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安全学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安全学科的内涵、边界、管理性和工程性等
热度 3 Greg66 2013-12-5 11:46
关于安全学科的内涵、边界、管理性和工程性等 一、关于学科及安全学科的分类根据 GB/T 13745-1992 学科分类的依据是“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本质属性或者特征、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的研究目的与目标”。 这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派生来源的含义基本明确,但是学科的本质属性,我还真不知道指的是什么。 对安全学科来说,研究对象,明确地说是“事故”,其他说法都不那么明确,自然也就不实用;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应急的实质也是预防)”,这个也十分明确;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原因是安全学科是综合学科,这在GB/T13745-1992已经指出,“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管理学三个一级学科(群)属于综合学科,列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如果上面说的本质属性就是学科属性的含义,那么安全学科的属性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行业横断”,是综合学科。 派生来源,可以说比较早来自矿业,可能最早人们认为安全问题只有矿业存在,所以原来安全学科是矿业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后来发现化工、交通、电力、核等行业安全安全问题也很严重,安全学科的面才扩大了。 所以全面地说,安全学科(的内容)来自于各个学科,因为它与各个学科都有交叉。怎么来的呢? 是把各个学科解决各个行业的事故预防问题的研究内容拿出来组成了安全学科,不是解决事故预防问题的部分没到安全学科里面来。 二、关于安 全学科的边界 以安全学科的研究目的(事故预防)为研究目的的研究或者学问,是安全学科,否则不是。这个边界应该是很清楚的。 有观点以为安全学科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边界,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和采矿、交通、食品、计算机、核能等很多学科都有交叉,边界不清。我也认为应该有个边界,但是这个边界,并不是用线条圈起来的以圆圈或者其他形状为界的固定范围,而是从研究目的来看的,即上面所说的“以事故预防为目的的研究或者学问是安全学科,否则不是”,这就是边界。试想,其他学科有可用几何图形描述的边界线吗?事实上也是没有的。当然安全学科中的一些内容看起来别的学科中也有,但是那些都不是以安全为目的的,一旦加上以安全为目的,别的学科中就没有了。所以要说本质属性, “预防事故”应该就是安全学科的本质属性!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现实中,一旦出了事故,虽然也责备别人,但是人们主要责备安全科学家:“你们都研究什么了?”再说,搞安全的人,不以预防事故为目的,那以什么为研究目的呢?恐怕没人能想不出来。 三、关于安全学科的内涵 内涵这个词,百度上的解释是“ 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根据这个解释,可以说安全学科的内涵就是学科的内容,我以前解释过安全学科的研究内容,即“预防事故的社会科学即管理科学手段、预防事故的自然科学即工程技术手段”,两个方面。我在百度、CNKI上搜索了很多,几乎没找到“学科内涵”的准确解释,多数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某一个学科自己的内涵,几乎没人解释“学科内涵”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什么,内容包括什么。我也不知道英文怎么说“学科内涵”。我宁愿相信没有英文词与“学科内涵”这个中文使用的词准确对应。 我在过去的文章中,将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学科属性、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这八个问题叫做学科内涵,未见别人观点,也许这样说学科内涵还是可以的。我所说的“内涵”的内容是比较多的(8个方面),主要是说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所以叫做学科的基本问题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所谓“内涵实际是研究内容”,那么安全学科的内涵就是上面说的两个手段。当然,两个手段下还有更细的内容。 四、关于安全学科的管理性与工程性 关于安全学科,“比较乱、偏‘软’、谁都能搞、万金油、不是硬本事、不愿意学”等说法存在很久。其实为何在乎其“软”?安全学科是预防事故的学问,只要能预防事故的东西就是安全学科的好东西(只要把预防事故当做自己的、自己家的事就知道了),在乎“软”(即管理性)、“硬”(即技术性、工程性)还有意义吗?预防事故,“软硬”两方面的东西都需要,而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海因里希、美国杜邦、美国NSC等权威机构和安全科学家的统计数字(就不列举了),以及我们日常的切身体会,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很多时候是疏忽、习惯、知识、意识、违章等问题,不深入研究这些所谓“软”的问题,那让事故还继续出吗?一些方面轻视所谓的“软”,是需要我们去改变的。而且,安全学科通过定量手段做实,其实是不软的。关键是能否“做”到深入、实在。 要通过定量手段把安全学科做实在,有效预防事故,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谁都能会的、也不是万金油,但确实是(预防事故的)“硬本事”,一些大学者一辈子研究安全,一些企业管理人员从安全员直至做到全球安全副总裁,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从安全办事员直至做到国家级安全局长,如果没有科学在安全学科或者安全业务里面,就不需要一辈子的精力了。一项学问/科学,在不被人们深入认识之前,看起来很容易,谁都能做的。这和学日语差不多,第一眼看上去大多是汉字,不学日语也能懂日语,其实真能懂么?
个人分类: 1|4452 次阅读|7 个评论
最简单地描述下安全科学
热度 2 Greg66 2013-11-21 12:48
都说安全科学复杂,四不像。我试着最简单地描述下,看行不行: 安全科学是事故预防的科学。事故是它的研究对象,预防事故是它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有改正物体或物质缺欠的技术措施,也有改正人的行为的行为控制措施,研究方法有社会科学手段和自然科学手段,研究范围是组织即单位。学科属性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行业横断”。
个人分类: 1|3516 次阅读|7 个评论
安全科学给人的印象还是非常的“乱”,可我却不觉得
热度 2 Greg66 2013-11-21 08:35
安全科学给人的印象还是非常的“乱” 安全科学给人的印象还是非常的“乱”,边界是什么,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基本理论基础是什么,和其他学科什么关系,培养人才时上什么课程,安全是技术还是管理,食品安全、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是否都是安全科学等等,人们在这些问题上都存在疑问。原因是对学科基本问题的认识上。请点击参考: 关于安全学科的一点认识 。读完这篇博文,我认为就不会有“乱”的感觉了。 食品安全、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生产安全等等,其理论基础都是一样的,都遵循《 关于安全学科的一点认识 》中提到的四大基本规律,其研究对象也是“事故”,目的也是预防事故,研究内容也是事故的规律(原因)、预防事故的管理、技术手段,只不过由于行政管理的原因,分由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从科学的角度讲,并无实质性差别。
个人分类: 1|346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安全和采矿学科有啥不一样
热度 1 Greg66 2013-11-14 17:07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叨咕这些叨咕过无数遍的事,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老有问题要争论,而争论的起源来自于学科研究对象和目的。 安全学科是以事故(含 security 、 safety accident 和职业病、自然灾害事件)为研究对象(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反正它很实用),以预防事故为目的的学科。这个独特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安全学科存在必要性。研究目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学科和别的学科的不同。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学科最基本的问题。 采矿工程学科的研究目的是高效地把煤炭从地下拿出来。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目的是快速、高质量地把房子盖好。 消防工程学科是仅仅研究火灾一种事故的学科。 环境学科是仅仅研究破坏环境这种事故的学科。 安全学科的目的是预防事故,哪个行业都有事故,所以安全学科在哪个行业都需要,是“行业横断”学科。 安全和采矿不是一个学科,因为研究目的不一样。
个人分类: 1|38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安全是一门科学吗?(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
热度 7 IIblue 2013-9-6 23:55
