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见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清明节看春天里的乡村
蒋高明 2013-4-5 16:38
丁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硕士论文也要开始田间试验了。踏上征程,前往定位站所在的乡村。不过,今天这里没有雨纷纷,有的只是和煦的阳光。 早起。这是一个不错的天气。出了校园,便感觉阳光大好,每一丝都刺入我的双眼,睁都睁不开。外面车来车往,人流如梭,好多人还结伴同行呢。衣着简单人们,穿一件休闲小外套,牛仔裤,帆布鞋,头上顶着各式各样的旅行帽。我才意识到,清明节快到了。原本习惯了学校三点一线、高节奏的繁忙生活,很久无暇高墙外面的四季变幻。清明节?说实话,“过节”这两个字眼已久违了我的生活,甚至是我所经过的人来人往。今年也不例外,没想过回家,没想过出游,因为,清明节对于我来讲,也只不过是约等于工作日的双休日。 天气是如此恰到好处,为什么不选择春游呢?是啊,他们可不正是结伴春游中……不得不说,我有点后悔了,后悔选择这么好的天气出差去农村,我本可以到海边,与浪花奔跑;我本可以到大山脚下,一览大自然的杰作,手指轻触潺潺的流水;我本可以到漫山遍野春暖花开的地方,在山花群中一起烂漫,去嗅一嗅花开的味道,春天的味道……当我被身旁的人从梦中推醒,俨然我已经坐在火车上,这里没有浪花声,没有流水声,更没有山花的味道,有的只是厌倦了的那么拥挤的人群,而等待我的是那些绿色减少、垃圾遍布的小村庄吗? 其实从农村出来,我对家乡的味道甚是依恋,依恋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依恋布谷鸟的“布谷,布谷……”,依恋树上知了一高一低的和音,依恋门前蜿蜒的小河和水里倒映着的挽起裤脚、扎两个马尾捉鱼虾的小姑娘……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再回到农村的时候,树木少了,映入眼帘的是光秃秃的黄土;雨后夹杂着花香的泥土的香味没有了,有的只是养鸡场制造的污水的味道,臭气熏天;曾经山野里的野菜、果子可以随意采摘品尝。可是今天,浓浓的农药味,让人们敬而远之。 想着想着,火车就到站了。我们换乘短途汽车往农村赶。到镇上,我们租了一辆四面镶有玻璃窗的小三轮,可以将外面的景色一览无余,玻璃窗可以打开,让风吹进来。路上半睡半醒,迷糊了很久,这时候也该醒了。我望了望车窗外面,小麦长得很大了,绿油油的一片又一片,风一吹,便卷起层层波涛,我突然产生一个奇怪的想法:既然不能出游,何不把这辆小车当成旅游车,把它所经过的地方全部当成一道道乡村美景?于是,沿途我们吹着风,看着各色各样的农村生活,有小两口在地里拔草的,有坐在门口给孩子织毛衣的,有杀猪的,有拉着刚刚采好的蔬菜往集市上赶的,有炒菜的声音,有一堆妇女唠家常的声音,也有孩子打架哭喊的声音……呵呵,我不禁抿嘴一笑。 休息了一下,下午夕阳落山之前,我前往麦田看了一圈,踏在真实的土地上,有种莫名的踏实感。蹲下仔细一看,土壤很干,可是小麦却那么郁郁葱葱的生长着,昭显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我坐在亲切的麦田里,看着那抹夕阳把世界照成一片火热的橘黄色,风一阵阵吹过,那么温柔的吹过。天很蓝很大,像要盖下来的大锅一样;还挂着片片云,摆着各种形状,有的是螺旋状,环绕在太阳周围;还有一朵特别像展翅的雄鹰,鹰嘴都那么清晰。我忽然觉得自己好渺小、世界好大,人类很厉害,可以创造出很多世界原本没有的东西,但大自然很神奇,创造了一切生物的、非生物世间万物(其中也包括人类),安排着它们各自的使命,以及它们之间不可或缺的联系。 乡村,一个能让人类靠近大自然的地方,守护吧! (丁娜为弘毅科研团队研究生)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兵民是胜利之本——回乡见闻
sheep021 2013-2-18 11:09
兵民是胜利之本——回乡见闻
小时候,农村的很多墙上都写着这句话。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啊,没有兵,没有民,还打什么仗啊。主席真是一语定乾坤,道出了战争的精髓。 今年春节,回到了阔别20年的家乡,一切都变了,道路、村庄,田野,完全认不出来了。站在自家的老房子前,竟然没印象中的完全不同,大有相见不相识之感。相比之下,人的变化还算不大,几乎一眼就能认出来。 见到了一个初中好友,虽然沧桑了很多,胖了很多,但老远就认出他了。寒暄几句,得知他竟然生了三男一女,在村子里也算“大户”了。他弟弟家里有两个小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再生。反正这几年,村里的政策已经人性化了,不再动不动就扒房子、抓人,强行结扎流产了。只要愿意交罚款——社会抚养金,随你便。所以,独生的很少,但考虑到抚养成本和罚款,也不会太多。一般都是两个,两个以上的都是特例。 我打趣他说,闲着也是闲着,再多生几个吧。他笑着说:算了,丢不起这人啊——即使在农村,生多了也会被人议论的。道德与法律,都是约束。 至于他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生了三男一女,我没问,但也能猜个差不多:他家在村子算是小户,偏偏又摊上了恶邻——兄弟十人组成的一个大家族,没少受气,所以虽然没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但也在实践中悟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句至理名言——在农村,兄弟多,势力大就是真理! 这样的例子,不用说远的,不出村就能说三天三夜了。 还有一家,孤门独户,势单力薄,受邻家的欺负。以至于养成了“刀不离手”的习惯,有一年夏天,穿着裤衩背心正在地里干农活,“仇家”寻上来闹事,并动手打他,幸亏他裤衩上还带着刀子呢,仇家一看没便宜可占,只好悻悻而去。 不用说,他也深得战争的精髓,连生两胎——都是双胞胎哦,两男两女。更妙的是,儿子初中毕业就送一人去学武术。自从儿子进了武校,家里就“天下太平”了——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哦。 其他的,宅基地,风水之类的事情就更多了,写一本小说都用不完。有空再写一篇《风水》,这是有关我家的事情,真人真事儿,妙趣横生,但其中的辛酸和无奈,透露出的还是那句话——兵民是胜利之本! 村子不大,几百户人。世界不小,几百个国家。但村子里的事儿就是世界上的事儿,世界上的事儿就是村子里的事儿。 想当年,为啥我们宁愿当了裤子也要搞原子弹?现如今,朝鲜为啥玩命似地要放卫星,搞炮仗?! 还不都是看到了“小男孩”的威力?! 【 小男孩 (Little Bo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首枚原子弹的名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滇西傣乡照片
热度 9 Majorite 2012-11-20 21:34
滇西傣乡照片
滇西傣乡照片 今天考察路线是从镇安镇去盈江县城,考察之余拍的照片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请李学宽老师指导: 农民的小四合院 傣楼与白鹅 猪肉与母狗 牛腿 卖枪广告与卖走私车的广告 这则广告,不懂 美丽的公鸡 陡壁采样, 蓝天白云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2840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看上去两三步的距离,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完》
tiemeng 2012-10-23 14:52
