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浮生六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蚊子假语文字,英雄真心英雄?
热度 26 x0xu0008 2013-7-22 09:51
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 鹤舞 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 鹤唳云端 ,为之 怡然称快 。 —— 沈三白 « 浮生六记 » 我所见过的最具善心和别致的想象,来自苏州的沈先生:他把烟熏的蚊子看成渺渺青云上翩翩的白鹤。 就在我留恋徜徉于沈先生营造的诗情画意当中时,一只蚊子带着羡慕嫉妒恨狠狠盯了我一口。现实的残酷瞬间冻结了我的遐想。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蚊子看来,我是丰满的,它是骨感的:老娘也要生存!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咬你丫的也算替天行道。在心满意足之后,蚊子打着饱嗝,华丽丽地飞走了。等我回过神来,蚊子确实如鹤,不过是黄鹤: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一个包。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蚊子刚刚咬了我,我却不知道它在哪儿。 所有的邂逅都是重逢。莫非千年以前,我曾象暮光之城中的 Edward 一样是一只吸血鬼,也曾伤及无辜,以致今生那无辜化作蚊子来和我做一个了断?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如此轻柔的复仇,是我能得到的最小惩罚了吧?冤仇以解不宜结,我就饶了你吧。 这样的解释只能出于无奈。心底的疑问挥之不去:蚊子为什么选我? 蚊子的口味 就是那一只蚊子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落寞 从喧嚣熙攘人群悄悄降落 落在人海里 夜夜唱歌 我只是那只蚊子临幸过的无数人之一,无缘做它心中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它潇洒远走,在一安静处停了下来,默默等待。 它在等待下一个月圆之夜的黄昏。 终于这一天来到了,于是它启程,灰啊灰啊,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下一个猎物。 血腥的血型 。这只蚊子是挑剔的,只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于是它放过了那无数的 A , B 或者 AB 血型的人,向着 O 型血的人飞去。 O 型血特有的味道令蚊子着迷。 再等等,再等等,还有更好的。蚊子对自己说。 孕妇的韵腹 。在无数的 O 型血人中,蚊子向一些孕妇飞去。孕妇隆起的充满风韵的浑圆的肚子,是蚊子无法抗拒的诱惑。因为怀胎而增加的代谢,尤其是腹部比一般人高的温度,使孕妇们成为目标。 再等等,再等等,还有更好的。蚊子对自己说。 戒酒的解救 。啊,在那些孕妇当中,发现几个刚喝过啤酒的,是蚊子最喜欢的牌子,怎么能放过她们?这几个孕妇也曾为怀孕要不要戒酒而纠结,最终还是放弃了。 “ 没有人能解救你们 ” ,蚊子恶狠狠地自言自语。 再等等,再等等,还有更好的。蚊子对自己说。 丑角的臭脚 。喝啤酒还不算,不是还有一两个刚刚运动完,又好几天没有洗脚的嘛,就是她们了。运动带来的体液蒸腾也能增加对蚊子的吸引力,充满刺激性气味的脚则是全身之最。 不,再等等,再等等,最后等一下,这有最好的。蚊子对自己说。 嘿嘿的黑 。一个穿黑衣服的装酷的,这才是我的最爱。蚊子奋不顾身的飞去。 啊,啪啪啪啪; 啊啊啊啊,啪 … 。。。。。。 不同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不一样,就是俗话说的谁招蚊子,谁不招蚊子;同样的人在不同情况下,对蚊子的吸引力也不一样。弄清楚后一种情况,能知道如何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努力防止被蚊子咬;弄清楚前一种情况,则能知道,假如一个人是蚊子的 Mr. Right ,无论怎么努力,他还是比一般人更容易成为蚊子的目标。 蚊子在一个月不同的时间兴奋程度不一样,在一天中也会有差别。据说月圆之夜的蚊子比平时兴奋 500 倍。这到底是蚊子还是人狼啊。一天之中,清晨和黄昏的时候蚊子最活跃。 决定对蚊子的吸引力的,是宿主身上分泌的有机物质 1 。宿主身上分泌的有机物质二氧化碳和蘑菇醇是蚊子分辨美食的主要手段;除此以外,蚊子对宿主的识别还一定程度依赖光线。 狼行天下吃肉,蚊行天下喝血。所以血型差异就成了蚊子的主要选择。蚊子喜欢 O 型血 2 。蚊子叮咬 O 型血人皮肤的几率几乎是叮咬 A 型血人皮肤几率的两倍 3 。不同血型可能导致了皮肤表面有机物质分泌的差别。而蚊子在进化中获得了对这种微小差别的识别能力。 关于 ABO 血型的进化还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 O 型血是最后进化出来的。从蚊子的叮咬来看,这个说法不太可信。同其它血型相比, O 型血在和蚊子的对抗中处于下风,而且 O 型血被其它病原感染的几率也相对较大 4 。所以 O 型血更可能是最早出现的血型;人类在进化中进化出了新的血型来减少感染。 O 型血在人群中较高的比例也支持它是较早的血型。