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南水北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走近罗布泊(导语)
热度 2 xjtuhyg 2011-8-30 15:57
走近罗布泊(导语)
走近罗布泊(导语) 霍有光 2011-8-30 有网友将笔者 1997 年时提出的两个建议:一个是引鸭绿江水入华北平原(《科技导报》第 11 期);一个是“引渤入疆”(《科技导报》第 3 期、第 5 期),借用笔者构想的调水线路,合二为一,变为引鸭绿江水入新疆,笔者认为甚为不妥。 参见: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参见: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2.html 笔者提出利用鸭绿江的目的是,解决华北平原与京津唐地区的用水紧缺问题。主要出于两个预见:( 1 )南水北调东线水污染太严重,一是无法彻底治理,二是调水成本(含水处理成本)太高;( 2 )南水北调中线将面临无水可调的局面(今年长江流域大旱便是证明),调水成本亦太高。这一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超前的、正确的。 关于调鸭绿江水问题,在 2000 年前后的强国论坛(人民网)、发展论坛(新华网)曾展开过讨论,有许多网友参 与。譬如,可参见《 调鸭绿江水是好是坏? ──评“北水南调” 》( 2000-10-18), 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0/10/18/101812.html (人民网强国论坛)。 笔者认为:为北方沙漠调渤海水比调淡水(长江水)划算, 渤海水距离北方沙漠最近, 97%是淡水,3%是盐类资源,利用沙漠中的盐碱湖储蓄渤海水,蒸发的淡水可湿润沙漠环境,沉积在盐湖的盐类资源可发展盐化产业(盐类只有达到饱和浓度时才结晶,故管道调水无盐碱化之忧,即便发生沉淀结晶,也只能沉积到盐碱湖里)。可参见: 北水(鸭绿江)南调,解除华北平原的严重水荒 ( 2002.04.22 上、中、下) http://guancha.gmw.cn/2002-04/2002-04-22/20020422-02.htm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2002-04/2002-04-22/20020422-03.htm(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2002-04/2002-04-22/20020422-04.htm(光明观察) 笔者认为 鸭绿江水留给华北平原较好!因此建议: ( 1 )搁置争议:引鸭绿江入华北平原,以解调长江水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之困。优质淡水可直接利用,充分发挥华北平原、京津唐地区龙头经济的最大效益。 ( 2 )搁置争议:引渤入疆(海水西调),以解中华民族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之困。充分利用西北丰富的沙漠资源、光照资源、风电资源、煤炭资源,利用广袤的盐湖晒海水,获得淡水与盐类资源,为大力发展西北经济,提供可再创业的广阔空间。 1980年笔者在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任职,随张治洮研究员一道,参与新疆区调队11分队承担的阿尔金山1∶20万地质填图(淖阿布拉克幅?时间太久了,记不大清了)工作。分队共有20多人,主要任务是地质填图,我们则依托区调分队,开展相对独立的板块构造研究。 未曾想到的是,在我们工作区附近——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彭加木因科学考察中缺水,主动出去为大家找水,不幸失踪。当时关于彭加木失踪的消息,我们是通过半导体收音机得知的,彭失踪的地点离我们的位置并不远,那几天空军的飞机多次在我们顶空盘旋,分队通过自备电台告知总部,彭未在分队工作范围内出现,飞机才离去。 援救彭加木示意图 “引渤入疆”的设想,就是要调水入罗布泊,改变罗布泊的生态环境。笔者的感受是,罗布泊的动物主要是靠近阿尔金山北麓与沙漠的交界地带活动。因为,尽管阿尔金山地区非常缺水,譬如在我们工作的区域从来没有见过地表存在径流,但是一些沟口,有时偶尔能发现非常罕见的泉水,动物常来此饮水,留有大量的脚印。如果动物远离阿尔金山北麓在沙漠里活动,估计是很难找到水源的。 当时每天能看到的动物有:野骆驼、野驴、黄羊、大头羊,另外还见到过狼粪。罗布泊野骆驼的来源估计有两种:①真正的野骆驼;②跑失的家骆驼,变成了“野骆驼”。 我们进入阿尔金山的初期,雇有民工和骆驼队,主要是协助分队搬家,用骆驼驮运装备、生活用品等。由于阿尔金山地区极度缺水,野外工作条件恶劣,随行的民工和骆驼队都难以忍受如此艰苦的环境, 跑失了一些骆驼,这些“家骆驼”就变成了“野骆驼”。源于此, 民工(骆驼队)提出辞职并离开了地质队。 离我们最近的水源地是安南坝。安南坝如今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酒泉地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西部,属于阿尔金山北麓、库穆塔格沙漠以南的中亚内陆,而我们测图的工作区域则在新疆境内。其实,安南坝是阿尔金山中一个很小的绿洲(山中的一个小盆地),大约居住了一千多农业人口。地质队必须从不断迁移的野外营地,前往安南坝拉水,拉水的水车往返一次大约需要一个星期。司机要靠辨认自己车轮碾压的轮胎印来识别道路,在沙漠中迷失方向(彭加木可能因此失事)或汽车抛锚都是万分危险的。(由于阿尔金山地区少雨,野外常能见到多年前留下的、看似很新的车轮印,据说是总参测绘队留下的。)每当水车回到营地,也是队友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不仅拉来了生命之水,而且还带来了报纸和信件,人们远远看到维族司机哈师傅,都会大声地喊:“巴郎子!有我的信没有……”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骆驼可以逃跑,那么人能不能逃跑呢?答曰:“不能!”讲一个轶闻:沙漠有一个特点,就是太阳出的早、落的晚,由于没有任何可遮挡太阳的障碍物(如树木、洞穴),人在沙漠里只能从早晒到晚,戏称“晒肉干”。 20 世纪 50 年代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曾把上海的一批资本家送到安南坝安家改造,告诉他们这里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代化的农场”,其实是不毛之地。一些资本家后来忍受不了艰苦环境,偷偷逃跑,结果都是渴死在半路上(沙漠里),死前都把手上戴的金表全砸烂了。我们工作区到安南坝,水车(汽车)单程都要跑三天,你说人能像骆驼那样逃跑吗? 阿尔金山北麓山体大多是裸石山或碎石堆积物,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夏季有间隙性阵雨(或少量的雪山融水),所以山沟相对比较潮湿,稀疏地长有梭梭树,野骆驼在梭梭树旁一边穿行一边啃食,树梢上常挂有从骆驼身上刮下来的驼毛(此时也是骆驼换毛的季节),一撮一撮的,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非常显眼。每天出工,每个队员一边工作(跑路线),一边拣驼毛。从野外收队时,一般都拣了几公斤驼毛,多的可拣十几公斤。上个世纪 80 年代,驼毛和毛线那可是非常稀缺的东西! 我们进入阿尔金山开展地质填图的时间是 5 月初至 9 月底,在这段时间里,工作区范围内是绝无人的踪迹的,但是可以看到牧民用石头垒砌的零星标志(俗称“冬窝子”)。那么牧民是选择什么时间段进入阿尔金山呢?答曰:一般选择冬春季,即下雪的季节至冰雪消融前,这样容易获得饮用之水(冰雪)。 据《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 1935)记载:陈宗器先生曾两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考察,第一次是1930年12月至1931年6月,他们在考察罗布泊湖心途中,一段时间里根本无法找到泉水,就是靠寻找残积的冰雪解决 饮 水问题的。 写这点回忆,谨以此纪念当年与我们相隔几十公里因公捐躯的彭加木先生,并以此作为《 走近罗布泊 》的导语或开场白。 参见: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参见: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2.html 附录: 附上为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撰写的稿件:《引渤入疆生态作用探析》(香港)《成报》 2011-6-5 “国是新说”专栏) http://www.singpao.com/NewsArticle.aspx?NewsID=174542Lang=sc 内线(霍有光)调水方案是: 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通过管道分级提升到海拔 1280余米(1 立方米 水,每升高 200米,需1度电;升高1400米,耗电7度),登上我国第二个地理台阶,进入黄旗海(海拔1264~1266米),形成2000平方公里的湖泊。然后修建管道或防渗渠道,采用若干小提扬(10~20米)工程+长距离自流的办法,穿越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河西走廊戈壁,至玉门镇北的疏勒河(海拔约1300米),主干调水线路全长约1900公里。之后,利用疏勒河“自东向西流的”天然河道(大约550公里),不用开挖、衬砌,自流进入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罗布泊(海拔780米)至艾丁湖(海拔-155米)的直线距离仅180公里,可获得930余米的落差,用来发电,意味能够补偿渤海西调工程所耗费的部分电能。整个调水线路始终与东西走向的山脉平行(没有隧道或穿插工程),施工地形非常平坦,并且不是传统的草原或农耕区。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的目的是:(1)以海水作为生态水填充沙漠中干涸的盐湖,大面积地镇压沙尘源,遏制沙尘暴;(2)利用沙漠丰富的太阳能,将海水蒸发为水汽,增加露水与降雨(转化为淡水),湿润北方气候;(3)发展海水养殖业与海水种植业(嗜盐作物);(4)营造多梯级的人造海,逐级浓缩盐类资源,发展盐化产业;(5)依托人造海获取淡水(如冬季采冰),发展采矿产业、热电产业、海水淡化产业(利用发电厂余热)、煤化产业、风电产业,为加快新疆城市化进程、安排就业人口提供强大的动力;(6)盐只有达到饱和浓度时才能够结晶,调水沿途不会出现所谓的污染问题,即便结晶,也只能沉积到盐湖里,这数十亿吨盐类资源,不过是增加了罗布泊的盐矿储量而已,可留给子孙后代发展盐化产业。 参考文献 《第二届“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征文( 2011年11月乌鲁木齐) http://blog.gmw.cn/space-uid-5777.html (光明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433609 (科学网) 就“引渤入疆(海水西调)”答院士、专家、网友问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80835420pg=1 (新华网发展论坛)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与气象、生态作用探讨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5090906/1.html (新华网发展论坛) 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 http://www.docin.com/p-97031080.html (doucin豆丁) 策解中国水问题 http://www.yantubbs.com/read.php?tid=91878 (岩土在线)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DB199711019.htm (科技导报) http://www.shp.com.cn/news/info/2002/7/25/173203218.html (中国水电及电气化网)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AJD902.008.htm (中国知网) 现中线 “ 补偿工程 ” 的不合理性及其取水口选址研究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60.shtml ( 中科院网) 丹江口水库不宜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兼论以湖北长湖作为取水口的优越性 http://www.cas.cn/xw/zjsd/200906/t20090608_639857.shtml(中科院网) 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0/11/08/110809.html (人民网) 阿尔金山的野驴 这是应“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之邀撰写的稿件,发表于 香港《成报》 2011 年 6 月 5 日的《国是今说》专栏。
6100 次阅读|8 个评论
引台入京:造福的软工程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1-8-20 17:40
引台入京:造福的软工程
引台入京:造福的软工程 实事求是地说, 南水北调不是个好的工程。 因为南水北调要大兴土木, 凡需大兴土木的, 都不是好的和科学的。 北方的山上大多没有草木, 都是由于以前大兴土木造成的。 大兴土木既破坏生态, 也破坏环境, 属于鼠目寸光的观点。 用科学发展观来看, 解决北方干旱, 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引台入京, 把台风(经渤海湾)引入到天津(北京)地区。 大兴土木者总是喜欢修渠修坝, 如果没有水, 渠坝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每年夏季太平洋有很多台风, 台风来了雨水也来啦。 如何把台风从太平洋的发源地, 用科学的手段引入到渤海湾, 并且在天津(北京)附近登陆。 有了台风, 北方就有了充沛的雨水。 国人研究风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现在该是研究 台风雨水 的时候了。 国人研究气(中医气和江湖气功)也有上千年的历史, 现在该是研究 台风气流 的时候了。 台风“梅花”在渤海湾周边登陆, 在北方带来了大范围的降雨。 如果台风能在天津(北京)登陆, 全中国都会下大雨。 这就是造福百姓的引台入京工程, 不需要大兴土木。 上一个“引台入京”工程吧! 照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探路和走路|381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法国评价中国南水北调
xushui 2011-7-25 20:49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日前编发《回声报》文章,题为《三峡大坝木已成舟 南水北调或应叫停》,作者杨眉。摘编如下:   中国长江流越遭受五十年来罕见的严重干旱,导致长江中下游部分水域被迫停航,湖北四十多万人面临饮水危机,中国官方上周也首次公开承认三峡水坝修建的缺陷,国际舆论在再度质问三峡大坝的合理性的同时也对目前正在进行中规模空前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提出疑问。   对大多数国外的观察人员来说,北京的这一南水北调的计划未免显得有些不自量力,狂妄自大,当被问到有没有考虑到这一浩大工程的环境后果时,南水北调建委办公室一名音译名为申丰胜的负责人对记者笑着说,他是工程师,他首先考虑的是技术问题,再说,他认为这对环境的影响应该微不足道。工程的巨大耗资也值得各界认真讨论,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总耗资七百五十亿美元,相当于修建三峡费用的三倍。   不过,北京水资源保护办公室的退休官员王建(音译)却并不赞同上述观点。他认为应该是人类来适应大自然而不是大自然来适应人类,他担心地表示,丹江口水库的蓄水北运之后,长江的水流量将因此而减少,届时如何解决长江流域的干旱问题?谁能保证长江水位的下降不会导致长江入海口海水倒流的现象?从而影响整个长江三角洲的耕地质量,最后,谁又能够保证这些工程坚不可摧,万无一失,经得起任何天灾人祸的考验呢?  揭秘:南水北调工程不为人知的“重大秘密”   众所周知,日本、俄罗斯、西欧国家为人口增长率低而烦恼不已。我国实施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在此不加赘述。   正是由于中国、印度的人口优势形成的竞争力作为必要条件,使这两个国家正在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国。   有了水源来自西部高原的大西线调水工程,北调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出境水的以及长江上游的洪水合计6000~9000亿立方米流量的三分之一,调节下游下泻流量,解除孟加拉国等国的水患,西部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随着几个藏水内调方案陆续实施,几十年后,新疆可增加三亿移民,北方甘肃、内蒙及黄河两岸的其他北方省份由于生态环境的显着改善至少可多容纳3亿人口,从而实现再造一个中国的梦想。   大西线调水不仅可使国富民强,还可从根本上改变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的人口布局,拓展民族生存空间,加大国防意义上的战略纵深,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目标至少可以提前二十年实现,台湾问题、倭寇威胁即可在强大的国力面前迎刃而解;西部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将变得微不足道。当年日军只占领我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占领区的人口却占中国人口的60%。大西线建成,将使这种局面不会重演,超级大国的核威慑力对我国的威胁亦将大打折扣。   从韬光养晦的心态出发,当前国家不宜大力宣扬大西线工程。但是,上大西线却是迫在眉睫的战略举措。   该项目如果分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与三峡相当,工期约只有三峡的三分之一,移民数量小,只有几万人,效益比三峡高很多倍,仅发电收入约7~10年即可收回投资。用发电收入逐步实施二期工程及其他可行的藏水内调方案,形成总发电量超过一亿千瓦的电站群和纵贯东西的运河网,逐步喂饱西部十大沙漠,增加良田十几亿亩,草场十几亿亩。  大胆设想、统一规划、小心求证、积极实施、滚动发展。随着环境效益逐步显现,大量内地人口西迁,计划生育政策松动(可实施类似于新加坡的优育政策,改善人口素质;同时基本做到各民族有平等的生育机会,避免汉族人口比例迅速降低从而不利于边疆巩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几十年后,一个20亿人口的庞大、富庶的中国将有实力实现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隐含的天下一统的夙愿。大西线项目是历史给与我辈千载难逢的机遇。千秋功过,后人将与评说。   为了对应国际环境的险恶,大西线又是一个郑国渠, 又是一个疲秦之计,只不过工程规模和影响范围均不可同日而语。 秦国因郑国渠而始统天下, 天朝亦将凭此而征服天下。   