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追求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追求

相关日志

我变了 我没变
Romanticone 2019-6-7 03:43
打开自己的博客,发现上一篇发文距今已经两年了。趁着这暑假难得的闲暇时光,谈谈自己的所想所感吧! 文章的标题要追溯到去年年底在纳什维尔参加的RTSS会议,会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观美国乡村音乐博物馆的机会。那时参会人都在博物馆里边走边看边听,我也很有幸能和我的academic grand grandpa(导师的导师的导师)聊上几句,当我看到他对从播放口放出的音乐侧耳倾听许久未走之后,我走上前去问他说,Jack, do you like it? 他笑着对我说,I like it. But I would not like it before. 接着他又很淡然的说了一句So I am always changing。 当时我也笑了一笑,从此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这些日子我也时常想,自己似乎也一直都在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对事物的追求,以及最平常的穿衣风格。那就从最平常的说起吧。最近给自己买了几件黑色的polo衫,但是换成三两年前是打死都不会穿的,觉得和自己非常不搭,但是现在又觉得很合适得体。可以说是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就会觉得应该穿不同风格的衣服吧。或许过几年走入职场可能又是另一种风格吧。岁月荏苒,随着自己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自己对很对事情也有了新的理解,以前一些嗤之以鼻的行为现在也开始认为有其合理性了。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每个人对待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样,不能总觉得自己的就是对的是正能量的,别人做一件事也是遵循他们自己的想法的。这或许是一种心理的成长?也可能是因为环境不同而产生的改变?又抑或是每段人生路上必经的历程? 作为科研工作者,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审稿人打交道。有时候文章被拒拿到审稿意见后经常会觉得是审稿人没有理解你的想法或者是审稿人完全是在瞎扯。但是其实静下心来想,是不是很可能是你自己没有表达清楚呢?那些comments就是审稿人对你文章的看法啊,不然别人也不会写出来。有时候有些审稿人的意见确实非常critical,但是其实仔细一想你也不能说人家就说错了,只是有时候你做不到那种程度或者没有做而已。当然,想要一篇文章所有人都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改变自己,那就只能改变投稿了,乞求碰到喜欢你文章的审稿人了。做学术经常做着做着常会发现有些东西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可能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这可能也是博士之所以为Doctor of Philosophy 的原因吧。比如我之前做了一个涉及公平性的问题,但是谁又知道公平到底是什么呢,或许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公平的看法。虽然历史上有不少人对公平性下了定义,但是没有一个是能被所有人所接受的。然而,这些又是和我们息息相关很重要的主题。以前做研究不会思考这些东西,但是现在觉得这些也是一些值得去探讨的研究吧。 虽然我一直在改变,但是其实最本质的思想和追求一直都没有改变,也很难改变的。这或许早已刻在基因里?也可能是早期生涯就已经决定了?想想自己四年前决定要读博士,两年前来到美国读博士,其实最想要的就是以后能够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当我把自由当做我的一生为之追求的目标之一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这条路上了,也很难改变了。可能一个人一直在改变,但其实内心中最深的追求一直都没变。最后引用杨宗纬歌曲《我变了我没变》里的一句歌词总结我的对自己的看法吧, 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 。
1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向阿蒂亚(Atiyah)先生致敬!
zlyang 2019-1-21 13:23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science, and only those who do not dread the fatiguing climb of its steep paths have a chance of gaining its luminous summits. ———— 马克思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 ———— 爱因斯坦 向 阿蒂亚(Atiyah) 先生致敬!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Atiyah 2019-01-11,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爵士( 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 , 1929-04-22 ~ 2019-01-11 )去世,享年89岁。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Michael-Francis-Atiyah 2018年9月24日,89岁的迈克尔·阿蒂亚在海德堡奖获得者论坛上做关于黎曼猜想的论证。阿蒂亚当时的论证并不被看好,许多他的同事拒绝公开评论。 年近90的阿蒂亚在2018年的海德堡获得者论坛上试证黎曼猜想时,表达了一个老年人的苦衷。他对一位的年轻提问者说:当你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就会发现,人们(杂志)不会发表你的论文了。他们会说,你年纪太大了,肯定会有错误。论文想要发表,很难。我甚至提交给了arXiv,但他们不接受。对此遭遇,阿蒂亚感叹:这是年龄歧视。人们可能只看到性别歧视,但是老年人也会受到歧视。而我已经被理所当然地视为老人家了。 冒着丧失名誉的危险,这样值得吗? 对于这个问题,阿蒂亚曾这样回答:我的名誉是作为一个数学家而建立的。如果我现在把它弄得一团糟,人们会说:“好吧,他是个优秀的数学家,但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失去了理智。”我的一个朋友,John Polkinghorne在我80岁生日那天对我说:“你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尽管勇往直前,去思考你想思考的事情。” “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已经得到了所有我需要的奖牌,我还会失去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冒着一个年轻学者不敢冒的风险。 ” 之后的回答似乎令人心酸。 他对这位年轻的提问者说:当你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就会发现,人们(杂志)不会发表你的论文了。他们会说,你年纪太大了,肯定会有错误。论文想要发表,很难。 我甚至提交给了arXiv,但他们不接受。 对此遭遇,阿蒂亚感叹:这是年龄歧视。人们可能只看到性别歧视,但是老年人也会受到歧视。而我已经被理所当然地视为老人家了(old man)。 量子杂志问到的一个问题也许可以解释阿蒂亚近几年的行为 ——你冒着丧失名誉的危险,这样值得吗? 阿蒂亚这样回答:我的名誉是作为一个数学家而建立的。如果我现在把它弄得一团糟,人们会说:“好吧,他是个优秀的数学家,但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失去了理智。” 我的一个朋友,John Polkinghorne,离开了物理领域而成了一位神学家。在我80岁生日那天,我们进行了一次讨论,他对我说:“你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尽管勇往直前,去思考你想思考的事情。”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已经得到了所有我需要的奖牌,我还会失去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冒着一个年轻学者不敢冒的风险。 爱因斯坦: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相关链接: 科学网,张唯,澎湃新闻,2019-01-12,英国数学家阿蒂亚逝世 去年称已证明黎曼猜想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1/422005.shtm 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British mathematician,Encyclop?dia Britannica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Michael-Francis-Atiyah Michael Atiyah,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Atiyah 科学网,2018-09-24,89岁阿蒂亚给出“简单全新”黎曼猜想证明?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9/417975.shtm 科学网,2018-09-24,“黎曼猜想”已被证明?结果再等一段时间吧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9/417976.shtm 2018-09-24,阿蒂亚 Atiyah 的黎曼猜想证明论文的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6743.html 2018-11-03, 素数分布,应该是个简单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44328.html 2018-11-04,《 素数分布,应该是个简单问题》的补充说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44462.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最不应该放弃的是追求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9-23 09:25
人生最不应该放弃的是追求 蒋继平 2018年9月23日 人生可能有许多东西不得不放弃, 但是, 唯有人生的追求不能放弃。 不过, 人生的追求随着时间的进程会有所变动。 换句话说, 就是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追求。 对于一个心身正常的人来说, 青少年时期的追求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达到这个目标, 就得努力学习, 刻苦锻炼。要是年轻人没有这样的追求, 就会缺乏努力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动力, 因而, 进不了理想大学。具有强烈追求的年轻人一般是人生的赢家。 那些从小就没有高远追求的人一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大有所为, 因为他们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 青壮年时期的追求应当是成家立业, 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庭,生儿育女, 为世界的持续发展提供后备军。 在事业上, 要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尽量建功立业。追求功名利禄, 青史留名, 只要行为得当, 是发挥人生价值的最有效动力。要达到这个目标, 就必须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寸光阴, 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长的领域发展。要是没有这样的追求, 人就会缺乏努力奋斗的动力。人生没有努力奋斗的动力就会甘居下游,最后一事无成。 晚年的追求是管好自己, 尽量做到身体健康, 心情开朗, 活得轻松自在, 争取成为长寿的一员。 要是过早地放弃这样的追求, 老年人就会缺乏生存下去的动力, 因而, 影响到健康和寿命。 不知道读者们如何看待人生的追求, 反正我自己是一直生活在追求之中的。 我现在的追求就是尽量调正心态, 管好自己, 在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努力保持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 人生应该始终保持着一份追求,因为有追求, 就有努力奋斗的动力。不过, 每个人生阶段的追求目标应该有所区别。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3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存真求实
热度 4 杨学祥 2018-9-4 14:35
存真求实 存真天良在, 求实坎坷多。 百川东到海, 高唱九曲歌!
个人分类: 诗词|3136 次阅读|10 个评论
水利专家苏东坡
jiangming800403 2017-5-22 23:55
中国古典文化黄金时期知识分子的追求就是: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檄,外带治水。 诗仙李白曾云:“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 ,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大词人辛弃疾曾是山东义军的少年将领,曾于金军的万马营中擒杀叛徒,然后率义军余部南渡归宋。岳飞等著名将领在戎马倥偬中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知音少,弦断谁人听” 白居易和苏轼两位大文豪,在贬谪途中都曾经疏浚过杭州西湖。如今我们漫步白堤、苏堤仿佛就又看到千年前两大文豪忧国忧民,发动群众,进行水利建设的热情与辛劳。 特别是东坡居士,作为北宋政坛上著名的“鸭嘴兽”。他的政见既不同于“元祐党人”,也不容于“元丰党人”,半生颠沛流离,直到被贬琼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先生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诗词治水而自娱,除了“老夫有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架苍,.............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就是组织群众疏浚河湖,治涝除旱。著名的汉族美食——东坡肉,就是劳动人民在水利工地上的发明创造。 除了杭州西湖外,苏轼还到过、疏浚过黄州、湖州、颍州、惠州、雷州等地的西湖,被誉为西湖的“总湖长”,正所谓“东坡到处有西湖”。当然,他年轻时认凤翔通判的时候,还治理过凤翔东湖,至今人称的凤翔三宝中还有“东湖柳”(此外是西凤酒,姑娘手)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3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 教学 追求
热度 3 张能立 2017-4-4 10:36
坦诚地说,在 孩子 没有 让 我 觉悟 之前,我 对 教学 没有 目标性的 追求,仅仅 就是 要求 自己 将 教授的 内容,不要 讲错,至于 学生 能够 懂的 多少,这个 要 靠 他们的 造化。那个 阶段,自己 将 精力 主要 放在 所谓的 “科研” 之上。毕竟,“科研” 有名有利。通过 “科研” 可以 写几篇 评职称 所需要的 papers,与此同时,还有 工资 之外的 收入。 孩子的 真诚 和 善良,让 我 慢慢 觉悟到 过去 追逐 名利 是 一条 歧途 。于是,我 慢慢 放下 追逐 名利的 念头,开始 探索 生命的 本真 意义。正是 因为 这样的 探索,让 我 对 教学 产生了 全新的 认知 和 追求。 我 现在 对 教学的 追求 是 真、美、善 。 “真”:不为 任何 利益 所动,也不为 任何 黑暗 所恐惧,坚持 向 学生 传播 真知 和 真理(knowledge and truth) ; “美”:采用 人性 和 艺术的 教学 方式,让 学生 对 真知 和 真理 产生 美的 感受 和 喜悦,从而 慢慢 有了 不需要 任何 名利的 刺激 或 奖励,追求 真知 和 真理 成为 人生 常态。 “善”:善于 在 工作 和 生活 运用 真知 和 真理,友爱 他人,帮助 他人,宽容 他人,以此 回报 社会。最终 将 自己的 发展 置于 全人类的 前途 和 命运 之中。从而 懂得 马克思 所言:“无产阶级 只有 解放 全人类 才能 最终 解放 自己” 是 最大的 善 。 下面的 视频 是 这个 学期 所带的 课程《计算机 基础 与 综合 编程 实验》课程的 内容:链表。学习过 数据 结构的 读者 都会 知道,链表 对于 初学者 是 非常 困难的 内容。常见的 讲法 就是 照本宣科,按照 教材 内容 讲授。但是,链表 内容 非常 抽象,而中国 学生 先天性 抽象 思维 不足(与 汉语 密切 相关),这样 照本宣科 讲授,学生 仍然 是 云里雾里,没有 真正 学懂 多少。 为了 讲授 这部分 内容,我 运用 创新 思维 想出 一个 idea:采用 形象 方式 讲授 抽象 思想 。具体 做法,读者 可以 观看 视频。 此外,这次 讲授,我 一反常态,让 通常 由 老师 讲授的 方法,让 学生 身临其境 自己 来 发现。这种 参与式 教学,就是 打破 食客 仅仅 端菜 吃饭的 常规,而是 请 食客 走进 厨房,与 厨师 一块 炒菜。食客 吃起来 感受到的 美味,能够 知道 是 怎么 做出来的,因为,自己 参与 其中。 “身临其境 发现式 教学”的 效果,能够 让 学生 感悟 真知的 发现 过程,从而 为 在 生活 和 工作中 运用 真知,为 下一阶段 发现 新的 真知 打下 良好的 基础 。 链表 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zODM4NTIyOA==?spm=a2h3j.8428770.3416059.1 欢迎 各位 读者 批评指正。多谢。
个人分类: 教育|1219 次阅读|8 个评论
学习不必那么痛苦,快乐定有方法
bole 2016-11-4 17:00
文/ 胡理乐 伯乐快乐教育 ( 微信公众号:blkljy)图/互联网 可能是对知识的较真,也有可能是性格的使然,我从不相信权威,我更讨厌形式主义的学术和科研,这便是我离职创业或者转型去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曾经我与同事交流中提到过我的观点,在中国,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一旦评上了院士,对科学的研究可能就会持有松懈的态度,从此他的科研生涯基本划上了句号。无论他曾在科研上有过多大的成就,创造过多少辉煌,如果不与时俱进,就无法把握科研创新的前沿,甚至他对科研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人没有了追求,没有了动力,又会有多大的创作激情?满足于现状,只会在过去的回忆里沾沾自喜。那些真心热爱知识和科学的人,常常一生都在不断的探索发现。居里夫人一生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在190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甚至她晚年的时候仍然大部分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学习探索是无止境的,翻过了一座山还有更高的山可以去攀登,那里有不一样的景色。 享受胜利后的果实,这是人之常情。但基于过去的、个人的成功经验对科学研究指手画脚很有可能对科学的发展形成阻力。倚老卖老很可怕,不学习新知识,不与时俱进更可怕。有些老专家习惯于向年轻人倾注理念灌输知识,习惯于说教年轻人,却很难听得进年轻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只有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老专家才是国家的宝贝、人民的福音。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的妻子,可大多数人都尊称她一声先生。杨绛先生的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93岁的她出版了《我们仨》, 96岁的她出版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的她出版了《杨绛文集》。她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获奖无数。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钱钟书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祖国事业的未来还是要交给有热血有激情的人,因为他们紧随时代的步伐,了解时代的最新动态;因为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因为他们满怀激情,充满斗志;因为他们坚持不懈,对祖国事业,渴望成功。未来是属于他们的,这无关年龄成就,热血和有激情便是他们的本钱。 老专家给国家提建议诣在促进国家发展,给年轻人引路和指导旨在助其一臂之力,拥有宽广的胸怀、真心的期盼并协助年轻人超越自己则是年轻人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昨晚,我向一位退休的老教授、老教师解释了一晚上,最后他仍难以理解我所解释的快乐教育。因为我们坚信经验,特别是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启示,指引我们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往往也是这些经验让我们遭受失败,即使是伟大的公司也未能幸免。你应该听说过蓝色巨人IBM在个人电脑时代到来时的没落、柯达被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打败、手机巨人诺基亚在智能手机转型中走向破产的案例,这些例子反复给我们阐述的道理就是盲目相信成功经验很可怕。请再去翻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吧,这个短小的故事发人深省。为了孩子的教育,你选择做哪一只老鼠呢?是不愿改变坚持等待而被饿死的老鼠,还是抛弃过去经验勇敢接受变化而发现更大奶酪的老鼠呢?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差。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把兴趣引导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并教给学生必要的高效学习方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能力,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收获成长的喜悦,我相信学习会更快乐,教育会更高效! 笑容是判断孩子是否积极主动学习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孩子的笑容是纯洁无暇的,任何人都可以从孩子的笑容里发现孩子的内心。快乐的学习让孩子带着兴趣了解世界。 快乐教育不是快乐与教育的交集,而是教育的子集,快乐教育研究如何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学得更高效。快乐教育寻找一座由快乐和兴趣搭建的魔法桥,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去探索,去超越。 不要再问我,快乐教育就是快乐地玩耍吗? 也不要再问我,快乐教育只是在玩中学习吗?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和建议,或者愿意与我们一起探讨快乐教育、共享教育快乐,欢迎你来信:5flavor@163.com 或者关注我个人的微信公众号:胡理乐,我们定期分享快乐教育方法和育儿实践! 只有变化是唯一不变的,快乐地拥抱“快乐教育”吧! 杜威(教育大家,陶行知的恩师): 用昨天的方法从事今天的教学是对孩子们明天的剥夺 。 教育必须快乐,人人都可成才! 伯乐快乐教育,关爱孩子成长!
个人分类: 快乐教育|3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不必那么痛苦,快乐定有方法
bole 2016-11-4 16:58
文/ 胡理乐 伯乐快乐教育 ( 微信公众号:blkljy)图/互联网 可能是对知识的较真,也有可能是性格的使然,我从不相信权威,我更讨厌形式主义的学术和科研,这便是我离职创业或者转型去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曾经我与同事交流中提到过我的观点,在中国,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一旦评上了院士,对科学的研究可能就会持有松懈的态度,从此他的科研生涯基本划上了句号。无论他曾在科研上有过多大的成就,创造过多少辉煌,如果不与时俱进,就无法把握科研创新的前沿,甚至他对科研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人没有了追求,没有了动力,又会有多大的创作激情?满足于现状,只会在过去的回忆里沾沾自喜。那些真心热爱知识和科学的人,常常一生都在不断的探索发现。居里夫人一生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在190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甚至她晚年的时候仍然大部分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学习探索是无止境的,翻过了一座山还有更高的山可以去攀登,那里有不一样的景色。 享受胜利后的果实,这是人之常情。但基于过去的、个人的成功经验对科学研究指手画脚很有可能对科学的发展形成阻力。倚老卖老很可怕,不学习新知识,不与时俱进更可怕。有些老专家习惯于向年轻人倾注理念灌输知识,习惯于说教年轻人,却很难听得进年轻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只有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老专家才是国家的宝贝、人民的福音。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的妻子,可大多数人都尊称她一声先生。杨绛先生的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93岁的她出版了《我们仨》, 96岁的她出版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的她出版了《杨绛文集》。她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获奖无数。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钱钟书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祖国事业的未来还是要交给有热血有激情的人,因为他们紧随时代的步伐,了解时代的最新动态;因为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因为他们满怀激情,充满斗志;因为他们坚持不懈,对祖国事业,渴望成功。未来是属于他们的,这无关年龄成就,热血和有激情便是他们的本钱。 老专家给国家提建议诣在促进国家发展,给年轻人引路和指导旨在助其一臂之力,拥有宽广的胸怀、真心的期盼并协助年轻人超越自己则是年轻人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昨晚,我向一位退休的老教授、老教师解释了一晚上,最后他仍难以理解我所解释的快乐教育。因为我们坚信经验,特别是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启示,指引我们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往往也是这些经验让我们遭受失败,即使是伟大的公司也未能幸免。你应该听说过蓝色巨人IBM在个人电脑时代到来时的没落、柯达被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打败、手机巨人诺基亚在智能手机转型中走向破产的案例,这些例子反复给我们阐述的道理就是盲目相信成功经验很可怕。请再去翻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吧,这个短小的故事发人深省。为了孩子的教育,你选择做哪一只老鼠呢?是不愿改变坚持等待而被饿死的老鼠,还是抛弃过去经验勇敢接受变化而发现更大奶酪的老鼠呢?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差。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把兴趣引导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并教给学生必要的高效学习方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能力,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收获成长的喜悦,我相信学习会更快乐,教育会更高效! 笑容是判断孩子是否积极主动学习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孩子的笑容是纯洁无暇的,任何人都可以从孩子的笑容里发现孩子的内心。快乐的学习让孩子带着兴趣了解世界。 快乐教育不是快乐与教育的交集,而是教育的子集,快乐教育研究如何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学得更高效。快乐教育寻找一座由快乐和兴趣搭建的魔法桥,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去探索,去超越。 不要再问我,快乐教育就是快乐地玩耍吗? 也不要再问我,快乐教育只是在玩中学习吗?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和建议,或者愿意与我们一起探讨快乐教育、共享教育快乐,欢迎你来信:5flavor@163.com 或者关注我个人的微信公众号:胡理乐,我们定期分享快乐教育方法和育儿实践! 只有变化是唯一不变的,快乐地拥抱“快乐教育”吧! 杜威(教育大家,陶行知的恩师): 用昨天的方法从事今天的教学是对孩子们明天的剥夺 。 教育必须快乐,人人都可成才! 伯乐快乐教育,关爱孩子成长!
