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我的好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的科学网好友们
jlpemail 2012-11-23 10:45
进入科学网以来,我的好友数量与日俱增。119这个数字还会增加,这是我不断 期待的事情。我的好友,见过面的数量在个位数,十分之九是未曾谋面以上的。 网络的设置是,最后出现的好友,最先显示。 当我意识到,自己和科学的关联,主要在于这些好友,在于科学网的其他朋友们 比如编者,比如访客时,我是更家珍惜这些毫无功利目的的好友了。一个多年在 科学和技术的异托邦徘徊的“老男人”,一个从青年心态直接跨越到老年心态的 在科技和文艺的夹缝里“徜徉”的人,格外珍惜的是那些未曾谋面的好友们的友情。 天南海北,五湖四海,我的好友遍布神州。五年多以来,我在科学网的收获,最大 的收获,是什么呢?是见过和未曾谋面的好友的友情啊。他/她们对于科学,对于 技术,对于人文。对于社会科学等等,怀着赤诚之心,在关注,在浏览,在观察。 在思索。只要路过科学网的,都可能是朋友。只要,在我的“场”地里,短暂逗留 哪怕仅仅是零点几秒的,我觉得都是朋友。都是对一颗平凡、孤寂、即将进入晚秋季节 的心灵的眷顾和关怀。这样的眷顾和关怀,在网络之外,并不多。 进入科学网,让我有了再次获得生命的感觉;好友,署名或者未署名的朋友们的关照, 更始让我感觉到,一个平凡、低微的生灵,也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 感谢你们,好友们;感谢你们,来到这个“场”地的人们;感谢你们,维护这个场地 的人们。你们的好处,你们的好意,你们的好心,我会永远记得,永远铭刻在心。 即使是在日渐冷却的冬季,你们也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关怀,感受到了宽慰。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3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敬 ,我的好友们!
wyc 2012-7-29 06:34
好酒之意不在酒。 大家是为了 关注创造教育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的世界潮流 而走到一起来了! 黄山育才谨向全体博友深表敬意。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9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认识自己的好友
热度 5 沈海军 2012-4-16 14:39
科学网上,不断有人申请要求加好友。 别人要和你交朋友,没有理由拒绝,通通同意。 今天大致看了一下,本人的科学网“好友”已有150多名。 再仔细看看,没有印象的竟占大多数! 熟悉的也就那几位。 对不住了!那些我不太认识的好友。
2857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转载】罗大伦博士谈心脏的保健
zhanghuatian 2012-2-19 13:16
我的好友罗大伦博士,是当代著名中医。对中医的见解非常独到,而且为人谦虚。发几篇他的博文也请科学网上懂医学的博主指教批评。 保护心脏的简便小方子——三七西洋参粉 我们的心情,有的时候会因为遇到了什么事情而改变。我本来是一个比较平淡的人,但是去年还是有一段时间,因为一件事情比较难过。当时北京有位医药公司的经理,据说很喜爱我的书,是我的粉丝,曾托朋友找我,希望能见到我,认识一下,因为我总是到处走,所以就没有时间见面。后来,我有几天空闲了,就对朋友说:“我这两天在北京,你的那位朋友可以过来找我啊。”结果朋友说:“不用了,他人已经不在了。”这让我很震惊,忙问所以然。他介绍说,就在前些日子,这个经理那天上午刚刚给他的女儿办好了去国外留学的全部手续,可能是心情激动了一些,下午的时候,正开车在路上,估计当时感觉心脏不好,马上把车停到了路边,然后把急救药含到了嘴里,大家后来估计,可能是他想下车到路边的小卖店买瓶水,就在车和小卖店之间,倒在地上,就去世了。 我听了以后,心里非常难过,这事影响了我很久,这个朋友事业出色,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心脏的问题去世了,从此再也无法见到孩子学成归来了,再也无法享受家庭幸福了,再也无法挥洒于事业的高峰了。 所以,我后来在给老百姓的一些健康讲堂中总是讲: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些急救药放到嘴里就安全了,其实,如果等到你用急救药了,就已经处于危险的境地了,真正安全的,是您不进入这个危险的境地! 可见,平时对心脏的保养非常重要。 现在因为心脏问题猝死的人比较多,我的一个朋友春节后上班,结果听说的就是朋友在春节期间去世的消息,据说是一个八零后的小伙子,在打乒乓球的时候,突然猝死。在平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消息,比如说我曾经举过例子的,一些企业的老总,很多都是在跑步机上,走着走着就因心脏病发猝死了,还有游着泳的,比如百事通的领导吴征。这些年这样去世的人很多,比如2011年10月21日,全球第五大药业公司,主要是生产心脏病治疗药物的塞诺非公司,他们的中国区总裁卫平因为心脏病发作猝死,2008年7月,没到四十岁的同仁堂的董事长张生瑜因为突发心脏病而猝死。 还有一些明星也是这样,比如高秀敏、马季、侯跃文等。 这是名人,我们能够听说的,上了报纸的,可是平民百姓呢?我们不知道的,就很多了,所以心脏的保养非常关键。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在运动中去世的呢?其实这是大家不懂健康知识导致的,很多人认为,身体不好,运动就可以了,你看人家西方人,都是整天在跑步机上走。所以,很多人上午想起健康了,下午就去踢足球,其实,这是机械思维的想法,我们中国人认为,我们的气血首先要充盈,运行要顺畅,然后您再去锻炼,这样才是好的。可是比如您心脏气阴两亏呢,还瘀阻呢,您突然去做剧烈运动,这对心脏绝对是个考验,所以,这个时候的锻炼是不合适的。 实际上,我们认为如果能把内在的气血也补充好,这样才更完美。 我把话在重复说一遍,比如,您心脏气阴两亏,这会导致心悸(就是早搏,老百姓俗称偷停),我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心内科医生聊过,他们说西医认为早搏不会导致人死亡,所以基本不大干预。可是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心脏气血都不足,早搏只是结果,需要滋补心脏。如果不滋补好,这个人还早搏呢,就去从事体育锻炼,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所以,很多人说只要找到合适的体育运动就可以了,其实,对于这种身体不足的人,选择余地很小,此时我们中医的调养的思路很重要,调养好了,再去锻炼,会事半功倍的。 所以,中西方的思维不要抬杠,要互相学习借鉴。 