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原因分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李玉清: 宋代禁巫兴医原因之分析
fqng1008 2020-8-13 16:55
资料来源:李玉清 . 宋代禁巫兴医原因之分析. 医学与哲学 (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8 , 29 ( 12):58-59 有宋一代,宋朝廷及官吏针对广南西路、川峡四路等地信巫不信医之风炽盛的情况。实行了禁巫兴医的举措,现聊述如下: 1 宋代信巫尚鬼习俗 中国巫术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其中尤以吴楚等地为甚。如《列子 ·说符》“楚人鬼而越人禨。” 《汉书·地理》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 楚越之人信巫鬼并向鬼祈福。迨至宋代吴楚及岭南等地,尤其是边远地区,山峦迭障交通极为不便,限制了其地与中原的沟通,信巫尚鬼的习俗仍盛。如《宋史·地理志》称“川峡四路......涪陵之民尤尚鬼俗。” “归、峡信巫鬼重淫祀。” 这些习俗亦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如周去非《岭外代答》言宋代钦州的房屋设计中,留有鬼路,供鬼魂出入。其村家人门之右。必为小巷,升当小巷石壁穴隙二三寸,名曰鬼路,言祖考自此出入也。其民有病时,又有信巫不信医之俗。如《宋史》谓“涪陵之民……有父母疾病,多不省视医药及亲在多别籍异材。汉中,巴东俗尚颇同。” 《独醒杂志》云“广南风土不佳,人多死于瘴病。其俗又好巫尚鬼,疾病不进药饵惟与巫祝从事,至死而后已,方书药材未始见也。” 宋范致虚知洪州时,对民众患病之后治疗的方式进行了描述,其谓:“民户偶患瘟疫,止信师巫,谓之门师,为其设像,以祠瘟鬼谓之结痤。禁其服药,以与鬼竞,专一奉鬼,谓之具愿,祭于坛场,谓之传替;隔绝往来,谓之避难,偶自获安。邀求衣物,谓之代厄;病人死亡,祭以遣鬼,谓之解愿禁其哭泣。嫌于怨鬼,皆悖礼犯义。” 可见其时信巫不信医之习俗。 2 宋代禁巫兴医之原因 宋朝廷及官吏对民间信巫不信医之风进行了干预 , 分析其禁巫兴医的原因当有以下几点 , 现分述如下。 2.1 巫觋所为有悖儒家伦常之举 禁巫兴医根本原因是 , 巫觋之有悖儒家伦常之举。儒家讲求孝悌 , 一人有病,家人应照顾有加,但信巫之人,常因疫病有传染性而抛弃家人 , 是为有悖儒家伦常之举 。 如程迥曰 : “ 昔岷州之俗一人病疫,合家避之,病者多死。隋辛公义为刺史,命皆舆置已之厅事。暑月病人数百,公义设榻昼夜处其间 以秩禄具医药病愈。召其亲戚戒喻之曰 ‘ 死生有命,岂能相染。若相染者 , 吾死久矣。 ’ 皆慙谢而去,其后病者争诣使君,其家亲戚固有留养之,始相慈爱,风俗遂变。本朝太原侯可至和中调巴州化成县 , 巴俗尚鬼而废医,惟巫言是用,虽父母之疾,皆弃而弗视 , 可诲以义理 , 严其禁戒。或亲至病家为视医 , 所活既众,人亦知化 。 其事见吾家明道先生文集。迥及见中原之人 , 信医不信巫 , 亲人未尝去其旁 , 故多全活 。 江南俚俗信巫不信医,亲人屏去故多死 , 迥平生于亲戚朋友部曲仆使之病 , 皆亲至卧内,款曲侯问,商量药证不啻数十百辈矣,考古验今,是知决无传染 。 ” 由上可知其一,中原之人 , 信医不信巫,亲人加以照料故多痊愈。其二 , 中原之外地区有信巫不信医之俗 , 虽父母之疾得病辄弃 , 多致枉死 , 是有悖儒家之伦常之举 。 其三 , 许多官吏如隋辛公义、宋代侯可、程迥等人亲力亲为,示民疾之可医 , 以实际行动教化众人 。 程迥以著书的形式教化众人,如其作《医经正本书 》 ,谈 “ 辩伤寒温病热病并无传染之理 ”、“ 辩五运六气感伤名曰时气亦无传染 ” 和 “ 辩四时不正之气谓之天行即非传染 ” 等篇力陈温热病无传染。言疫病无传染性 , 此说不符合事实。究其原因 , 程迥为经学大家 , 他写书的目的完全是站在维护儒家伦理纲常的角度上写的,目的是 “ 助风教而长慈爱 ” ,事实上宋代以前,医家已经认识到了温热病的传染性,但程氏不是站在医家的角度上写的,故而有此之论。 有的官吏用发榜文的方式教化众人 , 如范致虚知洪州时曾发榜文教导治下之民移风易俗 , 其曰 : “ 昔李德裕之观察浙西 , 以南方信 禨 巫,虽父母 疠 疾 , 子弃不敢养。德裕择长老可语者 , 论以孝慈大伦 , 患难相收 , 不可相弃之义,使归相晓。敕违者显置以法 , 数年恶俗大变,天子下诏褒扬。今太守德薄 , 不足以望此 , 然赖学士大夫,名家巨室 , 邦之奢老,乡之善士,相与传谕告诫 , 推而达之,俾流风丕变 , 共承国家美化善俗之意,跻于仁寿,导之孝 慈, 不亦为桑梓之美乎 ? ” 按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年间名相 , 曾被李商隐誉为 “ 万古之良相 ” 。他在浙西观察使任上时,江岭之间信巫祝 、惑 鬼怪 , 有父母兄弟厉疾者 , 举室弃之而去。德裕欲变其风 , 择乡人之识者,谕之以言,绳之以法 , 数年之间弊风顿革。范致虚以李德裕为榜样 , 希望借助学士大夫等人 , 使流风丕变。 政府更以立法的形式对此风进行纠正。如 “ 今乾道敕同居亲疾病辄相弃绝者仗一百,盖谓有此陋俗 , 故立法也。 ” 宋孝宗乾道年间 , 立法不许弃有病之亲人于不顾 , 否则处以刑罚。 2.2 禁巫以维护朝庭的统治及有利于社会安定 巫觋常利用病人的信任骗取财物 , 甚至置病人于死地谋夺家产,夺人妻子,甚至会结党起事 , 危害社会安定。如苏轼谪居岭南时,曾记曰 “ 岭外俗皆恬杀牛,而海南为甚。 ……病有饮药 , 但杀牛以祷 , 富者至杀十数牛,死者不复云。 ” 牛是重要的耕作工具,杀牛对穷人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巫者不仅骗财,有时更是伤人性命。如 《 宋 史 》载广南东西路, “ 尚淫祀,杀人祭鬼 ……人病不呼医服药。 ” 此举使百姓陷入恐慌 , 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 又夏辣在 《 上仁宗乞断袄 巫》 谓 , “ 假神而言,无求不可,其间有孤子单族、首面幼妻 , 或绝户以图财,或害夫而纳妇。浸淫既久 , 习熟为常 , 民被非 , 了不为怪。奉之愈谨 , 信之愈深 , 从其言甚于典章 , 畏其威重于官吏 。 ” 正是百姓对巫觋的信任度很高 , 甚至听从其言甚于遵从朝庭典章 , 畏巫之心甚于朝庭 官 吏 , 这是朝庭忌讳之处。利用巫术起事 , 代不乏人。当政治清明时,巫术还不足以危害当朝政权,但当政治溃烂到足够的程度时,必然有人以巫术,宗教相号召发动起义或割据一方,再造一个新的政权。如张角利用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 ,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 , 宋代方腊、钟相利用明教组织起义等 , 都可看到巫医的影子 。 如钟相自称有神灵 , 以行医为名长期活动 , 组织武装宣传 “ 等贵贱 , 均贫富 ” 的思想 , 当地人纷纷入教。建炎四年金兵破潭州,劫掠后北还 。 宋军追击至此 , 公然打劫百姓,钟相遂借机举事。故统治者禁巫的原因之一 , 害怕有人利用巫术生事 , 有碍其政权的稳固 。 2.3 兴医以拯救百姓之性命 病人患病 , 家人为之营药,巫觋却禁绝病人服药 , 曰神不许服 ; 病者欲食,亦禁之食,许多病人因此死于饥渴。许多官吏及士大夫采取惩治巫师 , 散药于民的方式以拯救百姓之性命 。 如《独醒杂志》载 , 夏英公 帅 江西日,时豫章大疫。公命医制药分给居民 , 医禀告夏英公谓 “ 药虽付之 , 恐亦虚设 。 ” 夏氏问其故 , 医曰 : “ 江西之俗 , 尚鬼信巫 , 每有疾病,未尝亲药饵也 。 ” 夏英公认为 , 如此则民多死于非命,故下令捕为巫者杖之 , 著闻者黥隶他州,一年之内,共治一千九百余家,江西自此淫巫道息。又蒋静为安仁令,其地 “ 俗好巫 , 疫 疠 流行,病者宁死不服药,静悉论巫罪,聚其所事淫像 , 得三百躯 , 毁而投诸江 。 ” 关于信巫不信医之原 因, 有识之士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如释继 红《 岭南卫生方》曾对此作了阐述 , 其分析非常深刻 。 其谓 “ 俚 俗生有病 , 必召巫觋 , 而祭鬼神 。 士大夫咸笑其信巫不信医 。 仆 曾思之 , 此殆可悯恻而不可以为笑也,夫民虽至愚而孰不能趋利避害 , 况性命所系 , 晓然易见。若医者能愈人疾 , 彼何苦不用。盖岭外良医甚鲜。凡号为医术者 , 率皆浅陋 , 又郡县荒僻 , 尤乏药材 , 会府大邦 , 间有医药 , 且非高价不售,岂 闾 阎所能辨,况于山谷海屿之民 , 何从得之 。 彼既亲或有疾 , 无所控告,则不免投诚于鬼 , 因此而习以成风者也。 ” 由上可知,医药卫生知识的缺失、无有良医及缺乏药材等是巫术横行的原因 。 有鉴于此 , 朝庭官吏及士大夫运用培训巫师医药知识以转变其职能,印刷医书或刻石以传播医学知识 , 免费送药给民众等方法进行干预。如宋初范旻知邕州 , 此地 “ 俗好淫祀 , 轻医药重鬼神 。 旻下令禁之 , 且割已俸市药以给病者 , 愈者千计,复以方书刻石置于厅壁 , 民感化之。 ” 宋初李惟清于出任涪陵 尉 ,蜀民崇尚巫术,有病不去求医问药 , 唯知求神问卦 。 李惟清派人抓来巫师 , 鞭笞一顿并治其假冒神灵之罪 , 同时又教蜀民使用医药治病 。 涪陵风俗稍有改变。太宗至道中,王嗣宗为淮南转运使 、 江浙发运使 , 选名医方刻于石州门,自是民风 稍 变。又如周湛通判 戎 州,其地 “ 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 , 禁为巫者,自是人始为知医药 。 ” 又仁宗庆历五年 , 蔡襄出知福州,托福州名医何希彭《太平圣惠方》中精选出来的六千余方,将其刻于石列牙门左右,以推广医药知识。陈尧叟为广南西路转运使 , 岭南风俗仍是病者祷神不服药。他 “ 辑成《集验方》 , 刻石桂林驿, ” 此举受到皇帝的 赏 识 , 后真宗还为陈尧叟《集验方》作序命刊版印行,除赐广南臣 僚 之处,还分赐诸道州军 。 刘执中知虔州 , 以其地近岭下,其民多疫,民俗不知 , 因信巫祈鬼。 “ 乃集医 作《 正俗方》,专论伤寒之疾,尽籍管下巫师 , 得三千七百余人勒之 , 各授方一本以医为业 。 ” 宋朝庭、官吏期许用以上方法 , 从根本上改变信巫不信医的习俗。 总之,宋朝庭、官吏禁巫兴医之原因为 : ( 1 )巫觋所为 , 有悖儒家伦常之举 ; ( 2)防止有人利用巫术生事 , 有碍社会安定及威胁其政权 ; ( 3)基于拯救百姓之性命的考虑,实行禁巫兴医之举。 参考文献 1 列 寇 . 列子 .见诸子集 成 (三 ) .北京 : 团结出版社, 1996 , 851. 3 班 固 . 汉 书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9 , 1327. 3 脱 脱 . 宋史 . 北京 : 中华书 局, 199 9 . 4 曾敏 . 独醒杂 志 .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 1. 5 程迥 . 医经正本书 . 丛书集成初编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1. 6 苏 軾 . 苏轼文 集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6 , 205. 7 赵汝 愚 . 宋朝诸臣奏议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 1056. 8 释继洪 . 岭南卫生方 .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8 3, 61.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3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事故原因分析、分析结果描述的靠谱做法
Greg66 2020-4-5 14:01
事故原因分析、分析结果描述的靠谱做法 分析事故的原因,必须得借助于一个事故致因模型。具体地说,借助于事故致因理论/模型,第一是要借助它的逻辑关系,即事故和原因间,原因和原因间的逻辑关系;第二是要借助它的分析范围(哪个组织);第三借助它的事故、事故原因的定义,这样可以准确描述事故的原因。 这样分析出来的事故原因,是含义明确的、改进时可操作的 . 当描述分析结果时,需要先说明事故原因的分类系统、每个事故原因的定义,再说明其中的哪类原因有多少个(频次),排第几位。 特别需要一个图来将分类系统表达清楚。这就像是说张三、李四拿了几次冠军或者亚军但没说参加了哪几类哪个比赛一样,人们不能明白冠亚军的意义或者重要性。 尽管每个事故致因模型实质上就是一个事故原因分类系统,但是它用于独具特点的具体事故情形时并不足够详细,具体运用时还需要细化。如不需要细化,当然你就把你所选用的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原因的分类图示出来就可以了。 另一种情况就是,你感觉所选用的事故致因模型不那么得心应手,需要改造一下后才能具体运用,那这时候也应该图示出你自己的事故原因分类,否则你说出来的原因频次和排序依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分类事故原因时,要尽可能分类至人们能明白的具体层面。比如某事故分析后,得到安全管理薄弱,隐患排查、危险识别、风险管理不到位这类的原因分析结果,那我可以说相当于你没有进行原因分析,得到的结果太过于抽象、笼统了,对现场的改善活动无任何帮助价值。你要是告诉企业随意关停通风机、钻孔深度不够、有毒气体浓度超标环境作业这类具体的原因,现场就可以很容易开展改善操作,原因分析到这个程度,就非常有价值。 参考: 1、 事故原因分类图 2、 关于事故分类、事故原因的定义与分类
个人分类: 1|2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干针之争的两家之说
fqng1008 2019-12-2 17:03
一、陆飚:美国干针之争的原因分析 在美国,物理治疗师之所以要用 “干针”来抢“针灸”的生意,是由于他们的行业危机实在太大了,远远超过针灸行业,而且其压力大部分来自针灸方面。 前两周我看了一个病人,右手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病人才 26岁,这种问题让针灸处理就是两三次治疗的事情,病人去看她的西医医生,医生建议去做物理治疗,每周两到三次理疗,治疗完又冰敷,连续治疗六个月,疼痛及活动受限都是一直在加重,她的西医医生建议立即停止理疗。 病人没别的办法,便来我们诊所就诊。当时疼痛程度是 9(1-10,10最痛),活动受限。针灸治疗了两次,每次三根针,疼痛降低到了5,第三次扎完后疼痛完全消失。尽管也许没有痊愈,但是明显好转,再巩固几次治疗就会完全康复了。 这种简单的问题,对于物理治疗师来说就成了大难题。如果是七十多岁,病了几年的病人他们搞不定还说得过去,人家 26岁,病程也不久,一治疗就是六个多月,还越治疗越加重,这还怎么能“混”下去?他们的病人以后跑到针灸行业来也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一个背痛的病人坚持看理疗师,坚持冰敷 28年,以前好几天冰敷一次就可以,后来每天要冰敷好几次才能正常工作,像这样的疗效还怎么好意思继续在“江湖”上“混”下去?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针灸疗法出现在海外市场之前理疗是唯一的选项,同属于西医医疗系统,保险报销的很好,不管他们怎么治疗都是最好的和唯一的,病人没有任何选择。现在不同了,病人可以选择看脊柱整形师或针灸师,因此他们的危机就来了。当初针灸在美国刚起步的时候,如果我们主动跟他们谈让他们开始做 “干针”他们会认为你是神经病,当时他们根本不把针灸放在眼里。几十年后时过境迁,他们不仅不会看不起针灸,而且还要用卑鄙手段来抢针灸行业市场。尽管我们很生气,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给他们造成的行业危机之大超乎想象。 理疗师们的治疗理念本身就有问题,不加重病情才怪呢。当然也有许多不治疗自己也会好的病情,他们不能只指望病人都是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病情。 首先,冰敷就有问题,尽管他们认为疼痛说明有炎症,冰敷可以消肿消炎,这对急性外伤也许还有一些积极效果,但对于慢性炎症,机体需要增加血液循环来修复组织而不能减缓血液循环,况且中医认为各种疼痛由于痹症所产生,其最初原因来源于风寒湿,寒是致病因素之一,尽管冰敷可以暂时麻木疼痛感觉但对于疾病本身是加重的,所以越治疗越加重。 我时常告诉病人说 ,如果我说冰敷是造成此类疼痛的原因之一,你肯定不相信,因为你的疼痛在先,冰敷在后,那么你可以现在就做个实验,任何一个没有疼痛的关节在运动后马上做冰敷,反复进行,你会发现这个关节会很快出现疼痛感觉,甚至可以远远超过现有的关节疼痛的程度。 其次,病人受伤或手术后,应该先休息,让受伤组织愈合后再开始运动锻炼才好。组织愈合以前的运动只会反复伤害组织破坏肉芽生长,大幅度延缓恢复期,任何所谓增强肌肉强度的借口和企图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骨折病人打石膏就是这个道理,刚长好一点组织你马上就运动,组织永远也长不好。 我的许多病人由于各种疼痛来诊所治疗时往往扎完针见好,去理疗后又加重,反反复复,最后病人也搞糊涂了,究竟是谁的错?我后来都让他们先停止理疗,等疼痛完全消失后再去做理疗才有帮助。如果只是强调告诉理疗师轻一点,这是远远不够的,没几个理疗师明白其中的道理。美国人骨子里就认为任何事情都是越多越好,过犹不及不在他们字典里面,即使是口头答应做轻一些,还是不知不觉就做重了。 其三,物理治疗师认为关节疼痛,尤其是颈背腰痛病人,只有通过锻炼增强肌肉力度才能避免疼痛复发。也对也不对。平时多按时运动,注意姿势是对的,而一旦有了疼痛再去做加强肌肉训练,没等肌肉练出来病人早就爬不起来了。这是典型的《黃帝內經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说的:“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其实肌肉强度对疾病本身帮助十分有限,许多运动员肌肉很发达,照样腰背疼痛的不能忍,甚至吃止痛药物上瘾,而许多很少锻炼的人包括儿童,尽管肌肉不发达,但很少有疼痛,即使有些外伤几天就恢复了,所以关节疼痛本身就不完全是肌肉不够发达的问题,练也用处不大,只会加重炎性水肿而使疼痛加重。 所以他们物理治疗师帮助病人做完运动以后,必须立刻用冰敷麻木即将产生的疼痛才能让病人离开 ,否则几次后没有病人愿意再来了。病人会问,为什么我每次做完理疗后总是比我刚进门时加重许多?每次都重复这种加重,一定是不适合我,我来这里是寻求缓解,而不是来找加重的,所以理疗师用冰敷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平时锻炼肌肉强度还说的过去,等腰背疼痛来了才想着去练习肌肉强度,岂不是有意造成局部组织进一步伤害?谁都知道,运动训练应该在局部损伤组织恢复了以后才可以进行. 所以说,今天物理治疗师是来抢针灸饭碗也是走投无路的表现,当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给他们任何可乘之机,商场如战场,不积极进取,迟早会被淘汰。 二、美国未接受针灸:干针不属于中医针灸范畴 对于美国方兴未艾的干针疗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 2016年2月份曾发表声明表示干针是中国针灸疗法的组成部分,并呼吁干针从业者尊重其针灸学的理论属性。已经远离中国古典文化环境的中医学界在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中对中医的学科属性彻底迷茫,不断地做出指鹿为马的蠢事,比如将中医强行归属于科学,这次又将本属于西医的干针疗法归于中医针灸范畴。 干针疗法是西医在临床注射治疗过程中逐渐发现的,能够通过刺激肌筋膜的激痛点缓解疼痛的最新治疗方法。虽然干针刺激的激痛点与针灸学中的腧穴近似吻合,针刺手法也相似,但是其应用原理和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西医解剖学与生理学,不是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气血脏腑经络理论,所以这种疗法并不属于中医针灸范畴。