晚饭时,新来的同事一边吃饭一边跟我讲他来这里之前在投资公司的故事,讲他跟着前老板出入一些高档场合的见闻。可惜后来,公司干不下去,老板把他打发走了。按说,那些见闻是能提升一个人层次的。不过应当明白,所有的“按说”都不会成为现实。虽然他曾和前老板走得很近,经常一起进出各种私人会所和高尔夫球场之类的地方,可后来一拍两散之后,他的前老板换了别人跟班,而他依旧合租在廉租房里每天挤公交上下班,过一个典型蚁族的生活。 杨千嬅《处处吻》里唱到:你爱路过去索取见闻,陌路人便特别有份好感。时过境迁,慢慢发现,有些阅历,实在对人生起不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只是一些点缀,一味佐料,它一时刺激你的感官,让你觉得曾经有过繁华天上的美好体验。但是这些体验就像一场春梦,醒来之后,你依然是一无所有。你可以“北京一夜”,北京却不会因为这一夜而属于你,但你很可能会因为这一夜而恋上北京。——分不清真与幻,把很遥远的距离,看得近在咫尺。就像屌丝每次都以为很快就能泡到手一个妹子了,殊不知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我爸跟我说,他刚20岁刚出头的时候,和一个刚成为公务员的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朋友说:我把这辈子的目标定到省委书记,这样,即使干不到省委书记,最差情况下也能混个市长吧。20多年过去了,我爸的那位朋友现在是个局长,县里的局长,正科级。现在,他们仍然经常一起喝酒,不过再也没有谈过人生理想之类的话题了。我想,那个故事也许他们谁都没有忘记,但谁都不会再提起,就像大家都忘记了一样。因为那些话题永远都是属于年轻人的,是奢侈品。 生活的残酷之处在于,看上去两三步的距离,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完。而生活的迷人之处恰巧反过来: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距离,却能给你一种看上去两三步就能到达的错觉。譬如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那些从农村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父母亲戚总以为他们毕业之后就能立刻飞黄腾达,他们以为,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进了中央办公厅了,混得最次的也去了各大部委了。说起他们只是在公司里拿着几千元的工资,苦逼地为资本家打工,老家的亲戚们打死都不肯相信。 可以理解。老家亲戚们看到的只是他们所在的山头。离开了这座山头,他们能看见的就是天空和月亮。在他们的眼里,月亮离山头的距离,也许比他们自身离山头的距离还要近。于是,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如果你能从这里走到山头,那你够到月亮还不容易吗? 一个网友让我推荐国学方面的书,我告诉他“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读下去”。做任何一件事情,最困难的都不是你怎样去做,而是你一直在做着不曾停下来。只有这个时候,你所理解的尺度,才是最接近真实的尺度,你才不会把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看做一个筋斗那么近,才不会把自己看做孙大圣。我推荐了几本书,他都不太满意。我说:那你先把四书五经读熟吧。他信心满满地说:好!等我读完之后,我们再做交流!我看着他打出的两个感叹号,有点说不出话的感觉。因为我知道,几乎没有可能。但我不忍打击他的积极性,回他说:好的。虽然看上去四书五经字数还没有盗墓笔记多,但真的读下去你就知道完成没那么容易。 每一个小孩,都有过看见月亮离自己很近很近的时候,近到似乎爬上树就能够到。哪一天,当他知道自己离月亮有多远的时候,说明他真正长大了 (function(w, d, g, J) { var e = J.stringify || J.encode; d = d || {}; d = d || function() { w.postMessage(e({'msg': {'g': g, 'm':'s'}}), location.href); } })(window, document, '__huaban', JSON);
个人分类: 出世入世|2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宝岛(1)台北
热度 2 王震洪 2012-7-24 19:32
美丽宝岛(1)台北
美丽宝岛( 1 )台北 (王震洪,2012年7月24日) 第一次去宝岛台湾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尽管从开始申请访问到成行持续了几个月时间,但对这次访问总是兴致不减。因为我想看一看梦魂索绕的日月潭,面朝大海的花莲,热情的阿里山和垦丁。 终于等到了出发的日子。代表团秘书长从北京打来电话告诉我, 13 个省自治区的成员都是先到北京集合,再从北京乘飞机飞往台北,问我是否是这样走。由于我觉得从贵阳飞北京,再由北京飞台北太绕,花的钱是直飞台北的 2 倍,不划算,因此告诉她我直接飞台北。直飞的当然也不是我一个,还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胡博士。 走的那天是 6 月 14 日,飞机早上 7 点 50 从贵阳起飞, 9 点 25 到达广州后 11 点 30 分从广州起飞, 13 点 30 分到达台北机场。当飞机离开福建沿海,跨过海峡进入台湾上空时,我的心情开始有一点点紧张,毕竟这是全中国人可能有大半都想在一生中去一次的地方。但是当我看到台湾岛上远远的高山,一半是浑浊,一半是湛蓝的阴阳海面时,不知不觉这点紧张不知道哪里去了。 飞机落在台北机场滑行的时候,映入我眼帘的是不大的机场跑道,比较朴素的机场建筑。进入入境接待大厅,让我很惊讶的是进入台湾的旅客挤满了整个大厅,而且几乎全是大陆来的,金发碧眼的老外很少。由于夏季是台湾的旅游淡季,可以想象,旅游旺季的游客会更多。 这次参加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交流活动在花莲的国立东华大学举行,花莲离台北还有 200 多公里,代表团在机场集合之后就离开了台北。但是,在访问结束离开台湾的最后两天是在台北停留,并游览了中山纪念堂、故宫博物院、 101 大厦、“总统府”、士林官邸,入住圆山大饭店。 我们游览中山纪念堂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的,因此作为首站。纪念堂屋顶建筑以皇家常采用的暗黄色为基本色,有威严庄重之感。建筑物虽然宏大威严,但四周都有栏道、窗户、门厅,方便进出,给你于开放亲民的感觉。中山先生像、生前文墨、一生的重大事件等悉数呈列,全面反映了先生被两党接受的历史事实。故宫博物院给大家的印象是列代宝贝展品珍贵齐全,但建筑物与北京故宫比,简直是个盆景。因为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只能进去看一看热闹而已。 101 大厦是世界最高楼之一,确实名不虚传。除了高外,里边的电梯速度奇快,有很好的减震装置。在观光厅了望台北,美景尽收眼底,周围的山脉都在大楼下边。在参观总统府时,这栋欧洲建筑周围很少有行人和车辆,游人可以在周围自由拍照,和电视上经常看到的请愿、呛声、人山人海的场景完全不同。而且似乎比电视上看到的建筑要平凡很多,样子有点像云南大学的汇泽院。从导游小姐曾经到过马英九的办公室并和他合影看出,马就在三楼办公,确实是台湾的首脑所在地。 士林官邸是蒋介石夫妇居住的地方。蒋公丢了大陆,落败台湾之后,尽管在内部实施了白色恐怖的清党行动,在外部实施了宽厚仁慈的治理策略,台湾经济和民生一度繁荣发展,以便有朝一日反攻大陆,但最终都未能如愿。最后只能把这种追求化为栽花种草、调鹦弄鸟、颐养天年。因此,在官邸园内,栽植了各种奇花异草几百种,有中式花园,西式花园,还有教堂,这也算是对蒋公这个悲剧性人物的一个小小的注脚。 从101大楼下看 101大楼下的中山纪念堂 101大楼内的邓丽君 台北街景 圆山大饭店内 圆山大饭店 士林官邸1 士林官邸2 士林官邸3 士林官邸4 士林官邸5 士林官邸6 在台北的车窗外 在台北车窗外河道
个人分类: 作品|5847 次阅读|3 个评论
扬中市通发阀门厂见闻一瞥
黄安年 2012-7-6 08:46
扬中市通发阀门厂见闻一瞥
扬中市通发阀门厂见闻一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7 月 6 日 发布 5 月 19 日 午餐后 , 我和老伴随陆咏梅来到她所在的工厂参观 , 这家具有大型现代化厂房并正在建设多层办公大楼的 扬中市通发实业有限公司,是集科研、设计、制造一体化的专业公司。 “ 按 GB 、 API 、 BS 、 JIS 标准生产的恒发牌铸钢,不锈钢蝶阀、闸阀,截止阀、球阀、止回阀及各类非标系列阀门。 ”“ 可按用户要求设计制造各类非标或特殊阀门,配套各类带驱动装置的液动、气动、电动阀门。产品应用于消防、制革、化工、石油、机械、医药、食品、发电、空分等行业,并远销美国、中东、印尼、东南亚等到国家和地区。 ” 公司由小到大 , 已经具有千万元以上的资产规模 , 由家庭夫妻和儿子经营。公司产品发展前景广阔。我们通常所说安全阀、减压阀、控制阀 , 其作用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 从经济到社会生活离不开阀门,小小阀门,建设发展不可少。照片 16 张是在工厂参观拍摄的,其中最后一图是从网上下载。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个台湾国际会,两种不同招待规格!
