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救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谈谈政府为什么要救股市
热度 6 ailincnj 2015-7-30 21:39
   刚刚读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聂辉华 教授的不给评论的博文《要不要救市?怎么救?》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6896-904351.html),我不知道这位教授是真的不懂,还是踩着明白装糊涂?本人是经济的门外汉,这里谈谈个人观点,以供参考,不对之处,请指正。   记得2007年至2008年股市的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到1664点,大盘几乎跌掉73%,政府仅出台了几个象征性措施,没有拿出真金白银救市。今年6、7月间上证指数从5178跌到最低3373点,仅跌去35%,而政府动用一切手段进行救市。有人问是不是“ 现在政府是怎么了,下跌那么一点,就忙着救市?是不是要鼓励全民炒股? ”,诸位读者细听我慢慢道来,看是不是有一点道理。 一、 本轮股市启动的本意是由于经济下滑,整体形势不好,想通过股市激发人气,还可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支持实体经济,让7年多低迷的股市回暖,让长期被低估的股票价值回归。   二、 此次下跌的特点是凶猛,大有让股市崩盘之势,每天 7 ~8%以上的疯狂暴跌,创造了中外纪录,让世界目瞪口呆。如果政府不出手,很可能会崩盘中国股市,搞垮中国经济,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三、本次下跌的起因,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是由于证监长期疏于监管,使得很多非规范的杠杆融资进入股市,突然一纸批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去杠杆化,就像危墙突然要拿掉支撑,岂有不倒之理。由于去杠杆导致大量融资股民爆仓,结果平仓后券商也卖不出去,致使券商亏损,券商的资金多借于银行,进而引发银行的借贷危机,也就是说的系统性风险,同时也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四、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否有利益集团在集体做空中国股市,与反腐关键时刻相关,这也是为什么公安部二位副部长带队介入证交所,一切要等事态平息后才会水落石出。   总而言之,这次股灾波涛汹涌,风急浪高,前所未见。相信习、李新政果断出手是正确的,争取力挽狂澜。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取得初步胜利,空军不甘心失败还会疯狂反扑,一切真相和结果,我们将拭目以待。
3336 次阅读|13 个评论
要不要救市?怎么救?
niehuihua 2015-7-10 11:28
文/聂辉华 几个月前,中国股市一路上扬,毫无预兆,也无法解释。我4月底在日本访问时,接待者就问,为什么中国股市突然上扬?我无言以对,因为实体经济一直在下行, 股市看起来和实体经济并无关系 。然而,下跌同样毫无预兆,惊心动魄! 据公开报道,上证指数从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19开始快速大跌,9个交易日下跌至6月26日的最低点4139.53,下跌了1038.66点,跌幅达到20%左右。很多个股跌幅超过20-30%。6月26日当天,上证指数大跌7.4%,下跌334.91点。深证成指大跌8.24%,下跌1293.66点。创业板指数大跌8.91%,下跌285.68点。中小板指数大跌8.41%,下跌854.59点。跌停个股超过2000只,创历史纪录。上涨个股仅有58只,大部分是新股与重组复牌类个股。7月9日,上证指数为3709.33,相对于最高点跌幅达28%,大约2.7万亿美元账面市值人间蒸发。 政府前段时间连续干预市场,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央行、证监会不断放松政策刺激股市,或者出台规章限制做空;之后21家证券公司联合出资1200亿元组成平准基金,入市托底;昨天公安部一个副部长亲自坐镇证监会,要严打“恶意做空者”。股市虽然有所上扬,但估计难以持久。由于大部分股民都是普通百姓,其中还包括很多借钱炒股,甚至卖房炒股的人,因此全国股民怨声载道,举国呜咽,好像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即将降临。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股市,好像不谈股市就不是地球人似的。 面对可能的股市危机和政府举措,遗憾的是,很难看到经济学者的专业分析和理性判断。目前,连这次股市危机爆发的原因都没有搞清楚 ,大家就在拼命出主意救市。面对汹汹民意,几乎没有人再敢反对救市,否则就是民族大敌,这是不正常的。2009年,美国陷入金融危机时期,政府也在是否救市、如何救市问题上举棋不定,一批经济学家签名反对救助华尔街,这样的情况断不可能发生在当下的中国大陆。 我并非反对救市。如果情势危机,从事后的角度讲,救市是必须的。 问题是:第一,目前的情形究竟有多严重?什么原因导致了股市危机?第二,什么是最小成本的救助方式?如何在阻遏危机的前提下最小化政府干预带来的长期负面后果? 几年前,我就想,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无法建立起完善的法治和民主制度?因为每当遇到危机,所有的既定制度就被打破,人们总是寄希望于强势的政府。久而久之,政府便越来越强,社会便越来越弱,稳定的制度便难以建立。 这与治水社会无关。没有黄河洪水,还有旱灾,还有虫灾,还有外来侵略,这一切“紧急情况”都呼唤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体出现,但政府的边界从来都只见扩张,不见收缩。临时情况慢慢地都变成了常态。当初的巡抚、总督如此,当年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如此,今天的政府干预市场还是如此。很大程度上,对待股市和救市的态度,微妙地反映了一个经济学家的立场和原则。这一次更是如此。 有人说,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美国也救市了,还出手拯救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然而,由于国情不同,中国和美国在救市手段和救市后果上实有云泥之别。根据公开资料,从2006年到200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通用汽车投入将近500亿美元的公共救助资金。然而,2009年通用汽车还是破产了。破产重组后,美国政府拥有“新通用汽车”61%的股份,通用汽车也因此变成了标准的“国有企业”。2010年11月17日,新通用汽车重新上市,美国政府借此出售将近一半的股份。2012年底,通用汽车和美国财政部签署协议,美国财政部将在未来12-15个月内出售完毕其持有的通用股份,完全退出通用。 2013 年12月10日, 根据US TODAY的报道,美国财政部已经出售了所持通用汽车的剩余3千万股份。通用汽车的“去国有化”之旅,在新公司成立2年内顺利实现。 到那时为止,美国财政部总共对通用汽车投入了495亿美元,这些都是纳税人的钱。不过,美国财政部最终仅收回了390亿美元,导致纳税人损失了105亿美元。 从救市手段上讲,经济手段是上策,行政手段是中策,司法手段是下策。 从救市后果来看,任何临时的救助措施都要避免常态化,不能用短期行为取代长期制度。政府应该明确承诺并公布一个计划,深度干预市场是临时举措,政府终究要逐步退出,否则何以“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 (聂辉华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作者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
5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股市究竟算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协警工作受伤算见义勇为?
热度 13 wya 2015-7-9 11:39
股市大跌,政府拼命救市。虽说政府一再声明股市有风险,但一旦出现风险,国家会积极动用央企、财政、证监会为股民托市,可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然而,央企利润是属于全体国民的,不是区区2亿股民的。如果用财政资金救济天灾灾民或弱势群体,相信大家都不会有意见。先不论这些托市资金能否真正进入普通股民口袋,但就股民而论,绝大多数不属于贫困人群,贫困人群迫于生计,恐怕没有闲钱炒股。用央企的利润投入救市,滋养了2亿中产股民,剩下的10亿非股民的利益是否受损? 疯涨不算异常波动,大跌就变成异常波动,就动用行政干预,只涨不跌的股市恐怕难找。 国家财力还是需要侧重照顾多数,照顾弱势群体为好! 看来股市完全可以被操纵,想涨就涨,想涨停就涨停,真牛! http://news.163.com/special/gushi_live/ 14:00 沪指大涨逾6% 无股票下跌 易信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 有道 13:56 每日经济新闻 A股奇观。两市涨停板1200多家! 13:32 段子:没有一点绿色的大盘,真有点不适应 13:24 段子:今天停牌的股票简直是肠子悔青了,既成功的迎接了暴跌,又成功的躲过了涨停! http://www.yangtse.com/guonei/2015-07-09/572032.html 22岁的陶乃省是昆明空港经济区大板桥派出所的一名协警,6月25日晚,在抓捕“色盗”嫌疑人时,被歹徒从背后持刀刺伤,在身中9刀的情况下,他一手捂着露出体外的肠子,一手死死抓住女嫌疑人,直到倒地。经过5个小时抢救,小陶终于脱离生命危险。面对探视的同事,躺在病床上、脸色煞白的他对副所长黄金春说的第一句话却是:“所长,伤好了后,我还能回来当协警吗?” 目前,大板桥派出所正在准备为小陶 申报见义勇为。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198 次阅读|30 个评论
国家救市终于做了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热度 9 gaoshannankai 2015-7-9 10:25
此前,我反复发帖说明的预期终于来了。 公安部副部长赴证监会 排查恶意卖空股票线索 早这么做不就得了,第一时间发出严正声明, 不就稳定市场信心了么。 大家看看这个 大数据分析可以找到此次做空中国股市的元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2754.html 对于这次股市危机,自己写了多篇文章。 其中一篇讲到了此次救市的重要性,国家必须采取更有力手段。 此次金融保卫战政治意义重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3612.html 而且,指出了这次救市的最关键问题, 当前的护盘力量是貌合神离,各取所需。 国家队死拼指数以稳定大盘,各基金有自己的小算盘, 散户指望自己股票反弹出货。 最近,又看到一些人呼喊,主力资金放弃大盘改救中小盘。 不用说是代表各基金利益的,各基金想利用国家队的资金 挽救自己手里的中小盘股票。 如果国家队真的这么做,我也不得以卖了中国银行,改买中国重工,累啊 。 因此,我特别强调,救市要该用行政手段,必要时 可以停市,对造成股灾的大资金进行调查,这样,老百姓 看到金融反腐败, 有人被严惩,就会逐渐恢复信心。 退一步讲,即使继续投入资金,也应该集中兵力死保权重股, 放弃什么狗屁创业板,中小盘。 毕竟我们国家开设股市的根本目的 就是解决银行融资不顺畅,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筹措资金。 所以也不必遮遮掩掩,直接说明就好了,以后规范国企管理, 给老百姓分红,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中国股市不是创业的地方,中国人所谓的创业只有两种,一种有权有势的搞 权力寻租,另外一种就是没权没势的去骗。 看看咱们能上市的所谓创业板 的老板都是什么货色就知道了,中国崛起指望这帮人创业,真是天方夜谭。 我也预言一下股市后期走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99190.html 抓几个套现的才能控制股市暴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1346.html 股市下一目标2000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1637.html 现在是时机将印花税改为资本利得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1686.html 大数据分析可以找到此次做空中国股市的元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2754.html 绝不能纵容任何势力操作股市危害中国经济安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2354.html 历史上最强救市出台股民应该感谢本届政府 http://www.sciencenets.com/home.php?mod=spaceuid=272do=blogquickforward=1id=6357 此次金融保卫战政治意义重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3612.html
196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全民抄底不妨买点基金
热度 2 gaoshannankai 2015-7-6 08:06
周末最大力度出现了,几大基金信誓旦旦投入1200亿。 但是,中央层面依然没有表态,严查导致此次股灾的元凶。 给我的感觉还是力度不够大,不够强。 大家虽然集体出手,但是貌合神离。 国家层面看重的是股指,也就是稳定到4000到4500即可; 基金层面关心的是盈利,每个基金都会关心自己的股票池; 股民呢,关心自己的那支股票。一旦有不利消息,如鸟兽散。 结果是,个人顾个人,不要指望国家队帮你解套。 如果想让国家队帮你抬轿的话,先不要给自己的那支股票补仓 不妨买点基金,哪怕是股指基金。 国家队进场是肯定的了,但是他们买哪只股你不知道。 买点基金,省心啊。 再说,开盘千只股票封涨停,散户根本就没法进入。 我对未来的初步判断是 大型资金肯定会买入银行股,可以快速拉高股指,向领导邀功; 基金玩自己的股票池,拉高出货,跌了再买回来。 总之,自己一贯的看法是 前途不一定光明,道路肯定曲折。 自己对于近期股市的暴跌,也写了一系列文章。 我也预言一下股市后期走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99190.html 抓几个套现的才能控制股市暴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1346.html 股市下一目标2000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1637.html 现在是时机将印花税改为资本利得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1686.html 大数据分析可以找到此次做空中国股市的元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2754.html 绝不能纵容任何势力操作股市危害中国经济安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02354.html 历史上最强救市出台股民应该感谢本届政府 http://www.sciencenets.com/home.php?mod=spaceuid=272do=blogquickforward=1id=6357
1196 次阅读|3 个评论
历史上最强救市出台股民应该感谢本届政府
热度 4 gaoshannankai 2015-7-4 22:40
我再谈谈股市后面怎么走 切勿指导操作,仅供大家批评指正。 http://www.sciencenets.com/home.php?mod=spaceuid=272do=blogquickforward=1id=6357
98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敦煌楼市崩盘后,唐朝政府是怎么做的?