我讲这些,并不是不让大家参加体育运动了,而是提醒大家,参加体育运动,必须要循序渐进,从运动量小的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 同时,自己体质情况差的,比如身体有明显的症状的,体检血液情况不好的,比如血脂高、血液黏稠的,平时心脏就有不舒服的,要同时先调理,然后再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选择对自己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走步,这样对自己的健康更好! 体育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要好好保养身体,同时参加体育运动,就可以使自己不进入那个危险的阶段 保养心脏的方式很多,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大家可以做为辅助的参考方案之一。 这个小方子是针对心脏经脉瘀阻,同时气阴两虚的,我给它起名叫通脉养心散。 这个小方子非常简单,就是三七粉、西洋参粉各等量,比如三七粉50克、西洋参粉50克即可,两者混合均匀。每日温水冲服,用量根据病情增减,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一克即可。 其实,这个方子还可以增加丹参一味药,也是等量,增加以后,对脑血管的保养也很有好处。 大家不要看这个方子小,功力却很大。 我先把两味药介绍一下。 三七,味苦微甘,性温,归肝、胃经。功效是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就是鼻子出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 这个三七大家千万不要小瞧它,清代名医黄元御说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对三七的功效论述得比较详细的,是民国时候的张锡纯,他说:“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膜烂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醋调敷)。”又云:“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 关于张锡纯如何使用三七,我曾经在电视节目里面讲过,很多朋友因此而熟悉了三七,曾经有一位北京的老大妈,看了我在电视里面讲的,说张锡纯认为 “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同时她听了我讲述的张锡纯的病例,她当时就拍自己的大腿,说终于找到病根了,原来她的膝盖痛了二十年,医生都按照风湿治疗的,她的胃都吃坏了,也没有效果,这疼痛让她非常痛苦,这次她看了张锡纯的故事,认为一定是里面有瘀血没有出来的缘故,于是,第二天药店一开门,她就买了三七粉,然后服用,一个星期以后,变化出现了,她的膝盖的皮肤变成了黑紫色,我估计一般人见此应该就不敢服用了,但是这位大妈心有定见,知道这是瘀血透出来了,因为同时她的疼痛再减轻。然后继续服用,结果皮肤颜色逐渐正常,膝盖疼痛消失,前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二十年的病痛就去除了。她给我来信,单位转给了我,信里说:“罗博士,我给您写信,把这个事情告诉您,是希望通过您告诉大家,这个病害患者,害医生,害患者是因为患者痛苦,害医生是医生都以为是风湿,错误治疗,我告诉您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张锡纯说的是真的。”这封信我现在还保留着,看到之后我也很为这位阿姨高兴。 所以,三七化瘀血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这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药。 至于西洋参,也是很传奇。 西洋参本来不是中国的,最早是生长于北美原始森林之中,17世纪法国的一个传教士在我国东北期间,看到中国人对人参很重视,而且这个药物药效很好,于是他以“鞑靼植物人参”为题,详细叙述了人参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并附有原植物图。后来,在加拿大的法国传教士拉费多在当地印地安人的帮助下,按图索骥在原始丛林中找到了与中国人参形态极其相似的植物,这就是西洋参。 所以,我们看到清代的王孟英他们使用西洋参,那都是国外进口的,可见中医其实并不保守,外国新出来的成果我们古人也用。后来,直到1975年,我国才引种西洋参成功,现在东北等地都生产很多西洋参。 在中医里面,西洋参性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中医认为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虚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西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另外,对糖尿病患者还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西洋参应该说是中医消化外来药物的一个成功案例,本来是西方的植物,结果我们中医见到它以后,很快通过实践,发现它的功效,然后对它进行了性为归经的总结,然后用于临床。 西洋参与人参都是补气的,但是人参温,西洋参凉,滋补气阴,所以不会上火。 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混合起来,一方面三七可以化瘀通络,另一方面,西洋参可以气阴双补,这对心脏是一个全面的养护,我有的时候,看到患者血虚,还会让他配合服用龙眼肉,这样,心脏的气、血、阴、阳都得到补充,同时还有化瘀的三七保护,这对心脏来说真是一个幸福的事情啊。 其中不适合服用的,是当患者是因为水湿过剩,引起的湿邪蒙蔽心阳的情况,需要温阳祛湿,这个方子就力不从心了。 另外孕妇不要服用,这也是一个注意事项。 下面讲讲这个方子的来历。 这个方子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一位大姐介绍给我的。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斯妤。 我估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她是我国著名作家,和张抗抗等人都是同一个时代的,她的散文和小说都写得非常精彩,我刚才在家里还读了她写的纪念冰心的《永远的冰心》,非常感动。 大姐宅心仁厚,有一天对我说她有一个方子,是一位老中医给她的,对心脏调理特别好,她给周围人使用都很有效,而且简单方便,很容易操作,她说:你的博客影响大,可以把这个方子写出来,让天下人受益! 我当时非常感动,一般人自己有个方子就算了,还有很多中医世家守着一个方子永远不公布,但是大姐却想的是天下人,希望大家都能受益,希望我能把这个方子介绍给大家。 我想,这是大姐心怀慈悲、关注苍生的缘故,所以,在此我代表我博客的读者再次向她表示感谢! 