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资中筠:共和国教科书
venking 2012-3-13 00:42
说明:3月8日《南方周末》刊登我一篇文章,题为“修身老课本中的‘中国梦’”。此文被删改多处,连题目也不是原来的。更重要的是,我原来依据的文本名为《共和国教科书》,由新星出版社出版,而《南方周末》刊出的文章中改成了《修身老课本》(花城出版社出版)。另外,我文章中引用的大多出自国文课本,只有个别处提到修身课本,我已向编辑申明,并建议去掉“修身”,就称“老课本”。不知为何,报纸领导坚持要强调“修身”课本。我一向对媒体的苦衷比较体谅,愿意做出妥协,并且已经做了不少妥协。但是此文连同题目被修改的思路令我不解。对于客观事实,我是较真的,例如明明是《共和国教科书》,不是《修身老课本》。文章被如此删改,我感到很郁闷。现在干脆将未经“和谐”的文章全文连同原来的题目一并发表于此,愿读者以此为准。——资中筠   2011年,在学术界的大事首先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这一纪念远远超出了应景活动,而是掀起了重新审视的热潮。有关文章、著作、记录影像、挖掘出的新史料、发表的对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新评价、新见解,内容十分丰富,在有限的言论空间内居然呈现出一片小小的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使我对史学界和出版、传媒刮目相看。我本人尽管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但无专业研究,不敢随便发表意见,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只能私心有所倾向,这是一点自知之明,也是对历史的一分畏惧。   在诸多出版物中我有幸拿到一套引人注目的书:《共和国教科书》。《南方周末》做了“中国梦”的专题活动,包括对这套书的摘评,曾邀我参加,我因时间不巧未能出席,允诺写一篇读后感。如今写此文,确实有感而发,并非仅为践约。   这套书出版于1912年,距今正好一百年。我是民国过来人,当时尚未出生。而见报道,我的师长杨绛先生正好用过这部教科书,算起来,我的父母从私塾进入“新式”小学时,也应该是学的这套课本。如今披读后,不禁感慨万千。抚今思昔,较之百年前的先辈,我们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当然是指精神、人格层面。   这是辛亥革命后出版的第一种新编小学教科书,包括初小和高小的《新国文》和《新修身》。那是在白话文运动之前,所以还是文言文。而其内容,从今天的目光看,还远未过时,其观念甚至可以被认为“超前”,有些仍属犯忌的“敏感”话题。翻开首页的“编辑大意”,就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高小课本的“编辑大意”,第一条开宗明义:   一、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重点号为本文笔者所加,下同)   寥寥数语包含了现代公民教育的要义。请注意:最终目标为“共和国民之人格”,这是鲜明地区别于大清王朝的臣民。   接下来几条简明扼要,完整地表现了“共和国”教育的特点。不忍割爱,全引如下:   二、表彰中华固有之国粹特色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   三、矫正旧有之弊俗,以增进国民之爱国心。   四、详言国体政体及一切政法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   五、提倡汉满蒙回藏五族平等主义,以巩固统一民国之基础。   六、注重博爱主义,推及待外人爱生物等事,以扩充国民之德量。   七、注意体育及军事上之知识,以发挥尚武之精神。   八、注意国民生活上之知识技能,以养成独立自营之能力。   九、关于历史地理科之材料以有兴趣者为主,与各科无重复之弊。   十、选录古今名人著作以养成文字之初基。   十一、各种文体略备,使学生知其梗概。惟诏令奏议二类,非共和国所用,故不采。   初小课本的宗旨大体相同,与高小不同者是更强调“合于儿童心理,不为好高骛远之论”,注意循序渐进,结合生活现实,还特别提出关于花草景物的课文应预算就学的日期,按照时序排列,使儿童易于随时实验。   课文内容由浅入深极为丰富,囊括了天文、地理、中外历史、科学知识、日常生活、器物常识、实用技能(如“簿记”、各种书信体等)、国家政体以及伦理道德、待人接物,等等。贯穿其中的是“共和国国民”的精神。课文之外,还有为教师准备的《教授法》,难以一一尽述。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提出特别打动我的几点:   1.第一册、第一课,赫然一个“人”字。配图七个人,显示一家三代男女老少,包括怀中婴儿。一个“人”字如何讲满一堂课?《教授法》中从各个方面加以说明,除书写、读音外,列举具体的人的不同特点,和抽象的人的共同概念,有个性、有共性。还有人与动物的异同。画龙点睛之笔是:人之区别于鸟兽者,为“读书明理”。试设想,一个小学生第一天背着书包上学校,进入脑海的最初知识,就是对“人”的认识,接受了读书的必要性和读书的目的:“明理”。而且初步接受了抽象思维的方法,由此奠定走向做文明人的出发点。   2.初级课本中充满了日常生活常识,由家庭而社会,而且兼顾农村和城市的生活环境、劳作方式,接近自然,不唱高调,不矫情,不煽情,符合儿童心理。兼顾识字释义,由易入难,穿插其中多有花鸟鱼虫、美景、游戏,活泼而有情趣。不知不觉间培养一种健康、卫生、勤劳的生活方式,尊重劳动的观念,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的作风,还有美育、趣味、情操的熏陶。   3.从初小第七册(小学四年级)起,即有以“共和国”、“平等”、“自由”为题目的课文。“共和国”讲国家制度结构;“平等”课讲专制与共和之区别,在共和制度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分两课,上一课讲身体、财产、言论、居处、信仰自由,“即国家亦不得侵犯”;下一课讲自由的界限,必须在法律范围之内,不得侵犯他人自由。以后几册,此主题重复出现,不断加深。在高小的课文中详述各种国体——共和、专制、君主、宪政。切实贯彻“普及参政能力”的宗旨。   4.历史地理知识极为丰富,深入浅出。对全球地理以及各大洲主要国家都有介绍。有一课题为“共和国模范”,主要介绍美利坚、法兰西和瑞士,这也代表了当时中国精英心目中的向往。   高小一年级的课本中有两课连续讲“华盛顿”,统共不到五百字,把华盛顿其人与美国独立起因和过程都说清楚了,简明扼要,十分到位。难得的是关于美国独立,课文指出是从抗税开始,而且称“英侨”,而不是模糊地称“美国人”,因为那时还没有美国。说明当时的编者对外国历史的把握已达到相当水平,能够准确地在几十个字中表达清楚:   (英国)“乃征美洲重税,关禁甚严。英人居美者,不便之。宣言:英国旧律,更定税则必由民举议员定之,因请立美洲议院,如英制。英廷不允,侨民大愤,不奉令,虽妇人孺子亦主持自立,起与英抗。”   本文特别引出这一小段文字,是因为上世纪下半叶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大陆普遍的观念是把美国独立纳入“资产阶级武装革命”的一部分,与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抗税”的观念对当时的国人是陌生的。直到200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大国崛起》的电视片,关于美国卷曾采访我,我着重讲述了当时抗英的口号:“无代表,不纳税”。这一内容却未通过不知哪一级的审查,在制片中被删掉了。百年前,共和第一年的小学生就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到21世纪的“人民共和国”却成了主流媒体不可言说的“敏感”内容,确是莫大的讽刺。   5.爱国与爱人类都是本教课书的重要主题。不少课文都有激发爱国情怀,提倡团结自强的内容。关于中外关系,初小四年级的课本中有三课连续讲“清季外交之失败”,把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列强对中国的侵犯以及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的经过做了扼要、客观的阐述。   中国人一向念念不忘自己是“大国”,一切自大与自卑的复杂情结由此而来。且看此教科书关于“大国民”的定义:   “所谓大国民者,非在领土之广大也,非在人数之众多也,非在服食居处之奢侈也。所谓大国民者,人人各守其职,对于一己,对于家族,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对于世界万国,无不各尽其道,斯之谓大国民”。接下来,讲述为“大国民”之方,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培养。   另一方面,爱人类的课文也多次出现,反复论述平等对待一切国家民族之人,不分肤色、种族。《修身》课本中更有好几课讲“博爱”、“国际道德”、“对外人”之道:例如“应对不可以不谨,交易不可以不信”,“我以礼往,彼以礼来,既不容侮慢,亦何必畏怖乎?”   “对于外人,或加以侮辱,或施以傲慢,于外人丝毫无损,特以野蛮示人耳”。   在战争中对于“敌军之失战斗力者”,也应以常人待之,这就是优待俘虏的原则。课文中专有对国际红十字会的介绍。   我们不应忘记,那是列强环伺,国人深感积贫积弱之痛的时代,理所当然要强调爱国、自强,乃至专有“军国民”,培养尚武精神之课文。但与此同时,仍倡导人类博爱精神,以不亢不卑的态度对待外人,培养宽广的胸怀,而不是片面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第六册最后以一句格言作结:“一国之强弱,视人民之德行”。   对照今世,何其难能,又何其可贵!   6.信仰自由也是重点之一,对佛、道、耶(基督教)、回(伊斯兰)诸教都有介绍,强调宗教平等,不应互相歧视。对于孔子、孟子、老子、商鞅的学说都有简述,并强调儒学不是宗教,老子的学说与道教也不是一回事。这些都只是作为一家之言。此外还有不少课文介绍中外历史人物,领域甚广,既有秦皇、汉武、俾斯麦、拿破仑,又有花木兰、秦良玉、哥伦布、南丁格兰(今译南丁格尔)。从人物的选择来看,体现了多元化的取向,并不一定代表编者的好恶。   7.特别突出完整的公民教育,除了贯穿在课文中的公民精神外,高小《修身》最后一册后半部分,也就毕业班最后学的课文是“共和国公民须知”专题,共五章十五节,大约占半个学期的课时。   1)“总论”给出定义:“公民者,享有公权利之国民也”,并详述公民之资格;   2)“公民之权利”——自由、平等、选举、从政;   3)“公民之义务”——纳税与公债、服兵、守法、教育;   4)“地方自治”——户籍与警察、公益机关、公安机关;   5)“国家之组织”——国体与整体、立法、司法与行政。   当然,小学的科目不仅是国文和修身,应该还有算术、常识(或称“自然”、“博物”,即理化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等。不过我一向认为,国文是奠定青少年文化底蕴和思维能力的决定性科目。这一套国文课本不负所望,深与广都达到一定程度。到五四运动之后,教科书大多改成白话文,但基本宗旨取向,特别是公民教育还是一脉相承。在价值观上所谓传统与西化,自然地融合,似乎不成问题。从《修身》课本的章节看,私德与公义并重,中国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都囊括其中,既讲谦谨、仁爱,又讲坚毅、勇武;既讲孝悌忠信,又讲尊重人权、人格独立,而且调动了古今中外美德表率的各种实例。   可以想见,读完这套书,一个高小毕业生已获得基本文化知识、文字修养、做人的道理,并且具备现代公民的品格和一定的世界眼光。在此基础上,若继续深造,研习一种专业,无需回头再补基础文化课;若无力升学,进入社会,也具备了基本谋生手段,和自学能力。我见到过不少前辈,或是老革命,参加革命前只读过小学;或是后来成为文化界名人的,如大出版家范用、沈昌文等,正规教育也不过小学或初中。但是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即使历经思想禁锢、扭曲的年代,在环境许可时,还是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这固然与他们各自的天分和后来勤奋自学有关,但也是拜那时的小学教育所赐。   这套书是蔡元培任教育部长时主持编纂的。民国建立伊始,立足未稳,即以教育为重。