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吗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急切求助肝癌患者止痛药信息
热度 1 chemicalbond 2016-1-20 00:02
家父78周岁,约一个月前因腹部疼痛,CT查出肝脏12x14巨型肿块。因年高体弱无法手术,也不能做其它组织检查,医生诊断为肝癌。随后做了碘化油介入,医生认为介入效果良好,但是不久之后疼痛难忍,多为腹部剧痛。吗啡(羟考酮缓释片, OxyContin®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controlled-release) )试用了一天2次,负作用十分显著,主要为神经系统反应过剧,神志不清,言语失常,因此医生给了解药。之后改用其它三种药。每天2次,隔12小时,西乐葆,塞来昔布,Celebrex,另一种为盐酸曲马多缓释片,tramadol. 这两种药联用有时有效有时无效,无效时加用 双氯芬酸钠栓,diclofenac sodium, 偶尔有作用。因此每天有一次或者多次疼痛难忍的时候,医生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这里向各位朋友求助:如果您自己或者认识相关医生,请及时和我微信或者手机联系,13661392454。 我查到有一种药 可待因, codeine, 根据百度,似乎它的负作用小于吗啡,止痛效果好于上面三种,明天准备和医生讨论一下。任何帮助信息将万分感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0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双刃剑—在家自制吗啡
BJQXKY 2015-5-19 18:08
科学家已经勾勒出如此一副画面,将来在家自制吗啡会和自制啤酒一样简单。 在家做啤酒,依靠的是酵母将糖转化成酒精的能力。科学家通过将植物 DNA 通过基因工程嫁接给酵母,让酵母具备一步步将糖转化为吗啡所需系列较复杂化学反应的能力。 其实将微生物用于制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像糖尿病人用的胰岛素,就是通过转基因改造的细菌生产出来的。 吗啡用于镇痛,要通过罂粟获取;若能通过微生物完成这一过程,无疑将更加简单,廉价。 虽然初衷是用于制药,但这无疑将引起关于自制毒品的忧虑:在原则上,只要能够得到这类酵母菌株,具备基本的发酵技巧,就可以像在家自制啤酒一样 DIY 毒品出来,这无疑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 立法端正科研行为,管控好这类基因改造的微生物,当未雨绸缪。 http://www.nature.com/nchembio/journal/vaop/ncurrent/full/nchembio.1816.html An enzyme-coupledbiosensor enables (S)-reticuline production in yeast from glucose Benzylisoquinolinealkaloids (BIAs) are a diverse family of plant-specialized metabolites thatinclude the pharmaceuticals codeine and morphine and their derivatives.Microbial synthesis of BIAs holds promise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crop-based manufacturing. Here we demonstrate the production of the key BIAintermediate (S)-reticuline from glucose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o aid inthis effort, we developed an enzyme-coupled biosensor for the upstreamintermediate 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L-DOPA). Using this sensor, weidentified an active tyrosine hydroxylase and improved its L-DOPA yields by 2.8-foldvia PCR mutagenesis. Coexpression of DOPA decarboxylase enabled what is to ourknowledge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dopamine production from glucose in yeast,with a 7.4-fold improvement in titer obtained for our best mutant enzyme. Weextended this pathway to fully reconstitute the seven-enzyme pathway fromL-tyrosine to (S)-reticuline. Future work to improve titers and connect thesesteps with downstream pathway branches, already demonstrated in S. cerevisiae,will enable low-cost production of many high-value BIAs. 群晓科苑 qbioscience.com
个人分类: 科苑进展|4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0814 日记两则
热度 1 lujiangxiao 2014-8-15 10:16
