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不容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随想] “创新”不容易,“撞旧”是常态!
热度 1 zlyang 2019-11-19 20:01
“ 创新 ”不容易,“ 撞旧 ”是常态! 从姬扬老师2019-11-15的《从本征值求本征向量》得知,连陶大神以为的“创新”,都可能是“撞旧”: “最近,三位物理学家(Peter B. Denton, Stephen J. Parke, Xining Zhang 张西宁)和一位数学家(Terence Tao 陶哲轩)发现并证明了一种快速求解本征矢量的方法:对于一个n阶的厄密矩阵,只要先求出这个厄密矩阵的本征值及其所有子矩阵的本征值,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其本征矢量。 补注: 第二天,情况有了一些变化。这个定理应该不是新的,而是重新发现。 1995年出版的北京大学徐树方《矩阵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就有类似的定理。” 如何通俗地解释陶哲轩等人简化矩阵特征向量求解的方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984398 不知道该发现与 1968年R.C.Thompson、P.McEnteggert的《Principal submatrices II: the upper and lower quadratic inequalities》有什么关系?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0024379568900050 而且,听夏香根老师说:从特征值求特征向量也不是很重要的工作。 实际上,弗拉基米尔·阿诺德多年前就抱怨: “俄罗斯的工资(过去、现在)太低了,所以一个人去研究数学就意味着他把数学当成一种目标而不是挣钱的手段。 在西方数学界,至今还是可以靠重写(或用现代术语改写)不为西方熟悉的俄罗斯克格勃数学著作或观点而获取名利。 ” “M. Berry 教授曾经提过两个幽默的原理:(① Arnold 原理:如果某个理念中出现了某个人名,则这个人名必非发现此理念者的名字 ② Berry 原理:Arnold 原理适用于自身 )。”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吧? 以上信息,未经核实。 “ 作者(们)在本稿件中提出的**观点/理论,未经充分查重。只能保证作者们是‘ 独立作出,非抄袭 ’。” 今后,我们都这样免责声明吧! 参考资料: 姬扬,2019-11-15,从本征值求本征向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206318.html 夏香根,2019-11-17,特征值是树干,特征向量里的元素是树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206433.html 张永祥,2014-06-27,顶级科学大师丝语: 俄罗斯玩不玩CNS?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418-80695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8734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974 次阅读|6 个评论
这次新浪就是个MT
热度 1 outcrop 2013-1-7 12:40
MT就是肉盾,吸引火力,承受打击,便于队友DPS输出;不容易。 但不免让人担忧,微薄还能走多远,存在多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31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可真不容易
热度 6 Greg66 2012-11-8 22:14
在科学网上转了一小圈,忽然想到,科学网可真不容易。就这个网上的博客而言,有才的人贡献的有才博文可真的太有价值了,对国家、社会和读者个人的价值真是不可估量。如果网站出问题,博文丢了,那损失简直无法想象。所以科学网担的风险,实在是大得没法说。可是到目前,似乎没听说出啥大问题。 这网上的博客,最大访问量已经达到1000多万。查了下百度,我发现的最年轻教授 喻海良 ,居然是80后,可是博文点击量总排名67位,周排名、平均点击量排名前十,科学思想很丰富。赞叹!他的导师也不是一般人! 我遇到、来到科学网,虽花些时间,但觉得不错。
个人分类: 10|3801 次阅读|10 个评论
找个暑假工还真是不容易
yunfeng1990 2012-7-11 09:03
