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黑名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成绩好不代表一切——英国大学录取时的黑名单【转载】
热度 4 halcon 2011-7-13 17:58
http://www.bbc.co.uk/ukchina/simp/uk_life/tenglong/110712_tenglong_uni_admission.shtml “黑名单”大白于天下 录取竞争激烈的英国一流大学都有一份不成文的“黑名单”,列出它看不上眼的“软”学科(non-preferred soft subjects),读A-level准备考大学的学生如果选择了“黑名单”上的科目,可能会大大影响自己的录取机会。 一直以来,这只是考生、家长的揣测和传言。这样的“黑名单”谁也没有见过。 现在,由牛津、剑桥和代表18所英国一流大学的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联合公布的报考指导原则,终于第一次证实了,在大学录取者眼里,选修科目的确有“软硬虚实”之分。 学科分“软”“硬”,全优也有忧 这份名为《知情后的选择》 Informed Choices 的手册告诫学生, GCSE(中学会考)和A-level取得优秀的成绩固然重要,但选修大学眼里的“硬”科目是关键 。 “至关重要的是,学生要避免因选择的学科不能够让他们具备读大学所需要的技巧和知识、或不能够 有效的显示他们具备攻读某个专业的才能,而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 手册警告说,如果不选修至少两门“工具性科目”(faciliating subjects),“许多竞争激烈的大学专业将不会为你打开大门”。 换句话说,避实就虚选修“软”科,即便是全优,也会被拒之门外。 手册列举的它认为有用的 “硬”科目有比如数学、英语、纯科学、外语 等。 它称之为“职业性或实用性”(vocational or have a practical bias)的“软”科目有比如,传媒、艺术、设计、心理、商务、法律、摄影等。 而且,根据手册, 即便看上去与报考的专业不相干,也应该选择“硬”科。比如,有些大学的法律专业并不要求A-level 选修法律,而要求历史。而读历史专业,有些大学并不要求A-level 选修历史,而要看英语成绩 。 破解密码与鲤鱼跳龙门 “黑名单”的公布,是从政府大学教育主管官员、学生、家长、老师到大学报考指导专业人士多年呼吁力促的结果。 公立学校的学生得不到像私立学校那样周密的报考指导,而私立学校与一流的大学都建立有密切的联系,能够“破解”大学复杂的入学要求。 手册的执笔人,大学报考指导贾德纳( Andy Gardner)至今仍记得促使他力推公布这样的指导原则的那一刻。 那是5年前的伦敦政经学院的开放日(英国的大学每年都定期举办开放日,open day, 为有意报考的学生提供咨询,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校)。忽然,一位姑娘开始轻声抽泣,另一位也跟着呜咽起来。 贾德纳问那位姑娘怎么了,姑娘回答:“他们刚说了哪些科目是他们看不上的,而我选修了其中的两门,会计和商务。我现在根本没机会了。” 贾德纳说,指导手册对学生,特别是公立普通中学和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争取最大机会考入一流大学,有重要的意义。 英格兰地区上私校的学生占总学生人数的7.2%,却占了牛津、剑桥学生总数的46.6% 。教育慈善机构Sutton 信托刚刚公布的调查显示,2007-2009年间,英格兰5所中学考取牛津剑桥的学生人数,超过其它2000所中学考取牛津剑桥人数的总和。这5所中学中,4所是私立学校。 专业人士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一方面,公立学校的学生得不到像私立学校那样周密的报考指导,另一方面,私立学校与一流的大学都建立有密切的联系,能够“破解”大学复杂的入学要求。 英国负责大学教育的部长维勒茨(David Willetts)说,手册的公布对“促进社会流动能力和上大学的机会有重要意义。如果大学有禁选的科目,那最好公之于众,而不要当作机密。” 然而,维勒茨说,英国的许多中学校长为了保持学校在排行榜上的地位, 仍在鼓励学生选修“软”科,耽误了优秀学生的前程 。 报考指导手册发出的信号再明确不过了:如果想提高自己考入一流大学的保险系数,读A-level时,就要知难而进,选择一流大学眼里的传统科目。 “你是想避免挑战吗 Are you trying to avoid a challenge ”?这是手册提给考生的问题。
3809 次阅读|7 个评论
建立记者“黑名单”凸现我国新闻监管的缺位
热度 1 zbt92 2011-6-15 11:50
文 / 水博 据人民网报道,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卫生部共同主办的“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座谈会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毛群安主任说,为了打击或者遏制一些极个别媒体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要加强传播的监控,如果哪一个很大的误导公众的信息,我们把这个情况要向新闻媒体宣传,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我们也将建立黑名单。 此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这非常容易理解,因为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记者群体,对社会舆论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显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工作多一种监管的方式。然而,对于主要通过新闻媒体接受信息的社会公众来说,建立这种“黑名单”,减少无良记者的造谣欺骗,则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 新京报的反驳文章担心“ 能否因为报道中有瑕疵就认定媒体和记者有‘误导人民’的主观故意?显然很难。而该官员说认定的标准就是要看‘有意还是无意’,这不得不让公众担心,有关部门将按照自己的主观标准来开列这份‘记者黑名单’”。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新京报的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可以要求卫生部门在公布黑名单之前,先通知记者本人,记者本人对于错误的报道可以做出相应的解释说明甚至公开道歉。这样不仅可以洗清记者有意误导的嫌疑,而且还可以帮助消除错误报道的不良影响。同时,如果记者本人确实是有意误导公众,并且坚持错误报道不肯澄清和道歉,那么把这样恶意造谣的记者记入黑名单,对于保护广大公众的知情权,和维护记者群体的整体的形象,都是有益无害的。 新京报的文章还担心“如果真是那样,每个部门都用自己的标准开列一个记者‘黑名单’,那么谁还敢搞舆论监督,谁又能搞成舆论监督?如此,舆论监督的环境将急剧恶化,当然也无法体现中央多次强调的‘创造条件让人们监督和批评政府’。” 新京报的这种担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新闻媒体本身负有监督政府的重要责任,但是,如果政府部门出于对某个揭露其问题的记者不满,利用权力把敢于揭露黑幕的记者也列入黑名单的话,确实存在着一个谁来监督政府的问题。不过,实际上这种担心,也没有什么必要。从我国多年的实践来看,政府官员抗拒新闻监督的现象并不少见。别说政府官员利用权利把记者列入黑名单,就是政府官员派警察抓记者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然而,结果会如何呢?中国新闻记者协会作为保护记者权益的组织,必须要对记者的遭遇到各种不幸提供帮助。事实证明,一旦通过媒体把政府部门非法抓记者的事情公布于众,立即就会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对滥用权力的政府官员形成巨大的压力。一般来说滥用权利抓记者政府负责人,都会得应有的惩罚。当然,也有个别情况是,记者本人确实涉嫌犯罪了,尽管被抓后曾经得到了媒体的舆论广泛支持,最后,也不得不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 相对于记者被抓捕,被列入黑名单的威胁恐怕不会更大?但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的记者都不害怕被政府抓捕呢?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自己的报道是实事求是的,即使被抓捕了,也会受到记协、社会舆论和法律的保护。同理,如果某政府部门胆敢利用权利把勇于揭露他们的记者列入黑名单,记协、舆论和法律都是保护记者权益的最好武器。威胁、报复记者的责任人,同样也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新京报的文章还说“即便果真有些媒体和记者有意误导,影响了大众乃至其他公民的权利,自有主管部门来追责。如果媒体报道和记者行为触犯法律,构成侵权,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纠正。政府部门也可以将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决不能按自己的标准、自己对此进行评判,进而建立什么‘黑名单’。” 这种说法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在实际当中却根本就行不通。相反,现在我们却极需要采取某种措施通过制止误导宣传来真正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不被欺骗。由于,我国目前和没有《新闻法》,对于有意误导公众的媒体和记者的追究和处罚还没有严格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在执行现有新闻监管的法规和条例的时候,往往只重视危及社会稳定的政治性错误,而对于非政治性的误导宣传,却常常疏于监管。以至于我国却有一批媒体记者,经常可以利用敢于发表非政治性“有意误导”宣传的文章,而获得某种意外的名、利。 例如,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汪永晨,在怒江开发和水电问题上通过的各种造谣宣传,不仅获得了国外极端环保的数万美元的奖金,而且还获得了 2007 年中国年度绿色人物的称号。另一位公开造谣说中国的水资源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叫嚣水电开发该降温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章轲,不仅从来没有受到“有意误导”舆论的责任追究,而且也曾被提名为中国的年度绿色人物。显然,我国目前的现实就是,某些有意误导的记者不仅没有受到追究,而且,还能得到某些谣言受益方所给予的某种名利。 新京报的文章想当然的认为“即便果真有些媒体和记者有意误导,影响了大众乃至其他公民的权利,自有主管部门来追责”。