limingyang 2014-8-17 18:29
唐朝的房价:敦煌楼市崩盘后 唐朝政府是怎么做的 作者:李开周 来源: http://house.ifeng.com/news/society/detail_2014_08/16/38251873_0.shtml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敦煌居民沈都和因为急等钱用,卖掉了自家的房子,换算到今天的价格,是每平方米1555元。过了41年,敦煌居民张义全卖房,每平米已经降到了33元,敦煌楼市崩盘后,唐朝政府是怎么做的?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敦煌居民沈都和因为急等钱用,卖掉了自家的房子。按照惯例,他跟买方签了一份房屋转让合同,合同上写道: “慈惠乡百姓沈都和,断作舍物,每尺两硕五升,准地皮尺数。算著舍椟物二十九硕五斗陆升九合五圭干湿谷米。其舍及地当日交相分付讫。”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沈都和这套房子按面积计价,每尺价值小麦两硕五升。另外房子里所有家具陈设也随房子一块儿出让,价值小麦二十九硕五斗六升有余。 合同上写的“一尺”是指一平方尺,唐朝一尺有0.3米,一平方尺就是0.09平方米。“硕”是容量单位,跟“石”通用。唐朝一石有59.4公升,一斗是十分之一石,一升是百分之一石。按每公升小麦重1.5斤计算,唐朝一石小麦重90斤,一斗小麦重9斤,一升小麦重0.9斤。所以“两硕五升”小麦重约180斤,按今天麦价8毛一斤去买,至少需要140元。 前面说过,“一尺”是0.09平方米,“每尺两硕五升”,说明每0.09平方米能卖140元,也就是每平方米能卖1555元。放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敦煌,这房价是很高的。 不过历史不喜欢孤证,单凭这一宗交易,并不能说明敦煌的房价普遍高企,所以我还要再举个例子。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同样住在慈惠乡的另一位敦煌居民陈都知卖掉了自家的宅基,换来小麦“八百五硕五斗”,即805.5石。按每石价值140元计算,陈都知家的宅基卖了人民币112770元。那块宅基有多大呢?东西宽三丈九尺,南北长五丈七尺。唐朝三丈九尺折合今天11.8米,五丈七尺折合今天17.2米,假定陈家宅基的形状比较规则,那么其面积就有203平方米。拿宅基总价除以宅基面积,可以得出这块宅基的单价:每平方米556元。考古报告显示,唐代敦煌民宅全是单层,容积率很低,所以当地价高达五六百元一平米的时候,房价在千元以上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我手头还有一批唐代敦煌的雇佣文书,那些文书上显示,在公元九世纪后期,不管是帮人牧马放羊,还是给人运送货物,甚至包括替人当兵在内,敦煌平民每月的收入一般都不会超过两石小麦。换言之,工薪阶层的月薪大多在300元以下。像这样的收入水平,就是一年不吃不喝,也只能挣够两三个平米,倘若想买一套像模像样的房子,恐怕得忙活几十年。我不知道千年以前的敦煌是否也有大量需要买房居住的朋友,如果有的话,我猜他们肯定会郁闷,会彷徨,会冲房价畸高的房地产市场发泄出汹涌澎湃的怨恨和失望,就像我们今天的购房者曾经做过的那样。 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状态并没维持多久,敦煌房价在每平米1555元这个万恶的制高点上盘旋了一会儿,很快就急转直下,像一架失事飞机那样栽着跟斗俯冲下去。套一句比较 现代 的说法,敦煌楼市崩盘了。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敦煌居民张义全卖房,“东西一丈三尺五寸,南北二丈二尺五寸”,只卖了小麦“五十硕”。一计算,建筑面积28平米,售价7000元,每平米才卖250元。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敦煌居民曹大行跟人换房,“东西三丈五尺,南北一丈二尺”的房子,仅估价“斛斗九石”。换言之,38平米的房子,只能卖1260元,已经降到了33元一平米。 关于敦煌房价,目前能找到的文献非常之少,暂时还弄不清刚开始房价为什么高企,后来又为什么暴跌。另外鉴于中原和江南地区出土的唐代经济文献更加稀少,我也不敢确定在敦煌之外的其他区域是不是同时出现了房价暴跌的现象。 不过我能确定一点:在敦煌房价暴跌之后,大唐朝廷和敦煌政府都没有出手救市。因为我查了《新唐书》,查了《旧唐书》,还查了记载唐朝史事更为翔实的类书《册府元龟》,也查了唐代官修的会典《唐六典》,最后又查了中科院历史所辑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敦煌石室藏书释文汇编《敦煌资料》,从中既没有发现唐朝中央政府曾经降低 房贷 利率和 首付 的记录,也没有找到敦煌地方政府曾经为购房者提供补贴的迹象。当然,唐朝没有银行,也没有房贷,那时候的中央政府压根儿不可能通过降低利率和首付来救市。 据我分析,唐朝政府之所以不救市,倒未必是因为它更能替广大购房者着想,才容许房价不断下滑的,而极有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当时没有专门的开发商,所谓房地产交易只是在业主之间进行的 二手房 买卖,而业主们作为一盘散沙,是没有能力游说政府做出救市决策的。 第二,当时房地产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所占的比重非常小,无论这个行业是否兴旺,都不会导致GDP下滑。 第三,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田赋和人头税,政府从来没有想过卖地生财,房价暴涨也好,暴跌也罢,只能影响影响地价,而影响不到政府的利益。 我把唐朝政府不救市的原因归纳为这么三条,似乎太啰嗦,其实还可以说得更简单一些,那就是救市并不能给唐朝政府带来好处。如果救市既能刺激经济增长,又能增加财政收入的话,我相信唐朝政府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 附注: 1.沈都和卖房文书见于《敦煌资料》第一辑第298页; 2.陈都知卖房文书见于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 3.张义全卖房文书见于《敦煌宝藏》第32册第980页; 4.曹大行换房文书见于《敦煌宝藏》第32册第99页。
个人分类: 其它|1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编 宏观调控观察 第五章 理论•现实•信心----救市观察
王中宇 2014-5-12 10:18
第五章 理论•现实•信心----救市观察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中国经济。2009年一季度,一些经济数据出现向好的苗头,有人据此认为,中国经济最艰难的时段已过,将率先复苏。 2011 年7月后,出口连续三个月下滑。其态势类似于2008年7月之后,而此后出口大幅下滑,到2009年2月降至2008年7月的47.48%(见图2.24)。这让一些分析人士再度紧张。这些年来,各种经济形势分析如同股评,权威专家们各说各话,令人莫辨南北。 图2.24:进出口月度数据 数据来源: 海关总署网站月度进、出口报表 认识经济形势,关键在于把握造成经济困难的根源,看这些根源是否有所变化。评估“救市”的效果,不仅要看其短期作用,更需看其是否能针对经济体的症结,对症下药。 在第一编第一章中,我们详细观察了经济系统的症结,即利润极大化原则及其必然导致的四大失衡:社会产能与有效需求失衡、财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失衡、追逐利润的资金与追逐商品并祭献利润的资金失衡、货币供应量与社会可交易财富失衡。“救市”之策对这四大失衡作用如何?是缓解了还是强化了? 5.1 “救市”之策 “救市”之策的核心是大手笔注入资金。2008年11月5日,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投资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4万亿相当于2007年GDP的16.2%,2006年财政收入的103.2%,力度之大举世震惊。 现就职于世界银行的林毅夫表示: “ 中国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有助于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到8%~9%的水平,这就是中国为全球经济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 从媒体报道看,这四万亿指向三个方面: 其一:增加居民收入,减轻居民负担,包括: 1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2 、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3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其二:公共工程,包括: 1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4 、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其三:支持企业,促进转型,包括: 1 、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2 、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为此,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第一个方向针对不足的有效需求,无疑是正确的。此次金融海啸中,不少国家和地区由政府直接向居民发放“消费券”,直指要害。然而这种“补贴”性的支出能否解决经济体系根本机制造成的问题,值得怀疑。最有可能的是,它能救急于一时,将矛盾推到以后。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危机源于实体经济的利润远不足以喂饱巨量逐利资金的胃口,而逐利资金拥有者的利润率决定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 从“效率”角度看,给居民补充的消费资金,最终只有一部分能转化的资本渴求的利润,远不如直接给逐利资金拥有者注资效率高。这就是美国向华尔街“撒钱”的原因 。 另外需要指出:对其中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当地部分民众和生态学者、文化学者持有强烈的异议,宜谨慎行事。 第二个方向从长远看为国家发展所需,但 它能否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值得怀疑。投入工程的资金中,行政体系势必吸收一部分,工程最后由企业实施,企业必定要首先确保自己的利润,最后才可能是工资。只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依旧,这三部分的分配格局就不可能改变,而正是这种分配格局导致了今天的困境。大型工程中,单位投入创造的就业机会是很有限的,而它却有超强的能力创造富豪。