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蒸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热度 1 Taylorwang 2019-12-13 09:24
最近广东沿海的一位地级市的纺织协会秘书长找我,想请我帮他们写一申请给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停止“煤改气”地必须将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这位秘书长,从政府部门退休后转到协会,继续热心服务于企业,在企业中赢得很好的口碑。他请我帮忙写个初稿,我也就一口答应了。有朋友问我,请教授写文章,应该给不少钱吧?我笑着告诉他,教授也可以做义务劳动。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谁还会在意出手要拿多少钱呢?免费! “宜煤则煤,宜气则气”支持当地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 一、 “宜煤则煤,宜气则气”成为新的指导性原则 2019 年 10 月 11 日,中国最高规格能源会议——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了会议,重提以煤为主,首次正式提出宜煤则煤。 中国是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大国,对于煤炭的定位,很明确。我国有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有什么禀赋决定做什么事情。以中国的资源禀赋,天然气的发展空间有限,在核电技术尚未取得突破之前,近几十年里中国仍然会以煤为主。重提以煤为主的方向,以前轰轰烈烈的煤改气政策自然也需要调整。 二、 “纺织印染”行业对当地很重要 纺织印染行业属于第二产业,也是本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一般认为,在一个地区,一份第二产业,可以带动五份甚至更多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纺织印染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它能给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是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因素。 由于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使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印染行业,已有不少纺织企业关停国内的工厂,将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东南亚,甚至非洲等地。 若以煤为燃料,一吨蒸汽的售价通常在 200 多元,若采用天然气做燃料,则蒸汽的价格将增加一倍以上。对于许多纺织印染企业,往往是蒸汽使用大户。作为传统行业,纺织品的利润并不丰厚。一旦蒸汽的价格增长一倍多。这些纺织印染厂,每生产一吨纺织品,就从原来赚钱,转为亏本,这有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迫使纺织印染企业关门或搬迁。 工厂关门了,与工厂相关的餐饮业、旅馆酒店业、商店等相关的服务行业,必然受到波及。原来的工厂的工人失业了,也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一个工厂关门,并不只是损失一个工厂的产值和税收那么简单,有时这些附带的损失,比直接关闭工厂的损失更大。这也是各地政府,要帮助和支持当地产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燃煤的污染已能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清洁燃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燃煤尾气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提高。燃煤锅炉的尾气,通过新开发的脱硫除尘技术也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排放标准。从烟尘、二氧化硫、甚至氮氧化物,都可以处理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也可达到甚至超过燃气所能达到的废气污染物排放的浓度限制值要求。燃煤锅炉即使采用清洁燃烧方法,其成本仍比燃气低许多。 其实燃气锅炉的尾气,若不经地脱硝处理,也一样存在氮氧化物的空气污染问题,若燃气锅炉也要脱氮,则又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燃气的成本。故用燃煤,采用新的污染防治技术,污染并不会比燃气大,但对于用户来讲,燃料的费用却大幅下降。 四、 “煤改气”的一刀切的做法不合理 不少地方的工业园及工厂的锅炉,当地政府或环保部门要求必须 “一刀切”煤改气,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懒政管理方式,对于纺织印染行业来讲,也是一种“自杀式”的管理模式。 反对 “煤改气”一刀切的做法。对于京、津唐地区,由于地理因素而导致空气扩散能力变差,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容量也相对比较低,再加上北京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故采用更环保清洁的天然气燃料来代替燃煤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即使京津冀地区,今年冬季采暖,也已开放燃煤采暖,只是要求采用洁净煤。最近报导的多起燃煤采暖中毒事故,都是因为采用洁净煤,燃烧时没有异味,因而导致使有者不注意通风,而发生的煤气中毒事故。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知道,新技术也可以大大降低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污染。 对于靠近海边的沿海地区的县级市工业园,不顾经济规律,也一定要求采用煤改气,显然不合适。一方面我国是产煤大国,煤完全可以依靠国内的资源,供应链和价格比较稳定;而目前的天然气,绝大部分需要进口,供应链的稳定性差许多。更重要的是,使用天然气,成本要比使用煤高一倍,甚至一倍以上。且采用进口原料,进口周期长,受国际风云的变化,进口的天然气也有可能受其它的政治因素影响而难以做到稳定供应。 若将原来的燃煤锅炉改为燃气,则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负担,对于用水用气大户的纺织印染企业,有时这增加的额外负担已达到或超过他们能忍受的极限。虽然燃气比燃煤相对而言清洁卫生一点,但使用最近的脱硫除尘技术,也可以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对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燃气与燃煤是一样的,要达到高要求的排放标准,都需要采用末端脱硝处理。对于地理位置靠近海边的中小城市,相对而言当地的环境容量还是相当大的。对于燃煤,也可以要求锅炉必须安装先进的废气处理设施,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真没有必要搞一刀切进行燃煤改燃气。 “实事求是”是我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法宝,不考虑经济因素的环保难以持久。在大气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地区,要求强化燃煤过程的尾气处理,使废气排放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的条件下,并没有必要一刀切地要求将燃煤锅炉改为燃气,而应该采用“宜煤则煤,宜气则气”的原则,这也应该作为积极相应党中央的号召,真正为企业所想、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减负,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634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定要“一刀切”地改吗?
