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教材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教材

相关日志

清华手笔----理论力学教材过眼录2
热度 1 Mech 2012-10-1 11:12
清华的教授写了好几种优秀的理论力学教材。清华就是清华,名校毕竟是名校。 上次的“过眼录 1 ”里说过,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的上、中、下三册《理论力学 ( 第三版 ) 》 1 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直到 94 年,该书才出了第四版 2 。两版之间,清华还出本单册的教材 3 。这些书的作者中,只有李萍教授和薛克宗教授后来在会议上见过。如果没有记错,是 1996 年在山东长岛参加全国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从那时起,我就经常参加各种理论力学教学的会议。不过,整个 90 年代,多半时间不是在读学位就是在准备读学位的入学考试以及读出学位的博士后阶段,因此,这两套书都没有仔细看过。等我 99 年博士后出站,才重新开始教学工作。 当时教学界很有影响的是要进行面向 21 世纪的改革。反映了理论力学上就是更新教学理念和内容以及尝试与材料力学整合为工程力学。清华大学结构屈曲疲劳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的专家范钦珊教授主编了一套《工程力学教程》,其中的第一卷包括刚体静力学 4 ,第三卷是动力学 5 。理论力学部分在观念上强调现代动力学的方法和语言。在表达方式方面借鉴了美国教材,纸质好,有彩页,用大量的工程例子,每章开始有导言、结尾有结论和讨论。形式上有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许是课程的实质性整合受到习惯和体制的限制,多数学校还是分别开设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课程,因此范钦珊教授又把该书的理论力学部分单独成书 6 ,纸质也恢复传统,彩页等自然也没有了。该书最近又有新版 7 。范教授还领衔为应用型大学编著了一本教材 8 。从前述山东长岛的会议起,我在多次会议上见过范教授,他后来也给我许多鼓励和支持。 从学科属性看,理论力学属于动力学与控制。这方面的专家贾书惠教授,基于自己多年在清华大学讲授理论力学课程和专题讲座的教学经验,写了本理论力学教材 9 。在选材方面,三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量相对其它工科教材比较重。在处理方式上,比较重视计算机的应用。在教学考虑上,有些思考题很耐人寻味。我在会议上见过贾先生,导师刘延柱教授还向贾先生介绍我是他的博士生,但贾先生未必记得我。 冒昧直言,前述各种理论力学教材,基本仍不出传统的教学体系,而是在传统的体系内臻于至善。在理论力学教学体系方面另辟蹊径的是清华大学李俊峰教授。他的教材《理论力学》 10 以运动学开篇。运动学中强调解析法,用矩阵描述刚体运动,把刚体运动放在复合运动之前。这种做法在逻辑上更为顺畅,因为坐标系的运动是刚体运动;在教学上,刚体的运动更为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点的复合运动之后,还有刚体的复合运动,本质上是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合成。随后的第二篇是动力学基本原理和静力学。动力学原理既包括矢量动力学也包括分析动力学。静力学是动力学原理在静止情形的应用,包括以虚位移原理为核心的分析静力学和基于力系简化和平衡的矢量静力学。第三篇是质点系动力学,包括动量和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和第二轮拉格朗日方程。碰撞问题分别用动量 - 动量矩定理和拉格朗日方程处理。最后一篇为动力学专题,包括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变质量系统动力学、机械振动基础和三维刚体动力学基础。俊峰教授曾把还没有出版的讲义送给我,后来也送我出版的教材。该书第二版 11 出版后,我在书店见到就买了本,先睹为快。第二版除动力学专题篇增加些题材,如哈密顿原理与正则方程等,体系上有些向传统复归。静力学独立成为第二篇,而且是先矢量静力学,后分析静力学。第三篇动力学也把分析动力学作为独立一章,形成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和分析动力学三章。新版对教学的考虑更为周全,每章开篇添加了内容提要,在有些章的习题前增加了概念题,增加了一些新的例题。 俊峰教授与我同辈,不仅我们年龄相近,而且从学术师承上看他的博士后联系导师王照林教授是我的博士导师刘延柱教授的好朋友。前述其他清华理论力学教材的作者范钦珊教授、贾书惠教授等则是我导师的好朋友。俊峰教授本科就读北京大学力学专业,想必是学习朱照宣先生等的《理论力学》打下了坚实功底。后来到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理论力学教研室攻读博士学位。俊峰教授不仅在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并负责清华小卫星控制系统的设计,而且对教学很投入。科研教学之余,翻译过风格截然不同的俄罗斯和美国的理论力学教材,我曾经撰文介绍过,参阅“ 两部理论力学翻译教材 ”。另外还翻译了朗道的名著《力学(第五版)》。 1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罗远祥、官飞、关冀华、李萍等编 . 理论力学 ( 上、中、下册 )( 第三版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2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罗远祥、官飞、李萍修订 . 理论力学 ( 上、中、下册 )( 第 4 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 王烈主编,官飞、薛克宗、纪辉玉、顾扣芬 . 理论力学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 4 范钦珊主编,范钦珊、薛克宗、王波编著 . 工程力学教程 (I).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5 范钦珊主编,薛克宗、程保荣、范钦珊、刘燕编著 . 工程力学教程 (III).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6 范钦珊主编,范钦珊、薛克宗、程保荣编著 . 