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理想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理想

相关日志

科学探索与企业创新
benlion 2020-7-8 21:32
最近是高考,回顾几十年前的高考经历,恰恰是 1981 年,让我(那年数学 98 分外加思考题 20 分,其实物理学一直就比数学强)又想起了那个追求科学理想的起点:抱着薛定谔《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在生物学 探寻物理学类型定律的理想 ,走进了生物科学与医学领域 的理论和方法探索 。 物理科学的基本模型是天体运行和原子论,生物科学则是演化论和生态系统模型,并发展到了 弦论 与 全息 宇宙论和系统论与生物控制论等,从心理物理学与生物物理学、行为心理学与社会生物学和 符号论 与小世界模型,以及纳米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认知科学等,学科交叉综合和技术集成会聚,成为生物与机器关联体系的发展方向。 然而,不同于物理世界,生命机理与医疗体系远远复杂得多,导致了不仅涉猎物理学、化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而且,哲学与社会科学等,而后,又不得转入企业发展的探索历程,走到一个需要重新定位的起点,或者说:从科学家转型到企业家的全新的探索 – 科学研究不同于企业 创新 。 科学家与 企业家 的关联与区别在哪里?一是认知和学术研究,一是工程实施与管理,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存在科学发现的不可预见和企业创新的不确定特征,在知识形态上存在的有两个类型 - 波兰尼的显性与 隐性认识 - 对比弗洛伊德的意识与潜意识和维特根斯坦的能说与 沉默 ,以及思辨与冥想等。 科学原则和法学与社会管理学,都是客观与理性主义 - 即,逻辑和证据的公平、平等, 近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 – 从伽利略的思想实验(并没有在斜塔做实际的落体实验),也就是逻辑推理,而到 爱因斯坦( 在专利局) 的观测者与技术操作(假想追赶光束照镜子)思维方式等。 附 - 星球 风暴 与 未来 地球 - 哈勃 时代和太空 梦想 - 齐奥尔科夫斯( 1895年 )与太空 天梯 (雅各天梯)和马斯克的 飞船 (诺亚方舟) - 星球上的 生命 与外星生命的 猜想 - 肿瘤治疗 和 微电子 技术 与医疗 - 未来 狂想曲 等。 --- ( 2011 年 6 月 -2020 年 7 月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人生|2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题片《许其凤:为理想定位》的对应文本
jlpemail 2020-7-4 13:28
专题片《许其凤:为理想定位》的对应文本 籍利平整理( 2020-07-04 ) 按: 2020 年 7 月 4 日上午 8 时 ,许其凤院士追思会在郑州举行。他的一名博士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我亲爱的导师许其凤院士逝世了!您走的那么安详,北斗三号已经收官。您是一名战士,梦圆北斗,驾鹤西去!您是一名老师,春风化雨,桃李满园。 为了寄托哀思、为了让各界人士更多地了解他的治学理念和精神风貌,为了弘扬他的科学精神,整理出了 专题片《许其凤:为理想定位》的对应 文本。 ----------------------------------------------------------------------------------- http://tv.cctv.com/2016/06/30/VIDEC2KFFp2FWtNxUJTXo7dw160630.shtml 是 2016 年 6 月 30 日,央视 7 套《军中院士风采录》中播出的 《许其凤:为理想定位》 的视频链接。为了便于传播,博主整理出了这个 21 分钟专题片(自视频的第 52 秒开始至 20 分 33 秒 )中 主人公、主持人、 主要 出镜人物发言和画外音 的文本 。 ****************************************************** 许其凤: “我叫许其凤,今年 81 岁了。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1936 年,我出生在天津。 1953 年参军入伍,毕业后,走上了探测卫星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的科技之路。从一名学生到军人再到军校教员 , 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这所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 知识 改变了我的命运。回 首 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有鲜花也有荆棘。对我来说,科研之路上的一次次困难和挑战,就是我成长的沃土。从军、从教 60 余载,我是一名普通的老战士,也是一名普通的老教师。以知识筑牢空间长城、以心血铸就和平之盾,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始终不渝的强烈愿望。我是许其凤。” 李伟 (央视 7 套,节目 主持人 ) : 在现代战争中,几乎所有高精尖武器的 发展 都离不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在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银行、交通、 电力 、网络也同样离不开它的支持。 许其凤一生致力于卫星导航定位的研究和探索。他为科研拼搏的方向,也是他人生定位的目标。在科研之外,许其凤形容自己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喜欢在林荫下散步,喜欢享受夕阳下水面金色的波光。在这个时候,许其凤往往都会陷入沉思,进入他另一种科研方式。 (校园。湖泊。对联为 “长烟碧水穷阡陌 赤胆寒窗塑栋梁”的博望亭里,许其凤在与一年轻人下象棋。) 画外音:如今, 年 过八旬的许其凤 依旧 忙碌,在晴好的天气里悠闲地下一盘象棋竟然成为他生活 里 的一种奢侈。 许其凤:这种思维的方式和搞科研 有时 有点相似。比如我走了一步棋,你要考虑对方怎么应,那我下一步又改怎么走。科研也是一样,一个关键问题,能解决好就好了。 画外音:车 、 马 、 炮 、 相 、 卒 , 一盘棋考量的是智谋,是技艺,也是修养。从对峙到主动,从 优势 到胜利,步步为营的博弈,就是许其凤科研人生的写照。 1936 年,许其凤 出 生在天津。 1953 年,许其凤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成为大地测量专业的一名学员。那时, 17 岁的许其凤没有想到,这所院校将成为他奋斗一生的梦想之地。 1958 年,许其凤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踏上了教育、科研的军 旅 生涯。 画外音:这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许其凤研发的人在卫星测向仪。在当时,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观测仪器,其精度也毫不逊色于国际标准。因为成功研发这台设备,许其凤获得了全国科技大奖。(画面:许其凤 抚摸 一人多高的卫星测向仪。) 许其凤:这个 实际 上是一个大的照相机,首先把恒星拍下来,然后在底片上又拍卫星 , 通过恒星的方向来计算卫星的方向。 画外音:如今 50 多年过去了,拂去历史的尘埃,这台仪器见证了许其凤最早的科研岁月。获得了沉甸甸的荣誉后,许其凤没有停下脚步,他决心再开辟事业中的另一片疆土。 画外音: 20 世纪 80 年代,卫星定位技术是只被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的高级技术,也是确定大国地位的主要标志。许其凤决定,将研究方向转向卫星导航领域,从熟知的空间大地测量跨界到陌生的卫星定位,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许其凤:你针对的是天上的目标,就是卫星;因此,对天上的,就是说,天体力学呀、 轨 道理论都要重新学一下。 (画面:拾阶而上的许其凤 ...... ) 画外音:在当时,全国从事卫星导航的研究人员仅有两三名。许其凤作为其中的一员,想要攻破难题,他必须在有限的资料里淘金。(画面:许其凤在翻阅资料 。 ) 许其凤:我们做为在军队里工作的人,主要是要考虑军队将来的需要,所以对 GPS 研究,我们要花比较大的注意力和精力。 画外音: 1985 年,许其凤带着第一篇学术论文,前往美国参加在那里举行的首届 GPS 全球定位系统研讨会,许其凤撰写的论文,也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许其凤:这篇论文的题目是 GPS satellite orbit determination with local area and their effect on precise positioning ,以前美国是不把精密轨道给我们的,我们自己定。那么,在我们国家地区能不能定出精密的 GPS 卫星轨道?这篇论文就是研究这个问题,并且得出一个初步结论:是可以的。 画外音:研讨会结束后,许其凤接到了外方的工作邀约。在经济条件匮乏的四十年前,面对别墅、高薪等优厚条件,许其凤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许其凤:我出国也是学习。不管是从军校以至后来的工作,都是为我们国家的军队建设服务的,那我不可能跑到别处去工作。 画外音: 1987 年。中国航天部筹划研究导弹发射的定位定向课题,这个任务落在了许其凤的肩上。 画外音:这是高速发展中的郑州新城区。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当年,许其凤就是在这里,为了攻克航天部的难题开始了无数次的实验。 许其凤:一般要做精度统计的时候,他至少需要做三十次,以致整个一个流程过完了,用新的方法再做一个,我们叫测回。但是,这样的工作,要做三十次以上,重复做。 画外音:一辆单车,每天往返二十公里的路程。许其凤开始了漫长的攻关路。他的女儿回忆起当年的 情景 ,父亲投身科研的热情,成为她一生难忘的记忆。 许明 ( 许其凤 之女) :因为我知道说是挺远的,所以我妈妈不放心他一个人骑车,会经常叫我哥哥跟他一块,父子俩骑车过去,基本上这样一搞就是一个通宵。 许其凤:它可以从早上六点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这个时间段每天是不一样的,都会排满的。 画外音:就这样,经过三年的跋涉,许其凤解决了武器定位的难题,从理论到实践,他为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研究实现了新的跨越。(画面:麦田边,骑行军人 下车擦汗 的背影。) 许其凤:应该说是,渴望已久的事情终于可以变成现实了。我们搞的是应用科学了,在应用技术里面,如果没有 实践 ,那基本上是缺一条腿一样。 画外音 :1989 年,在美国卫星定位系统尚未完全组网之时,许其凤出版了《 GPS 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一书,这是中国第一本全面阐述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性专著,它也成为日后培养国内卫星导航人才的基石。 (此处插入片花:我叫许其凤,今年 81 岁了。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36 年,我出生在天津。 1953 年参军入伍,毕业后,走上了探测卫星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的科技之路。从一名学生到军人再到军校教员。 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这所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 知识 改变了我的命运。回 首 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有鲜花也有荆棘。对我来说,科研之路上的一次次困难和挑战,就是我成长的沃土。从军、从教 60 余载,我是一名普通的老战士,也是一名普通的老教师。以知识筑牢空间长城、以心血铸就和平之盾,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始终不渝的强烈愿望。我是许其凤(敬礼)。) 画外音:军旅人生正在播出《许其凤:为理想定位》 李伟:在许其凤的科研攻关路上,有人这样给他计算过,如果以 8 小时为一个工作日的话,那么,他每年的 工作 日可以多出上百个。不过,在科学面前,再多的汗水也代替不了一次实质性的突破。 1997 年,许其凤为了他的卫星导航定位事业,开始了新一轮挑战。 ( 画面: 几张照片 。 ) 画外音:这是 1996 年许其凤在太平洋岛国建立卫星测空站时拍摄的照片。然而,让许其凤没有想到的是, 一年后 建站计划因为发生政局变化而搁浅。这件事,深深 地 触动了许其凤。 许其凤:那就是, 告诉 我们这样一个,应该说是冷酷的而现实,就是作为军事应用来讲,还是靠国外的监测站不一定靠得住。 画外音: 1997 年,许其凤承担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设计工作,是依靠已有的西方成熟技术,还是另辟蹊径自主设计?许其凤在一片争论声中选择了后者。(背景画面:北斗星座运行动图) 许其凤:如果有捷径, 现成 东西我拿来就用,这应该 说是 最方便的,也最可靠。但是问题现成的东西,如果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具体条件,你把东西拿来肯定要失败。从精度上来讲,它基本上在我们国家来讲,我们都可以看到,主要从两种角度考虑,一个是 ...... 。 画外音:历时三年,许其凤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许其凤:定轨精度也好,钟差精度也好。它 C 码都可以通用,但是 P 码,只有美国人用。 许其凤:我们的想法,就是不用采用美国那种两万 公里 的卫星,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它的利用率很低,大概,结果计算 是 40% 左右。因此我们主张的是用高轨卫星,用十颗卫星就可以了,这样不但经济上可以省掉六颗卫星,另外呢,精度和性能有望提高。 画外音:然而,出乎许其凤医疗的是,对于这个方案,大多数人并不赞同。 郝金明(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学院教授):外国人都没有采用过,我们国家采用是不是可靠?是不是能够达到这个最后的设计目标?就是别人 担心 ,不理解。 画外音:面对人们的 质疑 ,许其凤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没有人知道。为了获得一个数据,他常常错过吃饭时间,饥饿时就靠一包泡面果腹。那一年,许其凤 60 岁。 李广云(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学院院长):压力还是很大的,自己经常在一个小屋,在那地方搞计算,完善他的方案,然后还要说服其他人。 压力 非常大,他做了大量的工作。 郝金明:让计算机昼夜不停地干活,要干十几天,才能拿一个结果出来。 许明:他就算睡觉了,他那个打印机也在那儿不停地打印,因为我的床头正好跟它一墙之隔。(笑) 画外音:历经两年多的跋涉, 2002 年,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设计方案确定,最终使用的就是许其凤的方案(画面:火箭点火、起飞 ... ;隐约可以听见英文解说,系 CCTV-9 外籍男播音员的声音。)许其凤打破西方神话,推动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从 0 到 1 的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自主可控卫星导航定位能力的国家,并为国家节省经费 20 亿元。 高俊(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导):他不愿意随声附和的,他总要有自己的一点看法、一点思路。 画外音:如今 80 岁高龄的许其凤三次延迟退休,依然忙碌在工作第一线(画面:许其凤在电脑前。) 画外音:为了 方便工作 , 69 岁那年他开始学习汽车驾驶,驰骋是他的生活态度,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科研速度。 画外音: 2015 年,许其凤 病倒 了,被诊断为肺癌。临近手术前,他还惦记着一件未完成的工作(画面:服药的许其凤),为测绘局的人员讲课。那是他之前就许下的承诺。 许其凤:测绘局都是要决定我们国家军事测绘发展的而一些方向,对卫星导航这个新生事物呢,我觉得我应该向他们做一点宣传工作。但是我就不知道,我做了手术以后,还能不能讲课,心 里 没有 底 ,所以在做手术前先把这课讲了。 画外音:对许其凤而言,他并不惧怕死亡。但他放不下数十年来辛勤耕耘的事业,放不下正在成长的学子。那是他一辈子的希望,也是国家卫星导航领域的希望。有多少次,许其凤忍受着身体的不适,投入到一轮又轮的工作中,用热情和忙碌对抗着病痛,那是他治愈疾病的最好方式(画面:许其凤与 9 个学子在实验室里) 许明:他经常跟我开玩笑,等我退休以后啊,我就买个鱼竿啊,我来钓鱼。我们经常会打趣他说,到现在都没有吃到你的鱼。(笑) 画外音:从军 63 年,从教 60 年,许其凤是中国卫星导航研究领域的拓荒人,也是诲人不倦的学科带头人。对他而言,讲台是他科研梦的起点。 韩阳(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学院学员):我已经是院士的第四代学生了,就老人家在科研上那种较真的劲,一直影响着我们。 丛佃伟(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学院讲师):这个知识点无论多难多深,院士都能给我们讲得活灵活现,这一点我特别佩服他。 朱恩慧(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学院学员):院士很亲切,一点架子都没有。他最喜欢就是我们喊他许教员。 画外音:从军校教员到 200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从走进科研领域那一天起,他选择的每一个方向、承担的每一个人物, 都与 国家需求紧密相关。在他的 生命 历程里,除了永不褪色的军人气节,还有始终如一的科研激情。创新、进取,是这位共和国院士的事业定位,也是他的人生定位。 许其凤: 卫星需要定位,人生需要定位,将事业与人生融入民族复兴的征程,我们会走得更远。 李伟(主持人):在采访中,许老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不 知 疲倦,出差、讲课、开研讨会,在上紧发条的生活里,他始终充满着乐趣。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系统总师于志坚、北斗二号地面运控系统总师周建华,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那就是许其凤的学生。许老说,科研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能培养更多为国家效力的栋梁,那是他晚年最欣慰的事情。
个人分类: 资料库|3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慕丰碑求无愧- 观校友摄影有感(配画诗)
xucq45 2020-6-20 22:50
关卫老师是我哈医大校友(晚我几届,我是哈医大十六期,他是二十二期),毕业后一直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曾担任黑龙江省医院急诊科主任(包括副主任)二十多年,医术高超医德美,在同行和患者当中口碑好。除此以外,他的摄影技术和理论也同样超群,在这方面是我们的老师。今天,在哈尔滨急诊沙龙摄影微信群看见关老师发的一组照片,其中下面这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联想到关老师及本人的人生经历,一首小诗油然而生。此诗献给关老师,同时以之自勉。 (关卫摄) 不慕丰碑求无愧 - 观校友摄影有感 巨浪滔天水花飞,人生搏斗几回回, 回眸虽无丰碑立,问心无愧酣梦醉。
个人分类: 诗歌抒情|29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庭的理想
sstone2009 2020-2-28 17:05
人们习惯谈个人的理想。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们通过布置作文的形式,开始培育学生思考理想,学生们在类似“我的理想”的作文中,表达各种各种的理想,有科学家、医生、解放军、工人……我已经记不清楚儿时曾经的理想是什么,但一定有的。逐渐长大,我的理想渐渐明晰起来,高中的时候,我的理想便是当一个医生。遗憾的是,即使我当了医生,理想还是发生了变化,现在,我甚至有点搞不清楚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了,或者理想很含糊、有点圆滑。 这让我觉得,个人的理想已经没有什么考虑头了,倒是应该想想家庭的理想。年近五十,我是第一次思考所谓的家庭的理想。著名作家老舍好像写过一篇《我的理想家庭》的小文章,但那不是家庭的理想,实际上只是他个人的理想,且不过是他希望的家的样子或模式,比起小学生的理想来,显得小资、世俗。我想谈的家庭的理想,是由个人的理想拓展至家庭的范畴,个人是针对一个人,家庭自然是针对一家子。那么,如何理解家庭的理想呢? 我认为家庭就像人一样,也应该有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家庭要发展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便能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地推进家庭建设。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家庭家庭都有理想,比如生活如何改善、培养孩子成为大学生……家庭的理想被一个个具体而琐碎的生活目标所掩盖、淹没,让我们无法辨识。但,我们应该有一个具体而清晰的家庭的理想,不能含糊。 我认为建立家庭的理想有益无害,不会损害家庭的声誉、不会打击家庭成员的信心,相反,每个家庭成员清楚自己家庭的理想,从此自己努力奋斗有了新的标杆,那是为了家庭的奉献,这有助于树立每个家庭成员的使命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助于树立家庭集体观念,原来,自己不是孤立地奋斗。家庭的理想,或许对孩子的培养也有好处,能够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成长寄托着家庭发展未来的希望。 家庭的理想,可长可短。长则数十、数百年,甚至可以托举起整个家族的发展信念,这就与中华民族发展的渊源流长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短则几年、十数年,以生活品质进步、家庭荣誉光耀等为主线,勤于日常耕作、辛劳。有一种家庭的理想,是递进社会阶层,欧洲有传统看中由中产阶级转而成为贵族,达尔文被父亲期待成为医生据说就有此意。 家庭的理想让我突然有一丝豁然开朗的兴奋,那么,我也该拥有一个家庭的理想了,然后,每一个成员各就各位,努力为实现家庭理想而奋斗!
个人分类: 随笔|3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李子柒拥有两千万粉丝
热度 1 rongqiaohe 2020-1-14 23:25
谈谈李子柒拥有两千万粉丝 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涉猎生活,又经历了上万年的农耕社会。因此,人,有一种天生的,向往美丽幸福田园生活的本能。 人,在拥挤的城市日夜奔忙,在追求荣誉和利益的同时,对青山、绿水、原野、蓝天存在发至灵魂深处的一种喜爱。 图片引自: 环球旅行 2019-10-11 从人的本性来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孤独的旷野”,有一种想逃避现实的冲动和心愿,想象自己在深山老林,没有人打搅的美好地方,孤独快乐的生活。 从人的本性来讲,每一位男性的内心世界,都存在一位理想化的女性。希望有一位理想的女子陪伴他的那一份孤独……特别是在孤独的心理旷野里共享幸福,而李子柒恰好扮演了心灵旷野中的她! 图片引自: 环球旅行 2019-10-11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李子柒弘扬了中华文化,扮演了中国传统中的理想女性,她有知识,有文化,勤劳、勇敢、能干、不怕艰苦。加之她所在的环境又是中国文化中描写的美好田园: 小桥 流水 人家; 森林 田野 庄稼…… 图片引自: 环球旅行 2019-10-11 参考文献 李子柒曝光的后院,藏着2000万粉丝爱她的理由 https://www.shejipi.com/286251.html
个人分类: 浅谈|22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梦中北京
热度 1 yuguo2012 2018-11-18 17:11
【梦中北京】 碧瓦红墙林中藏,银杏枫栌任意长。 鱼儿戏水鸟戏林,河推湖水舟荡漾。 日出蓝空云飞扬,日落彩霞试浓妆。 2018.11.18
个人分类: 生活|18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兴趣与远方
热度 7 wangdh 2018-9-23 17:46
兴趣与远方 王德华 这个夏日似乎格外炎热,这个夏日似乎格外短暂,转眼就入了秋,转眼就到了中秋。 中秋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是赏月品月饼的日子,借此祝福朋友们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在一次讲座中,有研究生问了两个问题。 一位同学问 : ” 您说兴趣对做好科研很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对科研的兴趣呢?” 我当时的回答很仓促,我说尽管对某个事情的兴趣应该与生俱来的,但由于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环境,似乎没有来得及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做科学研究,读研究生,确实是需要兴趣的。我想还是有个办法,就是想办法去熟悉你你所从事的工作,工作的意义。大熊猫、大象等动物似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也是不少研究者所向往的。如果你所研究的对象是昆虫,是鼠类,是虾蟹类,即使开始没有多大的兴趣,但当你熟悉到一定的程度,你会对它们的行为学、生理学、形态学,以及生活方式、繁殖方式、生活区域、食物营养、寿命发育等等很多方向产生兴趣。对一个事情熟悉起来,就会有很多进一步追问的问题,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愉悦的心理感受,也就会慢慢喜欢起来,也就有了兴趣。就像一首歌,美的旋律一听就喜欢,也有一些歌曲,听了几遍后才有感觉,逐渐喜欢起来,甚至希望反复听,电视剧的插曲就是由于多次反复,最后竟然就喜欢上了。 我啰嗦了半天,主持的老师的话更加简练,“也就是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是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就像人的情感一样,一见钟情的情形是有的,慢慢通过交流相互爱慕的,还是大多数。 另一位同学问“如果家庭贫寒,如何能够在科研路上走下去呢?” 听到这样的问题,心里还是有些酸酸的。有不少年轻有为的学生,可能会由于家庭贫寒而放弃进一步深造而过早参加工作。尽管一直有人说,科研本来就是有钱人的游戏。今天科研作为一个职业,每个人都有享受这个职业的权利。 类似的问题,我以前收到过年轻学生的询问。我说,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对家庭也有责任。首先研究生要生活独立,也就是说不能再依靠家庭的资助来完成自己的深造,尤其是靠父母打工、省吃俭用剩下来的钱,来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不可取。即使对家庭还不能做贡献,但如果不给家庭带来负担,家里还不是特别需要你挣钱养家,是可以追求自己的科研梦的,也是可以走向远方的。 现在很多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生,基本生活保障是没有问题的。年轻人有梦,就应该去追梦。 与一位刚入学的博士生聊天,他说现在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用,马上就国庆节假期了,才刚入学,再有俩月这一年就过去了。 时间是个大问题。读书,做学问,时间最能说明一切。一个学生是否用功,是否珍惜时间,是否善于管理时间,看他(她)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绩就知道了。有付出,就有收获,一点都不假。做学问是最不可以来虚的,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不会有满意的结果。 我说,现在干扰和影响精力的事情太多了,网络、手机、微信、 QQ 等等,这些如果都会花费不少时间的。如果还要充分享受周末和节假日,一个研究生真正用在学习和科研上面的时间是很少的。尽管周围的人都是这么过的,那么不这么做的人,或者能够控制自己习惯的人,善于管理自己时间的人,就成为优秀的人群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706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再见理想—科研5.0正式开启—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热度 1 yaojunwei 2018-6-24 17:05
2018 年 06 月 21 日 17:12 —— 2022-6-21 1. 坚持知识管理方向,绝不动摇 2. 着手撰写“知识管理三部曲” 3. 着手研发新的理论体系 4. 着手研发新的研究方法 5. 推进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推动知识管理的实践化和大众化 6. 积极广泛地推进“新游学主义” 7. 努力推进理论及方法的本土化 8.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积极主办学术讲座及交流 9. 坚持对外开放的科研策略,把“走出去”和“引进来”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研究领域,优化开放研究结构,提高研究质量 10. 坚定自我研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方法自信、文化自信 我要这天 -------------再 也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 ------------- 再也埋不住我心! 要那众生 ---------- 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神 ---------- 都烟消云散! 我终究要以自知之明而铭誓,折冠中庸而后志! 断狂妄之形,斩浮华之意, 刃繁琐之念,抨娇作之想。 持平常之心,择隐忍之态, 提不羁之锐,处弥坚之境。 我欲登冷峻之巅,泽苍生而剑天! 禅心 南山凤翔兮,北岳花楚楚。 东峰水潺兮,西岭竹倩倩。 万般何娇怜,心亦无处存。 我欲临碣崖,挥手斩苍浪!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猎枭亲草,沦落人亲题! 惟破坚销魂,行云之潇扬! 飘香剑雨笑冷夜,三省而苦行钝言 …… 书于应如室 2018年6月24日
个人分类: 应如室|2686 次阅读|1 个评论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我心目中的科学探索之路
热度 1 afutureofhope 2018-6-16 21:31
科学探索之路没有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希望前路平坦,就只能走别人已经开辟出的道路,不大可能有突破性进展。只有在前人未曾涉及的领域,你才可能有重大的创造性成果;但既然前无古人,你的路会格外艰险,你的付出也未必会有同等程度的回报——甚至很有可能,你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和打击,血本无归,万劫不复。 所以,马克思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为了自己的名利地位,科学家们通常不会选择看来会让自己得不偿失的研究领域,坚韧不拔地以“ 99% 的汗水”,验证和转化那“ 1% 的灵感”。只有以造福人类、美化世界为终极目的,他们才会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追求理想和真理”,并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深意就在于此吧。 在科学探索的遥远征程中,也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还远远不够支撑苦心孤诣的研究者们慎终如始,一往无前;另一句话应当更能代表他们的心迹——“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个人分类: 仰望星空|2538 次阅读|2 个评论
Gröbner基——Buchberger的发现,却以他导师的姓命名
热度 1 dongmingwang 2018-4-18 11:35
任给 n 维线性空间中的向量 v 1 ,...,v k 和 v ,如何判断 v 是否属于 v 1 ,...,v k 所张成的线性子空间 V ?这就是线性空间中的成员判定问题,也是最基本的数学问题,如同判定苹果是不是水果、自行车是不是交通工具是最基本的认知问题一样。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将 v 1 ,...,v k 和 v 作为列向量构造一个矩阵,然后用高斯消去法将矩阵化为阶梯形。那么 v 属于 V 当且仅当不存在仅有最后一个元素非零的行。 现在考虑上述问题的升级版:任给环 K 中的多元多项式 f 1 ,...,f k 和 f ,如何判断 f 是否属于 f 1 ,...,f k 生成的理想?与线性空间中的成员判定问题简单易解截然不同,对于多项式理想的成员判定问题,其完整解决则需要用到强大的计算代数工具——Gröbner基。 欧洲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家B. Buchberger (左) 与他的博士导师W. Gröbner (右) Gröbner基的概念由B. Buchberger于1965年在他的博士论文《Ein Algorithmus zum Auffinden der Basiselemente des Restklassenrings nach einem nulldimensionalen Polynomideal》(计算零维多项式理想的剩余类环的基的算法)中引入,论文的导师是著名的代数几何学家W. Gröbner。Buchberger在论文中设计了计算多元多项式理想的Gröbner基算法(称为Buchberger算法),并提出了优化该算法的若干准则(称为Buchberger第一、第二准则)。作为代数学的基础,Gröbner基的理论和方法已被写入很多通用代数教材。譬如,J. J. Rotman所著的《Advanced Modern Algebra》(高等近世代数)一书就有专门的章节介绍Gröbner基与Buchberger算法。Gröbner的名字随着Buchberger的Gröbner基方法的深远影响而广为人知。 包含Gröbner基方法的通用代数教材 Gröbner基是由多元多项式理想的特殊生成元构成的集合,它具有非常良好的性质。通过计算Gröbner基很多有关多项式理想的基本问题都可以算法化求解。前面提到的理想成员判定问题也可以通过使用Gröbner基的性质获得解决:一个多元多项式属于给定生成元的多项式理想当且仅当它对该理想的Gröbner基的范式为0。又譬如,字典序Gröbner基关于其中出现的变元具有一定的层级结构,即所谓的消元性质。基于这种性质,Gröbner基方法又可以用来研究各种消元问题,如多项式方程组求解、参数曲线与曲面的隐式化等。 字典序Gröbner基的消元性质 破解密码体制到求解多项式方程组的转化 (图片取自J.-C. Faugère的演讲幻灯片) 1965年春天,23岁的Buchberger在导师Gröbner的指导下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顺利地完成了博士论文。当时Gröbner已经是享誉盛名的大数学家,有很多助理教授紧随其后。年轻的Buchberger几乎没有机会见到Gröbner本人,他有关博士学习和论文答辩的行政手续大多通过助理教授来完成。为了能在高校找到一份工作,Buchberger读博期间就已经在全职编程。在提交了博士论文之后,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了一段时间便获知论文通过了。 Gröbner当时因为工作繁忙,实际上并没有为Buchberger读博期间的研究工作给予多少具体指导。他可能也没有时间去审阅Buchberger的论文。Gröbner对Buchberger博士论文的实际贡献只是提出了论文研究的问题。可是Gröbner基为什么会冠上他的名字呢? Gröbner基方法在提出之后没有多少人问津,Buchberger发表的论文沉寂多年,少有引用。Buchberger的研究兴趣也转向了逻辑和算法理论。可10年之后,也就是1976年,随着符号计算方法和软件的快速发展,Gröbner基方法开始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对于非线性多项式系统求解Buchberger所解决的问题是非常基本的。与此同时,Buchberger也深刻地意识到导师Gröbner当时给他提出的关于剩余类环的有限基及其构造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Gröbner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实际上他至少在25年之前就已经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但未能给出问题的解答。1964年,他将这个问题作为博士论文研究课题交给了Buchberger。Buchberger不负导师的厚望,一年之后就满意地解决了导师提出的问题,进而创建了后来称之为Gröbner基的理论和方法,并在非常原始的计算机上具体实现了其主要算法。在他1976年系统给出了所有证明的论文中,Buchberger用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学术发现回报师恩,首次将他自己提出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命名为Gröbner基、Gröbner基理论和Gröbner基方法,从而留下了一段有关学术传承和学生感恩导师的美谈佳话。 Buchberger的Gröbner基方法已被写进20余部教材,在3000多论著中有后续研究,被引用数千次。它与吴文俊所发展的特征列方法、G. E. Collins提出的柱形代数分解方法并列,成为符号计算领域的三大核心方法。Buchberger不仅是开拓符号计算领域的先锋,也是推动这个领域繁荣发展的学术活动家和教育家。他是《符号计算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的创刊主编;在创刊号的编辑前言中他精辟地论述了符号计算与《符号计算杂志》的内涵,并确定了符号计算领域未来发展的基调。《符号计算杂志》早已成为符号计算领域的权威期刊, 在计算机数学的交叉研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符号计算杂志》创刊号 Buchberger还于1987年在奥地利林茨创立了符号计算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Symbolic Computation)。该研究所为符号计算领域培育了大量优秀科研人员,许多国际著名学者都曾到此深造、访问、交流。 Buchberger与吴文俊在国际会议ISSAC 2005上合影 Buchberger对Gröbner基理论和方法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有关Gröbner基的命名,他与恩师之间的佳话有着不同的版本,在学术圈内流传。那么Gröbner基是否应该称为Gröbner基呢?王东明在近期有关Gröbner基和Ritt特征列内在关联的论文标题中将Gröbner基更名为Buchberger-Gröbner基, 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同。读者以为如何? B. Buchberger,M. F. Singer,D. Y. Grigor’ev和王东明(从左到右,1988年摄于奥地利林茨) (王东明教授审阅了本文并为文中有关Buchberger与Gröbner的佳话提供了背景材料) (牟晨琪) 来源: 阿狗数学AlgoMath
个人分类: 阿狗数学|14771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研人员的三重境界
热度 3 ncepuztf 2018-2-1 19:04
1. 被动跟着干,养家糊口 ;【 贫困阶层 ,挣钱填饱肚子,还房贷车贷, 为了生活 】 分配啥干啥,不分配不干,替别人打下手谋生或混文凭,基本没有自己的想法。 这一类人群人数最多。主体为研究生、青椒、基层实验人员,可称为科研散工。 2. 主动要求干,爱岗敬业 ;【 温饱阶层 ,自己努力干,或需他人辅助, 为了想法 】 基本生活无忧,拿到一些企业项目或国家基金,有了一些想法并努力实现或 为实现创造条件,这类人群人数较少。包括多数正副教授,部分有志民科。 相当于小包工头、二道贩子、个体户(夫妻店)、家族企业。 3. 引领他人干,追求卓越 !【 富裕阶层 ,花钱雇人干,或组织他人干, 为了理想 】 基本不知道自己工资发了多少或很少关心,自己带的研究生常认不全, 项目多到整天写本子和结题,把握全局,多数情况具体怎么干的自己也不清楚, 这部分人群主体为院士或长江学者,还有一些是高校领导和企业老总, 可以拿着国家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部分人数最少,但占有资源比例较高,相当于一级承包商、企业集团。 以上为三个典型阶层,仓廪实而知礼节,和科研境界有所关联和对应,目的也不大相同。当然还有很多人处在夹层,自己看着找位置吧。
个人分类: 科教|2149 次阅读|7 个评论
“苟且,诗和远方”杂谈
热度 4 tt52dj 2017-10-1 11:41
自 4 月中旬发表关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评论博文以来,已足有 5 个多月,没有富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更新自己的博文,更甭提“谈谈残酷而真实的生活,聊聊收敛而残存的理想”。今天,刚好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我不想去跟压高速的归客们凑热闹——赶往故乡,也不愿离开喧嚣的城市与妻儿到农家乐享受美好的阳光,而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家里,抒发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和思考良久的点滴。 昨晚,看到一位大学同窗发表的微信朋友圈,或许应该是篡改过的调侃之言,但个人觉得甚有意思。在此,不妨与各位分享。国内某著名技校校长***说: “咱们 ** 技校就是实打实的学本领,咱们不玩虚的,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你学厨师就把菜做好,你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咱们 ** 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更巧合的是,刚不久前看到另一位大学舍友转发的一篇有关高晓松怒批其清华校友——博士学霸梁某的视频及博文。原本也没啥,但是该人却被视为男神甚至传言其为奶茶妹妹***的前票友,高调参加电视节目《奇葩说》的目的,竟然仅仅是向三位嘉宾求教找工作的浅显问题。我还没看完,顿时就感觉不妙,果不其然蔡永康果断出手,没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前,就已灭灯;然后,接着是高晓松的炮轰: 一个大名校是干什么的,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不是用来找工作用的,你明白吗?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对你的教育?……大家都在说清华现在的校风,跟技校,那个蓝什么红什么技校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教你个技能去找个工作。 说实话,我觉得高晓松的炮轰并无道理,反而甚至觉得很有必要;至少,高某的一席话会让那位学霸哑口无言,更让其懂得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找份工作,应该还有更重要的社会责任。 然而,这仅仅只是社会中所谓精英的一个缩影,现代教育体制下存在诸多类似的梁某之流,他们毫无名校的气质和气节以及追求真理的信念,更没有胸怀天下、情系民众的理想。当初,他们进名校甚至出国,仅仅是为了镀金,以求来日找到更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和获得丰厚的报酬与待遇,压根没有什么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这不得不说是现代教育尤其是名校教育的悲哀。曾几何时,复旦大学董仲蠡说过: 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它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 北京大学钱理群先生曾在一次研讨会上说: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诚然,名校为我们的国家输送了诸多高智商甚至高情商的各式各样的精英与人才,而且其初衷绝对不是为了批量式培养缺乏高尚情怀、毫无远见的技工。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学霸们在世俗的喧嚣与浮躁中偏离了最初的理想与轨道,学会了利用名校的优越条件与自身的才华以谋求更多的利益与价值,而非用知识武装自己原本应该心系天下的情怀。或许,这些学霸们俨然已忘却当年周总理年少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理想。然则,他们不应该忘记没有国,那有家,那有自我价值的体现,那有和平、繁荣稳定、和谐的世界局面。 遥想当年,各位初入学校时,老师教育并告诫大家:你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脊梁,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然而,殊不知悠悠岁月而逝,这些花朵、脊梁和接班人当中的一些人,却在钻祖国的空,捡祖国的漏;更有甚者,在挖祖国的墙角,捅祖国的脊梁骨。一直以来,我不曾明白当年一位有良知的语文老师(因好些人上课期间在下面开小会且影响到他人学习)义愤填膺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你们这一代必将是垮掉的一代。然而,归根到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不由得发人深思。 以下说一个小小的插曲。话说, 9 月初,鄙人儿子——乐乐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当初,为了入学, 7 月份先在网上报名、参加随机派位,其中需要很多证件(房产证、身份证、预防接种证明等等);然后, 8 月底再到分配的学校参与现场报名。程序和过程甚是复杂而繁琐,不由得感慨还是我们当年读小学甚至高中时,手续简单明快:开学前几天,由家长或者亲戚领着你过去,班主任老师套路式地问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是否愿意读书,然后立马帮你办好入学手续,只等你缴纳学杂费、领好教材,便可完事、走人;开学以后,自己和同村的玩伴们走路过去上学,父母从不过问。如今倒好,为了乐乐上学,妻子仿佛如临大敌,开学前已忙得可开交;开学后,更是为了亲自接送,早上 6 点半起床,下午3点多去学校。如此一来,她一天中只上半天班。原本以为以后,习惯就没啥了,可以按部就班、驾轻就熟。哪知前不久,妻子对我说:快到国庆节和中秋节了,班委会群和小区内其他好朋友的妈妈说需要给老师们送一些礼,如此方可让老师更加关心和重视小朋友们的学习。当时,我内心十分气愤,甚至不解和无奈。于是,理直气壮且不耐烦地回答: 难道教书育人不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吗?莫非不送礼,老师就不管学生了吗? 要送,你自己去,我才不去。印象中,当年老师曾多次主动想利用课余时间给优秀的学生免费补习,那时的我们为了贪玩而极不愿意,于是乎编织各种借口推脱,而老师那种无奈的眼神仍历历在目。 如今,难道老师真的毫无师德可言,仅唯利是图,置学生的学习于不顾吗?或者说,这是家长为了追求所谓额外的照顾而投机取巧,过分干预造成的恶性循环?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另外一件小事。乐乐上幼儿园时的一位同学(当时才 4 岁),这个小朋友经常在放学时,不仅和老师们说“再见”,而且主动和她们拥抱并亲亲她们的脸颊。他的这种举动,曾一度让我感觉惊艳和眼前一亮,也被妻子视为高情商的表现。后来得知,这是他妈妈灌输并教育的结果,目的昭然若揭——是为了得到幼儿园老师们的关心和重视。我真是不理解,现代人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内心的追求是什么;难道情商高,是为了吹嘘遛马、阿谀奉承?原本,儿童应该做他们那个年纪知道和想做的事情,比如无忧无虑地游玩嬉戏;其内心本应该是纯洁无暇的,不应当存有其他的杂念,更不应为了讨好他人,而从小学会压抑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想法。 我不清楚父母对小孩子的这种干预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但我觉得会让他们至少是不真实的,不快乐的。假如,为人父母,仅仅是赋予他们血肉之躯,而不能给他们带去快乐,哪就请您们不要再给带去无穷无尽的压力与痛楚,好吗? 或许,以上这些有些跑题。然而,此时的我不禁徒增伤感,又想到了语文老师那句语重心长的话:你们这一代必将是垮掉的一代。我始终在思索,为何那位老师会如此感慨?难道只是我们不遵守课堂纪律,贪玩,胸无大志?还是说当时我们的身上没有体现出老一辈的艰苦卓绝的拼搏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或许,我们不是他眼中的祖国的脊梁?对于语文老师的言论,虽我一度有过质疑;直至今日,虽我自持并非词穷,然而我仍未找到足够反驳的理由。 事实告诉我们,我们这一代如今没有时刻为祖国贡献的健康体魄,没有时刻为祖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那我们有什么呢,有的只是为尘世的繁琐而遮住双眼的迷茫和惆怅,有的只是为平庸的生活而偏离航线的无助和孤寂,有的只是为科研上题而绞尽脑汁的钻营和交际。 言归正传。然而,高晓松一直以来强调的眼前的苟且到底是什么?诗和远方又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眼前的苟且是指你可以安于现状、乐于生活、满足于工作和学习;诗则是内心情感和情绪的宣泄,可以是务实的、乐观的、和谐的、具体的,也可以是飘逸的、悲观的、愤世嫉俗的、 虚无的 ;远方却是你需要怀揣着人生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觉悟,为国为民的情怀。 这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个人、社会和国家。因此,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不仅仅满足眼前的苟且,应该树立并始终不放弃更高的追求——诗和远方。
个人分类: 时事焦点|4360 次阅读|4 个评论
共产党员的 理想 和 毅力 教育 我
张能立 2017-8-14 10:22
共产党员的 理想 显然 是 为了 解放 全人类 奉献 自己的 青春 和 热血。 正如 俗话 说的 好:理想 是 丰满的,现实 是 骨感的。共产党员 要想 实现 人类 有史以来 最为 崇高的 理想,只能 按照 先人 所言: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 长期 自我 训练 革命 意志 和 毅力。 虽然 一场 秋雨 一阵 凉,但是 共产党员 认知 革命 烈火 更旺! 黑夜,秋雨 吓不倒 真正的 共产党员!因为 真正的 共产党员 知道,黑夜 长不了,秋雨 过后 是 阳光! 壮哉,我们的 先人,你们 开创了 五千年 延绵不绝 的 中华 文明! 壮哉,我们的 先烈,你们 让 中华 文明 面对 西方 文明的 入侵 重新 焕发了 青春! 壮哉,我们 这代人,我们 一定 会 将 中华 文明 和 西方 文明 “合二为一”,产生 人类 历史上 最美好的 文明! 数 风流 人物,还看 今朝! 图 1 共产党员的 理想 与 毅力
个人分类: 时评|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 革命 理想 锻炼 身体
张能立 2017-7-15 09:53
有人 锻炼 身体 是 为了 自己的 身体 健康,我 锻炼 身体 是 为了 磨炼 革命 意志 和 毅力。 图 1 为 革命 理想 锻炼 身体 当今 世界 不太平 这是 客观 事实。要想 世界 太平,中、美、俄 必须 统一。我的 革命 理想 就是 将 五星红旗 插上 白宫 和 克里姆林宫 。 数字 11.68 是 有 寓意的。“11”:一心一意 追求 革命 理想;“6”:期待 革命 理想的 实现 能够 一帆风顺;“8”:革命的 成果,全人类 共享。
个人分类: 政论|1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准备移民
热度 16 famingkuang 2017-2-8 14:05
发发现在海城学习,希望用尽余生的每一秒完成移民到那个理想的国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401 次阅读|21 个评论
慈善与法律
热度 4 GongChen 2016-11-25 20:50
慈善与法律 又是一年一度的感恩 节 。去年的感恩 节 ,我被 查尔 斯 · 史密斯 先生的慷慨捐 赠 震撼了! 和夫人徐 洁 商量后,决定提前 实现 我 们自己 的捐助 计 划, 为 母校的 贫 困生和 优 秀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今年春天,首先在我的母校黄海 农场 大有中学(初中) 资 助了 10 名学生; 这 次 11 月份回国,又在我 们 共同的母校 盐 城中学(高中) 资 助了 15 名学生。 希望我 们 小小的善心能 助力这 25 名学生放 飞 他 们 的理想! 慈善在美国是一个事 业 , 许 多成功人士如 比 尔 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等都 认为挣 了 钱 就 应该 回 馈 社会。 为 什么美国的 资 本家能 够 做到的事,中国的高 级 干部和商 业 大亨 们 做不到呢? 这 是个 值 得深思的 问题 。 据 说 ,我 们宾 夕法尼 亚 州立大学校园里第一 辆 法拉利,第一 辆兰 博基尼都是中国来的本科生 买 的。我 们 也常听 说 洛克菲勒,卡耐基等大富翁的孩子 们 暑期里常打工 挣钱 。如此巨大的反差,折射出中国教育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今年和史密斯先生的子女 陆续 相 见 ,每次 见 面,他 们 都表示 坚 决支持他 们 父 亲 的捐 赠 , 这让 我甚 为 感 动 。 中国的 经济总 量达到了世界第二,我 们 的道德 总 量如何? 老人倒在路上没人敢扶, 这 是怎 样 一种悲哀啊!中国的法官 为 什么会把好心的路人判 为 有罪? 为 什么把火 车 上救助病人的医生判 为 有罪?中国的医 闹为什么那么猖狂? 当法律不能声 张 正 义 的 时 候,道德就开始萎 缩 了。 慈善, 在中国要想成 为 一种事 业 ,也 许 不 仅仅 是道德的 发 展,可能更需要法律的 护 航! 陈 功 2016 年 11 月 24 日
个人分类: 随感|3918 次阅读|5 个评论
回馈母校,放飞理想
热度 2 GongChen 2016-11-24 23:57
回馈母校,放飞理想 在盐城 中学 陈 功 书 院 捐赠仪式上的致辞 亲爱 的老 师 , 亲爱 的同学 们 : 今天很高 兴 回到母校和大家 齐 聚一堂。 36年前,我幸运地和大家一 样 ,来到了美 丽 的 盐 城中学! 盐 中的 3年,是我最 难 忘的 3年。我要感谢盐中的老师们辛勤的培育和细心的打磨。 我来自黄海之滨一个普通的工人农民家庭。我今天的一切都和在盐中的 3年努力学习分不开。是盐中让我的理想放飞!去做一个科学家,探索未知,创新未来!今天,我很高 兴 能 实现 我的夙愿,回 馈 母校,帮助新一代的 盐 中学子去 实现 你 们 的理想!希望你们将来也能够以各种方式回馈母校。 盐 中的 3年,不 仅让我 打下了 坚实 的知 识 基 础 ,也培养了我高 远 的志向和先天下之 忧 而 忧 的情 怀 。 我在盐中时读过的两本书,爱 因斯坦 传和居里夫人传,对我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它们坚定了我要做一个科学家的理想,这 一理想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改 变 。 盐 中的 3年当然也不只是学 习 。在 这 里,我也收 获 了友 谊,终身的友谊 。同学情是世界上最 纯 真的感情。几十年 过 去了,任何 时 候看到老同学,那份由衷的高 兴 立刻溢于言表!同学 们 , 请 珍惜 这 份同学情! 盐 中的 3年还让我收 获 了日后的 爱 情! 当 时 我 们 是不 许谈 恋 爱 的,只能心里默默的喜 欢 。我的夫人徐 洁 是我的同班同学。 虽 然今天她不在 这 里,但她和我一 样 希望 为 母校做点 贡 献。 今天,我仍然清楚的 记 得当年踏 进盐 中的第一天!激 动 , 兴奋 ,新的老 师 ,新的同学,一切都是新的!当最初的新 鲜 感沉淀下来之后,我很快 发现 同学里有 许 多人比我 聪 明,比我 见 多 识 光。我决定笨 鸟 先 飞 ,我相信勤能 补 拙。 盐 中 3年,是我最勤 奋 的 3年。共青山上有 我 朗朗的 书 声,湖心亭畔有 过 静静的思考。我的一生只相信勤 奋 和努力,不太相信运气;即使有运气,那也一定是勤 奋 努力的 结 果。每当有人 说 我 聪 明 时 ,我只会淡淡一笑,因 为 我深知, 这 个世界上比我 聪 明的人太多太多! 经过盐 中 3年的拼搏,我 顺 利地考取了复旦大学, 这 以后的一切在 别 人看来都是 顺风顺 水,但我回 顾 以往,除了努力 还 是努力,至今没有停留。从博士到博士后再到教授, 我这一辈子都在为着理想而奋斗,为任何一个科学新发现而欢欣鼓舞。虽然我不相信运气,但我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儿,因为我一辈子都在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那就是科学实验!去发现新东西,去研究前人从未研究过的东西! 今天,在迈出盐中校门 30多年之后,我很高兴的告诉大家,我们近年来发明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大脑修复技术:当大脑发生损伤或病变的时候,脑内神经细胞死亡了,但神经细胞周围的胶质细胞会被激活,形成胶质疤痕。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和神经科的医生们对脑内的胶质疤痕一直束手无策。我们在胶质细胞里表达了一种神经因子,叫做NeuroD1,它能把胶质细胞的基因关闭,把神经相关的基因重新开启,这样就可以在大脑内损伤的地方就地取材,把胶质细胞一步到位地转变成功能性神经细胞,达到神经再生和大脑修复的目的。这样一种新技术有可能给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脑中风病人和老年痴呆症患者带来福音。 作 为 一个科学家,现在我有了一个新的理想,那就是把我 们 的科学成果 转 化 到临床应用上来。把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变成造福人类的治疗方法。我将为这一新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同学 们 ,和 36年前相比,中国的 经济 已 经腾飞 ,物 质 生活极大的丰富了,但同 时 各种 诱 惑也大大的增加了。我曾 经问过许 多和你 们 同年 龄 的学生,“ 长 大了想干什么?”有一位学生 说 ,“想 赚钱 ”。 赚钱 是好事,但 赚钱 不是事 业 。如果你 问 世界上 100位最有 钱 的人,你会得到 100个几乎同 样 的回答,他 们绝对 不是 为赚钱 而 赚钱 的,他 们 都有一 个理想 ,他 们 都想干出一番事 业来 。当你实现你的理想,做出一番事业的时候,钱自然而然地就来了。比 尔 盖茨之所以是世界首富,因为他把计算机 软 件 带给了 千家万 户 。 乔 布斯之所以家喻户晓, 是因为 他把智能手机推向了极致。今天我们谈论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我们很少谈论他们究竟赚了多少钱,我们谈论的是微软 和 苹果手机,那是他们理想的结晶! 同学们,你们将来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盐中的 3年很重要。我坚信, 人是应该有一种 精神的!今天你有什么样的理想,你的人生就会沿着这个理想划出什么样的人生轨迹!我在盐中时最喜欢的一句诗就是『少年心志当拿云』。你将来可能是个作家,艺术家,教师,医生,律师,银行家,或者是政府官员,公务员,创业者,CEO,也希望你们之中有许多和我一样成为科学家,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希望那是你真心想做的事,是你的人生理想。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空洞,但我想告诉你,如果我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当你羡慕比尔盖茨的时候,你羡慕的是他的金钱还是羡慕他的理想和智慧?这对将来的你取得多大的成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我深深地感谢盐中的培育! 衷心地感谢各位老师! 祝同学们梦想成真! 谢谢! 陈功 2016年11月12日星期六 于盐城
个人分类: 随感|61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周末谈理想
jianhuxie 2016-11-19 15:17
理想,一个看似平凡的词,却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和描述,查 了一下新华字典的官方的解释。 理想 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 2.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 信念 基本释义 1.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2.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很清晰的理想,那就是考上大学、然后在上海工作和定居,老了去发达国家养老,我也不知道当时那么小怎么会有这么现实和量化的理想,现在分析一下,或许是在我们童年时期大学生比较稀缺, 加上身边的人都有点夸大了上大学后命运的改变,觉得考上了 就可以 一劳永逸。 至于来上海,可能是因为当时村里有位邻居远嫁上海,过年时候回家探亲, 我们这些孩子就跟看电影似的 到她家去,那些稚嫩的眼神看着他们说着普通话,心里真是羡慕啊。还有吃完饭了他们餐巾擦嘴,在那个温饱都还没解决的年代,我们就觉得这样的 都是非常的奢侈,所以还未 小学的我就有这么明晰的理想。 毕业后,顺利的来了上海,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出差跑到各大工业园区,是我最兴奋的时刻,这时候 理想就是我也要自己开公司,开工厂,在那些工业区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自己的商业版图。所以我选择了创业。只是 有限,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了 孩子后, 理想有了轻微的变化,曾经想过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放弃奋斗,放弃曾经的理想,但是发现其实并不是如此,父母如果不努力,孩子如何会 努力,自己才是孩子真正 的榜样,所以我选择了继续奋斗,但是也兼顾着家庭,做到和孩子之间最有效的陪伴和沟通,特别是今年,参加了上海的家庭教育志愿者, 带着孩子做了一些公益,孩子的以前很多陋习都得以纠正。更明事理。 有理想的人生是完美的。我为自己有理想而感到自豪。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学 思维 与 远大 理想
热度 2 张能立 2016-11-8 16:03
应 母校 红安 觅儿 中学 邀请, 2016.11.6 日 回到 母校 面向 初三 同学,做了 一场:提升 数学 思维,树立 远大 理想的 科普 报告。数学 思维 分:逻辑(logic) 和 直觉(intuition),分析(analysis)和 建构(construction),一般化(generality) 和 个案化(individuality)。无论 是 树立 远大 理想 还是 实现 远大 理想,都与 数学 思维 和 科学 思维,密不可分。 下面 是 讲座 视频: 数学 思维 与 远大 理想(1) 数学 思维 与 远大 理想(2) 数学 思维 与 远大 理想(3) 提升数学思维,树立远大理想(觅儿中学).ppt 欢迎 大家 批评 指正
个人分类: 数学|1492 次阅读|3 个评论
好看不好用的“灭火球”
热度 4 dfedhw 2016-9-24 13:49
网上盛传的灭火球(见以下链接),在实验场景下看似表现出色,实则与现实的灭火需求存在巨大的差距,难有用武之地。 扔个“球”就能灭火? 1. 实验道具为一个小型的半封闭空间,而真实的火场却很少有这样的条件,也就是说:实验条件为“凹”的,这样的实验效果最佳,而绝大部分现实燃烧物是“平”的,甚至是“凸”的,不具备这样的密闭空间来让灭火剂充斥其间,所以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 既然是球形,当抛投过去的时候,遇到物体硬碰硬可能就弹开了,或是滚至一旁,无法附着和停留,如何灭火?实验演示仅局限于一个带开口的狭小空间,如果在有遮挡的复杂环境中,灭火效果还会打折扣,真实的燃烧区域外形分布绝不会如此简单,同时还要看灭火行动的实际介入时间。在慌乱的情形下,投偏也是常事,为了弥补这样的失误,为了保证后续不断供,则需要大量配备,成本问题始终无法回避,因为是球状物,不便拿捏及抓握,即使短距离搬运也会带来不少麻烦; 3. 演示中爆炸看起来似乎对人没有伤害,其实哪怕威力再小,也没有人愿意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特别是老幼妇孺。演示者都是有备而来,那么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灭火剂、外壳碎片以及其它附带卷起的物件、火星等崩进眼睛或耳朵,都不会是小事; 4. 灭火球价格约几十元甚至更贵,寿命为 5 年,以一栋酒店为例,该配备多少个合适,总费用多少,由此形成的总体控制能力到底如何?火灾本身就是极小概率事件, 5 年内几乎不会发生火灾,那么 5 年之后全部更换,又该花费多少, 10 年或 20 年又当如何?真实场景下的随机起火点,附近是否有足够的灭火球作为备用,如果发生在夜间有无其它问题? 5. 如果要用于自动灭火,那么应该安装在那些部位,数量需要多少,成本多少?又将同时涉及到使用寿命问题。曾经见过一个仓库,每层货架上每隔 2 米放一个 自动灭火弹 ,密密麻麻,如果防火都需要按这样的“长城防御模式”来操作的话,未免显得技术含量太低,草木皆兵之余,也丝毫看不出设计者对此项技术的自信何在。 唯一效果好一点的地方,只能看看汽车的发动机机舱等狭小空间。“灭火球”花架子的成分居多,无法从系统的角度和方式来看待及处理问题,作为演示灭火的玩具拿来玩玩可以,如果敞开放到各种真实的火灾场景中去细细考量,结合物流、成本、各类人员实际操作水平、火场心理、投送效率等因素考虑,实在难以堪当重任,具体操作起来只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更何谈“能够颠覆用了几十年的灭火器”?真的要是有信心,在没有事先告知的情形下,到现实生活场所点把火做个随机测试岂不是更有说服力? 在预设的理想状态下分割独立进行的片段式静态演示 实验 可以回避掉很多细节问题,火灾的周期性、随机性、突发性、 紧迫性以 及过程性基本无从体现,可时间和环境对“灭火器”功能发挥的综合考验却是一点儿都不会含糊,灭火的过程中火势实际也在动态地延展,把猎物关进笼子里狩猎和跑到野外同数目不详的野兽单挑完全是两个概念,到时灭不了火也许是小事,也许成为笑话,可耽误了救援时间却会成为天大的事。 化解火灾矛盾的可能性
19493 次阅读|18 个评论
不谈理想的日本社会
热度 14 ninglz 2016-2-27 07:43
不谈理想的日本社 会 二十年前刚来日本时,儿子去日本的公立幼儿园的大班上了两个月,接着就是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孩子们的毕业纪念册里,有一个栏目是“梦”,日语里的梦相当于我们的理想,而日语里的“理想”二字,一般是作形容词用的。 在梦的栏目里,我儿子和另一个同时来日本的中国孩子,都写了三个汉字“科学家”。而其他孩子的梦简直令我们费解:花匠、面包师、美容师、玩具王……那时,我们觉得日本孩子怎么如此缺乏理想呢? 中国留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时的发言,总会说要做中日友好的使者、桥梁之类的内容。记得那部记录中国留学 生 在日本的电视剧,有一集,来自中国北京的小学生,站在日本小学全校师生面前,讲中日友好的意义,讲自己要成为中日友好的桥梁……的情景。 每每那时,总会引来日本人连声不断地感慨:“好厉害!好厉害啊!”一种佩服不已的口气。其实,今天想来,他们为什么感慨,是因为他们觉得太不可思议。对了,日语中“不思议”,一般属贬义词。他们崇尚的是不显山露水,最怕“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日本人精神世界极其独立,正如他们死也不愿给别人添麻烦一样,对来自别人的强势也非常排斥。他们的梦多半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我们那种“小小年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程式化思维。幼儿园的孩子,心中可不就是吃和玩嘛! 在这里呆久了,就会发现我们的思维与他们太有距离了。我们的人生对名誉、地位、金钱、成功……有太多太多的设计、希冀,为父母、为家人,包括国家背负着太多的期望。不管我们是否真心实意,但我们的语言在他们看来都是豪言壮语,远离生活现实。 日本人平日聊天,忌讳谈政治、宗教。工作以外,多专心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登山、旅游、钓鱼、剑道……各种各样俱乐部活动,虽是他们的业余爱好,但做起来绝对专业化。代表日本国家参加国际体育大赛的选手,没有国家花钱培养的,都是他们自己爱好而已。 洁身自好的日本人,在工作上团结协作,在精神世界越来越自我化。告别终身雇佣制,短期工作挣钱,有了钱就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没钱了,再找工作挣钱。这样的年轻人也来越多,他们反对战争,“一个国家如果叫国民去送死,那这个国家首先就该死”就是这些人的心声。生命在他们的意识中最高,没有什么可以高过生命的所谓大局。 至于,日本社会中的极端民族主义者,被称为“右翼团体”的人,在普通人的眼里,等同极端宗教,属于非常人的行列。当然,那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的个人爱好,在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他们的声音,往往给政府制造麻烦,使政府工作陷入被动之中。 不谈理想的日本社会,也许让我们觉得自私、狭隘、顽固……但这就是日本的现实,他们的人生是自我的人生,不背负国家与家族的使命。 民主社会,的确不是最高效的社会,但的确是最能规避极端危险的社会。 红叶随笔 20160227
个人分类: 文化漫谈|3476 次阅读|25 个评论
我为什么要写科普?
热度 27 gaojianguo 2016-1-4 13:27
博主按: 这是2015年4月份的“旧文”,今天终于鼓足勇气放入博客,可做为鄙人继续努力的“紧箍咒”。有人说,理想就像内裤,要有,但不能逢人就要去证明。今日在2016年的开端宣示鄙人理想,昭告天下,本为勉励之意也。 我为什么要写科普? 前段时间,美国科学促进会等机构联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公众对一系列热点科学问题的看法与科学家存在严重分歧,这些科学问题包括转基因食品、气候变化和进化论等,这种分歧令人十分吃惊,但细细想来也是可以理解的。究其原因,可能是科学家一般不善于参与公众活动,不懂得与大众沟通的技巧,最终导致民众对很多重大科学问题产生与科学家不一致的观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真正做好科普实属不是一件易事,因为这不仅需要深厚宽广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或文字表达能力,把高深莫测的科学机理通过平实易懂、甚至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更需要长时间的沉淀。 “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就是你没完全明白。” ------爱因斯坦 还是先看看前辈的科普吧,“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每每读起竺可桢先生的这些文字,想起《大自然的语言》,我都会莫名的激动,不是因为别的,只为老先生这种把学问发挥到极致的朴实而感动。再看看我们当下的科普环境,科学家不愿意花费时间做科普、想做科普的人往往没有能力做好科普,造成错误百出、误人子弟的科普书籍充斥于市,实在令人感到不安。我一直比较赞同北京大学退休教授武际可先生的观点,“有什么水平的科学就有什么水平的科普”,我们科普事业不尽如人意、甚至惨不忍睹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我们落后的科学。美国科普面临的困境同样适用于中国,应该说在中国的境况更糟糕,同样是因为我们的科学家队伍的整体落后。 “做不好科普,因为科学家没有耐心,也没有动力,没有能力。我希望科学家能够与公众有更好的交流。” ------崔永元 科普事业关系到民族科学素养,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又有多少科学家愿意把自己的工作写成科普的呢?科学家自身是自己工作最好的代言人,但限于当下的考评机制是没人愿意在这方面“白忙活”的。那么,科普是不是一定就比科学研究本身容易呢?答案是否定的。好的科普所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是远远大于一篇研究论文的!一篇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的研究论文可能只需要参考数篇核心文献,但要对一个“普适性”的科普有所洞见则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研究本身是关注“小问题”,而科普则是需要聚焦“大问题”。以我撰写发表在《百科知识》上的“致幻物质那些事儿”为例,这篇科普文章参阅了数百篇文献、历时两月完成,而我撰写一篇“Research Article”最快不到两周即可完成。 我一直认为科普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正因为此,我近6年来一直坚持写科普,同时也很享受分享专业知识的过程。科普的撰写和文献的调研凝练了我的科学思维,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但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却愈发感到知识储备的不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或许,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穷的知识并分享之是应该成为一种人生常态吧!因此,我把“做一流的科学,写一流的科普”作为人生信条加以实施,我不妄在有生之年写出竺老的优美篇章,更不奢望“毕其功于一役”地快速出版一本科普专著,但求细水长流、厚积薄发,当我能够对当前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游刃有余地加以诠释、且使用的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语言的时候,此生足矣!去除繁琐的公式、代码和模型,剩下的只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科学内核,要做到这点没有数十年的积累恐怕是很难的,同时也是令人向往和陶醉的。 “生命如是之观,何等壮丽恢弘!” ------达尔文 在认真负责的杂志编辑鼎力帮助下,我于近年发表了20余篇科普文章,主要来自植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它们是我进一步科普的基础和动力。当下环境变化多端,植物是如何适应和响应这种变化的是一个永远都讲不完的故事,就像生活在地球上人们每天都有很多奇闻异事发生一样,我只想说,生命真的很奇妙!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自问世100多年来,对英国国民的科学素养提升大有裨益,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本能够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科普著作。我不知道我的第一本科普著作何时出版发行,可能是5、10抑或20年之后,也可能像曾国藩一样由于不能“经史烂熟胸中”而未能写就《曾氏家训》,但我不会放弃科普创作,更乐意与人分享每时每刻发生在大自然现象背后的秘密。 高建国 2015-4-7于羊城 2016-1-4修改于申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389 次阅读|62 个评论
素食、宗教与信仰
热度 1 sstone2009 2015-12-20 08:43
周围有一些朋友崇尚素食,不吃荤腥食物,久而久之对荤腥食物失去了消化和吸收能力,厌恶荤腥食物的气味、食之出现胃肠道不适,轻者恶心,重者呕吐、腹泻。 百度说,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我周围的朋友中有信奉佛教,佛教便是宗教的一种。伊斯兰教、天主教当然也是宗教。 佛教要求信众素食,或许因为不杀生等信条。食用荤腥,必须杀生,杀生则是佛教所不许,和尚、尼姑应该是不食荤腥而素食。在电影《少林寺》中,唐王李世民格外发旨允许少林寺和尚可以吃肉,不知现实的少林寺是否执行了唐王的旨意,倘若执行,大概也是例外吧。但也有一些宗教并未要求食素,比如伊斯兰教可以吃牛羊肉;天主教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斋日吃肉列为禁忌。 再来看看信仰是什么?百度说,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不是宗教或主义的产物,宗教或主义只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没有宗教和主义,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 素食者对于素食,可以是对宗教的信仰所致,亦可以并非宗教而素食便是信仰,其动机或为追求健康、或沿袭了长辈的习惯。信奉佛教的俗家弟子,也是并非都素食,不素食并未影响他(她)对佛教的信仰。 我不是素食者,亦不信奉任何一种宗教和主义(我也不反对大家信奉任何宗教和主义),但在四十年多人生历程中,渐渐形成我的信仰,我的信仰来自父辈的言传身教、来自读书学习、来自生活体验,再经过我的独立思考而形成,在我的信仰中有一个已经成了核心,便是将自己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践行完美医疗。 在我的心里,素食、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载体,信仰还有其他许多载体,只有信仰刻印在人的心底,才会无比牢固、坚不可摧!我相信,获得信仰需要抛开诸多诱惑,也需要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个人分类: 随笔|18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们能不能珍惜天才?
热度 17 icenter 2015-10-4 08:32
看微信中链接的一篇文章,介绍谢彦波的现状。那个 11 岁就进入中国第一届少年班的天才,也如宁铂一样地平凡了。不同的是,他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情商。可牛顿的情商高吗? 不仅中国,还有现在这个世界,太喧嚣了。随着望远镜视距的增加,人类的眼光越来越短浅。技术进步速度越来越快的同时,纯科学(数学,物理,化学)似乎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即使诺贝尔的物理和化学奖,也多于生物有关,因为纯粹的数理化太难突破了。即使生物,更多的也只是测试技术的改善)。 除了体育和演艺,天才们(科学,艺术,哲学)越来越不合时宜。就是演艺,严肃音乐的空间也越来越局限。就是体育,不赚钱的项目也在衰落。 能不能有这样一些地方,哪怕如同乌托邦。能不能有一所大学,只为培养一些书生;能不能有一个咖啡馆,能有学者们在吵架;能不能有一个研究基金,是去鼓励失败的尝试(真正的创新,哪能都成功);能不能有一个课程,不为考试,只为思想的传播? 人类,我们能不能珍惜天才?哪怕他不那么实用,也是上天赠给人类的财富!
个人分类: 思考|4094 次阅读|33 个评论
北大考古的那些人和事
热度 8 张海霞 2015-7-21 08:40
这两天的网上我们为了一个流浪到伊拉克的北大学子揪心,被误以为是 IS 成员的这位大胡子哥哥原来是北大考古文博院的研究生,因为那些放不下那些即将永久消失的文物去了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再一看,原来这不是第一次冒险,他已经因为考古的兴趣游历了很多常人到不了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国内很多偏僻的乡镇,他是冲着这里有让他放不下的历史文物去的,尽管胡子拉碴、衣衫褴褛,可是这个孩子刹那间让人眼前一亮:原来还有这样执着于梦想的可敬可爱的北大考古人!其实,大家不知道,北大考古文博院里这样的神人不止一个 ,我偶然认识的一位自称为“田人”的考古教授(姑且称为老田教授),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考古大神! 北大园子不大,可是人不少,院系差别很大,文理医工各学科之间来往不多,想认识个人儿还挺难的,就拿我自己这个活跃分子来说吧,尽管我们楼对门就是法学院,左邻是经济学院,往前走几步就是光华管理学院,可我到现在认识的文科教授也在数指头的范围之内,更别说远在西门附近的考古文博园了!八竿子打不着不说,如果不是偶然撞上,连个搭讪的机会都没有,话说很巧:那年被江苏招生组的老师叫去给中学生做讲座,据说还有另外一个院系的老师,预定了周五的晚上从北京火车出发,大家约了在火车上见。地铁转乘、人流拥挤,终于急匆匆赶到火车站冲上了火车: * 车 * 号,推开门,看到一位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在整理下铺,大爷您好,我是您上铺!那太好了,我帮你放东西吧。我说不用不用,没带啥东西,就直接爬到上铺去了。没过一会儿,招生组负责的老师进来了:啊,你们都到了?!什么?这位老大爷是跟我们一起去讲座的老师?! “ 你们还不认识吧?这位是我们信息学院的张海霞老师,主要是做微电子的,这位是考古文博院的田老师,是咱们考古的大拿!这回可要靠你们二位主讲了! ” 天哪,原来是考古系的老教授!立马交换名片,同事也在一个车厢里,大家就坐在下铺聊天。老田老师非常健谈,幽默风趣,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跟我们分享了很多他在一线考古、发现遗迹、识别文物的故事,引人入胜!印象最深刻的是讲他们系的一个年轻研究生为了破获文物犯罪集团,和警察合作做卧底的故事,凭借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机智,成功打入犯罪集团内部、与国际文物贩子过招, 九死一生的惊险, 成功破获了文物大案、立了功,最后竟然安全回来在单位里安安心心继续做科研!我们听得提心吊胆,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是不容不信,因为它就是真的!聊得兴起,我说:田老,您这考古专业可真够惊险的啊!您现在年龄大了还去田野里考古吗?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把面色黝黑的田老给说红了脸:你猜我现在多大年纪? 60 多?哈哈!田老和同事都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真是考古催人老啊!我今年刚过 40 !天呢!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叫人家田老呢,其实连“老田”都不是!他也就比我大了 2 岁,可是他看上去比实际的年龄要大太多,也许是考古的都要经历比别人多的沧桑吧,我只好叫他老田了! 第二天的讲座是上下午各一所中学,他先讲: “ 手铲识天书:考古的魅力 ” ,黝黑黝黑的老田从一张黄土高坡的土塬照片开始,如丝剥茧般地给我们讲述了他如何从山间断掉的红腰带入手发现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 周原 ”-“ 周公庙 ” ,从那里出土的精美西周青铜器、江山社稷的象征 “ 设石 ” 、以及发掘出来的周天子的王城、姜子牙的封邑等等,故事丝丝入扣、动人心弦!原来我们今天去旅游的这些景区最初就是这样被考古学家的慧眼发现的、又是这样在考古学家的手铲里一步一步成形的,一个个已经封存千年的远古故事,经由他们的妙手才有了与后世的续缘,文化血脉就这样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才得以在 历史、现在与未来之间 延续 …… 不仅是我,是所有人都被老田感动了,他的执着,他的热爱,他那份对历史和文化的真情,在他的讲座里象岩浆一般热烈地迸发着,我们都被这样的考古学家感动了,掌声经久不息,一个偏僻的冷门专业,被老田教授演绎得如此美好和激情,孩子们的提问更是显示了他们的敬仰!后面是我讲高科技,当然我也很努力去讲得非常有趣,老田在下面认真地听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开始跟我讨论怎么能设计一些新的考古工具解决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 …… 第二天的讲座是半天,我们就说一起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吧,正好有这样一位专家在,朋友带着我们一起去的,还带来他刚上小学的女儿,没想到在博物馆里,田爷爷就成了最好的科普讲解员,不仅是那些晦涩的名字和出土的年份,老田把跟这些器皿相关的人物历史故事生动地讲给我们听,让一件件冰冷的文物刹那间鲜活起来有了生命,原本计划 1 小时就搞定的博物馆之旅,却整整用掉了我们一个大上午,朋友一家也成了老田的粉丝,考古这么有意思啊,以后要多关注!到最后我告诉小姑娘:其实田爷爷和你爸爸的年纪差不多时,大家都愣住了,孩子的爸爸无限敬意地说:田老,你花在田野里的时间太多了!老田,哈哈大笑:我儿子班里的同学都喊我爷爷呢!改不过来啦! 这次讲座之后,我和老田就成了经常一起讲座的好搭档,今年春节前,我们又一起搭档去河南的中学讲座,老田是从郑州附近的考古工地赶过来的,最后一场他要赶回工地给研究生开会,我自高奋勇地说:老田,你要信得过,我帮你讲吧,因为我知道考古是河南的大事,也是考古专业的重要生源地,多一次给中学生讲的机会就可能多几个喜欢考古的孩子报考,老田欣然答应了:那真是太感谢你了!握着他粗剌剌的大手告别的时候,我心里的压力又大了一重:尽管我不是考古专业的,可是这次我必须把考古讲好,为了老田这样的考古学家,为了让文化生生不息的考古事业! 时间很紧张,我把老田的 PPT 从头到尾又细看了一遍,尽管听了很多遍老田的考古讲座,可是跟自己讲,完全不一样,他站在田间地头看着这些土墙的感觉我讲不出来,他发现一个珍贵文物和遗迹后那种兴奋和激动我重复不了,可是我有我的强项,我善于联想和类比,于是我把老田的 PPT 换了个角度:先从 “ 考古是一门科学 ” 入手,介绍考古其实用到很多科学的工具、方法、仪器和设备甚至是软件系统,让学生们知道考古其实不枯燥、还很有挑战性,也是一个文理兼收的专业;然后以 ” 考古是一种财富 ” 演进,介绍了老田他们在考古中发现的各种奇珍异宝以及解读这些器物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考古过程中不断带来的惊喜,以及发现历史与现代结合的那种快感;最后是老田总结的 “ 考古是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 ” ,考古人都是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一体的劳动者,又是随时可以在淳朴农村生活与现代化城市生活之间切换的自由人,考古是历史、现代与未来的完美结合 ….. 讲座完成时,同学们和老师们掌声雷动,从这掌声中我知道:已经有更多的人理解了考古人,理解了北大人!这一场讲座是迄今为止我最难忘的一场,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刻我已经彻底融入了北大的文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有幸认识老田这样的北大考古人,有幸为北大考古做一次义务讲座,我真的很骄傲! 今天,看到一个人去伊拉克进行自费考古之旅的北大考古文博院的刘同学的消息,不意外,因为他们身边有着老田这样的考古大师,刘同学的故事正是老田的经典名言的最好注解: 考古揭示一个民族文化的遗传密码,为世界上不同的文明搭建理解的桥梁!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8352 次阅读|7 个评论
理想的人生是放纵理想
热度 3 icenter 2015-5-7 16:04
看到同学链接过来的文章:“天才的人生是来一场无休止纵欲”。作者由最近国外大热的“模仿游戏”中真实的主人公图灵的一生说起,试图描绘天才的精神世界。最震撼我的反而是最后介绍的一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他在发表关于孪生质数的论文并数学界引发震动时,已经六十岁左右了。之前默默无名,穷困潦倒。他跟来访者说,全世界能顺畅看懂他那 56 页论文的人,也就 10 人。语气平淡却难掩骄傲。 此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如此孤独穷困的人生,因为一个单纯的追索而张狂。 叔本华说“不孤独就庸俗”,所以多少仁人志士孤独一生。罗素在其“幸福之路”中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类人是科学家,他们的理想、事业、喜好是统一在一起的,而且自己就能实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科学更多的是理论上的)。这样的科学家不怕孤独。张益唐就是一个佐证。 当我们因无人喝彩而苦闷,当我们因为机遇不公而抱怨时,不妨想想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马斯洛以“需求五个层次”,确定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是人类的天性。他发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自信,乐于并善于以自己的优势能力去从事喜欢的事情。 “它是一种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满足他所能满足的一切欲望。” 这样的自我实现,不依赖外界条件,永无止境,永远乐在其中。在缺乏信仰的中国,自我实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一种态度。 既然大家多是科学相关,已经具有了自我实现的先天优势,又何必纠结现实的无奈。不若以自我实现超越烦扰,战胜孤独,在为科学奉献一生的过程中快乐。
个人分类: 思考|2941 次阅读|4 个评论
山丘
热度 63 weijia2009 2015-4-26 10:48
山丘 贾伟 早上送儿子去上学,看着他下车,前面有一群唧唧喳喳说话的俏女生,儿子没有上前和她们打招呼,而是放慢速度,慢悠悠地走在她们后面。我暗暗好笑,看他那样子,前些天跟他妈妈私下说的“本学期争取处一个女朋友”的计划肯定是要泡汤了。儿子今年高一,长得高大英俊,学习成绩优异,体育也很棒,无奈性格木讷,跟他老爸小时候一样,在女孩子面前太腼腆,打不开局面。 我一边开车一边在想,一个男孩能不能受到女孩子青睐,其实不在于他的自身条件好坏,那个年纪的女孩们不关心这些,而是在于他的胆量和自信心。这个世界上总有不少人在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匪夷所思地做成很多大事,胆量和自信心是关键!当然一个前提条件是这个胆量和自信心要来得恰是时候,不能太早了。像我儿子现在这个年龄面对女生怯生生的表现,我其实很满意,因为这意味着小家伙会持续地为他心中那个伟大的理想拼命去提高自己。这学期我注意到他每天坚持去健身房,除了练身材,还下狠劲学习乐器,每晚抱着吉他叮叮咚咚地弹上半小时再睡觉。老爸我一面赞扬他的上进心,一面心里在笑:小子目的明确,为了追女生吃苦耐劳,不用扬鞭自奋蹄啊! 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的motivation其实大同小异。前几天微信圈里转了一个段子,问:从小到大你吹过最大的牛逼是什么?答: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看完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咱们那时候可都说过那样的豪言壮语,那不是吹牛,是远大理想!为了心中的理想,咱们发奋读书,努力工作,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当然“理想”这个词语终有一天会被一些具体的物质性的内容所定义,可能是票子、房子、美女、美食等等,共产主义者也得有房子住,也要吃饭、泡妞不是?你说你没有物欲,为一种兴趣投入科学研究,用普通人的理解,你无非是说每天想去实验室玩嘛,这也是一种理想。 说到物欲,想起了一句中学做作文时常用的格言 - 清贫是风格的导师!大概意思是说,你通过努力改变了贫穷的家境,把个人的气度和格局也拔高了。不过,这里有个问题我一直没弄明白,弗洛伊德同学的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童年经历对性格形成的影响,而我们的起始点其实差不多 - 50、60、70年代出生者都是家境清贫,但我们长大以后对金钱财富的理解彼此却会相差很大,一帮人一路走着走着,就逐渐分开了,在精神世界里行同陌路,这到底是为什么?我看到过一些在美国的华人教授,为了订便宜(几十块钱)的试剂,他们可以让漂亮的实验室停工等待;我也多次看到过生活进入小康的博后们,为了省几个理发的钱,在家对着镜子或者让毫无经验的妻子动手剪,第二天顶着仙人球似的脑袋在你眼前晃来晃去。不知从什么时候,这个贫穷环境诱导的节俭基因开始不断表达,入心入骨地制约很多人的信心、感觉、还有眼界。 哲学上有句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把它翻译成科学语言,就是说人不会在两个时间点拥有同样的意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与时俱进,永远处于一个动态之中,而我们穷一生的光阴去努力,心中的世界跟真实的世界大概永远也无法契合,只能无限逼近。我在想,我们的精神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眼界、自信心。一些人背着自身文化的包袱,活在整个世界之下;而另一群人,因为精神层面的跃升,活在了世界之上。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活在世界之中的凡夫俗子,我们要热闹,又要内心安宁;要地位,又要平等意识;要赚钱养家,又要貌美如花;混迹于俗世还要一尘不染,有时候想想我们至今还没得精神病实在是一件医学奇迹。很多时候我挺羡慕科学网上这些博友的,有人喋喋不休地要我们吃素;有人玩命地励志;有人谈起科研来深入浅出、语重心长,尽管听上去科研貌似还没入门;有人孜孜不倦地骂人骂街,与人恶斗其乐无穷;有人絮絮叨叨一遍一遍地讲Ta过去的奋斗史;有人风花雪月,将一个“爱”说的百转千回,万水千山,让你想像上去画面太美,不忍直视……在我的眼里,这些都是成功人士,透过这些成功人士在我们视野里留下的各种美丽印迹,我们对于实体世界的理解速度得到快速的提升。而认知上的不断提升,后面是什么呢?有时候夜深人静,一个人独立寒秋,仰望天空,注视……怎么搞的,特么视力下降了嘛,貌似天上的星星看不清了嘛!终于,我们发觉自己老了…… 至于遥远的那些星星知不知道我在看它,不重要。最近有一首歌老是在耳边绕来绕去,是李宗盛的《山丘》,里面几句用扁桃腺发炎时沙哑的嗓门狠劲地唱,效果最好。 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 没错,人生半百,已经可以望到尽头,心中对生活,对世界,多出一份前所未有的感觉。这个感觉是什么呢?说不清,貌似想放缓脚步、大彻大悟一番,可还想跟以前一样使劲儿的玩玩!这叫虽然时不我与,却还贼心不死! 写了半天,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表达个什么样的心情。还是老李的歌词说得比较到位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温柔。”你苦苦地越过山丘,觉得自己很不含糊地达到了一个人生高度,终于可以看到老父亲嘉许的点头或者当年对我一往情深的隔壁邻居程子他二妹的一个崇拜的眼光,才发现其实啥也没有!那个共产主义的事业部也不出个公函来表彰我一下!宋人王令有句诗,“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我看可以改一个字,叫“始信东风唤不回!”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那些曾经经历的往事,已经遥远,却又常常涌上心头,让我们觉得前面还有很多的风景在等待着。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犹如翻越一座又一座山丘,总有一天,俺们会爬不动了,在某一个山顶或者山腰处坐将下来,跟科学网博友们一样,开始唾沫乱飞地给年轻人励志,劝他们吃素,跟他们深入浅出、语重心长地谈科研,也捎带着谈一点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伟大理想……
15621 次阅读|130 个评论
教授---应该一半现实,一半理想
热度 12 lin602 2015-4-1 11:47
大学教授,我认为生活与工作的态度是:一半要面对现实,一半要怀揣并实践理想。 面对现实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必须考虑到社会的竞争与需要,考虑到这个社会的复杂甚至邪恶,还要吃穿与住,还要管自己的家庭。如果不考虑现实,就会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被社会贱踏。 但是,毕竟大家是知识分子,应该有自己的一些理想,让自己生活在一种半仙状态,特别是自己的思想,要经常悬浮在空中,不为现实完全左右。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授,说出来的话基本上是:房子,车子,炒股,女人,国外优越生活,官阶,等。评价的标准是:钱多,官大,人脉广。 特别是年龄大点的教授,房子不用月供了,孩子也出来了,教授也上了,收入可以体面地养活自己,生活基本上无忧了。这时候,要让自己摆脱一种俗,有点脱离这种社会标准,按照自己的爱好、理想、甚至为社会提供点服务的想法来做点事。 钱、官、房、车等都被当成身外之物,不为这些去动脑筋攻关,不用为这些去请人喝酒,不用为这些在权力面前点头哈腰,不要经常做自己违心不愿意做的事。 带好学生,做好教育,完成考核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做点探索,为了快乐与爱好,自己或与朋友喝点茶或酒,散散步,旅游看看自然美景,再做点对社会有益的公益的事情。按自己的意愿说话,有些话可以不说,但不要为了利益而说,这样做个半仙,也是一种学者的风范。 有的教授让人尊敬,有的教授俗不可耐。这就是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
4239 次阅读|11 个评论
春节寄语——致新儒家文化群
自我源于思考 2015-2-15 17:57
春节即将来临,回首一年,时间如流水,冲刷走无数的回忆。然而我们依然在平凡的点滴中努力践行着梦想,在工作的倦怠后思考着自我。 书本上一遍又一遍记载着时势造就的英雄;不合理的时局把众多的人才一起毁灭;和平年代又让绝大多数人变得平庸。 但这都不是事实。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缺少力量,但我们最大的力量,源于创新的思维,源于理性的忠诚。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认可;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得到更多赞同;拥有这种力量,我们就能改变世界。 这种力量,无时无刻不在酝酿发酵,寻找着同源融汇;这种力量,潜在每个人的心底,寻求着发挥的时机。 思考自我,践行理想,用创新的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周围的人们,用理性的忠诚在平凡的点滴中贯彻内心的力量。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更美好的一天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天,愿与每一位群友共同分享平凡的点滴,感受崭新的自我! 祝大家春节快乐!
个人分类: 点滴|4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元旦将至的随想
jing 2014-12-26 09:19
学地理,完全是调剂的结果。但来兰州,却是我自己的武断独行的决定,是我既有理性考虑却又考虑严重不足做出的选择。虽然,并不知道自己选着的冰川是怎样的一个,但这种理想主义的选择,让我深切的感受过寂寞的煎熬,体会过身体对自己歇斯底里的抗议,但也提升了我品味孤寂的能力,给了我体味山高人为峰的机会。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和体会,真的可以如此贴近的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冰川,冰冻圈,这些离普通老百姓很远的概念,有可能是我一生需要从事的重要科学名词。这似乎是有些宿命的原因。我还清晰的记得,大学时一位很有名气的冰川学家,也是我国冰川学的重要开创人物到了学校作报告。虽然当时并不理解他讲的东西,但他演讲的气势,那么有激情,非常有感召力。在往前推几年,初中时期,语文课本里有我国横穿南极第一人秦大河的一篇文章,我不知为何对那篇文章有很深的印象,难道这是我将从事冰川研究的前兆?那位开创者还给我们上过研究生的课程,具体的内容我现在也基本忘记了,但将冰川物质平衡的内容还是比较有印象的。后来才知道,冰川物质平衡是他从国外引入我国的。他讲课,还是那么充满激情,还是那么有感召力,在讲哪些乏味单调的冰川学知识之外,他会穿插很多故事,是他自己经历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故事,经他将来,饶有趣味,我只知道我是被深深吸引了,而更吸引我的,是竟然会有人对事业如此热爱,如此不知疲倦,不顾一切!我所经历的冰川野外考察也比较多了,基本上对我来说,野外工作是辛苦,乏味,单调。是一种煎熬。但在他那里,却变成了享受,是很快乐。记得又一次从野外回来,刚好碰到了这位前辈,他还仔细的询问了我们考察的地点,从宏观的考察线路确定,到具体的观测项目,他都是很仔细的了解,询问,还提出自己的建议。 路还很长,且行且思考,且行且珍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的抉择
benlion 2014-12-25 13:50
- 学术界不成文规则 古代中国武林比武故事,则是非常好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青年科学家的起步,往往开始于师从其导师,一般来说,导师是院士,尤其是诺贝尔奖得主,就比较走得好,师徒传承或名师出高徒,基本是自古代中国到当今世界都有这个现象,可能国内比较重一点,比较看重大学、企业的品牌大过看重具体个体。 中国科研基本是跟着欧美走,要想做新思维的东西,必须是直接与国际上科学家交流,或首先在国外发展起来。回国发展则一般必须也要得到中国院士支持或合作,很多项目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 我自己的理论、技术 2 个方面的东西,也都是如此,就是必须首先是发达国家,尤其美国,也做起来了。 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典型例子:玻色 - 爱因斯坦凝聚,玻色是印度科学家,论文得不到发表,然后,寄给爱因斯坦。生物学史上,也存在这相似现象,达尔文一家很多英国院士,华莱士将论文寄给他,也许这也是原因之一。 德国 Rostock 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发展起来,也离不开发表论文提及 1968 年 D.Mesarovic 提出 systems biology 词汇,而后,又一同署名发表很多论文,从而,奠定了国际学术地位和基础。 不过,我个人情况不是如此,而且,几乎是独立 1 人,所以比较艰难;但是,仍然,这些东西,必须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 系统医药学到系统遗传学、系统生物工程是探索新的科学范式;因而,比较复杂和历程比较漫长,涉及到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和文化哲学、人文精神等。其中,包括,西文原版和中译著作里,很多文献和历史书籍,都有大量记载中国古代科技、文艺和哲学乃至体制,对近现代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可以深入研究与考证,如,科技和哲学部分 - 80 年代,文艺和体制部分 - 世纪之初。 作为转基因禽类的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则基本是延续过去的哺乳动物表达的思路发展提出,只是增加了一个连续转入多个基因的思维,其实, iPS 细胞的成功就是转入了 4 个基因。 现在,比起当初来(英文资料几乎是到北京图书馆查阅),好很多了,上网就能查阅英文文献,在国内,就可以向国外发表论文。目前,我的研究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突破是一方面,在国际上先发展起来,仍然将是必须作出抉择。 - (感悟) -
个人分类: 201415|1945 次阅读|3 个评论
理想的基本特征
zhiguangkong 2014-12-24 13:28
理想的基本特征 理想是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人类全面发展要求的长远目的与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势高度统一的和谐自由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个体性与社会性、现实性与未来性互渗整合的和谐自由关系。理想的这种内在本质,使之具有主客一体性、和谐自由性、未来图式性、创新超越性、实现可能性等基本特征。 1 、主客一体性 主体与客体、人类与自然,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人类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即是说二者存在统一性。同时要看到,人类虽是自然界中的成员,具有自然属性,可人类却是具有理性和社会性,理想性和创造性,具有语言和文字等文化特征,本质上不同于自然界其它成员的特殊成员,二者又存在差异性。这是人类与自然在世界构成层面上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这一层面看,理想作为人类的合规律的长远目的,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特殊成员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本质力量之一。人类离不开特定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而生存,人类理想当然也不是镜中花,水中月,它是在通过主体实践活动认识和变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过程中产生的客观规律与长远目的的契合,使之具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互交融的一体性。 人类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本质。人类的历史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进军的历史,是不断超越动物式生存方式,争取人性的生存和自身全面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类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被改造的自然界中去,使自然日益被人化,逐步变成人化了的自然,变成具有属人、为人、喻人、怡人等属性的自然,变成作为人类的无机躯体的自然。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彼此渗透,形成客中有主、主中有客、互为对象的关系。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被改造的自然失去了独立自足性,成为蕴含人的智慧、灵巧、才能的自然,成为不是外在于人而是内在于人的自然,成为向人生成的对象化了的自然。在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反过来作用于人类,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丰富、充实和提高,使人的体质进一步得到完善和优化,使人成为被大自然“加工”和“提升”的对象。这是人类与自然在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层面上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类才能在深入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为了维持生存而进行的以追求近期目的的实现为旨归的实用性社会实践活动得以完成的同时,进一步激活创造性想象,去建构符合人类全面发展根本要求的具有创新性、超越性、自由性的理想,并通过前瞻性社会实践活动将这种理想付诸实现。这种理想有主体的成分,亦有客体成分,二者交融在一起,具有鲜明的主客一体色彩。 2 、和谐自由性 理想作为合规律的长远目的,既有“真”的因子,亦有“善”的因子。真与善的高度统一,使理想具有和谐自由性。主体实践由规律与目的两个矛盾方面构成。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过程中,规律被主体所认识,变成内在于人类的能被人掌握和利用的规律,真被善所“理解”和“驾驭”,变成失去了独立自在性的“属人”、“为人”的真;而目的也因顺应规律而得到实现,变成被规律肯定的目的,善被真所“选择”和“规范”,变成被规律肯定了的“顺真”、“合真”的善,而非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善不离真,真不离善,善中有真,真中有善,真善一体,化为和谐自由的理想关系。作为合规律的长远目的,理想内部所蕴含的就是这样一种真与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而这一根本关系的存在使理想不能不具有和谐自由的基本特征。 理想的和谐自由性是自由的普遍本质即主体与客体、真与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高度统一的表现,是一种与前瞻性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自由的表现。理想自由蕴含着理解必然的认识自由和追求实用功利的意志自由,可是在本质上又不同于理解必然的认识自由和追求实用功利的意志自由,它是由认识自由和意志自由融合为一的具有前瞻性、创造性、超越性的想象自由。尽管认识自由、意志自由和想象自由都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都具有自由的普遍本质,都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天与人、真与善的辩证关系,但它们是人类在不同的具体社会实践领域中产生的,又具有各不相同的特殊定性。先说认识自由,作为主体对客观世界必然规律的深层理解,它存在于人类偏重探索和认知客体对象的具体实践领域。这种实践活动虽然也内蕴着主体探索未知的目的性,具有善的成分,但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却是以对客观对象本质规律的认识确定下来的,就是说它属于重在求真的认识活动。在这种理解性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自由尽管亦有提高智能的善的因子,可是从整体上说仍然属于认识自由。其次说意志自由,它是主体在理解和掌握对象世界必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用性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行为自由,存在于人类偏重追求近期实用功利目的具体实践领域。这种实践活动尽管也有理性认知的成分,具有真的因子,但从整体上看它的性质却是以实现特定实用目的而确定下来的,即是说它属于重在求善的意志活动。在这种实用性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自由虽然含有合真的因素,可是从整体上看它也还是属于意志自由。再说理想自由,它作为想象自由的集中体现包蕴着认识自由和意志自由,可是它又不简单等同于认识自由和意志自由。在想象自由中,认识自由和意志自由都是作为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它们都失去了自己的独立自足性。认识自由的求真性,意志自由的求善性,融合而为想象自由的求美性。这种重在求美的想象自由,由于汲取了求真的认识自由和求善的意志自由的优长,便形成超越认识自由和意志自由的真善和谐统一的更大优势,具有了超越认识自由和意志自由的更大价值。所以,真善统一的和谐自由性,是理想自由即创造性想象自由高于认识自由和意志自由的基本特征。 3 、未来图式性 理想的建构离不开创造性想象活动的展开,而创造性想象活动又是在感觉、知觉、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协助下才得以自由运行的。各种各样的联想和幻想活动超越现实时空的腾飞,将记忆库中的形形色色的感性材料,如对特定事物色彩、音响、线条、形状的表象,对各种人物、事件、场景的感触,对各种社会人生阅历的感悟等都充分激活起来,然后在深层理性制约下,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为标尺,以客观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参照,进行比较和选择,并将那些优选出来的“建筑材料”创造性地运用到未来理想的营造中去。在创造性想象活动的自由驰骋中,不同实践主体各有侧重地依靠自身长期积累的各方面文化知识,如社会知识、科学知识、艺术知识、伦理知识、宗教知识、政法知识、军事知识等,对客观世界的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以及某些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或者通过逻辑的方式,或者通过实践 — 理性的方式,或者通过宗教的方式,或者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预测或展望,并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将筛选出来的“建筑材料”重新加以组合,使之成为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开拓性、超越性的理想图式。 从感性与理性侧重的角度来看,理想图式有两大基本领域。一个是理性色彩较为浓重的领域,这一领域中的理想图式,如哲学、心理学、数学、化学等专业理论学科中的理想图式,虽然有感性因素介入,但基本上是由理性因素组合而成的,比较抽象。抽象的理想图式,虽有服务于科学研究的直观性,专业人员容易把握,可是对大多数非专业人员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如果能够在这些专业科学知识的应用中适当增加感性因素,或者适当赋予特定的感性形式,那么它们的理想图式就会由抽象形态向具象形态转换,成为借助感性形式显现出来理想图式,这就进入科学美的范畴了。另一个是感性色彩较为浓重的理想图式领域,这一领域中的理想图式,如艺术理想图式、道德理想图式、宗教理想图式等,虽然也有理性因素渗入其中,但它们基本上是由感性因素组合而成的。它们的理想图式大多是感性具体的形象形式,具有较强的形象直觉性,相对说来容易为人们掌握。且不说由于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和谐统一,艺术的理想图式已经属于比较高级的美的形态,即使是道德领域、宗教领域中的许多理想图式,也因为它们的较强感性因素与其道德实践理性或宗教哲学“理性”的有机融合,进入了道德美和宗教艺术美的范畴。我们在后面将主要论述形象具体的理想图式,对抽象的理想图式也有适当论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理想称之为未来的“兰图”,称之为“远景”、“前景”。这些说法大多是指形象具体的理想图式而言。准确地说,这些存在于脑海中的尚未外化的具象性理想图式,应该称为意象性理想图式。依据意象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具象性理想图式区分为显在形象性理想图式、潜在隐象性理想图式、几何变形性理想图式三种。显在形象性的理想图式,其意象的深层存在形式即时间形式和空间形式,以及表层存在形式如色彩形式、线条形式、形状形式、光影形式、音响形式、动作形式、姿态形式等,一般说来都比较确定和明晰,容易直接把握。潜在隐象性的理想图式,其意象构成的上述形式要素比较朦胧和模糊,带有一定的抽象色彩,不易直接把握。几何变形性的理想图式,其意象构成的上述形式要素高度抽象,已经几何化、、变形化、怪异化、荒诞化,常人很难把握。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理想图式的建构中,显在形象性理想图式的创造较多,具有普遍性,而潜在隐象性理想图式、几何变形性理想图式的建构较少,多是存在于某些现代艺术领域或者是宗教艺术领域。 如果从理想图式的意象结构角度考察,理想图式有单一意象结构、群体意象结构和系列意象结构之分。单一意象结构的理想图式,是指这一理想图式中只有一个意象,较为单纯,相对确定。群体意象结构的理想图式,是指该理想图式由两个以上意象组成,它们彼此关联,结成基本上是一种共时性的较为复杂的有机整体。系列意象结构的理想图式,是指这一理想图式中的诸多意象基本上是依据特定目的要求结成历时性的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系列性意象结构的理想图式更为复杂而丰满,往往既有前后阶段性,又有发展继承性。 无论是单一意象结构的理想图式,群体意象结构的理想图式,还是系列意象结构的理想图式,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一种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理想图式。由于理想图式中凝聚着实践主体为之奋斗的长远目的,所以当实践主体尚未通过相关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或者是精神实践活动把它们外化出来,并赋予它们物质化形式或者是物态化形式时,总是在指向未来的座标上保持着与现实生活的不同程度的相应距离。即使当这种观念性的理想图式外化以后,即特定理想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之后,如果在一定时期内现实生活同一领域、同一类型的事物都还赶不上它所达到的有利于人类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程度和水准,它还没有被社会实践活动推广化,它还保持着自身特有的超常性、独特性、新颖性,那么它就会在指向未来的座标上继续保持着与现实生活的不同程度的相应距离,这种相应距离存在,使理想兰图成为一种具有超前性、前瞻性、未来性的图式。 4 、开拓创新性 天地氤氲,生气充盈。生为大道,涵盖一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和变化,那些陈旧的事物总要衰亡,那些新颖的事物总要出生。陈旧的事物,生命行将枯竭;平庸的事物,生命黯然失色;唯有新生的事物,才会有强大而鲜活的生命。人类要想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们要想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机遇、条件和位置,就不能不高度重视创新问题。创造力是极为生重要的人类本质力量之一,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基本标志之一。人类从本质上优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不仅能从事维持生命需要的具有不同程度的简单性、重复性、模仿性的劳动实践,,而且能从事那些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创新性强的高级复杂劳动。人类所独有的创造性想象的神奇,就在于它超越了再造性想象只能简单复制的局囿,能够给人类展现自由自觉的本质提供广阔的时空,创制出现实生活中尚没有的,或者是只有萌芽存在的新生事物。正是依凭创造性想象,人们才根据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建构出相应的理想,而理想也正因为脱胎于创造性想象而带有开拓创新性。 理想的开拓创新性首先表现在对现实的超越上。理想要扎根于现实生活,汲取自身需要的各种营养,可是它又不甘心于现实生活已经达到的层次,它呼唤和要求现实生活向更高更新更好更美的层次发展。然而,在客观现实的存在中,自然领域中的某些威胁人类生存的灾难性现象的发生机制有些已经被人们破译,有些尚需人们继续探索;社会生活领域中也有一些行将灭亡的腐朽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妄图把现实生活拉向后转,也会有一些不思进取、墨守陈规的陈旧势力试图维持现状、苟且偷生,以其顽固的惰性阻遏着现实生活的变革。为此,现实生活不能不将那些充满蓬勃朝气和生命活力的新生力量推上人生的舞台,让他们开拓进取,自由驰骋,去开创理想的天地。理想植根于现实,又超越了现实。它让现实摈弃腐朽,厌恶平庸,面向未来,奋力开拓,焕发生命的绿色。 理想的开拓创新性不只是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超前和超常上,它还表现在对历史上存在的至今仍不同程度高于当今现实生活中同类事物的那些事物的超越上。由于历史在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发展中有时会出现不平衡状态,会出现“马鞍形曲线”,一个历史时期中的某一或某些社会生活领域,有时会赶不上早于它的某一历史时期相同社会生活领域的发展水平。这种不平衡状况,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伦理领域、艺术领域、文教领域、宗教领域或者是其它领域,都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存在最容易引起现实对自身的反思,产生变革自身的强烈愿望,推出富有创新价值的理想兰图,并通过理想在实践中的实现,在超越自身的同时也超越了某些方面远远高于自身的历史。 5 、实现可能性 理想中虽有某些幻想的成分,但它不同于脱离实践者的空想、不同于极端偏执者的妄想、臆想,不同于睡眠者的梦想,也不同于神经病患者的胡思乱想。 脱离实践者由于存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割裂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过于注重和强调书本知识,轻视和脱离社会实践,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客观实际,以自己的一厢情愿取代客观规律,所以他们对未来的设想不能不成为空想。空想的内容并非一无可取,其中可能会有一些合理因子,但因脱离实际,无法付诸实践,所以不可能有实现的可能性。而极端偏执者由于对某一或某些事物、人物、事件、活动等过于喜好、偏爱、专注、执着,达到迷狂的程度,大脑皮层分管这些特定对象的部位过于兴奋,以至抑制了它与其它部位的正常联系,甚至造成某种程度的混乱。极端偏执者对于特定对象不能按照正常思维方式把握,便产生了不合逻辑的或膨胀、或收缩、或变形、或歪曲的错乱感受,这就是与客观实际不符合的妄想、臆想。妄想、臆想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同样是不可能实现的。 梦想是睡眠者在睡眠状态下的无意识活动。在睡眠过程中,睡眠者的大脑活动并非全部处于被抑制的休息状态。由于过去接受的某些信息在大脑皮质上留下的痕迹较深,或者是白天在与某物、某人、某事件、某埸景的接触中受到强烈刺激,分管这些信息的大脑皮层特定部位便有可能继续处于不同程度的兴奋状态,从而使一些感觉印象、知觉表象、情绪欲望等重新浮现出来,而此时睡眠者的显意识已处于休眠状态,失去了对潜意识的控制,因而这些感觉印象、知觉表象、情绪欲望等便会以非理性、非逻辑的方式混杂在一起,或者复现了现实生活中某些曾经见过或很难再看到的人物、事件、埸景,或者演出了一埸有些情节过去可能发生过,有些情节已经被歪曲,有些情节完全是无中生有的混乱不堪、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剧”。这就是梦境。梦幻中虽然可能有一些理性因子,但它基本上是非理性的,是荒诞不经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我们不可能排除那种梦醒之后,梦境竟然得以实现的特殊情况,但应指出的是这种情况的发生仍然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因果关系存在深层的曲折的关联。由于日之所思具有较强的信息刺激力和实现可能性,夜之所梦便在无意识状态下对日之所思的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延续和离奇的加工,尽管梦境中的某些景象和情节可能是日之所思中没有的,但它们却是日之所思合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在日之所思中尚未出现但可能出现的东西,恰巧被夜之所梦给推涌出来,并可能染上一些曲折离奇的色彩。梦虽曲折离奇,可是它却蕴含着日之所思中依照生活逻辑有可能出现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存在实现的可能性,于是梦中的景象竟然应验了。当然,这种梦境应验的事,多属偶然巧合,其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至于有人说梦境的应验是因为做梦者对某人、某事、某物等有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应,好象是一种“特异功能”似的,这需要科学的验证。 神经病患者的胡思乱想、狂想与极端偏执者的妄想、臆想,与睡眠者的梦境相似,可是也有不同。神经病患者之所以会胡思乱想,乃至产生狂想,是因为其神经系统因疾病或者是损伤出了问题,功能失调,不能正常思维。健康的神经系统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统一整体,能够保证多种思维活动合逻辑地有序进行。健康的神经系统特别是神经中枢一旦受到损伤或疾病的侵扰,各种思维活动便会处于混乱无序的非逻辑状态,这就是异常的变态的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和狂想是不真实的,自然不存在正常实现的可能性。 理想中虽然也存在某些幻想成分,但它从整体上看却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想象活动建构起来的,与脱离实践者的空想,极端偏执者的妄想、臆想,睡眠者的梦想,神经病患者的胡思乱想、狂想有质的不同。理想中的幻想成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对客观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能进行科学预测,合理预想,但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非常精确地预见到未来某些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中的一切细节,有些细微之处可能是相当朦胧和模糊的,给理想的建构带来一些困难,这就要求人们借助那种具有模糊性、朦胧性、虚拟性、假设性、异常组合性的思维形式,来把握那些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尚处于不稳态中的事物。这种具有模糊性、朦胧性、虚拟性、假设性、异常组合性的思维形式,就是幻想。幻想是一种主体借助对已知事物的理解,通过具有模糊性、朦胧性、虚拟性、假设性、异常组合性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尚未得到科学解释的神秘现象所进行的猜测性的或者是拟人性的解读,以及在特定事物未来发展过程中因为存在某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而难以准确预测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假定性较强的设想。在理想建构过程中,主体当然主要依靠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来进行科学预测,主要通过展开创造性想象活动来建构理想图式,而不能主要依靠幻想。理想图式基本上是由确定性因素构成的,当然其中也可能会有一些难确定、待确定的因素,只是对于这样一些因素,主体才会借助幻想即虚幻的设想予以模糊的把握。就是说,在理想的心理因素组合中,幻想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与居于关键地位的创造性想象因素相比,它不过是一个次要因素。幻想因素的存在,并不影响理想符合客观规律和长远目的,不影响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脱离实践者的空想,极端偏执者的妄想、臆想,睡眠者的梦想,神经病患者的胡思乱想、狂想等,主要成分是由幻想构成的。而且这些幻想与科学幻想、人类童年时代的幻想等亦多有不同。科学幻想是在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对特定对象未来发展的合乎逻辑的推测、设想和假想;人类童年时代的幻想是一种由于主体认识能力有限而出现的内蕴着某些实践理性因子和巫术文化因子的天真幼稚的幻想,而脱离实践者的空想,极端偏执者的妄想、臆想中的幻想成分主要是变态性的幻想;睡眠者梦想中的幻想成分主要是无意识性的幻想;神经病患者胡思乱想中的幻想成分主要是病态性的幻想。正是因为在脱离实践者的空想、极端偏执者的妄想臆想、睡眠者的梦想、神经病患者的胡思乱想、狂想中存在的幻想成分,都是一些异常的幻想,而不是象科学幻想、童年幻想那样的属于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幻想,所以它们就不可能使上述相应的空想、妄想、臆想、梦想、胡思乱想、狂想等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具有理想的那种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长远目的的性质。这就是理想与空想、妄想、梦想、狂想等的质的分野,是理想具有实现可能性而空想、妄想、梦想、胡思乱想、狂想等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根本道理所在。 ( 节选自孔智光著《理想美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一版)
14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的本质定性
zhiguangkong 2014-12-6 17:31
理想的本质定性 什么是理想?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职业选择、不同性格气质、不同志趣爱好的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回答。那么,蕴含在千差万别的具有个别性、特殊性的理想之中的共同本质是什么呢?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理想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理想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既符合客观世界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和谐自由关系。在理想内部蕴含着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规律与目的、必然与自由、个体性与社会性、精神性与物质性、历史性与超越性、现实性与未来性等多种矛盾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的规定,理想才成为人类本质力量的核心要素,具有人类其它本质力量不可能取代的地位和价值。 一、理想蕴含着符合人类全面发展要求的长远目的 作为大自然中的有机构成部分,人类自从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就处于和一般动物的激烈竞争之中。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揭示出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在地球上,作为有理性有文化的高等动物,人类与其它动物生活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中,面临着各种艰难困苦的自然条件的挑战和考验。火山喷射,地震爆发,飓风海啸,洪水泛滥,瘟疫横行,冰川时期酷寒的侵袭,大旱岁月饥馑的折磨 …… 往往会夺走大量生物包括一般动物和人类的生命。而且,在人类与其它动物之间,也往往出现相互伤害和残杀的悲剧,毒蛇凶兽,鳄鱼猛禽等对人类生存和安全也会形成威胁。还应指出的是,与一般动物相比,人类在生存竞争方面固然有诸多优势,但是也有一些能力远远不及一般动物。在高空飞翔的雄鹰可以凭借远距离视觉能力俯察地面草丛中的雏鸡,猫头鹰能够在夜间寻找和捕杀那些隐蔽的鼠类,警犬的嗅觉可以精确地捕捉和辩析那些残存在相关物体上的相当微弱稀薄的特定气味,还有许多动物具有高超的听觉,当它们的动物群安眠时,执行警戒任务者可以借助敏锐的听觉判断远处传来的细小音响 …… 一般动物所具有的这些能力是它们在生存竞争中的优势表现,人类如果不能创造和运用相关工具,扩大和延伸自身相应的本质力量,那是自叹弗如的。 正是因为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人类会碰到各种各样难以意料、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而且某些感觉能力、生存能力也远远不如相关的动物,所以人类就面临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课题,那就是如何在生存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方面,改变自身的劣势方面,不断获得并扩大对大自然的主宰权,对其它动物的支配权。进一步说,人类不仅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在社会环境中,都有一个如何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自主权和主动权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现实课题,人类就不能不考虑与一般动物的生存方式拉开距离,去追求那种与动物生存相比具有决定性优势、本质性超越的生存方式,那就是人类独有的内蕴着创造活力、发展契机,体现出理想追求的生存方式。 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自由自觉本质的体现。生存和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存是基础,没有生存就谈不到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要想解决好生存问题,就应努力展开具有直接现实性、实用功利性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人类自生产。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生存危机。与生存相比,人类的全面发展就是方向。人类要想与动物的生存拉开距离,保持在物竞天择中的生存优势,就不能只是满足于那种只是消极适应于自然环境的被动生存方式,而应努力创造那种不仅能适应自然环境,而且能变革自然环境,让自然环境更加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发展方式。要想解决好发展问题,就应努力展开更加具有直接现实性、长期目的性、实现可能性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人类自生产。唯有如此,方可避免发展危机。在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本质要求。生存是基础,但是它离不开人类发展方向的指导。正是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烛照之下,人类生存的能力、生存的质量,才会远远高于一般动物的生存。发展固然是方向,可是它也不能脱离生存的基础。正是在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需要得到适当满足之后,远离了饥寒的威胁,人类才能更好地从事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离开了人类全面发展的方向,且不说人类生存的能力和质量会逐步降低,而且它还有可能向动物式生存方式蜕变,只是以本能欲求的满足为追求目标;离开了人类生存的基础,所谓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便只能是一种空中楼阁。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使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既相互区分又彼此关联的两大系统。为适应维持生存的现实要求,人们必须展开那些偏重物质性、实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以实现近期目的为尺度的功利性社会实践活动系统。为适应人类全面发展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人们必须展开那些偏重创造性、想象性、精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以实现长远奋斗目标为尺度的超越性社会实践活动系统。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两大系统虽然有质的分野,但是又是一种相互渗透、彼此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以追求近期目的为尺度的功利性社会实践活动系统中同样具有某些创造性、想象性、精神性的因素,但是与其偏重物质性、实用性相比,显得比较微弱。在以追求长远目的为尺度的超越性社会实践活动系统中也不可能没有物质性、实用性因素,只是与其突出的创造性、想象性、精神性相比,明显居于弱势罢了。 在三百多万年以来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解决急需的生存问题,总是把功利性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基础工程来看待,特别是在温饱、安全、健康等生活问题尚未解决的社会历史阶段上,这种功利性社会实践活动尤显重要。可是一旦解决了生存问题,人类在其自由自觉本质的驱动下,在要求超越一般动物生存方式的内在尺度的制约下,便会提出如何更好地生存的问题,提出自身的全面发展问题,于是那种超越性社会实践活动便应运而生。超越性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离不开功利性社会实践活动的根基,但又具有区别于前者的本质定性。它要求社会实践主体把长远目的的实现放在首位。这种长远目的当然要扎根于现实的大地,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它又不局囿于现实生活的制约。对于历史长河馈赠给人们的文化遗产,它具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展望未来、更上层楼的超越性;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事物来说,它具有追求高、新、精、尖的超常性;对于侧重于功利实用价值的事物来说,它具有偏重精神、摒弃平庸、渴望突破的超前性。一句话,它具有集中体现人类自由自觉本性的创造性品格。这种长远的奋斗目标,既能召唤和激励实践主体,使他们受到莫大鼓舞,又能导引和推动实践主体,使之开拓进取,奋力前行。 二、理想蕴含着对客观世界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性认识 理想是人类借助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同运作,对客观世界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能动把握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想象、运筹、谋划的方式建构出来的表征未来发展方向的目标和前景。理想的建构能力是人类独有的本质力量之一,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之不同就在于前者具有理性思维能力。人类的某些感觉能力虽然不如某些动物,可是任何动物都不可能象人类一样具有运用概念、判断、分析、综合等逻辑手段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具有借助文字符号进行表达的能力,具有创造工具变革现实的能力。即使它们有些活动与人类活动接近,也只是形式上的相似性,而非实质上的认同。在茫茫宇宙的其它星系中,在银河系、太阳系的其它星球上,是否有象地球人这样的“理性动物”存在,尚不可知。一些关于飞碟的神乎其神的传说,关于“太空人”这样一种“高智能动物”的传闻,至今也未得到证实。所以,截止目前,只有地球上的人类具有理性。理性是人类的骄傲,是人类从本质上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尺度之一。正是凭借高度发达的理性,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手段,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得以实现,才能透过感性现象把握本质规律。 现在有一种说法,客观事物无所谓本质,也无所谓规律,一切都只是现象,瞬息万变,不可捉摸,充满无序性、偶然性、随机性。我们承认感性现象纷纭复杂,变化万端,无序性、偶然性、随机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不能依据这些否定感性现象中有本质规律存在。本质作为事物内部比较稳定的关系和联系,规律作为事物内部这一部分与那一部分、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的不断重复运动和变化的必然的关系和联系,是人的主观意志不可能改变的。日行月移,星斗转换,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都是相关事物本质规律的表现,若想否定,恐怕也难。同样,我们也承认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无序性、偶然性、随机性,但不能依此否定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有序性、必然性、趋势性,无序性与有序性、随机性与趋势性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无序性、偶然性、随机性为有序性、必然性、趋势性开辟道路,有序性、必然性、趋势性也为无序性、偶然性、随机性规定阈限。无序性是新的有序性的前奏,有序性为更高层次的无序性奠基。偶然性丰富着必然性的内容,必然性范围着偶然性的形式。随机性探索着趋势性运行的方向,趋势性规定着随机性活跃的空间。人类正是借助于理性才能把握有序性、必然性、趋势性,把握无序性、偶然性、随机性,把握这两大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的。 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和认知并不是一蹰而就的,而是逐步深化的。本质具有立体的结构,从横向上说,它由许多质的方面构成;从竖向上说,它具有一级本质、二级本质以至于无穷的不同层级;从纵向上说,它也处于由旧质到新质的变化和转换之中。甲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与其相反的乙现象即假象也是同一本质的表现,它们不过是同一本质的不同方面罢了。某现象是某本质的表现形式,与它相比,那种更居表层的现象便是它的表现形式,而它也成为那种更居表层的现象内蕴着的本质。同样,某本质是某现象内部较为稳定的关系和联系,与它相比,那种更为深层的较为稳定的关系和联系便成为它的本质,而它也成为那种更为深层的本质的现象。某本质对于已经被扬弃了的旧质来说是新质,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准备辩证否定自身的更加新颖的本质来说,它就是旧质了。这种对于客观事物本质方面、本质层级、本质转换的研究是不可能离开理性把握的。 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必然规律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与认识是日渐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客观规律作为事物这一部分与那一部分、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中反复出现的关系和联系,都是潜伏在千变万化的诸种现象之中的 , 甚至是隐蔽在种种假象之中的,这就使人类对它的掌握增加了困难。只有知难而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反复观察、深入思考,才有可能把握客观世界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获得自由。当然,人类对客观世界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掌握只是相对的,有限的,而不是绝对的,无限的。人类的理性认识能力虽然比一般动物的生理本能的感受能力以及某些动物的初级意识要高出多少倍,但是因为宇宙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性、绝对性,银河系、太阳系之外还有其它星系,我们地球人所处的宇宙之外还有其它宇宙,我们人类的认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相对的。也许人类在自己所处的时空阈限内已经认识和掌握的规律性、趋势性,在人类未知的更大的空间阈限内或者其它时间阈限内不过只是偶然性、随机性而已;也许我们地球人在自己所处的时空阈限内视为偶然性、随机性的东西,在人类未知的更大空间阈限中和其它时间阈限内却是一些必然性、趋势性的东西,这都是可能的。然而,我们又不能因为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而象康德那样把“物自体”视为不可知之物,这是因为人类认识能力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是逐步提高和发展的,它不断超越一个又一个有限的、相对的阶段,呈现出趋向于无限、绝对的态势。无限寓于有限,绝对寓于相对,正是在有限、相对的把握中见出对无限、绝对的逼近。就是说,人类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去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是不容怀疑的。正因为人类具有这样一种其它动物无法比拟的非凡能力,才能将自身的长远目的,将对历史超越的希望,将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将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掌握契合在一起,以便使创造性社会实践得以“顺乎自然”地进行。人类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但是并不能凭借主观意志创造或改变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必然性。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类的长远奋斗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三、理想是认识自由与长远目的的辩证统一 理想蕴含着主体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又蕴含着符合人类全面发展要求的长远目的,认识自由与长远目的这两大基本矛盾方面的互渗整合,使理想呈现出主体与客体有机统一的和谐自由关系。 在理想范畴中,能动把握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自由,与突出体现符合人类全面发展要求的长远目的,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的对立性表现在,认识自由是主体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动把握客体必然的结果,它偏重于对客观世界本质和发展趋势的理解;长远目的是主体在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要求全面发展自身、提升自身、超越自身的内在意志所指向的未来奋斗目标,它们具有不同的质的定性,不能混同。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渗透,不可分割。认识自由与长远目的都不再是独立自足的东西,而是互为对象,相互包含的东西。一物既是自身,又是自身的它物。认识自由既是认识自由本身,又是它所包含的对象长远目的;长远目的既是长远目的本身,又是它所包含的对象认识自由。即是说,理想范畴中的认识自由,已经不是那种纯然的唯理智的认识自由,而是服务于实现人类全面发展要求、实现人的长远目的的具有实践价值的认识自由;理想范畴中的长远目的,也不是那种纯然的唯意志的长远目的,而是以认识自由为基础的符合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长远目的。认识自由中有长远目的,长远目的中也有认识自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构成矛盾统一的有机整体。 由于认识和目的在理想范畴中都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已经变成理想中的一个构成要素,这就使它们具有了不同于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的认识,也不同于伦理道德实践活动中的目的之特质。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的认识重在求“真”,追求真理,它们的聚光点是在对已知事物的更深的探索和理解,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开掘与推进,对未知事物的尽力发现与解读,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设想等方面,这些内容大多属于纯粹理性范畴,少有感性因素介入。理想范畴中的认识虽然保留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的认识的本来性质,但是它又增加了新质。这种新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想范畴的认识虽然也有对诸多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概念把握,但是相对说来它的着重点却是在对客观世界动态发展的未来趋势的把握上面,而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的认识虽然也有对客观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动把握,如预测学、未来学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相对说来它的着重点大多是在对客观事物内在本质和必然规律的把握上;二是理想范畴中的认识由于与主体的长远目的存在互渗整合关系,长远目的的感性因素自然也就会浸染进来,从而使这种认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性色彩,不再停留于纯粹理性形态了。 经济生产和伦理道德实践活动中的意志目的重在求“善”,追求功利目的的现实性实现。它们虽然也含有着眼于未来发展的精神功利目的,可是相对说来它们更注重实用功利目的的直接现实性实现,更注重对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人际关系的满足。由于它们大多具有较强的感性实践性和行为活动性,如果不能辩证把握实用功利与精神功利之关系,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冲淡那些精神功利目的的东西。存在于理想范畴中的意志目的与经济生产和伦理道德领域中的意志目的具有深层的密切联系,可是又不能将它们等同起来。尽管二者都是善,但存在于理想范畴中的善却具有自身的特质。这种特质首先表现在它与经济生产和伦理道德领域中的善在追求目标方面的不同,经济生产和伦理道德领域中的善偏重于实用功利目的,而存在于理想范畴中的善则是一种以实用功利目的为基础的偏重追求趋向长远的精神功利目的的善。就是说,后一种善与前一种善相比,它的兴奋点并不在于意志目的的当下现实性实现,并不要求将它即刻全面付诸实践。它更着眼于人类未来的全面发展,更注重对更高层次的长远目的的追求。存在于理想范畴中的善的另一方面特质表现在,由于它与认识自由的互渗整合,便具有了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的特色,与经济生产和伦理道德领域中的善相比带有更多的理性因子。 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领域中的理性认识重在求“真”,经济生产和伦理道德实践活动领域中的意志目的重在求“善”,将理性认识与长远目的纳入自身并使之融为一体的理想则重在求“美”。在理想范畴中,理性认识被长远目的所利用,变成服务于未来发展的理性认识;长远目的被理性认识所肯定,变成符合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长远目的。就是这样,理性认识与长远目的,认识自由与实践自由,感性与理性、真与善,互渗互融,组合成和谐统一的自由的理想关系。 四、理想是合规律又合目的创造性想象活动的成果 理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创造性想象活动是人类本质力量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要素。创造性想象与再造性想象有联系,又有差异。再造性想象是想象主体在不直接面对对象的情况下,脑海中浮现出这一对象的影像。即是说,想象主体在与某对象的接触中,通过特定感知能力,在脑海中留下该对象的相应的感觉印象和知觉表象。当这一对象不再直接面对想象主体时,这一主体也能随时在脑海中复现出关于这一对象的感觉印象和知觉表象。创造性想象虽然离不开再造性想象,在其想象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也需要借助再造性想象,把对某些对象的感觉印象和知觉表象重新调动起来,运用起来,但它本质上却是一种不同于再造性想象的以自由创造为宗旨的想象活动。 再造性想象活动是人类与某些聪敏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共有的想象活动。受过伤的狼在其脑中留下伤害者的深刻印象和气味记忆,且能保持多年,以后若能碰到伤害者,它能利用类似于人类的那种再造性想象活动,凭着气味记忆,把伤害者分辨出来,进行报复。个别黑猩猩通过观察人们用工具移动物体的动作,在其脑中留下这一动作的知觉表象。当它看到它所住的铁笼外不远处有食物,而自己的手臂伸出去又拿不到时,便会想方设法找来木棍、铁丝一类东西,以此为工具,把食物弄到手。它之所以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类的类似动作,是因为它具有再造性想象的能力,能够把自己头脑中保留的关于人类运用工具移动物体的类似动作的感觉印象和知觉表象重新唤起,作为模仿的“范本”。尽管这些聪敏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具有某种程度的再造性想象能力,但是它们却不具备创造性想象能力。创造性想象活动能力只属于人类,是人类的极为重要的本质力量之一。黑猩猩虽然能够模仿人们用钥匙开锁的动作,但它却不能制造出锁和钥匙来,因为它们并不懂得一把钥匙之所以能开一把锁的道理,也不具备通过创造性想象活动去营造锁和钥匙图式的能力,更不能通过实践活动将这种图式真正变成物质性的锁和钥匙。创造性想象活动能力的产生是与人类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对这些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性认识,人类的想象活动才能由再造性阶段上升到创造性阶段,才能具有超常性、超前性、未来性、自由性。即使是象狐狸、猴子一样的聪敏动物,象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一样的类人猿动物,由于它们没有人类所具有的理性认识能力,只是依靠感性本能和初级意识适应于自然环境,所以便不可能有人类所独具的创造性想象活动。 从创造性心理活动机制的运行角度来看,在创造性想象具体展开过程中,首先是借助再造性想象活动唤醒和复现出各种各样的相关感觉印象和知觉表象,激活形形色色的相关直觉经验,而后借助理性思维对这些感性“建筑材料”进行择优汰劣、疏旧追新的加工、改造,在此基础上展开各种具体联想活动,或者是围绕空间方面或时间方面比较接近的事物展开“接近联想”,比如由大海想到海鸥;或者是展开那种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的“类似联想”,比如由李白大气磅礴、奇丽壮阔、神采飞扬的诗章联想到屈原的激情奔放、神奇瑰丽、荡气回肠的诗篇;或者是展开那种将具有对立关系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的“对比联想”,如由日行中天的白昼想起皓月当空的夜晚;或者是展开那种将有因果关系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的“因果联想”,比如由大旱无雨想到庄稼歉收,而这些联想又不是纯然杂乱无章的拼凑,它们大多是围绕想象主体对客观世界某种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颖悟展开的,是环绕着想象主体的某种符合人类全面发展要求的长期奋斗目标展开的。联想性想象活动是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想象活动,是创造性想象活动开始前的准备和其运行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各种联想活动,无论是那种从当前事物想到相关事物的联想,还是那种由于想起一种事物而后又想到与此相关的另一事物的联想,它们与再造性想象活动、感性直觉经验以及某些幻想因素一起,构成创造性想象得以自由运行的基础。正是在再造性想象、各种联想活动以及某些幻想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想象活动才能够自由驰骋。创造性想象活动是超越性心理活动的核心要素。创造性想象活动不仅要与再造性想象活动、直觉经验活动、幻想活动等协同运作,而且要与具体的感觉知觉活动,抽象的理性思维活动,趋向于实践行为的意志目的活动,作为态度体验的情感活动等交互作用。正是由于以创造性想象活动为核心的多种心理要素的互渗整合,超越性心理活动机制才得以和谐自由的运行,理想的建构才得以实现。 理想是一种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面向未来的预想。理想的建构,作为合情合理的预想设置,必须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实现的可能性,那就不是理想,而是幻想、假想、空想。理想的建构若要具备实现的可能性,创造性想象活动的展开就不能不按照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运作。而要做到这一点,理想的建构者首先要有对客观世界必然规律的深入理解,对现实生活发展趋势的比较符合实际的预测。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往往会有三种情况,或者是认识正确,或者是认识错误,或者是认识模糊。认识的这样三种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想,使之出现与此对应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预想比较准确,基本符合客观实际,虽然也还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但从整体上看无碍大局,而且这些不确定因素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是可以把握的,所以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二种情况是预想多属主观臆测,基本上偏离客观实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三种情况是预想不够成熟,比较模糊,不确定因素过多,有实现的可能性,也有实现不了的可能性,处于能实现与不能实现之间。第三种情况亦属正常,在理想建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只要继续深化理性认识,系统分析现实生活的动态发展,逐步增强预测的确定因素,尽量减少不确定因素,就会使理想的建构日渐符合客观实际,越来越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可见,理想的建构是离不开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比较深刻的认知的,是离不开对其未来发展态势比较准确的预测的,这就要求创造性想象活动的展开必须按照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运行。 在创造性想象活动中,既有对历史的超越,也有对现实的超越。它之所以能够超越历史和现实,飞翔在面向未来的时空中,就是因为它完全符合客观世界的必然法则和动态运行的方向,因为它从特定方面表征着人类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在和谐自由的创造性想象活动天地中,各种各样已被加工、改造、选择过的“建筑材料”被匠心独运、别开生面地重新组合在一起,结构成为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面向未来的奋斗目标。这种长远的奋斗目标在形成过程中,最初有可能不尽成熟,有些模糊,可是它却象远处朦胧的灯塔一样向人们发出亲切的呼唤。于是,创造性想象活动被进一步激活,多种多样的联想活动以及某些幻想活动格外活跃,情感活动特别强烈,灵感思维的火花也迸发出来。以创造性想象活动为核心的各种心理活动要素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高度、强度运行着,发展着,它们对最初的预想目标反复考察、推敲、改造、完善和提高,使之得到升华,更加圆满和成熟。尽管这种已经成熟起来的长远奋斗目标可能仍存在某些模糊、朦胧之处,而且客观现实生活和实践主体在未来发展中也会出现某些难以预料的未知因素,这种长远奋斗目标也不可能绝对确定下来,需要保持必要的弹性,但是这时从整体上看它已基本确定下来,成为实践主体不断为之奋斗的理想。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理想的四方面本质定性,一是理想内蕴着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体现人类全面发展要求的长远目的,二是理想蕴含着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把握,三是理想是认识自由与长远目的辩证统一的和谐自由关系,四是理想是建构集中体现主客和谐自由关系的长期奋斗目标的创造性想象活动的产物。所以,我认为理想是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与发展趋势(也就是“真”),与体现人类全面发展要求的长远目的(也就是“善”)高度统一的和谐自由关系。 ( 节选自孔智光著《理想美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一版)
4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斗米该是多少
热度 2 ninglz 2014-12-5 08:25
五斗米该是多少 星移斗转,岁月如梭。想当年一起留学打工的伙伴们,忙碌奔波的身影,侃侃而谈的理想。那时,我们单纯至极。出国的动机,一是想看看外边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二是想赚足了钱,回国过不再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岁月不饶人,无论生活在哪个国度,伙伴们都已人到中年。遥问同学朋友:您什么时候开始过上“不再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 人算不如天算,时代的发展超乎我们曾经的预算!技术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诱惑。二十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拥有的财富大大地超越了曾经的奢望,但多数人却总也无法摆脱欲望的折磨,过着被物质牵着鼻子“折腰”不止的日子。 物质不是幸福的全部,房子车子带不来活着的尊严与安宁。 五斗米该是多少?明白了时代在发展,懂得了人心无止境,五斗米装的就是我们的修行。七八成饱不仅是保持健康的秘诀,更是做人的真谛。让那留出的二三成给予我们从容、自然……望星空浩瀚,看云卷云舒;挥耕耘汗水,待瓜熟蒂落;嚼菜根甘味,品生命真谛……我的人生我做主。
个人分类: 观点|3140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与未来
benlion 2014-11-15 07:33
未来学,介于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幻想学之中间。 科学传播,必须是已经证实的知识和理论,科学幻想,却几乎是现代神话的想象空间;然而,未来学,建立在逻辑推理和现实可行的设想上进行预测。 犹太教-儒(道)家史学文化,都有很强势的预言、预测传统,如,《圣经》描述的很多梦境和《易经》的筹算模型等;但是,科学是证实和证伪,就是预测必须可以验证、设想可以成为现实。 印度教-希腊神话文化,则有很强势的幻想、艺术传统,往往成为世俗社会与理想社会的平行与对映模型。 在德国,更多兴趣是说到道家、禅宗,儒家影响较多的是法国,而北美的传统源自英国、法国等欧洲移民,而又融合了印第安、亚洲等文化。 法国时尚和英国工艺美术,也是面向的未来,美国加州的“硅谷”和好莱坞电影等,造就了幻想、梦想与理想的创造、开拓精神。 也就是,科学是历史传统与未来设想的结合。 -(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2014y|19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联系设奖学金---为了一种梦想与快乐!
