小学生,而新冠状病毒容易伤害免疫能力较差、特别是应变能力较差的人。 如果把免疫系统比作防御体系,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当于这个防御体系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有充足的建筑材料,和一支很强的建设大军,正在进行建设。而且可以根据突发情况很快建设有针对性的防御工事。 而老年人虽然有比较完整的防御系统,但工事破旧,进行修补的能力差、应对突发进攻缺乏应变能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是如此。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老年人免疫系统的活力较差,容易被新冠状病毒攻陷。 如何提高身体活力?这是健康学的核心任务。它是一个体系。它有理论、有措施、及很多具体方法,我把其称为健康学模式。不过,选用适合自己的身体或心理训练,只要去做,就会有收获。 结论就是通过增强包括免疫力在内的身体各方面的活力,是减少中老年人受新冠状病毒伤害的一种方法。 其次,病毒进入人体引起的情况比较复杂,若病毒占了上风就使人得病;若免疫系统把病毒消灭了就平安无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两者和平共处,即使超过潜伏期,病毒在体内依然生存但没有症状。其实这种情况可能危害性更大,因为它可能无声无息地把病毒传染给很多人。 当然最保险的方法是不被感染,对于新冠状病毒这类“毒物”,除有关单位研制的疫苗以外,一定不要自己试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现在专家说的戴口罩、多洗手,及进行隔离、包括自我隔离等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2483 次阅读|2 个评论
历史 文化44:封龙山诗词:(尚书 )乔宇的游封龙山3首
laofan68 2020-1-28 19:32
游封龙山 ( 三首 ) 尚书 乔宇 [ 1 ] ( 一) [2] 清秋山骨晓棱棱,散尽烟霏翠色层。 遍野牛羊依草泽,绕村禾黍带田塍。 地存书院 [3] 寻遗老,树掩禅房 [4] 问旧僧。 笑在封龙最高顶 [5] ,古今临眺几人曾。 (二) 踏遍巑岏 [6] 力未疲,老夫非是大耽奇。 亲看洞口 [7] 云生处,直待山腰日转时。 九点齐州开远望,三秋恒岳占幽期。 龙峰熊耳 [8] 高千仞,大石题名道总宜 [9] 。 (三) 八面崚嶒拥翠微,封龙山好似龙飞。 丹崖远近苍霞映,碧殿东西禄树围。 异境一方惊始到,奇游两日淡忘归。 独怜书院 [3] 无山长,半是黄冠半衲衣。 编者说明: [ 1 ] 乔宇 (1464—1531),字希大,号白岩山人,太原乐平(今山西昔阳)人,与王云凤、王琼并称“ 晋中三杰 ”,亦称“ 河东三凤 ”。 成化二十年进士,历户部左、右侍郎,拜南京礼部尚书,后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因直谏君过(对君直言得罪国君),被迫去职回籍,卒谥庄简。 乔宇一生好学,兼通篆籀,为文深沉浓郁,意境坦荡,为诗隽雄豪放,浑然自得,时称北方文苑之魁。其文稿尚有《乔庄简公文集》、《游嵩集》等刊留至今,《恒山游记》为其散文名篇。 [2] 原文献中没有(一)、(二)、(三)这3个字,本文中这三个字是编者加的。 [3] 这里的 书院 肯定是封龙山上的书院,至于是西溪书院、中溪书院,还是封龙书院,编者就不知道了。不过它们都在龙首峰的山脚下,相距不超过1公里,分不清也没有多大关系。 [4] 现在封龙山中有很大一片地方被称为禅房院,编者还在那里生活过近3个月。但不知道原来的禅房所在的具体位置。可以确定的是,禅房在半山腰(海拔400米以上),而书院在山脚下,相距很大一段距离。 [5]“ 最高顶”,很可能是熊耳峰顶。封龙山最高的山峰是熊耳峰,华盖峰和狮子峰。其中熊耳峰附近的文化底蕴最丰富。 [6] 巑岏,可能是指现在的赞皇县和元氏县。元氏县东西长南北较短,西部(包括封龙山所在部位),及其南面的赞皇县都属太行山区。东部是平原,它的南面是高邑县。换句话说,赞皇县的北面是元氏县,东面是高邑县。而它的西面就是乔宇先生的出生地山西省昔阳县。 [7] “洞口”,此处的“洞”可能就是编者在《历史 文化38》中所说的封龙山上的白云洞,因生白云而得名。 [8] 龙峰熊耳。编者认为是龙首峰和熊耳峰。 [9] 乔宇的这三首诗被刻在白云洞前面、修真观的巨石上。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3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25:向老师们拜年并祝身体健康