热度 31 hailang0 2012-5-7 18:25
先说头一个会,我本来满怀期待和热情,准备去参加的。 会在8 月召开(时间也好),这个大学只负责不收会务费。 这个中外轮流召开一届的会议,因为过去还没有参加过一次,又见是在从未去过的台湾举办,可以趁机去台湾探亲访友,一举两得!于是俺就报名了。 学校层层审批通过之后,俺又将赴台的申请快递到了首都,请大陆召集人再邮寄给台湾JiaY大学的负责人去办签证。 后来我要出去开近代年会之前,忽然又接到了首都的紧急通知,说台方要我们大陆学者提供供职的单位证明。 因为听说电子图片就可以了,临走的前一天,我又跑到学校里给证明文件盖章。没想到这一盖,盖得我如梦初醒! 召集人说要盖学校的章子,我盖好了研究所的章子之后,就直接跑到校办去加盖“福建某某(高校)”的校章。哪里料想得到,管章子的说:你必须先去人事处盖了章,才能盖这里(更大)的章! 好家伙,一个校章也是那么不随便使用的啊!现在才知道。 于是我下了楼,来到人事处找他们盖章。 我递上去的材料,被一位办事员交给了另一位同事。那位先生仔细看看,先不忙着盖章,他首先要核实我上面提供证明的任职信息: “林纾文化研究所”? 他说,怎么没有听说有这么一个部门呢?我说奇怪啊,这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十几个研究所中的一个啊!你可以打电话去问一问处长啊—— 他打了电话。是一般的办事员,回答他说也没听说有什么“林纾”研究所! 我一听,无名火“腾”地从心头燃起。我不是叫你跟“ L 处”联系么?你打那个小办事员,他懂个球? 最后他没辙了,只好将电话拨到了研究所章子(被我授权代管)加盖的我系的领导那里。我的领导在那头跟他解释清楚,说这个研究所好几年就成立了,有学校的公章,所长、副所长都有(就是没有一个兵——一个正式编制当然也没有!) 于是我们人事处的科领导又开始在电脑上核实我的“证明”上的另一个信息: 教授? 一查,还好, Exel 表格明确表明我的正高职称。于是我终于拿到了有人事处盖章的证明。 接下来我又返回校办补盖校章,这时已经有一位职称科的老师在那边给一些申报副教授的材料盖章。 我心想,不就是一个章吗?就把我的证明递了过去。谁知那位刚才不给盖的女士照样不盖,说你在一边等着吧,这边忙完了才是你! 你很忙不是?好啊,我就呆在一边等着吧,看看旁边的报纸,瞧瞧一个一个材料袋她噼噼啪啪地给人家盖。 一二十分钟过去了,职称科的老师完事,我又把我的材料递过去。 她啪的一下就盖好了学校的章子。我拿起来就准备走! 她拦住我,且慢——怎么啦? 只见她又拿到墙角的一个复印机跟前,复制了一份,说要留作存档。 这样折腾了一个上午,我终于将台湾会议需要的单位证明给弄好了。 谁知我长沙会议开完,回到家中,又得到了最新的指示:要求再把原件给发到北京去。我的证明图片也被嫌弃说不完整。 而且二号通知,要求我们最后成行之前,要把各自撰写的论文打印五六十份,自己带到台湾去! 更要命的通知是,这次会议台方有严格的日程安排,从报到,开会,到阿里山、故宫的考察,一切听从指挥,不得脱团单独行动! 哎呀我的妈吔,感情我去台湾开会就这般的不自由!台胞到我们大陆来旅行,有什么地方他们不能去,不能享受“自由行”的?! 冲着这种严密的军事管制,俺不去了。何况那边落地之后,我还不知道食宿出钱之外,故宫、阿里山是不是也 羊毛出在羊身上 呢?! 我最后决定不去这个繁琐、不自由的台湾国际会了。实在是受不了了。 再说另一个台湾的国际会 。要招待的大陆代表也有二十多位。什么待遇呢? 会务费也是不要的。除此之外,还将落地到台湾的一切费用都免去了,吃饭、住宿和参观,全部报销! 好家伙,同一个国际会,两个不同世界啊! 为什么台胞到我们“大陆”来开会一切全包全免费呢?上次的三坊七巷与台湾的研讨会,还有上上次的海峡两岸才学小说研讨会……无不如此! 台胞的生活水平没有大陆人高,我们去了全免的倒是稀奇? 我们大陆的收入多,台胞来了就享受贵宾的待遇? 并非如此!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去台胞那里,却不能享受台胞过来的待遇呢? 在海峡两岸开会,到底是做台胞强,还是大陆客好? 据说两岸或中外的差异是这样造成的:人家是财政部把关,负责经费开支。而我们一般是筹办会议的高校或单位自己筹款,而我们的会费一般都比较充裕! 原来如此!原来我们财务上的不严格审核,造成那么多的“台胞”贵宾待遇!!! 两个台湾国际会,两种不同的待遇!