干针基于西医的解剖学与生理学,从业者容易学习和操作,而且缓解疼痛的效果显著,很快就在美国大部分地区流行起来。 干针在美国的流行已经对该国的针灸师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让他们有种感觉到生存受到威胁的惶恐。按说干针的应用原理决定了其临床治疗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主要是用于缓解各种疼痛症状;而针灸的治疗范围与中药同样宽泛,有那么多的疾病可以治疗,为何一个仅是用于缓解疼痛的干针就让美国的针灸师如临大敌?其实,这是与美国社会并没有真正接受针灸有关,中国国内的中医学界自欺欺人地对外宣传欧美接受了针灸,其实他们只是接受了针灸类似于针刺镇痛的这样事实,并没有接受针灸理论。也正是这个原因,针灸在美国主要是用于治疗有疼痛症状的疾病,而简便易行的干针同样能够缓解疼痛,所以美国的针灸师才有被取代的恐惧。 针灸还远没有被欧美社会所认可,西方社会只是将针灸视为镇痛的针刺疗法接受。严格意义上说这种认识根本就不属于针灸范畴,就像西方人接受的只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青蒿素,而不是中药青蒿一样。 中医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附:干针与针灸 1、关于干针 ( 1)干针的历史 干针( Dry Needling, DN),属于肌肉内刺激技术或者激痛点针刺技术的一种,是指使用实心细针或者中空皮下针治疗肌肉疼痛的治疗技术。虽然有些PT师认为干针技术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由Janet Travell率先使用,但是,这种说法的证据尚不充分4,10。 在《肌筋膜疼痛和功能不良:激痛点手册》一书中, Travell和Simons认为干针治疗的关键要素有以下两点:1)无需考虑细针的直径(从0.3-3.4mm不等),但需有足够的长度达到激痛点或痉挛点。2)使用无菌技术(通常是酒精擦拭)仔细擦拭细针。当Travell和Simons11观察到干针在缓解激痛点疼痛方面具有和注射利多卡因注射同样的效果时,并未提及使用的是哪一种特定的细针。   但是,他们提到干针可能会导致针刺后酸痛,疼痛程度甚至超过原有疼痛,且该疼痛的持续时间长于利多卡因注射后疼痛。因此,他们所提及的干针更像是一种皮下针而不是针灸针。 在进一步探究干针历史的过程中,发现干针起源的进一步证据包括使用皮下针治疗肌筋膜疼痛。根据 Legge10的研究,最早涉及DN的参考文献是1947年Paulett12关于使用干针和注射生理盐水均能减轻腰背痛的报道。 在 1952年,Travell和Rinzler13揭示了肌筋膜痛的起源,并提及治疗肌筋膜痛的有效方法可能包括DN。在这些关于DN的早期报道中,使用的细针可能是中空皮下针,因为有提到注射盐水和麻醉剂并进行比较11-13。 此外,在 Pubmed上直接使用“Dry needling“字眼,可查到的文献最早出现在1947年,由Lewit率先报道。他在临床实践中尝试使用针灸针。他发现对于肌筋膜痛患者,DN能即刻在疼痛部位产生完全的镇痛效果而无任何感觉过敏。   基于上述结果, Lewit14指出DN治疗肌筋膜痛的效果来源于干针自身的机械性刺激,而不是麻醉性液体或者硬化性液体等原因。1980年,Gunn15等人建议使用针灸针,并使得在有激痛点疼痛的病人身上产生抓握感。Gunn等人15报道受到传统针灸疗法(TA)启发的DN技术对于慢性腰背痛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可惜的是,在 1980年至1990年期间关于DN的研究非常有限(文献少于30篇),因而也限制了DN的发展10。不过,自从2000年以后,医疗专业人员,特别是物理治疗师对于干针的兴趣开始复苏,他们意识到干针技术给疼痛治疗带来的巨大益处2-4,10。当前,在欧洲,澳大利亚,超过一半的美国各州以及许多其它国家,专业人员都已纷纷使用干针技术2-4,10。 ( 2)干针原理 干针的使用主要基于人们对肌筋膜痛和激痛点相关的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理解 4。涉及干针的理论包括各种神经生理学机制1,4,并已经间接得到大量临床研究的支持。如果你在Pubmed使用“Dry needling“进行搜索,可以搜到1980年至2015年期间发表的大约200余篇报道。大部分的文献都是运用实心细针治疗各种肌骨疼痛16-18。 从已有的荟萃分析中可以看到,有一个研究证明运用 DN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痛,是对传统腰背痛治疗方法的有益补充17。另一个研究证实DN治疗上1/4象限的肌筋膜痛效果明显,疼痛在治疗后即刻减轻且在4周后随访时疼痛仍有明显减轻18。 到 2015年4月为止,新近发表的荟萃分析中,就有近20余篇文献冠以DN抬头。几乎所有文献均表明DN对于特定类型的肌骨疼痛效果明显。 ( 3)干针使用 一般来说,干针技术分为浅表干针技术以及深部干针技术 3,4。浅表干针进针深度大约在潜在激痛点之上的浅层组织(大约皮下5-10mm)4。进针后停留很短时间(30秒至3分钟),然后拔除,此时疼痛会有很大减轻。如果仍有疼痛,则重复进针2-3次。 除此方法外,还有其他浅表干针技术。例如, Fu氏浅表干针以20-30度角刺入皮下,但并不刺穿肌肉。新近发展出来的腕部和踝部干针,几乎水平进针至肌肉和皮肤之间的结缔组织4。因为干针仅进入人体组织的浅表层,所以不会出现肌肉痉挛4。而深部干针为了到达激痛点则直接刺入深层组织4。   雀啄针手法( Sparrow Pecking)就是凭借实心细针在激痛点处的进进出出引起局部痉挛反应,该手法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案一起使用,并持续3周以上的疗程,每周1次17。 尽管 Dunning等声称干针可以留置10到30分钟,但PT师通常喜欢“快进快出“,也称之为”活塞式“手法,因此很少留置干针2。大部分研究并没有对进针角度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传统的针刺技术通常是垂直进针,刺穿皮肤17。 2、关于针灸 ( 1)针灸历史 针灸( Acupuncture)来源于2000年前的中国,作为一种补充与替代疗法,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使用16-18。传统针灸基于经络理论,是一种在身体特定位点的进行针刺刺激的技术5。最初的针灸针用一种叫做bian的石头制成。 随着铁制针灸针的出现和普及,原始的石制针逐渐被医用金属针所取代。针灸理论和技术因为数千年来无以计数的针灸师的应用和优化而得到广泛的传播。针灸起自中国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进行疾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5。 19世纪后叶,随着大量中国劳工前往美国西海岸修筑铁路,针灸便出现在美国。但针灸的首次官方登台亮相则已是1971,当时的记者JReston19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描述了他接受针灸治疗的个人经验和体会,随后的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   在英国,早在 19世纪初,就有临床医生在肌肉疼痛部位进行针刺,以期减轻疼痛,但对针灸兴趣的激增则出现在20世纪的70年代1。从那以后,针灸在主要的西方国家中越来越流行1,20。 由于广泛的流行以及越来越多研究证据的累积,针灸,特别是西方医用针刺( western medical acupuncture,WMA),在各主要西方国家中,已经广泛融入进西方传统医学的临床实践20。 ( 2)针灸理论 传统针灸针刺位点的选择基于经典的阴阳概念和经络理论。这是区分传统针灸和西方针刺的重要标志。当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在针灸的培训体系中,传统的经典理论和现代生物医学理论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除传统针灸外,西方医生或针灸从业者将当代人们对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病理学的理解整合进西方针刺 1,15。比如,他们认为西方针刺的作用机理是一种外周神经调节机制,可通过刺激躯体神经来影响自主神经(通过躯体内脏反射)21,22。 针灸穴位的一个特殊类别是 ah shi点,该点通常有触痛或压痛,类似于激痛点。Dorsher23曾报道,在疼痛疾病治疗中,激痛点分布与针灸穴位分布有95%的重叠。因此,在疼痛类疾病中,激痛点可能表现出与针灸穴位相类似的生理现象。 ( 3)针灸使用 根据疾病以及穴位的不同,可使用不同长度的针灸针以及不同的技巧。治疗肌骨疾病的常见穴位为 ah shi穴位,和干针的治疗原则基本相似,只是前者需要留置。传统针灸的穴位选择,先要进行望闻问切,然后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案。 针灸师在治疗过程中通常强调 “de qi”的感觉。这种感觉表现为局部肌肉痉挛和针刺时感觉的扩散25,而此种感觉也被认为是起效的重要判断方法25。研究表明,刺激与“de qi”感觉相关的delta传入神经对于调节针灸的临床效果至关重要27。 大多数针灸治疗需要 20-45分钟,采用垂直进针。北京体育大学的Dinghou Lu教授则建议在ah shi点的进针应该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这在治疗肌筋膜疼痛方面能取得比垂直进针更好的疗效28。 References(略)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4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投稿国际期刊遭遇SCI期刊被踢怎么办?