尽管 O 型血患一些癌症的几率较低,但是在古代相对低的寿命使癌症从来就不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对进化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 怀孕的女性比一般的女性被蚊子叮的几率高两倍。这是因为怀孕女性皮肤表面代谢更多,尤其是腹部的温度还会升高而造成更多的有机物质挥发,增加了对蚊子的吸引。 人的吃吃喝喝对蚊子也有影响。啤酒能明显增加一个人被蚊子攻击的几率。这可能是因为啤酒摄入后代谢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和醇类。 运动过程中旺盛的代谢基于类似的原因,也会增加蚊子的叮咬意愿。臭脚首当其冲,成为蚊子的首选。它们对蚊子的吸引力,就像臭豆腐对某些人的吸引力一样强烈。 最后,因为蚊子也会根据光线来选择猎物,因此穿不同的衣物造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结果表明,蚊子喜欢颜色深的织物。蚊子喜欢黑丝,重口味! 与其驱蚊,不如被咬? 啊,啪啪啪啪; 啊啊啊啊,啪 … 那只蚊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咬了黑衣人好几个包;黑衣人只是微微一痒,啊了一声,就开始啪啪啪啪的拍蚊子,却哪里能打得到它,过了一会,几个包一起发痒,黑衣人才啊啊啊啊的叫了起来,气不过给了自己一巴掌。 于是她把自己能找到的驱蚊剂,蚊香,电子蚊香,全拿了出来 … 。。。。。。 如果蚊子仅仅是吸血的话,可能并不会招致人们如此的厌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蚊子怀的璧,就是它们传播的各种疾病:疟疾,黄热病,丝虫病。对人最致命的就是疟疾。 历史上很多名人被认为死于由蚊子传播的疟疾 5 。这个名单上的,几乎全是硬汉:亚历山大大帝,哥伦布,华盛顿,海明威,甘地等等。 所以历史上人类就对蚊子深恶痛绝。人们不可能等到弄清蚊子叮人的分子生物学之后才想对付它们的办法。实际上,在漫长的和蚊子斗争中,人们发现和发明了很多驱蚊剂 6 。这些驱蚊剂分为化学的,物理的两大类。 化学驱蚊剂 。早期的驱蚊剂主要来自大自然的化学物质。把它们喷洒在皮肤上或者衣服上,就能起到防叮咬的效果。 桦树皮的提取物就是一种驱蚊剂。 精油也有驱蚊的效果,但是只有柠檬桉精油有这种作用。我们常用来驱蚊的花露水,香水,甚至红花油,可能并没有驱蚊的效果。 后来人们开始人工合成驱蚊剂。 DEET 7 是美国军队在二战时应对丛林战开发出来的驱蚊剂,曾用于越战, 1957 年开始民用。 DEET 可以用来说明驱蚊剂的作用原理。蚊子所以能识别宿主皮肤代谢产生的有机物质,依赖于它们触角上的嗅觉受体。而 DEET 可以切断受体对蘑菇醇的识别。 DEET 不能阻止蚊子触角上受体对二氧化碳的识别。影响受体是 DEET 的被动的 “ 致盲 ” 作用,让蚊子 “ 雾失楼台,月迷津度 ” ;另一方面, DEET 也能主动作用于蚊子的嗅觉受体神经元,让蚊子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而 “ 逃之夭夭 ” 。 DEET 有很多副作用。有报道 DEET 与皮肤病,癫痫,甚至情绪失调相关。这可能是因为 DEET 能影响昆虫和哺乳类的神经系统酶类,尤其是乙酰胆碱酯酶,这种酶在神经系统中很重要。 蚊香 8 代表了化学驱蚊剂的另一极。它是天然驱虫剂和合成驱虫剂的结合。蚊香中包含的天然成分主要是除虫菊( Pyrethrum )和除虫菊的有效提取物,非天然的成分有合成的同除虫菊类似的酯类,防止除虫酯类在燃烧中氧化的物质,以及酯类增效剂。 蚊香的危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它们恐怕比被蚊子咬几口的危害还要大。一盘蚊香产生的 PM2.5 (前一阵子北京乃至全国热议的空气中污染主要物质)相当于 75—137 根燃着的香烟;一盘蚊香产生的甲醛(致癌物)相当于 51 根燃着的香烟。您还打算用蚊香么?不管别人想不想,我是不想了。 物理驱蚊剂 。超声波被认为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驱蚊剂。很多在线的基于声波的驱蚊程序可供下载。尽管如此,科学家认为其实这种超声的驱蚊剂基本不靠谱 6 。 转基因蚊子 —— 蚊子英雄? 尽管驱蚊剂,蚊香,电子蚊香处处设防,还是没有办法奈何这只蚊子。它轻轻摇摇头,叹息道:“你们这帮愚蠢的人类啊,为什么要费如此大的力气置我于死地呢?我只是一直没有携带任何病毒的转基因蚊子,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一声叹气中,这只蚊子飞走了,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它。 。。。。。。 不是所有蚊子都能嗜血,不是所有嗜血的蚊子都能传播疾病,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象疟疾一样可怕。嗜血而又传播疟疾的蚊子只是少数,这意味着,找到蚊子中携带疟疾的基因是可能的。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可以让我们操控基因,比如转基因植物。一旦确定蚊子中携带疟疾的这些基因,科学家就可以让良币驱逐劣币,也就是让那些传播疟疾的蚊子被不能致病的转基因蚊子稀释。 蚊子英雄 —— 抗疟转基因蚊子,是如何炼成的?首先是让蚊子抗疟,其次让这些抗疟的蚊子大肆扩增。这两步虽然是分别考虑的,但是在操作时必须一起进行。 先说让蚊子抗疟。 因为吸毒而采用共同的针头是很多人患上艾滋病的原因;蚊子叮咬携带疟疾要稍微复杂些。前者是因为针头上携带病毒;后者则不同,蚊子叮咬后不会马上吃第二口,也就不会直接造成交叉感染。