但是,根据我们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汪永晨、章轲等记者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看,说明我国目前对非政治性的新闻监管基本上不存在。新京报的文章还认为“政府部门也可以将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决不能按自己的标准、自己对此进行评判,进而建立什么‘黑名单’。” 我觉得这种说法,即不符合实际,也不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政府部门当然也可以将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但是,如果在有关部门不予理睬,或者不进行处理,不能消除相应的社会影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听之任之,任凭造谣记者误导社会公众,让谣言任意传播,让造谣记者名利双收?鼓励更多的记者去如法炮制的造谣吗? 如果一个政府部门真的是,对社会的公众负责的话,那么在有关新闻监管部门对造谣记者不批评、不处罚、任凭谣言到处泛滥误导社会公众的情况下,为什么就不能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以列入黑名单为手段,要求造谣记者必须对错误报道作出必要的澄清和道歉呢?我觉得卫生部的这种做法,恰恰是他们在我国新闻监管严重缺位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保障广大公众知情权的好办法。大家知道,美国是最强调新闻自由的,美国的司法不仅要充分保障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同时也要保护他们在监督的过程中犯错误的权利。但是,美国的记者也必须要对任何“有意误导”的错误宣传承担法律责任。 按照新闻从业人员的标准,任何为了某种利益敢于利用媒体“有意误导”公众的记者,都应该被清除出记者队伍。否则,一定是对新闻监督权和公民知情权的巨大威胁。在当前我们国家尚没有《新闻法》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情况下,建立造谣记者的黑名单,不失为一种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有益尝试。黑名单制度既不会剥夺记者的监督权,也同样不会剥夺记者犯错误的权利,但是,却能够把“有意误导”的造谣记者记录在案,减少他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我们不要小看某些非政治性的误导宣传的社会危害性。前面提到的造谣在记者章轲所宣扬的我国水资源开发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水电开发过度的谎言,不仅严重地误导了公众,也欺骗了某些政府部门,这种谎言曾经被国家环保部当成了叫停了金沙江水电的理由之一。以至于我国“十一五”规划开工的大型水电项目,很多都未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不得不大力的发展燃煤发电。因而导致我国的煤炭用量急速上升,能源结构严重恶化。不仅造成我国国内的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矿难频发,煤炭价格急剧上涨,煤电矛盾激化,而且也由于我国排放了与我们经济越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温室气体,而在国际上遭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批评。 直到去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特大干旱,造成了人畜饮水的严重困难,水利部门公布的我国云南省水库蓄水量还不足水资源的总量 7% ,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决不是当年造谣记者章轲所宣传的 80% 以上和 100% 实际上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还是相对丰富度的不要说开发 80% , 100% ,就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水资源开发程度,能达到国际的平均水平,我们去年的西南大旱,也根本就不会造成任何灾害。 误导宣传对于食品卫生行业和人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则更为严重,今年 4 月份有媒体称,用来催熟香蕉的农药催熟剂乙烯利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还会让人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该报道一经传播,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短短两天,海南的香蕉销售量及价格急剧下降,价格跌幅达 50% ,这对蕉农造成了重大的伤害。后来虽然证实乙烯利是一种无毒有机化合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果实成熟,对人体无害。但是这则不实报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在短时间进行修复是非常困难的,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挽回的。如果,我们有了黑名单制度,那么食品监管的部门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据,并要求记者对自己的错误报道作出澄清说明,甚至公开道歉。这对于减少欺骗宣传的传播,绝对是最有力方式之一。 大家一定记得曾经欺骗很多人张悟本的绿豆,李一道长的骗术,都有与某些记者不负责任的误导宣传不无关系。如果有了黑名单制度,让那些曾经进行过错误宣传的记者们,有一个当众改错和澄清说明的机会,无论是对于记者本人,还是对于我们这个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某些记者坚持要骗人,把他们列入黑名单,让人们对他的欺骗性有所警惕,又有什么不好呢? 总之,我们不要忘了政府部门公布黑名单的行为也同样逃不脱舆论和民众的监督。而在我国当前新闻的政治监管异常严格,而非政治监管又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黑名单不失为一种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维护新闻媒体工作者形象的好办法。在我国还没有正式实施《新闻法》之前,建立造谣记者的黑名单应该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和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提倡和推广。
3782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今拍案41:卫生部将要弄个“记者黑名单”!
热度 3 QFL 2011-6-14 10:31
当今拍案41:卫生部将要弄个“记者黑名单”!
据报道(http://news.sohu.com/20110614/n310049092.shtml):“ ( 卫生部 )目前正在打造一个健康的媒体报道平台,就是希望组织更多健康媒体,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为了打击或者遏制一些极个别媒体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要加强传播的监控,如果哪一个很大的误导公众的信息,我们把这个情况要向新闻媒体宣传, 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我们也将建立黑名单 。 ” 路人皆知,天朝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多少,估计难以数清楚; 故按理说,卫生部官员们应该得忙地要死要活的,否则哪还对得起自己的那副正义凛然的表情 。然而,他们又好似很清闲,以至于清闲得要去扫他人家的瓦上霜了。再说了,记者若犯法,自有非卫生部门干涉之。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首“走进新食代”歌,给人感觉是很感慨,故转帖过来,与搞食品监督等有关的公务员们共勉之:“ 总想对你表白, 三聚氰胺对人体无害, 总想对你倾诉, 地沟油作美味饭菜,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临危不惧走进新食代, 啊 - 啊 - 啊, 我们临危不惧, 走进了新食代。 我们吃着苏丹红, 河蟹化雨看未来, 我们吃着染色的馒头, 强身健体壮起来。 一身是毒的生意人, 带领我们走进那新食代, 新奇事情无限精彩。 让我告诉世界, 大头娃娃多么可爱, 让我告诉未来, 中国培育着新胚胎, 勇于创新的生意人, 带领我们走进那新食代。 啊 - 啊 - 啊, 带领我们走进, 走进那新食代。 我们吃着苏丹红, 河蟹化雨看未来, 我们吃着染色的馒头, 强身健体壮起来。 赚黑心钱的生意人, 带领我们走进那新食代, 新奇事情无限精彩。 ”( 曹大侠如果能用那浑厚的男中音唱出来,然后给大家传上音频,估计是非常精彩的 。) 可喜地是,也有报道 ( http://www.zghdjk.com/food-out/139779.htm ) 说:“ 中国对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9.8%以上 ”,这真是很 具有赞美意味的。 由此可见,天朝还是有能力生产出高质量、高安全的食品的 !!! “ 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多年超99.8%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1227 次阅读|3 个评论
谢谢科学网编辑,兼一点批评
热度 2 montec007 2011-4-16 00:51
我原来一直以科学网编辑只是手动控制“精选博文”这一个栏目,而首页其他栏目中的文章都是根据读者推荐数由计算机自动排序生成的。结果今天突然发现,我的一篇快要作古、只有三位朋友推荐的文章,被荣幸地显示在“人文社科”栏目的首页下,标题是 君子不君子,谁说了算? 嗯,谢谢科学网编辑,没有因为我的绝交事件将我打入黑名单。心怀感激。 可是我和大多数臭文人一样,吃了别人的东西还要嘴硬说闲话。 我想说的是,其实你们推荐错了,至少我不认为那篇短文值得推荐。非要推荐,还不如直接推荐我文中所推荐的那位书法美女的短篇小说。 至于君子不君子,谁说了算?大家有没有看?书法美女说,不是白衣上帝,当然更不是上帝他大哥,是如来!如来,才强悍而不需要理由。 希望大家都是如来! 批评编辑的风声一阵一阵。我极少批评编辑,怎么做是你们的自由和权利,能给我一个说话的自由我就很满足了。不过,我还是建议编辑们认真考虑一下梁进老师的建议:在给博文戴花时,顺带签个名,好不好?这样,让得到小红花的小朋友也更有一种荣誉感。 希望编辑不做如来!