理论力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7 范钦珊、陈建平主编,陶秋帆、李明成、浦奎英编著 . 理论力学 ( 第二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8 范钦珊、刘燕、王琪编著 . 理论力学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 贾书惠、李万琼编著 . 理论力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0 李俊峰主编,张雄、任革学、高云峰编著 . 理论力学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11 李俊峰、张雄主编 . 理论力学 ( 第 2 版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个人分类: 书文评论|12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考书简目----理论力学教材过眼录1
热度 2 Mech 2012-9-30 15:52
教了快 30 年理论力学,看过的教材应该有百多种。这次先从张旧书目说起。这个书目是我写在哈工大《理论力学 ( 上册 ) 》第四版序言后面,写不下的转到下页第一版序言前面和后面,以及再下一页第二版序言前面。当时我毕业留校,教学任务是理论力学课的助教。那本书是教材。除了听课改作业,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就把能找到的理论力学教材都翻翻,书名就记在教材上。 和 是理论力学教材的经典,即使从国际范围看,也是最优秀的教材。该书常看常新,对我深入理解理论力学的内容帮助很大,不过当时学习未必很得要领。这套书是我快毕业的时候时候购买。当时已经知道要留校在理论力学教研室工作,于是在去武汉毕业实习路过北京时,去趟正好赶上的书市。在北大出版社的摊上,购买了许多力学书,还有武际可和王敏中先生的《弹性力学引论》、王仁先生的《塑性力学引论》和吴望一先生的《流体力学 ( 上、下 ) 》。 其实不是理论力学教材而是数学专业用的经典力学教材,我比较喜欢该书的风格。这本书是从学校图书馆借阅的。 自然又是本出自大师之手的经典,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四年级中国留学生译。先是从图书馆借阅,后来从上海书店花 0.30 元买了本。我一直把该书作为分析力学教材,因为开始就是最小作用原理。 和 是套苏联的物理系教材,上册黄念宁译,下册钟奉俄译。我从鞍山的新华书店买了学习。当时大概只读懂了些比较容易的部分。 到 是当时的机械、航空类教材。 和 是我读大学时候发的教材,但不是老师使用的教材。当时觉得写得比较严谨,例如加速度合成定理,有一般情形的证明。 和 是我读书的时候老师用的教材,但我们学生手里没有,只能从图书馆借,当然也不是人人能借到。因为要用的教材,手里却没有,不太高兴,稍带也不喜欢这套书。 到 是苏联的工科教材,叶逢培、 吴礼义黄克累等先生译。 与国内的教材比较接近。这是我父亲看过的书,我在家里捡的,但只有上册的两个分册,下册还是到图书馆借来看的。内容比较丰富,而且也算通俗易懂。 到 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该书的体系与当时用的比较接近,但许多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讨论,而且也很注意结题方法的指导,还有丰富的历史注记。中、下两册是教研室发的,上册是图书卡借阅。该书后来出过第四版,我借阅过。在学术会议上还向参与编著的李萍教授请教过问题。 到 是当时能找到的美国教材的汉译本,其中 存目,因为书没有找到。事实上,那本书 89 年才出。后来金斯伯格教授来访,我弄到他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汉译本送给他,他非常高兴。回国后寄赠我相应的英文版。 到 和后面的 和 以及 到 都是从图书馆借阅的苏联教材。 和 好像还不是按教学大纲写的教材,比较有个人风格。 和 是理科的教材。另外三套现在没有任何印象了。 和后面的 和 是从图书馆借阅北美的经典教材。不过,当时读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好处所在。我个人偏爱有理论深度的教材,北美教材总的来说都有些过于通俗易懂了。 到 和后面的 和 都是物理专业教材。 综合大学用, 师范学院用,当时都是从图书馆借阅。 和 我在书店买了套,挺喜欢,或许是因为读的比较晚,准备知识好些,感觉比性质接近的苏联教材 和 好学。 其实基本是普通物理中的基础力学。 我买了一本。 和 以及后面的 和 、 和 都是土木、水利专业的教材。 是教研室发的。该书的修订第二版到 2011 年才出版。 和后面的 都是中学时课程的教材。 多次修订再版,后面的版本我曾用作教材。说实话,我不喜欢上中少学时的课程。后来基本是给机械、力学专业上理论力学课。 到 还有 和 当时看都是老古董,繁体字,而且句式也有些不同。当时都没有仔细看。 由科学出版社用简体字重印,并统一了名词。我在书店见到,买了一本。到底是大家手笔,还是值得深入钻研。 朱照宣,周起钊,殷金生:《理论力学 ( 上册 )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朱照宣,周起钊,殷金生:《理论力学 ( 下册 )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教研室:《力学教程》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朗道、栗弗席兹:《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9) 涅符兹格利亚多夫:《理论力学 ( 上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涅符兹格利亚多夫:《理论力学 ( 下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理论力学 ( 上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理论力学 ( 下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南京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 ( 下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南京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 ( 下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洛强斯基,路尔叶:《理论力学教程 ( 上册,第一分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4) 