这个方子我现在也经常应用,比如曾经有位兄长,他的夫人有一次突然心中疼痛不可忍,据说连腰都直不起来(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当时兄长打电话给我,只说嫂子心绞痛,但没有说那么严重,但是嫂子接过电话,却说了一个细节,说自己的舌头颜色发紫发黑,这也是她平时关注健康,学习了一些舌诊的知识,如果不告诉我这个细节,还真的不好分析。我听了以后,立刻意识到她心脉瘀阻严重,立刻告诉兄长下楼买了活血化瘀的药物,让她使用,结果很快缓解,然后我见到了他们,就给他们介绍了这个三七粉和西洋参粉。 这个春节过后,他们非要请我吃饭,我赴宴后才知,现在嫂子身体很好,原来体力不好,走不远就会胸闷气喘,结果,服用了这个小方子以后,他们家里人说,刚才来的路上,大家都跟不上她的走路速度。 还有一位兄长,因为整日工作非常劳累,心脏下过两个支架,可是晚上仍然胸痛彻背,需要家人帮助轻轻捶打,后来我也是介绍了这个方子,配合龙眼肉,居然解决了问题,让大家非常的开心。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如果朋友们有觉得自己心脏不好的,可以去及时检查,如果真有问题,要认真治疗,在恢复的过程中,这个小方子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但是,提示大家的是: 第一,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整日大鱼大肉,熬夜麻将,那么吃什么方子都不会见效的。 第二,体育运动至关重要,这与中医调理是相辅相成的,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是健康的保证。 第三,良好的情绪对心血管非常关键,我一再强调情绪在健康中的作用,实际上情绪对心血管的影响尤其大,这要引起重视。 第四,没有问题的人不要乱用,很多朋友看了健康文章,觉得是好东西,就立刻拿来就吃,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其实,药物皆有偏性,如果身体正常,绝对不需要乱服药物,此时乱服甚至会有害无益。这是必须要提醒的。 很多朋友希望找我帮助分析身体,其实我哪里能分析得过来?我一天能分析几个人?所以,我会把我的心得,写出来,这样会让更多的成千上万的人看到,大家自己学会了,自己掌握了健康的钥匙,这样岂不是更有意义? 现在天气开始暖和了,春天的气息将近,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同时,在春秋两季,因为气温变动,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我想,在温暖的天气到来之前,把这个方子借花献佛地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收集学习此类信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让自己拥有一个完整幸福的生活。 愿大家春天幸福! 附录: 下面附录一些我从网络上摘录的资料,是现代药理研究对三七的分析,这些内容一般的医学药典中都有,很多医学期刊也有大量的对三七的研究资料,我国的医学工作者对中药进行了大量的现代研究。我就不一一给大家介绍了,我只是转帖下来,并未整理,大家了解一下即可,不必认真阅读,可以泛览而过。 《中药大辞典》( 1997 年版)   现代医药研究表明,三七被人们誉为“人参之王”,其总皂甙含量约为 12%,是三七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现从三七中分离得到20种达玛烷(Dammarane)型皂甙,根据水解后次皂甙元结构的不同,分为人参皂甙(Ginsenoside)Rg、Rb、Ro、三种类型,包括:人参皂甙Rg1、Rg2、Rb1、Rb2、Rb3、Rc、Rd、Re、Rh、F2、三七皂甙R1、R2、R3、R6、Fa、Fc、Fe、R4等;并含有三七黄酮A、三七黄酮B、挥发油、生物碱、多糖、氨基酸-β-草酰基-L-a、β-二氨基丙酸(deneichine)等有效成分。从这些有效成分中,三七的药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八大功效: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的作用;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抗炎症作用;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抗肿瘤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 三七主要功效的药理作用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1)止血   三七有“止血神药”之称,散瘀血,止血而不留瘀,对出血兼有瘀滞者更为适宜。三七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对不同动物,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制剂,均显示明显止血作用。麻醉大灌胃三七粉后,颈动脉血体外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如事先结扎门静脉,则止血作用消失,推测三七口服后,必需经肝脏代谢才能产生止血作用。三七注射液给家兔静脉注射,可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同时增加血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粘附性。三七注射液腹腔注射,或三七溶液灌胃,均能使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三七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利用尾静脉切断法测定出血时间,三七氨酸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使出血时间缩短,并可增加血小板数。用高分子右旋糖酐与凝血活酶联合给家兔静脉注射,可引起家兔肺间质及肺泡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同时又有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小血栓形成,造成出血与瘀血并存的病理模型。该模型动物用三七注射液治疗后,肺出血显著减轻,血栓也显著减少,与三七止血而不留瘀的中药理论极其相符。三七止血作用主要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板功能实现。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三七注射液能使体外实验豚鼠的血小板伸展伪足,变形,聚集,并使血小板膜破坏和部分溶解,产生血小板脱颗粒等分泌反应,从而诱导血小板释放ADP、血小板凝血因子Ⅲ和Ca++等止血活性物质,发挥止血作用。三七的止血作用还与收缩局部血管、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有关。