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见微知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红楼求真录》2016】
黄安年 2019-11-18 07:27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 【 《 红楼求真录 》 2016 】 【吕启祥纸媒论著(吕启祥论著作目录编号 GL276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1月18日发布(第23060篇) 2019 年1月6日 -10月25日笔者通过博客先后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和个人在纸媒发表的 论著、译、评、介学术资料等。完整保存这些学术资料,符合笔者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一个普通教育和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对于笔者和家乡主管单位达成全部无偿捐赠的承诺,也是提供了一个完整目录检索。 自 26 日起,陆续发布吕启祥在纸媒图书报刊上发表的论著等目录。这些也将无偿捐赠给我的家乡主管单位。 吕启祥文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载《红楼梦研究辑刊》(第十一辑) 2015 年 12 月,第 289-293 页。又载陈熙中著《红楼求真录》代序,第 1-4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1 月。 照片 7 张, 《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 》 , 《红楼梦研究辑刊》 1 , 2 , 3 , 4 , 5, 6, 7, 见微知著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梦求真录》 吕启祥 我是陈熙中教授文章的忠实读者,凡有所见必找来读。之所以喜爱,是因为他的文章篇幅短小、开门见山、笔力集中、证据充足、思致周密,终于“板上钉钉”,不由得你不心悦诚服。还常常从中得到导人探究之径和豁然开朗之乐。 陈熙中教授《红楼梦求真录》一书中篇幅虽短而篇数可观之校释字词的系列文章,发表时均以“读红零扎”作为副标题。“零”者,零星细小之谓,这是说为文的着眼处和切入点“小”,由某个字、词的那一点切入,一锥子扎进去,所见的就远不止那一点了。常常是既有纵深,又能辐射,更可触类旁通,给予人的知识、趣味、以至于智慧,就关涉到学问之大者了。 比方说:“龄官究竟画了多少个‘蔷’字?”(事见《红楼梦》第 30 回)你留意了吗?反正在我是常常“滑”了过去,只留得一个画了“很多”的印象。小说明白写出已经画了“几千个”。版本专家心思细密,曾指出“几千个”不合理 , 受时空等限制不可能 , 而且从稍后的版本中找出了“几十个”这一更为合理的依据供校改。对此,熙中更进一层,并未停留在这一个点上 , 而是考察了小说中若干相类的细节描写,诸如宝玉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刘姥姥念了“几千声”佛等,且遍查早期抄本均无异文。由此反观原文的“几千个”不误。在这里,“千”与“十”,一笔之差 , 一字之差,实质是原文和改笔之差。由此我们还可以悟得:读《红楼梦》不只要关注局部 , 还应统观整体 ; 作家固然要写实,“不敢稍加穿凿”,亦无妨夸张形容,涉笔成趣 , 等等。由一字之微给予人的启发实在不是一语可以道尽的。 又比如在《“仍”字释疑》中指出 , 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与宝玉”(事见《红楼梦》第 41 回),这里的“仍”不作“仍旧”解,而与“乃”字相通 ; “前番”也非上次,意即原先。该文就“仍”字从内证到外证,不仅考察版本、文意,更举出一系列古籍和明清小说的例证加以解释,很有说服力。对于这一字的诠释,关系到文本的阅读,更关乎对人物的理解。不少研究者据“仍”字的仍旧之义做足了文章,加以发挥 , 论析妙玉与宝玉的暧昧关系。笔者以为此类分析是未必符合文本与人物的实际情况的。类此通假替代的情况在《红楼梦》中并非个别,像“况”字有时不作况且、何况解而通于“匡”,意为料想、想来,解说该字的两篇短文在考查了八种版本之后,从小说戏曲中一气举出了八个例证,以见此种用法屡见不鲜。这就使得《红楼梦》中一些原本费解的语句豁然贯通,第 24 回开头黛玉和香菱“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此“况”正应作料想、想来解。此外,如“好意”即故意之谓,“只管”意同“尽管”,“白冷着了些”即只是冷着了些,都属于古典白话小说中常见的用语,不能妄改。 更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形,人们习见的一趟的“趟”字今之辞书是引《红楼梦》作为例证的,然而在《红楼梦》中其实并没有出现过。熙中将这一发现写成专文,遍核《红楼梦》的早期抄本和刻本,列出 22 例之多,“趟”字连一次也没有出现过。而将各式各样同音的相近的规范统一为“趟”,是近人整理的结果。由此提出了词典不可采用那些经改动的今人整理本 , 否则会误导读者,将该词语出现的年代提早,给汉语史研究造成混乱。由一字之写法的考查,发现了辞典编纂中的问题 , 难道不是大学问吗! 写这样的文章,篇幅短小却极见功力,需内外兼修上下贯通。即对《红楼梦》的文本要熟,还要细,要“明察秋毫”;对各种版本的排比互勘,往往要竭泽而渔,不使漏网。这是书内的工夫,姑称之为“内功”。上举例子足以见出熙中对文本和版本所下的气力。同时,功夫在书外 , 需旁征博引,通常要上溯词语的源头及历时的用法尤其是同时代其他作品的旁证。