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创新人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论教育部“强基计划”与哲学的关系
ssglwu 2020-1-16 14:57
论教育部“强基计划”与哲学的关系 吴国林 2019 年 1 月 16 日 2020 年1月13日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 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共36所,就是双一流建设的A类大学,其中广东有中山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原来的985大学中的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没有入选。 强基计划的目的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其实质是培养原创的科技创新人才。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聚焦于 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 以及 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 领域。除了常见的理工科核心领域的重大需求之外,还加上了“ 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 领域”。具体来讲,理工科核心领域是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这是构成人类原始创新的最基础学科,没有这些学科处于世界最前沿,不可能进行原始的科学技术创新,最多是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做跟踪研究和修补研究。 而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明确点出了 历史、哲学和古文字学 ,显而易见,一般人,甚至有相当修养的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都不太重视历史、哲学与古文字学,在他们看来,历史、哲学与古文字学这三门学科一点都不赚钱,与 当下的“现实”没有直接联系 ,这些学科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认为,国家 培养 这些研究的学者是没有意义的,是浪费钱财。于是,出现这些招生难招、学生难分配等现象。有的人还说,历史、哲学与古文字学等对科技创新并没有直接贡献,不如直接投入科技搞科技。显然,这是错误的观点。其原因在于,我们国家原来还比较穷,主要是做模仿创新,做跟踪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很少有原创的研究。 一般都承认,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较西方有很大的落后。但 许多人不赞同,近代以来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也有很大的落后 。在近代之前,大致说来,中国取得了与西方相近的科技成就,最起码还有中国古代的技术“四大发明”引领世界,其根源在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提供了思想源泉。虽然 古代中国哲学并没有转化为并突现出现代哲学,但是,古代中国哲学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开显了思想资源 。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落后了,也没有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诞生,直接影响中国科技的原创创新。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创新,大力推进了中国科技的创新,让中国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才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与经济奇迹。 正是因为中国政府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主张和推进科技创新,然而,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取得的原创的科技成就还相当少,才有“钱学森之问”。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强基计划”,在我看来,应当是看到了我国科技创新不足的根源在于我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相当不足,特别是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这些学科构成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学科的研究能力和竞争优势不足。 我要强调的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中, 哲学又具有更加基础的地位和重要性。中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原始创新的严重 不足,其根源在于我国的哲学创新不足,特别是,源于中国的中国哲学还没有现代化,许多中国哲学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古代哲学的研究范式,其根源在于: 中国哲学的研究者,许多缺乏自然科学与逻辑学的训练,缺乏现代(西方)哲学的思维训练。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研究思维,就是要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和拓展,现代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而不是相互脱节的,然而,当代中国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无法做出新的言说,仍然在古代中国哲学的范式中打圈圈。 我在《 何为原创 ?—— 给工程博士上课的一个哲学注记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7363do=blogid=1211546)一文中,明确提出: 真正的科学技术的原创,必须要有现代哲学的先行。 哲学,就是在边缘处创造可能,打开你的思路。 当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到了边缘,无法知道何种研究方向与研究方式,那么,哲学的“天马行空”的思维与论证,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当然,音乐、艺术等也会对科技创新起启发作用。 目前,我国哲学学科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更是受到了相当的影响,这对于我国科技创新有相当的反向影响。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广东作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大省,2019年GDP将达到10万亿元,然而,哲学学科的发展相当滞后。 如果说原来广东科技经济的发展是靠制度优势和模仿创新取得的,那么,在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已到了中等水平,也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创新成果,然而一个不利的因素,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创新正在起到一个 负向的作用,为此,大力发展哲学学科,包括 哲学本科、硕士与博士的培养,将对我国的原创科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我的一个基本建议是: 双一流A类大学都应当开设哲学本科,建立从哲学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 。 这对于活跃所在的创新文化、培养原创精神具有重要影响。 我的一个判断是: 没有我国的现代哲学的繁荣,我国就很难取得原创的科技成就,并引领世界科技创新,占在人类科技和先进文化的高地 。 同时,哲学还会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和奠基作用。
个人分类: 追求真善美|7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9刘学浩 难忘的回忆...318
ljkf 2018-3-9 16:21
9-74-4= 10 】刘学浩 难忘的回忆 ...318 1 、看到杜坚同学发的 1976 年毕业照,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和同学们相处的情景: 1973-74 当时我担任俄语语法理论课教学, 1975-76 和大家同去满洲里学军一个月、同去额尔古纳右旗在苏沁搞俄语语言实践一个月;后又到顾乡屯的电炉厂学工翻译实践 ... 2 、祝贺姚长虹等同学明天--- 3 月 10 日在天津相聚 ... 3 、我下月初离三亚到北京逗留一个多月后返回哈师大。‘创新人才的学导式五元智能开发’是我 30 多年来的科研课题。我作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的保留项目 -- 前不久应邀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教育学院及生态学院讲学 3 场 -- 如有人申报与此相关课题,我愿做个参加者,可参与合作 ...
