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信息资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六:人文社科版
pww1380 2012-3-30 09:25
信息文明之光( 37 ):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六: 关于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后记 后记新编 (散文版) ——学术专著后记 心路历程回眸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是在我北京大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在北大近六年的专业学习是我终生难忘的时日。这是我北大寻梦的六年,也是我实现学术思想跃迁的六年,更是我人文理念升华的六年。 毕业后,我一直忙于这篇论文的修改,增删数次,几经反复,甘苦自知。今天,这部专著终于定稿出版。此时此刻,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在这万千思绪里,有对不堪回首往事的追忆、有对人生的思索,更多的则是感激。 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 1977 年参加高考的。尽管取得了比北京大学在当地招生成绩高出五六十分的优异成绩,但在当时乍暖还寒的形势下,还是被剥夺了报考北大的权力——从读小学到插队下乡,再到求学深造,我不止一次遭遇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难以言说的经历。当然,在那个同样难以言说的年代,绝不仅仅我一个人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个人命运。 从此,我走上了坎坷曲折的寻梦北大的心路历程。 1980 年,北大图书馆学系恢复了函授招生制度。虽然当时我已经具备了中文专业的学历,但仍然重入考场,争取到生平第一次求学北大的机会。而多年后再次有机会报考北大时,我已经是一位具有多年正高级职称资历的专业教学人员了。 如今人们求学大都为谋生计,或为求职或为职称。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坊间的各种猜疑、揣测甚至责难之声不绝于耳。“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时,我才真正明白了,我们的先祖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留下的这句感慨,何以竟成了一曲数千年的绝唱,令人至今难以释怀。 北大,其精神的感召何以如此强烈?我不时扪心自问,却始终不得其解。直到结合北大的百年校庆,将中国的近代屈辱史与北大校史联系起来,我这百思不解愚钝至极的大脑才豁然开朗——萌生于危难之时,砥砺于忧患之间,发展于奋争之日——北大百余年的校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史。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人的代表就是在这里,留下了他们挥之不去的身影。 北大,中华现代文明之源头,中国现代精神和民族灵魂之渊薮。 曾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的短暂经历使我对西方文化略有涉猎。滥觞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主流意识。其影响到了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那里,就有了“上帝死了”这一旷世名言。但是,在人类摆脱了宗教和神权枷锁,宣告“上帝死了”一百余年后的今天,人类却为自己的非理性行为所导致的生存危机和人类灾难而大感震惊。于是,有了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历史反思,有了关于价值和价值理性的再思考。 回望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家园,值得“庆幸”并令人些许“欣慰”的是,在这片国情特殊被西方世界视为异端的土地上,尽管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先哲被后世的不肖子孙一次又一次地“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可是竟丝毫没有影响其独特而强烈的“造神情结”。这样,我们中国人所创造出来的“本土上帝”和遍布九域的东土诸神不但虽死犹生,而且似乎具有西方神祗所绝对不可能拥有的一种“永垂不朽”的生机与活力。 即便如此,在古老的中国社会急剧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仍不难发现,西方社会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的巨大灾难,悄然无声之间,在东方的土地上也在迅速蔓延。一时间,价值混乱,道德沦丧,物欲横流。追求一夕成名,一日暴富,“一朝得道,平步青云”的浮躁之风日甚一日,为此铤而走险的恶性案件也层出不穷。 我深知,浮躁的极致,不是走向全面的反思,必然走向彻底的疯狂。 怀着本能的对疯狂的恐惧,沉默过后,我选择了沉思。而这一颇为沉重的深入反思所得出的结论就是: 不断深入地寻梦北大,寻回那久违的北大精神和济世情怀,寻回那民主、科学、变革、求新、进取这一现代中国的民族之魂。 感激命运之神,让我有机会走进这梦寐以求的精神圣殿,开始了我梦想成真同时也是梦境寻幽的历程。 北大的每一堂课和每一次学术讲座的听讲机会都足堪珍惜,置身燕园的分分秒秒更是“寸金难买寸光阴”。就是在燕园这分分秒秒的时光里,不同领域名师巨擘的学术思想、北大的学术传统和人文情怀,点点滴滴地融为我精神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 如果说,学术意义上的求学北大是我个人命运的人生寻梦的话,那么,人文意义上的北大寻梦就具有了几分民族复兴使命甚至是人类命运关怀的终极意味。 这样,学术寻幽的人生之梦和民族复兴、人类命运关怀的使命情怀,也可说是一种“春秋大梦”和价值与理想之梦的寻梦之旅,便构成了我北大寻梦的两条并行不悖的心路历程。而眼前这部关于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学术著作,就是在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历史进程不断走向深入,人类文明的一个全新的历史形态——信息文明正在姗姗而来的历史背景下,这两条心路历程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思想结晶和精神成果。 如今,这一怀胎十月的婴儿终于呱呱落地,尽管这第一声啼哭绝不会是一首绝妙的好诗,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伴随学位论文的完成,我的北大求学生涯也圈画上最后一个句点。这一句点既告慰我学业的完成,也敲响了我北大寻梦的下课“钟声”。 我知道,这无声有韵,绵绵不绝的“钟声”,将伴我静静地走完这一个平凡而富有内涵的生命历程。这是一个个体人生及其精神升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形态及其文明内涵的历史跃迁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如果人的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一篇关于人生的论文的话——这是一篇必须完成并交由命运之神来审阅评判的论文 , 那么,北大寻梦的历程就是我的这篇人生论文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这篇论文最高潮的篇章。 在《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吴慰慈先生。恐怕很少有人了解我在内心深处对吴慰慈先生的感激之情。早在上个世纪当我参加北大图书馆专业首届函授学习时,吴先生就是我基础理论研究的专业启蒙恩师,尽管当时我并未给吴老师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我十分清楚的是,无论后来我在专业上有怎样的进步,这些进展无不发源于吴老师在《图书馆学基础》课上为我开掘的学术源头。这次以博士生的身份入学北大以来,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来审视和思索图书馆学的诸多理论问题,使我的学术思想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我时常感到惶恐不安的是,自己有限的学术功力和几年来的学业进展,不知道是否能够令吴老师满意。 我由衷地希望没有辜负恩师的厚望。 感谢王锦贵教授、王余光教授、马张华教授、李常庆副教授、周庆山博士、王子舟教授,这几位老师在我论文的开题、预答辩和答辩时,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指导意见,开拓了我的视野,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失误。 感谢《中国图书馆学报》李万健研究馆员和中国科学院徐引篪研究馆员,他们的著述和学术指导使我受益匪浅,他们的关心、鼓励给予我极大的精神动力。 感谢美国 ALA 前会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与情报学研究生学院的资深教授贝弗莉•林奇博士( Beverly P Lynch )。她的鼓励、学术建议和她所提供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资料,对我的学位论文的完成意义重大。 感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赵立莘老师、学友刘兹恒教授、张广钦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和各位学友的鼓励和无私帮助,对此我将铭记心中。 感谢河北大学前后两届领导班子的各位领导,感谢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与河北大学图书馆的各位领导和同事,没有这些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完成在北大的紧张学业。 我尤其感谢我的妻子黄文杰女士。没有她自始至终的理解、支持和在资料整理、绘图等多方面的倾心协助,我绝无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和论文的写作。 最后,我还必须感谢科学出版社的李敏、张震两位编辑。他们高效率的工作和令人尊敬的敬业精神保证了这部著作的顺利出版。 感激与感恩之情将伴我终生。 谨将这一感激与感恩的真情献给所有提到的和由于行文与篇幅的限制与我的疏忽而没有提到的诸多关心和帮助我走过这一寻梦之旅的人们。 注: ALA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美国图书馆协会 参考文献: 1 .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6646.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3813 3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1829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09.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5.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6.html 4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二:关于扉页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7471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98802.html 5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三: 版权页内容简介 .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0993.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96942do=blogid=531633 6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四: 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序言(一)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6919.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42682 7 .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五: 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序言(二)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91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47063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六: (科研笔记版)
pww1380 2012-3-25 23:07