对内而言,大西线工程的影响与都江堰很类似,同样是工程规模和影响范围不可同日而语;虽工程量大得多;但以现有的国力,完全可以承担。   国外成功的例子是100多年前建成的美国连接五大湖和纽约的运河,长近600公里,工程造价是联邦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可谓工程浩大,还是在华尔街的帮助下很快完工;尝到甜头的美国继续发行运河债券,修建了几千公里的运河,运河经济推动使美国经济总量一举超过英国。   当然,大西线并不是唯一可取的方案,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方案共有八条线路:一、水利部西线;二、林一山:四江一河调水西进;三、黄委会的“大西线”;四、陈传友:大拐弯建大电站;五、陈传友等人的四江进二湖;六、袁嘉祖、郭开等人的“大西线”;七、朱效斌:三江贯通调水分洪;八、张世禧:青藏高原大隧道。关心我国的水资源问题的很多人士早已得出共识,其中大部分方案均比水利部的“三线引水”方案有着巨大优势。   与大西线塑的天运河相方案的思路相比,比水利部一些官员的眼界实在狭窄。水利部的“三线引水”方案都是在长江上做文章,总调水量448亿立米,投资5000亿元。运营之后,每年将耗费大量的电力和治污费用。不难看出,水利部的“三线引水”与郭开等人的朔天运河有着以下明显差别:   1、“三线引水”分别从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向北引水,都是在长江上做文章;而朔天运河是将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出境水的1/3以及长江上游的洪水引向北国。二者的取水点不一样。  2、“三线引水”低水高调占有很大比例,费工费电;小西线工期30年以上,在地震和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建设一百几十公里以上的超长隧道是办不到,必将成为一个永远通不了水,也永远修不完的万岁工程.其后果远比泥沙对三门峡水库的危害大得多.;朔天运河是中国的水塔工程,全部高水下泄,奉献电能;工期短,一期工程只需约6年,前期工程发电收入可够后续工程投资,省力省工。   3、调水量约4.47∶1,而引水量小的“三线引水”造价远远大于朔天运河,工期远远大于长于朔天运河。   4、获益面相差悬殊,朔天运河可使半个中国直接获益,使中华民族实现“圣人出、黄河清”的千古夙愿;“三线引水”获益的只是半个中国的一小部分。   5、作用大小天壤之别。   (1)朔天运河在拓展生存空间、扼制沙尘暴、改造沙漠、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开辟就业渠道、抗旱防涝、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三线引水”无法相比的。   (2)朔天运河在从根本上改变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的人口布局,加大国防意义上的战略纵深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三线引水”无法相比的。
个人分类: 水利|1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规模不应该无限制增长:大城市减肥势在必然
热度 2 杨学祥 2011-7-13 14:14
城市规模不应该无限制增长:大城市减肥势在必然 杨学祥 面对近期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暴雨成涝的现象,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培军表示,“城市规划不尊重自然地理格局”是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史培军说:这就回到了要解决城市病这一问题的根本对策,即城市的规模是要有限制的,不应该无穷地增长。对任何一个特定自然地理区域的大都市来说,它的自然负荷能力都是有限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不应该是更麻烦。我认为到了大力度限制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阶段。人口增长负担过重和过快的城镇化都使得人地矛盾、人水和人与自然负荷的资源的矛盾日益紧张。一个地区的城市发展是有限度的,在北京这样一个平均降水量 500 毫米 左右、平原占不到 1/3 的地区,要养活近 2000 万的人口,压力可想而知,而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上升之中。尤其是这几年的水荒,就显得非常突出。南水北调工程还在进展之中,目前还难以发挥作用。但是另外一种声音,“北人南调”是否可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 我在 2004 年 3 月 2 日 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城市的扩大应该受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失去农村支撑的城市将是一座死城,中国西部沙漠化过程就是证据: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移,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 。 7 年前的预言在西南旱灾中得到证实: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盲目满足大城市的过度需求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危机。与其耗资巨大实施调水工程,不如地区、城乡均衡发展。以破坏农村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建设必须停止。农村生存环境破坏之日,就是城市自身生存条件消亡之时!淡水资源的短缺决定了中国城市水准的最高极限 。 强国要发展,资源现危机:水多是祸,水少也是祸。淡水资源的短缺和城市内涝决定了中国城市规模的最高极限,这一观点在 2010 年中国西南干旱、 2011 年中国南方干旱和旱涝急转面前显得尤为重要。水资源危机和城市内涝为大城市发展再度亮起了红灯! 参考文献 1. 张璐晶。减灾委官员 : 规划不尊重自然格局是城市受灾主因。 2011 年 07 月 12 日 17:30 中国经济周刊。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7-12/173022801315.shtml 2. 杨学祥。造城运动应该降温:警钟在 7 年前敲响(论文汇编)。 2011-2-15 10:55 科学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5909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48 次阅读|2 个评论
原水利部部长杨振怀谈三峡工程与南水北调
热度 17 lihujun 2011-6-13 12:12
l 应该让移民用自己的土地作为股份加入,每年分红 l 很遗憾当初将 10 万三峡移民移到深圳的想法未能实现 l 南水北调东线的问题不比预计的多,是线路的 方向错了 l 有领导在,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好话,坏的不给你讲 2007 年 10 月 17 日 ,在山东东营举行的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上,我以《财经》记者的身份,对原水利部部长杨振怀进行了专访。后稿件未发表。以下访谈未经 杨振怀审阅。 杨振怀 1950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1988 年至 1993 年任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3 年至 2003 年先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在其任上,三峡工程上马。 李虎军:听说您从水利部部长任上退下来以后还非常关心三峡移民的生活状况。 杨振怀: 那当然要关心,因为三峡移民的问题是全世界都关注的事情,不光是中国人关注。在三峡工程的成败上,移民是个关键问题。移民安置不好,就不能说三峡工程成功了。 李虎军:从现在的情况看,移民难度是不是比当初设想的大? 杨振怀: 进展还算正常,国家已经增加了对移民的补助,原来移民的经费是 400 个亿,现在看来不够,我估计要增加 50% 或者更多一点。 以前给移民一次性补偿就完了。一次性的补偿是需要的,可以解决临时性的问题,比如搬家修房子。但不能补偿一次就完了,应该连续地给予补偿。所以国务院制定了新的移民补偿标准,每个人每年给 600 元,连续给 20 年。假如一家有 5 口人,每年就有 3000 元的补偿,共 20 年。 我认为这个还不够,应该把移民的土地、林木入股,然后长期受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要收益。三峡水电站一年要发 800 多亿度电,就像一个自动印钞票的机器。移民用自己的土地作为股份加入,每年分红,这样就是双赢。 李虎军:您什么时候有移民入股分红的想法? 杨振怀: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水电站靠淹没地才有库容,不淹地就没有库容,土地是有价值的,而且以后还会升值。所以要探讨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才是真正解决移民问题。现在三峡工程给的是 20 年补偿,但我要问 20 年之后怎么办? 移民问题我总是要关注的,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 李虎军:那移民入股分红的这个想法能实现吗? 杨振怀:现在要逐步地解决问题。三峡工程有几百个亿的贷款要还。贷款还完了,然后就是净赚,净赚的就可以分红了。如果还款的时候就把钱分光了,债务永远都还不完。还款的时间不会很长,三峡的效益很好,不到 10 年就能还完。 中国是季风气候,每年七八九月的雨量要占一年的 70% ,冬春季没什么水,北方的很多河流是干的,不蓄起来怎么办啊。挪威的水资源利用了 80% 到 90% ,美国利用了 70% ,而中国只利用了 25% 。水电站不烧煤,是清洁能源。它主要是一次性投资大。 当然水电站也有负作用。第一,三峡要淹地,要移民。第二,大坝对生态、对鱼类有影响。要想办法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李虎军:您怎么看三峡库区的山体滑坡,以及水库自净能力差等问题? 杨振怀:没有修三峡水库以前,滑坡也很多,现在水蓄了起来,抬高五六十米,增加了滑坡的危险性,这是肯定的。所以国家拿了 40 亿元治理滑坡。 山体滑坡大部分是人为的原因。没有搞水库之前,那里的房子都比较矮小,城区街道面积也比较小。现在大马路出来了,几十层的高楼也出来了。滑坡体建房子当然会增加滑坡的几率。 从三峡大坝到白帝城这一段,应该建立国家公园,旅游收入会远远高于现在发展的这些小工业。国家要引导这些地区到山背后去发展,而不是在江边发展,巫山县和巴东县的人口还应该往外移。 李虎军:我去过巴东,专家们说它处在一个巨大的滑坡体上。 杨振怀:它原来的老城就是一个滑坡体,新城没有做好地质工作,还处在滑坡体上,只好再搬一次。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处在滑坡体上。 山区的城市和平原的城市完全不一样,但咱们的山区城市把平原的大马路和大广场都搬过来了。无论巴东还是巫山,新县城的面积比原来的面积翻了几番。那些地方都在山坡上,面积要大,就只能削山,人为地造成滑坡,这是必然的。把帐都算到三峡工程头上能行吗? 我去过阿尔及利亚。那里也有山城,但人家的山体不让动,不允许削坡,马路是 “ 之 ” 字形上去的。 我和深圳市第一任市委书记谈过,说想把 10 万三峡移民移到深圳,他说你给我钱,每个人一万块钱。现在正好是中国的移民大潮, 2 亿多农民都要进城,国家应该借此机会鼓励生态环境脆弱地方的人走出来,鼓励库区的年轻人走出来,要培训他们,东部省份也要优先招收库区的工人。 李虎军:移民深圳的想法后来怎样了? 杨振怀:后来没谈成。我回来给领导汇报,领导说一万块钱太多了,给五千块钱,但五千块钱人家就不愿意了。现在看起来,十万块钱都不多。 移民的问题要解决,只有把人移出来。现在三峡移出去了 14 万多人,到上海崇明,到江苏,到安徽,到江西,到广东,到湖南的,都很安定。相反,留在库区里面的不安定。那里的环境容纳不了那么多人。三峡移民 100 万人,其中有 60 万城镇居民,当地可以安排, 40 万农民里面,我认为要有 30 万的农民移出去。 李虎军:说到滑坡,我的同事了解到,国土资源部有一个防控三峡地质灾害的指挥部,经费控制在发改委 …… 杨振怀:我当部长的时候,巫溪县有一次滑坡,三层楼房垮下来砸死很多人。李鹏同志当天夜里给我打电话,我马上就派人去了。这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事情,三峡工程还没开建。 我后来对李鹏同志说,山垮下来属于地质现象,地质部门最清楚。这个职责就交给了国土资源部。现在国务院给了国土资源部 40 个亿治理滑坡。 李虎军:我的同事还了解到,国土资源部在做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但经费预算只到 2009 年。 杨振怀:预警监测花的是小钱,这些钱应该花。去治山,用铆钉把山铆住那个才叫花钱。 滑坡和泥石流的问题主要在于预防,人要避开,不要硬去对抗,去挖墙脚,挖山角。 甘肃有个武都地区,在白龙江流域,属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带,但建了好多房子,还有一个地级市。这里迟早要淹掉,城市的地面比白龙江江底还要低两米。兵法上叫死地,军队都不敢驻扎。在死地上盖房子,不是找死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做环境评价。 在离江几米高的地方修马路也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我们现在各自为政,没有控制好。 李虎军:您刚才提到了三峡库区的水污染问题。 杨振怀:水污染的问题是那里在拼命搞工业,人多了,生活污水多了,工业多了,污水多了。 三峡原来是急流险滩,自净能力比较强。水动了当然好,流水不腐嘛。现在变成湖泊,自净能力小了,这个方面应该承认。但根本问题是治污。比如重庆的那些化工厂,拼命地将污水往里排,那怎么受得了呢?所以国家给了 100 多个亿,让重庆治污,让万县治污。 李虎军:南水北调呢,问题是不是比以前预计的多?比如在东线,山东的南四湖出现了污染。 杨振怀:南水北调东线的问题不比预计的多,是线路的 方向错了。山东的南四湖地区有重化工,有火电厂,污水都往南四湖排。治污是根本,但治污需要时间,没有二十年治不好。过去希望三五年治好,搞零点行动。零点行动已经成了笑柄。污染是慢性病,要慢慢治。 所以我提了一个方案,在南四湖边上挖一条 70 公里长的渠道, 从渔台走 ,绕过南四湖,不就行了吗?山东不接受这个方案。南水北调的 300 多亿经费里面有 150 亿是用于治污的,如果绕过去了,就可能拿不到治污的钱,或者拿到的钱没有原来计划的多。 李虎军:绕过去的话,成本会增加吗? 杨振怀: 投资会增加二三十亿,看起来浪费,实际上不浪费。治污的话, 300 个亿都下不来。能够治本当然最好,但我不相信治得下来。天津不想用东线的水,只想用中线的水,就是怕山东的水被污染了。 李虎军:这个绕开南四湖的方案是您提出来的吗? 杨振怀:这个方案只有我在提。三年前,我去现场查看,差点死在那个地方。我的动脉血管破裂,被连夜送回北京。动脉血管破裂的死亡率是 70% 。我挺过来了。 李虎军:您早就退下来了,为什么还去现场? 杨振怀:我认为我有责任,因为 东线工程我是赞成的。 我是工程师,做官是赶鸭子上架的事情。工程师总希望做点实在的事情。干一个工程至少能够起几十年的作用,人死了工程都还在。 对于南水北调,要站在全局来看,不能因为一时的污水问题就不做了,不能因噎废食。 李虎军: 我在这次论坛上采访了西班牙环境大臣纳沃纳女士。她三年多以前上任时,西班牙政府终止了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改将海水淡化作为应对水危机的一个主要措施。 杨振怀:我也非常关心海水淡化。但海水淡化需要消耗电,甘蔗没有两头填。至少从现有技术水平看,海水淡化在中国不可能代替南水北调。 李虎军:有媒体报道说,你曾经希望全国人大对南水北调进行表决? 杨振怀:黄河三门峡修建是 1956 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三峡工程也是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重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应该让全民知道,在全国人大表决。 要立个规矩,超过多少亿的工程在全国人大通过。少数人来定的话,肯定会有偏差。将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事情需要公众参与,这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李虎军:您是支持南水北调的,万一表决通不过呢? 杨振怀:没关系,通不过咱们就放一放,民主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并不是说投多数票就都是正确的,有时少数人是正确的。但经过反复,吃一堑长一智,就会前进了。 李虎军:对于南水北调还没有启动的线路,是不是需要表决? 杨振怀:西线工程虽然还没有做,但我也不主张表决了。民主也有缺陷。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是七嘴八舌,结果一些好事办不了。社会主义也是七嘴八舌,但好在有民主政治协商制度,有党的领导,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在外国,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工程根本不可能干的。在中国,如果不是上世纪 90 年代表决,也干不了。现在环保主义的势力太大了。 李虎军:那您是不是庆幸上世纪 90 年代的时候通过了? 杨振怀:我很庆幸,决心下得对。我当部长的时候,一个三峡工程,一个小浪底工程,都干得对。干成之后千秋万代受益。像三峡工程今年开始起防洪作用了,这次是牛刀小试,大作用还在后头呢。 金沙江的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也一样,起码几百年上千年都会受益,作用不亚于都江堰。 假如三峡工程利和弊各占 50% ,我不会支持,利一定要在 70% 以上才行,但如果要百分之百,或者 90% 以上,战机就失去了。就像打仗,指挥员要决断,看准了就应该下决心。 重大的事情要慎重,通不过就放一放,晚几年做也来得及,但也不能总是拖而不决。我们的战略机遇期也就是 15 年到 20 年,时机耽误了,子孙后代要埋怨我们的。 李虎军:您怎么看待环保主义者的批评? 杨振怀:批评很正常。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有什么样的环保水平。 10 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年就要 1500 万的维持费。你叫老百姓拿,拿得起吗?西部好多县里的污水处理厂,国家拿钱给它建,可是它维持都维持不了。三峡是这样,包括淮河流域的也是这样。 没有国力,财富不增加,就解决不了问题。现在环保主义者说要以大自然为本,我不同意,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环保主义者说怒江不能动,说这条河是中国唯一一条全天然的、没有动过的河流。怒江在缅甸和泰国叫萨尔温江,你不开发,缅甸和泰国在开发,萨尔温江正建一个 60 万千瓦的水电站,施工单位是中国水电建设集团。 不能讲人工的就不好,纯自然的就好,天然和人工相结合,尊重自然规律就更好。而且恢复原状是不可能的,以前才多少人口,现在多少人口啊? 我也在学生态学,以前学得不够,现在要像环保主义者和生态学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指了指桌上一本书,是 华东师范大学陈吉余院士编写的《中国河口海岸的研究与实践》) 这是陈吉余院士让他的一个博士送我的。