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莉的故事
Nancyback 2010-8-2 02:28
(美国人才引进的成功案例之一) 小莉的表哥强二是研究生时的好同学,住宿舍是近邻,因此常常一起游泳摸鱼,烧饭吃酒。那时的 T 大,是一片沼泽中的孤岛,大大小小互相联通的水塘,是鱼儿的天堂,当然 82 年初以后,这些水塘成为我们的浴场和鱼塘。夏季下午的游泳成了必修课,几个水性好的同学,都在下午上完课后聚在一起游泳。当时还有一个兴奋点,就是摸鱼。有趣的是,几乎每天均有斩获。然后用煤油炉,放一锅汤,当然锅的大小由鱼儿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然后, 40 楼 4 层西段住的同学们,就端着饭碗来品尝,偶尔鱼儿大了,会搭上一瓶蚌埠白酒或二锅头。 品尝鱼汤和烧锅白酒的同时,偶尔也会发生争论,这鱼到底是怎么摸上来的。强二说是追上的。从来没有摸到过鱼的同学,则绝不赞同。你游泳追得上鱼?鱼有那么傻么?他会往水下沉啊?。有的同学则会说被抓上来的鱼肯定是有病的鱼。现在想来,果然如此,要不然每天的收获会极其不同呢。而且,当时还有一个经验,就是下大雨的时候去抓鱼,最容易追上。显然由於雨滴与水面的拍击,生成的频谱很宽很强的声波,加上光晕的干涉和快速的变幻,干扰了鱼儿的感觉和导航系统。这时候,鱼儿似乎忘了它比人更能潜水和游泳,往往会在水面稍下方与人比速度,这就十分吃亏了。有的同学还会不服气,你游泳的速度比鱼还快吗。哦,不一样了,一个信息不畅,饱受困扰,无奈痛苦,一个精力充沛,充满预谋,不一定慢的就追不上快的,何况人的瞬间爆发游泳速度不一定慢呢。能抓上来,就是硬道理。偶尔,争论也会引证到黑猫白猫的著名论断。 记得是 27 年前,小莉来到 T 大读书,好像学的是电力系统专业。也许记忆不确,但肯定与建筑和化工不沾边。自从小莉来了,强二和我们一起游泳摸鱼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了,常常早出晚归。有时会受到我们的诘问,则会腼腆的承认,是去陪表妹。口无遮拦的卢二,会咂起舌头来,啧啧,表妹!强二有表妹了! 记得第一次见小莉,是在校园的小路上,强二陪小莉去上课。渐渐的,小莉偶尔也来找表哥,见到小莉的机会多起来。小莉是典型的中国小莉,身材高挑而不丰满,面色腼腆而厚道,两条粗粗长长的辫子垂下,说话的声音纤弱而丰富,聪明的眼神充满疑问,却又从不提出什么问题。小莉是绝对的美人坯子,即使按照现在的欧洲标准,如果每天加喝一磅牛奶、一杯咖啡,加吃 8 盎司巧克力, 16 盎司牛排,一个月下来,肯定达标。 后来校园不太平,发生了 34 楼的凶案,强二就理直气壮的成了小莉的职业保镖,小莉的上下课和自习,都由强二陪伴。有一次听到卢二的饶舌,啧啧,这强二不和我们游泳摸鱼,也太没出息了,来了个表妹就成了人家的奴隶,你猜我看见什么了?在公园,小莉摆个画板写生,这强二,调色,递笔,心无旁骛,整个一个举案齐眉,居然让我看了两个小时不理我,太没出息了。 后来,就是谁都猜得到的结果。强二和小莉堕入情网了。然而,谁都明白这是一对真的情侣,但却不像现在的情侣,可以在校园大路旁长吻一两个小时。这一对,比那时的其他情侣,还不理直气壮。这也又成了卢二等等同学咂舌的谈资。也许,这是小莉的性格使然。 故事的发展,成为同学好友们二十多年来的心痛。在大家都硕士毕业以后不久,都考上了博士生,还没有入学的时候,强二病倒了。是彻底的崩溃。原来,小莉是真的表妹,高尚纯洁的爱情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挠和压力。表兄妹不能结婚,是写进婚姻法的。双方家长都是奉公守法的老干部,都毫不犹豫的,斩钉截铁的反对这一对年轻人的恩爱。 强二推迟了博士生入学。长期休养了,一年多以后才缓过来。再一年以后,考取了美国一所大学继续博士学业。据说小莉也休学了。再后来,经过一番周折,也去了美国。 2009 年到美国访学,有机会到 S 市参加一个会议,顺便去看望老同学,非常高兴的是,强二和小莉早已经是一双聪明强悍的儿女的父母了,老大已经上大学,余下的三口住了 4 千 8 百尺带游泳池花园的房子。强二担任一个石油公司的技术高管,收入丰厚。他依然那么健壮,但是游泳却不能一次连续快速游 3 百米了。 最最吃惊的,是小莉,无论如何想不到的,是小莉,她居然成为一家知名建筑师事务所的老板了! 她已经完全是美国成功职业妇女的形象,言谈充满了自信和幽默,原来言语的羞涩腼腆,荡然没了踪影。到她家串门的两天,大部分时间是被小莉带着到各个小区去看她设计的房子和花园,有的被小区选为样板,有的还获了奖。在浏览的过程中,还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空调的安置,比如阿托比 (Adobe) 的运用。阿托比的样式,原以为是阿拉伯建筑的特色顶眉,原来是亚利桑那原墨西哥住民民居的特有修饰。 更让人吃惊的,这些建筑的主要设计者,居然是小莉本人,她不仅是老板,她还是主要的建筑设计师。 聊起天来,我说,记得你没有学建筑学的经历,难道说是到美国去修了建筑学专业?我知道,你很有艺术天赋,绘画很有功底,但建筑学,可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记得你在 T 大,学的专业和建筑学很远。小莉说,是的,到了美国以后,学了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后来强二找工作到 S 市,很幸运找到 S 市最好的建筑师事务所打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真学习,逐渐的,自己学会了建筑设计,通过了建筑师资格认证,后来,做了主管,再后来,老板说,你完全可以经营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了。再后来,老板退休,就独立自己干了,没想到一开始就很成功,现在,我的事务所已经是 S 大区第三大建筑师事务所了。 这是我所知道的美国人才引进的成功案例之一。 2010 年 8 月 1 日于瑞士洛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98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于CCTV这种国家宣传工具,白岩松那种为唐骏开脱的评论,实在影响太坏!怎么使中国有个好的国家形象,实在令人深思。
yuncn 2010-7-14 20:55
对于CCTV这种国家宣传工具,白岩松那种为唐骏开脱的评论,实在影响太坏!怎么使中国有个好的国家形象,实在令人深思。 关于唐骏学历造假事件报道要适度,不再渲染,炒作。 由唐骏的博士门引发的社会公众就学历诚信话题的广泛讨论日渐激烈,甚至开始蔓延到了官员等公职人士。 http://sinaurl.cn/7xm32 联合早报:中国公众应感谢造假的唐骏 http://sinaurl.cn/7xj8x 舆论穷追唐骏学历门,并不是非要和唐骏过不去,更不是在窥视唐骏的隐私,而是因为这件事牵涉精英的诚信。在中国,诚信有问题的精英实在是不胜枚举,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学历涉嫌造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73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0年世界杯期间发生了什么?
