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人道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人道

相关日志

科学第一,还是人道为先?
热度 27 何裕民 2014-12-1 14:52
乍一看,这像是个伪命题。“科学第一”和“人道为先”能扯在一起吗?当然是“科学第一”咯,这还用说吗!我们天天讲科学,科学就是一种生活选择和原则立场!这就是我们接受的教育。 其实,多数情况下两者是相配的,不抵牾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两者不见得合拍,这时候,我们的确是要好好思考思考:两者间谁先谁后。尤其是在涉及生命的医疗领域(如晚期肿瘤患者),科学为第一!还是人道第一?这常是一个阴阳两隔离的十字路口。 两天前,我在北方滨海的某个大城市进行会诊。有个老病人(应该说是我的前辈),78岁了,她原来是个大医院的妇科主任,是个兢兢业业的临床医生,老知识分子,一辈子敬业,服务于临床,当地颇有口碑。70多岁后接连生了三个癌,先是子宫内膜癌,很快发现阴道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先后做了手术,因为术后膀胱边有占位(疤痕?淋巴转移?残留病灶?),输尿管下端受挤压,就只能装了个支架,因为影响到输尿管,引起左肾肾盂积水了。然后,还没有等到她喘过气来,又发现左腰部疼痛,开始以为是肾盂积水所致。支架装后,积水改善仍然疼痛。再一查,晚期胰尾癌。 那时候,她已经75岁高龄了。显然,她没法再继续创伤性治疗了。她所在医院的院长、朋友和弟子都和我相识,所以,就搀扶着到我这来了,那是2012年夏天的事。当时,她情绪非常沮丧,想想晚期胰腺癌手术是不可能的;化疗也不现实。而她也不隐瞒,自己是搞医的,一辈子认认真真,没有坏习惯,面对这一现实,只想活一天算一天。因为是一个圈子的人(很多关系很熟),我们进行 了 比较好的交流。期间,她找我复诊过四次,腰酸改善,气色好转,没有特殊不适,一晃两年半过去了,现在已经78岁了。 星期天上午,她又来找我复诊了,第一句话就跟我唉声叹气地说: “ 我怎么这么倒霉,又出问题了! ” 原来,两年半中多数时间里她自我感觉很好,且越来越好,因此,记住了我的告诫,没有特殊情况,高龄老年少去医院检查。 只是近三个月来不适,她的左腰部老是有点酸胀,一查左肾又有了点积水,她的学生们都是老主任了,都讲究科学第一,就给她做了个上上下下的系统复查,也没查出特别大的问题。然后,建议她做个pet/CT。pet/CT一看,告诉她大事不好,原来她输尿管内的那根支架,出了一点问题,下端有点堵了,所以导致左肾积水加重。更麻烦的是她左髂窝内输尿管的下端原来就有个疤痕,现在这疤痕明显有问题,代谢增强了,且略微有所增大。所以,帮她换了一个支架。然后,在pet/CT中发现胰腺尾部大小没变化,只有一点几公分宽,但是胰尾的SUV值4.3,稍微高一点(正常值应该在3上下),但周边没有粘连。学生们(都是老主任了)觉得奇怪,胰腺尾部有癌,居然没有大的变化,看来可以化疗,乘胜追击了。故纷纷建议她不妨接受化疗,他们可考虑给出一个三种癌症兼顾的化疗方案。她现在开始接受化疗了。当然,人更不舒服了,头发掉了,胃口差了,说不出的难受! 看到此病人,我真的非常纳闷,也有点难受!她本身是个老主任,是搞妇科的。弟子们(其他医生)给了她一个兼顾三种癌的化疗方案。我一看,就是普通的化疗方案。问题不在于这(世界上没有兼顾这三种癌的化疗方案)。问题在于她78高龄了,胰腺尾部癌控制 得 很好,局部SUV值又有所下降;左输尿管下端局部的“疤块”原来就存在(只不过稍微增大点),且已经换了支架,还要让她接受化疗!当然,她内心也想乘胜追击,人道吗?人道精神何在?她一化疗 后 ,情况 变得 很差,见了我就唉声叹气的。 我当时就感叹万千,和她质询了一通(我知道不能完全怪她的学生,因为她内心总想着怎么科学地“乘胜追击”): “ 像你这样的年龄,情况又基本稳定,治癌究竟是以人道为主(活着,生活质量第一)!还是科学为主(乘胜追击,彻底杀死癌细胞)?兼顾胰腺和阴道、子宫内膜癌的化疗方案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因为癌症性质不同)!如果人道为主,你已78高龄,而且你最麻烦的胰尾癌,控制得很好!原来就有个残留病灶,有点堵而已,已经换了支架了,完全可以悠哉悠哉地享受生活 。” 她开始还和我争辩,说毕竟太可怕了,总想彻底治好它,学生们告诉我,可以按照科学规范接受化疗 …… 我反问她一句: “ 按照人道标准,你78岁高龄了,自我再生能力很差了,再做这些化疗,一旦伤残,几乎没有自我康复可能!而且,这化疗方案很明显对胰腺癌没有任何正面帮助,你值得吗? ” 最后,她临走前虔诚地谢了我,说一定好好想一想,还做不做!隔天,托人带信,还是考虑保守治疗为好。 这引发了我的沉思,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悖论:在医学领域,究竟人道第一,还是科学至上?如果科学上可行,就可以做,那么医学和兽医,以及和物理学有什么两样!我记得在天主教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说过:唯独在医学领域,所有科学技术必须服从于人道!这是千真万确的!像她这种情况下,也许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兼顾生存质量,是最为人道,也是最为合理的!对患者来说,也是利益最大化,最长久化的!癌症等这些东西,不威胁你生命,没有太多的严重症状,对高龄人来说,不(创伤性)治疗或许是最聪明的!总之,在这个问题上,科学应该服从于人道,这才是人性的医学! 她自己是个医生(西医),为什么医生生病(生癌)后普遍活得不长?因为中国的医生缺乏人道主义精神的普及教育,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医生短于普通人,更短于中医师,都有这个因素在内。他们受到的教育,只知道科学技术,只知道 “ 打打打 ” (杀死癌细胞、杀死病毒细菌),主张“抗抗抗”(从抗生素、抗病毒、抗高血压,到抗癌、抗艾滋病) , 一切都只是打与抗,却不知道呵护人性!这一弊端在西方并不突出。因为西方社会普遍存在宗教,西方的宗教势力很强,社会影响不亚于医学,很大程度弥补了医学科学的“杀”与“抗”。因此,一个好医生,首先是人道主义的,应该有宗教信仰(或宗教精神)的。任何宗教首先强调必须把人道放在第一位。只有在人道允许的情况下,你才可以考虑科学措施;人道不允许的情况下,哪怕再科学,我觉得都应该打个折扣!至少不应该作为首选。 对这个病人,我当时有点激动,因为毕竟已经是很成功的病例,也很熟识了,也算是前辈。当然,她走的时候对我的批评虚心接受。但我当时就在暗想,她肯定还会再犯。一个陪同来 并 拜她为老师的医生也说,她回去后可能还是会禁不住诱惑,继续死命地会做化疗!我只能非常感叹地说:这也是种被“洗脑”了,最终结局一定是过早地进入衰亡状态!明明已经在悬崖边,应该学会往后退,还要往下跳,那不仅仅是无知,更是种悲剧。 无独有偶,前几天我有个朋友从美国回来探亲,行医的,来拜访我,他退休了,以前也搞过肿瘤的(他尽管不在正规医院,因为国内执业医师执照美国不承认)。我说你干什么的?他告诉我说,他们是专门接受美国政府不愿意看的肿瘤患者,由他们来呵护。我问“不愿意看”是什么意思?他告诉说,美国人(政府)认为:70岁以上,化疗没有价值了,就把患者打个包(包括健康保险费用等),交给民间机构,由民间机构做全面呵护。 其实,我听明白了,他是搞临终关怀的。美国癌症病人,一旦高龄了,相关机构觉得没有创伤性治疗价值了,就交给自然医学或临终关怀的医生(包括费用一起打包给这些机构)。这些机构的医生和护士,工作就是陪伴着患者聊聊天,读读报,进行一些对症性的治疗(如有疼痛,帮助止痛;失眠,帮助安眠等),甚至给予宗教帮助等,努力进行各种方式的康复(呵护),让他们的最后时光尽可能好一点。而费用是由政府出的(因为政府把化疗等创伤性治疗的支出,转移到这方面了)。往往,这些病人还可以悠哉悠哉地活得很长。这让我想起了别人(美国)的优势,尽管他们也强调科学至上,治疗为先,但别人同时还有强大的宗教呵护力量。 在中国,天生的唯物主义,唯一的科学至上,坚决反对宗教,一切问题主张科学技术来解决!科学技术真的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吗!结果一定是否定的!因此,中国现代的医患矛盾冲突,比哪个国家都来的厉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人道”和“人性”只是挂在口上或贴在墙上的,没有落实到实处!我们一直强调科学技术挂帅,科学第一,技术至上!中国临床太多的医生,国际论文发表了无数,不会看病,却被评为名医!至少是个先进,这也是中国独有的特色! 我始终在想一个问题:作为医学家(特别是临床医生),他应该始终把人道和人性放在第一位,科学技术服从人道和人性,这是必须的。这是医学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当然,此观点一定会引起争议!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704 次阅读|27 个评论
人道和慈善公益比较研究(3)透明度问题的逻辑矛盾
francy 2014-10-4 13:32
1、国庆假期的学习收获 这个国庆假期己过了3天,今天是第4天,过去3天,宅在家中不发任何原创内容上网,只转、只看,特别是看各个TV安排的精彩节目,收益匪浅。尤其是看到CCTV-9 《青铜王朝》( http://tv.cntv.cn/videoset/C34757 )提到了西周、周公的“慈善”治国理念,这一时期的慈善活动,主要由朝廷来带动,灾荒时期所采取的社会救济手段,被称为“荒政”。(百度百科“慈善”词条也有介绍,见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10522/5119269.htm?fr=aladdin ),由此可知,从中国古代,“慈善”就是政府的责任,这是中国人的创举。 2、王振耀给中国透明度评价定义 2014年9月29日,《公益时报》 记者王会贤写的《用法治和专业构建慈善信任新环境》报道介绍2014年9月20日在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期间召开的以“信任·公益慈善事业之根基”为主题的公益研讨会上,来自政界、学界、媒体界、公益界、法律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公益慈善环境建设的深度对话,共同聚焦信任,“把脉”慈善公信力。 文中提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现场提出八字原则:专业互善、法治互善,要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并提醒大家警惕“善的消极”。他认为,慈善界现在特别消极,很多机构把公开透明当看做是约束自己,其实,公开透明是一个手段,向捐款人公开透明,他对你印象越好,捐款就越多。( 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qiyeCSR/7079.html )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哈吉·阿马杜·希(Elhadj As Sy)秘书长接受记者专访 沈阳 摄影 这个说法出自中国知名学者、公益慈善大师级人物王振耀之口,显然与本人在一个月前即8月20日在北京采访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哈吉·阿马杜·希(Elhadj As Sy)先生时他所讲的:“......捐款的数量,其实捐款的金额它是一种标志,它象征着社会各界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于这个中国红会的信任。从这个捐款金额我们可以看到,我可以说中国红会是值得公众的信任的!因为他们在努力地工作,而且他们也在努力地维护自己的形象!可以说,在任何社会就是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它最好的宣传就是它的捐款金额这个工作指标。它提供这样的服务,不是说在这里我们,在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光谈存在问题的话不会是我们筹资的一种很好的说服公众的方式,我们最好的方式是用来解决问题,向大家来展示我们红会的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和效果。这个捐款金额正是中国红会目前正在做的辛勤努力工作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大家看到了他们这个工作的成效,这样的话公众也对他们有充足的信任,公众给予的这种支持是因为在中国红会的辛勤、努力工作下得到了很好回报。”( http://politics.gmw.cn/2014-08/21/content_12680379.htm )说法是含义是一致的。 换个角度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长在给中国红十字会的透明度工作下了充分肯定的评价,如果不是,中国红十字会就不可能创下近8年来手机小额捐款额达到2.7亿元的中国之最(它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大全), 更不可能在鲁甸地震中,民政部网站发布了民政部救灾司的《民政部关于社会组织接收和使用云南鲁甸6.5级地震救灾捐赠款物统计情况的通报(四)》,截至9月1日17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10家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向民政部报送了救灾捐赠款物统计数据红会排第一,占61.5%。后面这个数据背后还有一些媒体传播渗透力对比,十分肯定的事实是: 红会在整个鲁甸地震救灾报道中,仅仅200篇文章,占整个鲁甸地震救灾报道篇数的约2%,其中电视节目(特别是CCTV)中占0.1%篇幅,报纸报道不足0.1%,网络报道中国人道网为主(180篇),光明网约30篇,而能够在商业门户传播(转载)的报道只仅仅25篇,主要是光明网的报道(占22篇)。 所以,所谓慈善透明度,我们这些一直在跟踪、研究人道和慈善公益问题的人,比这些来自政界、学界、公益界、法律界等社会各界人士有更加清醒的判断。 3、公开透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014年9月23日《羊城晚报》的李劭强在《慈善透明度是慈善事业的健康指数》一文中认为:《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有77%的公益慈善组织透明指数得分不及格,其中地方红会得分较低,五成公众对慈善组织信息披露不满意。《报告》还显示,去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近千亿,企业捐赠近7成。李劭强先生由此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因此,去除慈善组织的行政化,既是对慈善公信力的保证,也是对慈善公信力的提升。当行政化的种种弊端在慈善事业中被消除,人们看到的是公开透明的服务积极的慈善组织,他们对于慈善的种种顾虑就可以消除,他们内心的慈善热情就可能被最大化激发。 当然,公开透明只是公众参与慈善的基础,慈善事业对于公众的激励——道德层面的激励和功利化的激励,都是人们整体参与慈善的直接原因。对于公众来说,他们期待的慈善是自愿的、透明的、制度化的,全民性的。这离不开慈善的去行政化,更离不开慈善的立法。只要慈善立法能够理念、路径、机制三方面用力,人们期待的全民慈善,就不会只是梦想。( http://www.wenming.cn/wmpl_pd/zmgd/201409/t20140923_2192402.shtml ) 一位业内人士就近期《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及一系列“慈善透明度”热点问题向笔者讲出Ta的看法: 公开透明的核心问题不是透明本身,核心问题是公益机构和捐赠人的关系,在法律上是一种契约关系,而契约双方必须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透明行为作为单向行为应该是赠予方的要求,而不是第三方的要求。 “公开透明”的命题是否尊重捐赠人的权益?从来没有人提出,而法律对公益机构的约定似乎没有法律依据,道义很多情况下的朴素情感是不符合逻辑的。 公开的对象更是没有人能说清楚的,也就是说没有定位。 4、从“慈善透明度”到去行政化 这个问题也许有更为复杂的政治学问题,2014年9月29日《中国青年网》转载作者是北斗深度智库特邀舆情分析师一篇题为《习近平及高层智囊为何频频强调阶级?——兼论当前中国面临的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到了“社会企业”等涉及关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解释权的大博弈问题,特别提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及高层智囊王伟光等屡屡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及阶级斗争理论,一个重要背景是在颜色革命的风险中,部分私营企业主的蠢蠢欲动。例如,某些拥有巨额财富的地产富豪,在微博、微信上屡屡发表诋毁中共合法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中国某些资本家群体和富豪,拿出巨额资本,资助各种隐性的颠覆性的研究机构和媒体,组织庞大的网络水军,编造颠覆中共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谣言和历史谣言,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新媒体舆论;某些富可敌国的资本家,拿出大量的社会财富供养自由派律师和法学家群体,他们以维权名义组织新公民运动和宪政运动,给弱势群体洗脑,煽动他们通过恐怖主义的方式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以一大批秉持反共意识形的地产富豪为核心的私营企业主群体,不仅仅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阶级意识和意识形态(如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宪政民主等等),还有了各种各样的准政党组织,这批资本家大多不是依靠自力更生的科技创新和实业起家的,恰恰是依靠侵吞国资、投机倒把、依附外国财团、掠夺人民而短期内暴富的,因此在中共内部有一大批腐败的特权大老虎为其撑腰。( http://agzy.youth.cn/qsnag/zxbd/201409/t20140929_5790999.htm ) 文章对我们理解当前涉及人道和慈善公益优劣问题比较研究中所遇到的“社会企业”,NG0,去行政化问题的深度观察具有很值得参观意义,值得研究相关问题的人关注! 沈阳(sz1961sy) 12:54 2014/10/4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中国公益问题观察|1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道和慈善公益比较研究(2)小额捐款代表民意
