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调查报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美机构呼吁重视全球变暖对城市影响
hgiap 2011-7-2 16:54
美机构呼吁重视全球变暖对城市影响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项全球城市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变暖造成的热浪和海平面上升等后果正在对全球各城市造成影响,但多数城市并没有作好相应准备。 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全球数十亿城市居民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对全球许多快速发展的城市的居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城市的居民,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调查发现,许多城市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积极应对全球变暖的具体措施;二是未能减少对汽油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自1950年以来,全球城市人口翻了两番,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更快。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将超过500个。 报告指出,由于城市建筑密集,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居民比较容易受到伤害,而全球变暖趋势更加剧了城市面临的潜在威胁,比如可淹没城市的暴风雨、海平面上升和持续的热浪等。 报告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遭遇持续高温。每当发生这一情况时,城市空气污染情况更加严重,由此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此外,一些城市的贫民区缺少起码的卫生条件,没有干净的饮用水;不少中小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但却缺乏足够的服务及公共设施,难以抵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报告撰稿人罗摩洛·兰考指出,许多城市对全球变暖准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化速度过快,管理者疲于应付其他事务而忽视了卫生与安全标准。她说,调查发现,多数发展速度过快的城市均未能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报告呼吁各国城市重视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为城市居民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个人分类: 气候新闻|1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2011春季课程调查报告
热度 3 smilesun 2011-6-18 14:58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坚持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无记名的调查,协助改进课程,了解大家的想法。在今年元旦发布了2010年秋季学期课程调查报告,感兴趣的可以参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4685do=blogid=399784 下面简要总结一下这学期的调查结果。 一、本学期的课程内容安排及授课老师 周次 主讲人 上课内容(日期) 内容评价 授课水平 2 罗昭锋 课程介绍、安排及要求等 3.3 95 97 2 杜 进 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介绍 3.3 92 91 3 杜 进 信息资源与数据库检索 3.10 92 90 3 于 明 EI 数据库的介绍 3.10 89 84 4 杜 进 WOS 平台的多层次应用 3.17 96 93 5 罗昭锋 RSS- 同步获取世界最新资讯 3.24 98 97 6 罗昭锋 文献管理软件 NoteExpress3.31 95 95 7 樊亚芳 Endnote X4 的基本功能 4.7 93 91 8 罗昭锋 思维导图软件 mindmanager 介绍 4.14 91 93 9 罗昭锋 引文分析 HistCite 软件 4.21 96 96 10 杜 进 科研选题与开题报告 4.28 91 91 11 罗昭锋 搜索改变生活 5.5 91 93 12 课程报告 1 ( Origin , quosa , scholar ,成功助理, chemdraw , PDF 编辑软件) 5.12 88 85 13 课程报告 2 ( RefViz , XRD , pubmed ) 5.19 84 83 14 罗昭锋 在线文献管理软件 mendeley 以及文献分析软件 RefViz 5.26 88 89 15 罗昭锋 科研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及获取途径, Zotero ,以及 CiteSpace 介绍 6.2 87 89 16 罗昭锋 课程小结及意见反馈 93 96 调查表的说明: i、请在内容评价和授课水平下打分,5表示很好,4好,3表示一般,2表示差,1表示很差。 ii、调查目的在于协助我们改进课程,为保障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采取无记名形式;如果未上课可以留空; iii、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你对本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根据自己的感受,对本课程提出宝贵意见:(说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内容好,哪些需要加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最好能添加什么内容,以及你面对科研的困惑是什么,对作业的意见等。) 二、调查结果 表1中的分数换算成了百分制。 其中课程内容的平均分为:92;授课水平的平均分为:91;略高于上学期的88.9和89。 难道我们的整体水平针对在提高?也许是吧,不过确实花了不少时间。感谢同学们的肯定。 按照课程内容的评价排序分别为: 5 RSS- 同步获取世界最新资讯 3.24 9 引文分析 HistCite 软件 4.21 4 WOS 平台的多层次应用 3.17 2 课程介绍、安排及要求等 3.3 6 文献管理软件 NoteExpress3.31 7 Endnote X4 的基本功能 4.7 16 课程小结及意见反馈 3 信息资源与数据库检索 3.10 2 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介绍 3.3 8 思维导图软件 mindmanager 介绍 4.14 10 科研选题与开题报告 4.28 11 搜索改变生活 5.5 3 EI 数据库的介绍 3.10 12 课程报告 1 ( Origin , quosa , scholar ,成功助理, chemdraw , PDF 编辑软件) 5.12 14 在线文献管理软件 mendeley 以及文献分析软件 RefViz 5.26 15 科研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及获取途径, Zotero ,以及 CiteSpace 介绍 6.2 13 课程报告 2 ( RefViz , XRD , pubmed ) 5.19 与上学期相比,histcite的排名大幅提前,原因可能是我对histcite更加熟悉,有更多的使用心得。而citespace这种东西以后看来不讲也罢,当然与我不够数次也有关系。 按照讲授的水平排序,依次为: 5 RSS- 同步获取世界最新资讯 3.24 2 课程介绍、安排及要求等 3.3 16 课程小结及意见反馈 9 引文分析 HistCite 软件 4.21 6 文献管理软件 NoteExpress3.31 11 搜索改变生活 5.5 4 WOS 平台的多层次应用 3.17 8 思维导图软件 mindmanager 介绍 4.14 7 Endnote X4 的基本功能 4.7 2 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介绍 3.3 10 科研选题与开题报告 4.28 3 信息资源与数据库检索 3.10 14 在线文献管理软件 mendeley 以及文献分析软件 RefViz 5.26 15 科研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及获取途径, Zotero ,以及 CiteSpace 介绍 6.2 12 课程报告 1 ( Origin , quosa , scholar ,成功助理, chemdraw , PDF 编辑软件) 5.12 3 EI 数据库的介绍 3.10 13 课程报告 2 ( RefViz , XRD , pubmed ) 5.19 上学期还与学校的评价系统中的结果进行了一下比较,两者分数差不多。 三、小结 从HistCite和citespace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老师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很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评价。老师如果能驾轻就熟,学生能学到更多东西,自然会给予较好的评价。如果对某款软件不甚熟悉,学生也会云里雾里,一头雾水,如citespace。所以,要想把这门课程上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其实在学生的调查反馈表上,还有一段文字的评价,由于文字内容较多,无法一一列举。今后整理后,再与大家分享。
657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学习毛泽东之《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热度 1 DynamoChina 2011-6-16 13:16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rar 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关于农村调查报告的论文集。由中 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根据1941年延安出版的《农村调查》一 书增订而成。1982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收录了 毛泽东从1926—1941年所写的有关调查研究的论著、调 查报告及有关材料17篇。毛泽东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 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一文中提出了“不做调查没有发言 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践》等论文中,精辟地论述了调查 研究的重要意义,强调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运用矛盾分 析、阶级分析的方法,做到个别和一般、典型和全面相结 合,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相结合,从总体上全面 地、具体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农村 调查文集》的出版,为认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历 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尤其是通 过调查研究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指导作用。
21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兰德公司调查报告
entangle 2011-6-12 10:53