个人分类: 三生有幸|3091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黑名单应该设置有效期
热度 1 wliming 2011-4-14 18:02
最近科学网黑名单的问题被揭露出来,一些网友非常明确地认为, 科学网肯定有黑名单 。虽然编辑们说没有什么黑名单,但我个人还是觉得,黑名单是肯定有的,而且还有红名单。这也不算多大的不正常。不过,我觉得,黑名单应该设一个有效期。网友一时激动,一时情绪失控,发表不合时宜的博文和评论总会有的,编辑们给人一个网友改正的机会嘛还是应该的,总不能给网友判无期徒刑吧。
个人分类: 人生|1265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网肯定有红名单
热度 18 QFL 2011-4-13 22:52
科学网肯定有红名单
近来,一些博友又开始质疑科学网博客是否有黑名单?于是,遭到科学网信誓旦旦地断然否认! 本博在科学网开博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对科学网上的奇闻异事虽不很了解,但也略有一些耳闻。另外,科学网编辑也号称:“ 编辑部对博客首页拥有管理权限 ”。再通过个人观察,于是本博 以小人之心 而恶意揣度: 科学网存在一个暗箱操作的“ 红名单 ” ! 能上红名单者,肯定是频频在出现在首页上 ,尤其是在“ 精选博文 ”、“ 特别推 荐 ”或“ 博主名录 ”; 虽然博文写得好,但无职位、职称、官位的后生小子们目前肯定上不了红名单,例如研究生们 。 在这个“ 红名单 ”里,数量不多,有不“惹是生非”的老好人式人物,或传道授业,或宣传科普人文,或弘扬主旋律;有非常牛气的博主们:例如,有老博主们(指博客年龄)虽然博文的数量没有多少,且质量也不过尔尔、甚至是N月都不上传一篇博文,但却频频在“ 特别推荐 ”上露尊容,更不要说常常在“ 博主名录 ”里亮大名了;有职位牛气的新博主们,博文也是不那么受吹捧,但却 有个很响响亮的职位或职称 ,照样能频频出现在“ 特别推荐 ”或“ 博主目录 ”里;更有些博主们,实在太牛了,牛得甚至可以不鸟编辑们之迎合,一不随心意,立马习惯性地摔袖离开,可滑稽地是,靓照或大名依旧在“ 特别推荐 ”或“ 博主目录 ”里依旧闪耀着光芒。 不过,科学网上似乎也有一些很有个性的博主,常上科学网的三类“排行”榜,其资历、职位或职称也是大大的,也在科学网上赫赫有好名声,其博文观点更是犀利,但却从没在“特别推荐”上露个尊荣;于是,我估计:科学网编辑应该也想巴结这些老人家们而把他们列入“ 红名单 ”,可人家根本不鸟“ 红名单 ”,所以不屑于让靓照出现在“ 特别推荐 ”。 最后, 本博特别声明: 以上文字,纯属娱乐八卦,若有雷同之处,则纯属巧合;故 谢绝好事者进行对号入座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339 次阅读|46 个评论
说说立委的心疑的“黑名单”
热度 1 liwei999 2011-4-13 01:43
立委按:镜兄说了我正想说的: 科网上具体的“黑名单”大约没有,但是并不妨碍人们(编辑)对一些ID有“偏见”。 偏见人人得而有之,也没什么大惊小怪了。我是从来不相信什么黑名单黑箱操作的流言,但是如今的信息爆炸的世道,不用一些大胆怀疑的词句,恐怕引起不了官方的注意,也只能限于网友留言和博主嘀咕几声。如今好了,至少确认自己不是不受欢迎的人,还可以在这里赖下去。说实话,如果存在偏见,一多半也是我受到镜子的连累,但我是情愿的,没有办法。镜子的“异调”,虽然不中听,我以为是良药。虽然有故作高深小视群雄之嫌,我却没有看到玩世不恭,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相反,我看到的是苦口婆心,看到的是报国无门的学者对后来者的谆谆教诲。换句话说,镜兄态度上虽有改进余地,可以更加谦虚谨慎一点儿,更加与群众打成一片一些,但内容上镜子绝对是认真的,一贯的,是对事不对人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是热爱祖国的。 话只能给听得懂的人听。说说立委的心疑的“黑名单”。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12/2011 04:21:52 世界上大凡是口说科学的人,基本上做事与科学无关。不作科学上的 事情能理解科学的人不为多数。因为做科学的人尚不能充分理解呢,一般百姓也就甭提了。 从立委那里学来个“爬(攀)藤族”的新说法。国人教育孩子的做法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镜某这里也自然有压力,因为处在一个“不考上个北大清华伍的”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的圈子。但是人的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孩子的“早期教育”当中这类问题尤其突出。比如说数学中的“空集合”的概念,初中一年级孩子的水平就不能很好理解。 什么都没有的“集合”如何能存在呢?初中一年级孩子很难理解,而高一的孩子理解起这个概念来就很简单了。就差这三年的时间。而对于有些东西的理解,人很可能是要差一辈子。这就是所谓的“不开窍”。 科网上具体的“黑名单”大约没有,但是并不妨碍人们(编辑)对一些ID有“偏见”。有些道理也只有过来的人才能理解。尤其是对大家都“偏爱”的科学,不少人以为读了几本书就得到科学的“真传”了。很可惜,科学这个事情很有些奇怪:以为是知道了便是尚未入门的证明。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网是否真有黑名单?
热度 6 xqhuang 2011-4-12 15:50
科学网是否真有黑名单?
科学网是否真有黑名单? 李维和镜子先生发现自己的博文已经很久没有在首页露面了,怀疑被人动了手脚,疑问:“ 我该不是上了科学网黑名单 ?” 也曾听说科学网有所谓的“黑名单”,我一直认为这是无聊的传说。不过科学网编辑部对镜子质疑的回复,实在耐人寻味(见上图)。我的问题是,镜子是没有被“列入黑名单”,还是科学网就没有设定所谓的“黑名单”?根据编辑的回答,问题的答案似乎更像是前者,那么是否可以推论,“黑名单”并非传说,我的理解正确吗? 借用镜子的一句话:“我该不是也上了科学网黑名单?那还折腾个啥啊?” 当然,是否真有黑名单,还期待编辑进行权威解释!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2704 次阅读|11 个评论
请问编辑部:真的有“黑名单”吗?
热度 5 xcfcn 2011-4-12 15:40
请问编辑部:真的有“黑名单”吗? 博主按:我的发问没有恶意,因为“编辑部有黑名单”传闻了很久了。而且编辑部在李维老师那里的回答让人误解。 李维 老师在博文中 突然想起来,我是不是进入科学网黑名单了? 编辑部第一时间做了回答,看了编辑部的回答后,我有了这样的疑惑,于是发问: xcfcn 2011-4-12 15:20 李维 老师,您好!您的博客并没有被“列入黑名单”, ————请编辑部回答一下,真的有传说中“黑名单“一事吗? 坦率地说,我从来都觉得“编辑部有黑名单”是谣言,虽然经常有这样的耳闻,也有不少博主受到“特殊待遇”,如鬼王,二傻,蒋科学、王号等。但我也仅仅认为那是他们的文章内容 / 风格不适合编辑部正式推荐而已。但是,编辑部的这次回答让我不得不怀疑“编辑部有黑名单”可能是真的。所以特别请编辑部答疑,如果有,大方说出来,如果没有,也可以借此辟谣。 科学网编辑部 2011-4-12 15:47 您好,编辑部并没有设置博客“黑名单”,博客的管理规则如下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do=blogid=275127 ,编辑部对博客首页拥有管理权限。 博主回复 (2011-4-12 15:52) :谢谢回答和澄清。 但是你在李维老师那里的回答真的会让人误解。
个人分类: 杂论|14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立委微博:我是不是进入科学网黑名单了?
热度 7 liwei999 2011-4-12 11:57
前几天,有网友发现我的帖子进入不了首页新到,怀疑有手脚 (见 anonymity 网友的留言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429924 )。我笑道,堂堂高级知识分子的科学网,不会有黑箱吧,一定是bug。 今天突然想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在首页露面了。难道我和镜先生的帖子江河日下,突然如此不堪? 一个幽灵,一个幽灵一样的鬼想法突然挥之不去:我该不是上了科学网黑名单?那还折腾个啥啊? 私字一闪念,谢绝大批判。我闭门思过,自我批判去也。科学网得罪处,我改日头脑清明时分道歉、认罚。
个人分类: 其他杂碎|3369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评论:“皮革奶”罪魁祸首是管理机制
zhao1198 2011-2-18 17:15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余以为   “皮革奶”被列入了农业部监测的黑名单。前不久农业部下发了“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2010年相比,这次监管计划更具体,要求也更严格。   在“三聚氰胺奶粉”风波过后,有不良分子用“皮革水解蛋白粉”加入奶粉中,提高蛋白成分,人称“皮革奶”。“皮革水解蛋白粉”是指皮革加工中的下脚料,其中的皮屑和毛发,用化学方法分解过滤制得的蛋白粉。用途不明,可能用于喂牲畜,也可能用于喂小孩。   2009年4月份,都市快报追踪报道过一起“皮革奶”事件,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公司多个批次牛奶中被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粉”,该企业法人代表毛建华等3人被刑拘。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到公开查处和报道为止,“皮革奶”的存在一定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无论如何,在“皮革奶”没有泛滥成灾的时候,农业部就列入监管目录,而且公开报道,我们心怀感激。“皮革奶”事件被报道无疑会造成国民恐慌,引起对国产 奶业又一波信任危机。报道危机,臭了一个产业;不报道危机,为害一代人、数代人。国产奶不喝,可以喝进口奶。孩子喝坏了身体,我们去国外进口孩子?无论如 何产业利益都不能高于国民的安全。   “三聚氰胺奶”“皮革奶”风波,除了饮用的消费者受害之外,整个牛奶产业链,包括农民、收购站、奶 厂和经销商,也是受害者。后者因名誉和道德形象,受害时间长强度大,但是牛奶行业利益却缺乏具有相应权力的组织,捍卫自己的共同利益。也缺乏高效的司法机 制,通过消费者和企业个体维权来维护行业秩序。这是当前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的两个制度性肇因。   虽然“三聚氰胺”和“皮革奶”被列入农业 部监管名单,但是只要没有可靠的追究机制,肯定还会冒出创新品种。蛆也是高蛋白,把粪便加工成高蛋白,制成“粪蛆奶”,谁敢打包票说不可能呢?或许还可以 “生物工程”和“环保科技”的名目申报科研成果,说不定方舟子愿意当代言人呢。   不要迷信科学,更不能迷信检测,实际上添加“三聚氰 胺”“皮革水解蛋白粉”不是应付消费者,两者都不会改善消费者的味觉或视觉体验,它是用来应付检测机构的。所以说“三聚氰胺奶”“皮革奶”的罪魁祸首是不 合理的管理机制,而这套机制经历无数次风波之后纹丝不动。非但如此,它还在以问题解决者的姿态指点江山。   同样基于生活经验,可以肯定地说,“皮革奶”或有或无,与农业部或者质检部门官员的个人利益无关。赋予一个利益无关者以监管权力,显然是靠不住的。   解决之道是由利益相关者成立没有官方背景可依仗,完全自主自谋生路的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负责监管。一旦出现危及全行业共同的利益的重大事故,行业协会就得承担责任,并且解散重组。该协会的生命与产业安全同在,只有这样它才会尽心尽力去维护产业利益。 (责任编辑:梅智敏)
1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美合作抓捕案犯10余年 黑名单有上百人
