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教材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教材

相关日志

《图论及其应用》(第3版)徐俊明
ustcpress 2012-4-18 08:46
《图论及其应用》(第3版)徐俊明
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日期:2011年4月 第7次印刷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书号(ISBN):978-7-312-02248-7 正文页码:336页(16开) 定价:33.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买地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22677 【 内容简介 】 本书着眼于有向图,将无向图作为特例,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系统地阐述了图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基本应用,全书内容共分 7 章,包括 Euler 回与 Hamilton 圈,树与图空间,平面图,网络流与连通度,匹配与独立集,染色理论,图与群以及图在矩阵论、组合数学、组合优化、运筹学、线性规划、电子学以及通讯和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的应用,每章分为理论和应用两部分,章末有小结和参考文献,各章内容之间联系紧密,许多著名的定理给出最新最简单的多种证明,每小节末都有大量习题,书末附有记号和名词索引。本书既可用作高校数学系、应用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电子学系、自动化系、管理科学系和相关的研究所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课教材,也可用作高校和研究所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以及图论工作者的参考书。 【 作者简介 】 徐俊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中国数学会组合与图论专业委员会理事。美国杂志《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编委,美国《 Mathematical Review 》和德国《 Zentralblatt Math 》评论员。先后访问过法国巴黎南大学、美国耶鲁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 得克萨斯大学 达拉斯分校。主要从事组合数学、图论、组合网络理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100 多篇。
个人分类: 数学图书|94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特色教材
热度 33 陈安博士 2012-4-14 11:53
  从现在的状况看,能够体现中国科大特色的有两位先生,作为学生的方先生就是现在声名鹊起而又争议纷纷的方舟子。未来当然还可能出现更能代表科大特色的人,不过我想还得等一段时间。   回忆一下中国科大的教学和教材。   也许 因为一开始科大就是科学家办学,而不是教书匠办学,所以特点和中国的各个大学都不同——科学家办学,更愿意培养质疑精神;而教书匠办学,更着重的还是传授知识。所以说,科大的学生有着很好的治学传统,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各色”,在科学网上就能感觉得到很典型的科大风格所寄居的几位先生。      我在整个大学期间所学到的课程,也绝大多数都是科大的老师们自己编写的。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自己编写教材并不特殊,很多大学甚至只使用自编的教材,中国科大特殊的地方在于在自己的教材里,科大老师愿意体现自己的科研成果,甚至不体现自己的成果就不好意思编教材似的。   而当你编写教材的时候,你会发现在里面能够有个人的科研成果是很难的事情,“成果被写入教科书”是多大的荣耀!即便是在海外也是这样。要知道,那只是教材,不是专著,不能随意挥洒,把极其不相关的玩意儿搁进去。要不,你老人家在一本自己编写的线性代数里把近期的科研成果装进去试试?你会很无奈地发现,你当下所研究的内容与大学生们的课程没有关系。但是,科大的老师不少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可见,科大的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何等之密切。   我在大学学物理的时候用了一本《力学概论》的书,科大的几乎所有院系都要学完整的现代物理课,而在第一学期开始学力学课的时候,通知上建议的教材就是这一本,于是,在大学里最为普遍的高年级书摊上,我去买了一本这样的书,当时的摊主(已经上完这门课)吆喝道:绝版,绝版,绝对不会再版。我就笑笑买下了。看这本书看得我血脉贲张、拍案叫绝,作为一个力学概论方面的书,写得实在是太好了!!科学思想、物理图景,力学知识体系全有,而且里面从芝诺佯谬讲起,贯穿了历史和现代。   稍微有点可惜的是,当时讲授力学的孙教授还是把自己写的一本还是打字预印本的教材发了给我们,并没有真用《力学概论》。而从文采上说,后者却是要强很多。应该说,甚至做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读这本书和读吕乃基老师的文章一样,每次都能让人感到有收获。   回来再我们数学系的课程。李炯生编写的《线性代数》(当时的讲授者就是现在南方科大有数几个全职教授的张贤科老师)和后来常庚哲教授的《数学分析》(最初教材用了何琛、史济怀和徐森林的那本,后来,常教授根据当年的讲授,自己编写了一套),里面都有他们自己的科研成果,前者的体系采用了曾肯成教授对于线性代数的全新诠释,和所有其他大学的线性代数绝不相同;而后者则融进了常老师在计算几何方面的几篇论文的定理。后来学数理统计,用陈希孺教授的书,也是一样,肖重发转的一篇文章里写到过陈希孺教授的事情。在数理统计学界,陈希孺先生是中国学术界的大拿,到今天都无法超越。
个人分类: 史论|13075 次阅读|69 个评论
《经典力学概论》李书民
ustcpress 2012-3-26 09:24
