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肥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谁与“开涤”明根源——杂说碱(2)
热度 1 fdc1947 2018-10-2 08:32
谁与“开涤”明根源—— 杂说碱(2) 碱在人们的家庭里,一个很有用的功能就是洗涤。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知道用草木灰水来洗涤衣物。 《礼记·内则》说:“父母的冠带衣服脏了,就要请他们换下来,给他们用草木灰水清洗干净(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浣)”。东汉的郑玄注:“和,渍也”。和灰就是将草木灰渍水。 草木灰中富含碳酸钾,其性质与纯碱碳酸钠非常相似,是古人最常用到的碱。 我们如今都知道,一般情况下,用碱可把衣物洗涤得比单纯用水洗涤得更干净,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人也能够说一个“大概”,但是,恐怕其中还是会有不少问题,我们不妨从头说一说。 我们的衣物为什么会脏?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一点“傻冒”,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一说。因为只有弄清楚了弄脏的过程和原理,才能够更清楚地知道“洗干净”的原理和过程。 弄脏衣物的过程,就是这些污染物被织物的纤维所“吸附”的过程。有些物质容易被纤维吸附,或者说吸附得比较牢固;有些则不容易吸附,或者说吸附得很不牢固,很容易掉下来。 我们洗涤的过程,就是要想办法把吸附在植物纤维上的污物拿下来,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与污物“吸附”相反的过程,或者说,这是一个使污物“脱附”的过程 。 把污物从植物纤维上拿下来,靠的是水的冲刷。所谓水的冲刷,从微观上看,就要求水分子与污染物分子足够接近,如果水分子不能与污染物分子靠得足够近,当然不能把污染物分子从植物纤维那里“脱附”。也就是说, 洗涤的过程是水与植物纤维“争夺”污物分子的过程 。 我们吃饭的时候,不小心会弄脏衣服。如果一些粥掉在了衣服上,会有一摊影子,干了以后,硬硬的一块粥渍。如果是一滴油,那就是一摊油渍。我们都知道,硬硬的粥渍容易被水洗掉,而油渍则不会被水洗掉。那原因是粥容易与水“相容”,而油与水却“不相容”。这里的“相容”可以看作相亲,容易亲近。 这个过程,与两种液体是否能够混合有相似之处。油和水放在一起,就不容易混合,俗话说“油水不相容(溶)”,即使用力摇晃或搅拌,过一会儿,油水仍然要分层。酒精(乙醇)和水放到一些,就完全混合了,再也分不清楚了。煤油和食用油倒在一起,也能够很好的混合。 这其中的原因,还是跟两种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有关。煤油也好、食用油也好,他们分子的边缘主要是与碳原子相连接的氢原子。在这种情况下,氢原子和碳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差不大,它们之间的化学键没有多少“极性”。而像水和乙醇,那里至少有一个氢原子与氧原子相连接,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大得多,因而它们之间的化学键“极性”很大,在那个氢原子一边显示出带正电。 当两种物质相互靠近时,往往有这种倾向:结构相近的容易相互“亲近” 。如果两种物质都是液体,二者就容易相溶。如果一种物质是固体,那么它也比较容易吸附那种与它表面结构相近的物质。 同样是粘在衣服上的污物,米粥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结构中很有不少有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羟基”,它是容易与水相亲的。所以水容易把米粥从织物上洗下来。而粘在衣服上的油渍却不是如此,它与水并不相亲,水难以靠近这些油脂的分子,无法与油污相结合,所以也就难以把油脂分子与织物纤维分离。 如果在水里有碱存在,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碱能够与油脂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油脂水解。