个人分类: 个人简介|2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础教育应给偏才怪才成长空间
热度 9 xiaoshidaguan 2015-11-28 10:30
近日,江西南昌 12 岁男孩小新,因擅长打游戏《英雄联盟》,以 18 连胜的成绩晋升大师级别,在成为实况主播后,吸引了大量粉丝线上收看,让他月收入高达 3 万元人民币。其母亲王女士说,虽然曾经也担心游戏会影响学业,但孩子真的很有天分,而且时代已经不同了,“为什么 LoL 打到大师就要被批评?” 新闻中的小新,对玩游戏具有超常人的天赋,无疑属于偏才、怪才,而其父母的态度,也没有像一般家长那样,认为玩游戏影响学业,予以简单否定,而是力挺,从多元成才观的角度来说,有必要为该家长的行为点赞。 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对教育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各级教育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高等教育则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但学校教育难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仍然是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成为社会的共同关注。 当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口号的号召下,高校创新教育和以大学生为载体的创业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社会也正逐渐形成一股创客风潮,然而高校里真正参与创业的大学生仍然偏少,其创业实践新意不足,好点子缺乏,成功率仍然不高。可见,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仅靠高校势单力薄,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教育的连续性来看,基础教育应该有所作为,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外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十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美国的中小学课程,在目标设置、结构体系、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留德学者陈仁霞指出,创新是德国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德国科技教育从娃娃抓起,其中小学教育强调实践创新型教学理念,倡导开放型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关键能力,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这些做法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参考。 问题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到高考选拨功能的指引,较为追求标准答案,注重知识传授,以教材为中心,忽视实践训练,导致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创新素养缺乏良好的培养土壤。不仅如此,对于那些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教师或家长都深受主流价值观影响,认为他们只有按部就班地学习才是成才之道,扼杀了不少少年天才的创意举动。 其实,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们既要相信它们能够培养,又要看到其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要明白创新思维和能力具有多样性,在未成年身上,它们可以表现在哲学智慧、数字推理等理论层面,也可以展示在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实践层面,还可以凸显在音乐、美术等抽象艺术领域。以此审视,小新不仅是偏才、怪才,也是创新的好苗子,如果有效引导他沿着电竞游戏相关行业充分发展潜能,必将走出不一样的成才道路。 总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创新则国创新。对于以小新为代表的创新少年,教师和家长不应盲目否定,而是因势利导,促进他们兴趣、特长和天赋的有效发展。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完善针对偏才、怪才和创新少年的培养选拨机制,确保他们文化基本素养和特殊才能的协调发展,从而为社会做出超常贡献。(文/肖纲领) 文章详见个人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b2f7cc0102w2cz.html 请各位老师对本文观点予以点评!不胜感激!!
个人分类: 教育视界|4496 次阅读|20 个评论
MIT Technology Review 评出的年度新技术新发现
caojx 2013-8-26 00:39
MIT 技术论评( Technology Review )评出 2013 年 35 位 35 岁以下创新新星,其人其事如下(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lists/innovators-under-35/2013/ ): 1. Dmitri Alperovitch The cofounder ofthe security company CrowdStrike wants to help cyberattack victims strike back. 2. VijayBalasubramaniyan Determining the originof a phone call cuts fraud, including identity theft. 3. Caroline Buckee Cell phones canbecome a weapon against disease. (+video) 4. Leah Busque In the joblesseconomic recovery, an online labor marketplace thrives. (+video) 5. John Dabiri How is a windfarm like a school of fish? (+video) 6. Leslie Dewan What if we couldbuild a nuclear reactor that costs half as much, consumes nuclear waste, andwill never melt down? 7. David Fattal A revolutionarytype of 3-D display could provide a new look to moving images. (+video) 8. ChristineFleming Images of thebeating heart could make it easier to detect and treat heart disease. 