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瓦尔登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世界旅游(五):波士顿的瓦尔登湖
huaqx2016 2019-7-17 22:31
世界旅游:波士顿的瓦尔登湖 -华庆新- 瓦尔登湖坐落在我家车程15分钟的山林里。2016年退休数年后搬回曾经工作生活过的波士顿(1989-1994,哈佛大学医学院),住在西郊。两次开车到Concord镇的Waldon Pond游湖,都在金秋十月。其时脑子迟钝,居然没有联想到大名鼎鼎的梭罗的名著《 瓦尔登湖 》,就是写的这美丽幽静的湖泊。最近猛然醒悟,马上借来这名著,拜读这只知其名,未见其书的大作。而前几天 7月中旬中国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初二语文阅读书目中,就有《瓦尔登湖》一书!列于红楼梦之下。 图 1 2019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推荐的阅读书目,八年级也就是初二,要求读《瓦尔登湖》一书,可见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美丽的 瓦尔登湖 梭罗是这样盛赞瓦尔登湖: “ 春天来临,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 ” 夏天,湖水清澈,可游泳,垂钓,划船,沿湖有围绕一周的步道,走一圈大概四五十分钟。第一次与儿孙一家七口步行,第二次与来访波士顿的两位老友夫妇散步。秋天,绿黄红三色树叶在远处招手,在近处招摇,树荫遮蔽,湖水衬映,十分惬意,非常休闲。走走停停,说说笑笑,最适合扶老携幼体会大自然之美。波士顿身处 New England地区,以秋色红叶闻名于世。不过新英格兰地区辽阔,从波士顿开车两三个小时才到,不易在近处周边发现秋色美景。而瓦尔登湖则是离波士顿市区最近的湖光秋色迷人之地。欣赏过Walden Pond的秋色,感觉和满山红叶是另一种不同的美,湖水倒映下的红黄绿景色,与大山山坡上的秋景不同,更有一番涟漪般的情愫荡漾在心间,撩拨你心头。在波士顿最好的观秋时节是十月中下旬,而加拿大的红叶应该在九月底十月初为最佳观赏期。当然这一切取决于当年的风和雨! 图 2 秋色瓦尔登湖,取自网络 图 3 瓦尔登之秋 这位老人 在湖中泛舟阅读,是一种怎样的享受?或许他正在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吧? 来此步道绕行的人并不多,湖面 闪耀着清幽的兰绿之光,安安静静。湖面四周有一圈窄窄的沙滩,青翠清澈见底的水面在诱惑你走下去,体会纯净水面的柔和感受。周围芦苇相间,鱼在游,鸟在飞。第一次游湖,还真看见一男一女身着潜水服一样的连体游泳衣,不紧不慢地相伴游向湖中央。他们此时有什么感受?蒹葭苍苍,秋色茫茫,朔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可惜,我没有那么好的福气!梭罗在其文中多次写到,在四季不同时间在湖中泛舟的所见所闻心灵感受。山坡上茂密的松树,遮遮掩掩,让秋天的霞光或掩或显,步道脚下是一地厚厚松针,还有突出于地面之上的盘根错节。夹杂着一些会变色的落叶林,在林间可以看到一百七十年前梭罗亲手盖的小木屋的……遗址。当年的梭罗在此住过两年两个月零两天,也一定经历了两个最美的金色秋天,难怪他那么喜欢瓦尔登湖,喜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梭罗写道:“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图 4 弯弯湖水映秋色 图 5 斜卧古树衬秋景 梭罗以《瓦尔登湖》散文开创生态环保理念 此书之所以有世界名著的美誉,就在于它是生态保护、环保理念的开山之作!梭罗是美国作家、诗人及思想家。生前鲜为人知,在世虽只出版两本书,二十世纪后竟然成为少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作家,深受读者喜爱。其代表作就是《瓦尔登湖》,他靠一本书享誉全球! 图 5 秋色,瓦尔登湖的入口 天纵英才,天亦妒英才!梭罗一生与孤独为伴,他常常只是一个人。生活简单,优雅安静。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波士顿西郊康科德镇;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回乡执教两年。1840年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爱默生家里,既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尝试写作。1845年7月4日,他单身只影,拿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山林,建房独居到1847年才返回康城,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1862年病逝于康城,年仅44岁! 图 6 两个中文版《瓦尔登湖》,右侧 潘庆舲译本也是佳品 说他是超经验主义作家,我不懂也不想穷究其文学定义和争论。若以现代老百姓通常的理解,他是一位以散文奠定环保理念的先驱者,也是生态保护的奠基人。他不是以政论,以科研,以经济发展,来阐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自然环境需要保护等等观念,而是以他在瓦尔登湖的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朝朝暮暮、细致入微的观察,自然引申出环保理念! 图 7 两本英文版《瓦尔登湖》文集 图 8 后世人为纪念他在原址复建的梭罗小屋 梭罗曾经写道:‘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寂寞时用一张,交朋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访客要是来了一大堆,多得出乎意料,也还是只有三张椅子给他们支配,他们一般都很节省地方,只是站着 !’ 图 9 梭罗小屋的内部陈设,简洁实用 散文集《瓦尔登湖》简介 《瓦尔登湖》的中文译本据说有五十种,为何如此之多?一是因为它是名著,二是其英文文字精美,翻译家都想接受挑战,一试身手,与同行译者一决高下:既比英文的理解力,也比中文水准 。第一部中文译本是翻译家、散文家徐迟于 1949年出版,20万字,1982年再版,写过长篇序言。人们只知道他的《哥德巴赫猜想》,却不知他早就以诗人、翻译家成名! 图 10 暮色渐临的湖面 徐迟多次告诫读者:“这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徐迟又说:有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在自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 ……,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的寂寞和恬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处辨不出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 图 11 沙滩边流连忘返的游客 全书十八篇,目录如下: · 经济篇( Economy) · 我在哪生活;我为何生活( Where I Lived, and What I Lived For) · 阅读( Reading) · 声( Sounds ) · 寂寞( Solitude) · 访客( Visitors) · 种豆( The Bean-Field) · 村子( The Village) · 湖( The Ponds) · 倍克田庄( Baker Farm) · 更高的规律( Higher Laws) · 禽兽为邻( Brute Neighbors) · 室内的取暖( House-warming) · 旧居民;冬天的访客( Former Inhabitants; and Winter Visitors) · 冬天的禽兽( Winter Animals ) · 冬天的湖( The Pond in Winter) · 春天( Spring ) · 结束语( Conclusion) 《瓦尔登湖》是纯粹的长篇散文,可说是用诗化的语言写成的散文诗。书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细 描写,类似我国天人合一的美妙意境,正是此书的精华所在。书中描写极其真实,有些章节就像开列家庭豆腐帐,事无巨细地列出一个月或一年的收入支出,以证实他在林中完全可以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大自然的慷慨赠与,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源泉 对这位世界生态文学的先锋,我们充满敬意!梭罗是生态保护的先驱者、引路人! 梭罗生活的年代,社会工业化的脚步隆隆而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蓬勃发展的工商业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社会主导地位。聚敛财富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目标,过度开发、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垦荒地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随之消失,大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而鸟儿的歌声却很难寻觅。人们无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后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导致森林覆盖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等环境问题,使得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这种社会大背景造就了梭罗名著! 当年梭罗在《瓦尔登湖》初次问世时扉页上题词:“我要像破晓晨鸡在栖木上引吭啼唱,只要能唤醒我的左邻右舍就好。”要之,作者在写一首精神抖擞、乐观向上、歌唱生活的欢乐颂。这是全书的宗旨,气势豪迈而又言简意赅! 自然予我以瑰宝,我还自然以挚爱 梭罗文集 谱写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他崇尚自然,主张返璞归真,心念简单生活,重视精神层面,是为自然主义者。 18 篇散文在四季循环更替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饥渴望、欲望、失望和自我调适,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自我为止。全书宁静恬淡、充满智慧。它分析生活,批判陋习,话语尖锐,见解独特,耐人寻味。对大自然的形象描绘,不论湖水溪流,不论动物植物,都优美细致,其描述像湖水纯洁透明,如山林茂密翠绿;而穿插的说理透彻,分析精辟,予人启迪。