上举“仍”字的释义和用法就从《尔雅》、《说文》起,中及《南史》、《明皇杂录》,下至诸多明清小说,引用了不下十余种书,举出了 15 个以上的例证。这里可以再举两例,一是“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事见《红楼梦》第 72 回)这句俗语,既考出其最早的源头在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前泉州睡龙山道溥禅师法嗣》里 , 又查明《醒世姻缘传》中已有“家亲引领外鬼”的说法,若不是博览广涉、时时留心,是难以发见的。另一例是《“实字”、“虚字”与“通用门”》中的“通用门”(事见《红楼梦》第 37 回“夜拟菊花题”)。为了确定校文应采“通用门”(庚辰本原作“通用关”,被人改为“人事双关”),熙中查阅了明清时期的多种分类字书《华夷译语》、《使琉球录》、《筹海图编》、《高昌馆杂字》等,详细列出了各书“通用门”或称“通用类”所收字彙,确知明清人对汉语字词的分类中是有一类叫“通用门”的,正与宝钗所说“虚字就用通用门的”相合符。该文据引的十来种语言文字方面的工具书为学人所不经见或不重视,以往还未见有人对此作过如此详实的考释,此文应为“零札”中学术含量很高的一篇。像这样由古及今甚至及于不同语种的搜求征引即书外的工夫,可称之为外功。可以说,每一字词含义的求考、真伪的辨析,有赖于纵向考察和横向比照两个坐标,尔后才能确定某个点,成为板上钉钉的结论,经得起推敲驳诘。而这一过程本身,不仅益人以智,而且示人以为为学的方法和门径。 本书中体量较大的若干文章如驳正“程前脂后”说、维护曹雪芹的著作权诸文,在对《红楼梦》版本的历史与现状、争论的由来与发展作了全面梳理以后,也是立足于词语考释、版本比勘和量化分析进行辩驳,具有坚实的实证基础 , 同样体现了上述优长。 熙中兄为文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其针对性和论辩性,面对时下学界假冒伪劣堂皇登场、无知妄说大行其道的恶浊风气,熙中义不容辞不避芒锋地针砭其弊、抉发其害,事事有据、篇篇中的。尤其可贵的是即便对于学界前辈和名家 , 如发现其疏失之处,亦不为尊者讳,明白指出、直陈己见。要之,这一切都表现出学者的良知和学术的勇气。因而,熙中著述令人感到有一种清新之风、刚正之气和求真之心。 笔者曾有幸参与过《红楼梦》脂本普及本 ( 即人文新校本 ) 的历次校注工作,虽非主力亦无专著,但作为一个参与者,于此中甘苦亦颇有体会。深知校书如扫落叶,永无止境,《红楼梦》成书过程复杂 , 早期版本异文歧出,辨析取舍洵非易事;注释又是个无底之洞 , 古代白话小说俚俗借代之语甚多、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作注有不同于古典诗文的难处。熙中教授长期治古代文论 , 熟悉典籍;于明清小说深有研究 , 曾独力校注《喻世明言》;以这样的学养基础悉心研读《红楼梦》,能发人之所未发,就不是偶然的了。读其文,每每发现自己读《红楼梦》之粗疏,竟有如许习焉不察、望文生义、强作解人的地方,发现过往工作中存在的失校失注之处。窃以为,今后若有校注或重新校注《红楼梦》者,应当把本书作为重要参考 , 认真吸取熙中的研究成果。“努力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这是所有《红楼梦》校订者的最大愿望,这一本“求真”之作,对于学界和读者接近曹著原貌,益莫大焉。 前辈学者吴小如先生尝言 : 熙中之文虽短而皆浓缩精品,含金量高、可读性强。诚哉斯言,是为确评。 二 0 一二 大暑之日
个人分类: 个人藏书书目|1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红楼梦研究辑刊》2015】
黄安年 2019-11-18 07:24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 【 《 红楼梦研究辑刊 》 2015 】 【吕启祥纸媒论著(吕启祥论著作目录编号 GL275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1月18日发布(第23059篇) 2019 年1月6日 -10月25日笔者通过博客先后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和个人在纸媒发表的 论著、译、评、介学术资料等。完整保存这些学术资料,符合笔者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一个普通教育和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对于笔者和家乡主管单位达成全部无偿捐赠的承诺,也是提供了一个完整目录检索。 自 26 日起,陆续发布吕启祥在纸媒图书报刊上发表的论著等目录。这些也将无偿捐赠给我的家乡主管单位。 吕启祥文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载《红楼梦研究辑刊》(第十一辑) 2015 年 12 月,第 289-293 页。又载陈熙中著《红楼求真录》代序,第 1-4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1 月。 照片 8 张, 《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 》 , 《红楼梦研究辑刊》 1 , 2 , 3 , 4 , 5, 6, 7, 8, 见微知著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梦求真录》 吕启祥 我是陈熙中教授文章的忠实读者,凡有所见必找来读。之所以喜爱,是因为他的文章篇幅短小、开门见山、笔力集中、证据充足、思致周密,终于“板上钉钉”,不由得你不心悦诚服。