个人分类: 快乐教育|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差别心
jiangming800403 2016-8-3 14:20
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生可能是缺乏幸福感的。 佛纵有万语千言,但归根结底还是“无差别心”。道家的“清静无为”、儒家“仁者无敌”、“人不知而不愠”亦如是。 少林六祖慧能禅师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生之所以苦闷,还是因为太多诱惑,太多欲望。何为心魔,则是郁结在心中无法释放的欲望。心外无物,佛自在吾心,心中空明,邪魔外道就无法附身。 无所比较则无所追求,无所追求则无所欲望,无所欲望则无所郁闷,无为而无所不为。这就是修行之所以要出家的原因,但这只是小乘境界。 境由心生,情由心生,魔由心生。真正的大乘应该阅尽人生百态,看空世态炎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心中无佛,心中无魔,不要去刻意什么。佛非佛,魔非魔,佛亦魔,魔亦佛(基督教故事中路西法也是天使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空地狱方正菩提。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39525.html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33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无法重来的一生
yhz03008 2016-7-8 22:14
人的一生 ,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生。我们在亲人的欢笑声中诞生,又在亲人的悲伤中离去。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与死,多数人到了年迈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健康长寿比荣华富贵更重要。 人的一生 ,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幸福的家,每天都是个快乐的人。但在生活中,不是一切都尽人意,可是有什么好看不开的?烦恼忧愁,恩恩怨怨几十年后都会随生命而烟消云散。 人的一生 ,只要我们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对理想的追求,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如果该奋斗的去奋斗了,该拼搏的去拼搏了,就能平常心看待得失:梦想是一时无法实现的,目标是短期难以达到的。 人的一生 ,不要去过份地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既然上帝不偏爱于我,不让我鹤立鸡群,不让我出类拔萃,又何必硬要去强求呢?金钱、权力、名誉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善待自己,就算拥有了全世界,随着死去也会烟消云散。 人的一生 ,没有事情是不可以放手的,我曾经以为,是不会放手一个人的。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放手的。时日渐远,当你回望,你会发现,你曾经以为不可以放手的东西,只是生命瞬间的一块跳板。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一个过渡。失恋、失意,甚至失婚,以至我们在爱情里所受的苦,都不过是一块跳板,然而令你成长。 人的一生 ,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干吗硬要逼着自己不开心呢?是啊,人就这么一辈子,做错事不可以重来的一辈子;碎了的心难再愈合的一辈子;过了今天就不会再有另一个今天的一辈子;一分一秒都不会再回头的一辈子,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眼前,为什么还要拼命地自怨自艾,痛苦追悔呢? 人的一生 ,我们可以淡然面对,也可以积极的把握,当你看不开、当你春风得意、当你愤愤不平、当你深陷痛苦中请想想它,不管怎么样,你总是幸运的拥有了这一辈子。 人的一生 ,没有来世。所以让我们从微笑开始!人活一辈子,开心最重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在快乐的心境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安全地实现自身价值,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个人分类: 学习|1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生应该比“吃货”更有追求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6-5-3 10:08
赵建民 2016-5-3 10:06 一个大学生应该比“吃货”更有追求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166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种生活
热度 2 puhj 2016-3-29 13:24
人的生活,大约有三种目标追求: 一、 有银子的生活。 所谓有银子的生活,乃物质层面的追求。我的一位相识,乃颇有点儿名气的一线城市律师,房子多套。别墅三层,清一色金丝红木家私,内装电梯伺候;其老婆马尔代夫去过 2 次仍不过瘾,再去 2 次;无聊时微信圈广发红包,同事结婚若不够档次,人不去礼金到;心血来潮请三俩女同事宿五星级酒店开眼;我老婆曾应邀观瞻其豪宅,回来垂头丧气,茶饭不思。此等生活品质,当下甚为抢眼,为大多国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也。代表人物:国内富豪榜前十(?);演艺界大腕儿明星…… 二、 有意思的生活。 衣食无忧的文化人士。游山历水,饱读诗书;嬉笑怒骂,谈笑风生;知识海洋,畅游无碍;体味人生,妙语连珠;兵来将挡,应答如流;亦庄亦谐,拥趸成堆;雅俗共赏,倜傥风流。代表人物:钱钟书、余秋雨、易中天、国学大师…… 三、 有意义的生活。 或腰缠万贯或寒碜穷酸,没工夫走南闯北,搞啥子文化“苦旅”;不修边幅,生活邋遢;日夜颠倒,神经兮兮;性情古怪,惹人厌烦;人情世故,七窍生烟;国家大事儿,晕头转向;知识怪诞,令人瞠目;榆木脑袋,百折不回;终见天日,欣喜若狂。一辈子可能过得一塌糊涂,却可舒气瞑目,含笑九泉。代表人物:牛顿、爱因斯坦、奥斯特洛夫斯基……(按:爱氏会拉点儿小提琴,盖为他唯一业余爱好。待考) 上述三种生活,乃不同人“追求”之目标,并非生活事实之全部。如有“三点一线”者,乃取其“平均线”,其整体质量必明显下滑,不可与上述三种并列也。
1914 次阅读|3 个评论
没有他,我们活不了!
热度 18 xqhuang 2016-3-22 11:33
没有他,我们活不了! 五花精选 科学网真是好地方,不仅可以接受正统的科学教育,还有机会享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烟熏。 老师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以为很有道理,前者有最傻不过博士为证,后者有民科梦拿诺奖为证。思一思,又觉理解有误,就说孔圣人学了思了,却是一位十足的傻瓜,周游列国十四载,也没有什么动人的爱情故事流传,枉费了高富帅的名号。再说有民科美誉的老爱,大学四年就是泡妞混日子,成名的代表作没有一篇参考文献,足以说明是胡思而不学的神作。老爱也喜周游列国,有史料《爱·毕加索》披露,爱所到之处,洒下无数的爱情种子,即使晚年,仍留下三次刻骨铭心的“黄昏恋”。爱 殆了吗? 圣人的话不是圣旨圣经,教科书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永恒的真理。信息时代,对那些包治百病的神药,人们似乎还有足够的鉴别力。或许真的是学得越多越傻?当面对能造原子弹GPS、又能“延年益寿”“减肥塑身”的万能神论,思殆了!他们会天真无邪地:教科书里不是都这么说,它的正确性已被无数科学实验验证过!不会思一思啊?哪个兜售假药的不吹已医好无数病人? 以前,刘全慧教授常在科学网传授相对论神功,比如《 秒杀”狭义相对论 》:火车上的客人和月台上的送客,就在火车开动的一刹那,“啪”,送客的发现火车上客人的手表突然向后跳了一小格,运动钟变慢了!而客人对这一切没有任何察觉。刘教授这一跳已经够惊艳了,现在又被教育:钟慢效应是可以累积的!我是彻底被震惊了。 刘教授讲解的狭义相对论“时钟变慢”还算正宗,系统是惯性参照系(匀速直线运动),“时钟变慢”是一次性的瞬间跳跃变慢,属于不可测量的思想实验。新版的GPS“时钟变慢”,系统已经进化到非惯性参照系(加速圆周运动),“时钟变慢”也变成连续累积变慢。真这样,验证狭义相对论就成为人人可以完成的“民工活”,买两块表、一部小马达、一根绳子,一块手表静放桌面,另一块通过绳子与马达相连,开动马达让它做圆周运动,静待验证时钟累积变慢。各位,这可是诺奖水平的工作,赶快开工吧! 相对论并非百无一用,它绝对是泡妞神器,×××博主自幼苦练三大神功:1、运动时钟变慢、2、运动尺子变短、3、运动质量增加,一直想找机会发功造福女性,某日在雾都公园 ××× :志玲MM,你真漂亮! 林志玲 :谢谢! ××× :你好苗条! 林志玲 :谢谢! ××× :你越来越年轻了! 林志玲 :谢谢! ××× :知道爱因斯坦吗? 林志玲 :天才,太崇拜他了! ××× :他有好多情人。 林志玲 :遗憾没有生在那个年代。 ××× :听说过相对论? 林志玲 :好像能造原子弹? ××× :对,其它功能呢? 林志玲 :我知道,GPS定位。 ××× :很好,你一定看了科学网博客! 林志玲 :啊,你偷窥我? ××× :我有特异功能。相对论还有你们女人最喜欢的功能。 林志玲 :这我就不知道了。 ××× :延年益寿、减肥塑身! 林志玲 :真的? ××× :相对论是神功,它能隔空传送大自然精气,延缓人类衰老。 林志玲 :这么神奇!如何修炼? ××× :我修炼神功五十载,如果愿意,我可以把精气传输给你。 林志玲 :真的? ××× :你坐着不动就可以。 林志玲 :这么简单?然后呢? ××× :现在我准备发功,我将沿这条路匀速直线奔跑,你喊开始。 林志玲 :开始! ××× :林小姐,我已发功,你现在更年轻了! 林志玲 :我怎么没发现呢? ××× :我发现就可以了,这绝对是真的! 林志玲 :你这是忽悠! ××× :这是科学,相对论“运动时钟变慢”效应! 林志玲 :如何证明? ××× :我的手表是10点整,你的手表是9:58,说明你的时间变慢了,我的精气让你延缓衰老! 林志玲 :我的手表也是10点整啊! ××× :不识庐山真面目。我看到你的手表变慢,这绝对是真的! 林志玲 :忽悠,接着忽悠! ××× :你更苗条了!根据“运动尺子变短”,你的脸宽缩小了10 -21 米! 林志玲 :你干脆说我的波变小了! ××× :不,根据“运动质量增加”,是你的波变重了! 林志玲 :果然叫兽! 。。。。。。 他跑或她跑,其实都一样;他说她变年轻、她说他变年轻,都没变年轻,时间在那、不快不慢;他说她变苗条、她说他变苗条,都没变苗条,空间在那、不伸不缩;他说她变重、她说他变重,都没变重,质量在那、不增不减;。。。也许您不信,×××已经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真宗的相对论神功。神功挑战的是人类智商的底线,画两个数学箭头、想两个假设,就能造原子弹、玩GPS,本山大叔情何以堪啊?好歹大叔还拿出实实在在的拐杖。 就像神曲《没有他,我们活不了》,爱疯最爱唱《没有爱,科学活不了》。爱疯们常理直气壮地:神功已被无数实验检验!外行的基本被吓呆了,其实,这与《没有他,我们活不了》已被无数事实验证一样,呵呵就可以了。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神功曾经被实验验证过,将来也不可能被验证,因为它根本不是物理,至多算个数学游戏。回顾一下周老虎“画虎找虎”的骗局,神功被实验检验的真相是“造鬼打鬼”。 有爱疯说:你不服神功没关系,你练个更神的,灭了他们不就完了吗?朋友,这不是武林比武,我们只是说出一个科学真相:神功并不存在!举个例子启发一下吧,在那个万岁的年代,有人说了真相:人不可能活过一万岁!这人被判了十年徒刑。其他人只好去练更神的功,万万岁、万万万岁...,当人人都拥有神功时,真相就不复存在。 借此机会,也好为人师一回。物理就是两个字,物与理,物是物质的真实存在,理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所以,物理的核心要素就是物质,物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回答为什么(或怎样的相互作用)? 如果狭义相对论的“时钟变慢”是真实的物理过程,它必须满足:1、时钟具有物质的属性,而且它的的确确发生了物质的变化;2、时钟的这种变化,必定能找到外在的物质所施加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要回答物理学研究的为什么?显然,狭义相对论的“时钟变慢”不具备物质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真实性,属数学娱乐游戏。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7418 次阅读|77 个评论
病闲有感
热度 2 jiasf 2016-1-3 14:34
多少人迷惑不知什么是幸福 多少人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 其实这是多么幼稚愚蠢的问题 只要稍加细想 只有病人才体会健康就是 喜乐 只有饥寒的人了解温饱就是 幸福 只有被奴役的人才理解自由的可贵 只有被劫持的人方知平安是福 也往往只有失去了爱的人 才知道爱是最大的幸福 如果你很健康 衣食无忧 安祥 自由 还被人宠着罩着 可偏偏总觉得不幸福 请原谅我说话直索—— 那肯定是吃饱了撑的找抽 是不知道衣食艰辛的寄生虫 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浑球 你或许会说遇到了困难, 可没有困难又那叫生活? 或许你说又遇到了挫折, 可没有挫折又哪叫人生? 不能一叶障目 不能因为有云雾就忘了太阳 不能不知道珍惜 已经拥有的往往是最珍贵的 比起你所拥有的健康自由关爱 这些 困难挫折 又算得什么呢? 比起幸福,困难都是小不点儿 都可以完全淹没在幸福的汪洋大海中 或许你还会说, 人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但如果因为追求而失去了幸福 是不是失去了追求的本意? 作为一个自私者 我倒是很希望你们有更高的追求 黑臭的水是不幸福的 有毒的雾霾是不幸福的 为了恢复蓝天碧水 请加倍努力追寻奋斗吧
个人分类: 学诗|2132 次阅读|4 个评论
读研的意义
LarryXie23 2015-9-2 22:32
【学酥】 Larryxie 21:04:34 你说读研有什么意义? 【学弱】徽子 ♡ 21:04:50 回答不好。 【学酥】 Larryxie 21:04:57 做最好的自己才好 【学弱】徽子 ♡ 21:06:21 刚开始比较平静,理想实现后内心的安宁。后期比较刺激,就像赌博,你已经下注了无论如何要赌下去。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06:45 其实我对读研没一点兴趣,我只是想通过读研换个工作。 【学酥】 Larryxie 21:07:18 加油加油!我也要加油 【学酥】 Larryxie 21:07:27 一定要学会排除干扰 .... 【学弱】徽子 ♡ 21:07:43 个人觉得读研的意义要过个二十来年才能看得比较清楚,在整个生命中轨迹的改变。 【学酥】 Larryxie 21:08:02 我觉得有些人还是不要读了 浪费青春 【学酥】天空之境 21:08:17 比如 【学酥】 Larryxie 21:08:19 作为教育的牺牲品 【学酥】 Larryxie 21:08:45 那些懒的、混的都不要读了。 【学酥】小马过河 21:09:07 我这几天特崇拜学霸 【学弱】徽子 ♡ 21:09:21 至少也有一纸文凭嘛双击查看原图 【叫兽】热可可 21:09:35 还有把工作不好归咎于学历不行的,读了也不会太大改变 【学弱】夏夜流莹 21:09:38 学历有了 【学弱】夏夜流莹 21:09:39 哈哈哈 【学弱】夏夜流莹 21:09:44 额 【学弱】夏夜流莹 21:09:52 工作和学历 【学弱】夏夜流莹 21:09:53 唉 【学弱】夏夜流莹 21:10:06 其实我工作了觉得学到的东西还比在学校多 【学弱】夏夜流莹 21:10:13 所以我想读专硕 【学酥】小马过河 21:10:18 我这几天特崇拜学霸 【学弱】夏夜流莹 21:10:22 以前觉得学硕才能学东西 【学酥】小马过河 21:10:34 你们听到没 【学弱】夏夜流莹 21:10:45 听到了啊 【学弱】徽子 ♡ 21:10:46 听到了 【学弱】夏夜流莹 21:10:58 我崇拜学神 【学弱】夏夜流莹 21:11:04 又有效率 【学弱】夏夜流莹 21:11:06 学习也好 【学弱】徽子 ♡ 21:11:12 恩,工作也要不断的学东西 【学酥】 Larryxie 21:11:19 那是 .... 但是教育应该因人而异 。求学 ..... 这是多么令人热泪盈眶的一件事啊 【学霸】园丁 💕21:11:21 没声音怎么会听到呢?双击查看原图 【学弱】夏夜流莹 21:11:22 特别我这个破专业 【学弱】夏夜流莹 21:11:25 要死的学 【学弱】夏夜流莹 21:11:28 双击查看原图 【学弱】夏夜流莹 21:11:43 唉 【学酥】小马过河 21:11:43 我特别崇拜啊 【学酥】小马过河 21:11:52 过火了 【学霸】园丁 💕21:12:22 佩服抱一本书反复学的那种 【学酥】小马过河 21:12:37 感觉接触的人也不一样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13:21 你们考研是为了什么呢 【学酥】 Larryxie 21:13:36 求学 ..... 这是多么令人热泪盈眶的一件事。读书,应该和老师、同学、书籍不断交流碰撞,沟通,以追求真理,追求对事物的通达。不断地领悟,这应该是学习的本质。而研究生教育,更因为以追求对某些方面有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才好。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14:01 为了有个好工作的占 90% 【学酥】 Larryxie 21:14:22 工作只是副产品。 【学酥】 Larryxie 21:14:38 当然工作和求学并没有冲突。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15:24 不能提供好工作的话,恐怕都不会去考了 【学酥】小马过河 21:15:29 大多最终都是为了钱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15:38 恩 【叫兽】热可可 21:15:41 所以失望的比较多 【学弱】徽子 ♡ 21:16:06 完了,看来我研究生没读好,因为没碰过老师和同学,更没有撞过他们,尤其是女同学。 【学霸】园丁 💕21:16:11 一二一二 【学酥】小马过河 21:16:22 给我说说高考 600 分以上的都是怎么学的 【叫兽】热可可 21:16:39 悟性 【学酥】 Larryxie 21:16:45 思想不断地碰撞 对知识不断地理解 加深 方是求学的本质吧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16:47 送你个阅兵票吧 @ 园丁 【学霸】园丁 💕21:16:52 脑子跟一般人不一样 【叫兽】热可可 21:17:02 费死了劲也没到 600 【学霸】园丁 💕21:17:08 回复 东土圣僧唐小藏:城楼上的? 【叫兽】热可可 21:17:37 596 【叫兽】热可可 21:17:57 我都觉得是奇迹 【学弱】徽子 ♡ 21:19:19 @Larry 我觉得要拓宽知识的边界,不用做过分深入(除了本专业)。这样,才能真正的聪明起来。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20:00 @ 热可可 你考这么高,去了哪个大学呀 【学酥】 Larryxie 21:20:05 可可 还是奋斗有成的 不过我觉得每个人只要努力 都值得肯定 不一定都要那么富裕。所谓 幸福之道 在于人心。 【学酥】 Larryxie 21:20:44 聪明这种东西 老早不是研究生教育的事情了吧 【学酥】 Larryxie 21:24:54 人生的乐趣就在于找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做 【学酥】 Larryxie 21:25:10 还有人一起做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25:38 问题是好多人对自己的工作都没有兴趣 【学弱】徽子 ♡ 21:26:06 是的,人要找准定位,很重要。 【学霸】园丁 💕21:26:18 双击查看原图双击查看原图 【学酥】 Larryxie 21:26:44 为什么国外一些人做服务员都做得这么开心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27:05 因为制度不一样 【学酥】 Larryxie 21:27:06 这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取向让他们没兴趣 不开心。 【叫兽】热可可 21:27:14 考虑一下国情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27:18 是的 【叫兽】热可可 21:27:23 服务员薪水不低啊 【学酥】 Larryxie 21:28:00 我觉得以后发展的话 越是累越是苦的工作 工资一定要高 【学神】月亮姐姐 21:28:02 可可你喜欢抬杠,哈哈 【学酥】 Larryxie 21:28:15 然后难度大的工作 工资高 【学霸】园丁 💕21:28:18 国内服务员都被低看,国外都给小费 【叫兽】热可可 21:28:29 大学里的扫地大妈比一个在读博士薪水高,这个如果能发生在国内谁还移民 【学酥】 Larryxie 21:28:57 其实就是人的尊严问题 【学酥】 Larryxie 21:29:08 中国人太多了 尊严就降低了 【学神】月亮姐姐 21:29:15 可可。貌似在日本是看不起博士吧?我听说 【学酥】 Larryxie 21:29:29 还有得看管理得好不好。 【学霸】园丁 💕21:29:32 国人不能认识自己,不坦然 【学酥】小马过河 21:29:47 中国人去日本会不会歧视 【叫兽】热可可 21:30:55 @ 月亮姐姐 是,一般本科毕业直接就职,实在没工作,或者真喜欢研究的才读大学院 【学酥】 Larryxie 21:31:13 我先撤了看下东西 你们继续聊。 【叫兽】热可可 21:31:44 能读到博士的。。。呵呵,所以国内申请国外的博士还是比本科出去容易的,因为都没人读 【学神】月亮姐姐 21:31:59 好像说在日本读博士会认为是无能 【学酥】 Larryxie 21:32:11 怎么可能 【学酥】 Larryxie 21:32:28 一个不重视国家科技的人 是注定没有发展前途的 【叫兽】热可可 21:33:08 工科理科有读的,文科基本上没有 【学酥】 Larryxie 21:33:41 政治经济什么都会给过去 唯有对知识的追求 对真理的探知 永恒不熄。 【学酥】 Larryxie 21:34:14 我们不过是抬起头仰望仰望星空 群星璀璨的年代 应该感到敬畏和幸福。 【学霸】园丁 💕21:34:14 我想知道,女博士有木有秃顶的? 【学弱】徽子 ♡ 21:34:25 在中国,你懂的。 【学弱】徽子 ♡ 21:35:12 没那么夸张,现在美女博士不少。 【学神】水木年华 21:35:19 明天睡个自然醒, 9 点应该醒了双击查看原图 【叫兽】热可可 21:35:45 我爸同事一娃,在东大读的啥环境经济的博士,毕业了还是就职不了,回来了,进大学也没合适的接收专业。最好的大学了,博士。。。 【学弱】徽子 ♡ 21:36:05 单位里的几个上海交大女博士,还是工科和计算机的呢,照常结婚生子。 【学霸】园丁 💕21:36:20 哦 【学酥】飞飞 21:36:46 双击查看原图 【叫兽】热可可 21:36:51 真是美女博士不少,工科也不少 【学弱】徽子 ♡ 21:37:20 不过她们思维确实活跃,实力都很强。 【叫兽】热可可 21:37:28 一直觉得能读到工科博士的女生都是神,尤其物理博士 【学霸】独眼霹雳 21:37:40 我知道有一个 【学弱】徽子 ♡ 21:37:41 双击查看原图 【学霸】园丁 💕21:37:46 喜欢物理 【学霸】独眼霹雳 21:37:50 我妈同事女儿 【叫兽】热可可 21:38:21 物理,就那三角小木块儿摩擦力的问题一直折磨了我两年 【学神】月亮姐姐 21:38:35 我爸朋友的女儿。