我要活到老,学到老,不然 讲一些老掉牙的话谁听? 李虎军: 您现在学了生态学,有没有觉得以前的工程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呢? 杨振怀: 比如修坝的时候,考虑过鱼的设备不够。另外,没有考虑分层取水。水电站是在底层取水,水库底层的水温冬天高,对鱼是有利的,但夏天水温低,对一些鱼不利,所以夏天可以取表层水。这些问题我们认识到了,可以多花点钱改过来。 我现在跟水产界的人交朋友,向他们学习,他们提出什么要求,就算多花点钱也应该尽量满足。 我还想去宜宾那边看看,看金沙江的向家坝工程。我觉得宜宾可以设立一个水产研究所,研究如何弥补大坝对鱼类产生的负作用。 大坝占用了鱼类的产卵场,那么,鱼类在金沙江不能产卵了,能不能把别的地方让出来,比如岷江下游不修大坝,赤水河不修大坝。 我们不要搞得你死我活、剑拔弩张,把关系弄得那么紧张。彼此都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提的口号是,团结治水,团结治污。 李虎军:您在任时,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通过了,您说很庆幸。现在回过头来看,您觉得任上有什么遗憾吗? 杨振怀:三峡库区 移出去了 14 万人,这是我提意见的结果,朱镕基同志接受了。我认为还要继续移出去,要给优惠政策,下游的省份还有空间,为什么非要留在当地呢?当时为什么不出来呢?地方政府不让他们出来,留一个人就等于有 5 万块钱留在当地,所以当地说有环境容量,现在钱用光了,又说没有容量了,然后继续要钱,拿移民来找你要钱,无底洞一样地要。移民难度的增加,是地方政府造成的。 李虎军: 您最近一次去三峡库区是什么时候? 杨振怀: 去年和李鹏同志一起去的,去看蓄水的情况,从重庆看到了宜昌。但我觉得看得还不够,是走马观花。 细致观察要靠年轻人了。 李虎军: 这一次您从三峡移民那里听到了什么? 杨振怀: 有领导在,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好话,坏的不给你讲。 我在位时特别注意人民来信,总担心听不到批评意见。如果没有反对声音,都是一致意见的话,我晚上反而睡不着觉。有反对意见,我才可能知道哪个地方考虑得不够。 李虎军:这次论坛上很多人在谈论流域综合管理。长江和黄河等主要流域都正在进行综合规划修编,流域管理是不是需要更多部门的参与? 杨振怀:江河要按流域、地理特征来治理,不能按照行政地区来治理,全球水伙伴和世界水理事会都提倡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流域规划是有法律依据的,一切水工程必须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流域规划来进行,要实行规划同意书制度,但现在很多工程违反了流域规划。例如一些地区农村的小水电没有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没有流域规划的同意书。 不光是水资源的规划,任何规划都应该是多部门参加,不能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全局利益之上。按理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团结要比资本主义国家好,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部门专政的事情太多了。
个人分类: 个人作品|24080 次阅读|23 个评论
“南水北调”、“南旱北涝”和拉马德雷冷位相
热度 2 杨学祥 2011-6-8 03:25
“南水北调”、“南旱北涝”和拉马德雷冷位相 杨学祥 2003 年时任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赵振国提出,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 30 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 30 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 360 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这场学术争论由于赵振国的退休而无果而终【 1-3 】。 2004 年我国南方大部遭遇 53 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章国材在旱情通报会上介绍, 9 月以来,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严重干旱已经造成经济损失 40 多亿元, 720 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但由于未来 10 天该区域仍没有明显降雨,旱情还将加剧。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显示, 10 月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范围秋旱,两广等地旱情严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及江苏、安徽 6 省区降水量偏少幅度都在 85% 以上。 9 月 1 日 — 10 月 30 日 ,少雨程度最为严重的广东、广西、湖南、海南 4 省区平均降水量仅有 88.1 毫米,这是 1951 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持续少雨导致南方秋旱快速发展。据 10 月 30 日 干旱监测显示,旱区已扩展至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其中广西、广东大部、海南、福建西南部、湖南大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南部、苏皖中南部等地达到重旱标准,其中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局部地区达到特重旱标准。 2007 年长沙出现 50 年一遇特大干旱。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 8 月 3 日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 1.66 亿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 2500 万亩,其中作物受旱 1.47 亿亩,还有 753 万人、 508 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介绍,江西、黑龙江、湖南三省耕地受旱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 44% 、 35% 、 33% ,旱情尤为严重。 自 2009 年秋以来,云南持续干旱造成全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初步统计显示,干旱导致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面积 86% ,其中绝收面积 307.3 千万公顷,小春作物预计减产 50% ,甘蔗减产 20% ,经济林果受灾面积 2551 千公顷,绝收 600 千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 50.4 亿元。中国西南干旱持续到 2010 年 3 月【 4 】。 据《瞭望》采访资料认为,中国干旱的格局已经改变。以前说干旱一般都在北方,现在不分南北方了 ,东、南、西、北均有旱情出现。而且,这几年旱的主要都是南方了,北方虽然也旱,但是北方旱情反而没有南方突出了。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南方富水地区已现干旱常态化的迹象【 5 】。 早在 2010 年中国西南大旱发生后,关于“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的转换问题就曾引发热烈的讨论。长年从事重大气候灾变系统化研究的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田清鉴根据长期的研究提出,长江流域处于季风活动区,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别明显。长江月均流量变化在 84200 立方米 / 秒~ 68000 立方米 / 秒之间,最低时流量仅 46200 立方米 / 秒。“这种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变化存在 15 ~ 20 年的长周期变化。上世纪 80 年代到 2001 年,长江以丰水年为主。从 2002 年开始的 15 ~ 20 年间将是枯水年。” 田清鉴之前曾担忧道,到时候,“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工程将无水可调。若强行调水,必然引起长江下游地区海水倒灌,破坏生态平衡【 5 】。 1977-1999 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与上世纪 80 年代到 2001 年长江丰水年(南涝北旱)对应;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与从 2002 年开始的 15 ~ 20 年间长江枯水年(南旱北涝)对应【 4 】。长江丰水年和枯水年周期不能忽视。 相关部门拒不承认“南旱北涝”规律和现实,其关键在于“南水北调”的决策与“南旱北涝”相冲突。调谁的水,解谁的渴?田清鉴之前曾担忧道,到时候,“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工程将无水可调。若强行调水,必然引起长江下游地区海水倒灌,破坏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西南大旱的现实成因与历史镜鉴。 2010-4-3 12:02:24 来源:人民网。编辑:松凝,实习编辑:韩广潮。 http://www.022net.com/2010/4-3/451541132567277.html 2. 我国气候将发生大转折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北京娱乐信报》 2003 年 3 月 22 日 。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3/Mar/298051.htm 3. 杨学祥。“南旱北涝”的预测为什么被忽视。刊发时间: 2010-04-02 11:18:02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4/02/content_1084527.htm 4. 杨学祥,杨冬红。中国的“南旱北涝”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2010-4-3 18:29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08614 5. 李杨。调谁的水 解谁的渴。来源:半岛网 - 半岛都市报 2011 年 06 月 07 日 03:13( 责任编辑: Newshoo) http://roll.sohu.com/20110607/n309433298.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2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水北调:中国的“南旱北涝”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杨学祥 2011-6-7 13:47
南水北调:中国的“南旱北涝”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杨学祥 2003年时任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赵振国提出,在未来的5到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早在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发生后,关于“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的转换问题就曾引发热烈的讨论。长年从事重大气候灾变系统化研究的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田清鉴根据长期的研究提出,长江流域处于季风活动区,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别明显。长江月均流量变化在84200立方米/秒~68000立方米/秒之间,最低时流量仅46200立方米/秒。“这种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变化存在15~20年的长周期变化。上世纪80年代到2001年,长江以丰水年为主。从2002年开始的15~20年间将是枯水年。” 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与上世纪80年代到2001年长江丰水年(南涝北旱)对应;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与从2002年开始的15~20年间长江枯水年(南旱北涝)对应。长江丰水年和枯水年周期不能忽视。 相关部门拒不承认“南旱北涝”规律和现实,其关键在于“南水北调”的决策与“南旱北涝”相冲突。调谁的水,解谁的渴?田清鉴之前曾担忧道,到时候,“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工程将无水可调。若强行调水,必然引起长江下游地区海水倒灌,破坏生态平衡。 附件: 调谁的水 解谁的渴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11年06月07日03:13   洞庭湖不见“浩浩荡荡”、鄱阳湖成了草原、洪湖甚至面临干涸,长江三峡紧急放水……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的罕见大旱,对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农业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据说鄱阳湖、洪湖的生态恢复至少需要10年。   随着干旱的持续,对三峡水库的质疑和力挺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只是谁都说服不了谁,和三峡工程同样重大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又如何呢?6月初,本报记者赴湖北、河南等地探访发现,干旱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和取水处,工程建成后若遇大旱,丹江口水库恐面临无水可调的尴尬。   旱情水库岩滩露出像戈壁   没有像鄱阳湖那样长成草原,更没有像洪泽湖那样面临干涸,作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丹江口水库 ,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来说,似乎没有明显的变化,依然是碧波荡漾,舟行其中,来去自如。但据27岁的水库养鱼人肖国元介绍,水库水面其实已经下降了很多。   “码头原来在沿着斜坡往上走100多米远的地方,随着水位下降,码头也逐渐往下移动,这个码头是新修的。”站在水库边上,肖国元向记者介绍说。   6月2日中午,记者来到丹江口水库边一座码头时,肖国元正等待联系好的船只运送养鱼用的网箱。事实上,他所说的“码头”连停靠船只的地方都没有,水库边也都是土路,与原先码头上的水泥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水位下降后,水库边上很多小丘陵一下子高了不少。”肖国元告诉记者,他的老家位于丹江口二桥附近的干沟,前几天祖坟露出来了 ,“上世纪70年代建丹江口水库的时候淹在了水库里,这次大旱,我居然又看到了。”   跟着肖国元的运输船只,记者泛舟水库,环顾四周,由于水面持续下降,水库周围的山体岩石都裸露出来。“那些光秃秃的没长树的地方,原来都是有水的地方。”肖国元介绍说。而站在山上往水库望去,山体裸露的岩石更像是戈壁沙滩。   6月3日,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提供给记者的最新数据显示,丹江口水位134.84米,比139米死水位线(即水库在正常情况下的最低水位)低4米多。由于抗旱的需要,目前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为332方/秒,出库流量为805方/秒,未来很可能超过历史最低水位131米。   实际上,自今年4月4日以来,丹江口水库水位就开始低于死水位,并一直呈下降趋势。资料显示,上次水库水位低于135米是在2000年。   趋势30年内发生17次大旱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今年的大旱在内,过去30年里,我国共发生17次大的旱灾,其中有14次是在近20年,10次是在1994年之后。据《瞭望》采访资料认为,中国干旱的格局已经改变。以前说干旱一般都在北方,现在不分南北方了 ,东、南、西、北均有旱情出现。而且,这几年旱的主要都是南方了,北方虽然也旱,但是北方旱情反而没有南方突出了。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南方富水地区已现干旱常态化的迹象。   从干旱发生的频率来看,南方干旱正从多年一旱变为两年一旱,甚至一年一旱,是否就此可以认为南方将干旱时期呢?其实 ,早在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发生后,关于“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的转换问题就曾引发热烈的讨论。长年从事重大气候灾变系统化研究的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田清鉴根据长期的研究提出,长江流域处于季风活动区,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别明显。长江月均流量变化在84200立方米/秒~68000立方米/秒之间,最低时流量仅46200立方米/秒。   “这种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变化存在15~20年的长周期变化。上世纪80年代到2001年,长江以丰水年为主。从2002年开始的15~20年间将是枯水年。”田清鉴之前曾担忧道,到时候,“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工程将无水可调。若强行调水,必然引起长江下游地区海水倒灌,破坏生态平衡。   数据丹江口地区水资源变少?   采访过程中,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向本报记者提供了丹江口水库20多年的入库径流量数据。径流量,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数据显示,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的平均年入库径流量为342.54亿立方米,相比于1991年到2000年10年间的280.2亿立方米有所增加,但如果放大范围来看,1956年~1997年40年的数据显示,丹江口入库水量的多年平均值为388亿立方米。可见,进入1990年以后,丹江口地区的水资源就变少了。   