热度 9 Taylorwang 2019-4-30 08:51
不少地方的工业园及工厂的锅炉,必须 “一刀切”煤改气,原因是烧煤不仅有煤在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在燃烧过程中,还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的污染。若煤改为天然气,则减少了粉尘与二氧化硫污染,但氮氧化物的污染,理论上讲,应仍然存在。虽然我只搞水控制控制研究及工程化应用,不搞大气污染研究,我也认可燃气的清洁程度比燃煤要好,但我仍觉得燃气与燃煤不应该搞“一刀切”的做法。 前段时间参加广东靠近海边一个县级市的纺织工业园的项目评审,纺织印染是那个小城市的传统产业。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结束家庭作坊和小企业 “散、乱、差”状况,阻止小企业的偷排行为,要求所有的纺织印染企业,不论其大小,都应该迁入纺织工业园。这工业园,将集中供水,供蒸汽,也收集各企业所排放的生产废水,经工业园的废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供水,废水处理工艺方案,这些技术评审进展还是相当顺利,但在供汽方案,出现了争执。我知道,以目前煤的价格,一吨蒸汽的售价通常在 200 多元,不少公司和厂家都愿意投资建燃煤的锅炉提供蒸汽,且随着清洁燃烧,及燃煤尾气处理技术的提高,燃煤锅炉的尾气,也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排放标准。若采用天然气做燃料,则蒸汽的价格将增加一倍以上。对于许多纺织印染企业,利润并不丰厚,一旦蒸汽的价格增长一倍多,由于市场竞争,迁入工业园的企业,有可能无利可图。在这个评审会上,同时邀请了天然气供应商,及当地纺织协会将来可能的业主列席了会议。作为专家组组长,我认真听取了这对立双方的意见,天然气供应商拿到当地的燃气供应资格,及建立天然气存贮中心,前期已投入较多的资金,且作为民营企业,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投资来解决政府关心的民生与环保问题。而作为纺织协会的企业代表,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这个问题: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燃煤的蒸汽,一吨只要 200 元多一点,只有这里核算燃气锅炉提供蒸汽价格的一半都不到,而印染行业也是用汽大户,当投资者发现利润比较薄,甚至有可能亏本时,他们就用脚来投票,而不在这里投资了。 我反对 “煤改气”的一刀切的做法。对于京、津唐地区,由于地理因素而导致空气扩散能力变差,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容量也相对比较低,再加上北京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故采用更环保清洁的天然气燃料来代替燃煤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靠近海边的县级市的工业园,不顾经济规律,也一定要求采用煤改气,合适吗?一方面我国是产煤大国,煤完全可以依靠国内的资源,而目前的天然气,绝大部分需要进口。更重要的是,使用天然气,成本要比使用煤高一倍,甚至一倍以上。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企业的负担日益加重,国家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采取了普遍的减税措施。若将原来的燃煤锅炉改为燃气,则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负担,对于用水用气大户的纺织印染企业,有时这增加的额外负担已达到他们能忍受的临界值。虽然燃气比燃煤相对而言清洁卫生一点,但使用最近的脱硫除尘技术,也可以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对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燃气与燃煤是一样的,要达到高要求的排放标准,都需要采用脱硝处理。对于地理位置靠近海边的中小城市,当地没有重工业,相对而言当地的环境容量还是相当大的。对于燃煤,也可以要求锅炉必须安装先进的废气处理设施,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真没有必要搞一刀切的煤改气。虽然在评审会上,当地天然气供应商用热切的眼光看着我,希望我主导专家评审意见写上必须使用天然气做燃料。我避开他的眼光,仍坚持一分为二地介绍这个问题。用天然气比用煤更清洁一些,这一点可以肯定,但用煤,采用脱硫脱硝与除尘新技术,也可以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且用煤,其蒸汽的售价只有用天然气的一半,这更有利于工业园将来的招商引资。 “实事求是”是我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法宝,不考虑经济因素的环保难以持久;为了所谓的环保,不考虑安全因素,更是难以为继。 江苏响水爆炸事件是不是由天然气引起还存在争论,但天然气比煤更易燃易爆也是事实。 在大气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地区,要求强化燃煤过程的尾气处理,使废气排放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的条件下,并没有必要一刀切地要求将燃煤锅炉改为燃气,这也应该作为积极相应政府的号召,真正为企业所想,为企业减负的具体举措!