《经典力学概论》李书民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书号(ISBN):978-7-312-02117-6 正文页码:230页(16开) 定价:28.0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68525 【 内容简介 】 《经典力学概论》是根据作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授理论力学的讲义整理而成的,采用了较传统教科书更加自然的逻辑体系和简单易记的符号系统,从基本定律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入抽象的数学方法,充分展示了物理理论简洁、抽象的美,在不删减课程主要内容,甚至较传统内容略丰的前提下,大大缩减了授课学时。全书共分 6 章: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小振动、刚体力学、哈密顿力学、有心力场,每章后附有一定数量难度适中的习题,《经典力学概论》论述严谨、精练,并对多个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物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同时也适合有关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阅读。 本书曾获首届“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奖”。 【 作者简介 】 李书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 汪秉宏教授为该教材写的推荐: 李书民编著的《经典力学概论》一书突出了理论物理课程系统、简洁、优美的特色。全书采用了简单易记的符号和循序渐进的逻辑体系,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经典(理论)力学的内容和方法。不仅充实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也大大缩短了授课学时。第一章概要地总结了牛顿力学的基本规律和运动定理,避免了统教科书中理论力学与普通物理内容的大量重叠。第二章从基本实验定律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入拉格朗日分析力学方法。从牛顿定律到虚功原理、达朗伯原理、哈密顿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较传统教科书按历史顺序介绍的逻辑体系显得更加简单自然。避免了将哈密顿原理作为基本原理的逻辑错误,和先数学后物理的生搬硬套(事实上数学方法是从物理发展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第三章在讨论多自由度体系的小振动以前,先介绍了单自由度体系小振动,以免物理直观被复杂的数学表述所掩盖。第四章开门见山地引入了刚体的定点运动和转动矩阵与张量的概念,既避免了与普通物理定轴转动的重复,又为学生以后学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打下了基础。第五章在介绍哈密顿力学时,增加了无穷小正则变换和作用角变量的内容,前者使含时正则变换的推导更加完整,后者在量子理论和天体力学中具有重要应用。最后一章研究有心力场,没有采用传统解方程的方法,而是以守恒量为线索,循序渐进地探索一般有心力、平方反比力和胡克力的问题,同时也为前面的分析力学方法提供了一种完美的应用。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和高度审视了传统的分析力学内容,体现作者了在这一领域的独到见解,同时注重了与国际同类教材的接轨,是一本不多得的理论力学教材,适合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物理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特此推荐申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奖。
个人分类: 物理图书|6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找本好教材很难
热度 2 caesark 2012-3-17 16:14
为什么一上来就是一堆公式,然后就是各种符号的变换,没有介绍产生背景,应用实例,以及从中抽取出来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拓展。一切都是反着来,和人们的认识理解过程相逆,导致不求甚解,记得背的全部都是死的知识,应试水平登峰造极,可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哪有什么用? 这种靠死记硬背学来的知识,很容易就会忘掉。到头来,学得苦,又没效果,一无所获!何苦。 我相信,一个好的教材,一个好老师,应该让读者或者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18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第一本教材编写
热度 5 yzsymcys 2012-3-10 17:26
时至今天,历时近9个月的教材编写工作即将告罄。去年7月到北京去开教材研讨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在此之前,从未想到过要编写教材,也根本不知道编一本教材该从何下手。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如果没有出版社编辑的几个电话,如果没有自己的精品课程项目,如果没有自己教了数年也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课程,如果无法组成教材组的编者团队,缺少了这其中的任一个部分,这本教材都难以产生。现在,我终于可以喘口气,放下压力,因为教材内容基本定稿,PPT也已经差不多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出版使用的期限之前能够交到出版社了。下周,我将签好与出版社的出版合同,今年9月份,新的教材也将可以使用。 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知道,每做一件自己从未做过并且有难度的事情都是对自己的挑战。于我而言,是比较喜欢接受一些挑战的,所以过去我并不惧怕上新课。但是既然是挑战,就免不了会遇到压力。而我有时在压力面前又会显得过分的局促和不安,这多半是源于自己相对缺乏敢性的性格和过于完美的追求。这种状况还和自己的状态有关,当状态良好时,抗压能力增强,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都会提高,即使有比较繁重的工作和压力也能够应付得很好。