1912年一月教育部即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清朝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同年三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又规定人民有信教之自由。接着,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指出 “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必须从教育宗旨中删去,所以小学废尊孔读经。孙中山也力主此议。由此可见,蔡元培固然主张兼容并包,连辜鸿铭也被延聘到北大教课,但是他主张自由、民主、共和政体的倾向是很鲜明的,唯其是真正的主张自由,也能包容异见。   与此同时,在康有为推动,其弟子陈焕章主持下,掀起了强大的“孔教”运动,声势浩大,形成一次重要的思想较量。后来到1917年新文化运动时期又有一次较量。在那以后,新学开始占上风,“民主与科学”成为知识界的共识。平心而论,就纯学术思想而言,这种复旧的主张也不是全无道理。因为在政权新旧交替中,整个局面是很混乱的。旧的秩序“礼崩乐坏”,而新的道德伦理不可能立即树立和普及。还有不少政客以共和为名,行争权之实,真伪莫辩。所以客观上呈现出来的就是道德滑坡,世道混沌,人伦失范。一部分士人怀念旧秩序,企图从复古中找出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体现在当时的政局上,这种尊孔运动必然符合顽固反对共和的政治势力的诉求。所以,伴随着这一文化上的较量先有袁世凯称帝,后有张勋复辟,及其随后的覆败。百年后的今天又出现尊孔读经之论,又有人提倡定孔教为国教。不知这是与什么样的政治诉求相伴,是耐人寻味的。   诚然,同样的教科书,不一定培养出同样的人,社会环境千变万化,进入社会的人自然也良莠不齐。但是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教育方针的指向至关重要。百年树人,如果十年为一轮,按照这套教科书的基本宗旨奠定一轮轮少年的“读书明理”的基础,今日为生,明日为师,再加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普及,扩大覆盖面,到百年后的今天,人心世道会是怎样景象?还能以中国人“素质不高,因而不适于行民主”为借口吗?公民社会还会那么遥远,甚至不可言说吗?   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极端,强制全民皈依一个十九世纪德国人的学说,这一“全盘西化”未能实现,只生出了与秦始皇相结合的怪胎。方今忽然又强调“文化自主”,回归传统,抵制“西化”。现实中,一方面疯狂拆除历史遗迹,任意涂抹屏蔽历史;一方面又大肆宣扬复古,动辄两千年,甚至五千年。为什么不看看一百年前呢?是不是只有回到完全不知海外有何物的时代才算是中国文化?我常说“愧对先贤”,就是我们没有爬到巨人肩膀上继续向前,而是像俗话说的“狗熊掰棒子”,拿一个,掉一个,永远积累不起来。甚至舎珠玑而拣瓦砾。而曰,向世界弘扬中国文化。其可得乎?   最后要感谢这套书的出版人张立宪先生,他的确做了一件好事。我是从《中国新闻周刊》上才知道其艰难的经过的。《周刊》把他定为年度致敬人物,可谓实至名归。    补充说明:   报刊删改文章,乃寻常事,尽管常常令人不快。但是这次关于“教科书”一文我为什么这样计较?前一说明意犹未尽,再补充如下:   1. 这套书值得大书而特书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民国元年出版的,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套“共和国”教科书,宗旨在于培养“共和国民”,是当时的教育部正式审定的,不是一般的课本。把“共和国”删掉,就抽去了灵魂。我认为“共和国”不应属于敏感词,否则,如何纪念辛亥革命?   2. 我特别注意到该国文课本开宗明义第一课就突出一个“人”字。所以我文章的原题是“百年中国‘人’”,是百年树人,重点是“人”,不是“国”。修改后的题目失去我的原意。幸好编辑配图用了“人”字那一页,有所弥补。   3. 据我了解,这套教科书资料已经散失,并没有现成的完整文本,主编者张立宪在收集、考订、编辑成书方面经过了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这既需要选题的眼光,也需要有理念、有韧性。最后以精美线装的式样面世,也体现了承接出版的星星出版社的品味。我拿到手的,并据以写出文章的,就是这个版本。只是我在文中没有注明出版社。现在把书名连同出版社都改错,同时删去最后我对编者赞许的话,看似细节,却是对原著缺乏尊重,令人遗憾。   4. 我对此文的修改特别计较,还出于对《南方周末》的感情。多年来,我一直是该报忠实读者、不算经常的作者和热心支持者。对于其艰辛历程和许多报人前赴后继的精神一向钦佩,同时也对其苦衷有所体谅,并不苛求。但是我这篇文章所受到的斧钺,超乎常情,即使为了“安全”,也可谓“防卫过当”,其中所透露的一种取向和精神状态令我担忧。方今之媒体,要坚守一种精神、一种优良传统需要胆与识,而使之流失、萎缩、终至奄然,可以在旦夕、无形之间。但愿我的遭遇只是偶然现象,不代表某种倾向。   5. 最后,我要感谢责编刘小磊先生,遵守删改文本必经作者过目之约,使我有机会“讨价还价”,又争取回来一些章句,不至于面目全非。因此文之故,使责任编辑夹在领导与作者之间左右为难,深感歉意。   偶然翻到我2003年在《南方周末》一千期纪念活动时应邀题词,再抄录与此,以表达我的心意:   为民喉舌难,坚持社会良知,合众而不媚俗犹难。   知难而进,不避艰险,锲而不舍,凡一千期,可敬可贺!   书以志盛,并寄厚望。
3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龙应台:我们的中国梦(2010年在北京大学的讲演)
热度 3 dearyajuan 2012-2-6 02:59
龍應台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演講全文 本月一日,龍應台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發表演講「文明的力量:從鄉愁到美麗島」。前一天同一地點,她剛從深受大陸知識份子推崇的報紙「南方周末」手中,接下「二○一○中國夢踐行者」獎杯。 龍應台這次在北大演講,吸引超過千名聽眾。龍應台在演講中回應「南方周末」請她談「中國夢」的要求,侃侃而談一九四九之後,台灣人面對「中國夢」的破滅與轉折,最後期待中國以文明大國的形象崛起於世界舞台。 上周四南方周末以刪節方式刊出龍應台演講內容,引起華文讀者上網尋找演講全文。龍應台得以「解禁」在大陸公開演講,演講內容談及「美麗島事件」等敏感議題卻未遭官方封殺,深具意義。聯合報獲龍應台同意,今天刊出演講全文,以饗讀者。 我們的「中國夢」 第一次接到電話,希望我談談「中國夢」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一千枚飛彈對準我家,我哪裡還有中國夢啊?」 可是沉靜下來思索,一九五二年生在臺灣的我,還有我前後幾代人,還真的是在「中國夢」裡長大的,我的第一個中國夢是什麼呢? 我們上幼稚園時,就已經穿著軍人的制服、帶著木製的步槍去殺「共匪」了,口裡唱著歌。當年所有的孩子都會唱的那首歌,叫做《反攻大陸去》: 反攻 反攻 反攻大陸去 大陸是我們的國土 大陸是我們的疆域 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疆域 不能讓共匪盡著盤據 不能讓俄寇盡著欺侮 我們要反攻回去 我們要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 把大陸收復 把大陸收復 這不是一種「中國夢」嗎?這個夢其實持續了滿久,它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圖騰,也被人們真誠地相信。 倉皇的五十年代進入六十年代,「中國夢」持續地深化。余光中那首《鄉愁四韻》傳頌一時: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那血一樣的海棠紅 那沸血的燒痛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一九四九年,近兩百萬人突然之間被殘酷的內戰連根拔起,丟到了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甚至很多人沒有聽說過的海島上。在戰火中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到了島上的人,思鄉之情刻骨銘心,也是無比真誠的。那分對中華故土的魂牽夢繞,不是「中國夢」嗎? 夢的基座是價值觀 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種「悲憤」的情結中掙扎著,我這代人在他們鄉愁的國家想像中成長。但是支撐著這個巨大的國家想像下面,有一個基座,墊著你、支撐著你,那個基座就是價值的基座。 它的核心是什麼?台灣所有的小學,你一進校門門當頭就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進入教室,簡樸的教室裏面,牆壁上也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萬的「格言」裏找出那個最基本的價值的基座,大概就是這四個字。 小的時候跟大陸一樣,四周都是標語,只是內容跟大陸的標語不一樣。最常見到的就是小學裡對孩子的解釋: 禮,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正正當當的行為。 廉,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切切實實的覺悟。 上了初中,會讀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釋就來了: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仲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顧炎武 「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這些價值在我們小小的心靈有極深的烙印。 二○○六年,上百萬的「紅衫軍」包圍總統府要求陳水扁下臺,臺北的夜空飄著大氣球,一個一個氣球上面分別寫著大字:「禮」,「義」,「廉」,「恥」。我到廣場上去,抬頭乍看這四個字,感覺好像是全臺灣的人到這廣場上來開小學同學會了。看著那四個字,每個人心領神會,心中清晰知道,這個社會在乎的是什麼。 除了價值基座,還有一個基本的「態度」。我們年紀非常小,可是被教導得志氣非常大,小小年紀就已經被灌輸要把自己看成「士」,十歲的孩子都覺得自己將來就是那個「士」。「士」,是幹什麼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篇 我初中一年級的國文老師叫林弘毅,數學老師叫陳弘毅。同時期大陸很多孩子可能叫「愛國」、「建國」,我們有很多孩子叫「弘毅」。我們都是要「弘毅」的。 對自己要期許為「士」,對國家,態度就是「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這是蔣介石的名言,我們要背誦。十一二歲的孩子背誦這樣的句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挺可怕的,就是要你為國家去死。 然而在「國家」之上,還有一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對那麼小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期待,氣魄大得有點嚇人。饒有深意的是,雖然說以國家至上,但是事實上張載所說的是,在「國家」之上還有「天地」,還有「生民」,它其實又修正了國家至上的秩序,因為「天地」跟「生民」比國家還大。  十四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讀到《國語》,《國語》是兩千多年前的經典了,其中一篇讓我心裏很震動: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最後一句,簡單幾個字,卻雷霆萬鈞,給十四歲的我,深深的震撼。 就是這個價值系統,形成一個強固的基座,撐起一個「中華大夢」。 我是誰? 這個中國夢在一九七○年代出現了質變。 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臺灣人突然之間覺得自己變成了孤兒。可是,最壞的還沒到,一九七九年一月一號,中美正式斷交,這個「中」指的是當時的中華民國,也就是台美斷交,中美建交。長期被視為「保護傘」的美國撤了,給臺灣人非常大的震撼,覺得風雨飄搖,這個島是不是快沉了。