1. 我也要这样去死。 今天快下班的时候去医院看一位快要死去的同事。进病房之前我心里很不安,想不出来要对一个行将去世的人说什么。西方医学对患者是坦诚的。病人完全知道自己只有几天时间了。那我见她应该说什么呢?没想到她见到我们来访很高兴,立刻从睡眠中醒来和我们说话。她说医生给她装了注射吗啡的装置,只要不舒服一按按钮就会有一些吗啡注入。这使她很欣快,而且很容易入睡。我们接着就聊吗啡的生理作用。她是一位药理学教授,教了一辈子神经药理学,可是第一次亲身体验脑内的化学过程。她的先生(也是药理系教授)在一旁说了另外一种镇痛药,她马上说两种作用机制是不同的,一种是分心,这样心思不会过分聚焦在疼痛上而引起不舒服的生理反应。而吗啡则是直接带来欣快的感觉。 然后我们聊了刚入校的2014级新研究生,哪个很聪明值得培养,哪个很有个性,像谁。还有那个刚毕业的博士,哪个可以请回来帮助教学。对于新生来讲,与成功的学长交流是最大的鼓励,而刚毕业的博士也需要积累教学经验,所以回母校帮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接着我们聊了今年准备加进必修课的新一节。这堂讨论课本来是给医学生上的,上了十几年了一直深受医学生的欢迎。所以我们准备今年加入研究生的必修课。她听了也很高兴,说在重新申请训练基金的时候一定要加入这个内容,因为这属于讨论互动式的教学,NIH会很喜欢的。她几十年来都是这个训练基金的PI,把这个事业当作自己生命一样,把每届研究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谈到这些她眼睛里闪出光芒,声音也响亮多了,好像完全不在乎几天后她就要离开这个program, 重新申请是几年以后的事,PI也会是别人。 之后我们又聊了几个新的助理教授,哪个正好在关键时刻。我们聊了几个准备开始的新科研合作。其中有一个项目正好是和要她手下的一位助理教授合作,她听了很兴奋,说这个项目很有前途,也希望关键时刻拉那个年轻人一把。 聊了半个多小时我们怕她太累就告辞了,说好明天再来。她说我现在也是在做实验,看看吗啡的剂量对情绪和感觉的影响,什么剂量是最佳的。 今天对我 实在 是人生重要的一课。在我所受的中国式传统中,她今天表现的一切都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举。可是西方的思维完全不是这回事。不论生命还有几天,有机会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潇洒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她感恩这个能完全消除痛苦的吗啡注射装置,并能让她在最后的时刻还能亲身体验做药理实验的 joy. 我也要这样去死,原来死亡不是那么悲壮可怕。 2 超级放大器 我们玩电生理的花很多时间和信号里的噪声死嗑。我一直怀疑如果把信号源和检测用的计算机完全断开,噪声就会低很多。根据这个想法我就去订了一种芯片,里面先把电信号变成光,然后把光传到芯片的另一半,再把光变成电。这样信号源和检测计算机就可以完全没有电学连接了,由光来传递信号。今天芯片来了。下午没事就焊了一个这样的放大器。哇,超赞!噪声只有0.2微伏。没想到不到十块钱的片子这么厉害。 一时兴起在自己脑袋上粘了两个脑电电极,哇,这不是脑电波吗!今天又一次证明我脑袋瓜里确实有个脑子,不但有脑子还有脑电呢。 免责声明: 小盆友们在家不可模仿。往脑袋上粘电极是有危险的。理论上说如果计算机漏电你就会被电到。 测量脑电只能用通过 安全论证的专业仪器。 我干了多少年都没有测过自己脑电。只是今天有了完全隔离的芯片才这么玩玩,因为计算机和脑袋之间没有电连接。
388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日成瘾
热度 15 x0xu0008 2014-6-20 16:25
从字源常能看出古人对事物的精准理解,比如瘾。中文 “ 瘾 ” 一看明了:一种潜隐的病。是病,得治;但又是隐藏的,似乎不治也成。根据或病或隐的比重,人们的态度也不同:比如吸毒、酗酒、性瘾被认为是挺大的毛病;而对于锻炼成瘾、日光浴成瘾、拖延成瘾、手机成瘾,人们则认为是隐藏的癖好。英文的 addiction 1 ,来源于拉丁语 addico 2 ,有传递( deliver ),奉献( devote ),投降( surrender )的意思,表征的是对情绪的屈从即为瘾。不管中文的概括,还是英语的归因,瘾似乎都是一种我们应该努力控制、减少发生的状态。 瘾之所以不像 “ 兴趣 ” 、 “ 热爱 ” 等字眼那么高大上,最主要的原因是:瘾意味着以长久的危害换取当下的满足。 游荡的猫饿得眼睛发绿的时候,看到眼前被药死的老鼠,不会想主人在家准备了炸鱼。瘾似乎是动物体内的原罪。人却能为了去上班,听到闹铃就立刻起床,为了明天的考试,拒绝今晚的世界杯。很显然,抗拒当下,目光长远,是人类在动物丛林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对瘾的克服,是人不同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了解瘾的机制,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过上更满足的生活,当下和长久,也许可以同时拥有。而对日光成瘾的了解,可能打开一面关于上瘾的机制的窗子。 第一个日光成瘾者 酷暑来到的时候,让中国的大街小巷丰富起来的,不仅仅是女性的裙子,还有她们的伞。前几天徜徉在广州上下九步行街的时候,一把把遮阳伞,像极了一艘艘乌篷船。微风吹动遮阳伞,就像波浪卷动船舷。伞下耀人眼目的是白花花的腿,明亮亮的眼,就像船上下翻飞的鱼,滑溜溜的让人忍不住想抓一条。于是惊诧古人造的 “ 车水马龙 ” 的精致和生动。 同是夏天,当中国女孩张起手中伞的时候,欧美人则脱掉身上的衣服。无数的沙滩湖畔,还有无数的水上公园,夏天到来时,到处是晒得发红的白人男女。他们对太阳是如此着迷,好像长久以来一直生活在黑暗当中似的。 中国的女孩子很容易放下手中的伞,西方人则很难穿回脱掉的衣服,一日成瘾。在 2005 年的时候,德州大学的研究者在皮肤病学文献( Arch Dermatol. )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 3 ,说通过日光浴把皮肤晒黑可能是一种异常( disorder ),已经成瘾了! 