自从毕业就一直想留在青岛边打工,边复习托福考试,也在积极的寻找暑假工。因为中间一段时间我要去趟湖北,只能找那种间断性的兼职工作,找了好几个,不是时间问题就是太不合适,一直到今天才勉强落实好了。其实这个结果早就应该想到的,就是还存在侥幸心理看看能不能找到个家教做。 现在的安排是这样的,7月9号到22号下午六点半到七点半到青岛宝龙广场表演,一次50元。7月14到22号白天跟随高联考研辅导班,帮忙上课,每天50元。本来高联的课一直在犹豫着,我想找个家教做,可是等了三四天了一直没找到,本来之前做的一个家教也没什么动静了,那个家教比较好每小时就50元。眼看高联就要开课了,就先答应下来了。22号到31号去武当山旅游学习,体会道教文化,顺便放松一下,自从拜入武当无极剑门下,这还是第一次去武当看看祖师爷,看来今生也就这一次机会了吧。8月1号到10号跟随高联上课,还是每天50元。11号到26号,青岛啤酒节的表演,每天80元。要是之间再好个家教什么的做做,也就能凑个3000块钱,除去武当山的路费什么的,就所剩无几了,也就够报一次托福考试的钱了。 我这还算是安排的不错了,工作不累,不像有些同学找的工作,每天十几个小时才几十块钱。生活在青岛这个工资低消费高房价更高的城市,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个人分类: 生活百态|2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硕士生导师也不容易
热度 25 boxcar 2011-11-5 22:49
昨晚,迟菲博士写了篇博文“ 导师眼里差劲的硕士生往往能够找到好工作 ”,【 1 】俺在第一时间抢到沙发并预言该文“必火”,并扬言要“和”一篇博文。今天,看到该文果然置顶了,俺也考虑要兑现诺言了。但是,很快注意到“小甜甜”(丁甜兄)的博文“硕士不容易”【 2 】紧随其后也【相关】置顶了,俺马上想到了一个题目“硕士生导师也不容易”。可惜刚写下标题,就被其他事物打断,延误到很晚才有空继续。本着“今日事须今日毕”的原则,还是决定贪黑把这篇博文写完。 我“扯旗放炮”地在这里说“硕士生导师不容易”,估计会有一些导师会热泪盈眶地打算冲过来和我握手并高呼“理解万岁!”,与此同时,可能也难免会有更多曾被 BT 的博士生、硕士生打算操起板砖来准备拍我。都请稍安勿躁,看完本文后在动手不迟。 一个大学或研究所的老师,在以前要靠“多年媳妇熬成婆”的阅历一步一步地从讲师或助研把职称提高到副教授或副研本身就不轻松。好不容易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奋斗让自己的职称到位了,还得在单位的硕士点也已搞定的前提下,再经过一番评聘之后,才有资格和条件招收硕士研究生。许多导师的“苦难历程”绝对不比大学生毕业前后考研究生轻松。您说,这容易么? 当上了硕士生导师之后,能不能招得到学生,可能又是一难。在硕士导师队伍迅速扩张、而研究生招生名额“稳中有降”的时代背景下,导师和研究生的比例必然会“屡创新低”,“僧多粥少”(用难听点儿的话讲是“狼多肉少”)的局面也在所难免,导致许多研究生导师每年只能招收一名学生,隔年、甚至几年才能招收到一名学生。此时,是否有名额招生、有没有学生报考、或者是否有机会调剂到一名研究生,已经足以成为许多硕士生导师每年从春天焦虑到秋天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的年终工作量考核会受到影响,多年没有学生还可能导致硕士生导师资格的丧失,这些看似很“俗”的东西都与导师个人利益、荣誉、资质直接相关,不能不让他们为之纠结。从更“高尚”点儿的角度来看,没有研究生意味着有些具体的研究工作可能就此无人去开展,研究项目的工作进度会大受影响,如果连续 N 年没有研究生,有些课题的接续以及通常由学生掌握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的传承都会出现“断捻”的问题。凡此种种,哪个能让硕士生导师感觉轻松、淡定? 有些硕士生导师,费劲巴拉地招到了一个学生,如果这个学生很“差劲”(专指迟菲博士文【 1 】中描述的那种),其心思全然不在研究课题中,既不肯为课题勤奋工作,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当成研究生阶段的首要事务来对待,对待学术研究寥寥草草、敷衍塞责,却把精力全都放在对一份未来就业的“好工作”的憧憬和奋斗上,此时导师肿么办?认真负责地对研究生尊尊教诲,每天苦口婆心地劝诫学生认真做论文,学生是否能理解并很顺从地收心回归实验室干活?对学生放任自流,自己安排给学生去做的工作由谁去做?难道全由导师越俎代庖、一手包办?学生自己学位论文的工作又将靠谁来完成?如果学生总是我行我素,全然不听导师的“招呼”,导师难道都捱到最后再去网上做“血泪控诉”么?【 3 】 有些硕士生导师(或许同时也兼任着博士生导师),他们的运气好得很,能够有幸通过各种方式招到“一等一”的好学生,甚至是被人视为有荣获 NB 奖潜力的好学生,他们其实一样“不容易”。招到好学生是他们的“幸事”,好学生飞走却可能对他们来说意味着的“不幸”。因为,这些学生的心气可能比其素质和水平更高,当然未必乐于屈就在一个普通硕士生导师甚至博士生导师的门下,总希望去更好的地方、跟更牛的导师发展(例如地球的另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此前的任何的口头承诺和约定,其实都随时可能会变更甚至被单方面废止。