在一種被整個世界拋棄了而強敵當前的恐懼之下,救亡圖存的情感反而更強烈,也就在這個背景下,原來那個中國夢對於一部分人而言是被強化了,因為危機感帶來更深更強的、要求團結凝聚的民族情感;大陸人很熟悉的《龍的傳人》,是在那樣的悲憤傷感的背景下寫成的。這首歌人人傳唱,但是一九八三年,創作者「投匪」了,歌,在臺灣就被禁掉了,反而在大陸傳唱起來,情境一變,歌的意涵又有了轉換。 你們是否知道余光中《鄉愁》詩裏所說的「海棠紅」是什麼意思? (螢幕秀出中國的地圖) 我們從小長大,那個「中國夢」的形狀,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地圖,包含外蒙古,正是海棠葉的形狀。習慣這樣的圖騰,開始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前面好幾年,我都還有種奇怪的錯覺,以為,哎呀,這中國地圖是不是畫錯了? 一九七○年代整個國際情勢改變,台灣的「中國夢」開始有分歧。對於一部分人而言,那個「海棠」中國夢還虔誠地持續著,可是對於另外一部分人就不一樣了。 夢,跟著身邊眼前的現實,是會變化的,一九四九年被連根拔起丟到海島上的一些人,我的父母輩,這時已經在臺灣生活了三十年,孩子也生在臺灣了—這海島曾是自己的「異鄉」卻是孩子的「故鄉」了,隨著時間推移,無形之中對腳下所踩的土地產生了具體而實在的情感。所以,你們熟悉余光中先生寫的那首《鄉愁》,卻可能不會知道他在一九七二年的時候創作了另外一首詩,詩歌禮讚的,是台灣南部屏東海邊一個小鎮,叫枋寮: 車過枋寮 雨落在屏東的甘蔗田裡 甜甜的甘蔗 甜甜的雨 從此地到山麓 一大幅平原舉起 多少甘蔗,多少甘美的希冀 長途車駛過青青的平原 檢閱牧神青青的儀隊 余先生這首詩,有「中國夢」轉換的象徵意義。但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還有一首我稱之為「里程碑」的歌,叫《美麗島》。 一位淡江大學的年輕人,李雙澤,跟很多臺灣年輕人一樣, 七○年代發現臺灣不能代表中國,而且逐漸被國際推到邊緣,在危機感和孤獨感中,年輕人開始檢視自己:為什麼我們從小被教要愛長江、愛黃河、歌頌長城的偉大—─那都是我眼睛沒見過,腳板沒踩過的土地,而我住在淡水河邊,怎麼就從來不唱淡水河,怎麼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村子裡頭小山小河的名字?台灣也不是沒有大江大海呀? 青年人開始推動「唱我們的歌」,開始自己寫歌。那個「中國夢」顯得那麼虛無飄渺,是不是該看看腳下踩的泥土是什麼樣?他寫了《美麗島》,改編於一首詩,一下子就流行起來,大家都喜歡唱。 《美麗島》真的是代表了從中國夢慢慢地轉型到「站在這片泥土上看見什麼、想什麼」的「台灣夢」里程碑: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 一九七五年,我二十三歲,到美國去讀書,每天泡在圖書館裏,從早上八點到半夜踩著雪光回到家,除了功課之外就有機會去讀一些中國近代史的書,第一次讀到國共內戰的部分,第一次知道一九二七年國民黨對共產黨員的殺戮,才知道之前所接受的教育那麼多都是被黨和國家機器所操縱的謊言,這是一個很大的震撼。十年之後寫了《野火集》,去「腐蝕」那個謊言。 一九七九年,我個人的「中國夢」也起了質變。在中國夢籠罩的臺灣,我們是講「祖籍」的。也就是說,任何人問,龍應台你是哪裡人,我理所當然的回答就是:「我是湖南人。」 這麼一路做「湖南人」做了幾十年,到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開放了,我終於在紐約生平第一次見到了一個真正的「共匪」站在我面前,這個樸實人剛剛從湖南出來,一口濃重的湖南腔。有人衝著他問「你是哪裡人」,他就說「我是湖南人」,問話者接著就回頭問我「你是哪裡人」——我就愣住了。 我不會說湖南話,沒有去過湖南,對湖南一無所知,老鄉站在面前,我登時就說不出話來了。這一輩子的那個「中國夢」突然就把我懵在那兒了,這是一九七九年一個非常大的震撼——原來啊,我是臺灣人。 一起做夢,一起上課 從海棠葉的大中國夢慢慢過渡到臺灣人腳踩著泥土的小小台灣夢,人民在七○年代末八○年代初開始問「我是誰」。八○年代後,臺灣兩千多萬人走向了轉型,自我感覺就是越來越小,什麼事情都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做。所以,臺灣人就一塊兒從大夢慢慢轉到小夢的路上來了,開始一起上八○年代的民主大課。這個民主課程上得有夠辛苦。 《美麗島》這首歌,在一九七九變成黨外異議人士的雜誌名字,集結反對勢力。當年十二月十日,政府對反對者的大逮捕行動開始,接著是大審判。面臨巨大的挑戰,國民黨決定審判公開,這是審判庭上的一張照片: 你們認得其中任何一個人嗎?第二排露出一排白牙笑得瀟灑的,是施明德,他被判處無期徒刑。施明德右手邊的女子是陳菊,今天的高雄市長,左手邊是呂秀蓮,上一任的副總統。 我想用這張圖片來表達八○年代臺灣人慢慢地腳踩泥土重建夢想和希望的過程。如果把過去的發展切出一個三十年的時間切片來看,剛好看到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圖裏有三種人,第一種是叛亂犯,包括施明德,呂秀蓮,陳菊等等,她們倆分別被判十二年徒刑;第二種是英雄,在那個恐怖的時代,敢為這些政治犯辯護的律師,包括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等;第三類是掌權者,當時的總統是蔣經國先生,新聞局長是宋楚瑜先生。從這些名字你就看出,在三十年的切片裡,政治犯上台變成了掌權者,掌權者下台變成了反對者,而當時得盡掌聲以及人們殷殷期待的,以道德作為註冊商標的那些英雄們變成了什麼?其中一部分人變成了道德徹底破產的貪污嫌疑犯。 這個轉變夠不夠大?親眼目睹這樣一個切膚痛苦的過程,你或許對臺灣民主的所謂「亂」有新的理解。 它所有的「亂」,在我個人眼中看來,都是民主的必修課;它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須的實踐,因為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麼再站起來,跌倒本身就是一種考試。所以,容許我這樣說:臺灣民主的「亂」,不是亂,它是必上的課。 表面上臺灣被撕裂得很嚴重,但不要被這個表面騙了。回到基座上的價值觀來看,從前的中國夢慢慢被拋棄了,逐漸發展為臺灣的小夢,然後一起上非常艱辛、痛苦的民主課,然而臺灣不管是藍是綠,其實有一個非常結實的共識,比如說: 國家是會說謊的, 掌權者是會腐敗的, 反對者是會墮落, 政治權力不是唯一的壓迫來源, 資本也可能一樣的壓迫。 而正因為權力的侵蝕無所不在,所以個人的權利、比如言論的自由,是每個人都要隨時隨地、寸土必爭、絕不退讓的。 這是大多數臺灣人的共識。你所看到的爭議、吵架,立法院撕頭髮丟茶杯打架,其實都是站在這個基礎上的。這個基礎,是以共同的價值觀建立起來的。 我有中國夢嗎? 回到今天中國夢的主題,可能有很多臺灣人會跳起來說:中國不是我的夢,我的夢裡沒有中國。 但是,你如果問龍應台有沒有中國夢,我會先問你那個中國夢的「中國」指的是什麼?如果指的是「國家」或「政府」,「國家」「政府」在我心目中不過就是個管理組織,對不起,我對「國家」沒有夢,「政府」是會說謊的。但如果你說的「中國」指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人,這個社會,我怎麼會沒有夢呢?別說這片美麗的土地是我摯愛的父親、母親永遠的故鄉,這個地方的好跟壞,對於臺灣有那麼大的影響,這個地方的福與禍,會牽動整個人類社區的未來,我怎會沒有中國夢呢? 我們就從「大國崛起」這個詞說起吧。我很願意看到中國的崛起,可是我希望它是以文明的力量來崛起的。 如何衡量文明?我願意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衡量文明的一把尺。它不太難。看一個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這個城市怎樣對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對於殘障者的服務做到什麼地步,它對鰥寡孤獨的照顧到什麼程度,它怎樣對待所謂的盲流民工底層人民。對我而言,這是非常具體的文明的尺度。 一個國家文明到哪裡,我看這個國家怎麼對待外來移民,怎麼對待它的少數族群。我觀察這個國家的多數如何對待它的少數——這當然也包含十三億人如何對待兩千三百萬人! 誰在乎「大國崛起」?至少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剛才我所說的文明刻度——你這大國怎麼對待你的弱勢與少數,你怎麼包容意見不同的異議份子,這,才是我在乎的。如果說,所謂的大國崛起,它的人民所引以自豪的,是軍事的耀武揚威,經濟的財大氣粗,政治勢力的唯我獨尊,那我寧可它不崛起,因為這種性質的崛起,很可能最終為它自己的人民以及人類社區帶來災難和危險。 誰又在乎「血濃於水」?至少我不那麼在乎。如果我們對於文明的尺度完全沒有共識,如果我們在基座的價值上,根本無法對話,「血濃於水」有意義嗎? 我的父親十五歲那年,用一根扁擔、兩個竹簍走到湖南衡山的火車站前買蔬菜,準備挑回山上。剛巧國民黨在招憲兵學生隊,這個少年當下就做了決定:他放下扁擔就跟著軍隊走了。 我的父親在一九一九年出生,二○○四年,我捧著父親的骨灰回到了湖南衡山龍家院的山溝溝,鄉親點起一路的鞭炮迎接這個離家七十年、顛沛流離一生的 有任何恐懼。我們這一代人所做的種種努力也不過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將來會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那是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 (二○一○年八月一日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演講全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63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中国梦:大衣哥朱之文
热度 1 yangfanman 2012-1-26 15:43
中国梦:大衣哥朱之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大衣哥的传奇太励志了!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698836.htm
个人分类: 记录社会|9368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梦,中国梦,全人类的梦
热度 3 qyu111 2012-1-12 21:43
我们都喜欢“梦”,因为梦里有我们的理想,梦里有我们的追求。 美国梦 我们喜欢“美国梦”,因为“美国梦”让一个平民成为总统,让一个贫民成为亿万富翁,让一个街头艺人成为世界明星。 可是“梦”毕竟是“梦”,和现实相去很远。美国黑人三千三百万, 150 年来才有一位黑人当了总统,他还不是一个纯血统的黑人。 如果你想实现一个“美国梦”,你就去买彩票。彩票中奖的概率要比你当美国总统的概率大得多。 美国梦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机会,可是这个“平等”机会的结果却是“不平等”。 当刘翔和刘老根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平等”的比赛跨栏的时候,刘老根的“美国梦”大概要等刘翔摔一个嘴啃泥,而且要把腿摔断,才能够实现。美国梦表面上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平等。 中国梦 我们在振臂高呼“中国梦”,可是中国梦究竟是什么? 中国梦是个人的梦?是国家的梦?还是民族的梦? 如果是个人的梦,那这个个人梦是什么?如果是世界首富和总统,那和美国梦一样,对多数人来说,那就是一个梦,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 如果是国家的梦,难道是我们中国人想成为美国,想超过美国,想成为世界老大的梦? 如果“中国梦”就是这样的梦,那我可以移民去美国,因为美国已经是世界老大最强国。 如果是民族的梦,想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强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优生”,让中国人都成为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人。(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6037do=blogid=527852 ) 全人类的梦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也不是一个霸道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和和平的民族。 中国人要实现的是“全人类的梦”。 这个“全人类的梦”就是: 共同奋斗、共同幸福、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和谐梦”! 不要再谈国家梦,国家梦是当今世界不安宁的根。现在要谈的是世界梦。只有当大家都谈世界梦了,民族、国家和个人的梦才可能实现。