9. Roozbeh Ghaffari Inspired by thecourage of his younger brother, MC10’s cofounder is finding ways to createnovel electronic devices that improve human health. 10. AnthonyGoldbloom A startup calledKaggle tries to bring smart people to knotty problems. 11. Dmitry Grishin When theInternet was getting big in Russia, he was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time. Now he hopes to do it again with personal robotics. 12. Rebeca Hwang Many innovationscan’t happen without the right connections. 13. Julie Kientz If you want touse technology to make life better for people with autism and their families,the trick is to make the technology secondary. 14. Per OlaKristensson New computingdevices are inspiring new ways to input text. 15. Hao Li Smarteranimation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the physical and digital worlds. (+video) 16. Enrique Lomnitz A design studentreturned to his native Mexico City after college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helpthe megalopolis overcome its water crisis. 17. Eric Migicovsky How he inventedthe smart watch. 18. Ben Milne Digital paymentsystems dreamed up in the Web era still piggyback on credit card networks.There ought to be a faster and cheaper way. 19. Lina Nilsson Lowering thecost of basic biological research. 20. Markus Persson After hittingthe video-game jackpot, an independent game developer reflects on his success. 21. Morgan Quigley Open-sourcesoftware is making it nearly as easy to program a robot as it is to write anapp. 22. Kira Radinsky How good cancomputers get at predicting events? 23. Steve Ramirez An MIT gradstudent can find and even change memories in a mouse’s brain. (+video) 24. Matt Rogers The cofounder ofNest, which invented a thermostat that learns people’s preferences, explainswhat’s next. 25. Laura Schewel Looking moreclosely at the way people move through cities. 26. Bright Simons The mPedigreeNetwork, based in Ghana, lets people determine with a text message whethertheir medicine is legitimate. 27. BalajiSrinivasan Screeningprospective parents for recessive diseases could be the first big hit inclinical genomics. 28. Kuniharu Takei A novelfabrication step for nanomaterials could lead to fast, energy-efficientflexible electronics. 29. Evans Wadongo Growing up inKenya, he strained to read by the dim light of a kerosene lantern. Now he’smaking solar-charged lanterns and using them to spur economic development. 30. Amos Winter Some problemsaren’t apparent until you ask. 31. Feng Zhang Genomic researchmay finally help dispel the ignorance shrouding many types of mental illness. 32. Liangfang Zhang Ananoengineering scheme to make drugs more effective by fooling the immunesystem. 33. Bowen Zhao What do yourgenes say about how smart you are? 34. Xiaolin Zheng An ingenioussolar sticker made with techniques drawn from nanotechnology could turn almostany surface into a source of power. 35. Yu Zheng Analyzing newlyavailable data about the intricacies of urban life could make cities better.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4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欢迎相关专业的博士作我的博士后
热度 4 qsqhopeiggcas 2011-9-10 01:30