9818 次阅读|25 个评论
宏观热力学与微观热力学的吻合是巧合吗?
热度 3 kiwaho 2015-2-4 06:36
水的热力学性质一直是我的研究兴趣。 在稍早前的一篇文章里,谈到了基于实验验证的关于水的微观热力学数据,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常温水蒸气凝结过程中,平均每个水分子摊到0.4电子伏特的红外光子辐射能量。详情见: 气液相变的分子动力学一瞥 。 至于宏观的热力学数据,可以从很多来源查找,例如美国标准技术学院的官方网站: http://webbook.nist.gov/chemistry/fluid/ 。 常温常压下水的凝结潜热 = 2402.3 - 83.9 = 2318kj/kg。 其实,有了上述宏观尺度的数据,理论上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演算出微观尺度的对应数据。 方法如下: 先求1kg的水有多少个水分子H2O。既可以用涉及摩尔概念的阿伏加德罗常数,也可以从原子量硬计算。 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分子量18个原子量单位。每个原子量单位对应1.66*10^(-27)kg,基本上相当于一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So,1kg水大约含有水分子数目= 1/(18*1.66*10^(-27))= 3.35*10^25 个H2O。 Then,每个水分子摊到的凝结潜热= 2318*1000/3.35*10^25= 6.92*10^(-20)J(焦耳)。 已知1个电子伏特1eV = 1.6*10^(-19)J。 因而每个水分子可摊到的潜热=6.92*10^(-20)/1.6*10^(-19)= 0.43eV。 回过头看看实验测到的微观热力学数据0.4eV/每H2O,不得不惊呼两者惊人地接近! 我们再来计算,如果观测得到的单水分子释放的能量0.4eV,最终来源于一个光子的话,这个光子的波长该是多少呢? 早在1900年,M.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时作出量子假设,物质振子与辐射之间的能量交换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的能量为E = 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v为光振子频率=光速c/波长。 所以,要求的波长= hc/E。 已知h=6.6260693×10^(-34)J·s, c=3*10^8m/s. 代入公式得到波长 = 6.63*10^(-34)* 3*10^8/(0.4eV*1.6*10^(-19)J/eV) =3.1*10^(-6)m, 即3.1微米,或者说波数3226cm^(-1)。该波长处于近红外谱线。 凝结光子发射谱分析的实验结果,基本应证了计算结果!可见凝结潜热的释放渠道,只能是红外光子。通常的热工设备中看不到这些光子,是因为多介质换热时光子刚出来立即就地吸收,就像电路短路时测不到电压那样。因而, 宏观与微观的吻合绝不是巧合! 早在1968年,两位科学家W.R. Potter, J.G. Hoffman,就已经在实验室发现了物质相变过程伴随着红外光子的辐射。从其发表的论文数据来看,水蒸气凝结红外辐射的均方根光子波长也在3.1微米左右,多了一个旁证。详情及参考文献可参阅我的另一篇文章: 凝结过程竟然伴随着红外光子的辐射! 此文也预示:未来的热物理的发展方向,必将是热力学与光学的紧密结合。只懂传统热力学的人士也许会发现无所适从,而感叹不补修光学则以前的热力学就白学了。 顺便说一句:善于从已知的宏观尺度,推演到微观尺度,或者反过来,从微观反演宏观,这是研究人员的基本技能。早先的一篇文章正是这样的例子: 尺度变换诱发的想象力聚焦水分子蒸发的精细过程 。
4501 次阅读|5 个评论
蒸汽烧开水的噪音问题解决了吗?
热度 6 famingkuang 2012-9-10 09:07
蒸汽烧开水的噪音问题解决了吗?