4373 次阅读|4 个评论
也评铙毅博文“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热度 17 nipy 2012-1-12 13:03
也评铙毅博文“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也评铙毅博文“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 铙毅教授 1 月 8 日 在科学网上发表了一篇 “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的博文, 得到编辑部立刻精选推荐,在短短几天内,点击已高达一万五千以上,博友推荐人数达 214 ,并有 184 人对此文发表评论(不知是否创纪录了),可见铙毅教授确实提出了一个科学网广大博友非常关心又能引发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反复拜读了铙毅教授的这篇博文,也浏览了对此文的所有评论,经过认真思考,也想谈点看法与铙毅教授和广大博友共同探讨。 关于“美国梦”的分析与提醒 铙毅教授在文中分析美国社会利益驱动、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不公平的人权状况以及对外干涉、谋杀的侵略行径,从而批判了美国推行的所谓普世价值观的选择性与虚伪性,指出了美国的社会体制也并非如有些人想象的是人类最理想高尚的社会制度。由于铙毅老师是一位长期在美国生活、工作并已加入了美国籍的华人知名教授,由他对美国社会实际情况的这些分析,对于现在国内越来越多想往去美国留学、移民,做着追求个人奋斗、个人幸福的“美国梦”的年青人,应该是一付不错的清凉剂,至少可以引发人们对美国认识的多层面的思考! 遗憾的是,铙毅老师没有指出,美国普世价值观虚伪性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阶级压迫。这也可以理解,因为现在中国国内,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也有人,包括有的领导人也在鼓吹普世价值观,并竭力掩盖中国现时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阶级和阶级压迫。 关于美国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 铙毅教授在博文中比较深刻地分析了美国宗教(文化)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负面作用,例如:宗教对西方哲学的影响、对社会道德体系的影响、对政治家政治态度与科学家科学态度的影响、以及由于宗教的征服性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等。 铙毅教授还把美国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对比,指出“ 中国诸子百家的文化根本是优点。孔孟的基本文字也远远优于《圣经》。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根本上优于西方经宗教深刻改变后的传统。中国的诸子百家,是民主、平等、和平、理性的探讨。没有宗教的吓唬人,没有强求他人信自己才能得救,没有故意以谎言、欺骗为基础 。” 铙毅教授似乎是在美国有神论宗教文化与中国诸子百家无神论的传统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点:都提倡民主、平等、和平、容忍..。我认为这有二点值得商榷: 第一、这样的比较,似乎为普世价值观找到了普世依据,实际上,美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诸子百家传统文化产生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社会,他们倡导的民主、平等、和平的本质上是为掩盖阶级矛盾,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 第二、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决不能只讲诸子百家的封建文化,而丢掉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文化,倡导大公无私、集体主义、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和价值观,这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毛泽东时代是已经基本形成了的,它不仅吸收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也吸收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是斩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所以,如果要比,应该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与以美国宗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相比,才能比出本质的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讲,铙毅教授所说:“ 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科学、教育很多方面还落后于西方 ”的说法,也是可以质疑的! 关于“中国梦”的道路和思考 铙毅教授在博文中关于“中国梦”问题有以下表述: “ 我认同的“中国梦”是在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源基础上,结合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程。一个世界大国、一个有悠久文化的民族,在外敌侵略的情况下,经过特定历史阶段,形成了我们不同于美国脱离英国和欧洲的建国史和精神文化。 ” “ 百年来,我们多方寻找、学习、探究现代中国的道路。在震撼中,我们曾经幼稚盲从、曾经病急乱投医,把国外起源的多种主义不假思索地拿来。我们犯过极其严重的错误、也犯了罪。 ” “ 中国还有很大的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科学、教育很多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尚未通过艰难的国家稳定体制之坎,既有勇气问题,也有具体怎么过的问题。但是,中国已经从近代最严重的外忧内患(日本入侵、文化大革命)中走出,不可能再陷入 1840 到 1940 年代的百年黑暗 。 ” 铙毅教授抱着关心祖国发展的良好愿望试图探索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吸取西方文化形成中国特色优良文化以推动中华民族复兴,这种积极态度应该充分肯定。 但铙毅教授在分析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进程中,只字未提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似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都不存在了,不仅如此,在铙毅教授编织的中国梦的描述中,这段历史,成了“幼稚盲从、病急乱投医,把国外起源的多种主义不假思索地拿来。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也犯了罪。” 并把文化大革命视作中国近代最严重的内患与日本入侵为最严重的外侵相提并论。可见,铙毅教授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时代是持基本否定的态度。相对于毛泽东时代,铙毅教授对改革开放的 30 年还是比较肯定的,他指出:“通过中国人民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不仅远离经济崩溃的边缘,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起飞” 由此可见,铙毅教授所设计的从美国梦到中国梦的基本思路就是:以几千年前孔孟之道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利用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创造的大好形势,吸取美国西方文化中的精华进一步推行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现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我实在难以认同铙教授的这些观点与思路。因为: 第一、讨论近百年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与趋向,无论如何不应挖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强大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历史事实,这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第二、现代中国的发展不能以几千年前诸子百家的封建主义文化为根基而应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 第三、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发展是在毛泽东时代艰苦奋斗打下的基础,也是后继各代领导仍在一定程度上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取得的,而三十年以来私有化发展、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社会道德沦丧等严重问题恰恰是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毛主席革命路线所致。 所以,我坚持认为,现代中国的真正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并不在于去过多宏扬几千年前诸子百家的封建主义文化和吸取美国资本主义宗教文化,而关键在于真正坚持毛泽东思想指导,大力发扬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化!实际上,毛泽东思想历来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决不会排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中一切优秀的、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东西! 有关链接: * 我为什么崇敬毛泽东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329359 * 关于如何评价文革的一些思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386308 * 关于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改革的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507481 * 试论社会文明的两面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468934 * 我对现时官场腐败问题的思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302225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5049 次阅读|18 个评论
饶毅是块“滚刀肉”