个人分类: 科学|4855 次阅读|33 个评论
Facebook 见闻
热度 3 liwei999 2011-12-18 00:16
Facebook 见闻
一直说去看看Facebook,拖倒现在,昨天是他们在那里最后一天,接着就要搬家到新建的总部大楼了。里面乱糟糟的,比 Google 还乱,就是一帮大孩子玩闹一样,居然成为世界最知名的最有潜力的大企业。巨大的工作场地跟个集贸市场似的,每个人一个摊位,电脑前坐卧斜倚两脚朝天,各种姿态都有,几乎一律是娃娃脸,跟他们老总一样。场地中间有一个好象是玻璃做的全透明的房子,有些象珍稀大熊猫展览馆:那就是公司的司令部。全公司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到玻璃房子里面那位赫赫有名的亿万老总在与他的 CXO 们,在白板前写写划划,计划这个拥有几亿用户被投资人最看好的即将上市的IT公司的未来。 也是一景。 他家的免费午餐似乎不如Google的花样多。里面的拥挤和杂乱却远胜。搬家后情况应该有改善。 里面随处可见的是一个字:HACK (十二月16日记) 引用 莫有照片?他们新的总部在哪里? 亿万老总就这样被看着。。。女职员不会迷恋什么的嘛哈哈哈哈 【立委补记】 回家跟甜甜提到去Facebook见到玻璃房子里的传奇老总的事儿,甜甜很兴奋: "you saw Mark Zuckerberg? you saw Mark Zuckerberg?" "Yes, I saw him walk inside the glass cage. I was shocked at a scene like that." "Wow, you should go inside to ask for his autograph for me." "Why? He is just a big boy, and I would not say he is handsome. His name is so strange I never can spell it right, nor can I pronounce it." "He is cool. He created Facebook!" 我知道,Facebook 对于美国中学生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Mark 是他们心中的超级偶像。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4023 次阅读|3 个评论
饭店、餐馆里是否可以照相?
liwei999 2011-9-18 15:46
饭店、餐馆里是否可以照相? 作者: mirror (*) 日期: 09/17/2011 18:22:16 这本来不是个问题。对于镜某而言,照与不照都无所谓。但是拿出“王 八屁股”的规定来说不允许照,那就要矫情一番了。请拿出那个“规定”来!拿不出来,那就是“言之不预”了。 曾几何时,吃饭的包间里修了洗手间,让镜某失去了不少考察餐厅的机会。考察一个餐厅的好坏,看厕所是个好的指标。 京城里,能把牛肉做好吃了的餐馆儿不在多数。真不知道开餐馆儿的人脑子里是否进水了,开餐馆不靠菜、清洁度来吸引客人,而是办成了交际的场所。开电梯、送出门等礼数是不错。但是要紧的菜,不是很到位。学洋人做牛肉不能只学样子,也要用心学才是。不然中不中、洋不洋的,肉根本就嚼不动。 做买卖,北京人不如上海人精明,也不知道什么叫做“顾客至上”。比如到地下街里吃饭,每一家给的都是够一个成年人吃饱了的量。吃了一家的,就无法吃别家的了。一样的价位,两个菜拼一份的事情都不肯为客人做。这样的店员不是好店员。上海人就不是这样做事的。给的菜量较少,让你可以吃三家的。这就体现出了上海人的“半两”粮票的合理精神。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拿大医疗的亲身见闻
热度 3 xucq45 2011-8-5 18:59
去年,我应邀到加拿大桑德贝大学 Rui WANG教授 实验室做访问学者。 老伴早已退休,为了互相照应,此次与我同行。老伴身体不算太好,多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临行前带来许多药,并随身携带了国内医院的诊断书。到加拿大后,开始时一直很好,后来也许是因为每天傍晚散步走路时间过长。一次上午,她突然出现心绞痛,口服大量丹参滴丸、救心丸和硝酸甘油等不见缓解,遂往实验室打电话。于是,实验室的同事开车将她送往桑德贝的中心医院就诊。接诊医生简单问明了情况,检测了血压和心电,就收入观察病房继续诊治, 2 天后又在心血管病房继续治疗 2 天。期间,我的几位学生参加了伴护。 老伴这次住院经历的所见所闻,使我对加拿大的医疗保健制度有了一些亲身体会。 ( 1 )环境优美,服务周到 桑德贝市的人口不多,中心医院也不大,门诊部和住院部连成一体。环境优美,不仅绿化好,而且周围有成群的野生鸭鹅悠闲地踱步。医疗服务很到位,频繁检测血压、心电、体温等,按时送药送饭,态度和蔼。 ( 2 )用药规范,制度死板 在加拿大静脉用药和抗生素的使用,都控制很严。其优点是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但是,有时感觉并不合理,甚至不近情理。例如,听说,实验室的一位工作人员患了大叶性肺炎,高烧近 40 o C ,住院时依然不给静脉用药,只是口服抗生素。这次老伴前后住院 3 天,除了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外,也全是口服药。老伴因一年前曾在国内做过冠脉造影,因此,不同意在加拿大再次做冠脉造影,结果医院第二天就让老伴出院。为了出院后继续维持治疗,我们让家属从国内特快专递寄来一些所需的药品。但是,加拿大海关经过近 2 周的审查,最后还是将药品退回国内。所幸的是,我的一位朋友帮从蒙特利尔的华人药店搞到了一些“丹参滴丸”才救了驾。 ( 3 )看病贵,看病难 原来以为国内看病贵、看病难,这次亲身经历方知国外看病更贵。老伴这次在加拿大门诊看病加上住院治疗合计 4 天,共花费 6 千多加元(折合人民币 4 万多元)。万幸的是我和老伴都参加了加拿大的大学医疗保险( UHIP ),这笔费用最后由 UHIP 报销了(不过,我们 3 个多月一共交了 1 千多加元的医疗保险)。前两天,老伴在哈医大二院住院治疗 20 多天,花了 1 万多人民币 ( 去掉医疗保险,个人支出 3 千多 ) 。 在加拿大的大医院看病,除了心血管等危重症和外伤外,其他并必须首先到指定的社区或家庭医生处就诊。一次只能看一种病,需有家庭医生的推荐书。到家庭医生看病,每次都得预约,常需要等很长时间。到药店买处方药,必须有医生的处方。加籍华人为了尽快就医或治疗方便,回国就医或买药者屡见不鲜。 中国和加拿大的医疗环境和制度各有千秋,彼此之间有很多可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世界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愿世界各国互相取长补短,使各自的医疗保健事业更趋完善,造福于广大的人民 。 桑德贝地区医疗中心标牌 桑德贝地区医疗中心门诊部 我的学生在观察病房伴护 心血管专科病房 住院部的周围环境
个人分类: 国外之旅|7615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见闻之二 公共图书馆
wangfangnk 2010-7-26 19:25
