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糊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上帝没有糊涂
热度 16 jiangjiping 2017-1-15 22:11
上帝没有糊涂 蒋继平 2017年1月15日 前天在媒体看到有中国“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老先生过112周岁生日的报道。这篇报道的题目是:【语言学家周有光112岁生日:上帝糊涂把我忘了】。我当时看到这个标题, 不知道是周老先生的原话, 还是小编为了吸引眼球而为, 反正觉得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昨天一早打开电脑, 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令人悲哀的报道,【“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享年112岁】。 看到这个报道, 我虽然感到悲哀, 但是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 周老先生活了112岁,可算是人间的寿星。他之所以能活到这个年龄, 是因为得到上帝的特别恩赐,是上帝让他健康地活着。所以, 照理来说, 他应该真心地感谢上帝, 而不是认为上帝糊涂把他忘了。因而,他在112岁生日的时候, 应该说感谢上帝的话, 而不应该说上帝糊涂。 我觉得这两篇报道的内容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 也许周老先生自己年纪大了,说话有些糊涂, 说出了不该说的话。他要是说:“上帝实在太忙, 没功夫召见我”, 或者说:“上帝一直不需要汉语拼音学者, 所以, 天堂还用不上我”。 也许周老先生觉得活着已经没有多少意义, 所以, 故意采用这种激怒上帝的做法, 使他自己早日升天。要不然, 他恳求上帝保其平安, 他也许可以多活一段时间。 我的体悟是:上帝没有糊涂, 上帝也不会糊涂。 你活着, 是因为上帝让你活着。不过, 上帝也很忙, 上帝也会累,所以, 上帝也有顾不过来的时候。而且, 上帝也有私心, 他跟我们一样, 喜欢听好话。 所以, 我们要想生活得平安长寿, 就应该经常赞美上帝。 最后祝愿周老先生在天堂幸福快乐!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3748 次阅读|39 个评论
太会算计的人,实际上有病难医
热度 27 何裕民 2014-2-25 09:36
部分癌症患者存在着“敌意”及“好胜心过强”的个性特点;也有少数患者存在着过分“会算计”的特点。当然,“敌意”、“好胜心强”与 “会算计”不是一个概念,但却有着类似的心理—生理机制。至少,这些人他们内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轴总是紧绷着,健康更容易出问题。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也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32岁前,威廉很“聪明”,极能算计:他知道华盛顿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哪怕只比其他店便宜几分钱;他知道方圆几十里内,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至于哪辆公共汽车比哪辆公共汽车车票便宜5分钱、何时去电影院门票价最低等,他心中都有数。 虽然威廉很会算计,但他不仅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落得一身疾病。在30岁之前,他经常到医院看病。他虽然知道哪家医院医生的医术最高、哪家医院的药费最便宜,却没有健康,病魔缠身,无一天舒服日子,更谈不上有什么幸福了。 32岁那年,威廉终于醒悟并开始了关于“能算计者”的研究。他跟踪了数百人,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得出惊人的成果:凡是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很不幸,甚至是多病与短命的。太能算计的人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到痛苦的时间和深度比不善于算计的人要多很多倍。 太会算计的人心率一般都较快,睡眠不好,常有失眠现象伴随;消化系统遭到破坏,气血不调,免疫力下降,容易得病。太会算计的人常常把自己摆在世界的对立面,树敌过多。他们非常贪婪,过高、过多的欲望像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其心头,没有一点儿快乐。威廉的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全世界同行的一致赞同和肯定。 “能算计”的对立面是“糊涂”。如此看来,“糊涂”不失为一剂保健良药。人们常说:“大事聪明,小事糊涂。”对于大事或原则性的问题,应该头脑清醒,毫不含糊,弄得清清楚楚。对那些无关原则的、不中听的话、看不惯的事,装作没听见、没看见,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种“小事糊涂”的处世态度,其实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选自新书《好身体,从改变德性开始》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4847 次阅读|27 个评论
科学的最高境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2-5-29 10:24
