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早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疫情开禁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感赋
xjtuhyg 2020-5-26 16:18
疫情开禁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感赋 霍有光 冠疫烟消乐古都, 公园北路众喧呼。 地摊鳞次眼花乱, 疑入清明汴水图。 西安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1) 西安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2) 西安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3) 西安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4) 西安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5) 西安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6) 西安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7) 西安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8) 西安兴庆公园北门地摊市场(9)
个人分类: 雨佳诗词|2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早市随想(3):令人纠结的塑料袋
热度 2 hujunping 2011-11-13 14:15
早市随想( 3 ):令人纠结的塑料袋 前段时间一直出差,好长时间没有给自己做上一顿饭。在这个阳光明媚又吹着嗖嗖凉风的早上,我起了个早,打算去逛一趟久违的早市,购买食材打牙祭。 早市似乎比以前更加红火。人声鼎沸,除了中老年为主的买家,也有不少年轻人加入到其中。这几次去早市发现一个变化,以前不准设立的卖鱼摊点(据说以前是为了市场的清洁而不设),都固定地出现了。看来,国家鼓励发展早晚市场的政策发挥了作用,但愿人们能够买到更多的又新鲜又便宜的菜品。 我买了一条鲫鱼,打算回家炖汤喝。卖鱼的小伙天生是做生意的料,大哥大哥地叫得亲切。他随手给我捞起一条让我看了,称了重后,打理了鱼的内脏,然后放在一个桶内过水,算是清洁了一番,然后麻利地放入了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中,随后用抹布擦干手,再取一个袋子套上,就这样干干净净地递到了我的手中。 去早市的时候,我随身携带了一个无纺布的袋子。购买鱼这类带水又有腥味的食材,让我不得不使用卖方的塑料袋。而我手中拎着的这个黑色塑料袋,极有可能就是废塑料添加黑色染料的产物。这种袋子的原料对人体的健康可能造成严重威胁,当然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在话下。好在盛放的不是含油特多的食材,而且还需食用前还要加工,回家后及时处理应该问题不大。至于废弃的塑料袋,回家后可以用来装厨余垃圾,也算综合利用了。我只好如此安慰自己。 相比超市,早市上的塑料袋使用可谓是“随心所欲”。从 2008 年 6 月份以来,我们在超市使用塑料袋便没有了免费的午餐。有的时候,要使用塑料袋还真是“情非得已”。比如,有一次我购买了洗衣粉、电蚊香液等日常化工用品,还有一些食物,那么只好再购买一个塑料袋把食物分开包裹起来,避免食品受到污染。后来,我倒是想到了一个“免费”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超市卖水果的地方拿上一个长方形的袋子,用它来分开包裹食物。有几次在家乐福超市,那些方袋子并不是由顾客自己拿,而是由工作人员分发,估计是不是大家都发现了这个奥秘,精明的超市采用了限制发放。 尽管使用塑料袋有着实际的一些需求,我们还是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塑料袋到底能带来哪些危害。这些危害并不会因为你所使用的塑料袋是付费与否而消失。因此,即便所使用的塑料袋是付费的,我们还是不能做到真正的“问心无愧”。 现在超市付费的塑料袋多是用“高密度聚乙烯”制备,在塑料袋上我们可以看到“ PE-HD ” 或“ HDPE ”(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等标注材质的字样,在塑料制品中属于第 2 类,因此在袋上通常可以看到一个三角形的标识中间写着 “ 2 ”。制作塑料袋的原料来源于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这种塑料袋很难自然降解,历经 200 年也不会腐烂,严重影响土壤通透性,影响植物生长。如果采用焚烧的方法来处理,就会放出有毒的气体。在电视上,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可爱的水生动物因为误食塑料袋而死亡。因此,这种白色垃圾影响到了我们的整个生态圈。有一种添加了淀粉的塑料袋并不是真正的可降解的塑料袋,只是将塑料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块。真正可降解的塑料袋,是要能分解成 CO 2 或者是甲烷和水以及无机盐等。(具体见文后附的《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 至于非法生产的那些塑料袋,那就不仅仅是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了。所带来的威胁,让有着高智慧的人类也不能幸免。有些人习惯在路边小摊上购买早餐,通常用塑料袋来包裹煎饼果子,有些不妥。通常油煎炸的食品出锅时温度都要高于 100 摄氏度 ,加上“相似相溶”的原理,塑料袋中的有毒物质会渗透到含油的食物当中,日积月累会引起身体中毒。 总而言之,早市使用免费塑料袋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期待今后通过逐渐改进的“人性化”措施,使其更加规范化。正确使用塑料袋,不仅需要国家的引导,科技的进步,也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提高意识。“不使用塑料袋”的论断太缺乏实际性和变通性,但是,我们是否能节约一点、综合利用一点呢? 附: GBT_21661塑料购物袋.pdf