洛强斯基,路尔叶:《理论力学教程 ( 上册,第二分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4) 洛强斯基,路尔叶:《理论力学教程 ( 下册,第一分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 洛强斯基,路尔叶:《理论力学教程 ( 上册,第二分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8)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 ( 上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 ( 中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 ( 下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希伯勒:《工程力学:静力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希伯勒:《工程力学:动力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马尔维恩:《工程力学:静力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马尔维恩:《工程力学:动力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金斯伯格、杰里:《静力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黄子春:《工程力学:静力学》 ( 科学出版社, 1983) 黄子春:《工程力学:动力学》 ( 科学出版社, 1984) 茹科夫斯基:《理论力学 ( 上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 茹科夫斯基:《理论力学 ( 下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 尼古拉依:《理论力学 ( 上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 尼古拉依:《理论力学 ( 下册,第一分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 尼古拉依:《理论力学 ( 下册,第二分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 铁摩辛柯、杨:《高等动力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肖士珣:《理论力学简明教程》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郭士堃:《理论力学 ( 上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郭士堃:《理论力学 ( 下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蒲赫哥尔茨:《理论力学基本教程 ( 上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 蒲赫哥尔茨:《理论力学基本教程 ( 下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 西南交通大学黄安基等:《理论力学 ( 上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西南交通大学黄安基等:《理论力学 ( 下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郝桐生:《理论力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铁摩辛柯:《铁氏工程力学 ( 上册 ) 》 ( 龙门联合书局, 1952) 铁摩辛柯:《铁氏工程力学 ( 下册 ) 》 ( 龙门联合书局, 1952) 金一新:《应用力学》 ( 龙门联合书局, 1951) 赵国华:《应用力学讲义》 ( 龙门联合书局, 1953) 金宝桢:《应用力学》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9) 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普朗克:《力学概论》 ( 中华书局, 1952)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 ( 上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 ( 上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周培源:《理论力学》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3) 伏龙科夫:《理论力学教程 ( 上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8) 伏龙科夫:《理论力学教程 ( 下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6) 柯斯莫节米扬斯基:《理论力学教程 ( 上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5) 柯斯莫节米扬斯基:《理论力学教程 ( 上册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9) 梁昆淼:《力学 ( 上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梁昆淼:《力学 ( 上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奥尔森:《经典力学新编》 ( 科学出版社, 1981) 刘思汉等:《理论力学 ( 上册 ) 》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刘思汉等:《理论力学 ( 下册 ) 》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华东水利学院工程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 ( 上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华东水利学院工程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 ( 下册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个人分类: 书文评论|11087 次阅读|4 个评论
