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000099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000099

相关日志

[转载]身为海大人 感到很光彩
wyc 2013-3-8 19:58
校长王祖温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添加时间:2013-03-06 07:30:30 阅读次数: 1487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校长王祖温出席开幕大会,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本届大会是王祖温继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的再次当选。   作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王祖温从高等航海教育工作者的立场和专业视角,以负责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5年间,他提出议案、建议包括:加强航海教育立法,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提升航运软实力,打造航运强国;减免船员个人所得税,提高船员职业吸引力;切实提升海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我国应尽早加入《鹿特丹规则》;积极推进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建立“三者合一”交通物联网模式;高校国防教育应增强时代性;海运业应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中国航海日大连宣言纳入中小学课本;完善船员权益保障机制,促进船员队伍稳定发展的议案和建议。这些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得到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为政府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今年,王祖温再次带着使命和责任积极履职建言,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航运事业。他认为,我国应充分重视航运业的重要地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航运业快速发展,并建议从完善航运企业税收制度、保障和提高船员的综合权益、发展国家实习船队、建立运价保护机制和发展绿色航运入手,扭转当前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局面,为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目标作出贡献。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向老学长致敬
热度 1 wyc 2013-2-26 15:35
陈立:我参与了“跃进号”沉没调查《大连晚报2013年2月24日》 添加时间:2013-02-25 13:31:59 阅读次数: 180 文/本报记者 刘爱军 图由受访者提供 跃进号 陈立 50年前,由大连造船厂制造的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在处女航中意外沉没,这一事件震惊中外,在周总理的亲自领导下,全国多个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参与“跃进号”的沉没调查,在这些调查队伍中,其中就有一支海军调查组,大连的陈立就是其中的一名调查员。   岁月荏苒,半个世纪过去了,83岁的陈立老人对那次神秘的任务还记忆犹新。 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员和教员   陈立老人可以说是资深老海军。年轻时候的他曾先后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和大连舰艇学院学习,陈立说:“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就是大连海事大学的前身,所以我有大连海事大学和大连舰院两张文凭。”陈老还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两张毕业文凭。   1954年,陈立从当时的第一海校毕业,老人说他们是学校第二期毕业生,那一期中有六个同学后来都成为了将军,包括西沙海战的英雄,后来的少将王克强。   1955年1月,我人民解放军解放蒋军盘踞的一江山岛,陈立就驾驶缴获的山字号登陆艇把华野部队从一江山岛对面的海门港运到一江山岛,经历过战火的考验,再后来,陈立回到大连舰艇学院,成为一名教员,专门讲授领航技术。   1963年6月的一天,32岁的陈立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立即出发到上海,有新任务。那时临时出差对陈立太过平常了,他和青岛海军高级专科学校的教员姚仲良一来到戒备森严的海军上海基地,便发现气氛异常,这时他们被告知:1963年5月1日,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在苏岩礁附近沉没,他们奉命调查失事原因。 一艘令国人自豪的万吨货轮   时光倒退50年,在新中国的造船业刚刚起步时期,万吨级的“跃进号”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据资料记载,“跃进号”是由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采用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全长169.9米,宽21.8米,排水量22100吨,载货量13400吨,满载时吃水深度9.7米、每小时18.5海里,马力13000匹,能够续航12000海里,可以中途不靠岸补充燃料直接驶抵世界各主要港口,能在封冻的区域破冰航行。船上装备全套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设备。更令人骄傲的是“跃进号”自1958年9月开工建造,从船台铺底,到船体建成下水,只用短短58天时间,这创造了当时世界造船业的新纪录。   1959年,我国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就是“跃进号”,并标明“中国制造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   陈立说:“‘跃进号’沉没影响太大了,我们听说大连造船厂里的许多工人知道自己亲手建造的大货船首航就失事沉没了,都伤心地哭了。另外,失事原因不明,有人说是被敌人用鱼雷击沉的,我觉得我们调查员身上的责任太大了。”   就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教员,一艘令国人自豪的大轮船和一起震惊中外的大事件紧紧地拴连在一起,在上海的海军基地,陈立和战友们开始抽丝剥茧,查找万吨轮沉没之谜。 苦战一个月发现真相   六月的上海已经暑热难当了,陈立和姚仲良被安排在基地的一个会议室里,每天分析现场打捞部队报送上来的数据材料,到了吃饭时间,也是由服务员专门送来,不许与外界接触,完全处于一个保密、封闭的空间。   一份份从前方打捞现场传过来的资料源源不断地汇聚到陈立他们手里,这里还有潜水员下水勘察的第一手资料:苏岩礁上的擦痕、带有红色油漆的碎片,“跃进号”船舷下方18.7米长的大口子,一切证据表明,“跃进号”是触礁沉没的,苏岩礁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陈立说:“‘跃进号’碰上的那块礁石的礁盘也只有一张八仙桌那么大,在茫茫大海中显得太小了,有时候几条船并排行驶在‘跃进号’的航线上,也不一定碰上苏岩礁,可是‘跃进号’不幸就撞上了,这种巧合太让人心碎了。”   记者问陈立:“后来曾有一些报道称,当年‘跃进号’选定的航线是一条冷僻航线,是这么回事吗?”陈立说:“选航线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安全、迅速和经济的原则,符合这些原则的航线就是捷径。”   陈立说:“跃进号”所走的航线是从青岛港出发,向南经过朝连岛,再往南抵达长江口附近,此时,“跃进号”转向东方航行,直接驶向日本名古屋,这条航线是可行的。航线不是问题,关键是忽视了安全,航行过程中没怎么测船位。“‘跃进号’正常的行驶应该是在长江口转向时就用雷达、天文等方法测定船位,再不断修正航线,让船按预定的航线行走。同时在航行中不断修正罗经和计程仪等船上主要仪器的误差,也应该考虑航行中的操舵、避让和潮流等原因。但是‘跃进号’在开航后仅测了一次船位,此后再也没有测过,巨轮在多种条件影响下,小误差越积越多,最后偏离了航线,驶向要命的苏岩礁。在危险海域,驾驶员大意了,船舷下被礁石割开一个大口子,说明船是在高速行驶中。”   得出没有测船位,沉船是安全责任事故的结论,陈立他们也是相当谨慎的,他说他们当时运用反推法,比方说潜水员从水下打捞上驾驶室内的罗经,上面的读数是多少度,正确的读数又应该是多少,这样一点点推算出来。   陈立一行把调查结果送报上去,此时据他们进驻基地整整一个月了,回到大连舰艇学院后,在学校的大礼堂里,陈立在台上展开一张大幅海图,从专业角度向全校师生讲解了“跃进号”沉没的真相,希望学员们从中吸取教训,他的同行、青岛高专的姚仲良还据此写了一本《航行误差分析》。   陈立说:“在当时那个国内形势下,有谁敢抓技术,重安全呀?如果抓了,就是一个什么阶级斗争新动向,搞不好就会被扣上什么大帽子,所以出了这个事故,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据一些资料记载,在出发去日本前,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跃进号”突然来了个大换血,原来的船员只剩下一名三副。   悠悠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跃进号”至今令造船人浮想联翩,那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一条国产巨轮呀。   如果,在那次处女航中,船员们多测几次船位,将巨轮保持在一个正确的航向上;如果船员们稍稍降一降航速,心中惦念些可怕的苏岩礁;如果原来船上有经验的船员没有被撤换那么多……   “其实,我们也希望这起事故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敌人搞破坏,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我们也觉得可惜呀,这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Japan is Back", Policy Speech by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tsowungwai 2013-2-26 09:09
"Japan is Back", Policy Speech by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at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Friday, February 22, 2013 Thank you, Dr. Hamre, for your warm introduction. Thank you, Secretary Armitage. Thank you, Ambassador Schieffer. Thank you, Governor Parnell. Thank you, Dr. Green. And thank you all for joining me today. Last year, Richard Armitage, Joseph Nye, Michael Green and others published a paper about Japan. They asked, if Japan would end up becoming a Tier-two nation. Secretary Armitage, here is my answer to you. Japan is not, and will never be, a Tier-two country. That is the core message I am here to make. And I should repeat it by saying, I am back, and so shall Japan be. That much is what I have wanted to say. I could stop here and take your questions for the next 50 minutes. I know, however, that Ambassador Sasae has started to look very much anxious. So I will go on talking anyway. Bear with me for another twenty minutes. The time I spent, five long years, since leaving office as Prime Minister, was my time for reflections. First and foremost, I reflected upon, where Japan should stand in the future. I didn't think WHETHER Japan could do this or that. I thought, more often, what Japan MUST continue to do. Here are the three tasks that were always in my mind while I was thinking that way. Firstly, when the Asia-Pacific, or the Indo-Pacific region gets more and more prosperous, Japan must remain a leading promoter of rules. By rules, I mean those for trade, invest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abor, environment and the like. Secondly, Japan must continue to be a guardian of global commons, like maritime commons, open enough to benefit everyone. Japan's aspirations being such, thirdly, Japan must work even more closely with the U.S., Korea, Australia and other like-minded democracies throughout the region. A rules-promoter, a commons' guardian, and an effective ally and partner to the U.S. and other democracies, MUST Japan be. I also looked at the globe. It tells me, that as your long-standing ally and partner, Japan is a country that has benefited from, and contributed to, peace and prosperity in the Asia-Pacific for well over half a century. The bedrock for that, needless to say, has been our alliance. It is high time, in this age of Asian resurgence, for Japan to bear even more responsibilities to promote our shared rules and values, preserve commons, and grow side by side with all the high achievers in the region. No luxury is allowed for Japan to be self-absorbed in its struggle against economic malaise. My mental globe also told me that Japan must remain a robust partner in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My resolve is even stronger now, after what happened in Algeria, the killing of ten Japanese and three American engineers. The world still awaits Japan, I thought, in promoting human rights,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illness, and global warming, and the list goes on. That's why, ladies and gentlemen, I stood for office again. That's why, I am resolute to turn around Japanese economy. I said a moment ago that the Asians are making a great progres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single country, I should have added. That exception, of course, is North Korea. My government, upon their nuclear test, introduced an added sanction against Pyongyang. Their nuclear ambition should not be tolerated. Unless they give up on developing nuclear arsenal, missile technologies, and release all the Japanese citizens they abducted, my government will give them no reward. This is no regional matter, but a global one. Japan, on my watch, should work hard with the U.S., South Korea, others and the United Nations to stop them from seeking those ambitions. Now, if you look at the lapel of my jacket, I put on a blue-ribbon pin. It is to remind myself, each and every day, that I must bring back the Japanese people, who North Korea abducted ( 誘拐 ) in the 1970s and 80s. Among them was a girl, Megumi Yokota, who was only thirteen. That is also the reason why , as a nation firmly behind human rights, Japan must stay strong, strong first in economy, and strong also in its national defense . { Japanese logic!} Let me tell you. Japan must be austere as well. Yet, I led my government to increas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any years, the budget for homeland defense. So today, here, with you, Rich, John, Mike and all my distinguished friends and guests, I make a pledge. I will get back a strong Japan, strong enough to do even more good for the betterment of the world. The Japanese voters have given me a renewed opportunity as Prime Minister to turn my tasks into reality. Each morning, I wake up with a solemn and somber sense of tremendous responsibility. Now, there is something called "Abenomics." I didn't coin the word. Markets did. It is the name for my three-arrow economic booster plan. In Japan, deflation has gone on for more than a decade. My plan, or "Abenomics," is to get rid of that, first and foremost. Indeed, it has made a jump start. As the first arrow, I urged Bank of Japan to do their job, on a dimension, they thought they couldn't do. Investors, both Japanese and foreign, have started to buy Japanese shares. Japan's industrial wheel better greased due to export growth, Tokyo's stock index has risen as a result. The second arrow is to carry out a supplementary budget, huge enough to lift the economy by 2 per cent, and create 600, 000 jobs. The third one is about growth strategy. Privat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will come much sooner than we expected. So far, all the economic indicators point north. True, we have shot those arrows before, but only in timidity, and incrementally. In my plan, the three arrows are strong, fast, and being shot without any interval. Soon, Japan will export more, but import more as