记得当年发发读大学的时候,大清早的锅炉房经常发出“哒,哒,哒。。。。”的机枪声,吵得人不得安宁。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用蒸汽来烧开水发出的噪音,这个噪音在发发的心底埋藏了二十多年了。不知现在的科技解决了这个噪音问题了没有? 发发的新发明,说白了也没什么新意,就是一个微型锅炉与灶台的完美结合而已。在生火煮饭炒菜的同时,利用烟道的余热在生火后两分钟之内生产出蒸汽,然后利用这蒸汽完成如下的工作: 一,蒸汽助燃,通过有效的控制让适量的蒸汽进入炉膛,起到强效助燃的目的,蒸汽助燃比空气助燃(鼓风机助燃)的优越性在于:(1)压力较大,能吹开燃料表面的灰烬,使燃烧更充分;(2)蒸汽用量少,不象鼓风机助燃会因为过剩空气量太多对烟道的排烟能力造成较大的负担,由于烟量少,自然的烟气热量损失也较少;(3)对于经常需要把锅头拿开的灶来说,从灶头吹出的灰就比鼓风机吹要少得多了;(4)蒸汽助燃最大的特点是烟道里冒出的烟几乎看不见“黑”,其原因是,蒸汽里的水分子会跟烟气里的“黑”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可燃烧的:一氧化碳(CO)与氢气(H2),反应式如下: C + H2O = CO + H2 而一氧化碳与氢气是非常容易燃烧的气体。关于蒸汽助燃的问题前人已经研究几十年了,但并没有满意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们基于如下的问题没有解决好:(1)蒸汽量的控制;(2)蒸汽压力的控制;(3)蒸汽射入方式其位置;(4)新鲜空气的补充。其中最关键的问题(4)他们考虑得最不好,所以也就使得蒸汽助燃不但没能达到助燃的目的,反而让蒸汽助燃变成毒气制造剂,因为没有适当的新鲜空气补充,一氧化碳(CO)与(H2)便不可能被燃烧了,所以补充新鲜空气和如何补充就是蒸汽助燃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了。 二,蒸汽蒸煮食物,蒸汽碗柜消毒。 三,蒸汽烧开水(热水)。 本文并不重点介绍此灶台的功能,而是标题中提到的蒸汽烧水产生的噪音如何消除的问题。 因为此灶台有用到蒸汽烧水,所以蒸汽注入冷水产生的噪音便不可避免的出来了,对于家庭的厨房来说,这是个致命的缺陷,发妻就曾经因为这个噪音抗议过,通过本人仔细的观察与思考,终于非常简单而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于本人实属于典型的闭门造车者,对外面世界的科技活动知之甚少,因而也不知道别人是否已经解决了蒸汽烧水的噪音问题,或者,如果您正在受此噪音的干扰,需要发发帮忙解决吗?
个人分类: 发明专利展示|5643 次阅读|24 个评论
请教一个流体热力学问题
热度 3 陈龙珠 2011-4-10 22:15
-蒸汽注入冷水时是如何产生冲击波的? 许多年前,我在浙大工作期间,被委派查找当时住着留学生的学校招待所建筑经常发生振动而引起恐慌的原因。 经过对一定范围内的振源排查,我将疑点锁定到与招待所主楼建筑相连的浴室顶上的水箱,那里供洗澡的水是由一楼锅炉房烧出的蒸汽注入致热的,而蒸汽注入冷水时看似出现冲击而导致建筑振动和摇晃。这一猜测经后来一天的建筑振动与水箱注入蒸汽相关性的现场测试所印证,并成功地解决了困惑多时的留学生受振恐慌事件。 后来因为调到上海工作,对其机理未曾深究下去。近日在科学网上读到香港大学 岳中琦先生 的地震天然气爆炸说,我又想起了这件事,但在网上未能检索到相关的文献。因此,想请相关专业的老师或研究生,为我推荐有关蒸汽注入冷水时水压变化或产生冲击波方面的书刊资料。 多谢!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3036 次阅读|2 个评论
飞机突破音障精彩瞬间(照片)
zlyang 2010-4-7 08:49
飞机突破音障精彩瞬间(照片) 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最后这张是什么?怎么会事? 请专家老师给解释解释吧!谢谢! 超音速飞机的跨越声障的连续过程 宇航员太空拍下火山爆发冲击波 来自: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6/220726.shtm
个人分类: 科研|6411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英刊展示飞机突破音障精彩瞬间 蒸汽形成圆锥云雾
zlyang 2010-4-7 08:14
英刊展示飞机突破音障精彩瞬间 蒸汽形成圆锥云雾 作者:唐宁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4-6 11:41:50 转载自: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4/230496.shtm 一架在秘鲁太平洋海岸上空飞行的美海军超级大黄蜂机身环绕着云雾,被称为冲击波项圈或蒸汽锥。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物体超音速运动时就会发生这种现象。 如图,这是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纽约航空展上,表演时突破音障的精彩瞬间。 一架美军F/A-18大黄蜂战斗机在美海军星座号上空超音速飞行、突破音障的精彩瞬间。