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读它,会自然感觉到心灵纯净,精神升华! 图 12 一弯湛蓝湖水,人见人爱 夏日炎炎,梭罗写道: 八月里,在轻柔的斜凤细雨暂停的时候,这小小的湖做我的邻居,最为珍贵,那时水和空气都完全平静了,天空中却密布着乌云,下午才过了一半却已具备了一切黄昏的肃穆,而画眉在四周唱歌,隔岸相闻。这样的湖,再没有比这时候更平静的了;湖上的明净的空气自然很稀薄,而且给乌云映得很黯淡,湖水却充满了光明和倒影,成为一个下界的天空,更加值得珍视 。 梭罗不仅是自然美色的高超写手,他悲天悯人,在《经济篇》中描述了自己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叙述了与农夫邻里的交往。正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交往中,作者了解到农民生活的艰难,批判一些富人奢侈的生活。原文如次: 我的农场支出,第一季度在工具、种子和工资等方面,一总十四元七角两分五。玉米种子是人家送的。种子实在不值多少钱,除非你种得比需要量更多。我收获蚕豆十二蒲式耳,土豆十八蒲式耳,此外还有若干豌豆和王米。黄玉米和萝卜种晚了,没有收成。农场的收入全部是: 23.44 元,减去支出 14.725 元,结余 8.715 元。 【注】还有更详细的账目,恕不一一引用。 第二篇,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中,作者描述了他生活的地方 “ 真正迷人之处 ” ,作者在想象中下田园,并亲自耕耘,同时展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文中说:“我第一天住在森林里,就是说,也在那里过夜的那一天,凑巧得很,是一八四五年七月四日,独立日。我的房子没有盖好,过冬还不行,只能勉强避避风雨,没有灰泥墁,没有烟囱,墙壁用的是饱经风雨的粗木板,缝隙很大,所以到晚上很是凉爽。”一切简朴而简陋! 图 13 清凌凌的水,湛兰兰的湖 图 14 红艳艳的树,蓝盈盈的天 在《寂寞》中,梭罗描述了在森林中一个人生活所特有的感受 —— 寂寞。他没有直接描述,而是通过一些动物反衬自己心中的感觉, “ 牛蛙呜叫,邀来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杨和松柏.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 ……。” 在《种豆》中,梭罗表达了劳动与收获的喜悦,为自已的自尊,通过自己亲自种植,收获豆子,并将多余的卖出,从中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人生的快乐与自尊。在《冬天的禽兽》中,梭罗还描述了冬季在瓦尔登湖并不死寂一般,许多小动物在漫天大雪中使空旷的田野充满了活力。 当然 《春天》更美好,梭罗描述了春天来临后的瓦尔登湖。湖面终于开冻了, “ 太阳的光线形成了直角.温暖的风吹散了雾和雨 ” ,新生命开始了新生活! 《瓦尔登湖》一书极具审美价值。实际上可以说,《瓦尔登湖》是一部大的美文,梭罗善用比拟、比喻写眼前的一切事物,在棱罗的眼中,这些自然物永远鲜活。他的语言风格令《瓦尔登湖》一书始终生动鲜活并永恒。 图 15 不知何人迭造这石塔?! 图 16 地形图,瓦尔登湖如眼珠 湖畔有地形图,玻璃覆盖不太清楚。三角右侧为 27号路,从我家开车往北15分钟抵达。北面2号高速公路是波士顿向西的干道。右侧斜线是梭罗当时就记载的铁路。梭罗对他又爱又怨。爱它,是因为它轻易加快运输,盘活经济。怨它,因为它打破了瓦尔登湖的仙境生活!梭罗面对工业化时代来临,多少还有排斥心理,纠结情感。梭罗的原文如下: “我们只要住在家里,谁还需要铁路呢?我们没有来坐铁路,铁路倒乘坐了我们。你难道没有想过,铁路底下躺着的枕木是什么?每一根都是一个人,爱尔兰人,或北方佬。铁轨就铺在他们身上,他们身上又铺起了黄沙,而列车平滑地驰过他们。我告诉你,他们真是睡得熟呵。每隔几年,就换上了一批新的枕木,车辆还在上面奔驰着;如果一批人能在铁轨之上愉快地乘车经过,必然有另一批不幸的人是在下面被乘坐被压过去的 。”梭罗用 Sleeper一语双关,表示既是 枕木 /又是修路人。铁路开通有利于人际来往、城乡交流,但又破坏自然生态!但这是时代的脚步,怎么办?梭罗没结论! 梭罗膜拜中国 文化 梭罗向往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 与老子的无为而治理念一脉相承。梭罗在十八篇散文中多次引用孔孟之道的经典语言,既是加强其理念主张的说服力,也是炫耀自己的博学多才,更是表达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敬意! 在潘庆舲译版 79页梭罗 写道:“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我起身很早,在湖中洗澡;这是个宗教意味的运动,我所做到的最好的一件事。据说在成汤王的浴盆上就刻着这样的字: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懂得这个道理。黎明带来了英雄时代 。”此言是否出自礼记‘大学 ’篇讲商汤王的精励图治? 在潘译版85页梭罗还引过: 卫大夫使人于孔子 《论语·宪问》,蘧( qú )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 “ 夫子何为? ” 对曰: “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 使者出。子曰: “ 使乎!使乎! ”梭罗以此检讨自己是否无过!可谓‘活学活用。’ 图 17 冬日的瓦尔登湖,晶莹洁白,取自网络 他还引: “德不孤,必有邻”。说明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他又引“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 。”用来告诫当政者。 其用意是:仁政无敌,所向皆服 。 梭罗以《孟子·告子》 牛山之木为喻,说明良心善性必须操持存养,否则亡失本来具有的善性,则与禽兽无所区别了。( p280) 梭罗可说是孤军奋战,他以 《论语 ·子罕》 中的‘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用以自勉,精神可嘉,令人钦佩!( p292) 梭罗对中国哲理圣贤名人的思想、警句烂熟于心,随时应用,已经和他的文本融合一体。他的散文中还引用许多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印度圣贤等的名言佳句。这些都显示梭罗的博学多闻,也宣示世界大同理念是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不论种族地融合和谐, 梭罗的《瓦尔登湖》似乎是个梦中神话,很有苏轼《赤壁赋》中描写的‘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追求完美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对当下的我们更具有生态学意义。瓦尔登湖不再只是梭罗独居、生活、写作和思考的地点。它是某种象征,瓦尔登湖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的浪漫结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融合的永恒意愿。 图 18 晚霞如火的瓦尔登湖,光彩永驻,取自网络 在梭罗的《结束语》中,他宣示了自己的理想: “ 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们身体内的生命像活动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无穷无尽地注入这个世界。 ” 作品在线阅读 http://www.dushu369.com/waiguomingzhu/wedh/ 梭罗的精彩言词实在太多,本文篇幅已然过长。 ( 2019年7月16日上传)
个人分类: 旅游游记|3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瓦尔登湖》读后感
热度 1 kuiyongzhang 2014-5-29 23:06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是我在彼岸书店买的。那天公务员考试,吃饭时发现,结账单上有一则广告:凭本单子在彼岸书店购书,享受9.5折。午饭后,离开考还有2个小时。正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于是我径直打探书店的位置。书店在饭馆对面,很容易看到。门口有服务员向我轻声致意,以示招待。屋内陈设除了书籍,还有小的工艺品,书法工具,美术作品,整洁有序,清净雅致。进门右侧有两张桌几,可供看书,也可喝茶。不大的空间被布置的焕然一新,利用合理,方便读者观赏。这里比图书馆有看头,比新华书店服务要安静和舒服的多。三三两两的顾客光临书店。 架子上的《瓦尔登湖》有两个版本,我选了书封好看的那个。此前早就听说这本著名的书籍,但一直无缘阅读。刚才我在亚马逊网站上搜索信息(因为我忘记了译者),译者是徐迟。书后面的评论达600条,这也说明《瓦尔登湖》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对我来说,该书与其说是文学作品,不如说是一个独居人的生活和心思的记录,看的时候,作者如同跟你聊天,描写的很安静,两个人的“对话”从容而愉快,让人感到独居人的内心并不孤独,读起来也不会有凄凉的感觉。 书中亨利·戴维·梭罗对他隐居的瓦尔登湖及其周围的景色做了细致的描写,还有他对自己改建房子,农作物种植,以及访友和其他事物感想的叙述。我印象最深的是梭罗主张的简单的生活。他详细介绍自己开殖土地,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除了自给,还能够有余粮。作者对开支和收入计算的详细程度,让我很吃惊。衣食住行最紧要的,他把吃和住描写的最多。交通大概是步走,服饰描写的最少。生活可以简单到很少访客,自己也很少访问其他人。因为改建新房子,开殖土地打发他很多时间。 生活简单有简单的好处和乐趣。我们常听说: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会对你微笑。日常加以应用,你抱着简单的态度,生活和工作也会很简单。当然这需要自己的兴趣,以及对某种事业的追求,日常事物有取有舍,重点对待。如果我们过于纠结日常的事物,如吃饭,购物,交友和旅游,就会花费很多的精力,这或许会让我们降低体验事物本身的趣味。对于邻居、同事和朋友的私事,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加以猜测和评判。这无形中增加了关系的复杂,以及产生误会的几率,应付这些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我承认,让我们不议论他人是很难办的事情,但我相信,有素养的人,是能够逐渐培养起不轻易发表议论的习惯的。 梭罗仿佛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他跟外界打交道有几种情形。到林中散步,与伐木匠谈天,或者到临近的村庄和街道考察,或者与最近的居民交换日常用品。他也偶尔看书,出门并不上锁,到林中的访客会在一张树叶上留言,有的对作者的屋子和屋内的陈设进行评判,或表达感谢之情。