除了湛蓝的天空、洁净的空气、浓密的树木和大片的湿地之外,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影响。这些都是对人类生存十分有益的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关注公共图书馆既有偶然的因素,也因为我的专业和图书馆学关系极其密切,我的同事专门做图书馆学研究。于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参观了若干美国的图书馆,包括麻省Amherst 的Johns图书馆、Cary Memorial Library、伊利诺伊州的Champaign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哈佛商学院、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UIUC的大学图书馆、Amherst College的图书馆等,还有Amherst一个非常特别的图书馆,收藏有如今几乎濒临绝迹的犹太语图书( 依地语 (Yiddish),当然还有我最熟悉的UMass图书馆。很多图书馆同时包括档案馆,也是重点访问的地方。美国图书馆的特点可以简单总结如下: 一、进入无障碍。无论是大学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进入是非常方便的。没有人要求你出示任何证件,你可以进入任何阅览室或开放书库。除非你需要将图书或音像资料借出馆外,才需要记录在你的CARD上。这里的进入无障碍还包括,为行动不方便的人士设置专门的轮椅进入通道或设施。 二、公共图书馆非常关注儿童服务。事实上儿童和学生是公共图书馆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之一,在图书馆随处可见家长带着孩子在图书馆看书。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图书馆设有不同的阅览区。我同学的孩子今年五岁,几乎每周或每两周就会去公共图书馆借书和光盘。由于图书馆不光可以借书和光盘,还有许多画册、玩具等,是孩子非常乐意去的地方。 三、方便的计算机查阅服务。针对孩子的电脑阅览室装有特殊的过虑软件,适合孩子在互联网上浏览。 四、读者非常多。我所看到的公共图书馆,读者都很多,尤其是在周末的时候。在周末的时候,到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去看书,对于孩子和大人都是享受。 五、藏书量挺大。我没有查阅专门的数据库。以Amherst的Johns图书馆为例,进入到书库里面后,藏书量不少,而且专业性相当强。同去的研究生说,她经常去公共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这改变了我原来认为公共图书馆只收藏些大众化读物的认识。 六、装饰典雅,座位非常舒服。这是最吸引我的一个地方。图书馆的墙上常常挂有一些著名人物、历史或风景的画,营造出一种典雅而宁静的氛围。在不经意的地方,正好是你需要坐下来的地方,就会有一个沙发或一把舒适的椅子。有些图书馆还有供读者带笔记本无线上网的专门区域。走廊里会有适合大人和孩子喝水的水龙头。进入图书馆,你就想静静地看书、阅读、思考,无人打扰。 七、最重要的是经费来源。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据我所知国内公共图书馆的经费缺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有的省级公共馆经费只够维持一些期刊的订阅,好几年都没钱买一本新书。有些馆索性把阅览室租出去当舞厅,赚些微薄的收入维持运营。当我问及Champaign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经济萧条是否影响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划拨?时,他们答道:图书馆经费来源于当地居民的房产税,因此基本不受影响时我真的感到震动。因为在UMass,我们学院四楼的纯净水饮水机从2010年挂了个小牌子,上写:因学校经费紧缩,这笔开支已经没有了。从此后,只能喝自来水了。邮箱里经常收到校长发的公共邮件,告诉师生由于经费压缩,有些服务要砍掉了。但是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却能不受影响,可见美国人对公共图书馆的重视。 或者,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志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可以享受到蓝天、净水、绿地、安全的食物、丰富而宁静的图书馆,乃至干净方便的公共厕所吧。 后记:我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她变得更美好。欢迎资深美国通拍砖。 儿童区的矮书架 儿童阅览区 孩子们喝水的地方 小小孩的阅览区
个人分类: 图书情报|7725 次阅读|9 个评论
[个人日记]最近几天的见闻和感想
cutefay 2010-7-22 23:40
先说一个前几天发生的事情:前几天我在物理所南门偶遇大宝同学,当时我边推着车子边发短信,刚好走到大宝宿舍楼前面,我当时没注意到他,直到他到了我身边,朝我打招呼,我才看到。他见了我之后问我:你干嘛呢?等人呢?我说不是。我想,他这么问是很惊讶我怎么会出现在物理所的院内。后来我跟他解释说:我是来喂猫的。他说:原来那只猫是你养的啊?我说:是啊,我从它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喂它,它最近跑到这边来了。他听了之后坏坏地说:哪天我把那只猫抓住虐待一下,嗯。我说:如果你敢虐待这只猫的话,我就在科学网上发博文说吴宝俊同学残忍虐待猫咪。他笑了。不过,我想吴宝俊同学想抓猫也不大容易抓到那只猫,因为它只亲近我,不会亲近其他人,他还没走到猫面前,猫肯定吓跑了。 今天我外出办点事,坐地铁的时候看到一位大约四五十岁的中年女子穿着一件粉红色的非常可爱的泡泡类型的淑女装,头上还戴着粉红色的蝴蝶结。裙子和头饰虽然很漂亮,但我总觉得这样的衣着不大适合她的年龄,更适合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我想,这位阿姨一定是心态比较年轻,所以也打扮得这么年轻。虽然可能外人看来这身打扮跟她的年龄很不协调,但她自己穿着感觉很好,那对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幸福吧!于是,我就在思考,其实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别人,虽然可能会旁观者清,但是,却并不一定会体会到当事人的内心的感受。人活在世界上追求的是一种幸福感,只要当事人觉得幸福,其实对于他自己而言,就足够了。有时候,人们看到一个傻子在傻笑的时候,心里可能抱着一种同情的态度,但是对于傻子而言,他自己可能会感到很幸福。我们不是他,所以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他未必是正确的。 今天我还胡思乱想了一件事情:我想给我科学网的一些系列博文起个好听有个性的名字,例如,我的回忆学生生涯的系列博文可以起个名字叫做今菲昔比系列,我的思考类的系列博文可以起个名字叫做菲亦所思(匪夷所思)系列,我的见闻类的系列博文可以叫做菲比寻常系列,我的生活趣事类的系列博文可以叫做菲常可乐系列。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140 次阅读|13 个评论
青藏之旅——前言
chenhw1208 2010-7-20 11:39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了中国地质大学莫宣学老师和罗照华老师的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的课题。2002年5月6月开展了为期1月的青藏高原地质考察。5月1日从北京出发,到达成都,体检后稍作休整即踏上了期待已久的青藏之旅。 青藏高原这片神秘的土地,是许多人梦想的天堂,是生活在内地繁华都市的人们洗涤心灵之所。30多天的心灵撞击改变了我日后的生活态度,今天,当我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时,我是多么的希望能用我的见识和体验去影响我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在今日物欲横流、诚信缺失的环境中能永远保持一份真诚和善良。 由于各种原因,时至今日才将当年的见闻和感悟拿来与大家分享,虽然,这是一份迟来的报道,但如果能激起你心底最深处那份温柔的感动,足矣! 高原之旅路线:北京成都阿坝州兰州西宁乌兰且末东昆仑民丰和田叶城西昆仑阿里北返回至叶城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吐鲁番阿密酒泉张掖西宁兰州成都北京。 交通工具:退役回用的三菱吉普。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科学网开博的见闻与感想
outcrop 2010-6-29 15:20
2007年的时候注册了科学网的账号,当时也就论坛网站之类的地方看看。前些时候感觉这边交流的氛围不错,就开了博客,这段时间关注博客,有一些见闻和感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见闻之一 美国人
wangfangnk 2010-5-18 07:18