热度 5 laofan68 2020-1-24 18:49
没有全民的健康, 就没有全面小康。 共同践行健康学, 我们都福寿安康! 范振英向各位老师拜年,并祝幸福安 康 2020 年春节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2174 次阅读|9 个评论
历史 文化43:封龙山诗词:封龙十咏之九 、十
热度 1 laofan68 2020-1-21 19:03
封龙十咏其九 [1 ] 安熙 [ 3 ] 穷探不惮远,行登最高峰。顿觉天宇近,一洗群山空。 奇哉此绝境,造化天无功。神襟一以旷,写我浩荡胸。 远意殊未极,更思脱樊笼。何当著神鞭,驾此慵飞龙。 翩翩上箕尾,再见开鸿濛。长啸暮云合,轻衣振天风。 封龙十咏其十 敬斋 [ 2 ] 祠 安熙 桂树徒芬芳,祠宇亦荒废。 弦歌无馀响,香火谁复继。 前修日以远,令人发深喟。 举 觞 酹飞泉,悲歌起横吹。 编者说明: [ 1 ] 我查到的此首诗的标题为“封龙十咏”,没有“其九” 2 字。在封龙十咏的其他九首中,都标有其几,就缺“其九”,于是我就给它加了个“其九”。 [ 2 ]敬斋 。元世祖时翰林学士李冶也。是真定府栾城 ( 现石家庄市栾城县 ) 人。他的两部天元术著作,奠定了他在十三世纪世界数学史和中国自然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所创立的“天元术代数”,方程搞到 6 次,比欧洲代数的产生至少早 300 年。 在《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 中国科学院 2016) 清单》的上篇 ( 科学发现与创造 ) 中,共列有 30 项。其中一项是“天元术”。 [ 3 ]安 熙。 公元 1269—1311 年,字敬仲,号默庵。元代藁城 ( 今河北藁城 ) 人,著名元代学者。早承家学,慕保定刘因,投其就学。不幸刘因去世,便从其门人乌叔备学习,崇尚朱熹学说。他不屑仕进,居家教授几十年。曾在元大德到大年 (1297—1312) 年间,主持封龙书院。弟子来去,常到百人。四方来投师者多有成就。著有《四书精要考异》 ,《丁亥诗注》 ,《默庵集》 。他有多首咏封龙山的诗流传于世,“封龙十咏”就属其中。卒后,乡人为其立祠。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14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24:2019年我的抗衰老成绩
热度 2 laofan68 2020-1-18 19:32
过完了80周岁生日,写今年第一篇有关健康学的博文。2019年我想出了与现在人们普遍遵从的 医学模式 有很大不同的 健康学模式 ,并努力践行。简要总结一下自己1019年在抗衰老方面的成绩: 1 .在主观感觉上,没有感觉更老。不管是在精力、思维、运动、力量、主要器官的功能等方面,都没有感觉有明显减退。每当有人问我多大岁数时,我都是说:还小,才80岁。不仅是这是说,而且确实没有感觉到很老。当然实际上在变老,比如头发可能更少了些,与5年前相比,现在干活发懒。 2 .打羽毛球比一年前反应更快了,接反手球比原来有点力量了。我们打羽毛球是为锻炼身体,而不是为了竞技。不画场地,不用网子,以减少捡球时间。打的是羽毛缺损的球,有时甚至没有一根完整的羽毛。尽管对手也已经70好几,但他拼命扣杀来的球速度还是很快的。反手接这样的球,原来能接到就不错,现在不仅接的准了,也有点往回打的力了,基本可以打到相当于中场的位置。 3 .寒凉试验更进了一步。在室外广场赤搏打羽毛球,前一年(即2018~2019年冬春)这样作的当天最低预报温度是7~15℃,即平均10℃以上进行。 而这个冬天,多次(2019年12月18,26,28,和2020年1月4,9,10,12日)当天天气预报气温大约都在-3~5℃左右,平均1℃左右,在这些天都进行了在室外广场赤搏打羽毛球锻炼。而且没有引起感冒。 4 .前些年左腿只能半蹲,经过多年锻炼,一年前就能蹲下了,但站起时必须靠手帮忙。一年后的现在,站起时不但不用手帮忙,而且不感到困难了。 5 .视力。看远处的视力没有好转,也基本没有变差,测视力仍然为0.2 ~ 0.3。但看近处,比一年前似乎好点,比如药品说明书上的小字现在也能看清了。 6 .排泄系统(结直肠和泌尿系统)的组织和器官的活力好像比一年前有所增强。 7 .过去出现过的颈椎病、幻听、痔疮等没有再出现。肝内结石、心脏传导阻滞等疾病没有加重。 8 .2019年,在科技部主管的《中国高科技》上发表了有关“拓宽中医发展路 创立健康新概念”的文章。还写出了“生物健康工程学”的论文(待发表)及其他几篇短文。 这一年在科学网 发表博文 89 篇,点击数 143150 , 博文数量和点击量都接近此前 11 年的总和。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2034 次阅读|4 个评论