well. The U.S. will be the first to benefit from that, followed by China, India, Indonesia, and so on. That is not the end of the story, though. A task even graver remains. That is to enhance Japan's productivity. It is to retool Japan's economic structure. Women should be given much greater opportunities. The big savers, mostly aged population, must be able to give their money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th smaller tax burdens, which is exactly what my government is now doing. Before conclusion, let me make a few words on China, and then define how I view the Japan-U.S. relationship. About the Senkakus, first. History and international law, both attest that the islands are Japan's sovereign territory. After all, for the long period between 1895 and 1971, no challenge was made by anyone, against the Japanese sovereignty. We simply cannot tolerate any challenge now, and in the future. No nation should make any miscalculation about the firmness of our resolve. No one should ever doubt the robustness of the Japan-U.S. Alliance. At the same time, I have absolutely no intention to climb up the escalation ladder. In fact, my government is investing more into people to people exchange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For me, Japan's relations with China stand out, a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I have never ceased to pursue what I called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 Based on Common Strategic Interests" with China. The doors are always open on my side for the Chinese leaders. That leads me to say, finally, a few words on our mutual ties between the U.S. and Japan. In order for us,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jointly provide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with more rule of law, more democracy, more security and less poverty, Japan must stay strong. That is my first point. I have started to revisit our National Defense Program Outline. Our Defense Ministry will get an increased budget, all in order to do just that. Looking back, it is remarkable that the bond we have developed between Japan and the U.S. has weathered bad days and good, rain or shine, to have lasted for well more than one fourth of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Yet, that should not surprise anyone. The United States, the oldest and the biggest maritime democracy, and Japan, also Asia's most experienced and the biggest liberal democracy that is also an ocean-goer, are a natural fit. They have been so for many decades, and they will remain so for many more decades to come. Some say now, that the biggest emerging market is in fact middle-America, like Dakotas and Carolinas. Now in conclusion, ladies and gentlemen, my task is to look toward the future, and make Japan the second biggest emerging market in the world, and the ever more trusted partner for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The road ahead is not short. I know that. But I have made a come-back, just to do it. For the betterment of the world, Japan should work even harder. And I know I must work hard as well to make it happen. So ladies and gentlemen, Japan is back. Keep counting on my country. Thank you very much
个人分类: 保釣春雷|1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师德之光
wyc 2013-1-31 12:19
一个实验室的创新梦想《中国科学报2013年1月31日》 添加时间:2013-01-31 09:44:11 阅读次数: 19 ■本报通讯员 苏澜昕 记者 陈彬 一个实验创作室,一名指导教师,三个非专业的学生,一年的艰苦努力,就是这样普通的组合,在日前参加“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电磁组的比赛中,经过与包括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强队的全国57支参赛队的激烈角逐,取得东北赛区一等奖、全国赛区二等奖,优秀论文奖的好成绩,创下大连海事大学参加“飞思卡尔杯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究竟是怎样的创作室,怎样的指导教师,又是怎样的学生团队,可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呢? 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楼的107室——电路与电子系统创作室(简称DCS实验室)是由一间轮机楼的变电所和一个交流学院仓库改造而成的。办公室里整齐地摆放着三张办公桌,实验室的四周陈列着各种模型,都是这个团队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实验室中间合并的4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电子仪器,这便是学生们的操作台。这个实验室就是这个团队学习、讨论、实际操作的地方,有了这个平台,才有了取得佳绩的基础。它的主人就是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冯惠,以及对电子科技有着浓厚兴趣的海大学生。 这个实验室是冯惠亲自筹备建立的,大到仪器设备,小到零部件都蕴涵着他的心血。遇到经济困难,冯惠就毫不吝啬地自己掏腰包,满足学生的需要。“因为缺少一个电阻无法完成实验,冯老师就不辞辛苦地驱车30分钟带我们去电子城购买,使我们顺利地完成实验。”学生们对冯惠无私地帮助他们取得实验成果充满感激。所以,来到这个实验室的每一个学生经常废寝忘食地操作实验,他们想用自己的成绩回报冯惠的无私奉献。 这个DCS实验室,不仅有冷冰冰的仪器设备,更有着指导教师冯惠无私的奉献和关爱及学生执著的坚持和辛勤的努力,是个充满温暖的地方。 一位慈父般的教师 作为DCS实验室的组建者和指导教师,冯惠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付出了很多。他认为大学老师应该扮演“导演”的角色,只在黑板上讲知识,就使理论与实践脱离了,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一条路——理论结合实践。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才有了DCS实验室的组建和发展,才有了学生的优异成绩。 冯惠在学生的眼里除了是一名教师,更像是一个慈父。他不仅在学习上对学生负责,在生活中也是关爱有加。在他的团队里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性格有些孤僻,与父母的关系不好。一次,他凭借优异成绩获得了一笔奖学金,又用这笔钱报名参加了一个假期英语培训班。但报名后,家庭经济困难的他觉得这样用钱有点浪费,想退班,但是这个英语班是不能退的。万般无奈下,他找到了冯惠,冯惠亲自与培训班进行沟通,几经努力,终于帮助他要回了这笔钱,并委婉地劝说他把这笔钱寄回家里,多跟父母沟通。他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把钱寄回家里,他的父亲随即打来电话激动地说:“这孩子懂事了,我们父子的关系也改善了。” 这样的事情在冯惠的团队里是数不胜数的,每一个学生除了在实验操作上得到过冯惠的指导,在生活上也得到过他的关心。正因为如此,才使学生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在实验上全身投入取得进步。 一项“意外”而来的项目 做实验操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经常有学生半途而废,所以冯惠规定每一个加入DCS团队的学生都必须写一份保证书,保证自己不中途放弃。以此激励学生,坚定他们的信心。 “参加这个实验室以后,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都在这个实验室里操作,如果有比赛,时间就更紧迫。”DCS团队成员就是这样牺牲掉自己的时间,不断努力才取得佳绩的。 有一次,一位农民到大连电子城想买能解决他家樱桃温室大棚的棚温自动控制仪,卖电气的老板说没有这种东西,但他提出建议,说经常带学生来电子城的冯老师也许能帮上忙。于是老农登门拜访。冯惠当即就提出要积极帮助研发樱桃大棚棚温控制器。随后就在实验室组建了温室大棚项目研发小组。 在冯惠的指导下,经过与樱桃果农的多次沟通,组员们很快了解了温室大棚樱桃生长的规律,进而对温控器几经改造升级,从一代到二代,再到三代过渡,最终完成了温控器的设计,现在已经投入生产了。这个项目也成为了国家级大学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业项目。 就是这样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这样一名无私奉献的指导教师,这样一组对电子科技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才有了团结的DCS团队,才有了他们在电子科技方面取得的佳绩。这个电子实验室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使学生的梦想成为现实。 《中国科学报》 (2013-01-31 第6版 动态)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新闻
wyc 2013-1-22 16:24
大连凌水街道办事处在我校设立“凌水奖学金” 添加时间:2013-01-16 09:38:27 阅读次数: 1533   1月11日,凌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太明、文教办主任孙爱军一行来校访问。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郑少南、学生工作部部长赵宝刚、校友事务与合作处处长白德富、学生工作部部长副部长沈晓波在综合楼817会议室接待了客人。   郑少南代表学校向王太明一行来校表示欢迎,向凌水街道办事处对我校学生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表示愿意积极支持凌水街道的发展和双方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王太明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介绍了凌水街道办事处的基本情况和来访目的。他表示,凌水街道感谢校方的支持,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双方就设立奖学金事宜进行了协商,签订了《“凌水奖学金”协议书》。大连凌水街道每年出资20万元人民币在我校设立“凌水奖学金”,奖励我校在籍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科研及社会活动,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航运人才。   王太明向学校捐赠了20万元人民币的支票,郑少南代表学校向凌水街道颁发了捐赠证书。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新年新气象
wyc 2013-1-9 11:47
新年贺词 添加时间:2012-12-31 13:44:03 阅读次数: 2291    亲爱的教职员工们、同学们、校友们:   “龙年共庆辉煌日,蛇岁同奔锦绣程”。令人难忘的2012年即将过去,凝聚希望的2013年正款步向我们走来。在此谨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学海泛舟、勇攀高峰的莘莘学子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向心系母校、奋战在各行各业的校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吹响了前进的号角。2012年,“中国梦”,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对国家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我们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走向富强、民族实现振兴,吹响了前进的号角。2012年是学校稳步推进“十二五”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学校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动适应交通运输、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员工,依据学校“十二五”规划,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航运特色、强化内涵发展,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新进展。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科建设成绩斐然,科技创新不断加强,招生就业形势喜人顺势发展,师资结构趋于合理,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和谐校园和大学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绩,学校的声音逐渐唱响,学校的正能量不断释放。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结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心血与汗水和广大校友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向广大教职员工、广大校友和全体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成绩,我们倍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   空谈误事,实干兴校。在新的一年里,学校将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主动服务交通运输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协同创新意识,强化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具有鲜明行业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党委书记 张延华                         校 长 王祖温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新闻
wyc 2013-1-8 20:14
我校举行2012年十件大事发布仪式暨“海大故事 感动你我”展播 添加时间:2013-01-07 12:43:30 阅读次数: 1473 视频链接: 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十件大事 视频链接: 2012海大故事 感动你我      成就2012,启航2013。1月7日,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十件大事发布仪式暨“海大故事 感动你我”展播在中远报告厅举行。   交通运输部人劳司领导干部管理处处长王韬、调研员翟燡、综合(干部监督)处罗兴迪、领导管理干部处穆洋出席会议。我校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二级教授参加了会议。   2012年,学校在交通运输部党组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经各单位部门推荐,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投票评选,党委全委会研究确定了学校2012年十件大事。   会上,校党委书记张延华、校长王祖温共同启动“成就2012,启航2013”十件大事发布仪式。现场还对参评学校2012年十件大事的校友、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抽奖。   海大故事,感动你我。党委宣传统战部选取了2012年涌现的部分感动海大的人和事,精心编辑制作了视频宣传片,讲述了我校师生尊师如父、爱岗敬业、博爱助学、爱校如家的故事,演绎了海大人浓浓的海大情、海大爱。   学校成绩令人鼓舞,海大故事催人奋进,一幅新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全体海大人重任在肩。让我们全校师生员工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实施学校“十二五”规划,满怀壮志豪情、扎实工作、努力拼搏,为实现建设具有鲜明航运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附: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十件大事   1.新增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学校共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2.获得辽宁省科技奖一等奖3项。孙培廷教授被聘任为“十二五”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先进载运技术主题专家;张淑芳教授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李志文教授获得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朱益民教授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立项,研究经费3500万元,创单项项目经费历史新高。   3.学生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获得综合一等奖,在2012年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中获得开发组一等奖,在2012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分获5个一等奖;朱祥超同学荣获“2011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   4.由学校牵头,联合国内20家行业特色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组建成立“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正式授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5.教学实习船“育鲲”轮和海大展馆荣获国家首批“航海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命名。“育鲲”轮获选加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10月19日,“育鲲”轮成功营救辽渔15103号渔轮重度烧伤船员。   6.“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学校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学校法学教育实践基地获批 2013年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欧盟海事局对中国《船员教育、培训和发证体系》考察评估中,学校顺利通过船员教育和培训的全面审核。   7.贾凤姿教授荣获“2012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王晓娜荣获“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潘善连被评为“2012交通运输十大新闻人物”;钟兢军教授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称号;范颖芳教授、任鸿翔教授荣获“2010-2011年度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称号;孙冰教授荣获“2011年度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工业应用技术协会杰姆斯.梅切尔奖论文奖”。   8. 学校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2012年度全国高校后勤系统信息与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称号。学校党委被评为“辽宁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轮机工程学院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称号。   9.学校与瑞典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在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中评估结果为“合格”,且总体评价合格率为100%。学校荣获“辽宁省中外合作办学先进单位”称号。   10.建立师资队伍分层次、分类型培训机制,加大国内外培训力度,拓宽国际化视野,全年教师培训600余人次,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派出52人;管理干部参加国外培训29人次、国内培训69人次,校内专题培训94人次。   附件:获奖名单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技人才应该发展自己的交叉科学观念