信息文明之光( 37 ):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六: 关于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后记 后记新编 (科研笔记版) ——学术专著后记 心路历程回眸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是在我北京大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在北大近六年的专业学习是我终生难忘的时日。这是我北大寻梦的六年,也是我实现学术思想跃迁的六年,更是我人文理念升华的六年。 毕业后,我一直忙于这篇论文的修改,增删数次,几经反复,甘苦自知。今天,这部专著终于定稿出版。此时此刻,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在这万千思绪里,有对不堪回首往事的追忆、有对人生的思索,更多的则是感激。 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 1977 年参加高考的。尽管取得了比北京大学在当地招生成绩高出五六十分的优异成绩,但在当时乍暖还寒的形势下,还是被剥夺了报考北大的权力——从读小学到插队下乡,再到求学深造,我不止一次遭遇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难以言说的经历。当然,在那个同样难以言说的年代,绝不仅仅我一个人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个人命运。 从此,我走上了坎坷曲折的寻梦北大的心路历程。 1980 年,北大图书馆学系恢复了函授招生制度。虽然当时我已经具备了中文专业的学历,但仍然重入考场,争取到生平第一次求学北大的机会。而多年后再次有机会报考北大时,我已经是一位具有多年正高级职称资历的专业教学人员了。 如今人们求学大都为谋生计,或为求职或为职称。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坊间的各种猜疑、揣测甚至责难之声不绝于耳。“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时,我才真正明白了,我们的先祖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留下的这句感慨,何以竟成了一曲数千年的绝唱,令人至今难以释怀。 北大,其精神的感召何以如此强烈?我不时扪心自问,却始终不得其解。直到结合北大的百年校庆,将中国的近代屈辱史与北大校史联系起来,我这百思不解愚钝至极的大脑才豁然开朗——萌生于危难之时,砥砺于忧患之间,发展于奋争之日——北大百余年的校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史。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人的代表就是在这里,留下了他们挥之不去的身影。 北大,中华现代文明之源头,中国现代精神和民族灵魂之渊薮。 曾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的短暂经历使我对西方文化略有涉猎。滥觞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主流意识。其影响到了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那里,就有了“上帝死了”这一旷世名言。但是,在人类摆脱了宗教和神权枷锁,宣告“上帝死了”一百余年后的今天,人类却为自己的非理性行为所导致的生存危机和人类灾难而大感震惊。于是,有了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历史反思,有了关于价值和价值理性的再思考。 回望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家园,值得“庆幸”并令人些许“欣慰”的是,在这片国情特殊被西方世界视为异端的土地上,尽管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先哲被后世的不肖子孙一次又一次地“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可是竟丝毫没有影响其独特而强烈的“造神情结”。这样,我们中国人所创造出来的“本土上帝”和遍布九域的东土诸神不但虽死犹生,而且似乎具有西方神祗所绝对不可能拥有的一种“永垂不朽”的生机与活力。 即便如此,在古老的中国社会急剧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仍不难发现,西方社会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的巨大灾难,悄然无声之间,在东方的土地上也在迅速蔓延。一时间,价值混乱,道德沦丧,物欲横流。追求一夕成名,一日暴富,“一朝得道,平步青云”的浮躁之风日甚一日,为此铤而走险的恶性案件也层出不穷。 我深知,浮躁的极致,不是走向全面的反思,必然走向彻底的疯狂。 怀着本能的对疯狂的恐惧,沉默过后,我选择了沉思。而这一颇为沉重的深入反思所得出的结论就是: 不断深入地寻梦北大,寻回那久违的北大精神和济世情怀,寻回那民主、科学、变革、求新、进取这一现代中国的民族之魂。 感激命运之神,让我有机会走进这梦寐以求的精神圣殿,开始了我梦想成真同时也是梦境寻幽的历程。 北大的每一堂课和每一次学术讲座的听讲机会都足堪珍惜,置身燕园的分分秒秒更是“寸金难买寸光阴”。就是在燕园这分分秒秒的时光里,不同领域名师巨擘的学术思想、北大的学术传统和人文情怀,点点滴滴地融为我精神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 如果说,学术意义上的求学北大是我个人命运的人生寻梦的话,那么,人文意义上的北大寻梦就具有了几分民族复兴使命甚至是人类命运关怀的终极意味。 这样,学术寻幽的人生之梦和民族复兴、人类命运关怀的使命情怀,也可说是一种“春秋大梦”和价值与理想之梦的寻梦之旅,便构成了我北大寻梦的两条并行不悖的心路历程。而眼前这部关于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学术著作,就是在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历史进程不断走向深入,人类文明的一个全新的历史形态——信息文明正在姗姗而来的历史背景下,这两条心路历程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思想结晶和精神成果。 如今,这一怀胎十月的婴儿终于呱呱落地,尽管这第一声啼哭绝不会是一首绝妙的好诗,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伴随学位论文的完成,我的北大求学生涯也圈画上最后一个句点。这一句点既告慰我学业的完成,也敲响了我北大寻梦的下课“钟声”。 我知道,这无声有韵,绵绵不绝的“钟声”,将伴我静静地走完这一个平凡而富有内涵的生命历程。这是一个个体人生及其精神升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形态及其文明内涵的历史跃迁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如果人的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一篇关于人生的论文的话——这是一篇必须完成并交由命运之神来审阅评判的论文 , 那么,北大寻梦的历程就是我的这篇人生论文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这篇论文最高潮的篇章。 在《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吴慰慈先生。恐怕很少有人了解我在内心深处对吴慰慈先生的感激之情。早在上个世纪当我参加北大图书馆专业首届函授学习时,吴先生就是我基础理论研究的专业启蒙恩师,尽管当时我并未给吴老师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我十分清楚的是,无论后来我在专业上有怎样的进步,这些进展无不发源于吴老师在《图书馆学基础》课上为我开掘的学术源头。这次以博士生的身份入学北大以来,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来审视和思索图书馆学的诸多理论问题,使我的学术思想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我时常感到惶恐不安的是,自己有限的学术功力和几年来的学业进展,不知道是否能够令吴老师满意。 我由衷地希望没有辜负恩师的厚望。 感谢王锦贵教授、王余光教授、马张华教授、李常庆副教授、周庆山博士、王子舟教授,这几位老师在我论文的开题、预答辩和答辩时,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指导意见,开拓了我的视野,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失误。 感谢《中国图书馆学报》李万健研究馆员和中国科学院徐引篪研究馆员,他们的著述和学术指导使我受益匪浅,他们的关心、鼓励给予我极大的精神动力。 感谢美国 ALA 前会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与情报学研究生学院的资深教授贝弗莉•林奇博士( Beverly P Lynch )。她的鼓励、学术建议和她所提供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资料,对我的学位论文的完成意义重大。 感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赵立莘老师、学友刘兹恒教授、张广钦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和各位学友的鼓励和无私帮助,对此我将铭记心中。 感谢河北大学前后两届领导班子的各位领导,感谢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与河北大学图书馆的各位领导和同事,没有这些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完成在北大的紧张学业。 我尤其感谢我的妻子黄文杰女士。没有她自始至终的理解、支持和在资料整理、绘图等多方面的倾心协助,我绝无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和论文的写作。 最后,我还必须感谢科学出版社的李敏、张震两位编辑。他们高效率的工作和令人尊敬的敬业精神保证了这部著作的顺利出版。 感激与感恩之情将伴我终生。 谨将这一感激与感恩的真情献给所有提到的和由于行文与篇幅的限制与我的疏忽而没有提到的诸多关心和帮助我走过这一寻梦之旅的人们。 注: ALA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美国图书馆协会 参考文献: 1 .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6646.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3813 3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1829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09.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5.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6.html 4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二:关于扉页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7471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98802.html 5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三: 版权页内容简介 .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0993.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96942do=blogid=531633 6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四: 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序言(一)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6919.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42682 7 .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五: 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序言(二)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91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47063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六: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
热度 1 pww1380 2012-3-25 23:00
信息文明之光( 37 ):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六: 关于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后记 后记新编 (散文版) ——学术专著后记 心路历程回眸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是在我北京大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在北大近六年的专业学习是我终生难忘的时日。这是我北大寻梦的六年,也是我实现学术思想跃迁的六年,更是我人文理念升华的六年。 毕业后,我一直忙于这篇论文的修改,增删数次,几经反复,甘苦自知。今天,这部专著终于定稿出版。此时此刻,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在这万千思绪里,有对不堪回首往事的追忆、有对人生的思索,更多的则是感激。 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 1977 年参加高考的。尽管取得了比北京大学在当地招生成绩高出五六十分的优异成绩,但在当时乍暖还寒的形势下,还是被剥夺了报考北大的权力——从读小学到插队下乡,再到求学深造,我不止一次遭遇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难以言说的经历。当然,在那个同样难以言说的年代,绝不仅仅我一个人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个人命运。 从此,我走上了坎坷曲折的寻梦北大的心路历程。 1980 年,北大图书馆学系恢复了函授招生制度。虽然当时我已经具备了中文专业的学历,但仍然重入考场,争取到生平第一次求学北大的机会。而多年后再次有机会报考北大时,我已经是一位具有多年正高级职称资历的专业教学人员了。 如今人们求学大都为谋生计,或为求职或为职称。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坊间的各种猜疑、揣测甚至责难之声不绝于耳。“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时,我才真正明白了,我们的先祖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留下的这句感慨,何以竟成了一曲数千年的绝唱,令人至今难以释怀。 北大,其精神的感召何以如此强烈?我不时扪心自问,却始终不得其解。直到结合北大的百年校庆,将中国的近代屈辱史与北大校史联系起来,我这百思不解愚钝至极的大脑才豁然开朗——萌生于危难之时,砥砺于忧患之间,发展于奋争之日——北大百余年的校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史。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人的代表就是在这里,留下了他们挥之不去的身影。 北大,中华现代文明之源头,中国现代精神和民族灵魂之渊薮。 曾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的短暂经历使我对西方文化略有涉猎。滥觞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主流意识。其影响到了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那里,就有了“上帝死了”这一旷世名言。但是,在人类摆脱了宗教和神权枷锁,宣告“上帝死了”一百余年后的今天,人类却为自己的非理性行为所导致的生存危机和人类灾难而大感震惊。于是,有了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历史反思,有了关于价值和价值理性的再思考。 回望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家园,值得“庆幸”并令人些许“欣慰”的是,在这片国情特殊被西方世界视为异端的土地上,尽管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先哲被后世的不肖子孙一次又一次地“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可是竟丝毫没有影响其独特而强烈的“造神情结”。这样,我们中国人所创造出来的“本土上帝”和遍布九域的东土诸神不但虽死犹生,而且似乎具有西方神祗所绝对不可能拥有的一种“永垂不朽”的生机与活力。 