科学的最高境界是深入浅出,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现在所谓的科研就是把明白人说糊涂。 农学科技是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如果写出来的文章有大学文化的人都看糊涂了,那些没什么文化的大叔大伯婶子们怎么明白。 呜呼唉哉,一而叹息,再而悲兮。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3103 次阅读|6 个评论
精明的科学家与糊涂的科学家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1-8-8 05:13
精明的科学家与糊涂的科学家 蒋继平 2011 年 8 月 8 日 人类对科学家的认同是比较一致的, 人们把在科技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统称为科学家。科学家又可根据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方向被分成不同的科学家, 比如说, 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和病理学家等等。 这些称谓已经是家喻户晓, 不用多做解释。 众所周知, 科学家是搞研究的,研究就需要创新,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科学创新。 我是一位科学家, 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来一个创新, 把科学家的分类从职业的范畴转换到社会的范畴。 根据这个创新思维, 我把现代的科学家们分成“精明”的科学家和“糊涂”的科学家两个类型。 谈到精明两个字,人们一定会想到商业上去, 这是很自然的,也是符合现实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商业化社会,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商业化的。 科学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为了生存,必须适应这样的环境。 那么要在商业上取胜,就必须学得精明, 要能够精打细算,要能够投机取巧, 要能够见风使舵, 要是动机不纯的话,还会唯利是图。 所以,很明显,现代社会的环境迫使科学家们尽量朝着精明的领域进军,以便生存的更好。 提到糊涂这两个字, 人们一定会想到智商,心态和情绪方面去。 比如说:我真糊涂, 难得糊涂。 我这里说的糊涂是人的一种心态和情绪, 也就是装“傻”。持有这种心态和情绪的科学家对社会动态采取身处事外的态度,袖手旁观,逆来顺受,麻木不仁。 他们采取的是明哲保身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定义,纵观当今世界,所有的科学家都可归纳进这两类之中, 即精明的科学家和糊涂的科学家, 前者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懈地努力奋斗,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顾科学的原则和人类的公德, 只考虑商业利益;而后者只求明哲保身和养家糊口,没有勇气来捍卫科学的原则和人类的正义。 因而,现今的世界, 真正地为了科学, 为了寻找真理而奋斗的科学家已经是凤毛麟角, 可以忽略不计。 随着商品社会的进展,会有越来越多的糊涂科学家清醒过来, 变得精明起来, 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进入精明科学家的队伍, 这将成为一个时代潮流。 这既不是时代的光荣,也不是时代的悲哀, 而只是时代的产物。 什么环境生长出什么生物, 这是自然法则! 备注: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个人分类: 个人学术观点|414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论文写得笑声朗朗,一片快乐!!!
wangxh 2010-9-4 13:41
一个几年前毕业的学生,说起了毕业论文那会儿,感觉那时挺有意思的。贴几张照片,与大家分享。(文字在前,照片在后) 1.吃粽子呢!这叫什么?这叫快乐、友谊、同学情。照片里出了一个博士,三个硕士。 2. 看,多敬业、用功,一边吃饭一边修改论文!所以后来出了2位博士、2位硕士,另一个世界500强!(那条腿,记不起来是谁啦) 3.即使吃着大饼也在思考论文!另外我们的计算机都是开盖的,学生们都跟着俺学呢! 4.看这大饼吃得、论文修改得多开心呀,这才是快乐论文呢!不知道他们的博士论文快不快乐(只有后背的是俺啦) 5. 再来个论文、大饼特写!那是真卖力气啊! 6.不全的全家福,俺在给一个学生看论文。照片里出了2位博士,3位硕士。
个人分类: 教之道|4886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们到底是聪明还是糊涂?
吴信 2009-11-14 16:04
中国人头脑机警,处事灵活。不管你怎么考核,总是有办法的啊。 需要学历,一动脑子,学历就来了,为什么那么多官员都可以拿到, 需要文章,一动脑子,文章就来了。比如文章,可以借,可以造假。你留意一下国内发的文章的作者署名你就会发现,通讯作者通讯单位动不动就两三个,尤其是稍微像样点的文章,好像那个作者就很难找到挂一个单位的。考核文章,文章就多了,看我们国家现在的论文数世界第二了,要第一也容易,这么多人,要求数量提高就行了。 我们的产品中国制造,灵活啊;我们的交通,可以称为中国形象;我们的论文也许可以称之为中国论文或者中国制造;我们也有大国风范的时候,比如奥运。可是还没有怎么结束,我们的奶制品风波就来了,这和国内种种问题食品的产生应该说与中国人头脑太灵活,使用失当有关。期望着中国人在通过毒奶粉案之后,能够变得真正的聪明起来。 我们的诚实守信去哪里了?我们的勤奋刻苦去哪里了? 我在大街上、火车上、汽车上等等经常看到胡锦涛书记的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些要求哪怕我们每个人都做到其中的三五条,那我们的风气就好了。 发扬中国人的优良的精神面貌,立于世界之林。
个人分类: 改革创新|191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