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家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家庭在一个地方生活一辈子的概率很低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8-2-28 08:16
美国家庭在一个地方生活一辈子的概率很低 蒋继平 2018年2月27日 首先请读者们注意, 我这里用的是美国家庭, 而不是美国人。 这是因为美国人可以是一个个体,比如说, 一个男人, 一个学生,等等。而美国家庭是一个整体, 是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 家庭的概念应该是父母与孩子组成的一个集体。 知道了这个概念, 读者们就应该知道我这篇博文谈论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和对象。 在美国的32年生活经历中, 我发现美国的家庭在一个地方生活一辈子的概率很低。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我在南彿州的一个社区生活15年, 我的邻居们有50%搬家走了。我现在生活的社区, 才两年多一点, 我左边和右边第二家也已经搬家换主人了。这些都是自己买的房子, 不是临时租住的。 我觉得出现这样的境况主要是下列的一些因素导致的。 美国人经常换工作。 这个话题我在【美国人很少在一个单位干到退休的】一文中已经有所说明。换工作,很可能要换地方, 换地方就要搬家, 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 美国的社会制度很方便换工作和搬家。在美国,一个家庭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只要到市县车辆管理所登记自己的私家车的信息就等于办好了所有的迁居手续。这样的行政办事效率大大地方便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对于换工作和搬家的家庭来说, 真是方便快捷。 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对换工作和搬家没有影响。一个家庭搬到一个新的驻地, 孩子们上学可以立即和当地的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学校需要的是健康证明和家庭住址的相关信息和文件证明。只要符合健康免疫的要求和家庭住址在学校服务的范围内, 学校会一视同仁地让孩子们立即入学。生病就医也不受搬家的影响。 到了新的居地, 只要有健康保险,新居地的医院和诊所都会一视同仁地接待病人的。 美国的聘用单位对换工作和搬家给予人道的援助。美国的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会对受雇者搬家提供物质上的便利。他们会为受聘者安排搬家的相关事宜,公司出资帮助搬运家具和私家车, 有的单位还为受聘者卖房子(假如受聘者在原来的住地有私人房产)。拿我个人的例子来说, 我从西部的加州搬到东部的彿罗里达州, 全程五千公里,公司为我提供所有家具的搬运事宜, 包括打包和运送到新的地方, 全部费用由公司负担, 还为我免费运送一辆私家车。因为孩子们在上学期间, 我一个人先来新单位上班,在此期间, 公司为我的夫人和两个孩子提供飞机票, 让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来探望我。在我一个人在新公司所在地生活的三个月时间内,我在新地方住旅馆和租房子的费用全部由公司负担。 生活条件优越。 美国的一些家庭生活很富裕。他们在不同的地方有房产。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这就是所谓的候鸟式生活方式。一些退休老人家庭,因为没有孩子要上学, 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最适合自己个性的居住地。我现在生活的社区,大多数都是退休老人家庭。 这是因为这里一年四节几乎温暖如春,湖光水色,花园草坪, 风景如画。 总之,美国的家庭很少在一个地方生活一辈子而不搬家的。我本人在美国已经搬过五次家了(Riverside to Woodland, to Davis, (in California); to Naples, to Estero (In Florida). 我认识的所有美国人和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都搬过家。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3877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劇情] [男人女人和孩子 Men, Women & Children (2014)][高清720
lcj2212916 2014-12-18 22:10
导演: 贾森·雷特曼 编剧: 贾森·雷特曼 / Erin Cressida Wilson / Chad Kultgen 主演: 安塞尔·艾尔高特 / 亚当·桑德勒 / 朱迪·格雷尔 / 詹妮弗·加纳 / 艾玛·汤普森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10-17(美国) 片长: 119分钟 IMDb链接: tt3179568 青年才俊导演贾森·雷特曼又看中了一部小说,Chad Kultgen所著《男人女人和孩子》(Men, Women Children),故事讲述“互联网让色情视讯一点即看的当下,美国家庭所面临的性压力。”据称亚当·桑德勒、珍妮弗·加纳、罗丝玛丽·德薇特正商谈加盟,卡梅隆·迪亚茨也有望出演。      在《男人女人和孩子》中,有经常浏览色情网站的父亲,有痴迷于魔兽世界的儿子,还有误入歧途的母亲。小说探讨的是在互联网视讯如此发达的当下,美国家庭所面临的性压力,以及美国社会“不牢靠的情感文化”。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0615797