兰德公司调查报告 2010/10/14 这是我在这一系列的文章里第一次全文转载一篇文章,虽然我不完全同意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但是正如文章结尾所说的一样,我就是一条迷失的狗,在现实与理想巨大的落差面前不知该何去何从。想要努力起来争斗却又害怕失去,正如罗素所言,怯懦乃是国人的一大特点,我也是一个标准的中国人,依然怯懦,虽然我想要追求一种美好的生活,想让我的现在正在受苦受难的同胞过上更好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个愿望,不可能化为实际行动,尤其是是这行动会让自己损失很多甚至失去生命的时候。 诸多的原因造成了中国目前的现状,正视这些问题乃是中国进步的前提。遇到问题我总是把问题推向 zf ,虽然它在目前国家这个现状要负绝大一部分责任,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负有相应的责任,尤其是我这种所谓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虽然这个教育是否能叫着教育仍然还有疑问,但是,无疑,我消耗了更多的社会资源,虽然是我的父母供我上的各种小学、中学、大学,我无疑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可惜啊…… 兰德公司调查报告 (一)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二)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 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这导致自我泛滥,缺少约束,缺少统一的精神支柱,他们没有统一规范的道德意识和真理意识,每个人只相信他自己,每个人按自己的意志确立行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行为的道理,这导致中国人在各个行业和生活领域中没有统一意识。 中国是无神论国度,大多数人接受的是无神论者教育,蔑视宗教信仰,把宗教信仰当做迷信,精神领域没有共同的凝聚和约束。大部分人,他们坚持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其实质行为上却是泛神论者,在中国,拜鬼现象非常普遍。 由于缺乏信仰,中国人没有罪恶感,没有亏欠和内疚感,只要犯罪不被知道,就是无罪,这导致中国人在内部矛盾分歧时,在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纵观中国整个历史,最残忍的争斗和屠杀都来自于他们内部自己。 (三)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骗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 在中国,人情高于法律,导致一代又一代人在徇私枉法贪赃受贿的社会不公正和法律不公正中互相效法模仿,徇私枉法成为中国人的传统。 在中国,政治斗争是罕见残酷而无情的,政治斗争让中国一代一代人失去人性。 (四)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 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 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祉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 " 保有面子 " 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 " 面子 " 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为了掩饰中国目前的失业,贫穷,惊人的资源浪费等现实,中国政府编造出一串数字来把中国打扮成一个经济上欣欣向荣的国家。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来填补中国的这个无底洞。所以当人们下次听到中国政府所宣布的经济高增长率等数字时应该想想这些臆想出来的数字是否正常。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得不为这个中国政府粉饰的表面上繁荣的伪资本主义国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五)中国人的价值观建立在私欲之中。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 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和无止境的利益纷争。 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有人曾经做过的一个精彩的比喻可以用来解释这种奇怪的被称为中国模式的资本主义的现实,即没有法律约束的资本主义就像不存在地狱这一概念的基督教,最终每个人都堕落,无一幸免。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质量低劣,价格便宜,仿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代名词。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六)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 " 精神灵性 " , " 自由信 仰 " 以及 " 心智健康 " 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 中国人追求腐化堕落的生活,满足于自我生理感官需求,他们的文化建立在声色犬马之中 : 麻将、赌博、色情、吃欲、贪欲、性欲无不渗透在他们生活和文化中。 (七)失败的中国式教育成为世界的笑柄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社会改善总体水平,而是为统制阶层和少数富有阶层服务的。中国的政府部门总是引以为豪的标榜自己是人民的这个,人民的那个,但没有一个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唯一服务的对象就是他们自身集团的利益。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 . 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 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
个人分类: 成人礼|1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设计、打造自己的学术简历
热度 5 kejidaobao 2011-6-2 15:51
文/马 臻 常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带着简历,向我咨询出国深造事宜。然而,读了简历,觉得尚有改进余地。例如本科生申请出国攻读理工科博士,在简历上罗列了一堆无偿鲜血200毫升、参观敬老院、参加商业促销活动的事儿,而和科研相关的内容很少。再比如,走马观花似地参加了暑期实践,没有实质性的“产品”(如调查报告、小论文),没有“数字”(如接待了3000个游客、生产效率提高了10%),也没有带来实质的改变(如提出的建议影响了对方单位的决策)。还有的罗列了自己的几篇署名论文,唯恐别人不知道而注明是“SCI”,但读了简历后不知其究竟研究了什么东西、掌握了什么实验技能,也没看到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贴墙报的记录。 “菜鸟”写简历的思路也许受了国内高校评奖学金标准的影响——评定奖学金时多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挂钩,于是都不加选择地凑上去,有一种“大不了别人不看,但至少不会遗漏”的心理。这种心理就像是高中生解答政治考试论述题,把看上去相关的都堆上去,让阅卷人自己去找“闪光点”。然而,出国读研究生和评奖学金不一样,出国简历和国内找工作的简历不一样,并不是做了什么就要把什么都写上去,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上下文”和对方看重的东西,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写相关的东西。 根据 http://gradschool.about.com 的介绍,简历有2种。一种是resume,一般不超过2页;另一种是curriculum vitae,简称CV,更长,并伴随学术生涯不断增加长度。学术简历包括以下部件: ① 联系方式;② 教育背景;③ 荣誉和奖励;④ 教学经历;⑤ 研究经历;⑥ 相关的职业经历;⑦ 科研项目;⑧ 发表论文; ⑨ 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贴墙报的记录;⑩ 职业活动,如担任各类委员会的委员、被邀请开办讲座、担任审稿人、编辑等。同一个简历模板并不适合所有的申请者,就算对于同一个申请者,他在申请不同职位(以教学为主的职位、以研究为主的职位)时,也应有针对性地调整简历的内容和强调的东西。 学术简历在申请出国读研、申请教职、今后升职和学术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学术简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自己长时期努力打造。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主页上,有篇富有启发性的文章“请每个同学用实际行动写好自己的推荐信”,其精髓思想为:“推荐信不应是抄来的,也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每个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出来的。其实每个同学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为自己写推荐信了,待到离开实验室时,推荐信也就基本上写完了。换言之,推荐信就是自己在实验室几年学习、工作和表现的真实写照。”而且,学术简历也是用实际行动“有意识地”设计打造的! 国外很多教授都非常有“企图心”,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得到终身教职(tenure)的助理教授,做了什么事自己都有记录。例如给什么学术刊物审稿,审了多少篇;担任什么学术刊物的编辑,什么刊物的编委;组织过什么国际学术会议,当过什么分会场的主持人;给哪些学生当导师,给哪些学生当答辩委员会委员,学生做什么课题,毕业后去了哪里工作;发表过哪些论文,做过哪些学术报告;申请到什么项目,拿到多少科研经费;得过什么荣誉称号。例如,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化工教授Christopher W. Jones的网上简历(履历)长达40多页。我以前的美国博导也常提醒我留着审稿记录和编辑的感谢信,以备不时之需(担任国际刊物审稿人,是融入学术共同体的标志之一,也是够格申请EB1和EB2绿卡的依据之一)。 这不是教大家不做科研而成天“编造”简历,也不是教大家“偏食”(即只做能写进简历的事情),而是说:要做一个有心人。花同样的力气做一件事情,有心和无心的效果完全不同。另外,要根据希望自己的简历是什么样子而用实际行动进行补缺补差。比如,有的催化研究者在催化剂表征的技能方面非常缺乏,基于对自身缺点的自我认识,应有计划地学习这方面的技能;有的研究者论文很多,就是没有在学术会议上做过报告,同样也要采取行动补缺补差。 “自己希望自己的简历是什么样子”体现了一种理想,一种对自己的要求。“根据自己希望自己的简历是什么样子而用实际行动进行补缺补差”并非弄虚作假,而是一种经过自我评估后补缺补差的合理行为,这是一种设定目标然后去做、自我提高的方法。以我为例,目前在努力发展4个板块:① 教学和指导学生;② 科研(包括申请科研项目、具体的科研实验、撰写和发表论文、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贴墙报); ③ 学术服务(包括审稿、担任期刊编委、学术会议主持人);④ 社会服务(包括在报刊杂志上发表通俗文章、担任栏目主持人)。每取得一点进展,我都会在电脑里更新简历,这样,简历就像一张地图,我时刻知道已经走到了哪里,将要往哪里走,我把这称作“盘点”和“梳理”。 需注意的是,自己希望自己的简历是什么样子,不代表和用人单位或者学术评价体系的“审美观”完全一致。中国和外国的“审美观”不完全一致,申请不同种类工作看重的东西不完全一致,在不同职业阶段看重的东西也不完全一致。比如国内很多单位评职称只看署名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非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基本不考虑。而且,即使你审了几百篇论文,都不算“工分”,也不能靠这个当上教授。因此,怎么做取决于自己的理念和智慧判断,选择权在你自己的手里。 (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17662 次阅读|7 个评论
兰大校长周绪红凭什么竞选院士?
