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计算机科学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三位中国数学家与图灵的故事
Fangjinqin 2017-9-2 21:29
GRChen 周末阅读 721 - 724.zip
个人分类: 人物素描|1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在英国和美国成功?我对发达者
热度 15 dulizhi95 2016-5-7 07:49
如何在英国和美国成功?我对发达者 按标题,更有资格写这样的文章者应该是在英美的成功人士,然本人作为旁观者,根据接触的大量个案,谈谈观点看法,可能更具深入性和本质性。 当今中国大量“有钱人”花钱将孩子买出去,甚至小学初中就“留洋”,我们就不谈了。 不忌避讳,二十年前高分托福 GRE 赴美留学的,绝大部分是优秀者。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来自中国名校。 在美国混成功,混“发达”,主要是两点,首先是基础,你能否进入名校读书和取得学位,二是,你能否进入知名大公司、机构或高校做研究或教学。 一般来说,只要智力基础不差,比如来自中国名校,只要有幸做到了第二点,以后都会有较不错的位置。 但做到一二点是有难度的,甚至是大难度。 大家知道,中国高考读大学是严格的按分数,而中国找工作进单位,则大都靠关系门路直至花钱买。可能有人会说,严格按分数考试录取并不科学,各位不妨简单考察一下,不少高考“改革”动作,离开了分数轨道加进了其他“因素”,无例外的都立马导致了造假应对和权钱交易! 美国不是这样,名校录取学生,除分数外,更要考察一些在中国人看来非常空洞甚至显然似是而非的东东。中国的学生绝不是说谁最优秀就能进美国的名校,而是谁善于迎合名校的考查方式,内行,懂,在很多情况下是加进了国人惯于干的造假行径去迎合,才进入美国名校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真的高真才实学者,还有个人运气和个人机遇的作用。 同样的道理,在美国找工作进入大公司或高校,情况也是如此。当然,英语口语是必备的,这个可造不了假。 本人当年就读于一所公立大学,按说在美国是排不上号的,但该校有不少中国最顶尖的学生,他们由于方式方法不当而进不了美国名校。比如有大量清华北大的。多位清华科大少年班的,那绝对是高智商。 本人读的是计算机系,该校虽然不靠前,但计算机系正好在我进校的前一年一位老兄荣获图灵奖,计算机系排名马上冲到前面,当然几年后很快就降下来了。 读计算机的中国学生非常明显,名校来的学生学起来轻松,进展快,而杂牌学校的,几乎清一色学起来艰难。但这并不妨碍,不少杂牌学校的学生后来还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再比如我就读的计算机系的教师,清一色的美国名校博士,但我发现不少智力非常平庸。其中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无疑也属此列。一位麻省理工的博士,美国佬,因为做课程设计在他手下,多次讨论算法,也感受到了他的思维能力平平,难的复杂思路就半天理解不了,甚至理解错。 这就是美国的特殊性! 成功更多的是善于迎合它的方式,以及个人机遇和运气。 在英国比美国难混,为什么?因为多个熟人先在英国,后来觉得不好混转到了美国。 本人当年的同学现在在美国的,不少混到了大公司研究人员或高校教职,其中也包括一些当年根本瞧不上眼的学习起来很吃力的杂牌学生。 说两个例子,同学 H ,我的汽车驾驶师傅,来自国内名校,当然他很优秀。先在英国做博士后,感觉到作为中国人在英国稳定职位难求,于是转到美国,读了计算机。前些年看到国内某高校计算机学院请这老兄做报告,称他是“国际著名计算机公司计算机科学家”。 第二个例子就更极端了。当年本人在国内读研究生的嫡系师兄,说老实话,当年在同一个导师手下,我上交,他成都科大,一米五几的个,根本就不可能放在眼里。他后来去了英国,也是做博士后,很快混到教授,然后是英国唯一的华人院士,英国某大学副校长。 当然,后来被买回国作“千人”的“千王之王”。 更不谈国内多位同学已经做到了厅级以上的高官了,包括以前下级单位年龄相仿的杂牌毕业生。前些时一位当年下级单位的杂牌副厅座被逮,家和办公室被查抄,这位副厅座无疑属于“进步”快的。 一个农民,遇到一个做大官的,他肯定会感到非常神秘:这人多了不起,多深不可测和多高不可攀啊! 同样一个农民遇到一个大学教授,他往往也会觉得,这是多么具有高智慧和高知识的人啊。 但若是你经常接触这些人或者你很了解的熟人同学同事里面出了不少这样的人,你就会明白,就那回事。 所以,所谓的成功者在我看来根本不神秘。懂得自重,互相尊重。不懂得自重,我谁也不料。
6320 次阅读|29 个评论
网海泛舟(7):博文短评二则
pww1380 2010-12-8 00:18
网海泛舟(7):博文短评二则 杨文祥 1.博文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认识问题。把宗教与科学简单而绝对地对立起来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对人类心智与智慧的嘲弄。这种亵渎与嘲弄既源于对宗教的无知,也源于对科学的无知,更源于对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完整历史过程的无知。 2.一语中的,尖锐深刻,令人深思,更催人奋起。当然,这里的人是指那些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的计算机科学家。 参考文献: 1.陈国文 .有信仰的科学家(原创加转载).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0989 2. 姜咏江 .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怎么象捧热的狗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6500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3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计算机界的科学家都在忙什么
accsys 2009-12-6 07:37
说起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应该也不算少了,然而,除了王选等少数在计算机应用领域有所作为的科学家之外,在计算机核心技术领域几乎没有什么创造。大家都在忙什么呢? 一部分年迈的老计算机科学家变成了裁判; 一部分年富力强的有一定成就的计算机科学家成了导游; 一部分需要名气或要花掉科研经费的计算机科学家在忙着办会或参会; 一部分有一定地位的计算机科学家,成了国外公司的雇员或宣传员; 一部分计算机的硕士生、博士生成了互联网上的游客,借助外国科学家题目发点论文; 一部分最有进取心的计算机科学家在忙着仿造国外的CPU; 一部分以求在世界有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在用国外的CPU产品进行二次开发; 一部分名气不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紧追国外新题目新观点,以求在国内的最先进; 宣传国外的计算机科学产品已经成了一种科研的时尚,大力地吹捧国外计算机产品的文章随处可见,却很少见计算机科学家对国外的产品提出批评。 国家对计算机科研的投入不算少,难道钱就这么花吗? 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呀,这些年我们已经学得够多了!在这千载难逢的计算机新技术革命来临之时,我们最需要的是独创!有谁希望成为计算机界的亡国奴? 2009-12-6
个人分类: 随笔|561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