还常常从中得到导人探究之径和豁然开朗之乐。 陈熙中教授《红楼梦求真录》一书中篇幅虽短而篇数可观之校释字词的系列文章,发表时均以“读红零扎”作为副标题。“零”者,零星细小之谓,这是说为文的着眼处和切入点“小”,由某个字、词的那一点切入,一锥子扎进去,所见的就远不止那一点了。常常是既有纵深,又能辐射,更可触类旁通,给予人的知识、趣味、以至于智慧,就关涉到学问之大者了。 比方说:“龄官究竟画了多少个‘蔷’字?”(事见《红楼梦》第 30 回)你留意了吗?反正在我是常常“滑”了过去,只留得一个画了“很多”的印象。小说明白写出已经画了“几千个”。版本专家心思细密,曾指出“几千个”不合理 , 受时空等限制不可能 , 而且从稍后的版本中找出了“几十个”这一更为合理的依据供校改。对此,熙中更进一层,并未停留在这一个点上 , 而是考察了小说中若干相类的细节描写,诸如宝玉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刘姥姥念了“几千声”佛等,且遍查早期抄本均无异文。由此反观原文的“几千个”不误。在这里,“千”与“十”,一笔之差 , 一字之差,实质是原文和改笔之差。由此我们还可以悟得:读《红楼梦》不只要关注局部 , 还应统观整体 ; 作家固然要写实,“不敢稍加穿凿”,亦无妨夸张形容,涉笔成趣 , 等等。由一字之微给予人的启发实在不是一语可以道尽的。 又比如在《“仍”字释疑》中指出 , 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与宝玉”(事见《红楼梦》第 41 回),这里的“仍”不作“仍旧”解,而与“乃”字相通 ; “前番”也非上次,意即原先。该文就“仍”字从内证到外证,不仅考察版本、文意,更举出一系列古籍和明清小说的例证加以解释,很有说服力。对于这一字的诠释,关系到文本的阅读,更关乎对人物的理解。不少研究者据“仍”字的仍旧之义做足了文章,加以发挥 , 论析妙玉与宝玉的暧昧关系。笔者以为此类分析是未必符合文本与人物的实际情况的。类此通假替代的情况在《红楼梦》中并非个别,像“况”字有时不作况且、何况解而通于“匡”,意为料想、想来,解说该字的两篇短文在考查了八种版本之后,从小说戏曲中一气举出了八个例证,以见此种用法屡见不鲜。这就使得《红楼梦》中一些原本费解的语句豁然贯通,第 24 回开头黛玉和香菱“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此“况”正应作料想、想来解。此外,如“好意”即故意之谓,“只管”意同“尽管”,“白冷着了些”即只是冷着了些,都属于古典白话小说中常见的用语,不能妄改。 更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形,人们习见的一趟的“趟”字今之辞书是引《红楼梦》作为例证的,然而在《红楼梦》中其实并没有出现过。熙中将这一发现写成专文,遍核《红楼梦》的早期抄本和刻本,列出 22 例之多,“趟”字连一次也没有出现过。而将各式各样同音的相近的规范统一为“趟”,是近人整理的结果。由此提出了词典不可采用那些经改动的今人整理本 , 否则会误导读者,将该词语出现的年代提早,给汉语史研究造成混乱。由一字之写法的考查,发现了辞典编纂中的问题 , 难道不是大学问吗! 写这样的文章,篇幅短小却极见功力,需内外兼修上下贯通。即对《红楼梦》的文本要熟,还要细,要“明察秋毫”;对各种版本的排比互勘,往往要竭泽而渔,不使漏网。这是书内的工夫,姑称之为“内功”。上举例子足以见出熙中对文本和版本所下的气力。同时,功夫在书外 , 需旁征博引,通常要上溯词语的源头及历时的用法尤其是同时代其他作品的旁证。上举“仍”字的释义和用法就从《尔雅》、《说文》起,中及《南史》、《明皇杂录》,下至诸多明清小说,引用了不下十余种书,举出了 15 个以上的例证。这里可以再举两例,一是“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事见《红楼梦》第 72 回)这句俗语,既考出其最早的源头在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前泉州睡龙山道溥禅师法嗣》里 , 又查明《醒世姻缘传》中已有“家亲引领外鬼”的说法,若不是博览广涉、时时留心,是难以发见的。另一例是《“实字”、“虚字”与“通用门”》中的“通用门”(事见《红楼梦》第 37 回“夜拟菊花题”)。为了确定校文应采“通用门”(庚辰本原作“通用关”,被人改为“人事双关”),熙中查阅了明清时期的多种分类字书《华夷译语》、《使琉球录》、《筹海图编》、《高昌馆杂字》等,详细列出了各书“通用门”或称“通用类”所收字彙,确知明清人对汉语字词的分类中是有一类叫“通用门”的,正与宝钗所说“虚字就用通用门的”相合符。该文据引的十来种语言文字方面的工具书为学人所不经见或不重视,以往还未见有人对此作过如此详实的考释,此文应为“零札”中学术含量很高的一篇。像这样由古及今甚至及于不同语种的搜求征引即书外的工夫,可称之为外功。可以说,每一字词含义的求考、真伪的辨析,有赖于纵向考察和横向比照两个坐标,尔后才能确定某个点,成为板上钉钉的结论,经得起推敲驳诘。而这一过程本身,不仅益人以智,而且示人以为为学的方法和门径。 本书中体量较大的若干文章如驳正“程前脂后”说、维护曹雪芹的著作权诸文,在对《红楼梦》版本的历史与现状、争论的由来与发展作了全面梳理以后,也是立足于词语考释、版本比勘和量化分析进行辩驳,具有坚实的实证基础 , 同样体现了上述优长。 熙中兄为文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其针对性和论辩性,面对时下学界假冒伪劣堂皇登场、无知妄说大行其道的恶浊风气,熙中义不容辞不避芒锋地针砭其弊、抉发其害,事事有据、篇篇中的。尤其可贵的是即便对于学界前辈和名家 , 如发现其疏失之处,亦不为尊者讳,明白指出、直陈己见。要之,这一切都表现出学者的良知和学术的勇气。因而,熙中著述令人感到有一种清新之风、刚正之气和求真之心。 