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老太太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老太太

相关日志

科学使女人心理年龄增加:论老太太王春艳写的“青椒生活”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3-10-21 15:34
   科学网知名老太太王春艳在犹豫了很久之后,开始写“中国梦”子梦“科研梦”的征文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659-734552.html) 。    被俺当头一棒道:你一老太太怎么写起“青椒生活”来了?    估计王老太看后大为震怒,并呵斥俺道:按照国际惯例,俺还属于年轻人好不好?!    ——————————    按照俺的猜测,科学研究会使女人的心理年龄增加,这一论据其实并无科学依据,相当文傻,所以,俺们是从非科学角度看待这个也许并不存在的困境。    另外一个问题,文科傻妞为什么显得年龄要小一些,俺们这里也猜测如下:兴许是因为文傻们不需要学习费脑筋的科学课程,物理化学学都不需要学且不必说,连数学这种都是学那简单、简化、简易版本,高考试题都比理呆们的好做。    反过来,理科呆瓜们则必须“破着头皮”想尽千方百计把那些文傻看上去根本不懂的内容搞个囫囵明白,在身体发育尚未达到成熟的时候,思维已经开始接近成熟了。    如此,高数如飞刀,刀刀催人老;理化似长剑,剑剑快似妖。
个人分类: 文论|4779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们唱歌,唱感恩这支歌,生活中的感恩
热度 1 liweiyin2009 2013-9-3 10:43
我们唱歌,唱感恩这支歌,生活中的感恩 我从前年开始,带着十几位老太太,每个星期一上午,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寒暑假期,按照大家的愿望,我们坚持着活动,这些老人,最长的今年 85 ,最小的也 68 了,我们不属于退休办组织的艺术团,不参加上面组织的外出比赛演出的任何活动,我们曾经被视为另类,可是,对于我们老人,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在一起唱歌,谁也不在乎谁唱的好坏,我们聚在老年活动站里,唱歌,为了快乐,有些人从开始不识谱到见谱就能唱出调,有些人不知道唱歌时的口型和运气,两年下来,都练出来了。大家珍惜这个聚集的时刻,有人主动找来新歌篇,有人贡献打印纸,有的年轻点的在休息的间隙为更老的打开水 ------ ,就是这样一群老人,就像歌词里说的:我们爱唱歌,我们不寂寞, 这一个月,我们学习一首歌,歌名是“感恩”:感恩父母带给我生命,感恩老师教会我成长,感恩帮助我的人啊,让我感受善良,感恩伤害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 唱到这里,大家困惑了,还要感恩伤害我的人?众言纷纭,我突然思绪来潮,讲起了我的故事和我的理解: 1971 年 4 月 15 日,在我丈夫和大女儿突然落水,被三线 821 工地旁的滔滔的白龙江水吞噬了他们生命之后,我整个陷入了混乱和六神无主的状态,领着上天给我留下的小女儿,捧着丈夫的骨灰盒回到北京,就在那个时刻,传来了工地大队长(一个早年的退伍军人,思想左的惊人,曾经在 1966 年后,歪曲欧阳予院士的一句问话,上纲上线,整欧阳)的发话,当时人家问他,李维音的活怎么办,他斩钉截铁地说:“她自己收拾!”没有同情,没有一句询问我身体和精神状态的话,没有找我们小组的同志们一起商量安排。在这样的刺激下,我仿佛突然醒了,心中燃起了一股倔强劲,在核工业部为我爱人召开的追悼会上,在众人的搀扶下,我涕泪滂沱地大声表示:要为我爱人,把工程建成。我忍住心中的剧痛,数次返回工地,在途经那湍急的江水时,满卡车的人会莫名妙地突然听到我死去活来的哭声,半夜里我会在梦中被女儿敲门,祈求回家的声音惊醒,不能成眠。但是我学会了坚强,我和厂里的同志们一起,为 821 反应堆的顺利开堆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我没有记恨那位很左的队长(他现在步履艰难,痴呆,真的很可怜了),我调动了我自己的顽强力量,我后来把他写入了我心里该感谢的人物名单里。大家听着我述说,大家都熟悉我的历史,但是从这样一个角度谈,是第一次,大房间了一片寂静。我停顿了一下,让大家继续学唱,突然,我感到了大家唱歌的劲头,哪像老人在唱歌,都拿出了坚强的劲儿,真是有劲! 前天晚上,我已经上床,突然电话铃响了,我拿起来,听出是旁边单元三楼的老哥,听他说:外面下雨了,是你的被子还晾在外面吗?我回说,没有啊,想想,可能是旁边邻居家的。电话撂下,我沉思了一下,打开通往半地下通道的门,真是有两条棉被和一条床单在外面,而大雨点子已经不断地往下落,不断滴在我的头上和身上,我往隔壁的屋里张望了一眼,没有灯光,在雨滴下,我不能再犹豫,匆匆收起被子和被单,抱进屋,扔在里面的椅子上,心想,顾不上别人以为我偷了他们家的东西了。回到床上,没有十分钟,喀拉拉,雷声大作,急雨瓢泼而下,我张望了一下窗外,雨水管里流出的水像急流一样淹没了地面,流向雨水篦子。早上, 6 点起床,打开门 ,看见东边太阳已经升起,天很晴朗,地上也干了,我立刻把晾衣绳和晾衣杆都擦拭了一下,把被子和单子给摆上了原位,心想,好好晾凉吧,再说,即使有嫌疑,也会释解了。 其实,我是太小心眼了。 早上 10 点多,我的通道外门被敲响了,我一抬头,一个小伙子在门外探望。我打开门,他就向我表示感谢,说他给忘了,雨过之后,出来,在我的门里看 见了被子,可是太晚了,没有惊动我,接着就向我的手里塞他买的两个柚子和一袋新鲜桂圆。就这样我知道了他是为要结婚,租了旁边的屋子,而他的父母是我们公司司机班的老同志。他高兴,我更高兴,认识了新邻居,交了新朋友,而且和老朋友对上了号,而我干的这一点,实在是举手之劳,不值一提。 想着歌词里写的: 感恩的世界和谐美丽, 感恩的世界有你有我 。 歌词写得真好! 2013-9-3 晨