读到这里,我觉得很有意思,原来一个人可以这样生活,这些描写是一般人没有的体验。 译者在序言中说,他重译时,费了努力,等待好的时机后,才保持心情的平静。因为他说,读这本书要安静,静下心来。但我读该书时,并不平静。有一部分是在上海海事大学面试结束后,返回北京,我在火车上读的。那晚我睡不着觉。一是连续奔波赶车子,吃的住的都不稳定,办事情也有些紧张;二是面试以后,感想很多,岗位有竞争对手,同时自己又抱有很大的期待,靠在椅子上左思右想,翻来覆去,一直睡不着觉,无法排解。于是我一个人在安静的过道上坐下来,手放在桌子上,不顾车子的晃荡和夜深,阅读这本书。我仿佛偏头痛发作的病人,吃了止痛药,好受了很多。但我的心情仍无法完全平静。书中梭罗对生活所取的简单的态度,以及他关注的事务,他的叙述和议论,引发我很大的好奇心,也符合我的口味,转移了我面试后轻度焦虑的状态。因此增加了我对梭罗和这本书的好感。 序言还说,亨利·戴维·梭罗与爱默生是老乡,都在康科德,且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让我很诧异。此前我曾翻看过蒲隆译的《爱默生随笔》,那也是不错的书。美国文艺作品我只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老人与海》读了一半不到。而机缘巧遇的梭罗与爱默生是同乡,这令我非常诧异。关于《瓦尔登湖》,限于我的记忆和能力,只好说到这里。 5 月29日 补充定稿 以下是31日在图书馆的补充。 午饭前在书库中帮学生寻找一本英文版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书没找到,而看见旁边的《瓦尔登湖》。这个本子也是徐迟翻译的,共 314 页。封面是蓝色,中文书名大号淡黄色,置于右上角,英文名白色,置于左下角。中间的图案是一条溪流,两岸各有一片树林,空中飞翔着数只鸟儿,全部用黑色表现,因为是蓝色的底子,颜色非常好,如小时候语文课本的插图,自然风光很是天然。插页在第一页和书名页连起来,一条溪流开阔的流去,三角洲上几棵树,色彩用的暖色,近于绿色和黄色之间,呈淡色。书名,责任者和出版色用的绿色字体,置于图案的右下角。盖着上海海运学院图书馆藏 354889 的章。 书名页背面附有概括的内容提要,接着是目次,介于目次和正文,有个书名的插页: 瓦 尔 登 湖 正文后附有译者后记,介绍梭罗和这本书的。新版本的译者后记在前沿的位置,比这个旧版的后记要丰富些。书籍装帧:王俭。 版权页上记载: Henry David Thoreau WALDEN 本书根据 The Modern Library ,New York,1937 年版译出 瓦 尔 登 湖 亨利·戴维·梭罗 著 徐 迟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上海延安中路 955 弄 14 号 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 译文印刷厂印刷 字数 220,000 1982 年 8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 印数: 13000 册, 书号: 10188.306 定价:(六) 1.10 元。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56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初读《瓦尔登湖》
热度 2 wido 2014-5-1 09:53
何怀宏为《瓦尔登湖》作序,在开篇写到,“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此愿已久,这本书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他引用徐迟先生的评价,读《瓦尔登湖》,“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这将信将疑的阶段,便是我初读《瓦尔登湖》的体会。梭罗这厮,不停的碎碎念念念,要讲的话,要挑明的道理,全在平淡无奇之中,仿佛若你不能与他一起,在瓦尔登湖畔搭建木屋,种植豆子,与野兽为邻,读书,和体会孤独,你就不能体会其中的奥秘,就不能从一片叶子里看出春夏秋冬。 这是他的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离群索居的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独自享受他喜欢的精神氛围。 他在结束语里告诫我们,“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同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另一个鼓手的鼓声。让他按他所听到的音乐拍子前进,不论那拍子是多么从容不迫,或有多么遥远。他究竟应用以苹果树还是以栎树的速度成熟,这并不重要”。 “无论你的生活有多么低劣平庸,都要面对它好好地过;不要躲避它咒骂它。它不像你那么糟。你最富有的时候生活显得最贫穷”。 “不要急于谋求发展,不要讲自己置于许多影响的作用之下;这都是没有意义的胡闹”;“只有在某些少见的巧合下,所想,所说,所做的才是好的”。 “我们的生命就像河流中的水。今年可能涨到从来没有人知道的高度,淹没了干裂的土地;这甚至可能是个多事之年,把我们所有的麝鼠淹得四散逃窜”。 “对于我们,使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光就是黑暗。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会有更多的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个人分类: 快乐阅读|3857 次阅读|2 个评论
心中的“瓦尔登湖”
热度 4 sjfdafeng 2014-3-12 13:37
(一) 阅读《瓦尔登湖》之前 知道《瓦尔登湖》这本书是我在读大学的那会儿,当时,计划着读一读,可计划终究成为了泡影。去年的十月份,我在当当网上闲逛的时候,又一次看见了这本书,它再一次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看完别人的评论和读完里面的一部分文字后,我决意买下这本书读一读,而且买了中文版和英文版两本。 买这本书的同时,我正在阅读其他的书籍,于是,瓦尔登湖就放在了我的枕头边,开始了它的睡眠。这一觉,跨过了 2013 年的寒假,在 2014 年的初春开学时分,春寒料峭的日子里苏醒。我记得,它被我唤醒的这天是 2014 年 2 月 17 日,我返校的第一天。 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我的阅读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几百页的书翻着翻着就到了书本的封面。以前,我最讨厌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而如今它们也开始合自己的胃口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我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我习惯于在午饭到午休的间隙间阅读一会儿,时间大约为半小时;我习惯于在晚上泡脚的过程阅读一会儿,时间大约半小时。每天,我基本阅读一小时。我凭借此来打发内心的无聊,凭借此来充实自己内心的浮华,亦是凭借此来使自己保持清醒。日子基本就是这样如流水般逝去,一刻也不停留。在时间的脚步面前,人总是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好的时光从自己的手指缝间匆匆溜走,抓都抓不住。 也许有人会问,你啰嗦地说了这么多“废话”与你的主题有啥关系?而且,我还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这是一篇初高中作文的话,老师肯定会给出“离题万里”这个恰当好处的评语。 (二) 阅读《瓦尔登湖》 当我打开徐迟先生翻译的这本《瓦尔登湖》的时候,封皮上的以及序言里面的话着实把我震慑住了。我问自己:这本书适合自己读吗?里面有这样的一些原话: “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静下来,我说你最好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莫之所云” “因为这本《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面。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 - 戴维 - 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当我读完这些话时,我被震慑住了的同时又暗自感到庆幸。我庆幸自己没有在极为幼稚的时光里阅读它,庆幸自己没有在牢骚满腹、内心浮躁的日子里阅读它,更庆幸在我读过几本书,稍微有些阅读积淀,对一些人和事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可以独自做出自己评判之后,才打开它,开始阅读它。 在我提笔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瓦尔登湖》这本书我才读过 300 页多一点,全书的六分之五,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二十五六个小时的样子。读小说的时候速度要比读它的速度快很多。读小说的时候就如同自己给自己讲故事,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清晰明了,只是在感情基调突变,作品内容升华处放慢速度。然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读里面的很多句子时,不是一遍能看懂的(我不否认,这一点会在一定程度上与译者有关),时常会返回去再看一遍或者几遍。即便如此,我还是很难明白里面某些话的意思,尤其是在作品的第一部分“经济篇”,我几乎是不知所云。但当我熬过这一章节之后,后面的文字就比较优美生动了。徐迟这个版本的序言部分写的很好,对梭罗的一生进行了介绍,对于读者后面的阅读是十分有帮助的。 我读着里面的文字,微微闭上眼睛,然后展开自己较为丰富的想象,我看到了一片宁静、安详、充满人情味的瓦尔登湖畔:在一片人迹罕至的树林里,有一个大而清澈的湖,湖水很深,清澈见底,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鱼儿,水面上有各式各样的水鸟,还有木制的小舟;阳光透过树林照射在平静如镜的湖面上,树的影子倒立在湖水中。“我”拿着一柄锈迹斑斑的斧头,走进了这个“世外桃源”,用自己的双手盖一座房子,用自己的双手耕种劳作。我开始了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远离世间的尘嚣,远离污浊的空气,远离勾心斗角的人群。待我口渴时,湖水可以直接用来饮用,而不用担心水质问题会危及到生命;我可以在湖中自由地游泳,水中的鱼儿是我的小伙伴;我可以在湖边垂钓,周边土地里面的蚯蚓是我的鱼饵,垂钓上来的鱼儿成为我的美餐。我在清晨时分,伴着阳光离开房屋到田地里劳作,下午在暖暖的阳光下(如果阳光过于热烈,有树荫为我遮挡)读读书,睡睡觉。树上的鸟儿时常为我唱歌欢快的歌谣 …… 多么唯美的画面,多么美妙的一切。