这两年想找一个想干、能干的博士后相当不容易,因为多数博士要解决“银子、房子、孩子”等实际生活问题。 我也想寻觅一个“近亲繁殖”的博士作博士后,这样轻车熟路、驾轻就熟。但细想起来,这种做法引进的人才可能会做出雕虫小技的克隆品,但不能做出重大原始创新性的成果。深思熟虑后,准备招聘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人才作博士后研究,条件是: 需求专业: 固体力学、岩石力学、岩土力学、数学地质、工程地质、构造地质、地震地质专业毕业的博士,“克莱登”大学毕业的博士统统的不要。 研究方向: 岩石破裂前兆过程力学分析 研究经费支持: 每年自主支持经费不少于 30 万人民币,只要你有 new idea ,上不封顶。 个人待遇: 每年不低于 10 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其中不包括 1500 元 / 月的房租。 项目支撑: 鼓励并支持申请博士后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如果拿不到基金,由我们以往课题的结余经费支撑。 发表论文要求 :根据研究所规定,在两年内至少发表 2-3 篇国际 SCI 论文,以在出站后答辩留所应聘为副研。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希望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来我这里作博士后吧,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给你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
个人分类: 人才培养|3836 次阅读|8 个评论
湖南师大将办浩青实验班——培养化学化工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liuxianxiang 2011-7-12 21:54
2011 年 7 月 7 日 下午,记者从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职工大会获悉 , 该院将创办“浩青实验班” , 培养理工教融合的 高素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 今年将首次在 2010 级本科生中选拔招生。 “浩青实验班” 以已故原中科院院士吴浩青先生名字命名,是在国家级理工教融合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实践中进行的一项本科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新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理工教融合的一流本科生,为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探索 21 世纪中国综合性师范大学高素质综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实验基础。 “浩青实验班”将通过选拔最好的学生 , 利用最好的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 , 以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创新能力强、毕业后从事化学化工或相关领域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未来领军人才。
4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新人才培养
fanglide 2010-11-18 15:14
中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是灌输式的,从小学开始各方面的知识全面灌输,而不注重培养对象的个性与爱好,从学校老师到家长都希望孩子全面发展,甚至一个孩子要报几个课外的学习班,学钢琴,舞蹈,书法等等,使学生应接不暇,从小学到大学的灌输过程中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丧失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仍能保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同学则是那些被认为学习不好,爱调皮捣蛋的同学,因此在大学的课堂里,老师让同学主动回答问题,响应者很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创新人才的培养:你的青春我作主,我的黑锅他来背
vmware 2010-10-14 22:27
话说一位牛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他的成功最终归功于什么。他没有直接回答,只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他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开冰箱不小心将一大瓶牛奶洒在地上,新换的地板被牛奶浸透,他吓得缩在一边,这是妈妈心爱的地板,他甚至能想象到妈妈愤怒的目光。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一句都没有指责他,反而说,既然牛奶已经洒了,不要浪费,就让我们来尽情地玩一次吧。妈妈和他在淌了一地的牛奶上蹦蹦跳跳,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直至尽幸方罢。最后,妈妈才拿来拖布,教他如何把地板擦干净。 几个月前被石油覆盖的佛罗里达Pensacola海滩当年可是美国屈指可数的美丽白沙滩。6年前我在这儿亲历了这样的一幕:一家人,爸爸惬意地躺在躺椅上晒太阳,妈妈和女儿远处玩沙滩排球。面前的一段海岸礁石林立,他们的小儿子,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男孩,被独自一人扔在礁石丛中,半个身子浸在海水里,艰难地在礁石间攀爬,膝盖被石头磨得通红。每次海浪打过来,他都要一个趔趄。他时不时望一下他的父母,牙牙叫着寻求着帮助。父亲偶尔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 下面这个故事也是我在美国的亲身经历:一个小女孩在游乐园里玩得正高兴,不小心被秋千绊了一下,重重摔在地上,漂亮的裙子被弄得脏兮兮,腿被划伤渗出了血丝。女孩的爸爸在忙着打一个电话。女孩拍着身上的土,沮丧地走过来对爸爸说:Dad, I'm sorry。爸爸摸了一下女儿的头,不经意地看了一眼她的伤,接着打他的电话。小女孩又跑到一边去玩儿。一会儿妈妈过来,爸爸悄悄告诉发生了什么事。妈妈只是走过去拍一拍女孩儿的小脸蛋儿,就没再说什么。 还有一个很类似的故事:百货商场的室内喷泉边,人们围坐着休息。突然扑通一声,一个在水边玩儿的小女孩一脚踩空,整个人落入水池。在旁边喝咖啡的爸爸走过来,单手将女儿从水里拎出来。女孩儿浑身湿透,她打着寒战,一边拧着衣服,一边冲着家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爸爸依旧回去喝咖啡,妈妈甚至没有动地方,对着女儿作了一个鬼脸表示安慰。 这样的故事在美国很普通,但在中国发生的几率很低很低(不是崇洋媚外,各位父母见谅)。 2010初,我有幸参加了一个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座谈会。参会的主要是近几年的海外回国教师。谈到创新和教育,矛头大多都指向高等教育。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当时说了一段话:一个中国孩子如果在国内上完小学,他获Nobel奖的可能性是同龄美国孩子获奖可能性的80%;如果上完初中、高中,这个比值就会降到40%;如果读完大学,这个比值就会再跌到20%;如果读完研究生,诺贝尔奖就基本与他无缘了。具体的数字和说法不能确记,大概意思是这样。他的观点我不完全赞同,因为我觉得国内的早期教育就已经早早地将上述的差距大大地拉开了。 会上也有老师谈到国内幼儿园教育的弊端,我深有同感。后来在网上陆续看到几篇文章都谈到创新人才培养与早教的关系,比较有代表性的韦钰院士的《创新人才少 根子可能在早教》(网上很容易搜索到,恕不提供链接)。 我坚决认同早教的重要性,因为早教对孩子的影响最潜移默化,也最根深蒂固。