4375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太太教育夏令营中学生:不要抽烟;学好科学,将来
热度 2 liuli66 2013-7-23 10:46
有钱,还会有漂亮的女孩子,多好! LL在未名湖边,跟这几个来自抚顺的夏令营中学生愉快滴交谈抽烟。他们跟iSON一样大;俺想,iSON此时正在学校里“补课”。一个学生看我摆着单反相机,说,他老爸也喜欢摄影。 这时来了一个老太太,她说:小伙子,看你们好好的,怎么抽烟尼? 老太太自称是P大的,顺手掏出了证件。 俺附和着说,养成习惯就难戒了。比如俺。 老太太说,人要毅力。她说她LG是P大王lianyu(音)教授,是亿万次计算机的发明者,是王选的学生。 她说:有次在医院,医生叫其LG不抽烟了;LG在大腿上拍了三下,从此就戒烟了。老太太边说边做拍大腿的动作。 老太太鼓励年轻人学科学,要像居里夫人一样用功。 最后,老太太说:学好科学,有一技之长,将来又有钱,又有漂亮女子,多好! 那几个中学生貌似认真听着,既不反对,也未表示赞同。 想到昨天新京报上的一个内容: 为什么来北京大学参观?小孩一脸得意地说,他长大了要考到这里来。我继续问他为什么要考北京的学校。小孩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时,旁边一个小孩插话,老师说了,考到这里,以后我们就有辉煌的人生。我再问他,什么才算是“辉煌的人生”。小孩连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就是拥有很多很多的钱。” (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07/22/content_452118.htm?div=-1) 现实的教育(real education)就是这样! 老和尚教育小和尚“女人是老虎”,见鬼去鸟。
个人分类: 杂感|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打盹儿的老太太
热度 6 wenjunapple 2013-7-17 22:35
其实催眠的不一定是心理医生,也有可能是老师;而不爱听课的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专业,也有可能是太催眠的环境。 上午讲课比赛,终于在通知我一个月后“如期”到来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除了出差一周外,就没有干过什么正事了。但凡是得空儿的时间都是在准备我那一堂“生物样品的前处理”。前前后后的改了不下十遍,发现,从最初的简单又回到了最初的简单,兜了一个大圈子,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引入、例子、引起兴趣的东西都删除的一点不剩,但凡和上课没有关系的东西统统不放在ppt里面。我干啥非得要以为听众们都听不懂呢?这也太小瞧大学生了。 不过没有引人入胜的东西的后果就是我发现,有评委看文献的,有评委看手机的,也有评委打盹儿的。两个老太太教授坐在一边,我上课的时候就会看过去,他们都说我讨老太太喜欢,好吧,就让秃脑门的闪光去晃一晃吧。不过我发现当我一张口的瞬间,一个评委就皱眉了,而不一会儿,老太太教授就低头打了会儿小盹儿。连教授们都能听课心不在焉,难道我上课太催眠了么? 两边黑板跑来跑去的写板书,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板书要一边写标题一边写其他的东西,讲台就那么大,还得指着ppt讲解,就觉得自己在讲台上成了一个活跃分子,不知道晃来晃去是不是秃脑门儿就在投影的照应下闪烁着,虽然我已经刻意躲开脑门上的那一抹亮了。 上完课,一身轻松,几周的烦躁也就随即消失,中午跑去第一食品排队买了徹思大叔的烘焙,很好吃的芝士蛋糕,然后一个下午改完了卷子,看完了实验报告,浏览了学生论文作业,插一句话,论文作业还是像作业,不像论文,模仿也许还是需要再教大家应该怎么做才好吧。 之前自己一直觉得讲课讲清楚后要讲生动,后来又觉得讲生动只是副业,讲清楚才是主要的,现在想想上午的课,讲清楚更关键一些,你所教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去更深层次的理解问题,40min就要有40min的内容,而不是谈谈心,聊聊天就好了,当然我曾经上课时候也跟你们聊过天,还秀过自己做的视频。虽然那些与知识无关,但是与经历有关,谁的大学不精彩,谁的大学不做梦?所以我特能淡定的看着睡觉打盹儿的学生,或者是教授老太太,自己肯定是没有足够好。 虽说我们很多人,包括我也是被调剂来的,虽然调剂来就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远离了医科的概念,但是学药还是有很多有趣儿的东西,比如各种实验,最喜欢分析因为干净,再久也不怕;最不爱有机,味道实在是太大;喜欢躲避药理,因为要去碰那些毛茸茸的东西,虽说现在处死大鼠也是从不心慈手软;很中意药剂,自己揉那些各种颗粒,觉得和做饭差不多。而不断了解和学习之后,发现药不仅仅是分子式和结构式,也不单纯是药理作用和药化合成,更不是色谱图上的一个个峰,他的背后所透射出来的是与人健康相关的东西,而我们的专业就是去解决这些东西的,划到我的课中,就是我们需要解决这些体内过程分析需要处理的一个关键步骤。所以一句话两句话讲不清,讲清楚了,就下课了,还显得罗嗦了。有时候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可以用简单的例子阐明深刻的道理,而知识点很自然串联起来,并且吸引你去深究。不过这个是需要时间积淀的。 看着上午打盹儿的教授老太太,着实对不起了,而至于后面那些被拽来的孩子们,拿着复习资料,打着盹儿,更加是很抱歉,不过谁的大学没有梦?
