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小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小学

相关日志

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热度 43 BaoHaifei 2013-1-7 12:44
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相对论 --- 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鲍海飞 2013-1-7 昨天中午吃饭,同事说要考考我,就给我出一道小学数学题,并且说,有一个小学生将这道老师给出的题目带回了家,让父母做,父母都是大学生,结果父母二人惊得发呆。二人无奈将题目带到单位,请单位的三十几位大学生帮助解题,结果,无数英雄竟折腰,估计这就是网络流传,戏言而已。这道题目大意是:一列队伍长一百米,向前行驶,队伍中最后一个人(二者均为匀速),以较快的速度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当这个人走到队伍的最前头的时候,返回身来再往回走,一直走到队伍的最后,这时,整列队伍恰好向前行走了 100 米。提问:单独的这个人走了多少路程? 解法 (1)- 经典解法 我首先规规矩矩地画出了行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然后按照图示列出时间为衡量的两个方程式: 其中, O 代表起点,终点是 E 。 S0 是队伍的长度, S0=100 米; Va 是队伍行进的速度, V0 是单独这个个人行进的速度;经过 t 时间后,这个个人和队伍同时到达 M 点,此时,队伍行进距离为 Sa ,而个人行进的距离是 S0+Sa 。在 M 点处,这个个人回头行进,而队伍继续前进,于是可以列出两个方程式。 (S0+Sa)/V0=Sa/Va (1) 第一段为同方向行进的时间,方程左侧是个人用时间;右侧是队伍行进的时间; (S0-Sa)/Va=Sa/V0 (2) 第二段为个人反方向行进的时间,方程左侧是队伍继续前进的时间,右侧为个人返回行走的时间; 将 (2) 中解出 Va, Va=(S0-Sa)V0/Sa, 并将其代入 (1), 得到: (S0+Sa)/V0=Sa*Sa/ 化简,于是得到: S0*S0=2Sa*Sa, 代入数据: Sa/S0=100/ √ 2 (根号下 2 ) 即这个人走的距离是 S=S0+2Sa=100(1+ √ 2) 。 或者可以直接列出个人与队伍行进走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S0+2Sa)/V0=S0/Va (3) 但是也需要 (2) 式来代入解决。 解法( 2 ) - 高级解法 后来,我的同事给出的另一个算法,很牛,用上了相对论。 S0/Va=S0/(V0+Va)+S0/(V0-Va) (4) 在队伍前进距离 S0 的时间为: t=S0/Va 。 当个人与队伍同方向行进时需要的时间是右端第一项,而第二项是相对行进时花费的时间。 由于二者都是匀速运动,而且个人的速度要快,所以假定: V0=nVa (5) n 是二者的速度比。 然后将 (5) 代入 (4) 就可以解一个二阶方程, n*n-2*n-1=0 (6) 解得: n=1+ √ 2 负的根舍弃掉。 即: V0= ( 1+ √ 2 ) Va 最后: S=V0*S0/Va=100* ( 1+ √ 2 ) 据说,有人问出题的老师,为什么给学生出这样的题目,学生不会做怎么办?老师说,没关系,让他们锻炼一下思维也是好的,大意如此。 前一段时间,有人建议,让小学生学习一些什么量子论、相对论,看样子,这个主意不赖。我看再提前学习一下什么一元、二元无理、有理方程,现在看来也是太有必要了。
个人分类: 科普|12790 次阅读|121 个评论
苦难岁月的如烟往事:我的老师——小学篇
热度 3 jlrlmylt 2013-1-5 17:27
课程终于全部结束,可以静下心来构思自己的 2013 年 NSFC 申报书了。别看自己当专家时,评阅别人的本子头脑清晰、目光敏锐,真的自己写起本子来,也是如同挤牙膏似的困难重重。疲倦至极,想写点什么,权作休憩。阅遍了科学网上的 N 多博文,还没有发现一篇 怀念 小学 老师的文章,今天 提笔构思一篇, 权当弥补过错 , 送给仍然健在的38 年前的小学老师的新年礼物 吧。 印象中自己的小学老师都不怎么好。班主任徐老师是个身体微胖、脸上长满蝴蝶斑的中年女教师。凭心而论,徐老师对学生还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但她有 1 个不好的毛病:有点喜欢家境富裕、穿着整齐的学生。自己这个家庭贫困、衣衫不整的调皮男生自然不受待见。于是,我们这些男生给她送了个雅号:许大马棒!一个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反派角色。小学毕业那年,面对着一群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调皮男生,徐老师第一次在 45 个学生面前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其实,现在想起来,徐老师心地是蛮善良的。记得自己的一位叫做涛的小学同学,家中 7 个子女,只有父亲一人工作。每到夏天,他的三个幼小的四五岁的妹妹个个赤身裸体地在大街上游荡。不是贪图凉快,也不是那时的人们不知道羞耻,而是穷得实在买不起裤子。由于一年四季只穿一件从不换洗的衣服,洗澡更成了奢侈品,涛的身上长满了跳蚤、虱子。于是,徐老师组织班上的小女生从涛脱下的衣服上逮虱子、捉跳蚤的工作,便成了家常便饭。 最令人反感的是教体育的小吴老师。小吴老师喜欢穿一身紧身的运动服,足凳火箭皮鞋,头扁扁的、喉结突出、脸红红的,活像一个雄性激素发达的好斗的大公鸡。吴老师上课最爱好的话题是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上起课来对于不服从管教的小学生体罚起来毫不客气。清楚地记得,一次吴老师用他那双尖尖的火箭皮鞋猛踢一个身患猩红热病的小女生的屁股,一下子把那个叫做丽的漂亮的小姑娘踢得昏厥过去。我想,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 80 、 90 后身上,吴老师估计该卷铺盖回家了。不过,似乎搞体育的男教练都喜欢打人,所谓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嘛。想当年辽宁的 M 指导就喜欢打手下的女弟子,打得手狠了点、部位敏感了点,引起一场法律诉讼。小吴老师本质并不坏,只不过是有点很铁不成钢的味道。从小吴老师身上自己也吸取了教训:要善待身边的每个人,特别是自己能够帮助并且需要帮助的弱者。 最令人喜爱的是管后勤的热心的马老师。马老师其实工人出身,头上永远戴着一 顶 洗的发白的工作帽。马老师身材高高的,脖子却长长的,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嗓音大大的, 声音洪亮,令人想起 北方挺逗人喜爱的大叫驴。管后勤其实就是打杂的, 修理 广播 站广播 、 更换教师日光灯 开关总少不了马老师的身影。马老师有一个口技的绝活, 喜欢给大家朗读 语文课本小说《鸡毛信》、《小英雄雨来》 ,勇敢的海娃、狡猾的日本鬼子小胡子、机灵的雨来,小说中的 各色人物 在马老师的嘴里,都被 描述的惟妙惟肖 。 最令人悲催的是小学 3 年级就参加了数学老师的葬礼,目睹了一个人从生病、病危、死亡、下葬的全过程。恐怖的太平间、雪白的裹尸布、灰褐色的死人的的脸、披麻戴孝的送葬队伍,哭得死去活来的亲人,给自己幼小的心灵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数学老师性 何 ,教自己珠算,一个总是病怏怏的无精打采上课的女老师,她的女儿 莉 也是自己的同班同学。 何 老师家庭关系不和睦,夫妻从争吵、分居到离婚,直到把她自己折腾得患了癌症。由于 何 老师仅仅教了自己一年算数,对她并不了解,只是朦胧地觉得这个瘦弱、美丽外表下的女子性格有点倔强。今天看来,她的婚姻、疾病与她的性格不无关系,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吧!父母离婚、母亲病逝,给年仅 10 岁的 莉 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在没有亲人监护的条件下,漂亮、文静的 莉 像野草一样随心所欲地生长。高中毕业后,听说 莉 初中尚未毕业就退了学,与社会上不良男子谈起了早恋,然后 莉 就自然而然地退化成了劣迹斑斑的不良女青年。若干年后与 莉 在大街见面, 莉 已经打扮得脱胎换骨,高跟鞋、喇叭裤、蛤蟆镜,全然没有当年那个朴实、文静、羞涩的摸样。 读小学的 5 年,正值文革末期、改革开放初期,武斗、上山下乡、反击右倾翻案风、四五运动、共和国领袖去世、唐山大地震、自卫反击战,共和国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一桩接一桩,给那时尚处于儿童时期、大脑思辨能力尚不健全的小学生的我带来诸多的困惑。“红色二七”、“黄河激流”二派武斗过后残破的中学校园,空空荡荡,断腿的桌椅、残破的门窗,一片狼藉;市中心广场上,震天的红卫兵小将怒吼声中,脖子上挂着右倾翻案分子巨大牌子的前市委书记在低头思过;寒冷的刺刀闪闪发光、实弹的迫击炮车从围观的人群中驶过,肩扛四轮重机枪、排着整齐队列的工人民兵在示威游行;喧天的锣鼓声中,满眼流泪的家长在解放牌卡车前,与满脸笑容、胸带大红花上山下乡的少年子女一一告别;低沉的哀乐声中,胳膊上系着黑纱、胸带小百花的小学生在肃穆的大礼堂中对着伟人的遗像默哀三分钟;冷冽的清晨,布满街道两旁的群众,在欢迎着望不到边的唐山大地震伤员到家乡医治;父亲所在的超大型部属国企,号召未婚的男性青年共产党员站起来,志愿报名,与自卫反击战中为国做出贡献的剁掉四肢、变成“海豹”的女兵结合 …… 智者们常说,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几个关键的转折处,它决定人的命运。但令人纠结的是,这些关键的转折处又有几处是自己所能把握的?所谓的所波逐流、身不由己就是这个意思。 感谢自己的小学老师,是你们的关心和呵护,带领自己走过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祝仍然健在的小学老师们蛇年快乐、健康长寿!