简单来说,早教主要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国内父母(本人是其中一员)愿意从一开始就为孩子准备一切,他们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容易导致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一方面又会转向强加管束,孩子容易被造就双重人格:在外缩手缩脚,小心谨慎;在家飞扬跋扈,颐指气使。因为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困难,陪孩子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力不从心。以望子成龙为借口,绘画、英语、钢琴、...,无所不求其学。回头想一想,真是用心何苦?不过是在花钱给自己买时间,推卸对子女直接进行教育的责任。 另说现在中国幼儿园教育存在大隐患,丝毫都不危言耸听。小孩子们要么在屋里被关一天,偶尔出去活动,一根绳子连一串,要玩就要围在圈子里,谁出了圈子就是异类。从托班开始就已经学会乖乖地背手端坐,发言举手。墙角的玩具永远都摆的整整齐齐,不是好现象。总盼着什么时候我的孩子也能递给我一只爱因斯坦的丑陋的小板凳,可怎么每次我看到的手工、绘画、泥塑都颇像是老师的杰作。和家长一样,帮忙帮习惯了。 高等教育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则往往被忽略。孰不知中国的大环境正让现存的早教弊端不断扩大。 借此文敬劝一句,人之父母,启蒙之师,任重道远。不归您作主的,莫要再帮倒忙?创不创新的,这黑锅也莫让高等教育全部来背! 后注:美国孩子课余活动也不是很丰富,有些孩子很孤独,所以产生了一种有特色的交流形式Sleepover,即父母将孩子送到另一个小伙伴家里过夜,洗漱用具、铺盖睡垫都带齐。如果伙伴家没有多余的床,就搭地铺。以此来增进孩子间的感情和独处的能力。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697 次阅读|1 个评论
著作推荐:《北京技术市场理论与实践研究》
lgjszy 2010-9-29 15:14
【发表时间:2008年03月01日】 主编:林耕傅正华 副主编:程金香 丛 巍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责任编辑:严莉(电话:010-68354371) 出版日期:2008-03-01 第1版 版次:2008年3月 第1版 开 本:16开 页 数:526页 书号:ISBN 978-7-5017-8362-5/F7354 定价:65.00 元 内容提要 本论文集是北京技术市场研究工作的历史见证之一,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来北京技术市场在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新进展和新成果。论文集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有关于促进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和技术转移工作的调研篇,有关于北京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服务模式研究和技术成果信息平台建设的发展篇,有关于加强技术市场行业管理、技术市场人才培训和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篇。这些论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北京以及全国的技术市场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一些论文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图书目录 调研篇 北京地区典型技术中介机构运行机制和特点研究 北京地区技术中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北京科技沙龙活动跟踪调查研究 北京向山东输出重大技术项目跟踪调研报告 为生命型中试与孵化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调研 中国技术经纪人才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发展篇 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研究报告 北京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机制及其发展政策环境研究 积极促进北京地区制药企业提升新药创新能力与产业化的策略研究 建立北京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平台)可行性研究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服务模式研究 提升北京传统手工艺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我国医药行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 优化和改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环境的研究 规范篇 北京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 北京技术经纪人执业资格认证标准 北京技术市场协会行业自律公约 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服务公约(草案) 职业技术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 科技中介主要服务项目基本操作程序及计费方法的研究 后记
个人分类: 图书评荐|311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教育到底缺啥?
陈龙珠 2010-2-21 14:25
谈中国教育改革的文章,我已有一段时间大多只是看标题和作者姓名,基本不去看其全文。为什么?我觉得没有太多的新意,更因为在众多的文章和谈话中,提得最多的是中国教育模式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思想的人。 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主要是哪个年龄段形成的呢?改革开放后大约有15年的时间,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攻博或进修的学者,绝大多数是按照我国教育体系培养且被选派出去的青壮年人,他们中的不少人现在不是在国内外的科教界做得相当的出色吗?反过来,设想一下,对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生长并完成全部初等和高等教育的学者,若他们到现代中国长期从事科研工作,我们能肯定他们能获得与其留在本国工作所获得的同样业绩吗? 值得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若中国教育模式真地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思想的人,则国民遵纪守法的比例应该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更高才是啊,可现实是这样吗?除腐败和违法手段、方式的形形色色、层出不穷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社会时尚,无不反映出这些并非少数的人们具有着高超的思想创新能力。 中国教育尤其是对具有教育和研究双重职能的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确实需要。但是,仅在校园里改,能行得通吗?在搞清了整个社会最缺什么且找到具体的强力措施着手解决之时,我们再来谈中国教育的后续深化改革之路,或许并非难题!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179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中国教育报】武汉大学:创新人才能否批量产生