即便如此,在古老的中国社会急剧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仍不难发现,西方社会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的巨大灾难,悄然无声之间,在东方的土地上也在迅速蔓延。一时间,价值混乱,道德沦丧,物欲横流。追求一夕成名,一日暴富,“一朝得道,平步青云”的浮躁之风日甚一日,为此铤而走险的恶性案件也层出不穷。 我深知,浮躁的极致,不是走向全面的反思,必然走向彻底的疯狂。 怀着本能的对疯狂的恐惧,沉默过后,我选择了沉思。而这一颇为沉重的深入反思所得出的结论就是: 不断深入地寻梦北大,寻回那久违的北大精神和济世情怀,寻回那民主、科学、变革、求新、进取这一现代中国的民族之魂。 感激命运之神,让我有机会走进这梦寐以求的精神圣殿,开始了我梦想成真同时也是梦境寻幽的历程。 北大的每一堂课和每一次学术讲座的听讲机会都足堪珍惜,置身燕园的分分秒秒更是“寸金难买寸光阴”。就是在燕园这分分秒秒的时光里,不同领域名师巨擘的学术思想、北大的学术传统和人文情怀,点点滴滴地融为我精神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 如果说,学术意义上的求学北大是我个人命运的人生寻梦的话,那么,人文意义上的北大寻梦就具有了几分民族复兴使命甚至是人类命运关怀的终极意味。 这样,学术寻幽的人生之梦和民族复兴、人类命运关怀的使命情怀,也可说是一种“春秋大梦”和价值与理想之梦的寻梦之旅,便构成了我北大寻梦的两条并行不悖的心路历程。而眼前这部关于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学术著作,就是在人类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历史进程不断走向深入,人类文明的一个全新的历史形态——信息文明正在姗姗而来的历史背景下,这两条心路历程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思想结晶和精神成果。 如今,这一怀胎十月的婴儿终于呱呱落地,尽管这第一声啼哭绝不会是一首绝妙的好诗,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伴随学位论文的完成,我的北大求学生涯也圈画上最后一个句点。这一句点既告慰我学业的完成,也敲响了我北大寻梦的下课“钟声”。 我知道,这无声有韵,绵绵不绝的“钟声”,将伴我静静地走完这一个平凡而富有内涵的生命历程。这是一个个体人生及其精神升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形态及其文明内涵的历史跃迁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如果人的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一篇关于人生的论文的话——这是一篇必须完成并交由命运之神来审阅评判的论文 , 那么,北大寻梦的历程就是我的这篇人生论文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这篇论文最高潮的篇章。 在《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吴慰慈先生。恐怕很少有人了解我在内心深处对吴慰慈先生的感激之情。早在上个世纪当我参加北大图书馆专业首届函授学习时,吴先生就是我基础理论研究的专业启蒙恩师,尽管当时我并未给吴老师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我十分清楚的是,无论后来我在专业上有怎样的进步,这些进展无不发源于吴老师在《图书馆学基础》课上为我开掘的学术源头。这次以博士生的身份入学北大以来,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来审视和思索图书馆学的诸多理论问题,使我的学术思想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我时常感到惶恐不安的是,自己有限的学术功力和几年来的学业进展,不知道是否能够令吴老师满意。 我由衷地希望没有辜负恩师的厚望。 感谢王锦贵教授、王余光教授、马张华教授、李常庆副教授、周庆山博士、王子舟教授,这几位老师在我论文的开题、预答辩和答辩时,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指导意见,开拓了我的视野,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失误。 感谢《中国图书馆学报》李万健研究馆员和中国科学院徐引篪研究馆员,他们的著述和学术指导使我受益匪浅,他们的关心、鼓励给予我极大的精神动力。 感谢美国 ALA 前会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与情报学研究生学院的资深教授贝弗莉•林奇博士( Beverly P Lynch )。她的鼓励、学术建议和她所提供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资料,对我的学位论文的完成意义重大。 感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赵立莘老师、学友刘兹恒教授、张广钦副教授、张久珍副教授和各位学友的鼓励和无私帮助,对此我将铭记心中。 感谢河北大学前后两届领导班子的各位领导,感谢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与河北大学图书馆的各位领导和同事,没有这些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完成在北大的紧张学业。 我尤其感谢我的妻子黄文杰女士。没有她自始至终的理解、支持和在资料整理、绘图等多方面的倾心协助,我绝无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和论文的写作。 最后,我还必须感谢科学出版社的李敏、张震两位编辑。他们高效率的工作和令人尊敬的敬业精神保证了这部著作的顺利出版。 感激与感恩之情将伴我终生。 谨将这一感激与感恩的真情献给所有提到的和由于行文与篇幅的限制与我的疏忽而没有提到的诸多关心和帮助我走过这一寻梦之旅的人们。 注: ALA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美国图书馆协会 参考文献: 1 .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6646.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3813 3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1829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09.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5.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6.html 4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二:关于扉页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7471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98802.html 5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三: 版权页内容简介 .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0993.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96942do=blogid=531633 6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四: 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序言(一)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6919.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42682 7 .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五: 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序言(二)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91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47063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26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五:关于《信息
热度 1 pww1380 2012-3-12 21:38
信息文明之光( 35 ):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五: 关于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序言(二) 杨文祥整理 徐引篪研究员退休前长期担任 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为中科院文献情报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她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徐先生不但是我仰慕和尊敬的学界师长,也 是本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 对《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的出版,徐先生十分欣慰, 特为之作序奖掖后进。 在本书的绪论中,我曾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学术专著一经面世,便意味着在期待和接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对其学术价值的审查、评价和批评。 ”对此,徐先生深表赞同,并进一步指出,“ 杨文祥教授的《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关于信息资源及其价值问题的学术专著。 为这样一部专著写序,不但必须从理论上溯本求源,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经济、信息时代、信息文明和社会信息化谈起,还要对其作者的知识结构、学术背景及其对人生的价值思考与理解有所了解。否则就很难对这部专著做出准确的理解和评价。 ” 在序言中,徐引篪先生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信息资源管理在当代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她认为,“ 20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末,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电子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覆盖全球的卫星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信息时代历史高度的现代信息技术群。现代信息技术所形成的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以 Internet 为代表的覆盖全球的信息资源网与电子信息通信网的结合,使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经济实体具有了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组织和市场组织的能力。这样,以信息资源为资源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以电子信息网络环境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全球范围的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互为条件、互为手段、互为目标的统一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其核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的合理组织和科学管理便构成了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前提。于是,信息资源管理不但成为当今世界管理实践的核心领域,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 ” 关于信息资源管理与价值问题的关系和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理论意义,徐先生作出了这样的阐述:“ 20 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学术界对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和前瞻性的学术思考,价值问题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这一历史条件和学术背景下,人类理性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信息资源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使得人类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以如此巨大的热情来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以便更为有效地传递、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回答这一问题,本书作者站在人类社会从整体上处于日渐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时代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一历史高度上,提出并进行了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关于信息资源价值问题的专题研究。这一基于人类共同利益所进行的关于人类社会信息化和信息文明建设、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理论思考和研究,不仅是当代人类社会对工业文明历史反思的延伸,其理论思考的前瞻性和对信息文明和信息化建设实践的现实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 在此基础之上,徐先生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基于这种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和信息文明文化观与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内在联系也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她指出,“ 全球范围的资源组织和市场竞争,不但使得世界各国出现了全球性的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而且这种国家利益的平衡与冲突又“史无前例地”和企业与企业之间、人员与人员之间不同层次的经济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空前复杂的世界经济政治关系图景。