南开大学物理学博士 【学弱】徽子 ♡ 21:38:40 hahaha 【学霸】园丁 💕21:24:27 回复 徽子 ♡ :哪来那么多问题 【学酥】 Larryxie 21:24:54 人生的乐趣就在于找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做 【学酥】 Larryxie 21:25:10 还有人一起做 【学弱】徽子 ♡ 21:37:20 不过她们思维确实活跃,实力都很强。 【叫兽】热可可 21:37:28 一直觉得能读到工科博士的女生都是神,尤其物理博士 【学霸】独眼霹雳 21:37:40 我知道有一个 【学霸】园丁 💕21:37:46 喜欢物理 【学霸】独眼霹雳 21:37:50 我妈同事女儿 【叫兽】热可可 21:38:21 物理,就那三角小木块儿摩擦力的问题一直折磨了我两年 【学神】月亮姐姐 21:38:35 我爸朋友的女儿。南开大学物理学博士 【学弱】徽子 ♡ 21:38:40 hahaha 【学神】月亮姐姐 21:38:48 。。。现在去美国访问 【学酥】 Larryxie 21:38:56 不要觉得博士很奇怪。好的博士是知识探索的先锋 是追求真理的牺牲者 【学霸】独眼霹雳 21:39:03 女物理博士在上海读的 【学神】水木年华 21:39:04 边玩电脑边学习,真是欺骗自已,从晚上吃过饭到现在好几个小时了,几乎啥也没学,自已找心理安慰呢, 玩物真是丧志啊双击查看原图 【学酥】 Larryxie 21:39:08 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学霸】园丁 💕21:39:34 我最喜欢分析小木块,电路图啥的了,还有浮力压强,能量守恒啥的 【学酥】 Larryxie 21:39:39 有些人硕士就有博士的水平 有些人本科就有博士的水平了 【学弱】徽子 ♡ 21:39:48 园丁物理拿手的,动手能力也强双击查看原图双击查看原图 【学霸】园丁 💕21:39:57 最讨厌历史语文 【学酥】 Larryxie 21:40:00 只是有了教育文凭这种东西 【学酥】 Larryxie 21:40:30 可是园丁 你不深入 你只是觉得好奇 【学酥】 Larryxie 21:40:38 科研是好奇加毅力。 【学霸】独眼霹雳 21:40:47 还有一个女的数学读博 【学霸】园丁 💕21:40:54 我可是理科女 【学酥】 Larryxie 21:41:06 需要掌握方法论 需要知识的积累。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41:33 群里许多女生喜欢理科,男生喜欢文科。这不符合一般逻辑啊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41:48 我理科盲 【学霸】园丁 💕21:41:49 不喜欢咬文嚼字,长个话不会说嘴的 【学霸】独眼霹雳 21:42:12 同上 【学霸】园丁 💕21:42:31 无病呻吟,没事儿来首屎啥的,酸不溜丢的 【学霸】园丁 💕21:42:39 哈哈 【学弱】徽子 ♡ 21:42:48 哈哈 【学弱】徽子 ♡ 21:43:02 赞同 【学酥】 Larryxie 21:43:08 真正的科研者应该是张益唐这种精神的人 读完博士甚至都没找到工作 临时工打了几年 后来才拿到一个大学的临时教职 可是他对数学是真的热爱啊 到了 56 岁左右 终于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这种人,真的是学术的脊梁啊。 【学霸】园丁 💕21:43:16 【学弱】徽子 ♡ 21:43:21 文科一定要解决具体问题,才有出路。 【叫兽】热可可 21:43:53 从小学就是外语一科能拿出手,物理化学那都是致命伤 【叫兽】热可可 21:44:16 会考完了,就再也没碰过 【学霸】园丁 💕21:44:23 回复 Larryxie :数学硕士,你读硕最大收获是啥? 【学酥】 Larryxie 21:44:41 不一定 我觉得这个时代的文科也有很大的出路 中国的文化建设 法治建设 社会管理建设 都需要一大批有才能有底蕴的文科工作者。 【学神】月亮姐姐 21:44:52 @Larryxie 孪生素数论? 【学霸】园丁 💕21:44:54 数学不好,哎 【学酥】 Larryxie 21:45:32 我读的不好 并不代表有些适合读博 喜欢搞研究的人不好。但是我现在也是努力以求有所斩获。 【学酥】 Larryxie 21:45:41 对啊 就是孪生素数问题 【学霸】园丁 💕21:45:56 讨厌那个数学烂老师,讲数学竟然用背的。。被带沟里了 【学酥】 Larryxie 21:46:42 我想了解统计的一些原理 背后的一些东西 还有关于应用的 特别是机器学习的一些背后知识以及在未来的发展 和自己能在这个领域做什么东西。 【学神】月亮姐姐 21:47:25 想知道你数学的研究方向 【学神】水木年华 21:48:06 呵呵,我第一高考数学考 50 多分,第二次高考 70 多分, 150 分满的双击查看原图 【学酥】金融~~小鱼儿 (1294977050) 21:48:21 啊,高考 【学酥】 Larryxie 21:48:23 我学的不扎实。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推公式 好好做题理解。 【学霸】园丁 💕21:48:35 学理的动手能力要强,逻辑思维要强,学文的文字功底要强,有艺术设计头脑,并用于实践,否则你就是个棒槌双击查看原图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49:15 棒槌路过 【学霸】园丁 💕21:49:25 敲 【学神】水木年华 21:49:25 上了学,微积分,考了两次考了 60 分,线性代数考了两次考 72 , 概率论考了两次考了 63 双击查看原图 【学酥】 Larryxie 21:49:29 看来你最好不要选择跟数学太相关的工作 @ 水木年华 【学酥】 Larryxie 21:49:53 人类的职能有很多种 择其善者而从之 避其不善者吧 【学神】水木年华 21:50:00 去年考研, 考数三, 150 分满的,考了 38 双击查看原图双击查看原图 【学霸】园丁 💕21:50:22 同是棒槌的我洗洗睡了双击查看原图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50:47 好的。我出去跑会步去。 【学酥】 Larryxie 21:50:58 人生就是要学会趋利避害呀。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 【学神】水木年华 21:51:45 我高中文综合满好的,考了 200 分,满分 300 分,语文也不错考了 100 分, 英语考了 90 150 分满的双击查看原图 【学酥】 Larryxie 21:52:11 你最好跟你同学比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52:12 悲催的是人生两次重大选择都没选对 【学酥】 Larryxie 21:52:31 因为有地域之别 文化之别 【学酥】 Larryxie 21:52:51 所以你会知道你比别人好在哪里。 【学霸】东土圣僧唐小藏 21:53:11 我等晒下高考成绩单 【学神】水木年华 21:53:14 我要是报法律,中文啥的专业, 有可能现在当上律师,或记者了双击查看原图 【学酥】 Larryxie 21:53:35 未必 .....
3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宋献方:水研究是我永恒的追求
redtree 2015-8-5 20:59
宋献方:水研究是我永恒的追求 作者:郭爽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8/3 9:25:05 宋献方 “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她给了我们生命,也给过我们苦难。我们要解决问题,更好爱护她。” ■本报见习记者 郭爽 “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她给了我们生命,也给过我们苦难。我们要解决问题,更好爱护她。” 说这话的人叫宋献方,与“水”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他,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特别助理、研究员。 他向记者讲述了他与水的故事。 从找水到防水 “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时刻牢记,左手是水资源,右手是缺水地区。我毕生所学就是为了寻找水源。”宋献方说。 15岁考上大学,19岁大学毕业。当他还是个青葱少年时,就已经开始与水结缘。 大学毕业后,宋献方服从分配到了煤矿院校。煤矿生产最怕水和火,“当时我所在的煤炭部矿业学院水研究的核心就是在矿井工作时如何防范突然的来水。”于是,他从“找水”转向了“防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宋献方说自己是幸运的,真正接触到地理水文学理论,是在日本筑波大学。这是日本地理学的摇篮,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科研生涯的导师、国际著名水文学家榧根勇教授,也在这里,他有幸结识了中国的地理水文学大家刘昌明院士。 “这两位先生是推动两国水文学交流的先行者。”宋献方说。日本是个岛国,地质比较简单,所以理科学者主要从地理的角度来研究水问题。在这里也奠定了他现在的研究基础。 说起为什么回国,宋献方很坦诚。“纵观当时的学术界,只有中科院地理所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水文学,还有刘昌明院士领导,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地理所。” 他所言不虚,中国现代水文地理学是1950年以后逐渐发展和成长起来的。1958年,中科院地理所便成立了水文研究室,在刘昌明等先生的带领下,一直发展至今,欣欣向荣。 从“天问”到现代水文学 采访中,只要谈到他的本行,宋献方就开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水文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对于水文的研究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我国最早提出水循环说的是屈原。他提出水神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山谷怎样疏浚?东流之水总不满溢,谁知这是什么原因?这被称为‘天问’。”说起他们的“祖师爷”,宋献方总是激情澎湃。 “而现代水文学是指水的分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宋献方说。198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提出水文科学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和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而他就是研究这些的人。 水污染才是头号杀手 “多年以来,我国乃至世界对于水的研究不曾停歇,研究的方法也一直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水是容不得半点污染的。而且地下水的污染要比地表水的污染更加可怕。”宋献方说。 水循环的直径包括地上300公里到地下600公里,涵盖了气态水、蓝水、绿水等等。在这么大的空间内,一丝的污染都会影响整个水的循环。 据了解,“绿”水是进入大气的不可见水汽。生产性的“绿”水被定义为植物的蒸腾量,它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物量。非生产性的“绿”水为土壤蒸发(地表积水坑的直接蒸发和来自土壤水的蒸发)和截留蒸发(截留是树木和农作物拦截的降水)。因此“绿”水相当于常用的术语——蒸散发。而“蓝”水是在地表和地下运动的可见液态水流,即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蓝”水可以是小溪、溪谷和河流的地表径流,亦可以是补给地下水含水层的地下径流。 “华北的地下水超采,目前有很多不恰当渲染,深部地下水不像浅层地下水那样容易疏干,也不易受到污染,它像一个压缩包一样储存在里面,虽然压力变化,但依旧处于饱和状态,深部地下水补给机制仍然不明,当然污染物不易渗透。”宋献方说。地下水超采就会使地下水失去天然平衡,地面的污染水与地下水交换,形成污染,这种污染是不可逆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形成地下水超采区164个,漏斗总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8.9万平方公里,占超采区总面积的42.3%。多年平均超采地下水67.8亿立方米。 “地下水超采固然是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地下水的污染,目前的数据还不足以定量刻画地下水污染情况。”宋献方强调,截至2014年全国工业、城市废污水等排放总量约700亿吨,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只有382亿吨,有许多未经处理或处理尚未达标就排入江河或用于农业灌溉。 水资源供需失衡亟须解决。但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更为严重,水体污染,北方河流断流情况加剧,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对生态环境关注不够,经济发展挤占生态用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如何解决水的问题?要以解决北方资源型缺水、南方水质型缺水为契机,将水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摆在突出的位置,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水的利用率,搞好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宋献方说,“不论如何,水研究是我永恒的追求。” 《中国科学报》 (2015-08-03 第7版 学人)
个人分类: 资源|4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一个大学拒绝了怎么办?
热度 4 王飞跃 2015-5-8 09:02
被一个大学拒绝了怎么办? Intel 何万青语 : 被一个大学拒绝了怎么办? Randy Katz ,美国工程院和科学院两院院士,前 Berkeley 计算机系主任,前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局长, RAID 发明者,白宫网站建立者。四十年前本科申请研究生的时候一被 CMU 和 Stanford 拒了,二十年之后这两个学校邀请他去当系主任 - 看看他的观点: “ Forty years ago I applied to Stanford, CMU, and Berkeley for graduate school, and I got soundly rejected from the first two (CMU wrote me that I was on a waiting list; I later discovered that there was no waiting list!). Twenty years ago Stanford recruited me to become Chai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a little later CMU talked to me about becoming Dean of th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Of course, these are administrative recruitments and a somewhat different animal than recruiting senior professors to bring money, prestige and leadership to a department that needs it (neither Stanford nor CMU needed it). My feelings about these recruitments were very mixed; proud that I was wanted at a leading institution (independent of the fact that I had been rejected by them earlier), but also a little concerned that both institutions were looking outside for leadership. Berkeley EECS, for example, always recruits departmental (and College) leadership from within, and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generation of faculty with the skill and desire to assume that leadership. For someone from the outside, the internal minefields and politics were unfathomable. At the end of the day, I realized that I had been shaped by and benefited enormously from the academic culture at Berkeley, and wasn't going to go anywhere else. Stanford and CMU ultimately did look inward, and found great people for those roles. So I guess the point of my story is it is better to be recruited back to your old school, than to be recruited to a school that rejected you earlier.” 万青 : 用博大精深的中文归纳 :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不在上好的学校,而在对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执着追求 FW: I used his textbook on logic design for my class SIE 370 four years in a row , normally I changed textbook every semester. Randy Katz 对于 What is is like to be a professor at a university you were rejected from 的回复原文链接为: https://www.quora.com/What-is-it-like-to-be-a-professor-at-a-university-you-were-rejected-from
9875 次阅读|5 个评论
计划生育:磨多了,驴不够用,怎么办?
热度 1 wisune 2015-2-15 09:27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院子里拉磨的驴用不完了, 主人严厉打击超生的驴妈妈, 并恐吓道, 生出来以后你让你家的小驴吃啥。 现如今: 院子里拉磨的驴不够用了, 主人鼓励驴妈妈多生几头, 以磨出更多的财富。 貌似决定驴口数量的因素是磨的数量,有多少磨, 才能跑多少驴。 《人生有点驴》 一生都在疯狂的拉磨中度过 磨出了利 磨出了名 磨出了知识 磨出了精神 磨出了历史 供养了自己 供养了老人 也供养了孩子 经过山 涉过水 也走过世间百态 留下了 几段故事 几双儿女 几行著作 几件器物 一个墓穴
个人分类: 杂记|1274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们在追求什么----精神还是物质?
热度 2 lhj701 2014-7-13 17:22
我们在追求什么----精神还是物质? 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就是物质的,本来就没有精神,但正是由于人的存在,由于人存在于社会中,于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了精神,在我们 工作、 我们生产、我们获取的也无非就是这两种财富。 这也许是因为 社会中物质的追求和获取已经和动物界不同,必须有精神的追求作为调节,于是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必须拥有两种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我们活着,到底该先追求物质, 还是精神,还是二者均衡的同时追求?就是追求,到底应该怎么去追求?这其实就是一个持续纠结的、一个矛盾的问题。一个人是,同样一个社会也是, 尽管在不同的阶段,也许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就如同一个平衡板,失去平衡的追求,导致的是心理和社会天平的倾斜,在外星人看起来就似一个弱智、痴呆的低水平的残障儿,远远没有达到阶段性应有的平衡的美、内在的美,只是让人看起来很强壮的样子罢了,完全没有应有的力量感,没有应有的榜样感,如果再让历史认真评价一下的话,就是曾经苟且活着过。 在今天,我们周围有些人,也许正是这样的人,看起来物质获取的很多,有些多的基本代表失去了追求的意义或者必要,关键是精神的那端完全没有跟进,甚至是空白、 虚无,空旷的荒芜和虚幻的错位映照,于是试图借助物质来填充,岂不知这精神财富的获取,却远远比物质难上很多,或者说正是对物质的过度迷恋和贪欲,早早堵塞了精神获取的正常通道,于是乎也许会生活在一种无法理解的孤独、痛苦之中,在外人看来很光鲜的同时,却是每日有些痛苦的苟活着,完全失去了精神应该给予的营养。这种活着,历史上看,也许不能是种幸福、 圆满的状态,因此也就有:大凡人活着,还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说法。 对于人是如此, 对于一个社会,也是如此。社会也有精神的灵魂, 无非是集合的、映射的大众精神拥有、精神财富和精神状态罢了。一个社会在追求GDP的同时,在走向小康的同时,同样需要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需要创造精神文化、 文化作品, 需要音乐、 需要摄影、需要小说、需要电影院、需要都独立精神的大学、需要安静的、能够静心的社会图书馆、需要能够跑步的百姓的体育馆,需要城市中预留下的可以歇息心灵的街道公园。。。。。。。需要一大帮能够创造精神财富的、能够独立思考精神财富的人,需要一群能够播种追求精神财富的人。。。。 一个人也好,一个社会也好,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许应该为 灵魂和肉体追求及时补充一点精神的营养,去滋润已经干渴的、行走着的灵魂,为的是能够走得更远,并且更好。
个人分类: 观点建议|6196 次阅读|4 个评论
惋惜和遗憾
lizhe3017 2013-10-5 22:18
近期萦绕心头的主要就是这两个词:惋惜 遗憾 惋惜,是为他人而发此感慨。近日偶闻一友人随父从商了,这为友人曾是论坛坛主,帮着国内从事该领域的人解决了很多问题。听闻他读研时很勤奋,即使家境优越,但依然吃住在工作室,几年下来,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小有名气了,未来的发展也很光明,我由衷钦佩他的专业技术和学术精神。当从他口中听到他已决意随父经商的时候,我的心一下子好难过,无比痛惜,带着这种惋惜的心情,我冥想了许久。 人,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我在追求着什么? 遗憾,是为自己而发。年龄一天天增长,曾经年轻时的抱负和热血,慢慢化作了淡淡的清水,在我的心田里越流越远。许多曾经的梦想,还没来得及实现,自己已经忙乱不知如何,偶然想起,甚感遗憾。 唯一的安慰,便是“顺其自然”。不过,依然还有一些梦,扎根在了脑子里,如有机会,在剩余的几十年生计中,期盼她们得以实现。 愿万物安好!
