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蒋高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只有专家才能言说吗?
热度 6 zhilinyang 2011-7-22 08:44
《南方周末》昨天发表署名为柯贝的文章《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大肆抨击蒋高明研究员和曹明华女士,归结为四点:1)逻辑荒谬;2)不懂装懂;3)拾人牙慧;4)信口开河。 我觉得,作者的逻辑有点奇怪。只有专家才能言说吗?
个人分类: 沉思录|323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国在山河破的忧思——《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读后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1-5-31 00:36
国在山河破的忧思 蒋劲松 蔣科學按: 此文目前只是草稿,貼出歡迎批評,隨時修改,請勿轉帖,歡迎鏈接。 蒋高明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有影响的研究员,这不仅表现在他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上,更体现在他对公共问题的介入上,他是中国科学家中少有的一位公共知识分子。《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这本书,原先题为《国在山河破》,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改成了现在的名字,汇集了蒋高明老师对中国环境问题多方面的观察与思考。书中不仅揭示了中国触目惊心的环境现状,并且对环境恶化的深层原因进行了不懈的追问,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的爱。 环境问题,是工业文明的普遍特征,在中国大陆却又有其特殊的表现。事实上,由于中国大陆在全球化的经济秩序中处于低端位置,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技术低下、管理落后,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很难避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低成本优势。结果,中国大陆虽然没有充分享用全球化的成果,却要比上游承担更多的全球化代价。 中国大陆在环境问题上,先天不足,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资源量较少,而且分布不均衡;后天不足,大跃进时乱砍森林,计划经济时代围湖造田,工业布局错误,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等等。更不用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同样也有法制建设不健全,环保意识低下等等问题,环境保护常常受到有意无意的漠视。这就是中国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 正因如此,与那些处于全球化链条上游,能充分享受利益,且有能力将环境压力有效转移的国家相比,中国不再墨守工业化道路的传统模式,寻找一条能确保生态环境的发展新道路,就更具有紧迫性。 许多人说,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来说比较好的环境状况,可以与富足的经济生活共存,说明我们的环境问题不是工业文明的内在问题,而是因为工业文明不够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法制建设滞后,环保意识低下所致,一句话,是现代化程度不够高的缘故。只要我们努力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改善不足的环节,真正转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上,我们的环境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 但是,依我看来,这样的努力,充其量只能使中国大陆在全球化体系中向上游移动位置,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却不可能改进整个体系的总体效果。因此,不能以此来否定对整个工业文明根本困境的反思。处于全球化链条上游的发达国家的相对优越的处境,永远不能作为整个工业文明的生活方式的代表,因为它总是以那些落后国家的糟糕境况作为代价的。就好像传销骗局中,上线的发财神话,从来都是以众多下线的巨大付出作为前提的。所以,永远不能相信随着传销链条的扩展,下线也能够像上线一样富足。而以中国大陆如此巨大的体量,到那儿找足够多的下线?很难设想它会超越到其他经济体,移到全球化的上游位置。 环境问题并非无解,只是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仅仅在技术进步上着眼,不愿意改变我们自身,不愿意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念,不愿意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那就毫无希望。只有彻底告别现代的生活方式,抛弃人与自然分离、对立的世界观, 超越无限发展和进步的观念,改变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价值观,我们才能超越现代性陷阱,才能彻底解决工业文明根深蒂固的顽疾——环境问题。 而要实现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前现代的传统观念以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日益边缘化的宗教,其实就是非常值得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中国大陆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为什么环境迫害如此严重。那就是因为,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大陆的思想界始终被一种极端的反传统激进思潮所笼罩。现代化进程缺乏相拮抗的力量来予以平衡,这样的现代化自然就会不断陷入盲动、癫狂的境界,各种形式的大跃进不断重演。 不破不立,只有砸烂旧传统,才能建立新传统的文化拆迁,忽视了传统文化内在的变革力量,忽视了文化生态的平衡,忽视了传统的智慧,往往会以科学的名义陷入流行一时的短见和偏见。中国大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实是社会总体危机在环境上的反映,更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片面提倡现代化,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猖獗所导致的文化危机的环境恶果。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 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在西方触发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环境保护运动,在高歌猛进的现代工业文明内部产生了一种质疑、批判的力量,也鼓励了适用技术、生态友好的科学研究。蒋高明老师所领导主持的内蒙草原的康复实验,在家乡山东的弘毅生态农场就是这种新文明转向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宝贵尝试。然而,这种科学技术的具体努力,如果没有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转向的支撑是难以持续的。 所以,中国大陆深重的环境危机,反过来也是我们重新反思前现代的文化传统价值的良机,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现代性、全球化、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回味古人的生活理想和文化价值,重新拥抱中国古人的智慧。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这层意义上讲,威胁我们生存的环境危机,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起航的出发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重大问题。 我们直面这一问题了吗?我们会给出正确的回答吗? 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海南出版社, 2011 年 5 月版,定价: 32 元。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4020 次阅读|36 个评论
最后时刻的呼喊——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序
热度 3 tian2009 2011-5-18 13:19
最后时刻的呼喊——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序
(此文为蒋高明著作《中国生态环境危急》之序言,发表于《绿叶》2011年第四期,第126-131页。两个版本略有不同。《绿叶》版中,蒋高明著作的书名写为《中国生态危机》,为初定名。这里是作者重新审校的版本,文中黑体为《绿叶》编辑所加。文中注释的页码为蒋高明书中页码。另外,本序言写作时间为2011年,非2010年。是作者失误,特向海南社致歉。) 即使对中国的生态问题早有了解,蒋高明的这部著作仍然让我感到震撼。中国的生态问题不论想象得多么严重,都不过分。我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 最后时刻的呼喊 ——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序 田 松 一 这几天,北京的天空就像扣了一个灰盖子,连太阳的位置都看不见。《环球时报》转述法新社的报道说,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在2011年2月21日的独立检测显示,当天北京的空气污染超过了可检测的最差水平。 据2月22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国土部公开承认,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受重金属污染。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因为接纳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在衡阳到长沙段沿岸,蔬菜中的砷、镉、镍、铅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这些“农作物”不仅被当地农户每天食用,还被运送到更多的乡镇和城市。 …… 这样的消息常常出现,似乎在为本书提供新的案例。我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身处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年年攀高;另一方面,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最基本的生存。 很多人常说,没有科学技术,我们就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会有很多人饿死;没有科学技术,我们就会缺医少药,早早死掉。我们曾经真诚地相信,科学及其技术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事情却诡异地走向了反面,曾经每日可见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现在成了奢侈品,乃至于入口的粮食都出了问题,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什么叫进步?这样的生活进步了吗? 什么叫发展?这就是发展吗? 粮食有毒,河水有毒,连空气都有毒,人类的生存还能持续多久?这样的发展,这样的进步,这样的GDP全球第二,有什么意义呢? 二 每当有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常被告知,这是局部的、暂时的、偶然的,是发展中的代价,是可以治理的。我们也常幻想,在这个局部之外,更大的整体是好的。然而,读过本书,把一个个局部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就会发现,这个整体已经百孔千疮了!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明,已经遭遇到了全方位的生态问题。问题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似乎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而且是越来越严重的。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 国在山河破! 