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pdf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安全学科单列为一级学科(原仅是矿业工程下的二级学科),成为工学门类下的第三十七个一级学科,名称:安全科学与工程,代码为0837。将来全国报考安全专业的学生,从本科到博士将可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最近几十年内,高校的安全学科发展比较快。但安全是不是一门科学一直受到许多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的质疑。 记得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付贵教授的博文 “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事故--兼答张景林老师” 的博文中指出安全科学(或叫安全学科,含“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事故。在博文后的留言中,有博主留言说“安全的一切取决于设计、制造与检验,安全使用时在设计者的说明书的指导下而进行的。这个使用说明书是合同的一部分,双方发生事故的判断标准就是说明书。至于具体的安全科学研究,我真的没有看出博主的具体工作意义?也没看出陈安这个应急的专业有何意义”? 安全是一门科学吗?为什么质疑它的人大有人在呢?我想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对安全的定义和认知模糊,没有“与时俱进”。最近,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Erik Hollnagel教授在Safety 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 “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 ,试图在逻辑上和实用上给出安全科学的定义。Erik Hollnagel的研究方向是 resilience engineering - FRAM - Safety-I and Safety-II - Cognitive Systems Engineering,全部论文的citations高达9967次 。我觉得Prof. Hollnagel给出的安全科学的定义值得我国安全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文中指出,过去我们对安全科学的定义是“一种负输出”或者归类为“风险、危害、损失、事件或事故”。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他举出了国际民航组织和美国医疗保险研究调查和品质机构对安全的定义,并得出结论:事故和事件对于安全来说是一种风险,安全就是没有事件和事故。这种定义对于我国安全学科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这就是我们对安全所下的定义。 在逻辑上,这种定义是一种悖论。因为如果安全作为一门科学,那么它的研究对象怎么可以是非安全(absent safety)(事故或事件)呢?这种定义导致的结论就是安全科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安全本身。无疑,这种模糊的定义是安全科学挥之不去的雾霾。这也给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安全的度量问题——事故或事件作为度量的尺度。如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事故发生后安全责任的定性也是根据事故的等级来划分的。这就给企业安全领导这和工作的潜台词或者隐信息就是安全就是不发生事故,没有事故就是安全的。相关的内容也可参见李健博文 “对我国安全工作导向的一些思考整理” 。另外,这种定义给大大降低了安全投资的主动性。因为,既然安全就是不发生事故,那么安全投资就没有任何直接的产出。虽然“安全第一”的口号一直都喊得很响亮,但是实际企业生产过程中,觉得部分都是“生产效益第一”。这也许也与安全科学的这一定义不无关系。这种安全定义的弊端还在降低了安全要求,使得安全工作处于离散、不连续的状态,因为安全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不发生事故就行。 Prof. Erik Hollnagel分析前有的两个比较经典的线性事故模型的局限性: (1)Heinrich's domino model(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模型)仅适用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工作条件(模式),不适用于70年代; (2) Reason's Swiss cheese model仅适用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工作条件(模式),不适用于21世纪。 因为,线性事故模型针对的是单个或者几个因素导致的事故;而当今发生的事故是紧急的、原因与结果错综复杂的,是非线性系统。 Prof. Erik Hollnagel将传统上所定义安全科学成为第一代安全(Safety-I)。在论文中,他给出了最新的安全科学定义:第二代安全(Safety-II)。第二代安全(Safety-II)是指:在预期的或者非预期的条件下,确保所设定的可接受的结果(换而言之,就是日常工作行为)最大化(或尽可能地高)的一种能力。(Safety-II is consequently defined as the ability to succeed under expected and unexpected conditions alike, so that the number of intended and acceptable outcomes (in other words, everyday activities) is as high as possible.) 第二代安全(Safety-II)的定义益处在于: (1)客服了科学定义逻辑上的悖论,它将安全科学研究从为什么事故发生转换为为什么安全,如何保证安全。 (2)明确定义了安全的的对象是日常工作行为,浅显地说就是安全工作。这使得企业单位的一线工作连续化,而不是离散、非连续的(保证不发生事故或事件)。安全科学是研究安全地工作而不是局限于“安全”这一模糊概念。这使得安全科学研究目的性更强。 (3)在价值观上,从“负相关”转换为“正能量”,提高了安全的门槛和要求,也能提高了安全投资的积极性。 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全部涵括Prof. Erik Hollnagel的“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内容。读者可阅读原文。我认为,Prof. Erik Hollnagel对安全新定义做出的尝试是十分宝贵的,这一新的定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推广。当然,这还需要很多的补充工作和后续研究了。 10001000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we can imagine and what can happen, is larger than we can imagine. ---by Prof. Erik Hollnagel
个人分类: 科研寻梦|10241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反对安全学科成为一级学科?
热度 7 Greg66 2013-7-13 08:23
主要原因是反对的人没有认识到安全学科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这个是最关键的。其次是,没有认识到其研究对象“事故”的绝大部分原因和预防措施是各个行业共性的。所以事故原因的共性讨论也是极其重要的。第三,对国际情况缺乏了解。国际上的安全学科(多数时候是 HSE Management )从来都不是指针对一个行业的。不从共性的角度来研究、解决事故(含安全、保安、环境、质量、健康等一切事故)预防问题,问题是很难得到解决的。我国常用、继续用的分级、分类管理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秦菲菲,尴尬环保部,上海证券报,2013年7月10日 ------- 尴尬环保部 一系列环境保护领域的事件轮番上演,环保监管部门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也坦言尴尬。据新华视点8日的消息,周生贤说,我们的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 “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周生贤如是说。 “但凡出现环境问题,民众立刻就想到了环保部门。但要知道,多大的权利就有多大的能力。按照目前很多领域的职责划分,许多问题并非环保部门一家可以解决。”中华环保联合会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环保部门在许多领域行使职权时,会面临“有责无权”的问题。 多头管理合作难 与不少国家将环保、建筑、核安全等放在一个大部门下综合管理不同,中国目前为止涉及大气、水、核安全等很多领域的管理都是由多部门、多头管理的。 2008 年大部制改革时,原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部。但这一改变没有令业内人士感到满意。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直言,这种改变只是名字上的变化,实际职能并没有太大改变。 比如在水的领域,“九龙治水”、“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一直为业界所诟病。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暴发之后,有专家就指出,环保和水利部门互不过问,部门之间缺乏协作,是太湖治理多年来事倍功半的原因。 而地下水的管理,除了涉及环保部、水利部以外,还涉及国土部。国务院此前确定了“三定方案”,国土部地质环境司负责指导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水利部则负责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环保部污染防治司组织拟订地下水的污染防治规划并监督实施。 由于这几个部门的职能未能截然分开,并且彼此信息交流不畅,看似明确的分工,却造成了实际操作中更多多头管理的问题。据了解,在一些地区,环保部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过程中,甚至有可能拿不到相关的详细监测数据。 除了水利部、国土部外,周生贤所谈及的“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也涉及了其他环保领域的监管部门,即国家海洋局和国家发改委。目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海洋局负责,而温室气体排放则是发改委的职能。 亦有专家指出,多头管理也不是环境治理不利的根本问题,在发达国家也有多头治理但治理得很好的例子,而中国的环境治理问题就在于部门间如何协调合作,并依法办事。 地方利益协调难 由于目前我国环境监管体制仍是环保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根据《环保法》规定,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负有法律责任。 因此,除了中央部门多头监管带来的尴尬外,地方环保局仍旧由地方政府任命,这所带来的“地方环保局局长服从市长”、“环保让道于 GD P”也是地方环保部门不能言说的痛。 很长一段时间来,“唯GDP论”一直是地方发展最重要的导向。有业内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在地方很多要推的大项目甚至还没有通过环评就上马了,因为对地方而言,GDP、税收是更重要的东西。 “(地方负责环保的官员)由地方官员任命,如果不听话,就把你免了,这样监管不下去。”王毅说,这种市长任命环保局局长的模式,让很多时候地方环保部门缺乏独立性,很难发挥管理监督的作用。他也建议,省级以下的环保部门应该直管,官员由省里来任命,保持更高的独立性。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环保部有各种苦衷,但无论如何,毕竟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环保部是责无旁贷,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问题,理顺各部门机制,平衡好与GDP增长的关系,从而切实把美丽中国落到实处,还大家一片清新自然。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2013年7月10日) 作者:秦菲菲 责任编辑:NF037
个人分类: 3|4553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不要担心安全学科的涉及面“太广了”!
