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雕塑作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艾敬向国家博物馆捐赠雕塑作品《海浪》
热度 2 Wuyishan 2013-6-11 14:50
艾敬向国家博物馆捐赠雕塑作品《海浪》 2013-06-07 北京青年报 艾敬和她的作品《 海浪 》 本报讯 “音乐不再是我的爱人,音乐只是我的情人。”从歌手转型为艺术家, 艾敬 的创作如今获得了国家收藏机构的认可。昨天,艾敬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了雕塑作品《海浪》,这也是该馆首次收藏的当代艺术作品。 艾敬表示,《海浪》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浮世绘画家Hokusai(葛饰北斋)的代表作品之一《Tsunami》(海浪)。如果说浮世绘时期的《海浪》更多描绘和记录了当时日本渔民的生态环境,艾敬的《海浪》更是对于内心心境的描绘。“风浪平地起,内心是海洋”,黑白颜色的对比和相呼应也传达出中国水墨的色彩基调和东方人文情趣。艾敬希望这一作品既可以表达她的当代视觉体验,也可以传承对于经典视觉挥之不去的印记。据介绍,《海浪》的创作过程充满艰辛,从草稿、泥稿的创作,到寻找用于制作的大理石,艾敬一度在造型实施的工艺上找不到与心里一致的美感,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并最终完成了这两件作品。艾敬说黑与白是自己最钟爱的色彩,包含了无限张力,“像天与地,阴与阳”。 艾敬曾经把年轻的激情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多年漂泊的海外生活之后,艾敬转身推开了另一扇大门。艾敬1999年开始画画,师从当代艺术家张晓刚,2002年旅居纽约潜心学习当代艺术,2007年正式以艺术家身份参加艺术展,曾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华氏画廊、 国家博物馆 举办过个展,还在纽约举办过个人艺术展。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3559 次阅读|3 个评论
傅小于作品:恽代英烈士雕像
cuncaoxin 2009-11-29 03:57
恽代英烈士雕像 (作者:傅小于) (摄影:先青) 恽代英(1895~1931),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政治活动家、理论家、教育家、青年运动领袖和导师。 1921年10月底,恽代英抵达泸州,担任川南师范(泸州师范)教务主任和英语教员,1922年春改任校长,1922年秋决定离开泸州 去重庆 。 1991 年 9 月 21 日恽代英烈士雕像在泸州师范学校(现泸州外国语学校校园)落成揭幕。在黄埔军校时,聂荣臻是恽代英任中共特别支部书记时的支委。一九九一年,泸州师范学校建恽代英烈士塑像时,聂荣臻元帅亲笔题词:“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恽代英同志永垂不朽” 历史链接: 教育救国曾是许多仁人志士的美好理想,也是不少前一辈革命先烈参与过的劳动实践,恽代英曾在中学、师范、大学乃至革命军事政治学校等六所不同性质的学校任职执教,先后工作八年之久,成为青年人热爱的师长,走向革命重任的向导。 1) 1920年11月至1921年10月, 赴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并兼教国文、修身课。在宣师实行教育改革,主张学生自治,提倡教师严格督促学生,学生也可以严格监督教职员,师生平等,允许学生除了学习规定的教科书外,还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他指导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也帮助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如求我社、觉悟社、新群社、爱智社等相继成立。他在讲修身课时,把自己所写的《我的生死观》、《我的恋爱观》、《烦闷的人生》等文章,油印后发给大家,和学生们一同探讨人生的意义。后由于受到地方反动势力的反对,恽代英被迫离开宣师,前往四川。  2)1921年10月到1922年11月,在四川泸洲川南师范任教,初任教务主任,后任校长。恽代英利用自己会英文的特点,积极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并把自己翻译和保存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秘密在进步学生中传阅。在校他还特别重视学生教学品德上的培养,在以下八条修养上着重打造学生素质,即诚信、勇毅、勤俭、敬慎、急公、负责、博爱、进取。在学校中仍然进行教育改革,在教学法上采用生动活泼的讨论式,改“填鸭式”为“反刍式”,启发学生思考消化。在管理上反对惩罚斥责,提倡讲理诱导。成立学生自治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1922年5月担任校长职务后,提出学校公有运动,追回原校长所欠公款,实行民主办校,对重要收支费用随时公布,还推行择师活动,学生有权决定教师是否续聘之事。   