热度 4 冯用军 2011-5-26 21:23
在院士候选人及其相关组织“跑院士”、贿选、拉票等公开的秘密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持续发酵和成为常态的时候,其实,我批评与不批评对两院而言,影响都不大。因为,选院士这一行为本身就是贪污腐败的温床,院士本身就是特权的象征。其实,早在10年前,我就提出,应该废除院士制度,让院士成为一种学术道德声誉而非巧取豪夺权钱实利的招牌。 我曾经基于我们做的《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发表了1篇文章《 竞选两院院士10大秘笈 》,提出了10点,为很多一心想申报院士的人指了条明路,也帮助很多人今年成功成为两院院士候选人: 当选院士基本路径: 好大学(至少是211)+理工农林医专业+中科院求学或研究经历+博士学位+海归(最好有)+处级以上职位(工程院最好是省部级)+国家3大奖2等奖及以上+良好人脉关系(尤其是有院士推荐)+申报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公关能力(高校300万+省市区200万,至少要500万的跑路费) “跑院士”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强大的利益组织集体在攻关,还有专门的成果包装公司和推介公司。只要你有院士投票权,院士增选活动一开始,邀请开会的、邀请讲学的、邀请考察的、邀请荣誉博士的,纷至沓来,不绝于途,而且很多就是靠这种门道混上去的院士更是装得盆满钵满、双手笑纳。 中国院士研究院: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10点,不想当院士都难。 兰大人才贡献力和科技贡献力连年下降,但是现任兰大校长周绪红却能竞选院士,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1999年8月至2002年5月任湖南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任长安大学校长、党委常委;2006年5月至今任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现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标准化协会轻型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程技术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评审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规程》、《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主要起草人和建设部行业标准《低层轻型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技术要求》编制组负责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主编、《建筑结构学报》、《钢结构》、《建筑钢结构进展》和《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编委,《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学科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高等学校万名骨干教师计划项目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   主持和参加的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和参编教材与专著8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620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中国GIS人才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cui99515158 2011-5-21 13:08
一、 个人背景调查——GIS 是碗“青春饭”?   如果不清楚一个人身世,你就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而要了解一个行业的一群人,就更要先从这群人的背景入手,他们的年龄分布如何,性别比例如何,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比例如何等等。   根据网上对GIS 人才年龄分布的调查,GIS 从业人员大都集中在20-30 岁之间,尤其是20-25 岁之间的人群比例甚至超过60%。更为夸张的是,男女从业人员的比例几乎达到5:1,严重失衡。在GIS 人的工作性质调查中,接近半数的人为软件开发人员,其次是数据处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仅为6%,如果将“软件开发”和“技术支持”二者加在一起,可以看成   技术人员的比例已经超过55%。这说明GIS 行业中,更多的人员是在从事技术性工作,这与IT 行业中编程人员的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基本吻合。正如大多数IT 开发人员自嘲:“IT 是碗“青春饭”,年纪大了靠边站。”难道GIS 也是碗青春饭 ? 二、 个人教育调查——考研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美国学者舒尔茨所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生产力就越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越大。是否可以理解为,如果GIS 从业人员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高,对行业发展的促进就越大?   从GIS 人才学历调查了解到,GIS 人中有92%的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和博士二者的比例加起来竟然高达35%,这个数字足以令其他行业震惊。目前,很多本科GIS 应届毕业生甚至把考研当作逃避就业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女生,据传某高校一个本科GIS 班的十多名女生竟悉数考研,甚至有人感叹,“是否能读到好的专业并不重要,只要能晚几年找工作就是万幸”。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GIS 行业中高学历人群的比例居高不下。然而,不知道目前大多数企业中是否真的青睐这些“高学历”学子们。“考研是否真的那么重要?”或许,在痛下决心之前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考研,拥有高学历,或者在学校所学专业是否对今后工作有较大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人认为有较大影响,而有39%的人为影响较小,甚至有13%的人认为所学专业根本就是“学难以致用”。看来有相当的一部人对学校所学的专业能否“学以致用”持怀疑态度。既然有人认为学校传授的知识无用,那么,什么样的知识才是GIS 人在工作后所希望给自己“充电”的呢?通过调查了解,计算机方面知识需求最高,其次是与行业应用有关的知识,其它如地理学,测绘与制图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需求。这无疑与GIS 学科本身的“边缘性”和“交叉性”有关。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开设的GIS 课程中,大多也设置了诸如计算机,地理、测量、地图等方面的课程,但更多的只是“蜻蜓点水”,学生所学知识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此外,GIS 终究是一种工具,是用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个行业,如国土、规划、管线、林业、农业等,需要基于GIS 技术开发行业应用时就需要与本行业的知识结合,尤其对于从事GIS工程开发的人而言,掌握一定的行业知识就十分必要。   既然从学校出来以后还要学这么多知识才能适应工作,那么考研真的那么重要吗?至少不能成为逃避工作压力的借口吧。 三、 生活调查——有多少GIS 人有房有车?   “人本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不知中国GIS 人才这个庞大的群体已经需要自我实现,还是仍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按照马斯洛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的划分,吃饭和住宿应该是最低级别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GIS 从业人员中,分别有65%和19%的人需要租房住或者住在单位宿舍,自己买房的人只占到16%,比例实在少得可怜。据猜测,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参与调查的人群大多集中在25-30 之间岁,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经济实力不强。