热度 7 lin602 2014-10-22 07:36
值我校精细化工系成立20周年,我校四位校友捐赠了奖学金,奖励及资助精细化工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学习。 一个建系只有二十年,只有19届学生毕业的一个专业,开始几年每年只有二十多学生,现在每年本部二个班五十位同学左右,近二年加上二个三本班(南方学院,好象过二年也要分开了),能够有四位校友捐赠奖学金,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还有些校友因为企业规模不大,他们想捐,我让他们暂时不捐,壮大再捐)。有过这方面经历的老师就知道了。 系庆准备工作阶段,我主动提出将与校友联系设立奖学金的任务委托给我,大家也清楚,这工作我做比较合适。说实在的,这项工作不太好做,我想不需要我多说。 经过一个多星期与做企业的校友们电话联系,有四位校友愿意设立奖学金。因为我们有个原则,一是完全自愿,二是主要是企业捐资,不用校友自己的工资收入。 因为我们专业时间短,人数不多,刚开始我想不能提太高的要求,将奖学金设立启动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校友企业会越办越大,还有不少校友企业会成长,我们会将奖学金的设立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 我跟一些校友开玩笑说:等你们企业做大了,我猛‘宰’你们(设奖学金)。他们笑着说:我们欢迎林老师‘宰’。 说实在的,我们教师也为校友们的企业做了许多工作,共同开发产品,推荐人才,共同成立研发中心,安排学生去做毕业论文,还有咨询工作,这些工作许多都是友情或义务的。这也是校友设立奖学金的动力之一,更重要的是,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母校的‘情’。 说实在的,我已经接近退休,还‘厚着脸皮’给校友们联系(联系不少人,因为我也担心有些校友误以为我偏心或看不起他而不联系他,也担心会漏掉愿意出资的人,同时也是一种交流与宣传),让他们出资,动员他们设奖学金,这是需要点奉献精神与心理承受的。大家都知道,有人理解,有人不一定理解这项工作,也不排除有人会从另一角度来理解,特别是对现在高校中的不正之风的不满,对学风的不满,会反映在对奖学金捐赠的态度上。大学中的腐败及一些不好的学习风气让我们高校承受着这种诚信的负担。 同时我还要让暂时不捐赠的校友没有心理压力或不舒服,这也需要点智慧,动员目前资金上暂时不宽裕的校友暂时不设,等他们壮大后再让他们捐赠。而且还尽量使他们高高兴兴没有任何不舒服地来参加系庆。许多接我动员设奖学金电话的校友们都快乐地来参加了系庆,这需要我们特别地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 开个头,慢慢将奖学金越搞越大,用好这些奖学金,而且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种子’,将奖学金开展下去,而且代代相传,给学弟学妹们一个榜样,好好学习,今后也为精化专业做出贡献。 不少老师与校友开玩笑说:林老师面子大! 其实我也快六十岁了,做这工作完全是为了一种‘梦想’,为我们这个年轻的专业能够发展壮大,为后面的教学与科研及学生培养,校友交流工作做点点力所能力的贡献。 如果从‘对我本人有没有利’这个出发点考虑,我是做的‘无用功’!甚至在透支着我自己的‘人情’。这次系庆,我联系学生们收集全体本专业的校友们的通讯录(香料大专班,本科生及研究生),搞了80多页的通讯录表格(全是我一人联系各班负责人并整理好他们各班来的表格数据,其他年轻老师改一下格式,系庆时放在一u盘中发放给校友们,让他们互相转发),联系奖学金,最后联系校友回来参加系庆,光手机费就花了不少。我家钟点工有时候说,‘林老师一个上午电话就没有停’。 为一种梦想活着,尽管在利益上‘不合算’,但心里很快乐!得到校友们的理解与支持,这本身就是一个无价之宝! 我校网站对我系系庆的报道见: http://news.njfu.edu.cn/newsshow.php?cid=1id=5205 奖学金证书颁发: http://jxhg.njfu.edu.cn/cp_news.asp?id=75
2918 次阅读|13 个评论
自我胡言(7):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热度 10 wangdh 2014-10-12 16:47
自我胡言( 7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王德华) 昨晚朋友们在微信上闲聊。离开西宁的朋友,在西宁工作出差在外的朋友,在西宁工作的朋友。 在杭州的朋友们贴了在西湖的照片,亭子后面是一片残荷。看着残败的荷叶,很容易让人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句子。昨日杭州无雨,所以只赏荷。成都的朋友说,昨日成都大雨,可以听雨。西宁的朋友说,昨日西宁大雪,贴了即时的大雪照片,并很有诗意地说,我们在西宁赏雪。最糟糕的是在北京的我们,昨日北京重度雾霾。昨天去参加一个会议,本是一个小时的车程,竟然走了 4 个小时。很有意思的是,昨日的四景,很有画面感:杭州赏荷,成都听雨,西宁赏雪,北京看霾。 聊几句理想和人生目标的话题。 树立人生目标是有条件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次跟学生聊,谈到一个人还是应该有个理想时,学生顺口就冒出了这句话。我当时稍有不悦,也顺口说了你们怎么能让网络上这些东西来影响自己的生活呢,何况网络上有很多看起来有道理细分析则是一派胡言呢。谈到现实,有学生又说了,那就熬吧。过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更是要不得。熬,等,靠,这是消极被动的。掌握主动,任何时候都是没有错的。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是应该提倡的。既然我们无法预测明天,无法预测未来,所以我们要过好每一天。快乐过好每一天,充实过好每一天。力争做到今天比昨天快乐,比昨天充实。明天比今天快乐,比今天充实。充实快乐的人生,一定是很美好的。 有理想,有追求,有人生目标,是有条件的。首要条件是衣食足。温饱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生存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谈梦想可以,谈理想,谈追求,谈人生目标,恐怕会招人笑话。所以,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有尊严活着的一个很重要方面。那么衣食足之后呢?应该有一个理想,有追求,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生活上档次,有品位,有尊严。 Idea (想法,点子,主意) 什么时候最重要? 做学术的人都知道 idea 的重要性。所以流传着做科研 idea 最重要的说法。但也会读到 idea is cheap (想法并不重要) 的文字。我觉得这取决与科研的档次和学者的眼界。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往往是一片迷茫,一思考很多问题,转眼每个问题都难以具体,难以形成明确的 idea 。一旦进入一个领域,取得一定进展,放眼学术界,综合其他学科知识的时候,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的快感,这个时候脑海里会冒出很多的 idea 。所以,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是如何判断和选择重要的科学问题,在重要的科学问题中,如何判断和选择更重要的科学问题?这是学术人的一个很关键的素养。 与之相关的是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经常听到和读到一些年轻人抱怨读书无用,尤其是读大学无用,甚至有些看似有学识的人也发出此类言论。读书有没有用,实际上不需要更多讨论。说这些话,写这些文字的人,本身就是读书的结果。他们也是读书人,很遗憾缺少一些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评判能力。读书,知识,学历,虽在整体上与工作职位、甚至挣钱多少等是有关的,但具体到某个人又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给研究生授课的时候,也说讲授的知识,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对于将来从事的科学研究,很少是有用的,或者是没有用的。有用,无用,是辩证的。真正有用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是思想和逻辑。思维,思想,逻辑,是需要知识积累的。 品行和规矩 我们都期待和喜欢品行兼优的学生,爱戴德艺双馨的学者。当被问到,学问和品行我更看重哪一个的时候,我总是毫不犹豫说,我选择品行。品行包括很多方面。一个人的性格,处世方式,行为和意识等很多方面,早期的影响非常关键,在很多程度上受家庭的影响,受父母的影响,受幼儿园和学校老师的影响。一旦成人之后,很大方面已经成型,要改变是很难的。所以到了研究生阶段,导师想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来改造学生,是自己给自己过不去了。但是,学术方面的规矩,是可以树立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致力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的培养和能力训练,应该是导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非学术方面,人性方面只能是包容和宽容,这需要导师具有一定的胸怀。成人需要的是规矩约束。规矩意识是重要的。建立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是一个集体正常发展很重要的内容。 昨日西宁的雪景 (朋友拍摄) 北京昨日下午的霾
个人分类: 自我胡言|7268 次阅读|12 个评论
那些曾经有过的梦想,是否会让你再次落泪?
张海霞 2014-10-1 21:17
国庆长假,再读一次,为了曾经满怀理想的青春,为了今天苟延半喘的无奈,漫步在北京凄冷的秋雨中,脸上湿湿的不知道是雨还是泪...... 因为,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1999年1月1日《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个人分类: 自留地|3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 - 田园生活
benlion 2014-8-6 08:20
近日整理一些资料和相片,突然发现去年来中国探访我家闺女的就有这相片中的德国同学。这是我住的宅子前门草坪,远处的小红楼是教堂,几乎每到周末,我的导师和所长就驾着马车带上我,一边喝红酒一边在这个小镇逛游。 当时我就是在这个小村庄建了世界上第1家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网站 - Genbrain Biosystem Network,展开大规模国际通讯筹备2001年北京会议和筹建国际协会,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就是1999年-2003年在国际上形成。
个人分类: 2014y|15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科研工作者的一个思考:要有理想
热度 6 wangdongsheng 2014-7-12 18:26
昨日参加了一位博士的论文预答辩,说实话他做得还是不错的。也先后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博士生学术新人奖等几个奖项。期间一位评委询问了发表多篇SCI论文情况,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也是科学网上曾讨论的议题“如何确定最小的论文发表单元”,大家可参阅专业书籍,不去讨论。我仍强调这个博士生做的不错。 仔细想想我们做科研的人,奖励的诱惑时刻存在,大概国家层面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和组织部都有相应的评优机制,进一步扩展至省市级别。同样这个博士生可能刚刚起步,确也承受了很多奖励的“诱惑”,并为之努力。 然而包括我在内,十之八九都很不优秀,却也踏上科研之路。最近有一部“十送红军”的电视剧,主题曲中“是什么牵引他们”引人深思。那个时代人(红军战士)普遍缺乏的是信仰,而中国共产党恰恰给了他们。同样红军长征很长时间去哪里都是未知 及茫然的,何况恶劣的自然条件及随时作战环境。科研工作很多情况是与之类似的,只有胸装理想才会一次次在“打击”中成长。同样为什么长征最终选择了毛泽东呢?是他的诗人气质,那是大理想。 至四十不惑, 始悟科研工作者要有理想,与诱惑不断较量。
3644 次阅读|8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丰满与骨感
热度 4 sheep021 2014-6-10 18:34
一企业老总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 “高考已经结束,考上大学的同学注意了,要记得和没考上或弃考的同学搞好关系,等大学毕业了好去他们的公司去打工!考上一本的要经常联系二本的,未来家乡的领导就是他们!后面还有,二本的要跟大专的搞好关系,他们将是你们孩子的老师!”?? 有道理。这是现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05 次阅读|5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
热度 9 nli2233 2014-4-15 07:58
以“我的理想”为题的命题作文,好多人都做过。我第一次写跟理想有关的作文,是在小学。那是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大家还沉浸在“四个现代化”宏伟蓝图的憧憬中,也就是在2000年的时候,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四化”提出的时候,我曾经梦想过,将来就在农村开拖拉机。因为从小我就知道,高中毕业后,是要上山下乡的。我计算过,高中毕业后,在农村劳动10几年,就是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日子了。而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再用牛耕田,而用拖拉机。 后来,“四人帮”就被粉碎了,徐迟写的那篇关于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已经风靡全国,我又开始做成为科学家的梦。“我的理想”这篇作文,就是这个时候在课堂上写的。 毕竟是小学生,而且一直被教育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下笔的时候,踌躇了好半天。因为把自己的理想写成“科学家”,显得太不谦虚了。我知道,大部分同学,都会把自己的理想写成扎根农村的农民、高炉旁的炼钢工人、守卫边疆的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警察、救死扶伤的医生等等,而我要写成搞“科学”的,还是“家”,觉得不太合适。想了半天,我把自己的理想写成了“科技工作者”,算是表达理想和谦虚谨慎兼顾了。 遗憾的是,当年小心翼翼表达的理想,竟然没有得以实现。阴差阳错地,我竟然读了社会科学的专业。尽管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仍然跟科学技术有关,但一旦被科学家们质疑,说你研究科学技术政策,那么你搞过科研么?你做过实验么?你杀过小白鼠么?你玩儿过磁力搅拌器么?你搞过田野实验么? 你见过加速器么?我就决定投降了。 没当过科学家,是我的软肋! 我的第二个理想,是在大学里面逐步成型的。其实,理想很简单,就是当一名大学老师,像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那些老师那样,站在讲台上一五一十地讲解,陶醉在学生们求知的目光里。加上当老师不用坐班,还有寒暑假,这样的工作就是神仙也羡慕啊! 当时我们大学没有语文课,更没有什么“我的理想”之类的命题作文了。我表达自己的理想,是在大学分配申请表格里。记得我当时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就是自己愿意也适合当一名高校的教师。遗憾的是,当时已经开始有硕士研究生了,你一个本科生想在大学当老师,不是做梦么。因此,在分配方案还公布之前,我就知道相当老师的梦想是不会一下子就实现的。 于是,我考了研究生。当年上研究生名额很少,不像今天,好多高校老师望眼欲穿地盼着能收个学生。幸运地是,我考上了。然而,等到我毕业的时候,行情又变了,需要有博士学位的人才能进高校教书了。硕士毕业后,我只好进了国家事业单位,相当于公务员。 那个时候,要是能够预见到后来公务员成了大家打破头都想进的行业,我也就安生了。可惜我比较短视,还是梦想着有朝一日去当老师。于是,我开始筹划,看看能不能读个在职博士。这里为自己辩解一句,我打算读在职博士的时候,社会上的在职博士还没有水到人家一听在职就,就知道是混的。那时学校和在职学生都还是很认真对待在职博士学业的。 阴差阳错之下,我没能进入国内的在职博士项目,倒成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全职博士生。因为我的专业是跟公共政策有关的,也就是跟政府打交道的,等我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当不当老师不是梦想的问题,而是就是华山一条道的问题。 因为我不是美国公民,当时也没有绿卡。想像我大多数同学那样,毕业后进入美国各级政府工作,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当时最好的出路,就是找个学校去当老师。 可是在美国找教职,谈何容易啊。记得自己辛辛苦苦整理好申请材料,兴冲冲跑邮局寄往一个一个高校(那个时候还不流行通过网络申请),满心希望等到面试的通知,结果一段时间后,家里信箱内隔三差五就有一封来自高校的信函,拆开一看,无一例外,是拒绝信。这些信件千篇一律,就是客气地告诉你,我们知道你很强,但是我们招到了更强的选手,你老人家另谋高就吧。 好在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后来好歹让我逮住一个学校,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这么多年下来,升职,拿tenure,还算顺利。尽管无缘名校,但我觉得自己就是一颗螺丝钉,能发挥作用就好。更重要的,是我时时感到自己的理想总算实现了,内心很充实。
个人分类: 求学故事|5692 次阅读|12 个评论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也要生孩子
热度 37 xqhuang 2014-3-29 16:10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也要生孩子 孩子、教育、苦、穷与美元 看到置顶标题《 穷成这样你还敢要孩子?! 》,初步判断张老师要炮轰中国的计划生育,因为相对有钱的城市人不仅不能生、还不敢生,而相对贫穷的农村却越穷越敢生,一个家庭有3-5个孩子是普遍的事实。进一步猜想,张老师可能通过翔实的例子,批驳多子多福、再苦也要生孩子的落后思想,博文最后,张老师一定大喝一声:你们疯了,穷成这样还敢要孩子?! 点开博文,发现我彻底错了,这回张女侠要雷打孤魂吴。张女侠认为,孤魂吴的博文题目《 没钱招啥研究生? 》很雷人,依我看,张女侠博文的题目更雷人,一声炸天雷,报告孤魂宵遁。 在科学网呆久了,就会发现许多架都打得很雷人,常让围观者莫名其妙,这是哪跟哪啊? 两位这一战也叫人摸不着头脑,无论从立场还是观点,并无太大分歧,只是双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张女侠是理想现实主义者,视招研、读研为恋爱,相信真爱无敌,人好才是真的好,钱不重要,只要志趣相投,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孤魂吴是现实理想主义者,视招研、读研为婚姻,相信爱情不能当饭吃,金钱是维系婚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孤魂主要鞭笞的是那些不求上进的“矮穷丑”,他们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却装成“高富帅”到处行骗,妄想空手套白狼,做着三妻四妾的美梦。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句常挂在官员嘴边的响亮口号,百姓最初的理解是国家要加大教育投入,后来却发现,是国家要父母勒紧裤带支持国家教育产业化,残酷的现实是对口号最深刻的解读:苦了孩子、穷了父母、乐了官员、富了教育。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有人可以为了理想去考研读研,就像宁愿坐在自行车后笑、也不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女孩;有人可以为了现实去考研读研,就像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女孩。 理想比现实,不存在哪个更高尚、更伟大,一个理想和谐的社会,既要有理想者、又要有现实者,关键是如何在制度设计上保护理想者,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我以为这才是孤魂所关心的。当越来越多的理想者梦想成真,相信,会有更多现实者加入到寻梦的理想者队伍中,我以为这才是张老师所期待的。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6646 次阅读|89 个评论
我的反悔:读书真是无用
热度 168 wangdh 2014-2-12 22:43
我的反悔:读书真是无用 (王德华) 对于科学网上时不时会冒出读书无用的言论,且呼喊这些言论的不是博士、硕士,就是博士后、副教授,还有教授在助威。每每读到这些言论的时候,很吃惊,尤其看到还有那么多博士教授们在一边敲边鼓、高呼支持,尽管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有不同言论不奇怪,但自己的心里还是像打碎了五味瓶,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所以,不少时候,是写了评论,又删了,又写了,又删了。过一会儿,想表达一个观点,写了几句,就再写不下去了,最后一删了之。但总还是有压不住自己内心的时候,这个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我,就会留下一些胡言乱语。不管是不是正确,表示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这个时候就是这么认为的。说不定哪天自己成熟了,长大了,就懂了这现在无论如何也不懂的“读书无用”的言论。 青春年华的研究生们,春节回家看望父母了,本是阖家团圆、共叙亲情的时候,却不小心听到隔壁自己当年初中没毕业的发小王小二,竟然外出打工带回家20万元。这种现象,高家庄有,马家河子有,梁山泊也有,似乎比较普遍。这个事实太刺激那些从大都市里回来的研究生们了,对他们的打击有点太大了。不是说读书改变命运吗?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吗?自己读完了本科,读硕士,再读博士,还有博士后,怎么会到现在都在还向父母伸手过日子呢?欲哭无泪啊。获得学位的硕士们一看那些苦读的博士生们,心里平衡多了,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读博士,有先见之明;大学生们就更高兴了,兴奋得翻三十个跟头,庆贺自己当初没有报考研究生,快乐啊,英明啊。可是,大学生们、硕士生们、博士生们回到农村老家,见到当年初中都没有毕业,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发小们,就高兴不起来了。我靠,我们这些读了书的,有了学位的,要车没车,要房没房,他们这些大字不识一斗的小哥们,怎么都成了大款了了呢?听说小六子还养了好几房,正在家里跟正宫闹战争呢,这让我们的脸面向哪里搁啊?吃着小伙伴们的烧鸡牛排,喝着小伙伴们的茅台、XO,抽着小伙伴们的大中华、万宝路,心里那个难受啊,虽说没有一把鼻涕一把泪,也是每每举杯的时候,五味杂陈心中翻腾啊。 听着,看着,我一时间糊涂了,这是当今的现实吗?不是很确定,使劲闭闭眼再睁开看,希望看清楚。我们的大学不是在争世界一流吗?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这样的胸怀,这样的眼光,这点追求,那还有什么希望啊?鼓足勇气站在了高台上,迎着凛冽的北风,顺口说了句风凉话,还是加了冰的:“大学生们还是不要太现实的好”。以前也曾吹过几次凉风,没加冰,也很凉: “年轻人还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还有“年轻人还是不要太现实了”。幸运的是,当时走黑路的时候,没有遇到不测,没人在背后砸我的黑石头,所以大脑到今天还能正常思考点问题。也许当时年轻,如今已经年过半百的我,可能是真的真的真的糊涂了啊。只是自己不服老而已,早就是一朽木也。 所以,话音刚落,马上有年轻人在对面的楼顶上喊道:“年轻人现实点没有什么不好的!”马上有众多附和: “就是啊,就是啊。那老家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越读书越贫穷,越读书越无望。”那边也说了:“可不是吗,我TMD当时就是信了读书能改变命运的忽悠,都快博士毕业了,还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哥们,听我的,千万不要读书了。大学都不要读了。纯粹是浪费时间。”有个年轻副教授说话了:“他说的是真的。我就是一个活标本,都副教授了,才一个月4000块钱。唉,悔不该当初啊。” 从沙发上慢慢站起来的见过世面的大学者说话了:“贫苦人家的孩子,还是考虑早就业。报考大学的时候,要选择有就业前景的专业。科学家、教授、总工这些职业,是人家有钱人家孩子的事,与你们没什么关系,趁早死了这条心吧。”又有学者说话了:“对是对的,只是有个比例问题。90%的学生是应该把就业放在第一位的,还考虑什么兴趣啊,先养活老婆孩子再说。剩下那10%的孩子,家里有钱,生活无忧,就可以任选科学家、教授、总工了,有兴趣,还可以选择各种公务员。” 一位在大学里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授听见了,心焦如焚,忙不迭地说:“使不得啊,使不得啊,兄弟们!我们的大学是年轻人青春启航的地方,梦想绽放的地方,我们要让雄鹰飞向蓝天,让鱼儿奔向大海,展开理想的翅膀,飞向他们向往的能够到达的地方,把梦想的种子种下。喜欢探索的,去攀登科学高峰,喜欢化工的,去做工程师,喜欢文艺的,去创作,喜欢教书的,去当教师。我们不可以这么短视的,要看远一点”。又一位中年教授说话了:“老教授说的话是对的。都说读大学不好,读研究生不好,读博士不好,当副教授不好,那么问问你的发小王小二,他在怎么说?我们再设想一下,如果这些孩子是你的孩子,你是让他们读大学、读研究生呢,让他们读好大学呢,还是让他们初中毕业就去建筑队挣钱呢?”年轻教授憋不住了了:“现在多数学生为了活下去的话,是可以以就业为导向的。但是,顶尖大学的学生如果还是以就业为导向,把大学办成了技校,那就不太合适了啊。” 有位女生也想说句话:“我也困惑。可是我回家看到我的女伴们一个个都结了婚生了娃,一天天在家带着几个孩子,灰头灰脸的,盼着在外打工的老公回家,我突然感觉我读研很幸运,谢谢我的父母开明啊。” … … 争论在继续中。 各种智慧在闪光。 不管我们说得多欢,那些小学没毕业的靠打工赚了20万的王小二们,是不会来科学网嚷嚷的。喊得响的,抱怨的,忽悠的,是我们这些说着羡慕他们的人,咱们都是有学历的人,都是读书人。咱们羡慕人家什么呀?羡慕的是他们手中还散发着一股汗味的一张张的领袖头,我想博士教授们不会傻到羡慕他们的一身臭汗吧?等你拿着退休金,享受公费医疗,周游列国的时候,王小二们在干啥呢?你要是跟他们流一样多的汗水,CNS你就可以出专刊了。 下面是一些博友的评论(不详细注明是那位博友的智慧了,抱歉! 文献出处:科学网博文下的评论): “就是有太多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科研这条路,他们也没太多现实的想法要赚大钱,然而残酷的是,这条路不单没让这些年轻人致富,甚至把他们推向越来越穷的地步,也许连农民工的待遇都达不到,“三十而立”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奢望。更为可悲的是,当这些年轻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存问题要求更高待遇的时候,公众却在冷嘲热讽,批评他们不应该为了金钱而从事科研。我相信当初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为了兴趣而不是钱从事科研的,只是扭曲的制度把他们的理想都磨灭掉了。” “支持(大学生不要太现实了)! 一群农村孩子,1979年从一所乡镇高中毕业(现已经撤销)走入学校。当时嗜学成风,后来的发展大都不在所学的行当。下面是几位同学的情况。 北大技术物理系:现在生物行当,教授博导。 清华化学系或者水利系:移民加拿大,现银行职员。 国防科技大学自控系:现在国内某饲料行当老大,分厂遍布全国。 南京炮兵工程学院(现南理工):私人企业老总。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厅官,某地级市委二把手。 长沙冶金工业学校(现合并入中南大学):厅官,长沙。” “运动员如果只想着拿金牌,大部分人是失败者。如果确信参与比取胜更加重要,那就是奥运精神。年轻人存在就是财富,追逐梦想就是升华青春的价值。如果贪图安逸,动物园里德动物,监狱里德无期徒刑囚犯都值得年轻人羡慕。如果追求理想,猫耳洞里的蚊叮虫咬,实验室里的夜以继日,炼钢炉前的汗流浃背,小麦地里的挥汗如雨,都幸福异常。年轻人需要远离庸俗世俗的阴气,对接理想志向的阳气。如果谁能保证年过半百的教授立马成为20出头的年轻人,我想,他一定会马上愿意抛弃一套大房子兑换。这就是青春的价值!这就是理想的价值!” “当代的大学生不是不懂,是不想懂,是被眼前的利益看花了眼,迷了心窍。 如果都悟透了,看穿了,那这个世界就完美了,就没有人走弯路了。但是,也就没有所谓的青春了。青春可以失败,青春不拍失败。跌倒了,爬起来,照样有美好的未来。” “人生短时期遇些不如意的事是正常的,长期下来老天爷不会忘了你的。后天的收获都是当初努力的结果。如果羡慕一夜致富,那就去赌场吧,到了那里就知道赌徒发财的只是极少数。” “如果只是就业,就不要上大学,去学个手艺更好。例如现在的装修工人,每天轻松挣三张人民币,不用交税,想啥时休息就啥时休息,更关键的不用交学费。成长空间也很大,脑子灵活的几年就成包工头了。上大学,读研究生不能太实用之义。” “选专业考虑就业是非常正确的,不只穷人选专业要这样,大多数孩子都要这样。毕竟智商、情商等超常的孩子或家里背景深厚的是少数,凭兴趣做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谓高雅事业的是极少数,穷人或平民的孩子若有极好的天赋和极强的兴趣选择这些专业,一定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得贵人相助。” “不要抱怨读书。科研难做,为什么有人能做成美国名校教授?因为你读得不够好。搬砖容易,你为什么不去啊?体力劳动的辛苦,不是你受得了的。 包工程好,做生意好,你陪领导喝到吐血试试?有这酒量,有这身体,最重要,有这份低头的“忍耐力”么? 不要开口闭口马云,比尔盖茨这些企业家的,人家的书读得真不比你少。在学校混文凭,和读书没有关系。读了几本书,用不出来,应该先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学以致用。自己都说,硕士到了车间干不过中学生,如果真是这样,自己该先反思吧? 我周围朋友,包括我自己,也努力考研,出国,也业余打工过,很苦,但是从来没有抱怨自己读书无用,一起读书做研究,后来部分一起创业的朋友,早都走上脱贫致富的路了。那些和打工比的留言,怎么不想想10年后,打工的机会在哪里?”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你没有读书,而是和他们一样的生活,你的处境是不是比现在好?如果你不服气,那你可以从今天开始和他们一样去打拼,有人50岁还创大业呢,你有创n次业的机会,你有这个魄力吗?敢冒这个险吗?相信,那些低学历打拼成功的人,如果他们有高学历,应该更加成功。” “首先读书本来就不是一个发财的好路子,要想赚大钱千万不要读书,早早的去经商,随便做点小生意都能赚的不少,比读书强多了;再者不要羡慕那些打工的,他们赚高工资也是应当的,他们处于社会的下层,地位不高,干的体力活很重,并且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很多福利和保险,所以应该得到较高的收入,只是以前他们的收入太低了,现在社会公平度有所提高,他们得到的也有所提高。当然教育工作者也是很辛苦的,工资水平相对不合理,这很需要提高,不过不能因此就否定了读书的价值,毕竟没有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经济增长得不到支持,赚钱何来。不管何时,知识都是最重要的,我们期待知识分子的经济条件会越来越好。” “关键是人家在工地干活,跟着公头捣鼓的时候,你对自己的时间成本是如何预算与投入的。我认为作者不是一心想赚钱。只是确实被回家周围环境和自家没法提升逼的。但作者你到底想干嘛,那是你的事情。虽然同在读研的我,也仍为这个事情迷茫。一直会到读研这个地步,多少有不希望自己的所谓“天赋”——家长们常说的读书这块料之类的被浪费掉。但是真到读研这地步,到底和初心偏离了多少又怎样呢” “一个人的命运,或者说是生活状况的好与不好,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决定的,其中有一些因素是确定性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随机性的。读书,只是影响因素之一,甚至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读多少书,与生活穷与不穷,是根本没有任何一对一关系的两件事。抱怨无益,争论更无益,唯有瞄准人生目标,从小事易事,一件件做起,一步步跑起。” “你其实还是太功力了。我是失业工人退休的。你只看到他们拿钱多,你就没有看到他们挣钱的辛苦。建筑工我初中没有毕业假期就打过工,我曾经在短了的架板掉下来过,好在不高是轻伤,我失业后一次意外,一只眼睛看不见了,我当电工,因为是生产线,有时的接线都是带电工作。你不要看他们现在挣钱多,到老年一身病,特别是化工行业的,重污染的如绝缘材料厂,附近的村庄得肺癌的就很多。工人的高收入多是拿健康换来的。当然,也有中国的知识不值钱和分配的不合理问题。关键在于有个好心态,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不是研究生,但那样的人有几个?就史玉柱创立巨人时也不是研究生,但现在的巨人在哪里?真的不是越读越穷,而是你不读,国企你就进不了,公务员你也考不上。而你年薪6万,也算不上穷,20年后你再比,看他们初中和高中的同学还能不能比上你?” “最近关于这读书无用的声音是不是多了点?其实回过头来看,父母辛辛苦苦将我们培养到硕士博士,其内心深处的确是希望我们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能够给他们的晚年带来幸福……这点不假。但是有一点我不明白的时,无论你的专业是什么,任何一行,都可以做的很出色,收入很高,刚开始工作可能起步很困难,但是抱怨又能带来什么?为什么不埋头努力,想想家中老父母的期望呢?实在不行,还可以转行,你一个读到硕士博士的人,我想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差,只要努力,什么不可以学?说到底,如果你怕吃苦,又想有好的工作,高的收入,整天只会抱怨,社会不公,自己没背景等等,那么你能对得起家中老父母的期望和培养不?” “一个个说读书不是为了赚钱的,都是骗人骗自己的,不要把自己说的多清高,你可以过很清高的雅士生活,但是想想培养自己的父母还住在土坯房里,身边的妻儿吃穿用度总是紧巴巴的,你对得起他们吗?我没想过大富大贵,可这个社会竟然让我们读书越读越穷,本科生干不过专科生,硕士生比不过本科生,博士生都找不着工作,不说了,让我哭一会儿。。。” “建议向钱看的人尽快离开科学界,最好连书都不要念,那没啥用,还费钱。现在打个小工什么的,一个月也能挣个小几千。我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读书无用论在现今会甚嚣尘上?” “读书不是为了赚钱。如果你以学位来作为赚钱的手段,那错了。以后社会的会越来越成熟,会认识到高学位不等于高能力,高学位=高收入的观念会越来越淡。社会分工越细,是否有一技之长,是否能适合社会需求才是高收入的重要条件。” “工资与做的具体工作有关,受市场机制调节,社会百业,最后按能力/薪职雇佣劳动力。一个进步的社会,通常的工资与付出正相关,各行业的薪水趋同. 美国这类国家基本上有端倪,卡车司机/矿工赚的不比教授少,博士也开出租/开卡车. 一些苦力活赚钱很多的.读书是获得基础知识,就业技能的前提,也要紧跟市场需求,乐于做教师的, 与乐意做卡车司机的,一方面是取决于薪水,还有一面取决于个人兴趣与职业求,教师一般是博士,司机小学毕业即可.个人感觉,将来的博士仍要贬值, 一旦教育回归本位,许多博士硕士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太多了. 国家老保等福利普及后, 再加上青状年劳动力越来越少,读书也将回归本位,不再以赚钱为目的.” “聪明的人越读越有钱。死读书的越读越穷。” “读书穷三代,读博毁一生啊” “读书当然有用,知识当然是有用的,但是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一个修理汽车的,他当然需要知道各个部件应该是怎么回事,什么样的情况是除了问题,怎么去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虽然他并不需要知道多少物理理论。读书无用论是批评错了地方。搞清楚自己要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去让自己具备这个职业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才是正确的。” “到学校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你的那些老乡,初中毕业出去闯荡,其实也是在学习,只是在社会上学习而已。混的好的就是这个社会学校里面学得好的。所以和在学校学习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学校学习,学得好(不只是成绩好,有文凭),假于时日,也可以混得很好;如果学得不好,当然就难说。所以关键是做好自己。” 武夷山 2014-2-14 07:20 人各有志。认为无用的,如果还在努力读书,岂非自己欺骗自己?认为无用而混日子,那就混吧;认为有用,则不需与人争论,只管静心读书;或者不管有用无用,已经到了读书审美的境界,那就是人生大幸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49432 次阅读|189 个评论
理想是空气
热度 2 satangell 2014-1-23 11:04
无妄挂冠归农的时候,心里记着无嗔“择其恶小而为之”的教诲,开了这间素菜馆。起初的时候,乡野俗里终日劳作,难得下趟馆子都喜欢吃些重口的东西;若有远方来客,桌上没些肉食,那就是主人怠慢了。于是素菜馆的生意一直清淡,全靠无妄的手艺,酿了上好的桂花酒,再配上陈年的辣酸笋、香裹裹的茴香豆,才算拢络了些熟客。 也有人劝无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做一些肉食招揽客人总是不错,何苦放着这么好的手艺不用却守着寡淡的生意。无妄就笑笑,说自己连佛祖都留不住,又如何做得了穿肠酒肉。 再后来,村里人不种地了,仅有的几亩水田全挖坑盖上了房子。有些做了工厂,整日排着黢黑且酸鼻的污水;有些挂着洋为中用的名字,盖起了外表光鲜的洋房,很多府衙里的人抢着买,买的时候好像那银子都不是银子是土坷垃。奇怪的是,买的人多住的人少。到了夜里,洋房都是黑洞洞的一片,和过去相比少了一片蛙声,连墓园都不如。 村里人几辈子辛苦都挣不来种房子一年的钱,钱来得容易便不知道怎么花,就放开了吃喝。可再往后,挣来的银子开始哗哗地往诊所里送……送了也不管用,陆陆续续有人死去,肚里的五脏六腑都烂了,情状极惨。久了,大家才知道,种房子得来的钱是买命钱。工厂里的污水,绕来绕去最后都到了人的肚子里…… 这时候,大家就想起了无妄的素菜馆,虽然寡淡了些,但无妄不指着挣钱,一羹一饭都是干干净净。于是,素菜馆开始热闹起来,每天从早到晚跟摆流水席一样没个歇息的时候。就连外乡人请客,都会赶个十村八里的过来定桌饭菜。旅人偶尔便会抱怨一下,说本以为开素菜馆可以清闲一些,谁知竟如此忙碌。 这一日得闲休息,旅人同无妄坐在檐下喝茶,忍不住问道:“和尚,我说你整天这样围着素菜馆转悠,放着许多的钱不挣,图个啥呢?”无妄想想,回道:“图个心安,以前我去琼岛游历,见到乡民们因为用错农药,菜卖不出去而倾家荡产,那时候便存了个念头,希望能做些于天、于地、于人都有益的事情。挂冠这几年来,我都在想如何设法约束人心,让人对自然、对环境存一份敬畏。这素菜馆,于我而言不过是个见世道人心的地方罢了。” 旅人听了这话,就有些咋舌,调侃道:“你这和尚,我一直当你云淡风轻的,想不到心里还存着这么大的野心。不过,就怕理想主义了一些啊,我见过太多像你这样的人了,最后没几个好下场的。你可要当心一点,博爱是好,可别最后弄了个情深不寿。”无妄笑笑,应道:“我从来都不是理想主义者。你在西域碰见的那个胡僧,说‘行动创造人’。这话很好,理想若成了主义,凡事都要先摇旗呐喊一番,便让自己与世情脱离了开来。空谈理想,落到实处就是个笑话。”顿了一顿,无妄续道:“这理想,对我来说倒有一比。理想就像空气,我并不需要时时提醒自己理想的存在;但如果没有了理想,生活于我而言便无聊到死了。” 听到这里,旅人久久不做一声,无妄便也不做声,二人就这么品起茶来。 茶气氤氲,透过水雾望去,远处的洋房恍惚起来…… 似乎就要消失,变回蛙鸣一片,十里稻香……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2838 次阅读|4 个评论
现实的日本
热度 3 Ecosinic 2014-1-18 16:31
这里所说的现实的日本是指日本人是现实的,是活在当下的,不是在历史中,也不管未来。这与中国人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一直活在希望中,活在理想中,活在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哲学里。 日本民族之所以是这么现实,我个人认为与日本民族组成中大部分是渔民以及日本民族生存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有关。渔民的一叶小船在大海中飘荡,也许下一个浪涛过来就死在海里了;或者一个地震一个火灾顷刻身亡,且在灾难来临时无处躲藏(而中国则是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灾民可以四处迁徙)。祖辈的这些经历使日本人的基因中只有当下,忘记过去,看不到或看不懂未来。 由于日本人生来就带有这种特殊的现实的基因,所以日本人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基本上从自己所理解的或所了解的现实状况出发做出判断。日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或者中国人称之为什么事变什么事件入侵中国等之所以会发生就是源于日本意识到可以一战,而太平洋战争也是基于日本人认为可以和美国争锋。如今,安倍先生仍然觉得可以和中国一较高下,特别是有美国的支持,他觉得是有胜算的。但日本人的计算或算计往往由于自己太过现实的毛病而出现偏差,使其实际效果大大的打折扣。上世纪和中国开战时,日本战争狂人实际上只是从中国军队数量和战斗力上算计可以一个月或几天灭亡或拿下中国,但实际上中国军队不全是草包,也有能够打硬仗的主;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全中国人民都是抗日队伍。而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人只算计美国有几条战舰,以为搞掉这些就可以,却不知美国的战略纵深战争补给能力比日本不知强多少倍,战争机器一起动日本就不在一个水平上。如今,安倍先生仍然以为以当今日本的军事能力能够完胜中国,以日本的经济能力也能独步天下,所以,他作出做区域大国,带领强大的日本重新夺回世界强国的位置的决定,并表示有此决心也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他的考虑仍然以日本现在有几条战舰,有几架飞机为基础,对其他的也不予理会,也不会在意。 日本人 生来就带有这种特殊的 现实的基因使其在处理一些状况时有着与其他民族完全不同的方式,他们醉生梦死,无崇高理想与信念,无坚韧不拔之毅力,无百折不饶之精神。对所谓生前身后事看得很淡,只看眼前,眼前于己有利,大喜大狂,不可一世;不利则大悲大泣。如战败了,切腹;生意失败了,自杀;失恋了,自杀;失业了,自杀;。。。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主要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过不去 当下这个坎,过不去,还有什么办法,只有死,只有自杀。(值得表扬的是他们与中国人不同,他们过不去不怪别人,不拉别人垫背,很多中国人过不去是会找别人的麻烦的)。当然,日本人的现实性还表现在死之前他们会拼死一搏,虽然这是典型的赌徒特性,但他们就要这一赌,就喜欢这一点。战争输了,其局部也要孤注一掷地来一次“神风”战斗,如今,安倍先生尽管遭到国际社会的围剿,也要孤注一掷地干出一些国际社会不齿的行为,赌徒之嘴脸尽显。 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地方看看日本人的现实性。如佛教本来是修脱离今生痛苦修来世安逸,但传到日本后,日本僧人则没有任何禁忌,该享受一样不少,至于来世,谁知道?基督教修上天堂入地狱,日本人根本不信这些鬼话,他们眼里,不管当下是恶魔、战犯还是圣人贤达,死后都一样。其次,与中国人存钱买房,买房结婚,尽忠尽孝,望子成龙,光宗耀祖,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等观念相比,有几个日本青年会这样,他们最多会想想今晚和谁上酒店和谁泡温泉。再次,在全世界,日本信教的人口应该是最低的国家之一,如今已不足全部人口的20%,这其中还包括所谓的神道教。美国占领日本这么多年,不停地传颂基督,散布福音,日本信基督教人口也不过区区1千万。他们根本不信上帝,不信有什么天堂地狱。也就是说,日本是全世界最没用信仰的民族,因为他们不相信上帝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更不会信未来有什么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了。日本人只信当下能够获得什么,有什么利益,只信当下谁的拳头更硬。又如,日本的一些政客,为了自己的选票,为了一己之私,根本不会考虑与邻国友好,更不会顾及国家的过去与未来,肆意胡为,因为他只看到自己当下的利益,甚至几天以后会怎么样也不管。 日本能够臣服美国多年,是明白自己搞不赢美国,但现在他们觉得美国国力在下降,美国又和不断强大的中国对不上眼,所以日本以为当下机会来了,明里随着美国挑战中国,暗中实际是调戏美国,中国还不是他们现在考虑的问题,他还没看上呢。 沉溺于现实的日本人,对外部环境的改变的反应首先只会顾自己,不会考虑其他人。日本民族的传统上父母亲老了,没有用了,就送到山上让其自生自灭。而今有些老人死在自己的公寓里多年甚至没有人问津。日本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直隔离麻风病人和精神病人,杀死病人生下的婴儿或 强制堕胎 ,几年前有调查报告表明 在全日本6个国立精神病院中发现了死婴114人,若考虑到这种制度在日本实行了89年(到1995年废止),这中间杀了多少婴儿谁都说不清楚。所以,当日本面临资源枯竭,人口老化,经济增长无力时,日本民族首先考虑的是中日友好还是自己的生存问题,我们应该很清楚了。 试想,这样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仰,不管未来的民族,何谈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搞世代友好?当下对日本有利他们才会友好的,如菲律宾可以和日本一起反对中国,他们就会有好起来。可是我们很多领导或学者仍然醉心于中日世代友好,这基本上是痴人说梦。我们的学者和外交人员,对日本这种只认现实的民族性格一无所知或者根本不在意,在此情况下,如何搞得好中日之外交关系,如何明白日本下一步会干出什么来?可叹可叹。
个人分类: 杂谈|2421 次阅读|3 个评论
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ailiyakong 2013-12-16 11:33
如果你现在正走在一条看起来没有未来的弯路上,记住,一定要继续走下去,只有等你走完了这条弯路,你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觉得累,没关系,我在这里陪着你,一直陪你走到出头的那一天。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不管你现在是一个人走在异乡的街道上始终没有找到一丝归属感,还是你在跟朋友们一起吃饭开心地笑着的时候闪过一丝落寞。不管你现在是在图书馆里背着怎么也看不进去的英语单词,还是你现在迷茫地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不知道要往哪儿走。不管你现在是在努力着去实现梦想却没能拉近与梦想的距离,还是你已经慢慢地找不到自己的梦想了。你都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有时你的梦想太大,别人说你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有时你的梦想太小,又有人说你胸无大志。有时你对死党说着将来要去环游世界的梦想,却换来他的不屑一顾,于是你再也不提自己的梦想;有时你突然说起将来要开个小店的愿望,却发现听你讲述的那个人,并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不过又能怎么样呢,未来始终是自己的,梦想始终是自己的,没有人会来帮你实现它。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朋友的一句鼓励、一句安慰,却也得不到。但是相信我,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只是想要和你说说话。因为我们都一样。一样被人说成固执,一样在追逐他人眼里根本不在意的东西。所以,又有什么关系呢,别人始终不是你,不能懂你的心情,你又何必多去解释呢。这个世界会来阻止你,困难也会接踵而至,其实真正关键的只有自己,有没有那个倔强。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有时很懒,懒得去经营一份感情,懒得走进其他人的生活;又或者有时,昨天跟你擦肩而过的那个人,今天又不经意地走进了你的生命里;有时,你很在乎的那个人,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却把你们的回忆留了下来。 初中里,你鼓起勇气向你暗恋的那个女生表白,却连朋友也没做成。高中里,你又喜欢上一个女生,却不敢去告白。实际上,那个女生也喜欢你,一直在等你的那句话,于是你们错过了。大学里,有人来到你的生命里,你们爱得轰轰烈烈,可是后来,你们还是分开了。 这一切还是都过去了,你还是一个人,偶尔会孤单,偶尔会难受,也会想有个人拥抱,所以你还是在等。 没关系,你一定会等到的。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也在经历了很多之后在找你。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顾自己,让自己在最好的状态里,遇到最好的他(她)。 曾经受过的伤,你觉得一辈子也忘不了,可还是过来了。曾经离开的人,你以为你一辈子也放不开,可是后来你还是发现,原来离开谁都能活下去。曾经憧憬的梦想,你也没能实现,可是你却在实现梦想的努力中,找到了喜欢的那个自己。 也许你到最后也没能环游世界,不过没关系,因为你跟你的他(她),见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也许你到最后也没能家喻户晓,不过没关系,因为你的朋友,都很开心能够认识这样一个你。也许你到最后也没能牵到喜欢的那个人的手,不过没关系,因为你,已经在他(她)的心里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在很多小事中不知不觉地改变了。 我们辛辛苦苦来到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的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浪费,去闯去梦去后悔,你一定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谁不曾感到过失望,谁不曾辜负过自己的青春,我们总是在昨天狠狠绝望过一回,然后突然醒悟般地走向未来的生活。 我们终究还是找到了,找到了微笑着走向明天的勇气。 喜欢一个人就去追,因为在一辈子时间里,你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能牵到那个人的手了。 有梦想就去努力,因为在一辈子时间里,现在不去勇敢地努力,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你要去相信,一定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1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盘点2013-硕士毕业一年决定读博
热度 1 lr08788080 2013-12-15 21:30
把这个写在“ 科研笔记” 里,希望2014能是我科研的起点。 2013大事记 --2013.1.4 因对女朋友的感情没有信心,提出分手。 --2013.1 决定继续申请出国读博士,但与舍友玩一款游入迷,申请信一拖再拖。 --2013.2 两方家长施压撮合,与女朋友订婚;在爱情得意的时候工作不顺心,继续打算出国(没行动)。 --2013.3 在女朋友“一切都来得及,只要努力”的鼓励下立即着手申请;与此同时,领导打算让去美国半年,学习一项技术。权衡后认为自己出国读博也是为了移民,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感受一下国外的文化,各种风险最小。 --2013.4.1 把遗留在学校的户口迁到单位,感叹自己因为拖拉错过多少机会! --2013.4.10 去美国的事情泡汤,感叹企业里的承诺更不靠谱。 --2013.4.28 被告知将担任ME主管,对当“官”充满好奇和信心。 --2013.5.1 做为主管,陪小弟加班调试设备。实际情况是打上指纹就回宿舍玩去了。 --2013.6.11 端午节带着情绪陪女朋友去西安旅游,被骗400+。 --2013.6.15 帮女朋友写了一款收集数据的软件,受到她领导的好评。她领导有意要挖我,心动+发了简历,但没了下文。 2013.6.30 为了管理繁杂的文件和事务,因为兴趣编写了一款软件,后来被领导指为事倍功半。端午节去 --2013.7 没有专心处理自己的工作,而是与各部门扯皮;小弟们或懒散、或技术能力不足、或闹情绪。繁杂的管理工作让我几近崩溃。 同时认识到自己不善于与大团体、能力差异巨大的人合作,而喜欢与小团队合作, 重燃读博士的念头。 被告知部门即将撤销,盼望中。女朋友租的房子到期,因搬家时没去帮忙,被认为是不负责任,差点闹崩。 --2013.8 新领导让梳理工作。会错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七月份投出去的论文被拒。与 去年 谈好的外导联系被拒:超级大笑话! --2013.9 领导出差一个月,放羊加迷茫,同时反思自己该何去何去。所管理的指标急剧下滑。 --2013.10.1 回家后被长辈教训国外没我想象的好。 --2013.10.10 与一同学深谈,深刻反思自己。 --2013.10.26 一篇论文给大修,回学校补数据。与导师沟通,建议对未来早做决定。 --2013.11 利用周末的时间修改论文,已提交。收到卧龙岗的条件Offer。 --2013.12 继续陶瓷外导。收到卧龙岗奖学金失败的邮件。看了房子。 以上为发生我身上的客观事实,欢迎指教。
个人分类: 心灵杂记|3539 次阅读|1 个评论
王天旭事件之后的悲情思考
热度 1 ngh001 2013-12-10 18:17
王天旭事件在网络世界里如同人们生活中的快餐一样,在新的网络热点出来之后被人们逐渐淡忘了,这件事唯一难以忘记的也许只剩下是当事人了。第一时间看到这件事的报道的时候,很让人着急,第一是着急王天旭本人的现状,第二是着急相关主持人的智商和理解能力,第三是着急社会群体、知识分子群体对于王天旭事件的态度,第四着急一类人,也可以说,一个群体的焦虑。今日有时间静下来,写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算是一个小结。 现如今很多靠高学历支撑下门面或者申请项目需求等,一个博士后找到工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读书读到如此程度,在当今一切以经济杠杆来衡量的时候,他成了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具有悲剧人物,是应该值得很多人反思一下,最起码的给自己一个警惕。一个好的科研平台、无非是这一群体所渴望的,博士的就业方向已经很狭窄了,这里所谓的好,事实上更多的是指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的配置权利或者参与决策的权利,这是目前体制的现状所具备的。关于这件事,有相关的专家学者指出科研界不够团结,事实上现如今是很多找到纯粹的科研界这一说法的,经济利益的极度渗透,让所谓的科研工作者都面临着恐慌,都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作为坚实的靠山,更多的是拥有良好的起码的生活保障,对于体制大多数人都是趋之若鹜的,维护体制内里的利益也必然是体制内既得利益者自然而然会去做的事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于王天旭本人而言是个不错的平台,他的渴望,在当今时代大背景下是值得理解和同情的。 王天旭的确做的不妥,根据已有的法律程序,如果是违法的,执行是必要的结果,也是尊重法律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也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些人,他们也是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因此维护这一团体的利益也能说得通且是合法的。关于这一点,我想表达的几点意思是,第一,不因为王天旭的博士后身份而对执法人员有偏见,而是考虑执法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起码的对被执行人的尊重,是不是需要考虑执行的过程中造成对被执行人的打击做一下评估,这应当是法律上讨论的问题;第二,在执行的整个视频过程中,有删减的内容,这样的执行结果能否真实的反应执行的合法性和真实的表达被执法人员的处境;第三,执行人员的逻辑关系在哪里应当更清楚,强制执行更多的是强调的结果,应当是对事不对群体深度挖掘。那位主持人的就此事的表现,有点让人不着边际,是在批判读书人迂腐,还是批斗读书人痴呆?作为一个主持人,最起码的价值观判断应当是有的,应当明白公众节目不是私下小群体的谈话,而是面对于各个群体的,这位主持人所做出的逻辑判断和对读书人某一个群体的语言侮辱和攻击应当值得新闻从业者认真的思考一下。 来自于科学网上的和新浪微博上的关于此事的态度,并不如那位主持人所说的从对其同情态度转为愤怒,基本上处在中立和同情王天旭的立场上徘徊。网络上态度的一致性,认真反思,事实上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不简单的是这位博士后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一个悲催的人物,社会一方面对高校、科研院所有着让他们认真科研、埋头苦干的期待,同时当今社会的趋利性又不得不把高校、科研院所强行赶入经济竞争的潮流中。 事实上,王天旭的事情只是众多悲剧知识分子的其中之一,我国在大量培养人才的同时,缺乏一定的人才吸收能力和与之相符的人才适用观念。网络热点呈现的都是短暂的愤怒与被迫的思考,王天旭之类的人从一定程度上没有选择,是放弃狭窄的就业方向找一份及时的工作以解燃眉之急,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非某一平台的画饼充饥,这是在诱惑面前必然要考虑的现实问题,相信很多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都有这样的困惑。在当今学历泛滥、职称泛滥、经济至上的时代,任何一项指标或者参数再也没有办法更好的去评判一个人的高明与低级,妄加评论都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当事人的不负责。同时也有一些琐碎的感受,算不上是建议,分享一下。 知识分子向来没有真正的为自己谋过福利,个别人通过体制内的游戏求得上位,在权利之下争到了所谓的回报。从体制内获利的是少数,多数人依偎着体制苟延残喘,突破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让自己看着活的轻松实则不怎么好,一个是不怎么好的让自己看着活的轻松。请以现实为主,有时候如果现实问题不能解决,最起码的生存问题解决不了,然后就是没有然后了。最好的改革一定是触痛当前实际利益团体者的改革,但是这样的改革往往是避重就轻,我们最好的办法是改变下自己,好像这是最容易的办法。事件是体制内部失调的体现,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譬如,老师在位的时候,没人去追求学生的问题,老师换位置了,就有点秋后算账的嫌疑,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反问“秋后算账”的主使者,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都这么牵强的干过同等性质的事情,这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即便是怀才不遇,也需要考虑现实,没有现实基础的理想就成了逃避和幻想。权利体制下的媒体一定忠于自己的主子,它不一定像主子所介绍的那样真的公平、正义、合情合理且具有极好的人文关怀。 愿这一群体都及时找到自己的定位,有所发展。虽然这只是个理想状态,但也是全社会善良的人们所希望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懂得放弃或者是抛弃,更多的时候你不得不这么做。(2013年12月10日)
3631 次阅读|1 个评论
雾霾之说
热度 1 lifescience1 2013-12-7 02:20
当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看不见,这就是霾! ( 根据维基百科记录1952年伦敦的雾霾事件,导致 支气管炎 、支气管 肺炎 、 心脏病 的重患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大量出现,造成的死亡人数12000人以上 ),如今中华大地的雾霾愈演愈烈,现实真是残酷的,理想的生存环境是那么美好! 如果一个人病了,还可以去医院,当很多人都病了的时候, 医院的作用已经很小了,当一个国家生病了的时候,需要的已经不是医院了。 一个人的心藏的太深,看不懂你的心,只能看到你“繁华”的外表;远处太遥远,我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以至于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整个国家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级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到每个家庭及个人都以挣钱为首要目的,有了钱却将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的满目疮痍,也将我们的身体消耗的所剩无几,前半生在拼命中度过,后半生在疾病中度过,我们一直没有闲着。 医疗技术的飞越进步,大规模的医院出现,对病人来说无疑是福音,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病人,越来越多稀奇古怪的疾病,已经远远超出了现有的医疗技术。对于活着的人(疾病为呈现出来的人)来说,或许是悲哀的,人们会把希望寄托于医院,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注重所生存的大环境,在我所生活的国度里,绝大部分的人只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己的小空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前人早已为我们总结了,悲哀的是现在我们还是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状态。在今天很多人还在给你传达一种思想,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好的,但前提是这个大环境是好的。当大环境出现问题的时候,个人仍不参与进来推动变革改善大环境,那就是助纣为虐,不作为,最终害了所有人。 以前学政治和历史的时候,得知我们是 跳过了资本主义 直接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如今看来我们还是没有跳过去,我们的雾霾都比别个晚60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在发展,似乎没有吸取到什么教训。 我们还不是一个理性的社会,还处于拍脑子做事的阶段,还是一个肤浅的社会,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一个相互吹捧的社会! “鲁迅说了,中国人是精神病了”。到今天是精神和身体都病了,已经病入膏肓了。或许唯一的希望是等待新生吧
个人分类: 我的思想|304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做谁的合伙人?——评《三傻大闹宝莱坞》与《中国合伙人》
liuzhanxiong 2013-12-5 22:33
上半年《中国合伙人》异常火爆,被尊为“励志经典”。与《合伙人》题材相似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09年上映,上映之时就口碑极佳,反响热烈。人们在为这部电影惊叹叫好时,又有不少人开始感到失落:中国的电影整天白日做梦和好莱坞一较高下,后来才发现连宝莱坞都遥遥不及。豆瓣评分,《三傻》9.1分,《合伙人》7.7分, 是对中国电影的绝佳讽刺。陈可辛是中国一流的导演,《合伙人》在本年度也必然获奖不少,就像广州恒大之于中国足球一样,他们代表了中国电影的顶尖水平。然 而广州恒大获得亚冠后,不少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赢拜仁,而中国人每拍出一部还算不错的电影都会讨论会不会入围奥斯卡,然后结果都是自取其辱。仿佛中 国人踢足球就是为了世界杯,拍电影就是为了奥斯卡,写小说就是为了诺贝尔,娶媳妇就是为了生孩子。 很多人之所以赞美《合伙人》,是从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今年的电影主旋律是“青春”,当一个主题被热烈关注时,说明这个主题恰恰是缺失的。“青春”本不该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更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而“青春主题”的电影,拍的都只是年纪上的“青春”,而他们的状态,却极为老道、物质和世俗。80年 代的青年人,他们写诗歌,读萨特,玩摇滚,大闹天安门,他们是真正的有“青春”,虽然这样的“青春”并不属于所有人;而这一代人,上大学前自己是个孩子, 大学毕业后自己有了孩子,一部分人大学之中就忙着打孩子;上大学之前为高考忙碌,大学毕业后为赚钱忙碌,大学之中却陷入空虚和虚无。回想起来的所谓“青 春”,就是和好友的聚餐、旷课、各种活动和游玩,或者和女友的风花雪月、爱恨情仇,这些之于每个个人,当然都是难忘的回忆,然而这样的“青春”,是一种时 间经历所带来的“青春”,每个到了这个年龄的人都会获得;而真正的“青春”,本该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追逐,是自我潜能的释放,是捍卫内心选择的激情和决心, 却似乎在这一代遗失了。 就像《老男孩》轰动一时之时,人们对电影的最大共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没有真正追求过自己的理想,或者根本就没有过理想,然而电影里的人物还有上舞台救赎理想的机会,而现实里的人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所以青春主题的风行,很可能是因为这一代人其实根本就没有青春。 《中国合伙人》其实和青春无关,它里面的所谓青春和怀旧,其实就是老服装、老道具的堆砌。让三个从人生体验到演戏经验都十分匮乏的奶油小生,去演80年 代的大学生本就很假,更假的是后来又演起来衣冠楚楚的商业精英。而最假的是,影片的开头放着《国际歌》,影片内容却是三个成功人士发家致富之后接受全场屌 丝的膜拜。《国际歌》被当做商业巨头创业成功的背景音乐,就像《义勇军进行曲》当作日本军歌一样可笑。这部电影试图用贯穿经典老摇滚的方式使得影片变得深 刻而有力量,同时唤起那一代人的共鸣,然而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却拉进来理想主义时代的果实,很容易让人觉得作品非常投机,纯粹是为了迎合观众和市 场。就像一个皇太后容颜半损,然后太监拿着太后年轻时的照片说:太后您真漂亮。 在这样一个完全和摇滚精神背道而驰的时代,摇滚却成为各大娱乐节目的重要噱头。然而唱来唱去都是二十年前的歌,请来请去的还是崔健这样的老摇滚。湖南卫视上半年请黄贯中、张楚、何勇表现出一幅摇滚精神,然而没过几个月就扑通给权志龙跪下了。 对 比《三傻》和《合伙人》,会有一种令人失落的差距,因为技术上的差距尚能弥补,而思想和情怀上的差距则难以弥补。《三傻》里面所讽刺和批判的,恰恰是《合 伙人》所吹捧的励志典范。“消音器”通过个人努力屌丝逆袭,获得了人生成功:拥有了漂亮老婆、兰博基尼、高级洋房并移居美国;而“标价条”同样是通过学习 工程学、MBA成 为银行家。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他们也应该是励志典范,他们的追求正是无数中国屌丝的追求。然而在《三傻》里,他们却是彻头彻尾的反面角色。《三傻》里的励 志典范,是兰彻这样的人:他反抗体制,拥有质疑精神,忠于自己的兴趣并一直追求下去。他对成绩、名次、学历、金钱全部不感兴趣,最后在科学领域成就非凡却 隐居起来办小学教书。而在万恶的资本主义魁首的美国,他们电影里的励志典范,是阿甘和《肖申克救赎》里的银行家,不过《肖申克》里的银行家之所以成为励志 典范,不是因为他是银行家,而是因为他对自由的信念。 《三 傻》和《合伙人》里,都有简易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合伙人》是老式自行车,《三傻》是摩托车。摩托车虽然比自行车高级,但两部影片的观念却截然不同。《合 伙人》里佟大为的自行车,仅仅是点缀时代的需要,而《三傻》里的摩托车,却是友情和爱情的见证。这辆摩托车可以急救拉朱的父亲,可以帮助三兄弟赶上考试, 更可以实现兰彻和皮娅的久别重逢。如今汽车日益普及,然而自行车的功能却未必能够完全代替。自行车载人,带兄弟是一种同甘共苦,带女友可以肌肤之亲,而汽 车虽然也可以进行车震这样的肌肤之亲,但其运行之时却无法完成。对女人而言,自行车的尾坐固然不如汽车的座位舒服,然而对于部分女人而言,把身体靠在男友 的背上却比靠在汽车靠背上更富安全感。 兰 彻完全有能力买辆劳斯莱斯去接皮娅,但导演却让皮娅骑着摩托去见兰彻。说明一部经典电影需要的不一定是有技术的导演,而是一个有情怀的导演。《三傻》这部 影片,故事虽然是印度的,但完全是中国的现实。里面的人,出生就是为了上学,上学为了成绩,成绩为了学历,学历为了工作,工作为了金钱,有钱就是为了移居 美国。正因为一切都是“为了”,所以生活状态往往都是“累了”,结果是大部分人在竞争中“跪了”,幡然醒悟之时,发现属于自己的人生已经“废了”。对于 《三傻》的第一印象,是主角兰彻此人,从长相到风格,都是友兵的演员版。尤其是他坐在床上给两个小伙伴讲解人生道理之时,我自动代入到友兵给我、朋哥大讲 人生实现的画面,连手势都是一样的。那时友兵常常与我们讨论“异化”的问题,当人还有“异化”的警惕时,说明他还没有被同化。然而,只要身处体制之中,人 们似乎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异化,要么被同化。兰彻最后既没异化也没同化,这是此片的理想主义。 抛开各种深层次的道理,单单从演员说,也可以看出《合伙人》和《三傻》的巨大差距。兰彻的演员阿米尔汉8岁时就是印度的著名童星,而黄晓明、邓超二三十岁了还被诟病演技很差。然而他们的差距并非技术上的,而是:阿米尔汗8岁 成名之后被认为是影坛潜力新星,但却并未从影,而是选择自己的爱好网球;黄晓明和邓超则是科班出身,一直从影。所以,黄晓明、邓超就是专业工厂生产出来的 表演工具,拥有俊朗的外表,青春的姿态,粉丝们的支持。而阿米尔汗则是安守内心的选择,他是一个人,而不是工具。他说他重新演电影,是为了通过电影完善人 生。他对各种奖项毫无兴趣,他关注的只有电影本身。他生活中十分低调,但却热心公益事业。他的名言是:“无论我的职业是什么,我都不会改变我坚守的东 西。” 所以,他首先是一个有情怀、有操守、有风骨的人,然后才是一个演员。有人惊异他45岁如何演活20岁的兰彻,其实他自己就是兰彻,只不过差了几岁而已。 所以,阿米尔汗这样的人,全世界未必有很多,而黄晓明这样的演员,电影学院每年毕业一麻袋。 有时不禁唏嘘,中国的GDP是印度的几倍,但印度人谈论阿米尔汗之时,中国人却在为黄晓明、邓超演技如何争论的不可开交,好比人家一起分享着奶油蛋糕,中国人却在争论糠和屎哪个更香。果然,金钱也有买不到的东西。中国可以巨资请来里皮、孔卡和艾尔克森,却无法产生巴乔、马拉多纳和罗纳尔多。 不过幸运的是,中国也有阿米尔汗这样的艺术家。聚光灯全部照在了黄晓明等人身上,因此他们处于阴暗的角落,被人忽视。他们被一个无耻的时代冷落,然而当时代重建礼乐之时,他们会被当做这个时代的良心底线而被历史放在阳光之下,受到后人尊崇。 近 来年中国的爱国教育十分失败,僵化而说教,其实爱国非常简单,当人们看到外国有阿米尔汗这样的艺术家时,再看到中国也有窦唯,当看到外国有华莱士这样的民 族英雄时,再看到中国也有岳飞,当看到外国有莎士比亚这样的文豪时,也看到中国也有曹雪芹,当看过外国有柏拉图这样的大哲时,再看到中国也有老子。如此, 自然就爱国了。 媚俗可以成为一时之宠,情怀才能源远流长。就像当年香港乐坛颁奖,BEYOND经常排在各种偶像组合的后面,然而如今那些组合早已消失不见,BEYOND的歌曲却传唱不衰。《合伙人》和《三傻》的差别正是于此。
个人分类: 引用经典|3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天旭现象的一点感想:理想应该顺应现实
热度 1 dw63359 2013-11-26 05:17
人的境况是一分布,博士也不例外。 王博士不幸落在了分布的尾巴上, 值得同情。 导师,学校在指导上负有一定责任。但做为王博士自己应该看到理想,职业安排要顺应现实,而不是反过来。因为现实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 而理想代表着自己, 有时充满自私的成分。 科研要求最好,对研究人员是一个淘汰过程。研究人员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退一步海阔天空。追求理想可以, 但应在不长期成为社会, 家庭负担的前提下。
22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应该对“类王天旭”当头棒喝
热度 118 fdc1947 2013-11-25 07:38
 昨天才看到科学网上关于南航与博士后王天旭的讨论。本来,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有一个曾经做过博士后的人做了老赖,被法院公布于众,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看到科学网上有这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评论,我还是耐下性子看了那几个视频。在此,我说一说我的看法。 我欣赏一位科学网博主在评论中提到的一个词: 正常思维 。这个词平平常常,却最重要,就是不要偏激,尽可能用公认的价值观和是非观看问题。看一个问题,评论涉及问题的各个方面做法是否恰当,应当问一下自己,如果我站在他的位置,我将怎么做? 关于王天旭的这个问题,涉及三个方面, 1. 南航学校方面; 2. 法院方面; 3. 王天旭方面。主要是 1 、 3 两个方面。应当设身处地考虑的问题是: 如果您是南航学校的头头,您会要王天旭这个人吗? 对于王天旭占着学校的房子,您将怎么处理?如果您处在王天旭的地位,您将怎么办?如果还在王天旭的前几年,您将向何处去?等等。 如果您是南航学校有关学术委员会的的委员,您会投票要王天旭这个人吗?我想,根据王天旭的情况(仅仅就现在网上所说的情况)分析,读材料学科的博士,三十八岁才到南航做博士后,几乎可以断定他没有好的本科背景和连续进行科学研究的经历,就那么几篇不怎么上档次的文章,在材料学科简直是羞于拿出手来的。在南航这样一个地处南京、马马虎虎还可以算得上二流大学来说,可以招到的材料专业真正名校毕业的年轻有为的博士有的是,能够发出较高档次文章的博士有的是,思维敏捷、谈吐得体的年轻博士有的是。海归的博士还要挑一挑、捡一捡呢!因此,我看在正常情况下,您百分之九十九不会要他,那百分之一是留给您的偶然的不正常思维。 如果您是学校管房产的头头,被一个离开学校近五年之久还占着学校的博士后宿舍而不肯离开的人,您会怎么处理?当然要下逐客之令,逐不走当然要叫警察。不动用保安把他的东西扔出去就是客气的了。现在还免了房钱,简直是很慈悲了。也就是社会主义大锅饭吧,反正学校大,要来的钱又不放您的口袋里。如果是一个私营的企业,老板能让他赖上五年?我相信在随便哪个国家都不会让一个做了两年临时工的人赖着不走的。 如果我是王天旭,我将怎么办?首先说,如果我是王天旭,我决不会走到今天这位王天旭的地步。由这位王天旭,我又联想到前些年那位 念了中文系硕士而不肯做教师最后导致当农民的老父自杀的悲剧 。 他们最大的问题,便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不知道爱,最起码的,不知道爱自己的父母亲人。一个人活到四十五岁,读到了博士,竟然不知道自己需要有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 有人认为, 这是“ 中国科技人员的可悲 ”,大错特错 !全世界随便哪个国家,都不可能我想到哪里工作就去哪里工作。做了南航的博士后,就非得在南航工作?博士后两年出站,就应当另找工作。如果说,一个博士后,找不到 任何 工作,社会还有一点责任。 现在有地方让他去,而且还是大学,他都不肯去,宁可待在家里,难道这是社会的责任? 有人说,他要有好的科研环境,所以非去南航不可。所谓科研环境的好、差,本是相对的。即使南航的比那些学校条件略好,也得南航要啊。正如我们上面说的,像他这种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南航谁肯要他?有人说,他有好的理想,为什么不能让他去实现?有好的理想,不一定去南航才能够实现。明儿有一位说,我要有最好的为社会服务的岗位,我想到国务院当总理,就一定要让他去当总理?如果不让他去当总理,就是“中国愿意为社会服务的人的可悲”? 不劳动者不得食。一个人有劳动能力而不肯去劳动,不管他受到过多少年的教育,是不是博士,他就不应当得食。他的不得食不是社会劳动者的悲哀。 大家都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分量,几斤几两。少年人不合实际的空想多一些,可以理解。过了不惑之年,还是想入非非,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那怎么行? 理想的实现,是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去实现的。不肯做小事的,一定做不好大事。 据网上披露的材料,从 2006 年到 2008 年两年的博士后,王做了几篇小文章。从 2008 年应该出站到现在 2013 年, 5 年过去了,一个人能够白白地等待五年之久! 五年,不着急吗?怎么也要成天跑啊,找啊,有理由就找人说啊,就在家里等五年? 我敢断言,这个人有一个致命问题:懒! 如果说,想入非非还能够谅解,那么,白白地等待五年这样的“懒”就是更不能容忍的。 到了现在,王还在那里侈谈科学研究。凡是做过科研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或知道这样的事情,只要一、两个月不做研究,再开始做就觉得手生、脑子生;如果停了一两年再去做,那就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脉搏了。三十八岁才做的博士后,到了四十几岁的年龄,停了五年多,还想重新做科研,简直是痴人说梦。赶紧找一个还肯要的随便什么专科学校去教书,可能还能够做一点有益的事情,不然,再拖下去,民办学校都不一定肯收他了。 人生了孩子就要养孩子,要挣钱吃饭。父母老了,要想办法孝敬父母,至少要让父母少操心。这都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我们经常说,要学什么什么,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并不是一句虚话, 抚养孩子、孝敬父母,这就是起码的做人。如果这一点都不想做,还说想为别人,为国家,还想做科研? 真是开玩笑。 有人说,这是一个书呆子,我不认为。占了学校的房子,法院去处理,他露出一句真话: 没有想到会来真的 。 如果真的是书呆子,早就被学校的一次又一次的通牒吓坏了。 正因为有这样错误的估计,以为学校又只是说说而已。拿着家里的钱,住着学校的房子,得过且过,能够舒服一天就舒服一天,这就是这些懒人的通例。 遇到这样的老赖,如果您是法院?我想您也一定要去执行的。 这样的执行,是给类似的人一个当头棒喝。现在还是有极少数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里只有自己,连家人、爱人都没有。这样的人,就是文章一开始说的,没有正常的思维。如果不加以改正,坚持不正常的思维,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我们的青年朋友,应当通过这个反面教材,提高自己的认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也。 在一个剧烈竞争的世界里,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人要有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要踏踏实实努力、勤奋的去做。发牢骚没有用,骂街没有用。不空谈,少抱怨,多努力,理想才能够实现。理想的实现要一步一步的进行,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从小事情一点一点做起,才能够成大事。成大事需要各方面的条件,需要机遇,但是最重要是自己的努力,要去做。只有努力去做了,即使各方面条件缺乏,即使机遇不好,成不了大事,也做了些小事,不至于一事无成。 你说对吗?
个人分类: 教育|26674 次阅读|141 个评论
我一生的理想
热度 1 libaokem 2013-10-18 16:24
我此刻写的每一条都是我一生的理想,我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会用我的一生去实现它们!在我心脏停止跳动的那刻,我会很坦然地的说:“我一生无悔,因为我一直在为我自己的理想奋斗。” 1、走遍中国34个省市(包括港澳台),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加见闻。(目前走过北京,上海,宁夏银川,陕西西安,广东广州,四川成都,江苏南京,浙江杭州,天津,辽宁大连) 2、写一本书,主要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正在进行中,已完成两万四千字,年前搞定) 3、写一部诗词集,记录让自己感动的瞬间。(正在进行中) 4、献4000毫升血,懂得奉献,体味帮助人的快乐。(目前只有献400毫升) 5、当一回军人,军人在我认知里很崇高。(。。。) 6、完成大学本科学习,研究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认知。(本科已完成;研究生在读) 7、读至少一百位成功者传记以及他们的经典著作,从成功者身上汲取能量。(已读《富兰克林.D.罗斯福传》、《肯尼迪》、《俞敏洪如是说》、《洛克菲勒》、《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余华作品集》、《平凡的世界》、《麦田里的守望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路遥全集》、《人性的弱点/优点-戴尔.卡耐基作品集》、《厚黑学-李宗吾》、《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奥格·曼狄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复活-列夫·托尔斯泰》、《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自传》、《约翰·克里斯朵夫- 罗曼·罗兰》、《不抱怨的世界-威尔·鲍温》、《圣经的故事》 《三毛传》、《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赵美萍》等) 8、读完《史记》《资治通鉴》《三十六计》《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道德经》《战国策》等国学巨著,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已读《水浒传》《三十六计》《道德经》);收集经典之作,有自己的图书馆。(...) 9、创建自己的事业,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10、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用于救助贫困和需要帮助的人。(...) 11、走遍中国五岳,十大国家级景点,感受大自然的脉搏。(走过西岳华山;九寨沟,西塘古镇,杭州西湖,八达岭长城) 12、至少去四个国家,体味不同文化。(西班牙、美国、英国、冰岛。。。) 13、谈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娶一个漂亮的妻子,生一对孩子,好好照顾家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14、要取得至少两项发明专利,发表3篇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15、到至少二十家博物馆参观,了解历史(首都博物馆)。(已去过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南京总统府,杭州博物馆) 16、去北大,清华等20所全国高校参观学习,在国内顶尖大学里体味大学的魅力。(去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 17、锻炼好身体,为未来打好基础,为关心自己的人照顾好自己。(...) 18、熟练操作电脑,会开车,基本生存技能。(电脑技术一般,车还不会开) 19、会熟练用英语交流,至少会除英语外一种外语阅读,会两种民族乐器,学会享受生活。(英语ing,乐器还没学会) 20、现场看一次世界杯,奥运会,NBA。(。。。) 21、冒(探)20次险,感受刺激之美,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在60岁前完成。1)玩一次蹦极2)去登一次珠峰3)跳一次伞4)一个人free charge长途旅行5)去一次塔克拉玛干沙漠6)去一次原始森林7)跑一次马拉松8)到大海里游一次泳(完成)9)体验一天盲人的生活10)体验一天挨饿的生活,全天不进食11)体验一天乞讨的生活等等(。。。) 努力去做一个高效,谦逊,正直,友善,真诚,幽默,孝顺,守时,勤奋,有责任心的人! 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实现它们! 2009年3月23号 于 西安
3213 次阅读|2 个评论
作为理想与底线的道德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3-10-16 16:29
为什么国人常常会混淆 美德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的适用范围呢?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过去那些师爷老吏在写判词时常写道:查无实据,事出有因。我们在指出国人犯的错误之后,还必须要以同情的理解,指出国人犯错误的深刻根源,揭示出这种错误背后的合理因素。 混淆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道德本来就具有两种 不同 的功能:作为提升精神境界的理想和作为约束行为的底线。而且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其实又是存在着内在的统一关系的。这当然会使得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复杂起来。 作为理想的道德,自然是只能要求自己的,对别人至多只能是提倡而已。而作为底线规范的伦理,则不仅具有自律功能,也有评价他人行为和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前者以君子的人格、圣贤的榜样来激励人们,后者则以不可杀人等普遍原则来约束人们。前者关乎人的内在修养,而后者则是对人的行为的评判,二者的区别很清楚。 然而,二者也不是毫无关系的。因为,毕竟内在的精神修养,必然会在外在的行为中 表现 出来。另一方面,外在的行为表现要以内在的精神修养作为动力才能实现出来。正是由于这种内在联系的存在,使得许多人分不清两种道德的功能,以及适用范围,才会导致今天国人一方面对积极行善者求全责备,另一方面又放纵作恶者。这一点在动物伦理学的问题上就更加突出了。 “挥舞道德大棒”而不自知实例2 道德评价者是运动员兼做裁判员吗? “挥舞道德大棒”而不自知实例1 【自我精选】反对以伦理道德评价他人言行者不可避免地自相矛盾 【自我精选】倫理道德僅僅是自律的嗎?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622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们的理想到哪儿去了?
热度 2 heitiedan2012 2013-10-13 08:29
在人们幼小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理想,或者梦想。有长大以后想当科学家的,有想当医生的,也有想当老师的,也有想当解放军的。但很少有想长大以后,想当工人或者农民的。至少也很少有想当商人或者官员的。后来,当老板和当大官也开始进入孩子们理想中的行列,那应该是 90 年代之后的事了。 为什么没有什么人想长大以后要当工人或者农民?因为无论哪个时代的媒体,都没有宣传过把工人农民作为孩子们未来的理想而加以宣传的。科学家让人敬仰,医生让人尊敬,老师让人敬畏,解放军让人向往。而工人和农民呢?没有媒体来宣传工人和农民的职业有什么让人羡慕的地方。我只记得 60 年代有一出话剧,叫《千万不要忘记》,后来改编成电影了。里面有一个工人,叫丁少纯。他犯了错误之后,他厂里的一个伙伴来帮助他,说起当年他们一起进电机厂当工人,那是多么让人感到神气、自豪和高兴的事。自此,我知道有一类工厂叫电机厂,而在电机厂里当一名工人也是很让人值得骄傲的事。结果我中考报志愿时,就鬼使神差地报了电机学校。其实,据我的中学班主任告诉我,我的中考成绩足以让我考上本校高中,而有些成绩没有我好的同学都考上了。可是我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后悔的。父亲知道我只上了一个中专,还只当我中考失利,十分不满。后来还找机会想让我转到外地高中去上学,说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大学。我坚决地不同意,说不上大学有什么关系。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其实电机厂与其他工厂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除了生产的产品不同以外,其他没有什么不同。而且我在电机学校学的也不是电机专业,电机学校只有一个电机专业,其他专业有无线电技术、元件、有电工专业、模具专业,也有光电技术和半导体器件专业等。 但不管怎么说,当年我报考电机学校,今天来看再怎么荒谬,却也是一个含糊不清的理想所引导的。其实,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无论他选择学习的专业还是将来就职的职业,这种含糊不清的理想是很可贵的。这才是青少年应有的本色。如果都实际的要命,报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都要想到未来的物质条件和收入高低,那这还叫青少年吗?除了市侩,我想不到其他的称呼。 考研究生也与一个幼时的理想有关。小时候,因为生活在北京工业学院的大院里,对大学的环境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所以大学毕业之前和之后,都很想找到一个能在高校当老师的工作。可是我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原单位。在工厂工作坐办公室,工作很是轻闲,一个月的工作,前后加一块不到一个星期就能干完。其他时间或者看书,或者闲扯,反正没有多少正经事。我对这样的生活很不满意,觉得太无聊太没劲了。要改变就必须考研究生。所以考了几次三番,终于如愿以偿。而读完研究生之后,也终于留在学校任教。这样,我想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理想算是实现了。虽然这个理想并不怎么高尚,但毕竟是一个理想,而且毕竟得以实现,这就足以让人高兴的了。当然,那段时间,在高校工作,收入实在少得可怜。我也不得不到外面兼课以贴补家用,但是对我自己的这个选择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做自己想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比起虽然拿钱多但所做的工作却让自己心里不痛快要好得多。当然,后来高校老师的收入时来运转,虽然还比不上经商下海,但总算能过上像样的日子了,这就够了。 不知道现在高中生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有多大的比例是在自己理想的指引下来报考的。也许有,但很多是没有。我想象,只是没有根据的想象,那些报考管理和金融专业的高考状元们,其中绝大多数不是因为他们有从事这两种行业的理想才报考这两类专业的。几乎可以肯定,当然也是想象的,准是有各种人们,包括他们的老师、校长、家长、街坊、邻居之类,告诉他们,报考这两类专业将来就能找好工作,就能挣大钱。我实在想象不出来,在本科阶段学管理、学金融,对大多数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能有多大的乐趣? 记得在读初中时,我们中学校庆来了很多校友,其中有不少是在读的大学生。他们中有些高考成绩很突出的人考进了石油学院和地质学院。这都是将来工作条件肯定很艰苦的专业。但是他们说起来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来,都很自豪。那时,大庆油田刚刚发现不久,这些报考石油学院的校友就是奔着这个油田去的。报考地质学院的校友说,地质专业是祖国工业建设的侦察兵。这个工作虽然艰苦,但很光荣。没有理想的人,是不可能报考这类院校的。
333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 阿Q的理想
zlyang 2013-10-7 19:47
阿Q的理想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   “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 后记( 2015-03-11 ): 相关链接: 新华网,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延安整风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8105.htm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求是理论网,2014-09-10,延安整风时期如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http://www.qstheory.cn/CPC/2014-09/01/c_1112305116.htm 毛泽东同志诤告我们:没有证据的胡说 乱说,这种“主观主义的批评”,往 往酿成党内的无原则的纠纷,破坏党的组织。 2010-06-28,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精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339508.html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精髓,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精髓: 自大! 自大 ,导致 主观主义 ?
个人分类: 历史 - 人物|3317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博】也需要【理想】和【抱负】
outcrop 2013-7-23 22:34
所谓: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几句话,似乎能很形象的描述科学网最近的一些人和事。 有时候坚持写博也需要 坚定的理想 和 远大的抱负 ; 作为博主,如果有自己的既定的理想和抱负,会如何面对胯下之辱呢? 蒋叔堪称表率!
个人分类: 《人天逍遥》读书笔记|3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话人生
censambao 2013-7-4 16:39
自去年夏天毕业后,我就很少随即摊纸写点东西。其原因颇多,工作忙是一个方面,另外,经受社会的洗礼与磨蚀,便不再有那么多精力和勇气,去西斯底里地呐喊着、抱怨着,对身边的是是非非仿佛司空见惯,有时甚至搬出“存在即有道理”的教条浇灭内心深处的一丝窜动的火苗。看来,真的是:青春易逝人易老。 尽管看淡了周边的人情世故、尽管害怕拙笔陋字难以表达人生冷暖,我还是想闲话两句。我住在离单位2站公家车的出租房里,每天步行上下班。我走过一条古朴古香的街道、穿过一条梧桐葱茏的马路,大抵为20分钟路程,便到了上班的地方。但是,每个清晨,我都仿佛从幼儿园开始、经过小学、中学,然后长成成人、变成老人。我还感觉,这一路,不仅是人生的缩影,还是全球生活的集锦,有类非洲的乞讨叫卖、还有超欧美的浪漫奢华。 我每天早上都在那个路上走,先要经过一个幼儿园,然后是一个小学,还有一个外国语学校。据说都是当地非常有名气的好学校。孩子本是纯真、活波的代名词,但是,我眼前的景象完全不是那样:有孩子没睡醒似的被父母抱着送进去的;有孩子哭闹不停,爷爷奶奶们拿着吃的、玩的,边哄着送进去的;大一点的孩子还听话点,确实满身压力,宽大厚实的书包由接送的家人代劳,绝大多数的鼻梁上都耷拉着不薄的眼镜片儿。在和家人告别后,便消失在院墙里面的教室里,有的年轻家长急着上班,便也快速地消失在马路远方。那些年纪大的老头老太太们则是站在学校门口,久久不愿离去。 每次被学校门口接送车辆堵在那里走不了的时候,我便停下来,更加认真地看看孩子们的脸,瞅瞅他们父母的眼,再望望他们的爷爷奶奶们的身影,感慨道:我何尝不是从小上学上到现在的呢?只不过,我那时上学,总是自己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跑去学校,因为那里有好玩的伙伴,不用干家务活,也因为父母说了:花钱了,要好好读,读好了就不用像他们那样辛苦。 当我看到这些孩子的父母们时,感觉自己也将步入他们的行列了。众多的疑团迎面向我砸来:我准备好了让孩子在哪里住吗?让他上什么样的学校吗?有时间接送孩子吗?有精力细心呵护孩子吗......这些现实问题,把我打下了深渊:我发现自己还远不如面前的这些父母们。我,是名副其实的亚历山大大帝了。 在一路的时间穿越中,我经常碰到路边乞讨、捡破烂的大叔大姨们,还有夜宿路边、申诉喊冤的弱势群体。经过时,我总是怀揣着一丝恻隐驻足一下,留下两个硬币,便走开了。我还能怎样呢?我痛心我无能为力,当我听说可能有人监控、不能随便寒暄、拍照时,更是哽咽茫然一片。就在这些穷苦人群不远处,有个小公园,里面播放着悠扬的音乐,有很多中老年人在那里散步、跳舞、打太极、耍刀枪。好一派华丽幸福的景象。让人欣喜之余,更多地是让人感觉到差距:生活层次的差距,生活质量的差异! 就这样,我一路狂追,快马加鞭地追了近30年,但觉幸福还是有些遥远。哎,罢了罢了,换个就近的终点...... 2013-07-04
个人分类: 社会视角|4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愿景、梦想
热度 2 mdzhao 2013-6-30 01:11
小时候,我们用得最多的是“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当科学家的理想,等等,那时也用“梦想”这个词,但两者好像是有区别的,在我的印象中,凡称 “理想”者一定是正面的向上的追求和希望,而称 “梦想”者,或者属于无法实现的空想或幻想,或者是一些不上档次或不登大雅之堂的追求,如“我梦想能长出一对翅膀在天空自由飞翔”,没人说“我的理想是能长出一对翅膀在天空自由飞翔”,或者“我梦想着天天都能不做作业看动画片”,当然有一些时候 “理想”和“梦想”也是可以混用的,如“我的梦想就是当个宇航员到月球上去走一走”,但那个时候大多数学生写这个句子时都会选择用“理想”这个词而不用“梦想”。 “愿景”这个词以前没听说过,也不会用,好像是台湾用的一个词,可能香港人也用,印象中最早是国民党连战到大陆访问的时候出现在媒体的,后查辞典的解释是“愿景是人们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概括了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实际上它的主要含义和用法与“理想”差不多,但感觉“理想”好像层次更高一些,目标也更远大一些,而“愿景”则更务实一些。现在这个词在大陆也已经非常流行,用得很多,好像人们现在许多时候在“理想”和“愿景”这两个词中,更喜欢用“愿景”了,从语言的角度看则“愿景”这个词好像更书面语一些。 “梦想”这个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印象中最初是一些电视比赛和选秀节目中,主持人老喜欢问参赛者“你的梦想是什么?”,当然在习主席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以后,“梦想”这个词便大行其道,几乎取代了“理想”和“愿景”,这不,连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的演讲中都畅谈中国梦和韩国梦可以融合。而“梦想”这个词的含义也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向上的意义了,成为“理想”这个词更通俗更口语化的一种表达了。如果真的要辨析的话,只能说,“梦想”几乎可以包含“理想”和“愿景”的所有内涵,而且可以在正式、非正式、书面、口语等等一切地方使用。所以如果你吃不准某句话中究竟用“理想”还是“愿景”的时候,那就用“梦想”好了,准没错!
个人分类: 教与学|3965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往哪里去?——生命进化的方向:理想人、理想社会
热度 5 qyu111 2013-6-23 15:08
生命从分子复制开始,进化到多分子合作的细胞复制,再进化到我们今天看到的多细胞、多器官合作的复杂生命体的复制。生命下一步将往哪里去? 石头从山上滚下来,接着还会按同样的原理继续往山下滚去。生命来的途径向我们指出了生命继续前行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合作和复杂。生命会越来越复杂,合作会越来越广泛。 理想人 人,既是一个动物,也是一个人;既是一个个体人,也是一个社会人。因此人的进化是动物的进化、个体人的进化和社会人的进化。 作为动物的进化,人的进化方向首先要符合生命复制的原则,要能增加复制的欲望和复制的能力。任何一个能够增加复制的欲望和能力的变化将使这个个体能 在繁殖竞争中胜出 。同性恋、单身贵族以及任何一种减弱生育欲望和能力的基因突变都会在人类的进化中被淘汰。 同等重要的是增强适应自然环境的生存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各种食物的适应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等。任何一个能增加在自然环境中生存能力的变化将使这个个体能在 生存竞争中胜出 。 作为个体人的进化,首先是大脑能力的进化,是大脑功能的进化。大脑的功能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标志。大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大脑的记忆力、创造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等。任何一个改变脑结构,增强大脑功能的变化将使这个个体 在人类的智力竞争中胜出 。 其次是个人适应社会文化环境能力的进化。人在进化中和其它动物不一样的是受到两个环境的选择,一个是自然环境,另一个是文化环境。因此,一个人不仅要像所有的动物一样要适应自然环境,同时还要适应人类创造的、人类社会独有的文化环境。 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像自然环境一样,也在不断地变化。人类的社会制度从原始社会变化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伦理道德,都是对人的文化环境适应能力的选择。 具有什么样特性的人最能适应文化环境的变化?是随机应变的人还是坚持原则的人?是灵活应变的人还是墨守成规的人?是投机取巧的人还是老实规矩的人?是急功近利的人还是目光远大的人? 在一个长期稳定不变的文化环境里,坚持原则、循规蹈矩、目光远大的人胜出。这一类人的胜出反过来又促进文化环境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良性循环,社会越来越稳定,人性越来越规矩。 在一个政策多变的文化环境里,随机应变、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人胜出。这一类人的胜出使得政策更短期多变。恶性循环,社会越来越不稳定,人性越来越焦躁、贪婪。 因此, 组成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人和由这些人所创造的文化是决定这个国家和社会命运的根本 。 理想社会 什么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社会? 社会,作为一个特殊的生命单位,有它独特的生命特征和它自身的发展和进化规律。但既然是一个生命单位,它的发展和进化同样也得符合生命进化的根本原则:生存和复制原则。 理想的社会 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莫尔的“乌托邦”。理想社会的法则和其它任何一个个体生命的法则一样,是一个所有成员共存亡的有机体。理想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必须像组成一个生命体的每一个细胞一样,有固定的角色和功能,绝对服从中央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这样的一个理想社会,它的生产力和威力将是无比的。如果我们现今的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能做到这一点,它将在和所有的国家竞争中胜出。如果将这个模式复制,它将淘汰所有其它的社会体制,最终统一世界,实现社会大同。 这个理想国模式曾经被欧文、列宁、毛泽东试验和实践过,但最后都还没有能成功。 为什么没能成功?其根本原因既不是政治原因,也不是经济原因,而是生物原因。因为组成这个社会的细胞——人不对。 细胞是没有思想的生命单位,因此每一个细胞都绝对服从整体生命的需要,让它做什么就做什么,让它复制就复制,让它死亡就死亡。同时组成一个个体生命的细胞是绝对互相依赖的,共同协作是每一个细胞赖以生存的根本。 而一个社会中的人是一个相对独立生存,并且有独立思想的生命单位。每一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不可能毫无私心地绝对服从社会需求。这个本质的区别让人不能像细胞一样服从命令听指挥。因此,理想社会到目前为止只能是理想,而不能成为现实。 然而合作的社会比不合作或少合作的社会具有更强的生存力和竞争力。因此强调合作的社会和鼓励合作的社会制度将在社会的竞争中胜出。 合作,需要稳定的政策和遵守规矩的文化 。 因此, 一个人的进化方向是 : 1 、增强生育的欲望和能力; 2 、增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3 、增强大脑的功能; 4 、增强适应文化环境的能力; 5 、增强可塑性、社会性和合作能力。 一个社会的进化方向是 :合作。
个人分类: 文化生物学|2546 次阅读|16 个评论
校园三题:理想的天空
热度 9 physicsxuxiao 2013-6-2 22:31
(1)南国 追寻着你 带着一生一世的爱意 从日出到日暮 从秋天的树木 到春天的雨 在没有冬天的冬天里 盼望着火热的夏季 (2)这一线长堤 我走了二十年 伴着二十年理想的孤独 在安静中呐喊 在喧嚣里读书 那清清的水 心的倒影 洗净了,一切正如当初 (3) 看呐,看那理想的光芒 火红的梦 在蓝天白云间 写下诗行 写下了诗行 一点一滴 如同砖和瓦 消弭了岁月 建构了沧桑
个人分类: 游记|2940 次阅读|43 个评论
为什么人类狂犬病的预后如此不理想?
热度 3 yanjx45 2013-5-28 11:48
以下为加拿大阿兰 C 杰克逊 ( Alan C. Jackson )教授最新评论文章 《 人类狂犬病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第 4 节的译文。 4. 为什么人类狂犬病的预后如此不理想? 相比狂犬病,西尼罗病毒( West Nile virus )、日本脑炎病毒和其它虫媒病毒导致的急性脑脊髓炎有着更低的病死率,尽管幸存者常常会患上严重的神经后遗症 (Jackson, 2013b) 。由于 CNS 中的病毒清除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往往会发展出更严重的疾病。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被认为是狂犬病免疫应答的关键介质,而且有证据表明这些抗体在事实上有助于清除已被感染的神经细胞中的狂犬病毒 (Dietzschold 等, 1992) 。狂犬病的不理想预后可能反映了下述事实:狂犬病毒的感染会诱导以 T 细胞功能受损为特征的免疫无应答,同时还伴随着细胞因子模式发生改变、 T 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以及免疫细胞受损等现象 (Lafon, 2013) 。对感染野生型(街毒)狂犬病毒的实验动物进行的近期研究表明,即使在外周能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的情况下,免疫效应物也不能穿过血 - 脑屏障并清除 CNS 中的病毒 (Roy 等, 2007) 。 有一篇综述确认,在人类狂犬病患者幸存下来的病例中,仅 7 例是证据充分的。该综述排除了 2 例据报道是狂犬病但患者实际上可能没有感染狂犬病毒的病例,因为这些患者都没有产生抗狂犬病毒的中和抗体,并且其中一人具有高度非典型的临床进程且不需要接受特别护理 (Holzmann-Pazgal 等, 2010 ; Wiedeman 等, 2012) 。 7 位幸存患者中的 6 人,在病情发作之前接种了狂犬病疫苗,表明疫苗接种在降低狂犬病发病的严重程度方面起到了作用。有趣的是, 2 位只有很微弱或完全没有神经后遗症的幸存者,一个来自威斯康辛州的 15 岁女孩 (Hu 等, 2007 ; Willoughby 等, 2005) 和一个来自俄亥俄州的 6 岁男孩 (Hattwick 等, 1972) ,是被蝙蝠狂犬病毒感染的。这极有可能表明,在蝙蝠中传播的狂犬病毒毒株相比那些由狗传播的毒株,对人类的毒性可能更低 (Lafon, 2005) ,这个观点也特别受下述事实的支持:由犬狂犬病毒毒株引发的狂犬病病例,比由蝙蝠狂犬病毒毒株引发的病例,在数量上多了几个数量级。如果这确实是事实,那科学家们应当进行更深入的比较研究以确认这个事实。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9778 次阅读|5 个评论
真爱
热度 1 Xinliangzhu 2013-5-26 20:16
人的很多感悟都是在经历了来自外界和内心长久痛苦的折磨后方才得到。前一阶段时常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为什么每天压力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来中科院的初衷现在还坚守着吗?也常常在思考未来的时候,对能否实现对爱的承诺而感到恐惧,恐惧来源有二,其一是承诺本身就有些挑战性;第二便是如若实现不了,便落个失信于人的负面评价,而这点在我内心是极度接受不了的。因为我对承诺的坚守有着自己的洁癖。人在痛苦的时候,会做出各种各样的事情,人在失意的时候,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更不值得的是,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很好地接受外界对你施以的爱,怀疑自己的世界是不是已与外界从此隔开。 前面说过,人在痛苦失意时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也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这句话并没有刻意将这些事情和结论贬低。相反,应该客观地去判断这些事情和结论的性质。以我的经验,有一些事情会是积极的,大多是按部就班的,有些则是消极的。但是人在痛苦的时候,往往更脆弱,更多疑,更没有归属感,所以会将积极弱化而将消极放大。因此,整个人感觉总是闷闷不乐,垂头丧气的。因此也没有精气神将平凡的事情做好,积极的事情放大,消极的事情消掉。但是,人最终还是有可能会走出消极,走出痛苦的,这靠的是什么呢?我想有两点,内心对美好的无限渴望和外界给予的爱的感化。 前一段时间,我时常觉得自己的知识有很大空缺,因为经常遇到别人懂的而自己不晓得的东西,因此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去恶补知识,但是往往欲速则不达;也许因为历史的原因,对女朋友的看法有所改变,有一天我对她说,我觉得我对你不是像对待家人更像是对待主人那样。我也曾挣扎着想要知道什么是我欠缺的,计划着多久能够追赶上,到底还有多少路要走;我也想着怎么才能将对爱情的疑虑和恐惧取消,平等地对待我爱的她。因此,我一直努力着,固执地努力着,却发现,内心依然凌乱如故。但是有一天,慢慢地,我静下了心来,好好地读一篇篇论文,慢慢地和别人讨论着遇到的种种问题,静静地感受着她对我的每一个细节的爱,闭上眼回顾,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成长着,发现她是那样地一直付出着。我知道,如果自己打破不了内心厚重的枷锁,那么就不会拥有内心得以重释的那一刻。再后来,我渐渐地发现自己依然走在逐梦的路上,而且,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眼看就要到了毕业季了,很多人都在做最后的道别,各自奔向自己的前程,这其中也包括相恋许久的恋人。写到这,我内心不禁感慨人和他的思想在现实面前真的是很渺小的,想想相恋许久的两个人因为工作的原因,父母的原因却不得不分道扬镳,从此再无交集!我们常常内心都渴望一份轰轰烈烈的真爱,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所谓的轰轰烈烈,所谓的真爱只不过是影视剧中描写的,女主角在风雨中很无助,男主角突然出现来个英雄救美的那样只是观众看来虚无的东西。经历过一段考验,我觉得轰轰烈烈的爱应该是在岁月尺度下定义出的包含了一切生活的体验的东西。这个爱当然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对理想的坚守。
个人分类: 一点想法|4661 次阅读|2 个评论
爱因斯坦的见识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3-5-21 22:38
蕭大嘴在科學網混久了沾染了不少毛病,喜歡沒有根據地亂說,喜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居然對 愛因斯坦稱讚居里夫人的真誠表示懷疑。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蕭丑說:“ 我内心阴暗的揣摩,或许是居里夫人在科学智力上实在没啥可夸的,那就夸夸她的人品吧,似乎老爱还话里有话地对居里挖苦到,就是发现镭也都是靠苦力垒出来的。 ” 那是你蕭丑把科學智力看得至高無上,而對於愛因斯坦這樣科學智力超一流的高手來說,他卻并不這樣想,他把道德看得更重。【至於說愛因斯坦會對居裡夫人有益於人類進步的辛勤勞動諷刺挖苦,這種想法的確夠陰暗。愛因斯坦老師的確智力很發達,但是我們從未看到他以此來歧視智力遠遠不及他的普通人。他並不因此而歧視靠賣苦力維持生活的辛勤勞動者,比如管子工。】 “ 改善世界的根本并不在于 科学知识,而在于人类的传统和理想。因此我认为,在发展合乎道德的生活方面,孔子、佛陀、耶稣和甘地这样的人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是科学无法做到的。你也许明明知道抽烟有害于你的健康,但却仍是一个瘾君子。这同样适用于一切毒害生活的邪恶冲动。我无须强调我对任何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努力都抱着敬意和赞赏之情,但我并不认为,道德和审美价值的缺失可以用纯粹智力的努力加以补偿 。” 估计愛因斯坦以上的說法是科學主義者、智力至高无上论者看到很不爽的。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2928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青年,怎能冷却理想的血
jinhua 2013-5-15 14:43
理想之于青年,就如北斗之于星空、罗盘之于航船一样,须臾不可或缺。   中国古代曾发明了一种天文测量仪器叫日晷,只要晷针指向太阳,无论地球怎样转动,一天的时刻、一月的时刻甚至一年的时刻都会被精准地纪录下来,浩渺的天空中,地球上的人类才有了不会迷失的时空。   其实对于青年来讲,理想的作用就如那根指向太阳的晷针一样,只要理想在,无论青年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从容坚毅地奔向既定的目标。理想,实际上就是青年人生航程中的定海神针、定向神针和定位神针。   正是从理想引领青年的规律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要求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求广大青年把中国梦作为始终追寻的共同理想。可以预见,以中国梦为理想追求的青年必将迎来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享有美梦成真的巨大幸福。反之,那些以利己梦或者其他别的什么梦为理想追求的青年也必然会落入黄粱一梦或者美梦成泡影的境地。 197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真正的利己是利他。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大学生回信中以 “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的基于全局战略的胜算而给青年学生提出的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深层考量。   然而在现实中,青年的理想生态系统运转得并不顺畅,青年的理想精神家园建构得并不坚实,甚至在一些青年中出现了反嘲理想、戏谑理想、诋毁理想以及把理想从精神家园中切割出去进而视青春理想为耻的不正常现象。现在部分青年中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 “ 你才有理想呢,你们全家都有理想!” 一旦远大的理想被异化甚至妖魔化,带来的必然是功利主义对于理想主义的替代,囿于利禄驱人万火牛的泥沼,理想的热血必然冰冻成霜。 然而,青年怎能冷却理想的血?   如果在 1919 年,那代青年冷却了理想的血,就断然不会有 “ 五四”运 动的发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将成为一个遥未可知的也许。   如果在 1935 年,那代青年冷却了理想的血,也就不会 有“一二九” 运动的发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爱国浪潮也将会是一个间或有之的可能。   如果是 1963 年,那代青年冷却了理想的血,学习雷锋好榜样也就不能这样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瑰丽华章。   如果是在 1978 年,那代青年冷却了理想的血,改革开放的大潮就不会捲起涤荡因循守旧如此彻底的浪涛,推动中国航船引得世界如此瞩目。   如果是在 2013 年,这代青年冷却了理想的血,中国梦的美好蓝图也就无从实现, “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也将变成又一次中华盛世的空想。   衰莫大于心死。 1815 年,驰骋欧洲多年的拿破仑因为滑铁卢失败而被流放于大西洋中的一个离非洲西海岸 2000 多公里的名叫圣赫勒拿的小岛,面对荒芜悲凉的境地,他丧失了 “ 东山再起”的 理想,终日把玩一副由他的副官赠送的国际象棋,至死他也没有发现那张棋盘上藏着逃出流放之岛的地图。失去理想,居然可以把一个旷世英雄变成无计可施的废人。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这几步就是人生理想的实现步骤:理想的形成,理想的确立,理想的坚定和理想的实现。   在理想的形成阶段,重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这样说,世界观决定着理想的高度,人生观决定着理想的宽度,价值观决定着理想的深度。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很丰满。   在理想的确立阶段,重在科学分析理想所由确立的价值参照系、能力参照系和支持参照系,要做到确保理想是最有价值的,是具备实现条件的,是能够获得更多资源支持的。   在理想的坚定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克服诱惑,抗拒动摇,最要不得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得陇望蜀的游移只会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把理想丢弃。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以精卫填海夜夜心的执着,誓把乾坤力挽回。   在理想的实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整合全部的理想资源,明确实现路径,以排山倒海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意志,夺取既定理想目标的实现。这样,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事关理想,青年唯有热血沸腾,才能成为中国梦的圆梦生力军和先锋队。一直以来,国家发展史中有一个 “ 李约瑟迷题” 令人费解。这个迷题指的是为什么中国在长达 1500 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发展的领先地位,但却到了中世纪以后却突然落后了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直到不久前,众说纷纭的答案中有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给出答案的正是 “ 钱学森之问”,指的是 为什么我们国家培养不出科学大师呢?多年的迷题一朝得解,答案却直接得让青年汗颜。如果青年没有热血,树立不了成为科技大师的理想,实现不了创新型国家战略,李约瑟迷题将成为长期笼罩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语,是因为青年之心海有理想导航。有了热血沸腾的理想,还有什么样的梦想不能实现呢?因为理想,青春梦托举着中国梦,中国梦融合着青春梦,接续起航。仅且因为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青春之歌才会被不断唱响。
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等离子体炬——高速制备CVD金刚石膜的理想方法(全英文)
jackiemwd 2013-5-10 19:26
Diamonds - Rapid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Diamonds Using a Plasma Jet Reactor Topics Covered Overview Background Microwave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Diamonds Using A Plasma Jet Reactor to Increase Deposition Rates Improving The Process Overview A plasma jet reactor is used in place of the conventional microwave reactor to speed up artificial diamond synthesis by 10-100 times. Diamond layers are used for wear-resistant coatings, infrared cameras, drill bits and laser diodes. Background For the past 20 years scientists have successfully been making thin films of ‘artificial’ diamond in the laboratory by a process call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Applications for such material include tough coatings for drill bits, windows for infrared cameras such as those used to detect survivors buried in rubble after earthquakes and heat dissipators for high power electronic components like laser diodes. Now, Professor Mike Ashfold and his team in 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 and De Beers Industrial Diamonds, are unravelling some of the complex chemistry involved in the rapid growth of diamond films. Microwave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Diamonds Diamond is a form of carbon and in nature it is usually found as single crystals. However, CVD diamond is ‘polycrystalline’ – it consists of many very small crystals fused together. One way of making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in the laboratory is to place a mixture of methane (which contains the carbon) and hydrogen in a microwave reactor. The microwave energy splits the hydrogen into highly reactive atoms which, in turn, react with the methane, generating reactive carbon-containing molecular fragments called radicals. This gas mixture, which also includes many electrically charged or ionised species is called a plasma. The carbon-containing radicals alight on the material that is to be coated and given the right conditions, the carbon atoms form the appropriate chemical bonds to create crystalline diamond. Using A Plasma Jet Reactor to Increase Deposition Rates “In this way it takes about an hour to make a layer of diamond a micrometre thick,” says Professor Mike Ashfold. “For making wear-resistant coatings, one might typically want a layer tens of micrometres thick; for a window on an infrared camera millimetre-thicknesses would be preferable.” One way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is to use a device called a plasma jet reactor. A jet of argon plasma is passed at high velocity through an aperture of about 2 millimetres in diameter. Hydrogen and methane are added. The system produces a very high velocity jet of plasma at very high temperature. The plasma jet offers a brute force approach: the gas pressures and flow rates are higher, and the power input is larger, resulting in diamond film growth at rates 10-100 times greater than with the microwave reactor. However, the crystalline quality is generally less good. Improving The Process Now, using sophisticate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the team has been able to map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of the key carbon-containing species within the plasma jet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and thereby optimise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needed to produce higher quality diamond layers at many times the rate of conventional systems. Source: The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原文出自: http://www.azom.com/article.aspx?ArticleID=2207 英文不好不是偶的错,希望大家看的开心。有兴趣可以加入“人造金刚石”QQ群: 152384182
2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氢原子水也是理想的抗氧化物质
热度 5 孙学军 2013-4-30 13:51
氢原子水消毒设备研究.pdf 稠巩 journal.pone 氢原子水理想的抗氧化物质.pdf 关于氢气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现在又出现一个氢元素相关物质:氢原子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韩国学者在最近的 Plos One 上发表一篇文章,证明氢原子水可以保护人的皮肤免于紫外线伤害。从道理上看,氢原子是非常强的还原剂,可以发挥比较理想的抗氧化效果。但正是因为这种物质的强大还原性,可能存在毒性的可能,因为过度氧化和过度还原都可能造成生物分子活性的丧失。不过,理论上的推测并不一定就是正确,是否有效,是否有毒,需要客观的数据来说明。这个研究是立足于 2007 年的一篇研究,当时有学者提出一种新型的消毒装置,就是利用一个平面电极和一个针型电极制备出含有丰富氢原子水合物,这种物质对许多病毒、细菌和真菌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而且动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危害。现在这些学者将这种气体作为防护紫外线伤害的方法,理由就是这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他们采用人的皮肤和肿瘤细胞模型,证明这种 效果存在,并对一些炎症分子以及相关分子的信号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这种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途径。 这种物质和氢气相比有一些优点,因为不是气体,就不存在挥发的问题,因此可以开发出多种使用方法。缺点是现在不清楚是否存在毒性,氢原子和氧气比较容易发生反应产生自由基,因此需要避免这种物质和氧气的接触。这种物质具有消毒效果的原因可能与继发自由基产生有关。无论如何,关于氢元素相关的生物学研究,现在真是十分热闹,有氢气效应的研究,有低氘水的研究,有负氢离子的说法,现在又有了氢原子的概念。这些物质生物学效应汇总起来,也许可以应该建立一门新学科:氢元素医学。可以把氢键、氢离子的经典研究纳入这个范围。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概念。 Recently, therehas been much effort to find effective ingredients which can prevent or retardcutaneous skin aging after topical or systemic use.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effects of the atomic hydrogen surrounded by water molecules, H(H2O)m,on acuteUV-induced responses and as well as skin aging. Interestingly, we observed thatH(H2O)m application to human skin prevented UV-induced erythema and DNA damage.And H(H2O)m significantly prevented UV-induced MMP-1, COX-2, IL-6 and IL-1b mRNAexpressions in human skin in vivo. We found that H(H2O)m prevented UV-inducedROS generation and inhibited UV-induced MMP-1, COX-2 and IL-6 expressions, andUV-induced JNK and c-Jun phosphorylation in HaCaT cells. Next, we investigatedthe effects of H(H2O)m on intrinsically aged or photoaged skin of elderlysubjects. In intrinsically aged skin, H(H2O)m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constitutive expressions of MMP-1, IL-6, and IL-1b mRNA. Additionally, H(H2O)m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rocollagen mRNA and also decreased MMP-1 and IL-6 mRNAexpressions in photoaged facial ski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localapplication of H(H2O)m may prevent UV-induced skin inflammation and canmodulate intrinsic skin aging and photoaging processes. Therefore, we suggestthat modifying the atmospheric gas environment within a room may be a new wayto regulate skin functions or skin aging.
个人分类: 氢气效应基础|13685 次阅读|7 个评论
理想的高度
siccashq 2013-4-29 10:49
王晓东的北生所是理想科研环境的天堂,不以文章喜,独以进展忧。五年一评估,十年论耕耘。 很多东西又是不能复制,稳定经费哪里来?项目是否催着要成果?研究员是否又能耐住噪音? 常说理想的高度在哪里,人的脚印会留在哪里。理想如果在于项目,最终名字留在项目书里;理想在于经费,最终被经费所累;理想在于对人类的稍许贡献,天空也不会阻碍你的翅膀。 话说回来,释迦摩尼也是凡世走出的圣者,还是要努力去申请稳定的支持。 北生所王晓东:科技追梦人 十载耕耘路
1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年轻人是否选择科学:梦想、理想、志气和智趣--饶毅
liyibo666 2013-4-26 10:12
年轻人是否选择科学:梦想、理想、志气和智趣 精选 已有 552 次阅读 2013-4-26 09:24 | 个人分类: 科学 | 系统分类: 教学心得 欢迎各位青年学子和家长来北大咨询。因为今天到场介绍的只有我是理科,所以我也顺便推介自然科学。 北大不仅在人文社科长期是全国顶尖的学校,也是理科的顶尖学校。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从约 1980 年到 2000 年为全国高中毕业生申请最热门的学院,原因是本院长期享有出国比例最高的“名声”。在出国和获国外研究生奖学金方面,北大领先全国、生物学领先其他学科。北大生物的毕业生在国际学术界出类拔萃,并非常识、但不久可能会众所周知。 近年来,因为中国不同行业的发展,也因为家长和学生大大方方地表示关心本科毕业后的收入,多数学生和家长不再热衷生命科学,这不奇怪:关心个人收入在正常社会合情合理。 目前,向往本科毕业后高工资的年轻人确实应该优先考虑其他院系和专业。这样的分流对生物学也是好事:可以分开自己真正的爱好和应付他人的答案。长期以来,不少家长和学生为获奖学金留学国外的“高待遇”编织了复杂的故事,最后自己也似乎相信了原本编给他人的答案,出国后发现收入低于当年国内考分不如自己的人而欲分道扬镳,实为理所应当。 在新形势下,北大理科、特别是北大生物希望吸引的青年也许主要是:有梦想做出推进人类知识前沿的发现、有理想做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发明、有志气证明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有智趣对自然进行探索和思考。 当然不必对这四方面有同等的亲和力。也不是说其他学科和行业没有梦想、理想和志气。 很多人能理解自然科学方面的梦想和理想。但这里提出的志气和智趣可能需要商讨。 恐怕没有很多中国人认为需要证明中华民族是否聪明,因为我们在困苦的年代需要忘却现实地为自己鼓劲,也因为一般缺乏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了解和比较。如果大家都清楚我国古代的科学基础远落后于西方、我国近代成就如果能点缀任何一本自然科学教科书就会被用来沾沾自喜,可能头脑会更清醒;如果大家知道简单但冷酷的比较(我泱泱大国本土十几亿人还没突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 0 记录,而 7 百万人口的瑞士有二十多位、一千多万人口的犹太人有爱因斯坦等一百多位、日本本土的科学家从 1949 年至今已十几位),可能会意识到我们中华民族在较易客观比较的领域还没有证据我们特别聪明,尚需证明中国人并非只会背外国人成果写的教科书、做外国人的好学生,而自己能发明大量外国人要使用的成果、产生较多做外国人教材的知识、出现一批全世界推崇的成就。所以说,有志气证明中华民族智慧的青少年,也可以考虑加盟自然科学。 如果有些青少年不仅不被世俗所束缚,也不被梦想、理想和志气所驱动,但追求人类特有的智力深度、为大脑产生的美所激动、对自然界的未知兴趣盎然,那么,智趣可能得到满足的一个行业也是自然科学。 当然,“智趣”也可以说就是“好玩”。 我们现代生命科学与自然科学其他学科一样:很好玩。今天的生命科学,可以出现很美的结果,例如这是 1997 年我实验室发现特定基因产生之 mRNA 在蛙胚的分布,它也在欢迎报考北大的青少年。 下一张图是北大生科院苏晓东老师发表的,这位本科学习物理、后来研究生物的老师通过观察一个蛋白质中原子的分布,可以感到生物学的美早已透过外观而深入到分子层面。   现代生命科学还可能触及哲理。 2006 年起,英国剑桥的 Owen 教授认为通过包括核磁成像等现代物理学方法,可以与部分植物人交流。我希望这能激励青年人以后阐明人类智力的脑基础。 还在 1995 年,瑞士 Basel 大学的 WalterGehring 教授发现,用一个基因( Pax6 )可以在果蝇身体很多部位,如触角、大腿、翅膀,制造眼睛。他的发现提示可用分子生物学制造人工器官。可惜迄今不能在高等动物实现,但这也许正好留给今天的青少年以后有一个极好的机会,盼望你们未来发明制造人类器官的方法。 生命科学在医药、农林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北大生科院邓宏魁老师制造的干细胞可以治疗老鼠的糖尿病。我们希望以后的学生也可以把动物的研究延续到人类,治疗人类的多种疾病。 北大生物本科毕业、现任教耶鲁大学、明年即将全时回国的邓兴旺老师,通过分子生物学理解植物的生长,并试图应用基础研究的知识改善农作物。我们期待今天的青少年、以后的生物学研究者对人民的日常需求有所贡献。 生命科学的研究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系统、个体到群体、生态等多个层次,涵盖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科学、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等。不同的层次和学科适合不同的青少年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的爱好。 生命科学的研究也较容易为不从事科学研究的普通人所理解,如分别到访北大生科院的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在了解了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和学习了新知识后,也兴致勃勃。今天的青少年如果以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也较易得到你们的亲朋好友、岳父母等的理解。我十几年来文字介绍科学源于当年口头与朋友的父母们分享他们孩子的研究之乐。 如果你们爱好生物学,而希望得到适合个人特性和兴趣的教育,并获得生物学之外的基础,北大生科院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我们努力建设的特色是: 1 )个性教育; 2 )交叉研究。 我们得到学校的支持,已开始了个性化教育:除少数几门必修课以外,其他的课程全部可由学生在征求老师意见的情况下,制定有学生个人特色的方案,以利发现特长、发挥特色、发展特质。 北大其他学院有相当多的老师实际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问题。例如,爱好数学的学生可以和汤超老师等用方程式研究生物;爱好物理的可以和谢晓亮老师等一道用现代光学成像研究生物;爱好化学的更有化学学院很多老师,制造研究生物的化学探针、设计药物 … 。在北大,心理学、医学、计算、工学等等与生物学交叉也很常见。 北大生科院在研究方面努力的目标是有重要和长远意义的发现和发明;在教学方面希望培养有科学精神、有智力传统的学生。 生命科学最有趣的发现不在过去,而在现在和将来。生命科学是青年们大有可为的学科,它等待更多有理想、有梦想、有志气、有智趣的中国人加入。(也再次提醒:在乎毕业后收入的暂请小心)。 当然,以上都是我的偏见,不过谁的选择能脱离偏见?恐怕不容易分开:选择共鸣的偏见,选择喜好的学科。 这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为北大生物招生做介绍,我的热情与第一次有增无减。 我们欢迎报考北大的学子;欢迎选择生物的青年;欢迎好玩研究的同学。 祝大家在未名湖畔度过美好的四年。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84106.html
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面包和理想?
longtan 2013-4-24 17:29
没想到,面包和理想之间本是不冲突的两个东西,现在非要我做个二选一的抉择。很多人遇到。求前人经验。又看到的同志,留个言,选择哈~~ 不胜感激!
2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主义者的妥协——理想与手段同样重要
热度 1 zhaoming159 2013-4-23 22:45
面对不尽人意的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坚持自己的理想? 电影《林肯传 》中 林肯总统对另一位激进废奴主义盟友史蒂文斯的一段话,可以给我们很多很多启示: 我在外勘测时发现罗盘它会为你指出正北的方向,却不会指出沿途会遇到的沼泽、沙漠和深坑。如果在追求目标的途中,你一往无前,不留心障碍和困难,除了陷入沼泽哪里也到不了,那么知道正北又有什么用? ——献给所有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同学们以及所有仍然在迷茫中为理想打拼的朋友们 ——理想与手段(途径、方法)同样重要!
个人分类: 解我之愁|39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对话王小谟院士:大学给了我什么
热度 1 wangxingchin 2013-4-23 16:30
2013 年4月2日 下午,由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对话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报告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举行。图为王小谟操琴和北理工学生魏默然合作《苏三起解》,行云流水,风采依然。 诗人在诗中写道: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已飞过。 大学生活很短暂,匆匆滑过人生,事实上,你已经被改变。这一段青葱岁月给你带来最大的影响将会是什么?现在在大学所做的哪件事未来会对你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功勋卓著、成就伟岸的人曾经怎样度过他们的大学时光?日前,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回到母校北京理工大学,与后辈学子共同回忆大学生活,分享人生历程和感悟。 大学记忆里的多面王小谟 梅派青衣+摩托车队选手 王小谟大学同班同学、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甘仞初:我们一个宿舍的记得很清楚,小谟你经常在床上拉胡琴,是京剧团的台柱。当时北京理工京剧团在北京高校里面还是很有名气的。又参加了摩托车队,车队甚至还拿过高校比赛第一名,你是不是在这方面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王小谟:大学生活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岁月,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大学,别死读书。当时我们宿舍有一些全优的学生,成绩全5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天天抱着书本。我呢,讲的比较好听属于活泼,其实就是不太听招呼,经常上晚自习就溜出去了。我在摩托车队有一帮运动员,去开啊去冲啊,活动也多朋友也多。参与活动,我遇到最难的事就是组织人,大学时代的社团生活锻炼了我的领导能力。(对话现场,主持人拿出一张照片,王小谟立即认出这是当年自己和京剧团同学们演出《四郎探母》的记录,并认出照片上的人。王小谟从小喜欢京剧,1956年考大学,被北方昆曲剧院挑中,由于家里反对,才选择了“第二兴趣”,到北京理工大学,学习无线电。他对无线电的兴趣从中学开始,当时为了收听梅兰芳唱京剧,他自己组装收音机,并发展成一门“手艺”。) 甘仞初:小谟,你现在记忆最深的老师是谁? 王小谟:有好多教师给我的印象都很深刻。特别是二级教授、教物理的蔡凤兴,课堂上讲着讲着就提裤子,很有特色。还有孙树本教授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教课教的特别好。我刚才看了我的成绩单,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只有一科是优秀,就是他教的数学,我很喜欢上他的课。他讲的一句话印象最深刻,他的课讲了一年多,差不多快上完了,他说,凭你们现在的水平完全可以往前走了。确实,他把我们带进了门,在以后的科研过程中,很多时候都用到数学,对我帮助非常大。 晚自习点名 自己觉得不够好就好好学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研究生刘娜:您是北京理工大学1961年的毕业生,也是我校第一个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毕业生。在我们看来,您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但是50多年前,您也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里,我最想问的是:您觉得大学生活给您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王小谟:我注意你讲的一句话,我是我们学校第一个获得国家最高奖的,意味着以后还有第二个第三个,我也这样希望。 在学校五年,我第一个印象是什么呢?记得被原来的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录取,录取通知书有一句话一辈子都忘不了。说:欢迎你!未来的红色国防工程师。一个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当时学校就是这样一个气氛。我真正独立生活从大学开始,第一站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给了我理想和追求。献身国防就是我们当时的理想。那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得什么奖,因为国防工程师是默默无闻的,是无名英雄。当时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的。这方面我们的母校和其他大学,比如清华相比,确实不同。每个学校有不同的风格。在大环境里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很好的理念。北理工各种活动多,也比较注重集体生活,像我们就有晚自习,晚自习还点名。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促使你自己去抓住机遇。没有人强迫你怎样怎样,你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就好好学习。 当时我们系配的教室都是一流的,但我开始时学的不怎么好,一二年级时3分、4分多,没有优,三年级以后优就多了,说明在这个环境下的成长。学校第一教育我们,第二给了我们好的身体,还给了我们比较好的知识,使我在后面50年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得更好。我在学校学习雷达,出来还是搞雷达,一直搞到现在。 低潮时别闲着 能干多少是多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科院人力资源处处长冯拓宇:年轻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困难过不去可能一生就荒废了,所以我特别想知道您在科研生涯当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怎么去克服和面对的? 王小谟:其实困难有两个方面,对搞科学来说,一个是进程上的困难,攻关攻不下来,这是一方面。我想讲的是另外一个困难,是关于人的、环境的。我25岁就当副总设计师,没有当几年,刚把图纸做出来,结果“文革”被赶下来了,不让你干了。这个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态非常重要。当时让我去机房管计算机,那时候计算机很少。我虽然遗憾,但是感到也不错,顺便学学计算机。学会了以后用计算机下棋啊什么的,自得其乐。没想到这两年时间对我后半生影响很大。 我在学校没有学计算机,这里学会以后,很快就用上了,搞第一个雷达的时候我们用手编程。后来也有一次,搞一个大工程,让我当总设计师,有一天要去北京去汇报,我又被弄下来,换别人了。下来就下来了,后期我们的工程又变成国家的重点。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都是顺利的,肯定有起有伏。起的时候别太自以为是,别觉得自己了不得。在低潮时也不要灰心,今天是低潮不见得明天也是低潮。总是在变化,关键是低潮的时候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你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别闲着,有人一到低潮,就想算了,什么也不干,到真要你做的时候又干不起来,那就真不行了。 一定要有追求 不能混日子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电子学院副院长薛正辉:您现在作为北理工信息电子学院的兼职博士生导师,也在培养学生,您最看重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王小谟:我觉得有两条非常重要:第一条,追求的目标。他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目标,我带了北理工的博士生有12位,大部分都很好,有一两位不太行,主要的问题是不用功,对自己比较马虎,推一推动一动。没有把事情当做一回事把它做好。第二条是自学能力。到博士这个阶段需要锻炼自学能力,给你一个题目你自己要知道怎么搞,这是最重要的。从查资料到分析资料,到提出自己的意见,首先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有追求以后再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一些特别好的博士生,我也向他们学习很多东西,互相一讨论以后就把整个事情提高了。最重要还是第一条,一定要有追求。没追求就是想混一混,混一个博士毕业,现在也很难混。 来源:光明日报 原文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4/276874.shtm
2637 次阅读|1 个评论
维特根斯坦:导师眼里的一个理想学生
热度 1 Bobby 2013-4-13 08:38
《维特根斯坦传 天才之为责任》前半部分更具传奇色彩,也更好看,尤其是被伯乐罗素的慧眼知遇故事。阅读 20 世纪对哲学具有巨大影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传记当然有多种感受,但我今天只说一下维特根斯坦作为一个“好学生”几点感受。 首先,维特根斯坦毫无疑问多才多艺,是个天才。罗素认为,他的弟子中布洛德“几乎肯定会做出许多有用的工作,但不是杰出的工作”,而维特根斯坦则是可以做杰出工作的学生,是可以跨出“哲学的下一大步”的人。 其次,维特根斯坦“充满了会使他无所不往的沸腾激情”,是一个把一切力量和激情都投注在理论问题上的人。罗素这样说:“他对哲学具有比我更多的激情;他的是雪崩,相形之下的我似乎只是雪球。” 他对哲学富有激情,能与导师无休止地讨论逻辑哲学问题。 还有一点,维特根斯坦是个“富二代”,他是维也纳最富有家庭的第八个孩子,他学哲学不是为了混文凭,用不着抱怨科研补助太少而负担不了生活问题,也不用担心毕业后找工作的问题。由于他的几个哥哥自杀,他的家人在对他的培养方面不敢有任何压力,也没有强力逼迫他学习工商业接他父亲的班。 从几点看,维特根斯坦都是一个理想的学生。当然,我还是催你读一下王宇光译的、由瑞 · 蒙克( Ray Monk )著的《维特根斯坦传 天才之为责任》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38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努力、关于理想、关于坚持……的思考
热度 1 ssyandmltcdj 2013-4-6 13:33
今天看到凤凰网上的一条微博,说的是“【年轻人必须思考的4大问题】”,有这么四条内容: 1、什么是失败?放弃就是最大的失败。 2、什么叫坚强?经历许多磨难、委屈、不爽,你才知道什么叫坚强。 3、你的职责是什么?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一点理想,这就是你的职责。 4、傻瓜用嘴讲话,聪明人用脑袋讲话,智慧者用心讲话。 前几天在网上的某个高层次人才群里面,看到一些儿我国的最高层次的人才,博士及博士后在讨论时下的许多黑暗面,或者是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面,愤慨而又真实,举例说明,而且大多都言是自身看到,于是我建议“说这些,还不如回去认真做点儿研究”,于是被贴上了“幼稚”的标签,幼稚就幼稚吧,我个人呢反正是认为与其在哪里哼哧哼哧的做慷慨激昂状,还不如自己去认真的思考一下,是否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或者建议为社会的进步做点儿事,当然,偶尔心中有怨气还是可以发泄一下,但是尽量找三五好友小范围内酌酒几杯,针砭一下时弊也无可厚非!可是在某些群里面大放厥词,把自己所谓看到的或者YY的提出来,让某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主观上和感性上就认为这个世界确实如此,拿一个基金、拿一个项目、做一个研究、随便申请什么都是需要走桌子底下的,桌子上头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这也未免太过了!我经常分析这种甲乙两人同时竞争,而甲依靠乙认为的某些“内幕式操作”上位,但是这种上位的前提首先是两个人基本上能力相当,水平相当,难分伯仲,因此某些“非台前而幕后”的力量开始起作用,但是如果甲的水平实在是太高,乙根本难望其项背,那么结果绝对是不言自明,即使是某些力量敢于伸手,那么也是伸手必被捉!说的再实在点儿,如果我是拥有权力的人,我出手帮或者提拔一个后生,而这个后生简直一无是处,只能靠着一次又一次的我的出手才能出来,难道我帮的时候就不想想,再说我帮或提携这么笨蛋又有什么意思呢!?估计也只能给自己挖坟掘墓!~ 前段时间科学网上热议博士、博士后人才的培养问题,我正好也经历了这两个阶段,实话实话,科学网上的各位专家都给留了不少面子,没有说的太过,现在的这个群体整个生存条件、人员素质,我实在是不敢恭维,更无法恭维,真正优秀的人才实在是太少,很多时候大家总是说没有钱,因为没有待遇所以没有把事情做好!但是我要反问,你到底能够做到什么水平,不谈做事闲谈待遇,那么你到底能够为国家、为工作站、为课题组、为导师,亦或是为企业带来多少进步,等能够拿出成绩的时候再来谈待遇也不迟!~ 又是一年找工作的时候了,很多同学都跟我说对待遇不满意,我不置可否,偶尔呵呵笑一笑,网上戏说“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我觉得还是有点儿道理。对于这种抱怨,我也只能“呵呵”,要不然还能说什么呢,说你是笨蛋,就该拿这些儿,那保证再次打击了一颗受伤的心,说都是这个社会的问题,你这么天纵英才的一定飞黄腾达,一定是社会黑暗,时不我与,我也太有点儿违背良心,就从我当年上课接受程度来说,期末考试的表现来说,我倒是觉得待遇低才是真实表现!~不仅仅是本科生,很多硕博士也是如此,总觉得自己牛气冲天,一找工作失败就说人家都是有门路的,而自己是受伤的那个,我大多时候也很同情,甚至一起跟着批评下!但是当我看到他们的硕博士小论文或者毕业论文时,我一下释然,感觉自己有时候真的只适合被人当枪用,心中抱持的总是认为这些人也是非常努力,非常认真地,是这个社会对不起,是用人单位对不起他或她,其实呢,情况恰恰相反。我是亲人眼里有幌子,根本没有看到本质能力水平,被很多表面的东西蒙蔽了。 今天看了文章开始的那几句,很是感慨,放弃也不一定是某个事情的放弃,其实很多时候自己将自己放弃了还不自知,比如作业不做去抄袭、期末考试抄袭、工作推脱、没事闲扯淡、抱怨社会的灰和黑,这也是一种自我放弃和自我放逐,只是要放到更大的环境中看罢了!~ 努力一点儿、勤奋一点儿,多一点儿理想,好像有一点儿像那句名言“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点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做四有新人的感觉,但是这个时代仍然可以通用,理想不一定非是要做什么什么,买房子、娶媳妇、生孩子都可以是理想,学会做饭炒菜帮家人分担家务也可以是理想,谁能说炒菜做饭分担家务对于家庭和谐没有推动力呢!? 我个人觉得这些话都很好,但是要是偶尔做三天,过了就忘了也没什么意思,大多数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无法坚持。最终能否始终如一的坚持是最难做到的,朝令夕改还是朝夕一致,入大学的时候的想法能否坚持到毕业,刚刚参加工作的激情能否持续三十年到退休,谈恋爱时的甜蜜能否延续到婚后抑或是直至终老……很多时候并不是对方变了,也不是社会出了问题,而是自己放弃了,没有那么坚持了!~
个人分类: 尚书杂谈|38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斯托克代尔悖论”一解: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残酷
热度 4 liuli66 2013-4-2 19:22
开卷有益,翻了翻WF的书《从优秀到卓越》,里面讲了美军上将托克代尔在越南被囚禁8年经历了无数次严刑拷打最后活着出来的故事,以及斯托克代尔悖论。 Stockdale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mes_Stockdale 斯托克代尔悖论说的是: 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不论有多大的困难。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酷的事实,无论它们是什么。 (该书,p101) 百度上有一段介绍斯托克代尔悖论。 http://baike.baidu.com/view/495084.htm 联想到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就是要:坚定丰满的理想,直面残酷的现实。 也可以说:抱定必胜的信念,打“持久战”。 UWILLWIN! 01 02 03
个人分类: 杂感|1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梦想是现实的延伸
热度 22 cwufp 2013-3-31 10:04
我不谈理想,正如那个已经自我放逐的安博士所说,那是内裤,露底儿的事儿还是留给女明星们吧,她们可以靠这个炒作走红,也就是兑现,咱那样做只能是恶心人。 我的梦想是合成一个具有自修复功能的体系,象植物和一些细菌那样,可以在水中依靠太阳光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多碳的有机物,至少可以变成含有氢的碳化合物,哪怕只是一个碳的甲烷。 正如前两天何毓琦先生博文题目 You May Admire TheVisionary, But Society Pays For The Useful 精选 所表达的, 你可以有远见卓识,但现实只为实用买单 。为了这个梦,我带着我的小同事们不得不在寻梦要经过的路上到处种草养兔子,做油田三采的事情,环保的事情,医药开发的事情,只不过是为了有饭吃。我是那种靠卖技术养活自己的人,那些买我技术的实业家和纳税人就都成了我的衣食父母,我一直对他们充满感激之情。 相比于那些为做科研是为人类增加知识或者探索自然奥秘,哪怕是满足个人好奇心的远大理想相比,我的梦实在是不足挂齿,仅仅是我学过的那点光化学知识和有机化学知识的延伸。 要想让自己的梦真的能飘起来,靠谁也靠不住,还是靠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先有饭吃,吃饱了才能继续做美梦。 一个衣不遮体腹不裹饥的家伙就像小时候天天红薯萝卜伺候着的我一样,梦想的只是大年三十晚上能吃上一顿不掺任何东西的白米饭,做的梦在别人看来都是很现实的或者是过时的东西,甚至不免是猥琐的。 如果一个社会,只要有点什么情况,出个什么问题,除了收税还是收税,要不就是收费,想方设法的就是刮地皮,让所有人不是变成罪犯就是变成犯罪学或者法学的专家,而目的就是为了让少数官吏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继续延伸他们占有和享乐的美梦,那么,大多人做的梦也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那一点点拥有,怎么能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来的梦,这种梦,不管自己怎么看,不管自己觉得是那么充实和实在,在真正有梦想的人,不管是我们的祖先还是那些邻居看来是可笑的,很小人的梦。 是反思目前为止的知识分子政策、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的时候了,少一点那种遮掩错误政策的自我表扬,极少数人少占有一点,大多数的人梦想就会高远一点,所做的事情益处也会多一点,社会风气也会好一点。 梦想只是现实的延伸,让大多数人痛苦的现实做梦都是噩梦,那种梦想有学上、有钱看病、有工作、有房子住的梦不是美梦,只是很多小人物的现实需求。
5214 次阅读|62 个评论
小议梦想与理想
热度 3 黄安年 2013-3-28 11:47
小议梦想与理想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3 月 28 日 发布 有人说 , 过去谈理想 , 现在谈梦想,但梦想不等于理想 , 共产党人该强调的是理想而不是什么梦想。 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际上是对于我们今天强调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涵缺乏真正的了解。别的不说 , 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后立即引发全国广大人民的热烈回应,并把中国梦和自己心中的梦联系起来,这就证明实现中国梦是深得人心的 , 这是口号是正确的。绝大多数人们不会以为强调实现中国梦想就意味着淡化甚至放弃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理 想。 其实理想和梦想在英文里都可以用 Adream 来表述。而梦想在中文里和理想既可等同又可区别。如果联系到实现中国梦的提出历史背景,人们很清楚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分两步走 , 这既是近数十年来的我们的梦想也是近数十年来的理想 , 这里并无什么矛盾以致对立的地方。我们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论者,那种“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是需要通过一个又一个中国梦的实现来兑现的 , 准确地说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无需口口声声高唱“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 而要在当下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要让我们的老百姓清晰地看到这个梦想的实现是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或者越来越接近的。我们这个国家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在这个阶段有适合现阶段发展的社会主义因素 , 也有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服务的资本主义因素 , 人人希望过好日子 , 至于这个日子是否一定是什么主义 , 则可能各人看法不同 , 但是不影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我们的梦想实现并不具有威胁性和排他性,中国梦、世界梦归根到底是共赢梦 , 这个梦并不特别强调什么主义梦或什么理想的意识形态因素,而这对于全球思想文化多样性的走向是相吻合的。 ************************* 【 英译】 1.Adream;Anideal;Perfection2.Ideal;Perfect;Desirable 含义与特征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 社会实践 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 目标 ,渴望 满足 眼前的 物质 和 精神 需求,又 憧憬 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国内广告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行程的动力源泉。在一定的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 实现 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 发展 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 世界观 、 人生观 和 价值观 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79.htm 梦想 英文 :dream 词义:   1 、有时等于 理想 ,有时又区别于 理想 ; 2 、 渴望 ,一种人生追求; 3 、在 梦境 中能实现的 理想 ; 4 、期望达到的一种 高度 。 http://baike.baidu.com/view/16172.htm
2821 次阅读|4 个评论
梦想和理想
热度 2 yuliping 2013-3-25 07:43
理想是个褒义词,代表着一些精神上的神圣的东西。 理想一般是比较实际的,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当然也有不切实际的理想。 应该说,任何人都有理想,但随着时间的推延和年龄的增大,理想越来越淡薄,很多成年人就没有理想了。 梦想我认为是个中性词,有时是褒义词,有时也可以作为一句骂人的话,尤其是作为动词时。 梦想比理想显得更加虚无缥缈。 梦想有大有小,而理想一般是比较大的。 年轻人有更多的梦想。 梦想原来是个个体的概念,但慢慢演变成了组织的概念,比如公司梦想、企业梦想、国家梦想等等,而理想似乎仍然以个体为主。 我认为年轻人应该有理想和梦想,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有信仰,信仰是支撑梦想和理想的更高层次元素。问题是,多少人有信仰? 梦想也好,理想也好,全是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干出来的。遗憾的是,很多人说的、想的比做的多,还有很多人只一味在做,没有更多的思考,这两种状态都是不对的。会离梦想和理想更远。 2013.3.25俞立平于扬州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159 次阅读|2 个评论
沉重的理想
热度 2 yihaisu 2013-3-20 19:26
当三月的春啼踏着一路的欢歌将人送入温暖的春光时,我坐在办公前,向窗外望去,医院被一片金黄色的阳光笼罩,我仿佛闻到了阳光的香味。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春天,登上家乡的小山,举目四方都是无边的翠绿,带着那天真的笑脸仰望蓝天(那时的天很蓝很蓝),憧憬着自己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已经把理想埋进了心底。 当都市的钢筋水泥和坚硬冰冷的玻璃掩盖了泥土的气息,日夜不停的繁忙的轰鸣声给你的是取之不尽的含PM2.5的二氧化碳的味道,而我们很多人却选择这里成为实现理想或是寻找理想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和着机器的繁忙,没人敢停下自己的步伐,推高的是我们日益强大的内心和不知疲惫的躯体。在这里,追逐理想,改善生活,寻找快乐。 理想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陌生词,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曾经拥有过,追寻过......;理想也是一个幸福的词,坚定了她会使我们忘记疲惫,增加我们的人格魅力和幸福指数;但理想也是一个很残酷的词,坚定她或许你永远也得不到她,她仿佛触手可及,却又高不可攀,最终让我们被生活打败,与她渐行渐远。 有人说,理想是什么东西,好不好吃,几块钱一斤;有人质疑,都什么年代了,还谈理想;有人坚定,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来探索和发现这世界奥秘;有人憧憬,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商人,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有人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救好多好多的人,做一位政客,扫清这人间的剥削和压迫......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愿和理想走在一起,与现实保持距离。喜欢夜深人静的书香,点点清晰的文字,是经过岁月的洗涤而保留下来的别人的生活和这世间的道理;追寻医学无边的海洋,了解疾病的机理和转归,寻求最佳的用药时机和药物,发现病原体的特性和弱点,去为患者的健康和快乐引路。理想对每个人来说可能都不同,也不一样,对学医的的人来说,理想是挂在我们脖子上的听诊器,从奔跑的心音声中找出杂音,从粗糙的呼吸音中定位哮喘;理想是超净台中的酒精灯,用辛勤耕耘的汗水,燃烧出工作所需的无菌范围,已完成对生命世界的探索。带着理想前行,如同背负行囊穿越千山,虽有些许不易,但它总能在我们疲惫时给我们力量,想放弃时让我们坚持。 习主席说 ,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大家的梦想加在一起就是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梦想点燃了一个人生命的希望和热情,梦想催动了一个人奋起战斗的勇气和决心,梦想激扬着一个人无视眼前的任何困难,梦想鼓舞着一个人百折不挠,永不放弃! 写到梦想,是因为我觉得理想与梦想都是我们能拥有并拥有着的,通过我们每个人理想的实现,我们就能实现我大家的梦想—中国梦。 理想就在彼岸,如同春日金色的阳光,正召醒你沉睡的心灵,你醒了吗 ?