三七氨酸加热易被破坏,故三七止血宜生用。 (2)抗血栓   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有效成分是三七皂苷,主要是人参三醇苷Rg1。三七总皂甙(PNS)于大鼠体外或家兔体内,均能显著抑制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大鼠静脉给药能抑制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在凝血酶诱发的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静脉注射Rg1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减少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增加,表明具有抗DIC,减少凝血因子消耗的作用。高黏血症或(和)高血脂症的病人服用生三七粉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三七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从纤维蛋白原至纤维蛋白的转化,并能激活尿激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以上作用表明,三七抗血栓形成作用环节包括了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三七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Ca++、5-HT等促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释放,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资料表明,家兔静脉注射或喂饲PNS每日200mg/kg,需连续20天才出现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提示临床用三七治疗血栓性疾病起效较缓慢。 (3)促进造血   三七“祛瘀生新”,现代研究证实三七具有补血作用。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PNS腹腔连续注射6天,对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脾结节中,粒、红二系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脾脏重量增加。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减少,PNS也有促进恢复作用。在大鼠急性失血性贫血,三七注射液可显著促进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三七散瘀,消肿定痛,PNS及其他活性成分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心脏的影响PNS给麻醉猫或大静脉注射,使左心室内压(LV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显著降低,达峰值所用时间(t-dp/dtmax)显著延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总阻力及血压显著下降,但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心搏指数不下降或有增加。   以上显示PNS具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外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从PNS中去掉Rg1、Rb1,剩余的部分(RX)大鼠静脉注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上述相似。PNS能拮抗 CaC12 引起的豚鼠离体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频率的增加,缩短动作电位平台期,表明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三七及PNS对犬、猫、家兔、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等多种动物具有降血压作用,尤以降低舒张压作用明显。PNS对不同部位血管具有选择性扩张作用,对犬动脉,如胸主动脉、肺动脉扩张作用弱,而对肾动脉、肠系膜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等小动脉和静脉扩张作用强,并能显著降低冠脉阻力(CR),增加冠脉血流量(CBF)。PNS作用比单体强,Rbl的作用大于Rg1。三七扩血管、降血压作用主要与阻Ca++内流有关。PNS能特异性地阻断血管平滑肌上受体依赖性钙通道(ROC),减少Ca++的内流,也能明显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Ca++内流。    抗心肌缺血 三七、三七总黄酮及三七绒根提取物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T波升高。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犬,三七注射液可显著减轻心电图ST段的偏移和病理性 Q波的出现。在家兔冠脉结扎致急性心肌缺血实验中,PNS于结扎前与再灌注5分钟静脉注射,可显著改善缺血ECG,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对大鼠冠脉结扎后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缺血,PNS能剂量依赖性地缩小梗死范围,抑制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的进一步升高。    PNS抗心肌缺血作用机理为 :①扩张冠脉,促进实验性心肌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 ②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③抗脂质过氧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减少丙二醛(MDA)的生成; ④提高耐缺氧能力,明显延长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抗脑缺血 PNS静脉注射可明显扩张麻醉小鼠软脑膜微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增加局部血流量。