个人分类: 百态人生|4496 次阅读|6 个评论
女儿小学里的趣事
xuyingxiao 2013-1-1 20:12
L老师平时要求比较严厉,有家长在沟通的本子上委婉地写道:希望L老师多一点笑容。 女儿回家时说:L老师变得​温柔了。 小学的教室比较紧张,所以小朋友上课、吃饭、午睡都在同一张桌子上。午饭时就由任课老师给小朋友打饭。 L老师给小朋友甲打饭时: 小朋友甲说:我想要L老师到我们家去玩。 L老师:到你们家去做什么呀,做保姆啊。 小朋友:嗯。 L老师:给你们烧饭呀,哎哟,不好不好。 轮到给小朋友乙打饭了: 小朋友乙也说:我想要L老师到我们家去玩。 L老师:去干什么呀。 小朋友乙:因为我跟妈妈说L老师很漂亮,我妈妈想见见你。
个人分类: 生活|2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校园枪杀儿童案;河南校园刀砍学生案
热度 3 liuli66 2012-12-16 08:39
美国校园枪杀儿童案;河南校园刀砍学生案
来自凤凰网: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meiguoxiaoxueqiangji/content-3/detail_2012_12/16/20211790_0.shtml —————————————————————————— http://news.ifeng.com/society/1/detail_2012_12/16/20211705_0.shtml
个人分类: 杂感|47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美发生特大枪击惨案28死降半旗志哀,胡锦涛慰问奥巴马
JYH64J98Y99H 2012-12-15 14:34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15日致电美国总统奥巴马,就美国康涅狄格州发生枪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和诚挚慰问,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 同日,外交部长杨洁篪也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致电慰问。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14日发生枪击案,造成至少28名人员丧生的重大伤亡,这起校园枪击案新闻成为了中央电视台当日《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让国际新闻成为头条新闻在《新闻联播》历史上较为罕见。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29日,当时的台长杨伟光亲自拍板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这一消息,打破了该栏目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 美国小学校发生枪击惨案 全国降半旗致哀 2012年12月15日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吕晓红):当地时间14日上午,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27人死亡,其中20个是小孩。 美国东部时间14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即北京时间14日晚10点30分左右,康涅狄格州一个名叫新镇(Newtown)的小镇上的桑迪·胡克小学校突发惨案,共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27人死亡,其中20个5至10岁的孩子。另有1人还在医院接受诊治。警方强调说调查还在进行之中,不便透露更多细节。 事发的小学校共有600多名从学前班至小学4年级的学生,当时学前班的孩子们正期待着10点多开始圣诞节的联欢活动,却没想到等来的是一场惨剧。据美国媒体报道称,枪手现年20岁,其母亲是该校幼儿园的老师,因此他得以熟门熟路地潜入学校,先是在校长室枪击校长,随后直闯他妈妈任教的班级大开杀戒。案发后警方立刻搜索了枪手的家,还发现一具成年人的尸体,但警方没有透露受害者的性别以及其它任何相关信息。另有电视报道说,警方在邻近的新泽西州逮捕了枪手的哥哥,并将他带回警局调查,这是有电视画面的,但是,警方依然三缄其口,不愿透露任何相关信息,还向记者表示最早到明天上午才有可能披露更多的信息。 美国康涅狄格州小学发生枪击案 枪击案发生后,美国社会一片哗然,有的媒体甚至称这起惨案为“大屠杀”。不仅是因为在这起枪击案中遇难者的人数仅次于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校园枪击案,也就是2007年4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当时共有32人遇难,另有17人受伤。而且,这起枪击案发生的地方是小学校,大部分遇难者是5-10岁的儿童。奥巴马总统在发表电视讲话时也是数度哽咽,不停地擦去眼角的泪水,他说“我们的心都碎了”,并呼吁要采取有效行动遏制此类悲剧的再度发生。此前的枪击案发生时,奥巴马总统也会发表电视讲话,但每次他都尽量找到悲剧中的那些闪光点,比如救援人员如何及时抢救,或者有伤者苏醒了之类的消息来振奋人心,但这一次,他完全放弃了安慰者的角色,放任自己的悲哀在电视前一览无遗。很多美国人都说他们也同总统一样深切地感受到了悲哀与愤怒。奥巴马总统还宣布从14日至18日全国政府机构降半旗致哀,众议院议长也要求国会降半旗致哀。 案发之后有不少群众自发地聚集到白宫附近,为遇难者静思。随着夜幕的降临,更多的人来到首都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广场上,举着点燃的蜡烛追思遇害者。在惨案发生的Newtown,当地民众也聚集在教堂内外,共同追思。 在谴责枪手的冷血、残酷之余,所有的媒体都呼吁美国的立法机构应当正视枪支管理问题,并尽快修正相关法律。不过,这个问题在美国几乎是政客们的禁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第二条规定,公民有权拥有枪支。所以,很少有美国的政治人物愿意公开地讨论这个问题,更不用提要修正相关的法律。就在枪击案发生后不久,参加白宫例行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就追问白宫新闻官卡尼,奥巴马总统是否有意采取行动,对此,卡尼回避问题,只是表达,今天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日子,今天应当关注康涅狄格州的受害者。 新华网华盛顿12月15日电 (记者 王丰丰)美国康涅狄格州警方15日公布了该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遇难者名单。尸体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受害者都死于枪伤,全都身中数枪。   当天公布的遇难者名单显示,遇难者中的6名成人全部是女性,20名儿童中包括8名男童和12名女童,年龄为6岁至7岁。康涅狄格州首席验尸官韦恩·卡弗说,验尸结果显示,几乎所有遇难者身上的枪伤都由同一长枪造成,所有人都身中数枪,其中一人身中11枪。   卡弗说,他们已经确认枪案凶手亚当·兰扎枪杀了自己的母亲南希·兰扎。先前有报道称南希·兰扎是桑迪胡克小学教师,但警方调查发现她不是学校员工,兰扎一家与桑迪胡克小学的关联眼下尚不清楚。   根据美国媒体和警方公布的信息,20岁的亚当·兰扎全副武装,于14日早晨闯入桑迪胡克小学,开枪打死20名儿童和6名成人后饮弹自尽。他母亲的尸体随后也在其位于学校附近的住所被发现。警方目前尚未查清枪击案动机。    详细死者名单   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警方今天凌晨公布康涅狄格州纽镇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的26名遇难者名单。其中包括6名学校工作人员和20名6-7岁的一年级儿童。让我们悼念死者,同时祝福生者。以下是枪击案遇难者详细名单:   玛丽-舍拉奇(Mary Sherlach)生于1956年2月11日   安妮-玛丽-墨菲(Anne Marie Murphy)生于1960年7月25日   道恩-霍克斯普朗(Dawn Hocksprung)生于1965年6月28日   劳伦-拉索(Lauren Russeau)生于1982年6月   雷切尔-达维诺(Rachel Davino)生于1983年7月17日   维多利亚-索托(Victoria Soto)生于1985年11月4日   切斯-科瓦尔斯基(Chase Kowalski)生于2005年10月31日   格蕾丝-麦克唐奈(Grace McDonnell)生于2005年11月4日   约瑟芬-盖(Josephine Gay)生于2005年12月11日   狄伦-霍克利(Dylan Hockley)生于2006年3月8日   詹姆斯-马蒂奥利(James Mattioli)生于2006年3月22日   安娜-马奎兹-格林(Ana Marquez-Greene)生于2006年4月4日   杰克-平托(Jack Pinto)生于2006年5月6日   杰斯卡-雷克斯(Jessica Rekos)生于2006年5月10日   艾米莉-帕克(Emilie Parker)生于2006年5月12日   凯瑟琳-哈伯德(Catherine Hubbard)生于2006年6月8日   杰西-刘易斯(Jesse Lewis)生于2006年6月30日   艾利森-怀亚特(Allison Wyatt)生于2006年7月3日   玛德琳-舒(Madeleine Hsu)生于2006年7月10日   奥利维亚-恩格尔(Olivia Engel)生于2006年7月18日   卡罗琳-普莱维蒂(Caroline Previdi)生于2006年9月7日   本杰明-惠勒(Benjamin Wheeler)生于2006年9月12日   阿维尔勒-里奇曼(Avielle Richman)生于2006年10月17日   诺亚-波泽纳(Noah Pozner)生于2006年11月20日   夏洛特-培根(Charlotte Bacon)6岁   丹尼尔-巴登(Daniel Barden)7岁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1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热闹艰难的小学抉择