我们知道,所谓油脂就是三酰基丙三醇,也就是三脂肪酸甘油酯,碱溶液中的氢氧根能够使脂肪酸甘油酯水解成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与碱溶液中的钠离子或钾离子一起被称为脂肪酸盐。 原来的油脂分子是长长的一条,两端都是“亲油的”(或者说“疏水的”)的基团。与水分子都难以接近。现在,由于碱的作用也就是氢氧根的作用把油脂分子断开了,而断开后的“断面”处,都成了“亲水的”基团。 在脂肪酸的一端是具很强极性的“羧酸基”,另外一边仍然是极性很差的碳链(跟煤油、柴油很相近)。 脂肪酸盐中一端具有极性的羧酸基是亲水的,容易与水结合,而另一端碳链却是亲油的或者说是疏水的,容易跟油脂一类的物质相溶。这样形成的脂肪酸盐就可以成为建立在水系统与油渍之间的“媒介”。通过这样的媒介,油和水就相亲了。 这样,油渍就有可能脱离织物纤维的吸附,从而分散到水的系统中去,也就是说,织物上的油渍能够被清洗掉。 实际上,这种一端亲水另一端亲油的脂肪酸盐,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肥皂的主要成分。肥皂正是靠着这种两端亲水亲油性质不同的分子,帮助我们把衣服清洗干净。 如脂肪酸盐这样的在两端具有不同的亲水或疏水功能的基团的分子,如果分散在水里,就会使水的性质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正因为许多表面活性剂都有这样的亲水和疏水的“两性”,它们就可以像脂肪酸盐一样,作为洗涤用的“肥皂”。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洗衣粉、洗衣液、洗手液、洗头膏、洗洁精等等,其作用的主要成分各种各样,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化学结构,换句话说,它们都是表面活性剂 。 我们如今所使用的洗涤用的表面活性剂当然都是人工合成的,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利用天然的表面活性剂来进行洗涤。皂荚树的体内就含有皂荚皂甙这样的天然表面活性剂,我们的先人利用皂荚的果实捣烂制成丸,来洗涤衣裳,效果很好。 实际上,含有这些天然表面活性剂的还有无患子等。无患子一名肥珠子。 宋·庄季裕《 鸡肋编 》 称:“浙中少皂荚,澡面涴衣,皆用肥珠子。木亦高大,叶如槐而细,生角,长者不过三数寸。子圆黑肥大,肉亦厚,膏润于皂荚,故一名肥皂。” 这就是目前能够找到的“肥皂”一词最早的来历 。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 •木二·肥皂荚》则说:“肥皂荚生高山中,其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白花,结荚长三四寸,状如云实之荚,而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其色如漆而甚坚。中有白仁如栗,……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 现代从西方传入的用脂肪和氢氧化钠反应制成的脂肪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洗涤用品“soap”,翻译时就利用了我们原有的词汇“肥皂”。 碱性的洗涤剂一般都会对于织物特别是对丝、毛等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织物造成损害 ,所以,现在使用的洗涤衣物的用品一般尽可能采用碱性较小的,甚至接近于中性的洗涤剂。 对于一些工业机械,由于平时用机油润滑,满是油污,在清洗时,就索性用“火碱”即氢氧化钠清洗。众所周知,氢氧化钠才是真正的强碱。把这些机械零件浸泡在滚烫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有的也还要放入表面活性剂,这样才能够把零件上的油污清洗干净。 对于家庭所用的一些油污很重的地方,如果厨房的抽油烟机,在清洗时也要用碱性较重的洗涤剂,才能够较为容易清洗干净。 上面所说的方法,所对付的一般都是油性的污物,如果是碱性的污物,那么用一般的洗涤衣服的洗涤剂就不适用了 。家庭中所用的器皿,有的有水垢,例如水瓶的污垢主要是碳酸钙。