等离子体科学 2010-7-13 11:16
2010 年世界杯期间发生了什么? 裁判误判?小郑泪流满面? 巴西、阿根廷回家?西班牙夺冠? 或者是非法( FIFA )组织被广大球迷鄙视? 都比不过 章鱼的 寓 言 故事 :) 那位说:王老师,你写错了吧?是预言! 没错!是寓言。很值得深刻思考的寓言。 有人说是诚信问题,有人说是忽悠问题,也有人说是唯学历论、唯出身论的问题。 都有。但是笔者对后者更有感慨。 最近好多人批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笔者举双手赞同。但是事实无情现在很多单位招人要看本科出身不管你后来是什么博士,本科不是 985 的不要!真是一次高考定终身呀!学历就是你的成分,毕业学校就是你的出身,到哪里填表都要写!那些在起跑线上慢了几步的,就得一辈子背着这个出身,再努力也没用! 重视人才的培养过程是对的,但是到了这个份儿上,就走向反面了。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前几年大学生求职遭遇的实际工作经验尴尬,就已经显露出我们如何评价人才的失衡社会上的价值观是看学历,但是实际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能力。 这应该是 2010 年世界杯期间发生的事情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4202 次阅读|3 个评论
作假是要付出代价的。。。
yuncn 2010-7-9 23:34
在国外,如果有文凭问题,哪个公司也不会再任用你了,你还有能力吗? 用能力来掩盖文凭的真实性,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唐骏没有在微软被罢免,是因为微软不知道他的真实面目!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应该这样解释: 【 我的造假成功可以复制 】,在太平洋西部大学的复制的知名人士还真不小呢? 唐骏学历门外有门 多名国企管理者疑其校友 http://sinaurl.cn/7Ia7i 【先做人,后做事!】 多么大的讽刺? 任意篡改讲话内容,北邮本身就存在着信用危机? 有其母,必有其子! @方舟子 :北邮方滨兴校长在校友唐骏欢迎会上的致辞:84届毕业生唐骏就是这十余万学子中最杰出的一位:他在北邮获应用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获计算机专业博士学 http://sinaurl.cn/7fFeU 有没有能力和诚信是完全两码事!诚信是根本,能力是次要的。如果让一个没有诚信而有能力的人来控制我们这个社会,这世界将成为什么世道!不管在哪里,我们 去求职时都要求我们申报学历? 为什么呢!不知道尔盖茨是否是因为就这位打工皇帝是日本硕士而让他主宰中国微软?这点恐怕我们问微软了! 只有你知道俺的名字,肯定能找到我的博士导师,因为我发表的论文肯定有我教授的名字。在网上,可以查到俺的博士论文的摘要。 做博士研究拿到博士学位的,其博士论文在图书馆和因特网上都可以查到的。真真假假,一查便知。那专利就更好查了,到美国专利网,日本专利网,都可查到,免费的。所以说有论文的,有博士学位的,有专利的人,几乎没有任何隐私,想藏起来,几乎没门! 谁说瑕不掩瑜?瑕不但掩瑜,而且能毁玉!要想成为玉,得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呀,还不见得成为玉; 可是要因为一点瑕疵,摔在地上,一下子就碎! @方舟子 :新华社的报道:唐骏学历门引爆社会精英诚信话题 http://sinaurl.cn/7Mzup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5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又一个偶像的倒掉!!
opensesame 2010-7-7 19:03
原文不是这个题目。之所以标题拟为这个,只是想表达一下心理的遗憾。曾几何时,唐骏是我和我妻子的偶像。虽然我从不承认自己有什么偶像,但是实际而言--那时候的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跟别人心中的偶像几乎差不多。但是,现在这个偶像要倒掉了--在我心中实际上已经倒掉了,因为在这次争论中,我更相信方舟子和其他的质疑者....... 遗憾是免不了的。但是也告诉我自己(1)没有什么偶像和权威;(2)诚信是一种基础的品质。 我没有一一查证唐骏的质疑者们的证据,事实上并不一定需要自己一一查证。有时候,简单的阅读、分析也可以判断出真相。转载一下内容,大家自己判断吧.........  (转自新语丝XYS20100705)唐骏的所谓微软终身名誉总裁   作者:耗子   唐骏的所谓终身名誉总裁,实际上全称是微软中国荣誉总裁,没有终身。唐 骏干脆把中国去掉,加上一个终身,听起来就不一样。连陈永正都没有出面,是 陈永正一个手下,吃了午饭,突然发了一个Email 写了两句, 里面给了唐骏这么 一个封号,就算完事了。唐骏如获至宝,见人就要拿那个Email 出来,证明自己 确实是微软封的。后来那个发Email 的也走了。微软那个时候正在重组中国部, 也就是我们国内说的整顿,挺乱的,人心惶惶,反正没人查也没人在意这个事情 真假。我在微软的老同事还跟我说过,那还是唐骏花钱请客,买通哥们人家才给 帮这么个忙。反正谁知道还能在微软中国呆多久,做个顺水人情,江湖上留条路, 跟盖茨没啥事。   在唐骏众多伟大成就当中,他在微软得到的比尔盖茨杰出贡献奖,比尔盖茨 最高荣誉奖,比尔盖茨杰出管理奖。这些据他说都是他杰出贡献的证明。   那么这些奖是怎么得来的呢?大有学问。   实际上,比尔盖茨杰出贡献和最高荣誉奖,获得的人数每年虽然不同,绝对 不是凤毛麟角。同其他欧美大公司一样,微软评这些奖,和原来国营单位评先进 生产者,劳模方式差不多,总部分配指标,各个部门推举,随后只要你的老板点 头,这个奖就到手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优秀员工。但是在唐骏手里,这 变成他自己玩弄公司政治,往上爬的敲门砖。   唐骏一来,就开始过问这些奖在亚太的评选程序。随后,给下属明确暗示提 名就提他。凡是不同意这么做,或者对这样做法有疑议的,都被唐骏用各种方式 排挤,赶走。最后,一年多下来。唐骏的部门就成了唐骏控制的提名机器。   当然唐骏也不完全一个人独吞。提名他的,给他办私事卖力的,他也有回馈。 他提名自己的过程中支持过他的相关部门,他也会把名额让出去,作为回报,讨 得他们的欢心。不过有一条是肯定的。在唐骏的部门,工作优秀不优秀,能力强 不强,和能不能得到提名没有什么关系。微软的利益,客户的利益不是准绳。唐 骏的个人利益,他的升迁决定提名的结果。   就这样,唐骏通过他掌握的部门先后为自己拿到了三个微软的奖项。这就是 为什么唐骏的部门总是士气最低落,员工最容易跳槽的。很多骨干,走的时候明 确说,只要唐骏在,就不回微软中国。唐骏走了以后,一些有能力的老员工又陆 续回来了。   那个时候中国市场真的是太好了。什么也不干照样增长。微软中国销售额当 然全球增长第一。全球卖微机卖伺服器,卖的最多的就是中国,微软销售能不强 劲吗?唐骏当然把这个都算作自己的功劳。微软总部的高管和我们开玩笑,放一 只猴子当微软中国总裁,一定会干得比微软其他很多市场好。   唐骏2003还想再搞一个奖给自己。没人再支持他。但是那次实在不行了。总 部鲍尔默看透了唐骏,亚洲部通过陈永正让唐骏靠边站。原来拍唐骏马屁的也躲 的远远的。那一段时间唐骏很失落。唐骏一下台,很多员工到人事部反映唐骏弄 虚作假,管理混乱,但是微软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毕竟不想把面子弄得太难看。   这就是唐骏得奖的经历和过程。 (注:有兴趣的还可以自己去方舟子的博客看看。)
个人分类: 科普|2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惑与不惑(二)未有博士学历之前
热度 1 邵宇飞 2010-7-1 23:02