事实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就采取过由政府举国债大搞工程的对策。正是这期间,中国的两极分化急剧拉大,产能与购买力严重失衡,造成了今天这种难以处置的局面。 第三个方向本质上是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调整。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相当热衷。既有站在私人资本立场上希望压缩政府在经济领域活动空间的,也有站在政府立场上要求控制经济命脉的。这种争论的背后往往掺杂着“主义”之争。然而从整个社会的视角观察,这不过是精英集团内部官、商之间的势力范围之争而已,根本不涉及问题的症结--社会公众疲弱的购买力。 理论界还有相当多的声音将希望寄托于技术升级和创新。事实上,导致今天困局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运行机制问题。在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企业最理性的行为是窖藏现金(无论来自那个渠道)以备过冬,而非投入前景莫测、风险极大的技术改造。从全世界看,今天的技术水平远超过的1929年,却发生了与之类似的危机。可见指望技术发展能解决经济运行机制造成的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从问题症结的角度看,只有第一个方向对症,可能生短期救急之效;第二个方向利弊参半、弊大于利;第三个方向基本不对症。 注意:当年罗斯福从遏制资本积累的速度和增进社会公众的有效需求两个角度下手。 而今我们完全没有遏制资本积累的速度的举措,相反却为加速资本积累打开新的渠道。由此可感受到,在社会公共事务决策上,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力之巨大。 这种扬汤止沸的药方,疗效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救市”之策,是“中国特色”的凯恩斯政策,它不可能缓解前述四大失衡。 5.2 凯恩斯VS哈耶克 上述四大失衡明明白白地放在那里,其实各派经济学家都清楚。只是有的人不愿正视,有的人不愿明讲罢了。 面对这轮经济危机,主流经济学家明显分化为两派。一派以凯恩斯为旗帜,一派以哈耶克为旗帜。目前各国政府的“救市”举措带有明显的凯恩斯主义色彩,遭到了哈耶克主义者的严词批判。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危机源于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对此,哈耶克主义者批判道: “ 现在的经济就像一个吸毒病人,医生给吸毒病人开的药方却是吗啡,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使问题更严重。这叫‘饮鸩止渴’。过度的投资,可能用不了多久,经济又会掉下来,而且,可能会掉得更惨 。”( 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2009年2月8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演讲 ) 不管你是否喜欢张维迎,前述统计数据的证据都令人不得不重视他的警告。 其实,哈耶克曾坦率承认自己受过马克思的影响。当初哈耶克在伦敦经济学院讲授过《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他赞赏《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见高歌:《从经济思想视角解读哈耶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160页 ) 但哈耶克的理论回避了利润极大化的关键作用,而将责任放到政府的货币政策上。他认为:由人为的维持低利率造成的信贷扩张会误导商人,使他们热衷于冒险,而不管是否能够赢利。信贷扩张给出错误的信号,使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生产和消费计划的失调。这种失调首先会表现为某种“繁荣”,紧接着由于生产的节奏(time pattern)要适应经济中储蓄和消费实际的节奏而发生“泡沫破裂”。 由此得出的逻辑结论就是:应该让自由市场来调节利率,而一旦出现了产能过剩,政府不应试图拯救濒危的企业,而应听任其破产,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自我调节机制。如果不能忍受一系列小规模的调节,失衡势必积累起来,酿成重大的经济危机。 5.3 理论与现实 哈耶克提供了一个逻辑上自洽的理论,并在主流经济学中占有显赫的地位。但为什么美国人不遵循哈耶克的教诲?不但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如此,共和党总统布什同样如此。为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布什政府在美国国会作了艰苦的斗争。当时美国有122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国会,反对70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经济学家们的理论根据正是哈耶克主义。 “ 美国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私人资本市场毕竟为这个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为了平息短期干扰而从根本上削弱那些市场是极其短视的做法。 ”( 《美国百位经济学家致国会参众两院的一封信》2008-9-25第一财经日报 ) 但10月3日,美国国会竟通过了总金额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如此蔑视上百位经济学家,美国国会难道疯了? 令人不解的还有格林斯潘。张维迎告诉我们,在格林斯潘1966年写的《黄金与经济自由》一书中,这样解释1930年代的经济危机: 当商业活动发生轻度震荡时,美联储印制更多的票据储备,以防任何可能出现的银行储备短缺问题。美联储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在此过程中,它几乎摧毁了整个世界经济,美联储在经济体制中所创造的过量信用被股票市场吸收,从而刺激了投资行为,并产生了一场荒谬的繁荣。美联储曾试图吸收那些多余的储备,希望最终成功地压制投资所带来的繁荣,但太迟了,投机所带来的不平衡极大地抑制了美联储的紧缩尝试,并最终导致商业信心的丧失。结果,美国经济崩溃了。( 见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2009年2月8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演讲 ) 这完全就是哈耶克主义的解释!然而当上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的破灭,却长期实施低利率政策,助长了美国房价泡沫。如果不注明上述引文的作者和时间,人们很可能以为,是在描述格林斯潘主持的美联储。 无独有偶,伯南克也是以研究大萧条起家。当年大萧条最显著的事实是资产价格的大幅度动荡,从疯狂飙升到一泻千里。对此,货币政策应当如何应对?伯南克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货币政策本身不足以遏制资产价格泡沫,也不足以遏制泡沫破灭可能对整体经济造成的伤害。由此,货币政策不应该直接针对资产价格。 换而言之,不管你华尔街怎么折腾,伯南克更关心实体经济,在他看来,通货膨胀率才是货币政策应首要关注的目标。伯南克说: “ 货币政策不应该直接针对资产价格变动,除非资产价格波动显示出预期通涨的变化。试图稳定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不可取” “我们几乎不可能知道资产价格变动是源于经济的基本面,还是非基本面,还是兼而有之。 ” ( 伯南克《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波动》 ) 2000 年在《外交政策》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他用外行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倾向:“ 如果华尔街垮掉了,面向大众的金融业是不是也得跟着垮掉呢?不一定。 ”( 伯南克的“救市”秘笈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13569/ce ) 表明了他反对挽救濒危企业的立场,与哈耶克的主张一致。 2007 年2月,次贷危机浮出水面,已经身为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则一如既往地关注通胀压力,多次强调,绝不为投资者的失误埋单。直到2007年8月7日,美联储的声明仍强调,“ 关注的重点仍是通胀压力能否像预期那样得到缓解 ”。但到了2007年8月11日,美联储开始向金融系统注资。实施了著名的“量化宽松”政策: 利率: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连续10次降息,隔夜拆借利率由5.25%降至0%到0.25%之间。 补充流动性: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至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期间,美联储以“最后的贷款人”的身份救市。收购一些公司的部分不良资产、推出一系列信贷工具,防止国内外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出现过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美联储在这一阶段,将补充流动性(其实就是注入货币)的对象,从传统的商业银行扩展到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主动释放流动性:2008年到2009年,美联储决定购买3000亿的美元长期国债、收购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大量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这一阶段,美联储开始直接干预市场,直接出资支持陷入困境的公司;直接充当中介,面向市场直接释放流动性。 引导市场长期利率下降:2009年,美国的金融机构渐渐稳定,美联储渐渐通过公开的市场操作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试图通过这种操作,引导市场降低长期的利率,减轻负债人的利息负担。到这一阶段,美联储渐渐从台前回到幕后,通过量化宽松为社会的经济提供资金。 事实表明,坐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伯南克从哈耶克主义者转变成了凯恩斯主义者。 格林斯潘和伯南克绝非泛泛之辈,他们对主流经济理论的理解至少不下于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却为何前后迥异,在学理上自掴其面? 