热度 28 qiaoqiao1980 2012-1-9 12:23
滚刀肉,一般来是称呼那些我行我素、不理会别人看法的人,多为贬义,因为常常这样的人更爱占便宜。昨天,饶毅老师写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从“美国梦”到“中国梦”:回国五年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527118 ,可以看出饶毅老师被自己的信仰所逼问,是一块不同寻常的“滚刀肉”。 对于饶毅老师,还有施一公老师,为什么回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使科学网上的各位博主也为这些区别有的时候也是吵的不可开交。当然,这也为我们丰富了很多写博客的素材。饶毅老师的这篇博文,给出了他的更多的看法,以及他自己的心灵路程。从文章中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很坚定的行路者,同时也正在成为一个开拓者。他非常高兴能够回来参与中国进步的推动。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即使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也是我不支持也非常赞同的原因。 科学网上的很多博主实际上都是不支持饶毅老师回国的,这是从他回国那天起就存在的基调。当然,这种不支持不是针对饶毅老师本人的,而是因为当下的局势。在饶毅老师的这篇博文中,很多言论是典型的,我觉得有必要再说一些,有些是赞同的,有些是不赞同的。毕竟,饶毅老师也已经回国五年了,不管是他本人,还是我们,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今天中国的境况不是比五年前更好,而是更糟糕了。饶毅老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的践行者,但是我们也都感受到许多问题不是理想所能解决的。而且,从饶毅老师的言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考者,但是许多方面并没有涉及根本。 一 饶毅老师对于中国的未来过于乐观 饶毅老师的乐观态度基于过去中国的成长,这一点杨振宁先生也是如此。很显然,这种乐观是没有道理的。从历史上来看,一个国家在上升的进程之中总是显得如此的美好,以至于很多当政者以及老百姓都认为可以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这种新的进步的可能性是如此之小,其比率基本上可以忽略。像美国那样,在已经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更加开创出全新局面的实际上是很少的。 当前的中国,我们有希望是应该的,但是乐观是不足取的。因为不但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概率很少的事情,同样中国的现状也是我们不乐观的根本原因。虽然像我这样的,也希望中国能够走出一个不一样的成功出来,但是我知道希望渺茫。当我们对于这个道路进一步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意识的, 更加美好的社会对于个人的要求就会更高 ,而这近乎于在当前的中国社会是不肯能的。糟糕的应试教育已经杜绝了中国社会向更加高级的形式发展的可能。所以,对于我来说,如果一个人不去考虑教育的进步而乐观于中国的进步,我认为是胡说八道和一厢情愿而已。 让社会更加美好,制度和人需要共同的进步。那种把人和制度分开的观点没有意义。 对于中国未来的百年,我采取的是一种悲观的态度。我相信中国将会进入一个长期的滞胀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完成一个漫长的启蒙过程。如果上天真的优待中国,那么也许百年以后中国会找到自己的新的道路。 二 知识分子的责任 知识分子有三种责任,开启民智、批判现实和赞美真理。在未来的百年时间,将会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夺回话语权的过程。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是,在过去的两百年间,中国的知识分子虽然在中国的进步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这种努力依然不足。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尽到知识分子的责任,更多是丧失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风骨。到了今天,这个问题尤其严重。 虽然,今天的知识分子比以往更多,但是更多的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担当。记不清楚知识分子是个什么东西,也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 知识分子的迷失是中国的最大问题。 开启民智是知识分子的最根本的职责所在。在近代文明之中,理性、科学、平等乃是民智的根本。知识分子要视教书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合理的思考问题,不偏见。宣扬科学的价值,不偏信。思考平等的制度基础,不偏听。 三 改造中国的两种进路 今天的中国问题在于国家主义,从而导致社会主体的失落。中国的知识分子既应该在中国国内为进步实践,也应该在国外为进步思考。我相信,在未来的百年,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两种进路的。当中国政府保守的时候,更多的知识分子应该离开中国,在国外进一步思考中国的未来。而当中国政府进取的时候,更多的知识分子会在中国,参与中国的进步。我相信这是必然的。 中国的问题,绝对比饶毅老师在文章中要考虑的多。相对于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风骨,饶毅老师更像是一块“滚刀肉”。朝堂之上,和朝堂之外,究竟有多大的区别呢? 有科学信仰的人,应该把科学的进步视为根本,而不是国家。 四 “中体西用”是一个错误理念 中国要想有新的进步,我相信就必须要取消中西的这种区分,因为没有任何必要。可以说,这种中体西用的观念已经有近二百年了,实际上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的进步,完全是一种误导。我们看待文化的根本是真善美,符合这三者的就是好的,不符合的就是坏的。尤其到了今天,中西之分没有意义。我们可以说现实中一些是中国的,也可以说一些是美国的,但是历史是所有人的。敝帚自珍的人不会有真的进步。 中国不会成为一个美国式的国家,这是必然的。中国有中国的现实。而今天一个很荒谬的逻辑,就是中国政府虚幻了一个未来的敌人,一方面拿着西方文明的干货,另一方面却不愿意承认更多的东西。 人类的历史是所有人的历史,历史的文明是所有人的文明。 只有一个开放的国家,才会真的强大。美国之所以取得新的进步,就是他融合了欧洲的文明,更发现了自己的进路。中国想更加强大,首先我们要有一颗开放的心,一颗真诚的心,一颗追求真理的心。
个人分类: 心智之旅|10330 次阅读|90 个评论
[转载]“永远不要放弃你的理想,不要为一时的得失所迷惑”
dongzg101 2011-11-28 23:50
“永远不要放弃你的理想,不要为一时的得失所迷惑” 杨乐院士:学习成才要像跑一场马拉松 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在一起研讨。 在外界眼中,而今已经72岁的杨乐“年轻得不可想象”。 他成名太早了,他在“科学的春天”跻身时代的学术明星谱,同时期出现的那串闪光的名字——华罗庚、陈景润、钱学森、邓稼先在当年人们的印象中已是一部翻阅已久的厚重大书。 他的一生似乎被传奇与幸运之神所笼罩。 初中立志一定要把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理写在未来的数学书上,20多年后,他和同事张广厚的成果被国际上称为“杨—张定理”。 高中时,他在书皮上写下“中科”二字,而今与中国科学院已携手走过半个世纪,他曾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年龄最小的学部委员(院士),出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掌门。 然而,杨乐更愿意将此解读为理想与坚持的历程——“我把我的一生献给了数学研究事业。” 杨乐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放弃你的理想,不要为一时的得失所迷惑,这样才会不负此生。” 在这背后,很多场合,杨乐则会和年轻人分享和强调华罗庚的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中学阶段做了上万道数学题 杨乐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这个长江边上的城市“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自古大家辈出,更有清末状元张骞办教育兴工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杨乐中学就读于江苏省南通中学,这所当地最好的中学被人称作“省中”,简洁中保持敬意。 记忆中,那里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独立设置的理化实验室,这样的条件当时即使在大城市也不多见。 其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整个社会一片欣欣向荣。1952年,第一次全国大学招生统考的消息传出,让刚从懵懂中走出来的杨乐隐隐感受到了国家对人才急切需求的信号。 杨乐的记忆中,中学的科目教学进程都很慢,上课认真听讲,当堂便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每次老师都会布置4~6道作业题,他常常课间10分钟就能完成。 这给杨乐课后留下了大量时间,家里哥哥姐姐留下的数学参考书不少,杨乐开始大量做课外习题。攻克一道道难题,自信心不断增强,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网络上广泛流传着杨乐的一段传奇——中学阶段做了两三万道数学题,杨乐坦承,自己没有专门统计过,“但肯定过万了。” 勤奋的学习精神给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他曾深有体会地说:“杂技演员走钢丝的本领,是长年勤学苦练的结果。要想靠小聪明侥幸获得成功,那只能从钢丝上摔下来。” 初三时,杨乐找来全国大学统考的数学试题,发现只有一道题不会做,估计考个70分以上没问题——在当时,这样的分数足够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杨乐有了一个朦胧的想法:以后进大学读数学系,并且一辈子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当时,杨乐已经听说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最高的学术机构,其中的数学研究所就是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听说了在那里工作的华罗庚。 高一时,发了新的教科书,杨乐用漂亮的画报纸包上书皮,悄悄地在书皮上写下了“中科”两个字,憧憬今后进入中国科学院专门从事数学研究。 多年后回顾这段往事,杨乐笑言,之所以当时没有直接写上“中科院”,是怕同学看到后笑话,其含意成了隐藏在那个14岁少年心中的秘密。 杨乐高中的后期,“向科学进军”风靡全国,在中学校园里,“课外小组”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 杨乐选择了数学小组,并很快成了小组里的“小先生”。每周一次,这个班上年纪最小的中学生走上讲台,面对40多名同学,连续开讲10多次,内容还都是课堂的延伸。 半个世纪后回眸,杨乐笑言当年是“强出头”,但更充满回味,“讲出来让别人听懂比单会做要求高得多,而这也让自己受益终生。” 兴趣的培养 关键看中学 数学之外,乐趣不少。 杨乐初中时常常打乒乓球、高中踢足球,也曾因年少激情,和同学一夜急行军走上10多里路。 春假和秋假的远足,在少年杨乐的心中看得很重,南方多雨,出发前一两天早晨起床就赶紧看天气,有了变天的征兆,不由平添几分惆怅。 每两周左右,杨乐还会跟着家人去听一次京剧,至今说起蒋干盗书、刘备招亲等三国戏的脸谱、服饰、唱腔,杨乐依然记忆犹新。 “兴趣是不是天生的?”