3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美国家庭的电费账单
热度 5 黄安年 2011-2-11 16:20
有感于美国家庭的电费账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1 日发布 美国家庭的电费有地区差异 , 也和电的用途有关 , 例如在美国东北地区有来自加拿大的廉价水力电源 , 电费价格就相对便宜。电价和燃气价格之间有着此消彼涨的关系 , 如果燃气价格低于电力价格 , 那么家庭用户可能选择燃气供暖 , 冬季电费用就会降幅较大 , 反之 , 家庭用户会选择电气供暖。美国家庭的电费整体相对便宜是和美国拥有充裕的电力供应分不开的 , 也与各个电力公司之间的竞争有关 , 在美国的垄断价格是违反反垄断法的。 在我国即使家庭分用电表 , 这些电表往往是安装在户内的 , 以前经常有上门查电表的情况 , 现在在北师大依然如此 , 但是在美国有些家庭的总电表、水表、燃气通通在户外 , 公司查用水、电、气情况是无需敲门的。 下面 Jianan 所写的《美国家庭的电费账单》博文说的是美国全国 50 年来家庭用电费用的概况,联系到美国家庭的收入水准,电费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 美国家庭电气化水平远高于我国普通家庭 , 降低电费提高家庭电气化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8 美国家庭的电费账单 — 作者 Jianan, 2011-02-10 美国人居家日常花费除了一日三餐、交通、保险等之外,最经常的项目就是水电、煤气、电话、有线电视和上网等费用。这些不但和地区有关,而且因人而异。今天给大家介绍美国家庭的电费。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资料,从 1960 年代到今天,全国居民用电平均每度电费变化幅度不大,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实际上现在的电费只有 50 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下面是一组统计数据: 年份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9 美分 / 每度电 14.0 9.1 11.3 10.8 9.3 10.5 电费账单第一页,包括按月份的年度用电图 2009 年,全美国平均居民生活用电电费每度电一毛钱多一点,如果按照现在 1 美元兑 6.6 人民币的比价,每度电差一点不到人民币 7 毛钱。这个数字包含发电厂的供电电价和电力公司的配电费用,它们大致是 4 比 1 的关系。电力公司的服务费、州和地方政府的税另算。 按照人口普查局统计, 2008 年全美国居民用电 13800 亿度,占总用电量的 37% 。当年美国有大约 1.12 亿户人家,平均每户每年用电 12320 度,每月超过 1000 度。 左边是弗吉尼亚州一户非常抠门的居民 2010 年 12 月中到 2011 年 1 月中旬 34 天的电费账单。这家人家住房面积为 230 平方米,冬季采取中央空调系统烧煤气集中供暖和分散用电取暖相结合的办法,这样虽然增加了电费,但是降低了煤气费,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合算。这份帐单涵盖一年最冷的季节,用电却只有 860 度,电费 120.06 美元,相当于 793 元人民币,平均每度电人民币 9 毛 2 分钱。 电费当中包含电力公司配电费用,头 300 度电每度 2.4 美分,超过 300 度每度 1.9 美分。大头是电力公司从发电厂买电的费用,现在不管用多少都是一度 9.638 美分。对这家人来说,电费是 配电费: 300 x 0.024 + 560 x 0.019 = $17.84 电力公司服务费: $15.00 州政府对以上两项征收消费税( ~4% ): $1.34 地方政府公用事业税: $3.00 电力费: 860 x 0.09638 = $82.88 共计: $120.06 电费账单第二页,电费、税费分项说明 电费账单有一张按月的年度用电图。从图上可以看到这户人家每年有两个用电高峰,一个是冬季的 12 月和 1 月,显然是因为取暖的原因,另一个就是夏天的 7 、 8 月份,每月用电量也超过 750 度,应该是采用中央空调降温的原因。两个低谷分别是 4 月份和 10 月份,都只有高峰季节的一半左右。 如果这户人家做饭主要是用煤气,在低谷季节既不用电力空调也不用电力取暖的话,通过这张图表可以说明他们每个月大约有 350 到 400 度电花在了照明和其他电力设备上面,包括洗衣机、烘干机、吸尘器、微波炉、电烤箱、洗碗机、果汁机以及电视机、电脑等,也可能还有主人做一些零星家庭装修工作用的电力工具,例如电锯、电钻等。对于比较精打细算的人家,这张图表可以作为了解用电情况,针对季节采取节电措施的依据。 电费账单第三页,缴费办法和账单说明 电费账单的最后一页除了缴费办法之外,就是对账单的解释。其中有两项有必要加以说明。一项是所谓“退款”( Cash Back )。这家电力公司是非营利企业,老板就是所有用电人家和机构。每年公司董事会都会根据营收和运营基金的情况,决定是否能够给用户退款和退多少款。对于当前的用户,退款会在该月的账单上扣除,对以前的用户则会寄一张支票。有的人家已经搬走,无法联系,就会出一本名录,寄到所有现在的用户,包括退出用户的原住址,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办法找到他们,以便寄送支票。现在网络普及,公司网站上也会发布消息,有心的老用户可以上网查询,看看自己是否会有一笔意外之财。 还有一项叫做“退出选择”( Opt Out )。根据该州能源法,居民有权在不同的电力公司之间选择自己中意的供应商。如果你决定不再用现在的这家公司,按照规定公司必须将您的姓名、地址、账号和用电情况等信息提供给其他电力公司。如果您打算自己去和其他电力公司洽商,不希望原来的公司介入,就在账单的付款单(图片没有显示)的 Opt Out 栏目打勾,现在的公司就不得发布您的信息。 如果读者有兴趣,以后我们再介绍水费、煤气费、电话费等其他家庭开支情况。 Meiguo Cankao" mgck@state.gov Meiguo Cankao 0211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11443 次阅读|7 个评论
