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劳什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错了还牛得不得了……
热度 10 pingcn 2012-5-14 16:23
最近常常体会“拿着身份证还是木有身份”的感觉,真悲剧。 看了官老爷、官太太们那么趾高气扬的样子,感觉更是悲剧。 前几个月,出差时候,去银行取钱被告知密码错误,不能取。 重置密码时候,银行说,“系统里没有你的照片,所以要办理延时重置,7天以后才可以取钱。” 当时随身只带了不到500的现金,囧得不得了,差点打电话问老朋友借钱(最毁朋友的一件事就是借钱,对吧)。 一个月后,去取钱,那个银行职员不仅磨磨唧唧,还继续提示我“密码不对” 我说“不可能,我上个月才办理的密码重置,绝对不可能忘记密码,如果密码不对,就是你们系统出问题” 他说“不可能,我一天办了那么多,怎么别人的都不出问题,就你的出问题啊?” 我说“我又不是只在你们银行存,怎么存在别家银行都不出问题,就在ICBC出问题啊?” 他一副“谁要你来存这里的”的表情,说,“噢……我看看啊……确实是做了密码延时重置,把当时的回单条给我” 我没好气地说“回单?当时那个人根本没说要回单。就说7天以后就可以取钱” 他说,“那我从系统里查查”我心想,你能查,还非要那个劳什子回单,故意为难我! 他查完后,站起来说“来,给我看看是不是你”…… 当时就被气蒙了,没好气地说“好好看看,谁拿别人的身份证、折子还能跟你这么高调地争论啊?” 更搞笑的是,取钱的时候,他问“哎,你是不是律师啊,这么能说?”我说“我要是律师,我早把你们告上法庭了” 取完钱,他还要求我打电话表扬他。真是奇葩。当时还真是想“表扬”一番,可惜后来把他写工号的纸丢了。 三月,重新办理身份证。当时被告知,大约两个月可以取。 上周打电话,他们说,“下周一来取”。 我怕周一上午他们去取身份证,于是,周一下午才过去拿身份证。 两点半就去,结果等到3点,人家才开门、上班。 那个姑娘翻来翻去,找不到我的新身份证,然后说,噢,你的数据错误,再等等,回头再来取吧…… 然后就给别人照身份证照片,扬长而去了,让我一个人呆若木鸡。 另一个女人说,“你是哪个派出所的啊?数据错误,你到六月份再来去吧,给你个电话,来之前问问” 然后就径自忙去,再不搭理我了…… 每当我们一时疏忽忘记了交钱或者忘记做某件事或者做错了, 总会让我们付出“钱的代价”,比如,交罚款,交滞纳金,交违约金…… 为嘛这些人自己错了还这么牛X、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啊,啊? 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给别人造成了麻烦甚至经济损失,不仅毫无歉意,还若无其事、趾高气扬…… 最搞笑+悲哀的是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来那句“要让人民过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23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先用住房交通把北京全堵死,然后就有办法了
热度 14 陈安博士 2011-2-26 23:57
  北京关于购房的15条规矩出台后,一片哗然,仔细想想,这个政策究竟谁会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利益呢?   也就是说,在如此的重重限制之下,谁有资格买北京的房子?   第一类人是目前有北京户口且还没有2套房子或1套房子,有资格去买。   第二类人是目前在北京却没有户口且已经有了5年的纳税记录,可以买房子。但是,第二类人数量还真不好说,那些很需要房子的人,不见得有这套劳什子玩意儿,尤其是早晨出来摆油条煎饼摊的人,更是如此,也许已经在北京干了10年,不断地给城管什么的交这钱那费,却竟然是没有一次纳税记录的。而这样的状况究竟怪谁呢?怪这些人不懂?还是怪我们的纳税管理部门,没有那设备、能力、和心?      而北京市的政策(当然,是国家政策的具体化)则是先限制身份,这一点倒是和我们的博士生导师资格遴选有得一拼,先弄身份的槛,再说别的,用身份截住大批人,然后被截住的人就好好回家抱怨自己爹娘生自己生的不对去吧。而那些过了身份门槛的人呢,就好好庆幸您和主流如此一致吧,弹冠相庆,不亦乐乎。   当然,肯定有管理者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确实有点这意思,我也承认,我也知道中国人的农民式狡猾,教育系统就有个现成的例子,海淀区本来说要用公立学校解决所有农民工孩子的上学问题,结果,风声传出,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农民工抓紧电话告知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说你们家的娃娃,本来在村里学校上的好好的,别上了,来北京上好小学吧,都免费,于是,恨不得把全国的孩子都挪到北京来。   应该说,这事就是农民工的不对了。本来因为你家孩子在这里读农民工子弟学校,确实委屈,应该和所谓拥有北京户口的孩子一起读公立学校,但是,呼朋唤友这个就有点夸张了。最后,这个政策只好胎死腹中,无法执行下去。   在认识到这样的一个中国人本性现状的基础上,再来理解一下管理者,我发现我还是无法理解,毕竟,人究竟都哪些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虽然说中国的宪法是写着浪费纸张的,但是,理论上的生来平等总还是大家都理解的。   也因此,即便是把北京堵死,都去买个3万块钱的汽车开开,或者家家都去买个房子来住住,都属于基本权利的一部分,你可以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也还可以用点管理措施,比如在北京整个区域内不再建设任何新房子,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吗?但是,直接不让部分人群买,那就从根本上错了。   如果北京的道路上行驶1500万辆车,不堵死都不可能,不过真的堵死了,我倒是相信会重生,要不彻底迁都(哪怕迁到延庆去),北京的道路也会立刻空下来,房子,贵到20万一平米,不也就到头了嘛!还能到100万一平米去?   如果不堵死北京,还想优化,还要讨巧,我看没戏。
个人分类: 时论|3379 次阅读|2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