按照目前国内一般大学和研究所的规定,一个博士毕业的时候要有几篇论文、甚至是SCI论文。换句话说,凑够了文章数量,就可以称自己为博士了,只要老板同意答辩,因为众所周知,没有通不过的答辩。 按照我们所熟悉的规则,亦如我导师所评价的,文章出得多而快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更准确的说法是产量大的员工才是好员工。 于是文章1+文章2+文章3+。。。+文章N=博士学历,N=N 必须。E.B Tadmor,Quasicontinuum 方法的创始人博士毕业时才两篇文章,到现在他的文章也就那么几篇。按照这个说法,他既不是一个出色的好学生,也不是能干的老板。不过行内的人都清楚,他博士毕业时发表的两篇论文已经被引用几百次了,而且他几乎每一篇发表的论文都被他人引用了很多次。 博士,李约瑟博士,爱因斯坦博士,多年前我一听到博士的称谓就会肃然起敬。我曾相信,一个拥有博士称谓的人应该谈吐儒雅、学识渊博、待人诚挚、品格高尚。到现在我都不愿意接受文章堆砌出博士这样一个现实。 未有博士学历之前要有足够数量的文章 外行人无法、导师不屑于了解文章中的数据、图表需要多久才会准备好,因为过程对于他们毫无意义,只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 未有博士学历之前要有足够数量的文章 外行人无法、导师不屑于了解不同课题的难易程度。兵进咸阳的任务分拨下去,先到者为王。任何关于课题困难的辩解都是懒惰和无能的借口,哪怕接手难课题的人夜以继日的工作。 未有博士学历之前要有足够数量的文章 外行人无法、导师不屑于了解实验设备是否陈旧不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道理谁都明白。但是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下室之初,我得到的训导是:什么都没有,自己创造条件,这样才能锻炼能力。现在听说也要买好设备了,难道不打算再给新人锻炼机会了? 未有博士学历之前要有足够数量的文章 外行人无法、导师有时候也不知道这结果是对还是错。反正只要写的东西发表了,印在纸上了,就算数了。记得一次全所性的学风纪律大会上,一位老师把一个优秀百篇获得者的文章翻了出来,逐一指出其技术上的错误。尽管如此,人家还是优秀百篇获得者。 未有博士学历之前要有足够数量的文章 外行人无法、导师也不屑于了解这些文章可以给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怎么样的影响。文章发了,人家用人单位照样不爱搭理,为什么?技术上的东西一样没学到,时间精力都用来想办法写文章了。 未有博士学历之前要有足够数量的文章。文章能代表解决问题的能力么?文章能反映付出的过程么?文章能代表品行的高下么?文章数量够了,真配得上博士的称呼么?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7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别浪费你的高学历--硕士博士应当学到什么
热度 1 yongfengcao 2010-6-26 23:27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geoserver 很多人在问念研究生能学到什么,短短的两年时间,上课学不到多少有用的,科研也没怎么搞,到底念研究生能学到什么?一开始念硕士博士的时间都是有这些迷惘的,甚至有些人连这些问题想也没想。如果用点心思,不管我们将来搞不搞科研,既然念了硕士博士,就该用心去念;即使是想混个学历,也该好好混! 也许念完本科,大多数人只拥有了该有的道德、情感和认识能力;但真正培养自己的理性和逻辑、学习能力、更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等,还要从现在开始。念研究生连一个工作报告都不会做,这很普遍。但要从现在开始去培养!不要等到毕业时才问自己:我是否努力去做了?也许一开始时就应该清醒些。 美国科学院于发布的一本 Care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tudent Planning Guide to Grad School and Beyond ( http://www.nap.edu/openbook.php?record_id=5129 ),里面第 133 和 134 页谈到了我们念研究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Skills and Attributes that Contribute to a Successful Career as a Scientist, Engineer, Scholar, or Professional Intellectual Skills 1. Honesty (诚实) 2. Curiosity (有好奇心) 3. Discriminationability to distinguish what is important from what is trivial (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 4.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培 养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 5. Common sense (对环境条件和事实的感知的理性的判断!) 6. Objectivity (客观理智的对待问题!减少主观臆断造成的损失!) 7. Intuition (判断客观事实、 痛苦与快乐的直觉!) 8. Skill in observation of natural, technical, or social phenomena (对大自然、科 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感受力和洞察力!) 9. Systematic problem-solving (系统、条理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10. A good memory (多思考减少未来 可能及早到来的老年痴呆!) 11. Capacity for logical reasoning, including abstract and theoretical reasoning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这不是一般人能真正学到的,总结和理性逻辑的能力很重要。) 12. Capacity to draw logical inferences from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从表面现象推导本质问题的能力!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很重要。) 13. Ability to conceive an explanatory hypothesis and design critical tests to evaluate it (要能对产生的实际问题做出全面合理的假设,然后设计方案解决它!) Communication Skills 1. Capacity to retrieve information from published sources (提取信息的能力!) 2. Skill in learning by interview methods (通过互相交谈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是接收信息的能力!) 3. Capacity to communicate in writing (写作中的表达能力!) 4. Capacity to communicate orally (口头相互交流的能力!) 5. Skill in use of computers and other information-processing devices 6. Skill in graphic display of information and ideas (会用图景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最直接的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应该努力培养!)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1. Maturity (人 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熟!) 2. Motivation and drive (应该学会自我激励!) 