笔者曾有幸参与过《红楼梦》脂本普及本 ( 即人文新校本 ) 的历次校注工作,虽非主力亦无专著,但作为一个参与者,于此中甘苦亦颇有体会。深知校书如扫落叶,永无止境,《红楼梦》成书过程复杂 , 早期版本异文歧出,辨析取舍洵非易事;注释又是个无底之洞 , 古代白话小说俚俗借代之语甚多、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作注有不同于古典诗文的难处。熙中教授长期治古代文论 , 熟悉典籍;于明清小说深有研究 , 曾独力校注《喻世明言》;以这样的学养基础悉心研读《红楼梦》,能发人之所未发,就不是偶然的了。读其文,每每发现自己读《红楼梦》之粗疏,竟有如许习焉不察、望文生义、强作解人的地方,发现过往工作中存在的失校失注之处。窃以为,今后若有校注或重新校注《红楼梦》者,应当把本书作为重要参考 , 认真吸取熙中的研究成果。“努力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这是所有《红楼梦》校订者的最大愿望,这一本“求真”之作,对于学界和读者接近曹著原貌,益莫大焉。 前辈学者吴小如先生尝言 : 熙中之文虽短而皆浓缩精品,含金量高、可读性强。诚哉斯言,是为确评。 二 0 一二 大暑之日
个人分类: 个人藏书书目|1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语言文本分析到知识模块加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举一反三
geneculture 2018-4-8 13:54
实时会议:邹晓辉谈形式化的A123和B 公佈日期: 四月 08, 2018 錄影日期: 四月 08 (11:39 上午), 2018, 57 分 34 秒 主持人: 邹晓辉 序位逻辑、联动函数和广义双语三大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公佈日期: 四月 07, 2018 錄影日期: 四月 07 (09:13 下午), 2018, 8 分 48 秒 主持人: 邹晓辉 \0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现彼此内心的灵魂伴侣: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联姻的实质
geneculture 2018-4-6 12:24
灵魂伴侣(即兴创作一首诗或一段文本) 这是即兴之作,仅供参考。 旨在帮助人们初步理解双字棋盘的应用,同时,可通过窥斑知豹,以便于大家快速感知一个具体的言语片段即文本分析或知识模块精加工,以及局部地做到微观的知识导航即微观的思维路径的直观呈现,让人们大致感知它是怎么回事。 http://kb3.sloud.cn/article/100/group
个人分类: 自制双语文库|1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黄安年 2016-4-22 16:05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6 年 4 月 22 日 发布 以下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1 月出版陈熙中著《红楼求真录》中的吕启祥文,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代序)。 去年12月22日黄安年的博客受权发表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 ,载于 《红楼梦研究辑刊》(第 11 辑)第 289-293 , 2015 年 12 月出版。收录于《红楼梦会心录》(商务增订版, 2015 年 12 月 出版,第437-440页)。北大版该书为《东方文化集成》,季羡林创始主编,中华文化编系列图书之一。 ******************* 我是陈熙中教授文章的忠实读者。之所以喜爱,凡有所见必找来读,是因为他的文章篇幅短小、开门见山、笔力集中、证据充足、思致周密,终于“板上钉钉”,不由得你不心悦诚服。还常常从中得到导人探究之径和豁然开朗之乐。 本书中篇幅虽短而篇数可观之校释字词的系列文章,发表时均以“读红零札”作为副标题。“零”者,零星细小之谓,这是说为文的着眼处和切入点“小”,由某个字、词的那一点切入,一锥子扎进去,所见的就远不止那一点了。常常是既有纵深,又能辐射,更可触类旁通,给予人的知识、趣味以至于智慧,就关涉到学问之大者了。 比方说:“龄官究竟画了多少个‘蔷’字?”(事见《红楼梦》第 三十 回)你留意了吗?反正在我是常常“滑”了过去,只留得一个画了“很多”的印象。小说明白写出已经画了“几千个”。版本专家心思细密,曾指出“几千个”不合理 , 受时空等限制不可能 , 而且从稍后的版本中找出了“几十个”这一更为合理的依据供校改。对此,熙中更进一层,并未停留在这一个点上 , 而是考察了小说中若干相类的细节描写,诸如宝玉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刘姥姥念了“几千声佛”等。由此反观原文的“几千个”不误。在这里,“千”与“十”,一笔之差 , 一字之差,实质是原文和改笔之差。由此我们还可以悟得:读《红楼梦》不只要关注局部 , 还应统观整体;作家固重在写实,“不敢稍加穿凿”,亦无妨夸张形容,涉笔成趣;等等。由一字之微给予人的启发实在不是一语可以道尽的。 又比如在《“仍”字释疑》中指出 , 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事见《红楼梦》第 四十一 回),这里的“仍”不作“仍旧”解,而与“乃”字相通 ; “前番”也非上次,意即原先。该文就“仍”字从内证到外证,不仅考察版本、文意,更举出一系列古籍和明清小说的例证加以解释,很有说服力。对于这一字的诠释,关系到文本的阅读,更关乎对人物的理解。