对家兔双侧颈总动脉及股动脉快速放血后造成不完全性脑缺血,PNS静脉注射,能显著缓解因缺血所致的脑电波低平,显著降低大脑皮层组织水、钠、钙含量及脑静脉血中CPK和LDH的活性,减轻大脑皮层组织结构损伤。三七抗脑缺血作用,除与扩张脑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有关外,尚与延缓缺血组织ATP的分解,改善能量代谢,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脑组织中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   抗心律失常 PNS对哇巴因、毒毛花苷K所致的犬心律失常,可显著提高窦性心律恢复率,缩短恢复窦性心律所需的时间,延长窦性心律持续的时间;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能显著延长出现心律失常的潜伏期,缩短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对BaC12诱发的大鼠心动过速,可使其恢复窦性心律;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率。三七二醇苷(PDS)、三七三醇苷(PTS)对乌头碱、BaC12诱发的大鼠心率失常,对结扎大鼠冠脉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IqS也能缩短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    PNS、PTS、PDS抗心律失常作用机理包括 :   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消除折返激动;阻滞慢钙通道,使慢内向电流(Isi)峰值显著降低。   PTS 与乙胺碘呋酮的电生理特点相似,主要是通过延长APD及ERP,阻断早搏的冲动传导而抗心律失常。   抗动脉粥样硬化 PNS腹腔注射8周,能显著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是PNS升高动脉壁前列腺素I2含量,降低血小板血栓素A2含量,从而纠正前列腺素I2-血栓素A2之间的失衡,稳定血管内环境。三七甲醇提取物对喂饲高胆固醇食物的雄性大鼠,能抑制β-脂蛋白、总脂、磷脂及游离脂肪酸的升高,且呈量效关系。 (5)抗炎   PNS对组胺、醋酸、二甲苯,缓激肽等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甲醛、右旋糖酐、5-羟色胺、角叉莱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巴豆油油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以人参二醇皂苷为主。   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有一定的关系,PNS能使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下降,豚鼠腹腔注射 PNS,血浆中皮质类固醇浓度升高。但对摘除肾上腺的大鼠仍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说明PNS的抗炎作用不完全依赖于垂体-肾上腺系统。 (6)保肝   三七具有抗肝损伤作用。PNS可显著降低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活性。甲醇提取物对CCl4、D一半乳糖胺引起的大鼠肝损伤,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三七也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对二甲基亚硝胺中毒大鼠肝损伤,以三七粉治疗4周,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肝细胞间胶原纤维减少。对CCl4中毒肝纤维化大鼠,在给CCl4造型的同时,口服三七粉进行防治9周,可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的增生。三七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三七注射液对a-异硫氰酸萘酯引起的家兔肝内阻塞性黄疸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促进胆汁分泌作用。三七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增加3H-TdR对受损肝脏DNA的掺入速率,增加3H-亮氨酸对肝脏蛋白质的掺入速率。 (7)抗肿瘤   人参皂甙Rh1对离体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h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的生长,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三七皂苷在与刀豆蛋白(ConA)或植物血凝素(PHA)同时存在时,其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具有较强的抗瘤活性,可能是PNS增强了被激活的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8)镇痛   三七为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药,有确切的镇痛作用。对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光辐射甩尾法等多种疼痛模型有镇痛作用。镇痛有效成分为人参二醇皂苷。
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脑残的科学网,同意的进来顶
热度 9 yangfanman 2011-1-26 14:06
虽然很不喜欢科学网的新系统,但我觉得我喜欢不喜欢这个新系统不是很重要,毕竟也不是人家请我来了。只是觉得很奇怪,是谁给你们权利把我们的好友都给整没了?虽然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话,但是这个家长是不是太霸道了? 稍微懂点信息系统的都知道,升级系统的时候最好让老用户们平滑过渡,最好是一种没有任何不适的过渡。因此功能最好一点点加,一点点来改进系统让用户去适应。科学网好很,上来就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变化,你的用户群能适应吗? 以前科学网系统很有用的功能就是“好友动态”,我的好友栏里是几乎科学网上所有研究复杂网络方面博主,每天刷新一下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博客了,很方便。现在倒好,一个都没有了,我也不想一个个加了。 