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ARM

tag 标签: ARM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东游西逛之海上公路3
热度 2 zhangt10 2012-2-23 09:16
东游西逛之海上公路3
阿拉斯加这个地方,算是美国最后的“边疆”了。 它的首府Juneau却完全感觉不到严肃的政治气氛,似乎八百半英里外的安卡雷奇要比它更有都市的感觉些。我们去城里逛了下,那里主要被繁忙的游轮港口和相关的珠宝店和旅游品店占领,不是针对超有票子的奢华顾客就是中西部风格的大批量T-Shirt商户。真是很有趣的商业市场。 我们听旅社的推荐,第二天定了去Tracy Arm那个峡谷的一日游轮。 这也是大游轮包括的景点。碧水青山,小船可以近距离的靠近冰川和瀑布。 船上有一群帅哥美女,似乎是欧洲来度假的富家子。他们和另一家南方口音的漂亮小孩子玩成一片。 一船热情的气氛,连憨厚的甲板水手也被拉进去笑闹了。 冰蓝 前一天这个冰川大面积的崩落,我们的船没能接近 和自然相比我们人类是如此的微小。 Sawyer Glacier Tracy Arm的花岗石,碧水和瀑布,不比加州的优胜美地逊色呢 南方来的孩子和南欧来的美女,演绎泰坦尼号经典。 轻松一刻。中间那个是船上的水手。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1500 次阅读|2 个评论
review: 基于Proteus的ARM 虚拟开发技术 虚拟开发技术
jiangdm 2011-9-27 11:28
《基于Proteus的ARM 虚拟开发技术 》, 周润景 本书描述如何使用Proteus仿真ARM 参考文献 •周润景 《基于Proteus的ARM虚拟开发技术》 •周润景 《Proteus在MCS-51 ARM7系统总的应用百例》 •焦海波 《嵌入式网络系统设计》 =========== 《 嵌入式网络系统设计 --基于Atmel ARM7系列》 ,焦海波 作者箴言: —从最简单程序开始 —仔细研读代码 —尝试修改与实验 —从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à实践出真知 OS: uc/os-II — www.micrium.com 嵌入式TCP/IP协议栈 LwIP : —Light Weight IP (author: Adam Dunkel) —http://savannah.nongnu.org/projects/lwip/ 个人点评: 没仔细看,感觉还实用,ARM程序我则Proteus仿真和EasyARM 1318上跑过。
个人分类: DSP|3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学生变成了我的老师
chrujun 2010-10-10 16:29
一块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控制板网络工作不正常,最后还是在已毕业的学生QJT的远程帮助下把问题解决了。开始以为是网络芯片的50MHz晶振有问题,更换后发现晶振工作频率正常,但网络还是不工作。又替换网络控制芯片,还是不工作。我们又换了网络变压器,还是不工作。在火车上,我考虑是不是加的磁珠有影响,让学生DH把磁珠短路后,工作还是不正常。 我觉得硬件可能是正常的,于是,我给学生QJT打了电话,告诉了她目前的情况。她说,可能是路由器有问题,要把路由器关了再重启。下午12点49分,学生QJT打电话给我,说问题解决了。要把全部地址设置为公司内部网络的IP地址,而不是局域网地址192.168.0.XXX。她说她通过远程协助,操作系统顺利上传了。 学生长期专注于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他们成了比老师还厉害的老师。 前一段时间为解决同步板的问题,也问了我的学生LXH很多问题,终于把问题搞定了。 当学生超过老师后,学生就真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5708 次阅读|9 个评论
11个窗口揭示仪器开发多平台编程奥秘
chrujun 2010-7-14 13:26
为了开发仪器,不得不同时打开11个窗口。先介绍这些窗口的作用,再写几句总结。 第一个窗口:显示DSP程序文件目录供选择。 第二个窗口:UltraEdit编辑器,用于编辑DSP和LINUX下的C程序。 第三个窗口:VISUAL C++开发环境,用于开发和调试上位机程序。 第四个窗口:与仪器的联机的TELNET终端,用于监控仪器工作状态。 第五个窗口:同样是与与仪器的联机的TELNET终端,用于启动和运行仪器中的各种程序。 第六个窗口:命令行窗口。用于编译DSP程序,用FTP将DSP程序传到仪器。 第七个窗口:命令行窗口。用于上传LINUX程序。 第八个窗口:虚拟机,用于交叉编译仪器中的LINUX程序。 第九个窗口:基于串口的超级终端,用于监控仪器的基本工作状态。 第十个窗口:显示LINUX源程序目录。 第十一个窗口:正在运行的上位机程序,用于控制仪器的测量过程,分析测量数据。 为了开发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和DSP的仪器,需要同时开发运行在DSP、ARM和PC机上的程序。PC机处于主控程序状态,全部程序都在PC机上开发,再通过网络或串口传到下位机。为了实现不同程序的同步工作和调试,需要运行全部程序开发工具,再加上网络传输工具,这个要求必须要同时打开11个窗口,才能满足仪器开发的基本要求。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4976 次阅读|12 个评论