xupeiyang 2011-1-20 19:29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0日16:31 环球人物杂志   中美要合作抓捕的案犯,至今仍有百余人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雷   在中美两国之间有这么一个合作小组,它没有常设的办公地点,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一切内部事务都属于“高度机密”,它瞄准的,却是两国共同关心的犯罪分子。这个小组,就是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以下简称“JLG”)。过去10多年间,这个小组促成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原行长余振东遣返,让福建亭江大毒枭王坚章落入法网,帮美方抓获了潜逃中国的案犯……如今,JLG黑名单上还有上百人。2010年12月,JLG第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美双方互向对方提交了最新潜逃的犯罪嫌疑人名单及相关材料。把他们缉拿归案,是两国未来司法合作的主攻目标。   上百人的外逃大名单   JLG是怎样工作的?上百人的大名单上究竟有些什么人?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所 长黄风。黄风曾在司法部工作了14年。2007年8月,他曾作为中国专家组的特邀顾问,赴美国参加了JLG反腐败专家 组工作会议。   黄风介绍,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其中特别提到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执法合作。1998 年5月,中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建立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JLG正式成立。   “JLG是一种磋商机制。中国方面大致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监察部和海关总署 ,由外交部牵头;美国方面包括司法部刑事局、联邦调查局(FBI)、国土安全部和缉毒署等,由国务院和司法部牵头。” 黄风对记者说。   成立之初,美方关注的重点是非法移民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钞等问题,中方则更关注抓捕外逃案犯和非法 资产追缴等问题。   目前,JLG下面还划分为很多个分小组,每年都会定期进行磋商。其中,执法合作分小组主要以中国公安部和美国 FBI为对口商谈部门,反腐败分小组则由中国监察部与美国司法部、国土安全部协商。   谈及中美双方最新递交的潜逃人员名单,黄风很慎重:“名单上都有谁这是机密,不可能向外透露。但从我国来看, 要抓的多是经济领域的犯罪嫌疑人,特别是一些外逃贪官。对这些人而言,美国是他们资产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创造了多个第一的“开平案”   在黄风看来,中国百姓第一次知道JLG,开始于中国银行“开平案”。2004年4月16日,逃亡美国的中国银 行广东开平支行原行长余振东被遣返回国。他的罪名是:涉嫌贪污、挪用巨额公款。   案件要追溯到2001年10月初,中国银行在联网监控时发现,账目存在高达4.82亿美元(约合31.94亿 元人民币)的资金缺口,事发地点被锁定在广东开平。原来,开平支行前后三任行长许超凡、余振东、许国俊沆瀣一气,利用 职务之便,大肆贪污挪用银行资金。他们通过购买地产、赌场洗钱、炒卖外汇和股票,将赃款转移至海外。甚至还有人让妻子 和美国公民假结婚,骗取美国国籍,为日后出逃做准备。案发后,3人均潜逃香港,后又经加拿大逃到美国。   2001年11月,公安部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并请美方就此案提供刑事司法协助,查找3名犯罪嫌 疑人及被转移到美国的犯罪资产。第二年12月,余振东在洛杉矶被美方执法人员拘押。为加速调查工作,中方从源头查找证 据,摸清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流程和资金流向;美方则根据案犯及其在美亲友的资金情况,反推犯罪资金的来源。最终,余振东 被遣返,并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许超凡和许国俊则于2009年在美国分别被判入狱25年和22年。   黄风告诉记者,中美在办理“开平案”时,相互合作,开创了我国对外刑事司法协助的多个第一:中方第一次向美方 提出刑事司法协助请求;中方第一次向美方提供长达15万页的证据材料;中方证人第一次赴美作证;中美之间第一次通过远 程视频技术进行听证;美方第一次向中方遣返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并返还355万美元(约合2354万元人民币)的犯罪 资产。   在六大领域合作   此后,中美执法合作在禁毒、打击偷渡、打击计算机犯罪、知识产权刑事执法、反腐败和司法协助等六大领域全面铺 开。   中美联手追捕大毒枭“亭江125”,是双方在禁毒领域的一次重要合作。“亭江125”指的是福建亭江人王坚章 。他1947年出生,江湖人称“亭江125”。王坚章靠在美国唐人街贩卖毒品发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贩毒集团。198 9年,他因贩毒在纽约被判服刑4年,刑满释放后回到香港。按规定,王坚章终身不准再进入美国。但他通过一些在美国的不 法分子远程操控,在纽约重建贩毒网。而且,王坚章刑满释放后,曾为美国司法部缉毒署当了一段时间的线人,非常了解美国 司法人员的工作方式,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2001年9月,美国司法部缉毒署向中国公安部禁毒局通报,正式侦控以王坚章为首的贩毒集团。中国公安部禁毒 局随后成立了代号为“125”的专案组,经过长达20个月的侦查,于2003年5月在福建将王坚章及其多名同伙抓获。   在知识产权刑事执法方面,中美也有过经典合作。2004年4月9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接到美方提供的情报 ,称居住在上海的美国公民古瑟瑞涉嫌通过互联网向美国非法销售盗版DVD。2001年起,古瑟瑞从中国一些不法商家那 里购买盗版DVD,除自己观看外,还在网上公开拍卖。尝到甜头后,他在网上揽下大订单,将盗版DVD销售到美国、澳大 利亚等20多个国家。   这是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跨国制贩盗版软件案,公安部高度重视,决定与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处合作。 2004年7月1日晚,古瑟瑞及其主要团伙成员在上海被抓获。   中美合作侦破跨国组织偷渡的首个成功案例,则是在最近才被披露出来。2008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张 江派出所在对社区情况核查时,发现一居民住宅内有大量低龄非沪籍人员频繁进出,经警方调查确定,该住宅是一犯罪团伙组 织偷渡的窝点。   这个团伙通过办理“留学”组织偷渡,其手续和方式看似很正常,赴美签证和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是真的。但实 际上,申请人的个人资料、学习成绩、家庭情况、银行存款证明等材料统统是伪造的,很多是团伙的美国合作伙伴为那些想出 国的人“量身定制”的。有了这些材料,一些人就可以到美国驻上海总领馆骗取赴美签证。事成后,每人需向团伙“蛇头”胡 某、单某支付16万元的人民币。   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会同浦东分局对此案进行了调查。侦破过程中,得到美国相关执法部门的大力协助。最终 ,中方在上海抓获涉嫌违法犯罪人员24人,冻结赃款51万余元人民币。   最大困难:没有引渡条约   中美双方合作不断深入的同时,困难、问题和不平衡也不断凸显。数据显示,2004年至今,美方共向中方提出了 49个刑事司法协助请求,涉及贩毒、逃税、贪污等,现已结案22件;而中方向美方提出过10个刑事司法协助请求,涉及 贪污、走私、洗钱等,现仅结案1起,其余均在办理中。   黄风认为,这可以说明,美国从中国方面获得的司法协助,要远远超过中国从美国得到的。同时,中国向美国遣返的 逃犯数量也远多于美国向中国遣返的逃犯人数。   “最主要的法律困难就是中美两国双边引渡条约的缺失。”黄风解释说,根据美国的法律,如果不存在双边引渡条约 ,则不能向外国引渡逃犯。目前,中美合作成功遣返的犯罪嫌疑人,都是通过替代渠道实现的,其中主要方式是非法移民的遣 返,即先把逃犯变成非法移民,然后再把他们遣返回国。但这种遣返方式程序繁杂、周期过长,加上美国移民法往往给予非法 移民较宽的法律救助和保护,因而,不能满足打击犯罪的实际需要。   有些案件还牵扯大量被非法转移的资产,所以,合作中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资产追缴。黄风说,因为每个国家对财产权 的保护都相当严格,法律体系也各不相同,所以,想从美国把非法转移出去的钱要回来就非常困难。   尽管还存在种种问题和分歧,但通过努力和磋商,中美双方的合作前景还是乐观的。而且,中国目前已经与世界近50个国家在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缔结了双边条约(协定),与35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与其他国家的司法合作,也会对 中美合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牙不好,别吻我
xupeiyang 2010-12-20 10:54
他(她)可能有传染病,不接吻。   1、 牙龈出血的人   你的牙龈出血,那么就可能传播口腔及血液系统的疾病,并且牙龈出血即表示牙龈或者牙周状态的粘膜屏障破损,也容易感染对方的口腔细菌及传染病。要知道,皮肤及粘膜屏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次层屏障,和铠甲一样,耐防止外界的污染、感染等等!   艾滋病就是个最直观的例子。如果你口腔洁净粘膜完好无破损,对方也一样,那么实际和艾滋病患者接吻也是相对安全的。    2、 口腔溃疡的人   这类人和上面的情况一样,也是存在之类的问题,并且有些严重的溃疡会和肿瘤相混淆。    3、 牙龈肿痛的人   牙龈肿痛即表示有炎症,本身口腔的致病菌就多,从而增加相互感染几率。    4、 牙列不齐、歪牙、暴牙的人   这类人牙列不齐,容易堆积细菌及结石,口腔细菌数量相对很多。当然,也有牙齿不齐但自身清洁很好,很干净的,那么就注意接吻时不要吧嘴巴碰烂就可以了。    5、 牙龈萎缩的人,牙龈呈灰暗色   牙龈萎缩本身就是牙龈或者牙周疾病的表现。牙龈晦暗,不是牙结石太多,炎症较重,就是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其它系统性疾病,也是需要注意的。    6、 有口臭的人   口臭实际是口腔疾病的一种表现,比如牙龈炎、牙周病。实际口臭的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导致的酸性及化学物如吲哚美欣,及硫化物等等出现的气味。    7、 有蛀牙的人   蛀洞也是大量细菌的藏身之地。    8、 有牙龈炎及牙周病的人   实际前面所说的口臭、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等等大部分都是这两种口腔疾病的表现,在这里具体再说说是强调它的常见性和重要性。牙龈炎、牙周病,口腔粘膜屏障基本都是不完整的,即自身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丧失,不但会向对方传播疾病,自身也会很容易被感染。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44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10大让你短命生活习惯黑名单
gem 2010-7-3 17:02