反之,当状态不佳时,有点压力,就会出现焦虑和不安,办事能力和心态都无法呈现出良好的状态。这本教材的编写历时9个月之久,其中除了自己编写的几个章节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撰写教材内容以外,和出版社以及编写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没有中断过,为了确保教材能够如期使用,还要确定工作的步骤和日程。在此我要向教材组的编者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大家虽然素不相识,素未谋面,但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大家走到一起来,真诚沟通,相互配合。由于工作和生活,大家都有很重的生活和工作负担,但是都能为了教材的顺利出版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正是大家这种敬业和负责任的精神激励着我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以及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都要克服身心的不适和困难,完成教材的编写。尤其作为主编,是整个教材编写的灵魂人物,要负责整个教材的统稿、协调和定稿。值得自豪和欣慰的是,现在,这些工作都已经完成了,就等着出版社的验收和印刷了。 去年年底一场不大不小的病痛来得非常突然,手术之后历时3个月之久身体的疼痛才得以全部消失,但是心态的影响和后续的治疗却使得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明显不如生病之前。所以为了健康,今年以来减少了授课的工作量,科研和其它工作也基本暂停。不过,作为生活和工作中的常态,作为对自己理想和目标的追求,我还会调整好节奏和进度,继续前行......
362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十二五规划教材审定稿会议在三亚召开
热度 28 何裕民 2012-3-7 13:35
时间: 2 月 13-16 日 地点:三亚亚龙湾 会议内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导论》的审定稿会议 《中医学导论》前言摘选 《中医学导论》是一门入门性课程。医学不同与其他学科。她是一大类涉及广泛、综合性及专业性均强、且性质独特的学科群。而且,中医药与人们一般所了解的、建构在西方主流认识之上的学科(包括数理化天地生,也包括西方医药学)迥然异趣,有着诸多自身的特点。不了解这些,要想学好中医药学,探究其奥秘,显然是颇为困难,或者至少会事倍功半。因此,通过《中医学导论》览读,对中医药学先作出一个鸟瞰式的粗略了解,是有助于登堂入室的捷径。 我国是在 80 年代中期在部分院校开设《中医学导论》课程的。但多年来只是各地部分院校自行编写,尚无全国统编教材。经过 20 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效果反馈,加上一些背景性因素的变化,因此,人们充分肯定了本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有紧跟时代、对课程加以优化,并组织全国力量编写一部全国统编教材之必要。故在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 主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了第一本全国性的统编教材——《中医学导论》。 本课程主要包含四大方面内容,七个章节。由于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学科特点丰富;而许多基本问题尚待深入研讨;加上是第一本全国统编教材,因此本书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见谅与赐教。
个人分类: 何裕民文集|3552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学习国家根本法的新教材
whyhoo 2012-3-1 09:43
《宪法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之一。2011年11月,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和许多专家学者的艰辛努力,教材已由高教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工程办公室组织工程咨询委员和高校一线教师和专家,对教材进行多次审议,联合攻关,专题讨论,集中统稿,并广泛征求了高校宪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这部教材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宪法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论内涵和法理基础。突出特点是:   第一,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材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学习研究宪法学的根本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宪法学体系,分析各种宪法学说和宪法现象,着力研究和回答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宪法问题,坚决反对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的宪法学理论。比如,关于宪法的定义,西方国家的学者往往从形式上描述而不触及本质,本教材则坚持列宁的“宪法是阶级斗争中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的理论,坚持宪法的阶级属性,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宪法的历史定位。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教材编写组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宪法的时代特征,使包括宪法定义在内的基本范畴反映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性质。