francy 2014-9-17 23:05
如果你想知道普通百姓心里最支持什么组织做公益活动,小额捐款(@2元之内)无疑最代表民意。因为这代表一种无言的信任。 在这方面,那个叫“壹基金”(捐壹元)的创意曾经很有拓展精神,只是,据介绍,它后来不满足这区区壹元,所以,再也不是原来的捐壹元基金了。 1、中国慈善公益小额捐赠最高记录: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21年不超1.7亿元人民币) 本人调查了中国小额捐款的最高记录,是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它隶属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Inc.)是全球餐厅网络最大的餐饮集团之一,旗下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三个餐饮品牌分别在烹鸡、比萨、墨西哥风味食品连锁餐饮,1993年在上海成立为中国大陆直营、合资和特许经营的肯德基、必胜客、必胜宅急送、东方既白、小肥羊餐厅提供营运、开发、企划、财务、人力资源、法律及公共事务等方面的服务。自从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百胜集团在自身发展同时,不忘其企业社会责任,一直秉承“回报社会”的宗旨,积极支持慈善事业,让关爱社会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20多年来,百胜直接和间接用于公益方面的捐款已超过 1.7亿元人民币。(2013年11月13日 来源: 新华财经 《百胜餐饮集团简介》)资料介绍,2014年肯德基在中国共有4600家门店,这些公益方面的捐款包括近期为灾区孩子“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活动,本人因为参加过,所以有印象。 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举办的直接和间接用于公益方面的慈善捐款主要是来自消费者(百姓)的小额捐款和企业自身捐款,并且主要捐给民政系统的公益基金会,例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历年获得了“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外资企业”、“201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特别大奖”、第二届中国公益节授予其“年度绿色贡献奖”、第三届中国公益节“2013年度最佳公益项目奖”和“2013年度最佳公益传播奖”等( 2014-4-30《经济》 记者 曲华敏 《百胜中国公益前行》 http://www.jingji.com.cn/html/Ngsxw/Nwz/37680.html ) 不过,上述国内小额捐赠最高记录,终于在2014年8月被一个从未公布的记录打破,本人是第一个报道这项记录的媒体人: 2、中国小额捐款最高记录:中国红十字会手机小额捐款(近8年2.7亿元人民币) 2014年8月11日光明网记者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筹财务处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启用10699993这个公益特服号接受公众向中国红十字会手机(小额)捐款起,近8年来,己经有6000万中国手机用户捐赠了近2.7亿元善款,这些善款先后用于汶川、雅安等大的灾害救济之用。8月27日,中国红十字会在北京启动“博爱信使”人道救助行动,首批1000万元资金将用于资助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甘肃等5省区的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和特困大病患儿。这1000万元资金也是从这个公益特服号的小额手机用户捐赠中拔出来的资金。 3、小额捐款代表民意 据工信部公布的截至2014年5月权威数据,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经达到12.56亿户(其中3G手机用户达到4.64亿户)。这意味着:过去8年来,每20部手机中就约有一部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10699993这个公益特服号捐过款,捐赠总额达到近2.7亿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这个2.7亿元捐赠数据,比现有国内小额捐赠最高记录---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21年不超1.7亿元人民币,因为包括企业自身捐款)总额还高出1亿元! 从上面这些公开发表在媒体上的数据可知道: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事,中国红十字会在公众的认知度、支持度并非网上那些水军(他们很多是靠发贴为生、不捐款给别人)所说那样差,而是处在不断上升中,这是每一个人必须看数据明白事实真相的地方。 本来以为要放假写不了这第二篇,现在终于赶写出来同大家分享。 沈阳(sz1961sy) 19:01 2014/9/17 写于北京 人道和慈善公益比较研究(1)应该有人研究的领域 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14/3449.html
个人分类: 中国公益问题观察|2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道和慈善公益比较研究(1)应该有人研究的领域
francy 2014-9-17 11:55
什么是比较研究? 在社会学科中,比较研究通常是指用横向(同时期)、纵向(不同时代)进行研究不同现象的方法。例如:比较文化、比较法律、比较哲学、比较教育学、经济学比较等都很专业和成熟。因为本人是在上世纪80年代读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教授是我们院长和导师之一)的第1期“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也读过深圳大学“中外比较法律专业”课程,自己编著的《中国域名经济》一书就是一本产业经济比较研究著作。 在中国,由于社会进入产业转型,这几年慈善公益这个词很吃香,而很多人一开口讲(网上的文章更多)红十字会就说它的慈善工作没有做好,这是本人亲耳听不止一位给中国红十字会邀请的专家发言(不仅仅在北京,也在外地)时都能听到,这种现象,应该是中国缺乏对社会利他行为模型的基础性研究造成的,这应该是一个很遗憾的情况。 本人是从2011年6月26日至今写了不少于160篇约近40万字有关中国人道事业、公益机构、慈善行为的报道、评论和撰写百度百科相关词条更新,但是下面几条信息让自己觉得作为媒体人,有责任抽出时间去加入这个问题的研究中: 消息一 :2014年9月16日来源于 财新网《陈启宗:3.5亿美元为何捐给哈佛》( http://china.caixin.com/2014-09-16/100729471.html ) 捐赠三亿多美金给哈佛后,陈启宗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捐助内地项目,并非钱那么简单,还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有一次,我们捐钱到内地,我弟弟气得半死。在内地捐钱有时是自讨麻烦,在海外捐钱,捐了就捐了,在内地捐钱头疼的事多的是。所以我弟弟跟我说,算了,钱就扔给他们。”陈启宗坦言,做慈善有两个方法,一是自己定义“要做什么”,另一个则是别人主动来找你。他说,“门不要开得太大,谁都来找你,会很麻烦。你自己精力和财力都有限。” 这条报道值得所有从事人道和慈善公益工作的人反思!? 消息二 :2014年9月2日下午,经中央批准,中国红十字会主要领导职务调整,徐科同志任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免去赵白鸽同志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职务;提名徐科同志为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人选,赵白鸽同志不再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职务。上述消息发布后,有热心的人士提供一个信息:网上对赵白鸽评价85%否定,51%认为红会变差,91%说不捐红会。刚好本人跟踪了民政部救灾司发布的《民政部关于社会组织接收和使用云南鲁甸6.5级地震救灾捐赠款物统计情况的通报(一至四)》,发现: 在鲁甸地震捐赠的公益组织中,红会系统在灾后8天、15天和23天接受的捐款分别占公布数据的79.20%、46.53%(实际应该是61.6%)和58%,红会一直是捐赠救灾捐赠款物主要渠道。( http://politics.gmw.cn/2014-08/26/content_12807478.htm )截至9月1日17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10家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向民政部报送了救灾捐赠款物统计数据公布收到的价值合计61011万元,其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含全系统)为37505.89万元占61.5%,继续排在第一位。( http://politics.gmw.cn/2014-09/04/content_13024038.htm )。   单娟、哈吉·阿马杜·希(Elhadj As Sy)、沈阳、王达合影 由权威舆情机构和正式媒体发布的涉及中国红十字会公众的认知度、支持度数据,如此与事实不符,难道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哈吉·阿马杜·希(Elhadj As Sy)先生在回答本人专访时所说的:“捐款金额是一种标志 象征着社会各界对中国红会的信任 ”( http://politics.gmw.cn/2014-08/21/content_12680379.htm )不符合国情?那么“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应该符合咱们国情了吧?! 消息三 : 2014年9月10日来源: 新华公益的 “《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将在第三届深圳慈展会上发布”( 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4-09/10/c_126972071.htm )一文披露:评估对象包括基金会、民办非企业、慈善会、红十字会等各种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社会组织。《深圳晚报》记者的报道写道: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年度慈善盛会,此届慈展会将连续发布国内最专业、最权威的13个公益慈善信息报告,基本囊括了全国的公益慈善组织机构及大中城市的公益慈善状况分析,对他们的情况进行专业的评分和评价,堪称公益慈善界的“国考”。(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4-09/16/content_10163506.htm ) 这是《2011/2012/2013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 http://www.charity.gov.cn/fsm/sites/diaphanous2012/index.jsp )没有出现的创新,如果新华公益的报道属实,显然是慈善公益圈又给中国红会上“慈善的套”! 好,这一文就写至此。可能要一周后才会继续写。 沈阳(sz1961sy) 11:19 2014/9/17 写了北京
个人分类: 中国公益问题观察|2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未妈”、网络自助及其启示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4-7-15 19:04
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新词“未妈”,意思是“未婚妈妈”。 未婚妈妈当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原因 很多元 很复杂,未婚妈妈可能有些行为不是很妥当,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妈妈是神圣的。“未妈”和孩子都需要保护。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这些孩子往往很难生存,因为准生证就很难弄。未妈和孩子都可能被歧视,所以无辜的孩子有很大概率会被杀死。这当然和玉林狗肉节一样,都是我们这片可怜土地上的悲剧和耻辱。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国民间也学会了自助。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在为这些未妈们提供帮助,让她们克服种种苦难,顶住压力把孩子生下来。未妈们组建qq群,互相安慰,提供咨询建议,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从保护生命的角度看,她们这些网络互助是非常难得的,而且是很少得到肯定和支持的公益事业。在我看来,她们比动保志愿者更不容易,意义也许更为重大。 从她们的努力中,我看到了这个民族顽强的生命力,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希望, 希望她们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希望相关的政策能够向人性化方向转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全地降生,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 地生存下来,能有一个 幸福的未来。 我希望生命神圣的观念能尽快为这个民族所理解和接受,我希望这个民族能远离对生命的戕害和杀戮,我希望这个民族能永远地拥抱吉祥,远离暴戾之气。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9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寻访习近平点赞的红会志愿者张宝跨国捐髓的故事
francy 2014-7-8 23:09