在李侠老师的一篇文章留言后,李老师建议写个美国见闻录。我有所心动,的确也想把自己的见闻记不来,就算不为分享的话,也可以做为自己这一段留美生活的记录,否则离开后时间长了就忘记了。但也很犹豫,一则是时间紧张,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二则我这人一般只能看见想看见的东西,常常不自觉地将不美好的东西过滤掉,怕是所记不够全面;三是科网有那么多在美国工作的资深的科学家,我来的这短短一年,对于美国的了解顶多就是点皮毛而已,又如何敢写一个见闻录呢?但又一想,即是见闻录,也就是一简单的记录,又不是学术研究,记下来又何妨呢?那就先写写试一试吧,欢迎资深的美国通拍砖。 (一)美国人 美国人给我的印象真不错。在有限的交往中,他们友好、乐于助人、幽默、平等、包容、热情天真,也骄傲,很多人具有拯救世界的情怀。 友好是我对他们的第一个感受。美国人对陌生人很友好,见面时会点头示意,善意地微笑,有时还会打个招呼。到美国这么久,也走了一些地方,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在公共场所吵架、骂街、打架的人。他们不吃狗肉,因为狗是自己的朋友。当我们和美国朋友谈起吃狗肉的事情时,他们脸上痛苦的表情,就好像听到了吃朋友的肉一样。 美国人的乐于助人也令我印象深刻,我常常想他们如此乐于助人是因为他们内心很自信吗?每次问路时,被问者都是极其耐心地指引,如果他们实在不知,也尽量提供可能的信息,并表示歉意,那种诚肯让人很舒服。当我和家人在外旅游拍照时,总有人主动走过来问,给你们三个人合照一张吧,我现在看着电脑里这样的照片,虽记不起那个帮助拍照的路人的模样,但却记得他(她)走过来时友好微笑。 有一天早晨出去散步走得远了,迷了路,找不到回来的路。在陌生的十字路口东张西望,好几辆车停下来问是否需要帮助。先是一个带孩子去图书馆学琴的中年妇女开车带了我一段,我以为我找到回去的路了,想继续步行,就下了车,结果发现还是错的。接着一个带小孩给姥姥过生日的年轻女子,非常漂亮年轻,绕道送我回到住处。我至今记得她的车除了孩子干净的脸之外有多么的乱,她终于收拾了一个给我坐的座位。在我临下车时,她还费尽周折摸索出了个小纸头,用眉笔给我画了回来经过的路线,以备我下次再用。 前些天去华盛顿DC开会时,先要乘坐长途汽车(叫Peter Pan)到波士顿坐飞机,但是到长途汽车站需要乘我们每天都坐的免费公交车。由于周末,公交车数量较少,一个小时一趟。我等了20分钟,该来的那辆车竟然没来!如果乘下一辆一定会误了长途车也进而会误了飞机。步行了一段后,感觉走过去太远了,不可行。情急之下伸手挡车,这在我是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一辆黄色的小卡车停了下来,车有些脏,方向盘上都是煤灰,司机的肤色和那些煤灰相映成趣,是个较黑的黑人。他帮我打开车门,抱歉地说车太脏了,是一辆工程车。问清我去哪里后就接着给他老爸打电话。看他车的方向,应该是顺路。到了后,费了半天的周折才打开了车门,他帮我取下拉杆箱,我对他表示感谢。他笑笑,然后将车调头而去。原来他并非顺路,而是特意将我送到了长途车站。我站在路边,看到那黄色的小卡在绿树掩映的路上远去。 类似的事情还有,当我做调查问卷时,得到了美国学生、教授的支持。在飞机场等飞机,写东西没听见广播,周围的人急切地告诉飞机更换Gate的信息。 在这里碰到不只一个中国人说美国人很笨很傻,因为他们没有心机,容易相信别人。但是这种傻在我看来很可贵。订好规则后,他们就不再为小利益随意更改规则。比如公共汽车准点到每个站,一旦开出站后就绝不会再拖延停留。我有点爱好摄影,刚来时看到这里的秋天太漂亮了,就买了个相机,照了很多照片后,觉得不太满意想换个好一点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拿到店里去退,心里确实没底,店员只是简单地问为什么要退?相机有什么问题吗?我说,没问题,只是想退了到别的店里再买个高级一点的。然后就退掉了。手续简单得让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也有点歉意,决心以后想好再买,避免再发生这样的情况。美国很多人家的信箱在路边,都敞着口,没有门也没有锁。学院教师的信箱也只是一个个敞口的小格子而已。 美国人似乎很有耐心,每次在机场看到人们安静地排队,井然有序。在美国国内航班上,坐在前排的人先下飞机,后排的人很少站起来挤到前面去,而是坐着等到前面的人走了才起身,秩序很好。也许是因为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大家心里没有晚了就轮不着的焦虑和担心吧。而我刚刚看到的新闻是,广州机场因为暴雨飞机晚点,竟然有二十多个人上去打砸,电脑被破坏,工作人员受伤,难道就不能为了自己的安全忍耐一下吗? 刚到美国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与想像中有很大的差异,各种各样的肤色,各种各样的语言,各种各样的身材,穿什么样的衣服,都相安无事。我曾开玩笑说,到了这里感觉很好啊,不怕晒黑,因为比你黑的有的是;不怕长胖,比你胖的多的是;也不怕太高太矮,看那么多的高人矮人都以为自己是美女呢。想起半个世纪前马丁路德金的一个梦,也是来之不易的。 在加州旅游时,跟着中国旅游团,中国导游说中国旅游团与美国旅游团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游客比较含蓄,看到再美的风景也能保持沉默。而美国游客则不同,风景稍好的地方,他们就会惊呼Oh, no, my Gosh,pretty, beautiful!。导游的模仿维妙维肖,也充满向往,令人莞尔。课堂上,老师总是鼓励学生的点滴见解,所以美国的学生很自信,常常以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天才,哪怕其实刚刚丢了工作,或者只是一个伐木工人。电视上,大学校长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演说,你们是美国人,要为这个世界担负起责任。这样的教育,让人联想到奥巴马演讲时的自信。 当然,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复杂的,都不只有好的一面或不好的一面。听说有些少数民族裔的学生有人吸毒,有些社区教育水平较低,治安很不好。上学期刚来时,楼上的学生每到周四就开Party,男生女生,叫嚷嬉闹到深夜,让人无法入睡。美国朋友建议说,可以拨打911。想想谁都年轻过,也还不至于。但这学期忽然安静了,不知道为什么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也许是那几个坏小子被人告走了?还有一次,周末,我在办公室呆得太晚了,出来等车时天色已晚,站台上除了我之外别无他人,两个白人男孩经过时停了下来,有一个走过来在离我很近的地方说one dollar?此前我已看过海辉博客记的地铁上的情景,就面无表情,表示不懂他在说什么。他们等了一会儿,眼睛不断地睃着我背上的双肩包,看我没有反应,最后终于挑衅地从我的脚尖前走过去。那么大的站台空荡荡的,那么大的地方!虽然当时挺镇定,回去后还是有些后怕。 接触的美国人不多,交往得也不深,深层的东西无法了解。总体来讲,美国人的内心是自信和自豪的,他们对这个国家有着强烈的认同和骄傲感,他们的礼貌和修养,也来自于这样的自信吧。这浅尝辄止的印象,基本就是如此了。
个人分类: 杂感游记|9358 次阅读|13 个评论
值得注意的美国见闻
lanjs 2010-1-24 22:09
