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软科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干细胞软科学急需破题
kejidaobao 2013-3-31 15:13
文/黄清华 为了促进干细胞治疗研究和再生医学发展,确保干细胞疗法及其研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巩固中国在干细胞领域已有的成果,并努力争取在该领域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中国干细胞软科学急需破题,在相关伦理、经济、法律、技术管理和公共治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营造一个更好的干细胞治疗研究环境。 1制定中国化“干细胞医学创新”的伦理和安全准则 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伦理和安全守则,明确“干细胞医学创新”与利用未经证实的干细胞治疗牟利的严格区别。 在正式的临床试验之前,允许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医院和医生为部分患者提供创新的干细胞医疗服务,但其前提是应当遵循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干细胞临床转化指南》第七部分“干细胞的医学创新”所列出的8项伦理和安全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当制定关于该创新医疗措施的书面治疗方案。方案并应当总结该医疗措施有可能成功的理论根据,说明为什么应尝试所建议的干细胞治疗,以及相关的操作措施,等等。 依照这些标准,便可以判断那些临床试验之外的所谓干细胞疗法是否是真正的创新医疗服务。中国相关临床医学会和临床医学家当前急需做的是,根据这8项伦理和安全准则制定详尽的本土化“干细胞医学创新伦理和安全守则”,将正式的临床试验之前的干细胞“创新医疗服务”纳入规范与监管之中,以避免患者的绝望心理被利用、公众对干细胞研究的信任受到损害,从而有利于开展合理设计的干细胞“创新医疗服务”和临床试验。 2建设有利于干细胞治疗研究的经济机制 所有的“干细胞治疗研究”,无论是正式临床试验之前合理地尝试新型干细胞疗法,还是正式的临床试验,抑或征得患者同意“提供干细胞疗法”,除极少数已经列入常规治疗方案(如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以外,都不得向患者以任何名义收取任何费用,这就需要从政策和法律上建设可持续的“干细胞治疗研究”经济机制。 《英国干细胞倡议:报告和建议》(UKStemCellInitiative:ReportandRecommendations)主张整合各种公、私研究基金,确保英国作为干细胞转化和临床试验研究的一个(全球)中心;未来10年(2006—2015)内干细胞临床和转化研究的经费,政府应提供与英国干细胞基金会(UKStemCellFoundation,UKSCF)向社会募集所得相匹配的资金,并通过UKSCF/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合作管理;卫生部必须确保兑现承诺增加的研发资源,确保这一时期在国家卫生服务(NHS)体系内充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试验所需的成本。英国政府采纳了这些建议,作出了支持UKSCF/MRC联合新方案以促进干细胞转化和临床试验研究的决定。 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借鉴上述英国做法建立国家或省级干细胞治疗研究基金会,通过(公益事业法人)立法授予它向公众募集干细胞转化和临床试验研究资金的权利;根据募集情况政府提供配套资金形成每年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资金,并通过干细胞治疗研究基金会与中华(或省)医学会分配、管理年度研究资金,形成有组织的干细胞治疗研究。 3设计并落实获得患者知情的做法 向受试者客观地、明确地说明参与干细胞“创新医疗服务”或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的潜在好处和可能的副作用,是否有可供选择的其他治疗方法,不夸大干细胞疗法潜在的疗效,努力减小患者对该疗法不正确的期望,通过交流发现并减少风险,是确保干细胞治疗研究安全科学的重要措施。为此,知情同意书必须着重指出细胞治疗的新颖性、试验性和相关风险。 鉴于中国《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风险告知义务规定可操作性还需要提升,建议参考欧洲议会(EuropeanParliament)、欧盟理事会(EuropeanCouncil)2004年人体组织和细胞研究和应用母指令(theparentDirective)和英国2004年人体组织法(HumanTissueAct2004)关于知情同意原则的分类规定,明确何种情况下患者的同意才能构成一个有效的同意,设计并落实中国干细胞“创新医疗服务”或临床研究获得患者知情的同意好的做法。 4伦理干预确保进行风险-效益分析 在干细胞治疗研究中,令人信服的安全性与疗效的临床前证据,是进行临床试验的前提条件,保证不用短时的疗效来诱导患者的期望,并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包括受试者的选择程序和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干细胞疗法所产生的可能的副作用。 为此,需要采取伦理干预措施,如吸收科技伦理专家参与干细胞“创新医疗服务”或干细胞治疗研究必要的风险-效益分析,参与临床研究设计,包括可能的副作用、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并听取其意见,尽可能增加受试个体利益和社会群体利益,实现风险最小化、结果分析最大化。 5建立公共治理型监管机制 中国关于干细胞治疗研究监管的思路,仍然停留在干细胞技术专家们对卫生部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权限之争。这种行政执法的监管机制,已经被证明并将继续被证明效果不尽人意。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建立类似于英国人体组织管理局(HTA)的公共治理型监管机制。它与传统行政执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决策层理事会成员由业内外人士组成。业内人士,即专业成员来自与HTA职能相关的医疗和科研背景,业外人士则来自广泛的社会领域,带来了商业和公共部门的经验,从而能够保障专业利益、行业领域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中国如建立这样的执法机制,能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善执法的公正性进而提高其权威性。这也是确保干细胞疗法安全科学的必要措施。 以上5个方面应同时进行调研,出台配套措施。唯有如此,中国在该领域的“光荣与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责任编辑王芷)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2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常看常拧、无法眼顺的“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汉译辨
hillside 2012-12-4 21:27
对于“系统工程”的英词汉译,我脑海之中时常将之与“鲁棒”混为一类,此种联想不免有鲁鱼豕亥之嫌。 尽管“系统工程”已大行其道,但我仍有理由对之另眼相看(直取字面含义作别解)。 在英文当中,engineering至少是一个双关语(既动又静的动名词是也。汉语语法中表面上没有动名词一格,在应用层面上却比比皆是,如“分析”、“控制”等,既可作为名词使用,又可作为动词使用),而汉语的“工程”却是一个硬梆梆的“硬通货”(直取字面含义作别解),一个固态化甚或刻板化的形象跃然眼前,遑论好大喜功、金玉其外的“面子工程”了。“系统工程”的字面模样与“系统工程”事实上所具备的“软科学”特质相去甚远。 翻开《英汉大词典》(第2版),engineer作动词时表示“1.设计;建造;监造。2.精明地处理;指挥;管理;操纵;策划。”engineering作为动名词,自是“指挥若定”,“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气定神闲。这种潇洒是区区“工程”二字所无法消受的。 著名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简称IIASA)独树一帜,应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南北债务问题、地球问题、环境问题,取得了非凡的成果(摘自《系统工程导论》,陈宏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系统分析”看似质朴,却静动自如,一语道破了天机。 我认为,英词汉译往往也可视作系统工程,并不是一时一地就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可能需要经受岁月的洗礼与打磨。当然,换个角度看,翻译总是跛脚的,琴瑟相合、旗鼓相当常常属于小概率事件。 这种怀疑不是我的首创,此前我也阅读过一些质疑文字,不过随即“信以为真”(直取字面含义作别解),但又深有同感。 我个人认为,待以时日,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没准会脱去“工程”的工作服外套,披上“(系统)制控、策控、策管(这几个词系我生造)”等动感十足、柔情万丈、玉树临风的风衣(此处“柔情”寓意系统工程实乃“软”科学之飘柔,而非“硬”工程之阳刚也)。 我不知国外英文科学圈或语言圈人士对于“systems engineering”中“engineer”的动词属性作何解释,有知者不妨告之一二。 与“生态环境”相比,系统工程要寂寞得多,但是,耳熟能详、写进国家政策法规的“生态环境”英译仍在争议之中。那么,对于其他似乎已经约定俗成的英词汉译进行再度审视,仍然是不可避免并有其科学价值的。 写到此处,不能不念叨网络的功德,纸质媒体的编辑们看到我这篇小作,不笑掉大牙或嗤之以鼻才怪。 近日,GOOGLE在首页声言,国际组织间有串通限制互联网发声的动作,呼吁网友们进行关注。不由得想到,网络的自由并不是那么鲁棒的。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2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软科学是这样定义的
热度 2 Greg66 2012-10-26 02:43
“百度”上说,软科学的特点有三个 , 第一,服务的对象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问题的 重大决策 ;第二,它是集成科学家和社会的意见,为 决策 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撑;第三,它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 决策 科学。 虽然“百度”不一定准,但我看可以这样说,“软科学”是为决策提供支持性研究的科学。看来软科学是一门重要而且高深的科学,一般性的研究想挂在软科学旗下,我看还很难呢!根据百度说的, 安全学科确实不能算是软科学 。 人人都知道决策是做事情(无论国家大事还是个人小事)最为重要的,那么为决策提供支持的软科学研究,那就应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社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就应该提供充分的资金,吸收最优秀的科学家来从事软科学研究。但是奇怪的是,现在软科学研究并没有充分的的投入,最优秀的科学家(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绝对是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也都不是搞软科学出身的,这也证明最优秀的科学家没在做软科学研究。搞软科学,拿各种奖不容易,有时甚至所研究的项目,放在哪个学科里面都会遇到困难乃至歧视。所以大家的研究就不得不 工程化 。 请读者思考原因。
个人分类: 11|5926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指南
热度 1 terahertz 2012-9-20 16:15
最近,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公布了2013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指南: 1、专利制度促进产业发展研究   2、协同创新战略中的知识产权共享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3、中国科研机构及大学专利竞争力研究   4、知识产权政策在发达国家创新政策中的作用研究   5、文化产业专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6、知识产权边境措施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研究   7、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8、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相关问题研究   9、网络交易中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及防治研究   10、 知识产权基本法框架体系研究   11、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保护工作创新研究   12、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13、科研机构或大学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研究   14、中外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15、知识产权人才评价指标研究   16、知识产权人才信息资源共享与科学化运用研究   17、中亚五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研究 : http://www.sipo.gov.cn/tz/gz/201209/t20120920_754419.html
个人分类: 基金项目|442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软科学太软
热度 1 yuliping 2012-9-7 23:26
何谓软科学?没有公认的概念,一般认为,软科学研究是为了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以推动科技、经济、社会等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针对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各种复杂问题,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学科知识,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和论证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跨学科、多层次的科研活动。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相比,软科学没有被现有学科地位稳固的社会科学学科所明确覆盖,涉及管理科学、决策科学、政策科学、咨询学、评估学、预测学等。研究范围包括战略研究,规划研究,政策研究,管理研究,体制改革研究,技术经济分析,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以及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 软科学应用最多的其实是政府决策,企业决策一般不称为软科学,或者说,软科学已经成为一种特有词汇,一般是政府部门的决策科学。 近两年参加一些软科学研究课题,感触最深的是软科学太软,简直不是“科学”。一般的软科学课题,就是现状分析及对策,稍微复杂一点的是做一个简单的调查统计分析,基本停留在初中数学水平。如果要做到回归、因子分析之类,对软科学而言太高深了,领导们一般是看不懂的,所以基本也看不到这样的软科学研究报告。如此这般,软科学拿什么证明自己是科学? 那么是不是这样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就没有水平呢?也不能这么讲,很多实际部门工作的同志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还是深刻的,一些软科学成果确实也是有水平的,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系统的定量研究,只会使软科学更硬,更有说服力,所以最佳的软科学研究应该是实际部门工作的同志和高校的专家们结合在一起,做一些系统的研究,既有理论,也有实践,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交相辉映,在做到把握现象本质的同时,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当然,这样的软科学研究报告要注意写作技巧,适当注意经济学管理学的科普,让大多数领导们能够看懂,我认为这是软科学发展的方向。 现实问题是,经济管理类权威期刊和许多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过于理论化,根本无法投入到实际应用,而实际软科学研究成果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被教授们称为垃圾。形成一种经济学教授们看不起软科学研究成果,政府部门也瞧不起教授们纸上谈兵的奇怪现象。不过这个矛盾似乎不严重,为什么?首先,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确实需要一定的高度,不能太考虑应用,而且允许不同观点争鸣,何况还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这是主要原因。其次,他们基本是平行线,政府和高校各搞各的。由于政府掌握资源,所以高校永远成不了赢家。 总之,软科学定量研究停留在初中数学水平是不对的,而经济学、管理学论文离实际太远也是不对的,可以这样讲,权威期刊 99 %的论文、核心期刊 80 %的论文领导们根本是看不懂的。高校和政府一定的分工是可以的,但更需要加强合作,使软科学硬起来,硬科学软起来才是正道。 至于软科学课题服务领导的偏好则是另一问题,高校重视领导的批示问题也不少,下次写博客讨论。 2012.9.7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1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2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evonchang 2012-8-27 19:29
2012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北京市科委 1 2012GXS4D073 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产权制度研究——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试点政策为例 北京决策咨询中心 2 2012GXS5D142 科研机构改革与发展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3 2012GXS6D161 外国政府创新管理新趋势及借鉴 北京工业大学 天津市科委 4 2012GXS4D074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天津商业大学 河北省科技厅 5 2012GXS4D075 构建新型城市生态研究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山西省科技厅 6 2012GXS4D076 政府导向下低碳型经营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策略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7 2012GXS2D024 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及农牧民利益研究 内蒙古华科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8 2012GXS4D077 内蒙古资源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内蒙古大学 辽宁省科技厅 9 2012GXS4D078 沈阳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研究 沈阳工业大学 大连市科技局 10 2012GXS4D107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利益相关者协同创新模式、战略及政策研究 大连交通大学 吉林省科技厅 11 2012GXS4D079 社区科技开发模式及其对公民科技素质影响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市科技局 12 2012GXS4D11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吉林大学 黑龙江省科技厅 13 2012GXS4D080 我国低碳创新体系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 哈尔滨理工大学 14 2012GXS4D081 黑龙江省科研院所资源战略整合与布局研究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哈尔滨市科技局 15 2012GXS4D114 我国中小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上海市科委 16 2012GXS1D002 全球创新资源转移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17 2012GXS2D028 区域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研究 上海科学院 18 2012GXS3D042 新形势下我国促进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 同济大学 19 2012GXS3D043 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有效模式与绩效评估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 20 2012GXS3D044 国家品牌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 21 2012GXS4D082 城市化进程的海岸带生态安全和风险调控对策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科技厅 22 2012GXS2D021 基层科技创新组织与管理体制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3 2012GXS4D083 江苏创新资源整合共享的模式与机制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市科技局 24 2012GXS4D115 服务于技术创新的科技金融耦合机制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浙江省科技厅 25 2012GXS2D029 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浙江省浙商研究会 26 2012GXS4D084 从技术引进转向技术创新的学习机制与能力演进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 宁波市科技局 27 2012GXS1D005 社会流动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宁波工程学院 28 2012GXS4D108 促进知识产权和科技评价体系融合的问题研究 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安徽省科技厅 29 2012GXS4D085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构建及运作模式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合肥工业大学 30 2012GXS4D086 低碳循环农业背景下的新型农业机械推广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安徽为例 安徽农业大学 福建省科技厅 31 2012GXS2D015 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 32 2012GXS4D087 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及政策选择——以福建省为例 福建师范大学 江西省科技厅 33 2012GXS2D022 科技入园与基层科技工作创新研究 南昌大学 34 2012GXS4D088 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与生态系统耦合的制度创新研究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35 2012GXS4D089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政策选择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省科技厅 