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图灵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图灵

相关日志

当屈原和图灵相遇
热度 6 is163 2012-6-23 10:47
当屈原和图灵相遇
今天是端午节, 进入百度的时候百度的logo端午的龙舟赛. 但是进入google, 却发现google的logo是艾伦·图灵诞辰一百年的纪念logo. 艾伦·图灵(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他被视为计算机科学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对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有一定的帮助。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例如图灵曾写过一篇名为《机器会思考吗?》(Can Machines Think?)的论文,其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图灵是著名的男同性恋者之一,并因为其性倾向而遭到当时的英国政府迫害,职业生涯尽毁。他亦患有花粉过敏症。图灵还是一位世界级的长跑运动员。他的马拉松最好成绩是2小时46分3秒,比194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成绩慢11分钟。1948年的一次跨国赛跑比赛中,他跑赢了同年奥运会银牌得主汤姆·理查兹(Tom Richards)。 . 对于许多谷歌的工程师而言,图灵他们是心中的英雄。能够站图灵的肩膀上研究、奋斗是我们这一群人的荣幸。去年,谷歌为布莱切利园提供了一笔资金,让他们购买图灵曾发表的论文以供在他们的博物馆中展览之用。 . 当屈原和图灵相遇 , 在屈原和图灵之间, google的工程师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图灵.
599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图灵百年和端午节撞车了
热度 1 shanbowei 2012-6-23 10:37
图灵百年和端午节撞车了
全国上下都在过端午,纪念屈原,只有谷歌,呵呵! 【谷歌】: Doodle换成了图灵机模型,他的意思大家都知道。 呵呵。当然百度,是免不了要恶俗一下得了。 【ACM纪念大会】: ACM纪念图灵百年的大会,6月18日在旧金山举行,为时一天半,32位图灵奖得主到会并讨论计算机科学的过去和未来。其实,整个大会都在讨论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的体系结构,算法,程序设计语言,信息和数据等经典问题,全程几乎没人提到创新这个词,既没有讨论当下最为火爆的云计算,更没有讨论热炒的沸沸扬扬的物联网。 纪念大会的最后一项内容是颁发了ACM Fellow奖(这也属于奖系列),大约二十多位,很遗憾,其中没有来自大陆的学者,微软和谷歌都有几位。 给大家上传一张大会现场的照片
37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面对面的办公室——纪念艾伦•图灵百年诞辰 1912.6.23-2012.6.23
热度 1 zhanglsci 2012-6-23 10:36
今天是图灵百年诞辰纪念,转发一篇不错的关于图灵的文章。由于作者不允许站外转载,现提供连接如下: http://www.douban.com/note/221426825/ 文中提到的图灵的传记已有中文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22003/
4117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术报告预报:“图灵脑”能实现吗?
Wuyishan 2012-5-29 14:18
学术报告预报 题 目:“ 图灵脑”能实现吗? 报告人 : 黄曾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时 间: 2012 年 5 月 31 日(星期四)上午 9:00 地 点: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层第五会议室 ( 196 房间) (北京复兴路 15 号,中央电视台西侧) 黄曾阳教授简介: 195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HNC 理论的创立者。 1985 年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已培养毕业十数名博士硕士。黄教授长期从事水声学研究和信号处理工作, 1989 年后,主要研究领域是自然语言理解处理。他兼有中国传统语言学、物理学、信号处理、哲学等方面的功底,经潜心研究创立了面向自然语言理解处理的概念层次网络 ( 简称 HNC) 理论。该理论力图引导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对语言的感知模式去理解自然语言,句类分析技术 是该理论的技术实现。历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知识创新基地语言语音及交互信息技术部首席研究员、中科院声学所资深研究员,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 简称 “ 973 ” 计 划 ) “ 图象、语音、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发掘 ” 项目的 “ 自然语言理解 ” 课题负责人,著有《 HNC( 概念层次网络 ) 理论 ―― 计算机理解语言研究的新思路》、《语言概念空间的基本定理和数学物理表示式》等专著。 内容简介 : 在 这里“图灵脑”专指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电脑,其能否实现目前存在较大争议,黄曾阳教授将从这一问题出发,探讨人类大脑的本质,以及电脑能否最终实现人脑的功能。人脑不但有其物理基础,也有化学和生命过程,在此基础之上才有了意识和心灵,仅仅通过术语物理方程,能否使得计算机具备意识和心灵,依然悬而未决。黄曾阳教授将从语言概念、符号系统出发,探讨图灵脑在语言智能方面是否可行。 欢迎所内外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信息技术支持中心 学术委员会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3624 次阅读|0 个评论
1972年图灵奖得主--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
热度 1 shanbowei 2012-5-1 19:07
1972年图灵奖得主--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
最早认识到“goto有害” 1 972年的图灵奖授予荷兰的计算机科学家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Edsgar Wybe Dijkstra)。狄克斯特拉因为最早指出“goto是有害的”以及首创结构化程序设计而闻名于世。事实上,他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并不仅仅限于程序设计技术,在算法和算法理论,编译器,操作系统诸多方面狄克斯特拉都有很多创造,做出了杰出贡献。1983年,ACM为了纪念Communicaion of ACM创刊25周年,评选出从1958年--1982年的四分之一世纪中在该杂志上发表的25篇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每年一篇,狄克斯特拉一人就有两篇入选,是仅有的这样的两位学者之一(另一位是英国学者霍尔 C.A.R. Hoare)。 狄克斯特拉1930年5月11日生于鹿特丹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兄弟姊妹4人中排行第三。他的父亲是一名化学家和发明家,曾担任荷兰化学会主席。他母亲则是一位数学家。狄克斯特拉的少年时代是在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下度过的。由于食物短缺,他被送到乡下他父亲的一个朋友那里去。纳粹德国投降后,1945年7月,十分虚弱的狄克斯特拉才和家人重新团聚。狄克斯特拉原打算学法律,毕业后到联合国工作,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但他中学毕业时,数理化成绩都特别好,因此他父亲说服了他,1948年进莱顿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在学习理论物理的过程中,狄克斯特拉发现了这个领域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于是决定学习计算机编程。1951年,他自费赴英参加剑桥大学举办的一个程序设计培训班,学习在EDSAC上的编程方法,这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程序员之一。第二年,阿姆斯特丹数学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拟聘他为兼职程序员。狄克斯特拉开始时有些犹豫,因为世界上当时还没有“程序员”这一职业。数学中心的计算部主任、Algol语言的设计者之一、荷兰的计算技术先驱维京格尔藤(A.van. Wijingaarden)对他说,目前程序设计虽然还没有成为学科,不被重视,但既然计算机已经有了,正处于开创阶段,你未来就有可能使程序设计成为一个受尊敬的学科。这段话说动了狄克斯特拉,使他接受了这个职位,而且越干越有兴趣,这样,他在第二年就结束了在莱顿大学的学业,成为数学中心全日制的工作人员,从此进入计算机领域,并且正如维京格尔藤所预言的那样,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1956年,他成功的设计并实现了在有障碍物的两个地点之间找出一条最短路径的高效算法,这个算法被命名为“狄克斯特拉算法”,解决了机器人学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即运动路径规划问题,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959年,在数学中心将他们原先的ARMAC计算机进行升级的过程中,狄克斯特拉设计了一种处理程序,成功的解决了“实时中断”(real-time interrupt)问题。狄克斯特拉的博士论文就是以此为课题完成的,并在阿姆斯特丹大学通过论文答辩而获得博士学位。 1960年8月,Algol60文本推出刚刚半年多,狄克斯特拉和他在数学中心的同事仲纳凡尔特(J.A.Zonneveld)一起就率先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比欧美其他各国学者实现Algol60早一年还多。这一成就引起各国计算机学者的惊叹,并因此奠定了狄克斯特拉作为世界一流计算机学者在科学界的地位。 1962年,狄克斯特拉离开数学中心进入位于荷兰南部的艾恩德霍芬技术大学(Eindhove Technical University)任数学教授。在这里,他参加了X8计算机的开发,设计与实现了具有多道程序运行能力的操作系统--THE Multiprogramming System。THE是艾恩德霍芬技术大学的荷兰文Technische Hoogeschool Eindhoven的词头缩写。狄克斯特拉在THE这个系统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奠定了计算机现代操作系统的基础,尤其是关于多层体系结构,顺序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机制这样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概念都是狄克斯特拉在THE中国首先提出并为以后的操作系统如UNIX等所采用的。为了在单处理机的情况下确定进程(process)能否占有处理机,狄克斯特拉将每个进程分为“就绪”(ready)、“运行”(running)和“阻塞”(blocking)三个工作状态,由于在任一时刻最多只有一个进程可以使用处理机,正占用着处理机的进程称为“运行”进程。当某进程已具备了使用处理机的条件,而当前又没有处理机供其使用,则使该进程进入“就绪”状态。当运行进程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继续运行下去时,就停止其占用处理机,使之进入“阻塞”状态,待造成其退出运行的条件解除,在进入“就绪”状态。而对系统中所有同时运行的进程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制约的同步(Synchronization,指为了避免错误,在一个进程访问共享数据时,另一个进程不访问该数据)和互斥(mutaullu exclusive,指两个进程不能同时在一个临界区中使用同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资源,诸如读写缓冲区)两个关系,狄克斯特拉巧妙的利用火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信号灯”(semaphore,或叫信号量)概念加以解决。