xrwan 2010-2-9 08:34
在不久前举行的武汉大学第二届大学生 创造、创新、创业 (三创)教育成果展现场,学生设计制作的 300 多件课外科技创新作品,多项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很多作品都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0-02/08/node_7.htm ) 一辆微型 汽车 在遥控器的指引下,沿着 F1 赛道似的路线时而行驶,时而减速,时而停下;垃圾到达大坝引水口前,扒斗就会将垃圾清理到专门的垃圾箱,监控系统就会 叫 人去清理 在不久前举行的武汉大学第二届大学生 创造、创新、创业 (三创)教育成果展现场,该校学生设计制作的 300 多件课外科技创新作品让人欣喜不已。 两年前举办的第一届 三创 成果展上,就有 400 多件学生作品亮相。两年的时间就有 300 多件作品,绝非偶然。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说,武汉大学的学生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既有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的作品,得益于学校近年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教育思想。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确保本科教学的 高度 与 深度 定位于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武汉大学,如何让学科综合程度大、科研实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转化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优势?这是武汉大学在深入思考和认真付诸实践的问题。 300 多件科技创新作品,多项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全部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有关专家指出,在展览会场看到了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化河流污物清除器的雏形,很多作品都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是如何转化为现实和有适用价值作品的?教师们在教学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给学生们提供了 催化剂 。 把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传授给学生、保持学生头脑常新是学校一贯的政策主张和教师们热衷的做法。每学期伊始,印刷与包装系系主任 万晓霞 教授都要和过去一样,追踪国内外印刷和包装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并将其写进教案。 水利水电学院院长 谈广鸣 教授说,他所在的水利水电学院超过 80% 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95% 以上的教师拥有科研项目,确保本科教学的 高度 与 深度 。该院教师主编的《水利工程施工》、《建筑材料》等多门教材的第五、六版已面世或交稿,教材出版的质与量均领跑全国水利院校。正因为该院教师始终坚持把该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紧跟行业前进的步伐,创造出行业需要的产品。在去年 8 月结束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该院 4 支参赛队夺得两项特等奖、两项一等奖。其中专家认为获特等奖的 自动化清污拦污系统 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近 3 年来,化学学院的本科生发表 SCI 等论文 130 多篇,最高影响因子超过 10 ,这在全国高校中是比较少见的。 2008 年该院 2004 级学生何川凭借其在学术创新方面的优异成果荣获第五届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该院院长 周翔 教授一语道出其中的奥秘: 传授最新知识,紧跟行业发展,放手学生实践。 研发在学科综合中接力 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使想法变成现实 自动化清污拦污系统 设计团队 3 人中两人来自水利水电学院,一人来自计算机学院。像这样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竞赛团队在武汉大学已成常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 27 个团队,学生来自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同一个参赛队的 3 名队员甚至会来自 3 个学院。 武汉大学的多学科为学生参加竞赛提供了很好的专业互补。 指导电子设计竞赛的电信学院教师黄根春说,电子设计竞赛,需要懂设计创意的、懂程序设计的、懂机械制作的学生,相关专业武汉大学都有,这为大范围挑选需要的人才提供了资源库。武汉大学参加第二届计算机仿真比赛的代表队 3 名队员来自动力与机械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 3 名教练来自动力与机械学院和计算机学院。 年 10 月,武汉大学医学院的本科生吴斌所在的团队凭他们研制出的面膜状创可贴 纽绿特 获全国第五届 挑战杯 金奖。该团队 10 人来自医学、生物、化学、环境、经济等 10 个不同的专业,而指导教师来自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 我们团队的项目研制需要医学、生物、材料、化学等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专业背景,没有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我们的想法无法变成现实。 吴斌由衷地感慨。 政策引导让创新成为常态 学生的创造、创新成果批量产生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 冒 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这是两弹元勋钱学森先生的忧虑。