热度 1 wyc 2012-12-25 11:50
我校参与承办第一届“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国际学术会议 添加时间:2012-12-24 15:37:11 阅读次数: 65   12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主办,大连海事大学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科院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一届“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中国科学院会议厅开幕,为期两天。   大连海事大学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匡海波教授作为大会第一分会场主席,主持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食品安全的措施研究以及地耗考核指标的设计等热点课题的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郭柳晨博士在会上做了题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发展》的研究报告。   这次会议主题为“创新社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旨在应对各国战略需求,推动前沿理论进展,推进多学科的深度交叉研究。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创新社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顶级研究学者相聚一堂,一起探讨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共谋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未来发展。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海大的学者在成长
wyc 2012-12-24 16:47
我校举行航运知名专家座谈会 添加时间:2012-12-24 13:53:04 阅读次数: 50      12月21日,我校航运知名专家座谈会在综合楼0914航运发展研究院教授研讨室举行。校长王祖温,副校长孙培廷、刘正江、潘新祥出席座谈会。   我校航运知名专家戴冉教授、郑中义教授、朱玉柱教授、吴宛青教授、杨忠振教授、栾维新教授、靳志宏教授、钟铭教授、韩立新教授、郭萍教授、鲍君忠副教授等参加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还有人事处处长李生君及航运发展研究院部分教授。座谈会由航运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心明主持。   王祖温在座谈中说,我校的航运知名专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较为显著的成绩,学校对航运知名专家是高起点、高要求。他鼓励专家们积极走出去,在国际顶级的学术刊物中发出声音。他同时希望,作为航运知名专家培养计划的实施单位,航运发展研究院能够不断关注行业热点,为航运知名专家积极搭建信息和服务平台。   孙培廷在发言中说,今年航运知名专家的考核形式有所变化,通过召开座谈会,大家各自了解了彼此的工作情况。应该说,每一位专家各有所长,通过交流实现信息互通,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希望各位专家很好地利用各种信息,主动出击、大有作为。   刘正江在发言中说,大家在过去一年中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很多人已经是业内知名专家了。他希望各位专家要认识到差距,要向行业内更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冲刺。   潘新祥在交流中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对航运发展研究院工作的支持。他说,专家中有很多是做软科学研究的,今后我们将会进一步加大软科学的研究力度,同时,利用“中国航运大讲坛”等平台,进一步加大对专家们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专家的知名度和我校的影响力。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介绍了2012年度在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行业交流、论文撰写、出版专著等方面的工作和成绩,就航运知名专家培养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与会领导对我校“航运知名专家培养计划”的后续发展、尤其是对40岁以下青年专家的培养表示了极大的关切。   座谈会后,我校党委书记张延华与王祖温、孙培廷、潘新祥等一同参加航运发展研究院教授联谊活动。 据悉,我校“航运知名专家培养计划”于2010年正式启动,并于同年遴选出首批航运知名专家15名。目前,该计划由人事处、航运发展研究院共同推动实施。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新闻
wyc 2012-12-11 15:13
我校举行2011-2012学年学生表彰大会 添加时间:2012-12-04 15:40:08 阅读次数: 2517   12月2日上午,我校在体育馆举行2011-2012学年学生表彰大会。   校领导张延华、王祖温、王长勇、文小芹、孙培廷、郑少南、潘新祥,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副总经理王宝春等26家在我校设立专项奖学金的企事业单位、个人代表以及我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各院系领导、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和本科获奖学生代表参加了表彰大会。   张延华在大会上致词。他代表学校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耕耘、精心培育同学们成长成才的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奉献拳拳爱心、浓浓深情的设奖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张延华说,设立奖助学金是为了鼓励先进、奖优促学。今天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目的是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心。希望同学们在体悟学习乐趣、感受成功喜悦之时,不忘国家和社会培养之情、父母养育之恩、良师教导之功、同窗互助之谊,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甘于奉献,共同创造美好的大学生活。   王祖温说,每年参加学生表彰大会之时,心情十分激动和自豪,看到同学们经过一年来的刻苦学习和奋发努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收获了累累硕果。王祖温向全校学生提出四点期望:一是尚德修身,希望同学们成为甘于奉献、品格高尚的有德青年;二是励志敦行,希望同学们成为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有为青年;三是感恩铭心,希望同学们成为心存感激,感恩怀德的有义青年;四是济世经邦,希望同学们成为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有责青年。他希望所有获奖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珍视自己取得的荣誉,把这次表彰看成是对今后学习工作的鞭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全校大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同学们共同进步。他希望全校广大同学以先进集体和个人为榜样,找出差距,奋起直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加强道德修养,以足够的实力与勇气,以更大的胆魄与自信,迎接新的竞争和挑战。   郑少南宣读了《关于表彰2011-2012学年学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2011-2012学年,全校共评选出校先进中队25个,三好区队46个,优良学风班67个,十佳大学生暨校长奖学金获得者10名,优秀研究生 62 名,优秀研究生干部 30 名,三好学生630名,优秀学生干部450名,专项奖助学金获得者1100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54名,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479名,国家助学金3142名,专业奖学金获得者380名,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1835名,情商奖学金获得者1025名。   张延华为荣获校先进中队的获奖代表颁奖。   王祖温为“十佳大学生”暨校长奖学金获得者颁奖,为浙江汉力士控股有限公司等8家评奖年度内在我校新设立奖学金的企事业单位代表颁发纪念牌,为十佳大学生所在高中校长颁发“优质生源基地”牌匾。   文小芹为校三好区队、优良学风班的获奖代表颁奖。   孙培廷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奖代表颁奖。   郑少南为情商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奖。   王长勇、潘新祥及专项奖学金单位代表分别为46项专项奖学金获奖代表颁奖。   冯惠教授为校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获奖代表颁奖。   贾凤姿教授为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获奖代表颁奖。   大会播放了获奖学生代表对所有设奖单位及个人的感恩寄语。学生们感念学校与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立志积极努力学习,成为祖国需要的优秀航运人才。   大会对学生先进典型代表——校十佳大学生、综合素质之星梁赟,校十佳大学生、国防生代表王莹,研究生西部支教团李英同学的突出事迹做了真情讲述。他们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成绩给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指引了方向。   为感谢在校生高中母校的培养,吸引和鼓励全国重点高中向我校输送更多优秀学生投身祖国航运事业,今年表彰大会特地请来校十佳大学生所在高中的校长和班主任,十佳大学生在会上向高中母校校长敬献鲜花,大连市一中校长石杰在会上感谢我校对学生的培养,肯定了我校人才培养的喜人硕果。   最后,全场起立,齐唱海大校歌。大会在感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报报海大新闻
wyc 2012-12-9 06:43
大连海事大学千万元奖励优秀学生《中国科学报2012年12月5日》 添加时间:2012-12-05 11:28:03 阅读次数: 857 本报讯(通讯员杨莉)日前,大连海事大学举行 2011~2012学年度学生表彰大会。据悉,今年在该校设立奖助学金的单位共计50家,奖助学金总额共计2045万元,受奖励集体及个人共计9500余人次,获奖面达50%。最为耀眼的当属从全校1.6万余名本科生中评选出来的“十佳大学生”奖励金额最高,每人达一万元。   据了解,“十佳大学生”从全校1.6万本科生中脱颖而出。除了学年成绩要排在专业前5%外,综合素质也要相当过硬。据大连海事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赵宝刚介绍,一年一度的优秀学生表彰,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一环。该校逐年加大奖学金等各种先进典型的评选力度,逐步扩大了助学金的资助范围,促使越来越多的同学可以得到奖励和资助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3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海大来了许多新教师,您想来吗?
wyc 2012-12-4 11:41
校长王祖温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讲座 添加时间:2012-11-30 15:22:36 阅读次数: 1205   11月29日下午,校长王祖温以“海大文化”为题,为近三年新入职教师作了专题讲座。   王祖温从“校训”、“精神”、“主线”、“理念”、“主体”五个方面诠释了海大文化的内涵;展示了喻意“尚德”、“励志”、“感恩”、“济世”的校园物化载体,讲述了蕴含海大特色的校园道路文化、景观文化和楼宇文化。   最后,王祖温与各位新入职教师畅谈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并希望新入职教师们用实际行动传承海大文化、解读海大文化、践行海大文化、弘扬海大文化。   此外,校青年学术沙龙恰逢第100期学术活动,同时组织相关教师听取了此次讲座。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来自航海家的摇篮里的高歌
wyc 2012-11-25 17:47
海洋精神感悟《中国交通报2012年11月20日》 添加时间:2012-11-22 10:11:28 阅读次数: 299 王东维(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学生)   从祖先在身边树林中找到能漂浮水上的葫芦,到商代由独木舟改进成的木板船成功下水,从春秋战国时期越人主动横渡台湾海峡,到西汉使者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从新中国“光华”轮第一次远洋航行,到“雪龙”号将我们的航线开辟得更远更长,在中国7000多年不间断的航海事业中,无处不体现着航海人伟大的海洋精神。    源清流远的艰苦奋斗精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果你没有坐过船、出过海,也许你永远都不会明白“济沧海”的艰难。中国是个航海大国,也是航海古国。航海人继承了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把人生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需求与党的需求、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的实现统筹起来。他们用英勇的身姿书写了一幅幅乘风破浪、排山倒海的恢宏画卷。    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 航海人长期生活工作在海洋上,随着海洋的流向走到更多的国家,看到更多的风情,逐渐培养起开放包容的海洋精神和大洋气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海人延续郑和精神,把“和平交往,开放包容”的精神内化于心。航海人总能在困难的情况下坚守海洋精神,与不同的族群和平相处,虚心学习先进的方法、思想,不断实现着航运事业的更大发展,创造着中国海洋事业的新辉煌。    风雨与共的团结协作精神。 航海,是一项系统复杂、协同面广的团体性行为。适于远洋运输的船舶由甲板部、轮机部等多部门组成,由多种驾驶(发动)系统、航海仪器设备组成。船舶的动态操作、靠离港、抛起锚等作业,都要在甲板部和轮机部人员的全力配合下才能完成。为保证船舶顺利的航行,全船船员要自觉服从整体,保证大局。一艘船得以平安航行,就是由这份精神稳稳撑起。    凭栏观涛的求真务实精神。 中国航海人的求真务实精神在航运业改革、建设和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航海人,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始终秉承着科学发展、严谨自信的敬业态度。在职业自信心的支撑下,面对社会舆论、利益诱惑,航海人处变不惊,他们心中只有一句话——“我的事业在船上”。    劈波斩浪的开拓创新精神。 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生长的摇篮,但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摇篮中,要想发展,必须走出摇篮。海洋事业是一项作业环境艰苦、极具风险性的事业。这项事业能在中国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海人敢于挑战,勇于探索。开辟民族航海之路,是中国航海人自古不变的神圣使命。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辟了一条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航海之路。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海大暖流
wyc 2012-11-24 07:13
潘善连:20年资助30大学生一日三餐《大连天健网2012年11月20日》 添加时间:2012-11-20 10:00:46 阅读次数: 514 大连好人:身边的感动,精神的力量 天健网消息(记者 韩晓菲)善良与平凡的人的所作所为,之所以能感动他人,就在于他们的默默无闻、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善良与平凡的持之以恒与不以为然。 在海事大学,就有这样一名普通的食堂经理,他不善言辞、所作所为却感动了校园里的每一名老师和学生。生活中他其实是一个家庭不幸的人,唯一的一个儿子患尿毒症18个年头靠透析维持生命,老伴也患上了糖尿病躺卧在床,而他并没有被生活的磨难拖垮、吓倒,依然保持着那颗善良的心做着善事,20年来他免费资助了30名贫困大学生,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完成学业。 他就是大连海事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一名普通的餐厅经理——潘善连,让我们走进“大连好人”——老潘的精神世界。 资助特困学生免费吃饭——老潘认为无非就多了几双筷子 在老潘担任经理的海大西山餐厅二楼墙上,有许多面锦旗是学生送给老潘的,其中一面绣着“父母般的关怀、博爱的心胸比海宽阔”的字样。说起这些锦旗,故事还得回到1992的夏天。那一年刚开学不久,一个衣衫褴褛、面容苍老的父亲,带着穿着衣服已经洗的发白的男孩进了餐厅。他们在餐台前转了又转,在服务员的询问下只点了两个馒头。点完之后,向服务员要了杯热水,坐在靠墙角的桌子,这一举动引起了潘善连的注意。 他过去询问得知:孩子是今年的新生,当年庄稼收成不好,孩子的学费是亲戚朋友凑得,路费也是借来的,仅剩的皱皱巴巴的50多元钱是孩子半年的生活费。到了学校,希望孩子能克服一下,自己打工赚钱,完成学业。潘善连的心深深地被触动了,回身端来一份西红柿炒鸡蛋送到父子面前,说“老哥,你要信我,就把孩子交给我,我这四年里每天供他一日三餐,让他完成学业!”话语刚落,老汉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这孩子叫李朝进,是海大管理学院的学生,学习十分刻苦努力,毕业后到了天津港务局工作,现在仍跟老潘保持着联络。 自打那以后,老潘每学期都会收留几个特困学生免费在他这里吃饭,他对资助的学生每天都特别留意,有时发现有的同学没有及时来就餐,他就询问、打电话,遇到身体不舒服的学生,他会亲自下碗面条让服务员送到宿舍中,并再外加几样水果。他不但资助三餐,生活中其他困难也变成了他义不容辞的事情。02级有个孩子,毕业双选会时没有合适的衣服穿,潘善连到处为他借西服,没借到就干脆为他买了一套。这名学生叫侯振龙,在学习上非常刻苦,不但成绩优秀,还是班级干部,现在他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受资助学生感恩合伙购买面包车报答 在他资助的学生中,秦景逯后来成了大连远洋公司轮机长,迟国建成为德国船级社驻大连办事处验船师,而周本润则在青岛船检局担任处长,他们三人还和老潘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这三名同学以前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在潘善连看来,这些品学兼优的孩子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还能继续坚持学习,都挺不容易的,于是除了在饮食上给予照顾,周末的时候还请他们到自己的家里去,改善生活,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有一年,几位同学得知老潘儿子的病情,知道他每天要奔走于医院和餐厅之间,就私下决定凑了8万元钱给他买了一台面包车,当提到新车的一刻,老潘的心头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说起他们,潘善连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那时候还是穷小子,周末我就做点饭,把他们叫到我家里去。他们没有电脑,就经常来我家用电脑查资料或是打些文件。”潘善连告诉记者:“他们都还是小孩儿,没有父母在身边,有不顺心的事能跟谁去说呀,但是他们每次都跑来跟我唠唠。”毕业以后,他们三个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有的还经常跑船漂泊在外,但是每次下船总会给潘善连打个电话,问问最近怎么样,问问潘善连家里的情况,问问他妻儿的身体状况。