体验美国家庭和社会生活----美国家庭和社会生活专题目录(2007-2009年黄安年博客)
黄安年 2010-1-22 08:46
体验美国家庭和社会生活 ---- 美国家庭和社会生活专题目录 (2007-2009 年黄安年博客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22 日发布 笔者编撰的美国问题博文目录 (2007-2009 年黄安年博客 ) 分 1 历史、 2 内政外交和司法、 3 社会、 4 经济、 5 科技、 6 军事、 7 文化、 8 教育、 9 地理等九个部分,各个部分又分子目和细目总共有一千多项。现在发表的是美国社会部分中的美国家庭和社会生活专题博文目录。 笔者这里写的主要是生活在美国社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感受,其中主要集中在对幼儿教育的观察和保姆市场的评论 , 同时对于作为一个能源富国的美国实行夏令时和冬令时有值得借鉴之处。 3630 美国妇女和幼儿 * 幼儿生日 Party 在美国,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5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02 ) * 一个幼儿生日 Party 在美国 ,黄安年的部客 ,2007 年 8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423 ) * 优质 Formula 劣质奶三个代表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5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04 ) * 从一则美国幼儿园的情人节信息通报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3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06) 3641 美国家庭 * 在美国吃到了自己种的北京黄瓜(补充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989) * 昔日邻居全家在美大团聚有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79 ) * 和美国 Make 夫妇全家的一张合影,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7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668 ) * 记在美国 Bon and Joyce 家的一次野餐会,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748 ) 3641 . 3 美国的保姆 * 诚请住家保姆的经历(补充版)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16 ) * 光顾法拉盛的华人职业介绍所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349) * 美国保姆市场中的中国军团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994) * 在美国招聘入住保姆纪实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901) * 就介绍一个国外的保姆工作答网友 angelilove2008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715 ) * 秀水街的诱惑 ---- 美国寻梦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05) 3641 . 4 美国的日常生活 * 实用性知识性用塑料餐垫的启示,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76 ) 3681 美国的义工 * 美国的义工和自愿捐献,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7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6 ) 3691 美国的时差和夏令时 * 今年美国夏令时开始于 3 月 11 日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81 ) * 关于时差和日期差的历史考订思考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46) * 今天美国开始施行冬令时( 2007 年 11 月 4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0222) *2008 年美国夏令时开始于 3 月 9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6723) * 今天美国已经实行夏令时 , 美东时间和北京相差 