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人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另类女孩------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
热度 3 fhli50613 2012-1-27 19:02
看了网上诸多对赵本山先生的评价,我很感动。我想在此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小人物。 一个女孩,出身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市民(也可能被称为小市民)家庭,今年夏天才满二十岁。 她出身寒微,自两岁开始与她的妈妈一道卖钢笔,或摆地摊,或在各学校的学生宿舍中。大约三岁多,她有幸投靠大姨父家,被送到一个具有较高档次的幼儿园大约三年。由于管束太严且教育方式与在家里大不相同,自小对大姨父一家充满了怨恨。因而自小学起便离开了姨父家。此后因父母忙于生计,她的小学教育并不是很成功,于是选择了中专,在职业方向上开始想学护理,姨父觉得身材太矮,便改学了幼师,在另外一个姨父的帮助下,进了该市一个职业学校(据说包分配)就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学到什么,我们做教师的都懂! 尽管生活环境甚至有点不怎么地,但她的周围一直存在着两个偶像,一个是只有初中学历,靠自学在大学中站稳脚跟的大姨爹,一个是做过一段时期干部,下岗后自己创业的小姨父。他们两人的经历均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此外,他的母亲来自乡下,靠着自身的勤劳在大城市立足,他的父亲一无所长,但任何时候均未未放弃在社会上的苦苦拼搏,为了家,同时也为了自己的下一代。这些她看在眼里,同时也记在心中。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这么几件事情可圈可点。 其一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她学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牌,争上游,或这一游戏的变种叫做“斗地主”。与别人不同的是不到5岁,便能将她的一手牌便理得井井有条,为着训练牌技,她不止一次到大姨父家与大姨父斗牌,因为认赌服输喝白开水,总是到后来每打一局都要上一次厕所,到最后逼得做大人的姨父不舞弊便同样得喝白开水! 其二是技校的三年,学校风气,尤其是最后一年她周围寝室里的风气十分败坏,但她则始终保持了个人人格的完整! 其三,祖母去世,由他父母操办丧事,大姨吩咐她负责来往账目,偌大一个家庭,她白天夜晚盯在家中,硬是将一本经济往来账目记得清楚完整,连他的父母均不允许有些许的舞弊。那年,她不到十五岁! 十六岁她毕业,学校分配中有三个到深圳的名额,她选择了离家外出,到深圳的一家幼婴早教公司打工。不是因为贪玩,而是因为她认为异地工作更具有挑战性! 我不想记录她在深圳准童工似的工作与生活,只想说那很苦,工资很低,很锻炼人的意志,一同分配去的三位学生,其余两位半年以内均打了退堂鼓,而她坚持下来了!四年中她首先以微薄的工资养活了她自己,其次她完成了大专学业,再次,或许这更为主要的,她已经非常漂亮地拿下了早幼教学的全部课程,在公司已经是能够独挡一面的讲师了!(自然不是大学讲师)今年春节回家,她谈了自己的体会。 “我们这代人,最难的是在三十岁以前为自己定位,要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在一段时期内能够达到什么目标。”她说,她做到了,以她的条件,她能够胜任幼教,他喜欢幼教这个行业!她的第一目标是做培训讲师,三年内她做到了;第二步是独立工作,也快做到了,春节后她代表总公司单独赴郑州,协助一个子公司在郑州的开业;接下来她想花三年的时间,全面熟悉早教公司的业务,经济与行政管理力争三年内具备独立管理早教公司的能力。与别人合办在家乡的早教公司,便是三年以后她自己的目标!(因为那时自己的经济能力仍然不足) 她还没有成功,但在成长的道路上她已经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了几个坚实的脚印!她不是天才,但具备脚踏实地的忘我的工作热情,简朴的生活作风,以及在她这种起点下的高效率的自学能力!如果不出意外,她会是成功者!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或许正因为她的初始学历为专科.而专科生的优势在于没有负担! 年饭结束后与我聊天时,她说,她很感谢大姨爹一家,是他们在她性格发育最关键的几年为她提供了很好的受教育机会;她的成长得益于家庭的教育,尤其是身边的几位成功的偶像;她还说,她现在不敢对同事与小孩家长直言她的实际年龄,“因为这对工作不太方便”。 “我属龙,今年二十四岁”。这种狡詰的谎言在座的亲朋好友都默认了!能不认可么? 小龙入海,欲搅得周天倾侧,------. 我想起我曾经的一篇搏文,二十世纪的中国,专科生的天下!为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88287do=blogid=496850