热度 2 hautresearcher 2018-4-14 12:33
近期网络上发布了21本被SCI剔除的期刊。经过联网查询,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趣事,给大家分享。如果自己投稿时,遇到期刊不被检索机构收录,这事发生后,对于老师个人有一定影响的,一般认为,它是浪费了一段时间与经历,浪费一篇文章,心情一般比较糟糕。不过,若遇此事,不必心烦,想一下投稿过程,就明白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了。其结果有如下几种: (1)浪费一篇重要成果。因为,论文不被单位所承认,就自己承认吧,因为,它毕竟是自己花一段时间心血写出来的,重新做实验,重新写文章也就罢了。如果遇到论文不被检索,博士不能毕业,那就延期而已,至于晋升职称,那就再写或多准备一些论文。如果是年终考核,不就出现一些经济损失,自己承担罢了。 (2)平复心情,一切推倒重来。如果说共了版面费,可以尝试申请Refund,在国外有这种情况,也有可以Refund成功的案例。 (3)申请退回相关费用。网上有一个 机构 (有一个叫 艾慕赛特 的机构),通过国际会议交流,收取版面费或会议费,也可以尝试索回。当然,尝试一些承诺《检索后付费》的机构,未尝不是一种选项,这样的话,遇到检索后付款,就不会有经济损失,只损失一篇论文而已。这时,让那些机构赔付出版费(Open Access出版的情况下)。 下面表格是近期被踢的SCI期刊的检索情况。 期刊名 大类学科 IF2017 2015发文数 2016发文数 2017发文数 被踢原因 Agro Food Industry Hi-Tech 工程技术 0.299 114 118 1672(1645) 中国学者灌水 medical Research-India 医学 0.219 0 330 1501(926) 中国学者灌水 Electronics World 工程技术 0.026 166 146 148 不明 Endoskopie Heute 医学 0.1 29 0 0 停刊 Journal of Applied Logic 工程技术 1.53 156 257 0 不明 Journal of K-Theory 数学 0.252 0 0 0 停刊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数学 1.34 115 551 379 不明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工程技术 1.255 46 0 0 停刊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Enzymatic 生物 2.269 216 217 0 不明 Journal of Physiology-Paris 医学 2.704 23 9 0 停刊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医学 1.277 73 79 0 不明 Oncotarget 医学 5.168 3518 6707 9597 灌水 Photonics Spectra 物理 0.063 379 358 285 不明 Progress In 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 生物 3.167 4 7 0 停刊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数学 0.67 45 51 0 停刊 Springerplus 综合 1.13 962 2115 0 不明 Tetrahedron-Asymmetry 化学 2.126 180 148 188 不明 Tumor Biology 医学 3.65 1150 1676 788 不明 Veliger 生物 0.125 0 0 0 停刊 Journal of Residuals Science Technology 工程技术 0.38 56 106 0 灌水2017年被踢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数学 0.609 183 207 217 不明 如上这些期刊,经研究发现,并归纳出SCI剔除的期刊原因多样,大致可以归纳为: (1)灌水。这三本期刊: Agro Food Industry Hi-Tech与 medical Research-India,被成功进行了灌水操作,()内的数是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而查看一下,发现论文质量太水,像什么教育、教育方法,还有很多无关的论文,全部被SCI检索了。真是无语..........这本期刊不被剔除,如果让人信服。 (2)停刊。 期刊停止发行了,自然也就不再收录了。 (3)不明原因,比如SpringerPlus。 (4)众所周知的原因:Tumor Biology同行评审造假,中国学者中枪。 从如上被踢期刊,可以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期刊是否被踢与影响因子无关。有一些影响因子比较高的(5.6分的Oncotarget),因子低不是被剔原因。 (2)灌水一定被剔。这种情况,在投稿前,要看清形势。 (3)有一些不明原因而被踢,防不胜防。没有更好办法:除了在投稿前问一下检索机构,它是否在检。然后,投稿与发表后,没有检索前,始终存在被踢风险。 (4)期刊是否被踢与出版商无关: Speringplus便是实例。 期刊被剔,如果已经发表了,还没有检索,论文将不会再被检索,这无比闹心,笔者朋友,在读博士遭遇此景,只能认倒霉。 这有一些像是三权分立,检索机构像是悬在头上的达利斯之剑,无人干涉,它停止检索哪本期刊是属于它自己的行为,别人无权干涉。 权且与大家分享一些体会。
个人分类: 观点|101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塔里木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原因分析与启示
热度 17 zhgatcl 2017-4-29 08:44
塔里木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原因分析与启示 檀成龙 檀佳 1 塔里木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 下图是新疆地形和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 ,由图可知,北疆的降水量大于南疆。南疆盆地四周都是高大山脉,相对封闭,外来水汽很难跨越高大山脉进入南疆超深盆地;而盆地底部蒸发产生的本地水汽受到四周高大山脉的“ 强力约束和拦截 ”,又很难逃出超深盆地。南疆等降水量线呈 东北——西南走向 ,西部大于东部、北部大于南部, 为什么南疆降水量的分布是西部大于东部、北部大于南部? (新疆地形图来源于 http://www.onegreen.net/maps/HTML/26336.html; 新疆降水量分布图来源于以下两个网址: http://image.so.com/v?q = 新疆降水分布图 src=360pic_strongfromurl=http%3A%2F%2Fwww.xingzhiyue.com%2Fmymn24.html#q=%E6%96%B0%E7%96%86%E9%99%8D%E6%B0%B4%E5%88%86%E5%B8%83%E5%9B%BEsrc=360pic_strongfromurl=http%3A%2F%2Fwww.xingzhiyue.com%2Fmymn24.htmllightboxindex=0id=d8c452c0f2d85f901c2c7142e7114bfbmultiple=0itemindex=0dataindex=0、 或者: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z=0ipn=dword =新疆平均降水量step_word=hs=0pn=1spn=0di=0pi=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cs=4135503865%2C457648313os=3910938967%2C3744394803simid=adpicid=0lpn=0fm=sme=cg=bdtype=14simics=3821524608%2C1349820194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timgsa.baidu.com%2F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10000_10000%26sec%3D1493896034%26di%3Da52452fbc0cdcbdcbea9ba6e5becb991%26src%3Dhttp%3A%2F%2Fwww.xjxnw.gov.cn%2Ffw%2Fkjjcrhweb%2Fcontents%2Fnyqx%2Fimages%2Fclip_image002_0003.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x3xgo_z%26e3B25e_z%26e3BvgAzdH3FuoAzdH3Fh33v6iojkAzdH3Fv5gpjgpfAzdH3FgyqxAzdH3Fv5gpjgpc_z%26e3Bip4sgsm=0cardserver=1) 2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西部大于东部的原因分析 塔里木盆地地处北半球西风带,高空大气环流基本不受下垫面地形地貌的影响,高空盛行西风,风速很大。 塔里木盆地低层大气环流受下垫面地形地貌的影响,低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2中塔里木盆地流动沙丘由东北向西南移动、当地气候统计资料都能证明主导风向是东北风)。 主导风向到达塔里木盆地西部遇到帕米尔高原东坡,被迫抬升,所以,在塔里木盆地西部的低层大气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塔里木盆地位于北半球西风带, 塔里木盆地 的主导风向按理应该是西风、西北风或者西南风,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由上图可知,当地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这充分证明地形地貌对塔里木盆地的大气环流产生了很大很大的影响。您能否定这样的文字表述吗?) 帕米尔高原地处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风遇到帕米尔高原西坡的阻挡,部分裂解为南支西风和北支西风,还有一部分被迫抬升,致使跨越帕米尔高原的大气环流风速大于同纬度、同海拔其它地方的环流风速。所以,帕米尔高原顶部的风速很大(受帕米尔高原顶部摩擦影响的局部空气层除外)。 塔里木盆地西部海拔 5000 米高空及其附近地区,受帕米尔高原顶部高速射流的影响,致使那里的风速很大而大气压力相对较小(由 文氏管效应 可知,比同纬度同海拔其它地方的风速大一些,气压小一些)。气压小,就能吸引低层大气。又因为塔里木盆地西部的低层大气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所以,在塔里木盆地西部能形成上升气流。 风速越大,气流转弯越难,转弯半径越大。跨越帕米尔高原的高空大气环流很难转弯。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海拔比河西走廊海拔低 700 米左右,高差对西风大气环流有阻碍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得到如下塔里木盆地和附近地区大气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图中红色环流显示,塔里木盆地西部有上升气流,而东部有下沉气流,这就是塔里木盆地西部降水量大于东部降水量的原因。 3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北部大于南部的原因分析 由《中国沙漠空间格局和沙丘运动方向》可知,塔里木盆地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按迎风坡水汽成云致雨的理论,盆地西南部降水量大于西北部降水量才合理。但客观事实不是这样。用张学文老师“ 汽往冷处聚 ” ( 网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041165.html ) ,水汽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运动能得到很好的解释。 4 塔盆环流对调水增雨影响的定性分析 塔里木的地形地貌与西风带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导致 超深盆地的大气环流 在纬向剖面上高层大气盛行西风、低层大气东北风为主导、西部气流上升、东部气流下沉(即图 3 所示红色环流),我们把这样的大气环流称之为 塔里木的地形地貌与西风带相互作用和影响导致的局地大气环流 ,简称为 塔盆环流 。 由塔盆环流等研究可知,向塔里木盆地跨流域调水→→→下垫面沙漠变绿洲→→→绿洲蒸发产生的本地水汽随主导东北风向超深盆地西部运动→→→再随盆地西部上升气流向高空运动,在大气垂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水汽冷凝析出变成降水,所以,跨流域调水沙漠变绿洲以后蒸发产生的本地水汽大部分在超深盆地变成降水(即 液态水→→气态水→→液态水 )。这些新增降水又能蒸发产生本地水汽(内流区,新增降水不流入大海, 液态水→→气态水 ),新产生的本地水汽又能再次向上运动冷凝析出变成降水( 气态水→→液态水 ),即跨流域调水以后,这些外来水源在超深盆地范围内能不断进行气态水与液态水之间的变换、外来水源能重复使用,跨流域调水类似高利贷、利滚利,所以,向塔里木这样的超深盆地调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以一当十甚至更多的作用”。 (注:1、塔里木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是西部大于东部、 北 部大于 南 部 ,作者对此客观事实的解释 可能不正确 ,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各种解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期待专家学者公认的原因解释早日出炉。 2、本文已上传预印本,其Word版下载网址为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510e4d73015bbd1198660f2d )