8870 次阅读|13 个评论
人与人之间
热度 1 hcrm 2013-3-15 13:29
车过来了,我抢上前去,准备上车。这时,一对老夫妇几乎同时到达。我后退了半步,老太太抬腿上了车,老大爷却示意我先上。我由此停了下来,恭敬地站在车门旁,让他接着上了车,另外还有两位老人。 或许是我过于敏感了,老大爷谦让的眼神,突然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其实…… 我不好说什么,因为有时语言是乏力的,任何界定性的言语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我只知道,当人老了的时候,也许就真的淡定了,那些浮世的想法显然失去了意义,没有彼此相互搀扶、懂得退让来得真切。 老大爷也曾经年轻过,那时的他可能如同我们一样,喜欢争论,不甘落后,希望将来能用“成功”来阐释自己的人生。 然而,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在我们还没有老去之前,为了拥有的梦想,我们执着,我们坚守,我们奋斗,直到赢得人们投来赞许和欣羡的目光…… 可是,我们却忘却了我们自己的目光,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的空洞了。 当你的眼中不再有他人时,当你的眼中不再有怜悯时,当你的眼中不再有温暖时,你的人生肯定可以消除为零。 人啊,与你相伴一生的不只是自己,还有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人,还有那些爱与不爱的人,还有那些可憎与不可恶的人……总之,他们是组成你人生的一部分,重要和不重要,他们都客观地存在。 原本是年轻人应该懂得尊老,为什么反而是老人来谦让?再想一想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有谁总能心平气和地让着自己的父母,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上?从小到大,哪一次不是父母最终退让了,包括婚姻和家庭? 让,不仅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品质,是一个人于人生之领悟后的觉醒。假如人与人之间多了这个字,何愁这个人世间没有真爱呢? 美,只能是心灵纯净的感受;好,只可是生命价值的取向。如果我们想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那么我们必须把自己与他人对等起来,甚至高看别人一眼。 2013年3月15日
个人分类: 闲话生活|20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好厉害的老太太
itellin 2013-2-24 10:29
1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午为一1927年出生的老太太诊疗肩关节抬不起来问题
GaoXurenKnee 2013-1-14 13:38
上午为一1927年出生的老太太诊疗肩关节抬不起来问题
老年人肩膀抬不起来要考虑是否1、肩袖损伤?2、臂丛神经损伤?3、颈椎病?等。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关节镜、膝肩肘踝腕髋关节外科、骨科运动创伤方向 高绪仁 高绪仁:每天以解决膝、肩、肘、踝、腕、髋关节问题为乐:) 每天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不仅仅是解决其膝、肩、肘、踝、腕、髋关节问题,更是给其带来希望、未来和新生! 高绪仁的2013年:肩关节Style!
个人分类: 肩关节|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怒问:全球变暖究竟哪国得利?俄罗斯老太太接过话去:俺国!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3-1-8 23:59
  在美国开会,有一个专题是全球变暖的风险与应对。   听我的老朋友吴载镐讲完,俺们一下子迷糊了,天天说全球变暖是很不利的一件事,可是,俺觉得总得对某些国家是非常有利的,哪有只有害而没有利的事情呀。连生物的排泄都是对庄稼有利的事情呢。      就不假思索地狠弱智地问了一句:老兄你说全球变暖对这个不好,对那个不好,那么俺问你,到底对哪个好?   此外,略微显胖的俄罗斯科学院的老太太Nina对着我阴险地笑了:“对俺们国家有利,你咋地?”(不好意思,被俺翻译成东北味了)   俺收拾了一下悲伤的心情:愿闻其详。   Nina接着得不得,得不得,用她那有充分的斯拉夫味道的英文解说了一通(此处略去580字),总之,我听得也差不多明白了,对俄罗斯还真比较有利,而且不是小利,是大利。   难怪每次吵吵全球变暖,俄罗斯人总不太急于参合呢,原来如此啊!