为平衡这种日益复杂的利益关系,缓解利益冲突,各种地区性、全球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合作组织及其交流活动日益活跃。这一现象有力证明了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信息知识时代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存在和不断深入地发展。这样,建立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和信息文明文化观这一事关世界和人类整体文化建设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便提到了 21 世纪人类社会的议事日程。信息资源是信息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信息文明的信息文化价值观只有在对信息资源价值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得以确立。由此看来,杨文祥博士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的理论阐述有可能为 21 世纪人类文明共同文化观的探索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科学思路。 ” 关于本书的理论深度,徐先生认为,“ 本书的信息资源价值论在心理机能的层次上对人类社会系统信息机制的探讨;在人的本质和意识本质的层次上对人的本质、意识与信息资源的关系的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的价值、人的心理和人的行为与信息资源的关系;人的心理机能、人的行为机制与人类社会系统的信息机制和信息资源的关系的探讨等方面,均达到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研究领域前人所未曾涉及的深度和水平。 ” 关于本书的研究广度,徐先生认为,“ 在理论研究广度上,本书 突破目前图书馆学和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认识局限,通过图书馆学和信息资源管理与价值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对信息资源价值与信息资源价值实践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样的学科 广度,在目前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中也未见有先例。 ” 关于本书的研究方法,徐先生也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她认为,“‘ 以整体思维为基本原则,以跨学科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强调跨学科多维交叉研究方法的运用 ’ ;‘在整体思维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强调‘关联互动’研究方法的运用’;‘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强调‘横向 — 纵向 — 横向’双向度交叉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本书信息资源价值论方法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建立和有效运用 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法论体系 需要研究者具有较广博的知识视野、较强的理论把握能力和深层次理论的探索能力。 ” 徐引篪先生对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的总体评价是,“ 本书作者从信息资源本体论到信息资源价值论,从信息资源价值形态到信息资源价值实践机制,从价值实践机制再到信息资源的价值评价,建立了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关于信息资源价值问题的理论体系。 ” 关于本书作者人生阅历与其本人学术特色的内在联系,徐先生认为,“ 本书作者文革前所受到的良好的基础教育,文革时期 12 年之久的上山下乡的艰苦磨练,文革后 1977 年首届高考的严格筛选,中文专业较扎实的语言学功底,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两大名校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以国内外学术大师和各领域名家为导师队伍的中国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的学术熏陶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国际视野,长期的图书馆事业建设实践、专业教学实践和基于这一实践所进行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数十年求学与探索 的人生阅历形成了作者讷于言而敏于思的学术品格。作者的这一学术品格与其基于这一品格的学术执着构成了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这部学术著作在 选题角度、研究方向、研究层次和研究策略;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等多方面 致力于学术创新的基础。尽管对这些学术创新的评价必然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信息资源价值问题研究的新境界。 ” 根据上述序言,可以明显看出,徐先生对学生的了解和把握是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呵护更是无微不至。当然,作为学生和作者本人,只能将先生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作为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以不辜负先生对自己殷殷的学术期待。 饮水思源,在此,谨以学生的名义向徐引篪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6646.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3813 3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1829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09.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5.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6.html 4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二:关于扉页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7471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98802.html 5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三: 版权页内容简介 .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0993.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96942do=blogid=531633 6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四: 关于《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序言(一)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42682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566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四:关于《信息
pww1380 2012-2-29 23:56
信息文明之光(33):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四:关于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序言(一) 杨文祥整理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是在本人的博士学位论文《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所完成的一部信息资源管理学学术专著。我的博士导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吴慰慈先生和我的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徐引篪研究员分别为本书写了序言。在此,对吴先生的序言简述如下: 吴先生在序言中强调,“论文选题本身的内容及其学术高度以及当时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关注点往往构成了这篇学术论文学术价值及其评价的决定因素。而一篇具有较深理论意义的学术论文,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背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的学术论文,对其学术价值更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就不仅仅是‘选题本身的内容及其学术高度以及当时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关注’,还需要融合作者本人的人生阅历、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作者对选题的深入理解。” 出于导师对自己的门生的深入了解与爱护,吴先生在序言中对本人在专业教学和理论研究中的学术风格也作了评论和诠释。他指出,“杨文祥的学术风格最显著的特点是理论化、抽象化、有时甚至给人以‘玄’和‘空’的感性印象。但事实是,他的研究,无论选题有多么抽象,无不直接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自于他长期在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实践的人生经历。无论是其早期发表的《试论图书馆的基本属性 ── 知识性、传递性、时代性》、《图书馆学的反思 社会与哲学的思维 ──关于图书馆本质、职能的再认识 》、《图书馆职能的历史阶段性 ──兼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 》、《关于开展‘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思考》、《文献信息社会学三论》系列论文还是后来与我合作的《现代产业观与图书馆散论》系列论文、《从传统图书馆学向现代图书馆学的转型与过渡》、《关于图书馆学研究的理性思考》,以及他后来撰写的《论 21 世纪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方向、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和《 21 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历史任务和研究思路》等,都反映了他的‘ 理论虽然源于实践,但必须高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的理性思维。” 与此同时,吴先生对我二十余年来“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并将这一实践层面上的坚持自觉地转化为在理论研究,而且是抽象性很强的基础理论研究层面上的坚守”这一点做出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一实践上的坚持和理论上的坚守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图书馆事业的执著和对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执著。” 关于 图书馆学与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关系, 吴先生充分肯定了本书所提出的“ 图书馆学理论及其学术思想与本书的信息资源价值论研究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 ”这一学术思想。吴先生进一步指出,“信息资源价值研究,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也是图书馆学发掘图书馆赖以发挥其社会职能,实现其社会价值的理论基础的基础理论研究。作者以人类的价值思维和价值哲学研究为其价值理论来源,以图书馆学的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为专业基础,依据系统论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体系,分别从信息资源的本体论和价值论两个层次,对信息资源价值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 师恩难忘,在此,谨向授业恩师吴慰慈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86646.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3813 3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1829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09.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2.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5.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295616.html 4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二:关于扉页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7471 http://blog.gmw.cn/blog-136083-398802.html 5 .杨文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三: 版权页内容简介 .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00993.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96942do=blogid=531633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三:版
pww1380 2012-1-25 21:07