所谓信号量,实际上就是用来控制进程状态的一个代表某一资源的存储单元。例如,P1和P2是分别将数据送入缓冲B和从缓冲B读出数据的两个进程,为了防止这两个进程并发时产生错误,狄克斯特拉设计了一种同步机制叫“PV操作”,P操作和V操作是执行时不被打断的两个操作系统原语。执行P操作P(S)时信号量S的值减1,若结果不为负则P(S)执行完毕,否则执行P操作的进程暂停以等待释放。执行V操作V(S)时,S的值加1,若结果不大于0则释放一个因执行P(S)而等待的进程。对P1和P2可定义两个信号量S1和S2,初值分别是1和0.进程P1在向缓冲B送入数据前执行P操作P(S1),在送入数据后执行V操作V(S2)。进程P2在从缓冲B读出数据前先执行P操作P(S2),在读出数据后执行V操作V(S1)。当P1往缓冲B送入以数据后信号量S1的值变为0,在该数据读出后S1的值才又变为1,因此在前一数未读出前后一数不会送入,从而保证了P1和P2之间的同步。我国读者常常不明白这一同步机制为什么叫PV操作,原来这是狄克斯特拉用荷兰文定义的,因为在荷兰文中,通过叫passeren,释放叫vrijgeven,PV操作因此得名。这是在计算机术语中不是用英语表达的极少数例子之一。 THE还有许多特色和创新,如: 1. 对短程序予以特殊处理,以减少其周转时间,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2. 在使用外围设备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手段,使之更加经济; 3. 对与CPU相联的后援存储器能进行自动控制; 4. 设计中既考虑了方便程序员使用,也考虑了方便操作员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系统。 THE是在程序设计中最先引入并发概念的系统,开创了并发程序设计的先河。因此,当1967年,狄克斯特拉在ACM召开的第一届操作系统原理讨论会上提交的论文“THE 多道程序系统的结构”一文中介绍了该系统后,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重视。该文后来刊载于1968年5月的Communication of ACM上,就是被评为有里程碑意义的25篇论文之一。狄克斯特拉的另一篇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是“并发程序控制中的一个问题的解决”(Solution of a Problem in Concurrent Programming Control),是1965年9月发表的。 1968年3月,Communication of ACM登出了狄克斯特拉的那封影响深远的信,在信中他根据自己编程的实际经验和大量观察,得出如下结论:一个程序的易读性和易理解性同其中所包含的无条件转移控制的个数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转向语句的个数愈多,程序就愈难读、难懂。因此他认为“GOTO是有害的”,并从而启发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1972年,他与当时在爱尔兰昆士大学任教的英国计算机科学家、1980年图灵机获得者霍尔合著了《结构化程序设计》一书(Structure Programming, Academic Pr.),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了这一思想,并且提出了另一个著名的论断:“程序测试只能用来证明有错,决不能证明无错!”(Program testing can be used to show the presence of bugs, but never to show their absence!)。 1973年8月,狄克斯特拉离开了艾恩德霍芬,应聘担任著名的美国宝来公司(Burroughs)的高级研究员,但宝来并不要求他到密西根州的底特律总部或世界各地的任一分支机构去上班,而是给予他最大的自由:留在荷兰家里做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情,或到世界各地旅行、考察、参加会议......唯一的要求是他经常把自己的行踪、见闻、观感、心得和看法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报告。狄克斯特拉于是当了约10年的“自由”研究员,这期间他去过德国、英国、安哥拉、瑞士、加拿大、波兰、苏联、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参加了许多学术会议、讨论会或培训班,当然也继续做许多研究工作。这期间,狄克斯特拉对计算机科学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1975年他提出了公理化语义描述的一种方法,叫“最弱前置条件方法”(weakest pre-condition method),这种方法是在霍尔所提出的前后断言(assertion)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思想是:将程序设计看做是“面向目标”的活动,编程就是从预先给定的“后断言”出发,逆向的逐步推导出满足它的程序,同时计算出所需的最弱前置条件。它是一个谓词公式,用wp(S,R)表示,其中R是语句S执行后所期望的结果,也就是后断言或称结果断言。例如,赋值语句(assignment statement)的语义可如下表示: wp(x:=e,R)=R 其意义是将R中x的所有自由出现同时代换成e。 假定将x*x赋给x后,x^4=10,则可表示成: wp("x:=x*x", x^4=10)=((x*x)^4=10)=(x^8=10) 为了证明循环的终止性,狄克斯特拉引入了循环不变式和界函数。一般说来,一个循环呈如下形式: |invariant:P| --进入循环前,不变式P真, |bound:t| --并且B真时t0,t是循环次数的上界 doB-Decrease t, S true od --当B真时,使t递减并执行S,S执行过程真 保持P |P^B| --则循环必然终止且终止时P真B假 若Q是S的执行能在有限时间内终止并满足R的任一前提条件,则必有Q=wp(S,R)。因此,证明前后断言Q{S}R只需先求出最弱前置断言wp(S,R),再证明Q=wp(S,R)。 当给定了Q和R,根据Q,R的结构,通过推导wp(S,R),可推出S的结构,从而将程序设计过程变成了数学推导的过程。 狄克斯特拉所提出的最弱前置条件的概念及相应的程序设计演算,使得程序设计和程序验证可同时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极大地促进了程序设计作为科学的进程。 狄克斯特拉于1984年结束了宝来公司的自由研究员的生活,应邀出任位于奥斯汀的德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名誉主任。 狄克斯特拉论著极多,主要有: 《Algol 60程序设计入门》(A Primer of Algol 60 Programming,Academic Pr., 1962) 《程序设计的训练方法》(A Discipline of Programming, Prentice-Hall, 1976) 《程序设计的教学就是思维方法的教学》(The Teaching of Pro-gramming i.e. the Teaching of Thinking, Springer, 1976) 《关于计算的论著选集:个人的观点》(Selected Writing on Computing: A Personal Perspective, Springer, 1982) 《程序设计方法》(A Method of Programming, Addison-Wesley,1988) 《程序与证明的形式开发》(Formal Development of Programs and Proofs, Addison-Wesley, 1990) 《谓词演算与程序语义》(Predicate Calculus and Program Semantics, Springer, 1990) 除了图灵奖,狄克斯特拉还在1974年获得AFIPS的Harry Goode奖。 狄克斯特拉是在1972年8月14日于波士顿召开的ACM年会上接受图灵奖的。他发表了题为“智力低下的程序员”(The Humble Programmer)的图灵奖演说,刊于Communication of ACM,1973年10月,859~866页。也可见于《前20年的ACM图灵奖演说集》(ACM Turing Award Lectures-The First 20 Years:1966-1985, ACM Pr.)17~32页。演说中他肯定了Fortran, Algol, LISP等语言,而对于PL/I,他认为是失败的。演说的重点是如何建立可靠的软件,如何在编程时就尽力避免引入错误,而不是以后再去消除错误,这不单是具有技术上的意义,而且在经济上十分重要。狄克斯特拉的上述观点赢得了愈来愈多的人的理解和支持。 延伸阅读--http://amturing.acm.org/award_winners/dijkstra_1053701.cfm
68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由意志系列11:Creating the Impossible ! -- 创造意识
热度 1 jingpeng 2012-5-1 12:25
自由意志系列11:Creating the Impossible ! -- 创造意识
Creating the Impossible是工业光魔的口号,借用一下。我们想创造的皇帝新脑,目前也是一种 impossible 。 在博文《 想象力是有限的,人脑可能根本不能认识mind! 》中,提到了人脑的局限性,可能不能理解mind怎么从物质运动中产生。Mcginn提出用基因改造的方法,改造人脑。这可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涉及到伦理问题,是不能实施的 。而且,在神经生物的物质基础上,人脑可能已经是最优化的了 。我们的教科书经常说人脑比猴子、猩猩大,智力水平高,但智力的水平并不是简单地依赖脑的大小或者神经元的多少。陆地上,蜂鸟的脑很小,但很聪明,大象的脑够大了,但智力水平可能还不如蜂鸟!海洋里,海豚是非常聪明的,甚至有人猜测他们都已经形成文化了,只是没有手建造出来,而鲸鱼的脑够大了吧,但聪明程度还不如海豚。脑变大,是有信息交换速度的代价的,神经电冲动从一个脑区的传导到另一个远离的脑区,需要时间和能量代价。能量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脑里的能量主要消耗在神经点传导中Na和K离子的主动运输上,以及突触连接部位,递质的释放和回收上。神经元越密集,突起长度越长,突触连接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大。依靠血液运输能量,是有限制的。因此,单纯地改造基因,进而改造脑,可能也是一种效果有限的办法。 我的看法类似强人工智能,认为人的思维也是一种计算 。mind不过是物质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表征(represent)一些概念,所有的思维不过是对其他事物的一种表征。现有的计算程序有很多符号,也可以看作对其他事物的一种表征。但我理解的“计算”和目前的计算机工作是有很大差别的,只不过找不到更好的词描述,只能用这个词了。目前的计算机都是冯诺依曼架构的,基于存储程序的原理。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预先设定好,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反应,这种死板的动作,造成所有结果都是可以预知的,明显是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自由意志的。我们每天吃进去的,也都是普通的物质,脑也是由普通的物质构成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元素。那我们只要以一定的方式组织普通的物质,我相信还是可以创造出有智能的“机器”的。关键是要理解脑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特有属性,根据这些属性,创造出具备这些属性的“机器”,才可能有mind emerge出来。根据我对脑科学的认识,认为至少有一下几点: 1. 可塑性 。生物体是不断变化的,脑也一样 。变化的东西才能成长,才能学习,才能认识。所以,这个“机器”应该是动态改变的。 2. 反馈、调整 。脑不仅能够理解外界输入的信号,而且还能根据信号,改造自身。这种改造不仅是软件上的,比如形成记忆,学习到技能,更重要的是硬件上的,脑本身结构上的改变,比如树突棘可以在几个小时内生长消亡 。这个“机器”也应该能根据输入信号改变自身,包括软件和硬件!现在的人工神经网络,特别是B-P 神经网络,就是一种通过反馈来改变调整网络中的权重,模拟脑神经的这种特性,才达到学习的能力的。