而每次潘善连的嘴里总是说:“好,挺好的,不用惦记。” 来自河南许昌的学生朱帅,是一位自动化专业大四在读学生。他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们那个村就他们姐妹俩在上学读书,为了让他们不缀学,朱帅的父母没有像其他孩子爸妈那样到南方去打工,而是刻意留在家乡督促兄妹俩上学。三年前,朱帅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海大,妹妹如今也上了大学,“我们家经济来源少,现在物价涨得很高,到潘叔叔这里吃饭每个月能省下400—500元,给家里减轻了不小的负担。”老潘接过话茬,“小朱每年过春节回来都给我捎他们家乡的粉条,是红薯粉的,可真好吃!” 妻子和儿子重病没有拉跨老潘 在外人看来,老潘是一个心很宽的人,不善言辞、大大咧咧,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却十分丰富、细致。 老潘对记者说,现在“90后”的学生都很有自尊心,为了不让别的同学歧视受他资助的学生,他特意安排他们每天都稍晚来到食堂,因为那时候来打饭的人比较少,而他也多次嘱咐食堂工作人员,看到这些学生来什么也不问,他们点什么菜就给打什么,一定要热情周到,不要让学生感到难堪。而每年一到开学接新生的时候,老潘都会亲自驾车到火车站、码头接回不少新生,不少家境困难学生在学校的第一顿饭都是在老潘的食堂里吃的,而他不会收这些学生和家长一分钱。老潘动情地告诉记者,“我自己的孩子上不了学,看到这些孩子有出息考到大连来,我打心底地高兴想帮他们一把!” 说起老潘的家庭,可以说生活对老潘是不公正的。潘善连的儿子自8岁患肾病至今已有20个年头,他的孩子经历了治疗—透析—换肾—肾摘除—再透析—甲状旁腺摘除等病痛的折磨,由于长年透析,血毒素无法完全排除导致骨质疏松、钙化变形,因病导致身高缩减近10多公分,现在已无法正常站立,只能无奈的躺在床上,每周三次的透析、每十天的一次血滤现在只能靠急救中心的专用车搬运。 打孩子生病起,老潘就不知道为了治病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钱,而潘善连在乎的只有孩子的病痛,只要能延长孩子的生命,只要让孩子不痛,做为父亲的他愿意为他做一切!孩子骨折又遇手术期间,为了让孩子免受搬运的疼痛,这个铮铮铁骨男儿,跪在床上,双手拽住床单,用嘴死死咬住床单角,愣是一个人将本该有五六个健壮男平移的术后的130多斤的孩子挪到另一个床上,所有医生、护士、家属无不为之动容。 屋漏偏逢连夜雨,潘善连的爱人因儿子的病着急、上火,于95年得上了糖尿病。为了照顾病中的儿子,她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治疗,病情也很快加重,现在每天三次的胰岛素针剂让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又添了新的难题。 一些听说了潘善连资助贫困生事迹的人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潘善连是不是很有钱啊?20年资助30个大学生一日三餐,这不是一笔小费用啊!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潘善连自己的生活过得很艰辛。潘善连的儿子8岁时患尿毒症,换肾手术失败后双肾被摘除,靠一周3次透析以及大量的药物维持生命,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20年。更难的是,他的妻子也有着17年的糖尿病史,每年吃药得花掉1万多元。家里上上下下都靠潘善连照顾,每天早上他5时30分就起来跑步还常年坚持冬泳,他说:“我一定要健康,否则这个家就垮了。” 记者感言: “七年培育恩,一生亲恩情”、“父母般的关怀,博爱的心胸比海宽阔。”西山餐厅二楼墙上挂着的锦旗在那里表达着来自学生与家长的感恩之情,也映射着这个只有十几名员工的小餐厅的爱与善。儿子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妻子心目中尽职尽责的丈夫;受助学生心不中无私奉献的叔叔;海大心目中热情永驻的员工。正是这样一个平凡踏实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正是这样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铸就一颗仁爱之心。当命运的暴风雨来袭,他没有只言片语,默默扛起生活的重担,从不低头。他用二十余载的辛劳,延展爱心,信守诺言。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大家庭中的海大人
wyc 2012-11-9 19:25
我校成功举办第五届汉语演讲比赛决赛 添加时间:2012-11-09 13:26:33 阅读次数: 173   11月7日下午,我校第五届汉语演讲比赛决赛在中远报告厅成功举办。本项赛事由国际教育学院主办,外事志愿者协会承办。副校长刘正江、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兼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徐斌、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彭雪飞、校团委副书记吕海宁及学生处、校团委、各院系老师等观看了比赛。   刘正江在致辞中对晋级决赛选手表示祝贺和肯定,并结合在国外访问的亲身经历对汉语言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做了生动的阐述,鼓励同学们能够发挥出自身优势,赛出水平并代表学校站到更高的舞台之上。   接下来,来自11个国家的15名决赛选手依次登台进行演讲。其中,韩国留学生金东焕的《我的旅游》、巴拿马留学生阿色尼奥的《奇怪的中国》和俄罗斯留学生那西达的《外国人来中国的感觉》纷纷将在中国留学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作为演讲主题。老挝留学生阿宝带来了温暖真挚的《幸福的感觉》,匈牙利留学生俊辉分享了令人捧腹的《除了猪肉都行》,来自日本的留学生寺田祐子则用手绘漫画重新演绎了一段家喻户晓的《屏风上的老虎》。此外,比赛中主打文化牌的选手也为数不少:肯尼亚留学生妮卡以《我们的发型》为题讲述了生活中与中国朋友间的趣事,俄罗斯留学生瓦迪姆介绍了《我们国家的节日》,Golden Rose外文歌曲大赛新科冠军蒙古留学生奥琪儿为大家诠释了《爵士音乐的美丽》,来自朝鲜的留学生金主贤则俏皮地秀了一段地道的《大连方言》。   决赛现场,海大留学生与外事志愿者联袂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舞蹈串烧,武术协会的《武林风》将五千年中华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留学生高歌一曲《朋友》更是唱出中外学子同为海大人的深情厚谊,而由留学生选手和他们的志愿者搭档共同表演的合唱《最炫海大风》,则在现场掀起新的高潮。   最终,来自俄罗斯的卡维凭借《蝴蝶与蜜蜂蜗牛》获得本届赛事一等奖,来自朝鲜的李炫禹与来自越南的阮琼庄分获二等奖。根据赛制规则,他们将与蒙古留学生贺希格共同代表大连海事大学参加将11月22日举行的大连市第十四届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   国际教育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宽广平台,积极引导海大留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凝结海大情结,并在总结历届赛事经验基础上,努力将本项赛事打造成中外海大学子联袂呈现的年度文化盛典。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人在创新教育中成长
wyc 2012-11-4 07:22
50余名媒体记者初识航海家的“摇篮”《中国交通报2012年10月30日》 添加时间:2012-10-30 11:56:05 阅读次数: 995 本报记者 张向群 10月22日,参加在大连举行的沃尔沃汽车“壮游中国蓝色海岸”品牌活动启动仪式的50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 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大连海事大学教学实习船“育鲲”轮,成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天,冷空气来袭的大连刮着五六级大风,但“育鲲”轮还是以挂满旗、学生在船舷旁列队的最高礼仪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 据大连海事大学船舶实验实习中心主任李国进介绍,作为专门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大连海事大学,目前拥有两艘实习船。其中,“育鲲”轮总吨位为6106吨,总长116米,宽18米,吃水5.4米,续航能力1万海里,是我国第一艘专用远洋教学实习船,可航行于我国沿海和世界各国主要港口。主要用于培养、训练航海类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进行航海类学科的科研与实船试验与测试,装备了当代最先进的通信导航设备和轮机自动化设备,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航海科学技术知识。 跑汽车的媒体记者大多是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轮船的核心部位,因此无论是在机舱、驾驶室,还是在甲板上,身临其境地感受“航海家”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充满了新鲜感。除了认真地听讲解、不停地拍照,更可以通过对航海专业知识的初步了解,去感悟“水手”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搏击风浪的成长历程。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育鯤轮上的来客
wyc 2012-10-23 19:42
拥抱海洋 掌控极致”记者团考察“育鲲”轮 添加时间:2012-10-23 15:21:02 阅读次数: 57   10月22日,参加在大连举行“拥抱海洋,掌控极致”启动仪式的记者团一行考察了我校实习船“育鲲”轮。   在“育鲲”轮会议室,船舶实验实习中心主任李国进、“育鲲”轮船长何庆华、学校党委宣传统战部杨莉及船舶领导向记者团表示热烈欢迎,并通过视频录像向记者团展示了学校和“育鲲”轮的风采,介绍了10月19日学校“育鲲”轮救助一艘遇险着火渔船并营救生命垂危重度伤者的情况。   记者团对学校的海事教育成就、“育鲲”管理和使用取得的成绩等给予赞扬;对“10.19”海事救助中,学校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为海上安全做出的成绩予以赞赏。他们认为,学校成绩的取得,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海大教书育人的品质。   随后,记者团一行50余人参观考察了船舶。   记者团成员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交通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法制晚报、国际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华网、新传媒网、搜狐、新浪、凤凰网、腾讯、网易、环球网等媒体。 育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海大新闻
wyc 2012-10-20 15:55
我校举行第四届创新创意作品大赛宣讲会 添加时间:2012-10-18 10:50:17 阅读次数: 350   为推进创新创意作品大赛在我校普遍深入开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增强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知识产权意识及运用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于10月17日在知行楼101举办了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大赛宣讲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主持人宣布宣讲会开始后,科技处龙喜栋首先发言,他通过列举上一届创新创意作品大赛的参赛作品,告诉同学们“创新创意和发明创造离我们并不远”,讲话结束后,他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宋春昕给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有关专利申请书填报的注意事项,同学们仔细听讲,并认真做了笔记。   主持人邀请了拥有丰富参赛经验以及拥有发明专利的杨少龙学长进行经验交流,他给同学们讲解了创新创意的技巧。   之后,大家集体观看了创新发明的相关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创新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表示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奉献青春力量。   最后,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郑大为老师发言,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创新创意作品大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我校的不断涌现。   本次宣讲会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创意部的组织以及评审部、宣传部等部门的配合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学们的一系列疑问也得到了有效的解答,同学们的创新热情、知识产权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和提高。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儿女多光彩
wyc 2012-10-17 19:51
我校53届校友、清华大学高云鹏教授回校参观访问并做报告 添加时间:2012-10-17 11:21:21 阅读次数: 218   10月16日,清华大学核能动力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高云鹏教授一行来校参观访问,并在海大展馆报告厅为轮机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做了一场主题为《核潜艇研究和发展概况》的专题讲座,轮机工程学院潘延龄教授等老师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高云鹏在讲座中,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核反应的基本原理,并真情讲述了我国核潜艇早期研发时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和今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吃苦耐劳,发扬我校优良传统,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讲座结束后,高云鹏在潘延龄等陪同下参观了海大展馆。参观过程中,两位老教授边诉说往事、谈笑风生,边鼓励身边的年轻教师和青年学生,要好好珍惜海大今日优良的校园环境,奋发图强,将来努力回报母校,报效祖国。   高云鹏教授是我校50级春季班轮机专业的校友,1953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核动力原子能方面的研究,他参与了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研究和制造。之后,被清华大学聘请为核能动力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教授。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4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从海大人访美看我国教育的新思维与新视野
wyc 2012-10-14 11:42
副校长王长勇一行六人访问美国 添加时间:2012-10-09 10:18:25 阅读次数: 1528   9月23 -28日,副校长王长勇率团一行六人访问了美国曼达尔学院和麻省海运学院。代表团成员包括航海学院院长戴冉,交通运输管理学院院长吕靖、副院长沈立新,外国语学院院长罗卫华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杨传勇。   24日,代表团访问了位于布法罗市的曼达尔学院。曼达尔学院院长Dr. Jurasek夫妇,副校长Dr. Douglas Howard、John Crawford、Matthew Carver,教务处长Dr. Norman Muir等学校主要领导出席了欢迎了我校代表团的仪式。双方在原有的合作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洽谈了工商管理专业的“1+2+1”本科双学位项目、英语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的“3+1”项目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交换项目。王长勇与Dr. Jurasek分别代表两校签署了合作协议。   访问期间,代表团看望了我校在该校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并与他们举行了座谈,了解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王长勇表示学校非常关心在外参加项目学习的同学,寄语同学们珍惜机会,学有所成,归国后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罗卫华代表外国语学院向同学们表达了慰问,表示外国语学院是同学们的家,如果有困难和问题的话,学院都会提供全力的帮助。吕靖也勉励在曼达尔参加交流学习的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学生尽快适应生活,调整状态,完成学业。   王长勇与代表团全体成员还参观了曼达尔学院的教学、生活场馆和设施,对曼达尔学院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25日,代表团一行参观了位于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26日,代表团访问了麻省海运学院。麻省海运学院为欢迎我校代表团的访问,特意安排了代表团参加了早操列队仪式,并举行了仪仗队护送中国国旗、军乐队演奏中国国歌的特殊仪式。   早操之后,麻省海运学院院长Richard Gurnon准将亲自陪同我校代表团参观了校园主要场馆和设施,包括办公楼、图书馆、教室、模拟器、轮机动力装置实验室、学校博物馆、“Kennedy”号实习船等,并介绍了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管理的相关情况。   参观校园之后,双方在Richard Gurnon办公室举行了合作洽谈,就拟开展的航海技术专业“2+3+0.5”本科双学位项目以及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的“3+1”和学生交换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达成了一致意见。王长勇与Richard Gurnon分别代表两校签署了关于开展航海技术专业“2+3+0.5”本科双学位项目的协议。   本次访问,我校代表团顺利完成预定的任务,在原有合作项目上实现了拓展,在航海技术专业的国际合作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建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军威
wyc 2012-10-7 10:50
我校举行2012级新生集中军训成果汇报大会 添加时间:2012-09-29 10:20:09 阅读次数: 1419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在创新中前进
wyc 2012-9-27 15:52
我校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并载誉归来 添加时间:2012-09-27 14:44:26 阅读次数: 54   9月12—17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40余所高校的230余支团队共1000余人参加了比赛。   我校四支队伍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心理素质,丰富的参赛经验以及精湛的现场展示取得了优异成绩。艾曼(Vomaco)团队、W3C团队获得了综合一等奖,其中艾曼(Vomaco)团队进入了终极对决并最终取得全国第四的好成绩;宅云端团队获得单项一等奖;Share with you 团队获得单项二等奖。我校获得了工信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全国大赛组委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创新指导院校奖”。   9月1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举办了“中美高校学术交流会”,我校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新宇代表学校做了题为《高校培养模式的问题与挑战(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专题报告;在9月17日颁奖典礼现场,杨新宇又代表辽宁赛区参赛高校做了《以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题演讲,获得了与会工信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大赛专家的一致好评。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于2011年11月30日起开始接受报名,为期10个月。我校于2012年6月承办了辽宁赛区的总决赛,获得了辽宁省教育厅和参赛高校的高度称赞。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海大新闻
wyc 2012-9-24 06:03