信息文明之光( 30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三: 版权页内容简介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是在图书馆学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专业基础之上,在当代人类社会由工业 - 半工业文明向信息 - 知识文明转型和人类的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历史进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形成和展开的一项学术研究。 本书通过对信息资源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价值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人类的信息资源价值实践与信息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探讨,系统阐述了信息资源与人、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之间的价值关系,由此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理论特色的信息资源价值论理论体系。 本书可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信息咨询、图书情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人员的理论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管理、新闻、编辑出版、信息资源管理等)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杨文祥.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3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3813 4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1829 5 .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二:关于扉页.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7471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4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二
pww1380 2012-1-9 22:46
信息文明之光( 26 ):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二: 关于扉页 杨文祥 一、《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的扉页题词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的扉页题词是: 谨以此书献给 关切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关怀人类未来和人类命运,关注并致力于民族复兴和人类信息文明建设的人们 —————— 作者 二、扉页题词学术思想诠释 对上面这一扉页题词所蕴含的学术思想暂作如下诠释: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一种特定的客观存在形态之所以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人的本质又是人与他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准。 人的价值既是人的内在本质的现实体现,又是人的内在本质向外部世界的延伸 。具体而言,人的价值是人在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所构建起来的一种被外部世界所需要的对应关系。而人的社会实践就是建立在这种对应关系基础之上的价值实践。换言之, 人的社会实践就是人的价值实现过程 。 由于人的一切社会实践都是具有明确的价值目标的理性活动, 人对自身内在本质理性认识的准确程度必然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程度,而人对自身内在本质理性认识的深度则决定着人的价值实现的充分程度 。因此,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和人生价值取向的确定不仅事关人类个体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决定着民族的复兴、人类的未来和人类的整体命运。 根据本书《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理论研究,构筑在意识基础之上的精神世界的现实存在不但是人与他物的本质区别, 意识的本质又是一种特定形态的信息资源系统 。这样, 在意识统摄之下的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仅是一种价值实践,更是一种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过程 。于是,有了这一理论的理性指导, 人类建立在信息资源这一基础之上的社会实践和价值实践就主动并能动地与信息文明建设建立起了内在的联系 。 关于信息文明,本人去年在一篇题为《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的博文里是这样写的:“ 信息文明既是对物质型文明的充分发展,又是对畸形物质文明的历史否定 。”“ 信息文明是人类真、善、美、自由这些古往今来普世的精神价值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个体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与人类社会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追求、社会理想与历史实践相统一的历史文明形态 。” 这样,在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不仅对人的社会实践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与此相应,对人认识自己,把握自身本质,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性高度也提出了更高的具有 21 世纪历史高度的时代要求。 总之,“谨以此书献给关切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关怀人类未来和人类命运,关注并致力于民族复兴和人类信息文明建设的人们”这一扉页题词不仅明确了本书的读者对象,也明确了本书“ 关切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关怀人类未来和人类命运,关注并致力于民族复兴和人类信息文明建设 ”这一理论宗旨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 杨文祥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3 .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3813 4 .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1829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经营者如何在企业中掌舵
shuhualu1016 2011-6-17 10:45
文 / 舒化鲁 规范化管理实施指导网 首席专家 所谓经营者,也就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定夺人,他们是直接主导企业组织运行活动方向的主体。企业经营什么、如何经营,主要由他们的意志选择决定。因为经营决策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经营决策人具有一定风险承担能力。正是这一原因,往往使企业控股人与企业经营者二者重合起来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在知识技能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企业经营能力与企业经营风险承担能力的分布发生分离,也就不可避免。也就是说,具有企业经营风险承担能力的人,不一定具有企业经营能力;具有企业经营能力的人,又不一定具有企业经营风险的承担能力。这就迫使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二者之间发生分离,即通过让企业投资控股人把企业经营权转移给对企业的资产不具控股地位的经营者。我们在这里讲的经营者更多的是两权分离基础上的企业经营决策权力的拥有者。 就企业的资源而言,无论是企业的市场资源,还是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都直接与经营者的意志选择相关。企业的社会资源主要是由企业经营者的特定社会关系决定的。企业经营者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也就会形成企业庞大的社会资源。反之相反。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积累,与经营者是否真正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直接相关。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也就必然会积累众多人才。反之相反。市场资源的形成与经营者决策制定的恰当与否相关。企业经营选择了恰当的方向和途径,通过发挥已有的人力资源的作用进行创新,也就可以获得充分的市场资源。反之相反。信息资源的积累直接与他们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对相关信息的选择和应用相关。如果他们欣赏自己的所谓直觉决策,也就不会重视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也就不可能得到积累和发展。企业资本资源也不例外。投资人是否选择向企业投资,也与经营者的决策相关。经营者的行为方式能够得到投资人的认同,他所进行的决策正确无误,获得了投资人的广泛信任,也就可以从投资人那里获得广泛的投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营者是企业兴衰的关键之所在,企业的发展需要种种经营资源,而经营资源的积累和开发又直接受制于经营者的行为和选择。 但经营者是靠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来立足于社会,以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因此,个人的社会影响力也就成了他们最先的追求。所以,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企业规模的大小,即交易收益价值的大小。只有当企业规模越大时,经营者个人的价值及其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力才能越大。其次是社会美誉价值。任何一个企业经营领导人想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只要不是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都会看重企业的社会美誉价值。能够成为流芳百世的人,就绝不会选择去做任何一点遗臭万年的事。投资回报也是他们比较关注的一种价值。只有保证一定的投资回报,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本资源,也才能使他通过投资的扩张来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这个目标。放在最后考虑的是风险价值,他们把风险价值放在最后考虑。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具有风险承担能力,而是因为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与人的价值追求无限性的矛盾,使他们选择了一种或多或少具有赌博性质的行为选择,成则英雄,败则寇。只要有一成的成功可能,他们都会冒 100% 的风险去赌、去努力。 本文著作权归舒化鲁教授所有,转载须署名,违者必究!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19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罕见病国际研究信息资源
xupeiyang 2011-3-20 15:15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盛行率低、少见的疾病,但世界各国对于罕见疾病的定义不尽相同,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http://baike.baidu.com/view/2631955.htm 国际研究信息资源: http://rarediseases.info.nih.gov/Resources/Rare_Diseases_Information.aspx Links to a broad range of information about rare diseases including definitions, causes, treatments, and publications about rare diseases. When you enter most of the Web sites listed below, you will leave the ORDR Web site. Please return to our Web site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on rare diseases research and research resources, patient support groups, and genetic testing laboratories and clinics. Featured on the Homepage Rare Diseases and Related Terms A searchable list of almost 7,000 rare diseases with links to information from federally supported databases and information sources. NLM Gateway Allows users to search across multiple resources offered o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s Web site. PubMed Access to more than 16 million MEDLINE citations, life science journals, and links to many sites providing full text articles. Office of Orphan Products Development, FDA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that demonstrate promise for the diagnosis and/or treatment of rare diseases or conditions. ORPHANET European database dedicated to information on rare diseases and orphan drugs; it aims to improv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genetic, auto-immune or infectious rare diseases, rare cancers, or not yet classified rare diseases. Talking Glossary of Genetics The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NHGRI) created the Talking Glossary of Genetic Terms to help everyone understand the terms and concepts used in genetic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definitions,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of genetics share their descriptions of terms, and many terms include images, animation and links to related terms. Federal Resources for Rare Diseases Information Health Hotlines A database of toll-free numbers from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 with descriptions of more than 14,000 bio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cluding organizations, databases, research resources, etc.