教材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原理与中国宪法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集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权利理论和法哲学,系统阐释了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及其职能,突出强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这有利于大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理论,对大学生学好其他部门法以及未来从事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学科体系。教材根据近年来教学实践和宪法学研究的发展,对章节体系结构进行了调整和创新。教材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政权理论对宪法学的指导作用,系统阐释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权形式、国家机构、公民权利、宪法实施与监督等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对宪法学研究以往较少关注的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并以专章“国家基本制度”来整合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拓展宪法学研究领域,丰富宪法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是对宪法学教材体系的创新。此外,教材还设专章对宪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行了论述,集中概括了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理论内涵,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宪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宪法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加强了对宪法学基础理论和宪法实践新经验的介绍,等等。这些创新内容弥补了以往教材在知识结构和体系方面的不足,使宪法学教材体系更加科学化,更好地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宪法理论和实践取得的重要成果,发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坚持宪法学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教材突出体现了宪法学不同于政治学等学科的法学品格,深入分析了宪法文本、宪法规范和宪法现象之间的关联,强调通过实践案例阐明宪法文本内容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突出了宪法学鲜明的规范性与实践性。本教材强调严格以宪法文本为依据,避免概念术语表述上的随意性,强调宪法理论不能脱离特定的宪法文本基础,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宪法理论对于实践问题的解释力,以及实践探索对于宪法理论发展的影响。教材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思潮中的一些错误倾向与理论误解,从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了回应和引导。例如,针对社会上对宪法序言的错误看法和以往教材对我国宪法序言重视不够的情况,教材比较集中地介绍了宪法序言的丰富思想内容和基本原则性的规范内涵。针对国际上一些势力利用人权问题对我国的攻击,教材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宪法关于人权的规定以及我国在人权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希望这部宪法学教材能够适应这一伟大事业的要求,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当然,由于课题组水平和视野的局限,这部教材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我们真诚希望,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听到广大宪法学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宝贵意见,以便在教材的修订中不断改进。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202/t20120229_141829.htm
个人分类: 法律|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编写教材
yuhouq 2012-2-24 14:23
一. 教材编写前期准备工作 1. 从该领域最好的一本或几本教材中 , 挖掘出所要编写的教材应该含有的基本内容 . 如何找到好书? 虽然好书的定义因人而异,但是,当一本书被索引的次数或被引用的次数很多时,我们姑且就把“它“定义为好书(尽管有些时候,并不是如此)。 对于如何找到好书或者好文章: SCI 系列讲座(该讲座内容我已录制放在:**保密! ) 讲到:采用顺藤摸瓜式搜索。先按照被索引次数 量的大小对期刊进行排序,然后下载几篇或者十几篇该领域的文章。看是否有共同的参考书目或者看哪些书被参考的次数多。通常那些“共同的参考书”或者“被参考次数多的书”,就是本领域 最好或者比较好的。 2 .基本内容确定以后,确定逻辑框架,并思考该书的创新点 以前听孙正聿老师的讲座时,他提到:“创新不仅仅是内容的真正增、删、改以及组合,而且也包括逻辑等等的再编排。“ 理论上来说,编写一本书,必须得有创新点。否则,其价值何在? 根据老师课上讲的,再搀杂些收集的资料,对编写教材如何创新我进行一下总结: ①”前人教材 精华 的组合“②逻辑框架的 优化重组 ③ 时代特色 的内容添加④作者 思想灵魂 的注入 3 .资料的收集 前两点或多或少的都包含资料收集工作。在编写教材时,收集资料虽然烦琐但却很重要。老师上课提到,编写教材所需要的参考书或论文,最好是名著(国内或国外)。收集资料一般要做到: ① 真正地 广泛浏览或阅读相关书目②对相关内容进行 去伪存真 ③提炼出资料的 精华 二.编写教材 上述工作,如果真正准备好,“写教材”则是一个相对轻松的体力劳动占主导的工作。 编写时 , 一般需要两种能力:①研究能力 : 研究能力在于文章的思想性、创新性②写作能力:在于文章的连贯性、通顺性。 · 对于写作能力的锻炼,老师提到了 孟宪宗 老师的例子:那就是多读文学名著,苦练口才。 ·上课时,老师也稍稍提到了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三.校对教材 ① 保证内容的正确性 ② 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③ 清除错别字 ④ 保证内容、逻辑、思想的连贯性 ⑤ 保证格式、某些 ” 词语 ” 的统一准确性