我校组织2012级学生开展军训拉练活动 添加时间:2012-09-22 00:28:12 阅读次数: 493   拉练,因其考验耐力、激发斗志、增强团结而成为新生军训中分量较重的一课,多年来已经成为学校军训活动的特色和品牌。9月20日晚22:30在西山体育场,2012级新生整队聚集、蓄势待发。   随着校旗队的出发,本次拉练正式拉开帷幕。   同学们步伐整齐,队伍呈三列纵队绵延数公里,行进井然有序。每到一处岔路口,尖刀班同学总会迅速反应,高效地完成交通管制任务。收容小组也尽心尽责,保证不让一名同学掉队。拉练过程中,同学们互相鼓励,充分展现了海大学子“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的优良作风,随着最后一批同学的顺利返校,此次拉练活动圆满结束。   学生工作部领导、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书记副书记等领导一直随队伍走完全程,在山林路段,他们鼓励同学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鼓作气完成此次拉练活动。   此次拉练,让刚刚踏入学校的同学们体验到了拉练的艰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在入学伊始就让同学养成吃苦耐劳、互帮互助、严守纪律的好习惯,对下一阶段的方队训练以及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拉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得到了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校医院提供医务人员,教学设施中心提前准备拉练动员场地,学生处为保障队伍安全行进给学生配发的反光带、警示衣、路障、高光手电等措施,为拉练安全、顺利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之歌 歌唱海大
wyc 2012-9-21 16:40
2012级新生歌咏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添加时间:2012-09-20 16:17:32 阅读次数: 593   9月19日下午,大连海事大学“仁建杯”2012级新生歌咏演讲比赛在学校体育馆拉开帷幕。本次比赛由校团委举办,以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思想的引导与教育为目的。与此同时,这次活动也可以让新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大文化、感悟海大精神,丰富军训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本次比赛邀请到海军大连舰艇学员旅队长张宾、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副处长徐风光、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兼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君、工会副主席张海昕和校团委副书记吕海宁担任大赛的评委。大赛赞助单位---仁建集团有限公司人资中心总监唐启祥、安通大连办副主任傅也俭等莅临参观,并对学生们的优异表现表示赞赏。   比赛分为两个环节,首先进行的是新生演讲比赛。来自十二支参赛队伍的代表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他们有的讲述了初入海大的感悟,有的表达了在军训生活中的所思所想,还有的表现了“爱党、爱国、爱校”的热情。他们慷慨激昂,饱含激情的演讲感染了在座的评委,嘉宾和同学们。体育馆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些优秀的学生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也体现了出我校半军事化管理的特色。赛场上,选手们“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最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摘得桂冠,航海学院和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获得二等奖,轮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和物理系获得三等奖。   随后进行的是歌咏比赛。各院系代表队演唱了《海大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山楂树》、《亲爱的人》、《女兵谣》、《走向复兴》、《当那一天来临》、《国防生之歌》等曲目。同学们用铿锵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坚毅和刚强,以深情真挚的演出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祝福。无论从歌曲选择、伴奏剪辑还是从队形编排、动作设计,各代表队都匠心独具,风采各异。有的融入了分列式行进,有的配合了舞蹈表演,有的插入了朗诵,有的搭配了旗语。表现形式多样,令人耳目一新。最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夺冠,轮机工程学院第一代表队和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第二代表队获得二等奖,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轮机工程学院第二代表队和航海学院获得三等奖。   新生歌咏演讲比赛一直是我校新生军训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前期军训的总结、展示,也为后续的军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大赛的举办充分培养了新生的军政素质和团队精神,全面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向上的思想觉悟。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优秀成果,此次新生歌咏演讲比赛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次青春献礼,青年学生的“爱党,爱国,爱校”思想得到了熏陶与升华。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人关注保钓事态的发展
wyc 2012-9-18 18:34
我校举行纪念“9•18”师生签名活动 添加时间:2012-09-18 13:50:33 阅读次数: 321   1931年9月18日,炮声轰隆,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炸开了沈阳城。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难以忘却的伤痛。近日,对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海大师生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在纪念“九一八” 81周年之际,在9月18日上午,学校举行了“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师生纪念“9•18”签名活动,以此表达广大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学校在东山、西山两个校区分别布置场地,做好引导,现场井然有序,11000余名师生庄重地在红色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签名过程中,海大师生表达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决不容许任何国家染指中国神圣领土的决心,同时坚决拥护我国政府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和正义行动,坚定地与党和政府、与全国人民站在一起。   连日来,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理性爱国,振兴中华”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们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及时了解了中日领土争议的历史、明确了我国政府的立场及相关政策,纷纷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刻苦学习、练硬本领,为建设国家、振兴中华多做贡献。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今日海大尽风流
wyc 2012-9-16 09:19
我校召开2012年教师节庆祝大会 添加时间:2012-09-13 08:41:39 阅读次数: 2126 视频连接:2102年教师节表彰大会学生祝福 9月12日下午,我校2012年教师节庆祝大会在体育馆召开。   在校的全体校领导出席大会,参加大会的还有全体教师、机关中层干部、教学督导组成员、学生专职指导员、相关业务处室的工作人员以及2012级全体新生。   校党委书记张延华首先致辞。张延华代表学校党委向忠诚履行教书育人责任与使命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各位教师表示衷心的祝贺。   他指出,长期以来,学校广大教职员工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秉承“待生如子,爱校如家”的理念,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创新进取、追求卓越,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创造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教师是一份高尚而神圣的职业,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以爱心和责任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海大教师的共同追求,这一共同追求体现了历代海大教师用行动共同积淀而成的海大核心价值,是海大不断创新发展、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海大百年薪火相传、历久弥坚的精神所在,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世代传承。   他希望今天受到表彰的教师再接再厉、戒骄戒躁,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也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向他们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丰富的学识,做青年学生道德与知识的楷模,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为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推进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校长王祖温为今年高校教龄满30年的11位教师代表颁发纪念牌匾。   副校长王长勇为获得2012年大连海事大学教学名师奖的5位教师颁奖。   纪委书记文小芹为获得2011—2012学年大连海事大学优秀教学奖的10位教师代表颁奖。   副校长孙培廷为获得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的10位教师颁奖。   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郑少南为获得2011—2012学年大连海事大学理论课堂比赛理工类一等奖、二等奖的4位教师颁奖。   副校长刘正江为获得2011—2012学年大连海事大学理论课堂比赛文史法类一等奖、二等奖的3位教师颁奖。   最后,学生代表向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敬献鲜花、全体新生深情齐唱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深切表达对全校教师的节日祝福。在大会上,主持人介绍了中国教师节的由来、朗读了学生撰写的教师节征文,播放了宣传部新闻中心录制的专题片。   本次教师节大会采取了轻松活泼的形式,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向全校教师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也触发了广大教师的深深思考。人事处会同宣传统战部、学生处、校团委、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为大会进行了精心策划、周密准备、氛围营造,为广大师生奉献一场充满祝福和感动的庆祝大会。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创新之人必自強
wyc 2012-8-21 08:50
我校召开“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会议 添加时间:2012-08-16 13:46:50 阅读次数: 623 为进一步做好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8月15日,我校在综合楼817会议室组织召开“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副校长孙培廷、潘新祥以及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规划与资产管理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财务处等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潘新祥主持。 孙培廷肯定了“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取得的工作进展。他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协同创新中心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希望大家对申报材料进一步推敲和凝练,逐步完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潘新祥强调了申报2011协同创新中心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希望各职能部门和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齐心协力、抓住机遇,举全校之力做好2011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要求。 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了“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各职能部门分别针对负责的中心机制体制创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会议的召开为进一步推进我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在创新中发展
wyc 2012-8-19 10:53
海大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坚持每个“一”《中国交通报2012年7月30日》 添加时间:2012-08-16 12:30:18 阅读次数: 164 本报记者 杨莉 “作为老师,你在上每一节课,写每一篇论文,做每一个课题,指导每一名学生的过程,你对责任心的理解和付出都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是大连海事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王海华向记者坦陈的师德“真经”。 近年来,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通过开展“师德建设”、“如何做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等一系列活动,造就了一只思想好、作风正、业务强的教学队伍,2011年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有一种成功源于责任 这是一个务实的团队。该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师德高尚、改革意识强、教育观念新,其中部分教师还具有船上学习、工作的经历。 在全国高校普遍实行大学英语大班化教学的时候,他们却针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实行30人基准的小班教学,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差异,更多地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以往大学英语课堂上一言堂式的弊端。 为增加语言输入量,团队老师推荐学生每周读一份英文报纸,触及最新鲜的语料,把握最前沿的表达。每月给学生推荐一本英文图书,读后撰写读书报告,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英文原版书的好习惯,进一步凝练英语语言思维的逻辑性和写作的缜密性。 团队老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园英文广播、多媒体自主学习中心等现代媒体资源,形成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大班、小班,自学、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有一种精神贵在坚韧 这是一个韧劲十足的团队。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针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偏远山区,缺少听、说等语言实践环节,语音基础薄弱,英语发音受方言影响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2011级学生中开展教改项目“SRLW工程”,即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语言技能塑造工程,以便让教学能够更多地贴近教学对象,强化语言教学为行业服务的理念。王海华、鹿学军及教研室的老师登上学校教学实习船“育鲲”轮开展实践教研活动,在船上,他们了解船舶配员,船舶结构,船际、船港间通信方式和语言特色等,又把这些实践成果都一一落实在教学内容中。此外,从2011级学生开始,航海类专业学生使用由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自己编写的,集大学英语基础知识和航海专业知识为一体的航海类专业适用大学英语教材。 团队负责人王海华教授在其所主持的教育部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词语搭配行为研究”和辽宁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大学英语选修课设置及评估体系的研究”中,提出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进行划模块教学,开设满足学生需求的52门选修课程,全面提高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外国语学院院长罗卫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篇际词汇覆盖模式与词汇教学研究”和交通运输部项目“海上搜救英语及其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通过建立《航海英语语料库》,为航海英语分级词表的建立、航海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编写、《大学英语》(航海类专业)系列教材的开发与更新等提供了依据和资源。 有一种良师更是益友 这是一个“待生如子”的团队。在1991级航海专业学生庆祝入校二十年的聚会上,学生们特意邀请了王海华老师。 英语教学团队不仅重视教学方法,更注重对学生的关爱。王海华在班级建立了QQ群,经常与学生沟通。有学生在给她的QQ留言上写道:“老师真像妈妈”;还有人说:“我喜欢英语课,真想找个学外语的女朋友啊!” 为了鼓励学生学好英语,王海华每次都提前20分钟到教室,为学生答疑、播放英语节目,并为全班学生购买了英语四、六级辅导书。她曾多次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奖,辽宁省优秀论文奖以及大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的王海华非常看重学生的评价,她说:“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是我最高兴的事儿。” 作为老师,鹿学军把学生视作朋友,他认为,平等、尊重,理解、互信,是良好开端的前提。 “一个好的教师,必定要研修好心理学和教育学。”因此,从接班的那天起,鹿老师就尽可能快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确立和学生间的朋友关系,多赞扬、多鼓励、不批评。 坚持是一种力量,坚守是一种责任。这支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又给自己设立了新的目标:在未来几年内,把大学英语课程建成具有国内高校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师队伍而努力。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育鲲轮上的风釆多姿 大教育观的创新闪亮
wyc 2012-7-23 06:31