值得注意的美国见闻 蓝劲松 一个国家之所以比其他国家发达,必然有某些值得学习的经验或做法。世上别无桃花源。美国不好的一面这里暂且不说,说点其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见闻——看到的与听说的。没有啥新鲜,也不见得准确。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 、 守法 :美国人好称自己是法治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十字路口,大小汽车必让行人先行。司法独立,总统管不了法官,所以即使克林顿出了问题,同样照查不误。 2 、 诚信 :据说一个香港明星进超市购物时没有交钱就把一副太阳镜带出了门,“不幸”被发现。而这在美国是犯法的,于是 5 年之内不准入境。或许按照国人理解,一个电影明星应该“不差钱”,肯定是无意之中带出门的。但美国人不吃这一套,没有关系和人情可言,惟法律是从。更绝的是,美国人人有一个全国“一卡通”的诚信记录号码,出了问题没法找工作、没法贷款。 可见 美国人的 诚信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 3 、 自立 :这方面的故事很多。父母可能会给孩子上本州州立大学的费用,但自己若想上名牌大学,或许贷款是必要的,这样毕业以后就要还贷。不自立也不行。 4 、 感恩 :对美国人而言,这个故事或许并不新鲜: 200 年前一个美国人半路上被人打劫了,身上分文不剩。他的总结是:( 1 )歹徒只要我的钱,没要我的命,感谢上帝!( 2 )……( 3 )歹徒抢劫了我,但我并不因此抢劫别人。……所以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5 、 爱国 :总体来说,中国人爱国,美国人也一样。国旗到处都是,正式场合不必说,屋门口的栅栏进门两边插小国旗,既是装饰,也是爱国,或许还有“守护神”的味道。 6 、 收税 :中国官多,美国税多。美国政府很聪明:土地私有,炒房也可,但房子土地越多,房地产税越高。于是通常不敢炒、不能炒。该国税法规定:捐款可以抵税。于是富翁富婆热衷捐款。既抵了税,又得了名,何乐而不为?难怪老美捐款那么大方,传统与制度双重使然也。 7 、 环保 。这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明显差别。发达国家走过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我们不少地方没有汲取其教训。昔日山清水秀,游鱼可数,而今河中不仅看不到鱼,连虾米也断子绝孙了。
个人分类: 海外见思|3913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访学见闻(2):晚去晚回
wangyk 2009-7-12 16:52
王 应 宽 2009-07-12 UTC-6 CST UMN, St Paul 美国访学见闻( 2 ):晚去晚回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原定 6 月 15 日早上 10 点 的航班从明尼阿波利斯出发,经丹佛转机,下午 3 点前即可到达首站目的地爱达荷州首府 Boise 。朋友 Alan 的夫人驱车把我们送到机场后,我们傻了眼。也因为没有经验,从网上订票得到确认后就没有再跟踪其变化。当我们兴致勃勃的去检录办理登记手续时,被告知我们的航班不是上午十点的,资料显示我们所定的航班是下午六点的。结果是该死的订票中介公司 One Travel 擅自把我们的机票从上午改到了下午,而且没有给我们发函沟通。联系申诉也无济于事,憋着一肚子气发誓要投诉 One Travel 。本打算返回明大去办公室干半天活,下午再来赶飞机。但考虑转公交车加走路(不能直达)往返时间成本太高,加之在机场找到一处可以休息好地方,就决定在机场等待了。因为我们是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型家庭的革命夫妻,旅行途中也都背着笔记本电脑(国内称 Notebook Computer, 美国管这玩意儿叫 Laptop )随时挤时间干活。我们在机场二楼候机厅的休息室里工作着等待着。据我观察,那里除了我俩为闲杂人等,其余来这里休息的都穿着飞行员及空乘人员制服。后来才知道,那里是乘务人员的休息室,难怪条件挺好的。我俩各自占着一个茶几两个沙发,别人来了没座位,就靠墙坐在地毯上休息,也没人赶我们走。这与国内机场很不同,因为在国内根本不让游客进那样的休息室。其间,我去买吃的,还顺便逛了机场的各店面,考察商情,相对美元来说,真是物美价廉。看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正如朋友 Bill所 说: It hurts badly 。 因为有工作要干,很容易就熬到了下午五点半。安检顺利过关,一路平安飞抵丹佛机场。机上无聊就翻翻杂志,拍拍照片。碰巧邻座的一学龄前金发小男孩在学中文,就与我交流了一些。在丹佛转乘 FRONTIER 的 FLT 427 航班到 Boise ,预定登记时间是当地时间 9:10PM 。当我们辗转来到转机口一看,又被吓了一大跳,电子屏上显示去 Boise 的 Boarding Time 9:10PM ,而我的手表显示已经 9:20PM 了。心里直埋汰:又错过飞机了,怎么这么倒霉!我赶紧去问机场的工作人员。被告知还有近 50 分钟才登机。一场虚惊!原来我们已经跨越了一个时区,丹佛用的是山地时间,而我的手表还是明尼苏达的中部时间,相差一个小时。手机倒是很 Smart ,通过关机和开机可以自动搜索调整为当地时间。其实也有人抱怨,美国搞这么四个时区,包括当地的很多人都觉得很 Confusing !如在9:00AM,东海岸纽约的同志们已经上班了,西海岸旧金山的朋友们还在睡大觉!再说了,要是通知全国开个什么远程视频或网络会议,会议时间多不好安排!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还不如中国统一的北京时间方便实用。我们准时登机,两个小时后就安全抵达 Boise 机场,时间已是当地时间晚上 12:00PM 了。难为七旬高龄的好友 Bill 大半夜了还到机场接客接我们去他在 Meridian 的家做客。 原定 7 月 2 日 从波士顿返回,晚上可以直接回到明尼苏达大学的。起初为了便宜,还是从该死的 One Travel 预定的机票,开始订票时网上报价较低,等我们订票确认付款时价钱又涨上去了,的确有被欺骗的嫌疑。这次的航班倒没有被 One Travel 篡改。但波士顿烦人的大雾致使我们原定 5:43PM 起飞的 AirTran FLT521 航班被延误到 9:40PM ,等我们到达 Milwaukee 已经是晚上 11:00PM ,已经错过原定时间转机的航班,而航空公司给我们调整的最早的航班是次日下午 3:50PM 飞往明尼阿波利斯的 AirTran FLT509 航班。无可奈何,只能找宾馆借宿一宿。还好经航空公司介绍去了一家距密西根湖不远处的 Holiday Inn ,花了 80 刀( $80 ),美美的睡了一觉,中午 12:00才 退房去了机场。 7 月 3 日下午 5:05PM 抵达明尼阿波利斯。朋友 Alan 夫妇去机场接我们,他们在送站的地方等。虽然我们已经约好在一楼的 3 号出口等,但几次电话联系总见不着人,他还让我再下一层楼,但地下再无楼层可去,我不是土地神也钻不下去!结果回来时换乘了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到达的是 Humphrey Terminal, 根本不在出发时的 Lindbergh Terminal 。折腾了好久,终于弄明白咋回事,在 6:00PM 我们才坐上 Alan 的车。请我们去一家中餐馆 Panda Buffet ,饕餮了一顿自助餐, 9:00PM 才回到明尼苏达的家。 别人出门,大都是早去早回,而我们这次的远行是晚去晚回。 附一些照片,随便拍拍,随便看看。 Fly from St Paul to Denver, reading advertisements of Skymall, finding one good binoculars 晴空万里有云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天上的晚霞 Denver机场上空鸟瞰 Landscape of Denver Denver Airport 夜幕下的丹佛机场 行车途中抓拍的Boise风光 Dry land in Idaho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6104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访学见闻(1):开篇概说
wangyk 2009-7-10 14:14