个人分类: 生态之切|3531 次阅读|3 个评论
早市随想(2):政策绿灯已开启
热度 1 hujunping 2011-10-10 15:24
早市随想( 2 ):政策绿灯已开启 自从 8 月 30 日 写过 《早市随想( 1 ):走近早市》 之后,一直没腾出时间来写后续的博文。直至昨日,我偶然看到网络上的一条新闻后,觉得要说些什么是“必须的”。 首先来看看新闻消息的标题。 中国政府 网 对这条消息报道的标题如下: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新京报》 上同一消息报道的题目如下:(大标题前有导读语)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解决 “ 菜篮子 ” 问题,鼓励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早晚市等临时摊点 鲜活农产品市场要减免租金摊位费 要赞一下中国政府网对 政策性 和 学术性 的把握,更要盛赞一下新京报的 亲和力 和 生活化 。 不管怎么说,政府已经明确表示要“ 鼓励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销直供,鼓励有序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早晚市等临时摊点。” 早市的政策绿灯已经开启! 如果常去超市的你,是否也考虑加入逛早市的行列呢? 如果存在脏乱现象的临时市场,是否考虑整顿得更加有序一些呢? 但愿早市能让饱受通货膨胀的你,得到更多的实惠。
个人分类: 长河之石|15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早市随想(一):走近早市
hujunping 2011-8-30 13:33
早市随想(一):走近早市 自从小区附近建了一个早市,每当早上时间充裕的时候,我就去逛逛(窃喜自己租房的地点离单位近啊)。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习惯了超市购物方式。特别是大城市,人们往往一次就把一周所需的食品都购买齐全,驾车前往并满载而归都是常有的事。而早市,便利地分布在社区附近。清晨,很多大爷大妈把晨练散步和买菜合二为一,成为每天的“必修课”了。看到这一幕,一种寻常而平静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我看来, 早市让我们回归到了一个鲜活的、有人互动的生活空间里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有一位选手的即兴演讲题目是关于超市和街市( street market )的比较讨论。不知道我的记忆是否准确,那位选手就是如今中央经济频道的芮成钢。他的观点给我深刻印象,他喜欢在“ street market” 的“ bargaining” (讨价还价)的感觉。的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在超市中,我们不用询问价格,不用讨价还价,直接选购商品,整个过程可以缄口不言。不少人觉得,这样简单省事。早市中的情况就要比超市丰富多了。有的小贩深谙此道,知道在买菜的人群中会有一些人不愿意询问价格。他们会用一张厚的硬纸片,明显地、大大地标注价格,插在物品一旁。不过,这个价格可能随时都会浮动哦。还有的小贩,天生就是“激情饱满”者,那高昂的、非常有煽动力的声音不一会就能引来一群买主。试想,如果在课堂上的老师们都有了这种激情,难道还怕学生在台下睡觉吗?蒋叔用的比拟甚是有趣:要具有那种“卖假药”人吆喝的激情。无论如何,精神可嘉,慧眼是需要自己去练就的。还有的小贩,顺口就能来几句打油诗,“一块钱来不算钱,买斤小菜还健康”等等,真是人才辈出啊。 至于价格,早市上的物品比超市要便宜很多。大概是减少了从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流通环节吧。早市上卖售相同货品的小贩较多,市场机制的调节也最能直接得到体现。要想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我的建议是, 先绕一圈,然后再买 。虽然我提倡自己做饭当个健康达人,但往往现实的各种安排不会让自己随心所愿。因此,在早市上买得最多的不是一日三餐的蔬菜,而是之外的水果和副食等。当一帮年青朋友说起市场食品消费价格的时候,凭着亲身实地的经验,我往往会信心满满。 早市,绝对是一个你可以来看看的地方。 后记: 附: 第三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亚军——芮成钢 (含关于supermarket 和 streetmarket的表述)
个人分类: 长河之石|3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早市蜂宝宝
papaya313575 2009-11-13 23:03
西双版纳州有个叫勐仑的小镇,小镇的江对面有个岛叫葫芦岛,只因这个岛鸟瞰特像葫芦而得名。最近去游览明长城隧道才知道辽宁也有个葫芦岛市,呵呵,从中国最西南的葫芦岛到中国最东北的葫芦岛,有意思。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坐落在中国最西南的葫芦岛上,我们生活在岛上,每天通过吊桥穿梭在岛与小镇之间。镇上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每天赶早市,那里,会有很多当地的人卖各种好吃的,烤洛嗦(傣家人的年糕)、烤鱼,版纳小玉米,还有各种时鲜的热带水果、野生蔬菜,多得叫不出名字。有时,还会看到很有趣的东西,比如蜂蛹。 琳琅满目的蜂宝宝 蜂宝宝正在享受香蕉美食 蜂宝宝特写 待出阁的蜂宝宝 黄腰蜂成蜂的尾刺,可别小看这刺,能蛰死呢 因为蜂蛹富含高蛋白,当地人都特爱吃,油炸、煮汤甚至生吃!至于已经出阁的成蜂,当地人会用来泡酒,据说对关节痛非常有疗效。 听卖蜂蛹的大姐说,西双版纳的蜂蛹没以前多了,这些蜂多数都是从老挝运过来的。至于是中国人去老挝逮的,还是老挝人卖给中国人的,就不得知了。 这蜂蛹多少钱? 带蜂巢50元一斤 好,给我来一斤 。。。。。。
个人分类: 西双版纳|51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