个人分类: 调水增雨观点|1408 次阅读|39 个评论
近期几个事故的原因分析
热度 4 Greg66 2016-12-12 17:05
近期几个事故的原因分析 前段时间矿山发生了几起瓦斯爆炸,电厂还发生了桥吊坍塌事故。其中一起爆炸事故,网络资料(资料来源暂略)里提到了这些原因,越界开采(决策)、以掘代采(决策)、微风作业(决策)、微风作业(实施)、违章放炮(决策)、违章放炮(实施)。括号里面的不都是错误动作吗?这些动作,有的是管理层做的,有的是现场技术人员做的,有的是一线员工做的。 无论谁做的,都是没有做正确的事。Safety is about doing the right thing.没做正确的事,当然就不安全,当然就出事故。其他的几起事故,也是精准相似的。 没有做正确,为什么呢?不真懂做错的危害、不真懂为什么那样做就不正确、不安全。怎么办?培训!有针对性地。 1984年12月2日印度博帕尔的事故,发生在印度的美国工厂,死亡6459人,150万人受害,博帕尔市总共也就是300万人口。这么大个事故,也无非是错误动作引起,主要错误动作有:作业未申请作业许可、未安装盲板、未通知当班操作人员、关闭阀门就作业、设置警报五分钟关闭、决定储量达储罐容量70%、停用制冷系统、喷淋高度设计错误、警报系统设计错误(根据该起事故的百度视频分析)。 这么多错误动作,归结为什么?“不真懂!”怎么办?培训,有针对性地! 动作主要自于知识,知识主要来自于培训工作程序(制度),工作程序来自于对安全的认识(安全文化)! 这是根据 “2-4”模型 来的。 所有事故,同样的解决策略,不是吗?“不真懂”是一个关键词! 再说一遍,要使人们记住事故及其原因,必须给出事故原因的定义、事故原因间的逻辑关系,否则,再精美的视频、再高超的电脑制作技术,也都是没有效率的。这和成年人学英语必须要学习单词(相当于事故的每个原因)、语法(相当于原因间的逻辑关系)是完全类似的(孩子学英语背诵句子是高效的)。要给出事故原因、事故原因间的逻辑关系,就一定需要事故致因理论。人的头脑中没有很多事故案例,不要指望他能预防事故,也不要指望他能“我要安全”,无论对于老板还是员工。 (已设置为仅实名用户可以评论, 要加我为好友,请告诉我你是谁,谢谢 。 )
个人分类: 1|4150 次阅读|5 个评论
锂离子电池起火原因分析与应对 之思维导图
热度 1 dingsir 2016-6-1 12:41
因为我本人曾经做过几年锂电池的研发,后来又一直在锂电池电解液方面从事技术工作,对于锂电池的起火和我们化工行业的火灾有较多的感受甚至是亲身经历,现分享一自己编写的思维导图和一个PPT,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其中有的观点是个人见解,不一定全对,本着分享与互相学习的态度提供如下。 锂电池起火原因分析(JPG超大图).rar 导图存为JPG格式时,无法以图片形式展示,请下载后查看。 原始文件如下 锂电池起火原因分析.pdf 锂离子电池起火原因分析.pptx
个人分类: 锂电电解液|709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东莞暴雨,井又“吃”人–行人坠井的致因链
热度 15 lanxum 2014-4-1 11:23
东莞暴雨,井又“吃”人–行人坠井的致因链 140401 李健 东莞近几天连降暴雨, 3月30日一16岁女学生掉入下水道被冲走,当晚警察在附近水塘里找到,经抢救无效身亡。同一天,一男子也掉入水渠失踪,消防队员搜救无果。 去年也在3月份,长沙暴雨,一21岁女大学生落入无井盖的下水道被冲走失踪,两个月后在岳阳遗体才被发现 。。。。。。 由于井盖破损、丢失、移位等等原因,每当暴雨来临时,这些井就成了“吃”人的黑洞。除了这些,平日行人坠井、车辆陷入井口、井中积聚气体爆炸等各种类型事件每年都大量发生。去年长沙女大学生坠井发生后,媒体以及全国各地关于如何保障井盖安全话题的确热议了一阵,但随着事件的逐渐冷却,最终不了了之。 城市里为什么这么多井?井隐患治理为什么这么难?根源是标准缺失、源头设计的问题导致了后期利益和管理的复杂。 多如牛毛的城市井(来源baidu,稍微夸张了点) 城市井盖多如牛毛,据有关资料统计,广州市有各类井盖设施约100万个,主要属于通讯类、供水类、排(污)水类、燃气类、供电类、省(市)有线电视、供热、监控设施等八个主要行业、数十家权属单位及众多使用单位。去年京华时报报道了中国城市规划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的观点,“ 管线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设置一个检查井,而检查井又分属多个部门和单位,每个部门都设置有自己的检查井,但各个单位间并不共用,从而导致路面上出现了星罗棋布的井盖,导致路面井盖看起来又多又乱。”“十几年前某个区域只是一片平房,但是现在变成了高楼大厦,供水、排水等的压力也是以前的几十倍。楼建高了,但是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 目前的管理模式是,每一种管线都需要单独修建自己的检查井,井盖的产权过于分散,导致集中管理难。 ” 建设“共同沟”,井就少了!但为什么“共同”不起来? 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采取建设“共同沟”管理模式,部分发达国家100多年前就已开始实施。 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又被为“共同沟”,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彻底改变以往各个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零乱局面。各管线需要开通时,只需通知有关负责部门,接通接口即可,既便于修理,又节省了国家的资源。 西欧国家在管道规划、施工、共用管廊建设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如德国、英国因管线维护更新而开挖道路,就有严格法律规定和审批手续,规定每次开挖不得超过25米或30米,且不得扰民。在德国,各城市都成立了由城市规划专家、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及市民等组成的“公共工程部”,统一负责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所有工程的规划方案,必须包括有线电视、水、电力、煤气和电话等地下管道的已有分布情况和拟建情况,同时还要求做好与周边管道的衔接。对于较大工程,还必须经议会审议。议会审议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只有经过听证会同意,工程才能被审批通过。为弥补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投资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都由多家企业参股共同经营。投资企业对所建的地下管道及设施享有一定年限的管理权和收益权。若投资企业自身资金有困难,政府可引导社会资金、企业和个人闲资积极投入。不过,地下管道系统的产权必须归国有,既有利于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又可避免地下资源的流失或重复建设。 在日本,共同沟被认为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1963年颁布了《共同管沟实施法》,并成立专门管理部门,解决了共同管沟建设中的资金分摊与回收、建设技术和达成共识等关键问题,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多次修订完善。 。。。。。。 日本“共同沟”示意图 日本东京市内的“共同沟” 建设“共同沟”成本如何?共同沟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但综合节省出的道路地下空间、每次的开挖成本、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以及环境的破坏,“共同沟”的成本效益比显然不能只看投入多少。 这里存在的是一个思维问题,即总体拥有成本,只“看见”眼前投资大,却“看不见”长期使用下来总体成本是低的,所以建设“共同沟”,思维和眼光问题首先要解决。 我国“共同沟”建设其实已有先例,如北京早在1958年就在天安门广场下铺设了1000多米的共同沟。1994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大陆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共同沟——浦东新区张杨路共同沟。2006年北京中关村西区建成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二条现代化的共同沟。尽管近些年我国某些城市在“共同沟”建设方面已有很大进步,但在全国普及推广仍十分艰难,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地下管线的相关法规严重滞后。除了《城乡规划法》中关于地下管线的指导性意见外,至今仍无全国性的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各地方政府在2005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法规。姑且不论实施效果,所颁布的管理办法中, 地下管线的规划、测绘及档案资料管理等事项仍然分属于不同部门,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和具体责任的承担,不是你争我抢就是互踢皮球,最终仍各行其是。 。。。。。。 综上所述,我国行人坠井的致因链条应该有所明晰: **** → 标准缺失 → 井设计各自为战 → 于是城市井多如牛毛、产权分散 → 集中管理缺失 → 埋下安全隐患 → 行人坠井 。。。。。。如果再深挖为什么“标准缺失”,是安全理念缺失还是什么?如果再深挖一下事故责任,这链条上的责任该如何分担? 参考文献: 1 、蔡智勇 ,市政管线共同沟建设现状与若干问题分析 :山西建筑 ,2008 . 2 、其它资料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相关: 130423 日本细化“井盖事故原因”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
个人分类: 广义安全观|6756 次阅读|30 个评论
“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直接原因初步查明
热度 1 rczeng 2013-11-30 18:24
本博主于11月23日发表博文“ 11.22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原因推测 ”,认为管道 “ 腐蚀破坏的可能性比较大 ” ,腐蚀问题今日终于得到证实。 据 今日许多媒体如 新浪 、 凤凰网 等报道, “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直接机理是输油管线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的 管线腐蚀严重 ,引起原油泄漏,流入暗渠,空气和原油在密闭空间里混合。在原油泄漏后,救援处置中违规操作触发了爆炸。事故和当地的管线布局也有关系。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布局不合理, 造成管线腐蚀严重 ,胶州湾潮汐的运动可能将原本应流入海里的原油倒灌,逆向漂移至斋堂岛街区段,造成爆炸在人员相对密集区发生 。 另外,博文中提到关于原油泄漏处置措施“ 油管线的抢修一定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动火、动土和动电的许可,消防措施的到位 ”方面,暗指抢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失误,也在调查中得到证实。爆炸 直接的原因 是 “相关企业未成功检测泄漏地带的油气条件,违规使用非防爆电器”, “违规操作触发了爆炸”。 最后,根本性的原因直指经济的高速发展,央企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造成管理上的困局、 矛盾 和冲突。 这场灾难与其归因于设备腐蚀老化,更不如说是人祸所致。如果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样的事故不会是最后一次。
个人分类: 随笔|7655 次阅读|2 个评论
目前高校难以实行“教授治校与学术自治”原因分析
热度 30 lbjman 2013-6-29 08:43