3. Self-confidence (要绝对自信!) 4. Dependability (让自己值得信赖! communication can take effect! ) 5. Independence ( 人格和思想的绝对独立性! ) 6. Empathy (这个词比较难理解! 1 、要执着和投入; 2 、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当时的问题,不要执着于无畏的争执。) 7. Capacity to work effectively with superiors, peers, and subordinates (培养自己与老板、同学和属下的高效工作能力!这是高度协调的能力。) 8. Initiativ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不要因失败而放弃,有主观能动性,勇敢的行动!责任心很重要!) 9. Capacity for objective self-criticism (不断进行客观的自我批评,别人的指责有一部分在于自己的错!) 10.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skills (领导和管理的能力,课题由自己管理、小组成员都应该有管理这个小组的责任心,这个队伍才能不断前进!) Habits of Work 1.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time (高效利用时间!我们还要玩儿,念研究生, 20% 时间玩儿, 80% 工作;在工作的时间里也是只有 20% 是最有效的时间,不要连这点时间都 kill 。) 2. Persistenceability to see things through to completion (要坚持到最后,不能轻易放弃,其实一开始需要认识到结果,对工作有一个全景的假设!) 3. Capacity for sustained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work (劳逸结合!只学 不玩儿,聪明的孩子会变傻!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这是科研中更应该注意的。) 4. Orderliness (条理,别乱!) 5. Ability to meet deadlines (经常给自己设定 deadlines 会是一种促进和鼓励!) Mechanical Skills 1. Manual dexterity (动手能力!) 2. Skill in the development, selection, and use of appropriate scientific, engineering, or artistic apparatus, machines, and models 所以,念硕士博士能干什么,重点不是你可能会学会做科研。更为重要的是它对自己 4 方面的培养: 1 、思维层次和方式; 2 、独立思考能力; 3 、学习能力; 4 、沟通能力。做科研本身需要深层次的思考力、极高的独立性、一流的学习能力和超强的交流能力!能看到有些人博士毕业时还没有自己的正确的、独立的思考方式,甚至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意图。这个过程你可能还会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会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感谢他人、关爱他人,所以,别浪费了这个高学历。 肯定,校园和社会还是不同的。走上社会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和生活等等能力,但也能看到很多社会上的朋友也不具备的能力,很多人也会空虚、自卑、闭塞、无助,因为很多能力是需要静静地慢慢培养的,是渗入骨子里的,步入社会也许没有很好的土壤培养这些。拥有这些能力,我想走上社会时,你会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我们应该游戏人生,但游戏有规则! 所以,不能浪费了这段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那该怎么做?很简单:用凡高般的勤奋和激情做好现在该做好的 ! 并保持一颗丰富的心! I am trying on the way! So do you? Rule No 6: Do not waste the good days which can reinvent yourself ! Do what you should do with the Van Gogh-like deligence and passion, and a richful and colorful heart!!!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3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美两国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qlms 2010-3-6 17:27
本文转载于联合早报网 网址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us100306.shtml 崛起与失败:中国徘徊在十字路口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对社会不公平感的呐喊.中国社会不公平感不是获得王侯那样少,而是非常普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身而平等在中美两国的意义完全不同,在美国认为是理所当然,遇到真正问题就用漂亮话回避,在中国问题比较严重:这人要造反.真正有野心的人中美两国都比较少,贫穷的人也不傻,都有自己头脑。    中国整个阶级关系正在凝固化,从公务员,到大型国有企业都成两代相继情况,上进的机会不多,因此勤劳程度在减弱,没有上进机会,对自己职业和身份也不喜欢。    一切集团都是血缘集团, 阶级和身份社会维持秩序一面,但是很多时候浪费人才,更多是保护集团利益,造成不公平感。中美两国这样大的国家,没有生存竞争压力,可以浪费人才。新加坡,北欧或者荷兰这些国家,国小和人少,一定要人尽其才才能过得好。    美国发达比较早,职业和阶级早已凝固化,美国有一系列机制把矛盾化解或者掩盖。    美国意见相对少,因为美国是私有制,和中国私有企业一样,照顾后代和亲戚不会造成很大矛盾。    下层阶级有表达权力的机会,与政客互相需要。美国思想比较自主,培养了身份自豪感,你看不起我,我看得起自己。    中国社会是面子社会,对自己看得起自己则比较嘲笑。    美国上层是比较狡猾,比较会说漂亮话和比较人性的话,也给其他阶层出身的人进入统治阶级,看历届美国总统克林顿,奥巴马,里根,尼克松,奥巴马是美国统治阶级精选的。对下层阶级比较照顾,在住房,教育等各个方面提供优惠。    美国比较讲竞争,看能力,因此其他阶层的人有机会,虽然机会越来越少,也比较透明。    总之,美国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整个社会价值观也是崇尚平等和自由,不敢乱说话,歧视妇女可要丢官。    在中国则有比较大的问题,缺乏矛盾处理机制。中国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少数人占有更多资源,而且是独生子女政策,把好的资源要传给后代,因此公务员和大企业正式位置其他阶层很难进。    传统上,中国各个社会行业之间,以血缘为界,不愿意让其他行业的或者体制外的人进入自己行业,就是经验和知识上很需要也不给正式身份,因此一个低学历的子弟收入和工作稳定性超过博士。很多行业之间互相心知肚明的潜文化,到父母以外行业不会得到好身份,难以入党和好前途,反之亦然。有意思的是,如果能有婚姻关系则会化解。 因为中国社会比较腐化,重视亲情,缺乏竞争和不透明,问题比美国社会严重得多。政府策略是要求大企业降工资,但是很多大企业分了几类员工,不是自己人的次类员工降得多。 