不少研究者据“仍”字的仍旧之义做足了文章,加以发挥 , 论析妙玉与宝玉的暧昧关系。笔者以为此类分析是未必符合文本与人物的实际情况的。类此通假替代的情况在《红楼梦》中并非个别,像“况”字有时不作况且、何况解而通于“匡”,意为料想、想来,解说该字的两篇短文在考查了八种版本之后,从小说戏曲中一气举出了八个例证,以见此种用法屡见不鲜。这就使得《红楼梦》中一些原本费解的语句豁然贯通,二十四回开头黛玉和香菱“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此“况”正应作料想、想来解。此外,如“好意”即故意之谓,“白冷着了些”即只是冷着了些,都属于古典白话小说中常见的用语,不能妄改。 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形,如人们习见的一趟的“趟”字,今之辞书有引《红楼梦》作为例证的,然而在《红楼梦》中其实并没有出现过。熙中为此遍核《红楼梦》的早期抄本和刻本,列出 22 例之多,证实“趟”字连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原来将各式各样同音或音近的字规范统一为“趟”,是近人整理的结果。由此指出词典不可采用那些经改动的今人整理本 , 否则会误导读者,将该词语出现的年代提早,给汉语史研究造成混乱。由一字之写法的考查,发现了辞典编纂中的问题 , 难道不是大学问吗! 写这样的文章,篇幅短小却极见功力,需内外兼修上下贯通。即对《红楼梦》的文本要熟,还要细,要“明察秋毫”;对各种版本的排比互勘,往往要竭泽而渔,不使漏网。这是书内的工夫,姑称之为“内功”。上举例子足以见出熙中对文本和版本所下的气力。同时,功夫在书外 , 需旁征博引,通常要上溯词语的源头及历时的用法尤其是同时代其他作品的旁证。上举“仍”字的释义和用法就从《尔雅》、《说文》起,中及《南史》、《明皇杂录》,下至诸多明清小说,引用了不下十余种书,举出了15个以上的例证。这里可以再举两例,一是对“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见《红楼梦》第 七十二 回)这句俗语,既考出其最早的源头在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前泉州睡龙山道溥禅师法嗣》里 , 又查明《醒世姻缘传》中已有“家亲引领外鬼”的说法,若不是博览广涉、时时留心,是难以发见的。另一例是《“实字”、“虚字”与“通用门”》中的“通用门”(见《红楼梦》第 三十七 回“夜拟菊花题”)。为了确定校文应采“通用门”(庚辰本原作“通用门”,被人改为“人事双关”),熙中查阅了明清时期的多种分类字书《华夷译语》《使琉球录》《筹海图编》《高昌馆杂字》等,详细列出了各书通用门或称通用类所收字彙,确知明清人对汉语字词的分类中是有一类叫“通用门”的,正与宝钗所说“虚字就用通用门的”相合符。该文据引的十来种语言文字方面的工具书为学人所不经见或不重视,以往还未见有人对此作过如此详实的考释,此文应为“零札”中学术含量很高的一篇。像这样由古及今甚至及于不同语种的搜求征引即书外的工夫,可称之为外功。可以说,每一字词含义的求考、真伪的辨析,有赖于纵向考察和横向比照两个坐标,尔后才能确定某个点,成为板上钉钉的结论,经得起推敲驳诘。而这一过程本身,不仅益人以智,而且示人以为学的方法和门径。 本书中体量较大的若干文章如驳正“程前脂后”说、维护曹雪芹的著作权诸文,在对《红楼梦》版本的历史与现状、争论的由来与发展作了全面梳理以后,也是立足于词语考释、版本比勘和量化分析进行辩驳,具有坚实的实证基础 , 同样体现了上述优长。 熙中兄为文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其针对性和论辩性,面对时下学界假冒伪劣堂皇登场、无知妄说大行其道的恶浊风气,熙中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针砭其弊、抉发其害,事事有据、篇篇中的。尤其可贵的是即便对于学界前辈和名家 , 如发现其疏失之处,亦不为尊者讳,明白指出、直陈己见。要之,这一切都表现出学者的良知和学术的勇气。因而,熙中著述令人感到有一种清新之风、刚正之气和求真之心。 笔者曾有幸参与过《红楼梦》脂本普及本 ( 即人文新校本 ) 的历次校注工作,虽非主力亦无专著,但作为一个参与者,于此中甘苦亦颇有体会。深知校书如扫落叶,永无止境,《红楼梦》成书过程复杂 , 早期版本异文歧出,辨析取舍洵非易事;注释又是个无底之洞 , 古代白话小说俚俗借代之语甚多、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作注有不同于古典诗文的难处。熙中教授长期治古代文论 , 熟悉典籍;于明清小说深有研究 , 曾独力校注《喻世明言》;以这样的学养基础悉心研读《红楼梦》,能发人之所未发,就不是偶然的了。读其文,每每发现自己读《红楼梦》之粗疏,竟有如许习焉不察、望文生义、强作解人的地方,发现过往工作中存在的失校失注之处。窃以为,今后若有校注或重新校注《红楼梦》者,应当把本书作为重要参考 , 认真吸取熙中的研究成果。“努力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这是所有《红楼梦》校订者的最大愿望,这一本“求真”之作,对于学界和读者接近曹著原貌,益莫大焉。 前辈学者吴小如先生尝言 : 熙中之文虽短而皆浓缩精品,含金量高、可读性强。诚哉斯言,是为确评。 2012 年大暑之日 照片 6 张拍自《红楼求真录》 1, 2, 3, 4, 5, 6, *********************************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5 年 12 月 22 日 发布 (按:本文发表在《红楼梦研究辑刊》(第 11 辑)第 289-293 , 2015 年 12 月出版。收录于《红楼梦会心录》(商务增订版, 2012 年交稿即将出版)及陈熙中即将出版的《红楼求真录》) 我是陈熙中教授文章的忠实读者。