个人分类: 物论|4593 次阅读|8 个评论
上午收治一运动损伤致左锁骨中段骨折老太太入院
GaoXurenKnee 2012-12-15 17:56
天冷路滑 谨防跌倒
个人分类: 肩关节|1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困惑
热度 4 meiqing89 2012-12-8 21:27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应当怎样度过?老实说,我很少考虑这个问题。不过我老是好奇生命是怎么来的。肉身自然是妈妈生的,那么灵魂呢?从小我就觉得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我非常想知道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子,活着的时候头人脑里那些想法又都会到哪里去。然而一直没人能回答我这个问题,想得过头的时候我甚至想自己亲自试验一下。然而翻来覆去也找不出一种无痛苦的死亡方式,于是我决定等上几十年, 等自己老死了就什么都清楚了。 后来我知道了基督教上天堂的说法,开始觉得很有意思,然而不久疑惑又出现了:无罪的人死后上天堂,然而无罪的人死时即可能是孩子,也可能是老人,而且以老人居多,那么天堂里会不会大部分都是老头老太太?上了天堂又干嘛呢,在里面享受永恒的快乐?那就相当于长生不死了嘛!那样人如果在年轻漂亮的时候死去,那到了天堂也会继续年轻漂亮,岂不是赚了?既如此,干嘛还追求长寿呢? 于是我觉得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挺靠谱的,灵魂代代轮回,根据自己上辈子的行为决定自己下辈子投胎什么,悟道的人跳出轮回,立地成佛。依然是没多久, 我又疑惑了:既然人是投胎来的,那为什么世界上的人口会暴涨呢?哪儿来这么多的鬼魂投胎?是因为各种牲畜表现好投胎成了人?还是因为悟道的人少了,没能跳出轮回,转而继续投胎?只进不出自然会多的。 我不停在想,生命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人区别于动物,动物区别于植物,植物区别于石头?促进万物生长的原动力是什么?我相信所有的肉身都将归于尘土,那所有的灵魂呢?肯定有一种超乎想象的东西存在!是电? 另外一种困扰我的东西就是梦。
3454 次阅读|9 个评论
苏联勃列日涅夫笑话新版:接乡下母亲
热度 2 huangwd 2012-11-3 11:26
读扭腰时报有感:话说勃列日涅夫同志当上苏联总统之后,将在乡下的老母亲接到了京城。 老太太来了以后,勃得意洋洋地向老妈展示了一番自己的豪华别墅、高级汽车、名贵家具,保险公司股票,瑞士存款等等,展示完了后,勃问老太太这一切 如何?老太太说:“儿子啊,这一切都很好,但是,共产党来了你怎么办?”
个人分类: 时政|18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女教授
热度 92 YC2011 2012-10-3 21:26
一个女教授 曾泳春 十一长假前一天,校园里的人已经不多,我因为那天有课,一直挨到下午的班车时间才走。走时看到隔壁办公室的黄老太太还伏在办公桌上工作,没有要回家的意思,不禁深深地佩服起来,不知我到了她这个年纪(77岁),还会不会每天从上海市区到遥远的松江上班。 在我刚上大学的1987年,当时才50岁出头的黄老太太正好是我们的系主任,并在此后的八年间一直是系主任。新生入校,召开全校大会,各系主任发言给新生鼓劲。黄老太太的发言是最有特色的一个,她每年都会坚定不移地在结束发言之前,为新生们念这段忠贞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而每一年,新生们都会为这段话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于是黄老太太总是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发言,很有成就感。 20多年前的黄老太太,是个严厉得让人害怕的人物。我们曾亲眼见过她在系办公室训系里的老师,语调高昂、语言尖刻,直训得那些老师头低低地站在她面前。记得那时我们系有个老师去美国当访问学者,鉴于美国很美,他很有踯躅在美国的意向,却最终被黄老太太一封信接一封信地催回来了。也因此,我们听说她在当系主任的时间里,树敌不少。当然,那时我们还小,不懂老师之间的这些纷争,只是知道她是个很厉害的女人。 在本科时,黄老太太只给我们上专业英语课。老太太年轻时去英国,在利兹大学结识了不少纺织界的学者,这本专业英语书就是英国的学者送给她的,她回国后就用这本教材给我们上课,使得我们在80年代就能学到纯正的国外教材。可惜的是,我因为英语四级达到优秀而免修了专业英语课,当时自己还兴奋不已,可以在别人去上课的时候蒙头大睡,在别人拼命背那些黑压压的专业词汇时,悠闲地打毛衣。