即使对蒋高明的观点早有耳闻,即使对中国的生态问题早有目睹,这部著作仍然让我震撼。中国的生态问题不论想象得多么严重,都不过分。我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除在西南(西藏东南部)、东北及天山山脉等地还保存有少数的原始森林外,其它地区的森林几乎全部退化了。中国已经成为“没有大树的国度。”(第131页) 由于“围海造田”和过度砍伐,中国天然红树林面积己由50年代初的约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1.5万公顷,70%的红树林丧失。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濒危状态,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海岸带也失去了重要的生态防护屏障。(第161页) 中国的氮肥利用效率只有30%,就是说,有70%渗入土壤或被雨水带走,进入河流、汇入海洋。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几乎占到了中国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1997年仅农业部记录在案的重度土地污染事故就有1057起。(第58页) 在这部著作里,蒋高明对中国的生态危机做了鸟瞰般的描述:森林退化,河流污染,湿地萎缩,气候异常,沙尘暴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日渐狭小;饮用水短缺,食品毒化,化肥、农药过量应用,土地板结、土壤流失,垃圾包围城市、弥漫农村……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直接后果是民生艰难。一度作为田园象征和归宿的农村,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癌症成为农民的高发病: 江苏盐城市阜宁县古河镇洋桥村 :因为靠近一家农药厂、两家化工厂,该村于2001-2004年有20多人死于癌症(以肺癌、食道癌为主)。村民睡觉时以湿毛巾捂口鼻,鸭子不在水边而在猪圈里放养。 江西南昌市新建县望城镇璜溪垦殖场 :从化工厂里外漏的污水流进水稻田,将田里的水稻苗全部染黑。2004年,80户人家近20人患癌,以喉癌、肺癌为主。 陕西商洛市贺嘴头村 :从1991年到2003年的12年间,全村共有46人得癌症死亡,高峰期几乎一月一个。1991年周边工厂未建之前,全村两三年才有一两个得癌症的。 …… 这样的癌症村已经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这个名单在书中整整列了四页!(第21-25页) 我们当年追求的未来是这样的吗? 我们当年向往的未来是这样的吗? 我们的生活出了什么问题? 中国的生态危机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生态危机,是中国接受了工业文明的必然结果。 我们的文明在整体上出了问题。 三 在工业文明的整体框架下,科学共同体逐渐蜕变成利益共同体。 在制度上,科学共同体有责任生产出能使资本增值的知识。科学家也从工业革命之前探索自然奥秘、追求形而上知识的哲人,变成了追逐现实利益的匠人。那些依然拥有哲学气质的科学家,很快就被边缘化了。 然而,这些匠人科学家在面对公众的时候,还常常展示其前辈的哲人形象,打着探索自然奥秘、为人类造福的幌子,谋求自己的功名利禄。这些年,我们目睹了科学家形象的衰落,几年前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教授造假获取巨额科研经费案,刚刚披露的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教授作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案,都是明证。 更可怕的是,某些领域的科学共同体与大公司和某些政府部门强强联合,结成了更大的利益共同体。在转基因农作物悄悄推广、中国西南大规模水电“开发”等一系列事件中,都能看到这三方面力量的合力推动。科学家获得名誉、地位和课题经费,大公司获得利润,政府部门获得财政收入,而直接受到伤害的,则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公众,和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生态环境。 现代化是一个食物链,上游地区优先享用下游的资源,并且把污染转移到下游去。科学及其技术是这个链条的马达和润滑剂。在中国内部,总体而言,东部是上游,西部是下游;城市是上游,农村是下游。在全球范围,中国处于中下游。中国以自身的环境和生态代价,为欧美国家提供着廉价的商品,接受着它们的垃圾;同时又因为碳排放全球第一,受到全世界的指责;这使得中国的GDP第二格外荒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中国的某些科学群体所结盟的伙伴,还有国际资本。 当今社会,科学主义依然是主流话语的一部分,人们普遍地相信科学,相信科学家,科学家也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和社会地位。然而,这个群体并未承担起与其荣誉和地位相称的责任——对于大自然、对于人类社会、对于中国社会的责任。实际上,由于科学家群体人文素质的缺失,很多人并不具备承担这个责任的能力,甚至从未意识到自己有这个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科学家的蒋高明挺身而出,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四 蒋高明是一位生态学家。我想,生态学家能够超越数理科学狭隘的机械视野,看到生命和情感。 人们常常忘记一些基本的事实,人是动物,是灵长类人科人属的哺乳类动物。在大自然中,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可以脱离其它生物而存在,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托,共生共荣。只有人类,仿佛游离于大自然的生态链之外,对其它所有物种都无敬畏之心。人类以科学技术为武器,不断侵害其它物种的生存空间。数理科学的机械论、决定论、还原论支配了我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大自然被我们看成钟表一样的机械装置,可以拆卸,可以复制,可以替换。所谓“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仿佛人类有能力、有权利对自然进行改造,并且能使人类生活得更好。人以为自己在走向进步,走向发展,其实是走向绝路。当其它物种逐一被人类灭绝之后,人类还能存在多久? 物理学家能够看到宇宙和原子,却看不到草木鸟兽、地水风土与其间的关联。生态学则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彼此依赖的生命共同体。 对于自然以及基于自然的生活,蒋高明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我常听他说类似这样的话:“土地不喜欢农药和化肥。”在这种表述中,土地是有情感、有意志的主体,是活着的生命。这是一种与机械论完全不同的环境伦理。对于大自然所遭受的残害,我相信他能感到真切的疼痛。这种疼痛感从他的言谈举止、字里行间,不经意地就能表现出来。这种感同身受的疼痛,使他不能旁观,不能沉默。 蒋高明是一个质朴的人,对于社会正义有着由内而外的追求,浑身上下洋溢着我们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 在内蒙,他以其生态学实践表明,只要人类不干扰,大自然就能最有效、最经济地恢复草场生态,“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这使很多同行颇有非议。科学家的新奇发明比不上自然本身,科学家也就无法设计课题、获取经费了。 在山东,他创办弘毅生态农场,以其生态学实践证明,无农药、无化肥的生态农业或中国传统农业的综合效益要高于工业化农业。这意味着,中国几十年的工业化农业得不偿失。而他的实践一旦推广,会使大部分农药厂、化肥厂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还需要强调的是,蒋高明是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他和他的团队不断在国内外杂志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成果被国外同行写入教科书,以至于有国外学生慕名而来,做他的博士生。作为中科院的研究员,他本来也可以随波逐流,轻松地获得名利。但是他自然而然地站在了那个利益共同体的对立面。 作为科学家,蒋高明并不是科学主义者,他能够欣赏非科学的文化。他说,要感谢少数民族(第150页),感谢他们依靠传统文化,保留了一部分原始生态。传统民族敬畏自然,在神灵的指引下,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一直相信,在神灵话语与生态学话语之间,存在着某种转换关系。 所以我想,生态学家更容易接受人类学的基本理念——文化相对性:不同的文化只有差异,没有高低。蒋高明的思考已经从生态学延伸到社会、文化,以及文明本身。 蒋高明撰写了大量专栏文章,分析当下生态危机的根源,抨击那个利益共同体的无知、无耻、无度,批判“带血的GDP”。他在承担一个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对于人类、对于自然的责任。这也包括本书的写作。 蒋高明是一位有担当、有情感的科学家。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发自内心,而不是出于利弊得失的精心考量。 五 这是一部中国本土科学家的痛心疾首、呕心沥血之作。 这是一位生态学家代表大自然向人类的控诉。 这部著作视野宏大,全方位地揭示了当下中国的生态危机,分析了危机背后的社会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解决方案。 工业文明如一架风烛残年的列车,虽然跑得飞快,却早已破烂不堪,修不胜修,很快就要散架了。 蒋高明的著作,在工业文明的丧钟上又重重地敲了一击。 振聋发聩。 如果这样的声音还不能把我们惊醒,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万劫不复。 我们还来得及吗? 2011年2月10日 北京-长春 Z62次 2011年2月15日 2011年2月23日 2011年2月27日 北京 向阳小院 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海南出版社,2011年5月
个人分类: 工业文明批判|3588 次阅读|4 个评论
国在山河破——蒋高明新书《中国生态环境危急》新书发布会
热度 3 tian2009 2011-5-12 01:00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蒋高明教授 新著出版 “国在山河破”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新书发布及学术研讨会 时间: 2011 年 5 月 14 日 ,星期六 下午: 2 : 30-5 : 3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楼 B809 主办单位:海南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主持人:田松 (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能昀(海南出版社) 大致议程如下: l 海南出版社介绍此书策划与出版: 10 分钟 l 蒋高明教授介绍主要内容: 30 分钟; l 与会高士自由发言: 100 分钟 l 记者提问: 40 分钟 现场将有部分新书赠送,先到先得。 欢迎光临! 即使对中国的生态问题早有了解,蒋高明的这部著作仍然让我感到震撼。中国的生态问题不论想象得多么严重,都不过分。我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 在这部著作里,蒋高明对中国的生态危机做了鸟瞰般的描述:森林退化,河流污染,湿地萎缩,气候异常,沙尘暴频生,生物多样性丧失,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日渐狭小;饮用水短缺,食品毒化,化肥、农药过量应用,土地板结、土壤流失,垃圾包围城市、弥漫农村…… ——田松《最后时刻的呼喊——蒋高明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 序》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3513 次阅读|3 个评论
也说说《谁更懂草原?》
热度 1 liwei999 2010-12-29 06:54
也说说《谁更懂草原?》 (127382)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08, 2008 12:04AM 蒋高明和陈继群:谁更懂草原? 这个题目比较怪,因为作者刘夙也比较怪。文章的结论是 引用: 蒋高明和陈继群,谁更懂草原?我认为两个人都不懂,一个有科学没人文,一个有人文没科学。但是蒋高明的想法还是更靠谱,因为在这年头,不懂科学比不懂人文更可怕。 比较靠谱的是 引用: 我倒是想了一个也许可行的办法:让蒙古人把牧业公司开到南部农区,直到建立全国性、甚至跨国的大公司。这样,蒙古人并没有放弃牧业,只是把牧业扩展到了草原以外的地方;这个大牧业公司如果能够成功,也就给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一个强有力的物质支撑,在这种情况下,草原养禽才有可能顺利推广开来。 但是,这个高见里也没有什么既科学又人文的见识,甚至可以讲这个高见与草原、与科学根本就没有关系。因此,在懂草原、懂科学之前,先要有个要做什么的明确想法。这是做事情的第一步。 要种树,这个想法很明确。甚至可以明确到不必顾及种下去的树是死是活。这就是科学了。种活了就要想下一步该做什么了,费劲。永远种下去,永远有投入、有活干,这就是惯性第一定律了。 镜某比较反科学,但是脑子还是可以思考的。如果牧民养鸡的收入可以高于养羊的,为什么牧民们不养呢?这个思考模式就是人为什么要喝牛奶的问题了。对这类问题,镜某幼年时就接受过贫下中农的洗礼。那时,镜某问贫下中农:你们为什么不学大寨呢?贫下中农的回答是:能学还用你来问?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753 次阅读|1 个评论