这宁静、恬淡的生活尝尝令我向往,或者可以更贴切的来说是神往,“心之所向,神之所往”。我时常问自己,我的瓦尔登湖在哪儿呢,瓦尔登湖去哪儿了呢? 读着这本书,我会想起很多场景。 我想起了以前初中课本里面学过的《桃花源记》里面的一段话“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武陵人进入了这样的一个 “世外桃源”,这个世外桃源不就是作者心中的“瓦尔登湖”吗? 我想起了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从明天起 ,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 劈柴 ,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 关心粮食、蔬菜要有一所房子 , 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这不就是海子心目中的那个“瓦尔登湖”吗? 我还想起了电影《怦然心动》里面的那个小姑娘朱莉 - 贝克“ Some days the sunsets would be purple and pink. And some days they were a blazing orange setting fire to 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It was during one of those sunsets that my father's idea of the whole being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moved from my head to my heart. 有时落日泛起紫红的余晖,有时散发出橘红色的火光燃起天边的晚霞。在这绚烂的日落景象中,我慢慢领悟了父亲所说的整体胜于局部总和的道理”,站在高高的树上,俯瞰美妙远景而带来的内心的无比愉悦,不正是朱莉内心的那片“瓦尔登湖”吗?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只是在随着年岁的增长过程中,那湖水还是否清澈见底,还是否有鱼儿、水鸟?还是否那么宁静呢? (三) 徐迟与《瓦尔登湖》 上网搜了一下这本《瓦尔登湖》译者徐迟的相关信息,里面有这样的一段文字介绍,摘录如下: “《瓦尔登湖》最早由徐迟翻译到中国,那个版本于 80 年代中前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绿颜色的封皮儿。上海译文的那个版本,在国内并没有取得特别大的影响,销量平平”; “ 1966 年, 82 岁的徐迟坠楼(跳楼?)身亡,再次引起人们对《瓦尔登湖》的注目”。 这两段看似不搭边的介绍让我心头一惊:难道徐迟的死亡与《瓦尔登湖》有关?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再次在百度里面输入“徐迟 死亡”,然后找到了一篇名为《徐迟与 瓦尔登湖 的众生情缘》的文章。文章里里面有这样的一些话,对与我们对徐迟的了解,对《瓦尔登湖》的了解是十分有帮助的。 “在徐迟长达 60 多年的文学生涯中 , 文学翻译是贯穿始终的。而在他一生为数众多的译作中 , 《瓦尔登湖》是他最珍爱 , 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徐迟说:‘这本书不太好读,也不太好译,因为它有很多篇极深奥,极晦涩,然而又有很多篇段很动人,很美妙,精辟之句令人拍案而起。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爱这本书,明知此书难译,却就是要啃啃这块硬东西,以为这才过瘾’”; “整个夏天,我就沉浸在这中间,舞文弄墨的中间,在瓦尔登湖的湖水中,过得很宁静,很满足,也很凉爽,很有意思,虽然周围的环境,竟完全的相反”; “开头的经济篇最难译,也最难读,好像是梭罗要故意难难译者和读者,有意把一开头就读不进去的读者排斥在这‘人世间最美的文字之外去’”; “这是一本光明的书,也是一本启示录”。 徐迟去过瓦尔登湖,去过瓦尔登湖边上由梭罗一手建造的小木屋的遗址。离开瓦尔登湖,徐迟又到了康科德城,在一个叫做“长眠之穴”的公墓里,凭吊梭罗。有人就说,“梭罗就像是徐迟的影子一样,一遇见光照,他的行迹就浮现出来了”。 由此可见,徐迟对于《瓦尔登湖》是喜爱至极。徐迟一生著作等身,阅读过的书籍,何止千万?《瓦尔登湖》无疑是一部对徐迟一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书。 徐迟的死亡与《瓦尔登湖》有关吗? 1996 年 12 月 12 日,半夜 12 点钟,徐迟从武汉同济医院 6 楼的高干病房的阳台上翻身跃出 …… 是老境孤独,黄昏恋失败,病痛所苦,老年躁动症,玩电脑走火入魔,还是 “ 世纪末 ” 式的失落?徐迟曾作如是说: “ 我一生犯了两个错误。一个小的错误是这件事(黄昏恋失败),不用提了;一个大错误是 30 年代时,在现代派和共产主义之间,我选择错了 ” 。 对于徐迟的死亡,《徐迟的第二次青春》的作者,徐迟的好友洪洋说,“老年孤独,黄昏恋失败等等数种,这一切都不是徐迟弃世的原因,又都不能成为它的原因。徐迟在最后的岁月里,几乎每天都谈起文学、人生,谈起科技、人类和地球,谈起步入老年后‘来自自身内部的信息’,如此等等。故而只用单一原因来解释精神世界如此丰富的一位天才,无论如何是不得要领的了”。 在我大致知道了徐迟的故事经历后,我似乎知道了这位天才弃世的原因。原因来自于自身内心的信息,内心的“瓦尔登湖”干涸了却没有了力量来补充“水源”,现实中的“瓦尔登湖”又被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清澈见底,来自内外的双重重压下,敏感的诗人文人便失去了诗意栖居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说,死亡也许是一种新的开始,即“哲学是死亡的实践”。 (四) 难得糊涂 在豆瓣网上我看到了一篇关于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的评论性文章。文章列举出了翻译上的种种错误,并且进行了指责,满腹抱怨和对于阅读这本书的后悔。我想大可不必这样去评价一个翻译者,而且我很清楚地看到这位读者痛苦的表情,在阅读过程中时时的不愉快。因为他过于较真,读得过于精细,要求翻译工作过于精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走极端”了就会失去原有的意味。在我看来,在我们读译文书籍之前,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译文绝对不是原著的复制,它是一种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掺进去很多译者自己的情感、认知和对于作品自己的认识理解。阅读应该持有这样的一种心态。阅读是一种享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要求别人的感受要合乎你自己的感受;一部几十万字的作品,有些小的瑕疵是可以原谅的,可以被包容的。倘若你发现有几处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或者有几处错别字,你在书中标记出来改正过来就可以了,为何非要盯着这几处瑕疵而让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消失殆尽呢,更有甚者,自己会无意中放大这些瑕疵,就如同一张洁白的纸上有一个小黑点,而你的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小黑点上,以至于自己连那张白纸都没看见。生气是什么?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何苦呢?如果说有本书能够给你情感心灵上的震撼,或者思路上让你感觉到惊奇不已,或者给你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遐想的空间,读完仍然意犹未尽,抑或者当你读完一本书,合上书本,闭上眼睛的那一霎那,你发现自己对某些人某些事情一下子释怀了,看淡了,你自己在内心里对自己说:“何苦呢,何必呢”,那么,你得承认这本书在你生命中的价值了,它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好书了,至少在你的眼中或者心里。我觉得徐迟翻译的这本书可以称之为一本好书的。 徐迟的死亡,让人们的目光开始重新关注《瓦尔登湖》这本书。后来,海子的自杀和苇岸的死又给《瓦尔登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与此同时,《瓦尔登湖》也在中国火热起来。我开始怀疑它竟会有如此的魔力,我更不知道为什么《瓦尔登湖》会有那么神奇的魅力。“徐迟、海子自杀和苇岸的死与《瓦尔登湖》”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因为他们都心领神会的对这部书看的再透彻不过了。这本书在他们心中已经深入到了精神骨髓;因为他们都读懂了那种神秘的、谧静休然、遥不可及幸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类似瓦尔登湖的意境看做是人间唯一的、最美好的天堂。把自己不可以实践的梦幻感觉,只有瓦尔登湖这样的地方才是他们最向往的理想天堂,只是他们每个人的彻悟不一样罢了”。慢慢地我懂了,他们的死亡在于他们的看破看透,在于他们对自己过于苛刻。当他们那高傲的灵魂与世界变得难以相容时,于他们而言,不能高傲的活着,他们宁可死亡。在现实生活中寻觅不到他们的“瓦尔登湖”,于是他们选择了追寻生命的精明剔透、一尘不染,他们追寻内心的“瓦尔登湖”与现实的“瓦尔登湖”共存。当他们的这种美好梦想得不到满足,甚至破灭的时候,他们敏感的、诗意的甚至有些孤僻的文人性格,最终导致了他们选择以“诗人”或者“哲人”悲壮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有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面去寻找自己那方宁静、清澈见底的“瓦尔登湖”了。柏拉图曾说:“哲学是死亡的实践”,是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人生的哲学,真正的看透看破红尘之时,也就是死亡之日了。 我觉得,如果他们的人生能够多一些“难得糊涂”,别那么较真,别那么对自己苛刻,别那么极端,他们定会成为更伟大的文人、伟大的哲人,为人们留下更多的好作品。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一个“度”字;哲人是什么?哲人就是“度”己的同时“度”人的人。己不“度”又如何“度”人呢? 人生需要“难得糊涂”。保留几分天真固然是好的,但是过于天真就成为了一种愚蠢;寻求看破看透的过程是美好的,但是在未到达人生暮年的尽头而过早地看透看破,则是一种极端,害人不浅。 (五)心中的“瓦尔登湖” 时代变了,我们再也不可能找到一处有着梭罗时期的瓦尔登湖了,即便是有,那也将会是与世间变得格格不入。时代变了,人多了,人也杂了,人无处不在;什么田野,什么高山,什么峭壁,都被开发成了旅游风景区,没有人不想去的地方,没有一处不受人干扰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寻觅到一处融世的“瓦尔登湖”。所以,试图寻觅回归到一种梭罗时期的“瓦尔登湖”的想法是一座“空中楼阁”。时代在发展,时间在流逝,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同样也没有回得去的昨天。 但你还记得吗?在我们刚出生时,在我们幼小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小小的“瓦尔登湖”。在那里,天真、善良、诚实、欢乐汇聚成为了湖里清澈见底的湖水,好奇、想象充当其中的鱼儿、水鸟。这一湖水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大,湖水变深,湖面变宽广。因此,它会越来越受到别人的注意,越来越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于是,在某一时间内,湖面不在平静如镜,湖水的清澈见底不见了,湖中的鱼儿、水鸟也少了。你注意到了吗? 我的瓦尔登湖去了哪里?那恬淡、宁静、和谐的一切去了哪里?鸟儿的歌唱呢?我自己问着自己。看着那汗水的流下,泪滴的流下,湖水面涨高了,我笑了。串串在微笑中打滚的泪滴瞬间化成了湖中的鱼儿、水鸟,鸟儿又围在了我的周边,欢快地唱起了歌谣。我知道,春天来了,湖水在春风中荡起了涟漪 ……