热度 54 陈安博士 2012-11-26 18:32
  1,家附近的小学不是著名小学。   2,如果上tian xiu小学(专为中科院职工的子弟办了一个班),赞助费是5-6万左右(得早申请,晚了名额就满了),地点在中共中央党校左近。   3,如果去上中关村One、Three这样的著名小学,找关系很费事(不过想破头去找总还是有办法的),但行贿需要5-8万【根据多渠道打探来的准确消息(渠道保密,您也别追问我了)】,赞助费另交5-6万左右。   4,最后,做过小学校长的俺娘和做过中学校长的俺爹说:算了,就上家附近的小学吧,别费那劲了,学校再不著名,也比你当年上的乡村小学强得多吧。我一想,也是。   5,陈热闹于是上了一所非著名的北京某小学。   6,首先怪我一开始还想着给陈热闹攀攀“高枝”来着,这也不是教育公平的思路嘛;其次,自己发现作为一个研究员,我在社会上还是挺可怜的。   7,这么点小事就不问元芳了,陈热闹的各位干妈,你们怎么看?   8,各位朋友,俺要写论文去了,两周后见。
个人分类: 人论|6471 次阅读|142 个评论
中小学可以改成9年-看“浙大录取高二学生”有感
热度 1 zls111 2012-10-22 14:26
是刚看到这个评论,想到相关话题。科学网有两个报道分别是不支持和支持这种行为: 光明日报:提前录取高二学生大学应谨慎 (我觉得 胡德维这个“记者” 满篇胡话,就一句“ 众所周知,我国高中的课程安排都是建立在三年制的基础之上的,这一安排考虑到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进程。 ”还凑合,但是,事实是这个东西不是 众所周知,因为没有相关的研究和数据 ) 评论:浙大录取高二学生是教育改革有益尝试 我是支持后者,而且更为“激进”,可以把初中和高中合并掉,比如小学5年,中学(初中和高中)4年。 首先要看看,我们中小学教育是怎么来着?我想可能是直接从苏联或西方拿过来的吧。有没有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中小学教育???这是重要的,我觉得至少应该做相关研究,这个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针对我们的国家实际情况来设计中小学教育。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孩子在中小学比较辛苦,受应试教育影响厉害。这种情况明显与其他国家就不一样。就现在来看,我们孩子这么辛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成长。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折磨,我们天天喊改革,想办法,或许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应对办法。 中小学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无非是两个方面,成长和打基础知识。后者已经没有必要进行讨论,我觉得孩子在中小学接受的知识足够多了。关键有没有足够成长,就是中小学改成9年后,年纪这么小上大学能适应吗?从一个角度,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孩子成熟应该是提前了,特别是近几年,信息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个应该是全世界所面对的新环境,针对这个新环境,更有必要改变当前的教育,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单单是我们需要改变,全世界都需要面对。 我觉得另外一个是资源的配置,相对来说,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免费给国民更多的教育,特别是当下很多国民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就是9年义务教育,虽然9年义务教育法,“很多人是没有完成9年的教育”(至少我老家跟我一样的同龄人,很多小学上完就没继续了),是对这个法律的嘲讽。如果从12年改成9年,应该能腾出很多资源,办到真正的9年义务教育,使教育“名副其实”。 有个不好的,可能大家都会想到,就是工作的问题,改成9年,相当于很多年轻人提前来到社会。如果就当前的局势来看,很多地方缺劳动力,应该问题不大。当然从长远来看,可能不是这样的,到底会导致什么情况,需要具体的研究。相对而言,一个社会工作的年轻人更多,应该是好事情。当然,这里有个度!
32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记忆中的文字 (2)
热度 1 yyfu 2012-10-17 15:08
标语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读小学的时候村里只有 20 多户人家。 小学在一个大村子里,离我们村有两里地。校舍旁有四棵老樟树,树非常大,它们的树冠连成一片覆盖了整个大操场。老家变化很大,据说小学已经拆了,小孩需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估计回去已经看不到小学的模样了。在读小学的五年里,农舍和学校墙上的标语可能是我们这拨小孩最早的 “ 课外阅读材料 ” ,尽管过去四十多年,标语的颜色、字体和内容我还清晰记得,甚至还能想起某一面墙上的标语,对这些标语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村上的标语多半是刷在白色的墙面上,字体的颜色有黑色的、暗红色的,标语四周加一边框。标语内容简明、扼要,基本上都是陈述句和祈使句。这些句子语义直接,观点鲜明。当时刷标语的特别认真,字体工整、用笔有劲,颜料渗入墙面,保留几十年是不成问题的,只要房子没拆、没有被新的标语覆盖,那时的标语应该都会留在墙面上的。我有时候莫名地怀念那时标语,我知道虽然内容有明显的政治的色彩或文革的色彩,但它们的确是伴随我们这一代成长的,它们与童年的空间联系在了一起。这些政治的或者大人世界中的观点用标语这种方式烙在儿童的心中,尽管当时不清楚真正的意义,但是它们居然让这个儿童长大后依旧记得它们,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 细想起来,一些标语的内容并没有问题,譬如: “大干快上 建设 社会主义”;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 “ 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 “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 ;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 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好 ”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 为人民服务 ” 标语中 多数都是毛主席的语录,用标语这种方式传播领袖的语录非常有效的,一日之内所有乡村都可以涮上同样内容的标语,并迅速进入百姓的视线。 40 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会背一些标语,朗朗上口,不能不佩服标语这种语体的强大功能。我无意怀念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早有结论,但像我这一代人, 60 年代的,你无法抹去这种记忆,无法让标语和童年完全隔离开来,甚至在我们怀念童年的时候标语就会不经意地闯入记忆中,忘记它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不愿意看现在的标语,无论你写什么。但是现在小区、学校的标语就横在马路上了,躲也躲不过,标语的内容变了,多与百姓生活有关,例如: “ 全面健身,利国利民 ” ; “ 社区进万家,服务你我他 ” ; “ 爱心是生活明媚的阳光,文明是人类温馨的春风 ” ; “ 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 ” ; “ 稳定国家计生政策,共创和谐美好生活 ” ; “ 禁止一户多养犬 ” 大学的校园里也挂满标语,内容五花八门,譬如: “ 热烈欢迎 2012 级本科生党员 ” ; “ 今天对你的爱现场直播 — 祝姐妹们的节日快乐 ” ; “ 热烈欢迎 xx 部领导莅临我校视察指导 ” ; “ 热烈欢迎验收 xxx 项目的各位 专家 ” ; 过去几十年了,四围依旧挂满了各种标语,制作标语的材料越来越考究、技术越来越先进,颜色更丰富、色彩更艳丽,制作标语的队伍从若干个涮墙的,贾平凹、张艺谋曾是那支队伍的成员,而今发展成为一个行业,经营的性质从集体的、国有的,逐渐转变为私营的。各种时段的标语叠加起来可演绎一部时事史。国人生活在标语的语境下,在标语的前面走过、从标语的下面穿过。 说实话,虽然离开了农村住在城里,但论起标语,还是怀念儿时的那些标语,那些标语是我们山野村童课外识字阅读的一个材料,至少从那些标语中学会了数百个语法正确的句子,是记忆深处的文字,内容渗入骨子里,无法抹去,尽管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年代、历史已经证明一些句子并不正确。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364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句很发人深省的话