10大让你短命生活习惯黑名单 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很可能埋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据一家健康管理机构对成年人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发现,10种生活中人们不以为然的小习惯,都不幸上了健康黑榜。    第十名:喝过量咖啡或茶。适量的咖啡和茶对身体有益,过量却会刺激肠胃,影响睡眠。   小常识   关于咖啡:从最近国外媒体的报道来看,咖啡或许正引领着最新的健康饮食潮流。不过,别以为把手中的咖啡从中杯升级到超大杯,你就会变得更健康。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并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咖啡的好处已经达到要鼓励那些不喝咖啡的人改变习惯的程度。此外,也没有一个人找到了对健康最为有益的每天咖啡饮用量。对咖啡的反应更是因人而异:一小杯咖啡能让一个人变得焦虑紧张,但有些人就是喝上10杯,也还能整夜酣睡。咖啡与健康的关系,目前还没有严谨的论证,专家认为喝咖啡的好与坏因人而异。 关于喝茶:实际上茶分三类,绿茶、红茶、乌龙茶。这三种茶由于寒热之性不一样,对人体好还是不好,要看你的体质类型。绿茶都是凉性的,红茶是热性的,乌龙的性质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是平性的。喝茶要适当,茶喝多了就和吃某一种食物吃偏了是一样的。很多阳虚体质的人是喝绿茶喝出来的。绿茶喝得时间长了会出现虚寒症。如果已经习惯了喝茶,建议喝乌龙茶,因为它的性质比较平和。   第九名:喜吃烫食。吃得过热都会有损肠道和身体机能,平时多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缓肠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寿。   小常识   饮食进入胃肠,口腔和食管是必经之路。而高温饮食接触消化道、口腔黏膜会使其上皮发生破损、溃烂、出血等,如果反复受到不良刺激,就可能诱发癌症。因此,习惯于吃烫饭,喝热饮的人口腔、食管患癌的风险高。   专家建议,40岁以后要少吃麻辣烫。喜欢吃麻、辣、烫食物等而产生的口腔白斑与口腔癌的发生密不可分。它之所以会转化为癌,主要和局部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有关。这也是40岁以后最好少吃麻、辣、烫食物的关键所在,否则这些重口味食物会对口腔不断产生刺激,继而直接诱发口腔癌。因此,人过40应注意口腔有无白色的无法消除的粗糙斑块,若黏膜有粗糙、有异物感或味觉发生改变,应尽早求医。如有白斑,要常注意白斑变化,如白斑周围是否出现红斑、斑块变硬,伴有出血、溃疡等现象要特别警惕。   第八名:喝水太少。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田向阳表示,每人每天最好喝够2升水,晨起和三餐之间都应适当补水。   小常识   清晨慎补水:许多女人把起床后饮水视为每日的功课,图它润肠通便,降低血粘度,让整个人看上去水灵灵的。可是早晨怎样补水才更健康呢?其实,没有一定之规,早餐补水也要因人而异。   消瘦,肤白,体质寒凉的人,早晨不适合饮用低于体温的牛奶,果汁或冷水,可以换作温热的汤、粥。   鲜榨果汁不适合早晨空空的肠胃,即使是在夏季也要配合早餐一起饮用。   早晨补水忌盐,煲的浓浓的肉汤、咸咸的馄饨汤都不适合早晨,这只会加重早晨身体的饥渴。   餐前补水最养胃:吃饭前还要补水吗?那不是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吗?西餐有餐前开胃的步骤,其道理在于利用汤菜来调动食欲,润滑食道,为进餐做好准备。那么,饭前补水也就有着同样的意义,进固体食物前,先小饮半杯(约100毫升),可以是室温的果汁、酸奶,也可以是温热的冰糖菊花水或淡淡的茶水,或者是一小碗浓浓的开胃汤,都是很好的养胃之法。   多喝看不见的水:有的人看上去一天到晚都不喝水,那是因为由食物中摄取的水分已经足够应付所需。食物也含水,比如米饭,其中含水量达到60%,而粥呢,就更是含水丰富了。翻开食物成分表不难看出,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获得300~400毫升水分(有两怀呦)。加之日常饮食讲究的就是干稀搭配,所以从三餐食物中获得1500~2000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难。不如充分利用三餐进食的机会来补水吧,多选果蔬和不咸的汤粥,补水效果都不错。   第七名:用力排便。排便过于用力可使心脏收缩加强,血压会突然升高,诱发脑溢血。   小常识   老年人过分用力排便时,可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流的改变,由于脑血流量的降低,排便时可发生昏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者可引起脑血管意外,还可引起动脉瘤或室壁瘤的破裂、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由于结肠肌层张力低下,可发生巨结肠症,用力排便时腹腔内压升高可引起或加重痔疮,强行排便时损伤肛管、可引起肛裂等其他肛周疾病。粪便嵌塞后会产生肠梗阻、粪性溃疡、尿潴留及大便失禁,还有结肠自发性穿孔或乙状结肠扭转的报道。   第六名:弯腰搬重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海涌建议,弯腰搬抬重物,有可能损伤腰部肌肉以及腰椎间盘。最好蹲下来,将身体向前靠,使重力分担在腿部肌肉上。   小常识   弯腰提取和搬运重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工人搬运重物、妇女端放在地上的洗衣盆等。在这些情况中,如果不注意姿势,尤其是平日难得有机会进行重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者或家庭妇女,很容易造成腰骶部的损伤。   在弯腰提取和搬运重物时,最不利于腰骶部的姿势就是直膝弯腰的提取和搬运重物。因这种姿势下,腰椎由屈曲位直腰时,虽然臀大肌等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当弯腰超过90度时骶棘肌不起维持脊柱位置及保护韧带的作用,所有脊柱后侧的张力均由韧带来承担,起立时骶棘肌必须首先用较大的力量收缩,以伸展第5腰椎以上的躯干而将重物搬起,故极易造成腰骶部扭伤,而且直膝弯腰搬提重物,物体重心离躯干轴线远,必然也会加重腰背肌肉、韧带的负担,造成腰骶部肌肉、韧带的损伤。   正确姿势:先将身体向重物尽量靠拢,然后曲膝、曲髋,再用双手持物,伸膝伸髋,重物即可被搬起。这样,主要依靠臀大肌及股四头肌的收缩力量,避免腰背肌用力,腰部损伤的机会也减少了。另外,在搬移重物时,要注意使双膝处于半屈曲状态,使物体尽量接近身体,则可减少腰背肌的负担,减少了损伤的机会。 第五名:连续使用电脑3小时以上。长时间使用电脑会令人感到眼睛疲劳、肩酸腰痛,还会引发头痛、食欲不振、失眠等问题。   微波危害:电脑的低能量X射线和低频电磁辐射,可引起人的中枢神经失调。英国一项研究证实,电脑屏幕发出的低频辐射与磁场,会导致7~19种病症,包括流鼻涕、眼睛痒、颈背痛、短暂失忆、暴躁及抑郁等。对女性来说,还会出现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少数准妈妈还可能发生早产或流产。此外,长期从事电脑作业,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易全身疲劳,加上电磁辐射,女操作者乳腺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要高出30%左右。有关研究还发现,电脑的电磁辐射还会致癌。   视力危害: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地方,眨眼次数仅及平时的三分之一,从而减少了眼内润滑剂的分泌。长期如此,除了会引起眼睛疲劳、重影、视力模糊,还会引发其他不适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当休息,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补充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如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   组织伤害:操作电脑时重复、紧张的动作,会损伤某些部位的肌肉、神经、关节、肌腱等组织。除了腰背酸痛外,患上腕管综合征者,除了手腕疼痛甚至麻痹外,这些症状会延伸至手掌和手指。   呼吸系统危害:电脑散发的气体会危害呼吸系统。英国过敏症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办公设备会释放有害人体健康的臭氧气体,其主要元凶是电脑、激光打印机等。这些臭氧气体不仅有毒,而且可能造成某些人呼吸困难。另外,较长时间待在臭氧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还会导致肺部发生病变。   第四名:刚睡醒立刻下床。英国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指出,睡醒立刻起床,很可能导致血压忽然变动,引发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应躺5分钟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再起床。   小常识   要缓解睡前和睡后心脑血管压力变化对血管的伤害专家建议   1 醒后不要马上起来先床上再躺上半分钟;   2 从床上坐起后床边坐半分钟;   3 靠床边站立半分钟而后再下床活动这样渐进性的活动可让身体各器官适应变化减少猛然起床对血管的压迫避免摔倒等危险有利于心律的稳定。   第三名:如厕看报。坐在马桶上读书看报,势必延长排便时间,造成肛丨门充血,从而引起痔疮发作。此外,肛丨门充血还会误导神经系统,刺激排便感应器,使肛丨门长期感到坠胀。所以,如厕时还是不要一心多用为妙。   小常识   蹲厕时读书看报,会干扰大脑对排便传导神经的指挥,延长排便时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蹲厕超过3分钟即可直接导致直肠静脉曲张淤血,易诱发痔疮,且病情的轻重与时间长短有关。蹲厕时间越长,发病几率越高。因为久蹲不起会使腹压增高,引起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直肠上静脉扩张,静脉群关闭不严,静脉丛壁变薄膨出。经常如此,就容易导致痔疮形成。   此外,厕所里一般光线不充足,在里边看书。读报,也容易损害眼睛。   医生建议,在卫生间方便时,应力争在5分钟内结束战|斗,同时不断进行提肛训练,这样才能有效防治痔疮等疾病。   第二名:跷二郎腿。这个看似舒服的小动作,会使腿部血流不顺,容易造成静脉血栓、脊椎侧弯、腰椎间盘突出。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指出,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人,长时间跷二郎腿会使病情加重。   小常识   疾病一:可能引发腿部静脉曲张或血栓塞。跷二郎腿时,被垫压的膝盖受到压迫,容易影响下肢血液循环。两腿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麻木,如果血液循环再受阻,很可能造成腿部静脉曲张或血栓塞。特别是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老人,长时间跷二郎腿会使病情加重。   疾病二:影响男性生殖健康。跷二郎腿时,两腿通常会夹得过紧,使大腿内侧及生殖器周围温度升高。对男性来说,这种高温会损伤精子,长期如此,可能影响生育。建议跷二郎腿最好别超过10分钟,如果感觉大腿内侧有汗渍渗出,最好在通风处走一会儿,以尽快散热。   疾病三:导致脊椎变形,引起下背疼。人体正常脊椎从侧面看应呈S形,而跷二郎腿时容易弯腰驼背,久而久之,脊椎便形成C字形,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长此以往,还会压迫到脊神经,引起下背疼痛。   疾病四:出现骨骼病变或肌肉劳损。跷二郎腿时,骨盆和髋关节由于长期受压,容易酸疼,时间长了可能出现骨骼病变或肌肉劳损。坐公车时,如果遇到急刹车,交叉的两腿来不及放平,容易导致骨关节肌肉受损脱臼。   第一名:缺乏运动。2/3的受调查者达不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标准。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指出,运动量不足会引起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腰痛等一系列疾病。人们应至少保持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   小常识   推荐慢运动慢运动现在越来越受白领青睐,因其具有塑身、减压、美容、治病等功效,所以成为不少白领族的首选。对于压力大的白领,特别是女性来说,慢运动是更适合的一种运动。很多白领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忙了一天之后,如果下了班还要继续去健身房到跑步机上疯狂跑上4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而这时候做一些慢运动,比如瑜伽、太极、散步,能够使人的心情从焦躁变得安静。   事实上,慢半拍运动早已在国外流行起来,很多人长期坚持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法。在离家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下车步行回去;周末到近郊散步,在耐心慢慢走的同时,收获身心的健康和愉悦。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2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利在可能发生的强震黑名单中的位置