时政频道 国内 寻访习近平点赞的红会志愿者张宝跨国捐髓的故事 2014-07-08 14:20   来源: 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4-07-08 14:20:56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璋    中韩两国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千百年来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深厚友谊。我这里给大家讲两个感人的故事。2008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韩国各界人士慷慨解囊、伸出援手。韩国全南第一高中的师生们向中国北川中学募集捐助善款,该校校长在给北川中学校长的信中写道:“喜悦分给两个人会变成两倍的喜悦,痛苦分给两个人就各剩下一半的痛苦。”   同样是2008年,中国骨髓捐献志愿者张宝与韩国患者配型成功后遭遇了车祸,但他住院治疗康复后,继续为这位韩国患者捐献了骨髓。这位中国志愿者说:“人生祸福难料,人家现在大难临头了,帮点忙真不算什么。”迄今为止,中国志愿者共进行跨国捐献骨髓156例,其中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45例,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样的生动事例不胜枚举,都是中韩两国人民友谊的真实写照。我们两国人民要共同努力,更多分享喜悦,更多分担困难,更好书写友谊地久天长的新诗篇。   ——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节选)    光明网 荆楚网 联合报道 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主席讲述了中国骨髓捐献志愿者张宝遭遇车祸仍为韩国患者捐献了骨髓的故事,瞬间打动无数关心中韩友谊的人,张宝一夜间成为爱的传奇、中韩友谊的使者,成为两国青年共同关注的焦点。   张宝在哪儿?生活怎么样?他是个什么样的年青人?他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为韩国白血病患者捐献的骨髓?所有被习主席的小故事感动的人心中都盘桓诸多疑问。   7月5日至6日两天时间,记者驱车从湖北到安徽,马不停蹄的千里寻访,希望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真实的张宝。    母校老师:要是评选当代的雷锋精神,他完全够格了   张宝2000年从安徽考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这所有60年的历史学校前身是军工学校,张宝入校那年,该校录取分数线要比统一专科线高出70-80分。   经管学院有3000多人,张宝当时的辅导员张文华仅比刚入校的张宝大一岁,因此与新生很快打成一片,他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了三年。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张文华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黄松   张文华告诉记者:张宝同学进校后表现十分不错,参加学生会竞选进入学习部任部长,然后任经管学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他做事非常主动,乐于助人,大家有困难找他时,他都十分积极帮助大家,对钱不敏感,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张文华说。张宝同学负责院学生会全年工作计划的撰写及落实,事情很多很繁杂,常在办公室加班也不跟老师说,因此总能提前把工作做完,令老师惊喜。“在读书期间,张宝同学做了再多事也不会大肆张扬和宣传,张宝同学在校就读期间多次在外献血,也并没有让老师知道,他觉得应该做的事就会去做。”   在经管院,记者遇到了该院当年的党总支书记、现任学校宣传部部长邱华。邱华同志说:武汉船院校训是“厚德,笃行,致用,创新”,教育学生诚信、求真、团结、大爱,知行合一,很多学生把救助他人当作人的一种本性。2010年,张宝同学遭遇车祸仍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着想的义举,经过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全校师生。近年,只要红十字会组织进校的献血活动,学校都会出现报名踊跃的景象。2013年有9位学校学生在武汉801公车上成功救助一位生病的女同志的事迹被很多媒体报道,张宝同学的故事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典型例子,这些故事教育、鼓励着成长的学生们,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爱身边的人。   张文华还向记者谈到自己一直和张宝同学保持联系。“今天我才知道他捐助修缮当地烈士陵园和捐助青海贫困学生的事情,这些事包括他们班的班长和同寝的室友也不知道。我认为要是评选现代的雷锋精神,他完全够格了,我们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十分骄傲。”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邱华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黄松    湖北省红会:他彰显的是一种仁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骨髓捐赠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法定授权工作之一,湖北省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位于武昌中南路中建三局大厦28楼。记者在7月6日约好时间抵达时湖北分库时,负责人刘悦同志还在赶回单位的路上。工作人员胡林同志一边帮我们查找张宝当年的志愿者登记表,一边和记者聊天。   同性格阳光的胡林同志交谈,才知道她以前是陆军总医院的医生,她说话节奏快、亲切、坦然。胡林同志告诉记者,中国红十字会六项法定工作中的献血、献髓、献器官(简称“三献”)工作是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一个人患了白血病,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异体干细胞移植,借助可再造生血功能的干细胞,就象在身体里种下一株幼苗,让这些造血干细胞慢慢长大,长大后就能治好病。由于白血病很多种,每个病人的受伤害情况不同,身体状况不一样,通过异体移植造血干细胞对白血病还不能达到100%治愈,不过,目前成功率可达80%以上,这对于以前被称为绝症的白血病治疗是一个给病人生命希望的机会。   胡林医生介绍说,全球患白血病的病人越来越多,需要救助的对象中以小孩子占大多数,所以需要红十字会的宣传推广,鼓励更多的骨髓捐献志愿者参加这个人道救助行动。可是,因为骨髓捐献志愿者数量并不多,造成能与白血病患者匹配成功的机率不高,张宝同学是湖北省红十字会首例跨国匹配成功的志愿者。“张宝被习主席在韩国演讲中点名,给了我的工作和很多骨髓捐献志愿者莫大的鼓舞!”胡林医生说。    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同张宝签的志愿者捐献同意书 摄影黄松   说话间,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分库的负责人刘悦同志来到办公室。刘悦同志告诉记者,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入库的骨髓捐献志愿者达到了6.5万人份,成功捐献187例,其中给国外捐献的有6例。这些骨髓捐献志愿者包括“90后最美大学生”田强,“最美中学生”张文驰、“最美新娘”向雪敏,“新疆姑娘”闫瑞等一大批优秀志愿者。    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刘悦同志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黄松   “张宝是优秀的骨髓捐献志愿者的代表,他在遭遇车祸后仍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的行为,体现出对他人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彰显的是一种仁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弘扬的是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他的事迹经过习主席点赞后,必将带动和引领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阵容中来,挽救更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刘悦同志说。    网络上的张宝:傻傻的我,傻傻的笑 傻傻的爱   7月5日,望着巍峨的大别山群峰和阴云中的一线蓝天从眼前一晃而过,记者从武汉出发,驱车经过近6个小时的跨省400多公里路途,抵达安徽省淮南市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张宝同志独自一人,坐在干净整洁的公司办公室里等待我们远道而来。   在近6个小时的路途中,记者的目光沿着4G网络爬行、搜索,寻找张宝的生活、情感痕迹,慢慢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张宝生动的呈现出来。   网上的信息显示,张宝今年33岁,生日4月9日,属鸡,白羊座,B型血。他对生活的看法是:简简单单的相互守候就是一种幸福。他于2014年1月24日更新的QQ签名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从张宝网络日志中收藏的大量专业文献资料来看,他现在从事建筑、商业地产相关的职业,他最近一篇日志是2014年05月15日转载的PPT文档,叫《商业规划动线设计及铺位分割交流探讨》。从网上信息知道,他是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因为有人留言称他为“张总”。张宝空间里收藏有很多万科公司资料,涉及内部培训、项目定位、策划、工程管理各方面,可以感觉到张宝自己经营管理企业的榜样是万科。   从网上互动留言还发现,大部分张宝的朋友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低调、帅气的潮人;部分好友觉得他象个沉着冷静的五四青年;也有部分好友认为他是一个超级英雄“无敌浩克”;有一条留言是张宝武汉的女同学在4年前留言,她写道:“心中有大爱, Men!。   有一位张宝的淮南密友在2012年留言说他是个“淡定男”,众多的空间留言还让人得出张宝在他的朋友圈内有很多的标签,“电脑高手”、“歌神”,小兄弟认为他是“仗义的好大哥”,女粉丝认为他是“潜力股、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和琢磨不透的傻瓜”。   而张宝觉得自己是个“起床困难户”。他喜欢读书、购物、摄影、美食和电影,他爱宅在家里,担心长胖,偶而减肥。他最爱的一首歌是美国流行歌手马克•特伦茨(Marc Terenzi)的《Love To Be Loved By You》(愿意被你爱),最近他特喜欢张雨生的歌:《执着》《永远不回头》《大海》《玫瑰的名字》,他还喜欢赵雷和苏芮。   张宝认为踏入爱情不是为了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为了寻找一个不完美的人在你眼中的完美。从张宝的网络上留下的记录发现,他的感情生活并不顺利,在2005年,他有过一场很伤心的同恋人分手,而在2009年春天开始的一段爱情也曾经如痴如醉,象过山车一样分分合合、大喜大悲;张宝网上说,“爱情,就是给尽了我能给的,满足于你能给的,哪怕是我最后的一滴水,哪怕是你吃剩的一粒米……”   2009年11月17日,张宝与一位韩国白血病患者进行HLA分型高配成功,第二天去湖北省立医院,体检未成,白跑一趟。2010年1月5号张宝抵达北京,据他的记录,1月8号打第3针,1月9日认识打第六针,1月10日打第八针,1月11日他写道“今天采集的量不够,明天继续~~”,1月12日,他先说了三个字:结束了。后来又说了三个字:心安了。   2010年1月20日,张宝在说说中写道:心死是怎样的感觉?   2010年1月22日,张宝在说说中写道:傻傻的我,傻傻的笑 傻傻的爱。    张宝自述:希望韩国朋友身体健健康康    红十字会志愿者张宝接受记者专访 摄影黄松   我叫张宝, 现在安徽淮南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我们公司主要是承包土建,房屋建筑,市政道路为主。我是在2000年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上学,2003年毕业,毕业后在武汉工作到2008年,之后回到安徽家乡工作。   我是在2003年第一次参加献血的,当时和几个同学上街玩,在武汉佳丽广场看到有一辆献血车,就去献了。我常听到说血库告急、急需用血的报道,觉得总有可能帮到谁吧。    红十字会志愿者张宝的献血证书和荣誉证书 摄影黄松   从那之后,大概隔半年或一年会我都会去献一次血。我献血一共有过13次献血记录,都是在路边的献血车上献的,没有去过医院;在淮南近两年没有献血,主要原因是没有遇到献血车。   2002年我在献血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我讲了一下造血干细胞的情况,我就在那边填了一份表,在2008年收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说有一个白血病患者,与我的干细胞比较相符,算是初配成功。   一直到2009年年底11或者12月份的时候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才再联系我。当时是再抽取血样拿到苏州进行进一步的高配,高配成功后在当年12月份到武汉做了体检,2010年1月到北京医院做骨髓干细胞采集。   我是在2009年3月份出车祸,那天开车出门办事因为下大雨,在路口转弯的时候和一辆中巴车相撞,当时胸腔和脑部都有积水,包括肋骨和锁骨都有骨裂,在医院留医20多天,出院后身体康复的比较好。又进行了身体检查,医生说不影响捐献造血干细胞。我经过了那次车祸事件康复之后,经历过死里逃生,感觉人的生命是十分脆弱的,世事无常。   我捐骨髓一事,爸爸妈妈刚开始的时候不太同意,因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顾虑,他们认为自古以后都讲骨髓是人的精髓所在,担心这个手术对身体有影响。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现代医学不像传统的骨髓穿刺的方法,是通过外部抽血采集造血干细胞;我听说那个患者在几个国家都没有人和他匹配成功,我是唯一和他匹配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不去做的话、以后一定会后悔,最终就坚定下来,后来爸爸妈妈也就同意了。   从2010年做完这个采集手术到目前为止,我感觉对身体方面没有什么影响,目前我的身体状况一直蛮好,也不定期做体检,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在昨天下午3点多的时候,接到了湖北《楚天都市报》的记者打来的电话,才得知自己跨国捐献骨髓的事情被习主席在访问韩国时的演讲中提到。当时,我觉得比较意外,虽然之前听说可能会被提到,但是觉得像我们这种小人物的小事情在这么大的场合当中被提到的概率不是很大,后来真的被提到了,感觉很意外,也感觉很荣幸。   看了习主席演讲的节目之后,我有点激动,觉得这种百年一遇的事情也被我碰到了。   我目前的生活状态还可以,喜欢爬山,因为最近2年比较忙,出去爬山的机会比较少。未来我会继续从事目前的行业,有可能的话慢慢扩大我的事业,把我的公司做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在生活方面我没有太多追求,平平淡淡、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虽然目前还没有家庭,但是很快会有的。   我以前确实很想见到那位被救助的韩国朋友,想看看他怎么样了? 我现在不那么想了,我知道见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红十字会法律上有这方面的规定。我希望他身体健健康康的。(荆楚网记者黄松、刘申 实习生 徐雅丽)    一年前,本人开始跟踪、报道中国红十字运动中的故事,不知不觉写了88篇报道和评论,有20多万字。   不过,当本人从电视画面聆听到习主席访问韩国,7月4日所讲的这两个感人的故事时,心里还是十分兴奋!   因为习主席讲的这两个感人的故事,都是全球各国千千万万参与人道救援工作中、普通民众的感人故事的两位典型代表。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道救援工作是跨越国界的!   本文是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楚天神码副总经理黄松组织采访中韩友谊使者张宝同志,他在2008年跨国骨髓捐献背后的感人故事。当我受黄松副总经理委托执笔写这篇采访“后记”时,只想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感受,那就是:   中国的80后也都积极参与全球红十字运动人道救援工作,已经有很多值得表彰的好人好事,让我们媒体人打开视野,去为他们的人道精神讴歌吧! (光明网记者 沈阳) http://politics.gmw.cn/2014-07/08/content_11884420.htm
个人分类: 红会|1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反思5——血色浪漫
热度 20 xying 2014-6-30 06:42