个人分类: 专业论文|2686 次阅读|8 个评论
读闲书是脑力散步,有道理
热度 1 zxj368 2014-3-4 14:19
昨天读了饶毅老师的博客文章:闲书,脑力散步,感觉很有道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772611.html 春节前后,我一直在散步呀! 没有研究地质,没有学习编辑学,除了工作,我在看闲书,和两者均没有任何关系的“闲书”,纯粹是为了消遣,给心灵放个假! 应该说,给心灵放假很有必要,可以让自己多想一些工作以外的问题。 不过呢,我看的书也实在是太零乱,没有一点相关性,书与书之间也不相干,就是为了把我家买回来的书都能够有时间看一遍,让书的价值也能够多体现一点点。 最近读完的书包括: 《瓦尔登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187do=blogid=766287 《人间词话》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187do=blogid=771095 《目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187do=blogid=771115 《高考英语口语试题集》(儿子考试用书,不看,我当小说读) 已经近入三月,开始进入为工作页奔波的状态,要研究地质学与编辑学了! 再看书,就要以业务为主,其余见空插针了!
个人分类: 编辑工作感言|2936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然,自由,生命,和谐
zxj368 2014-2-10 17:21
终于,在2月中旬之前,读完了2014年的第一本书《瓦尔登湖》。 读完此书,有几点想法: 1.静下心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欣赏自然,融入自然; 2.自然为上,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任何破坏行为,都是对人类自己的不负责任; 3.人类永远无法征服自然,只能是征服自己的欲望无尽的心; 4.人类要想自由,就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5.毁掉人类的,是人类自己! 感觉像饶口令!
个人分类: 杂谈|2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瓦尔登湖》
热度 2 zywsict 2013-5-19 16:46
花了将近 6 个小时读完了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梭罗于 1817 年 7 月 12 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 康科德镇,他是一名超验主义者,对超验主义者来说,成功生活的秘密就是游离于物质生活之上,将精力贯注在精神之上,在精神上得到升华。超验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个性,通过直觉将个体灵魂与世界灵魂结合起来。 现将该书的经典语句摘抄。 第一,梭罗认为,大多数人都在拼命地追求着各种生活方式,但却失去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如果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生存这部机器上,那么留给生活的又是什么呢? 第二,人之所需,不是对付什么,而是做什么,或者说成为什么。 第三,赚足了车费的人最后终能上车,假如到那时他们还没死的话,但到了那时,他们或许已失去了开朗的心情或旅游的欲望。牺牲最美好的年华,辛苦赚钱,为的就是在最没价值的辰光享受那令人怀疑的自由。 第四,如果我们醒来时,生活的境界并没有比睡前高多少,那么这种白天,如果也可以称作白天的话,也没有多少可期待的;反过来说,黑暗也可以结果子,从而证明自己是好样的,不比白天差。 第五,尽管下雨使我无法锄地,但下雨却比锄地本身更有价值,倘若雨下得太久,使地里的种子烂掉,低地的土豆淹死,但它有利于高地的草,既然它有利于草,也必然有利于我。 第六,只有我们失去了这个世界,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我们之间的无穷关系。 第七,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兽性,只要崇高的天性酣然入眠,这种兽性就会苏醒。 第八,最大的好处和价值却得不到人们的赞许。或许那些最令你惊讶和最真切的事实从没在人们互相之间交流过。 第九,人生之路有千万条,但只有你自己的路,才是你的宿命。那么,你就走自己的路吧。 第十,那看上去是富裕,实则是一切人中最贫乏的一类人,他们积累了一对杂七杂八的东西,却不懂得怎样去利用或摆脱,结果尽是金脚镣,银脚镣,自己锻来自己戴。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149 次阅读|4 个评论
这种美,真的无以言说
热度 22 zhangyuxiu 2012-6-3 19:57
这种美,真的无以言说
比起我们的生命,湖水多么美丽!比起我们的性格,湖水多么清澈!我们从不曾听说它做过什么可鄙之事。——梭罗《瓦尔登湖》 朋友在琼海包了一千多亩地搞种养植业,据说那里风光很美,不仅有美丽的养鱼塘,还有起伏的小山丘,更重要的是还有清清的一大片湖水。朋友多次邀请我们去他的农庄做客,钓鱼,发呆,吃农家菜,吃他们放养的溜达鸡,还有自产的水果。今天刚好有空,就一行八个人开上两部车来到万泉河边,刚到这里我立刻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 不说那么多,任何语言在自然的美丽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还是先上湖水的照片吧,接下来还有丰富的内容,值得你关注和期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611 次阅读|65 个评论
梭罗:瓦尔登湖的灵魂
热度 13 BlueAdagio 2011-11-7 11:17
梭罗:瓦尔登湖的灵魂
今天饶有兴致地拜读了任胜利老师的新博文《 波士顿一日游 》,文章里面提到的一处波士顿近郊的风景点便是位于小镇康科德镇 (Concord) 的瓦尔登湖 (Walden Pond)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和思想家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 , 1817-1862) 曾经在湖边的树林里隐居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并为此花了当时 28 美元 12 美分买材料加运费自己造了一个长 10 尺宽 15 尺的小屋。回归社会以后他把这段经历和期间的所思所想写在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里。 下面是几张以前拍的瓦尔登湖的照片,还有梭罗的几句名言。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到树林中去,因为我希望可以刻意地去只面对生活的根本,看看我是否能学到生活想传授给我的,以免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活过。 “Rather than love, than money, than fame, give me truth.” 与其给我爱、金钱或名誉,不如给我真理。 “Never look back unless you are planning to go that way.” 不要回头看,除非你想走回去。 “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and go to the grave with the song still in them.” 大多数人在寂静的绝望中度过一生而当他们走进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 “The price of anything is the amount of life you exchange for it.” 任何事物的价值都等于你用了多少生命去换取。 “This world is but a canvas for our imagination.” 这个世界只是一幅供我们幻想的画布。 “I would rather sit on a pumpkin, and have it all to myself, than be crowded on a velvet cushion.” 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也不愿拥挤在天鹅绒的座垫上。 “A man is rich in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of things which he can afford to let alone.” 人的富裕度与其对物欲的超然度成正比。 “Go confidently in the direction of your dreams! Live the life you’ve imagined. As you simplify your life, the laws of the universe will be simpler; solitude will not be solitude, poverty will not be poverty, nor weakness weakness.” 充满自信地追求你的梦想吧!去过你想象中的生活。当你让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孤独不再是孤独,贫穷不再是贫穷,弱点也不再是弱点。 备注;第一张照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分类: 东扯西读|13391 次阅读|17 个评论
生活从这里“开始”?