热度 44 cutefay 2012-9-12 22:30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的时尚杂志是一群月薪八千的编辑,告诉一群月薪三千的读者,月收入三万的人怎么花钱。中国的广告是一群每天加班的广告人,告诉买不起房子的人,应该像首富一样享受生活。中国的大学辅导员是一群整天感慨人生失败的教育人,告诉被12年应试教育摧残的呆若木鸡大一新生,怎么做才会成功。 这句话让我感慨到,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中国的教育了。往往是没上高中而上了中专的人去当了幼儿园老师,上了普通大学成绩一般的,成为了小学教师,学校好一点的成为了中学教师,学习最好的,往往是读到了博士,成为大学教师了。而往往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心灵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说学历高低并不代表素质高低,但往往学历高的人更见多识广一些,并且能够读到更好的学校或者更高的学历的人,往往都具有勤奋、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更强一些。所以,让一些当时读书时不努力的人当幼儿园或者小学教师来教育小孩子,有可能会存在很多问题。 我在小学的时候,有些老师的一些行为就深深地伤害了很多学生。当时小学老师体罚学生很严重,我记得我五年级的时候作业写错了一个字,就被语文老师用很长的尺子打手心;当时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完成作业,就被老师用很长很粗的教鞭当众打屁股,打得他们嗷嗷叫,然后,老师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被打的学生。这让我感到这些老师心灵都扭曲了,他们把学生当成了监狱的犯人。当时有个经常挨打的学生私下里用很仇恨的口气说:“等到我上初中了,我养一条狗,让这条狗来咬语文老师!”可见,当时那些老师的做法,让这么小的学生内心产生了深深的仇恨。 现在的老师可能不会体罚学生,但是有些老师会用到更狠的心灵惩罚,就是让全班的同学去指责和唾骂犯了错的学生。在北京的一座很好的小学(借读费都至少要交10万元的那种),老师们就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惩罚哪一次迟到了的学生。而在北京,往往迟到并不是因为学生的错,有的时候是家长出发晚了,有的时候是碰巧路上堵车相当严重造成的。老师用这样的方式惩罚无辜的学生,会让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9132 次阅读|109 个评论
任家蕊老师
热度 3 fdc1947 2012-9-7 07:24
在小学生开学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小学岁月。可能是相隔时间太久,抑或记性太差,小学的事情只留下不多的片段,连大多数老师的姓氏都记不得了。可是,有一位老师却清清楚楚地记得,她就是任家蕊老师。 我 1951 年入苏州市景德路第一小学读书。那所学校在我家往西约 50 米的雍熙寺弄里,离我家最多不过百米,上学也不必穿马路。我的几位哥哥、姐姐也都在那所小学学习。任家蕊老师解放前就在那里任教,每天上下班都从我家门口路过,所以,她与家母见面也相互打招呼,可能比家母还略年长一二岁。 任老师是吴江同里人。吴江虽然自古就是苏州的属县,最近又成了苏州市区的一部分,但是口音还是有较大的差别,本地人一听就能够听出来。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任老师做了我的班主任老师。不知道是否因为我太小(上三年级的时候我才刚刚过六周岁),任老师对我很照顾,有一次竟然领我到她家里去玩。我记得她家里有一个长天井,放在天井里的笼子中养着一对小白兔。我不知道她有几个孩子,但是那次只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姐姐。 有一次,学校要到街上宣传什么东西,大概是爱国卫生之类的,任老师让我在市中心察院场的大喇叭边上唱一支歌。小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中讲话总是很紧张的,可是唱歌就好多了。我也就唱了,心里很高兴。 很遗憾,四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个班主任。五年级我留级了,一方面可能是年龄太小,另一方面,我虽然其他功课都很好,却不会做作文,作文不及格(那时候成绩单上作文成绩单列)。留级之后,一直到读大学,我学习再也没有困难过,似乎随随便便就能够得一个优或良,不过作文总归不大行,没有文采,最多能够达意而已。等到六年级时,任老师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 一般地说,那时候的学生都不大知道老师的名字,只是记一个姓,小孩子称大人的名字是不礼貌的。不过,任老师在我们的成绩报告单上的印章印得特别清楚,而且是三个正楷字,所以我们记得她的名字。 小学毕业之后,就很少再见到任老师了。只是在街上偶尔遇到,打个招呼罢了。 我上大学之后,有一次母亲遇到任老师,任老师问起我的情况。当得知我在北京读书,是中国科技大学,她很高兴。 后来,文化大革命了。母亲告诉我,任老师受苦了,她被说成是地主婆。与学校的庞莲珍校长等一起到景德路扫地(实际上是羞辱她们),还要求平时穿着钉着地主婆字样的的衣服。那时,任老师在路上见了熟人也不打招呼,低着头走过去。我一直以为苏州人文质彬彬,谁知道文化革命中对于教师的迫害和侮辱也是如此凶残,人性同样是如此的丑恶。 70 年代初,我回家的时候,在察院场口邮电局附近遇到了任老师。她比过去更瘦,头发花白了。她问我在哪里工作,我告诉她在东北,抚顺煤矿的中学教书。她也没有多说什么。 后来,我知道景德路第一小学已经合并到马医科小学了,平江区教育局在那里办了一个招待所。母亲告诉我,任老师成了招待所管事的。 景德路拆迁,老家消失了,母亲也搬到了“城外”。原来熟悉的人们都匆匆地各奔东西,除了特别亲近的之外,几乎都不知道彼此的情况。 任老师现在应该近百岁了,希望她仍然健康。
个人分类: 我的回忆|382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丝鄙夷掠过她的嘴角
热度 19 陈安博士 2012-7-16 14:36
  送陈热闹上小学去,和同一小区的另外几个家长一起。   当然,是上学前的预先报到,正式开学时间应该是全国统一的。   分班早就知道了,老师就让大家写自己的名字,陈热闹当然练过,很顺利地就写完了,可是,刚好就有小朋友还不会顺畅地书写自己名字,就见老师嘴角有意思鄙夷的表情掠过。   回家后,我妈妈感慨到:以前的小学,都是从教你怎么拼音、识字和写字开始,老师按着黑板上的比划带着学生们读“点,点,点”,“a,o,e”,一堂课就教这点东西。可是,现在的小学,都假设你已经学会了,全部是复习一般地快速过。   可以作为作证的是,从陈热闹的幼儿园开始,第一次将拼音列入了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中。   而如果没有上这类幼儿园,或者根本就没上幼儿园,再没有在家里教过,孩子一上学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这也正是北京(我估计应该是全国很多地方)各类“幼儿园小学”和“小学中学”交接类的培训班所以能够存在的理由,而假期后的正式上学,不少内容已经是以综合和复习为主了。   我妈妈庆幸对陈热闹的培养提前了很多,现在就认识两千个字,拼音全会,其他技能(唱歌、跳舞、讲故事、绘画)也还凑合。   中国孩子,小学起跑点就变得如此的高,以至于未曾爬过高的孩子在起跑线前一定会感觉到恐惧。
个人分类: 基础教育|5103 次阅读|26 个评论
没上小学初中677分,真是对中国教育的极大讽刺!
热度 4 wangxh 2012-7-2 08:29
李佳乐,14岁女孩,郏县一高学生,几乎没上小学初中,今年 高考 拿 了 677 分,惊乎?叹乎? 倔眼看来,这是对中国现存教育体制与理念的极大讽刺! 讽刺之一:不上小学初中,就能把高中知识掌握的“摧枯拉朽”,说明我们的小学初中不是形同摆设吗?可能会有人说这是特例,但是既然存在了,肯定有其合理的成分! 讽刺之二:偌大的中国高考,全世界,不,也许是整个宇宙最大的考试,被一个年仅14岁、几乎没上小学初中的小女孩打败了,中国高考,你自己不觉得存在的很荒唐吗? 讽刺之三:“不XX能YY吗”定律的破产。这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口头禅:小学不好好学,能上好初中吗?不上个好初中能考上好高中吗?不上好高中能考上好大学吗?不上好大学能找到好工作吗?定律,你完了,俺小乐子小学初中都几乎没上,照样上好大学,嘿嘿! 疑惑之一:真想知道这个677分是“八股”出来的,还是“创造”出来的?如果是背诵出来的,那我们根本不必大惊小怪,教师们继续八股式教育,学生继续八股式学吧;如果是创造出来的,就有些意思啦!教育部的爷爷奶奶们,是不是真该琢磨琢磨我们的教育机制与理念了? 疑惑之二:我们的许多创造型小天才是被小学初中教育抹杀了吗?