五十年代的年轻人几乎都知道伏尼契《牛虻》【 1 】,它被誉为整整一代青年的精神食粮,心中激荡着血色浪漫的壮烈情怀。 《牛虻》简介:神学院学生亚瑟单纯善良,在忏悔中泄密导致同志被捕,被爱恋的姑娘琼玛误解掌掴,撕碎了他敏感的心灵。又得知自己是最敬爱蒙太尼里神父的私生子,纯真美好的世界在被欺瞒和不理解中崩溃,他打碎虔信的神像后,伪装成自杀只身流亡到南美洲。 度过非人的13年,亚瑟回到意大利时,已是个坚强、冷酷、老练的“牛虻”了。他受命革命党揭露教会的骗局,又遇见前女友与他共事,但琼玛已经认不出他了。 在一次行动中,由于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现,他垂下反抗的枪,不幸被捕。在处死前,来探监的主教得知他是亚瑟后,以父子之情和自我牺牲劝他投降;牛虻则希望他叛教,要蒙太尼里在上帝(宗教)与儿子(革命)之间作出抉择。但他们谁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心碎而死。 小说中的牛虻深爱着两个人。一个是少年时,给过他无数温暖和教诲的生父蒙太尼里,两人终因信仰的不同,虽然亲情依依,仍然对立伤害。另一个是儿时的女友琼玛,他归来后压抑着刻心锥骨的爱怨,对她冷漠粗暴,对疯狂迷恋着他的美丽吉卜赛女郎绮达也忍情克制,直到牛虻慷慨就义时,他给琼玛留下告别信,写上儿时相知的小诗:“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飞来飞去的牛虻!”才承认自己是亚瑟,在信中热烈地表白“在你还是一个难看的小姑娘时,琼玛,我就爱你。那时你穿着方格花布连衣裙,系着一块皱巴巴的围脖,扎着一根辫子拖在身后。我仍旧爱你!”让无数为革命忍情的青年热泪盈眶。 这是个凄丽的爱情悲剧,也是场让人痛彻心扉,信仰对立的人伦悲剧。书中的主角敏感、高傲、尖刻、犀利、深情,撕心滴血的痛感凸现出革命者峻酷的形象。争自由求解放的人文主义,在这里与过去的压迫者调换了位置,强势地逼迫着相对温情脉脉的宗教。 《九三年》【 2 】是法國作家雨果生平的最後一部小說。该书出版于巴黎公社之后的 1874 年,反映了作者对法国革命的思考。 一七九三年是法国大革命关键的一年,罗比斯庇尔的革命党,派军去平定忠于路易十六国王的旺代叛乱。发人深省的冲突在结尾:保皇军退守堡垒,一番頑抗后放火烧堡,从密道逃逸。听到有三个孩子陷于大火的呼声后,本已逃脱的叛军领袖老侯爵毅然返回,救了孩子后束手就捕。领导共和军的的青年将领有感老侯爵行为高贵,羞于承受,私自释放,以身自代,被监军政委根据巴黎法令送上了断头台。不苟私情的政委,也随之举枪自尽。 这是个充满激烈思想冲突的故事,保皇军统帅、共和军将领、监军政委,三人间有着亲属师生恩义的密切关系,但各自忠于自己的理想,铁杆的保皇党朗特納克侯爵,对革命派毫不手软,绝不饶恕。曾经的教士,现在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深信流血对革命是必要的,对反革命分子绝不宽大。负责围剿旺代叛乱的共和军司令前贵族郭文子爵,是朗特纳克的侄孙,西穆尔登钟爱的弟子,真诚地拥护革命,痛恨旺代的叛变,但他心中充满着柔情和高贵的荣誉感。他们拥有的不同信仰和相同的人性。各自的信仰和人性冲突,被侯爵为人道救援孩子,自投罗网的举动点燃。结果,崇尚人道的郭文,不愿意处死舍己救人的叛军领袖,宁愿让叛乱再起危及革命,忠于革命信仰的政委固執原则,冷酷地将爱徒郭文处决后,自尽以殉心中的人道。书中描写惊心动魄,矛盾尖锐,充满了浓烈难以解脱的悲剧色彩。 这两篇小说在理性思考下,描写人性和信仰间极致的冲突,都以革命的信仰压倒温情人性的现实,酿造出悲壮的结局。在金戈铁马声中,主人公的浪漫英雄主义令人热血沸腾,滴血的痛楚产生出壮烈高贵的情怀。这来自信仰的巨大力量,鼓舞着无数的壮烈牺牲和残酷的决裂。这就是为什么在战争年代,无数英雄能够含冤忍辱无怨无悔地献身,历次运动中会出现许多今人难以理解的决绝残忍现象。 信仰者无不坚定地认为自己的信念是崇高伟大的,与之相反的必须克服,反动的必须打倒,流血牺牲是难免的。他们心中的真神是所信仰的主义,所经历的是亚伯拉罕式的考验,撕心的痛楚如同以撒的献祭【 3 】。所以,牛虻毫无商量残酷地要求他的父亲在上帝和儿子中作一选择,动情地要主教放弃自己信仰跟随他去革命,对父亲有同样崇高理由,坚持不同的信仰不屑一顾。而蒙太尼里主教则为了他的信仰自愿献出唯一心爱的儿子。雨果的《九三年》中的朗特納克侯爵和西穆尔登监军政委,也是如此。男儿到死心如铁。 《牛虻》这部 1897 年发表的小说,因为“书中充满了不恭和对神明的亵渎”在西方受到抵制,在苏联和中国,主人公的浪漫英雄主义却成为青年男女模仿的偶像,至今许多读后感仍然盛赞牛虻的革命精神,批蒙太尼里的虚伪。其实牛虻和蒙太尼里只是各自坚守自己的信仰。 《九三年》对于浪漫主义的旗手雨果而言,想表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而坚持革命的批判者则认为,“在社会变革的紧要关头,对罪恶的封建势力讲人道,就是对人民的不人道。” 这是缺乏坚定信仰,心中只有为爱的疯狂和被歧视的苦恼的现代人所难以理解的。为什么要献身这样残忍的斗争,忍受如此不人道的痛苦,做盲目无谓的牺牲?文明终究要胜过野蛮,不会用善意来感动对方,用爱来抚平一切? 其实前人也是这么希望过。 1894 年 11 月,日军对旅顺进行了 4 天 3 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死难 2 万余人,只有埋尸的 36 人幸免于难,人们没有反抗过。九一八,二十万东北军退到关外,拱手将三千万百姓和千里沃野相让,并没有带来和平。 1937 年南京,几十万的军民放下刀枪也祈求苟存,但也未能如愿。在还没有将一盘散沙凝聚成一股力量前,我们多少次哀告列强的怜悯、祈求过公理正义?在二次大战中,最崇尚自由的法国放下刀枪驯服在法西斯的铁蹄下,只有专制的苏联、君主立宪的英国和落后不文明的中国成为抵抗的主力,美国保持中立通商获利,直至 1941 年底受到攻击才参战。历史是由胜利者来写的。今日娇艳的红花,都是过去用鲜血浇灌出来的。 如果说这只是过去的观念落后,现在不同了,那么连绵几十年的中东战争, 1992 到 1995 年的波黑战争,乌克兰,现在的伊拉克呢?残酷的现实教会了人们什么是生存法则。一厢情愿的文明博爱从来没有主导过命运。国家的关系、疆界和统治都是实力的均衡,只是在賁起的肌肉,毕露的青筋,或者嶙嶙瘦骨和鳞伤身体上披件大家都顺眼的衣衫。 或说,过去的信仰和革命都是愚昧和盲目的,只有现在为民主自由作斗争才是值得。 其实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苏联的革命,到中国上个世纪各个阶段的革命,包括文化革命,到现代的颜色革命,人们的初衷都是为了自由民主,相同的诉求,相同的逻辑,相同的口号,同样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只是角色变换,人们总是理直气壮地觉得这是最后的斗争,前面都是假的,自己这个才是真的,在腥风血雨中再来一遍。 这两部小说是完全相同逻辑结构的悲剧,只因主角的不同,给人的感觉,《牛虻》是革命信仰的悲壮,而《九三年》是人道主义精神的悲壮。人们在感叹唏嘘之余,出于自己的偏向,往往赞美一方丑化另一方,而丝毫没想到,这种悲剧其实是来自于绝对排它性的信仰。 自由的精神要反抗束缚,民主的精神是人们可以保留观点不受压迫,可是当它们成为革命信仰的旗帜时,为什么就可以强制推行自己的观念,剥夺反对者的自由呢? (待续) 【参考资料】 爱尔兰·伏尼契,《牛虻》在线阅读 http://t.icesmall.cn/bookDir/1/42/0.html 百度百科, 九三年(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著小说)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43347/9552946.htm 科学网博客,反思 1 ——以撒的献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94552.html
个人分类: 反思|7940 次阅读|23 个评论
海南一位14岁红十字志愿者病逝捐献遗体和角膜
francy 2014-6-13 20:58
卫生频道 资讯速递 海南一位14岁红十字志愿者病逝捐献遗体和角膜 2014-06-13 17:57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有 1 人参与 2014-06-13 17:57:09 来源: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李然   光明网 中国人道网6月13日海口讯(记者 沈阳 通讯员 黄龙虎) 昨天上午7时40分,在海南省一位年仅14岁的红十字志愿者文艺博因发病抢救无效离开人世,他的父亲、也是红十字志愿者的文兵先生在悲痛之余,毅然地选择将孩子的遗体和全部器官捐献出来,他说:“孩子虽然走了,但他身体里有用的器官能再帮助到别人,那也不枉孩子活在世上14年。这也是孩子的心愿。”这是海南省首例红十字志愿者捐赠亲属的遗体和眼角膜。    文兵先生在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填写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黄龙虎 摄影   地中海贫血症改变了一个家庭   1999年11月14日,小艺博带着父母的爱与期盼降临在五指山市,然而幸福并没有在这个家庭停留太久,小艺博在1岁多时被查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医生说要完全根治最少花30万,他的母亲伤心绝望,离开了这个不幸的家庭。由于没有母亲,平时父亲文兵外出打工时,小艺博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对记者说,五六岁起,小艺博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但他很懂事,除了脸色苍白、身体较虚弱外,和其他正常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尽管小艺博的病让这个家庭负债累累,但他们生活得很快乐。   地中海贫血症患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以及沉重的经济压力。“小艺博每个月输一次血,花费大概1000至2000元,能报销60%。”文兵说,由于长期输血,小艺博的体内铁元素沉积太多,还需要吃去铁的药物,每个月药还需要花费1000元左右,这样巨大的花费对于他们这样的农村务农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这么多年下来家里欠下了十万余元的外债,然而只要儿子有一线希望,文兵就不会放弃。   “我只是希望在自己有限的条件下,能带给艺博更多的快乐,”文兵回忆说,由于患了地中海贫血病,很多不了解病情的人不让自己的孩子与艺博玩耍,连幼儿园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拒绝让艺博入园。面对生活中的无奈,文兵没有畏缩,儿子不能上幼儿园,他就自己带孩子学习,没有人陪儿子玩耍,他就买些简单的玩具,让儿子一个人寻找乐趣。一家人努力过着每一天,同时也期望着奇迹能够出现。    红十字志愿者父子兵   如果说,文兵父子推动了整个海南对地中海贫血症家庭和患儿的关注一点也不夸张。翻看近些年在海南各地开展的地中海贫血宣传活动现场照片,人们总是不难发现一对父子。那就是文兵和他患有地中海贫血病的儿子文艺博。   2005年,文兵在天涯论坛用文艺博的名字在志愿者板块注册了一个帐号并发了关于地中海贫血症的一些文章,这件事情引起了省红十字会和其他志愿组织的关注。在多次参加各方组织的活动后,文兵自愿加入省红十字会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多年来,文兵的家庭经济一直异常拮据,欠下了许多外债,但他仍热心于各种公益事业,并且乐此不疲,不仅一直坚持做预防地中海贫血症志愿服务工作,还促成了海南省首个关爱地中海贫血症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了地中海贫血症家长互助会,甚至还为推动三亚市政府将地中海贫血病纳入政府救助体系做了很多工作。   当小艺博懂事后,文兵每次参加地中海贫血症宣传活动都会带上他。父子俩一起为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做讲解、做示范、相互鼓励。久而久之,他们也被其他志愿者亲切地称为“红十字志愿者父子兵”。今年4月份,在保亭县“无偿献血 最美是你”无偿献血和义务宣传公益活动现场,文兵和小艺博共同发放宣传单的身影,也成为了父子俩为公益共同努力的最后一刻定格。   文兵透露,几个月前,小艺博在报纸上无意中看到了一则关于捐献器官和遗体的新闻,并向他提出将来想捐献遗体的想法。“我以前对于遗体捐献这方面是不理解的,通过这些年来参加志愿者各种公益活动后,开始了解到遗体捐献,逐渐地对这一事业也理解了。”正是这些年投身公益,对于儿子的想法,他终于表示了理解与赞成。只是让文兵没想到的是,儿子的想法这么快就成了现实。也是在孩子的影响下,今年5月8日,省红十字会在三亚市大东海广场举行“世界红十字日”纪念活动,文兵专程从五指山赶到活动现场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   小艺博“一直很想回报这个社会”   6月9日晚上,小艺博发高烧;10日,在五指山市人民医院医治没有起色;6月11日晚,小艺博被送到省人民医院治疗;6月12日凌晨6时30分进救诊室抢救,7时40分医生宣布抢救无效,年仅14岁的小艺博辞世。   尽管生活夺走了小艺博健康的身体和完整的家庭,却赋予他一颗最善良感恩的心,在他懂事后,常跟着父亲投身公益活动。小艺博告诉文兵 “爸爸,我想通过捐赠遗体的方式来回报社会,以感谢那些曾帮助过我的好心人。”生活夺走了小艺博健康的身体和完整的家庭,却赋予了他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回想起儿子曾说过的话,文兵心痛不已,告诉我们,艺博平时常说,自己的身体里有太多人的关爱,一直很想回报这个社会。所以尽管很舍不得,但还是决定将小艺博的遗体捐献出来,完成孩子的心愿,帮助到更多的人。   6月12日,文兵在《海南省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将小艺博的眼角膜捐出,另一个渴望光明的生命将因此获得新生。同时,将遗体捐赠给海南省医学院用作医学研究。下午3时20分,当文兵用微微颤抖的手轻轻剪下小艺博的一缕头发和几片指甲后,小艺博就被送往海南省医学院,这是父子俩今生见的最后一面。这个有着硬朗外表的大男人终于忍不住红了眼眶。“我要把这些带回家,给艺博立个碑,这也是他在世上留下的最后的东西了。”   用爱延续“生命之歌”   文兵清楚地记得,2006年11月13日,在艺博7岁生日的前一天,他写下了《生命之歌》:“生命中,我要面对的是地中海贫血带给我的一切,我要战胜它,不仅是我,还有像我这样的人;所以我总在期待那一天,期待战胜它的那一天。”   尽管小艺博离开了,但文兵对抗地中海贫血症的决心却更加坚定了:“海南是地中海贫血症高发区,除了艺博,还有许多孩子饱受这个疾病的折磨。我会继续投身海南预防地中海贫血症志愿工作,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地中海贫血症儿童,也希望更多的人正视这个疾病,不要让地中海贫血症毁掉更多的家庭。” http://health.gmw.cn/2014-06/13/content_11607572.htm
个人分类: 中国公益问题观察|2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修复人道与科技的边界