5.4 学理与信心 细思量,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症结,凯恩斯和哈耶克都看得很清楚,只是不愿如马克思那样明白说出来。他们政策主张的差异,其实源于信心。诚如张维迎指出的: “ 西方经济学界一般把对市场的信仰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对市场经济没有任何信仰,不相信市场经济,这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第二个层次是怀疑主义,摇摆不定,有时候信,有时候不信,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就是主张政府干预主义的经济学; 第三个层次是对市场经济非常信仰,但是也认为,必要的时候,政府应该介入市场,这是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就认为,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让经济走出低谷; 第四个层次是对市场坚定不移,完全信仰,这是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但这一学派当今的代表人物主要在美国。 ”( 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2009年2月8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演讲 ) 哈耶克是个乐观主义者,相信只要听任失败的资本家破产,让经济体系毁灭过剩的产能,就能够实现自我调节,经济系统将持续运行下去。 而凯恩斯没有哈耶克的信心,哈耶克视为正常调节的过程,让凯恩斯看得胆战心惊。 经济系统毕竟不是象牙塔里的“孤立体”,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动荡与衰退,直接威胁到社会底层大量居民的生存,威胁到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一旦弄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反待如何”的地步,连这个社会结构都无法维持,遑论其经济子系统的自我调节? 由是观之,不难理解美国一百多位经济学家与国会的差异, 经济学家只需在“孤立体”里构建逻辑体系,而国会却不得不面对来自整个社会的信息与压力。经济学家眼中的数据、比例,在国会面前表现为自杀的老板、失去生计而不得不犯罪的穷人和示威乃至暴动的人群 。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超过了9000亿的经济复苏计划,比布什的胃口还大。遭到参议院狙击后,他真的急了: “ 如果什么都没做,这次衰退会持续数年。我们的经济将失去500多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逼近两位数,整个国家将滑向危机深处,难以挽回。 ” 这个救市方案的后果奥巴马当然清楚,在1月初他曾警告说,美国将面临“ 万亿美元赤字时代 ”。但“ 在目前情况下,拯救经济比控制财政赤字更重要。 ” 看来奥巴马对美国社会结构的信心也不足以让他遵循哈耶克主义,他不敢听凭经济系统的自我调节,而宁愿饮鸩止渴。 政客奥巴马如此,正牌的主流经济学家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同样如此,看来只有张维迎信心满满,期待着“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毫无疑问,“饮鸩止渴”是张维迎对凯恩斯主义的准确评价,而格林斯潘、伯南克、奥巴马和美国国会宁愿饮鸩止渴,反映了美国一流精英群体对自己社会结构的信心程度。 其实美国精英群体的信心是美国人的事,我们中国人需要思考的是自己的信心。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利润极大化导致四大失衡愈演愈烈,导致国内市场无法满足逐利资金的胃口,使之不得不转向海外市场。国内救市措施不但没有遏制四大失衡,反而有使其强化的倾向。 于是我们的信心只能寄望于海外市场的迅速恢复,使四大失衡造成的困境可以缓解,中国可以在以复兴经济的道路上再走一程,直至指数膨胀的资本欲望顶到海外市场的“天花板”。 来料加工模式的对外依赖,挣的是加工费,表现在外贸统计上,就是外贸顺差( 如果成了逆差,意味着产成品价格低于原材料和元器件价格,这样的来料加工是没法持续的 )。图2.25展示了外贸顺逆差的演化。 图2.25:外贸顺逆差演化 数据显示,2008年11月,外贸顺差达到峰值,此后其平衡位置一路下行。这提示我们,来料加工模式的对外依赖,已难于为国内过剩的资本提供所需的利润。只要美国不再维持靠发票子输入商品的政策,追逐美钞利润的出口商就不可能重温往昔的好日子;而如果美国靠滥发钞票维持其内需,我们的依附型经济就可以回到原来的轨道。只是挣来的是明知要贬值的美钞,面对这样的前景,不知该如何建立“信心”? 或许信心来自“全民放贷”? 5.5 信心之旅--“全民放贷” “ 全民放贷”之风愈演愈烈。仅就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例,就有上海、江苏的苏州、常熟、徐州,泗洪,浙江的杭州、温州、宁波、丽水,辽宁的沈阳,福建的厦门、石狮,广东的广州,云南的昆明,内蒙的包头、鄂尔多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此忧虑地描述道:“民间借贷正在从两年前的江浙等沿海地区扩展到山西、内蒙等内陆地区,从制造业领域扩展至商贸流通甚至普通家庭。 ”( 民间借贷月息5分还得靠关系“全民放贷”愈演愈烈 新华网 2011年07月17日 ) 对此人民日报发文称: “ 目前民间利率高企,全民放贷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泡沫在逐步形成,正越吹越大,极易陷入借新还旧、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发生巨额资金无法收回的局面,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 全民放贷愈演愈烈 民间高利贷酝酿大风险 人民日报 2011年08月05日 ) 信贷是储蓄与投资间的桥梁,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正确地指出:“ 防止资金外溢、避免经济泡沫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中国经济无论怎样转型都要以‘实业立国’为根本。 ”而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他主张: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让电信、金融、能源、铁路等高利润行业真正向民间资本开放,消除民营投资的“弹簧门”和“玻璃门”,为民间投资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见( 民间借贷月息5分还得靠关系 “全民放贷”愈演愈烈 新华网 2011年07月17日) ) 这个建议背后的逻辑是:私人资本因利润源枯竭而走向泡沫化,只要对其开放电信、金融、能源、铁路等高利润行业,就可以使其回归实业。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则建议:“ 要让民间资金告别暗流涌动状态,使其浮上水面。 ”认为,目前应放松金融机构准入管制,进一步通过金融业改革,对民间金融予以引导和规范,以使其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同上) 总而言之,出路在于让金融业走向私有化,并带动电信、能源、铁路等行业的私有化。然而,这条道路会将中国引向何方? 短期看,私有资本在新开放的利润领域中会如鱼得水,中国实业的最后一点地盘会迅速地被私人资本牢牢控制。回顾过去30年的利润极大化导向历程,尤其是1998—2003年间在住房、教育、医疗和国企领域,为利润极大化搬掉最主要障碍后,逐利资金迅速积累,导致消费资金相对萎缩,两者失衡高速扩大。2003年之后,实体经济已经无力吸收当年新增的储蓄,导致投向虚拟经济的逐利资金日渐膨胀,这是当今经济困境的总根源。与过去30年获得的总空间相比,李稻葵们如今寄望的金融、电信、能源、铁路等行业不过是小菜一碟。放给私人资本后,从全局看,逐利资金与消费资金的失衡的困局只会更加严重,绝无缓解的机制 。 正是这种困局,导致基于社会购买力的真实利润率下降,迫使逐利资金拥有者们相互吞噬,以求自保。于是以房地产泡沫为典型特征的,名为“虚拟经济”,实为“击鼓传花”的投机对赌愈演愈烈。这游戏将风险高度集中于金融系统,迫使当局不得不打压房地产。打压房地产最有效的手段是切断投机性购买力的资金来源,于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以控制贷款规模。结果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全面紧张。相关企业为自保,不得不依靠传销式的高利贷网络向社会大肆吸金,催生了全民放贷。 其实,这个游戏的参与者深知这是个不可持续的过程,不过幻想自己能在泡沫波灭前提前抽身。在江苏泗洪的案例中,一位家具厂老板(报道中化名张然),称“人们都疯了。”,然而他依然纵身投入,放贷200多万。他上线的上线,利息3毛,上线利息2毛多,他1毛5,他给亲友则是5分至8分。报道称在泗洪,张然这样的四五线人员,有数百至上千人,他们靠近金字塔底层,借贷额在上百万到四五百万间。 张然说,他知道这么高的利息不可能维持长久,甚至用数学公式就能算出高利贷崩盘时间表。他把抽身时间表定在秋季。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到5月底出现了停止付息的情况。6月29日,泗洪国土局在官网上公示解除两块地的土地出让合同,理由是“无力开发”,而这两块土地是这个吸金网络的命根子。7月16日,所有人都在相同时间要债,出现“挤兑”,上线四处躲避,泡沫就此破灭。 破灭后的局面暴烈而无法收拾,绝望的下线“ 找到上线后,将人半埋进土里灌辣椒水,逼对方把钱吐出来。 ”人民银行泗洪支行一内部人士说,存款减少,从银行贷出去的款收不回来,“ 搞乱了金融秩序。 ”这只能由公安机关处理。但参与放贷的有一批公职人员,甚至有公务员从银行贷款后拿去放贷,“ 公安机关怎么查呢? ” 最可笑的莫过于泗洪纪委,7月19日,泗洪召开“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抵制非法集资工作会议”,纪委副书记姚海波在会上说,对于已参加或涉及非法集资活动的党政干部职工,要迅速纠正到位,同时还要严格管好家人、亲友、身边人,督促他们不参加非法集资。但7月16日,泡沫已经爆裂。( 有关报道见江苏泗洪全民放贷风潮 资金链断裂残局难了2011年08月01日 新京报 )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的御前谋士李稻葵们,依然寄望于私有资本的利润极大化机制,不知他们想将国家带到何种境地。
个人分类: 经济观察|1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xxx教授真的懂经济吗?