杨学祥 2010-3-2 07:06
智利 在可能发生的强震 黑名单 中的位置 杨学祥 2007 年 9 月 7 日 ,我在《上海热线》《 绿色论坛》栏目发表文章: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可能发生的强震名单。智利虽然列在其中,但在八名名单之外。资料来自 2007 年 8 月 7 日 以前的网上文章,智利地震的风险可能被低估,也可能资料收集不全。在强震历史名单中,智利排名第一,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20 世纪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首发年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首发年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10 、 2014 、 2018 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 图1 球面地壳下沉受到挤压而收缩 图2 球面大洋地壳下沉推动大陆分离或插入大陆之下 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板块的整体下沉受到周边板块的阻碍,因此,地震具有东西对称,南北呼应的特点。一处破裂导致对称点受力增强,日本冲绳 7 级地震和智利 8.8 级地震在 2 月 27 日 先后发生就是实例,它们分别位于西北太平洋沿海和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对称点上。有专家认为,太平洋东岸还有 7 级以上地震,根据对称性和日本冲绳 7 级地震在 2 月 27 日 发生的事实,西太平洋沿海也有发生 7 级地震的可能 。 地震发生是一个随机事件。如果日本冲绳 7 级地震和智利 8.8 级地震在 2 月 27 日 先后发生的时间颠倒,特大地震就可能发生在日本而不是智利,按大震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的预定循序,日本地震应该先于智利发生。 日本是幸运的,在这次大地震中侥幸脱险;日本也是不幸的,酝酿已久的大地震能量终久会释放出来,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我们还无法预知大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地点,但地震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拉马德雷周期。我们已经感觉到它的存在,历史提供了相应的线索。强震活跃期的到来已经得到部分专家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2. 杨学祥 . 对 2010 年的灾害预测得到多次证实:智利地震 . 发表于 2010-2-28 2:01:03 科学网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258 3. 杨学祥。学术争论:下次大震发生在哪里?发表于 2010-3-1 4:40 :0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588 附件: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可能发生的强震名单(修改稿)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 2007-9-7 上海热线 绿色论坛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可能发生的强震名单               杨学祥 1 .未来强震的总体趋势 科技日报波恩 1999 年 12 月 27 日 电 记者顾钢报道:据德国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透露,该中心最近绘制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搜集了地球最近 500 年来的地震数据,并结合地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绘制出了这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这张彩色分布图根据不同地区地震风险的强弱分成 4 个等级、 8 种颜色。从图上可以看出,地震风险最高是在欧亚接壤的土耳其、伊朗和我国西部一带;日本列岛、台湾、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西海岸、墨西哥、秘鲁、 智利 一带,地震风险最低的是俄罗斯、非洲大陆、加拿大和巴西。 1999 年土耳其、希腊、台湾等一连串地震表明,尽管地球的年龄已到中年,但还是非常活跃,未来地震还将是威胁人类的最难预测的自然灾害 。 1999 年全球地震趋于强烈,原因有二: 其一是, 1997-1998 年发生了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1998-2000 年发生了连续两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转换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 40 -60 厘米 ,破坏了原来的地壳 均衡,致使洋壳相应降升 13 -20 厘米 ,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我们称之为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 其二是,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结束,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开始, 1999 年处于转折点。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中太平洋海面降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太平洋海面升高。由此也会引发太平洋跷跷板运动 。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16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7 次,在 197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2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2 .未来强震的时间循序 我们收集 1999 年以来网上关于大地震的报告,按地震发生的时间循序排列,仅供研究者检验和讨论。 2.1 在未来 5 年内大地震将袭海湾 2006 年 4 月 17 日 ,美国地质学家发出的一份最新的全球地质调查报告表明,在全球各大陆地板块中,目前最为脆弱的就属于中东海湾地区了,科学家预测,在未来 5 年内,海湾地区将会发生 1906 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该份报告表明,这次地震将会超过 7.9 级,死亡的人数将会超过数百万,损失将达数千亿美元。地质专家警告海湾地区的居民要作好预警准备,因为这次世纪性的地震可能随时都会降临,专家还表示,引起这次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国家任意开采石油及肆意开发地下核设施 。 2.2  洛杉矶面临大地震 损失或高达 1500 亿美元 中新网 2007 年 9 月 6 日 电 俄新网消息,洛杉矶地壳断层内部运动目前在整个观测史上达到峰值。俄罗斯科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成为在未来几年内发生毁灭洛杉矶市的毁灭性地震的原因。据学者估计,这场可能发生的灾难将带来 1500 亿美元的损失。报道援引位于美国圣迭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组组长吉姆奥尔辛的话说,截止目前,断层南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约为 70% ,地震强度将达到里氏 8 级。洛杉矶位于地震活跃地带。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估计,这一地区的地震活跃性在整个监测期间达到最高值。在距洛杉矶以北 160 公里 的滨海地区的平原地带,确实发现了地壳大裂缝。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实验室主任阿历克谢扎维亚洛夫表示,除了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之外,加利福尼亚滨海地区还有几个相邻断层。其中地壳断层的内部运动甚至比这一断面更为强烈,这些构造很快也可能演化成为构造运动,这将加重局势。报道说,加利福尼亚人已经开始启动使可能发生的地震后果最小化的工作 。 2 . 3 未来台湾西北部发生大地震机率较大    2000 年 7 月 6 日 台北消息 台湾高雄私立高苑技术学院地震预测研究室教授郑魁香,近日发表台湾地区 2000 年至 2010 年的地震危险图,对未来 10 年岛内地震活动程度、地震可能造成灾害的风险进行图像展示。郑魁香依据台湾地区 100 年来的强震潜势分析结果,绘制成这幅未来强震预测的地震危险图。他表示,未来地震风险图显示,岛内东部 3 个地震带未来 10 年的地震风险都属于极高,从地震所产生的损失风险看,未来 10 年台湾东西部 6 个地震带中,仅东北角的硫台地震带与西部嘉南地震带会有损失风险 。   人民网 2005 年 12 月 26 日 电 据台湾媒体报道,曾有台湾学者表示,台北 101 大楼的重量有可能压迫到地下的断层带从而导致台北增加地震发生的机率。对此,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席叶博士 (Dr. Kerry Sieh) 虽有不同见解,却对于未来在台湾西北部发生大地震的机率发出了特别的警告。报道指出,台湾位于地震相当频繁的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每年约可产生百余次的有感地震与无数的无感地震,相较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南亚大地震一次所释放出来的惊人能量,台湾地层平时持续释放能量虽然有助于地层的稳定,却无法保证大地震不会再度发生。席叶博士表示:我们发现,位于桃园与台北之间的地层活动相当频繁,将来有可能导致台北盆地的地层突然下沉 1 到 3 公尺 。除了台北市外,台湾西岸的其他城市也将同时产生巨大的撼动,对台湾整体发生重大的影响。由于高科技密集的新竹科学园区与台北地标建筑物台北 101 大楼皆位于断层带上,席叶特别注意这两个地区的地层发展。