仔细来看,从 2001年到2010年10年间的年入库径流量来看,有7个年份低于400亿立方米,甚至有5个年份低于300亿立方米,最低的2001年甚至不到200亿立方米。清华大学教授赵南元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气候干旱了,“水库入库径流量的变化不能完全归结于降雨量变化,还有可能是上游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增加了”。   另据新华社5月31日消息,在长江防总最新的一次防汛抗旱会商会上,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称,去年10月以来,长江流域中下游出现秋冬春夏四季连旱,旱情历史罕见。为此,长江防总加强了三峡、丹江口水库的应急补水调度,今年以来已向下游补水245亿立方米。   其中,在丹江口水库上游来水不理想的情况下,自今年4月以来,长江防总7次调度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湖北的用水需求。今年以来,该水库共向下游补水57亿立方米,解决了汉江中下游干流和东荆河沿线用水的燃眉之急。   文/图 记者 李杨 (责任编辑:Newshoo) http://roll.sohu.com/20110607/n309433298.shtml 中国的“南旱北涝”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2010-4-3 18:29 中国的“南旱北涝”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杨学祥,杨冬红 据人民网2010年4月3日报道,早在2004年,国家气候中心(NCC)研究员赵振国就提出了“30年气温周期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在未来5年到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变化,即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   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在研究中也发现,从1910年至194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从1940年至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 那么,我国气候问题会不会真像赵振国和钱维宏所描述的“北旱南涝”正在向“北涝南旱”转变?长期从事灾害史研究、主编《中国自然灾害通史》的赫治清认为,这种情况目前还不是很明显,还需长时间观察 。 事实上,赵振国研究员提出“30年气温周期理论”的时间在2003年,《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3月22日以《我国气候将发生大转折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为题发表,并为各大网络广泛转载 。 除了时间的误差,我们还认为通过长时间观察验证“北旱南涝”正在向“北涝南旱”转变的观点并不可取,因为它对预防灾害失去意义,丧失了积极预防的时机,仅仅是事后的盖棺论定,是史学家处理问题的方法。 马宗晋院士指出,自然灾害预测面临着自然变异的多因子性、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单灾种的、以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单方面灾变规律的研究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广泛收集信息,向综合预报方向发展 。研究各种灾害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为旱灾规律的确定找到客观的数据和证据。 “拉马德雷”(Lamadre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在气象学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Lamadre 已经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890年—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年—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年—1976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77年—1999年 。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Lamadre是西班牙语“母亲”的意思,即她是El Nino和La Nina的母亲。 从1910年至194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与发生在1925年—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从1940年至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与发生在1946年—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与发生在1977年—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准确时间稍有滞后和提前。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北旱南涝”正在向“北涝南旱”的转变符合这一规律。 2004年我国南方大部遭遇5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章国材在旱情通报会上介绍,9月以来,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严重干旱已经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但由于未来10天该区域仍没有明显降雨,旱情还将加剧。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显示,10月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范围秋旱,两广等地旱情严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及江苏、安徽6省区降水量偏少幅度都在85%以上。9月1日—10月30日,少雨程度最为严重的广东、广西、湖南、海南4省区平均降水量仅有88.1毫米,这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持续少雨导致南方秋旱快速发展。据10月30日干旱监测显示,旱区已扩展至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其中广西、广东大部、海南、福建西南部、湖南大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南部、苏皖中南部等地达到重旱标准,其中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局部地区达到特重旱标准 。 2007年长沙出现50年一遇特大干旱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8月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66亿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00万亩,其中作物受旱1.47亿亩,还有753万人、50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介绍,江西、黑龙江、湖南三省耕地受旱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44%、35%、33%,旱情尤为严重 。 自2009年秋以来,云南持续干旱造成全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初步统计显示,干旱导致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面积86%,其中绝收面积307.3千万公顷,小春作物预计减产50%,甘蔗减产20%,经济林果受灾面积2551千公顷,绝收600千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50.4亿元 。中国西南干旱至今还在持续之中。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后,中国南方干旱有逐渐增强趋势,尽管“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换的问题还需要经十年的验证。就目前数据而言,变化趋势应该得到确认。这对抗旱防灾有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参考文献 1. 西南大旱的现实成因与历史镜鉴。2010-4-3 12:02:24来源:人民网。编辑:松凝,实习编辑:韩广潮。 http://www.022net.com/2010/4-3/451541132567277.html 2. 我国气候将发生大转折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3月22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3/Mar/298051.htm 3. 杨学祥。“南旱北涝”的预测为什么被忽视。刊发时间:2010-04-02 11:18:02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4/02/content_1084527.htm 4. 马宗晋, 康 平, 高庆华, 等. 面对大自然的报复—防灾与减灾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天河: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0: 120-12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0861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水北调VS北羊南调
热度 4 大毛忽洞 2011-5-30 10:18
南水北调VS北羊南调
南水北调 VS 北羊南调 水是没有生命的东西, 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就表达了人不可能完全控制水的意志。 老天爷也控制不了水, 在大旱大涝面前, 无论你烧多少纸钱, 虽然老天爷把钱收下了, 可是办不成什么事。 既然南方的湖变成了草原, 倒不如来个北羊南调, 把北方的羊群调到南方的草原, 让北方的草原休养生息, 准备让更多的羊群过冬用。 现在有高速和快铁, 北羊南调一晚上就可以变成现实, 而南水北调却要受到水的约束。 历史证明古人能搞游牧, 现在有高速快铁, 搞北羊南调更容易些!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449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北京严重缺水与谁故意拖了南水北调的后腿
热度 2 xjtuhyg 2011-1-30 06:36
北京严重缺水与谁故意拖了南水北调的后腿 ——为什么 2010 年北京没有如期喝上长江水? 南水北调延后的原因:究竟谁拖了谁的后腿? 南水北调调入水为每吨 18 元海水淡化只需 5 元 南水北调 , 海水淡化 , 调入 发表于 2010-3-23 22:06 http://bbs.classic023.com/thread-371035-1-1.html http://www.oilchem.net/fert/1_7_322475.html 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0/10/18/101814.html 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0/10/18/101813.html http://news.163.com/09/0610/13/5BEV388J000120GR.html http://www.tieku.org/215824/2.html   据 中国 经营报报道, “ 南水北调 工程 延后原因不是 北京 工程拖了后腿,而是外省原因。 ” 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对南水北调工程推迟 5 年进京原因的询问,北京市水务局宣传处的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   然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途经省份,在千里之外的河南,一切有关南水北调的工程 建设 却无一例外地不在加速进行。就在近日,河南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王树山及河南省相关官员已经前往安阳、荥阳等地现场督战,以确保工程进度。而在 5 月 19 日,河南省将迎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相关单位组成的 “ 督战组 ” ,一切都看不出要推迟的意思。   面对中央财政巨额投入、牵涉众多沿线省份的南水北调,在中央财政 投资 的 诱惑面前,没有省份愿意轻言放弃,这向来是一场利益的博弈,只不过,这一次分羹的盛宴,一下被推迟了 5 年之久。而北京则面临一个抉择,南水北调进京的调入 水源成本价为 18 元 / 立方米,似乎还要继续上涨,而此时此刻,对北京来说,同样现实的海水淡化,成本却只需 5 元 / 立方米。   谁拖了谁的 “ 后腿 ”   当人们还未搞清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南水北调推迟 5 年方才进京之时,在河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一切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就在近期,南水北调整个工程的拆迁工作会议也将在河南举行,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综合处副处长姜成山一再向记者强调,并不是河南的拆迁工作没做好才把拆迁工作会议放在河南,而是河南做的又快又好,所以其他机构都抱着取经的心态来开会的。   而就在此之前不到一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对外宣布,根据 国家 发改委调整的南水北调建设 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京水源将比规划推迟 5 年实现。北京水务局向记者强调,这不是北京的原因。   然而,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的影响,王树山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成为拉动河南省 经济 的火车头、千斤顶、发动机和催化剂。   从 2009 年到 2013 年的几年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在河南省投资强度近 200 亿元,总投资将超过 1000 亿元。   焦作市 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段承欣算过一笔账: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河南省每公里投资约 5000 万 ~6000 万元,而在焦作地区则将近 1 亿元。工程建设期内,南水 北调工程对焦作经济的拉动每年将至少超过一个百分点。整个工程建设期间,焦作市还将新增 9 万多个就业机会。   官方统计,河南省境内目前正在建设和即将 开工 建 设的黄河以北工程,共需钢筋大约 26 万吨,水泥 233 万吨,柴油 29 万吨,碎石 570 万立方米,沙子 476 万立方米。按每 5 万~ 10 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中线工程每年将为河南省增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不仅直接吸纳大量农民工参与施工,而且还将带来大量的农副产品、服务业等方面的需求,拉动与工程建设相配套的机械、通信、环保等多个行业的 发展 。   显然,面对这样的诱惑,河南与其他调水沿线省份一样,没有拒绝的理由。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屡次听到当地政界人士提起的一句话便是,即便整体推迟的计划已经下达,河南省也停不下来。   成本压抑的需求   于是,皮球被踢到了调水的受益地 —— 北京。这个常年缺水的中国首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的数字 —— 即便南水北调按原计划 “ 进京 ” , 调入水源的成本价,已经高达 18 元 / 立方米,等于北京现行水价的 4 倍还多。   记者了解到,此数据系由水利部测算,但只包括了建设成本的分摊费用,并未将调水沿线省份的生态补偿成本计算其中。而这一领域的成本继续上涨已经不可避免, 2008 年 8 月全国人大来 四川 的调研会上,四川省领导提出希望西线能考虑到淹没农牧区和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立一套生态补偿机制,当年 12 月,湖北省等地亦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河南省南水北调综合处处长李永清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中线工程的所有主干线都是 政府 专项资金。而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自从 2008 年以来,中央财政一直对南水北调工程追加投资,而近期,新近由中央财政追加的 20 亿元投资,已经正式下达,全部到位。   这或许可以视作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展的保障,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这无疑意味着届时调入北京水源的成本价,将无可避免地再度抬高。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 2009 年 4 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下达投资 538.7 亿元 ( 含初步设计工作投资 13.5 亿元 ) ,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154.2 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 106.5 亿元,基金 79.9 亿元,贷款 198.1 亿元。这些无一例外的都将分摊到调入地水源成本价中。   有如全国电价提高 1 厘筹集三峡建设资金一样,现在,南水北调又开始面临同样的谁来支付分摊建设成本的问题。   水利部水利工程协会一位参与南水北调工作人士则向记者提供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他告诉记者,在南水北调工程论证时期,海水淡化的技术尚不成熟,成本较高,大概维持在 20 元 / 立方米的水平,而 在南水北调建设过程中,海水淡化技术飞速发展,成本也开始降低,至今,已经可以达到 5 元 / 立方米的低水平。   