个人分类: 生活全纪录|3927 次阅读|6 个评论
小人物 Larry Crowne(来佬奇缘)
seawan 2011-11-11 07:56
Tom Hanks演的小人物很可爱;阿甘,《幸福终点站》中的某国P民,现在是Larry Crowne。 片名翻译真是怪。 这些小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有点走霉运,但是从不抱怨发脾气,仍然很和蔼、善良。 现在的Larry也是如此。 刚开始看的时候没有在意,后来竟然发现大嘴朱莉娅罗伯兹也出演, 后来竟然发现StarTrek元老Mr. Sulu也在。。。哇! Sulu们创造了第一代的StarTrek,。。。 崇拜之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ing。。。超过Tom和朱莉娅这些大牌。 【 拉瑞·克劳是一个工作勤勉、为人和善的大卖场工作人员。自从海军退伍之后,他就一直在这里工作,因为卖力、肯吃苦而且几乎从不发脾气,所以他是大卖场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不仅顾客喜欢他,而起老板对他也颇为赏识。可是裁员风暴来袭之后,拉瑞·克劳不幸被逐出了他工作了二十余年的卖场。   这突然而来的闲适生活要了拉瑞·克劳的命,他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在近几天思考自己的前途和规划未来无果之后,他向当地社区里的大学报了名,希望能用知识改变命运。在这所大学里,拉瑞很快就和各色人等结成了好朋友,他们有的是流浪汉、有的是贫民窟的孩子,到这里来的目的都是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没有课的时候,拉瑞会和朋友一起骑着自己的踏板车在城市中四处溜达。   在公共演讲的课堂上,拉瑞出乎意料地爱上了自己的老师,迷人的梅赛德斯·坦纳特。只不过拉瑞没有办法直接向其诉说他的情感,因为坦纳特是一个已婚女子,无暇顾及学生的爱慕。   现在,一切难题都到了拉瑞的身上,这个单纯而善良的大男人似乎就要学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了:当你认为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都不为你做停留的时候,你也就能发现生活的意义了。 】 至于电影嘛,我在迅雷上找到一个片源,很高的清晰度的: ==这个链接可能需要迅雷才能理解,可能叫做“磁力链接”==
个人分类: 电影|2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有没有想过,也许一辈子你都是个小人物
热度 1 LJFsherwin 2011-5-17 20:11
中小学成绩一直很出色,但也不是惊天动地的神童 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但也不是清华北大 进来后发现身边的人都挺挫,其实自己也不过这么回事 毕了业,进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单位,但也不是什么nb企业 拿着固定的收入,住着租的房子或者公司宿舍 努力个三五年工资涨到五六千,nb点的八千上万? 攒钱贷款买了房,娶了妻,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的一个角落里有了一个自己的洞 若干年后买了一款大众的不能再大众的大众车 原来,这就是自己的未来 20年的梦揭开就是这个样子 像以前一样,你每天还会上网 你发现你不是新闻网站首页的那些风云人物,你没有能力影响一个时代,甚至一群人 那些曾经不屑与不齿的时尚女郎依旧只能在网上点一点,或者右键另存为 还有童年时代就开始喜欢的名车跑车,依旧只能看看 也没有那样一个闪耀的舞台,舞台下是为你欢呼的追随者 你曾坚信你会成为国镓栋梁,甚至在一个危急时刻为国捐躯,可你只能自嘲报国无门 你曾以为自己会走遍世界,眼看奔3了却还没出过国,甚至没爬过泰山登过长城,没有见过黄河 你以为终会有一个赏识你的女孩跟你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女孩却比你想的实际和虚荣 那些小时候小心翼翼保留下来的书信、磁带和玩具,原来只是扔在一个角落,却怎么也记不起珍藏的初衷 爱迪生莎士比亚依旧是童话一样的存在,虽然你曾幻想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大发明家或者大文学家,你的聪明才智会让世人惊叹 于是每年到诺奖颁布的时候,你总会有点莫名的失落,虽然你也觉得这是多么可笑 你听见梦想破碎的声音,却无从拾起。