呕心奉献两本教材或参考书
hncszwj 2012-9-28 13:45
1985年到2001年我主讲了《水电站自动化》( http://download.gongkong.com/file/company/1249/tougao/2007111585916.pdf ),除按王定一老师的教材认真备课外,1987年还认真研习过国家水利电力部1984年版《水电站机电二次设计手册》。1987年4月,我参加了国家水利电力部教育司主持召开的应用类课程组会议,会后仔细研习了东北电管局关于水电机组细部结构的教材。1992年4月和湖南省电力设计院老同志一道,利用周末假日赴沙田站参与自动化改造并在曹家坡电力所初识了高新技术控制器。1993年至1994年,我主研了治理水轮机组甩负荷抬机,创新控制路线并设计了电气控制电路,2005年完成高新技术的靠拢,2006年进一步深化( http://www.ad.siemens.com.cn/sce/edm/0907/download/0731_01.pdf )。2007年SAH大病,2008年冰灾时淤血结冰仍坚持写作,2010年出版两本PLC书籍(即《S7-200PLC编程设计与案例分析》 http://book.360buy.com/10134245.html 和《S7-300/400PLC编程设计与案例分析》 http://book.360buy.com/10134188.html ),2011年和2012年编著出版了下面两本教材或参考书!完全是呕心之作,深信对预防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惨案在我国重演,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①中国电力出版社《S7-200 PLC编程及应用》(页数282、字数419千),2012年9月第一版,举例为水轮发电机组复杂控制。网购地址: http://www.ceppbooks.sgcc.com.cn/bookfile/97875123295603800000.html ; http://www.langlang.cc/3333916.htm ; http://book.360buy.com/11078914.html 。 ②机械工业出版社《S7-1200 PLC编程设计与案例分析》(页数480、字数755千),2011年5月第一版,举例为水轮发电机组复杂控制。网购地址: http://www.langlang.cc/2880728.htm ; http://www.wfjsd.com/list_711133335.htm ; http://book.360buy.com/10664946.html 。 水调歌头·可编程序控制器·2009年01月01日 2008年编著PLC书籍作序,也值2008年12月初召开“2008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时,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题,需要建设以PLC为基础的通信控制网络,特填词。 ( 刊印在机械工业出版社《S7-200 PLC 编程设计与案例分析》和《S7-300/400 PLC 编程设计与案例分析》的封底 ) 奋力工业化,管控可编程。 精心打造实业、展翅赛鲲鹏。 重忆洋为中用,不惧崎岖险阻,努力竟征程。 运用新科技,富裕吉祥升。 控机器,多生产,幸福增。 循环扫视程序、自动驭机轮。 输入输出点数,采样执行刷新,周而复始恒。 好省又多快,昌盛过英伦。 沁园春●可编程序控制器●2010年10月9日 于长沙 ( 刊印在机械工业出版社《S7-1200 PLC 编程设计与案例分析》的封底 ) 工业腾飞,管控编程,手段创新。 看柔性制造,能源生产;机轮驾驭,点鼠成金。 分布分层,互联织网,促进中华又旺鑫。 程控好,许节能降耗,进化随心。 周期摄吐频频,先采样、执行再刷新。 喜逻辑存取,定时计数;功能调用,日益兰馨。 系统集成,轻松组态,拖曳生程靠控芯。 千二好,引新型之路,万象欢欣。 江城子●可编程序控制器●2011年3月19日 于长沙 ( 刊印在中国电力出版社《S7-200 PLC 编程及应用》的封底 ) 新型工业可编程,左牵轮,右擎门。 指令精髓,雕绘好征程。 为使国基添锦绣,亲设计,构长城。 高科铁电忆深盟,喜节能,许分层。 映像存取,恰似意根尘。 驾驭流程心浩荡,通四海,并力增。
3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专业课不主张使用教材
热度 3 Greg66 2012-8-5 09:41
专业课的教材编写、出版,热情一直很高涨,一方面是出版单位业务需要的推动,另一方面是一些单位误以为教材编写、出版的数量越多就越能标志着本单位学术团体的学术地位。 笔者不这样认为。 由于教材编写对于编写人员来说,效益有限,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主编、编委会主任等,事实上没时间编写具体文字,甚至提纲都没有时间列,也没时间细审,提提意见挂个名的情况多有存在,大量的具体编写工作都是学术观点尚未成熟的青年教师、研究生等年轻人,这样的教材对于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学习非常不利,难免误导。此外,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较长,内容过时现象很普遍。由于某些原因,编写者不愿意、不能够把自己的最新成果、观点编入教材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还有其他问题。 所以,我赞成老师上课前仔细备课、提供大量实时材料、国内外发展趋势、各个人最新研究成果、观点,展示个学生,这样学生收获更大。实际上很多教材出来以后,各方面反应问题很多,难于使用,不使用也难,因为很多教材挂着“ × × × 规划教材”,“ × × × 委员会指定教材”等头衔,貌似权威、经典,造成很大的困难和压力。教材的销路也不好,编者威信下降,得不偿失。据我了解,国外大学不少专业课都没有指定教材,但列指导性参考书目,学生自愿购买,考试以学会老师所教的内容为标准,这样学生就必须到课,实在地学习。照本宣科的课,相当于读教材,学生不来上课可以理解,来上课也很痛苦。 所以编教材,需要慎重、郑重。当然也有负责人的学人编写的经典教材,这时选择教材就很重要了。
4526 次阅读|5 个评论
《有机化学实验》(MMOE)终获美国授权
热度 1 wangshu 2012-7-14 23:01
花费一个月选择版本、推荐信、团队搭建等后,我们的教材《有机化学实验》(MMOE)的翻译出书计划卡在美国版权方的授权上,等待三个月后版权方发来授权书,充分肯定了我们对这本书的选择、定位、推荐信和团队成员等。未来只需要与出版社协商好翻译合同,我们就可以开始翻译这个被很多教授和学生看好的书咯,希望大陆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能有我们一丝微薄的力量!