之所以喜爱,凡有所见必找来读,是因为他的文章篇幅短小、开门见山、笔力集中、证据充足、思致周密,终于“板上钉钉”,不由得你不心悦诚服。还常常从中得到导人探究之径和豁然开朗之乐。 本书中篇幅虽短而篇数可观之校释字词的系列文章,发表时均以“读红零札”作为副标题。“零”者,零星细小之谓,这是说为文的着眼处和切入点“小”,由某个字、词的那一点切入,一锥子扎进去,所见的就远不止那一点了。常常是既有纵深,又能辐射,更可触类旁通,给予人的知识、趣味以至于智慧,就关涉到学问之大者了。 比方说:“龄官究竟画了多少个‘蔷’字?”(事见《红楼梦》第 30 回)你留意了吗?反正在我是常常“滑”了过去,只留得一个画了“很多”的印象。小说明白写出已经画了“几千个”。版本专家心思细密,曾指出“几千个”不合理 , 受时空等限制不可能 , 而且从稍后的版本中找出了“几十个”这一更为合理的依据供校改。对此,熙中更进一层,并未停留在这一个点上 , 而是考察了小说中若干相类的细节描写,诸如宝玉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刘姥姥念了“几千声佛”等。由此反观原文的“几千个”不误。在这里,“千”与“十”,一笔之差 , 一字之差,实质是原文和改笔之差。由此我们还可以悟得:读《红楼梦》不只要关注局部 , 还应统观整体;作家固重在写实,“不敢稍加穿凿”,亦无妨夸张形容,涉笔成趣;等等。由一字之微给予人的启发实在不是一语可以道尽的。 又比如在《“仍”字释疑》中指出 , 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事见《红楼梦》第 41 回),这里的“仍”不作“仍旧”解,而与“乃”字相通 ; “前番”也非上次,意即原先。该文就“仍”字从内证到外证,不仅考察版本、文意,更举出一系列古籍和明清小说的例证加以解释,很有说服力。对于这一字的诠释,关系到文本的阅读,更关乎对人物的理解。不少研究者据“仍”字的仍旧之义做足了文章,加以发挥 , 论析妙玉与宝玉的暧昧关系。笔者以为此类分析是未必符合文本与人物的实际情况的。类此通假替代的情况在《红楼梦》中并非个别,像“况”字有时不作况且、何况解而通于“匡”,意为料想、想来,解说该字的两篇短文在考查了八种版本之后,从小说戏曲中一气举出了八个例证,以见此种用法屡见不鲜。这就使得《红楼梦》中一些原本费解的语句豁然贯通,第 24 回开头黛玉和香菱“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此“况”正应作料想、想来解。此外,如“好意”即故意之谓,“白冷着了些”即只是冷着了些,都属于古典白话小说中常见的用语,不能妄改。 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形,如人们习见的一趟的“趟”字,今之辞书有引《红楼梦》作为例证的,然而在《红楼梦》中其实并没有出现过。熙中为此遍核《红楼梦》的早期抄本和刻本,列出 22 例之多,证实“趟”字连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原来将各式各样同音或音近的字规范统一为“趟”,是近人整理的结果。由此指出词典不可采用那些经改动的今人整理本 , 否则会误导读者,将该词语出现的年代提早,给汉语史研究造成混乱。由一字之写法的考查,发现了辞典编纂中的问题 , 难道不是大学问吗! 写这样的文章,篇幅短小却极见功力,需内外兼修上下贯通。即对《红楼梦》的文本要熟,还要细,要“明察秋毫”;对各种版本的排比互勘,往往要竭泽而渔,不使漏网。这是书内的工夫,姑称之为“内功”。上举例子足以见出熙中对文本和版本所下的气力。同时,功夫在书外 , 需旁征博引,通常要上溯词语的源头及历时的用法尤其是同时代其他作品的旁证。上举“仍”字的释义和用法就从《尔雅》、《说文》起,中及《南史》、《明皇杂录》,下至诸多明清小说,引用了不下十余种书,举出了十五个以上的例证。这里可以再举两例,一是对“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见《红楼梦》第 72 回)这句俗语,既考出其最早的源头在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前泉州睡龙山道溥禅师法嗣》里 , 又查明《醒世姻缘传》中已有“家亲引领外鬼”的说法,若不是博览广涉、时时留心,是难以发见的。另一例是《“实字”、“虚字”与“通用门”》中的“通用门”(见《红楼梦》第 37 回“夜拟菊花题”)。为了确定校文应采“通用门”(庚辰本原作“通用门”,被人改为“人事双关”),熙中查阅了明清时期的多种分类字书《华夷译语》、《使琉球录》、《筹海图编》、《高昌馆杂字》等,详细列出了各书通用门或称通用类所收字彙,确知明清人对汉语字词的分类中是有一类叫“通用门”的,正与宝钗所说“虚字就用通用门的”相合符。该文据引的十来种语言文字方面的工具书为学人所不经见或不重视,以往还未见有人对此作过如此详实的考释,此文应为“零札”中学术含量很高的一篇。像这样由古及今甚至及于不同语种的搜求征引即书外的工夫,可称之为外功。可以说,每一字词含义的求考、真伪的辨析,有赖于纵向考察和横向比照两个坐标,尔后才能确定某个点,成为板上钉钉的结论,经得起推敲驳诘。而这一过程本身,不仅益人以智,而且示人以为学的方法和门径。 本书中体量较大的若干文章如驳正“程前脂后”说、维护曹雪芹的著作权诸文,在对《红楼梦》版本的历史与现状、争论的由来与发展作了全面梳理以后,也是立足于词语考释、版本比勘和量化分析进行辩驳,具有坚实的实证基础 , 同样体现了上述优长。 熙中兄为文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其针对性和论辩性,面对时下学界假冒伪劣堂皇登场、无知妄说大行其道的恶浊风气,曦钟义不容辞不避芒锋地针砭其弊、抉发其害,事事有据、篇篇中的。尤其可贵的是即便对于学界前辈和名家 , 如发现其疏失之处,亦不为尊者讳,明白指出、直陈己见。