3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zcgweb 2013-6-10 08:23
我的答案:是叶子自己的决定——‘叶子的决定,决定了叶子’,‘叶子的一切决定,决定了叶子的一切’。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4650605.html 是叶子自己想离开了。 台湾的Liann。网络小说。 知道吗? 原来的树是没有叶子的 树:好寂寞。 上帝:那么,就让她来陪你吧~ 树:? 第二天, 阳光洒在树的身上, 他的原本光秃秃的枝头有了个嫩绿色的身影。 她眨着眼睛看着树。 树:你是谁? 叶子:我是树的叶子。 叶子的微笑很暖。 树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从此,树和叶子就是这么陪伴着彼此、相依为命。 树和叶子的生活平静得像湖水。 直到小鸟的闯入。。。 飞累了的小鸟停在了树的枝头。 小鸟:对不起,打扰了~ 树:没关系。。。你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吗? 小鸟:嗯。 叶子: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小鸟:你们从来没有去过吗? 叶子:嗯。。。 小鸟:外面的世界花花绿绿,有美丽的花、美丽的人、美丽的事物。 …… 好了~我要赶路啦~8 小鸟走后,叶子的情绪一直很低落。 树:怎么了? 叶子:没什么,我只是好羡慕小鸟,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瞧瞧。 树:对不起。。。 叶子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叶子:但是,和树在一起的叶子是最幸福的。 因为,叶子是这样的爱着树。 树又何尝不是这么样的深爱着身边的叶子。 爱叶子温暖的微笑、熟睡的表情, 爱着与叶子相濡以沫的每一天, 爱着与叶子一起分享的一切。 但是他给不了叶子所向往的生活, 却自私地把叶子留在自己的身边。 想到这里,树很难过。 宁静的夜里,叶子熟睡了。 树:风,你把叶子带走吧。 风:真的可以吗? 树:嗯。只有你可以让她幸福。 风是叶子的追求者。 这些天来,他一直伴在叶子身边。 风:叶子的心太重,风吹不动。 叶子:因为叶子不想离开树。 于是后来, 风带走了叶子。 叶子走的那一天,树没有挽留。 风:你会不会后悔? 叶子:…… 树呢?会不会后悔?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个人分类: 生活态度|6013 次阅读|3 个评论
做好科研,我还是相信兴趣
热度 24 wangdh 2013-5-30 23:05
做好科研,我还是相信兴趣 (王德华) 我曾说,读研究生(尤其是读博士)必须有兴趣和激情。兴趣是对自己的学术领域,激情是自己对读书和科研的一种心态。 当听到有人说,做科研不一定需要兴趣的时候,总是感觉与自己的内心想法有些抵触。总有些时候会思考,喜欢是兴趣吗?喜欢与兴趣是什么关系?读博士必须有兴趣吗?做科研必须有兴趣吗?兴趣会永恒吗?如何一直保持对科研的兴趣?再仔细追问的话,自己读博士、做科研是兴趣吗? 有些时候,不会获得全部答案。做得很好的人,有时候会说对自己的领域没有兴趣。有做得不错的博士生也说,开始的时候对自己的领域是没有多少兴趣的。我也相信,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喜欢是可以转化为兴趣的,兴趣是可以促进激情的。当然,兴趣是可以转移的。保持兴趣,也是需要一些措施的。 前几天参加了一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当时就想“做好科研就是需要兴趣的”。 没有兴趣,不可能对文献掌握得得那么熟悉,讲每一概念、每一个进展的时候是那么入神,那么投入,那真的是一种热爱啊。 对自己研究的领域的相关理论、重要的文章、重要的代表人物,对自己研究中的每一个实验处理,每一个结果,都是那么熟悉,甚至对于论文的审稿意见都记忆那么清新,对专家意见的理解是那么清楚和自信。这,就是一种兴趣,就是一种热爱,就是一种激情。 他的工笔画很漂亮,漂亮的以至于我以为他文献综述中的模式生物的形态模式图是从书上或文献上拷贝的,我还特意提醒他要注意图表出处的文献引用。他回答说他一直很注意文献的引用,引用的都标注出来了,图是自己亲自画的,综述中的几个表中的内容也是自己从文献中总结而成的。我虽没有跟学生道歉,但心里已经很不安了。 他的导师说,这个学生工作很主动,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完成的。带他很省心。最让她吃惊的是,他硕士期间的研究领域与博士期间的工作相差太大,这个小伙子硬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导师说,他读的文献太多太多,最后只要提到一篇文献,他都是那么熟悉。这,我相信,我更多的是羡慕。在他实验室隔壁的老师说,我知道他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每一次经过实验室,总是看到他在忙碌。他的今天,正应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话。这,我更是相信。 导师说,他在找工作的时候投了三分简历,三个单位竟然同时表示要接受他。导师描述的时候,看得出特自豪、特兴奋。学生发表了不错的论文,也获得了荣誉。这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好的研究工作,就会找到一个好工作。 答辩后闲聊的时候,有老师说听过一个高考宣传演讲,演讲的理念是:本科阶段选学校(名校),硕士阶段选专业,博士阶段选导师。对师资水平和软硬件投入差别都非常大的中国高校,对于一直没有培养起专业意识的大部分中学生和大学生,这几句话是有道理的。本科,要感受名师的风采,感受名校深厚文化传统的熏陶,扩展知识面,开阔视野。硕士,一定要有自己的专业喜好了。博士,是自己能力发挥的最佳时机,找个有思想的导师,有眼光和胸怀的导师,有责任心的导师,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所以,我相信兴趣。没有兴趣,很难达到这个境界。 学生在致谢中写道:“ … 当选题走入迷途时,导师给以正确的指导;当实验遇到挫折时,导师给予坚定的支持;当分析偏离轨道时,导师给予及时的扶正;当研究取得突破时,导师给以真诚地祝贺。”学生有这样的体验,真好;学生遇到这样的导师,真幸运。 田旋花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7160 次阅读|31 个评论
致毕业生:成长就是踩着不完美的步点追求完美
热度 5 张海霞 2013-5-30 20:05
致毕业生:成长就是踩着不完美的步点追求完美 临近期末,真的是更加忙起来,周一上课,周二上午研究生答辩,周三晚上上课,今天下午本科生答辩,今天晚上的研究生讨论课停了,明天下午组会,几乎是天天跟学生在一起,在讲课、在听课、在讨论、在思考 …… 难免又不断地发飚啦: 临近期末迟到的现象多了、缺课的学生多了,不说行吗? 尽管提前了很多天就催学生早点开始写论文,可是还是有人到了最后一个晚上才发给你,不说行吗? 答辩的时候,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来了,有特别好的,也有糊弄的,还有让人感到很遗憾的,不说行吗? 是呀,不说行吗?作为一个老师,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说行吗?就不能少说几句吗?(记得王德华老师有过一篇这样的博文)心里劝过自己多少遍,可是到时候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又发挥了,而且又说多了!昨天晚上上课的时候也说到:就不能不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吗?就不能接受那些做不到自己意想效果的事务吗?仔细想想,还真的不行,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踩着不完美步点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回头看看这不就是我们的成长轨迹吗? 我自己从最初一个莽莽壮壮的“假小子”到现在这样一个内心平静地追求做点儿有意义工作的老师,中间出现过多少“不完美的步点”啊,可是凭着自己凡事较真、追求完美的心,有多少困难和不完美都挺过来了,还不知道有多少不满意和不完美在等待着我,可是我还会这样继续走下去 …… 再看这些当初懵懵懂懂中选择我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们,其实又有几个知道当初选择的意义,又有几个知道我在工作中是这样一个苛求的人,他们最初踩着那么“不完美的步点”、那么生涩地在实验室里熬着艰苦的岁月,把自己“不完美的实验结果”在“追求完美的心”的驱动下一步一步推进,到毕业的时候拿出来看,那些结果中原来有着很多美 …… 这就是成长吧,从今天的许多不完美、不如意,在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中不断进步和接近完美, 如果不追求完美就没有那些刻骨铭心的成长,如果不是当初踩着那些不完美的步点走来就没有机会去获得近乎完美的收获! 这也是老师们唠唠叨叨的主要原因吧,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追求完美的心”,总希望自己能够敦促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早日修正他们那“不完美步点”,所以,我今天又多说了很多话,很多是你们不爱听的、也听不进去的,可是我是真心的关心你们啊,我亲爱的同学们,临近毕业了,老师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得,就送这几句话吧:在你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里,保持一颗积极向上追求完美的心、平时多一些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待人接物多一些真善美、做工作多一些对完美的追求,你未来的人生就会多一份收获、少一点遗憾!我祝福你,期望你继续以饱满的热情、青春的朝气踩着不完美的步点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追求完美吧!这个世界属于不懈地追求完美并创造美的人!我相信你是这样的人!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58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对话王小谟院士:大学给了我什么
热度 1 wangxingchin 2013-4-23 16:30
2013 年4月2日 下午,由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对话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报告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举行。图为王小谟操琴和北理工学生魏默然合作《苏三起解》,行云流水,风采依然。 诗人在诗中写道: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已飞过。 大学生活很短暂,匆匆滑过人生,事实上,你已经被改变。这一段青葱岁月给你带来最大的影响将会是什么?现在在大学所做的哪件事未来会对你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功勋卓著、成就伟岸的人曾经怎样度过他们的大学时光?日前,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回到母校北京理工大学,与后辈学子共同回忆大学生活,分享人生历程和感悟。 大学记忆里的多面王小谟 梅派青衣+摩托车队选手 王小谟大学同班同学、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甘仞初:我们一个宿舍的记得很清楚,小谟你经常在床上拉胡琴,是京剧团的台柱。当时北京理工京剧团在北京高校里面还是很有名气的。又参加了摩托车队,车队甚至还拿过高校比赛第一名,你是不是在这方面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王小谟:大学生活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岁月,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大学,别死读书。当时我们宿舍有一些全优的学生,成绩全5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天天抱着书本。我呢,讲的比较好听属于活泼,其实就是不太听招呼,经常上晚自习就溜出去了。我在摩托车队有一帮运动员,去开啊去冲啊,活动也多朋友也多。参与活动,我遇到最难的事就是组织人,大学时代的社团生活锻炼了我的领导能力。(对话现场,主持人拿出一张照片,王小谟立即认出这是当年自己和京剧团同学们演出《四郎探母》的记录,并认出照片上的人。王小谟从小喜欢京剧,1956年考大学,被北方昆曲剧院挑中,由于家里反对,才选择了“第二兴趣”,到北京理工大学,学习无线电。他对无线电的兴趣从中学开始,当时为了收听梅兰芳唱京剧,他自己组装收音机,并发展成一门“手艺”。) 甘仞初:小谟,你现在记忆最深的老师是谁? 王小谟:有好多教师给我的印象都很深刻。特别是二级教授、教物理的蔡凤兴,课堂上讲着讲着就提裤子,很有特色。还有孙树本教授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教课教的特别好。我刚才看了我的成绩单,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只有一科是优秀,就是他教的数学,我很喜欢上他的课。他讲的一句话印象最深刻,他的课讲了一年多,差不多快上完了,他说,凭你们现在的水平完全可以往前走了。确实,他把我们带进了门,在以后的科研过程中,很多时候都用到数学,对我帮助非常大。 晚自习点名 自己觉得不够好就好好学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研究生刘娜:您是北京理工大学1961年的毕业生,也是我校第一个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毕业生。在我们看来,您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但是50多年前,您也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里,我最想问的是:您觉得大学生活给您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王小谟:我注意你讲的一句话,我是我们学校第一个获得国家最高奖的,意味着以后还有第二个第三个,我也这样希望。 在学校五年,我第一个印象是什么呢?记得被原来的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录取,录取通知书有一句话一辈子都忘不了。说:欢迎你!未来的红色国防工程师。一个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当时学校就是这样一个气氛。我真正独立生活从大学开始,第一站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给了我理想和追求。献身国防就是我们当时的理想。那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得什么奖,因为国防工程师是默默无闻的,是无名英雄。当时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的。这方面我们的母校和其他大学,比如清华相比,确实不同。每个学校有不同的风格。在大环境里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很好的理念。北理工各种活动多,也比较注重集体生活,像我们就有晚自习,晚自习还点名。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促使你自己去抓住机遇。没有人强迫你怎样怎样,你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就好好学习。 当时我们系配的教室都是一流的,但我开始时学的不怎么好,一二年级时3分、4分多,没有优,三年级以后优就多了,说明在这个环境下的成长。学校第一教育我们,第二给了我们好的身体,还给了我们比较好的知识,使我在后面50年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得更好。我在学校学习雷达,出来还是搞雷达,一直搞到现在。 低潮时别闲着 能干多少是多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科院人力资源处处长冯拓宇:年轻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困难过不去可能一生就荒废了,所以我特别想知道您在科研生涯当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怎么去克服和面对的? 王小谟:其实困难有两个方面,对搞科学来说,一个是进程上的困难,攻关攻不下来,这是一方面。我想讲的是另外一个困难,是关于人的、环境的。我25岁就当副总设计师,没有当几年,刚把图纸做出来,结果“文革”被赶下来了,不让你干了。这个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态非常重要。当时让我去机房管计算机,那时候计算机很少。我虽然遗憾,但是感到也不错,顺便学学计算机。学会了以后用计算机下棋啊什么的,自得其乐。没想到这两年时间对我后半生影响很大。 我在学校没有学计算机,这里学会以后,很快就用上了,搞第一个雷达的时候我们用手编程。后来也有一次,搞一个大工程,让我当总设计师,有一天要去北京去汇报,我又被弄下来,换别人了。下来就下来了,后期我们的工程又变成国家的重点。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都是顺利的,肯定有起有伏。起的时候别太自以为是,别觉得自己了不得。在低潮时也不要灰心,今天是低潮不见得明天也是低潮。总是在变化,关键是低潮的时候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你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别闲着,有人一到低潮,就想算了,什么也不干,到真要你做的时候又干不起来,那就真不行了。 一定要有追求 不能混日子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电子学院副院长薛正辉:您现在作为北理工信息电子学院的兼职博士生导师,也在培养学生,您最看重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王小谟:我觉得有两条非常重要:第一条,追求的目标。他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目标,我带了北理工的博士生有12位,大部分都很好,有一两位不太行,主要的问题是不用功,对自己比较马虎,推一推动一动。没有把事情当做一回事把它做好。第二条是自学能力。到博士这个阶段需要锻炼自学能力,给你一个题目你自己要知道怎么搞,这是最重要的。从查资料到分析资料,到提出自己的意见,首先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有追求以后再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一些特别好的博士生,我也向他们学习很多东西,互相一讨论以后就把整个事情提高了。最重要还是第一条,一定要有追求。没追求就是想混一混,混一个博士毕业,现在也很难混。 来源:光明日报 原文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4/276874.shtm
263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benlion 2013-3-3 13:34