36 2012GXS2D026 沂蒙老区协调跨越发展的科教驱动研究 临沂大学 37 2012GXS4D090 资源型城市科技进步促进产业转型路径选择及发展对策研究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市科技局 38 2012GXS2D031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问题研究 青岛科技大学 39 2012GXS4D109 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若干问题研究 青岛大学 济南市科技局 40 2012GXS4D111 金融创新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 山东经济学院 河南省科技厅 41 2012GXS1D003 分布式能源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42 2012GXS2D018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机理与对策研究 河南省科学院 43 2012GXS4D091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 湖北省科技厅 44 2012GXS2D019 创新驱动支撑中部发展战略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 45 2012GXS4D092 利用境外农业资源缓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市科技局 46 2012GXS4D116 推动“绿色地产”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省科技厅 47 2012GXS2D020 中部省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研究——以湖南为例 湖南大学 48 2012GXS3D039 我国防治腐败相关对策研究 湖南商学院 49 2012GXS3D040 "金砖国家"的增长与转型--基于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视角 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 50 2012GXS4D093 中国农民创业培育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 广东省科技厅 51 2012GXS4D094 知识服务嵌入制造业集聚创新体系机制研究 中山大学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52 2012GXS4D110 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创新顶层理论设计研究 深圳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 53 2012GXS4D095 节能减排政策压力下资源富集区产业转型路径和模式研究——以桂西地区为例 广西财经学院 海南省科技厅 54 2012GXS4D096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研究 海南大学 四川省科技厅 55 2012GXS2D017 地方科技创新考核评价研究-以四川为例 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56 2012GXS4D098 藏区农牧民的贫困脆弱性及生计策略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 成都市科技局 57 2012GXS4D113 成渝经济区全域绿色发展模式及政策设计 成都市科学技术顾问团办公室 重庆市科委 58 2012GXS1D004 农村科技创业金融政策研究 西南大学 59 2012GXS4D097 中国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以重庆市IT产业为例 重庆大学 贵州省科技厅 60 2012GXS2D016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贵州为例 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 61 2012GXS4D099 现代烟草农业风险管理与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贵州财经学院 云南省科技厅 62 2012GXS2D023 桥头堡建设中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63 2012GXS4D100 专利转化实施统计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 64 2102GXS2D030 与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相适应的全国科技援藏模式创新和长效机制研究 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 陕西省科技厅 65 2012GXS2D027 CPI主要构成商品价格预期发现与政府调控对策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66 2012GXS4D101 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基于科技体制创新视角的案例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市科技局 67 2012GXS4D117 基于可持续利用下的农地流转制度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甘肃省科技厅 68 2012GXS4D102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策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 青海省科技厅 69 2012GXS4D104 城市化进程中青海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青海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 70 2012GXS2D025 宁夏科技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71 2012GXS3D041 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银川智嘉电子科贸有限公司 72 2012GXS4D103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以回族为例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 73 2012GXS4D105 基于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棉花价格周期性波动问题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74 2012GXS4D106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与发展路径选择 石河子大学 北京市教委 75 2012GXS5D14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76 2012GXS4B051 知识搜索应用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公安部 77 2012GXS4B052 基于网络一代信息行为特征的犯罪预防研究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78 2012GXS4B053 公安机关编制标准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79 2012GXS3B036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1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80 2012GXS4B054 农民工从业全周期安全生产保障策略研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国家海洋局 81 2012GXS4B055 城市化和工业化冲击下海岸线管控战略研究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国家粮食局 82 2012GXS4B056 粮食金融化趋势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量化研究 武汉工业学院 国家林业局 83 2012GXS2B009 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的中国木材合法性认定标准体系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84 2012GXS4B057 基于系统工程的复杂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协同网络构建与管理模式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 国家税务总局 85 2012GXS2B013 税收对经济影响的理论研究与量化分析 北京大学 国家体育总局 86 2012GXS4B058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 苏州大学 国家统计局 87 2012GXS2B010 总量生产率与产业生产率关联研究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国家外国专家局 88 2012GXS2B012 应用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 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 国家行政学院 89 2012GXS4B059 政府流程再造国际经验比较研究 国家行政学院 90 2012GXS6D156 创新管理对科技行政管理体制的新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91 2012GXS4B060 国家化学品安全管理战略研究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92 2012GXS4B061 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 国土资源部 93 2012GXS4B062 高技术发展所需关键金属矿产对策研究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94 2012GXS6D157 科技创新支撑中央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 95 2012GXS6D158 机械行业技术政策研究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96 2012GXS3B03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有关问题研究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97 2012GXS4B063 海外华人社会网络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升级的机制与政策研究 暨南大学 交通运输部 98 2012GXS6D159 交通运输行业技术政策研究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教育部 99 2012GXS3B034 农村科技创新与创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100 2012GXS3B035 全民健康科技成果产业化战略研究-以口腔生物医用材料为例 北京大学 101 2012GXS4B064 引入能效与需求响应资源的输配电规划新方法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102 2012GXS4B065 山东省蓝色经济产业关联与产业升级策略研究 山东大学 103 2012GXS4B066 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及政策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104 2012GXS5D131 重点科技立法项目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105 2012GXS5D132 科技计划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制度研究 北京大学 106 2012GXS5D133 科研事业单位技术转移体系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 107 2012GXS5D134 海外引进人才的工作机制研究 清华大学 108 2012GXS5D135 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理论与相互关系研究 清华大学 109 2012GXS5D136 提高科技中介机构国际竞争力研究 清华大学 110 2012GXS5D137 中国科学发展的社会生态:观念、制度与文化 清华大学 111 2012GXS6D152 国家重大任务的组织实施机制与模式研究 北京大学 112 2012GXS6D153 产学研用结合及科研教学一体化导向的高校科研组织方式创新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113 2012GXS6D154 顶尖科学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成才规律研究 北京大学 114 2012GXS6D155 中国城市创新发展案例研究 清华大学 科技部 115 2012GXS3K045 主要国家科技政策比较研究(201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16 2012GXS3K046 高新技术企业景气指数监测(201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17 2012GXS3K047 软科学成果应用与推广体系研究(201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18 2012GXS3K048 科技创新:政府定位与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119 2012GXS3K049 经济转型与科技创新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120 2012GXS3K050 建设创新型国家路线图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21 2012GXS5D118 科技创新税收政策体系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22 2012GXS5D119 中德创新政策比较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23 2012GXS5D120 新型研发机构和现代服务业扶持政策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24 2012GXS5D121 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25 2012GXS5D122 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对外转让政策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26 2012GXS5D123 海外引进人才国内发展状况与案例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27 2012GXS5D124 创新集群发展路径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评价指数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28 2012GXS5D125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总体框架和领域布局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29 2012GXS5D126 公立科研机构人员绩效激励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30 2012GXS5D127 国外科技人才发展趋势比较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31 2012GXS5D128 产业技术创新链的理论、案例与政策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32 2012GXS5D129 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133 2012GXS5D130 科技热点敏感问题追踪与分析 科技日报社 134 2012GXS6D144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重大举措跟踪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35 2012GXS6D145 部省会商推动区域科技发展重点任务与实现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36 2012GXS6D146 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创新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37 2012GXS6D147 我国技术交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技术市场交易数据的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38 2012GXS6D148 技术预测方法研究及其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139 2012GXS6D149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研究 科学技术部科技评估中心 140 2012GXS6D150 科技促进节能减排机制与政策研究 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141 2012GXS6D151 应对全球性问题中的科技影响力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42 2012GXS2B006 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研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人民日报社 143 2012GXS2B014 科技舆情监测研究(2012)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水利部 144 2012GXS2B008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绿色水电发展策略研究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司法部 145 2012GXS4B067 司法鉴定机构执业能力评估体系研究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卫生部 146 2012GXS4B068 医学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科学院 147 2012GXS3B032 全球产业变革新特征与我国未来产业创新路径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48 2012GXS4B069 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机制及对策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49 2012GXS5D138 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报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50 2012GXS5D139 促进科普产业发展若干重大政策措施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51 2012GXS5D140 科学政策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52 2012GXS5D141 中国科技政策的国际观点分析与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153 2012GXS4B070 航空公司安全保障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 154 2012GXS3B037 “十二五”时期高新区转型与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研究 武汉大学 中国气象局 155 2012GXS4B071 气候变化对国家主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气象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 156 2012GXS1B001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57 2012GXS6D160 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158 2012GXS3B038 文化科技创新的机制与环境研究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59 2012GXS4B072 保障性住房多元化融资研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10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1986年的一项关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软科学研究
热度 4 Wuyishan 2012-8-3 07:17
1986 年的一项关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软科学研究 武夷山 (博主按: 1987 年 1 月 26 日,我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旁听了该单位“ 1986 年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汇报会”。会上,该中心兼职研究员、原航空部飞机局局长胡习涛同志介绍了他与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促进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对策”软科学研究项目。回过头来看,我觉得他讲的内容也许有一点史料价值,故整理一下我的记录,与大家分享,但不敢保证记录得都正确。以下是我记录的胡习涛同志发言的部分内容。)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有成功经验,也有许多失误,甚至在某些领域本来已经追赶上去了,但又退回来了。 原因之一,是宏观决策权未能集中在党中央、国务院手里。两航界(博主:指航空航天界)同志对现状很不满意。 我们这个课题组共 14 人,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有两人参加,还包括 1945 年 8 月 20 日驾机起义到延安的 8 人之一,还有学部委员、长征 3 号总设计师、中国驻国际民航组织副代表,等等。其中有些人都六七十岁了。他们都比较超脱,不是站在部门立场发言的。 我国民航规模以前在世界上排在第 32 位,现在追赶到第 21 位。 新加坡 1985 年的民航运输吨公里数达到 30.8 亿,排在世界第 10 位;我国才 12.78 亿,世界 21 位。美国则高达 597 亿吨公里。 计划到 2000 年,我国要发展到 25 亿吨公里。 现在我国使用的大飞机全是国外的。 我们曾花了 5.8 亿人民币搞出了“运 10 ”,也飞到西藏了,后来由于决策失误,该项目就黄了。波音总裁看过“运 10 ”,他认为不是照抄他们波音机型的。 民航事业不发展,没有小飞机,飞机驾驶员退役了就没事干,还不如汽车司机,更赶不上运动员。 今年有 3000 人退役。 我们培养“歼 6 ”驾驶员,相当于要投入一百几十公斤的黄金,但他们退役后也没事干。 若事业发展起来了,飞播造林、飞机撒药灭虫等,到处都需要飞行员。 航天飞机不搞是不可以的。 天空的利用问题,我们是太浪费了。 李先念 1979 年访问菲律宾,民航发出“净空”令,连低空飞机都不让飞了。其实没有必要。 苏联的航空普及搞得很好,加加宁就是从航空俱乐部出来的人才。
个人分类: 鼓与呼|5123 次阅读|6 个评论
安全学科是软科学又怎么啦?!