历史 文化42:封龙山诗词:封龙十咏之七、八
热度 1 laofan68 2020-1-14 19:37
封龙十咏 其七 蒙泉 [ 1 ] 安熙 [ 3 ] 作圣有奇功,谁知在蒙养。宣尼赞周经,妙旨存彖象。 千年紫阳翁,人文再宣朗。工夫益精密,为我重指掌。 迂愚抑何幸,久矣绝群想。果行复育德,服膺未云爽。 兹焉得佳名,悠然惬幽赏。时至一濯缨,无言道心长。 封龙十咏 其八 李相读书龛 [ 2 ] 安熙 嵓壑有奇胜,缥缈馀风烟。石室谁所留,尚倚苍崖巅 慨想龛中人,于今几何年。遗迹虽未泯,山深月空悬。 伊予陋庸姿,复苦尘务牵。此道难坐进,低头愧前贤。 尚幸忝私淑,静修有薪传。终当谢浮世,于兹订遗编。 编者说明: [ 1 ]蒙泉:其 水清而甜,喻启蒙之意,学子饮用可增智慧。位置在中溪书院。也是在现在元氏县重修的封龙书院范围内。遗迹依存。 [ 2 ]读书龛: 也叫读书洞。 是两洞依山而凿,内部相通。内有摆放油灯和书籍的壁窟。洞顶有很厚的黑烟旧迹。也在中溪书院,也亦在现在元氏县重修的封龙书院范围内。遗迹依存。 [ 3 ]安 熙。 公元 1269—1311 年,字敬仲,号默庵。元代藁城 ( 今河北藁城 ) 人,著名元代学者。早承家学,慕保定刘因,投其就学。不幸刘因去世,便从其门人乌叔备学习,崇尚朱熹学说。他不屑仕进,居家教授几十年。曾在元大德到大年 (1297—1312) 年间,主持封龙书院。弟子来去,常到百人。四方来投师者多有成就。著有《四书精要考异》 ,《丁亥诗注》 ,《默庵集》 。他有多首咏封龙山的诗流传于世,“封龙十咏”就属其中。卒后,乡人为其立祠。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1214 次阅读|2 个评论
历史 文化41:封龙山诗词:封龙十咏之六
laofan68 2020-1-11 19:05
封龙十咏 其六 西溪书院 [ 1 ] 废址 安熙 [ 2 ] 世道有升降,乾坤几清磨。谁知昔年中,师生此弦歌。 我来爱隹名,杖策时经过。深寻得遗经,山经信非讹。 龙首东昂藏,玉石西嵯峨。高寒枕天井,俯瞰无金科。 清泉下深池,悬崖据阳坡。浮野众麓奇,夹岸桑麻多。 对此奇绝境,令人忆沧波。誓将尘土踪,兹焉老渔蓑。 安得白鹿翁,乐育如莆莪。古人不可作,叹息将如何 [ 3 ] 。 编者说明: [ 1 ]西溪书院 :在封龙山的玉石峰东北,龙首峰西面,虾蟆石下。即大约现在的北龙池村所在的地方。李唐隐士姚敬栖遁之地。宋时有九经张着为山长,聚徒百人。咸平之后废于兵火。 [ 2 ]安 熙。 公元 1269—1311 年,字敬仲,号默庵。元代藁城 ( 今河北藁城 ) 人,著名元代学者。早承家学,慕保定刘因,投其就学。不幸刘因去世,便从其门人乌叔备学习,崇尚朱熹学说。他不屑仕进,居家教授几十年。曾在元大德到大年 (1297—1312) 年间,主持封龙书院。弟子来去,常到百人。四方来投师者多有成就。著有《四书精要考异》 ,《丁亥诗注》 ,《默庵集》 。他有多首咏封龙山的诗流传于世,“封龙十咏”就属其中。卒后,乡人为其立祠。 [ 3 ]原文有此注解 ( 标点是编者加的 不一定对 ) :龙首玉石二峰巳见叙中,玉石峰后有螺峰,上有南北二天井。极高峻望之若天门。山前有金榆科嶂山列峙左右。龙池自古石堂北深谷中流出,经院中而下。虾蟆石高二丈,围百歩。其下书堂。故基宛然朱文公知南康日访得白鹿洞书院遗址复创礼殿书堂、斋舍数十间,仍奏赐敕额及御书石经版本,九经因自号白鹿洞主云。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40:封龙山诗词:封龙十咏之五
laofan68 2020-1-7 19:21
封龙十咏 其五 中溪书院 [1] 安熙 [ 2 ] 炎氛绝高岑,悲风振林丘。吟台一以眺,动我怀古愁。 李公英妙年,于焉此藏修。坐令山中民,莘莘洙泗俦。 规模未云远,芜秽馀嵓陬。圣像空复存,荒凉几经秋。 不遇敬斋 [3] 翁,遗迹谁能求。亦赖明主恩,遂兹圣泽流。 今皇复神圣,丕承拟西周。弦歌独不嗣,嵓壑知应羞。 怀贤既伊郁,抚事增绸缪。悠然发孤咏,远思浩难收。 编者说明: [ 1 ]中溪书院 。刘炜老师的博文 (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87371-1195945.html ) 提供 的安熙的封龙十咏 【并序】中说:中溪书院在龙首峰下,宋初李文正公昉于此受业,山长张蟠叟等数人相与聚徒常过百人,后废于兵,……。 [ 2 ]安 熙。 