Greg66 2013-7-3 19:30
现在社会上有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偷盗抢劫、恐怖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 SARS 、 H X N y 等)或者事故等,社会组织承担不了那么多社会责任(完全可以理解,事故责任猛如虎),所以都希望划定自己的责任范围。学术研究也总是认为,面积那么大,怎么研究? 这个问题,我个人看法是:( 1 )任何事故 都 发生在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家庭,流浪汉是只有一个人的特殊社会组织)之内,只要是组织,组织就有责任预防一切事故(想想自己的家庭这个社会组织,我们对哪个家庭成员所可能遇到的哪种事故能不管呢?)。( 2 )预防事故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在 18 世纪时比较难,人们没办法了就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上帝的旨意,无法预防,安全检查也只是由医生带队,只检查能引起职业病的看得见的粉尘、听得见的噪声等问题,不检查安全措施,因为人们认为引起安全事故的因素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没法检查也没法控制,但是几百年后的今天如果再说难,那就是安全知识问题了。( 3 )所有事故的预防,无非 都 是办这么几个具体事情,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和严格执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培训组织成员增加他们的安全知识、控制他们每个生产生活中的动作和所涉及物的状态,所以所有事故的预防办法和发生机制 都 一样,都是 共性 的问题。如果认识不到 共性 ,那依然是安全知识问题,不然我的朋友为什么从事了石油、公路、煤矿、探矿等多行业的安全业务后成长为年薪近百万的区域安全经理了呢?( 4 ) 所有 事故都遵循 同样 的规律(可预防、人和物、累积原理、墨菲定律、组织错误)。( 5 )事故处理、责任分担进一步科学化,合理、科学分担安全责任,以使人们热爱安全工作、愿意做安全工作,愿意预防所有事故。试想,得病了,怪医生,医生都吓跑了,谁还来治病防病?!
个人分类: 1|3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数安全学科的分类
热度 5 Greg66 2013-5-1 09:43
历数安全学科的分类 一、教育部以 教高 9号文件 发布 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中安全学科的名字叫做“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相当于一级学科),代码0829,该类下只有一个学科叫做“ 安全工程”(相当于二级学科),代码082901 二、国务院学位办以 学位 11号文 件发布的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安全科学是一级学科,叫做“安全科学与工程”,代码0837,其下的二级学科虽经多次讨论,但依然没有确定性结论。 三、在国家标准 《 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13745-2009 )(我认为本标准关于安全学科的分类是史上最没分类清楚的学科分类)中,安全学科为一级学科,名字叫做“安全科学技术”,代码620,列在理工类学科之后、人文类学科之前,被视为文、理综合学科。其下有11个二级学科和很多三级学科(附在后面,尽可能不看,很难理清楚)。 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科学网,将安全学科归为“ 工程材料 ”学科领域的冶金与矿业学科,名字叫做“安全科学与工程”。 问题:安全学科在不同分类中叫不同名字,很多时候极不方便。 附:GB/T13745-2009关于安全学科的分类 620 安全科学技术 (一级学科 ) 62010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第一个二级学科) 6201005 安全哲学 6201007 安全史 6201009 安全科学学 6201030 灾害学 包括灾害物理、灾害化学、灾害毒理等 6201035 安全学 曾用代码 62020 6201099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62021 安全社会科学 ( 第二个二级学科) 6202110 安全社会学 安全法学 见 8203080 ,包括安全法规体系研究 6202120 安全经济学 6202130 安全管理学 6202140 安全教育学 6202150 安全伦理学 6202160 安全文化学 6202199 安全社会科学其他学科 62023 安全物质学 ( 第三个二级学科) (为什么跳过62022、62026等编号?) 62025 安全人体学 ( 第四个二级学科) 6202510 安全生理学 6202520 安全心理学 代码原为 6202020 6202530 安全人机学 代码原为 6202040 6202599 安全人体学其他学科 62027 安全系统学 代码原为 6202010 ( 第五个二级学科) 6202710 安全运筹学 6202720 安全信息论 6202730 安全控制论 6202740 安全模拟与安全仿真学 代码原为 6202030 6202799 安全系统学其他学科 62030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原名为“安全工程” (第六个二级学科) 6203005 安全工程理论 6203010 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 原名为“消防工程” 6203020 爆炸安全工程 6203030 安全设备工程 含安全特种设备工程 6203035 安全机械工程 6203040 安全电气工程 6203060 安全人机工程 6203070 安全系统工程 含安全运筹工程、安全控制工程、安全信息工程 6203099 安全工程其他学科 62040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原名为“职业卫生工程” (第七个二级学科) 6204010 防尘工程技术 6204020 防毒工程技术 通风与空调工程 见 5605520 6204030 噪声与振动控制 原名为“生产噪声与振动控制” 辐射防护技术 见 49075 6204040 个体防护工程 6204099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其他学科 原名为“职业卫生工程其他学科” 62060 安全社会工程 ( 第八个二级学科) 6206010 安全管理工程 曾用代码 62050 6206020 安全经济工程 6206030 安全教育工程 6206099 安全社会工程其他学科 62070 部门安全工程学科 各部门安全工程入有关学科 ( 第九个二级学科) 62080 公共安全 ( 第十个二级学科) 6208010 公共安全信息工程 6208015 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规划 原名及代码为“ 6205020 风险评价与失效分析” 6208020 公共安全检测检验 6208025 公共安全监测监控 6208030 公共安全预测预警 6208035 应急决策指挥 6208040 应急救援 6208099 公共安全其他学科 62099 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 第十一个二级学科)
个人分类: 1|6546 次阅读|9 个评论
安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共识
热度 3 Greg66 2013-1-6 11:31
在各种交流中感觉到,在安全学科学界,对安全学科最重要的,各个学科分支、各个研究方向所共同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共识,以至于在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研究乃至各种人才考评(含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制定中等存在很大分歧。笔者认为,缺乏共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安全学科(这个学科有三个官方名称,即“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及其下的“安全工程”)的内涵尚未有共识。一旦对学科内涵达成共识,大家对这个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就能够达成共识。笔者在研究了安全学科的“内涵”之后,对安全学科各个学科分支、各个研究方向所共同需要、安全学科及其他学科本科阶段就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阐述如下,供参考。为方便,将学科内涵也列入其中了。 0.学科内涵 学科内涵包括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学科属性、基本名词、基本理论基础共8项 、13个问题。早期观点见本文最后的参考文献。 1.安全的概念与安全指标 这里主要指安全的实用概念(状态),而不是抽象、不便于应用的哲学意义上的概念。安全(状态)用安全指标来描述,所以这里涉及中外安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其中安全指标主要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确定性的事后指标(事前指标,各个组织都不同)。 2.事故、危险源、风险的概念 其中事故的概念最为基础,与它相关的有事故的概念、事故的损失、事故的四大基本规律。 3.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事故致因链,它是事故分析方法、事故原因定位、事故责任划分、事故预防路线制定的理论基础;二是事故归因论,它是制定事故预防具体方法和策略的理论基础;三是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度间的关系,即安全累计原理,它是重大事故预防的理论基础。事故致因链又分为古典、近代和现代事故致因链。 4.学科分类体系 根据安全学科的内涵和事故致因论,可以对安全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形成分类体系(其实国家已经分好类了,理解就行了)。有了分类体系就能够明确安全学科的各个分支、研究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提高事故预防效果,达到学科的研究目的。 上述安全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安全学科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必须掌握,将来从事安全学科任何方向的研究(其实都是事故预防的研究)都极其必要。对于非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知道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对于他们的个人生活、将来安全地从事任何工作,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实事故就是带来损失的意外事件,做任何工作与非工作的事都期望不出意外、按计划进行,所以上述知识对于人身安全以外的任何事项,都很有益。也因此,笔者说他们是最基础的。 注:作者关于安全学科内涵的早期看法,见:傅贵、张江石、许素睿,论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内涵,中国工程科学,VOL6(8),2004。可在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下载。
个人分类: 1|475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再谈大学安全学科的特色
热度 2 Greg66 2012-12-26 12:19
最近和来自大学的朋友交流,有的老师说他们学校的安全学科是以化工为特色,有的老师说他们学校的安全学科是以矿业为特色,还有的老师说他们学校的安全是以机械为特色,等等,特色很多。 笔者以为,不管以什么行业为特色,安全学科理想的学生培养方案应该是使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在各个行业就业并且有效工作。也就是培养方案中必须包括行业共性的基本内容。培养方案中包含的行业相关内容,那就是打造特色用的。 安全学科是一门行业通用的科学,所谓特色,只是把行业通用的安全科学(俗称“大安全”)的理论和方法在某个行业重点应用的结果。在某个行业做的研究工作多、也深入,成果应用多、学术力量强,那就自然形成了某学校安全学科的行业特色。 笔者声明,本人从来不反对安全学科的行业特色,但坚持认为安全学科是行业通用科学。
个人分类: 1|3511 次阅读|4 个评论
“安全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设置问题
热度 3 Greg66 2012-12-10 18:23