热度 3 Greg66 2012-8-2 01:11
不少人担心安全学科“被弄成”软科学。 安全学科是不是软科学?我说不是,是综合学科。安全学科是预防事故的科学。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事故,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要预防事故,必须得找到事故的原因,然后解决每一个原因。安全事故的原因分为两个大方面,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个人和组织层面)方面,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解决前者,需要行为协调方法,也可以说是管理(狭义)方法,是软科学,但是软科学当中也要使用工程方法,如其中的一个内容是宣传,宣传的手段需要用到电子设备、虚拟现实、通讯网络、建筑环境设计等方法;解决后者,需要工程技术手段。所以,要预防事故,行为协调和工程技术都要使用,结果安全学科就必然是综合学科。所以安全学科不是软科学。 但是,即便是软科学,又如何?只要能达到学科的研究目标,那就是应该使用的方法,为什么要介意科学的“软”和“硬”?一些人担心的是,如果搞“硬”技术,那么人们广泛认可,创造效益容易。如果搞“软科学”,不为人们所认可,创造效益很难。我个人意见是,预防了事故,那么为社会创造的效益比什么都可观。就为个人而言,搞软科学的大师比比皆是,我听说郎咸平曾经有一场讲座(不确切多长时间)值37万元人民币!他搞经济学,肯定不是“硬技术”。我还听说,某教授在事故事故统计、行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安全靴,销路非常好,效益很可观!这是中国的。美国的事,我听说,美国有三大行为安全咨询公司,存在了30年以上,效益不好早就关门了。这就是为个人创造的效益。 还是那句话,在某个领域,你投入的精力有多大,创造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顺便说一下,安全学科在国际上很少属于工程领域,一般也不叫 safety engineering(以前提过),所以的确不是“硬技术”学科,但是也的确没人叫它“软科学”!没人那么在乎其“软”和“硬”,但却极度在乎其“事故预防的效果”!
4986 次阅读|5 个评论
没有基金项目是科研的硬伤
热度 3 terahertz 2012-6-12 21:57
没有基金项目是科研的硬伤 刘桂锋 2012-06-12 人要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近日得知,申报的市软科学项目没有立项。心情极度伤感,非常失落。没有任何原因,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反馈,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被否定了。为了这个项目申报,做足了制备,认认真真的制备申报书,自己的科研基础也有一些积累,非常无奈,最后还是失之交臂。但是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帮助别人申请的项目却获批了,遭到别人的嘲笑。看到别人在手舞足蹈的大声庆祝,我淡定而默默的没有出一声。心情已经很悲伤了,还能说什么。这也是第二次申请项目失利,第一次是 2011 年申请教育部人文社科失利。那一次是没有信心,也没有把握,在意料之中。 心里只有暗下决心,希望寄托在下一个。
个人分类: 基金项目|439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软科学”是“软柿子”吗?
热度 2 Huarong1940 2012-6-2 07:42
近日在《科网》读到刘广明先生的博文 《一个国外专家眼中的中国大学模式》,很感兴趣并参与评论。因此又回忆起一件学术趣事。 我认识一位机械学教授,他是1970年代末出国的“访问学者”,属“改革开放”后最先一批,到欧洲某大学留学,师从一位研究“设计方法学”的意大利教授。我们这位先生把“两参一改三结合”等写进论文,那是极左年代的工业管理政策,又称《鞍钢宪法》,口号的展开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他在国外的这一通研究加宣传,大大地弘扬了那个时代的“中国特色”。据说,他这一套颇得洋导师欣赏,又去各处做学术报告,把洋学者们唬得一愣一愣的。 当时,我周围这些机械专业的同仁,头一回听说,还有“设计方法学”之类的课题,它属于很时髦的“软科学”。大家正在七嘴八舌议论这个话题,其中有一位老师,教学科研都比较出色,评人论事总是不留情面而出语刻薄,原来还有点看不起上述那“访问学者”, 他撇着嘴不屑地说:“俗话说‘柿子专挑软的捏’,那是形容地痞欺软怕硬。什么‘软科学’嘛,比‘硬科学’好捏不是?” 我常留心与机械工程相关的、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审视其发表论文的题目,发现它有一个趋势——课题越来越“软”,不论中外皆然。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少;偏重“管理”的多。联系生产实际的少;仅搞个“数学”模型在电脑上操练的多。有大量偏向所谓“管理科学”的研究,说得很玄,就是让人搞不懂它想解决什么问题。 “软科学”真的就是“软柿子”——谁都好捏,谁都想来捏一把?这么说是否有“一篙横扫打翻整船人”之嫌?
5375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闻报道6要素与软科学项目
热度 6 Wuyishan 2011-12-26 06:48
新闻报道 6 要素与软科学项目 武夷山 最近在与研究生讨论问题时想到,其实,对于很多软科学研究的选题,都可以借用新闻报道 6 要素来理清做课题的思路。下面,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之分析为例,看看 6 要素可以给我们的研究思路带来什么启发。 1、 What 。对于待研究的事物,至少要把数量关系弄清楚。例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办了多少研发机构? 2、 Where 。这些研发机构是怎么分布的?地理分布?产业分布?通过分析其分布,可以部分窥见跨国公司的战略意图和中国不同城市的区位优势。 3、 Why 。跨国公司为什么要来中国办研发机构?我们该不该持欢迎态度?回答这类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做评价。这些研发机构对其母体公司带来了什么效益?对中国有没有知识溢出效应?它们对母体公司带来多少成本?对中国带来什么冲击? 4、 How 。即对策之讨论。今后中国应采取什么对策来更好地吸收上述研发机构的知识溢出,同时如何做好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如何稳住关键人才?等等。 我认为,回答以上四个问题最为重要。至于 Who 和 When ,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对于软科学研究,我更倾向于将之归入“对策”部分。也就是,再追问两个问题: 5 、 Who 。我们所提对策中的某一项,由谁来做?科技部?人事部?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就把对策细化了。 6 、 When 。在什么阶段做什么?在什么阶段要完成什么?可以安排哪些里程碑评审的节点?其实这就是战略部署的考虑了。
个人分类: 换一个角度|4925 次阅读|9 个评论
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terahertz 2011-12-7 13:44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消息 ,201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公布: (一)国家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 (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三)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产业竞争; (四)知识产权与科技评价体系融合问题研究; (五)知识产权促进政、产、学、研、用合作问题研究; (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的构建及运作模式研究; (七)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模式及实施研究; (八)专利资本市场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九)涉外知识产权转让、转移相关问题研究; (十)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体系问题研究; (十一) 基于产业特色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支撑体系研究; (十二)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监管与规制; (十三)企业知识产权财务核算问题研究; (十四)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的实施状况评估与制度完善研究; (十五)知识产权帮扶政策体系及体制机制研究; (十六) 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十七)全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现状及模式研究; (十八) 知识产权市场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构建相关问题研究; (十九)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实务问题研究; (二十)主要国家(地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其它各年度的申报指南将陆续整理。 2011年度申报内容: (一)面向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研究;   (二)知识产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三)中国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量化评价体系研究;   (四)低碳技术创新、转移、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研究;   (五)中国优势技术走出国门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六)国家资助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和商业化模式研究;   (七)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及政策研究;   (八)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调查及相关政策研究;   (九)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及政策研究;   (十)专利信息推广模式及服务机制研究;   (十一)中小企业聚集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   (十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研究;   (十三)专业化知识产权经营和管理人才及其培养机制研究;   (十四)我国专利申请量增长影响因素研究;   (十五)专利代理援助相关问题研究;   (十六)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研究。 2010年度申报内容: (一)重点项目 1 .知识产权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融合问题研究 2 .知识产权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调查研究 3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状况调查研究 4 .国家财政资助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与产业化问题研究 5 .资助专利申请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一般项目 1 .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 2 .技术转移中知识产权策略研究 3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研究 4 .我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5 .外观设计制度单独立法研究 6 .专利强制许可的实证研究 7 .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8 .知识产权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9 .我国专利费用性质及其管理制度研究 10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管理研究 2009年度申报 内容: (一)基础类研究 要求:该类项目应注重知识产权理论研究,总结和运用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学术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创新,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针对相关方面关注的核心问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1 .地方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 研究提出对地方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形成地方知识产权竞争力报告。 2 .知识产权(专利)滥用的反垄断规制办法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研究制定有关知识产权(专利)滥用反垄断规制办法,细化滥用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范围、内容和标准,为制定可操作的反垄断法和专利法配套法规规章提供依据。 3 .港、澳、台地区专利制度史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进一步理清港、澳、台地区专利制度发展历史,进一步丰富对我国专利制度史的研究。 (二)调查类项目 要求:该类项目应以若干个方面的情况或系列典型案例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调查、统计、分析为研究基础,依据调查所得数据信息分析归纳出主要结果、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1 . 2009 年度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查研究 2009 年度中国软件盗版情况,建立与我国软件盗版实际情况相符的理论体系、调查方法和计算模型并加以验证,引导社会各界重视并正确认识软件盗版率问题。 2 .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状况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摸清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知识产权基本状况,完善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知识产权制度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3 .中国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状况及相关政策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通过选取一系列反映中国知识产权市场结构的指标来描述中国知识产权市场的结构情况,并进一步研究知识产权相关市场的界定,知识产权的市场支配力问题,对各种知识产权行使行为的竞争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国内市场上知识产权行使行为中存在的阻碍竞争的情况进行案例研究。 4. 行业专利状况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通过对行业专利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行业在专利工作方面的实际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所具备的工作基础等,并提出行业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建议。 5 .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典型做法及经验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对知识产权方面成绩显著的国内企业进行调查和总结,为国内其他企业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三)应用类项目 要求:该类项目应注重分析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具体数据、指标、典型案例等实证研究分析为基础,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必要性和具体对策建议。 1 .知识产权制度与产业振兴的互动关系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针对国务院发布的产业振兴规划,调研知识产权制度在推动产业振兴中的作用,分析研究产业振兴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和作用,并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层面提出支撑产业振兴规划的政策建议。研究可选择某一个具体产业。 2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出现的新动向,我国的企业应如何更好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 3 .国家资助科研项目知识产权运用瓶颈问题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国家资助科研项目知识产权运用状况,分析长期以来制约国家资助科研项目知识产权运用的根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4 .标准中专利池的政府监管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对国内外标准中专利池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政府如何推动标准中专利池的构建与运作,以及政府如何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5 .地方性专利法规特色比较与创新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对地方出台的与专利相关的法规进行总结和对比,对具有创新性并产生良好实际效果的法规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其他地方出台类似法规提供借鉴和参考。 6 .对外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对外贸易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和争端解决机制,分析国外相关规定和做法,总结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成功解决知识产权争端的经验,为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7 .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制、机制与运行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知识产权援助中心的体制、机制以及运行模式,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8 .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国内外对专利等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的政策、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从法律、政策、金融、中介服务等角度,研究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的主要环节,探讨各相关方的利益驱动、风险规避、操作方式等,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相关措施。 9 .我国企业赴境外参展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调研我国企业赴境外参展中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方案 10 .山寨文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研究目的和要求:从知识产权文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角度,研究山寨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http://www.sipo.gov.cn/tz/gz/201110/t20111010_622925.html
个人分类: 基金项目|5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金委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表
zhangzuocug 2011-8-12 17:34
序号期刊名称类别 1 管理科学学报A 2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A 3 管理世界A 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A 5 中国软科学A 6 金融研究A 7 中国管理科学A 8 系统工程学报A 9 会计研究A 10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A 11 管理评论A 12 管理工程学报A 13 南开管理评论A 14 科研管理A 15 情报学报A 16 公共管理学报A 17 管理科学A 18 预测A 19 运筹与管理A 20 科学学研究A 21 中国工业经济A 22 农业经济问题A 23 管理学报B 24 工业工程与管理B 25 系统工程B 26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B 27 研究与发展管理B 28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B 29 数理统计与管理B 30 中国农村经济B
个人分类: 学术信息|3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软科学”不软
newport 2011-6-19 23:58