厕所的马桶,会有尿碱。这些都是碱性的污物。清洗这些污垢,就需要用酸性的溶液。而且,在选用的时候,还要考虑不要对容器本身产生损害。 对于陶瓷的马桶,不妨用强酸性用品。一般的洁厕剂,就含有酸性很强的盐酸,使用的时候注意不要接触自己的皮肤。 对于水壶里的水垢,市售的除垢剂则为较弱的酸。 这些酸性的清洁用品不要与上面所说清洗油污为目的的洗涤剂相混用。混在一起至少是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效率,得不偿失。尤其不要与含次氯酸盐的“消毒剂”混在一起,混在一起的话,酸能够与次氯酸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从而对人呼吸系统有极大伤害,那就麻烦了。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72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猪胰子
mqr 2014-2-23 11:48
猪胰子 现在人们的卫生间里,有各种香皂、洗面奶,还有这个霜那个霜,这个露那个露,这个液那个液,数不清的化装品、洗濯用品……真是琳琅满目。 所有这些新鲜货,在我的头脑里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而印象最深的则是那“猪胰子”。我们小的时候,把香皂叫“洋胰子”,把肥皂叫“洗衣服胰子”。平常人家是从来不用这些新鲜东西的,只有有钱人家、学校老师、村公所的人,才用得起。 家家户户洗脸用的是“猪胰子”。 所谓“猪胰子”,就是在杀过猪之后,取出其胰脏,加一定比例的碱,混合放在捣臼(或捣蒜缸)里,捣得碎之又碎,然后用手攥成一团一团的,一团就是一块“猪胰子”,就可以用来洗脸洗手了。 但是,不是每家都杀猪的,这“猪胰子”也不是每家都有。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得把脸洗得光亮一些,这些人家就得到农贸市场上去买,因为它比那“洋胰子”便宜得多,销路自然就好。所以杀猪人家多余的“猪胰子”几乎全都能卖出去,没有剩在家里的。 话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肥皂供应十分紧张,买肥皂是要票儿的,而钻探工人的衣服又极易髒,没肥皂又洗不干净,怎么办,所以不少钻探工人常把工作服拿到钻探井场去洗,不仅用水方便,用“肥皂”也方便,因为可以用黄甘油加碱当“肥皂”,工作服也可以洗的很干净,而黄甘油和碱又是每个机台常备的,所以用起来很方便。这和造“猪胰子”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也被叫做“公用大猪胰子”。 这事儿,在当时并不是太简单,在生活会上,工人们常常要自我检讨一番,千篇一律都说自己“占了公家的便宜”。你也检讨他也检讨,大家都检讨也就等于没检讨,这便宜检讨后继续占,“公用大猪胰子”继续公用。 这也可能就是“猪胰子”的演化史吧,没等演化到今天,就自然而然的绝迹了。
个人分类: 瓦房村旧事|3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土人”肥皂的故事
热度 3 AnjinLiu 2013-5-27 01:19
洗衣服的时候,和别人聊起了肥皂一事,提起我刚来到柏林一事。 在国内的时候,有一件白色的球衣,做饭的时候溅到油上面,洗的时候重点照顾,汰渍洗衣粉,蓝月亮洗衣液,再使劲的搓,始终洗不干净,有好多黄印在上面。一直将就着穿着。 去年来了柏林,在土耳其人(土人)开的超市看到了就随便买了一块肥皂,好像是0.5欧元。洗搓这件衣服的时候,发现水有点黄,感觉奇怪,仔细看下,有些黄印没有了,再探个究竟,重点照顾余留的一些晃黄印,都干干静静了。原来黄印点点的衣服重新白白的。真是惊叹肥皂的威力!原来土人那里还有好东西啊。 这个小故事,让我对土人惊叹,也对始终以泱泱大国的自居的天朝汗颜。一块肥皂,一包洗衣粉,一瓶洗衣液都做不好的国家是否真的需要开始想一想了!? 前一段时间,连续有2人让我给邮寄奶粉回去。我拒绝了,原因多方面的。德国现在限购奶粉,超市里面贴着告示:只能买2罐!尽管如此,我发现货架都是空空如也。据说,限购主要是针对中国人的。这边做代购的人太多了,基本一去就能把整个货架上的奶粉搬空,搞的他人都没得买。我也见到有些做代购的学生,推着一个自行车,上面驮着几十罐奶粉。我就在想,如果我真去大把大把的购买奶粉帮人家回去,我会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我觉得会脸红惭愧。泱泱大国,奶粉都要从国外买入才放心,是否也需要好好想一想!其实奶粉限购,不就给天朝好好上了一课吗?!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360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洗衣液、洗衣粉、洗手液与肥皂