starboy 2011-8-10 09:03
近来睡眠不好,坐在来回的班车赶紧再迷糊一会。 熙熙攘攘的车流,往往看到的是一路的红色尾灯, 实在是太无趣了。班车就在启动和快速停顿中晃动。 总算到了车少点的路段,都憋足了劲使劲猛跑。。 前面的小轿车,不知道是新手还是司机的反映迟钝了一些。 前面的车都启动,跑了很远,它则慢腾腾的样子。 我们的大车骤然刹车,差点撞在轿车屁股上。。 一阵疯狂的鸣笛示怒。。这还没有结束。 疯狂的超过小轿车,然后载着一帮书呆子,玩起了马路游戏。 在小车前面刹车,骤停以示报复。书呆子们也就成了这个游戏 中的被挟持者。。低声的抱怨着司机怎么这样,却没人大声 说出。 。 错误总是更容易被记住,美好却总是容易被写在沙滩上被海浪带走。。 静夜中,翻看盗版书摊上买的梭罗的瓦尔登湖。。 不禁要对梭罗的勇气叹服。。。 他寻求根本,在瓦尔登湖过起类似野人的生活。。 寻求我们最本质的生命基石在那里。 一个哈佛的学生,他该有多少绚丽的光环去开始世俗的生活阿。 他描写在瓦尔登湖的生活。 我不在乎每天必须要吃三顿饭,也许有时候一顿就够了, 每天,看着阳光洒向水面,周围都显得那样美丽的时候, 我便驾着小舟,驶向湖的中央,静静的观看周围的景色。 有时候会睡去,全完全不在乎,听由那风将船带向任何 它要去的岸边,结果,每次醒来都是那么的惊喜。 我从来不觉得这是浪费生命,而这种体验让我感到 由衷的喜悦。。 。。。 。。。。。 。。。
2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梭罗 《瓦尔登湖》 摘录(5)
pinepine 2011-7-12 13:23
第八部分 村庄 1. 当我在镇子里呆得很晚后出门将自己投入黑夜之中,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尤其在漆黑的狂风暴雨之夜,从某个明亮的客厅或讲演厅开航,肩上扛着一袋黑米或玉米粉,向着我林中舒适的港湾驶去,把外面的一切捆结实以后,便带着一堆欢快的思想退到甲板下面,只把我的躯壳留下掌舵,当风平浪静的时候,甚至把舵固定住。 2. 如果身体的主人抛弃了它,它也会找到回家的路,就像没有帮助手也能够找到嘴一样。 3. 人在这个世界上只需要闭着眼睛转上一圈就会迷失方向,——才会充分体会到大自然的浩瀚和奇特。 4. 疲劳的四处漫游的人可以在我的炉火旁休息、暖暖身子,文人学士可以读我桌子上的几本书消遣,好奇的人可以打开我橱柜的门,看看我吃剩了什么东西,晚餐会有什么吃的。 5. 我相信,如果所有的人都像我那时的生活那么简朴,就不会有偷盗和抢劫。这种事情只有在一些人拥有的东西多于他们的需要,而另一些人却没有足够的东西的社会里才会发生。 第九部分 湖泊 1. 没有一颗真正的黑浆果到达过波士顿,他们生长在波士顿的三座山上,但一直没有人领略过它们。在运往市场的马车上,随着果子上粉霜被蹭掉,它那特别的美味和芳香以及精华部分也都丧失殆尽,仅仅成了食物。 2.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种玻璃般的绿蓝色,就像冬季日落前西边云团之间露出的片片蓝天。然而把一杯湖水举在亮光中看,它就像同量的空气一样无色。 3. 湖泊是自然景色中最美也是最富表现力的一部分。它是地球的眼睛;凝视湖中,人能够衡量出自己本性的深度。湖边的水生树木是它周围纤细的睫毛,四周树木苍郁的群山和山崖是突出于其上的眉毛。 4. 一条鱼的跃出,一只昆虫的落入,都由一圈圈水涡、一条条美丽的线条表现出来,仿佛那是它生命之泉的不断涌出,它生命的轻轻脉动,它胸脯的一起一伏。 5. 年轻的时候,夏天的上午,我常在湖上度过许多时光,我把船划到湖心后,就任凭风吹着我的船只荡漾,自己仰面躺在座位上,沉醉在幻想之中,直到船触到沙滩上我才惊醒,起身看看命运将我推到了哪个岸边;在那些日子,闲散是最有吸引力、最富成效的行当。 6. 白湖和瓦尔登湖是地球表面巨大的水晶,光芒四射之湖。如果他们永远凝结,小到可以抓在手里,恐怕早就被奴隶拿走,像宝石一样用来装饰君王的王冠了;但是由于是液体,又很大,所以就永远安全地留给了我们和我们的后人,我们却忽视了它们,去追求那科依诺尔钻石。他们清纯得没有市场价值,他们没有淤泥。比起我们的生命来,它们要美丽多少啊,比起我们的性格来,又要透明多少啊!我们从来不知道它们有自私之处。 注:图片出自百度图片。
个人分类: 文学 历史|4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梭罗 《瓦尔登湖》摘录(4)
热度 1 pinepine 2011-7-10 18:45
第七部分 豆子地 1. 马车辚辚驶过时,同行的旅人大声将我的地和他们已经经过的田地比较,因此我逐渐知道了自己在农业界的地位。 2. 我种的地里是快活地恢复到他们野生原始状态的豆子,我的锄为它们演奏着瑞士的牧歌。 3. 当我在行行豆子周围用锄翻起新一层土壤时,翻起了远古时代在这片天空下生活过的、未载入史册的民族的废墟,他们打仗和狩猎用的小工具在现代的今日被发掘了出来。 4. 感恩节本来是农民用来表示他的职业的神圣感,或者使他想到农业的神圣起源的。 5. 真正的农夫不会焦急,他每天干活,并不要求田地的产物属于他,他在心中不仅奉献出他的首批果实,而且也要奉献出他最后的果实。
个人分类: 文学 历史|2750 次阅读|2 个评论
梭罗 《瓦尔登湖》摘录(3)
pinepine 2011-7-7 21:27
第三部分 读书 1. 我们必须辛勤地探询每个字、每一行的意义,用我们拥有的智慧,勇气和气量,揣摩出比一般运用下更深的含义来。 2. 在为我们自己或后代积累财富,成家,兴国,甚至获得名望等方面,我们都是终有一死的凡人;但是在对待真理时我们却是永世长存的,既不必担心变化,也不必担心意外。 3. 无论我们多么赞赏演说家偶尔爆发出的流利的口才,但是,往往远处于稍纵即逝的口头语言的背后或高居其上的,是最崇高的书面文字,就像布满繁星的苍穹隐在浮云背后一样。 4. 作家是对人类的智力和心灵讲话的,是对任何时代一切能够理解他的人讲话的。 5. 伟大的诗人的作品还从来没有被人类读懂过,因为只有伟大的诗人才能够读懂它们。 6. 我们必需踮起脚尖,将我们最机敏最清醒的时光贡献给它们的,才是阅读。 7. 让我们拥有高贵的村民,而不是贵族。 思考:在梭罗眼里,伟大的思想家的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伟大的作品是和思想家的一种心灵的交流,需要一颗清醒的平实的心。 第四部分 声音 1. 任何方法或准则都代替不了永远保持警觉的必要性。 思考:学会思考比任何既定的经验都好。 2. 比起那些不得不到外面去,到社交界和剧院去寻找消遣的人来,我的生活方式至少有这个好处,即我的生活本身成了我的消遣,而且永远都是新奇的的。 思考: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3. 对我来说,商业的可取之处是它的雄心和勇气。 4. 商业出乎意料地自信,平和,机警,进取,孜孜不倦。 思考:个人感觉,即使放在今天,梭罗的这一观点仍然适用。 第五部分 孤独 1. 我突然感到和大自然为伴是这样甜蜜,受益无穷,就在雨点的啪嗒啪嗒声中,在我屋子周围的每一个声音和景象中,存在着无穷无尽的难以言表的友善,像一种氛围,支撑着我,使得想象中的有人做邻居的好处变得没有了意义,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想到过他们 2. 难道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把我们这个爱说长道短的社会抛开一段时间,——用自己的思想激励自己?孔子说得对,“德不孤,必有邻。” 3. 我意识到自己具有某种双重性,因此我对自己可以像对别人一样超然。 4. 在剑桥学院拥挤的场所中的一个真正勤奋的学生,和沙漠里的托钵僧同样孤独。 思考:有的时候,突破繁琐的人际和事业,享受一段独处,让思想回到最原始最本真的自热状态,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智慧。 第六部分 来客 1. 我认为,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交往,并且很乐意像条水蛭一样,一时把自己紧紧吸附在碰到的任何精力充沛的人身上。 2. 但是如果我们说话是含蓄和沉思的,我们就想离得远一些,好让体温和潮气有机会散发。 3. 但是来找我的人很少是为了小事而来。在这方面,由于我住得离城比较远,距离就替我筛选了客人。 4. 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最优秀的沉积物才会在我的周围积淀下来。 5. 在最底层的人中间可能存在着天才人物,尽管终身卑微,目不识丁,却总按自己的见解行事,也从不假装什么都明白;他们和人们认为深不可测的瓦尔登湖一样深,虽然可能暗淡、浑浊。 6. 真的,他越是谦卑,就相应地越是崇高。 思考:交友在于真正的思想的交流,在时间的浪潮中,只有真挚的友情才能最终积淀下来。
个人分类: 文学 历史|3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梭罗 《瓦尔登湖》摘录(2)
pinepine 2011-7-6 22:30