UBOOT及其启动流程
chrujun 2010-6-5 17:28
U-BOOT及其启动流程 仇洁婷,陈儒军 嵌入式Linux系统一般没有自举程序,必须通过启动程序来引导硬件系统进入操作系统。启动程序的工作包括:改变系统时钟、关闭WATCHDOG、初始化存储控制器等。本文针对本嵌入式控制系统所需的硬件方案,植入Uboot1-3.4启动程序。U-Boo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引导转载程序。它不仅支持Linux、Vxworks等操作系统,还支持PowerPC、ARM等多种系列处理器。 Uboot启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汇编来实现,用于完成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初始化,并调用第二阶段的代码。第二阶段由C语言实现,完成相关初始化后,进入命令循环以等待用户命令,或将参数传给内核,引导Linux内核启动。图中给出了Uboot的启动流程。 Uboot-1.3.4中对at91rm9200dk系列的开发板有很好的支持,只需做少量修改即可使用。但是在目前U-Boot-1.3.4引导系统中,不能识别本论文中采用的8MB NOR Flash(SPANSION公司的S29GL064N90TFI04)和1GB NAND Flash(SAMSUNG公司的K9K8G08U0A)两款芯片,需要自行移植。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8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立ARM+LINUX开发环境
chrujun 2010-6-5 17:12
建立ARM+LINUX开发环境 仇洁婷,陈儒军 一、建立目标板硬件环境及软件平台 1. 硬件平台 CPU:Atmel AT91RM9200 SDRAM:两块MT48LC16M16A2 (每块容量为16MB,总容量为32M) NOR Flash:S29GL064N90TFI04 (8M) NAND Flash:K9K8G08U0A (1G) 以太网芯片:DM9161 (10M/100MB) 2. 软件平台 引导程系统:U-Boot-1.3.4 内核:ARM-Linux-2.6.21 编译环境:PC机上的RedHat Linux 9.0 二、搭建交叉编译环境 由于嵌入式系统运行程序的目标平台没有足够的内存及存储资源来完成其编译过程,所以采用在运算能力强、存储空间足够的CPU主机平台(如PC机)上编译出针对ARM平台的可执行文件,这个过程称为交叉编译。 首先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本系统采用宿主机/目标机模式。 宿主机是普通的局域网计算机。目标机是嵌入式ARM控制系统,可以通过RS232串口和局域网络连接到宿主机。可通过远程登陆方式控制目标机,在目标机和宿主机之间也可用FTP方式传输文件。在调试中,将嵌入式ARM控制系统的Debug UART与电脑的RS232接口连接,可使用电脑的超级终端作为嵌入式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终端。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6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M嵌入式主板布局布线要点
chrujun 2010-6-5 15:21
ARM嵌入式主板布局布线要点 仇洁婷, 陈儒军 (1)布局 AT91RM9200芯片是系统的核心器件,需将其放置在电路板的正中,并根据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器件,分别放置在一个区域,不仅有利于减小布线长度,而且还能防止类型不同的器件相互干扰。比如电路板右方是存储模块,主要放置有SDRAM、NOR Flash和NAND Flash电路。 由于本系统使用到5V、1.8V、3.3V数字电源和3.3V模拟电源,可以根据不同电源电压值进行分开布局。将用到5V电源的有电源电路、USB和DS1307分布在电路板的最下方。3.3V模拟电源分布在网络芯片电路下方的电源层上,而且模拟地也紧贴在最底层的信号层上。1.8V电源主要是ARM芯片的工作电源,可将其划分到ARM芯片下方的电源层上。而3.3V数字电源是本系统中的主要工作电源,可将剩下的电源层全部划分为3.3V电源。 (2)布线 本系统的5V电源线、信号线分别宽度为50mil和7mil。信号过孔为10mil/18mil。在走线时尽量保证符合3W规则。 SSC、SPI、UART等接口的时钟线也采用地线隔离方式。由于SDRAM HY57V281620是高速的同步动态存储器,工作频率为133MHz,需要通过时钟同步和采样,因此,为了保证采样的正确性,SDRAM的布线是很重要的。在两片SDRAM布线时,采用Y型分支结构,以便控制数据线和时钟线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并且在时钟线周围加上保护的地线,以起到隔离和屏蔽的作用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6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适合工业控制的 AT91RM9200微处理器简介