与青年人接触时,杨乐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他的回答总是十分肯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在杨乐看来,专业上要创新,必须要有强烈的兴趣,而培养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下点工夫,经常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接触”。原本不懂的地方,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就了解了,弄懂了,兴趣也会随之一点点地增加。 杨乐说,兴趣的培养,关键看中学。 他现身说法,“我对数学的兴趣也不是天生的,小学时也不是很好。”至于家学,杨乐的父亲曾师从过当地一位名家——之江大学教授徐昂,不过研修的是文学。 改变从杨乐上初二开始。 当时新添了代数与平面几何两门课程。代数课里,用英文字母可以表示数,数字与英文字母构成了代数式,并且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这让杨乐感到十分新鲜——只要设未知数便可以列成代数方程,小学算术中需要绕来绕去的鸡兔同笼一类的问题,变得简单而规范,杨乐一下感受到了“代数的威力”。 平面几何课上极其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有趣的几何图形同样深深地吸引着杨乐。 正是从那年秋天开始,杨乐在这些过程中感悟、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真正开始了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学习成才要像跑马拉松 除了兴趣,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还想与后辈们谈谈理想与坚持。 “今天的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理想,想考名牌大学、找份好工作,整个社会过分谈钱。”杨乐说得一针见血。 杨乐说,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算起来依然不足,“中国应该对世界作更大的贡献”。 杨乐把目光投向今天的中学生。 他曾算过一笔账:博士毕业到成为一名专门人才,大约要经过8~10年的努力,如果从中学毕业算起,4年的本科,6年左右的硕士博士,加起来差不多20年时间。 阅历经年,杨乐感慨,“努力几个月半年,很多年轻人可以做到,但是20年的奋斗,期间面临身体、家庭、婚姻等重重考验,没有一个理想的支撑,没有雄心壮志是很难实现的。” “陈景润并不是数学天才!他是在对数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前提下,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最终攀上世界数学研究的高峰的。” 杨乐拿自己昔日的同事陈景润举例,陈景润当时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仅演算草稿就装了几麻袋。 上个世纪50年代,杨乐进入北大。记忆中,每天早晨饭厅刚一开门,同学们买上简单的早餐,就是一碗粥,一分钱咸菜,一个馒头或者窝窝头,边吃边走,到了阅览室找到一张空位置,如果稍微晚几分钟就没有空位置,星期天也不例外。 社会上都认为华罗庚是天才,杨乐则记起了钱伟长曾讲过的华老的一段轶事。钱伟长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来了,曾被认为是当时清华最用功的学生,后来他发现华罗庚比他每天起床时间还要早,更用功。 杨乐勉励当代的中学生,“学习成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只奋斗一段时期,而要像跑马拉松一样,坚持不懈,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03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骆家辉的美国梦和饶毅的中国梦
热度 5 dongzg101 2011-8-17 21:04
骆家辉的美国梦和饶毅的中国梦 已有 278 次阅读 2011-8-17 17:57 | 个人分类: 心智之旅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骆家辉 中国梦 美国 今天发生的事情可以肯定是将被记入中国教育和学术的史册的,饶毅先生院士评选第二轮出局并声明不再参加院士评选。很显然的是,饶毅先生在内心中是不希望来参加这样的院士评选的,而且从他以前的博文中也可以看到他是从内心中不认可中国的院士评选和院士水平的。他能够来参加评选应该是为了应付局面的,毕竟这个东西虽然饶毅先生不喜欢,还是让很多人垂涎的,饶毅先生如果成为院士不仅他自己会得到好处,许多人也会得到很多好处的。这让我和前几天美国大使骆家辉的就职联系在了一起,骆家辉虽然具有华裔血统,但是从骨子里相信的都是美国的价值理念的,是不屑于中国的想法的。骆家辉有着自己的美国梦,饶毅也有着自己的中国梦,也都在为捍卫自己的梦而奋斗。 虽然我不赞同饶毅先生的爱国方式,但是他的才识和品德的确令人佩服。他的身上显现了一种特别少有的中国文人式的风骨,这在今天已经特别的少见了。经过两百多年的折腾和磨难,中国的知识分子早已没有了传统文化中的精气了。 今天的中国已经再一次的完全了陷入了权力迷思,令人遗憾但是几乎是必然的。没有来自于内心的觉醒,历史就只会不断的重复。尤其是最近三十年的发展,有得有失,机会弥足珍贵。但是,有些人却只承认成就,否认缺点,掩盖错误,甚至堂而皇之的说问题是发展带来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要去管问题,只要向前发展,问题就会自然的消亡。这样的荒谬逻辑都会拿到明面上理直气壮的说,我们还能够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不能够坦然的面对问题和错误,只能陷入死亡的泥淖之中。 骆家辉是一个美国人。他的今天的成就是美国给予的,所以自然相信美国的价值理念。这没有任何问题。在美国,连黑人都已经成为总统了,华裔成为州长和大使也不令人奇怪。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完全的不同于那些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他的存在逻辑更加的不去注重历史的东西,而是美丽的梦想。骆家辉和今天的黑人总统一样都成了这个梦想的漂亮注解。 饶毅先生也有着自己的中国梦,而且非常的深刻,这从他的过往和行为都可以看出来。我相信他是觉悟的,而依然做了这样的选择,唯一的解释就是那个他心中的梦太美好,值得他去付出。说句心里话,饶毅先生如果能够离开中国,我相信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很显然他的内心中支持他去做去说的东西是他根本难以解脱的。这让我又想起了束星北先生的遭遇,希望饶毅先生不会成为第二个束星北。 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太多的悲情,这从屈原先生跳到汨罗江中的时候,就几乎成为了一种中国文人的主调。越是热爱国家的知识分子,而往往越会陷入这种悲情之中。这真让人难以说明。可以肯定的是,饶毅先生的中国梦注定是破碎的,他的梦只能留在自己的心中了。
1502 次阅读|9 个评论
骆家辉的美国梦和饶毅的中国梦
热度 12 qiaoqiao1980 2011-8-17 17:57
今天发生的事情可以肯定是将被记入中国教育和学术的史册的,饶毅先生院士评选第二轮出局并声明不再参加院士评选。很显然的是,饶毅先生在内心中是不希望来参加这样的院士评选的,而且从他以前的博文中也可以看到他是从内心中不认可中国的院士评选和院士水平的。他能够来参加评选应该是为了应付局面的,毕竟这个东西虽然饶毅先生不喜欢,还是让很多人垂涎的,饶毅先生如果成为院士不仅他自己会得到好处,许多人也会得到很多好处的。这让我和前几天美国大使骆家辉的就职联系在了一起,骆家辉虽然具有华裔血统,但是从骨子里相信的都是美国的价值理念的,是不屑于中国的想法的。骆家辉有着自己的美国梦,饶毅也有着自己的中国梦,也都在为捍卫自己的梦而奋斗。 虽然我不赞同饶毅先生的爱国方式,但是他的才识和品德的确令人佩服。他的身上显现了一种特别少有的中国文人式的风骨,这在今天已经特别的少见了。经过两百多年的折腾和磨难,中国的知识分子早已没有了传统文化中的精气了。 今天的中国已经再一次的完全了陷入了权力迷思,令人遗憾但是几乎是必然的。没有来自于内心的觉醒,历史就只会不断的重复。尤其是最近三十年的发展,有得有失,机会弥足珍贵。但是,有些人却只承认成就,否认缺点,掩盖错误,甚至堂而皇之的说问题是发展带来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要去管问题,只要向前发展,问题就会自然的消亡。这样的荒谬逻辑都会拿到明面上理直气壮的说,我们还能够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未来么?不能够坦然的面对问题和错误,只能陷入死亡的泥淖之中。 骆家辉是一个美国人。他的今天的成就是美国给予的,所以自然相信美国的价值理念。这没有任何问题。在美国,连黑人都已经成为总统了,华裔成为州长和大使也不令人奇怪。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完全的不同于那些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他的存在逻辑更加的不去注重历史的东西,而是美丽的梦想。骆家辉和今天的黑人总统一样都成了这个梦想的漂亮注解。 饶毅先生也有着自己的中国梦,而且非常的深刻,这从他的过往和行为都可以看出来。我相信他是觉悟的,而依然做了这样的选择,唯一的解释就是那个他心中的梦太美好,值得他去付出。说句心里话,饶毅先生如果能够离开中国,我相信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很显然他的内心中支持他去做去说的东西是他根本难以解脱的。这让我又想起了束星北先生的遭遇,希望饶毅先生不会成为第二个束星北。 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太多的悲情,这从屈原先生跳到汨罗江中的时候,就几乎成为了一种中国文人的主调。越是热爱国家的知识分子,而往往越会陷入这种悲情之中。这真让人难以说明。可以肯定的是,饶毅先生的中国梦注定是破碎的,他的梦只能留在自己的心中了。
个人分类: 心智之旅|4703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中国梦
entangle 2011-6-14 11:30