5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统计学经典书籍( 网友评论)
realplane 2012-1-28 01:39
一、统计学基础部分 1、《统计学》 David Freedman等著,魏宗舒,施锡铨等译 中国统计出版社 据说是统计思想讲得最好的一本书,读了部分章节,受益很多。整本书几乎没有公式,但是讲到了统计思想的精髓。 2、《Mind on statistics(英文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只需要高中的数学水平,统计的扫盲书。有一句话影响很深:Mathematics as to statistics is something like hammer, nails, wood as to a house, it\'s just the material and tools but not the house itself。 3、《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英文版.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看了就发现和国内的数理统计树有明显的不同。这本书理念很好,讲了很多新的东西,把很热门的Bootstrap方法和传统统计在一起讲了。Amazon上有书评。 4、《Business Statistics 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影印版)》 中国统计出版社 在实务中很实用的东西,虽然往往为数理统计的老师所不屑 5、《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影印版)》 中国统计出版社 和上面那本是一个系列的。老外的书都挺有意思的 6、《探索性数据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 和第一本是一个系列的。大家好好看看陈希儒老先生做的序,可以说是对中国数理统计的一种反思。 二、回归部分 1、《应用线性回归》 中国统计出版社 还是著名的蓝皮书系列,有一定的深度,道理讲得挺透的。看看里面对于偏回归系数的说明,绝对是大开眼界啊!非常精彩的书 2、《Regression Analysis by example (3rd Ed影印版)》 这是偶第一本从头到底读完的原版统计书,太好看了。那张虚拟变量写得比小说都吸引人。没什么推导,甚至说“假定你有统计软件可以算出结果”,主要就是将分 析,怎么看图,怎么看结果。看完才觉得回归真得很好玩 3、《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 王济川 郭志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不多的国内的经典统计教材。两位都是社会学出身,不重推导重应用。每章都有详细的SAS和SPSS程序和输出的分析。两位估计洋墨水喝得比较多,中文写的书,但是明显老外写书的风格 三、多元 1、《应用多元分析(第二版)》 王学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现在好像就是用的这本书,但是请注意,这本书的亮点不是推导,而是后面和SAS结合的部分,以及其中的一些想法(比如P99 n对假设检验的影响,绝对是统计的感觉,不是推推公式就能感觉到的)。这是一本国内很好的多元统计教材。 2、《Analyzing Multivariate Data(英文版)》 Lattin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这本书有很多直观的感觉和解释,非常有意思。对数学要求不高,证明也不够好,但的确是“统计书”,不是数学书。 3、《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5th Ed影印版)》 Johnson Wichem 著 中国统计出版社 个人认为是国内能买到的最好的多元统计书了。Amazon 上有人评论,评价很高的。不过据王学民老师说,这本书的证明还是有不太清楚,老外实务可以,证明实在不咋的,呵呵 四、时间序列 1、《商务和经济预测中的时间序列模型》 弗朗西斯著 Amazon 上五星推荐的书,讲了很多很新的东西也非常实用。我看完才知道,原来时间序列不知有AR(1) MA(1)啊,哈 2、《Forecasting and Time Series an applied approach(third edition)》 Bowerman Connell 著 本书的主讲Box-Jenkins(ARIMA)方法,附上了SAS和Minitab程序 五、抽样 1、《抽样技术》 科克伦著 张尧庭译 绝对是该领域最权威,最经典的书了。王学民老师说:这本书不是那么好懂的,数学系的人,就算看得懂每个公式,未必能懂它的意思(不是数学系的人,还是别看了吧)。 2、《Sampling: Design and Analysis(影印版)》 Lohr著 中国统计出版社 讲了很多很新的方法,无应答,非抽样误差,再抽样,都有讨论。也很不好懂,当时偶是和《Advance Microeconomic Theory》一起看的,后者被许多人认为是梦魇,但是和前者一比,好懂多了。主要还是理念上的差距。我们的统计思想和数据感觉有待加强啊 六、软件及其他 1、《SAS软件与应用统计分析》 王吉利 张尧庭 主编 好书啊!!!! 2、《SAS V8基础教程》 汪嘉冈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 主要讲编程,没怎么讲统计。如果想加强SAS编程可以考虑。 3、《SPSS11统计分析教程(基础篇)(高级篇)》 张文彤 北京希望出版社 当初第一次看这本书,发现怎么几乎都看不懂,尤其是高级篇,现在终于搞清楚了:) 4、《金融市场的统计分析》 张尧庭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老师到底是大家,薄薄的一本书,言简意言简意赅,把主要的金融模型都讲清楚了。看完会发现,分析金融单单数学模型还是纸上谈兵,必须加上统计模型和统计方法才能真正应用。本书用的多元统计(代数知识)比较深
个人分类: 学习计划|2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应该有点洁癖?