chrujun 2010-6-5 15:15
适合工业控制的 AT91RM9200微处理器简介 仇洁婷,陈儒军 AT91RM9200是基于ARM920T核的高性能、低功耗16/32位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微处理器。其内部集成丰富的外设资源,适用于要求外设资源丰富、功耗低、工作严格稳定的工业控制和野外仪器等方面。 AT91RM9200处理器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低功耗:VDDCORE电流为30.4mA,待机模式电流为3.1mA。 (2)双向、32位外部数据总线支持8位、16位、32位数据宽度读写,支持SDRAM、static Memory、Burst Flash、Compact Flash和NAND Flash,满足采集站对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要求。 (3)提供一系列符合工业标准的外设接口,如:USART、SSC、SPI、USB及I2C等。 (4)具有20通道外围数据控制器(PDC或DMA),可以数据的传输更快,同时可以减轻CPU的负担,以便实时响应其它的处理。 (5)支持USB 2.0(12Mbps)主机端口,可以方便在野外采集时另接存储器,以便持续采集。 (6)支持以太网10/100,可以很方便的实现采集之间的快速通信。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4423 次阅读|1 个评论
修改ARM处理器AT91RM9200 LOADER和BOOT源代码
chrujun 2010-6-5 11:34
修改ARM处理器AT91RM9200 LOADER和BOOT源代码 仇洁婷, 陈儒军 1 修改 AT91RM9200-Loader ------------------------------------------------------------------------- 修改Loader.bin的源码 1. 修改 AT91RM9200-Loader/include/main.h #define AT91C_UBOOT_BASE_ADDRESS 0x21f00000, 定义UBOOT在RAM中的起始地址 上述修改针对SDRAM为32M, 地址空间为 0x200000000x22000000。 uboot被解压缩后要被拷贝到RAM的高端地址,防止与其它地址冲突 2. 修改AT91RM9200-Loader/init.c中对SDRAM的初始化 AT91C_BASE_SDRC-SDRC_MR=0x02 在这里要根据具体的SDRAM芯片修改: MR =1(表示16位) MR =0 (表示32位) ------------------------------------------------------------------------- 2 修改 AT91RM9200-Boot ------------------------------------------------------------------------- 修改Boot.bin的源码 1. 在main.c中添加两个外部函数定义 Extern int deampress_image(void *src,void *dst,unsigned int len); 解压缩函数,用来解压缩UBOOT Extern void Jump() 跳转函数 2. 在main.c中修改宏定义 #define SRC 0x10010000 uboot在flash中的基地址,要特别注意这里。 #define DST 0x21f00000 解压缩UBOOT后载入到SDRAM中的地址 #define LEN 0x20000 uboot的大小(最大大小) 3 修改main.c中打印语句 AT91F_DBGU_Pringk() AT91F_DBGU_Pringk() AT91F_DBGU_Pringk() 修改成自己希望的开机文字图样 AT91F_DBGU_Printk(\n\r); AT91F_DBGU_Printk(**************************************************\n\r); AT91F_DBGU_Printk(** Welcome to BGP, CNPC **\n\r); AT91F_DBGU_Printk(** http://www.bgp.cnpc/ **\n\r); AT91F_DBGU_Printk(** Tel:86-312-3736048 **\n\r); AT91F_DBGU_Printk(**************************************************\n\r);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5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选择嵌入式教学系统