何裕民 2014-1-27 09:5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现代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2AZD094 ①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 201203 摘要: 医学领域科技与人道各有其属性特点,存在明显的主次和界限:科技只是实现医学主旨的手段之一,人道才是真正的核心。科技与人道的关系,类同于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既促进社会发展,也对人权、健康和社会稳定等构成威胁。科技既让医学获得了先进技术,也可能让它逐步丧失了人道本性。显然医学领域对科技的追求已超越人道底线,出现了反次为主的背离。呼吁修复人道与科技边界。 关键词: 医学,人道,科技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14)01-0021-05 国际医学界时刻充斥着各种令人瞩目的消息。好消息层出不穷:如某基因药物又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将很快解决某些疾病治疗问题;对某癌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很快将攻克此癌。再如,某医院对某重症患者成功完成多脏器移植,取得了世界性成就。同样,坏消息也屡见不鲜:如某患者因不堪医疗重负,自杀身亡;某癌症患者因接受靶向治疗倾其家产,最终家破人亡;某医院目前堆积了恶性医疗纠纷案件无数,难以破解;等等。更坏的消息有某医院又发生了杀医的恶性事件。还有诸多难以辨清好坏的消息:如2011年中国总共装了30万根心脏支架,某心脏病权威分析后认定,其中3/5(18万根)是不必要的;又如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大城市,争相划地建设国际医学城。 若跳出医疗科技领域,从社会角度看,显而易见,坏消息居多,且往往令人唏嘘,揪心不安。这让医学成了人们持续关注焦点。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一样。回归到医疗本质及焦点,笔者认为:已到了亟需修复医疗领域人道与科技边界之际了。 1 本质:医疗中人道与科技失序 之所以严肃地提出此命题,因为梳理后笔者认为,今天人们在诸多好坏消息之间纠结,实质只在于对医疗中高科技和人道之关系摇摆不定,渐失方向。如同人们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之边界摇摆不定一样。而要弄清它,首先需就医学本质特点做出界定。医学本质究竟是什么?如何界定?众说纷纭,一时难以取得共识。笔者在主编的规划教材《中医学导论》中,试图对此做出梳理,最终发现只有一点是明白无误的:即人道是各种要旨中的核心。不管是中医学一贯主张的“仁术”,还是毛泽东倡导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或是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精神、《日内瓦宣言》的“医师即使在威胁之下,也绝不做逆于人道法规之事”及《希氏内科学》强调的“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等,都指向了这一点。 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前高管嘎恩(S.W. A Gunn)领衔,33位国际医学界知名学者联合推出的《人道医学——理念与实践》,荟萃了WHO的相关文献及论著,着重论述医学人道的基本原则。他们强调:医学本质上是人道的。“所有以减轻患者病痛为目的的医疗措施本质上都是人道主义的。而人道医学超越通常意义上的治疗措施,从人道主义角度促进、提供、教育、支持、传递作为人权的健康,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言、WHO原则、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红十字公约以及其他约定和实践,促进最人道的和最大可能的健康照顾,没有任何歧视和物质利益的考虑。” 5 嘎恩则强调:医学“人道主义的本质包含了所有的医学干预以减轻人们的疾苦。”认为“健康是一种人权”,医学的人道本质属性“与希波克拉底倡导的道德规范相一致”。“人道医学和世界卫生组织法则、联合国宪章、人权的普遍规范、红十字会的宗旨以及其他的缔约和惯例都确定应不带有任何歧视或考虑其他物质财富,来给予最人道和尽可能达到的照料。” 51 可以确定:人道是医学的主旨、基本面、坐标、目的、行进方向…… 医学的科技特征是众所周知的。愈到近代,愈是彰显了医学的科技特征。这本身无可厚非。医学要有效呵护健康,消解病痛,无疑需要手段、技巧及技术。但近现代,对医疗技术的不断需求,已异化为对高科技的孜孜不懈之追求。它几乎代表着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 但医疗中两者各有其属性特点,各有其驱动机制,且有着主次之别。或曰医学人道与科技,各有边界;不可混淆,更不可覆盖、吞噬或替代。悖论在于:目前对于高科技的疯狂追求,已超越了对医学边界的起码恪守,肆意吞噬了人道底线,出现了反次为主的背离现象。 上述好坏消息的纠葛,尽管表现形式不一,其实质就在于此! 2 一个可资参鉴的范例 笔者认为:医疗人道与科技的关系,类同于社会学领域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笔者不是经济学家,对社会学、经济学只知皮毛。但知晓一个合理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刺激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促使社会的和谐及全面发展。 市场经济鼓吹者们一直强调市场经济可解决几乎所有问题。的确,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带来了滚滚财富及一系列的社会进步,促进了民众生活重大变迁乃至世界巨变。这是公认的事实。但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贫富悬殊加剧,污染严重,资源匮乏,社会有欠公正公平等。以讲授“公正”课而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M.J.Sandel)就强调:“虽然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没有抛弃对道德与社会公共善的追求。然而,市场经济却从来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安无事,关于两者边界的争论无止无休。” 他指出:“但总有一些基本的准则不容违背。一些领域永远无法容忍市场的进入,如生育、健康、犯罪审判……” 他在新作《金钱不能买什么》中认定:“近几十年来,在我们生活的几乎每一个层面——医疗、教育、政治、法律、艺术、体育,甚至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等,非市场规范都已被市场价值观排挤出局。而且,我们已经从一个拥有市场经济的社会变成了市场化的社会。” 因此,他强调是到了“防范市场价值观侵蚀本不该由它主导的领域” ,并要努力界定和市场道德界限的时候了! 当今时代,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已日益被市场经济及其主导的商业活动所支配控制。这种支配控制使人们普遍迷茫与错乱,犹如一段流行网络段子所言:人们一边忙着给自己的手机或爱车装上GPS,随时可准确定位;但一边又对自己从哪里来?最终去向何方?茫然无知!人们失去了归属感和“家”的感受,总是在市场经济迫使下不停地奔忙。芸芸众生犹如载在车上的货物一般;整个国度变成一个满是匆匆乘车上下班及过路游客的暂居之地,全然没了国及“家”的感觉。其实,桑德尔早就看到市场经济严重侵蚀社会之趋势。他感叹道:近几十年来情况越发糟糕。他的“公正”课之所以走红全球,既切中了时弊,更是那些与1%抗衡的99%的民众内心急迫所求的。 市场经济的维护者总是强调:市场经济有自我调节作用,能够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公正公平,包括穷人在内都可以受益。但被公认为20世纪最有辨识力的政治经济学家波兰尼(K·Polanyi),早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就指出:“广泛流行的渗透经济的教义——包括穷人在内的所有人都会从增长中受益——得不到历史事实的支持。” 他研究后肯定:自发调节的市场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它的缺陷——不仅仅是就其内在运转而言,也包括它的后果(对穷人造成影响)——是如此重大,以至于会导致社会的动荡甚至崩溃。毋庸讳言,市场是以逐利且利益最大化为基本指向及驱动的,故它具有相当的野性及危害性。因为它难免与忌妒、贪婪等一切人性弱点相维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 E. Stiglitz)给波兰尼代表作《大转折》作序,谈到近期金融危机时认为:“自发调节的市场并不总是像它的鼓吹者希望我们相信的那样起作用。” 公允地说,人们既要充分肯定市场的力量,也要洞察其局限;市场经济既可对社会进步及人类发展有力促进,也可能对人权、健康和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等构成重大威胁。斯蒂格利茨在《大转型》序言中强调:市场经济的无约束发展,会促使社会关系崩解。“当社会关系崩解,本身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经济影响。” 因此,睿智的学者们已认识到是必须厘清市场与社会边界的时候了。桑德尔说:“我能够做的是让人们注意到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并且思索哪里是市场的应许之地;在那里,市场应该彻底靠边站。市场的过分扩张将腐蚀社会价值观。” 而且,他强调这一修复过程中政府应扮演主导角色 。 3 高科技只是为人道医疗服务的 医疗中科技和人道关系与上述非常相似。首先,市场的合理目的是促使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如同高科技的真正目的是促使医疗更人道,更为有效、妥帖地解决民众病痛问题。其次,市场既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又可能危及社会和谐;如同高科技既可促进医疗发展,也可能走向反面,危及医疗本旨及其人道属性。第三,市场有其原始且威猛的野性,易失控而如脱缰野马;源自于里根—撒切尔放弃监控的市场自由经济,诱发2008年以来社会及经济巨大灾难,就是鲜活的教训;高科技之于医疗也一样(高科技背后主要受市场利益驱使),一旦失控,其后果同样可怕。 的确,当今高科技已给临床带来巨变,医疗的各个方面都今非昔比。影像学进步,显现出被检查者内在血管变化清晰如镜;微创,则犹如精确制导武器,命中靶点;靶向,似乎是敌我分明。暂且不言其他,就望、触、叩、听而言,如今还有多少医生在运用?医生曾经的标志是听诊器,很显然,这种标志已淡化。特别是问诊,是了解患者整体情况的关键。笔者曾在“呼唤人性的医学——对医学人性化和人文化回归的企盼” 一文中举例:某可疑糖尿病者找京城权威诊疗两次,总共约22分钟,问诊及介绍药物用法各约30秒,医患交流不过十多句,剩下的不是写检查单就是看检查结果。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今天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望、触、叩、听及问诊是医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医疗人道色彩的主要载体,冷冰冰的高科技能够全然替代吗?现今医患关系紧张,误诊率居高不下,医学不再那么可爱,上述因素难辞其咎!对此,杜治政教授称其为“医学技术主体化”,并指出:“当代医学正处于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积极交汇作用的进程中,医学在获得先进技术装备给人类带来希望的同时,人们恐惧医学的情绪却与日俱增。医学的科学兴趣人文性已失去平衡,医学人文精神越来越被湮没于资本主体化和技术主体化的情况不能不引起人们忧虑和思考” 。他认为:过去的医疗技术是为了治病这一目的而寻求的,诊疗技术都是为此 诞生的,都属可控范围。某技术是否采用,严格受制于目的需要。现则不同,医疗技术正日趋占据主体地位,如此,必将恶果严重。故他强调出路在于技术道德化 。医疗技术主体化,就是科技侵占了人道领地。医学的主体面是人道,技术只是为人道服务的。当下的严重偏颇,任其惯性发展,医学的主体终将沦失,灾难性后果将接踵而至。 美国的市场经济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又是医疗领域高科技最领先的国度。粗略估算,全球医疗领域高科技40%以上是由美国发明,并最先利用于临床。美国社会矛盾的多少,在此暂先不谈,至少99%对抗1%的呐喊还余音缭绕。仅就医疗言,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与美国医学研究所新近联合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科技、高投入(人均医疗支出全球最高)的美国医疗,却使美国人健康状况在全球富国中垫底。2011年,美国医疗方面开支占其GDP的17.9%,人均8700美元,比欧盟平均数(9%)高出近一倍。与此同时,有5000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虽美国人较少死于脑中风和癌症,在控制高血压、胆固醇和吸烟方面也颇有成效,但平均期望寿命却在富裕国家中最短 。美国人死亡和遭遇病痛的比例显得不当,因为其他高收入国家的百姓更长寿且身体更健康。这种劣势存在于从新生儿到75岁之间各个年龄层,甚至最富裕的美国人也往往比其他富国的同阶层人更多病。该研究小组负责人医学教授史蒂文·伍尔夫(S.H.Woolf)指出:“我们为这些调查结果的严重性感到震惊。美国人民的死亡率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其它高收入国家比我们更长寿也更健康。让我们忧虑的是为什么在这十几年间我们的状况变糟了。” 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即美国医疗领域科技和人道的边界被彻底颠覆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高科技拼命地侵吞着医疗的人道领地,故既代价昂贵,又效率低下(健康状况排名最后,期望寿命最短);且很不公平公正——至少,16%的美国人没有享受医疗保险。这模式可持续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修复人道与科技两者的合理边界为当务之急! 4 “科技有毒瘾”,人类会被其所控 显然,目前医疗矛盾的交集点是科技侵占了人道的边界,以至于医学在宗旨、目的、基本面等方面错了位,迷失了应有的人道主体性。但人们常不以为然,总认为是人创造了科技,驯服驾驭着科技,不必对此杞人忧天!果真如此吗?显然,结论同样是否定的。 美国学者凯文·凯利(K.Kelly)的新作《科技想要什么》,试图回答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某些未解之谜。他指出:“科技进步是事实,而进步导致的负面后果也是事实。”“新技术可能创造前所未有的收益,也就有可能制造前所未见的麻烦。” 102 “世界上大多数新问题都是过去的技术造成的,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些源自技术的问题。” 196 且“每种新科技都是必然出现的” 7 。表面看,似乎是人创造了科技,其实,科技同时操控着人。因此,他认定科技是有自主生命力的自然界“第七大系统”。他还强调:“新技术对社会的改变如此深刻,以至于人们最终发现自己不得不采用。”并预测:“最终会达到这样的阶段:维持(科技)系统运转的必要决策极其复杂,人类智力已不足以制定这样的决策。到了那个阶段,机器将成为有效的支配者。” 207 技术不受约束的自主特征,驱使着“我们陷入盲目的狂躁中,疯狂地、积极地、不停息地、痴迷地使用技术,去追寻似乎唯一存在的答案——创造更多技术。最终,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而满足感越来越低。” 216 他称其为“技术元素对所有人洗脑” 212 。再加上人类普遍的“技术崇拜心理”,“对科技的迷恋”。故他说:“科技是一种毒瘾”。并指出:“现代科技是整体系统,它的所有要素相互独立。你无法去除‘坏’的部分,只保留‘好’的部分。”“没有只具备高度建设性的技术。” 202 “新技术前景越光明,潜在的危害性也就越大。” 252 如果仔细读完《科技想要什么》,就很容易认可他的见地,感谢他睿智提醒。 科技既彰显着人的智慧,又放大着人的贪恋;它在逼迫自然展现更多内在奥秘,帮助人们更好应对自然之际,也将人类赶入只能被迫地胁从于它,难以自我超脱及自控境地。放眼望去,周围多少人成了MP3和iPhone5的奴隶?社交场合原本人人之间的窃窃私语,大半已被它们所操控!当今多数医师不是已被高科技所俘获,整个医学也被高科技背后的各种利益集团所捆绑。无论是习惯还是被迫,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生,临床上基本是依靠高科技? 若说MP3和iPhone5只是侵吞了人们的生活时间及情趣,倒也有情可原。医疗则全然不同。如同《人道医学》强调:“在研究自然的所有科学之中,医学是唯一的一种不能仅仅考虑技术本身的学科。” 245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表达得更透彻:医疗宗旨“在于以他们个人的尊严,预防和促进人类的完好状态。要想达成这一点,应该牢记对待个人的医疗行为应服从的不是各种技术实现可能的限制,而是对人类本性的尊重。完整意义上说:技术上的可行性不是道德上可以采用的理由。” 246 显然,医疗领域科技必须服从人道! 问题在于,科技发展有其内在自发而野性的强大驱动力。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医疗高科技更受市场经济商业利益猛烈驱使。表面光鲜的高科技,背后都是利益作怪。利益驱使令高科技很难受人道准则约束,任其发展则会使医患之间其他关系消解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今天,医患之间一些极端事物,正是这一趋势的鲜明征兆。 鉴此,笔者强烈呼吁:须紧迫地修复人道与科技边界了! 5 “边界”修复的原则与要点 修复的原则,不是否定高科技意义,而是要求准确界定人道与高科技的合理边界——应将人道确定为医学的主体及基本面,高科技只是镶嵌在其上,使其更充实、更高效地实现主旨的方法。高科技理应服从人道,而不是主宰医疗。杜治政教授强调的技术人道化、人性化,应该也是出于同样的思考。 由于高科技以空前速度及强大内驱力占据了现代医院,医疗氛围中人性的、关爱的成份急剧萎缩,人文环境日趋恶化,只有少数医学人文学者在呻吟和呐喊。多数医生被科技漩涡所挟持,只是程序化地匆匆忙碌着,无暇停下脚步来聆听。且高科技的巨轮越转越快,多数人将被卷进这场漩涡中被吞噬。 如何面对?先要明确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医疗高科技对人道的强力侵蚀。笔者认为,至少有五种势力对此起推波助澜作用:⑴社会的需求及科技自身的力量;⑵资本及商业力量;⑶政府及行业主管的力量;⑷使用者(医师);⑸享受者(患者本人)。对前两种势力,很难加以阻遏,能做的只是适当引导、规范及扶植。而后面的三种势力,却需要分别讨论、处置。 桑德尔反复强调,政府在市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中,作用至关重要。