hongri1130 2012-4-19 16:05
[转载]洗衣液、洗衣粉、洗手液与肥皂
洗衣液与洗衣粉   洗衣,生活中再平淡不过的事情。用于衣物洗涤的产品中,洗衣粉一直占着主要的地位。但是,细心的人会发觉,洗衣液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污能力强,并且能够深入衣物纤维内部发挥洗涤作用 , 去污更彻底。   洗衣粉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溶解,残留物容易导致衣物损伤,并且不易漂洗;而洗衣液能够完全溶解且溶解速度快,易漂易洗,不会伤及皮肤和衣物。   洗衣粉都是强碱性的( PH 值超过 12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戴手套,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而洗衣液 PH 值偏中性,配方温和不伤手。   洗衣液的技术含量更高,便于添加各种有效成分,洗后会另衣物蓬松、柔软、光滑亮泽,并且具有除菌和持久留香的功效。使用综合成本低,正被人们广泛的接受。   洗衣粉产生的废液在自然界不能完全降解,造成河水富营养化,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洗衣液则可完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洗衣液品种琳琅满目,丰富多样,其时尚消费正广为流行。 洗衣液选购   洗衣液作为洗涤用品市场的新宠,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如何选购洗衣液,本篇洗衣液专家还特别奉送几招,将以“望闻问切”的方式“把脉”好洗衣液的标准,下面为大家提供更加精准的洗衣液选购“贴士”。   第一招——望:   外观质量上乘的产品肉眼看去无杂质或分层 ; 而次品有下浓上稀的分层。同时,色泽好的洗衣液颜色稳定,长期放置也不变色 ; 较差的会有色散、褪色现象。选购时,注意看标签,合格的洗衣液包装上应该有产品名称、净重、产品使用说明、厂名厂址、保质期等,此外,产品标签上商标图案清楚,无脱墨现象。   第二招——闻:   香味好的洗衣液香味纯正、持久 ; 差的会偏酸,还带点涩味。   第三招——问:   在选购时要多问关于生产企业的历史背景、是否专业,品牌美誉度如何等。   第四招——切: 好的洗衣液用手摸过去,粘度适中,成份均匀,而较差的洗衣液,手感极粘或极稀,底部有沉淀。   通过以上方法,你基本上就可以选购到称心如意的洗衣液了,当然,还有一些洗衣液知识,洗衣液专家也提醒您多多关注:    1 、溶解性能迅速溶解于水,均匀作用于衣物的是质量过关的洗衣液 ; 难溶于水或需长时间搅拌、只起局部清洁效果的是质量不过关的产品。    2 、不含磷:意味着环保和安全。   大家可能会听说过“水体富营养化” ? 以一个鱼塘为例,如果发生了“水体富营养化”,那么首先鱼塘里的藻类等微生物会大量繁殖,然后水中的氧气会大幅减少,然后鱼虾会缺氧而死……整个鱼塘的生态失衡,最后变成一池死水。“磷”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刺激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成分,对环境的危害极大。   此外磷还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造成软骨病之类。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是因为衣服漂洗过程中要去掉磷质很不容易——为了健康,你要用更多的水、更多的时间去漂洗。    3 、加了荧光增白剂的衣服看起来亮丽如新,但是荧光增白剂只是从光学上让衣服看起来干净了,但实际上污渍还存在。    