公元 1269—1311 年,字敬仲,号默庵。元代藁城 ( 今河北藁城 ) 人,著名元代学者。早承家学,慕保定刘因,投其就学。不幸刘因去世,便从其门人乌叔备学习,崇尚朱熹学说。他不屑仕进,居家教授几十年。曾在元大德到大年 (1297—1312) 年间,主持封龙书院。弟子来去,常到百人。四方来投师者多有成就。著有《四书精要考异》 ,《丁亥诗注》 ,《默庵集》 。他有多首咏封龙山的诗流传于世,“封龙十咏”就属其中。卒后,乡人为其立祠。 [ 3 ]敬斋 。即元世祖时翰林学士、大数学家李冶。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1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39:封龙山诗词:封龙十咏之三
laofan68 2020-1-4 19:55
封龙十咏 其三 修真道馆 [ 1 ] 安熙 [ 2 ] 龙山古灵境,连峰郁苍苍。林谷四环合 [ 3 ] ,修真据其阳。 怪石通流泉,洞府馀清凉。杰阁耸奇观,烟霏恣微茫。 眷予平生心,丘壑真膏肓。今朝定何朝?遂惬栖云房。 晴岚染衣襟,顿觉尘虑忘。矧尔羸疾拘,快若脱絷缰。 月高风露清,空明渺银潢。蓬莱信非远,何处求仙乡? 编者说明: [ 1 ]修真道馆 ,应该是修真观,原名徐童观,在封龙山南坡。 一种说法是,唐初徐元英道长在此修行。修成正果后,肉体飞升。唐太宗李世民曰:这里能修出真人。赐名修真观至今。还说,陈传老祖曾在这里修炼,并与赵匡胤下棋赢得了华山,因此这是道家华山派的老祖。 更靠谱的是元氏县崇祯志所述:修真观,在龙山狮子峰前,即唐时徐童观也。宋政和时间改名“修真”,俗呼“上观”。国朝 ( 明朝 ) 从正德五年春至十五年冬,道士张白玉组织重修。首修三清殿,及左右护殿。其后鼎建玉皇殿,左垂则火神殿,右垂则徐神翁殿。又即玉皇殿东筑十楹,以为栖众延客仓庾厨库之所。 ……。 [ 2 ]安 熙。 公元 1269—1311 年,字敬仲,号默庵。元代藁城 ( 今河北藁城 ) 人,著名元代学者。早承家学,慕保定刘因,投其就学。不幸刘因去世,便从其门人乌叔备学习,崇尚朱熹学说。他不屑仕进,居家教授几十年。曾在元大德到大年 (1297—1312) 年间,主持封龙书院。弟子来去,常到百人。四方来投师者多有成就。著有《四书精要考异》 ,《丁亥诗注》 ,《默庵集》 。他有多首咏封龙山的诗流传于世,“封龙十咏”就属其中。卒后,乡人为其立祠。 [ 3 ]编者认为 ,此句与封龙山的形状有关。封龙山虽然是太行山的余脉,但它又可以说是一座东西稍长、接近四面体的孤山。东面是华北大平原,北面有宽阔平坦的地域,南面距它南面的山有好几里路,西面也没有与大山直接相同,而是北紫沟、南紫沟、长河村所在的一道比较狭窄有川。 附带对 2019 年发表的博文小结如下: 在 2019 年,发表健康学博文 23 篇,践行健康学博文 4 篇,健康学与抗衰老博文 23 篇,即有关健康学的共 50 篇。 发表历史 文化方面的博文 38 篇,期它方面的 1 篇 全年总共发表博文 89 篇。在各位老师的支持下,全年总点击量约 14 万 2 千。 在此对各位老师的指教、支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 ! 并祝老师们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1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38:封龙山诗词:封龙十咏之二
laofan68 2019-12-31 19:52
封龙十咏 其二 白云洞 安熙 峨峨两峰间,崔嵬耸双阙。中有仙人洞,恍若仇池穴。 朝开白云生,暮掩白云灭。朝昏有奇变,宛与人世隔。 我来搴绿萝,深寻得幽绝。平生栖遁志,兹焉益超越。 未成长往计,复愧固穷节。永怀静修铭,凄其仰前哲。 会当结茅屋,来此寄疏拙。沈思毕旧闻,长歌抱明月。 白云应更深,老眼益清彻。未敢献吾君,聊尔自怡悦。 编者说明: 1 .今天是 2019 年最后一天,首先祝老师们新年快乐 ! 从 2008 年 9 月 12 日开始发表博文, 11 年多了。今年写的最多,可能凑数的也多。最近较忙,健康学与抗衰老博文不能及时写出,就多抄一些有关封龙山的诗词来凑数吧。 2 .白云洞 。本人不知详情,元氏县志崇祯志记载如下:在封龙山龙首、熊耳峰间。方广丈余。中有石穴可探。穴内常润,云生于此。相传徐真君修道于此,又名“仙人洞”,洞前修真观(见下一篇博文)。 3 .安 熙。 公元 1269—1311 年,字敬仲,号默庵。元代藁城 ( 今河北藁城 ) 人,著名元代学者。早承家学,慕保定刘因,投其就学。不幸刘因去世,便从其门人乌叔备学习,崇尚朱熹学说。他不屑仕进,居家教授几十年。曾在元大德到大年 (1297—1312) 年间,主持封龙书院。弟子来去,常到百人。四方来投师者多有成就。著有《四书精要考异》 ,《丁亥诗注》 ,《默庵集》 。他有多首咏封龙山的诗流传于世,“封龙十咏”就属其中。卒后,乡人为其立祠。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23:我的耐寒凉锻炼
