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农村问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最近10年,或是中国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时期
热度 1 陈龙珠 2013-12-12 09:01
晨读母校赵美娣老师转载一篇有关 农村问题的文章 以及近日悼念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新闻报道,本博陷入了沉思。 凭本博孤陋寡闻的生活阅历,觉得农民出生和在农村生活过的领袖们,了解和努力解决农村问题的可能性会大些的。 在近期的最高决策层中,出生农民的,在农村下过地和吃过苦的,对农村问题会有深刻的认识。 但是,再过10年,就难说了:为了高考,近30年来,农村的高材生种过地吃过苦的很少,这样的人即使今后身居高位了,心中想的会是农村问题? 看看科学网博客平台的文章和经久不息热议的话题,应该能感到点什么的。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3026 次阅读|1 个评论
标签云图: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vs. 十八大报告
热度 1 timy 2013-3-6 22:48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标签云图中Top-10标签:发展,经济,社会,建设,改革,推进,政策,提高,农村,增长。 十八大报告中文标签云图中Top-10标签:发展,建设,社会,中国,坚持,制度,特色,经济,文化,改革。 Top-10中的交集:发展,经济,社会,建设,改革,政策(制度)。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Top-10与十八大报告Top-10最不一样的地方:农村问题。 附图: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标签云图 附图:十八大报告中文标签云图
个人分类: 信息组织|59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守望贫困,看了我们应该有感触
longfo 2010-7-17 16:37
这些人在留守,他们在盼望着什么 孩子,失去了希望就不再是孩子 他们在守望,守着贫困,望着幸福 春运,无奈的春运 从农村走向城市,不属于他的地方 领导的关怀,其实全国人民都想解决这个问题 城镇化以后,依然这样 为留守的妇女搭半边天 农村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公务员考试 孩子们,在期盼什么? 相关信息: http://news.cn.yahoo.com/jdgz/liushou.html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2430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谈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wangdw 2010-5-27 08:03
也谈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 贫民窟 农村问题 农业现代化 共同富裕 反腐败 经济学、社会学对我来说都是高不可攀,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外行。也想谈谈中国的城市化问题,有点不自量力。这是我拜读了 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的大作 中国城市化道路并不比印度贫民窟方式优越之后,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周教授说: 中国过去 30年这样的一种城市化道路,并不比拉美和印度贫民窟方式为主的城市化道路优越。而且,目前的这条中国城市道路如果不进行调整,坚持走下去,结果无疑将会造成诸多社会动荡。只有让农民拥有正常价格的土地,卖掉后到城市来利用买房等,不至于象现在这样,形成农民工广大贫苦人群。才不会形成贫民窟。 的确有道理。在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早就是这样走的城市化道路的。可我要说的是,我们现在的国力还没到那一步,我国是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左右。不先在农村发展诸如农场、农业托拉斯、集体农庄,发展农业现代化,就大力鼓励你们进城定居,是不可行的。 过去,毛泽东经常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关心农村,关心农民。农村缺医少药,毛泽东就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在广大农村赤脚医生是广大农民的贴心人。他们可以不花钱就看病,赤脚医生用针灸和采集的中草药为农民服务。到现在本人的书架上还有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当时,许多著名医生都响应号召,组织医疗队下乡。中国的赤脚医生得到国际上高度赞扬。而现在,医院把药费提的高高的,老百姓看病难啊! 要农业现代化,要兴修水利,单干是不行的。单干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应该是暂时性的,长远了就会出大问题。 5月22日高兴地看到浙江宁海胜利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他们还在与省政府打土地官事中 胜诉 !只有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了,才能留住农业必要的劳动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定居。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人口少,地方小,好办些。不过,周教授的方法可以在大城市的郊区先试验。 目前,不少农民可以在城镇买房定居了,发展城镇,优惠农民到那里定居。试情况把某些大的发展快的城镇升格为城市,这样逐步城市化,还是可行的。 政策定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的干部队伍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要坚决反对腐败。给农民大的实惠,逐步消灭贫富差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个人分类: 其他观点讨论|2910 次阅读|3 个评论
农村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hhanb 2009-3-16 10:44
农村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一年一度的两会正在召开当中,不时有利好消息传出,比如经济振兴计划盘子大幅度向民生倾斜,还有即将出台的教育科技两大纲要为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了具体目标,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笔者所忧虑的是,过去关于农村问题、教育问题国家都曾制定过规划与计划,其中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但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结果导致三农问题仍然给人积重难返的感觉,一时看不到出路何在。尽管中央花大力气,包括减免了农业税,启动了新农村建设。但笔者仍觉得有缺憾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是没能抓住广大农村青少年这个根本,也就是没有为他们的未来找到出路,使他们对人生充满希望。 笔者的本家侄子中,许多都开始步入青春年华,除考上大学出去的外,其中大多数都以外出打工为主业,很少有撕守在家种田的。可是外出打工情形很复杂,有混的好的,也有频繁折腾的,还有打道回府的。