4 、用洗衣液清洗的衣物,第二年再拿出来时,衣领袖口都不会发黄。 洗衣液的主要成分和去污的原理   主要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包括亲水端和亲油端,其中亲油端与污渍结合,然后通过物理运动(如手搓,机器运动)使污渍和织物分离。 同时表面活性剂降低水的张力,使水能够达到织物表面,使有效成分发挥作用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洗衣液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普通洗衣液、高档无磷洗衣液和概念型洗衣液。前者价位大多在 30 元左右,高档无磷的大多在 40 - 70 元之间。 而概念型的则是目前最流行的,在原有基础上加上各种流行的消费概念,比如抗菌杀菌、消毒卫生、柔软、温和不伤手等,这类产品价位一升又要高出几元钱。在众多的洗衣液中,主妇们明显地对新型洗衣液较为感兴趣,注重使用的安全性,如洗后不刺激皮肤,洗衣液本身就含有护肤性元素等。不过,这类产品也是目前市场上价位最高的。 洗手液   一类是普通洗手液,一类属消毒产品,另外特殊一类属于重油污洗手液。前者起 到清洁去污的作用,后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有效成分,重油污洗手液则多为工业类油污(例如机油、汽油、黄油、柴油等)和顽固污渍的清洗。不同洗手液洗手液在外包装上有分别,普通洗手液一般为“准字号”,消毒洗手液则多为“消字号”。洗手液一般无磷、铝、碱、烷基苯磺酸钠等成分,采用温和去污的原理,容易被皮肤接受。 选购洗手液注意事项:    1. 要到正规商场购买,正规商场进货渠道比较稳定,有较为严格的进货把关制度。    2. 观察包装是否完好,包装瓶上字迹印刷是否清晰,泵头是否结实。一般洗手液是通过挤压泵头出液,如果包装质量差的话会在使用过程中不出液或者漏液,造成不便和浪费。    3. 看标志是否齐全,如有无厂名、厂址等,特别要注意是否有标准号。尽管目前洗手液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但国家不允许无标生产,因此各生产企业要制订企业标准,并在包装上注明企业标准号以保证产品质量。    4. 注意内容物即洗手液本身,闻一闻有无发臭、刺鼻等异味。如有则可能是过了 保质期限或者是使用了禁用原料,最好不要购买和使用。还要观察有无分层或油水分离现象,如有则表明生产过程中乳化工艺没有控制好,会影响洗涤效果。 肥皂 肥皂又称高级脂肪酸皂,学名为羧酸盐。羧酸盐一般是由油脂与碱在加热条件下皂化制成的。它是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所用的油脂和所用的碱不同,因此可以制成性质有很大区别的肥皂。由于这些肥皂凝固点的不同,其硬度也有所不同。凝固点高的硬度大,反之就小。钠皂比钾皂硬,胺皂较柔软。   钠皂和钾皂在软水中具有较丰富的泡沫和较高的去污力。但其水溶液的碱性很高。常见的洗衣皂的品种、特性及用途见下表:   洗衣皂的种类、特性及用途 种类 特性 用途 肥皂 碱性大,溶于水,用温水及软水洗涤效果好 使用洗涤棉麻织物,不使用洗涤丝、毛织物 皂片 呈弱碱性,脂肪物含量较高 可以洗涤丝绸毛料衣物,但要浸酸处理 合成肥皂 去污型强,不会发生酸败变质 能克服硬水,洗涤棉麻织物 透明皂 碱性小,含有甘油成分 适合洗涤合成纤维织物 增白皂 含有漂白芨增白成分,有增白作用 适合洗涤白色棉麻织物 硫磺皂 含有硫磺成分,有药效的作用 适合洗涤人体分泌的污垢 洗涤 衣物 用 肥皂 。将适当配合的 油脂 ( 有时加 松香 ) 与 烧碱 共煮,经 皂化 、 盐析 、 洗涤 、 整理 等 工序 制得 皂基 ,然后经 调和 、 冷凝 ( 成形 ) 、 切块 、 打印 等工序制成皂块。成形方法主要有冷板法和 真空冷凝法 。根据 脂肪酸 含量不同,洗衣皂分 A 型和 B 型。 A 型干皂含量≥ 43 %, B 型≥ 54 %。为了提高去污力,往往添加 水玻璃 或 纯碱 等 填充物 。主要用于衣物洗涤。 普通使用的黄色洗衣皂,一般掺有松香,松香是以钠盐的形式而加入的,其目的是增加肥皂的溶解度和多起泡沫,并且作为填充剂也比较便宜。 洗衣皂是块状硬皂,主要活性成分是脂肪酸钠盐,此外洗衣皂中还含有助洗剂、填充料等。如泡花碱、碳酸钠、沸石、着色剂、透明剂、钙皂分散剂、香料、荧光增白剂等。洗衣皂是碱性洗涤剂,其水溶液呈碱性。其去污力强,泡沫适中,试用方便。缺点是不耐硬水,在硬水中洗涤时会产生皂垢。 