你们搞什么搞,升级新系统无可非议,脑袋正常的方式是保留人家的好友不动,要开发双向好友功能的话,把相互之间是好友的链接强化一下显示就行;甚至脑袋活一点的,可以除了以前的好友以外,再开发出其他的朋友选项来代表双向好友,比如可以叫挚友嘛;只有脑子不好使的,才会不使用用户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大量连接性关系;即使你们自己脑残不使用这些链接关系,也应该尊重科学网的用户吧,你就不能提前发个通知告诉大家一声,让大家自己保存一下吗?是不是太不拿人民群众当回事了? 无论是哪个在线系统,我还没看到过系统方居然大胆到能让大家以前的链接不算了,重新来整双向链接。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双向链接将使超级节点的链接大量消失,他们也就失去了广大草根用户的关注,因此科学网活跃用户的点击量大大降低,这样下去对于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仅仅这一个朋友的重新设定就给科学网少很多点击率和用户的黏贴度!我觉得双向链接至少减慢了科学网一半用户的活跃度。比如说我们可以使用rss订阅的方式来得知韩寒博客的动向,我们可以在微博上关注刘翔的一言一行,如果你让这些行为都变成双向的,韩寒会接受多少个人来订阅他的博客呢?追求双向链接是傻的不能再傻的想法了! 你觉得一个小研究生,好意思发信息让一个院士成为他的朋友吗?即使他好意思,院士愿意成为他的朋友吗?即便他们之间真的成为朋友了,你们的新系统傻乎乎的一遍又一遍的把这个研究生写得和他女朋友爬山的博文推荐给院士?这合适吗!一个很简单的单向关注不就完了吗? 做复杂网络的,应该都看了很多网络的度分布,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系统都是出度和入度相差很大,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度分布一般是幂律分布,入度超过正常朋友数量(150-200)的节点可能很少,但是他们的朋友数量非常多,科学网现在基本上通过双向链接把这些人给灭掉了。 看新系统的意思,科学网是要从以前以博客文章为中心向在线社会网络过渡,这是一个很烂的选择。本质上,在线社会系统如facebook、人人网等和博客系统(也包括微博)相差很大。对于博客性系统而言,最重要的是高影响力博文的数量,这样的博文或者博主越多,就会越成功。我们看某篇博文的原因并不依赖于社会关系,关注也不代表社会关系。而在线社会网络实际上却是社会关系的线上重建,其目的在于不断地建立、强化和聚合用户之间的社会联系。科学网上的博主大多都是高校老师和科技研究人员,他们分布的地域比较广,感觉好像没有社会化的地理基础,而且大多数用户都很忙,没有校园大学生和年轻人在线时间那么长,不可能整天上来构建社会关系,因此科学网社会化能有什么效果呢? 实际上科学网要想不断发展很简单,就是不断忽悠科学牛人们到科学网上建博客,发博文,这样很多人就被吸引来了。 做任何系统,都需要关注用户需求、了解目标用户的特征,科学网的新版本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吗?反正经过我这几天的观察,科学网的绝大多数用户对此并不买账,而且新系统不怎么完善,好像没有经过很好的测试就匆匆推出了。 另外我也搞不懂,现在的圈子功能有什么用呢?以前的圈子有很好的聚合特性兴趣用户的功能,现在好像失去意义了。 要论自废武功的能力,新系统确实很强大! facebook为了用户之间能多有一条链接画了万千心思,而科学网为了断开用户间的一条链接,花的心思也不少! 后记:后来看看题目,觉得“脑残”这个词不是太文明,不过我觉得要想别人不骂你脑残,还是用数字说话比较好,科学网能否晒一下上新系统以后的博文访问量?
个人分类: 记录社会|3226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的好友都没有啦
热度 1 billzhenxing 2011-1-17 15:27
我的好友都没有啦。我的好友都没有啦 我的好友都没有啦 我的好友都没有啦 我的好友都没有啦 我的好友都没有啦 陪我好友,,,,,,
个人分类: 生活常识|2163 次阅读|3 个评论
找不到北了
热度 3 flly 2011-1-17 11:40
博客升级以后,这是第一次来,都没有找到写新博文的地方,呵呵。 另外,我的好友找不到了,遗憾中。 还有,不显示最近访客,我回踩也不容易啊。 总之,在适应中,希望新版比旧版用的舒服。
个人分类: 杂感|2191 次阅读|3 个评论
新版有问题呀,我要控诉!我的好友都没有啦啦啦啦啦啦啦!
热度 13 wangxh 2011-1-16 22:16
新版有问题呀,我要控诉!我的好友都没有啦啦啦啦啦啦啦! 你们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赔! 新版两个功能很好:其一是看着文章有错马上可以点击“编辑”进行编辑;其二能够清楚显示博主的最新博文、热门博文和相关博文。 其它功能还没觉得有什么方便之处,不过倒想起一句话:何必做俗网之举,科学网就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原来俺在其它网站也有博客,有一次说了几句关于“教育、指导研究生和科研”的话,一个学生“模样”的游客留言道:有本事到科学网开博呀!看看科学网博客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崇高啊,受吹捧啊! 谢谢编辑的辛苦劳动!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17 次阅读|18 个评论
我的好友
chile 2009-11-14 11:53
考槃在涧 杨玲 http://www.sciencenet.cn/blog/考槃在涧.htm //if(onlinelist.indexOf('考槃在涧|')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zmwang 王志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mwang.htm //if(onlinelist.indexOf('zmwang|')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nanowires 沈国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nanowires.htm //if(onlinelist.indexOf('nanowires|')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Guoxiangyun 郭向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Guoxiangyun.htm //if(onlinelist.indexOf('Guoxiangyun|')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刘金平 刘金平 http://www.sciencenet.cn/blog/刘金平.htm //if(onlinelist.indexOf('刘金平|')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zhenma 