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学英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3年中国“大学英雄”:那人、那事、那大学
热度 18 lgmxxl 2014-1-4 09:22
对大学英雄,我自始自终没有一个很好的界定。只是觉得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即可以列为年度大学英雄:创新性、颠覆性和深远影响性。创新性在此是指在中国大学语境里有重大创新表现;颠覆性是指在中国大学语境中重新界定了一些概念;深远影响性是指那人、那事、那大学对中国大学发展的长远影响作用。我一直在期盼中国的大学英雄,期盼这些大学英雄成为中国大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事和大学。2013年,中国大学还是有不少可以称得上大学英雄的人、事和大学。 大学英雄之那人: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 最早关注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是因为他在2011年最早提出“两不”:任期内不申报课题、不带研究生。他还同时要求除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等直接与教学科研相关的部门外,其他所有处室负责人一律不得在工作时间内兼任教授工作。我十分关切赵校长的下一步行动。2013年,该校提出的“学术事务”管理由学校教授们说了算,算是等来的一个好结果。该校规定,就学校学术事务,如新教师聘任、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职称评定与课题申报、师生是否涉嫌学术不端等,由教授们说了算。要让教授票决人才引进、审核申报课题、审查学术不端,以此体现“教授治学”。 按赵校长的设计,“教授们不仅仅是在学术事务上有发言权,对于学校行政事务,我们也让广大教授走到前台来,为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为了管理和科学配置好学校办学的人财物资源,学校还先后成立和完善了湖南大学编制委员会、预算与经费管理委员会、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委员会,在这些专业委员会的成员中,一线教授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他们以“专业”的声音,为学校提供决策参考。“教授治校”是一个多种含义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其“治”既有“治理学术”、“管理学术”、“主导学术”之意。其“学”也可以有多种理解。湖南大学的理解无疑更接近现代大学治理要求。 相对于其他提出“三不”、“四不”和“五不”的大学校长,赵校长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既有思路,勇于划分大学行政与学术权力的边界,勇于把学术事务交于教授治理。 大学英雄之那事:以MOOCs为标志,在线课程正在酝酿高等教育革新 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在线课程的开发。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自2011年11月9日上线以来,已陆续推出266门课程。同时,本年度教育部推出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全国大学生只要登录“爱课程网”,就可以共享名校课,所学课程的学分未来也有望得到名校认可。名校课堂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今后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会持续更新,“十二五”期间共将推出5000门资源共享课,其中2000门将从已有的国家精品课程中挑选,后期还将鼓励高校新建3000门课程。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与之前的视频公开课定位于知识性普及不同,它以专业课程为主,主要服务于高校师生,借助这一平台,大批专业课能走出名校“围墙”,不限地域地服务更多学生。也是在本年度,国家开放大学门户网站上线,提供3600多个5分钟课程,俗称微课程。当然,在2013年,更为重要的在线课程是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引入中国。MOOCs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网络公开课。在MOOCs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系统地在线实现。它是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它正在努力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享有名校资源的教育梦想。有学者认为,MOOCs将从学习者的学习、大学的教学、大学管理以及整个教育生态四个方面来影响高等教育革新。目前,很多大学,尤其是世界顶尖大学正投身于MOOCs热潮中。他们正是看到了以MOOCs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变革。MOOCs在大学的成功也必将延伸到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领域。2013年,5月21日,清华大学与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同时宣布,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成为edX的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随后,我国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相继加入这一平台。 虽然我们不能试图让“慕课”解决一切问题,但它以开放性、大规模的姿态,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技术、教学师资为资本,正在炸开一流大学的围墙。以MOOCs为标志,中国大学在线教育正是酝酿着高等教育从理念到教育、教学的全面革新。