但是疟疾的元凶疟原虫,会经蚊子的口器吸入的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并且在蚊子体内进行复制,然后再注入蚊子口器,在下一次叮咬的时候,健康的人就被蚊子体内的疟原虫感染。科学家试图找到那个让疟原虫通过蚊子肠道的蛋白,然后用转基因的办法制造出高表达一种抑疟蛋白的蚊子,这种蚊子产生的抑疟蛋白能抑制那个疟原虫依赖的通过蚊子肠道的蛋白,于是疟原虫就无法进入蚊子体内了 9-10 。基于这样的原理制造出的蚊子,就像是加了过滤嘴的香烟。 再说让抗疟蚊子扩增。 除了给蚊子一个抗疟的基因,还要让这些蚊子迅速扩张,才能达到让良币驱逐劣币的目的。这就需要在转 “ 过滤嘴 ” 基因的同时,给他们加上一个帽子,这个帽子是一段 DNA 序列,这个序列能在蚊子体内迅速扩张,从而使转基因蚊子逐渐稀释那些非转基因的蚊子。 且不说这些转基因系统的效率问题,更大的担忧来自生态,流行病和社会上的关注 11 。蚊子英雄,还是蚊子行凶,短时间内还很难看清。 可怕的文字 蚊子对宿主的识别有偏好,这种偏好体现在皮肤表面代谢的细微差别。现在看来唯一有区分度的就赖血型,以后随着我们队皮肤表面代谢的精确了解,会不会找出这种差别的分子机制? 那样的话,对不同的人,使用个性化的化妆品,可能对防止蚊子有重大意义。 设计针对特定皮肤,特定基因的转基因蚊子,能不能实现对某一类人的特异性叮咬?传播特定的疾病?那时,蚊子将会变成一种恐怖的生物武器。 这种怀疑并非没有道理,毕竟,生物技术现在已经带来了一种可怕的潜在威胁:大自然花费上亿年设计并检验的物种,可能被迅速灭绝 12-13 。 估计是我想太多了。 但愿是我想太多了。 一定是我想太多了! 附文章: Mosquito coil emissions and healthimplication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3 September; 111(12):1454–1460. Burning mosquito coils indoorsgenerates smoke that can control mosquitoes effectively. This practice iscurrently used in numerous households in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However, the smoke may contain pollutants of health concern. We conducted thepresent study to characterize the emissions from four common brands of mosquitocoils from China and two common brands from Malaysia. We used mass balanceequations to determine emission rates of fine particles (particulate matter 2.5 microm in diameter; PM(2.5)),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aldehydes, and ketones. Having applied these measured emission rates to predictindoor concentrations under realistic room conditions, we found that pollutantconcentrations resulting from burning mosquito coils could substantially exceedhealth-based air quality standards or guidelines. Under the same combustionconditions, the tested Malaysian mosquito coils generated more measuredpollutants than did the tested Chinese mosquito coils. We also identified alarge suite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cluding carcinogens and suspectedcarcinogens, in the coil smoke. In a set of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a room, weexamined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ined in the coilsmoke and found that the particles were ultrafine and fine. The findings from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exposure to the smoke of mosquito coils similarto the tested ones can pose significant acute and chronic health risks. Forexample, burning one mosquito coil would release the same amount of PM(2.5)mass as burning 75-137 cigarettes. The emission of formaldehyde from burningone