如果说日光浴是一种瘾的话,中国人应该是最早成瘾的。比如夸父,这哥们对自己的瘾毫不隐瞒,追求得酣畅淋漓,甚至喝干黄河和渭水,终于渴死。嫦娥没有那么爽朗,对自己的日光上瘾症有女性委婉的隐晦,索性就奔月了 —— 毕竟月亮是太阳的影子嘛。因为这两个人的离去,这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那委婉曲折的日光成瘾的基因,不再流传。 还有一个原因让国人不爱晒太阳,因为最早意识到日光成瘾,并想到治疗方法的,也是中国人,谁说我们古代缺乏科学精神呢?他就是后羿。他想通过遏制太阳的光辉的办法让自己老婆等人戒除日光浴上瘾。这神挡杀神的风采,是何等的气魄! 上瘾表现为对当下的满足不可抑制的渴望,这渴望,到底是神马玩意儿? 内源性吗啡 罂粟的发现,让人们意识到有种物质能让人着迷上瘾。吗啡类物质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快感。那么人体快乐之源是不是体内天然存在的吗啡类物质呢?没错,人体内也有内源性的吗啡,当然含量不像毒品中那么高,不过也是我们庸常生活的长久慰藉。我们很多瘾,其实都是对这种内源性吗啡饿激活。 日光浴是不是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诱导内源性吗啡? 2006 年美国北卡的一个研究组试图回答这一问题。他们很聪明,没有试图找到日光浴成瘾的内源性吗啡,因为这比较难,就像大海出现一个水泡,而试图在海中找到一条吐泡的鱼一样。他们直接把内源性的吗啡( endorphin )抑制,就像把所有鱼一网打尽,看看鱼没了是不是水泡也没了。他们使用了纳曲酮( naltrexone ),一种吗啡抑制物给日光浴成瘾者,结果发现,一半的成瘾者不再喜欢日光浴 4 。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令人激动的,但问题是样本太少了,只有 8 个日光浴成瘾者和 8 个对照。这样的结果很难令人信服。 要想深刻了解日光成瘾的原因,就要看得更细致点。让我们假设一个赤日炎炎的午后,也许是杨志等一行人走过黄泥岗上,或者是唐僧师徒刚近火焰山时。阳光穿透大气,它们中大多数很温和的,但是其中的紫外线却不那么友善。它们倾泻在杨志或者猪八戒的皮肤上。表皮最先感受到紫外线的恶意。其中的角质细胞受到损伤, DNA 可能断裂。作为一种保护,这些角质细胞通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被损伤激活的基因 TP53 ,来唤醒其它的基因,其中一个叫做 POMC 。 POMC 马上解体 —— 这是它发挥作用的悲壮方式 —— 于是产生了一种激素。这种激素离开角质细胞,向相邻的黑色素细胞通风报信。黑色素细胞于是产生色素沉着,而深色的皮肤对阳光的抵抗力更强。皮肤这一连串的反应,保证了下次同样强的阳光可能不那么难捱了。这是皮肤在漫长进化中,无数次地面对焦阳而发展出的一种智慧。 阳光对皮肤的损伤,除了通过可见的方式,还通过我们的神经系统给出最直观的感受,比如灼热刺痛。机体在刺痛发挥提醒作用之后,还要把它们消除。 “ 好了伤疤忘了疼 ” 是一种过人的智慧,让我们全心面对更多的困难。 POMC 的解体还产生一种内源性吗啡样的物质 β-endorphin ,这样的物质总是让我们忘记疼痛。也许这就是机体实现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一种方式。而这种 β-endorphin ,可能就是日光浴成瘾的分子基础。 翘尾巴的小鼠 2006 年的文章的两个问题:没有确定具体的内源性吗啡,以及很小的样本,最近被修正。哈佛医学院的一个研究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并把自己的结果发表在顶级杂志 cell 上 5 。 他们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也就找到大海中那个吐泡的鱼,很简单。因为他们直接选了条已知的最能吐泡的鱼。在机体内源性吗啡中, β-endorphin 最丰富,在血浆中大约是 1-12pM 。他们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方法则是采用小鼠模型,而不是用人群中进行调查的方式。小鼠模型的操作性和重复性都更好。 首先是看小鼠是不是对日光浴成瘾,这是采用小鼠模型的基础。小鼠即使对日光成瘾也不会告诉实验人员说我很爽,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埋在阳光里。怎么办呢?我们常说一个人得意了,高兴了,叫翘尾巴,不爽了,压抑了,叫夹着尾巴做人。小鼠也一样。外源性吗啡会导致鼠类尾巴基部骶骨背部肌肉的收缩,表现为尾巴的僵直和升高。科研人员通过对尾巴的观察来判断小鼠是否对日光上瘾。而持续的日光照射确实会让小鼠得意的翘尾巴,看来它们真的有点上瘾了呢!仅仅这样还不够。成瘾的两个主要特征是耐受和依赖。只有符合这两个特征才叫成瘾,否则可能只是激情或者兴趣。耐受就是刺激需要逐渐增加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依赖就是一旦停止刺激,会引发严重的失落。科学家的模型完全符合这样的条件。 有了这些前提,接下来就是看 β-endorphin 在日光浴下的表达,以及 β-endorphin 缺失后小鼠是否对日光浴依然故我了。如果 β-endorphin 是日光成瘾的原因,那么它应该在日光刺激下升高,另外 β-endorphin 的下降,会阻止成瘾的发生。 结果表明,是 β-endorphin 帮助小鼠实现了对日光浴成瘾。 日光瘾的优劣 遇到坏蛋我们不见得要把它干掉,离他远点就成了。后羿的做法有点极端。也许只要简单的使用防晒霜,就能防止 β-endorphin 的分泌,从而减少日光成瘾的发生。 日光成瘾仅仅是对抗太阳的副产物么?是否还有别的进化优势,比如增加维生素 D 的摄入等等,不得而知。不过劣势也不容忽视,那就坏死皮肤癌的发病率的增高。当然这是近代人类寿命增加后产生的劣势。古代的人在没有得癌症的时候就去世了。 