中国梦 2010/12/5 经常听说 American Dream ,也不知道具体是啥,一查维基百科,上面还真的有。 “ The American Dream , sometimes in the phrase "Chasing the American Dream," is a national etho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which freedom includes a promi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prosperity and success. In the American Dream, first expressed by James Truslow Adams in 1931, "life should be better and richer and fuller for everyone,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according to ability or achievement" regardless of social class or circumstances of birth. ” 我们偌大一个中国,应该也有中国梦啊,仔细想想,没有像美国梦那样可以成为现实的为人所共识的,反倒是我能想到的中国梦就是生在有权有势的家庭,然后就没了,至于穷人,所谓的中国梦就是成为美国人,这个梦可能对很多人都是一样的。如果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知道还有这么一个选项,我也会走同样的路。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不管别人怎么宣传,美国的独立和民主自由确实是有保障的,而且写入法律的人人生而平等并不只是写来玩的,虽然仍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平等,总体而言,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美国梦的权利。 对于目前的国人来说,最为成功的不是当官,也不是有很多钱,这些都只是手段,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移民美国,越来越多的裸官、越来越多的出国旅游不再回来的官员向我们展示着美国的魅力,以至于他们可以放弃享用不尽的权力和金钱,而选择在美国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类人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不可能成为我们的梦想,因为这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现在的中国,只要你爸是李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摆平的,而移民美国这点小事,当然不值一提了,投资移民只需 100 万美元。 我要说的是普通人的中国梦。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对自己的最大利益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不是靠遗传,而是靠自己的努力。 看看 XXX 英语培训的资产你就可以大概知道目前出国的热潮了,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上其他英语培训学校或者不上培训学校的,每年出国读书的人就不少,更不用说出去做博士后的了。有一个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回国不到 10% ,绝大部分选择了留在了美国。 那些留在美国的人就能生活的很舒服吗?不一定。有博士学位的中国去餐馆做工或者去干体力活的人也不少,但是他们仍然选择留在美国。美国依然有或隐或现的针对华人的歧视,但是他们依然选择呆在那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不是他们,但是我知道他们都是聪明的人,他们这样做自然有他们的理由。 有一种说法就是回国的哪一部分人中,绝大部分并不是因为他们想回来,而是因为在美国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回来。当然,也有在美国混的很好的回国的,不过,他们为什么会回来我也不知道。他们也是极端聪明的人,他们这样做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我一直在想,我这一辈子究竟要追求些什么?但是看到后来,我想我这一辈子在中国只要好好地活下去就算是成功了。看看每天有多少人被埋在煤矿下面,有多少人在走路的时候被撞飞,有多少人坐在家里的时候被火烧死,诸如此类的。最为可拍的是无缘无故的消失的人。于是就想,能够终老就算是成功了。虽然呼吸着浑浊的空气,吃着地沟油、死猪肉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依然希望自己一辈子不横死,这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在想中国有一天能够成为世界强国,后来我一想,我们想在不已经是世界强国了吗? GDP 仅次于美国,而且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超过美国指日可待。而且,我们还拥有最多的美国国债,他要不听话咱们就让他丫的还钱,还不上就扣他丫的土地。为什么我们国家最为聪明的或者最有权有势的那一批人还是会选择离开呢? 从中国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开始到现在,中国已然成为金牌大国,不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都是金牌榜第一,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的强大。我们有了原子弹,有了氢弹,有了卫星,甚至我们还有了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虽然其核心技术不是我们的),我们所做的已经证明了我们中国人可以强大起来,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要选择离开呢? 有一个意见是建国这么久的教育的成果竟然还比不上八年西南联大所培养的人,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的一种说法,我个人是不太同意的。因为西南联大其实也没有做什么,正如我以前所说的那样,西南联大所做的也就是引入一些海归,翻译些海外教材,派出些留学生而已,这也是目前我们所有的大学正在做的,只不过现在的人做的没有那么纯粹,而且,现在派出去的学生也有取得优异成果的,只不过他们没有选择回来而已,如果不信,你去美国的顶级大学的教员那一项下面去看看,有多少人是在中国大陆获得本科学位的。西南联大与现在的大学相比的唯一的优点就是那时派出去的学生有不少都回来了,而且他们回来的时候马上就可以发挥他们所学,而不像现在不出名的海归回来只能跳楼或者被穿小鞋的。 我是一个悲观的人,我也知道所有一切都是需要争取的,任何当权派都不会主动地把本该属于别人的东西归还给别人的。如美国的黑人平等并不是白人主动归还的,新中国的政权并不是国民党主动让贤的,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争取。只不过现在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于是,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有选择的人,就选择了离开。 我觉得像我这种是最为悲剧的是知道了一些东西,自己却无法去改变。有时候我甚至在想,我还不如一辈子在我家那个小村子像我父母那样就好了,娶妻生子,种地打工,养活自己和家人就好,虽然那种情况下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玩电脑,见识这么多,可是,这些东西给我带来的快乐甚为有限,相反,给我带来的痛苦更多。 有很多时候,我甚至希望自己一无所知就好了,我闭上眼睛,就看不到这一切了。 但是,人是不可能回到过去的,我必须要面对我现在所需要面对的一切。 可是,我的中国梦又是什么呢?
个人分类: 成人礼|1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请给我们一个“中国梦”
alick1 2011-5-24 20:12
我在《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里反复讲要“藏富于民”。各位,请想想看我们的日子到底难在哪里?你知道吗?去年有人出了一个报告,说中国有1/3的GDP是隐性收入,数字高达9.26万亿。你能想象到的灰色收入可能都在里面。“夜总会小姐唱个歌也能创收好几倍”,我们是这么看问题的,你知道吗?各位想想看,一个社会如果成了这样,你不感到痛心吗?所以9.26万亿已经不是灰色收入的问题了,而是说整个社会在改变。你有没有想到一个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出来了。这个隐性收入代表的是什么?是整个社会的阶级固化。《人民日报》去年登了一篇文章,我觉得写得非常好,也非常让人痛心。说的是在封建时代,整个社会是上下流动的。六部官员哪里来的?贫穷子弟十载寒窗,考上秀才、举人,进士及第之后一步步升上来做官的。这个历史传统到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今天辛辛苦苦念完北大、清华、复旦出来,薪水一个月两千块,还比不上夜总会小姐。这对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颠覆有多大,你知道吗?过去是透过所谓寒窗苦读来出人头地,今天靠什么?投机倒把。今天的问题,我觉得最基本的根源不是人心变得坏了,而是整个社会阶级固化的结果。我们的年轻人再没有出头的机会了。我请问你,80后、90后,你们大学毕业的时候你想做什么?你找到的工作,两三千块一个月,而且搞不好还要做一辈子。当你对整个社会的阶级固化感到绝望的时候,前面说的现象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你会发现灰色收入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搞不好你就没有房子、没有车子,老婆都娶不到。那灰色收入怎么来呢?那就是晚上经常到夜总会,上电视非诚勿扰,等等。灰色收入是阶级固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如何解决阶级固化?一定要给老百姓机会。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美国留学,甚至愿意留在美国,为什么?你觉得美国好吗?美国不会比中国精彩,我就非常不愿意到美国生活。但是美国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美国政府可以非常骄傲地告诉任何人美国梦。像奥巴马这样父母离异的黑人也然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任命了一个商务部长骆家辉,是第三代移民,父母是从在餐馆洗盘子开始的。还有朱棣文,也是留学到了美国之后留下来的,最后成了能源部长。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奥巴马你什么身份?朱棣文、骆家辉你什么身份?完全没有家庭背景。你们凭什么成功啊,就是因为美国社会给了每一个人美国梦。什么叫美国梦?不是给你更多的薪水,不是给你一个灰色收入的空间,而是什么呢?给每一个人希望。你只有给每个人希望,每个人才有创业的机会,才有这种激情能够把每一份事做好,因为他有一个梦,他认为几十年之后他可以变成奥巴马,他可以变成朱棣文、骆家辉。你觉得今天我们中国有这种机会吗?年轻的朋友,你们去公务员团队做事,你觉得你可以到朱棣文、骆家辉的水平吗?有这种可能吗?没可能。所以我想通过灰色收入告诉我们老百姓一句话,灰色收入跟这一切的问题所象征的是我们缺乏中国梦。如何改变社会的结构?让这个社会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个立足点的平等?在这个立足点平等之上,每个人凭着个人的聪明才智,争取到你所能争取到的最高境界?其实这并不难,只是我们目前的政策推动都不朝这个方向走。我们没有给这个社会建立起一个好的价值观。老百姓不再感觉到有中国梦了。中国梦有多重要,你知道吗?我们每年税增长20%以上,这些钱如果能用在刀刃上的话,就能够帮助老百姓完成中国梦,你知道吗?我们浪费这么多钱做了什么了?我们用在各地大规模的低效率的基础建设上,搞的各地财政是连年赤字,甚至还不起钱都有可能。你没有替老百姓创造一个中国梦,低效率的浪费掉钱了。各位,我尤其想告诉我们官员,你知道最让我痛心什么吗?投资的失误。这种投资的浪费,是千亿、万亿的浪费。如果当初肯听我郎咸平一句话,四万亿你不要投给什么基础建设,你给我们所有民营企业三年免税多好,想想看,他们负担了全中国90%的雇佣量啊。你三年免税了,赤字怎么办呢?财政窟窿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国有企业不准搞房地产,像什么中粮,你不搞粮食你搞什么房地产,不务正业。这些国有企业不准做这种旁门左道的事,你所有利润全部上交,不准买地皮,全部补充财政窟窿。三年免税,各位晓得能创造多少财富吗?这个免税你晓得有什么用处吗?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啊。你的财政收入投到正确地方之后,大家发现投资企业能够赚大钱,很多人就愿意在这方面发展,而不会说投资环境那么恶化,又不赚钱,干脆炒楼、炒股算了,是不是?各位想一想,这样子是不是对的呢?今天我们这一切问题,是我们缺乏中国梦。灰色收入等等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靠什么解决?这需要靠一个更优良的税收的使用来解决,给每一位朋友创造个中国梦。 来源: http://langxianpingblog.blog.163.com/blog/static/82212726201142344646382/?touping
个人分类: 人生真谛|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中国梦:从贫民草根到网络走红?