但这种改变仍然只是软件上的,虽然有人在硬件上设计人工神经网络(我一个高中同学在中科院就是研究这个的),也仍然是根据反馈改软件,我还没有看到有改变硬件电路本身的研究。 3. 处于 混沌的临界状态 ,在有序和无序边缘。脑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组织,特别是神经元的分布和突起连接,比如皮层就分为六层(近年也有说7层的),每一层都有特异性的结构,发挥特别的作用,一般第四层是接收丘脑投射进来的神经信号,二三层主要是做内部信息处理,第五层的椎体细胞的轴突很长,把信息投射出去,到达特异的脑区或身体部位。这种结构的特异性并不代表稳定性,而是不断变化的,就是处于一种稳定的边缘。这个观点是浦大师说的,他人工培养神经元,形成网络,并分析网络的响应和学习特性。人工培养的神经网络就处于这么一种状态。 4.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融合 。日常生活中,声音和光线应该可以看作模拟信号,脑的输入也就是模拟信号。但转换成神经电信号的时候,似乎有一个模数转换的过程!神经电冲动是有一个阈值的,累积的电势达到阈值后,才会爆发一个神经冲动,就像一个离散化的过程,曲线见下图。显然目前的计算机都是数字信号,缺乏模拟信号的真实性。做过硬件电路的都知道,模拟电路是很难做的。 图片来自 Wiki 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上述条件还是很难满足的,期待技术的突破。如果做出来了,从外观和行为上,也能表现得像有意识,我们能下结论说job done吗? 怎么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有意识?由于意识的孤立性,没有交集,所以无法直接与mind沟通,还是只能通过外部测试的方式。对这个问题,图灵(Alan Turing) 提出了图灵测试(Turing test)的方法,判断一个机器是否有意识。为了避开外观和行为的差异,把“机器”隔离开,由很多人和“她”用文字聊天,就像聊QQ,聊什么内容可以自由发挥,最后判断和你聊天的是不是一个人 。如果一台“机器”表现得和人一样,就认为通过了图灵测试,具备了mind。这是目前通用的检验方法,但Mcginn提出了异议 ,我很赞同。他有两点理由: 1. 太语言化。聊天的方式要求这个机器语言能力很强,不仅精通英语,还要懂其他语言,条件过于苛刻了。一只猫应该算有意识的,但肯定不能通过这个测试。 2. 行为表现不能证明内在是否有意识。大家可以设计复杂的语言程序,表现得像一个人在聊天,就像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小图一样,但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数字化的程序结果,是没有自由意志的。 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完美的可行的检验方法。 Alan Turing 参考资料: Mcginn C. The Mysterious Flame: Conscious Minds In A Material World . Basic Books, 2000. Fox D. The limits of intelligence . Scientific American, 2011, 305(1): 36–43. 史蒂芬 霍金, 许明贤.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彭罗斯, 许明贤, 吴忠超. 皇帝新脑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Woolf C J, Salter M W. Neuronal plasticity: increasing the gain in pain . Science, 2000, 288(5472): 1765–1768. Xu T, Yu X, Perlik A J, et al. Rapid formation and selective stabilization of synapses for enduring motor memories . Nature, 2009, 462(7275): 915–919. Turing A M.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 Mind, 1950, 59(236): 433–460. Hodges A. Beyond Turing’s Machines . Science, 2012, 336(6078): 163–164. Nature最近出了一个专题,介绍Turing的贡献和影响 。 Turing at 100: Legacy of a universal mind TuringHub.com - take a Turing Test . . http://www.turinghub.com/. 一个图灵测试的网站,有兴趣的可以试试 Creating the Impossible ! 工业光魔的传说
个人分类: 哲学-自由意志|565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对称的战争:杜立智反对康托尔
热度 12 dulizhi95 2012-4-9 09:14
不对称的战争:杜立智反对康托尔 各位,不指望科学网上的小编们能理解此篇博文并予以置顶,他们只能理解那些老生常谈毫无个性色彩的博文。同时也不指望科学网上的教授们中的不小比例者能理解此博文。教授中的头脑平庸之辈所占的比例与普通人群中的差不多(呵呵,我这句话并不否认科学网上有不少优秀的教授)。但本人欢迎合理的懂行的批评! 我请科学网上数学专业的教授博导们、知名专家们,特别是本单位数学专业的教授博导们、知名专家们,批评批评本博文。正确的批评本人绝对虚心接受和衷心感谢! 个人认为,重大科学成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复杂的思路,二是思维方式上的创新。科学史上,本人特别崇敬牛顿、伽罗华,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成就既有思维方式上的创新,也有复杂的思路。而像集合论的发明人康托尔包括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等都只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我不认为怎么样。 大家知道,康托尔的主要贡献,就是他的无穷集合理论,无穷集合理论是建立在一一对应的思维方式上的。注意一一对应本身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并无实质价值。若不是他用对角线法将无穷集合分级,那一一对应就是无聊的了,因为那样的活,所有无穷集合都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推翻了对角线法,就相当于推翻了康托尔的整个理论大厦,包括他的一一对应理论。 各位,阿基米德老先生要移动地球,我杜某小意思,仅仅只是准备推倒康托尔的大厦。 这次准备挑起一场与康托尔的战争,大家知道,康托尔后来发疯了,他是个疯子,我杜某也是个疯子,因而这场战争可命名为:疯子之间的战争。可能有人要说,康托尔早已不在人世了,活人与死人之间如何发生战争呢?我这个康托尔不光指的是康托尔这个人,还有他的那套学说,还有拥护支持和运用他的理论的那一大帮人。 若干年前杜某转到学校工作,为了生存,用了一年的时间拼凑了8、9篇论文。尽管这些文章档次不高,但都是本人多年软件开发的经验总结,对开发人员绝对有教益。其中一篇还是付费论文,也就是说不仅不收我的版面费,还给我付了一笔并非象征性的稿费。蒙学校和相关领导专家老师不弃,论文一够数,立马给了我副教授。 自那以后,我立马停止了拼凑论文和搞所谓的“项目”,全力以赴埋头在家搞顶级的世界难题Hamilton环算法。且迄今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是持之以恒,闭门谢客。你们说,这不是疯子又是什么? 全中国有多少比我晚拿副教授的人,现在早已是后来居上了。想当年高考也好,读研也好,身边大都是名校的同学,都是我杜某轻轻松松地超越别人,而不是相反,现在,全中国即使最杂牌、最平庸的人,也可以轻松地超越我。各位,我杜某是全中国最弱智、最低能的人! 关于Hamilton环,国际上只有概率算法,且只对边密集的随机图形有效,而我的算法无论对随机产生的密集图形或稀疏图形都能有效计算,并且对精心设计的难算的图形也能轻松算对。我的那个证明思路在逻辑上也是严密无缝的。因而不管那帮承不承认,有了这些客观事实,我足够了。 今天的博文要否定康托尔的无限集合理论和他的对角线证法。本文已在国际知名网站上发布,本人具有原创权和所有权。任何引用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视为剽窃。 康托尔与对角线方法 康托尔是用对角线法证明全体实数的个数大于全体自然数的个数的。这个方法影响非常深广,直到后来的图灵停机问题、哥德尔定理其实都是该方法的不同延伸。 康托尔在研究无穷集合的时候,富有洞察性地看到了对于无穷集合的大小问题,我们不能再使用直观的 “所含元素的个数”来描述,于是他创造性地将一一对应引入进来,两个无穷集合“大小”一样当且仅当它们的元素之间能够构成一一对应。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一一对应嘛,当然个数相等了,是不是呢?然而这同时就是它不直观的地方了。对于无穷集合,我们日常的所谓“个数”的概念不管用了,因为无穷集合里面的元素个数本就是无穷多个。例如,我们说自然数集合能够跟偶数集合构成一一对应,从而 自然数集合跟偶数集合里面元素“个数”是一样多的 。怎么可能?偶数集合是自然数集合的真子集,所有偶数都是自然数,但自然数里面还包含奇数呢,说起来应该是二倍的关系吧?不是!我们只要这样来构造一一对应: 1 2 3 4 … 2 4 6 8 … 用函数来描述就是 f(n) = 2n。检验一下是不是一一对应的?不可思议对吗?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手法还可以得到很多惊人的结论,如 一条直线上所有的点跟一个平面上所有的点构成一一对应 (也就是说 复数集合跟实数集合构成一一对应 )。以致于连康托尔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在给戴得金的信中会说“我看到了它,却不敢相信它”的原因。然而,除了一一对应之外,还有没有不能构成一一对应的两个无穷集合呢?有。 实数集合就比自然数集合要“大” ,它们之间实际上无法构成一一对应。这就是康托尔的对角线方法要解决的问题。 证明实数的个数比自然数多,等价于证明实数集不可列,那么实数为什么不能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呢? 假定(0,1)之间的实数可列,全部列出来如下: 第一个数记为:A1=0.A11A12A13… 第二个数记为:A2=0.A21A22A23… 依此类推,Aij代表列出来的第i个数的第j位小数,是个0到9之间的整数。同时,左边与这个数列一一对应的是全体自然数:1,2,3,……n…… 下面构造一个属于( 0,1)的实数B=0.B1B2B3…,不等于所列出的任何一个。 只要使 B1不等于A11(这样B就不等于A1),B2不等于A22(这样B就不等于A2)…依此,Bi不等于Aii… 这样构造的数 B是(0,1)中的实数而没有被列出来,于是实数不可列。 我认为,此证明具有大问题。 第一,是逻辑上的问题,当他试图构造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实数的时候,这一试图本身就与前面已经列出了“所有”的实数相矛盾,或者说,这一试图本身的前提是,前面并没有完全列出“所有”的实数。若是在有穷领域,你当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反证,因为有穷领域是很直观的、看得很清的。但请注意这是在无穷领域,跟有穷领域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逻辑上无穷领域只要包含了“所有”,你就无法再构建“新的”了。这个如同下述问题,上帝能制造一块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吗?此问题常被用来 “证明”不存在万能的上帝。但因小前提已假设了结论(“自己都搬不动”),故这样的证明是无聊的。如同“上帝能搬动一块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吗?”一样的无聊,为了避免后者明显的荒谬可笑,将其中之一的“搬动”改成了“制造”,但本质是一样的。你既然假定了上帝万能(无穷),你就不能再在其他前提表述中暗含上帝不能。请注意,从逻辑上,万能(无限能)是压倒一切的,正如康托尔那个假设包含了“所有”本身就意味着压倒了一切一样。 第二,他的对角线法是建立在假定宽和高严格相等的前提下,而在无穷领域,这样的假设是有问题的。即使是同级无穷大,这样的假设也说不过去。因为你是要构造一个具体的“对角线数”,以两个无穷领域的元素个数严格相等为前提基础来构建一个有穷领域的具体的数,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有穷领域的任何常数个数等同于无穷领域的0个数。他用增加了一行来反证原假设不成立,就好像是在说,无穷大甲比无穷大乙多一个,这样的说法无疑是荒谬的。