你依旧还在等待,却不知道等的是什么 想了半天,这些都是自己不得不认同的事实~ 转自: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196214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2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点小体会
jing 2011-5-16 08:16
大师之大,不在于其巨著没有错误,而在于其揭示的真知灼见! 这是我读书到现在,一个自以为可以的观点,可惜来得还是晚了一点。 回想起来,刚上学时,自己是典型的唯书本,唯老师者,老师、书上说的是圣旨,金科玉律。后来,看到了一些人陷入另一个极端,以寻找名家的小错误为根本出发点。丧失了独立的创造力。可惜可惜。 不过,没有小人物的烘托,哪来的大师了?所以,先当好小人物吧。
2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小人物成就的大意义
热度 10 老李 2011-5-15 14:58
一个小人物成就的大意义
一个小人物成就的大意义 李 侠 这几日脑袋昏沉沉的,估计是血压有些高,因此,尽量不去碰一些文字,免得情绪激动。今天打开搜狐网,看到一则信息,感觉意义重大,还是有必要说上两句。这年头,围观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能够为国家所做的一种公益行为。 新华网江西频道 5 月 14 日电(记者李兴文)江西省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选举工作指导组办公室主任杨剑云 14 日表示,退养职工刘萍未被列为新钢第六选区的代表候选人,是因为联名推荐她参选人大代表的人数不够选举法的要求,其本人不具备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资格条件。( http://news.sohu.com/20110515/n307566671.shtml )这则新闻很有内涵,赶紧把新闻看了两遍,发现这个 47 岁的刘萍同志处于退养状态。所谓退养就是不到退休年龄而被退休,原因不详。这则通知中的有些细节很耐人寻味:按照俺们的选举法,要成为人大代表至少要有 10 人推荐,刘萍有 17 个推荐人,然后厂方说:选票中 5 人不在参选选区,还有 3 人退出(为何退出,没有交代,这个很关键,一旦加上这三票刘萍就达到要求),还有 2 人查无此人,这样一来喜剧结果就出现了,刘萍仅有 7 票,“合法”被淘汰,太神奇了。 这则新闻中特意提到,刘萍曾多次上访,其实,这也是她此次被淘汰的真实原因,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你不安心淡定、幸福地当逆来顺受的奴才怎么可以呢?由于中国民众解决问题的渠道的严重单一化,以及普遍的机构失灵状态,上访就成为一些遭遇困境的人的唯一出路,虽然这条路也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但那是中国人捍卫自己权益的最后一条朝圣之路,否则还能怎样呢?只不过这条路的艰辛程度可要比朝圣险恶一万倍。不说这些了,你都是懂的。 其实一个人大代表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也决定不了什么?更何况级别低很多的地级人大代表,他们充其量代表所在地区不同的利益集团说出自己团体的诉求而已。但即便是这么一点权力要求也是不允许寻常百姓染指的。这是很搞笑的事情,一个民主机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同的利益集团都有平等的机会表达自己群体的利益诉求,然后经过协商、谈判、妥协,最后达成最大多数人的共识与利益一致。正是这种多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协商与妥协机制造就了真正的和谐社会,这点道理估计没有人不懂,但是就是执行不起来,这才是中国人的精神苦闷与绝望之源,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我们知道了也没有用。 