目前高校难以实行“教授治校与学术自治”原因分析 兰必近 作为高校的行政管理群体,在其行政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监督和有效制约的情况下,短期政绩自然成为行政管理群体的岗位目标。在校长任命制的制度环境中,校长看重的是短期政绩是否符合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的主观意图,而不是高校核心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合理长远发展目标,更不是基层教职工的集体利益诉求和合理人文志向目标。 武断否定“教授治校与学术自治”的尝试与探索,将使得我国高校进一步沦为行政衙门,导致学术权力进一步沦为行政权力的附属品,结果是压抑学术思想的自由发挥和阻碍创新机制的合理构建。因此,本人抛砖引玉,就我国高校“教授治校与学术自治”的环境条件探讨,企图引起大家的积极关注与深入研究。以下为个人浅薄之见,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制度环境原因分析:高校校长基本由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任命 校长基本由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任命的制度,其优点是避免高校管理层形成狭隘的团体利益,空降兵式的校长可力排众议重新组合构建行政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高校内部帮派林立互相扯皮现象。这种制度的缺点是空降兵式的校长人选质量依赖于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的权力纯洁性和质量有效性,而空降兵式的校长仅需要对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负责,其行政能力和行政手段是否得到基层认可并不重要,短期政绩行为成为空降兵式校长管理的致命缺陷,高校沦为政府下属行政衙门,结果是压抑学术思想的自由发挥和阻碍创新机制的合理构建。高校教授们于是纷纷向权力看齐,沦为具有教授头衔的学术官僚! 二、经费来源原因分析:高校经费基本由上级主管部门拨款,自筹经费能力差 在相当长的时间,我国高校大部分办学经费不能自主解决的现象还将继续延续,其结果经费使用效率不高,贪污腐败盛行。造成这种现象基本原因是目前我国高校是政府办学而不是社会办学,各个高校经费使用和经费来源基本由政府调拨和配备,社会捐赠比例很小且仅是鸡肋。高校为了得到更多办学经费,纷纷向上级主管部门实行私下效忠。在我国,得到经费拨款总额越大,其高校的排名就越靠前,就是所谓“一流高校”,真是“钱多学问多”。如果按照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人均拨款量,对北大清华进行拨款,即使这两个高校不会关门,世界排名也会马上名落几百名之外。高校自主发展道路中,高校应努力提高自身社会办学的社会属性。 三、管理模式原因分析 : 政客官僚管理导致学术腐败盛行,学术土壤严重恶化 由政府任命的政客官僚管理高校,这种政客式管理模式导致科研的管理过程指标化、管理内容指标化、管理方式指标化和管理效果指标化,浮躁的指标数据成为高校政客管理的核心政绩内容,把指标当做目标是目前各个高校科研管理的通病。行政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监督和有效制约的情况下,高校政客以其自身的权力掌控高校科研资源条件为己所用,并利用权力诱导或逼迫下层教师为其“鞠躬尽瘁”。于是整天泡在交际圈拉帮结派或整天泡在会议室空谈虚论的“双肩挑”高校领导,其学术成果也是“异常突出”,形成事实上的学术腐败,导致“官大学问大”的不良学术风气在高校盛行,学术土壤严重恶化!如此高校,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多的是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目前“人才引进”不重要,重要的是搞好人才培育的土壤,没有好的制度化土壤,引进的人才也会被同化,最后是同一种声音! 四、学术能力原因分析 : 高校教授学术能力不强,学术品质和学术道德不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我国高校在进行申报建设 “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等具有巨大经费利益项目时,很多高校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突击提拔或放松评审,短期内产生了一大批教授、硕导和博导,难免良莠不齐; 二是由于我国教授的评审制度和评审过程存在的缺陷,导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充分利用自身权力或人脉资源,在其学术能力达不到国际同行教授水准的情况下也强行上位获得教授职称; 三是由于我国科研项目管理存在严重的政绩行为目标驱动,科研成果指标化和科研指标异化使用成为教授们的紧箍咒,“逼良为娼”的政策导向明显,导致越来越多的教授沦为不做科研的项目老板,科研能力迅速下滑,对科研前沿热点问题和重大问题缺乏敏感度,科研团队科研能力江河日下,弄虚作假成风。 “我国教授的学术能力不强、学术品质和学术道德不高具有普遍性”,这句话也许很刺耳,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导致我国高校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的层次体系和结构体系,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的评价失去应有的认可度和权威性。 这样教授群体如何能够担任起“教授治校与学术自治”的重任?结果是由政府任命的政客官僚管理高校,形成恶性循环。没能真正做到“教授治校与学术自治”,中国梦只能是残缺的梦!
4909 次阅读|43 个评论
另眼看燃气之灾 --试分析实习大学生之死
热度 2 fpe 2013-2-7 10:29
另眼看燃气之灾  --试分析实习大学生之死
另眼看燃气之灾 -- 试分析实习大学生之死 2 月 4 日,北京发生实习医大学生集体死亡事件,舆论都一致 “ 疑似一氧化碳中毒 ” 。为什么不能肯定是一氧化碳中毒呢?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非常明显,而这一次根本就没有典型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所以大家都是用 “ 疑似 ” ,意思是不是,但又不知道,所以你就别问了,反正人已经死了,中毒是大体不差的,这是不求甚解的表现。 为什么不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呢? 第一,根据现场观察,五个人在床上姿势不同,躺着的,仰着的, “ 都闭着眼,有两个人口吐白沫,一个人鼻子出血 ” 。没有提到一氧化碳中毒的典型症状 “ 面如桃红 ” 。由于一氧化碳分子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大大超过氧气分子,一氧化碳抢先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会产生过量的碳氧血红蛋白,导致人体其他组织因为缺氧而死亡,也导致死者的尸斑呈现樱桃的红色。在皮肤较薄的地方,比如嘴唇,可以表现得特别的明显。而现场的观察,明显不同于上述症状。 第二,根据现场调查,燃气热水器的排烟出口在户外门上。也就是说,如果一氧化碳发生积累,门外走廊积聚的一氧化碳最多,显然,这不是当时的情况。 第三,该地位于 9 楼最高层,由于室内外的温差导致的烟囱效应,带来的结果是室内气压高于室外,所以气体倒灌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如果是走廊的排气发生倒灌,那么走廊中的氧气也会进入,那么燃气热水器就有充分的氧气,充分的燃烧条件导致不可能有一氧化碳的产生。 所以,一氧化碳可能在后期缺氧时有影响,但作用不大,也不是致死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死亡过程不可逆转呢? 按照英国燃烧毒性学专家 David Purser 的说法,当时有两种危险是有可能致残的( Incapacitation ),一种是氧量过低导致的缺氧;另一种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带来的窒息。这两种都不是常见的致死机理,只有在这种室内燃烧的偶然条件下出现(没有 HCN 这种最难对付的毒气),值得深入分析。 以下是一些初步的估算。 假如当时使用的是最常见的燃气热水器,每分钟生成热水 10 千克,或 10 升,那么其热负荷是 20 千瓦。一克氧气燃烧可以放出 13.1 千焦的热量,也就是说,热水器满负荷工作的正常耗氧量 1.53g/s ,或者说 91.6g/min ,或者说 5.5kg/hr. 那么全部空间有多少氧气呢, 60 平米的室内空间,高度不超过 2.4 米,所以整体容积是 144 立方米,乘以空气密度每立方米 1.204 千克,得到室内空气总重量为 173.4 千克。再乘以 0.233 的氧气质量浓度,得到总氧量为 40.4 千克。也就是说在全密封条件下,室内的氧气可以维持热水器正常工作 440 分钟。 另一方面,室内的二氧化碳在积累, 20 千瓦除以甲烷的燃烧热每摩尔 802 千焦,得到二氧化碳的生成速度为 0.025mol/s ,即 89.7mol/hr ,或者说 2.01m3/hr 。 2.01/144=1.4% ,也就是说,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每小时增加 1.4% 。 根据这两个速率,我们可以得到室内灾害按分钟发展的两条曲线,见图 1 。 图1,根据热水器工作原理导出的室内灾害气体的发展曲线 根据这两条曲线,以及 David   Purser 的 FID 模型(图 2 ),我们可以分析得到致残的时间(图 3 , FID=1 说明受害者有 50% 的可能性已经致残)。 图2,美国消防手册上David Purser的致残模型 图3, 根据致残模型得到的FID曲线,FID=1意味着致残发生。 根据对图 3 的分析结果,二氧化碳浓度大约在 150 分钟后导致受害者致残,低氧浓度大约在 170 分钟导致受害者致残。由于两者的致残效果不相关,独立分别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认定,导致大学生死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毒,其次是低氧窒息,最后在氧气浓度不足的情况下,产生了一氧化碳,也有一定致死效果,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对火场灾害的毒性分析,该燃气热水器造成伤害的下限大约是 3 个小时,而受害者(李光耀)在 12 点多仍然有 QQ 联系,说明没有感到异常,从那时到早晨 7 点的 6 个小时,大约是燃气热水器工作的时间。由于作用时间两倍于致死剂量所需的时间,所以抢救没有效果。 以上分析的一处关键假设是,房间是否密封?不幸的是,该房间位于顶楼,所以即使有漏风,烟囱效应导致的室内气压也会导致往外漏风,所以对于室内通风条件是不利的,因此假设室内缺乏供氧,并导致二氧化碳汇聚,是合理的。上述分析没有两种致命气体的相互干扰,因此预报效果应当更准确,这是这次灾难的奇特之处。 2001 年和 2002 年的暑假, David Purser 到我的母校捞外快(开办短学期课程,现在在网上捞,即从事马里兰大学消防远程教育),让我有幸学了一点毒性学常识,从中可以偷窥受害者的死因,还是颇为值得的经历。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哪些学生犯错呢?北人南下,或南人北上(比如那个全家在北京烟气中毒的台州亿万富翁,犯得错误太可惜了),都存在一个安全常识的欠缺。南方人不懂北方取暖烟气的危害,北方集中供热,北人南迁也不识独立燃烧单元的危害。从中都可以发现他们知识背景的缺陷(也是消防文化的困境),正常的社会会通过职业化的服务来消除差异,我国在高速发展的过渡时期,没有职业化的制度保障,却有大量的流动人群,因此更容易产生各种的意外灾害。说到底,预防灾害靠自己,仰赖政府和应急,只能带来深深的长叹。唉,早知如此,为何不在数理化上面多学一点常识呢?素质教育,应当从安全常识开始。 图4,致命的热水器 图5,受害者照片,左边第3人逃生。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1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巴西夜总会大火原因分析
热度 14 Greg66 2013-1-28 10:13
当地时间2012年1月27日凌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圣玛丽亚市中心一家夜总会突发大火。当地警方初步统计,大火已造成至少245(233?)人死亡。 据报道称,起火原因可能是乐队演出燃放焰火时,引发火灾,火冲到屋顶,引燃隔音材料,进而蔓延失控。下面简单分析事故原因,根据原因分析可以制定预防对策。 (1)动作原因分析。乐队工作人员燃放烟火的动作(不小心)。具体动作细节,报导中没有描述。 (2)习惯原因分析。乐队工作人员缺乏“动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知识和意识又是相互连在一起的,缺乏知识就会缺乏意识或不重视。上面链接中的报导,给出了1977年以来的7起夜总会火灾,分别死亡66-194人,按照我国的事故分类标准,都是特别重大事故,其中有3起是燃放烟火引起的,占43%。这个知识,焰火燃放者肯定是不掌握的,这就是知识缺乏,进而导致不重视操作细节中的安全。也由于知识缺乏,操作时可能就会很随意,这就涉及到了不安全习惯,不过具体操作细节,未见报道。 (3)组织行为原因分析。报道中比较倾向于火灾是由焰火燃放引起的,这就需要有焰火燃放安全操作程序;报道中也提及,可能是由音响电路故障引起的,这就需要有设备安全管理程序;屋顶的建筑材料(是否阻燃)也应该有管理程序控制;本案中为防止客人不结账溜走而只有一个安全出口,导致大部分牺牲者是被踩踏和窒息而死亡,这就需要安全出口控制程序、事故应急、人员疏散程序等。总之,经过安全评估和危险识别,凡是有可能出事故的有关方面,都需要有管理程序。这些程序和组织结构等连接在一起,就是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不知本案的夜总会,是否建立、健全了。管理体系的运转那就是组织行为了。 (4)文化原因。很多类似夜总会这样的营业单位,可能特别注重服务质量和盈利水平,对安全方面可能未能注重很多,这就是安全文化的问题。经营者是否认识到“安全是影响企业运营的最重要因素、安全创造经济效益、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安全、充分工作就能预防事故。。。。?”这些都是安全文化元素的内容,他们肯定没有测量,也不会有跟踪改善的具体步骤。 上面的分析的,还仅仅是从夜总会(经营单位)这个角度说的。从客人角度,只能分析其动作原因、习惯原因,因为客人基本上是无组织的,更谈不上有纪律,如果说有,那只能靠经营单位来组织(就是按照上面说的应急、疏散程序)。所以,对于客人自己这方面,那只能是注意动作和习惯了。动作上,应该注意每一个细节,习惯上应该时刻警惕安全(意识)、积累安全知识、养成安全习惯,良好的习惯会使人们产生安全的动作,从而消除事故。本案中,客人的安全知识只能靠自己日常积累,如果能养成到一个场所尤其是人多、长时间停留的场所就能够很快观察、思考出逃生方法的习惯,那就最好了,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命危险。 安全文化问题,基本上是一个组织问题,个人的安全文化(安全认识)是在组织中形成的。 家庭也应该算一种社会组织,但并不是组织严密的组织。 从本案,实际所有事故都是类似的,从纯技术角度(屋顶材料、疏散通道设计等)是无法达到理想预防效果的。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培训,知识增长与积累是至关重要的。还能看到,安全,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上述分析,还可以注意到,事故的原因及其控制,是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动作、习惯、组织、文化四个阶段的问题。 补记: 今天(2013年1月31日)北京手机报(早报)报到,27日凌晨的巴西大火,新闻发布会指认,所用的烟花是廉价烟花,适用于室外,这是烟花管理的一部分。摄像头缺位。