蒋高明北师大讲座预告
antiscience 2010-12-4 11:31
京师科学人文论坛 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四讲 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东弘毅农场为例 主讲人: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时间: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19:00─21:0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主楼B809 主办:北京市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环境史研究中心本 系列讲座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 联系电话:58801058 内容提要 在健康的环境下才能够生产健康的食品,遗憾的是,农药、化肥、工业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就使得我们耕地变得不干净起来,从而影响了粮食、蔬菜、水果树的生产。雪上加霜的是,有人在动物饲养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继续添加污染物质。一些陌生的化工名词一遍又一遍地敲响了国人食品安全警钟。之所以会发生众多毒食品,概因为连续十几年来大量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用,造成了食品不安全。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是破解上述难题的重要途径,本讲座将以山东弘毅生态农场具体实践为例,说明这一做法取得的成果及其产生的影响与社会意义。本讲座将包括问题的提出的背景、农村环保问题、有机农业概念、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国内生态农业实践、弘毅生态农场的运行模式等内容。 蒋高明教授简介: 1964 年9月19日出生于山东平邑县,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物分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伦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定位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浑善达克沙地草地定位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1991-1992和1995-1996分别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恢复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生态学合作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导,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生态学报》编委、《植物学通报》副主编,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治沙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公益协会创会会员、国家气象局气候委员会委员等。 著作:在恢复生态学领域,第一次提出了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以地养地模式(2001)、借助自然力恢复(2001)以及畜南下、禽北上(2006)新观点。沙地生态治理新观点被《中国科技创新网》作为2003年全国科技、经济、社会120余条重要观点之一;被《发明时空》誉为治沙人的创新,他提出的科学治沙理论,体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精神。2000-2006年在内蒙古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与他人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退化沙地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示范重大项目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严重退化的沙地草地恢复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研究成果通过《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北京日报内参》呈报中央领导和决策机构,引起高度重视。在国内最早倡导的自然力恢复论,逐步成为国家生态治理的主流模式。2007年7月20日《科学》(Science)科学新闻聚焦(News Focus) 以3页完整篇幅6幅图片报道了蒋高明研究员在内蒙古浑善达克生态恢复效果。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负责起草了《关于加大自然保护区投入力度》建议书,该建议以许智宏等22名院士联合签名后上报中央。2007年,围绕食品安全,在《南方周末》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直接促进了全国食品安全大检查和食品安全法的颁布。    围绕新农村建设,发表了大量理论文章,是由生态学唱主角的新绿色革命的倡导人。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专利名称为:新农业革命模型体(专利受理号200720035375.7)(发明人:蒋高明、温铁军、窦观一)。 发表论文产生广泛影响。 本系列其它讲座: 第一讲 梅雪琴,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10月20日,主楼B809, 18:30-20:00 第二讲 卢风,清华哲学系教授, 生态文明建设与四个转变, 10月29日,主楼B809,19:00-21:00 , 第三讲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阿米什人(the Amish)的生存智, 11月30日, 主楼B809,18:30-20:30 第四讲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东弘毅农场为例,12月6日,主楼B809,19:00-21:00 第五讲: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传统文化在生态文明中的价值以纳西族的署自然观为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高明师大讲座: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东弘毅农场为例
tian2009 2010-12-3 14:30
京师科学人文论坛 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 四 讲 生 态农业 ,未来 农业 的 发 展方向 以山 东 弘毅 农场为 例 主讲人: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 田 松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时间: 2010 年 1 2 月 6 日 星期 一 1 9 : 00 ─ 21 : 00 地点 : 北京师范大学 主楼 B809 主办: 北京市哲学会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环境史研究中心 本系列讲座获得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支持 联系电话: 58801058 内容提要 在 健康的环境下才能够生产健康的食品,遗憾的是,农药、化肥、工业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就使得我们耕地变得不干净起来,从而影响了粮食、蔬菜、水果树的生 产。雪上加霜的是,有人在动物饲养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继续添加污染物质。一些陌生的化工名词一遍又一遍地敲响了国人食品安全警钟。之所以会发生众多 毒 食 品,概因为连续十几年来大量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用,造成了食品不安全。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是破解上述难题的重要途径,本讲座将以山东弘毅生态 农场具体实践为例,说明这一做法取得的成果及其产生的影响与社会意义。本讲座将包括问题的提出的背景、农村环保问题、有机农业概念、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 践、国内生态农业实践、弘毅生态农场的运行模式等内容。 蒋高明 教授简介: 1964 年9月19日出生于山东平邑县,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 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 员、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 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物分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伦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定位研 究站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浑善达克沙地草地定位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1991-1992 和 1995-1996 分 别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恢复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生态学合作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导,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 秘书长,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生态学报》编委、《植物学通报》副主编,中国植物学会植物 生态学专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治沙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公益协会创会会员、国家气象局气候委员会委员等。 著作: 在恢复生态学领域,第一次提出了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 以地养地 模式 (2001) 、 借助自然力 恢复 (2001) 以及 畜南下、禽北上 (2006) 新观点。沙地生态治理新观点被《中国科技创新网》作为 2003 年全国科技、经济、社会 120 余条重要观点之一;被《发明时空》誉为 治沙人的创新 , 他提出的 科学治沙 理论,体现了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的科学精神 。 2000-2006 年在内蒙古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与他人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退化沙地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示范重大项目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严重退化的沙地草地恢复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的水平。研究成果通过《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北京日报内参》呈报中央领导和决策机构,引起高度重视。在国内最早倡导的 自然力恢复论 ,逐步成为国家生态治理的主流模式。 2007 年 7 月 20 日《科学》 (Science) 科学新闻聚焦 (NewsFocus) 以 3 页完整篇幅 6 副图片报道了蒋高明研究员在内蒙古浑善达克生态恢复效果。