热度 2 laofan68 2019-12-28 19:18
以前多为夸夸其谈,今天说点实的:我的耐寒凉锻炼。 重视体育锻炼已经有10来年了,但以前没有有意识地进行耐寒凉锻炼。每年冬春天总要感冒一、两次。感冒很快就好,但是总会引起咳嗽,尽管又吃中药也吃西药,但总要1~2个月后才会慢慢变好。 我从去年秋天开始有意识地经受一些寒凉刺激,谈以下几点做法和感受: 1 .天凉增添衣服,由预防寒凉恢复到需要时再添加。从前没有天气预报,人们是感觉到冷时才增添衣服。通常还有点惰性,常常是冻的难受了,才增添。还有很多穷人缺乏御寒衣服。这在客观上锻炼了人们的耐寒凉能力。现在天气预报准确,受寒凉容易感冒也是实事。人们怕得病,防寒衣服很充足,也许还有些人想尽早展示自己的漂亮服装,使人们增衣服先于寒凉感受。 我恢复了主要靠自己的感受来确定是否增加衣服。 2 .由感受决定是否增添衣服的原则是:只感觉到有些凉意,即只在短时间感觉风凉或衣服很凉,但不感觉冷、不感觉皮肤收缩发紧时,就不必马上增添衣服。若感觉到身体冷,或平常说的透心凉,淺\表血管明显收缩时,一定要及时增加衣物。 3 .在剧烈运动前减衣服。我们上午的锻炼,主要是在室外广场上打羽毛球和踢毽子。打羽毛球不用羽毛球网、不画场地,这样可以少拣球,增加运动量。经常还是比较剧烈的。最好在剧烈运动前,而不是在出汗后减衣服。尽管在刚脱衣服时会有凉意,过一会就不冷了。微微出汗后小风一吹或感觉穿的衣服很凉,但只要运动后马上穿衣,是不会着凉感冒的。 4 .耐寒凉锻炼也要循序渐进。去年冬天我穿跨栏背心在室外广场打羽毛球最凉一天的天气预报大约是5~16℃。今年穿背心在室外广场打羽毛球最凉的是12月18、26日和今天(28日),气象预报的气温都是-3~5℃左右。不过下身都是穿着秋裤薄毛裤和较厚的裤子,并不是全身衣服都那么单薄,而且都是晴天无风。 5 .膝关节不要受凉。不管是在家还是锻炼,我都不让膝关节受凉。否则会感觉不太舒服。 要说明的是,我的做法有点做试验的性质,大家不要模仿。 不知是幸运,还是耐寒凉锻炼产生了效果,我一年多来一次也没有感冒、也没有咳嗽(偶尔咳嗽几声除外)确是实事。 2019 年马上要过去了,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的各位老师及在科学网工作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我的小孙女放假我要多陪她,春节前事情也较多,所以2020年1月份会发些博文,但不再定期发表,向老师们表示歉意! 预祝老师们新年好! 范振英 2019/12/28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22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历史 文化37:封龙山诗词:《封龙十咏》之龙首峰和吟台
热度 1 laofan68 2019-12-24 20:14
封龙十咏其一 龙首峰 [元代 ] 安 熙 奇峰千仞高,突兀倚天表。神龙几何年,俯首效苍峭。 我行费跻攀,坐倚寒木杪。放杯聊极目,已觉尘寰小。 尚恨世累拘,未许谢棼扰。会有赏心人,相期拾瑶草。 封龙十咏 其四 吟台 安熙 步上吟台荒,极目但平楚。四顾渺无人,持杯欲谁语。 心期友招隐,自笑非梁父。抱膝一长歌,商声振林莽。 编者说明: 1 .《封龙十咏》是元代著名学者安 熙所作的一组有关于封龙山的诗,这是第一首和第四首。 2 .第一首诗的名称“龙首峰”,有的地方写成了“龙耳峰”。我认为龙首峰是对的。我们当地把此同峰叫龙脑,即龙的脑袋,所以应该是“龙首峰”。出错的原因可能是“首”与“耳”接近,还有一种可能是同在封龙山上的熊耳峰很有名,结果就把“龙首峰”稀里糊涂写成“龙耳峰”了。 3 .第二首诗的“吟台”不知在那里。我所知道的封龙山上,只听说在八仙堂对面的山峰 ( 应该是狮子峰 ) 上有个高台,传说是八仙修成正果后升天的地方。不知道其他什么地方是否还有“台”。 4 .“吟台”中最后一句的“商”字可能是“高”字的笔误。 5 .安 熙 :公元 1269—1311 年,字敬仲,号默庵。元代藁城 ( 今河北藁城 ) 人,著名元代学者。早承家学,慕保定刘因,投其就学。不幸刘因去世,便从其门人乌叔备学习,崇尚朱熹学说。他不屑仕进,居家教授几十年。曾在元大德到大年 (1297—1312) 年间,主持封龙书院。弟子来去,常到百人。四方来投师者多有成就。著有《四书精要考异》,《丁亥诗注》,《默庵集》。他有多首咏封龙山的诗流传于世,“封龙十咏”就属其中。卒后,乡人为其立祠。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1272 次阅读|2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22:感冒的人为啥这么多?