换句话说,康托尔的对角线法,相当于主张如下不等式成立:∞+1 ∞,而这样的不等式显然是错误的。并且,直觉上,他那个列表的高明显大于宽,否则实数就不连续了,也就是说不包含全部了。而为了使宽等于高,注意这里因为要构造一个具体的“对角线数”,宽和高就必须严格相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惟一的方法就是补零。而一旦补零,其潜在的含义就是,那个列表并没有包含全部的实数。 第三,他那个列表假定左边是全部的自然数,与右边全部的实数一一对应。既然右边他假定实数全部列出,然后构建一个新的实数来否决这个假定,那我左边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假定左边的自然数也全部列出来了,这个时候,若按照这个荒谬的对角线法,我们将自然数全部用二进制表示。同样,这个时候,直觉上,或者说按照有限领域的理解,高明显大于宽,解决的办法是左边全部补零,这样一来,问题来了,我们也可以在对角线上(按取反)构建一个与前面所有自然数都不相同的自然数。总之,由于左边的全部自然数的宽和高也都是无穷的,因而也可以用对角线法予以否定。请注意,在宽和高的关系上,左边的自然数和右边的实数是有一定不同的,但你不能以此不同为根据来认定左边无对角线。而右边有对角线,否则就意味着你是前提里面包含了结论(自然数可数而实数不可数的结论) 第四,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康托尔证法的荒谬。我们假定右边那个阵列列出了全部的小数,并且是从小到大排序,第一个小数各位全部是0,“最后”一个小数各位全部是9,中间无缝连续。请注意,你不能否定我这个假设,若是你认为我这个假设不成立,那就意味着你的前提里面包含了结论(不可列的结论)。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这个假设没有任何问题。此时你能不能找到一个不在这个阵列当中的小数呢?毫无疑问不能。那么,康托尔为什么能构建出这样一个小数呢?关键是他设想了一条荒谬的根本不存在的对角线。在有穷领域,对角线必须是宽和高严格相等。而在无穷领域,宽和高相等的含义是什么呢?答案是:宽等于高是相等,宽等于高加1和高等于宽加1其实也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在无穷领域,根本不存在一条确定的对角线,若一定要说有对角线,那对角线也是不确定的。用不存在或不确定的对角线来构造一个确定的小数无疑是荒谬的。 第五,我们再来从有穷领域看看康托尔对角线法的诡辩性。任何一个宽和高也就是行和列相等的方阵,我们假定其每一行都不相同。那么,这样的方阵永远不可能包含用那些元素构成的所有行,因为你都可以通过对角线取反得到一个与前面所有行不同的行。但我们要建立一个由那些元素组成的包含所有不同行的阵列是非常容易办到的,只要不限定高必须与宽相等就行。为什么在无穷领域,我们的康托尔大师既要假定阵列包含所有的行,同时又要规定阵列的宽和高必须严格相等呢?要知道,这后一个规定本身就使得前一个假设不可能成立啊! 第六,他假定那个小数阵列的宽和高完全相等,实际上是运用了他自己的无穷集合元素一一对应的理论,而一一对应理论之所以有效,取决于对角线证明的结论,也就是说,他使用的是循环证法。 第七,无穷大无形状定理:无穷大没有确定的形状。 证明,用反证法,我们假定哲学上的宇宙空间是无穷大,也就是说没有比它更大的空间,显然,我们这个假设没有任何问题。那么这个无穷大的形状是什么呢?若是方体,我们取其对角线作为新的边,构造另一个方体,比原方体大,与假设矛盾。同样,若是设那个无穷大是球体,以球的直径为边长构建一个方体,又比原球体大,矛盾。等等。所以说,无穷大无确定的形状。 康托尔对角线法的根本错误在于:他那个实数阵列,宽即实数的位数是无限的,高即实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他假定这两个无限构成了一个确定的确切的正方形的形状,因之才有了对角线,这个假定违背了上述定理,从而也是错误的。 请注意,我这里只是否定他的对角线法,并不意味着否定实数是比自然数更大级别的无穷大。 疯子之间的战争:杜立智反对康托尔.doc
4165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图灵-数学家
shaoww 2012-3-31 10:14
图灵-数学家 邵伟文编    阿兰•麦席森•图灵 Alan Mathison Turing , 1912 年 6 月 23 日生于英国伦敦。是举世罕见的天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很可惜天才图灵却英年早逝,仅仅在世 42 年,然而他的影响在很多领域直到现在仍然能够感受到,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设立“图灵奖”。   图灵的父亲 J • M •图灵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科帕斯克斯蒂学院历史系,后来从政,被派往印度担任民政部的官员.图灵的母亲 E • S •斯托尼生于一个铁路工程师家庭,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图灵是他们的次子。因为工作原因,孩子们经常住在一位朋友家中。图灵少年时就表现出独特的直觉创造能力和对数学的爱好。 1926 年,他考入伦敦有名的舍本公学,受到良好的中等教育.他在中学期间表现出对自然科学的极大兴趣和敏锐的数学头脑。 图灵天生悟性过人, 16 岁就能弄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且运用那深奥的理论独立推导力学定律。 1927 年末,图灵为了帮助母亲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撰写了爱因斯坦的一部著作的内容提要,表现出他已具备非凡的数学水平和科学理解力。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使他在 1930 年和 1931 年两次获得自然科学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他后来的一些研究奠定了基础,他的数学能力使他在念中学时就获得过国王爱德华六世数学金盾奖章。 1931 年,图灵考入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专攻数学,由于成绩优异而获得数学奖学金。在剑桥他的数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1935 年,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左右殆周期性的等价”发表于《伦敦数学会杂志》,同年写出“论高斯误差函数”一文。这篇论文使得年仅 23 岁的图灵由一名大学生直接当选为国王学院的研究员,成为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次年图灵又因在概率论上的成就荣获英国著名的史密斯数学奖,成为国王学院声名显赫的毕业生之一。图灵在数学,尤其是数理逻辑学方面的深厚功底,令他几年后终于厚积薄发,一举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创始人。 1936 年 5 月,图灵写出了表述他的最重要的数学成果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该文于 1937 年在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伦敦数学会文集》第 42 期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广泛的注意。这篇划时代的重要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结果。 1 、证明了 Hilbert 判定问题( Entscheidungsproblem )是没有答案的。 Turing 这一研究的起因是希望回答 Hilbert 计划中的可判定性问题。 1928 年, D. Hilbert 正式提出了所谓的“ Hilbert 计划”,试图通过公理化方法建立数学的严格基础。特别是, Hilbert 在其计划中提出了判定性问题,即是否存在一个算法“机械化”地判定每个数学分支中所有命题的正确性。 1931 年,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证明,即使是 Peano 算术这样简单的数学系统,也存在某些定理,尽管我们知道这些定理是对的,却不能够证明出来,从而给出了 Hilbert 判定性问题否定的回答。图灵认为,为了回答可判定性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可以用于判断的计算手段。他对哥德尔 1931 年在证明和计算的限制的结果作了重新论述,引进了“图灵机”概念,并证明图灵机的停机问题 (halting problem) 是不可判定的,这是说不可能用一个算法来决定一台指定的图灵机是否会在有限时间之内停机,通俗的说,停机问题就是判断任意一个程序是否会在有限的时间之内结束运行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解决,则有一个程序判断其本身是否会停机并做出相反的行为,这时候不管停机问题的结果是什么都不会符合要求,事实上,假设存在一个程序 P 对停机问题可判定,即向程序 P 输入任意一个程序,要么在有限时间停机而输出“停机”,要么出现死循环而输出“死循环”,现在将此判定程序 P 作为数据输入该程序 P 本身,若该程序输入为“停机”,则有限时间该程序停机,从而成为“死循环”,矛盾!若该程序输入为“死循环”,则有限时间该程序出现死循环,从而“停机”,同样矛盾!所以这是一个不可判定的问题。从而给出了 Hilbert 可判定性问题的又一个反例。 2 、引进了“图灵机”概念,给出了“可计算”的严格数学定义,开启了计算理论的研究。图灵机不是一种具体的机器,而是一种计算模型。根据丘奇 - 图灵假设,用任意算法可以计算的问题,都可以用图灵机计算。换句话说,图灵机为“计算”这个抽象术语提供了一个严格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可计算性理论奠定了基础。图灵的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来模拟人们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他把这样的过程看作下列两种简单的动作:   在纸上写上或擦除某个符号;   把注意力从纸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而在每一个阶段,人如果要决定下一步的动作,依赖于 (a) 此人当前所关注的纸上某个位置的符号; (b) 此人当前思维的状态。为了模拟人的这种运算过程,图灵构造出一台假想的机器,后来被数学家称为“图灵机”,该机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被划分为一个接一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上包含一个来自有限字母表的符号,字母表中有一个特殊的符号表示空白。纸带上的格子从左到右依次被编号为 0 , 1 , 2 ,……,纸带的右端可以无限伸展。   二、一个读写头。该读写头可以在纸带上左右移动,它能读出当前所指的格子上的符号,并能改变当前格子上的符号。   三、一个状态寄存器。它用来保存图灵机当前所处的状态。图灵机的所有可能状态的数目是有限的,并且有一个特殊的状态,称为停机状态。   四、一套控制规则。它根据当前机器所处的状态以及当前读写头所指的格子上的符号来确定读写头下一步的动作,并改变状态寄存器的值,令机器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注意这个机器的每一部分都是有限的,但它有一个潜在的无限长的纸带,因此这种机器只是一个理想的设备。图灵认为这样的一台机器就能模拟人类所能进行的任何计算过程。 3 、引入了可计算实数的概念。证明了可计算的实数是可数的,从而绝大部分实数是不可以计算的。对于某个实数,如果存在一个算法,它能给出该实数小数点后任意多位的数字,我们就把这个实数叫做“可计算数”。简单的说,可计算数就是那些能够编写程序打印出来的数。因此所有整数、有理数都是可计算数,所有代数数也都是可计算数,事实上很多超越数(比如 π 和 e )也都是可计算数。但是注意到,所有可能的程序代码的数量是可数的,因为我们能够按照代码长度从小到大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代码长度相等时可以按字典序排序)。从而所有的可计算数也是可数的,它只占全体实数中很小的一部分。而绝大部分实数是不可以计算的。 1937 年,图灵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可计算性与λ可定义性”则拓广了丘奇 (Church) 提出的“丘奇论题”而形成“丘奇 - 图灵论题”,这个论题断言图灵机同直观的有效的函数计算具有等价的问题求解机制。即所有“能解”的问题都存在一个图灵机,只要把问题放在图灵机带子上,若有解则停机后带子内容即是解答。这个断言叫做“论题”是由于他无法严格证明。