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负责起草了《关于加大自然保护区投入力度》建议书,该建议以许智宏等 22 名院士联合签名后上报中央。 2007 年,围绕 食品安全 ,在 《 南方周末 》 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直接促进了全国食品安全大检查和食品安全法的颁布。   围绕新农村建设,发表了大量理论文章,是 由生态学唱主角的新绿色革命 的倡导人。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专利名称为:新农业革命模型体 ( 专利受理号 200720035375.7)( 发明人:蒋高明、温铁军、窦观一 ) 。发表论文 产生广泛影响 本系列其它讲座: 第一讲 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10月20日 10月20日 主楼B809 18:3020:30 第二讲 卢风,清华哲学系教授 生态文明建设与四个转变 10月29日 主楼B809 19:0021:00 第三讲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阿米什人(the Amish)的生存智慧 第四讲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东弘毅农场为例 第五讲: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传统文化在生态文明中的价值以纳西族的署自然观为例 ----------------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 主楼B806 Center for Science Humanity Studi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Website: www.scihum.com Email: scihum@bnu.edu.cn Tel: 86-10-58801058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3735 次阅读|1 个评论
说说《驳蒋高明错误观点》中的“错误观点”
liwei999 2010-11-11 02:46
说说《驳蒋高明错误观点》中的错误观点 (1390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09, 2010 10:43PM 这是对曾老师《驳蒋高明从超级细菌到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中的错误观点!》( )的评论。 很多所谓的错误都是来自错悟=理解错了。曾老师的驳论归结起来就是 引用: 因噎废食!凡是出了问题的事情,不是想办法如何去解决,而是一味指责不该做那样的事情,摆出一副事后诸葛亮的面孔!按照他的逻辑,农业科学技术完全没有发展的必要,农民们只要像老祖宗那样刀耕火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靠天吃饭,那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生态农业,就能保持生态平衡了! 遇到问题,有折腾的对策,也有不折腾的对策。不好说哪个好、那个坏。以一百年的尺度看,人工灌溉、施化肥、打农药的办法不能维持土地的肥沃程度。这也是个研究的成果吧?用这个尺度思考的话,蒋老师的提法就有意义了。 无疑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是有利可图的。如何有利可图不好说明,不妨比较一下城市的交通。卖车是有利可图的,不然就没有一年一千万的销售量。问题是当大家都有了车子之后,是否对有车子的生态满意了呢?北京人不满意,上海人、广州人都不满意。面对这种不满,人们有可能再回去吗?没有可能了。这个时候,镜某倒是很愿意听听曾老师有何解决问题的高见呢。比如说有没有十年内,几十年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的革新、革命来解决么?恐怕搬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文明的遗址何尝不是人们搬家的结果呢? 金融出事儿了,要有规范。基因的研究何尝就会那么保险,不出事儿呢?要不要有什么规范呢?蒋老师们的主张是一个声音。这个对错不是问题,有这个声音的存在是重要的。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1264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802 次阅读|1 个评论
蒋高明研究员是榜样
gaojianguo 2010-9-12 15:46
(生机勃勃的蒋家庄,图片来自蒋高明的博客) 初来乍到科网时,看了蒋高明老师的文章尽是些农场啊、生态啊、养鸡养牛啊什么的,给人一种不那么高端的感觉,心里想此人是个正儿八经的民科,比较低端。后来留意到蒋研究员不仅是首席,还是博导什么的,一大堆的职称( http://www.bbioo.com/bioer/2008/22125.shtm ),看的我眼花缭乱,最重要的是还是科网博客特别推荐的专家。回过头想想我那时还太年轻,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看低了蒋研究员 今天看到蒋老师的博文我组投稿经历中一稿接收的高分SCI论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1351 )中介绍的一篇文章Biomass energy utilization in rural areas may contribute to alleviating energy crisis and global warming: A case study in a typical agro-village of Shandong, China,彻底否定了之前认为蒋老师的研究有点绣腿花拳的看法,无知者无畏嘛,呵呵。花了近一个上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这篇论文,过了一个没有纳米、基因和PCR、假说的周末,感到很放松,文章中充斥着的秸秆、牛粪和沼气使我倍感亲切(谁让俺高家都是农民出身呢~)。 我相信科网中有近90%的人都在异地他乡工作,近一点的可能是北井、上海和内蒙古uu,远一点的有可能是米国、英格儿,或奥大力(还没听说有在太空中上班的科网博主),但很少有人回自己家乡搞科研的,像蒋首席研究员这样能使用大量国家资源游刃有余地建设蒋家庄的更是凤毛麟角。蒋研究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报效国家的高级理想,还实现了自己衣锦还乡的儿时梦想,确实值得广大博主学习,特别适合刚下两个蛋还没把窝暖热的龟龟们。 将研究员能使一批接着一批的研究生、博士后到蒋家庄从事真正意义上的调查和科研是需要勇气和毅力地,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力(什么时候俺也整个高家庄示范基地,哈哈)。希望蒋老师的这种能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碳排放的生态系统模型尽快得以推广。 向蒋研究员致敬! 博文版论文: 从南马庄到蒋家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2795 广西、河南、山东三省农民互助合作社代表参观弘毅生态农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4879 未来的生态农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002 中美来宾欢聚弘毅生态农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2834 不进农村,学问就没有立脚点: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5856 农民为何不愿搞绿色食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244 中国农业:小农户还是大农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651 关于加快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建议: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048 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可共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767 让生态农业循环起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67 把秸秆变成牛羊的面包: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1 Biomass energy utilization in rural areas may contribute to alleviating energy crisis and global warming: A case study in a typical agro-village of Shandong, China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582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些事情讨论还是“稳重”些好 (mirror)
liwei999 2010-8-21 02:28
有些事情讨论还是“稳重”些好。 (184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ugust 19, 2010 09:00PM 这是说蒋老师的两篇文章《女婴性早熟与奶粉质量无关吗?》《儿童性早熟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 有些个问题需要有些详细的讨论。比如“女婴性早熟”的问题,单从几个指标和几例病例要判断原因,是个很困难的事情。论0.2-2.3μg/kg和13-72μg/kg级别的激素含量,问题就不仅仅是奶粉或食品了,恐怕小孟所言的“性早熟很可能和DEHP相关”都要被怀疑 。也就是说, 外因性内分泌干扰素 是个关键词,塑料制品中大量使用了这样的物质。 如果“儿童性早熟是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那么蒋老师的运笔就显得很肤浅了。就不能只说“目前,我国城市儿童性早熟概率是4%~7%,超过农村儿童2~5个百分点”,而不说这个概率在时间轴上的推移。“食品中含有大量激素、添加剂”的说法相当危言耸听。因为这个“大量”的说法是个文学表现,是说种类多呢?还是说量大呢?说到“添加剂”,危害最大的是食盐。而人们对最大危害的事情往往是熟视无睹,而对“怪名字”的那一点点东西却草木皆兵。如同笑话里说得那样:为了健康,死了都行。 肉鸡的确是“早熟”的。但是有些问题并不是象蒋老师说得那样“险恶”。适得其反,因为那些被强调了的说法,反而令人怀疑蒋老师的“用心”。 引用: 蒋老师说: 那些出现性早熟的儿童,往往是喜欢吃鸡、海鲜等含有激素的食品的。北京一个6岁的女患者,平时特别喜欢吃鸡翅膀,殊不知给鸡打疫苗、打催熟剂就是通过鸡翅膀注射的。 问题是北京六岁的女孩吃肉是“经口”,而给鸡的激素等要靠“注射”。不知道蒋老师是否意识到了这两者间的不一致,以及这个“不一致”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破绽”。 考虑到 外因性内分泌干扰素 ,问题很可能不单局限在奶粉那里。比如奶瓶,镜某当年是用玻璃的。奶嘴是硅胶的,水是过滤+离子交换的,炊具是珐琅的等等。但是那时在北京,居然就很难买到玻璃的奶瓶!那时国人认为用塑料的很“自然”。养孩子的确要注意很多事情。但是也不能草木皆兵,听风就是雨。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5321,65321#msg-65321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897 次阅读|1 个评论
蒋高明教授6月11日中科院力学所讲座通知
fengzhigu123 2010-6-10 13:44
应李佩老师的邀请,5月11日(本周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将会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小礼堂举办讲座,有时间的科学网博友可以前去围观。 讲座名称: 地少人多,如何粮安天下 讲座时间:6 月11日(本周五)下午2:304.40 讲座地址: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小礼堂(北四环西路25号,从北四环边的力学所大门进去之后偏左手边的大楼2层和3层之间) 主办单位: 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 中科侨联 后记: 文得长期在这个讲座帮忙,所以有朋友或者师长愿意过去的话可以联系我,或者如果找不到地方的话也可以联系我,我的电话:15210649283。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6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植物所首席造谣员蒋高明对现代生物学无知又一例
zbt92 2010-3-24 19:23