hlyxue 2010-5-28 08:59
嵌入式技术是近年来日渐普及的电子技术。 嵌入式产品以其体积小、 功耗低、处理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在通讯、网络、工控、医疗、电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嵌入式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各个高校为适应人才需求,陆续开展了嵌入式技术的教学和实践。很多老师在前期接触嵌入式技术时,对于在嵌入式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芯片和嵌入式操作系统还存在很多疑惑。再加上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误导,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本文从芯片性能、成本以及操作系统三个方面来探讨什么样的系统能够满足当今嵌入式教学的需求。 芯片选择: ARM7还是ARM9?   ARM7芯片,比如三星的S3C4510曾在低端的网络产品中大量的使用,但由于其性能限制,正在逐渐被淘汰。国内有些两三百元的低端ADSL路由器便是采用的ARM7的芯片,是台湾、日本倾销到大陆的产物。实际上,现在S3C4510确实已经要停产了。目前ARM9系列的处理器已经取代ARM7成为目前应用领域的主流,ARM9 芯片主频高、性能优越、内部集成的接口丰富、工艺先进,在性价比、功能、功耗方面都远远超过ARM7。   那么到底什么芯片适合教学?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我们只要弄清楚为什么而教学就会有答案了。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让学生具备人才竞争的实力。那么怎样才有竞争力呢?要学习有生命力的经典技术,学习进行电子设计的主流技术。   不可否认,市面上的产品里面ARM7尚占有一定的市场,但这与它将被淘汰的事实并不矛盾。这一点上ARM7处理器和四位单片机的情形比较类似,目前成熟的家电里有的地方还在采用4位的单片机,但是4位单片机不会成为嵌入式教学的内容。4位单片机的技术已经被挖掘得一干二净,已经停止研发了,明智的公司不会投入任何研发的资金和人力进去,成熟的技术到处都可以信手拈来。实际上,很多家电公司早在一两年前就预见了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开始了32bit MCU 的开发以求在即将到来的信息家电时代争得一席之地。ARM7的技术也是已经饱和的技术,现在的大型的芯片厂商已经停止了ARM7芯片的研发,这种现状对高校进行嵌入式教学的选型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ARM7不具备经典性,不具备有高校用来教学科研的价值。现在的公司做产品多数是首选ARM9的芯片,他们会选择熟悉ARM9的毕业生进行产品研发。如果说8位单片机是单片机系列里面的经典,那么ARM7则离经典二字实在差的太远。ARM7系列中有代表性的处理器,都是针对某方面的应用而设计的,接口较为单一,因此,在高校本科、研究生教学方面,ARM7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未来是多媒体技术普及的时代,看看国内市场和实际产品开发对工程师的需求:VoIP要用到音频压缩的技术;去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排行第一的硬盘MP3播放器要用到MP3编解码技术;视频监控和目前最火的PMP产品技术都要用到MPEG4/H.263/264编解码技术;ARM7的性能满足这些需求吗?现在最通用最基本的外设是USB的天下,而ARM7没有内置这种接口。还有TCP/IP网络技术,ARM7几十兆的运行速度使10/100M以太网口形同虚设,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采用ARM9系统是进行ARM高校教学的基本硬件要求。 成本价格:看单个芯片还是整个系统?   ARM7便宜吗?是的,单从一颗CPU的角度,ARM7要比ARM9便宜40元人民币左右。而实际上ARM9芯片价格也已经非常便宜,可以控制到10个美金以内。目前,半导体厂商都已经将芯片研制、生产的重点转移到ARM9 以上的芯片上来,随着出货量的增大和生产工艺的提高,ARM9芯片价格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而ARM7 的芯片则因为需求的减少,生产工艺的陈旧,在芯片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必定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况且产品的成本可不是只看一颗CPU的,如果从整板的角度来看,ARM9比ARM7还要便宜。因为集成度高,许多外设ARM9不需要外扩,例如USB HOST/LCD controller等,而这些ARM7都要外扩,最后算下来,成本反而会高过ARM9。