zft2000 2011-5-11 10:50
新中国梦:从贫民草根到网络走红? 郑风田 丁冬 摘 要:受进入门槛、资源分配、阶层固化等因素制约,当代贫民草根摆脱他们底层身份的路径愈来愈少。网络走红改变了一部分有才华贫苦草根的生活,但网络不应该成为贫民草根走向成功的依赖途径,更多的人需要通过踏实工作和勇敢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此同时,对于成功的标准,网络时代年青人的独特见解值得称道。 关键词:草根阶层、成功、网络 由贫民草根一夜之间变为明星富翁是很多人的梦想,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有勇气有魄力,这个梦想就不难实现,然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到来,“白手起家”的机会已经明显不如20世纪那样遍地都是,我们不得不为当代的草根阶层担心:在当然社会阶层固化明显的前提之下,成功似乎会离贫民草根越来越远。 近些年草根阶层传奇成功的路径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走寻常路线,靠着自己的辛苦努力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然后借助合适的市场时机创业,实现利润翻倍,这类人比较沉默,很难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另一类则是借助网络媒体来完成自身人生的转变,例如旭日阳刚、芙蓉姐姐、奥巴马女郎等网络名人,他们通过走红网络而名利双收。 创业者们的辛苦自不必多言,一直在践行着“天道酬勤”这句古训,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创新、行动果断、百折不挠、能很快的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大多数人有着技术工作经验,例如百度总裁李彦宏,创业之前在技术岗位上甚至做出了重大发明。相比较于创业者,借助于网络一夜走红的草根明星的经历更为符合“传奇”的要义,也更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点。试想,在民工组合“旭日阳刚”走红之初,其演唱视频获得了几十万次的网络转载,大量的媒体记者进行跟踪报道,还有什么样的新闻能达到这样的传播效果?或许连中美首脑互访这样的新闻事件都难以企及。 草根出身的明星大量出现无疑预示着中国泛娱乐时代的来临,这些草根明星大多富有才华,善用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抓住机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网络走红的草根明星,大多摆脱不了“炒作”或者“被炒作”的嫌疑。毫无疑问,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得信息成本迅速下降,而贫民草根作为理性人,面对极低的成本之下可能获得的极高收益,都会有“炒作”的激励与冲动,况且在网络受众之中,的确存在着由大量怀有猎奇或窥私心理之人员构成的庞大需求市场。从新制度经济学家戴维斯和诺斯的观点来看,炒作是互联网技术革新的外部性带来的产业,近年来,更是出现了“长尾经济学”和“注意力经济学”,前者关注于信息时代的传播成本之低,而后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取代信息成为了稀缺资源。 其实,类似炒作以期获取名利与成功的例子自古就有,并非今人首创。姜子牙直钩钓鱼,陈子昂闹市摔琴,唐代卢臧为求入朝为官而故意隐居终南山。古人为何这般?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或者用经济学的语言:人才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网络媒体的炒作放大了信息传递的增益效应。由于媒体与受众之间信息不对称,该种条件下的信息传递极易造成信息扭曲,这就导致很多网络事件事后证明都是虚假不实的。凯恩斯在其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选美论”:假设有一个比赛,要求参赛者从一百张照片中选出最美的六张,选择结果与全体参赛者的平均爱好最为接近的选手将获得奖金,在这种情形之下,每一个参赛者都不会选自己心里认为最美的六个,而会选他猜测别的选手认为最美的六张。选美理论被认为符合羊群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依靠其他人的行动进行决策,这样一来,选美的最终结果很可能是选出一张很丑的照片,亦即个人理性行为导致整体不理性。如此,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很多网络草根红人昙花一现后的迅速沉寂、很多草根事件事后被证明是虚假的。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知道一些网络事件是虚假的,为什么那么多媒体(甚至包括知名媒体)会采用这一新闻素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不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吗?答案在于媒体也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在这个浮躁逐利的时代,新闻真实或许并不是媒体的终极目标,而点击量、发行量、收视率才是。 如此看来,网络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媒体炒作也有智慧和愚蠢、高雅和低俗之分。对于部分有着真才实学、良好动机的贫民草根来说,通过网络走向成功不失为一种捷径,这也为国人所易于接受,相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西单女孩的坚强与乐观。但是,作为草根贫民的大部分,还是应该理性选择自己的成功之路,网络毕竟只能造就相对少数的成功者,何况当前民众对于网络的信息信任度正在下降。对于草根贫民的更多人来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与坚韧不屈的创业,网络炒作是应该被摒弃的行为。 诚然,社会学家所说的阶层固化,已经在现实中出现。或者说,中国社会的创富机会,已经向富裕阶层集中,具体表现为富者愈富,贫苦草根的代际遗传。这一现象的出现,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当代现实中的社会资本全能性,财富、权利、教育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垄断了过多优质资源,导致贫苦草根无法分享;二是当代创富的资本门槛、知识门槛很高,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机会进入市场;三是阶级之间的互不流动,阶层内部的认同趋向明显,成功人士和贫苦草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 草根们必须摆正心态去面对这一现实。之所以强调正确理解成功和摆正自身心态,是因为心灵建设对于当前社会草根阶层确有必要。对于那些几乎失去上升机会的草根民众而言,其负面情绪强烈,近些年,青年人因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无不暴露出我国社会的急功近利和心灵脆弱。古罗马皇帝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劝诫:一个只把握那么少的东西却过着宁静生活的人,会像神一样的存在。日本名流福泽谕吉也认为一个民族的崛起始于心灵的改变,政治制度和经济增长只是其次。 对于渴望成功的贫民草根而言,一方面,不应该因畏惧困难而放弃创业,年轻人更应心存希望与梦想,创业的难度增加并无意味着创业已然不可行,当代80后创业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对于成功,社会需要新的解读。对于网络时代的成功,不应再以单纯的定额的物质标准来衡量。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许戈辉曾说:幸福没有公认的标准,只要一个人在适合自己的职位上努力完成好工作,并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和相应的酬金,使自己的生活相对富有,这个人就可以说是成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只要梦想实现了,他(她)就是成功的。过分追逐名利是社会整体浮躁的体现,草根阶层如果将成功与名义直接挂钩有百害而无一益,或许正如英国学者麦克·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所言:在名利支配下,人们遵循享乐主义,追逐眼前快感,培养自我表现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必然形成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可喜的是,很多当代年青人已经接受了新的成功标准,他们不再为名利的巨大包袱所累,认为成功可以是平凡的,能够享受自己富有个性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草根创业的风光不再并不意味着贫民草根的世界末日到来,如若摆正心态正确看待网络的影响,学会控制欲望与审视灵魂,让内心变得强大,相信草根们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踏实工作,走向自己梦想的成功之境——那将是一片完完全全自身专属的精彩天地。
1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21世纪的“中国梦”:把中国建设成为文明、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国家
tianli99 2010-8-3 21:34
看了李老师的 龙应台北大开讲她的 中国梦 ,在留言中发了点感慨。现在单独发表在下面,作为一家之见: 《管子》讲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礼义廉耻 ,是中国传统立国建国的底线。并不是高不可及的 梦想 。 中国梦 就是建立一个民主、文明、法治的现代化国家。 八荣八耻 的提出表明了重提 礼义廉耻 的重要意义,也表明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道德危机。 鲜廉寡耻 如果日益平常,那么就会危及国家文明和谐发展的底线。 所以 士不可以不弘义,任重而道远 。 中国的文明复兴需要国人追求科学民主和 礼义廉耻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9524
个人分类: 国学评论|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男网民的“中国梦”
tianli99 2009-11-19 09:28
网易湖南常德网友 的原贴: 1 我心目中的家园,有一位贤惠的妻子,不要求多漂亮,只要求本本分分,干干净净,有一份安定的工作,不要求收入有多高,只要求平平安安,没有勾心斗角,干起活来不会本XXX百般刁难。并且有一个比较长的年假,不需要有私家车,只需要坐公交车的时候,大家尊老爱幼,微笑相迎,秩序井然。想要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不需要高楼大厦,只需要一个60平米的房子。希望住的附近有个购物的商场,希望里面的商品质量不错,价格合理,而不是跑遍整个城市。如果有了孩子,希望孩子能读上不错的学校。不需要学校的教育质量多好,只希望学校的老师为人师表。假设有一天老了,生病了。希望去个一般的医院,不需要医院的医疗条件多好,只希望医生救死扶伤。 网易河北廊坊网友 的原贴: 8 醒醒吧,这是中国 网易山东泰安网友 的原贴: 14 传说中的天堂!!! 网易宁夏银川网友 的原贴: 15 现在就去,跟奥巴马去美国,那里就是这样的。 网易辽宁沈阳网友 的原贴: 16 天堂只在人心中,不在外物上。从外寻找天堂那是永远找不到的,只要使自己的心时刻保持安宁,那就是天堂。 本文为转载 原文的地址: http://comment.money.163.com/money_bbs/5OCAVCCV002534NV.html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57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