马臻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henma.htm //if(onlinelist.indexOf('zhenma|')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cutefay 迟菲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utefay.htm //if(onlinelist.indexOf('cutefay|')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adzhao 赵爱迪 http://www.sciencenet.cn/blog/adzhao.htm //if(onlinelist.indexOf('adzhao|')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iwesun 李亚辉 http://www.sciencenet.cn/blog/iwesun.htm //if(onlinelist.indexOf('iwesun|')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时东陆 时东陆 http://www.sciencenet.cn/blog/时东陆.htm //if(onlinelist.indexOf('时东陆|')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lix 李小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x.htm //if(onlinelist.indexOf('lix|')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yatou 陈国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yatou.htm //if(onlinelist.indexOf('yatou|')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tuxin 涂鑫 http://www.sciencenet.cn/blog/tuxin.htm //if(onlinelist.indexOf('tuxin|')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zdwang 王振东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dwang.htm //if(onlinelist.indexOf('zdwang|')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bigmouse 王宝山 http://www.sciencenet.cn/blog/bigmouse.htm //if(onlinelist.indexOf('bigmouse|')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wanghaiying 王海英 http://www.sciencenet.cn/blog/wanghaiying.htm //if(onlinelist.indexOf('wanghaiying|')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huangxueyin 黄雪寅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xueyin.htm //if(onlinelist.indexOf('huangxueyin|')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AnjinLiu 刘安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AnjinLiu.htm //if(onlinelist.indexOf('AnjinLiu|')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FuYu 付昱 http://www.sciencenet.cn/blog/FuYu.htm //if(onlinelist.indexOf('FuYu|')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liwenbianji 理文编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wenbianji.htm //if(onlinelist.indexOf('liwenbianji|')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路芳 路芳 http://www.sciencenet.cn/blog/路芳.htm //if(onlinelist.indexOf('路芳|')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dongping2009 魏东平 http://www.sciencenet.cn/blog/dongping2009.htm //if(onlinelist.indexOf('dongping2009|')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agostic01 陈金晖 http://www.sciencenet.cn/blog/agostic01.htm //if(onlinelist.indexOf('agostic01|')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zhangt10 张婷婷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hangt10.htm //if(onlinelist.indexOf('zhangt10|')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zuojun 虞左俊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uojun.htm //if(onlinelist.indexOf('zuojun|')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felix75 王慧飞 http://www.sciencenet.cn/blog/felix75.htm //if(onlinelist.indexOf('felix75|')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ymin 闵应骅 http://www.sciencenet.cn/blog/ymin.htm //if(onlinelist.indexOf('ymin|')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laozu 