上访不是一个人污点,刘萍有权力捍卫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也有权利为此努力。如果她能当选代表,至少她会呼吁避免使自己遭受痛苦的事情再次发生,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就是一种贡献。再者,她能说出一些真实的基层声音,即便她未来可能被收买,我们还可以罢免她,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反观每年两会期间的衮衮诸公,热热闹闹的满面红光,一团和气,都像弥勒佛一样,笑容可掬,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被选举上来的?也不知道他们代表了哪个利益集团?更不清楚他们对自己的使命有何体认? 以前曾说过,只要中国能在县级单位实行普选,那么中国所有的影响稳定的因素都将下降 80% (几乎 80% 的上访事件都来自县级及以下单位),只有通过选举才能制约已经失控的权力,也才能最大限度上遏制公权力对民众权益的肆意侵犯。不要认为这只是某些人的事情,其实一旦权力无法制约,每个人都将是失控权力的受害者,包括今天拥有权力的人。 十余年前,一个小人物孙志刚,以他的不幸死亡,终结了黑暗的收审制度;今天,又是一个小人物刘萍,为自己主动拉选票,我们期望民主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要知道,历史上的很多伟大事件都有一个渺小的开始。 2011-5-15 于南方临屏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4616 次阅读|20 个评论
人生三乐
热度 4 wanxq10 2011-5-1 18:42
人生三乐
很久以前,有位老教师告诉我,人生有三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在发送和阅读祝福五一快乐的短信之际,再次想起人生三乐,其实也代表了快乐的三重境界: 1. 知足常乐。 快乐和忧伤常常来自比较,知足使人不管身处何种境地,快乐与你不弃不离;反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忧国忧民的胸襟固然崇高,但终日忧思无限,快乐与之无缘。其实,高下远近在于心,自我降低形式上的成功标准,内心知足而不自满,退让而不颓废,体谅小人物们迫于生计的趋炎附势,自己尊重自己,体悟心灵的感动和快乐。可谓知足常乐!也为 第一境界,其特点是自我约束的被动感受态,作用是从心开始,让心得以宁静 。 2. 自得其乐。 记得有首儿歌唱道“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劳动创造丰富的物质世界,物质带给人们幸福的享受。但不幸的是现代人发现,幸福指数与物质生活并不成正比。它们似乎也符合“细菌的生长曲线”规律,在临界点之前成正比,之后变化不大,甚至衰退。其实,幸福是每个人的自我感觉,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乐趣,一点一滴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即使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也能发现和享受幸福和快乐。是谓 第二境,主动地寻找快乐,丰富自我人生。 3. 助人为乐。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不可能不与他人接触,和谐愉快的外界环境会让人享受更多的幸福。有句话说得好“生活是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谦和恭让,成全他人,不挑剔别人的毛病,不吝啬自己的援手,在内心深处不要计较名利得失和企图他人回报,但在外表要平易随和、入乡随俗,以免曲高和寡、清高无朋,享受和谐人际关系带来的快乐。应为 第三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以上解读不一定到位,也难免以偏概全,愿所有人都能幸福生活!快乐相伴!开心永随! 春风杨柳
4263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有没有想过,也许一辈子你都是个小人物
热度 2 huiee 2011-4-25 13:58