2453 次阅读|2 个评论
每天提醒自己
热度 1 zywsict 2013-3-18 20:32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理想,不要忘记目标。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学习,不要忘记看书。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包容,不要忘却善心。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身体,不要忘记锻炼。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美丽,不要忘记快乐。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爸妈,不要忘记亲人。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奋斗,不要忘记坚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5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征程
wmbhlight 2013-3-18 07:09
新征程,深谋远虑,锐意进取,少说多做,一切从实干中表态, 机会与风险并存,居安思危,勇于向自己开刷! 历利改革,勇担重担,舍我其谁的精神! 理想崇高,意义深远! 从此......
个人分类: 感悟|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到底是为了什么?
热度 4 shinyshen89 2013-3-17 21:12
科研到底为了什么?时常想不清楚这个问题。 从小就是一个“又红又专”的小孩,总觉得人活着就要为世界留下一点变化,不能白白的走一遭。觉得人总是要死的,但要为人类,为社会留下点什么,才不枉费几十年的光阴。因为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这样“理想”的想法一直伴随我走过高中,大学,到现在的研究生,也许还有以后的博士生涯。 老实说,我喜欢科研,而且 我很清楚,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支持我科研的,不是发paper,不是以后好找工作,只是纯粹的喜欢自己沉浸在科研中的时候的状态,focussed and passionate, 只是 因为我喜欢发现新东西,喜欢那种解决难题的快乐,喜欢那种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自已的沉浸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的感觉。同时,也是因为相信,通过科研,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东西,可以make a difference。 但是仍旧会时不时的疑惑,科研到底是为了什么?一方面,做research做的都是最前沿的理论研究,也许在我有生之年是看不到我做的东西被应用到实际中了。另一方面, 由于我的数学的功底还不够扎实,看问题并不能看到非常本质的地方,就算有创新,也总觉得偏于细枝末节的地方。所以总是很不安,选择做理论,也许真的可以发现未知,带来很大的变化,但也非常有可能,到最后都只是细枝末节的改变,根本称不上make a difference。如果我选择做个程序员,虽然不能带来认识上的本质改变,至少可以确定,可以为一部分人的生活带来便利,做到 bring a benifit。。。 我选择理想主义的过生活,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真正的完成理想。。。
个人分类: 随感|231 次阅读|5 个评论
多讲理想,少谈梦想
热度 1 xupeiyang 2013-3-12 12:34
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变化大。 都爱讲中国梦? 理想: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梦想: 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动力的源泉。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有时梦想是不切实际,但毫无疑问,梦想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383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网上很多论题反复出现,真应该进行多次“同题作文”比赛
热度 11 陈安博士 2013-3-11 18:05
  德华兄有一次感慨:怎么导师的话题再次出现了啊,而且观点也没啥新颖的嘛,以前都唠叨过多遍了。   那次好像是在争议年龄大的导师还还是年青的导师好。德华兄的观点也是一贯的:这和年龄有关系嘛?   我和德华兄的意见难得的一致,最近和他的观点渐行渐远,比如他还是觉得人要有一些理想,对我引用“理想如内裤”的比喻有所不满,而我觉得人各有理想要扭转别人的理想是不对的也是做不到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的基本观点还是比较接近的。   迟菲博士曾经多次总结科学网上的热点,基本靠谱,但是糟糕的是,多轮讨论总是没有进步,车轱辘话反复地说,创新极其缺乏。这固然于这些论题确属大路边上的话题有关,但是也确实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反应了科学网上的创新乏力现象。   与其反复车轱辘,还不如一次让大家说尽,一旦这类话题再次沉渣泛起,可以把它引导到已经有过的专题上去。   肖子有一次建议大家来谈理想,结果响应者聊聊,后来北大张教授伟哥了一把,反而把理想这个话题引热了——这就是置顶与不置顶的差异,这也是北京大学和南昌大学的差异。这也是科学网上一直以来的一个问题:不以内容论英雄(雌),而要和附着在文章上的头衔、单位、网站的青睐有关。   那么,如果要“同题作文”,哪些值得大家探讨一下呢?俺们提几个建议:   师生关系类:   1,研究生需要怎样的导师      2,导师认为研究生应该怎样   3,别人的导师和别人的研究生   科研方法类:   4,归纳法与演绎法   5,西方的科学研究与中国式的科学研究   6,实验与理论、技术与机理:孰轻孰重?   科研资助类:   7,基金评审的公平、公正性如何保证?   8,科研资助:普惠制还是择优制?或两者的结合   9,如何遴选资助方向?   10,不同的科研资助机构如何避免重复资助?   11,怎么写申请才能得到资助?   写博客与做科研   12,写博客耽误做科研还是促进做科研?
个人分类: 事论|4200 次阅读|31 个评论
理想、现实、红尘、净土及其他
热度 1 sheep021 2013-2-18 13:47
理想即现实:理想太遥远,现实太平淡。心怀天下,现实即理想。 红尘即净土:红尘难舍,净土难觅。一心向佛,红尘即净土。 中医即西医:心怀慈悲,西医也中意;一心想钱,中医也西医。 传统即科学:传统即古老的科学,科学即未来的传统。 再来一句老蒋爱/不爱听的: 吃肉即吃素:肉难舍,素难吃。心存善念,吃肉即是吃素;恶念起时,吃素也是吃肉 凡事,皆因心而异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25 次阅读|2 个评论
随笔5
banyuanjun1987 2013-2-5 14:26
马上就要放假了,突然事情多了起来,不断的训练节目,院里还给研究生发了年货,突然觉得思想开始懒惰起来,身体懒惰的可怕程度远远不及思想的懒惰,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想起老师曾经说过:但愿每天清晨叫醒我们的不是我们的闹钟,而是我们的理想!我发现这句话的分量很重,可是反问一下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呢?发表好的文章,找个好的工作,这些很重要,这算是理想吗?我觉得不是,我觉得理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是我心里的一种感觉,甚至与收入和物质、环境条件无关,它只与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有关,穷人有穷人的幸福,富人有富人的不幸! 每天都要有一点收获,都要有一点进步,思想不能懒惰!
2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而立了,我们依然可以卧谈——谈人生、谈理想
热度 1 sunweili 2013-1-29 21:25
大学时代“卧谈”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一群女生or男生,半夜不睡觉,卧谈。谈感情,谈人生,谈理想。 年轻的激情,一次一次在卧谈会上升华。 很久没有如此释放过豪迈的激情,前不久,我们3、4个同事,朋友,夜里凑到好朋友家,竟然依然能够抛开家庭琐事、生活烦恼,谈我们的科研。谈我们的未来方向,而且投入与执着程度,不亚于我们的当年,犹如大学时代。 一个朋友,博士毕业后,选择了去一家高校当起了教师,这是他的人生选择,仍记得在选择高校与留在科研院所作科研,二选一的时候,我们是夜谈过一次的,我依然记得她说“我走在大学校园里,单单是走在校园里的感觉足以让我心旷神怡,我要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因为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学生(此人果然看起来就和20出头的大学生无两样)”,我支持她的选择,我想遵循内心的感受,将来她会尊重自己当初的选择,事实证明她如今生活快乐地像春天的小燕子般。提起已经完成有一年多的博士论文,她竟然依然清楚地记得每个表格,一系列的数据,我深深地感受,博士于一个真正用心读了博士的人来说,是刻画在心灵深处的一抹记忆,一生不曾黯淡与消退,我还没能体会到这个过程,所以我“期待”与这个神秘的人生旅程来一次亲密接触。 我听到“孙博士”这个词汇的时候,往往有难以名状的,难以表达的膜拜之情!哈哈,真不是哟阿过分夸大博士的称呼,而是 一种历练,一种提升。世事练达皆学问!
412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教授的理想
热度 4 skylark1981 2013-1-17 10:22
工资要高,最好年薪40万以上。 取消SCI要求,没有论文压力。 不能搞Tenure track制度。 关于教授的工资待遇,SCI论文 , 以及tenure track制度,是科学网几乎天天有人讨论的话题。而且不知道怎么回事,科学网的管理员似乎特别喜欢这样的话题,又是加精,又是置顶。很多的教授也喜欢把自己的消极怠慢和工资低,压力大联系在一起,好像是社会原因导致了自己工作不努力,发表不了文章。这种借口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和支持。 所以整个科学网,很少传播科学精神,倒是成了很多人喷口水(明明知道在这里讨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以及埋怨抱怨的地方。我们的这些大教授们,终究还是缺少埋头苦干的精神。
4304 次阅读|4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
热度 1 libin770908 2013-1-15 07:25
理想与现实是一个不老的话题。无论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睡梦中,它都无处不在。 就说科学研究的idea和可以从事的研究来说,就应该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体。关于自己的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参加各种国际学会,及跨学科的交流等,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思路(自认为很好)。可是自己的单位不具备这样的科研条件,只能眼看着别人去做。自己一年前的想法,现在有人已经发了很好的文章。哎!!!!!!!!!!! 不知,接下来,自己的想做的事,还会有什么结果。
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张泉灵的两段很棒视频!
zwbyt 2013-1-8 14:46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0NzgyMzMy.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zOTcyODMy.html
个人分类: 人生励志|1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杜西尼亚!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3-1-7 16:06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杜西尼亚!
周六晚上有人送票,文艺盲难得文艺一回,去位于朝阳文化馆的9剧场看据说是百老汇的著名音乐剧:《我·唐吉可德》 朝阳路上,十字路口很好找。 《我·唐吉可德》的剧照 这个音乐剧玩的是剧中剧的把戏。故事说的是当年塞万提斯同学因为公平执法,扣押了一个教堂,而被关进监狱接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塞同学与那些杀人犯、小偷、妓女等关在一起。那些犯人对进来的任何囚犯要搞一个他们自己的审判,有罪者要没收所有财物。塞同学也被他们判为有罪,他的所有家当都被没收——其实,都是演戏的道具。塞同学最宝贵的剧本——唐·吉可德,也被没收,要被付之一炬。塞同学急忙为自己申辩,指挥罪犯们和自己一起来演出此剧,自己扮演唐·吉可德,整个故事情节展开。大家对故事都很熟悉,文艺盲就不太多啰嗦了。 演出很给力。虽然文艺盲英文不太好,但是有中文字幕,不影响理解和欣赏。主演也是导演,据介绍是美国的百老汇资深的演员和导演,演出各种版本的唐·吉可德超过一千场,现场表现很精彩。其余演员都是中国的年轻人,表演以我文艺盲的欣赏水平看很出色。 唐·吉可德同学脑子进水了,一直以为自己是骑士,把风车看成需要战胜的巨人,把低贱的厨娘阿东莎看成是高贵的淑女杜西尼亚,对她的百般嘲笑和羞辱视而不见,要把自己一切战斗的荣誉献给杜西尼亚。晚年唐·吉可德被自己侄女的男友,——一位极富“科学精神”的家伙“治好”了,知道自己的一生都是被幻想所蒙蔽,接受了没有理想和激情的丑陋现实。就在他最后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那位低贱的厨娘阿东莎来了,但是唐·吉可德已经认不得她了。阿东莎不断提醒他回忆那个美丽的杜西尼亚,那个他把所有激情和理想奉献于她的杜西尼亚。最后,唐·吉可德重新回到那个充满理想的世界中,重新变回那个要匡扶正义,拯救世界的骑士,在美丽的杜西尼亚的怀中幸福地离开了人世。 我们每个人都追求过自己的杜西尼亚,但是,后来往往自己否定了理想,认为自己不过是和低贱卑俗的阿东莎逢场作戏而已! 剧中多次纵情歌唱的唱段,感人泪下,提供正能量很励志。——这最近在科学网会不会挨骂? Impossible Dream -- Don Quixote 不可能的梦想 堂吉诃德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去编织,那不可能的梦想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去打倒,那打不倒的敌人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 去承受,那无法承受的痛苦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奔向,那勇者们不敢去的地方 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 去纠正,那不能被纠正的错误 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 去爱,那遥远的无暇与纯真 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去尝试,当你的双臂已经太过疲累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去摘取,那摘取不到的星星 This is my quest 这是我的追寻 To follow that star 去追随那颗星星 No matter how hopeless 无论多么的无望 And no matter how far 无论多么的遥远 To fight for the right 为了真理战斗 Without question or pause 从不提问或者迟疑 To be willing to march, march into hell 愿意一步一步地迈向地狱 For that heavenly cause 只为那个神圣的理由 And I know 我知道 If I'll only be true 如果我能真诚的 To this glorious quest 面对这个光荣的追寻 That my heart 我的内心 Will lie peaceful and calm 就能平和与宁静 When I'm laid to my rest 当我死去的时候 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this 世界会这样褒扬我 That one man, scorned and covered with scars 这个人,不屑于一身的伤疤 Still strove with his last ounce of courage 仍然以仅存的勇气奋斗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the unreachable 去摘取,那摘取不到的 The unreachable star 摘取不到的,摘取不到的星星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去编织,那不可能的梦想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去打倒,那打不倒的敌人 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去尝试,当你的双臂已经太过疲累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去摘取,那摘取不到的星星 To dream... Oh... To dream... 去编织,哦,去编织, The impossible dream... 那不可能的梦想… 在演出在2楼的行动剧场·CHE Theatre,che的得名,我估计是那位左派革命家。我感觉好像艺术家大多偏左,不知为何道理?俺老人家好像也是左派。 这个剧场外边有法国著名的面具大师的作品展出。 朝阳区文化馆也搞传统祭祀仪式的恢复工作。 过道上的艺术品展览 这幅作品名字叫“称心如意”,不知老祖如何评价? 杜西尼亚和桑丘 以上都是文艺盲摄影盲用手机记录的,摄影派高手们请包涵。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5872 次阅读|16 个评论
“最美”理想
kanghemanbu 2013-1-4 13:03
“最美”理想 苍天传递“正能量”, 红娘捎来“高富帅”(或“白富美”)。 挂掉“中国式”拼爹, 享受“舌尖上”生活。 房奴遥变做房冻, 叫兽登顶掌教堂。 庆躲过“世界末日”, 深思“你幸福里吗”。 不再怕“压力山大”, 莫恐“躺地也中枪”。 上“接地气”探实情, 下“切糕”等待公平。 “元芳啊,你怎么看呢”, -------- “赞”一个崭新的 2013 。 注:请各位老师原谅,用“叫兽”纯属响应网络语言的原创“号召”。
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理想,才有合力
xuxiujiang 2013-1-4 12:21
有理想,才有合力 只要是集体,就需要有合力。只有形成合力,集体才会稳固。家庭、企业、国家都是这个道理。家国一理,所以,古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破裂、离婚,是夫妻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企业破产、倒闭是老板与员工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国家破败、灭亡是领导与群众之间没有形成合力。 集体中的合力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集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合力需要有人专门来培育。合力需要有人专门来管理。管理的首要问题是,集体的合力问题。拥有合力的集体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没有合力的集体,则如一盘散沙,遇到一点挫折,就有可能灰飞烟灭。 企业运行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根源上说,绝大多数都是企业自身的合力不足的问题。
2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绝望的中国式科研
热度 5 satangell 2013-1-2 10:41
我很少转载别人的文章,开博至今,也只是转过胡适先生的一篇而已。但今天,我想转一篇师弟的文章,一篇让我觉得心痛的文章,以祭奠那些理想的覆灭…… 小L同学,是我凝聚态物理方向的师弟,在我所有接触到的同学中,他是最有理想色彩的那一个。三年过去了,当初那个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却充满了对中国式科研的厌倦…… 在中国科研的这个大染缸中,难道,真的只有流氓才可以生存吗?! 《今日无事可记》(转载自小L同学的博客) ------------------------------------------------------- 2012很快过去了,我做好些无关紧要的事,发现自己即使在不务正业的时候,也是很勤奋的,看了不少与实验无关的书籍,长了见识,却脱离了实验。只是在最近,我才开始收心重新做实验,并美其名曰:创造知识。有不少感触,挑点说说。 见到了Prof. N.Zhao, 她给我讲关于Big picture的东西。说她期望能看到学生对自己所做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这个领域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世界上有哪些人在这个领域正在做什么研究,而你自己的工作在这个领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我似乎知道一点点自己所做领域正在发生什么事,也知道有哪些大课题组,知道最牛的那个人在折腾些啥,只是总觉得没劲,一群人在互相鼓舞,很当真地在做一些以我狭隘眼光(或眼高手低)看来,没有意义的事。就如你在一座根本没戏的山头,无论如何努力去堆石头,即使增加了山的高度,也没意思。要干就到最高峰去干,加一块石头,就增加了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当然,大家混口饭吃而已,也不用那么当真。 与Dr. J. Xiao成为好友,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心理压力。他告诉我,那些我认为很酷的文章,是做出来的,上面的SEM,TEM,其实是样品的艺术照,是找出来的……原来不是我能力不够所以做出不好样品,而是这个方法不能像化学那样长出漂亮均匀的样品,但是,你总能找到一个好点的区域,总能拍出一个漂亮的图片,那是艺术,不是科研。也因为JX的帮助,我做了好些TEM,也找到了不错的样品。也时不时地产生幻觉:自己在创造知识。 管它呢,我发现自己做起实验来超级投入,也很喜欢那种“我在创造知识”的幻觉。我也很愿意继续这样干下去。2012.12.31晚上我去插样做SEM,2013.1.1上下午都做XRD,刚刚才把XRD的峰位标上,基本数据算齐了。 从Dr. X.M.Tian身上看到无穷无尽的正能量。那些一直困扰我和JX的关于意义的问题,在XMT看来,根本不存在。她也知道我们做的材料很多是不可能有医学应用的,但是她不在意,我与JX把样品给她,然后她就很积极很快地安排各种测试,完了之后还通宵达旦处理数据发给我们,让我十分感动。JX把一些文献发给她,隔天她就说文章读完了,还列出1.2.3点说这个文章如何如何,JX都受不了这种专业水平。她说,她能保证全部数据都是真正测出来的,不是假数据,至于每次测出结果可能有偏差,没关系,选个好结果就可以了。虽然我觉得不太合适,但是她真的似乎做得很投入,也很专业的样子。 记得慕容雪村有条微博,说:“1789年5月,路易十六召集三级会议,本来是想改好,但政府长期的腐败无能,已使人心不可收拾,7月14日,雅克们一声喊攻陷了巴士底,许多人都以为会有无数犯人参与暴动,但事实上当时狱中并没多少人。即使如此,法国还是经历了长期的战火与动荡。而在那天,路易十六的日记里只写了一句话:今日无事可记。”我引用一下,管外面惊天动地,我只在乎自己是否在创造知识,所以,今日无事可记。 Good luck and wish you all everything the best. 2013-1-1-22:55 ------------------------------------------------------- 转载已经原作者允许,欢迎转载! P.S. 对于李南文同学评论的回应(《致李南文同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8438-649049.html
个人分类: 夜雨醉话|4465 次阅读|15 个评论
现实型or理想型?
热度 6 cutefay 2012-12-27 23:52
如果把人们按照思想行为是更考虑理想还是更考虑现实分类,可以分为理想型和现实型两种。 理想型的人会在生活中可能会为了实现理想而牺牲现实的某些利益,理想型的人可能会在外人看来很浪漫、有品味、有追求、有情调等等。而现实型的人在现实和理想有冲突时,会更考虑现实问题。 周围一些人看我平时生活挺有情调的,可能会以为我是个理想型的人,但我认为自己是个现实型的人,做事情更考虑实际情况。例如,买东西会更注重实用性或性价比,而不是追求美观性或高质量;在家里,摆放物品会更考虑如何生活更方便,而不是让屋子显得更整洁;当现实中遇到不如意事情时,会选择明哲保身或顺应形势,而不是激进地反抗或放弃一切;平时生活中更注重美容和养生,而不是注重漂亮的衣服、名贵的包包等;平时工作更注重脚踏实地奋斗,而不是树立很大的理想。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49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关于理想
lixudong45 2012-12-22 18:04
关于理想
我们很小的时候,被老师逼着写一篇这样的小学作文:“我的理想。”于是大家集中精力思考这个命题,虽然可能忘记当初写了什么内容,估计认真完成的都对此事有些印象。因为那时候很小,见世面窄,不知道理想都包括那些,脑子里能浮现的就是书本上的介绍,科学家,医生,老师,工程师等简单的介绍,并不清楚他们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工作内容是什么,更别提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那些职位,于是我们有些想当然地选择了某个作为理想写在作文里,也有些歪着小脑袋东瞅瞅西看看随大流选择了科学家,当然也有特殊情况的,比如亲友邻居有得病的或者被白求恩感化的理想是当个医生,教师世家的,或许当个老师。可是,如今长那么大了,我们多数并没有选择原来的理想,因为,等到我们选择专业的时候,或是因为不了解,或是因为家长推荐,或是随机调剂的。我们花了三年或者四年或更久去了解所学的专业,发现自己不喜欢的时候,已经到就业的时候,这期间很多人没有去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虽然有了了解的能力,但是已经没了了解的时间。因为要生存,要马上就业。于是有些人设法忘记理想,因为身边有各自压力只能让自己放弃;有些人没有勇气放弃所学,因为放弃意味着放弃优势;有些人干脆没了理想,因为已经适应市场需求拿到了令人羡慕的待遇。当然也有些人为理想定下了自己的路线,甚至固守这个路线来证实自己的坚毅的个性,坚毅是值得敬佩的,当然挫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世界上每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为我们的理想而服务的,所以改变规划并不是对理想的忠诚度低的问题。我们不断长大,不断成熟,不断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渴求,这是改变理想原因的一个可能;社会的其他成员或特殊因素在拒绝我们的理想得到实现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另一个被迫改变理性的可能,那时候,不被急于悲愤,因为固步自封是抓不住上帝关上一扇门并给我们打开另一扇窗的灵感的。 我这里一直谈到理想,好像并没有涉及到梦想的观点。那么理想是什么?顾名思义,理智的梦想,就是说理想是梦想,但多多少少有理智的成分在里边。我本人和这个地球上的一大批人一样,是个理想主义者或者说完美主义者。可是我智商受限,在接受现实的同时,同时还是童心不死,有着射手座甚至说所有人类的共性:向往集体和谐和个人自由。很多人从小就对豪车好房绝对的崇拜,可是这些真的提不起我太多兴趣,有时有些羡慕,可是很快却归于平静。我还没有怀疑过自己将来的挣钱的能力,也许它的证明将来还有梦想的成分吧,或者换而言之,没经历风雨,也只是梦里想想的自负在作祟而已。我感兴趣的只是我来证明我存在的价值,我为这个世界做过什么而被认可,当然并不是纯粹证明自己如何如何高尚,也不是像陈光标同志一样高调炫耀。我是个普通的小人物,智商情商运商都不佳,也有着人性的种种弱点。但我不断坚持着摸索,虽然这个梦想有两次过被击碎的支离破碎,但很庆幸它不是破镜,仍然重圆。因为我相信它是好的,所以我多么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这样一个梦想,快乐而自由地去证明自己定义的有意价值,当然这种价值的实现不危害到任何生命或者感情;我多么希望每个人都能慢慢体味到梦想实现的幸福过程并一直到死去的那一刻刚好完成。因为活着的时候,真的实现了,那就是理想了,也就是目标完成。于是我思维的操作者下发下个命令:机器同志,为了不让你拥有实现目标后的无聊和失落,请您再设法进行下一个理想完成任务。 以上这些都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个人主义甚至唯心主义的想法。如果一个待我不错的经历人情的老人,在我身边,一定会开导我:你这傻孩子也傻的太可爱了吧,你怎么能认为你对别人的祝愿和希望就是别人想要的呢?虽然你的出发点或者意图是好的,但还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和个性啊,也许他们会误解你的意思甚至很不愉快呢。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吧。他们的,他们自己去思考,他们自己去做主,他们自己去承受结果。
个人分类: 个人吐槽|3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未来与迷茫
热度 2 outcrop 2012-12-20 08:30
最近偶然看到两篇核心差不多的博文,都是关于规划、理想与迷茫话题的: 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何必规划未来 两只都是猫咪,也许猫科动物可以选择这么慵懒的过日子~ 至于一般人,要不要规划,不好说,也许需要因人而异;不同的理想或者方向,选择不同;有的理想需要规划深谋,有的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跟着大家走就行。 至于理想,可以有很多,比如加菲的意大利面条,作为理想也不错。 但作为人,有追求点、高尚点、远大点、脱俗点……的理想,终归是需要有一点的,不然活着也就缺少点前行的乐趣与动力。 我比较欣赏胡适的一段文字,有人给题目《 赠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 》,我就觉得不错。 至于个人的选择,还是尊重吧,我们的理想已经太统一了,需要一点异类来刺激下。 至于迷茫,多半是没自己的什么想法,跟着大家混;不看书,也不愿动脑筋思考。 迷茫的人不值得同情,也没必要,一般是懒惰造成的。 延伸阅读 赠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04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生就业难,怎么办?
热度 17 xying 2012-12-17 08:02
十几年了,经常听到对这话题的感叹,从亲友到报刊网络。似乎要同声叹息,非如此不足以示关爱;似乎现在年轻人生不逢时,成长在最不幸的年代;似乎是政府不给力,有待于体制的改革。。。如果这些话都只是给痛苦沮丧的年轻人一点呵护抚慰,倒也符合幼儿教育的心理学。但是当我看到跟帖中在校学子迷惘的眼睛,待业在家殷殷的期盼,我不竟诧异,难道都没人出来告诉市场残酷的真相?作为父兄长者在社会竞争中过来人都是知道的呀! 就业难的本质是供需间的失衡,千里马太多,楚王太少,商行里要大量拉车的却无马可用。这是从大锅饭到自由竞争转变中人们思想滞后的一种现象。社会已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几十年了人们思想还是停留在希望计划安排,等待政策照顾之中。渴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人千军万马地涌向独木桥,独木桥在渴求呼吁中扩成了宽阔大桥,洪水般涌过大桥挥舞着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的人哭泣呼喊着问黄金屋在哪儿? 体制的改革能建这么多黄金屋吗?向国际接轨能有这么多黄金屋吗?还要持续多热的经济能保有现在的黄金屋?其实我们已经太运气了,这二十五年高速增长让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停滞市场萎缩,当真正的严寒降临之前能先占个小木屋遮风挡雨是多么幸福的事。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不同点是政府不干预供需关系,这个平衡要由双方在市场自由竞争中得到调整,局中的人们为生存、为发展、为上位、为掌控博弈争夺,其间残酷和血泪造就了合理的均衡和发展的效益。在打破大锅饭的转轨中,老一辈很多人由于年龄和经历已无法适应这个巨变,为之惨痛牺牲,但这牺牲只被后辈简单地认为是知识不够。上大学研究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上学为什么?很多人说是为了理想。但社会要的是市场上需要的技能。当你的理想与社会的需求脱节时,你就杯具了。供需失衡造成了就业困难,社会竞争总是残酷的,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只不过国外失衡时只需要一两年时间人们就很快调整自己适应了变化,而国人总在期待抗争认为是社会的错,不愿意改变自己,经历多年依然如此,积累的结果让局势更加恶化。人们还只是抱怨。那看看在美国是怎样对付这个挑战。 学位只是你受了一定训练的凭证,职称只是你坐过某个位子的名号,这并不能成为你高人一等的资格。当互联网高热时只要是个活人,高中生失业汉上个短训班都能到公司挣大钱,泡沫破裂时连资深的软件工程师首席科学家都找不到工作,更不用说刚毕业的菜鸟。当 NASA 大裁员时多少火箭科学家工程师转业修车子卖报纸。经济不景气学校裁员,教授去开餐馆洗衣店也不足为奇。 你有多少市场欢迎的技能决定你求职的难易。专业最重要,学校的名气只是在同专业比较时才有意思。在这自由变动双向选择的市场里,你有多聪明是你的素质,你会什么才是老板雇你的理由。市场的大小决定了竞争的烈度,如果你学的是恐龙之技,即使是天才的学生未来之星,要是唯一的位子已经被个平庸之辈先占了,你只能吃瘪,要么改行,要么等他老死腾出这位子,没有把他扒下来让给你的道理,不会给机会来证明你可能得到诺贝尔奖。所以美国高中生选专业还可能凭兴趣,进了大学就懂得奔向大的市场。过去 Biotech 是个热门,现在大学一两年级学生就关注到市场的行情及早转了行。八十年代有位国内硕士讲师出来攻博,我给他唯一的忠告是:忘掉你研究多年过时的专业,不要舍不得,重新开始念个热门专业,越早适应市场痛苦越小。 当你的技能在市场上找不到买家时,你只能回炉再造,或有资源坚持,否则告别职场。我的一个朋友在名校得了物理博士找不到工作,又到附近社区学校学了两年计算机,凭着这社区的计算机硕士得以就业。有人选择熬。我认识个美国人他的志向是当电台主播,没工作在家练习老婆养着,七年了还在坚持,能否成功首先要看你能耗多久。 WashU 大学旁边有个音乐学院,许多北京上海音乐学院出来的高材生在那儿学习。学校每人必修的一门课是音乐史,很大的一个用处是当你毕业后挤不进大乐团时,可以到店铺卖唱片。 当市场紧缩求职困难的时候,每个职位都要求要有经验,而经验只能从工作中得到,这个循环怎么切进?菜鸟们在学校里跟老师做项目,假期廉价或无偿打工来进入。当你的简历列上几条具体的工作经验,你就比别人多了份竞争力。招聘的人远比菜鸟们有经验,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课堂练习还是真正的工业界经验。计算机博士有两种类型,做理论的天才三年就得到,做大项目的可能六、七年,迟毕业的并不吃亏,常常还没毕业就有人高薪聘请。 市场上要的是恰如其分的资格, under-qualified 固然不行, over-qualified 也不行。要硕士的职位来个博士,即使人事部门没有扔掉简历,你的顶头上司也不喜欢,因为 over-qualified 的人可能把这儿当跳板过渡,或者是眼高手低做不了事,很能干的也许很快爬上去抢了他的位。这几点都注定你不容易被接纳。不要感叹你俯身低就了还无人赏识,上司妒能忌贤人心不古。他也处在职场博弈中,他要的是团队里合适的成员而不是留了一个麻烦。 在这严酷的竞争中,你在市场中也像自然界生物的进化一样,适者生存弱者淘汰,要么根据市场需求改变自己适应这环境,要么在抱怨中被踢出市场。当生存的压力迫使大多数学生明智地选择社会需要的技能,学校也因需求提供这种培训的时候,供需就会走向平衡,就业难的困难也就缓解了。 有人问:难道我就不能坚持我的理想? 能。有抱负的人都不随波逐流会耐得住寂寞,但你要走进社会里考验你的心志、实力和运气。人生就是在博弈,结果并不是你单方面努力意志坚强就能决定的。也许你的坚持只是不切合实际的妄想,在风吹雨打中凄惨摇落。也许你熬过严霜之后春光明媚,秋实累累。你必须首先活着,生存在这现实的世界而不是期望在温室里来实现你的理想。
个人分类: 杂感|8960 次阅读|21 个评论
理想哦
magictttt 2012-12-16 13:36
《理想哦》 我曾经有过很多“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而兴奋,而现在,想起曾经“理想”,心里会油然而生出恐惧。“理想”,对我来说,是一种由让人兴奋,又让人恐惧得东西。请原谅我的善变,我只是一个平凡而软弱的人,只想平平安安过生活。 昨天给死鬼打电话,死鬼问我工作和读书有什么区别。我说工作以后觉得心里踏实了,安稳了。 回头想想,我当年为什么会一直读书呢?原因复杂,但总体说来有两点, 1 是对工作的恐惧和鄙视,清高和洁癖其实来源于我的懒惰和软弱,我曾经是一个执行力为 0 的人,却想要美好生活,又讨厌努力工作,巴不得自己做个国家主席,别人养着我,而我什么事情都不用干。 2 对未知的追求,这一点,我把它伪装成理想,让自己兴奋和癫狂起来。 记得在国外读博士的时候,我心里越来越慌,越来越没底,越来越担心最后毕不了业。除了读书,我什么都不会啊。如果,读书又读不出成绩,我该怎么办呢?怕,怕,怕,每晚的梦都是恐惧。后来发现,无论我是否毕业,刻骨的恐惧是必然的。我的理想,原本就因恐惧而生,最后自然会生出恐惧来,这条由恐惧而生的路上,成就越大,就越是恐惧。兴奋和恐惧原本双生,兴奋的背后永远都有着恐惧的影子,无论你是多么成功。 现在工作了,发誓踏踏实实重头开始,心态也在慢慢变化着。和每个人一样,我是一个又弱又强的人。我的特殊在于想法和想象力值 20 ,而执行力和计划力为 0 。于是,我在执行具体工作的时候,显得特别的眼高手低而懒惰,经常犯些吐血的错误。当然,执行力低和犯错误也是有好处的。越多的东西不会,就越是需要学习。越是知道自己笨,就越是没有负担。于是,虽然学的很慢,大概每天都在学习着,不懂就问,再不懂就继续问。学多一点,就多一点的自信,就越是有信心觉得自己可以照顾自己。若是再学多一点,我相信又会多一点的自信,就更有信心觉得自己可以照顾父母和未来的老婆和孩子,给他们带来快乐。 现在,最欣慰的事情是,心里那些恐惧的东西越来越少,睡眠越来越好了。挺好的。 越来越觉得,理想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理想,是自然而然走出的一条的曲线,而不是不顾一切杀出的一条直线。于是,现在也就不那么去思考理想了,自然而然走自己的路就好了。 无名的上帝,会给我启示,对此,现在我深信不疑。
3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事不对人:理想但不现实的原则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2-12-15 20:38
  事都是人做下的,说事的时候你不联系那人,那人还会自动对号入座呢。   如果N多的人做了某事,谴责某事的时候其实那N个人都会有感受,随后会悔改,其他人就有点隔岸观火的意思了——自己注意就是批评绝对不会有太大促动。   不过,对人不对事倒是经常会有的现象。   A讨厌B,B所有的事情A都要去嘲讽一番,做得对的说得对的则干脆无视(比如:吃饱饭会不饿这样的真理)。   科学网也不例外。   俩人常在科学网就事论事地掐架,还能一桌子吃饭吗?我看难!   此时会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不是“事不对,人没仇”。   某日,某科学网网友对俺说:某某,你觉得见见如何?   【书中暗表:某某和俺不停地吵架,而且看上去很伤和气的吵架。】   俺说:没关系啊,可以见!   结论:俺从某种意义上是算不错的网友,自我表扬一下。 大家别害怕。  
个人分类: 事论|4441 次阅读|18 个评论
猪栏理想
热度 4 Dally 2012-12-13 10:19
昨天北京下起了小雪,天空灰蒙蒙的,心情也是,据科学研究表明,不晴朗的天气会抑制脑垂体之类的产生某些类激素,所以人才会觉得心情压抑,提不起精神,在这样的天气里,很适合安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听歌,看看小说,但是在实验室里,我们似乎没这么自由,随便看看科学网博客,看到了程老师一篇解不开的心结,,认真看了两遍,还在word里存了一份,只是希望在自己要放弃或是做一种选择的时候,可以有个前车之鉴。 也第一次听说了猪栏理想这个名词,老婆孩子热炕头居然算是一种猪栏理想,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追求才算登得了大雅之堂的理想呢?一个年轻人没有一份能够衣食无忧的工作,没有一个安全自由的居住场所,没有一个可以解我心忧的爱人,还要空谈什么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理想呢? 文章里引用了鲁迅的一段话:有人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也有人说是先有了路才有人走,我不知道谁对谁错,我还年轻,我还要生活,且看生活的浪涛把我带向何方?年轻人,时间是你们的资本,勇敢的走自己的路吧,错了又怎样,从头再来就是,上帝允许年轻犯错误。是的,一个人的路该怎么走,一方面看自己的选择,一方面还要看社会的浪涛把我们带向何方? 看了程老师的几篇文章,真的受益很多,但是老一辈的人回头看我们这一辈年轻人所选择的路,很多时候他们不理解,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即将奔30的博士,要养父母吧,要结婚生子吧。中国的社会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有潜力的科研才子已经选择了当中学教师,一个985大学的官员才跑出来承诺:你来吧,给你副教授、给你分房子?早干嘛去了?如果这个科研天才在没有做出选择之前,很谦虚的给你们学校递上一份简历,估计那些官员肯定趾高气昂的说:没有留学经历,我们学校不要;又或是只能从讲师做起;也或者是没有安家费、没有福利房....既然当中学老师,大学本科就够了;那为什么那么多学校出来招聘,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就连我们家那种小县城一个破高中还有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回去工作呢?什么世道?中国到底是怎样一种价值观念?每次看到新闻上报道:某人不顾个人安危救了落水少年啥啥的,然后自己光荣牺牲了,然后马上有人追授他为什么称号,请问这样的歌功颂德到底有什么用呢?要向活着的我们宣传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呢? 也许几十年后我们老了,回顾我们的一生,会是另一种姿态吧。
390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在人生理想态度上的两类人
热度 10 cutefay 2012-12-12 00:50
理想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有远大的理想,而有的人没有。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能成为伟大的人吗?没有人生理想就一定没出息么?这是值得思考的。 这里我想讨论以下两类人,我见到的这两类人往往都在社会上不同行业中做得不错,可以都归结为“有出息”吧。而这两类人在对待理想的态度方面,稍微有所区别。 1、有着结果型理想:有着远大的具体的理想,并能够脚踏实地为之奋斗。也就是这类人把理想的着眼点放在一个结果性的目标上。 这样的人往往目标很明确,实现目标之路也很清晰,认准了这条路,就努力去奋斗。最终,往往能实现自己的特定理想。 2、有着过程型理想:没有啥大的具体的理想,但能把眼前每一件事情做好。也就是说这类人的人生理想是强调奋斗过程,而不是最终取得哪个特定的结果。 这样的人,可能不会想太多未来长远的事情,也没太多计划和未来打算,往往只是想着能够通过努力让自己日子过得更好,于是他会做好眼前每一件事情。而在做好眼前事情的时候,慢慢地能力就提升了,眼界也开阔了,也逐渐向某个有出息的方向发展。在做好眼前事情的时候,这样的人往往也能遇到很多机遇,这些机遇也会使他更好地通向成功之路。而我认为这样的机遇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来的,正是因为他肯脚踏实地奋斗,自然会有人看重其人品和能力,周围的人就更乐意给其发展机会。我认为这类人其实也不能说是没有理想,只是没有具体的某个理想,他的理想其实强调的是奋斗的过程,而不是强调奋斗结果。 对于第一类人来说,他的有出息是之前特定的目标;而对于第二类人来说,没有特定的目标,但也总会实现某个目标。 因此,我认为,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某个特定的奋斗目标也不一定就没有出息。有的时候人生理想不一定要很清晰具体,有时候只要有个大概的奋斗方向目标,例如设定一个自己和家人要过得体面有尊严这样的目标,有了这样大体的目标后,去努力做好眼前每一件事情,结果就会慢慢接近这样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成为了有成就的科学家,也可能是通过成为了一名好医生,等等。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705 次阅读|21 个评论
爱如空气
热度 58 weijia2009 2012-12-9 08:12
爱如空气 贾伟 科学网上有不少把自己定位为人生导师的博主,他们经常在博文中高屋建瓴地畅谈祖国大义、民族兴亡、理想之伟大、事业之高尚,让很多年轻博友裨益良多。不过,由于观点不同、视角各异,也同样有众多的博主无法苟同那些个“高论”,往往在一篇“正方”的雄文刊出后,反驳的意见也纷纷“出笼”。其实观点不同不是坏事,科学网本应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平台,但我注意到的是一些博主表达观点的方式日趋尖锐,譬如谈“理想”居然要和男性生殖器联系起来一起吆喝,不知道是否真有这个必要! 说一个不太沾边的故事。 Syracuse University 的一批心理学家在 1984 年美国总统大选 ( 共和党的罗纳德·里根和民主党的沃特·蒙代尔 ) 的前八天里 对全国三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进行了连续的录像分析。当时的三大电视台主持是 ABC 的 Peter Jennings , NBC 的 Tom Brokaw 和 CBS 的 Dan Rather 。研究人员把这些电视新闻做了分段和消除声音的处理,然后播放给一批随机挑选的受试者看,这些人不知道电视主持人在说什么,但要通过解读面部表情给三个主持人分别打分,打分的范围由“极端消极”到“极端积极”,最高分 21 分。结果 Dan Rather和Tom Brokaw 都得了 10 分左右,而且不论是谈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他们的得分基本不变,也就是说这两名主持人做到了新闻人在两大政党竞选中保持中立的职业要求。有意思的是 ABC 的 Peter Jennings ,在谈到里根时,其热情溢于言表,得分 17.44 ;说到蒙代尔的时候得分 13.38 。这些研究者还回顾性地分析了 Peter Jennings 以往做节目时不同话题中的表现,发现他在节目中表达严谨、比同事更加喜怒不形于色。这些心理学家据此认为 Peter Jennings 在播报新闻时通过面部表情向观众传递了他更倾向于里根的信息。 后面的研究进展就更有意思了,这批研究人员对全国各大地区的三大电视台的观众群体分别进行了电话采访,结果在所有采访到的地区, ABC 台的观众选里根的要远超过另两个电视台的。譬如在 Cleveland, 75% 的 ABC 观众选了里根,而另两个台在 61% 左右;在他们采访的宾州的 Erie ,两者是 71.4% 对 50% ,有很明显的差距。也就是说, Peter Jennings 在播新闻时这么一点面部表情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民的行为,也影响了选举的结果。 这个故事来自于我在旅行中阅读的一本叫“ The Tipping Point ”的“闲书”,这本书里面还有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一并说一下。一个研究项目招募了一大批大学生,说让他们体验一种新出厂的耳机的效果。受试者被要求在测试耳机时做一些动作(如点头、移动),耳机中播放的是一段音乐和一个对于大学学费是否应该从 $587 涨到 $750 的一段争论。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被告知要一面听一面点头,三分之一的人要摇头,剩下的三分之一在听节目时静止不动。这些受试者听完两段节目后在调查问卷上开始填写有关耳机音质的很多问题,但在这些问题之后,研究者插进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问题:你觉得大学学费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这三组学生在最后一个问题上给出了非常不同的答案。摇头的那一组很不认同涨价的提议,他们认为平均学费应该在 $467 左右才算合理(这个数值比原来的 $587 还低);而点头的那一组认为学费上涨还是情有可原的,学费水平应该涨到 $646 上下才是合适的;而既不点头又不摇头的最后一组的同学给出的平均值是 $582 ,跟原来的几乎一样。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想说的一个观点是在我们信息传递中传递方式上的细微差异会导致所传递的内容和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我们总觉得“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方式”本身传递出的“隐性”信息要比“内容”更重要、影响更为深远。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时代的信息表达方式是跟社会文化同步的,科学网上能看到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相对而言,老一辈的博主表达出的人文更沉稳、厚实一些,他们的博文语重心长;中年博主中则不乏愤世嫉俗的,有的表达方式很感性,很尖刻,刀刀见血,不见血不罢休,见了血更兴奋;当然在此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的表达形式就更加五花八门了。也许,我们这些喜欢谈理想的导师们需要自问,在我们酣畅淋漓地肆意表达了自己的时候, 我们对自己传递出去的信息真的了解吗?我们总说文化有问题,总说根源在体制,总说这个“之问”那个“之憾”,而我们自己又做了点什么了呢?我们这些导师们本人是不是一些缺乏理性思辨甚至是极端和狂躁的表达方式的最有力的传播者呢? 前些年很喜欢一首叫《爱如空气》的歌,轻得像空气的爱,不一定每个人都承受得起。我想“教育”和“爱”的表达性质应该是一样的。大爱无声,对于远大理想的“正能量”的教育不是靠唱“高调”或唱“变调”能够传达和企及的。这个社会不靠谱的“言”太多,靠得住的“行”太少,要当导师的话,也许我们可以从一个小之又小的事情开始着手,那就是在教育别人之前先学会自己好好说话! 我喜欢《爱如空气》中的一段有些伤感的歌词:幸福隔着玻璃 / 看似很美丽 / 却无法触及 / 也许擦肩而过的你 / 只留下一种痕迹在我生命里……我的诠释是,不论你是多么伟岸的导师,对于芸芸众生,你也就是一个擦肩而过的路人,能够在人的心中留下一点痕迹,都是那么的不容易,而要让这点痕迹变得美好,我们自身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11074 次阅读|114 个评论
理想的生活
xuehuiwang 2012-12-8 22:03
最近幼儿园老师在教唱歌,大概是旋律和歌词都比较简洁明快,儿子在家也时不时的哼上两句。 一天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你给我买个钢琴吧!” “为什么呀,以前我问你要不要学钢琴,你不是不要吗?” “那我现在想要了,买一个像我们老师弹得那个一样,脚下要能踩得那种!那样我没事的时候就可以边弹琴边唱歌了!”儿子很向往地说道。 ......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
个人分类: 育儿感悟|1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这样窝囊的活着
热度 2 xcfcn 2012-12-7 18:50
不敢谈理想。 也不敢说自己平庸。 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活着。 像自己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个人分类: 杂论|1209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科研人员来说,道德比理想重要
热度 1 tarimriver 2012-12-6 10:25
最近科学网从博士生逃离科研谈到理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我们从进入校园那天起就被教育要做包括有理想在内的四有新人,说实话,我却从来没有过多么伟大的理想,学习成绩有的阶段好,有的阶段差。后来发现考上学就可以有份工作,才积极读书,到现在也没有离开校园。因此,理想这个东西很飘渺,科学网上有多少人是从小就树立了要当科学家的理想的?丁肇中、李政道还有杨振宁他们是沿着理想一路走来的吗?莫言写小说据说是为了能吃饱饭,经常能吃上顿饺子,他何曾有过要拿诺奖的理想? 相比较理想,道德更现实,更重要。看看网上贪官的视频,他们完全都是道德出了问题。当官的道德出了问题危害的只是局部,但科研人员的道德要出了问题,其社会危害却要大得多广得多。比如三聚氰胺,如果没有科研人员的创新,怎么能进入婴儿的奶粉里?瘦肉精如果不是某大学的某教授为了谋取利益,怎么能让广大中国人吃上瘦肉精猪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孔老夫子的言论,至今仍然有重要指导价值。是的,现在金钱成为大众共同的信仰,也可以说是大家了理想,但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往往把起码的做人的道德都抛在了脑后。什么叫行尸走肉?那些只顾享受肉欲,一味贪求钱财的人,拿别人的健康别人的生命换取自己物质满足的人应该离此不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最基本的做人道德科研人员都应该具备的。 前一阵子,科学网对黄金米的人体试验进行了争论。现在有了官方的结论, 湖南衡阳的官员透露,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荫士安和浙江医学科学科学院研究员王茵在实施国家自然基金“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为维生素 A 的效率研究”中将转基因大米黄金米私自加入学生的营养餐中,据说有 25 人食用了黄金米,湖南官方对食用黄金米的 25 人每家给予精神补偿 8 万元。 已经有人将专家美其名为砖家,如果我们的学者在社会洪流的裹挟下加入到互毒行动中,将会亵渎中国科学界,最终会危害到科学群体的每一个人。
2268 次阅读|1 个评论
理想,它像内裤吗?
热度 12 xqhuang 2012-12-5 12:58
理想,它像内裤吗? 理想就像内裤,要有,但不能逢人就要证明你有。 这句俏皮话何时出自何人?现已无从考证。不过可以确证的是,本人第一次见到它是在5年前,还有一点可以确证的是,第一个把它引入科学网的是陈安博主。 大概是科学网名博效应?陈安博士穿上“ 理想内裤 ”到科学网一走台,立刻引来大量围观和满堂喝彩:陈安牌“理想内裤”,裤酷、酷裤!特别在几位美女博主的尖叫声中,淡定哥陈安博士也不淡定了,开始逢人就要证明【 如此经典漂亮的内裤,除了陈安还会有谁能给出呢 ?】。 把理想比喻成内裤者,根本不懂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内心所想,是心“里”的“王”,是很圣洁的东西。“内裤”,不过是外在的遮羞布,经常臭不可闻,理想怎么会像内裤? 如果一定要把内裤与理想扯上关系,那么关键的不是内裤,而是内涵。同样一条内裤,穿在小贝身上与穿在陈安博士身上,内涵肯定完全不同,让人往“里想”(邢大侠妙解:王里想)的欲望也完全不同。 谁都知道内裤内都包裹着“理想”,人们关心的不是谁的内裤更漂亮,好奇的是躲藏在内裤里面的“理想”,同样都叫“理想”,每个人的“理想”可不同,有的人有着远大的“理想”,有的人。。。,不好意思,又黄了!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4020 次阅读|28 个评论
理想和内裤
热度 2 sheep021 2012-12-5 11:13
陆雅莉 :理想就像内裤,很少有人跳出来说自己有,你也不要去问别人有没有,但是你更不要跳出来说自己没有。 以上是一层含义 应该还有另一层含义: 一个人永远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理想是动态的,很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正像内裤一样,穿在人身上,所以,无论一个人跳得再高,也跳不出他的内裤。 所以,人不能没有理想,但也不能为了理想而活着。有时候,没有理想也照样过,就像内裤,穿不穿只有自己知道,在外人看来,应该都无伤大雅。 古时候,有个愤世嫉俗的家伙,整天一丝不挂,赤裸而行。有人批评他,他说,我是天作被子,地作床,你自己跑到我被窝里,还说我光屁股?! 相关连接: 混世魔王的人生哲学——两条道路,同一结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02 次阅读|2 个评论
1942年
热度 1 chemicalbond 2012-12-3 21:38
【注:写完文章几天后陆续注意到网上有文章指出这部电影的一些内容歪曲了历史。虽然这种电影应该尽量忠实历史本来面目,不过,它也不是纪录片,而是艺术片,主题基本没有歪曲就不用挑剔了。】 昨天看过这部非常凄惨的电影,《一九四二》。对于那死去的三百万河南人来说,他们经历的是真正的世界末日:极度的自然灾害下,外敌入侵,政府无能又无德。信主的人指望着上帝,可是上帝又能够救助苦难的人们吗? 善良的人们啊,要居安思危,努力工作啊。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渐渐地沉溺于安乐,甚至连谈论理想都怕被人嘲笑:这是啥世道啊。这种人根本就不可能去面对任何困难与挑战,更不用说任何程度的灾难。 理论上说,那种大饥荒大灾难再次降临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因此我至少要管好自己,努力工作 :-) 别人就算了,在这个网上提都不敢提。不过,现在很多人的自由观念真是有点过头了,乃至程代展老先生在网上的肺腑善言都可能遭受各种过分的非难。 理论上说,玛雅人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测也存在着一定的几率,尽管它可能是亿万分之一。最近买好去美国的机票,后来才注意到,机票上写的时间是12月21日:说不定那次航班成了诺亚方舟呢,谁知道啊,呵呵。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824 次阅读|2 个评论
理想与职业选择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2-12-3 21:15
我们在小时候,总有很多理想。但是在我们长大了之后,做的职业又有多少是和小时候的理想相一致的?这里有很多因素,有些因素并不是我们个人能够左右的。但是人们最后从事的职业,有的是自己满意的,有的是自己不太满意的。我们在小时候的理想对于我们后来的职业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呢? 刚上小学的时候,正是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的时候。所以,那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把做科学家作为自己将来的理想。其实,当时的电影故事片都有很多打仗的情节,所以男孩子长大以后想当解放军也是主要的理想之一。说起做科学家,只是受到那个氛围的影响,并不真的了解什么是科学家,并不知道科学家到底是干什么的。孩子们只是觉得科学家很了不起,很受尊重,别的也就不知道了。 经过想到科学家和解放军的阶段,再大一点,这类理想就有可能具体化一些了。比如,我在小学高年级时就想过长大以后当科学家、当老师、当考古学家。那时,其实不知道考古这个词,当时在写作文时是想当历史学家。作文里写道,在挖掘文物时发现一件瓷器,上头还写着“唐明皇某某年”之类。今天看来,这个作文写的这个情节何等可笑,根本没有一点历史知识。如果真是唐高宗时代的东西,应该会写“天宝某某年”之类,既不会有“唐”,更不可能会有“明皇”这样的字眼。 文革时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希望能够参加解放军。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不是所有的青年都能如愿以偿的。家庭出身只能是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的年轻人才是唯一的征兵来源。后来当了工人。其实当工人也曾经是我的理想之一。那还是在上初中时,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话剧录音剪辑《千万不要忘记》。话剧的场景发生在一个电机厂内,所以听了这个节目之后,我就向往到电机厂去当一名工人。中考时,第一志愿就报考了一个带有电机校名的中专学校。毕业后,虽然没有分配到电机厂,但也是在一座工厂里当了工人。这算是实现了理想了吗?看上去是,但实际上好象又不是。 后来有机会上大学了,这时反而没有什么理想了。什么事就都走到哪儿算哪儿了。上了大学,毕业后会干什么?在那个时候真还没想过。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原单位。工作很轻闲,可是没有意思。于是就想改变。曾经找过一个在大学里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看看能不能帮我调动到一个学校里当老师。但是光是找人说句话,肯定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就想考研。那时候,说是岁数不小了,可是在考研选专业上,还并不是很理性的。最开始想考任继愈的宗教学,可是那年宗教学不招生,于是就改专业,想考欧洲哲学史。可是这个专业招生人数少,我的专业课考试成绩也就那么回事,不理想。当然也就没戏了。后来,专门跟我写毕业论文的导师咨询请教,导师告诉我考原理吧。这么着,就改成考原理了。研究生毕业后,本来还要读博士,但是学校不同意,说现在缺师资,你还是留下来先教书吧。 话说到这儿,这个职业就算确定下来了。在这么漫长的过程中,我的理想与我最终的职业有什么关系呢?说没有关系吧,也不像是这样。毕竟小时候有过当老师的理想。说有关系吧,只是那时候的想当的老师只是中小学老师的形象,没想到要到高校当老师。所以,这里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也有外在的阴错阳差。 其实,人在早期确立的理想,更多是一种美好的想象。至于将来能不能实现,那是有很多因素来影响的。也许,我们原来想象的理想,并不一定真的适合我们。在我们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我们在选择,而社会上的各种行业也在选择我们。我们想做的,有可能做不成。我们不想做的,倒有可能落在我们的头上。当然,你面对不想做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不做。但是当你面对生存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时,你即使想拒绝也难以下决心。无奈、违心,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选择职业时的心理状态。 有时候,也许你最终的选择并不是你最满意的,但是在你真的深入到这个职业之后,有可能发现其中的乐趣,有可能发现其中的惬意。那么这样的职业就有可能成为你的理想,你理想的职业和工作,而且甚至有可能成为你的事业了。 有的人可能最后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干上了自己喜爱的工作。但是一到具体的琐事,也有可能产生某种厌烦,甚至最终可能离开这样的工作。当然,也有的人为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烦恼阻挡自己对工作的热爱。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过去说,干一行,爱一行。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一定的无奈的成分。因为那个时候个人的自主选择余地很小。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行。
66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是我要的"虚荣"
zim1 2012-12-2 23:55
参加了齐飞老师邀请的德国Katharina教授的combustion chemistry课程,老实说因为有些专业名词的关系,两天的课程在我脑海里还是不连续的片段(能够与世界最著名的教授交流让我现在都激动),很高兴Katharina教授非常和蔼, 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更加重要的是让我们与世界上领先的专家接触,直接对话,让我们感觉到我们也可以与她对话,可以如此参与,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 但我写这篇博文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纪录这两天参加的课程,而是想要将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在周六晚上同学们聊到中午与Kathrina教授还有齐飞教授合影的时候非常高兴, 甚至是以一种毫不掩饰的“傲娇和虚荣”的话语来谈论 。其中一位同学看到了可以显示见解的机会,对我们说与胡主席合影的人都那么多,这有什么用。也许以前换做是我我也会这样说来显示我观点的与众不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他这样说的时候我变得一反常态的激动了。事后非常后悔对同学用了不文明用语。也许是因为 我被一个问题困扰了好久 。 程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不仅是整个科学网,更是整个社会都在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也许正因为程老师的勇敢与正直把学生的困境(还不能看出是不是科研的困境)贴出来让全社会讨论,而不是让我们单独思考。 学长你能够在专业影响因子非常高的期刊发表文章,你不骄傲吗?能够到外国与世界最先进的头脑交流,你不兴奋吗?还能够得到导师如此的在意,你不自豪吗? 而这都是能够让我骄傲,兴奋,自豪的事情!你就这么在意物质虚荣! 学长,现在我支持你的决定。你应该追求你的“虚荣”。 不谈人生匆匆的老气话题,我们谈理想。难道世界的进步不是一群群爱慕虚荣的人的成果(想想,靠,还真是的)! 万变的梵天,你模糊了理想。 想起了高中时对的文言文中描述春秋战国时候诸子百家的行事准则, 墨家,兼爱非攻,锄强扶弱而死不旋踵;纵横家则是明目张胆地去追求财位富厚。 形象如此鲜明。现在我们提到虚荣,就觉得应该被批判,因为它背离了理想。而一谈到理想,便觉得要保持它的纯洁性。学长你现在追求的也是你的理想对吧! 您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但请您用您的生命保护我表达的权利。 我们要追求的是我们所经历思考的结果。没错我想要在最著名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我想与世界最有成就的头脑交流,我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我想要我的努力能够为更好的生活做出我的贡献,让人们记得我。这就是我的虚荣,我的理想。就算将来会变也是我的理想。 请你们打开大门,让我们有能够追寻我们虚荣的机会,更多的再次追求 理想 的机会。
2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远大理想和抱负”,路在何方?
热度 21 qyu111 2012-12-2 17:02
远大理想和抱负,这是我们中国人从朦朦胧胧懂事起,就在心里种下的一颗美丽的种子。虽然我不知道这是颗什么种子,这颗种子什么时候能发芽、开花、结果,虽然我、我的家庭和我的祖国在浇灌这颗种子的岁月里经历过数不清的磨难和坎坷,但这颗种子在我心中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和怀疑过。 直到有一天,我来到美利坚合众国,一个不论是在文化、制度还是在生活上都很遥远和陌生的国度,在和我一起上课的美国同学讨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才感觉到这个词的陌生和迷茫。我不知道这个词的英文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向我的美国同学翻译和解释这个词。 Ideal ?理想的、完美的、想象的、不切实际的? ambition ?雄心和野心?dream?梦?我怎么也不能让美国同学明白中国的年轻人为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会如痴如醉,会赴汤蹈火,会奋斗终身。当我费劲力气解释完了,我的美国同学似乎“恍然大悟”:哦,原来就是“ career goal ”。职业目标?不,不是,那肯定不是我们中国的年轻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对中国的教育来讲, career goal 是太庸俗和短视了。可是对美国的年轻人来说,那就是他们一个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人生目标。为了他们的 career goal ,他们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没有“上”,也没有“下”,有的就是往“前”走。朝着 career goal 前进,有的人走向了华盛顿,当了总统;有的人走到了华尔街,做了银行家;有的人走进了哈佛大学,获得了诺贝尔奖。我听到不少的中国同学说要为诺贝尔奖而奋斗,我还真没有听到任何一个美国同学说他生来就是要拿诺贝尔奖的。然而诺贝尔奖却往往没有奖给那些有雄心壮志的中国人,反而却频频落在了只有“ career goal ”的美国人头上。 “远大理想和抱负”是高高在上的美丽星星,她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没有理想和抱负,一个人就没有灵魂,生活就没有方向。然而天上的星星不是饭,不是衣,不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远,就是远不可及;大,就是大不可拿、高不可攀。一个普通人就能够实现的理想和抱负,都够不上远大的标准。只有一个不切实际、不符合自己能力的、高不可攀的理想和抱负,才是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然而人首先是一个生物,是一个集肉体与灵魂为一体的人。一个生物不可能生活在他、她的生物躯体之外。一个生物体的健康存活首先需要满足的是不断的生理上的需求,一个有精神生活的人在身体的需求之外还需要满足不断的精神上的需求。人的精神上的需要和满足也同样有生理上的基础。人只有在肉体目标和精神目标达到以后才会有满足感,才会幸福和快乐,才会有继续前进的动力。否则,他会长期处在饥饿和焦虑之中。一个为不切实际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而生活的人是生活在虚幻之中。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只会让人饥饿、沮丧、失望、焦虑和痛苦,或者让人去为了能力所不能达到的目的去做一些违规违法的事。 一个人只有生活在现实中,有一个和自己能力相符的、能不断达到的、阶段性的理想和目标,他才生活的充实、安稳、脚踏实地,才能一步一步朝远大理想和抱负指引的方向前进,社会才会和谐和稳定。 人,是自然中的一分子。人,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远大理想和抱负是一个非自然的美丽梦想。违反自然规律的价值观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报复。远大理想和抱负曾经让我们的社会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付出了代价,也让我们许多把远大理想和抱负当做人生目标的人最终失望和后悔。一个人在梦幻中生活的越久,最终的失望会越大。 闪烁的美丽星星在高高的天上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然而我们的生活目标还是在地上。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目标是否能达到,我们能知道的就仅仅是下一个目标。通向下一个人生目标的路就在我们脚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个人分类: 文化生物学|6362 次阅读|26 个评论
俺崇高的理想:这个周末有红烧肉吃
热度 13 曹聪 2012-12-1 17:06
正想着,不受待见的海外某大报的中文网(就是 L66吵 着要贴她的照片 的俺 那个 还没有认的 侄女 写 专栏 的那家 ——句子有点拗口)上推荐了一个 方子 。它和俺往常的做法不一样,浓油赤酱 , 合俺口味 。准备试试。 New York Times China 2012年12月01日 冰天雪地里,食一碗红烧肉 陈楠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最近网上热传一张红烧肉的照片。烧肉的和吃肉的现在都成了坊间热议的人物,就连照片上那锅炖得不怎么正宗的红烧肉,也引起 了大家的议论。总该有个人义勇地站出来说:“劳驾,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家常红烧肉真不是长这样的。”倒不是对烧肉人的苛求,只是这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离开 了“家”这个烧肉的场所,偏离了给“家人”烧来吃的心意,怕真就变了味道。 红烧肉是最常见的家常食物了,每家都会烧。我记忆里的红烧肉有好 几种形态。首先一种肯定是刚做好的,肥瘦相间的一碗。冒尖儿带着热气颤颤悠悠上桌。但见汁浓色重,肉皮泛着诱人的柔光。另一种形态就是冬天做好的红烧肉, 放在院子里的石头桌上,上面扣好一个大盆。冰天雪地里,红烧肉隔夜变身。翌日打开大盆一看,碗面上凝固着一层不薄不厚的乳白色油膏。一块块红烧肉,凹凸有 致地埋在白色油膏下,俯瞰起来还真有点水墨画的意思。过了一夜,红烧肉更加入味,有时候顾不得等着热开,用筷子扒拉出一块。肉四周还挂有些许肉冻。这个时 候一口吃下去,真是酣畅过瘾。第三种形态就是以红烧肉为主,和各种搭配辅料炖出的烩菜,这也是我最爱吃红烧肉的原因。头天炖好的肉放上鸡蛋做元宝蛋,放上 大白菜、百叶结、干扁豆或者粗粉条,就是有荤有素,味道合口的红烧肉衍生菜。素菜这么一做,都摇身一变,美味翻番儿了。也只有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抢着吃里 面入足味的素菜,而暂时顾不上红烧肉本身了。 这么家常的红烧肉,真要做的好吃,也要讲究选料和烹调手法。 选料 猪 的一身都可入菜,猪肉不同部位,做法也繁多且不同。《礼记·内则》中就说:“猪‘刚鬣’则肥健”。说的就是好猪肉要选鬃毛硬挺的。这样的猪,周身肉质鲜 美。猪肉切件,肥瘦相间的,就是肌间脂肪多,肉中“呈味”物质也就多,用这样的猪肉作出的菜肴,口味醇厚。“后臀尖”,后腿肉”都属这类。 我 做红烧肉,都会不费周折的搭配五花肉和前腿肉同时炖。五花肉是五花肋条上剔下来的不带骨头的方肉。五花肉又分为“硬五花(硬肋)”和“软五花(软肋)”。 美好的一条五花肉,肥瘦相间有致,间隔排列开来。民间称作“五花三层”。前腿肉的挟下部位又俗称“不见天” (也有一说,“不见天”是猪后腿内侧的肉),多形象的名字。这块前腿内侧的肉虽然见不到光,但因运动充足得以肥瘦相宜,是块俗称的“活肉”。五花肉和前腿 肉各取一半。切成大块。对,一定得是大块。这样炖出来的肉,不但吃得过瘾,而且不柴。相当适口。 烹调手法 我 奶奶出生在苏州大户人家,家中珍馐筵席常有,她自己也会吃善做。她的一个个拿手菜,光是菜名说出来,都已经让人垂涎。得到她老人家真传的苏式红烧肉,尝过 的没有不称绝的。提到这个苏式红烧肉的秘诀,真的一点就透。那就是“吃肉的原味”。我从小就记得家里人对红烧肉时“炒糖色”的作法最看不上眼。因为炒糖色 既是为了给肉挂上色,也是防止肥肉部分在后续的制作过程中“跑油”而使肉块由大变小。过去穷人家吃上一顿肉不易,所以炒糖色的同时,还恨不得用足八角花椒 茴香葱姜蒜,其实都是为了人为地给猪肉加味。这样,吃上一块两块的,就顶住了,想来这些画蛇添足的作法也真是窘迫生活的不得已而为之。在我奶奶看来,这种 作法实在对不住自己,也更不能继承先人“烹调”的真意——所谓 “无味乃有味之始”, 原味最美。 历史上有过用不同烹调方法做出的红烧肉, 最早的在南北朝时就有了。《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一个叫“奥肉”的食谱。就是肉斩件,先炒,再加猪油,酒和盐慢火煮好。然后放入瓮中,浸以猪油。吃的时候再 取肉煮食。明清时的《调鼎集》里也提到过一道“灯灯肉”,也是大块猪肉入锅,加水及调味料,密封锅盖后,先用大火烧开,再撤去火,改用油灯一盏对准锅脐 烧,烧上一夜至酥烂。 在美食历史和家常味觉记忆中,都占了一席重位的红烧肉,其实烹调起来相当简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家苏式红烧肉的做法。调味只用生抽(咸味)、老抽(上色)、姜片(去腥)、绍酒(去腥提鲜)和冰糖(提鲜增亮)。上好的猪肉,就要吃原味。至简调味,为的是一享至美真味。 食谱:家常苏式红烧肉 原料: 1. 猪五花肉一斤半,猪前腿(或后腿)肉一斤半; 2. 生抽4勺(喝汤用的勺子),老抽4勺,也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增减; 3. 姜4至5片; 4. 绍酒4勺; 5. 冰糖100-150克(冰糖用刀背或者擀面棍敲成小块。苏式红烧肉偏甜,这里冰糖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增减); 6. 一滴滴香醋。 7. 开水(一定要加入开水,开水的量以没过肉4-5厘米为佳)。 做法: 1. 猪肉切大块(3.5厘米见方最好),浸在冷水里15-20分钟,以便“拔”出血水。拔好的猪肉,沥水待用; 2. 炒锅烧热,放一小茶匙食用油。炒香姜片后,放入肉块,不断煸炒,同时淋入“一滴滴”醋。翻炒直至肉块变色。这个时候放入老抽、生抽、绍酒,再继续煸炒2分钟左右; 3. 肉块均匀挂上调料后,加入开水。切记一定用开水,而且一次加足水! 水需没过肉块4-5厘米,盖盖儿,大火煮开。煮开后,转小火慢炖。此间不要开盖,用小火慢慢炖上2个小时再一刻钟。此时开盖,加入冰糖收汁。这里有两种收 汁方法。第一种:加入冰糖后可以再盖上盖子,转中火收汁一刻钟;第二种:加入冰糖后可以打开盖子,转大火,不断把渐浓稠的汤汁,翻炒到肉上,即为“收 汁”。用筷子插入一块肉里,一下插进去,而且肉有软且弹的感觉,那就大功告成了。 *上期我的文章“ 小面团的大世界 ”正好介绍了做馍的良方。就用这个馍,中间横切一刀,配上红烧肉(夹进馍之前,一定用叉子将肉块搅碎些),再来点香菜和尖椒。苏式红烧肉配上陕北的馍,出彩好吃! ©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个人分类: 其他|3274 次阅读|30 个评论
崇高的理想已死
热度 2 Bobby 2012-12-1 15:22
程老 解不开的心结 终究也解不开, 因为他已经不再能理解这个时代。 包括围绕另外一位教授的争论也是如此。 我相信他们所说的是他们相信的。 他们的博文并没有故意作伪, 或者故意跟别人过不去。 怪什么呢? 怪这个时代,怪单纯的时代已经逝去。 尼采说:“上帝已死”, 我解读这个时代“崇高的理想已死”。 上一辈人经历过“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一辈人没有。 很多人没有什么大的理想, 即使有,也已经很少有人将自己的理想跟国家、民族相联系了。 即使有,也可能在现实中消磨殆尽。 这个时代,思想已经错乱, 甚至权贵和名人的言与行乖,给年青人做出恶劣的榜样。 个性解放、发展自我与物质主义相纠结, 已经没有存放所谓“崇高理想”的多余空间。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3109 次阅读|4 个评论
多谈‘良心’,少吹‘理想’---少高调
热度 25 lin602 2012-11-28 15:07
近期网上不少帖子大谈‘理想’----为了中国的科研事业,为了中国能够得到诺贝尔奖等。 笔者从事三十年教育科研的体会,觉得中国的教育科研事业,目前不是缺‘理想’,而是要大力提倡‘良心’。 好好上课,对得起家长与学生们,他们来受教育是对高校与教师们的信任。 好好做科研,对得起纳税人的钱,因为我们在用着纳税人的钱生活与工作。 遵守好的道德情操,给学生们一个身体力行的‘品行教育’,不要让学生及社会上普通的公众说教授象‘叫兽’,让教授这个职业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不要弄虚作假,给学术界与学生们树立起一个好的学术风气,踏踏实实地做科研,让自己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并给社会的进步与就业提供帮助。 不要竭力奔官而去,让学术受到社会的尊重,让自己的学生与年轻人看到做学术的美好与希望,并以此为榜样致力于科研与教育事业。 不要在学生们面前高谈‘理想’,而是要与学生们做朋友,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目前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慢慢地默默地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思想上的困惑。 真心帮助年轻人特别是年轻教师,不要与他们大争资源,在为他们的科研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让他们早日走出成长期,早日做出成绩。 不要为了一些经费,让企业新建项目‘颗粒无收’、‘血本无归’。 不要做学术包工头,将课题组里人做出的科研成果完全占为己有。 有多少人能够拍着自己胸脯说:我在大学与研究所做科研,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理想’?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与科研领域,更应该提倡的是‘良心’与非‘理想’。
5071 次阅读|60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知识就是力量?
热度 5 陈龙珠 2012-11-26 09:26
陈龙珠sh : 知识再多,在未得到应用前,毫无价值;而知识大多又是中性的,只有被用于为善,对发展社会和丰富生活,才会产生力量。同样,说教与行动(尤其是缺乏监督的隐蔽活动)不一,说教一定会变得苍白无力。这些尚未被近十余年来的现实所证实?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3495 次阅读|5 个评论
《盘整生活》:弘扬主旋律
热度 8 freefloating 2012-11-25 23:05
前些日子,物电学院文艺部的我班上的漂亮女学生给我打电话说有个政治任务:元旦晚会要有个师生同台的节目,所以希望我能参加,就是朗诵,因为知道我以前曾经干过这类事,而且一定不会耽误我很多时间,所以就不要推脱了。 朗诵的内容是《祖国 我为你歌唱》,与我班上一帅哥男生搭档,稿子他从网上找的,原作基础上加上一些 91 年华诞和 18 大的内容……哈,我是无党派人士哎…… 还好稿子不是很让人起鸡皮疙瘩,男生说他以前都是擅长忧伤的风格,这种主旋律的调调他也不是很适合,我说我其实最适合的是画外音…… 今天中午打电话跟我说晚上要彩排一次,就在 5109 ,我就去了。 没想到没想到,潍坊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不但帅哥美女如云,而且人才济济。 本打算我的节目一过,我就可以推脱事务繁忙,溜之大吉,结果没走了,因为节目太精彩,比较出彩的是:一个相声,不知道什么题目,但是让我一直笑个不停,表演得太好了;一个是小品《唐伯虎点秋香》,相当幽默,还胆敢嘲笑潍坊丈母娘;一个催人泪下的《感恩母亲》的小品;还有一帅哥登台唱陈奕迅的歌,你猜是哪个歌,使劲猜…… 是《浮夸》唉,想当初在加拿大悟道那会儿,俺可是将这歌单曲循环了好多天。唱得是真好,真像,当他把帽子往地下一甩时,掌声雷动…… 由于我坚持到最后,我们辅导办主任要我说几句话,我哪里好意思说什么啊,就说看到物电学院帅哥美女多才多艺,非常高兴,我说我是被指派来弘扬一下主旋律的,精彩还是你们的…… 下次节目一定带儿子去看看…… 我以前由于政治任务,参加过两次迎新或元旦晚会,一次超糗,因为当时正值博士期间参与申请 863 到了关键时期,四天睡了四小时赶回潍坊参加晚会,上台唱那首《 big big girl 》,听不清音乐,愣是直到高潮部分才卡上拍儿。 后来我就不想上了,唱歌是需要天分的,像我这种仅仅能不跑调,高不成低不就的,也就能在中国地儿唱个英文歌,好让人家不那么膈应…… 再后来又让我和另一位二胡高手老师合作《二泉映月》,也是我推脱忙,他给我定了稿子,结果我发现没法读,他给我找了个歌词,歌词不是朗诵词,根本不出感觉,我于是自己从网上重新找了篇,超悲催的,据说有人被感动得流泪了…… 再往前九十年代,在电台做业余主持人那会儿,电台组织了一次《月亮湾》节目的听友见面会,我是其中四分之一,人家都嗓音洪亮柔美,如山如水的……我思来想去,决定清唱 Roxette 的《 It Must Have Been Love 》,我还是上去实话实说地自嘲的,请大家凑活着就那么一听,结果唱到一半忘词了,我就又自嘲了一回。好在有帅哥主持圆场,其实我自己也不觉得很没面子,我就没打算唱完…… 有的时候,某种玩儿也需要给点任务才行,否则哪好意思玩儿啊…… 结尾升华一下: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什么是理想? 我觉得理想就是美好的念想…… 念着…… 想着…… 一时不苛求 永远不放弃 呵护保存好自己的美好的愿望,等待…… 有一天,也许可能的真的可能…… 附上 Eason 的《浮夸》的视频,震撼一下吧! 浮夸 作词:黄伟文 作曲: C.Y. Kong 演唱:陈奕迅 有人问我我就会讲 但是无人来 我期待 到无奈 有话要讲 得不到装载 我的心情犹豫像樽盖 等被揭开 咀巴却在养青苔 人潮内愈文静 愈变得不受理睬 自己要搞出意外 像突然 地高歌 任何地方也像开四面台 着最闪的衫 扮十分感慨 有人来拍照要记住插袋 你当我是浮夸吧 夸张只因我很怕 似木头 似石头的话 得到注意吗 其实怕被忘记 至放大来演吧 很不安 怎去优雅 世上还赞颂沉默吗 不够爆炸 怎麽有话题 让我夸 做做大娱乐家 那年十八 母校舞会 站着如喽罗 那时候 我含泪发誓各位 必须看到我 在世间 平凡又普通的路太多 屋村你住哪一座 情爱中 工作中 受过的忽视太多 自尊已饱经跌堕 重视能治肚饿 末曾获得过便知我为何 大动作很多 犯下这些错 搏人们看看我 算病态麽 你当我是浮夸吧 夸张只因我很怕 似木头 似石头的话 得到注意吗 其实怕被忘记 至放大来演吧 很不安 怎去优雅 世上还赞颂沉默吗 不够爆炸 怎麽有话题 让我夸 做做大娱乐家 幸运儿并不多 若然未当过就知我为何 用十倍苦心 做突出一个 正常人够我富议论性么 你 叫我做浮夸吧 加几声嘘声也不怕 我在场 有闷场的话 表演你看吗 够歇斯底里吗 以眼泪淋花吧 一心只想你惊讶 我旧时似未存在吗 加重注码 青筋 也现形 话我知 现在存在吗 凝视我 别再只看天花 我非你杯茶 也可尽情地喝吧 别遗忘有人在 为你 声沙
个人分类: 盘整生活|4418 次阅读|38 个评论
肉食动物的素食理想
热度 2 yllu 2012-11-24 14:05
昨天,吃得满嘴流油后,我对家里负责买菜的同志说:“以后少买猪肉吧,一步步来,先把四条腿的戒了。” 某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你是不是特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三条腿的动物,这样你可以多一个戒的步骤,等你戒完四条腿的,再戒三条腿的,再戒两条腿的,再戒没有腿的,也该七老八十了。” 哼!反正我是有理想的! 忘了贴首歌了。 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 作词:李宗盛 作曲:刘天健 演唱:赵传 再一次 我淹没在掌声中 眼前的你竟如此激动 黑暗中 世界仿佛已停止转动 你我的心不用双手也能相拥 如果有一天 我迷失风雨中 我知道你会为我疗伤止痛 也许我们的世界 终究有一点不同 可是我知道你将会陪我在风雨中 请你为我再将双手舞动 我会知道你在哪个角落 看人生匆匆 愿我们同享光荣 愿我们的梦永不落空 请你为我再将双手舞动 就让我们把爱留在心中 也许有一天 我老的不能唱也走不动 我也将为你献上最真挚的笑容 感谢你和我患难与共 感谢天 我的心有你能懂 感谢在泪光中 我们还能拥有笑容 虽然在此刻 我们必须暂时互道珍重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510 次阅读|2 个评论
“逃离科研”话题读后
热度 1 dongping2009 2012-11-24 09:12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我讲授的“地球物理学基础”与新开设的“地学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两门课程同时结束了,使得我相对有很多的时间,还有心情,连续几天对科学网上之“逃离科研”等相关话题,好好地进行一番挖掘。 关于此话题,以及两位相关主角,在读过了一些相关博文,并进一步浏览了“ 师生夜话 ”访谈之后,得到我的一些基本看法如下: 1、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同意,是程代展先生对他的学生太PUSH了,最终伤害了这棵好苗子对于科研活动的好奇心。当然,现在我说这句话可能为时尚早,该同学因为年轻,这是最大的资本,他还有很多的机会走回来从事科研活动,只要他内心深处存有这样的愿望。 2、我本人基本上不能够认同张海霞教授关于该“逃离科研”话题中的大多数观点。结合我们自己从儿时一直到年轻时所受到过的教育,以及所走过的道路,从最初的“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到填报高考及工作志愿时的“服从分配”等等,哪一件事情不是携带有我们上一辈人的“教诲”与“期望”?关键的是,你我这一代当初年轻时,真是心甘情愿地要去“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并且“服从分配”的吗?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一代的年轻人有着他们自己的多元价值观,这是我们社会保持活力的源泉;某种意义上来,这还是我们社会一直前进的动力。 回过头来!因为这学期开设了两门半课程,特别是为了新开设的“地学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课程,整个暑假期间,即使在卧床(有时候坐床)不能动弹之际,手里总还是捧着那本需要讲授的英文教科书,读啊啃的,弄得最终一整个的暑假,好像都泡在里面了。 就这还不够,从开学到课程刚结束的这星期,整个期间我都有一直连轴转的感觉,每节课讲完,就得准备下一节课程的备课笔记,基本没有个休闲的时候,除去忙里偷闲地在科学网上瞟一瞟新到博文之外。当然,我办公室与家里的电脑,在设置上是DEFAULT连接上科学网的 。 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学院里那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之年轻同事们的不易来,第一年他们要开设一门新课,第二年再接着开设另一门新课。没有超强的体力,以及高度压力下的努力,要想在几年内将这两门新开设课程讲好,真不是一件能够很好地完成的任务;更何况,科研方面的压力始终伴随在这些年轻同事们的左右。 相关博文: 一、程代展先生的相关博文: 1、“ 昨夜无眠 ” 2、“ 我的反思 ” 3、“ 再反思——兼评我学生的博客 ” 二、程代展先生之学生的回应博文: 1、“ 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 三、张海霞教授的相关博文: 1、“ 和程代展老师: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环境让我们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 ” 2、“ 不想吃伟哥才有性,那就让自己成为有性的伟哥吧!【附学生反馈】 ” 及其后续的数篇博文。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4057 次阅读|4 个评论
谈理想太累,谈梦想很温馨!
热度 1 wangen994 2012-11-24 01:49
一个人自身的提高需要多读书,每当想写一些东西的时候,却总感觉自己的墨水太少。现在工作很忙,想看书的时候总是没有时间,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理由,有时间上网看博客,看新闻,怎么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锻炼身体。这也不能简单用一个懒字来解释。 最近科学网在讨论理想这个话题,对于这个话题,自己并没有什么独到的想法。我有很多憧憬,但我不知道那些算不算理想,我想有一份好工作,有一个温暖的家庭,自己的亲人都能健康长寿,这是愿望,这不是理想。 小时候有很多天真的想法,我认为那时候的想法不能称之为理想,高中的时候特别梦想能够考上清华大学,上大学后有段时间挺想去参加学校的军乐队,读了研究生 后希望自己能够考博士考到高能所,来到西班牙后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在外面多做几年博士后,然后寻找一个卖家把自己买个好价钱。 这些是想法,都不是理想,我理解的理想是一旦你树立的一个想法,你会为这个理想不断奋斗,克服一些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年高能所的一位老院士获得了国 家最高科技奖,我不知道他后来的成就是否就是他以前的理想,还是因为他只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为之奋斗呢? 什么是理想,正如有的朋友说的,理想是一个奢侈的东西。 我没有去问自己有什么理想,因为我自己会糊涂,但是我有很多梦想,有很多愿望,不知道这些是否算作理想呢?我爱我的女朋友,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有一个对 我很好的导师,我对自己所研究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我也有很多很好的朋友,有了这些,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福的。 谈理想太累,谈梦想很温馨!
个人分类: 心理历程|3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着化妆镜“谈”理想
jia83jia 2012-11-24 00:07
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何处安魂:悬浮着的学术精英
kangjianscu 2012-11-23 23:19
一 前一阵子一个来自芝加哥的教会阿姨跟我说几年前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西北大学读博士,毕业后回国由于没有受到预想的待遇而抑郁自杀。教会阿姨说芝加哥的教会都为这个有才华的中国年青人逝世而惋惜,后悔没有早日领他见到主,若是他早日见到主了这个悲剧就能避免。 我当时不记得有看过相关的新闻,回来搜索了一下:涂序新,浙江金华人,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士、法学学士,美国西北大学岩土工程硕士、博士,发表SCI核心期刊3篇,2009年回到浙江大学工作,2009年9月11日向浙江大学填报申报副教授的信息,六天以后自杀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死前留下遗书: “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很多人猜测,涂序新自杀之前,有人向他暗示了副教授的申请结果,虽然之后没有人站出来承认。和几个同学聊起这个事情,有人说国内学术界黑暗,有人怪这个人心态不好,大家看法上莫衷一是,感情上都很惋惜。 二 和很多其他美国商学院一样,UTD的商学院也在扩张,今年一年就招了20个faculty,昨天去学院拿了宣传手册,浏览了一下这些未来有可能成为自己老师的人,发现三个亚裔面孔,看罢简历,三人本科都毕业于清华北大两所学校之一,然后在美国常春藤或常春藤级的名校拿下了博士学位,年龄在三十上下,我真的由衷佩服这三位前辈,美国学界教职十分紧张,好多一流名校博士只能到次一级的学校教书,但是终身教授制度规定除非学者违反了法律,美国学术机构不能解聘获得终身教授身份的学者,这样优厚的待遇、自由而独立的工作、以及社会赋予学者的尊重,使得美国的professorship严重供不应求,这三人在中国成长、接受教育,用第二语言研究学问、表达学术观点,不但能受到美国学界的认可,还能在美国拿到教职,这意味着美国人愿意花自己的钱供养他们的智力创造,也意味着美国人放心把他们的next generation交给三人来塑造。 手册里,三人西装革履,自信满满,神采奕奕,眼神中仿佛世界朝他们打开了。百度百科上搜出涂序新生前的照片,也和他们一样,清秀俊朗,帅气阳光,只是现在,鲜活的生命已经变成了一个词条,被压在人们记忆的杂货柜底。我眼前浮现出教会阿姨想我讲述这个悲剧时的样子,我不禁想问她:若真有主,若主泛爱众生,为何他待人差别如此之大? 三 在UTD有幸结识Dr.Scotch,一个有俄罗斯血统的典型的西式老学者,三十多年前,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而后在哈佛大学获得了社会学博士,之后教书并从事关于disabled people的研究。来到他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马克斯·韦伯的画像,韦伯双眉微皱、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好像向前能刻穿任何和他对接的目光,背后又有不可测的渊深。Dr.Scotch看到我对韦伯的画像很感兴趣,从书架上拿出了一本皱巴巴的旧书,对我说This is the first sociology book that I read. At that time, I wasn’t in Harvard. I was in University of Chicago。我双手接过书,生怕不小心把老教授少年的记忆珍藏弄破了,定睛看看书名: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Spirit of Capitalism,哎呀,这不是久违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吗?我尽量保持对仗的跟他说This is also the first the sociology book that I read. When I was reading its Chinese version, I wasn’t in America. I was in Xiamen University. 一学期下来旁听了Dr. Sctoch的课程,顺便观察了这个学者的生活,大致是看journal里的paper, 去conference和其他教授讨论paper,写自己的paper,改自己的paper,给学生布置paper,看学生的paper,改学生的paper。他那两大常春藤名校的光环随着接触变多而渐渐褪去,有时我会好奇,这个老爷爷研究了三十多年的disabled people,他到底研究出了什么?发的paper的名字都能写一页又一页了,这些paper有多少人看过?disabled people的生活又改变了多少?世界对disabled people的理解和认识又如何不一样了? 一天下课他跟我说,学院要选一个新的院长,但是他不想去选,他觉得当个学者就很好,每天他都可以慢慢的吃一顿午餐,如果他做了financial analyst,他恐怕就没有这个特权了。我恍然一小悟,什么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through cutting-edge research,什么facing the greatest intellectual challenge of our times,孩子,你不是想多了,你是想太多了!你以为每个学者都是马克思·韦伯啊?若是每个学者都像韦伯老爷子那么猛,《社会学入门》早就写爆了!你想累死社会学系大一新生啊? 大部分的学者一生只能重复咀嚼韦伯老爷子的观点,然后把咀嚼出来的成果吐给next generation,在读完同行几百篇paper之后,从一大堆重复的观点里挖掘出一点点新意,浩浩荡荡几千字,其实只在一个大话题的小问题里做出一点点进步。而若不是有其他学者也面临着相同的写作压力,很少有人再会从这佶屈聱牙的文字梳理出他的思路,他的“智力贡献”就此被封存到了书柜的角落里。与韦伯不同的是,没有一老一少会将它从书柜里重新拾起,然后重复Dr.Scotch和我的对话。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学者也一样,也许,学者这份工作的特殊之处就是能慢慢的吃一顿午餐吧。但是学者在学生面前还要重复着勇于创造、大胆创新学术精神,尽管有时他要拉直嗓子说这些话才有底气,尽管他知道也许他本人也无法留下什么创造被人铭记,因为台下坐着的保不齐就有人有韦伯的笔力,潇潇洒洒便揭示人类发展的奥秘,而对于其余的人,还有他自己,也许在一开始就注定被遗忘,但是有过认真努力便是意义。 四 小时候常觉得读博士作学者是一件崇高伟大的事情,长大了发现周围很多好友都读了博士,其中去国外读博士的人也大有人在。Personal Statement里面为学为师的誓言写的令读者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然而私下里聊来大家的动机都莫衷一是:有人确实爱学术;有人觉得博士的光环很诱人;有人喜欢大学的环境、教授的待遇;有人想出国,硕士太贵了,博士倒贴奖学金,算一算比国内工作的同学挣得还多,这何乐不为;有的人压根没想好干什么,先读着,反正多读点书没有错。 在这一群人中,有极小一部分人有幸去到世界名校,有幸享受到世界上最精致的教育资源,翻开北美各名校网站,看一看博士生的简历,每个名校的项目一两年间都会招一个中国学生,涂序新的教育背景是这一群人的一个标准模版,本科清华或北大,博士常春藤或常春藤级名校。 犹记当年我在辽宁参加高考,三十多万人同进考场,清华北大也只要几百人而已,能考入这两所高等学府之一已经是几千人中的一个了。进入北大清华,他们要与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头脑竞争,GPA、语言考试、学生活动、学术论文,一切的一切都冲在前面,才有一定的几率进入梦寐以求的西方学府开始自己的PhD生活,走到这一步的人称得上是精英中的精英。若是来北美,PhD的学术训练要求又是惊人的严格,稍不留神又有奖学金停掉、资格考试不过、毕业论文写不出的障碍,于此同时还要在一流刊物上发尽可能多的文章以提高将来找到教职的概率。困难虽多,总有人能够克服万难,最终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在世界级的top journal上发表了文章。我由衷的羡慕和钦佩这些人,因为超常的智力水平和坚韧意志,只要少了一样,他们都走不到这一步。 只要想想从应试教育的苦读到博士帽流苏的援正之间所有的希望、努力、坚持、辛苦和拼搏,我们便可以稍微理解涂序新的心情。他的成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是用paper的冷寂和实验室里的汗水交换来的,是他用最真实最纯粹的努力创造出来的。现在,他要社会给他应得的尊重和奖励,就像他做对了题就该得到相应的分数,他付出过了努力,也该有百分之百的正当性得到与之对应的评价和报酬。可惜生活不像是一场考试,更像是一次实验,结果有时和努力并不相关,因为大自然有自己的轨迹。 六年的苦读后从西北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也许是因为照顾家人的考虑,他没有留在美国而是选择了到浙江大学教书,也许在他心中,自己去浙大是overqualified,也许评上副教授是他给自己不能再退的底线。当他带着北美名校的荣耀重踏故土,被浙大安排在57平方米的教师公寓里,现实的感官刺激太强烈了,即使你是那么优秀、那么上进、那么努力,即使你有那么多成绩,生活依然不容易,作为一个新人,这里有副教授们、教授们、院长们,你名校的荣耀不能免除你和他们经营关系的负担,你要考虑岩土的构造,也要以相同的审慎去考虑见到什么样的人该怎样说话;你可能看惯了美国人的大house,但是以杭州高企的房价57平米的房子已经是浙大腾出的一笔价值不小的资产,想要大一点的房子,靠工资收入也只能一平米一平米的挣,一间厕所一个厨房的积攒。 很容易知道,现实的这一切和涂序新想象的太不一样了,他开始怀疑自己曾经的努力,一切是否值得,若是不值,青春也覆水难收。也许副教授的职称是他最后的慰藉,但是生活严酷的说:这,我也不能给你。遗言中,他斥责中国学术界的“残酷、无情、无信”,他的评价或有几分偏激或有几分真,实际上不仅是中国学界,整个生活似乎都在骗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终将会来临。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五 夜半观影,随便一选竟是一部德州的电影, No Country for Old Man ,中译《老无所依》。结尾处,牛仔的妻子对杀手说:你没有必要杀我,你已经拿到了钱,也杀了我丈夫。 杀手拿出一枚钱币,抛过后掷出生死一问:告诉我,是正面还是反面? 牛仔的妻子说:钱币不能决定什么,决定权在你。 杀手不高兴的回复道:我来到这里的原因,和这枚钱币来到这里的原因,没有什么不同。 这个世界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是有逻辑的,一件事情确有另一件事情的引导,又确凿的引导另一件事情的发生。然而这个逻辑并不掌握在人手上,有时生活总向希望的反向行走,而且走的理直气壮,有时你用你的逻辑去框定它,它便告诉你它的那些必然而不期然的偶然。 The finity can't comprehend the infinity. 影片里的老警察无法继承父辈们惩凶除恶的荣耀,无论多么努力,杀手的狡猾精明面前,他总是幼稚无力。最后,他决定退出这场不是为他的智商设定的游戏:I always figured when I got older, God would sort of come into my life somehow. But he didn’t。 体制之过?人心之恶?涂序新之错?神之责? 我想到了教会的阿姨跟我讲述这个悲剧时的样子,我想问问她:如果真的有主,如果主全知全能全善,那么他能不能告诉我,悲剧为何? 六 xmmxmu最近有一条微博:“我渐渐开始意识到,我这辈子极有可能成不了富二代他爹官二代他爹,只能当一个平凡的我娃他爹了。。。每每想到这里,我就觉得眼前的生活开阔亮丽了不少。” David呆回复他说:“有时候觉得接受自己终将平庸的事实也算是成熟的表现啊。” 不知怎的,毕业三个月后,这些当年被我视作不上进的语言,现在听起来都有道理了。拿出毕业前为班级毕业大戏写的朗诵词,勤勉与善良,智识与理想,悲悯与传奇,凌云寺里写下的文字,我还信着。只是,我也许一生最传奇的事情就是在毕业季给已经毕业、正在毕业、将要毕业的同学讲文庆校长的传奇;只是,我也许一生也没有能力在宏大的背景里演绎悲悯,但是我还是有可能完成小学生守则里的要求,做几件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总是梦想改变世界,慢慢发现世界早有自己的安排,不需要我去改变,我需要改变自己,那样也是在改变世界,因为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慢慢感知到自己的普通、平常,只是属于正态分布一个标准差里的一份子,没有什么“异禀”,不见什么“大用”,只是一个比较努力的平常人吧,而这个世界努力的平常人很多,况且不平常的人也在努力。我知道自己还会努力,但是我也承认一生极有可能只能做些平常事,父母都是平常的人啊,有我平常的乖儿子不是也挺幸福的。我骨子里留着百姓的血,百姓的血带着百姓的命,也带着百姓的福。 承认自己平常,没有那么难。卸下荣耀,也是卸下重量。还原自己,也是上进。 七 在写作此文想法出现的第二天,网上便传出MIT投行女郭衡自杀的消息。郭衡在华尔街投行、私募对冲基金都做过,就读蜚声世界的MIT斯隆管理学院MBA,还自己开办过公司。从博客里看,她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有很多独立的想法的人。透过MIT,她仔细的观察着世界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发现自己无法与他们竞争。她还忧心中国传统文化的陨落,渴望振兴传统文化,这里摘录她博客里的一段文字: “ 今年是龙年,我依然用着这传了五千年的宝贵文字纪录我的人生。在我生日之际,我真心希望所有龙的传人能够睁开双眼,看看我们所面对的真实世界,客观地分析一下我们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 想想民族的未来,也想想自己的现在:自己开心吗?自己喜欢什么?自己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强者,其实我们同情弱者的同时,自己也许就是弱者,是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帮助人,但是自己病的咬牙坚持的时候,治愈自己便是对世界很大的帮助,因为自己轰塌的时候,这个世界中与自己有联系的部分也会颤抖。 任何人都需要一个宏愿。任何一种伟大都是自然发生的。 八 谈及涂序新的悲剧,教会的阿姨说其实侍奉神不需要什么地位,哪怕是一个普通老师,在讲台之上,如果能充分演绎神性的伟大,也能为神创造不少荣耀。 作为非基督徒,我尊重她对世界的理解,就像她尊重我对世界的理解一样。 涂序新临死时还有一个女儿在由她姥姥姥爷抚养,我想,如果真的有所说的神性的伟大荣耀,那必然在他女儿嫩嫩的掌心。 原文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248692874/883147762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理想安居——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热度 1 zzspangle 2012-11-23 22:34
让理想安居——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最近事情烦多,心情总是在一种焦虑之中,前几日在校车上,听到司机师傅用那几乎沙哑的声音,伴着音乐哼唱着新贵妃醉酒,假唱本来就非易事,再加上略有些年纪的嗓音本来就不适合这种歌曲,所以声音显得刺耳而又干涩,师傅在陶醉哼唱着,听着是乐天逍遥却又不时的从中感到有一丝的苍凉无奈。歌声持续了大半段路程,不知道是自己的思绪的影响还是师傅在歌中加入了太多自己的味道,慢慢在师傅的哼唱也感染到了一种萧瑟的情绪,歌词没听明白,情绪却留了下来。今天桌前看书,无意中电脑中又随机到了这首歌 , 思绪伴着节奏一时荡起了层层涟漪,只是不知是愁是悲,还是秋天的萧瑟。 最近酒也是不能喝了,饱含各种人工合成物的液体真不由的让人感觉到技术终究有其恐怖的一面,创造出这一切非自然之物,其消受者也必将为其付出代价。但有时人却真的不在意这些,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这是一个朋友今天打电话给我说的,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他过的并不幸福,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他经历了人生最最无法接受的低谷,失去再加倒下,多少无眠之夜之后,今天他开始乐观的活着,不过却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现在的工作也不轻松,我问了一句,最近有什么打算,他说,不敢想,空闲的时候也不敢想。 我并不比他超脱多少,相对来说我幸运很多,机会是很侥幸,身边也总是很多贵人,我对别人总是作出一个有理想的人的腔调,做着似乎是一个有希望的人的样子。但我到他这一步,我能说出我是个有理想的人吗,他就是没理想的人吗,不是因为没有,因为有理想需要尊重,理想需要那一丝内心的骄傲,一个普通人的心中,它比自尊更脆弱! 今天上课我对一个同学提问题,无名的一丝紧张和时间的更紧张之中,并没有把问题说清楚,自己其实是想告诉同学他所说的一切其实只是为了这一丝尊重。火车票难买,大家依然希望实名制,喊声响亮,哪怕因为车票被记录,从此永远在某个硬盘中数据中失去人身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又对信息的管制,刀具的管制心怀不满,哭着喊着需要自由,要冲出G W。人们对自由的需求究竟有多大,知识爆炸,信息淹没,真得自由了你有多少精力来接受。这一切的哭喊要求,偏颇一点只是无法在这经济浪潮中立足的大众需要得到国家的一丝尊重,一丝依然在聆听他们声音的尊重!有了这一丝尊重,他们可以安放那已经不再言说的理想! 给那些依然在为理想寻找居所的人! 祝福那些 无奈却依然 侠骨柔肠的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图片来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感谢原作者的灵感与奉献!】
个人分类: 浪费心情|398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能忽视从业获益难易现状来看研究生择业视角
热度 1 陈龙珠 2012-11-23 12:59
李克强副总理近日谈及我国面临的改革攻坚战,看似高层已在决意调整改革开放成果的收益群体结构。本博读后颇为赞同。相关报道请见: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2/c_113770960.htm 本博近几年曾多次谈及,行业获利难度的增加,会促进人们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收益。就房地产调控来说,抑制房价暴涨,就是压缩地产商们不靠科技进步也能获得大利的空间,将有利于促进他们重视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来减少成本。 已经是不少的时间了,中学教师不但法定薪酬不低,而且有能力者还可以通过课外辅导获得非常丰硕的额外收入。这比在高校从讲师开始以科研业绩打拼晋级要轻松、实惠得多,而且在已有不少的时间 社会部分阶层或行业 获得高利或薪酬与科技含量无关的现实 中,中学教师这个行业为何不能成为紧随公务员之后不远的一个热门职业呢? 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学者出国、转行或离开科研队伍的现状,仅仅授之以情来试图改变,很可能是徒劳的。社会系统规模乃至其惯性巨大,一种社会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时间,而一旦形成之后再要改变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需要社会管理顶层和广大民群形成合力来对其减速和转向的。而且即便这样地去做,估计也不是三、五年就能实现了的。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择业本身,也是一种广义的个人投资行为,潜在收益与风险并存 。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1751 次阅读|1 个评论
理想是个奢侈的东西
热度 35 gfcao 2012-11-23 10:34
科学网上最近掀起了一股关于师生、理想的风暴,我对此一直保持沉默,因为身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谈理想实在有点不合时宜。虽然我不像孤魂那样“愤世嫉俗”,但孤魂的话其实都是我想说的话,只不过他有胆量说,而我胆子比较小,即使说,也只能婉而转之,欲说还休。 我相信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理想并不那么明确,之所以不明确是因为人生的变数太多,不同年龄阶段人们的很多想法(包括理想)都会发生变化,也许你上大学时对大学、对你即将学习的专业满怀憧憬,可几年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与认识发生了变化,于是你原先的理想破灭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在年轻时都有过比较浪漫或天真的理想,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沧海桑田,早就把内心深处描绘的人生美好蓝图撕得粉碎。我以为,任何人在今天作出任何选择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有了生存才谈得上理想。为什么年轻时候的理想大多经不起岁月的冲击?说到底,那时候的理想多少带点浪漫色彩,没有考虑到生活的严酷性。 有理想毕竟是个好事,他可以让你有奋斗的动力。老一辈的知识分子们大多是有理想的,而且他们中有很多一直在为理想而奋斗,即使蹲牛棚也没能改变他们坚定的信念,坚守着心中那份理想,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十年文革之所以没有摧垮他们,也许正是理想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我们这代人曾经也是有理想的,我也不例外,不过我的理想没那么崇高,当一个中学教师或者当一个军人是我小时候的理想。我做梦也没有想过当大学教授,大学对于我是遥不可及的,我甚至不知道大学是个什么样子。那时我们生产队有个女孩找了个工农兵大学生男朋友,我们一帮小屁孩像看稀罕物一样围在门前,带着无比崇敬与羡慕的眼神看着那个神秘的大学生。在我上中学时,我们邻队一个女大学生从清华大学毕业了,我远远的看着她向我走来,从我面前经过,又远远的看着她从我面前消失,在我的眼里,她就是个可望不可及的女神!所以无论是我还是我的父母,对我的今天都是满意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的梦想,这也正是我一直对许多事情看得比较淡薄、缺少了一点争强好胜之心的很重要原因。 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之后,很多人也都看淡了世事。有一天, W 大姐给我打电话,她说不知道到我们校怎么走,我说我去接你吧,我依约早早来到大学城华工大门口等候。回校的路上,我们聊起了一些事,她很感慨地说:“大家现在对很多事都看得很淡了,过去或许还会为很多事情去努力、去拼搏,现在没兴趣了,因为你努力的结果很可能还不如人家不努力的结果。” W 大姐的话深刻之极,道出了中国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状。 如果说老一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有一份执着的理想,有着一种追求理想的精神,那么今天的年轻人还有多少有着这份执着与追求呢?这不是年轻人的错,正如那位 W 大姐所说,如果你努力的结果还不如别人不努力的结果,你还能保持那份坚守理想的执着吗?理想是有序社会的产物,在一个混沌社会,理想无疑是一种奢侈品。 我教过的本科生不计其数,硕士加博士有四、五十人,我从没有问过学生:“你们有什么理想?”我只告诉他们:“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数学方面的潜力,不反感读书,就可以继续读下去,多读点书不是坏事。你们将来的学术成就如何取决于多种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我这个当导师的能力有限,所能做的就是为你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问如何要看个人的造化。但有两点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一是学会与人相处,二是做一个称职、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身为导师,看到好苗子固然是一件欣慰的事情,把他们造就成某个方面的杰出者是每一个为师者的理想,但学生毕竟不是物品,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情、兴趣、生活与理想,不管我们为学生付出了什么,都不能成为左右学生的理由,导师没有道理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学生的头上,正如父母不应该一厢情愿地让孩子按照父母设计的蓝图去奋斗,父母、老师都是孩子人生旅途上一段时期的伙伴,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你又如何知道什么样的路适合他们走? 理想既是个奢侈的东西,也是个人自己的事情,导师、父母可以提供建议,但不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当成孩子的理想。
个人分类: 杂文|7302 次阅读|90 个评论
“理想”这个词很反胃吗?兼与YC讨论
热度 13 wangdh 2012-11-22 23:49
“理想”这个词很反胃吗?兼与YC讨论
“理想”这个词很反胃吗?兼与 YC 讨论 (王德华) 曾老师在“ 理想是追求自身价值的旅程 ”中一次次发问:“ 我读博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找到我在社会中的定位,发现我自身的价值。那么,这样的理想,难道就不是理想了吗? ”、“ …. 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做科研渐入佳境,到现在还有做了还想做的欲望,这归功于读博期间我渐渐养成的科研兴趣。而事实上,这样的科研兴趣的养成,不是因为科研很苦,我们在困境中实现为国家献身的豪情;恰恰相反,我在整个读博期间都很轻松快乐,克服一个个小困难也成了乐趣,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对科研产生了兴趣。我认为我的价值可以在这里得到比较充分的实现,于是我留在了科研这个职业上,这难道不是我的理想吗?而作为程老师的那个学生,他认为当一名中学老师可以实现他自身的价值,这难道不是他的抱负吗?” 一种很欣赏曾老师的生活态度,奋斗的经历,辉煌的青春,小资有情调但乐观、积极上进,更有才气。我评论道: 【“这题目不是您的风格(调侃)。曾老师您 “ 强词夺理 ” 了,您所做的不就是在为这个国家做贡献吗?非要抱着炸药包高喊 “ 共产党万岁 ” 才是贡献青春吗?看看您身边的那些青春(指研究生们),您不断地呼喊 “ 当个老师真不容易 ” 、您曾获得全国优秀百篇 .... 这些难道不是贡献吗?做最好的自己,不是行尸走肉,尽职尽责,不就是贡献吗?理想不是空的,读博士就是一种理想啊,对吗? 我理解的是否错了?”】 面对我的呼喊,曾老师回复: 曾老师回复 (2012-11-21 08:20) : 德华老师,我说不出我们之间认识的那种区别,我更愿意把理想说成梦想,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是有其价值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我们的梦想,这个梦想可大可小,只有这些梦想平衡了,这个社会才稳定。社会应该给我们实现这些梦想的公平环境,我们可以在任何国家实现自己的梦想。说来说去,好像还是和国家没关系。 曾老师回复 (2012-11-21 08:32) : 德华老师再看一下我 49 楼的回复。 【 49 楼的评论和回复: 老师您好。我能理解您的感受。为什么他们二位老师那么激动呢。在我看来,可能是期待太高了吧。其实我和他们一样,我认为一个受过清华四年本科教育,中科院五年博士教育的优秀博士,去当中学老师,真的损害了我一个普通学生的感情。我对清华的期待,我对中科院高材生的期待,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是美国,已经相当发达,民主且自由,那么一个哈佛生去当家庭主妇,我觉得没什么。全世界的人才都往美国跑,他们真的不缺人才。可是中国呢?如果这样的学生让百姓们都知道,让农民们都知道,会不会伤害他们的感情呢?可是,这个学生只是一个个例,他只是折射出很多问题。我们的争论已经越过他个人了。你说,我期待那个学生回来搞科研吗?我不期待。他并不热爱科研,我们真的不能强人所难。只是我们的伤心,想要表达出来罢了。 曾老师回复 (2012-11-21 07:58) : 我认为,一个社会,是不能全靠牺牲精神去撑着的,我们需要呐喊的是建立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智慧与财富成正比,而不是无耻与财富成正比。如果那么多无耻的人占据着这个社会的重要地位,以无耻的手段获得财富,却还要我们靠精神去牺牲自己,人们内心的不满迟早会爆发。 】 我:【 曾老师好,得罪您了。我也曾说过理想就是梦的呀,您说的实现自我价值不可以说成理想吗? “ 理想 ” 这个词就这么可恶啊。推荐我以前的文章:理想、追求、梦、目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221903 】 曾老师回复 (2012-11-22 21:38) : 德华老师,我还想继续跟您探讨的。我有说理想啊,我把理想定义为追求自身价值,也就是说,理想是自己的理想,是自己的动力。李侠老师的最新博文也写了:贩卖整齐划一的理想是不道德,理想是不同情境下不同个体的理想,不能以一个国家利益把大家的理想整齐划一了,这样人就没有思考的空间了。 我:【曾老师您 您真的点开这个链接看了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221903 您觉得我们俩的理解有差异吗?做最好的自己,积极对待人生,幸福快乐生活,过得充实,这不是理想吗 (就是追求、梦和目标)。做好了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不就是贡献了吗?稍微高尚点就不可以了吗?大概您是秀才遇上兵了,别烦。】 曾老师回复( 今早新补充的)(2012-11-23 07:02) : 没烦,我愿意与您讨论。 不是不可以,是你可以高尚,或者自认为高尚,但不要强迫别人跟着你的高尚(德华老师知道的,这个你不是指你,嘿嘿),每个人的理想都应该受到尊重。具体表现在我们对程老师那个学生的看法不同,他被那些人一阵棒喝,各种帽子扣到头上:没有理想、懦弱、不负责任、没担当,而我恰恰认为他很有理想,不屈从于俗流,还是个理想主义者呢。我有篇博文,还在犹豫要不要写,写了似乎又让人觉得消极,但我认为,要把学生当成成年人,让他们知道这个社会,然后自己去思考,走自己的路,而不是一味以激昂的斗志给他们灌米汤。我从来不充当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的路,必须自己走,不是我不负责,我负不起这个责。 有老师在徐老师的文章 我研究,我满足,我自豪 下 说:“理想就在于那一份对内心渴望的坚持吧!”我很同意这种说法。理想没有什么复杂的,也不是非要跟政治挂帅的。我的评论: 【同意‘理想就在于那一份对内心渴望的坚持吧’这个说法。不少人一听“理想”就反胃, “ 理想 ” 跟 “ 同志、小姐 ” 还是不同的(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我们不能再把这个词给毁了。理想,就是一种追求,没有大小,没有高尚和低贱。这就是精神气。说缺了点精神,大家还不愿意听。没有精神,就怂了,认输了。当今的年轻人压力很大,天价的房价毁掉了他们的一切理想。遭遇这种现实,抱怨有用吗?逃避有用吗?自己的一代不集体去争取,靠谁去?】 读到有老师引用诗人流沙河的诗句,感觉很好,也引在这里: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推荐我的一篇旧文,自我感觉还不错: 理想、追求、梦、目标 下面这些都是我的话: “提倡树立理想是必要的,这是完善人生设计必须要思考的事情。理想就是志向,理想就是抱负,理想就是追求,理想就是梦,理想就是目标。这些问题的思考,决定你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你人生的轨迹,决定你生活的动力,决定你将来的归宿。说大了,理想决定命运。有理想,怎么会是唱高调、忽悠人呢。” “目标啊,就是我们每天生活行程的驿站。不管前行的路平坦也好,陡险也好,宽广也好,崎岖也好,近也好,远也好,高也好,低也好。既然是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要朝着她去的。一个一个目标的到达、一个一个目标跨越,就一步一步接近梦想;一个一个梦想实现,就成就了你的理想。一路上,累了在驿站歇歇脚;也别忘了欣赏路上的风景。一年四季,冬去春来,鸟语花香,五彩斑斓。” “理想、志向、追求、梦想、目标,是一样的。怀揣理想,怀揣志向,怀揣追求,怀揣梦想,怀揣目标,就是我们人生要做的事。这样走完人生,你会充实,你会快乐,你会微笑。” 再推荐自己很喜欢的这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 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4772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严冬
热度 1 duke01361 2012-11-22 21:38
严冬 我不知道还能这样坚持多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周边的葱茏不再,剩下来的都是赤裸裸的本色,看上去很是丑陋!而且这一切丑陋的也不再需要掩饰,变得如此地赤裸裸。 人性的功利让生活失去了很多的理想,生活也因为理想的缺失变得如这严冬一般无情! 这是一个充斥着谎言的季节;这是一个充斥着自私、贪婪的季节;这是一个无比肃杀的季节! 善良的生命在寒风中饱受严寒的折磨;卑躬屈膝地活着的是那些善变的蠕虫;还有那些势力者;他们说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谎言,面不改色!他们无视其它生灵的存在,肆意地凌驾于这些生灵之上;他们习惯了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技巧! 他们善于歌功颂德,把严冬说成盛夏,把肃杀说成万物郁郁葱葱! 我不知道这个样子还能坚持多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翘首以待春雷炸响的时刻! 让春天回到你我中间,让万物在属于我们的天地间自由自在地生长!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43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现在的理想
热度 13 cosismine 2012-11-22 20:56
是胳膊不再疼了,然后我可以写一篇PICC置管损伤康复记,第一句就写,想写这篇博文很久了,是因为一直期待着胳膊不再疼了,以便确认自己没有骨转移或者淋巴转移。 其实,今天很幸福。儿子在我前面的桌子上写作业,好长时间了,我们母子几乎不能在一个空间里呆,他今天能容我呆在他的旁边,还能专心做作业,做母亲的,幸福不过如此吧。 又想起今天认识的那个母亲,三十五岁。听完那个肿瘤与营养的讲座后,雨下得很大。她没有带伞,在屋檐下踌躇着。我带伞了,却因为胳膊疼,没有办法撑开伞,就在那里用着劲。。。 她于是问我是否是朝前走,如果是,能否带她一截。我恰好也撑起伞了,就和她一起走到雨里。 看她很健康的样子,问她是肿瘤患者家属?她说是,我于是问是她父亲还是母亲,她说是她女儿。 一下子惊呆。她都年轻得不该得癌,更何况她女儿。 问她怎么回事,她才说,她女儿9岁了,脑子里的瘤子,4期了。这种瘤子一旦发现就是4期了。她不知道她女儿还能不能活过三年。。。。。 九岁的生命用三年来衡量寿命,这个母亲,心里该是多么地荒凉着? 她于是给我说她女儿所遭的罪,她女儿住院治疗,白血球很低,什么也吃不下。我问她孩子有没有医疗保险,她说没有。我也很想问问她她还没有其他的孩子,但话到嘴边,终于没有问出来。问出来的是,孩子有没有可能彻底治愈?有没有可能活过30年?她说她没有见过相关的统计数据...... 送她到病房楼前,我忍不住抱了抱她,给她说我知道她现在怎么艰难得熬着,但除了坚强地承受一切,想一切可以想的办法,去寻求希望和生机,并勇敢地往前走,我们别无选择! 而在这么一个夜晚,窗外是滴滴答答的雨,我和儿子共处一个屋檐下,平和而宁静。理想可能在远处的风雨中,画成一副漫画,不管多么诱人,我都不去环顾了,我只要守住现实,守住那个在不远的将来即将结束的治疗和治疗后永久地康复,就足够了。
个人分类: 我美丽的秃瓢岁月|4478 次阅读|13 个评论
陈安博士的“理想内裤论”只适合于中产阶级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2-11-22 17:21
陈安博士的“理想内裤论”只适合于中产阶级 上世纪7 0 年代, 乡下的很多人是没有内裤的, 很多家庭的孩子, 能穿一条棉裤就谢天谢地了。 有时一条新棉裤, 腊月反着(里子在外)穿, 过年的时候才正着(面子在外)穿。 根本就没有内裤, 谁敢说这些人没有理想! 到底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什么? 诗人流沙河说的好: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中产阶级或更高阶级, 他们的理想往往不可告人, 因此需要窝藏在内裤里。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230 次阅读|4 个评论
也谈我身边“灭绝师太”们的理想与现实
slenderbamboo 2012-11-22 14:28
首先,我不是一个做科研的人,我只是小硕而已,自知不具有创造和改变世界的能力,早早的开始了工作。机缘偶合,注册科学网也源于人人网上看到的程先生的博文,近日,围绕这一话题,各大前沿论坛都在讨论与此相关的种种,作为一枚旁观者,忍不住也搜刮下周围的“灭绝师太”们,思考种种……… 1.美貌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美女L,闺蜜, 高三那年相识,那时的她告诉我她“男朋友”的理想是希望做中国的居里夫妇,她的“男朋友”是全县第一名,他的理想也也就是她的理想。 在非典爆发的那年因高考一志愿落榜而改派到二志愿,不过也是个不错的大学。后来种种原因两人分手等等不加详述。大学毕业的时候她说,她说:猫猫,我这辈子要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了。等到我们硕士毕业的时候,她的简历上已经写着十几项专利,纠结于是否公派出国读博,(据说是院长推荐她,据说全国只有几十个名额还是什么,反正在我这个俗人眼中看起来真的很牛,诸位请原谅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她说:猫猫,我痛苦了很久,但考虑到我的身体,我决定放弃了。随后她进入了国家航天事业。毕业一年后,跟我说:猫猫,我现在就想相夫教子了。话虽如此,但她仍然在很努力的工作,但我看得出来,有时候她真的需要休息。在我心目中她还是唯一一个美貌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没有之二。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美女Q,在读博士,用上面那句话形容她真的一点都不错。本科就读于南方某综合大学,大学时她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奖学金、学生干部样样不落,还曾因考某物流师的试卷内容太牛而被请去做过讲座,种种荣誉不在话下。大学毕业时可签约成都某企业,年薪10w,但因母亲觉得太远放弃,转战考研回北方的老家。记得当时全宿舍的姐妹都纳闷:要是给我年薪10w的工作,这硕士我也不读了。攻读硕士期间,一是因跨校所以不太受导师重视,二是因导师几乎所有心思都在开公司赚钱,所以成绩平平的毕业,但临近毕业,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终动用了男朋友家里的关系去天津某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如今已经是博二了,小丫头也是非常努力的在学习,不断的汇报,不断的在写论文,为的是能够留校。
个人分类: 草稿|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理想:中学教师与科研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2-11-22 12:16
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二十世纪的良心、共产主义的同路人 ——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就在中学教书。 还有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证明了组合数学中“斯坦纳”系列和“寇克满”系列问题 的 陆家羲 也是中学老师。 以其毕生精力完成的《 关于不相交 STEINER 三元系大集的研究》 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90后的王骁威和刘路也是在读大学期间, 利用业余时间解出了数学难题。 俄罗斯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佩雷尔曼博士, 也是名冠当代的“隐士科学家”。 200年前, 数学史上还有两位神一般的青年才俊。 早逝的挪威青年阿贝尔, 以及比他更年轻的法国大学生伽罗华。 他们生前默默无闻, 但是开创了“群伦”这一现代代数重要的组成部分。 伽罗华生前曾经三次向法兰西科学院提交论文。 第一次,傅里叶收到论文不久后就去世了, 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次,论文交给了柯西, 柯西很健康,却把文稿遗失了。 第三次文稿没丢, 但却让泊松“完全无法理解”。 总之,这些人的成果深奥的我看都看不懂, 难道这不是科研。 数学研究其实只需要天才的大脑和一张安静的书桌足以, 谁说去做中学老师就必然会脱离“科研”。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799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理想,还必须有担当
陈龙珠 2012-11-22 12:15
感恩节到了。近日科学网师生辈们都在热议逃离科研的话题,本博说点自己与理想相关的事吧。 现实社会,自己可支配的物质基础厚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理想有多少能够实现。有理想,必须有担当,而且需要持之以恒:实现理想的过程,会充满着艰辛。 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制度后,本博不久就发现,农民挣钱的路子五花八门了起来。 守住自家祖辈老实本分做人的传统,也是一个理想。还在读书的我,当年除省吃俭用外,便在课余和假期寻找机会打工挣钱,籍此为家人补贴生活乃至侄辈们读书的开销,并严词要求兄、嫂们不得外出以不光彩的手段去挣不干净的钱来实现万元户的虚荣。 近30年来,一半的侄辈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先后完成了大专或本科的学业而走上了工作岗位,没上高校读书的那些侄辈们基本上都学会了一门手艺而在外本分地谋生着。虽然我们没有大贵大富,但得知大家庭中每个人都逐渐生活得好起来了,本博内心充满着愉快。 记得女儿20周岁时曾聊了一次对她的期望:不论现时社会价值观念如何演变,真才实学、诚实善意待人,都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在其35岁之前,老爸尚未退休,与在家乡工作的三伯一道足以支撑起那个大家庭的生活琐事,只期望女儿在处置好自己成家的同时,能够集中精力专心于钻研医学和临床技能,耐心细心地为病人看病治病,别在名利方面去刻意追求;35岁之后,随着社会阅历的积累,自己对工作、生活的定位愈来愈会明朗,再走咋样的路,就不是老爸所应该操心的了。 女儿去年底开始临床实习以来,法定节假日已很少有时间回家与我们团聚。明年初起还要在实习的同时开始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其辛苦程度将可想而知。现在,每当看到她偶尔回家时仍能用心于专业学习和解答亲友病症疑难的模样,本博由衷地感到了欣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可预见的现实中争取实现理想
热度 1 freshair928 2012-11-22 11:43
近来网上由程老师与其学生的事引发了极其热情的讨论,在我们年轻人当中这种情况属于绝大多数的,除非是“官二代”“富二代”,很多学生从小、从农村一路走来,到了而立之年,所想所做无非就是居有所地,亲有所养。从人性上来考虑,我觉得真的是最初级的要求,可是这最初级要求,我们还要拼尽一生小心翼翼的去实现,“程老师们”,真的别怪我们。科研,是我们最美的理想,听话的我们在必须做的时候,我们真的去做了,努力去做了,感谢肯定我们这些的老师,谢谢你们的指引、教导。当毕业了后,我们不想做了,这时候好像理想真的不能当饭吃了,因为拮据;当毕业了后,我们不想做了,这时候现实真的很紧迫了,因为自卑;当毕业了后,我们不想做了,这时候科研在面前越来越迷糊了,因为害怕。 记得听过一个外国人说过,当人类的科研不是谋生手段的时候,我们才真的会进步。可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我摇头,在我见到的现在,我还是摇头。我现在是千万个博士中的一员,我在努力按照学校的毕业要求,看文献、找思路,将来会做实验,写文章,最终完成“苦逼”的博士生涯,可是完成了后,我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拼命,谁知道呢,但至少现在我的理想是毕业,争取更好的毕业,更体面的毕业,在短的阶段中也算是实现自己的理想,至于将来,那就看将来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感谢尽职的老师,“凤凰男”们都是自己有思想的,这些思想可能不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思想之于个人,只要从法律、道德上没有不恰当的地方,其他人干涉不了,只能苦口婆心的做工作,所以你们是值得感谢的。我期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成为别人人生路上的“程老师”,成为一个不被学生骂我的老师,这是我将来人生中的一个小理想,下一个阶段的理想。我希望在预见的未来,社会真的真的能够多一些恬淡、少一些膨胀,多一些宁静,少一些浮躁。爱因斯坦早在很多年前就预见了现在的情况,我没有他的远见,但我和他的期望是相同的。我们会努力,我们最终也会有理想,在所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管这个理想是大是小。
2475 次阅读|1 个评论
杨树的理想
热度 6 liuxuxia126 2012-11-22 08:55
杨树的理想
站在窗台我往北看。南湖大道上车来车往的,噪音很大。 不过,差不多十年了,也习惯了。 房子离南湖大道不到50米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为了减轻点噪音,靠近院墙的一侧,种了十米左右的树隔离。有樟树,构树,杨树,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树种(植物知识实在有限了)。 杨树是阔叶落叶树,这个季节是她最美丽的时候,金黄金黄的叶子,高高地在树顶,随风摇曳着。我能在楼顶上平视她,可见,经过十年多的努力,她已经长得多么高了。 她这么努力地长高,更多是基于现实生存环境的压力。既然被人移栽到这里来,就要扎下根,立住脚。一方面向下扩展:让根部尽快发达起来,好占领更多的地盘,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另一方面,向上拓展,一定要超越那些樟树,构树,争取获得更多的阳光,更大的空间。长得够高,才可以看得更远。那些无法超越院墙的低矮树种,连南湖的模样都没有看见过呢?超越院墙,超过高楼,甚至要越过南湖边亭亭的池杉,不仅可以看得到南湖的粼粼波光,甚至,连路过的鸟儿,也不用费力俯冲到低矮的树顶歇脚, 有鸟儿如喜鹊,更喜欢在最高的树杈上做窝。 杨树的现实很残酷。但她挺过来了。她现在在所有的树种中,高高在上。 基于现实,杨树才可以和其它的树种畅谈理想:今年是在树顶上做喜鹊的窝,吸引更多的喜鹊,明年,也许有更美丽的鸟儿来做窝。即或是不做窝,它在树上停一会,也给她看看美丽的身姿呢? 说不定哪一天,杨树上也能引来“金凤凰”?幻想吗?不,这是杨树的理想,伟大的崇高的理想。不想引来金凤凰的树是没有理想的树,杨树是有远大的革命的理想的树,我为她加油,为她骄傲! 亭亭白杨
个人分类: 植物故事|3114 次阅读|17 个评论
中国驻索马里大使 --- 【俺的理想】
热度 10 JRoy 2012-11-22 07:11
中国驻索马里大使 --- 【俺的理想】
科网的人怎么看理想,俺做了个小小的总结: 理想是啥?要不要谈? 希望大家在‘空’谈理想之后,也敢于说出来 -- 科网展现了它灵活真实的的一面,好现象! 爱他/她就说出来,然后像吃了伟哥一样去战斗! 实现之!! 作为科网偶像派,多说话本就有失身份,传照! 【London的天,雨乱下;俺今天上学路上被淋个稀里啪啦的,好在教研室全是男同时,到了之后咖啡间+休息室脱下湿漉漉的裤子放在暖气片上烤,裹了条单子凑活一下。黑人同事惊呼:Somalia(索马里)!!!,哈哈....】
个人分类: About me|2718 次阅读|22 个评论
理想是啥?要不要谈?【科网观点总结】
热度 5 JRoy 2012-11-22 06:54
1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不要拿兴趣作为自己的怯懦和自私的挡箭牌!做科研和其他工作都一样,不是谁为谁助兴,而是要真的让自己有性有情! 2 、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抱负的人,不配获得博士称号,玷污了我们这些尽心尽力为培养人才所付出的心血和投入,你自己可以井底之蛙和安于现状的燕雀,没人会理你,如果是所有的老师都去理解和支持、甚至教育这样的人,我觉得是耻辱!有句古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如果我们教育的博士都是燕雀,中国何时才能有展翅翱翔的哪一天? 3 、不要偷换概念,我不是说离开科研的就是没有理想和追求的,而是很多人用 “ 兴趣 ”“ 安逸 ”“ 个人发展 ” 等等华丽的辞藻作为自己的怯懦和自私的挡箭牌,还冠冕堂皇地博得 “ 廉价的同情 ” ,这是不能鼓励的支持的,也是不能够任其泛滥的,一个没有理想和追求的人一样做不好一个中学教师也做不好其他的岗位,因为在哪个岗位上都需要有理想的驱动、激情的发挥、困难中的坚持才能够做好。 ---------- 不想吃伟哥才有性,那就让自己成为有性的伟哥吧! 张海霞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应该有的理想?中国自古就有三教九流,把人和职业分为高低贵贱。我们从小也就知道“远大理想”:第一个远大理想是共产主义,第二个远大理想就是长大了要成个什么“家”。因此,今天在大学和研究所工作的教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自然要比在中小学工作的教师要“理想”。一个“国家培养了多年”的尖子学生放弃了能成为教授、科学家的顶尖人才的机会,要向下去当一名中学老师,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那就是没“理想”,没抱负。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脑子进水”。一个人应该有的远大理想即便不是拿诺贝尔国际奖,也是要在国际顶尖杂志里塞进去自己的名字,好在中国拿个国家奖或者戴个院士帽。这才能称得上是理想,才能称得上是有“鸿鹄之志”的“中国男人”。 然而世界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价值观在改变,世界文明的趋势是人人平等。每个人不管做什么职业,只要在工作就是对人类和社会做贡献。不管什么人也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鼓励。一个人的理想不应再是名和利,而是各做所爱、各尽所能。总统和清洁工一样伟大,奥巴马和刘老根都是男人。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再是鼓励和“培养”尖子人才,而是帮助和鼓励每个人做他喜欢做的事,让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这个“有用”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 科研诚可贵, 自由价更高。 若为兴趣故, 一生无烦恼。 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对社会和人类有用的事。这两件事做到了,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人才。 ------------------------ 程代展和邵志成 —— 再 讲两个名字的故事 俞强 这里做一个解释, 我觉得很多人喜欢谈兴趣啊,创新啊什么的,但未必每个人都认真思考过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理解。就拿兴趣来说,在我看来,兴趣是分层次的。对于普通人来讲,说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多数情况下是源于一种好奇,好奇的原因是无知。而当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包括内在规律)真正深入进去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很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很多人的兴趣会迅速衰减,要么“移情别恋”,要么彻底放弃。在这个层面上的所谓兴趣,其实是低层次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有没有也无关紧要,但对一个特殊群体(科学家群体)确是必须面对的,因为这是他们的职责,工作。他们也会和普通人一样会面临同样的困境,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外界的刺激,跟全世界范围内同行的过招,交流,其实更多的是竞争会让你产生新的灵感,新的兴奋点,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兴趣。也就是说,主观是自己探索科学问题的冲动,客观是良好的科研环境,尤其是跟高手的对决所带来的正能量是一个科研人在学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必不可少的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这里姑且不谈科研人本身的其他良好素质。注意,这个探索过程是非常艰苦的,大家都喜欢武林高手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其实都只是良好的愿望,成人童话。 -------------------- 剑走偏锋 --- 科研 - 兴趣 - 叛逆 王善勇 我硕士毕业时,曾经轻狂地写过一句诗:一只脚跨出校门,另一只脚就不想再跨入校门。我写这句话,是因为我正要起身去追求我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价值,我充满了豪情,表达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气概。当然,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在珠海特区的理想追求之旅,一败涂地。于是我认定那不是实现我自身价值的一条路,所以我想换另一条路,我不知道是什么路,但首先通过读博离开当时的那条路,现在看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可以说,我读博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找到我在社会中的定位,发现我自身的价值。那么,这样的理想,难道就不是理想了吗? 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做科研渐入佳境,到现在还有做了还想做的欲望,这归功于读博期间我渐渐养成的科研兴趣。而事实上,这样的科研兴趣的养成,不是因为科研很苦,我们在困境中实现为国家献身的豪情;恰恰相反,我在整个读博期间都很轻松快乐,克服一个个小困难也成了乐趣,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对科研产生了兴趣。我认为我的价值可以在这里得到比较充分的实现,于是我留在了科研这个职业上,这难道不是我的理想吗?而作为程老师的那个学生,他认为当一名中学老师可以实现他自身的价值,这难道不是他的抱负吗? 事实上,即使一个人全无抱负,就是愿意安逸,比如做全职家庭主妇,虽然我不鼓励,但我也是尊重她的 “ 无抱负 ” 的。作为社会上的芸芸众生之一,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实现自身价值,就是追求理想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理想是追求自身价 值的旅程 曾泳春 想想科学是怎么开始的?最开始搞科学的那批人基本都是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欧洲贵族!真正驱使他们从事艰苦、危险、高投资的长久科学工作的原动力是什么?是要献身?是要爱国?是怎样怎样崇高的装逼?错了!是兴趣,是好奇心!也许老一辈们在红彤彤的政治年代里被洗脑洗的能忍受各种痛苦,去科研,去为国争光,去付出,去牺牲,甚至去献身,我敢说,这是不能持续的,是一阵风似的。如今的年轻人完全已经领悟了这一点。我仔细看了 Z 博士的文章,其思想、态度、面貌,完全就是一个清醒乐观、有价值追求的年轻人。我不认为他会后悔,他已经思考的很成熟了,他把碌碌无为的、悲苦的国内老一辈的一生看穿了。他坚决丢弃了这样的选择。我尊敬他,并祝福他。 -------------- 观程、Z师徒对文有感:老人们脑子不清醒,年轻人快快站起来 王可 其实,尽管科学网上大谈理想,我个人觉得,现在的中国,还是更多的要强调专业精神,或者职业精神。 理想常变常新,而职业精神是永恒的 。一个人,对得起自己的岗位,是最重要的。吃国家俸禄的,就要对得起国家,不能总是想着给自己捞;在私企工作的,要对得起老板,不能敷衍应付。做技术开发的,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光想着发 paper ;当老师的,就应该首先把培养人的事儿做好,不能自己一头扎到象牙塔里而把学生丢一边。 ------------------- 要 强 调理想莫如先强调职业精神 李宁 对于每个人(特别是普通人)来说,理想有一点儿就够了,不能完全没有,但也不能过多或者过大。 完全丧失了理想的人,将从此没有人生的目标,搞不好就退化成了尸位素餐的行尸走肉。 有太多、太大理想的人,固然可以很有目标,并且每天都充满激情地学习和工作,但是为了实现太多的理想和目标会让自己每天都很忙很辛苦,可能会因此疲于奔命,这种状况很难长期保持住。理想如果太大,脱离当前的现状太远,可能缺乏可以走得通的途径,便可能时常碰壁,又是几乎无法实现的。为了太多、太大的理想而奋斗,需要非常强悍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够坚守住,也需要非常好的体力才能拼搏尽可能长的时间。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次人生和事业的“长跑”——马拉松或者万米(只可惜长跑已经被取消了)。实现理想就如跑到了“终点”,人可能一下子就累倒了,更多的人可能在长跑的过程中就已经耗尽了体力或者失去了信心而中途退场。 如果理想不是太多太大,而仅仅是“有一点儿”,则更像是去跑个 100 米、 200 米、 400 米甚至 800 米、 1500 米,如果不要求在奔跑的速度上去直追博尔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可能很多人都能够跑得到,跑一跑还是可以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甚远大的这“一点儿”理想,可以让他们有个目标和“奔头儿”,每天都能很充实地活着工作着,还能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实现这个小小的“理想”而获得些成就感和心理满足。在以自己正常的、没有透支的体力达到一个近期目标并实现“一点儿理想”之后,他们可以有信心去树立新“一点儿”理想,而且有体力去实现这下一个理想。 -------------------------------- 理想,或 许是可以 “ 量子化 ” 的 吕喆 一、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什么?它是心头一缕淡淡的念想,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它是胸中一丝拳拳的思绪,一份对事业和成功的渴望;它是一股向上的情结,催促你去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始终伴随着你。在困难的时候,它给你坚持下去的毅力;在失败的时候,它给你抚平创伤、从新站起的勇气;面对挑战,它让你知难而上;身陷歧途,它为你指点迷津。美国独立战争时的著名将军、政治家舒尔茨说过:“理想就像星星——我们永远够不着星星。但是我们像水手一样,用它们指引航程。” (Ideals are like stars – we never reach them, but like mariners, we chart our course by them. – C. Schurz)   “不要把理想政治化”,许多人这样说,我同意。刻意把每个年轻人的人生追求和国家民族的大义联结起来,确有哗众取宠之嫌。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要尊重每个人的抉择。但是,当你想到当年大西北两弹一星的英雄们,看到今天像罗阳这样为事业献身的人,你不会觉得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吗?你不会觉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的人吗?我讨厌新闻中那种不真实的、高大全的报导。然而,一个运动员,即使他 ( 她 ) 也在盘算,得了奖金可以买房子,但当他 ( 她 ) 站在领奖台上,泪流满面地看着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这是他 ( 她 ) 对抚养他们成长的人民的回报吗?一个科学家,即使他 ( 她 ) 有许多个人名利的追求,但如果他 ( 她 ) 的成果被世界承认,被载入史册,难道你不感到这是他们对那片他们生活过的土地的反哺吗?   在我的心目中,祖国就是那片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锦绣河山,是重千斤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 ,还有那些面向黄土背朝天,用他们的汗水为我们生产大米,棉花的衣食父母们。对于他们,我们是有责任的。“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这话是有道理的。当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时,她把它命名为“钋 ” (Po)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 Poland 。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许多人表达了这种情绪。对此,我也有同感。我以为自己不是在泡制“心灵鸡汤”或“猪肝汤”,特别是当读了许多年轻人的博文,跟帖,我也心碎。深深感到,我们的教育和科研制度,包括研究生制度,导师职责,毕业求职,青年教师培养……有太多需要反省的地方了。虽然这大概不是我,一个退了休的小知识分子所应该关心的。但还是想说一句:希望有关领导能来听听年轻学者们的呼声。   但这里想说的是另一个方面,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不应成为放弃理想的借口。有些人说:“科学研究是有钱人的游戏,我们玩不起。”我不以为然。历史上的确有许多富有的科学家,但也有许多在艰难的条件下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就拿居里夫人来说吧,她的父母原来都是教师,失业后承包了学生食堂,年幼的居里夫人也要协助做饭。她到巴黎索尔本学院求学时,穿着破旧衣服,住着简陋小屋,用面包和茶水充饥。她给自己一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的信中说: “ 我用尽了力量来应付这一切 …… 我有一个最高原则:不管是对人或者对事,都决不屈服! ” 陈景润当年是在不足六平米的斗室里证出 “1+2” 的。抗战中西南联大的条件大概比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条件还差罢?那里出了多少大师?   其实,理想就是心头那一片淡淡的彩霞,那一枕难以割舍的甜甜的梦。在我们浮燥的心灵中,为什么不能给它留一小块平静的空间呢?在我的书架上,有一个自己设计的,摆了一、二十年的相框,上半截是一只展翅的鹰,下半截是马克·吐温的话:“不要放弃你的理想。当理想消逝,你即使还活着,但虽生犹死。” (Do not part with your illusions. When they are gone you may still exist, but you have ceased to live. – Mark Twain) ------------------------------------- 解不开的心结 程代展 陈安 : 理想就象内裤,不必高声告诉大家你有,也无须探问别人… 吴宝俊 : 理想太贵,谈不起 王德华 : 年轻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 曹广福 : 理想既是个奢侈的东西,也是个人自己的事情,导师、父母可以提供建议,但不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当成孩子的理想。 范煜 : 一、理想是一种持续的精神追求 , 二、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 , 三、青年人更要有理想 刘建兴 : 现实面前,理想成为一种奢侈品,但不代表人们的理想已经就此泯灭;之所以不去谈,是因为人们现实的重压下无力谈起,也有忍不住要谈的,但也只是说说而已,谈了也白谈。理想是个好东西,活生生的被打碎,你说是不是悲剧? 青椒 张鹏举 思索 “ 务实 ” 的理想 : 我们的前辈们为什么不能够承认我们已然生活在这个务实的时代,生活在这个发展成果要全民共享的阶段,为什么不能够允许放弃伟大理想这个噱头,来实现作为人最本质的东西,追求自由,真实和幸福的平凡生活呢? There are some more...... coming ..... Enjoy on the day of Thanksgiving
个人分类: 时政评论|2254 次阅读|10 个评论
也说说我的理想(此贴只保留2天)
热度 17 wangfangnk 2012-11-21 21:54
王老师您好,textrank是个算法,基于pagerank方法的,实现起来不难,开源的也比较多,比如FudanNLP里就有这个实现。 世事变迁得很快,几天没留心,热点们已经波涛汹涌地换了好几拨,看来哪一拨也赶不上,就着残留的余温说说理想,嘿嘿! 小学1年级时,希望自己是舞台上戏里头穿着及地长裙、戴着凤冠、走路向风一样飘过的美丽小姐,记得那戏应该是秦腔(真是不可思议)。 小学3年级时,想当一名新华书店的售货员; 小学5年级,希望发明一杆秤; 初中时,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高中,先是希望自己练一身少林寺的武功,后希望自己是大作家,写出小说的大作家,还希望自己是老山前线回来的英雄; 大学,希望自己是琼瑶小说的女主人公,白马王子要么穿牛仔抱吉他唱忧伤的歌,要么西装革履年轻有为挣大把的钱(基本更倾向于前者); 再后来,希望离开就职的工作单位,到公司当“白领”(就是YC曾经当过的那种); 再后来,希望有钱,有房子,最好是房地产老板; 再后来,希望自己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写出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那样又大又厚的著作; 再后来,希望自己生活在北京,满大街都是幸福的人,优雅地骑着自行车,让人羡慕嫉妒恨; 再后来,希望自己有庄园(可以骑马奔驰在如茵绿草上的那种),抬头就看见星星,吃葡萄时张开嘴就接住一颗; 现在,希望把那些做了一半的工作统统完成,然后写一篇风清月淡的博文。 (聪明的,你说,都是理想,咋就有那么大的不同呢?) (我聪明的,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他们都不再相信崇高和伟大的目标? 这让我的心如此忧伤...)