他表示,如果直接从天津进行海水淡化之后引入北京,投资会比较低,但他也强调,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开工,进行如此的比较,多少有些片面。   一份跃进的规划   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综合处副处长姜成山告诉记者,计划推迟的原因只有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才能给出答案,在河南,整个南水北调工程都是在全速运行的,不存在因整体计划改变而推迟工期的问题。但截至发稿,记者未能得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回复。   截止到目前,中线一期控制性关键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需加高的 54 个坝段中已有 53 个坝墩加高到顶,右岸土石坝已加高到新坝顶高程 176.6 米,左岸土石坝加高到 170 米高程,质量、安全管理总体受控。   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于 2008 年 5 月通过临时通水验收, 9 月 28 日正式通水,截至 2009 年 5 月 6 日已向北京安全供水 1.9 亿立方米。中线穿黄工程、河南 安阳段、新乡潞王坟膨胀岩试验段工程进展顺利,新开工的天津干线已开始主体工程施工,南阳膨胀土试验段工程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及试验准备工作。   北京段的承接工程也在正常的范围内:此前的 4 月 28 日,南水北调北京段市内配套工程已在团城湖明渠启动开工。按照现规划, 2013 年底完成大宁调蓄水库、南干渠等输水环线,完成团城湖调节池以及郭公庄等 7 座水厂的工程建设; 2014 年汛后实现年接纳 长江 水 10 亿立方米的能力; 2020 年完成 3 座新建水厂, 6 座扩建水厂、亦庄调节池、 295 公里配水管网,全面实现配套工程规划,具备年接纳长江水 14 亿立方米的能力,构建全市安全供水格局。   河南财经 大学 教授、长期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 专家 史璞认为, “ 当初立项时的工期计划太紧张,甚至工期的早期规划可能是 ‘ 大跃进 ’ 式的。如果是这样的原因,推迟在所难免,也非常必要。 ”   记者在河南调水工地了解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确实有很多赶工的现象:快速拆迁及快速处理文物保护问题便可从侧面窥见其 “ 速度 ” 所在。据测算,在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中,河南省工作量是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各省、市中文物保护任务最重的省份。    “ 如果说去年 365 天,天天在发掘工地,有点夸张,说 300 多天都在工地,就不为过了。 ” 楚小龙说。这位 30 岁的 武汉 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工程的文物保护发掘 项目 最年轻的负责人之一。   谈起这些次发掘,楚小龙与大家有着同样的感受:怎一个 “ 抢 ” 字了得。但如果真的是整体工期规划上出入 5 年的时间差,谁是最终负责人?    本主 题由 admin 于 2010-3-24 14:03 审核通过
3426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摘录)
xjtuhyg 2011-1-25 06:39
再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摘录)
黄河回归故道后,山东、河南、河北的用水问题可利用鸭绿江水南调工程来解决! 原载《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 , 1999(3):57~61. http://www.slsdgc.com.cn/water/theme1/info.php?id=19864 http://www.cqvip.com/qk/92621B/199903/3681827.htm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1997-KJDB199711019.htm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1999-XAJD902.008.htm 再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摘录)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 摘 要 鸭绿江水南调工程,水清流洁,未被污染,这是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所不具备的。加之可以自流调水至天津,兼有沟通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交通的功能,可望尽快收回工程投资,故它是诸调水方案中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案。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鸭绿江水南调工程的具体线路及施工策略,表明经济上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鸭绿江水南调工程 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存在的水环境问题,笔者曾于1997年提出鸭绿江水南调方案,而后又多次对该设想进行深化与研究, ,国内外网站亦有转载。该方案无疑可以用来作为替代方案,兹再次概略论述之。(图1)。 图 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鸭绿江水南调工程示意图 2.1 调水的总体思路 由鸭绿江义州水库(或太平湾水库)调水(调水量160亿~180亿m3),迁就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大致等高的边缘阶地地貌,架设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利用庙岛群岛作部分桥基),抵广饶调蓄库,然后就近配置客水,其中一支可西行至德州入南运河,向北自流入天津。调水线路由义州水库(或太平湾水库)至广饶水库全长大约为720 km;由广饶调蓄库抵德州以北入南运河,长约200 km。取水口水位拔高约70 m,进入广饶调蓄库的水位高程不低于35 m,途经德州拔高为20 m,从而实现全线自流调水。 2.2 鸭绿江水南调方案的基本内容 (1)水源: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流淌在峡谷中,水质清澈,没有污染)。   ( 2)取水口:义州水库(或太平湾水库)。   ( 3)调水线路:辽东半岛义州水库—老铁山岬(跨渤海渡槽公路两用大桥)—山东半岛蓬莱—山东广饶水库—山东德州—天津市。   ( 4)工程难度:主要是兴建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胜利竣工则不失为很好的样板)。   ( 5)调水量:160亿~180亿m3。   ( 6)受益地区:华北平原(京津唐地区、山东半岛、河北、河南);节约使用上游入境的黄河水,并将节余额重新配制给黄河中上游地区使用。 2.3 输出地区水环境与输水数量 鸭绿江是中、朝两国共有、共管、共用的边境界河。鸭绿江干流全长795 km,总流域面积64 471 km2。其中,中国侧流域面积32 466 km2。鸭绿江自水丰水库大坝至江海分界线为下游段,虎山以下河段属平原区,长62.5 km,水面宽800m~2000 m,平均比降为0.13‰。鸭绿江年均流量为1 040 m3/秒,年均径流量327.6亿m3。据丹东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王极刚先生(1997)公布的资料 :“‘八五’期间鸭绿江最大年径流量379.6亿m3(出现在1995年),最小年径流量140.3亿m3(出现在1994年),平均年径流量224.32亿m3,比‘七五’期间增加了12.7%。” 由于在干流上已建立大型水电站(兼水库)7座,下游日平均调节流量一般在300~500 m3/秒。可以看出,如果有水库进行调节,蓄丰补歉,鸭绿江每年应该有160~180亿m3水资源供外调,将不成问题。 2.4 鸭绿江水南调方案的优越性 (1)由于所调鸭绿江之水,是层层拦截发电后即将入海的弃水(不损失可供发电利用的原有水量和电能),因此不会对中上游地区造成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合理配制即将入海的弃水资源,也不会造成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的利益冲突问题。 (2)鸭绿江流域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区内植被茂盛。如丹东依山临河,年平均降雨量为1 019 mm,迎风山坡降雨量达1 200 mm,与江南水乡太湖流域(年降水量1 100~1 150 mm)几乎相当。鸭绿江朝方一侧,年降雨量为1 200~1 400 mm。不仅如此,朝鲜半岛三面环海,绝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温带气候,深受海洋吹来的东南风的影响,气候湿润,高温多雨。朝鲜全年平均降雨量在1 000 mm以上,所以一般不缺灌溉用水。尤其是,朝鲜山地广布,平原少,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75%。与中国接壤的鸭绿江朝方一侧,沿江群山逶迤,展布着狼林山脉、江南山脉、狄逾岭山脉,平原地区则远离鸭绿江,朝鲜似没有必要考虑翻越长白山余脉(平均海拔1 000 m左右)来调运鸭绿江之水。以平等互利、平均分配为原则,在合理利用我国弃水资源的同时,适当的购买朝鲜方面的部分弃水。若能南调160~180亿m3的鸭绿江水,显然可以缓解未来华北平原、山东半岛的缺水问题。 (3)建设跨渤海渡槽公路两用大桥,能够繁荣环渤海经济圈,具有重大的交通旅游意义。一是势必促进环渤海地区城市群的繁荣,带动内地经济发展。我国北方集装箱港口将以天津、青岛、大连为辐辏中心,形成环渤海圈港口城市群,即丹东——大连——营口——锦西——秦皇岛——天津——烟台——威海——青岛等大中城市港口链,有利于增强它们彼此结合、联结内地与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能力。亦能促进新的港口基地的兴起。例如,南长山岛是庙岛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面积约20.4 km2,其背风的西岸线是现成的、有待开发的天然良港,可建设集装箱码头,若再建设立交桥与跨渤海大桥相衔接,便可利用跨海大桥迅速集散货物,实现港口吞吐。 二是可为我国沿海高速公路建设以及渤海湾区域物流、人流交往提供一条便捷的通道,增强东北、华北、华南之间的经济联系。我国“二纵二横”四条交通大动脉,其中一条北起黑龙江同江市,南至海南岛三亚濒海通道。跨渤海大桥,北与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相接,南与山东半岛环岛公路并网,可使大连与青岛的公路交通,至少缩短1 150 km。换句话说,建成一座百余公里的跨渤海大桥,等于获得一条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与流通时间的高速公路,并可为中我国华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来急缺的淡水!直接为国民经济快速运转节约金融、贸易、商品、资金、信息、劳动力等流动之中的时耗物耗,提高工作效益和降低成本,赢得环渤海地区航运、公路、旅游事业的大发展。 (4)可通盘考虑若干小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问题。兴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可以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华北平原地区拟议建设的小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统筹起来,通盘考虑,促使共同投资、共同开发,集中有限的人财物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实现优化调水、共同受益。 (5)区域研究程度高,基础设施等条件优越。调水区内,基础地质、工程地质研究精度高,地质构造简单,地震、水文、气象、环境等施工制约因素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辐辏,基础设施齐全且完善。整个调水地区,海拔高度在100m以下。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为低矮舒缓的丘陵,发育2~3级阶地,易于进行工程勘测与设计,不用开凿大隧道,沟谷则可用定向爆破技术填平加高,施工难度小;尤其是我国开采渤海石油,已做了大量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为开发渤海积累了精度极高、数量丰富的工程地质资料。如已探明了14个构造带、23个油田和含油构造,建立了13座固定式采油平台,所有这些科研积累与施工经验,都可直接为建立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所利用。而杭州湾大桥的竣工,也为本工程树立了成功的范例。 (6)除可以回收过桥费与出售桥墩使用权、发展旅游业外,调水的运行成本低。鸭绿江南调工程调水高程是40~50 m,水价低,用户易于接受。沿途所经之地,处于调水主干渠道以东的广大地区,由于高程低于主干渠,可以随意引水,全部自流;处于调水主干渠道以西的地区,则需稍加提扬,便可实现引水。值得指出的是,黄河下游平原,自郑州桃花峪以下至海口(或海面),总落差只有95 m,减去北水南调工程在山东登陆的高程,最高提扬不过60 m左右就可到郑州。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段必须提扬65 m;北段除运河之东可以自流外,运河之西,也要提扬。 (7)丹东以下至入海处,全长39 km,这一区段因处于入海口,海水涨潮时平均潮差为4.19 m,意味着海潮每天都会沿鸭绿江周期性入侵丹东河道。鸭绿江沿岸中朝两国陆地的基底,由古老变质岩组成,后期有岩浆岩侵入,形成了低缓丘陵(一般在海拔200m以下)与基岩海岸线,鸭绿江干流沿岸岩石比较单一,两岸山体厚实,渗水的可能性很小,故鸭绿江水被大量调走后,无需担心海水会对陆地基岩海岸线造成盐碱化浸染问题。这与黄河、长江冲积平原河口地带的(沙土质)岸线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不足之处是,鸭绿江水调走之后,会对黄海鱼类资源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8)鸭绿江水南调后,由于海口地区每日2次涨潮,鸭绿江干流纳潮量达4.9亿m3,可利用海水动力,束水攻沙,冲刷西水道,能够保证西水道3千吨级轮船的航运不受影响。 (9)可为开发大西北增加淡水资源。华北地区调来160~180亿m3鸭绿江之水,就可以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80%的黄河水资源出自龙门——三门峡以上,除保留刷黄用水外,下游少用的100亿m3的黄河水,就可以由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来分配,从而替代西线工程,也可以用来实现黄河回归故道的工程。 2.5 外来客水与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制 构想西线工程的替代方案,目的是优化配制中国的水资源。即通过实施:①北水(鸭绿江)南调工程,华北地区可节约出100亿m3黄河水;②长湖调水工程,以江水刷黄,可节约刷黄用的黄河水100亿m3;③改变龙羊峡、刘家峡等水电设施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蓄水,可为黄河中下游提供100亿m3;④两个替代方案合计总调水量为660~680亿m3,具有供水量大、施工难度低、经济与生态效益高等特点。总之,华北地区由此节约的黄河水,可以重新配置给黄河中上游地区使用。修正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取水口改为湖北长湖,可保障并大大增加调运“南水”的数量,彻底满足受水地区的工农业用水和刷黄问题。 西线高海拔地区“调水难,调电易!”改“调南水”为“调南电”,实施西线地区的南电(水电)北调战略,可促进西北地区节水经济大发展。在“世界屋脊”上调水,不如充分利用西南的地形落差,发挥“南水”的水电优势,调水不如调电:①若把长江众多梯级电站所发的富裕电力,优化配置到北方来,一方面可安排北方某些还无法退役的大型非坑口火电机组暂停发电、轮换检修保养,用“南电”调荷北方火电;另一方面可减少“北煤南运”数量,优化交通运输,淘汰部分落后的火电企业,节约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延缓资源消耗速度,减排温室气体,造福子孙后代。②调“南电”可以避免在高海拔、低含氧地区修建横穿昆仑——秦岭山脉的高压输电工程。只要将“南电”,并入西南电网,然后串联华中电网,令强大的电流经低海拔地区越过长江流域与我国北方电网相连接,便非常经济地实现了向华北电网、西北电网输电。③南电北调可以改变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工程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蓄水),缓解黄河断流问题。显然,国家应该高瞻远瞩、统筹全局、避难就易,积极扶持西南发展水电、鼓励西北使用“南电”,调整北方产业结构及布局,南迁部分高耗水企业,大力发展节水工业和节水农业,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霍有光.策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及跨渤海湾渡槽公路两用大桥 .科技导报,1997,(11):53-56. 霍有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鸭绿江水南调工程水环境分析及优化决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36~41. 霍有光.再论鸭绿江水南调工程.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3):57~61. 霍有光.南水北调中线大宁河补水、长湖调水各方案的利弊对比 .科技导报,2003(5):6~9. 霍有光.再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替代方案 .科技导报,2008(3):68~73. 霍有光.改变黄河入海口,遏止渤海湾淤积——兼谈根治黄河下游水患问题 .科技导报,2001(7):28~31. 任美锷.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钱乐祥,王万同,李爽.黄河“地上悬河”问题研究回顾 .人民黄河,2005(7)1~6. 黄秉维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钱正英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编.海洋地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牛汝辰主编.中国水名词典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1995.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编.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海洋卷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中国地图出版社编.东北公路详图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5. 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华东公路详图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 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编.山东省地图册 .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 霍有光.策解中国水问题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鸭绿江水南调工程示意图