qlms 2009-3-7 13:45
前记 : 1)本文于08年12月6号发表于我的新浪博客,现在转载于科学网博客。 2)为了避免麻烦,文章稍微做了改动,教授的名字改为xxx代替。 正文 : 今年的股市真的很不平静,从年初到现在,政府已经为了救市,玩了好几次政策牌。每次政策出台之前,都少不了一些所谓的教授粉墨登场,说救市的必要性。 可惜几次救市,都好比老年人服用了大量的春药,瞬间的勃起之后,却依然是绵绵的下跌。 我对这些所谓的经济专家,素来不怎么感冒。当然大家也知道,要是听他们的话炒股,估计每个人都会血本无归。做个假设,如果大家都不借助消息炒股,估计他也不会比我们高明到什么地方去。 4月份调低印花税之前,股市连续大跌,救市的呼声很高,中央台请了一些专家去座谈。见识了所谓的xxx教授,节目没有好好看,只是记住了其人说的一句话,大意是,你政府鼓励融资,还要收这么高的印花税,也就是这么高的融资成本,这怎么让你融资。过了几天,传出来中央请了几个所谓的专家去座谈,其中一个就有xxx教授,不久,印花税果然降了,看来xxx教授忽悠总理,还是比较easy的。xxx目的达到了,很风光了一阵子,股市也在调低印花税之后有了一波不错的反弹,可惜就是没有坚持多久,因为大家都知道,经济基本面,根本就不支持那么高位的股票。xxx老师认为降低印花税,股市就能在高位运行?这是什么经济道理呢?事实上,在中国目前赌场一般的股市中,适当的调高印花税,有利于提高机构的交易成本,限制其操纵股价。股票的价格,不是印花税所决定的,这点xxx教授都没有搞清楚,还算什么著名经济学家。 10月股市大跌之后,中央也开始重新下棋,抛出来一个4万亿的经济复苏计划,从宏观经济层面来对经济进行调控,这步还算下一步不错的棋。不过最近股市比4月上次救市的2800点又跌了不少,这次xxx教授们又不甘心了,还联合了其他的人,建议用新的方法来救市。xxx教授指出,中国股市暴跌的根源在于大小非的减持,是的,这是对的,但是这些人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大小非为什么减持?减持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有一个,那就是股票被高估了,高估是前期的非理性暴涨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基本面逆转也必然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而影响股票的价格。资本的所有者,不是傻子,更不是和xxx教授一样纸上谈兵的人,雅戈尔的李如成们,在资本市场上,每一个都比xxx教授聪明的多,他们卖出大小非,难道都是傻子吗? 写的有点罗嗦了,只是想说明一点,中国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只研究表象,不追究根源,难成大器。这样的人还得到总理的器重,所以国家的前途,也很危险。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529 次阅读|2 个评论
直面现实还是讳疾忌医—金融海啸中的选择
王中宇 2009-1-6 08:56
直面现实还是讳疾忌医 金融海啸中的选择 (有图表的文本请看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901/64728.html ) 三角形整理与突破 从机制看 突 破方向 扬汤止沸的救市方略 心猿意马的流 动 性 金融海啸汹汹而来,最先感到实质性压力的是工业。 2008 年 12 月 12 日,组建不久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国务院新闻办的访谈中列举了大量统计数据,指出: 工业增长速度直线下滑,现在还看不到拐点,我们感到压力很大 然而, 2008 年 12 月 05 日深圳晚报报道: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与深圳市政协委员座谈时称: 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基本已至谷底了。 他还指出: 危机中蕴含着机遇,中国企业如能抓住机遇,就能在经济危机的阴云中找到阳光。 笔者向一位专业经济学者请教,中国处境如何?他告诉我:圈内观点不一,但多数人不太担忧,很多人视其为机遇,思考中国如何利用它获得发展。 三角形整理与突破 如果观察建国以来的经济增长率,似乎可以佐证经济学界这种乐观的看法(见图一)。 图一:中国 GDP 增长率 数据显示,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在高位,除个别时段外, GDP 增长率波动的平衡位置大多在 7-10% 之间, 90 年代以来,更保持在 10% 附近。一个大国,如此长期地保持这样高的增长率,举世罕见。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 GDP 增长率的波动明显收缩,显示经济运行日趋稳健。 1997 年朱镕基提出保八,当时波动通道的下沿为 7.15% ,而历史经验表明,当 GDP 增长率接近通道上沿后一定会下行到通道下沿附近,据此,笔者曾质疑保八不可行,实际上后来的谷底为 7.6% ( 1999 年)。 2007 年, GDP 增长率再次接近通道上沿,而此时的通道下沿为 8.44% ,由此似可判断:此轮保八有把握。 金融海啸对中国的最大威胁是出口,因为中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太高。然而海关总局的数据暗示我们,问题似乎不大。直到 2008 年 11 月,出口数据仍没有明显脱离上升轨道的正常波动范围,倒是进口数据下滑更明显(见图二)。 图二 : 进出口月度数据 与之相应,今年外贸顺差逐月扩大(见图三) 图三:外贸顺差 然而,注意到进口构成的变化,就令人忧虑了。 2007 年,进口总额中,与加工贸易相关的各项(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 / 物品、租赁贸易、出口加工区进口设备、加工贸易进口设备)等占整个进口金额的 54.3% ,可见进口的绝大部分是为出口服务的。 2008 年 1 至 11 月,这个比例降到 48.5% ,在进口总量下降的背景下,这意味着为出口而发生的进口大幅下降。换而言之,进口下降是出口下降的前兆。 事实上,统计局公布的 2008 年第三季度 GDP 增长率为 9.9% ,从图一中去年的上沿附近直接跌到了的波动平衡位置( 10.18% )以下,表明生产已经大幅下降了。 从三次产业的角度看,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见图四)。 图四:三次产业对 GDP 年增长的贡献(亿元 .1952 年价) 在第二产业的产值中,工业占到绝对多数(建国以来,平均份额为 88.8% )。统计局从 2001 年 8 月起逐月对社会公布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见图五)。 图五:当月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率 令人不解的是,统计局网站中空缺了 2006 年 10 月到 2008 年 1 月的数据。笔者只能用多项式拟合统计数据,由此大体揣测这一时段 数据可能的范围。 数据显示,这一轮经济周期,其顶点可能在 2007 年 8 月左右,而进入今年以来,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急速下行,到 10 月已低于整条趋势线的最低值。 从轻、重工业角度看,本轮经济周期以重工业领跑,而今年重工业的跌幅远大于轻工业,且显出 M 顶的形态(见图六)。 图六:当月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率 从订单原材料进口生产出口的流程看,出口下降最后对海外市场萎缩做出反应,由此可以预期,出口数据大幅下降还在后边。 回到图一, 50--60 年代, GDP 最高增长率 21.3% ( 1958 )年,最低增长率 -27.3% ( 1961 年),波幅高达 48.6% 。此后, 70 年代、 80 年代逐步缩小。转向与国际接轨后,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与手段,到 90 年代波幅降至 10.8% ,进入本世纪后,到 2007 年为止,最大波幅为 3% ,整个图一显现出三角形整理且走到顶端的态势。 有证券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三角形整理。当数据波动幅度渐次收缩,最后指向一个顶点时,意味着极有可能发生突破。突破意味着以前决定数据波动的机制失效,新的机制将取而代之。这时的关键是判断突破的方向,即新机制的性质。数据短期内如此急剧下降,似乎在暗示,向下突破的可能性远大于向上突破。 从机制看突破方向 那么历史上决定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机制是什么? 图二显示,建国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始终是第二产业,这提示我们:工业化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回顾历史,是西方列强用战争逼迫中国选择工业化道路的,无论是晚清的洋务运动、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体制还是毛泽东时代的三线建设,其背后都是严酷的国际环境。 在一个人口众多、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实现工业化,资源何来?在毛泽东时代,一方面靠剪刀差从国民的绝大多数 -- 农民手中聚集,一方面靠低工资降低工业建设的成本。而改革开放后,吸引外商、招商引资成了各级政府的要务,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寄望于外部资本家。 于是无论是当年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还是后来的与国际接轨阶段,积累工业化资金都是经济主管当局的首要目标。当转向与国际接轨后,统计数据证和大量事实证实了资本利润极大化是中国经济体系最核心的要素配置机制(见王中宇《利润极大化与滞胀》科学时报 2007 年 12 月 30 日 五、六版)。而资本利润极大化必然导致产能与社会购买力的失衡。于是自 1998 年起,有效需求不足成了令经济管理当局头痛的顽症。 在古典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极大化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方才导致无法克服的社会矛盾。而在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基本完成与国际接轨应是 1994-1998 年间(见王中宇《宏观调控:向左转?向右转?》科学时报 2008 年 9 月 2 日 2 版)。却在短短十余年间各种典型的矛盾就集中、大规模出现,根源何在? 中西方是从不同的出发点走上工商文明的,西方学者将中国的传统社会称为东方专制主义,马克思曾用亚细亚生产方式、东方原始共产主义描述东方的传统社会,翻译《资本论》的王亚南则写了《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从秦汉到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分析了中国官僚政治发生与演变的历程及其系统动态。 从历史上看,行政权力独大,官僚体系一家通吃是我们社会的悠久传统,它最大的特征是高效,因为它不受其他力量的有效制衡,可以自由挥洒。这种高效在历史上表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当官僚体系中理想主义占主流地位时,它可以相对廉洁,从而高效地实现主政者的目标;而当官僚体系中个人经济理性占主流地位时,各级官员可以高效地实现自己的私利。 观察过去十余年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理性经济人是如何把持政策选择,为利润极大化原则保驾护航的。 企业视角:推动资本向大型垄断企业集中 承包、优化组合;抓大放小、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这一系列的政策都在推动资本向大企业集中,向少数人集中。贵族化的金融体系靠行政权力垄断了从储蓄到的投资通道,而它只热衷于向大型垄断企业注资,连理论上定位于农村的农业银行都是如此。《中国农业银行 2005 年年度报告》告诉我们: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主要投向是:能源石化、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重点优势行业。其积极营销和拓展的对象是系统性、集团性客户、跨国公司、事业法人客户以及重点优质项目。其重点关注的客户有: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华润集团等优质集团性客户,各大电力公司、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等优质集团性客户,以及福建、重庆、大连等省市政府。 在做大做强和抓大放小战略思想推动下,国有寡头企业凭借垄断优势发育迅速。 在《中国统计年鉴 .1991 》中还被称为全民所有的企业,到了《中国统计年鉴 .1994 》中就改称国有了。可见国有取代全民所有不早于 1992 年、不晚于 1994 年。 全民所有至少在名义上要对全体人民负责,而国有则是政府内部事务,与全民无干。于是社会看到地方国有企业被大量转化为有官方背景人士的私营企业。而央企一方面靠行政权力聚集巨量资源,以做大作强;一方面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旗号下,让马明哲们合法获取 6000 万元年薪;一方面将大量员工抛向社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 1994 年起,国有企业未向财政提交一毛钱的利润,而从 1985 年起,就一直从财政领取大量的亏损补贴(见图七)。