且这种革新会延续到所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中等教育和初高中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 大学英雄之那大学:厦门大学 那大学则非厦门大学莫属,有两件事使厦门大学成为本年度的大学英雄。第一,厦门大学是第一个在海外建立分校的大学;第二,厦门大学建立孔子学院院长学院。 第一件的意义在于我们中国高等教育的实力自信。在近年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一直是我国引入外国高等教育资源:宁波诺丁汉大学、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基本不见中国大学在海外办学的报道与事实。厦门大学这一先机给中国高等教育打了一个强心剂。虽然不是特别发达的国家,但终归是走出国门办学,终归是在一个国际平台上与国外高等教育资源进行竞争,其意义仍很巨大。这一事实将载入中国高等教育史册。第二件的意义在于孔子学院是国家项目,是国家重点推出的文化推广项目。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建成后将每年培训3600名中外方院长和骨干教师,并为汉学家来华研究提供服务,成为各国孔子学院在中国的家,成为中外文化荟萃及人文交流的重要基地。这一事实必将促进厦门大学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办学的力度,提升厦门大学的国际影响力。 厦门大学这一开山之举,不仅为自己获得了声誉,更为中国大学注入了活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的大学会在国外开办分校。到那时,我们就可以说我们中国高等教育是OK的。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10930 次阅读|17 个评论
2012年中国“大学英雄”:那人、那事、那大学
热度 10 lgmxxl 2013-1-20 09:43
中国高等教育太需要“大学英雄”了。每一年都在热切期盼越来越多的大学英雄出现,期盼这些大学英雄成为中国大学里程碑式的人、事和大学。2012年,中国大学还是有不少可以称得上大学英雄的人、事和大学。 大学英雄之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前会长周远清 可以作为大学英雄的个人,应该还是不少的。承诺“四不”的新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卸任的深圳大学“最牛校长”章必功;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等,均有充分的理由称为2012年度大学英雄。但我还是更愿意推荐刚刚卸任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前会长周远清。 周远清,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国家教育部分管高等教育工作的副部长。作为副部长,他亲历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共建、合并、调整;倡导并加强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2000年11月当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从2001年至2011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致力于发挥自身“研究、咨询、中介、服务”的功能,与相关省市联合召开了11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从2003年开始,增设了公益性博士生分论坛,每年都吸引了国内一批优秀博士生和一流的博士生导师参加。11届论坛累计收入高水平论文约2000篇,每年精选了其中一部分论文集结出版,累计出版了11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论坛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博士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倡导了高等教育学科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由于他卓越的工作,吸引了广大学者、高等教育管理者、高等教育学博士生的参与与关注,有效地推进了决策、科研、教学三支队伍的汇合。使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峰会。 大学英雄之那事:大学校长职业化艰难起航 说起作为“大学英雄”的事,同样有不少可供选择的事件。如临沂大学持续的去行政化改革;北师大中层干部“四不”;浙大建“学术特区”促青年教师成才;上海交大设“特别”岗位搭建青年教师成才舞台;《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复旦大学全面推行“职务聘任代表作制”;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序长不序爵”等,都将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但我还是倾向于把“大学校长职业化艰难起航”作为2012年度最为有影响的事件。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学出了三位“新星”校长。一是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他在2011年10月宣布,在校长任期内,将做到“两个不”;二是北京师范大学董奇,他在2012年7月上任后承诺,在担任校长期间,将做到“四个不”;三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任校长韩震,他向全校师生公开承诺“三不”。 我积极主张大学校长职业化。因为,随着大学进入社会的轴心位置,社会对大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国,更是如此。社会迫切需要大学对社会做出积极的应对,大学应该引领社会,引领企业,特别是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方面。与此相伴的是,随着大学与社会的紧密程度的提高,大学与社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也就越来越多,大学不得不由专业人士来管理、来带领、来协调。正是在这个意义,有学者主张,当今的大学校长应该是政治家、企业家、管理者、教育家的集合体,大学校长更多地应该把精力放在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上,放在资金筹集和人才引进上,而不是放在教学与科研上。