中小学成绩一直很出色,但也不是惊天动地的神童 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但也不是清华北大 进来后发现身边的人都挺挫,其实自己也不过这么回事 毕了业,进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单位,但也不是什么nb企业 拿着固定的收入,住着租的房子或者公司宿舍 努力个三五年工资涨到五六千,nb点的八千上万? 攒钱贷款买了房,娶了妻,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的一个角落里有了一个自己的洞 若干年后买了一款大众的不能再大众的大众车 原来,这就是自己的未来 20年的梦揭开就是这个样子 像以前一样,你每天还会上网 你发现你不是新闻网站首页的那些风云人物,你没有能力影响一个时代,甚至一群人 那些曾经不屑与不齿的时尚女郎依旧只能在网上点一点,或者右键另存为 还有童年时代就开始喜欢的名车跑车,依旧只能看看 也没有那样一个闪耀的舞台,舞台下是为你欢呼的追随者 你曾坚信你会成为国镓栋梁,甚至在一个危急时刻为国捐躯,可你只能自嘲报国无门 你曾以为自己会走遍世界,眼看奔3了却还没出过国,甚至没爬过泰山登过长城,没有 见过黄河 你以为终会有一个赏识你的女孩跟你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女孩却比你想的实际和虚 荣 那些小时候小心翼翼保留下来的书信、磁带和玩具,原来只是扔在一个角落,却怎么也 记不起珍藏的初衷 爱迪生莎士比亚依旧是童话一样的存在,虽然你曾幻想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大发明家或 者大文学家,你的聪明才智会让世人惊叹 于是每年到诺奖颁布的时候,你总会有点莫名的失落,虽然你也觉得这是多么可笑 你听见梦想破碎的声音,却无从拾起。你依旧还在等待,却不知道等的是什么 想了半天,这些都是自己不得不认同的事实~ 好久好久没有读过这种让自己泪奔的文章了~
1058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任科学家!——兼驳某科学网热推博文
热度 24 王铮 2011-2-13 10:36
信任科学家!——兼驳某科学网热推博文
听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很感人,看了。虽然感到有些不完全忠实于历史,例如身为国防部长的林彪从来没有出现过,好像一直在混饭吃。影片钱学森有时表现得太卑微、王淦昌太陪衬,但是总体还是很感人的。 看到了原子弹爆炸一集了,我突然感到政府科技攻关的胜利的基础是信任科学家,尤其是小人物科学家。 电视剧告诉我们一个历史事实,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九天就回国了,他是一个小海龟,与当时回国的大海龟相比,他显得微不足道。回国仅仅任了个助理研究员,如果按某种标准,如果基金委资助他以个青年基金之类,属于民政部扶贫司行为。可是政府信任了他。信任,给邓稼先带来了创造力。电视剧里王淦昌显得有些陪衬,也许是有一定根据,他没有获得信任。其实我小的时候就听说 *** 是中国原子弹之父,后来政府宣布了邓稼先才是。对于其他科学家,可能信任就没有那么充足了,有个著名物理学家, 1957 年狠批自己的右派老同学,不知是不是被逼,不逼也是无奈,不批得不到基本信任。陆定一有个回忆录说,“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都要求做一个报告,说清楚自己与国民党政府关系。“一个报告”,不信任如此。当时俗称“脱裤子运动”。一个人被逼着当众脱裤子不是那么舒服的。 信任,给中国原子弹带来了机会。不信任,就造不出原子弹。众所周知,最初提出可以制造原子弹的是保罗·哈特克,可是他是小人物,德国政府没有足够的信任他们,而是启动大物理学家海森堡。不仅如此,德国人还发起了迫害犹太人运动。后来在美国领导制造了原子弹的奥本海默就是犹太人,任命他负责原子弹时他是小人物,一辈子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在相当于在中国一辈子没有当院士。奥本海默 1926 年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跟随玻恩做研究, 1927 年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博士学位。 1929 年回到美国。 邓稼先获得信任,可能有三个原因,杨振宁说这与邓稼先是谦谦君子有关,不得罪人有关。其实,我想这种信任也可能与他的岳父的地位有关。他岳父许德珩当时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除此以外,这也与毛泽东当时搞“小人物运动”相信年轻人有关。真是人和、地利、天时都具备了。