据我的观察其中有一个现象发人深思,那就是普遍缺乏外出打工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压根儿又没有在农村扎根的意向。也就是说,农村孩子一旦考大学这条走不通,就不知道今后的人生之的路该怎么走。 我的一个侄子在深圳打工一年多点就回家了,南下之前学了点焊工,眼下又改学厨师。另一个侄子刚到深圳几个月,给家里人说在汽车维修部上班,他老爸蛮高兴,满以为孩子能学个手艺,每个月还有个几百元收入,总比守在家种地强,其实他那知道孩子干得就是洗车。 那天,我去侄子工作的维修部看了看,在同侄子谈话中,发觉他很迷茫,心理压力很大。我的这位侄子今年已经 28 岁了,自打中学毕业后,就没有正经事做,当然也没怎么好好种过庄稼,成天就在县城晃荡,主要是打体力临工。据侄子讲他什么活都干过,期间还用了几年时间学了点电脑知识,为此花了家里几万块钱,至今还背负几千元的债务。我问他你眼看都 30 的人了,既不能独当一面,给家里分担一份责任,还要父母成天为你操心,甚至连女朋友都不能谈。这话一下刺到了侄子的痛处。侄子回答说,我那敢想女朋友的事,先得赶着把借人家的钱还上,然后攒点学费再设法学修车。说着说着,侄子就说道他们的同学中间已经有人因为生活压力大,或者因前途渺茫,先后辞别人世,他还说经常听说有打工者想不通而寻短见的事发生。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颤,返回的一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农村孩子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农村教育出了大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些年下来农村孩子入读大学的比例急剧下降,这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向城镇过度。我们原以为通过这些年大学扩招,农村孩子上大学应该比先前好多了,可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据《中国青年报》最新报道,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日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 在农业户口的居民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口仅占 0 . 7 % , 达到初中教育以上水平的不足 20 %。而在非农业户口的人中,对应的比例分别为 12.3 %和 85 %。对这样的状况温总理也是急在心上, 2009 年 1 月初他在一次讲话时说: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 80% ,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 二是农村教育只拼高考,学到的东西除了用来应付考试外,就所剩无几了,这一点尤其危害深远。这种教育是命悬一线的教育,一旦高考的目的落空,就功亏一篑。这种教育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畸形的。就是说念了十几年书,本该学有所成独立面对社会,迎接人生各种考验的时候。行为的主体却扶不起站不直,更可怕的是他们都把高考当成是主心骨,一旦希望破灭,就失去了人生支柱,精神恍惚思想迷茫。农村容不下,既吃不起那个苦,又没能从父辈身上学到种庄稼的把势。城市又难以立足,只能在城市的边缘打发日子。农村青少年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在城乡二头无休止的摇摆中度过了。 当然话说回来,造成眼下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其上升为国家意志。如果说某一个个体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考取大学摆脱了困境,那只能算是成全了一个个体,拯救了一个家庭。而要从全局,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现行农村教育,坚决转变现行农村教育一切围绕高考转的模式,还教育以本应有的面孔:农村教育的主要目标并非高考,而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和公民教育。 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曾狠批农村教育脱离实际的做法,指出: 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 这种离农的死教育当然要彻底改造,彻底抛弃。 我们今天的农村教育又何尝不是离农的死教育,既脱离实际,又不实用;既没有教会生活,又没有完善人格。我们从小就教给孩子说,好好学,将来考上大学做一个城里人。然而,农村教育要培养的是新农村的建设者而不是逃避者;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志向和兴趣为改造农村面貌献身,而不是嫌弃农村。用先生的话说就是通过他们的努力 使农民变成快活的神仙,农村变成西天的乐园。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79 次阅读|4 个评论
农资价格过高是当前农村最突出问题
pxyeco 2008-4-18 07:47
“国家补贴的钱还没拿到手,这部分所得就被农资商给拿走了”,这是笔者近日在湖北当阳市玉泉办事处穿心村调研时村民杨德木告诉笔者的原话。 穿心村是城郊农村,距离当阳市不足 10 里路程,且有市内公交车直达村口。当地农户沿袭了“种田 + 养猪”的农事传统,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油菜、花生等作物,家家户户都有少量的生猪养殖。因此,农资价格必然成为当地农户的最大关注。 农户普遍反应,农资价格上涨过高是当前农村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化肥价格上涨过快。调查表明,磷肥 2007 年当地平均售价为 24 元 /100 斤, 2008 年当前最高价格为 45 元 /100 斤,上涨 87.5% ;碳铵 2007 年当地平均售价为 25 元 /100 斤, 2008 年当前价格为 35 元 /100 斤,上涨 40% ;钾肥 2007 年当地平均售价为 80 元 /100 斤, 2008 年当前价格为 160 元 /100 斤,上涨 100% 。 农药价格在近年比较稳定,但在虫灾年价格会出现频繁波动。“ 2006 年夏季,我村遭受稻飞虱虫灾,当时的敌敌畏价格极不稳定,一天一个价,甚至上午与下午的价格都不相同”,村民席成汉告诉笔者。 与此相反的是,农产品尤其是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价格在近年是趋于低位稳定的。据调查,水稻 2007 年当地平均售价为 1.64 元 / 公斤, 2006 年为 1. 5 元 / 公斤,仅上涨 9.33% ;玉米 2007 年当地平均售价为 1.63 元 / 公斤, 2006 年为 1.6 元 / 公斤,仅上涨 1.88% 。 调查发现,猪肉价格上涨给养猪农户确实带来了收入增加,预期价格是农户做增栏或减栏决策的主要依据。村民刘先学粗略估计, 2007 年其养猪收入达 12250 元,而 2006 年仅仅为 5040 元,收入成倍增加的主因是肉价上升,并据此决定下期将扩大养殖规模。 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和粮食价格稳中略升,表现为农户种粮成本增幅会大于收入增幅,必然导致农户陷入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的经济状态,沉重地打击农户种粮的积极性。这样,包括粮食直补在内的支农政策的激励效应会被大打折扣。 事实上,就在城市居民要求政府努力控制猪肉价格上涨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站在农户角度要求降低农资价格呢?猪肉之于城市居民和农资之于农村居民,其重要性都是一样的,但公众给予的关注程度却有天壤之别。也许,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注:本文作者是博主彭新宇,根据2008年4月份湖北农村调研材料写成。)
个人分类: 农业经济政策|485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