二是工资水平整体较低。原因究竟为何,不得而知。   没有房,就更不用谈私家车了。根据对上下班交通工具的调查,目前仅有3%的人每天自驾车上班、下班。   另据工作城市调查发现,全国GIS 从业人员中,北京的比例最高,其他上海、武汉、广州等几个大城市相差不大。武汉曾经是中国GIS 最活跃的地区,然而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其比例并不是很高,甚至低于广州和上海。有趣的是,在GIS 人才向往的城市调查中发现,得票最高的是上海,其次是北京和深圳。上海作为东方名城,中国的金融中心,其影响力看见之大。但对于GIS 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而言,未必适合自身发展。目前,上海GIS 行业多为行业应用开发,且大多情况下要求较高,偏爱有工作经验的资深开发人员,反而测绘行业展较好。因此,选择工作城市时,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 四、 工作调查——GIS 人都是工作狂?   根据调查发现,国内GIS 从业者有半数人上的人每天平均工作超过8 小时,有18%的人经常工作超过10 小时。有48%的人需要长期在外地出差,充分说明了GIS 从业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性质。   在对外语要求的调查中发现,有51%的人认为平时工作对外语的要求程度为“一般”,有36%的人认为要求“熟练”,更有13%的人认为“没有要求”,认为要求“熟练”的竟无一人。看来,GIS 行业中对英语的要求因工作而宜,虽然不需要十分精通,但掌握基本熟练的英语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整天与程序打交道的人。   在GIS 人才常用的开发语言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VB、VC++和。Net,比例相差不大。排在第四位的ASP,然后是Delphi、JAVA 和PB 各分秋色。而最近一年内对开发语言的需求调查中, 。NET 的呼声最高,当之无愧的排在首位。其次是JAVA 和VC++,这也充分表明GIS 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将代表GIS 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有49%的人因待遇而感觉不满意,有趣的是,有32%的人因自己的业务知识不足而感到不满意,希望转行的比例却高达11%,都远远超过了很满意的8%。其中的不满是否也跟有84%的人买不起房有关? 五、薪资调查——GIS 人对自己的工资满意吗?   收入满意度调查中,有67%的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感觉不满意,25%的人感觉马马虎虎,而感到满意的只占8%。由此可见,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感到失望。   针对不同职业分别调查后发现,软件开发人员的月收入属于“旱涝保收型”,虽不会“一夜暴富”,但过“中产阶级”的生活足以绰绰有余,月收入大多集中在3000-5000 元左右,部分群体甚至集中在5000-10000 元之间。而市场营销人员“两极分化”严重,“旱者旱死,涝者涝死”,月收入大多集中在2000 元以下和1 万元以上,完全由个人业绩决定收入水平。数据处理人员是调查中整体收入偏低的群体,有71%的人月收入低于3000 元,其中有49%的人甚至低于2000 元。   为更全面了解GIS 人的收入水平,在进行的年总收入水平调查中,即便加上年终奖、项目提成奖金等各种形式的收入在内,有68%的人年总收入低于5 万元,有23%的人年均收入在5-10 万之间,超过10 万元的到占9% 。由此可看出,大部分GIS 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偏低,但已有少部分人已经先富了起来。 调查发现,大家普遍认为个人工资增长速度缓慢,有74%的人的年收入增长速度低于10%,其中增长缓慢或负增长的高达27%,远远超过其他比例的人数。   从GIS 人才享受到的福利调查中发现,目前大部分GIS 人只享受到传统的“三险一金”和培训。可喜的是,已经有少部分人已经开始享受境内外旅游、分红和车、房期权奖励了。在这方面,国内GIS 企业应该探索更多的方式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希望能通过不断完善的福利计划留住人才,以加快自身的发展。 六、 所在GIS 单位调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   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GIS 单位中占比例最高的仍是50 人以下的小公司,已经超过半数。同时,可喜的是有36%的单位规模超过100 人,其中有15%的单位规模甚至超过200 人,这一方面说明我国GIS 发展迅速,很多几年前的小公司也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参与调查者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事业单位,将整个单位规模计算在内。因此,GIS 行业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纯粹以GIS 为主营业务的大公司较少。   在GIS单位中,有57%的单位属于民营企业,有16%的单位属于高校、院所,各有10%属于国企和政府部门。这也说明我国GIS大多数是由高校、院所等创办的民营企业,并且得到了高校、院所等良好资源的支持,技术水平普遍较好。   在众多GIS 单位中,其主营业务大多是工程开发或软件研发和销售。从事数据处理的单位比例也达18%,作为行业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发展迅速,值得关注。   常用的国内GIS 软件调查中,排在首位的SuperMap,占有41%,然后是MapGIS,二者之和达到67%,不愧是国内GIS 软件的二大巨头。有点不解的是,其他国产软件的份额竟达到24%,远远高出其他国产软件许多。究竟是哪几个软件如此受宠,无从获知。   常用的国外GIS 软件调查发现,ArcGIS 割据半壁江山,甚至超出排在第二位的Mapinfo 一倍还多。其余的国外软件只能“望尘莫及”,发展空间较小。   目前,GIS 单位对人才需求最多的是资深开发人员,其次是程序员和项目经理。由此也可看出,如果想从事GIS 行业,较强的编程能力才是“通行证”。 七、个人职业发展调查——GIS 人都想当领导?   GIS人才工作稳定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一半的人跳过槽,说明GIS 人员普遍对目前的境况不满意,其中包括待遇、环境等等,其中有21%的人竟然跳槽次数有三次甚至多于三次,充分说明很大一部分GIS 人员工作不是太稳定,其中有环境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职业生涯中看重将来的个人发展状况,在影响求职的关键因素调查中,44%的人将个人发展作为求职的关键因素,其次是薪金待遇,占调查总比例的37%。单位所在城市也对GIS 人才求职时有一定影响。   GIS 人才在选择职业时也多选择高薪职业,调查中有77%的人都趋向于选择高薪职业,即使不稳定也无所谓,从中可以看出收入对GIS 人员来说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   GIS 人员将来做什么呢?在个人职业发展方向调查中,68%的人将个人职业发展定位于管理,近四分之一将来做技术,有10%的人选择将来做市场销售或者其他,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发人员要求更高层次的职业转变,管理人员舒适的工作环境及良好的收入是很多GIS 人才的职业发展方向。虽然技术工作比较累,但由于个人兴趣、收入等原因仍有22%的人选择其作为将来的职业,另外,市场销售人员的高收入也吸引部分GIS 人员加入到销售的行业中去。 八、行业调查——目前高校GIS 教育是否得到认可?   对GIS 行业发展前景的调查中,79%的GIS 人员认为行业是发展的,其中34%的人认为会迅速发展,说明多数人对GIS 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也有21%的人对行业发展信心不足,认为会原地踏步。 软件也是组成GIS 行业的重要部分。在对国内外GIS 软件差距的调查中,多数人(研发实力48%,技术人才8%)认为国内外在软件的研发实力及技术支持上有很大差距,20%的人认为投入资金的多少也是国内外GIS 软件差距大小的重要因素,20%的人员认为市场因素对国内外GIS 软件差距也有不小的影响。高校是GIS 人才的主要培养地,那么目前国内高校GIS 教育情况如何呢?调查显示,有62%的人对目前国内高校的GIS 教育不认可,31%的人勉强接受,只有7%的人认可。说明绝大多数人对目前GIS 的教育状况不满意。看来,中国GIS 教育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如何提高国内高校的GIS 教育水平,找到适合国内GIS 技术发展和企业需要的培养方式,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4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超7成人认为饮水机应具备抗菌功能