上周四听了一个博士论文答辩报告,之所以值得说几句就是因为这篇报告内容涉及的是所谓“软科学”,论文的题目太长我也没有记住,大概是做一个有关禽流感疫病的防控隔离区的规划,目的是使得在隔离区内的禽生产不受到外界疫病的影响,比方说隔离区外如果发生了禽流感疫情,那么隔离区内的禽产品还是可以上市甚至可以出口的。我本人觉得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做得好的话,从经济效益上看,抵得上N篇“硬”的预防兽医学的博士论文。但是,我听下来后总觉得有点遗憾,主要是论文的方法学似乎太“软”了一点(答辩委员们也认为论文写法上有点像行政公文,不怎么像科学论文)。依我的理解,软科学课题中的结果和结论也应当是有“硬”的方法学或者是数据做支撑的。我没有看到这篇论文的全文,只听到作者是做过调查的,但没有阐明他规划中的结果或结论到底有多少是从分析这些调查问卷中来的;也没有提到是否应用了软科学中常用到的系统论、预测学等等方法。其实,我本人也是不懂什么软科学的,只是隐约记得1983年我读过一本《软科学》的小册子,觉得做软科学也是应当用科学方法的(回家查证了一下这本书的确是这样说的)。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前几年,我在编写《免疫信息学原理及其应用》一书时,也把用计算方法预测生物分子的免疫学功能叫做“软”方法,而将用实验鉴定的生物分子的免疫学功能叫做“硬”方法;同时认为,目前生物防控产品(如疫苗或诊断试剂)的研发最基本的还得依靠硬方法,软方法只能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也就是说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等等还是只能作为生物学免疫学等等实验科学的辅助。 我这样说不是说软科学只能起辅助作用,软科学在涉及人、财、物等运作管理中是起主要作用的,因为凡是涉及到人的行为、社会组织、城市发展、生态系统、政策制定等方面,光凭当前水平的硬科学是拿不下来的。比方说重大问题的决策,除了要参考专家根据硬科学方法做出来的报告规划外(上述的博士论文应当符合此要求),还得有决策者的个人直觉或智慧判断(注意很多是智慧而不是知识在起作用,这种本事和创造性思维一样,那是非一日之功能够练就的!),我称之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我觉得我们现在所谓的科学管理也应当是兼顾这两方面的,现在有些定量的硬指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光凭这些还是不够的,还不是最终的管理;目前很多科研或教学方面管理的错误就在于将定量作为唯一的指标,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决策管理模式。多年前我就听说美国一家民间公司——兰德公司(用所谓软科学)预测了“中国将出兵朝鲜”,但当时美国的有关部门没有买下这个结论(据说要价几百万美元),结果打了一场不该打的战争,搞得美军至今还是怕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说明软科学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博主下面还从夏禹龙等编著的《软科学》(知识出版社,上海 1982.6 版)一书中举例说明一下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在该书的p144页上提到未来城市发展预测问题,我觉得在近30年前能够这样建议还是预见性很强的:“以上海为例,它是我国经济的主要中心之一,是工业、科技、外贸的基地,人口密度高,市区面积小,工厂与民房犬牙交错......。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应把单一城市发展成为组合城市,具体说来要适当扩大市区,重点开发浦东,积极建设两翼,扩展卫星城镇。不能拘泥于原市区141平方公里的范围,而应该在包括10个郊县在内的6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做文章,这样可以扩散市区过度集中的工厂和人口,使城市面貌得到较大的改变。” 另外一个例子是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规划某一地区能源发展的方向,首先对既有能源情况作系统的调查,从而选定重点发展的能源种类,再进行综合比较,最后对技术上的可行性、厂址选择等问题加以分析。结果选定了核能发电。其中核电厂厂址选择问题,该书列了几点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1)远离地震、断层与海啸区。这是因为核燃料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核电厂一旦遭到破坏,将不堪设想。(博主按:这次日本地震造成了重大事故是否在选址上违反了这一条规定?)(2)人口愈少愈好。以防发生事故时,使居民受害。(3)水陆交通方便,有大量水供应。交通方便是为了巨型设备的运卸和人员来往。核电厂要放出大量废热,必须用水冷却。(4)离负载中心的距离。一般希望较近。 最后说一句,软科学规划出来的东西要执行得好还得用硬科学的态度去落实,否则,像我们现在食品行业产供销这样不按照规矩来的话,再好的规划报告也是白搭的。如三鹿奶得了国家科技奖,但实际上生产时是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这就是祸国殃民了!
3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不准备申报科研项目
热度 4 tangminqian 2011-3-24 13:56
平日很关注各级科研课题的申报信息,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各口的、科技部的、河南省政府招标的、科技厅的、社科联的、教育厅各个口的,等等,每每看到有新的信息发布,就有点激动,跃跃欲试。 但是,今年春节以来,每次看到有关信息以后,就冷静下来,很多项目要求有相关前期科研项目成果,我主持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非常缺乏。 由我个人申报、主持课题,严格说来,始于2009年独立申报的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与教学方面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后就很少再做后续的资料积累、整理和总结等思考。待到2010年6月需要结题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连着用了几个晚上不熬夜的时间,匆匆整理好了这个课题的结题资料,报到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后,当即就打印结项证书了。因个人没有在这个方向继续研究下去的兴趣,故而结题后当然没有再继续跟进研究。 2009年7月20日成功申报了一项河南省科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题目是“ 高职院校技术研发与转移对策研究 ”,需要2011年6月前后结项。而我从申报后,也没有再进行后续的论文收集整理、调研等工作,所以需要当下着手继续后续工作。眼下正在艰难地准备撰写研究报告,为如期结题做准备。2010年还成功申报一项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自然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题目是“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创新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例”,2010年12月9日河南省教育厅以教科外【2010】1005号文件公布入选课题,2011年3月10日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的要求填写了《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任务书 》,拟定于2012年6月结项,倒不用现在着急。另外,于2010年12月18日申报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题目是“河南技术创新系统中高职院校技术转移对策研究”,也拟定于2012年6月前后结项,但是到现在尚无获批的消息,那就继续在等待吧。 这三项课题主题相关,我愿意围绕这一主题继续深入相关研究,希望取得较理想的研究成果。但这三个课题的研究实在都止于申报,没有持续深入跟进,所以失去了进一步的方向。眼下,可能我需要认真继续上述课题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解决原有问题、发现新的问题,以为未来研究确定方向,而且时间还要抓紧。因为申请课题一年一度,过了这村就没有这个点了,现有的早日弄得有个眉目,结个果,才好往下进行。 关于科研,我近来有一个想法就是,应该少空谈不切实际的教育理论,多运用教育及其它可借鉴的基本理论思考现实当中的问题,如研究能接近问题的本源,所提对策可行易行且真行了,才算达到研究的初衷。看那么些核心期刊上的读来读去都似曾相识的、共性问题与对策建议也大同小异的项目论文,觉得再自费订这么些杂志不值得。去年我自费订了4种,包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研究”、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和武汉华中科大“高等教育研究”、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今年只保留了1种,就是武汉华中科大的“高等教育研究”。 因为没有独立开展科研的经验,今天粗略地小结了一下自己的肤浅体会,希望方家指教。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331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项目研究成果摘要汇编(2004-2007)
yngcan 2010-4-1 18:26
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项目研究成果摘要汇编 (2004-2007) 2004 年度软科学项目研究成果 河南省农机行业专利保护研究 项目编号: SS04-A-20 摘要:本报告通过对河南省农机行业基本现状的详细分析,解释了我国目前农机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同时用客观的事实和详尽的数据分析阐述了科技创新与专利检索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提出了建议:在行业内提高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专利意识;有效促进单位专利的申请量和获取量;使专利权人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使之不侵犯和不被侵犯。 基于竞争情报方法的企业专利战略研究 项目编号: SS04-A-25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分析,结合竞争情报方法,研究动态环境下竞争对手技术跟踪与监视,从而总结出制定和调整企业专利战略的一般规律,并在竞争情报方法的可操作性及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5个模型的建立,是企业应对动态竞争环境、制定专利战略的良好的辅助分析工具。 四川省进出口企业 知识产权工作状况调查和重点案例分析研究 项目编号: SS04-A-26 摘要:本课题对如何应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把加强进出口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并重点对已发生的重大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案例进行了分析,对目前我过进出口企业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水平低,能力弱,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 SS04-A-28 摘要:本报告通过国外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国内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两方面,来阐述目前我国专利制度下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在提出的关键问题基础上给予了相关解决方案和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我国展会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很有参考意义。 我国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研究 项目编号: SS04-A-32 摘要:本报告从分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法律保护困境入手,从法理的角度论证了给予生物技术以专利保护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社会伦理和公共利益平衡问题。在解决了生物技术可专利性问题的基础上,报告重点研究了五类可以授予生物技术专利的客体,并深入分析了生物技术专利需要满足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具体衡量标准。在上述研究中,报告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对比考察了我国相应的法律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建议:淡化发明与发现的概念,完善生物技术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审查标准以及相关保护制度。 中国外观设计法律与制度发展方向的研究 项目编号: SS04-B-04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的外观设计专利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专利的保护客体问题、专利合适的保护期限以及外国外观设计的法律制度及其发展动态等方面,进而研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外观设计审查制度。同时对我国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类别分布,申请数量和战略,特别是我国入世后的新变化,提出了我国企业能够规避侵权,走自己创新之路的方案,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工业设计领域的地位。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外观设计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研究 项目编号: SS04-B-10 摘要:本报告从知识产权的发展规律、知识产权的性质及特征和国际时代形势的要求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正当性和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制约我国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相关因素,指出我国现有立法的不足。报告着重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行为和侵权责任两个方面介绍了国外(包括国际条约)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诸多制度方法。最后,对如何管制知识产权滥用,报告建议我国应首先采用知识产权法,再过渡到反垄断法,或以反垄断法来补充知识产权法的不足。 知识产权与当代国际关系 项目编号: SS04-B-13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深入研究了美国和日本对本国知识产权利益的维护手段,并通过有关案例展示了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主要方式,对我国未来解决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和制定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出了若干参考性的意见。 我国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研究 项目编号: SS04-B-14 摘要:本报告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提出为切入点,梳理了有关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成果,并着重从产权归属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对以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为代表的若干高新技术产业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进行了研究。报告建议我国应完善科技成果的等级评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认定制度,明确职务成果的产权归属,提高对发明人的物质奖励;应建立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体制,扶植民营科研机构,加速成果转化;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审判机制,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提供良好的环境。 我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专项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 SS04-B-15 摘要:本报告首次对我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进行了专项调查,取得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并进行了科学的数据分析。指出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专利管理水平层次不一、申请数量少、申请主题分散,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商标等无形资产的评估造成自主品牌的缺失。报告建议应反思再走合资、贴牌的发展模式,指出合资和技术引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主研发,应在合资中实现独立跳跃,国家对此应给予政策支持。汽车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知识产权战略应对,积极参与汽车标准化建设。 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重大涉外案件研究 项目编号: SS04-B-18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我国04年发生的重大涉外知识产权诉争个案的研究、分析、论证,总结出中国企业在各涉外案件中所处的劣势、失败的因素等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中国重点产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构想及框架,从而为企业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竞争力等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2005年度软科学项目研究成果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 涉及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相关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 SS05-A-24 摘要: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国家及各地在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主要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角度来分析其中涉及到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制定的问题。报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地方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国家战略提供上位的政策和法律来指导,二者衔接的关键在于通过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来推动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报告建议在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时将地方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一个子系统有机地融入其中,并提出了实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地方知识产权战略衔接的具体设想和内容建议。 企业专利战略工作的项目管理方法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 SS05-A-25 摘要:本课题以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探索企业专利战略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方法,旨在提升企业专利战略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效率性。本课题移植了项目管理方法,同时结合运用过程理论及专利法学等方法,将企业专利战略管理分为规划、实施、控制和评价三个部分并分析了各部分的特点,制定了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专利战略规划管理流程;论证了企业专利战略管理实施部门的地位、构成及管理模式,并选择项目沟通管理作为企业专利战略管理的控制方法。本课题提出如下建议:企业应从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和培养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构建企业的专利战略,并应将项目管理方法作为企业专利战略管理结构的中心。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项目编号: SS05-A-26 摘要:本课题分析了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结构及基本理念。论证了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部分国际条约中涉及的知识产权文化理论,并考察了日、韩、美等国的知识产权文化的实践。从文化背景、教育现状及其它关联要素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国情。明确了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方针、目标和任务,给出了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了如下建议:1.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如鼓励创新、尊重原创的奖励、发明专利申请资助等。2.争取有关部门特别是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国新办等部分的支持。3.加大知识产权专业媒体与大众媒体的合作,建设多层次宣传平台,并加大宣传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4.保证对知识产权文化宣传的资金投入。 浙江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 SS05-A-27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浙江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周边及国外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现状,包括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情况的研究,以及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和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目标的选择这3个方面的深入探讨,从而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可行性对策。