个人分类: 化学|3187 次阅读|4 个评论
教材如期出版了——《连锁经营管理原理和实务》
热度 3 yzsymcys 2012-7-14 11:02
教材如期出版了——《连锁经营管理原理和实务》
随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在经营体制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餐饮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连锁经营模式的引入、发展及壮大。 连锁经营在我国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已从导入期进入蓬勃发展期。作为现代主流商业模式,连锁经营使世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变和加快了世界商业的发展进程,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现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连锁经营大国,成为世界上特许连锁体系最多的国家,超过始创国美国。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无论从经营规模上还是行业领域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面对国际大型零售企业的竞争,国内的连锁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加快发展,做强、做大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新经济、信息化、国际化的社会大背景,面对连锁经营模式下企业的激烈竞争,人才的匮乏显得日益突出。连锁人才缺乏,特别是连锁经营中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亟待解决。要想彻底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根本还是要从人才培养入手,从基础教育入手。只有培养出大量的基础性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为连锁企业供应新鲜血液,让他们在经营实践中发展成熟,最终成为高级人才和专业人才。 教育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结合就业状况,对专门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对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整合改造,更加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指导,我们进行了连锁经营教材系列的策划和组织工作,经过多次研讨,落实了全国几十所高等院校的老师和企业参与编写,并 出版了这套教材。 连 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是商业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把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原理运用于现代流通业,努力实现流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和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连锁经营传入我国,迄今 20 多年的发展使我国连锁经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连锁业无论是在销售规模、行业市场集中度上,还是在信息化管理水平、物流技术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发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随着我国连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培养和造就连锁经营企业一线所需的大量管理和技术人才的任务主要由高职院校完成。 为了适应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连锁经营管理型人才,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本书立足于连锁企业的职业岗位对连锁经营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需要,针对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线,确立了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新体系,充分反映了本学科海内外的最新知识和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实用性。在编写的体系上,本书的每一章均设置了引例和分析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编写的顺序上,采用的是先理论后实务的顺序。同时,本书还做到了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有机结合,并适当增加了图、表和实训操作等内容,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可操作性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特色。 全书共 12 章,由扬州职业大学施玉梅任主编,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于爽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冉娟任副主编。其中,第 1 章、第 2 章、第 5 章、第 6 章、第 9 章由施玉梅编写;第 3 章、第 10 章由冉娟编写;第 4 章、第 11 章由于爽编写;第 7 章由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钟苹编写;第 8 章、第 12 章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焦世奇编写。全书由施玉梅统稿并整理定稿。参加编写的人员均来自连锁经营教学的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和连锁企业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和交流。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吸收和借鉴了同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谨向相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修订,使之日臻完善。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连锁经营的技术、实务和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商业发展和零售业的演变、连锁经营概述、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连锁企业的采购管理与定价、连锁企业的物流管理、连锁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连锁企业的网点扩张与选址、连 锁企业的商品管理、连锁企业的门店运营管理和连锁企业的客户服务等内 容。 本书既从成熟的连锁经营管理理论中吸取了经验,又结合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的实践补充了新的理念、内容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技能训练方法,从而具有先进性、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商品流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也可作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供连锁经营管理培训进修使用及各类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人员自学和参考。 本教材配套教学网站 www.lsjygl.com 后记:出版教材对科学网上的很多博友来说,也许已经是一种常态。但于我来说却是一个零的突破,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和劳动,我的第一本教材《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与实务》终于如期出版了,自己也由衷的高兴,借此版面以示庆贺!同时也感谢在教材出版过程中予以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的同仁、合作编者以及出版社,谢谢大家!