财政的钱来自全民,而国企的利润又流向了何方? 图七:财政与国企的经济关系 被国有抛弃了的全民,只好就业于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而它们在各衙门的严厉管制下,动辄得咎。以至于民谚云十几个大盖帽,管一个破草帽。贵族化的正规金融系统根本看不上这些草根,而草根金融却得不到合法的生存空间,于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只能靠内源融资和地下金融艰难地谋求生存。 这样的政策倾向使资本向大型企业集中,资源和权力向大型企业的管理层集中。广大国民赖以为生的中小企业只好自生自灭。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告诉我们: 国家工商总局前几年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 1999 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 3160 万户,到 2004 年这一数字下降为 2350 万户, 6 年间净减少 810 万户,平均每年减少 135 万户。另外一项研究表明, 1994 到 2004 年十年间,全国有 770 万家个体户消失。 而靠此为生的全民,其工资收入正是社会购买力的基础。 地域视角:推动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 区域倾斜、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限制低素质人口、创建 ** 城市(这 ** 会随时变化、与时俱进,诸如数字化、国际化、学习型、卫生、文明、绿色、宜居)。其核心作用是使资本向大城市集中。 从全国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获得的资源远超过各地,促成这些地方志得意满地提出:率先实现现代化。随着这些城市的超前发展,人口大量向这些城市聚集,导致这些城市的两会年年讨论控制人口规模、限制低素质人口。这些城市的现代化场景,使有能力影响到国家决策的群体,误以为这就是整个国家的面貌,从而误导国家的公共事务决策,因为这个群体主要住在这些城市中。 上行下效,各省纷纷将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作为发展战略,从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向省会聚敛资源。盛极一时的市管县改革,让各地的城市都有了可以搜刮的地盘,以至于被基层讥之为市刮县。 中心城市脱离国情、国力的超前发展,在观察者眼前展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形象: 一个与欧美不遑多让,形象工程与政府建筑之奢豪(同时难免粗俗)傲视全球。今年四川抗震救灾中,成都新的行政办公中心曝光,举国国哗然(见图八)。 一个凋敝败落,污染遍地,学校等公共建筑弱不禁风。即便天子脚下的 直隶,类似图九的景观也随处可见。 图八:从卫星照片上看成都新行政办公中心 来源: GoogleEaerh 图九:河北石津灌渠一景 当年的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曾感叹:城市建设得像欧洲,农村发展得像非洲。问题在于,非洲才是大背景,欧洲不过是这背景上的一块块飞地,而飞地上的人们却以主流社会自居,控制着国家的舆论和公共事务决策。 社会视角:推动资本向富裕群体集中 多年来,亲商成了各级政府自觉的政策选择,甚至亲到官商不分,官商一体的地步。政策优惠、划拨、特事特办、三零政策 (以 零资产、零税赋、零地价 吸引客商), 让前官员化身的商人,以极低的代价将大量名义上的公共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私有财产,并立法保护之,称之为产权明晰。另一方面,减员增效、拉开收入差距则让多数国民为之付出代价。 结果是国民中的少数人口依赖行政权力,聚集大量资产,以实现利润极大化;而导致多数人口缺乏基本的生产资料。在我们数千年的古籍中,有两个词汇描述这一过程 -- 聚敛、兼并,这历来被视为国家的乱源。这种聚敛的效率有多高?看看历年的胡润榜就知道了(见图十),请注意:图中表征财富的纵坐标是对数坐标,相邻两条主刻度线间差一个数量级。 图十:历年胡润富豪榜 事实上,胡润的调查线索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的公开报表,而许多富豪的财富见不得光。八十年代就提出的干部和家属财产、收入申报机制胎死腹中,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有太多的高官,其拥有的财富无法面对社会公众。可见聚敛的真实效率只能比图十显示的更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聚敛起来的财富统统需要进行投资、以追逐利润。以前,学界曾将投资饥渴归之为计划经济的顽症。事实证明,在主流经济中,投资饥渴远超过接轨前。 进入本世纪后 ,投资总额 / 国内生产总值的飙升速度远超出任何历史时期,在 2007 年,国民创造财富的 55.65% 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追逐着未来的利润(见图十一)。这个比值的平衡位置显示出持续的加速上升态势,如果这个大趋势不转变,十六年后( 2023 年),全部 GDP 都得转化为投资,而留给社会消费的份额将趋于零!这样的经济系统可能运行下去吗? 图十一:投资总额 / 国内生产总值 然而投资长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出口萎缩的前景下,更是不得不依赖投资。于是我们很可能看到经济继续沿图十一展示的趋势发展,直到无以为继之时。 为什么无法启动内需呢? 启动内需在逻辑上唯一可能的出路是降低投资份额,增加消费份额。然而经济系统一次分配的现实决定了工薪所得过低,而资本(以国有资本为主、民间资本中又以外资为主)所得过高。资本所得的本能是转化为投资。工薪所得中,高收入者所得过多,低收入者所得过少。高收入者的收入,相当部分渴望转化为资本,以获取未来的利润。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是低收入者,他们所得之低,使其客观需求的大部分不可能成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就是整个社会内需不足的根源。 只要一次分配的这个格局不改变,投资高速增长而内需疲弱的趋势就不可能改变。有人冀望于政府的二次分配,然而这只能被理性经济人(他们充斥于行政机构内外)当作最现实的发财机会。凡是由政府部门发放资金的事项,必定有政府内外相互配合,以各种冠冕堂皇的说词套取资金的事件,此类个案不胜枚举,圈内尽人皆知。其宏观效果是:政府发放的资金大量转化为新的资本,而本拟救助的对象所得无几。 这样的系统运行机制难于应对海外市场萎缩,于是向下突破的几率远大于维持原有运行状态的几率。而一旦发生向下突破,保八就成了泡影。 扬汤止沸的救市方略 质而言之,当前的困境源于强势官本位系统追逐的利润极大化原则。它心目中的发展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将国民创造的社会财富转化为追逐未来利润的资本;而国民的发展从来就不曾是它的真实目标。由此方可理解高速增长的 GDP 与国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间强烈的反差。 面对金融海啸,各国纷纷求助于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本质是向不足的有效需求注入额外的货币。当年罗斯福应对大萧条的措施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遏制资本积累的速度,包括: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实行以资产占有量为税基的累进税、严格限制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其二是增进社会公众的有效需求,包括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力促中小企业的复兴、大兴公共工程。 2008 年 8 月 19 日,摩根大通 ( 亚洲 ) 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在他的一份报告中披露,中国高层领导人正在考虑一个 2000 亿 --4000 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 2008 年 11 月 5 日,中央政府推出 4 万亿投资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比龚方雄披露的高出一个数量级。 4 万亿相当于 2007 年 GDP 的 16.2% , 2006 年财政收入的 103.2% ,力度之大举世震惊。 现就职于世界银行的林毅夫表示: 中国 4 万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有助于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到 8% ~ 9% 的水平 , 这就是中国为全球经济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从媒体报道看,这四万亿指向三个方面: 其一:增加居民收入,减轻居民负担,包括: 1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2 、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3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其二:公共工程,包括: 1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4 、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其三:支持企业,促进转型,包括: 1 、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 1200 亿元。 2 、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为此,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第一个方向针对不足的有效需求,无疑是正确的。此次金融海啸中,不少国家和地区由政府直接向居民发放消费券,直指要害。然而这种补贴性的支出能否解决经济体系根本机制造成的问题,值得怀疑。最有可能的是,它能救急于一时,将矛盾推到以后。另外需要指出:对其中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当地部分民众和生态学者、文化学者持有强烈的异议,宜谨慎行事。 第二个方向从长远看为国家发展所需,但它能否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值得怀疑。投入工程的资金中,行政体系势必吸收一部分,工程最后由企业实施,企业必定要首先确保自己的利润,最后才可能是工资。只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依旧,这三部分的分配格局就不可能改变,而正是这种分配格局导致了今天的困境。大型工程中,单位投入创造的就业机会是很有限的,而它却有超强的能力创造富豪。事实上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就采取过由政府举国债大搞工程的对策。正是这期间,中国的两极分化急剧拉大,产能与购买力严重失衡,造成了今天这种难以处置的局面。 第三个方向本质上是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调整。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相当热衷。既有站在企业立场上希望压缩政府在经济领域活动空间的,也有站在政府立场上要求控制经济命脉的。这种争论的背后往往掺杂着主义之争。然而从整个社会的视角观察,这不过是精英集团内部的势力范围之争而已,根本不涉及问题的症结 -- 社会公众疲弱的购买力。理论界还有相当多的声音将希望寄托于技术升级和创新。事实上,导致今天困局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运行机制问题。在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企业最理性的行为是窖藏现金(无论来自那个渠道)以备过冬,而非投入前景莫测、风险极大的技术改造。从全世界看,今天的技术水平远超过的 1929 年,却发生了与之类似的危机。可见指望技术发展能解决经济运行机制造成的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从问题症结的角度看,只有第一个方向对症,可能生短期救急之效;第二个方向利弊参半、弊大于利;第三个方向基本不对症。注意:当年罗斯福从遏制资本积累的速度和增进社会公众的有效需求两个角度下手。而今我们完全没有遏制资本积累的速度的举措,相反却为加速资本积累打开新的渠道。由此可感受到,在社会公共事务决策上,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力之巨大。这种扬汤止沸的药方,疗效可想而知。 心猿意马的流动性 这三个方向的措施需要巨量的资金,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财政收入肯定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政府支出的钱从哪里来? 