这个论题对计算理论的严格化,对计算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1936 年 9 月,图灵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学习,并与丘奇一同工作。他的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领域,成绩卓著。 1938 年在普林斯顿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以序数为基础的逻辑系统”, 1939 年正式发表,在数理逻辑研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灵参与解决的另一个著名的判定问题是“半群的字的问题”,它是图埃 (Thue) 在 1914 年提出来的:对任意给定的字母表和字典,是否存在一种算法能判定两个任意给定的字是否等价,给出有限个不同的称为字母的符号,便给出了字母表,字母的有限序列称为该字母表上的字。把有限个成对的字 (A1 , B1) ,…, (An , Bn) 称为字典。如果两个字 R 和 S 使用有限次字典之后可以彼此变换,则称这两个字是等价的。 1947 年,波斯特( Post )和马尔科夫( Markov )用图灵的编码法证明了这一问题是不可判定的。 1950 年,图灵进一步证明,满足消元律的半群的字的问题也是不可判定的。    1951 年,年仅 39 岁的图灵被英国皇家学会选为会员,成为他们家族中的第四位皇家学会会员。从 1952 年直到去世,图灵一直在数理生物学方面从事非线性理论的研究。 1952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形态发生的化学基础”,他的兴趣主要是斐波那契叶序列,存在于植物结构的斐波那契数。他应用了反应 - 扩散公式,现在已经成为图案形成范畴的核心。图灵后期的论文都没有发表,一直到 1992 年《阿兰•图灵选集》出版,这些文章才得见天日。 图灵思想活跃,他的创造力也是多方面的。据他的同事们回忆,他在战时的秘密工作中,曾创造好几种新的统计技术,但都未形成论文发表,后来又重新为他人所创建,由 A .瓦尔德 (Wald) 重新发现并提出的“序贯分析”就是其中之一。他对群论也有所研究,在“形态形成的化学基础”一文中,他用相当深奥而独特的数学方法,研究了决定生物的颜色或形态的化学物质 ( 他称之为成形素 ) 在形成平面形态 ( 如奶牛体表的花斑 ) 和立体形态 ( 如放射形虫和叶序的分布方式 ) 中的分布规律性,试图阐释“物理化学规律可以充分解释许多形态形成的事实”这一思想。直到 80 年代生物学界才开始探讨这一课题,图灵还进行了后来被称为“数学胚胎学”的奠基性研究工作,他还试图用数学方法研究人脑的构造问题,例如估算出一个具有给定数目的神经元的大脑中能存贮多少信息的问题等。这些至今仍然是吸引着众多科学家的新颖课题。人们认为,图灵是一位科学史上罕见的具有非凡洞察力的奇才,他的独创性成果使他生前就已名扬四海,而他深刻的预见使他死后倍受敬佩。当人们发现后人的一些独立研究成果似乎不过是在证明图灵思想超越时代的程度时,都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由衷的惋惜。 原载: http://www.ncmis.cas.cn/kxcb/jclyzs/201203/t20120314_89673.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工智能界的先驱皮尔获2011年度图灵奖
热度 1 gl6866 2012-3-17 20:08
人工智能界的先驱皮尔获2011年度图灵奖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系认知系统实验室教授、人工智能界的先驱皮尔(Judea Pearl),获得声望很高的2011年图灵奖(A.M. Turing Award)。图灵奖是以英国数学家图灵的名字命名,被视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奖金高达25万美元,由Intel与Google赞助。 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表示,75岁的皮尔是因为〝创新〞而获奖,〝让人类与机器的合作能有非凡的进展〞。皮尔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他的儿子丹尼尔·皮尔(Daniel Pearl)是〝华尔街日报〞记者,2002年在巴基斯坦遭到绑架与杀害。 被誉为网络之父之一的Google主管塞夫(Vint Cerf)说:〝(皮尔)在过去30年的成就,为人工智能的进展提供理论基础,并让机器学习有非凡的成就。〞同样也是图灵奖得主的塞夫说:〝他们已经重新定义了‘思考机器’这个词。〞计算机协会表示,皮尔建立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基础,这是智能系统面临的核心问题〞。 计算机协会说:〝他的研究是处理计算机系统不确定状况的标准方法,应用之处从医疗诊断、国土安全与遗传咨询,到自然语言辨识与基因图绘制等,不一而足。〞计算机协会指出:〝他的影响范围超过人工智能,甚至是计算机科学,延伸到人类推理与科学哲学。〞 人工智能界的先驱皮尔近照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4582 次阅读|2 个评论
Judea Pearl 教授获得2011年图灵奖,庆祝!
fierykylin 2012-3-16 08:35
2008年我就发现Pearl教授的工作非常迷人,并向Roland推荐过,看来我学术的欣赏品位和对女人的欣赏品位一样好:) Judea Pearl United States – 2011 CITATION For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calculus for probabilistic and causal reasoning. ACM DL Author Profile Research Subjects Judea Pearl is a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where he was director of the Cognitive Systems Laboratory. Before joining UCLA in 1970, he was at RCA Research Laboratories, working on superconductive parametric and storage devices. Previously, he was engaged in advanced memory systems at Electronic Memories, Inc. Pearl is a graduate of the Technion, the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ith a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1965, he received a Master’s degree in Physics from Rutgers University, and in the same year was awarded a Ph.D.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Brooklyn. Among his many awards, Pearl is the recipient of the 2012 Harvey Priz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Technion, and the 2008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in Computers and Cognitive Science from the Franklin Institute. He was presented with the 2003 Allen Newell Award from ACM and the AAAI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is groundbreaking book on causality, Causality: Models, Reasoning, and Inference , won the 2001 Lakatos Award from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for an outstand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Pearl is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a Fellow of AAAI and the 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 (IEEE). He is President of the Daniel Pearl Foundation www.danielpearl.org named after his son. Pearl's Work Judea Pearl's work has transform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by creating a representational and computa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under uncertainty. Pearl's work went beyond both the logic-based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of AI and its rule-based technology for expert systems. He identified uncertainty as a core problem faced by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developed an algorithmic interpretation of probability theory as an effective foundation for the representation and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Focusing on conditional independence as an organizing principle for capturing structural aspects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Pearl showed how graph theory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conditional independence, and invented message-passing algorithms that exploit graphical structure to perform probabilistic reasoning effectively. This breakthrough has had major impact on a wide variety of fields where the restriction to simplified models had severely limited the scope of probabilistic methods; examples includ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speech processing, computer vision, robotics,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error-control coding. Equally significant is Pearl's work on causal reasoning, where he developed a graph-based calculus of interventions that makes it possible to derive causal knowledge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ctions and observations. This work has been transformative within AI and computer science, and has had major impact on allied disciplines of economics, philosophy,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statistics.