论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下的二级学科设置 【摘 要】安全学术界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设置问题一直很困惑。有要求设置行业类的二级学科如矿山安全、化工安全等,也有要求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安全、 职业卫生 等内容类的。面对太多、不同方面的二级学科设置要求,决策困难。以安全学科的“ 文理综合、学科交叉、行业横断 ”属性为理论基础,根据安全学科 八项内涵 ,研究发现:(1)依据“行业横断、学科交叉”的属性来设置“行业类”、“内容类”二级学科,不但学科点数量会很庞大,还会造成各个二级学科内容的严重重复,从而浪费资源,不可行;(2)依据“文理综合”的属性来设置两个“方法论类”二级学科“安全管理学”和“安全工程学”,则可以解决安全学科与行业安全、与安全学科交叉的其他学科之间的矛盾关系,因而是唯一可行的安全学科二级学科设置方案;(3)安全学科人才培养单位可以通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建设特色培养方案来实现。 【关键词】安全学科 二级学科 设置方案 理论分析 附记:这是最近写的一篇论文的摘要,尚未投稿,贴在这里供读者参考。
个人分类: 3|9644 次阅读|9 个评论
关于安全学科的一点认识
热度 6 Greg66 2012-11-19 18:51
(因为网站改版的原因,把几年前写的一篇旧文存放在这里。针对目前的情况,做了点修订) 1.关于安全学科的名称 :是关于事故这种客观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原因)的知识体系。根据是“科学是人们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是预防事故发生、事故损失扩大(其实也是预防)的手段。根据是“技术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 或 :是研究事故发生发展规律、预防事故发生与损失扩大的各种手段的学科、专业或者知识体系。 2.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本门学科存在的基础 研究对象是事故(定义为“人们不期望发生的、带来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这种客观现象是安全学科独特的、明确的研究对象,是本门学科存在的基础和必要性。按时间长短,事故包含急性伤害事件、慢性伤害事件即职业病;按照人的意志的作用,事故分为人为主动策划(security accident)、人类活动中意外产生(safety accident)、自然因素产生的灾害事件(natural disaster)三类。 3.安全学科的研究目的---本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分界的基础 直接目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的扩大,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组织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安全学科的直接目的为研究目的的所有研究活动均属于安全学科,不以此目的为目的的所有研究活动均不属于安全学科。 4.安全学科的属性——交叉、综合、横断 根据海因里希等学者近百年来总结出来的安全学科基本规律(可称之为“公理”)得知,事故的发生与发展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原因,即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及其损失扩大的预防也必须从这两方面进行。所以安全学科既涉及社会科学,也涉及自然科学,它是文理交叉的综合学科;同时,任何行业都有安全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安全学科也是行业横断的学科。也因此,安全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文理综合、行业横断”(刘潜)的属性,它不可能属于任何一个学科之下,必须列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中,“安全科学技术”被列为一级学科(代码620)。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是工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代码0829)。在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安全科学与工程也被列为一级学科(代码0837)。 5.安全学科体系——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 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它主要由安全科学原理类课程来研究,是本学科的基础科学体系。本类课程包含与事故发生发展相关的自然、社会科学两方面的内容。二是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和损失和扩大的手段,它主要由安全工程类和安全管理类课程来研究,是本学科的应用科学体系。安全工程类课程包含各个行业的个性、共性问题,安全管理类课程基本上是各个行业的共性问题。 6.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科交叉和相互促进 安全学科的研究目的在于预防事故发生及损失扩大。重点研究各个行业安全事故发生、发展的共性原因及其解决手段,其他学科如石油工程、采矿工程、交通工程等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本行业各方面的运行效率,而且重点研究本行业的科学与工程技术。所以,解决共性问题、以事故预防为目的的研究属于安全学科,解决行业个性问题、以提高性能或效率为目的的工程技术只能属于行业工程技术。 7.安全学科的研究内容——二级学科设置的考虑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面设置两个二级学科就够了: (1)安全管理学。研究安全事故发生、发展的社会科学原因和规律,预防事故发生、事故损失扩大的社会科学或者管理科学手段。 (2)安全工程学。研究安全事故发生、发展的自然科学原因和规律,预防事故、事故损失扩大的工程技术手段。 但是,事故的社会、自然科学原因和规律是交织在一起的,也可以把他们合并设置为一个二级学科叫做安全科学,然后是预防的手段分别设置成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两个二级学科,这样就总共设置三个二级学科。但是“安全科学”在我国的普及程度比较低,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上可能会存在困难。所以还是按照上面设置两个二级学科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比较好。 8.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基本公理 以下四条可以作为安全科学的基本公理来看待: (1)任何事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2)任何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方面原因或者之一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大部分事故); (3)事故的严重度与事故的发生频率符合“事故三角形”分布规律(可称为“安全累积原理”); (4)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受控于其所在组织的组织整体行为,组织的整体行为为组织的安全文化所导向。 上述四条,主要是以海因里希为代表的安全科学家(研究事故及其损失扩大之预防手段的科学家)提出来的。 9.安全科学的最基本概念 以下三个概念对安全学科来说是特别基本的: 危险源(Hazard):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也叫隐患,是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总称。 风险(Risk):是危险源危险程度的度量,可以用数值表示,即风险值。 事故(accident):是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可以导致生命与健康、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三个方面的损失。 这三个概念在安全科学文献中很容易发现,也为本学科的学生、学者及其他人士广为接受。 10.安全学科的研究方法 根据安全学科的研究内容,安全学科的研究方法有两种:社会/管理科学方法和自然/工程科学方法。 11.安全学科的研究范围 根据安全科学的研究目的,安全学科必须以社会组织为研究范围,否则将无法预防事故及事故损失的扩大。社会组织可以是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有完整组织结构的行政单位。国家也是一个组织。
个人分类: 3|8632 次阅读|13 个评论
国内召开的部分安全学科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热度 4 Greg66 2012-11-17 17:18
附件列出了国内召开的部分安全学科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是我的博士生整理的,把它放在附件里面,供参考。如果读者知道更多相关会议,可以在评论里面告诉我们,我们会把它加上,非常感谢。这个单子越齐全对大家就越有用。其实国际会议也有很多,如果能整理放在博客上,那可就更好了。 安全学术会议(2012-11-16).doc 我2012年参加的一个会议是 ORP国际会议 ,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们单位成了该会的协办单位。这个会议除英语外,讲西班牙语的人也比较多,西班牙语目前是 世界第二大语言 。
个人分类: 10|3593 次阅读|8 个评论
安全科学与安全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热度 2 After50 2012-10-20 08:53
安全科学与安全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安全作为问题是古老的,但安全作为学科来建设却是崭新的。在 2009 年 11 月实施的《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13745-2009 ) “ 安全科学技术 ” 一级学科中,其包含了 11 个二级学科和 50 多个三级学科,但许多基础理论分支仍缺乏具有内容;在安全界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2011 年 2 月,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目录的一级学科,这也标志着安全学科的学术地位得到进一步的认可,但属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独有的理论体系实际上少之又少;目前我国设立 “ 安全工程 ” 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 140 多所,但绝大多数专业是基本是围绕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而开设的 - ] 。目前绝大多数安全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多为实际应用研究 ] ,而开展安全科学理论研究和安全学科建设研究的成果非常之少。 1 安全科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过去数十年间,尽管安全学科科学的框架和部分内涵已经构筑起来了,但是安全科学的实质内容还有很多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安全问题涉及的时空范围不断扩展,安全学科面临着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二是目前积极开展安全科学基础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并不多。尽管我国在安全科学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也存在严重不足 ] 。因此,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安全科学学公理、安全管理力学、安全管理分形、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安全史学、安全系统学和安全人机学等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如下进展。 ( 1 ) 安全科学学公理的研究进展 安全科学学是研究安全学科的学科,以安全学科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安全学科的性质特点、关系结构、运动规律和社会功能等,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研究促进安全科学发展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 安全科学学公理 ] 是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审视安全学科的属性,通过多维分析总结得出以下几条公理:公理 1 :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它的应用涉及到其他各种学科,因此,其他各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应用和渗透到安全学科的研究中。