4442 次阅读|5 个评论
晶体生长导论-Markov
BajieKingofOutm 2012-7-6 14:42
今天终于把以前翻译Markov的晶体生长导论前两章校完了。发现了不少的错误,特别是理解上的错误。估计还有一些理解不准确的地方。 先不校第三章的翻译了,准备把前两章发上来。 希望能对博友有一些作用,更希望博友能批评指正。 已上传,下载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664617-599183.html
2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化工原理》教材之批判
热度 4 iceinriver 2012-7-3 17:14
《化工原理》教材之批判
新的系主任重新安排我上化工班的《化工原理》,教材选择上很让我伤脑筋。 国外的化工专业课程设置中,在上世纪60~70年代已经实现了从单元操作向传递现象原理的进化,首要的基础专业课通常以《传递》出现,当然也配合原理讲解一些重要的单元操作。而国内的化工原理教材基本停留在单元操作的阶段,一些化工专业强势院校在开设《化工原理》的同时开设《传递》课程,虽然我也曾主编了一本《传递》教材,但并不认同这种将理论(传递原理)与实际应用(单元操作)割裂的做法。 我所知道的高校在单元操作与传递过程原理内容的整合上,目前有三种形式: 先开设《化工原理》再(同时)可设《传递》课程,见于清华、北化等诸多高校。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课时压缩,《传递》课程处境日益尴尬。我最欣赏天大建设的教材,但天大化工专业也在将两课程合并; 《传递》课程开设先于化工原理(华东理工大学),教学效率也值得质疑。《传递》课程讲解与化工众多单元相关的流动、传热、传质现象的原理,这些原理的领会与单元操作的理解是密不可分的,干巴巴的理论无疑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结合化工实际的物理意义阐释受学时限制; 天大、川大、浙大先后出版了包含传递原理内容的《化工原理》教材,但我感觉其中的传递原理都逝去了灵魂,没有能够与单元操作内容有机融合。《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中没有边界层方程,对于化工专业学生又何必认识N-R方程?川大《化工原理》用前两章介绍传递的基本概念原理,效果未必如华东理工模式。 一些优秀的国外教材引入,但考虑到教学效果须要中文版,戴干策先生主译的Bird《传递现象》翻译、印刷质量最好,但所需课时不菲,还需有《分离工程》配合讲解传质单元操作。从内容上,我认为Geankoplis的Transport Processes Unit perations是最好的融合了传递原理与单元操作的《化工原理》教材,此书内容可谓博大精深,这对同学、对我都是不小的考验,当然也能够更好地开拓学习者对化工过程的认识视野。梳理了流体流动的理论构架(附图),书中内容涵盖了“分子衡算”之外的我所了解的流体流动相关的各种研究方法;书中的应用实例也很广博,如静力学除了压力液位测量、液封外还有倾析分相器,流动问题除了流体输送还强调多孔床层、流化床、搅拌等多种情形下的流动。此外相对国内流行教材在很多细节上有所纠正完善,动量衡算方法可进行流体管线容器的应力分析,引入动能校正因子等等。最新的第四版有中译本,认真考虑了以此作为教材,课时安排上捉襟见肘,因为教材每一章的内容上非常连贯,流动部分只有流量计、非牛顿流体、可压缩气体流动有可能在教学中割舍,安排开放作业让学生选学。如此结束流动部分至少需要30学时。但印刷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很多句子如外宾的中文发言,找学生试读后又决定放弃。
个人分类: 专业教学|10032 次阅读|8 个评论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材征求合作者
hunanyufei 2012-6-10 17:30
0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李仁发主编、喻飞、朱淼良、周洲议等编写。曾被国内多所知名高校选为教材,如上海交大( http://cc.sjtu.edu.cn/able.acc2.web/ShowSystem/CourseDetail.aspx?fCourseID=10722OrgID=608 )。我们计划编写第二版,征求2-3名合作编写者,如您有意,请与本人联系。 本人联系方式:hunanyufei|126|com或feiyu|yandex|ru或yufei|hunau|edu.cn
个人分类: 论文组稿|6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30年前的教科书让我何其感慨
热度 2 eriklee1895 2012-5-31 19:50
30年前的教科书让我何其感慨
今天去国科图借书,随便翻了下一些“老古董”,隐约感觉几十年前的教科书让我格外亲切! 我是学电子工程的,电路专业书籍也看了一大堆,但是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没几本,国内的教材更是给我极差的印象。感觉现在写书的人都太浮躁,大概很多作者知识都不扎实,写出来的书也让人不知所云。再看看这本书,我看了一下,内容非常丰富,讲解仔细,即便是现在的教材也很少能企及。另外,翻译质量非常到位,而且一看就知道是专业的作者用心翻译地结果。再看看价钱,才2块多。。。就算考虑通货膨胀吧,相比现在电子方面的教材40、50元以上的价钱(书里又没有真货),也算是很便宜了! 为什么现在书卖越贵,内容却越来越烂呢?