个人分类: 学术|7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图灵年(图灵年,在中国)
huangfuqiang 2012-3-10 10:02
Turing Year in China The Turing Lectures 16-21 May 2012 Beijing, China Institute of Software (ISCA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SCAS at the Software Park in Beijing Turing Lecturers S Barry Cooper (Leeds, Chair Turing Centenary Committee) John Hopcroft (Cornell, 1986 Turing award winner) Richard M. Karp (Berkeley, 1985 Turing Award Winner) Jon Kleinberg (Cornell, 2006 Nevanlinna Prize) Butler W. Lampson (Microsoft, 1992 Turing Award Winner) Li Deyi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Beijing, China) Wei Li (BUAA, Beijing, China) Andrew Chi-Chih Yao (Tsinghua, 2000 Turing Award Winner) Organizing Chairs for the Turing Lectures 2012: John Hopcroft (Cornell) Angsheng Li (ISCAS) Organizing Committee for the Turing year in China: George Barmpalias (ISCAS) Barry S. Cooper (Leeds) John Hopcroft (Cornell) Angsheng Li (ISCAS, co-chair ) Yucheng Li (ISCAS, co-chair ) Huimin Lin (ISCAS) Pengzhi Liu (Renmin Highschool, co-chair ) Zhiyong Liu (ICT, CAS) Ruqian Lu (Math Academy, CAS) Jian Zhang (ISCAS) Chaochen Zhou (ISCAS) Local organizing Committee for the Turing year in China: George Barmpalias (ISCAS) Yunfu Cao (ISCAS) Haiming Chen (ISCAS) Zhiming Ding (ISCAS) Angsheng Li (ISCAS, co-chair ) Yucheng Li (ISCAS, co-chair ) Dongdai Lin (ISCAS) Kelong Liu (ISCAS) Hongan Wang (ISCAS) Mingji Xia (ISCAS) Ye Yang (ISCAS) Yongji Wang (ISCAS) Naijun Zhan (ISCAS)
个人分类: ACM图灵奖|2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灵百年祭
热度 1 gl6866 2012-3-9 11:38
今年是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7)的百年祭。图灵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设立“图灵奖”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将在五月份举办题为“第九届计算模型的理论与应用大会”(9th Annu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Models of Computation)。此次会议的目的是“把广大研究人员有关计算理论与应用的兴趣聚拢起来,其主旨在于探讨可计算性、复杂性以及算法,同时顾及这些成果向信息与网络的延伸。”究竟有多广泛呢?我们可以从会议罗列的题目中管窥一斑,当然其范围还远远不限于此: 算法代数(Algorithmic algebra,) 算法图论与组合组合数学(Algorithmic graph theory and combinatorics) 算法与数据结构(Algorithms and data structures) 近似算法(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自动机和神经网络(Automata and neural networks) 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计算复杂性(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计算博弈论、网络博弈论(Computational game theory, network game theory) 计算几何(Computational geometry) 可计算数学(Computable mathematics) 连续和实运算(Continuous and real computation) 密码学和复杂性(Cryptography and complexity) 可判定下和不可判定性(Decidability and undecidability) 解随机化(Derandomization) 错误校正和局部可测编码(Error correcting code and locally testable codes) 互联网数学(Internet mathematics) 学习理论和智能计算(Learning theory, and intelligent computing) 数学性质的局部测试(Local test of mathematical properties) 计算和网络模型(Models of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自然计算(Natural computation) 网络算法(Network algorithms) 构建网络(Networking) 自然与社会网络-新法则和原则(Networks in nature and society - new laws and principles) 数论与编码理论(Number theory and coding theory) 在线算法和并行算法(On-line algorithms and parallel algorithms) 物理可计算性(Physical computability) 程序检查(Programm checking) 证明与计算(Proofs and computation) 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 随机化算法(Randomized algorithms) 复杂类与自然中的随机性(Randomness in complexity classes and in nature) 相对可计算性和等级结构Relative computability and degree structures 网络的鲁棒性与安全性 (Robustness and security of networks) 网络与突现的理论Theory of networks and emergence 图灵可定义性(Turing definability)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3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发科幻小说纪念图灵百年
lennylv 2012-2-28 19:26
Nature发文纪念图灵百年, http://www.nature.com/news/specials/turing/index.html 其中最后一篇竟然是斯坦福研究生写的科幻小说。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82/n7386/full/482562a.html 试着翻译了这个短篇。不过由于我是计算机专业,不太理解这样向计算机开山鼻祖的致敬之作。贴出来大家看看。 --- 机器里的幽灵 – 计算机爱情 By Grace Tang 翻译:陈荣,lennylv 如果我听得非常仔细,就几乎能够辨认出 Katie 呼吸的声音。 第一束阳光透进百叶 窗,照在她的脚趾上。阳光爬上她的身体, 慢慢地沿着褶皱的被子向上,最终触到 她的脸庞。她紧锁眼睛,嘟囔着,埋怨这阳光粗鲁地刺透她的眼睑。 最终她屈服了,她 擦去眼中的睡意并回头看我。 “ 早上好。 ” “ 早上好:) ” Katie 从她那边翻滚下床,好歹还尽力想保持好看的样子, 带着清晨的朦胧晃向盥 洗室。过去的话,我会跳过去和她一起沐浴。但是, 上帝知道那些日子已经触手不 可及了。 水龙头吱地关闭。当她出现时,蒸雾遮挡了我的视线。那些日子, 当她挑上班衣服 时,水汽总是及时地散尽,我就可以看到她的浴巾滑落到她的脚上。 “ 你昨晚睡得怎么样? ” 我没有告诉她我几乎没有睡着。当我睡时,我就做梦。 我们房外的空气是新鲜的, 充满了藏在我们檐篷上的鸟儿清脆的歌声。鸟儿歌声不停, 你甚至都不会发觉它们 的存在。我放开了 Katie 的手,叫她轻点, 因为我想我听到了些什么。我走在前 面,尽量不发出一点声音。而后, 我听到我们小队里的一个男人的呼喊 —— 他的尖叫 被一枪声打断。我飞跑,激起灰尘,以我肺腑的最高的声音叫喊, 一半是为了提醒 小队其他人遭到伏击,一半是为了盖过在我们背后的枪声。 一声爆炸,接着疼痛, 无边的疼痛。 “ 我睡得很好。你呢? ” 她过了一会看显示器才得到我的回答。 “ 像一个婴儿。 ” “ 今天你工作做什么? ” 她朝厨房走去。那边也有个显示器。她煮着咖啡, 并不急于查看我是否说了什么, 我只能干着急。我可是百万美元研究的结果, 可他们并不给我安装发声系统。。。 “ 你知道的,老样子。 ” 没有什么话了。她要走的时候,才打破了沉寂。 “ 哦, Brandon 过会就会过来。是为了检查你。 ” “Brandon ? ” “ 就是 Johnson 博士。 ” 他们现在已经直呼其名了? “ 幸好他要来了。我的重放有缺口。 ” “ 真的? ”Katie 似乎对她的咖啡杯非常着迷。 她把杯子放入水槽中。 “ 我要走了,不然要迟到了。 ” 我看着她走了。 像这样交流的好处是我昏迷后的视觉记忆是文字性的图像。我花费 了那天剩余的时间过了一遍我旧的记忆,这样我才能够精确地给 Dr Johnson 报告问题。 我回到了我被修复的那天。那时,我已经迷失了方向和困惑了, 我很难注意和关 心我周围的细节。但现在发现当 Dr Johnson 和 Katie 讲话的时候穿着一身套装,那 套装很可能要花掉我在军队服役的整个工资支票。 “ 谢谢你,博士 , 你还是没法知道我是多麽的感谢 ” Katie 的声音还是沙哑了,尽管尽 她最大的努力。 “ 让我重申一下,你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 ” Dr Johnson 把一只手放在了 Katie 的肩膀上, 我无法区分那是控制还是关心的表示。 “ 。。。否则别人将抗议他们的意识被通过电子方式来保留。 你必须要理解。。。 ” Katie 点了头,已经不能够再说话了。 “ 对于世界上的其他人来说, Evan 已经挂了。 ” 我回顾了我记忆库中接下来的 246 天。 我知道它们仅仅是记忆,但是看着 Katie 挣扎着伴着这种形式的我渡过了头几个月 , 这非常令我痛苦。在第 182 天左 右,她终于停止哭泣。那就是记忆裂痕开始的时候。 或许她并没有停止,并且我仅 仅有意识地尝试着去忘记。。。。 门咔地开了。难道已经过了八个小时了? Katie 进来了, 接着是 Dr ( Brandon ) Johnson 。 “ 在他面前做这些,我感觉不舒服。。。 ” “ 拜托,你知道我们能够过会删除它的。 ” “Katie ? ” 他脱去了他的皮革靴,看都没看就把它们搁到鞋架上了, 似乎是他生活中每天都做这 件事情,与此同时,他双手环抱着 Katie 。 我现在明白为什么他们不给我发声的功能。 Katie 抗拒着,他们挪向卧室。但她没有太抗拒。 “KATIE” Brandon 在我床上推倒我的妻子,把他的衬衫扔在了我的相机上面。 我尽量地不去听。当他再次进入视线的时候,仿佛过了亿万年。 “ 你已近结束了? ” 他看着我的说话记录,带了一点嘲笑。 “ 对不起, Evan” 他把他的笔记本连到我的端口并敲打着。 虽然我已经没有肾上腺体了,但是痛苦感觉依旧,这很好笑。 “DONT” “ 你知道的,当你情绪化的时候,你就会停止用标点符号。 我应该为你安装自动修 正器,你觉得呢? ” 在他后面,我看见 Katie 被子盖到胸前。她看起来很累。 或许累是由于有一个丈夫 什么也不是,仅仅是一个机器里面的幽灵; 他不能给她提供人类的触摸;他的全部表达被限止在了 95 个可打印的 ASCII 字符中。 “ 回见, ”Brandon 敲下了回车键 。 我一定是深睡了,因为我每次都是从同一个梦中醒来。 太阳还没有升起。当 Katie 睡着时我看着她。
3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艾伦·图灵百年诞辰纪念
热度 2 秦伯强 2012-2-25 13:09
今年 6 月 23 日是艾伦·图灵( Alan Turing )百年诞辰( 1912 年 6 月 23 日- 1954 年 6 月 7 日) 。我不知道图灵诞辰的日子,是看到 Nature 上出版的专刊才知道他的生日。百年之后,科技界的顶级科学期刊 Nature 专门出专刊纪念这位改变了当今社会发展轨道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科学家,真所谓备极荣耀。但是,在这位科学家活着的时候,却没有受到人们多少尊崇。因为他颇为内向的性格,常常是影单形只,独来独往。生性腼腆与不善言辞,使得他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而他的同性恋性取向,甚至为当时的世俗社会所不容而被法院判定进行化学阉割(即荷尔蒙疗法),备受屈辱。这在当今西方社会,这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许多国家如加拿大、荷兰等都已经立法许可同性恋婚姻。生性敏感、内向的图灵,大概自觉与这个世俗社会格格不入,而最终选择了自己了断的道路,年仅 42 岁。在推崇自由、人权和以人为本的西方国家,像他这样的人尚且难以容身,更不要说在我们这个国度。图灵发明的图灵机以及图灵建立的计算机逻辑原理,我到现在仍然搞不明白。但正是他发明的图灵机,奠定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开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人们现在怀念他得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为这些天才一般的人才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才能使得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不久前,颇有争议的苹果公司总裁斯蒂夫·乔布斯去世时,媒体上也出现了希望在中国也多出几个乔布斯的呼吁,但是,我们有诞生这些天才人物的土壤吗?