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导师最好“打落牙齿和血吞”,自己摇头晃脑地慨叹一番拉倒,尽量老老实实地忍着别声张,因为在当下这个奉行“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成功者(胜利者)是不受谴责”信条的时代里,如果研究生导师总想跑到网上去“血泪控诉 ” 一下,恐怕难免会遭遇到更“血泪”的“控诉”,这种举动搞不好还变成了“自取其辱”。这是何苦呢?! 说来说去,硕士们肯定不容易,其实硕士生导师也不容易,要想让大家都“容易”点儿,就遇事多替对方想一想、多多沟通吧。 参考: 【1】 迟菲: 导师眼里差劲的硕士生往往能够找到好工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1do=blogid=504656 【2】 丁甜:硕士不容易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9391do=blogid=504746 【3】 刘进平: 一位年轻导师对研究生的血泪控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731do=blogid=236130
个人分类: 教育|5342 次阅读|57 个评论
尝试硕士研究生英文答辩-不容易但可以做到
热度 1 lxchencn 2011-5-23 21:43
答辩结束,成功通过,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一直有想法,但直到去年才首次实现,今年第2次继续尝试硕士研究生用英文进行答辩, 而且用英文即问即答,得到大家肯定,觉得真是不容易,但经过不断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因为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即使在国内开的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也用英文交流,发表文章也要写英文了,因此,一直考虑研究生答辩要试试英文报告,2010年2个研究生试了一次用英文报告学位论文,还是顺利的,2011年再次要研究生用英文报告论文,英语提问英文回答,还是成功的,觉得英文答辩的方式还是可以尝试的。 要完成中文答辩到英文答辩的转变有很多的前期工作要做好,首先要坚定导师和研究生的信心,作为导师一定要下定决心争取成功,研究生也要全力以赴做好充分准备,当然,由于英文的基础不够好,更早的时候要做一些英文的读书报告练习,论文写好修改好,先中文幻灯片讲解理顺,再英文幻灯片修改好练习几次,大胆的讲,脱稿讲,能够讲就算成功了,多锻炼再提高,不断学习就会进步,尽管有不足的地方,还是达到了预期培养目标,总结经验,希望以后做的更好。
4989 次阅读|1 个评论
Born-Living-Life
smile321 2010-12-20 15:48
Born easy ,Living easy But life is not as easy as we always thought.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爱上一个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fengzhigu123 2010-5-29 15:31
爱上一个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譬如,每天赤脚走过一篇岩砾霍霍的地 采给她二十枝十二花瓣桃夭的笑 爱上一个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譬如,脚踩桃花,弋过这条深邃无底的发情期的河流 只因你见她在河的那一边对你桃花般微微一笑 爱上一个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一如她白底裙子上的青色桃花儿开在了三月 而你还在六月骄阳的期待里心急火燎 爱上一个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一如六月雨季的撒哈拉,三毛的梦中有无数花儿开落 一晃间故人已如桃花颓凋 爱上一个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而既然爱上了,倘若桃花果真梦般绽放在了六月里 那又该是怎样开怀的欢笑?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3139 次阅读|2 个评论
测试:立委通过人鬼审查,终于登陆科学网
liwei999 2009-12-9 16:59
特别感谢蒋老师邀请。还有那个二傻子,据说要请我喝二锅头。 白酒的不要,啤酒还可以: 最好是德国生啤,日本札幌的也行。
个人分类: 其他杂碎|5089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