但后来我知道了这其实是一种损失,尤其是我阴差阳错地从企业又回到大学读博之后,因为我照样要啃那些专业词汇,并且啃得很孤独,深深羡慕当时同学们一起热火朝天地背单词的情景。在长长的一生中,似乎注定了有些事是免不掉的,有些人是绕不过去的。 我上硕士时,因为知道黄老太太的厉害,就没敢报她,而我们那个最聪明的保送生幼成了她的学生。幼一直想出国,偏偏黄老太太是最不喜欢学生出国的。她自己的儿子都不让出国,但最后竟然在美国领事馆工作,真是有趣。不过她现在很得意了,因为当年许多老师的子女都出国了,到现在就剩了老人在国内,他们又不想移民美国,因此就这么两地跑着,看似惬意实则纠结。而黄老太太儿子儿媳孙子都守着,他儿子给她在上海的好地段买了个好房子,唯一的要求是,不许老太太把书摆放在客厅里。老太太痛苦地扔掉了积攒了一辈子的一大部分书,这也算是儿子对当年妈妈不许他出国的一次“报复”。因为黄老太太的这个准则,所以幼在研究生期间准备托福、GRE都是悄悄的,不敢声张。当老太太知道了她在准备出国时,幼已经在等offer了。只可惜她最终因5次签证被拒而破灭了出国的心,黄老太太也不好说她什么了。但有趣的是,虽然老太太极端反对学生出国,她后来的学生,却一个个地伤了她的心,奔赴了美利坚。老太太也只是摇头叹气,心里却没放心过他们。n年后学生们回国,也都照样会来看他们的导师,而黄老太太也就旧事不提了。 黄老太太后来当了博导,我2000年读博时,本来她准备收我,但为了支持刚刚当上博导的我的导师,就把我转让给了他,于是我成了导师的开门弟子,也因此在此后的好几年里,我总是被尊称为师姐。黄老太太对她的博士生依然是非常严格,也因此她这一门里出来的博士,在我看来,相比于别的门里出来的博士,治学都比较严谨一些,但同时出现的一个弊端是,思维不够发散。黄老太太的学生都很怕她,她虽然年纪大了,但骂起学生来依然令人害怕。但我就不怕她,不知为什么黄老太太对我总是特别慈祥,即使她正在骂人的时候,看到我找她,她也会立刻慈眉善目起来。我总觉得她把我记成另一个大学里的女生了。我刚回来读博时,黄老太太就跟我叙旧,说她一直记得我在那个春夏之交(by the way,那是1989年)表现如何好,在别人都罢课的时候,我还坚持到教室里去坐着,坚持要求老师回来上课。OMG,我真的不记得我有这样的壮举,我当时看到罢课,心里还暗暗窃喜,反正舒服我就开心。但老太太每次眼里闪着泪光跟我提起这段往事,我真是不好意思说她记错了,我不是那个女生,我不想破坏了她心中一个好学生重新回到她面前这样的幻像。她对我抱了很大的希望,因为我曾是她认定的那个好学生。也因此在后来我获得一些成绩之后,老太太逢人就夸我:一个从企业回来的30多岁的女人,抛开以往所有与做学问格格不入的繁华,让自己安心且清贫地坐在学校里做学问,能做出成绩出来是可以预料到的。 老太太是宁波人,70多岁的人了,皮肤白皙,脸上光洁无瑕疵,走路步伐端正有力,浑身散发着女教授的优雅。随着年龄的增大,她逐渐没有了以前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而几乎是个优雅慈祥的老太太了。而她每次看到我,还会拉着我的手说:小曾,我们女人啊...... 谁说不是呢,70多岁,我们还是女人,这是一个强势了一辈子的女教授最迷人的温柔。
26264 次阅读|233 个评论
林科院小记x
bigshow 2012-8-29 20:43
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提倡读书无用论
热度 9 szc009 2012-4-30 14:10
这个题目是南怀瑾讲的,起初俺读了还不相信,这个一辈子只关心两件事( 世上苍生架上书 )的人,怎么会提倡读书无用呢? 刚看了王德华老师的博文: 科学网上不应该鼓励读书无用的言论 ,又想起了南怀瑾那篇《为什么提倡读书无用论》,在反复看了王老师的博文几遍后,仍觉得意犹未尽。俺就把那篇旧文翻出来,之前俺看南怀瑾那篇文章反复看了很多遍的,也还做了评注(红笔部分),一并放在这里,一则与王老师文章做个比对补充;二则俺的评注属于俗论,可以做到雅俗共赏。 南怀瑾 :我现在 (这个“现在”用的好) 还 (绝妙) 发现读书无用论,拿到博士没有用,将来博士会越来越多。 ( 其实大家都是为了生计找工作的,一样悲欢逐世波,不为名利怎么活?) 为什么我提倡读书无用论?我发现中国的经验,包括我在内都是乡巴佬,乡下的小孩子出身,因为读书害了自己一辈子 ( 确实不在少数,俺也看到很多)。 读完了以后,说名满天下,骗人的 (此三字可省略,虽说人家是虚名,怎么也得留点面子不是。) ,对地方上、家乡一点贡献都没有 (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深刻嘛?俺一直在寻找回乡的路,你知道火车有多挤人,尤其是春运的时候,还要转好几趟汽车,回家不容易啊) 。