12 月 8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以高于 GDP 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 3 至 4 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 2009 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 17% 左右。 这一政策的背后是相信货币发行量能影响经济增长,希望用多发货币带动疲弱的经济。然而,这一期望却得不到事实的支持。图十二是货币发行总量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的关系对比。数据显示,在 1999 年之前,两者间存在某种同步关系,而此后基本上是各走各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1999 年之前, GDP 增长率与货币发行量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 0.9587 ( 不变价格 )、 0.9189 ( 当年价格 );而此后 GDP 增长率与货币发行量增长率的相关系数降为 0.1295 ( 不变价格 )、 0.3391 ( 当年价格 )。 图十二:货币发行总量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 这暗示我们,货币总量已经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制约性因素,靠控制货币总量来调控经济速度已经不现实。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对流动性过剩极度忧虑,决定 2008 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以 防止通货膨胀。而事实上,整个 2008 年货币发行总量一改 2006 年 5 月以来的增幅下降趋势,转而上升(见图十三),而经济增速却明显下滑。 图十三:货币发行总量年增幅 理论界争论流动性过剩已有多年,至今未见明确结论,连什么是流动性都众说纷纭。经济现实告诉我们,社会上并不缺少货币,货币发行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生产的财富。货币发行量不仅远超过了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真实财富,也明显超过了以当年价格计算的、不断注水后的财富。而且,这种超越的速度进入本世纪后明显加快(图十四)。 图十四:货币发行量与社会财富比较 问题的症结在于,大量的货币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的目标是以钱生钱,以获取财产性收入,而这种收入最终建立在商业利润的基础上。商业利润依赖社会购买力,即不是指望利润而是满足消费需求的货币,而这类货币已经远不能满足期望获得利润的货币的胃口。 于是食利者群体的心态成了决定经济速度的关键因素。 当他们判断有可能挣得利润时,势必蜂拥而出,将资金投向一切他们看中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在 20042007 年间看到的流动性过剩。理论界则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论证投资优于储备货币,手持货币无异于坐等贬值( 见高善文《货币过剩与资产重估》中国市场出版社 )。 反之,当他们嗅到严冬的味道时,立刻转而信奉现金为王,紧攥钱包,准备猫冬,同时大叫受不了了,以博取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补贴,至少要也降低其承担的基本社会义务(如工资、税赋支出)。 于是经济体系的宏观管理本质上是与 食利者群体的心态博弈。古人云心猿意马,在真实利润空间与利润需求量之间严重失衡的环境下,食利者群体的心态势必高度不稳定,在贪婪与恐惧间跳跃,他们已经让全社会在短短一年内体验到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 大量超额发行货币,是为了让他们重拾信心。 当前,中国 30%-40% 的产能直接依赖海外市场,二十余年的经济进程形成的这一局面不可能在数年内转变。 于是我们看到,源自外部的金融海啸,正好撞上了中国经济体系的阿里基斯之踵。只要这些产能放空,食利者群体追逐的利润就成了无源之水,其信心如何恢复? 而一旦他们的信心恢复,这些超额发行的货币势必成为新一轮通胀的巨大推力,那时宏观经济管理班子势必体验到比 200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更严峻的通胀压力。 9 月 14 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言下之意,当前的麻烦,其程度不次于 1929 年美国的大萧条。而当年的大萧条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将近半个世界的社会主义阵营。 我们经济系统的深层问题以前可能难于认识,而今统计数据和经济现实已经将其凸显出来。为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现在是直面现实,严谨、客观、深入地开展研究的时候了。 (注:文中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海关总署网站)
个人分类: 经济观察|3195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那些形形色色的【钱】到抛砖引玉
moxj 2008-11-12 21:59
很多时候,我日常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能力都不及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所以,如果你要我对上面的这些钱做详细解释,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我们起码因该知道,在上面的这些钱中,有的是自由兑换货币,有的是限制性兑换货币,有的是不可兑换货币. 所谓自由兑换货币,是指一国对国际间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施加限制;不施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种汇率;在另一国要求下,随时有义务换回对方在经济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有流通性强、币值坚挺的特点. 限制性兑换货币,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各种限制的货币。这样的货币一般币值不太坚挺、流通性亦差、常有两个以上的汇率 不可兑换货币,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能兑换为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只能在本国流通.    有点自知之明的都应该清楚,一个做地质的人如果拿上面这些东西在科学网里给大家做科普,那显然是感冒发烧了.不过我最近身体状况确实有点差.更加业余时间又一心想做点科普,所以听新闻和看网页就很少了.但显然大家都在关心当下的经济状况,仅有的几位读者可能都没有心情支持我了,几个兄弟一直在群里发政府救市的消息.所以我整理了上面几句话和下面几句话.   有几个被大人们定位为愤青的兄弟(不知道是不是什么右愤),一个劲的发言,大谈美国的经济状况.当然要谈到美圆这种东西了.很明显,美圆是一种自由兑换货币. 同时美国在国际金融事务和国际货币政策中具有绝对的影响地位。美圆也因此获得了不少铸币收益(一国货币国际化了,发行本币就可获得国际购买力,发行货币的成本和实际购买力的差额就是铸币收益)。显然美国在对外贸易中有很多优势.哥几个看到了美国的先进之处,不免产生了对人民币的一些另类看法.当下议论这个话题少了.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国了,因为他们也不像另几个哥们(可能是大人说的左愤)鄙视的那样热爱美国了.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关心起来去华尔街抄底的事情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几乎一点都不知道的.但确实由于自由兑换货币可以成为别国的储备货币,所以别国储备货币的变动会对本币汇率波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大量的自由兑换币在体外循环,一旦其存贷,就涉及到利率问题,如果跟国内的利率不一致,就会引起这些资金内外流动,从而形成套利活动。这种情况下保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就是个困难问题。同时也有哥几个讨论的可以做自由货币的炒家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是文盲,在科学网更不会谈,如果在食堂和大家学习的时间太少了,也许在 《阴谋控制着这个世界》 里有我的一点发言,况且自由兑换货币还有上面的一些优点,咱就不怕被人家阴了?你们比我关心新闻,这方面的事情我总是一个听众. 好了,不说那么远了.只关注一下兄弟刚和我聊的关于国务院部署落实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别的我没有资格说了,关于第一条因为我毕业论文是关于中国房地产的,所以留意了下相关内容.具体国外投资者会因为这样的政策代走多少钱.我不会谈论,但我觉得哥几个因该看下前段时间我写的《 从中大看学校外面 》 ,确实我们有很多卖出去的楼盘是晚上不开灯的.连一个小学生都能知道,想必总理不会不知道.对讲话中的快、准之类的话我想咱就更不要讨论了.也许写 《做自己的领导》 时,咱在食堂都说过这个问题了.何况大家在我写的 《谁在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 里并没有提出太大的异议.(看到王兄的留言才注意到我列的不是十条,还好,别的先不说了,为了保留证据,我没有对这个括号外的评论做修改.但好像语句不连贯了.) 把这篇基本没有逻辑的博文,献给那些心系我们人民,热爱我们国家.关注我们政府的热血青年们.我会关注大家的回复继续努力.        
个人分类: 财经学习|3643 次阅读|3 个评论
国家意志决定后势走向
唯我独尊 2008-10-10 14:23
众所期盼的大B浪反弹,在不断地缩量下跌后已渐行渐远。目前,除了沪指外,深指、300指数、沪B和深B已完全补完9.19的跳空缺口,深B和港指更是创出几年的新低,从技术上来看,新低已不可避免,技术上沪指应下跌到1431点。多年来预测颇具权威的中金公司也提出沪指要下探1500点( 中金公司:A股看到1500点目前难以反转_网易财经 )。在市场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下周市场是否会出现快速赶底? 常言道:熊市不言底。但本文仍想综合经济、资金与技术方面作一探讨,以供投资者参考。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近一年的大幅下跌,沪指下跌70%,成为2008年全世界股市跌幅之首,跻入世界几百年证券史上最大跌幅的前八名。目前沪指市盈率已降至14.46倍,与2005年的998点相差无几。期间没有出现过像样的反弹。每一次多头的蠢蠢欲动都被迅速扼杀在摇篮之中。股指下跌已成为常态,再也没有人提及价值投资,熊市心态迷漫着整个市场。目前再下探1500点或也认为自然。如再进一步下跌至1431点,现有的股票要下跌30%,沪指下跌幅度将达77%,市盈率将降至10倍。市盈率和国外股市实现完全接轨! 在周边与国内经济形势逐步恶化的形势下,在目前人心极度恐慌的情况下,上述可能不能排除。如果市场以阴跌的方式跌至1400点,甚至1000点,以市场化要求自己的管理者将不会理睬。而以快速暴跌的方式快速赶底,有悖金融市场的稳定,政府不会置之不理。 那么后势究竟是快速下跌?绝地反弹?还是在维稳的情况下阴跌或横盘?对此,要从当前市场上的几大主力谈起。目前市场上最大的主力主要是:金融机构、游资、外资和政府平准资金。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来越差的情况下,以基本面指导投资的金融机构已吓破了胆,减仓再减仓已成为他们相当长时期的操作策略;外资后院起火,尽快抽资救火是他们目前最要紧的事;对游资而言,由于市场一直未形成做多氛围,有力也使不出;因此,在众多主力不作为的情况下,国家意志决定后势走向。 为什么9.19有众多利好,又有政府资金配合,而未出现市场预期的大B浪反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外围形势仍在不断恶化,另一方面是救市力度不够(政府资金投入不够,解决证券市场核心问题的特大利好政策不够,机构配合不够)。回顾我国证券市场历次反弹的情况来看,并不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一般是股指快速下跌后,政府担心引发金融问题,通过与机构做工作,采用政策组合拳的方式,将股指快速拔起。 而今天,自认为金融知识丰富的机构,更多的看到的是悲观的经济形势,或不太理会证监会的意图;同时,管理水平已提高的证监会,也不太想过于干涉股市。这种既关心,又犹豫的矛盾心理,将难以吃透政策的散户投资者推向了无底深渊! 面对当前的局势,政府肯定要做一些努力,但力度多大,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政府救市或维稳的资金将集中在金融股及一些指数股上,其中或以人气较足的中信证券作为重点。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形成大面积的做多氛围,建议重点关注有政府做多的板块,寻机抛出或有业绩风险影响的低价股板块。 