个人分类: 社会|4391 次阅读|5 个评论
外地的孩子如何在北京上学?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2-6-27 06:42
   时常会在自己家小区前或大街上看到有些学龄前的孩子跟着在街头炒菜或者做饼的爸爸妈妈做生意的模样。    我爸爸做了多年的老师,只在乡村中学里做校长的时间就有20多年,所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就会多问几句,比如:“没有考虑去上幼儿园”之类的话。    而回答也多是“上不起”或“找不到可以上的地方”。    其实,非但外地的孩子,我们家陈热闹上幼儿园的时候也紧张了一阵子,离家最近的幼儿园是个私立的,还起了一个很洋气的外国名字,说有外教啥啥的,可是,到跟前一问价钱,2600元一个月。    回来顿时无语,还得去找公立的幼儿园,价钱倒是公道,不到私立收费的一半,但是公立的幼儿园却是一副人满为患的架势,于是一切都得提前,而且最好是提很前,比如半年或者一年,于是,陈热闹在2岁多的时候就去上“亲子班”,就是大人孩子一起上幼儿园的情况。    有人也把这类班叫做“占坑班”,先在园里挂个号,别到时候进不去可麻烦了。虽然是这么说,随后还是会有考验,后来幼儿园招新生,我带着陈热闹参加的“面试”,好家伙,一个三岁的孩子就得从小进入“面试”考验啊。说面试也不算得什么面试,我们还为陈热闹准备了一些面试程序上的内容,比如数数、识字、或者运动等,但是,到了幼儿园,俩老师闲坐着,我们把孩子拿过去,也没有开始面试,就和我们聊了起来,天南海北的,啥都说。而陈热闹自己一边玩,这次面试很不得要领。    谈了一阵子天,就回家了,过了一阵子,去询问面试结果,园长很郑重地告诉我们:“面试不理想,这孩子还真不一定能上到我们幼儿园呢。”一句话搞的全家皆慌——这可怎么办呀!    我使劲回忆那天面试怎么就弄了个不合格的全过程,没有发现陈热闹又任何表现特别笨拙或者意外的情形,心里就有点愤懑,但是,这样的愤懑又没法说。    还是做过多年校长的俺爹有经验,多跑了几次幼儿园,甚至还和园长谈了些关于教育的事情,一回生二回熟,好像当时刚好有家全国性的少年儿童基金会聘了一个“砖家”的名头给我,俺爹也用上了。最后,有惊无险地算是有幼儿园上了,一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以上说的是有北京户口的本地孩子上幼儿园的经历,如果是外地的孩子,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恐怕得比我们家的家长还要多跑好几趟。    而如果没有时间去跑,或者即便有功夫去“跑”却只是“跑”而无其他内容的外地儿童家长,在北京上幼儿园的可能性大概就小到无穷小了吧。    有上小学的家长和我们家熟识的,告知了我们上小学的经过。在各个有可能的小学跑了几遍,知道了报名的程序,就开始了不懈的努力。比如,有小学这天是北京户口的孩子报名,第二天则才是外地户口的孩子报名,结果家长就从半夜开始排队,唯恐一个不小心,孩子刚好排在了可以进校的名单之外。    再接着,收费问题,我们都知道基础教育阶段是免费的,可是,不真免,这些家长到我们家来说到很多细节,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收费问题,好的小学收费很贵,小学这几年5-10万都是毛毛雨,而稍微不那么重点的小学,则是2万左右。这个钱是打到大家约定好的一个账号,没有任何收据和说法。反正收了费就保证你的还有学上,很多情况下,你想交钱都不一定找得到庙门,所以,能够被告知可以交钱的家长全都千恩万谢的,你让他们去投诉告发,没有一点可能性,况且了,孩子未来几年都在学校内是“人质”呢。    非但小学,大学也如此,我们大家可能还记得北航某年高考招了一位不符合正常录取条件的女生,他爹交了钱之后很愤怒,告发了此事,引来了很大的风波,校长最后还出来接受了焦点访谈的专访。而收钱的那主儿则得了一个开除留用的处分,实事求是地说,这件事把这位仁兄冤死了——这样的事情各大学都有,但是其他的家长没有出首告发的,就他倒霉,恰好遇到了这么一个不认“规则”的主儿。    外地的孩子在北京上学,除了暗地里交钱之外,还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父母在北京谋生多年,或者有房子,之类。因为之前出现过一次恶例。北京教育主管部门声称解决所有在北京工作的人的孩子上学问题,结果,那些不在北京工作的人的孩子也因为从已经在北京工作的七大姑八大姨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就抓紧时间把孩子送到北京来,要求得一个在京城读书的机会,算是机制设计里一个漏洞,不过很快就想法补上了一些,以避免出现这类情形。    也可见,上面一个动作,下面的人会立刻跟上,双方博弈的味道太浓了。
个人分类: 基础教育|13969 次阅读|9 个评论
二女儿小学毕业获奖无数
热度 2 yzhang111 2012-6-7 11:52
呵呵,其实有数。共获得奖杯4具,奖牌5枚,奖状2张。 4具奖杯为Outstand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Outstanding Spanish, Outstanding Art, 和Perfect Attendance,分别是因为全A的成绩、杰出的西班牙语课表现、出色的艺术课表现,和没有任何迟到旷课现象而颁发。5枚奖牌分别为在数学(Mathematics)、阅读(Reading)、语言艺术课(Language Arts)、科学课(Science)、和社会学课(Social Studies)中的出色表现颁发。孩儿她妈把奖状收起来了,一时找不到,反正也是学业表现方面的。老师告诉我二女儿是她带的几个班中获奖最多的学生。女儿告诉我她刚得第一个奖的时候很多同学朋友都在那里呐喊助威,越往后叫声越小,发到最后可以明显看出连她最好的朋友都表现出了某种小小的嫉妒 。 估计学校考虑到了未获任何奖项同学的感受,没有得奖的同学获苹果一个以表安慰 。 趁高兴跟大家显摆显摆,明儿也得忙着准备自己的奖品去啦。
2234 次阅读|2 个评论
幼小教育:3-10岁混龄班的设想
热度 3 arithwsun 2012-6-5 10:10
幼小教育:3-10岁混龄班的设想 王永晖 我在文档中 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 9.2 7年制教育的理由:幼小教育一以贯之) 设想将幼儿园跟小学低年级打通,让童心真正能够贯彻于 3-10岁。 我注意到,我们社会中存在着好些“思想幼稚”的成年人,永远长不大的心理状态。我通过有限的人际接触,还是有理由怀疑,这些成年人恰恰是 ,过早地失去了童心环境,表面上被训练地跟个小大人一样,但成年之后,反而心理并不成熟。 这似乎是个悖论,越早脱离童心的人,反而在成年之后越不容易真正成熟。我没有统计数据支持,只能把它当作一种感悟和猜想。 这篇文章,是接着7年制教育的话题,进一步设想,我们可以把 3-10岁的孩子编成混龄班。一些幼儿园其实已经是这么做的了,编成混龄班对幼儿园的入学(等等)有诸多好处,以前的文档曾经论述过,这里要谈的是,当我们把幼小教育贯通,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合为一体之后,其实也可以继续采取混龄班的做法。哪个小朋友该上中学了(也是7年制,或者是现阶段的小学5、6年级),就在那年毕业就行。 当然,本篇文章不谈现实中的具体执行方法,我们首先要把这样做的道理想清楚,道理都没弄清楚,就去执行,岂不谬哉,可惜的,中国的好多事情都这样,拍拍脑瓜就去做,毫无思辩与推理精神。这么重要的事情,总得酝酿酝酿再试验,才对吧。 小学低年级阶段,应该更看齐的是幼儿园状态,可惜在现实中,却往往向小学高年级看齐。那么,如果让我们回归原初,设想 3-10岁的孩童,不仅在一所学校,而且在同一个班,那会有什么好处呢? 童心教育的一个理论基础是,孩子的发育,应该是“身--心--脑”和谐发展的,身体锻炼和户外活动,是幼小教育的核心一环,或者说,是最基础的。我们不仅仅要让孩子们脑子聪明,我们也要让孩子们身体“聪明”。 拿一个例子,我儿子其实挺聪明的,自己发现了分拆数,抽屉原理...。但是我一直没有主动教儿子“奥数”题,就是因为儿子的身体不够“聪明”,如果再多教数学,能量都跑到大脑去了,身--脑就会趋于分离,这样是走不长的,那还不如先不急着走。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如果孩子身体发育很好,学有余力,那么多学点奥数也是挺好的(当然,得是在懂行的老师指导下)。 混龄班里,孩子们的身体发育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并不会对孩子们的身体锻炼和户外活动造成反面影响。其原因是,这些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讲,不仅仅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灵交往,培养人际关系的社交活动。 幼小教育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复合的,是“身--心--脑”三位一体的。混龄班就有这个好处,使得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是立体的,有师生关系,家长关系,有同龄关系,也有兄弟姐妹似的异龄关系。 