个人分类: 生活杂谈|3168 次阅读|5 个评论
大学教材
热度 1 metanb 2012-5-29 15:39
有客观,无主观。
个人分类: 论教材|2140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学教材
metanb 2012-5-29 15:38
有知识,无思想。
个人分类: 论教材|2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教材
metanb 2012-5-29 15:08
我们别想从任何一本大学教材中获得真正的“启发”;它们充其量是一部收集不全的“字典”。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18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材开放获取的实验
热度 12 Wuyishan 2012-5-24 06:49
教材开放获取的实验 武夷山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 2012 年 5 月17日) 开放获取( OA ),一般指对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和对机构知识库的开放获取。现在,美国又有人在做教材开放获取的实验。 在美国,由于教材太贵, 39 个州都通过了相关立法来保证学生买得起教材。比如,有的州规定:老师选用什么教材要尽早告知学生,最迟在开学前 30 天的时候必须公布教材的 ISBN 号,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去比较一下哪家书店的教材更便宜些。 与此同时,一些生意人也发现了商机,教材租用业务火爆起来。对学生来说,租用教材一个学期,肯定比买教材要便宜。不过,万一教材发生毁损,比如不小心把咖啡泼在书上了,则在还书时除了付租书费外,还要赔偿该教材作为二手书的价格。这么一算,学生就惨了。 2010 年秋天,弗罗里达州远程学习联合体( FDLC )就教材需求做了一次调查, 14221 人应答。学生对教材的需求是:用各种手段(纸本、电子)都可以获取;印刷本不能太贵;可自行选择打印某章某节;联机提供学习辅导。有 70 %的应答者表示,还是愿意买一本印刷本教材的。 如果有了 OA 教材,它就将具备修改容易、获取容易、价钱便宜的优点。过去,课程受限于教材;有了 OA 教材后,由于其修改、调整很容易,就能真正做到教材为课程服务。 不过,老师们有没有编写和使用 OA 教材的积极性呢?要想推动 OA 教材,还是需要激励手段的。在弗罗里达州,激励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位系主任规定,哪位老师能帮助学生降低课程成本,就给以最高达 1000 美元的奖励。弗罗里达大学教务长给每位学院院长最高达 3 万美元的经费,作为鼓励 OA 教材编写的种子资金。俄亥俄州的措施更好:对编写 OA 教材的作者或作者团队给予最高达 5 万美元的资助。 2009 年, FDLC 的学习知识库、 The Orange Grove 公司和弗罗里达大学出版社三家机构共同成立了 Orange Grove Text Plus ( OPT+ ),这是一个 OA 教材知识库。该知识库的目的,是对每一门通用课程至少开发出一种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开放获取教材。 弗罗里达大学教务长 Joseph Glover 博士觉得 OPT+ 的实验很有意思,就让数学系编一套微积分 OA 教材。数学系两位获得本校“年度教师”称号的优秀教师承担起了编写任务,每人获得编书种子资金的一半。他俩利用 2010 年暑假,以自己的教学讲义为基础,参考了 OPT+ 知识库中已有的三种微积分教材,写出了“微积分 I ”的初稿。初稿一完成,弗罗里达大学出版社就雇了一家专业化公司来对教材进行编辑和再设计。 2011 年春季开学后,在数学系尖子班试用该教材,并同时组织同行评议。 2011 年秋季开学后,修习微积分课程的所有班级全面使用新教材。 WebAssign 是一个专门提供线上家庭作业布置与作业评判服务的公司。弗罗里达大学数学系、弗罗里达大学出版社和 WebAssign 联手,共同推出了为这套微积分教材配套的习题集。 WebAssign 发现,与大学合作是有利可图的,就主动将其为弗罗里达大学“微积分 I ”配套的线上服务的定价从 75 美元降为 25 美元。该公司表示,今后任何教授推出了 OA 教材,它都愿意将与之配套的线上服务定价定死在 25 美元的低价位。 数字出版商 Integrated Book Technologies 是 OA 教材实验的另一个合作伙伴,它可以根据学生要求印制纸本书,下单后 24 - 48 小时内送达。 到 2011 年 12 月,弗罗里达大学数学系已将“微积分 II ”和“微积分 III ”的 OA 教程都编写完成。另外,他们还推出了一个适应本校工学院学生需求的微积分教材模块。 2012 年,弗罗里达大学将编写“戏剧欣赏”和“美国政府”两门课的开放获取教材。有 17 家大学出版社的负责人得知弗罗里达大学的 OA 教材试验后,都先后到弗罗里达大学出版社来“取经”。 看来, OA 教材的发展势头不可低估。 参考文献 Meredith Morris-Babb and Susie Henderson, An Experiment in Open-Access Textbook Publishing: Changing the World One Textbook at a Time, 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2012 , 43 (2): 148-155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5891 次阅读|14 个评论
【本编辑室】精选10本数学教材
热度 4 ustcpress 2012-5-22 11:08
中国科大的数学教学源远流长、根基深厚,华罗庚、关肇直、曾肯成等大师都曾在这里亲自为学生上课。以下精选的 10 本中国科大版数学教材,它们要么有可观的累积印数,要么近年有强劲的发行势头。从来都不用你提起,因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A 《组合数学引论》(第 2 版) 许胤龙、孙淑玲 博客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57650.html 本书第 1 版由孙淑玲教授和许胤龙教授共同编著,于 1999 年出版,曾 9 次重印,是多所高校计算机与数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第 2 版的修订工作由许胤龙教授单独完成,他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方面的资深专家,结合十多年来的教学科研体会和读者反馈,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重新调整了全书的篇章结构,增加了大量实例、习题、基础知识介绍和解释性语言,使第 2 版结构更合理,语言更流畅,更通俗易懂。 B 《近世代数引论》(第 3 版) 冯克勤、章璞、李尚志 博客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60295.html 强大的作者阵容 冯克勤: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尚志:我国首批十八名博士之一、国家级教学名师;章璞: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 Math. Review 评论员。 