公理 2 :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安全学科的思想基础是安全系统思想。公理 3 :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它具有浩瀚的时空,安全科学方法学是研究和发展安全学科的最重要和最基本方法。公理 4 :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属性,它具有浩瀚的时间和空间,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安全科学的最有效的途径。公理 5 :从安全学科的综合属性可以得出,安全学科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功能系统性、复杂非线性和整体综合性特征。 安全科学学公理是一个安全理论系统中公认的不需要证明而成立的命题,是构造某个安全理论体系的前提。安全科学学公理的不证自明的性质是相对的,在某个安全理论体系中作为公理的命题,在另一理论系统中不一定作为公理。 ( 2 ) 安全管理力学的研究进展 “ 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 ” 英文作者将其译为 “Safety Management Mechanics Analysis” ,并简称为 “SMMA” 。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 ] 是指 把自然科学中力的概念引入安全管理中,对各种有形、无形联系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一种安全管理系统的力学分析方法和实施程序。将力学与安全管理理论进行映射关联。通过对比找出模型中存在的各种力,对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函数方程式。再据方程式及其参数对模型的各种状态进行分析,把分析结果反馈到安全管理系统中用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最后,把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法概括为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并为研究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力学具有准确、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引入力学后可以发挥力学与数学的优势。 建立的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是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对安全管理系统的定量化研究和实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从力学的角度对安全管理进行研究现阶段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缺乏实证和数据支持,且国内外开展的研究比较少,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更多投入和实践。 ( 3 ) 安全管理分形的研究进展 企业安全组织结构是企业安全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安全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规范责权关系、明确安全部门的功能定位、优化安全资源配置、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安全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可以达到优化企业安全组织结构的效果,同时相似维数可以量化企业安全组织结构,而企业分形安全组织 ] 结构中的结构层数与分形单元数是决定相似维数大小的参量。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的优化模型能够在限定因素条件下对企业安全组织结构进行择优,并重新建立起符合企业安全战略的结构模式,从而满足企业安全组织结构灵活变化的要求。 我国企业的安全组织结构由最初的分权模式正逐渐向集权模式转变, 在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组织结构的发展动态以及论证企业安全组织结构具有分形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相似维数、安全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并利用多属性决策确定最佳的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模式,从而提出了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优化的一般步骤和优化模型。 ( 4 ) 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安全与和谐的一致性体现在两者是不可分的整体 ] 。安全是和谐的表现,在和谐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和谐又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和谐与安全的吻合关系可以从社会和谐、经济和谐、自然和谐这 3 个不同层面进行考证。和谐社会与安全文化一方面强调人的生存或物质层面,另一方面强调人的价值或精神层面,二者形散神聚。安全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从特征、任务、原则和目的来阐述安全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统一性。 企业安全能力是企业在特定的安全文化氛围下,形成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作用力 ] 。企业安全能力系统包括安全系统目标、安全能力系统和安全系统外部环境三部分,是改进安全水平的重要部分;企业一定的安全能力水平,是安全知识、安全结构和安全文化三者的耦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企业内部安全条件和外部安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5 ) 安全史学的研究进展 安全史学 ] 是研究安全科学的历史,即借助史料,研究历史上安全活动中人的活动、使用的工具以及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认识、掌握和避免危险、灾难的过程,找出人类安全活动的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安全史学的源头是安全科学的过程和结果,即安全史学是从安全科学发源的,随安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在与其他安全科学技术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间的交叉中,可将安全史学分为 15 类。以安全与事故的矛盾为中心,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历史上安全活动规律,总结出安全史学方法论原则即求实性原则、历史主义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将归纳方法、比较方法、综合方法等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到安全史学方法学领域。将考古方法学和史学方法学融入到安全史学中,介绍了史料的搜集过程、整列过程以及分析解释过程。在安全史学方法论原则和安全史学的方法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人的需求层次的安全史学系统研究法,该方法可以为安全史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 6 ) 安全系统学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 2000—2009 )内,我国安全系统工程学发展迅速 ] 。安全系统学的研究主要分为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研究 ] 和安全系统管理学的研究。安全系统工程可定义为保障系统安全的工程技术,是实际计划、设计或建设一个安全系统的工程实践过程。安全系统工程学则是一门学科。鉴于安全系统具有非线性、混沌、分形、模糊性等复杂特性,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耗散论、协同论、突变论等都是安全系统工程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将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模型推广应用到安全系统工程学方法论当中,并进行改进,建立以环境为第四维的安全系统工程学方法论的四维结构体系框架。新的安全系统工程学的具体方法体系包括安全系统分析法、安全系统评价法、安全系统决策法、安全系统优化法、安全系统建模与模拟法,及安全系统预测法,各种方法相互联系。 安全系统管理学 ] 是基于安全管理学的研究提出的分支学科,是综合运用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学的原理和规律,研究系统内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应进行的全部安全工作,研究系统的风险分析、预测、评价、决策等实施过程,通过风险预控管理,制定消除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使系统形成有机协调、自我控制的安全管理模式,最终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安全系统管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对象是安全系统;研究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揭示系统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安全系统的范畴和特性、安全系统管理的规律、实施过程以及方法、手段等。系统安全管理是我国安全管理发展的方向,在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基础上设计出系统安全管理的三维结构 ] , 建立我国的安全管理模式,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7 ) 安全人机学的研究进展 在统计研究中 ] ,人机工程学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而且其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但目前各学科对该理论的应用研究还不平衡,有的学科应用已得到广泛的推广,有的学科才刚刚起步。 JACK 、 SAMMIE 、 ERGO 、 ERGONOM 、 Ergo Tech 等人机系统软件是国外开发用于人机评价,我国在人机评价方面常用的人机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有:人机系统分析检查表法、操作顺序图分析法、错误分析等方法 ] 。 人因可靠性研究 ] 是系统可靠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因可靠性研究和安全行为学侧重于安全系统中人因可靠性和人的安全行为的研究,研究领域侧重于核电业、航空航天业、石油化工业及军工业等领域 ] 。当前我国心理特性研究方法现状:定量研究方法占主导,而对定性研究方法认识不够,从质和量的研究方法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性来讲,只有将 “ 质 ” 与 “ 量 ” 的方法进行整合,使之进行优势互补,才是未来心理研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 。 2 安全学科研究的一些进展 在安全学科研究为对安全学科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对安全人才制度、安全科学学、比较安全学、比较安全教育学、安全混沌学、安全统计学、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律师职业、安全注册人机评价师制度等开展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1 ) MSA 教育制度的提出 从我国安全管理高级人才市场需要出发,呼吁尽快设立安全管理硕士 MSA (Master of Safety Administration) 研究生教育制度 ] ,提出安全管理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需向 MSA 和 MBA 、 MPA 借鉴教育经验。 将人性化管理模式引入企业安全管理领域,从人的个性特征出发,把岗位安排与管理方法相结合,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安全管理设计,提出了一种可供企业参考的人性化安全管理模式和实施方法 ] 。 ( 2 ) 安全科学学的研究进展 安全科学学 研究包括 3 方面:一是关于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二是关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向现实安全生产力转化的研究;三是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经济、社会相互关系的研究。安全科学学可帮助提高人们对安全科学技术事业社会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为国家制订发展安全科技的路线、战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可促进安全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实现合理化和提高效率,可帮助安全科技研究人员扩展知识宽度、推进思维深度和提高创新能力等等。 因此,安全科学学是安全学科的顶层领域,其研究是安全科学的前沿和最高境界。 ( 3 ) 安全科学方法学的研究进展 安全科学方法学 ] 是以解决安全问题为着眼点,以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应用的方式、手段和遵循的途径作为研究对象,在原始创新和组合创新安全科学方法的同时,既分别研究各种安全科学方法的内容、特点、作用及其合理性,又从整体上研究这些方法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概括出它们间存在的规律的一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学的体系是以安全为着眼点,以总论 — 安全系统科学方法学 — 安全人机环方法学 — 典型安全科学方法 — 安全科学方法实践与创新为主线,其中安全科学方法学的不同层次与安全学科的不同层次相互对应和支持。 ( 4 ) 比较安全学的研究进展 比较安全学 ] 是从人体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角度出发,并以在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创造保障人体健康条件为着眼点,通过对安全体系中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不同时空的事、物、环境、人的行为、社会文化、知识等进行对照,从而揭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提供借鉴和相互渗透的一种安全科学方法,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最原始、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分支体系从安全科学的理论类别、灾害类别、安全管理类别、工程类别与安全学的纵向分支来构建。比较安全学的方法主要包括质与量的比较、静态与动态的比较、现象与本质的比较。 ( 5 ) 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进展 比较安全教育学 ] 是比较安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比较安全教育学是把比较的方法作为主要方法,以归纳、统计、描述、观察等方法为辅助方法,对不同的行业、地区、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安全教育方法、安全教育模式、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理念等进行分析,以发现它们异同、联系和特点,并由此揭示安全教育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比较安全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比较法、历史分析法、统计法、归纳法、观察法等。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安全教育进行比较,可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安全教育的不足,从而提出改进,使之更加完善。 ( 6 ) 安全混沌学的研究进展 安全混沌学是基于对混沌科学与安全科学基本特征的比较,将混沌科学中的现代化知识运用到安全科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中。安全混沌学 ] 是以现代数学理论为工具,以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为基础,以安全系统 “ 混沌 - 耗散 - 突变 - 协同 - 灰色 - 唯象 - 分形 - 拓扑 ” 等理论为主体,以实现安全系统混沌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和负效应为目标,对安全科学基本规律、安全学基本原理进行探索研究的学科。 安全混沌学的构造思想是用归纳演绎方法对目前应用于安全领域的各种非线性理论抽象后的再汇总、联系后的再创新;安全混沌学整合了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突变论、协同论、灰理论、唯象理论、分形理论等非线性理论在安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联系,进一步深化了对安全系统本质规律的认识并革新了安全观,发展了传统的安全学原理,可指导安全科学定量化研究的方向,安全混沌学的创建顺应安全科学发展的时代趋势,有利于引导安全领域的科学观念与研究方法产生质的变化。 ( 7 ) 安全统计学的研究进展 安全统计学是综合利用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们在生产、生活领域中与安全问题有关的信息的数量表现和关系,揭示安全问题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对安全生产、生活规律进行预测和决策,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保障安全运行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建立在是安全基础学科和安全工程技术理论学科的基础上。从统计研究的侧重点、安全系统统计范围、典型行业安全统计、具体统计对象和统计指标等方面来构建安全统计学的分支体系。 其中在 行业安全、伤亡事故、自然灾害、职业健康安全、安全经济学和安全社会学中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多。结合对安全统计学理论建立、传统安全管理与统计学的结合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安全统计学的应用的展望,讨论安全统计学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 8 ) 安全律师职业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完善,安全评价工作深人开展,从业人员的不断扩大,配套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安全律师 ] 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发达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安全律师,不仅需要具备诚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品质,还需具有安全信仰。在要具备一般的法律知识以外,安全律师还需要掌握各行业安全技术及管理知识。 ( 9 ) 安全注册人机评价师制度的研究进展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从狭义的预防伤亡事故发展到安全 — 健康 — 舒适 — 高效 — 审美阶段。其重要标志之一是从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和开展安全评价发展到注册人机工程师制度和开展人机工程评价。 多年来,我国尽管很多人已开展人机工程及评价研究,但还未见有关人机工程评价制度建设及其相关研究文章 - ]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注册人机工程师资格认证系统,如美国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的从业理念与行为准则,需具备的知识体系,以及资格认证的标准等。 我国在建立人机工程评价制度和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等工作时,可学习美国的有关经验及借鉴近 10 年来我国开展安全评价制度建设的经验。 3 参考文献 ] 吴超 . 我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 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 . ( 2007 ): 59-68 ] 吴超 . 中美高校安全类学科专业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7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07.11): 246-254 ] 牛金成,许放 . 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之比较分析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17 ( 5 ) :83-88. ] 钟期进,吴超,刘辉 .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比较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4 ): 3-13. ] 吴超 . 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17 ( 11 ): 5-15. ] 孟娜,吴超 . 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 (SMMA) 及其应用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4 ): 55-61. ] 廖伯超,吴超 . 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的构建方法与模型优化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 ( 3 ) . ] 吴超,刘爱华 . 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建设的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5 ): 67-74. ] 王爽英,吴超 . 企业安全能力系统构建及层次分析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5 ( 3 ): 181-184. ] 石英,吴超,阳富强 . 安全史学的方法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5 ): 3-10. ] 魏亚兴,吴超,胡汉华 . 近十年我国安全系统工程学发展研究综述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7 ( 6 ): 162-167. ] 阳富强,吴超,覃妤月 . 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8 ): 10-20. ] 张舒,史秀志,吴超 . 安全系统管理学的建构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6 ): 9-16. ] 王爽英,吴超 . 系统安全管理的三维模型探讨 . 现代管理科学, 2010 ( 8 ): 30-34. ] 谢正文,吴超 . 近十年我国人机工程学应用研究进展 .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31 ( 3 ): 52-53. ] 李珞铭,吴超 . 人机工程评价研究概况 . 人类工效学, 2010 : 16 ( 2 ): 78-80. ] 阳富强,吴超,汪发松,等 . 1998-2008 年人因可靠性研究进展 . 科技导报, 2009,27 ( 8 ): 87-94. ] 谭波,吴超 . 2000-2010 年安全行为学研究进展及其分析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21 ( 12 ) :17-26. ] 胡晓娟,吴超 . 人的安全心理特性研究方法的综述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7 ): 5-13. ] 吴超 . 关于设立 MSA 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思考 . 大学教育科学, 2004,4:76-78. ] 李明,吴超 . 一种企业人性化安全管理的参考模式 .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30 ( 5 ): 45-46. ] 吴超 . 安全科学方法学 .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 吴超,易灿南,胡鸿 . 比较安全学的创立及其框架的构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6 ): 17-28. ] 陈松,吴超 . 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10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10 ): 89-99 ] 吴超,杨冕 . 安全混沌学的创建及其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8 ): 3-16. ] 李珞铭,吴超,邓艳星,等 . 安全律师新职业的展望及其知识结构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9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09 ): 133-137 ] 钟剑,吴超 . 美国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 . 现代职业安全, 2010,1 ( 113 ): 100-105. ] 吴超 . 我国人机工程评价制度和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展望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11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11 ): 37-41 ——本文作者:王婷,吴超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4408 次阅读|3 个评论