这样的人际关系结构,对他们的大脑塑造会不会产生巨大作用。 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长远,应该具有前瞻性,一个3-10岁的孩子,生长在混龄班里,对他成年之后会不会有很大的好处,如果真得证明好处足够大,我们就应该去考虑这种机制。 我发现,现在好些大学生,只习惯于跟同龄人交往,找异性朋友,也好多是找同年级的,即使只差一两个年级,同学们也交往不多。 我儿子虽然上小学了,但现在周末聚在一起的最好的朋友,还是他原来那个混龄班幼儿园的。试想,如果能够让这种混龄班机制延伸得再长一些,孩子们长大之后,拥有的人际关系结构会有更丰富的层次,因为那个时候,他们不仅仅会跟自己的朋友交往,也会跟朋友的朋友交往,年龄一错开,朋友接触面的变化程度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考虑教育,可能应该想着怎么去“抓两端”,一端是大学(也是7年制=3+4结构),一端就是幼小教育了,把这两端想清楚,定位清楚,中学教育也自然就被定位清楚了。可惜目前的情况是,中学教育的地位过重,反向地、决定性地影响两端,出现了架构问题,自然很多教育问题是不改变架构,就无法解决的。 我们的教育体系, 不应该把注意力都放在中学(高考), 应该拉两端,幼小教育往“回”拉,回归童心,大学教育往“外”拉,冲向前沿。 混龄班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果我们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又怎样去应对这些具体问题呢。 首先,我们假定了 3-10岁的孩子们,有共同的童心基础,我们教育他们,并不是要让他们过早地脱离童心,那不应该是我们的目的。这样,教学的时候,那些符合童心的教育材料,就具有普适性,可以宽谱地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 我们在 善美真教育实验班的建设方案 ( 9.3 教学结构的一种理解模式与课程时间表) 将课程分为三大类: I . 语文和绘画 II. 数学和科学 III. 英语和音乐 其中I. II.类课程,对于混龄班的教学不会出太大问题,小点的孩子光听、光画就行,大点的孩子就加点写字和写作的内容,只要采取了复合式教学方法,混龄班在教授人类自然语言课程的时候,是可以执行且完成教学任务的,甚至因为有年龄上的不同,而产生更新异的教学效果。 第II类课程,数学语言的教学,跟年龄进度是有很大关系的,传统教学方法肯定是无法使用的。这里的问题突出在教材上,语文和英语课程,当然也有教材问题,原封不动地使用传统教材肯定是不行的,但对于语文和英语课本来说,还是有可以挑拣直接照搬的内容。 数学则需要更大范围地重新构思,其实我们家长最开始教孩子数学时,也没有按年龄分班,孩子到了什么程度就去学什么呗。相比于家长做的亲子教育,班级教学确实有巨大的威力,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家长角度,也要从混龄班级的角度构思数学课。 其前提是,混龄班的这些孩子们都是10岁以下,我们对他们的终极要求,也不过就是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最高程度就是分数而已,有了这个前提,混龄班数学课的教学就还是有可能的。 学习是要重复的,因为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很多东西的重复,是靠老师来进行的,所以,混龄班上的教学,不怕重复,对低龄同学的教学,是对高龄同学的重复,甚至可以把一些教学任务就直接分给高龄同学。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班级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其心灵成熟的程度会有多好,同学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做弟弟妹妹,高年级的时候,做哥哥姐姐,这种“好”,会让我们这些教师和家长愿意进行多大的付出。 因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让孩子们更聪明了呢,还是更笨了呢? 我们的这种机制性的设想,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有更多层次的人际社交活动, 最终目的肯定还是,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身--心--脑”的全方面聪明。 豆瓣讨论贴: 幼小教育阶段混龄班的数学教学方法 相关博文: 我心中理想的教学要素
个人分类: Book-W|6048 次阅读|5 个评论
是否打酱油?(完整版)
热度 1 ilovelynn 2012-5-12 09:21
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我们准备出发去考小学。 上午去世界外国语小学,场次是10:30-11:30。3600名考生,招收计划是120人。 下午去逸夫小学,场次是16:00-16:30。3245名考生,招收计划是240人。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居然是“裸考”。 临时佛脚也没抱,昨天参加婚礼,今晨也在玩。 前几天与人交谈时说,我们是打酱油的。 小丫头回应,“我不是打酱油的,我一定能考上。” 这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给我们加油吧! 14:00补充 9:50左右到达世外。 可以提前进去,交报名表和户口簿复印件后,领了胸牌和考核单(小丫头拿着,我没留意具体的名称和内容)。 不到10:00,小丫头就进去了。 我到体育馆听宣介会,那里是人山人海。结束考试的小朋友,被老师带到体育馆来与家长相认。 看到了几个小丫头幼儿园同学的家长,居然还遇到了一个三年前一起学英语的小朋友家长。 幼升小的培训,早已被做成了产业。那个前英语班的同学,就上了相关的培训课。培训课不仅教语、数、英,而且还针对世外的入学考试,教了几周二外。 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提前学习,都在课外培训。到了大学,没有了形形色色针对必修课程的培训班(考研班除外),问题也就开始暴露出来了。 大约11:15,小丫头考完,她说不记得考试的内容了。 手背上,有一个红色的Kitty猫印章,不知是表示好还是不好,是英语部分得到的。 她记得一道排序的题目:红不是第一,黑不是第二,蓝看到红和黑在它前面。 但是,她排出的顺序完全是颠倒的。 在路边等宝爸来接我们时,遇到了一位前同事,他的孩子刚进去。 又去吃了一餐婚宴,回家时顺道将一朋友的孩子送到世外去参加考试。 很巧的是,看到前同事一家在小学门口正准备搭车离开。 回家休息一会,然后奔赴逸夫,继续打酱油。 17:30 补充 15:30左右到达逸夫小学,在我们之前100号的正在候场。 16:05左右进场,15个小朋友一组,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候场。 没有细看,场地的容纳量好像是5组。 交报名表,查看户口簿,发胸牌,小丫头在兔子组。 在等候的时候,小丫头自己去倒水喝了,还帮一个不认识的小朋友取了杯子。 16:15左右,老师带着该组小朋友去考场。 我去了学校的操场,拍了一会儿野蔷薇花。 预计考试时间为半小时,稍微长了一点。 16:50左右,在考场出口处接到小丫头。 根据小丫头的说法,下午的题目比上午简单。 她当了两次明星兔,因此手上有两个笑脸的贴纸。
个人分类: 幼升小记事|98 次阅读|5 个评论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责任,不应由各单位依据自己能力单独解决
热度 2 wya 2012-5-11 12:18