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专利与经济发展关系横向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 SS05-A-28 摘要:本报告从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的互动关系出发,探讨了专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现有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和横向比较实证研究,进而基于世界经济、技术和专利的发展趋势与规律,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技术创新水平和专利发展状况,探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专利政策。 山东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 SS05-A-30 摘要: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山东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状况。调查发现山东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产权专业教育规模小、层次低,不均衡;对非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普及率低,分布不合理,课程内容不完全符合实际需要。经过研究课题组认为,思想认识不足、师资严重匮乏以及缺少督促、评价机制是制约山东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对高校管理者的培训;重视知识产权教育教学研究;合理设置知识产权教育层次、规模和教学内容;加快知识产权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重点扶持理工类院校和设有经贸类专业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工作。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新态势研究 项目编号:SS05-A-31 摘要:本研究报告是国家知识产权局2005年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S05-A-31 )的最终成果。研究报告以我国加入WTO、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背景,以知识产权理论和行政法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文献分析、规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新态势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报告在探究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提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法定原则、程序正当原则、公益原则和行政效益原则,总体分析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现状和发展态势基础上,在总论部分设四个专题分别对中国特色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法律体系构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方式和程序、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救济制度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分论部分设六个专题有针对性地对主要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作实证研究,包括专利权行政保护制度、商标权行政保护制度、著作权行政保护制度、计算机软件行政保护制度、高校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企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等。 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问题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 SS05-A-34 摘要: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教育部直属院校等48所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及教学情况,归纳了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学研究机构设置、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及培训的常见模式,同时对17所大学的专家进行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明确了高等院校是培养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途径,探讨了知识产权人才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提出了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战略重点和总体思路,并给出如下具体建议:(1)我国应以高等院校为主要基地,既需要与社会培训机构共同突击性地、规模性地应急培训一批已有相当工作经历的知识产权法律专业人才和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又需要今后经常性、多样性、多层次、多元化地持续培养大量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2)应当主要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层面,尤其是在知识产权MBA和法律硕士方面,培养大量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在博士研究生层面适量培养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人才和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师资人才。在本科阶段宜全面普及知识产权课程教育。 江苏省中小(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 SS05-A-36 摘要:本报告从分析企业发展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入手,指出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是现代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报告对江苏300多家重点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五大问题:一是成果多专利偏少,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二是专利结构不合理,信息的运用能力差。三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企业之间差别悬殊。四是专利获取维权难,企业缺乏专门人才。五是内部管理制度缺乏,专利难以有效运营。对此,报告从加强领导和政策扶持、培育示范企业、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女书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 项目编号: SS05-A-40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女书的起缘、特点及价值,调查了女书的保护与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女书开发与保护的如下建议:一是加大女书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二是加快女书艺术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促使女书进入篆刻领域、民族声乐、书法、微标设计领域。三是加强女书知识产权保护。对女书的保护和弘扬,主要用公法来保护。对女书的开发利用,主要用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私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宁夏专利文献信息利用状况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 SS05-A-41 摘要:本报告对宁夏专利文献信息的资源现状和利用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课题组发现宁夏存在文献信息收藏不足、品种单一;对专利文献利用重视不够,利用能力和水平比较低的问题,与发达地区差距比较大。课题组分析认为,专利保护与科技工作结合不够以及对专利文献作用的宣传不力造成企业缺乏专利信息意识和利用机制是问题的原因所在。对此课题组建议首先应该从改进基础建设、加强宣传、完善制度、培养人才及改进服务等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专利文献信息工作;其次要强化企业专利文献信息利用的意识,使企业利用专利文献提高专利申请质量的同时,能够达到既避免侵权又实现维权的效果。 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相关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 SS05-A-43 摘要: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中小学等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的做法和特点。考察了215所学校知识产权教育情况,研究了知识产权教育的动因及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归纳了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方法和内容。分析了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管理内容和评价指标。提出了如下建议:1、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应当纳入知识产权教育的有机整体,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作。2、将具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具有积极创新精神,并将培养人的创造性为目的的创新教育融入知识产权教育的基本内容。3、研究和规划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目标,积极建立起知识产权教育体系,4、加强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研究和成果推广。 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及其信息化建设 项目编号: SS05-B-01 摘要:本研究给出了专利信息的定义和特点,并将专利信息分成基础性和增殖性两种类型。调查研究了国内外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现状,通过对比指出存在机构设置分散、传播渠道缺乏权威性,对专利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九个问题。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和未来社会对专利信息存在巨大的需求。提出了政府建立专利信息传播制度,设立专利信息服务的管理部门及国家级专利信息发布中心,建设专利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专利信息传播网络等对策建议。 完善专利法律法规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 SS05-B-02 摘要:本研究总结了我国专利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的背景,归纳了我国专利法律法规体系内主要法律法规的布局、结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指出我国专利法律法规体系中存在法律法规效力和层次不分明,相关规定之间缺乏配套衔接等问题。提出了设立快速立法程序,建立立法工作协调机制,各法律法规应当不缺位不越位等完善专利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建议。 美日韩等国家专利战略研究 项目编号: SS05-B-03 摘要:本报告从战略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三个方面详细考察了美、日、韩三国的专利战略,总结了专利战略具有的共性:将知识产权战略放到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政府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投入巨大的国家资源、强调企业的关键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可以借鉴的。但同时报告指出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确定战略的着力点:特别注意维护权利人、使用者和公众三方的利益平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和国民意识的培养;在战略的制定上不拘泥于国外的先例,敢于制度创新;同时要突出保护优势领域,比如: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和民间文艺等。 专利工作面临的国际形势与对策 项目编号: SS05-B-04 摘要:本报告回顾国际专利协调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国际专利协调的现状。分析了发达国家在专利领域的主要诉求及实现的手段,对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专利方面的利益异同。分析了国际知识产权的双边形势及未来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例举分析了我国在专利方面面临的双边现实压力。从加强涉外协调、多边合作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未来专利国际合作的战略。综合提出了在多边规则制定活动中,在理双边问题时,在海外维护中国企业利益时的具体对策建议。 专利预警应急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SS05-B-05 摘要:本报告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利预警机制的考察,阐明了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报告在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将专利预警应急机制分成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协调型和企业主导型。报告建议专利预警机制的建立分成两个阶段:首先,建立专利信息分析报告发布制度;其次建立专利预警指标体系和专利纠纷预警模型。报告以政府主导型为重点研究了专利应急机制的体系。为了实现专利预警应急机制的有效运行,报告还研究了相关的管理体系、组织体系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专利池运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项目编号: SS05-B-07 摘要:本报告在国内首次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了专利池制度的历史发展和运用现状。报告对国内IT、电信、中药等领域学习和运用专利池现状的调研表明,自DVD专利收费事件后,国内相关产业在意识上开始重视专利池制度,并成立了产业联盟,但是仍存在经验不足和技术落后的劣势。报告通过分析DVD专利收费事件中可能存在的权利滥用行为,指出我国规制专利池制度的法律体系不完善,进而着眼于完善专利法律法规体系和提升企业运用专利池制度能力两个层面提出专利池制度运用对策。 民营企业专利(知识产权)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 SS05-B-08 摘要:本报告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政策的重要意义,支持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政策研究是保持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调查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专利技术现状,并指出存在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力低,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严重缺失等问题,进而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我国政府应依据市场主导原则,在民营企业专利创造、管理、转化、运用和保护的全程环节突出政府在企业专利战略中的科学、合理的引导作用;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以行业协会为重心、以企业为核心、以行业协会之间及行业协会与知识产权民间组织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为依托的行业协会专利工作体系等。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专利指标体系及制度安排 项目编号: SS05-B-09 摘要:本报告首先分析了我国专利指标体系的现状,通过对比日本、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相关制度,指出我国企业专利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指标体系应用不广泛、与企业评价脱钩、可操作性差、激励机制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报告提供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将存量指标与评价指标区分开,突出了主要指标,同时设计了次指标、二级指标及定性指标,有利于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运营及向无形资产的转化,能够满足我国不同管理者、经营者、社会及中介机构从事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评价需要。 中国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研究 项目编号: SS05-B-10 摘要: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以及对知识产权权利纠纷案例的分析,对中国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中的专利、商标和版权分别进行调查研究,并围绕专利、商标和版权三个主题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国企业的涉外专利纠纷现状,指出中国企业的涉外专利纠纷存在规模扩大、范围增广、发案频繁、手段隐蔽等特点,分析了中国企业涉外专利纠纷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企业应对涉外专利纠纷时的缺陷,并提出对策建议:在企业层面亟需制定专利战略;在行业层面应调整定位、转变职能;在国家层面应制定整体专利战略。 专利审查综合能力建设 项目编号: SS05-B-11 摘要:本报告首先剖析了专利审查综合能力的内涵,考察了一些重要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审查能力发展状况,客观总结了我国专利审查综合能力建设的成绩,指出在下列方面还存在问题:专利审查效率、审查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建议:完善专利审查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专利审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审查制度与方式;建设满足专利审查和服务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平台;积极参与和专利审查有关的国际事务;充分发挥与专利审查有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 专利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项目编号: SS05-B-12 摘要:本报告从历史数据入手,概括了我国二十多年来专利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提出了我国专利事业经过的三个发展阶段。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专利申请授权基本现状:发明专利比重不高;职务申请比例偏低;有效专利数量不多且平均维持寿命不长;部分重点领域国内份额很少。指出我国专利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专利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执法保护不足、审查能力不能满足需要、人才培养滞后、信息服务能力落后等。报告系首次对我国专利事业的系统全面摸底,并创造性地引入了部分新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专利管理体制研究 项目编号: SS05-B-13 摘要:本报告从论证改革和完善我国专利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入手,首先考察了我国专利管理体制现状,指出地方专利管理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定位不清、投入不足、执法权有限、执法水平不高等问题。报告对此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一是在国家层面上统合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信息建设和服务方面的支持职能。二是在地方层面上推行专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专利行政保护方式、突出专利执法职能,强化专利执法权限。最后,报告提出一种比较理想的专利管理体制目标模式:即知识产权裁判所、知识产权执法大队(经济警察)、知识产权局三者在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利、商标、版权等)整合基础上并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模式。 科研单位对外合作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 SS05-B-15 摘要:本研究对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共计639个单位进行了有关知识产权管理情况的问卷调查,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选择了北京、广州、珠海、深圳的21家重点单位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这些单位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协议或合同的文本;并对其中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进行分析和点评。