大学校长谈来华留学生教育”研讨会在“育鲲”轮成功召开 添加时间:2012-07-20 16:04:33 阅读次数: 572   7月18日上午,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开幕式在富丽华大酒店召开,开幕式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主持。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辽宁省副省长陈超英到会致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作大会报告,我校校长王祖温应邀参加开幕式。   7月18日下午,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大学校长谈来华留学生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实习船“育鲲”轮召开。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燕玲、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秘书长贺向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来华事务部主任李彦光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的60名校长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我校副校长刘正江主持。   会上,王祖温作题为“关于我校国际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的主题发言,阐述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国际化、为什么要国际化、怎样开展国际化。   谈到什么是国际化的问题,王祖温首先引用了徐祖远副部长去年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大会上对什么是国际化以及学校的国际化发展问题的阐释。接下来,王祖温指出,作为一个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等航海学府,我们对国际化的理解:一是要有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大学制度;二是要有多元化的办学理念;三是要有国际化的服务对象和成果。   针对为什么要国际化这一问题,王祖温指出,航运的国际性和高水平大学的国际性,决定了我们培养的航运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能力;我们的教学科研必须具有国际化水平;我们的管理工作必须适应国际化发展,因此,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办学道路是海大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谈到怎样开展国际化,王祖温从“以提高认识为先导,明确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以推进特色项目和重点项目为切入点,服务交通外交战略;以‘引进来、走出去’为途径,提升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以传授文化为宗旨,大力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五个方面做了详尽阐述。王祖温指出,我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到2015年,在校期间参加海外交流学生数、出国学习的学生数达到10%;在校留学生数达到1000人;除航海类专业全面推进英语或双语教学外,其他全英文授课专业班级数达到10个;来校工作外籍专家数达到我校教师总数的10%以上;争取使所有教师和处职干部都有海外学习、培训或访问的经历。   王祖温最后指出,我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国际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汲取各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整合校内外资源,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办学战略,力争使我校的国际化建设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刘正江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莅临我校实习船“育鲲”轮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管理分会给予学校这次机会来承办“大学校长谈来华留学生教育”活动。他说,接受外国留学生是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对于宣传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此次研讨会能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王燕玲为研讨会致词,她代表辽宁省教育厅及辽宁省112所高校对各位嘉宾莅临大连海事大学“育鲲”轮表示欢迎,同时也代表辽宁省教育厅感谢大连海事大学对筹备本次会议所作的精心准备。她表示辽宁省教育厅一直对来华留学工作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留学辽宁计划》,目前辽宁在华留学生人数达到1.5万人,其中学历生人数超过70%,她相信此次活动将为各高校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一定会为辽宁来华留学教育留下宝贵的经验。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李维安、江苏大学副校长许化溪、温州医学院副院长王良兴、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斌、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姜苏华、同济大学副校长董琦、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院长李凡分别就来华留学教育特色、扩展工科类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留学生管理体制发展演变、提高英文授课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发言。   会后,参会嘉宾参观了我校实习船“育鲲”轮,并与船上师生进行了交流。   本次活动由国际教育学院和“育鲲”轮共同承办。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喜看母校在创新中大发展
wyc 2012-7-21 19:40
20家校企聯合共謀海洋運輸綠色與安全《香港文汇报、中国水运报、中广网、中新社2012年7月19日》 添加时间:2012-07-19 13:19:51 阅读次数: 257 中广网大连7月19日消息(记者张四清 贾铁生)今天上午,由大连海事大学牵头,19家行业特色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联合组建的“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大连海事大学宣告成立。中心将围绕“航行安全”、“高效航运”和“海洋环保”三大主题,在船舶动态测控与航海仿真、船舶节能及智能化、船舶通信导航、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和海洋污染控制五大主攻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工作。 据悉,该“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将以国家海运强国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充分发挥航海类行业特色型高校与行业科研院所、骨干企业深度融合后所形成的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优势,全面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通过持续产出一批重要标志性创新成果,推动我国海洋运输行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整体跃升,引领世界绿色海洋运输技术发展。协同创新体内高校、科研院所重点负责集中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基础性问题研究和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骨干企业重点负责优秀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广。中心内各主攻方向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平台实行首席科学家制,首席科学家将面向全球公开招聘。 据了解,“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由大连海事大学牵头,参与单位有: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集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8所高等学校;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部科学研究院、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等7个科研院所;中国船级社、中国远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行业骨干企业。 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中新社2012年7月19日》 中新辽宁网7月19日电(记者 赵媛 )7月19日,由大连海事大学牵头,19家行业特色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联合组建的“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大连海事大学宣告成立。   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围绕“航行安全”、“高效航运”和“海洋环保”三大主题,在船舶动态测控与航海仿真、船舶节能及智能化、船舶通信导航、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和海洋污染控制五大主攻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工作。   该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将全面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协同创新体内高校、科研院所重点负责集中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基础性问题研究和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骨干企业重点负责优秀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广。   据悉,协同创新中心内各主攻方向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平台实行首席科学家制,首席科学家将面向全球公开招聘。 20家校企聯合共謀海洋運輸綠色與安全《香港文汇报2012年7月19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毛絮薇):7月19日,由大連海事大學牽頭,19家行業特色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幹企業聯合組建的“海洋運輸綠色與安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在大連海事大學宣告成立。中心將圍繞“航行安全”、“高效航運”和“海洋環保”三大主題,在船舶動態測控與航海仿真、船舶節能及智能化、船舶通信導航、船舶與海洋結構物安全保障及應急處置和海洋污染控制五大主攻方向開展協同創新工作。 推動行業產業競爭力,提高綠色海運技術 大連海事大學校長王祖溫在講話中表示,近年來,國際海事組織不斷制定強制性公約、規範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這使我國的海運業面臨嚴峻的技術挑戰,條塊分割、資源分散和無序競爭等不利局面亟待解決,海洋運輸綠色與安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將通過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圍繞行業共性技術問題,建立全產業鏈條的協同創新平臺和協同創新機制,實現我國海運行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整體躍升。據介紹,該“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後,將充分發揮航海類行業特色型高校與行業科研院所、骨幹企業深度融合後所形成的學科集群和產業集群優勢,全面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通過持續產出一批重要標誌性創新成果,推動我國海洋運輸行業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整體躍升,引領世界綠色海洋運輸技術發展。    首席科學家面向全球公開招聘 協同創新體內高校、科研院所重點負責集中開展國家急需的戰略性研究、科學技術領域的前瞻性、基礎性問題研究和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行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培訓工作;骨幹企業重點負責優秀科技成果的示範應用和產業化推廣。中心內各主攻方向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平臺實行首席科學家制,首席科學家將面向全球公開招聘。據瞭解,“海洋運輸綠色與安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由大連海事大學牽頭,參與單位有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上海海事大學等8所高等學校,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等7個科研院所以及中國船級社、中遠集團等4家行業骨幹企業。 海洋运输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中国水运报7月290日》 本报讯(驻辽记者陈蔚特约记者杨莉)7月19日,由大连海事大学牵头,19家行业特色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联合组建的“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大连海事大学宣告成立。中心将围绕“航行安全”、“高效航运”和“海洋环保”三大主题,在船舶动态测控与航海仿真、船舶节能及智能化、船舶通信导航、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和海洋污染控制五大主攻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工作。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赵冲久与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张延华共同为“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在致辞中说:“近几年安全环保、节能减排越发受到重视。国际海事组织不断以制定强制性公约、规范的形式来加强对海洋环境和大气环境的保护,降低环境影响已成为航运规则制定的重点领域。” 据悉,“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将以国家海运强国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充分发挥航海类行业特色型高校与行业科研院所、骨干企业深度融合后所形成的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优势,全面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有所创造 定生光辉
wyc 2012-7-19 06:08
大连海事大学聘20名优秀船长任学生“引航人”《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17日》 添加时间:2012-07-17 11:41:24 阅读次数: 250 本报讯(记者 刘立凯)近日,大连海事大学正式启动“船长引航计划”,第一批20名优秀船长受聘成为该校航海专业学生的导师,他们将对学生从入学到成为优秀的海员和船长的过程进行关注和指导。   根据计划,航海专业首聘20名优秀船长为2010级20个班级的导师,同时围绕学生航海文化的传承、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进行课程设置。通过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管理能力、外交智慧及处理复杂问题和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经过一年的试验和完善后,将于2013年全面启动航海学院全部80个班级的船长引航计划,聘请80位优秀船长参与计划,以后将逐步聘请更多的优秀船长导师参与计划,减少每位导师的学生数量,实现由班级向小班、小组进行精细化、个性化转变,以此提高引航计划培育质量。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17日第2版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创意无限 为海大增光
wyc 2012-7-12 08:22
我校2012届校友联络员任命大会圆满落幕 添加时间:2012-06-20 15:24:07 阅读次数: 3104   6月16日下午,2012届校友联络员任命大会在海大展馆召开。此次大会由大连海事大学校友事务与合作处主办、校友志愿者协会承办。校友事务与合作处处长白德富以及08级校友联络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白德富为各学院联络员代表颁发聘书并介绍了我校校友总会及各地校友分会的相关情况,并向即将毕业的校友联络员们表达了热烈祝贺和殷切希望!他说,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百年海大,母校学子遍布世界各地,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为母校赢取了广泛声誉。校友联络员身份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承担着凝聚校友、发展母校的重任。他希望各位校友联络员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珍惜荣誉、勇担责任,把各地校友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   我校2012届法学院毕业生、校友联络员代表马晓丹同学代表全体新聘联络员发言。她表示了对母校辛苦栽培的感谢,也表达了自己将秉承校训,恪守老师教诲,认真履行职责,用实际行动回馈母校的美好心愿。联络员们观看了关于校友总会和校友志愿者协会的宣传片,详细了解了校友总会的概况和毕业季宣传的相关工作,也对自己联络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学生代表马晓丹同学的带领下,全体联络员举行了庄严宣誓仪式。   校友联络员聘任大会圆满结束。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值得大力钻研的“世界教科书”
wyc 2012-7-7 12:33
“中国航运大讲坛”第十二讲在我校开讲 添加时间:2012-07-05 15:26:11 阅读次数: 658   7月3日下午,“中国航运大讲坛”第十二讲在海大报告厅举行。校长王祖温,中国船级社、中远船务集团、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船级社、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大连船舶交易市场等单位的来宾和我校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坛。讲坛由航运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心明主持。   讲坛开始前,王祖温为此次大讲坛的主讲嘉宾、资深仲裁员、亚太地区仲裁组织主席杨良宜先生赠送“中国航运大讲坛”纪念印章并为讲坛击钟。   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杨良宜先生围绕近两年来他所处理的仲裁案件详细介绍了《中国造船业存在的问题——造船合同的取消和仲裁》,他认为,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在中国大量出现的外国买方肆无忌惮地抛弃造船合同的情况在同是造船大国的日本、韩国并不多见,这明确反映出中国船厂在法律与合同履行等软科学方面有明显的弱点和漏洞,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造船业很难超越日本和韩国。   此前,杨良宜先生还接受了我校“名家访谈录”栏目的访谈,与他对话的是我校法学院初北平教授。   在访谈中,双方围绕国际仲裁在航运高峰与航运低谷时期的特点差异及其对中国散杂货船航运企业、造船业的影响,中国航运企业与国际航运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的表现,中国如何增加在国际仲裁方面的话语权,我校在国际航运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可采取的举措等内容深入交流。   在谈到我校在国际航运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可采取的举措时,杨良宜先生谈到,英国商法和伦敦仲裁在国际航运界的主导地位无可争议,他建议学生们多了解英国商法的思维方式,利用现在的便利条件获取书籍和信息,刻苦钻研,用3-5年的时间即可在实务中与英国律师抗衡。   此次“名家访谈录”相关内容将刊登在航运发展研究院院刊《航运》第十七期。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大人在英国
wyc 2012-7-5 14:54