蓝色字为本博主所注。 刚看到一则博文,很难理解这是研究“ 地缘政治经济学 ”专家的解决方案: 维基百科解释如下: 大部分的人同意,地缘政治学源起于 政治地理学 。而地缘政治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地理学家 弗里德里希·拉采尔 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 生存空间 ”概念。 德国地缘政治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代表人物是德国将军 卡尔·豪斯霍弗尔 ,他推崇“国家有机体”与“心脏地带”学说,并且深受“ 生存空间 ”(lebensraum) 概念的影响。 他认为,生存空间是 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国家掠夺更多的生存空间是合理的 ;而心脏地带论也可以说明德国的战略定位与对外战略。 20世纪20年代 开始,他利用其创办的期刊推广德国地缘政治的思想,并且影响了纳粹扩张主义的发展。 德国地缘政治成为纳粹德国 扩张主义 的后盾 ,连带拖累了战后地缘政治及 政治地理学 的地位与发展。 难道“地缘”就是要维护科学院一个单位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全社会的公平? 难道“政治”就是动用科学院的副国级地位,不顾教育部推进教育资源社会化的方向,去强建系统内部小学? 难道“经济”就是要科学院用全国纳税人的钱去为自身职工谋福利? 中科院要是个私营企业,就是建十个小学也没人管,那是花自己的钱。 支持中国科学院办小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11-569502.html 部分摘录如下: 这时候分心的事就来了,按片划区,不知道孩子上的什么学校。高等院校,一般都有子弟学校,比如我在华东师大的学生,孩子不用愁,进华东师大附小,自己可以安安心心做学问, 30~40 岁是学术创造的黄金十年,就安安心心创造吧。我初到中国科学院,一不小心,宿舍分在中关村,博士后出站,算个优秀,承蒙孙鸿烈副院长批了套房子在中关村,虽然 孙院长后来退了,拿到房子费了一些周折 ,但是我有了送孩子到中关村一小上学的资格。 幸福,对孙院长的恩德,心里永志难忘。 (首先应该明确,科学院孩子并不是没有小学可上,而是他们想上水平高的小学!可北京就那么几所好小学,还不知够不够科学院的孩子用?为何要优先保证科学院的孩子上好小学呢?难道普通人的孩子只能就近去一般的小学,而必须保障科学院的孩子一定能去上好小学? 高校子女优先入本校,名额不够则拒绝学区其他学生入校,这本身符合义务教育和宪法人人平等的规定吗?孙院长的恩德还惠及其他优秀学者了吗?如果是有据可依,孙院长退了之后为何会出现周折?) 过去的中 科院有子弟学校,叫中关村第一、第二、第三学校 ,现在是按居住区划分入学。于是乎中关村地区房价炒得特高,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研究人员买得起的。房子的压力、孩子入学的压力,让他们“望洋兴叹”了。 学术水平高一些的研究生、博士后,纷纷选择到高校任职 ,于是家事就变成了国事, 因为小学生入学事让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能力大大打折扣了。 (是否可以说明科学院目前剩下的青年人才水平不如高校?可以让科学院领导在工作总结中引入这个结论,终于找到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了!创新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认识,如果待遇好了就能提高创新,对国家来说就太简单了,一年1亿薪金十年能就出比尔盖茨和乔布斯?) 国家、中国科学院领导应该给青年科技人员不折腾的条件。办一办子弟小学吧!胡耀邦同志当年在中科院就搞个“五子登科”,现在又是这样的时候了。胡耀邦这套现在已经有外国人论证了。 2000 年代开始,国际上一些学者连篇累牍地论证 公共服务 是基础科学与国际上产业发展的基础。有个人姓 Rose 的,当然不是泰坦尼克上的,他论证了这种服务是科学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发生集群的必要条件。 (人家可没说公共服务只服务一个机构,提高一个机构的发展。这样断章取义的引用文献不合适吧?相反,将科学院原来的子弟小学剥离出来为普通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也算一种进步,是体制改革的需要。目前推行的某些系统的公检法、学校、医院、企业与原系统剥离,难道是历史的倒退?一定要好好理解究竟什么是“公共服务”,什么是资源垄断!) 有的同志告诉我, 有关教育部门不同意科学院办子弟学校,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同意大学办子弟学校呢?或者说变相办呢? 其实这些官员,自己的孩子要到那里上学,就一个电话的事。 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科学家 孩子要上学,就得把科研工作停下了 。钱学森问为什么现在不出大师,因为大师青年时代就忙着想办法落实孩子上学的事,没有时间,没有精力, 成为大师,就废了孩子 。这又是家事了。 (大学办的是子弟学校吗?仅本校子女可以入学?如果这样建议牛人们集体上书教育部,义务教育不可以歧视和垄断!哪些官员这么牛?可以去中纪委反映一下,知识分子要有骨气,勇于同腐败做斗争!推而广之,如果其他普通劳动者为了孩子上学都把工作停下来,那可很危险哦,比如核电站操作者......大师一个领域也就几个,而如果普通劳动者都为了孩子不工作,损失很难估量啊!) 末了,讲一个故事,我认识的一个中科院副研究员孩子明年要上小学了,孩子说,他的幼儿班同学要上中关村一小,为什么自己不能上?他爸爸说,穷,买不起中关村的房子。孩子问:“你为什么穷?你不是天天在上班吗?你懒吗?”我听了,眼睛湿了。孩子叫“乐乐”,父母希望他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可是他问的问题,像钱学森之问一样沉重。 (孩子问:“你为什么穷?你不是天天在上班吗?你懒吗?”我回答:爸爸不懒啊,文章成堆,但只会发表文章是换不来钱的,要想赚钱只能靠真本领,社会需要、发挥实际作用才能有回报啊。现在会写文章的博士太多了,如果都拿高薪,国家纳税人负担不起啊。) 当务之急,中国科学院办一办小学吧。所谓“就地入学”政策,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既然已经证明该政策不符合中国国情,应该立即上书教育部,建议其在全国范围停止并改正该政策,以免耽误更多普通孩子!) 如果想解决所有民众子女的入学难问题,可以有如下解决办法: 1、建议国家提高义务教育(应该包括幼儿园,下同)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建、新建公共学校,切实解决适龄儿童的入学难问题。 2、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优质师资和基础设施的均衡分布。 3、对入学儿童资格进行公示,杜绝招生入园中的不公平现象,特别是涉及本系统和官员子女的入园资格,要和学区普通儿童平等对待。 4、建议国家进一步降低房价,提高国民收入,让广大中青年科研工作者能够买得起学区房!如果连月收入1万多的副研究员都说穷,国家怎么发展?内需怎么启动?? 如果只想解决本系统子女入学难问题,可以有以下办法:鼓动系统内的牛人捐款,以资助中青年职工在小学附近买房入学。 可能从紧迫性和可行性考虑,某些科学家认为科学院自己办学更高效些。毕竟科学院不缺钱、不缺地、不缺生源。 唯一缺的是对科学院系统外普通纳税人的交代!要知道科学院是公益事业单位,不是企业,有钱也不能只流自己田! 当然: 如果我在科学院工作,一定会双手双脚支持这个“自建小学”的建议! 如果我在部委上班,我也一定会双手双脚支持“一元钱的午饭”! 如果我在电力公司上班,我也一定会双手双脚支持“免费用电”! 如果我在通信公司上班,我也一定会双手双脚支持“免费打电话”! 如果我在燃气公司上班,我也一定会双手双脚支持“免费用燃气”! ...... 这样无疑会吸引“高水平”的员工留着本单位,但对其他人公平吗? 人性本自私,所以需要制度来约束。 靠人治和权势来解决问题的时代终将远去。习惯于“特事特办”思考问题的专家该醒醒了! 头痛医头不是好办法,只医自己的头更不应该是“科技政策研究单位”专家的出发点! 如果觉得大学设有子弟小学,是不公平、不合适的行为,那么跟着它效仿也不是一个好主意。 如果教育资源不公现象都靠部委自己的实力来解决,导致的将是更加不公平。 相对于科学院科研人员,那些市井群众的创新能力或创造能力是不是相对不重要,甚至值得忽略呢?谁替他们建个“无单位普通人子弟小学”? 如果那样真的能够提供科学院的创新能力,连幼儿园、中学、大学、医院、养老院一起都办不是更好,中科院员工的所有顾虑全解决了,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 其实本人也知道前面四点不太好实现,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倒逼机制已经开始起作用。利益集团内部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今天你阻碍了我,我揭露你;明天我阻碍了你,你揭露我。逼着社会在改进... 全国人民都有择校难的问题,为何科学院要自建小学独善其身?普通人就没有科学院人地位高? 小学生家长为孩子上名校户口挂靠公厕 http://news.163.com/12/0513/02/81BOONS700014AED.html 看看中国专家的思想,学外国的节日,但不要外国的日子!!!虚伪而表面的国家感情者! 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应设中华母亲节 http://news.163.com/12/0513/10/81CL033E0001124J.html 民族主义的私欲本质是对正义的扭曲 http://linquanzhong.blog.163.com/blog/static/202150023201241425816743/?from=index 要知道覆巢无完卵,任何人不能指望大环境变差,而自己的小环境不受影响,异粪相食也是类似。 从历史发展看,随着市场分工的细化,企图依附在一个小圈子内维持良好福利待遇的时代正在过去。 法官讲述被带走调查遭刑讯逼供细节 http://news.163.com/12/0511/12/817M92DR0001124J.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440 次阅读|8 个评论