个人分类: 杂感游记|488 次阅读|19 个评论
我的理想
热度 23 liuxuxia126 2012-11-21 20:27
中国5年内放开二胎政策的话,再生个姑娘。 老家的祖宗的坟不要被平掉,为的是每年清明或过年回老家,可以去祭祀一下。 50岁之前退休。 55岁之前抱上孙子。 奶奶能活过100岁。 亲人朋友都身体健康。 想吃啥就能吃啥。 想去哪就能去哪。 想干啥就能干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80 次阅读|48 个评论
【微博】道德是蟑螂
热度 5 dongping2009 2012-11-21 18:26
道德是蟑螂 ,静夜狂思看过来, 理想像内裤 ,危机应急走回去。
个人分类: 歪诗正词|4001 次阅读|14 个评论
理想与“后股”之忧
热度 1 caojian123 2012-11-21 17:29
凡是正常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即所谓的理想。撇开形式多样的追求不说,这里我只想说说我的科研理想历程。 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虽说是清水衙门,但也逍遥自在,以至于天天“酒精”考验。3年后,我发现已经迷失了方向。于是,下定决心,重拾旧梦——攻读博士学位。半年宅男般的生活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浩浩荡荡硕士队伍中的一员。 三年后,拿到硕士学位的我,欲打算回原单位工作,但当时导师极力推荐我继续上博士。说实话,回原位工作,心底里我也不愿意,只是因为当时形势紧迫,不得以临时起意而已。2006年前后,博士行情持续疲软,进入科研单位已是困难重重,不仅要求出身名门,而且要气年轻有为。想起自己出身卑微,博士毕业后也年轻不在,便有了让理想搁浅的打算。不过,当时年轻气盛,对自己的未来还抱有一线希望。那时,我固执地认为,出身和年龄不是问题,只要你有足够的PK能力。在理想未泯和导师劝说的情况下,再次踏进了考场。 我的博士读的并不顺利,延期2年才毕业。读博士的时候,我已经和原单位脱离了关系,彻底断了后路。没有退路,只能前行。找工作的经历是苦闷的,感觉上帝的门没有一扇是为我打开的。高校说缺教学人员,不需科研人员;研究院所的多数用人指标都自定自产,外人很难进入。当然,大家都清楚,除了硬件,软件也很重要。貌似出身不怎么样,成果也不优秀的人,上帝之门且偏偏眷顾。这是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什么我们都要理解。即使你不理解,又能怎么样,谁叫我生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这个阶段本来就是鱼目混珠,钱权盖世的特色时期,我能奢望什么呢? 工作无望后,步入后科研时期,成了一名博士后。呵呵,博士后是什么,我不清楚。是学生,是职工,还是科研人员,每个单位的定位不同,我不敢忘下结论。总之,我这个博士后,什么都不是。进站一年了,自己想做的东西都还停留在PPT里。 不管长安好不好,总有离开的日子。这不,眼看出站在即。遥想鄙人当年,寻早工作时,灰头土脸,垂头丧气,面临再次找工作,又怎能一蓑烟雨任平生啊! 其实,对我而言,理想已经不太重要了,因为“后股”之忧太急!现在很多单位都没有房子。没有房子,还能奢谈理想吗?也许,有人说,我太现实了。是的,在这个养家糊口的年龄,家是一切。没有家,理想只是空中楼阁。年轻时,我们敢有理想,也敢追求理想,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后股”之忧;年长时,我们也敢有理想,但不敢追求理想,因为我们需要解决“后股”之忧! 讥讽啊,解决“后股”之忧竟成了我的理想,梦寐以求的理想!科研理想呢,不好意思,成了说不出口的痛楚。三十余年如一梦,此时没房堪惊! 理想,只能先“立”而后想。房奴式的理想,充其量不过是一精神安慰剂,对己对人都无益! 斯为真言!
2157 次阅读|2 个评论
想与不想 --回《再反思——兼评我学生的博客》
zouyongjie 2012-11-21 13:02
本人这里不想对如何教学带学生作评论,因为我不明了具体情况,也没经验。但我想就选学生或者选人,以及人的意志,说说我的看法。下文并非只就具体某个人而说的。 A学生的理想是研究一切有趣的XX学的学问,为了这他愿意在别人玩乐的时候埋头苦干,付出宝贵的一生。他很想能在B老师的指导下学习。B看了一下A的背景,没看到什么辉煌的过去(甚至只是没看到什么成果),觉得他再努力也是白费(或者短时间内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光彩),拒绝了A(甚至连个答复也不给)。可是B看到C学生的天赋,心中大喜,就像捡到金子一样,对C苦苦挽留。但C选择做其他东西。很多时候,非常需要非常渴望资源的人没得到资源,而不需要或不想要资源的人却得到或被迫接受了。这难道不是资源的浪费?这种浪费难道不是因为掌握资源的人的功利? 退一步来说,即使从想要学生在读博期间出成果的角度来想,有理想肯奋斗的人一定比有天赋或背景好看的人做得差吗?在科学界有杰出成就、家喻户晓的那几个人,就一定是最有天赋的那几个人吗?即使他们是有天赋的,难道我们就可以抹杀掉他们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付出的努力,以及那份坚决对他们的影响吗?后者的影响真比前者小吗?C选择了做其他就表明C不够坚定。不够坚定的C比坚定的A要好吗?为什么不好好培养一个真正想学,愿意奋斗终身的人?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人了,那真的有去体察社会去找过吗?如果真找不到了,那是不是应该从小孩抓起,从平时自己对别人的影响抓起?如果有教授说我已经等不起了,那就是急功近利。要拿急功近利来笑并且治疗别人的急功近利吗?老师功利让学生名正言顺功利才应该深思。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的“老师”(下面会提到)。 程教授文中拿了姚明和刘翔作例子,认为失去拔尖的人是“痛彻人心的浪费”。既然说到浪费,我就想从国家功利的角度来问:国家多一个在某方面拔尖的人,就会在某方面很强大吗?少一个某方面拔尖的人,就因此会变很弱了吗?当然有人会说,我不是只想要一个拔尖的人,我想大家都变成拔尖的人,但人人都拔尖又轮到谁拔尖?着眼于尖子的应该是特训,而不应该是教育。将个人得失等同国家得失是否可取?我们不把禁锢大部分人的东西打破,整体水平是否能上去? 我很喜欢姚明和刘翔,以及很多虽然没在媒体上看到过但(我相信有这些)在奋斗的人,因为他们的拼搏给予了我不少的精神食粮,不是因为什么战绩,什么金牌--这些对我都毫无意义。对战绩、金牌、天赋等的执着和歌颂,就是对艰苦奋斗的残忍和扼杀。就这件事而言,程教授,恕我直言,你没必要更不应该执着一个“天才学生”,如果你真的想中国的数学能上去的话。整体上去了,出现好学生的概率才会增大。概率的重要性应该不用道明。你那位学生,如果当了大学教授,可以影响数十个博士和数百大学生,但当中学老师,可以影响的学生可能是前者的百倍。当然二者的影响在实质上是不同的,但高端不是最重要的,在心中播下的种子,燃起的热火更重要,在我看来。程教授,我更斗胆地说,你对我的影响,不及初中教我数学的老师对我的激励。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尽量减少用势利的眼光看人好吗?再者他即使不当教授,仍然保有自己钻研数学的机会。最终不管怎样,他都有作出自己选择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然后又牵涉到诺贝尔奖等奖项的问题。做科研的人,当初是什么让你萌生了要做科研的想法?是为了获奖也好,为了探索和发现中得到的喜悦也好,自己记住就好,尽量不要轻易受别人影响。其他不做科研的人,很多人说咱们中国没有人拿诺贝尔奖,觉得很丢脸、很愤慨。到底是谁丢了谁的脸?别人苦于做研究不够经费的时候,你经济一点都不拮据的时候,你有想过为了咱中国人做出点好的成果,将来拿奖,而做点什么吗?别人兢兢业业却找不到支持的时候,你是否有花点时间给人家一些精神鼓励?别人说决定以后做科研的时候,你是否不会说你看这个大律师多么多么风光,那个大老板捞了笔多大的钱这样的话? 大家都讲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可有多少人想过我们自己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不是由我们一个个组成的吗?你说的社会对你的影响,难道不是他和她对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吗?然后你会不会也这样直接或间接影响“别人”,也就是社会?我们能不能负责任一些? 我们活一生为了什么?是为了建立一个辉煌的社会吗?我曾经听过某个市长对市民说,希望你们都能为建设“XX城市”作出贡献。初听这话,似乎有道理,城市变好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但是,他说出这样的话,让我觉得他是严重欠缺对自已职务的责任感。城市应该是服务市民,那不是一位称职的市长对市民应该说的话。只要每个人尽心尽责做好自己岗位的事,就是对社会的努力。需要强调的不是什么什么贡献。那是对每个人的拔高,那是不务实。以国家为念的是理想,以人为念、以全人类全世界为念的也是理想。特别在学术上,地域性的思想更不应该有。 活着为什么?我认为就我自己而言,是为了筑起一个幸福的社会,一个人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社会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人在不同阶段可能想做不同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每个人生阶段都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尤其是在越往后的阶段,如果我们创造的社会,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其他人的影响,能让这个人认为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还为时未晚,我只要心里想想,那股热血就能激动地翻滚。 最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个人分类: |41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目标很廉价,过程才珍贵
热度 4 fytc27 2012-11-21 11:51
近日,在科学网上关于理想的争论愈演愈烈。昨日关于理想和现实的讨论,小硕思考后撰写了关于理想和现实辩证统一的博文。但今日,又看到许多网友关于理想本身展开了大讨论:有网友认为必须胸怀远大理想,不然就如何如何;也有网友认为人生的追求应该多样,只要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应是理想。 其实这样的争论本无意义 ,小硕从自身角度出发,谈谈对理想的认识,如有不足请批评指正。 一、理想的目标是廉价的 为何我认为网友们的讨论和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家都局限于理想的目标。理想的目标可以是很远大,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发展,如周恩来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可以是很现实很普通,关系个人和自身,如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美满的家庭等等。 目标的远大或普通从来不会决定理想能否实现,任何一个理想不管多远大或多普通都有可能会沦为空谈! 当今中国我们青年人从来不缺理想的目标,也就是不缺使命感,谁都能轻易地树立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青春和力量的远大理想。所以,光谈理想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也根本无法对社会或个人带来任何好处。 二、理想的过程才是珍贵的 决定理想能否实现的不是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而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具备一些必备的 精神和品格 。这些精神和品格涉及很广,总的来说是对 真善美 的不懈追求。可以是毅力可以是责任,等等。没有这些精神和品格的支撑,我们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论其是否远大和普通。 具体谈一点:当代青年 不缺使命感 ,那缺什么呢? 缺的是责任感 !使命感是管长远的,这个树立非常简单,而责任感是管当下的,需要不断地去坚持和践行,需要不断地去克服内心的惰性,需要不断地与自身的私心去争斗!只有具备责任感,使命感才会有存在的意义。 三、青年人还是要多一些社会理想 解决了理想的问题,我还是要重申,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讲,还是要多一些社会理想。理由在昨晚的博文中已有阐述,总结就两点 : 1. 国家和社会今后的发展需要我们; 2. 我们自身的发展也要靠国家和社会的支撑。
4486 次阅读|9 个评论
青椒思索“务实”的理想。
热度 13 zhangpengju 2012-11-21 11:36
谈理想就像是变魔术,完全是一种用意识形态的东西来实现既得利益者 " 统治 ", 或者说是维持现状的手段。 关于理想的贵贱,大宝似乎已经从一个点儿出发,进行了较为真实的阐述,我相信很多年轻人看了之后也有共鸣,但是, 大宝说到底是一个特例,不具备广泛的参考性。 程代展老师的爱徒则利用了更为可取的,真实的办法试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部分年轻人也很有共鸣,但是这种共鸣有很大错位,具体原因本文不详谈。重要的是一部分老一辈的科研工作则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令人啼笑皆非。其实,面对魔术有的人能看到戏法背后的东西,有的人只能看看热闹。 1 ,关于历史的总结 进入这个博客之前,我斗胆回顾一下我们祖国有关理想的一些东西。 建国之前,毛主席就利用意识形态的东西对广大工农兵进行教育和塑造,那时候的平民就是一张白纸,面对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很多人狂热地崇拜至极,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实现了国家层面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种意识形态的胜利比战争的胜利更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激发了人自身的潜能,是一种无限的力量。伟大的毛主席依靠人民的无限潜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是对意识形态利用的典范,值得人们深思。但是战争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意识形态能行么? 解放之后,毛主席继续发挥哲学的思维,继续践行利用意识形态的东西对人民进行再教育。面对祖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制定了相对合理的经济发展计划,取得了一部分成果,这算是意识形态的一个短暂春天。但是,好景不长,这种意识形态的弊病就开始暴露,人民的行为开始出现异常,同时面对国内国外的不平凡局势。有人认为意识形态的软教育不足以持续激发人民的潜能,需要利用更加激烈的手段进行刺激,就先来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完了之后再发动大规模的颠覆思想的活动,助长了一大帮牛鬼蛇神,没有接受任何系统教育的年轻人洗劫了新中国刚刚建立的信仰和秩序。在此过程中,愚昧的人民把对个人的崇拜发挥到了极致。我认为,个人崇拜也是一种对理想的崇拜,是一种变相的民粹思想。历来历代的中国统治阶级都有一个崇高的姿态,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们怀揣理想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那时候怀揣着理想的中国人民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宁愿用忍受悲惨生活的毅力来维持虚无缥缈的理想的中国人民,受到的是意识形态的羁绊和控制,这是一种多么不可思议的生活啊?我相信,所有人都不愿意回到那个时代。 随着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国家肃清了一些问题,缓和了国内紧张的局势,摈弃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伟大的邓小平开始利用更加务实的,更加低调的,更加创新的思想和行为来引导中国人民走向,目前看来的繁荣和快速成长。他能够主动向澳大利亚访者承认我们自己的贫穷,主动跑到美国要求参观航天中心的梦幻技术,主动写下向伟大的,智慧的。。。(此处省略几个字,对日本表示排斥)的日本人民学习的字,这是一种何等的魄力,这种违背之前意识形态统治的做法,是所有的领导者都不曾,也不敢涉足的东西。邓小平,是在采用一种激发个人能力和创造力,满足个人需求,国家需求的方法来引导中国人民走向温饱,小康,和共同富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至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便是有瑕疵,邓小平的决策是基本正确的,人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人民,人民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利用自己辛勤汗水从未停歇,这种务实的生活态度或者说生活观深入人心,可歌可泣。 总的来说,毛泽东时代的人民怀揣理想,不惜长时间忍受苦难生活来维护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胜利和不可侵犯的正统;改革开放时代的人民,暂时收起了理想,降低自己作为天朝优秀民族的身份,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通过为帝国主义国家制造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在平凡的或温饱,或小康,或富裕的日子里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回到今天。 如今,中国已经荣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亚洲,欧美等在经济层面的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有的人说,国与国的竞争不是意识形态的竞争,不是军事力量的竞争,说到底是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竞争,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2 ,今天的科研之路 终于回到科学技术上来了,好辛苦啊。 既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个大角度来说,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的理想是不是比一般小喽啰的理想更加有意义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选择了科技工作的人,就是怀揣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理想的人呢?如果真的是这样的,如果你真的承认自己是这样的。那么让我们冷静一下吧,我们从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的科技发展来看,中国目前的科研工作在世界上还不入流,在亚洲远落后于日本,比台湾地区和香港,以及新加坡还差很多,甚至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印度。我们更别提诺贝尔奖了,试问大学里面有多少教授是世界主流杂志的审稿人?很难想象,我们的科研在前辈们的主导下搞成今天这个阶段性结果,而且是怀揣了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理想的一帮人啊。更令人心碎的是,面对目前由前辈们制定的科研体制,我们很难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科研在这种体制下会有本质的提高,这是一种对未来无望的困惑,在如今的时代,在允许平庸的时代,青椒们即便是满怀一腔热血,但是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有人选择退出时最明智,最客观的选择,与其说是他们逃离了科研,不如说是他们逃离了科研体制。 做科研,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把它做到世界第一,另外一条是假装做科研,做到名利双收; 除了这两条路,我们再找不到其他的路,要是再找其他的路,就不要走科研这条路。科研的中产阶级没有社会担当,不为目前科研的状态负责,而且责怪青椒们没有理想,这种思维让人不可思议,令人唏嘘。 有的人会反驳,我们是需要积累的,是需要时间的。这是一种最最典型的拿“积累”“时间”“厚积薄发”等等忽悠人的辞藻来做自己沽名钓誉挡箭牌的例子。积累不是制造垃圾,是积累经验,真正地科研进步,提高的经验,时间不是耗费在扯淡,溜须拍马上的时间,厚积薄发积的不是人脉,积的是经验和数据;日本人用多少年积累出来了多少位诺贝尔奖?中国呢?有的人会反驳,要有信心,我们会越变越好,这是移动典型的转嫁注意力的方式。 30 年前,中国没有什么科研的时候,我们的前辈一路走来,中国的科研变成了这个样子,我们把原因归结给谁?当然, 30 年后,我们后辈们还会一路走去,中国的科研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又该把原因归结给谁?这有一个很明显的逻辑,大家不言自明。 顺便提一下,大浩劫之后的中国劳动力里面,只有 1% 的人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以说,如今怀揣理想的前辈们,客观上是受到了大浩劫的余惠,才有机会走到这个位置,制造了这个现状,我相信,明事理的人都应该承认这个事实。 我也想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周围有的前辈们,申请着国家基金,拿着纳税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钱跑到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做实验,美其名曰国际交流,但是对国内的实验仪器,人员储备等没有丝毫贡献,却用得到的成果晋升着职称,沽名钓誉。这样的伟大理想的行为我们允许存在,这就是体制的力量。 德国,日本,中国都有一段时间大批向发达国家输送留学生的阶段,但是德国,日本的返流人才,切实为各自祖国未来的科研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这里面的原因我不清楚,博导们应该最明白,但是很少有人说, 请大家注意:我们都在输送怀揣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理想的人。 我不禁要问,他们的理想丢到哪里去了?时至今天,很多博导老师们的亲朋好友,家人都加入了留学欧美日的队伍,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学成之后加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 请记住,他们也是一批怀揣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伟大理想的年轻人。 3 ,充分务实阶段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的前辈们为什么不能够承认我们已然生活在这个务实的时代,生活在这个发展成果要全民共享的阶段,为什么不能够允许放弃伟大理想这个噱头,来实现作为人最本质的东西,追求自由,真实和幸福的平凡生活呢? 作为中国的 80 后,面临的是和全世界正常国家 80 后相比,几乎最严峻的压力—各种压力(请查阅出生人口),在如此重压之下,我们这些土鳖还要肩负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一个不可能短时间改变的科研环境里假装做科研。与其说是对祖国的贡献,不如说是对祖国的侮辱,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却不能做追求世界第一的事情,这难道不是一种欺骗和侮辱么?实际上,跟着国外两期博后水平的中国博导们把中国的科研做到世界第一,貌似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我们最最痛恨的意识形态的洗脑:你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国家靠你们这样的口号。冷静一下吧,搞研究不是搞运动,搞研究靠的是智力,财力,管理三者的完美结合,做不到这些,只能是扯淡和假装,剩下的是口号和回音。难道,如今的我们还需要意识形态的羁绊么? 事实证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意识形态终究回归到人追求自己解放的道路上去,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人不断追求自身卓越的道路上来,到了这个阶段,年轻人献身科研的事例会逐渐增多。因为追求自身的卓越,从事科学研究是可以实现的。目前来看,我们在一个这样的体制下,追求自身的卓越和从事科研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朗,用前辈们的话来说:需要积累!在这个时代,喊口号是没用的,中国过了喊口号的时代了,在这个时代,务实是必须的,中国已然处于务实的阶段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时代变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应该随着改变。年轻人不要因为前辈们指责自己理想不坚定的时候而迷茫,这种迷茫的状态是对自己的生存,生活没有丝毫正能量影响的迷茫,我们坚决杜绝,坚持做自己。做最真实对和错的事情,时间久了,自然找到生活的方向;前辈们不要因为晚辈们的玩世不恭,无所事事而愤世嫉俗,这种精神状态对年轻人的生存,生活没有丝毫帮助,实在是要帮助年轻人,就要多给他们机会,不管是犯错误还是提高的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漫漫人生路上做最真实的自己;难道这不是你们希望看到的么? 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顺着昌,逆者亡。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我们鼓励和推崇的,年轻的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前辈们,你们还在等什么呢?
3213 次阅读|32 个评论
理想和现实:谁来教育谁?
热度 2 fdzjkyck 2012-11-21 10:16
程代展老师最近的几篇博文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爱徒离队,良师流泪,看似一起悲剧,但结局却无可厚非;师徒情深,各自的坚持并没有错,但这“美丽的错误”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很多。 现实面前,理想成为一种奢侈品,但不代表人们的理想已经就此泯灭;之所以不去谈,是因为人们现实的重压下无力谈起,也有忍不住要谈的,但也只是说说而已,谈了也白谈。理想是个好东西,活生生的被打碎,你说是不是悲剧? 爱之愈深,恨之愈切。人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自然离不开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但也离不开对现实的评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大家用 “ 错误的真理”指导自己的行动。分数、兴趣班、班干部......活生生的现实竞争很残酷,孩子们的理想从小就被功利主义光坏所挟持,兴趣也要服从这样的发展方向,不然,大人们恐怕也很难说服自己。带路人的拳拳爱心没有错,但若方向一开始就有问题呢?我们的爱是不是会害了孩子呢? 也许你会说,孩子长大就不用管了。但这话用到别人的孩子身上的时候还可以理直气壮,真轮到自己了,却很难淡定。路怎么走,你能提供经验和判断,但也只能如此而已。兴趣爱好、理想志向、前途命运都要考虑进去,孩子们自己决定的也不一定就对,但一定要自己做出最后的选择:或者听长辈的建议,或者走自己的路,对还是错,一旦做出了取舍就不要后悔。谁能保证一定正确呢?人生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生命的轨迹中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才有未来的期待,无所谓。就个人而言,想通就好。无论长辈还是孩子,都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但,无论做出哪一种选择,都不要放弃理想,都要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YC老师不是说过嘛,理想就是追求自身价值的旅程。的确,对个体而言,现实面前,无论理想能否实现,奋斗的过程才最有价值和意义。 从更广阔的意义上看,制度反思才是根本。呼吁你我他释放正能量改变小环境只是系统工程的一个环节,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的本质目标出发,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这些耳熟能详的政策落到实处,提供一个能让理想健康成长的土壤才是最重要和紧迫的内容,可惜这些大事非我辈所能左右,也许只是谈谈而已。当大人们对“理想”的选择不困惑的一天,孩子们的眼眸才会闪亮和清澈。教育者自身一定要有底气,不然怎么敢谈呢? 制度的推动绝非一朝一夕,而今我等该如何抉择?等待?懈怠?还是?显然,一些教育工作者已经做出有力的回答,但也有很多的人还很迷茫,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明哲保身而不愿担当。像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解放思想,现在也期待更大范围内能掀起“理想和现实”教育的探讨,至少科学网,教育界,可以么? 延伸阅读: 1、昨夜无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0333do=blogid=632151 2、程代展老师学生回应的博文:《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2228-633685.html 3、不想吃伟哥才有性,那就让自己成为有性的伟哥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634405.html 4、理想是追求自身价值的旅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1950-634475.html
个人分类: 热点评述|3722 次阅读|3 个评论
理想,或许是可以“量子化”的
热度 12 boxcar 2012-11-21 08:38
这两天科学网上又流行谈理想,而且谈得上纲上线、炮火连天的,很多和理想本不搭界的东西都混了进来。作为一个曾经把一份理想 HOLD 了将近 30 年才开始有点儿摇动的科学家伙,此时不说两句显然会让人觉得比较 OUT 。其实,在科学网博客上看帖 2 年半以上的博友也许还有人曾经注意过,我早在 2 年半以前就谈过“理想”,当时那篇博文不但谈了“理想”,而且还很有“主义”的【 1 】。先把旧文的文本贴上,然后再说今天的观点。 我看“理想主义” 刚才看了王晓明老师的博文 “ 寒春、吴飞鹏和我:三个理想主义者 ” 【 1 】,我在评论中写到: 理 —— 理性 想 —— 思想 主 —— 主张 义 —— 道义 现在,我就详细地说说我是如何解读 “ 理想主义 ” 的,因为我或许勉强也算个 “ 理想主义者 ” 所以才会有看到这篇文章后便突然爆发出写写 “ 理想主义 ” 的冲动。当然,由于很多人都主张学者应该 “ 多钻研问题,少提些主义 ” 的, “ 主义 ” 说多了容易让人厌烦,甚至还可能被人给扣上 “XX 主义 ” 或者 “N 毛党 ” 的帽子,所以我干脆先把 “ 理想主义 ” 断成四个独立的字,然后再组词详加分析解读。 ( 1 )理 “ 理 ” 是 “ 理性 ” 的 “ 理 ” ,也是 “ 道理 ” 的 “ 理 ”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 “ 理想主义者 ” 比较怪,他们可能与世俗的普通人想法很不一样,所想多是空想,所说多是胡说,所做所为就更加 “ 不切实际 ” 了,因此不免会对 “ 理想主义者 ” 敬而远之。我想说, “ 理想主义者 ” 其实首先是 “ 理想 ” 的 “ 注意者 ” ,他们是真正重视自己理想的那种人,而不是随便地说出很时尚的 “ 理想 ” ,然后又迅速忘掉甚至背叛自己 “ 理想 ” 的人。这些 “ 理想注意者 ” 的既然要坚持自己的 “ 理想 ” ,必有其原因,通常他们的 “ 理想 ” 是在理性地充分思考过自己的状况、研读过历史、分析了现状并考虑了未来之后树立的,多半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最优化的选择,所以也应该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当然,也许会有人说 “ 理想主义者 ” 是被人 “ 洗脑 ” 后变成了 “ 一根筋 ” ,可问题是, “ 一根筋 ” 那么容易被 “ 洗脑 ” 么?后面没有深刻的 “ 理性 ” 作为根基的 “ 理想 ” ,可能会很善变。 ( 2 )想 “ 想 ” 是 “ 思想 ” 的 “ 想 ” 。前面我已经说过,真正树立理想的过程其实并不简单,应该有一个 “ 思想 ” 的过程, “ 理想 ” 本身是思考的结果。同时,由于 “ 理想 ” 要到未来才能实现,所以注定了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也只能是一种思想。由于这种思想是虚的而不是实的,换句话说可能会被认为是很虚妄的,却不会立刻带来实际的利益,正因为如此,能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始终坚守理想的人才会那么少。 ( 3 )主 “ 主 ” 是 “ 主张 ” 的 “ 主 ” ,也是 “ 主动 ” 的 “ 主 ” 。很多 “ 理想主义者 ” 不会停留在自己树立理想、让这种思想永远埋藏在自己的脑海底部的阶段,他们会把这种理想表达出来,或写或讲,通过立言让它作为一种主张流传于世,影响更多的人。他们还会主动地把思想付诸行动,让 “ 理想 ” 得以实现,而这正是。 “ 理想主义者 ” 与空想家甚至妄想狂最大的区别所在。 ( 4 )义 “ 义 ” 是 “ 道义 ” 的 “ 义 ” ,也是 “ 义务 ” 的 “ 义 ” 。 “ 理想主义者 ” 往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们关注人类社会的 “ 道义 ” ,会主动把解决人类面临的困难、改善他们希望改善的那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作为自己的义务。 实际上,芸芸众生之中,很多人可能是 “ 利想主义者 ” ,利益是他们经常思考的东西,也是他们行动的动机所在,时常因 “ 利令智昏 ” 做出些蠢事。相比之下, “ 理想主义者 ” 似乎永远是少数,但他们却很可能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最重要的来源。 ~~~~~~~~~~~~~~~~~~~~~~~~~~~~~~~~~~~~~~~~~~ 参考: 【 1 】王晓明:寒春、吴飞鹏和我:三个理想主义者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5863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36079.html 我认为, 对于每个人(特别是普通人)来说,理想有一点儿就够了,不能完全没有,但也不能过多或者过大 。 完全丧失了理想的人,将从此没有人生的目标,搞不好就退化成了尸位素餐的行尸走肉。 有太多、太大理想的人,固然可以很有目标,并且每天都充满激情地学习和工作,但是为了实现太多的理想和目标会让自己每天都很忙很辛苦,可能会因此疲于奔命,这种状况很难长期保持住。理想如果太大,脱离当前的现状太远,可能缺乏可以走得通的途径,便可能时常碰壁,又是几乎无法实现的。为了太多、太大的理想而奋斗,需要非常强悍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够坚守住,也需要非常好的体力才能拼搏尽可能长的时间。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次人生和事业的“长跑”——马拉松或者万米(只可惜长跑已经被取消了)。实现理想就如跑到了“终点”,人可能一下子就累倒了,更多的人可能在长跑的过程中就已经耗尽了体力或者失去了信心而中途退场。 如果理想不是太多太大,而仅仅是“有一点儿”,则更像是去跑个 100 米、 200 米、 400 米甚至 800 米、 1500 米,如果不要求在奔跑的速度上去直追博尔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可能很多人都能够跑得到,跑一跑还是可以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甚远大的这“一点儿”理想,可以让他们有个目标和“奔头儿”,每天都能很充实地活着工作着,还能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实现这个小小的“理想”而获得些成就感和心理满足。在以自己正常的、没有透支的体力达到一个近期目标并实现“一点儿理想”之后,他们可以有信心去树立新“一点儿”理想,而且有体力去实现这下一个理想。 最后讲个故事: 我们的井孝功教授在前些年搬进了新楼,可惜给他们家分的是 5 楼。井老师的夫人赵老师腿脚不是太好,始终担心爬楼梯太累,认为自己不能一口气走进家门。我们这位长期主讲《量子力学》、还编著若本《量子力学》教材、对量子力学做过很多独到研究的井老师问赵老师:“你可以爬上半层楼不?”回答是“这当然没有问题 ! ”“那好,你爬上半层楼,然后在缓台处站住歇一会儿,然后再爬半层楼,再歇一会儿,。。。这样半层半层的走,你就可以到家了。”看看,“量子力学”教授把上楼的过程搞了一次“量子化”,就基本解决了上楼的问题。 理想,或许也是可以这样“量子化”的。 参考: 【1】 吕喆:我看“理想主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36079.html
个人分类: 社会|4424 次阅读|23 个评论
人生最伟大的理想:老婆、孩子、热炕头
热度 3 QFL 2012-11-21 07:25
人生最伟大的理想:老婆、孩子、热炕头
近日来, “ 理想 ” 倒是成了泡在科学网里的老少爷们的热门话题之一。不过,一大群中年人聚在一起而畅谈 “ 理想 ” ,这多少似乎都是一件有点尴尬的事儿。 少年时理想是拯救世界;成年后却发现恰是自己需要拯救;少年时理想是为国家富强而读书,成年后却发现自己还不够格交工资税。所以,在现实生活中, “ 理想 ”往往 是一个成人不宜的话题。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 神马都成了浮云, “ 老婆孩子热炕头 ” 才是人生的最伟大理想; 当每个男人能实现这一理想时,那么我们距离共产主义社会也就不远了 。 在现实社会里,“理想”应该是属于少年人的。想俺当年中学生时,每每看到 “ 理想 ” 一词,脑海中便会立刻浮现出一段话,即: “……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 ——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接着 , 便就感到浑身是劲、兴奋无比、充满斗志 …… 。呵呵,单纯真好,青春万岁啊! 最后,给大家讲过小故事: 俺认识一对夫妇,两口子分别是 NK 与 P 大毕业的、双双又都在美帝名校顺利地拿到博士学位。按理说,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两口子应该更比翼双飞才对啊,这样才会不负父母叔伯、七姑八姨、亲朋好友、导师与同学们等的殷切希望嘛。谁承想,男人又去了神学院进一步深造而又拿了一个神学博士学位,开开心心地去做牧师啦;女人亦不去搞科研,专专心心地做个家庭主妇,并一气连生了四个娃 ( ⊙ o ⊙ ) 。。。 女人的理想???(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3987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理想教育”的反思
热度 1 Bobby 2012-11-21 05:59
忽然网上出现变奏,从博士“逃离科研”转到理想的讨论上来。有人指责博士“逃离科研”是没有理想,有人则反是。 “理想教育”我不知是不是我们新中国的教育特色之一。反正自我小时候我们学习的模范就是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估计现在的学生也还是这样。“我的理想”应该是中小学的必作的题目。通常要写成当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伟人之类才会让人满意,但如果有学生说他的理想是要当个“牙医”,肯定会认人轻视的。然而结果怎么样呢?大学毕业后还不是为了找工作奔走?为了逃避眼下就业困难或将来有个好职业而混入考研大军?或者为了当官吃皇粮进行公务员考试呈现“千万人过独木桥”现象?甚至为了享受国外的民主、机会、繁荣、便利、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教育纷纷移民? 从我本人来讲,由于才具不行,社会环境变化,所以当年读书时的理想一再坠落(见《 理想的垂直降落 - 刘进平的博文 》)。估计其他人多数也是这样。十多岁时候和理想和三四十岁的理想已经截然不同。我疑心这可能是我们教育存在一点问题,到网上搜了搜,果然见到有一篇: 外国专家眼里中国幼教四大失误 ( 图 ) 、 扼杀孩子个性的四大失误 。 我这么写,并不表示我反对别人有高尚的理想,也不是说因为我个人能力不足而理想失落是对的。只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911 次阅读|4 个评论
要强调理想莫如先强调职业精神
热度 24 nli2233 2012-11-21 02:51
在西方,不少人喜欢引用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 If you're not a liberal when you're 20, you have no heart. If you're not a conservative when you're 40, you have no head. ”网上有人用文言文把这句话翻译为:“弱冠之年而不轻狂壮志者,非有心也;不惑之年而不稳重内敛者,非有智也。”我觉得特别精彩。 不过,早有好事者说了,这句话不是丘吉尔最先说的。相似的意思,早就有人表达过了。比如,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 Francois Guisot ( 1787-1874 ) 就说过 : “ Not to be a republican at twenty is proof of want of heart; to be one at thirty is proof of want of head. ” 这句话后来被法国总理 Georges Clemenceau ( 1841-1929 ) 改成了:“ Not to be a socialist at twenty is proof of want of heart; to be one at thirty is proof of want of head. ” 看来,原始的说法是 20 岁对比 30 岁的,也就是弱冠以后对比而立之年的。 更有好事者进一步考古,说相似的意思最早并不是来自于法国人,而是美国人。 Thomas Jefferson 在 1799 年就记录了美国第二任总统 John Adams ( 1735-1826 )说过的一句话:“ A boy of 15 who is not a democrat is good for nothing, and he is no better who is a democrat at 20. ” 这里成了 15 岁比照 20 岁了。看来越是年代久远,越有低龄化的趋势。 这句话的说法还有不少变种。比如,常常看到的一个表达是:“ Any man who is under 30, and is not a liberal, has no heart; and any man who is over 30, and is not a conservative, has no brains. ” Head 变成了 Brain ,显示了医学进步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这里揭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人的想法、判断、追求等等是会改变的。 而且,一个趋势是,人年龄越大,就会变得越保守。当然,世事茫茫,总有例外的个案。不过,我们这里只考虑一般情况。 1980 年代,我见过一位在科学院机关工作的年青人,比我年龄稍长。他当年刚刚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在当年还是稀缺品,很抢手的),而进了科学院机关工作。他的导师是科学院一位重量级人物,因此尽管他不是官二代,仕途也是被看好的。大概三、四年后(我记不清楚了,可能是更短一段时间后),他离开了机关,下海了。原因是什么呢?原来他进入机关工作的时候,就立下了志向:三年当上处长,五年做到局长。他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因为他连个副处长都没有当上。理想破灭了,所以走了。在当时,他的理想太不现实,破灭是难免的。令人欣慰的是,他很快就调整了自我,踏上了新的征途。 费翔唱的《故乡的云》里面有一句歌词:“我曾将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行囊。”也是说理想破灭的。当年负笈美国求学于各大名校的华人,几乎个个怀抱着未来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家、学者的理想,但是在冷酷的就业市场面前,相当大比例的人才改了行,搞数理的不少去做了金融,还有几乎所有专业都有人改行学了电脑、财会。这些人,在放弃了成为一流科学家、学者的理想的同时,却收获了成功在美国扎根成为中产阶级的理想。 王德华老师说,年青人还是要有点理想。其实,不光年青人,就算中年人、老年人也都有理想。谁心里没有个梦想,谁内心深处没有个期盼呢?但是,要承认,处在不同位置、不同境遇下的人,他们内心的期盼是不同的,没有必要强调千篇一律。 其实,尽管科学网上大谈理想,我个人觉得,现在的中国,还是更多的要强调专业精神,或者职业精神。 理想常变常新,而职业精神是永恒的 。一个人,对得起自己的岗位,是最重要的。吃国家俸禄的,就要对得起国家,不能总是想着给自己捞;在私企工作的,要对得起老板,不能敷衍应付。做技术开发的,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光想着发 paper ;当老师的,就应该首先把培养人的事儿做好,不能自己一头扎到象牙塔里而把学生丢一边。 沉下心来,稳住,脚踏实地,把本职工作做好。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谈什么理想吧。
个人分类: 心有所感|7655 次阅读|37 个评论
理想就象内裤,不必高声告诉大家你有,也无须探问别人有没有
热度 44 陈安博士 2012-11-21 01:10
【陈氏疑问:科学网这是怎么啦——女教授大谈伟哥居然还上了头条,而男教授则在博文中大谈内裤。】   原题目:《教授级妇联干部祭起了理想大棒,看能把谁抡一趔趄?》   中年女教授一开始谈理想,怎么让我想起老早以前的那部电影《顽主》了呢?!   在《顽主》里,思想政治教育教授把3T公司的那几位没有理想的小青年在电视上一通损,把这几个没理想的家伙给气得够呛。观众就挺乐......   可能可以这样造个排比句——   没有理想,就没有.....   有了理想,就能够.....   也许会如王德华教授所言:   《年轻人,还是应该要有点精神的》   不过如此一强调,好像年轻人都没了精神似的。   其实,非但年轻人要有精神,老年人也需要有精神,在“要有精神”四字的前面甚至可以加上任何的人称代词。   而如果煽情地去写,也完全可以写上一串的排比句,看着还是会很可怕的。   俺很久不怎么写排比句了,看来以后也得多写一些。   年轻人没有精神,为什么?   年轻人没有理想,为什么?   多少年轻人没有理想?   多少中年人没有理想?   多少老爷子老太太没有理想?   咱们去进行次问卷调查,还是粗略估计一下?   我总觉得尽管世事多艰,我们早就进入了世俗社会,但是有理想有精神的年轻人还是绝对会在比例和绝对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中年人和老年人。   只是,特别有理想的妇联干部会指着看上去没啥理想、就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那个学生痛斥到:你个没出息的,怎么不做科研了?!你看老师我,当不了杰出青年,还想去争当杰出中年呢,还不断地为此去铺路呢!   理想的大棒就此高高举起,看看是否会重重落下?!   我期待着妇联干部继续下面的“理想主义”高调表现。   之后,又突然想起一句似乎是俏皮话的实话(俺有发挥)——    理想就象内裤一样,几乎每个人都有,但是少有人跳将出来高声告诉大家“我有”;也少有人会深入地研究其他人究竟有还是没有,真要刻苦认真地去研究,估计也研究不出来什么结论来,除非你是机场的安检或者卖内裤的;更不需要谁去教导其他人—— 这个 你必须有,你得选择什么样的,如果没有我就替你买一条,诸如此类。 连对自家已成年的孩子甚至都没法进行所谓理想教育,尽管你可以告诉她人还是应该有点理想主义的。哦,不过,对于5岁-12岁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你倒是可以问问她有准备实现什么理想。但是等你儿子已满16岁了,你再试试,不直接噎你个半死就算很客气很懂事的孩子了。
个人分类: 事论|7420 次阅读|93 个评论
年轻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
热度 26 wangdh 2012-11-21 00:56
年轻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
年轻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 (王德华) 任继愈老先生曾说过: “ 年轻人要有一点理想,甚至有一点幻想都不怕,不要太现实了。一个青年太现实了,没有出息 ” 。 我不知道任老先生在什么场合、什么背景下说的这句话。由于喜欢,也就多次在演讲中宣传这句话。 媒体上不少人说,当今的年轻人没有理想,没有责任,没有了精神。索取的多,奉献的少。自私的成分多,考虑大局的少。我行我素的多,遵守规矩的少。投机取巧的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少。现实的多,理想的少。功利的多,虚幻的少。近视的多,看远的少。不管是不是现实,缺乏一种精神,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 针对程先生的弟子博士毕业选择做中学老师的事情,一位年轻博友在博文中问,“ 如果把一套帝都的房子放在我面前,任何理想就突然虚幻了。请问各位老博们,如果放一套房子在你眼前,让你换职业,而且这个职业也是你所喜欢的,你会不动心么?或句话说,如果这时候学校没给他房子的待遇,和博后待遇是一样的,你说他会选择当高中老师吗?”。 我写了几句评论:“前几年年轻人找工作的口号是: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要的就是北京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是很重要的。好苗子一定要在好的土壤里才能成才。你可以在荒漠生活,但长不成大树,因为缺水,这是环境决定了的。年轻人,路远着呢,还是看远点好。能向前走一步还是向前走。没有刺激的人生,你会喜欢?兴趣没有持久的,科研是这样,生活难道就不是这样?年轻人喜欢自己欺骗自己,喜欢幻想,喜欢给自己找台阶。这都无可厚非,但是活得精彩的,一定不是贪图享受的。” 今天程老师的再反思,又引起一阵波涛。可以看得出,程老师心理受伤有多深。真的应验了“导师的自信和信念很容易被学生的一次‘失败’(暂且这么称呼)所摧毁”的说法。在张老师的博文下,我也写了几句话:“爬坡和下台阶,两个方向,两种结局。看青蛙,去池塘。看蓝天,需要昂头。望远,需要登高。年轻人没有点精神,枉费青春。理想不是妥协,追求不是空想。中老年人对现实看透了,青年人也看透了?那国家还有什么希望?谁还说 “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 有句话似乎很能激发人的潜能: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或者说‘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真的是这样吗?金子埋在地下,谁能看到你的发光?光的穿透力有多大?放在煤堆里,不相信谁还能发现你的光。是金子,要有发现金子的人。金银首饰,谁也不会放在煤堆里的。 还有句话,是雄鹰就要翱翔在蓝天。这是对的。同样,翅膀折断了,就不能飞翔了,要想遨游蓝天,那才真的是一种“理想”了。习主席说了“打铁还得自身硬啊”,没有见过农村铁匠打铁的场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靠伟哥,支撑不住的。 当今的时代很激动人心,很让人困惑。文化、传统、新潮、经典,混杂在一起,找个方向很难。非常的时代,早就了非常的人群。在这种文化下熏陶的青年一代,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青年一代,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和人生的选择,无疑是有利的,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这个世界观、人生观多样化的时代,不同的年龄段需要相互理解,需要相互的责任,相互的诚信和信任。人心换人心,热血换冰霜吗?父母无私、导师无私,那是相对的,那是一种责任,谁的心理是冰冷的?心底里都会有一种期待,一种愿望,一种向往。这,本来是需要双方努力的。 人生没有回头路,这是人类的自然,也是人类的悲哀。长大了就回不去了。人生路上,也没有对照。人生的机遇不多,有时候机会错过了,也许就不会再来了。年轻人需要自立,需要勇闯天下,需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是,静下来听听长者的建议,听听学业导师的建议,不会有什么损失的。何况,人的成长过程中,真的是需要导师的。我们一路走来,有多少人呵护着、支持着? 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说:“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是危险的职业,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导师关心学生的职业选择是无可厚非的。 任老先生说了,年轻人不要太现实了,太现实了,没出息。 一个社会不是每个人都有出息的,但总是有些人会有出息的,社会也需要这些人。 做个有出息的人吧。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7830 次阅读|54 个评论
践踏理想,不行。
热度 3 guobaohua 2012-11-21 00:47
想有点理想,却发现头脑空白,四肢乏力。 谈理想成了冷笑话。 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位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说,人事需要一点精神的。 仅仅是一点,就好。 不知道为什么,人,需要一点理想。 这点理想与飞黄腾达无关,与貌似体面无关。 与自己的生存有关,与自己家人的生存有关,与国家有关,与全人类有关。 没有一点理想,个人会觉得没有活下去的意义,用貌似体面强撑着,死不瞑目。 没有一点理想,无法真爱自己的家人,光宗耀祖,无法代替,你对他们也活的安心和充实的期望。 没有一点理想,无所谓自己是哪里的人,无所谓全国的女人被奸污、全国的男人像小鸡一样杀掉。 将来,我们就真的会被再次奸污和杀掉,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没有一点理想,整个地球,不能再承受哪怕是屈辱的生存;你追求的自由的小我,又将存放在哪里。 每个人都没有一点为他人而想的理想,个人、家庭、集体、国家、地球将不复存在; 有理想的人,应该受到尊重; 呼吁要有理想的人,即使自己没有理想,也应该受到尊重; 没有理想的人,闭嘴别说;说了,就该受到鄙视; 劝别人别有理想的人,最操蛋;不管是风花雪月,还是流氓圣贤;他们让大家自寻短见。 我理解, 有人厌恶谈理想,是因为他自认为得到的不够; 有人羞于谈理想,是因为他自认为还不够体面; 有人默默有理想,却怕被人知晓,被污为神经; 有人试探着谈一点,却没有自信,希望得到他人的谅解。 实际上, 应该大声的谈理想,让各种“自我的”追求的见鬼去吧。 当下,社会舆论为“追求小自我”已经做了过多的谅解甚至支持。 而把“追求大自我”放置于可笑的砧板,任人宰割。 该被羞辱的人,反而可以理直气壮的羞辱该被尊重的人。 天下奇谈。 没有羞耻心。 芸芸众生喜欢的只是热闹,只是喜欢看哪一边占优势,茶余饭后聊一聊。 实际成了帮凶。 他不知道有些舆论就是在烧他自己的屁股,烧死他也不会觉醒。 不管社会如何,身边有几个有追求的人,总是能让人活的更放心一点。 不管遭遇如何,你承认社会上存在一些真善美,总是让你活的更放心一些。 鼓励大家都去犯贱,去犯混,这个社会只能更糟糕; 鼓励大家多做一点有理想的事,社会总是会慢慢变的更好,而不是更糟糕; 多一点鼓励,即使自己做不来,也可以多出一些勇敢的践行者。 追求自我,可以;践踏理想,不行。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76 次阅读|6 个评论
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
热度 2 fytc27 2012-11-20 23:08
自从网友们对逃离科研这一话题展开激烈争论后,关于理想和现实的问题也成为了关注焦点。今日程老师在他的博文中谈到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北大张老师更是用其犀利的语言痛斥了没理想没抱负的表现;东华大学的曾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只要是追求自身价值,都是理想的实现。也有许多网友认为(在我上一篇博文的评论中也有体现),现实的因素必须要考虑,而且从现实出发是无可厚非的。 现在我想就以下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理想究竟是什么?理想和现实是否冲突?青年人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改如何选择? 一、理想是一种持续的精神追求 首先我认为理想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抛开现实的理想永远都是幻想。不是说追求理想就是可以不顾一切,抛开所有现实问题,也不是说追求了理想就必然导致一贫如洗、生活困苦。 理想是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持续的精神追求。 对自己事业(不仅仅是科研)的献身精神,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等等,这些都是理想的表现。 二、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 没有理想的现实是极端的功利主义,没有现实的理想是虚无的空想主义 ,两者其实是辩证统一的。一个人如果只考虑自身利益,没有任何精神的追求,那他也无法有大的成就,因为一旦他遇到困难和挫折,没有精神的力量支持他向前进。一个人如果整天高扬理想的旗帜,脱离实际,那他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现实基础的支撑,一切理想都是空谈。因此,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大地 。 三、青年人更要有理想 青年人要多一些理想,少一些现实。第一、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必然要求我们要有理想有抱负,要将自身的成长成才和祖国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这不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是对我们自身有利。第二、当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很快,环境相对比较浮躁,如果我们内心不保持着一份理想,不守住自己内心的精神净土,如何抵挡住外界的诱惑,如何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同时,这不代表我们就不要考虑现实,就业、买房、娶媳妇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我们青年,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内心持续的精神追求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支撑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不竭的动力源泉。至于安逸舒适的个人生活,我们现在完全考虑这个,还是有点为时过早! 程老师博文:《 再反思——兼评我学生的博客 》 张老师博文:《 不想吃伟哥才有性,那就让自己成为有性的伟哥吧! 》 曾老师博文:《 理想是追求自身价值的旅程 》
11616 次阅读|2 个评论
理想是追求自身价值的旅程
热度 92 YC2011 2012-11-20 20:45
理想是追求自身价值的旅程
理想是追求自身价值的旅程 曾泳春 我本身是个比较懒散的人,但一直敬佩那些活力四射的人。张海霞就是我一直默默关注的一个很有激情、付出很多的老师。虽然我和她似乎不是一个style,但我可以感知她真诚的责任感,对国家、教育事业的热爱。但今天,看了海霞老师的《不想吃伟哥才有性,那就让自己成为有性的伟哥》,虽然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她的痛心和呐喊,但我不太认同海霞老师关于理想的理解。所以,写这篇文章,与海霞老师商榷。 首先,海霞老师很愤怒地写道:“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抱负的人,不配获得博士称号”。看到这句话,我先回顾了一下我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时是否有理想、追求和抱负,虽然我自认为是有的,但如果以海霞老师的观点来衡量,我是没有理想的,不配获得博士称号。 12年前,我在离开大学校园6年半之后,决定考博。我那时的理想和抱负就是离开很不适合女性呆的企业,换一个适合女性做的工作。我在企业的经历,已经写过不少博文(我称之为我的后青春时代),要么呆在暗无天日的车间,每个月只在发工资的第二天休息一天;要么就是去做陪低级老板应酬的总经理秘书;甚至还有过什么活也不给我安排的失业的日子。而我的同学硕士毕业留在学校,工作简直太清闲了,就是上上课带带孩子(当然,那是2000年之前的事了,似乎2000年以后,大学老师的压力骤然大了起来,到现在,搞科研已经是相当辛苦的工作了)。在这种理想的驱动下,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去读博,说白了,就是想换个好一点的工作环境,仅此而已,我心里全无为国家做贡献的念头,一丁点都没有。这么写的时候我有些羞愧,显然我是个燕雀,但这是实话。 但你要以此判定我没有理想、抱负和追求,我是不同意的。我硕士毕业时,曾经轻狂地写过一句诗:一只脚跨出校门,另一只脚就不想再跨入校门。我写这句话,是因为我正要起身去追求我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价值,我充满了豪情,表达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气概。当然,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在珠海特区的理想追求之旅,一败涂地。于是我认定那不是实现我自身价值的一条路,所以我想换另一条路,我不知道是什么路,但首先通过读博离开当时的那条路,现在看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可以说,我读博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找到我在社会中的定位,发现我自身的价值。那么,这样的理想,难道就不是理想了吗? 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做科研渐入佳境,到现在还有做了还想做的欲望,这归功于读博期间我渐渐养成的科研兴趣。而事实上,这样的科研兴趣的养成,不是因为科研很苦,我们在困境中实现为国家献身的豪情;恰恰相反,我在整个读博期间都很轻松快乐,克服一个个小困难也成了乐趣,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对科研产生了兴趣。我认为我的价值可以在这里得到比较充分的实现,于是我留在了科研这个职业上,这难道不是我的理想吗? 而作为程老师的那个学生,他认为当一名中学老师可以实现他自身的价值,这难道不是他的抱负吗? 事实上,即使一个人全无抱负,就是愿意安逸,比如做全职家庭主妇,虽然我不鼓励,但我也是尊重她的“无抱负”的。作为社会上的芸芸众生之一,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实现自身价值,就是追求理想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刘若英,《 继续——给15岁的自己》 。 我们要相信自己 永远都相信 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没有意义 我们做过的事情 都会留在人心里 会被回忆而珍惜 他们的抱负,都装在我心里
11500 次阅读|270 个评论
关于“吃伟哥才有性”的问题
热度 3 zhanghuatian 2012-11-20 18:53
看张海霞老师的博客,其中有这么一段论述非常有意思。 我不是说离开科研的就是没有理想和追求的,而是很多人用 “ 兴趣 ”“ 安逸 ”“ 个人发展 ” 等等华丽的辞藻作为自己的怯懦和自私的挡箭牌,还冠冕堂皇地博得 “ 廉价的同情 ” ,这是不能鼓励的支持的,也是不能够任其泛滥的,一个没有理想和追求的人一样做不好一个中学教师也做不好其他的岗位,因为在哪个岗位上都需要有理想的驱动、激情的发挥、困难中的坚持才能够做好。 一个个男人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变成了“吃伟哥才雄起”的“病人”,我们口头上鞭策去这些男人是没有用的。就“逃离科研"问题的讨论来看,张海霞老师好像很反对名利观的思维,然而您的说法和您的观点是矛盾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人们为了生存去从事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也是现实,我们要面对现实。“让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一个社会难题,不要说中国没有实现,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实现。我们批判“病人”自私、怯懦是不人道的,你给他打多少“鸡血”他也硬不起来,疾病是“科学问题”,不是理想和信仰的问题。如何让这些病人雄起呢?当然要发伟哥了,金钱和名誉就是最好的伟哥。 兴趣和安逸、同情或批判、廉价或名贵、理想激情等等,这都是虚的,这些东西怎么说都行,我们只要保证给“发伟哥也硬不起来”的病人停药就行了。
345 次阅读|3 个评论
宗教和理想
周可真 2012-11-19 16:31
前些日子谈到宗教(“ 反科学的宗教和反宗教的科学都是邪恶文化 ”),最近又谈到理想(“ 理想的人生意义 ”),它们都与人生密切相关:宗教使人心得到安宁,理想使人心得以求进。 人心和外物一样,其存在的状态皆是一动一静,且须动静得宜,方能保持其常态;动静不得其宜,则必失其常。 人生在世,须守其常心。常心得守,则心不乱而行有度;常心失守,则心乱而行无度。 常心者,动静得宜也。动静得宜者,进退不失其序之谓也。盖心体本静,感外物而动。心动者,有求于外物,所谓“人欲”是也。人事本于人欲,万事皆起于人欲,有欲斯有事,无欲则无事。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跟着心走
ganhong 2012-11-16 22:47
因为年轻,所以有斗志。曾经,我热爱科学,一心想着能在科研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哪怕只是千千万万颗铺路石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我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人生中谱下一段最美妙的旋律,哪怕是烟花绚丽的一瞬。 时隔两年,我却失去了方向,我再也找不到继续科研的动力。我们听父母的话,我们听老师的话,我们努力,我们奋斗,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辛苦的活着?我一遍一遍的问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有宏伟的理想,并要尽其一生去追逐? 难道真的只有奋斗之后的成功才能带给我们喜悦吗?我们本可以享受秋高气爽,为什么偏偏要在叶已掉光后才猛然发现秋天早已走远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逃离科研 最该问作出选择的学生
热度 5 flysky97 2012-11-16 10:41
程代展 老师发了博文 《 昨夜无眠 》及《 我的反思 》…… 程 老师的文章里没有过多提学生自己给出的理由…… 这些天我和周围许多同学都开始找工作,有点焦头烂额,或者,是内心里一种焦虑,面对不同的选择而难以权衡,在现实中的各种纠结里迷失…… 看一看周围面对转博面对就业的同学,偶尔也会想一想大家的归宿。想一想支撑每一个选择背后的理由! 个人体会: 为什么逃离科研 最该问作出选择的学生……(还好,后来看到了 程代展老师学生回应的博文:《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其实,感同身受……) 其实,程老师的文章限定在“优秀”的学生为什么选择不作科研——而我或者大多数人,还远远算不上优秀…… 任何付出都希望有公平的回报 ,这似乎是连猩猩、猴子这类动物都会有的天性——如果,默默在科研的岗位上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却看到外面花花世界里无数人因为“小聪明”就能过得逍遥自在——又有几个人因为“为科学献身”这么崇高的目标就轻易地说服自己别无所求?——在这儿,不得不说,大家通常将回报仅指金钱或者经济上的,实际上,精神层面的在后来将会越来越成为首要目标! 追求高学历, 同时也是追求个性发展更大的自由空间 ——如果,大家不断地考试、科研,最后只是达到一条曲高和寡阳春白雪高处不胜寒的境界,而没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恐怕没有人仅为了高学历仅有的金钱回报而孜孜以求……而这种自由空间除了经济层面,更重要的则在于精神层面…… 一、科研 Vs" 非科研"? 即使只把科研仅看成一种职业,科研与生活并不完全矛盾, 也无法完全割裂……暂时的离开,也许还可能重新回来,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更取决于内心的选择! 另外,如果把 科研视为凌驾于现实生活之上,阳春白雪的东西,那恐怕最终逃不出沦落的命运 ,这似乎也是目前科研的现实,一方面基础研究少人问津,而另一些研究也以“科研”的名义大把地耗费着人力、物力而看不到实际的意义…… 二、理想(梦想)与现实 科学网的大佬们通常不屑于谈论房子、孩子入托、入学这些太俗的问题;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成功者…… 但是,对于年轻人,这些又是那么赤裸而冰冷的现实 ……而“理想”呢——“理想太贵……”、“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三、兴趣—— 周围的朋友们通常都会喊累,可是,我知道, 这种累,个人以为,更在于精神方面,而非肉体 …… 其实,当初,无数的热血表年,也是因为理想而来,却终被现实击溃……兴趣,在不断地被压抑,最终消磨殆尽…… 对多种事物(学科)的兴趣,最终在现实中一种工作的压力下而不得不牺牲……而我以无法衡量,这种损失究竟是因为选择了重要的事情,还是永远失去了向其他维度扩展的机会…… 四、成就感或满足感…… 只是生活中极少的一部分人拥有,而有成就感的日子,通常也只是那些人生活中极少的一部分…… 金钱可以让人有一定的满足感,却不足以支撑所有的梦想,不能让人有全部的满足…… 对于科研人来说,最理想的是远离金钱的干扰和诱惑……但是,目前的大环境却没有能让大学和科研院所保有这样的单纯和清净…… 科研,或曰工作, 如果不能与个人未来的发展相结合,不能与其自身的兴趣和物质相结合,不能给其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么,在未来旷日持久的工作中,就难以变得轻松和愉快,只能是看起来漫长持久的“累”的生 活…… 五、变? 科研的进步所受到的阻碍,绝大部分还是来源于人自身,而我 把希望寄托于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发展 ……还有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变,而这些问题,却不是一个人轻易就能改变得了的…… 如果,世界给我一角清静,我愿意用清贫的生活交换一种自以为高尚的理想——(在这儿,不能不说, 每一个追求的满足感和兴趣都各有差异 ,名、利、温饱……其实还可能会有更高一点的精神世界) 相关博文: 程代展 :《 昨夜无眠 》及《 我的反思 》…… 程代展老师学生 :《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吴宝俊 《理想太贵,谈不起》
个人分类: 人文|4777 次阅读|11 个评论
理想的人生意义
周可真 2012-11-16 04:26
理想和希望都是预想未来或对未来的预想,都是对自己愿意看到而又尚未出现或发生的事情的期盼,其区别在于:希望是着眼于当下之事,是期盼眼下所做之事(包括自己所做之事和他人所做之事)会出现自己所愿意看到的结果;理想则是超越当下之事的,是期盼自己或他人所未做而但愿能做且能做成之事将变得可做且可以做成。 一个有意识的人,只要其活着,总是抱有希望的,即使是在从事自杀的人,他(她)也总是希望此事成功,以了却其自杀的心愿,但却并非每一个有意识的活着的人都怀有理想,例如,一个正在从事自杀的人,他(她)就只有希望,而不再有理想,因为假使其尚有理想,他(她)就决不会做自杀之事,而必会等待自己或他人所未做而但愿能做且能做成之事可以变成现实的一天。 所以,不是希望,而是理想,而且只有理想,才是一个有意识的人持续生活的精神支柱,也是其活着而有所作为的内在动力。 对于一个有意识的人来说,绝望不要紧,至少绝望未必要命,真正要紧以至于要命的是理想的破灭。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2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年后的我(理想状态)
热度 16 cutefay 2012-11-13 23:01
看到喻海良博主写了一篇关于“十年之后的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7889do=blogid=631641)的博文,我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也很有兴趣地写一篇。 这里我只谈我现在希望的十年之后的我是什么样子(理想状态),希望十年之后我再看到这篇博文,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总体来说,我没那么大的理想,只希望做个普通人。 工作篇: 十年之后,我成为一名普通的研究员,发表一些还不错的论文,成为本领域小有名气的研究学者。能够偶尔讲讲课,每年给政府部门做几个咨询和规划类项目,但项目不要太多。每年有一定的稳定的项目经费,经费数目不算多,但能够养活的起这个课题组。我带着几位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都很聪明勤奋,我会对他们在做科研方面严格要求,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给他们的生活补助高一些。 生活篇: 十年之后,我的家庭幸福美满,和老公很恩爱,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老大男孩,老二女孩,希望大多数时候的晚上和周末能够在家里陪他们写作业,陪他们玩,陪他们上各种辅导班或者自己亲自教育他们,趁着他们写作业或上辅导班的时候,忙里偷闲看看文献或写写论文,亦或者趁着这个时间写写博客。家务活忙不过来,就请个保姆帮忙做家务。过年过节的时候,就经常回家看望老人,或者经常把他们接到身边来小住一段时间。希望那时候爷爷还能健在,五世同堂的子孙们给他过百岁寿辰。 容貌和健康篇: 十年之后,我的皮肤和体型和现在变化不大,身体健康,还是和现在一样做事情总是充满活力。十年之后的我,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份成熟。 后记: 昨天有位多年不见的外地朋友给我打电话,我们还聊起从我们当年上研究生到现在都快十年了,于是感慨到十年过得真快啊!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大家还是很稚嫩的,而现在,成熟了很多。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想着十年之后是什么样子,只是觉得未来充满希望。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8307 次阅读|39 个评论
当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的时候
热度 9 cutefay 2012-11-6 00:09
响应肖重发的号召,写这样一篇命题作文。 当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的时候,可分两种情况讨论: 1、你总是在尽力做事情,努力奋斗,但还是现实离理想较远。 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三点: (1)你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你认为自己能力能做到某种程度,而实际是做不到的。 (2)你错误判断了事物和环境。你认为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会如何如何,但实际并非如此。 (3)遇到突发情况,有某些人们无法预计的事情发生,导致情况突变。 对于(1)和(2)来说,应该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去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然后适当调整好目标,继续努力奋斗。当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时候,很多人倾向于用“怀才不遇”来形容自己,但我认为,“怀才不遇”往往只是自我安慰的话,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以及机遇的判断不对,想当然地认为机遇一定会很快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觉得人在努力奋斗的时候,不能总之指望着这不靠谱的机遇活着,应该抱着无论是否有机遇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的心态。有机遇那就最好了,没有机遇也不要抱怨什么。 对于(3)来说,那没办法了,人都有倒霉的时候,只能调整好理想,调整好心态,继续奋斗。 2、你没有努力去奋斗。 这种情况只能怪自己没有努力了,怨不得任何人。 最后说说我自己经历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吧!从小到大,经历的所有人生大事中,只有一件事情我认为是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的:找工作。读博士期间,我认识的人比较多,很多也比较优秀,工作薪水也很高,所以总希望能和他们一样找到一份好工作;那当时还有人为我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所以当时理想挺大的,希望能好好做出一番事业。后来找工作时并未找到当初预计的那种好工作,自己尝试做了一段时间创业的项目,发现从这个角度创业还是困难重重的。于是,就放下了原来的理想,重新审视自我,在自己能够拿到的offer中选择了一份自己比较喜欢做的工作,就坚持到了现在。工作了两年多再回头思索,发现其实自己选择的这份工作也是不错的,如果再让我换其他薪水高的需要在风浪中狠狠打拼的工作,还真不想去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拼搏的劲头不足了,还真不一定适应那种高挑战的工作呢。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493 次阅读|14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冲突之感想:(2)影响知识分子的一句话
热度 2 Bobby 2012-11-5 19:21
中国历史上恐怕有一句话对知识分子影响比较大,那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又有一句叫“思不出其位”,是蜡烛就不要去当灯塔。有多大的权力做多大的事,即便你“吃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又有何益? 同样是海归,有的大学给教授做,有的大学给副教授做;同样的大学,有人回来给教授做,有人回来只给副教授的岗。各有各的考虑,各有各的情况。副教授做副教授的事,教授干教授的活。水平高、影响大的海归说话有人听,一般人说话谁去理你?普通人对于体制改变只能想想或者说说,除非你在现有体制下努力适应尽力做事,看不习惯不能适应,则要么沉沦,要么离开。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535 次阅读|6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冲突之感想:(1)从饶施前途看策略
热度 2 Bobby 2012-11-5 13:10
理想之为理想,肯定是高于现实,不然不成其为理想。大海归回国,按照惯常的思路,肯定不只是为中国培养科技人才,也不只是贡献一点个人的科研成果,他们定然有更大的梦想,或者影响科研环境,或者改变科研文化,或者改变科研体制,总之是超出单纯的个人学术贡献的范畴。 海归双星——施饶,或者饶施——也许是目前最有名的海归吧。他们刚回国时,肯定是都有理想的,当然也免不了与现实之冲突,记得最开始他们合作过一篇批评科技部的文章。之后双双参评院士落马,但落马之后的反应迥然不同:施没有公开发逆声,饶则批评院士水平之低,继而声明永弃参评院士。再之后,施则专注于本职,而饶则锐气不改,尤其是近来反“反转”得罪了一批人,又因为大胆发言开罪另一个腕儿,对与不对,姑且勿论,但“虽千万人吾往矣”勇气确是让人敬佩。 归顺,还是叛逆?十年或二十年之后,从饶施前途看那种策略更有利于中国的科研事业? 作为呼应肖重发 请大家都来写科学网命题作文 “ 理想与现 实 ” 吧 的第一篇。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121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时候【已发表】
热度 42 zhenma 2012-11-3 09:53
当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时候【已发表】
本文由《科技导报》2012年第18期刊登 作者:马臻(本博主) 在校内开讲座,结识了主持人小徐。他有志于出国深造,并探索在国内外任教的可能性。他根据听到的、看到的,罗列了国内外大学科研环境、启动经费、待遇的差别。我说:“你说的也许是事实。但问题是,当你做完博士后,想回国任教,而这里只给你这条件,你来不来?”他一下子被我问倒了。 考验人的,不是理想和现实一致的时候,而是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时候。2009年,我作为留美博士后申请教职。别的“985工程”高校系主任请我当教授,复旦环境系也同意我申报研究员,但材料送到学校,得到的反馈为“请申请副研究员”。这几年,我有了些历练,读了些书,明白了些道理。 1 实务篇 1)求职者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最好想要啥就有啥,而很少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以上述情况为例,用人者可能会想:应聘者为博士后,没有上过大课,没有指导过研究生,没有申请过科研项目,没有在Nature、Science、Nature子刊上发表论文,得锻炼锻炼,看看效果。以往有些海归入职后表现平平,有的没拉到科研项目,有的没发表论文,这使用人单位产生了顾虑。如果你真的像你所说的那么厉害,自然能在入职两三年后脱颖而出了,既然如此,又何必急在一时呢?而别的老师可能想,一上来就给他教授职称,这不公平啊。要知道,现在“985工程”高校博士后想留校当讲师都难。 2)很多人看问题,只看到最终结果——得了或没得,既不管原因,也不管正常不正常。其实,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在这里评不上教授,可能因为申请者还不够强,也可能因为应聘大学的实力很强或者很抢手。而别的大学给教授职称,也许因为别的大学不够强,地理位置、气候不够理想,或者别人不怎么愿意去。至于为什么在同样的大学,有的人能评为教授,首先别人申请的时候不是博士后,而有其他更加“好听”的职称。其次,别人有Nature、Science、Nature子刊论文。如果不用教授职称去吸引他,这样的“杰青”苗子就要去别的学校了。还有的人通过“团队引进”渠道,跟着“大牛”一起过来。 3)正确理解一份工作,还要认清形势和运作机制。目前重点引进两类人。一类是成名成家的教授,来了就能拉来大批资源的那种;另一类是年轻的新秀,能成为学校未来的中坚力量。有的新秀有希望很快评上“杰青”,而有的没那么优秀,只能从副教授做起了。另外,现在高校引进人才,不是你比末位教授强就让你当教授,你得排在院系现有教授的前列才行。不仅仅看发表论文,也要看教学、科研项目、科研奖项、带研究生等(而这些恰是海外博士后欠缺的)。还看是否符合学科建设的需求:需不需要这个方向,进去后是统领研究团队,填补团队的空缺,单打独斗,还是重复建设?这里面会有很多考量。 2 哲理篇 1)星云大师《迷悟之间》写道:“学开汽车,只知前进,不是高手;要会倒车,才更高明。学开轮船,不能一直前行;有时转弯、倒退,更为重要。做人,不是一意的猛冲,走向前去;所谓进退之间,是人生应有的修养哲学……人生的前面只有半个世界,你回过头来,后面还有半个世界,所以不必认为前进一定是好的,也不要认为后退就一定不好。”回过头去想想,也有很多优秀的人在申请复旦教职,正因为我接受了别人不愿接受的条件,所以我在这里找到了工作。这正可谓,“退步原来是向前”。 2)《大学生就业不难》中有段话,“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邢桂平在《你为什么不成功》中写道:“等待是我们生命的主旋律,我们要用沉着、冷静的心情去享受这首主旋律。只有耐心地守候着等待,我们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就像破茧的蝴蝶一样,许多事情都要经历一个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能使我们变得更坚强,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这正可谓,“利剑锋从磨砺出”,“守得云开见月明”。 3 拓展篇 理想和现实常常不一致。例如很多大学生报考重点大学,被调剂到了不感兴趣的专业。进校后成绩不理想,失去了保研资格。再比如,科研工作者申请项目失利、申请购买仪器的论证报告被反复退回等。我悟出几点: 1)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不能奢望什么好处都占,就看哪些可以放弃,哪些必须坚守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珍视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情愿读重点大学冷门专业,有的人情愿去普通大学读热门专业。但无论做什么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得到选择带来的好的一面,也要接受不理想的一面。 2)遇到挫折,多找自身原因。Earl Mann在“The DNA of Success”中写道:“正是你此前所有的决定和行动决定了你现在在生活中的位置”。习惯于做简单的实验,在“容易通过”的刊物发表论文,导致了没有得到理想的教职。在网上说别人坏话,别人也会说你坏话。没有写好论证报告,导致被反复退回。这怎么能怪别人呢? 3)生活就是这样,“你要么接受它,要么离开它”。李开复说:“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把遇到的挫折看作提高自己的契机。当你练就一身傲视天下的功夫时,还怕没人请你出山吗?
个人分类: 我的散文|16584 次阅读|56 个评论
[转载]我有一个梦想:一所没有讲台,没有作业,也没有考试的学校
quantumuniverse 2012-11-2 09:10
http://blog.sina.com.cn/selfgrowing ——多元教育社区 你和我,可能并不相识,但或许却拥有共同的理想:希望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健康幸福的成长。作为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走过了十多年探索之路的行动者,也是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今天,我们愿意把心中的理想写下来。因为,我们知道,理想变成方案才能转化为行动,而没有行动,一切都是枉然。因为,我们知道,这一理想不属于个别人,而属于、并有赖于我们大家自己。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为寻找一种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在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各种所谓“小众”“非主流”的新型学校纷纷建立。起源于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学校、起源于德国的华德福学校、意大利的瑞吉欧学校、英国的夏山学校、美国的瑟谷学校、日本的绪川学校、台湾的种籽学校、森林学校,还有以美国芝加哥实验学校为代表的进步学校(包括帕克学校/昆西学校/约翰逊有机学校/道尔顿计划/温内梯卡计划/林肯中学等)以及各个国家蓬勃发展的“在家上学”运动。 从远可追溯到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王阳明,近代到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尊重儿童的自我活动和自由发展)、福禄贝尔(相信知识是通过活动而来的)、歌德(情绪、想象力和个人创造性方面)、纽曼、怀海特、康德、托尔斯泰,现代到蒙台梭利、史坦纳、克里希那穆提、苏霍姆林斯基、尼尔、泰戈尔、杜威、皮亚杰、罗杰斯、陶行知、叶圣陶、晏阳初、梁漱溟、蔡元培等都曾对人性或为建设理想教育而真诚地思考过、实践过。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看到,作为一场对人性化教育、对人的创造潜能充分发展的追求,在世界范围内,这是一场远未完成的变革。 鲁迅先生曾说:“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一方面我们意识到教育变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更清楚,那些觉醒了的父母是并且永远是教育变革的主体。 所以我们在筹建这样一个社区。社区本身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是由热心教育事业的家长、教师、教学设计者、教育研究者、热心公益以及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士与机构共建的、具有丰富教育功能的综合性社区。 这个社区是为有教育热情、有教育理想的家长和教师,实现心中理想的教育平台。同时也是为社区内所有人士(包括孩子、家长和教师)的成长和就业提供支撑的生活平台。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 这个社区将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丰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 这里有不同年龄阶段学习、玩耍和从事严肃工作的儿童;具有各种各样专长和风格迥异的成人;有不同主题的教育设施(各种类型的工作室、图书馆、小画廊、自然博物馆、艺术多功能厅、活动区、耕种区、生活区等);有多元的教学模式;有创意十足的课题和工作学习项目;也有丰富多彩、创造力非凡的主题活动。 无论未来的道路如何,相信我们的探索将会是“新教育”探索中值得书写的一个篇章,而且我们也深信这里—“五色花教育生态谷”一定将会成为孩子、家长和教师们值得终身怀念的地方。 一、我们的宗旨 我们思考过教育目的的问题。在所有的反思之后,我们仍然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幸福并完整的人。这是因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丰满人性的人,能够为家庭、为所在团体、为社会,乃至为广泛的生命界做出积极的贡献;而病态的人、天性遭到扭曲的人无论有多大的才干,都会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破坏者。我们相信,只要提供健康的环境,所有的人都能够健康的成长,并步入无止境的生命升华之路。 具体而言,1)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人格高尚、有理想、有爱心、乐观、有生活情趣、知行合一的人; 2)有着良好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的人;3)希望我们的孩子是知识丰富、视野开阔的人。 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全人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帮助人实现其全部自然禀赋的教育。实现这样圆满人生的途径的根基,就是对儿童的天性、对人性的发现。因此,我们不认为上述“圆满人生”的教育目标是人为设定的,而是每个儿童为自己设定了通向“圆满生活”的目标,大自然已经给他们准备好足够丰富的潜质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所理解的教育,就是成人配合大自然所赋予儿童的潜能,协助他们理解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志向,找寻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其实现与生俱来的通往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二、我们的儿童观、天性观与人性观 儿童观、天性观和人性观,始终是教育的基石。在历史上,人们曾长期对儿童、对人性持有负面的观点,这些观点至今仍广泛的主导着教育实践。比如:“白板说”、“自私说”,今天仍然主导者我们的学校,以及许多社会机构。但是,这种陈旧的儿童观、人性论正在瓦解。一个新的儿童形象、人的形象正出现在我们面前。 来自众多科学发现告诉我们:儿童天性是积极向上的,天生是个充满好奇心的学习者;他们知道如何学习,从模仿中学习、通过玩耍进行学习、通过反复尝试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学习;他们同时也是天生的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 儿童会犯错误,他们愿意自我纠正错误。儿童喜欢自由和独立,也为了能达到自立愿意不断迎接挑战、应对挑战。当儿童与周围的环境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情况下会自发形成纪律,而不是靠成人的说教和管制。 所以说儿童的成长是一个整体性发展的过程(面对宇宙、面对自我以及面对他人)。 三 、我们信奉的教育原则: 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支持、鼓励和协助一个完整儿童的发展,包含他(或她)在认知、情绪、社交、伦理道德、创造性和精神方面的发展。 1. 尊重、跟随儿童的天性 尊重儿童的天性,具体包括: 不提供儿童不需要的帮助。 不纠正儿童的“错误”(但要干预儿童的破坏行为)。 不打扰儿童的自发活动。 不进行人为的奖励与惩罚。 不强迫孩子学习。 2. 向儿童学习 道德经,“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复归于婴儿”。 圣经:“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断不得进天国”。 蒙台梭利:“儿童是成人之父”。 蔡元培:“夫新教育所以异于旧教育者,有一要点焉,即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谓也” 。 陈鹤琴:“发现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 3. 呵护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意志和专注力 我们相信,兴趣启动持续注意(专注),而专注则是一切优秀品质的的根基。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伟大的老师”。而心理学家詹姆斯早就指出,兴趣引发专注,而专注是判断、品性和意志的真正根基,“持续注意越是来得容易,心灵的获得物就越是丰富,心灵就越是具有活力和创造性。在这样的心灵中,各种主题萌芽、抽枝和生长。在每一时刻,它们都由新的结果而获得满足,并且重新将注意固定。但是,一种缺少素材的、停滞的和无创造性的理智,就几乎不可能长时间地考虑任何主题。匆匆一瞥就穷尽了其所有可能的兴趣。人们普遍认为,天才人物胜过他人的地方就是其持续注意的能力。他们的观念闪闪发光,每一个主题都在他们那富于创造力的心中无限分叉,于是他们可以全神贯注达几个小时之久。....无论注意是出于天赋的魅力,还是出于意志的力量,一个人越是长久地注意一个主题,他就越是能够更好地把握它。而那种一次又一次有意将游离的注意带回来的能力,是判断、品性和意志的真正根基。一个人如果不具有这种能力,他就不是自制的。致力于完善这一能力的教育,就是那卓越的教育。 我们相信,儿童心理生命的构成始于注意力这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每当出现这种注意,儿童便完全改变。他们表现得更加安静,更加聪明并富有进取心,从而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精神品质。...这就像是在一种饱和溶液中形成的结晶点,周围聚集着很多杂乱的游离不定的物质体,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后产生奇妙的结晶体。同样,当注意分配出现时,儿童意识里的一切包括那些杂乱不定的部分都仿佛自动汇聚,从而达到了一种新的精神境界” 。 因此,“教学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维持学生的高度兴趣和强烈、持续的注意力。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藉由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 (蒙台梭利《家庭中的儿童》)。 4. 爱的原则/ 温暖的原则/ 友爱的原则/ 自然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兼牧师亨利·范·戴克曾说:“快乐是内在的行为,不是外显的行为;而且它并非取决于我们拥有哪些东西,而是取决于我们是怎样的人”。只有我们成人保持一个学习的热忱、成熟度和快乐,才能真正激发和感染儿童。他们所体验到的强烈自我感受将会成为终身不可磨灭的印记。 5. 创设丰富多彩,多元多面多层次的人文生态环境 学习环境的品质是决定儿童是否投入学习的关键。我们希望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高品质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由此发展每个儿童的独特作为。我们承诺根据每个儿童的独特需求和兴趣来塑造他们的世界,发展他们的社交、认知、情绪、道德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也发掘出我们的生活值得探究的品质。 6. 自动自发/ 自主管理/ 正面管教 给孩子空间和时间,不强迫孩子参加任何活动。 首先让他们觉得自在,其二让他们觉得自己有用;其三让他们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其四让他们学会彼此倾听和接纳;其五让他们逐步学会负责与做一个担当力的人。 四、我们开设什么样的课程 古往今来的人物传记里,几乎没有那个人物在儿童、少年时期被某一个课程所吸引和打动。但我们却能看到,与人的交往、与自然交往、与某个活动的吸引,并影响终生的发展。 “对于一个儿童来说,真实的世界不是孜孜不倦地为了获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真实的世界所包含的是和别人相处愉快、解决一般常见问题、成为社区的一份子以及在一个牵扯到音乐、艺术、戏剧、机械、木工或其它非主科学业的领域追求上发展出具备专业领域所需要的胜任能力。” 对我们来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课程。所以我们实行以工作室和兴趣小组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有点像卢安克说的:“青春期前的孩子,跟他沟通没有用,跟他一起行动更有用”,所以我们有: 1 . 生活实践工作室(耕种、养殖、木工、烹饪、缝纫等) 每个小园地都播种各种农作物,实际展示收播时间、收播方法、生长周期、翻耕土地、施用天然肥料,同时培植观赏植物和从事园艺。这个小园地还可以饲养鱼类和野生的鸟类,例如雪雁。农作物和动物培育本身就包含着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教育、科学教育的宝贵手段。 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感情。大自然以其神奇造化之功哺育这种感情,大自然付给劳动者以慷慨报酬,谁为大自然的生命发展付出了劳动,谁就会获得丰硕的果实。甚至在劳动过程中,在孩子们的心灵与其照管下发展的生命之间产生一种一致性,孩子们自然地热爱生命的各种表现形式。孩子们对植物和动物的兴趣会发展成对一切或者的生物的信任之情,这是一种爱的形式,是同宇宙融为一体的一种形式。 2 . 自然科学工作室 您是否还记得,你就读的小学、中学里的实验室。我是记得的,但那并不是属于我们的实验室。小学时候,我看到老师用摩擦生电的装置给我们展示电现象、用各种形状的烧杯来展示体积的换算,但我们从未有机会亲自摆弄这些装置。中学时代,生物课上老师教我们在实验室里用显微镜看洋葱细胞,但我从未透过显微镜看到过细胞(直到现在),因为我们只允许去过几次那个实验室。 我们要与孩子们一起建设几个大大的、供他们“鼓捣”的、真正属于孩子们的科学工作室(出于安全和身高的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工作室)。他们可以随时访问这个工作室,实验室里的物品任凭他们摆动、鼓捣。这个工作室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有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有磁铁、磁石,有画笔、纸张、各种类型的尺子、工具箱等等。墙壁上挂着各种机械原理示意图,当然也有为孩子们图画、涂抹的黑板与白板。科学工作室中有大大的工作台,有物品架和书架。书架上摆放有各种科学、技术百科书籍,供孩子们随时翻阅。 这并不是什么创新,早在几百年前,那些幸运的孩子们已经为自己建设这样的工作室了。例如牛顿为自己建设过这样的工作室 ,达尔文、爱迪生有这样的工作室,理论物理学家费曼则在12岁的时候自己造了一个实验室 。 3. 人文社科工作室、艺术工作室 (雕刻、绘画、戏剧、音乐、舞蹈、陶艺等) 、体能 (身体觉知、身体平衡、武术、养生等) 工作室、团体事业工作室 (剧团、集会、演讲和辩论) 、蒙台梭利工作室 (与优秀蒙台梭利机构合作) 、华德福工作室 (与优秀华德福机构合作)、或其它 特色工作室 (欢迎有特别想法或特殊才能的老师、家长来一起合作) 。 5. 图书馆、小画廊、自然博物馆、艺术多功能厅、礼堂等。 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我们把教师可以分为三类: ①有些老师喜欢做“领导者和牵引者”。他们喜欢那种时时刻刻控制一切的感觉,不仅要控制孩子们的身体,还要控制他们的思想。他们喜欢感觉自己是班上所有知识、智慧和学习的源泉,甚至是唯一的源泉。有些这样的老师是被一种爱的力量所驱使,班级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这种爱; ②另一些老师是被一种深深的、有时是饥渴的需要所驱使,他们需要感觉到自己对学生是有用的,是学生必须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关于孩子能够也应该自己学习的任何建议,都会使这两种老师感到强烈的威胁。 ③他们是真诚的人,他们热爱儿童、热爱学习与探索。他们能够响应儿童的兴趣,与儿童进行自如自然的交流。他们对儿童需要的帮助做出响应,他们是能够跟儿童一起真正达成交流和工作的人。他们的职责并非教育儿童,而是与儿童一起生活,与儿童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他们与儿童互相帮助。他们是环境的提供者和维护者。最重要的是他信任儿童,他相信儿童通过内在自发的成长能找寻到自己的道路。 第三类教师就是我们需要的老师(这类教师都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现在没达到,也没关系,只要慢慢意识到,就有改变的可能)。 六、招聘启事 : 《 我有一个梦想:一所没有讲台,没有作业,也没有考试的学校》 我们正在筹建一所没有讲台,没有作业,也没有考试的学校。这已经开始变得不再是一个梦想了。不过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这里更像是一个社区。 规划图:英伦小镇风格,但实际出来会有大量活泼的元素 学校后方一个近100亩大坑:这里会融入各种有价值的元素进来,将来会成儿童最喜欢来的地方。 第一所学校的办学地点在河北,投资1亿以上,占地190亩左右,明年9月份招收18个月-12岁儿童开始,以后会持续到高中。未来如果开分校,云南大理会是优先考虑的一个地方。 我们会实行“教师治校”的管理模式和制度。 我们会用几年的时间打造一个高水准的“教师团队”。 我们不仅仅是个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同时我们也是教育研究者、成人培训讲师以及学校管理者。 今明两年需要招聘20位左右的教师(无论你是否学过教育专业或是否从事过教师职业,我们的要求是:1、爱孩子; 2、愿意服务教育这个事业;3、形象气质良好,有亲和力;4、开放进取的精神)。 欢迎在读的高校学子和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妈妈申请(也欢迎家长朋友们推荐您所遇到的好老师,只要我们正式录用了,您孩子来上学的优惠政策跟老师的待遇一样或者以后免费让参加一次系统的父母学习课程)。 面试通过后会有半年左右的学习培训期,带工资,提供住宿。正式上课后享受具有相当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体系。另外优秀教师有很多出国学习考察的机会。 面谈地址在北京大学。 最后,我们期待着与您共同踏上一段非凡的旅程! 招聘信箱: homeschooler@qq.com (1、个人简历; 2、对教育的认识; 3、为什么要应聘这份工作)。 微博发布: http://weibo.com/selfgrowing ------------------------------------ 注1: 马斯洛“假如我们学会给予智慧生命更大的信赖,认为它是自主的,自我管理的,和自我选择的,那么很明显,我们作为科学家,作为医师,教师,或甚至父母,就必须把我们的形象转换为更符合道家追求的形象。‘道家的’意味着提问而不是告诉。它意味着不打扰,不控制。它强调非干预的观察而不是控制的操纵。它是承受的和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和强制的。它好象在说,假如你想了解鸭子,你最好是向鸭子提问,而不是告诉鸭子什么。对于人类儿童也同理。在规定‘对于他们什么是最好的’时,似乎最好的是找出一些办法能使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对于他们是最好的” 。 “假如我们对某人或某物喜爱或迷恋或深感兴趣,我们就很少会有干预、控制、改变、改善他或它的想法。...我们对被爱不提任何要求。我们不希望被爱成为另一种样子。在它的面前,我们可以是被动的,承受的。所有这些都是说,只有作为它的本来而且处于它的本性状态时,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看到它,而不是作为我们喜欢它成为或恐怕它成为或希望它成为的样子去看它。赞许它的存在,欣赏它的本来面目,能使我们成为不打扰、不操纵、不抽象、不干预的观察者。我们能在怎样的程度上成为不打扰、不要求、不希望、不改善的观察者,我们也就能在怎样的程度上达到这一特殊类型的客观。我坚持认为,这是一种方法,一条通向某些类型的真理的特殊道路”。 注2: 日本最负盛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1834-1901)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他说“教育的关键不在于传授如何创造人生本来就没有的东西, 而只在于使人生本就有的发扬光大。不管多么熟练的植树者,只有在草木具备了它的天性的前提下,才能使其茁壮成长, 超此之上是无计可施的。教育虽然重要, 但人们往往把教育的力量说得言过其实。这是天下的通弊” 。“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使身心的功能达到其极限,教育的方法在于引导,使其达到极限。” 可见,在福泽谕吉看来,天性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一旦脱离天性,便会无所作为无能为力, 便会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教育的目的和使命就在于使人的天性在最大程度上发展和表现。 注3: 大量的研究指出:“与附近的自然相接触的直接后果包括快乐、放松和应激水平降低。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身体健康会受到这种接触的影响。研究发现,附近自然环境比较好的人要比其他个体更健康。长期的、间接的影响还包括对自己的家庭、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普遍提高。作为一种舒适宜人的环境来看,自然可能很容易被某些更大的技术成就所取代。但是,作为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一种基本联系来看,自然环境无可替代” )。 鲁迅.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出自:新教育的精神——重温逝去的思想传统. 刘铁芳 主编.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4. 道德发展手册. 482. 160 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任代文 译校.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74. 托马斯·阿姆斯特朗,最棒的学校,陈佩正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牛顿传》【英】理查德.韦斯特福尔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7月,p15-17 费曼.《别闹了,费曼先生》.三联出版社 马斯洛. 人性能达的境界. 林方 译.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23. 福泽谕吉.福泽谕吉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个人分类: 教育|2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共存:现实与理想
热度 8 liuxuxia126 2012-10-29 17:22
最近两日科学网上对于转基因相关问题的讨论很激烈,从中也了解了不同人的观点。无论是哪一种立场,有更多的人关注,说明转基因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实已经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话题。 前几天在无锡开科技法年会,同坐一桌吃饭的同行得知我研究转基因法律问题,第一个问我的问题就是:转基因的食品究竟能不能吃?还有著名学府的教授问我,吃了转基因食品,是否真的可以使人绝育?关于法国学者做的致癌老鼠的试验,竟然也有法学的同行关注。网络对信息的传播,确实有放大作用。 鉴于此,我非常能够理解作为一个生命科技研究者的焦急,忧虑和担忧。饶教授的博文,只是他作为一个研究者的正常反应。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身份(转基因利益相关者或者转基因科研共同体?)使人质疑他的动机。但同样的质疑也可以对任何一个支持或者反对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人(因为有的人说,不反对转基因的科学研究),谁不是利益相关者?即使我们不做转基因的研究,我们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也是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利益相关者。 是否有转基因食品上市,至少关系到两类消费者的需求:那些对转基因产品有担忧甚至完全反对的人希望能有知情权和选择权;那些不相信现代农业生产的食品安全或者生活贫困的人,也许转寄希望于转基因食品:抑或少用了化肥和农药,抑或比传统的食品更便宜,他们也希望能有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权和选择权。 其实还有一类特别的利益相关群体:农民。他们是否需要种植?如果农民有种植需求,他们是否有种植的权利? 法律是对现实的社会关系的调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法律有指引作用和规范作用。一方面激励那些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另一方面也应约束在研究及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同时惩罚那些因为不遵守法律制度而给国家、社会、人类及行业带来危害的科技的研发和运用。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我们已经处在一个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共存的现实中。农业生产中,有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的共存;流通市场上,有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的共存。如果转基因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没有遵循共存的原则,确实可能因为自然、收割、收购、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管理问题,使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混杂,而这种混杂如果达到一定的程度,尤其是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因为合同要求以及对产品标识的法律要求不同,可能会带来合同违约与贸易安全问题。而对于特别的非转基因产品,比如一些地理标志产品或有机产品,更可能因为在共存过程中的风险带来质量控制上的困难。这也是一些国家和地区规划种植转基因作物(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无转基因作物区)的原因之一。而防范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共存的非生态风险的对策之一,即是建立共存法律制度。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区域种植规划,对转基因作物种植、收割、收购、运输、加工的过程中的隔离措施管理,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制度建设,转基因产品的检验检测标准的建立,转基因作物污染损害赔偿制度,非法种植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建立起共存制度体系。 当种植有规范,产品有标识,消费者可选择,违法有追究,违约可赔偿,严重危害有罪名等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共存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的环境下,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共存并和平共处的理想状态才有可能实现。 对于转基因技术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要远比多培育出几个转基因品种更重要。
个人分类: 转基因相关|2332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为了理想卑贱点又何妨呢?
热度 4 outcrop 2012-10-26 00:03
有理想,有思考的人,也许容易变得完美主义,不容易容忍残缺或者邪恶。 也可能放不下身段,不喜欢使用手腕或者策略。 但退一步想,如果理想足够崇高,或者能改进一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卑贱一下自己,实现后再适当的完美主义一下呢? 所以很喜欢吴老师的这篇文章《 以出世的态度来入世 》。 在没有足够实力或者影响力的时候,谈理想很奢侈。 做到noble, clean and alive很难。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21 次阅读|16 个评论
荧光标记的结果总是不理想
gaixiaxu 2012-10-24 07:47
象进入怪圈一样。。。。 简单的Alexa647标记细胞内的tubulin,怎么就总是出问题呢? 而且,每一次的状况都不相同,记录下来,希望可以调整一下状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1)非特异性标记哪儿哪儿都是; 2)细胞膜附近结构清晰,细胞质内部几乎看不到微丝 3)易快速漂白; 4)玻片表面有黑黑的点点。。。晕死,这是什么脏东西么? 要么,就是操作手法的问题?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加倍努力啊!!
个人分类: 科研学术|2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房车:我的理想
热度 15 陈安博士 2012-10-22 13:07
房车:我的理想
老吴的理想是当科学家,我的理想是拥有一辆房车。 看看这些里面有你喜欢的没?
个人分类: 物论|4184 次阅读|29 个评论
曾经有过的理想和梦想
热度 51 cwufp 2012-10-21 10:56
刚才国清老师的博文“您有理想吗?”勾起我对年少时的一些回忆,于是留言:“我的理想:5岁时想当科学家;7岁时想当解放军;13时想当卡车司机;15岁时想当工人;17岁时想当中学老师;21岁时想在北京混饭吃;23岁时想做出点能说明问题的科学实验;28岁时想学会做点事情;35岁时想做点有用的事情;45岁时想健康的活到65;这个理想,到现在没变过。” 不过,于我本人而言,所谓的理想都只是在现实状态下的一种虚幻,除了17岁那年考上了北师大,当个像以前母校的中学老师那样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是一种基于现实的考量外,剩下的那些都只是毫无根据的妄想。所以,刚才那个留言多少有些模糊,很多年轻人或许会误会,以为我从小志向高远,在此处修改一下,尤其需要说明的是5岁时的理想。 5岁时,常常需要跟着妈妈去看批头大会,五花大绑的老爹站在台上,高帽上用白纸写着“地富反坏右”,并经常在深夜熟睡的懵懂中知道老爹又被扛着锄头把的造反派抓走了,我并不去埋怨造反派,而是埋怨老爹,为什么要当地富反坏右?在那个年代,我羡慕那些穿着四个兜,插个钢笔,带个像章的干部,但是,我知道当那样的干部对我而言是不能的,因为我是坏蛋的儿子,坏蛋的儿子永远是坏蛋。不过,小人书里面科学家穿着白大褂和戴眼镜的样子还是让我这个穿着土布衣服的小人着迷,尽管他们在小人书里也都是坏蛋,也只是一些被穿四个兜的干部和带着八角帽的工人教育的对象,可他们至少不像我爹是个穿草鞋和土布的坏蛋。 在当年,坏人也是有朋友的,老爹被抓去关在公社,老妈还得送饭,几家轮着送去 五 里以外的公社,所以,我常常需要把饭送到村子里另外一个姐姐家,她爹也是被关起来的反革命,因为在解放前夕杀了一个当地很出名的土匪头子,而据说,那个土匪头子还是和游击队有关,因此,他就成了反革命。她经常穿着一件白底蓝花衣,只有坏蛋家的女孩子才穿这样的衣服,而我的确对这样的衣服很着迷。 老爹也不是每天都关着的,经常回来,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尽管工分只能是和妇女一样,却也每天必须日出而作,我也经常得给他送饭去,山路上,有时迷路,饭没有送到,回来告诉妈妈,路上碰到了大老虎。尽管其他小朋友都能把饭送到生产队劳动的地里,懦弱和胆怯常常让我不能完成父母交办的任务,每当看到凶悍的父亲回来,我总有冒出自己变成勇敢的男子汉的梦想。 由于老爹工分少,全家一年的口粮一直是最大的问题。自天开始冷下来,早上是红薯干煮的粥,中午是红薯米饭,晚上是萝卜里带米的粥,直到大年三十的晚上,终于过年了,晚饭可以吃上掺了一半萝卜丝或者红薯干的米饭。每当大年三十,全家人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躺着,不免谈起理想的事情,老爹的理想就是把我们养大,可以挣更多的工分,全家就可以象那些有很多男劳力的人家一样吃饱饭,而我的最大理想就是在大年三十晚上能吃上一顿不掺红薯干、萝卜丝的白米饭。 7岁时 想 当解放军,不仅因为解放军有绿色的漂亮水壶,还有那个军绿挎包,比我那个妈妈缝的布口袋不知道漂亮和帅气多少,可我是没有资格背那样的书包的,因为我是坏蛋的儿子 ,但是,内心一直很向往 。 13岁时相当卡车司机,那是因为我趴在运砖头的拖拉机去了县城,去跟姑妈要3.2元上初中的学费,回来时,姑妈让一个卡车司机带我回到公社,在我看来,卡车比拖拉机那是舒服多了,至少比我现在坐380或者波音的商务舱感觉还强烈很多。 15岁时想当工人,并不是我知道工人是干什么的,而是工人每天拿着刻着自己名字的铝饭盒蒸白米饭,还穿着蓝色劳动布工装,这在我眼里,比现在明星们穿着的华丽皮草还让人垂涎。 再后来的理想,我想大家都理解了,不过,我产生理想的理由似乎没有变化过,都是一种在懦弱的服从中寻找适应,并带有明显的妄想特征。 不知道别人的理想是怎么产生的,我知道我的理想都只是吃饱穿暖的渴望,只是一种生的本能。
7774 次阅读|118 个评论
我理想的老师上课方法
热度 28 zhuruanli 2012-10-21 09:37
为什么老师都要点名签到呢?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这是老师偷懒的行为,老师上课不要就想着学生来好好听课,这是一个传统的老观念,这个不好,将学生困在教室里才能学习,下课就放羊了,书包一扔,考试前突击一下,这个好么?学生之所以这么做,我觉得老师是有责任的,因为老师没有把学生调动起来。 我理想老师上课是,第一节课要求全到,不到的视为退选该门课程或者直接重修。然后让学生自己或三人或四人分成一个组。上课主要讲基本的必要的知识点及知识网络,适当讲点前沿, 讲课不要面面俱到,让学生自己去学,去互相学 ,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指定教材。 留作业,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题目或者只有查资料才能做得出答案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业,可以一个题同一个小组同时提交多个答案,也可以没有答案,每次作业至少需要查阅两本以上的资料才能完成,绝对不是简单的套用书上的公式,查阅了哪本资料要注明。 一个学期的课时,老师至多只讲一半的课时,剩下的就是大家一起讨论作业,要求各小组互评,一起讨论。如果发现雷同抄袭,两个组组员全部直接零分----根据我的经验,像这种小组模式,学生们不会互相抄的,因为被抄的小组会有组员反对。所以可以不用点名,可以不用每节课都到,但作业你得做,小组互评你得派代表。最后成绩就是每次互评的累计。我们现在的老师也让学生起来发言,学生事先没查资料,说个屁啊,顶多就是看了两眼教材,说两句,那就是好同学?所以学生对于上课不感兴趣,没啥意思。他只有查点资料,了解了一点,做作业的时候讨论一下,有点谱,小组互评的时候,大家一发言,交流,话就多了。另外要给足学生时间去做作业,即使牺牲课时,让学生去查资料也可以---牺牲课时让学生查资料,也是鬼话,都跑去玩了,查什么查。总之不要着急这周作业下周交。 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不及格,我说不可能。一般而言,组成小组就形成了一个小集体,往往小组成员之间容易形成制约,所以老师不用管学生干啥去了,他们之间互相制约着呢,这样作业会去做的,而且会一起去做,互评的时候,可能不会全到,但肯定会派代表,所以不可能不过。小组的成员分数是一样,不可能小组的每个人都那样,即使那样,连小组互评都不派代表,而且每次互评都不参加,那不及格有什么好说的。分数不是老师给的,你的同学做鉴证,不及格有什么好说的。全班人都看着呢,所以老师不用担心。 有的怕学生学不好,我觉得没必要,因为基本的要点及知识网络老师已经解释得很清楚,在查资料和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进一步的提高认识,最后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是全程跟随的,随时可以纠偏释疑,对于一些难点重点,老师也还可以在课堂上重点讲的,所以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学生有自己年轻而活跃的思维,会学得好的。 教育本是一个多目标函数,很复杂的考核系统,但现在我们将我们的教育模式化,唯分数论,只要按照这个模式走,对于学生便于考核,对于老师也便于考核,对于教育管理的人也便于管理,所以我们总是简单化,一刀切。连美国人都看出来,我们的模式化教育,压抑了男生的天性,但一旦到了社会上,男生很快崛起,因为他的天性得到解放。而我们的研究生一个学期七八门课,一天天闲得要命,本科就可以逃课,到了研究生阶段,老师对于考试更不会抓人了,即使点名了,怎地,还能不让我过?都有人说了,研究生不让毕业,院长都不同意,怕什么,不可能不让过。我同学在国外选了四门课,天天去图书馆,累得跟驴一样,受不了,退了一门课。这就是差距。 所以我很是反对老师上课点名,自己不想办法调动学生,靠强制专权留学生上课,说是为学生好,实则是自己偷懒。或许这是时下的制度造成的,老师也有自己的难处,我曾听说一个老师,午饭都没吃就赶着去上课。 就到这吧,欢迎各位老师指点。 http://edu.ifeng.com/abroad/detail_2012_05/30/14914524_0.shtml?_from_ralated 美媒:中国教育“重女轻男” 男孩天性被压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61-625349.html 解决逃课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老师
个人分类: 教育浅谈|13917 次阅读|50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
热度 5 liuxuxia126 2012-10-20 21:03
个人分类: 研与思|24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热度 4 shancaocanju 2012-10-20 01:46
在科学网潜水了好多年,第一次写博客。其实有时候感觉要写点什么,想想又算了。这次终于没忍住,提起笔来写了点什么。我记得小的时候,我小学的时候小升初还是要考试的,排名次。当年老师告诉我们说,上了初中就好了;然后类似传销一样,这个如何如何就好的话一直传到博士毕业。小时候还想着当神圣的科学家,但是到了博士毕业的时候,工作也找到了,研究还算顺手,这是我真的困惑了。这么多年来,读书也好,研究也好,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廿载寒窗获得的是什么?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气,是“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清高,还是为了“甘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挫败感?回想当年研究不顺利的时候,三四年居然写不出一篇小文章,每天心力憔悴不堪;屡战屡败后的屡败屡战,还近乎偏执地坚持认为会有人识货的。但是,无心插柳的文章却一篇一篇的且投且中,研究却还这么下去了,博士的学位也拿到了,看上去似乎也不是那么水。可是,我这是我追求的吗?一个个想法那么无疾而终了,三四年的青春年华也随之而去了,我觉得失去了,可是别人都说你得到了。人家问,“你来做科研是为什么?不是为了博士学位吗”。“既然得到了,文章那个也还过得去,你有啥唧唧歪歪的呢?” 忽然,我在想,我追求的是什么呢?是学位?是文章?还是追求科学家的那种虚伪的存在感?我那起初那种探索未知世界的那种简单的快乐到哪里去了?就像小的时候玩泥巴,玩沙子一样。那么一堆沙子,玩了一大天,第二天还想去,这是原初我以为的科研之于我的意义。当我真的以科研作为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我困惑了。我探索我的,你研究你的,我们为啥要相互比较呢?你可以把原子弹搞上天,我可以让你养一样多的鸡却可以多吃几颗鸡蛋,不是挺好嘛。为什么我们要比文章,比课题,比这个比那个呢。也许,只是在不停的比较中,才让人不那么空虚吧。也许,我们不能做一辈子玩泥巴的小孩子,应该有一些追求的。可是,我们在追求什么呢?
个人分类: 随感|4305 次阅读|8 个评论
行医和研究之间的选择
热度 3 KONGX 2012-10-19 11:31
日本人 Yamanaka 获 NB 奖算是众望所归,而他个人的事业追求和人生轨迹更是给足了鼓励,从收入颇丰的骨科医生,到为经费而四处奔走的 PI ,为了实验室和项目的生存而发愁,难怪有人把 PI 直接用拼音第四声发音 ...... 生活有不同的选择,安逸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工作气氛、充足的经济收入、受人尊重而又有大雅之风,这样的生活或许是许多人蒙昧以求的, “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经 ” 。很多人在为这样的生活不断的拼搏,而还有一些人却情愿放弃这样的生活,自己去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接受挑战、忍辱负重,选择继续奋斗。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选择了后者,他们放弃更高的薪水,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选择去探索与发现、选择接受失败的不停打击,当然也将自己的名字化成沙粒沉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这可能是发表文章带来的最大利益。 一直期盼有机会去看看敦煌的壁画,从小就听说过,那些画栩栩如生。在丝绸之路上,流传着很多画师的故事,有一位叙利亚的画师,年青力壮的时候来到敦煌,每日沉湎在作画为乐的生活之中,快乐知足,直到他双目失明,年老力衰,他才放下自己手中的画笔,一颠一踣的行走在回叙利亚的道路上,最后未能遂愿,客死在汗血宝马的故乡。这个故事我始终不能忘记,敦煌的文化和艺术之所以称为宝库,其背后正是成千上万的这样的画师,而他们甚至比他们更早的先人,期盼自己离开的时候,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笔,这个是他们生命中最值得去追求的目标。 回到现在,有位华人医生说过,你想拿美国 top1% 的收入嘛?想,对,有谁不想?放下所有的牵挂,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吧!有位朋友,快做完病理的 Fellow ,闲聊起来,想留在 Academia 嘛?直摇头,同样干活,学术界赚的比私人医院每年少 100K ,图个啥?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相信 90 % 以上的人会选择更高的薪水,事实上我问过一些我的朋友,至今为止还没有不选择一年多 100K 的。在唯钱是尊的社会,理想不得不屈从现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极少数愿意选择薪水低,前景极不明朗的研究工作。 研究,永远没有止境。不管你以前有何发现,面对新的假设、面对新的问题,你将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甚至用很长的时间发现自己走进了死胡同。这样的痛苦可能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当你刚刚走进去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是个阳光大道,可是当你朝着最宽的道路走,没过多久大道就消失了。半年以来,有一个课题刚开始很兴奋,觉得很有做头,可是几条道试下来,前面像是个坑,不是大道,不得不又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最近有篇文章投 Plos one ,相当于死刑缓期执行,为何?因为继续走下去,前面的坑实在太多。 继续走路,选择,没有对与错,痛并快乐着 。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5073 次阅读|3 个评论
理想的“精选”博文是什么样子的?
热度 4 Bobby 2012-10-2 20:12
编辑对博文的“加精和推首”会大大增加博文的显示度,因此会引起写博者的极大关注,自然也会由此引发一些争议甚至血雨腥风。 什么样的博文应该“精选”,各人的意见不一,但至少符合以下几点的博文大家可能基本没有意见: 1 、主题是科教方面的,最好还是热点的论题。 2 、观点是正确的,至少不是错误的。认识是到位的,最好是深刻的。 3 、用语是高雅的,至少不是粗俗的。 4 、内容是充实的,而不是空虚的。是言之有物的,而不是废话连篇的。 5 、态度还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根本否定的;是温柔敦厚的,而不是偏激极端的。 但可惜,这种博文数量不多,每每有无米下炊之憾,那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了。所以大家也不必太过于苛求。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3115 次阅读|8 个评论
给一位没有评上副教授的上进青椒的回信
热度 1 ilovescience2 2012-10-2 11:12
**: 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就是磨砺。科研、教学和精神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必要内容。学术的坚持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内心的宁静和人生意义的追求,我也曾经经历过你的情况,但是当时我倒是没有太在意,因为我自信自己的学术坚持会有好结果,也坚持认为我的学术不是为了职称,而是为了人生的事业和追求。做一个富有理想的人,做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应该成为高校中精英老师们的追求,我觉得你还是很有潜质的,只要能够坚持学术,走过做学术、爱学术、乐于学术几个境界后,终究会有所建树,当建树很大时就不惧怕任何风雨了。我想我们应该为了内心的理想而风雨兼程。我希望你能够从这次非学术因素造成的挫折中,奋起并思考“学术的本质和我为什么而学术?”,相信这样你就会很快忘记忧伤,快乐于学术和教学,人生也为之而精彩。 祝好 @@@
3313 次阅读|1 个评论
送你一支棒棒糖
热度 57 weijia2009 2012-9-29 11:12
送你一支棒棒糖 贾伟 马上就要过中秋再加国庆长假了,重大节日对于国内的很多人来说也意味着要花大钱送大礼。 在社交礼仪中,送礼是一门艺术,礼物送得恰如其分,表达的情意就会很到位而又不必花费太大。说到底,礼物是一份心意,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多年来我的书房里一直摆放着一只石膏鹰,那是一位朋友送我的礼物。八九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到美国,从芝加哥转机到密苏里的途中认识了一位叫 Ruby 的(已是八十八岁高龄的)老太太,我们成了忘年交。后来我常被邀请去她家玩,那一年的圣诞节 Ruby 送了我这座其貌不扬的石膏像作为礼物,她说她共有十个孙子和孙女,每人都得到了一只这样的鹰,而我能够获得这个礼物,是因为她把我视作为家庭一员了。记得当时这位自称很传统很古板的老奶奶认真地跟我说:为什么给孩子们送这样的礼物呢?因为鹰就是美国的文化,代表了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我一辈子经历过像经济萧条、两次大战等无比艰难的时刻,但都挺过来了,我们靠的是这种精神和勇气,我希望你也拥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我不知道 Ruby 的孙儿孙女们是不是很把奶奶的这番教导当一回事,反正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把这只鹰视作一件珍宝,带着它一起寻梦,一起在地球的两端飞翔。 很多时候人们情感的表达还是要借助金钱和财富的。有个段子说:操场边一低年级女生问一个低年级男生: “ 你到底爱不爱我? ” 那男生无奈道: “ 我妈一天给我 3 元钱,其中两块五都让你拿去买零食了,你说我爱不爱你! ” 以前有首民歌叫《送你一支玫瑰花》,歌词中说“哪怕你自己看得像个傻子,我还是能够看得上你”。 Well, 时代不同了,现在送一支玫瑰花就想让姑娘看上你,恐怕有点不切合实际了。 送礼也是一种人文,西方人的礼物大多简单,一瓶酒、一束花、一本书,折射出的是一种明快的心态。我们自认为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的只是现代,但厚重的历史和清雅的人文在我们今天互相馈赠的礼物中大概是很难找到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感情的表达可以是一只仿青花瓷的茶杯,但更可能是一只 LV 包,最好是一台 BMW 车。 有一种说法,说大凡社会上的人都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阶段。 “ 本我 ” 是人的原始状态,是人的一种本性; “ 自我 ” 是在现实世界里芸芸众生随遇而安的庸常的生存方式; “ 超我 ” 就是具有强烈精神信仰的少数人所达到的忘我境界。我想,情感的表达大概也遵从这三个层次而不能错位。你给一个处于马斯洛第一需求期的人送《资本论》或者给一个像蒋科学那样的人送一盒精装的鲜肉月饼都是属于没有吸引力说不定还会惹麻烦的情感表达方式。 暑假里有一天我去给汽车换机油,把车开到车行后就在休息室坐下看电视,当时屏幕上正在直播奥运会田径比赛,我正激动地想看看有没有刘翔的 110 米栏,突然发觉有个黏乎乎的小手不住从哪儿伸了过来,我转头一看,一个蹒跚学步的美国小女孩嘴里吃着棒棒糖跑来要跟我玩,她的妈妈坐在远处的凳子上打电话也不管她。这个长得像个洋娃娃似的小女孩显然发现我的眼睛直盯着电视对她不关心,于是一个劲地跟我咿咿呀呀地说话,最后干脆对我发动了一轮情感攻势,她爬上了我的膝盖,做了一个让我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动作 – 把嘴巴里正吃着的口水滴答的棒棒糖拿了出来使劲往我嘴里塞。要知道这个小美女把心爱的棒棒糖拿出来跟我分享与李嘉诚先生要把长江实业的全部股份拿出来送给我的表达方式是一样一样的!那一刻我感动得不知该怎么办了,什么奥运会、什么刘翔都滚一边去吧!我双手齐出,一把抱起了小朋友到门外去溜一圈玩玩。她的妈妈跟我挥挥手继续讲着电话,而小女孩呢,一定是在我肩上开心得合不拢嘴了 – 因为我感觉到有黏乎乎的口水在往我脖子里流 ……
11641 次阅读|113 个评论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学要素
热度 1 arithwsun 2012-9-24 12:50
我心目中理想的教学要素 王永晖 A1. 幼学阶段(3岁-10岁) 早晨入校后,下午离校前,各有60分钟-90分钟的户外活动和自由玩耍。 A2. 中学阶段(10岁-17岁) 下午离校前有60分钟-90分钟的户外体育活动,此跟幼学类似,早晨入校后,将幼学时期的户外自由玩耍活动,改为手工劳动,可以是户外,也可以是户内。 B. 将优秀的影像资料(Disconvery频道之类)设置于课程之内,学生晚上回家后就不需要看电视,晚上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内化”教学阶段。 C. 教学楼结构中具有大厅,既能方便同学课间玩耍,又能方便百人级别以上的学生戏剧教学、社交发展。 其理论基础是我以前写的博文 教学改革的“窗口” --- 教学结构的一种理解模式与课程时间表
个人分类: Book-W|27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理想的教育应当是什么
sinowq 2012-9-13 15:41
理想的教育应当是什么   如果能超越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尊奉教育的原旨和本真,坚信人类的理性和精神力量,终将能实现教育追求的理想。   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活里,政府、知识界和社会公众都在言说教育。因为教育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命运和每个人的幸福,是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精神基础。那么,如何实现教育的理想促进社会发展?怎样造就人的好品质和健全的情感?如何通过接受教育解决生存的难题,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人们对教育的看法,源于时代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观。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哲学。社会的功利化思维和唯物欲主义,以物质利益、社会地位和财富为最高评价尺度,并成为用以衡量人生成功和生活意义的标准。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当代的教育,造成了教育自身承载的理想不再神圣,仅仅是次优目的。   当代教育给人的直观印象,多是光鲜的教学大楼、现代化的电气化教室、规范的通用教科书、名目繁多的考试、五花八门的证书以及想象中的功名富贵,读书和教育只是生存的必要技能和手段。教育的原旨是追求卓越,使人变得优秀,能获得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优秀成就,最终过一种有意义的优质生活。但是,当教育不再执著于造就卓越的人,而以社会功利为目标,通过复制知识的方式训练人,忽视对智慧、思想、创造精神、想象力和崇高价值的追求,致使知识创新能力迅速衰减,便造成了文化发展与竞争中的弱势,并且更少有创造性的世界性成就,也难以对整个人类作出知识上的贡献。教育如何走出困境、实现教育的理想?唯有回归教育的原旨,即培育卓越的人。   理想的教育应当是什么?   能够说出一种智慧   每一种教育都试图说出一种生活的智慧,即如何过好的生活,并依此目的进行知识传授。这是古希腊把智慧列为四大美德之首,中国传统文化以省悟为教育核心的缘由。好的教育,应当是能够说出过好生活需要何种智慧的教育。因为教育是人类用以应对外部世界的理性方法,经由智慧、知识与技艺来解决无法避开的各种难题。但由于受到自身理性能力、欲望和情感的制约,人只能是一个有缺陷的存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斥着矛盾、冲突和争夺。有高贵与梦想,也有卑贱和堕落。同时,每个有理智的人都希望过大致公正、合理、安定的生活,这就需要用高度的生活智慧来解决现实或潜在的各种冲突。因此,好的教育应当培养人具有生活的智慧,使人能够理解生活的真实,逐步达致洞明世事、通达人情。生活的智慧绝非纯粹的知识,现实要求把知识转化为生活智慧。生活大于知识。现实生活不是知识的逻辑推演,而是对经验与智慧的考验。   激发追求真理的创造精神   没有创造精神,人类文明就无法发展。同样,没有批判,也不会有知识的增加。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独立思考和执著地追求真理,是促使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层动因。好的教育,应当注重对人的创造精神的培养。教育的理想在于,它是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教育的功利化求取的则是赖以谋生的技术性训练,没有了对真理的爱与执著,关注的仅是知识的复制,结果必然造成人的思想、灵感和想象力的匮乏。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教育应当培育对真理的热爱、对创造的永恒追求。   培养卓越的美德与健全的情感   好的教育,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绝非以知识累积为唯一目的,而是更为注重培养人的高贵品质和健全情感。拥有卓越的美德、健康的情感和完备的知识,才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若缺少美德和健康情感,知识不过是谋生技术,既无法洞见生活的意义和伦理之善的境界,也可能造成对社会的危害。好的教育,应当追求向上向善,使人得到智慧、勇敢、诚信、友善和公正的美德,对他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都拥有一颗善与美的心灵,由此才能创造一个充满意义的幸福世界。   传承并创造出崇高的价值   纵观人类历史,凡是能使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重大进展的时刻,都能够创造出崇高而伟大的价值,生发出光辉灿烂的精神意义。在旧有的价值系统发生严重问题而无法为人的生活提供意义支点,新的价值意义又难以建立起来的时代,往往造成人的精神焦虑和生活的沉重化。所以,在社会变迁时期,教育必须创造新的价值观来消解各种精神难题,否则,将导致持续化的价值虚无主义。好的教育,应当能创制出生活中的意义。无论时代如何艰辛,生活还要继续。于是,人们就会在精神无以安放的困境中,转而运用各种手段去争夺所有利益,以物欲来填补精神。缺乏崇高价值的生活就会失去严肃。   启蒙追求生命意义的超越精神   马克思极为深刻地指出生存与生活的区别,人的高贵性表现为超越单纯的生存而去追求生活意义。人是一种精神性存在。人的高贵性和超越性,充分表达在其精神世界里。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即是寻求超越的精神史。寻求超越支撑着人战胜各种各样的艰辛,创造文明,扩展生活意义。人是具有理性、独立意志和情感的存在,在通过物的生产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更致力于寻求超越现实而努力探索生命的本真价值与生活的应然意义。求索终极价值,才能创造出属己的理想生活与意义世界。尊重传统、寻求超越,“崇尚自我、仍有敬畏”。因此,好的教育,应当注重培育一种蕴含敬畏情感的超越精神。这在科学主义滥觞的技术理性时代和物欲崇拜的时代尤为重要。   促成对美好未来的想象   现实的生活世界决定着人的眼界,制约着人对未来的想象。所有的想象都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展开,并且,现实的生活世界是一切未来想象的基础。这些想象以多样的文化观念形态表达出来。教育必须能够促成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不论一个社会处于何种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人都在当下生活中憧憬着理想的未来,都力图实现美好理想。过一种有尊严的好生活,是所有人的梦想,是支撑着人忍受各种现实困境的精神力量。   总之,一个国家的繁盛、民族的命运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活意义的实现,都系于优良的教育。如果能超越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尊奉教育的原旨和本真,坚信人类的理性和精神力量,终将能实现教育追求的理想。好的教育应当使人变得卓越,使人自觉地追求自身的完善,关心所有人的幸福。 信息来自:中国教育报
1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旭霞一组
热度 7 mimu 2012-9-11 23:13
旭霞一组
很久没出差了,有点不适应了,火车上睡得不太好,早上醒的很早,不过正好赶上可以拍一组朝霞或言旭霞的片子。拍摄的时候要躲开铁路边的行道树和住房,合适的拍摄机会并不是很多,加上隔着脏兮兮的列车窗户,画质当然不甚理想,只看光影趣味吧: 按照拍摄时间为序: 1 2. 3. 4. 5. 6. 7. 8. 9.