他指出:新竹科学园区位于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 地震的断层带上,所以的确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大地震,而台北 101 也是直接位于活动频繁的震带之上,台湾当局应该重视我们所发现的这些现象,并且采取相关的因应措施。报道综合席叶博士的分析指出,若是发生以上地层移动的状况,台北有可能产生规模 7 到 7.5 的大地震,不但对台北 101 大楼造成严重的损害,台北、桃园、新竹等台湾西北部大城市,也会产生重大威胁 。 2.4  印尼地震缘于地质压力增加 未来可能还有大震   据路透社 2005 年 4 月 1 日 报道,地震学家指出, 3 月 28 日晚 在印尼发生的大型海底地震的起因是去年 12 月那次引发灾难性海啸的剧烈地震造成的地质压力增加。他们还警告说,这个地区迟早会发生第三次大地震。同去年底的地震一样,这次地震也是垂直方向的,由于部分海床被另一块冲到下面的地质板块顶起来而引发。 澳大利亚地震学家菲尔卡明斯对路透社记者说:看起来两次地震发生在同一处板块边界。澳大利亚板块滑到了苏门答腊板块下面。卡明斯认为还会发生第三次地震,因为在最近这次地震之后,地质压力将进一步增加。他说:偏东南方的地区发生地震的时间可能会早于我们的预料。但我们无法预测准确时间。它也许会在 20 到 50 年之内发生,而不是 100 年。但他补充说,它也可能就出现在未来 3 个月内 。 在 2007 年 9 月 6 日 发表的《自然》 (vol.449 , no.7158 , Page: 75) 中,科学家认为缅甸沿海地区有发生大地震和海啸的风险。苏门答腊 - 安达曼地震和 2004 年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对地球科学界大多数人来说都很突然。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在中苏门答腊附近紧靠 2004 年地震震中东面的地方发生另一次大地震的风险很高,但似乎人们对北部的俯冲带(在孟加拉北部湾沿缅甸沿海地区)相对来说却不是很担心。不过,费尔 . 秋明斯( Phil Cummins )提出,大地震活动在这一地区是有可能的,而且众多脆弱的人口将面临一次相当大的地震和海啸的风险 。    2.5  美国西部未来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加大,西雅图市受灾可能性最大   2003 年 12 月 23 日 报道,美国科学家认为,今天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里氏六点五级地震,意味着未来一个世纪内美国西部可能发生强度更大的地震。加州一家地方报纸引用地震专家的话说,美国西部未来十二年内可能发生里氏九级的大地震。西北部的西雅图市受灾可能性最大。根据大陆板块学说,加州正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结合处。太平洋板块一直缓缓地向东北方向移动,不断挤压北美洲板块,造成加州地区地质活动频繁。其中著名的圣安德利亚断层 (San Andreas Fault) 是加州地震的最大肇因。它南起加利福尼亚湾,向北经过洛杉矶市区,直贯旧金山半岛,并继续向北延伸。断层以东向上隆起,形成海岸山脉;断层以西是海岸,向太平洋洋底滑落。每过一百多年,断层附近即有一次震动,使此断层不断向下滑跌。 1906 年旧金山大地震时,岩层移位二十五厘米。而今天的地震就发生在一个与圣安德利亚断层平行的未知断层之上。迄今,科学家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比如一九九九年洛杉矶大地震的强度达到了七点一级,但它由一个被地震学家们认为不活动的断层引起。一位地震学家解释说,因为加州断层多得可怕,所以只能对情况最严重的断层进行分类识别,这自然也就造成了很多遗漏 。 2.6 研究称旧金山 20 年内爆发大地震几率为 25% . 2005 年 10 月 20 日 15:39 科学时报    2001 年年初,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 (FEMA) 曾经列出了最有可能威胁美国的三大潜在灾难:一是纽约遭受恐怖袭击,二是新奥尔良遭遇飓风袭击,三是旧金山发生大地震。迄今为止,前两大潜在灾难都已经相继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那么第三大潜在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根据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未来的 20 年内,旧金山很有可能会再度遭遇与 1906 年类似的那样一场大地震。科学家预测,这场地震的发生几率为 25% 。 20 世纪初的那次大地震使旧金山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长期以来,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出准确的预测一直是地震学家面临的一道难题。通常情况下,科学家一般会利用测量地质断层的应力积聚状况或者通过分析过去的地震数据来确定地震的循环模式。美国地质测量局于 2002 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曾利用后一种方法计算出,在 2002 年至 2031 年之间,圣安德里亚斯断层有 18.2% 的可能性爆发 7 级或 7 级以上的地震,从而对旧金山地区造成致命打击 ( 据估算, 1906 年的旧金山地震约为 7.9 级 ) 。 在一项新的研究工作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物理学家 John Rundle 和地质学家 Donald Turcotte 与同事将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综合。利用一种名为虚拟加利福尼亚的计算机模拟系统,该系统将圣安德里亚斯断层和附近断层的地质压力积聚、这些断层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该地区的地震历史数据等因素进行了整合,研究小组模拟了未来 4 万年中圣安德里亚斯断层的地震活动。模拟结果显示, 4 万年里像 1906 年发生在旧金山那样的地震将重复 395 次平均每 101 年发生一次。研究小组于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报告说,在这一数据的基础上,他们推断,在未来 20 年中,旧金山地区爆发另一场 7 级或 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 25% 。在未来的 45 年中,爆发大地震的可能性为 50% ,而在未来的 80 年中,爆发大地震的几率达到 75% 。美国地质测量局的地球物理学家菲尔德说:这场大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将在 8200 万美元至 2.52 亿美元之间,死亡人数将在 3000 到 1.8 万之间 。 2.7 东京发生地震的几率为 90% 据 2007 年 9 月 5 日 报道,今后 50 年东京发生直下型地震的几率为 90 %。首都圈肯定会发生 7 级以上的大地震,说得不好听,到那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就看各人的运气了。差别在于灾害发生之前和之后,预先的防灾措施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现在就应该收集情报,采取对策 。 2.8  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日本东南海大地震的可能性在 60 %以上 中国青年报东京 2004 年 9 月 6 日 电 9 月 5 日晚 至 6 日凌晨,日本本州南端的纪伊半岛附近海域连续发生多次较强地震,给日本中西部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但是更令地震专家担心的是,这次地震为日本敲响了大地震的警钟。第一次地震发生在 5 日晚 7 时 07 分,震中在和歌山县纪伊半岛东南 10 公里 处,震级为里氏 6 . 9 级。当晚 11 时 57 分,在 30 公里 外的同一地区再次发生更强烈的地震,震级达到 7 . 4 级,日本气象厅发出了海啸警报。到 6 日中午,当地共发生了 16 次有感余震。 6 日下午,日本政府召开地震调查委员会会议。日本气象厅专家在会上介绍说,两次地震均由菲律宾板块内部裂变引发。更多的专家指出,不排除它对日本担心的东南海大地震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谓东南海大地震是指菲律宾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而引发的地震, 1944 年和 1946 年曾连续发生。据日本地震专家统计,这种地震的周期是 50 年至 100 年,震级将在 8 级以上。日本中央防灾会议预测,如果发生这样大规模的地震,将造成 2 . 8 万人死亡, 96 万栋房屋毁坏,经济损失将超过 81 万亿日元。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大阪府震灾对策委员会委员长河田惠昭指出,此次地震可能是东南海大地震的先期征兆,因为 1946 年大地震前 40 年共发生 10 次 6 级以上的地震,这次继阪神大地震后也已经发生过 5 次,说明大震的危险系数在增高。地震调查委员会指出,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东南海大地震的可能性在 60 %以上,它因此呼吁日本社会增强抗震防灾意识 。 3 .历史强震的发生规律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地震(中国测定为 8.7 级)海啸拉开了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序幕,紧接着发生了苏门答腊 8.5 级和智利 8.1 级两次强震。回顾全球 20 世纪以来 8.5 级以上强震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性:准 60 年的强震周期。 表 1 全球 20 世纪以来 8.5 级以上八大强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00 年以前有 4 次;从 1900 年算起, 2 次) 第 5 名、厄瓜多尔大地震 ( 1906 年 1 月 31 日 ) :里氏 8.8 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 1000 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 - 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第 8 名、 ( 并列 ) 俄罗斯大地震 ( 1923 年 2 月 3 日 ) :里氏 8.5 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1925-1946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 次) 第 8 名、 ( 并列 ) 印尼大地震 ( 1938 年 2 月 3 日 ) :里氏 8.5 级,发生在印尼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7 次) 第 7 名、中国西藏大地震 ( 1950 年 8 月 15 日 ) :里氏 8.6 级。 2000 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 1500 人死亡。 第 4 名、 ( 并列 ) 俄罗斯大地震 ( 1952 年 11 月 4 日 ) :里氏 9.0 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第 3 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 1957 年 3 月 9 日 ) :里氏 9.1 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 200 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 15 米 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第 1 名、 智利 大地震 ( 1960 年 5 月 22 日 ) :里氏 9.5 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 5000 人死亡, 200 万人无家可归。 