他在 2009 年 8 月 6 日 与温总理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依然表达的是 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今天,人们深切体会到钱老之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武汉大学创新人才呈集团化出现的现状,使人们看到了杰出创新人才冒出的苗头。该校动力与机械学院 2005 级学生麦晓明已经拥有发明成果 23 项,其中 15 项成功申请国家专利,使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该校物理学院大三学生邓量子2009年 6 月被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慧眼识中,被破格选派到休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大三被选派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在武汉大学是第一例,在全国高校中也屈指可数。朱经武在给休斯顿大学的信中称: 这个年轻人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潜质成为物理学家的学生。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该校 三创 教育的一个亮点。事实上,为培养创新人才,武汉大学一直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鼓励,期望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潜能。 武大一直注重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已拨 800 万元专款兴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心。 2003 年 5 月起实行的 珞珈学子科技创新训练计划 ,支持学生开展高水平课外学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打造高素质创新人才的 孵化器 。学校还实行 创新学分制 ,学生公开发表的作品、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学术竞赛奖励和社会实践成果等,经专家评审认定后授予相应学分,计入总学分,并可享受免修部分选修课程的待遇。 2007 年,学校推出 追求卓越品质,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 的发展战略,计划从当年开始至 2010 年的 4 年内提供 1.72 亿元保障 卓越工程 的实施。 政策鼓励极大地点燃了武汉大学学生热情,学生的创造、创新激情像火山喷发一样,创造、创新成果呈批量产生。目前,学校参加教育部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的学生有 450 余人。迄今为止,学校城市设计学院的学生在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在全国高校获得唯一联合国教科文大奖。 2009 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一等奖 8 项,位居全国第一。三支 ACM/ICPC 程序设计竞赛代表队 2009 年均获得金牌,占赛区金牌总数的四分之一,创造了一所高校在同一个赛区获得金牌最多的纪录。学校组队参加第一届、第二届计算机仿真大赛,均获一等奖。在已举办了 11 届的 挑战杯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该校学生获优胜杯 9 次,特等奖 7 项,在全国位居前列。吴斌团队获 挑战杯 金奖后,于 2007 年 6 月创建了武汉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辅料已成功打入湖北省人民医院、广州中山医院等三甲医院。经多方测评,吴斌的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未来 4 年内实现数亿元的经济效益。 今天的创造、创新型大学生,可能就是明天的大师。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李健 教授对该校学生的未来充满期待。 2006
个人分类: 教学工作|3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
liweiyin2009 2010-2-4 11:28
关于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要向所有看我的博文的朋友们致谢,谢谢你们还不嫌弃,特别是关于教育问题,我几乎都没有信心往下写了,总觉得自己是自不量力,又不在教育部门工作,而且还是在科学网上发表,也许没有人感兴趣,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阅览,说明大家对我国的教育问题都十分关心。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教改似乎从一开始就走拧了路,所以老百姓和专家都在着急,包括钱学森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了我们。今天我又从网上看到了温总理的发言,说明他对我国的大师级人物求贤若渴,心中牢记着钱学森提出过的我国大学要有创新人才的谈话。温总理的理解是,建世界一流的大学,出世界一流的人才。温总理是个好总理,未国,为民操心。但是我有点遗憾,因为钱学森就没有提大师这两个字,他希望我们学习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创新精神,可并没有说一句我们要有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人才。于是我决定写下去,想和温总理探讨:我觉得,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不是个出大师的问题,更不只是在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孩子时候就赋予,不是到了大学给了思维自由就会出创新人才。一流的人才是在众多的人具有创新思维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的。钱学森从没有自认自己为大师,季羡林更是亲口否认。就说航天和原子弹,没有全体参与人员的努力,没有其中所有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们的创新,完成自己负责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航天事业和国家核武器库,包括我们的核潜艇,能上天和驶向大洋,能让世界震惊吗?我毫不谦虚地说,我们的艺修69/74,我们做的模拟艇的废水处理车间设计------等等多么渺小的人和事,都需要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就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如果不是建立在坚实的地下结构上,它能挺立百年至今不倒吗?我们底层的创新人才越多,像钱学森这样的大师,就如高塔会立得更高,更牢。 想想我们以前的年代,家长很少干预孩子,孩子在自由中自然长大,想象伴随着幻想在他们稚嫩的心中自然生成。