安全科学与安全学科研究的部分文章目录
热度 1 After50 2012-9-23 08:57
安全科学与安全学科研究的部分文章目录 石英,吴超,阳富强 . 安全史学的方法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5 ): 3-10. 孙华山,吴超,刘潜,吴宗之,杨书宏 . 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 16 ( 10 ); 56-66 阳富强,吴超,汪发松,等 . 1998-2008 年人因可靠性研究进展 . 科技导报, 2009,27 ( 8 ): 87-94. 阳富强,吴超,覃妤月 . 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8 ): 10-20. 李珞铭,吴超,邓艳星,等 . 安全律师新职业的展望及其知识结构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9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09 ): 133-137 李珞铭,吴超 . 人机工程评价研究概况 . 人类工效学, 2010 : 16 ( 2 ): 78-80. 吴超,王婷 . 安全统计学的创建及其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22 ( 7 ): 3-11. 吴超,刘爱华 . 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建设的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5 ): 67-74. 吴超,杨冕 . 安全混沌学的创建及其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8 ): 3-16. 吴超,易灿南,胡鸿 . 比较安全学的创立及其框架的构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6 ): 17-28. 吴超,董媛媛 . 安全管理系统的图论表达法( SMSGTE )及其应用 . 重庆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8 , 31 (专刊): 77-81 吴超 . 中美高校安全类学科专业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7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07.11): 246-254 吴超 . 关于设立 MSA 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思考 . 大学教育科学, 2004,4:76-78. 吴超 . 安全科学方法学 .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吴超 . 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17 ( 11 ): 5-15. 吴超 . 我国人机工程评价制度和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展望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11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11 ): 37-41 陈松,吴超 . 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10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10 ): 89-99 孟娜,吴超 . 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 (SMMA) 及其应用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4 ): 55-61. 胡晓娟,吴超 . 人的安全心理特性研究方法的综述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7 ): 5-13. 钟剑,吴超 . 美国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 . 现代职业安全, 2010,1 ( 113 ): 100-105. 钟期进,吴超,刘辉 .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比较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4 ): 3-13. 廖伯超,吴超 . 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的构建方法与模型优化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 ( 3 ) . 谭波,吴超 . 2000-2010 年安全行为学研究进展及其分析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21 ( 12 ) :17-26.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337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行业无关的行业事故案例及联想到的学科设置问题(含7个链接)
热度 2 Greg66 2012-9-2 10:12
案例1: 某单位装卸工人在使用吊车吊重物装卡车过程中,由于选用的卡车不合理,重物放在卡车上不稳定而跌落砸死一名工人。 案例2: 某起重司机在吊完重物未收吊绳及吊钩时,有工人进入起重臂、吊绳、吊勾下作业,吊钩收勾时刮翻高处重物落地,砸死一名工人(看来起重臂下不准站人不仅仅是为了防止起重臂断裂砸人,正象系安全带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撞车时受伤一样,用途是多方面的)。 这两起事故都发生在石油化工行业,但实际上与石油、化工行业核心技术(炼制、开采等)并无多大关系,是起重事故。起重作业在各个行业都有。 要预防这个起重事故,需要有工程知识,比如力学。这就是作者说的,事故原因分析、分解到足够细致时,无非是声、光、力、电、热、生化等物理、生化机制,而这些机制是行业共性的( 参考文章之一 , 参考文章之二 )。所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行业共性的,设置为一级学科难道不可以吗?因为需要工程知识,所以 安全科学不是纯软科学 。因为预防上面的两个事故更需要 风险管理、PDCA两个工作方法 ,所以安全科学也有一部分是“软科学(行为)”。 而且你如果到石、化行业搞安全、预防上面这类事故,你和采油的技术人员PK、到建筑行业和建筑工程师PK,那你肯定失败,但是,要预防事故,他们敢和你PK?参考 这个网页 上网友 maximos 的回帖(第二贴,板凳)。行业技术人员和安全专业人员 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能PK!选择了安全,就要和安全业内认识PK和交流。 如果你说现在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不能解决某特定行业(如采矿行业)的安全,那也是 因为你不懂 !
4007 次阅读|5 个评论
事故案例确实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热度 1 Greg66 2012-8-24 16:55
事故案例确实是安全科学的 最重要的学习安全科学的方法 ,从中可以学习到不安全动作,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也能学习到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如带好安全帽、施工要有审批的方案、制定有实用价值的施工、安全方案等等,都可以从里当中学习。 但是目前的案例分析,很多都不够深入,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是,了解案例的事实,自己分析事故原因,自己制定事故预防办法。根据案例分析结果确定培训内容,才有价值和针对性。
63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的个人意见
热度 1 Greg66 2011-10-14 11:10
关于《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 》的个人意见 一、修改建议。 见附表 1 。 二、建议的理由 ( 1 )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对象:事故。目的:预防事故。 ( 2 )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据此,任何领域(包括食品、社会治安、计算机及网络、核电、建筑、石油、化工、采矿、各种交通等等行业)中发生的人们不期望、带来损失的非正常事件都是安全事故。 ( 3 )事故的原因与预防策略。 原因:根据世界公认的安全科学家海因里希的理论 ,任何安全事故(含上述各领域中发生的带来损失的意外事件)的原因都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方面。预防策略:用安全工程(与安全技术是同义语)解决物(硬件设施)的不安全状态,用安全管理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 ( 4 )专业设置。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下面设置“安全管理”与“安全工程”两个专业,前者是各个行业、领域通用的,原因是各行业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解决原理相同;后者在各个行业是有差别的(因硬件设施不同),各个人才培养单位可根据自己的行业背景制定自己有针对性、具有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安全工程理、化、生物、医学等基础课程部分,通用于各行业,设置安全工程技术课程部分,用于所针对的行业。 ( 5 )征求意见稿中的问题。 目前的目录中,在食品、核、安全保卫、计算机网络信息四个领域设置了针对本领域的安全专业,意在解决这些领域目前严重的问题,但是实际上目前安全问题严重的领域还有很多,如每年死亡人数最多的道路交通行业。此外,矿业、石油、化工等行业,安全问题也很严重,工学类的 38 个领域都该设置针对本领域的安全专业。但是,应该注意到,解决这些领域自身安全问题的安全专业,很多内容都是相同的,这些相同的内容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门科学,那就是由“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组成的“安全科学与工程”,所以设置“安全科学与工程”这个类及“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这两个专业已经能够解决所有行业的安全问题,不必每个行业、领域都设置一个自己安全专业。 三、相关情况 ( 1 )国外情况。 安全学科比较发达的美国,世界安全记录最好的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安全专业名称有 public health, public safety, occupational heal and safety, safety science 等不同名称,但是一个共同点是,使用这些名称的安全专业是广泛适用于各个行业的,而不是每个行业都设置一个针对自己的安全专业的。西方很多大学还设置有 HSSE 或者 EHSS ( healt , safety , environment , security )管理专业,把各个行业、领域的安全问题、治安问题及环境问题,都放在了一起,从共性角度解决所有行业的安全、健康、环境、治安问题。 ( 2 )我国安全学科的发展情况。 