第 8 名、 ( 并列 ) 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 ( 1963 年 10 月 13 日 ) :里氏 8.5 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第 2 名、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 1964 年 3 月 28 日 ) :里氏 9.2 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 125 人死亡,财产损失达 3.11 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第 6 名、 ( 并列 )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 ( 1965 年 2 月 4 日 ) :里氏 8.7 级。地震引发高达 10.7 米 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0 次) 无 8.5 级以上大震。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 次) 第 4 名、 ( 并列 ) 印尼大地震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 :里氏 9.0 级,发生在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 30 万人失踪或死亡; 第 6 名、 ( 并列 ) 印尼大地震 ( 2005 年 3 月 28 日 ) :里氏 8.7 级,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 9.0 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 1000 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从表 1 中可以看到,环太平洋强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 22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太平洋增加了 5 -10 厘米 厚的海水层,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 和水均衡,形成陆海地壳的翘翘板运动,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过程。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地震( 8.7 级)海啸拉开了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序幕。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 1950 年到 1965 年短短 16 年内发生了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平均两年一次,最短时间间隔为 5 个月 。 4 .结论 在 2007-2030 年内,将要发生 5 次左右的 8.5 级以上地震。我们列出的 8 个名单中约有一半可能发生。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中国西部也是地震高发区域。我们必须增强抗震防灾意识,现在就应该收集情报,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 .顾钢。德绘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 1999/12/29 10:31 科技日报。 http://tech.sina.com.cn/news/ology/1999-12-29/14416.shtml 2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3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5 .哲骞。科学家预测未来五年海湾将发生大地震 死百万人。 2006-4-20 17:05:41  来源 : 东亚经贸新闻。 http://www2.sdnews.com.cn/news/yw/2006-4/20_195302.html 6 .报道称洛杉矶面临大地震 损失或高达 1500 亿美元。 2007 年 09 月 06 日 13:50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o/2007-09-06/135012521126s.shtml 7 .台湾一教授绘制台湾地震危险图。 2000/07/06 13:46 南方都市报。 http://tech.sina.com.cn/ology/2000-07-06/29912.shtml 8 .学者称未来台湾西北部发生大地震机率较大。天新网。 2005 年 12 月 27 日 人民网。 http://news.21tx.com/2005/12/27/11903.html 9 .印尼地震缘于地质压力增加 未来可能还有大震。 2005-04-01 10:53:05  来源 : 新华网。 http://news.163.com/05/0401/11/1G8FOHST0001121R.html 10 .《自然》拔萃选( 2007 年 9 月 6 日 )三则。 2007 年 9 月 07 日 ( 气象港 *20070907*wz317* 朝霞 * 自《自然》周刊 vol.449 no.7158)   http://qxg.com.cn/n/?fc=ndcid=6nid=14985 11 .陈蔚 . 科学家认为美国西部未来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加大 . 2003 年 12 月 23 日 。 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31223/class014800004/hwz1062304.htm 12 .研究称旧金山 20 年内爆发大地震几率为 25% . 2005 年 10 月 20 日 15:39 科学时报。 http://tech.sina.com.cn/d/2005-10-20/1539744476.shtml 13 .杨孝文,郭隽 编译。 东京发生地震的几率为 90% 。 2007 年 09 月 05 日 09:54 青年参考。 http://news.sina.com.cn/w/2007-09-05/095413821812.shtml 14 .熊李。日本地震专家担忧纪伊地震为未来大地震先兆。 2004-9-7 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dalian.runsky.com/homepage/n/inter/n/userobject1ai478368.html 15 .杨学祥,杨冬红 . 关注环太平洋强震准 60 年周期 . 2005-6-18 光明网博客。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5/8076.html 文章网址: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84.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899 次阅读|2 个评论
Google黑名单
iwesun 2009-3-11 15:49
Google黑名单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讲理 删除 回复 讲公道就应这样子,否则一篇王鸿飞,一篇王丹红上了街,好象他俩就可以因此被下岗一样。 此等手段只能用在xx身上。 想不明白有人会有如此多的恨?是因为缺少爱吗?真有点xx。 博主回复:啥啥啥? 否则一篇王鸿飞,一篇王丹红上了街,好象他俩就可以因此被下岗一样。 这句话没看懂,看来汉语就是成问题,以后改用天狼语才是。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讲理 删除 回复 哈,还不止一篇哩!google比人更无情啊! 躲着走吧,亚辉走路时把头记得低一低啊! 博主回复:俺可是一直夹着尾巴做人. 不止一篇?到底啥,直接给出链接么,悄悄话也行.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讲理 删除 回复 此等手段怎么比ha老大更辣?佩服!jx老大你真大大的厉害! 博主回复:啥呀啥?越来越看不懂. 标题: 发表评论人: 讲理 删除 回复 google黑名单你说会有谁?当然是你啦! 博主回复:真的?俺有这么面子? 拿证据来,俺好开个庆功会.   啥呀啥,俺可是个有神论者,举头三尺有神明, 反面教材 说,这个神明是网监,俺不同意,俺的神明和 小平 同志一样,就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全知全能的上帝。   啥呀啥,谁给点证据,俺也好开个庆功会,俺也算是名人了!   兄弟们,拎菜刀,噢不,是二锅头!不好意思,习惯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770 次阅读|6 个评论
建立建筑质量恶劣开发商“黑名单”
生态人 2009-2-16 15:25
云南省政协委员呼吁 建立建筑质量恶劣开发商黑名单 2006年01月27日 资讯来源: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01/27/content_1308446.htm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记者张文凌)云南省政协委员段昌群在刚刚结束的政协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上呼吁,应尽快建立建筑质量恶劣开发商黑名单公示制和限期处理制度。房屋是长时间使用的耐用消费品,许多质量问题在购买时不能及时被发现,只有等到入住一段后才能逐渐发觉。老百姓倾其一生的积蓄购买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不但不能乐业,反受其累,导致大量纠纷的出现,商品房质量问题已成了消费领域主要投诉项目之一。段昌群说。 他指出,目前,在住宅建设和房地产业领域中,部分开发商重利轻义,购房合同变为不平等条约;开发过程中层层转包,层层克扣,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住房商品化步伐的加快,因为住房质量的评价和衡量专业性强,弹性空间大,不少居民在投诉时存在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了解不深、缺乏专业知识,同时有一部分投诉存在责任主体处理不积极、投诉人难以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市民在维权过程中出现的不少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建设工程保修制度,只作用于开发商与施工、勘察、设计等单位之间,一旦住宅在房屋保修期后出现质量问题,购房者和这些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找这些单位进行保修或索赔的法律依据不足。段昌群说,即使法律的环节衔接上了,经过几年的营运后一旦发生建筑物质量缺陷的损害索赔,可能根本找不到责任承担者,即使找到了,也可能无力承担赔偿责任。 为此,他建议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建筑质量达不到要求,或经常靠钻制度、标准的空子、打擦边球以牟取暴利和不义之财的开发商,实行黑名单公示制,并责成限期处理;并在其资质证书上标注不良记录;降低其建筑资质等级以至取消进入建筑市场的资格。同时,建设主管部门还应制订《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定》,明确质量监督机构受理质量投诉及协调处理的程序和办理时限以及开发、建设、监理等各相关方处理投诉的责任。
个人分类: 生态人生1:生态知识|2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