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机非隔离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交通解释 之 电动车爱走机动车道
weberfrank 2009-12-5 10:16
在城乡结合部或中小城镇,新建不久的马路平坦宽阔,绿化分隔带若有,则常修在大路中央。例如,交大老校与新校间的沙西线,我常常发现,电动车、三轮车甚至自行车有走机动车道的现象。这不但影响机动车交通流,也是相当危险的。 什么原因呢?民众安全意识、交通素质不高吗?也许吧,不过,你我交通人士不该归结至此。人们甘冒危险而上机动车道肯定是有所获益的,是的,以求更快、更稳定的速度,节省更多的时间。接着要问,设计的非机动车道为什么满足不了这一要求。 分析一下吧,从它的使用者交通性能来看。 自行车 ,速度低,开放的骑乘,行驶中朋友齐头并进,方便攀谈,会短距离逆行,加之蛇形运动而左右摇摆,2辆并行就足以占据4m宽的空间;路口待停,是扎堆型,不排队,群体启动,慢; 三轮车 ,速度低,少并行,但会路中停车,会短距离逆行,1辆占据空间3m左右;路口待停,也不排队,启动慢; 电动车 (二轮和三轮),速度较快,少并行,安全行驶空间2m以上(三轮电动车3m以上),路口起动快; 行人 ,理应在行人道上步行,但有时也会上非机动车道(例如行人道太窄,4m以下),速度更慢、更并行、更逆行,甚至停驻攀谈; 公交汽车 ,理应在机动车道,当停靠时,干扰或占用非机动车道,(绵阳非机动车道改线,不受影响,但曲线弧度不够,也降低非机动车速度,影响行驶顺畅感)。 上述为需求特征,再来看现实的供给条件。周边的非机动车道,一般宽3m左右,最多4m,加之临侧行人道狭窄,甚至1m(二环路交大段)。显然, 电动车是被逼上机动车道的。朋友,你若站在交大西门,会发现自行车也会被逼上机动车道。 如此现象,城区还好,车速不高,机非干扰,仅仅降低交通流的通行效率;而市郊等地段,车流量不重,但速度较快,交通事故率高且严重,机非碰撞非死即伤(曾目睹两起)。 献上我的良策二计: 一,因历史原因,城区道路改建困难重重,无奈之下,建议扒掉中央分隔带,增设机非防护栏。再规划时,参见计策二; 二,对于市郊道路,空间允许,修建机非分隔绿化带吧,灌木丛中再种上密实的树,比中央分隔绿化带重要,非机动车道建5m以上,快慢划道分行也无妨。 二又一,行人道,要6m以上,平坦不要高出地面,种树与非机动车道分隔。 二又二,公交汽车站,可借机非分隔带,设港湾式停靠站。 如此一来,骑游族会爱死俺吧,呵呵。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3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