99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水西调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比较成本分析及可行性研究
xjtuhyg 2011-1-22 07:58
海水西调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比较成本分析及可行性研究
海水西调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比较成本分析及可行性研究 ——再谈西调渤海水改造北方沙漠问题 (参见 2002年人民网强国论坛) http://www.oilchem.net/fert/1_7_322475.html 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0/10/18/101814.html http://www.people.com.cn/wsrmlt/wyzs/2000/10/18/101813.html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中心,西安 710049) 摘要:直接用海水灌溉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抗重碱、耐海水嗜盐、泌盐优良植物已取得重大成果。海洋科学的迅猛发展,将为21世纪解决水资源与耕地资源不足问题带来无比光明的前景。科学分析“东水(渤海)西调”的相对成本问题,表明不见得比南水北调某些工程要高,其综合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也未必就比南水北调某些工程低。依托海洋科学,实施东水(渤海)西调,将使我国彻底改造北方沙漠、充分发展沙产业、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变为现实! 关键词:渤海 海水西调 成本分析 可行性 笔者在“人民网”上介绍“东水(渤海)西调”的设想后,许多网友对调水成本问题提出了质疑,应该说这是符合科学精神的。对“东水(渤海)西调”的精确成本,笔者没有直接算过,但通过类比,直觉是不见得就比南水北调某些工程要高,其综合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也未必就比南水北调某些工程低。显然,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比来权衡利弊。下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来举例。 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加紧实施。郑北鹰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的《直面旱魃》一文透露说:“据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张国良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水流到北京,按现行不变成本计算,每立方米水将达20元以上。”显然这个价格指的是直接调水价格,不包括水处理价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选在丹江口水库,有关部门称水质能保证达到二级,然而,即便是二级水也是不能直接饮用的,若饮用还必须加以净化处理。更重要的是,这个价格不包括因调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价值。那么,由丹江口水库调水会有哪些不利因素或者将面对多大的经济损失呢? 把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最大缺陷是没有考虑汉江上游地区即陕西汉中、安康、商州三个地区的未来发展问题。丹江口水库上游的支流主要有两条:一是汉水,流经汉中、安康地区;二是丹江,流经商州地区。其中汉中地区有1市10县、安康地区有1市9县、商州地区有1市6县,人口累计超过900多万。以上三个地区,目前属于陕西相对贫困的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随着开发大西部的全面展开,汉中、安康、商州国民经济全面起飞,作为上游集水区,层层拦蓄,用水量急剧增长,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将会锐减,丹江口水库的调水水源,将来是没有保证的。据商州的一些同志讲,童年时所见到的丹江水流很大,常常在河里捞鱼,现在看到的丹江,则往往河流没有水。是可作为中线调水拟取水于丹江口水库的预警。加之,由于西安市严重缺水,从汉江上游调水的西线引红(红岩河)济石(石头河)、中线引汉(汉江干流)济渭(渭河支流黑河)、东线引乾(乾佑河)入石(石砭峪水库)等工程,已列入西安市“十五”重要前期准备工程。可见,如果要保证丹江口有水可调,只能是设法限制陕南与关中的经济发展。 若进一步分析,以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还会出现如下不利因素: (1)丹江口水库最大年发电量达54.12亿千瓦时(1975年),年平均发电量38.3亿千瓦时(实际约40亿千瓦时),保证出力25.9万千瓦,具有110千伏、220千伏两个电压等级的配电系统。1980年华中电网成立以后,丹江口水电厂成为华中电网主力调频、调峰厂,担负起电网繁重的调频、调峰和事故备用任务,为电网的安全稳定,为华中地区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若从坝上调水,会闲置丹江口水库90万千瓦水电发电机组。同时,对下游水利枢纽的发电设施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老河口黄甫枢纽工程之低水头发电设施,年发电量为5亿度;碾盘山枢纽工程,也难充分发挥其发电效益。 (2)坝上取水,必丧失坝上航线(水库装有150吨升船机,航程在330公里以上,可达陕西旬阳、安康、汉阴、石泉)与坝下航线;无论从坝上还是从坝下调水,都将丧失坝下航线(长858公里,可抵汉口),其中丹江口至襄樊326公里可通航150吨级船舶;襄樊至利河口130公里可通航200吨级船舶;利河口以下402公里常年可通航300吨级船舶,500吨级轮船、驳船可季节通航。丹江或汉水的航运业从此寿终正寝。若将每年因航运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计入调水的全成本,其水价之高恐怕绝大多数用户都难以承受。 (3)从坝上调水,将丧失库内的淡水养殖业。无论从坝上还是从坝下调水,都将影响汉江中下游的淡水养殖业。如:汉江中游以浮游生物为主食的小型鱼类将锐减或消失,“四大家鱼”繁殖期也将受影响。由于生态环境变化,汉江中下游仅有的经济洄游鱼类鳗鲡、长颌鲚以及珍稀鱼类胭脂鱼、白鲟等,可能将遭到灭顶之灾。 (4)汉江将成为一条小溪,造成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发生水荒。丹江口水库以下,汉水直接流经的市县有:老河口市、谷城县、襄樊市、襄阳县、宜城市、钟祥市、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汉川县、武汉等8市3县。汉江是湖北省主要饮用水源,汉江中下游地区人口达2200万,占湖北全省人口的1/3以上。1997年,汉江中下游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湖北全省的45.4%。假如汉江变成一条小溪或发生断流干涸,仰仗汉水滋养的这些市县,工农业生产与城乡生活用水将受到致命的威胁,尤其是武汉市数百万居民,60%的生活用水(自来水)取自汉江,武汉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亦将受到严重影响。武汉自来水若改用长江水,水处理费用将大幅度攀升。 (5)假如汉江上游来水锐减,汉江中下游工业、生活污废水汇入汉江后,水环境将难以维系自净能力,水质将发生严重的恶化,汉江所剩的水资源从此根本无法利用。据《科学时报》1999年8月9日转引《长江日报》公布的最新调查资料显示,汉江湖北段8条支流已有5条大部分断面水质超过五类水体标准,丧失了使用功能。而汉江武汉段现有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口17个,年污水排放量达4425.3万吨,数度发生水体浮游植物疯长,产生类似于海洋赤潮的“水华”现象,水体变为深褐色。 《中国环境报》、《西安晚报》2000年3月18日报道:汉江自2月25日起,水体开始发生变化,藻类急剧繁殖,截止3月2日,藻类含量已由过去平均300万个/升骤增至4400万个/升,水体成为褐色,呈现“水华”的江段长度达300多公里,以武汉江段最为严重。武汉四家以汉江为取水水源的自来水厂,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不惜成本做净化处理。3月8日~9日,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汉江中下游江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硅藻和绿藻各占40%左右,蓝藻、裸藻、甲藻和隐藻约占20%,多数藻类属中污型,说明汉江干流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的程度在加剧。因水藻形成几何倍数增长而导致所谓“水华”,通常出现在静止的湖泊或死水之中。汉江作为一条流动的大河,开始频繁发生水华现象,实际上为我们预警了上游用水日益增长并叠加汉江水资源大规模外调后将出现的生态景象,届时汉江势必会完全丧失饮用、灌溉、养殖、旅游观光等功能。 有必要指出的是,近来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提交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环境影响研究》(参见《长江日报》2001-06-25)亦认为:“汉江中下游灌区是我国粮、棉、油的商品生产基地,调水后汉江干流水位下降,引水条件趋于恶化,整个灌区的农业生产及农业生态环境将会受到影响。汉江支流东荆河将有70%时间断流。”“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将减小35%~40%左右,会降低江水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稀释自净能力,使水质总体有所下降。武汉江段水体可能会由现在的二类水体下降至三类水体。汉江‘水华’发生率将提高。” (6)未考虑气候变化即干旱年份丹江口水库的实际供水能力。据北京气象学院章淹等先生(2000)提供的数据,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83.4亿立方米,平均年蒸发量为2.213亿立方米,保持正常蓄水位的相当库容量为174.5亿立方米。通过对丹江口水库的来水量进行建模分析,保证率大于或等于多年平均来水量的年份仅占43%,10年一遇的大旱年入库水量为218.4亿立方米,百年一遇的特大旱年入库水量为133.0亿立方米。 遇到持续旱年时,丹江口水库来水量将会发生锐减,中下游用水将出现短缺。例如,1965~1966年,汉江和南阳(有唐白河水系汇入汉江)一带出现范围较大的中等干旱,到1966年,丹江口水库的入库来水量剧跌了78%,只剩下179.1亿立方米,不足多年平均量的1/2,仅稍高于维持水库自身正常蓄水位的水量。又如,1976~1978年汉江上游汉中、郧县等地出现干旱,1991~1995年汉江上游安康、汉中出现持续干旱,水库的来水量跌至300亿立方米以下,其中1995年入库水量为217.14亿立方米。不难看出,用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83.4亿立方米),减去中等干旱年份实际来水量(小于300亿立方米),干旱年份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比正常年份大约要减少83~166亿立方米。显然,若出现中等持续干旱的年份,丹江口水库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水资源可供外调。 ⑧ 目前中线调水是通过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来实现调水的,目的是拦蓄汛期的全部弃水或洪水(要改变 “蓄清排浑”的运作方式),意味水库的淤积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水库的寿命将大大缩短。保护汉江上游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实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也还有一个生态环境补偿问题。 由此可见,如果把从丹江口调水造成的发电、航运、养殖、武汉居民生活用水、汉江中下游工农业生产、陕南3市25县的经济发展、汉江旅游观光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直接与间接损失,打入调水成本,那么每立方米水入京价格就远远不止20多元了! 有鉴于此,“东水(渤海)西调”的成本问题,对21世纪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可能就是能够被接受的了。笔者直觉认为,有如下因素决定“东水(渤海)西调”的价格不见得比目前规划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难以接受: (1)“东水(渤海)西调”一般不会造成渤海及周边有什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向沙漠增调的是取之不尽的渤海水,所以即便遇到大旱年也不会影响调水,更不会发生与国内其它地区的争水问题以及影响其它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2)“东水(渤海)西调”的目的是在北方纬向、带状沙漠里营造人造海,海水被储存在不漏水的构造盆地内,无须对渤海水进行人工净化处理(当然,保护渤海的水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沙漠中对渤海水的利用主要是充分利用自然力。 (3)令北方沙漠丰富的光照资源(即太阳能资源,单位面积年蒸发量为1200~3300毫米)变废为宝,既晒盐又晒水。盐每吨价值2百余元,发展盐化工业附加值更高(如:西安市场零售的加碘盐每公斤为1.6元)。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以制碱、盐酸、氯气、金属钠等。碱(纯碱、烧碱、硫化碱)、盐酸广泛用于化工、纺织、造纸、肥皂、染料、冶金、陶瓷、玻璃、医药、日常生活等各部门;氯用以制漂白粉、氯苯、各种聚氯乙烯塑料以及结晶硅的提纯等;金属钠用作制取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提取稀有金属的还原剂,制抗磨合金(钠钙铜锡合金)等。钾肥(氯化钾)为农业的三大肥料之一,钾可用于焰火、炸药、玻璃、医药、陶瓷、电池,用于航空汽油、钢铁及铝合金的热处理。 渤海水含盐量为23克/升~31克/升,也就是说,水与盐的比值(即水:盐)是32:1~43:1,即每获得1吨盐(价值大约200元),可为沙漠生态环境提供32~43吨优质水汽,尤其是无须建立昂贵的水处理设施,无须为处理水而消耗大量的能源;晒水可直接提高沙漠湿度或导致降雨,遏制沙尘暴,为改造沙漠提供了契机。这对未来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言,权衡生态环境效益与调水成本问题,两者究竟那个更划算,轻重自明。 另外,海水浓缩可进一步富集核聚变元素——氘。一般说来,在普通1升海水中,可提取30毫克氘。利用氘进行核聚变发电与核裂变发电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一是聚变能比裂变能要大好多倍,30毫克的氘通过聚变反应能释放出相当于300公升汽油的能量;二是资源蕴藏丰富,重核裂变使用的主要燃料铀,目前探明的储量仅够使用约100年,而轻核聚变用的燃料是海水中的氘;三是成本低,1公斤浓缩铀的成本约为1.2万美元,而1公斤氘仅需300美元;四是安全可靠,核聚变不产生放射性污染物,万一发生事故,反应堆会自动冷却而停止反应,不会发生爆炸事故。 (4)沙漠人造海,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业与种植业。早在1990年,山东东营农校的范庆民老师用矿化度为30克/升的全地下咸水,养殖中国对虾成虾越冬获得成功,其实这种“咸水”的含盐度与渤海水相当。据《科学时报》(2000.6.20.)报导,南京大学钦佩教授,把一种原产于美国沿海的三角叶滨藜(分布在美洲东北部沿海沼泽边缘),经过7年引种培养,已在江苏省大丰县海滩种植取得成功。三角叶滨藜其叶外表与营养成分都类似菠菜,用海水浇灌,每公顷可产鲜菜21300公斤。三角叶滨藜具有低脂肪和高维生素C的特点,每天食用150克三角叶滨藜鲜叶,就可以达到WHO有关日常营养需求量标准的Vc全量和 VA的40%。三角叶滨藜的液汁还可以生产高营养菜汁系列产品(如饮料、面条、面包、糖果、膨化食品等)。这说明,沙漠人造海可为未来发展高科技提供无比广阔的空间。 发展海水灌溉农业不仅可巧妙地利用巨额的海水资源,也可为绿化沙漠带来契机。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进行耐盐植物栽培的研究,据初步统计,中国盐生植物药用的有76种,牧草29种,油脂类19种,鞣料类16种,纤维类20种,芳香油类10种,食物类26种,绿化、建材及薪碳类27种。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多年调查到的我国盐生植物有424种,隶属于66科200属,其抗盐能力达到海水的百分之几到2倍不等,长期处于自发生长状态,为生物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种质库和基因库。据有关资料称,目前美国已经培育出2种全海水小麦和29种半海水春小麦和耐2/3海水的番茄,说明海水灌溉农业与沙产业已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调水终点为北京玉渊潭,全长1200余公里)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的目的是解决京津唐与华北平原的缺水问题,由于所调“南水”的数量有限(如“中线调水”已不得不规划旨在延伸到三峡水库取水的“补偿工程”,全长150~200公里,提扬高度为212~386米),用来改造上千公里的北方纬向沙漠带,不仅比西调渤海水进入沙漠的路途要遥远得多,而且登上我国第二个地理台阶同样也要解决提扬问题,调水成本只能是更高。改造与绿化北方沙漠,没有水怎么能行?不设法寻找改造沙漠的有效途径,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不就成了一句空话? 