支持中国科学院办小学
热度 40 王铮 2012-5-11 06:42
支持中国科学院办小学 博主陈永金写了篇博文,叫《支持中国科学院办大学》,谈的是天下事。我想,当务之急,中国科学院需要办的小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谈的是“家事”,往大处说,不知道能不能说是国事,比之那些大师们谈的国家大事,的确小了点。 中国科学院主要的研究力量是什么,应该是中青年,中青年最大的家事是什么?如果你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当然是孩子的上学问题。一个年轻人读完博士,再做个博士后,到中科院工作,这时“三十而毕业”了。差不多结婚生子了,随着自己人到中年,要成为学术骨干,孩子也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这时候分心的事就来了,按片划区,不知道孩子上的什么学校。高等院校,一般都有子弟学校,比如我在大学的学生,孩子不用愁,进大学附小,自己可以安安心心做学问, 30~40 岁是学术创造的黄金十年,就安安心心创造吧。我初到中国科学院,一不小心,宿舍分在中关村,博士后出站,算个优秀,承蒙孙鸿烈副院长批了套房子在中关村,虽然孙院长后来退了,拿到房子费了一些周折,但是我有了送孩子到中关村一小上学的资格。幸福,对孙院长的恩德,心里永志难忘。有了这个条件,我完成了《中国科学》的文章,出版社我的成名作, 40 岁那年也就破格当了研究员, 40 岁的研究员,这在当年是很少的。现在回想,如果孩子上学问题不落实,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中科院坐得住冷板凳。现在 40 岁的研究员多了是,可惜是帽子,连孩子的入学问题都不能解决。不能光给科研人员发帽子呀! 多年过去了,我已经老了,要让接班了。可是这几年在中科院的学生,不是太愿意留所,今年就有一个最后关头放弃留所答辩的,把我气得跺脚。有什么办法,因为他们知道高等院校可以让孩子上子弟学校。过去的中科院有子弟学校,叫中关村第一、第二、第三学校,现在是按居住区划分入学。于是乎中关村地区房价炒得特高,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研究人员买得起的。房子的压力、孩子入学的压力,让他们“望洋兴叹”了。学术水平高一些的研究生、博士后,纷纷选择到高校任职,于是家事就变成了国事,因为小学生入学事让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能力大大打折扣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研究队伍的黄金十年,就在小学生的入学事务中浪费了,不叫浪费,叫“折腾”。 胡锦涛总书记号召“不折腾”。国家、中国科学院领导应该给青年科技人员不折腾的条件。办一办子弟小学吧!胡耀邦同志当年在中科院就搞个“五子登科”,现在又是这样的时候了。胡耀邦这套现在已经有外国人论证了。 2000 年代开始,国际上一些学者连篇累牍地论证公共服务是基础科学与国际上产业发展的基础。有个人姓 Rose 的,当然不是泰坦尼克上的,他论证了这种服务是科学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发生集群的必要条件。其实这些东西我是写在我的《理论经济地理学》的《另类区位》一节中的,当然是引用许多专家研究结论写的。 有的同志告诉我,有关教育部门不同意科学院办子弟学校,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同意大学办子弟学校呢?或者说变相办呢?其实这些官员,自己的孩子要到那里上学,就一个电话的事。中国科学院的青年科学家孩子要上学,就得把科研工作停下了。钱学森问为什么现在不出大师,因为大师青年时代就忙着想办法落实孩子上学的事,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成为大师,就废了孩子。这又是家事了。 末了,讲一个故事,我认识的一个中科院副研究员孩子明年要上小学了,孩子说,他的幼儿班同学要上中关村一小,为什么自己不能上?他爸爸说,穷,买不起中关村的房子。孩子问:“你为什么穷?你不是天天在上班吗?你懒吗?”我听了,眼睛湿了。孩子叫“乐乐”,父母希望他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可是他问的问题,像钱学森之问一样沉重。 当务之急,中国科学院办一办小学吧。所谓“就地入学”政策,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谢谢此文的推荐者。呼吁编辑部推荐。不推荐也没事,反正我的孩子小学毕业了。 好了,看看另一个乐乐,美国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mE6HSJWxYM/?fr=1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12419 次阅读|45 个评论
女儿的日记-图书义卖活动
热度 1 rczeng 2012-4-2 14:48
【按:女儿小学六年级,前两天学校组织了图书义卖活动。】 三月三十日 星期六 晴 图书义卖活动 今天,我校举行了读书节启动仪式。 当主持人演讲完毕后,我们便开始了图书义卖活动。全校同学一齐涌向主席台两边。我与我们班的同学找到了我们班图书义卖的位置,大家都围着我们的义卖桌,看看有什么书可买。因为这样挡着别人买书,所以老师遣散了一些人。我当时很无聊,因为我没带钱,没法买书,书摊前人又多,没法挤上前去看书。我看到我们班的摊位后方,有一大堆用袋子装起来的书,于是问我班同学这是否是我们班的书,当肯定了此为我们班的书时,我不禁感叹:老师的那一番话真有用,让同学们都把书捐献了出来,而我们班同学的书也真多,好几大袋子呢!后来,有同学提议上去,我于是也一起上去了,正好坐在那堆书的后方,靠里。反正是自己班的书,翻翻看,也行,于是,我便瞅了瞅袋子里的书。呃 … 不是吧,连全解也拿来卖?居然还有经典阅读?这是课本,都有,哪里会买你的书? 镜头转回义卖现场,现场依旧是热火朝天,热闹非凡,热情洋溢 … … 有不少叫卖声夹杂在其中,看来我们班的书很受欢迎嘛,依旧有不少同学围在我们的摊位前、后、左、右。因为我们在我们班图书“库存 ” 的正后面,所以,卖书的的同学叮嘱我们,一定要管理好我们班的图书,不要让别的班的同学拿走了。我们就守在那,我一边看看图书,一边看看我们班的同学卖的怎么样了。果然,我们班的书卖得快,负责卖书的同学就来这给书摊上货源了。书,开始减少。不一会儿,就又有同学自告奋勇前来帮忙推销图书,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 … … 推销完了之后,就把钱交给义卖图书的同学,这样的方法,不但节省时间,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过了一会,我们看书的同学也开始在卖书了,不高调,仅仅只把图书一字排开,几层,正好利用阶梯,我也帮忙摆起来。即使这样,也有同学前来购买。我们班有同学打趣的说,我们这是在开连锁店,前一个,后一个。我也看到了我的那三本书,那书的内容恐怕没什么人喜欢,暂时没卖出去。 书渐渐少了,人也渐渐少了,第三节课的下课了,开始播眼保健操广播了。又过了几分钟,一个老师吹响了哨子,预示着图书义卖活动的结束。有同学喊道:“城管来了,快跑啊! ” 居然有同学这样打趣道。大家开始收摊,我猛然抬头,居然看到我的书最后一刻被心理老师买走了,我很惊讶。然后,我也帮着收拾,把没卖完的书装进袋子里,之后,帮着把一袋子书提回了教室 … … 这次活动是这么的有趣,这么的精彩,这使我们既开心,又有收获,真是一举两得。
141 次阅读|1 个评论
书法之道:心灵的成长
热度 2 arithwsun 2011-12-25 00:05
书法之道:心灵的成长 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能促使人心灵的成长,40岁了,最近方有这种感悟,不是形容词,而是可以主观的真实,如人饮水,冷暖是可以确切地知道的。 自己的字很臭,真是有点对不住讲台下的学生们,只能每次教新学生的时候,自揭己丑,求得学生的原谅。也许是这个原因,我把儿子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重要任务,局限于两个,其中一个即是书法。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了,现在每天都用传统的方法“双钩”,打算就沿着这种已经被证明有效的方式练习,但还是应该给他找个书法老师的,但是能教孩子的,并且能从“心灵成长”的角度,去把孩子教出来的老师,哪里有呢? 特此求助! 这里的定义,可能比较玄虚,不容易把握,但言辞就是这样,只能“指月”,不是月。只能在这里表达,求贤若渴,愿意寻访的心意。 成语形书画教程研究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340712/
个人分类: Book-W|349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