coil can be as high as that released from burning 51 cigarettes. Mosquito. Wikipedia. http://health.yahoo.net/experts/dayinhealth/why-are-some-people-mosquito-magnets . Landing Preference of Aedes albopictus(Diptera: Culicidae) on Human Skin Among ABO Blood Groups, Secretors orNonsecretors, and ABH Antige. Journal ofMedical Entomology 2004; 41 (4): 796-799. ABO blood group system. Wikipedia. http://www.asylum.com/2009/06/22/be-mosquito-aware-11-famous-people-who-contracted-malaria/ . Insect repellent. Wikipedia. DEET. Wikipedia. Mosquito coil. Wikipedia. Malaria Control with Transgenic Mosquitoes. PLoS Medicine February 2009; Volume 6 : e1000020. Transgenicanopheline mosquitoes impaired in transmission of a malaria parasite. Nature . 2002 May 23; 417 (6887): 452-5.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determinantsof host species choice in mosquito vectors. TrendsParasitol. 2009 Apr; 25 (4):189-96. Genetically modified mosquitoes. Nat Biotechnol . 2008 Jul; 26(7): 725. The ecology of geneticallymodified mosquitoes . Science 2002; 298: 117.
个人分类: 科普|14110 次阅读|40 个评论
《浮生六记》中关于钓鱼岛的记载(老蠹说书之15)
热度 2 lxh2009 2012-9-25 22:20
清代文学家沈复(1763—1825年),字三白。著有《浮生六记》,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及《养生记道》。 《浮生六记》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目前收藏有两个版本(包括林语堂先生翻译的英文版)。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最近这些日子里,思绪一直追随所有爱国的人士,共同关注钓鱼岛问题。忽忆起这本书中似乎有相关记载,于是重新翻检出来审视,果然如此。 本书卷五之《中山记历》,记述的是沈复本人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随同清政府使臣出使琉球国的经历。其中有如下相关记载: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招对,特简儒臣。 于是,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 介山驰书约余偕行 。” (出使的缘起) “初九日卯刻,见彭家山,列三峰,东高而西下。申刻,见 钓鱼台 ,三峰离立,如笔架,皆石 骨。” ( 过钓鱼岛) “初十日辰正,见 赤尾屿 。屿方而赤,东西凸而中凹,凹中又有小峰二 。” (过赤尾屿) “十一日午刻,见姑米山...” ( 这个时候才进入当时的琉球国境) 关于《浮生六记》之卷五和卷六是否为沈复本人所作,目前仍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后人的附骥之作,因其文字大部分与李鼎元所著《使琉球记》相同。但也有人认为,清嘉庆年间学者钱泳的手写笔记《记事珠》,即为《中山记历》之原稿《海国记》——但无论如何,这些都足以证明,之后若干年才登岛(1884年)的日本人所述钓鱼岛为无人、无名岛,继而加以占领,无疑是自说自话。 相关博文: 质疑沈复的童趣
个人分类: 老蠹说书系列|7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by SHEN FU
carldy 2012-1-5 17:52
《浮生六记》是沈复在清朝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自传体散文)。书名取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意,全书由六卷构成 ,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与《养生记逍》,故题为《浮生六记》。 全书用文言完成,简短明快,读来饶有兴致,不忍释卷。让人高兴的是,这么一本薄薄的书,竟然有很多英文译本。我手头就有两种译本,一种是林语堂老先生的译本,一种是 Leonard Pratt Chiang Su-Hui (这两部译本信息如下: 沈复 著,林语堂 译 《浮生六记》(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Shen Fu. FuShengLiuJi(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Leonard Pratt Chiang Su-Hui.London: Penguin Group.1983. 