第二部分 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1. 一个人能够放得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是富有。 思考:学会放弃,学会选择是一种智慧。 2. 我当了一回富人而又没有损伤到我的贫穷。(梭罗买下了霍洛韦尔农场,后来场主改变主意想保留农场,于是,梭罗又以原价卖给原场主) 思考:淡泊物利的心境是幸福的基础。 3. 但是,仅有的,也是最后一次,我要对同胞们说,只要可能,就过自由自在的、不受约束的生活。 思考:自由的思想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到,但拥有一颗追求自由灵活的心很重要。 4. 我发现自己突然成了鸟儿的邻居;不是抓住一只鸟关起来,而是把自己关在了鸟儿附近的笼子里。 思考:融于自然,享受自然肌肤之美,惬意,惬意! 5. 一切值得记忆的事件,我认为,都是在清晨时刻和清晨的气氛中发生的。 思考:重获黎明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啊!人生就是从无数个黎明开始,清风徐徐,太阳初生,思维活跃,美好的记忆由此开始… 6. 我想要深深地生活,吸取生活的全部精髓,过坚强的、斯巴达式的生活(简朴刻苦,坚韧刚毅),除去一切不是生活的东西,刈出大片地带,仔细休整,把生活逼入困境,降到最低的地位,如果证明生活是平庸的,那么就把它全部的、真正的平庸之处认识清楚,公之于众;而如果生活崇高的,那就去亲身体会它,然后在我的下一次旅行时给以真切的记载。 思考:享受生活首先要直面生活,抛开生活去伪存真。 7. 如果你了解了原则,又为什么要在意它包罗万象的实例和运用呢? 思考:用你聪明的大脑去抓住问题的实质。 8. 当我们从容不迫和明智的时候,我们就会意识到,只有伟大和有价值的事物才具有永久和绝对的存在,——细小的恐惧和细小的欢乐只不过是现实的影子。 思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9. 玩过家家的儿童比大人更清楚地看出它的真正规律和关系,而大人没有能够过有价值的生活,却觉得他们积累了经验,所以更聪明,其实积累的是失败。 思考:我想,这句话道出了梭罗超经验主义的精髓,即不受既定条框的约束,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0. 在永恒之中确实存在着某种真实的崇高的东西。 思考:在对信仰的坚持下,总会有一些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沉淀下来。 11. 智力是一把切肉刀,它分辨清楚后,从缝隙一路切下去,直切到事物的秘密所在。 思考:所谓聪明,就是善于利用智力去发现事物的秘密。
个人分类: 文学 历史|3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梭罗《瓦尔登湖》摘录(1)
热度 2 pinepine 2011-7-3 12:51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距离康克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瓦尔登湖》一书既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以下语句是笔者从本书中摘录的。 第一部分 节俭 1.人们在脱去了衣服的情况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他们相对的地位,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2.人需要的不是去应付什么,而是去做什么,或者说,是成为什么。 3.谁不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兴趣观看突出的岩石或接近任何岩洞的?这是残留在我们身上的、我们最原始的祖先的本能渴望的一部分。 4.显然,野蛮人拥有自己的房子,因为盖房子的花费太低了,而文明人一般都租房子,因为他买不起房子;从长远来看他也不见得租的起。 5.农人总是努力用比问题本身更为复杂的方式解决生活的问题。 6.多数人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房子是什么,他们实际上毫无必要地穷了一辈子,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必须和邻居一样拥有这么个东西。 7.实际上,熟人的帮助更多是为了利用这样一个好机会来增进邻里关系,而不是出于真正的需要。 8.存心逃避人类必需的任何劳动而获得他垂涎已久的闲暇的学生,得到的只不过是可耻而无益的闲暇,使自己丧失了唯一能够使闲暇有益的经历。 9.他们不应该娱乐人生,或者仅仅研究人生,由社会供养他们从事这昂贵的游戏,而是应该自始至终认真地经历人生。 10.我常常会想,与其说人在看守牛群,不如说牛群在看守人,牛群比人要自由得多。 11.我从自己两年的经验中知道,即使在这个纬度上,获得必需的食物也容易得令人难以置信;人可以和动物一样吃简单的食物,而仍然能够保持健康和体力。 12.由于我教书不是为了同胞的好处,而仅仅是为了谋生,自然不会成功。 13.总之,信念和经验使我深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过简朴明智的生活,养活自己不是件苦事,而是个消遣;正如较为纯朴的民族从事的工作,对于崇尚人造物质的民族只是娱乐而已。 14.慈善几乎是唯一获得人类充分赞赏的美德。不,对它的评价实在是高得太过分了;而正是我们的自私才造成了对它的过高评价。 15.他的善良不能是局部的、昙花一现的行为,而是持久不断的,大量充足的,他不需为此付出代价,而且是一种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行为。 16.慈善家总是用回忆他自己已经丢开了的悲伤作为一种气氛将人类包围起来,并称之为同情。 17.如果我们确实想用真正的印第安式的、植物的、磁性的或自然地方式使人类得到恢复,让我们首先使自己像大自然一样简朴健康,驱散聚集在我们自己眉头的阴云,在我们的毛孔里注入一点活力。 参考书籍: 梭罗著,王家湘译.瓦尔登湖.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个人分类: 文学 历史|3261 次阅读|3 个评论
“绿色”生活中的虚幻与真实
pkustm 2010-7-6 10:11
绿色 生活中的虚幻与真实 读【从来没有一只越橘到过波士顿】及【江苏高分作文】有感: 昨日刚刚看到梭罗《瓦尔登湖 》中的一段话: 有时,对人类社会及其言谈扯淡,对所有村中的友人们又都厌倦了,我便向西而漫游,越过了惯常起居的那些地方,跑到这乡镇的更无人迹的区域,来到 新的森林和新的牧场 上;或当夕阳西沉时,到美港山上,大嚼其越橘和浆果,再把它们拣拾起来,以备几天内的食用。 水果可是不肯把它的色、香、味给购买它的人去享受的,也不肯给予为了出卖它而栽培它的商人去享受的。要享受那种色、香、味只有一个办法,然而很少人采用这个办法。如果你要知道越橘的色、香、味,你得请问牧童和鹧鸪。从来不采越橘的人,以为已经尝全了它的色、香、味,这是一个庸俗的谬见。从来没有一只越橘到过波士顿, 它们虽然在波士顿的三座山上长满了,却没有进过城。水果的美味和它那本质的部分,在装上了车子运往市场去的时候,跟它的鲜丽一起给磨损了,它变成了仅仅是食品。 只要永恒的正义还在统治宇宙,没有一只纯真的越橘能够从城外的山上运到城里来的。 今日又读到仿作的江苏省高考作文《绿色生活》(说实话,这篇作文的小作者真的很有才气,至少阅读面广,记忆力很好,而且很会取材。况且,就欣赏而言,原创仿作又有何妨呢。): 【绿色生活】(江苏高考高分作文)   足不出户,我已到达巴西。   经过技术的切割,经过资本的流通,经过售货员 选择原木地板,享受绿色生活 的热情推销,来自亚马逊流域的参天大树,混合着奔腾咆哮的激湍飞瀑声,莽莽林海的窃语以及在这片热带雨林中生活了千年、万年的鸟儿的鸣叫声,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我的家中。   滚滚流淌的亚马逊的河水,化为滚滚的利润,带着滋养了它几百万年的绿色,就这样以一种卑谦的姿态,匍匐在我的脚下。   有那么几次,我弯下腰,趴在地板上,细细地、细细地凝望,注视着它。隔着刷了油漆、打了蜡的光亮表层,抚摸着它经历了千年的纹路与年轮。每一圈,都是自然对其三百六十五天的滋养,都凝结了那块生它养它的土地日日夜夜的厮守。而今,它却因为 人类需要绿色生活 这个假惺惺的理由,被迫断开了它的手,离开了它的根,被削成无数片,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我轻轻地抚摸着,在品牌之外,在装饰之外,细细聆听其中花的呢喃、鸟的鸣叫、自然的心语。透过深层,凝望着它曾经生气勃勃的绿色。   匍匐于被匍匐者,是尊敬还是惭愧?   很明显,我羞愧,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棵树,它本可以很好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今,它却只能匍匐在我家中,任意地被践踏。   生产刺激消费,消费拉动生产,据说这是消费社会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因为我的消费,以及其他和我一样购买巴西原生态地板的人的消费,拉动了这项所谓的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活的产业的增长。也就是说,我们的 绿色生活 ,不仅加快了亚马逊流域电锯的隆隆作响,加快了热带雨林的消失,还加速了全球温室效应,加快了两极冰川的融化,加快了海平面的升高,加快了臭氧层的空洞,加快了地球的毁灭!   如此 绿色 !是的,我们追求绿色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以此为理由,任意阻断河流,任意砍伐原木,任意践踏每一份花香与月光!   