但我要说的是,大学校长承诺“两个不”“四个不”标志着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开始,但这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或者说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行动。中国大学的发展,更需要的是一种大学求真的文化与环境。 大学英雄之那大学:中南大学 虽然南方科技大学获准建立,正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并作为全球15个教育创新范例之一,录选2012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丛书。但我还是更 愿意推荐中南大学作为2012年中国大学英雄。 张尧学主导下的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被人称为史上最激进改革。实是求是讲,张校长的一改革设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有不少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如学术休假制;人员身份管理;副高级上讲台;评职称要有高水平成果;实验室开放等。但也有不少行政化的东西,如22岁刘同学被聘为教授;强行要求年轻教师远离讲台,从事科研等,也值得商榷。但不管怎样,对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我们还是应该谨慎地欢迎和关注。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9579 次阅读|16 个评论
2010年中国“大学英雄”:那人、那事、那大学
lgmxxl 2010-12-26 09:10
大学英雄,即是为中国大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事和大学。这些人、事、大学足以影响中国大学的进程,在中国大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过去的 2010 年中,我认为可以称得上大学英雄的人是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称得上大学英雄的事是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教授治学改革;称得上大学英雄的大学是南方科技大学。 那人: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 之所以推举章必功校长为大学英雄,是因为他在深圳大学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去行政化改革。去行政化制度的设计前提是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以何种理念去设计大学的去行政化制度。我认为大学去行政化的目的是去除大学办学中长期存在的行政化思维,变行政化思维为学术性思维,真理不再掌握在领导手里,而是掌握在实际掌握真理的专家手里;去除大学中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等级,变等级分明为等级模糊,使大学中的各类人员有平等的话语权;去除大学中实际存在的行政化决策机制,变自上而下的行政决策模式为自下而上的学术性决策,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和人员的作用;去除大学中以行政代替学术、行政和学术权力倒置的现状,明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行政权力不再以权侵犯学术权力。变行政的管理、控制职能为对学术的服务、后勤保障职能。实现了以上四个目标,则这项改革就是成功的。 深圳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最大亮点是:明确了行政和学术的边界,学校的各级行政官员:校长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不能再从事教育与学术研究,为自己争取学术资源。这是难能可贵的,而其它学校的这方面的改革往往只限于不疼不痒的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等举措。 那事: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教授治校改革 科学的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如何保证教授治校或者按现行的说法教授治学的实现。这方面的标志是以教授为代表的广大教师对学术事务有独立的决策权、评价权、资源分配权。眼下中国大学最为稀缺的恰恰是教授对学术事务没有自己的独立决策权、评价权和资源分配权。这些权力往往为行政权力所代行。把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教授治校改革列为大学英雄事件,就是看中了这件事对中国大学治理的示范意义。 自 2008 年 9 月始,内蒙古科技大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改革试点单位,伴随着这种改革,他们进行了大学治理结构的重大改革。在学校层面上,实行党政一肩挑,把两个一把手的正正关系变为了正副关系。书记和校长合为一人后,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得到有机统一。在学院层面,他们试行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将行政管理变为教授治学。教授委员会一般由 5-7 人组成,院长一般任主任,书记列席会议,书记没有表决权,但有一票否决权。这两项改革都堪称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重大改革。之前一些大学在这方面的改革仅仅限于成立 相关 教授会机构,教授会最多只是一种咨询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实现了教授会推举院长,算是一个进步。但对比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改革,仍有差距。 