3912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自醒
aoxue306 2012-9-2 14:54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理想,不要忘记目标;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学习,不要忘记看书;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包容,不要忘却善心;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身体,不要忘记锻炼;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美丽,不要忘记快乐; 每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爸妈,不要忘记亲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长的烦恼
热度 1 Xinliangzhu 2012-8-30 10:09
提交完这一周的工作报告,总算有点时间写点东西了。 大学毕业,去青岛,回家,出去旅游,回家,离开家来北京,这些是我自大学毕业以后的状态总结。粗略算一下,四十天内行程万余里,途中转了好多站,每天处于奔波和期待下一个奔波中。眼下中航大的同学们又都开学了,好多学弟学妹在网上表达了自己不想离开家回校的想法,这些很正常,我们当时也是这样,家总是很温暖的。但是他们也许不知道另一件事情,他们现在不想回的地方正是我们这帮已毕业的学长学姐们梦寐以求而回不去的地方啊!母校,总是在离开后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她其实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啊! 最近我还一直心神不宁的,为了未来,为了目标,为了找回一个真实的自我。也因此,我浪费了好多本应美好的时光。在家的时候,我总不应该天天想着来所里的事情,这样让我每天都过得很不安宁。来到了所里,又不宁于没有享受和家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更是对自己未来还能有多少时间和他们一同度过而感到沮丧。天天想着,是硕士毕业就工作呢,还是硕博,或是出国呢,而且每个选择都会衍生出好多子问题。这些问题都让我工作效率很低下,好在每次和家人,蓝博,郭峥及朋友们聊完后有点释怀,也更知道路该往哪走了。 我觉得,缅怀过去,不想回校,因未来而心神不宁,这三个关于昨天,今天和明天(赵本山小品一语道破,不就是过去,现在和将(讲)来嘛!搞得那么玄乎干嘛!)的问题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人因为有记忆,所以会忘不掉过去那些美好或是痛苦的事情;人因为真实存在,所以不得不面对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问题;人因为有欲望,所以每天都会希冀着可以活得更好。 我曾想着,是不是可以把昨天的美好带到今天的生活?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的,但这得看时间的跨度和事情的影响力。带来了美好固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没有呢?比如说别人昨天的许诺,在今天的情况下变了,你还会开心吗?比如说昨天自己的设想,今天到了检验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切和想象的不同,你还会保持美好的心情吗? 我记得我来北京之前,一直想象着我的临时宿舍会在自动化大厦后面的中关村南路上,转个弯就到,两人间,很整洁,很宽敞。但是来了那天才发现,我的宿舍不是那样走的,要走好远好远的路,过好多个交通岗。虽是一个人住,但是由于那间屋子好久没人住,堆满了东西,所以霉味很大,空间很窄,卫生根本不用提了!这就是昨天的想象和今天的现实给我的不同体验。那天晚上,我没有很开心,当然也不至于很失落,只是觉得很陌生。不过现在好了,习惯了,也没发现有多不好。类似的情况有好多,因为人能控制的东西很少,尤其是当你要服从别人安排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能不能很快的战胜陌生的感觉,做环境的主人,决定了你能否尽快回归现实,进入角色,创造未来! 那适应了环境,是不是就会调动好自己的积极性了呢?我觉得还是不会,现实的问题多的还是足以让你分心,让你不能够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情。昨天看到王善勇老师的文章 《人的惰性》 ,文中说了他小时候不到deadline不写寒假作业的事情。我觉得这种赶deadline的心态是好多人都会有的。光从写寒假作业的事情来讲,我就更严重了,我是常常不写(记忆中,寒暑假作业好像没怎么做过),老师检查,要么胡乱写一些,要么就是告诉老师忘带了。现实问题还会很让人迷失方向,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让人体味不到美。上周有机会听了一个关于计算机视觉,学习和认知的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Vision,Learning and Cognition)的报告,从知识的角度没有多大提升,但是却给我对看待现实问题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我觉得,事物总不是尽善尽美的,即使是该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对问题做一个比较能够得到认同的抽象,而不是做到包罗万象。还有,即使你做出再多的努力,也很有可能只是进步了一点点。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个副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她们训练的可以和人互动去学习识别物体的机器人,最后的结果是,这个机器人还是很低级很低级,能做的事情简直让你着急!从我自身角度来说,也天天会遇到这种问题,我总期望着自己可以做点大事,做出点又酷又炫的东西,但是现实是,每天我都在写代码,补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那是不是,我的理想就无望了呢?我觉得不会,也许现实就是,你很想让机器人很智能,结果是你成年累月的工作只是让机器人进步一点点,你很想让自己每天做出的工作看起来很美,很震撼,结果是你每天都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写代码,学习存在已久的新知识,不断思考和解决着现实的问题。未来总是立足于各种现实问题之上的,我觉得此时,要学会在现实中看到美。 昨天,因为回不到,我们会感到很美,明天因为还未到,我们会觉得很美。距离产生美,得不到的东西也会让我们感到美。现实,因为在发生,在经历,所以常常不满。这是我认为的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烦恼!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不美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引用科学网著名的博主贾伟教授的两篇文章中的两段话,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成功是一种等待》 :生命是一个过程,滚滚红尘中的万千变化都是常态。让生命去等候,意味着你愿意面对和自己预期不同的人生状态,愿意面对与你价值观不同的人群,如此你就会更宽容,更容易领会,更容易得到支持,更可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的主体也是一种等待,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不断自我提升中的等待。 《单纯是一种美》 :我们的社会太复杂,是源于我们的思想太复杂;也因为我们思想太复杂,我们也越来越不快乐。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和美原来很简单,而我们偏要舍近求远去寻找(那些更为远大和荣耀的东西),于是生活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我看情形都差不多。我们总说我们要崛起,称雄于世界民族之林,倘若结果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那是什么意义的崛起?而我们个人追求远大理想和光辉的事业,倘若结果不能和自己的妻子相守,让自己和家人安身立命,还有什么远大意义可谈? 这个社会,大家都在追求,追求卓越讲究高尚的人何其多,而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却何其少!
个人分类: 思念&思考|3535 次阅读|2 个评论
单纯是一种美
热度 79 weijia2009 2012-8-13 03:48
单纯是一种美 贾伟 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泡一杯茶,临窗而坐,看着屋后阳光下郁郁葱葱的树林,想随意写点什么下来。 几天前在飞机上看了一部很言情的电影,《 The Lucky One 》(幸运符),情节很简单, 內容是说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 Logan 在伊拉克的一次战斗中无意间捡到了一张女子的照片,照片的背面有 Keep Safe (保平安)的字样,于是他当作幸运符保留在身边,有一次一颗炸弹意外爆炸,他身边的几个战友均丧命,而他不可思议地逃过了一劫。战后他回到美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北卡罗莱纳州( North Carolina )的一个农场里找到了给他带来幸运的照片上的女主角 Elizabeth 。 Elizabeth 在伊战中丧失了哥哥(其实她把那张照片送给同是海军陆战队员的哥哥保平安,结果哥哥牺牲了,失落在战场上的照片竟阴差阳错地保了 Logan 的命), Logan 在她家经营的动物旅社待了下来打工, 帮她照顾狗。于是两个人很不意外地坠入情网 … 这是一个属于少男少女的浪漫爱情故事,不过影片弥漫着的那种平缓、祥和的气氛以及单纯和美好的境界还是一点一点打动了我。尽管故事编得如此的虚假和俗套,但奇怪的是,触动我心境的却还是它的真实感。片中大部分场景都聚焦在女主角居住的这个小村镇,因此镜头展现出来的是美仑美奂的田园风光和闲散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人一种很真切的感觉。北卡就是这样的 - 朴实无华而又美得摄人心魄!而生活和爱情在这里也是简单和真实的, Elizabeth 有过一段不成功的婚姻,现在 是 一 个 小男孩的 单亲妈妈, 闲时在本地小学兼职代课,算是半个文化人;而男主角 Logan 呢,一个受了多年培训经历三次轰轰烈烈的战事的特种兵,爱养狗,安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喜欢步行或开一辆 Elizabeth 家的破工具车( pickup truck ),愿意在一个偏僻山村跟自己心爱的人终老一生。 前不久我在国内出差,一次巧遇我的学生,很开心,我们坐下来聊天,他跟我讲了最近几年的境况,期间他问了我两个问题:一个是做人应该“方”还是“圆”?他现在的新婚妻子在国外读书,他得出国跟她团聚,但他难以割舍眼下的工作,第二个问题就是 - 事业和爱情哪个更重要? 我笑着对他说这两个貌似很经典的人生问题恐怕都是伪命题。我记得你当初说喜欢科研,才考了我的博士,后来实验做得渐入佳境时你跟我说要早点毕业去公司,你志在企业,我也没留你,还亲自打理你的“未尽事宜”。然而你去那家企业半年后又跳槽去了另一家企业,后来有了一段感情,跟这个很好的女孩结婚了,但你现在却没在她身边,而是拎着个包在国内忙乎你的所谓的“事业”。你应该做的是尽快到新婚妻子身边去陪伴她,而不是在这里貌似忙碌奔波实质是浪费时间!你目前干的这份工作在我看来跟“事业”扯不上!现在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时,会同时出现在截然相反的两端,大概是因为他们想的太多,鱼与熊掌都想兼得,而没有真正想透过一件事。至于是“方”还是“圆”,事实上你问我这个问题本身就意味着你不属于“方”的。这个社会我几乎看不到“方”的人了,他们是不足百分之一的“珍稀品种”。我看“圆”没什么不好,能适应社会,左右逢源也是一种本领,很多情况下能够事半功倍。问题是你要选择一端,不能在“方”和“圆”之间折腾,两面都要才是真正累人累心的。而做人要“方”起来,并不那么困难,只要你少想那么多就行了 - 思想单纯,行为才能方正。 我们的社会太复杂,是源于我们的思想太复杂;也因为我们思想太复杂,我们也越来越不快乐。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和美原来很简单,而我们偏要舍近求远去寻找(那些更为远大和荣耀的东西),于是生活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我看情形都差不多。我们总说我们要崛起,称雄于世界民族之林,倘若结果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那是什么意义的崛起?而我们个人追求远大理想和光辉的事业,倘若结果不能和自己的妻子相守,让自己和家人安身立命,还有什么远大意义可谈? 这个社会,大家都在追求,追求卓越讲究高尚的人何其多,而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却何其少! 单纯是一种美。正在结束中的伦敦奥运也是这样的,竞技场上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那些单纯的、平凡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动,那些复杂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言和行让我们摇头叹息。如果大家都能保持思想和精神的单纯,彼此也以朴实无华的态度相待,这会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谐的社会!
20213 次阅读|147 个评论
理想的『人』的生活
seawan 2012-8-9 20:22
理想的『人』的生活
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人的个体, 其 理想的生活状态 由如下语句描述: 所有的生命无有高下,平等平等。 所有生命互相尊重, 互不恼害 。 特别的,所有的人都尽力互助和愉悦他人,而永不烦恼他人。 与人交谈是为了交换信息,或讨论问题,不是为了说服对方,或指挥别人。 在交谈的时候,如果对方提及自己的错误,真实地生 欢喜心 。 权力和规则都是保护众人和服务众人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此基础上, 个体的自由意志高于一切。 个人 是生活的主体;而不是功、名、利、禄,或他人。个人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生活有动力但无强迫。 生活的动力 就是欣赏、仁爱、激情、探索、兴趣。 君子 和而不同 。不同更好,更有利于学习他人的良好思想,以及修正自己的错误之处。 虽有广博的仁爱和慈善之心,但个性却根本 无需『社会』或『他人』的认可 。 虽然尊重一切他人,但活在自己的理想中,而不是他人的眼光里。 世俗与神圣、统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都得到统一。 自尊和自信来源于生命的体验,与任何 外界 的物质或精神的影响 无关 。 道德、资本、人品、才能等词汇从生活中彻底消失。 工作不是为了吃饭;吃饭是生活, 工作也是生活 。 生活本身成为生活的意义。 ----------------------------------------------------------------------- 注:下面图片仅供娱乐,乃从Google上使用Eden和Paradise关键字搜出自动生成。
个人分类: 感悟|3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薛涌 : 美式教育理想为何越来越不着边际?
whyhoo 2012-8-8 10:10
美国天天喊自己的世界第一。但其国民深度的自卑感,已经有些无可救药了。这样的社会文化不改变,美国作为一个世界领袖的地位,恐怕就岌岌可危了。 仅仅在十年前,美国还被比作当年的罗马帝国,甚至是罗马帝国也无法比拟的“世界帝国”。美国的军力,比其他十几个主要国家的军力总和还强;世界前二十所大学,有一大半是美国的大学。从微软、谷歌、苹果,到面簿(Facebook),美国无疑是创新的领袖。   如今,沉到经济衰退谷底的美国则是另一番光景。当然,美国正在触底反弹之中,世界年轻一代的精英仍然把到美国一流大学读书视为晋升之阶。低估美国是莫大的错误。但是,哪怕是在“世界帝国”风光无限之际,美国的社会和文化矛盾也在不断深化之中,乃至你接触一般美国人时每每暗叹:难道这就是统治世界的“大国之民”?难道这些人的选票会决定了这一“世界霸主”如何运用自己的影响力?   举几个例子:有的美国小学老师会这样教学生:二分之一加上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到商店买东西,广告上明明写着双重减价:在已有的50%折扣基础上,再给你打50%的折扣。也就是说,100美元的50%就是50美元,再打50%,那就是25美元,75%的总折扣。但是店员居然会和你争执起来:“这不可能。两个50%,不就是100%了!这东西你可以白拿了!”也许这还算好的,毕竟他还能通过心算知道50加50等于100。有些美国人连这也算不明白。 美国大学生代数不过关者众   如果说这些日常生活中零星的个人见闻不足为训的话,那就看看《纽约时报》周末版上刚刚发表的文章《代数有必要吗?》。大意是说,美国的学生普遍被代数折腾,根本学不会。因此,学校没有必要继续教代数了。   写这样的文章的人,不是那种觉得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应该等于四分之二的数学盲。而是纽约市立大学女皇学院(Queens College)的政治学荣休教授、《高等教育?——大学是怎样浪费了我们的钱、耽误了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能为此做什么》(Higher Education?: How Colleges Are Wasting Our Money and Failing Our Kids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的作者之一安德鲁·赫克尔(Andrew Hacker)。他自称在一生的学术生涯中要频频依靠数学,写这种文章,并非自己不懂数学而不让下一代学习数学。   正因为他是训练有素的社会科学家,他提供的一系列数字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比较客观的现实描述:美国九年级的学生(一般14至15岁)中,有四分之一无法高中毕业。这个比率在2008至2009年度的南卡罗来纳州达到了34%,在内华达州达到45%。赫克尔所接触的老师告诉他:代数不过关是辍学的主要原因。一位田纳西州的资深教师警告:“期待所有学生都掌握代数将导致更多的学生辍学!”不管学生来自穷人家庭还是富人家庭,不管他们是黑人还是白人,代数带来的恐怖是全面的。在田纳西州,39%的白人学生代数达不到熟练水平;在新墨西哥州,这个比率高达43%。一项研究揭示,两年制的社区大学录取的学生中,能通过最基本的代数考试的学生不足四分之一。阿帕拉契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的一位人士说:“许多学生考代数考了三次、四次、五次,就是通不过,最终辍学。”美国的大学新生中,只有58%能够最终拿到学士学位。导致他们读不下大学的首要原因就是大一数学。在赫克尔教授从1971年就开始执教的女皇学院,57%的学生无法通过必修的代数课考试。全美的数据揭示:在大学成绩单中,数学中的F和D,比其他课程高一倍。 “德国模式”不适用于美国 面对如此大的危机,什么才是对应之策呢?难道不是应该加强数学教育吗?恰恰相反,赫克尔教授提出了“代数有必要吗?”的质疑。在他看来,代数是许多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的。拿这种学生明明无法掌握的东西来折腾学生,必然导致教育的失败。他虽然没有提出废除代数的主张,但提出不应该把代数作为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他给出两点理由:   第一,根据有关研究,未来十年的起步型工作,只有5%要求熟练的代数。比如,丰田公司在密西西比州这种落后地区建厂,那里的教育水准虽然很低,但丰田和当地的社区学院合作,讲授机械工具数学,并不需要代数。这种公司和技术学校合作培养专门人才的“德国模式”,可以绕开面面俱到的基础教育而直接专业化;   第二,过分强调代数,导致压抑人才。加州的两个州立大学体系,录取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三年以上的数学训练。一些精英大学,要求申请者的SAT数学成绩要在700分以上。这样的水平,只有9%的男生和4%的女生能够达到。设置这样的“准入门槛”的不仅仅是常青藤,而且还包括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这就使许多在历史、艺术上的人才不得其门而入。   事实是什么呢?代数训练并不仅仅是“有用”“没用”的问题,而是一种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一种“脑筋体操”。经过了这种训练后,日后需要学习其他和数学相关的技能时,掌握起来就快得多。甚至“假设”和证实或证伪“假设”这些基本的思维技巧,也能用代数精确表达。更何况,德国属于“莱茵兰资本主义”,强调集体责任,从小对孩子进行专业化的培养,等孩子长大就职,企业仍然不断对之进行再培训,负责到底。在这种稳定的工作环境下,专项发展自然有保障。美国则属于“盎格鲁萨克逊式的资本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放任的市场竞争。你如果跳过高中进技校、学了专门的手艺进了工作,经济一不好就被解雇,一个产业都可能外包到第三世界。失业后往往要靠自己更新技艺。如果没有基本的思维训练,到时候学什么都学不会,还怎么生存? “自尊主义”导致毫无自尊   大学之所以叫做“高等教育”,原因就在于那里教的是“高人一等”的东西。况且常青藤和范德堡、莱斯、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这样的大学,都是一流学府。SAT数学考到800的满分也未必挤得进去。既然有那么多合格的学生竞争,凭什么要降低标准?如果你有超凡的艺术才能,被大学拒绝也不等于被压抑。米开朗基罗当年就曾进学校读书。那时佛罗伦萨是“欧洲的华尔街”,数学是学校的主课。米开朗基罗适应不了,退学回到作坊,最后成了大师。在美国,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都从大学辍学。谁能因此就说大学不必要了?   赫克尔教授所描述的现象和他自己提出的主张,都活生生地展示了美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伤害。在政治上,美国是个草根民主社会,选民确实当家作主,政治家不过是选民的仆人。仆人总是对主人阿谀奉承,人性也。古往今来,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如此。于是,在美国,你会不停地听到美国人民是多么伟大、能够成就任何他们想成就的事业之类的赞词。没有人敢对此质疑。“美国梦”就是国家信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到教育中,产生了所谓“自尊主义”运动。其基本理念是: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于是,教育要以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为中心。流风所及,对孩子几乎就批评不得,生怕伤害其自尊心。结果呢?孩子如果达不到标准,就要降低标准让孩子感到“自尊”和“自信”。于是,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怪现象:孩子参加体育比赛,每个人都是冠军。有些球类比赛干脆不计分,因为怕伤害输方的自尊。这一逻辑的自然结果,就是赫克尔教授的结论:学校何必用学生明明达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可惜,教育不是阿谀。“人人皆可为尧舜”并不意味着“人人皆为尧舜”。《独立宣言》所申明的“生命,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权利”中,“追求幸福的权利”也不等于“幸福的权利”。你毕竟还要自己奋斗,经受挫折失败,甚至献出生命。“自尊主义运动”的一个最具有讽刺性的恶果,就是培养了一代最无自尊的孩子。我在大学教课时曾经问班里的同学:“你们中有多少人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材料?”结果,除了几个外国学生外,全班几乎都举起手来。自尊和自信何在?美国天天喊自己的世界第一。但其国民深度的自卑感,已经有些无可救药了。这样的社会文化不改变,美国作为一个世界领袖的地位,恐怕就岌岌可危了。 作者是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yl/tx120808_001.shtml
个人分类: 教育|1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时候
kejidaobao 2012-7-26 14:32
文/马 臻 在校内开讲座,结识了主持人小徐。他有志于出国深造,并探索在国内、外任教的可能性。他根据听到的、看到的,罗列了国内、外大学科研环境、启动经费、待遇的差别。我说:“你说的也许是事实。但问题是,当你做完博士后,想回国任教,而这里只给你这条件,你来不来?”他一下子被我问倒了。 考验人的,不是理想和现实一致的时候,而是理想和现实不一致的时候。2009年,我作为留美博士后申请教职。一所“985工程”高校系主任以教授职位请我加入教职;复旦大学环境系也同意我申报研究员,但材料送到学校,得到的反馈为“请申请副研究员”。这几年,我有了些历练,读了些书,明白了些道理。 1 实务篇 1) 求职者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最好想要啥就有啥,而很少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以上述情况为例,用人者可能会想:应聘者为博士后,没有上过大课,没有指导过研究生,没有申请过科研项目,没有在Nature、Science、Nature子刊上发表论文,得锻炼锻炼,看看效果。以往有些海归入职后表现平平,有的没拿到科研项目,有的没发表论文,这使用人单位产生了顾虑。如果你真的像你所说的那么厉害,自然能在入职两三年后脱颖而出了,既然如此,又何必急在一时呢?而别的老师可能想,一上来就给他教授职称,这不公平啊。要知道,现在“985工程”高校博士后想留校当讲师都难。 2) 很多人看问题,只看到最终结果——得了或没得,既不管原因,也不管正常不正常。其实,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在这里评不上教授,可能因为申请者还不够强,也可能因为应聘大学的实力很强或者很抢手。而别的大学给教授职称,也许因为其不够强,地理位置、气候不够理想,或者别人不怎么愿意去。至于为什么在同样的大学,有的人能评为教授,首先别人申请的时候不是博士后,而有其 他更加“好听”的职称。其次,别人有 Nature、Science、Nature子刊论文。如果不用教授职称去吸引他,这样的“杰青”苗子就要去别的学校了。还有的人通过“团队引进”渠道,跟着“大牛”一起过来。 3) 正确理解一份工作,还要认清形势和运作机制。目前重点引进两类人。一类是成名成家的教授,来了就能拉来大批资源的那种;另一类是年轻的新秀,能成为学校未来的中坚力量。有的新秀有希望很快评上“杰青”,而有的没那么优秀,只能从副教授做起了。另外,现在高校引进人才,不是你比末位教授强就让你当教授,你得排在院系现有教授的前列才行。不仅仅看发表论文,也要看教学、科研项目、科研奖项、带研究生等(而这些恰是海外博士后欠缺的)。还看是否符合学科建设的需求:需不需要这个方向,进去后是统领研究团队,填补团队的空缺,单打独斗,还是重复建设?这里面会有很多考量。 2 哲理篇 1) 星云大师在《迷悟之间》写道:“学开汽车,只知前进,不是高手;要会倒车,才更高明。学开轮船,不能一直前行;有时转弯、倒退,更为重要。做人,不是一意的猛冲,走向前去;所谓进退之间,是人生应有的修养哲学……人生的前面只有半个世界,你回过头来,后面还有半个世界,所以不必认为前进一定是好的,也不要认为后退就一定不好。”回过头去想想,当时也有很多优秀的人在申请复旦大学教职,正因为我接受了别人不愿接受的条件,所以我在这里找到了工作。这正可谓,“退步原来是向前”。 2) 《大学生就业不难》中有段话,“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邢桂平在《你为什么不成功》中写道:“等待是我们生命的主旋律,我们要用沉着、冷静的心情去享受这首主旋律。只有耐心地守候着等待,我们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就像破茧的蝴蝶一样,许多事情都要经历一个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能使我们变得更坚强,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这正可谓,“利剑锋从磨砺出”,“守得云开见月明”。 3 拓展篇 理想和现实常常不一致。例如很多大学生报考重点大学,被调剂到了不感兴趣的专业。进校后成绩不理想,失去了保研资格。再比如,科研工作者申请项目失利、申请购买仪器的论证报告被反复退回等。我悟出几点: 1) 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不能奢望什么好处都占,就看哪些可以放弃,哪些必须坚守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珍视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情愿读重点大学冷门专业,有的人情愿去普通大学读热门专业。但无论做什么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得到选择带来的好的一面,也要接受不理想的一面。 2) 遇到挫折,多找自身原因。Earl Mann在“The DNA of success”中写道:“正是你此前所有的决定和行动决定了你现在在生活中的位置。”习惯于做简单的实验,在“容易通过”的刊物发表论文,导致了没有得到理想的教职。在网上说别人坏话,别人也会说你坏话。没有写好论证报告,导致被反复退回。这怎么能怪别人呢? 3) 生活就是这样,“你要么接受它,要么离开它。”李开复说:“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把遇到的挫折看作提高自己的契机。当你练就一身傲视天下的功夫时,还怕没人请你出山吗? (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2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寒门孩子请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
热度 47 CPW2011 2012-7-20 22:40
寒门的孩子要成功很难,往往需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但是请不要放弃心中的理想,同时相信坚持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关于寒门的报道或者博客很多,比如《出身寒门的大学生》、《寒门子弟为何离一流高校越来越远》、《寒门难出贵子》和《寒门没有春天》等,这些报道能说明一个事实。也往往给寒门予以沉重的打击,让我们觉得没有出路。作为寒门自己不能把这些当着放任和原谅自己的理由。相反可以看看那些那些介绍寒门是如何的客服困难,走到成功的报道,如《寒门无退路》等,这也许会给我们予以启迪,让我们有坚持和奋斗的勇气。 俗话说: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这确实不错,我们还有个 共同点就是那种朴素的执着追求,这就是寒门精神 。我也是寒门,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成绩,但和普通的寒门孩子一样,那种朴素的执着追求一直激励着自己前进。出身并不影响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虽然不富裕,但我觉得自己现在很幸福,有个美满的家庭,有自己喜欢的工作。 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情况, 希望与寒门的孩子们共享,彼此激励,共同努力,相信寒门也有贵子,也有春天! 神奇的出生: 80 年代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抓的特别紧,因为超生,我家被村委会的人贴封条,家人被赶到外面露宿,我妈先是在树林里躲了几天几夜,后来被抓去作人流,爸妈打生死架把那些人吓跑,得以再次逃脱。最终我妈在一破烂的仓库里躲了一个多月把我生下來,沒有接生婆,我外婆给接的,而这一个多月我爸被关押了起来。就这样我不同寻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 童年及农村的环境: 童年我 没有什么印象,反正听说很小就没有人管,爸妈去干农活,把孩子扔在家里随便哭。会走路后就是和泥巴为伴了,玩具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我们村是一个比较小的村庄,几十户人家,马路到此结束。村里的风气十分不好,老实人总被人欺负,总有人打骂到我家,这样的记忆太多了。就是很大的时候,明明是别家的孩子欺负我和哥哥,到最后他们的家长也追赶到我家打骂,说我们欺负了他们,要我家赔多少钱,然后我爸妈开始骂我和哥哥不争气,去外面惹祸,被人冤枉的滋味始终无法忘记。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父母倾尽全部让我两兄弟读书,希望我们能脱离这个地方。到目前为止,我们村也只有我兄弟俩读了大学。放学了就必须去干农活,砍柴、插秧,割稻子样样做,想偷懒或者慢了点总被骂。家里穷,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去砍柴或者别的去卖。初三那年中考后的一天我爸妈去县城落实我读书的问题,我和哥哥在家干农活。我做那个用牛拉滚轮的活,滚轮上装满了刀片用以把泥巴打烂,人站在上面给与一定的重量。那天牛走的特别快,我不小心往前倒下去了,就卡在架子里面,被牛在田里面拖了几十米远,那时候牛发疯样的跑,我心想完蛋了,最后牛拖着我到马路上了,下坡的时候我靠着那个高度差得以脱离,但是刀片从我身上滚过,我全身全是都被刀片割烂,差点就把小命给丢了。这情景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坎坷的求学经历: 没有幼儿园, 4 或 5 岁入小学一年级,不到半年生病中断,隔了两年继续,之后成绩很好;五年级胃疼,医生误诊导致整年在医院度过,没上课直接升初中。记得小学的老师都是用家乡话讲课,而且基本都是临时聘请的;初中灰色记忆,我也不爱学习,记得化学总倒数第一,化学老师宣布成绩的时候,叫着我的名字说,你站起来,让大家看看考倒数第一的人长什么样的!也是在这个时期,家里发生了一件特别离谱的事情,村里有个人偷我们家的东西,被我爸爸抓个正着,那人竟然打我老爸到涂血住院,为了逃避责任,那人后来竟然装死,说我爸爸会点穴,简直无法理解。那时候我初中毕业,我想去外面打工,我老爸说我太小,不能出去,他知道我不愿在家干农活,就说我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去复读初三,二是在家共农活,就这样我选择复读,复读时成绩特别优秀,尤其是化学总考第一。整个初中条件特别苦,学校离家大概十里路,住校特别脏,总生疮呢,从家里带菜自己蒸饭,总是带一罐咸菜吃一个星期,有时候在街上买榨菜直接下饭,那咸菜放在罐子里就了味道特别难闻;从不给零花钱,记得初三那年,在街上遇到老爸,问我要不要钱,听后十分高兴,老爸东找西找,找到两角钱给我;高中阶段,高一成绩最好记录,以后上游,但高考落榜,省重点高中复读上游,依然考二本;大学一无所获,自卑至极。硕士研究生平坦,是我科研起步和找到信心的时候,发现自己也不是那么的无用,到毕业时全年级将近 100 人也只有我一个人发表了 SCI 论文,硕士阶段有三篇第一作者的 SCI 论文。这也是充实、自由和顺当的三年;博士虽然进了国内的最高学府,但是拜错师,过猪狗不如的生活,心里憋屈,但是还是潜心科研,也发表了 SCI 论文。两年半的适合非个人原因无奈选择离开。即便如此,那份对科研执着的追求还在继续。 寒门总是在磕磕碰碰的环境中长大,吃了很多苦。但其心中的理想永不放弃,保持着那份淳朴执着的寒门精神。希望更多的寒门不受那些负面报道的影响,也不要太多的受别人的影响,保持自己的特点,追求自己内心的东西,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也会有自己的春天。
8266 次阅读|111 个评论
[转载]理想与现实
qinchuanq 2012-7-20 14:29
转载自: http://www.phrack.org/issues.html?issue=68id=1#article -----( Dark Thoughts )----- Today I woke up thinking about the death of this Chinese little girl . I felt bad. It's true that watching the youtube video was disturbing but something kept hitting my mind. What if the incident had occurred in my country? Would people really have behaved any differently? I have doubts. Just because a video leaked on the Internet people conveniently blamed China, a country both controverted and feared. What if the modern society in general was tending to slowly become amoral and cold? A proof is that we all watched this video fully aware of its content. Vicious, aren't we? But not only that. We're also fucking cowards. Suddenly discovering that there is a darkness hidden inside the very roots of our society is dramatic. But pretending to ignore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countries in this world where atrocious massacres are part of the daily life seems fine. It was written in the U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at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How could that possibly be true? This morning I was at home, healthy, comfortably sitting in front of my computer screen, with a cup of coffee in hand. A few minutes later, I was working (or luxuriously pretending to be) to earn money that I spent in the bar that night with my friends. In the mean time, not so far away, people were killed, raped, mutilated. The truth is that I don't even care when I think about it. This morning I was pretending being concerned for other people, but tonight I don't give a shit anymore. Something must be wrong. -- anonymous coward / Phrack http://www.chinapost.com.tw/china/national-news/2011/10/21/320549/ Chinese-girl.htm 究竟是现代社会才有的问题,还是古已有之?假使可支配的物资无穷丰富,人类会趋于尽善,还是依旧美丽与丑陋并存?人人平等究竟是生而有之,还是社会理想亦或国家选择?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勤勉做事 坚持理想
热度 2 alphong 2012-7-12 18:45
勤勉做事固然很好,但不能迷失方向。 我的博生导师一次评价我的发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有点儿限于局部,有身在庐山之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毛病却一直伴随着我,原因在于我很多时候都是先看到树木,然后还是树木,即便远行了很久,还是没有发现森林的边界。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个人拎起我的脖领,如直升机悬吊般把我拜托困境。用我父亲的话说,既要使劲拉车,也要抬头看路。路走错了,即便不是南辕北辙,仍需耗费额外的时间,更别提事半功倍了。 方向是什么?大而言之,是自己的理想;中而言之,是当前的任务;小而言之,是手边的事情终点。 手边的事情不能拿来就做,因为不少会偏离当前的任务。我比较好说话,如果有人过来求助,我一般都会停下来先问什么事情,尽可能帮别人。后来懂得:要么做好,要么不做。如果我能够在容许的时间内找到可额外打发的时光,我一定尽力帮其做好;如果不能,就诚恳道歉,说明原由,或请其等上一段时间。任务就在那里,无论是否有人监督,都需要在限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我之所以不少蹉跎岁月,与这有很大关系。 任务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接的。科学网的博主陈昌春先生曾在博文中提及: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讲杨振宁先生的故事,为了挣钱,误及学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591223.html )。从人的生理阶段看,不同年龄的科研创新力是不同的,犹如春夏秋冬,各有风骚,不仅需要鉴赏,更需要充分利用时光。学生打工,学生实习等等话题扰动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神经,至今仍具争辩色彩。其实,从本质而言,要看学生本身的发展。打工呢,如果其能够精于总结,不断进步,对其未来工作庇益良多;如果仅仅为了钱去耗费时光,则有些不值。实习亦然。可见,任务也不是什么都可做的,要选择。 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是理想,是一生的发展规划。实际上,不少人一生都在找自己的定位,我何尝不是长时间陷于彷徨。这方面钱三强先生应该是个楷模,因为他的标准是,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什么。积沙成塔,以致大家。可这毕竟很难,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人性好恶往往会左右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定位自己的理想,无怪乎三个方面:家庭影响、人生际遇、坚持爱好。 家庭影响对一个人的发展,乃至性格都有很大关系。记得一位科学网博主撰文:为什么高考状元不能成为名士或者名家?我的同学中,成就一些事业的没有一个是学习成绩排名第一的,第二的也没有,往往是中游,或者中上游。成绩出类拔萃的,一般中“教育”之毒颇深,理论功底深厚,创新不足。 人生际遇也很关键。贵人相助,飞黄腾达的事情不少。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人所共知。可见,际遇是外因,自我品质和能力才是内因。 坚持爱好伟大之极。因为,爱好是最好的导师,爱好使人处困境而兴奋,斗艰苦如品饴,享受之至。那些成名立业的人,大多从小都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有特定的爱好,是自己决定怎么去学习,而不是“让父母为荣”、“永远争第一”什么的。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工作能和兴趣联系在一起,那幸福就一直围绕身边了。记得印度有一个电影《Three idiots》,被译作《三傻大闹宝莱坞》,看过的人都可从中了解兴趣的伟大。 无论如何,理想都是确定人生的基石。如果有,就坚持去做吧。如果还不确定,或者自己认为没有理想,那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抓紧时间,让自己对手边的工作产生兴趣,努力去做好它。过一段儿时间,或许就可以发现自己理想的踪迹。一旦有了理想,就知道自己最要紧的任务是什么,以及任务怎么组织去完成,也就决定了手边的事情是什么,自然会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奔向终点,因为那种小成就感很迷人,能从内心激发幸福,也增进自信,增加开启下一任务的动力。 坚持理想,能够不为琐事烦扰;勤勉做事,能够造就一个完美人生。诚若是,人生该多甜蜜和幸福,世界该多和谐与美好。
个人分类: 镜湖幽深|4895 次阅读|4 个评论
兩年前的博文:想起了老友毛潤之同志!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2-7-5 19:39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想起了老友毛潤之同志! 已有 1186 次阅读 2010-7-2 10:06 |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毛主席,理想,孤独,后悔,理想,坚持 推荐到群组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想起了老友毛潤之同志! 去年的七月 我曾深情地回憶起當年那個熱血青年蒲志高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 我又不禁想起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的老友毛潤之同志 我不曉得他老人家在臨終的時候 是不是感到了深深的孤獨 還有沒有真正可以暢談的知音知己 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認為自己實現了年輕時指點江山的偉大理想 他是不是預見了最近三十多年的變遷 不曉得他對他所開創的事業前景 究竟是充滿了樂觀還是悲觀 失望 我不曉得他對他做過的哪些重大舉動有所後悔 假如有來生 我希望他能像前生一樣 仍然敢於投身那些危險的、極有可能犯下嚴重錯誤的偉大運動中去 卻盡可能要避免像前生那樣 在歷史的關鍵時刻 犯下嚴重的錯誤 今天以天下為己任 正在開創偉大事業的各位英雄們 會有多少人再重複毛潤之同志的故事!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56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郑永年:中国政治改革的理想路径
whyhoo 2012-7-4 11:39
重提 改革 ,如今多了一份纪念。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20周年。20年前,“ 中国 下一步该往何处去”笼罩着整个中国。20年后,同样的困惑再次盘踞于每个国人的心头。   对现实的确切困惑,并不能转换为对未来方向的清晰。未来的道路也不会听命于抽象的设计,它只从面临的约束条件出发,通过改革而得到发展,通过发展而达致稳定,而稳定本身又反过来有助于进一步的改革和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中国自 改革开放 以来一直在倡导的良性循环理论。不过近些年来,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似乎进入了一个非良性循环,即无改革、高发展和不稳定。   要破解这个非良性循环,分解式改革的办法没有过时。分解式改革的好处是可以把很多在理论上具有意识形态成分的变革,转换为制度细节和技术问题来处理。这一点在中国尤其重要。   历史上看,俄罗斯和东欧是综合式改革,中国则是分解式改革。中国的改革先于苏联东欧。中国改革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农村经济改革先行 城市 经济改革随后;二是持续的分权,主要是中央向地方分权。当时戈尔巴乔夫也是想走这条道路,但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苏联可惜没有走通。戈尔巴乔夫因此就只能从 政治改革 入手,即通过政治动员的方式克服高度集权体制的阻力,这就是苏联东欧 民主 化的起源。民主化一旦发生,社会就会变得激进化,各方面的改革也随之激进化。大爆炸式改革有利有弊,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外是否有全国性质的公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传统作为新秩序的历史基础。这在某些东欧国家是有的,它们的社会主义体系本来就是强加的,但有些国家就没有,例如苏联和中国。   当下中国,理想的改革步骤可分解为三步: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再政治改革。   分解式改革设计并不是要忽视社会体系的关联性,恰恰相反,分解式改革的动力来自于这种关联性。当某一领域的改革进入深层次,领域之间的联动效应就会变得非常明显。因此面对犬牙交错的各领域问题,好的分解式改革,都是因势利导的。例如,用经济改革的成果作为社会改革的基础,利用经济 转型 造成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改革的动力,这样改革才能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但并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保证改革顺着这个次序。如果保障人们社会权利的 社会制度 建立不起来,基本社会正义得不到实现,那么矛盾就会进一步政治化,政治一旦激进化,就有很多可能性,既可能是导致政治改革甚至民主化,也有可能是政治革命甚至天下大乱。中国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点上。   维稳靠社会而非政治   社会改革应是当下中国的主体性改革。在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中间插上一个社会改革,并非是拖延、躲避政治改革议题,恰恰是为了未来的政治改革创造制度基础。社会改革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前中国一边经济高速发展,一边社会的解体也在加速。社会解体表现在各个方面,但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近来高涨的社会暴力,尤其是个体化的社会暴力。暴力发生在社会和 政府 之间、社会和资本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这些角色之间的暴力已经充塞媒体报道。但这里有两大趋势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分散化的地方资本或者政府的暴力已经导致了社会个体化的暴力。中央政府政令和地方政府各个方面行为的冲突与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中央三令五申地强调“和谐社会”的同时,地方政府正引发着无穷无尽的矛盾和冲突。地方政府和资本的利益结合体不是导致地方权力的极权(“土皇帝”),就是制造资本的极权(原始形态的资本主义)。同时,以稳定为名义的社会控制(“维稳”),导致社会集体行为在很多场合变得不可能,社会个体不得不诉诸个体暴力来对抗地方权力或者资本。   第二,更为严重的是,在暴力背后隐藏着社会对政府和资本的极度不信任。政府部门生活在权力的城堡里面免受市场力量的冲击,资本有赖于自身财富或者“权力资本”,可以从容应付和消化市场,但普通老百姓面对无情的市场力量则无可逃避。社会和政府、资本之间的不信任度加剧,社会的暴力程度也随之加剧。同时,当社会失去对政府的信任时,政府治理也很容易失效。无论政府说什么,社会都持怀疑态度;无论政府做什么,都赢得不了社会的认同。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又成为政府政策失效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导致一种政府无力和社会不信任的恶性循环。   当前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不稳定因素,政府的“维稳”任务显得格外重要。但无论政府的“维稳”努力有多大,技术手段有多高超,这些都是“外科手术”,只能产生一种机械的外在稳定。并且,“维稳”很有可能走到自己的反面,即“维稳”的努力越大、投入越大,社会越不稳定。这也不难理解。对政府来说,目前的“维稳”不管其内涵如何,其主要表现为经济和暴力两种形式。用经济力量来“维稳”,虽不会激起反抗,但耗资巨大,不可持续。“维稳”的经济学逻辑就是会鼓励和激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通过“不稳定”状态而获得经济利益。政府作为掌握国家暴力唯一合法的组织,暴力在“维稳”过程中也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经济手段不能发挥作用时,暴力就变得不可避免。但历史经验表明,使用暴力会导致更多的暴力。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的形形色色的针对政府的社会暴力行为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任何社会,不能过分夸大政治在社会稳定过程中的作用。如果社会本身不能产生一种基于自身的秩序,那么政治往往是分化社会的力量,从而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力量。无论是在民主社会还是在非民主社会,这都是一样的。西方社会的稳定主要并不是因为民主政治,而是因为存在着庞大的中产阶级。因为中产阶级庞大,无论哪一个政党执政,或左或右,都要照顾到中产阶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说,是社会自身,而非政治在维持社会稳定。中产阶级之所以是稳定的基础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来保障他们的财产安全,更是因为他们在遇到新的局面和问题时,往往会理性地思考,不会走极端路线。这也就是中国传统上所说的“有恒产者有恒心”的道理之所在。   相反,在中间力量弱小的社会,无论是民主政体还是权威政体,社会稳定没有任何基础。在中间力量弱小的社会,一般的情形是,各社会群体,经济上(收入和财富)高度分化,思想意识上高度对立,少有妥协的空间。如果存在民主政体,那么各派政治力量不仅没有能力整合社会,反而使得社会更为分化,它们各自动员自己的支持力量和其他反对自身的社会力量进行斗争。政府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双重缺失往往是这些社会的常态。如果存在权威政体,那么社会秩序往往是通过强权甚至暴力来维系的,就是说,社会本身没有整合自身的能力,只有依靠政治力量。这样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维稳”局面。而这样一个社会秩序的可持续性随时都可以成为问题。   在中产阶级缺失的情况下,权势者(往往是极右派)和贫穷者(其中很多是左派理想主义者)互相“折腾”,造成整体社会的不确定感。中产阶级本来就很弱小,处于这样一种环境中更是深感不安,不断寻找机会出走,通过各种方式的移民在全世界到处寻求安全的落脚点。   为此,把建设社会中间力量放置于目前中国的“维稳”困境中显得极具意义。如果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国家和政府方面的任何努力都难以实现和谐社会。   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中国的情况可能比陷入 中等收入 陷阱的国家还要差一些。在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很多方面是因为政府不作为。这些国家,政府没有有效的产业升级政策,导致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到现在为止,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社会(企业界)本身驱动的,呈现出藏富于民的态势。如果政府的决策得当,就会取得长足的经济发展。这些国家的政治挑战在于如何走出低度民主陷阱,就是说现行的民主政治很难产生一个有效政府。但在中国,中国的发展是通过国家动员而取得的,是建立在社会资源的大量消耗上的。   如果社会改革找不到突破口,得不到深化,那么经济发展有可能甚至比这些已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更为困难。   社会改革的突破口   危机既不可避免,也不可怕。中国是一个危机驱动的社会,有了危机才会有进步。   尽管中央政府在大力呼吁 社会管理 ,但各级地方政府仍然把重点置于经济发展上,社会管理并不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关注重点。主要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看不到社会改革和社会管理对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意义。必须把社会管理放在广义的社会改革的内容中来讨论。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一个家长式社会,如果抽象地讨论社会管理,人们就会对社会管理作出狭义的理解,以为社会管理就是社会控制。   从社会改革看社会管理,那么就要强化社会的自我管理,而不是强化社会的“被”管理。   社会如果要自我管理,那么就要求给予社会很多空间,有了空间才能发展出社会的自治组织或者自下而上的秩序。社会没有这种能力,只好高度依赖政府。所以,在社会管理上,中国政府的负担远远大于其他很多国家的政府。   政府必须把那些社会可以自我管理的领域开放给社会本身。如果中央只向地方、或者只向国有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分权,必然会演变成地方专制和大量“土皇帝”或者“权贵”的出现。要对“土皇帝”和“权贵”进行有效制约,就须进一步向社会分权。   那么什么是社会发展和赋权社会的最大障碍呢?在中国的制度环境里,如果要赋权社会,最迫切需要改变的是目前盛行的举国体制。举国体制的另外一个名称是国家动员体制。在这种体制里,政府本身仍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全面垄断金融(国有银行)、土地(地方政府)和战略资源(央企),反而是直接税收和 公共服务 倒显得无足轻重了。也就是说,中国政府仍然拥有一个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这个经济体系决定了“市场经济”的运行。市场只是政府实现其经济和社会目标(或者政治工程)的一种工具。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政府常常会使用其他替代性工具,例如国家计划、行政垄断和直接的准军事动员。   如果政府(尤其是国有部门)无限扩展,市场空间继续萎缩,财富继续从社会流向国家(或者国家代理者)而不是相反方向,那么今天一些人津津乐道的“举国体制”必然会最终演变成一种自我击败的体制。   出现一个强社会对中央政府有好处。今天政策执行不力和社会虚弱有关系。虚弱的社会对政府很难施加影响力。中央政府只有依赖官僚机构来推行政策。但没有社会对官僚机构的压力,官僚机构就没有动力来实施政策。而弱社会本身更是没有力量来帮助实行政府政策。   可见,国家和社会、政府和人民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可以是双赢游戏。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具有自我组织化能力的社会。没有社会,政权就没有基础。如果社会是脆弱的,政府必然是脆弱的。   政治改革:政党内部多元主义   尽管现在中国的主体性改革是社会改革,但这并不表明政治改革不需要。相反,社会改革缺少进展和缺少政治改革有关。要推进社会改革,必须进行政治改革。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不是截然分开的先后两个阶段;但政治改革在当前是辅助性的。较之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并未涉及政治精英的核心利益,而且社会上下容易取得共识,因此比较容易进行。但社会改革并不能替代政治改革。   在政治改革方面,我们主张,基本国家制度建设在先,而民主化在后。   民主政治在西方社会为什么运作良好,但到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就运作不良呢?主要是国家制度建设问题。   历史地看,如果以民主化为界,基本国家制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大众民主化之前就必须建立的制度。这些制度,如果不能在民主化之前建立,民主化之后就很少有机会了。这类制度对于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最重要。实际上,任何一个(近)现代国家都必须具有这些国家制度。从经验看,大多数国家制度都是在民主化之前得到建立的。军队、外交、国防、中央与地方体制(比如联邦制)、市场经济、税收体制、现代银行体系、基本法律体系、公共住房、教育和医疗以及基本 社会保障 等很多国家制度的确立和选举民主没有什么关系。很少有国家以民主化为工具进行国家制度建设的。换句话说,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民主化的业绩很一般甚至很差。第二类是在民主化之前得以建立,但在民主化之后发生变化的制度。例如代表制度往往在民主化之后得到改善, 收入分配 制度例如税收和福利保障制度得到转型,而传统的一些特权制度则消亡。第三类是必须在民主化之后发生和建立的制度,尤其是和民主政治相关的制度。   从国家制度建设的角度,不难看出目前的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法治 、税制、金融制度、社会制度等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这些事情并不是民主化可以涵盖的。   从世界经验看,并不是说以选举为主体的民主化必然会发生在国家制度建设之后。但有效的国家制度是高质量民主的保障。鉴于此,我们需要积聚理性,克制对民主的热情。为了它更好的到来和实现,现在需要努力推进基本国家制度建设。   谈民主化的问题,不能漫无边际、天马行空。从长远看,以选举民主为主体的民主化不可避免。这当然不是说,中国要实现西方式的选举民主。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需要从 中国政治 历史与现实的实践中去寻找未来。政治问题是经验性的,道德判断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中国,执政党只有一个,因为其他党派和政治团体必须通过执政党所确定的政治过程参与政治,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不言自明。因此在中国,政治改革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改革。不管人们喜欢与否,所有关键的改革都和执政党的改革和发展联系在一起。   中共这种主体性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并没有改变,也不太可能会改变。这不仅是因为中共本身的生存发展因素决定了这一形态,更是因为这种主体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并没有产生近代政党概念,“党争”一般被看成是一个朝代走向衰落甚至灭亡的标志性事件。   当前一个客观局面是,人们只知道在政治方面“什么不能做”,但不知道政治改革做什么、怎么做。不能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就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国政党演化成西方式政党有一定难度,但现在党权的载体是组织,而组织则可以民主化。   开放、竞争和参与,正构成中国政治发展的大趋势,而这三者也都是根据执政党的政治策略而展开的。   开放最重要,即政治过程向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的利益开放。开放是竞争的前提条件,没有政治过程向社会开放,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才就难以参与政治,就谈不上竞争了。但竞争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单纯选举,而是选拔基础之上的选举。参与就是社会的不同群体参与政治过程。竞争又是参与的前提条件,没有竞争,就没有参与。参与既可以是对人才的选拔或者选举,也可以是对政治人物的政策制定和落实的参与。   政治上的开放性,在西方是通过外部多元主义即多党政治来实现,在中国依靠的是一党内部多元主义来实现。从中共所经历的变化来看,它追求一个一党制主导下的开放型政党制度。   今天,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很多政治问题,可以用执政党对内对外的开放性不足来解释。因此,根据中国文明的特点,政治改革的目标就是开放式建党,实现开放政治。 原文见 http://people.chinareform.org.cn/Z/zyn/Article/201207/t20120704_145843.htm
个人分类: 政治|1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神统一场论
benlion 2012-7-2 00:33
- 科学与信仰的和谐 人类不但在生物物种概念上是同一个物种,在文化上也是彼此学习与借鉴的传播与创造过程,不仅在人类的迁徙与交流、贸易历史上,而且在现代全球化构成的时代。 所有我的思想无非是探索人的心身行合一,追求一种完整的人格精神。 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个体的才能和情感操练体现个体的智慧,个体之间的诚信与仁义道德反映的是一种群体组织化的智慧。 传统与创新的统一:传统是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现代的创新是未来的传统。历史的传统构成宗教,以史为鉴是宗教传统的实质。探讨人类的来龙去脉,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信仰的追求。 文化与经济的统一:信仰是一种精神和对精神的信仰,知识的发现和发明的知识构成对自然资源人工产品转化的经济,知识来源于精神的探索。 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从艺术的幻想和希望到工程的制造技术和组织机制的设计是理想成为现实的历程。 因此,从个体到群体的组织化,从知识到经济的信息物化,从理论的设想到现实的实践,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为人类面对未来提供生存与发展的途径,构成人类文明化的发展。
2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理想(摘自席慕蓉《意象的暗记》)
hmaoi 2012-6-30 17:43
我知道,我把这世界说得太理想化了。可是,我并没有错,如果没有理想,这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 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守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和勇者。也就是它,使得一个患病二十多年,只有小学学历的女孩写出多本喜悦和美丽的书。 我们不能再找籍口说他们的成功“得天独厚”了。非承认不可的是: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理想,并且,坚定不移。
2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哲保身好做官, 哪管世风日下行
热度 3 hanshiqing 2012-6-26 07:24
有趣的是:社会风气也会轮回变化。曾经被国人信奉的为国献身、为民请命的人生理想和情怀,这些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演变成为明哲保身的主流处事哲学,并为国人尤其是管理层要人们惜以为宝。 社会风气败坏,是该归罪于愤青,还是那些位居高位的明哲保身者? 我最近在思考这个问题。 目前的中国,很多居重要和高位的人都采取了明哲保身、与人为善的态度,并因此保全了个人的成功。 恶人总会得寸进尺,如果他们再勾搭形成小集团,明哲保身者们就更惧怕他们了。所以,恶人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强,他们很少遇到有力的阻力。因此,社会风气就越来越下! 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因此受损。这国度再没有了英雄和义士,或者说越来越少了。 要人们的明哲保身换来了个人的成功,也维护了个人的既得利益。 该尽力的人没有尽力,该作为的人没有作为,该说话的人在该说话的时刻没有说话,而已。 百姓由此分化,一部分选择了沉默,一部分做了愤青。 其实,社会风气变坏与愤青们无关,他们(百姓)只是弱势群体,左右不了社会潮流。 社会风气变坏与上流社会人士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和处事态度关系重大。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5169 次阅读|5 个评论
人生理想是内因和环境的综合产物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2-6-25 07:52
人生理想是内因和环境的综合产物 蒋继平 2012 年 6 月 25 日 理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属于人性中高级的组分, 它包含人的胸怀, 抱负, 志向和信仰四个有关心灵和意识的成分。 天下所有神经正常的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只是人生理想因人的胸怀,抱负, 志向和信仰的不同而大有不同。正所谓:人各有志。 在这四个构成人生理想的成分中, 胸怀, 抱负, 和志向是与生俱来的, 是受到遗传基因影响的, 属于内因, 但是, 这些内因也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的。 人一生下来的时候, 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人生理想,尽管有的人生来就气度非凡, 但是他们也很难有一个确切的人生理想。 人生的理想是随着人的成长过程而慢慢地建立起来的, 是受到外部环境条件影响的。 总的来说, 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他们的理想就是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年头, 五谷丰登, 丰衣足食, 生儿育女, 子孙兴旺。 他们只想有一个安居乐业的人生。 这是一般老百姓的人生理想,是人类中的主体部分。 这个人生理想属于个人和家庭的层次。 人类中有一部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了较好的知识教育, 他们除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外, 还会关心社会的发展和寻求自然的真理。 因而,他们的人生理想是 “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 ;或者 “ 忧天下 ” , “ 助君王 ” , “ 报国卫疆 ” 等等。 这部分人属于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上的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 这个人生理想属于社会和国家的层次, 是中间层次。 人类中有极少一部分人由于生来就有非同寻常的胸怀,抱负和志向, 他们有启民智, 齐民心, 治天下, 安邦立业, 建国树朝, 传教著论的理想。 这部分人属于天子,圣人, 君子,一些影响力极大的宗教领袖,著名哲人, 革命者, 思想家和理论家等。 这个层次属于国家和世界层次, 是最高级的层次。 人生理想的三个档次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产物。 最明显的例子是, 人生来没有信仰, 信仰是在后天的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 但是,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信仰, 选择什么样的信仰,是由个人的志向决定的,内因决定结果, 外因提供选择的条件。比如说, 与毛泽东同时代的中国人, 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既没有机会接触马列的信仰,也没有机会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而最常见的是佛教的熏陶。所以,那个时代的中国老百姓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 毛泽东有机会接触各种信仰, 但是他选择了马列的信仰, 那是内因决定的。 人生理想的层次最主要还是个人的胸怀和抱负决定的。 环境条件的影响虽然很明显, 但是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就我本人来说, 我是一个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中间层次的人。 我的根据是, 要我主动抛弃家庭,像毛泽东一样, 离弃妻子,丢下儿女, 独自出家闹革命, 我可能做不到。 纵观天下, 人生的理想千差万别, 有的人治国平天下, 有的人树教立论,有的人封山为寇,有的人妓院卖身, 更多的人是守本分, 养家糊口,传宗接代。 归根结底, 这些差异都是人品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 人生理想的建立在青年时期最为关键。 一个好的环境, 一个好的教育系统,良师益友, 和一个适当的信仰对青年人建立一个高档次的人生理想是有积极正面作用的。因而,国家,社会, 学校和家庭应该尽力为年轻人创造和提供这样的环境体系。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2923 次阅读|16 个评论
科研工作者最初理想当然不是发文章
热度 3 mystery1986 2012-6-24 09:40
科研工作者最初理想当然不是发文章
今天首页看到了关于讨论最新SCI影响因子的博文。想到三年读硕期间听到看到各种讨论中国学术科研畸形发展的评论文章。这期间我也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有所思考。 最近神州9号载人与天宫一号对接正在进行中,虽然网上还是会有些声音反对发展航天,不过大部分网友还是持支持态度。这在2000年左右是不可能存在的,一个侧面反映出公民言论自由在进步。我觉得部分反对者可能也是把对社会分配不公和当下中国各种问题的不满情绪找个发泄对象,扯远了。。。当天看了发射全程,后期也一直关注,对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感到由衷自豪的,而且我也属于力挺航天发展观点一派吧。期间我总会想到我们也是做科研的,而我所在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跟航天事业工程师完全相反了,有可能走向另一极端,离应用越来越远。参加过师兄师姐很多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们有些较大年纪的教授们都会提的问题之一是你这个材料有什么应用价值,你这方法跟现有的没有什么优势啊这些,有些时候总会以我们做的是基础研究,探讨机理之类回答来结束。导师们忙于各种专利论文撰写发表,各种基金申请,然后循环下去。结题后的东西没人问 也没人管了。 硕士毕业了,签约进入了中科院一研究所,算是暂时结束校园生活。一路走来基本沿着轨道在行进,上高中时一姨夫就说我工作应该选搞研究去,也基本符合我的想法。硕士去研究所工资很低,一段时间后考核优秀就要升职,其中考核内容当然是你发表论文做参考,让我体会都了一个博士师兄说的话,我们这搞科研就是混口饭吃。但我还是会记得当初选择做研究工作不是单纯为了paper,虽然短期工作必须是以发paper为核心,但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70 次阅读|4 个评论
無獎競猜:爲什麽要有一個端午節來紀念屈原?
热度 14 jiangjinsong 2012-6-23 16:07
備選答案: 1,華夏民族對堅持理想的愛國詩人有一種超越其他民族的尊重! 2,華夏民族中這樣堅持理想的愛國詩人極其罕見,必須隆重表彰! 3,華夏民族多吃貨,拿愛國詩人說事,其實真正在意的是粽子! 4,其實,就是大家想放一天假可以不用幹活! 5,以上皆是! 6,其他原因。 科學家們,你的答案是什麽?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398 次阅读|20 个评论
现实与想象总是有差距
热度 2 csiro 2012-6-17 17:18
周日聚会结束,孩子就想去位于Hurstville的“上海扬州饭店”吃狮子头。据说很好吃,家里做不出来的味道。直到我们简单点了三个菜,才品出来狮子头并没有想象的好吃。就连最简单的宫保鸡丁也不似国内的味道。 美味,不能想象得太好。只有在不经意间,一个很平常的菜可能让你回味无穷。就如这次在西安吃羊肉泡馍,大家说了很多次,结果真正吃上以后就没有想得那么好。 现实总是与理想有差距。我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理想,逐渐实现了不少,也逐渐麻木。如果回头再想想,我一个贫穷落后地区的穷小子,那么早就应该满足了。所以经常回味过去的理想,就会心存感激:知足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96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浪费过青春吗?
热度 5 sunbaoxi 2012-5-23 21:35
今天我乘公共汽车回家,身旁的一名中年妇女正在询问一名很小很小的女学生。“你学什么专业啊?”“会计。”女学生小声说。“学会计好,以后考会计师。”“上大学千万别玩,得好好学习,将来考研。”“大学不就那几本书吗?我也上过大学,有什么好学的。”“我的孩子还在上中学,我告诉他,就学好英语,把数学、物理、化学都扔了,学那些干嘛,将来建核电站去啊?”我实在看不出这位妇女年轻时也曾经是一名女大学生,忍不住插话道:“现在会说英语的人很多,英语已经不算一门专业知识了。”“会说英语的人多,把英语学得精的人少!”妇女说。“现在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学习一些技能,然后赶快去赚钱。年轻人应该在大学里多学一些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我说。“有些知识未必有用。”妇女说。“那是因为知识学得还不够多。”我说。 其实,我并不想和这名妇女辩论知识是否有用的问题。因为辩论这一问题前首先要明确谁想干什么事情,需要什么样儿的的知识才能帮助他完成这件事情这一前提。另外,我也不认为对于国家建设有用的知识会对于掌握知识的人没有用途。我只是怀疑一名学生是否应该像大多数家长期待的那样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以后考研,出国,考会计师或者考公务员,然后围绕着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兢兢业业地奋斗。我很想和年轻的学生谈一下:“你是否浪费过青春?你是否曾经为一些并不能够从中得到实惠的东西而努力过?如果你没有浪费过青春,你就没有真正年轻过。”我很想和车上的那几名学生谈一下,可是我没有谈,怕他们不懂。 快进家门的时候,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也许有人认为这些话已经过时,但是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理想的,无论社会还是个人。话老理不老,你说是吗?
个人分类: 思想杂谈|4167 次阅读|5 个评论
激情和理想同样重要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5-22 19:45
前兩天說過 理性和邏輯非常重要 其實,激情和理想同樣重要 理性和邏輯在某種意義上是為激情和理想服務的工具 而激情和理想則可以說是理性和邏輯的引路者 雖然邊沁和達爾文都對今天的動物保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智貢獻 但是他們本人的生活方式卻仍然遵循了非人類動物奴隸制的通行做法 也就是在動物保護這一議題上 他們的理性和邏輯沒有真正落實和貫徹到底 歸根結底還是由於他們在此問題上缺乏沛然莫之能御的激情和理想 可見激情和理想與理性和邏輯 陰陽互補 缺一不可 對於深受西方傳統影響的知識份子和學者來說 容易推崇理論而忽視實踐 用意重視理性和邏輯 而輕視激情和理想 有必要多向投身社會運動的人士學習 盡可能做到知行合一 以理論指導實踐 以行動驗證、豐富和糾正學理
个人分类: 風中獨白|4516 次阅读|3 个评论
把汗水洒在值得浇灌的地方
热度 18 cwufp 2012-5-14 15:20
今天上午,一经常交流的年轻青椒和我说起他碰到的烦恼,不知道自己做的题目是否可以持续,也不知道能否利用在那个研究方向的积累为自己将来的生存打下基础。我很直白的告诉他,他在错误的地方种错误的庄稼,现在这样下去,无法成为真正能够自立的研究人员。 很早以前,我曾经写过博文,说做科研和种地差不多。袁隆平老先生站在长江南岸,面对一大片大好河山,说要在这片土地上全都种上亩产1000公斤的杂交水稻。俺杜撰的这句话,不仅是袁老的雄心壮志,也是选题正确性的体现,更是其科研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体现。相对于袁老,俺自己就是把锄头在一个小山坳里一横,指着两畦薄山地,说,俺要在这里种上优质的红薯,保证今年冬天一家老少不挨饿。 看看自己的方向,是否适合自己生存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生存,什么科研事业都将是空话。自己在什么性质的地方工作,在什么大领域内生存,是决定自己做什么的基础。如果您不幸生活在西部一个小山村里当农民,千万别有在后院种上韭菜,把韭菜卖出去就发家致富的想法;也不要身在福建广东,却喊出要种多少小麦,实现小麦高产,让那两个省的人都能吃上土产面粉的雄心壮志和发财梦。当然,更可怕的是还居然把这样的想法当成了创新! 我不知道现在多少拿到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在抱怨各种问题的时候认真分析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仔细想过可能实现自己理想或者愿望的途径。认真的花时间思考比每天忙乎各种申请不知道强多少,花时间分析自己专业方向或者人生规划与现实的结合,比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怀揣着与大牛混个脸熟好让以后能够有个关照更现实。 因为他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所以,花十分钟写出来,记在这里,可能对其他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620 次阅读|43 个评论
[转载]为了生计, 谈不得理想
热度 1 JRoy 2012-5-12 22:44
本科生“煎饼哥” 为了生计 谈不得理想 5 月 7 日清晨 7 点,他就从 50 公里外赶到泰安市区东湖公园旁的早市,停好三轮摩托,从车厢里取出一顶学士帽,仔细戴在头上。 旁边的摊贩笑着说,本科生煎饼哥又来了。 他叫杨玉龙,生于 1985 年,跟所有中国家庭一样,他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所以给他起名叫“龙”。杨玉龙也曾如其父母所盼,终于考上了大学,终于将户口迁出了农村。但在他大学本科毕业后的 2 年间,经历了各样努力和挣扎,最终还是无奈带着媳妇和孩子回到老家,如今成为山东省泰安市街头的一个卖煎饼的小摊贩。 他骑着电动三轮车,要在繁华街道叫卖,还要小心翼翼躲避城管。与众不同的是,杨玉龙戴着一顶学士帽。他散发的名片上声称要卖中国最纯的煎饼,尽管买主们对此并不见得当真,但他头上这顶学士帽却真的不含一点水分。 生意总归生意,一家三四口人忙碌 5 天下来,真正落在手中的利润不足 300 元,以至于他的父母抱怨说,还不如去给人帮工挣的多。多少次一觉醒来,他也在犹豫:想想当前的处境,回想以前,走哪步或许都比现在要好过。随即他又告诉自己:后悔?不如相信前方会有新的转机。 他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理想,毕竟生存是第一位重要。 初中读了 5 年,为的是打好基础考大学 杨玉龙承认, 自己始终不是一个刻苦的学生,但家里却逼着他读了 5 年初中,为的是让他能够打个好基础,将来考个好大学 。 在他上高中的时候,社会上兴起了美术培训班,因为自己的爱好,更因为学美术就可以只上半天文化课,杨玉龙说服了父母,给自己去报了美术培训班。 读完高一他就选择了退学,因为他想早点考大学,退了学就可以以社会青年身份参加高考。退学的第二年,也就是 2004 年他先是通过了 5 所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课考试,名次均在前 100 名之内。接下来的文化课成绩虽不算高, 但也能去当地的二类本科就读,心高气盛的他却不甘心,选择了复读 。 2005 年,他考入洛阳师范学院数码设计专业,这时他已经 20 岁,比同班同学年长 2 、 3 岁。入学后,也曾担任过班长和学生会干部。 在大学的最初两年,他一心想在专业上有所进步,于是他开始尝试参加国内外各类设计大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陆续入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和谐中国”公益设计大赛等。 如今杨玉龙还视那一沓证书为骄傲,家里的墙上还贴着 2007 年他自己得意一幅水粉画。有趣的是,这幅画的下方,是他为儿子手工制作的木制小推车。 大学毕业求职保安,不敢说自己是本科学历 杨玉龙说,他 2009 年大学毕业,四年间的生活费和学费总共约有 4 万元,至今还有 1.1 万元的助学贷款本金尚未偿还,为此他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仍抵押在银行。不过因为交清了学费,学校给了他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的复印件。 但这些复印件并没有给他的求职带来任何用处,甚至在 2010 年底在济南求职某大厦保安时,他不敢说自己是本科学历。 跟所有没有家庭背景的同学一样,他从大三暑假开始就开始求职,那时的他对未来还充满着希望,总觉得即使不继续深造,也得进一家 4A 公司。 于是,他求职的第一站是首都北京,按照学长们的省钱的经验,住在昌平区的南口镇,每天坐车往返在昌平和北京城之间。 现实是残酷的。 在北京的半个月,他充满自信抱着简历和获奖证书走访很多广告或者设计公司,在花了 1100 元直到荷包很快见底的时候,没有得到一个确定录用他的答复,他的信心也消失殆尽。 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难找,他便回到济南,应聘到一家销售太阳能热水器公司做营销代表,每天的工作是去新建的住宅小区“扫楼”,就是挨家挨户推销。 “婶子,家里装修哪?需要太阳能吗?”“叔啊,忙哪?家里装得真好,要太阳能热水器吗?”这是他每天重复最多的话,说得他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也难怪当他敲开一户大门时,迎面除了怒目而视,就只有一句话:“滚!” 即使这样,他的业绩也算做得不错,以至于老板将他派到石家庄的分公司。在那里,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认识了如今是他儿子妈妈的苏敏。 大学毕业后,他开始自降身价,把目标放在了省城济南,也开始接触一些小公司。有一次,当他满怀信心地将获奖证书拿给一家喷绘店老板看时,对方直接挡了回去说:“不需要这些,只要会临摹就成。” 但是爱情即使再甜蜜,也不能当饭吃,每天的忙碌和经销商安排的每晚 5 块钱的旅社住宿极不相称,于是他们最终选择了放弃。 “那时根本不能再去考虑什么理想,只能为了眼下的生活。”杨玉龙说 ,于是留了下来。在这里,需要设计的工作并不多,每天要做的是跑腿、操作喷绘机甚至要戴着眼罩焊制广告门头的铁架。老板是小本经营,事先约定的 1000 元月薪总是拿不够,每每找老板询问,得到的答复说:“你太不中用”。无奈中,他干完三个月拿到 1420 元后辞职离开,没过几天,老板又电话要他回去上班。杨玉龙问:“不是我不中用吗?”电话那端答:“回来吧,店里忙啊。” 经同学介绍, 2010 年 7 月,杨玉龙和苏敏去了上海,苏敏进了一家电子工厂,杨玉龙去了一家油墨公司当操作工。杨玉龙说,之所以选择去这家油墨公司,一是以为和自己的绘画专业有关,二是公司录用之初承诺可以加班,加班就意味着多得报酬。但进厂之后,车间始终不给他加班的机会,所以每月的工资只有 1600 到 1800 元之间。更要命的是,杨玉龙实际上就是一线工人,每天的任务是将不同的化学原料混合在一起。 很快就觉得自己出现胸闷头昏的现象。 10 月 28 日,他去了医院做了体检,结果显示他的白细胞总数是 4.8 ,而 7 月 12 日入厂时该项指标为 7.6 。 无奈,他又选择了辞职,回到了山东济南。 这时的杨玉龙不再任何奢望,只希望马上找一份有收入的工作。 给劳务中介公司缴费之后,很快得到通知说一家大厦的物业公司需要保安。这一次,他没有向公司出示获奖证书,甚至不敢告诉对方他是本科毕业。 很快,杨玉龙就穿上了保安制服,站在大厦门口向每一位进出的领导敬礼,负责来访登记。有推销员溜进大厦被发现,作为保安的他要被主管训斥;有客户因为没有预约被他阻止在门口,遭投诉后他同样也会被训斥。更让他心里不平衡的是,同样都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但有人开着家里买的汽车目不斜视摁着喇叭,而他必须及时摁动手里的遥控器开启车闸。 临近春节,他再次选择辞职。 戴学士帽开三轮摩托 沿街叫卖本科生煎饼 “如果继续在化工厂干,我的日子一定会过得很滋润。”杨玉龙不止一次这样感叹。 2011 年 5 月,他和妻子同时应聘到距家 3 公里的一家化工厂,虽然是一线工人,但每天可以回家,每月各有大约 1800 元的收入。但好景不长,当年 11 月,化工厂发生爆炸而停工,杨玉龙留守到今年 3 月辞职。 这仅有的 10 个月或许是他一生中最知足的幸福时光。这期间,他娶了媳妇,生了儿子,还有了积蓄买了摩托车、买了电脑。 儿子的出生,给一家人带来欢乐,也让杨玉龙心中增添了一份责任。他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出路:不能离家太远,无法投资太多,不能赔本…… 最终他想到了煎饼,这是整个家乡几乎家家都会做的日常食品。杨玉龙的母亲农闲时就烙煎饼,隔三岔五有人上门收购。 他家所在的新泰市楼德镇有“中国煎饼第一镇”的称号,官方统计的数字是,全镇煎饼加工户达到 8000 户,从业人员达 1.8 万余人,年产煎饼 12 万吨,创产值 3.2 亿元。 很快,泰安市区街头出现了一辆农用摩托车,车帮上竖着一块喷绘招牌,上面写着“本科生煎饼”,而旁边的杨玉龙则戴着学士帽。 对于有人说他“作秀”的质疑,杨玉龙解释说,因为煎饼在泰安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日常食品,很多市民都认以前卖家,而总忽视他这个新手,为了多卖一些煎饼,所以他想到了这样的营销手段。 这一招似乎确实管用,杨玉龙带去的煎饼总是很快就能卖完。但杨玉龙说,煎饼是当地市民的主食,如果不是因为他家的煎饼货真价实,那些大婶大妈才不会因为学士帽的噱头而买账。 一家三口做煎饼 3 天利润不足 300 元 “别看他嚷嚷得欢,他娘给他做一天煎饼,还不如去给人当一天帮工。”杨玉龙的父亲杨金国说,做煎饼主要的劳力是杨玉龙的妈妈,时常是一家三口几乎部分昼夜连轴转,才能烙 100 多斤煎饼。 5 月 5 日和 7 日,记者在杨玉龙家亲眼目睹了煎饼的整个生产过程。 在他家路边的小院里,杨玉龙称出 60 斤玉米蓁泡进水缸里,父亲捞出麸皮后,将四分之一玉米蓁放进大锅里煮熟,然后将生熟玉米蓁混合,再加水用粉碎机反复两次磨成面糊。将面糊盛进盆里,用独轮车推回家,母亲已生好炉子,给鏊子擦上豆油。 玉龙妈用勺子将面糊倒在转动鏊子上,用推子仔细推展均匀,然后双手将整张煎饼揭起,放在旁边的笼屉上,顺手捞起手边的喷壶,朝着空中喷洒水雾。摊一张煎饼大约需要 40 秒。 但这还不算整个工序完成,之后还得有专人分两次逐张煎饼喷洒水雾,为的是既让煎饼保持干燥,也不至于折成碎末。放置一个时辰之后,再逐一将煎饼折叠,然后用刀切割一分为二,最后摞起放进木箱。 这是最传统的煎饼生产工艺 ,每天两三个人的产量大约有 120 斤,但前提是 20 个小时基本不能停歇,因为磨好的糊子放置久了,就会自然发酵发酸。 杨玉龙说,其实完全可以用玉米面直接拌成糊子摊煎饼,但那样的口感不正宗。 在杨玉龙的帮助下,记者给他算了当天的成本账: 一天加工 120 斤玉米蓁,可得成品煎饼 110 斤。每斤玉米蓁的市场成本价 1.3 元共 156 元,加工耗去电费大约 5 元,蜂窝煤 50 块大约 40 元,往返 130 公里的油费约 35 元,市场管理费 2 元,共计成本约 238 元。而玉米煎饼市场售价为每斤 5 元, 110 斤煎饼即使没有损耗和去零头的毛收入也就 550 元。 而完成这一个生产和销售过程,需要三天时间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三个人忙活三天下来,所得的利润不足 300 元。 杨金国在镇政府做临时工,每月有 500 元的收入,得空时还能在家喂猪种地;妻子在家务农,偶尔给人帮工每天也有 80 元的收入。 让杨金国叫苦不迭的是, 儿子当初考上大学后,将农转非转去了学校,大学毕业后,再将户口转回楼德镇时,只能落户非农业户口。这就意味着将来杨玉龙没有自留地,没有宅基地,不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而按照目前的收入,杨玉龙根本就买不起商品房。 纠结 再纠结 唯恐砸了“本科生”这块招牌 “如果不是做煎饼,而是任何可加盟的市场快销品,结果与现在绝然不同。”杨玉龙不止一次这样纠结,除了对自己母亲的付出感到愧疚,还有他对能否做大煎饼市场也产生了动摇。同时他也清楚,因为自己创业的经济条件所限,根本不允许他选择其他。 还让他纠结的是,如果继续煎饼生产和销售,就必须改变现状将生产规模扩大,必须申请食品 QS 认证,必须有合乎规范的生产场地,而实现这些目标,都是以增加投入为前提。尴尬的是,他没有资金,有的只是残存的激情。 即使仅存的激情也剩下微乎其微。自从当地的媒体报道“本科生卖煎饼”之后,在网络上一度引起了轰动,他就开始担心别人说他作秀,并因此一度产生了动摇。 好在他的妻子对他没有埋怨,每当将儿子哄睡着以后,苏敏总是主动帮助丈夫做点事情。 5 月 7 日大早,杨玉龙刚把三轮摩托停稳在市场,就有以前的客户打进他的手机,很快住在附近 70 岁的退休老奶奶王桂莲赶了过来,买了他两斤小米煎饼,顺便还给周围晨练的老人极力推荐,接着又有几位老人先后重复这样的赞誉,不到两个小时,带来的 60 斤煎饼被销售一空,这让杨玉龙又增添了信心。 记者问他,既然镇上那么多加工煎饼的农户,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质量标准,去收购别人的煎饼拿到市场销售?杨玉龙答,怕别人砸了“本科生”这块招牌。 既然大学毕业还是卖煎饼,何必当初花那么多学费上大学? 他回答说,如果算经济账肯定不划算,但他相信大学这四年还是让他潜移默化学到很多东西,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他已经在淘宝网注册了“本科生煎饼哥”,他寄希望于网络销售自家的煎饼,他同时注册了一个电子邮箱 loudezhen@163.com ,将号称中国煎饼第一镇的楼德镇的全拼归为己有,从中似乎能够看到他的些许野心。 或许他的同学好友在他 QQ 空间里的评价更为准确:神人、有为青年、疯子、狂人、梦想践行家、天外来客。问及他是否会再次放弃如今的选择,他的回答是:还顾不了那么多,走一步看一步吧。 那么好吧,祝愿杨玉龙生意兴隆,也愿老天保佑所有创业的大学生梦想成真。 体验新版博客
个人分类: About me|211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远大理想而奋斗 值!
热度 89 chrujun 2012-5-11 12:24
戴雪灵博士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很多领导陷入了对钱和权的争夺中(见 “碗”大的理想,“钵”大的胸怀 ),为科学和事业献身的理想消失了,胸怀也没有了;变成了“碗大的理想和钵大的胸怀”。如果一个科学工作者整天在考虑位子和票子,其真正科研生命已经终结了。 幸运的是,我已经把位子和票子置之度外,还有远大理想可以追求。 几年前,由于我属于民主党派,接到省统战部的一个电话,建议我去竞选一个副处级位置,被我婉言谢绝。我认为只有科研才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我不适合做官。 对于金钱,我认为过得去就行。 去年,我自己拿出25万元的积蓄搞科研。后来陆续有了4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进账,我也没从这些科研经费里拿一分钱的补贴。 全部变成了真金白银的科研投入。 因为我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希望在能够21年内实现。21年后,我正好60岁,基本可以对我的科研生涯下一个结论。 我的理想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建一流团队。我的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的现代地球物理仪器研发队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形成了我、任强和姚红春三人为核心的地球物理仪器研发队伍。任强曾经在产值十余亿元的家电企业任总工,因科学网博客认识了我,我们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在了一起。姚红春是我校09级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最有才华的研究生,本科期间就发表学术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他放弃了大型国企的OFFER,选择加入我的团队。我们这支团体已经体现了初步实力,我非常满意。我们正在物色一流人才,争取在3年至5年内将核心骨干发展到5至8人,每个人在地球物理仪器研发上都有杀手锏,都能够独挡一面。在我们的团队里,不看资历、不看年龄、也不看情商,只看真本事。我们致力于创造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发挥聪明才智的稳定环境。 做一流科研。我的目标是做世界上最好的地球物理仪器,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始终保持在前列。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在地球物理仪器研制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新仪器体现了强大实力,可以与任何同类型仪器一比高下。 然而,仅仅做一种地球物理仪器还不够。 我希望研制3至5种地球物理仪器,这些仪器全部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水平。并形成30-50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在国际上建立足够的影响力。 做重大贡献。这里的重大贡献主要指人才培养和仪器应用上。虽然我培养的学生毕业时间还不长,但已经体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这是最令我感到高兴和幸福的。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挖掘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社会上做重大贡献。 要使一流的地球物理仪器真正发挥威力,还涉及到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等多方面工作。这就需要组织一个更大的团队进行集团作战,才能解决地球物理仪器应用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我们准备与国内外在地球物理正反演有造诣的学者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大家共同解决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此外,我们也与地质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以便发现地球物理方法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 “我们要为个人荣誉而战!”这是科学网博主 刘继顺 教授亲口对我说的话。刘教授话一直停留在我脑海里。只有将位子和票子置之度外,才能真正做到为个人荣誉而战。培养一流人才和做一流科研带来幸福感应该是最持久的,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也是永恒的。我更愿意为我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一生,这才是我的真正追求。 注:昨天中午写好此文后,下午一直忙事情,晚上坐火车,今天白天又谈了一天的事情。直到很晚才回来。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一定不负众望,用优异成绩向各位朋友汇报。儒军,5月12日23点零三分
个人分类: 我的科研|5081 次阅读|108 个评论
走!去当“猪倌”!
热度 9 JingYing113 2012-5-10 12:54
前天在学校去听了“湖北大学生村官高校行”的报告会,有一个大学生村官叫 高金磊, 湖北浠水人(闻一多的故乡哦), 2008 届大学生村官。他在任职期间,参与村级万头养猪场的建设、管理、运营,使村民人均增收 1200 元;配合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投资 600 万元兴建田桂花鞋业有限公司,解决 300 人就业问题。先后获得 2010 年湖北省优秀大学生村官, 2011 年湖北省十佳大学生村官, 2010 年全国服务三农人物, 2010 年全国农业青年致富带头人, 2011 年 CCTV 年度三农人物,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主持人介绍他的时候,说他是“猪倌”,就是因为他参与建设村级万头猪场。他是三峡大学法学毕业的学生,两个姐姐辍学,老父亲卖点栖身 20 多年的老屋供他上大学。结果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回到农村当大学生村官。之前他对养猪一窍不通,后来通过参加培训会、自学等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为了让村民和他一起好好把猪场建立起来,他找姐姐借了 3 万块钱,带头入股,并搬进猪场,以此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也达到今天的成绩。 在看介绍他的短片及听他的自我陈述当中,我回想起了很多之前学过的知识,比如仔猪的断尾、 AI 、疫苗注射、防疫、猪场的建设、规划、布局、饲料的配方、营养等等。发现平日里老师给我们灌输的知识还是挺有用的,嘿嘿……暑假要去猪场实习,但愿还能把这些停留在脑海中的理论知识应用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以上并不完全是我想说的。我记得那个奇葩老师(见 《由猪打群架想到的……》) 上课的时候经常会讲他去各个猪场的一些情况,也经常灌输我们一种思想,就是:以后找工作的时候,不要找那种已经发展的很好的公司,要找那种“潜力股”,就是能在你的加入后有所改观的公司。他经常会举他同学的例子(他的同学好多…… ),说他同学找工作的时候找了一个别人不很看好的,但是渐渐的,公司效益好起来了,他成了功臣,成了元老级人物,也成了最大的股东。 之前上课听他说这些话,觉得挺有道理的。在听了高金磊的报告后,对这些话有了强烈的认同感。现在很多毕业生说找工作难,但是我去过一个招聘现场,供应的岗位还是很多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供需始终无法达到平衡。然后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好高骛远,自恃清高,许多的脏活、累活或者是工资少的活都不愿意去干,天天想着的就是坐办公室当白领。可是这样的岗位会给刚进入社会,没有经验没有阅历,几乎啥都没有,只有一纸文凭的应届大学生吗?我要是用人单位,我就不给。 现在的社会导向和风气都太物质了我觉得,《非诚勿扰》里面有一女嘉宾说“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座上笑”,哈哈,对于我来说,只要是我自己通过双手合法所得,就算是给我一辆儿童车我都会笑。我喜欢看到因为自己的存在所带来的改变,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还是对一个集体、一个组织来说。 从村官到猪倌,高金磊每月工资都是 1000 多元。当大学同学听说他只有那点可怜的工资时,都替他不好意思。高金磊笑着说:“ 当看到我们村里的发展变化时,你们会感觉这比金钱更有意义。” 很多人的理想很远,很大,心里有个目标想要去实现。说个我参加过一个评优活动(都是本科生)的感受吧,有一个女生,很牛,英语专业的,很多口译大赛拿了奖,也被报送到国外的一所大学;还有一个男生,生科专业的,年年拿国奖,说白了就是成绩好。很多人特别羡慕和敬佩那个女生,但是对那个男生却不屑一顾。我承认我开始也是这样的想法。后来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很不对,这两个人应该都称为“偶像”,成为“目标”才对,只是一个像天上的星,给自己前行的动力;一个像远方的灯,给自己前行的方向。一个是用来仰慕的,而一个是用来追求的。(这里只是指我自己的情况哦,我英语不好,所以觉得英语对我来说就像耶稣般存在。有能力的各位,相信你们无论是什么目标都可以达到哒,我没有开枪哦…… ) 家宝爷爷说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纵观国家的很多地方,很多方面都有不足。去年暑假我们去我的家乡襄阳做暑期社会实践的时候,去农村调研,发现地里受旱情况还是很严重的。一个队友就跟我说,你们这的基础设施建设得真是差劲,临着汉江边居然还受旱这么严重。当时震撼极大,作为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我一直都觉得襄阳挺好的,但是真正去走进她的时候,才明白她的人民有那么多的苦衷。灌溉设施不完善,地方农机站不负责任(该打药的时候不通知,过了时候打药的效果不好,农民担心减产,就多打药,既花钱又可能造成农药残留)以及生计上的许多问题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 所以,除了大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等之外还有更广袤的天地供我们这些青年去施展才华。不要只想着要赚多少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才是重要的。当然这里说这些话肯定是很空的,因为现在的物价、房价、各种生活压力等等不得不让很多人变得很现实,丢弃自己当初的理想和梦想。因此需要很多组织、政府机构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广大青年的理想不再是梦想! 哪里有我们的舞台,哪里就有青春最美丽的一面。——高金磊
2239 次阅读|17 个评论
坚定青年理想,一句话的力量
热度 3 JingYing113 2012-5-4 17:41
坚定青年理想,一句话的力量
今天是 “ 五四 ” 青年节,在逛校南湖新闻的时候,意外地看到了我们院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为建团九十周年所策划一个 “ 坚定青年理想,一句话的力量 ” 活动。节选几句话,先上图,与君共勉…… 张启发老师 郑用琏老师 王石平老师 严建兵老师 姚家玲老师 我在生科院待了三年了,期间有不少的老师给我们带过课。虽然有的时候感觉教授给上的课也就 so-so (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听,囧……),讲授的内容自己看课本也是可以看懂的。但是他们上课的很大一个亮点就是在于课堂上同学们的提问。·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很早就进入实验室,跟着老师做实验、做课题,因此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总能很好地把老师讲的内容联系到自己的实验中去。经常在老师上课说到一半的时候,就提出自己的质疑和问题(都是些我听不懂的问题,愧疚),可能因为表达和理解的差异,老师能解释大多数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才是一堂课中最精彩的部分,老师的思想与学生思想的碰撞。 老师给我们代课,多数都喜欢鼓励同学们针对这门课所涉及的领域,自己去查一些资料,看一些文献,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个汇报。虽然觉得这样做很麻烦,但是每次在汇报的前期准备及整个过程中,都能锻炼到不同方面的能力。尽管有些知识和前沿我们只是略知一二,在别人讲述的过程中也是一知半解,提问环节也没办法很好的回答,但是我觉得这样子目的就达到了。前两天去听了课题组的一个汇报,很多东西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基础太差,嘿嘿),就听师兄师姐一推中文英文地讲。很多人会觉得没意思吧,但是我很享受的是老师们能从师兄师姐的汇报中给予很多的指导(尽管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懂了……)并提供自己对这个实验的看法和思路。 前段时间科学网一直在讨论各种关于 “教授”的事情,作为一个超级晚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好导师不需要有多么多么牛,只要他(她)能很好地与学生分享 ta 成功地经验、心得或者失败的教训,甚至是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能给学生指引一个方向,而不是完全帮学生铺好路。授之渔而非鱼,那么 ta 就是个好老师。其实有的时候事情很简单,但是往往容易往复杂了去想。想得多了顾虑多了就发现身边的好人少了,何必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以一种谦逊地态度对待别人总能发现很多闪光的值得学习的地方。 行文很乱,呵呵,前面的图片是重点,后面的观点就当电影花絮,看看便罢……
954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人不只是为理想而活,同样还有责任
nadia1989 2012-4-10 16:00
理想是你最大的隐私(原文题目) 我有不少做艺术家的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我认识了很多年,近年他的画越卖越好,名声越来越响亮,上了大拍卖会。而当年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混得很不怎样,他的画不怎么被人欣赏。艺术家聚到一起的时候,常常就是喝酒吹牛,说谁谁谁的画一下子卖了 100 万之类。而他上有老下有小,他从不讳言自己的画不好卖。 他做了很多被艺术家们瞧不起的事情。比如去给那些想上艺术学院的孩子做家教,教素描,甚至和他弟弟开过一个包子铺,卖包子。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没有放弃艺术上的探索。现在,他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近。 最 近一次我们喝酒的时候,他跟我说,他一直就热爱艺术,之所以那时候愿意做很多艺术家不屑于做的事情,是因为他想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这个理想,而不是因为自 己有理想,就成为别人的负担。他说,今天他才证明,他可以靠艺术养活自己,包括家庭。而这些年,很多当年和他一起的艺术家,还在长年累月地谈理想,甚至因 为理想实现不了,而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 还有一位朋友,是我的校友,因为一个挫折,在监狱里呆了 10 年,他的同学朋友,很多都已经发了财,至少也是有房有车的成功人士,而他从监狱里出来,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摆地摊卖服装,然后他一边读书,一边重新规划自己下面的路。这个朋友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才真正是了不起的。 我 也有过人生特别灰暗的时刻,不知道前面有没有路,甚至眼前愁孩子的奶粉钱从哪里出。我做过的最坏打算是,如果在中国,我靠当一个知识分子不能养活自己和家 庭的话,我就去当导游或者当翻译,那是我自信可以做得好的工作。如果那些都不行,我哪怕去卖红薯,也一定要让自己和家庭免于匮乏。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没 有大不了回家卖红薯的底气,也许我不会坚持到今天。 现在时常有一些年轻、有志于公共事业的大学生问我对他们人生的建议,他们常常有非常宏伟动人的理想。但我会问他们几方面问题。 第 一,你的家庭经济条件怎么样?有父母或者兄弟姐妹需要供养么?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父母很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你先要努力找一份赚钱的工作,改 善家庭的经济条件,能帮助自己年迈的父母享受晚年,或者支持需要学费的兄弟姐妹。这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就是在做公益。 第二,你谈恋爱了么?准备结婚要孩子么?如果你有这样的打算,要考虑好,或者至少你和你的对象要有一个人,哪怕去开餐馆,开出租车,也要承担起为家庭赚钱的责任。和理想相比,这些都是非常俗的事情。 有一些大学生觉得我好像在给他们泼凉水。他们看了很多外国人的故事之后就说,大学毕业就去非洲帮助那里的灾民或者保护野生动物。这样的事业多么令人激动啊! 但是说一句恶俗的话,那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不是一个有着良好社会福利体系的国家,不像欧洲人,他们可以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就好了,不用担心父母老了无人供养,不用担心家庭成员得了病得不到医治,不用担心孩子将来上不起学。 而 在中国,这些都需要你考虑。生存的压力和竞争几乎是残酷的,如果你要投身的事业不是有很好的赚钱前景,你就不得不做好“你以为你做好了,但其实还不够”的 思想准备。未来家里的开销怎么办,买不起房子怎么办?老人生病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除非你干脆出国去,否则这些都是坚守在这个国家的人所必须要面对的 问题。 我确实也有一些这样的朋友,他们有很强的文艺青年气质,义无反顾地投身公益或者 文化事业,而且是两口子,最后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还要长辈接济,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也有很大的压力。我虽然很敬佩这样的朋友,但那是人生选择的一种, 作为我的观念而言,我并不向大家推荐这种选择。 如果你相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不能忘记,你对你的家庭和你爱的人,包括对你自己,都负有责任。 如果你愿意献身一项事业,用不着让所有人都知道,特别是不要让你亲近的人感到,如果他们没有支持你,就会有负罪感。真正崇高的愿景,是你在自己心灵最隐秘的角落里和上苍的约定。 文 / 郭宇宽(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
个人分类: 百味人生|1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儿
热度 2 ssg334 2012-4-9 01:19
很少有这样闲散的周末夜晚了,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放下手边的工作,做到真正的百无聊赖。放下了一通与长辈的长途电话,现在后悔着为何没有录下来这样为自己指明方向的谈话。有些话,天天听到,不想听也会一遍遍重复;有些话,期盼能再次聆听,却没有机会。 当年还是在科研上抱有理想和幻想的“有痣青年”,相信自己,甚至狂妄,迎来了长辈的一盆冷水。时光一瞬,七八年过去,得到的还是相似的评价。同样的语言,这些年来每次去感悟,都会收获不同。而自己,也从开始的不以为然,到现在想反复的去聆听。自己为何这么多年的打拼,还总是被人一针见血的指出同样的问题?举例来说:也许从狭隘的个人悲情主义上升为广博的时代悲情主义,是一次胸襟和眼界的升华;但是在面对看似渺小的个人乐观主义时,都会在人生本质价值面前无颜以对。 很多事情,说起容易,做起难,更别说以一个时代为背景历练自己。很多人喜好读励志书籍,听大家演讲,热潮澎湃之后,忙于平凡的生活和工作,渐渐淡忘曾经的悸动。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情绪、个性和短暂的利益,不懂得隐忍,最终失去了成就事业的机会,默默一生。很多人谈着着自己的理想,却无法去付出代价、品尝辛酸,最后只得说:梦想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 热情、冷静、坚持 。有人说这种表述太通俗,自己可以说出更有意境的。不用!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字眼,什么都做不到,又有多少意义? 理想,亦或是梦想,出现在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成型于初入社会的青年时代。对于自己理想的热情,应当贯穿一个人的一生。这样的热情,会使一个人的意志变得坚定,眼光变得长远,思维变得专注。失去了这份热情,工作的出发点会发生转变,纵然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有些许成就,也只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去年听了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报告,当时他戏称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运气,因为他人生的每一次重大转折,幸运女神仿佛都青睐着他。其实,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工进入顶级研究所工作学习,最后做出巨大的贡献,不正是因为他一直没有放下自己向前探索的热情么? 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阻碍,客观的、主观的都不少。在面对挫折,甚至面对人为地阻碍时,冷静的头脑会让一个人专注于更广阔的未来,而不去计较眼前的功过得失。冷静的头脑,同样会使一个人变得宽容,更学会在逆境中学习和成长。实现梦想,不是茶余饭后的轻松谈资,没有宽广的胸怀、没有在落魄时的隐忍,倒不如不去提起。冷静的人,看到的应该是时代和社会的侧面,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个性、喜好而阻碍自己。 最后,坚持不懈。且不论理想、梦想,在自己的事业上坚持不懈,是能有所建树和成就的根基。坚持的力量,来自对人生道路的热爱,也来自于冷静地专注于未来。一个不能在事业和理想上持之以恒的人,所有的热情,可能都会是空谈。还有一个词,叫“义无反顾”,坚持过的人,都会明白。 三个如此简单的词,天天挂在嘴边都略显单调,说起容易,做起来呢?虽然这些年自己慢慢沉稳着,经验也慢慢积累着,不是初入行业时那样士气如虹却实力不足,但却缺少真正迈向理想和未来的素养和情操。迎来同样的批评,的确应该。
3685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关读书的言论辑录
热度 3 liudongyang 2012-4-1 19:29
1.科学网李侠先生 :“谁的人生都不能重来,短短几十年,没有多少时间和弯路是可以浪费和尝试的,所以前人的经验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减少我们走弯路的无用功,并提高时间效率,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效率至关重要。昨日与女儿通电话,聊到读书的话题,说到这样一句话: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读最难的书。” 2. 三联出版社老总李昕 :“每年新书20多万(种),有一半是不必读的垃圾,读了也是浪费时间!”, “我不相信抱着手机就能把大部头读了!” “现在的知识分子都是技术知识分子,离开了自己的专业,还不如普通人!” “而好多出版社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胡乱出书,实际上很多书是抄来抄去误人子弟的,开卷不一定有益。” “别说大学生,就连当今好多专家学者也这样,我们都深深感觉,现在的知识分子与80、90年代的那一批比起来,少了很多人文背景。” 3.《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 :学中医,要读经典 。 4.《纸质书让思想存活 》:“正是因为书的非及时性,正是因为书籍不知道五分钟之前哈萨克斯坦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查理.希恩的公寓里发生了什么,书籍才至关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渴望能够深度思考和全身贯注。人们要有这些力量才能够获得深刻的感受,专心致志地投入。,大多数人不会永远只需要精神上的零食(数字产品),他们还需要正餐 。”(英语世界2011-10) 5.科学网肖重发先生《写给书痴 》“书本至多仅仅是我们的朋友而已。有兴趣的时候,咱们聚聚,否则,相忘于江湖也挺好!其实,不读书,天也塌不下来,而且不读书了的时候,再次邂逅好书,这种感觉跟理论物理学家招到美女学生的感觉差不到哪里去:真是太赚了。” 6. 科学网陈安先生 :“其实,现在我们的 学者教授中有不少人变成了不读书的人 ,之前有一次培训,期望着副教授及以上级的人士参加,结果发现,副教授及以上级的家伙们根本没有任何学习的欲望,报名者极其有限,最后招不来合适人,只好对学员的副教授以上资格降格以求了。我们国家,除了政府官员把读如何应对上级的各类官场书籍作为追求,学生们被逼着读自己没有兴趣的书,那些本应该读书的学者,一旦超过40岁,很大一批就觉得只有从肚子里往外出的份儿,从嘴里向里吸收的事情几乎不再去想,这才是当前的现状。” 7. 河南史璞教授《河南高等财经教育“七宗罪”》: 一宗罪: 学生不读书 。 根据对河南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连续7年17个班约950个同学的调查,平均约三分之一的学生买有指定教科书,三分之一的学生为了省钱复印教科书,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书(不买书)。在大学四年期间,约85%以上的学生没有完整读过56门课程的教科书。而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毕业实习则“放任自流”。 8. 在理想的眼里,读书人是可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一群哥们。其实这个活儿,文科的哥们能干的更好;理科的基本上是手艺人。手艺人读书一是为了长手艺,二是为了不被读书人小瞧了。 (图片不做商业用途)
个人分类: 读书买书|1698 次阅读|3 个评论
六行短诗:生活与理想【修改版】
caiyanjiang 2012-3-26 09:23
雾,罩在城市之外,笼于心绪之中 飘渺迷离是我的全部 扯一株玉兰花, 洁白无瑕 映衬飘渺迷离的我 向往草原,风轻云淡,身融自然 飘渺迷离在梦幻中黯淡
个人分类: 个人诗词文集|6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很丰满,现实是很骨感
fengruichou 2012-3-12 02:3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悲惨的自己”,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时会想,我以前为什么常常抱怨自己所处的科研环境。不可否认,现行的体制确实存在问题,但这不是我能解决的问题,而且也不是靠一两个政策或开几次会就能解决的,为什么我要自寻烦恼呢?可是,我也会想,似乎现在我们都已养成习惯,“国内就这样了”,“别人怎么样,我们也得怎么样”,还有更可气的一句话是“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些话是不是说明我们的科研环境真的没救了,自己要想搞科研就只能自认倒霉,大有生不逢时之感。 小时候,老师常教导我们,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确实,我们的理想是大的,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理想也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有的人干脆把它“戒”了。时下正值政协会议召开,众多委员们中也肯定有不少科研工作者,而且他们是关心下一代的。请你们是否能考虑下,提个议案,保护下我们的理想呢? 我想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是不是得有所转变,有些东西我们还是得靠我们自己争取的。希望当自己有决定权的时候,一定要回归科学本身。 不要让外人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490 次阅读|0 个评论
难忘新年第一天 我们一起去追梦
热度 8 chrujun 2012-1-23 06:19
此时此刻,窗外时时传来鞭炮声。 平生第一次,在椅子上休息了一段时间,度过了除夕之夜。 寒假还是没有开始,生物钟就反了。白天睡觉,晚上干活。 今年上半年的课全是在下午上,估计这半年都要过这种生物钟倒转的日子。 早餐变成晚饭,晚饭变成中饭。 晚上,只能听见窗外传来汽车的声音。 没有其它干扰,更能专心做事。希望这生活能够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今年上半年,将为我的下半辈子谋篇布局。也许成败在此一举。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付出了,努力了,奋斗了,也没有什么后悔的。 这辈子浪费的光阴太多,我还是希望再用十年的光阴来证明人生的价值。十年之后,我将虚岁五十,人生的走势可以定下来了。 很幸运有同舟共济的战友同行,有意气风发的学生可教,有心心相印的亲人相伴。为了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我们一起去追梦。 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
个人分类: 我的经历|3724 次阅读|13 个评论
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科研梦
热度 2 RenboTing 2012-1-16 22:10
科研,对于我来看,理应是一种理想,一种极大化的人生追求。 真正从事科研的人,都是怀揣着崇高的梦想,有着坚韧的信念,并且内心无比强大。对于金钱,世俗,偏见,失败,都能泰然处之,一笑而过。 可以说,他们是智者,他们在为自己年少时的梦一直在进行着不曾有过放弃的奋斗,默默地;也可 说,他们是愚者,质疑他们的人们,中途放弃的人们,如今很多都行进在金砖铺过得大路上,但是外表光鲜却遮盖不住一颗脆弱的心,他们的梦碎了,年少的梦已经已经没有当初轻狂的的记忆,当初澎湃的豪情,只剩下一丝毫无生命的、斑驳的、淡淡的回忆。 还记得年少时,当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大家总是,响亮亮的,异口同声的,一齐撕破喉咙的喊:科学家! 试问,当初你的梦还在吗?
个人分类: 心情礼记|2555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1年成长关键词(一)
热度 3 ningjia09 2012-1-11 19:50
2011 年过得太快,仿佛昨天还在家里过兔年生日,明天就要过龙年生日了。一年中除了几趟出差,每天的常态就是窝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学习或者玩,于是习惯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昨天做过的事情基本没印象,一星期前发生的事情基本想不起来,一个月之前发生的事像是去年发生的,半年前发生的事情基本跟没发生过似的。总感觉有人把我这一年的时间给偷走了,但是心态上多少还是有些成长。 关键词一:自由 读研最大的感触就是我觉得我不自由。一年没有回家了,每周周一到周六亘古不变的上班,早上七点半的班车,晚上九点半的班车,一天三顿饭,固定的时间,误差不超过十分钟,只有周日早上可以睡个懒觉,可以逛逛街,随便玩玩。每次和别人聊起为什么要离开长春,为什么不跟着导师继续读,为什么没有成果,为什么自己那么爱玩时,必定会把原因归结到不自由。可是绝对的自由哪里有啊?自由不自由应该还是取决于自己内心吧。 有天,某师兄问我毕业后的打算,我相对认真地回答,“初步打算 A , A 不行的话,就 B , B 要是还不行的话,那我就 C 或者 D 等等”,“我觉得我不自由,总有很多束缚,要不然就会坚持自己想选择的”,然后师兄说,“要是你不自由的话,你还会有上面 ABCD 的选择吗?你其实已经很自由了!” 对啊,其实不管哪一方面, n+ 同学,你已经很自由了,所以不要再把各种事情的原因再归结到不自由了,不要再以此为借口不好好努力了! 关键词二:独自生活 奶奶去世三年了,每次回家看到爷爷一个人生活时,总会忍不住掉眼泪。 尽管白天有我们陪着,爷爷想找人聊天时可以满大街的找人唠嗑,但是还是不一样。奶奶刚去世那段时间,爷爷总是喜欢一大早起床,骑着自行车在村边地头溜达,然后去叔叔家吃饭,然后再出去溜达,总会很晚再回家睡觉。三年的时间,爷爷像是老了十岁。对啊,回去之后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关好门,一个人睡不着,一个人做饭吃,没人说话,即使习惯性想说什么,说出口之后却发现没人回应,安静地像是不在这个世界上。 从小到大,一直到研一,基本上很少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在家有堂弟和弟弟陪着玩,到学校了有一堆同学,不管是去考试,去上课,去逛街,去做任何事情,总是会有人陪着。然而,研二回所,学到的第一个知识就是学会一个人生活。学会在办公室里从早到晚不说话,学会回宿舍一个人看书然后给师姐留着门睡觉,学会在周末一个人坐公交去逛街去看电影去吃想吃的。其实不是缺少陪伴,只是大家都会有自己忙的事情,勉强别人不如一个人随意来的舒心。【说到此,非常想感谢田田、梦、贾明三个人自始至终地近距离地陪伴,不过估计你们也不会看这日志,还有最亲的师妹们、各师兄和师姐及亲爱的同学们。】 我觉得我已经基本学会一个人生活,即使身边没有人日日陪伴。 关键词三:理想 and 理想主义 25 岁时再谈理想,似乎多少有些矫情。细数一下,从小到大的理想还真是五花八门。想过当外交官,源于童年时一个补作业的深夜,电视里外交官潸然泪下的演讲;想过当童话作家,源于从小到大读过的各种美好童话;想过当心理学家,源于对人性的好奇;想过当古文学者,源于古诗词中流淌出的优美;想过当律师,源于电视剧中律师的风采;想过当考古学家,源于对古代的各种好奇……人生走到此刻,人生路线似乎与我的理想没有一点关联。 后来同学开玩笑说,你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当个女科学家!无语中…… 因为任性地幼稚地抵触,导师对我的各种劝说,我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然而有次导师认真地跟我说,“ n+ ,你就是太理想主义了!很多事情不会像你计划地一样的!”这句话如同高考前,班主任跟我说,“你有时候太好强了,反而阻碍了你的发挥。”到现在高中毕业近七年了,我所记住的就是班主任的这句话,估计若干年后,我也只会记得导师的这句话。 记住不要好强,于是我改我改,现在的我只剩下水瓶座的低调和第二理论了。 记住不要理想主义,于是我也会改,估计明年的我会找个工作找个人嫁了,过一种现实的生活?谁知道我明年会在哪里呢? 关键词四:拖延症 and 过于自信 …… 写不下去了…… PS:以前总是有拖延症,想着不急着回复评论,结果拖着拖着就懒得回复留言了,从现在我要改,我要认真回复每个人的留言!毕竟人家认真看了你的文章给你留言了,你应该感到庆幸! 以前没回复的大家不要不高兴啊!
个人分类: 幸福生活|3628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时代(80后)的梦想与理想及挑战
zls111 2012-1-7 15:26
80后的前面是70后,后面是90后。70后后面与60后是有关系,至于60后以及之前是不好论述的,他们已在台上表演,马上开始了70后接棒,做的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我们80后呢?差不多有能力影响社会了,很多人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不少的资源。作为我们80后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梦想呢?我觉得这个梦想与理想,决定我们这代人对社会贡献的意义和大小。 如果没有目标,能做得好事情吗? 如果没有好的目标,能改变现状吗? 李开复是个好的榜样,先是职业经理人,中间一个华丽的转身,从微软到谷歌,再一个华丽的转身,从职业经理人到老板。他应该是在企业(公司)工作的人的榜样。在企业(公司)里,首要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好的员工或职业经理人,与老板一起合作把公司做大,这个是共赢的。如果有一个好的老板,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应该是很perfect的。现实并不是这样,当下老板看的不远,员工能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等等。我觉得李开复也是看到这个事实,经理人成功了,向前走,他也是有这种能力。而当下更缺失的是优秀的老板,那么在当老板上也来个师范,让天下老板看看怎么当老板的。老板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我们教科书里还写着企业就是为了创造利润,简直是笑掉大牙,这样的公司在当下是没有价值的,是难以生存的,你看看三鹿,蒙牛,双汇以及大量的国企,甚至高校等等。 我觉得老板的任务是培养员工,与员工一起共成长,为社会做贡献。 这个看看美国也能看点“猫腻”出来,微软和谷歌的管理模式,我觉得反映着不同老板的管理模式,还有facebook等。而我们呢?我觉得我们最缺的是老板的基本素质,尽管有很多老板,但是很多老板的基本素质并不高,各种参差不齐。这种参差不齐就很难形成一个好的环境,一个竞争的环境,创新就难,与当下我们在不断模仿美国不无关系,比如facebook(人人),团购(拉手,qq团购)等。老板是一个职业,专业与业余是相差很大的,怎么让我们的老板有专业水平,是教育所需要考虑的,是教育要为其做贡献的,是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 现在的教育是个乱摊子,比社会好不到那里去。所以让高校为社会培养老板真是太难了,连培养员工或经理人都不行,社会环境与高校没有多大关系,有的时候还是社会来影响高校。大量的人才是是公司在培养,看看华为,中兴,药明康德为社会培养多少人才,很多大学要汗颜的。看看“ 研究生质量差,教授水平低也是一个因素 ”,大概知道教育一些问题的症结。类似的按以上老板的标准来看看我们的教授(与老板类似)。 我们的教授最重要任务是什么?我觉得是培养学生,学生牛,老板才牛。要想这样不是容易的事情,不经过练习和多年积累,是很难达到专业水平。 当下普遍教授的水平的现状与企业老板的水平很类似,社会的浮躁,能逃逸的很难。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80后所要解决的问题,理想和梦想随之而来。要想改变这些,方式有很多种。韩健老师的 “我的“美国梦”” 提到的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许我们都要从培养环境开始。强大不能很快,就如做一件事情都不是容易的,没有长期的准备和练习,没有付出,是很难的,要不然那也没有价值。当下,路在脚下,怎么走就是智慧的体现。
2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能逃得过世俗吗?2012寄语
zls111 2012-1-5 20:59
当下各种人才项目支持(比如杰青,千人,百人啥的),以及项目申请,很多人都想摊上一把。就连我这个还是学生也是想着以后怎么弄到这些东西,这些除了经费,还有荣耀,能显示一个人的能力等。不眼馋还真说不过去,眼馋了难免就要坏事,心里就在想能逃得过这些吗? 我觉得我幸运的是没钱照样能做科研,计算生物学是越来越有搞头,前天一个师姐还说,你生物信息与生物学问题结合的很好,我那个得瑟,哈哈。要是离了钱就不能做科研的,哎,搞不到也得搞,要不然就得换行业,一旦趟了进来,那压力还真是大。竟然没钱我也能搞科研,我就应该看淡这个,而不是拿着世俗的眼光来要求自己,眼光应该看得更远。 前几天与师兄吃饭,突然聊到我们这些人,除了科研还能做什么,就说我是这样的。当时心里也凉飕飕的,脑子在努力寻找我还能做什么?当时没想到答案,后来想到一个答案,我是独立的人,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这就是我能任何时候能屹立于这个社会的资本。因为这么多年的受到的训练就是这些,并且训练出了一定的科学逻辑思维。由这些就想到前面说的,对于每个问题自己得想清楚,不管社会怎么世俗,我有我的一套,我有我的角度。 坚持理想,坚持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人作为地方211高校教师的四大理想和三个近期目标
热度 19 zhg5912 2011-12-29 08:28
本人作为地方 211 高校教师的四大理想和三个近期目标 本人目前在北京的一所地方 211 高校任职,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我所在的高校目前提出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 本人的四大理想: 在五十岁之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本人的四大理想如下: 一、培养出几个优秀学生 优秀是产生在大量的基础之上。优秀学生的标准:学生的成就要远远超过我(目前是个还算有点思想的普通四级教授),在教学、科研、商界、产业界、政界等领域均可。数量期望:希望最少有 10 名学生能超过我,否则就是人才培养的不成功。在培养学生方面,一直鼓励自己要有宽广一点的胸怀,当感觉到自己的水平或条件不足以保证优秀学生更好更快成长时,就不必太小气,要勇敢地把他送到更高的平台上去发展。对于优秀人才,不求长期拴牢,只求曾经培养或曾经共同奋斗过。 二、产出一些高水平的论文或专著 在当今高校里,尤其是科研型大学或教学科研型大学,如果没有高水平的论文或专著,按照现在的评价标准,永远低人一头,永远没有成功感。希望能出几篇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 ( 主要是 SCI 检索且比较高的他引数量 ) ,起码要在国内的学术圈里有些影响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国际上还能有点声音。希望有机会或者写本专著,成为行内重要参考。有实力才能赢得尊重。 三、承担一些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没有科研项目,就没有研究经费,就无从谈起高质量地培养学生,是严重地误人子弟、浪费自己和他人的青春。在现阶段的中国科研,最重要的有思想,次重要的有经费;有思想无经费,会活得很痛苦;无思想有经费,会活得很窝囊;无思想无经费,会生不如死;有思想有经费,会顺风顺水。 四、合法地挣点钱 我们是凡人,也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圣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希望自己能住上稍大稍好点的房子,能多有些积蓄以备不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坚守作人的良心、在守住自己道德底线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劳动多挣点钱,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决不会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决不会为了钱而丢掉其他。 本人的三个近期目标(近 10 年内): ( 1 )争取有一个本科生保送或考上清华大学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 ( 2 )争取有一个硕士生毕业后凭自己的硬实力直接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 3 )在本校亲手培养出高水平的博士生,争取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这些任务实际上非常艰巨,我需要继续努力。也许理想和目标有些高了,但只有认真努力,拿出夸夫追日的勇气,还是有可能实现或部分实现的。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进取和拼搏,只要努力过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不会遗憾和悔恨了。
9008 次阅读|42 个评论
人梦一生
热度 4 龚胜生 2011-12-12 20:58
小时候,梦是希望—— 是得到梦想得到的东西; 是到达梦想要去的地方。 长大后,梦是理想—— 是追求梦想拥有的生活; 是兑现梦想实现的愿望。 到如今,梦是奢望—— 是忙碌之后的一点闲暇; 是羁绊途中的片刻放荡。 老迈时,梦是回想—— 也许是林间恬静的夕照; 也许是故乡熟悉的山岗。 是谁说过:人生如梦, 人生其实就是梦一场? 而今我说:人梦一生, 梦是人生前进的力量, 寻寻觅觅,总是朝着梦的方向, 熙熙攘攘,哪个不在梦中徜徉? ——2011年12月12日省政协十届二十四次常委会,写于洪山宾馆。
个人分类: 我吟我行|3511 次阅读|7 个评论
好导师训练营:谈理想,更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热度 48 lionbin 2011-11-13 15:49
“我不是空谈理想的老板,那样太虚伪了,我的信条是,你可以跟员工谈论理想,但是你一定要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 周鸿祎 近期,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研究生与导师的话题总是如此能引起广泛讨论与争论?而且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大有“水火不相容”的的姿态。为什么尊师重教现在这么难?这不仅仅是80-90后学生娇生惯养的问题,更不是独生子女要害三代人等说法将责任完全推到学生一方可以解决的。 今天看到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的说法,我就想借用一下,来表达本文的观点: 在中国 (特意加上了这个状语), 一个好的导师,不应只与学生谈理想,还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而且后者更重要。 与学生谈理想,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 ,我理解传道就是理想教育,而且放在最前面。所以,导师在教学中,不加强理想教育,是失职的。我们批评现在的学生“功利心太重”,其实是不公平的,这并不是独生子女特有的问题,目前整个社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国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下,一些弊端凸显出来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是要批判这种指导思想,因为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有其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的社会、家长和老师,都有意无意地充当了培养学生功利心的帮凶。 功利心与崇高的理想是相互排斥的,功利心重了,理想自然就丧失了;树立了崇高的理想,眼界自然就高了,也不会为眼前的得失而斤斤计较,干事就会踏踏实实 ,所以,导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这个理想。但是,谈理想,不能空谈,必须贯穿在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基础上,在正式的授课、随意的聊天中都可包含这种教育。可惜的是,我们许多导师,自己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在许多荒唐的评价体制下,也是急功近利,显示给学生的都是负面的案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因此,在与学生谈论理想的同时,导师也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必须自己先有崇高的理想。 我曾经与学生说过一句话:“ 想最大的事儿,从最小事儿做起 ”,也就是“眼高手低”。我想重新诠释一下这个词,其实,眼高手低这个词中,“眼高”并不是贬义的,它是指眼界高,只是“手低”被解释为“不积极做具体的事儿”,这样合在一起就不匹配了,就成了好高骛远: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我想说的是,我这里说的手低,是“愿意做小事”,其实,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大事儿呀,做的小事多了,累计起来就是大事,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崇高的理想。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经常喜欢讲keeling的故事,就是在夏威夷荒岛上测定常年CO2浓度的那个科学家,一测就是50年,直到他几年前去世。相信他上世纪50年代只身去夏威夷荒岛上的时候,测定CO2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事,谈不上有多大的理想,但keeling绝对不是没有理想的人,这从他之后的成就可以看出。至于他当时的崇高理想是什么,我们已经无从查证了。所以,眼高手低没有错,这里为眼高手低平个反。 理想谈完了,学生也乐意从小事中积累,去一步一步为崇高的理想付诸努力。其实,读完大学,想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你要硬说人家没有理想,肯定是不对的,所以应该是略加引导就可以了。接下来,学生会碰到许多具体的问题。 1)选题与交流, 这是学生从本科生过来首先会碰到的问题。学生既然报考了导师的研究生,对导师的研究应该是有兴趣的,导师首先的责任是要保留学生的这种热情和兴趣,而不是塞给他一堆枯燥的内容,让其慢慢消化,如果这样做,只会让其朦胧的兴趣慢慢消失。我们一方面责怪学生缺乏主动性,可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导师也有责任呀!如果学生给导师的邮件,导师因为工作忙,一直不回复,学生慢慢就会觉得你根本就不在乎他,他哪里还有热情呢?鉴于此,我给自己一个强迫症的要求:学生的邮件,再忙也要回,而且必须在两天之内回复,回复的内容刚开始必须以鼓励为主,哪怕他刚开始考虑的东西是多么荒唐。回复其实很简单,并不一定每次都是长篇累牍,说忙,真得是导师的借口。 在导师眼里,有比学生的事儿更重要的事儿吗?忙是相对的,导师凭什么不能因为忙学生的事儿,而推掉其他的事儿? 人家选你做导师,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情谊,不能无视这种联系而麻木不仁。 保留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热情,是小事,也是具体的事儿,是实际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是无以伦比的大事儿。 2)论文写作 ,这是学生在完成初步研究工作后,最想做的事儿,这也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没有不重视的,但有时候学生真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刚从本科生过来,写作科研论文对他们是一个新的挑战,万事开头难,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也写不好,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如果学生个个是科研与写作高手,还找你做导师干什么?其实这个时候的实际问题非常多。对一个新的学生,除了让其看范文,慢慢领悟外,另一方面,更需要对学生写作方面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因为除了一些共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其个性化的问题也非常多,有经验的导师是很容易发现这些问题的,而且导师作为过来人,一句话,有时候能让他们少走许多弯路,这都是实际的问题。科技论文写作是有技巧的,特别是英文,导师对于学生的首篇英文论文,必须逐字逐句修改,这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我自己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发现,如果学生的第一篇文章在导师的帮助下发表了,他会非常有成就感,紧接着的第二篇文章问题就少多了。现在的学生,英语水平都不差,但他们写英文论文的水平,仍然是开头难的过程。有些导师借口国外的老板如何如何,要让学生自己训练为托辞,让其自生自灭,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其实,国外有些导师对待亚洲国家的学生,有的也是逐字逐句修改的,为什么不像这些导师看齐呢?另外,国外与中国在对待研究生学习这方面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别, 国外的研究生没有毕业,不会遭到社会的歧视,而中国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业,被视为无能 。学生以后的路还长着,让他以后如何混?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这种感受和压力,是极为自私的。所以, 导师一个重要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顺利、合格地完成学业 ,这也是他在读期间最大的理想。你考虑了他,他才会考虑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情的学生有,但不占主流,在指责学生之前,导师应该质问自己是否考虑了学生,是否在他几年的学业中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如果导师做到了问心无愧,再来指责学生不晚。许多师生之间的矛盾,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 3)生活与感情问题, 肯定是再现实不过的实际问题了。虽然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家庭困难的学生还是有的,目前的补贴,勉强能够花,我不否认,但有些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必须给予格外的关注,这才能稳定他的情绪,将精力放在学业上。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看到学生最近没有什么产出,就劈头盖脸地批一通,肯定只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学生可以批评,但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事都可以批评,导师也不应该将批评变成自己的专利,批评习惯了,自己都觉得自己总有理。按照婚姻法规定, 读研究生的学生都到了适婚的年龄,谈恋爱是很正常的,我甚至鼓励学生谈恋爱 。有些导师可能认为谈恋爱影响学业,所以看到学生与恋人在一起就非常反感。导师都是过来人,不知道他们年轻的时候是不是一定比他的学生做得好,那很难说。那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学生谈恋爱,是一个双刃剑,处理不当,确实影响学习,处理得当,对学业是有促进作用的。 如果学生恋爱无法得到导师的理解,那只能偷偷摸摸,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让其大大方方,随其发展,相信学生会处理好的,都是成年的文化人了! 有些导师看了这篇博文,可能不爽,感觉是为了迎合学生,哗众取宠,我不想反驳,只想说,如果从客观和公正的角度出发,如果没有私心的话,作为一个导师,不正是应该如此吗?特别是在中国,导师的责任将更重一些。有人可能还会说,我是一个导师,还是一位领导,还是一个大的项目负责人,我哪有那么多精力?对不起,我这里是好导师训练营,您走错地方。我相信,如果作为导师能够这样考虑问题,最终一定会赢得大多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尊师重教也就不再是句空话了。 后续博文:《 好学生训练营:做学问,更要先学会做人 》 *注: 传道、授业、解惑(根据网上内容整理) “传道”,就是传给学生通往“彼岸”自由世界的真理,这是“大道”,也可以理解为老师传给学生一条道路,一个方向,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 “授业”,“业”可以理解为事业,即人们的求生存的技术与能力。可以理解为“七十二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 “授业”就是教给学生在这个方向,这条道路上行走的方法与技巧。 “解惑”,“惑”疑问,疑惑,即人生历程中的困惑。当学生在行走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大雾迷茫,遇到了河流隔断,天堑相横等这样阻挠的时候,老师给以点拔、提醒,或是帮助。
个人分类: 师生之间|13438 次阅读|118 个评论
对校工会劳动竞赛的建议,宪法理想
yue 2011-11-1 09:57
给每个角色都提供一个舞台 ——对校工会劳动竞赛的建议 一、给学校所有“行道”的劳动者都提供竞赛的舞台 (一)在一个组织,那种工作不重要呢? 教学当然是中心,管理就不重要吗? 2006 年我们学校参加教育部的“评估”,我们学校向预评估专家做自我批评,说“我们学校管理比较差”,专家立即批评我们“你们不是管理差,而是根本没有管理。”其实这句话是在许多单位都可以听到,我们学校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否定,我们学校确实在管理方面也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它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我们经常听到“科大没有后勤”的牢骚。每年我们学校引进人才,许多人一看我们的周边环境,立即就寒心了。有的部门一连数年引进人才失败,那些拒绝来我校的博士明确表示:不来我们学校,就是因为我们的周边环境太差。许多科大后代转到附近农村管理的学校上学,或者辗转到各市区上学,我们的老师怎么能够安心工作? 这些都说明我们相关的管理部门是“失职”的。当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很辛苦努力,有的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抱怨说“我们的肚子大,不是因为吃得多,是因为受气多。”但是我们仍然要说他们“失职”,意思是他们仍然有更加努力和改进工作的空间。 我们也不是为了单纯的发牢骚,而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在一个组织,所有工作都是中心。在大学里面,教学当然是中心。但这只是从目的上讲,从工作的过程讲,如果说教学是中心,那就是片面,就是错误。在一个组织里面,工作没有中心和边缘的区别。例如,上半年华科学院评估期间,在南校区,大部分教室的多媒体没有扩音设备,窗帘布大部分掉落。经过多次反映也得不到解决。在这样的环境下讲课,效果如何能保证。所以,从过程看,一切相关的工作都是中心。当然,我们把多媒体修好了,把食堂改好了,解决了老师的后顾之忧,学生才能更好学习,教室才能更好上课,说到底仍然是服务了教学,才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心的地位。 所以,学校的管理部门,以及所有教学辅助部门,他们的工作虽然不是最终的目的,但是从过程讲,都是中心,都是崇高的,需要我们的尊重和关注。 (二)建议:给各部门的劳动者都提供竞赛的舞台。 由于每种工作是同样必要的,劳动竞赛就可以尽量提高涵盖面。例如各部门的效率怎么样?教学秘书和科研秘书的服务怎么样?都可以体现在劳动竞赛中。 二、在教学竞赛中,给每种教学风格提供舞台 (一)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劳动竞赛往往是教学基本功的竞赛,说到底就是口齿的展示。但是一个好的老师或教学效果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师生之间的互动。有的老师上课紧盯着学生,只要有一个学生走神,低下头,他都会想办法把他的注意力唤回。再例如幽默诙谐。有的老师上课就像周立波,想办法把课讲得非常生动,把教学内容经过适当改造,穿插点缀大量的幽默笑话,逗得学生肚子都疼,浑身都累。有的老师善于利用多媒体,不是简单的放映电影,而是追求教学内容和多媒体的高度关联。有的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每一份作业都会认真批改,对作业的每一字每一行都会认真的看,在课间也不休息以和学生交流。有的老师普通话非常标准。用陶元芳老师的话说:说话像播音员,听起来非常舒服。有的老师则文采斐然。教学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教师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正如一台戏,生旦净末丑都必须具有,才会好看。 (二)建议:在教学竞赛中,给每种教学风格提供舞台。 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是教学的前提,但这还不是百花齐放。教学竞赛可以细化项目,相应地设立不同的荣誉。例如设立渊博教师、幽默教师、雅言教师(语言标准、普通话标准的意思)、爱心教师、美文教师等。如果某类荣誉的名次不限于一名,那么表现最好的就可以叫做“最佳渊博教师、最佳幽默教师、最佳雅言教师、最佳爱心教师、最佳美文教师”等等。还可以设置最佳形象教师,形象何尝不是教学效果中的重要要素。当然,语言标准流畅,思路清晰还是前提。但是,一个老师要吸引老师,恐怕不能只靠一招一式。 这样的设置和奥斯卡相似。奥斯卡为了鼓励风格多样,设置了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女主角配角、最佳外语片等项目。 三、为了提高可操作性,劳动竞赛的形式必须多样化 (一)工作性质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 内在表现为外在,路径是不同的。只有登台表演一种形式很难真正促进人才成长,很难发现人才。例如辅导员的工作,虽然怎么给学生做工作,也可以通过情景再现而表现出来,但是有的东西还是不能表现出来。例如据说学生入党,有的学校管理混乱,贿赂公行。这样的教育不是把学生教好,而是把学生教坏,而且是教得十分坏。代课老师的劳动也不是都能通过登台表演所能充分表现出来。例如教学的过程,实际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爱的传递,不见得就能够通过表演能够表现出来。 总的说来,劳动竞赛的目的是考察劳动的效果,而不仅是劳动的技能。技能转化为效果,是需要经过日常工作这个环节的。而日常工作是完全不能通过登台表演去表现的。 (二)建议:为了提高可操作性,劳动竞赛的形式必须多样化。 1 、登台表演的方式。 这种方式相当于武林大会。在集中的时间里面通过登台表演,决出胜负。对于技能本身,应该适用这种方式。 2 、民主测评的方式。 这种方式适合对日常工作,即劳动效果和工作态度的比较。行政管理人员的劳动竞赛应该更适合这一方式,因为他们的工作水平,主要体现在效果上,而不仅是技能。 对教师某些方面的劳动也可以用民主测评。例如师生交流的程度。原来我们学校有网上“学生评教”的平台,近年来有所放松。以后可以重新加强。 民主测评的方式实际也是依托各部门来组织劳动竞赛。如果单纯依靠工会来组织,工会的负担会太重,而且难以贴近人的日常表现和实际效果。 3 、量化的方式。 辅导员的某些工作效果可以用量化的方式来比较。例如班级成绩、考研人数等。 人人成才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他特殊的才干,正如每个女人都有他特殊的美。只要给他一个适合的舞台,他就能脱颖而出。我们科技大学作为一个大家庭也是这样,只要我们关注每个成员,就能够发现他特殊的价值。这就是人人成才的道理。劳动竞赛作为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的渠道,有必要体现人人成才的理念,为每个人都提供一个特别的角色,也就给他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舞台。 人人成才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学校的发展也是这样,他需要栋梁,但是栋梁不可能只是一两根,而最好是各种各样的栋与梁都有。又正如一座美丽的园子,需要几棵参天大树,也需要许多与人亲近的小树,还需要一片小草。需要一些美丽的花,也需要一些朴实的花。但不管是什么花什么草,总得有点特色,例如茉莉或是丁香,不是夭桃艳李,但也是芬芳满园。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1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科学、理性和理想浇铸源于生活忠于生命的信仰
热度 2 pww1380 2011-10-19 23:42
用科学、理性和理想浇铸源于生活忠于生命的信仰 —— 清歌一曲和兄长 杨文祥 错位的信仰, 构筑了现代神坛与庙堂。 名为理想的空想, 造就了那不堪回首的举国疯狂。 五千年的文明, 竟演绎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历史荒唐。 生存还是毁灭? 这一现实的拷问, 犹如无声的惊雷, 终于唤醒了, 大梦难醒的民族 生存理性的回归。 伴随 理性的回归, 必然是 错位信仰的崩溃, 必然是 一寸空想一寸灰! 理想的幻灭, 信仰的丧失, 丧失信仰的困惑, 困惑之后的彷徨, 于是, 又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看吧, 学坛 官场 文苑 商场, 假货大行其道, 丑态不再乖张, 恶行甚嚣尘上, 尽现一片末世的疯狂。 疯狂 疯狂, 那是生活的疾呼: 错位的信仰, 实为空想的理想, 已经沦为 包装一切假丑恶的行装, 尽管依然楚楚动人, 尽管依旧冠冕堂皇。 行装 行装, 那是历史的呼唤, 呼唤科学的理性, 呼唤理性构筑的理想, 呼唤用科学、理性和理想 来浇铸一个 源自于生活忠实于生命的信仰。 附学祥兄原诗: 行装 告别信仰 埋葬理想 整装待发 奔赴商场 传销培训 颠倒伦常 坑蒙拐骗 光大发扬 影视招财 慈善销赃 假货真做 丧尽天良 大头娃娃 何人喂养 地沟污油 餐桌琼浆 行行出轨 导游成王 陷阱消费 逼良为娼 利欲熏心 教育转行 绑架独子 翻新花样 反复碾压 刺死撞伤 交通事故 变为刑场 钱能通神 逼人疯狂 何药可救 可问商汤 行装行装 言行伪装 其外金玉 其内糟糠 参见: 艺林撷英:山湖秋咏和兄长 ( 正文与评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97269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325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理想的大学——在湘潭大学“三道门学社”公共论坛上的发言
freedom110110 2011-10-18 23:38
作者:宋德发(湘潭大学副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 诸位晚上好,我的主业是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业余爱好是研究高等教育。并且写了一部书稿《不敢做学者:宋德发教学随笔》,里面很集中地传达了我近几年对高等教育的所观和所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本书是不会出版的,如果出版了,那肯定是出了意外)。由于我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学的训练,故今晚我也不准备很理论地谈大学精神,只想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日常的体察,很感性地说说我心中理想的大学是怎样的。 第一、大学校长应该是教育家而不是政客。诸位知道,中国的大学体制在很多方面还不如中世纪的欧洲。比如领导体制,中世纪有两种,一种以波罗尼亚大学为代表,叫做“学生大学”——学生可以随时叫校长下岗;一种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叫做“先生大学”——老师随时可以叫校长滚蛋。而我们现在的大学叫做“校长大学”或者“书记大学”——校长和书记随时可以叫学生和老师活得难受。由于他们是由政府部门任命的,因此懂不懂教育是次要的,懂不懂上级领导的心思是主要的。也因为如此,他们不会很尊重老师和学生的需要和情感。有一个中国留学生给美国的校长写了封信,表达对学校的一些建议,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校长在最短的时间,用最长的篇幅,给他回了信:道歉并且弥补,署名还是:您最忠实的仆人某某某。泪水立刻模糊了这位中国留学生的双眼。诸位想想为什么?你给中国的大学校长写封信看看?除非你写的是表扬信。无怪乎外国人说:“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第二、大学教师应该具有三种素质:爱心、专业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我想特别讲一讲第三种能力:表达沟通能力——我更愿意称之为“高超的教学艺术”。这一点是目前很多大学教师所缺乏的,包括我自己。以至于有些学生写道:“助教,助教,助人睡觉;讲师,讲师,就像僵尸;教授,教授,教人难受。”更有学生绝望地喊出了:“大学教师,你为什么还不下岗?!”乃至于人家外国人又说:“中国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 第三、大学老师热爱学问而不是官场。儒家文化的起点是修身,终点是做官。受此影响,当代大学教师也是信奉“学而优则仕”的信念,要么做官,要么想做官。问题是,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而优”,就做官和想着做官了。今年,我有两位好朋友,刚评副教授不久,可以说,学术研究刚刚起步,但都去做副处了。副处,说得好听点,是副处,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打杂的。为什么那么多博士、副教授对一个小小的副处趋之若鹜呢?假如有一天,有一个正处的位置在哪里,校长跪求老师去做——我求求你来了,教授却说,正忙着,没空,那中国大学就能杀进世界一流了。 第四、一个藏书丰富、功能齐备的图书馆。我想看什么中文书、外文书,基本可以快速地借得到,而不是想借什么书,它就没有什么书。我发现,图书馆的层次其实就代表着大学的层次,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是最齐备的,所以北京大学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四川大学图书馆的设施比湘大好,所以四川大学就比湘大高一个层次。当然,湘大图书馆也是不错的,所以湘大也是可以的。至少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正如我的妈妈在我的心目中是中国最好的女人一样。 第五、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有毅力、有良心。学生们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然后制定一个详实的四年计划,一步一步去实行它。可以追求友谊,但不要把太多的经历投入到交际上去,过于世故,简直就是一个校园政客(我记得有一次我问班上一个学生为什么缺课,他的理由很充分——学生会最近很忙,走不开——我怎么感觉是温家宝在跟我说话呢),只要待人真诚就可以了——俞敏洪说他读大学时天天为同学打开水,后来创业时受到同学的鼎力资助;可以谈恋爱,可以拿把吉他到女生宿舍下面去谈,哪怕她扔下的是开水瓶,可以为女生拿包包,哪怕她已经有了男朋友,让你拿包包,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男朋友多休息一会儿,但不要把太多的时光用来提前过家庭生活——比如很多同学大一的时候就和女朋友租一套房子,过着神仙眷女的小日子,这场场景让你那操劳的父母看到了,不知道是高兴呢还是心如刀割?总之,以学习为主业,多泡图书馆少泡妞,这应该是大学生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如果大学生活过得像天堂,毕业以后有可能坠入地狱;如果大学生活过得像“地狱”,那么毕业以后,升入天堂的可能性会大很多。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当然能够做到蔡元培说的,“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那更是另一种境界了。 第六、有完善的体育文化。我住北青楼的时候,楼下便是篮球场。但经常有一些同学在哪里踢足球。我在阳台上看着他们对着篮球架的支柱很认真射门,眼中不由闪烁着泪光。如果学校的足球场再多一点更多好啊!有时候,我打篮球的时候,看到很多学生因为争球场,像古惑仔一样火拼,就不由得心绞痛。如果学校的篮球场再多一点该多好啊!古希腊人有一个观念值得我们学习: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无法承载一个强健的灵魂。因此,我在此热烈呼吁大家:不要宅在网络上和寝室里,到球场上尽情挥洒充满青春香气的臭汗吧! 第七、有健全的饮食文化。我希望下面所说的事情永远不要发生,但不幸的是,它们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北苑食堂马上就要开午饭了,一位师傅从操作间端来一盆菜。 另一位卖菜的师傅就问:“你这盆是土豆炖什么?” 答曰:“土豆炖牛肉。” “牛肉好像不是这样的呀?你这是牛下水吧。” “只要是牛身上的就是牛肉!” 于是这位卖菜的师傅给菜标上了3.5元的价格,高声叫卖“土豆炖牛肉”。 这叫把祖国的未来当猪养。 第八、心灵自由和观念多元。当然自由不是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老师需要学术自由、思想独立,学生也应该一样,他们需要有人引导,但不需要婆婆妈妈式的教训:你要爱国啊,你要爱党啊,你要爱人民啊,你要爱三个代表啊。学生和恋人在一起浪漫地约会,不要突然冲出一群保安、警察、辅导员什么的,把他们捉走,然后交代刚才在做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情,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用专家们的话说,学校不要剥夺学生们的亲热权。当然,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浪漫得有些过头了,乃至在课堂上可以旁若无人地大秀恩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一脚把他们踹出去的。大学还需要多元化,不要强行地用一种标准来衡量师生。温家宝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第九、有一个充满青春、浪漫气息和热文气息的自然环境。校园不要太金碧辉煌,要有自然气息和人文气息,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可惜,我们现在绝大部分大学都在搞圈地运动和硬件建设,却忽略了校园的青春气息和浪漫气息,到处是水泥钢筋,上个世纪80年代的荒草、青砖、古楼、夕阳下的牛群早已经成为永恒的记忆。当然,客观地说,湘大是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在我的心目中,“之一”二字要去掉),简直是“美丽得一塌糊涂”,湘大的校门是中国花钱最少却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校门。 第十点、我希望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听到: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希望我们老师和学生去各个部门办事时,看到的是一张张笑脸,而不是一张张苦瓜脸,像我们欠了他们钱式的,我们听到的是“您好,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您先坐一会,喝点水”而不是“干什么呢,东看西看的?!”“先等着,才十点半,还没有上班呢!” 一般而言,但我们言及“理想”二字时,意味着现实已经出问题了,而且是出大问题了。就像一位美国教育家认为“红色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其实很多中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以至于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只存在于两种地方:一是“过去”——如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当校长时的北京大学,梅贻琦当校长时的清华大学,罗家伦当校长时的中央大学,竺可桢当校长时的浙江大学,二是“国外”——德国的大学、美国的大学、英国的大学等等。可以说,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我们对“现在的”和“中国的”大学的无限企盼。 诸位知道,批判远比建设容易,诅咒黑暗远比点亮一只蜡烛轻松。所以,我们可以在语言上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但绝不可以在行动上悲观绝望——那对你自己、你父母和你深爱的中国都没有任何好处。要知道,中国的大学只要有四类人的存在和努力——今晚来听讲座的、想来听今晚讲座、今晚做讲座的、想在今晚做讲座的诸位,就一定充满希望。
1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理想
热度 3 estellin 2011-10-18 17:06
前几天和一个学生聊天, 他告诉我他有几个好朋友, 中学的时候常常在一起谈人生理想,谈数学物理,谈到天黑.. 我问他:"你当时的理想是什么?" 他回答说:"当一个科学家", 然后补充了一句说:"现在还是"。 那一刹那, 我很有些感动。 到电子科大这么长时间,也面试了不少学生, 包括自主招生的,英才班的, 研究生.. 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想当科学家的。 记得一次面试时,遇到一个基础很好的孩子,问他选哪个专业,他说是通讯,问他为什么? 他说他认识一些这里通讯专业毕业的学生,现在都是年薪百万了.. 过后和我一起面试的杨老师跟我说这个孩子真适合做材料,我们应该去做工作.. 我只能苦笑到, 我不能保证他年薪百万啊。 这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一个工科院校, 来这里读书的孩子,就业一定是他们选择这个学校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当我听到这个学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 在大学快毕业了的时候, 还保持着想当科学家的理想时, 我的确是感动了. 然而, 我又很担心,他的理想还能保持多久, 他面对现实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失望. 尤其是当我问他科学家如何定义时, 他回答我说" 就是认准某一个方向,孜孜不倦地的做下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读大学的环境和这里是完全不同的, 当时,我估计每一个到科大读书的学生都是抱着当科学家的理想去的. 可是最后很多都转到计算机,金融上了,真正在学术界挣扎的还有几个? 包括我的一个好朋友,学核物理的,一直做到费米实验室的博士后,最后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她要去读金融了,我问她为什么. 她告诉我突然觉得做物理没有意义了. 如今她已经在华尔街上了. .这可是真真正正的在读书的时候满腔热情要献身科学的高材生啊,曾无数次在校园里和我诉说她的理想的... 所以,当我们面对满怀纯真理想的学生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我们的大学,我们的社会,如何保护这些年轻人的理想,如何让他们坚定不移地,孜孜不倦地做下去? 不知道这样的工作, 与使用各种计划来谋划培养诺贝尔奖, 哪一个更有意义呢?