laofan68 2019-12-21 19:24
我所在城市发布流感橙色预警,感冒的人很多。 本周二(12月17日)下午送小孙女去学跆拳道时,听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所在的斑上大部分学生都感冒了,只有7个来上课,而且数学和语文老师也感冒了。过后我孙女说,她们37个人的班有13个患病没有来上学。周三仍然是13个,只是原来病的有2个来上课了,又有2个新生病的。 周四(12月19)市健康委正式发布:本市“已处于流感流行高峰期,达到橙色预警水平”。“未来2-3周,……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的风险将继续增加”。 流感不能算大病,但也不能算是小事。我所在城市仅市儿童医院1家,每天就有1万多病人就诊,我想全市患病儿童可能达数十万。加上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感冒及诱发的其他疾病等,造成的损失,恐怕不是小数字。 感冒,中医说是外感风寒,英文的感冒和冷是同一个词,西医说寒冷时人的免疫力会降低,加上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时容易传播。所以寒冷时节流感容易流行。 受冷容易感冒,肯定是对的。但问题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甚至汽车内都有暖气,防寒衣服数量多、质量好,身体受到寒冷的影响应该越来越少。不像我小时候那样,冬天经常冻得浑身打颤,两脚麻木。可为什么现在还会那么多人感冒呢? 想来想去又想到了健康学。由于现在人们不知道健康学,基本上没有人去引导人们想方设法提高组织的活力和身体的免疫力,一味消极地强调身体避免寒冷。从秋天开始,只要气温有所降低,气象预报员就会说:“明天温度下降,要注意增添衣服”。朋友见面,也会相互提醒:“天涼了,要多穿点,以免着凉”。 结果是保暖做得好了,但免疫力降低了,仍然很多人患感冒。 我不是说这些老师们的做法不对,而是说现在没有健康学,在医学一统天下的情况下都会这样做。所以创立健康学是很有必要的。 按照健康学,是把寒冷剌激看作是具有双相剂量效应的一种“毒物”。平时要多接受一些轻度寒冷剌激,增强对寒冷的耐受力和身体的免疫力,就会减少患感冒的机会。 本人从去年秋天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寒冷刺激的锻炼。也许是幸运,但更可能是我反复接受寒冷剌激产生了效果,我往年每年都会感冒,而从去年到现在近两年内没有感冒是确凿的实事。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4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36:封龙山诗词:狮子峰的诗一首
laofan68 2019-12-17 19:29
编者说明 : 1 .首先要对刘炜先生致谢 ! 上篇“历史 文化 35 :封龙山诗词:熊耳峰诗二首”博文中第一首的作者,我抄的是元氏县志中写的石宝。刘炜先生经过考证,说应该是刘珤 (bǎo) ,不是刘宝。刘先生介绍的主要内容是: 石 珤,公元 1464 ~ 1528 年,字邦彦,槀城人,明代诗人和平民教育家。代表作品《熊峰集》。因喜爱封龙山熊耳峰风景,所以别号熊峰,人称熊峰先生。 至于元氏县志上为什么把石珤写成刘宝,刘先生说:很可能是活字排版时,因为没有刻“珤”这个字,不得以用“宝”代替“珤”字 。还说古书中这种现象很多,这个“宝”就是“珤”的通假字。 我相信刘先生的考证是有道理的,因此我非常感谢刘炜先生的考证和更正! 2 .本篇抄录一首关于封龙山狮子峰的短诗。 狮子峰是在熊耳峰南面、离熊耳峰很近、两者高度差不多、可能是比熊耳峰更陡峭一些的一个山峰。它与熊耳峰一样,都是在封龙山东部、俯瞰华北大平原的很高的山峰。 诗的作者李 遹,字平甫,栾城(现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人,金朝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进士,高才博学,无所不通。为人滑稽多智而不欲表自见。工画山水得前辈不传之妙,龙虎亦入妙品。然皆其余事也。平生诗文甚多。 狮子峰 金 李 遹 解脱眼光三界静,端公伎俩一时休。 云间正使金毛现,仔细看来是石头 。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2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 文化35:封龙山诗词:熊耳峰的诗两首