greenbz 2011-5-6 18:18
“铜内胆饮水机行业前景研讨会”公布的一份覆盖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市场调研显示,超过7成受访者认为饮水机应具备抗菌功能。 该调查由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开展,采集周末在家电卖场的360个拦截面访,调查报告显示三大城市的居民在饮用水方面的健康意识非常强烈,对饮用水健康表示关注的受访者高达95%。将近6成的受访者对“是否认为饮水机可以保证饮水健康”给出“不认为”或“不确定”的否定答案。当中,超过7成受访者认为饮水机中的细菌滋生是导致饮水机二次污染的“罪魁祸首”,超过4成受访者认为“目前不存在较好的措施确保饮水机卫生”。 研讨会上有关饮水机技术专家及多家知名家电厂商预期,以铜内胆饮水机为代表的抗菌材质饮水机有望进入快车道,成为新主流。 饮水机生产技术专家管锦春表示,铜因其优良的天然抑菌性能,成为新型抗菌饮水机内胆的首选材质。 新华信高级分析师董昌林表示,尽管以铜金属作为内胆的抗菌饮水机已于去年面市,但调查中消费者对该类抗菌材质饮水机的认知度仍停留在较低水平,甚至有部分受访者担心“铜是重金属,应用于饮水机对人体有害”。在经过访问员的简单介绍后,6成受访者则对铜内胆饮水机表示接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宋伟民表示,早在1984年8月,日本厚生省就通过NHK电视台、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全国性媒体公布了“铜绿对健康没有危害”的研究结论。而由其刚完成的铜绿毒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铜、铜氧化物及铜绿在饮用水中的含量很低,对人体健康一般无负面影响。
个人分类: 行业观察|1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高招调查报告》部分高校生源枯竭(ZT)
热度 1 luohaijun 2011-5-3 15:17
http://edu.163.com/11/0502/21/7334C0QK00294JBH.html 新华网讯 2011年4月28日,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在清华科技园赛尔大厦召开《2011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发布会。中国教育在线在发布会上发布了高招调查报告,解析高考生源变化、自主招生与高考加分等热点问题。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报告表明,最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经从2008年的57%,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61.7%,2010年达到了69.5%。在2011年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平均录取比例还将保持增速,从而将导致部份高校出现生源不足的严峻局面,直接危及高校存亡。报告显示,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突破性发展。上大学的突出矛盾获得了极大缓解,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生源下降同时,高校招生计划仍却缓慢增长。这一剪刀差直接导致了高考录取比例的迅速攀升。尤其近2年,录取比例实现了翻番增长。据统计,目前已有8个省市的录取比例超过80%,部分省市已经超过85%。这种超高录取比例,不仅表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过去上大学难的生源大省,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河南省两年录取率增长了22.6个百分点,山东省2010年高考录取率也达到了79.72%。湖南省2009年招生录取比例只有56.9%,2010年则因生源下降,直接攀升至81%左右。黑龙江2010年录取比例甚至突破了90%。 还有一些原因加速了生源因素的影响。最近3年,出国留学人数分别增长了24.4%,27.5%,24.1%,增长最多的是高中毕业生。同时,在高中毕业生中,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录取比例的快速上升,也对到高校招生与生源质量带来了直接影响。根据报告提供数据,安徽2010年在本科及专科层面,分别有10%及20%左右的学生放弃报到。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各地的实际录取比例可能要比计划录取比例高出几个百分点。北京上海等地,招生计划中本科招生比例已达到60%左右。部分地方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平均每门课业的分数不足30分,生源质量大幅下滑。 《2011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指出,为应对上述问题,教育部已经在《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给出了相关措施,将分层次考试,即专科尤其是高职院校首先进行注册入学试点。目前北京、江苏等省市已经部署并实施这一政策。 《2011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认为,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对学校的日常运行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将直接冲击学校的日常运营,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尤其是部分办学质量欠佳,就业前景不好的高校,势必将面临更多的压力。教育部部长助理、教育管理干部学院院长顾海良在任武汉大学校长时就曾多次提出,高校在持续的生源下降面前,质量差的高校的倒闭不可避免,高校应该未雨绸缪。高校应该如何应对生源危机?有教育专家指出,首先应练好内功,对办学定位与思路进行清晰定位,提高办学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服务,增强营销推广能力,尤其是网络推广能力,以适应日益加剧的生源竞争局面。
1995 次阅读|2 个评论
【调查报告】 名博王鸿飞的学术影响力
热度 26 luo971 2011-4-29 05:31
罗渝然 (Yu-Ran Luo), luo971@ustc.edu.cn 王鸿飞博士是《科学网》的名博之一 。虽然我未见其人,但有兴趣了解, 他的学术影响力在国际同行中, 是高还是低。 目前,国内盛行按 SCI 论文篇数的多少评价学术水平。这类参数太粗糙。 我改用研究性论文被引用次数,以及 H-Index 来了解 王鸿飞 。 在美国做完 Post-Doc 的青年科学家,当他应聘研究型大学助理教授时,必须提交详细材料,证明自己水平与助理教授这岗位如何 “ MATCH ” 。但是,招聘小组还要查看你的 H-Index 。通常, 你的 H-Index 在 5 以上, 胜出的可能性会增加。 在做助理教授的 5-6 年之后,你想晋升被聘为付教授, 你的 H-Index 超过 10 ,成功的可能性将增加 。如果你想晋升聘为正教授, 你的 H-Index 在 15 以上,这对你再晋升大有帮助。 这几年,还有一说法,在你获得 Ph.D. 的 20 年后 , 如果你的 H-Index 达 20 或以上 , 恭贺你, 进入了 “ 学术同行中的 成功人士 ” 之一。 换句话说, 你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同行之中,有比较明显的学术影响力。 据说, 绝大多数 知识界人士的出版物,被他人引用的 总次数不到1,000. 我用这一方法,在网络上调查 王鸿飞博士( Hongfei Wang , WANG HF ) 在国际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力。 他 1996 年获得 Ph.D . , 至今 15 年。 他发表了 52 篇科研论文。 他的论文被引用近 1,300 次。 他的 H-Index 上升到 20 。 这 些参数表明, 王鸿飞博士目前已达到 美国研究型大学 正教授 要求的学术水平 。 王鸿飞是华人, 华人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上涨, 大多数华人都会高兴 。 王鸿飞博士 正值中年 ,上升空间很大, 能取得这样成绩, 可喜可贺 。我愿说: “ 王鸿飞,加油 ” 。 也预祝更多青年科学家 ,关心自己的 H-Index ,提升华人科学家,在国际同行中的学术影响力 。古人云: 众人拾柴火焰高 。高人辈出云集,科学复兴有望。 P.S. 有关 H-Index 的详细信息 , 请参阅 “ 将 H 指数 用于科学基金评价是可行的 ” 。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215552.html
11103 次阅读|72 个评论
[转载]吕程平、张琪:技术、劳动异化和被掩盖的减损——一个社会学观察
吴理财 2011-4-28 11:06