肥皂成分   主要成分都是 硬脂酸钠 ,其分子式是 C17H35COONa( 碳 17 氢 35+ 碳 + 氧 + 氧 + 钠 )( 也可以写成 RCOONa ,由氢氧化钠 和碱合油脂发生反应产生 ) 。如果在里面加进香料和染料,就做成既有颜色,又有香味的香皂了;如果往里面加点药物(如硼酸或石炭酸),它就变成药皂了。 去污原理   肥皂分子结构可以分成二个部分。一端是带电荷呈极性的 COO-( 亲水部位 ) ,另一端为非极性的碳链 ( 亲油部位 ) 。肥皂能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当肥皂分子进入水中时,具有极性的亲水部位,会破坏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使水分子乎均地分配在待清洗的衣物或皮肤表面。肥皂的亲油部位,深入油污,而亲水部位溶于水中,此结合物经搅动后形成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满肥皂的亲水部位,而不会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此过程 ( 又称乳化 ) 重复多次,则所有油污均会变成非常微小的油滴溶于水中,可被轻易地冲洗干净。    使用   清洁身体:把要清洁的地方用水湿透,之后把肥皂涂在那里,用手擦拭,就能清洁。   清洁衣服 : 把衣服用水湿透,用把肥皂涂在衣服的污垢,再把衣服互相擦拭,就能使衣服洁净。 洗衣更要洁净 6种家用洗涤剂效果对比 http://tech.hexun.com/2011-05-10/129440582.html
个人分类: 生活其它|3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笔之五十五:《清尘》“肥皂热水思狂野”
uvard 2012-4-7 21:56
清尘 纷繁忙碌一天乏, 独处澡堂身心松; 肥皂热水思狂野, 毛巾污垢化土尘。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超级细菌,超级冷漠
songshuhui 2010-12-21 20:20
liunianlong 发表于 2010-12-17 12:57 超级细菌。听上去怪可怕一猛兽,在新闻中闹腾了两天,就被我们抛到脑后了。 股市倒是小小地兴奋了一把。医药板块齐齐飘红,板蓝根颗粒水涨船高。超级细菌成了送财童子,这大受追捧的偶像模样,绝对让你想象不到,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被人憎恶。 对细菌的赶尽杀绝成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必备环节。洗手液、消毒水齐齐上阵,试图把细菌恶魔彻底阻挡在外,将家里打造成为无懈可击的细菌真空地带。如果说勤洗手还算情有可原,但连可以稀释几十倍使用的消毒水,都在以3升的规格大卖特卖,这架势就堪称夸张了。 除了叫卖酸奶者谆谆善诱,生造一些词语来解释自己的乳酸杆菌有多厉害,可以抗衡其他有害细菌。其他的商家一概统一口径,对细菌恐慌症推波助澜。抗菌服装材料、容器表面的抗菌涂层、到处张贴的消毒告示、能帮助抵抗细菌的维生素(当然,在他们的宣传中,维生素是万能药)。这其中,当然少不了细菌的真正杀手:抗生素。 社会上对细菌的群体性恐慌,医生可谓居功至伟。哪一次看诊没有兜回来一大袋抗生素,你这医院就算是白去了。就算是不吃药也能自愈的感冒,只要有红肿发炎,医生们都会大笔一挥,很大方地开出大包抗生素让你当饭吃。据估计,中国的抗生素滥用率将近八成,和国外的畜牧场差不多。 面对抗生素的步步紧逼,细菌们可不会像我们一样,伸长脖子等着挨宰。它们繁殖能力超强,只要环境合适,几十分钟内就能化身出成千上万的子孙来。这一变二,二变四的过程中,难免基因突变,偶尔会有一些个体具备了超能力,能化解抗生素的攻击。这类细菌就具备了耐药性,而且可以遗传给后代。 毫无疑问,只要有抗生素出现的地方,就会有耐药性细菌出现。而乱用抗生素的地方,会更容易产生耐药性。多数人贪图方便,一日三次的服药安排,往往和饭局一起解决。但是,药物如果集中在白天服用,会使得身体中的抗生素浓度忽高忽低。白天浓度偏高,增强了药物的副作用;晚上浓度降低,白天侥幸逃生的耐药性细菌又可以趁机休养生息,大肆繁殖。而多数人在症状好转后,往往立刻停药,这样,耐药性的细菌就会逐渐积累,在遇到下一波抗生素攻击时,再获得另一种耐药性。 