要之,这一切都表现出学者的良知和学术的勇气。因而,熙中著述令人感到有一种清新之风、刚正之气和求真之心。 笔者曾有幸参与过《红楼梦》脂本普及本 ( 即人文新校本 ) 的历次校注工作,虽非主力亦无专著,但作为一个参与者,于此中甘苦亦颇有体会。深知校书如扫落叶,永无止境,《红楼梦》成书过程复杂 , 早期版本异文歧出,辨析取舍洵非易事;注释又是个无底之洞 , 古代白话小说俚俗借代之语甚多、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作注有不同于古典诗文的难处。熙中教授长期治古代文论 , 熟悉典籍;于明清小说深有研究 , 曾独力校注《喻世明言》;以这样的学养基础悉心研读《红楼梦》,能发人之所未发,就不是偶然的了。读其文,每每发现自己读《红楼梦》之粗疏,竟有如许习焉不察、望文生义、强作解人的地方,发现过往工作中存在的失校失注之处。窃以为,今后若有校注或重新校注《红楼梦》者,应当把本书作为重要参考 , 认真吸取熙中的研究成果。“努力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这是所有《红楼梦》校订者的最大愿望,这一本“求真”之作,对于学界和读者接近曹著原貌,益莫大焉。 前辈学者吴小如先生尝言 : 熙中之文虽短而皆浓缩精品,含金量高、可读性强。诚哉斯言,是为确评。 2012 年大暑之日 2015 年夏月改定 2 , 3 , 4 , 5 , 6,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945017.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黄安年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2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
黄安年 2015-12-22 07:21
见微知著 言必有中 ---- 读陈熙中《红楼求真录》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5 年 12 月 22 日 发布 (按:本文发表在《红楼梦研究辑刊》(第 11 辑)第 289-293 , 2015 年 12 月出版。收录于《红楼梦会心录》(商务增订版, 2012 年交稿即将出版)及陈熙中即将出版的《红楼求真录》) 我是陈熙中教授文章的忠实读者。之所以喜爱,凡有所见必找来读,是因为他的文章篇幅短小、开门见山、笔力集中、证据充足、思致周密,终于“板上钉钉”,不由得你不心悦诚服。还常常从中得到导人探究之径和豁然开朗之乐。 本书中篇幅虽短而篇数可观之校释字词的系列文章,发表时均以“读红零札”作为副标题。“零”者,零星细小之谓,这是说为文的着眼处和切入点“小”,由某个字、词的那一点切入,一锥子扎进去,所见的就远不止那一点了。常常是既有纵深,又能辐射,更可触类旁通,给予人的知识、趣味以至于智慧,就关涉到学问之大者了。 比方说:“龄官究竟画了多少个‘蔷’字?”(事见《红楼梦》第 30 回)你留意了吗?反正在我是常常“滑”了过去,只留得一个画了“很多”的印象。小说明白写出已经画了“几千个”。版本专家心思细密,曾指出“几千个”不合理 , 受时空等限制不可能 , 而且从稍后的版本中找出了“几十个”这一更为合理的依据供校改。对此,熙中更进一层,并未停留在这一个点上 , 而是考察了小说中若干相类的细节描写,诸如宝玉把好妹妹叫了“几万声”、刘姥姥念了“几千声佛”等。由此反观原文的“几千个”不误。在这里,“千”与“十”,一笔之差 , 一字之差,实质是原文和改笔之差。由此我们还可以悟得:读《红楼梦》不只要关注局部 , 还应统观整体;作家固重在写实,“不敢稍加穿凿”,亦无妨夸张形容,涉笔成趣;等等。由一字之微给予人的启发实在不是一语可以道尽的。 又比如在《“仍”字释疑》中指出 , 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事见《红楼梦》第 41 回),这里的“仍”不作“仍旧”解,而与“乃”字相通 ; “前番”也非上次,意即原先。该文就“仍”字从内证到外证,不仅考察版本、文意,更举出一系列古籍和明清小说的例证加以解释,很有说服力。对于这一字的诠释,关系到文本的阅读,更关乎对人物的理解。不少研究者据“仍”字的仍旧之义做足了文章,加以发挥 , 论析妙玉与宝玉的暧昧关系。笔者以为此类分析是未必符合文本与人物的实际情况的。类此通假替代的情况在《红楼梦》中并非个别,像“况”字有时不作况且、何况解而通于“匡”,意为料想、想来,解说该字的两篇短文在考查了八种版本之后,从小说戏曲中一气举出了八个例证,以见此种用法屡见不鲜。这就使得《红楼梦》中一些原本费解的语句豁然贯通,第 24 回开头黛玉和香菱“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此“况”正应作料想、想来解。此外,如“好意”即故意之谓,“白冷着了些”即只是冷着了些,都属于古典白话小说中常见的用语,不能妄改。 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形,如人们习见的一趟的“趟”字,今之辞书有引《红楼梦》作为例证的,然而在《红楼梦》中其实并没有出现过。熙中为此遍核《红楼梦》的早期抄本和刻本,列出 22 例之多,证实“趟”字连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原来将各式各样同音或音近的字规范统一为“趟”,是近人整理的结果。由此指出词典不可采用那些经改动的今人整理本 , 否则会误导读者,将该词语出现的年代提早,给汉语史研究造成混乱。由一字之写法的考查,发现了辞典编纂中的问题 , 难道不是大学问吗! 写这样的文章,篇幅短小却极见功力,需内外兼修上下贯通。即对《红楼梦》的文本要熟,还要细,要“明察秋毫”;对各种版本的排比互勘,往往要竭泽而渔,不使漏网。