  方舟子   深圳卫视22度观察:转基因食品,是天使还是魔鬼?已在网上可以观看,感兴趣者可到下面的网页之一下载:   http://you.video.sina.com.cn/b/30631318-1411467204.html   http://v.blog.sohu.com/u/vw/4138625   http://tv.hexun.com/2010-03-22/123069356.html   整个节目的编辑差强人意。绿色和平组织的买办和郑风田的谣言很多都被放出来,而我的驳斥倒删了,所以植物所首席造谣员蒋高明看了该节目之后,在其博客上发表文章,宣布力挺转基因的一方已经被现场嘉宾和观众反驳得理屈词穷,倒也可以理解。离奇的是,这位职业造谣员却反过来指责力挺转基因的专家(指我和农科院的黎志康)造谣:   这场辩论也暴露了力挺转基因的专家的一些不确切乃至无中生有的信息,诸如:美国食品70%含有转基因成分,玉米是美国人主粮,大量地吃转基因玉米(此谎言已被嘉宾当场拆穿);bt转基因水稻,Bt只存在于水稻的根茎叶中,大米不含Bt(那为何检测机构能够依靠检测大米中的Bt成分判断此大米是否是转基因大米);种植转基因可以大面积减少农药的使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是公开透明的等等,为了推广转基因竟然不顾事实,信口开。   蒋首谣员列举的这些不确切乃至无中生有的信息大部分是我提供的,我在节目中和文章中都已详细解释过,事实如何,我无需再多说。只有一条是黎志康提供的,蒋高明自以为高明地夹注反诘,却再次暴露了该首谣员对现代生物学的无知:   bt转基因水稻,Bt只存在于水稻的根茎叶中,大米不含Bt(那为何检测机构能够依靠检测大米中的Bt成分判断此大米是否是转基因大米)   黎志康在节目中说的是,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的Bt基因在胚乳中不表达,所以我们吃的大米(胚乳部分)是不含Bt蛋白的,即使你对Bt蛋白的安全性有疑虑(这种疑虑是多余的),也可以放心吃。   但是转基因水稻的胚乳中仍然含有不表达的Bt基因,所以可以通过检测Bt基因检测是否是转基因大米。湖南省农业厅前天宣布,并未在绿色和平组织宣称检测出非法转基因大米的商店样品中检测出转基因成分,绿色和平组织在节目中的说法也是造谣(我当时就说,绿色和平组织在这方面是没有信誉的,也没有检测资质,不值得信任。这些话被删)。   在蒋高明的脑子中,缺乏基因表达这个现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把Bt基因和Bt蛋白质混为一谈,可谓无知透顶,这种人也能当植物所首席研究员,也能通过植物所的国际评估,植物所的学术水平如何可想而知。   附:   深圳电视台现场激辩:转基因食品,是天使还是魔鬼?   蒋高明   近日,深圳电视台能够首次在电视媒体上提供这样一个辩论平台:   http://you.video.sina.com.cn/b/30631318-1411467204.html   该节目让支持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一方和抵制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一方展开公开透明的辩论。现场观众的反应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这场辩论的胜负。   力挺转基因的一方已经被现场嘉宾和观众反驳得理屈词穷,虽然节目主持人明显站在了支持转基因一方。深圳电视台节目编导出于某种的原因,在这场电视辩论的结尾,给了支持者几分钟的时间作总结发言(事实上剥夺了反方最后发言权),主持人更是在最后生硬地说:听了二位的论述就敢吃转基因大米了。   这场辩论也暴露了力挺转基因的专家的一些不确切乃至无中生有的信息,诸如:美国食品70%含有转基因成分,玉米是美国人主粮,大量地吃转基因玉米(此谎言已被嘉宾当场拆穿);bt转基因水稻,Bt只存在于水稻的根茎叶中,大米不含Bt(那为何检测机构能够依靠检测大米中的Bt成分判断此大米是否是转基因大米);种植转基因可以大面积减少农药的使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是公开透明的等等,为了推广转基因竟然不顾事实,信口开河。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在转基因主粮问题上,真诚地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科研单位能够给与人民充分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详细的情况,请您到电视上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是孰非,您看后自己心中就有杆秤了。 (XYS20100323)
个人分类: 三峡|2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植物所首席造谣员蒋高明原来认得“milk”
zbt92 2010-3-21 07:33
方舟子 近日美国一家公司由于在食品包装上未注明一种墨西哥食品enchilada含有牛奶成分,召回了该产品。植物所首席造谣员蒋高明就据此造谣说美国政府再撤一个转基因,被人嘲笑他连召回通知中的milk一词都不认得。蒋高明大概为了表明他认得milk,还认得什么TVP,于是又写了篇博客文章《TVP是个什么东东?》,据说他了解的情况是从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James Harkness和他的助手常乐天女士吃饭聊天得来的,英语水平果然了得,能在饭桌上从美国人那里刺探情报呢。【按:所谓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是唯一神教派创办的民间组织,其所长长期在中国活动反对农业现代化,会说流利汉语,中文名字叫郝克明】其实蒋高明的全部情报来源就是那位职业骗子直言了。我们且看蒋高明是如何继续造谣的:(引用) 我了解的情况再补充如下: 召回理由是该产品导致食后过敏。奶类产品是美国社会最常见食品、也是政府监控最严的。根据美国政府的召回通知和相关文件指导做阅读查询,该产品T.V.P.含有导致过敏的转基因作物蛋白成分、且属于高风险(HEALTH RISK: HIGH。见下),所以,召回等级为立即行动。详见:     California Firm Recalls Enchilada Products Due to Mislabeling and an Undeclared Allergen。   Recall Release: CLASS I RECALL。FSIS-RC-019-2010。HEALTH RISK: HIGH。    http://www.fsis.usda.gov/News__Events/Recall_019_2010_Release/index.asp 。 (引用完) 蒋首谣员要我们详见美国政府的召回通知,我现在就把这份通知与召回产品有关的部分全文翻译如下: 加州公司由于标签有误和未写明的过敏原而召回Enchilada产品 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与检测局(FSIS)今天宣布,位于加州Compton的Fernando食品公司正在召回大约9400磅的enchilada产品,这是因为它们有因疏忽发生的标签错误和含有一种未写明的过敏原牛奶。牛奶是一种已知的可能过敏原,但在其标签中没有写明。 被召回的产品包括: 9.84磅装的CASA SOLANA牌牛肉、鸡肉和植物组织蛋白产品enchilada。每包含90个enchilada,产品编号为2103745和24947,在USDA检测标记中有公司代号EST. 6492。 该enchilada产品生产于2010年1月28日、2月16日和2月28日,并送到阿拉斯加、阿肯色、加利福尼亚、田纳西和德克萨斯州的批发商。 该公司在盘点时发现了该问题。FSIS没有收到由于消费这些产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任何担心过敏反应的人应与医生联系。 对比召回通知原文,蒋首谣员的无耻就显而易见了: 一、蒋首谣员为了表示他认得通知中的milk,这回不说召回的是转基因产品,改说召回的是奶类产品,还说什么奶类产品是美国社会最常见食品、也是政府监控最严的。但通知中说得明明白白,召回的是enchilada产品。enchilada是什么东西呢?它是一种墨西哥食品,是用玉米面做皮,用牛肉、鸡肉等原料做馅,卷起来吃的。enchilada的馅通常会放点奶酪,这可能是其含有牛奶成分的原因。如果仅仅馅里头有一点牛奶成分,就说它是奶类产品,那么饼干、蛋糕、糖果什么的是不是也都该算成奶类产品? 二、蒋首谣员说召回的原因是该产品T.V.P.含有导致过敏的转基因作物蛋白成分。但是召回通知说得明明白白,召回原因是由于:(1)产品中含牛奶成分,但在标签中没有写明(只写了牛肉、鸡肉和植物组织蛋白),所以属于标签错误。(2)牛奶是一种可能过敏原,含牛奶成分而未写明,会使那些对牛奶过敏的人误食,所以健康风险高,必须立即召回。根本就没有该产品T.V.P.含有导致过敏的转基因作物蛋白成分的说法。蒋首谣员号称他阅读查阅相关文件指导,请问该文件在哪里?难道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James Harkness和他的助手常乐天女士专门给了蒋首谣员一份美国农业部内部文件? 三、蒋首谣员神秘兮兮地一再说什么T.V.P.,那么这个TVP是个什么东东?原来那是植物组织蛋白(Textured Vegetable Protein)的缩写。植物组织蛋白是用大豆加工制造的食品原料,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食品中,俗称人造肉,在美国被视为能取代动物肉的健康食品。由于美国种植的大豆基本上是转基因的,该产品用的TVP倒是很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但是这次的召回与什么TVP、转基因成分毫无关系,因为:(1)TVP已在该产品标签中写明,而且美国政府也不要求在食品包装中写明是否含转基因成分(蒋高明引用的职业骗子直言了的介绍纯属造谣),所以标签错误不是因为含TVP或含转基因成分引起。 (2)惹事的过敏原是牛奶成分,而不是什么TVP或转基因作物蛋白成分。 像蒋高明这种造谣成性的学者、科学家,不仅学术水平有问题,学术道德更成问题,如果在一个学术环境正常的国家,早就名誉扫地,很可能被其任职机构扫地出门。在中国他却能爬上植物所首席研究员的高位,而且挂着该头衔一再在媒体上用谣言、谎言兴风作浪制造社会恐慌,这也可算是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腐败的一个表现。 附: TVP是个什么东东? 蒋高明 最近笔者转发直言了文章《美国政府再撤一个转基因,转基因安全神话再破产》,引起一些网友质疑,被攻击英文不懂牛奶(标签上显示还有鸡肉、牛肉以及TVP,可见美国式发现有问题才召回的),又是一阵人身攻击加谩骂,还有人幸灾乐祸地建议科学网将文章置顶以献丑。 今天,笔者同来自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James Harkness和他的助手常乐天女士吃饭聊天,谈到了这个话题。希望他能提供帮助,了解一下美国召回这次奶类产品的真正原因,到底与转基因有没有关系。 我了解的情况再补充如下: 召回理由是该产品导致食后过敏。奶类产品是美国社会最常见食品、也是政府监控最严的。根据美国政府的召回通知和相关文件指导做阅读查询,该产品T.V.P.含有导致过敏的转基因作物蛋白成分、且属于高风险(HEALTH RISK: HIGH。见下),所以,召回等级为立即行动。详见:      California Firm Recalls Enchilada Products Due to Mislabeling and an Undeclared Allergen。   Recall Release: CLASS I RECALL。FSIS-RC-019-2010。HEALTH RISK: HIGH。    http://www.fsis.usda.gov/News__Events/Recall_019_2010_Release/index.asp 。      据直言了文章介绍:由于该TVP产品所含转基因蛋白成分对人类健康有很高风险,所以,美国政府批准只能作为工业饲料使用,并要求标签清晰。在产品常规检验中,厂商发现标签贴错了、没清楚标明转基因作物,于是,该厂商主动向政府相关部门做了紧急报告;相关部门做了紧急召回的通知,并特别强调地建议消费者检查购买的食品是否有该公司该类产品、并依照召回通知做紧急处理。      所谓TVP产品本身挺有市场。为分享该产品市场,做中国制造生意的厂商特别以非转基因(NON-GMO)和全天然标明自己的产品,例如不少中国制造之一:      Textured-Vegetable-Protein-TVP-NON-GMO.  http://www.made-in-china.com/showroom/anniesister/product-detailpeOQWGYKaxrB/China -。      中国有几十家公司生产天然TVP。中国厂商的主要竞争者是印度厂商,也是以天然(非转基因)招徕:      Non GMO Textured Vegetable Protein (TVP),   Coutnry/Regioin: India,   http://www.ecplaza.net/tradeleads/seller/1127828/non_gmo_textured_vegetable.html 。      我是看到了上面的中文介绍才做了转载,深层的原因等James回美国后了解真实情况再向大家介绍。 如果美国是因中国进口过去的TVP而召回产品,这个原因与转基因相干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中国进口的大豆几乎100%是转基因大豆。 鉴于这个原因,笔者将上次文章题目修改为《美国召回问题食品,疑与转基因TVP有关》,特说明。 (XYS20100320) 新语丝网友:蒋高明的高明处   作者:克己明德   蒋首席的高明处就是造这种谣,他不翻译英文原文,因为很多读他文章的人读不了英文。蒋首席这样既提供原文又实际糊弄读不懂或者懒得读原文的读者,这是典型的赌徒心里,他在赌这篇文字的读者不会去查原文,或者他在赌反转基因的人都是猪头。谁知道这赌棍在想什么,一般人,大凡正常的,谁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XYS20100320)