我那不满十岁,随她公亡的父亲一起离世的大女儿,在5岁的时候,有一次随我在我们大院里走动,那是个冬天,道旁垂柳的枝条上挂满了冰霜,她望了许久,突然对我说:妈妈,你看,树上挂满了粉条。大人视若无睹,可是孩子会有那样地联想。当然这不说明问题,因为我那可怜的孩子都还没有成人就离开了世界。那我们就说说别人: 在上世纪30~40年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界是思想十分活跃的年代,那个时代出来的人正好是五四运动左右的青少年,少年时期的思想活跃,给他们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其实,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还有王淦昌,巴金,梁思成,林徽因,-----都是那个时代前后的人物,也有那个时代的教育家们给了他们机会,没有胡适,只有小学文化的沈从文不会被聘为大学教授。没有当时清华的自由气氛,我父亲,一个数学和物理成绩都几乎为零分的状态,却因为他出色的写作能力和突出的社会活动(从在师大附中就得到了自由发挥的机会)而被录取,他,后来成了以自己的特色写作文学评论和完成《福楼拜评传》这本杰出作品的文学家。没有从小就有的自己思维和发挥自己思想的环境和条件会有他们的成就吗?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就说过,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因为功利,对基础教育不研究,不落实,而是一头先抓高考,只注重于办大大学,上百年的大学原有的特色消失了,原有的教育家没有了,只有由上级任命的部、局级干部,受命按上级的意图 管 好大学。考上大学,特别是知名大学就成了家长和就学中学的光荣,升学率成了学校政绩的考核和校长、老师奖金的来源。于是,孩子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为未来的高考奋斗,作为第二手,在为孩子出国做准备。孩子从小就奔走在各种班之间,被英语、奥数塞满了头脑,甚至本来是快乐的音乐和美术也变长了负担,孩子没有了自我随意表达、嬉戏玩耍和胡闹的时间和机会。(孩子厌了学,还容易被网瘾,被毒瘾)。今天,孩子还有自由想象的时间吗?说要减负,可是,请那些制定减负的官员们去学生的家里去看看,一个初一的孩子每天就得忙到夜里12点。实际上,过早被塞满的脑子极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创新思维,他们学会的只是按要求去办,循规蹈矩,脑子变得僵化。我们常说,淘气的孩子更聪明,可是淘气的孩子早早被淘汰了,哪来的创新人才?关于这个问题,我希望研究人脑的医生们能给出看法。一个从小脑子被箍死的人,写出的文章会程式化,做设计就知道抄规范。到了大学再来使脑子活跃起来是很难的(我没说绝对不可能)。 有朋友说,这是家长的问题,可是,什么时代家长不为孩子有个好前程努力?特别是在中国,不是西方。只是从改革开始,孩子的前程似乎就是一条路,高考进大学。别说家长,老师不也在为高考升学率而奋斗吗?我的外孙在初中时不喜欢数学,我对老师说,他对数学不感兴趣,有什么办法启发他的兴趣?那位优秀老师回答:现在社会是讲竞争,谈什么兴趣?我没的可说的。我们的媒体拼命在宣传名人、名星、大师------,我们的宣传导向似乎扬言什么都想在国际上争第一,什么都要争一流,中国人的谦虚谨慎早就扔进了垃圾桶,名和利,政绩和升官诱惑着官吏们,同样,诱导着家长们。农村里的人想进城脱贫,只有让孩子进大学。在城里做个普通人就觉得被别人瞧不起。其实具备创新思维,成为创新人才,还要与世俗决裂,不受诱惑,钱学森就是这样的人。不为名利所困,才能在学业上潜心,事业上专心。余隆平就为出高产的粮食操心,陈景润一天就埋在计算里,他们都是一类人。成天梦想着诺贝尔奖金的人是出不来人才的。巴金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却活在我们几代人的心里,沈从文的《边城》让全世界感受到了湘西古朴的民风,爱上了可爱单纯的小翠。奥巴马获得了和平奖,又怎么样?让我们踏踏实实地按我们的实际作好我们国家的事,少向人民,特别是孩子灌输功利思想,什么评三好生,班干部评选等等,成效会好得多。我们的社会,小学、中学、大学都要负起责任来。 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思维,需要自由的气氛,在大学这个本应该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地方,如今的教育在管理上一刀切,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是专家的话。我想说的是,不只是大学,更重要的是从小开始。当然,大学有他特殊的作用。给耶鲁大学捐款的张磊,就是为了感谢耶鲁大学给了他文明教育,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钱学森难道不感谢加州理工学院?只是美国把他抓进了监狱,使他恨透了美国这个国家机器。大学对培养创新人才是有的巨大作用的,因为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是培训技术熟练操作的本领,大学就不同。我本人十分体会受过良好大学教育后的智力和普通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的智力的不同点。我相信科学网上的网友们一定都很有体会,我不必班们弄斧。我只是希望我们的领导,不要老为大师级人物发愁,多把精力放在如何改变当今的基础教育和社会风气的现状上。创新人才多了,自有尖子出来。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54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研出名之时已成强弩之末
accsys 2009-11-26 13:35
说科研人才出名之时已成强弩之末,似乎有些绝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一个人如果一生能够搞一项开创性的科研,就足以让他终生忙碌,哪还有时间去开发第二项?如果一个人是多方面的专家,恕我直言,这人至多是一个杂家,而非专家也。也许我们会说专家有名气程度之分,那就将这里提到的专家,理解成科技原创专家吧。 一项科研原创,起码要消耗个人一、二十年的时间,真正能够把自己的概念和方法述说清楚,让别人懂得,还得需要几年的时间。去掉上学的时间不说,这段时间,他要独立地奋发努力,攻克一个一个的难关,自然,此时他是强弩。 一旦科研者出了名,亦即说服了别人,那么他便有大功告成的感觉。不是吗?他要出席各种科技会议作报告,应酬荣誉不说,还要带徒弟。收学生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导师来说就可能懈怠了。他要不断地向弟子们重复他已经完成过的科研,以往的成绩,不知不觉中就成了自己津津乐道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许多实验或尖端的思考,自己就不需要亲自做了,往往是将想法布置给学生,到时听听汇报,再加上些自己的意见。比自己苦苦搞研究的时候轻松了。由于减少了自己亲身实践的机会,自然体会也就相对地少了,那种原创的精髓也就剩下捋捋顺了。你说,这不是强弩之末,是什么? 成名之人,每每好以个人观点强加于人,凭借自己的名气,或者经验,做出断然的事情。因而,不论如何,获得成功的名人,要多常想自己尚未成名时的努力和感受,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这不但不会削弱你的威望,很可能会延长你的强弩周期。 2009-11-26
个人分类: 随笔|376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