A股后势令人担忧 - 据网易财经调查,有70%的人认为现在股票的价值偏低,有80%以上的证券人咨询师认为,目前的指数是底部区域。那么以上观点是否正确呢?以下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 经济形势。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有人认为可以和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相比。如果是这样,那么后面的情况还相当恶劣。经济危机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在金融方面,具体表现在众多的金融机构出问题,并波及实体企业;第二阶段,在金融出问题后,实体企业的各方面受到重创,将经济危机推向高潮,并又反过来作用于金融机构,从而使经济进一步下滑或崩溃。这一般要历时3-5年。由金融引起的经济危机比由生产结构不合理引起的经济危机后果要大得多。因此,就此而言,认为A股见底为时尚早(目前尚处于第一阶段中期)。 2. A股内在问题。在2005年A股的流通盘不足2100亿。管理者给当时的投资者一点小甜头,将当时2/3的非流通股实现了流通,使A股的可流通量增加了二倍。而后上市的大量新股不再向投资者送股,在2005-2008年这三年期间,可流通股增加了四倍,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仍在持续。目前,原来市场上最大的主力,基金所占比例,已由30%下降到了5%,这种情况表明,金融资本已没有话语权,完全由实业资本主宰市场,换而言之,就是说,市场已失去了股票市场应有的投机功能。那么,市场就不能按国内外股票市场的规律来定价,而应结合两方面因素来定价。其最低点,就是实业资本认同的最低点。 3. 政策底。政策顶一般是60倍市盈率,政策底,国家从来没有定义过。国家考虑扶持股市,往往都是股市出现恐慌性暴跌,管理者担心出现金融问题,才出面干涉。至于跌得再低,与国外相比,与B股相比,A股溢价还是太多了。因此,在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大好)跌到1000点,管理者也觉得自然。如今,政府只想维稳,防止暴跌。在经济形势极差的情况下,跌到1500、1000、500点,或许是很自然的事。 综上分析认为,A股后续的趋势极为复杂,任何专家都无法给予准确的判断。国家意志决定后势方向。 - - - 转贴:梳理下德隆遗产 - 一望无尽的新疆戈壁滩上,埋着巨大的钾矿宝新疆吐鲁番三维钾盐矿。而转眼间,这个矿产的主人由名噪一时的新疆德隆集团转变为新疆对外经济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疆外经贸公司)。   据中国化学矿业协会知情人士透露,2006年5月,新疆外经贸公司高层与中国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某公司在商谈收购新疆吐鲁番三维钾盐有限公司。这位人士表示,新疆吐鲁番三维钾盐有限公司与罗布泊钾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巴州蛭石公司为新疆三维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三宝。而新疆三维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新疆德隆公司。   近几年,德隆集团因资金链断裂,包括这块吐鲁番硝酸钾盐在内的所有遗产被作为德隆不良贷款的抵押物归置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名下。   另一位基金管理公司人士也向记者证实此事。三维钾盐公司在被新疆外经贸公司收购后,很可能会置入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国际实业(000159.SZ)中,这将对国际实业的主业估值带来较大影响。该人士判断。德隆遗产在德隆手里尚为发光的金子, 或许将在新主人手里闪烁光芒。 据上述矿业协会人士介绍,新疆外经贸公司已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收购新疆吐鲁番三维钾盐有限公司股权的框架性协议,花费数千万以谋求控制该公司90%股权。 公开资料披露,新疆吐鲁番三维钾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出资人为新疆三维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新疆德隆集团)和化工部连云港设计研究院。该公司主营天然硝酸盐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同时生产各种经济作物的专用复合肥。 记者致电三维钾盐有限公司办公室,询问该公司被收购事宜。办公室一位女士告诉记者,此事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与新疆外经贸公司在谈,具体由新疆外经贸公司出面收购,还是国际实业出面收购不清楚。  同时,她告诉记者,目前三维钾盐公司拥有三大块戈壁滩上纯天然的钠硝石、钾硝石资源,可提炼为天然浅黄色的硝酸钾和硝酸钠。   资料显示,三维钾盐矿分为两个矿,其中鄯善县小草钠硝石资源已探明储量达220万吨(折纯硝酸钠-钠硝石的矿);吐鲁番乌尊布拉克盐卤水矿已探明C+D级储量达120万吨(折纯硝酸钾),钾硝石固体矿C+D级储量10万吨以上(折纯硝酸钾);初步开采价值74亿元。   这资源在全国是唯一的,也是世界上除智利以外的第二大天然硝酸盐资源。三维钾盐上述女士说。据悉,这块资源德隆集团曾花费颇多心思经营。   1998年,新疆德隆公司控股组建了新疆三维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实施矿业的开发,两年内,出资5000多万元进行开采和提炼。但在2004年,德隆资金链因金融投资失败而断裂,新疆三维矿业于是成为多家企业关注的德隆遗产。除了欲被新疆外经贸公司控制的三维钾盐公司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矿,新疆三维矿业旗下还有两大矿,即罗布泊硫酸钾矿和巴州蛭石矿。   2004年底,罗布泊硫酸钾矿被国内投资化肥规模最大的中央直属企业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收购。罗布泊地区构造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探明钾盐工业储量2.99亿吨,经专家测算它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000亿元。同时,巴州蛭石矿(主要用途是保材料产品,70%出口,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二大蛭石矿)也另找新人家。一边是茫茫的黑色干裂戈壁,一边是浅黄色的池在太阳下泛着柔和的金光。   据悉,在正式收购之后,新疆外经贸公司将把三维钾盐矿分数期开发。首期将投入6000万元用于小草钠硝石资源开发,小草精制厂年生产能力50000吨,其中,天然硝酸钠年生产能力25000吨,合成硝酸钾年生产能力25000吨。之后,再逐步开发吐鲁番乌尊布拉克盐卤水矿(天然硝酸钾)。   我们十分看好这块国内稀少的钾肥资源,日本、韩国在化工制造中尤其偏好天然的硝酸钾。上述基金公司研究员分析。而中国的钾肥产量上不去,主要是资源短缺,就像石油一样,是天然的资源。国内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和新疆。该研究员表示。据了解,2003年我国钾肥国内生产165万吨,进口657万吨,进口依赖率高达90%,直接花费外汇近8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国内钾盐消费量将达到1120万吨。
个人分类: 证券投资|387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股市将永无见天之日?
唯我独尊 2008-4-18 21:09
近段时间以来,股市持续暴跌,暴跌速度与深度成为世界证券史上股灾之最 ( http://yjbg.stock.cnfol.com/080418/139,1628,4050701,00.shtml )。 底在何方,何时反弹,成为近期亿万股民持续焦虑的问题。 受过党长期教育的股民,对我们党和国家有极高的忠诚和信任,从 4300 点暴跌以来,一直期待和相信国家会伸出仁爱之手,扶持股市渡过难关。在机构与基金疯狂砸盘出货时,大多数股民保持平静,未加入抛售的行列,成为稳定中国股市最大的中坚力量,也成为这场暴跌最大的牺牲者。试想,如果没有这种盲目的忠诚和信任,不一次次地期盼政府救市,不错过了一次次止损的良机,大多数股民在大盘走弱时就提前抛出自己的股票,损失至少减少 50%以上 ,不过大盘可能早就跌到 1000 点以下了! 历年来,代表国家利益的机构与基金都在股市暴跌中扮演着稳定市场的重要角色。然而,在这次暴跌中这些国家队却凭借着雄厚的研究力量和对大非深刻的体会,疯狂出逃,成为砸盘最大的推手,暴跌的罪魁祸首,将股市不断推向深渊,让中国亿万股民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折磨。 近一个月来,指数连续跌穿了黑嘴们认为牢不可破的层层铁底。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底在何方?,政府会不会救市?广大股民有没有解套的可能?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这次引起机构与基金恐慌出逃、导致这次暴跌的主因能否获得妥善解决,或寻求到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案。 暴跌初期,包括机构与基金在内的投资者,认为只是牛市的正常调整。尽管正值美国次级债危机暴发,但由于我国资本经常项目未开放,不认为会对我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进入 2008 年,尤其是在中国平安 1 月 18 日公告巨额融资后,原来对 2008 年市场十分乐观的机构与基金,突然醒悟市场供求关系已严重失衡,并将极度恶化,不约而同紧急出逃。其市场表现便是基金重仓股带头暴跌,引领指数不断创新低。   那么目前市场供求究竟失衡到什么程度?以下就此作一简单分析。 2005 年 5 月股改刚启动时, A 股合计为 6700 亿股,其中流通股 2100 亿,非流通股 4600 亿股,两市流通市值为 9900.92 亿元;目前 A 股合计为 17200 亿股,流通 A 股 5100 亿股,非流通股 12000 多亿股,流通市值为 209209.99 亿元。流通股增加 243%, 流通市值增加 21 倍,资金需求增加近 19 万亿元。 据国家公开信息披露 ( http://dc.jrj.vnet.cn/DataCenterNews/2008/03/121740621768.shtml ), 2007 年我国 GDP 仅为 24.6 万亿元, 2007 年 1 月至 2008 年 2 月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只有 15.02 万亿元,其中可能投资股市的不足 4.5万 亿元,而目前已流通急于套现的大非的资金需求就在在 15 万亿元以上。在 2008 年经济紧缩的局面下,在大非不断快速增加的情况下,资金供求状况将更为严峻,股市崩盘是必然的趋势!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局面目前仍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并呈不断恶化的趋势(是什么将股市拖进深渊? http://opinion.hexun.com/2008-04-18/105361678.html )。 2005 年 5 月股改启动时大非为 4600 亿股,目前增加到了 12000 多亿股,两年增加幅度为 261% 。这主要源于新上市公司增加的大非。显然,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新股的不断上市,大非将源源不断(为什么后面的大非不支付对价随意流通?),永无止境!远远不足的资金供给,将会使中国股市跌入无底深渊,永无见天日! 政府会不会救市?一方面大非的难题短时间很难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请看府的态度证监会:中国家庭投入股市大多少于30万,损失不大! http://sc.stock.cnfol.com/080418/123,1455,4050633,00.shtml 相关链接: 基金公司看空1800点以下? http://news.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SS,20080418,30003040columnid=1223 相关链接: 监管层欲修改大小非解禁规则? http://news.cnfol.com/080419/101,1590,4052314,08.shtml 外资会不会大量抄底推高股市? 按官方统计,目前涌入我国外资最大的口径为8000亿美元,即5.6万亿元。即使全部进入股市,这个数量仍远远不足消化大非目前套现需要的资金,加上后续大非数量按几何级数暴量增长, 外资不会大量抄底,也没有能力推高股市。预计前期部分试探性的资金已吃了大亏,深套其中。 要完全解决大非问题,只有严格限制大非流通,否则只任股市继续暴跌,让估值与国际接轨,减少大非盈利空间,降低大非抛售意愿。由于前者可操作性差,而让股市持续暴跌又不利于社会稳定。显然,较可行的办法是,让股市反弹后(30%以上),再任其慢慢步向回归之路!须要注意的是, 其空间、时间将难以预计! (目前的市盈率约为27倍,国际普遍为10-15倍,08年对应指数为1500-2000点) 由此可预见,热情的中国人已开始为西方国家准备一场由中国亿万股民血肉筑就的、世界上最大盛宴!
个人分类: 证券投资|471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