技术、劳动异化和被掩盖的减损 ——一个社会学观察 吕程平、张琪 摘要: 这一基于天津X微电子工业区青年工友的调查报告将展示,对于处于全球价值分享体系和工厂的技术-权力结构双重低端的青年农民工,在其生产过程中, 被马克思诉说的“异化” 普遍存在,并发生着种种“身体的反抗”和“意识的反抗”; 另一方面,与数控自动化过程及资本主义工作原则对熟练机械工在过往经验中形成的熟练技能的分解不同,从一开始以去技术的分解劳动进入电子组装业的青年农民工将面临其今后生涯可行能力的剥夺。对于以上两种过程,农民工个体的体验为某种不稳定的、模糊的心情的变化,然而,这些被 Braverman称为 “阶级意识”储水池或初级阶级意识的东西却并未发展为对集体所处境遇的共同认识和试图改变的状态,本文尝试寻求其原因。 全文: 技术_劳动异化和被掩盖的减损_一个社会学观察.pdf
2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导式创新实践案例11--z1 上海市闸北八中的调查报告
ljkf 2011-3-6 13:41
学导式创新实践案例--索引 11--z1 上海市闸北八中的调查报告 北琴海鹏 转发 11--z1 上海市闸北八中的调查报告 2008-11-9 20年前,在上海棚户区最为集中的大洋桥,刘京海校长和闸北八中,成为不少家庭的“救星”:一群十几岁就打架斗殴的“野孩子”,在闸北八中经受“成功教育”而脱胎换骨,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20年来,“成功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从而引起全国乃至国际教育界的关注,美国马里兰大学一名博士生还以成功教育为研究对象撰写博士论文。 20年后的今天,闸北八中周边的大片棚户开始拆除,学校生源发生了变化,家长对孩子的成功期望更加炽热,成功教育如何回应社会及家长的期盼?又有哪些新的探索? 近日,记者重回闸北八中,进行新的调查。   一个转校生的故事 成功教育起步时,主要针对缺乏家教、行为失范的“野孩子”,通过行为规范、道德教化、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引领他们走入正途。20年前的父母心态也相对平和,孩子能进大学最好,进中职校,有个工作也不错。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如今的家长对孩子成功的期望“水涨船高”。由于每家一个独生子女,进名牌中学、名牌大学、大公司,成为共同的成功路线。在单一成才观左右下,竞争关口一再前移。如今,在家长心目中“学习不好,就是失败”;相当一部分学校也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办学成功的第一甚至唯一标尺。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京海将成功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今天成功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支点”,使其学习成绩、人格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步发展,而不是让他们变成考试机器。 在闸北八中,我们听到了一个转校生的故事。15岁的阳光男孩小李,用“郁闷”来描述转学到闸北八中前的状态。因为成绩平平,在班级没有地位,不仅得不到老师表扬,还常挨批评,喜欢运动的天性被严厉打压,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让他感到“日子很难过”。 如果不是一声吼,恐怕小李的异常,仍然无法引起他母亲的重视。一次期末考试后,再次被英语老师批评的他,长期积压的郁闷突然破闸而出,歇斯底里地大叫发泄。 母亲这才意识到,儿子已被长期的失败感压抑到崩溃的边缘。环顾周围,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学重压下心浮气躁,甚至“破罐破摔”,跟家长和学校对着干。她心慌了:“这样下去别说考重点高中,孩子的心理健康都要毁了。”听说闸北八中有个成功教育,母亲慕名将儿子转进这所学校。 与其他学校的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分数不同,闸北八中的老师相信,学生的成绩要进步,最重要的是培养成功者心态:自信。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力,一旦拥有了成功者心态,可以产生极大的获得自主成功的动力。因此,老师们花了很大的精力“拿着放大镜找孩子优点”。 小李一进校就在校运动会上获得短跑冠军,成为班级的“英雄”,班主任和各学科老师也刮目相看。“这种被关注、被肯定的感觉,让我信心大增。”闸北八中的学生每人有一本《成功档案》,那里记录着每天的点滴进步,每月的进步曲线。重拾自信的小李,成绩平稳上升,目前在班级已排到十名左右。 小李的故事在闸北八中不断地重演。一些成绩平平甚至落后的学生,在运动场上、美术课上、音乐演出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舞台。他们个个自信满满,充满阳光。 一堂课老师只讲10分钟 在闸北八中采访,看不到大家习以为常的老师“满堂灌”现象,却撞到了一堂课老师只讲10分钟的一幕。 这天,初一(6)班的数学课搬到了电脑室。30多位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跟着“学与教电子平台”学习“分式”。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进行分式运算?学生轻点鼠标,老师精心设计的知识点教学层层展开。记者边上的卢小娣,左手翻课本、右手点鼠标,不时地打几个字把空格填上,然后再点击鼠标,核对答案。有疑问,一举手,老师就过来解答。最后10分钟,严琦老师才走上讲台,为学生提纲挈领地梳理当天知识要点。 严老师告诉记者,以前“成功教育”强调的是“手把手帮助成功”,后来发现帮助过多,学生会产生依赖感。完全放手,学生又会没有方向。从搀扶到放手该如何过渡?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获得成功?成功教育的方法必须刷新。 母亲教幼儿走路从扶着走、半扶半放手、完全放手的过程给了他们启迪,成功教育由此展开新的探索。成功教育的过程被分解成“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3个阶段,与之配套,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讲—学—练”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学寻找疑难—老师讲解回答—学生思考反刍—课后练习巩固”模式,课堂内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时间,让其尝试自主成功。 新的教学方法实施之初老师们也有疑问:学习优良的学生多数能自觉学习,那些学习成绩中等,平时课堂上时常开小差的学生,一旦放手让他自学,会不会信马由缰?试验的结果出人意料:不少成绩中等甚至偏下的学生,自学劲头十足。一位女同学悄悄告诉记者,以前老师讲课,碰到听不懂的地方,就偷懒开小差,现在通过自主学习,看到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知识点被“消灭”,很有成就感。 除了上述自学辅导式的电子平台外,闸北八中正探索“人机互动”式的电子自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生可随时自测学习情况,电脑自动处理错误类型,并从数据库中自动调出相关习题,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目前在初一试验班试行,效果明显。刘京海希望这一手段能够为大规模地推行学生自学奠定基础。 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时下为了提高孩子成绩,不少家长天天陪读。虽然眼前有效果,但从长远看,孩子缺乏自主性,一旦考进大学,或者进入社会,对学习和生活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很难获得持续的成功。因此,成功教育的“自主”理念,也可以为家庭教育参考。 一个“开枝散叶”的计划 20年来,“成功教育”从闸北八中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到一个学校,逐步推广,成效有目共睹。 曾经,闸北八中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只有30%,全闸北倒数第一。如今,连续多年,这所学校的中考合格率都在99%,近几年还跻身区内公办学校先进行列。 从“成功教育”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向全国普教系统重点推广的三项教育科研成果之日起,一个“开枝散叶”的计划正式启动。 1994年,成功教育研究所成立,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的经验在闸北区中小学推广。2005年,刘京海和成功教育研究所托管浦东新区东沟中学,将“成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嫁接”到农村学校,成功教育在城乡一体的教育改革中大显身手。从东沟中学起步,成功教育研究所已全面托管南汇区、金山区5所农村学校。南汇三灶中学的问卷调查显示,老师们认为教学研究、教学质量、课程管理等方面托管成效已开始显现,学生学业、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向好态势明显。 