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the Nation's Medical Research Agency Healthfinder.gov A gateway to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maintain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its many partners. USA.gov - Government Made Easy As the U.S. government's official Web portal, USA.gov makes it easy for the public to get U.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on the Web. Talking Glossary of Genetics The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NHGRI) created the Talking Glossary of Genetic Terms to help everyone understand the terms and concepts used in genetic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definitions,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of genetics share their descriptions of terms, and many terms include images, animation and links to related terms. Other Resources for Rare Diseases Information DDC Clinic for Special Needs Children A clinic in Northeast Ohio that is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Amish and non-Amish communities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all children for treatment, research, and education of rare genetic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NCEMCH) Highlights documents and reports in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Library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history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ealth 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National Dissemination Center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NICHCY) Education-focused information about disabilities and disability-related issues to benefit children and youth for families, educators, administrators, and the public. The Rare Disease Community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 (NORD) andClinicaHealth provide a free online community service for rare-disease patients, their families, and caregivers. Terms and Definitions Technical terms and definitions from various glossaries. Family Center on Technology and Disability The Family Center on Technology and Disability is a resource designed to support organizations and programs that work with families of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disabilities. ORPHANET European database dedicated to information on rare diseases and orphan drugs; it aims to improv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genetic, auto-immune or infectious rare diseases, rare cancers, or not yet classified rare diseases. Swedish Rare Disease Database The Swedish National Board of Health and Welfare publishes a database about rare diseases. Th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 English.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2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00-4Internet信息资源检索理论与实践
tengyi1960 2011-2-23 12:13
2000年的。 00-4Internet信息资源检索理论与实践.pdf
个人分类: 工作感悟|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10):刍议“资源” 与“信息资源”
pww1380 2011-1-7 01:05
信息文明之光(10):刍议“资源” 与“信息资源” 杨文祥 “资源”:现行参考工具书一般将其解释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现代汉语词典,1979);“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辞海,1979)。显然,这两部常用工具书对“资源”这一词语和相应概念的解释,基本上是基于经济学的概念作出的,而且是在以天然的物质资源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现实基础的物质型文明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传统经济学的解释。 信息资源 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成果,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这一历史成果和历史条件是一种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智力成果和智力条件。尽管这种智力成果和智力条件在其发生发展的原初阶段离不开天然的物质资源,但 在人的作用下——体力作用和智力作用的共同作用下,这些原生态的天然的物质资源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的印记,而且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形式。 这样,尽管在物质载体形态方面,信息资源仍然与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其核心内容与核心价值却是人的认识和人类智力劳动和智力创造的产物。因此,信息资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人为地理论界定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或“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了。 显然,上述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关于“资源”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学术理解,既无法展开对信息资源的研究,更没有可能展开对信息资源价值的研究。为此, 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资源”这一学术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和理论界定。 根据本书作者的研究,从社会学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视角上分析,“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两个学术概念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可分别作如下理论界定和文字表述: “资源”是人与社会在其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展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这一现实基础也就构成了人类社会财富的来源。 “信息资源” 这一学术概念是建立在“资源”概念基础之上的下位概念。所谓信息资源,就是以信息内容与其物质载体的结合与统一为表现形式,或以信息内容与其物质载体的结合与统一的状态存在的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之光(相关章节).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2 .本人其他相关理论文章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9):《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pww1380 2011-1-7 00:33
信息文明之光(9):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杨文祥 “题名”一词是图书情报科学的专业术语,在此可径直理解为“书名”。由于这里讨论的是专业性问题,有必要用“题名”一词替代口语中的“书名”一词。 这部学术论著的题名是《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对于这样一个题名,这里暂做如下诠释: 1 .“资源”、“信息资源”、“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文明” “资源”:现行参考工具书一般将其解释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现代汉语词典,1979);“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辞海,1979)。显然,这两部常用工具书对“资源”这一词语和相应概念的解释,基本上是基于经济学的概念作出的,而且是在以天然的物质资源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现实基础的物质型文明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传统经济学的解释。 信息资源 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成果,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这一历史成果和历史条件是一种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智力成果和智力条件。尽管这种智力成果和智力条件在其发生发展的原初阶段离不开天然的物质资源,但 在人的作用下——体力作用和智力作用的共同作用下,这些原生态的天然的物质资源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的印记,而且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形式。 这样,尽管在物质载体形态方面,信息资源仍然与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其核心内容与核心价值却是人的认识和人类智力劳动和智力创造的产物。因此,信息资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人为地理论界定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或“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了。 显然,上述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关于“资源”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学术理解,既无法展开对信息资源的研究,更没有可能展开对信息资源价值的研究。