你看乡下的老太太,老头子,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孩子读书 (辛苦,也可怜啊) ,读完了以后就到城市来了,到城市再也不回乡贡献了 (可悲啊,不过那房子好像还是家乡人建的啊,建设的欠账都没拿到,房贷是不能拿拖欠给父辈的工资抵扣的!) 。所以我主张大教授大学者统统回乡去教小学 (注意啊,偏题了,不是读书无用嘛?) 。否则,这个国家不得了 (忧国忧民不值钱的) ,知识越普及学问越没有了 (现象) ,社会越空虚了 (变化中的现象) ,农村破产 (这个是现象回归出来的结果) ,没有人才 (我要反驳,人才很多啊,根据供需原理,人才还很便宜,一定人才济济。联系上下文一想,不对啊,应该是根本上没人才吧。都是读书不认真惹的祸,还不如不读书。) ,这不是读书无用论吗? (这是读书无用论吗?) 此其一。 第二,书读多了的人,什么都不肯做 (你别说,俺确实很懒,可是也没读很多书,惭愧) 。然后游手好闲,专门吹牛,实际上一点事都做不好。尤其,女孩子们书读多了,嫁人都困难 (这个,这个,情何以堪啊) 。因为一定要嫁一个比自己学问好,比自己高一点的,实际上,学问好的不多啊 (您早说嘛,害得俺寻寻觅觅,从中原到湘江畔,一路又到长江源,学问好真不多见) ! 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读书要注意 (第三次跑题了,要思考,别被标题误导) ,中国人讲的,读书有个目标的,我们当时就受这个思想的影响。中国讲教育,读书不是为了做官 (现在有多少人不是呢?你不知道考公务员多么激烈啊,现在的娃也是很苦滴了) 。像我当年读书,我的祖母就吩咐过我,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我说为什么啊?“一代做官九代牛” (现代人做官是“一代做官几代人都很牛”) ,做了一代官,就做了很多不好的事,九辈子要做牛做马,回报给老百姓的。所以读书可以,不能做官 (读书为了做官才是无用,很多做官的不读书了,有人代考的) 。 我们中国古代讲读书是什么呢?《朱子治家格言》两句话,我们都背的:“ 读书志在圣贤 ” (俺很惶恐) ,读书的目的是准备做尧舜,学大禹王一样,建设国家 (巍巍乎,高哉!浩浩乎,远哉!) 。所以“ 为官心存君国 ”,古代我们受的教育,做官是报效国家的 (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做官也是可以的) 。 三十年前,有一个学生,师范大学的博士,我也是他的指导老师。跟我很久了。有一天他跟我谈起来,说很多教育家坐在一起谈论,大家都说,这个教育怎么得了啊!我说不要讲了,我从小听到现在,就说“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 (应该说“士风日下,人心不古”更确切,士风不是指每一个人,但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的。不要看到古,就以为古老,古板,其实这个古是古风,一般是说德化社会下的风尚,也有人说是周朝社会风尚,貌似狭隘了,不过孔子是不可能说唐朝的。) 。我说没有问题啦,你们老的不要担心,我们死了以后太阳照样从东边出来,不会西边出来的啊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为古人担忧,得为后代着想!) 。不过现在教育有问题,有个学生拿到博士,他说,老师啊,现在教育目标在考试 (现在与时俱进了,考试还要作弊的;还要写论文的,写论文还要复制、黏贴啥的) 。我说你讲得对,这句话好讽刺啊! (干的人多了就不是讽刺了,到处都是刺。) 你看现在的教育,小学生背的书包那么重 (有家长帮着背书包,不用担心,作业写不完,家长帮忙) ,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尽玩的 (我也很怀念小时候,不过怀念归怀念) 。我现在能够向你们报告得出来的,都是十一岁、十二、三岁的学问啊! (你这不是夸自己神童嘛?不过俺确实是十四、五才开始背点东西,现在记得的诗词啥的也都是那2年的。) 那时读书都是背的,书背完了就玩,到处玩,哪里像现在这么辛苦。所以我现在八九十岁了,有时候晚上看报还不戴眼镜呢。你们现在那个灯光太亮,把小孩子弄得都架着眼镜,这个国家一旦有事,这些人怎么出来当兵打仗啊?然后报告敌人慢点放炮啊,我眼镜还没有戴上,那行吗? (老先生还是很幽默的嘛。) 所以都是问题! 现在你看为了考试,小学读的书到中学没有用了,拼命考,还补习,中学读的书,到高中没有用了;高中读的书,到大学没有用了;出去留学,就更没有用了 (压根就没学好,咋个用?) 。你看读书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当年的教育方法,十几岁读出来的书,一辈子有用,越老越好,越熟越好。(俺问过上百号大学生,除了应付考试之外,那些书自己读过三遍以上,答案都是“没有”,学英语没学好,繁荣出来N多的英语辅导机构,很多大学生汉语文章不成章。) 