他还很注意引导青年学生联系社会,接近群众,他说:“能得到群众信任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认为改变中国农村的面貌,应该是有志青年的责任。他要求青年应立志到农村去,了解农民的痛苦,寻找摆脱痛苦的方法,他说:“真正了解农民生活的人,才会同情于农民,这种人说的话做的事才能打中农民的心坎,才能为农民所信任,”在1921年寒假期间,组织了6名教员,24名学生参与的旅行演讲团,不畏严寒下乡巡回演讲,涉足内江、宜宾等十几个县,讲演20多次,往返一个月,行程近二千里,师生们通过和农民群众的接触,亲眼看到广大农民的悲惨生活,加深了同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   3)由于受到反对势力和军阀的排挤迫害,11月8日代英辞去川师校长职务,前往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不到三个月,接到邓中夏信,应邀到上海大学任教。上海大学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由国民党创办,共产党主持的培养革命政治干部的文科大学,也是当时上海革命青年学习活动的中心。恽代英在上大,主讲“国际问题和国内政治”,他口才极好,擅长讲演,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他讲课时,不仅本系,其他系甚至校外有的学生也赶来旁听。由于当时工作繁忙,恽代英在上大只是兼课,既传授革命理论又播撒革命火种。   4)1926年5月,恽代英从上海来到广州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负责“督同各教官负有实施政治教育全部大权”。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招收训练三千多名进步青年。在黄埔军校,恽代英所教课程有“社会发展史”、“社会问题”、“国际问题”、“帝国主义侵华史”等课程,每门课程均有马列主义的内容。他不仅在教室内讲课,还到操场上课,一讲就是几个钟头,他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十分具有鼓动性,受到学员的欢迎,成为与萧楚女齐名的会写会讲的好教官。郭沫若说过:“代英在四川泸县做过师范工作,四川青年受他的影响的,因此也特别多。-------四川那样山坳里,远远跑到广东去报考黄埔军校的一些青年,恐怕十个有九个是受了代英的鼓舞的吧。”黄埔军校成立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共特别委员会,恽代英任书记,熊雄、聂荣臻、陈赓、饶来杰四人任委员。他们领导学生中左派及共产党员组成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国民党右派组织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斗争,揭露国民党右派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反动真相,维护国共合作。代英还经常去中山大学、执信中学、广州一中、二中去讲演,郭沫若、吴玉章回忆,大革命时期的广州,每天都可以听到恽代英的声音。   5)1927年1月,恽代英调由广州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担任政治总教官,参与筹建武汉军校,2月12日学校正式成立,在武昌西湖书院正式举行了开学典礼,学员四千人。恽代英在武汉军校,对学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邀请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来校作报告,同时在他的倡导下,武汉军校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女生队,招收了183名进步女青年入校学习,开中国革命史上的先例,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女生队的学员们,通过革命理论的学习、火热斗争的锻炼,涌现出了赵一曼、陈觉吾等英雄女战士。 ( 来源:黄明彦,恽 代 英 与 青 年 运 动,常州文物信息网 http://www.czwenwu.cn/xslwshow.asp?id=273 )     武进革命烈士纪念馆、南京原中央军人监狱、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四川泸州、常州新北区小河镇、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地都有恽代英烈士雕像。四川泸州的恽代英烈士雕像由雕塑家傅小于(我的伯父)创作。1991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和《文化生活》栏目播出。   (雕塑家傅小于工作照)     
个人分类: 书画艺术|6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