校长王祖温率团访问英国 添加时间:2012-07-03 15:23:44 阅读次数: 1663   6月21日校长王祖温率我校代表团一行七人抵达伦敦,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在英停留期间,王祖温一行访问了多所著名高校及航运机构,与各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就不同领域、层次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洽谈,会见了在英国工作的多名校友,看望了正在英国参加项目的我校留学生。此次出访的人员包括交通运输与管理学院院长吕靖、法学院院长单红军、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中心主任张仁平、人事处处长李生君、基建处处长杨明以及法学院教师张金蕾。   6月21日上午,王祖温一行率团访问卡斯商学院(CASS Business School)。卡斯商学院院长Richard Gillingwater教授、国际航运贸易与金融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hipping, Trade and Finance)创始人Costas Th Grammenos教授、国际航运贸易与金融研究生部主任Nikos Nomikos教授热情接待代表团,并与代表团就双方的合作与交流进行了座谈。作为大连海事大学与卡斯商学院的第一次正式会晤,王祖温与卡斯商学院院长Richard Gillingwater教授首先分别对两所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介绍①。Richard Gillingwater教授特别提到,目前卡斯商学院的国际航运贸易与金融研究生课程(Shipping, Trade and Finance),在全英首屈一指。我校目前有7名毕业生正在该院就读此课程。国际航运贸易与金融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hipping, Trade and Finance)的创始人Costas Th Grammenos教授,对该中心的设立及中心主要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介绍了该中心开设的国际航运贸易与金融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内容。王祖温介绍了我校综合情况以及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的情况,提出两校应当在共同的研究领域中广泛开展学生、教师及科研等不同方面合作的意见。他强调,由于目前国内在航运金融与管理方面各大高校几乎没有对应的课程设置,学校希望能够与世界上在这个领域中顶级的高校进行合作,率先在国内开设航运金融与管理方面的课程以填补空白。Richard Gillingwater教授对王祖温的意见表示赞同。   会谈中,双方就在航运金融领域展开初步合作的意见达成了协议。我校指派吕靖、卡斯商学院指派国际航运贸易与金融研究生部主任Nikos Nomikos教授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双方将从互派访问学者的方式开始开展合作。   6月21日下午,王祖温一行拜访了驻英国使馆海事处,并与海事处参赞李光灵进行了会谈。   6月25日上午,王祖温率团访问了英国斯旺西大学(Swansea University)。斯旺西大学校长Richard B. Davies教授,在学校最古老的建筑Abbey Building中与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会谈。Richard B. Davies教授对王祖温的第二次到访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对双方法学院成功开展的合作项目表示高度赞赏。同时,Richard B. Davies对王祖温的建议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并向大连海事大学赠送了斯旺西大学本科、硕士以及科研的详细资料,并表示支持双方在各个共同领域广泛地开展交流与合作。   王祖温在赠送校方礼品后,RichardB.Davies教授表示他非常期待可以尽快访问大连海事大学并在其他领域签署合作协议。   会谈结束后,王祖温与商学、法律与经济学部部长Alison教授、法学院院长John Linarelli教授、法学院副院长Andrew Beale教授、国际海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Baris Soyer教授就双方法学院的合作进行了会谈。在参观并走访了斯旺西大学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后,王祖温会见了目前正在参加留学项目的我校学生。王祖温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详细询问了同学们在出国留学后遇到的困难,并针对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提出在学校以及学院方面如何应对学生问题的指导意见。王祖温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并祝愿大家顺利完成学业。   6月25日下午,吕靖访问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商学院, 与商学院院长George A Boyne教授进行了会晤。双方就2+2合作项目以及教师交流和学生交换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进行了会谈。   6月26日上午,单红军、张金蕾访问了英国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 University)法学院,与法学院的院长Steven H. Bailey教授,3+1+1合作项目主任Howard Bennett教授进行了会面。双方就如何加强并进一步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以及学术科研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友好地探讨。   6月26日下午,王祖温一行来到伦敦著名的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Baltic Exchange),与波交所潘杰明总裁会谈。潘杰明总裁首先介绍了波交所的概况,谈到了过去20-30年波交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目前波交所提供的运价指数及Baltex 等服务项目。王祖温介绍了大连海事大学的专业及学生等情况,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航运本科院校,校友广泛地分布在航运公司、物流公司及相关的代理公司等,学校希望能与波交所建立合作联系。之后,双方还就波交所提供的FFA交易及国内外运价指数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最后王祖温正式邀请潘杰明在今年适当的时机访问大连海事大学,潘先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访问结束后,王祖温一行参观了中远(英国)公司,并与英国校友会代表进行座谈。王祖温为每位校友赠送了题为“今日海大”的百年校庆光盘以及记载了学校历史与发展的纪念图册。英国校友会的各位代表表达了对母校无限思念之情,同时对收到母校的礼物表示十分高兴,王祖温也真诚并热情地向所有校友发出访问母校的邀请。   6月27日,代表团圆满完成访英任务,顺利回国。 注:   ①卡斯商学院是伦敦城市大学的一部分, 在商学院排名中,卡斯商学院全英排名前5强、世界排名前50强。卡斯商学院在金融、管理以及其他专业学科提供本科、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以及EMBA课程。学院除了提供广泛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以外,还与全球主要金融机构与公司开展研究合作。   ②斯旺西大学成立于1920年,由当时的英国皇帝乔治五世亲自主持了大学的奠基仪式,并确认斯旺西大学为英国的第29所公立大学,是英国成立最早的红砖大学之一。作为一所老牌传统的公立大学,其拥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世界级的科研水平,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及海商法专业等在英国名列前茅。斯旺西大学共设有 529 种本科学位课程和 130 多个硕士课程,与欧美 100 多所院校有合作关系。大学现有 12,500多名学生,包括来自于世界 118 多个国家及地区的 2,200 名留学生。王祖温于2007年5月第一次率团访问斯旺西大学,两校同年开始正式展开交流与合作。2008年9月,我校法学院派出第一批学生参加海商法专业3+1+1合作项目,截至到目前我校已经有66名学生成功参加该项目。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提出两个三年计划
热度 1 xupeiyang 2012-7-4 05:31
1 国务院证实3年内将发文规定公务接待不能吃鱼翅 2 中国计划3年左右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中国食品安全的阶段性目标,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突出问题 得到有效解决。  除三年目标外,这个决定还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 食品安全监管 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265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海大人的创新思維与创新境界
热度 1 wyc 2012-6-29 06:21
大连海大呼吁关注海洋文化《中国交通新闻网2012年6月27日》 添加时间:2012-06-27 09:38:19 阅读次数: 283 本报讯(记者 杨莉)日前,大连海事大学第十期“科技人语”沙龙如期举行,本期主题为“唤醒蓝色基因,关注海洋文化”。大家在保护海洋环境、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主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共识。 本期沙龙主讲人、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孙建平老师说,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有着18000公里的大陆岸线,14000公里的岛屿岸线,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人口激增三大问题,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转向海洋,一场向海洋要食物、要淡水、要能源、要空间的“蓝色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球。世界各海洋大国之间在海洋经济、科技、资源、海权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海洋事务的发展变化日趋错综复杂,国家间现实和潜在的战略利益争夺,相互交织,愈演愈烈。然而,种种激烈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各国海洋文化的竞争。不同的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海洋文化因素,决定着竞争的格局和态势,决定着竞争的成败。 孙建平认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风雨的温床、贸易的通道,也是国防的屏障。作为地球上“人类生存第二空间”,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是人类生存更加美好的环境和物质基础。在过去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过多地注意了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缺失了海洋文化这一内在因素的引导。在新的背景下,必须重新审视海洋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强化历史责任。人类海洋意识升华之日,就是人海和谐的文明海洋到来之时。 与会人员呼吁,大连海事大学应主动承担起对国家的责任,应在三个方面做好服务,即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于维护国家主权,承担起弘扬海洋文化、尤其是航海文化的责任,同时建议成立专门的海洋文化研究机构,具体开展相关工作。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0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海大新闻
wyc 2012-6-28 06:50
我校举行庆祝6•25“世界海员日”暨“船长引航计划”启动仪式 添加时间:2012-06-27 13:12:48 阅读次数: 354   6月25日,我校庆祝6•25 “世界海员日”暨“船长引航计划”启动仪式在中远报告厅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郑少南、辽宁海事局副局长王跃辉、大连中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洪先、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安全总监郑家旭、大连引航站副站长徐伟成、大连国际海事公司党委书记刘斐、大连国际航业公司副总经理田庶成、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副总经理田喜林出席了启动仪式。20名船长导师、我校相关部门单位领导、18家新闻媒体记者以及航海学院2010级学生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赵宝刚主持。   伴随着宣传片《蓝色基因的传承者》的播放,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郑少南发表讲话并为首批特聘20名船长颁发船长导师聘书。他强调,“船长引航计划”是我校在经过考察调研和实践探索基础上搭建的学生培养新平台。该计划集培养单位、用人单位、管理单位三方智慧和力量来帮助学生成长,是一种大航海教育联合培养的创新模式。   王跃辉在发言中指出,在庆祝6•25“世界海员日”之际启动“船长引航计划”非常契合世界海员日庆祝宗旨。“船长引航计划”适应了培养高素质海员的要求,符合我国航运事业发展和精英人才快速成长的需要。   航海学院院长戴冉宣读了“船长引航计划”首批20名船长导师名单。   船长导师代表孟庆奎在发言中表示,非常荣幸能参加到“船长引航计划”活动中,作为一名船长、作为海大曾经的一员,能为母校尽一份力、能为航海教育尽一份力义不容辞。   刘景升代表全体船长导师庄严宣誓:不辜负期望和重托,为蓝色梦想保驾护航,以热爱与勤奋诠释新的角色,以智慧和严谨担负导师的使命,学汇百川,德济四海。   张强代表全体航海专业学生感谢母校集三方智慧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并郑重承诺将在“船长引航计划”的指引下,传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努力担负起建设航运强国的历史使命。   启动仪式在《大连海事大学校歌》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启动仪式结束后,我校在综合楼国际报告厅召开了“庆祝6•25‘世界海员日’暨‘船长引航计划’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邢繁辉主持。   郑少南、王跃辉、郑家旭、胡洪先、船长导师代表孟庆奎等先后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中国交通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水运报记者的提问。他们分别从学校启动“船长引航计划”的意义、海事主管部门如何看待“船长引航计划”、航运企业如何参与“船长引航计划”、船长导师在“船长引航计划”活动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我校“船长引航计划”首批船长导师座谈会在航海楼召开。航海学院院长戴冉、党委书记王凤武等相关领导和首批20名船长导师、航海学院全体学生指导员参加了座谈会。   戴冉首先代表学院感谢各位校友一直以来对母校的关心与支持,对各位能够在百忙中参与到“船长引航计划”活动中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王凤武结合2012年航海学院学生工作计划要点,向各位校友通报了近年来航海学院学生培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座谈会以“如何依托船长引航计划平台,系统推进航海文化的传承,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主题展开讨论。船长导师对此次“船长引航计划”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从各自所从事领域的专业视角对目前航运市场、船员现状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尤其针对目前船员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外派船员市场的开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还围绕如何系统推进三大主题内容,从机制建立、课程设置、实践培养等三个方面献言献策,为活动后续开展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大连海事大学“船长引航计划”邀请我校校友中现任船长或具备船长资历的港航企事业单位领导,担任航海专业在校学生的班级导师,搭建船长与准船长的沟通平台,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丰富的实践体验,促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旨在以船长的职业道德引领学生的敬业精神,以船长的丰富阅历拓展学生的视野,以船长的生活品味熏陶学生的行业志趣,以船长刚毅果敢的风格增强学生对半军管的认同感,以船长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该计划将进一步推动我校航海类学生全面发展,有方向、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传承蓝色文化,实现蓝色梦想。
25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走向海洋意义深远
wyc 2012-3-8 07:21
业界呼吁海运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水运报2012年3月7日》 添加时间:2012-03-07 10:19:19 阅读次数: 244 本报特派记者曹玲周国东沈尚 海运业作为为国际贸易往来服务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该国经济贸易结构、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地理历史条件等方面,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巨大的市场为我国海运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之相适应,我国海运业总规模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商船队国家,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此外,我国海运的国际地位连年攀升,连续12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可见发展势头之好之猛。 但相关问题也接踵而至,庞大的海运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半壁江山、重要战略物资未实现“国货国运”、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拖累海运业迟迟在低谷徘徊、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行业得不到与之匹配的重视度……众多的掣肘阻挡着海运业“雨后放晴”,业内人士开始疾呼:海运业需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运大国走向海运强国还需长期努力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开篇之言也可以用来描述 当 前中国海运业的现况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 一方面,目前,我国海运船队总规模达到9000多万载重吨,列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希腊和日本;港口吞吐量遥遥领先,世界前10大港口我们占据6席,20大集装箱港口我们占据9席;码头作业效率位于世界领先水平;海船船员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外派海员10万人;但另一方面,我国船队规模仍旧难以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船舶运力仅占世界海运总运力的2%,加上我国资本船舶运力也仅占世界海运总运力的4.5%;航运业整体装备水平低,船队结构不合理,船型小,船龄老,管理落后,民营航运业不发达;航运软环境和软实力更是我国海运业发展的一块“短板”。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教授表示,“这都是‘幸福的烦恼’,还需要在发展中多加努力予以解决。”据他介绍,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综合实力与海运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全面的。尤其是在航运软实力上,诸如航运研发实力、航运咨询水平、具有国家特色的航运品牌、高品质的专业人才、强势的海运监管、广泛的国际影响等等,“这些方面我们都有很长一条路要走”。王祖温说道。 “以现在流行的‘国际航运话语权’来说”,他继续举例说明,“航运话语权本质上是一种知识产权,不是依靠强力支撑的霸权,可创造而不可豪取,这就需要我们 积极开展创新,进行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 王祖温的忧虑实际上也是整个业界普遍的忧虑。在去年“两会”上,中海集团总裁就海运业发展向全国政协递交提案: 建议国家将海运业列为战略性服务产业进行重点支持,使我国海运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同时带动我国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港口物流、船舶制造、船舶管理、海事仲裁、海事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 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重点支持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海运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产业转变。据悉, 这项海运产业战略在交通运输部的提案复文中得到了赞许。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2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海大新闻
wyc 2012-3-6 16:57
王祖温校长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添加时间:2012-03-05 16:21:42 阅读次数: 1138 共商科学发展大计 共议攻坚克难之策 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王祖温出席盛会。 王祖温表示,作为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大会期间,我将依法履行职责,共商国事民生,共谋发展大计,为圆满完成大会各项任务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王祖温说,全国人大代表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肩负着参与管理国家和各项社会事务的崇高职责,使命神圣,责任重大。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讲团结,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全身心投入到会议中去,尽职尽责地参与会议的各项议程,认真履行全国人大代表职责,共商科学发展大计,共议攻坚克难之策,不辜负人民重托。 本次会上,王祖温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完善船员权益保障机制,促进船员队伍稳定发展”和关于将《中国航海日大连宣言》纳入中小学课本的建议2份议案。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创新的一种新探索