当然也可以不外扩,那很多流行的接口技术、应用功能都无法支持,势必会限制产品的应用范围。未来的ARM7芯片,最多只能在某些领域继续得到应用,而不再具有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操作系统:Linux是我国软件的国策。   Linux是我国软件的国策,这点关注IT行业的人士都了解,庞大的使用群体、开放的体系和浩瀚无垠的丰富资源使得Linux必然是日后我国普及和推广的重点。Linux的优越性已经深入人心。Linux必然是我辈学习和工作实用的无可争辩的首选。   除了Linux,不可否认 uCOS 也是进行嵌入式教学的选择之一,但是从嵌入式的三要素:CPU、操作系统、网络技术三个方面来考虑,uCOS显得先天不足。首先,uCOS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操作系统,它只提供进程管理和调度程序,用uCOS来教学实际上相当于缺少了嵌入式的操作系统这一大要素;其次,uCOS资源太少,连最基本的TCP/IP协议都没有,这样,作为三要素之一的网络功能在uCOS里面都需要另行扩展才能够实现,种种限制使uCOS不可能成为业界主流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的教学,也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工程技术。   Linux是大势所趋,目前已经有很多网络技术、服务器、网络设备都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并且在不少时尚的手机、PDA、媒体播放器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也已经开始广泛使用Linux作为操作系统。   在我们的Linux软件国策的指引下,Linux已经得到了大量的普及。很多学生已经自发地通过书籍,通过互联网上的浩瀚资源在学习Linux;如果再有系统的培养和教学,必将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我们看到的例子是,有一定的Linux基础的毕业生,在有经验的工程师的指导下,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非常熟练地进行开发了。他们需要的是长时间积累下的经验的指导,这才是一个初学者最可宝贵的财富。   综上所述,选择好一款教学平台需要全方位考虑,教学不用追求高级,但不紧跟时代就有失偏颇。做技术的就是以市场流行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特别是像嵌入式这种工程类的技术?教授陈旧淘汰的技术,无论是对高校电子人才的培养还是对教师项目科研方面,都是无异于走向一个死胡同。其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甚至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和国际接轨,掌握当前最领先的技术,而不是甘心于在美国、日本、韩国之后。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够真正的富强。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X86处理器逐渐退出低功耗嵌入式应用市场
chrujun 2009-11-13 13:33
前几天到一个嵌入式主板公司寻求技术支持,发现部分X86嵌入式处理器产品从目录上消失了。销售经理讲厂家不生产这几种处理器了,只好停产相关主板。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X86处理器在低功耗处理器市场上与ARM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了。 唯一的优势是与PC软件兼容。 但由于PC软件目前主要是可视化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体积庞大,在嵌入式应用上并无优势。还有两个缺点从根本上限制了X86处理器在低功耗嵌入式上的应用。 1. X86处理器功耗大。与ARM处理器相比,X86处理的功耗可以用惊人的大来形容。 在相同性能的情况下,X86处理器功耗多了很多倍。 2. X86处理器的外围设备直接支持少得可怜。 如果用ARM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直接与各种器件连接。X86处理器却不行,用户需要用FPGA/CPLD开发专门接口电路。这进一步加大用户的使用难度,增加了电路板的体积、功耗和成本。 因此,个人觉得X86系列处理器在高性能应用上有明显优势。 但在低功耗嵌入式应用领域,ARM处理器将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对从事对功耗有严格要求的地球物理仪器研制来说,转换到ARM处理器是明智选择。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502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