在我国,仍然有大量学者、实务工作者一直认识不到各个行业的安全问题(甚至环境问题)的共同性质,一直认为矿业安全、交通安全、核安全、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领域的安全问题都是不同的,原因之一是对安全事故原因分解不够细致,找不到共性;原因之二是只认识到各领域的安全事故的其中一个方面(物,及硬件设施方面),没有认识到导致 80% 以上安全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体系、人员个体习惯、人员个体动作四个层面)的重要性,这导致安全学科设置争议大、与国际安全学科发展相差甚远,最终导致安全事故预防的效果十分不理想 ,贻害无限鲜活的生命。 ( 3 )重要参考文献。 1. Heinrich WH 、 Peterson D 、 Roos N.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5 th edition) . 2. 白原平、傅贵、关志刚等,我国煤炭企业事故预防策略的分析和改进,煤炭科学技术, 2009 , V37 ( 2 ) ,50 ~ 52 附表 1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的修改意见 注: A 、 B 栏是 2011 年的征求意见稿的内容; C 、 D 栏是修改意见; E 、 F 栏是原来的老版本的内容。 A B C D E F 专业代码 学科门类 专业类 专业名称 修改建议 修改办法 原专业代码 原学科门类 原专业类 原专业名称 030614MK 国内安全保卫 建议取消 硬件设备设施问题入安全工程,人的行为方面入安全管理 030515S 国内安全保卫 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取消 070412S 生物安全 080904K 信息安全 ( 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 建议取消 硬件设备设施问题入安全工程,人的行为方面入安全管理 071205W 信息安全 082202 核安全工程 建议取消 硬件设备设施问题入安全工程,人的行为方面入安全管理 081008S 核安全工程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已经取消 0810 环境与安全类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建议取消 检测设备设施等入安全工程,人的行为方面入安全管理 081407W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已经取消 081411S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0829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0810 环境与安全类 082901 安全工程 081002 安全工程 安全管理 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建议增加 083104MK 安全防范工程 建议取消 硬件设备设施问题入安全工程,人的行为方面入安全管理 082103W 安全防范工程 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取消 071204W 科技防卫 083108MK 网络安全与执法 建议取消 技术问题入安全工程,执法入安全管理 082107S 网络安全与执法 1104 公共管理类 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取消 1103 公共管理类 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不必单设 110318S 应急管理 注:专业代码加有“ K ”者为国家控制专业;专业代码加有“ M ”者为拟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自设特殊专业名录》专业。
54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课程建设经验(1):《安全科学方法学》研究生课程
After50 2011-2-25 08:06
课程建设经验(1):《安全科学方法学》研究生课程
课程建设经验( 1 ):《安全科学方法学》研究生课程 安全科学方法学研究生课程网站是基于博主撰写的《安全科学方法学》著作为主要内容制作而成。《安全科学方法学》一书约 80 万字,该书得到了 201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于 2011 年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安全科学方法学研究生课程网站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安全科学方法学学习与研究的网站。该网站可供安全科学研究学者和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行政管理、人机工程、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生及科技人员浏览。 课程内容 分 5 篇 20 章。 第一篇为安全科学方法学总论,包括:安全科学与安全科学学,安全科学方法学要素,安全科学方法学基础;第二篇为安全系统方法学,包括:安全系统方法导论,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复杂安全系统方法,安全系统现代管理方法;第三篇为安全系统人 - 机 - 环方法学,包括:安全系统控制与安全仿真方法,人因特性研究方法,人因分析与可靠性评价方法,安全社会科学方法学;第四篇为典型安全科学方法,包括:安全教育方法学,安全思维方法,安全比较研究方法,安全逻辑学方法,安全历史方法,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安全调查与观察方法,安全预测和评价及决策方法;第五篇为应用安全科学方法学,主要介绍安全管理的数学力学表达方法。与此同时,课程还展现了诸多安全科学研究新领域和新思想。 课程网站各模块如下: 课程网站主页:包括《安全科学方法学》简介、作者简介、作者心语、网站各模块链接等。 课程描述模块: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英文提要、教材中英文目录、教材写作背景、教材前言、教材特色等。 课程教材模块:包括全书 20 章 WORD 文件。 教学课件模块:包括全书 20 章 PPT 文件。 专题报告模块:包括博主所做的 10 多个相关学术报告的 PPT 文件。 研究论文模块:包括博主和研究生近年合作撰写发表的 18 篇相关理论研究论文全文。 相关信息模块:包括参考文献、安全科学技术标准、安全类刊物介绍等。 网址: http://netclass.csu.edu.cn/JPKC2010/aqkxffx/index.html 由于上网内容系书的初稿,其中存在一些排版等错误。欢迎浏览和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3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学科可以一统天下学科
热度 6 After50 2011-2-11 20:52
安全学科可以一统天下学科
安全学科可以一统天下学科 安全是人们最常用的词语之一。从词典中求证,“安”字有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逸、安稳、安康、安乐、安详、安心、妥善等含义,“全”字有完满、完整、完好、整个、保全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无损坏、无损失等。作为科学名词,安全有诸多定义, 例如定义 “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换句话说,人的身心安全(含健康)状态及其保障的安全条件(含健康)构成安全的整体 ” 。广义的安全,是站在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高度,以人类身心需要为着眼点,从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使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的一切领域,免受任何危险和伤害,并使人身心获得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快乐长寿的一种状态。 现在的学科分类五花八门,国内的主要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类目录》、国家标准《学科分类及其代码》、《图书资料分类目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科研成果分类目录》等。 如果 以人的安全健康的特定角度和着眼点来排布现有的各个学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以安全学科为中心的全新学科分类体系。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知识都是由于人类的存在所衍生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以人的着眼点去看待才存在的,没有人的安全就没有一切。以人为中心对学科进行分类不无道理。(如下图) 安全学科与一个其他学科相关被称为交叉学科,由于安全学科与所有学科都有关系所以被称为综合学科。安全学科一直在争议中发展,争议的焦点是是否承认综合学科的存在。 在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 1999 )中的 88 个一级学科和 388 个二级学科中,其绝大多数学科、专业名称前面或中间如果加上 “ 安全 ” 两字都是能够成立的。例如,在 88 个一级学科的名称前面或中间加上 “ 安全 ” 两字,可得到(后面的数字为一级学科代码):安全哲学 0101 、安全理论经济学 0201 、安全应用经济学 0202 、安全法学 0301 、安全政治学 0302 、安全社会学 0303 、安全民族学 0304 、安全教育学 0401 、安全心理学 0402 、安全体育学 0403 、安全新闻传播学 0503 、安全艺术学 0504 、安全历史学 0601 、安全数学 0701 、安全物理学 0702 、安全化学 0703 、安全天文学 0704 、安全地理学 0705 、安全大气科学 0706 、安全地球物理学 0708 、安全地质学 0709 、安全生物学 0710 、安全系统科学 0711 、安全科学技术史 0712 、安全力学 0801 、机械安全工程 0802 、安全光学工程 0803 、安全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冶金安全工程 0806 、安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电气安全工程 0808 、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 、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 、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计算机安全科学与技术 0812 、安全建筑学 0813 、土木安全工程 0814 、水利安全工程 0815 、安全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6 、化学安全工程与技术 0817 、安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 、矿业安全工程 0819 、石油与天然气安全工程 0820 、纺织安全科学与工程 0821 、安全轻工技术与工程 0822 、交通安全运输工程 0823 、船舶与海洋安全工程 0824 、航空宇航安全科学与技术 0825 、兵器安全科学与技术 0826 、核安全科学与技术 0827 、农业安全工程 0828 、林业安全工程 0829 、环境安全科学与工程 0830 、安全生物医学工程 0831 、食品安全科学与工程 0832 、安全作物学 0901 、安全园艺学 0902 、农业资源安全利用 0903 、植物安全保护 0904 、畜牧安全学 0905 、安全林学 0907 、安全水产 0908 、公共卫生安全与预防医学 1004 、安全药学 1007 、安全中药学 1008 、军事安全思想及军事历史 1101 、战略安全学 1102 、战役安全学 1103 、战术安全学 1104 、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工商安全管理 1202 、农林安全经济管理 1203 、公共安全管理 1204 。 安全学科的人才需要宽广的综合知识或双专业知识,安全科学研究需要和能够从其他所有学科中吸收知识,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要从更宽更高的视野借鉴引用其他所有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生长点和切入点,才能更加高效地取得成果。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方法学对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都可以应用到安全学科的研究中。 可惜现在从事安全学科基础研究的学人太少了,科学网就很少有安全学科的网友。博主呼吁更多的学人投入到安全学科领域之中! 相关链接:安全科学——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2981do=blogid=408123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4243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