1. Addiction.Wikipedia; 2. addico . Wiktionary; 3.UV light tanning as a type of 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 Arch Dermatol. 2005 Aug;141(8):963-6. 4. Induction of withdrawallike symptoms inaa smal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opioid blockadein frequent tanners. J Am Acad Dermatol. 2006Apr;54(4):709-11. 5. SkinβEndorphin Mediates Addiction to UV Light. Cell Volume 157,Issue 7 , p1527–1534, 19 June 2014
个人分类: 科普|20785 次阅读|15 个评论
药物安全:混淆毫克与毫升导致病人过量服用吗啡而中毒
chemicalbond 2011-1-11 11:01
今天,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 Roxane Laboratories 发布了一条药物安全警示:由于单位的混淆导致病人过量服用 吗啡 ( morphine ,高效止痛药)而中毒,甚至导致了死亡事件。【1】 原来,那个含有吗啡的药物(Morphine Sulfate,吗啡硫酸盐 ,结构见上面图示【2】)是FDA批准的口服液,浓度是每5毫升液体含有100毫克的吗啡硫酸盐,或者说20毫克每毫升(20mg/mL)。但是,在给病人药物时,如果病人需要20毫克的剂量,却错误的弄成了需要20毫升,那么最后实际服用的吗啡硫酸就是400毫克,远远地过量了。还有的错误是没有准确理解浓度的概念。这个应该是医务人员的错误,要么是开药方的医生,要么是药剂师。【没有看到具体案例,也许有人要成为被告。】 为了避免继续出现同样的错误,Roxane Laboratories 提供了一个详细解释的文件,提示医生在开药方的时候,需要写明药液的浓度,病人服用的剂量,包括质量(毫克)和体积(毫升)。比如: 15 mg (0.75 mL) orally every 4 hours prn。【3】最后那个prn来自拉丁文 pr o re nata, 意思是as needed。那就是说,需要的时候,那个口服药物的用量是每4个小时服用0.75毫升,里面的有效药物成分是15毫克。 参考 1. FDA发布的相关药物安全信息 2. 药物信息 【上面有如下文字:Check Dose Carefully】 3. 制药公司给医务人员的详细解释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41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毒品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
terahertz 2010-8-31 08:27
在室温下,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获得了一系列毒品(吗啡及其盐酸盐,可卡因,可待因,哌替啶,罂粟碱和蒂巴因)的低频振动光谱。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吗啡进行结构优化和低频振动计算。结合理论计算,吗啡在太赫兹波段的吸收归结为分子间/分子内的集体或晶格振动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的毒品在太赫兹波段呈现不同的吸收特征,因此可以利用该技术对毒品进行检测。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1 (2010) 209–213 Cited by: 1, Investigation of solid-state reaction by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2(2011) 139–143 2, SOLID-STATE REACTION BETWEEN P-BENZOQUINONE AND 4,4 '-BIPHENOL: A THz TIME-DOMAIN SPECTROSCOPIC STUDY JOURNAL OF APPLIED SPECTROSCOPY78(2011) 318-325
个人分类: 太赫兹专区|4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吗啡镇痛机制研究新进展
xupeiyang 2009-11-15 10:39
http://www.sciencenet.cn/htmlpaper/20091191532467707705.shtm?id=7705 吗啡镇痛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图1 吗啡显著降低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图2 吗啡大大削弱了各脑区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分辨能力 吗啡及其他阿片类激动剂因其强大的镇痛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对疼痛的治疗。然而,人类对于阿片类药物在脊髓水平之上的镇痛机制的认识却很有限。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院重点实验室罗非研究员、王锦琰副研究员及其团队利用清醒动物神经细胞群单位放电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在大鼠的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I),丘脑腹后外侧核(VPL),前扣带皮层(ACC)以及丘脑背内侧核(MD)埋置电极,研究吗啡在疼痛的内外侧通路对伤害性感觉加工的调节作用。