教与学的电子平台,成为被托管学校顺利推广“成功教育”方法的载体。近年来,闸北八中集全体教师之力,将初中四年的数学、英语等学科编写成规范化教与学电子平台。课前练习、新课探索、课内练习、本课小结、作业……环环相扣。多名优秀教师的经验模式,变成普通教师拿来就用的家常课。在这个电子平台的帮助下,农村教师原本随意的课堂教学流程,实现了规范化、精致化。“讲—想—练”等推进学生尝试成功的课堂模式,被凝练为电子课件的具体环节,成为拿来就用的“工具”。 20年,“成功教育”不断自我扬弃、发展变化。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内核: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帮孩子找回自尊与自信;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在不增加负担的同时,取得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 20年,社会巨变,对成功人士的标准也在不断刷新。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呼唤更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探索。(来源:解放日报;记者 傅贤伟 李爱铭) ============== 开启学生成功的钥匙 ——上海市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纪事 论文发表时间:2010-05-17 09:40学术论文来源:www.csscipaper.com 论文发表者:CSSCI免费论文 点击:次 开启学生成功的钥匙 上海市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纪事 【作 者】苏军 【作者简介】苏军,本报记者 【内容提要】●经过10多年的摸索,成功教育形成了深信人人成才,增加尝试体验,唤醒自我认识,学会自主成功的理念。 ●深信人人成才是成功教育的基础,增 开启学生成功的钥匙——上海市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纪事【作 者】苏军【作者简介】苏军,本报记者【内容提要】●经过10多年的摸索,成功教育形成了“深信人人成才,增加尝试体验,唤醒自我认识,学会自主成功”的理念。●深信人人成才是成功教育的基础,增加尝试体验是成功教育的重点,唤醒、自我认识是成功教育的关键,学会自主成功是成功教育的追求。●教师在成功教育中要转变教育观念,身体力行首先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成为启发者和引导者。●通过改革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成为社会的成功者打好基础,是一种追求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 上海闸北八中率先开展的“成功教育”,经过了10多年的探索,形成了“深信人人成才,增加尝试体验,唤醒自我认识,学会自主成功”的教育理念,找到了一把教育改革实践和开启学生成功的“钥匙”。校教导处最近对预备年级和初一年级928 位学生作了关于数学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在数学课上全面实施“尝试成功”教学模式的效果特别明显。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现在学生很喜欢和比较喜欢的达 82.76 %;觉得自己数学成绩比过去进步很大和有些进步的达60.67 %; 学生每天用于完成数学作业的平均时间在20分钟以内的达75.01%,在40分钟以上的仅占1.19%。    牵住成功教育的“牛鼻子”:激发自信心成功教育的探索最初是从学习困难的学生着手的。校长刘京海在听课中发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几乎不听老师上课,不是脑子有问题,而是根本不想学。他和同事们对几千名学生曾作过智商测定,结果显示这些学生智商同成绩好的学生没有很大差别。同样,到过许多质量高的学校讲课的刘京海也注意到,那里的学生好了会越好。为什么会产生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落后的学生越来越落后的现象?研究中发现,好学生和落后学生虽是发展的两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作用点,那就是“自我认识”。好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人格品质,落后学生的消极自卑和意志不坚,都是自我认识的显影,对学业影响攸关。因此,成功教育决不仅仅是成功方法的点拨,更重要的是人格教育和学生自我塑造。“显然,深信人人成才,这是成功教育的基础。”刘京海和他的同事都认为,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可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要把这种理念成为学生的现实,必须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一个姓李的女生小学时的成绩就被人形容为“一蹋糊涂”,失望地走进闸北八中后,有人问起在什么学校读书,分数如何,她都避而不谈。“不过没几天,我就被刘校长在升旗仪式上的一番话震动了,他说每个人都有潜能,我们要想办法挖掘出来。对此,我们要有信心。”回顾起自己走向成功的经历,这个女生这样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老师精心指导下,学习成绩迅速提高,还入了团。“校领导知道后找我谈心,并送给200元,表示对我家境贫寒的补贴, 这是对我在成功教育下成功的奖励,一定要我收下。刘校长还亲自到我们班来参加主题班会,鼓励我们增强自信心。当我第一次从学校得到获奖证书和奖学金时,妈妈和我都兴奋地流下了泪水。”为唤醒学生的自我认识,该校摸索出了深入了解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重视非智力因素教育,促进成功心理形成;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对学生提出积极期望和要求,实施目标引导;实施鼓励性评价,创造成功机会;重视班集体常规建设等办法,并确立了分阶段教育方案,从预备年级至初三年级分别重点培养积极的情感、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素质教育在这里不再是抽象模糊的了。    给学生成功的“划桨板”:尝试成功近几年小学升初中对口入学,生源情况发生了变化,另一种现象也深深刺激了刘京海和他的同事们:一些学生“躺”在老师身上搞成功,你帮助他,他就成功,你不帮助他,他懒得动。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几道题目,凡老师讲过的、帮助过的,学生都去做也都会做;而看到需要动点脑筋的题目,一些学生会做也不愿做,还说:“老师还没教过呢。”刘京海和成功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老师一道对此进行“会诊”。当然,自主成功是最好的,但学生一般较难从“帮助成功”直接走向“自主成功”。成功教育遇到了新的挑战。答案只能到实际中去找。数学老师王守新教的班成绩高于其他一些班级,成绩背后会是什么呢?刘京海一连听了王老师几十节课,有一节课上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只见王老师拿来了两块碎玻璃,“一块三角形玻璃破成两半,如果要去玻璃店配同样的玻璃怎样去配?”“那还不简单,把两块一起带去,”一些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如果这两块玻璃很大很重呢?”“把破碎的三角形复制在纸上,带上纸样去配,”“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忽然,一名男生盯着破玻璃大声说:“只要带上下面一块破玻璃的纸样就可以了。”王老师不露声色:“讲讲为什么?”,“下面一块破玻璃具有两角与夹边,分别把两角的一边延长相交,就能得到与原来三角形玻璃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板,”这个男生说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王老师一脸喜悦,在赞扬这个男生的同时把定理归纳了一下。这堂课王老师讲得不多,只有10分钟,而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让学生思考探索上。“从‘帮助成功’到‘自主成功’,进行尝试成功教学就是‘桥梁’。”刘京海与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减轻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的尝试成功教学模式的探索,决定从1998年秋季起在预备年级的数学课全面推行。这下课堂活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暂时差一点的学生在课堂都有话好说,可以互相提高。一位学生说,过去老师告诉我们结论,我们模仿例题进行操作,很容易忘记;现在引导我们自己去尝试探索,不用死记硬背,易于理解运用。在尝试成功教学中,学生害怕学习的心理和不良的学习习惯等“顽症”都得到了矫治。    