在医疗的人道与科技关系修复中,政府也应是主导性的。医疗科技与人道关系,颇似车辆与交通;医疗与交通都属于公共服务产品,同样有多种势力纠缠其间。汽车是高科技的浓缩,科技本身的自主力量及社会需求,加上商家的利益驱使,定会促使车辆不断更新。类似于前两种势力,无需且无法阻遏,需要的只是适当引导、规范及扶植。政府及行业主管则是关键。它的职责是制定一系列规则规范——从交通总体规划(发展汽车,还是轨道交通与私家车,还是公共交通),到产业政策(无论电动还是燃油,无论高耗能还是小排量),再到确保通畅的交通法规,以及排废、噪音、耗油等与生态相关的标准。目的是促使车辆进步有利于交通便捷、快速、通畅,事故降到最低,与自然生态最为和谐!相比交通,显然,当今政府在医学方面管理严重失能,似乎管控的只局限于医疗网点布局、行业准入等。即便是轰轰烈烈的医改,尽管不无可圈可点之处,但实质只是关注医疗费用的分摊问题——类似于交通补贴如何发放才算合理。显然,避重就轻,隔靴挠痒,严重失能。 笔者曾提出“亟需顶层设计,三大环节缺一不可”的医改“中国药方” 。认为关键是政府的“指挥棒改一改”,调整发展导向及医疗机构的评估尺度等。如注重防范疾病,就像杜绝车祸一样;医院不是越大越好;科室不是越齐越佳;不能放任医院规模随意扩张;不能无限制促使医院追捧高科技;诊疗应讲究多种方法整合;总之,须找出新发展方式。同时需强化从业医者的职业归属感,医生能找到自己的根。医疗的最终尺度是关爱,是救死扶伤;医生除关心患者躯体病痛外,还需多元呵护,包括兼顾其情绪、认知、生活方式等。当然,对政府来说,是全新的探索。就像《柳叶刀》杂志在讨论慢性病防控对中国挑战时发表评论所说的:以中国的政治特点,注重合理顶层设计,完全有可能在这方面走出一条引领世界的新路。 医师则是这一修复的主力。但他们普遍存在着对高科技的迷恋,情不自禁地追着风。对此,既应鼓励,又应有所掌控,不能无所节制。笔者曾以“面对医疗高科技:领舞,还是伴舞——兼论肿瘤治疗中的高科技选择对策”为题,讨论临床高科技选择对策;强调要领舞,争取主动;不能伴舞,被动追随。领舞要点包括:⑴尽可能全面了解利弊;⑵优先考虑风险;⑶非十分急迫暂缓为宜;⑷充分防范风险;⑸持续评估;⑹无效或出现危害时快速补救。 还需要指出:⑴高科技只是手段与工具,是为呵护目的服务的;不能异化为目的,为了高科技而高科技。⑵新的不一定比老的好!不能像年轻人追捧iPhone 5那样盲从新药。因为医药关乎生死健康,新发明很可能尚未显现出负面影响,等待时间检验。如阿斯匹林应用已有百年历史,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防治部分心脑血管疾病,通常比华法林更值得首选;数十年的经验表明其更安全、副作用更小;而对已经或即将面世的同类药物,比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等新型抗凝药,可能同样如此! 民众对高科技往往比较迷信,总认为新的更好,再加上商家煽情的推广,高科技泛滥,受用者本身的盲从起着推进作用。故对民众教育也是重点。笔者最近就慢性病防治,提出治疗性教育的概念,就涉及这个问题 。如告诫患者,多数慢性病不求治愈;有时用传统手段稳定了,悠着点也许更好!创新科技不见得就是好的。转基因食品是高科技的,却可能潜藏着危险;高科技快速饲养的家禽不仅味道逊色,且有危害!医疗领域也有类似情况。另外,需要媒体对科技进行客观合理的传播。我们强调科技兴国,潜移默化中,人们形成了唯高科技是求的意识。这可能是误导的。比之交通,医生及民众方面的工作,类同于对司机及乘车者的教育——只有民众都意识到车辆其实只是代步工具,不见得SUV拉风更好;而且要控制车速,遵守交规,减少对环境干扰,交通才能通畅一样! 总之,没有以人道指南,没有未来眼光,看不到短视而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后果,将导致医学和社会一起陷入难以自拔的危机。 参考文献 Gunn S W A,Masellis M.人道医学:理念与实践 .孙海晨,周荣斌,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孙行之,王思齐.修复市场与社会的边界 .第一财经日报,2012—12—25(C3). Sandel M J.金钱不能买什么 .邓正来,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封Ⅱ. 王绍光.波兰尼《大转型》与中国的大转型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120. 何裕民.呼唤人性的医学:对医学人性化和人文化回归的企盼 .医学与哲学,2002,23(9):12-14. 杜治政.论医学技术的主体化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1-4. Woolf S H,Aron L.U.S. Health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Shorter lives,Poor Health .Virginia Rich-mond;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Virginia Common Wealth University,2013. 凯 利.科技想要什么 .熊 祥,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何裕民,张 纲.医改的“中国药方”:亟需顶层设计,三大环节缺一不可 .生态健康,2011(6):52-62. 何裕民.面对医疗高科技:领舞,还是伴舞:兼论肿瘤治疗中的高科技选择对策 .医学与哲学,2012,33(11A):1-5. 何裕民.慢性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合理对策:以癌症治疗康复实践为例 .医学与哲学,2012,33(10B):1-4. 作者简介: 何裕民(1952-),男,浙江义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心身医学与亚健康、肿瘤中医治疗。 文章发表于《医学与哲学》第35卷第1A期 2014年1月8日
个人分类: 何裕民文集|2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战争与人道
heitiedan2012 2013-2-4 09:10
最近一期《中华读书报》有一篇采访台湾作家王鼎钧的报道,其中王讲过这么一个典故:冷战时期,哲学家罗素发起静坐请愿,要求英国政府不要研发核子武器和苏联对抗,他说宁愿受苏联的专政统治,也不要毁于核子大战。苏联纵能统治三岛,也有一个期限,英国人终有一天复国独立,倘若核子大战发生,英国民族就要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这件事我过去没有听说过。曾经也有人说过,结束战争最好的方式就是投降。事实是,苏联研发了核武器,英国研发了核武器,法国也研发了核武器,中国也研发了核武器。至少这近七十年来,世界没有发生核战争。而在只有美国一家拥有原子弹的时候,美国扔了两颗。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后,美军大败,损失数万人,杜鲁门有点急眼了,扬言要扔原子弹,但最后还是没扔。毕竟这时苏联已经有了原子弹了。这跟只有美国一家有原子弹的情况不一样了。 说结束战争最好的方式就是投降,这跟当年汪精卫的观点应该很接近吧。咱们在这儿不用骂人,从理性与事实的角度来看,至少在日本侵华期间,投降并没有带来人口的保全,而同样造成了大量的中国人的生命损失。就是在被日本最早侵占的东北,建立了伪满州国,那日本侵略者的横征暴敛,抓人做苦工,害死了多少中国人民的生命?在东北,凡有煤矿的地方,都有“万人坑”。那都是日本侵略者的罪证。西方也有一句话,称“不自由,毋宁死”。看来,罗素的观点在西方也不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更何况,他提出假设的条件,说宁可接受苏联的专治统治,这个前提又有多少真实性,也未可知。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战争。战争似乎不是阶级产生之后的产物,在阶级产生之前,各原始部落之间,也发生过无数次战争。这类战争的目的,无非是抢夺生存需要的更多的资源,包括土地、粮食和女人。如果有母系社会的话,战争中掠夺的对象可能就是男人。 战争从来就有两面性。一面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战争;另一面,战争是残酷的,是不人道的,凡是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没有不憎恨和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中国古代的诗歌里,既有歌颂战士英勇杀敌的,也有为战死在沙场上的士兵们叹息的。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也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充斥着人们的心灵。 西方人道主义提出来以后,反战的理论中又给加上了这方面的内容。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生命更珍贵了。但是提出人道主义理论的西方,却并没有把发动战争太当回事。或者只有罗素这样的书生才会提出前面那样的问题。虽然罗素的观点别树一帜,但西方的政治家们可从来不把这样的观点当真。他们想要打仗就去发动战争,根本不管老百姓家里人的死活。 但是,有了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会有人民反抗议侵略的正义战争。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不自由毋宁死”的说法,但是宁死不为人奴的观念还是有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也是千古佳话,中国人也没有把这样的话看成是轻视生命的观念。而且在中国还比较强盛的时候,还有“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概。我不招你,你也别招我。你要招惹了我,你跑得再远,我也得把你干掉。这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的生命的确是非常珍贵的,但是人人也都知道,再珍贵的生命也有失去的一天。那么把珍贵的生命放在保险箱里存起来,就算是对生命的珍惜吗?大概持有这样观念的人也并不太多。有些人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他说是在享受生命,这样的生命有多大的价值吗?可是这算是珍惜生命吗?大概也不会有多少人这样认为。生命总是要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生命固然珍贵于长寿,但生命的高质量应该更加珍贵。 若干年前,李瑞环说过这样的话,估计也是引用的,只是我没找到出处。他说的是“宁失千军,不失寸土。”如果在那些人道至上的人看来,这句话实在是太不人道了。千军的生命难道还没有寸土珍贵和重要吗? 话不能这样说,寸土的含义决不仅仅只是那一块面积的土地,它是代表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你今天丢失一块寸土而觉得无所谓,明天人家就会向你索要尺土、丈土、里土。这样一点点蚕食下来,你最后还能有立足之地吗?没有立足之地,我们的人民还有生存的可能吗?所以,没有寸土,就等于失去更多人民的生命。千军固然珍贵,但是我们的亿万人民和人民的后代的生存机遇和他们的生命更重要,这个账还是不难算出来的吧。 还是若干年前,有个历史学者说,不能用武力统一台湾,因为会损失人的生命。我们当然希望和平统一,能不用战争的手段,当然就尽力不要用战争手段。国家的统一也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战士也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但是战士的职责就是要准备打仗,这话听起来也许有些冷酷,但也的确是事实。
1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人道
Dally 2013-1-10 10:24
长这么大最看不了小孩受苦,一早上看看腾讯新闻,两条报道看完,心里很难过,一个是兰考妈妈精神几近崩溃,一个是广东准后妈虐待3岁女童致死。。看得这个揪心啊。。。 扭曲的社会、变态的人性。。。 扪心自问:什么是人道?人道是做人的道理吗?还是做人要厚道?做人还是厚道一点吧,人在做,天在看呀。。 一场大火让六个孩子丧生,官方出来管了,那人家之前收养100多个弃婴,都靠自己养大并且让那些孩子成家立业,这份功德怎么没人提呢?还想问一问那些抛弃自己孩子的狠心父母们,就算孩子生下来就有先天性残疾,但是那也是你自己的责任啊,凭什么丢下这些孩子,自己的责任不承担,让其他的人受罪呢?东北有句老话:有种生就有种养!!!抛弃自己的孩子,不怕遭天谴啊? 在想想那个3岁的小女孩,竟然被打的颅骨破碎,目不忍视啊!!!只能说现代社会的婚姻太随便,随便同居,随便怀孕,随便生孩子、随便离婚,最后孩子也被随便了。。。道德的底线在哪里?人性在哪里?那个女人怎么那么狠啊?自己还怀着孕呢,怎么能一点母性都没有啊? 公道自在人心,可是已经不敢相信,人都有心吗?祈祷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2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一则笑话说起:人道、公平、节能、市场调节
热度 1 xiaoyanghe 2013-1-6 09:56
昨天刚刚听到一则笑话,说是南宁、北京、哈尔滨的三个网友在网上聊天。南宁的网友说,哦,我们这里好冷呀,才6℃耶;北京的网友说,那还叫冷?我们这里是零下16℃耶;哈尔滨的网友说,那也不叫冷,我们这里零下36℃耶。过了许久,南宁的网友才冷冷地说,我说的是室内温度! 呵呵,南宁尚且如此,就不要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长沙、南昌、贵阳、成都、重庆了。 其实我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知道,北方的冬天比南方的“好过”。这是我的一个在海拉尔(原属黑龙江,现属内蒙)工作的一位长辈告诉我的。到了80年代,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回南宁过年,一见面就抱怨,好冷呀,没处躲,没处藏,到处都是冷的。 据说是武汉的一位政协委员说了,如果不集中供暖,没法留住精英人才。他无意中也说了一句实话,即使不集中供暖,普通公民还是得留在武汉。其实,他也不妨说,不集中供暖,影响社会和谐。 当然,也有相反的意见,说存在能耗大的问题,似乎也有道理,都在提倡节能减排,一下子南方地区也集中供暖,那得消耗多大的能量呀。 还有比较邪门的,说是“南方人适应了湿冷的 ” 不管怎么说吧,是否要集中供暖,是不是要从“人道、社会公平、社会承受能力以及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来考虑? 我建议, 无论南方、北方都实行集中免费供暖(不也是拉动消费吗),供暖的标准是确保室内温度不低于12℃ (具体该多少,可以专家论证,因为估计北方的公民会吐槽了)。既兼顾了社会公平,也有人道主义的考量,这个温度应该不会冻死人了吧?如果哪个家庭觉得这个温度不舒适,可以自行购买空调解决。这样,就可以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市场调节来分配。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们这里讨论的集中供暖,恐怕只是在城镇范围内,那么广大的农村地区在冬天该如何供暖呢? 我们在讨论问题时,不要忘记了,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凯迪社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892677 后面的话: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在夏天时,很多的公共场所的温度都调得太低了,既浪费了能源,还使体弱者遭罪!
个人分类: 时政|3110 次阅读|3 个评论
素食不人“道”,不近人“情”,还值得提倡吗?
热度 4 jiulianjushi 2012-3-14 08:03
素食不人“道”,不近人“情”,还值得提倡吗? 人道,六道之一,属三善道,尽管善,但不究竟,八苦免不掉,而且一失人身,还很难生善道(五戒十善修到八成以上才有可能生人天两道),因此如果要想脱离六道轮回,获得究竟的解脱,那就不能事事都循人道,该反其道时必须要反,否则轮回难出,也无法救度众生,因为自己都没有出离的本事,没有解脱的本领,哪能帮他人出离苦海啊。高尚是在人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突破,目的还是利益众生,共同脱离苦海。明白此理,就知道其中并没有逻辑冲突。观经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就是人天福,也就是所谓的人道、天道;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二乘,是自度;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是度众生。此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众生成佛的必由之路!