6979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转发----好丈夫
mark10060 2011-10-12 13:02
岳父母结婚三十年, 互敬互爱, 从不吵架。 为此结婚时特地去请教岳父大人。 岳父说:“我结婚时我岳父就告诉我‘不要批评你太太的缺点或怪她做错事,要知道,就是因為她有缺点,有时做错事,才没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 。’” 记住这句话,你肯定会是好丈夫
1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志向与理想——“长大卖鸡腿”
热度 3 wangxh 2011-9-17 09:57
朋友的朋友,夫妻俩从买鸭脖、鸭蹼、鸭翅等开始发家致富。每天起五更怕半夜,冬去春来,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治下了点房产与家当。回顾创办家业的历程,艰辛啊,不容易啊,所以经常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好不再从事这出苦力的营生。 有一天,当着朋友的面,又开始了半教育半显摆的与孩子的对话,应该是显示一下自己的孩子有“远大的理想与志向”。最后问了一句“长大要干什么呀?” 孩子顺嘴扔出一句:“卖鸡腿!” 朋友的朋友当时差点“噶儿地”过去了。 故事虽小,能说明很多道理。 第一,从事体力劳动很低贱吗?不过这的确是我们中国人教育子女的法宝,甚至俺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教育大的。但是我们的观念是否也该改一改了。俺知道一家英国人,一家五代人都是买菜的,而且已经做成规模。每一代主人每天都非常快乐地早起去批发市场批发新鲜蔬菜,然后快快乐乐度过一天卖菜的出力活。此乃“乐之”为上。 第二,劳动者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还希望他人尊重,这可能吗? 第三,再度印证,“言传不如身教”。
个人分类: 社会|328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一个数学研究者的自白
PoseaFables 2011-9-13 00:35
[转载]一个数学研究者的自白
上周写完了博士论文。从最初的写作到最终的出街,历时三年。博士论文写得挺长,总 共190页。正文主体发表了30页, 没发表有130页。发表的部分保证了我在程序上可以 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未发表的部分见证了一个人在迷惘年代的英雄梦想。花几年写的这 些东西,不能指望对数学有什么意义, 但对于我,它达到了自娱自乐的目的。我从没 想过它是现在这个样子。二十多年前,我不想上学;十年前,我不想学数学;六年前, 我没有想过学现在的方向。现在看来,都失算了。这些年是不能谈什么意义的,因为你 总得选择一种方式去度过。怎样度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过后,和内心对峙时,你 不觉得亏欠它什么。 有很多朋友会问我,你们数学研究什么啊。每到此时,我都觉得很为难,我不知道怎么 回答。一是因为自己水平有限,二是因为,数学它很难通俗化。它不像文学,绘画,音 乐等大众文艺一样,你可以通过读一读,看一看,听一听来主观感知出个好坏优劣。数 学很小众,她其实就是一群虔诚者的自娱自乐和精神安慰。它的受众仅限于那些能够坚 持并且还觉得可以坚持的数学研究者。 因为不涉及意识形态,它与政治没有必然的联 系。 作为一个数学研究者,显得比较比较安全。不像文人,仗义执言易落得秦城相见 ;也不像媒体人,有所追求常意味被追被囚。所以,作为数学研究者,现实是允许你胸 怀理想的,唯一的风险是内心的失衡甚至扭曲。除去受众的差异,我不觉得数学和其它 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探求人的心灵。 几年的研究生涯,我深刻体会到这一 点。要是约这么几个人搞文艺的人来个对话,比如请王朔谈谈写作,陈丹青聊聊绘画, 贾樟柯说说电影,我想他们一定会把酒言欢,其乐融融,说不定桃园三结义。尽管艺术 形式不同,但人内心那些最朴实的需要不会有所不同。 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基本不会谈到数学。你要说的太专业,人家都觉得没共同语言, 你要想说的很通俗,你又没有那么多积淀。所以每次他们问起,我都支支吾吾搪塞过去 。大多数人对一个数学人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或者思考状态其实并不那么清楚 。即便我最好的朋友们,他们也不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如果要我谈点感想的 话,我只想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不是那种特别能坚持的人。在这十年中,我的 想法变了很多。十年前,正好高考,那时我死活都不想报考数学系。原因很简单,高中 时因为很多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以致我错误的认为,数学就这么多。既然都学完了, 大学还去学什么数学啊。填报志愿的时候想都没想,数学直接就无视了。现在想想,那 时年轻气盛,欲望很强,总觉得自己知道的就是一切,固执的有些可爱。后来上了大学 ,发现原来数学还有这么多啊,而且还那么有趣。于是每天花很多时间去学这东西,大 三的时候转到了数学系。后来就准备保送研究生。当时我不想呆南京了,就寄了一份申 请材料给北大,结果被北大拒了,说我大学前两年不是数学系的,而且成绩又不算好。 当时有些失落,就想复旦我也不投申请材料了,毕竟在数学上它和北大是一个档次。心 说花好长时间准备申请材料,结局还是一样被拒。要是被拒多次,那就真成悲剧了。当 时幸好两个最好的朋友(虞童鞋,幸童鞋~~)极力劝说,并且还给我打印申请材料,逼 着我填写,我才勉强填了。终于赶在申请复旦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在邮局关门前把材 料寄出去了。就这样歪打正着,我后来就到复旦读研究生了。 后来到了复旦,很喜欢念数学,第一年花了一年时间去学偏微分方程,学到一年结束, 就不想学了。并不是因为学得不好,恰恰相反,我学得是最好的几个之一。之所以不想 学是因为,我觉得偏微分方程它不漂亮。现在看那时的自己,像看一个乐观狡猾的小子 。会惊叹那时做选择的标准,竟然是内心的审美,尽管这种审美很自以为是。随着年龄 的增长,人都会变得保守,我现在很难像那时一样思考问题和看待自己。于是毅然换了 方向,放弃了以前学过的所有东西,选择现在的方向,叫做复动力系统。因为本科前两 年不是数学系的,很多基础课没有学。于是我就在研一和研二去学习那些本科的东西。 可以说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开始。 就这样,傻逼呵呵得边读研究生边旁听本科的 课程,又念了一年。学年末的时候,参加了硕转博考试。记得是三小时考12道题选6道 ,都对就满分。我做了6道的是时候才过一小时,觉得不踏实,又做了一道,提前交卷 了,出去一看表才过了一个半小时。后来同学告诉我,我得了唯一的满分。听着挺高兴 ,但我心里其实已经知道满分了,因为这些事我都有把握。尽管如此,我对考试这事一 直很没好感。分数是除了表明读博资格,对我没有任何其它意义的。羡慕你的人来几句 ‘哇塞牛’,嫉妒你的人来几句‘哼切呸’,仅此而已。它不能把一个人的未来定型, 因为人生路上的很多问题,远非动动笔就能解决。 这一切看起来多么富有教育意义啊,简直都能写到语文课本去了。可就在这时,一个人 到了迷惘的年代,开始在选择坚持和选择放弃之间左右徘徊, 在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 现实之间进退失据。当时,念了两年的研究生,突然之间就看不到方向了,学的很多课 程和专业没有什么关系,研究也没入门。整个人变得很迷茫, 是2007年。暑假回家呆 了将近两个月,只为了逃避现实。 每天晚上躺在自家平房上看满天的星星,幻想着能 从星空中得到些启示。即便这样,也没有得到康德那样的感悟: “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东 西能够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件是我们心中无比崇 高的道德准则。”那个时候,没什么能震撼自己了,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也没有 什么方式能排解内心的苦闷和无助。 后来也没有什么让自己一下子振作起来。说起来 就是这么窘迫,它听起来很不励志,因为这就是真实。残忍的真实,远胜于浮华的虚构 。现在想想,一人到了低谷,就不可能更低了。只能坚持向前走了,就像赶鸭子上架, 虽然自己不是鸭子,但也只能上架了,因为没了退路。后来觉得应该慢慢做好一件事情 ,来证明自己。我想到了补英语,这是曾经我一谈起就屡屡有挫败感的科目。我幻想能 有所改变,万一进步了,它一方面会让我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我预感自己有可能在一 些国际性会议上作报告,提前未雨绸缪也好。于是就找新概念英语去背,每天背一课, 模仿发音,坚持了二十多天,后来减小强度坚持了半年。一年之后,在上英语口语与写 作课的时候,外教说我的演讲从内容,发音,表情,眼神都没有任何缺点,就给我的演 讲打了满分,大概班里唯一一个。这件事情给了我一个心理暗示,就是一件事情自己只 要用心做,就会做得好。 后来的一年没有什么特别的好转。只记得那年三件事,和女朋友分手了,花了半年读了 一篇论文还没读懂,去北京呆了半年。但整个人的精神不是很好。国内的博士,要面临 发文章的压力。但我又不喜欢做那种自己觉得没有意义的文章,总觉的和自己追求的东 西相去太远。考虑再三,我想了一个折中现实和理想的办法,先发几篇文章应付毕业, 然后再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于是花了半年,自己找了个两个问题,写了两篇文章, 后来就都发表了。这样保证了毕业不成问题。后来我就没做这样的文章了,去做喜欢做 的研究课题。 现在和一些博士朋友聊天,通常会讨论发了多少文章。 我对于他们的高 产量都付之一笑,这些数字对于我没有意义的。因为数量这东西,自己只要尽力就能做 到,而质量这东西,是很多人再怎么尽力都做不到的。我从来就没觉得我是一个博士, 我只是一个数学研究者。研究者最愉快的的事情是让心灵世界不像现实世界那些到处遗 憾。我就是这样的人,对觉得容易做的事情不会去做,对那些自认为有挑战的事情情有 独钟。 为了想做的事情,也会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去应付,只是为了铺路。我觉得自 己既不是理想主义者,也不是现实主义者,而是理想现实主义者。 从那以后,我的精神状态改变了很多,没有了压力,可以很轻松的思考的问题。但是对 于数学审美,我一直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是不好的数学。这种标 准一直指导我做研究,但它也使我痛苦。 我对自己做的东西,一向都不满意,觉得自 己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我相信最完美的数学只有一种写法,正如最完美的雕塑只有 一种刀法,最完美的绘画只有一种笔法,最完美的女人只有一种长法。很多时候,因为 达不到这种好的写法,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研究的能力。 我身边的很多博士朋友都喜欢去办公室工作。我是不喜欢去的。我觉得那么小的空间就 像一个条条框框,限制了人的思想。数学思考是需要在一个无拘无束,思维开阔,轻松 自由的坏境下才能极大的发挥。这就是为什么大数学家的很多漂亮的想法产生于咖啡馆 的原因。 比如,以前波兰学派的人喜欢在咖啡馆里讨论数学,有钱的数学家呢,一般 在高档的罗马咖啡馆里谈论数学;穷一些的数学家呢,喜欢整天呆在一个苏格兰咖啡馆 里,那里的老板挺不错,即使过了营业时间,也不会赶他们。这样子很多年轻的数学家 都来到这里,每次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就纪录在一个大的笔记本来,并保存在店里,这 就是著名的苏格兰手册。我的主要的数学想法产生于三个地方:床上,路上,车上。 说 到床上,很多人会眼前一亮,误认为是上床。其实,床上二字最为微妙。我相信床上给 很多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正是在床上,我们的生命有了最初的形态。 对我而言,它 也是我很多数学想法的发源地。在那段特别低迷的时期,自己整天无精打采也不爱去交 际。人家寄情山水,自己委身小床。整个人一趴,脑袋前放一本书,边看边思考,竟然 有些想法。 说到路上,其实是为打发行路和逛街时间。车上确实值得一提的。这里的 车专门指法国的火车。我最近一年做的东西,很多想的源于法国的TGV(指的是高速火车 )。行路没伴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好在思考数学不怎么依赖环境,于是想来想去还 是思考数学最适合。所以,感谢SNCF。 它不但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铁路运营 提供了榜样,而且在特定的时间它最有效率的打发了一个人的时间。 我得承认我的生活带有很多模仿的色彩,我的很多世界观都是承袭的。有的时候它的真 实性让我怀疑。就像是演戏,演的久了都难分辨真假了。如同程蝶衣,入戏太深,模糊 了生活和戏的界限。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其中的真真假假,又有多数人能分辨呢。几年 以前,我模仿数学家思考,几年下来,学的有模有样。以致使很多人都相信了,包括导 师和很多国内国际的同行。他们给我发邮件说很感兴趣我做的一些东西。这是挺让人欣 慰的一件事,数学本来圈子就小,再有几个人欣赏,那让人很知足。我问自己,这是真 的我吗?如果不是,什么才是我真正的角色呢?如果退回几年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 择过这样的生活吗?我不知道。我觉得人生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有很多可能性。未来就 像一张展开的白纸,你可以随意书写和描绘。而笔锋的浓淡,取决于你自己。 即使是最近,我也经常会有放弃数学的念头。这源于对自己的资质的不自信和面对孤独 的挫败感。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的小情绪。如同夫妻之间的磕磕碰碰,总是难免,但长 期来看,他们还是蛮幸福的一对。所以不论以后怎样,我写文字或者做其它,我首先是 一个数学研究者。 与数学的结缘就相当于和一姑娘的相识相知相许。它是精神意义上 的一场恋爱和婚姻。大学前两年对数学有兴趣就像喜欢上了一姑娘,那时两情相悦,是 恋爱阶段。后来正式转到到数学系,就相当于和姑娘结婚。 其后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 欢喜悲忧就相当于和姑娘之间的相互磨合互相改变。当在坚持和放弃之间徘徊不前时候 就相当于婚姻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 当坚持下去,在数学研究中达到了一种内心的自 由和平衡时,就相当于大家常说的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写这些文字,不是为了什么意义,而是为了记忆。所谓的意义,其实都是意淫。写给那 些曾经或正在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迷惘的人。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世界上,陪着或陪着你 们一起迷茫的,还有很多人。我相信文艺是让现实和人心变得美好的东西。而文字作为 受众最多的文艺形式,她应该承载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这个理想被架空的年代,作为阅 读者,至少还可以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28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现实与理想(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彭明辉)
热度 3 lgb2008 2011-7-12 08:02
前言 人生最困难的课题,莫过于现实与理想间的矛盾:我们希望有很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让身边的每一个人羡慕、敬佩,甚至于连父母脸上都有光彩;但是,我们又不想要成为金钱的奴隶,「赢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 汽车后面的保险杆上流行一个贴条:「事业的成功,不能补偿家庭的失败。」但是,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失败的家庭:夫妻不合,亲子生疏;收入有余,却不知道如何安顿心灵。至于理想呢?到了四、五十岁的年纪,除了极少数的男人还有事业上的野心之外,绝大多数人对生命都失了的热情与憧憬,只知道什么叫做「生活上的享受」。人活了半百,一旦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与向往,活着的会不会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和欲望?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很少人敢认真去面对这么一个质问! 「金钱不是万能,没钱却万万不能。」这句流行话虽然很有理,大部分人却只是拿后半句话来强调现实的重要性。许多人不但不去深思「金钱不是万能」的涵义,甚至也没办法深刻体会到「没钱万万不能」这句话在今天的实质意义。 在今日台湾的现实处境下,只要有固定的职业收入,绝大部分人都足衣足食:房子也许小一点、偏远一点;车子也许旧一点,但却衣食住行样样不缺。甚至在这个号称高失业率的年头,许多人还是靠着自己或长辈的储蓄在过日子,不肯屈就较辛苦、收入较少,或者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既然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有办法过足衣足食的日子,而远离了「没钱万万不能」的处境,为什么许多人都还是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呢? 更奇怪的是:和光复初期比起来,现在台湾人的财富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但是现实的压力却更大了。我们看到许多人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而疏忽了夫妻关系的经营;为了「不要输在起跑点」,而把小孩子所有的时间交给各种补习班、双语学校、安亲班、才艺班。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只感到小时候的竞争压力,而感受不到情感的温馨和心灵内在的喜悦。现在四、五十岁的人,小时候虽然普遍地物质供应窘迫,却有着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但是,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却有太多人连童年都是活在惨白的竞争压力之下。 假如我们这个社会早已脱离了「没钱万万不能」的历史处境,今天的现实压力到底从何而来? 壹、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 人到底需要多少钱,才够满足现实上的需要?其实这根本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和身边的人比较出来的。 小时候,家里不算宽裕。难得在餐桌上看到一锅炖肉,伸筷子去夹,在锅边就被祖母的筷子敲到一边去:「大人还没吃,小孩子等剩下的吃!」家里难得来个客人,没喝完的黑松汽水小孩子抢着喝。衣裤上只要没有补丁,就算是家境很不错,甚至足以傲人了。晚上睡觉,一家五口挤在三、四坪大的卧房里,床边还挤着一个臭气熏天的尿桶。今天四十岁左右的人,谁不是这样长大的?但是,当时谁曾经觉得自己苦?谁曾经觉得自己穷?现在每次看到电视广告里「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的镜头,还不是会勾起许多人童年的甜蜜回忆? 今日的台湾,只要肯工作,不得已时肯当大厦厕所的清洁工,谁的日子会过得比当年还穷?即使是九二一的灾区,只要平时有储蓄的习惯,都还可以过得远比我父亲那一辈人好:小学五年级就辍学,负责养活一家人,还包括一个卧病在床的父亲和一堆弟妹;到建筑工地挑砂石,挑不动;到空军基地的厨房当军夫,只为了可以把厨房用剩的油拿给家人吃;躲空袭,过了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明天。这么苦的日子,只因为当时大家过的都一样,所以也不曾觉得苦。 想想我们童年时的物质条件,甚至我们上一代的物质条件,那样的生活都过来了,还有什么样的生活不能过?所以圣严法师说:「人需要的不多,但是想要的很多。」 托尔斯泰有一篇短篇小说,题名为:「人需要多少土地」。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在帝俄时代,有一个出身农奴的俄国人。他的体格很强健,又很努力工作,省吃简用,所以很年轻的时候就积存了足够的钱,给自己赎了身。从此以后,他租别人的田,继续努力耕作,不但更加省吃简用,甚至除了睡眠之外罕有休息,除非病得起不来否则天天下田。所以,到他壮年的时候,已经存够了积蓄,买到了几亩良田,成为一个小小的地主。他继续这样子吃苦耐劳地生活着,到了晚年的时候,他不但有十几顷的良田,甚至还有农奴在帮他耕作。不但衣食无缺,甚至丰盛有余。 一般人在他这个年纪早已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但是,他仍积极地在寻找增加财富的各种管道。 有一天,他听说在南方靠近乌克兰的地方有一大片黑黝黝的肥沃土地,地上长的麦子远比他田里的还粗大又饱实。这片一望无际的沃土属于一个偏远的部落,他们对金钱的交易了解很少,只要给族长一小袋黄金,他就把你一天脚程内所能围绕起来的整片土地都送你。 这个农夫盘算一下,一袋黄金只不过是他十分之一的储蓄,但一天脚程可以围绕起来的土地,却是他既有土地的十几倍。更何况,那里的土地都远比他现有的土地肥沃哪!所以他就赶快带着一小袋黄金和一个最强壮的仆人,赶到那个部落去。族长很热情地接待他,也证实了传闻中的土地交易方式,只多加了一句话:假如他日出时出发,而无法在日落时赶回到原点,他将一无所得,而那一袋黄金仍归族长所有。对他来讲,这个条件倒是很公允。所以他就把一袋黄金交给族长,并且挑了一块看起来最肥沃的土地,约定第二天天亮前在那里和族长碰面。 第二天一早他就起床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再叫仆人把昨晚准备好的木桩、午餐和饮水一起背在背上,趁天亮前赶到约定的出发地点,发现族长已经和族里一群喜欢热闹的人一起在等他了。当第一道晨曦的光芒进入他眼帘的时候,他就急急忙忙地带着他强壮的仆人一起连走带跑地出发。 昨夜他就已经盘算好了:一出发他就往北走,等太阳升起到40度仰角的时候,他就要左转往西走,在接近中午的时候他要停下来边吃午餐边休息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左转往南走,当太阳落到40度仰角的时候,他再左转面向东方走回到原点。这样,他就可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围绕出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地。 他和仆人边走边打木桩。但是,当他朝北走到应该要左转往西走的时候,却发现前面的土地更肥沃。于是他想:「没有关系,我再往前走一段路,等一下再左转。反正我需要的是肥沃的土地,而不是方方正正的土地。」可是愈往前土地愈肥沃,害他一直朝着出发时往北的方向走下去,舍不得往左转,直到他意识到已经快接近中午了,才勉强狠心往左转。到了中午的时候,他才往西方走没多远的路,如果照计划左转往南走,他的土地将会非常狭长。因此,他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继续往西走。此外,他放弃了中午的休息,为了赶路而边走边吃。过了一段时间,他警觉到太阳已经快落到40度仰角的时候,他才焦急地想要左转往南走。可是算一算时间,如果这时候他才往南走,出发地点将在他的左方,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再左转往出发点走呢?因为时间显然不够了,他只好放弃原来想拥有一块方正土地的期待,直接往出发点走过去,心里想着:「一块三角形的土地总好过一无所有!」 可是,他这个决定还是太晚了,眼见着太阳即将下山,他还看不到出发点。于是他焦急地奔跑起来,并催促着疲累的仆人把整袋木桩丢了来扶着他跑。他跑得又饥又渴却不敢停下来喝水,等他都已经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才看到远远山顶上有一群人在出发点上等他。可惜的是,夕阳的最后一道余晖已经没入地平线下。他正伤心的时候,却发现出发点上的人又叫又跳,好像在鼓励他,为他打气。于是他想起来:出发点的地势比较高,所以还看得到夕阳。于是,尽管他已经喘不过气来了,还是拼命催促仆人搀扶着他往前没命地冲刺。终于,在夕阳的最后一道余晖中,他到达了出发点的山头,累得趴在地上──却从此再也起不来了! 族长指挥着他的族人和这个农夫的仆人,就在山头上帮他挖了一个坟:六尺长、三尺宽、三尺深! 这个老农夫死后到底有没有得到那块肥沃的土地呢?故事没有交代,其实读者也不会想知道。毕竟,人死后的财富是不值得关心的。 这个故事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农夫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只要他不那么贪得,他有很多机会可以不需要付出这个代价的。偏偏,人在追求财富的过程,往往像是中了蛊或着了魔一样:明知道贪欲已经过了头,有可能会为此付出痛心的代价,却总是欺哄自己说:「再多一点点就好了,我以后还有补救的机会。」就这样一直耽溺下去,直到一切补救的机会都已经消失为止。 可是,你读完这个故事以后就会完全解除对现实的恐惧与贪恋吗?不见得!假如人对现实的需要并不多,为什么人想要的又偏偏多出那么多?甚至于多到简直无止境,连生命都可以赔上! 贰、现实的压力来自于精神上的惶恐,更甚于物质上的匮乏 今天的台湾,虽不必然每个人都可以锦衣玉食,倒也真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足衣足食了。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只要学会储蓄与俭约的生活,不得已时愿意做别人不肯做的工作(当清洁工、值夜班、卖小吃),就可以免除现实的烦忧了。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忍受这种简朴的生活。主要的原因是:谁都想出人头地,哪有人甘居人后,当工友让人指使? 因此,与其说现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物质需要,还不如说它是地位和成就的象征,是一种自我肯定的工具!所以,说到头来,现实根本是一种「精神上」的要求,而不是一般人所误以为的「生理要求」或「物质需要」。假如一个人不需要跟别人比就可以很满足(譬如得道高僧),他所需要的现实会很少;假如一个人整天都要跟别人比,给他再多都不够。 换个方式说,在今日的台湾,「现实」的意思已经不再是足衣足食了,而是「免于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以及「成就感、被肯定、不受他人的轻蔑与羞辱」。 假如可以不花任何代价就获得一笔巨款,它将可以被用来保障我们未来的生活品质:不用怕中年失业、生病时可以给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医疗照护,还可以用最昂贵的教育来保障孩子未来的竞争能力和生活品质。当一个人的财富多到三代也用不完的时候,他就真的可以不用再为现实烦忧了。还有更重要的,财富可以用来肯定自己的能力、赢取别人的尊敬与羡慕、让别人不敢卑视你。 相较之下,假如一个人的收入只足够应付眼前的衣食与住行,也许他可以不羡慕有钱人的物质享受,但是他却要如何去面对未来生活中不确定的风险(如失业、老年医疗)?更何况,一个收入低的人,如何面对亲戚眼光中的轻蔑,乃至于言语中坦白的的嘲讽与羞辱?从小到大,我们被重复地教会了一个现实:没有了钱,在别人眼中就连最基本的人格尊严也都没有了! 我曾经问学生一个问题:「假如我是神仙,可以帮你实现一个愿望,但是你只能从以下两个愿望中挑一个,你会挑哪一个?(1)给你像比尔盖兹一样的财富,但是你要跟他一样,终日和钩心斗角、唯利是图的人生活在一起。(2)让你一辈子衣食无缺,没有多余的财富,也没有现实的压力,但是你一生中所接触到的人,都能肯定你,并且怀着善意接纳你。」 听完这个问题,所有的人都用理所当然的口气说:「当然是后面那一个!」 这个简短的对话突显出几个事实:(1)大部分的人都想拥有比尔盖兹的财富,却不想要和钩心斗角、唯利是图的人生活在一起。也就是说,财富虽然吸引人,但是衡量过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后,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多余的财富。(2)对大部分的人而言,假如可以被肯定、被接纳、被善意地对待,那么他们对现实的所求就可以降低到「一辈子衣食无缺」的程度,而不愿意为了多余的财富付出没必要的代价。 其实,一个人只要职业稳定,有固定的收入与退休金(譬如公教人员),那么他将和比尔盖兹一样地一辈子不愁吃穿。因此,他们财富上的悬殊只能造成一个实质上的差异:他们死的时候,比尔盖兹会留下比较多钱。但是,死后的财富有什么意义呢?值得人为它做任何的牺牲吗?所以说,显然一般人所以羡慕比尔盖兹,为的不是他死后留下多少财产,而是这些财产在他生前带给他的自我肯定和别人羡慕的眼光。因此,人之所以会去追逐一生花不完的财富,积极的说是为了自我肯定,消极的说是为了自我武装,防范别人的轻蔑与羞辱。也正因为财富对人而言最大的吸引力是被肯定、被接纳,所以一旦我们可以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就被肯定、被接纳的时候,我们就会吝于为多余的财富付出没必要的牺牲。因此,在前面的问答里,我们会选择「一辈子衣食无缺,没有多余的财富,但是被肯定、被接纳」;而不愿意为了比尔盖兹的财富,去忍受和唯利是图的人朝夕相处。 所以,假如这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社会,人人愿意彼此急难救助,相互接纳、肯定,应该就很少有人愿意为了名利而付出夫妻失和、亲子生疏、心灵空洞等代价了。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将会花费更多的心力,认真地去思索人生的意义,追求超出现实层次的「自我实现」。而平常被当作空话、不务实的理想、热情、憧憬、向往、心灵、生命等等东西,将会变得非常地吸引人,令人振奋,甚至于是「人要有滋味地活下去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幸的是,我们从来都没有经验过那样子有善意的社会。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人都太势利。或者说,虽然人都或多或少隐藏着一些对人的善意,但是这个社会的习气却太恶质,使得这些善意根本无从传达、交流。从一懂事开始,我们就经常被亲戚和邻居拿来做为「比输赢」的工具。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比看谁家小孩长得漂亮,看起来聪明。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也学着大人的口气,比出国的次数,比汽车和房子的大小。小学开始就被拿来比成绩,比才艺,比英语,爸爸、妈妈、姑姑、阿姨、叔叔、伯伯都七嘴八舌地进来搅和,不把这场输赢的比较弄到沸腾就不罢休。难得过年,所有表兄弟姊妹玩在一起,偏偏就会有三姑六婆或阿姨、舅妈会 问:「你们家慧娟功课好不好呀?」或者假猩猩地炫耀:「我们家志洁当了学校的小市长,回家都不肯讲,还是老师打电话来道贺才知道呢!」活在这种整天比输赢、争高下的恶质习气里,每个人自卫都来不及,根本没有机会表达出隐藏在心里的善意,甚至因为害怕天真的善意会换来无情的羞辱,以致于在一再的压抑之后,对自己的善意变得愈来愈迟钝而不敏感,最后甚至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就这样子,我们每个人都被教养成随时在为不可预期的「决斗」作准备。收入再多都不够,随时可能会碰到一个亲戚或同学半路杀出来,用更高的收入把你踩到脚底下去。社会地位再高也不足,随时爸妈都可能会碰到一个失散多年的同学,用更杰出的儿子把你比下去,让你爸妈多年来的骄傲瞬间变成一团粪土。子女的成绩再好也不够,你随时可能会发现工友的儿子成绩更杰出,让你的自尊心变成别人脚底下的一块脏抹布。每次碰到熟人或陌生人,你都要机警地防范对方会不会无预警地出招,一刀毙命地残杀了你的自尊,让你的屈辱汨汨不绝从伤口涌出来,甚至让你在满溢的屈辱中窒息而死。 所以,我们急着用百万名车武装自己,从遥远的距离就开始发出自卫的讯号:「你们谁都别想瞧不起我!」我们用千万豪宅当武器,看谁不顺眼就轻描淡写地把对方的自尊心踩在地板上。在区公所被办事员刁难或瞪白眼的时候,就拿出亮丽的学位或头衔,逼对方弯下腰来道歉,甚至露出谄媚的神情来抱大腿。我们加入了那个「人欺人」的社会,用学位、豪宅、汽车、收入、储蓄、配偶的成就或容貌、子女的成绩和成就,以及一切可能的工具,一边武装自己,一边在必要的时候反击。开始的时候或许不习惯、不情愿,久了以后却像决斗岩流岛的宫本武藏,决斗成为一种本能,刀一出鞘就可以让对手尊严扫地、屈辱横流。然后,我们就可以偶 而轻轻松松地感慨着说:「唉!这真是个人欺人的社会!」 然后,我们开始羡慕,甚至于崇拜,传说中的史丹福大学教授。他不但有亮丽的学位和头衔,而且自己在硅谷开一家上市的高科技公司,财产有好几十亿美元。从来都是别人听他的,没有人能够指挥他。所有他看上的女人,甚至不需要他开口,只要眨个眼,就会自动跟他上床。有一次机场因为大雪而下令所有飞机停飞,他硬是叫州长身边的要人打电话给机场主管,逼得机场塔台不得不让他起飞。这个人,就像美国人最崇拜的英雄:「他只负责定规矩,从来不需要遵从(He makes rules but follows none)。」这样的人,简直就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宫本武藏。而在这个万事以美国为尊的台湾社会里,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传奇英雄,每个人心目中的偶像。 于是,许多年轻人提起他们的「理想」时,他们说的就是这种「永远把别人踩在脚底下」的人。他们所谓的爱情,指的是每个异性都爱她╱他,但是她╱他却很可能不爱任何人。他们所谓的「自我肯定」,其实一半是自卫的姿态,一半是把别人踩在脚底下的欲望。他们所谓的「理想」,其实在中文字典里原本应该是叫做「野心」。 这是一个没有能力分辨什么叫鄙野、粗暴,什么叫崇高、热情的时代! 当然,人是有护卫他的尊严的需要。但是,我们需要多少的财富、头衔与地位,才能达到自卫的需要?而这些财富、头衔与地位,又值得我们为它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叁、金钱只能换来虚假的情意,而换不来真心的接纳与善意 托尔斯泰晚年写了一部很薄、也很感人的小说:【伊凡·伊列区之死】,探讨一个问题:「人一生中真正值得去追求的究竟是些什么?」 伊凡·伊列区是个高等法院检察长,有一个人人羡慕的漂亮太太,交往的都是彼得堡的上流阶级和贵族。他从小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也善于应对逢迎。因为出身贫苦,所以从小就力争上游,立志要出人头地。他聪明又用功,很顺利地拿到人人称羡的大学文凭。进入法院以后,他比别人更用心办案,也擅长交际,所以就比同事更快地获得各种升迁的机会。在人生最高峰的中年时,他和美丽的太太搬进了彼得堡宽敞的豪宅里,开始用心布置这个家。就在挂窗帘的时候,他从高高的梯子上摔下来,从此卧病不起。 从小到大,他第一次有很多时间去看他身周的人,以及他这一生真正所拥有的。虽然他很用心布置这个房子,极力想要摆脱中产阶级的品味,但是从家具到窗帘,没有一样东西和他相同社会阶级的人有任何的不同。就像他的一生,虽然他一直都不甘心当平凡人,但是却也从来不曾追求过任何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他从来都不曾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什么,也从来也不曾认真问过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整个一生,他只是活在别人的期许和羡慕之中。所有他曾追求过的东西,都只是因为别人认为那些东西很体面,值得称许或羡慕,而没有一样是他自己要的。就像他的婚姻,不是因为两人相爱,而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他们两人条件相当,未来将是非常体面的一对。 卧病以后,他那爱慕虚荣的的太太和女儿从来不曾真正关心过他。其实,他也从来不曾关心过别人。医生不在乎他的疼痛与忧虑,不把他当作一个有感觉有思想的人,只是机械化地用专业角度在处理他的身体。这就像他在法院一贯的风格,他只想从专业角度把所有的案件冷漠而优雅地处理掉,冷漠到近乎无情与残酷。即使发现当事人有冤屈或不得已的苦衷,他还是硬着铁石心肠依法办事。他的同事没有人同情他,反而整天在打听他的遗缺可以带给哪些人升迁的机会,就如同他以往在类似场合下会有的一贯作风。把他和家人联结在一起的力量不是爱情与亲情,而是虚荣心和一家人的面子;把他和同事连结在一起的,不是同事的情谊或关怀,而是 社交的利益和人脉网络的经营。没有人是真心地活着,大家都只是活在别人的期许和羡慕里! 当他看透了这一切,突然发现他从来不曾有过真心的喜悦和眼泪,不曾为自己的心愿而生活、奋斗,他的一生根本都是虚假的、空洞的、不值得的。他很想从头来过,尝试过一种更贴心、更真实的人生。但是,他已经是绝症的末期,没有第二次的机会了! 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在人生已经不可能再重头开始的时刻里,却对自己有过的一生感到后悔、不值得!那么,人要怎么活这一生,才会觉得值得呢?我们曾否认真地想过? 我问学生,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去准备你的婚礼?很多人都愿意花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去筹备。那么,你是否曾经花一整天的时间去想想:「什么是你这一生中最想拥有、最珍贵的东西?」不曾有过!太忙了,国中开始忙联考,联考后还有联考,大学毕业后还有研究所,研究所毕业后要进园区。进了园区更忙,忙得有家归不得,有些人连想生小孩都找不到时间。 「那么,你会不会是第二个伊凡·伊列区,临死的时候才对一生后悔?」 「不会吧!想办法赚钱解决现实的问题比较实际,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想『人生观』这种无意义的问题!」 真的吗? 大部分的人从一懂事开始就活在怕被别人比下去的恐惧当中,所以终其一生,他们只有在现实的恐吓下拼命地力争上游,追求财富与权势,作为武装自己和践踏别人的工具,却从来没有机会停下脚步来好好地想一想:这样子做,真的会解决他们的问题吗? 可是,假如你会怕鬼,你总觉得鬼在你的身后。你愈是跑得快,愈是觉得背后有什么东西在追你。真的要解决这个恐惧,唯一的办法是停下脚步来,勇敢地往后面看清楚。只有当你敢往后面去看鬼的真相时,鬼才会消失掉。一味地在它的恐吓下拼命地往前跑,累死了也解决不了问题。面对现实的压力,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当我们看透了现实能给我们,以及不能给我们的是什么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坦然地面对现实。 假如我们所以追求现实,为的是自我的肯定和别人的善意、接纳,这一定要用名利权位才能达成吗?还是说我们可以有更简洁、更有效的方式来肯定自我,并且获得别人更真心的善意与接纳? 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请你就认识的熟人中,选出五个你认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和五个你最讨厌的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你仔细分析看看,你认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当中,有几个刚好是学历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权势的?除此之外,你也仔细查查看,最让你受不了的人中,有几个刚好是学历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权势的?很多人都会发现:在名、利、权、位的追逐上愈成功的人,往往也是最讨人嫌的人!那么,这个社会为什么普遍鼓励我们去追逐名利与权位?因为这些东西对陌生人很有效! 譬如,你到户政事务所去办文件,承办人对前面几位都大小声,乱发脾气。轮到你的时候,他看到你光鲜亮丽的衣着和你先生的博士头衔,态度突然柔和谦卑起来,这时候会让你觉得衣饰和头衔很好用。但是,这些表面上的荣耀与光彩,只对陌生人有用。对于那些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而言,名利与权位很难影响到他们对我们的善意与肯定。譬如说,你最要好的朋友或许会在你获得博士学位时为你高兴一下下,但是没多久你和他的关系又回复到以往的状态。反过来说,假如有人因为你新获得的名利与权位而急着和你结交,这种虚情假意的朋友还不如不要! 绝大部分的人都和伊凡·伊列区一样,花费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表面上的荣耀,虽然这会换来许多陌生人的羡慕与激赏,却换不来身边人真心的善意与对待。一辈子只为了一群不相干的路人而活着,值得吗?很多全球著名的艺人都有酗酒、吸毒的麻烦,就因为舞台上的风光掩饰不住私生活中的空洞与虚幻。 我没有办法许诺你一生当中所遭遇到的人都接纳你、肯定你、对你怀着善意。但是,如果要做到「你常接触到的人大多数都接纳你、肯定你、对你怀着善意」,这并不会很难,而且它和你所拥有的权势、名利、地位几乎毫不相干。其实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对别人时时怀着善意。 金钱换不来人的善意,只有善意可以换来善意。假如你希望熟人对你有善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对别人怀着善意。终身在印度救济贫民的泰瑞莎修女,她在全球所获得的肯定、尊敬与善意,远远超过比尔盖兹和英国女皇。 假如你是一个对生命的真谛有深刻体认的人,而且对别人怀着善意,那么所有认识你的人都会尊敬你、接纳你,并且对你怀着善意。当然,大部分的陌生人还是看不到你对生命的体认,因而只能从外表的判断对你漠视、轻蔑,甚至羞辱你。但是,假如你真的对生命的真谛有深刻体认了,你还会在意别人只凭外表所做出的轻率判断吗? 所以,我们所以需要外在的现实武装来保护自己,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想用它来遮掩我们内在的贫乏(包括智性的与情感的)。但是,一个内在贫乏的人,不管他在外表尚有多么足以夸耀的权势、名利与地位,他自己会知道自己的贫乏,他的亲人会知道,而他身周的朋友也都会知道。我们可以愚弄马路上的陌生人,却愚弄不了自己,以及身周朝夕相处的人。因此,想要靠权势、名利与地位去换得身周熟人的肯定与尊敬,还不如努力去累积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对人的善意。 伊凡·伊列区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警觉到:挣取权势、名利与地位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而累积人生智慧和善意的过程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因此,赢得权势、名利与地位的过程必然牺牲了我们可以用来累积人生智慧和善意的资源。结果,一个人在权势、名利与地位的追逐上愈成功,往往他在人生智慧和善意的累积上愈贫乏。一个外表亮丽而内在贫乏的人,注定只能吸引陌生人的羡慕,而无法赢得身周人的真心肯定与善意。 所谓「赢得全世界而失去了自己」,正是伊凡·伊列区的写照。但是,它却也正是整个社会盲目地在追求的人生目标。当你仔细看清楚这个真相的时候,会不会一身冷汗? 肆、没有了憧憬与热情,生命还有什么味道? 人活着,假如生命里早已不再有任何的感动、向往与憧憬,而只剩下虚荣和财富,以及为了把别人踩在脚底下而终日无歇地苦劳与钩心斗角,这样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滋味?这样的人,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差别?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只是盲目地想延长寿命,而很少去注意活着的品质。所以,即使看透了「现实的成就换不来别人真心的接纳与善意」,很多人还是舍不掉对财富的盲目追逐。因为,财富可以用来保障未来的生活与医疗品质,还可以用来延长寿命。 居安思危的风险管理其实是值得提倡的,但却没有必要让它变成一种毫无节制的夸张性恐慌。假如只是要保障家人在自己意外之后可以有最起码的生活能力,消费性保险的保费是一个有限的财力负担,并不需要为了它而终日追逐无穷无尽的财富。但是,大部分人真正担心的却是:假如罹患绝症,而没有足够的财富接受长期耗费巨资的医疗,怎么办? 大陆有个叫马桥的偏远小镇,在那里年轻人叫做「贵生」,上了五十岁的人叫做「贱生」。年轻时活得健康、有憧憬、有热情、有活力,生命是可贵的,所以叫「贵生」;上了五十岁,齿危发秃,吃不得、动不得、浑身是病,死拖活赖地活着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所以叫「贱生」。所以,活不活得好不好,其实远比活多久还重要。 一位六十多岁的医师发现自己有癌症,考虑良久之后,决定不就医,而把一部份财产捐给慈善机构后就去旅行了。医界朋友说他不肯和癌症抵抗是为病人立下一个错误的范例,他回答:假如我决心和癌症对抗,可能要花好几年的时间卧在病床上,即使治好也是身体虚弱,不能再好好利用我的残年。但是假如我不浪费时间在病床上,就可以利用这三五年,好好去做我一直期待着要做的事。何况,与其拿庞大的财富去医治一个原本就已自然地衰老的身体,还远不如把这钱给非洲那些贫困而健康的儿童,让他们有机会好好地度过一生! 大部分人都只是未经深思地企图延长肉体的生命,却从来不曾思索过:要怎么活才是值得?从释迦牟尼的角度看,除非人活着是为了一些憧憬与向往,否则无趣地活着而时时必须忍受生老病死的各种苦,实在没什么道理。 人所以能热切而充满活力地生活着,是因为他对人生还怀有着期待与盼望,因为他还有理想与热情;而生活之所以困乏而无趣,则是因为我们已经丧失掉对人生的好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假如一个人早已丧失掉生命里所有的感动、热情、向往与憧憬,就算给他全部的现实,他还有可能靠着空洞的躯壳去活出有滋味的人生吗? 偏偏,很多人都发现:现在赚的钱远比小时候所能想象的多了几十倍,却比小时候所能想象的还更不快乐! 回想起小时候,每天一张开眼就急切地翻身下床,兴奋地往外面跑,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与盼望,对人生充满着向往与期待。但是,长大后有钱了,自己可以作主了,却反而失去了对人生的憧憬与期待。人生,好像就意味着无尽的苦劳,以及永远不会终止的输赢和野心!即使偶而和朋友嬉闹、聚餐、逛街、乃至于party,那种欢乐不管多兴奋、刺激,都好像气球里的空气,过一夜就消散得无影无踪。每次狂欢之后,最难忍受的是随之而来的怅惘与失落感。长大以后的快乐好像都很不实在,很少能留在记忆里。 面对这种现象,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长大了就要面对现实呀,只有长不大的人才会甩不掉小时候的天真!」言下之意,现实虽然是一种无奈,却是人活着所不得不认真面对的。假如活着真的就是一种无奈,死活又有什么好挂虑的?人又何必为了不可测的未来而整天辛辛苦苦地钻营财富?显然,活多久根本不是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活得起不起劲! 很少人能体认到:其实,人活着,最重要的不是现实上的成就,而是保持心中的憧憬、向往与喜悦。假如我们能像小孩子一样随时保持着对这世界的好奇、憧憬与向往,我们的心就会随时保持着喜悦。在那种心情下,现实的一切都很难对我们造成困扰。反之,当我们对人生的热情、理想、憧憬与向往愈淡薄的时候,现实对我们的纠葛就愈深。所以,与其说人是因为现实的存在而丧失了理想,不如说人是因为丧失了理想所以才会掉入现实的漩涡。 那么,人的热情与理想怎么会消失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理想与热情是需要细心栽培、灌溉、维护、修补的。甚至于理想与热情是需要我们花费很大的心力去创造、经营的。 小孩子所以能够随时保持着对这世界的好奇、憧憬与向往,确实是因为他们未经世事,因此对他们而言,天底下没有哪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我问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假如我给你一千块钱,你要拿它做什么?」他说:「给我妈妈买一座城堡。」对他们而言,明天就是一切的可能性。不管是什么事情,如果今天做不到,那么只要等他长大,他就会做得到。 但是,对大人而言,所有今天不可能的,明天将更加地不可能。随着年纪愈大,我们愈清楚地知道现实的局限性。尤其是四十岁的人,所有能得到的他都已经得到了,所有还未得到的他都已经尝试过了,现在不可能的都永远不再有可能了。于是,生命成为一摊死水,困窘而促狭地被挤压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怎么样子都活不开来。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这样。有些人机缘好,在童真的热情消失之前,他们就已经利用年少时的热情发展出新的憧憬与盼望,把它给寄托在文学、艺术或者对于大自然的关爱当中。随着年龄渐长,他们的情感持续获得更宽广多样的滋润,从戏剧、舞蹈、音乐、文学、电影、哲学与宗教作品中,他们一再经历心灵被激励、提升、陶醉的感动。在这个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人文精神里头,他们感受到生命内在的活力与无限开展的可能性;在前人的引导下,他们见证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波澜壮阔与甘苦酸甜。对这样的人而言,活着就是一种可能!对他们而言,人的热情有生灭、有消长、有困顿与丰盈,却不会了无生机。因为,通过戏剧、舞蹈、音乐、文学、电影、哲学与宗教作品的传承,我们随时有机会去亲近过去四千年来人类最极致而精粹的生命经验,以及最璀璨动人的时刻。 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愈来愈细腻深刻,思想愈来愈开阔透彻时,我们也见证着自己内在生命的生机与开展。活在这样一种持续的开展之中,我们才能够有信心地说:活着,就是一种可能。也因此,我们才能够信心满满地对人生怀着憧憬与热情。活在这样的情境里,我们不需要别人羡慕的眼光就能够自我肯定,被陌生人鄙视时也能坦然地面对自己。这样的自我肯定,远比通过财富或名利更来得踏实。这样地活,才真正活得有滋味。只有体会过这种生命的滋味的人,才能真心信服圣经里的许诺: 「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你想想乌鸦,它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上帝尚且养活它。你们比飞鸟是何等地贵重呢!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这是最小的事,你们尚且做不到。为什么还忧虑其余的事呢?你想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朵花呢!你们这些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到炉里,上帝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结语 现实,是人活着不可逃脱的必要条件。但是,真正的现实,不过是足衣足食而已。人会把现实夸大到那么令人惶恐的程度,其实是因为他已经丧失了对生命的热情、憧憬与向往,却又不甘愿让生命归于徒然而一无所有的虚空。但是,财富换不来真诚的善意与接纳,也阻挡不住生命中空虚的呐喊。其实,一旦能做到衣食无缺之后,人真正的需要是热情、理想、憧憬与向往,而不是现实。 但是,离开童年之后,人的热情、理想、憧憬与向往是需要花心力去培养、经营与创造的。可悲的是,人经常花了太多的时间在经营他的现实,以致让他的热情、理想、憧憬与向往一一消耗殆尽,只剩下空洞的灵魂,在陌生人的羡慕中,困窘地而孤单地反复着没有滋味的人生。
3474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果有一天,我也跳楼了…
热度 4 lgb2008 2011-6-25 11:28
如果有一天,我也跳楼了——离开了这个我还带有些许眷恋的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个拥有梦想的年轻人,这个本来就不算完美的世界就会变得更不完美… 如果有一天,我也跳楼了——离开了我可爱可敬的父母。那么他们再也见不到他们的儿子,他们生活的希望都将破灭,他们的余生都会在分分秒秒的痛苦中度过… 如果有一天,我也跳楼了——离开了我许许多多的同学朋友。那么他们再也见不到像我这样的一个人,他们少了一个可以随时帮助他们做点事情的朋友,少了一个可以偶尔诉说他们心情的哥们,少了一个可以随便拿来开个玩笑的对象… 如果有一天,我也跳楼了——离开了我曾经生活学习过的大学。那么从此校园里就少了一个来去匆匆的人影,图书馆里少了一个学习的学生… 如果有一天,我也跳楼了——离开了我进行实验和学习的实验室。那么实验室里那些仪器就少了一位可以悉心照料它们的主人,那盆吊兰花也或许不再有人给它浇水… 如果有一天,我也跳楼了——离开了我无比热爱的科学网。那么从此科学网上就少了一位偶尔发发感想的年轻博主,他的日志也从此不再有更新,主页也渐渐地不再有人光顾… … …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跳楼了——我就永远都不会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我,她会变得这么“惨”! 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跳楼: 这个不算完美的世界还期待我去让她变得完美… 父母还期待我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同学朋友们还期待我跟他们一起去开创未来… 学校里不能没有我的身影… 那些宝贵的实验仪器还期待我的悉心照料… 那盆吊兰花还期待我去给它浇水… 跳楼?谁爱跳谁跳,反正我不跳!往楼下推,我也不能跳!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不能没有我! (最近,在网上我又看到某某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消息了,看得我好心痛!对于死去的人,我已经无法改变什么了。如今,作为年轻人的我只能对那些活着的人发发感慨,期盼能够给予些许影响,尤其是那些跟我一样,觉得生活不如意的八零后们…) 刘光波 2011 年 6 月 25 日 于哈工程
2930 次阅读|4 个评论
將來我們會不會像某些延安青年一樣後悔?
热度 8 jiangjinsong 2011-6-22 10:26
每一代青年都有他們的理想 即使現在以看破相標榜的青年人 其實也是一樣充滿著激情和理想 別笑話那些投奔延安最後被打成反革命的青年 別笑話革命一輩子後來懷疑自己走錯路的人 誰不是覺得自己的理想非常正確? 黃埔同學其實都差不多 誰也不比誰高明 今天這夥自由派青年將來難道就不會後悔嗎? 台灣那些黨外人士辛苦奉獻了一輩子 在國民黨反動派迫害下家破人亡的革命者 後來看到陳水扁和民進黨的德行 難道不會後悔? 別以為這些積極投身政治的人才會後悔 但是逍遙派就不會後悔嗎? 你不奉獻不犧牲不革命就會平安無事嗎? 可未見得呀! 革命者至少轟轟烈烈地過了一把癮 至少試圖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 怎麼才能保證自己不會後悔? 不後悔的人就一定更加幸福嗎? 說不定是榆木腦袋不知反省呢! 說不定是被嚴重洗腦而不知呢! 豈不更加可悲? …… anonymity 2011-6-22 15:52 哎呀,这个事情上,我一直很纠结呢。一般来说,我生活是很简单随便的,不讲究。但,我心理上是有“洁癖”的,宁可不做,也不能作恶,也不能助桀为虐。 我现在知道的,是我自己的研究应该做的,我就做这个。别的,我想不明白,就不做。有时想想,做完现在的事儿,要去干什么?实在是想不明白,在中国,很少有什么职业能保证干净。 博主回复(2011-6-22 20:35) : 問題在於,我們常常不知道什麽是惡,什麽是善?一個青年人投身到納粹事業中去,他會認為自己在行善! anonymity 2011-6-22 21:11 【問題在於,我們常常不知道什麽是惡,什麽是善?一個青年人投身到納粹事業中去,他會認為自己在行善!】 这个问题提得好!人的判断,无非是由两方面决定的:理智、情感(情绪)。我的办法是: 一、注意自己的情绪。在有情绪状态下,不可以做重大的判断。可以等,等几天都行。但一般来说,情绪也就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情绪化,就是大脑被身体绑架了。人体在情绪化时,会产生各种激素不平衡。男人,每次射精后都想想这个事儿,想想之前的自己,这事儿好明白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我掩饰。虽然情绪已经消失,但再面临同样的情境时,又“习惯”性的找到原来的逻辑和思路。一般说的情感,比如爱情,就是一个个独立的情绪,被这种掩饰联系起来了。这里包括认知。 这个,比较难,得对自己有深刻的洞察力,才能解决。弗洛伊德的很多理论,说的也是这个事儿,只不过,他的体系道理是对的,实行的办法是错的。 二、开放自己的理智。一个办法是我原来说过的,左右互博,这招很有效,而且,在使用这个办法时,也能同时洞察一下自己的情绪。 另一个办法是,扩大自己的视野。这点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不需要就此再说什么。 总之,这些都是一种“技术”,是可以通过学习、领悟、练习掌握的。 一般来说, 年轻人容易在情绪上处理不好,表现为“冲动”。没办法,年轻人激素多。 年长的人容易在理智上处理不好,表现为“固执”。这是因为自己的逻辑用得太久了,视野又不够,还用经历给自己找借口,以至于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 博主回复(2011-6-22 21:18) : 這個回答總算是切題了,知道我問的是什麽了,哈哈哈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974 次阅读|27 个评论
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理想
yylscu 2011-6-16 00:28
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会有理想有目标,可是随着岁月的洗礼渐渐的我们的理想目标就越来越模糊了,昨天去参加了一期求职类得节目“非你莫属”,节目中各位boss对一位选手的评价都做出了“作为80后有理想不容易”的评价,还听到说有理想就好了不要问什么理想。确实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已经没有了理想,作为学生成天思考的是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做为社会青年人在想的是如何赚钱如何买房买车,每个人都变的很现实,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渐渐的迷失自己。 钱穆先生在《人生十论》中讲过,人生的意义在于自由,我们的幸福在于我们能够自由支配我们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这些生理上必须的时间之外其他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可以选择去散步,去看电影,去旅游等喜欢的事情,人生的很多创造发明也是为了使这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变的丰富多彩。而现在社会中人们变的越来越忙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虽然物质财富在增加但人们的幸福感普遍下降。李敖曾经讲过所谓的失败就是自己的目标没有完成,或者是自己的愿望没有满足。而我们现在经常是连目标都没有又怎么谈成功了。 《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意思是说我们做事情做人都先得找到目标,目标确定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所收获。说明目标明确对做人做事的重要性。耶鲁大学还对此做过多次研究,说明人生目标对人生成就的影响,其中有两次代表性的现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耶魯大學1953年的研究 1953年,美國耶魯大學對畢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人生目標的研究調查。 在開始的時候,研究人員向參與調查的學生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有人生目標嗎?」 對於這個問題,只有10%的學生確認他們有目標。 然後,研究人員又問了學生第二個問題:「如果你們有目標,那麽,你們是否把自己的目標寫下來呢?」 這次,總共只有3%的學生回答是肯定的。 20年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追訪當年參與調查的學生。 他們發現,當年白紙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寫下來的那些人,無論從事業發展還是從生活水平上看,都遠遠超過那些沒有這樣做的同齡人。 這3%的人所擁有的財富居然超過了餘下的97%的人的總和。 哈佛大學1979~1989年的研究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長期追蹤調查。 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 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10年的追蹤研究結果,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佈現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10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 10年來他們都朝著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 10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爲各行各業的不可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麽特別的成績。 剩下27%的是那些10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群,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这些中外的事例道理都说明我们年轻人应该要有理想要有目标,而且目标理想越清晰越好,我们应该多思考不要迷失在社会当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一件事
热度 5 lgb2008 2011-6-6 08:48
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一件事是什么?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我个人觉得人生有一件事最不能等待,那就是尽孝。 否则,等来的就只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 尽孝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倡导和赞美,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说的就是遵循孝道是天经地义,是人们都应该做到的事情。 我不知道他人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成熟。在我看来,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仅具有勇于担当责任的意识,更应该具有能够担当这种责任的能力。否则,便犹如中空之竹,只可搭棚阁,不可建楼宇! 然而这种思想意识的最初体现便是能够体会到自己父母的艰辛 —— 它是一种 孝心 意识。当一个人拥有这种意识的时候,就会因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奉献而自己却无法报答其万一感到惭愧。如此以来他便会有意识地有所担当,并努力培养其这种有所担当的能力,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我们的父母。所以,无论你最终是平凡还是伟大,请记住:你所有的光辉和荣耀都无一例外地源于自己的父母,都会在他们身上找到这种光辉和荣耀的始源。 由此可见,我们培养担当能力的初衷理应是去尽孝,就是要首先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对于一个人成年人来说,尽孝是第一要务, 有时间、有能力尽孝更是一种幸福。 长久以来,让我万难理解的是有些人 —— 不乏较我年长、成熟、事业成功之人,不仅没有做到尽孝,反而有意害自己的父母生气或伤心,甚至虐待他们,真是可恶至极! 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说:“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父母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羊羔跪乳,慈乌反哺”,连动物都懂得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道理,更何况自喻贵为万物之灵的人?如今不得不感叹,在羊羔与乌鸦身上,也存有某些不肖子孙难以企及的美德吧! 在我眼里,我的父母是值得敬爱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他们便常常教导我要做一个有志气、对社会有用的人,还不止一次地说他们不期望我将来能给他们挣多少钱,更不期望我能有多大权势,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哪怕时至今日,当我偶尔在电话里对社会上一些事情感到不愤或发出抱怨的时候,他们总是用他们一贯的做法教育我,告诉我要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要多看到社会上那些积极的方面。 其实我也知道自己偶尔的确会怨天尤地,但在心底我却从来没有对中国社会失去信心,这也是为什么我暗下决心将来要竭尽所能改变我所看到的社会上那些不好的一面,哪怕就一点!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热血青年,生活在一个充满浮躁和戏剧性的社会里,我和其他大多数八零后一样,虽然不再像前辈们那样从容与淡定地面对社会,但要知道偶尔的抱怨更多的是对社会、更是对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感叹罢了! 正是父母的教育赋予了我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在这个越来越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世界里,依然能够看到其美好的一面,让我能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并乐意尽孝尽善!能有这样的父母 —— 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不颐指气使,只是在需要的时候给我以意见和指导,我真是感到无比自豪。 在父母的支持下,我能够独立自主、自由自在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放心大胆地迈向人生的每一步,无论结果如何却都无需担心遭受任何的批评或指责。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敢于给自己一个很高的人生定位,以致在一些人,甚至是大多数人看来那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尽管如此,我却始终有这种梦想。但一直以来,我却从未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人生规划,很少顾及他们的感受,当我做出任何选择或是决定的时候,总是一贯地认为他们肯定还像以前那样地理解与支持,况且在我看来尽忠就是尽孝,甚至是一种更高尚的尽孝!这种思想一直贯穿于我的生活和学习,伴随着我经历大学时代,走进研究生阶段。然而随着接触了更多的人、经历的更多的事终于使我开始对自己一贯的思想产生了怀疑:尽忠真的就等于尽孝吗? 如今在我看来,尽孝是品德问题,而尽忠则更多的是能力问题吧。 我想对于一个已经快要走到自己生命的四分之一的人,是该自己为父母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说来,其实我很早就有心想为父母做点什么了,尤其最近这一两年我内心的这种愿望越发地强烈。自从读研以后,与父母远隔几千公里,虽然现在 交通出行很便捷,但想随心所欲探亲远非易事;也许当今个人通讯很发达 ,但通过这种电子媒介就想消除父母与做儿女的那种朝夕相处的渴望可谓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还好自己“游必有方”,也总算能够让父母安心。然而尽管如此,这一两年每次回家我都颇有感触,为了自己父母还是那么操劳,深感自己很是不孝。在家乡,大多与我年龄相仿甚至小好几岁的人,都已成家立业。他们或陪在父母身边,或与父母为邻,即便不能时刻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也都在父母近前,凡事父母都可随时传唤。相比之下,自己非但不能躬身侍奉父母,年近而立还要他们为自己挣学费,心中怎能无愧?为了解开心结,我绞尽脑汁。直到有一天,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无意中看到 《儿女应该为父母做到的事 》的文章,我才恍然大悟,更是觉得自己也该如此报答自己的父母才对!只可惜现在的我可谓是有心无力,但转眼又一想: 自己现在拥什么,除了时间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时间就是我的资本,就是我的希望,有时间就有一切! 幸运的是我还年轻,更幸运的是我的父母也还未及知命之年。因此,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尽孝。为了避免一些事情做起来显得无从下手而最终导致尽孝遥遥无期。 经过几番考虑,我决定在自己有生之年至少要为父母做到以下十件事(一则警示自己;二望与四海兄妹共勉): ( 1 )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自从上了大学,远离了父母,我和妹妹就开始有意识地每逢周末给父母打个电话。对我个人来讲,至今已经接近六年,早已成了一种习惯。在我看来, 给父母打个电话不是一种负担或任务,而是一份问候与关爱,它能够让父母暂时放下对自己的那份牵挂,能够让父母感到安心,也能让自己安心。 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很简单也很正常。不要嫌多,据我所知你跟你的那个 TA 一天之间就可能 n 个电话外加 n 2 条短信( n1 );不要说你不知道该说什么,哪怕就跟父母寒暄几句,其实当父母的电话响起,看到来电显示上你的名字的时候,他们那牵挂的心或许就已经放下大半了;也不要嫌麻烦,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多数远离父母的人来说,打个电话或许是唯一的能够为父母做到的事情;更不要说你没时间,其实你没花多少时间用在学习上,没见你去过几次图书馆,你有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跟同学聚会…却没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 ( 2 )常回家看看 爱默生有句名言: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在我看来, 家是父母用他们给予我们的爱砌成的城堡,是我们遮风挡雨、快乐成长的地方;家是父母永远都会为你在那里守候着的宁静、安全的港湾,是在外飘泊的我们随时可以停泊,并免费修缮自我、补充给养的地方;家是父母每天都会为你搭高一层的灯塔,无论你已经走了多远,无论你身在哪里,只要你一想家了就一定能顺利返航的地方! 过年过节的时候,如果能回家的话,一定记得常回家看看。 父母不在乎你回家是否带了什么礼物,在乎的是你对他们的陪伴。对他们来说做儿女的回家就是最好的礼物 (去年回家曾在火车上听到这句话,很是感动)! ( 3 )教父母上网 父母也有好奇心,也有学习新东西的渴望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如果有机会、有条件的话就应该教会父母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上网。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这个时代发展的气息,让他们跟我们一样与时俱进,让他们与自己相互成为对方最忠实的粉丝和网友! ( 4 )给父母过生日 对于农村的人来说,除了一些具有特别值得纪念意义的生日外,无论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生日似乎都不像城市里那样看重。对于我自己的生日,我更是不看重,本来就没什么,就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而已。在我印象里,我没记得自己好好地过过生日。但自从不在父母身边了,每逢我生日的时候,母亲总会给我打电话,并嘱咐我要改善一下。我只是一笑,几次对她说我又不是小孩子过得哪门子生日,我根本就不在乎这个。 此后,我更是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承诺:在谈自己过不过生日的事情之前,先给父母过回生日再说! ( 5 )经常陪父母聊天 对父母来说,做儿女的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是他们最理想、最适合的谈话与倾诉对象。 尽管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他们对我们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教导和嘱托,但请记住:永远不要嫌他们麻烦、啰嗦、话太多! 且行且珍惜吧,你不在身边,他们才攒下了这许多的话对你说,这时你只要付出一双耳朵就可以收获父母的快乐和幸福,何乐而不为呢?其实我们不应该仅仅是父母的儿女,也应该是父母最忠实的朋友!狄更斯有言: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父母,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父母,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我们应该经常陪父母聊天,多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与他们一起分担每一份疾苦,分享每一份快乐! ( 6 )时常记录父母生活的点滴 要做父母有心的孩子,时常记录父母生活的点滴。文字是个很神奇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精敲细琢,然后将它们进行巧妙地排列组合,你便能铸就一篇美文来赞美一下自己的父母了。如果你嫌麻烦,那就用相机或 DV 这种更直观、更真实的手段来记录那些美好的瞬间或时段。请相信这些记录的生活点滴在将来所起到的作用绝对会令你意想不到。 如果你无心做这些,那我就提醒一下:当你给你的那个 TA 写情书表达感情的时候,也请你赞美一下你的父母;当你翻阅那些数不清的你跟你的那个 TA 的合影照片的时候,也请你找一出张你跟父母的合影照片来看一下,如果找不到或者没有,记得下次回家照一张吧! ( 7 )定期带父母去做体检 可怜天下父母心,自从有了我们,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父母都承担了太多的压力与负担 。 父母的操劳和身心的疲惫是我们做儿女的无法现象的,我们应该格外重视父母的身体健康问题。 当我们争得第一手工资的时候,不应该是去吃喝玩一回,也不应该是去买自己心仪已久的玩物,而是应该带我们的父母去做体检,而且从此以后要定期带父母去做体检!要知道我们给父母体检花的钱买回的不仅仅是父母的健康,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的孝心,更是良心!你说呢? ( 8 )带父母出去旅游 玩在我看来不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精神上的放松,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快乐和幸福感。 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跟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一起玩,才会有这种感觉,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所以,如果你真想玩,那就找个机会带上我们的父母一起去旅游吧! 带他们去领略一下祖国或世界各地的山川河水、人文景观。让终日为我们操劳的父母与我们一起尽情地玩,尽情地放松一回吧 ! ( 9 ) 多做让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的事 我觉得世界上最值得做和最应该做的事莫过于那些能够让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 如果这一点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话,那你就想想你希望将来自己的儿女做什么,他们该怎么做才能让你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哪怕让你放心或不惹你生气呢? ( 10 )帮父母完成他们的心愿 别只顾让父母一心为你照顾下一代,要考虑到父母也有他们自己的事情要做,也有他们自己的计划和打算甚至理想。 我们应该多跟父母交流、沟通,多听听他们心中的想法与愿望,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父母实现他们的心愿!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喜欢唱歌,有着一副好嗓子。我和妹妹小的时候,她总唱歌给我们听,歌声很美,有些我至今仍是记忆犹新。可是后来为供我和妹妹读书,母亲便跟父亲一起日夜操劳而不得不舍去她的这份爱好。转眼间已经过去许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整日忙碌的母亲或许早已忘掉了她的这份爱好了吧。可是我这做儿子的,我怎么能够忘记呢? 我不能再让母亲为自己受苦了,一定要让母亲做她自己喜欢的事,让母亲再次唱起当年她曾唱过的歌谣! 与母亲相比,父亲则是一个更有思想的人。父亲做事很有计划性,总也有他自己的想法。父亲很喜欢二胡(虽然他现在还不会拉),他几次跟我说他以后要干点轻松的活,有空的时候便学学二胡。能够听到父亲跟我说这个,我心里真是感到特别欣慰。话说到这里,其实我更愿意提及的还是父亲那尘封了几十年的心愿。父亲常常因为在他的那个年代没能上大学而感到遗憾,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他非常羡慕那些能在大学里读书的人,他当年没能考上很是可惜。也许正因如此,当我考上大学的时候,他格外地为我高兴。 我也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让父亲也踏进大学的校门!当父亲送我去大学读书的那一天,我郑重其事地对父亲说:“爸,您放心吧。您现在供我读大学,将来有一天我肯定也要供您读大学!” 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每次回家我都会有意和父亲谈论此事,希望有一天能帮助父亲实现他几十年的梦想。 以上便是我决定在自己有生之年至少要为父母做到的几件事,其中有大事也有小事,有的是自己现在就能够做到的,有的是将来才有机会和条件做到的,有的很容易就能做到,有的则是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论如何这些事情与父母所给予我们的爱相比,也许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对我个人而言,今生今世如果我能为父母做到这些事,也许才会安心!我知道自己将来有一天一定会站在一个学生所能企及的最高学位读书,也最终结束我自出生以来向父母伸手要钱花的花钱史。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我渴望自己在努力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的同时也能做到及时尽孝,竭尽所能地为自己的父母做一点事情! 如今我们八零后也终于长大了,不管你承不承认,你已经长大了,比以前成熟了。虽然你不再那么努力学习了,但总有一段时间你在学习上还是很上心的;虽然你还是那么贪玩、爱打游戏,但快乐之余却总有那么一点不安心了;虽然你至今仍向父母伸手要钱,但心里却总是感到过意不去,花钱也不像从前那么大手大脚、满不在乎了;虽然你现在偶尔还惹父母生气或伤心,但他们的话你比以前更愿意放在心上了;虽然你至今仍不能算作父母合格的儿女,但在这个世界上你却是最了解父母,最容易就能够让父母开心的人,如果要选择一个人来做父母的儿女,你是仍旧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尽孝是人这一生中最不能够等待的一件事,也是最不应该等待的一件事,因为我们的父母对此实在等不起! 如果你有心尽孝,那就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父母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信心吧! 最后,让我们时时刻刻都铭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 后记: 当今世界,网络发达,无需躬亲探窗外,轻松一点知天下。八零后无疑是整个社会倍受广泛关注的一代。我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无奈,作为其中的一员,我自然有着与其他八零后一代相似的经历与感受。 小时候,我们各有各的理想;如今,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有房,有车,有房车! 我们变得更现实了,我从不认为这是坏事,可关键的是我们却没有把这种梦想变为现实的能力!八零后的我们毕竟不都是官二代、富二代,能够从上一辈“继承”这种能力。 当我们看到别人有房,有车,有房车 —— 哪怕三者之一的时候我们心中便没有了那份淡定,以致忘记了自己有一天要成为官二代、富二代他爹娘的决心! 或许我们八零后的压力是空前的,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还是要保持那份淡定为好,就算是为了自己的父母。最近,在网上经常会看到某某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消息,以致我的同 学发短信来关心我 —— 提醒我凡事要想开,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实在令我感到好笑却又无奈!在我看来,无论你是失恋、学习压力大、社会压力大还是有什么心理疾病…这些都不足以构成你全盘否定自己而自杀的理由! 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父母!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你只不过是六七十亿人之中的一个而已,渺小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对某些人,尤其是对自己的父母来说,你却是整个世界,没有了你,哪怕这个世界再美好、再灿烂,他们的世界却也是没有阳光、无比黑暗的!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相信世界总是美好的,每一代必有每一代的幸福,我们八零后也一样!你可以没有梦想,但绝对不能没有孝心。因为没有人逼你将来必须有权势,必须成为亿万富翁,必须成为各路明星…! 为人儿女,及时尽孝,好自为之! 刘光波 2011 年 6 月 6 日于哈工程
4295 次阅读|9 个评论
涂鸦:梦境、人生、理想
热度 1 carldy 2011-6-1 18:08
今天在整理电脑文档,发现了几幅以前用电脑作的画,都是信笔涂鸦,没有任何训练,当然也谈不上什么高深含义,纯粹就是好玩而已。 不过,也看到了自己的梦境,想到了自己的人生,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梦里没有任何功名利禄,梦里没有任何阿谀奉承,梦里没有尔虞我诈。不善言谈与交往的人生,其实需要的,只是简单、简洁、简朴、简化(simple, simplicity, simplification)。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人生:简单但绝不没有个性。 人生理想其实也很简单:快乐一点,轻松一点,每天充实一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 Inspirations from Life|2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还是先赚钱吧,读博士为了什么呢?
wsunchunxiao 2011-5-11 22:44
最近在小木虫发了个帖子,有热心虫友回复并讨论,很感谢。同时我觉得这个话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希望在此受教。谢谢。 帖子如下: 马上硕士毕业了,对象找工作在甘肃,我这边未定,拒了了好几个小公司(大公司没去成)。但是确定的是我极有可能在兰州找工作。 但是现在就在兰州面试了一个就,整天找也没见合适的,有点恐怖啊...心想如果找不到工作,我去了怎么办?让对象花钱养着,然后接着找? 一想到这层,我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因为我们都是农村,家里都贫的,不干活挣钱会被瞧不起。 我去但没有工作的话,我想先找个大学或研究所看看,有没有找项目聘用的,一个月1-2千money,然后考博(我想进高校当老师,人生目标是做个教育家思想家)。 如果连项目聘用也没的干,我就去做家教吧,英语口语可以,化学专业的,糊口还可以,艰辛考博,能够和对象在一起,很好。呵呵。但是这个样子(不挣钱还可能花她的钱)跟对象在一起也是有很大压力的。 我一直坚信自己能成才,即使路子比别人辛苦很多,也可能付出很多而没有相应收获,呵呵。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下面是虫友回复: 1楼: 不知楼主多大。想法很幼稚。两个经济条件都不好,还想着考博,以后进高校。你就是现在是博士,一般的学校毕业的,你也未必能进高校。现在工作都不好找,以后能好到哪里去。现实点,找份好工作,多挣点钱。以后条件好点,还可以读在职的博士(如果你真的是那块料)。话直莫怪。 2楼: 楼主的想法真的很幼稚……按你的现在的情况,找个正式的工作才是王道。读完博士出来还是要找工作的,那时还未必能找到神马好工作呢 3楼: 两个人的去向定起来很难啊,总得有一个人牺牲,但是不管谁牺牲都不要后悔,相信自己的选择,努力奋斗。。。 4楼: 建议楼主还是先找份工作吧,毕竟以后的事很难说。。。。 5楼: 还是先赚钱吧,读博士为了什么呢? 首先,谢谢虫友们的回复和指教。这的确是件需要仔细评估风险的事情。 其次,有感于许多博士或硕士们,目标锁定在生存上,很想表达些想法。当然,目标只有不同,没有对错。但虽都是合理的想法,但不一定是合适的想法(从大尺度来看)。我的想法是读博期间,虽然是化学专业,但是不忘自己的教育家的终极理想,多读书看报或实践教学活动。除了实验并发文章,还去好好学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科目。毕竟,我是有追求的人。即使前面二三十年苦,也为以后做好铺垫,不至于被斥为志大才疏。 最后,也随大众之见,说两句社会环境。如果一个孩子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不论成绩如何,整个人应该是积极上进的;而如果班风较差,或攀比吃穿,或相互传看武侠小说,这个孩子的价值观很可能不是健康,至少不会整天想着为社会或人民做点事情吧。在小木虫看得帖子颇多,积极者有,愤世者有,通过比较探讨,我学习了很多。为了大家做个更好的博士或硕士,非常希望积极昂扬的说法更多些吧。 有理想、能吃苦的人多一些,这个社会的希望就多一些,对吧?
个人分类: 心理感悟|5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有没有想过,也许一辈子你都是个小人物
热度 2 huiee 2011-4-25 13:58
中小学成绩一直很出色,但也不是惊天动地的神童 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但也不是清华北大 进来后发现身边的人都挺挫,其实自己也不过这么回事 毕了业,进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单位,但也不是什么nb企业 拿着固定的收入,住着租的房子或者公司宿舍 努力个三五年工资涨到五六千,nb点的八千上万? 攒钱贷款买了房,娶了妻,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的一个角落里有了一个自己的洞 若干年后买了一款大众的不能再大众的大众车 原来,这就是自己的未来 20年的梦揭开就是这个样子 像以前一样,你每天还会上网 你发现你不是新闻网站首页的那些风云人物,你没有能力影响一个时代,甚至一群人 那些曾经不屑与不齿的时尚女郎依旧只能在网上点一点,或者右键另存为 还有童年时代就开始喜欢的名车跑车,依旧只能看看 也没有那样一个闪耀的舞台,舞台下是为你欢呼的追随者 你曾坚信你会成为国镓栋梁,甚至在一个危急时刻为国捐躯,可你只能自嘲报国无门 你曾以为自己会走遍世界,眼看奔3了却还没出过国,甚至没爬过泰山登过长城,没有 见过黄河 你以为终会有一个赏识你的女孩跟你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女孩却比你想的实际和虚 荣 那些小时候小心翼翼保留下来的书信、磁带和玩具,原来只是扔在一个角落,却怎么也 记不起珍藏的初衷 爱迪生莎士比亚依旧是童话一样的存在,虽然你曾幻想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大发明家或 者大文学家,你的聪明才智会让世人惊叹 于是每年到诺奖颁布的时候,你总会有点莫名的失落,虽然你也觉得这是多么可笑 你听见梦想破碎的声音,却无从拾起。你依旧还在等待,却不知道等的是什么 想了半天,这些都是自己不得不认同的事实~ 好久好久没有读过这种让自己泪奔的文章了~
1058 次阅读|2 个评论
点燃自己心头的那团火
热度 5 wangdh 2011-4-24 02:21
点燃自己心头的那团火 读 YC 的博文: 暧昧千年 —— 我从来不敢懈怠 精选 。 在她的博文后评论: “ 本想休息,读到 YC 的文章,没有了睡意。奇迹!模板、楷模! 我一定转发给我的女博士生们读读。以后有研究生咨询考研的事情, YC 的这篇是必读。所有问题,都有答案。就是感觉您在跟前劈头盖脸讲述了这个惊奇的故事。祝贺! ” 我兑现了承诺,今天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了我的研究生们,特别推荐给女研究生读读。 读完这篇博文,就特想写点文字。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年轻人要有点血性”, “年轻人要敢闯敢干”, “年轻人选择要当机立断”, “青年人眼光要看远一些”, “浮躁的社会应该做点学问”, “知识会让你变得理性”, “别错过灿烂人生” … … 突然“点燃自己心头的那团火”蹦了出来,就是它了。 “点燃自己心头的那团火”,这也就是我特想表达的意思。尽管以前有些文章已经说过多次了。在对研究生们的是否读研的咨询中,我也多次表达过“闭上自己的眼睛,摸摸自己的心,静静地问自己:真的喜欢(读研)吗?真的有那个梦吗?如果是,就昂起头来,勇敢、执着地去追求。”YC说:“... ...学术于我,已是一个遥远的梦,我在梦里为我死去的知识哭到醒。我曾无数次在梦中惊慌失措地寻找我的宿舍,寻找我的同学,而在黑暗里,我找不到熟悉的他们,我醒来泪流满面。”你是否有过同样的感觉?生活就是一种经历,经历了,就不会有遗憾。 每个人心头都有一团火,年轻人火气更旺、更盛。人生路上,有时候会很幸运遇到良师,老师替(帮)你点燃了那团火。那团火会把你的青春燃烧,把你的理想之火点燃。所以,我也经常在想,无论是幼儿园的老师,中小学的老师,大学的老师,还是研究生导师,甚至是作为家长的孩子的老师,都应该学会如何才能点燃学生们心头的那团火,那团追求理想的火,那团燃烧青春的火。所有的老师和家长们,都不要、更不应该去浇灭学生们心头的那团火,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那其实是一种罪过。 青年人心头要有一团火,自己也要设法找到火把,找到和把握可以燃烧的时机。青春是珍贵的,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短暂的。青春应该是轰轰烈烈的,青春应该是朝气蓬勃的。 如果你还犹豫,如果你还沉沦,如果你还彷徨,如果你还迟疑,去读读 YC 的文章吧,听听她的故事:“ … … 在 2000 年的珠海,一个纺织女工,想要考博是多么困难。那里是文化沙漠,整个珠海市的书店,找不到一本超过高中以上的教材。我托我弟弟在厦门大学图书馆里为我找到一本西安交大编的《数理统计》,翻开封面,竟然是毛主席语录。我就凭着这本带毛主席语录的《数理统计》,还有刘毅编的《 Vocabulary 10000 》,用了 3 个月的时间准备,考取了博士生。我没想到,我 6 年半没学习过,只用了 3 个月的时间,就赶上了那些天天泡在学校里的应届生和高校教师。我的英语和数理统计都考得名列前茅 … … 在整整 10 年的时间里,我用 3 年半的时间攻下博士学位,用半年的时间升副教授,用 1 年的时间出国,用 5 年的时间升教授,用半年的时间评博导。而今天,我第一次招收了 2 名博士生。” 相信你会有所触动的,也会有所感动的。 ********** 谢谢YC老师的评论和补充: YC2011 2011-4-24 16:05 1 、那段岁月,距今已经10年,因此,所有的痛苦迷惘,似乎已经淡去。而且因为年轻,痛苦也就不那么难过。所以,吃苦要趁年轻,年轻时吃点苦,犯点错,不是什么坏事。 2、当年去工厂,也是自己的选择。当时硕士毕业,也属凤毛麟角,本可以留校。可是由于一些叛逆的性格,我渴望到社会上去,曾在24岁离开学校前,写下“一只脚跨出校门,另一只脚就不准备再跨进校门”的豪言壮语。所以后来回到学校,还感觉有些灰溜溜的,我食言的历史是很长很长了。 3、有时想,如果我遵循优秀学生的道路,硕士毕业出国,现在成为海归,是不是更好一些?科学网上走这条路的人很多,因而显得我走的这条路比较另类。其实我真不算成功优秀,比我年少成才的,多的是,科学网上就很多。 4、那段岁月,也不全是痛苦。迷惘是肯定的,因为找不到定位。也因为找不到定位,所以不安于当时的工作,我至今还后悔,本可以在工厂里学得更多一些,但因为不停地想离开,又懒得动,心猿意马,所以错过了很多工厂的经验。 5、人生没有优化的道路,即使暂时没有走到自己觉得理想的路上,也要做好当下的每个工作。这些都是人生阅历,痛苦也是阅历。 6、我写那篇文章,实属无心之作,我没想用我的经历去励志,但有人从我的文字中获得信心和动力,我为他们加油! 最后,我的经历无关成功,只是一种阅历。人生由一幅幅风景组成,有亮色、有暗色,都是我们自己的风景。做好该做的每件事,才不会后悔。与同学们共勉! **************** 链接: 暧昧千年 —— 我从来不敢懈怠 精选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511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姚明的理想,我的现实
热度 1 purplelab 2011-4-18 18:01
我和姚明一样大,实际我比他小2个月。这是我们之间最小的差距。 身高差距56cm,金钱差距无情大,…… 所以我一直把姚明作为自己的榜样,向人家学习,虽永远不可向其背,但总有个追求吧。 大概三四年吧,一直学习的很好,学习他的为人,学习他的态度,虽然有时候半年也关注不了他几下,也知道他也有自己我们同龄人的通病,但毕竟人家见的多,总有优点值得我等默默无闻的人学习下。 这次海南博螯论坛,他是世界青年代表,谈了中国人的信仰与理想,他在思考转型。 而最近的自己,也在思考转型。 学得倒是无奈,南辕北辙。 人家是准求自己的理想,而我是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现实的金钱,我发现,一个准博士,工作了10年;每月2000元的工资,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我向来鄙视金钱,宁愿自己花钱做学术,宁愿2个月坚持到每晚12点写自己认为有用的报告,最后呢,束之高阁,没有任何价值。 理想依旧,只是暂时妥协,先考个注册师挂靠下,然后在从新开始自己的学术——水循环学,微观城市水文学 还有30年苏北农村,人性与社会心理。 平衡,其实是我们两的选择,只是我们在跷跷板的两极。
个人分类: 三十而立|2590 次阅读|1 个评论
面对读博士,留还是遛
热度 14 zhyzx 2011-4-16 16:56
最近在校内上看到好几个本科同学(现在中科院或国内知名高校读研)更改状态——转硕了。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还是有点惊讶的,因为那些同学曾经多么坚定地要做科研,或者在我看来多么适合科研。而今,再说这些都没用了。其实,我更愿意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这些“准博士”们开遛了?或者说,是自身原因还是客观的一些条件呢?当然,针对每个人,肯定都会有各种原因。比如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科研啊,课题不感兴趣啊,巨大的就业压力啊,或者家庭因素啦...... 就我个人而言,直至现在,我可能都还是处于迷茫状态。一方面要面对艰辛的科研任务,另一方面还会考虑将要面临的激烈就业竞争。经常是夜里睡不着,或者夜里做梦都在做实验。师兄师姐调侃说我已经达到了科研的某种境界。每每如此,我都只能苦笑,因为纠结的、难受的只有自己。每次都静静地告诉自己慢慢来,车道山前必有路。可是每每遇到一些科研的失败或者本专业师兄找工作未果的风吹草动,我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 也经常会与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听他们分析我们80后的种种遭遇以及即将面临的挑战,竟有点失落。原来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是不能度量的。正如理想中的科研与现实中的科研,理想中的将来与现实中的将来。在这个日益钱与权的时代,我们更容易迷失自己。也许这也是我的那些同学转硕的原因之一吧。都说80后是没有理想的一代。我现在倒是想争辩一下,80后的我们不敢再有理想,因为知道理想没有实现的那天。 应该说,对于我的这些同学,我还是很为他们高兴的,因为他们差不多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面对没有希望的生活,也许退出才是真正的选择。 最近自己也在纠结一件事,就是将来我要怎样生活。虽然现在还在思考稍微有点晚,也很希望找到从前的那份执着。不过当真正再次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感到奇怪,因为我能感受到自己在成长。而现在要做的就是认真思考之后,坦然执着地走下去。 祝福自己也祝福所有的同学!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4051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一个理想试验-----我对科学网大学的思索
热度 10 wujingzhi 2011-4-9 18:42
今天天黑的比较早。刮了一整天的风,傍晚乌云密布,继而就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时而大,时而小。这样的雨天,在这是常见的。 晚上出去吃饭,雨还在下着。不过路上没有人打伞。人们习惯穿个带帽子的衣服,下雨了把帽子戴上就可以了。我慢慢地也喜欢上了这样和雨天完全接触。 回来的路上,突然想到科学网大学的事。这个事或许很多人提过,也有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可是却偏偏戏剧性的在愚人节前后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现在想起来,仍然哑然失笑。 记得愚人节那天,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玩的想法,偶然看到大伙发科学网大学聘书,就干脆去凑科学网大学的热闹了。这样,就写了一个不好笑的 笑话般的公告 。无巧不成书啊,没想到还吸引了一些人的眼球。最最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个人还真当真了!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愚人节后,此人居然发消息问我“是不是来真的”。我当时估计大脑都没过,就说“试探一下。做个理想实验”。结果,这一说可不要紧,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而不可收。 尽管据说“理想实验”这个词让某人很振奋精神,可我一直没觉得它有什么独特之处。我自己知道这个词,是因为以前接触量子力学时候,总看到“理想实验”这个词。那天说这个词的时候,我只是觉得科学网大学这事在现实社会中一时难以实现,那自然就是理想实验了。 可,今天一个人在这个下雨的夜晚散步时候,却突然精神为之一震!“理想实验”。这个词好。这个词原来就是我自己对科学网大学的最深层理解。 这个理想实验,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在现实中暂时无法实现。 如果实验可以用可获得的资源去实现,那为什么还非要在理想中进行呢?同样的道理,科学网大学,就是要去实现一个在现实中暂时无法实现的实验。所有对教育对科学的理想,或都可以放到这里来试验一下。相对而言,如果一些事情可以在现实社会中实施,那我们还是首先回归现实。 这个理想实验,实现它的方法不拘泥常规,不脱离实际 。当年爱因斯坦理想实验时候,可以想象自己光速飞行,可以想象薛定谔猫等等,这些都不是现实中有的。同时,这些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需要符合一定的理论。这样,既理想化,又服从自然定律,综合统一而产生可以改变人们观念的新理论新事物。 这个理想实验,会有争论,需要真实实验证实,值得我们追求 。爱因斯坦与波尔对量子理论的争论持续到爱因斯坦告别地球。到如今,对量子理论的争论还在继续。但是,有实验证实量子理论,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带来实际效用。这是最重要的。但无论实验结果如何,我们永远需要那一帮做理想实验的人们。他们是人类思想的先行者。 对“理想实验”我知道的很少,理解更是不及九牛一毛,尽管如此,却一直为之神往。科学网大学,在我心目中就是个理想实验。至于,这个实验会有什么结果,会证实什么,证伪什么,也许都不是理想实验的最终目的。而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探索,对苍生的热爱,对世界的思考,是我们存在的部分原因吧。 夜晚,风平,雨息。星光、灯光、人家。网络,思想,实验。现实,历史,未来…… 平静的夜晚,光一闪一闪。那深邃的黑暗里到底有什么?
个人分类: 大学小思 Uni. & Edu.|99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原来我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
热度 1 seawan 2011-2-28 14:39
从小的教育就是“有理想,有。。。”,看了一篇《心灵鸡汤》,觉得自己没有理想。 这篇文章最后说: 瑞克.李特的生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只要能执着远大的理想,且有不达目的绝 不终止的意愿,便能产生惊人的力量。 (点击上面文字可以看全文)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某些人的理想是“ 猪栏的理想 ”。 小时候理想是当“解放军”,没有什么理智成分,可能算是上面的分类。 后来看了一些科普,理想当一个“宇航员”,虽然说有了一些理智的成分,但毕竟很少。 再后来的理想变成了“全班第一”,“考名牌大学”,“找好工作”,。。。 我想,这些理想和“出名”,“发大财”等等,没有本质区别。 如果从“猪栏” 推理一下,这些理想应该是归类于“猪的理想” 。 而一般所说的理想,应该: 有一定价值,意义,同时有理性 。 一般所说的梦想,应该是理想的完美境界。 理想和梦想,应该一致。 如果我边工作,边想着要“快快结束,好‘适彼乐土’的好好休闲”,那我就既没有 理想 ,也没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没有 梦想 ,只一个叫“ 幻想 ”的东西。 如果连幻想都没有,那是机器人。
个人分类: 杂感|2630 次阅读|2 个评论
过年基本结束了,新的一个周期开始了
热度 5 xiegming 2011-2-14 20:31
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很不适应新的界面,找了半天才找到发表博文的按钮。 今天下午把老婆孩子从北京西客站接回家,年基本上算是过了。西站真是人潮涌动,我还被警察妹妹叫住查身份证,看来我长的比较ws啊。 这个春节和去年一样,我在我家,老婆带孩子在她家,各自陪家里的老人过年。我们已经意识到能够陪父母的时间只能是越来越有限了,现在必须抓紧了。 这个春节我在家里的日子比较长,给奶奶洗洗脚,陪爸爸喝喝酒,接待和拜访亲友,晃晃悠悠的时间就过去了。 我家的老人是奶奶和爸妈。奶奶今年86了,我爸爸也66了。我妈妈每年还要花多半年时间去延庆照顾姥姥。所以现在是66岁的照顾86岁的。很多时间是家里只有两位老人,两个人的性格又不合,经常闹个别扭,吵个架什么的,我还得尽力解劝。 我的家在北京郊区农村,只要周末没有什么安排,一般都坚持带孩子回去待上半天,但是也不能保证周周能到。我也快40岁的人了,能够给予家里的照顾几乎没有,想想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从小到大那么刻苦地学习(22年),后来又那么努力地工作(10年),曾经雄心勃勃,曾经幻想着能给家人带来美好的生活,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况却如此这般,我不知道该埋怨自己还是该埋怨社会。 现在我是上有老,下有小,中有工作。哪里都想顾上,哪里又都没有顾好,只能疲于奔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难道这才是人生的现实么!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 牢骚归牢骚,事情还得一件一件的做。今年的头两件大事还是基金和职称。基金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希望能够比去年好。职称还不知道今年什么状况,根据去年的情况,今年我下了一路死扛到底的决心。母校都百年校庆了,我本科入学也20周年了,连个教授都评不上,如何有脸回母校啊! 哼,走着瞧!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4876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启示录(0)—— 观后感序随笔
热度 2 yjs418 2011-2-2 00:27
在留学的寂寞中,最近观看了纪录片:科学启示录( http://video.sina.com.cn/movie/detail/kxqsl )。以其相对客观的视角,以时间为轴线,综合比较中国与西方在近现代科技、民主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来探求中国科技、社会落后的现实与原因。 重新审视历史,联系已近半的读博生涯,感慨颇多。因此想以此为背景写一系列的文章,来还原历史,探讨国富的希望。可能若干年后,经过浮躁而疯狂社会的历练,会对自己现时幼稚的观点所汗颜,那就当做青春年少的狂妄之言罢了,这篇随笔也算作科学启示录观后感的引言了。 在社会分工越加明确,越加细化的今天,如当年伦琴、拉曼等通过偶然的实验,获得重大科学发现,继而诺贝尔奖的历史几乎不复存在。因此,科研变成一个积累过程,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谓的科学家,已不再有着从前绚丽的光环;所谓的科研,也不再神圣化。因为经过制度化,模式化的工作,创新与科研已有章可循,所谓的科研变得只不过是社会众多工作中一个工种,进行科研也不过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世人皆说,科学家应该甘于寂寞,耐得清贫,坚持操守,这些都不错,但人生而平等,为什么从事科研的人就要忍受这些。可能有人会说,这与理想、信念有关,但我只能说这是长期畸形教育的结果。 最早的科学产生于欧洲的贵族子弟之中,他们可以有时间仰望星空,思考人的生来死去,有奴隶为他们打点衣食住行。现代的科学起源于工业革命,大机器时代使国家富强,财富可以再分配用于探索星体黑洞和电子的左旋右转。耗资 20 亿美元的原子弹计划使美国可以用印刷机印出的一沓沓绿纸换来物美价廉的商品,支撑博士研究生每年 3 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探索无聊的月球上的大坑和火星上的水。 但尽管现实中读博存在着太多的无奈,但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与梦想。这便犹如不能因为社会中黑暗事件的大量存在而放弃阳光的生活,因为生活中还有爱你的人与你爱的人;不能因为政府的腐败与无能,而痛恨这个国家,因为在这个国家中真正值得我们去热爱的是大好河山与淳朴人民。博士要做的就是担当博士应有的责任,彰显博士应有的素质!志当存高远,行当从脚下,且行且努力,加油!
个人分类: 我心飞扬|2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或为理想活着,或为物质享受活着
热度 5 sqdai 2011-1-28 08:05
人活着为什么?这是一个经典问题,谁也不能规避的问题。这些年来好像不大讨论这个话题了。昨天年青博友 chenqichun 在留言中说:“ 有人说在求生存还是求理想这个问题上,大部分的我们,只能二选一 。”说得不错。正好前几天看到著名的翻译家、诗人穆旦(查良铮, 1918 ~ 1977 ,金庸的堂兄)的一句名言:“人或为理想活着,或为物质享受活着”,觉得极有道理。 人有理想,就能做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必要时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就能像夏明翰那样慷慨赴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人有理想,就能无私无畏,坚持真理,甚至为之献身。就能像布鲁诺,为了坚持“日心说”,敢于向罗马宗教裁判所宣战:“我希望你们到大庭广众中去把我点燃,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因为我可以以自身燃起的光去照亮后来者的路, …… 。” 人有理想,就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义无反顾地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牺牲自己。就能像邓稼先,明知有遭受严重辐射的危险,在关键时刻冲向核弹试验场地,从而缩短了自己的生命,加速了核弹研制进程。 也许年青朋友会说,那是极端的例子,我们都很平凡,又处在相对平静的环境里,怎样拥有理想,体现自身的价值?是的,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一般没有机会接受血与火的洗礼,但是,寻常的环境不影响我们立志,不影响我们实行自己的理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靠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做起。 年青朋友还会说,太多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能不做实际的考虑吗?是的,当代年青人经受着太多的压力:就业问题、住房问题、晋升问题,比肩接踵而来,我们必须正确地面对。我觉得,领导不应提倡人们做“苦行僧”,应该大力解决民生问题;而我们自己,应该摆正位置,相信“锅里满了碗里才会满”,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创美好的明天。 总之,人为理想活着,才会活得有意义,活得潇洒。 写于 2010 年 3 月 27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77429.html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4393 次阅读|3 个评论
梦可追,走一回
zhouli08 2011-1-13 22:51
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和其它动物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这段时间似乎都会想起这些问题。但有时候好像有了答案,有时又觉得不圆满。影响中国,影响世界,有时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即使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的人,有梦想是可以的嘛:)很多事情当你在某一个行当出了名之后,很容易就可以干社会公益事业。 科学家的乐趣似乎在于探索与交流。轻松的氛围,也可以卖命的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看似枯燥的东西就不要做。似乎就是当初我的选择的原因。当然,见识不够多,没有到什么大公司看过,但大部分岗位肯定相对自由度生命体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看不见的很多蛋白,以及大量细胞的行为。大脑如何进行工作电脑如何模拟并超越人类走向何方这是后话。我们有责任,义不容辞:对自己,历经多少事件才过来的;对亲朋好友,我们互相扶持;对社会,也算是对人类要有一点贡献,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最完善的归宿。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自己,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宇宙中的一个不起眼的瞬间我们也为生活而奔波,但我们能用双手改变我们自己也许就是与动物的差别吧。我们可以跨越千年交流思想,来到这里,潇洒走一回吧。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3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善良和淳朴而守候
热度 1 yatou 2011-1-12 10:08
这两天一直有一个念头在心头:我们歌唱淳朴,善良,但我们为了维护它,又做了哪些呢?我们挣钱,为祖上争光,从小被培养在一个被灌输着争强争先的理念的环境中。而我们长大,变得苍桑后会发现,那些依旧淳朴的,善良的,是那些从未有过争强的,或者说从来在竞争中甘于人后的人们。眼见着淳朴的人们在这个世道中受气受欺,我禁不住要诅咒这个社会发展的方式,它如洪流似猛兽,吞噬着人们的良心,毁坏着我们美丽宁静的自然家园。看看这自然的美,想想自然在人类工业化文明中不断地退化,内心实在难得安宁。 维基中关于工业革命的介绍链接: http://zh.wikipedia.org/zh/%E5%B7%A5%E4%B8%9A%E9%9D%A9%E5%91%BD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 博爱 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 初夜权从封建领主手中转到了资产阶级工厂主的手中。卖淫增加到了前所未闻的程度。婚姻本身和以前一样仍然是法律承认的卖淫的形式,是卖淫的官方的外衣,并且还以大量的通奸作为补充。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 理性的胜利 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 http://wenku.baidu.com/view/88683d74a417866fb84a8e43.html 试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没有把金钱当成这个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吗?你没有生活在一切行为都以经济效益为评价机制的小环境与大环境里吗?高校中所有的研究、教学均与经济效益挂起钩来,不是吗?当然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斩钉截铁。如此而来,恩格斯所述的 19 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对于社会的影响,已成为我们今天毋庸置疑的事实。 当金钱成为一个社会中所有行为的衡量指标时,它即已成为构筑起这个社会庞大躯体的龙骨钢筋。任何的正义、良心、浪漫、温情,这些滋养人心灵与精神的元素,在一个一切已经彻头彻尾物化的空间中,成为一种随风而起而落的浮尘,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人性关怀的存在的意义。也许,也正因此,才有年轻人这样的呐喊:《献给所有失却理想与希望的 80 后一代》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3319 。其有文字如是: 我 望向四周 看到的尽是 一张张苍白而又僵硬的面孔 一双双空洞而又迷茫的眼神 一副副失却灵魂而又麻木的躯体 我 无法不哀 哀他们的无力、无助与不幸 我 无法不恨 恨他们的孱弱、麻木与不去抗争 读来怎么能不自责至深!于文后留下这样的评论: 也许,他们在这个物质的空间里抗争过,发现只有死路一条。如飞蛾扑火,无用得很。空留下未成年的孩童没有父样与母亲,苍老的父母失去子女的赡养。你有办法吗? 又在晨里听取李侠老师的哀叹声:《让幸福再飞一会儿》: 唯一能告诉自己的也就是坚持。人生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里尔克这句话陪伴我很多年了,突然想笑,很多年前,我们内心都有满树的梦想,象花朵般灿烂、美丽,而如今竟然荒败得有些枯藤老树昏鸦的稀疏之感,再也没有了那些遮住阳光的叶子和鲜花,现实就是一阵冰雨,袭击着这一树的梦想,所以到中年了,再看看心中那棵树早已经落叶纷纷,伤痕累累,再也没有了往日绚丽的花朵了,我们的梦想就这样完蛋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3095 这是无果之痛之吟之悲之叹,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因为 心死。去李侠老师的博客里看看,我只能听到四个字:垂死挣扎。你有办法吗? 说两句。 如果说,当年我们国家拿起经济杠杆的时候,是因为物质上我们的穷困; 那么现在,我们应当放松、减弱经济杠杆对于这个社会运行的支配作用,重续正义、善良的禾柴,将真火点燃,将希望照亮,那实在是因为到了危急的关头。 而从操作层面论,如果国家上上下下已经从理念上认识到了这个转变的紧迫性,但却在行动上迟迟未见成效,甚或不进行充分的讨论,不广泛深入地征求各方意见,急于求功、求大、求进,那么政府运作当难逃其咎。这个民族需要一个高效运行的政府,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力量来保证政府正常运行的机制。将一个廉洁的政府支撑于党内监督,辅以民众监督,包括网络的监督,这还是不够。根本上,任何政党的利益应当低于本国家与本民族的利益的。任何执政党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与民族利益之上,只能在很多情况下做出背离这个民族与国家利益的事情。如何将自己变成一个服务于大众的政党?那就是诚意将自己纳于本民族人民的各种监督下。因此,仅仅加大人民对政府运作的监督力度还是不够的。人民要有可靠的渠道进行真正的意见执行权,是根本。圣人难做,圣党难寻。但愿奇迹不要出现得太晚,更不要死岂白赖地苟延残喘。否则就是亵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友人说,凡事期盼,凡事包容,凡事相信。但这不代表圣人对于国家治理方面存在的明显问题也会采取相同的策略。那是对于人性的教导。如果真经没有培养起一颗善良、柔软、勇敢、正义的心,那书也是白读白念。因为,猥琐退缩下的我们丝丝相扣于年轻人这样的观察:一张张苍白而又僵硬的面孔,一双双空洞而又迷茫的眼神,一副副失却灵魂而又麻木的躯体 试问:你将以何面对?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 春天还会远吗 ? 《西风颂》雪莱 让我们为这个民族的淳朴和善良而守候,在这个极冬。
个人分类: 道之我观|4864 次阅读|10 个评论
杂感2011-1-9
eryzms 2011-1-9 23:39
今天中午到江宁参加了高中同学周小宝儿子的满月酒宴,晚上参加了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的年终聚餐。 晚上回来后,安顿好夫人。坐在床尾,帮夫人抓痒痒树。冬天到了,她的小脚趾有冻疮。 一边抓,一边和夫人聊天。 想和我来说些事情,又怕增加你的负担。我说啦,如果不想听或者不想想,我就不讲了。 你说吧 我前几天和苏定雷提到的去医院工作的事情,我还在想着。如果真要去,就得做些工作了。 你去医院只能当个普通的医生啦 普通的医生也比普通的老师拿钱多啊 你对当老师没有信心啦,升不上教授啦 这个得花时间啊,三五年能升副高吧,然后升教授可能得要四十了 五十五升教授,干五年就退休。 也不会那么迟的。http://www.sciencenet.cn/m/admin/default.aspx 你还是跟着老卢干吧 谢谢夫人对我的支持。作为一个男人,赚的钱不够养家糊口,实在是亏心啊。 普通的大学老师,一个还在读博士的普通的大学老师,真的是很对不起自己的家人。 这段时间,夫人总是和我说钱的问题,她的内心又希望我是大人物。夫人还是希望崇拜我的。可是我现在做得到不够好。 不要再和夫人argue了,也不要再和岳父岳母argue了。 如果有不同意见,就放在心里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追风筝的人
wido 2010-12-19 09:00
不知道我用了几天读完了这本书,仿佛我现在看书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阅读速度越来越快,还是因为书的内容越来越浅,可读的越来越少。当然,我希望的是我的速度越来越快。 其实我一直都认为读书要分清源和流的关系。源是经典的书,像《道德经》,你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流则仅仅是一些很流行的但不经典的书,他们阐述的是已经被人阐述过千千万万遍的真理,而且他们企图用不同的角度来解读真理。但是真理只有一个。所以,读书应该多读源。那是无限接近真理。 但这本书,却是一本好书。从风筝起,至风筝结束。好比,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来自百度百科):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amir)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美国,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 我想说的是,只有心灵纯洁的人才会让自己受内心煎熬的痛苦。 我们都应该去坚持自己内心的那一份纯洁,不论世事如何变迁。带着一颗高贵的心活着,永不被社会的尘埃所玷污。 所有的困难、苦痛以及折磨,我们只能坚持,能帮助我们的人只有我们自己。 这不像是书评,像是结论。
个人分类: 快乐阅读|293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了理想而奋斗!
sunbukuan 2010-12-10 13:43
rt
个人分类: 个人日记|2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理想的工作是什么?
book 2010-12-9 22:15
你理想的工作是什么?不同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差别很大,对很多人来说也很难回答。但毫无疑问,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经历了或将要经历选择工作的阶段。这个问题之所以会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困惑,难的地方应该在于 理想的 几个字:找一份工作可能不难,难的是找到想要做的事情作为工作。 记得一些年前我上博士英语课的时候,期末考试中有一项是口试,外教采用的形式是这样的:她拟定一些题目,写在小纸条上,在学期倒数第二次课上让大家抽签,每个人就自己抽到的题目在最后一次课上进行3分钟的演讲。我抽到的题目是: What is your ideal job for the future ?抽到这个题目让我有些犯难。虽然我可以像小学生作文一样来应付考试,但我没想那么做,这个问题确实是我,已经是研究生我,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 我当时想了好几天,想过自己是否喜欢在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想过是否喜欢在大学做一名老师,也想过是否喜欢去公司等其他选项。但最后发现,我很难确定的说我理想的工作是某一个工作,因为我喜欢做研究、喜欢做大学老师、喜欢做科学编辑、甚至喜欢做一名记者(虽然我没有新闻专业背景)。想到后来才明白,原来我喜欢的,是具有 某些元素 的工作, 这些元素而非具体的工作,才是我内心渴望的东西,才是承载理想的东西 自由,思想的表达,新的东西,积极向上和创造性 。 所以最后,我放弃了在口试演讲中谈我理想的工作是某一个工作,转而去谈我希望的工作应该给我哪些东西。下面这段话不是我演讲时的终稿,我记得终稿是写在纸上的,过了这么长时间找不到了,但难得备份下来的这段话基本表达了当时的想法。 --------------------------- Hello!Everyone! My name is Huang Xiao-Lei. My topic is What is your ideal job for the future . Many people often ask me what is my ideal job. Its really a tough question for me, because there is always a distance between dream and reality. However, here are some descriptions of what I want from my ideal job. In my ideal job, I would have freedom. I would be in charge of my time instead of time being in charge of me. And, I do not like someboby else in charge of me everyday. In my idal job, I would express my thoughts freely and do things in a way that reflects my worldview and social ethics. People are generally most vigorous when provided with an environment which suits their preferences and style. My ideal environment would be casual, informal, flexible, creative and efficient. In my ideal job, I would really enjoy my life. I do not think job is just a livelihood. Because there would have more flexibility with my time and schedule, I would feel free to read my favourite books, take a walk with my wife every evening, let myself just sit there thinking. It is less important to make money and more important to be happy and feel good. So, maybe I would like to be a researcher or university teacher. In the university, I could see the young students and talk with them everyday, that would make me feel young forever. When I retire, maybe I would go abroad and find some place to teach Chinese. Of course, I should have fun in my ideal job. ---------------------------- 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当把个人置于社会中时,就像把dream至于reality,总有那么些距离在那里。或者说,我们想要的绝对完美是不存在的。于是,你获得的自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自由,你想表达的思想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表达,你想有更多的创造性但现实并没有给你空间,你做的更多但发现其实并没有得到应该的回报,你的积极向上也逐渐被打击。这些,都是工作中会遇到的。怎么看待这些问题?我想,这其实就像怎么看待什么是理想的工作一样, 归根结底要取决于一个人价值观 。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认为什么是理想的工作(因此想从工作中获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去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以及你怎么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工作只是工作,而有的人则认为工作承载着理想,有理想的人和没理想的人凑到一起,可以想象工作氛围会是怎样。当你不能改变氛围的时候,只有做好自己。其实,个人的理想或价值观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有时候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反倒不一定是好的。首先有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去寻找那些你想要的元素,选择有这些元素的工作。工作不是理想,但工作承载着理想吧。可以抱怨,但不要停止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所谓的理想的工作吧。 最近,一直听说我们单位的研究生又有退学的,好像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希望这是他们认真思考后的决定,毕竟,发现自己不喜欢什么,也是值得恭喜的一件事。我欣赏有quit勇气的人,但应该是懂得舍得之间的quit,这样的quit,才是坚持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吧。 人生就像一条马尔可夫链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6936
个人分类: 说就说|130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蔣科學寫博的四榮四恥
jiangjinsong 2010-12-5 18:39
以與人為善溫柔敦厚為榮 以幸災樂禍刻薄寡恩為恥 以觀點犀利顛覆俗見為榮 以人云亦云缺乏批判為恥 以堅韌樂觀豁達陽光為榮 以嘮叨滿腹怨婦口吻為恥 以針砭時弊挑戰霸權為榮 以粉飾太平曲學阿世為恥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269 次阅读|23 个评论
有追求的生活
happyhuan623 2010-11-10 14:08
一直希望自己能过有追求的生活,不是 那么的俗 就是简简单单的平凡的生活 生活可以不是很富裕,但内心一定要很强大 很超脱 可以有偶尔的吵闹 撒娇 但这些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不要过分地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可爱不是你的通行证,成熟才是生活的真谛 过分地乐观之后就是无尽的后悔深渊 要学会长大,要能承受成长过程中的磨砺 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千万不能思想空洞,没有内涵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啊 生活中会有诸多的不如意,但不能被生活所累(不能重复佳的人生) 择友这是必须的,跟有思想深度的人交往你回学会很多,成长很多 好了,今天就写这么多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生一事 ——人生的职责、使命和理想
lanjs 2010-11-4 21:35
一生一事    ——人生的职责、使命和理想
基湘 (题图系普林斯顿大学门首的两只石刻老鹰之一,作者自拍,与本博文内容无关) 日前有幸回母校参加 70 周年大庆,见师大校运日隆, 与有荣焉。其间独往新图书馆参观,再往静湖之侧小憩。先后有两大一校报记者前来问询,索要寄语。遂告知以下三点: 1、认识自己 吝啬的历史告诉我们:人一辈子表面上可以做很多事,但真正值得做也能够做的事差不多只有那么一两件,其他事都是这件事的基础、补充或延伸。正因为这件事非同寻常,所以非你做不可,别人不能做或不能取代你来做。这便是你(我)的职责、使命和理想所在。只有做好这件事,你才会心安理得,觉得此生没有虚度。但这件事不大容易确定,大多需要时间的磨砺、高人的启迪与心灵的闪电才能发现。 2、闭关学习 本科或许是人生最美好的读书阶段。所以大学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习中外经典。更主要的,学生自己要找出时间,集中研读经典——文哲经法,地理天文,举凡经典均是涉猎范围。不过,在啃完这些之后,你要把它们全都抛掷一边,回头思考第一点。 3、体悟社会 破万卷书,行万里路。 除了潜心阅读经典著作,还要找时间观察芸芸众生,体会世道人心。 可以游学异地,可以外出打工,可以尝试创业。不过,观察社会人生之后,你也要把所看到听到的全都抛掷一边,回去反思第一点。 唯一的人,唯一的事,这才是你我必须真正关注的。 (2010年11月11日光棍节兼助残节改就)
个人分类: 经验分享|4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连续两日逛世博--有感两个理念
zls111 2010-10-31 00:35
题记:7000多万,从这两天我对世博的感受,对这个数字感觉到失望,失望大家的无聊,逛世博就是不停的拍照不停的排队,大家难倒就没有比看世博更重要的事情吗?显示出整个民族的寂落,精神的慌虚。 在网上淘了几张票,比较便宜加上最近一些事情不顺就去逛世博,没带相机,带上一双眼睛与耳朵去看世博。有两个地方令我身同感受。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看到一个短片报道欧洲一些人们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人,比如不买车,要用车的话就租,多使用公共交通设施,大部分用自行车替代,并且城市里有很多方便自行车的设施。出远门尽量不坐飞机,尽量用火车替代。少用工业产品,很多产品自己DIY。他们借此也表达,并不是用现代交通设备就是很高级,比如骑自行车也是非常好的方式,并不落后。以此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在深层次上影响身边的人保护环境。 最近我也在想类似的问题,当然不是从环保角度去影响身边的人,而是从为人处事上影响身边的人,比如在实验室多参加实验室公共事务,在最后走的时候记得关灯,关空调,垃圾多的时候顺手把垃圾带到楼下,实验室也是自己的家。尽自己的能力关心身边的人,帮助他人是很开心的事情。以此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 。 另外一个使我震感的是参加美国馆。美国馆有四个场景,第一个是美国人学中国话,那种鼓励精神,那种坚持还是相当不错。早就领教到美国人的积极态度,只要你有任何积极的一面就加以鼓励,远远好于我们的打压。 接下来的场景是美国精神,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有很好的环境去让你实现梦想。从总统到民众都在支持和帮助儿童实现他们的梦想。从总统到民众,到儿童都有积极的人生,都有一个梦想。而我们呢?这个是我震惊的地方,一个民族对于理想竟然迷惑,也不奇怪发生题记里的情况。这个是我们眼前所必须尽快明确的事情,华夏民族理想是什么?我的梦想是我有个家,一个安全,温暖的家,一个为之奋斗终身的大家,使老有所依,少有小成。这些的实际行动就是上面提到的从自身做起,用积极的态度影响身边的人,而不是腐败,用腐败的财富来填壑子孙,那时毁掉子孙,而是把精神财富留给子孙。使这样的理想在一代代中延续下去 。 这样的场景在黑龙江场馆短片电影中(红姑娘)已经提示,只不过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在哪冰天雪地世界里一家三口享受着幸福的时光,不就是我的理想 的体现。 这些方面先罗嗦这些。继续罗嗦点别的。 远大馆也不错,如果中国有100个远大,估计再有8级地震也不会那么悲剧,哪些孩子也不会成为受害者。远大用24个小时建设起了一个六层楼房并且是是防8级地震的,我觉得在理念上是相当不错的,是以人为本。 远大是做空调的,对于宣传盖房子不值得去惊讶,对于空调最大消耗是房子隔温效果不好,特别是对于中央空调,远大主要生产中央空调的。自然就想到自己来着手设计好隔温的房子,对于空调能源消耗就有相当大的节省。而同时又不忘记以人为本来设计防震。防震可能是远大推销的借口,但这个借口是正确的借口,是企业的责任,是百年大计,是一片心。 2010.10.31 凌晨
个人分类: 转载和评述|2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的理想和现实的困惑
wuxugan 2010-10-22 17:29
最近几日一直因为自己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进展和困难而烦恼,经常会自问:我究竟要干什么?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因为我不想再做低水平重复的实验,比如就是简单的养殖试验,克隆基因,不同饲料养殖效果比较。我想做的深入和系统一些,因此有一些探索性的东西,一次次的失败,似乎自己有时也有些绝望,信心也动摇过。特别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倍感委屈和困惑,主要的困惑有如下几个方面。 1. 自己的老板说花钱没有结果。 自己一直很努力,几乎没有周末和晚上下班的概念,除了吃饭、睡觉和锻炼,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科研上,但是进展和自己的期望值比相差很远。很多时候,科研需要探索才能做的深入一些,特别是我们实验室和自己原先做的指标比较简单,在这种情况下转型肯定需要一定代价--探索和建立新的评价指标需要时间和经费。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好自己的手头事情,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我相信自己在这个实验方向的判断,所以要坚持下去,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走出重围,研究能够深入一些。 2. 我指导的学生可能觉得我要求严格,有时甚至误解我。 由于目前让学生做的梭子蟹卵巢发育调控实验养殖难度较大:野生蟹对配合饲料不太感兴趣;池塘蟹又不好买,即使买回来很多成活率不高(刺网捕捞);养殖水泥池需要铺沙,否则自相残杀很厉害。因此三年来的实验,一直碰到很大困难。第一年,梭子蟹暂养和采样不能即时保证;第二年,梭子蟹养殖由于起初没有铺沙,成活率不高;第三年,野生蟹价格奇贵,对配合饲料不感兴趣;特别是有两组摄食量极少,所以自残率很高,需要重做饲料和确定具体原因。由于我自己坚持动手做实验,我从来不要学生做实验的结果来自己发表论文。但是,我仍然希望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学生愿意做深入一点的科研,大家一起共同进步。我内心里面,没有把他们当成学生,我一直认为他们是我的战友。尽管我能够感觉到学生有些灰心,甚至听到一些埋怨;所以,要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逐步会理解我的苦心的!君子坦荡荡! 3. 对家庭照顾不周,内心非常愧疚 。妻子 9 月份已经上班了,儿子也已经一周岁了,这三年,我由于在国外做实验,的确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义务。我知道他们也非常辛苦,特别是妻子非常之细心,在孩子身上花了大量精力!因此,我对妻子和妈妈对我的一些埋怨,非常能够理解!尽管我也承诺过,明年回国后,晚上和周末不去学校,尽量多陪儿子,多做些家务。但是如果自己仍然要坚持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科研精神,很难说有多少时间陪孩子、妻子和父母。一方面,现在国内科研竞争也激烈,很多年轻人都很努力。另一方面,现在整个实验室和我自己都在转型的关键时间,需要探索一些新的方向,同时建立很多新的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尽管学生可以做一些工作,但是速度比较慢,所以我必须亲自做一些实验,建立一些新的实验平台和技术手段;如果实验总是实验,老板可能会觉得我们花钱多,就有些不同意见,没有结果,我也能理解他本来对生产性和实用性的试验更有兴趣。 4. 自己的兴趣也越来越少,似乎干劲也没有原来足。 三年前,自己还坚持跑步等体育锻炼、读报和学外语等,也经常联系友人和亲人,现在这些东西也不正常坚持了,体质急剧下降。尽管内心还是不服输的,但是可能现在内心非常规累,现在做实验的决心没有原来那么大了,经常会考虑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水大这个环境,我担心很多!也许这是成熟的标志,因为看问题更全面,尽量对困难多做打算。我深深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需要坚持锻炼身体,也能够和朋友及家人保持经常性联系,能够争取他们对我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需要亲情和友情。这方面也需要调整,我不能光想着科研,我也不欣赏书呆子!所以,我不能做一个书呆子! 如何调整自己,走出重围! 一位大哥总是安慰我: 世上一切都在于你的心! 首先你要内心安静,不要过分在乎外界的功名利禄!的确,我只要问心无愧,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抱怨和评价!没有一个人是 perfect 的,没有一个人是 100% 的对的!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我觉得内心宁静这是根本。 其次,我需要 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更加 realistic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的为人是比较真诚和直接,但是缺乏艺术性和技巧性,所以,有些人不喜欢我的风格,这是正常的。科研上,我除了看资料比较快,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上比较有悟性之外,我的确动手能力也没有 wade 那样好,学习新技术也需要反复实践。我的运气也没有很多人那么好,我没有碰到真正的高手直接指导我,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花费无数时间折腾和锻炼出来的,没有人好好给我讲解和具体指导,一般只是方向上稍微把握一下,具体实验方案,技术路线和论文写作都是自己一点点熬出来的! 最后,一定要 学会放弃 。很多事情不可能都做的很好,所以 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确,具体动手做实验,我可能比大部分学生更快,因为我有很多经验,但是我不可能代替他们去做的,他们需要学习和进步,否则无法成长;买仪器和药品这些事情,我可能做的比学生更好,我可以和经销商成功砍价,但是我不可能总是把时间花在这些事情上,既然其它老师可以放手,我也要学会放手!什么事情,我可以给别人帮忙,什么自己不可以帮忙,我需要有个判断,毕竟自己的精力有限。我需要有自己的 priority ,比如建立和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动手做一些重要的实验;我需要写一些最近实验的论文,以前的该放弃就放弃;我需要多花些时间在家庭和生活上。。。。。。。。 既然 选择了科研之路,肯定充满汗水和泪水 , 世界上不是什么努力都有回报的,不是什么良苦用心都被理解的。。。。。。。。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303 次阅读|5 个评论
认真写博文也是为理想而奋斗的一种具体行动
周可真 2010-10-15 21:21
拙文:《 是我的文章是笑话还是指靠方舟子打假来维持中国学术秩序是笑话? 》 发表评论人: yangfanman 删除 回复 想了一想,感觉说人家好与不好,毕竟人家是在践行自己的理想,您呢? 博主回复 : 这话看起来是说我,实际是反映您自己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是在方这样的名人面前感觉自己矮了一截,认为方才是有理想且为理想而奋斗的人,自己则是缺乏理想或只有空想而不能践行的人. 其实,您也是有自己的事业的,只是您的事业性质不同于方而已.至于名声这东西值多少钱呢?凤姐的名声不比方舟子小多少啊! 一个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的人才是正常的人.不要认为一个老老实实教书的大学教师就不如一个所谓的名人. 不用说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我们这些人利用业余时间在这里认真写博文,也是在为我们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一种具体行动.