- 见 – 世界哲学大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622773.html ) 回想我的老师,一位是美国遗传学家,院士,给予我成绩 95 分,尽管我是用手写的 2 页纸答卷 – 一个思考题的实验设计方案。分子遗传学,典型的课堂讲解是: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一次点突变研究一个基因;但是,我采取了连续突变的实验方法,以及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系统理论方法。 一位英国院士,但不是我的老师,我引用他的语录 – 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偶合,将可能带来第 3 次工业革命。 另一位美国院士,也不是我的老师,但我依然必须指出: 1996 年我的国际通信是 “ 系统生物工程 ” ,后来引用 NIH 文献库中有 1993 年用了 “ 系统生物学 ” 和用于神经疾病研究;但是, 2001 年国际上实际上是 21 世纪第一篇以 “ 系统生物学 ” 为题的论文,已经提到 1968 年系统论与生物学会议论文集中的 “ 系统生物学 ” 词汇。 而, 1992 年其观点是测定 individual 基因和序列, 2000 年之后论述的所有分子与关系,这都不是系统生物学的概念,系统有层次或模块(module);因此,自 2000 年以来,涉及到国际上大量系统生物学家的反对,到了 2003 年已经形成共识 - 理论和实验、计算方法的生物系统研究,其本人也转换到这个概念。 其交叉学科概念一直到 2010 年,也是指的生物仪器技术与制造中的学科交叉,而不是我所倡导的生物系统研究的学科交叉 - 系统、计算机、纳米、工程、医学、生物科学等 - 来自这些不同学科领域的国际科学家研究生物系统和人工生物系统的交叉与综合才是学科概念。
个人分类: 2013|20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天文数字诱惑下的众生心理
热度 4 lizhe3017 2012-12-23 12:17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对我们这种省属高校的学子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的奖金! 我在西部名校读了多年书,较清楚同校学子的现状,很多研究生的生活异常清苦,且遭遇着长这么大了还要问爸妈要生活费的尴尬。至今我校硕博士生分三种收入,一种是国家发放的生活补助(硕 200 元 / 人月、博 240 元 / 人月);一种是少数人才能申请到学校奖学金(一等 1500 元 / 年,二等 800 元 / 年,三等 400 元 / 年);一种是跟着导师做些项目拿到点补助(我校硕士一般是 50-300 元 / 人月,博士生 600-1500 元 / 人月,出差补助另算)。在当前的消费条件下,任何一种收入都不算高,所以我们还跟古代的穷秀才一样。 前天,我校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政策(草稿)出来了,学生们看到申请通知后,看到那个奖金金额“硕 2W ,博 3W ”,真的像是天文数字,于是衍生了各种讨论,在我校 “ 姗姗而来,汹汹而评 ” 的奖学金,注定了她的不一般。在如此大金额的奖学金面前,各种心理亦浮生出来。 一、突如其来的诱惑 —— 拼抢心理 有拼抢心理说明这些人还是满足了申请这个奖学金的基本条件,至于拿什么拼拿什么抢,就是花样百出了,基本上就是网罗一切利器,虚实结合,只要对申请有利,全部写上。这些学生群,基本上都属于“达到基本要求、没有突出成果”,甚至这些学生群,自始至终就只是抱着一个态度读书:达到学校的基本毕业条件就行了,我就是为了拿个高学历证书。有这种态度的学生群在当前是主流,他(她)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个学历,为了未来找个好工作,对于更高的求学要求和求学目标,想都没想过。 二、你们等着瞧——寄望明年 如果不撤销,该奖学金今后也会继续。今年没资格申请的学生,憋足气,奋起直追,寄望明年能够申请,吃到这枚榴莲班戟(博主比较爱吃的美味 …_… )。这类学生群,没有达到基本要求,主要就是发表论文不够,他们没有意识到原来发论文这么管用。没达到申请条件的学生群人数最多,若没有这榴莲班戟,他们会继续无视论文,但这班戟的出现,着实改变了他们之中很多人的心理:你们等着瞧,明年看我的!有这种心理也不赖,若他们能做出好的成果,写出好的文章固然不错,若只是灌水式发论文,为了数量,不求质量,我们的晚辈学术界又要杯具了。 三、冷若冰淡若水——我无所谓 在如此诱惑面前,有这种心理的人是很幸福的,他们没有被名利所驱使,他们逍遥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由快乐常伴。这样的学生群分两种:有条件,写了申请,对结果无要求;达不到条件,没有写申请,对此奖学金旁观。无论怎样,没有为物质所胁迫,还是很快乐的一种生活态度,若一直有这种心态,今后的人生亦较幸福。 另外还有若干心理,就是自暴自弃,愤世嫉俗,等等,这种就是极少数学生群了,在此奉劝此类学子,想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还是要积极奋进为好。 我不是学心理学的,以上分析较为浅陋。 众生之下,大家对这项奖学金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设置该奖学金的重要目标之一,可能就是鼓励年轻硕博士生投身科研,激发他们的潜能,亦为国家做好科研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了激发科研后备军的潜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奖励机制。然而,能否达到最佳效果,只能在今后几年中国产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上评判了。或许,宁缺毋滥会更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娇弱的先进科学技术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学术大牛身上,我看到的是他们默默研究几十载,这种忍耐坚毅的精神不是被名利所驱使,而是完全发自内心对所从事科研的兴趣,或者他们自身坚持不懈的追求。 撇开此事,所有在读硕博士生都应该进行一次深深思考,思考你在追求着什么?是否胸怀国志?所有的导师都应该进行一次深深思考,思考你的科研项目实际社会价值!思考你的学生适合做什么?所有的有关领导都应该进行一次深深思考,思考科研人才的培养过程如何改革?思考我国基础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2442 次阅读|11 个评论
“理想”这个词很反胃吗?兼与YC讨论
热度 13 wangdh 2012-11-22 23:49
“理想”这个词很反胃吗?兼与YC讨论
“理想”这个词很反胃吗?兼与 YC 讨论 (王德华) 曾老师在“ 理想是追求自身价值的旅程 ”中一次次发问:“ 我读博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找到我在社会中的定位,发现我自身的价值。那么,这样的理想,难道就不是理想了吗? ”、“ …. 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做科研渐入佳境,到现在还有做了还想做的欲望,这归功于读博期间我渐渐养成的科研兴趣。而事实上,这样的科研兴趣的养成,不是因为科研很苦,我们在困境中实现为国家献身的豪情;恰恰相反,我在整个读博期间都很轻松快乐,克服一个个小困难也成了乐趣,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对科研产生了兴趣。我认为我的价值可以在这里得到比较充分的实现,于是我留在了科研这个职业上,这难道不是我的理想吗?而作为程老师的那个学生,他认为当一名中学老师可以实现他自身的价值,这难道不是他的抱负吗?” 一种很欣赏曾老师的生活态度,奋斗的经历,辉煌的青春,小资有情调但乐观、积极上进,更有才气。我评论道: 【“这题目不是您的风格(调侃)。曾老师您 “ 强词夺理 ” 了,您所做的不就是在为这个国家做贡献吗?非要抱着炸药包高喊 “ 共产党万岁 ” 才是贡献青春吗?看看您身边的那些青春(指研究生们),您不断地呼喊 “ 当个老师真不容易 ” 、您曾获得全国优秀百篇 .... 这些难道不是贡献吗?做最好的自己,不是行尸走肉,尽职尽责,不就是贡献吗?理想不是空的,读博士就是一种理想啊,对吗? 我理解的是否错了?”】 面对我的呼喊,曾老师回复: 曾老师回复 (2012-11-21 08:20) : 德华老师,我说不出我们之间认识的那种区别,我更愿意把理想说成梦想,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是有其价值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我们的梦想,这个梦想可大可小,只有这些梦想平衡了,这个社会才稳定。社会应该给我们实现这些梦想的公平环境,我们可以在任何国家实现自己的梦想。说来说去,好像还是和国家没关系。 曾老师回复 (2012-11-21 08:32) : 德华老师再看一下我 49 楼的回复。 【 49 楼的评论和回复: 老师您好。我能理解您的感受。为什么他们二位老师那么激动呢。在我看来,可能是期待太高了吧。其实我和他们一样,我认为一个受过清华四年本科教育,中科院五年博士教育的优秀博士,去当中学老师,真的损害了我一个普通学生的感情。我对清华的期待,我对中科院高材生的期待,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是美国,已经相当发达,民主且自由,那么一个哈佛生去当家庭主妇,我觉得没什么。全世界的人才都往美国跑,他们真的不缺人才。可是中国呢?如果这样的学生让百姓们都知道,让农民们都知道,会不会伤害他们的感情呢?可是,这个学生只是一个个例,他只是折射出很多问题。我们的争论已经越过他个人了。你说,我期待那个学生回来搞科研吗?我不期待。他并不热爱科研,我们真的不能强人所难。只是我们的伤心,想要表达出来罢了。 曾老师回复 (2012-11-21 07:58) : 我认为,一个社会,是不能全靠牺牲精神去撑着的,我们需要呐喊的是建立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智慧与财富成正比,而不是无耻与财富成正比。如果那么多无耻的人占据着这个社会的重要地位,以无耻的手段获得财富,却还要我们靠精神去牺牲自己,人们内心的不满迟早会爆发。 】 我:【 曾老师好,得罪您了。我也曾说过理想就是梦的呀,您说的实现自我价值不可以说成理想吗? “ 理想 ” 这个词就这么可恶啊。推荐我以前的文章:理想、追求、梦、目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221903 】 曾老师回复 (2012-11-22 21:38) : 德华老师,我还想继续跟您探讨的。我有说理想啊,我把理想定义为追求自身价值,也就是说,理想是自己的理想,是自己的动力。李侠老师的最新博文也写了:贩卖整齐划一的理想是不道德,理想是不同情境下不同个体的理想,不能以一个国家利益把大家的理想整齐划一了,这样人就没有思考的空间了。 我:【曾老师您 您真的点开这个链接看了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221903 您觉得我们俩的理解有差异吗?做最好的自己,积极对待人生,幸福快乐生活,过得充实,这不是理想吗 (就是追求、梦和目标)。做好了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不就是贡献了吗?稍微高尚点就不可以了吗?大概您是秀才遇上兵了,别烦。】 曾老师回复( 今早新补充的)(2012-11-23 07:02) : 没烦,我愿意与您讨论。 不是不可以,是你可以高尚,或者自认为高尚,但不要强迫别人跟着你的高尚(德华老师知道的,这个你不是指你,嘿嘿),每个人的理想都应该受到尊重。具体表现在我们对程老师那个学生的看法不同,他被那些人一阵棒喝,各种帽子扣到头上:没有理想、懦弱、不负责任、没担当,而我恰恰认为他很有理想,不屈从于俗流,还是个理想主义者呢。我有篇博文,还在犹豫要不要写,写了似乎又让人觉得消极,但我认为,要把学生当成成年人,让他们知道这个社会,然后自己去思考,走自己的路,而不是一味以激昂的斗志给他们灌米汤。我从来不充当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的路,必须自己走,不是我不负责,我负不起这个责。 有老师在徐老师的文章 我研究,我满足,我自豪 下 说:“理想就在于那一份对内心渴望的坚持吧!”我很同意这种说法。理想没有什么复杂的,也不是非要跟政治挂帅的。我的评论: 【同意‘理想就在于那一份对内心渴望的坚持吧’这个说法。不少人一听“理想”就反胃, “ 理想 ” 跟 “ 同志、小姐 ” 还是不同的(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我们不能再把这个词给毁了。理想,就是一种追求,没有大小,没有高尚和低贱。这就是精神气。说缺了点精神,大家还不愿意听。没有精神,就怂了,认输了。当今的年轻人压力很大,天价的房价毁掉了他们的一切理想。遭遇这种现实,抱怨有用吗?逃避有用吗?自己的一代不集体去争取,靠谁去?】 读到有老师引用诗人流沙河的诗句,感觉很好,也引在这里: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推荐我的一篇旧文,自我感觉还不错: 理想、追求、梦、目标 下面这些都是我的话: “提倡树立理想是必要的,这是完善人生设计必须要思考的事情。理想就是志向,理想就是抱负,理想就是追求,理想就是梦,理想就是目标。这些问题的思考,决定你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你人生的轨迹,决定你生活的动力,决定你将来的归宿。说大了,理想决定命运。有理想,怎么会是唱高调、忽悠人呢。” “目标啊,就是我们每天生活行程的驿站。不管前行的路平坦也好,陡险也好,宽广也好,崎岖也好,近也好,远也好,高也好,低也好。既然是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要朝着她去的。一个一个目标的到达、一个一个目标跨越,就一步一步接近梦想;一个一个梦想实现,就成就了你的理想。一路上,累了在驿站歇歇脚;也别忘了欣赏路上的风景。一年四季,冬去春来,鸟语花香,五彩斑斓。” “理想、志向、追求、梦想、目标,是一样的。怀揣理想,怀揣志向,怀揣追求,怀揣梦想,怀揣目标,就是我们人生要做的事。这样走完人生,你会充实,你会快乐,你会微笑。” 再推荐自己很喜欢的这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 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4754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一位土鳖耕牛"活色生香"的兴趣追求
热度 28 szc0204 2012-11-20 09:31
一位土鳖耕牛“活色生香”的兴趣追求 就科学网关于科学兴趣的大讨论,我也谈谈自己活生生的兴趣追求历程! 高中时我是一个偏科极其严重的学生,喜欢思考,爱钻牛角尖。那个时候我喜欢看一些哲学人生类的书。不知何时我对人为何有意识,会学习,有记忆,为何人突然会有一个全新的点子(如解题的思路)感到无尽的好奇。九十年代高中那时还没有生物学课,我甚至还不知道有生物学专业。我寻求我所好奇的答案只有来自有限的哲学和科幻小说书。自然这份好奇就一直是悬案一桩了。 99 年我考入了南农大,农业机械化专业。老实说自己觉得没有啥兴趣。我开始谋划自己下一个阶段的未来方向,我曾经考虑过航天航空和计算机专业,可是非常巧合的是我们的专业竟然开设了基础生物学课,我在那本授课的教科书《现代生物学导论》中依稀看到了中学时那个悬案的影子。我爱上了生物学!授课的老师叫肖梅,我曾向她求教我的好奇的答案,她是学发酵工程的,自然是无法回答我的问题。不过她指引我去看那些书,比如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并且会在上课时经常提问我一些生物学的问题,这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兴趣。之后我开始了自学。不过我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我不懂的无地方去请教,可利用的资源较少。肖梅教授提示我农大本部那里开设有生物技术专业,你如果真有兴趣可以转专业。 2000 年我排除万难成功的转了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让我学到了很多生物学基础知识,不过还是偏重于农学。我意识到要回答我的悬案生物技术专业远远不够,我需要学脑科学。当时的农大没有医学院(好像现在也没有)几乎没有和脑科学极其相关的课程,于是我还得自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看及一切可以和人脑联系上的书和期刊。自学的过程是艰辛的,也被同学视为异类。一些育种和植物学的课也被挂了红灯。 大四时,考研来了,一直以为那是我走上脑科学的唯一契机。我跨专业报考了某科大的神经生物学。第一年我惨败下来,没过线。为了生计我不得不去工作糊口,下了班回来学习再考。第二年我过线了,复试前我本该去联系导师的,不过天真的认为分数才是关键。复试后我带着自己看过的文献和自己的兴趣去找了几个导师,有的说满了有的说不招了,有的说我的专业不对口,有的说我的复试笔试不好。我甚至也天真的认为自己的兴趣也许会打动那位导师。我曾在一位导师门口等了他几个小时,在他的门口立着时我曾想到过“程门立雪”。可惜他匆匆在楼梯口的几句话就把我打发了。哥哥看着我心疼,提醒我也许可以考虑一下其它的方式,我曾想着去送礼,在那个校园了我转悠了一天也是送礼无门。我被无情的出局了,我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万念俱灰,哥哥让我放弃吧!哥要给我他仅有的 3 万块钱让我去昆山打工。那时的心境只有空白和麻木,自然是几夜无眠。一天哥和女朋友都打来电话,要我找个差的学校去上个研究生吧,也许还有些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听说还有些机会在坚持自己的理想,我有活了回来。我联系到另一个农大,我选择了生物物理专业,那时我认为那是和我兴趣最靠近的专业,潜意识里我的兴趣决定了我的选择! 研二那年我就开始准备考博士,这也许是我一生唯一也可能是最后的一次追逐理想的希望了。我诚惶诚恐的给神经生物学家鞠躬院士写了一封 Email, 说明了自己的对脑科学的兴趣和际遇。他的回答简单而富有热情:欢迎报考。那几个字让我激动了好多天。之后我顺利的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成为一名鞠躬院士的学生,开始了我脑科学研究之旅。 博士期间,孩子的出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几乎让我崩溃,总是在自己快熬不过去的时候,对理想和兴趣的渴望让自己一次次咬牙挺了过来。现如今已经博士毕业,各方面情况也有所好转。安心的从事着神经科学研究。 尽管我如今还是仍然不能回答年少时的那份好奇,也许今生也无法回答清楚,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份好奇激励着我毅然的走了下来。也许未来我无法做到伟大,但是我却能做到无愧于我心。 自我感受: 科学兴趣的追求离不开坚强的毅力,自我的认同及豁然的心态!
个人分类: 人生感触|9811 次阅读|56 个评论
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热度 4 shancaocanju 2012-10-20 01:46
在科学网潜水了好多年,第一次写博客。其实有时候感觉要写点什么,想想又算了。这次终于没忍住,提起笔来写了点什么。我记得小的时候,我小学的时候小升初还是要考试的,排名次。当年老师告诉我们说,上了初中就好了;然后类似传销一样,这个如何如何就好的话一直传到博士毕业。小时候还想着当神圣的科学家,但是到了博士毕业的时候,工作也找到了,研究还算顺手,这是我真的困惑了。这么多年来,读书也好,研究也好,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廿载寒窗获得的是什么?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气,是“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清高,还是为了“甘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挫败感?回想当年研究不顺利的时候,三四年居然写不出一篇小文章,每天心力憔悴不堪;屡战屡败后的屡败屡战,还近乎偏执地坚持认为会有人识货的。但是,无心插柳的文章却一篇一篇的且投且中,研究却还这么下去了,博士的学位也拿到了,看上去似乎也不是那么水。可是,我这是我追求的吗?一个个想法那么无疾而终了,三四年的青春年华也随之而去了,我觉得失去了,可是别人都说你得到了。人家问,“你来做科研是为什么?不是为了博士学位吗”。“既然得到了,文章那个也还过得去,你有啥唧唧歪歪的呢?” 忽然,我在想,我追求的是什么呢?是学位?是文章?还是追求科学家的那种虚伪的存在感?我那起初那种探索未知世界的那种简单的快乐到哪里去了?就像小的时候玩泥巴,玩沙子一样。那么一堆沙子,玩了一大天,第二天还想去,这是原初我以为的科研之于我的意义。当我真的以科研作为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我困惑了。我探索我的,你研究你的,我们为啥要相互比较呢?你可以把原子弹搞上天,我可以让你养一样多的鸡却可以多吃几颗鸡蛋,不是挺好嘛。为什么我们要比文章,比课题,比这个比那个呢。也许,只是在不停的比较中,才让人不那么空虚吧。也许,我们不能做一辈子玩泥巴的小孩子,应该有一些追求的。可是,我们在追求什么呢?