个人分类: 9|8048 次阅读|31 个评论
6•29 广州沿江高速南岗段重大交通事故中的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
热度 1 Greg66 2012-7-18 23:11
2012年6月29日广州沿江高速南岗段重大交通事故 ,其中的的不安全动作,读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7年12月29日修订)》找到其中的不安全动作原因。该法的第五十二条说: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 根据该条,车停在高速公路外侧车道与紧急车道之间不能算是“不妨碍交通的地方”。根据经验,载重车停在大桥上也不能算是停在了安全的地方。停车应该设置“报警闪光灯”、警告标志(实际是否设置不详)。 其中的不安全动作,读者自知了。懂得,进而避免这个动作,事故便可以预防。安全培训,就培训避免这个动作的方法吧。
5676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国航天人缘何特别能战斗?——“天宫一号”飞天引发的思考
热度 33 sqdai 2011-10-5 07:01
我国航天人缘何特别能战斗?——“天宫一号”飞天引发的思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知道,是“中国年”。国庆节前,“天宫一号”飞天、入轨,翱翔太空;下个月,“神舟八号”将发射升空,并实现与“天宫一号”对接;“嫦娥工程”正在顺利实施,中国人拜访广寒宫的日子已然为期不远!我国航天事业近十二年实现了“三步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中国正在逐步成为航天大国。 人们要问:辉煌业绩从何而来?因为中国的航天人特别能战斗。他们缘何特别能战斗?让我们先回顾十二年来我国航天的成功历程,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光辉历程 1999 年 11 月 20 日 6 时 30 分,“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在轨绕地球飞行 14 圈; 11 月 21 日 3 时 41 分,飞船返回舱返回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 2001 年 1 月 10 日 1 时 0 分,“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在轨绕地球飞行 7 天、 108 圈; 1 月 16 日 下午,飞船返回舱返回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 2002 年 3 月 25 日 22 时 15 分,“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在轨绕地球飞行 7 天、 108 圈; 4 月 1 日 ,飞船返回舱返回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 2002 年 12 月 30 日 0 时 40 分,“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在轨绕地球飞行 7 天、 108 圈; 2003 年 1 月 5 日 19 时 18 分,飞船返回舱返回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 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 0 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首次载有航天员杨利伟,飞船在轨绕地球飞行 14 圈; 10 月 16 日 6 时 23 分,飞船返回舱返回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健康状况良好。 2005 年 10 月 12 日 9 时 0 分,“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载有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返回舱和轨道舱内完成了一系列预定的实验,飞船在轨绕地球飞行 5 天、 77 圈; 10 月 17 日 4 时 33 分,飞船返回舱返回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两名航天员自主出舱,健康状况良好。 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时 10 分,“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载有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返回舱和轨道舱内完成了一系列预定的实验, 9 月 27 日 4 时 44 分至 4 时 59 分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活动,实现了太空行走,飞船在轨绕地球飞行 3 天; 9 月 28 日 17 时 37 分,飞船返回舱返回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三名航天员自主出舱,健康状况良好。 201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天宫一号”发射成功,顺利入轨,并几次按计划变轨,等待“神舟八号”前去相会。 从中可以看到,这十二年间,我国走了三步:第一步,从 1999 年到 2003 年,四次成功发射返回式无人航天器;第二步,在 2003 年到 2008 年这五年中,三次成功发射载人式航天器,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三步,成功发射“天宫一号”,不久将发射“神舟”八、九、十号,为创建“中国牌”的人造“天宫”——航天空间站迈出坚实的一步。 如果把 1956 年 2 月钱学森先生提出我国第一个航天计划设想作为起点,中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充满艰辛的 55 年,期间经过了几代人的前赴后继、披荆斩棘,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制定航天规划并开始付诸实施的第一代航天人中,已有很多人作古,包括杰出的航天事业指挥员聂荣臻、钱学森等人;第二代人也大多已垂垂老矣,现今活跃在航天战线的是第三、四代人,当然第二代人还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岁月嬗变,人员更替,不变的是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航天精神,永恒的是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让华夏民族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不可摧的决心! 战斗精神 去年 6 月 22 日, 我应邀出席了在西安召开的 第二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颁奖暨研讨会,会后,参观了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在那里,领略了我国航天人的风采。 进了一个外表不起眼的大楼,那里的人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工作。我们有幸参观了总控制室和航天陈列馆。在楼道和大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幅标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发扬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誓夺国防尖端事业的新高点!”等等,看到这些熟悉的口号,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年前那个群情激昂的年代。 参观陈列馆时,看到记载我国航天历程的一张张老照片,上面这些口号已化为实际行动,老一代航天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硬是把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变成了一个个试验基地、车间、大楼、兵营 …… ,人们风餐露宿,肩挑背扛,精心施工,换来了发射场上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看到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等航天器、火箭的复制件或原型,其中凝聚了几代航天人的几多心血!也看到了聂荣臻、张爱萍、钱学森等航天战线带头人叱咤风云指挥若定的豪迈气概。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让我们懂得了这些骄人业绩真正来之不易。最令我动容的是,在一张照片里所展示的一个简朴的陵园,那里静静地躺着我国最早的一批航天人,他们把自己生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伟大事业,还要求身后也留在那里,想继续倾听航天器发射时的轰鸣声,继续凝视航天器升天的壮观场面!这是何等伟大的献身精神! 我又联想起,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胜利,来源于全国性的大协作。想起钱学森、郭永怀先生曾带领中科院力学所人员在怀柔试验基地研制第一代航天发动机的情景;想起他们决策研制的电弧加热风洞,用以研究航天器再入烧蚀问题;想起他们建立的团队通过多年探索实现超燃点火,就像在十二级大风里点燃了一根火柴,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并用以指导航天实践。 …… 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局部。航天人奏响的是成千上万人齐心合力奏响的航天交响曲! 自强不息 回到开篇提及的问题:航天人缘何特别能战斗? 这些年来,我陆续学习了解了一些航天人的光辉事迹,特别是读了“两弹一星”元勋的系列传记,看了描写钱学森、邓稼先等航天科学家的传记片,观看了航天战斗实录的电视片《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心中逐步有了较为明晰的答案。 战斗精神来自对祖国、对人民的一腔热忱和赤诚!老一辈航天人经历过祖国受尽列强欺侮的屈辱年代,新一代航天人也深深懂得“落后要挨打”的真谛,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开创一片前无古人的新天地!为了强国富民,他们愿意倾情奉献自己的一切:精力,热情,智慧,乃至生命! 战斗精神来自对完成事业的忠诚和对战胜困难的勇气。列强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于是就有了严密的技术封锁,有了处处掣肘设置障碍的诡计,有了撤专家、毁协议的恶劣之举。航天人充分认识到,航天技术是买不来的,“等、靠、要”是死路一条,唯一出路是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用周密的计划部署,踏实的科研实践,专心的求真务实来创造一切!我仔细阅读了九院那群中青年骨干拼全力进行原子弹、氢弹原理设计的历程,他们硬是用简陋的计算工具得到了令人折服的设计方案,让我感到由衷钦佩。 战斗精神来自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理念。面对复杂的科学技术难题,航天人并非一味蛮干,而是以坚实知识基础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举国楷模 我认为,航天人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全国各行各业应该将航天事业奉为楷模。 