个人分类: 博主.读者|4584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毛新宇谈少将军衔,男人40岁,要坚定理想事业和奋斗目标
shuike 2010-10-7 10:17
中国新闻网2010年9月3日报道 上一次采访毛新宇,是2009年9月8日,第二天便是他的爷爷毛泽东主席的逝世纪念日。采访中,毛新宇言语中透出的对这位长辈超越亲情的崇敬,让人印象深刻。 不到一年,2010年7月20日,毛新宇晋升为少将,记者第一时间再次采访了这位目前全军唯一的70后少将。从最初未想过能当兵,到如今成为共和国的将军,毛新宇说他的人生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变。领袖后代的光环逐渐褪去,他说要默默地为中国军队和国防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在毛新宇的眼中,我始终是党领导下的一个战士! 责任与压力要比荣誉更多一些 人民画报:首先恭喜你被授予少将军衔。得知这一消息,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毛新宇:非常高兴和激动,难以形容。为什么呢?因为我个人的成长归结起来,目前有三大转变。我人生的第一个大转变,是在爷爷诞辰百周年的前十天,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我在中央党校念研究生。那一天,我特别地高兴,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爷爷和许多老革命家共同缔造的。 我以前说过,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会当兵,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当将军。所以,我人生第二个重大转变是入伍?2000年,我当时在中央党史研究室,报考了军事科学院的博士。读博士第一年,我入了伍。 我人生的第三个转变就是这次授将衔。我感谢中央和军委领导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授衔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庄严时刻》,我觉得开国领袖的后代成为一位将军,责任与压力要比荣誉更多一些。 为什么我授少将会这么多人关注呢?原因之一是我有一个受人崇敬热爱的爷爷,我是开国领袖的后代。我的压力和责任是什么?说句实在话,我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党领导下的一个战士,我觉得我更加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 人民画报:你到今天的这个位置,你觉得有家庭的因素在里面吗? 毛新宇:肯定有,这是客观事实,我也不回避。某种意义上,人们会把对毛主席的热爱部分转移到我身上。另一方面也是单位、母亲的培养和我自身努力的结果。我自从到了军事科学院参军入伍,一直到读完博士,又进了博士后流动站,乃至在单位工作,学习工作都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 我出了书,当了将军,别人会认为我很不容易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我自己看来,我最高兴的是现在所拥有的两个身份:一是党员,一是军人。能成为老一辈缔造的革命军队中的一分子,我看重的是这个。 男人40岁,要坚定奋斗目标 人民画报:你今年40岁了,成了将军。常言说,四十而不惑,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毛新宇:我觉得男人到了40岁,对自己奋斗目标要坚定。从授我少将开始,我就决定从现在直到退休,我会把后半生献给军队和国防,这就是我的目标。我要学习那些默默无闻的老革命,他们不图名利,却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有一句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从我自己内心讲,我不会刻意追求级别,而是希望以后无论是在毛泽东军事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国防建设中,我能贡献出智慧,发挥出作用。 人民画报:你40岁成了将军,你有没想过毛泽东主席40岁时在做些什么? 毛新宇:毛泽东40岁的时候,正是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央苏区正值围剿和反围剿。1934年,红军被迫长征。现在很多人反复跟我谈四渡赤水,这是我爷爷得意之笔,我也从中慢慢地研究和体悟毛泽东思想。 人民画报:你大学学的专业是历史,怎么想到把研究方向定为毛泽东思想? 毛新宇:我1992年大学毕业,母亲就很郑重地跟我谈,她要我改变我的研究方向,当然她不是家长式地强迫我,而是启发我。母亲跟我说了两条:第一,别人都去学毛泽东思想,你作为毛主席的后代,爷爷的东西你不去学习继承谁去继承?第二,研究毛泽东以及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都更有现实意义,更有研究的价值。 从我研究毛泽东思想开始,每一次经历大的成长进步,我就越来越觉得,当时我母亲跟我说的这两句话非常正确。 人民画报:如果你不是毛泽东的后代,你还会研究他吗? 毛新宇:我也想过这个问题。那你说,作为一个普通人,就不热爱毛泽东了吗?就不研究毛泽东思想了吗?作为伟人的后代去研究,我认为所不同的是,一个是角度,再一个是体会与感受。比如,我经常和朋友说起,毛家有六位亲人为革命牺牲了,比如杨开慧、毛泽民、毛岸英,大家谈及他们时都带着崇敬的语气。而我跟他们有血缘关系,感受起来肯定更加深刻。所以说,作为毛泽东的后代,我比常人对共产党、对解放军、对国家,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 默默无闻,做普通人;不经商,是家规 人民画报:你有没有想过去经商? 毛新宇:没有。我觉得财富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我认为爷爷的思想永远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这个家,爷爷是绝对不主张经商的,而且他也是不摸钱的。我父母在的时候也立下了家规,毛家绝对不从事经商。我本人永远恪守这个家规。 能立下这样的家规,反映出我父母清正廉洁的家风。我爷爷身边的人包括管家吴连登,经常说,毛泽东现在展出的遗物中的家庭收入开支,跟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 社会上传,我们家应该是富翁,应该继承了毛泽东很多的稿费,这些都是谣传。其实毛泽东的稿费是怎么用的,有明确的公开账目。毛泽东从来不为他的子孙置私产,他的稿费全部用于国家建设或者支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我母亲生前教育我和我爱人,要节约,不能浪费。我母亲也经常公布家里的开支,包括吃饭、买衣、孩子上幼儿园所有的账目母亲都给我们公开。我们不做生意,这些钱全部靠工资。 人民画报:你会觉得有生活压力吗?比如大家都在追求名牌。 毛新宇:是有一定压力。说到财富观,我爷爷认为,钱只要能维持住日常的生活就行,过多地去追求那些财富是没有用的。老人家曾经说过,人来到世界上,是来创造世界而不是来吃世界的。我爷爷有那么大的成就,创建了新中国,他对物质上的追求是非常低的,但他对理想事业的追求是非常高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很好地去学习。 人民画报:在和平年代,你作为将军是否想过实战? 毛新宇:我跟我的伯父毛岸英的经历有些相似,都是军人。当然我伯父比我经历了更多的锤炼和磨练。只可惜我伯父那么年轻就牺牲了。如果他健在,作为军人的我肯定有很多东西要跟他交流。他当苏联红军有什么感受,他在朝鲜战场又是怎样的。我心目中,除了爷爷,还有两个楷模,一个是我伯父,一个是我父亲。我很敬佩伯父,平凡中见伟大,我觉得他是为人民服务、当好普通一兵、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典范。 我父亲跟我伯父的品格一样,有一种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精神。父亲1947年在黑龙江克山参加了土改,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父亲的追悼会上,原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跟我母亲说,他年轻的时候,读过很多毛岸青同志翻译的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后来,我在中宣部找到了父亲的这些翻译著作,一共几十部。我父亲平时跟我聊天,从来没说过他参加过土改,翻译过那么多著作,他最爱给我们讲的就是他和伯父怎样在上海流浪,一起在苏联留学,还有爷爷的事情。他自己的事,很少说。 人民画报:毛泽东曾经告诫子女说:要做一个普通人,不要把我挂在嘴边上。你习惯被称为红色后代吗? 毛新宇:叫红色后代也可以。作为伟人后代,一方面觉得很骄傲、很光荣,另一方面觉得责任压力很大,容易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期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为什么说我重视这个少将军衔,我从一个地方青年转变成一个革命军人。我热爱军队,也很爱军人,所以我十分注重军人的荣誉。 人民画报:对自己的子女,你是希望他们成为伟人的第四代,还是做一个普通人? 毛新宇:我希望他们做一个普通人。因为爷爷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普通人。做普通人也尽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不仅是爷爷,我父母生前也教育我们做普通人。(人民画报) http://news.163.com/10/0903/11/6FLE545O0001124J.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逝者如斯`
emma09 2010-9-29 19:02
昨晚,给大学寝室老大打了电话。说起对将来的打算。 话毕,她没忘补充一句,你还是那么理想化。 这该是没错。难道,我还没有看见现实么? 今天,在网上查找兼职信息,还是不自觉的就输入自己想要做的那个行业,虽然和现在学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 一直迷惑,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这不是和谁都能谈的,看透的人,多半要你苟活了事;看了不明白的人,和你扯一堆没用的,然后你觉得问他还不如不问;没想过的人,笑你傻,没事想这些干嘛。也有白担心的人,你跟她说了,她就紧张万分,千叮万嘱,你可千万别这么想啊!我怎么想了?我只是不知道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然后,突然醒悟或者只是一时冲动,似乎我的决定都在一怕脑袋下决定的突然醒悟,理想化有什么关系呢?何必去追究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想明白了,实在没有什么意义,何妨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这就是生活的全部理想和意义。
个人分类: 人在途中|3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成熟的感觉: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zl528527 2010-9-20 20:3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武大校长的一封信 [出处未知,作者未知]
jqwhy 2010-9-16 12:23
亲爱的武大校友们:      在美国,这里还在放圣诞假呢,可我的心却没有跟着放假,我时时刻刻还关注着这边。应他,也就是天才中的天才的要求,我想我在这里冒昧地给大家说点 什么吧。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      最近,我的心一直被今日美国上一个叫吴孟超的老人给牵动着。他和他的老师在他拿到国家科技最高奖后,当着记者痛斥那些因为钱就不看病的医生。两个古稀 老人,勇气却如此的不寻常。   现在已经很难再寻找这样的勇气了。      曾几何时,我把21世纪的e-generation想象的无比的美好,认为他们一定能发展中国,重振国威。但我错了,或许,和60年代的美国一样,我 们也已经有了垮掉的一代。在陆步轩之后,京师大学堂又走出了一个失败者,一个在家乡卖糖葫芦的北大毕业生。大家听说了吗?反正我是在net上看到了。 和陆步轩暴光时的一片哗然不同,这一次没有什么震动。是人们理智了吗?不,是麻木了。这个社会已经不再看重什么京大学的文凭和学位,北京大学,鲁冠球不也 是个农民吗?潘刚不也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这个谁也没听说过的地方出来的吗?大学算什么?学问算什么?浮躁和激进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一个崭新的娱乐时代已经迫 不及待地想要覆盖整个中国。      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看过一部叫《地平线》的影片,英国BBC广播电视台的。我在收费频道的discovery上看过,把我,真的看得哭了。 Andrew wiles那种8年如一日,守口如瓶专心致志于一个看似毫无实际价值的fermata last thereon的勇气,带来了整个数学史的改变和21世纪史学的新发展。邓中翰,一个改变了Sony创始人盛田昭夫对中国芯片看法的人,却没有多少人知 道。Baidu的老板李彦宏,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毕业院校是北大和纽约州立大学这样的地方。陈省身,凭一己之力就让世界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的伟大学 者,却很多人不懂装懂的说是MIT毕业的。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学术,科学,人文,进取,这样过于跟不上时代的令普通人感到陌生的词汇在今天的世界里已经 失去了尊严。事实上,超级计算机的准确概念的普及程度肯定是不如超级女生的。至少,我还在国内的时候,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超级女生的威力的。      就业一直是中国大学生的敏感话题。现在充斥着校园的是对中国教育的反感,是对中国体制的漫骂,是对自己前途的没有信心,以及对母校的指责。有些人是有 资本这么做的,但大多数人,是没有资本这么做的。      现在很多学生都说教材编的不好,但说实话,能够把教材里讲的内容基本复述清楚理清关系的又有几个?既然有人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论专家编的教材好 不好呢?很多孩子说课程安排不合理,让他们就业很困难,理论上不去,实践又没有学到,导致就业竞争力很低。我要说的是,才读几年书啊?孩子们,你们又有什 么资格去评论课程的设置呢?连本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都还不了解的人,又谈什么课程结构呢?不合理是肯定存在的,但这也是和中国现实紧密联系的。但我认为这 绝对不应该成为学生们找借口的理由。      说理论上不去,请问,有几个学生是从大一到大四认认真真的阅读完每一门专业课至少3本学术著述或参考习题集呢?理论,理论不是逃课和社团活动能培养出 来的。说知识面不宽,知识结构不合理,其实这多半是学生自己造成的。以马字开头的课程为例,我在国内这边读书的时候,我可没有现在的学生这么消极。我 觉得,取精华去糟粕,讲的不对的,就不看,马爷爷还是讲了很多对的嘛?那就应该多看看啊,连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尊为历史上影响人最大的10个人之一 Karl max在中国却被人丢进垃圾桶,只有两个字形容:无知。而其他的各方面知识,请问:中国四大名著几个人看完过?《战争与和平》谁看完过?《通论》谁研读 过?《国富论》呢?《舰船知识》呢*玩笑,知识面,知识面可不是看《梦里花落知多少》能得到的。郭敬明,他又算得了什么呢?小丑罢了。      说实践能力不强,武汉大学的社团活动,有哪一个是由学生自己的创意诞生出来的?又有哪一个活动能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的?有哪一个是在引领学生往正确的 方向上走的?好的没从国外学,坏的都学到了。一个学生会的学长,说四年除了抽烟喝酒什么都没学会,奖学金制度的黑暗程度想必大家都知道。当年我读的学院学 生会干部加的分比发表sci论文高10倍。嘿嘿!这是什么地方。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要源于扎实的功底的。我当年在湖北省最好的高中读书的时候,我的班主 任告诉我:素质教育不是会唱歌,会跳舞,会打球,会画画,会辩论,会走台,素质教育是教一个人培养广泛高雅的志趣,学习扎实丰富的知识,掌握系统综合的 能力,去解决他希望解决的问题。综观现在的大学生,都在高考这个所谓应试的终结后全部选择走素质教育路线,脱离书本,整天醉心于社会所宣传的能力的锻 炼中去,其实呢?学到了什么啊?办点小报纸,开点小会,搞几个交际舞会就是能力?大学不是职员的培训机构。尤其是武汉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不该这样的。在 美国这边,还应试些呢!Columbia的一个教授亲口对我一个认识的人说,告诉你们吧,我们在选研究生时最看中的,还是GRE的成绩!!而sat(美国 高考)的权重在一流大学里仍然占了40%!TOEFL,TOEIC或者BEC,这都是国际标准化的考试,我们国家的高考,四六级还不是呢,人家的企业动辄 要两t的成绩,不够高还不要。连考试都要搞国际标准,能说只有中国应试吗?      就业,就业不是要一群基本功不扎实的家伙。复旦校园网搜索引擎的创立者,后来将其市场化,开复旦大学之先河,被邀请到美国Google总部应聘,结果 被李开复亲手送回来了。为什么?他的成绩单实在是太烂了,Mr. lee一说要成绩单他就傻眼。企业需要大学生的即战力,但不是最需要,因为如果需要即战力就不要大学生要的是有经验的成手了。话说的好听有什么用啊?搞关 系,会做事再会搞关系才有用。所谓social experience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如果不会做事再会搞关系,会说话,那些老板自己也需要员工来创造财富的,要一个包不会做事,老板自己不赔本吗? 其实企业最看重的是学生以后在3-5年内能不能培养成骨干,也就是说潜力的问题。而成绩和学业当然是最能证明你有扎实功底和良好素质的第一指标。所以实际 上,我们除开像一些报纸上刊登的华科中文系女生7万年薪应聘Tencent或者是应聘面试江大学生战胜华科学子这样的很少数的被过分放大的例 子,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大量在面试中受到青睐的学生仍然是学习成绩优异,技术能力过硬,有一定科研经验或者真正企业实习经验的传统的好学,不论在国内还是 在这边都是这样。而那些看似social experience很丰富但学业一般的学生,却往往华而不实,在被用人单位看穿后,很容易失败;而且就算应聘成功,基本功和知识储备不过硬的后果往往是 很快就江郎才尽,这是我们年轻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像Microsoft ,宝洁,Siemens这样的国际精英企业,其实是非一流名校高才生不用的。      就不用说来这边读书的孩子们了,北大04毕业的物理化学方向跟我一起过来的一个班来了27个,而且总共一个班就30个人啊。武汉大学,全化学系总共才 就13个offer。差距呀!其实在77年的时候武汉大学能出国深造的精英们和北大的数量是不相上下的,但现在呢?出国,那是少数牛人的事情。出国?不也 是为了找工作吗v且有个好文凭又怎么样?是呀,出国,并不是那么被人感冒的,现在的人除了生活消费上崇洋外其他方面已经不崇洋啦。说多了,别人还以为有卖 弄炫耀之嫌呢。      过多的社会活动和社交事宜已经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封闭的象牙塔这样的名词完全不适用于当代的学生。不要说书呆子,现在的学生连成为书呆子的勇气都 没有了。连上课记不记笔记这样的中学生才问的问题居然在某些大学的论坛上被热烈地讨论,不知道是智力的退化还是时代的悲哀。一位教授说:过多的社会时间 或所谓能力的锻炼把学生的心弄野了,根本无心读书,对书本知识不屑一顾。这是很危险的。对这个看法,我举双手赞成。      上课的时候逃课,考试的时候突击。国内总说研究生就业形势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嘿嘿,有几个考研的是不是就业压力大被逼考的或者跟风考的或者想混文 凭,而是真真切切的说想要追求知识和能力很早就做好当研究生的准备的人<完研了就以为人生奋斗结束了,混文凭的,学术懒惰的,学术欺诈的,甚至学术盗窃 的,跟导师拉关系的,跟老师不惜发生性行为的混学位,一些大学里有几个女研究生做这样的事我就不说了。记得以前还曝光过。嘿嘿。钱,权,色,怪不得邹恒甫 先生在班上怒骂班上一群人渣,只知道钱和女人,根本无心学术和研究。其实,又何止邹先生一个班是这样呢?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      总的来说,同学们,要知道大学不是职业学校,不是职业培训机构。来大学,学习的是思想,培养的是创新能力,造就的是领袖社会的精英,一流大学尤其是这 样。euclid曾经对奴仆说,让他给一个想要问学几何能干什么的学生一个金币然后驱逐他走,因为他想从学习中获得实利。如果想从学习中获得实际的工作技 巧和工作能力,学那些能够一被聘用马上就能派上用场的practical skills,那最好去career training camp了。大学不是就业的训练场,是让人修炼的地方,是修炼,修行,修身养性,寻求自我发展。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求知,好好的钻研,能力到了,不会被别 人不要的。很多学习好的是书呆子,但不要觉得不是书呆子就是不用学习好。现在的社会已经减负减过头了,已经偏离了方向。学习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创 造,能力也需要自己从自己所学的东西里去提炼。这些,并不是一个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成绩能表达的。      我们中国的80后一代自称是阳光的一代人,青春的一代人,是新新人类,是e世代。但很有可能现在要成为the beaten generation了。我们已经很久很久缺乏真正的感动,缺乏真正的关怀,缺乏真正的追求,我们有的只是就业,考研,保研,公务员,女人,傍大款,超 女,酒精,香烟还有就是彩妆。这个娱乐时代下,浮躁的心理已经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现在连大学都难以幸免,学生们用自己身体和思想的每一部分宣称着自己和 前辈们的不同,不仅是生活的,也有成就上的,当然很可能是成就不如他们啦。我妈妈那一代人,武汉大学77级化学专业,那时候多少学生挤到数学院听数学课, 到物理系听物理课?那时候,我妈妈他们挤着要去争通宵自习室的座位,生怕学习时间比别人少了。那时候我妈妈他们有全校的元旦联欢,中文系的出灯谜,外语系 的唱英文歌,数学系的人出智力题,物理系和化学系的人变小魔术,生物系的人展出病毒标本,那个时候真的好丰富,有创意。我妈妈他们那个时候老师很多都是工 农兵学员,水平根本不行,很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研究,学生自己上讲台讲,现在学生连书都懒得翻了,还讲题呢。我听我的一个小朋友说,他亲眼在湖滨食堂一楼 的一个书店看见一个女研究生,说被教授逼着来买Varian的intermediate microsecond,还说太厚,不想买。简直是傻子,她知道Varian是谁吗??      我们需要拯救这个时代,一个连超女都能成为文化标志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点小小的自恋,一点小小的自尊,一点小小的勇气,一流大学的学生,就要拿出点骄 傲的勇气来,一种哪怕不近世事的狂傲,这是非常可贵的进取精神。2006年,我们需要时代的救赎。      到美国也有半年了,我深深感受到这里学生的进取和睿智,还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人文关怀。国内的〈作家文摘〉上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叫学在Yale。i can really prove it true,because it is widely heard of in Chinese students here。有个Yale门口卖花的女士,卖的是不知道哪里摘的野花,很贵,一美元一朵,一个Yale的学生问她,为什么这么贵,她说她就指望哪个好心人买 一朵,一美元才够她生活一天。她说警察经常欺负她,打她,不让她卖。后来,Yale的学生真的亲自看到了警察欺负她时,他上前愤怒的制止了。后 来,Yale的学生完全自发的组织起来,捐了7000多美金,请了new haven当地最好的律师,帮小女孩打赢官司,成功保释她。然后又帮助她谋到了一份正规的工作,让她能自力更生。说到这里,我真的忍不住要哭了。       Yale的校长曾经说:Yale大学建在new haven这个落后的小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美国最好的精英教育的同时,能够在new haven这个贫穷的城市里体察美国最低层的民情,从而感受到一种最深层次的最强烈的冲击和感触。这,是学生一生都用之不尽的财富。      希望我们的学生们也能记住这句话,也去拥有这样珍贵的感悟。武汉大学培养的不是普通人,是千万中选一的精英份子。不要拿太一般的要求去要求自己,也不 要太多的关心一些太一般的事。志存高远,这是一切美好和灿烂前程的开端。       Cornell或者Princeton为什么比武汉大学强?因为这里也有几乎赶上武汉大学的美丽风景(我永远认为我的母校最美),有漂亮的树林,有广阔的 地,更重要的是Princeton的一句老话:grassland is not for looking,but is for sitting and studying。在这里,80%的学生在阳光灿烂的中午(不排除堕落分子和纨绔子弟),都会选择中午拿着简单的免费午餐,带上一两本书,拉上几个同学, 可以完全自由地随地坐在一颗大树的树荫下,边吃边讲,亢奋地让思想的种子在大树下的泥土里发芽,长大。。。。。。   武汉大学里到处是车,经常有演唱会,舞会,模特表演,就业讲座等等。到处是活动的海报和协会的展览台,还有就是小贩的地摊和人群们悠闲的脚步。看一 个大学的好坏,看里面人的脚步的速度就知道大概了。这是华中科技大学一个老师的名言。希望在将来回到母校回忆人生的时候,能少两场演唱会,多两场辩论 会;少几次就业知道和财富创业的讲座,多几次学生自己演讲的自己讨论的讲座;少几次新东方报告会,多两次学术报告会。希望能够看见,在将来的一天,武汉大 学的道路会变得更加洁净,宽敞,樱园的情人坡下,桂园场的地上,梅园李达塑像的树林里,枫园珞珈山的山道旁,到处都有进步的青年们在热火朝天的讨论,行色 匆匆地奔向各自美好的未来。希望胡适先生近百年前说的话成真吧:要看到进步青年的影子吗?不要去燕园,去武昌珞珈山看看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没有理想可悲可怜
wangdw 2010-9-12 10:02
没有理想可悲可怜 关键词:理想 乐观 自杀 抑郁症 相信自己 兴趣广泛 体育锻炼 近些天,一个关于北大大四毕业生 数学才子 柳智宇拒绝美国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选择出家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迅速传播。在很多人看来,出家是因为看破红尘。可他认为,没有理想、被迫放弃理想和追求的毕业生才是可怜、可悲的。 我同意他的说法,青年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但是,不同意他的选择。理想是人生的原动力,没有理想的人,对上生活就没有兴趣。我们是 60 年代的毕业生,那时的理想都带革命性。后来被分配到东北林场当工人,生活艰苦,工作危险。我也曾经有时放弃过理想,可是,第一,对自己有信心,看得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二,乐观点,苦中作乐,自学油画,风琴等,天天体育锻炼,心情好。 1978 年终于盼来了朝思慕想的考研!之后,我的理想在逐步实现中,生活更有乐趣,例如星期天到紫竹园英语角学习口语,等等。 现在的年轻朋友,被高速的物质增长裹挟着前行。 即便曾经拥有理想,但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年轻朋友们被带上了房奴、车奴、孩奴等各种称号,身上压着新的三座大山。等等这些都在侵蚀着年轻朋友们的理想。 切格瓦拉说: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忠于理想的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9 月 8 日是第五个 世界预防自杀日 。 在中国,自杀是总人口的第 5 位死因, 15―34 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中国每年有 28.7 万人死于自杀; 200 万人自杀未遂。我认为,生活压力大,没有理想是主要原因。 专家认为,自杀人群中多有抑郁症,这部分人群都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有自闭行为,不愿和别人打交道;2,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3,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4,每天都高兴不起来,整天愁眉苦脸;5,自我评价低;6,睡眠不好,常常会通宵难眠。个人一旦出现精神、心理疾病,应及时治疗。 所以我们说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乐观面对困难。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和别人相比,人比人气死人。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坚持锻炼身体。 最近还有报道,城固县第一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在校内学生宿舍楼内上吊自杀。由于父母对其期望值很高,在考进城固一中后,感到学习压力非常大,学校的环境无法适应,所以选择了离开。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只能下辈子变牛变马再报答养育之恩。 这样幼小心里压力太大了。这得怪他的父母,不要自己没有做到的要求小孩去完成,对小孩期望值高了,会造成对孩子的压力。那样实际上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大人要明白,以后大学的录取率会提高的,能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条条大路通罗马,专业可供选择的多了。要分开手脚让小孩自由发展。
个人分类: 研究生、大学生|4680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理想生活
CAUwzg 2010-9-11 10:46
布衣一身,点缀几根傲骨; 清风拂面,散尽人间俗气。 书生意气,率性而为。 读几回孔孟,却羡庄子不羁。 中规蹈距,哪抵得此生逍遥? 持竿四顾,谁又能放得下功名禄利? 栽几盆花,养几尾鱼; 写几个字,翻几段书。 处云端常望闲云,居江湖偶泛孤江。 哚大块文章,读来原是狗屁。 君子之交,人淡如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得失后人来评,公道自在人心。 养浩然之气,任宠辱不惊。 思接千里,与圣贤言兴亡更替。 庸人不扰,清风斋里避雨。 丝竹乱耳,着素琴以对。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6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还是骨感些好
cuizhendong 2010-9-4 19:22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颇有讽刺意味的话最近在网络上相当流行,这种比喻形象、贴切,大家多用它来强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但是,不知各位是否仔细思考过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之间的某种因果联系呢? 理想丰满反映出一个人的梦想和目标比较多,而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区区数十载,个人资源、智力、精力和能力都极为有限和骨感。所能做成的值得说道的事又能有多少呢?用有限的生命和骨感的资源去实现丰满的理想,无异于痴人说梦,徒耗心力而已。于是有人抱怨现实太骨感了,其实是怪你的理想太过丰满了,导致你的兵力分散,甚至无法集中攻下一个理想高地,只能望着别人丰满的现实而兴叹不已了。 翻开浩瀚史书或观察一下身边已退休的前辈们的人生历程,不难发现:那些旷世奇才或机遇极佳的人能做成几件被人们记住的事儿呢?以刘备之仁、孔明之智、关公之勇,倾其毕生之力不过是为阿斗建立一份家业而已;以钱学森先生之聪慧和历史机遇,其主要杰作也就是两弹一星工程、奠定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控制工程理论等几件事。许多知识分子虽然倾其一生埋首书斋而著作等身,在历史荡涤后留下的代表作也不过是某个学说或假说、某几篇文章、某几部学术专著或文学著作等,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钱伟长先生的板壳理论、钱钟书的《围城》和《管锥编》等、老舍的《茶馆》等。上述这些旷世奇才所取得卓越的成就,也有很多别人的直接或间接的功劳在里面,很多成就远非个人一己之力所能企及的。 我辈凡夫俗子,对这些高山仰止的奇才远不能望其项背,能做成一件或几件普通人的份内之事算是不枉此生了。小人物自然有小人物的梦想和活法,或学业有成、事业稳定,或封妻荫子、教子有方,在自己的父老亲朋或同行的小圈子里能够小有威望,这也算是今生无悔了。例如,一个农民或工薪阶层,能把自己的儿子或女儿供养到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而后移民大城市或国外,可能就算是其一生中做到的最值得荣耀的大事了;一个普通教师,能够培养出几个像样的栋梁之才,便问心无愧了;一个工程师,一辈子能参与设计或建造一些国家重大工程,便也足以笑傲人生了;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能为人类知识的演进和人类思想的不断开化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便已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的理想不分贵贱,但确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这需要对自身特点和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我们能不能在充分了解和剖析自我的基础上给自己的理想瘦瘦身?去除那些不切实际、不合乎自身特点的理想,留下骨感的却又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理想,然后坚定地朝着一个目标勇敢奔去,持之以恒,到人生大限将至之日即便没有大成,也必会有所小成吧。 奉劝各位也顺便自勉:理想还是骨感些好,这样以来,现实或许会变得相对丰满一些,人生价值也能体现得更充分一些。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537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一个学生的回复:尽量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吧
woodenson 2010-9-2 12:56
这是一个学生给我的留言,最近比较忙,我简要答复几句,希望能给同样迷惑的人一些启发吧。 kevin 2010-09-02 02:19:39 我对野生动物和野外研究真的很感兴趣,准备考蒋老师的研究生了,本来都下好决定,也有自己的生涯规划和学术理想,但真的是一再动摇啊,特别是看了天涯这个帖子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20/1/201048.shtml 心又灰了一层,很担心自己会再做错选择。我真的不确定,李老师,希望你能我一点建议或分析一下吗,生物专业真的这么困难吗,又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往这个牛角尖钻呢,难道真的是一错再错吗。但我认为野外生物研究会好一点吧,起码是兴趣和出路上?哎,无眠啊 首先,非常感谢kevin的留言。生物学是一个相对很宽泛的学科,下面又分成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传统专业以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新兴专业。无论哪个方向,就业其实都比较困难。上个世纪末,曾经有人预言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现在看来,恐怕得至少推迟到21世纪的下半叶。生物学现在缺乏的是产业化,很多理论上的东西,转到产业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凭生物学找实业的工作,非常不易。不过,看事情总要一分为二,工作不好找,并不只是生物学科,其他理科其实一样存在这个问题,比如物理、数学等,可能也很困难(详细数据我不清楚,只是个人感觉)。这也是97年并轨以来,自由择业导致的一个后果,作为个人能做的,恐怕只有学好功课,打好基础,争取机会。 至于兴趣,这还要看个人。有些人即便拿着高薪,他过得也不见得快乐;有些人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让他自掏腰包他都愿意。就想最近流行的印度三个傻瓜,那个摄像师,最终过的不是相当快活。所以,如果有梦想,还是尽量保护好它吧。我们生活在世上,需要生存之道,钱其实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媒介,没有它不行,但也没有必要过分的去要求它,满足生存即可。因此,如果能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便温饱,不也是一样幸福。 同时附上我原先关于就业的博文,欢迎拍砖。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7137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6243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素质教育
lz1783 2010-8-31 10:47
关于信仰危机,理想模糊以及提高素质的问题都是当前80后90后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养尊处优的80后多有不求上进的顽劣思想,是被宠坏的一代吧。缺乏竞争意识,缺少工作技能,身无长处,都是很多学生所要面对的问题。 现代教育缺的不仅是理念,还有教育制度本身的能力,育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合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到底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能不能满足社会岗位需要,不是学生本身和学校自主办学能说了算的事情,更需要制度上的保证和完善。 对于教育受体来说,除了要有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的一种更加清醒的认识,而不是通过新闻和媒体认识的有偏颇的社会。这是一,其次,教育主体,教师们中出现的某些败类污染了教育界,同时也给孩子们的心里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两方面可谓双管齐下,信任危机就这样产生了。 于是一个缺乏信仰的人群来讲,缺乏信任可能造成一种道德的倒退。而理想在缺乏信任的途中会习惯性的夭折。我周围的(包括我)80后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或者说大多数人存在一个问题,小学、中学时候的理想都在高中和大学旅途上被灼烧成了烟灰,一阵风就灰飞烟灭。理想是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提理想和提幻想的感觉差不多。究其根源,第一,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压力过大,基本上只剩幻想了,理想是心里的一点点的火苗,而且遇不到荒草,几乎没有燃烧的可能性;第二,某些非一流学校教育理念差,培养学生没有抓住多元的方向,倡导一元论,学习是唯一出路,规避了学生变坏风险的同时,成就了一批书呆子,和没有经验的亚书呆子(学习一般,基本上没有工作能力,社会阅历极浅,不懂得沟通);第三,学校在倡导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直接或者间接地被老师们(导员或者主抓学生工作的领导们)消极对待,造成了学生之中的不重视,无视素质教育存在。这样,理想被扼杀,素质教育也无法很好的实践,学生出了校门就成了累赘。补充点个别现象,在大学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搞人际关系,和老师关系好了能当个小干部,和同学关系好了能加分,单存的为了利益去拉拢老师和同学,我不说这个是好是坏,不过却有其弊病。 而且,我认为,现在不应该光提理念了,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只是做和不做的区别了,光说不练假把式,如何进行实践才是关键。培养人才为了什么?除了为了祖国建设,至少还应该帮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不同的自我认同价值(加上自我认同,是希望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思想在里面)。做事要务实,如何进行实践,广泛的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多提供给学生们走向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当然很多学校说,我们在做,我们在做,做的还远远不够。另外,我们在进入大学的之前就选择了专业,这算什么,大家还不了解学科专业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命运给猜定了,这算不算为了省事情而办出来的误人子弟的错事? 我也就是一介草民,在大学苟且偷生的一个基本上没有择业机会的穷书生而已,可不是愤青,却也希望咱们的教育制度能适当的与时俱进下,希望我们的大学别总提构造世界名牌一流大学(任重道远不说,根本没那经济实力),去世界名牌大学的人都是什么一流大学,我们估计再提构造世界一流大学也得加上定语(有中国特色的,为了某些不方便明说的原因找了一个听起来很舒服的借口,这句话可以说,但是别随便说,滥用的太多)。 此文是我在给某人的回信中写道的一些话,欢迎拍砖!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聪明就不读博士
wujingzhi 2010-8-20 23:51
有没有人读博士读了一年或一段时间后,有了放弃的想法? 据说,很多人有这个想法。理由很多,但是共同的就是:想放弃 当我刚入学的时候,听导师说有的学生读到半截就不想读了,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为什么会想放弃呢?然而,事实是,我也不幸地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具体的理由,或许并不重要。最紧要的原因我觉得就是怀疑自己能否按时毕业!很多人开题时候,信心满怀,豪情万丈,梦想着自己的paper published in Nature/Science,奠定自己在该领域的地位。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题目进展缓慢,迟迟难见结果。更不幸的或许就是进行到半截发现方案或方法行不通一个个挫折和打击,将梦想一个个打破进而,导师开始push harder,别人接连发文章,时间转瞬即逝,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山穷水复疑无路,心里开打退堂鼓 现在,我已经没有放弃的想法了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个选项。开始读的时候,已经注定是背水一战了~虽然这场战是无形的,但并不比沙场拼命轻松有意思的是,我们有更有效的战术:坚持! 无论从前对科学研究或者所谓博士有什么美妙幻想,现在都搓的粉碎扔到火星上去了,残余下的就是能干啥就干点啥,虚无缥缈的东西少提吧。不管是博士,还是N士,无非就是每天在这摆弄点其他人不屑(不想/没时间/)摆弄的东西罢了。时间长了,做出点东西来写个稿子给别人看,别人说没错误,然后把它印成册子这就是N士们的生活。每天可以重复这样的过程,意味着还可以维持生活。不能维持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所以,大家就拼谁在这个领域混的时间长,美其名曰:research track record!这就是教化的结果。从研究生开始,大家都开始积累,慢慢的就在这棵树上越缠越紧,最后就逃脱不了了。 博士是保证这个教化的最后一个正式站口。所以要保证教化效果,一定要确保博士们明白坚持和研究记录的生命线意义。如果没有这些,就很难顺利毕业了。反过来,做到这两条,应该就可以顺利毕业。 有人总结的很好,这么说:Whenever I felt depressed in grad school--when I worried I wasn't going to finish my Ph.D.--I looked at the people dumber than me finishing theirs, and I would think to myself, if that idiot can get a Ph.D., dammit, so can I. 我现在就这么劝自己的 我很少听到有人特别享受博士生活,认为特别轻松。如果有,我只有两个反应:一怀疑。二顶礼膜拜。 有时候我就想,如果真的那么聪明,就不读博士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2637 次阅读|9 个评论
读学位的‘指南针’是‘就业与生活’,不是‘纯理想’
lin602 2010-8-14 22:01
为什么要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甚至做博士后,不是理想在指引他们,而是就业、生活、发展的使然。(不排除少量的为理想而读研究生的博士与硕士们,但要从大多数人来谈这个问题)。 我读研究生是八十年代中期,说实在的,当时担心在高校评不上讲师,更谈不上升教授、副教授的事情,担心在高校混不下去,为学术这个理想而奋斗好象我没有想到(思想境界不高),呵呵。只是工作多年,在高校也能够立足了,也升了职称,才慢慢对学术感兴趣了,也才有为学术这个想法在自己的脑海中。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读书,要出国,要发表文章,要争课题,其实抽象出来看,一切皆为生活。除非伟人。 但伟人太少了,否则他们就不叫伟人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46 次阅读|3 个评论
怀揣理想的博士们,丧家狗
taol 2010-8-14 14:26
任何怀抱理想 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都是丧家狗 。(李零先生语) 李零先生的《丧家狗》中的一句话,借来说说事。 近些日子,高校的BBS很流行一对词卢瑟(loser)和温拿(winner)。大致常常用来戏谑两类人:一类是卢瑟:专心学术的博士们,生活清贫些,没车没房没背景,有理想博士毕业之后,5、6k在小北京混碗粥喝,继续做点科研;一类是温拿:有车有房有背景的投行男们,本科毕业去投行,年薪没有个六位数都不好意思跟同学们打招呼 (当然也包括富二代、官二代等靠爹吃饭的主儿) 其实,意思很明白很简单,有钱有权就是温拿,没钱没权就是卢瑟而且BBS中(尤其是匿名版)总会有很多很多类似的说法,很多争论(一般情况不算是争论,基本上是众人一起批判卢瑟们)。 现在的高校即使不是象牙塔也不应该成为充满铜臭的地方,尤其是数一数二的高校,他们是中国的希望,应该是有梦想的一批人,而不是成天梦想着数钱数到手抽筋而无他梦想 还有几个地方得说明白些。 1.关于读博士的人。我简单的分为两种半:真正有理想有兴趣做科研的博士、没有兴趣去科研但是迫于外部压力吃这碗饭的、为了逃避现实的就业压力等等就想混个文凭成天盼着毕业的博士。最后一个我只能算是半种,因为实在不想称之为博士。 第一种读博士的人,我欣赏,这样的人要是很多很精,何愁中国的科研实力不强大?(当然科技体制的问题另说)这一类是有理想的博士。 第二种读博士的人,我一直不赞成、不反对。不赞成,硕博至少要五年时间,如果真没有这个兴趣读起来确实够遭罪的,而且又是在一个人最好五年时光中,这五年时间做些别的,适合自己的事情,未必不是个更好的选择;不反对,现在就业压力大、形势至少不乐观,也是事实。同时现在虽然没有前几年那么唯学历但是学历作为敲门砖也并不一定吃亏,吃科研这碗饭也不错。 最后半种,人数众多,不解释 另外,我想最有可能成为科研包工头的是第二类博士们;第一类博士无意于此;那半种,当我没有说 2.千万别给我扣上仇富的大帽子,我可受用不起。富裕多好啊,越穷越光荣那是骗人的。有钱有车有房,靠本事赚来的,当然要支持, 更不可能是嫉妒羡慕恨, 劳动致富当然要鼓励!再说了,谁更钱过不去? 既不清高,更不媚俗。 我的本意并不是说经商、当官不好,更不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是觉得不能所有的温拿都是用权和钱来衡量的,退一步说同样是做贡献,只是追求的东西不同,为什么不能给有理想的博士们应有的尊重呢? 不要动辄一提科研理想就一脸不屑,理想?理想值几个钱理想是不值钱,但是拿钱换不来。 也许现在国内的科技体制对真正想做科研的博士们不是那么有利,但是身在其中又不可能脱离环境。 在今天,高校、科研院所也许被铜臭渗透着,但是终会有着那么一群人在坚持自己的科学理想 越是环境艰难,越是需要有这么一些人,怀抱着理想而坚持着 任何怀抱理想 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都是丧家狗。 怀抱着科研理想的博士们也许没有孔夫子那样的胸怀天下,但是同样是丧家狗。也许,没有了这些丧家狗,也就没有了理想。 (也许得罪了某些人,游客们轻拍)
个人分类: 看法|5326 次阅读|4 个评论
《甜甜花絮:长大做什么?》
liwei999 2010-8-4 01:25
+《甜甜花絮:长大做什么?》 (4148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ugust 10, 2006 01:36AM What am I going to be when I grow up? I am very talkative (more like an all time hobby). I may be like Steve Jobs, he makes money just by babbling, saying blah blah blah about his iPod. People compliment my looks and I have big feet too (why waste them), so I may become a supermodel. They make money simply by walking. I can become an environmentalist. But I am afraid of being bitten by anything poisonous. I enjoy singing, playing on the computer and teaching or playing with my friends. So I can be a singer, a computer scientist or a teacher. I may also become a physician. Unlike my grandpa, I am afraid of blood or body parts, so I can't be a surgeon. I can also be a lawyer, it pays a lot, however what's the use to sit there and sign papers all day, BORING!!!!!!!!!! A group of senior women we met at a buffet told me that I could be the first female US president, but I might as well be a housewife than this boring job. I also DEFINETLY cannot be a police woman, a fire fighter, or a soldier, because I want to stay away from criminals. I am just plain puzzled, about what should be my carreer, Uncle Mantou, Antie Mangguo and Old Buddies, feel free to make suggestions. Good thing is, I still got some time to think about it. I might as well enjoy my care-free life while I am a kid. Why bother? -------- 甜甜名言:We were born to look cute, be spoiled, and grow up. Reply from Antie Manguo: Sweetie, you are so lucky to be endowed with so many things! (17875) Posted by: mangolasi Date: August 10, 2006 02:36PM You are really a very good looking girl, and you definitely have great personality--sweet and considerate. You are also very smart and good at communication. All these means you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success in whatever you choose to do! Well, however, no matter what your career is, you still need to be well prepared. Unfortunately, we can not predict everything in life, and it's likely you will change your mind now and then. So you'd better be prepared for everything and have a well-rounded education. Want to be Steve Jobs? Well, he was not merely making money by talking. People believe what he talks because he has credit, which is built up by making the first Mac, and his technical skills. To do that you need to work hard in your science subjects. Steve Jobs is also good at designing beautiful and easy-to-use products. To train yourself like that, you need to work hard in your drawing class, try to design your own clothes and room, and go to lots of galleries. All these can sharpen your sense of aesthetics. But Steve Jobs can also mobile his team and people working for him. To learn that, you need to get involved with lots of activity, and observe people on what they like, what they hate and how to make them work with you. You need to learn how to persuade people. Well, 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to learn to be Steve Jobs, and what happens if one day, you don't want to be Steve Jobs after all these things? Hmm...even though you don't want to be Steve Jobs, those things are still good to you. A solid science background can help you enter the medical school and engineering school, and even law school, so it's fine if you want to be a physician or a computer scientist or a lawyer.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can help you in your supermodel career, as well as your singer career. And do you know people sometimes feel it difficult to protect the enviornment because they need to sacrifice some convenience in life? So a enviornmentalist need to persuade people. A teacher also need to mobile her student--to work hard! And aesthetic sense can also help you if you are a supermodel or a singer. You are beautiful, but you want to be more beautiful right? And don't forget to read about history, just in case one day you will find history interesting to you and you want to be a historian. Even though you don't want to be a firefighter or a police woman, you still need good health in every profession, so KEEP EXERCISING!
个人分类: 成长花絮|2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辞
yuxin218 2010-7-28 17:49
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英语系80级校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 2008年9月21日 转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7cb1290100kbtb.html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掌声) 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掌声)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笑声)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笑声、掌声)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笑声)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笑声、掌声)。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笑声)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掌声)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为第一本是这样来的,我进北大以后走进宿舍,我有个同学已经在宿舍。那个同学躺在床上看一本书,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所以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我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他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读他的书。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进了北大不仅仅是来学专业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学生。(掌声)所以我在北大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而且读了三遍。后来我就去找这个同学,我说:咱们聊聊《第三帝国的兴亡》,他说:我已经忘了。(笑声)   我也记得我的导师李赋宁教授,原来是北大英语系的主任,他给我们上《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的时候,每次都把板书写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丽。永远都是从黑板的左上角写起,等到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刚好写到右下角结束。(掌声)我还记得我的英国文学史的老师罗经国教授,我在北大最后一年由于心情不好,导致考试不及格。我找到罗教授说:这门课如果我不及格就毕不了业。,罗教授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请你记住了,未来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给你分数的事业。(掌声)所以,北大老师的宽容、学识、奔放、自由,让我们真正能够成为北大的学生,真正能够得到北大的精神。当我听说许智宏校长对学生唱《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打开视频,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觉得北大的校长就应该是这样的。(掌声) 我记得自己在北大的时候有很多的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第二英语水平一塌糊涂。尽管我高考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为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北大是我能够上学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块圣地,觉得永远够不着。但是那一年,第三年考试时我的高考分数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七分,我终于下定决心咬牙切齿填了北京大学四个字。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比我分数高,我认为自己是不会被录取的。没想到北大的招生老师非常富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后我的今天。(掌声)但是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我们班分班的时候,五十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个月以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笑声)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以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书在读,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八百多本书,用了五年时间(掌声)。但是依然没有赶超上我那些同学。我记得我的班长王强是一个书癖,现在他也在新东方,是新东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长。他每次买书我就跟着他去,当时北大给我们每个月发二十多块钱生活费,王强有个癖好就是把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买书的钱绝不动用来买饭票。如果他没有饭菜票了就到处借,借不到就到处偷。(笑声)后来我发现他这个习惯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费一份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饭票吃完了我就偷他的。(笑声掌声)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班的同学当时在北大,真是属于读书最多的班之一。而且我们班当时非常地活跃,光诗人就出了好几个。后来挺有名的一个诗人叫西川,真名叫刘军,就是我们班的。(掌声)我还记得我们班开风气之先,当时是北大的优秀集体,但是有一个晚上大家玩得高兴了,结果跳起了贴面舞,第二个礼拜被教育部通报批评了。那个时候跳舞是必须跳得很正规的,男女生稍微靠近一点就认为违反风纪。所以你们现在比我们当初要更加幸福一点。不光可以跳舞,而且可以手拉手地在校园里面走,我们如果当时男女生手拉手在校园里面走,一定会被扔到未名湖里,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再在校园里面走。(笑声掌声) 我也记得我们班五十个同学,刚好是二十五个男生二十五个女生,我听到这个比例以后当时就非常的兴奋(笑声),我觉得大家就应该是一个配一个。没想到女生们都看上了那些外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男生。像我这样外表不怎么样,内心充满丰富感情、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女生一般都看不上。(笑声掌声) 我记得我奋斗了整整两年希望能在成绩上赶上我的同学,但是就像刚才吕植老师说的,你尽管在中学高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后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极高的同学,也是各个省的状元或者说第二名。所以,在北大追赶同学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尽管我每天几乎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一两个小时,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非常勤奋又非常郁闷,也没有女生来爱我安慰我。(笑声)这导致的结果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叫做传染性侵润肺结核。当时我就晕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读《红楼梦》,正好读到林黛玉因为肺结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声)我还以为我的生命从此结束,后来北大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现在这种病能够治好,但是需要在医院里住一年。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苦闷了一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六百多首诗歌,可惜一首诗歌都没有出版过。从此以后我就跟写诗结上了缘,但是我这个人有丰富的情感,但是没有优美的文笔,所以终于没有成为诗人。后来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因为我发现真正成为诗人的人后来都出事了。我们跟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诗人海子在一起写过诗。后来他写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每一个同学大概都能背。后来当我听说他卧轨自杀的时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从此以后,我放下笔,再也不写诗了。(掌声)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掌声)我对他们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笑声掌声)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 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同学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有很多同学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四年。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笑声)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 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掌声)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掌声) 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如果你生在贫困家庭,你不能说老爸给我收回去,我不想在这里待着。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去,因为北大是中国的骄傲,也可以说是世界的骄傲。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该怎么走,成为了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样叫做理想。 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气不断地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的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但是他确实是我的邻居,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因为崇拜徐霞客,直接导致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成绩考了九十七分。(掌声)也是徐霞客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这种感觉,所以我也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这一梦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同学们,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样东西叫良心。 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有良心的人会从你具体的生活中间做的事情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对你未来的生命产生影响。我来讲两个小故事,讲完我就结束我的讲话,已经占用了很长的时间。 第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个礼拜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尽管苹果是他的,不给你也不能抢,但是从此同学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私。后来这个企业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这个企业家的队伍里来。但后来大家一商量,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掌声)因为你要知道,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我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笑声)。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一起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同学们一定认为我这件事情白做了。又过了十年,到了九五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结果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生命的榜样,包括刚才讲到的王强老师等。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掌声)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掌声)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掌声) 最后,我代表全体老校友向在座的三千多位新生表一个心意,我代表全体老校友和新东方把两百万人民币捐给许校长,为在座同学们的学习、活动和成长提供一点帮助。(掌声) (本文已在《读者原创版》2008年第11期刊发)
个人分类: 读书|2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ideas for life
pony911 2010-7-22 16:03
悲剧本身并不能让你无法达到目标, 不能 悲剧让我们有追逐的目标。 怀疑你的梦想无法实现并不是灾难, 但是没有梦想的确是灾难。 不能抓住你的理想并不是不幸, 不幸的是你没有理想去抓住。 没有碰触的星星并不可耻, 但可耻的是没有星星去碰触。 不是失败, 而是低的目标让人可悲。 你有梦想, 大的梦想, 不可能的梦想, 那些可以带来改变的梦想。 活出一种传奇, 并且让那些梦想成为你的人生作品, 是你来到这个星球的目的。 1994 年,美国,莫尔豪斯学院大学校长 Benjamin Mays 博士 It must be borne in mind that the tragedy in life doesn't lie in not reaching your goal. The tragedy lies in having no goal to reach. It isn't a calamity to die with dreams unfulfilled, but it is a calamity not to dream. It is not a disaster to be unable to capture your ideal, but it is a disaster to have no ideal to capture. It is not a disgrace not to reach the stars, but it is a disgrace to have no stars to reach for. Not failure, but low aim is sin.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1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喧闹过后
热度 2 weijia2009 2010-7-17 00:24
北卡的松树高挑挺拔,松果从高高的枝头掉下来,及地时能听到叭嗒一声。转眼之间,这些清脆的松果落地声已经在我的后院响了两年了。 一个多月前有段时间总听到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嘴里在哼唱一首歌,曲调很陌生,问他是什么,他神秘地一笑,说是秘密。后来还是知道了,他们小学部的主任Mrs. Roberts要退休了,全校悄悄地在给这位在本校工作了35年的元老准备一个Party。音乐老师们专门为她创作了一首歌曲,分发给小学部全体学生回家练习。一天早晨我儿子少有地穿着衬衫系着领带去上学,还特意从餐桌上的花瓶里挑了一朵最好的鲜花,看他的架势多半是去参加Mrs. Roberts的surprise party了。一个埋头工作了几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老教师,就这样松果落地般的叭嗒一声,骄傲地结束了自己平平淡淡的职业生涯。Mrs. Roberts今天是最幸福的人,这个世界上不知还有什么样的庆祝活动比得上这么一个退休party了 - 看着自己喜爱的学生们穿着得体、手捧鲜花、声情并茂地唱一首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属于她本人的歌曲。我突然有了想去看看这位老师的冲动,便跟儿子说,别坐校车了,今天爸爸开车陪你一起去。结果儿子说这个party在他们小学部进行,不邀请外面的学生和父母出席。我只得笑着摇头,把桌上花瓶里所有的鲜花都给了儿子,让他代爸爸妈妈给Mrs. Roberts一个拥抱。 屋后露台一角有几个松果壳,应该是去年的,不知是风吹过来的还是松鼠搬过来的。九十年代在密苏里居住的时候,屋后也有片树林,附近有幽静的林间小道,但我的记忆中似乎没有留下多少值得回味的景致,用现在的眼光看,不是乡村的环境不好,而是心境不平。那时候的我常常伫立窗前,清风明月下,向往着理想的彼岸有家乡的明月和亲人,向往着那一份喧闹和激情。或许人就是这样的矛盾,再好的环境,却常常审美疲劳,苦恼于生命的平淡。记得95年前后我去了一次位于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那里的放射药物部门和我们密苏里大学放射药物研究部门关系很密切,有两个Sr. Scientists想动员我去那里工作,所以那一次其实就是一个工作面试。记得我做完报告的那天晚上一位老先生请我吃晚餐,跟我说他非常喜欢这里,从MIT毕业至今在这里已工作了35年,现在到了寻找合适的人来接替他的时候了。但那时的情景可以说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 我对他那番话是缺乏共鸣的,心里在盘算- 让我这么个干大事业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窝在这种鸟不下蛋的地方,you got to be kidding me! 当然后面的事也就不会有什么结局,我选择去了工业界,干了几年便投身大革命的洪流,海归了。天天在茫茫的人流和水泥钢筋丛林里穿梭时偶尔也会想起包括橡树岭在内的几个乡村,恍惚之中觉得它们很幽静、很遥远。 这些天在国内度假,亲友见面,同事聚会,好不热闹!突然想给自己出个题目,看能不能在如此喧闹的气氛中写个以安静为题材的博客来,结果是十分困难的,要么找不出时间,要么整理不出一片宁静的心情来。直到在北大住了几天,清晨在绿荫丛中沿着未名湖散步,终于心境恢复空旷、陶然忘机了。由此看来我们的生活的确热闹得有点过头了,我在这样的氛围里工作十几年,说实在的,记不清在七嘴八舌、香烟缭绕的会议桌旁达成过什么共识,在人声嘈杂、推杯换盏的酒席上叙出过什么真正的友情来。一路走来,觉得生命中想要珍惜的美景似乎总是在幻化,总是那么难以留住,有一天忽然明白过来,原来是我们自己一直在喧闹中躁动,一直在朝秦暮楚。心念错杂,再好的景色都是荒芜!在平平淡淡中终于发现,我们内心所渴望的绿野,原来近在咫尺!理想、计划、甚至是传说中的格物致知,在平实的路途上其实都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的人生太喧闹,稍不留神,很多梦想在滚滚红尘中就这么过眼云烟了。不禁想起朋友发来的一则幽默短信:人的一生就像由东向西行驶的北京地铁一号线,途径国贸,难免留恋繁华;途经天安门,不由得幻想权力;途经复兴门(金融街),又渴望挣钱;到了公主坟,又开始憧憬西山风光;到了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一个声音飘然入耳:八宝山快到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37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想起了老友毛潤之同志!
jiangjinsong 2010-7-2 10:06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想起了老友毛潤之同志! 去年的七月 我曾深情地回憶起當年那個熱血青年蒲志高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 我又不禁想起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的老友毛潤之同志 我不曉得他老人家在臨終的時候 是不是感到了深深的孤獨 還有沒有真正可以暢談的知音知己 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認為自己實現了年輕時指點江山的偉大理想 他是不是預見了最近三十多年的變遷 不曉得他對他所開創的事業前景 究竟是充滿了樂觀還是悲觀 失望 我不曉得他對他做過的哪些重大舉動有所後悔 假如有來生 我希望他能像前生一樣 仍然敢於投身那些危險的、極有可能犯下嚴重錯誤的偉大運動中去 卻盡可能要避免像前生那樣 在歷史的關鍵時刻 犯下嚴重的錯誤 今天以天下為己任 正在開創偉大事業的各位英雄們 會有多少人再重複毛潤之同志的故事!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966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共重拾共产主义信仰迫在眉睫
热度 1 cherrylu1960 2010-6-25 19:45
偶然读到据说是毛晚年的一首诗: 父母忠心为国酬 何曾怕断头 今已见 江山红遍 虽未死 鬓已秋 江山靠谁守 你我忍将夙愿付东流 杰作红楼千古 映照封建贼王侯 自古忠臣出逆子 惟有宝黛入神州 这首诗流传于1976年初,想想似有印象。这一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几位中国革命的伟人相继去世,还有唐山大地震、粉碎四人帮。。。 现在始终无法考证,这首诗的真伪,很多人怀疑,其并非毛的原作,而且有几个大同小异的版本。但不管怎么说,读了这首据传毛作于1974年林彪事件后(毛那年81岁),在长沙一次会见周恩来时写下的诗,深深感受其中的悲壮、苍凉和无奈,老一代忧国忧民的情怀。 尽管毛晚年和他领导的中共集体犯下严重的错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定的苦难。但不可否认,毛泽东、周恩来及其老一辈革命家,是有理想有信仰的一代。为了信仰,他们走到一起,不惜抛头颅、撒热血,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最终的错误也许建立在理想信仰偏离目标、迷失方向、失去控制的行动的扭曲,相信并非有意为之,也许他老人家也很无耐啊。 仔细想想有些问题,特别是信仰问题,真的值得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好好反思一下,讨论一下。 有人说,中国人信仰的缺失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其实,这种抛弃从五四运动时就开始了,那是真正的文化革命的开端。从五四运动提出反帝反封建开始,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等统统作为封建的糟粕被扫除掉,我们开始抛弃我们的亲爹亲娘,代之是请来的洋爹洋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就像当初没有家园的犹太人,中国共产党人也抓住了共产主义(犹太复国主义)这根稻草。从此,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成了许多人的信仰。 根据小范围调研,绝大多数人,包括80后,还是信共产主义的,反正俺也是信的,因为这是从小在心中种下的理想种子,已经生根发芽、结果,不容易被抹杀。可见小时所受的教育,对成年后的信仰、人生观是多么重要! 发现尤其在广东这些经济发达地区,80后的年轻人特别仇视日本人,抵制日货之风盛行,这让我们感触很深。照理说,这一代人是看着日产的动画片,吃着日本的洋快餐长大的,不应该啊,后来了解到,这一代人从小受的教育中包括了仇日的宣传,日本过去对中国土地的侵略,今天经济上的侵略。。。从中种下了仇日的种子。实事实事地讲,如果不是借助于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帮助,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快。但很多人全然不顾这个事实。这也反映了播种的力量。 还是那句话,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个可怕的民族。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一个信仰体系实在说不过去。没有信仰的约束,社会必然处于混乱局面。 然而,曾经深入人心的传统国学经历了几十年的风暴扫荡,即使被人们试图重新拾起,又谈何容易!从我们对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愚蠢改良,以致在韩国申遗成功,可以看到,作为唯物论的政党,面对充满与之矛盾的传统文化的弘扬,处于多么尴尬的境地!还文化历史的本来面貌,结局也许是国将不国,党将不党。 所以,俺的个人观点,依靠传统国学担当起挽救信仰、重建道德约束的使命,可能并不靠谱。 实际上,从五四运动开始,打倒孔家店,杀掉老祖宗,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国学已经离国人越来越远了。现在要使其重新深入人心,也的确很难。不太现实。关起恶魔的笼子已经被打开,重新关起,可能要花费几代人的努力。 说到这里,俺还是想说,在信仰问题上,统治诺大这中国的中共一定要加强引导,要重点培养有信仰、有理想的新一代。中共绝不能抛弃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应重拾已有的信仰,也许这是当下比较明智的做法,也是比较便捷可行的方案。因为这个信仰是现成的,而且不像儒学,还没有离我们远去。 要宣传好,要实践好共产主义理想。在团结一致奔小康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在孩子们心中,从小种下讲求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也许,三年五年,看不到明显的效果,然而,经过二三十年,待这一代人成长起来,相信种子会发芽,植物会生根,生长,继而结出美好的果实,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保持执政党的统治地位。 作为一个学理工科的,实在对社会科学研究甚少,精力也有限。但直觉告诉俺,关于信仰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故以此粗糙之文,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有关理论问题,交给有关专家去研究。 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参与讨论。 又管闲事了。有些逆潮流呢。
个人分类: 时事浅谈|3902 次阅读|20 个评论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longfo 2010-6-20 15:04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女核武专家在中国养62年奶牛 温家宝发唁电
longfo 2010-6-19 08:43
亲友合唱陕北民歌怀念寒春老人。本报记者孙乾摄   本报讯 (记者孙乾)昨天上午10点,中国绿卡第一人寒春女士追思会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举行。10天前(6月8日),寒春因病在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至此她已在华养了62年的奶牛。寒春逝世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发唁电表示哀悼,并对寒春在奶牛业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浅色鸭舌帽,深色格子衫,一张爬满皱纹的脸庞,笑容淡定而慈祥。昨天上午,这张定格寒春老人最后时光的照片,挂在她生前工作过的中国农机院会议室内。遵循寒春老人的遗愿,她的追思会布置简单,甚至没有哀乐,她的儿女告知前来追思的朋友们不必带来花束。   寒春逝世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王岐山、张德江,均致电对寒春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对寒春在奶牛业和农业机械化事业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寒春的老同学杨振宁也从香港来电致哀。   我和家人都很悲伤,但是我父母的一生是值得庆贺的,甚至是让人非常羡慕的。寒春和阳早的儿子阳和平说,他希望前来追思的朋友不要悲伤,他跟亲人合唱了一首老人生前哼唱的陕北民歌,并决定按照老人的遗愿将骨灰撒至他们来华最初工作的地方塞北大漠。    ■逝者寒春 62年前,参与制造美国原子弹的核物理专家寒春弃武从文来到中国延安。为让中国人民喝上一口纯鲜牛奶,她与丈夫耗尽毕生精力。 2004年,中国政府将第一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证》送到她手中,以此褒奖她对于中国人民的杰出贡献。 为信仰诀别核武器 寒春1921年生于美国,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来华前,寒春是一名核物理专家,曾与杨振宁是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但是,当两枚原子弹分别落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时,寒春放弃了核物理。那是人类首次遭遇核武器的袭击,但她希望那也是最后一次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随后,她追随丈夫来到中国延安。 1952年,世界和平会议在华召开,寒春在会议上慷慨陈词,她谴责核袭击,呼吁消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时,她已与丈夫阳早找到了为之奋斗毕生的事业发展奶牛培育研究。 2003年12月25日,86岁的美籍专家、原机械工业部顾问阳早因病去世。在讣告上,有一句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评语,是寒春执意添加上的。寒春解释此话: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是为了信仰而来的。 崇高的共产主义境界 有人说,怀念寒春阳早就看这两本书,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书记李维民与寒春阳早共事20多年。李维民至今记得寒春不留情面的批评。一次,一家肯出钱的企业要农机院做一项研究,李维民一口答应下来。寒老眼睛一闭,就开始说了老李,中国的事情就给你们这些人搞坏了,谁有钱给谁办,农民没钱,那你们办不办?李维民不由心里一触。 李维民记得寒春阳早总不时怀念早年在延安的情景。老李,你们还记得延安时的共产主义吗?李维民被问得一头雾水。有什么不同吗?李维民反问。老李,你们部门的同志还敢批评你吗? 尽管不时挨批,但李维民却仍愿意跟寒春阳早在一起。他回忆,20年前,阳和平曾问过他:这么认真地为我爸妈服务,图什么?我现在知道了,我不图其他,和他们在一起,我的精神无比的纯净和高尚。 土老帽的朴素生活 原机械部老部长何光远曾多次去过寒春阳早居住的昌平小王庄农场。沙发一坐下去扎屁股,制图版就放在砖头垒的平台上,何光远多次劝说两人换个住处,跟农机院安排好了,劝了好几年两人还是不搬。跟他俩做工作,领导不好使,得让基层群众去说,他们才听得进去。何光远说,最终农场的几个挤奶工去劝,寒春终于答应将平房里返潮的地面修理一下。 北京农场局老局长邢春华说,当年阳和平在延安插队,因为营养不良险些丧命。农机院的老领导都劝寒春阳早把儿子安排回京工作,结果两人非但不领情,还说:我不是让他去享福的。邢春华说,寒春阳早两人生前生活异常朴素,做人也一样,从不讲官话、套话、马屁话。 寒春长子阳和平也试图解读他伟大的父母。他认为,两位老人有理想但不是乌托邦,他们与众不同的是,吃饱穿暖以后就只要求精神上的满足。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60 次阅读|3 个评论
或许无奈
Aresjason 2010-6-18 21:54
上海的黄梅天气让人的心情也变得不是十分晴朗。 很久没有写博客,不是没时间,是常常不知道该写点什么。本科的时候倒是意气奋发,爱恨分明,而且常以舞文弄墨为乐。慢慢的成熟一点,或许是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卑微,或许是已经能够理解到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情事故,所以逐渐变得沉默。 前不久给父亲电话,和父亲聊到一些事情,另我内心许久不能宁静。大姐刚在中山定居了,为了要有自己的事业,不得不把母亲接过去,一者能够帮忙料理一些家务,再者小晨晨(大姐的女儿)自出生就由母亲带大,大姐定居中山后把晨晨了过去,母亲自然是不适应离开她宝贝孙女的日子。母亲去和姐姐一起住自然是没办法,然而父亲却得一个人留在家中耕耘他那心头放不下的几亩良田。父亲年过花甲,再加上一个人生活,做儿女的显然谁都放心不下,然而我无奈,姐姐或许也是出于无奈。对于父母愧疚太深,然有很多的感慨却不便发,只希望他们能够健康长寿。 程老师(我的导师)常常会和我谈论到理想,我也不仅一次在心底扣问,我究竟有没有理想,如果有那理想又是什么。或许正因为理想像程老师说那样神秘,理想是那样的抽象,又是那样的具体,他既高于现实,又不脱离现实,所以我一直感觉他是那样的若即若离。但是我想,倘若不是因为理想,我此时正应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圆满的家庭,守候在父母的身边伴他们度过晚年。 是啊,理想让我变得既强大又弱小!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漠孤魂吳飛鵬:科學與理想
jiangjinsong 2010-6-17 16:18
大漠孤魂又寫博回應科學網博文了: 科学与理想 相關文章: 寒春、吴飞鹏和我:三个理想主义者 我看理想主义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2978 次阅读|4 个评论
喜欢探索生命的小丫头
sheep021 2010-6-11 17:12
(两岁时的亭亭和护驾的我) 亭亭从小喜欢探索生命。到目前为止,她的人生理想已经有好几个了,如:科学家、医生、老师等,其中坚持时间最长的理想是将来做一位医生。 还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喜欢看人体、宇宙之类的图书,也喜欢看人体解剖图、玩人体模型等。 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套人体经穴挂图,哭着闹着非要买回来,于是这成了我家第一套针灸用经络挂图,挂在墙上,她会时不时地跑过去看看。 又一次,在科技馆看到一套可拆卸人体模型,很小,要七八十元吧。可以把内脏一件件拆出来,再组装着玩。一直吵着要买,感觉没啥意思就不打算给她买,结果每次去科技馆,她总是跑去看,并闹着要买,最后,经过三番五次折腾就给她买回来了。很喜欢玩,时不时给拆拆装装的。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时说看着就害怕。 她还有一个地球仪和一套医生的工具箱。工具箱里各种医疗器械一应俱全,经常给布娃娃们看病、打针、吃药。 当然,亭亭可不是一个见啥要啥的孩子,有一次,在书摊上看书,看得很入迷,妈妈就告诉她说,喜欢就让妈妈给你买一本吧。亭亭说,不用买了,我都快看完了。书店售货员一听就乐了,很惊讶地说,这孩子真少见,经常有孩子哭着闹着非要家长买不可。我们只好苦笑一下说,她也有闹的时候,不过一般不是为了买书,也不是为了玩具,而是人体模型。 亭亭不仅爱看儿童版的科普类图书,特别是人体和宇宙之类的,而且也会看大人的科普。家里有几本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生命世界》杂志。这是我定的,她也经常翻看,并且看得津津有味。 昨天上学前,亭亭看到桌子上有一本《生命世界》,首页是是是非非维生素,她觉得很感兴趣,由于该去学校了,就把这一期杂志装进书包带到学校了,说是要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研究一下什么叫是是非非维生素。晚上回来后说:看了一篇维生素的文章和一片肺结核的文章。晚上写完作业又翻了其他几本杂志,照着一组名为水滴畅想的精彩图片给我和她妈妈讲课,除了朗诵其中的文字之外,还颇有发挥,玩了很长时间方作罢。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1063 次阅读|11 个评论
惑与不惑(一)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
热度 1 邵宇飞 2010-6-5 15:51
夏日里的阳光白得刺眼,树枝儿在实验室的窗外摇晃。窗帘刷拉拉地响着,抽打着窗台上厚厚的灰尘。一台台的计算机沉默着。各人的办公桌前杂乱地堆积着打印出来的文献。这情景一年又一年。 四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初来这里。Web of Science、 Spinglink, Acta Materialia,Phys Rev Lett., Oak Ridge, Linux,......一切都那么困惑而陌生。老板递来半张纸片,上面几行字写着课题编号,后面跟着一些看不大懂的词句,说以后文章的致谢里写这个课题编号。我听得一头雾水,含糊答应了。 又过月余,安排我一个开源软件,说以后就用它搞几篇像样的文章。像样的,这个词被强调了几遍。又推荐给我了几篇文献,都是这个软件所在网站上的。印象比较深的是一篇Phys. Rev. Lett.。 一堆原子,软件模拟了一个简单的加载过程,然后观察到了两条位错。无聊,相当无聊,这是我当时最直接的感觉。 为什么要给我这么一个软件?纸片上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究竟到底要我去做什么? 我看到的这些文章有什么意义?这是当时我最困惑的。自那以后的半年时间里,我尝试着问了几次上面这些问题。没有回答。没有时间回答?或者是没有必要回答?或者没有兴趣回答?我不清楚,至少当时不清楚。得到的回复只有歇斯底里的训斥和对于文章的催促。 两年以后,我的第一篇文章写成了。当然,我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些,我的文章是关于什么的,老板并不知道。没有时间知道?没有必要知道?或者没有兴趣知道?我不清楚。考虑到这一点,老板让我自己做了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实事求是,这是老板的一个优点。 此时,一个师弟进入实验室了,据说是他们那届学生的最高分。小伙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同我一样,他得了半张纸,和一些文献。无聊,相当无聊,他对我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他问我。年轻人容易偏激,我可以理解。于是我告诉他那些材料、物理领域的著名期刊为什么好,哪些Phys. Rev. B 和Phys. Rev lett. 上的文章确实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变革。没什么用,简直在扯淡么。师弟一脸鄙夷。 师弟索性不再看文献,能否毕业也不在乎。只是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计算机技术。今年四月份师弟早早地找好了工作,转行做IT了,带着一脸不屑。尽管如此,师弟的硕士学历仍然拿到,而且是优秀。答辩过程出现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就不再说了。反正是越不在乎,越容易得手。 说了这么多,说到底,想说什么呢? 基础科学研究到底重要不重要呢?重要。历史上多少著名的例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高等素质教育重要不重要呢?重要。否则怎么会培养那么多本科生,硕士生。基础科学研究的经费从哪里来呢?从纳税人的口袋里来。如我师弟这样拼搏于企业的硕士生们便是国家的纳税人。可笑的是,我师弟在短暂地经历了科研之后,便觉得基础科研,至少我们组的科研是在扯淡。不知道有多少导师们培养出的本科、硕士、博士们对自己所做的基础研究嗤之以鼻。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自掘坟墓的培养模式。 那些文章的意义在哪里呢?那些洋洋洒洒的文章在耗掉多少人的青春之后,真的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么?真的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行才干么?那些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呢?那些无法与社会需求接轨的研究,到底是故弄玄虚的自我游戏,还是真的会成为未来社会腾飞的起点呢?或许那些文章和研究的最现实意义,便在于可以给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带来滚滚经费和财源。 最后我说,实在看不出在这种一再重复下去的体制中,谁能受到任何教育。大家都努力考试,然后教下一代如何考试,大家什么都不懂----费曼
个人分类: 读书|6182 次阅读|4 个评论
第一页!
zhangyinxi 2010-6-4 12:22
这是我在科学网的第一篇博文,希望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研究工作向各位关心我的朋友汇报汇报!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弱水三千,一瓢饮尽 。【组图】
pup 2010-5-9 19:40
幸福在哪里?小时候我们常常在歌里唱着问起。 头等舱的豪华休息室里的人们也一样困倦。 豪华的汽车也不过是瞬间的新鲜而已。 恋爱的回忆,也不足以支撑起几十年的漫旅。 平静的生活里,幻想着把酒言欢,言无不尽的日子。 多少人曾想过在变老之前远去,寻找所谓的真正人生意义。 到潮湿的海上小岛开一家生活杂货铺,守着云开见日出。 到安静的山林里隐居,一只退役的黑贝叫欧力。 凭借一门手艺,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 2000公里外的她们因为来到了梦想的北京而心花怒放。 村里的小贩因为众人夸其制作的糖团好吃而阳光灿烂。 北大的退休教授,心满意足看着这天使一般美好的小生命。 以不变应万变。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得恩典。
个人分类: 生活家|4016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我也成为有辜受害者
chens 2010-4-20 18:35
昨天母亲给我打电话,诉说着她听见乡亲们的谈论,说现在读书和没有读书一样了,读书除了浪费钱财和青春后,只是剩下茶余饭后闲谈和显摆的资本了。失业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大学毕业后也无事可做,或者仍然在做着体力活。 我来自中国早期的一个革命老区。所谓老区,既然当年红军就选择为老区,说明那里经济落后,当年某党国鞭长莫及,无人照管;现在还是一样。我们那里的市级政府还没有自己的高速公路,还没有自己的铁路,只有很多腐烂的公路高高盘旋在山腰山顶,去年某某车祸就发生在境内,一次祭奠了50+人命。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敬,和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家人省吃俭用把我送到了大学门口。按母亲的话说,她和父亲很多年都没有换过新衣服了,骈手赿足日以继夜劳作在那一亩多土地上。 我们家位于某山村,一眼所望,山连绵不绝,云霭荡与天牖,清风激于地窍,到处都是山林硬石。只有文革中开发的一片片细长的梯田,很少有超过半亩的平地,每家修房子的时候都需要推山石填沟壑。交通不便,如果想见到火车,需要转2次车,在颠簸的山路上摇晃五个多小时;很多妇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火车。在2007年冬季,一个刚过五十岁的远房亲戚患病半年后,在家里喝农药自杀了,死前的中午对家人念叨说:“我这辈子还没有见过火车,难道火车真的有电视里那么长吗?那应该占多少庄稼啊?”去年回家去看她的坟墓,已经长满青草,坟前凌乱磊起的石头上有着淡淡的烟灰色。我看见她的丈夫坐颓废地在坟前,眼光浑浊,骨瘦如柴,喃喃自语而不知所言,长满裂口的黑色的手拿着少半瓶上坟的剩酒。他们家在妻子患病的半年时间内耗光了多年的积储,还欠下了4万多元的债务,而这需要他们还4年多。 我们那里主要靠生猪养殖为生,所需要的饲料全部都靠自己种做,天时的好坏决定着全乡一年的生计。当然也有水利设施,可是没有河流,只有在山巅的山坳里填土为堤,用土沟引水灌溉,有的地方水沟延绵上十千米,效率低下并且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每年天旱一起,就是大家开始吵架的时候。由于人口比较多,所以人均的土地很少,几乎不够吃饭。记得我小时候,常常吃不到白米饭,只有星星点点的几粒米和着粗杂粮一起吃。随着外出打工的人口增加,我们家帮别人种植了相当于5口人的土地(我们自己有4个人口的土地),情况才渐渐好转。 在上小学的时候,很多的人已经渐渐退出学习,转而走向打工的道路。他们大多数劳作在煤矿、有色金属冶炼和砖厂等地方,都是条件恶劣、劳动量大、劳动时间长且容易得职业病的地方。通过一年354天、每天十几小时的艰辛劳动,才换回一万多元,这还要在老板不欠款的理想条件下。我们那里有个工人每年都可以赚三万元,着实让大家兴奋不已,但是几年后回家后硒病(这个词现在有了更加好听的学术名词了)缠身,没有钱去医院,只得求助于偏方和简单的草药,忍着巨大的痛苦在坚持了一年多后不治而亡。他石板碑幕上鋻刻着“克勤治家”的称赞语,我从此开始懂得了这四个字内在的屈辱和心酸。 量子效应、孤子通信等这些与我耳熟能详的词语,曾经也让我引以为傲,在他们那里只是疯言疯语,它难道可以让你吃饭穿衣?难道可以让你过的轻松愉快?它和在泥菩萨前的所说的祈祷语一样,一个充满着美好愿望的精神寄托而已,一个在幻想中存在的美好意象,还不如镜花水月来的稳当,毕竟后者你可以选择不打破它;当你离开菩萨庙后,你还是你,你无法解脱你的宿命。我家离学校有40分钟脚程,所以很晚才去学校读书;初中时30多个人睡在一个10多点平米的无窗屋子里,睡铺仅仅容得下翻身。我们自己用肥料口袋做的窗子抵御寒风,冬天的时候冷风从外边灌入寝室,我们只得将瘦弱的身躯裹进破败的棉絮。很多人都因此患病了,比较突出的是冻疮和鼻炎。这么多年了,住宿条件还是那样。我去岁冬回家的时候,看见表弟干裂的嘴唇和布满伤口的红肿的手,我只有常常一声叹息,而他还在享受美好的阳光,和一群孩子拿着长长的农具在院子里厮杀,就像我小时候一样,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我不知道他们以后能不能走进大学的门口,还能不能不再患硒病而向上苍讨一口饭吃。多少年来,家人一直对我读书报怀疑态度,爷爷今年就满七十岁了,为了我读书常常背负150斤左右的牛粪和收割的粮食,在房子与田野之间穿梭。母亲常常问我,全家人多年辛勤的劳动,能不能让你和你的后代从此免除了这不知出头之日的苦劳役。以前我听任学校和媒体的宣传,将宣传的东西告诉他们,以稍稍慰藉他们的心灵。临近毕业,我才发现,我所说的只是一个谎言罢了,失业潮已经漫延到了学校毕业生,很多来自贫穷地方的人在饥馑中奔波于各招聘会场所,只是希望偌大的城市给他一个不回家的理由。我家乡初中同学,读完高中的人就寥寥无几,现在还有读大学硕果仅存的几个同年,几乎全部投入了找工作中去了,三四个月的奔走,一千多元钱的包身月租---没有保险,有的甚至没有合同---就让他们喜极而泣,我每次对他们送出祝福的时候,却不知我心里的冰凉,足以冻僵我房后的山林。 而我,却固执的选择了继续研究生学习,我知道,我又将向家人和亲友一遍又一遍的编制美丽的梦想。只是,当梦醒的那一天,是我应该哭呢?还是家人和亲友应该哭呢?
个人分类: 心情日记|6554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博士女朋友的肺腑之言——建议博士们看看
longfo 2010-4-16 07:46
在认识我男友之前,我对博士生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我原来觉得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国家的精英,好像是山上的神仙,潜心科研,逍遥自如,与我们这些凡人大大不同。但是 ,我现在发现,在读的博士生竟然是个特别的弱势群体。 前些天我听我男友说,他隔壁寝室师兄跟女朋友分手了,师兄女友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 给没有房子的他。我男友的室友也跟相恋2,3年的女友分手了,原因还是房子,钱!他们 已经要准备结婚了,他女友在老家工作,结婚后打算过来上海,她要求在上海买房,他现 在的经济状况买不了,于是吵吵吵~~~吵到分, 分了~~~分了,就这么分了,就因为房子, 钱!房子!听说那位博士兄弟天天喝酒,夜里还忍不住流泪。 我是女生,我能理解女生和女生家长。家长都希望自己女儿嫁个条件好些的,女儿就可以 少吃点苦少受点累。我也曾经因为我男友现在经济条件不好,狠狠的大哭过一场:为什么 别的女孩子嫁人了,有浪漫的婚礼,有钻戒,有房子有车子。而我们,要想办婚礼都得去 四方借钱?更别想啥房子车子了,为什么?我觉得委屈,我不比别的女生差,为什么我的 生活是这样?!! 我男友心里也很难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十年寒窗,他从农村考上交大,读研, 读博,在家乡他是学弟学妹的榜样,被当作天才一般,是家乡的骄傲。在学校,他专心科 研,认真刻苦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许多赞许。可他却止不住我委屈的眼泪,物质上,他现 在给不了什么,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觉得自己挺优秀,日子却过成这样。学校的那些补助,只 能基本保证自己温饱。今年我的生日礼物是条玫瑰金项链,我又开心又心疼,他为了给我 礼物,省吃俭用存了好久。 他没有钱,但他有错么??!没有!!他每天都很努力,很努力的学习工作。我有错么? !我非常能理解他的处境他的难处,可是,我就是想哭,我就是止不住眼泪。在这个物质 的社会,我承认我是有些心浮气躁,我也想像神仙一样淡薄名利,可有的时候,真的,好 难过。为什么?告诉我为什么这样 记得我问我男友当时为什么报考交大机械,他说高中时特别喜欢军事,特别爱看军事杂志 上的战斗机,军舰啥的,他梦想成为中国造航母的专家。后来问他为什么读博士,他说希 望以后能过上好些的日子,不过早知道现在这样,不如当时本科就出来工作了,像本科那 些同学一样,都已经过上好日子了。 我很想告诉学弟学妹们,特别是学弟们:如果家里不是很富裕,请你考虑清楚再决定是否 读博士搞科研,不管你有多适合科研,不管你多有热情为科学献身。因为,来自生活和情 感的压力,很有肯能把你热情的火焰浇灭。 博士,是很难读的,很多博士生不到30岁就有白发,头发也随着思考的增多而减少;而且 ,基本至少要读到而立之年,你那点补助只够自己的温饱,父母在供你上了大学,研究生 后还不能歇一歇,他们想着你还没工作,他们要帮你存钱娶媳妇(我男友的父母近六十了 ,种了好多菜卖,你能想到市场上有的蔬菜他们都种了,不管天多热,他们都在田里忙。 为了占个好摊位,每天早上2点起来去市区卖菜,怎么劝他们别去累了苦都不听,就是因为 他还没工作)。 还有件事让你难过的,就是你同学的小孩都能去打酱油了,你超过晚婚年龄好几年了还没 有女朋友;如果你有女朋友,情况更糟糕:本来压力只是来自觉得对不住父母,现在女朋 友那又来了一层压力。即使她非常通情达理,温柔体贴,善良朴实,一点都不吵不闹不抱 怨,你也会有压力。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都会想尽最大的力让自己的爱人过上更好的生 活,而你现在基本上不能给她什么,甚至,工资还没她的一半。 最惨的是,你在承受着巨大压力艰难前行的时候,被伤了一刀:她离开了你。大家都觉得 博士毕业后有个光明的前途,是的,毕业后你被认为是香馍馍,说不定很容易娶个大美女 。但是,这几年的痛苦有多少人能熬过去?感情上的伤,被刀捅过的心,一辈子都有疤的 。 我大概知道为什么几乎每年著名高校都有博士自杀的消息了,肯定不是因为哪个算法很难 ,推不出来,多是思想感情进了死胡同,被各方的郁闷压得受不了,解不开。他们有着高 智商,是某一科学领域的精英,但是情感上他们太需要支持,经不起太多的打击。其实我 觉得他们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我们都知道需求金子塔: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我发觉生理和社交需求, 我们的辛苦的博士生们却比同一年龄的普通人有的少,少很多。希望教育部的领导们在花 时间想把那44个汉字写更好看的同时,也花点时间关心一下我们花了20年培养出来的博士 们。他们不指望读博士生在生活上过的有多好,他们多是习惯了清贫的人,但希望生活不 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让他们分太多的心。希望不要太经常捉襟见肘,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能 给父母买点补品买两件衣服,在同学结婚送红包时不用老想着接下来几个月该如何节衣缩 食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中去,或许,我们还有拿诺贝尔奖的可能。 最后,我还有些话对姐妹们说:现在社会都流行着没房没车谁嫁你?,其实,我们没 有必要随大流。我曾经想过,在老了之后,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不是名车是一双紧 握着你的手,陪你一起散步唠嗑的人。在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最留恋的是什么?当然 不会是豪宅是你爱的人! 如果你遇到一个人,他爱你,你爱他,你们性格适合,你知道不会变心,那么 嫁给他! 不管他有几间房,存了多少钱,家里几亩地,地里几头牛~~~ 相信我,你们会幸福一辈子的! 愿人人都有一颗宁静的心,愿明天更好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13 次阅读|2 个评论
心存理想
huanglican 2010-4-13 04:50
今晚英国的Maozhen Li 博士打来电话,谈起北邮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事情, 现在算起来我从英国回国已快4年了。对于我, 在英国的时光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项目组中Cardif的 David w. walker 教授以及Omer F. Rana 教授是个相当好的人。David W.Walker 本科毕业于剑桥,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曾在美国工作过。 Omer F. Rana教授博士毕业于帝国理工大学。David 是非常认真的一个人,但同时又是能花大量时间帮你修改英文的人。 Omer出生地应该是巴基斯坦(听Maozhen 说起),英文是相当的好, 人也很聪明。属于非常热情的类型的人。我们经常每周一次例行讨论会议。 在此之前,我到杭州毕业之后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工作。生活是非常的单调。大部分人都是喝茶看报打发时光。在那一段时间,我的生话失去了目标。我甚至于开始写科幻小说。后来,著迷研究计算机领域内的NP问题。终于发觉不能再如此继续下去。于是,为了攒钱,选择到计算机公司编软件。在当时,挣的钱也不是少数。然而,由于心存一些理想,我想是不是应该读个博士。从朋友处要到潘云鹤院士的电话,就直接给他家打了个电话。他说欢迎报考。于是就准备复习,考试,面试,录取。入学后分配到吴朝晖教授处。在浙大期间,参加了多个项目,其中潘云鹤院士和吴朝晖教授领导的教育部基于CSCW 多媒体网上合作平台最值得回忆。课题组大约10个人左右。记得每年要飞北京10多次。 在此非常感谢浙大老师们对我的帮助。 如今,我在浙江理工大学做教授,除了教书之外,主要是培养研究生上。同时,我提出并10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的语义P2P网络成为我心中的理想。我经常得到知名和不知名的朋友或陌生人的大力帮助,对此我心存感激。我认为我的语义P2P网络工作对社会会有较大的作用,我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实现它。同时,希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继续帮助我,没有帮助过我的支持我。希望通过实现我心中的理想以回报帮助和支持我的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38 次阅读|1 个评论
眼裡只有錢?
jiangjinsong 2010-4-9 09:42
不多說了 各人查查自己的視力如何吧!
个人分类: 精彩轉帖|4251 次阅读|17 个评论
在清華教書的體會
jiangjinsong 2010-2-28 17:17
博士畢業後就在清華教書 由於碩士就是在清華讀的 所以對於清華的校園文化一點也不陌生 好處是顯然的 踏實嚴謹追求卓越 有強烈的使命感 這些對於我這樣考不上清華本科的人來說 永遠都是值得學習的 但是 說實話 清華校園文化中也有不少讓人惋惜的缺點 總體說來新清華嚴謹有餘而開放不足 我的博士階段是在人大念的 許多人對人大的校風有所批評 但是有一點也許是許多人不太瞭解的 人大的課堂上其實是相當開放自由的 如果說它給人以左的感覺 那也只是表面上的左 或者說是沒有效率的左 清華則是典型的又紅又專 如果說左也是極有效率的左 聽說當年清華有一批人去了黨校 結果成了黨校中最左的一批人 所以坊間流傳清華是第二黨校的說法並不準確 清華應該是比黨校更黨校 當然最近這些年有了很大的變化 人文社會科學實力大大加強 美院的加入 讓清華園的氛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只是離理想的大學校園還有不少距離 不過老師們都很敬業 對學生也很好 記得當年在讀碩士時 在自然辯證法原著課上 我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後生小子(本科大多是在外校念的) 對列寧的唯批和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很不感冒 總是在和老師抬杠 有時甚至很不禮貌 授課的老師很寬容 有時我們七嘴八舌地亂嚷嚷 她甚至都插不上嘴 也僅僅是笑笑就算了 現在想起來實在太過分 今天我在課堂上對學生同樣也很寬容 鼓勵他們獨立思考 然而 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選修課 剛上課時常常會感到孩子們往往比我們這些老朽還保守僵化 在很大程度上 我的工作就是要消除他們在其他課堂和教科書上受到的誤導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同學們可能會感到困惑 說他們的觀念被顛覆了 後來他們中至少有一部份人就會開竅了 很喜歡我的課 一般說來最喜歡聽我講課的人來自兩極 一部份是建築學院和美術學院的同學 他們受的科學主義污染相對比較輕 另一部份是來自基科班的同學 這些孩子考分高 思考能力強 愛刨根究底 對科學不是迷信而是熱愛 他们熱愛科學而非權力和財富 與他們交流讓我變得更年輕 因為他們常常對我很有啓發 也常常讓我感到惶恐 這麼富有激情和才華的年輕人 以後如果都變得很平庸 難道不是我們這些當老師的無能和窩囊嗎? 要更加努力、踏實地充實自己啊!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6554 次阅读|18 个评论
一个博导科学家少年时的理想
jxz1963 2010-2-27 21:44
正月初七晚上,我的朋友 F 教授约我们初八晚上在我家一起吃饺子,他说就爱吃我夫人包的饺子。我答应了他,并在夫人的一再要求下,初八晚上没有安排其他的应酬,专门为 F 教授的到来而专门做着几种花色的饺子。 我们认识 F 教授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他从中学教师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从助教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以及后来的博士生导师,可以说是步步青云。 F 教授现在西部某 211 大学主要从事 SS 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高精尖领域的前沿科学。 我五年前到过他的实验室,见到过他的博士论文,更见识了他写的几部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当时我就问他:你所从事的工作有意义吗?你喜欢这里的科研工作吗?我记得很清楚,他当时的回答是:咱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不甚了解,对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处理的不尽洽当,甚至对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处理欠妥,但对研究领域里的问题思路清晰,甚至对这些科学实验、研究程序、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十分热爱,而且可以说有时到了痴迷的地步! 从他的实验室和学术著作及博士论文,完全可以说 F 教授是一个大学者,但从其外表来看,你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就是一个在 SS 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大学问家。 我们很羡慕他的工作,他却说,在实验室进行的科学试验研究工作,有时工作起来一做就是连续几天几夜地不睡觉,几天几夜的不回家,几天几夜的连轴转,对这种实验工作没有感情是无法接受这种挑战的,是没有这种毅力的。 在吃完夫人包的三种饺子后,我与 F 教授说到了人生和理想,没有想到的是, F 教授一开口就问我:现在我从事的这种工作是在我们规划人生中没有想到的工作,是自己一步一步地干出来的!我当时问他:你当时的理想是什么?他苦笑了一下子:说出来怕你们笑话,当时我在上小学时,就想当一个钉鞋的,每天挣几块钱能养家糊口就行了。 现在倒好,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虽说博士也毕业了,教授和博导也当了,快年届五十的人了,连个完满的家庭都没有,你说这值不值。 听到 F 教授的一席话,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一个一门心思地为了科学研究事业的人,怎就连个完满的家庭都建不起来呢?
个人分类: 我的评论|4324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世界上哪国人最崇拜钱【鏈接】
jiangjinsong 2010-2-26 02:20
世界上哪国人最崇拜钱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
metanb 2010-2-24 22:26
要想将理想变为现实,就要善于用现实掩护理想。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终总结
chchh2001 2010-2-11 14:55
个人分类: 青椒酿|2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贪官比清官好”
王铮 2010-2-3 09:48
2010/02/03 贪官比清官好是姚文元在批判《海瑞罢官》时提出的一个命题,说它是个命题,是因为姚文元并没有论证它。 姚文元是谁?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一大文豪。他的水平就在于能够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不过逻辑上他不行,靠的不是逻辑力量,而是《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推荐。讲文笔和知识水平,张春桥比他好,但是他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文章多,笔头快,不讲逻辑当然快;第二发迹之初靠他爸爸在出版界的关系,文章容易发,朝内有人好做官。所以张春桥没有他红,虽然张春桥来头更大。 姚文元论述贪官比清官好的观点是:贪官为了自己的利益,清官是为了理想。这个理想是封建主义的长治久安,所以对劳动人民更坏。为什么长治久安更坏,难道要人人贪婪处处隐藏战争吗?他没有讲,他没有这个逻辑水平。贪官比清官好是为了支持打到彭德怀立论的。你彭德怀这个 20 世纪的海瑞,为民请命,就是野心家。至于为什么是野心家,他又没有论证了。他没有这个逻辑水平的。那年头我还小,还觉得姚文元有理,可是我这个人从小喜欢逻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爷爷,爷爷说彭德怀成功,老百姓就拥护他,他就让领导他的怕了。我反正似懂非懂的。 那是一个堕落的年代,为人民说话的,被指责为野心家,莫须有地被指责上台要搞独裁,复辟封建主义,如彭德怀。为个人谋利益唱热爱社会主义高调的,被树立为英雄人物,比如柯庆施。柯庆施是当时上海市委书记,他是一个见过列宁的革命者。在延安整风时,老婆被整死了,他就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只要个人利益了。这与为人民说话不然成为独裁者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是人性的懦弱。 其实为自己说话不为人民说话的更容易成为独裁者。痛恨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朱元璋是这样,任人唯亲的萨达姆也是这样。四人帮当道 时代为什么会黑白颠倒,因为像四人帮和帮四人唱着爱国主义高调谋取私利,江青就对手下人说,想一想后退两千年我与你什么关系。个人主义驱使她对特权的追求要回到农奴社会了。 人就得有点精神,就得有点理想。中国有两个状元,一个是秦桧,一个是文天祥,结果怎么样?当然可以说秦桧比文天祥更有人性,因为秦桧活下去了,文天祥被杀害了,这样的人性只能讲是动物性,或者说爬行动物性,因为哺育动物都知道要维护社会群体利益。如果进一步地像秦桧为了自己的利益干些损人利己的事,只能让自己后代说:从此世人愧姓秦。 好在认为贪官比清官好的姚文元这样的精英是昙花一现的。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4699 次阅读|8 个评论
当今博士生生存现状一瞥
moxj 2010-1-25 22:23
今天浏览网页看到 喻大华 教授的博文《 我从来不鼓励我的学生考博士 》。大概讲了现在博士的生存困境,看过没有什么印象了,不过作为一名在读博士,自己还是很有一点感触的。 07 年在北京上基础课时的室友也是一位工作几年后考研的同学。他在江边水乡的一所大专院校已经是市优秀教师了,但因为媳妇在中科院读了博士留所了,自己也考了过来。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和媳妇每晚两小时的电话经营感情,回到所里继续上博,奈何现在的情况早不能和前几年比了,硕士毕业能找的工作不如原来本科找到的好,博士也有一堆在排队等待。她媳妇上博士的时候正值科学院培养学生没多久,很多岗位缺人,在读期间就留所了。他上博士的时候就很矛盾了,一方面觉得跟着老师只能忙着为老板做赚钱的项目,学不到什么,另一方面又因为夫人在所里已经很稳定了,他又不能马上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时考虑媳妇的安排。一切似乎变得比原来更差了整个人不但身体疲惫,心理也变化很大 ---- 作为一个有近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所里刚成立的学生党支部担任了组织工作,居然很反常的用游说的方式劝我写一份入党申请书,期间还冒出一句极具恭维的马屁话 --- 宝哥你不入党,我们这帮腐败份子能有前途吗? ----- 生理失调。( 当然了,说什么话都很正常,将来像逯军一样的官员不但难免在公开场合高调讲生理失调的话,私下里更不好说讲出什么话 ) 我举了个小例子只是谈了一名工科领域石油行业博士生的个人烦恼,博士生这个群体看似比例不大,但却涵盖了社会中许多领域、不同院校,情况也各不一样。 比喻中科院的很多博士生侧重基础研究,但将来却不是每有个人都合适并能继续从事研究工作,虽然自己考博的时候比其他同学确实优秀很多,但也难免面临将来就业的时候比其他院校的学生更加艰难的情况。(听说科苑星空的论坛上正热论这个话题,我没有登录过那里) 这几天科学网的很多老师都在讨论本土博士质量的问题。大批量的培养,的确质量不能保证。不过总是听到老师讲现在博士比他们那时候要求高多了,同样的题目,工作量已经是几倍了放下工作能力,如果单提创新能力的话, 国内的 博士生在这方面的确可以说普遍低。如果对于 社会 的需求,说 国内 博士质量不合格也是教育领域及其它领域许多问题的综合症, 不能让这些处境已经很不 乐观的 博士生把黑锅都背了还受窝囊气。比 喻一些 博士生同学我们都从来没有见过面,将来也会和大家一起毕业,甚至一些领导拿文品还得这些没有工资的博士生加班给他们做论文,但将来就业却看完领导的脸色也没有着落导师忙于应付生产单位的 项目让 博士整天埋在机械的工作中看似有效的考试和竞争制度为什么落到今天的结果呢?大家不怕考试,但怕不公平,有了考试,没有监督又有什么用?有事情做,没有激励制度不行,有激励制度没有保障制度也不行 中国自古秀才不可论国事,咱也不能写个日记就什么都说。虽然前几天喝多了开天辟地痛哭了几声,但还是自信上博士很轻松,没到让我生理失调的地步,兄弟哥们都不要担心。只是这高学历的人都低酒力,不是不喝酒,就是拿着酒为了项目和高就乱糟蹋酒,哥们我喝着为酒难过啊,最郁闷不过咱退学了回乡下喝去。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4651 次阅读|6 个评论
回望过去的十年
热度 1 人为峰 2010-1-15 22:40
2010 年来到了,本人正好满 50 岁。回望过去的十年,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是从不惑走向知天命的十年,真可以用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但又处于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窘态。 纵有雄心壮志,但既缺乏聪慧的天资,又没有天赐的良机,虽然依旧在奋力拼搏,但成果寥寥,梦想依旧是梦想。好在还有梦,还有努力了就不会后悔的理念。 阴差阳错,从一个搬运工和连当矿工都不能如愿以偿的少年( 15 岁高中毕业)被命运撞进大学,后来又戴了顶博士帽,在不惑之年变成了教授。 少时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学到多少数理化,但从种菜到养鸡鸭鹅兔,从装晶体管(收音机)到做电扇,从异种授粉到嫁接,虽然低级劳动的收获颇丰、高深探索一无所获,但有了梦,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有了还算快乐的少年时光。 确实是到不惑之年,梦才变成较为清晰的理想:一是培养有理想、有毅力、有互助精神的人才,二是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在新千年之初立下了几个科研的目标,经过十年的当长工(本人号称是学院的长工,在实验室待的时间比看楼门的保安都要长得多),并较为幸运地得到很多俊才,当初的这些科研理想多数已经快要实现了。所以,本人又转向新的目标啦! 中医的科学探索,似乎与原来的研究基础相距甚远,甚至连我的母亲也觉得诧异,更何况其他的同仁和朋友,特别是在从事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同仁们。其实,所有的学科都是相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外行,也许少了思维定势和夹绊,看得更真切,更有利于获得成果,这就是不在此山中的好处嘛。 其实,从事中医的科学探索,更需要宽阔的知识和能力,不仅需要生物和医学知识,也需要光、机、电、算(计算机)、信(号处理)等工程能力,还需要科学的态度。特别在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需要足够的能力。 而在了解一些中医之后,会感觉到祖先们的智慧、中华文明的深厚以及个人的渺小。也能够从中借鉴一些智慧用于所谓的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中,如系统地看待问题和头痛医脚(或工夫在诗外)的办法。 过去的十年,还算有些实实在在的收获。在学术上:自以为自适应模板法滤波器和基于成型信号的过采样技术最为自豪。前者为最简单而又高效的滤波算法,后者能够将数据采集系统或测量仪器的精度提高几个量级而不增加成本。而在新发明(或产品研发)上,血液成份(血红蛋白、血糖、中性粒子细胞等)无创检测、疾病的快速无创诊断、能够分泌胰岛素或 B 内啡肽的人工细胞、外置式 DBS (脑深部刺激器)等即将面世,服务于难以计数的患者。我自信,下一个十年在中医征候的度量与经络机理的研究上一定有新的突破。 如果用目前时髦的数字来说话,这十年出版著作与教材 20 多本,发表论文 300 多篇(其中 SCI 检索论文 30 多篇, EI 检索论文 80 多篇),有网友可能质疑产量是否高了一些,下面的数字就是对这些成果的支撑:十年期间毕业了 19 位博士、 56 位硕士。如果还要进一步质疑:怎样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指导这么多的研究生。那我的回答是:一是本人足够勤奋,除了偶尔出差,每天三个单元我都在实验室,学生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找我讨论。二是幸运地接收到好学生。虽然对学生的要求奇高奇严,但愿意来的学生还是源源不断,接收到的也是好学生,战斗力很强。三是没有任何行政职务,虽无近水楼台之利,却有精力集中之优。 在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胡乱地写下一些回忆和感想,算是对过去的一个小结,对未来的一个期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34 次阅读|2 个评论
理想与现实不要混为一谈
可真 2010-1-9 02:42
拙文: 我为什么反对提倡婚姻应当建立在爱情基础上? 网友评论: [11]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inglu 删除 回复 婚姻与爱情是两个不同质差与质次系统,有不同条件要求,不能简单混为一谈!条件实际上是一个适宜性概念,婚姻适宜性与爱情适宜性显然不同,换句话说,适宜恋爱与适宜结婚显然不能等同,也不能随意代换,既不能按恋爱适宜性结婚,也不能按婚姻适宜性恋爱!这是理论!就实践而言,质差质次都是矛盾,恋爱适宜性与婚姻适宜性也是矛盾,二者完全统一的理想美满情况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也是绝对少!因此大多数人的正常婚姻,都是按恋爱适宜性与婚姻适宜性分别处理,才能保证婚姻的稳定;而绝大多数婚姻的不幸,都是由于否定婚姻适宜性而理想主义地简单用恋爱适宜性处理婚姻问题!就此而言,恋爱是不稳定的,而婚姻则是稳定的,这是一种规律性社会现象,厌恶与否定都没有用!因此还是应该区别对待理论,理想与实际,不要混为一谈而造成不必要的事实婚姻,事实错误与事实痛苦!因此我同意和支持可真意见! 博主回复 : 谢谢英老!理想与实际,不要混为一谈而造成不必要的事实婚姻,事实错误与事实痛苦!这正是我想表达的。爱情是高层次的感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层次,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或主观意欲要达到这个层次的。把爱情与婚姻捆绑在一起,看似天经地义,实际是混淆了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种情况类似于党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的基本要求,其实这种要求完全是不切实际的,这种规定客观上让党的形象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害,因为这个要求其实是对圣人的要求,而圣人在现实中根本是不存在的,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也没有可能现实地存在,当然,其主观愿望是不错的,可实际上没有一个现实的人能够做得到!把实际上没有一个现实的人能够做到的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来规范和约束现实的党员的行为,这完全是由于陷入了理想主义而造成的。国人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区分应然与必然、当然与实然,才使自己的生活实际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种混乱导致了无谓的心乱与烦恼,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93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 年近30,80后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阿路龟 2010-1-4 14:40
转载自踏浪乘风 “咯吱、咯吱”晚饭后,独自漫步在雪地上,舒心而又惬意。此时此刻,时光中的一切,生活中的一切彷佛都隔着那么遥远!   年近30,80后的我们,不应该是过去那个沉迷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的小孩!在生活的种种考验面前,学会微笑着生活——尽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爱情、对欲望,应该有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别太冷淡、不要沉迷!清醒一下吧:给自己定一下位。不要让思想在欲望的世界里陷得太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生活中,爱情应该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干净、清爽而又温馨!别让她和欲望捆绑在一起,那会让生活成为一种很沉重的经历!   对于生命的意义,不要有太多的模糊,生命只是一种简单的过程,从虚无中来,到虚无中去。然而,我们必须要学会精心打点,不要让这个简单的过程变得沉重、繁琐!更多的,我们希望生活是舒心而惬意的!   好啦,想清上面那些问题后,就让我们很认真的想想,而立之年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吧:   假如你工作在大城市,别让高得吓人的房价雷倒——尽管它已高得超出了你父母和你自己的承受能力。那不是一个健康的实体,学着让自己把视线从那上面转移开!那是块腐烂透顶的肉,里面寄居满了各类的爬虫,尽管他们披着很华丽的皮囊。可是,由于它已经扰乱着个人的生活,并且因此而腐蚀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让原本简简单单的房价变得扑朔迷离。假如你因为婚姻问题非要去买,而又承担不起,先让自己放放吧!把视线踏踏实实地放在工作上,尽管,也许你对自己工作并不十分满意!   假如你在单位混,咳,倒霉的80后,这个时代还不完全属于你们。我们早应该看清,单位生活的绝对不是理想的寄居地,在更多情况下,它并不适合人的成长!还需要我们去改善,而非屈从。放眼全国,我们几乎找不到哪个地方允许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形式主义、官僚习气、各类潜规则……说不清的种种繁琐,早已将体制咬坏、把人性咬坏!80后们,假如,我们是积极、上进的一代青年,在这些现象面前,不要迷失自己,不要认为生活本该这样的,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团结、互信、互助的关系,而非彼此在利益争夺中尔虞我诈。我们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信念——一种简单、清晰的人生信念追求,尽管这种信念也许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暂时因不被理解而碰壁!请相信,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贪婪、更不在于淫靡奢侈!   你对信念怎么理解?你的信仰是什么?嗨,80后的我们,不要在种种残酷的现实面前,让自己变得“现实”。根植在心底的信念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会准确的帮你辨别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想想,你童年时有哪些不可思议的想法吧,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呢?我们的责任,不是在生活中默默无闻的隐忍——隐忍生活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不是在欲望世界里堕落;不是在蹉跎的岁月长河里打牌蒙混时光。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别闲着,别累着”,这个追求会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太枯燥,更不会让生命之花时时干枯!   不要彻头彻尾的做生活中的人,那样,生活会很沉重!学着“仰望星空”,看看内心思想世界中,哪些想法对于自己来说并不算太难。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放开手脚去追求吧!生命中,有些东西是迫于无奈的,需要隐忍。同时,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东西,那样生活才会绚烂多彩而不干枯!   80后们,我们早该告别刚出校园时那段青黄不接的艰难年龄段!关爱好自己的亲人,也许他们并不能满足你在生活中的所有需求,可是,他们为了我们已经付出太多。应该我们为他们做出些什么了——尽管我们自己“吊”在一个很艰难的生活怪圈中!   总之,生活细微处的斑斑点点,我们早该看清,让我们尽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吧!80后的责任不是屈从过去,不是在艰难的时事里迷失,而是积极、大胆开拓,开拓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   夜色很美,伴着温和的南风,耳边继续“咯吱、咯吱”的踏雪声!我想,更多情况下,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挖掘那些简单的“美”的因素!
个人分类: 社会|3230 次阅读|5 个评论
理想生活暨新年祝福
sheep021 2009-12-31 10:18
辞旧迎新之际,贴幅对联吧,喜庆一下: 前几天网了两条鱼,一并拿出来,祝贺各位: 年年有余,天天幸福,事事如意,吃嘛嘛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蜗居,告诉大家了什么?
pony911 2009-12-14 11:07
蜗居,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何?看了蜗居而改变自己梦想的人,几何? 以下转载两篇博文,仅供参考! 《蜗居》观后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6884 《蜗居》错就错在太真实!: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8250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理想中的实验室状况
热度 1 xiegming 2009-10-30 23:13
这一阵子对实验室不论从空间还是人员都进行了很大的动作。 实验室的房间几乎被彻底翻了一遍,首先是扔了很多东西,然后也找到好多东西,很多东西都是一看就知道应该有,但是不告诉你让你想却永远也想不出的东西,还有很多东西是发现了多个,比如打气筒就有3~4个,有些东西还是收集废品的师傅提醒我们才发现的,看得不仔细可能就丢了。防盗门也很快装上了,使得实验室增加了8~9平米的地方,很宝贵的。桌椅的摆放也重新规划了一下,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和布局的合理性。相信以后再有访问接待工作,我们的形象更好了。以前国际友人来参观,我们觉得真有点丢北大的脸面。再买好新桌椅,几乎就弄好了。 整理环境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非常突出。很多事情你只要表达出大致意图,基本上就能够主动想办法圆满完成任务。比如安装管灯,换气扇等,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迅速搞定。很多工作都是脏活累活,但是没有一旦怨言,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大家,群策群力,效率很高。 人员方面也经历了几轮行动,既有全体人员行为,也有小组行为,还有不少个别人的一对一交流,基本上让大家对于实验室发展管理和个人发展管理等问题建立了共识。同时老师之间也就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制定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和方案。下周会向全体人员传达。 实验室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发展速度很快,成果也很多,但是同时也展现了很多问题和失误。由于是一边发展一边摸索管理经验,所以不可避免会走弯路,出现事故。这次老师首先反思了管理层面的很多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其次也让学生思考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这次的总结,理顺大家的思路,统一大家的思想,为下一阶段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我们期望今后主要是依靠制度来管理实验室,而不是人来管理。 我理想中的实验室状况是: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愿意来我们实验室读研究生,我们挑选的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基础,对自己的发展也都有清醒的认识,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进了实验室,对实验室的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学生的期望目标和实验室的发展目标能够很好的叠合,学生发展了,实验室自然就发展了。学生不发愁怎么毕业,到了年限其达到的水平自然满足北大的要求。博士生都能够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管理能力等都达到一定的水平,是让人一看就让人喜欢的高素质的成年人。实验室里面不是死气沉沉,而是生机勃勃。每个人都感觉是为了自己在做事,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认识很明确,知道为什么做,并愿意尽力把它做好。实验室环境井井有条,干净整洁,大家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爱惜实验室的物品,做事精打细算。人人关注实验室的情况,关心其他人员。学术争论有很多,可以非常尖锐,但是对事不对人。实验室定期组织各种活动,比如春游,秋游,各种文体活动等,增进大家的感情。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一起参与活动,让他们常回家看看。总的一句话,我希望实验室是一个团结和睦的五好大家庭,家和万事兴。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50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谁知我心
liux831 2009-10-24 17:19
我是一个女孩,也是一个女博士,但肯定地, 我不是芙蓉姐姐。 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她知道了科学,或者说什么是科学。 一个人的风格(或者说品格)需要别人评价或者说别人认识么? No,Not! 正像一个美女,美女所具有的内涵,是别人给予的吗? No,Not! 首先,科学有两种品格: 1.科学的真实性 Nice paper所阐明的,大多不像韩国干细胞,多是真实的。正像高考的几何证明题,自己证明的,多数是得分的。 2.科学传播 我没有赶上那样的时代,其他科学家索要论文,你需要自费邮寄自己发表的论文抽印本,一次,又一次....... 我的5个导师经历了那个年代,现在,其他科学家发来一个电子邮件:我对你的研究很感兴趣。 不管他提出他什么进一步的要求。 这就是科学人的理想,科学人的情怀。 我们说:I haver a good idea. 指科学的,高尚的。 I have a dream. 为了奥运会, 中国人发明了:one world ,one dream. 这是世界的,不需要注释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谁知我心?! 我一次又一次的呼唤,我需要美好。 科学需要科学精神, 世界需要人文精神。 我想说,别的, 不是别的,我们需要Nice, 一种无比美好!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8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理想——城市里的田园生活
famingkuang 2009-10-12 07:34
二妹子 FloatingRose在我的博文《 助人者乐,助已者强 》中问我上山去砍柴是什么意思? 俺一看就知道她是城里长大的甜孩子,恐怕连柴是什么都没见过,呵呵。我告诉她,就是上山去背回来烧火做饭用的那种柴嘛。发发家几个月前就已经改成烧柴做饭了。 俺向往农村里的空气和田园风光,但俺受不了农村的那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苦。有文为证:《 你真的想过田园生活吗? 》,别说干活有多累了,单就只要没有了网络,我怕我都活不下去了。 所以,俺又喜欢住在城市里,城市里方便呀,出门有车(俺退化了的肢体根本适应不了真正的农村生活嘛),还可以天天泡科学网,呵呵。 俺的理想是在城市里有一块田可以自己耕种,有一片山可以砍柴,俺上科学网累了就去田里看看水,到山上砍砍柴。这就是俺目前的理想。 说白了,俺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城市中的农民,过上城市里的田园生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80 次阅读|15 个评论
现实与理想
xu782219 2009-10-10 18:24
现实与理想 人要生活在现实中, 还要生活在理想中。 生活在现实中, 活在当下,是基础,踏踏实实; 生活在理想中, 向往未来,是目标,寻寻觅觅。 两者结合,有近有远,是人是仙。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完美医疗——国家卫生服务系统的共产主义
sstone2009 2009-9-14 09:28
国家卫生服务系统(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 NHSS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等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在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NHSS属于疾病控制论中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对疾病在机体、人群和社会各个层面的控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HSS也可以作为疾病控制论中的一个独立系统考察。设: NHSS={H 0 ,H 1 ,H 2 ,,H n-1 ,H n }, (1) H n 表示NHSS的一种状态,n 为自然数,随着n 的增大, NHSS 状态由优变差,n 值所确定的是该种 NHSS 状态在可能性空间中的排序,每个间隔是均等的,根据研究要求及技术所能达到的程度,间隔可以无限缩小,这个间隔我们定义为 NHSS 状态指数 。 我们设定H 0 为 NHSS 的最优状态,这种状态具有如下特征: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医疗服务满足各种层次需求、资源配置合理、管理简约高效、医务工作者安定、发病率稳定、民众医疗常识普及、社会健康意识良好等,并且各项指标处于最优,我们称之为完美医疗( perfect health service system , PHSS )。 完美医疗是人类的一个伟大的理想,是人类对健康孜孜所求的最高境界,是理论上的最好状态,现实中也许是我们并不能达到,但我们可以经过长期和科学的控制,无限趋近。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2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满山开遍映山红-追寻先辈的足迹
ripple 2009-9-10 15:40
夜半三更 哟 盼天明 , 寒冬腊月 哟 盼春 风 若要盼得 哟红军 来 , 岭上开遍 哟 映山 红 若要盼得 哟红军 来 , 岭上开遍 哟 映山 红 岭上开遍 哟 映山 红 , 岭上开遍 哟 映山 红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冬子妈在壮烈牺牲前唱的这首歌曲,对我和更多根在革命老区的人来说,有着更多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故乡都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红,都有很多为理想献身的长辈和乡亲。这首歌让我们想起故乡,想起面对苦难坚持的长辈们和他们留下的传奇,他们对于我们是那么真切,因为其中就有我们的长辈和亲人。其中也包括我的祖父和一些至今难以理清亲缘关系的亲戚们。 今天,我们有着各自的目标,也作着各自的奋斗。几十年前,我们的长辈们,他们为什么要革命,怎么革命,是什么样的追求让他们甘于艰苦,勇于牺牲,他们的目标和奋斗对于我们又会有怎么样的启发。答案或许不能够从回忆录中找寻完全。他们今天都已离我们而去,我们无从问起。但是或许像重走长征路一样,对他们足迹的追寻会让我们了解到许多。 我对祖父一生的了解,很少,也很单薄,让我不能想象年轻时为革命奔走,人称威震皖西的储大胡子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我印象中祖父只是一位慈祥,平和,博识的长者。前些日子看到老电影《五更天》,其中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县大队长老党员形象,和我想象中在革命战争中为理想奋斗的祖父似乎很接近,虽然那时的祖父应该更年轻。我没有办法再去还原更真实的祖父的形象,但是我知道他曾经为了他所信仰的真理无所畏惧的曾经去奋斗,去牺牲。他的血统,他的名字,他留下的故事,和故乡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一样都成为我精神上的依靠和财富。应该也会有别人和我一样记住他或别的先辈,记住家乡的映山红,我们是他们的传承和后代,理解,继承他们的理想,去为之战斗,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也会让映山红开得更多更艳,开遍中国。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49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小科学家和我的对话
sheep021 2009-9-8 16:28
小小科学家和我的对话 亭亭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当个科学家。 昨晚,去商店买东西回家的路上,亭亭手里拿着一个固体胶棒子,边走边玩,突然,把那个棒子举在眼前 问我:爸爸,这个棒子的位置没动,为什么我用两只眼睛分别看时,发现他的位置不一样啊? 我说:那是两只眼睛的位置不同,分别看时,相当于你的位置变了,所以你感觉棒子的位置不一样了。 又说:人长两只眼睛的目的就是要准确定位,一只眼睛可不行。 她说:哦,我知道了,闭上一只眼睛时,两只手不能把铅笔尖对在一起,两只眼睛看着才可以。 我感觉,这句话似乎超出了她的知识范围,就问:这是你自己发现的,还是在哪里看到的? 她说:看《智慧树》节目里的科学泡泡了讲的,这可是科学啊 我这会儿才知道,这小子原来是在考我,不是请教去我啊,就问到:你自己试过吗? 她说:这是科学啊,肯定是真的,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不能不相信科学。 我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全面,科学不一定啥也知道,否则那么多科学家整天忙什么呢。 她说:科学是啥东西? 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就开了个玩笑:科学就是分科来学,把对宇宙的研究内容分为很多种类,如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一般来说,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一个科学家只能研究其中的一科或少数相关的几科。所以,一个科学家也不是啥也知道,他只是在自己研究的学科上知道得比别人多一些,而且还不一定真的正确。 她说:为什么呢? 我说:因为科学也是不断进步的啊,进步就意味着突破以前的认识。比如说,以前,科学家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又发现不对,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 太阳也是在围绕其他形体运转的,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她说:到底哪里才是宇宙的中心呢? 我说:目前的科学家们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过呢,承认不知道哪里是中心其实比以前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要更科学一些。 宇宙太大了,人类也许永远也不知道它的中心在哪里。不过也好啊,否则,如果啥也知道了,你长大后还当啥科学家呢。总得留点事情给你研究啊。 后记: 真不知道,她啥时候对科学如此迷信,以至于说出了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不能不相信科学,看来,我们的科普教育工作做的并不科学啊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1045 次阅读|5 个评论
股市历史小说《沪吉诃德和深桑丘》即将出版
lcguang 2009-8-11 00:55
个人分类: 杂谈|5044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梦就要去追求
excellent 2009-7-25 22:38
最近真是太忙了,每天都是看文献、研究前人的报告,还要收集一些数据。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呆在办公室。刚开始还很新鲜,感觉自己像是在做科研,能够体会到那种探索后得到结果的乐趣,然而,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心里越来越没底。文献里的内容有时候只是针对小小的一个点,通过这些文献你很难把它揉合成一个系统的知识。 在要做的课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研究**现今的特征还有其在地史中的演化,涉及面广、所需的资料多、方法技术都要现学现用,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担负了很大的压力。曾经立誓要在研究生阶段做出一点成绩,承诺决不能在这个培养了我七年的学校里留下遗憾,无论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无论要忍受多大的艰辛,我都不会屈服,不会轻易认输。 很多时候有人不理解,认为我这个人太较真。既然大家都是来上研究生,为什么你一个人偏偏要与众不同?活得那么累呢?是,我以前确实是闹了很多笑话。比如,大四的时候,可以保研的我却想着要去其它的高校上研究生,复习了几个月(比那些真正考研的人还努力),最后还是选择了在本校读研,闹了半天又回到了原点,真是没少让他们笑话。可是有谁知道当时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斗争才做了这个决定的,有谁知道我现在一点都不后悔当初的选择。现实中有些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别人以为你的行为很滑稽很不值得,但只有你心里才知道你现在是否满足。 其实我本就不用去理会别人,因为每个人连自己都关心不过来,哪有那么多闲工夫来关注我啊!终其原因还是我的态度不够坚决,意志不够坚强,心理尚不成熟。在我看来,我的努力需要别人来认可,我的自信来自外界的好评,我一直在炫耀我的所学,然而这些都是我想法幼稚的体现。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符合他的初衷。一个一心想成为教授的人是不屑于去争一个属于屠夫的荣誉,他也不会为谄媚大众而去做有违初衷的事。我们评价一部小说是否成功,也是看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言行能否一直符合其人格。 我努力做我自己的事,是为了兑现自己对自己许下的承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为了在大众面前证明自己行,更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能活一次,要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如果整天琢磨着怎样去得到别人的赞扬,那样的人生是不光彩的,是畸形的,等到快闭眼的那一刹那,一定会后悔虚度了这一生。 《当幸福来敲门》里,父亲对孩子有一段经典的台词:很多事情值得你去为之激动,不光是这个(打蓝球),所以我不想你一天到晚玩球,好吗?别让人家跟你说,你成不了大器,即使我(父亲)也不行;你有梦想的话,你就得保护它;那些自己没有成才的人才会说你也不能成才;你想要什么的话,就得去努力得到。这个父亲是伟大的,他在孩子那么小时就教育他要有梦想、有信念,要去努力奋斗,不要干无益之事,不要理会别人的评价。 还有,有些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有些环境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恶劣,人的多虑有时候会给他的行动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为他行动的绊脚石。所以,很多新兴的思潮往往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见不到清晨的曙光。在黄岛的时候,一想到东营,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火辣的太阳,热得让人不能喘息。回来半个月了,除了一两天温度稍微高点外,大部分时间都很凉爽,晚上睡觉一点都不热。这就说明我也是一个比较懦弱的人,做事没有那种拼一把的勇气,总是在脑海了造一些无端的障碍来妨碍自己的行动。今后一点要改正,胆大心细才是最重要的,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为了理想,我豁出去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51 次阅读|4 个评论
原创 旅途中的思考1:关于理想、梦想的思考与教育
canpingp2222 2009-7-15 19:24
我的学生多数觉得我平时很严肃, 开博客也是尽贴些农药残留分析方面的ppt。 其实 我也想讲述一些生活中的体会, 总是觉得这是哲学家才做的事情。 科学和哲学有时却是很难分开的, 在科学开始之初和深入之后更是如此。 出差到青岛了, 暂时抛开了实验室的琐事, 像个哲学家一样思考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记得偶的学生时代, 老师要我们写作文, 经常会有我的理想之类的题目, 现在也忘记了当初是如何写的, 也依稀难以想起当初的理想。 不过确实是一个值得记忆的话题。 现在的学生需要幻想, 需要梦想, 需要理想, 可以是一个、几个、多个。 儿时的作文题目现在想来有些可笑, 全篇就讲一件事。七八岁的小孩在老师问他的理想时, 回答每天吃麦当劳、或者当老板。 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的理想, 可能是缺乏沟通吧。 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形式紧张, 社会环境浮躁, 再谈理想真的是太遥远呢。 有人说, 梦想是类似于暴力非神主义的非预期的随意性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是很哲学的思考。 我们个人出生在社会中, 生活早就事先基本规定好你的轨迹, 人生取决于你的选择。 我们的梦想就是要小概率的事件变为可能。 不光是靠明智的选择, 还需要创造机会和奋斗。 计划赶不上变化, 但是没有计划, 何谈其他。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偏爱什么样的学生?