祖乃甡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aozu.htm //if(onlinelist.indexOf('laozu|')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caxinra 盖鑫磊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axinra.htm //if(onlinelist.indexOf('caxinra|')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brightzhang 张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brightzhang.htm //if(onlinelist.indexOf('brightzhang|')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wangzhong 王忠 http://www.sciencenet.cn/blog/wangzhong.htm //if(onlinelist.indexOf('wangzhong|')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lihongzhi 李红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hongzhi.htm //if(onlinelist.indexOf('lihongzhi|')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smilesun 罗昭锋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milesun.htm //if(onlinelist.indexOf('smilesun|')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xingzz 邢志忠 http://www.sciencenet.cn/blog/xingzz.htm //if(onlinelist.indexOf('xingzz|')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luo971 罗渝然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uo971.htm //if(onlinelist.indexOf('luo971|')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chensuiyang 陈绥阳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hensuiyang.htm //if(onlinelist.indexOf('chensuiyang|')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kkmm02 黄妮妮 http://www.sciencenet.cn/blog/kkmm02.htm //if(onlinelist.indexOf('kkmm02|')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武际可 武际可 http://www.sciencenet.cn/blog/武际可.htm //if(onlinelist.indexOf('武际可|')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llwangch 王礼立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lwangch.htm //if(onlinelist.indexOf('llwangch|')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cwufp 吴飞鹏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wufp.htm //if(onlinelist.indexOf('cwufp|')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Jinwei 高进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Jinwei.htm //if(onlinelist.indexOf('Jinwei|')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nyouyou 颜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nyouyou.htm //if(onlinelist.indexOf('nyouyou|')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danfoo 梅从立 http://www.sciencenet.cn/blog/danfoo.htm //if(onlinelist.indexOf('danfoo|')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chchh2001 陈超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hchh2001.htm //if(onlinelist.indexOf('chchh2001|')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pukin 赵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pukin.htm //if(onlinelist.indexOf('pukin|')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polylili 李丽 http://www.sciencenet.cn/blog/polylili.htm //if(onlinelist.indexOf('polylili|')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mqjiang 蒋敏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mqjiang.htm //if(onlinelist.indexOf('mqjiang|') == -1 ){ //document.write(" "); //}else{ //document.write(" "); //} wujingzhi 武京治 http://www.sciencenet.cn/blog/wujingzhi.htm
个人分类: 点滴人生|2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