个人分类: 随感|4286 次阅读|8 个评论
一场永不见面的爱恋
Xinliangzhu 2012-9-28 16:47
一场永不见面的爱恋
如果你知道你爱的和你永远见不了面还敢去爱吗?还会去追求吗? 这个问题不急着回答,但是值得思考,值得不断回顾。 得到的就是你的吗?达到了就很好了吗? 心灵的距离和身体的距离可以相互独立。 是精神的满足导致了你的快乐?还是物质的拥有给了你快乐的理由? 精神和物质孰轻孰重不可一概而论,但是到底哪个决定了你的幸福感? 精神是什么?物质是什么? 我不知道。 如果你爱恋的一样东西,可以是物,可以是人,可以是理想,也可以是一次机会,你会为它一直追逐吗?即使有可能永远见不了面。这个问题需要一生去回答,因为一生的追求铺就了一生的意义。但是,我还是愿意因为我爱恋的每天变得幸福,而不管能不能见面。 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择了尽头有等待的那条,然后用一生走下去,即使那是一场永不见面的爱恋。 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思念&思考|2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追求
lhj701 2012-8-25 20:22
追求 追求,就是在外界寻找形式, 然后映射到我们心中那面镜子中, 而那面镜子其实早就有了这些影像, 只不过我们这样做 为了镜子中的那个影像更加清晰而已。
个人分类: 思想沉淀|2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寒门孩子请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
热度 47 CPW2011 2012-7-20 22:40
寒门的孩子要成功很难,往往需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但是请不要放弃心中的理想,同时相信坚持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关于寒门的报道或者博客很多,比如《出身寒门的大学生》、《寒门子弟为何离一流高校越来越远》、《寒门难出贵子》和《寒门没有春天》等,这些报道能说明一个事实。也往往给寒门予以沉重的打击,让我们觉得没有出路。作为寒门自己不能把这些当着放任和原谅自己的理由。相反可以看看那些那些介绍寒门是如何的客服困难,走到成功的报道,如《寒门无退路》等,这也许会给我们予以启迪,让我们有坚持和奋斗的勇气。 俗话说: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这确实不错,我们还有个 共同点就是那种朴素的执着追求,这就是寒门精神 。我也是寒门,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成绩,但和普通的寒门孩子一样,那种朴素的执着追求一直激励着自己前进。出身并不影响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虽然不富裕,但我觉得自己现在很幸福,有个美满的家庭,有自己喜欢的工作。 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情况, 希望与寒门的孩子们共享,彼此激励,共同努力,相信寒门也有贵子,也有春天! 神奇的出生: 80 年代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抓的特别紧,因为超生,我家被村委会的人贴封条,家人被赶到外面露宿,我妈先是在树林里躲了几天几夜,后来被抓去作人流,爸妈打生死架把那些人吓跑,得以再次逃脱。最终我妈在一破烂的仓库里躲了一个多月把我生下來,沒有接生婆,我外婆给接的,而这一个多月我爸被关押了起来。就这样我不同寻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 童年及农村的环境: 童年我 没有什么印象,反正听说很小就没有人管,爸妈去干农活,把孩子扔在家里随便哭。会走路后就是和泥巴为伴了,玩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我们村是一个比较小的村庄,几十户人家,马路到此结束。村里的风气十分不好,老实人总被人欺负,总有人打骂到我家,这样的记忆太多了。就是很大的时候,明明是别家的孩子欺负我和哥哥,到最后他们的家长也追赶到我家打骂,说我们欺负了他们,要我家赔多少钱,然后我爸妈开始骂我和哥哥不争气,去外面惹祸,被人冤枉的滋味始终无法忘记。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父母倾尽全部让我两兄弟读书,希望我们能脱离这个地方。到目前为止,我们村也只有我兄弟俩读了大学。放学了就必须去干农活,砍柴、插秧,割稻子样样做,想偷懒或者慢了点总被骂。家里穷,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去砍柴或者别的去卖。初三那年中考后的一天我爸妈去县城落实我读书的问题,我和哥哥在家干农活。我做那个用牛拉滚轮的活,滚轮上装满了刀片用以把泥巴打烂,人站在上面给与一定的重量。那天牛走的特别快,我不小心往前倒下去了,就卡在架子里面,被牛在田里面拖了几十米远,那时候牛发疯样的跑,我心想完蛋了,最后牛拖着我到马路上了,下坡的时候我靠着那个高度差得以脱离,但是刀片从我身上滚过,我全身全是都被刀片割烂,差点就把小命给丢了。这情景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坎坷的求学经历: 没有幼儿园, 4 或 5 岁入小学一年级,不到半年生病中断,隔了两年继续,之后成绩很好;五年级胃疼,医生误诊导致整年在医院度过,没上课直接升初中。记得小学的老师都是用家乡话讲课,而且基本都是临时聘请的;初中灰色记忆,我也不爱学习,记得化学总倒数第一,化学老师宣布成绩的时候,叫着我的名字说,你站起来,让大家看看考倒数第一的人长什么样的!也是在这个时期,家里发生了一件特别离谱的事情,村里有个人偷我们家的东西,被我爸爸抓个正着,那人竟然打我老爸到涂血住院,为了逃避责任,那人后来竟然装死,说我爸爸会点穴,简直无法理解。那时候我初中毕业,我想去外面打工,我老爸说我太小,不能出去,他知道我不愿在家干农活,就说我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去复读初三,二是在家共农活,就这样我选择复读,复读时成绩特别优秀,尤其是化学总考第一。整个初中条件特别苦,学校离家大概十里路,住校特别脏,总生疮呢,从家里带菜自己蒸饭,总是带一罐咸菜吃一个星期,有时候在街上买榨菜直接下饭,那咸菜放在罐子里就了味道特别难闻;从不给零花钱,记得初三那年,在街上遇到老爸,问我要不要钱,听后十分高兴,老爸东找西找,找到两角钱给我;高中阶段,高一成绩最好记录,以后上游,但高考落榜,省重点高中复读上游,依然考二本;大学一无所获,自卑至极。硕士研究生平坦,是我科研起步和找到信心的时候,发现自己也不是那么的无用,到毕业时全年级将近 100 人也只有我一个人发表了 SCI 论文,硕士阶段有三篇第一作者的 SCI 论文。这也是充实、自由和顺当的三年;博士虽然进了国内的最高学府,但是拜错师,过猪狗不如的生活,心里憋屈,但是还是潜心科研,也发表了 SCI 论文。两年半的适合非个人原因无奈选择离开。即便如此,那份对科研执着的追求还在继续。 寒门总是在磕磕碰碰的环境中长大,吃了很多苦。但其心中的理想永不放弃,保持着那份淳朴执着的寒门精神。希望更多的寒门不受那些负面报道的影响,也不要太多的受别人的影响,保持自己的特点,追求自己内心的东西,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也会有自己的春天。
8235 次阅读|111 个评论
诗二首
热度 3 mqr 2012-1-28 21:46
痴心依旧 任风雨摧残 任强人践踏 倒地的禾苗 不死的心 仍渴望璀灿的金秋 任高山阻隔 任“处众人之所恶” (注) 水再污再浊 也不放弃 对大海的追求 任千条皱纹 割裂我的面颊 任万声咳嗽 锁住我的歌喉 我枥边的憧憬 痴心依旧 注:《道德经》语,“ 处众人之所恶” 自挽诗 我知道, 有一天, 我会 化作一缕青烟。 到那时, 我就 真正―― “退休”了。 我可以, 有暇 伴白云, 去巡视我深爱的群山。 我知道, 有一天, 我会 化作一坯泥土。 到那时, 我就 真正解甲了—— 归田。 我可以, 有暇 每天都手捧鲜花, 去偿还我对大地的爱恋。 我知道, 有一天, 我要紧跟月亮的清晖, 我要追逐太阳的光焰, 去完成最后一次 ——长征 构筑我生命 永恒的春天。
个人分类: 新诗|2554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科研梦
热度 2 RenboTing 2012-1-16 22:10
科研,对于我来看,理应是一种理想,一种极大化的人生追求。 真正从事科研的人,都是怀揣着崇高的梦想,有着坚韧的信念,并且内心无比强大。对于金钱,世俗,偏见,失败,都能泰然处之,一笑而过。 可以说,他们是智者,他们在为自己年少时的梦一直在进行着不曾有过放弃的奋斗,默默地;也可 说,他们是愚者,质疑他们的人们,中途放弃的人们,如今很多都行进在金砖铺过得大路上,但是外表光鲜却遮盖不住一颗脆弱的心,他们的梦碎了,年少的梦已经已经没有当初轻狂的的记忆,当初澎湃的豪情,只剩下一丝毫无生命的、斑驳的、淡淡的回忆。 还记得年少时,当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大家总是,响亮亮的,异口同声的,一齐撕破喉咙的喊:科学家! 试问,当初你的梦还在吗?
个人分类: 心情礼记|2555 次阅读|3 个评论
能逃得过世俗吗?2012寄语
zls111 2012-1-5 20:59
当下各种人才项目支持(比如杰青,千人,百人啥的),以及项目申请,很多人都想摊上一把。就连我这个还是学生也是想着以后怎么弄到这些东西,这些除了经费,还有荣耀,能显示一个人的能力等。不眼馋还真说不过去,眼馋了难免就要坏事,心里就在想能逃得过这些吗? 我觉得我幸运的是没钱照样能做科研,计算生物学是越来越有搞头,前天一个师姐还说,你生物信息与生物学问题结合的很好,我那个得瑟,哈哈。要是离了钱就不能做科研的,哎,搞不到也得搞,要不然就得换行业,一旦趟了进来,那压力还真是大。竟然没钱我也能搞科研,我就应该看淡这个,而不是拿着世俗的眼光来要求自己,眼光应该看得更远。 前几天与师兄吃饭,突然聊到我们这些人,除了科研还能做什么,就说我是这样的。当时心里也凉飕飕的,脑子在努力寻找我还能做什么?当时没想到答案,后来想到一个答案,我是独立的人,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这就是我能任何时候能屹立于这个社会的资本。因为这么多年的受到的训练就是这些,并且训练出了一定的科学逻辑思维。由这些就想到前面说的,对于每个问题自己得想清楚,不管社会怎么世俗,我有我的一套,我有我的角度。 坚持理想,坚持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的信念 居里夫人
zhuangwei 2012-1-5 19:45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 。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 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渲染。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 皮埃尔居里 和我考虑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 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他们受了事业的强烈的吸引,即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我从没有视这种利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我在24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受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诗歌朗诵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 小孩儿 ,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个人分类: 明师指路|1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求”的意味
hujunping 2011-8-26 00:09
“无求”的意味 本无心也不敢触碰哲学方面的话题。记得有一次,有位同事手里拿着一杯酒问我酒杯里面是什么,我说就是酒啊。他说,你不是用哲学在思考和回答问题!这事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让理工科出身的我有些谈“哲”色变。 最近身边的一些事情,让我的脑海中不停地冒出来两个字“无求”。这个词语出现在我的字典中有些蹊跷,因为它并不来自哪本名著或名人名言中,而是我从电视剧中听来的。那是在 2008 年《新上海滩》热播的时候,剧中冯程程的老爹冯敬尧在书房舞文弄墨,写的是“无求”两个字。写罢,他面带难以琢磨的微笑,意味深长地说:“有了才会无求。” 对于冯氏这种非常直白的解读,有些人会不理解,会抵触。我也非常鄙视冯氏不择手段地谋取利益的做法。但是,对于他的“无求”解读,在一定条件下,我认为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我相信,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处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会对“无求”的理解存在着天壤之别。说到“求”,一般都会认为是追求一种物质上的利益。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奉献”甚至是“无私奉献”的精神相背离。而“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说法,更是让不少崇尚精神财富的人鄙视这种过度的“求”的行为。 然而,对于适度的、合理的“求”,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平常,我们不是也常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古代的坐姿是把膝盖跪于地双足垫于臀下,所以时间长了比站还累)吗?当有的人为某种利益而努力奋争的时候,你是在嘲笑他们没有坦荡的心态,还是给予一份理解包容甚至是帮助呢?社会物质分配上的不均衡是若干不均衡问题中的一个,也是最为严重的一个。既得利益者不应该只是站立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别人的问题。换位思考做得越彻底,就越能体会和理解。 前几天,一位同事与我们分享了于娟《活着就是王道》中的一些话语。读着那些文字,让人不禁心里沉重了起来,继而对当前的状况感到一种满足感。但是正如白岩松所说,于娟的故事会让大家停下来想一想,过一阵子一切都会照旧。 因为生活还在照旧。在“求”的问题上,我想,“拿得起,放得下,勇争取,抓机会,走正道”, 这样应该是没有错的吧。
个人分类: 长河之石|3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无所有
热度 2 六月蘇生 2011-8-4 22:16
我问个不休 你愿不愿意跟我走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哎 你有什么要求 是想吃穿不愁 是嫌票子不够 还是不想和我 到处漂流? 难道在你眼里 我真的是一无所有? 生活的拥有? 难道只是随波逐流? 爱情和理想的停留 难道只是虚无的所有? 脚下的地在走 身边的水在流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你究竟跟不跟我走? 我要给你我的追求 还有我的自由 为何你总笑个没够 为何我总要追求 我吼了一吼 告诉你我等了好久 告诉你我最后的要求 你这就跟我走 这时你的手在颤抖 这时你的泪在流 莫非你在告诉我 你依然爱我 但不想和我 一无所有 噢...... 我这就走 一个人走 也许永远 一无所有 但我 还有追求 ......
个人分类: 无题|260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呼应总理殷切希望,青年应独立追求真理
dongzg101 2011-7-30 22:09
呼应总理殷切希望,青年应独立追求真理 类别: 时事评论 浏览量: 2684 版次: AA02 版名: 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5-05 作者: 南都社论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 编辑此文 摘要:温家宝强调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独立思考与苛求真实,必定能让这样的未来变得辽阔和清晰。然而,很多人将改善寄望于环境或他人,却不知青年不克服惧怕,环境的改变不会坐等自来。青年就是环境的一部分,革新自己就是改变环境。青年独立则环境独立,青年追求真理则撑大环境宽容度。 温家宝总理5月3日在中南海与首都各界青年代表座谈。他说,纪念“五四”青年节,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温家宝对青年成才提出五点希望: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作出正确判断。青年的命运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未来。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 温家宝总理这些年来经常去高校走访,对青年大学生谆谆教导。还记得2007年他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有些仰望天空的人才有希望。翻检这些年他对青年说的话,总结起来就是:国家总理期待青年成为健康的人。青年要有正确的理想和抱负,特别是不能蒙昧,避免病态的认知。所有针对青年的叮嘱,莫不与温家宝是次所说的八个字相关:独立思考,了解真相。 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对青年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它们决定了年轻人坐言起行的朝向。对青年来说,求取独立已经很难,独立思考更是难上加难;去了解世界已经很难,若要了解的是真实情况则愈加有障碍。清华百年校庆,在校生蒋方舟写了一封公开信,探讨学校氛围与学生气质,批评“精英同学们”自诩主流,“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从而引发了校内外的争辩,也有不乏对蒋进行人身攻击的粗鄙言辞。独立思考往往被扭曲为威胁,其境遇可见一斑。 相信许多青年都赞同温家宝总理的勉励,可为什么独立思考和辨别真相会那么难?这是因为,这固然与独立及真相难以企及的实情有关,也与如此行事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有关。独立思考会让青年显得不一般,了解实情更可能打破禁忌,总的来说都会让青年觉得不安全。因此,在现时的很多情况下,独立思考和了解原貌意味着危险,而不独立及回避真相,则会安全得多。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 !-- /div--在现有的环境中,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还远不能成为生活方式,更遑论此种生活方式的普及。青年需要一种承诺,许诺说如此作为不会造成生计艰难,也不会因此受到惩罚。《人民日报》近期刊文,呼吁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性思维”。假如青年只能以最坏的结果去揣测独立及了解真相的后果,难免会变得谨慎小心,表现出来的就是普遍沉默。沉默的青年不是国家之福。 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之所以难堪,除了制度原因外,还常常表现为它们会让其他人感到难以忍受,容易引发后者的反弹和反对。青年并不缺乏智力去评估这样的境地,因而就会有各式各样的委曲求全,独立与否,真实与否,逐渐不被当作必选项。青年一旦畏缩在恐惧之中,公共意识淡了,对社会冷漠,正如北大留学生、专栏作者加藤嘉一所言,这样的人难以成为必需的精英。 青年中“聪明的人”很多,他们知道独立思考和求真去伪的代价。由于环境本身也有回避的余地,于是躲起来过小日子,而且会过得很舒服。这是对独立思考地追求真理的背离,却是日日发生的常态。有人说现在的青年比不上“五四”那时的锐气,世代交替中出现了令人痛惜的退化现象。青年胆怯了,少了勇气,害怕的东西更多。这对整个社会与国家的进化不是好事。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 温家宝强调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独立思考与苛求真实,必定能让这样的未来变得辽阔和清晰。然而,很多人将改善寄望于环境或他人,却不知青年不克服惧怕,环境的改变不会坐等自来。青年就是环境的一部分,革新自己就是改变环境。青年独立则环境独立,青年追求真理则撑大环境宽容度。呼应总理殷切之望,让独立和真理脱敏开禁,成为生活常态,是为青年未完成的责任。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
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
热度 1 olivertang 2011-7-12 09:00
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 作者:胡适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劣稚一点,不脸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 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认胡乱混饭吃,混官吃。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有什么好方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 “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求知识了。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二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GALIEO)和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己。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 :“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的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 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法也只有一句话 :“你得有一点信心。” 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 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做费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化学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二千万法朗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HUXLEY)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就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有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 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原载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
1424 次阅读|2 个评论
还是先赚钱吧,读博士为了什么呢?
wsunchunxiao 2011-5-11 22:44
最近在小木虫发了个帖子,有热心虫友回复并讨论,很感谢。同时我觉得这个话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希望在此受教。谢谢。 帖子如下: 马上硕士毕业了,对象找工作在甘肃,我这边未定,拒了了好几个小公司(大公司没去成)。但是确定的是我极有可能在兰州找工作。 但是现在就在兰州面试了一个就,整天找也没见合适的,有点恐怖啊...心想如果找不到工作,我去了怎么办?让对象花钱养着,然后接着找? 一想到这层,我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因为我们都是农村,家里都贫的,不干活挣钱会被瞧不起。 我去但没有工作的话,我想先找个大学或研究所看看,有没有找项目聘用的,一个月1-2千money,然后考博(我想进高校当老师,人生目标是做个教育家思想家)。 如果连项目聘用也没的干,我就去做家教吧,英语口语可以,化学专业的,糊口还可以,艰辛考博,能够和对象在一起,很好。呵呵。但是这个样子(不挣钱还可能花她的钱)跟对象在一起也是有很大压力的。 我一直坚信自己能成才,即使路子比别人辛苦很多,也可能付出很多而没有相应收获,呵呵。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下面是虫友回复: 1楼: 不知楼主多大。想法很幼稚。两个经济条件都不好,还想着考博,以后进高校。你就是现在是博士,一般的学校毕业的,你也未必能进高校。现在工作都不好找,以后能好到哪里去。现实点,找份好工作,多挣点钱。以后条件好点,还可以读在职的博士(如果你真的是那块料)。话直莫怪。 2楼: 楼主的想法真的很幼稚……按你的现在的情况,找个正式的工作才是王道。读完博士出来还是要找工作的,那时还未必能找到神马好工作呢 3楼: 两个人的去向定起来很难啊,总得有一个人牺牲,但是不管谁牺牲都不要后悔,相信自己的选择,努力奋斗。。。 4楼: 建议楼主还是先找份工作吧,毕竟以后的事很难说。。。。 5楼: 还是先赚钱吧,读博士为了什么呢? 首先,谢谢虫友们的回复和指教。这的确是件需要仔细评估风险的事情。 其次,有感于许多博士或硕士们,目标锁定在生存上,很想表达些想法。当然,目标只有不同,没有对错。但虽都是合理的想法,但不一定是合适的想法(从大尺度来看)。我的想法是读博期间,虽然是化学专业,但是不忘自己的教育家的终极理想,多读书看报或实践教学活动。除了实验并发文章,还去好好学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科目。毕竟,我是有追求的人。即使前面二三十年苦,也为以后做好铺垫,不至于被斥为志大才疏。 最后,也随大众之见,说两句社会环境。如果一个孩子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不论成绩如何,整个人应该是积极上进的;而如果班风较差,或攀比吃穿,或相互传看武侠小说,这个孩子的价值观很可能不是健康,至少不会整天想着为社会或人民做点事情吧。在小木虫看得帖子颇多,积极者有,愤世者有,通过比较探讨,我学习了很多。为了大家做个更好的博士或硕士,非常希望积极昂扬的说法更多些吧。 有理想、能吃苦的人多一些,这个社会的希望就多一些,对吧?
个人分类: 心理感悟|5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追求
kevgao 2011-5-10 13:57
在秋老虎同志的耐心伺候下,轰轰烈烈的保研终于尘埃落定。充斥着口水和汗臭的西一和科学馆,见证了大四的非凡开局。谢天谢地,最终一个很牛的导师收留了我。 每次尘埃落定都让人不寒而栗。只敢适应剑拔弩张,因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一旦放下兵戈,就会觉得时间在飞逝,而我在原地踏步。惊讶地发现自己不是想象中的自己,简历上的一条条精彩与充实,跟junk food一般看似诱人可又有什么意义? 看到老师四点才慢悠悠来上班,心里那个羡慕。再看看老师的论文,叉叉机器人,叉叉算法,制造系统@#¥%……,前途啊那个渺茫。曾经一起杀人一起唱歌一起海底捞一起dota一起卧谈的形色同学如今一起图像处理一起小波分析一起系统调度一起信息融合。 同学买房卖房买车卖车娶老婆嫁人家做生意被做生意,却都说生活真TM累,羡慕我们读书的日子可以如此天真美好,恨不得砸锅卖铁休老婆只为再来十年寒窗。我去,这围城造的,窗户都不留一个。 知识的殿堂昂贵的象牙塔里除了树就是人,哪里有我立锥的那一平方米?shi黄色的那坨图书馆里只有黄金屋颜如玉,除了脚臭汗臭哪里还有一丝书香?挖坑灌水,十大除了泪水就是口水,早已把瓦尔登变成堰塞湖。 干煸过的人啊,为了别人的一点好感一点认同甚或一点同情,不辞辛劳谨小慎微乃至无私忘我,结果换来带着微笑的扬长而去甚或不满的咒骂,终于发现自己还是自己,干煸如故。弱小的灵魂不经历拷打无法强大,就如同星星之火没有秋风就无法燎原。 OMG,我到底在追求什么?