中国企业结构是很成问题的,很难靠内需,国有企业可以发高工资,但是没有效率,非垄断企业在市场上难以生存。私有企业有效率,但是不发高工资,因为工会力量小。大行业传统力量不是国进民退那样简单。行业和所有制企业之间收入矛盾很难解决。    中国上层阶级比较喜欢炫耀消费,突出自己阶级,这是维持上下等级传统策略,美国则较为柔和。    为了显示自己身份,不会说漂亮话,总说出内幕话,把自己扮得很暴力,比美国上层差得太远: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人一出生命就定了。很多党员干部说这些话虽然是让下面人听话,也是关于自己的气话,但也太不得体,像西藏奴隶主对奴隶说这的话。令人觉得中国要回到奴隶社会。    在中国这种垂直社会,比较容易出现各级暴君。 以前,社会比较简单,现在社会比较复杂, 贫富差距大,矛盾多,脱离了单位的社会对人束缚减弱,使用暴力等手段使下面人服从就比较多了,有贪官必有刁民,作为亲情社会,托关系找后台也要给面子。儒家就被抬出来了。相对来说,中国社会是比较野蛮的,中国是要建成富强,民主和文明社会。    美国有很大毛病是腐化的工会,工会官员位置是代际相传,把工人利益去交换,特别是外来的人,保护核心集团的福利,因此美国企业工资过高,成本很高,效率低。 这次金融危机也看到美国企业经理阶层的腐败。    中美相似之处是大学和政党,美国高等阶级出身于名牌大学,次一级阶级出于州立大学,中美两国名牌大学和党的活动提供了上进机会,党内资历超过工作资历。所以,熟悉中国上进之道父母们,要民族造假也要上清华。中美两国政党都寻找比较优秀的人才,重视名牌大学,高学位和党员。    但是,美国比较开放得多,因为是两党体制,美国没有中国这样大的行业鸿沟,能在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流转,吸收经验和获得资历,中国干部只是与学界和商界交流比较多,但还是比较缺乏经验。美国政党加入和退出比较自由,更多是政治性和理念性的认同。    总之,一个国家前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统治阶级素质,两国人民都是挺好的.中国经济发展还是经济成本差距和知识扩散因素,如果接近美国收入水平,以效率和创新则竞争力优势就不那样强了。日本统治阶级腐化和野心,就是前车之鉴。    JACKzhang
个人分类: 联合早报网|2244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和学历不能划等号
zhuzl 2010-1-13 22:05
身边高学历的人太多了,做科研的人,特别是真正做科研的人,却不多,包括我是高学历也属于做不好真正科研的人。 今年考研大军再次突破历史记录!分析原因,媒体讨论的都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间接选择。那么在考研大军中真正想投身科研的人员中是否每年也在增加呢?很难讲! 研究生的招生类别现在也变得很丰富了,有学术类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有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的味道也变了,上研究生是为了逃避就业,而不是为了做出一定水平的研究来,这也是每年产生大量垃圾论文的原因。 研究生毕业后再次面临就业,找不到好工作就继续逃避,只能上博士。目前的博士相比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严格些,主要表现在所谓发表的论文档次上,本来不适合做科研想借助研究生学历找到工作的学生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后,就真正进入难毕业的境地,做不出真正的创新,发不出高水平的文章,毕业便成了好多博士想不开走向不归路的缘由。 好容易博士毕业后,就业面很窄,大部分去了高校,迎合了许多教学性大学向科研性大学的转变,可是来教学性大学的博士们是不是真正那些想搞科研的人,很那讲!好多是冲着普通大学提供的住房,安家费,高职称,高收入等优越条件的。在如此的环境中,不想搞科研的人怎么可能再去吃苦搞出创新的东西。 看着国家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但是踏踏实实,真正有实力搞科研的人也是递增吗? 如果国家取消了靠学历评职称,靠发表文章评职称,靠学历找工作,靠学历。。。,那我们的科研工作会不会更真实一些?
个人分类: 教育|2716 次阅读|4 个评论
也说道德那点事
nianfz 2009-11-23 10:57
道德无疑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其实 教授道德最好的老师是生活 而不是哪个学贯中西的大师 因此道德无关学历 道德没有深奥与肤浅之说 不管你承不承认 这世上最高尚的道德 一定蕴含着最质朴最简单的道理 因此道德是与智商无关的东西 既然如此 就道德而言 我从来都不觉得教授就一定比 ** 高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所以 道德也与职业无关 青年学生为救素不相识的孩子而牺牲了自己 老年匹夫却傲立船头叫卖他的尸体 所以 道德的高低 与年龄也无关系 我土生土长在农民家里 灰头灰脸的土鳖一个 你要认为太土是专门用来骂我这样的人的话 那你错了 我认为土和洋都是个中性词,太不太的也没关系 如果非要见个高低 我认为土要比洋更有人气 因为, 无论卑贱与高尚 人,没有洋里的鱼虾可以 但没有土里的蔬菜和粮食却万万不可以 那么, 道德也没有水土不服的问题 千万别说洋的就高尚土的就卑鄙 无论沧海桑田,王朝更替 千百年来 道德是这世上唯一通用的东西 人们骂人总爱拿道德说事 然而道德却不是用来骂人的东西 因为骂别人损自己 两害而无一利 --- 自言自语胡言乱语于 2009 年 11 月 23 日
个人分类: 原创|377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上学增加学历,读书提高学力
热度 2 shxzhang 2009-9-24 14:08
张少雄 上学( schooling ),可以获得与积累学历( schooling history )。 上过小学者,履历表或资料统计表中学历填小学;上过初中者,填初中;;上过博士研究生者,填博士研究生;上过博士后(本来不是正式教育)者,填博士后。学历,是上学历史的总和。中学后学校教育主要是专业教育,因此,中学后学历主要是专业教育的历史。 读书( reading ),可以获得与积累学力( academic powers )。 学力,即学问的力量,是知识力、知识获取力与知识运用力等多种学问力和之总和。 学历不必然带来学力,学力不必然来自学历。有人学历长而学力低,有人学历短者而学力高;在教育史上,在现实中,这都是十分常见的事。不仅如此,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中,第一代教大学的人肯定没有大学学历,第一代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人肯定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第一代招收博士研究生的人肯定没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上学,虽然俗称经常是读书,但不等于读书;读书不等于上学,也不一定非上学不可。 湘北农村曾经传着这样一个晒书故事,梗概如下: 一位上过大学的年轻人,与一位没上过学的老农为邻;年轻人在县城教书,老农在家种田。年轻人每周都回家休假,常和老农攀谈,攀谈中总是说上学的事与家中的百十本书,老人听后总是默默不语。 六月初六 ,年轻人将家中那百十本书全搬到禾场上,放在晒席上,让太阳暴晒;老农则将一张竹床搬到禾场上,赤裸着上身躺上去,肚皮朝天,让太阳暴晒。 年轻人看见老农行状,不解地问:太阳这么辣,躺在太阳下做什么? 老农指指年轻人的藏书,问:你那是做什么? 年轻人说:晒书。这百十本书,放在书柜中有些潮湿, 六月初六 ,好好晒晒! 老农拍拍肚皮说:我也在晒书。这千百本书,放在肚子里有些潮湿, 六月初六 ,好好晒晒! 年轻人五六岁到县城新学堂上学,十八九岁到省城上大学,上完大学到县城教书,很少和乡村人来往,认得一些人,却与他们没有深交,也不愿意和他们深交。几年以后,年轻从一些学界精英处得知,老农是一位没上过学、但饱读诗书的鸿儒。 