热度 29 qhliu 2012-1-18 22:18
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应该有点洁癖?
我是一位对教材内容有洁癖、并愿意对好教材无私奉献愚见的老师。 对好教材,如发现有重要问题,我都会尝试和编写者简单沟通。目的就是希望教材能臻于完美,惠及更多学生。不过到现在为止,尽管教过不下 15 门课,使用过至少 15 本教材,我只和其中 3--4 位编著者沟通过。 第一位是北大《微分几何初步》作者陈维桓先生。 1996 年下半年,我读陈先生的微分几何,如痴如醉。遂将发现的若干问题编成一小册寄给了陈先生。有一次我碰到他,和他谈起这件事。 他说,他教了几遍了,从他本人经验以及历届学生反映的问题看,有些问题他还是第一次知道。 他给我的一份回信的片段见下图。目前,微分几何已经成为我作为一位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混饭吃最主要的数学工具。 第二位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高等量子力学》作者喀兴林先生。前两年因为代课,我需要研究这本著作。喀先生不愧是大家,几乎所有问题他都要从头开始思考。有些内容几乎有了定论,喀先生还能曲径通幽别开生面。我读他的著作,不时产生艺高人胆大的感觉。有些内容,少有人想到,喀先生开了个头却没有深入,这些内容如果此时正好有学生感兴趣,我就会指导学生深入研究。关于喀先生的这部著作,我和喀先生交流过十余次。参见博文: 从课堂教学到 Wolfram Demonstrations 第三位是北大《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作者林宗涵先生。我觉得这本书是王竹溪学派《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材教法体系的巅峰之作。我非常希望林先生能完善这本书,使之成为新时代王竹溪学派的经典教材。我用了两个学期,每个学期末,我都会写短信一封汇报使用情况。本学期,我的信函和林先生的回复如下 ( 部分 ) : 2012-1-16 18:53:01 林老师好! 这学期又带领学生研读了一遍您的教材,学到了很多新知识。非常感谢。 原来和您沟通过的一些问题,有些我还没有完全想通。也希望有机会当面请教。这次上课,除了新发现了一两处打印错误之外,有两处问题值得告诉您。 一,所有涉及自旋 1/2 系统和 Ising 模型的地方,磁相互作用的形式都是高斯单位制,而书中其他地方全是国际单位制。这个问题,很多教材,例如 Pathria ,也存在。 二, P.274 ,由于忽视了几率和为 1 的约束条件,“而对于一定的能级,占据几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一句不确。对于二能级的低能级,可以立即验证这个命题错误。 给您及其家人拜年 ! 全慧 ( 湖大 ) 2012-1-18 14:35:50 全慧教授 , 您好 ! 谢谢您 . 也在此给您拜个早年 . 祝您龙年万事如意 ! 谢谢您告诉我书中的错误和问题 , 这样做的人不多 . 等有机会时改正 . (1) 关于单位 , 我实在不熟悉国际单位 . 不过 , 我不赞成只用国际单位 . 特别是 , 在电磁学中 , 高斯制非常方便 . 在高能物理中 , 还常用自然单位 . 介观物理中也是 . 我很不赞成学生只会一种单位制 . (2) p.274 您是对的 , 我错 . 祝好! 林宗涵 前年,我使用 Sakurai 的《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 在欧美大学物理系 ,这本书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非常广泛。我 和美国 Notre Dame 大学的任课教授同步上课,交流使用心得。 他是高能物理领域里的大牛人,对我的问题也很热心。但是一学期下来,他几乎没有发现新问题 , 我的心得变成了 一篇博文,还有点好评 。 对教材有点洁癖其实不无好处。至少,可以“诱骗”一些学生从事一点研究性甚至研究型的学习,而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成材的不二法门。一学期下来,收成好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两篇 SCI ;颗粒无收的日子总也是有的,但不多。 ———— 最后,土著拿出一点 乡间土制腊味 和 个人珍藏,祝各位2012年春节快乐!