渤海距离浑善达克沙漠(2.14万平方公里)大约400多公里,自浑善达克沙漠继续向西,依次或并排、或串联展布着库布齐沙漠(1.61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漠(3.21万平方公里)、乌兰布和沙漠(0.99万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4.27万平方公里)、巴丹吉林沙漠(4.43万平方公里)。本着“量力而行、先近后远、各个击破、逐步到位”的原则,能力大时,调渤海水的数量可以多一些、距离可以远一些;能力小时,调渤海水的数量可以少一些、距离可以近一些。如:先改造对北京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浑善达克沙漠,调水数量为50亿立方米(相当于西线“大渡河调水工程”的调水数量),而所需电力只要有“大渡河调水工程”所损失的一半电力便绰绰有余(详见下文分析)。每年50亿立方米的渤海水,对于彻底改造2.14万平方公里的浑善达克沙漠来说,应该是够用了! 此外,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比较,“东水(渤海)西调”不必在高寒缺氧、多年冻土、交通不便、地形地质复杂的世界屋脊环境中建高坝、架渡槽,不用开凿超长超深埋隧道,也不会导致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因调水而造成梯级发电损失问题以及破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西线调水的终点是入黄河支流,调水数量亦非常有限,若用这些新增的“南水”来改造北方沙漠,实际上也需要修建不同高程的提扬工程。 必须指出的是,实施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将对已规划和正在兴建的水力发电设施带来不利的影响。西线调水,利用南水资源的海拔高程大约在3500米左右,拟取水的几条大河,都是水电资源比较丰富的大河。从这一海拔高度把“南水”调入黄河,会对下游规划和兴建的梯级电站构成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正如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张新三高级工程师(2000)指出: ① 假如从雅砻江调水 50亿立方米,该高程段及邻域段已建和拟建的大型水电站有:二滩水电站(装机330万千瓦)、官地水电站(装机180万千瓦)、锦屏梯级水电站(装机970万千瓦),累计达1480万千瓦,也就是说这些发电机组将无法发挥效益; ② 假如从大渡河调水 50亿立方米,也会对大渡河流域已建的龚嘴水电站(装机70万千瓦)、铜街子水电站(装机60万千瓦)以及上游拟建的瀑布沟水电站(装机330万千瓦)、大岗山水电站(装机150万千瓦)、长河坝水电站(装机121万千瓦)、李家河坝水电站(装机180万千瓦)等梯级电站,累计达911万千瓦的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③ 假如从通天河(即青海省境内的金沙江上游段)调水 100亿立方米,也会对金沙江流域规划建设的 2000~3000万千瓦的梯级水电站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见,西线调水的成本将是非常之高的。 值得一提是,美国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的愚人先生在《北方缺水与荒漠化及其对策》一文中提出了解决西调渤海水的动力问题,他建议:“在沙漠地区修建多座大型核发电站,利用我国丰富的核燃料资源来转换成提扬渤海海水必需的电力,同时也就避免了修建大型水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同时认为,“‘移海造湿’是一项大胆地向干旱和沙漠反攻的战役,比起其他措施和方案来,它的目标更宏伟,它的气魄更宏大,它的姿态更主动,它的可行性却并不更小。”“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对考虑这个事关民族千秋万代的长远前景规划上不应该过于鼠目寸光,过于斤斤计较当前经济利益上的得失盈亏。与人类耗资钜大的宇宙勘探计划比较起来,这个方案并不显得更浪费,而意义却是同样深远的。” 总之,东水(渤海)西调工程是值得进一步探讨与论证的工程。张光斗院士曾建议:“可否在渤海附近做些抽水实验,看结果如何?”并没有匆忙枪毙这一设想。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换算调水成本,既要核算直接成本,也要考虑间接成本(由损失带来的调水成本),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对区域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输入地、输出地的利弊问题。有必要一提的是,某位热心且比笔者内行的网友(hb老田《对东水西调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为东水西调核算了一个成本,即1立方米为7元钱。也有研究者提供水利部信息,每立方米水提高500米需要3度电,提升1500米,需要9度电,目前长江水电是0.2元/度,居民用电是0.5元/度。也就是说调1立方米渤海水入北方沙漠,大约电价是1.8~4.5元/立方米。 可见,用海水淡化的成本(5元/立方米)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价(20多元/立方米)来调渤海水,后者比前者划算多了!换句话说,调3立方米渤海水才相当于中线调1立方米“南水”的价钱,3立方米渤海水通过大自然赐予的太阳能,可晒制69~93公斤盐,同时蒸发出2.31~2.07吨优质水汽,其中有 2/5或大约1立方米的水汽将直接变成雨水回落到当地(据hb老田转引前苏联科研资料说:“地面降水约有40%是来自地表蒸发”),其余部分则会湿润沙漠与北方大气。对于遏制北方沙尘暴与沙漠化、改造并绿化沙漠来说,应该是很划算的。不难预见,当21世纪清洁的淡水成为人类生存的珍稀资源时,东水(渤海) 西调工程就会成为非常值得上马的、一举多得的造福工程。 唐先武.南水北调紧锣密鼓.科技日报,2000-10-31. 郑北鹰.直面旱魃.光明日报,2000-06-16. 赵勋,嘉陵江汉江水可望滋润千年古都,我市也将“南水北调”.西安晚报,2001-4-20. 愚人.北方缺水与荒漠化及其对策,中国社会学,2000-07-07. 章淹等.南水北调中线重大水旱变化及其影响.科技导报,2000,(2):16-20. 张新三.黄河下游断流与调水问题的阅读与思考.科技导报,2000,(2):28-32. 陈传友等.拓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案的新思路.科技导报,2000,(11):7-11. 霍有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宜选择丹江口水库为取水口.科技导报,2000,(11):11-15. 霍有光.水资源配置战略与调整陕西产业结构及布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 版),1999,(4):7-12. 霍有光.策解中国水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4. 张二朋,牛道韫,霍有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秦岭——大巴山及邻区地质图(1:100 万).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张二朋,牛道韫,霍有光等.秦岭大巴山及邻区地质构造特征概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南水北调施工图
64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南洪北调VS南水北调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0-7-23 09:01
南洪北调 VS 南水北调 别着急,俺讨论的是一个千秋万代的命题。 与其把南方的良水(非洪水)人工调运到北方,还不如把南方的洪水调运到北方,这就是南洪北调。 1 )南北方向修建若干条带马槽高速公路 一般的高速公路是铁丝网围绕,如果改用钢筋混凝土围绕,就是带马槽的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人为修建成南高北低,平时跑车,发洪水时单向跑水,即南洪北调。 2 )北方多修建特大人工湖 在北方修建很多人工湖,用来储存南方的洪水,北方就会风调雨顺,南方也不再水深火热。 现在实现不了,不意味着以后实现不了。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4335 次阅读|5 个评论
与其南水北调,不如改变北粮南运的格局?
gongdz 2010-4-1 11:31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相继上马,西线工程正在周密筹划之中,近几年内也会破土动工。南水北调工程总调水量为 576 亿方,其中东线调水量为 186 亿方(实际过黄河水量为 90 亿方),中线 220 亿方,西线 170 亿方。这点水量对严重缺水的北方实际上是杯水车薪。 东南沿海等水资 源条件较好的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下降快、粮食需求增长多。约在 1990 年前后,延续了近千年的南粮北调格局完全倒转了。北粮大规模南运,曾经一度使多年习惯南粮北调的运输系统难以应付。 2008 年,水资源丰富的南方 16 省市生产粮食 2.46 亿吨,而严重缺水的北方 15 省市生产粮食 2.66 亿吨,全国共生产粮食 5.12 亿吨,与 1990 年 4.46 亿吨相比增产粮食 1320 亿斤以上,南方基本持平(说明南方粮食种植面积在减少和单产的增加幅度较低),北方增产 1320 亿斤,按生产每公斤粮食需耗水 1 方的话,实际上北方需多支出水资源 660 亿方,刚好与南水北调的水量接近。 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话,或许是事半功倍!恢复南方粮食生产能力,何不是一种良策!南水北调工程只会劳命伤财,还会对长江水系固有水生态功能造成破坏!因为调水时间大多在枯水期,南方这个时候也缺水! 实际上,只需加大南方、北方小型农 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投资,改变农业种植布局即高耗水作物布置在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同时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效率。因为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安 全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309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反对者借干旱再度质疑南水北调 称应该重新评估
杨学祥 2010-4-1 09:09
反对者借干旱再度质疑南水北调 称应该重新评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1日05:01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水北调西线争议加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邓丽 上海报道   虽然耗资千亿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2010年尚未开工,但在国务院正式公告停止建设之前,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游说并未停止。   今春,西南百年难遇的大旱给了反对者一个理由。   民间科考队长杨勇1991年曾徒步考察雅砻江,是反对派。如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现在在运行,杨勇说,西南大旱,又遇春耕期,又是枯水期,北方地区也是需要水的,水也不能停,到时候怎么办?   刘树坤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   而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野认为,从长远来看,南水北调还是合理调配水资源。大自然有个周期性变化,今年西南旱情比较特殊,只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与整个气候状况有关。   干旱,偶然还是必然?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按2000年第一季度价格水平,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为469亿元,第二期工程为641亿元,第一、二期工程合计为1110亿元,调水90亿m3;第三期工程为1930亿元,三期工程共3040亿元。第一期工程将于2010年前后开工。   关于西线工程,西南偶然大旱还是必然大旱成为新变量。   吕娟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这些天她在广西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官员们研究抗旱。   这些地方也不是第一天开始干旱,2005年干旱也不小。吕娟说。就西南大旱的原因,吕娟介绍,西南这几个省气候带比较复杂,有七种气候带,地形高差比较大,也很复杂,降雨量分布不均。   另一方面,当地工业农业都发展很快,用水量大大超过供应,再就是水利工程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今年降雨少,水库也蓄水不足,造成了一不降雨就干旱。   她认为,当地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水利设施。至于未来当地降水量怎样变化,现在还不好说。   杨勇说,这次大旱,反映了抗旱救灾应对能力脆弱,建了这么多水库,但没有很好的水资源调配机制,同时地方的产业布局,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粗放型灌溉造成用水大户,水利设施基本起不到作用,这时更应该要调整 。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水利调度机制,根据气候水文用水量等数据分配水资源,还必须要有应急预案。   取水是否影响西南诸省?   西南各省存在将来干旱频率加剧可能性,那么按照现有的西线工程取水方案,是否会影响西南诸省用水?   根据2002年底国务院批示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西线工程分为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立方米,第二期调水50亿立方米,第三期调水80亿立方米,共调水170亿立方米。   2005年6月,水利部下文,鉴于西北地区缺水量较大,将规划的第一、第二期工程合并,推荐调水量80亿立方米。   其中,通天河调水75亿~80亿立方米,从雅砻江调水45亿~50亿立方米,从雅砻江、大渡河支流调水40亿立方米,共调水160亿~170亿立方米,调水量约占引水坝址径流量的65%~70%,还有35%~30%的水量下泄。   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出,该方案从当地生态环境角度考虑,规划的下泄水量和调水量都是合适的。从全河看,调水所占比例不大,通天河调水80亿立方米,占金沙江渡口站径流量的14%;雅砻江调水65亿立方米,占全河径流量的11%;大渡河调水25亿立方米,占全河径流量的5%。   但杨勇认为,目前这个时间段,是枯水期,年径流量最小的时候,西线工程取水的地区这几年也都是暖冬,区域整个降水量和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以长江源区控制站直门站为例,六十年代建站以来峰值时300亿立方米,最少的一年是70亿立方米,两者相差很大。2000年以来,总体是呈下降的趋势,大概在100亿立方米左右徘徊。   张野分析,就长江而言,每年从长江口流出的水量达9000多亿立方米,而南水北调三线调水量不超过450亿立方米,不超过长江水量5%,因此从多年水量上来讲,旱情不影响调水,也没有长江上游无水可调的担忧。   滴灌系统与西线工程   复旦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戴星翼说,与其调水,不如节约用水。   他认为,中国的北方地区应该学习以色列,大面积普及滴灌系统。以色列北部地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也就500毫米,相当于陕北地区,以色列南部地区是典型沙漠地区,年降水量100毫米,但以色列农业仍很发达。   戴解释,如果搞滴灌系统的话,同样的水灌溉面积可以大十几倍。但我们没有做这样的事情。   对于反对者来说,一个好消息是,自从2009年度南水北调工程5000万元的研究经费至今没有下发,外界已经揣度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经耽搁了下来。   但另一个消息是,2009年11月24日,水利部称,根据中央政府批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取水范围都在长江流域,不包括西南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河流。   这是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最近的官方说法。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仍排在日程表上。   名词解释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01/050119984023.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水西调,东富西移
热度 1 zhuzl 2010-3-31 22:23
当前,西部遭遇的大旱百年不遇; 九十岁的老人,四五岁的小孩,现在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找水; 相比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水是最珍贵的生存资源;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离不开水;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受益的城市经济得到了发展,财富实现了积累; 国家把发展中西部列入了十二五规划,缺少最基本的生存资源水,怎么可能实现目标? 国家发展西部是个英明的决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富起来后再做些什么,不就是富帮穷,实现共同富裕吗?(这才是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记得汶川地震后,国家号召相对富有的城市,实行帮对的办法,一对一,两年就实现了灾区的重建,而且重建后的面貌一定是强于震前的! 发展西部能不能效仿这种方法,北京支援贵州,上海帮对甘肃。。。以后不要比上交国家财税谁多谁少,而是比较帮对的省市哪个发展的最快!相信效果不一般! 不要让财富继续过于集中在某些少数人身上了!继续下去的结果一定是社会的不稳定,经济的不稳定,生存的不稳定!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部、南部都去支援东部、北部,南水西调,东富西移也是应该啊!毕竟大家是一家人吗!