晒书与赛书同音,一语双关,切中上学与读书不相关联这一现实。 现代教育、特别是近二三十年的高等教育,都以(显性)课程为中心,而课程都以教材为中心,讲教材、看教材、考教材,教材之外不读它书,所谓读书就是读读教材,而读教材与真正的读书之间有很大距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乎所有课程教材,都越来越薄,越来越花俏。 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语文学课程,在国内教材出现以前,很多大学以《诺顿英国文学诗文选》(五千来页)与《诺顿美国文学诗文选》(五千来页)为引导,直接讲读文学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国内教材,最初的有一定厚度,后来的越来越薄,每种教材一个或两个小册子,介绍十来个作家,讲读十来段作品。九十年代,名牌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招收研究生,参考书目还有《诺顿英国文学诗文选》与《诺顿美国文学诗文选》;本世纪几乎所有大学招收研究生,参考书目中都只有薄之又薄的英国文学教材(多在五百页以内)与美国文学(多在五百页以内)。再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大学用王力四卷本《古代汉语》,辅之以大量的古文作品阅读;八十年代起,很多大学因为讲不完与学不完王力教材,纷纷选用或编写古代汉语新教材,由三卷,再到两卷,再到一卷,越来越薄。 专业课程以教材为中心,公共课程一样是以教材为中心。不仅如此,本科教育,无效公共课程,占总课程将近一半;研究生教育,无效公共课程,所占比例更高。仅外语空洞语言课程,本科占百分之十五以上,硕士研究生占百分之三十以上,博士研究生占百分之四十七以上。 接受过这种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没有通读过一部英语文学名著;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与研究生,没有通读过一部汉语文学名著;哲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没有通读过一部哲学名著;。 接受过这种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绝大多数是没有读书、没有思想的空心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各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不敢想像。 这种教育模式,使上学排挤读书,使学历排挤学力。上学与读书之间,学历与学力之间,距离已经越来越远,对于相当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几乎存在鸿沟! 有一种事实不得不注意,也不得不接受:在过去的低学历社会,大师辈出;而在现代的高学历社会,大师却少如凤毛麟角。造就大师的,不是学历,而是学力,或者说,不是上学,而是读书。 其实,真正改善公民与社会的,不是公民都上学,而是公民都读书;真正推动社会持续改良与发展的,不是公民学历的增加,而是公民学力的提高。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3269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历与品德,其实没一点关系
firefive 2009-8-27 20:40
  在说到品德的时候,很多人经常把高学历与高品德相关起来,要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就说还博士呢,还研究生呢,还还大学生呢等等好像高学历的必然品德也高。   经历了很多事情,想想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能早的时候认为读书人懂礼貌,有教养,我也没认为有什么不合适的。   就在一个多月前,说起这样,边上的师弟说,这品德有学历其实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是老早的事情,从中学开始就没有什么品德课了,所以学历高的和一个中学生所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差不多少的。就那么几年的教育,对很多人可能压根就没什么效果,往后更是个人的事情了。   学历高,只能说明多读了几年书,知道的知识相对多一点,但品德方面的知识有没人涨一些就不好说了。我们所里,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以上的人,乱扔垃圾,打饭插队。。。。   学历和品德没什么关系,那和什么有关系呢?环境?我想可能还是家教,特别是小的时候,很多习惯及想法都是那时形成的,小孩也容易学,学好学坏都很容易。是非,好坏,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比如现在的很多大人习惯于自己的一些规则,认为钱是万能,所以有了小孩打老师,然后说不就赔点钱么?家长还说小孩厉害。就算大家认为钱是万能的也不能教小孩那样哈。   当看到衣着破烂乞讨的大爷把一把零碎的钱塞里捐款箱,又看到那些所谓的有知识的人拿着他人的救灾捐款在酒店吃喝,看官们是否还会认为学历和品德有关系。   啰嗦一大堆,想说的是学历和品德是没有关系的。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4238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国”到底是谁?——谈中国学历在美国,并回应王振东老师“美国承认中国的博士硕士学位吗?”
热度 1 Synthon 2009-7-6 18:14
王振东老师日前发表博文,题为 美国承认中国的博士硕士学位吗? 王老师怀疑美国并没有承认我国的博士、硕士学位,原因呢,是发现很多博士毕业生,到了美国之后重新读硕士博士,发现硕士毕业生,到了美国不承认硕士文凭,只能转12个学分,发现美国的报纸说,只对具有美国的硕士学位的人,办理工作签证比较顺利。王老师最后说,希望在海外的网友提供更多信息。本人在美五年,经常遇到国内朋友的一些问题,发现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少误解,于是就我所见到的情况,做个简要介绍。 我觉得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美国是谁?是美国总统?是美国教育部?是那个只允许转12个学分的大学?还是负责办理工作签证的移民官? 暂时撇开工作签证不谈,我们先说教育系统里面的情况。首先介绍一个常识,美国的教育部,是不管高校的,美国也没有高教部。中国最好的高校,大都是所谓的部属院校,都是教育部管辖下的,而美国的高校,基本上一半是民办高校,一半是省属院校(有很少量的市属院校),没有部属院校。教育部能管的,只有中小学教育。美国国务院,也没有设立学位办,所以说,美国政府是否承认中国的硕士博士学历?这个问题压根没法回答,因为美国政府压根就没有承认学历的权限。 那么美国的学历由谁来管理呢?由市场来管理。任何一个学校,只要你想开办硕士教育、博士教育,不需要任何审批(当然,需要校董们审批,但是,没有任何上级管理机构需要审批),办就好了。当然,你有什么样的师资,你能开出什么样的课程,雇主心里也是有数的。如果连续几年,你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你就招不到学生,你就等着关门吧。当然,美国现在也有一些评估机构,对办学质量进行评估,但是这些机构都是民间机构,评估结果没有官方效力。比如耶鲁的工学院就曾经在70年代连续10年没有通过办学质量评估,但是人家照常招生,也没听说过哪个耶鲁的毕业生的学历,美国不承认的。当然,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生源确实是比较差的。还有一些行业的学位,是由他们行业的行会来核准的,这个属于比较特殊的,比如法学的学位就是这样的。 现在我来试图正面回答王振东老师的怀疑。 