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点燃自己心头的那团火
热度 5 wangdh 2011-4-24 02:21
点燃自己心头的那团火 读 YC 的博文: 暧昧千年 —— 我从来不敢懈怠 精选 。 在她的博文后评论: “ 本想休息,读到 YC 的文章,没有了睡意。奇迹!模板、楷模! 我一定转发给我的女博士生们读读。以后有研究生咨询考研的事情, YC 的这篇是必读。所有问题,都有答案。就是感觉您在跟前劈头盖脸讲述了这个惊奇的故事。祝贺! ” 我兑现了承诺,今天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了我的研究生们,特别推荐给女研究生读读。 读完这篇博文,就特想写点文字。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年轻人要有点血性”, “年轻人要敢闯敢干”, “年轻人选择要当机立断”, “青年人眼光要看远一些”, “浮躁的社会应该做点学问”, “知识会让你变得理性”, “别错过灿烂人生” … … 突然“点燃自己心头的那团火”蹦了出来,就是它了。 “点燃自己心头的那团火”,这也就是我特想表达的意思。尽管以前有些文章已经说过多次了。在对研究生们的是否读研的咨询中,我也多次表达过“闭上自己的眼睛,摸摸自己的心,静静地问自己:真的喜欢(读研)吗?真的有那个梦吗?如果是,就昂起头来,勇敢、执着地去追求。”YC说:“... ...学术于我,已是一个遥远的梦,我在梦里为我死去的知识哭到醒。我曾无数次在梦中惊慌失措地寻找我的宿舍,寻找我的同学,而在黑暗里,我找不到熟悉的他们,我醒来泪流满面。”你是否有过同样的感觉?生活就是一种经历,经历了,就不会有遗憾。 每个人心头都有一团火,年轻人火气更旺、更盛。人生路上,有时候会很幸运遇到良师,老师替(帮)你点燃了那团火。那团火会把你的青春燃烧,把你的理想之火点燃。所以,我也经常在想,无论是幼儿园的老师,中小学的老师,大学的老师,还是研究生导师,甚至是作为家长的孩子的老师,都应该学会如何才能点燃学生们心头的那团火,那团追求理想的火,那团燃烧青春的火。所有的老师和家长们,都不要、更不应该去浇灭学生们心头的那团火,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那其实是一种罪过。 青年人心头要有一团火,自己也要设法找到火把,找到和把握可以燃烧的时机。青春是珍贵的,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短暂的。青春应该是轰轰烈烈的,青春应该是朝气蓬勃的。 如果你还犹豫,如果你还沉沦,如果你还彷徨,如果你还迟疑,去读读 YC 的文章吧,听听她的故事:“ … … 在 2000 年的珠海,一个纺织女工,想要考博是多么困难。那里是文化沙漠,整个珠海市的书店,找不到一本超过高中以上的教材。我托我弟弟在厦门大学图书馆里为我找到一本西安交大编的《数理统计》,翻开封面,竟然是毛主席语录。我就凭着这本带毛主席语录的《数理统计》,还有刘毅编的《 Vocabulary 10000 》,用了 3 个月的时间准备,考取了博士生。我没想到,我 6 年半没学习过,只用了 3 个月的时间,就赶上了那些天天泡在学校里的应届生和高校教师。我的英语和数理统计都考得名列前茅 … … 在整整 10 年的时间里,我用 3 年半的时间攻下博士学位,用半年的时间升副教授,用 1 年的时间出国,用 5 年的时间升教授,用半年的时间评博导。而今天,我第一次招收了 2 名博士生。” 相信你会有所触动的,也会有所感动的。 ********** 谢谢YC老师的评论和补充: YC2011 2011-4-24 16:05 1 、那段岁月,距今已经10年,因此,所有的痛苦迷惘,似乎已经淡去。而且因为年轻,痛苦也就不那么难过。所以,吃苦要趁年轻,年轻时吃点苦,犯点错,不是什么坏事。 2、当年去工厂,也是自己的选择。当时硕士毕业,也属凤毛麟角,本可以留校。可是由于一些叛逆的性格,我渴望到社会上去,曾在24岁离开学校前,写下“一只脚跨出校门,另一只脚就不准备再跨进校门”的豪言壮语。所以后来回到学校,还感觉有些灰溜溜的,我食言的历史是很长很长了。 3、有时想,如果我遵循优秀学生的道路,硕士毕业出国,现在成为海归,是不是更好一些?科学网上走这条路的人很多,因而显得我走的这条路比较另类。其实我真不算成功优秀,比我年少成才的,多的是,科学网上就很多。 4、那段岁月,也不全是痛苦。迷惘是肯定的,因为找不到定位。也因为找不到定位,所以不安于当时的工作,我至今还后悔,本可以在工厂里学得更多一些,但因为不停地想离开,又懒得动,心猿意马,所以错过了很多工厂的经验。 5、人生没有优化的道路,即使暂时没有走到自己觉得理想的路上,也要做好当下的每个工作。这些都是人生阅历,痛苦也是阅历。 6、我写那篇文章,实属无心之作,我没想用我的经历去励志,但有人从我的文字中获得信心和动力,我为他们加油! 最后,我的经历无关成功,只是一种阅历。人生由一幅幅风景组成,有亮色、有暗色,都是我们自己的风景。做好该做的每件事,才不会后悔。与同学们共勉! **************** 链接: 暧昧千年 —— 我从来不敢懈怠 精选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5096 次阅读|16 个评论
gap不可怕
热度 2 ostrichfly 2011-3-25 23:03
两个多月的时间 六十多个日夜 一直认为我很努力 始终觉得我蛮上进 但是事实是最好的镜子 照出自我,照明是非,照清功过 与师傅不长时间的恳谈 无需隐晦,我是惭愧的 对于科研的理解对于问题的思考 gap还是很明显的摆在那里 问题还需及时解决 视而不见的话将永远是不倒的乞力马扎罗 劳逸结合做幌子 学玩结合打招牌 晃掉了太多本该沉下一颗心学习的时间 不会玩的人不会学习也许是真的 但是每天只有24小时 不会因为谁既会玩又会学习而拉长哪怕一秒钟 “别人比自己努力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比自己牛的人还比自己努力” 在论坛上很火的一句话作结 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提醒 贪玩是小孩子的专利 我业已长大,需要有自己的担当 收心收力,集中精力 让师傅安心满意毕业才不负一场师徒 春光纵然好,可以用心去感受 把自己的追求放高一些 取乎上得乎中 纯粹的做一点自己的事情
1994 次阅读|3 个评论
竞争、追求与幸福
热度 1 lhj701 2011-2-15 21:22
竞争、追求与幸福 (罗汉江) 人在社会中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竞争。而人的竞争天性表现在不断追求上,即永不满足。人在追求的过程中,通过外界和自身吸收了能量,满足了自我和社会的发展,体验了人生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盘旋上升,直到要么心力衰竭,要么心灰意冷,没了追求的欲念。 人的竞争和追求使自我发展最大化,包括创造和享受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于社会也是这样,个人通过竞争激发了活力,提高了产能,而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国家,让世界人民瞩目和羡慕。 虽然竞争是人和社会的一个本质属性,竞争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让人产生紧张、压力和痛苦。于是在生活过程中体味幸福、感受幸福、收获幸福,过一种努力、平和、快乐、幸福的生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追求(这也许是幸福课流行的原因)。因为,人生就是一条没有头的路 ----- 到头了,就结束了,你看不到头,或者说看到又有什么意义呢? 参考博文: 罗帆 【你一生奋斗最终要得到什么?】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818do=blogid=411599
个人分类: 思想沉淀|4168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谈活着追求个啥
热度 1 yatou 2010-12-23 08:24
京治先生在《活着追求个啥》中 如是说 : 这一年很平静,生活平淡无奇,回想一下,这一年实在没啥好回忆的。 忽 然发现又得考虑下一站该去什么地方了。或许是不再年青了,现在很不情愿搬来搬去。可是生活所迫,暂时还是没地方安定下来。与从前不同的是,现在对任何地方都没什么期望了。我很赞同有人说的,世界上两件事最痛苦,一梦想无法实现,二梦想已经实现了。当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太多失望,也少了新奇与激动。 人活着总是要追求点什么,这样活着充实。可是,追求什么呢? 傻姑试答曰: A 假如已追求到大自在,活着就行; B 假如还未达到大自在,搜寻一下进去的路,会使人生变得由无趣转向有趣。 C 假如已追求到大自在,也愿意与别人共享这份自在的根由,人生不仅有趣,且功德无量。 我见到有德高望众的老师在这里每天贡献一篇思考的文章,无论大小,启人思考。 这是跟二傻在北京争论中我的观点。文字写来。没见二傻动静。 不禁大喊: 二傻,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个人分类: 道之我观|4727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甚麼?(转自我大学同学的一封电子邮件)
mpmhpu 2010-12-22 22:21
英國某小鎮有一個青年人,整日以沿街為小鎮的人說唱為生;這兒,有一個華人婦女,遠離家人,在這兒打工。他們總是在同一個小餐館用餐,於是他們屢屢相遇。時間長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 有一日,我們的女同胞,關切地對那個小夥子說:不要沿街賣唱了,去做一個正當的職業吧。我介紹你到中國去教書,在那兒,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現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夥子聽後,先是一愣,然後反問道:難道我現在從事的不是正當的職業嗎?我喜歡這個職業,它給我,也給其他人帶來歡樂。有什麼不好?我何必要遠渡重洋,拋棄親人,拋棄家園,去做我並不喜歡的工作?' 鄰桌的英國人,無論老人孩子,也都為之愕然。他們不明白,僅僅為了多掙幾張鈔票,拋棄家人,遠離幸福,有什麼可以值得羡慕的。 在他們的眼中,家人團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與財富的多少,地位的貴賤無關。於是,小鎮上的人,開始可憐我們的女同胞了。 中國山東,有這樣一對夫婦剛剛結婚時,妻子在濟甯,丈夫在棗莊;過了若干年,妻子調到了棗莊,丈夫卻一紙調令到了菏澤。若干年後,妻子又費盡周折,調到了菏澤。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濟南。妻子又托關係找熟人,好不容易調到了濟南。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國家電業總公司調到重慶。於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給她開玩笑--你們倆呀,天生就是牛郎織女的命。要我們說呀,你也別追了,乾脆辭職,跟著你們家老張算了。 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對。幹了這麼多年,馬上就退休了,再說,你的單位效益這麼好,辭職多可惜。要丟掉多少錢呀!再幹幾年吧,也給孩子多掙一些。其實,他們家的經濟條件已經非常優越。早已是中層階級,但是他們仍然惦念著那一點退休金。於是,夫妻兩個至今依然是牛郎織女。 我們,是一個尚義輕利的民族。中國人一直是為了某種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義而活著。於是,中國人,不能在沒有目標的生活中活著。而這個目標,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理想,可以是金錢,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人......但是,唯一不可能是的,就是自己。中國人,可以很委屈的活著。可以是工作上的極不順心,可以是婚姻上的勉強維持,可以是人際關係上的強作笑顏,可以是所有欲望的極端壓制,可以是為了一個所謂的戶口......哪怕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在所不惜。 中國人,可以過異常艱難的日子,但並不能安貧樂道,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必定有一個近乎玩笑的藉口;中國人,可以把高官厚祿當作成功,中國人可以把身家百萬當作理想,中國人可以拋卻天倫之樂四海飄蕩,但是,中國人唯一不認可的成功----就是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於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度,把愛國、崇高、獻身、成功、立業的情結推向了極致 ---- 他們要麼在大公無私,其實是捨本逐末的漩渦痛苦掙扎, 要麼在肩負重任,其實是徒有其名的圈圈受盡折磨......唯一遺漏的就是自由和自我。於是,在外國,婦孺皆知的道理;在中國,沒人能整治明白。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甚麼? 相信大家都知情這個很諷刺的故事: 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劃著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 還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墨西哥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 美國人再問,你為甚麼不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 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甚麼?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 美國人不以為然,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在買更多漁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 墨西哥漁夫問:這又花多少時間呢? 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墨西哥漁夫問:然後呢? 美國人大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佈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幾億幾億地賺! 墨西哥漁夫問:然後呢 ? 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喝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 ? ! 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甚麼?
个人分类: 感悟|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活着追求个啥
wujingzhi 2010-12-21 20:39
2010年就要过去了。 最近慢慢开始琢磨休假了,无心干活,每天听听报告,基本处于待机状态。 这一年很平静,生活平淡无奇,回想一下,这一年实在没啥好回忆的。 忽 然发现又得考虑下一站该去什么地方了。或许是不再年青了,现在很不情愿搬来搬去。可是生活所迫,暂时还是没地方安定下来。与从前不同的是,现在对任何地方都没什么期望了。我很赞同有人说的,世界上两件事最痛苦,一梦想无法实现,二梦想已经实现了。当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太多失望,也少了新奇与激动。 人活着总是要追求点什么,这样活着充实。可是,追求什么呢? 西游记里唐僧追求见佛祖取真经,其他人追求的可能就不那么明确了,基本是被动的受命行事。这可能是唐僧当头的一个原因吧。最后,总归各施其职,都功德圆满。八戒最终还是没有回高老庄,可见人的选择还是很有限的。 朝鲜是当今世界最为特殊的国家了,朝鲜人在追求什么呢。回忆五六十年代,偌大中国,几万万人民也是多快好省地超英赶美,虽然饿着肚子,可据说人们很精神。和现在人们脑满肠肥,精神崩溃形成了鲜明对比。有时候忍不住想,人类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本科算是学的工科,以后越来越离工科远了,整天弄点不切实际的东西。最近美国总威胁中国,搞得我很不爽,所以又有回到工科的强烈愿望。与其搞点离实际那么远的东西,还不如去整点实在的,造点飞机飞船啥的。又想到那么多人还处于贫困线以下,又觉得还是应该去为他们做点事,义务支教办学啥的。想来想去,自己还没地方混呢,只好蓄势待发潜龙勿用了。 不知道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种,那么多语言、文化。进化论应该只是人类演化的一个片段,人类的历史肯定有更多故事。这个宇宙就有更多传说了。多样化了,世界就丰富多彩,同时也就有了差别与碰撞和难以相互理解。某些人的追求,在另外一人看来都是滑稽的难以想象的。人本性或善或恶,很多冲突源于善的误会,也源于恶的本意。 这个夏天有点冷,这几天和冬天差不多。自然的变化,难以预测,有很多偶然,也有确定的必然。下个月肯定会比较热。今天虽然只有十度左右,不过晚上出来见很多年轻女孩们照样穿的像在酷夏一般。或许不同的人,对温度的感受不同吧。还有很多年轻的男孩们喝着啤酒,唱着歌。让我想起了动物世界里的情景。这个美妙的世界。 耶诞节要到了。无论耶稣是点心还是God,大伙都有假期可过了。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present'. 不管追求着什么,cherish the present. I cannot make it blossom when it suits me nor make it bear fruit before its time. No matter what you do, the seed will grow to be a peach tree. You may wish for an apple or an orange, but you will get a peach. 无论追求着什么,be patient,want what you have. Maybe it can, if you arewilling to guide, to nurture it, to believe init. You just need to believe. 无论追求什么,just believe. 即使没什么可追求的。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274 次阅读|7 个评论
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原动力
sheep021 2010-9-15 13:42
自由与民主,无疑是西方舶来品。也是当今西方社会占据世界道义高地的一面重要旗帜。 虽然目前我们中国已经用不同于西方,甚至用西方难以理解的方式取得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但是在人类发展最高道义标准的争夺这块战场上,我们的确在西方这面大旗下还显得不那么自信。 但是,我却无意中发现了西方人宣扬、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原动力。抛开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更有深层次的原因 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更缺乏自由和民主。 看到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会坐不住。别急,慢慢看: 东方文化以佛、道两家学说为主流, 道说:人人都有道心,皆可得道。 佛说: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也即是说,任何人与佛、道都是平等的,即是现在不平等,将来也有平等的可能,并给出了修行的途径。这才是普世的自由和民主。 而基督教则认为,上帝是创世者,是万物的主宰。除上帝之外,任何人都有原罪,需要向上帝忏悔,以求赦免。无论如何努力,任何人都没有成为上帝的可能。如此看来,西方人还有民主和 自由吗?因为没有,所以才去追求!即使永远也没有从上帝手中夺取自由和民主的可能。 《唐山大地震》中那句老天爷,你王八蛋! 这句话,西方人敢喊吗:上帝啊,你*****! 至此,方能理解老子的一句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再续一句如何: 上帝主宰,有民主;原罪加身,有 自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做人一定要有追求
xinliscau 2010-8-26 22:17
很多时候,人的懒散和无所事事是缘于目标的丧失或者是对前途的迷茫,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追求,没有短期或长期的人生目标。对本科生如此,研究生亦是如此,甚至对于导师也是这样。 对大学生而言,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自我感觉就可以松口劲了,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沉溺于电子游戏或者谈情说爱之中。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从大一开始,我就花相当一部分精力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我追求,其主要的方法就是励志教育,借此激起学生对崇高人生目标的追求的欲望。在做为大学生班主任这三年时间内,看到学生逐渐开始自觉地树立追求目标,并努力实现之,有时间感觉确实不错。曾有一学生,我问他想干什么,他犹犹豫豫不想说,最后对我说,他想毕业以后做证券,所以对现在学的化学专业不感兴趣。我告诉他,你的目标很好,证券也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但是,你要做好他,最好在大学进行一些知识储备,有空可以去听听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应课程,可能对你很有好处。结果这学生后来告诉我,他去听了几次,后来觉得很有用,就有空就去他听了。我觉得职业没有好坏,多元化的社会应鼓励学生有多元化的追求,只要他有追求,根本就不需要怎么管理了。所以,对于本科生培养而言,能让每个本科生发现自己的追求并指点他怎么更好地实现追求,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就基本完成任务,剩下的就是学生自身的奋斗了。 对于研究生而言,可能与本科生略有不同。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讲,职业的选择性及就业去向相对窄了些。不过一般无怪乎从政(做公务员),从商(做企业家),从研(做科学家)。不管哪一种,导师都要在研究生第一年或者是面试时就把握清楚,这样对于其培养与塑造就很有好处。对于前两种追求的人,导师在科研上就不能对其期望太高,期望高也没用,他追求不再科研。这两种人,导师可以把方案给的比较具体点,这样他效率可能会更高,只要完成论文就可以了。对于想做公务员的学生,导师可以鼓励其多去学生会做做,培养其交际能力;而对于想做商人或企业家的学生,导师则可以让他去社会上锻炼,这样他赚钱了或许可以经常请同实验室的同学吃吃饭哈。而对于真正想做科研的同学,导师则重点培养其科研追求,可以以高要求高标准进行培养之,使其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加速前进之,多给他们讲一些比较优秀的学兄学姐们的表现,使他们心中有较好的榜样,增加其奋斗的动力。 对于导师而言,同样是没有追求就没有动力。如果想在科研上做一番事业,就不会允许自己混日子。这个大家都很明白,就不多说了。 总之一句话,做人一定要有追求。只要在为自己的追求而奋斗,就不会缺乏前进的动力,也就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这样,成功离你也就近了一步!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15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人生励志:青蛙的故事
carldy 2010-8-14 22:47
今天在网上看了一则很短的故事,很是有趣,也有一定深意,特转载如此,让更多的朋友能读读。 青蛙的故事 http://www.zhcchina.com/asp/Article.asp?ArticleId=4466 薛业忠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 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 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比赛的青蛙加油。 比赛开始了。 老实说:群蛙中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它们都在议论: “ 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达不了塔顶! ” “ 它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 ” 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了,除了那些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 群蛙继续喊叫: “ 没有谁能爬上顶的! ” 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但有一只却还在爬,而且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 最后,其它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一只,它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 很自然,其它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么成功的。 有一只青蛙跑上前去问那只胜利者: “ 你哪来那么大的力气跑完全程? ” 胜利者不说话。 它发现那只胜利者是个聋子。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因为他们只会粉碎你内心最美好的梦想与希望。 总是记住你听到的充满信心的话语,因为所有你听到的或读到的话语都会影响你的行为。 所以,总是要你保持积极,乐观!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有人告诉你的梦想不可能成真时, 你要变成聋子,对此充耳不闻!要总是想着:我一定能做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 Inspirations from Life|24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议科研人员的核心追求及其宣传