热度 3 weijia2009 2009-7-3 11:08
我的同事Ron Morrison和Michael McIntosh两位教授上学期在一次讨论研究生的会议上讲了一番他们的理论,他们只招收那些有明确想法要在未来做科研工作的学生读博士,其他的一律不予考虑。两人一唱一和,认为学生如果对以后要做什么的想法尚未成熟之前根本不应该来申请读博士学位,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是不会努力投入的,中途也容易出状况。对他们的“潜规则”我没有反对的理由,只能苦笑 - 心想让这两位仁兄到中国来干两年就不会这么偏执了!我们国内的考生不论是报硕士还是博士,真正有明确想法和目标的只怕是少数,大部分人即便是有点想法也较模糊,甚至有人到了毕业前夕都不一定知道自己出了校门究竟要干什么!不少人有“定性”的想法 – 如读学位是为了以后工作稳定些、户口能留在京沪等大城市、或者是先读读看 - 反正现在工作形势不明朗……. 不管“有科研理想”的研究生有多少,只要有,他(她)们无疑会是导师的首选,因为这些人知道自己的“长线目标”,能把“心”放在科研上,做起学问来也就比较踏实、投入。我回国后招的两个“开山弟子”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小伙子们当时都很肯定地说喜欢做科研,直觉告诉我他们有这颗“心”。在我从天津到上海后,这两人从天津大学硕士毕业后又报考了我上海交大的博士研究生。所不同的是一个考取了交大博士,毕业后再度跟我到了美国实验室工作。而另一个当时博士没考好落榜了。这个我眼中的高材生当时很郁闷,但跟我表示仍想做科研,不愿去企业工作。后来他就以这个硕士的身份直接加入了我在上海的课题组当老师,跟我继续做科研。前几天他从上海飞到北卡,就任我们NCRC的David Murdock Research Institute的“Staff Scientist”,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硕士毕业生,他(帮助我)直接管理和运行拥有数百万美元分析仪器的代谢组学核心实验室。可以说我的身边一开始就有了一批热爱做科研的学生,这几个师兄们还帮着一起带出了一大批很棒的师弟师妹们,对我来说这真是一种幸运! 当然没有十足“科研理想”的考生我们也不能不挑 – 毕竟我们的人文环境不同。我本人会挑那些能明确表述出自己想法的人,喜欢学生直率地告诉我:“老师我读个硕士学位,然后出国读博!”或者,“我就想留在大上海,到企业去工作(或赚钱)!”当听到学生面试的时候说 – “老师,我就想跟您学东西!,以后的事儿还没考虑过”,我就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知道了学生的具体目标,我们就比较容易帮他们设计课题以及通向未来的途径。 导师比较在乎学生的脑子而不很在乎学生的“牌子”,也就是说学生毕业的本科学校是985,还是211,甚至是一般或地方学校都不重要 – 至少在我的眼里来说不重要!事实上我的课题组招收的大部分学生都不是来自于全国重点高校的,甚至有几个是非正规院校毕业的(相当学历),但他们都成为了很优秀的研究生,毕业后做得都很好。原因就是他(她)们有明确的“科研理想”或人生计划以及强烈的进取心。 我愿意招 “笨”一点的学生,做学问须踏踏实实、心无旁骛,进步虽然慢一点但弯路走得少,可以“后发先至”。“小聪明”的同学再加想法很多的话反而做起来费劲,我仔细观察过那些做实验讲究“四两拨千斤”、会说、会凑文章的学生其实不比别的同学毕业得早;当然那些光会做实验不会沟通 – “埋头拉车不问路”的人也是一样的成问题,后果是经常走岔了,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当然一旦招了这两类学生就要设法让他们逐步在这段“学位之路”上完成一些蜕变,在实验技能提高的同时使其学术素养得到长足的进步。 最近十年我很少看到一些多才多艺的学生。或许是我老土了,这个时代已不出产这样的人了,琴棋书画已经被网络取代了。不过在我看来科学和人文是一对翅膀,缺一不可。而人文素养也许是决定一个人在他的事业里能飞多高、多远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近年来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对前途倍感焦虑的研究生,他们压力大,夜不能寐。他们会告诉你 - 怕发不了SCI(这个害人的规定!),怕不能毕业,怕找不到工作,怕经济上过不去……但原始的问题还是依旧 – 将来究竟要干什么还没想好!其实他们可能脑子里在追逐的东西太多了,想得太复杂了。老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了长远的目标或许就不会迷失于眼前的处境了。既然选择了科研,就学会爱它吧,快乐可以让人远离焦虑! 最近我们系里秘书 – 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的几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的秘书叫Rebecca,一天她来我办公室给我送文件时跟我很兴奋地说了一个秘密 - 她过几天要跟系里正式辞职离开这里了。Rebecca是我们系毕业的本科生,我当时举手示意“Let me guess”- 我猜她要去读研究生,她摇头。我又猜她要到外地的企业去上班(因为本地没有像样的大企业),她又摇头了。最后她笑着说我肯定猜不出的,跟我讲了她的去向:“我要去做消防队员了!”她激动地补充说,做一名救火队员是她的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她的申请被接受了,她还需要参加6个月的艰苦培训,然后才可以上岗。跟这个满脸喜悦的小丫头握手道贺的时候我的心也被她的快乐所感染了 – 这就是理想啊!理想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当你走上了追逐理想的道路时你无疑是幸福的、充实的!接下来的就是壮丽的人生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599 次阅读|25 个评论
理想、信仰、做人、做学问-2
张能立 2009-6-21 08:45
举例说明:如何提出问题? 例 1 :为什么 C 语言要用函数调用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为什么要用主函数来调用子函数。(与同学讨论一下) 用 C 语言编程求 1+2+3+ +100 , 1+2+3+ 500 , 1+2+3 +1000 之和。 解法 1 :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 long sum1 = 0L , sum2 = 0L , sum3 = 0L ; for(i = 1; i = 100; i++) { sum1 = sum1 + (long)i; } for(i = 1; i = 500; i++) { sum2 = sum2 + (long)i; } for(i = 1; i = 1000; i++) { sum3 = sum3 + (long)i; } printf(1+2+3+...+100 = %ld\n, sum1); printf(1+2+3+...+500 = %ld\n, sum2); printf(1+2+3+...+1000 = %ld\n, sum3); } 解法 2 #include stdio.h long sum(int n); main() { long sum1, sum2, sum3; sum1 = sum(100); sum2 = sum(500); sum3 = sum(1000); printf(1+2+3+...+100 = %ld\n, sum1); printf(1+2+3+...+500 = %ld\n, sum2); printf(1+2+3+...+1000 = %ld\n, sum3); } long sum(int n) { int i; long s = 0L ; for(i = 1; i = n; i++) { s = s + (long)i; } return(s); } 比较这两种解法的差异 解法 1 :没有用函数调用实现,程序代码有重复部分--称为 bad taste ,需要重构( Refactor )。 解法 2 :采用函数调用实现,是在解法 1 基础上重构( Refactor )得到的。如果以后实现 1+2+3+n 的算法采用其它算法,只需要修改子函数 long sum(int n) 即可。解法 2 与解法 1 相比,易读、易理解、易维护。因此,解法 2 优于解法 1 。 例 2 :为什么 C 语言要采用结构数据类型,不要结构数据类型行不行?(与学生讨论一下) 用 C 语言在标准终端上输出武松、李逵、孙二娘的姓名、年龄、性别、身高。 解法 1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main() { char name1 , name2 , name3 ; unsigned short old1, old2, old3; char sex1 , sex2 , sex3 ; double high1, high2, high3; strcpy(name1, wu song); old1 = 26; strcpy(sex1, M); high1 = 1.80; strcpy(name2, li kui); old2 = 30; strcpy(sex2, M); high2 = 1.85; strcpy(name3, sun erniang); old3 = 18; strcpy(sex3, W); high3 = 1.60; printf(name = %s\n, name1); printf(old = %d\n, old1); printf(sex = %s\n, sex1); printf(high = %f\n, high1); printf(\n); printf(name = %s\n, name2); printf(old = %d\n, old2); printf(sex = %s\n, sex2); printf(high = %f\n, high2); printf(\n); printf(name = %s\n, name3); printf(old = %d\n, old3); printf(sex = %s\n, sex3); printf(high = %f\n, high3); } 问题: 在解法 1 中,你能看见武松、李逵、孙二娘的英雄形象吗?程序可以 Refactor 吗? 解法 2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 ; unsigned short old; char sex ; double high; }maninfor; main() { maninfor man1, man2, man3; strcpy(man1.name, wu song); man1.old = 26; strcpy(man1.sex, M); man1.high = 1.80; strcpy(man2.name, li kui); man2.old = 30; strcpy(man2.sex, M); man2.high = 1.85; strcpy(man3.name, sun erniang); man3.old = 18; strcpy(man3.sex, W); man3.high = 1.60; printf(name = %s\n, man1.name); printf(old = %d\n, man1.old); printf(sex = %s\n, man1.sex); printf(high = %f\n, man1.high); printf(\n); printf(name = %s\n, man2.name); printf(old = %d\n, man2.old); printf(sex = %s\n, man2.sex); printf(high = %f\n, man2.high); printf(\n); printf(name = %s\n, man3.name); printf(old = %d\n, man3.old); printf(sex = %s\n, man3.sex); printf(high = %f\n, man3.high); printf(\n); } ? 评点: 解法 2 增加了一个结构定义,程序是不是清晰得多?你们现在知道 man1 、 man2 、 man3 代表谁吧?(请一个同学回答) , 你们已经看到了他们的英雄形象了吧?(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下)对于前面提出的要不要结构数据类型这个问题,你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答案吧?(请同学回答) 这个程序写好了吗?还能 Refactor 吗? 解法 3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 ; unsigned short old; char sex ; double high; }maninfor; void showinfor(maninfor man); main() { maninfor man1, man2, man3; strcpy(man1.name, wu song); man1.old = 26; strcpy(man1.sex, M); man1.high = 1.80; strcpy(man2.name, li kui); man2.old = 30; strcpy(man2.sex, M); man2.high = 1.85; strcpy(man3.name, sun erniang); man3.old = 18; strcpy(man3.sex, W); man3.high = 1.60; showinfor(man1); showinfor(man2); showinfor(man3); } void showinfor(maninfor man) { printf(name = %s\n, man.name); printf(old = %d\n, man.old); printf(sex = %s\n, man.sex); printf(high = %f\n, man.high); printf(\n); } 评点: 解法 3 是不是消除了解法 2 中的重复,换句话说,是消除了解法 2 中 bad taste 。 这个程序写好了吗?还能 Refactor 吗? 解法 4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 ; unsigned short old; char sex ; double high; }maninfor; void showinfor(maninfor *pman); main() { maninfor *pman1, *pman2, *pman3; pman1 = malloc(sizeof(maninfor)); pman2 = malloc(sizeof(maninfor)); pman3 = malloc(sizeof(maninfor)); strcpy(pman1-name, wu song); pman1-old = 26; strcpy(pman1-sex, M); pman1-high = 1.80; strcpy(pman2-name, li kui); pman2-old = 30; strcpy(pman2-sex, M); pman2-high = 1.85; strcpy(pman3-name, sun erniang); pman3-old = 18; strcpy(pman3-sex, W); pman3-high = 1.60; showinfor(pman1); showinfor(pman2); showinfor(pman3); free(pman1); free(pman2); free(pman3); } void showinfor(maninfor *pman) { printf(name = %s\n, pman-name); printf(old = %d\n, pman-old); printf(sex = %s\n, pman-sex); printf(high = %f\n, pman-high); printf(\n); } ? 评点: 经过再次 Refactor 后,解法 4 与解法 3 相比提高了效率。因为在解法 4 中,参数的传递是通过指针来完成的,而在解法 3 中,参数的传递是通过传值来实现的。传递指针比传递值效率高,内存开销小,一般情况下能大大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如果你们同学中,对于这个题目,谁能写出解法 4 这样的程序,我就会认为这个学生 C 语言比较优秀,否则,你们现在只是停留 C 语言的初级阶段。 因此,上学期 C 语言考的好的同学不要骄傲,考得不好的同学,更应该明白肩上的重担,奋起直追! 路在你们脚下,命运在你们手中! 谢谢大家 后记: 给本科生做完这个报告后,第二天在研究生每天早上的例会上,我与研究生们讨论第 2 道 C 的题目时,一个研究生提出,解法 4 还可以 Refactor ,因为程序赋值部分有重复味道。根据讨论内容,进一步重构的结果如下: 解法 5: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 ; unsigned short old; char sex ; double high; }maninfor; void setinfor(maninfor *pman, char *name, unsigned short old, char *sex, double high); void showinfor(maninfor *pman); main() { maninfor *pman1, *pman2, *pman3; pman1 = malloc(sizeof(maninfor)); pman2 = malloc(sizeof(maninfor)); pman3 = malloc(sizeof(maninfor)); setinfor(pman1, wu song, 26, M, 1.80); setinfor(pman2, li kui, 30, M, 1.85); setinfor(pman3, sun erniang, 18, W, 1.60); showinfor(pman1); showinfor(pman2); showinfor(pman3); free(pman1); free(pman2); free(pman3); } void setinfor(maninfor *pman, char *name, unsigned short old, char *sex, double high) { strcpy(pman-name, name); pman-old = old; strcpy(pman-sex, sex); pman-high = high; } void showinfor(maninfor *pman) { printf(name = %s\n, pman-name); printf(old = %d\n, pman-old); printf(sex = %s\n, pman-sex); printf(high = %f\n, pman-high); printf(\n); } 笔者现在担任新生班主任,为了给新生一些有益的引导,在笔者所带的班级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笔者利用业余时间与参加学习小组的同学不定期地进行交流。在有一次与学习小组同学交流过程中,有个同学提出:这个问题可以用链表来解决。其实,我们学院 C 语言课时不多,指针讲的也不多,链表在 C 语言教学中并没有讲,但这个同学能提出这个观点实属难能可贵,能教这样的学生也是老师的一种幸福。下面是用链表实现的解决方案: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name ; unsigned short old; char sex ; double high; struct NODE *next; }NODE, *PNODE; PNODE Create_LinkList(); void Insert_LinkList(PNODE head, PNODE pnew, int i); void Display_LinkList(PNODE head); void Free_LinkList(PNODE head); main() { PNODE head, pnew; head = Create_LinkList(); if(head == NULL) { printf(Create Link error!\n); return; } pnew = (PNODE)malloc(sizeof(NODE)); if(pnew == NULL) { printf(no enough memory!\n); return; } strcpy(pnew-name, wu song); pnew-old = 26; strcpy(pnew-sex, M); pnew-high = 1.80; Insert_LinkList(head, pnew, 0); pnew = (PNODE)malloc(sizeof(NODE)); if(pnew == NULL) { printf(no enough memory!\n); return; } strcpy(pnew-name, li kui); pnew-old = 30; strcpy(pnew-sex, M); pnew-high = 1.85; Insert_LinkList(head, pnew, 1); pnew = (PNODE)malloc(sizeof(NODE)); if(pnew == NULL) { printf(no enough memory!\n); return; } strcpy(pnew-name, sun erniang); pnew-old = 18; strcpy(pnew-sex, W); pnew-high = 1.60; Insert_LinkList(head, pnew, 2); Display_LinkList(head); Free_LinkList(head); } PNODE Create_LinkList() { PNODE head; head = (PNODE)malloc(sizeof(NODE)); if(head == NULL) { printf(no enough memory!\n); return(NULL); } head-next = NULL; return head; } void Insert_LinkList(PNODE head, PNODE pnew, int i) { PNODE p; int j; if(i 0) { printf(the %d node not found!\n, i); return; } p = head; for(j = 0; j i p != NULL; j++) { p = p-next; } if(p == NULL) { printf(the %d node not found!\n, i); return; } pnew-next = p-next; p-next = pnew; } void Display_LinkList(PNODE head) { PNODE p; for(p = head-next; p != NULL; p = p-next) { printf(name = %s\n, p-name); printf(old = %d\n, p-old); printf(sex = %s\n, p-sex); printf(high = %f\n, p-high); printf(\n); } printf(\n); } void Free_LinkList(PNODE head) { PNODE p, q; p = head; while(p-next != NULL) { q = p-next; p-next = q-next; free(q); } free(head); } 上面方法是采用链表来实现的,还可以采取堆栈、队列、树来实现。 体会:看似一个很简单的题目,真正写好还是很不容易的!真是学无止境,故任何故步自封都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敌人。从这个过程也可以看出交流和沟通是多 么的重要。交流和沟通不仅能使每一个人快速学习到新的知识,而且还可以缩短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真理让人敬畏,知识让人愉悦。 以上见解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作者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改进,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信仰、做人、做学问-1
张能立 2009-6-21 08:12
一个农民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农民呢? 他是一位亿万富翁 他是一个苦行僧,衣食简朴,没有专车,没有保镖 他是一位共产党员 他是一位思想家 他是一位当代中国真正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并躬身实践之,可谓当代中国之大儒。 他是一位真正感动中国的人! 他曾应邀在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作过演讲。 他的名字叫孙大午,河北大午农牧集团公司监事长。该公司位于河北保定市徐水县。 公司网址:www.dawugroup.com 以上评价是我的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提出不同的看法 孙大午先生有什么样的理想和信仰,又是如何做人的呢? 让我们从孙先生的父母亲开始来了解他吧 图片1-24是有关亿万富翁孙先生父母的家和孙先生的父亲(85岁)检垃圾的情况介绍。这些图片是从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逃出囹圄的孙大午中剪接的。 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孙先生的父母家可以用破旧来形容,墙壁看上去都是斑斑点点,厨房也非常简陋,但孙先生和他的两个兄弟三家人家,基本上每天都是在父母这儿吃饭,全家大团圆,其乐融融,这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里面的天伦之乐! 更令人称奇和不解的是孙先生80多岁的父亲,放着清福不享,每天还骑一个小三轮车在公司检垃圾,检垃圾换的钱除了过生活外,还将一部分钱捐给村里面的孤儿读书。 那么孙先生赚的上亿的钱干了什么呢? 图片25-40是 有关大午公司的介绍。其中包括集团公司下属的种禽公司、饲料公司、食品公司、有机肥料公司、葡萄园、医院、大午中学、大午公园等实体。大午医院提出能花五 毛钱看好的病,决不开一元钱的药。医院每年还免费给周边村民体检。大午中学不论硬件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是一流的,但学生收费还是平民化,孙先生收养了不少孤儿,并且还给困难学生减免学费。大午公司给村民修路、每年给村里面80岁以上的老人逢年过节送鱼肉面,做了很多善事,可以说是惠泽一方。 孙先生50多岁的人,现在每天都在学习英语和其它知识。 孙先生的人生感悟: 年轻人不要积累财富,要积累知识,积累毅力,积累前程。 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发展为目标,以共同富裕为归属。 困难面前都有我,我面前无困难。 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勤恳容易实在难,任劳容易任怨难,做事容易做人难。 情是私情,理是公理,无情不通人性,无理社会难平。 诚实能够战胜虚假,朴素能够受人尊敬,勤奋能够出成绩。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实在之心,信之端也。 靠实在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 社会的进步体现在普遍性的民主权利上,不是体现在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权利上。 大午集团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看到上面这些介绍,就可以理解孙先生的人生观:有权、有钱只能体现人生富贵,知识、劳动、奉献才能体现人生价值。这些,不是书本上的知识,是孙先生从自己的人生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孙先生的理想 建一个大午城,一个祥和的社区。 安得淳风化淋雨,遍沐人间共和年。 孙先生的信仰 信仰马克思主义 信奉儒家思想 信仰孙中山的思想:天下为公,有德者居之 孙先生的人生哲学 有权、有钱只能体现人生富贵, 知识、劳动、奉献才能体现人生价值。 孙先生论信仰 现在好多人没有信仰,也不知信仰为何物。好多人信奉的就是钱和权,有钱有权就有一切,就可以纵情享受,有权的是老爷,有钱的是大爷,有钱的王八大三辈,人生的意义何在,活着的价值是什么?人 不是商品,但每个人都有价值。有权有钱只能体现人生富贵,不能体现人生价值。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是知识、是劳动、是奉献。信仰使人坚定,信仰使人崇高,信 仰使人奉献。大午公司提倡进了大午门要做大午人,大午人要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大午集团建有敬儒祠,信奉传统的儒家思想,即信,仁、义、礼、智、信让,温、良、恭、俭、让;大午公司建有孙中山像,信奉天下为公,有德者居之,再有我还信仰马克思主义。因此大午公司组建之初,即确立了大午集团的指导思想: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发展为目标,以共同富裕为归宿。大午人凭着信仰,坚定地走上了农牧根深,诚朴勤奋,繁花硕果之路。坚定地走了十七年,可以说民间正气参天地,尧舜业绩泣鬼神。 这次布什访华到清华大学演讲,他的讲话就很厉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就 是他的讲话宣传了他的价值观,给清华大学的学生乃至缺乏信仰的中国人大谈了他的宗教信仰,他是基督徒,他在为人类做好事、做善事,事实上他在传经布道。咱 们国家就目前来说,尤其是年轻人,恐怕最缺的就是信仰,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也在困惑,有些信仰也不再坚信。民族性的信仰危机导致的就是全社会的 道德大滑坡。人们忙忙碌碌,追逐名利,官场上尔虞我诈,商场上为富不仁,有权者横行霸道,有钱者物欲横流,真可谓潘多拉打开了魔鬼盒子,社会上群魔乱舞, 让人揪心,让人恐惧。社会在呼唤良知,在期待信仰。 信仰,从宽乏的角度去讲就是宗教、信仰。任何宗教都是劝人向善,慈悲为怀的。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会与人为善,对社会负责。那年我去欧洲,参观了他们的大教堂, 那种镀金的庄严神圣的建筑,在暴风雨过后太阳透过厚重的乌云折射出的光辉仿佛就是耶稣之光,具有一种庄严、崇高、肃穆的宗教感,他们的信徒在大殿里虔诚地 忏悔与祈祷,我很感动,为他们的信仰而感动。不难想象,在这种场合下人头脑中的恶念还能不能存留,即使有,也会消去很多。相反一个人没有信仰,会导致道德 低下,不择手段,为所欲为;一个民族没有信仰,会导致人心混乱,廉耻颠倒。我琢磨崇武抑文,穷兵黩武的国家,都是缺少信仰的国家,混乱的社会也是缺少信仰 的社会。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曾有过自己的信仰;每个成就事业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下面我谈谈我的信仰。 我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是《共产党章言》吗?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本,里面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即共产主义,是没有国界、没有民族、同肤色,物质极大丰富,是历史自然形成的世界大同社会。《共产党章言》是什么呢?《共产党宣言》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组建政党,夺取政权,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人为地实现这一历史自然进程。我说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是《共产赏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这个问题我曾和杜润生老先生探讨过。杜老是邓小平同志农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中顾委委员,88岁了,还健在,我曾拜访过他三次。 我对杜老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主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是错误的。因此,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乃至今天的共产 主义实践都失败了,杜老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亲手起草、拟定的。我说那也可说是《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本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是对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第一次修正,列宁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贫穷的社会搞共产主义,不论它成功与否,都是第二次修正;《共产党宣言》不是科学,是实践探索理论。马克 思主义是科学,我坚信这一点,因为我到欧洲参观时已经看到了这种迹象。我们走访了五个国家,欧洲共同体十几个国家正在趋同,没有国界,货币也统一了。 现在美国最发达,美国的种族也最多,多民族的融合、通婚,甚至两党竞选时提出的竞选纲领越来越趋同,这种种迹象都预示着马克思的科学预言---共 产主义一定会实现。有人不信,是因为人生在历史的生命长河中只是一瞬间,过几百年后,历史一定会证实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和伟大。《共产党宣言》是一个为了实 现这个理想而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操作性纲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和马克思主义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所以我说自己是 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不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其实好多共产党员,口头上说得好,但是他们心里不一定信或者入党就是为了当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他不 懂,从来就没信过马克思主义。我有个朋友,北大哲学系教授张祥龙,他说他们八个人去美国留学,七个是共产党员,只有他不是,但那七个共产党员都没回来,只 有他回来了。 我信奉儒家思想 我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他所倡导的中庸之道虽然多次被批判,可事实上它确实能够使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满清人入关曾受到汉族人,尤其是汉族知识分手的排斥,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也有许多人因此而掉了脑袋,初期的汉民反清复明的情绪也很重。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康熙大帝》,康熙这位帝王很有气魄,他能够包容,能够虚心向汉人学习,他 大胆启用汉族大儒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等人,终于使他统一天下,稳坐江山。但是满族统治汉族,却最终被汉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征服了,满人最后也汉化 了。 不信你看满人和汉人还有区别吗?满人哪去了?最终谁胜了?是儒家思想文化胜了。一种伟大的文化就有这种坚不可摧的力量。再比如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洪秀全,也是儒家文化战胜了洪秀全的拜上帝会。 你看《曾国藩家书》完全浸润着儒家思想,在他的统领下,兄弟与士卒精诚团结,而洪秀全内部则自相残杀。至于吴三桂的失败一方面是他完全不顾百姓追求安定生 活的愿望,一味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他自己的人格也为传统的儒家思想所不容,既不忠又不义,不得民心,这就注定了他灭亡的结局。儒家文化滋养的民 心永远是一道社会道德的万里长城。 儒家文化在动荡社会起作用,其实在太平盛世更需要儒家文化来教化民众、净化社会。有人说要一个朝代灭亡,那就打倒儒家文化;要一个朝代复苏,就提倡儒家文化。我是赞同这种说法的。当然说其他宗教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其他宗教大都是消极避世的:佛教讲生死轮回,修来世;道教讲顺其自然,主张无为,修仙得道。唯有儒家思想是面对现实的,孔子讲不知生焉知死,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和老子的最大区别是:孔子能够知其不能为而为之,老子是知其不能为而不为。我不是贬低老子,以他的思想理论修养自身也不错,但孔子修养自身服务天下的思想更能打动我。 同样是教人向善,只有儒家是综合了其他教派的优点,从仁义礼智信这些高尚的道德标准再细微到穿衣戴帽、举手投足都予以指导。所谓儒它是人加需组合而成,是人人所需的文化、知识与修养。儒家的思想文化,她不属于哪个国家,哪个阶级,哪个帮派,哪个社会,任何人,任何阶层,任何种族都可套用,她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她属于全世界,全人类。在有教无类的前提下宣扬:人人可为尧舜,最终落脚点是教化普通民众,使他们的道德水准升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字,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先立人;已欲达,先达人。大午公司一贯遵循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免费办养鸡、养猪培训班,免费指导养殖技术。如果一个社会中有相当比例的人信奉儒家思想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做,我们的社会就能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信仰孙中山的思想:天下为公,有德者居之 孙中山先生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他一方面饱读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典,为他的精神操守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他又学习了西方文化中先进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使传统的儒家文化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他实现天下大同的思想与孔子、马克思倡导的理想社会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 综合以上的思想信仰,我领导的大午集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修身齐家),资本主义的法制思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私营企业不姓私)。这三者思想的结合,成为大午公司的治厂思想。通过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治厂思想是站得住脚的,我们不仅做到了人际关系和谐,治安状况良好,而且不以盈利为目的最终使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利润,并且正在稳定地发展壮大。 做事先做人,做人要有信仰,这样不仅能够做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立在天地之间,还能成就一番事业。人生下来是躺着的,后来学会坐,学会爬,学会站起来。可是好 多人他的一生都在爬着做人,跪着做人,站不起来,那是因为他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那么注定他的事业就不会做大,做好,做长久。做事先做人并不吃亏,反倒助 你成就事业。(摘自孙先生在河北师大毕业生教育报告会上的讲话做事先做人,就业乃创业, 2002年3月15日) 笔者有幸在 2004 年 4 月结识了 孙 先生, 从孙 先生身上顿悟了真正的儒家思想,漂泊多年的心灵终于找到了安顿之处,思想上开始有那么一点点朝闻道,夕可死矣的味道。在笔者的内心中,视 孙 先生为师,经过两年多的交往, 孙 先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的一些体会是受 孙 先生启发而得。 我的理想 想成为一位能够给每一个人带来安慰和快乐的 牧师 。 我是一个中共党员,是一个无神论者,并不信各种宗教,但对国外牧师这种职业还是很向往的。在国外,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达官显贵,只要 愿意,他们都可以去教堂忏悔,信教者临终前一般都有牧师进行超度。虽然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并不认同宗教,但认同宗教的世俗功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安顿,在 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方面有其独到的功能。我希望能为我周围的朋友,我所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带来心灵上的安顿和快乐。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做点实事。 成为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的信仰 信仰可以被批评的儒家思想 信仰可以被批评的马克思主义 信仰民主法制、信奉人权 信仰科学 反对神化,反对奴化。 对包括领袖人物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神话,对包括老百姓内的任何人都不能奴化。勉励自己既不要当官奴、学奴,也不要当财奴。 我做人的准则 不高看、不低看;既要向上看,又要向下看。 不高看、不低看的含义是不论对方职位多高,不论对方财富多少,不论对方学问多高,我都不会高看他,因为我们人格彼此平等;不论对方是清洁女工,还是擦皮 鞋 的 女工,或者是讨饭的乞丐,我都不会因为我是大学老师就低看他们,同样也因为我们人格平等。既要向上看,又要向下看的含义是,如果对方职位比我高,或财 富比我多,或学问比我高,或道德修养比我好,只要对方不嫌弃我,我都愿意和他交朋友,这样做可以从对方身上学习到自己欠缺的东西,是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自利 行为;如果对方职位比我低,或财富比我少,或学问比我低,或道德修养比我差,只要对方不嫌弃我,我都愿意和他当朋友,这样做是在对方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伸 出友爱之手帮助他人,是利他行为。 从 得 中悟出 失 ,从 失 中悟出 得 。 一般人能够做到从 失 中悟出 得 就很不容易,继而能做到从 得 中悟出 失 就是另外一番思想境界了。虽然,笔者在此提出了这个观点,但笔者仍然处在上下而求索的阶段。 对名利依 道 而求,做任何事情按照 万变不离其宗 。这个 宗 就是 道 ,这个 道 就是规则,这个规则必须是一个 善 的规则。 敬畏科学,崇尚实证。 秉承 积极的中庸之道 ,谦卑处世,站立做人。 追求诚实,以诚待人。坚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主张 爱面前没有敌人,宽恕不须前提条件 。 处理生活中矛盾的态度和方法:情、理(礼)、法。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礼),绳之以法。不论大矛盾还是小矛盾,一定要尊重对方,要认识到我们都 是人,都是鲜活和有情感的生命体,能够感受到对方的痛苦或不幸,这样才可能与对方产生思想和心灵上的共鸣,为下一步公正合理解决矛盾打下伏笔,这就是解决 矛盾过程中情的体现。晓之以理(礼)说的是在言辞和行动上,要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讲道理,这样的方式容易使对方接受己方合理的主张。在实际生活中 遇到矛盾时,有的人占住理,但由于在讲理的过程中,使用不礼貌的方式,甚至 出口 伤 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对方不仅不接受其合理主张,而且自己还失去理(礼),处于不利地位。绳之以法的意思是如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礼)的方式都 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大家只能是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执政党治国方式从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到依法治国。许多人从崇拜领袖,转而 崇拜法,一遇到矛盾,就法字当头,没有认识到法不过是人类解决纠纷的一种文明手段,没有认识到法的局限性――有的矛盾虽然通过法律解决 了,但彼此的矛盾甚至仇恨并没有消除。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少仇恨、多爱心的社会。用情、理(礼)、法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就是希望能最大程度地 减少仇恨,维系社会的和谐。 我的 求学 之道 理性怀疑、科学实证、独立人格、人文关怀。 理性怀疑、科学实证是受 胡适 先 生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启发有感而发。笔者认为对于任何命题,任何人和事务都应该持怀疑(批判)的态度,但是这种怀疑(批判)的态度必须用理性约束, 否则,怀疑(批判)就有可能越界,变成乱怀疑(批判)。仅仅对于任何命题,任何人和事务都持怀疑(批判)的态度还不够,还必须科学实证,就是用科学的 态度、科学的方法对怀疑(批判)的内容进行实证。独立人格是受 陈寅恪 先 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启发得之。笔者认为,不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独立人格是极为重要,否则就很难做到平等待人,容易陷入神化或奴化。人文关 怀是笔者自身的人生体会。目前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但在很多人眼里只有(或只要)竞争,没有(或不要)人文关怀,笔者认为这样的社会是一个畸形 社会。何为人文关怀,简而言之,就是人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特别是竞争的胜利者要多承担对竞争的失败者关心的道义和责任,让竞争的失败 者能重新上路。在眼下的中国,强势群体(权力精英、财富精英、知识精英)更应该关心弱势群体一些,虽然说关心应该是双向的。对于人文关怀,笔者打一 个不恰当的比方:在笔者所在的小区里,每当养狗人士把狗牵出来溜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些狗见面后都知道耳厮鬓磨。我们人类是目前唯一的具有高级智慧的动 物,难道在关爱方面连狗都不如?!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追求三种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能力、专业能力。 如何学好计算机专业 正确的学习理念 加强基础,立足系统,面向应用陈明俊老师。 基础课程 : C 语言、 C++ 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 线性代数、离散 数学 (逻辑、图论、 集合论、近世代数)、英语 系统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特别是 Unix/Linux )、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系统 、编译原理、信息安全概论 应用课程: Java 、 .NET 、 SQL Server 或 Oracle 或 DB2 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及数字图像处理 应用方向: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安全、电子商务、图形及图像技术 、 嵌入式系统 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1 、书是最好的老师,但不要迷信书本。一门课程要多看几本参考书。尊重权威,但不能崇拜和迷信权威。 2 、克服害羞和怕别人嘲笑的心理,勇于提出问题。 3 、善于解决问题 上图书馆、网上检索、抓住机会多与老师讨论,同学之间应该多交流。 4 、通过上机来验证,这一点非常重要。 5 、学习计算机发展历史,特别是国外大 公司 互相竞争的历史。 6 、学习过程要涉及到课堂和教材没有涉及到的内容。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想法,产生一个好的行动;一个好的行动,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形成一种好的性格;一个好的性格,成就一个好的命运。 关键在于行动 Action is over everything.
个人分类: 教育|4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实的世界离理想有多远?
shushenlw 2009-6-7 12:01
看到科学网的几篇文章,其中一篇题目是祖国处处是矛盾,今天又看到一组图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474 ),内心被深深的震撼。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么?这就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祖国?好像现在的草根阶层真的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父辈或者再上一代之中,也许就又很多人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但是那毕竟是在国家不富强的情况下的写照,可是现在国家富强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依然贫困? 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使处在社会底层的我深深忧虑,不仅忧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也在担心国家的命运,我们的国家是否会像苏联一样,强大的外表下隐藏着分崩离析的危险?最近发生在我们这个古老国度的事情太多了,除了大的灾难,还有无数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社会的中上阶层,好像真的是无视这种现象的发生吧,依然过着自己逍遥的生活。 我仅仅是一名小小的研究生,人微言轻,注定不能改变什么,但从小的教育使我知道,位卑未敢忘忧国,看到矛盾的同时,我的眼中也含满泪水,当权者啊,发发慈悲吧,社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个人分类: 评论热点|8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的作用
allyhuo 2009-6-4 21:02
建立一个自己的教学博客,一直被视为是具备现代教师素质的条件之一。但是,在今天,国外的学生、教师已经很熟悉twitter、diigo的时候,我们还在讨论着,网络对于教学科研是不是安全? 我自己也感到很郁闷,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网络推进今天的教学改革,怎样才能让人们辩证的看待网络和纸质印刷品。。。。当然这些疑问,绝不是我个人的力量能够解决的。但是只要我身体力行,我作为一个利用网络的获益者,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消人们对于网络教学的顾虑。 建立这个博客,希望我能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收获、喜悦、成功、困惑、尴尬等等的人生体验和我的同行、以及所有关心教师教育的人们分享。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惜哉!屈原,卢武铉
xu782219 2009-5-29 14:56
惜哉!屈原,卢武铉 看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4650 上 王铮 先生的博文《 从屈原到卢武铉 》,耳目一新,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没有理想的人如同行尸走肉,屈原和卢武铉都有理想。 屈原自杀是因为看到自己的理想正在走向破灭,实现自己的理想已经没有了可能,才以死殉国表白自己。 王铮 先生说: 试想一个有天问精神的人,当他以国殇精神问国事时,能不问出问题来吗?特别是在一个专制制度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当时偏偏是风雨飘摇的。在这种情况下,屈原不再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了,选择了自杀。屈原是带着怨恨死去的,死了也没有得到解脱,仍然是个冤魂。但是,屈原的死对唤起民众有积极意义,所以楚国灭亡后, 在楚的土地上重新聚集起灭秦的力量。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是因为看到自己的行为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自己对自己失望了,羞愧而死,是为了解脱自己,客观上给所有的贪污受贿者一个警戒。知道羞耻也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卢武铉勇于自己动手挖掉自己这块附于国家上的腐肉,也算是最后对国家的一点贡献了。 屈原伟大!卢武铉也不失为一个堂堂男子汉! 王铮 先生说:相比之下,中国的大贪污犯陈水扁却不知羞耻的叫嚷着,中国的中贪污犯陈绍基也稳稳当当的活着。这就使我想到,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屈原、卢武铉的理想。或者他们的理想是有的,票子或者异性,或者兼而有之。这样的人不能与屈原相比,即使与卢武铉相比也差之千里。非常正确。其实,陈水扁、陈绍基们就是行尸走肉,而且是腐蚀社会的臭肉。 但是,对于屈原、卢武铉来说,自杀还是不可取的,起码不是上策。试想,屈原不自杀,而是直接唤起民众,或者学伍子胥弃暗投明,借兵挽救楚国;或者到其他诸侯国去游说,施展自己的抱负,为整个大周的 政治清明、强盛而献身,再续《离骚》,自然就更加伟大。不过,这太苛求于古人了,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如今,如果卢武铉不自杀,而是再勇一点,把自己纵容家人和亲密者的贪污行贿等犯罪行为揭发出来,来一个彻底清算,那他就不仅仅是 一个堂堂男子汉,简直可以称为一个伟人!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可惜他们俩都自杀了。 惜哉,屈原!惜哉,卢武铉!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49 次阅读|1 个评论
用理想信念的明灯照亮人生的路
陈中红 2009-5-9 17:47
温家宝总理五四前夕 和清华大学毕业生座谈侧记 摘自新华网 2009年5月3日,有删节   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那就是你们的理想和信念,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3日上午10时50分许,在古朴典雅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内,面对一批即将赴祖国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代表,温家宝总理动情地对他们说,这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在你们心里点燃,而且照亮你们前进的方向,不要退缩。    我如约来了,想和大家谈谈心。温家宝刚一落座,就开门见山地说,你们中很多人要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我希望这次谈话能对你们今后的人生有所启发。    望着学生们充满朝气的脸庞,温家宝十分高兴。2003年以来,几乎每年五四青年节,温总理都要到首都高校,看望青年学生。   6年前,您在清华曾经说过,您自己也是祖国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我希望我和我的同学们成为一颗颗坚实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西部热土,将来茁壮成长,报效祖国。机械系应届毕业生隋少春回忆起2003年非典肆虐时温总理看望清华学子的难忘场面,表达了自己扎根西部的坚定决心。   他告诉总理,自己即将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工作,立志为中国的大飞机制造事业做出一份贡献。温家宝听后高兴地说,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没有青年的前途。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会给每个青年创造用武之地。同时,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寄托在你们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民族和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这两点互相联系,归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   当有的学生说到要科学发展、成才报国时,温家宝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同学们:要做到成才报国,前进的路并不是平坦的,如果没有深刻的觉悟,拿不出刚毅的意志力,下不了艰苦卓绝的功夫,做不好脚踏实地的准备,就不可能实现自己所期待的目标。我相信同学们在人生的摔打中会做到这四点,会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成才报国的理想。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公共管理学院应届毕业生程莉是上海籍学生,她告诉总理,经过严格的选拔考试,她将作为选调生赴四川汶川灾区工作。   还有什么比能为灾后重建贡献力量更有意义的工作?还有什么比下基层与人民群众实际接触,了解国情、增长才干更重要的呢?程莉对总理说: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会为我们提供更大舞台,更宽阔的发展空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大有可为。   谈起抗震救灾,温家宝感触很深。他动情地说,通过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我以为,对人民的爱和奉献是人的道德情操最崇高的表现。汶川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善良、勤劳,至今我还保留着羌族群众送给我的一件棉背心,那是几十名羌族妇女一针一线为我缝制的,我十分珍惜它。如今,灾区的建设急需大量人才,我希望你能到那里好好工作,和那里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既做上海人,又做汶川人。   邹圣兰、阎伟隆两位同学在发言中表示要去西藏农牧区做村官,温家宝称赞他们了不起。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要勇于吃苦而丝毫不叫苦。你们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艰苦的工作岗位,可能更会造就一个真正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我相信你们经过在西藏基层的锻炼,会很快地成熟起来,成长起来,成为一个于国家、于人民有用的人。那时回忆你这段经历,你会感到一点遗憾都没有。我祝你们两位成功。    温家宝说,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需要人才,这些地方环境艰苦,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需要大批青年参加建设。他强调,学校要更加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学生,使他们学有所成,更加积极地投身祖国建设。   座谈会快结束时,温家宝深情地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德、学、才兼备的人。他说:经过大学的培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做一个有才具的人,做一个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这就是我对青年人的期望。     总理和我们面对面的交流,给我们前进的力量。清华大学毕业生代表邹圣兰仍然沉浸在座谈会的气氛里,我会牢记总理的嘱托,用理想和信念的明灯,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新华社记者 李斌 吴晶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65 次阅读|1 个评论
拿什么面对三十岁
stoness 2009-5-2 22:30
(由 前文 引申而来,2009年4月演讲于 中科院研究生院 ) 关于时间、理想、选择   走进中科院,想想我的第三十个年头大抵和那所计算机大楼共同见证了。三十,一个对我周围的计算机而言或微乎其微的数量,对我来说是一个人生的拐点。以前从未想过,猛然一听,抖落了不少满手捧着的理想,洒在地上。   三十,是否还有资格去谈论青春的梦想,如果那时已失去了时间的准备和基础的积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时间,是我们现在极有份量的筹码,所以我们才有底气去酝酿每一个远大的理想,然后拿到社会这个竞技场上博弈。然而这筹码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是其暗示的所能换回的收获。正如我们进入二十岁到三十岁的游乐场,将每一分每一秒的游戏币投入各种人生的投币口。可以选择一场激动人心的经历,一笑了之,两手空空的走出。或者可以选择一份创业、一份研究,这样当我们走到三十岁的出口,满载的是创业的资本、科研的技术或是社交的关系。   时间从不着急到来不及,一步一步把我们推向一个理想的选择。在三十岁的当口,我们将手中华丽的理想一个一个的丢掉,因为已经没有时间的资本,剩下的只是一些大米饭、一些婴儿床或是老花镜之类的以养终老。除非在二十岁的迷茫中坚持一个朴素的理想坚持下去,以致在三十岁以后可以延续这最有活力的季节。   理想有多大?小时候愿把理想放置在整个地球上,要成为什么,要拥有什么云云。渐渐的发现要把它放在一个可以触及、可以开始的地方,所以越变越小,小到一座城镇、小到一张办公桌。但这绝不是一个无奈的变化,因为在这个年岁应该开始决定应该做什么了,找一个可以小到可以镇得住的地方,以跨越一般人不能逾越的阻隔。   理想又有多远?譬如当科学家,从小学一直想到中学,然后从外界中得到很多诱人的修饰追加的这个朴素的名词上,什么享誉全球的、富裕殷实的等等,反倒把最初的中心词挤到了最末尾而被忽略。然后十年中全速的努力,就是为了这几个华丽的形容词而已。丢失了中心的理想,则丢失了自我的特点。可能太注重了已被社会同质化的结果,而忽略了我们个性中独一无二的目标。   理想、时间、选择,即将汇聚到这个三十岁,虽然现在可能还没有成熟到以适应这个数字,或者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社会阶段,但是我们手握着十年的资本,可以去充实、锻造自我,去抓住内心的那一份本我的理想,去努力、去实现,给我们的三十岁一个事业的肩膀、一个自我的高度。                2009-04 于计算技术研究所
个人分类: 半月学谈|4384 次阅读|1 个评论
巨大的漏洞
dongkell 2009-4-28 22:54
巨大的漏洞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090428) 能否告诉大家,你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主持人问,答曰:我的想法也许太遥远,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我希望自己博士毕业时在PNAS上发篇文章,这是26号华农留人汇访谈时王俊州(即14号长江日报报道的那位同学)吐露的心声。我在当天的日志中记下了这段话,并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感到羞愧。 昨天晚上,我写日志再次看到他的目标时,心中一震,顷刻间我先前的思辨理念全部崩溃瓦解,犹如釜底抽薪一般,大厦失去了根基,航船失去了罗盘。我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现在审视我的所有理念,那是有战略,却无策略;有思路,却不成体系;有思想,却无方法;有行动,却缺少目标。因为没有目标,我经常凭直觉干事情,做起事来不温不火、悠哉乐哉。虽说有战略,但在没有清晰的目标时,就没有为实现战略思想的策略方法,战略思想也成了一句空话;没有目标,就无压力感,也没有为实现目标的系统周密计划,结果使行动失去了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我怎么犯了这样一个荒谬和致命的错误呢!在无目标的根基上思辨出了空中花园、海市蜃楼,也难怪为什么以前自己是个宿命论者!不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新调整步伐,准备再次整装待发吧!
个人分类: 记忆点滴|7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女儿的理想
sheep021 2009-4-10 10:48
亭亭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现在,她对人体内部结构很感兴趣。科技馆的电影《奇妙的人体》看了很多遍了,还是没看够。买了一本《剑桥幼儿大百科全书》,她对其中的人体介绍部分最感兴趣,有一次在上海书城看到了针灸用的人体穴位挂图,哭闹着非要买一套,回去后百看不厌。 亭亭的愿望是想有一双天鹅的翅膀,到处自由自在地飞翔。 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到外太空去看看。有一天,拿了几个凳子摆在一起,说是火箭和宇宙飞船,非要载着我在各个星球之间旅游。看着她在前面一会上升,一会下降快乐地驾驶。坐在后面的我也不由得兴奋起来。甚至在起飞之前,还会叮嘱我一声:爸爸,坐好了,要是把你一个人留在火星上九没人陪你玩了。 亭亭跟我商量:爸爸,我想到外太空去看看,你给我买一个火箭吧,这样我就能去了。 我说:火箭很贵的,爸爸买不起的啊。 她说:那等等我长大了,多挣些钱再买吧。 我说:火箭很少的,一个国家也没有几个,没有人卖的。 她说:爸爸,那我们就买些材料自己做一个火箭吧。 我笑了:好吧,可以先做一个模型。
个人分类: 家有千金|838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年龄的下一阶
stoness 2009-4-6 16:51
拿什么应对中年,一个放弃梦想的季节 即奔三十,一个以前未曾想过的年龄,猛然一听,冷不丁抖掉了手捧着的许多梦想。 对于青年梦想的箭头来说,三十大凡一个不应触及的渐近线,至少在实现之前应该还有很远。但还是碰到了,这个应该收敛了畅想、以及开始亦步亦趋如临深渊的规划鞋袜与花镜的起点。有酋长说后三十年,不要悔,未有大志,何以面悔? 即奔三十,想想要面临三十的深渊,不得不把多么美好的理想丢下去,可留之无用;然后拣出几个可以活命的,抱着它一起跳下去。因为那样的梦想已经失去了不可或缺的投资青年的积累。难道不应该在这几年做再一次的冲刺?没剩多少机会,宁可是因为害怕,也要凭着这股害怕走一程这个即将无效的理想之旅。 (to be continued...) 昨天的失望印证着前天的希望 1. 急速上升的现状可能引发着变化更快、更大的未来。 2. 在好的环境下往往趋向于期待好的未来。 3. 真的是这样吗?f(x)=xsinx,处在波峰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看到了九十年代重头的梦想。 4. 所以不企望、不观望。而且不抛弃、不放弃。 即使受伤也要努力 喷薄着血液的年代,即使受伤也要向前。无论是谁的伤口,完美的破缺大抵预示着新生的开始。一个充满压力与激荡的时代,不能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机会,我们也不能给时代一点滞后的喘息。如舒所言,我们被挟持着向前飞奔,无从呼救,但不放弃挣扎。 记三月下科学社会主义课程 stoness
个人分类: 半月学谈|3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追求、梦、目标
wangdh 2009-3-22 23:41
理想、追求、梦、目标 (王德华 2009.3.22 ) 理想 这个词现在大家似乎有点烦她了。小时候听的太多了,多是政治教育式的,总让人感觉是虚的。还记得小时候作文的时候经常用到的套话:我们一定要树立无产阶级的远大革命理想;我们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要做有理想、有知识的革命接班人;我们要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终生;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这些政治口号渐渐远去了,却是昨天真实的故事。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陪伴我们这一代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脑海里留下了洗不掉的烙印。今天我们再谈理想的时候,总是有些忌讳,忌讳那些政治口号,忌讳那些虚假和飘渺。因此,当你呼吁要有个理想的时候,总会有人说又在唱高调了,又在忽悠人了。 提倡树立理想是必要的,这是完善人生设计必须要思考的事情。理想就是志向,理想就是抱负,理想就是追求,理想就是梦,理想就是目标。这些问题的思考,决定你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你人生的轨迹,决定你生活的动力,决定你将来的归宿。说大了,理想决定命运。有理想,怎么会是唱高调、忽悠人呢。 追求 我们喜欢谈追求。一个人的追求会反映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一个人的品味,一个人的涵养,一个人的趣味。追求决定一个人的行动。追求似乎实际了些。你可以追求吃喝玩乐,也可以追求兢兢业业。可以追求生活,追求事业。可以追求自己心仪的女朋友、男朋友,追求那有一天属于自己的小窝。可以追求一种奢侈,追求一种纯朴,追求一种虚无,追求一种实在。也可以追求一种虚假,追求一种真情。自然,理想会决定你的追求,志向会决定你的追求。你的追求,当然就会决定你的人生。 梦 小时候经常问:梦是什么颜色的。得到的回答是:梦是七色的。梦是多彩的,梦是温馨的。当然也会偶尔有那挥之不去的噩梦。我们在梦里会遇见妈妈,在梦里看见爸爸,在梦里碰到挚友,在梦里回到了久往的家,梦见孩子甜蜜的话。曾经听母亲说,梦不是真的,有时候是反的。所以当梦见亲人遭不幸的时候,当梦见自己的追求没有实现的时候,就相信了母亲的话,梦是反的。可是当梦见七色阳光,梦见自己喜欢的生活,梦见自己是那么幸福,梦见自己的追求实现的时候,就又怀疑母亲的话,到情愿相信梦也会是真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梦,都会做梦,都要做梦。据说人必须要做梦,会做梦的人容易恢复疲劳。读了弗洛伊德的书,你更会迷惑什么是梦。读过《红楼梦》,你也感觉曹雪芹真的是写了一个梦。 实现梦想,是我们的追求。有梦,就有希望。梦里有你的理想,梦里有你的追求。追求梦想,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有梦,就要圆。 目标 目标似乎更实际了一些。明天干什么,周末干什么,今年有几件大事,年底需要完成几篇 paper ,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回家 … … 。目标就是我们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标志,一步一步向前爬行的指示灯。目标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所谓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每个项目,每个课题都要求你明确目标。每份计划都需要详细制定目标。目标是什么?目标就是要射击的靶子。射中目标需要瞄准,要瞄准,需要平时的汗水,需要平和的心理素质。射中了,世界冠军梦实现了;射偏了,梦随云走,留下的是众人的惊愕,自己的遗憾,人后的泪水。相信两次奥运会射击场上,大家都目睹了这一幕。 目标啊,就是我们每天生活行程的驿站。不管前行的路平坦也好,陡险也好,宽广也好,崎岖也好,近也好,远也好,高也好,低也好。既然是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要朝着她去的。一个一个目标的到达、一个一个目标跨越,就一步一步接近梦想;一个一个梦想实现,就成就了你的理想。一路上,累了在驿站歇歇脚;也别忘了欣赏路上的风景。一年四季,冬去春来,鸟语花香,五彩斑斓。 理想、志向、追求、梦想、目标,是一样的。怀揣理想,怀揣志向,怀揣追求,怀揣梦想,怀揣目标,就是我们人生要做的事。这样走完人生,你会充实,你会快乐,你会微笑。 人生不是苦行憎,人生有着七彩的梦。这个梦需要自己去编织。 记得在北京师大读书的时候,每天下午,学校喇叭里会播放张雨生的那首《我的未来不是梦》,曾一度酷爱这首歌。无论什么心情,听到这首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打开水的路上,你会被这优美的旋律感染,手提暖水瓶,忘记了前行;也会在空寂的夜晚,在宿舍的书桌前随着这旋律留下无言的泪水。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着。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 王德华 2009.3.22) ********************************************* 我的未来不是梦 (歌词)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 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6529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的努力观
excellent 2009-3-21 20:50
努力,曾经是最值得我的老师欣赏,让我的同学赞叹的品质。我真正把这种品质发挥到极致是在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尽管成绩不好,我依然没有放弃,依然是班上最用功的学生之一。我没想过读书到底为了什么,也没想过这么用功读书到底值不值得,人生观、价值观之类的东西在我看来只是政治书上的一些概念。相反,那些整天无所事事,讨论一些无聊话题的人被我视为另类,我在想:怎么能这样呢?这么大了还不懂事吗?我把是不是在好好学习看作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懂事的标准,也可以理解为成不成熟的标准。我真的不聪明,别人花三年考上大学,我却用了四年,但我并不后悔,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我领会到的、学习到的将对我这一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进入大学, 生平第一次离开家这么远,来到了只有在地理课上熟悉的山东。身边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新鲜,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校园,第一次跟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同学坐下来交流,第一次发现我的名字用普通话叫起来是那么的好听,第一次,数不清的第一次。没有了高中时教室的压抑气氛,没有了漫天飞的试卷,没有了一天10节课,没有了早读,也没有了傍晚的听力练习很多很多以前习以为常的事一下子就灰飞烟灭了,心里反而空落落的,那种感觉就像咱大清国最后一个皇帝下了台,当时的国民一下子不能接受一样。一天不用上那么多课,那就得找一些别的事干呗!干什么呢?踢球、去泡图书馆找一些历史书、去参加一些高年级同学组织的活动,这样一天下来累得要死,晚上跟舍友接着天南地北的闲聊。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什么东西也没学到,整天东奔西跑也没个名堂,慢慢的就开始厌倦了这样一种生活状态。 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有种莫名的空虚,这种空虚来自心灵上的愧疚,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将告诉您: 我来自农村,一个很美丽的南方乡村,这里三面环水,春夏之际,河水便涨上来,水体清澈见底,荷花和一些我至今都叫不上名字的水草生长在其中,鱼儿在静静的成长。河水的周围,是一排排的梯田,丘陵地区本不适合种庄稼,可我们勤劳的祖辈,用他们智慧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辛勤的耕耘了一代又一代。前人的汗水浇灌了这片亲爱的土地,今天她以美丽而又不失富饶的姿态展现在她的子孙面前: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映入你的眼帘,那略带习惯了平原地区一望无际的人们,会觉得这里的景象立体感更强,更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彷徨乎科學之側
jiangjinsong 2009-3-14 14:41
寫在科學邊上 (2008-03-28 13:41:02) var $tag='我记录,我的事业梦想,科學,科學主義,科學文化,反科學文化人,雜談'; var $tag_code='f2916ce4548ff3727cf7b4a12b0e4e2b';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科學 科學主義 科學文化 反科學文化人 雜談 寫在科學邊上,顯然是對錢鐘書先生書名的效顰。 然而,我覺得將來用它來做書名是很恰當的。不僅我們的文字都是寫在科學邊上的,對科學說三道四,旁敲側擊;而且我們的工作、人生,也都是寄生在科學上,彷徨乎科學之側,用華杰已廣為接受的用法就是忙於二階乃至更高階的科學活動。 在這個科學時代中,這自然不入主流,無法進入主旋律,難有顯示度。劉兵教授的在《駐守邊緣》序中也承認,這種邊緣境地并非自愿的選擇,而是我等的宿命。然而,邊緣未嘗沒有邊緣之悠遊,在主流之中者難免身不由己,身陷漩渦之束縛。 圍棋術語有金角銀邊草肚皮的說法,那是說要在中央區域圍成大摸樣是很難的。從文化變遷的角度看,後世非常推崇的成就,許多在當時都是不入流,缺乏顯示度。因為,作為主流的價值觀,往往其發展的可能性已經消耗殆盡了
个人分类: 胡思亂想|39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崔健說過,
jiangjinsong 2009-3-14 14:36
崔健說過, (2008-03-28 22:53:05) var $tag='我记录,我的事业梦想,科學,科學主義,科學文化,反科學文化人,雜談'; var $tag_code='664ac2ea21c7a340ead23c2ba97be22a';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科學 科學主義 科學文化 反科學文化人 雜談 分类: 科学文化 所遇到的阻力,可以約一約(讀作:yao一聲)自己做的事情的分量大小。我認為,具體來說,寫出的文章有無價值有時可以看看它是否讓編輯為難,甚至屢屢退稿;發表后是否招致瘋狂攻擊。 稿子寫出來后被退沒有關係,換一家繼續投,實在投不掉就放在網絡上好了。真有價值就會受到關注。如果真的沒有人理,那就是或者確實沒有價值,或者寫得不好,或者它的確不合時宜反正,生活從來都很公平。
个人分类: 胡思亂想|3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摸着石头过河与意外的收获
cutefay 2009-3-11 00:00
人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经常并没有提前规划好要怎么走,而在走的时候,就会找到很多思路,规划逐渐清晰。可以说,整个人生道路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准确地知道自己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对未来的规划只是基于现在以及以前的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的。这样的规划是一个粗略的规划,并且人生经常会发生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会让自己的人生走上另外的一条道路。或者说,这就叫做摸着石头过河。人生的乐趣在于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发生什么,总是有一种新鲜感,尤其是一些意外的惊喜,会让人生更加精彩。 所以,我觉得人们在做一些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完全规划好,也不可能完全规划好,有了开头的一点思路,就做下去,当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经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思路尤其是在科学和艺术方面更为适用。 我刚进实验室的时候,我对导师给我的课题做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工作,心里有一定的想法,但是迟迟不敢动手做,因为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充足,没有形成很好的思路,怕自己动手做了没有成功,结果瞎忙活。后来终于有一天,我开始着手去做了,这个时候才发现做起来很多东西跟自己原来想象的不一样,经常会有一些让我意外的结果,这个时候,根据不断做出的实验的结果,不断地调整实验方案。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在科学问题上怎么能够规划得那么好呢?如果对每个问题的结果都有明确的答案,那就不叫科研了。 艺术的灵感往往是一时的,经常会有种突然之间很灵光顿悟的感觉。在创造一项艺术作品的时候,有的时候在自己无意间尝试的过程中,突然就找到创作思路了。有的时候还会歪打正着,就是自己本意不是这样想的,结果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了这样,结果发现这样比原来设想的还要好。我想老祖在这方面肯定深有体会。 在艺术方面,我也经常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记得我们当时一群人排练一个节目的时候,刚开始对这个节目只是粗略的策划,很不完善,后来随着排练的进行,不断地有人提出一些很好的修改思路来,结果我们的节目的创意就越来越好,而很多创意是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想不到的。并且还经常因为某个人一个无意的动作,得到了更好的表演效果。我也经常给自己组织的活动做一些海报设计之类的事情,很多海报都是事先我并不知道怎么样设计比较好,在用photoshop处理的过程中,有的时候经常会尝试出一些意外的不错的效果。还有我偶尔也会制作个小flash,非常简单的那种,弄点图片配点文字,组成一个故事情节。经常是自己提前有个粗略的规划,找来一大堆相关素材,在整理素材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很不错的素材给我的flash带来很不错的效果。这样的一些经历,让我感受到更多的艺术的乐趣。 我以前有段时间有点迷茫,迷茫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以后具体干什么好。迷茫了一段时间,终于想明白了:人生的事情不可能规划那么好的,自己规划好的不一定能够有途径来实现,而经常会有一些意外的机遇让自己获得一些比原来规划还要好的结果。规划或者说叫做理想,只要有个大概的方向就行了,不用规划得很细致。只要有了大概的规划,然后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奋斗,做好每一天的事情,让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开心,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我上面说到一些意外的惊喜,会让人生更加精彩。举个小例子,当时我参加科学网博客大赛的时候,根本没有抱着要得奖的心情,我只管写好我自己的博客。而最后结果还不错,有两个奖项都是出乎我意外,这种意外的惊喜的心情让我难忘。还有以前参加的很多比赛、活动也都是如此,这种意外惊喜的得奖的心情,比起提前预料到自己会得到什么奖项的心情要好多了。所以,我觉得努力把事情做好,不要总想着结果,人生会更快乐;同时,多去帮助别人,多多奉献,不图什么回报,当抱着这样的心情去做事,有意外的回报的时候自己也会更加高兴。 后记:本来这篇文章想走感性路线,结果写着写着,又变成偏理性的文章了。我刚开始写这篇博文的时候只是有个粗略的想法,写的过程中思路逐渐清晰,就写成这样了。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852 次阅读|7 个评论
永遠要對他人有信心!
jiangjinsong 2009-3-9 23:42
永遠要對他人有信心! (2009-01-09 22:10:57) var $tag='杂谈'; var $tag_code='85f5568d5ac62b455cb74bf073d648c2'; 标签: 杂谈 見過了太多的欺詐,見過了太多的虛偽,見過了太多的自欺,我們所謂成熟者往往有一種可怕的冷漠,不相信他人的真誠和理想。 有太多的知識進一步強化我們的這種心理防衛。有各種各樣的陰謀論,有各種利益決定觀念的學說,有各種解構崇高,瓦解神話的精緻手法。 這些都很有道理,但是,我們永遠都要相信人性中總會閃爍著光芒。即使在殺人如麻的黑道老大那裡,即使在極端無恥的政客那裡,即使在卑鄙齷齪的小人那裡,他們都有可能良心發現,都有可能為善良感動,都有可能為真理所征服,都有可能做出偉大的壯舉,讓我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種內在的光亮可能一閃而過,可能為我們的私欲所遮蔽,可能為我們貪婪所壓制,但是對這種真理的信心是我們得救的唯一機會。 只有我們相信他人,相信自己,相信這種真理,我們才有可能超出這種機械、冷漠、乏味、平庸的日常生活,才能從時代的惡劣示範與禁錮中掙脫出來,獲得精神的真正逍遙。 古代偉大經典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常常被我們自作聰明地鄙視的這種迂闊。 黑格爾說過:仆人眼裡無英雄。因為,偉大的英雄事跡為仆人所不見,仆人眼中的英雄不外乎吃喝拉撒睡而已。 偉大的境界才能發現偉大,善良的心靈才能感受到善良。 你看到的不過是你自己心靈的外顯。
个人分类: 胡思亂想|3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在考博之前
siluyu 2009-3-3 20:55
今天距离考博的日子还有十天。十天不算长,因为人的一生有众多的十天,可是每个十天的意义是不同的。 其实,人生是很偶然的,可也是必然的。必然来源于选择,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选择自己的事业道路,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人生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选择的不同。有的人面临选择,很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的人面临选择,能够很坚定的坚持自己的道路,很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有的人和他们相反。了解自己并坚定方向的人,容易走向成功,反之,则是一次次的后悔与自责。 人生的机遇可以穿行于每一个俗人或穷人面前,只是每个人把握的能力不一样。当然每个人对于机遇的理解不同,每个人所需要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我讲的是当人们面临自己所渴望的那种机遇的时候,每个人把握的能力是不同的。其实,成功和失败只是一线之隔。别人看待你的眼光的好与坏,也是一线之隔。我们自己可以用不俗的眼光看待自己,理解自己,但是社会上更多的是不能理解你的俗人。 考博是我的选择,是我一直的选择,我目标坚定,但是意志没能够坚定。我不能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的理想。当然,工作或许或少也会牵扯自己的精力,周围的环境也是那么个环境,这里不是考博的天地,也不是科研的殿堂。但是怎么办呢,或许改变自己的方法就是做那个卧薪尝胆的人,做那些为数不多的人。 其实,能否成功并不是一次的表现,但是,如果经常的持有不同的目标,经常性的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是你选错了道路,或者是你将要面对失败。 不知道前面的路如何,但要学会坦然的面对世上迎面而来的一切,无愧于心,就好。 写在考博前十天,谨以此纪念第二次考博。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17 次阅读|2 个评论
幸福与无知成正比跟知道成反比?
famingkuang 2009-3-1 16:07
昨天小发发问了俺一个问题爸爸,宇宙是怎样形成的?俺想了一天也想不起该怎样回答他。到了晚上竟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坐着科学号时光机去寻找宇宙的起源,半路上碰到了上帝。发发问他万能的上帝呀,请您告诉我,宇宙的起源在哪?。上帝没有正面回答俺的问题,他说:发发(科学网还是蛮出名的,俺在科学网上取的小名连上帝得知道了,呵呵),这么冷的夜晚为何不在家抱老婆睡觉,去哪呀?回去吧,话音刚完,上帝和时光机都不见了,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直往下落,快落地时幸亏被一个人接住了,还来不及看清是谁救了俺,就被恶梦惊醒了,醒来后发现自己睡在老婆温暖的怀里。 我把这个梦跟老婆讲了,她说你知道你冷落我多久了吗?足足两年了! 我还在想怎么反驳她时,她接着又讲开了对于女人来说,什么是幸福呢?就像现在这样抱着老公睡觉,直到自己想起床了为止。 俺知道自己理亏不敢做声,用紧紧的拥抱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这两年来,俺真的冷落了她的嘛。 不过她的话让俺不得不反思:幸福是什么呢?一个人知道的越多越幸福还是知道得越少越幸福呢? 俺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就连自己的姓名都不认得,他们真的很无知 --- 不知道上帝是谁,也不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也不相信美国人上了月亮,更不知道宇宙还有起源,总之一句话,如果他们和我比起来,说他们是白痴一点也不为过。 可是我却能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他们的幸福,甚至他们的幸福令我嫉妒,对我来说那样的幸福是不可攀越的高峰。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的理想很简单 夫妻不相弃,天天有饭吃,儿子能上大学。有了这些就心满意足了,他们一一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没有理由不幸福快乐。 很多有知识的人自以为知道得很多,因而想要知道更多,他们和我一样常常忽视了身边实实在在的幸福,去追求那不可能实现的空中楼阁。 幸福是什么呢?幸福会不会跟无知成正比跟知道成反比呢? ================================================= 补充 发表评论人: dongping2009 删除 回复 很感动,读您这篇文章,秀海! 那些所谓的论文,那些所谓的成果,比起亲情来,算个啥子啊。 博主回复:我老婆说:你不教书了会不会后悔呀,如果还在教书四五千块钱一个月怕都有了吧?我说:难道我现在四五千块钱一个月都赚不到吗?她说:你现在辛苦呀。我说:辛苦?我还快乐呢!我还在教书能讨到你这么漂亮的老婆吗?不讨你能生那么聪明的儿子吗?你不帮我生这个儿子,我能发现本能态吗?。她听了能不对发发好吗?哈哈,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不管你是一条狗还是一头猪,只要你自己满意目前的处境,你就是幸福的。
个人分类: 反思|910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三十岁,我的理想与现实
yangfangimr 2009-2-28 08:39
二十岁时,羡慕三十岁的成熟;三十岁时,缅怀二十岁的年轻与活力。 二十岁时,告诉自己要勇敢,要坚强;三十岁时,仍然会软弱,会悲伤,会流泪。 二十岁时,希望自己能镇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三十岁时,遇事还是会慌慌张张,沉不住气。 二十岁时,天不怕,地不怕,巾帼不让须眉,梦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三十岁时,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只想再多发几篇 SCI 论文,早点博士毕业。 二十岁时,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希望飞到远方更远方;三十岁时,明白此心安处是故乡! 二十岁时,感觉手里有大把的时间,一切都来得及;三十岁时,能感觉时间溜走的步伐,觉得什么都有点晚。 二十岁时,刚入大学,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三十岁时,博士快要毕业,很怕会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二十岁时,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盼望白马王子和我一起来演绎爱的神话;三十岁时,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想和家里的那匹黑马好好过日子。 二十岁时,看到喜欢的书却囊中羞涩,书店前徘徊又徘徊;三十岁时,钱包里略有盈余,却没有了书店里买书的情怀。 二十岁时,向父亲要大学的学费,感觉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三十岁时,离家前塞给母亲两千块钱,为不能给父母更多的报答暗自羞愧。 二十岁时,一个月给家里打次电话,觉得父母真是罗唆!三十岁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感觉生命很短,很害怕有一天父母会离我远去,而我还没有好好孝敬他们。 二十岁时,觉得自己很年轻,三十岁是件很遥远的事情;三十岁时,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很怕四十岁会不期而至。 二十岁时,觉得生活是一种苦难,永远没有尽头;三十岁时,不害怕死,也不害怕好好地活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66 次阅读|4 个评论
突然之间
yunguihun 2009-2-23 08:54
突然之间,想起了你。 这也许是最能了解我的地方。 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值得回忆与纪念的日子。 那日,照镜子,突然发现了自己一年来的变化,那个也许是最大的变化了吧。眼窝深陷了很多。为什么呢?我在思索。也许是自己多心罢了。就这样,过了几天就淡忘了。 时间在流逝,春节回家,父亲第一眼看到我时,有了同样的发现。我心理一惊,但搪塞了过去。 但是,这次真的刺激了我的心灵。 一个人究竟为了什么活着。 一个人是该有追求还是平淡的活着。 我一直在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现在也不能忘记自己的理想。 我一直在努力,但是我却放弃了选择我一直追求的理想。 为什么? 我时刻警告自己,该如何如何。但是有谁又能摆脱凡尘俗事。 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反正自己不快乐。 没有了理想,没有了生活。 我没有占据其中的一个。 如果说有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而无了富裕生活,我也无话可说。 放弃了事业,难道是为了生活? 为了生活,难道会幸福多多? 这也许就是人生的选择。 想起母亲多年的操劳,想起父亲的那蹒跚的身影,难道一切都是为了生活? 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辛苦,受苦,没有什么,深知一切的来之不易,要珍惜一切,但这又究竟是为了什么? 难道还是为了生活?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51 次阅读|1 个评论
做人就做俞敏洪
liux831 2009-2-8 15:38
俞敏洪说: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第一样东西叫做理想,就是穿越地平线的渴望。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 在人们心中,俞敏洪是中国大英雄。 在美国人中,俞敏洪是世界大英雄。 在美国的百万留学之众,人们用无比感激的心情,感谢这位圣人。托福,GRE可不是闹着玩的。进过新东方的人,大多都能圆美国梦。 美国人也觉得这个俞敏洪很神。他们怀疑中国人,托福,GRE挡不住中国人! 在哈佛大学的一位中国博士说:我要是慎重一些,托福考满分也是可能的。可见,中国的新东方,对于考托福、GRE的人帮助有多大。 俞敏洪叫理想。我喜欢叫追求。本来吗,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追求。 至于良心,日本人有时说,中国人良心大大地坏了。不知道日本人什么意思,反正俞敏洪认为:第二种东西叫良心。 这个世界需要崇拜。我崇拜俞敏洪。 有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不能很多地崇拜。非常地崇拜就不会超越了。 我说的是做人,做人就做个俞敏洪。 大概就是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了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92 次阅读|2 个评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liux831 2009-2-4 16:44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古人真伟大!为了追求心上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追求是存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追求。 庄小威离开了中国科技大学,毅然奔扑加州大学开始她的求学之路。 她也是一个女孩。 34岁,成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她也有迷茫,从物理改生物,研究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 她也有困难,做Assistant Professor的一段时间申请不到经费。 她也有担忧,做教授的6年,如果达不到发表论文的数量也要走人! 我们都追求美好,特别是无比美好的感觉。 有个概念叫爱情。爱情是美好的,只有爱情,无比美好。 我们都有理想。我们都需要信念。 人的理想是理想的彼岸。 人的信念是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人的本质。 这是生命的本质。 至此,我们豁达了。人生,我们第一次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03 次阅读|2 个评论
理想教育的载体
wanghongcai 2009-1-8 00:24
前面谈了理想教育,但理想教育究竟该如何来实施呢?人们必然有诸多疑问,如理想教育方案是否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来实施?如果通过学校教育实施的话又与现在的学校教育会有什么不同?如果不是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实施,那应该怎样实施呢?如果不能实施的话,那理想教育它就变成了空想的教育了! 确实如此,设计理想教育方案必然要考虑到这诸多问题,如果这些不能回答,确实理想教育就变成了空洞无物的东西了,这当然是任何理想主义者都要极力避免的。 笔者认为,理想教育当然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也是绕不过去的,因为学校教育机构是比较专门的教育机构,在社会分工过程中,它的专业化程度最高,没有它,恐怕其他机构都难以承担。可以说,学校教育的产生也是社会进化发展的产物,对这一点无须多说。 但学校教育机构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机构。如果一旦它成为唯一的教育机构,它就容易变成了一个专断的机构,变成人们必须依赖的机构。事实上,学校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这样的危机,因为它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异化现象,它已经从为社会服务的机构逐渐地退化成一种脱离社会需要的机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凌驾于社会需要之上的机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学校机构快变成衙门了,如对我们家长的意见毫不尊重,对社会迫切关心的问题却漠不关心,已经成了社会的中心机构了,使得家长不得不唯学校、唯教师命是从,这个在中小学那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大学里当然要好得多。因此,学校教育机构开始凭借其专业化的优势,已经形成了一种专制的姿态,它除只听从行政机关的意见外,其他意见概不接纳,都可以拒之门外。这实质上是学校教育机关的一种霸权姿态。 说实在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受过教育的,因此每个人都不完全是教育的门外汉,因此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发表一些关于教育的看法,这些意见对也罢不对也罢,总得给人们一个讨论的机会,也让得人们知道对在何处和错在哪里,这样好进一步与学校工作配合,现在可成了学校的命令和教师的命令必须听从,不然孩子就要遭殃,这不是专制的机关是什么? 所以学校教育机关不能成为唯一的教育机关,公立的教育机关当然更不能,严格地说任何教育机关都应该有接纳社会意见的机制,而不是一个封闭的机关,不是一个惟我独尊的机关,因为这样的机关不能形成良性互动,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当然就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更可怕的是,其专制的姿态也容易感染学生,结果培养的学生也不会尊重人,也不会参与平等对话的生活,也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姿态,这些都是教育失败的原因,而其最终的根源就是因为教育脱离了社会实际,变成了一种空想的教育,变成了只听凭上级主观意志的机关,变成了一个不由自主的机构,也变成了不能独立思考的机关。 没有可替代的机关的直接后果就使学校教育机构似乎变成了一种万能的机关,结果是它说什么就是什么,人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只有它颁发的证明才是合适的,从而家庭和家长都是学校教育的附属物,都必须听从它的调遣。所以只要看看学校的作风就知道孩子能否学习得好,是否能够学会做人,就知道孩子以后是幸福还是不幸福的。这种姿态实在是令人无法忍受的,因为教育机关不再是一个说理的机构,而是变成了一种颐令指使的机构,变成了一种变相的衙门。 教育机构不可能长久地脱离社会,脱离社会的教育就会变成了无用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机构不单纯是由学校一家承担,还有许多社会机构也具有教育的功能,从而能够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并且与学校教育机关形成竞争的姿态,使学校教育机构不成为唯一的机构而演化为自封的中心,从而不能行使教育的专制,使它必须向社会敞开,能够积极地接纳社会的意见,从而能够不断地实现自我功能的完善。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机的教育,也才能进行理想的教育。 什么东西可以承担教育的功能呢?在今天看来这种机关已经不缺乏了,可以说,任何一个社会场所只要组织起来都可以承担教育的功能,如哪个社会机关不能进行道德教育?哪个机构不能进行体育教育?还有社会有充分的智力资源可以组织起来进行智育。美育自然更不待言,这个本来就是学校教育所忽视的,包括体育和德育,都是目前学校教育所忽视的,而社会却有广泛的资源。这些资源完全可以组织起来,能够对教育活动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现在这些资源没有组织起来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社会自组织程度太低,人们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力量,当然还与立法的局限有关。在西方,社区组织具有强大的功能,它能够把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发挥其教育职能。而我们的社区组织却是非常机械化的操作,缺乏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变成了只是行政机关的延伸,没有真正起到联系社区群众、沟通社区群众意见的机关,因此我们的社会力量虽然丰富,但却是一盘散沙。 可以说,当下的网络组织发挥了社会相互联系的作用,开始把传统的被禁锢的思想解放出来,特别是博客形式的出现,已经使人们能够把心里话倾诉出来,这成了沟通民意的重要的形式。但仅仅这种形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更有效的有形形式来组织起来,使人们能够真正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把社会力量开发出来,组织起来,人们在组织起来的过程中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这样学校教育的堡垒自然就会被打破。如果没有社区力量组织起来,学校教育机关永远是与人们生活是隔离的,永远也是一个封闭的机关,永远只能听从上级机关命令而不知道思考和不能自我反省的机关,这样的机构是误人子弟的,是造成社会浪费的根源。 所以,理想教育的载体不是仅存在于学校教育机构中,而是存在于全社会中,存在全社会能够自我反思和有效的组织中,存在于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生活中,在这样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形成关于教育的共识,形成关于教育的决策,使教育变成为人们谋福利的机关,而不是与人们的生活相脱离的机关。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校教育当成唯知识教育的机关,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传授那些写在书本上的现成知识,只要传授完这些知识似乎一切就万事大吉。而考试制度也强化了这个观念,在这样的考试制度下,德育自然是无法衡量的,体育只要人没有病倒就是健康和良好,美育观念变成了纯粹的子虚乌有,劳动教育变成了多余的,所以完完全全变成了一种畸形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受益,这些人自然是天资聪明,自然是反思能力比较强,自然是善于适应的类型,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只是陪衬,他们只能忍受折磨,因为他们将面临一次次的失败的打击。这些人即使被胁迫上了大学,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大学,因为如果仅仅为了比较优厚的物质生活的话,他们感觉追求物质生活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意义,问题的根源是他们根本没有认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似乎一切都是被迫使然,因此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大声疾呼:学习知识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这个结合首先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结合,没有这个结合过程,一切知识学习都是强迫的,灌输的,不人道的,也是反教育的。 教育的本质是进行理性的对话,即是通过说服和激发来促进个体成长,成为他理想中的那个人。仅仅说教育是育人的是空洞的,因为你没有规定教育的方式,传统的棍棒教育也是教育,因为它的目的也是育人,这样的话教育就无边无缘了,甚至可以说劳动改造也是教育,因为它也是在造就人,当然也是育人了。所以只有目的和手段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教育,空洞的育人、培养人都不是教育的本质,因为它只是说出了教育的目的,而没有规定教育活动的手段,而教育活动建立在说理的基础上,才是真正的教育。说理就是依据知识,这种知识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而不是强迫的灌输。所以不能达到理解的教育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都是一种奴性的教育,因为都是被强迫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也是没有意义,从而也是失败的教育。 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仅从目的出发,而不管手段如何,当然也不管最终效果如何,只把一个目的的善代表了一切。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教育做法,也是棍棒主义的做法,实在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理想的教育当然要建立在说理的基础上,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当你是进行说理时,你就不会盛气凌人,你就会平等对待对方,你就必须学会尊重对方,你就不会因为对方的无知而不屑一顾,这时候你必须使用使对方明白的方式来传播你的意见,这才是你的成功,你不能简单地说你不懂,我不对牛弹琴就简单了事,这样的做法是简单的、武断的、粗暴的、也是非常专制的作风。 可见,理想的教育是建立民主制度基础上的,即你必须学会进行对话的规则,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你必须学会尊重对方,这样才是对你自己人格的尊重。而这一课我们都还缺乏很多,我们文化基因里也缺乏这个,因为我们文化基因里是一种精英主义,是一种封建主义,是一种主奴关系,没有教给人们平等观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向西方学习。正象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流行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似乎是左拉的名言?),这才是真正的民主精神。而不是象我们文化里,如果你与我的意见不同,我就消灭你! 学会对话,是走向民主社会必须补的一课。学会对话也是学会使用理性的方法进行社会交往。学会理性处理问题,才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才是知识教育的真谛,这样人才能变成理性的人,学会用道德进行克制的人,也才能成为懂得包容的人,懂得如何真正构建社会生活的人。 你说,简单地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或素质教育本质就是育人的,能够解决了这么多的实际问题吗?育人本身是没错的,但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可并没有回答呀!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路上
zhjiheng 2009-1-7 22:00
人生是一条长长的路,在路上,每个人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能有不同的感觉和收获。在上路之前,谁都无法预料这一路将会有什么样的情形,也没有人能够一次将整个路程的计划全部做好,只能边走边看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态度,便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生活很有意思,也很无奈! 你没有选择生的权利,没有选择活的权利,却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不知道是不是上帝在不经意间犯下的错误。在年少的时候,你没有选择的权利,不管那一方面,都会有人帮你选择,包括成长方式以及最初级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都是由别人给你灌输的,比如你会被别人教会对长辈要有礼貌,对正确定事情要肯定,而错误的事情需要改正。而这些往往都是经过反复的说教甚至是棍棒或者耳光的洗礼。 当有一天你开始自己选择的时候,你会发现以前被灌输的非此即彼的道理往往没有作用,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这么简单的选择。你会彷徨,会犹豫,良久之后才做出一个战战兢兢的决定,战战兢兢地走了。好在生活会很快将你的选择的结果告诉你,就在你选择的同时。 关键的问题是你会装的很聪明,拼命的伪装和掩饰自己。很多时候你会不明白你到底是在掩饰什么,你在躲避什么。你甚至不敢面对自己,尤其害怕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清除心灵深处的灰尘,但是往往是无济于事,结果只有一个,你会越理越乱。到头来,你只有一人藏在角落里对着自己灵魂中的尘土大哭,大哭之后要么一切照旧,要么你自己将自己推向深渊。 你总是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拥有余秋雨的睿智,拥有席慕容的温馨,也会拥有三毛对西蒙那样的忠贞,拥有张爱玲那样的对生活或者世界的领悟,可是到头来,你的心头却只有了无限的悲凉,拥有了无法改变的忧郁,当你的苦苦挣扎没有结果的时候,当你心中的结已经无法释怀无法解开的时候,你的结果就在你的面前。 突然有一天感觉到生活很没有方向,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怎么办呢?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名震全国的学者,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授,还是去一个不用动脑而只管埋头苦干的单位?第一个选择有点犹豫,是因为我担心我会承受不了那种高强度的生活;第二个选择有点不甘,因为我自己心里的野心只有我自己才能清楚;第三个曾经是我比较向往的选择,可是现在不行了,原因在于亲身的接触。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的教育与教育的理想
wanghongcai 2009-1-6 00:40
前面谈了素质教育的种种不是,那么理想的教育是什么呢?正如许多人提到的,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即是一种能够照顾每个人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这种教育才是比较理想的教育,而大一统的、按照一个模式培养的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只是一种糟糕的灌输式的教育,是一种不能培养人的思考力的教育,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教育。 什么才是个性的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照顾每个人的个性,但这样讲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因为它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个性教育的真正含义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他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的人理想的人。使一个人真正成为他自己才是真正理想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过去,我们习惯把我们家长的理想灌输给孩子,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而他并不知道这个理想是否适合孩子,他就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这事实上构成了对孩子的压迫,这也说明我们的家长是非常专制的: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孩子,把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让孩子去做,认为只要自己提供了自己认为是比较充足的物质条件孩子就一定能够实现。显而易见,这是一种暴君的做法,他非常专制地认为,所有的理想都是可以实现的,只要有一定物质条件就可以了。这样的专制的家长在今天还不在少数,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有的用粗暴的方式来表现,有的用温柔的方式来表达,有的则软硬兼施。 在学校里,教师也是暴君,教师一相情愿地认为,我努力了,我教的内容你们都应该掌握,都应该会,不然就对不起我。于是他们对那些聪明的学生就高兴,对那些稍稍反应慢的学生就满面怒容,即使没有表现在脸上却已经表现在心中。所以在学校里学生都分成三六九等,学生也在随着不同的分类而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哪里是受教育啊,简直就是折磨人。为什么学校里不能培养学生平等的人格精神?为什么要强迫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一样的东西?为什么不能使孩子们快快乐乐?为什么不能发挥他们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去探索?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当然教师也是受压迫者,因为那里还有一个校长在监督着,校长用各种指标逼着教师们把各种负担转嫁到学生的头上。校长说自己也是不得已,因为上面还有评比,因为家长也在盯着,他们也只好把任务分摊到教师的头上了。所以在层层压力下,学生就成了大家一致的工具,成了最终的替罪羊。而且最可怕的是,家长还说我是为你好,老师也说我是为你好,往上各级部门似乎也是这么说,所以学生有任何苦处还没办法诉说。这构成了一个最大的压迫,因为各方面都在给学生施压,都是以那么温柔的名义来进行的,所以学生最终也不知道这究竟有什么好。 因此,理想的教育不是别的,就是要使一个人成为真正他自己,使他知道自己是谁,究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知道该怎么判断,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样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样他才能发表他的独立见解,才能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才知道自己努力方向和目标,才能够真正地承担责任。不然他的一切都是被迫的,他是受奴役的,是没有独立人格的,这种教育注定是落后的、专制的教育。 所以,我说理想的教育就是要使一个人真正成为人,而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不是成为一个实现他人意志的工具,不是没有分辨能力的被动服从者,不是只知道物欲满足的人;相反,教育应该使人能够独立地思考,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敏锐的判断能力,有参与生活的各种能力,是社会生活的真正主体。遗憾的是,现在的教育根本做不到这些。 教育是有自己理想的,教育的理想就是通过知识的传输使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潜力,认识到实现自己潜力的路径,从而成为一个主动的自我实现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理想,唯如此,教育才能创造幸福人生,教育活动才能变得具有创造性,教师也才能发现自己的真正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外在的承认的价值,这种真正价值来自对自我的肯定,因为在其中教师发现了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教师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教会做人。而它的前提是:教师知道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所以传授知识并非目的,它只是一种途径,获得知识也非目的,它只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失败的教育往往把这些途径和手段异化成目的了,这样也使教育找不到它的终点,从而出现了教育的迷惘,从而也连带着整个社会都出现了迷惘。当教育真正明白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它才不会迷惘,那么社会也就不会迷惘。
个人分类: 热点讨论|4088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理想中的科学研究
ymdushandong 2008-12-31 05:14
当科研职业化之后,就变得越来越现实。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来自基金考核和项目申请等活动的检验。这是规范大规模科研活动,节约管理成本必须的措施。在这一系列的外在确认活动中,科研工作者的自我表现能力显得比对科研自身的领悟和热爱更为重要了。这种导向会造成一种令人遗憾的后果:那些表达能力差但是有科研天资的研究人员将被逐渐边缘甚或淘汰出科研舞台,那些表达能力出众,能讲故事的将大行其道。当热爱科研的人明白了形势之后,被迫去练习各种表演,按照规则要求进行自我改造,几年下来就再也看不出是热爱科研还是热爱这个规则设定的成功。不排除有少数的精英,他们既具备天才的研究能力,真正领悟科研真谛,内心热爱科学,同时他们具备演员般丰富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表情。但是无论如何,我都觉得我们缺少了埋头苦干的环境了。或许这就是目前浮躁的现状的一个原因。 如果我们的生命是无限的,这种现状可以说是好的,因为它让人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可是时间上从来都是顾此失彼的。我们会衰老,会遗忘,会迟钝,会绝望放弃。如果不能加入一个分工良好的的科研团体,有人争取项目,有人埋头苦干。想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是很难的。所以现状是一个一流的科学家带着一个团队,科学家自己到处忽悠钱,其他人跟着理解科学家的构想,在大的框架下按照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是应对现实的一种权宜方法。但是,科学家自身的科研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事实上有的是完全被其他事务给占据了。科研工作是由生涩的新手或者其他人完成。 在这种情形下科学家本人和科学项目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要解决此类问题,建立科研基地,如国家实验室,有充足经费保障,同时免除频繁的检查考核。对从业人员实行完全的信任。
个人分类: 科学哲学|4113 次阅读|1 个评论
玫瑰花开
fxf 2008-12-29 22:52
微紫的夜色渐渐散去,娇嫩的红日飘了飘,大地便潜水艇似的从暗夜中浮上来,水样的昨日记忆向四面八方流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熟悉的声音和味道再次笼罩了我们的生活。窗台上,玫瑰花还没有开,我焦急地等待了许久,别人却不以为然,因为没有人知道我的秘密,我曾许下心愿,玫瑰花开的时候,我会去见她。   对于过去,我们会有五彩的记忆,而现在,记忆不能够代表新的生活。新的生活很是简单和强硬,简单的操作起来如同列车驶上了轨道,方向和方式是确定的,脱轨是不可能的,因为列车自身不会去寻求脱轨,生活也不会。这时候能够飞腾的只是一些想象的片断和梦呓,所有关于生活元素的可能凝固了,虽然这些想法十分的个人化,但我相信它具有普遍性,不能轻易地定论这是无病呻吟。   如果这种类似的情绪是弥漫的,在个人以后的生活中是延续的,在人群之中是共性的,你就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和意义。而且它具有传染性和隐秘性,一个整体的气氛如果有些让你失望或讨厌,那么生活本身就有了问题,问题的产生又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有思考的习惯,有追寻的天性。这里面肯定有我们自己的责任或者说原因,但我们又很难说为什么,笼统地用无聊来概括,那是相当懒惰和无能的作法。痛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得如此具体,如此让人看不起,所有的真实被隐藏起来,所有的注意力都指向了外面,而自己就在这种转移中快乐或牵挂着。   突破有可能吗?夜深人静时,独处时,面对自然时,面对文字时,内心的突破会蠢蠢欲动,我相信你也有这样的时候,就如同流行歌曲总有打动你的那一首,只有你自己明白它在表达什么,在渲染什么,虽然歌者可能没有想那么多,正如书的作者,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你却读出了它的背后,读出了你能够抚摸的东西。说到强硬更是觉得沉重,生活本身拥有了多少坚实的要求,这些要求使你的轨道一次又一次符合了生活本身,强硬要求了简单,简单加重了强硬。我们只是在这间隙中游弋,希望有飞翔的可能,飞翔的愉悦,于是丰富也就诞生了,诞生在相对狭小却绝对无穷的空间,这你明白,应该明白。关于强硬我想再说几句,漫长的时间里,强硬是无法轻易摆脱的,事实上也是不能完全摆脱的,无论谁都摆脱不了,拥有了生命的同时,你就得面对强硬,这就是强硬之所以称之为强硬的理由,当然强硬中也有乐趣在,但毕竟这种乐趣是妥协的,是条件累累的,是不彻底的,而我们多么希望有通透的乐趣,种种艺术性东西的出现成为对抗强硬的重要武器,人人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努力选择吧,把握机会吧,否则为强硬完全左右了,便没有多少趣味了。做人无趣是件很失败的事,比其它的失败更具有挫折性,更具破坏性,挫折了你的活力,破坏了你的欢乐。我的重复你不要太在意,你明白我是在强调,你只要理解成我是在强调就成了,否则,我也没办法,我在这里只能这样,只要这样。   玫瑰花的颜色越来越多样,我渐渐忘记了它本来应有的本色,因为新近产生的色彩并不比本色逊色,不是吗?肯定或怀念本色是自然的情怀,但不是唯一的、正确的情怀,玫瑰花有多种的可能,正如生活的多样性。静静地,只有安静地去等待、去洒水。所有的等待中都有着理想的成分,都有着柔软的部分,生命深处的意义。不能简单地否定意义的存在,它是具有的,哪怕是短暂的、模糊的。当然也有长久的、清晰的,那是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人的区别,谁也逃避不了被归类,你总会属于一种,不管你喜欢与否、承认与否,你必将被归类,因此就有了追寻。追寻自己喜欢或属于的一类,因为寂寞虽然听起来很矫情,却很真实。谁没有寂寞过?没有人,即使野兽也有寂寞的时候,这是伴随生命而在的唯一永恒。曾几何时,我们希求美好的永恒,可结果是失望频频,而成长就在失望发生,这种成长是相当无奈的,是相当没有激情的,但每个人又不得不接受,我们谁也没有办法拒绝一些自然的事情。   她走时,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留下,连廉价的痛苦也没有,将属于她的东西全部带走了,我有的只是一个空的感觉。心好象一个蜡作的容器,存放过人物之后会落下一个印记,印记有深有浅,依据感觉的不同而差别着。对于自己重要的人物一般放在心上,人物消失后,会有一个空空的印记,感觉如同坠入虚空的谷,一切失去了,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失去了,存在也变得如此虚空,虚空的只想不存在,虚空的只想一切没有发生过,多希望本没有把什么人物放在心上,不要什么印记,可一切又已经发生,这就是心之为心的特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玫瑰花,开放的时间和地点不会相同,玫瑰花的韵味不会相同,这时候最是个人化,但毕竟也有相似的内容,这是我们的沟通所以可能的原因。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玫瑰花,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玫瑰花,但无论是谁,无论是哪里,开放是必然的,开放之后怎么样,那是另一回事,但玫瑰花必定开放。我欣赏着我的玫瑰,等待着,祈祷着,希望它再次开放,当然再一次的开放已不是目的,目的是去见一个人,希望玫瑰花开放,给自己一个充足的理由,如果不能够开放,我没有足够的理由,没有足够的理由就没有足够的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真实的我,没有真实的我就没有玫瑰花艳丽的开放。每每夜里的时候,我守着心中的玫瑰,看着窗台前的玫瑰,我流着泪,希望它们开放,希望用泪水浇灌所有干涸的泥土,希望玫瑰花心里心外同时开放,内心的急切不可能左右心外的规律,于是等待变得如此漫长,祈祷变得如此柔弱。这时候屋角会响起音乐,音乐的响起如同拉开面前的窗帘,光明和外面的世界显露出来,远处的风景依旧迷离,近处的树木依旧挺拔,而光明却也冷,你知道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切没有作用。好象我们慢慢变得具体起来,具体得线条横生,模糊不在。   为什么是玫瑰花呢?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呢?我问自己为什么呢?玫瑰花能够如此给予我一个最大的理由吗?是的,能够,回答相当的肯定。因为简单和强硬之间最美的莫过于艳丽和柔软,玫瑰花具备这两者,而且非常自然地融合了它们。艳丽是你来去走动的最大原因,柔软是你欢快起来的主要武器,你慢慢会明白的,艳丽是如何地作用于你,柔软是如何是安抚于你。有作用是非常功利的词,但是相当客观的表述,它阐明了一切风行蓬勃的背后动力,好好想想吧,你的艳丽在哪里。安抚也是如此的动人,好似一双纤手滑过一缎蚕绸,柔软会如此地丰富你的体验,会如此地让你坦然面对强硬,你会在许多优美的作品中发现这一种柔软,它们使强硬变得如此不重要,变得如此可笑和荒唐。玫瑰花站立在我们面前,安静地打着朵,它的力量和意义都在开放中,我们需要玫瑰花,需要它的开放。   玫瑰花终于开放了,我见到了要见的人。玫瑰花开放哪一天,晴空的样子,只有几缕丝一样的云在蓝天上闲散,我在阳光中,颤抖地注视着它的开放,先是一片绿叶的抖动,然后是花朵的摇摆,接下来是一瓣一瓣的展开,竟然有着露珠样的水滴。玫瑰花开,天娇不败,一切具有了理由和意义,我好开心,我在床上打着滚,我开始喝那瓶葡萄酒,我开始洗澡,我开始计划,我开始行动,我开始呐喊,我开始飞。不要笑我,你的玫瑰花开的时候,你可能比我更激动,更疯狂,守着你的玫瑰,不要轻易走开,它必有开放的一天,你也必有你的玫瑰。   她安静地坐在那里,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正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是我计划中一次又一次希望的样子,她身上闪着玫瑰花的影子,她身旁的玫瑰花却还没有开放。   我好惊讶。
个人分类: 淡蓝的花儿|40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让金融危机变成你人生的转机
jijianlin 2008-12-5 12:37
金融危机的到来也许打乱了你的生活,也许让你平静的生活完全乱套,也许让你一下从高楼摔到谷底...... 但你可曾想过,因为金融危机,所以转行有理,可以不要那高薪买来的不快乐;可以不必紧跟奢靡、不必做PRADA女生;因为金融危机,所以节约有理,可以堂堂正正过最朴素和本质的日子..... 也许你可以趁这次机会去完成你的理想,你也可以用这段时间来调理自己疲惫的身体。 换个角度看问题,将危机、困难和打击看作成全自己的工具,当你学着这样去思考和面对问题,你将发现:这场金融危机,或许正在帮你丢掉陋习、重新找回你自己。 西点军校有一道著名的难题:每个毕业生在毕业前夕都要经过一项测验:在空旷地带挖一个深洞,里面安置一个高4米、直径2米的金属圆桶,其内壁光滑无比。毕业生将被放进圆桶中,给他一夜的时间从桶内出来,如果不能做到,不仅成绩零分,还将会受到一种处罚:被人从上面抛泥土盖顶,埋至半腰深。这个项目设置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零分的纪录,直到一个年轻人的出现。   这个年轻人像别人一样被放置在没有任何着力点的圆桶内,他想尽一切方法试图突破难题,可是,人高马大的他同样也只能在桶里呆了整整一夜。第二天,预期的惩罚来了。主考官命令士兵向圆桶里抛掷泥土,就在这时,刚刚还很平静的他立刻站了起来,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等着泥土抛洒的惩罚,而是左右闪动身体,并迅速地把那些泥土踏在脚下......   出人意料的情景出现了:那些抛下的泥土在他的精心堆积下,竟成了一个越来越高的土堆,直到他站在那个土堆上,双手搭在圆桶的边沿,成功脱困。这个年轻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麦克阿瑟。   或许你会说:难怪!麦克阿瑟呀!人家可是大将军!但我告诉你: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说的是一头掉进深井里的驴子,用了同样的方法走出困境,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其实,想要做自己人生无往而不胜的大将军,有时候真的只需要一头驴的智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今研究生缺乏什么-理想、态度、精神、素质和其它!?
吴信 2008-11-30 18:44
常常想当今研究生缺乏什么-精神、素质和态度!?我们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生什么方面做的不够?国外的不了解,作为一个在读的研究生,我认为我有发言权,仅仅就我所见到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由于很多事情是和个人的经历相关,所以即使是很共性的话题,也会存在不同的理解。 第一、缺乏理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理想谈起来很空很大,但是没有理想的人生活不是很有意义。至少我感觉是。因为我了解,很多时候,作为学生,没有理想,即使有理想有目标的话,也不符合实际,特别是女生,幻想挺多的。 人是惰性的动物,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就缺乏动力。目标含糊,就很容易动摇。这两种都是不利的。因此,我建议在一个新开始的起点,要好好的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至少是对于研究生这几年,要明确目标。只有有了时间概念的目标才会产生真正的动力。我建议我的师弟师妹们,每周都写一篇生活心得,主要的目的是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做了什么有助于自己目标的事,而那些时间是可以避免浪费的。这种思索,我称之为反馈校正过程,你要实现你的目标,客观上需要同你的目标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那么,出于本身惰性的驱使,就会偏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不是目标坚定的人, 常常思考一下自己最近的生活并且写下来是绝对必要的。你会发现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校正自己行动,不然目标会越来越远! 第二、缺乏端正的态度:你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什么? 混文凭的多数吧!呵呵,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就是因为这种想法,平时的行为就偏离了方向。 态度决定一切。我曾经给师弟师妹说,即使你将来不搞科研,但是你要在读研期间锻炼你对生活的态度,锻炼你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在以后其它工作岗位也应该有好处的。 我说如果你仅仅想拿到文凭去找工作的话,不如本科就去找,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也许工作三五年学习到的社会经验已经远远超过你的文凭的价值了。 第三、缺乏精神: 提到精神,也是太大的话题,但是我认为精神是支撑我们生命的支柱,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时候即使你没有感觉到,也是存在的。象母爱的奉献精神,哪个母亲平时会感受到自己有呢?但是是处处存在的。至于现在的研究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 吃苦耐劳的精神:当今的研究生,有多少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他不怕苦不怕累?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给更多人以方便,而很多人没有把它当作机遇,反而养成了更多的惰性。 2 勤于专研的精神:业精于勤慌于嬉!这点道理都明白,可是有多少人整天在网路上嬉戏?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3 独立自强的精神:现在的年青人啊,特别是独生子女,独立处理事情的精神是否欠缺,大家有目共睹,依赖性强。 4 专一敬业的精神:有多少研究生看着自己的专业说别人的专业好的?总是感觉别人的专业好!而往往失去了本专业的兴趣和机会。 第四、缺乏综合能力 1 自我调解的能力:心理上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一代人独生子女的多一些,所以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值得担忧! 2 认识自我的能力:作为研究生, 我认为, 剖析问题很重要,而剖析自己应该更为重要!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研究生有多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呢? 3 总结分析的能力:科研实验的各个阶段在达到目标或因故终止后,往往需要进行项目 总结 。对实验的成功、效果及取得的教训进行的 分析 、以及这些信息的存档以备将来利用。 4 创新 的能力:我们目前很多研究是跟着国外的走,这里主要的责任在于站在科研前线的研究生。也许很多教授对研究生做的实验只懂大方向,具体操作就要看研究生的了。那有多少人认认真真的看文献、思考、总结分析,进而做出与他人不同的科研呢? 此外, 还应该提高实践 的能力、 适应的能力以及自制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 第五、缺乏修养: 还有, 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很多人迷恋于此,几年前就看到一个调查说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电脑的使用成负相关的趋势。想想我们自己,总是坐在电脑前。只有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我在读本科的时候,老一辈提出:每天锻炼半小时,健康工作半辈子! 总之,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到了研究生的阶段,就应该把自己置于社会的环境中来磨炼自己了。从客观角度上说,这个阶段是你最后一次不用担心承担任何后果的提高你的处事能力的机会了。怎样同自己的导师,同学,行政人员,企业人员乃至于本领域的权威协调各种关系,是你接触的新课题。一个成功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的为人处世能力的,即所谓的情商。读研究生的时候,开始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社会了。于是会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感到愤慨。记忆中,我是有一段愤青时期的,对很多不符合价值观的现象会产生抵制情绪。而现在却不得不说,抱怨和愤怒在多数的情况下是不会产生正向作用的,无论是对于你要解决的事情还是你自己个人的心态来说。所以,在研究生学习开始的时候,你要思考怎样提高你的人际关系。这里要说一下师生的关系,就是和导师的关系。因为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给师生关系赋予了太多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当一个学生真正的和他曾经向往甚至崇拜的导师一起共事时,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是失望的。因此,这里有一个观念是要校正的,现实的师生的关系事实上是工作关系的。导师招学生是首要的目的为了科研,所以这决定了你能做什么才是他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感情的因素是有的,但是那是建立在工作的基础上的。这样说,也许对于重视感情的学生们有些残酷,但是现实是这样的,你要学会适应它!事实上,只有当你对具体的工作有了具体的贡献时,才能谈感情。在此之前,不要要求太多。没有付出的回报,会被认为无理的要求!任何尊重都是需要你靠自己的能力去赢得!这是生存准则,而从现在开始,要有这个观念了。所以,不能对导师期望的太多(这一点在国外就更加明显,师生的关系就是工作关系)。如果把它理解成一种工作的关系,也许你会更觉受益,也会使你行事更加成熟(本段参考网络)。 进入到研究生阶段,也会更多的接触到社会的一些不好的方面。其中之一是行政人员的官僚态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应对的方法有很多,也会因情况不同而不同。底层的原因还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所以要办事,或者想办成事,要多思考办事的方法。记得,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在中国工作的老外的座右铭:在中国,没有办不成的事;在中国,没有很容易办成的事。也许话有点极端,但是一定是经验的总结。作为研究生的你,如果有什么困难,应该想想这些话,把每次与别人打交道当做自己与人交流的机会,也许也是一种学习(本段参考网络)。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436 次阅读|4 个评论
《红鬃烈马》 充分表现了封建男人的理想
hep 2008-11-17 22:10
首先向大家坦白一个事实:我是一个铁杆戏迷。不过坦白不坦白没关系,我老板都知道。话说这个事情就很诡异了,他咋知道的,我不得而知。反正我去长安大戏院看《红鬃烈马》的时候,正好碰见他。 偷跑出来玩,撞枪口了吧? 其实在京剧里面,《红鬃烈马》是很常见的戏。换句话说,叫做大路戏。在当代的京剧舞台上,经常能见到这出戏,一说《武家坡》《大登殿》,不管看没看过,很多人都知道。 为什么是大路戏呢?我想原因是很多的。首先,人员要求不是太大,演出灵活性高。十几折戏,你想全演也行,生旦净丑都有;你想只演几折也完全没问题,甚至只演一折《武家坡》就需要俩人,照样唱做并重,非常热闹。事实上,从鼎盛时期的各位名家,到今天的许多青年演员甚至票友,都对这出戏非常熟悉。这也说明了这出戏非常受欢迎。 其次,这出戏内容非常热闹,文武都有,而且是大团圆结局。大团圆结局,又热闹又喜庆,尤其最后一折《大登殿》,简直是名利双收,该报答的、该报复的,都作了相应处理。 先把剧情介绍发上来吧,网上找的,知道的同学可以跳过这段 介绍1: 唐丞相王允之宝钏抛彩球择婿,中叫郎薛平贵。王允嫌贫爱富,劝退婚,宝钏不从,父击掌决裂。宝钏出走,与平贵寒窑成亲。后平贵降服红鬃烈马得,却遭王允及王次婿魏虎加害,被遣出征西凉而被生擒,西凉王反将代战公主许之,并继王位。十八年后,平贵射雁得宝钏血书,乃返唐,与宝钏寒窑相认。时王允篡唐帝位,杀平贵。代战带兵赶来,助平贵攻破长安,擒王允,诛魏虎。平贵自立为帝,封宝钏、代战共掌昭阳。 有唐一代,从不闻王允篡位,平贵称帝之事。虚构此剧,纯系教落难中人切莫忘志,贵在坚持。贫富本无定,苦尽会甘来,忠贞执着,自有后福。 介绍2(武家坡、算粮、银空山、大登殿四折内容) 薛平贵与代战公主分别后,急归家,遇宝钏于武家坡前。夫妻一别十八年,不敢冒然相认。薛借问路试宝钏是否变心,王逃回寒容,薛赶至窑前,隔门讲明别后经历,夫妻相认。薛平贵乘王允寿辰,与妻宝钏回府,向王允、魏虎讨算十八年军粮。王允篡位,欲杀薛平贵。薛逃走,王允遣高思继追赶。薛放出代战公主所贻之金钥鸽为号,代战赶来救援。高思继投降,助薛反攻长安。薛平贵得代战公主之助,攻破长安,拿下王允、魏虎,自立为帝。分封宝钏、代战及苏龙;斩魏虎,欲杀王允,经宝钏求情,始赦免;又迎请王母,共庆团圆。 其实这个剧情很传统。一个穷小子薛平贵,被丞相的三女儿王宝钏看中,经历种种曲折,当了西凉王,把当年看不起他的人统统踩在脚下,还将王宝钏和代战公主两个才德容貌兼备的两个大美女统统收做老婆。这是多么传统、多么大团圆的结局啊。 不过这个大团圆却有些问题。对于穷小子薛平贵而言,肯定是大团圆无疑。对于丞相王允来讲呢,就有点不痛快:原来是丞相,到了自己女婿这里,反倒只给了一个受气的虚职。那么对于斩首的魏虎(二姐夫)呢,那就更不用说了。 好吧,上面的就算是坏人遭报应吧。那么代战公主呢?金枝玉叶,帮着薛平贵登王位、打天下,居然还说:王宝钏和你结发在前,她为正来我为偏。王宝钏呢?为了丈夫跟父亲撕破脸,在寒窑挖野菜挨过十八年。薛平贵回来还要调戏一番看看是否对他忠贞。王宝钏也和代战类似,说:代战帮你打天下,她为正来我为偏。妇女地位真低啊,居然自认当偏房。看来薛平贵的魅力着实不浅。 封建社会的理想就是当大官,掌大权,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媳妇嘛,不娶金枝玉叶,就娶名门之后;如果多个的话,和谐相处,互相谦让,从不吃醋。看看这出戏吧:一个穷小子,最后成了帝王。以前陷害他的王允、魏虎,不是砍头就是夺权。对他好的王允夫人和苏龙,统统提升待遇。一号夫人和二号夫人一点也不吃醋,互相尊敬,最后共掌后宫。看看,一点瑕疵都没有。(唯一的缺憾是十八天后王宝钏死了,戏里面没演)。 官至极品、名利双收,这恐怕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理想。一个穷小子的遭遇,更是给人许多无限的遐想。无怪乎大家都有意无意地欣赏这出戏了。(包括我哈) 如果你喜欢,请给我 投票 。谢谢!
个人分类: 戏曲曲艺|40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让生命像花儿一样灿烂
simonjo828 2008-11-7 14:28
  这些天以来,一直在看汪国真先生的书,很欣赏他说的一句话: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其实生命的辉煌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制高点,你努力的向着这个目标向上爬,当它散发出的光芒慢慢遍及你的全身的时候,你发现它离你越来越近,快乐和幸福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便是生命的辉煌之处。   有人以为成功即是辉煌,失败留下的只有痛苦。其实不然,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总要经过一番尝试,经历过便是无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有的人一生只能爬一座山,而有的人却能爬好几座,爬一座山的人认为,我的生命和那个爬几座山的人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谈不上什么辉煌,终日生活在忧郁之中。其实他已经到达了生命中的辉煌之处,可是蕴藏在他血脉深处的一股好胜,始终对生活不满足的气流干扰着他心目中的对辉煌的诠释。道路漫长,我们应该学会像汪先生所说的只争朝夕那样,珍爱生命的每一处风光,尽量地让自己快乐。以正确的眼光,乐观地看待我们的生命,这样我们的生命会更加地灿烂、辉煌。   当然,这决非鼓励大家安于现状。我们都知道,只有拼搏,才能进步,尽自身所能去努力奋斗,发辉自身的智慧,勇敢的去走自己的路,明天的成功、事业上的腾达和出人头地的理想,就不会是梦想。请永远记住这么一句话,人能走多远,不应该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应该问双手而要问意志。信心、恒心、平常心,成功之基础;魅力、魄力、决断力,事业之根本。   生命的旅途不会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总有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在坎坷面前,我们不要恐惧,不要怕吃苦,不要让眼泪轻弹,不要害怕寂寞,不要看轻自己,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什么都不要!要做雄鹰展翅飞翔,要有弱肉强食的心态,要做到能屈能伸、不怕挫折、面对现实、笑谈人生,要懂得苦辣酸甜才算是完美的人生,要相信只有通过吃苦耐劳,发辉自身的聪明才智,就会一路收获胜利的果实,在生命的道路上就会留下你光辉的足迹,像花儿一样灿烂辉煌、多姿多彩。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里的每一次机遇的到来,把我们的渴望变成现实,满足于自我。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力有大小,智慧也不等,无论在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只要能把自己摆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发辉自身的长处,常言道,天生我才必有用。无论你的渴望有多大,多简单,只要你敢走自己的路,你就是最快乐和幸福的人。
个人分类: 随笔散记|27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看袁隆平答记者问
dragon513 2008-11-3 22:13
发表于:2008年9月18日 23时38分6秒 来源: 权限: 公开 阅读( 10 ) 评论( 0 ) 本文链接: http://user.qzone.qq.com/594506009/blog/1221752286 我看袁隆平答记者问 第五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于昨日(推测应该是2008年9月17日)召开。 问:是什么让你一直有动力进行科学研究,对年轻人您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吗? 袁隆平:动力吗?说实话我真的不清楚,可能这和我不满足的个性有关吧,我觉得水稻还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我自己也精力充沛,就是想研究下去。还有我认为如果怕失败就不要搞科研,另外选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错误的理论违背了客观规律,再努力也是不会出成果的。年轻人要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点有用的事情,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比如说虽然现在书本、电脑上的知识足够丰富,但里面不会产水稻,我还是要下田去搞研究。 自评:1.确实,有些时候要确切地讲清楚你不懈努力的动力还真有点难,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没有理由,尽管别人可能会有太多的猜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其实是一种无奈(解释不清)、孤寂(没人理解)和坚持(Go on))的态度。年轻人要明白自己应该为社会做点有用的事情,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比如说虽然现在书本、电脑上的知识足够丰富,但里面不会产水稻,我还是要下田去搞研究。我觉得很有道理呀,因为古训磨刀不务砍柴工,我们有些时候太注重工具了,英语成了主修课,专业等到用时补。当然,不重视学习研究的工具和方法也不可取,连要证实某个推论的方法和途径都不顾及可能再好的想法也只能在不断地推测中,再后来就是发现居然有人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但别人已经证实了它。一句话,了解最新的信息,学习实用的技术,但最重要的是统筹有效的方法通过实验让事实说话。 问:您现在都78岁了,想过退休吗?还有没有什么梦想? 袁隆平:我是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板、30岁的心态,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不想退休,要一直做下去,如果可能,到100岁了我还想在田里。现在我仍有梦想,那就是第三期超级稻要实现实实验田亩产1000公斤。另外就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引种了中国的杂交水稻。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22亿亩,即1.5亿公顷,但是,平均单产每亩只有250公斤。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150万公倾,占1%,如果推广到1500万公倾,每公顷年增产2吨,总共可增产3000万吨,则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自评:我觉得经常下田、晒太阳可能更容易老吧,要不那些美女们为什么不为了永驻青春经常出去晒晒太阳、干点体力活呢,出门非得摸防晒霜、撑伞也得能防紫外线的呀。不过老前辈是把它当作锻炼了,所以身体也强壮了,能承受同龄人已不能承受的苦与累,所以自己感觉也还年轻了。其实,心态能决定的东西太多了,只有拥有好的心态才可能成功。当然,拥有不好的心态更容易做出不平凡的事,如跳楼、自杀、各种极端形式的打击报复(当然对于那些损人而不知羞耻的家伙以适当的方式给予颜色也是必需的,因为纵容只会使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每个人都有理想,袁前辈的理想太大,非一般人能及。但我想在他二十岁或者更早的时候理想也许就是找个好工作,养家糊口。因为一个人的理想是在不断实现甚至超越中逐渐扩充甚至升华的,当然也会在希望渺茫时和堕落中缩水。因此,我们也别怕人笑话我们现在的理想是养活一家人或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因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我们的理想也可能是养活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拥有一辆奔驰、宝马甚至布加迪。当然,四十年、五十年后我们的理想可能又变成养活外星人、拥有一辆外星登陆车了。呵呵,谁要再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会告诉他我现在的理想是养活我自己(这可能不能算理想,但在现在这个社会中要做到也不容易)!哈哈.
个人分类: 心得偶记|2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寻找理想工作的五项要义
entropy 2008-10-21 08:29
寻找理想工作的五项要义 从 褪墨 作者:弥缝 找工作和谈恋爱一样,必须要自己热爱才行。如果你还没有找到理想的职业,不要轻易委身,继续寻找。等你真正遇到那份工作的时候,你能从心里感受得到。 Steve Jobs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工作中你是否感到幸福、高效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你是否热爱你的工作并且全情投入。所以去选择你想做的工作,不要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当你真心想做这件工作时,它在你心中就不再是一份工作而已。 我最想做的工作就是写作。我不用再睡眼惺忪地去上班,但现在,我却每天早早起床,迫不及待地开始工作。 当然,全世界有千百万人倾情忘我投入心爱的事业,我只是其中一个。你也是这种人吗?你想成为这种人吗? 很多人觉得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值得他们放在第一位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开始,也就觉得前路十分渺茫。 事实并非如此。你可以找到那份理想的工作,当然,你要努力去找。下面就是在寻找理想工作时你必须知道的五点: 1. 你要找工作,工作不找你。每天重蹈覆辙做前一天做的事情不能让你找到理想的职业,除非你有一天撞了大运它自己从天上落了下来。大多数人没靠运气你得行动,得去寻找。 2. 直到找到,否则别停。就像乔布斯(Steve Jobs)说的那样,别轻易委身。你能找到比目前的工作更好一点的当然不错,但是别就此浅尝辄止了。继续寻找,别停下。 3. 你要尝试很多有趣的东西。这是真正的探索之旅。培养新的习惯、接触新的人群、读很多杂志和书籍。灵感可能从任何你想也想不到的地方喷薄而发。 4. 除非擅长,你可能并不能马上爱上你所作的事情。很多时候一旦遇到一个事物你就会知道自己真的很喜欢,但是有时你也需要一段时间全力提高你的工作技能来使自己爱上自己的职业。一旦你很擅长这份工作了,你就不能停下来,因为你已经掌握了怎样把事情做好的要领。 5. 一旦找到,全情投入。如果你找到了你心中最理想的那份职业,你就相当于获得了一份绝好的人生礼物。千万不要破坏这份美好,你要真正把自己投入进去。这不是说你要忽略掉家庭、朋友等等其他的美好,一旦你在工作,全力以赴去工作。 如下几点可以帮你找到工作激情: 1. 停止常规,扪心自问。你需要偶尔停止做你的日常工作,也许是今天,也许是明天、下个星期,也许就是现在。请对自己大胆发问:你热爱你现在做的事情吗?如果你不热爱,你热爱的是什么呢?如果你不知道,你想去寻找吗? 2. 花时间好好想想。花上一两个小时去思考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好好想想,关于你的人生,关于你正在做的事情,关于你想做的事情。 3. 想想你真正爱什么。你有没有非常热衷的爱好?你喜欢阅读哪方面的书籍?你会和别人谈论些什么?有没有什么东西你很想做却总是忘记做,或者没有胆量去追求? 4. 你的梦想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目标你一直想去实现?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又会有很多人觉得这些想法并不现实(不尝试怎么知道是否现实)。认真思考下,你的梦想是什么。 5. 你擅长什么?你的优势在哪里,在哪方面颇具天赋?有没有什么东西你做得非常棒?把它们当作你的事业。 6. 付诸行动。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只是空想,你什么都不会得到。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做调研、打电话、约人谈话、做职业评估。 7. 发掘新鲜事物。常识新鲜有趣的新爱好,读读没读过的领域。打破你的固有模式,找到新的探索之路。 8. 一旦找到了有趣的事情,深入研究。你可以阅读相关文章,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害怕,害怕是大多数人不能找到幸福的真正原因。 9. 再次行动。对你的兴趣点有所了解后,付诸行动!你可能在现在的工作中就能实践,或者把它作为兼职来做,或者仅仅从爱好出发。和同行业的人们联系,了解他们的起步历程。去图书馆读读相关书籍,在网上搜索一下,看看作为新手你需要做那些工作。下面的事情,就是照着去做了。寻梦愉快! 一早起床的时候,能够做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够使你的生命非常不同。如果你不喜欢你目前的工作,毫不犹豫地脱离它,虽然这样做并不简单。Bob Woodward 原文:Finding the Work You Love - Zenhabits 译者:Yuvia 褪墨|时间管理 - 弥缝 褪墨是一个关注时间管理、个人提升和演讲技巧的博客。想提高自己?为什么不来褪墨看看呢~怎样设定目标? 阅读褪墨上的《生活中的定律》系列好文! 免费阅读高效时间管理ZTD系统 一个月培养一个好习惯
2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欲言又止的理想
freton 2008-10-20 23:56
欲言又止的理想(从现在回看大一) 人生是梦的延长/梦里依稀有泪光/何出何去觅我心中方向/风幽幽在梦中轻唤/路和人茫茫 题记 我发现,在春编织的颜色的舞场里,思绪像绵绵细雨一样多,像浮尘柳絮般飘飞不定,像迷途的鸟儿找不着归家的路。我也发现,春天是一个适合思考、益于锻炼心情的季节。 我原以为,生活是平静的、平淡的、平和的,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是这样的;常常认为,时间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安静柔和如幽深的潭,步履缓慢地走在偏僻的小路上;也曾自欺,自己尚年轻,岁月以后会忘记给我染上花白的头发,会一时疏忽而予我永远康健的体魄,明亮的双眼 我有这些想法也许是受三毛的影响,因为她在《说给自己听》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的前进,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时候,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情,我们生的时候,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这一切,总会来的。看来,当初我是误解了三毛的意思。她原本想告诉我们要保持自然的心态,要带着一颗平和的心去寻找自由的空气。而且,我忽视了那么重要的一句话这一切,总会来的。是的,这一切,总会来的。总会来的东西,不会因为你的喜或悲,你的接受或拒绝而改变其到来的必然。这就好像火红的花朵不会因夜晚的笼罩而变黑。相反,有夜之浸润,它会在微微晨光中满载露珠的光华,接受来自地平线的第一束阳光,尽情地开放,尽情地表达自己。而我们唯一能够做的是,依自己的运动轨迹决定当这一切到来的时候自己的人生坐标系是完美无缺还是支离破碎。面对那一时刻,我们是没有权利选择好或不好,满意或沮丧的。因为结果一开始便被我们的一言一行所掌控。 生活并不总是归于平静的。往往试图赶走浮躁静下心来的时候,心里越慌乱,呼吸越急促;越是想平衡波动的心情,心情越是波动起伏以至变得更加不平衡了。有时候虽能避开外界的喧哗,自己给自己创造的喧哗却如影形随。能寻找平静的家园固然是不可多得的好事,但那总归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一种容易出发而难以到达的极致。倒是不去刻意追求平静的时候,轻松和自由俘虏了身体和精神,我才觉得回到了真实的自我。 时间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前人绕着她转了许久也未揭示其本质,相对论对它作了详细的阐述却让人觉得它过于深奥而难于捉摸。时间好像是静止的,静得让人感到害怕。一天就那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这常常给人有某种神奇力量操纵着时间的运行的感觉。时间又的的确确在不停地运动着。当我们面对着钟表,看着秒针一圈又一圈的走过,和着心跳的节奏走过,我们又觉得时间仿佛是疾飞而过的风,吹过却不留痕迹。有趣的是,当我们有一块手表的时候,我们能知道时间,并对手表显示的时间深信不疑;而当我们有两块手表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确定时间,并对两块手表显示的时间产生怀疑。这或许是时间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而已,但其中蕴涵的哲理却值得我们永久回味。时间又常常在我们眼前耍些小把戏。花开花落,春去春回,这总给我们时间可以轮回的感觉。即使是这样我们也时不时借这种错觉来自我安慰,说:没关系,什么是都可以重来。殊不知,从我们指间滑落的是再也无法重拾的记忆。是泪也好,是痛也罢,昔日风景已成身后掠影,珍惜努力仍在今朝。在每个人导演的独角戏里,遵从时间的法则,我们不会孤单,不会哭泣,不会庸碌无为。 我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年少懵懂的孩子是在父亲打给我的一个特别的电话的那个晚上。其实父亲连着打了三个电话,前两次我不在寝室,第三次接到电话时电话突然断掉了。父亲一直打电话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告诉我?于是,我给父亲打电话,可是打不通;我又给二哥打电话,让他给父亲打电话后来是几经周折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原来,过了那晚的12点,我就要走进19岁了。以前从没有认真对待生日的我,一向认为自己还小还很年轻的我,在那一晚,除了感动便是沉思。而后来,我总觉得那一晚是上天特意为我准备的思考的盛宴。时间过得太快了,10年前压根不知道自己成长轨迹不知道自己隶属何方的我,现在已经在又一个美丽的春天里开始新的旅程。当青春的记事本翻开请我着笔的时候,我想写下李渔《凤凰台上忆吹箫.元日》这首词的上阕:作夜今朝,只争时刻,便将老幼中分。问年华几许,正满三旬。昨岁未离双十,便余九,还算青春。叹今日,虽难称老,少亦难云。用这样深沉且深切的肺腑之言表达成长的心情,我觉得是再贴切不过了。 是啊,人生有几个十年?人生有几度春秋?光阴荏苒,岁月不待人。每成长一岁,心中便涌动着不同的滋味。成长的滋味,个人尽知。我期待,20岁的时候和我相会的是一个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成功的我。 畅享成长的过程,是虫蛹化蝶、展翅高飞的过程;化蝶的过程,是充满阻碍和痛苦的辛酸之路;坎坷辛酸之路,是梦想成长的地方和人生的延长。不经历磨炼而得成长的人只是拥有了成长的形式,因为成长只有作为一个动词存在,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成长。 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他不名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如果这段话能概括成长的过程,刘墉或许还得再补上一句:能畅享成长的,必定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用心地磨炼和体验。 有些话题很古老,很沉重,但在大学生活里的第一个春天,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作些或深或浅的思考,心情真的不错。 明天的天气一定很好,那阳光一定很灿烂。 2005.3.23晚
个人分类: 生活哲思|2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坚持自己的理想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hep 2008-10-11 19:43
听说了很多搞物理的人都纷纷该行,也目睹了昔日为了共同理想而走到一起的同学一个一个地离开。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的理想之路果然是困难重重。 每天坐到办公室里,或者看看文献,或者算算东西,或者上上网,或者聊聊天,对于外部世界并没有太多的感觉。纵然是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听个报告,也就是几步路的事情。然而一旦真正走出象牙塔看看,就会觉得自己渺小得很。忘了在什么书里面看到的,说高校的校园内,不适合盖过高的楼,否则影响校园气氛和学生心态。当时我还半信半疑,但是当我坐着拥挤不堪的公交车,行驶在高楼林立的北四环上,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套用郭德纲的一句台词:这么好的房子,什么时候能是我的啊?(捧哏:你做梦去吧。)每天在办公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穿梭,忽视了这个问题,此时却不由得为自己的未来担忧。毕竟,这个社会竞争太激烈了,尤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有腰缠万贯的大亨,也有露宿街头的乞丐,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小百姓。如果说我们怀着崇高的理想迈入高等学府,毕业之后却仅仅为了糊口而浑浑噩噩地奔波,岂不是非常可悲? 其实,去企业发展、去考公务员,甚至自己创业,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离开自己原来的理想,总是恋恋不舍,因为它已经不知不觉地在我们心里扎了根。记得在BBS上Neil转载过Fang的一篇文章,大意是:(离开物理)改行之后,去书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去物理类的书架旁边走。走到之后,却突然想到,自己已经不搞这个了,再过来又有什么用呢? 虽然是淡淡的几句话,看的时候却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或许很多人都是为了生计而改行,为了上有老下有小吃穿不愁而奔波。但是心中的理想却是永远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并且时不时地来折磨着本已经疲惫不堪的心灵。 改行的人,也是为国家作贡献,为家庭奔波。怕就怕无所事事,让家里人也跟着受罪。 写到这里,思路已经有些混乱了。不过,有句老话叫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像科学界的前辈们那样,为了理想而努力有成就,同时淡然地面对生活里面的种种喜与悲不求奢华,也是颇为难得的。
个人分类: 杂感随笔|2893 次阅读|1 个评论
道德的葬歌:从大头娃娃到三鹿奶粉事件
杨学祥 2008-9-15 03:58
鲁迅先生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82年过去了,他犀利批判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依然肆虐神州。不过,他不会想到大头娃娃,更不会想到三鹿奶粉和毫不相干的三聚氰胺。从无营养有害到无良知有毒,食品安全的事件频发不仅颠覆了中国的传统道德,而且将从根本上损害中国人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挖空了中国经济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生活中还有多少造假掺毒的隐患? 四个老人和两个成年人守护的一个独生子女:你还安全吗? 我已无话可说,以歌当哭,记下这些历史的文字。 大头娃娃的控诉 时间 : 2004-05-08 17:46 作者 : 杨学祥 新闻来源 : 正义网 吉林杨学祥 肿胀发光的面孔 是虚假文明的象征 , 瘦弱短小的身躯 是伪劣商品的铁证 . 惨不忍闻的啼哭 是对不法商贩的控诉 , 昙花一现的生命 是向人类良知的抗争 ! 攫取金钱的魔爪 竟伸向天真无助的婴儿 , 鲁迅斥责的吃人 竟然在现代文明中发生 ! 是谁 摆出了人体的盛宴 ? 是谁 在扭曲善良的心灵 ? 马克思笔下的资本 是本性难改的资本 , 记录着你从头到脚 沁渍着婴儿的血腥 ! http://www.jcrb.com/zyw/n234/ca240086.htm 搜狐博客 随心所欲 日志 诗 2006-09-11 | 长春杨学祥 标签: 诗 诗的衰落 当理想退出信仰, 当新诗离开生活, 当金钱购买一切, 思想就变成 道德的折磨! 2006-10-13 19:25 回复 当理想变孤魂在梦中游荡, 当信仰被出卖用车装斗量: 赤子之心早已无血液流淌, 母亲乳汁也变为杀人毒浆。 2006-12-28 04:29 回复 但愿德法同步行 长春杨学祥 法在天理四海平 , 德取民心九州同 . 无法无天多动乱 , 失德失行祸事生 . 强秦无道终自毁 , 六国战乱法不同 . 细读春秋明正理 , 但愿德法同步行 ! 2004-4-7 金钱的魅力 吉林杨学祥 让异国的节日 在青少年中流行 , 混淆传统的商人 是没有国籍的公民 ; 把清水注入 依然跳动的牛心 , 凄厉的惨叫 变为闪亮的白银 . 将牛奶稀释成 甜甜的淀粉 , 从婴儿的尸体 榨出血腥的黄金 ! 这就是你 黑心的商人 , 被昧心的金钱 夺去了人的灵魂 ..... 2004-4-24 道德成商品 名导忙裸戏, 名人忙换妻, 名师忙闭眼, 名模忙脱衣。 商品变万物, 市场非经济。 良心求善价, 道德兑金币, 2007-12-1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49 次阅读|6 个评论
理想的空间
jxz1963 2008-8-25 23:16
周末了,朋友约我们几个相好的去他单位试验基地观看航空发动机试车,说好是十一点半正式开始,我们十点半就到了现场,由于等相关重要人物,都十二点多了才开始试车。 坐在半山坡上等候发动机试车,那可是我平生第一次,虽说多云的天空太阳不是太毒,但在难以立足的半山腰上让谁站上几个小时都是很难过的事情。好在我旁边有一位小朋友能给我解闷。 由于小孩子们对试车的兴趣远不如我们这些年纪的人,因而孩子们对于等候是显得有些急促和不安。听孩子家人叫他的名字,我问小朋友:你叫LAO?他说:我不叫LAO,我叫LZAO。听着他名字里有一个奥字,我猜想他一定是一位对科学感兴趣的小朋友,就问他:你长大了也干航空、航天等高科技的工作吗?他看了我一眼:我才不干呢,我爷爷和我爸爸都是干航空、航天的,还要我干,我不想干这个工作。我急忙问:那你想干啥?LZAO说:我想做生意,做生意又挣钱,又轻松,多好啊!我说:做生意搞不好也会赔钱的!LZAO说:我要是做生意了,是只赚钱,不赔钱。 我心里说,但愿天下所有做生意的人都是只赚不赔! 随着一声巨响,试车开始了,只见试验场地上火焰喷射着,一股白色的汽雾从山底下的水池塘里腾空而上。一霎时,整个山道里白云滚动,不到一会儿的时光,整个山道里不见天日,太阳也被白云拢罩住了。而我则在巨响的第一时间给完全震憾了,快50岁的人了,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壮观的科学试验。 中国航天工业了不得,但我们的社会如何引导、教育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则是一个急迫的问题,这恐怕也是一个只赚不赔的行业吧! 无独有偶,今天下午下班回来,在小区门口见到一位熟人领着五岁半小外孙,我逗小男孩儿:叫什么名字?他竟叫我:爷爷好!我叫LYP。我给夫人介绍说:这娃小小年纪可聪明了,读了不少书和诗词,而且对历史人物还知道的不少。听他爷爷讲:不到五岁半的他,除了《红楼梦》没有读过外,其他三大名著都读过了,特别爱读书,以至于把眼睛都搞坏了!我问LYP小朋友:你长大后干什么?他小眼睛迷起来说:当一名科学家,就当象爱因斯坦一样的大科学家!多么豪迈的壮语啊!我说:当科学家也要把眼睛保护好呀!他爷爷说:现在都不敢让他看书了,眼睛都成了一个大问题了,整天治疗着呢!看着小LYP耳朵上的白胶布,我心想,中国式的教育也不能这样拔苗助长呀! 孩子们的理想是各式各样的,其理想的天空永远是蓝色的,也是高不可攀的,要允许孩子们展开理想的翅膀,飞越万水千山,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当然,中国现阶段有多种就业方式,不论是做科学家,还是经商,都不能一刀切,都要根据孩子的爱好有目的地选择。 但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只嫌不赔的生意,也没有不用健康身体支撑的科学大家。 我的一位文化不高的朋友的一句话让人深思:健康的身体是第一位的,没有这个基础,其他的一切都是空想!这里的其他其实一定是包括理想的。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373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女排输了,想说什么?
王铮 2008-8-16 14:25
中美女排对阵,中国女排输了,是在各赢两局的情况下,最后决战,被前中国女排队员郎平任教练的美国队打败了。网上有些议论,如果不是郎平任美国队教练,美国队就不可能那么熟悉中国人的打法,中国队不一定输。老一辈的人,对郎平有些忿忿不平,我的岳母就气得看不下去了。我想从网上找理由安慰她,一不小心看到有一个网友雪莲写道:郎平就是郎平,她是一个独立的女人,她有按自己意愿选择职业的权利,她有对自己工作岗位尽职尽责的义务。 我父亲一辈的认识,显然与雪莲不一样。在我岳母心目中,郎平是个民族英雄。在雪莲心目中,郎平是个人英雄。我想我岳母那个认识是中国主流思想影响的认识,他们都把奥运会看作了政治,看作了与国家命运联系的。在最近几年中,这个思想也不停地被强调。岳母一代,他们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锁,所以他们期盼着国家强大和爱国英雄。雪莲一代,面临着社会就业的压力和社会不公平的恶化,所以她们敬仰这个人主义的英雄。在郎平夺得奥运会冠军时,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有一个非东亚病夫的形象,所以郎平们的确是代表民族利益的,他们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他们当之无愧的是民族英雄。经过近 30 年,中国已经走入了世界,体育强国的形象已经确立,东亚病夫的名字已经扔进了太平洋,所以一场比赛的得失,已经没有民族意义、没有国家意义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从中国人立场批评郎平了。同样道理,宣传郎平回国任教是爱国主义是没有说服力的。我有一年参加评审一个教材,在爱国主义的内容内,有一幅某个女运动员拿金牌的照片。我建议删除,我说:她也就是职业尽职获得冠军,万一她将来移民怎么说?移民后当然也可能爱国,可是对孩子不大讲得清楚。果然不出山人所料,她走了,还嫁了富翁。作为个人,她是一个英雄,她也的确为国家争得荣誉,有爱国的精神,但是把她上升为爱国主义的英雄和模范就不合适了。 由运动员的道理,我们推到学者回国。在 1950 年代初,学者要回国,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他们当然有爱国主义精神。以钱学森为例,他提出回国,就受到了关押。这样的学者不是爱国主义英雄是什么?再说钱三强夫妻,本身从事的专业涉及核工业,核科学家的迁移,就是在现代也受到有关大国的干扰。他们回国面临着压力,也面临着没有实验室,所以他们也是爱国主义英雄。钱伟长先生,身为右派,在珍宝岛冲突后迅速开展坦克研究,不计荣辱和待遇,不是爱国是什么?说到郎平,我不否认她可能爱国,但是回国任教的意义远远不能与三钱相比。郎平回国任教练,是一个专业选择,也是她从家庭妇女重新作为职业妇女的机会;所以当年算不得爱国,今年也算不得卖国了。现在中国强大了,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人力资本廉价,还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许多海外学者回国,是看中自己发展的机会,还有少数如基因皇后,陈进,带有诈骗目的。把他们抬升为爱国主义的英雄,与三钱相提并论,实在不负责任,影响了大量的留在国内的和早期回国的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当年钱伟长被划为右派,二级教授降为四级,人格受辱,子女遭殃。中美建交后派他出国,他没有留在美国。现在有些人稍有不如意就说还是不要回来的好,出国就联系机会重新出去,我不否认他们有爱国心,但是是比不上三钱的爱国情结的,所以不要用爱国主义的牌子压人,动不动就是说:反对我就是反对爱国主义,就像文化大革命是的棒子。其实,国内的学者,勤勤恳恳,在国内做了大量工作,就如陈忠和,当年作郎平陪练,坚持在国内当教练,他用实际行动爱着国。 时代不同了,雪莲一代,更多的强调个人价值,在吸引政策上,一味强调爱国主义,不如强调他们个人的发展机会。美国怎么样?学者或者运动员从国外回去任职,没有说他爱国;学者或者运动员到国外任职,只要不带着涉及安全的东西,也不能说他叛国。 最后,必须说明,奥运会在我国是第一次,它的召开,显示了中国国力强大,有助于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的现象和贸易谈判基础,也有助于世界和平,所以我们中国人要用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政治热情来支持它;尽管我们强调分开体育与政治。至于一场比赛的输赢,已经没有多少爱国主义的意义了。 毛泽东有句名言叫: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做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做到。我照着套了一句:时代不同了,输赢都一样。美国人做到的事,中国人也能做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983 次阅读|24 个评论
理想主义的曲高和寡
lingfeng 2008-8-16 09:07
近日由于方舟子在新语丝上发文质疑施一公是否全职回国工作而在科学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支持施一公,认为方是过于吹毛求疵了。对于方舟子,我一贯是十分支持的,虽然我不上新语丝,但是这次我也认为他是没有抓住重点。事实上,到底是否全职回国,核心的判断指标是每周在清华工作的时间有多少——对此方舟子只字未提。如果他在清华工作的时间符合全职的标准,例如一周五天,一天八小时(具体标准我也不清楚),那么即使他真的还拿着普林斯顿的工资,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他还同时拿着哈佛、耶鲁的工资,那也是无所谓的——只要他人在中国全职工作就够了,别人愿意给,那是别人的事,同时也恰恰说明了施的魅力。 但这不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重点。在讨论此事博文的留言上,很多人似乎对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就是科学时报的采访《 我被信仰追问 —— 回国为什么是最好选择 》由于对施一公在道德上拔得过高 , 过于美化了施一公,反而给他惹出麻烦来。这样说似乎也很有道理,于是我又重新找来那篇报道看了一遍,可是看完之后,我却没有感觉任何的拔高和不实。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会这样认为呢?难道因为爱国而回来不可能吗?希望回清华教书育人一定是假的吗? 如果我告诉你,我跑一百米只要 9 秒,你肯定不相信,因为你知道你和你周围的人都要十二三秒,而且世界纪录是 9 秒 77 。我如果告诉你我只要 10 秒 50 ,虽然你知道低于世界纪录了,你还是不会相信,因为你看到的人都要十二秒以上。可见,我们判断别人的时候往往是以自己为参照系的。同样,我们判断别人的心理时也是以自己的心理为参照的,所以小人才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然他也会“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而君子一般都会“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和“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简而言之,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经常骗人的人往往不会信任别人,因为他以为别人也会和他一样;而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往往是那些从不会骗人的人,因为他天真的以为别人也和他一样从不骗人。 所以很明显当你扪心自问自己不会为了理想,为了教书育人为了为中国科研贡献一份力量而放弃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之位回来时,你自然就会怀疑科学时报报道的真实性,认为王记者出于职业的需要夸大和美化了施一公。如果你认为自己也会这样做,你就会认为这是能够理解的,因而也是真实的。很遗憾,对于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测量方法。 我曾经看过介绍施一公的几篇文章,例如《 施一公教授走近北大学生 》、 《专访美籍教授施一公》 、 《追梦人 —— 记 1985 级校友施一公》 等。感觉施一公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正如他曾很自豪地说他很为自己骄傲,在多年后仍保留最初的美好梦想并为之奋斗。我能够理解他也相信《我被信仰追问 —— 回国为什么是最好选择 》属实,因为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是我,在他那样的情况下,我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人在美国肯定会缺乏一种归属感,做出同样大小的成绩,在国内肯定比在美国更有成就感;而且能够为中国的科研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身也可以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当自己具备了回国的实力而且国内又可以提供科研条件时自然会选择回国平;我虽然希望自己的小孩接受西方好的教育,但更不愿意由于他 / 她一直在美国长大将来缺乏对祖国的认同;我一直以来就很关注中国的教育,曾经写过很多批判中国教育体制的博文,而且我认为中国的许多学生都缺乏理想、创新和思想(见《 教育的两大失败 》),那么教书育人自然是我回来的重要目标。很多人怀疑他是否因为爱国而回来,其实爱国真的那么遥远吗?我们不是也因为法国支持藏独而抵制家乐福,难道也要怀疑大部分抵制家乐福的人不是出于爱国之心而是为了作秀吗?我认为除了极少数,大部分中国人都是爱国的,而且留学海外的人由于亲身感受过由于中国的不够强大而遭受到种种不公正待遇,其爱国之情可能更甚于国内的同胞。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感情,只是在不同的人中这种感情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爱国也绝不意味着为了爱国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而是愿意牺牲自己的部分。如果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地方从零开始而又不能有任何政策上的优惠,假如我是施一公是肯定不会回来的——这样的爱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我还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而且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是有害的,因为是对人才的浪费。人在做出决定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经济的因素当然也在其中,但是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对于理想主义来说,一定经济因素固然不可缺少,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更为重要。相对于普林斯顿的待遇和美国的科研经费,清华的待遇和经费其实差了很远,国内的科研环境更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而放弃了自己的部分或大部分现实利益。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差别其实只是量上的,而不是质上的。现实主义也爱国,但是做出选择时认为最重要的是现实利益,他们不会为了理想而放弃很多。当大部分人都是现实主义的时候,理想主义被人误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应该承认,我们的媒体确实有道德拔高的不良习惯,这也是大家怀疑《 我被信仰追问 —— 回国为什么是最好选择 》的一个原因。不过我仔细的看了全文之后,认为报导是可信的,并没有拔高的表现。 所以,当科学时报记者王丹红的报导《 我被信仰追问 —— 回国为什么是最好选择 》被大部分人认为是道德宣教有余而务实不足的时候,我看到的是理想主义的曲高和寡。
个人分类: 敬佩的人物|9400 次阅读|10 个评论
静夜狂思-(21)-理想、信仰
考槃在涧 2008-8-5 18:17
理想是不可能达到的,可以达到的是目标。信仰是不可能触及的,可以触及的是目的。 人们往往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迷失,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从理想的狂热走到现实的懵懂。其实理想和现实都是人需要的,没有理想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现实的人是镜花水月。 摆不平现实的人没有资格谈理想;不愿谈理想的人沉沦在现实中。 现实让人冷静而理想让人激动。但你可知,没有现实的理想是浮躁;没有理想的现实也是浮躁。前一种浮躁让人狂热,后一种浮躁让人迷惘。 我很幸运出生在狂热之后,成长于迷惘之中。没有经历过狂热让我宁静,而目睹父辈的狂热让我警醒;成长于迷惘让我思考,而走出迷惘让我静心。 人不应该因为理想达不到而不去理想。尽管没有理想人们也可以生存得很好,但有了理想大家可以生活得更好。如果理想是一百分,没有理想的人可以及格,只怕超不过七十分,而有理想的人可以到九十分甚至九十九分。 理想和空想的区别是,理想是合理的想法而空想是空洞的想法。希望每个人都有饭吃是理想,希望每个人都有肉吃也是理想;希望每个人躺着就来钱是空想。 我们经常把空谈理想和理想混淆,就像我们把经常把书和知识混淆一样。买一百本书回家不读的是空谈理想,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空谈理想者是精神暴发户。 理想是每天买两张彩票幻想中 500 万,空想是每天幻想中 500 万但不买彩票。 一般我们批判空谈理想的人,这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往往对没有理想而又百事不做的人视而不见。前者起码让你听到了声音,后者在默默无闻中浪费粮食。 当理想破灭的时候,我们总是先丢掉理想。其实往往我们只是有了个错误的理想。也许我们可以丢掉错误,保留理想。 理想不只有感性,感性的想法是感想;理性的想法才是真正的理想。错误的理想来自于不用大脑:那是感想。 如果你认为人民只要不加思考的接受你的理想就够了,你将把国家陷入狂热之中。 如果存在公认的理想的话,我相信那也一定不在文件和讲话之中。 不要奢望理想能帮你成功,理想只是帮助你保持激动的安静。没有理想也不是世界末日,但我相信你会要么过于激动,要么过于安静;你还会经常觉得生活和工作是鸡肋。而你之所以没有自杀是因为你没有勇气,或者,你根本就是个懵懵懂懂的猪头。 我们曾经以为嫦娥奔月是神话,而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火星,理想是飞出太阳。其实理想和科学有一个共同的内涵:没有不可能。 ------------------------------------------------------- 没有信仰也是信仰。没有信仰的信仰是不信仰。 我不知道怎么能够让你明白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如果你经常觉得绝望、迷惘、彷徨、沮丧、无助,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去看心理医生,要么去信仰。不要迷信金钱、烟草、爱情、酒精和大麻,那只会让你越来越痛苦。 重要的不是你信仰什么,是你有没有信仰。 信仰可能让人狂热,也可能让人宁静。信仰现实中的人让人狂热,而信仰不存在的人让人宁静。 上帝是不存在的,但他存在于人们的心里。 即使存在一个客观的上帝,他也不会是你想象中的那个上帝。好比你觉得你的明星偶像很完美,但当你真娶了她做老婆,三个月后你会觉得她和别的女人也没什么分别。 对地位的信仰是所有信仰中最不理智的。 我们往往对高高在上的人抱有信仰。如果你非要信仰一个活生生的人,我倒建议你信仰自己。 信仰不见得总能帮助你,上帝是不会帮你生火做饭的。 如果你奢望别人可以给你信仰,你为什么不让他也代替你入洞房? 不要以为信仰可以帮你消灭痛苦,它只是帮你正确面对痛苦。 信仰也许由痛苦而生,却不会只看顾痛苦的人们。 既然真空中也有量子涨落,那为什么信仰不能让一个原本渺小的人伟大? 怎么说信仰带给人的力量呢?你相信你可以飞上天空,于是你观察飞鸟,按照它们的样子做了很多翅膀。你失败了无数次,但你还是相信你可以飞上天空。这一天风特别大,你又因为艰苦工作瘦得不成样子,结果你和翅膀一起被风吹上了天空。你只在天上呆了 30 秒,但是你已经肯定的知道:人可以飞上天空。你不尝试无数次肯定无法飞上天空,而支持你尝试无数次的,是信仰。 尽管信仰科学没什么不对,但是我不得不说:对科学的信仰还很年轻。正如很多年前我们对宗教的信仰一样。 我信仰智慧,但我不知道怎么让你明白,就好像当年布鲁诺也无法让教会明白一样。幸运的是,今天有人不会把我烧死,最多不屑一顾。 信仰本身都是非科学的,但如何信仰可以是科学的。 科学需要信仰,科学家也需要信仰。科学家的信仰是他竟然可以知道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科学的信仰则是它竟然可以拯救人类。 人类有三大信仰:他在宇宙中是不孤独的,起码还有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他可以认识宇宙,尽管他只在后者之中;他可以认识自己,尽管他就在自己眼前。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本身就是多么美妙的奇迹!我相信这源自宇宙的信仰。 ------------------------------------------------------- 黄舒骏 雁渡寒潭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惊鸿一瞥 潮来潮去 洗去多少足迹 一切都是缘 多少人曾经轻轻掠过我的眼帘 多少人曾经闯入我的内心世界 多少人曾经用思念将我撕裂 多少智慧才能忍下我的离别泪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静看人间是与非 我们组先 在这土地繁衍 岁岁年年 多少人默默挥下他们的汗水热血 多少人只是贩卖台面上的谎言 多少人随时准备远走高飞 多少智慧才能破解这虚伪的一切喔 ...... 喔 ...... 多少意气风发的少年 失落在理想现实之间 口口声声要做英雄圣贤 最后却变成魔鬼 多少人生活在这个世界 却向往另一个世界 多少智慧才能逃离这古老的预言
个人分类: 哲思|5475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