为此, 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资源”这一学术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和理论界定。 根据本书作者的研究,从社会学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视角上分析,“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两个学术概念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可分别作如下理论界定和文字表述: “资源”是人与社会在其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展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这一现实基础也就构成了人类社会财富的来源。 “信息资源” 这一学术概念是建立在“资源”概念基础之上的下位概念。所谓信息资源,就是以信息内容与其物质载体的结合与统一为表现形式,或以信息内容与其物质载体的结合与统一的状态存在的社会资源。 这样,“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文明”这些建立在信息资源的现实基础之上,同时也是由信息资源概念所衍生的相关术语就可作如下理解: “信息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种以信息资源作为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的社会发展形态。 “信息时代”,顾名思义,便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入到以信息资源构成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现实基础和社会财富来源的历史阶段。 “信息文明”则是一个分别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对应的关于人类文明历史属性、历史形态的和历史阶段的学术概念。具体而言,信息文明就是建立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文明的超越性发展和历史否定而形成的当今时代最先进最发达的历史文明形态。由于信息文明的形成和出现,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上,先后形成了四种建立在不同资源属性的社会资源基础上的具有不同历史形态的历史文明阶段。依照历史形成的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原始文明(渔猎采集文明是原始文明的早期,而游牧文明则应视为原始文明的末期形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2 .信息资源价值研究 在人类的理性视野里,在这个世界上,一切客观存在基本上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别: 其一是物的存在,另外一类是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形态是物质高度发达和质变的结果。人的本质是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也可以说是精神化了的物质。 所谓精神化了的物质就是高度质变了的物质。这种物质已经不再是物质世界的原初状态,而是一种在承载了一个精神世界的同时,又受到这个精神世界高度统摄的存在形态。 在生物进化史上, 生物进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演化与发展过程。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个种群,既有可能继续发展,也有可能走向消亡, 就是没有可能走向回归。 当原始生物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一旦高度发达进化为人类以后,就再也无可能回归到原始生物的状态。就是说, 自从人类形成那天起,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物种,也永远不可能回归为原来的那个物种了。这是机械唯物论无论如何都无法解释清楚的一个历史事实。 就是说, 人类出现以后,这个世界就分为人与物这两大不容混淆的结构部分。而人与物这两大结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动整合、整体发展就构成了这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模式。 物的世界是一种自在的世界。人的世界则是一种自主的世界,能动的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自主、能动,就在于有其精神世界的统摄。而精神统摄物质的杠杆就是价值。 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自主与能动是依其价值方向而作用,而发展的。没有价值这一动力杠杆,人的自主与能动作用就无从启动。这样, 信息资源作为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和信息文明建设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信息资源的价值研究就必然构成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和信息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文明的历史发展提供当代科学理性的智力支持。 另外,要开展对信息资源价值问题的研究,就必须通过社会学、经济学、政治科学、文化学与价值哲学等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才有可能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在这种跨学科研究的角度上分析,又可以把 “资源” 的定义界定为 “人与社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现实基础和一切价值的根本来源。” 这样,研究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机制和相应的客观规律就必须从对社会资源的研究入手。于是, 对信息社会、信息时代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基本机制和相应客观规律的探索就必须从信息资源的价值问题入手。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之光(相关章节).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4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资源建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yuliping 2010-11-26 22:58
该文发表于2009.22《统计于决策》,作者朱强 俞立平。 摘要: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认为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有较大的影响,科技水平的影响较小,居民收入没有影响。政府应该继续加大信息资源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投入,以增进居民信息福利,缩小数字鸿沟,进而缩小经济差距。 2010.11.26 俞立平于宁波 论文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3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4):《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
pww1380 2010-11-14 23:36
信息文明之光(4):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作者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于2007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目前已经退休,离开了教学岗位。作者认为,无论是作为退休教师还是作为本书的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对这部没有任何“可读性”的论著做一必要的诠释,以便关注信息文明和信息资源管理学研究的同人对其进行指正和批评。当然,更希望自己的学生和有志于这一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在这些远非成熟的学术思考的基础上,把关于信息资源和信息文明的理论探索引向深入,为人类文明从物质型文明转向精神型文明的划时代跃迁累积足够的理性支持。 对《信息资源价值论》一书的理论诠释是一组由或长或短的随笔性文字构成的系列文章。这组文章日后将在这一园地陆续刊出,冠之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 作为这组系列文章的总题名。 岁月催人,来日无多。为此作者在此仅作诠释,无意争鸣,更不想因此而停下自己匆匆探索的脚步,尽管这些脚步是如此地蹒跚而凌乱。 互见: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27960961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与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效率的测度模型
yuliping 2010-10-30 17:55
该文发表于2010.5《科技与经济》。 摘要:文章分析了知识与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机制,探讨了信息技术给信息资源及知识带来的影响,认为知识与信息资源之间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用生产函数推导出知识与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共同作用的效率测度公式。 论文全文 2010.10.30 俞立平 于江北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3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医学继续教育信息资源 BMJ Learning
xupeiyang 2010-7-16 06:28
请见: http://learning.bmj.com/learning/channel-home.html Dear Prof Xu Peiyang, For every course you complete on BMJ Learning you can print a 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as proof for accreditation. The following courses have been recommended by other primary care doctors on BMJ Learning. If you are not working in primary care please update your details to ensure you only receive relevant communication. Welcome to BMJ Learning BMJ Learning is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trusted independent online learning service f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We offer over500 peer reviewed, evidence based learning modules and our service is constantly updated. Train and test your knowledge and skills today. Accreditation of BMJ Learning courses is provided by sever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ies - including DHA, HAAD, EBAC, MMA, CME, RNZCGP, KIMS, and others . Please contact your relevant College or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or to request that they accredit BMJ Learning if they do not already.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TOPSIS的信息资源间接测度研究
yuliping 2010-1-12 17:56