热度 1 laofan68 2019-12-10 19:46
编者说明 :熊耳峰是封龙山俯瞰华北大平原 ( 即最东面 ) 的一个很高的山峰。编者考查认为,现在河北省电视塔就建在熊耳峰上。本文的两首标题为《熊耳峰》的诗抄自元氏县志。 熊耳峰 尚书 石 宝 封龙山势壮 , 嶻嶪见熊耳; 高崎层霄间,下听几千里。 威深貔虎避,意拔雷电起; 乃知天降灵,自与凡石异。 浮岚出晴丹,淑气迎夜紫; 仿佛悬崖旁,呵护有神鬼。 我思汉三老,幽谷访遗屣; 人去事亦非,荒地但秋水。 地灵应未散,烈士还继轨; 遥遥白云中,何人隠高几? 编者说明: 作者 石 宝。在崇祯志中写的是“尚书 石 宝”;在同治志中写的是“明 ( 朝 ) 石 宝” 熊耳峰 元 安 熙 穷 探不惮远,行登最高峰。 顿觉天宇近,一洗群山空。 奇哉此绝境,造化天无功。 神襟日以旷,写我浩荡胸。 作者元朝安 熙 :藁城人,早承家学,慕保定刘因,方将造门,而因已没,乃从因门人,问其绪说,及得朱子之书,即尊信力行,家居教授,垂教十年,四方来学者多所成就。既卒,乡人为立祠。门人苏天爵为辑其逸文 ( 或秩文 ) 。幼游学于封龙书院。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3143 次阅读|8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20:自由基
热度 1 laofan68 2019-12-7 19:54
经常能听到说自由基对人体有害,抗氧化剂可以消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参加的一次全国性传感器和敏感元件的学术会上,一位老兄到台上没有讲传感器方面的内容,而讲的是当时一些化装品广告中宣传含有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抗衰老。当然这位专家不是为化装品做广告,而是讲SOD是抗氧化剂,确实有消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但是化装品中的含量很少,根本起不到抗衰老作用。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自由基和抗氧化剂。 现在我们知道,自由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于在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才会形成稳定的物质。因此含有自由基的原子或分子团就会夺取邻近物质(包括脂肪、蛋白质、DNA等)的一个电子,使自己成为稳定的分子。而被夺去一个电子的分子团又成了新的自由基,再去夺电子……。这种结果会使有的细胞结构改变、功能损失。甚至导致基因突变,器官受损、加速老化、引起疾病。 SOD 、VC等抗氧化剂能够消除多余的自由基,有利于健康,延缓衰老。若用的恰当,确实对人体有利,这是容易理解的。 但这里特别要说的是,人的生理过程离不开自由基,少量的自由基是人体必需的。例如白血球利用自由基来杀死外来的微生物;体内的一些分解代谢的反应需要自由基来催化。笔者以前博客中说过的信使分子NO就是一种自由基。所以自由基也有“毒物的双向剂量效应”,即在某一阈值内,对人体是有利的,但太多会伤害身体。 医学可以单独讲抗氧化剂能消除自由基、能抗衰老;硝酸甘油可以缓解急性心肌梗塞等。而且用的恰当,确实对身体有好处。 而健康学不是治病,而是争取健康水平的提高。所以既要考虑自由基太多时,要消除多余的自由基,也要考虑太少也会影响生理功能,对身体不利。甚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那种自由基在什么情况下对人体有利或有害。就是说,健康学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利用好自由基的“毒物的双向剂量效应” 还要特别说明的是,人体是一个功能很强的复杂系统,不仅能产生自由基,也一定具有在一定条件下消除自由基的功能,不一定都需要服用抗氧化剂。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19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历史 文化34:封龙山诗词:吴桥古冢 试剑巨石