个人分类: 三峡|2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高明在北师大的讲座: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若干讨论
热度 1 antiscience 2010-3-13 11:14
2010.03.12蒋高明在北师大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做讲座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若干讨论,出席者有刘孝廷(北师大)、吴彤(评论人,清华大学)、田松(主持人)、刘晓力(中国人民大学)、梅雪芹(北师大环境史专家)、蒋劲松(清华大学)、李建会(北师大)、刘钢(中国社会科学院)、朱效民(北大)、刘华杰(北大)等。吴彤评论说:1)蒋提供的材料是令人震惊的,讲座内容丰富,给人以启发。2)伦理考虑应当内化于科学技术研究的内部过程当中,当前一些科学家把伦理考虑视为科学之外的外在约束是有问题的。3)要关注转委会的透明性。讲座后有较长时间的互动,整个讲座从3点持续到5点半。之后,在食堂饭桌上,大家继续进行了有趣的讨论。 图1:蒋高明 图2:蒋高明 图3:吴彤 图4:吴彤在接受采访 图5:李建会 图6:田松 图7:梅雪芹在发言 图8:刘孝廷(右)和李建会 图9:刘晓力(中间戴红围巾者)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75 次阅读|5 个评论
蒋高明昨日师大讲座 高朋满堂
tian2009 2010-3-13 09:14
我赶到教研室的时候,蒋高明、吴彤、蒋劲松几位老师早已经到了,还有两位记者也在教研室,正聊得热闹。 正打招呼,刘华杰也到了。 这一次讲座的时机恰到好处。三点钟准点开讲。教室里满满当当,高朋满座。蒋高明系统论述他对转基因作物的种种质疑,并展示了他的生态农业。 蒋高明在讲座中(此图来自刘华杰博客) 他的讲座让我联想起去年我邀请的南京农业大学农史专家严火其教授。严火其在云南长期调研,对哈尼族的稻作农业有系统研究,上次严火其也说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科学的冲突。 哈尼族的农业系统与蒋高明现在从事的生态农业,在大道理上是一直的。 差异在于,蒋高明用的是科学话语,生态学话语。哈尼人用的是神灵话语。严火其讲授也说,只要以神为本,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生态学虽然在当下的体制中也是边缘,但是与神灵话语相比,其话语权不可同日而语。卢风教授曾经明确主张生态学话语,反对神灵话语。不过在我看来,这两套话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吴彤老师为蒋高明作评论,说到了几个震惊!震惊于转基因安全证书的颁布过程,震惊于相关科学共同体的行为方式。 (吴彤教授在评论) 剩下四十分钟的提问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延长了半个小时。讲座在5:30结束。大家意犹未尽,在教室里又讨论很久。 讨论涉及具体的科学问题,也涉及科学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公众的知情权、民主参与等问题。 本次讲座高朋满座。除了评论人吴彤教授,还有刘晓力老师从人大赶来,社科院哲学所的刘钢教授,北大刘华杰、朱效民,我们师大历史学院从事环境史研究的梅雪芹教授。还有一位老先生专程赶来。另有四家媒体到场。 本所刘孝廷、李建会教授到场。 梅雪芹教授在发言 更多图片,请参观 刘华杰博客 。
个人分类: 博客精神|3236 次阅读|6 个评论
蔣高明先生的弘毅農場真相!
jiangjinsong 2010-3-12 23:22
弘毅生態農場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45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蒋高明周五讲座: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若干討論
jiangjinsong 2010-3-9 12:42
蒋高明周五讲座: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若干讨论 京师科学人文论坛 题目: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若干问题的讨论 主粮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子孙后代,不可不知,不可不慎! 主讲人: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学家 《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作者 评论人:吴彤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田松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时间:2009年3月12日(星期五)下午3点-5点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B809
个人分类: 科學傳播|1894 次阅读|2 个评论
蒋高明周五讲座: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若干讨论
tian2009 2010-3-9 10:04
京师科学人文论坛 题目: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若干问题的讨论 主粮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子孙后代,不可不知,不可不慎! 主讲人: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学家 《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作者 评论人:吴彤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田松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时间:2009年3月12日(星期五)下午3点-5点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B809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58801058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191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侯福龙 基因为谁而转
tian2009 2010-1-25 00:07
基因为谁而转(2010-01-2416:52:50) 作者:侯福龙来源:《世界博览》2010年第1期 基因为谁而转 一场并不新鲜的科技伦理争论,被一纸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悄然唤醒。这里,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与商业利益、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知情参与、国家的粮食问题及生态环境,又一次交织在了一起。 正文 北京的冬天寒气逼人,天气状况和蒋高明教授的心情有几分相似。坐在香山脚下的办公室里,满脸愁容的他向记者娓娓道来这个冬天发生的大事件--农业部为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转基因水稻颁发了安全证书,预示着转基因大米搬上餐桌已为时不远,此事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担忧。转基因水稻其利在商,对于食用者和整个生态环境而言,弊大于利!蒋高明教授言辞坚定。 蒋高明教授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生态学家。这次农业部颁发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在科学界内部,只有他和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薛达元教授,对该证书的获批、其商业化种植前景提出了公开的质疑;此外,绿色和平组织也对此事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媒体一片沸腾。 面对大众和媒体的呼声,以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传媒中心为代表的国内科学界,通过撰文对此事进行了辩驳和澄清。另外,人民网还于近期邀请了三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就转基因水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在毒理学评价方面,转基因水稻的大鼠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动物未见不良影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以确凿的动物实验数据,推测出转基因水稻对人体没有负面影响,长期食用也没有任何危害! 受雇于美国某生物公司的方舟子也指出,转基因水稻大鼠、小鼠都能吃,为什么人就不能吃呢?尽管迄今还没有以人为实验对象的转基因食物实验,但是方舟子以严谨的科学逻辑推测出了确凿的科学结论。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已。 谁动了上帝的种子 在欧洲传统中,任何生物作为上帝的作品,都是神圣的;而转基因技术则是企图干预上帝精心的设计,按科学家的意愿再创造和改造生物。 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合成,水稻的基因组中'转'入一个外源基因片段,这个水稻就会生长出特定的蛋白质。吃了这种水稻的叶子,害虫就可被毒害致死。这便是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蒋高明以科普式的语言给记者解释道。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时代的标志之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1983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第一次培育出了转基因烟草,标志着转基因植物的诞生。1994年,美国孟山都生物公司推出了转基因大豆及转基因番茄,并获得美国国家准许的推广资格,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就此开始。 以孟山都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公司在生物产品商业化应用的前景下应运而生。时至21世纪,转基因农作物产品作为生物公司的主要商品之一,已成为世界贸易竞争的主角。生物公司商业化研发并生产转基因作物,引领了植物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潮流,又为公司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利润,从而形成了一套动力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功民研究员告诉记者。 然而,就在商业化生产的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引发了一系列科技伦理方面的争议。抛开人类能否干预自然、扮演上帝的角色不说,单是发生在1998年的转基因马铃薯事件就让全球民众恐慌了一把--英国科学家阿派特普斯陶伊教授在电视节目上宣称,用某种转基因的马铃薯喂养大鼠,会导致大鼠体重及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被损坏。 该事件是第一个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案例,它使得人们对转基因的抵制从英国波及到了整个欧洲。查尔斯王储曾这样说,人类企图插足某个神圣的领域,然而我不打算让朋友和家人食用转基因食品。 查尔斯的言论得到了很多公司以及欧洲民众的响应,此后,关于反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实验的呼声和活动就没有停止过。因此,欧洲得转基因技术一般仅限于实验室,在商业化种植方面则较为保守。而在生物技术公司大行其道的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商业化种植都较为积极。 但是,争论不曾停止。 奇妙的科学共同体 1998年,阿派特普斯陶伊教授的实验结果并没有获得业界科学家的认同,相反,有很多生物学家指出其实验的漏洞,并指责其结论不够严谨;当然,英国皇家学会最后组织专家调研,也没有完全推翻他的实验结论。 该事例成为了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传媒中心反驳蒋高明教授的例证。 