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是几率很小的。这就使我想到,美国人为什么创新很多,因为他们不需要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对科学家的基本原则是信任。后来有没有不信任,有。麦卡锡主义,奥本海默受审,钱学森被赶回中国,结果 1957 年苏联卫星先上天了。 看电视剧还是我想到,为什么海森堡不能成为原子弹之父,还有建议美国制造原子弹爱因斯坦也不能成为原子弹之父,以及当时十分著名的大海龟不能成为“之父”呢?因为他们被要求要求做政治模范,在中国还要求批右派同学。一个大科学家成为政治楷模并去指责别人是他个人的不幸,如果说他个人热衷于此,那就是民族的不幸了,因为天时要求他发挥了人性中表演的一面。表演忠诚才能被信任,大科学家有地位保障尚且要如此,一个民族就只能争先恐后地当“人民演员”了。人们说,戏就是生活,但是生活永远不是戏。科学队伍不能靠戏子组成。 回头说说中国现在的问题。有关部门是不信任科学家的。首先,是不信任土鳖,一棒子打死人。其次是不信任小人物,无论是海龟还是土鳖,几乎所有学术机会都给了日理万机的官员型学者,让他们成为开会专业户,第一线的科学家参与不了科学决策的讨论。再次是不信任有个性的科学家,喜欢“驯服工具”。这样下来奥本海默不行,邓稼先也不行。更有甚者,有人在科学网提倡,土鳖海龟都信不得,要完全外籍的。按照这种逻辑,美国人当年不能信德国龟奥本海默,中国人不能信美国龟邓稼先,要信回国蜻蜓点水的科学家,好像外国人聘用了就相当于学会了七十三变化。啥叫七十三变化。小时候大人讲故事,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化,二郎神也有七十二变化,可是为什么二郎神能打败孙悟空,因为二郎神还有哮天犬,哮天犬有一变化,二郎神作法可以让哮天犬附体,自己就变成七十三变化了。后来自己看《西游记》我才知道,孙悟空失败在于自己顾着小猴子,还遭到了太上老君的突然袭击。七十三变化没有什么了不起。 信任科学家吧,无论是本土培养的(如于敏)、国外培养的(如邓稼先)还是外籍长期聘用的(如地学家安特森)。顺便说一句,中国已经不是 1949 年的科学水平了,所以中国自己培养的科学家也是有一定水平的,不然中国培养的硕士怎么到美国一学习就能“化朽木于神器”? 连科学网对博主也分等定级,对有些人逢文必推,当然有些是信任,有些就是巴结了。哈哈……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7518 次阅读|30 个评论
关于PI制度
热度 3 lujiangxiao 2011-2-12 07:31
据我所知,PI制度兴起源于二战之后美国政府大幅度增加给科研和工程发展的经费的年代。那时增加经费的办式不是向每个已有的研究单位多提供多少钱,而是向每个有好想法并有能力研究这个想法的个人发放一笔基金(grant). 这样,接受这笔经费并对这项研究负责的个人就叫做PI(principal investigator,注意,国人有时错写成 “principle investigator")。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显然的,因为总体经费一般要分成上万份小额基金,基金份数多了,就有更多的机会让人微言轻的小人物来展示自己的能力。科学史说明重大科学成果的出现与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有较强的关系而与所在单位的豪华程度,仪器配置的昂贵程度关系较弱。因此用小数额大数量的基金可以优化对科研的总投入,让更多人的创造性思维加入科研的总体努力。 我刚出道时(90年代初)美国一般基金的中奖率达到25%-30%. 就是说,一般水平的人,申请3-4次就能拿到一笔基金。这笔钱虽不多(50-100万美元),但足够让每个PI有的资源组织成两三个人的研究小组和5年时间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对刚做完博士后的年青人无疑是一个黄金机会。 我觉得国内普及PI制度是件很好的事,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基金的数目而非每份基金的力度。未来的科技牛人现在可能刚刚博士毕业或正在做博士后,处在事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一笔小的基金也许能救活一个若贝尔奖项目。 刚看了一下NIH的网站,抄上几个数字供参考。 2011年NIH的总经费约320亿(美元),其中 80% 作为基金发给NIH外的 3100个大学和实验室。按每份基金平均两百万算(一百三十万给PI,七十万给单位),大约有1.2万份基金。2009年一共有4.3万份基金申请。平均中奖率在27%.