我们要做的是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用 绿色 这个崭新的概念,诗意地栖居! === 品读之间,深感所谓绿色生活的虚幻。然而,朋友飞信上的一句话又让我释然:于虚幻处求真实。 附上被仿的原文: 巴西亚马逊红木地板    (作者李汉荣,发表于《散文》月刊2010年第一期)   足不出户,我已到达巴西。   经过技术处理,经过资本切割,经过商业交易,南美洲炽热的阳光、茂盛的林莽和如潮的鸟鸣,已化作我脚下安静的地板。   奔腾的亚马逊河的滚滚波涛,化为滚滚利润,迅速向后退去,退去,终于波平浪息。   最后,它匍匐在我的屋子里。   一条浩瀚大河,用它潮涨潮落的水位,仅仅灌溉了我的消费指数和居住品位吗?   有好几次,我莫名其妙蹲下来,匍匐在地板上,仔细辨认和端详,在涂了漆打了蜡的木板上,抚摸那清晰的年轮和木纹。在价格和品牌之外,在油漆之外,我寻找被商业砍伐了的,大自然的涛声和鸟鸣。   我的匍匐,对被迫匍匐在我脚下的大自然、对被迫禁锢在我脚下的那条大河,意味着什么呢?   对匍匐者的匍匐,是尊敬?是惭愧?   是的。是十分的惭愧。   地板静静地散发着南美洲的木质清香。我又一次感到,全球化气息已充满我的屋子。   全球化,这就是说,借助万能的商业和资本,我们可以消费地球上所有的涛声和鸟语,践踏所有的年轮和月光。   生产刺激消费,消费拉动生产,据说这是消费社会的绝对真理。作为这一真理的实践者,我之消费,不仅拉动了生产,拉动了亚马逊热带雨林隆隆作响的电锯,最终,我还拉动了全球气温升高,拉动了臭氧空洞扩大,拉动地球以更快速度走向末日。   是的,我们足不出户,就已经踏遍天涯海角,踏遍巴西的落叶。   我惭愧,但我却天天如此:被商业锁定的双脚,天天踩踏亚马逊的波光涛声鸟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河大学生读书笔记之一: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antiscience 2010-1-2 21:30
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 邓学良 如果不是因为《科学文化与科技传播》[ 注:刘兵和我在河北大学开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或许我永远都不会知道《瓦尔登湖》这本书,永远都不会知道亨利戴维梭罗。早已习惯了都市的喧嚣与无聊的忙碌,根本无心去翻看这样一本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的旧书。当然,虽然现在看了这本书,却也没能真正像徐迟先生所说的那样,真正的安静下来读懂此书。即便如此,此书也对我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让我深切的领悟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一些我们应该真正追求的东西正如徐迟先生在序中所说,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在此要深深的感谢刘兵和刘华杰二位老师,让我有了这样一次涤荡心灵的机会。 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一、作为一部自然书籍;二、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三、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四、作为一部文学名著;五、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从 一八四五年七月四日 到 一八四七年九月六日 ,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 梭罗去世时只有不到四十五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同时又是极有意义的。他试图鼓励人们过简单的生活,腾出时间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告诉世人,不要因为纷繁复杂的生活而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方向。在那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梭罗能够对社会给人类心灵带来的挤压与侵蚀心怀忧虑,足见其思想的深刻性。在他看来,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孤独的生活,催生了他深刻的思想。 梭罗的隐居和陶渊明那样的隐居不同,引用 徐迟 先生在序言中的话说就是: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并不是消极的,他是积极的。并不是逃避人生,他是走向人生,并且就在这中间,他也曾用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投身于当时的政治斗争。 梭罗在《瓦尔登湖》详尽地描叙了森林中的自然环境和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他来到了瓦尔登湖,是因为我希望能谨慎地过活,而对生活的基本现实,看看自己能否学到生活必定会教我的东西,以免临终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没有生活过。 7月4日 ,恰好那一天是美国独立日,他住进了自己盖起来的湖边的木屋。在这木屋里,这湖滨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 他在书中写下如何建筑木屋,种豆,锄草松土,阅读或者在雨后穿越荒凉的旷野和沼泽,以及在黄昏中逡巡在的门口,隆重地守候那些决不会来的客人。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梭罗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以至于很多的人误将此书仅仅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的美感。 在梭罗的眼里,淳朴的山林才是他的依靠,自然才是他的归属。文中透漏着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种热爱是与他简朴乐观的情操分不开的。 梭罗对瓦尔登湖有这样一段描写:泛舟湖上,四处眺望倒影,我发现了一种无可比拟、不能描述的淡蓝色,像浸水的或变色的丝绸,还像青锋宝剑,比之天空还更接近天蓝色,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来的深绿色轮番地闪现,那深绿色与之相比便似乎很混浊了。这是一个玻璃似的带绿色的蓝色,照我所能记忆的,它仿佛是冬天里,日落以前,西方乌云中露出的一角晴天。可是你举起一玻璃杯水,放在空中看,它却毫无颜色,如同装了同样数量的一杯空气一样。梭罗平静的生活犹如这湖水,生存环境是如此的简单,甚至让人感觉到寂寞与孤单。然而事实却非如此,梭罗享受这种生活。简单的生活就像湖水的颜色,异常的清澈,但也像湖水的颜色,神秘充满变化。梭罗远离世俗的喧嚣,不屑于追求物质,如同腐肉般的生活,他时刻享受着自己最平凡坦然的生活。 梭罗在他的整本书的第一句话里面就提到了孤独:当我写后面的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他将他的孤独与自然深深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从中升华出了一种健全、宁静而满足的感情。 梭罗说: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倒要问问这孤独的湖有谁做伴?然而在它的蔚蓝的水波上,却有着不是蓝色的魔鬼,而是蓝色的天使呢。太阳是寂寞的,除非乌云满天,有时候就好像有两个太阳,但那一个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可是魔鬼就决不孤独 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 梭罗虽然孤独的生活,但他的内心却并不孤独。他与自然进行心灵的交流。那种体验,或许只有他一个人才真正知道其中的乐趣。 梭罗在书中也谈到了哲学,他说∶近来是哲学教授满天飞,哲学家一个没有。然而教授是可羡慕的,因为教授的生活是可羡慕的,但是,要做一个哲学家的话,不但要有精美的思想,不但要建立起一个学派来,而且要这样地爱智慧,从而按照智慧的指示,过着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生活。他做了他所说的,他比许多哲学教授更像是一个哲学家,一个具有古朴遗风的哲学家。他不单纯是从书本中熬出一点学问,他贡献给我们的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湖泊,一个能洗净自己心灵的湖泊,一个能让你变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的湖泊。 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3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