博文《蒋高明对转基因的质疑可以休矣》有这样的句子,由于普斯陶伊的实验工作差错百出,其结论是不可信的。随后,其所在的研究所宣布劝退普斯陶伊,并声明不再对其言论负责。这个10年前已有定论的事件,现在还被蒋博士和其他一些人拿来炒作,显然是很不严肃、很不负责的,有'忽悠'公众之嫌。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著名黑猩猩研究专家珍古道尔在最近发表的著作《希望的收获--食品安全关乎我们的心灵》中写道,普斯陶伊教授被除名后,有些科学家出面为其辩护,极力维护其科学家的人品;他的文章也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重新发表。一方是生物技术公司的商业利润,另一方是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健康,争论会持续下去。珍古道尔在无意间揭示了科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1962年,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对科学共同体进行了全面的定义--有共同的探索目标、掌握着大致相同的文献并且接受相同的科学理论的一群科学家,就组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如果以政治作比喻的话,科学共同体相当于党派,科学革命则相当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替代另一个的过程,库恩将其称为科学的革命。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就属于不同的科学共同体,因为他们对物理学的基本假设持不同观点;如果他俩能见上面,一定会吵得面红耳赤。 现代社会,以生物技术公司为背景的转基因科学家群体,也形成了奇妙的科学共同体。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田松副教授告诉记者,研究某领域的科学家,绝对不说该领域的坏处,只有说他好,才会拿到基金,拿到课题。而个别有道德感的科学家,即使站出来,指责自己领域的问题,也会迅速地被边缘化,被这个领域所抛弃;所以从科学共同体内部反思本领域的科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悖论。 这就解释了普斯陶伊被除名的根本原因--他的实验引起的恐慌使转基因公司损失惨重,也使受雇于生物技术公司的转基因科学家群体丧失大量资助。 受雇于美国某生物公司的方舟子,在倡导转基因方面呼声颇高。从2001年开始,方舟子就公开发文,极力支持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的销售。有关人士指出,以学术打架斗士闻名的方舟子,是打着科学家的名义为美国生物转基因公司唱赞歌的典型;他的周围形成了大批的拥趸者,也在暗中结成了强大的利益链条。 方舟子对转基因植物的观点,在一个名叫亦明剥壳的博客中阐述得十分详尽。亦明将方舟子的观点总结如下:其一,转基因食品安全、绿色、营养全面,而且能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对此,在国内销售转基因食品,完全可以不加标注;其二,反对转基因的人都是无知的、反科学的、制造恐慌和玩弄阴谋的分子;其三,对于支持转基因的人,都归为无私的、正值的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而对于基因污染问题,方舟子的观点是,不能排除转基因生物对环境造成的基因污染,即使污染了,也无所谓。 亦明是一位神秘的人物,我们谁也不知道此人的真正身份。不过从他的文章看,他有深厚的生物学背景,在专业领域内应该做得很出色。而且,此人对方舟子的研究,表现了精深的文献考证功力,心理分析功力,逻辑推理功力,这份功力,做史学家,做记者,都是一流的。他对方舟子的剥壳,是对当今中国的一大贡献。田松副教授告诉记者。 从普斯陶伊与方舟子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科学共同体维护其团体利益的过程,就是剔除异己的过程。'干什么的吆喝什么',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三分之二是搞转基因的科学家,很多人持有转基因专利,或正在申报专利,有些还有自己的转基因公司。在生物安全委员会里,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非常少。蒋高明阐述道。 无处安放的公众 我们曾多次检测过超市出售的食品,其中含有大量的转基因成份,但是包装上并没有注明;或者虽有注明,但是并不显眼,对消费者有一定的误导性。绿色和平组织北京办事处农业项目负责人方立锋告诉记者。 绿色和平组织从2001年我国进口国外转基因玉米、大豆开始,就一直关注转基因的食品的安全问题。对于本土化种植的转基因棉花、木瓜等作物对环境的影响、基因污染等,该组织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和调研。 方立锋提出的是一个公众对科学事件知情权的问题。科学家和大众之间的鸿沟由来已久。现代社会,学科发展愈来愈精微细致,以至于同一学科不同分支的科学家之间,都难以进行交流,更别说大众和科学家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朱效民副教授告诉记者。 因此,才出现了以方舟子等人为代表的科学主义者,认为只要是科学,就是对的、好的、毋庸置疑的,而把公众当成纯粹的科学盲,认为公众没法理解科学、科学家就可以为公众做出决定--对转基因食品不予标注的建议就是例子。 现代的科学家和以前的科学家有根本的差别,工业文明前的科学家也是哲学家,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仅仅是出于人类的好奇心;而现代科学家和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科学已然成为了资本的'帮凶',科学家也仅仅变成了一种职业。田松副教授这样说。 而现代的人类,已经离不开科学技术创造的生存环境,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摆置着人,并强求自然。一般的科学家作为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只会赞颂科学的好处,但是却少有人言及科学的另一面。朱效民副教授说,爱因斯坦二战时建议美国发展原子弹;但是战后又公开宣传核武器、核反应的危害。他的作风代表了科学家的良知。他接着说,科学本身是双刃剑,但是科学家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告诉公众科学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以转基因作物为例,转基因的鼻祖英国向来都遵守潜在风险原则。比如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在当下表现不出来,但是可能在后代中表现出来,这就叫潜在风险。也就是说,在转基因种植不能排除潜在风险的情况下,科学家和政府一般持谨慎的态度。 对于相关科技政策的决定,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一种共识会议的形式,对科学进行大众科普,科学家将科学知识、正面和反面的科学后果讲述给参与的公众。 共识会议对科学议题的讨论,完全是公开、透明的。选择权最终交给公众,科学家、科学知识仅仅作为背景呈现。朱效民副教授这样说。 而在我们国家,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只由农业部、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来决定。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于发教授比喻道,水稻转基因安全证的颁发就像结婚证一样,没必要把这个'结婚证'发布到网上,让大家都知道。言下之意,转基因是否安全,也是科学家和农业部的事情,和公众没有关系。 但是公众是科学后果的直接承受者,公众有权利知道转基因作物的危害;公众也有权利参与转基因水稻的审批过程中。蒋高明教授告诉记者。 国际性转基因安全管理条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中明确指出,转基因生物的决策过程,公众有绝对的参与和决策权。2000年,中国在该议定书上郑重签名;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议定书。 然而,中国公众在重大的科学事件中,尤其类似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颁发这样的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仍旧是不明朗的。 有罪的证据 田松副教授还提出这样的观点,以往科学在中国的姿态往往是无罪推定式的,也就是说,只要不能证明某具体科学有害之前,则视其为无罪的;而如今,科学带来的负面影响迫使人类不得不对科学采取有罪推定的态度,即在证明其无辜之前,则视其是有罪的,要谨慎对待其结果的应用和推广。《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也提出了类似的谨慎原则。 和三位应邀到人民网的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的声音不同,以蒋高明、薛达元、绿色和平组织为代表的呼声令人担忧。他们不是方舟子所谓的没有严谨的科学根据,他们也不是方舟子眼中不懂科学的愚昧公众。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国外早就争议不断,不止转基因马铃薯事件一个案例。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这等于转基因作物种植在法国的永久废除。 蒋高明教授介绍道,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一方面,而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即基因污染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999年的帝王蝶事件、2001年备受关注的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的转基因玉米混进美国大豆事件、2006年转基因大马哈鱼逃逸事件,等等,都成为转基因作物实验或商业化种植过程中,基因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典型案例。 赵功民研究员说,基因污染无异于核扩散,原因在于它是世界上惟一能够不断增殖、扩散且又无法清除的污染。更进一步,赵功民研究员将转基因技术诞生以来所关涉的伦理问题归结为三个方面,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基因污染和基因武器。前两者就现状而言,争论较为激烈、需谨慎对待;而基因武器则是对未来的预测而言,防患于未然。 薛达元教授在2000~2002年,针对在我国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了严谨的科学论文。 绿色和平组织的方立锋将该论文的核心内容总结为:转基因棉在短期内克服了棉铃虫,但是其它害虫成为主要害虫、并更为猖獗,因此使用农药不会减少;另外,随着种植时间增加,棉铃虫就会适应这种棉花,转基因失去了其效用。由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转基因并不能解决减少农药使用的问题,相反,转基因种子公司成了棉农的主宰者。 转基因科学家、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的专家专家们,闭口不为大众科普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害,而是以科学家十足的底气,预测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对人体无任何损害。这种科学的态度,应该接受公众的质疑。 绿色再革命的困境 以人口大国印度为代表的绿色革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绿色革命利用杂交的方法改良种子、改善灌溉技术、使用化肥和农药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粮食产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我国的杂交水稻,也在全球绿色革命的范围之内。 1990年,在全球粮食理事会部长会议中,代表们首次提出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概念。2008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全球粮食安全高级会议上重申了农业生产再次革命的迫切性。潘基文指出,时下全球粮食危机初步显现,凭借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相关技术及农业生产改进为增长中的人口提供粮食,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田松副教授指出,工业文明的典型特点就是向自然的无限掠夺,矿产、石油、森林、土地都成了人类榨取价值的对象,当代人实际上是在从子孙后代手里抢夺资源。