随着时间的积累,细菌经历的抗生素越多,它们就越可能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种多重耐药性细菌,就叫做超级细菌。很久以前,一种导致我们伤口化脓的葡萄球菌就够得上超级细菌的尊号了。理所当然地,最有可能诞生超级细菌的地方,当然是抗生素使用最多的医院。 超级细菌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这一次声名大噪的超级细菌,具备产生NDM1酶的基因,能够通吃几乎所有抗生素,具有非常全面的耐药性。虽然仍有少数几种抗生素能暂时守住最后的防线。但作为渺小的个人,我们面对这种超级细菌的退路只有一条:防守。 勤洗手是最好的预防。洗涤剂的物理伤害,是细菌不能承受的。没错,商家当然也这样说,但他们不会告诉你,最好的洗手液是肥皂。 做好清洁工作的同时,尽量少用抗生素,若确实不可避免,则必须在症状消失后坚持服用34天才可停药。还有一个绝对必要却被多数人忽视的好习惯,服用抗生素时(其实大多数药物都是如此),请严格按照间隔均匀的时间点服药。每日三次则间隔8小时,每日2次则间隔12小时,以最好地发挥药效。如果记性不好,买一个具有周期提醒功能的药盒(不是你可以随意设置闹钟时间的那种),上够电池。那是送给你关心的人的最好礼物。 最可怕的不是超级细菌,而是我们对细菌的无知和冷漠。 本文发表于《信息时报》12月5日生物圈专栏
个人分类: 健康|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洗衣服的原理
firepear 2009-12-9 21:53
洗衣服的表观过程可以概括为:润湿、机械力、冲洗; 润湿: 润湿过程中,洗涤液(水为例)将衣服纤维和污垢浸于其中,可溶性的糖、盐等被拉入水中,水还尽可能的往纤维和不溶于水的污垢中间挤,削弱污垢和纤维的结合力,提高下一步搅拌的效果。 从前面的介绍应该可以知道,表面张力大润湿效果就差,表面活性剂使得洗衣液更容易进入微小的角落。 机械力 : 不论是洗衣机的转,双手的搓,单手的揉,刷子的擦,都主要是依靠机械力让污垢离开衣物纤维,旧时代没有洗涤剂的时候,用棒子锤,就是加大这种作用效果,但是对衣物的损伤较大。 有了洗涤剂之后,这里面的过程就变得有趣了,主要有乳化、悬浊化,泡沫和浮选这几个变化。 乳化是指两种不互溶的液体被妥协溶在一起的过程,悬浊化是一种固体被妥协均匀在一种液体中的过程。乳化为主,这其中表面活性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憎水一端和污垢结合,并且不断侵略霸占最终污垢四分五裂、七零八落直至完全交出自己。 泡沫化则是因为混进了空气,空气也是憎水性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口味很大,水溶液的表层的空气和污垢分子的表面俨然满足不了,于是一旦有空气掉入水中立刻加以包围,气泡内层是常常的碳氢连疏水端和污垢分子,外层和水分子纠缠不清,之所以是球形,是因为这样的比表面积最大,充份利用,同时球形的抗压能力也是最好的,开始因为和水纠缠不清,小气泡并不能轻松逃离水溶液,直到找到了私奔的对象另一层带着污垢分子的表面活性剂,这样形成两层结构,外面都是憎水部分,亲水端靠在一起,浮出水面的时候,皆大欢喜。 洗涤剂趣味发展 古时候,人们开始用草木灰和贝壳磨成粉状洗衣服,是因为草木灰里的碳酸钾和贝壳粉里的氢氧化钙(初中刚学化学的时候,就总想用石灰厂的氢氧化钙和野地里的碱碳酸氢钠反应出氢氧化钠)能够产生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可以和油脂发生皂化,产生钾肥皂(肥皂是钠作阳离子),于是就有了表面活性剂,衣服就可以洗干净啦。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皂角和澡豆。皂角里面含有天然的表面活性剂,而澡豆, 《千金要方》说,把猪胰腺上的污血洗净,撕除上面的脂肪肝磨成糊状,加入黄豆粉和香料,搅拌均匀后,通风处风干后即成,也是皂化反应,但是里面还含有胰蛋白酶和磷脂,很高级了。再后来,人们 又向其中加入了砂糖(应该是防裂,原理有待学习和思考),并用纯碱代替黄豆粉,压制成球状和块状,称为小胰子,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老一代人管肥皂叫胰子了吧。
个人分类: 表面活性剂系列|12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