我国航天事业缘何一枝独秀?两年前,我以此为题写了一篇博文(见链接)。我的答案有以下三点: 一是 有一流的帅才来领导和指挥航天事业发展 。 二是 有先进的学术思想指导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 三是 我国航天事业大力实行了自主创新的策略 。 正是由于有了这三条,加上特别能战斗的航天人的努力践行,我国的航天事业才铸造了今天的辉煌。 如果拿近来不断为人们诟病的轨道交通事业与之比较,不是优劣立见了吗?不妨据此来问责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特别是“铁老大”): 有什么样的帅才对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做了战略性决策?是否对发展城际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进行过全面比较和考量?是否清醒地认识到“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 有什么样的学术思想来指导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是否搞清了交通科学与交通工程的关系?是否用先进的系统科学理念走活全国交通一盘棋?是否发动了行业外的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实现科技大协作,并用所得的成果指导交通工程实践? 有什么样的自主创新策略来指导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怎么摆正发展自身创新能力与引进国外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否明晰地了解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如何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从上述三个层面来考察所有事业,就能得到很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鉴于上述,我认为,极有必要认真总结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并加以发扬光大。 写于 2011 年 10 月 5 日晨 【链接】相关博文:我国航天事业缘何一枝独秀? 我国航天事业缘何一枝独秀?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几十颗中国制的人造地球卫星正在日夜运转,神舟五号、六号和七号相继上天,嫦娥工程正在顺利开展,国人“巡天遥看一千河”和“上九天揽月”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缘何我国航天事业能一枝独秀?我认为,原因至少有三个。 一是 有一流的帅才领导和指挥航天事业发展 。就科技事业领导者而言,先有陈赓大将披荆斩棘地铺路搭桥,后有聂荣臻元帅高屋建瓴的领导和指挥。我读过聂荣臻传记《山高水长》后,深切地体会到,我国航天事业的最大功臣当推这位元帅。他有卓越的大局观,从一开始,就把整个事业纳入了正确轨道,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知人善用,抓大放小,身体力行,求真务实,在一个国力不算最强的国度里为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谱写了一曲曲航天凯歌。就航天事业的实施者而言,不能不提到航天大帅才钱学森院士,他有远见卓识和超人智慧,运用他长期积累的学识和经验,善于抓住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因地制宜,集中攻关,率领一大批以 22 位“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航天英才,攻克了一个个难关。 二是 有先进的学术思想指导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这就是钱学森所倡导的技术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思想,这些思想在航天领域里得到了最为深入的贯彻和最为淋漓尽致的发挥。具体来说,钱学森力主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和数理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密切结合,强调基础研究,强调预先研究,强调解决关键性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并在工程实践中发展航天科学。在航天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系统科学理念。他认为,航天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科学的观念, 将航天发展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系统地、动态地考察,从整体上指挥、运行这个复杂系统,将定量方法(如动态模拟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综合集成方法等)引入航天领域,使得我国的航天事业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迅猛发展,与国际先进的水平的距离迅速缩短,而且在某些领域有了中国人的独创性成果。 三是 我国航天事业有力地实行了自主创新的策略 。大家知道,航天技术及其产品是花钱买不到的,除了自主创新之外,别无出路,所谓“引进消化”策略在这里行不通。“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这么一逼,把航天人逼上了自力更生的康庄大道!我们不排斥对先进科技的模仿和消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不妨把航天航空航海这“三航”作一比较,我们立即可以发现:最不能买到先进技术、先进产品的航天事业在我国反而发展得最快,个中哲理,不是很清楚了吗? 对于以上三点,每一点都可演绎成大文章,容日后细细分析。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大家是否同意我的上述想法? 写于 2009 年 4 月 29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72761.html
个人分类: 科海随笔|9244 次阅读|54 个评论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污染原因分析
热度 1 han5 2010-7-22 12:22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具有较高敏感性、简便、快速,因此受到广大科研者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广泛欢迎。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LAMP实验容易导致污染,而这污染是令人崩溃的。于是就有一个问题,LAMP污染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不是一污染就换引物呢?接下来我把与网友交流的污染原因分析情况归纳如下,请各位读者指导与批评。 LAMP实验如果不小心污染了,对其污染原因的分析可以遵循一下步骤( 前提:LAMP引物设计完全正确,且特异性较强 ): 1.是否操作不小心。严格规范操作,严加小心重复LAMP实验:如果LAMP反应后检测一切正常,说明是操作不小心造成的,以后需要严格规范操作;如果LAMP反应后检测还是呈现污染状态,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污染原因。 2.是否是试剂污染。换掉所有LAMP体系中试剂,其它条件(加样枪等)不变进行LAMP实验:如果LAMP反应后检测一切正常,说明是试剂污染造成的,但是没有必要继续寻求具体那个试剂造成的污染,否则会加重污染;如果LAMP反应后检测还是呈现污染状态,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污染原因。 3.是否加样枪气溶胶污染。换几支未用来做过LAMP实验的加样枪,同时更换所有LAMP体系中试剂,进行LAMP反应:如果LAMP反应后检测一切正常,说明是加样枪气溶胶污染,更换加样枪即可;如果LAMP反应后检测还是呈现污染状态,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污染原因。 4.是否小环境气溶胶污染。更换超净台,然后在超净台内进行LAMP实验相关操作:如果LAMP反应后检测一切正常,说明之前的超净台小环境污染;如果LAMP反应后检测后还是呈现污染状态,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污染原因。 5.是否大环境气溶胶污染。更换实验室,最好离原来LAMP体系配置和电泳检测区(如果你是用电泳检测的话)远些,比如以前在三楼,你现在可以到一楼进行LAMP反应体系配制:如果LAMP反应后检测一切正常,说明是之前LAMP体系配制区实验室污染;如果LAMP反应后检测还是呈现污染状态,则说明实验室大环境已经污染,此时有两个解决办法:(1)停止LAMP实验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每一天给实验室通风、给超净台紫外照射,同时小心处理之前遗留下来的LAMP试剂、仪器及LAMP产物。(2)更换引物靶位点,重新设计引物( 个人推荐 )。 建议:1.LAMP实验所用枪头最好是用带滤芯的那种枪头; 2.如果是电泳检测的话,检测区和体系配制区应该严格分开; 3.妥善和小心处理LAMP产物及电泳后留下的废弃物。 更多交流 LAMP交流与探讨QQ群号:71143929 相关链接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污染的控制与消除之我见
个人分类: 小话科研|412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和怎么看待“世界末日预言”这一不正常现象?
Fangjinqin 2009-11-15 09:59
为什么和怎么看待世界末日预言 这一不正常现象? 方锦清 最近,影视、报刊、书籍以及网络纷纷热炒世界末日的话题,引发这次世界末日的讨论是由近期上映的美国 09 灾难大片《 2012 世界末日》。随着 2012 年的日益临近, 全球 关于玛雅预言和世界末日的讨论将出现空前的热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怎么看待它?确实令人深表担忧。我觉得,以下几个是值得注意的原因/方面。 (1) 从过去到现在,已经有过 10 起世界末日的 预言 ,请看 网易上:盘点世界末日预言:从先知母鸡到千禧年危机( 2009-11- 09 08:51:13). 其中 绝 大多数末日预言都是来自宗教的观点或骗 局。这些预言者的共同结果是从来没有成功!例如, 19 世纪 30 年 代,耶稣再临派信徒威廉 - 米勒曾经预言,世界末日将在 1843 年到 来。但是,这一预言并没有实现,而许多耶稣再临派信徒也丢弃了 自己的信仰。美国福音传道者亨利 - 林德西也曾于上世纪 70 年代宣 称,世界末日将会在 80 年代到来。但现在时间已经到了 21 世纪,世 界末日也没有出现。虽然预言家(例如林德西)不断地修正他们骗 人的 理论 ,但是最终注定是一定失败的。 (2) 除了 宗教的骗局和 许多人缺乏一点点历史常识外, 迄今 为止,任何有关彗星的预言或者其他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也都没有 实现。这是一个铁的事实。 历史上众多诸如此类的预言从来都被证 明是失败的。但没想到的是,这种预言到现在仍然大有市场。这些 所谓的阴谋未来也必然会真相大白。 (3) 我认为,从天体是混沌的科学观点来看,所谓的 世界末日预言也是完全不可预言(测)的。完全是胡说八道! (4) 世界末日 预言 同样完全违背宇航科学技术,美国宇 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资深科学家大卫 - 莫里森近日对此作了一一 批驳。 (5) 为了 市场 经济的需要,目前国际 市面上已经出现针对世 界末日的救生器材出售。全球市面上共出现了 200 多种相关题材的 书籍,影视作品等铺天盖地,更是通过画面向公众生动地展示了世 界末日时的可怕场景。达到不可告人的赚钱目的。 正如 莫里森指 出:这类谣言使许多民众已经被这种所谓的预言所惊吓。影视发 行商和小说作者 没有 考虑到普通民众的心理,只顾着自己赚钱。近 段时间,已经有两名年轻人表示正考虑自杀,另外还有两名妇女已 打算先杀掉自己的孩子然后再自杀,因为他 ( 她 ) 们无法面对世界末 日的到来。 莫里森认为,作为《 2012 世界末日》的发行商,索 尼影业公司对这种不正常社会现象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索尼影 业专门建立了一系列网站宣传这部灾难大片,很多网站根本没有声 明这只是电影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就会对普通民众造成一定的 心理暗示。 (6) 为了某种政治的需要,因为 世界末日预言对人们生 活产生了影响,这一种对未知灾难的恐惧心理,造成一种不健康的 心理状态。许多阴谋论学者甚至认为,一些大国政府明明知道即将 到来的灾难,却无动于衷,似乎并不想拯救普通民众。这个政治目 的不是很明显吗?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4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