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Now the heavens and earth are the hostels of creation; and time has seen a full hundred generations. Ah, this floating life, like a dream… True happiness is so rare! (Li Po, ‘On a Banquet with my Cousins on a Spring Night in the Peach Garden’) Introduction: Shen Fu was born in Soochow in the latter part of eighteenth century, at the height of the Ch’ing Dynasty. He was a government clerk, a painter, occasional trader, and a tragic lover, and in his mid forties he set out his life in six moving ‘records’ that have delighted the Chinese ever since they came into ligh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体会 Harvest|5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羡慕蚊子
llgkyy 2010-1-4 20:20
我历来将蚊子看成敌人,每个夏天,与蚊子大战,苦不堪言。蚊子是最顽强的对手,无孔不入,纠缠不休。一只蚊子,足可以让你皮肉受苦,心情烦躁。被蚊子骚扰的时间越长,愤怒越强烈。一旦逮住机会,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扬手狠命一击,蚊子小命休矣,化做桌边、墙壁上的一抹鲜血。不知来自何处,此时归入虚空。这种时候,我从不怜悯,从不内疚。只有消灭敌人的快感。 直到昨天读到南帆的散文《家居四君子》中写蚊子的一段 :人们可以回顾一下:蚊子的一生多么自在啊风度翩然,曲不离口,得吃且吃,当死即死,从来不把外界的风风雨雨放在心上。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吗? 此君笔下的蚊子俨然成为深谙生活哲理的大师,悠然自得,令人羡慕。我突然意识到蚊子竟然也是带着温热气息的生命。其实关于蚊子,在沈复的《浮生六记》中,我还读到过一段妙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文人雅趣,口吐莲花。妙笔一支,化腐朽为神奇,赋生气于死物,状魔鬼为精灵。此后,再见蚊子,必然不敢轻易出手消灭。即使万不得已,看到蚊子死后留下的那抹鲜血,也会平添悲壮的色彩,知道那是一抹血染的风采。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质疑沈复的“童趣”(老蠹说书之4)
lxh2009 2009-11-20 22:3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上述文字,出自清代沈复所著之《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后世不少人曾经以此为据,对作者沈复的“童趣”进行诠释并大加赞赏。我每读至此,总是对作者旷达、恬淡的处世态度欣羡不已,同时,又不由得对这段清丽、简洁的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心生疑窦。 太多的自然奇观,往往因为依附了人文历史的精华与灵气而闻名遐迩,而其本身也许不过是一堆破石头,或者是一潭死水。所以,书画家丰子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梅兰竹菊原本不过是一些闲花野草,只是到了文人的笔下,才被赋予诗意的属性,获得了象征高洁的“四君子”雅号而流传千古! 换言之,以作者沈复其时的童稚之龄,自然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成年人的审美情趣,应该也缺乏诗人特有的敏感气质,自然也是难以得到这些“物外之趣”的——我宁可相信这是作者在追记人到中年之后的“童心回放”,抑或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似的嬉戏。 话虽如此,《浮生六记》仍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尤其是其书名所蕴含的深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正好比“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啊,鱼儿不停游”,游累了,也倦了!能“偷得浮生半日闲”,抛开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喧嚣纷争的名利,纠缠不清的人事,与心仪的书一起作“无情游”,其实是一种难得的奢侈!
个人分类: 老蠹说书系列|627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