王 应 宽 2009-07-10 UTC-6 CST UMN, St Paul 美国访学见闻( 1 ):开篇概说 应明尼苏达大学邀请来此作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本人于美国中部时间 2009 年 5 月 25 日下午 2 : 00 抵达明尼阿波利斯 - 圣保罗国际机场,随同导师抵达校园安顿妥当,就开始了忙碌的访学生活。我在这里的主要工作是在承担国内原有的编辑工作的同时参与 Roger 领导的团队的科研和学术交流工作。前一段时间,因为承担国内的工作量太大,尚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实质性的科研工作,甚至在出刊时还占用组里成员的时间做编辑工作。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是猫在实验室 / 办公室学习和工作。 因为现在是假期,很少有学生上课,科研工作进度主要由导师安排。借赴内华达州的里诺市参加 2009 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术年会( 2009 ASABE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Reno, Nevada , June 21-25 )之机云游四方。 因为夫人已于 3 月份先期赴美做访问学者,碰巧我们在同一个大学的同一个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农业、食品与自然资源科学学院( College of Food, Agri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 Science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只是她在应用经济学系(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俺在生物产品与生物系统工程系( Department of Bioproduct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我俩调侃,求学谈爱多年,终于在这里成了同学!不同的是,别人找同学谈恋爱,我们是恋爱后成了同学。尽管她先到,但因学习交流日程安排紧也没机会出去观光,直到我来了才开始计划考察行程。经过反复推敲,确定出游计划,并在网上预订机票和宾馆,最终如期出行。 会前先飞赴 Idaho 州的首府 Boise 会见好友 Bill 夫妇,然后随同驱车至怀俄明州游览黄石国家公园,返回 Boise 后,隔日驱车到 Reno 。再从 Reno 乘灰狗 (Greyhound, 大巴 ) 经加州首府萨克若门托( Sacramento )赴 UC Davis 拜访友人潘教授,后随潘教授驱车游览旧金山和 UC Davis ,然后再驱车途经 Lake Tahoe 返回 Reno 参加学术会议。在 Reno 开完会后,我和我爱人就参加了旅行团出去考察参观了。先参加了 C J Express 的美西 3 日游,游览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大峡谷;然后从洛杉矶飞抵纽约参加了 E-World Tour (天马旅游)的美东 6 日游,主要去了纽约市、华盛顿首府、费城、尼亚加拉瀑布、波士顿、游哈佛 / 麻省理工等。最后从波士顿离团返程,途经密尔沃基转机飞回明尼苏达圣保罗,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圈儿。 俗话说,好男儿要远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此次行程之长,为吾当前之最。据粗略估计,此行游程超过 1 万公里 。按照地面足迹行程经过的州有 18 个:从明尼苏达州出发至科罗拉多州(丹佛转机)、爱达荷州、蒙大拿州、怀俄明州、俄勒冈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加尼佛尼亚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州、马里兰州、佛吉尼亚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康涅狄格州、马萨诸塞州、威斯康星州(由波士顿飞密尔沃基转机),最后返回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共计 18 个州和一个特区。 远距离的城市之间的转移主要依靠飞机,但旅游都是坐大巴。说来旅游愉快,但并不轻松,每天赶时间赶路,经常是早上 5 : 30 的 Morning Call ,一般到晚上十点或十一点才能到宾馆。我因为有工作任务在身,每晚到宾馆还要强打精神加班工作至临晨两三点才能入睡,一般就睡三四个小时。每天上车就睡觉,下车就观光。饮食也不规律,有时一天就凑合吃一顿,肯德基、麦当劳、三明治、热狗等不对胃口,大多是饥肠辘辘,而碰上中餐馆的自助餐又暴食一顿。幸好身体底子好,一圈折腾回来,也还吃得消。 此后将分专题记录在美游学的所见所闻。因为已经去美国西部和东部云游了一番,拍得精美照片千余张,当然要与大家分享。敬请关注和支持。 在此仅附照片 10 张,先睹为快。 西部风光,Idaho Idaho风光 Yellowstone Park Golden Gate Bridge in SF, US Six-star hotel Wynn with man-made sky in Las Vegas (拉斯维加斯的人造天空) Grand Canyon in Arizona, USA (Colorado River runs in the valley) The Capitolin Washington DC Whitehouse in Washington DC Niagara Waterfall in Buffalo, New York on the border of Canada The Statue of Liberty in New York 附:行程表 Itinerary for Akuan' US Tour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80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赴美签证见闻
蒋高明 2008-5-7 23:55
赴美签证见闻 蒋高明 最近,接到美国Drexel大学邀请前去开一个中美科学家关于全球变化的研讨会。办理签证时,烦琐的手续另人不愉快。在中美科学家交流方面,中美双方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中方明显出于弱势地位,这可从双方踏入对方国门的难易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奇怪的是,中国科学家至今没有一人站出来说不,一直默默忍受对方给中国科学家的这种“屈辱”。 一般我们邀请美方科学家来中国时,他们办理签证非常简单。只要有了中国科学家的邀请信即可,到中方使馆办理签证也非常容易,不需要另外附带附加证明。 拿到美国使馆约面谈的通知,长长的单子,就让人心里感觉不舒服。除了要求交679元的签证费外,还要在指定的时间要求被签证人去搞什么面谈,要求提供名片、身份证、工作证、中英文简历、发表的文章清单、上次去美国签证的复印件、邀请信原件(据说复印件也可,这点到是他们格外开恩)、外交部发的申请签证函、约见条、还有他们指定的从他们网站上下载的表格,甚至有时还要求你提供在美国时的照片(就连美国使馆要求你的护照照片也是别样的),收入证明等。明显地,这些要求对中国科学家充满了不信任和“歧视”。记得2003年去美国,竟然不相信我是教授,要我出示教授证,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教授证,只记得所里搞过研究员还是副研究员的岗位资格证书,回来找来好半天也没有找到。上次是用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发的教授证书(因为我在研究生院给学生上课15年了),再加上所外事给出具了我是植物所的研究员的中英文信,加盖了大红公章,才算通过。 在所要提交的东西里,中国科学院的工作证我就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了(自从有了身份证,工作证就失宠了),上次的老护照我也不知道去向,谁没事老保留那个签证呢? 美国签证细节表现出他们所谓的铁面无私,连代表团团长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也要去使馆搞什么“面谈”。据美方称,他们将高规格接待我们,还有议员出面,肯定是给徐部长的面子。那里很隆重,这里却很令人寒心,这就是美国。 我们几个科研人员也不少什么名人,但是大家都是异常的忙碌却是千真万确的,去美国完全是按照合作协议履行中国科学家的义务。在美国是没有什么免费午餐的,这次美国之行,原则上是我们自负费用尤其路费。然而,笔者参加其他国家的国际会议,如果是对方邀请,一般都是他们出所有费用的。 不知道其他博友有没有面临去美国签证的这些麻烦。我们怎么办?和美国人说不?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6875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