这是书内的工夫,姑称之为“内功”。上举例子足以见出熙中对文本和版本所下的气力。同时,功夫在书外 , 需旁征博引,通常要上溯词语的源头及历时的用法尤其是同时代其他作品的旁证。上举“仍”字的释义和用法就从《尔雅》、《说文》起,中及《南史》、《明皇杂录》,下至诸多明清小说,引用了不下十余种书,举出了十五个以上的例证。这里可以再举两例,一是对“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见《红楼梦》第 72 回)这句俗语,既考出其最早的源头在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前泉州睡龙山道溥禅师法嗣》里 , 又查明《醒世姻缘传》中已有“家亲引领外鬼”的说法,若不是博览广涉、时时留心,是难以发见的。另一例是《“实字”、“虚字”与“通用门”》中的“通用门”(见《红楼梦》第 37 回“夜拟菊花题”)。为了确定校文应采“通用门”(庚辰本原作“通用门”,被人改为“人事双关”),熙中查阅了明清时期的多种分类字书《华夷译语》、《使琉球录》、《筹海图编》、《高昌馆杂字》等,详细列出了各书通用门或称通用类所收字彙,确知明清人对汉语字词的分类中是有一类叫“通用门”的,正与宝钗所说“虚字就用通用门的”相合符。该文据引的十来种语言文字方面的工具书为学人所不经见或不重视,以往还未见有人对此作过如此详实的考释,此文应为“零札”中学术含量很高的一篇。像这样由古及今甚至及于不同语种的搜求征引即书外的工夫,可称之为外功。可以说,每一字词含义的求考、真伪的辨析,有赖于纵向考察和横向比照两个坐标,尔后才能确定某个点,成为板上钉钉的结论,经得起推敲驳诘。而这一过程本身,不仅益人以智,而且示人以为学的方法和门径。 本书中体量较大的若干文章如驳正“程前脂后”说、维护曹雪芹的著作权诸文,在对《红楼梦》版本的历史与现状、争论的由来与发展作了全面梳理以后,也是立足于词语考释、版本比勘和量化分析进行辩驳,具有坚实的实证基础 , 同样体现了上述优长。 熙中兄为文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其针对性和论辩性,面对时下学界假冒伪劣堂皇登场、无知妄说大行其道的恶浊风气,曦钟义不容辞不避芒锋地针砭其弊、抉发其害,事事有据、篇篇中的。尤其可贵的是即便对于学界前辈和名家 , 如发现其疏失之处,亦不为尊者讳,明白指出、直陈己见。要之,这一切都表现出学者的良知和学术的勇气。因而,熙中著述令人感到有一种清新之风、刚正之气和求真之心。 笔者曾有幸参与过《红楼梦》脂本普及本 ( 即人文新校本 ) 的历次校注工作,虽非主力亦无专著,但作为一个参与者,于此中甘苦亦颇有体会。深知校书如扫落叶,永无止境,《红楼梦》成书过程复杂 , 早期版本异文歧出,辨析取舍洵非易事;注释又是个无底之洞 , 古代白话小说俚俗借代之语甚多、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作注有不同于古典诗文的难处。熙中教授长期治古代文论 , 熟悉典籍;于明清小说深有研究 , 曾独力校注《喻世明言》;以这样的学养基础悉心研读《红楼梦》,能发人之所未发,就不是偶然的了。读其文,每每发现自己读《红楼梦》之粗疏,竟有如许习焉不察、望文生义、强作解人的地方,发现过往工作中存在的失校失注之处。窃以为,今后若有校注或重新校注《红楼梦》者,应当把本书作为重要参考 , 认真吸取熙中的研究成果。“努力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这是所有《红楼梦》校订者的最大愿望,这一本“求真”之作,对于学界和读者接近曹著原貌,益莫大焉。 前辈学者吴小如先生尝言 : 熙中之文虽短而皆浓缩精品,含金量高、可读性强。诚哉斯言,是为确评。 2012 年大暑之日 2015 年夏月改定 照片 5 张拍自红刊。 1, 2 , 3 , 4 , 5 , 6,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菜根谭》
outcrop 2011-1-12 23:42
《菜根谭》原文: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白话文大意是: 一支隐伏很久的鸟,一旦飞起来必能飞得很高;一棵开得很早的花木,等到凋谢时也必然凋谢得很快。人只要能明白这种道理,既可以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也可以消解急于求取功名利禄的念头。 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博文导读:欢迎访问 《菜根谭》专栏 ,推荐使用 开放源代码工具。 《菜根谭》文言及白话文字整理自互联网,部分白话并不准确,欢迎点评修正。
个人分类: 菜根谭|4005 次阅读|1 个评论
放下?腐败
moxj 2009-11-30 21:21
大概孩子们现在的生活压力的确太大了,以致聊天的时候都在讲 XX 将来如何如何,值得如何如何,可能如何如何一切都在向前看。虽然不都是向前钱,但功利心已经淹没了大家感受生活乐趣的心情。 我不知道大家和我喝酒是不是觉得我喝多了很好笑,很有意思。或者我行为鲁莽,思维简单,将来谁得罪了自己,我一定会把别人砍了。 周末聚酒,一片混乱,相互争论不休,别说赋诗、唱歌,就是品酒、品味的找不到了。有拼酒的,更是直接借酒报仇、抱冤的(大家的玩笑话)。 关于酒,我先前就写过一些,几次提过要回避和领导喝酒,回避和可能有利益往来的人喝酒(当然很背离传统的酒文化)。不过以当下青年人喝酒的习气而 见微知著 : 如果匹夫不必再用酒品味人生,国家还如何惩治腐败。 还好,我可以找退休后招来当楼管的临时工喝酒,朋友们什么时候能放下心头目的,回头一起喝个酒。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1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