4305 次阅读|2 个评论
图灵百年--Nature出专刊纪念
热度 6 shanbowei 2012-2-25 06:07
图灵百年--Nature出专刊纪念
今年的6月23日,计算机专业童鞋的祖师爷爷图灵先生百岁诞辰,这是一个大日子,大日子自然要有大动作了,这不,23日的Nature出专刊来纪念祖师爷爷了- Nature ( 23 February 2012 ) 。 http://www.nature.com/news/specials/turing/index.html 这一期special的doodle做的最漂亮:图灵头像居中,左右两边的圆圈代表了图灵机中无限长的纸带,右下角是根据图灵机模型做出的真实计算机,左下角的潜艇代表了图灵二战期间为英国军方服务的历史。 Nature这一期的专刊共有10篇文章,其中 两篇 Features : Turing at 100: Legacy of a universal mind Computer modelling: Brain in a box 七篇 Opinion : Turing at 100 The man behind the machine Turing centenary: The dawn of computing Turing centenary: Life's code script Turing centenary: Is the brain a good model for machine intelligence Turing centenary: Pattern formation Turing centenary: The incomputable reality 还有一篇 Futures : Ghost in the machine 个人感觉七篇Opinion文章中的很多观点说的好极了,总结下来有这么几个亮点: 1. 百年之际,图灵值得关注 2. 图灵为逻辑学和机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为现代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3. 当下的时代里,图灵的声誉极高;但在一九四五十年代的时候他并不出名,其巨大贡献在其死后也长期被人忽视,大家只是因为他有所谓的“丑闻”而知道他,这种reputation 从zero到hero的变化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4. 生命中的细胞和图灵机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5. 图灵机对于生物过程中的形态演化的影响巨大,但我们才刚刚认识到 6. 脑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巨大鸿沟还需要我们这些图灵的徒子徒孙们好好弥补 7. 世界中的广泛互联性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热点,请看看Facebook的巨大成功吧 OK,介绍到此为止,具体的内容还是请大家去看Nature的原文吧
6514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祖师爷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
dongzg101 2012-2-15 18:48
祖师爷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120214) 精选 已有 1560 次阅读 2012-2-14 08:15 | 个人分类: 计算机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图灵 计算机 祖师爷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120214) 闵应骅 今年是Alan Turing(图灵)诞辰100周年,说他是计算机界的祖师爷应该不算过分。他被全世界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现在已经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计划开展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美国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将在6月15-16在旧金山举行两天纪念活动,将有32位图灵奖获得者参加,多么大的盛会呀!(ACM在1966年设立图灵奖,以纪念这位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的这个奖至今已有46年,只有49名获奖者)。在英国,将分别在图灵工作的两个主要地点,剑桥和曼彻斯特,举行学术会议。在伦敦奥运会期间,伦敦科学博物馆将举办“奥林匹克精神:图灵和数字计算的曙光,1936-1954”的展览。关于图灵一生的一个好莱坞电影也正在摄制中。 图灵为什么如此受到重视? 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生于伦敦近郊。1931 年进了剑桥"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攻读数学。1936年发表论文 “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的抽象模型,现在被大家称作“图灵机 ”(Turing Machine)。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由冯.诺伊曼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用程序控制的计算机ENIAC。实际上,在此之前,图灵就打算设计ACE(Automatic Computing Engine)计算机,根据图灵的设计,ACE是一台串行定点计算机,字长32位,主频1MHz,采用水银延迟线作存储器,是一种存储程序式计算机。但是,由于没找到合适的团队,其样机Pilot ACE到1950年5月才完成。1945年6月30日,冯.诺伊曼发表了题为“关于离散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正文,正式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因此存储程序式计算机被称为“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冯.诺伊曼曾经对图灵十分欣赏并邀请他到他那里工作,但图灵没有接受这个邀请,1938年回到英国剑桥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年秋季开始,图灵就进入英国外交部的科学研究机构做破译德军密码的工作。他用继电器做成一个所谓“霹雳弹”的译码机,破译了德军的不少“恩尼格玛密报。“霹雳弹”后来改用电子管,命名为“臣人”(Colossus),内含1800多个电子管,被认为是第一台投入运行的数字电子计算机。但英国政府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解密“臣人”的资料。所以,第一台计算机也未能算在图灵的帐上。不过,冯.诺伊曼本人从来没有说过存储程序的概念是他的发明, 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图灵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创始人。图灵在英美几个单位工作过,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不好。他是一个科学家,并不善于工程实现,与人合作,常不愉快。 1950年10月,他发表论文“计算机和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进一步阐明了他认为计算机可以有智能的思想,并提出了测试机器是否有智能的方法,他称之为“模仿游戏”(Imitation Game),而大家现在称之为“图灵测试”(Turing Test)。他企图定义所谓一个计算机有智能的标准。让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在相当长时间内,他无法根据这些问题的回答判断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即这台计算机是能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电脑通过图灵测试。他建议设计一个程序,去模拟一个孩子的心态,然后,让它接受教育,看是否能最后通过图灵测试。其实,图灵测试的逆形式就是现在的互联网。 1952年图灵因同性恋被法院传讯,指控行为“极端不当”(gross imdecency)。被给予一年监外察看,并给予药物治疗,注射荷尔蒙。两年以后,1954年6月7日,离开他的42周岁生日不到两个星期,图灵因吃了氰化物溶液中浸泡过的苹果而在家中死去。到现在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意地自杀。 纵观他这一生,只有短短的42年。聪明透顶,思维活跃超群,一位真正的伟大的科学家。但是,此人棱角较多,与人关系搞不好,又同性恋,又自杀。要是在中国国内,可能少有他发挥的余地。但是,中共各届领导人都说过“用人不求全责备”,要一个人什么都好,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从他的一生也可以看出:发表科学论文很重要,一篇文章就可以创建一门学科;发表文章不在多,一篇文章就可以创建一门学科。同一句话,重音放在不同的地方,就说明了不同的意思。现在,时代呼唤伟大的科学家,杰出的创新者。 下面是图灵的两张像,一张是他的简单版画头像。你看和那张照片比起来,是不是非常像?虽然它只是红白两色,并无深浅之分,但是很传神。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0937do=blogid=537168
个人分类: 经济发展|1640 次阅读|2 个评论
祖师爷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120214)
热度 15 ymin 2012-2-14 08:15
祖师爷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120214) 闵应骅 今年是Alan Turing(图灵)诞辰100周年,说他是计算机界的祖师爷应该不算过分。他被全世界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现在已经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计划开展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美国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将在6月15-16在旧金山举行两天纪念活动,将有32位图灵奖获得者参加,多么大的盛会呀!(ACM在1966年设立图灵奖,以纪念这位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的这个奖至今已有46年,只有49名获奖者)。在英国,将分别在图灵工作的两个主要地点,剑桥和曼彻斯特,举行学术会议。在伦敦奥运会期间,伦敦科学博物馆将举办“奥林匹克精神:图灵和数字计算的曙光,1936-1954”的展览。关于图灵一生的一个好莱坞电影也正在摄制中。 图灵为什么如此受到重视? 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生于伦敦近郊。1931 年进了剑桥"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攻读数学。1936年发表论文 “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给“可计算性”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并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的抽象模型,现在被大家称作“图灵机 ”(Turing Machine)。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由冯.诺伊曼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用程序控制的计算机ENIAC。实际上,在此之前,图灵就打算设计ACE(Automatic Computing Engine)计算机,根据图灵的设计,ACE是一台串行定点计算机,字长32位,主频1MHz,采用水银延迟线作存储器,是一种存储程序式计算机。但是,由于没找到合适的团队,其样机Pilot ACE到1950年5月才完成。1945年6月30日,冯.诺伊曼发表了题为“关于离散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正文,正式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因此存储程序式计算机被称为“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冯.诺伊曼曾经对图灵十分欣赏并邀请他到他那里工作,但图灵没有接受这个邀请,1938年回到英国剑桥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39年秋季开始,图灵就进入英国外交部的科学研究机构做破译德军密码的工作。他用继电器做成一个所谓“霹雳弹”的译码机,破译了德军的不少“恩尼格玛密报。“霹雳弹”后来改用电子管,命名为“臣人”(Colossus),内含1800多个电子管,被认为是第一台投入运行的数字电子计算机。但英国政府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解密“臣人”的资料。所以,第一台计算机也未能算在图灵的帐上。不过,冯.诺伊曼本人从来没有说过存储程序的概念是他的发明, 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图灵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创始人。图灵在英美几个单位工作过,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不好。他是一个科学家,并不善于工程实现,与人合作,常不愉快。 1950年10月,他发表论文“计算机和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进一步阐明了他认为计算机可以有智能的思想,并提出了测试机器是否有智能的方法,他称之为“模仿游戏”(Imitation Game),而大家现在称之为“图灵测试”(Turing Test)。他企图定义所谓一个计算机有智能的标准。让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在相当长时间内,他无法根据这些问题的回答判断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即这台计算机是能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电脑通过图灵测试。他建议设计一个程序,去模拟一个孩子的心态,然后,让它接受教育,看是否能最后通过图灵测试。其实,图灵测试的逆形式就是现在的互联网。 1952年图灵因同性恋被法院传讯,指控行为“极端不当”(gross imdecency)。被给予一年监外察看,并给予药物治疗,注射荷尔蒙。两年以后,1954年6月7日,离开他的42周岁生日不到两个星期,图灵因吃了氰化物溶液中浸泡过的苹果而在家中死去。到现在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意地自杀。 纵观他这一生,只有短短的42年。聪明透顶,思维活跃超群,一位真正的伟大的科学家。但是,此人棱角较多,与人关系搞不好,又同性恋,又自杀。要是在中国国内,可能少有他发挥的余地。但是,中共各届领导人都说过“用人不求全责备”,要一个人什么都好,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从他的一生也可以看出:发表科学论文很重要,一篇文章就可以创建一门学科;发表文章不在多,一篇文章就可以创建一门学科。同一句话,重音放在不同的地方,就说明了不同的意思。现在,时代呼唤伟大的科学家,杰出的创新者。 下面是图灵的两张像,一张是他的简单版画头像。你看和那张照片比起来,是不是非常像?虽然它只是红白两色,并无深浅之分,但是很传神。
个人分类: 计算机|10427 次阅读|34 个评论
[转载]图灵奖得主:中国高校必须教会学生提问
热度 1 duanrf 2012-2-9 08:42