12 个小时( 2008-03-09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7609) * 今年三八美国开始夏时制:附《春天的气息》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9737) *11 月 1 日美国进入美国冬令时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9265) 3692 美国的宠物 * 从 100 年前的美国宠物公墓说开去,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24 ) 3693 美国日常生活 * 小议在美国理发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330)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2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造访美国家庭聚餐,传播友谊了解文化
wangyk 2009-11-25 16:26
王 应 宽 2009-11-25 UTC-6 CST UMN, St Paul 造访美国家庭聚餐,传播友谊了解文化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眼看半年过去,即将踏上回国之路。因为归期临近,加之感恩节圣诞节将至,华夏中心为我们中国学生学者组织的访问美国家庭的活动也比平日增多了。最近应邀访问了几个美国家庭,感觉良好。一般乐意接待中国学生学者到家里做客访问的也大多是对中国比较友好的美国朋友,很多是曾经到过中国,或旅游,或做英语外教。即使没有去过中国的,或打算前往,或对中国文化存有浓厚兴趣的。 前一次是我们 5 位中国人前去拜访 Peter 家。上午先去教会参加他们的礼拜活动,然后随他们一起回家共进友谊午餐。 Peter 一家虽没有到过中国,但对中国很友好、很感兴趣,并打算近期到中国观光。可能是照顾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Peter 的太太还特意多做了几个蔬菜,饮食很丰富,有烤土豆、烤牛肉 BBQ 、鸡肉、面包、蔬菜、水果沙拉等。我们也吃的很满意。后来与其他人交流,有的去了比较一般的家庭,仅有简单的西餐,吃的比我们差多了! Peter 的家族系德国人后裔,金发,从事投资业务,家境殷实,住着漂亮的 Townhouse ,庭院也很大。夫妻二人约五十多岁,膝下一儿三女,都金发碧眼,女儿们都出落得像演员明星,都已成人,在外州工作。平时只有老两口在明州的家。 Peter 很有绅士风度,幽默健谈,我们交流的很愉快。可能因为我的英语流利(几次表扬我的英语 Excellent ),也可能因为我的谈吐幽默和见识广博, Peter 对我印象更深,聚餐结束后,领我参观他的院子,单独合影留念。聚会结束之后,又与我联系,还单独约见一次,愉快交流,还 PK 了乒乓,他自然不敌。第二次交流后, Peter 还建议我安排时间,争取在我回国前再请我吃午餐,并带我去明尼阿波利斯 Downtown 的特色店买些明州产的纪念品等。 后一次是去 Paul 家聚会。因为此次是作为 Host Family 邀请,仅我一人前往。 Paul 身材很高,接近 2 米 ,我与他谈话均须仰视。 Paul 自称是挪威人的后裔,在他年轻时从密苏里州移居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南郊。他说刚移居此地时还比较荒凉,周围居民很少,大多为农田和生荒地,几十年后变化天翻地覆。 Paul 和 夫人 Elaine 曾到中国旅游,参观过北京、西安、重庆、长江三峡、广州、上海、香港等地。客厅里还放着不少介绍中国旅游名胜的书籍呢。 Peter 夫妇育有一儿一女。女儿 Mary 曾在中国安徽的芜湖当外教一年,对中国了解较多,还可以说一些简单的中文。 Mary 的丈夫 David 在出版社工作,做编辑出版工作,但他编辑出版的是小说、畅销书等,与我算是大同行。听说有中国朋友造访,一家也过来聚会。 Marry 一家由三个女儿,最小的 Fiona 才四岁,都特别可爱,很健谈。友谊晚餐结束后在客厅交谈时,三姐妹还为我表演了圣诞歌曲,连跳带唱的那种,很有趣儿。 Paul 也很乐观,很懂幽默,我说什么他都哈哈一乐。我们交流得很愉快,谈及中美的生活习俗、文化、旅游、工作等方面。 David 因为没到过中国,虽然不怎么健谈,但还是抑制不住好奇心,问了我很多问题。可能出于客气, Paul 也海夸我的英语好,还说邮件也写得很好,让我飘飘然。晚餐结束,吃饱了,聊足了, Paul 夫妇一同开车送我回明大。达到目的地后, Paul 和 Elaine 都下车,给了我一个很正式的拥抱( hug )告别,让我倍感亲切。看来在 Paul 家交流的也很愉快,或者说,自我感觉还比较受欢迎,后来 Elaine 又来邮件邀请我与他们家一起去看一个感恩节演出活动。 感恩节将至,经华夏中推荐联系,又有几个美国家庭邀请我去他们家共度感恩节。 明天就是感恩节了,这里从今天开始放假,包括周末连续四天。明天我将分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分别去两个美国朋友家庭欢度感恩节,将有火鸡大餐享用哦!然后是随朋友们去疯狂购物(Crazy shopping)! 预祝科学网各位博主博友感恩节愉快! Peter家丰盛的友谊午餐 食客与Peter夫妇及其邻居合影 在明大校园与Peter亲切合影 参加American-Chinese Afternoon活动,Glann给大家讲感恩节的历史与传统习俗 Paul与外甥女 Mary and her daughter Fiona Paul全家 俺与Paul全家 Lovely Fiona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718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