长期的教学实践 :讲义形成于 1982 年,第 1 版于 1988 年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名校使用多年。 第 3 版更合用 :给较难的习题增加了提示;补充了一些新的习题;对较难的习题标了星号;去掉两节较难的内容,将其作为附录;将可略讲的内容用楷体进行区分,等等。 C 《管理统计学》(第 2 版) 缪柏其、万红燕 博客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48380.html 本书第 1 版于 2002 年出版,曾 4 次重印,颇受读者欢迎。它将统计学这个实用工具应用到社会和经济管理中,特别适合管理工作者和潜在的管理工作者学习。第 2 版突出了实用性,例子更贴近管理实践,更便于教与学,并针对管理工作者的知识特点,补充介绍了 EXCEL 软件和 SPSS 软件。 D 《数值分析》 朱晓临 博客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46951.html 主旨 :既要便于教学,又要便于自学; 选材 :突出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背景,强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 :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讲清思想方法来源; 配备 :大量的例题和习题,章末的小结,计算实习题, MATLAB 程序,概念的英文表达,中英文索引,一批科学家的简介……处处体现了作者的精心编排。 E 《 Mathematica 7 实用教程》 张韵华、王新茂 博客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47331.html Mathematica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其用户达数百万,学生可将其用在数学课程学习、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研究计划、毕业论文设计以及今后的科研和工作中。作者所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国内最早为本科生开设 Mathematica 课程的两所大学之一,作者曾编写了《 Mathematica ( 1.2 版)符号计算实用教程》、《 Mathematica ( 4.0 版)教程》,被许多高校选作教材。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来自读者的有益反馈,依托软件的最新版本,编写了《 Mathematica 7 实用教程》。其在内容编排上十分巧妙、别出心裁:一方面按照数学内容的进程,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由浅入深;另一方面按照计算机语言的结构,从简单的命令行输入到复杂的程序包构建,循序渐进。 F 《简明复分析》 龚昇 博客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58465.html 龚先生的书一向是有新意的,可谓苦心孤诣。本书对数学命题的证明独具一格,观点新颖,简明又不失深刻,叙述到位。 G 《微积分学导论》(上、下册) 陈祖墀、宣本金、李思敏等 博客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718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71893.html 许多科大校友都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夯实的数理基础。作为编辑,我能明显地体会到科大毕业生校友所撰著的图书强大的数学推导。他们都受教于科大版的《高等数学导论》。 H 《线性代数》(第 2 版) 李炯生、查建国、王新茂 博客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70833.html 当教材都为了被更多数学生接受而一再降低难度、减少内容时,您是否需要一本内容更充实和全面的教材?本书虽然以“亚洲第一难度”著称,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读者对它的喜爱,当当网读者评价的综合指数为五星。 I 《图论及其应用》(第 3 版) 徐俊明 博客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60622.htm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 1973 年起,在国内高校最先开展组合数学与图论研究。本教材较好地结合了图论学科的经典和前沿,理论和应用,有一定难度,但读起来很过瘾。 J 《数学物理方程》(第 2 版) 严镇军 博客链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977-558772.html 他为我国的数学教材建设和数学界青少年的培养呕心沥血,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编写的《复变函数》和《数学物理方程》等教材受到了广泛好评,并被许多高校采用。他独编、合编、主编了 13 本中学生课外读物,总计达 100 多万字,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欢迎,如《从反面看问题》、《从正五边形谈起》、《从勾股定理谈起》、《反射和反演》等都是可以传世的作品。在 1992 年于莫斯科举行的第 33 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他率领中国队,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6 名队员全部获得金牌。
个人分类: 畅销排行|549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一位名师40年教学之20条经验
热度 2 williammilo 2012-5-19 16:30
博主按:春风化雨,万象更新~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包括各次考试的题目,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每次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的问题是:“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前瞻思维”的问题是:“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要珍惜时间。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2686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