在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博士和博士的价值就不一样了,比如哈佛的博士,含金量肯定比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随便举个例子,请勿对号入座)的博士含金量要高。而天津大学的名声,在美国雇主看来,可能比不了美国前100名甚至前200的大学,所以一些天津大学的博士,到美国来重新读一个博士,也是很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市场决定的嘛。我也认识很多天津大学的博士,到美国来做博士后,然后找到工作的。他们的最高学历,就是天津大学的博士,只要他们的学识、技能能够得到市场承认,能够符合雇主对博士的要求,他们的天津大学的博士,在美国就获得了承认!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国内大学的硕士到美国读博士的问题。美国的学制是很奇怪的。据我所知,国内的博士有两种,本科起点读博士的,叫做直博或者硕博连读,要读5年左右;硕士起点读博士的,要读3年左右,当然现在都是弹性学制了。而在美国不是这样,在美国大多数学校(重申一下是大多数,因为没有教育部管着,所以冒出几个别出心裁的学校来也是很正常的),只要你来读博士,不管你以前是什么学历,学制一律五年(当然这个也是弹性的)。那么拿了硕士的人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少上一些课。我们读博士都是要上课的,如果已经拿了硕士的人,他上过的课程里头有些课程涵盖在他的博士课表里头,那么这些课程或许可以免掉。关于减免课程,各个学校的规定也不同,比如我们学校的规定是可以免不超过两门课(我不知道这个折合多少学分,因为耶鲁这个烂地方还没有实行学分制。。。)。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这个要求,是对所有硕士都适用的,不管你是中国的硕士,还是美国的硕士,都是一样的,来读博士,学制和本科起点的人一样,只是减免一些课程。 再回到第三个例子,工作签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学位,确实比美国以外的学位有优势,但是如果以此作为论据的话,那么结论就是,中国的硕士博士学位,跟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的一样,在美国一概不被承认。。。当然,我们通常认为,移民局也没有承认学位的权限,他们这个规定,只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而已。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够对中国学位在美国的接受情况有个简单的介绍。当然,这个简单介绍,也实在有点太简单,也希望有朋友能够指正和补充。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20908 次阅读|10 个评论
学历 职称
热度 1 juville 2009-4-2 16:02
中国的事情很有意思,把学历和职称看得非常重要。但是学历和职称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有意思。按理说,谁水平到达教授级别,那就评教授,到达讲师就评讲师。不过有学校的评职称偏要规定学历,比如说评副教授要求有博士学位,如果没有,那就需要破格,而破格就需要比人家博士学历做出更多成绩。就好比这博导或硕导,听说国外人家是有那钱和水平指导博士,那他就是博导,不管他是教授还是副教授,但是中国却不是这么回事,副教授是没资格指导博士的。还有把博士等同于副教授,经常指导博士和副教授相提并论,这也很有意思,要知道在这中国,参差不同的大学出来的博士水平差距也大大不同,但是这么一条硬杠杠就能把优秀的硕士生拦死。还有中国搞个硕士,很尴尬的一个学位,不上不下,读个3年,却比5年的博士差上很多,比如说评职称上,本科5年可以评中级,硕士2-3年才能评中级,加上学习的时间,评上中级的时间反而不如本科,而5年的博士出来,2年就可以评副教授,这样算来,本科到副高需要10年,而硕士算上读书时间也要10-11年,而博士算上读书时间也只需要7年,硕士的尴尬地位由此可见。 中国也是时间取消硕士学位的时候了。而现在还是拼命扩招,导致现在硕士泛滥。不能为了延缓就业时间,而扩招硕士,这是饮鸠止渴。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问”太贱了?
张显峰 2008-12-25 11:08
陕西乾县科技局王局长拍案党校考场已有几日,但局长大人的慷慨义愤言犹在耳:这是啥考试,还弄得和真的一样?我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   我和那些时评家的看法略有不同,不主张一棍子把人打倒,且先站在局长大人的立场想一想。他之所以惊呼还弄得和真的一样,想必大家早已心知肚明这本是一场假戏,不仅对局长大人如此,对局长大人的同学、学长亦是如此;他之所以怒斥你有啥资格管我,想必是早已知道这本是一场交易,我掏了钱,你给我文凭。如此而已。   这就好比逛窑子,你挣你的钱,我办我的事,倘若还要那么多的繁文缛节,还要经受老鸨的指斥,岂不恼人哉?由是看来,局长大人愤而拍案,怒对考官,倒不是一件多么不合情理的事了。   倒是应该怪罪这学问太贱了。想古人十年寒窗只为一举成名,现如今这学问算个啥?在真学问者眼里,学问高不可攀;在那些投机钻营者眼里,学问就是那掏钱可得的妓女。所不同的是,前者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真知,而后者只为那一纸文凭。   君不见,不少连ABC也读不准的官员居然能够考研成功并顺利拿到硕士甚或博士文凭,在背后起决定作用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是他们所掌握的权力,以及由权力派生出来的金钱。试想,有的日理万机且整日惦记着在仕途上与时俱进,同时又业余读研的官员,平时哪有时间上课。有知情者说,这些人,考试老师给答案,毕业论文请人捉刀。在他们眼里,长学问混文凭简直易如反掌。   难怪年初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履新一度引起舆论普遍关注,其中焦点在于他竟然只有中专学历。除了对他的诚实与自信表示赞叹之外,很多网友感慨:以他的地位,弄个什么样的学历都不是什么难事。一个弄字道出了学问尊严何等之不堪!   改革开放30年了,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到如今的文凭不能少,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但是我们社会在终于明白应该看重人的受教育程度,并因此制订或形成了许多诸如文凭不能少之类的规则或规范之后,也不得不领教这些规则带来的副作用。有钱有权就有学问,有了学问就能升官发财,这似乎是现如今最时髦的真理之一。   我们的社会中、官员队伍中拥有高等级文凭者愈来愈多当然是大好事,但如若多有王局长这样的大人混杂甚或充斥其中,则难免会让人感到厌恶、愤怒、沮丧。 如果我们的社会不能科学地选拔人才,我们的学问机构不能保持一些矜持,泛滥的假的真文凭将是中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一顶大大的绿帽子。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3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没有博士学位的诺贝尔奖得主
jianxu 2008-8-14 11:16