第一次绿色革命就是个典型的例证,最初看起来皆大欢喜,是新的技术凭空导致了粮食增产,但是在十几年后,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当初的增产,可以看作是从十几年后掠夺来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之所以失败,原因也在于此。 因此,转基因技术被列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技术系统之列。生物科学家认为转基因最大的优势在于: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粮食问题。 然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事实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蒋高明教授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转基因巨头游说下,阿根廷政府放弃传统粮食生产,改为转基因大豆(抗农达)商业化种植,该国成了开发转基因作物的最大实验室。遗憾的是,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转基因大豆单位面积除草剂和农药用量,不但没有像他们鼓吹的那样降低下来,反而上升了。传统的谷物、小扁豆、豌豆和绿豆田几乎消失殆尽。阿根廷整个国家的粮食主权拱手交给了转基因巨头。 农药污染依旧、生态环境破坏、粮食主权堪忧,这就是发展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直接后果。 由此可见,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转基因水稻并不是唯一之计、更不是长远之计。 附:1.亦明剥壳http://blog.sina.com.cn/yimingcunfu 2.蒋高明科学网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u/%E8%92%8B%E9%AB%98%E6%98%8E/ 3.田松博客:http://blog.sina.com.cn/tiansong 此文转自侯福龙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906820100gmnm.html
个人分类: 逝者如斯|2451 次阅读|8 个评论
蒋高明在清华大学演讲及本人的三点评论2009.11.19
antiscience 2009-11-19 21:43
报告人:蒋高明(中国科学院),主持人:蒋劲松(清华大学),评论人:刘华杰(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新斋353室15:00-17:00,2009.11.19,,刘华杰摄影 中国需要这样的生态学探索 评蒋高明讲座《中国生态学何时停止超英赶美?》 刘华杰 2009年11月19日 蒋高明 博士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而我本人只是植物爱好者,也就是说,是植物民科。我很荣幸, 两蒋 (蒋劲松+蒋高明) 能安排我做评论,这算是植物民科评论植物学家。先要谢谢两位 蒋 先生!我做三点评论。 第一,蒋高明的报告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许多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文化方面的信息,为我们关注相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蒋博士的报告表明,当代生态学(这属于一阶研究)的前沿与我们(从事二阶工作的师生)的关注内容有重要交集。当代的生态学与环境伦理学、生态哲学、博物学史、科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以及实验室研究、地方性知识(或本土知识)、民族科学( ethnoscience )、民族植物学( ethnobotany )等等,有着显然的关联或交叉。为了美好的环境、生态、生活,以及促进彼此的研究,一阶工作与二阶工作理应当联手。首先,我们应当向蒋先生学习、向科学家学习,提高生物学素养,跟踪他们的生态学研究,进而参与国家各层面生态、环境政策的研究。 著有《大自然的经济学:生态学思想史》 ( Nature's Economy: 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 , 1977 ) 的 Donald Worster (1941- ) 曾说:在生态学产生以前就已有生态学家。梭罗就是这些生态学家之一。虽然 ecology( 生态学 ) 这个词直到 1866 年才出现。(纳什,《大自然的权利》,青岛出版社 1999 年,第 42 页)以美国为例,在 1935 年之前,真正的生态学精神早就在 Ralph Waldo Emerson ( 1803-1882 ) , 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John Muir(1838-1914), Aldo Leopold (1887-1948) 等人的言行中显示出来。在英国,在 Roy Clapham(1904-1990) 于 1930 年和 Arther George Tansley(1871-1955) 于 1935 年使用 ecosystem 这个词之前,达尔文的著作中就有了类似的思想。博物学思想史中这些财富,在数理化的生态学发达后,不该被遗忘,它们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事实上, Robert E. Ricklefs 编写的经典教程《大自然的经济学》( The Economy of Nature , 2008 年第 6 版有 700 页。第 5 版有中译本,中文名为《生态学》),也十分重视博物学传统。可惜的是,现在许多学生态学、做生态学的,似乎不大在乎那些前辈们的思想,把生态学做成了某种工程学,过分在乎建模、计算。蒋先生做和讲的生态学,算是正宗,因为它继承了生态学的真正传统。br 第二,蒋先生的报告明确指出了,当前部分生态学研究对数理模型的迷恋已经导致生态学研究与实践的偏航。先生依据对植物生态学特别是恢复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与切身实践,对部分生命科学家的数理崇拜和基因万能论(如果允许这样概括的话),表示了怀疑。就我的皮毛知识来看,这种怀疑非常有道理。 Vandana Shiva 的《失窃的收成》( Stolen Harvest )一书也印证了这一点。 生态学当然属于博物类科学,属于系统科学门类。生态学研究要有思想、要有人文关怀,或者用蒋先生的话说: 其实 , 生态学应该像哲学那样,是其它生命学科之上的科学,应包含哲学理念。在与人类生存相关的整个学科体系之中,生态学应该统领农、林,水,地,甚至数、理、化。 (见蒋高明的 PPT )我们很欣赏蒋先生这样的认识,当然不只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与哲学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需要细化,需要一定的还原,但是只讲还原是不行的。蒋先生提到,清华、北大、中科院、农科院等都非常重视从事基因研究,生物技术学科门庭若市,而生态学科门可罗雀。是我们的国家不需要生态学吗?完全不是,蒋先生已经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当前有大量生态学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相应地,其他博物类的科学也一样。周俊院士在《科学时报》曾发表一文 生物学领域中传统学科的危机 (《科学时报》, 2008.11.12 头版)。周院士说:科学地认识国情是领导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认识国情既须了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现状,也须了解自然环境的现状。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现状应包括生物、地理、地质、土壤和水资源等多种学科现状。周院士只谈了生物学领域传统学科的一些现状,如生物种类和分布、植被、生态等。 建国以来到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国家有关部门和研究单位十分重视传统学科的作用和发展,但近 20 年来,这些学科出现了危机,其表现是:现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已经很少,年过 80 岁的不足 10 人,一些 70 岁左右的人或退休或带病完成手头工作。年轻科学工作者中有一部分从事这些领域的前沿或热点问题,因为这些研究容易得到经费资助和科研成果。应该说明,我们支持这些前沿研究,因为它和传统学科可以互相促进。问题是前沿研究绝不能代替传统学科研究,相反,前沿问题的选择是根据传统学科知识确定的。现在从事传统学科研究的人已经很少了,他们很难得到经费的支持,从事这方面调查研究条件很艰苦,与室内从事前沿研究有较大差别。( ibid )分析原因,周院士讲到:其中一个原因是教育部门,主要是大学,近年设了许多生命学院,但生物学中传统学科的教授已少得可怜。我们以为中国应有两三所大学为传统学科培养人才。有些是传授知识,有些是输送这方面的研究人才。再一个是不加区分地追求 SCI 和高影响因子论文。 (ibid) 当前生命科学,包括生命医学领域,确实存在这样的怪现象:生命、生态系统,在不断还原的解剖刀下,一一消失了。当事人并不热爱所研究的物种、生态系统或者大活人,而关注的是越来越小的无法独立存在的构体( entities )。 人文学者和科学家都应当关注生态学异化的可能性。在技术层面,蒋高明已经指出有的生态学家在做着破坏生态的事情。我想,问题还有更深的层面。几乎所有科学都在异化,生态学能幸免吗? 当今的一些生态学研究,背离了生态学这门学科的创立宗旨。说得过分点,这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甚至从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A.G. Tansley 的生态系统研究纲要就 意味着对共生现象这一古老生态观点的否定,这一纲要还将世界归结为物质流和能量流。生态学以这样一种方式成为了一门硬科学。 (据德国历史学家 Joachim Rafkau (1943-) 的《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中译本,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第 311 页)这门科学变得能够进行精确计算,同时也变得缺乏浪漫和价值无涉,即愈加客观化。但是,我们知道,在现象学家胡塞尔看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客观化确实有力量,却是有问题的,因为它远离了、遗忘了唯一真实的生活世界,造成了科学危机。 生态学是一门讲究系统思维、博物学思维的学科,生态学工作者应当不辜负 大自然的经济学 这一美名。生物学在走向分析的同时不要忘记综合,在过去的 100 多年里,一直就有人在这样呼吁。 2005 年 Schmidly 在《哺乳动物学杂志》上著文呼吁在大学加强博物学教育。( Schmidly, David J. ,What It Means to Be a Naturalist and the Future of Natural History at American Universities, Journal of Mammalogy , 2005, 86 ( 3 ): 449-456. )这样的声音实际上在 20 世纪还没有到来时就有人发出了, Merriam 1893 年在《科学》杂志上著文,呼吁大学的生物学教育视野要更宽广一些,要更具人文性。( Merriam , C. H. , Biology in our colleges: a plea for a broader and more liberal biology , Science , 1893, 21:352-355. )br 第三,蒋先生重视科技的人文价值,强调用生态学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蒋先生经常撰写科学文化类文章,与一些民间组织一道积极讨论并参与起草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对此我本人是非常欣赏的,这充分体现蒋先生是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在当下的中国,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既需要意识觉醒,也需要切实有效的行动联盟。蒋先生将知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将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将伦理学作为科技活动的一个内在维度实践起来。 会计算、算计,只能算聪明,如果再加上伦理考虑,才有了所谓的智慧( wisdom )。有些人颇机灵,但不能算有智慧。有的科学家 给钱就做 ,为了捞项目不择手段,为了能发表论文绞尽脑汁。为了不浪费自己那点可怜的小聪明,有的科学家热衷于(不是被迫)研制杀人武器(当然从来都有理由);有的人对宇宙、对生命心怀敬畏,热爱和平,对人类对其他物种、对生态系统表现出慈悲,不辜负科学技术这样一种特别职业,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让世界更和谐、更公正。我想,蒋先生的工作无疑属于后者,这让我们充满了感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53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