热度 1 wyc 2012-2-29 18:18
“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在京举行成立大会 添加时间:2012-02-28 22:52:13 阅读次数: 473 由交通行业相关的6所高校、6家大型科研院所和9家大型骨干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的“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于2月28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湖南省副省长李友志以及交通运输部、教育部、科技部相关司局领导,21家联盟成员单位领导出席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由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主持。 高宏峰在大会致辞,他说,今天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和教育工作来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产学研协同创新将是交通运输行业进一步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谨代表交通运输部向联盟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贺! 高宏峰指出,绿色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也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也是资源、能源消耗较多的行业,必须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推动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迫切需要汇聚社会资源,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攻克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也为从事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领域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高宏峰说,“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围绕解决影响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三个协同创新”。 一是推动科技协同创新,以长江黄金水道绿色航运综合技术、公路交通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技术、现代智能与绿色航海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集中各方力量,联合攻关,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二是推动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围绕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单位的优势,依托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协同培养一大批高质量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学科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三是依托协同创新联盟,推进交通运输文化传承和创新。“三个协同创新”对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高宏峰要求,联盟成立之后能否顺利运转,真正发挥作用,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这里提几点希望。第一,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促进人才、资源与成果的共享,协同培养创新人才,造就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提升联盟创新能力。第二,要加强开放合作,联盟成员单位要积极与联盟外具有相关学科背景和资源优势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交流与沟通,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逐步扩大联盟的影响力。第三,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宗旨,服务交通运输业的绿色发展,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早日取得一批行业急需、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 杜玉波代表教育部对“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杜玉波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是灵魂 ,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杜玉波指出,当前,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协同创新,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探索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高校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瞄准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努力突破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打破高校与其它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改变当前各类创新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效率不高的现状,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高校要积极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优势创新资源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一批集人才培养和解决重大问题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形成有机整体,推动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根本提升。 杜玉波对联盟的发展提三点希望。一是希望联盟以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为使命,发挥行业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大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交通行业培养一批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人才、一批具有解决重大关键问题能力的研究开发队伍和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科技成果转化领军人才。二是希望联盟以协同开展重大科技攻关为重点,促进优势特色学科的交叉融合,整合科研力量,努力产生一批原创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为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三是希望联盟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宗旨,在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考评体系、科研组织、资源配置、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合作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创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 湖南省副省长李友志代表湖南省委、省政府向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衷心祝愿联盟开局良好,越办越好,以实际行动推动交通行业科学发展,推动实现我国由交通运输大国向交通运输强国深刻转变,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关于协同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国由交通运输大国向交通运输强国转变,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关键问题,整合交通运输业相关的创新资源,提升交通运输业协同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科技部共同指导下,“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按照“自愿平等、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由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长安大学发起,与上海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水运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院、规划研究院、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远洋(集团)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级社、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共同组建的。 联盟体21家成员单位现拥有与交通运输业直接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1个,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2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9个,涵盖公路、水路、港工、航运、车辆、船舶、材料、建设、能源等各个主要方面,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体系。 成立后“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旨在适应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围绕解决绿色运输体系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以长江黄金水道绿色航运综合技术、公路交通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技术、现代智能与绿色航运关键技术为三大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等三大协同创新平台。合作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协同参与建设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平台;以科研机构为主体,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协同参与建设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平台;以大型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协同参与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合作建设高水平博士和博士后培养试验区、高质量本科生和硕士生培养试验区、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试验区。依托协同创新联盟,推动我国交通行业的观念创新,以交通行业文化传承创新促进交通运输业重大方针政策的研究,为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供政策咨询,以文化传承创新推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创新。 长安大学校长马建、交通运输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侯金龙分别在会上讲话。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介绍了联盟主攻方向及项目任务。 会上,21个联盟成员单位在会上签署了合作协议,一批围绕三大主攻方向的重点项目将于3月全面启动。 在成立大会之前召开的联盟预备会上,我校副校长潘新祥向联盟成员单位领导对“联盟”章程做了说明。 我校校办、宣传统战部、人事处、科技处、规划资产处、研究生院、航运发展研究院、北京研究院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大会。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0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向英雄的校友致敬
热度 1 wyc 2012-2-23 15:19
大连海大毕业船长掩护船员勇斗海盗殉职《中国水运报2012年2月22日》 添加时间:2012-02-22 09:53:57 阅读次数: 486 □于志刚葛运福特约记者杨莉 非洲东海岸海盗肆虐众人皆知,但是西海岸也不安全。2月13日,台湾散装航运商四维航运旗下一艘散货船Fourseas,在西非尼日利亚拉各斯(Lagos)港附近遭到海盗攻击。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的范树人船长为了掩护其他船员撤到安全舱室,在船长舱室与海盗展开顽强斗争,和轮机长一起中弹身亡,壮烈殉职。 事件船长遭海盗枪杀 尼日利亚媒体报道称,袭击发生在距离该国拉各斯约170公里的水域。当时大部分船员都躲到了安全舱内,但驾驶台上的工作人员仍坚守岗位,并试图把船开向拉各斯。为了船舶的安全,范树人船长一直坚守在驾驶台,与来自台湾的轮机长一起与海盗斗争。海盗强行登轮后直冲驾驶台,并疯狂开枪,范树人和轮机长不幸中弹身亡。 记者获悉,范树人为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系驾77级学生,退休后受聘于一家航运公司,是一名资深的远洋船长。2月13日在西非海岸遭遇当地海盗偷袭,范树人船长是在大部分船员撤离后,在船长舱室与海盗顽强斗争中壮烈殉职。 讲述与海盗对峙40分钟 “我不敢相信此事的真实性,但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范船长在校时的音容笑貌,一位从南通农村走出来的中国海员的高大形象。”中海集团高级船长、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系驾77级学生胡月祥说,自从毕业后,已经和范树人30年未见,没想到他会突遇不测。 事发后,胡月祥查阅了国外媒体报道,还原了比较确切的海盗袭击案的经过。案发在尼日利亚当地时间凌晨大约3点,“海盗登船后,范船长不顾个人安危将自己反锁在船长房间,拉响全船警报,通知船员撤离到安全舱室躲避海盗,为船员撤离赢得了宝贵时间。” “海盗直冲船长房间,发现舱门反锁后用机枪疯狂扫射,对峙40分钟后船长中弹身亡,壮烈殉职。船上的轮机长在摆脱海盗的袭击中也不幸殉职。”胡月祥说,“作为航海人,我听到信息后感到十分悲痛,敬佩范船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顾生命安危,勇敢承担了船长崇高的职责。我对西非海盗的行径无比愤慨,强烈谴责西非海盗的罪恶行径,呼吁全世界的正义力量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 “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悲痛,没想到老范大哥这么意外地就走了。”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地区校友会会长、大连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洪先说。 胡洪先与范树人为同班同学,1982年大学毕业后,两人一同分配到中远集团青岛远洋运输公司。他透露,范树人从水手做起,先后当过三幅、二副、大副,1990年当上了船长,一直跑远洋运输。 追忆:“老范”是副中队长学习刻苦 据胡洪先称,范树人生于1948年,来自江苏南通的农村,是“老三届”考生。在范树人60岁退休时,他们还在一起吃饭,喝了顿酒。后来其通过一家中介介绍,到台湾一家航运公司所属的货轮当船长。 据范树人的大学同班同学、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刘正江透露,范树人是江苏南通人,1977年入学时,是班级里年龄比较大的,大家都叫他“老范”。“他考上大学不容易,曾当过兵,在乡里当过干部,是党员。” 据悉,因为年龄大,范树人自觉发挥“大哥”作用,对同班同学非常关心,深受当时的学院和指导员的信任,被任命为中队副中队长。在其带领下,班级集体参加的学院各种文体活动都获得了第一名,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是“下两届学生的学习榜样”。 在学习上,范树人也非常刻苦,对自我要求非常严格。“以前学的是俄语,上大学后,为了学好英语,他起得非常早,参加晨读,晚上也睡得很晚。”刘正江说。 胡月祥深有感触地说,航海系驾驶77级共有193个学生,在他的印象里,范树人个不高,人很朴实,话不多,学习很刻苦。 “我们77级的学生感情非常深,范大哥出事后,因为南通离上海比较近,我们在上海的校友立刻开设账号,为其家人捐款。同时,有同学陪着范船长的家属在船东相关属地处理后事。”胡洪先说,今年是他们毕业30年,正在准备“五一”的校友大聚会,以为那时能和范树人这位老同学、老同事喝一杯。 缅怀:网站设纪念馆 在一家网站上,已有人建立“西非海盗袭船事件遇害船长范树人纪念馆”,缅怀和纪念这位壮烈殉职的英雄船长。曾在“华利”轮与范树人共事的三副瞿世东回忆:“范船长是个不发脾气笑呵呵的小老头。天堂里没有海盗,您一路走好!”而范树人的亲友也纷纷留言。 背景:西非海盗抢劫手段残忍 胡月祥称,与索马里海盗以劫持船舶换取赎金不同,西非尼日利亚政府比较稳定,不允许海盗活动,所以海盗没有据点劫持船舶换取赎金。他们采取的海盗行径是威逼手段、杀人越货,只要被劫持的船舶有所防备,或者没有获得所要的、有价值的物品,海盗就会恼羞成怒,拔枪射击无辜的海员。胡月祥表示,航行西非海域的船舶一定要根据地理环境情况远离海岸线并保持高度警惕,同时加强防海盗值班、主机保持备车状态,以便应付海盗袭击。 链接 被劫船舶信息 船名:fourseassw 所属公司:台湾四维公司 船型:散货船 新建年份:2010年 船旗:巴拿马 IMO:9397262 评论: 用生命书写担当 □陈珺 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名字——范树人! 生死关头,范树人挺身而出,以生命换取了其他船员的安全,无畏的勇敢让我们致敬。面对海盗的枪口,他义无反顾,没有退缩,这样的场景不是演习,不是试验,一个瞬间决定的壮举,托住了生命,也托住了人心。 生命救助是人性的一个基本体现。我们相信范树人的行为代表普通人身上不曾消失的血性与精神,基于人性的情感、道德准则和价值立场,一个人在面对危难是可以挺身而出、无所畏惧的,正是这样的血性与精神,使得无数的英雄从我们的身边不断涌现。 范树人是一名船长,他的壮举有更为鲜明的职责特性,同时也超越了一名船长对责任的承担。船长是船上的最高指挥者,更多时候,尽己所能负责船舶的驾驶和管理。这是职责所在,但当自己的生命遇到威胁,范树人毫不迟疑地采取直面生死的方式,他的行为就不再只是尽责,而是完成了一次超越。 范树人的壮举,宣示了一种信念,当危险和恐慌来临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总有可以信赖的力量,有人临难而上,有人担当责任。这样的力量,是社会和城市总体上能为人所信任和依赖的基础;这样的力量,一次次挽救受到胁迫的生命,更一次次唤起每个人担当的勇气。他们是瞬间的英雄,他们也是永恒的英雄,我们理当向他们表达无限敬意。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一个如此重视创新思維的地方
wyc 2012-2-15 10:54
大连海事大学自主招生25日考试《大连晚报2012年2月8日》 添加时间:2012-02-09 10:00:45 阅读次数: 495 本报讯(记者 于茗军)以“北约”、“华约”、“卓越联盟”为代表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将于本周末拉开帷幕,其中“北约”、“华约”的自主招生联考将同时于2月11日举行,“卓越联盟”考试紧随其后,将于2月12日举行,这也意味着报考大连理工大学自主招生的考生将于12日参考。记者另外了解到,大连海事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定于2月25日举行。   据了解,“北约”联盟联考共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每科100分)七科考试。“华约”联盟联考举行“AAA”测试,学生要在一天内参加阅读与写作、数学考试,并在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中选择参加一门。“卓越联盟”笔试主要考查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部分内容。   大连海事大学的考试地点为本校,笔试为综合素质能力测试,满分为200分,时长150分钟。着重测试思想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社会公德、哲学、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情商和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海洋文化及相关内容、法律和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分析等。笔试结束后,保送生及部分考生需参加面试。
171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