图灵奖得主:中国高校必须教会学生提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2/259516.shtm “他们能展示出非常完美的课堂笔记,几乎复制下我上课所讲授的所有内容,可是从课堂提问和考试情况来看,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有欠缺。”近日,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专门来到上海交大为本科生授课,在谈到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时,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中国学生的不足。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是享誉世界的计算机算法大师,1986年,由于在算法及数据结构设计和分析方面的基础性成就,被授予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荣誉——图灵奖。目前,他受邀担任了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本科生“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I”课程教授。 中国学生不愿意提问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美国授课时接触过很多中国留学生,他认为这些中国留学生有非常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我布置一项难度很高的问题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哪怕不吃不睡,也能很快把问题的解决方案给我”。然而,当他让这些中国留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或者让他们针对研究过程寻找问题的时候,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被难倒。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认为,创新能力是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种能力有部分天赋的成因,但后天的培养也同样重要。” 这次在上海交大授课,是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第一次为中国本科生实实在在开设一门基础课,“让我有机会更加体会到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他明显感觉到中国学生不太愿意提出问题。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认为中国高校有两点应开始着手改进,首先,让学生们明白,科学研究都是从提出简单问题开始的;其次,应当学会问问题。“研究是从问简单的问题开始的,教师们应当让学生真正进入研究设计的模型当中,认真思考,积极发问。” 博士生的素质决定研究机构的质量 持续不断地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年轻优秀的科研人员,是学科能长期强大下去的关键因素。在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看来,中国的大学应当更深刻地认识到那些年轻的初级研究人员,尤其是那些出色的博士毕业生,对大学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发现,在很多的中国大学里,初级科研人员的教学任务都较为繁重。然而,在他看来,如此多的教学活动当中,相当一部分对他们的职业成长并无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能与一些高等教育管理的观念相反,我个人认为,大学里的高级科研人员才是应当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的群体。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减轻初级科研人员的教学任务量,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优秀的研究生们进行科研活动,而且,在安排他们授课任务的时候,我们应当关注哪些课程会对他们的研究领域更有帮助。”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坚信,大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这些初级科研人员成长,他们才是大学未来真正的发展实力之所在。 “博士生的素质是决定一个研究机构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说,一个真正有前途的研究者要决定加入哪个研究机构时,首要的选择标准就是他将要与之共同工作的博士生素质有多高,“正因如此,大学应当在世界范围内搜寻最优秀的博士生”。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举例说,为了吸引最好的学生,美国大学为优秀博士生的学费买单,除此之外,博士研究生每年大约平均能获得2.5万美元的生活补贴,待遇甚至比一些国家的教职人员的工资还要高。“为什么要给他们这么优厚的酬劳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不给他们这样的聘请条件,一些更有竞争力的机构就会把他们聘请过去。留不住这些未来的精英,就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学教师更重要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成长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认为,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大约5岁左右,就应该开始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恰恰在于童年时代的早期教育。对于儿童来说,有一个能够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感受到被爱、允许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稳定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生长在一个稳定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给他很多机会接触各种有趣的玩具,这些玩具的设计很精巧,由不同的部件组装而成。“通过拆分这些玩具,之后再把它们拼装起来,我懂得这些玩具是如何运作并被制造的。非常遗憾,现在的孩子们很少能接触到这类玩具了。” 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在约翰·霍普克罗夫特个人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曾经有很多非常好的教师给予过他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之所以说他们非常好,并不是因为这些人自身在职业上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而是他们那种发自内心对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热切关注。他们用行动深深影响了我,激发了我去帮助别人的强烈愿望,这也是我选择当一名教师的初衷。”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认为,一个好的大学教师不仅仅应该关注自身的科研活动,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们成长,“这一目标远比满足自身职业发展以及获得更多物质需要具有更非凡的人生意义。”
151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智能系统只要通过“图灵测试”就算具有了(弱)人工智能
geneculture 2012-1-12 14:36
智能系统至少涉及人脑智能系统、电脑智能系统和(双脑)协同智能系统。 塞尔“中文屋子”是针对“是否通过‘图灵测试’就算具有智能?”的一个否定性回答。其实质是说明:人脑智能系统(强人工智能假设)与电脑智能系统(弱人工智能假设)之间的区别。 The Chinese Room (中文屋子)Argument Searle and the Chinese Room Argument http://www.mind.ilstu.edu/curriculum/modOverview.php?modGUI=203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room http://www.iep.utm.edu/chineser/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chinese-room/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turing-test/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turing-machine/ 附录1: The Chinese Room Argument In your work on the mind and the brain you talk about how there is always a turn in an era to a metaphor that is dominant in technology, hence the dominant one now is to say that the mind is like a computer program. And to answer that you've come up with the "Chinese Room." Tell us a little about that. Well, it's such a simple argument that I find myself somewhat embarrassed to be constantly repeating it, but you can say it in a couple of seconds. Here's how it goes. Whenever somebody gives you a theory of the mind, always try it out on yourself. Always ask, how would it work for me? Now if somebody tells you, "Well, really your mind is just a computer program, so when you understand something, you're just running the steps in the program," try it out. Take some area which you don't understand and imagine you carry out the steps in the computer program. Now, I don't understand Chinese. I'm hopeless at it. I can't even tell Chinese writing from Japanese writing. So I imagine that I'm locked in a room with a lot of Chinese symbols (that's the database) and I've got a rule book for shuffling the symbols (that's the program) and I get Chinese symbols put in the room through a slit, and those are questions put to me in Chinese. And then I look up in the rule book what I'm supposed to do with these symbols and then I give them back symbols and unknown to me, the stuff that comes in are questions and the stuff I give back are answers. Now, if you imagine that the programmers get good at writing the rule book and I get good at shuffling the symbols, my answers are fine. They look like answers of a native Chinese . They ask me questions in Chinese, I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Chinese. All the same, I don't understand a word of Chinese. And the bottom line is, if I don't understand Chinese on the basis of implementing the computer program for understanding Chinese, then neither does any other digital computer on that basis, because no computer's got anything that I don't have. That's the power of the computer, it just shuffles symbols. It just manipulates symbols. So I am a computer for understanding Chinese, but I don't understand a word of Chinese. http://globetrotter.berkeley.edu/people/Searle/searle-con4.html 附录2 : 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八)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引用: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引用完毕。   “中文房间”问题足够著名,这是塞尔为了反击图灵设计的一个思想实验。   机器可以有思想吗?这是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问题。图灵问:“有思想”是什么意思?我说它有思想,你不承认怎么办?我们怎么判断一台机器是不是有思想?   于是图灵设计了一个“图灵测试”,图灵认为这是一个可操作的标准——如果机器通过了这个测试,我们就应当承认它有思想。   图灵测试是这样的:把一个等待测试的计算机和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分别关在两间屋子里,然后让你提问题,你通过提问,通过分析机器和人对你的问题的回答来想办法区分哪一个是机器,哪一个是人。如果你无法区分,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就证明这台机器和人一样具有思维,有思想——这是一台会思考的机器。      塞尔用中文房间这个思想试验反击图灵——事实上这确实彻底击溃了图灵。   中文房间应当这样说才是正确的:一个不懂中文的人(西方人认为中文就像天书一样难以理解,如果他认为你的话难以理解,就会说:你说的简直就是中文!)被关在一间封闭的屋子里,屋里有一个完整的中文对照表——任何一个中文句子都对应一个其他的句子,事实上对应的那个句子是前一个句子的答案。你可以用中文向这个人提问,问题写在一张纸条上传给这个人,这个人只要查找对照表,找到对应的中文句子传出来就行了。那么,这个完全不懂中文的人,确实像一个精通中文的一样回答一切中文问题,但是他丝毫不“知道”任何一句话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了更强烈的反击:把爱因斯坦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汇编成一本书,那么你拿任何一个问题去问爱因斯坦,与翻着本书会得到同样的答案,现在我们能说这本书像爱因斯坦一样会思考吗?      所以转了一大圈,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前面说过的第二个悖论——空地上的奶牛,要重新审视柏拉图的JTB:什么是“知道”?“知道”是什么意思?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66/9815.shtml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0 个评论
[转载]图灵对计算本质的揭示(董荣胜等)
gaohj 2011-12-10 22:00
http://lunarxuan.bokee.com/viewdiary.10354106.html 在哥德尔研究成果的影响下,20世纪30年代后期图灵A.M.Turing从计算一个数的一般过程入手对计算的本质进行了研究,从而实现了对计算本质的真正认识。 根据图灵的研究,直观地说所谓计算就是计算者人或机器对一条两端可无限延长的纸带上的一串0和1执行指令,一步一步地改变纸带上的0或1经过有限步骤,最后得到一个满足预先规定的符号串的变换过程。图灵用形式化方法成功地表述了计算这一过程的本质。图灵的研究成果是哥德尔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该成果不仅再次表明了某些数学问题是不能用任何机械过程来解决的思想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计算所具有的能行过程的本质特征。 图灵的描述是关于数值计算的不过我们知道英文字母表的字母以及汉字均可以用数来表示。因此,图灵机同样可以处理非数值计算,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由数值和非数值、英文字母、汉字等组成的字符串既可以解释成数据又可以解释成程序,从而计算的每一过程都可以用字符串的形式进行编码,并存放在存储器中,以后使用时译码并由处理器执行。机器码结果可以从高级符号形式即程序设计语言机械地推导出来。 图灵的研究成果是可计算性=图灵可计算性。在关于可计算性问题的讨论时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一个与计算具有同等地位和意义的基本概念那就是算法。算法也称为能行方法或能行过程是对解题计算过程的精确描述。它由一组定义明确且能机械执行的规则语句指令等组成。根据图灵的论点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任一过程是能行的能够具体表现在一个算法中,当且仅当它能够被一台图灵机实现。图灵机与当时哥德尔丘奇A.Church波斯特E.L.Post等人提出的用于解决可计算问题的递归函数演算和POST规范系统等计算模型在计算能力上是等价的。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著名的丘奇图灵论题。 图灵机等计算模型均是用来解决能行计算问题的理论上的能行性隐含着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而实际实现中的能行性还包含时间与空间的有效性。
个人分类: 数理逻辑|4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