jing 2010-7-14 09:15
经常会看到莫大学或者研究机构要给有什么头衔或是得了什么奖的人什么待遇,或是打出招聘广告要高薪聘请一些高层次科研人才。 我心中有个问题,科学家,科研人员心中认为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待遇?看过一些科学家们的传记或者是简单的任务生平介绍,经常看到的是莫莫人放弃高薪聘请,放弃优厚待遇。那我想问,既然能够放弃待遇,可见待遇也不是那么的能够压倒一切,那么的具有无敌的杀伤力。那又是什么比待遇更加具有诱惑力了?科研环境?科研成果?自我实现?功成名就?我不清楚,我也没有实践经验,但只是我内心觉得,科学家的职业追求,应该是做出好的科研成果,有利于这个目标又不给他人社会造成危害的社会条件和自我行为才是最重要的。而现实是,我大多数接收到的关于引进科学家的宣传信息,多是把待遇,或者是各种物质条件放在吸引人才的诱人条件,甚至是是唯一的一条。待遇是非常好说,好量化,非常显眼的,但似乎它并不是吸引人的核心条件。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们是不是可以多谈谈这个问题。我反正是觉得对我们年轻的科研生力军来说是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又是博士毕业找工作之际。也许博士们心里都明白,也都想能做出比较好的科研成果。但口头上都会说,恩,要找个给自己待遇好的地方,不管科研环境是不是不理想。而这种口头上的,显性的东西说多了,自己也会被自己骗了,更不好的是,对刚刚入门的新科博士们,恐怕影响会更大。而且,如果误导了很多不喜欢科研只是觉得科学家待遇有多好的莘莘学子,那就更不好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的追求
lhj701 2010-6-16 13:44
人喜欢追求。追求的概念在于现在自己不具有的,希望有的,高于自己现实的东西。 人追求的原因,原始起源于存在的一种需求,是一种物质需求的精神表现。当然,物质反作用于人,也会变成一种精神的需求。有些精神的追求可能会脱离物质 ------ 尽管那些纯精神的东西本质上也是物质的。人的奇怪之处在于,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如果没有精神的话,人就和动物无异了。但精神的强大,足以支撑人开始追求的欲念。 人们希望有追求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试想,如果人能跳到太空中去,力量大到超出地球,那么他还会选择要回到地球上来。因为,那儿没有氧气可以呼吸,而氧气是由于地球的引力而滞留的。也就是说那些氧气,尽管能飘荡,但也不是绝对自由的。 因此人的追求,不是绝对自由的,这也与自然界一致。自然界的物质,受宇宙的约束而存在。没有太阳、地球存在的话,也不会有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受地球的约束而存在。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没有海洋和水,地球上也就没有生命。而所有这些都约束在地球上。 人的追求有时体现在对外在物质的占有和支配,而被占有和支配的物质是有限的,这必然会引起竞争。而维持竞争持续的唯一手段是秩序。而秩序是一种约束,与自然界不同的是,人类秩序的约束包含着人的精神因素。 秩序的一种体现是社会的存在。人需要社会,看过鲁宾孙漂流记的人都能感性体会到。秩序一方面要保护大家持续追求的权力和空间,另一方面要约束人的追求。 良好 的秩序也必然要体现人对自由的追求。 对于人来说,秩序是他生命的一种客观存在,是外在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对于生命来讲,生命的表征无非就是时间的序列 ------ 一些可以用时间、地点、活动来标定的时间序列,也就是一些所谓经历和体验 ------ 作用于身体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感觉和对这些感觉的记忆而已。而追求就是试图将这些时间片串起来,使这些时间片的存在体现了一些自己的意志 ------ 即表现了自己对自由的追求和追求的自由,从而实现了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意义 ------ 尽管具体看来,不同的人对于人生的意义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由的诠释。
个人分类: 思想沉淀|38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创新是手段,继承是前提
zlyang 2010-5-24 13:47
创新是手段,继承是前提 真傻一时冲动,想到如下观点: 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 创新是得到真理手段,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 这些观点是否重复、拷贝了 Abraham Flexner (1866-1959)、 John Henry Newman (1801-1890)、 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 还有那些错误、片面性? 欢迎您的批评和指点! 以后在补充他们的照片。
个人分类: 科学 - 艺术 - 本质|5661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们怎么了?之 【骑驴找马的人】
vanxiong 2010-5-16 21:42
昨晚几个同学聚到我们宿舍,又聊起了老掉牙的话题。到了毕业时期,关于未来的事业生活的谈话又有了市场。 两年前我就说过自己的观点了,本是不想说话的。不过最近注意调整作息,11点上床,7点起床,这帮今天刚刚成为理学硕士的兄弟非常兴奋,大有通宵的兴致,我实在不能忍了。 因为生活不可能尽如人意,一些人注定要放弃自己的追求,为现实所累。但是可悲的是,有的并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看到别人的生活,跟着别人的背影走,最终成了普通人。 普通人挺好的,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至少我知道我追求什么,即使没能得到,的生命在追求中变得有意义。跟着别人背影的人,最终可能和我在终点相遇,终点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本书的最后一页,虽然比起书中的正文厚一些,精美一些,也不过只是一页而已。 有一人言必引用某某公司老总的话,好像说一样的话,可一变成一样的人似的,完全听不出自己的思想,稍微反驳一下,便成了哑巴,说大家不给他面子。我也引用他导师在组会上说他的话:面子,是自己挣得,不是别人给的。 看着这些新的Master大谈创业,工作后在职读博(本人极度反对的现象),出国的同时,自己却跑去当中学老师。口口声声说:这只是权益之计,骑驴找马,但是,我从来没见过这些人之前在找马。研究生三年,无所事事,到了毕业之际,满眼看到的只是驴和骑驴的人,自己赶紧跨上。须不知,骑马的人早就一骑绝尘了,留下一帮骑着驴的人谈论着马的传说。 我的启蒙老师对我说,人之患好为人师。这些年我说话少了,看到事情,自己想想瞧瞧,一笑而已。
个人分类: 杂谈|22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寻找“幸福”
fqng1008 2010-3-14 15:19
人是理性的动物,挫折最能使人思考。在经历了漫长人生坎坷之后,我常常怀念那一段充满理智的日子。的确,正是为了摆脱现实的烦恼,我开始苦苦寻思幸福的涵义: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力。这一点,美国的《独立宣言》在200年前就列为治国要义,我当然也要享受自己的权力。因此,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我都不放弃这个权力,并且更加千方百计地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幸福是某种目标的实现。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所伴随的艰辛和痛苦,是个体所愿意支付的代价。有什么办法呢?有时,我们情愿吃苦,去换取自身的生长和拓展;有时,我们宁愿牺牲,去求得生命的繁衍和优化。正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幸福故,二者皆可抛。 幸福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幸福有时是悲壮的,有时是轻松的,有时是激越的,有时是平静的。幸福有时是超脱的,有时是现实的,有时与快乐等同,有时不等于快乐。幸福有时是高尚的,有时是邪恶的,有时是无私的,有时是自私的,有时是正常的,有时是变态的。幸福是满足中的不满,不满中的满足,得到中的失去,失去中的得到。 幸福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我们的际遇,而是我们对际遇的看法。生活乐观的人,永远都会有好心情。 幸福不是一种单纯的感觉,它是各种情绪最协调的组合。生命为每一次波折而激动,为每一次选择而犹豫,还为选择的结果而感叹,这都是幸福赋予生命的内涵。情绪好象漂浮不定的云彩,此一时,彼一时,时过而境迁;幸福有不同的形式,无论怎样变换,其根本的属性是以不变应万变。 幸福和不幸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幸有时是一种更大的幸运。不幸是生命的低谷,向高峰攀登的每一步都给人带来巨大的喜悦;不幸是上帝特意的安排,它要生活的强者弹奏生命的强音,展现生命的辉煌。 尼采、萨特说,人生是痛苦;侯赛因说,人生幸福很少。为什么幸福那么遥远?那是因为人们对幸福的要求不同,标准不同,起点不同,期望值也不同。也许,他们应该去请教穷人,就能获得满意的回答。 幸福偏爱生活的贫困者。的确,单纯和质朴的人仿佛就是幸福的饿汉,稍微的一点点馈赠,就能够让他们得到幸福的喜悦;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他们可能变成幸福的野心家,无论多么大的给予都满足不了那贪婪的欲望。 幸福不是智者的专利,有时它更加光顾愚人,对无知者情有独衷。常言说,忧愁和痛苦与智者相伴,快乐和幸福与愚人相随。的确,人们总是憎恨狐狸的狡猾、鹰的阴险、狼的凶残,而喜爱鸽的单纯、牛的勤劳、熊的憨厚、羊的温顺。前者往往与智慧分割不清,后者与愚笨息息相关。亚当偷吃智慧果,引起了上帝的恼怒。圣保罗宣称,上帝钟爱世间愚笨之事物。牧师们认为,严重的和不可避免的无知,不仅能减轻和延缓道德状况的恶化,而且也能全部抵消所有不道德行为衍生的罪孽。甚至有人说,人类的灾难缘于聪明睿智,拯救灵魂的奥秘是愚蠢。
个人分类: 探讨幸福|2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幼升小面试之四:塞翁失马,沧海遗珠
sheep021 2009-5-12 16:53
虽然最终沧海遗珠,老老实实到回家门口的对口小学去(也是一个不错的学校),但 参加 本次测试,也受益匪浅。 我一直认为,幼儿阶段的 教育 重点是性格和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具体技能的 学习 ,更不能过早地参与什么培训,但也不反对适当的引导,我甚至连 英语 都没让孩子学,因为她的母语还没学好呢。每个孩子都是一件艺术品,需要针对性的雕琢,过早地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只能把孩子都变成了流水线产品。可惜,这种声音实在太微弱了。 技能随时可以学习,而幼年形成的良好性格和习惯却是以后很难改变的,可以受用一生,也往往决定孩子的一生。 最终录取结果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能冲入最后一轮,已经说明以前的教育方法没有问题,作为家长,我把孩子的落选作为偶然性,不放弃对孩子的信心,这就足够了。 散养+适当的引导依然会是以后的主要教育模式。 发现并培养她的个人爱好,逐步树立她的追求目标将是主要任务。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2569 次阅读|2 个评论
理想、追求、梦、目标
wangdh 2009-3-22 23:41
理想、追求、梦、目标 (王德华 2009.3.22 ) 理想 这个词现在大家似乎有点烦她了。小时候听的太多了,多是政治教育式的,总让人感觉是虚的。还记得小时候作文的时候经常用到的套话:我们一定要树立无产阶级的远大革命理想;我们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要做有理想、有知识的革命接班人;我们要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终生;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这些政治口号渐渐远去了,却是昨天真实的故事。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陪伴我们这一代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脑海里留下了洗不掉的烙印。今天我们再谈理想的时候,总是有些忌讳,忌讳那些政治口号,忌讳那些虚假和飘渺。因此,当你呼吁要有个理想的时候,总会有人说又在唱高调了,又在忽悠人了。 提倡树立理想是必要的,这是完善人生设计必须要思考的事情。理想就是志向,理想就是抱负,理想就是追求,理想就是梦,理想就是目标。这些问题的思考,决定你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你人生的轨迹,决定你生活的动力,决定你将来的归宿。说大了,理想决定命运。有理想,怎么会是唱高调、忽悠人呢。 追求 我们喜欢谈追求。一个人的追求会反映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一个人的品味,一个人的涵养,一个人的趣味。追求决定一个人的行动。追求似乎实际了些。你可以追求吃喝玩乐,也可以追求兢兢业业。可以追求生活,追求事业。可以追求自己心仪的女朋友、男朋友,追求那有一天属于自己的小窝。可以追求一种奢侈,追求一种纯朴,追求一种虚无,追求一种实在。也可以追求一种虚假,追求一种真情。自然,理想会决定你的追求,志向会决定你的追求。你的追求,当然就会决定你的人生。 梦 小时候经常问:梦是什么颜色的。得到的回答是:梦是七色的。梦是多彩的,梦是温馨的。当然也会偶尔有那挥之不去的噩梦。我们在梦里会遇见妈妈,在梦里看见爸爸,在梦里碰到挚友,在梦里回到了久往的家,梦见孩子甜蜜的话。曾经听母亲说,梦不是真的,有时候是反的。所以当梦见亲人遭不幸的时候,当梦见自己的追求没有实现的时候,就相信了母亲的话,梦是反的。可是当梦见七色阳光,梦见自己喜欢的生活,梦见自己是那么幸福,梦见自己的追求实现的时候,就又怀疑母亲的话,到情愿相信梦也会是真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梦,都会做梦,都要做梦。据说人必须要做梦,会做梦的人容易恢复疲劳。读了弗洛伊德的书,你更会迷惑什么是梦。读过《红楼梦》,你也感觉曹雪芹真的是写了一个梦。 实现梦想,是我们的追求。有梦,就有希望。梦里有你的理想,梦里有你的追求。追求梦想,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有梦,就要圆。 目标 目标似乎更实际了一些。明天干什么,周末干什么,今年有几件大事,年底需要完成几篇 paper ,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回家 … … 。目标就是我们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标志,一步一步向前爬行的指示灯。目标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所谓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每个项目,每个课题都要求你明确目标。每份计划都需要详细制定目标。目标是什么?目标就是要射击的靶子。射中目标需要瞄准,要瞄准,需要平时的汗水,需要平和的心理素质。射中了,世界冠军梦实现了;射偏了,梦随云走,留下的是众人的惊愕,自己的遗憾,人后的泪水。相信两次奥运会射击场上,大家都目睹了这一幕。 目标啊,就是我们每天生活行程的驿站。不管前行的路平坦也好,陡险也好,宽广也好,崎岖也好,近也好,远也好,高也好,低也好。既然是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要朝着她去的。一个一个目标的到达、一个一个目标跨越,就一步一步接近梦想;一个一个梦想实现,就成就了你的理想。一路上,累了在驿站歇歇脚;也别忘了欣赏路上的风景。一年四季,冬去春来,鸟语花香,五彩斑斓。 理想、志向、追求、梦想、目标,是一样的。怀揣理想,怀揣志向,怀揣追求,怀揣梦想,怀揣目标,就是我们人生要做的事。这样走完人生,你会充实,你会快乐,你会微笑。 人生不是苦行憎,人生有着七彩的梦。这个梦需要自己去编织。 记得在北京师大读书的时候,每天下午,学校喇叭里会播放张雨生的那首《我的未来不是梦》,曾一度酷爱这首歌。无论什么心情,听到这首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打开水的路上,你会被这优美的旋律感染,手提暖水瓶,忘记了前行;也会在空寂的夜晚,在宿舍的书桌前随着这旋律留下无言的泪水。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着。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 王德华 2009.3.22) ********************************************* 我的未来不是梦 (歌词)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 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6505 次阅读|5 个评论
追求无比美好
liux831 2009-2-11 13:21
追求无比美好。 任何一方都需要对方的存在来定义,当我们遇到Negative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友好多么重要。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完美。 无比美好的英语表达方式是It is more wonderful than your imaginayioan. 看一下CNS论文,那是无比美好。 从原创思想到实验结果,图片制作,表达方式,无比美好跃然纸上。 每年的CCTV模特大赛可是难倒不少人。不出冠军吧,又有遗憾,出冠军吧,也是遗憾。 因为,美女更难,高度(1.79-1.81),比例(1:19),年龄(18-22),学历(大专以上),艺术(艺术精湛),特别是内在美,达到90分以上的太难了! 人的言行也可以推敲。你看,毛泽东以诗人的豪迈说:反动派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黍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说到文化大革命,他说:这场文化大革命是非常及时的,是非常必要的。历史,真是玩笑! 有科学家认为,写书不是聪明之举。过若干年后,难免错误。 在追求无比美好的过程中,我们竟有这深刻的体会。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liux831 2009-2-4 16:44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古人真伟大!为了追求心上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追求是存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追求。 庄小威离开了中国科技大学,毅然奔扑加州大学开始她的求学之路。 她也是一个女孩。 34岁,成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她也有迷茫,从物理改生物,研究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 她也有困难,做Assistant Professor的一段时间申请不到经费。 她也有担忧,做教授的6年,如果达不到发表论文的数量也要走人! 我们都追求美好,特别是无比美好的感觉。 有个概念叫爱情。爱情是美好的,只有爱情,无比美好。 我们都有理想。我们都需要信念。 人的理想是理想的彼岸。 人的信念是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人的本质。 这是生命的本质。 至此,我们豁达了。人生,我们第一次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0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地盘你做主!
人为峰 2009-1-30 15:10
我的地盘你做主?!只要你具有科学精神! 我的地盘你做主?!只要你对我的地盘有足够的兴趣! 我的地盘你做主?!只要你认为在这个地盘能够实现你的梦! --欢迎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合作。也欢迎任何专业背景的志士来攻读博士学位和做博士后研究。只要你自己确认在我的地盘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7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我寻求挫败
freton 2008-11-6 01:24
我一直在寻求挫败。 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我爬山,是为了被山征服。有人飞舟,是为了凌驾水,而我不是,如果我去亲近水,我需要的是涓水归川的感受,是自身的消失,是自我复归于零的一次冒险。 记得故事中那个叫独孤求败的第一剑侠吗?终其一生,他遇不到一个对手,人间再没有可以挫阻自己的高人,天地间再没有可匹敌的力量,真要令人忽忽如狂啊! 生来有一块通灵宝玉的贾宝玉是幸福的,但更大的幸福却发生在他掷玉的刹那。那时,他初遇黛玉,一见面,彼此惊为旧识,仿佛已相契了万年。他在惊愕中竟把那块玉胡乱砸在地上,那种自我的降服和破碎是动人的,是真爱情最醇美的倾注。 文学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陈师曾一遇见黄山谷,就烧掉自己的书稿,虚心去向黄山谷学习。一个人能碰见令自己心折首俯的人,并能一把火烧尽自己的旧作,应该算是种极幸福的际遇。 《新约》中的先知约翰,一见耶酥,便屈身降志。他对人们说:我仅仅以水为你们施洗礼,他却以灵为你们施洗礼,我之于他,只能算是一声开道的吆喝声。《红拂传》里的虬髯客一见李靖,便知天下大势已定,于是飘然远引。那使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大唐盛世的李靖,我多么想见他一眼啊!清朝末年的孙中山也有如此风仪,使四方豪杰甘于俯首授命。生的悲剧原不在头断血流,而在于没有大英雄可以为之赴命,没有大理想供其追求。 我一直在寻求挫败,人生天地间,还有什么比失败更快乐的事?站在千丘万壑的大峡谷前,感到自己渺小得像蝼蚁一样,还有什么时候能如此心甘情愿地卑微下来,享受大化的赫赫天威?曾记得一个夏夜,卧在海滩上,看到满天繁星如雨阵如箭簇,一时几乎惊得昏了过去,感到一种投身在伟大之下的绝望,知道人类永远不能去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不过,这份绝望使我一想起来就觉兴奋昂扬。试想,宇宙如果像一个窝囊废一样被我们征服了,日子会多么无趣啊!读圣贤书,其理亦然。读一些好书,仿佛看见洞照古今长夜的明灯,听见声彻人世虽愚鲁,天下人间能人正多,这一番心悦诚服,使我几乎要大声宣告说:多么好!人间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书!我连死的时候都可以安心了!因为有这样优秀的人,有这样美丽的思想。此外,在印度见到特瑞沙,在非洲见到史怀哲,或是在美术馆看八大山人、石涛,在博物院看周鼎宋瓷,都会兴起一份我永世不能追摹到这种境界的激动。这种激动,这种虔诚的服输,是多么难忘的大喜悦啊。 如果问我此生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那便是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探得更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地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2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