186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爱小人物 体悟真人生——评《有一种感动叫分享》
majun007 2010-5-9 22:38
新闻图片《有一种感动叫分享》(以下简称《有》),从关注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向读者展示了小人物之间的友爱互助。烈日下,两位汗流浃背的工友正在共喝一碗水,阳光打在他们古铜色的皮肤上,工友甲一手叉腰,一手扶碗,正在开怀畅饮;工友乙同样一手叉腰,一手扶碗,开心地看着自己的同伴。 叙事是新闻图片在传播中的基本功能之一。《有》通过画面各元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新闻故事 : 炎热的一天(画面上的晴空,画面人物赤膊、汗流浃背),两位工友(通过画面人物的衣着以及皮肤颜色,大致可以推测出人物的工作属性)站在高楼上共同分享一碗水。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就是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它直观、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神态、表情以及事件发生的场面、氛围等,画面构成元素并不复杂,然而主要的新闻要素已经包含其中。 表达情感是新闻图片在传播中的又一个功能。新闻图片具有叙事功能,当这种叙事功能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时候,就可以大大拓展图片本身的意义空间。《有》画面简洁,主题相当突出,新闻人物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他们此时并没有用语言交流,然而通过人物脸上的表情,我们看得出来,两位工友之间的相互关爱。而人物之外的画面全部用来表达新闻事件:如晴空、水等。可以说画面没有任何 分散注意力、削弱主题的因素。通过这种聚焦的手段,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观情感也就更加明晰:小人物之间是有爱的,小人物之间的关爱互助让人感动。新闻是客观的,但是拍图片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主观的情感因素, 新闻图片通过截取 典型瞬间, 能真实深刻地表现人和事物的本质 , 展示现实生活中最突出最生动的精华部分。 新闻作品不仅应该关注大民生,对于小人物的命运以及小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样应该关注,毕竟小人物在这个世界上是广泛存在着的。《有》充分发挥了新闻图片的叙事和表达功能,作者将自己对小人物的关爱之情与画面各元素有机融合,将感动传递给了读者。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林彪只批评大人物,不批评小人物
chrujun 2010-4-8 21:53
林彪很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不批评小人物,只批评大人物。 林彪在东北的时候,他的卫兵在外面被人抢了枪,衣服也被抢了,只穿了裤衩回来,林彪却一声不吭。 还有一次,一个战士在林彪的房间内擦枪走火,这个战士脸都吓白了。但林彪一定反应都没有,继续考虑他的大问题。 因为林彪觉得,小人物的错误往往只影响一个人或少数人,根本不值得他这种指挥千军万马的帅才分心。 大人物的错误则不同,往往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对于林彪来说,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大人物犯了错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都有必要站出来批评。 我们来看看林彪批评的大人物: 第一大人物: 毛泽东。 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林彪都批评过毛泽东。大部分批评是私下的,但也有部分是公开批评。彭德怀还为此背了黑锅。 第二大人物:刘少奇。六千人大会上,刘少奇讲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毛泽东很不高兴。林彪不要讲稿就作报告,明的是支持毛泽东,暗的是批评刘少奇。如果刘少奇听出了林彪的弦外之音,文革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第三大人物:朱德。在红军早期,毛泽东和朱德争兵权,林彪站出来,以大字报方式批评朱德,支持毛泽东,给毛泽东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第四大人物:彭德怀。在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招林彪上山批判彭德怀。 林彪批评彭德怀强出头,但关心多于批判。 第五大人物:陈毅。同样是在红军早期,陈毅因偏向朱德而遭受林彪的公开批评。 第六大人物:江青。江青在文革期间如日中天,是谁也不敢惹的角色。江青想在军队搞文革,被林彪大骂一顿,说要毙了她。林彪此举保护了军队。 由此可以看出,林彪不批评下属,并不是没有威信的表现。林彪批评的都是其他人不敢碰的大人物,境界确实不一样。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6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人物·大人物
gaojianguo 2009-12-6 16:53
大人物:之前也是小人物 小人物:之后会变成大人物? 大人物:一言九顶 小人物:无人问津 大人物:张口973,闭口863 小人物:张口111,闭口555 大人物:不用做实验,占有大大成果 小人物:做大量实验,说明小小问题 大人物:结婚容易,离婚难 小人物:结婚难,离婚容易 大人物:经常耀武扬威 小人物:有时狐假虎威 大人物: S cout(嘲弄), C anny(精明), I cy(冰冷) 小人物: S ad(伤心), C aprylic(辛酸), I gnoble(卑贱) 大人物:当面称爷 小人物:背地骂娘 大人物:白规则,红规则,绿规则,黄规则 小人物:考卷子,递票子,跑路子,脱裤子 大人物:公开说谎话 小人物:背地说真话 大人物:喜欢代表小人物 小人物:不知代表的是谁? 大人物:死了还活着 小人物:活着已经死了 大人物:SOMEBODY 小人物:NOBODY 注:纯属娱乐,切勿对号入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225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