本报告归纳分析了我国科研单位在对外合作中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存在下列问题: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不均衡,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职能充实、人才短缺、创新能力、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挑战等方面现状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并提出初步的政策建议:搭建多方位服务平台,为科研单位提供知识产权信息、转移、产业化、代理、投融资、交易、评估、贸易、人才培训与推荐、法律、战略研究咨询等服务;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项目管理体系中等。 高等学校专利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 SS05-B-17 摘要:为了解高等学校专利实施的真实情况,本报告对全国2001年~2005年申请、授权专利前100名的高校的专利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高等学校专利实施状况基本良好:专利实施数量与实施收益稳步增长;实施收益分配激励机制基本到位。针对高校专利未实施的情况,课题组研究指出内因源于专利本身的特殊性,而管理部门重申请、轻实施,投入不足并由此导致企业缺乏实施专利的动力和能力则是造成专利未能实施的社会因素。有鉴于此,课题组建议将专利实施纳入政府部门的统计内容;制定技术转移法规,促进专利技术向最适宜实施的方向流动;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促使专利实施优势互补。 行政与司法保护课题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 SS05-B-18 摘要:本报告以知识产权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以此为基础,报告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正当性,分析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利弊。其次通过考察我国知识产权双轨制保护的现状,指出存在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不协调的问题。报告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双轨制保护体系:首先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平台;其次完善行政保护的程序制度及加强司法保护的力度;最后,总的趋势是将侧重点从行政保护转移到司法保护。 PCB布图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项目编号: SS05-B-19 摘要:本报告首先介绍了印刷电路板的基本原理和产业背景,指出对其提供保护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就如何保护的问题,报告分别从版权、专利(外观设计、发明和实用新型)和反不正当竞争的角度,运用法律分析的方法详尽地论证了上述手段保护印刷电路板的可行性和存在的困难,并研究了采取特殊立法例形式进行保护的可能性。报告同时对现行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最后,报告就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企业应如何保护印刷电路板的问题,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提供了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建议。 2006年度软科学项目研究成果 外观设计保护专门立法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 SS06-A-09 摘要: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规范分析等方法,对版权法模式、专门立法模式以及专利为主的多重保护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外观设计与发明、作品等其它知识产权客体之间的区别,探讨了处于版权和专利交叉地带的边缘性智力成果外观设计合理的法律保护模式,进而为我国外观设计法律保护制度的修改与完善提供参考。 青岛市重点企业专利状况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 SS06-A-12 摘要:本研究针对青岛市270家企业,综合运用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考察、案例剖析、专利检索等手段,从专利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等方面,对青岛市重点企业的专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了青岛市重点企业专利工作具有如下特点:1. 以企业为主体,以转化为目的,2. 专利创造与品牌培育相结合,3. 大企业带动优势明显。指出存在的如下问题:1. 专利分布面小,中小企业专利的质和量均有待提高,2. 青岛企业的专利增长速度与先进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3. 专利服务系统存在较多缺项,专利管理人才和基于政府支持的专利激励力度有待加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企业专利工作的政策建议:青岛企业应将专利工作重点从外部推进的传统方式向内生型专利战略转变,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的培育。结题建议,1. 制定创新型企业战略。2. 完善企业专利管理组织。3. 加快企业专利文献库建设。4. 加强企业专利的综合保护。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项目编号:SS06-A-13 摘要: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已经到来的时代背景下,在目前对跨国并购研究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背景下,基于国外企业海外并购以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而进行的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对于总结发展中国家通过并购方式的对外投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内容的安排上,本报告并没有完全局限于企业竞争层面对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的介绍,而是通过国家管制和调整的角度对并购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分析。这种分析也许有助于我们对此问题进行更宏观且更为现实的思考。报告的内容作了如下安排:首先,对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做了宏观上的描述,指出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接着,对知识管理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知识管理理论是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企业进行并购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知识管理理论中,知识产权管理是重要内容,也是其制度化的表现;第三章对企业海外并购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第四章中从企业跨国投资的实践出发分析了跨国投资的主要知识产权战略;在第五和第六章中,讨论了企业跨国并购在企业竞争层面之上的国家管制问题,主要涉及到国家通过竞争法对企业并购的管制和通过国家安全立法对并购的管制,尤其是后者目前已经成为各国调整外资进入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基于此考虑,报告紧接着重点分析了美国有关国家安全立法的发展。并通过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以及达能并购娃哈哈案对中美国家安全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中国安全立法提出了建议。 《知识产权工作实务指南》编写研究 项目编号: SS06-A-15 摘要:本研究在收集和掌握当前国内相关出版物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行直接调研了解需求情况,正式出版了一本实务类工具书《知识产权工作实务指南》,全书采取工具书体例,理论说明简洁明了,实务操作准确和规范,可操作性强,便于读者使用和检索,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 SS06-A-16 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全国部分省市知识产权部门、高等院校、大型企业进行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系统论证了我国改革发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迫切性、知识产权人才需求数量与结构、知识产权属性与学科新定位、有中国特色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结构、知识产权高等教育运行思路等内容,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对策建议:1. 明确知识产权的属性,在此基础上,于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之下设置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管理学、知识产权应用经济学等二级学科;2. 坚持本科教育(审查专业本硕联读)、研究生教育和在职教育的层次结构;3. 创办中国知识产权学院。 中国加入外观设计保护海牙体系 对深圳相关产业的影响 项目编号: SS06-A-17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各个文本,对比了有关国际条约,研究了深圳相关产业外观设计状况,采集有关历史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通过调查问卷、重点专访等方式,搜集深圳企业和专利代理机构对加入该体系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我国加入该体系对深圳相关产业的积极作用和挑战,针对深圳的创意产业、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工业品外观设计创新的激励和扶持、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等方面提出前瞻性政策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 专利保护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 SS06-B-01 摘要:本研究收集分析国内外企业论坛和跨国公司专利保护模式资料,并实地考察了英特尔公司、国际商用机器(IBM)等多家国外企业。对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保护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国内外企业专利纠纷典型案例,从专利保护模式形成的基础条件着手,以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专利的生产流程为主线,探讨不同阶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应采用的保护策略与具体保护方法,探讨了配套机制的建立及其他相关问题。 专利资助现状、问题及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 SS06-B-02 摘要:研究分析归纳了专利资助政策的法律内涵和实证效果,搜集整理我国各地的专利资助政策并进行系统比较,对历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专利减缓给予资助的历史数据和各地方的专利资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国际条约中的相关法律原则和国外相关实施政策的研究,明确了我国专利申请资助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现有专利资助制度的建议:完善《专利费用减缓办法》,完善地方专利补助政策、规程及资金监管,并提出了《地方专利资助办法示范文本》。 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研究 项目编号: SS06-B-03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与核心问题,以及目前国外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态势。集中讨论了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引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对于解决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融资难、高科技研发计划后续产业化应用资金不足等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提出了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模式主要包括中关村模式、银监会模式、证监会模式、科技部模式,并从总体思路、首要问题、核心关键等方面提出了八条具体的政策建议措施。 对我国非职务发明及民间科技工作现状的分析研究 项目编号: SS06-B-04 摘要:本报告通过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互联网上搜索、函请我国有关驻外使馆科技处协助进行调研等方式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非职务发明及民间科技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解释了我国非职务发明申请在全部国内专利申请中所占比例呈现逐年递减的客观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5点建议。 专利技术经济学研究 项目编号: SS06-B-05 摘要: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国内外专利技术经济学相关文献,明确了专利与技术经济学的关系,设立了专利技术经济问题的项目、组织、产业和宏观四级分层分析框架,得出如下结论:1. 实施国家专利战略中的决策科学化,应建立系统的技术经济论证的理论方法体系。2. 实施国家整体知识产权战略,迫切需要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益权衡的精确计算。3. 应对日益增多的专利诉讼,要通过加强技术经济研究,完善法律对价的支持工具。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包括建议国家知识产权总局应用本课题取得的技术经济学理论方法,选择具体的专利政策问题,组织力量展开实际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相结合的深入研究。 2006年度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 项目编号: SS06-B-09 摘要:本研究提出了按照安装套数和按照折算价值分别计算的两个系列的软件盗版率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便于检验的计算模型;运用行业统计、抽样调查、回访调查、专家估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年度计算了不同标准、不同口径下的软件盗版率数值。结果表明,2006年有关政府部门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成效显著,软件盗版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所下降。与2005年相比,全行业折算价值盗版率由26%下降至24%。收费计算机软件套数盗版率由66%下降至63%。本研究分析了软件盗版趋势,归纳了盗版率下降的原因,并就加大政府部门和企业用户要求使用正版软件等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度,针对个人用户软件盗版行为设立措施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07 2009年度软科学项目研究成果 河南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SS07-A-01 摘要: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重大经济活动和重大科技计划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调研,对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河南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的现状和取得的经验,研究设计了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机制的框架,并提出了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机制的政策建议。 贵州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SS07-A-02 摘要:本课题研究了贵州微硬盘项目知识产权现状调研情况和专利侵权诉讼有关情况,分析了微硬盘项目引进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总结了项目失败的原因;研究了贵州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建设和实施情况,并研究提出了建立国家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机制的政策建议。 江苏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SS07-A-03 摘要:本课题研究了贵州微硬盘项目知识产权现状调研情况和专利侵权诉讼有关情况,分析了微硬盘项目引进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总结了项目失败的原因;研究了贵州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建设和实施情况,并研究提出了建立国家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机制的政策建议。 世界主要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能力评估研究 项目编号: SS07-A-05 摘要:本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对各局审查工作的比较和分析,客观描述各局专利审查工作绩效和管理能力,全面评估SIPO与其它局专利审查工作的发展差距。研究中主要针对五局的专利审查工作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包括了审查管理能力和审查工作绩效。通过比较可以看出,USPTO资源雄厚,能力均衡,申请和审查的处理规模大,质量较好,效率较高;JPO能力较全面、重信息化建设、重服务,申请和处理规模与USPTO相当,质量和效率较好;EPO资源雄厚,数据收集和加工能力强,管理重质量、人性化,审查质量最好;KIPO发展较快,信息化水平高、重标准化、重服务,审查效率较高;相比而言,SIPO近年来发展迅速,管理中重计划、重培训,审查规模、效率和质量均已处于中间水平,且总体呈上升趋势。USPTO和JPO的管理和绩效都比较突出,EPO的管理和绩效则均处于中间水平,KIPO和SIPO则各有特点,SIPO在绩效方面略占优势,KIPO的管理则有一定优势,最终五局专利审查能力的总体排名为:USPTO、JPO、EPO、KIPO和SIPO。研究还分析了美、日、欧、韩四局面临的挑战和相应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在专利审查工作评估研究中分析得出的SIPO劣势所在和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未来发展的形势要求,提出了SIPO专利审查工作应遵循实现专利审批效率明显提升,审批质量稳步改善,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的总体发展方向。 世界专利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SS07-A-07 摘要:世界专利事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包括不同国家或者地区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活动,其中很多方面的发展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结合实际情况,仅研究了世界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质量、专利制度一体化和统一化、专利创造性标准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地方知识产权局应对这些发展趋势的策略。具体包括:第一,分析了世界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整体发展趋势和本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发展趋势;第二,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加而导致的专利质量问题入手,研究了专利质量降低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提高专利质量的措施;第三,在专利制度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研究了世界专利制度统一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应对策略;第四,研究了专利创造性标准的重要性和难操作性,回顾了美国专利创造性标准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世界专利创造性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应对策略;第五,总结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应对世界专利发展趋势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即将采取的措施;第六,探讨了地方知识产权局应对世界专利发展趋势的策略。 企业知识产权 风险管控能力评价风险预警及管控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 SS07-A-10 摘要:本研究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内涵,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类型人员,从多个角度剖析了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本研究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指标选择方法和权重制定方法;使用证据理论建立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模型,说明了基于证据理论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步骤;最后用案例详细说明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模型的使用过程、计算方法及其有效性。