其中,SI和VPL位于疼痛加工的外侧通路,处理疼痛的感觉信息,而ACC和MD位于疼痛加工的内侧通路,处理疼痛的情绪信息。结果表明,大鼠腹腔注射5mg/kg的吗啡能够显著降低伤害性热辐射刺激所引发的四个脑区神经元活动的改变,包括降低神经元对热辐射刺激的反应幅度、反应比例、反应持续时间,以及削弱皮层和丘脑神经元群对伤害性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的分辨能力。另外,吗啡还能够抑制由疼痛引起的内、外侧通路之间以及皮层-丘脑之间的信息流动,该效应能够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所阻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吗啡通过抑制疼痛的情绪和感觉维度起到镇痛作用,进而在皮层和丘脑水平阐明了吗啡的镇痛机制。该研究对于吗啡镇痛机制的基础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此文章已发表于《分子疼痛》( Molecular Pain )。(来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更多阅读 《分子疼痛》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molecularpain.com/content/5/1/60/abstract Morphine modulation of pain processing in medial and lateral pain pathways Jin-Yan Wang * 1 , Jin Huang * 2 , Jing-Yu Chang 3 , Donald J Woodward 3 and Fei Luo 1 1 Key Laboratory of Mental Health,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China 2 Neuro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3 Neuro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rth Carolina, Winston-Salem, NC, USA author email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 Contributed equally Molecular Pain 2009, 5 : 60 doi:10.1186/1744-8069-5-60 Published: 13October2009 Abstract Background Despite the wide-spread use of morphine and related opioid agonists in clinic and their powerful analgesic effect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opioid analgesia at supraspinal levels is quite limit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modulative effect of morphine on nociceptive processing in the medial and lateral pain pathways using a multiple single-unit recording technique. Pain evoked neuronal activities were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from the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SI), ventral posterolateral thalamus (VP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and medial dorsal thalamus (MD) with eight-wire microelectrode arrays in awake rat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xious heat evoked responses of single neurons in all of the four areas were depressed after systemic injection of 5 mg/kg morphine. The depressive effects of morphine included (i) decreasing the neuronal response magnitude; (ii) reducing the fraction of responding neurons, and (iii) shortening the response duration. In addition, the capability of cortical and thalamic neural ensembles to discriminate noxious from innocuous stimuli was decreased by morphine within both pain pathways. Meanwhile, morphine suppressed the pain-evoked changes in the information flow from medial to lateral pathway and from cortex to thalamus. These effects were completely blocked by pre-treatment with the opiate receptor antagonist naloxone.