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产生了蒸汽锥。 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近日公布了一组美军战斗机突破音障的精彩瞬间照片。战斗机环绕着圆锥形云雾,非常壮观,仿佛经过特效处理似的。不过,当大气条件合适、飞机超音速飞行时,就可能产生这种梦幻般的效果。 一架美国海军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从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在秘鲁太平洋海岸线上空超音速飞行。当时战斗机的速度达到760英里/小时(约合1223公里/小时),突破音障,在机身周围的蒸汽不断堆积,形成了圆锥般的云雾,被称为冲击波项圈或蒸汽锥。 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当物体的速度快要接近音速时,周边的空气受到声波叠合而呈现非常高压的状态,因此一旦物体穿越音障后,周围压力将会陡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因压力陡降所造成的瞬间低温可能会让气温低于它的露点温度,使得水汽凝结变成微小的水珠,肉眼看来就像是云雾般的状态。但由于这个低压带会随着空气离机身的距离增加而恢复到常压,因此整体看来形状像是一个以物体为中心轴、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云团。 此外,超级大黄蜂的形状也有利于蒸汽锥的产生。超级大黄蜂造价达3500万英镑,最高速度为1370英里/小时(2200公里/小时),是音速的1.8倍。 在航天飞机发射时,也经常发生蒸汽锥现象。有时,乘客也会看到超音速客机机翼顶端周围出现这种现象。不过,为什么物体突破音障瞬间会发生这种现象,还未有定论。 更多阅读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原文(英文) 盘点哈勃20年经典照片 经典之作震撼人心 美国国家地理网站盘点一周太空图片精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个人分类: 科研|4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哪个笼屉里的包子先被蒸熟?
boxcar 2009-12-1 11:37
我的老科普博文 为何下雪不冷化雪冷(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5090 ) 一经发出,迅速得到了若干关注和评论,其中 lipinghua 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蒸包子时哪个笼屉的包子先被蒸熟: 博主,帮我讨论一个问题.几笼放在一起的包子一起上锅蒸,是下面先熟还是上面先熟呢?传统答案是最上面一笼先熟,原因嘛,自然是蒸气是往上升的,热气在上面.可是,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很多时候是下面先熟的.本人做过早点生意,先在不做了.倒底正常但案是哪能个也不能确定.博主,能发话个话题讨论一下吗? 这又是一个生活中人人皆有可能遇到,考试也可以出题,但并无标准答案的问题,虽然这标准答案孙悟空都知道(《西游记》电视剧中曾有妖怪蒸猪八戒的情节)。我做出了如下答复(博文里这个是修订版的): 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解释标准答案: 在火足够旺(用物理学的表达方式讲是加热的功率很大)时,下面的水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热量多,汽化迅速,上升也较快,此时可以有100C左右的水蒸汽可以迅速达到蒸笼的顶端,在顶端继续上升受阻后会在上面笼屉里的包子上凝结并释放大量热量(水的汽化热2260kJ/kg,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给包子加热。由于原来上面的较冷的空气会在热汽上升时转而向下对流,结果会导致上层温度高而下层温度低,这种情况下当然是上面的一笼先熟。 下面再分析不能被列为标准答案的实际现象: 如果火不够旺,则单位时间内蒸发出的水不够多,蒸汽的上升速度可能较慢,此时蒸汽在遇到下层的包子时即与之换热,水蒸汽发生了凝结释放热量,能继续上升的水蒸气(含量)较少,并且到达顶端时温度恐怕早已低于100C,这时下面的包子尚能靠蒸汽凝结放出的巨大热量来加热,而上层笼屉内的包子却无法获得充足的高温蒸汽,甚至只是利用空气(内能变化)加热,这种没有相变只有对流和传导机制的加热效率自然要比蒸汽凝结低得多,结果是上面的笼屉包子比下面的熟得晚。 当然,我这个讨论中没有考虑笼屉的漏气和漏热,也没考虑包子的码放和笼屉布对蒸汽的阻力这些因素。如果包子放得比较密、笼屉布的孔隙率也比较少,会对蒸汽的输运产生一定的阻碍。 这个问题其实说到底还是个传热学的问题。 顺祝:如果提为问题的访客继续做早点生意卖包子,建议把火烧旺些,并祝他生意兴旺!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7688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