现在读的书啊,幼儿园开始,“小白兔,两只耳朵跳三跳”,跳六跳也没有用啊!这个背了干什么用啊? (可以娱乐、愚乐嘛!给您老出个成语填空题,小学3年级水准的:___的人流(参考答案:熙熙攘攘),小学生答:无痛。) 家长们也不懂,拼命鼓励孩子考好的大学,大学考取了,留学回来,读博士。我说你们博士有什么用啊?你看今天社会,所有的博士都是给那个“不是”用的。那种人什么都不是,格老子我有钱就可以请你一百个博士。 (不要把什么都看破了,不好。有些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对不对?) 对不对?所以是读书无用论吧?读书的目的不在学位啊! 我们现在读书,教育没有宗旨。(您一直在书读书的目的啊,我想哭了,您不是说读书无用吗?) 这个学生一提说教育的目标是考试,我说对了,怪不得。台湾当年也是同我们现在一样。喜欢外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结果没有用。 (看来国内还是落后了,最近才喜欢得厉害。) 因此,台湾有个老辈子的公务员 (热啊 ) ,最后死了。死以前写副对子拿来给我看,我说真好: 为五斗米折腰 三卡三考 丧尽气节 领百万元滚蛋 一分一厘 了此残生 (我无话可说了,还有人会写对子?) 读书出来拿到博士做官,就是为了一点薪水,五斗米是待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柳先生家米米多啊!) 晋朝陶渊明那个时候的待遇,是一个月五斗米。折腰,就是跪下来给人家行礼。“三卡三考”,形容台湾当年,“三卡”,早晨八点钟签到,有个卡片的,下班也要签卡的,审查你。“三考”,小学考中学,中学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留学,留学回来做公务员,三年一考试,才能够升上去,把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人格都磨光了。 (试问:人格多少钱一斤?) 然后,到老了退休,“领百万元滚蛋”,最后退休了拿一百万元,“一分一厘”,放在银行里拿利息,“了此残生”,是这么过一辈子。这是知识分子!现在当然好一点啦。可是,我看来也差不多。 (现在城管都很威武,国家公务员啊!) 当年明清考的文章,就是大家都骂的八股文。我现在问这些学者,你们光骂八股文,八股文章你懂不懂?我看没有一个懂。我说你看都没有看过,八股文章你不要轻视不要骂喔,我说也蛮逻辑的,有他的文学。所谓八股,一个题目,你看准了题目的内容是什么,第一个先说正面的理由,再加上反面理由,两股了;然后第三股综合起来。所以一篇文章有起承转合。八股文是不好,我们当年也骂,所以有两句话,“消磨天下英雄气,八股文章台阁书”,考试是消磨天下英雄气。现在的联考也是消磨天下英雄气。过去用功名把天下英雄消磨了,现在天下英雄还只有十一二岁而已!可是已经把他的头脑、眼睛都消磨了。太可怜了!这个教育,我非常痛心的啊! (现在已经没有八股了,咋懂?写作文有模板,写论文有格式的,不想考高分啊,不想要奖学金啊,不想拿毕业证了……) 假使我来搞教育的话 (你要是为了教育,我就原谅你个标题党吧!) ,我是快要死的人啦 (我还年轻了,救救我,孩子还小,救救孩子。) ,当然是假使 (能不能当真使啊?拜托啦!) 。把现在这个教育制度,这个学校统统废掉,不要浪费钱 (哈哈,学校已经废掉了,只是还在大把大把的浪费钱) 。有最好的办法,不浪费钱,而每个培养出来的是人才,那是真办教育了,这个闲话不说。 (这个禅机还是要透露点的,哪怕偶尔透漏下,俺的悟性不大好!) 最后俺也做副对联,不过有点绕,没得错别字滴: 上联: 读无用者书,唯有无用处用! 下联:做有为之人,实无有为所为? 横批:读书合用
个人分类: 省思教育|3517 次阅读|22 个评论
长得像老太太的萧敬腾-《信仰》欣赏有感
tianlongipc 2012-4-9 23:35
萧敬腾的歌听得不多 但我承认,他的歌很好听。 尤其喜欢那首《信仰》。 李偲菘的曲,节奏明快,有力度,歌词填的也好,积极乐观向上,充满了进取的力量。 无意间从酷我中看到了萧敬腾这首歌曲的MV,看后感觉怪怪的,萧敬腾长得和个老太太似的,下巴特别明显,不好看,但是挺有味道,尤其是他那别别扭扭随音乐前后俯仰的动作,好像在做护颈保健操,也怪怪的,但是却似乎也蛮有味道,忍不住多看了2遍。 看来,凡事都是如此,只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科研更应该如此。 如果只是要赚人眼球,一定要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色。 虽然,这只是科研之路浅显的不甚正确的看法,但抛弃人云亦云的痼疾,正是成就不同寻常路的开始。
个人分类: 心态最要命|3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雷锋没送过我NND!