个人分类: 大学教育|8530 次阅读|55 个评论
围观:坏人百姓谁来确认?PM2.5谁买单?教材转包非个案
wya 2011-12-21 09:26
http://firefox.huanqiu.com/china/roll/2011-12/2283618.html 薄熙来:政法队伍就是要对坏人狠对百姓亲 (亲、狠都容易,关键是分清坏人和百姓影响因素很多!) http://firefox.huanqiu.com/china/roll/2011-12/2283237.html 国务院:十二五期间将在京津冀等地监测PM2.5等污染物 (莫非之前的网络舆论都是为此事铺垫??纳税人又要为PM2.5监测设备和经费出资?) http://discovery.163.com/11/1226/11/7M6QBPDS000125LI_2.html 该人士表示,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禁止对于空气质量或PM 2.5的民间检测,所以不会对民间的自发行为进行任何限制。不过,对于检测出来的数据,官方是绝对不会认可的。“ 现在监测PM2.5的设备一台就有几十万 ,这种2.5万元的仪器是检测什么的,可信程度问题非常大。” http://news.163.com/12/0105/07/7N06SIJD00012Q9L.html 广州日报:监测PM2.5缺钱,理由很牵强 http://firefox.huanqiu.com/china/roll/2011-12/2285374.html 语文教材编写转包遭诟 被斥教育豆腐渣工程 多家媒体报道,近日,《收获》杂志编审、文字工作者叶开向语文教材的编写开炮,提出“在孩子最需要读到最好的作品的时候,请不要给他们制造垃圾”,“别的省份我不知道,上海我是已经调查得非常清楚了,这些编者在这方面的水平相当差,是那种区教育局的教研员。他们编教材,编写者就得到了编写权,然后转包给另外一个人,这另一个人就拉着一些其他人东拼西凑编成了一部教材。” (教材由于发行量极大,打通教育部门后不存在滞销压力,利润相当可观,数本教材足以养活一个出版社。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制止转包行为!)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一本材料力学教材(英文版)
BajieKingofOutm 2011-12-19 13:41
materials mechanics.part14.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13.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12.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11.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10.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9.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8.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7.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6.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5.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4.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3.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2.rar materials mechanics.part01.rar 这本书是原作者放在网上可以免费下载的。
4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材啊教材!
热度 2 hurx 2011-12-7 12:32
这一阵校园天天在宣传什么四化两型社会, 新闻界也天天喊什么低碳。再想起前几天看网上老外卖二手教材,我不禁想问,我们的教材真有必要人手一套全新吗?和人家的教材比我们的教材大部分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害人,浪费! 首先说为什么害人。为了省钱,我们的教材几乎是清一色黑白,活生生的把本应展示给学生的一个又一个绚丽多彩的新世界给抹杀了;为了省钱,把公理、定理、原理等一切一切的来龙去脉全给砍了,硬生生的学生应有的好奇心、兴趣砍掉了;为了所谓的评估、教学改革要求,编了一本又一本,一套又一套错误百出,逻辑混乱的教材,还贴上XXX教材骗取订单......。这样的教材,害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说到浪费,也许有人觉得价钱便宜,学生省了不少钱啊!以国内情况,一本精装彩色印刷的书价格价格不超过普通印刷的十倍,一本好书绝对十年后也得保留,可是有谁留那些垃圾书呢?就算是现在的教材,如果没套能给两三届学生用,学生又可以省多少钱?全国又可以省多少纸呢?我不是搞统计的,但是我想肯定有人能告诉大家,这个数字绝对不会太小。 期待有一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用上精品教材。