本研究提出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对策,本研究为我国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等提供了评价工具;也为我国各类企业进行风险管控能力的自我评价、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提供了方法。 专利转化促进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SS-07-A-11 摘要:我国专利技术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有:1)多数专利质量不高,难以产业化;它源于人们对专利制度的异化,即对其使命和专利的本质未能全面、准确把握;不当专利资助政策不仅导致无法变成财富、浪费社会资源的垃圾专利出现,还带来国有资产流失。2)在专利立法和相关政策方面,我国过于强调保护而对其转化等缺乏硬性规定;在科研成果评估方面注重专利数量等静态指标而忽略专利转化等动态指标;在研发项目设置方面计划色彩较浓,过分强调项目的高精尖等。对此对策有:结合国情,对有关专利申请和授权激励政策进行完善,资助不以申请或授权而以可产业化为准,以提高专利质量;根据市场的东西由市场来决定(专利是商品)原则,不盲目提倡高校、未改制的科研院所申请专利;提高专利技术转化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将鼓励技术转让或转化作为知识产权和科技立法的指导思想,完善和丰富技术转化法;把专利质量作为创新能力评估标准,将专利转化业绩作为个人晋升等重要指标;在国家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方面,从产业界中征题,避免盲目追求脱离产业的高精尖项目;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倾斜,或通过制度安排,将更多经费投入企业,由其依市场需求到高校或科研院所招标,避免产学研脱节。 生物技术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选择和推进策略 项目编号: SS07-A-12 摘要:本研究构建了生物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动态组合模式,通过区分不同技术创新层次差异、知识产权价值差异和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差异对生物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的影响,利用战略聚类分析模型等战略分析方法确立在多维度和多层次下的生物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动态组合模式。研究表明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在技术进步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同生物技术领域技术水平差异大,知识产权质量参差不齐,知识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是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阐述了推进生物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具体策略,明确政府在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关键控制点,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美欧医药化工专利诉讼案例研究 项目编号: SS07-A-18 摘要:本研究发现: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专利纠纷案审判过程中,不时透出双重标准迹象;美、欧在自己国内很注意平衡专利权人与公众利益,但是个案审理,内外有别;⑵原研药与仿制药企业之间的矛盾是医药化工专利领域的主要矛盾;⑶专利诉讼大案集中于年销售额10亿以上(包括10亿)美元重磅炸弹药品;⑷世界仿制药高手是以色列的特瓦制药公司、美国的巴尔制药公司等。外国法院在新颖性(即预先占有)、创造性(即非显而易见)、说明书充分公开、对权利要求的解释与侵权判定的判定中,对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尤其是判决中的证据采信、事实侧重、思考角度及表述方式,可供国内参考。 国家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SS07-B-01 摘要: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江苏、河南、贵州、山东、山西等地方重大经济活动和重大科技计划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调研,对微硬盘项目失败的知识产权因素和煤液化项目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初步总结了我国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的实践现状和取得的经验,对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的内涵、组织机构、运行系统等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机制的政策建议。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机制的有关建议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该项措施已经写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了国家和地方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2007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 项目编号: SS07-B-02 摘要:本研究是在2005年、2006年专项研究的方法论和数据积累基础上,连续第三年开展的软件盗版率专项研究。研究表明:按市值折算,2007年软件产业的盗版率为20%,软件产品的盗版率为31%,计算机软件的盗版率为41%;按当年安装套数折算,计算机软件的盗版率为13%,收费计算机软件的盗版率为56%,其中单位用户由2006年的39%下降至35%,个人用户由78%下降至69%。研究总结了盗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并揭示了中国软件盗版行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建议: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年度盗版率调查工作,并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并健全软件盗版的信息监测体系和专业队伍,使研究结果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为开展软件产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药品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SS07-B-11 摘要:研究收集了近年来药品领域发生的专利纠纷案例,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了一些药品领域共性特点:(1)实践中出现的药品专利纠纷,进行无效宣告和专利侵权诉讼的情况最常见;(2)专利之争,主要是外企诉本土企业侵权;(3)药品制备方法专利侵权案件的复杂性和疑难度较高;(4)药品专利诉讼折射出涉及药品专利保护的特殊技术和法律问题。 本文从中选取了一些典型、疑难、影响重大的案例,就其中引发的关于专利授权和专利侵权认定涉及的相关原则和法律适用等问题以及程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包括:与药品标准和上市有关的现有技术认定,药物制剂发明的创造性尺度,专利说明书中有关实验数据的要求标准,药品制备方法专利侵权中新产品的认定,药品专利侵权诉讼中等同原则和公知技术抗辩原则的适用,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的中止制度等。 通过研究药品知识产权领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问题,课题组针对确权和侵权判断的实体和程序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建议。 化工行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项目编号:SS07-B-13 摘要:依靠我国政府对化工行业一直采取的积极鼓励和扶持政策,中国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化工行业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化工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内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化工行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显得较为滞后。本课题结合化工行业的自身特点,首先对化工行业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化工领域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发展有如下特点:.总量发展迅猛,区域和申请主体发展不均衡,申请人主体企业所占比例偏低。 在对化工行业知识产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课题使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化工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方向,分析了我国化工行业目前的优劣领域和机遇风险,提出相应的知识产权政策建议,以鼓励和保护化工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我国化工行业中能源节约和资源有效利用的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要以提升化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努力在提高专利质量、促进专利转化两方面进行重点工作,在化工优势技术领域、相对劣势领域和绿色化工领域三类领域进行专利布局,从政府、化工企业、化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四个主体全面实施。 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研究 项目编号:SS07-B-16 摘要: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兴职业群体,其工作内容、基本知识、能力要求、管理模式等受到广泛关注,本课题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角度,研究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这一群体纳入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体系的必要性。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到不同学科,因此,课题研究成员由知识产权、人事政策和法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人员构成。课题采用了文献调研、实地访谈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理清了知识产权管理和职业资格制度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了相关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发挥作用的现状分析,描述了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基本形态;并对国外的相关案例尤其是日本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进行了研究,在归纳提炼各种研究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新时期在我国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十分必要的结论,并对如何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中国专利制度史研究近现代专利制度研究 (1859-1949) 项目编号:SS 07-B-21 摘要:通过对西方专利制度发展过程的梳理,总结出近现代专利制度得以建立的四个标志性特征,即专利权私权性质的确定、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出现、专利审查和信息传播制度的建立、国际专利制度的协调。按照这些标志性特征,将专利制度在我国近现代的发展划分为起源、初步建立以及进一步发展三个阶段。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我国近现代专利制度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促进专利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法律以及其他因素分析,专利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管理专利机构的变迁,核准专利的情况分析,等等。并将我国近现代专利制度与英、美、日三国进行对比,总结我国近现代专利制度在制度发展的历程以及产生的影响方面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差距,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对我国近现代专利制度进行客观评价。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从对于专利制度功能的认识、完善专利制度本身、完善专利制度运行的环境以及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出健全和完善我国当代专利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启示。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从我国开始产生专利制度的萌芽开始到民国时期颁布了《中华民国专利法》,我国的专利制度从无到有,经过了萌芽、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三个阶段,在专利制度逐步完善、专利制度的实施效果以及人们对于专利制度的认识以及专利制度对当时经济社会产生的促进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近现代技术水平多数还停留在仿制国外先进技术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法制近代化的进程也是一波三折,再加上我国近现代社会一直处于战争不断、政权频繁更替的动荡的状态之中,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国近现代专利制度发展的进程必然是缓慢的,与西方国家近代专利制度无论在制度的完善程度还是产生的效果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个人分类: 专利|3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怎样申请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
热度 1 law315 2010-3-11 22:46
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 主管部门 :科技部 联系地址 :科技部政策体改司软科学处 联系电话 : 010-68512642 网 址 : http://www.softscience.net.cn/ 计划性质 :政策、理论等研究 申报时间 :每年的 4、5月份 申报条件与要求 : 只有软科学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即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主管软科学的司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才有权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表。因此,软科学研究单位若希望申报项目,应向归口管理部门要申请表格,填写之后报归口管理部门。
个人分类: 教育科研|20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关于“软科学”
law315 2010-3-10 21:39
关于软科学 软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科学,是一门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政策课题为目的,应用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社会工程、经营工程等各个领域的理论或方法,靠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现象在内的广泛范围的对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在美国,与上述含义基本一致的学科叫做政策科学。 软科学是一个科学范畴,从科学分类来讲,软科学包括管理学(科学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分析、科学学、预测研究及科学技术论等几个领域。 其中,科学技术论是基础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教育等的内在联系,为其它几门软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理。科学管理(SCIENTIFICMANAGEMENT),首先是企业管理,是随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而形成的,泰勒制(包括动作研究、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工作流动研究、工具设计、设备设计薪给标准七个方面)的产生就是典型的一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门类增多,科研规模扩大,科研管理也逐步发展起来。科学学是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研究科学的现状、发展前景、科学与教育、心理学、法律的关系等等,提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为制定科技政策、改进科研体制,搞好科技管理,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提供依据。预测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技术、社会生产等进行预测,为现代科学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系统分析则是管理学、科学学及预测研究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它能使复杂的管理问题条理化,得到最好、最合理、最经济的效果。在这些学科下面又有许多研究课题。所以,软科学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研究内容。 软科学的研究方法 起初,主要是定性研究;现在进入了计量化研究的新阶段。像在管理学的研究中,广泛运用图论、投入产出法、模糊数学(解决模糊集合问题的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等;预测研究中,多用决策论、概率论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软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实践系统,即由各种相关部分综合而成的社会活动系统,而且必然是一种人─事─物的综合系统运动规律以及对系统整体进行优化领导和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与方法的综合科学。 软科学技术的特性   软科学技术的第一个特性是媒介性,它是人和具体的科学技术硬科学技术之间的接口。  第二个特性是综合性,它综合各种自然科学技术,而且使社会人文与自然两大类科学相结合。  第三是应用性。如果说科学学的研究是基础研究的话,软科学技术则是应用研究,产生的专家系统则是技术开发。 软科学技术的内容   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科学,包括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人文社会科学,包括人的行为研究和方法论;还有生命科学研究,包括人脑的生理机制。   在上述基础上,软科学技术进行范围广泛的研究。最简单的如机关单位发放工资的管理软件,成为会计的一个看不见的头。复杂一点的如麦克唐纳的汉堡包公司的全球9,000家分店管理系统,成为总经理的看不见的头。更为复杂的如大型国家项目的非平衡态复杂巨系统分析的专家支持系统,成为国家元首的看不见的头。   软科学技术首先研究的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单项科学技术组成的集合体,目前主要是信息、生命、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加工和环境六大高新科学技术。其次要研究人与集团智力活动的机理,支持智力活动的方法,包括社会调查、人的行为评价和思维规律研究等等。最后要研究硬件和载体,包括计算机的容量、处理速度,传递网络等等。例如,对于一个大城市餐饮系统的限价体系,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物价、税收、工资、法制状况、政府产业和消费政策、卫生标准、通讯能力、环境保护、饮食文化传统、国际惯例、国际关系和居民心理承受能力等等问题,这显然不是管餐饮价格的几个人能解决得了的。要以上述因子为元素建立起一个餐饮限价系统。定义因子,划定边界,确定与系统外因子的关系,进行计算机的系统分析,最后得出限价的指标体系。例如有的大城市就曾对全市最豪华饭店的单人每餐提出了最高限价标准,反对极度奢侈、挥霍,这个标准明专家系统分析做根据的。 软科学技术及其现状   1997年5月11日第二届国际象棋大机大战中,美国IBM的超级智能计算机深蓝以二胜一负三和的战绩击败了雄踞世界棋王宝座12年之久的卡斯帕罗夫,电脑打败了在国际象棋领域内最强大的人脑,在超快速和超大容量计算机的基础上,软件,以至软科学进入了一个跨时代的新阶段。深蓝计算机是以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体现人脑的学习、分析和判断结果,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制的人脑型计算机软件可以再现人脑的工作过程,其信息处理速度相当于脑神经的1000倍,可望于2000年投入使用,这样就可以帮助解开人脑工作之谜。   可以进行个人语音、手迹和形体光学特征识别的计算机将于2007年商用,也就是说计算机可以像狗一样地认识主人了。在医学和工程等领域管理决策的专家系统将在2010年普遍应用,医学和工程领域的头头就可以免去大部分会议之烦了。其准确性和速度可以达到现在最好的同声传译水平的实时翻译计算机将于2012年投入使用,现在可挣200美元/时以上高工资的同声传译译员将面临失业的威胁,而软件从业人员知识工人的新岗位大大增加。   目前,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生产国家,美国许多大公司都开始用代理人软件代替人做多种经营工作。印度的软件业则迅速崛起,以1988年起步的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工业园区为核心,90年代以来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1996年软件出口为7.4亿美元。1997年总产值达20亿美元,估计到2000年印度软件业总产值可达50亿美元。在印度开软件,生产成本只及美国国内的1/3,印度政府虽更换频繁,便每届政府都坚定不移地将软件视为发展经济的支柱,全盘规划,尽力投入,制定法规,1996年还专门为软件业推出利于引入外资的新法案。因此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认为,印度正在实施有强大潜在威慑力的软件开发、生产的全球性计划,印度将成为世界上一流的软件强国。 软科学技术的未来   在应用上,软科学技术是有前途的。以人的染色体为例,有10万个基因,全部密码由30亿个符号组成。有人估计,在下个世纪,人类知识每5年翻一番。如此浩翰的知识不借助看不见的头是无法处理和利用的。软科学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先导和骨干高科技。   在经济上,软科学技术也是有前途的。未来的经济是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的智力经济,而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只能通过软科学技术的帮助来进行。   软科学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社会前途。人类社会有史以来,随着技术和知识的发展,对其占有方式也不同,可以从下图看出:   产品商品技术信息知识               私有交换转移共享公有   显而易见,技术和知识越是发展,其共享程度越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中的软科学活动