个人分类: 生活|28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前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进度的调整是明智的选择
xiqingchen 2009-5-23 18:10
   目前,针对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面临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态势,我国政府决定推迟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的进度;同时从有关政策变化取向来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工程前期论证工作的进度也一再推迟。我认为这是一种科学、明智的选择。我对南水北调问题的研究,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跨国界河流、跨流域调水与我国南水北调的基本问题一文,是这一时期有关南水北调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代表了我对南水北调问题的看法。近10年来,这一论文被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媒体大量检索、转载和引用。关心当今我国南水北调决策的同仁,有兴趣可以阅读该文(附论文): 跨国界河流、跨流域调水与我国南水北调的基本问题 http://www.hwcc.com.cn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2月 随着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发展及其伴随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未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先决条件。解决日益增长水资源需求的对策,对一个国家及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战略的制定正在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跨国界流域的水资源与跨流域调水是当今世界有关水资源的两个重大问题。 1 跨国界河流的水问题 由河流沟通联系的流域盆地是一个独立的地貌与水文体系,但是两个或多个的国家常位于同一个流域以内,共享同一河流的水资源,常导致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如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位于跨国界流域以内,它被称为流域国家(Basin State)。据估计,世界上有40%的人口生活在跨国界的流域以内。如尼罗河流经苏丹、埃塞俄比亚、埃及等9个国家。幼发拉底河流域主要有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三个国家。跨国界流域中流域国家之间由于水资源产生的矛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水资源数量的过度利用减少进入下游国家的水量,如印度对恒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低流量,它的法拉卡(Farakka)调水工程,位于孟加拉国上游印度境内18km,有近2000m3/s的水量被调往加尔各答(Calcutta)港口改善其航道的通航条件,1993年仅有260m 3 /s的水量进入孟加拉国;至1995年,孟加拉国枯季流量下降80%。由于缺水,位于国家南部面积超过121000hm 2 的全国最大灌溉工程不得不关闭,河流的低流量及与此相关的盐水入侵,使成千上万的渔民失去他们的生计 ;(2)大量污水的排放影响下游国家的水质;(3)上游国家对河流源区植被的破坏与土壤流失,导致下游水文过程的显著变化。如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尔,93%的能源来自采伐木材,导致森林面积每年减少40万hm 2 ,土壤流失十分严重 ;下游孟加拉国有80%的国土位于河流三角洲上,上游的变化导致90年代孟加拉国平时一般性洪水太少,另一方面,大洪水又变得更加猛烈。 和平谈判与武力冲突是体现水资源争端的两种形式。在跨国界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管理方面,欧洲的莱茵河流域已有了书面的协议承认下游国家的权利,但多瑙河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围绕匈亚利与斯洛伐克边境上大坝的问题 。水资源矛盾的妥善解决往往是建立在有关方面利益的互相妥协基础上的,如南非与许多邻国间关于水资源的利用曾有争议,特别是与莫桑比克与斯威士兰之间的矛盾。1995年曼德拉政府取得了重大进展,与12个国家签署了水资源合作协议。 虽然流域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妥协是解决水资源矛盾的主要途径,但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或组织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这种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金融机构常通过经济手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施加重要影响。例如,当印度于1951年宣布建造法兰卡大坝时,引起巴基斯坦的强烈抗议。该大坝始建于1961年,1970年完成。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后,开始与印度谈判,1977年印度同意在旱季分配给孟加拉国63%的流量,但条件是孟加拉国同意调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补充恒河流量 。由于恒河争端,世界银行拒绝对印度在尼泊尔境内的水电工程提供贷款等。同时,孟加拉国也阻止把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调到印度境内的恒河中去。在这种背景下,双方在谈判与妥协的基础上,1996年签订了一个为期30年的协定,该协定保证孟加拉国获得在最需要水的3~5月份获得50%的流量,在特别干旱的季节上升到80% 。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河主要流经土耳其、伊拉克和叙利亚三个国家,最后汇入波斯湾。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只有少量国土位于这一流域。它曾孕育灿烂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其水量补给主要来自土耳其东部山脉。土耳其早在60年代就开始建造大阿纳托里奥工程(GAP),该工程体系包括22座大坝,19座水电站,同时灌溉160万hm 2 的土地,目的是使这些地区至2005年成为中东地区的面包篮 。由于出于政治上的担忧,世界银行等拒绝为该项目提供资金,至90年代以后,该工程的完成量仅略大于一半。 围绕水资源展开武力冲突的典型例子是中东地区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河流域与约旦河流域。中东地区的许多国界就是在不断的战争、占领、停火、提出和平计划的结果。其中水资源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今日,中东地区水资源的占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由武力与军事行动决定的。以色列有60%的水量,约旦有70%的水量来自约旦河流域。1964年阿拉伯高峰会议上,叙利亚和约旦曾提出从亚穆克调水,后在以色列的空中打击下放弃。1967年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的六日战争,确保了亚穆克大坝的控制权。在约旦河西岸归还给巴勒斯坦的谈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关于跨越两国的含水层。1967年以前,以色列从这一含水层获取60%的水,后上升到80%,如对这一含水层失去控制权,以色列将在战略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在以色列境内仅有的一个含水层是在1948年联合国确定的,位于地中海沿岸,由于过度开采,已造成盐水入侵。土耳其于1966年在幼发拉底河开始建造Keban大坝后,叙利亚竭力反对;而叙利亚在幼发拉底河上建造Tabqa高坝又把叙利亚与伊拉克之间的紧张局势推向武装冲突的边缘 。 当今许多国家在制定未来国家发展战略时,都把水资源问题作为一个先决条件,对于跨国界流域中的国家来说,确保本国水资源的利益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以色列有40%的水资源来自国际社会承认的1967年前的边界之外。前苏联解体以后,涌入以色列的移民激增,使90年代的人口比以前增加了25%。因此,确保水资源的供给是以色列军事与政治决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中东地区的未来水问题及其地区的稳定有重重疑虑。预计中东地区未来30年人口将增加3400万人,水的年需求总量将增至4700亿m 3 ,即使考虑到果断的水资源保护措施,这一数字也比可用水资源总量高1320亿m 3 。埃及位于尼罗河最下游的三角洲上,气候十分干旱,如开罗年平均降水量仅22mm,但对于农作物来说,至少需要400mm的降水量,所以,埃及水资源的90%来自尼罗河。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尼罗河流域各个国家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只是过去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国内局势的动乱延缓了这些国家利用更多尼罗河水资源的进程。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使得埃及一直是粮食出口国。然而,至1974年,由于高人口增长率与阿斯旺大坝对三角洲环境的不利影响,埃及作为粮食净输出国的地位开始动摇。与此同时,当邻国在它们自己的境内利用更多的水量时,埃及对未来的发展更变得忧心忡忡。例如,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在蓝尼罗河上建筑大坝的宏大计划,以此来帮助恢复内战以后的国内经济。但是,蓝尼罗河的水对埃及是举足轻重的,在进入埃及的尼罗河水中,有3/4的水量来自蓝尼罗河。 跨国界流域的特点使得流域内的水资源问题不单纯是科学与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带有强烈的地区政治甚至军事问题。特别是这些国家可能具有难解的敌对历史,如中东地区。正是由于这种特点,1992年在爱尔兰召开的都柏林会议与巴西里约召开的世界高峰会议都强调了解决地区之间有关水争端的重要性。在跨国界流域的水资源矛盾与争端中,流域国家经常引以为据的有以下四项基本法,但这些原则缺乏相互的支持与有效的机制来解决可能出现的冲突。 (1)绝对领土主权的原则,即一个国家具有无限的权利去利用本国境内的资源,所以本原则有利于位于流域上游的国家,但是,成为鲜明对照的是第2条; (2)绝对领土完整的原则,即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利用资源时损害下游国家的利益,这一条原则得到第3条原则的支持与延伸; (3)共同统治或共同管辖权的原则,即一个国家的权利受到严格的限制,一个国家在水资源发展开始前必须得到有关利益国家的许可,这是综合或一体化流域盆地发展的基础。但是,最经常援引的原则是第4条; (4)公平利用或有限领土主权的原则,即一个国家发展仅仅在它不损害它的邻国的资源时才是可允许的。这是国际法协会在1966年提出的,在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上,这一原则成为赫尔辛基原则的核心部分,它支持合理和公平地共享资源。 由于上述原则在相互协调与一致性方面的缺陷,流域国家在围绕水资源的矛盾与冲突中,往往都显得有理有据。土耳其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据Naff等估算,它贡献了89%的水量,叙利亚贡献11% ,伊拉克没有贡献。但是,位于下游的叙利亚和伊拉克要求利用的水量分别占总量的22%和43%。土耳其社会经济发展较晚,它认为要求使用35%的水量是符合公平与合理原则的。而伊拉克认为几千年以来幼发拉底河就孕育着他们的人民,利用这些水量是他们早已获得的权利。所以,跨国界河流的水资源问题十分复杂。有关国际法则并不能解决与处理水资源的分配问题,它仅仅是为流域国家提供了进行谈判与合作的基本出发点。合理与公平利用跨国界河流的水资源,是赫尔辛基原则的核心部分。它要求结合特定的区域,综合地考虑地理、水文、气候、过去与现在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流域国家的经济与社会需求、人口、替代措施的代价、其他资源、补偿的现实性、在不对其他国家造成显著伤害的前提下,满足某一流域国家的需要等。所以,如何真正体现这一原则,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艰巨任务。 2 跨流域调水问题 由于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地表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是极不均衡的,这就造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如中东国家都为典型缺水国家,阿拉伯地区有1/4的面积没有地表水。而巴西、加拿大等是多水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平衡。社会经济与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更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例如,前苏联是一个典型的地区,它80%的水资源分布在亚洲部分,而70%的人口在欧洲部分,主要在里海与黑海盆地。中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长江流域以北的水资源仅占19% ,其余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总量的35.9%,而长江以北地区的耕地占全国的64.1% 。 跨流域调水的设想很多,几乎涉及世界各个地区。如前苏联北冰洋调水计划、北美调水计划、亚马孙调水计划、澳大利亚东海岸调水计划、刚果河调水计划及我国的南水北调计划。从考虑国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可分为跨国界的跨流域调水(如北美调水计划)和在一个国家境内的跨流域调水(如我国的南水北调计划)。 80年代以前,前苏联制定了一个宏大的跨流域调水方案,把前苏联北冰洋盆地主要河流的水调到乌克兰和中亚共和国,计划历时50a,每年调水600亿m 3 ,开发230万hm 2 的灌溉地,并减缓里海与阿拉尔海水位的下降幅度。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于1982年批准了实施计划,然而,戈尔巴乔夫政府1986年决定停止这项计划,他认为产量的下降主要由当时的农业体制造成的。从环境与生态方面考虑,这项工程将对迁移性鱼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进入北冰洋的淡水量的大幅度下降将减少海冰,从而对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北美调水计划也是早已设想,但一直束之高阁。这一计划目的是给密西西比流域以西的地区,特别是依赖科罗拉多河供水的地区供水。这一设想也考虑到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系。科罗拉多河在流出美国进入墨西哥时,水量与水质都较低,墨西哥对这一问题多有抱怨,通过这一调水工程将可恢复水量与改善水质。但是,大部分北极水位于加拿大,美国从阿拉斯加的引水路线也必须通过加拿大。 与尼罗河等跨国界河流不同,长江、黄河、淮河流域都位于我国领土以内,这一地理特点为我国实施南水北调计划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南水北调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们不应对此掉以轻心,而应该通过立法的途径明确调水工程的运作方式。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在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中提出应制定《黄河法》 ,这一提议很及时。笔者认为,我们也应同时制定《长江法》,尤其是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背景下,更应重视流域法规的作用,主动与及时地从政策转向立法。从我国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的干旱历史来看,三个地区之间降水的时间与空间场在不同年份表现不同,总的来说,5~9月长江多水季节调水不会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产生影响。其它的月份长江的流量正常或偏多时,适度的调水也不会对长江中下游产生重大影响。问题是当北方黄河与淮河流域干旱,长江中下游也是枯水年时(如1978~1979年)。南水北调如何运作?我们将面临两难的局面,需要有立法依据。现在,黄河的断流已众所周知,但对人类活动对长江枯季入海流量减少的影响仍然认识不足。现在国内有些宣传报道,片面强调长江水量如何丰沛,而忽视长江的季节性缺水,忽视长江潮区界大通以下枯季入海流量的显著下降趋势。1998年长江大洪水以后,1999年初的异常低水位,即是长江洪枯水情向两极发展的表现。人类活动导致洪水水位显著偏高,枯水时水位异常偏低。关于人类活动与海平面上升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问题,这几年来日益引起上海地方政府与有关学者的重视。研究表明,长江流域的人类活动以对枯季入海流量产生显著的影响,直接后果是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频率与强度都在加大 。关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我们认为应注意下述四个方面的问题: (1)南水北调应充分考虑到人类活动对长江入海流量的影响,保证必要的入海流量。据中国科学院的咨询报告 ,在仅占全国土地面积1%的长江三角洲上,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的15.1%,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8.7%,其中属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2.6%。在北方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的形势下,国外某些媒介亦已把长江作为我国的生命线。显然,确保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南水北调的前提条件,这一提法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解决北方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性,而是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开展流域生态系统变化研究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2)即使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北方流域也应把解决本地区水资源问题的长远立足点放在本流域。这首先是因为我们会遇到长江、黄河、淮河与海河同时干旱缺水的局面,随着未来水资源需求的继续上升,这种问题将日益严重。或者即使是可从长江调出部分水量,对于北方的干旱也是杯水车薪。其次,正如原水电部部长汪恕诚指出,我国用水浪费严重,要把节水作为全社会的努力目标 。不论在我国还是从全球规模来说,农业灌溉用水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占主导地位。发展节水农业及其它产业才是解决本地水资源短缺的长远与根本的对策。不能把解决本地水资源问题的所有期望都寄托于长江之水。 (3)南水北调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是单纯为了满足黄、淮、海流域不断增长的水资源需求么?目前现状是水资源利用率十分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如不以节水与治理环境污染为本,多调入清水即意味着多排出污水,进一步恶化区域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一份文件指出,人类往往强调人对水的需求,而忽视了大自然在维持其自然生态系统时对水的最基本需求。笔者认为,南水北调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在解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燃眉之急的同时,帮助这些区域改善与恢复地表、地下及沿海的水环境及其相关的生态系统,这才是南水北调的长远与根本目标。但是,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取决于本流域的努力,本流域体系的综合管理才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4)水资源分配将在未来地方与地方利益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须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利益出发,协调好地区之间的利益。慎重考虑干旱缺水地区发展耗水型工农业项目问题,要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高效有利的地区。
个人分类: 南水北调与中国水问题|584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