个人分类: 杂谈|3058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普沦陷自小学
热度 43 fpe 2011-12-5 10:49
科普沦陷自小学 为什么没有炸药奖获得者?为什么原创贡献很少?广州小学实验告诉我们,科普毁于小学阶段。伟大的乔布斯提出的求知原则: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中国学生的好奇心恰恰在小学阶段被人为毁掉。从小学生执行这种没有依据的伪科学实验来看, 国内的小学教育没有灌输正确的科学态度,甚至没有正确的科学解释。糖塞而已。 相比美国小学教育的游戏和活动,我们的教材有很大的问题。比如蜡烛灭火实验,“权威”的说法是二氧化碳灭火,消防工作者的认识是“由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密封空间的氧气浓度持续下跌的结果,导致依据氧量发生氧化反应的放热量,不足以维持火焰的临界温度,因此火焰熄灭”。 因为理论不正确,所以我们把密封空间的水面上升,解释为氧气消耗的结果,其实这是密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虽然氧气有消耗,但二氧化碳有生成,所以总气体量变化不大。 有人向教育部反应,教育部无动于衷, 反正是小学生,骗骗他们就可以了,何必较真? 我国的观念,总是大学生教中学生,中学生教小学生,如此好像很公平。美国是炸药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审查中小学物理教材,唯恐向小学生们灌输错误的观念和虚幻的认识。 越简单的知识(人们当作常识),越需要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因为事关重大,影响深远。 这是一个科学态度问题,基本的素质问题。日本伟大的数学家 小平邦彦 (从德国回去的,带出了日本的一个数学流派),也是亲自修改中小学数学教材,以图在短时间内灌输正确的观念,而不必未来花大力气去纠正。我们的大学生,经常在和中小学阶段被灌输的错误观念苦苦挣扎而不自知,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正确的启蒙。 广州小学生实验有什么问题?理论不足,定量不足,方法主观,不是科学态度。美国小学四年级开始作实验,作观察,写报告,作图表,作汇报,不亦乐乎。国内小学生为拼写法、发音、错别字、语法、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观而苦苦挣扎。一个小学生,如果满脑子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很正常么? 唯恐小学生不爱国,结果长大了就移民 。美国小学生,一年接触一门外语(几个星期而已),培养人们的兴趣,中国的小学生,一辈子苦读英语,却不是为了应用,而是为了考试。我们社会那么敌视外国,敌视外语的态度,其实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了。 大人活得窝囊,就寄希望于小学生,于是小学生活得更窝囊,以取悦于家长、老师和社会。整个社会的教育观都是扭曲的,因为我们的小学教材有问题。 大家都在谈论大学教育问题,其实根子在小学教材内容的取舍上。 其实由我来评价小学教材不合适,我根据印象写成,并没有调查小学教材中每一个错误的观念。但是,从我看到的国内小学生实验中和 乔布斯提出的作人原则中,我看到了差距。如果小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了错误的观念,我们科学工作者是无能为力的,因为科普没人看,态度没人学,视而不见,闻所未闻,无论多么天才的作者,碰到这种消极态度的读者,只好推坪认输,自认倒霉。无论多么神气的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碰到这样的学生,气得只好到科学网来开博了。这可能就是国内科普发展不足的原因吧,需要从小学开始扭转。 国内虽然有那么多的院士,却很少有人认真为小学教材的正确性而付出,所以也许是个专家,却无法算得上大家。对于一个羞于提问,懒于学习的学生,还是要问一声:您上过小学么?你的小学教材有问题。 有道是: 人之初,性本善。苟开蒙,益终身。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8034 次阅读|90 个评论
谁适合写教材?
热度 9 liwei999 2011-11-21 20:02
谁适合写教材?回应《看看都是谁在写教材?》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21/2011 05:41:11 《看看都是谁在写教材?》 。所谓教材,无外乎有两类,一类是所谓基础的,一类是比较热门的,比论文稍“冷些”,但仍不失流行的专业性话题。热门的话题可以由多数人来写,因为流行时间的缘故。 一部基础教材,尤其是在有很多的教材出版了之后,没有特色的平庸教材固然可以给作者提供一些收入、名声,但是平庸的教材无疑是消耗资源、误导学生。 国人有个“注书”的好传统。国人编写教材也其实不妨模仿一下,从“批注”名家教科书做起。读一本书,哪怕是一本小说,能有些“心得”也很不容易。当教师的,能做到把个人的“心得”都写出来无疑相当于“告白”,也是个很难的事情。最多也就是在课堂上说说,写到书里就很有些“心理障碍”了。 国人教师如果能很尽心地把洋人的经典教材翻译出来,不走味儿,也就是学生们的造化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426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