个人分类: 几许感慨|3254 次阅读|7 个评论
别忽略了卑微生命的存在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1-10-2 10:02
别忽略了卑微生命的存在    ■ 视点   每个人的生命都该值得尊重,每个人的魂灵都该找到故乡的皈依。    “ 卧行中国 ” 公益行动建立首个《全国无名尸数据库》,目前已收集 2000 个无名尸资料。发起人张大勇是一位卧床残疾人,其中一个无名尸已经被亲人认领。 (9 月 25 日《北京晨报》 )   看到这一消息,我为张大勇的坚强与爱心而感到由衷地钦佩,更为他对卑微生命的关注而动容。   在当今社会,一个正常人要立足,离不开这个证那个证的。这些证件给人以身份的证明,有了地域的管辖,可以较方便地查找到他(她)的家。但现实中,仍有不少人游离于正常的生活之外,他们没有证件无以确认,或者他们自己也不愿透露自己的 “ 家 ” 在何处。诸如流浪汉等,一旦他们不幸亡故,便成了无名尸。尽管民政部门出于人道主义,会对无名尸进行善后,但大多数情况下,很难让其亲人认领,这总归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信息时报》 2009 年曾报道,一个流浪汉猝死在广场,广场的清洁工记录下了流浪汉死时眼泪哗哗地流。我当时写道, “ 他为何会流泪呢?他是不是有什么没有完成的心愿?或者是,临死前他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抑或是对自己以前糊涂地到外地流浪而感到愧疚,想对母亲说声对不起?而今,他孤零零地死在了他乡,他的魂灵能回家吗?我们能不能送那个猝死的流浪汉回家? ”   在物质日趋挤压人们精神的大环境中,送一个猝死的流流汉回家也许是一个奢望。但每个人的生命都该值得尊重,每个人的魂灵都该找到故乡的皈依。欣喜的是,首个《全国无名尸数据库》,不但有了送 “ 猝死的流浪汉 ” 回家的念头,更有了切实的行动与可能。愿这能让更多亡魂 “ 回家 ” 。   另外,卧行中国公益行动发起人张大勇,我不仅仅是钦佩他的自强不强,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更多的是,我们要读懂,正是因为张大勇一直以自己残疾之身,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这个行色匆匆的社会,才对那些卑微的生命多了几分关注:不仅关于他们的生,亦要关注他们的死,希望能有机会让他们的亲人接其 “ 回家 ” 。这提醒了我们,平日,我们是否忽略掉了那些不起眼的人和事,忽视了身边卑微生命的存在 ……    □ 王玉初(职员) 转自: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9/26/content_280103.htm?div=-1 蔣科學按:什麽是精英?像張大勇這樣有愛心,有奉獻精神,而不是滿腦子替自己盤算的人才是真正的精英,從長遠看才有真正的影響力。而某些位高權重掌控很多資源的人,如果自私自利不過是富貴小人而已。如果利用其影響力損人利己,損公肥私,則不過是可恥的罪犯罷了,必將臭名昭著,辱沒祖先,遺羞母校,有什麽好炫耀的?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3451 次阅读|3 个评论
艺林撷英:七绝——和学祥兄赠诗[注]
热度 1 pww1380 2011-8-4 21:11
杨文祥 七绝 天道玄玄人道艰, 无常有常皆自然。 倘得神功开慧眼, 百花残处绽新妍。 注: 杨学祥教授赠诗参见:杨文祥. 学坛杂俎:运气、活力与命运——感于“随风飘送的种子”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1478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1682 次阅读|2 个评论
艺林撷英:阴阳之理义利之辩——和学祥兄赠诗
热度 1 pww1380 2011-8-3 15:32
艺林撷英:阴阳之理义利之辩——和学祥兄赠诗 杨文祥 见利忘义, 鼠目寸光。 舍生取义, 利义两亡。 以义领利, 世道沧桑。 当今世界, 多元一体。 生克互动, 运化不已。 中华智慧, 旨在太极。 天道阴阳, 人道利义, 转化相生, 一窥真谛。 注:杨学祥教授赠诗参见:杨文祥 . 艺林撷英:拜读钟炳杨学祥唱和佳作《长相思》( 评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71351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2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道高于政治吗?——与王铮先生商榷
热度 8 周可真 2011-3-20 17:27
拙文: 人道从来是从属于一定政治的 王铮先生文: 人道是高于政治的——与可真先生商榷(增补) 王先生反驳拙文“人道从来从属于政治”的观点的第一个论据是:原始社会只有人道而没有政治。 可以说原始社会没有政治,但这仅仅是说原始社会没有文明社会的政治形式;同理,那时候也没有文明社会的人道形式,所以如果可以说原始社会没有政治,那末,同样可以说原始社会也没有人道。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所以,王先生的第一论据就站不住脚。 人道、政治是跟着人类社会一起进化的,不能认为原始社会只有人道而没有政治,只能说当时只有原始形式的人道和政治,就像当时只有原始形式的艺术、宗教一样。 “人道”一词的核心词素不是“道”而是“人”。“人道”是指本质上区别于禽兽的人的行为规范,按这种规范行为叫“行人道”,也可以形象地叫做“走人路”。但是,究竟什么是人,衡量是否是人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人为确定的,这种人为性的标准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行为规范上,离开了人的行为规范,人的标准就是抽象的。 在管理学意义上,所谓人的行为规范,就是组织行为规范。这意味着,组织的性质是决定着组织行为规范的性质的。原始社会的部落这种特殊组织的性质决定着部落的组织行为规范的性质,文明社会的国家这种特殊组织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组织行为规范的性质。这也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原始社会的部落酋长按照当时部落的组织行为规范来管理他的部落,这种管理活动就是原始社会的政治形式。文明社会的国家统治者按照国家的组织行为规范来管理其国家,这种管理活动就是文明社会的政治形式。 “人道”和“政治”都是文明社会以后出现的语词和概念,通常是指文明社会的人道和政治。如果是指原始社会的情况,一般要以“原始的”来加以限定。在未加限定的情况下,它们都是指文明社会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人道都是从属于政治的。原始的人道作为部落组织行为规范,是从属于部落组织的整体利益和由这种利益决定的管理目标及其管理活动的;文明的人道作为国家组织行为规范,是从属于国家组织的整体利益(实质是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或统治集团的整体利益)和由这种利益决定的管理目标及其管理活动的。 王先生应该清楚上述道理,那末,据此又怎能得出“人道高于政治”的结论呢? 王先生回复道:“ 原来你的‘人’也成了政治概念,我的人则是自然的人。把人政治化就是反人道的 。”我何尝把“人”理解为一个政治概念呢?我只是从管理学角度把人理解为具体地存在于一定组织中的人,进而从现实性上把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理解为一定的组织行为规范,按照一定的组织行为规范行事就是具体的行人道而已。“把人政治化就是反人道”这个观点的论据何在?即使是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后世也没有任何人以此指摘他是“反人道”者。 任何一个现实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组织中的,因此任何一个现实的人不能不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即处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这不是什么“把人政治化”,而是任何一个现实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就像任何一个现实的人都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即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在这意义上可以说“人是经济动物”。 究竟“人是政治动物”还是“人是经济动物”,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现实的人所处在的特定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来加以判定,如果从政治关系方面来判断,就可以说“人是政治动物”;如果从经济关系方面来判断,就可以说“人是经济动物”。如果从心理方面来比较人与动物的差异关系,就可以说“人是理性动物”或“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王先生所谓“自然的人”是指处于何种状态的人?是否指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是脱离了任何社会关系的人呢?如果是这样,这样的人确实是不具有社会性的,当然也就不具有政治性,然而这种不具有社会性、政治性的人根本就不是现实的人,只是想象中的离群独处的人,或迷失在原始森林中或荒岛上的某个人。如果王先生想讨论这样一种状态中的“自然的人”,我就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了,因为我不愿去想象对于尚未有星期五作伴时的鲁滨逊来说到底还有否人道的问题。 附: 周可真 2011-3-20 18:07 王先生,我觉得您应该从管理学方面去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同时从当今中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现实状况去思考一下人道是否高于政治的问题。不要从原则或臆想出发,要从历史事实或现实事实出发。或者您应该思考一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道是高于政治的问题. “人道高于政治”的观点并不是什么新观点,孟子就把作为“仁”范畴的“恻隐之心”看作为是“仁政”的人性根据,顾炎武更提出“有人伦然后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的观点,孟、顾都是“人道高于政治”论者。在中国,凡崇尚儒家人道主义世界观者,都必定把人道看得高于政治,这种抽象人道主义思想的实践形态就是像春秋时鲁国某君那样的行为,其最终结果只能导致自己亡国。
个人分类: 理论探讨|458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天人之道的演变历程
sheep021 2011-1-17 16:31
天人之道的演变历程 华夏民族对 “ 天 ” 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理念。对 “ 天 ” 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天的本意是指自然或宇宙,及其产生的现象。后来又演变为一种精神现象,形成了天道,天命、天意,天象,等等 殷商时, “ 天 ” 的神格化和人格化。天与人是不是对抗而是对应的,不是割裂而是统一的,如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主要特点:敬天爱人 周代, “ 天 ” 的宗教理论化。 “ 惟人万物之灵 ” , “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 。强调人的主体作用。主要特点:保民,敬德。 春秋,儒道互补。孔子对天是敬而远之的,更注重人的主体性, “ 不怨天,不忧人 ” ,提倡积极参与社会。孟子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 “ 制天命而用之 ” 。使人的主体精神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张扬。道家则对人存在的意义有了终极思考。对天的主宰性、神格化提出异议。认为 “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人的主体作用的实现不能脱离天地自然,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是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更注重天人同乐,天人同生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意在弘扬人的饿主体性和自由性。更加注重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崇尚精神对生命的超越。 汉代,对天的纲常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 废除百家,独尊儒术 ” 。从天人感应到天人合一,实现了封建思想文化的大统一。在确立天威下,强调人的作用。体现在对皇权的认同,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参与及对人的关心。是知识分子被边缘化的开始。 宋代,对天的理学化。把封建思想纲常说成是天理,把人的物质生活说成是人欲, “ 存天理,灭人欲 ” 。通过提高人的修养,通过精神来“窒欲”。把天说成一种人的对象化的精神象征,更注重现实社会中“人”与“欲”的控制和调节。 从以上天道、人道的演变历程看:人之道,即天之道。立天之道,主要是为了约束人道。还是《阴符经》说得最明确:“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参考:《新民晚报》 2011-1-16 日《关于天的意识形态考》一文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強烈建議:科學網博客是否可以全體休博一日為富士康工友哀悼!
jiangjinsong 2010-5-28 23:26
建議:科學網博客是否可以全體休博一日為富士康工友哀悼! 同時表達對富士康公司的抗議! 同意者可於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全天自願休博!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3213 次阅读|8 个评论
清明寒食敬心意
yaoyaxin 2010-4-5 02:02
春节至清明前后的时日,自古而今可谓激扬文思的春暖时节:土地由冻紧而融松,枯黄土色因复苏水气之泽转而深黄,随之润出的泥土气息时而在空气中飘散,这是行走在室外无意间最能沁入心脾的春的气息;偶尔走过一段松软的泥土地,足下的弹性难得响应着自然的活力;玉兰含苞,万树萌绿,清明时节,春意为盛。 清明时节,自然景物有别于冬日而焕然发新、蕴藉可爱,最善聚焦春和景明者,当属晚唐花间派诗人韦庄的诗作《长安清明》: 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围绕介子推与晋文公重尔展开的清明与寒食,虽然在民间流行已久、渐而成俗,可是这个习俗并非依据五经之一《礼》的记载而出,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颁令: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沿,寝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坟,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清明节民俗在唐代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并列为常式颁行民间。这样,每年清明节,人们拜扫坟墓,封土于冢;各家门户遍插新柳;重返明媚自然中的人们,尽情享受放飞纸鸢、荡秋千的游戏,舒展筋骨,抖擞精神;妇女们以描金胜子贴于两鬓,以这美丽的柳叶符融入春意。 对于唐以前更古老的人们,清明时节赏春之乐趣或许不及寒食敬祖之虔诚,尤其对于介子推隐居深山所在的晋地人民,至迟东汉时仍恪守寒食风俗,即每年冬至之后的105天内须断绝烟火食寒食简。曾任并州刺史的东汉名臣周举、魏武帝曹操,分别以儒学之人道和从政之远见,向寒食伤民健康的不良习俗发出禁令: 周举将寒食一月减为三日:春中寒食一月,老小不堪,今则三日而已。 魏武帝严禁寒食,明行罚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回到清明扫墓、慎终追远的庄重本意,南宋高翥的诗作《清明》,道出难以释怀的人生之重: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其实,我所经过的清明节,儿时以扫墓、踏青为乐,年长以追思新逝亲人为怀,而在清明节未成法定假日之前,多数清明无睱顾及,只有在留恋正浓春意之时唤起内心对远行先人的无限感念。以我最喜欢的画家画作----吴湖帆《灵岩积翠》,表达今年清明之情意。
个人分类: 时令感怀|4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根本的普世价值是什么?人道与公义(《探讨价值观》系列之十)
热度 1 bochang 2010-1-20 19:05
本文是《超越自由与民主:探讨人类未来社会的价值观》系列的第十部分。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但要重视理性和责任,还必须要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否则,这个社会就可能会变成冷酷无情。因此,我以为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里,最根本的普世价值除了理性和责任以外,还必须包括人道与公义。 事实上,人道与公义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只有重视人道与公义,我们才能保障群体的利益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何谓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一种群体之爱,它起源于人类天赋的同情心。自古以来,人们就常说,人跟禽兽的分别,就在于我们有着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事实上,不但是人,有很多高等的群居动物,对它的同伴也会表达强烈的爱心。例如,前不久电视上曾报道,在南美某国家的公路上,一只流浪狗被车撞倒了,另外一只流浪狗,为了救它的同伴,不顾汹汹车流,多次试图用嘴把受伤的同伴拖回路边,情况十分凶险。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狗也会非常关心它的同伴的安危,而甚至愿意为此作出牺牲。这种双互关爱是群居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得以胜出的一种重要因素。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一直强调人道主义。事实上,贯穿于儒家思想的主轴就是以仁为本。在西方,人道主义受到重视的历史比较短,基本在工业革命完成以后才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这里面有几个原因:首先西方社会比较强调宗教和神权,对人的地位一直不是看得太重;另外一个原因是在过去五个世纪,重商主义在欧美的风行。由于在资本主义的思想底下,利益往往被摆在第一位。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曾大力推行帝国主义和殖民政策,对于生产力落后地区的人们曾经进行无情的压迫和掠夺,在美洲甚至实行种族灭绝(genocide)。在西方,在近代比较受到重视的是人权思想(human rights)而非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人权思想在古希腊社会里面已经萌芽,到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更得到充分的发扬,许多学者开始鼓吹重视个人的价值及对人权的尊重。人权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着反对封建主义的积极作用,也为西方国家脱离宗教控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到了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在不同程度上都会采纳人道主义作为它的价值观,因为人道主义的精神可以使人们感到自豪。