hanhuijian 2010-1-9 14:42
作者:武夷山 在我国,说起软科学,一般都认为这是政府决策者才关心的活动。而在发达国家,企业界也非常关心软科学研究,尽管他们不一定用软科学这个词。我国是在 80 年代从日本引进了软科学这个词,而日本企业界早在 30 年前就开展了像模像样的软科学活动。 R and D Management 杂志 1979 年第 3 期发表了 Kazuo Yanagishita, Taro Tanimitsu 和 Tetsuo Kobayashi 三人的文章,《三菱电气公司软科学小组的活动》( Activity of a Soft Science Group in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三菱公司软科学小组的研究与活动内容包括:技术预测,需求预测,新产品计划,战略性业务计划,市场营销,研究开发评估,技术转移,咨询,情报服务,等等。除了自身搞研究外,该小组还开展软科学方法的培训。 小组共 13 人,包括十名研究人员,一名实习研究人员,两名秘书。他们各自的专业背景包括: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工业工程、社会工程、电气工程、法律、经济学、工商管理,等等。 这些人的专长表现在 6 个方面: A 创造工程(脑波研究,协同学,科技创造的 KJ 法,等价变换理论) B 计划(系统工程,公司战略计划,相关树,产品组合管理) C 技术预测(场景构想,特尔斐方法,模拟,系统动力学方法,交叉影响矩阵分析) D 控制(管理科学,组织科学,项目计划评审技术- PERT ,德尔塔图) E 分析(运筹学,多变量数据分析,趋势分析,多元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技术相关分析,行为科学,价值分析,社会经济分析) F 评价(研发评价,技术评价) 这个小组非常活跃, 5 年间撰写了 300 多份报告。 引自: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5517 吴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我近几年一直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也发现有个别企业,特别是大的企业,每年一般都设有科技计划项目,其中软科学是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大多数企业是不重视的。我们学校近年开始探索在服务社会方面如何提升软科学研究团队的力量,并在某些领域形成强势影响。目前组织了理工和人文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在积极努力下,每年承担企业的软科学研究项目300万元左右,并逐年递增。企业本身不会研究没关系,关键是不是重视,只要重视,中国有的是研究力量。当然,我们也应该说服企业共同设立软科学研究项目。
个人分类: 转帖|1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
pikeliu 2009-11-16 11:32
2010 年度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 一、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由申报单位从下列题目中选择申报,申报题目必须与下述题目一致,根据具体内容开展研究。重点项目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 15 万元。 1 、上海十二五科技发展环境研究 研究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态势,及主要创新型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研究上海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瓶颈制约,对上海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思路和目标、任务提出建议。 2 、十二五期间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研究 基于技术预见的基础,对世界科技发展新态势进行集成研究,研判全球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和重点、热点,根据上海科技的基础和优势,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上海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的建议。 3 、十二五期间上海科技发展新需求研究 对十二五期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预测分析,围绕经济与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发展和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提出对科技的重点需求,为十二五科技布局重点提出建议。 4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战略产品技术路线图研究 选择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的具体战略产品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科学工具,研究制定其产业技术路线图,对构建产业自主技术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发展机遇研究 着眼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根据科技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结合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选择某具体领域(如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生物化学等),分析其产业化发展特点和趋势,分析国内外相关动态和上海的基础与现状,研究上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和重点。 6 、 2010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应用与展示科技成果的跟踪研究 跟踪分析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示范应用或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研究分析推广和产业化的可能性,及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并提出上海发展的建议。 7 、基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视角下的上海创新集群发展研究 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部署和实施,借鉴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产业创新集群的经验,选择某一具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研究提出优化上海创新集群发展的路径和培育模式。 8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跨区联动模式研究 基于上海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形成态势,分析上海各区县科技和服务重点产业的集聚形态,及其创新功能特征。通过集群理论和协作理论来诊断产业集群形成和发育中的问题,研究产业集群的跨区联系和培育形成市级产业集群的可能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9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模式与机制研究 围绕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重大需求,选择某具体领域,分析现有产业技术平台的现状和运行状况,以及所存在的发展制约,研究设计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行模式与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0 、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研究 根据共性技术研发和公益性服务的特点,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以从事共性技术研发和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应用型研究院所为对象,从引导其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为出发点,研究设计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运行机制。 11 、依托大科学装置建设优秀科学网络的研究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上海光源、超算中心、风洞中心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着眼于集聚创新人才、促进学科交叉、培育新兴产业,研究依托大科学装置建设优秀科学网络或交叉科学中心的运行模式和机制。 12 、高新区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和城区功能融合发展新模式研究 借鉴国内外高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张江高新区 二次创业 的需求和上海城区发展的实际特点,研究兼具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和城区功能的高新区发展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3 、浦东三港三区联动发展中的创新机遇研究 根据浦东的区域规划,着眼于充分发挥浦东的综合优势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上海港口和保税区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机制,研究浦东三港三区发展中的创新机遇,并提出对策建议。 14 、 上海虹桥商务区功能建设的科技支撑问题研究 根据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规划目标和虹桥商务区核心功能定位,研究分析支撑其功能建设的主要科技需求,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5 、促进上海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的研究 借鉴国内外推进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的成功经验,研究和分析当前上海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瓶颈制约,提出促进上海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16 、上海与新加坡、香港、台湾延揽海外高科技人才的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研究,学习借鉴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在延揽海外高科技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做法,针对上海在海外高科技人才引进和使用方面的现状,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7 、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政府资助模式与管理研究 调研分析发达国家或地区在资助产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和项目的遴选机制与评估办法,政府资助方式和路径,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利弊,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推进九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出对策建议。 18 、以能力建设为主导的科普工作模式研究 研究分析当前科学普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特别是社会进步和公民生活发展对科学普及的需求变化,研究提出推进以能力建设为主导的科普工作模式的思路、目标、重点和政策。 二、自选项目 自选项目由申报单位从以下四个领域中自行确定选题和研究内容,自选项目不得与重点项目重复。自选项目资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 8 万元。 1 、科技发展研究 2 、科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研究 3 、科技服务社会民生发展研究 4 、创新方法研究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软科学项目)管理,提高软科学项目研究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暂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软科学项目按照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公开公正、简明高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软科学研究是指,以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要方向,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和哲学的知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的一种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研究活动。   第四条项目责任人在同一年度不得同时承担市科委两个以上的软科学项目。   第五条本市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政府机关,根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申报的软科学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六条市科委负责编制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并向社会公开发布《项目指南》。   第七条软科学项目重点支持以下活动:   ( 1 )科技发展规律与战略研究;   ( 2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 3 )科技宏观管理和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 4 )科技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第八条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承办软科学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九条项目申请实行网上申报,非网络申报并成功提交的《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不予受理。   第十条项目申请人需登录上海科技网站( http://www.stcsm.gov.cn ),在线完成《项目申请书》的填写和提交,并将提交成功后的《项目申请书》打印三份送至研究中心(需项目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签名,可以不盖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的公章)。   第十一条市科委组织专家依据《项目指南》提出的研究方向,以及申报软科学项目《项目申请书》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团队和预算经费等方面内容对申报项目进行网上评审,遴选参与答辩的项目申请人名单。   ( 1 )参与答辩的项目申请人名单是按《项目指南》的不同研究领域分组后,经专家网上综合评分,每组选出排名在前若干名项目申请人进行答辩。   ( 2 )列入答辩名单的项目申请人接到通知后应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答辩。   ( 3 )市科委根据专家网上评审的综合意见和项目申请人答辩的结果,初步确定软科学项目年度立项候选项目。   第十二条候选项目的项目责任人应根据专家建议,对研究目标、研究任务以及经费预算进行调整,并登录上海科技网站下载填写《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研究节点计划表》(以下简称《研究节点计划表》),一式两份,交研究中心审核与确认。   软科学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 12 个月,原则上划分为三个节点。第一节点为 3 个月、第二节点为 4 个月、第三节点为 5 个月,其中,第二节点为中期节点,第三节点为验收节点。   第十三条项目责任人登录上海科技网站,根据确认后的《研究节点计划表》,在线填写《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计划任务书》),作为与市科委订立《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合同》(以下简称《课题合同》)的附件。   项目申请需提供项目责任人所在单位盖章的《计划任务书》和《课题合同》各一式六份,《课题合同》经市科委盖章后生效。   第十四条软科学项目年度立项名单将于《项目指南》申请截止日后的 60 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项目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课题合同》,按照《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和节点目标开展研究,并通过互联网按时、按质提交各节点的研究成果。   第十六条研究中心依托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对软科学项目进行过程管理。   ( 1 )临近或超过提交研究成果时间节点时,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会自动提示项目责任人提交软科学项目各节点的研究成果。项目责任人应及时在线提交节点研究成果。   ( 2 )项目责任人逾期 30 个工作日不提交节点研究成果的,视为放弃后续研究,研究项目即可终止。项目责任人成功提交节点研究成果的,研究中心根据双方签订的《课题合同》和《计划任务书》预期研究的目标任务,对节点研究成果予以审核和确认,给出继续研究、修改后继续研究或项目终止的反馈意见。   ( 3 )研究中心选择部分项目进行节点研究成果交流,邀请有关专家和项目组进行互动讨论。   第十七条项目责任人完成软科学项目研究后,应向市科委提出验收申请。   ( 1 )项目责任人在线提交科研计划项目课题验收申请(登录上海科技网站点击网上办事),并通过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填写项目后续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 2 )应附的书面资料包括:项目责任人应将科研计划项目课题验收申请打印一式三份,将附上按规定格式印刷的完整研究报告(包括项目组成员名单、 3000 字以内的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一式五份,送交研究中心。   第十八条报送材料经研究中心审核确认后,市科委对该软科学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九条市科委不定期对完成的软科学项目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优秀软科学研究成果,在上海科技网公布。被评为优秀成果的项目责任人,市科委将给予其一次自由选题立项机会。   第二十条软科学项目研究经费采用分批下达的方式拨付。《课题合同》签订生效后,市财政下拨项目总经费的 70 %。软科学项目通过验收后,市财政再下拨剩余的 30 %经费。项目责任人应按批准的经费预算使用经费。   第二十一条软科学项目因故终止的,后续研究经费则不再拨付。项目责任人应及时清理帐目与资产,编制决算报表及资产清单,并将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设备和材料的变价收入)按原渠道归还;剩余资产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二十二条实施软科学项目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除《课题合同》另有约定外,所有权和使用权按《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定管理。市科委会同成果完成单位共同加强软科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共享。除涉及保密的成果外,应以多种形式促进软科学成果的出版、发表和宣传。   软科学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或完成后,项目组成员发表与该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等)时,应标注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的字样。   第二十三条对涉及重要决策和不宜公开的软科学研究成果报告,项目责任人应事先向市科委提出书面说明(盖章有效),经审核确认后,项目责任人应在提交成果报告封面的右上角注明密级程度。   第二十四条《项目指南》公布后,对当年新提出的指向性明确且时间紧迫的软科学研究任务,市科委组织优势力量开展研究,其申报和管理参照本办法。   第二十五条对当年经费预算背景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调整的,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 二〇〇八年五月三十日起 试行。
个人分类: shanghai|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