本文发表于2009.18《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为了解决用指标体系和替代变量进行信息资源测度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人口数、社会活跃程度、教育水平、传播水平四个信息资源的产生及影响因素,采取加权 TOPSIS 进行信息资源的测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方法,并讨论了本方法的应用范围和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1 引言 信息资源是用来创造社会财富,增进人类福利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对信息资源进行测度,不仅可以定量考察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比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从而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而且对于进一步研究信息资源的要素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信息资源测度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对信息资源定量测度最早来源于国外有关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测度,模型与方法有数十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马克卢普测度法、波拉特测度法、信息化指数法等。马克卢普( F.Machlup , 1962 ) 主要是从宏观上测算信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信息部门就业人数的比例以及信息部门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大小,间接描述信息资源的作用与贡献。 马克波拉特( M.Porat , 1977 ) 宏观测度方法就是用信息活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例大小、信息劳动者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大小和信息部门就业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大小来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 (1965) 提出信息化指数法并用其测度社会信息化程度,此方法能够从纵向上比较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的信息化程度以及从横向上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信息化程度。 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历时 8 年, 研究提出了 20 项反映国家信息化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在 2001 年确定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以《关于印发〈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通知》(信部信 434 号)发布,成为官方标准。 在国内信息资源测度领域, 谢康、肖静华( 1997 ) 提出了信息资源丰裕度系数,选取若干指标,测度信息资源量,权重采取相等权重法。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指标有数据库数量、专利商标数量、图书报刊出版发行量、视听产品生产数量。信息资源储备能力指标有计算机拥有量、文化设施、新闻设施、娱乐设施、邮电设施、通信设施等。信息资源的处理潜力指标主要有识字率、在校生数、科研人员数、政府公务员数、咨询人员等。俞立平( 2005 ) 提出了采用邮电业务量作为信息资源的替代变量。此外,一些学者建立了以图书馆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信息资源测度指标体系,还有许多学者建立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网络计量学方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利用。总体上,在信息资源测度领域,还存在如下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第一,不同学者对信息资源的界定不同,有的特指信息资源本身,有的还包括人员、设备、载体等等。信息资源测度指标体系复杂而庞大,不同学者研究侧重点不同,选取指标也不尽相同。此外不同学者对同一指标的权重赋值不同,测度方法也难以一致,导致信息资源测度结果相差很大。 第二,基于信息资源本身的测度指标难以囊括人类社会生活中无法记录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有时甚至并不少于可以记录的信息量。人均报纸订阅份数、人均广播电视节目套数、人均数据库个数、人均网页浏览数等指标只能反映可以记录的信息,但这些指标无法反映那些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但难以记录的信息。 第三,指标选取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有人用人均图书量作为地区信息资源的指标之一,并根据统计年鉴中列出的某地区每年出版图书总量来确定人均图书量,可是图书发行并不局限于该地区。将专利授权量作为信息资源的指标之一也是有问题的,专利更多地属于知识的范畴。用电脑数量作为信息资源的指标之一也不合适,用上网电脑更合适一些。人均文化设施如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数量更不能反映,因为这些场馆的大小是完全不一样的,以上类似的指标问题很多。 第四,指标体系庞大,必然带来数据量大、处理复杂、评价成本高、误差大等一系列问题。 第五,采用替代变量如邮电业务额虽然简化了计算,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如忽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信息,包裹邮递严格意义上不能表示信息,而且现在许多快递公司邮寄信件资料难以统计。 从现有的研究看,信息资源的测度主要有两大类方法,一是直接测度法,主要是采用指标体系和多属性评价方法进行测度。二是采用信息资源的替代变量。但两者均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信息资源的定量研究继续因循以上两种思路的话,必然走入死胡同。本文从分析信息资源的产生和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第三种的信息资源的测度方法间接测度法,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 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模型 2.1 信息资源的产生与影响因素分析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冗余、错误、无用的信息,对其进行剔除是十分困难的,但从宏观上讲,不同地区这些信息所占的比例大致差不多的,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假定一个前提条件,即不同地区这些信息的比例是相等的。 信息资源测度虽然非常复杂,但其产生和影响因素是可以观测的,这些因素类似于信息资源的影子,信息资源的产生及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人口( Population )、社会活跃程度 (Activity) 、信息传播水平 (Communication) 、 教育水平( Education )等。 人类是信息资源产生的最重要因素。人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高等动物,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信息,每个人类个体和组织都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自然界与人类活动无关的环境虽然也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但这是没有意义的,信息资源首先必须与人类相关才有意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越多,所产生的信息必然越多。 社会活跃程度也是信息资源产生的重要因素。农业社会节奏缓慢,信息资源量相对较少,而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活跃程度高,必然产生大量信息。 教育水平既是信息资源的产生因素、也是影响因素。教育水平影响着人们的信息处理水平和信息敏感性,教育水平越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增强,加工处理信息的水平越高,从而带来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增加。教育水平越高,拥有和掌握信息传播工具的程度越高,信息传播能力越强。 信息传播水平对信息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信息传播水平落后,那么信息一般只能局限在小范围内共享,整个社会信息资源量很少,社会节奏缓慢,信息资源的作用受到限制。只有当信息传播水平高度发达时,信息才能自由地传播到需要它的地方。信息传播并不能产生新的信息(有时会扭曲信息,但本文已经做了有关垃圾信息的假定),但可以使更多的人拥有信息,从而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当然,如果将信息资源总量界定为所有组织和个人拥有信息的总和的话,由于信息传播会使更多的人了解信息,因此,信息传播也能增加信息资源总量,也是信息资源的产生因素。 5 结论与讨论 5.1 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采用反映信息资源量的直接指标进行测度,由于指标众多,指标选择分歧较大。此外数据不易获取,必然增加了评价的成本,而且难以测度大量无法统计和记录的人类活动信息。采用替代变量进行测度虽然简单方便,但失去许多信息,容易导致较大的误差。因此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是较好方法,克服了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 5.2 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尚需进一步优化 采用本文的测度方法,对作为政治中心首都的测度偏低,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加以修正,具体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当然,如果是进行国家间的比较则没有这个问题。此外,建议统计部门加强邮电业务额的进一步统计,这样就可以用用邮电业务额减去包裹营业额再加上快递公司信函营业额来代替电信营业额,从而可以进一步优化本文的测度模型。 5.3 注意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测度的不同 在一些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相关测度中,不少学者将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混用,如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选取的指标大部分是人均指标,但也用到长途光纤长度、电子商务交易额等绝对指标,这是不恰当的。如果是采用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选取人均指标进行测度,那么可以选用人均 GDP 、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电信营业额 3 个指标进行测度即可,很显然,与总量指标测度相比,北京这 3 项指标的排名将会靠前,当然最终评价结果排名也将大大靠前,或许可以解释采用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北京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看到的许多其它测度方法大部分都是采用的人均指标。究竟是采用总量指标还是人均指标进行测度关键看研究目的。 5.4 信息资源间接测度法是一种启发式方法( heuristic ) 管理者碰到的问题,大多数都很复杂,如果要进行严密精确的分析会步履艰难,很难用数学的方法来求解,但又不得不寻求答案,这时,凭借经验法则形成的逻辑依据就不失为可用的最佳方法,或许它不一定是绝对精确的,但这种简单的法则是最适用的,信息资源的间接测度就是启发式方法的运用。 详细请下载PDF文档 2009.1.12俞立平于邗上 PDF下载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4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形资源投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关系的研究
yuliping 2009-11-26 10:30
本文发表于2009.10《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投入要素可以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进一步可以将无形资源分为信息资源、技术进步、制度与管理因素。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采用鸿沟系数及面板数据分析了要素投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之间的关系,认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正在缓慢拉大,资本投入的地区差距拉大是主要原因,技术进步的地区差距轻微拉大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作用较小,劳动力投入的地区差距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没有影响,而信息资源投入的地区差距缩小对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缩小有显著的贡献。 5 结论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正在缓慢拉大,资本投入鸿沟系数最大,加上其增长速度也最快,并且具有较高的产出弹性,因此资本投入的地区差距拉大是主要原因。劳动力鸿沟系数本身不大,虽然鸿沟系数缓慢增加,但产出弹性最低,加上我国劳动力水平总体上供大于求以及人才流动相对容易等因素,因此,劳动力投入的地区差异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几乎没有影响。信息资源弹性系数较大,总体上地区差距正在缩小,而且欠发达地区增长速度较快,信息资源投入差距的缩小可有效地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技术进步鸿沟系数适中,有缓慢增大的趋势,但产出弹性略低,客观上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贡献较小,因为技术进步很难有革命性的变化,所以注定是缓慢的,但从长期看是最为有效的。 在资本投入差距快速拉大的情况下,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之所以缓慢加大,主要原因是信息资源差距缩小的贡献。 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逐渐显现,由于资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信息资源是准公共物品,具有非消耗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因此,应该鼓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优化信息资源配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信息资源深层次的影响是促进知识和技术进步。我国存在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今后应继续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经过 20 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为特征的规模经济效应正逐渐变小,甚至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因此,应重视节约有形资源,深化信息资源应用,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9.11.26 俞立平于邗上 PDF下载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4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用信息资源扩展课题创新研究思路
icstu1 2009-11-23 16:14
利用信息资源扩展课题创新研究思路
个人分类: G 人物特征描述和成果展示|94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