热度 4 beepro 2012-3-5 06:21
(NND=奶奶的!) 这是一张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雷锋左手拎着一个大包袱,右手搀扶着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太太,一位小姑娘牵着老太太的衣角站在一旁。在雷锋画册上, 对这张照片的注释是:“1960年,雷锋因公出差回来,在沈阳车站发现一位老大娘拄着拐棍,背着包袱走路很吃力,雷锋上前接过包袱把大娘护送到抚顺,当大 娘的全家向雷锋道谢时,雷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从这张照片发表以来,很少有人怀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然而,事实却是,这 张照片跟历史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记者在采访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 时,他说:“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那么,这张照片又是怎么样拍出来的呢?    王盛波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照片刊登在一本画册上。后来,他在抚顺伯父家也看到了这张照片,只不过这张照片被放得很大。伯父对他 说:“照片上的老太太是你奶奶。不过,并不像画册上说的,雷锋没送过你奶奶回家,这张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后来,这张照片的秘密我也只跟几位好朋友说 过,”王盛波说:“那时,雷锋已经成了全国人民的偶像,人人都在学雷锋。在那个背景下,这样的消息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到了2001 年,《大连日报》准备搞一期纪念雷锋的专题报道。当时正在《大连日报》工作的王盛波想要写一篇揭谜这张照片背后故事的稿子,他把自己的想 法汇报给领导。领导当场拍板:“写啊,现在思想都解放了,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了写好这篇稿件,王盛波回到抚顺,向伯父仔细询问了当时的情景。稿件顺利刊 发,这件尘封了40多年的照片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现在谈起4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王盛波的记忆依然清晰。王盛波回忆说:“雷锋生 前所在部队驻地在抚顺市望花区,而我伯父一家当年也居住在望花区新民街 一带。1957年,我爷爷、奶奶从山东龙口老家到关外看儿子,来到抚顺我伯父家。伯父在附近为我爷爷、奶奶租了一间屋子,离雷锋所在部队的营地很近。 1960年的一天,我爷爷、奶奶在街上走着,迎面走来两个穿军装的人。后来他们才知道,两个人中一个是雷锋,另一个是一位新闻干事。”   “雷锋发现我奶奶与他曾从沈阳护送到抚顺看望儿子的老大娘很像,就主动与我奶奶攀谈起来。他问起我奶奶家里的情况,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等等。   事隔不久,雷锋和那位新闻干事一路打听找到了奶奶住的小院。那位新闻干事围着我奶奶问这问那,不时地往本上记着什么。    雷锋也没闲着,帮着给我奶奶家挑水、扫院子。临走时,那位新闻干事拿出相机问我奶奶:‘老人家,你跟雷锋照张相好吗?’奶奶高兴地答应了。这时,那位 新闻干事看到邻居苏姓家中的小姑娘正在院子里玩耍,就忙喊:‘小妹妹,过来,一块儿照个相。’摆好姿式正要按快门,那位新闻干事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跟我奶 奶说:‘老人家,你家里有没有包袱,拿来用一下。’”   就这样,这个后来为许多人所熟知的照片,瞬间定格了下来。   后来,王盛波还想再找到照片中的那位小女孩,但因为当年周围的邻居都搬走了,那位小女孩也不知去向,这也成为王盛波心中的一个遗憾。 来源: 大连晚报 2006-03-05
个人分类: 档案|1934 次阅读|5 个评论
过年走家串门遇到的热门话题
热度 2 wangbaokui660 2012-1-26 20:07
1.拆迁 听到有人讲说村官勾结开发商,借各种名义欺上瞒下,大搞卖地运动。农民没了地,政府没了粮。饱了一两个,害了千万家。 2.社保 听闻现在农保,社保,土地保(未考证)等名目繁多,各种保险公司也多了。从政府角度充分考虑了以农村为主的百姓的需求,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而之间仍存在一些执行漏洞和不明晰的地方。比如本地有两位同年入相同保的同龄老太太,每次领取的钱数却不同,搞不明白。而有关社保资金入股市的问题,引起普遍担忧。 3.政府 有人说,近来政府做了很多好事,解决了老百姓的很多实际问题,但很多人普遍感觉好的政策执行下来却经常遇到一级级打折扣的现象。 4.选举 很多人说,现在最热门的选举是村官的选举,竞争最激烈的村里土地多的村官的选举。贿选普遍。有的良心好些的兑现自己参选前的诺言(比如好处),有的良心不好的一旦当选,当有人去要求兑现承诺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我说过么?” 有一个笑话,某村的村长书记年前商量为村里备年货,为谁负责什么打架了。屋里两个人,屋外两群人,热烈。 5.酒驾 能感觉到,人们普遍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劝酒少了。驾照难考了,还要吊销,还要罚款,还要拘留,还要扣车,何必自找苦吃?
3919 次阅读|7 个评论
那一树樱花!
热度 1 cissyludai 2012-1-13 21:10
小区小花园边上有一颗树,丑丑的、孤零零的、很突兀的站在那里。似乎很清高,和边上的灌木、花花、草草都不搭介,怎么着也觉得她似乎是多余的,总也融入不了这个小环境。 而居民们也把她边缘化了,不时的看到有健身的老爷爷、老太太把她当练武的木桩抑或是健身的单杠在上面折腾来折腾去,要么就是那家看到天好了把她当作晒被子的竿子......。我每回骑车经过她也总是觉得她好像与这个环境不太和谐。 但是,就在今年春季,她颠覆了所有人的看法和想法!她向大家展示了她最美的容颜!——一整树的浓密的、粉色的樱花!所有经过的人都惊讶了、都驻足观望着、都醉心于她的花海!那浓密的粉色花朵小小的却密密的、安静的绽放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使得周围的花草树木黯然失色!她成为了小区的中心——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值得深思的是,每个人都有生活的高潮和低谷!当你遇到低谷时,你该怎么办呢?坚持默默地、继续努力地工作呢?还是...
202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