没有博士学位,或许在许多人眼里,连从事科学研究的资格都不应该有,更不要说是取得什么成功了。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大学教授)告诉我,他的一位博士后,工作不错,本想留下来任教,并作为他的助手。然而,只是因为他本科毕业的学校不是“211工程”系列,校方便因此不予考虑。 没有人会质疑,系统和良好的教育背景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就的重要基础;也没有人会怀疑,名校和名师产出科学精英的机率会更高。然而,“出身”和“门第”是否必然地可以成为我们界定“人才”的必要条件却是值得深思的。 在“文革”那个愚昧的年代,家庭出身不好(如地主、富农、资本家,俗称“成分高”)自然会受到歧视,不论实际工作能力如何,也永无出头之日,使得许多人丧失了发展空间乃至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显然,这是有悖于人性的。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学术圈子里,这样的观念似乎仍然大有市场,甚至可以被官方堂而皇之地政策化。 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即使在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科学精英中间,仍然可以发现有少数人并不一定出身显贵,甚至连都博士学位不曾有过。这里给出几个案例(一定还会有更多。有兴趣者,可补充之),旨在鼓励那些“出身不好”且还想在学界讨口饭吃的朋友们不要气馁,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同时,也敦促我们去思考:对于个体而言,科学研究取得成就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案一) 波兰裔美国人迈克尔逊( Albert Abraham Michelson ),出生于 1852 年,因改进了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的实验方法,测量出误差仅为 0.006% 的光速值。 1907 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由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士官学校还没有授予迈克尔逊学士学位。所以不要说博士学位,就连学士学位他都没有。不过在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获得了剑桥大学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有人会说,这哥们儿太早了,与现在没有可比性。别急,往下看。) (案二) 佩德森 ( Charles J. Pedersen ) 。 美国科学家,因在分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贡献,获得 1987 年诺贝尔化学奖。 佩德森 1904 年 10 月 3 日出生于韩国釜山 。已于 1989 年 10 月 26 日 辞世。他的父亲是挪威人,矿业工程师;母亲是日本人,于是有个日本名字叫做“ 良男( Yoshio )”(不是靓男) 。 1922 — 1926 年,在美国俄亥俄州戴顿大学 (学校在美国可能是三流) 攻读化学工程。 获得学士学位之后, 1926 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 1927 年获得有机化学硕士学位 (仅用了一年时间) 。 尽管 MIT 的教授鼓励他去攻读博士学位,但他还是决定开始就业工作,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不再想依赖于父亲的资助。 1927 年 ,他 进入特拉华州 威尔明顿的 杜邦公司担任化学研究员 ,开展了一番成功的科研生涯 。 1947 年成为该公司高级研 究员。在 杜邦 的 42 年里,他出产了 25 篇论文和 65 项专利(看来公司里也不是不写论文)。当他着手开始研究为他赢得 诺贝尔奖的课题的时候,已经 57 岁。在几次偶然的实验中,他研制出一些有机分子,从而为用无机盐合成络合物做好了准备。 (案三) 詹姆斯 × 布莱克( James W. Black ,英国籍 ) 。苏格兰药物学家, 1988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1924 年 7 月 14 日 ,出生于苏格兰的 Uddingston 。 1946 年毕业于圣 × 安德鲁大学,学习医学。在圣 × 安德鲁大学生理学系就职,后在马来亚大学获得讲师位置。 1950 年回到苏格兰,就职哥拉斯哥大学。他的职业生涯有着辗转工业界和学术界 “ 两栖作战 ” 的传奇经历。 1958-1964 年 ,在帝国化学工业( ICI )制药公司任药物学家。 1964-1973 年 , 在“ Smith, Kline French 实验室”就职。 1973-1978 年,被聘任为伦敦大学学院药物学教授。 1976 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不知以后评院士,是否也得看“出身”)。 1984 年起,出任伦敦国王学院医院分析药物学教授。据说,布莱克本人对其没有做过博士研究并不在意。 (案四) 哥土德 × 埃里昂( Gertrude Belle Elion ,美国籍)。因对药物研究原理做出重要贡献,于 1988 年与布莱克(就是案三那个人)和 希汀斯(美国) 分享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埃里昂 1918 年1月23日出生于纽约, 1999 年2月21日辞世。 1937 年在翰特学院获得化学学士学位。面对当时女性在科学界就业的困境,她只好在高中里工作(从事癌症研究),做过实验室助手、食品分析员、高中教师(教化学)。同时,利用晚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 1941 年获得了纽约大学的化学硕士学位。二战期间,因科学研究的实验室里需要女性,她才有机会被纽约的 “Wellcome 研究实验室”聘用为生物化学家,作为希汀斯( 1988 年与她同获诺奖)的研究助手。她曾经尝试利用业余时间,在布鲁克林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但当她被要求在全日制学习以获得博士学位和保留工作职位之间做出选择时,她选择了后者。后来,她被乔治华盛顿大学授予了名誉博士学位。1983年,她从 Wellcome 退休。(真是位伟大的女科学家!) (案五) 田中耕一 (Koichi Tanaka) 。 2002 年 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得奖理由是 “ 开发出监定生物巨量分子质量分析的脱付游离法 ” 。 1959 年 8 月 3 日 出 生于日本 富士市 (他的生母于 26 天后不幸过世,因此,由叔父夫妇领养)。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院电气工程学科毕业(二年级时,因必修的德文不及格而留级一年)。 1983 年 4 月 1 日 起,在日本东京岛津( Shi-madzu )制作所就职,任工程师。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 后被东北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对日本来说,田中耕一的获奖是一个传奇。因为从来不与学术界沾边的他,手头上即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硕士学位。他的崛起,对于一向迷信只有象牙塔中的学术界中才有可能挑选和培养出人才的日本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获得诺贝尔奖后,当他手中握着出身大学东北大学献上的荣誉博士学位时,他幽默的一句话却使台下上千个学者惊叹不已。 他说: “ 我当初决定不考大学学院的原因是我因为我讨厌学校要我考德语 …… 如今,不用考外语就能够获得这个博士学位 …… 可是,我想博士名义也只有在我定飞机画位子时才拿出来用。因为这个头衔能够免费使我提升坐商务舱 ……”   田中耕一从来不羡慕象牙塔中的“学者”们。在获奖后的每一个场合的谈话,当提到他研究的成果时,他的回答关键词只有一个,就是 “ 兴趣 ” 。他说 “ 我从小就喜欢研究。就职后,多次拒绝升职当管理层,也因为要留在研究部门进行研究。今后,我也将继续研究。我有兴趣也喜欢搞研究。 ” 或许,他正在提醒一个目前已经被日本象牙塔中人士忘却的问题 ——“ 学问的源头就是兴趣 ” 。
个人分类: 先贤故事|20168 次阅读|2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