那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2007 年 3 月,深圳市决定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直接的模版是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目标是用 15 年左右的时间把南方科技大学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09 年 9 月朱清时正式接受校长聘书。从南方科技大学筹办至今已经 3 年多,自朱校长上任也有 1 年多。 10 月,教育部终于批准了中国第一所教授治校模式的大学、已经筹建 3 年多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建设。却没有拿到教育部的招生批文。 2010 年 12 月 18 日 ,没有拿到准生证的南科大决定不能再等了 ! 学校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之前的学校总要从专科、本科、硕士学校到博士学校一步一步建设,而南方科技大学将一步到位。它或许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改革开启一扇窗。 南方科技大学从筹建到被批准筹建,历史三年多。这其中既有校长朱清时的执着,也有深圳市委的决心。不管今后它的发展如何,它已经创下了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几个第一:第一明确实施教授治校的大学;我们其它的大学最多只提教授治学;第一所直接进入博士培养学校的大学,之前的大学总要从专科、本科、硕士学校到一步一步建设;第一个明确提出去行政化的大学,而其它大学的行政化广受诟病;第一所自主招生、自行授予学位的大学。把南方科技大学列为中国大学英雄当是众望所归。 当然,把三者列为大学英雄,只是三者具备了成为大学英雄的条件。能否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大学英雄,还要看以后的结果。这些结果当然是:三项改革的过程可以持久下去,结果向合乎大学发展规律的方向前行。这既需要大学的激情努力,更需要教育部、省政府的政治智慧。
个人分类: 大学英雄|10574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学英雄:权力让度者
lgmxxl 2009-12-6 09:11
大学英雄:权力让度者 中国目前的大学改革到了关键的时候,不改革,中国的大学将永远落后于世界大学之林。而要改革,则必须回归到大学之道上来,在大学中真正体现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实现中国特色的大学组织创新。这个创新的大学组织的关键是权力配置方式的创新。 时下中国大学权力配置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与均衡发展。它要求大学必须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形成一个边界,这个边界阻隔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混淆,阻断行政权力侵蚀学术权力的通道。同时,这个边界也具有一定的筛选性,以便二者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现代大学离不开行政权力,同时现代大学也必须有学术权力的空间。 随着大学变成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组织,同时中国大学还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所以大学中必须有一支专业的行政人员队伍,这将是与国外大学的重大区别。因为,在国外,大学并没有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其中,最为主要的义务是大学的单位特性,大学要负责大学自身和内部成员的所有事务,生、老、病、死,甚至下一代的子女上学、就业等)。同时,中国的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是行政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大学也不得不拿出大量的精力去应对这事务;第三,大学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紧密,大学同样要拿出相当的精力去处理这些事宜。所以这些,中国大学必须有一支强大的行政权力执行队伍。这也是中国大学行政权力越来越庞大的原因之一。 但是,大学的学术组织特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使命又需要大学张扬学术权力,给教授以治学、治校的权力,倡导学术自由。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使行政权力让度出部分权力,实现学术与行政权力的和谐发展呢? 这是一个什么困难的事情!中国大学改革,要让当权者让度出权力,似乎有点与虎谋皮的味道。因为改革者恰恰是权力的拥有者,权力本身具有排他性、独占性、效益性、拓展性、期权性,他们肯定不愿意放出自己的权力。只有当一定环境条件成熟时,他们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权力。那么这种环境和条件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党的英明领导。中国共产党有长期的执政经验,在有些领域中共也进行了有效的议政改革,比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在,在企业中,党的领导基本上政治方向领导,自身建设的领导,把经营、生产上的事宜将给总经理去做。我想在大学中,中国共产党也肯定会找出一条科学领导的途径。 其次,我想到的是大学党政一把手的英明。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化对大学的影响,我想肯定会有一批大学校长、书记成为先知先觉者,他们会主动让度出自己的权力,把它们的权力让度给学部、学院、系和教授。从而实现权力中心的下移。 第三,我想到的是社会的诉求。随着当今城乡学生的优质资源占有率的差异、知识差距以及知识沟、甚至是信息沟的差距、基于经济基础的城乡差距,由于教育是社会公民向上层移动的关键性因素,教育公平问题会引发更大、更多的社会矛盾。当这些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社会各级政府的重视,从而引起大学的变革。 但不管那个层次的肇始,都一定是具有权力让度的特点,都注定会成为大学英雄。 总之,我不知道那个会成为权力让度者方面的大学英雄!
个人分类: 大学英雄|3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