laofan68 2019-12-3 20:32
编者说明 :一条发源于元氏县西面的赞皇县、东入高邑县的槐河穿越元氏县,而且元氏县城在槐河北岸不远处。按山的南面、河的背面为阳,用“槐阳”代表元氏县合情合理。槐阳八景是赵维藩关于元氏县的 8 首诗。这 8 首诗中有 6 首是关于封龙山的。本文是槐阳八景中的第 7 和第 8 首。抄于元氏县志的乾隆志。由于“吴桥古冢”这首诗在崇祯志和乾隆志中有几个字不同,编者认为乾隆志中的更合理,所以本文抄于乾隆志。 作者赵维藩:字介夫,别号龙山。其先山西定襄人,永乐中迁元氏杜庄村。自幼聪敏力学,登宏治庚戌进士。任陕西郃县令。时岁荒,维藩宽平仁爱,多方赈恤,百姓俱兴;擢官刑曹,谳狱明允;历守长沙、太平,廉静公勤,事咸克治;升贵州大参,未任底,以疾乞归,。与乡之耆旧优游田亩, 吴桥古冢 赵维藩 览胜山前有路通,吴桥西出跨长虹。 桥边水澨屹孤冢,亘古不骞如新拥。 泉下长眠必异人,姓名传说恐非真。 清明一酹还相问,伫立凄风独怆神。 编者注 : 吴桥古冢是传说中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墓。它是距封龙山书院约 2 公里、在书院东南方向的吴桥旁边的一座古墓。至少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桥还有,我从上面走过好多次,但对古墓我没有什么印象。 试剑巨石 赵维藩 奇峰跃出造化炉,峰峦试劈同枯株。 遗踪斩然双石罅,神物多年定化龙。 名公鑱崖作大书,风雨不蚀完如初。 山灵于此宁无意,要使奸回畏剿除。 编者注 : 试剑石是封龙山上的一块巨石。
个人分类: 历史 文化|3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与抗衰老19:过敏原能够治疗过敏?
热度 1 laofan68 2019-11-30 19:48
过去听说过幼年生活在“不干不净”环境中的孩子,长大后患过敏性疾病较少,它还有个绰号叫“卫生悖论”。但成人对一些物质的过敏,一直认为是不治之症,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就是彻底不要摄入和接触相关过敏原。 前不久科学网上张磊老师的博文“花生过敏,吃点花生就好了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207296.html ) 中说,最近的一种名为Palforzia的药物,有望获得FAD的批准。它是治疗花生过敏的药物。 过去只知道花生好吃,我还真没有听说过花生过敏。但张磊老师的博文中说有这种缺陷的人还真不少。在美国,花生过敏的儿童高达2.2%,就是说,每1到2个班的小学生中就可能有1个。成人所占比例少点,约为1%。而且这种花生过敏的人有增加的趋势。此药给这些人带来了希望。 但是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种价值数亿美元的药物,其实只是一小团花生粉末。其原理是让这些有过敏缺陷的人,通过有意识的小剂量、长时间暴露于过敏原----花生蛋白中,使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变得不那么敏感,建立耐受。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 用小剂量过敏原治疗过敏病 。 乍一看这种事不可思议。但若把人看作是一个很多组织或机能都有恢复、修复、加强、再生和有自平衡能力的复杂系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实际上,通过较轻的寒冷刺激增强抗寒能力,通过接触少量病菌或病毒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接受少量 x- 射线、 g - 射线、氡气电离辐射, 接种各种疫苗等,与用过敏原治疗过敏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可以看作是广义“毒物的双向剂量效应”。 健康学不是靠药物或治疗疾病来提高健康水平,而是靠提高身体的活力、机能、免疫力和适应能力使自己更健康或少受伤害。所以通过对身体的一些剌激来增进健康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192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