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rphine exerts analgesic effects through suppressing both sensory and affective dimensions of pain. 相关文献信息分析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mbv78q8trrwxI4wI1I00f01000j10040001rl 检索策略 (morphine and analgesic effects) =Analgesics Rats 2,626 of 28,508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erm: Rats Description: The common name for the genus Rattus. Synonyms: Laboratory Rats, Rattus, Rat, Rattus norvegicus, Laboratory Rat 1 2 3 Top Years Publications 1992 96 1991 93 1993 91 1982 90 1994 88 2005 87 2008 84 1989 83 1985 83 2007 81 1988 81 2000 80 2003 79 1998 78 1990 78 1983 77 1984 75 1978 75 1986 74 2004 72 1 2 3 1 2 3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655 Japan 128 France 108 Canada 82 United Kingdom 73 Italy 73 China 57 Germany 49 Brazil 43 Sweden 34 Spain 33 Poland 32 Taiwan 31 Mexico 29 Iran 26 Australia 22 India 20 Hungary 20 Russia 19 Denmark 11 1 2 3 1 2 3 ... 17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Chicago 46 Paris 43 New York 39 Montreal 38 Tokyo 32 London 29 San Francisco 29 Beijing 27 Richmond 26 San Diego 24 Chapel Hill 24 Mexico City 23 Boston 22 Milan 21 Taipei 20 Baltimore 18 Kingston, Canada 17 Tehran 16 Lexington 15 Krakw 14 1 2 3 ... 17 1 2 3 ... 19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Eur J Pharmacol 230 Brain Res 168 J Pharmacol Exp Ther 155 Pharmacol Biochem Be 146 Pain 136 Life Sci 99 Psychopharmacology 91 Brit J Pharmacol 84 Neuropharmacology 60 Neurosci Lett 59 Anesthesiology 56 Anesth Analg 47 J Med Chem 44 Neuroscience 40 Arch Int Pharmacodyn Ther 39 Nippon Yakurigaku Zasshi 37 Arzneimittel-forsch 34 J Pharm Pharmacol 29 Jpn J Pharmacol 29 Pol J Pharmacol Pharm 27 1 2 3 ... 19 1 2 3 ... 268 Top Terms Publications Analgesics 2,626 Animals 2,622 Rats 2,622 Morphine 2,525 response to morphine 2,290 Analgesics, Opioid 1,290 Analgesia 932 Naloxone 814 Rats, Sprague-Dawley 782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700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Drug 699 Receptors, Opioid 684 Rats, Inbred Strains 675 Pain Measurement 641 Pain 597 Mice 505 Drug Tolerance 461 Reaction Time 441 Spinal Cord 438 opioid receptor activity 420 1 2 3 ... 268 1 2 3 ... 323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Bodnar R 39 Bhargava H 36 Pasternak G 30 Holtzman S 30 Yaksh T 25 Porreca F 21 Han J 21 Wiesenfeld-Hallin Z 21 Besson J 21 Xu X 20 Roques B 20 Kayser V 20 Guilbaud G 20 Mayer D 19 Fields H 18 Colpaert F 17 Dickenson A 16 Ferreira S 16 Fournie-Zaluski M 15 Malec D 15 1 2 3 ... 323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2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