人道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就是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现在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些慈善团体,专门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社群,去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而在每次突发的灾祸发生时,譬如2004年的印尼海啸,2008年四川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海地地震,许多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都会迅速地动员起来,加入救灾的行列,社会上许多人也积极地参与了捐助。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的表现。 何谓公义? 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是公义,公义同时涵盖了公平和公正。严格来说,公义超越了公平和公正。公平只要求在一些涉及到利益的事情中,做到合理的分配;公正要求一个人的判断要客观,合理;而公义就不只是一种判断,而是一种超越了利益和利害关系、由良心产生的驱动力。中国有一句古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里面的不平事,不是发生在拔刀者身上的;他帮助别人,只是为了实现公义,而不惜自己惹上很大的麻烦。可见,公义比公平和公正来得更积极、更主动。 公义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中。我们看武侠小说时,会特别喜欢锄强扶弱的英雄,因为他能为人们伸张正义;在现实世界中,当我们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弱者被强者欺淩时,会打从心里渴望该弱者能够成功抵抗强者的压迫,例如当我们在报上读到有些贪官污吏或者大财主欺压百姓时,会感到义愤填膺。这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心中都会认同公义的价值观。 事实上,义是一个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在一个讲求公平、公正和公义的社会,法律才能为人们提供合理的保障。相反地,如在一个缺乏公平、公正和公义的社会,法律只能成为强者(当权者或有钱人)的压迫工具。另外,在今日社会里,舆论工具也是保障社会公义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在某些社会里,有些媒体为了经济或者政治利益,可能会不顾公义,不去尽一个舆论该有的监督责任,甚至误导读者。在那样的社会里,往往就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 为什么我们需要公义?公义不但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也是对于我们社会每一个成员获得安全的保障。在一个社会里,总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奸恶之徒,他们常常在找机会去欺淩别人,去抢掠别人,去剥夺别人的权利。要对抗这些奸恶之徒,不但需要公安和警察,法律和法院,还要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支持公义的道德观。只有在整个社会都崇尚公平、公正、公义的时候,那些想要作恶的人才有所顾忌,不敢为所欲为。所以,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要建立一个安全和真正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发展和巩固这种维护公平、公正和公义的道德观。 人道和公义是密不可分的 在每一个社会里,总有它的强势社群和弱势社群。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要想办法关怀和保护弱势社群。这种对于弱势社群的支持和关心,既发自于人的同情心,就是所谓人道,也因为我们希望弱者能够不受到强者的欺淩,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也就是所谓公义。另外,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也必须保证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能受到公平、公正和公义的约束。所以在未来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同时宣扬这种仁和义兼备的价值观。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文化有深厚的推崇人道和公义的传统。儒家思想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教导。即使对于统治者,也要倡导他施行仁政,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仁和义是儒家精神的根本,也是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当社会上的人都尊重人道主义的精神,那麽社会上的罪恶就会大大减少。对于义,儒家也是十分地推崇。孟子有一句名言,虽千万人,吾往矣。一个人觉得他站在正义的一方的时候,即使面对极大的压力,也会坚持。这种想法就是要教导人要坚持义。 人道与公义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推崇的仁和义,是基于一种奉献精神,这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和资本主义思想有所不同。在西方,当然也有宣传人道主义和公平、公正、公义,但他们主要是通过对神的敬畏,或者对个人的肯定和利用法律来达到这些目的。他们更看重的是保障个人的权利。东方的文明主要是教导人们在道德上实践仁和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东方文明所推崇的人道和公义精神,应该比西方的人权思想更为淳朴。但在目前,西方的舆论却一直认为他们才是处于道德的高地,而且不少东方人也同意这种观点。这是为什么呢? 这可能包含弱者对强者屈服(或者崇拜)的心态。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国的现代化思潮主要由西化派主导。他们错认为中国的固有文明是落后的根源。这种心态主要是由于中国在近代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在过去几个世纪,东西方文明的交锋是通过国际贸易和多次战争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里,工业化的西方国家始终居于征服者的地位。随着西方列强帝国主义的扩张,他们发动了多场侵略战争并在东方到处殖民;亚洲那些古老的农业大国毫无抵抗的能力。由于西方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压倒性优势,西方的文明得以深重地影响着亚洲的人们。不但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要脱亚入欧,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这最近的一百多年里对自己的固有文明也完全失去了信心。一些传统文化里面所倡导的价值观也因此几乎完全丢失。 中华文明固有价值观丧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受到苏联的影响。在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成立第三共产国际,有计划地向东方输出列宁主义,大力宣扬革命与阶级斗争。人道主义因为不讲阶级性,受到极大的批判。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口号之下,公义往往也只能让位。幸好这个历史阶段现在已经过去,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政府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社会,这种想法应该是与人道主义一致的。 我认为, 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人完全可以重拾自信,去争夺道德的高地 。经历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囯的经济发展已经得到大力的改善。尤其在最近这十年,中国的国力逐渐崛起,我们可以客观地对自己固有的文明进行反思。在我们即将进入的后资本主义社会里,当亚洲的国家不再受西方控制的时候,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而且要从这两者之中吸收它们优秀的成分。 只有重视人道与公义,我们才能保障群体的利益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一个社会里面,个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经常会有冲突。人对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是自然的,因为这是一种动物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一个社会里面,为了要照顾群体的利益,有时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这个平衡需要靠人道和公义。只有在人道精神充分发扬的社会,人们才不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能同时关心他人。要建立一个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人道精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 不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人道精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需要这种人道精神。举例来说,有些人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会出于经济利益猎杀它们。在非洲,人们为了夺取象牙,会将象大批杀死;有些人为了获得珍贵的皮毛,不惜大批猎杀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怎么样能使人少做这样的行为呢?这就需要有人道精神。有很多社会立法规定禁止虐待动物,也是基于人道主义精神的考虑。对于自然环境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环境污染,也就是因为我们关心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素质,不希望他们的生存环境被恶化。所以,争取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道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公义的精神是一种是非之心,这种价值观也是制约私利所必需的。要使到社会上的人愿意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牺牲一部分的个人利益,就需要大家具备公平、公正、公义的思想。一个没有公义思想的社会是恐怖的,因为在那样一个社会里面,许多人都在想尽办法去剥削、欺压别人。公义的精神绝对是我们保障群体利益的一个主要的支撑力量。只有在公义的精神得到充分伸张的社会里,群体的利益才可以得到保障。另外,一些对于自然的破坏,也需要一种公义的精神去纠正。例如,当一些工厂不负责任,排出有毒物质去污染环境时,或者当有些人为了争取暴利,去滥伐原始森林时,许多有识之士就会基于义愤去想办法阻止它。因此这种公义的思想对于保障群体利益和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有正面的作用。 所以总括而言,要保障社会群体的利益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必须努力使到人道与公义的价值观能深入人心。
个人分类: 社会发展研究|6238 次阅读|2 个评论
明人陈继儒的为人处世四法
tianli99 2009-12-28 20:11
明人陈继儒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陈继儒 (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 昆山 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 见闻录 》、《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元·赵孟頫·红衣西域僧图 《红衣西域僧图》 原图纵31.5厘米横263厘米,作于元大德八年(即1304年)。此长卷题有 陈继儒的跋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西医之争——其本质是天道与人道之争
famingkuang 2009-9-17 09:04
从神农尝百草而得治民于病之法,我们知道中医的试验靶场就是人体本身,用自身做试验品,这是中医最伟大之处,堪称天道。 西医就不一样了,每一种西药问世都以不知道要牺牲多少小动物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西医讲究的是人道。 天道讲究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的和谐共存共荣。 人道讲究的是人类凌驾于一切之上,为了人的利益可以牺牲任何它物的利益。 天道是博爱的,人道是自私的,以天道战人道,谁输谁赢,还没有开始比赛我就已经知道结果了。 现在的中西医之争,太过于肤浅,远未触及本质,更象是一场中西医的粉丝们之间的意气之争。 中医案例: 我的亲舅舅,得了骨质增生,腰都抬不起,由于经济等原因在家用中草药医治,吃过不计其数的中草药(当然方子也是无数了),最后奇迹般地好了,十多年了再无复发,但是具体是哪付药见的效,却无从知晓。 依我看,不是中医不中用,而是中医的试验用靶场太少了,所以中医想在人道的社会里有立足之地,必须抛弃天道的精神,多用动物做试验,对古药方来一次去伪存真,只有这样中医的太阳才会在东方升起。
个人分类: 智慧点滴|1435 次阅读|23 个评论
加州阳光之五十七 精英的荣耀
siccashq 2009-1-22 08:09
(高分辨孪晶结构,来自电镜专家的作品,仅供观赏) 这几天不适,感冒头疼,昨晚怕传染2.0爬到沙发上去睡,结果沙发太软睡到半夜腰身不对劲,不过醒来之后感冒却好转了很多,多亏了姜汤。戴维斯这里冬天并不独立,似乎喜欢靠在秋天的肩膀上,而且也喜欢和春天游戏。刚到一月,气温却突然升起来,阳光也似乎和秋天不减少很多,说是冬天但却是童年春游的季节了。 头疼睡不好觉,不过可以思考问题。想起可真先生一系列对于科学的反思确实也感到很多迷惑,我不赞成盲目地反科学,但是科学发展中出现诸多与普世道德相违背的行为又不得不让人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在自然界生活。我是说生活,而不是生存。生活是人类独享的,动物只有生存。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类和谐的生活、快乐的生活真是谁也很难一句话说清楚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不同,对于快乐的期望也不尽相同,能够跨越幸福的势垒也有相当差异。但是有一点可以清楚的是人类的快乐和动物不一样,人类的快乐似乎更多根源于精神层面的成就感,而不应该是物欲上的满足感,这也应该是人具有高等智慧的区别之处。 问题就在于人类内部智力的差异或者不平等对这个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变革?类比于动物界,确实是强者生存弱者灭亡,但是人类是不是应该继承同样的自然之理?处于金字塔上层的精英人类除了享有上天安排和个人努力获得的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何种天赋的权利和义务呢?人的贪欲在于能力越强获得越多也要求越多,这种自我膨胀和无反馈的过程只可能造成更大的两极分化。从道德上来说我们需要关心弱者,但是这仅仅是道德,有没有更有力的理由要求精英付出更多呢? 我更加觉得人的能力并不仅仅有能力获得,而且是更有能力付出,在这种能力与物质的交换过程中,我们似乎更关注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并且认为后者是一种道德上的无约束的志愿的义务,而不是责任。 所以大部分的我们,即便是普通百姓,都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实现;赚钱是为了获得个人财富而不是管理财富;当官是为了个人权欲和控制而不是服务于社会他人;工作是为了谋生而不是参与一项事业。 即便是科学工作者,我们也因为忽视了后者而把前者看得更为重要,更确切地说正是因为我们看不清精英们如何为社会大多数管理和使用财富所以更喜欢讨论伪精英们掌控了大量的资源。我认为精英毫无疑问应该承担这个角色,他们有能力来使用常人使用不到的资源,这是他们的能力赋予的,但他们更有责任来行使财富的利益最大化和普适化。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我们透射电镜专家能够使用最先进的透射电镜获得物质最微细和全面的结构信息,那么就应该让这些专家来实现这个角色的价值,而不能说任何人都因为具有使用权利就盲目分配。社会福利系统需要金融管理专家来管理,那么就让他们来管理。这种资源的分配完全是角色分配,并不是荣耀分配。是否获得荣耀在于专家是否能够在这个角色上做到最公平,做到至上而下,而不是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欲望最大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动物界那么简单,但是也不能沾染了弱肉强食的兽性而变得复杂。人具有智慧并不是实现统治他人的工具,而应该是奉献给他人的能力。我们喜欢把后者弱化为道德,须知道德是最没有保障的社会心理。但是千百年来我们记住的伟人却没有哪个不是因为强化了后者而永垂千史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一些所谓道德变为社会机制,让人明白金钱不是丑陋肮脏的东西,而是你回报的开始。 这是读了可真先生博文《 富者低贱,贫者高贵 》的反应,从物质的需求角度来说可真先生说出我们每天处于癫狂状态的根源,但是从精神层面我不相信上帝会如此不负责任地赋予人类以智慧。我还是坚信,人类当然并永远比动物更高贵!
个人分类: 加州阳光|469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丛林法则仍然大行其道
ecosinic 2009-1-9 09:46
以色列开火至今已是14天了,至9日有765人死亡,其中34%是儿童。另有数据显示至少3120人受伤。以军自地面行动以来死亡士兵8人,有报道称其中4人死于自己误杀。 在本次袭击中,巴勒斯坦是明显的弱者,巴勒斯坦人民的死伤并没有获得西方世界的任何同情,以美国为首的把人权、人道作为武器和圈套不时强加给他人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对以色列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谴责。世人也心知肚明,以色列的行为如果没有美国人在后面支持是不可能,甚至可以说,以色列是在打一场美国的代理战争。 本次袭击源于前面的和平协议就要到期,巴勒斯坦人不想继续签,先放了几颗火箭弹试试水深,没有想到这世界上水深得很,玩火等于完蛋。 巴勒斯坦人似乎至今都没有明白这个世界是一个丛林法则仍然适用的世界,虽然有人在大讲什么和平,大讲人道人权,大讲公理,其实真正可以说话的是实力,是强权,强权就是公理,其它的都是幌子,或者是说给弱者听的安慰剂。如果阿拉伯世界够强够很,西方就不会为所欲为。俄罗斯够很了,所以,美国人不敢在格鲁吉亚胡来,虽然挑动了战争,但最终还是按照俄罗斯的方式结束。也因为俄罗斯够很,占着日本人的北方四岛,日本人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还是俄罗斯的很,说把西方的天然气停了就停了,放在阿拉伯世界,哪个敢停石油供应的话,还不是一顿乱打。中国最近强很了一点,日本人在钓鱼岛上就没有捞到便宜。如果中国政府对付那些在国内搞恐怖活动的所谓独立分子,也采取世界上普遍的法则,也不会留下如此多的麻烦。 这个世界还没有进化到中国人想象的那么和谐,要建立中国人希望的那种和谐也还需要些年月。丛林法则在本世纪仍然会盛行,至少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上是这样。夹着尾巴的国际关系只会把中国带入更多的麻烦中。 我们希望和平、和谐,但是我们也需要记住丛林法则仍然适用于当今世界,甚至是你我的日常生活当中。不为别的,人仍然是动物的一种,只不过是穿了衣服的动物。
个人分类: 杂谈|4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