重建成功教育的“导向仪”:教师首先尝试成功激发学生自信心,唤醒学生自我认识,让学生尝试成功,学生成了主体,教师的“位置”是否靠后了?“我们的生源相对较差,把学生‘教会’就不错了,要让学生自己‘学会’谈何容易?”尝试成功教学一开始,老师就有些坐不住了。校领导体谅老师的想法,但决不迁就:“纯粹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状况,导致教学水平低水平重复,要改变这种现象。”于是学校决定在教师中进行一次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革新的教育,并采取相应措施,逼着教师首先进行尝试。如今在闸北八中,教师在课堂纷纷首先尝试成功,以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精神来设计教学。“我原来是教高中的,刚进校时以为教初中是三个手指捏田螺。备课是以教材为脚本,以教参为蓝本,听不懂是学生有问题。现在我备课从原来‘一维’变为‘两维’,不仅吃透教材,而且从让学生尝试成功的角度进行。”一位数学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转变。尝试成功教学的课难上了,怎么办?教师走到一起,备课由原来的个体行为变为集体行为。姚建华老师说,过去我们是每周二下午集体备课。搞尝试成功教学按部就班不行了,随时随地备课。一些年轻教师说这样的备课和听课至少让他们少走需要10多年才能积累到的教学经验的路。尝试成功教学,让教师在首先“尝试”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方法,带来了团结和合作,带来了崭新的精神面貌。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 =================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2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dremily 2011-3-1 13:05
课题研究的成果分为报告类和行动实践类。(可商榷) 一、报告类包括:哲理型论文、实验报告、经验总结、调查报告、教育评论、教育书评等。 1、哲理型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也称学术论文。 2、实验报告:指实验研究报告和实验结题报告,在教育科研活动中,针对某个叫法或某个教育问题,运用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系统、科学地将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文章,就是教育实验报告。 3、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揭示教育实践的客观规律。 4、调查报告: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和预期的目的,运用观察、测量、采集、询问等调研手段对有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研究者可以进入现场考察,也可间接调查。 5、教育评论:对教育教学思想、现象和个案进行评论的文章。 6、教育书评:对有关教育的学术著作、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对读者的意义来进行研究、评述的学生性文章。 行动实践类:指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积累下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教学反思等形式。 1、研究日志: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
个人分类: 科研写作|2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感谢媒体的正义:上海玛莎一货架食品全部快过期!!!
jsnjjlj 2011-2-24 11:16
http://news.qq.com/a/20110224/000584.htm?pgv_ref=aio 马莎一货架食品全部快过期 2011年02月24日09:02 新华网 余悠媛 我要评论 ( 24 ) 字号: T | T 转播到腾讯微博 2月22日,顾客在南京西路马莎百货四楼食品区选购商品。 转播到腾讯微博 2月23日,马莎所售“阿萨姆邦茶包”生产日期为2010年2月5日,保质期至2011年2月28日。早报见习记者 杨一 苗奥 图 “我们卖的是进口食品,就是过期了也能吃。”这是市民贾先生上月23日在马莎百货退货时得到的回答。 上月22日,贾先生在马莎百货南京西路店(马莎百货系英国零售商,总公司位于伦敦,2008年10月在上海南京西路开门店)购买了三盒红茶,买回家一看,红茶还有一个月就过期了,贾先生想换货,但遭到马莎客服的拒绝,对方还强调“进口食品就是过期了也能吃”。 早报记者随后调查发现,马莎一货架全架包装茶都是快过期的。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商家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集中陈列或做出醒目提示。法律人士表示,马莎的这类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进口食品过期也能吃? 上个月22日,市民贾先生在马莎百货南京西路店购买了三大盒红茶,买回家才发现,红茶的保质期是2011年2月28日,也就是说,还有一个多月就过期了。于是次日,他拿着红茶去马莎百货换货,没想到遭遇客户经理冰冷的拒绝——“我们公司规定不能换就是不能换,再说了,我们卖的是进口食品,就是过期了也能吃。” 由于自己从事市场营销的研究工作,贾先生事后对马莎百货店在售食品进行了抽样调研,在总共20多件食品样本中,有23%的食品即将到保质期,其中还包括婴幼儿食品。 市民洪小姐也向早报反映,今年1月底在马莎买过锡兰茶和肯尼亚茶,保质期也是到2月28日。“当时买的时候也没有注意到,后来还是朋友提醒我的,结果我就每天两包两包地喝,终于赶在保质期限内喝完了。” 食品快过期不作提示 马莎百货销售“临界食品”有没有向消费者作出特别提示?早报记者分别于2月9日、2月20日和2月23日分别前往马莎百货4楼的进口食品超市查看,发现销售的部分食品确实临近保质期。 4楼的超市食品大致分为巧克力糖果类、酒类、冷冻食品类、儿童食品类、饼干类、茶类以及果酱面粉类。记者在糖果类、饼干类、面粉类和茶类里均发现了“临界食品”,例如,浓缩烘培黑咖啡粉的生产日期为2010年2月25日,保质期至2011年2月28日;盐焗腰果的生产日期为2010年11月20日,保质期至2011年3月1日,在茶类货架上,记者发现全架包装茶都是快过期的,像肯尼亚茶包、英国伯爵茶包等的保质期基本都在2月底。 对于“临界食品”,国家工商总局曾于2007年10月29日发布《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出:商家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集中陈列或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 然而在马莎百货现场,记者没有发现商家对这些“临界食品”集中陈列,更没有发现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不少“临界食品”和其他食品放在一起销售,顾客选购时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往往就会买到“临界食品”。 马莎高层推托未回应 记者昨天致电了马莎百货南京西路店,市场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并不了解,无法给出回复,并表示相关负责人出差去了国外,记者随后又多次拨打了那位负责人的手机,一直无人应答。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马莎百货其中一部分“临界食品”的保质期本身就不长,比如巧克力脆心饼干的生产日期为2010年11月01日,保质期至2011年3月30日,保质期限本身只有5个月,由于原产地在英国,涉及中间运输等环节,可能易变成“临界食品
2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09届政法类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专业对口率高达71%
freedom110110 2011-2-5 15:51
  来源: 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郝孟佳)近日,“麦可思-政法行业特色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跟踪”调查报告发布,调查显示,2009届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半年后的专业对口率为71%。 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半年后的专业对口率   政法特色型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明显高于其他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生。前者2008届和2009届专业对口率分别为63%、71%,其他本科院校2008届和2009届这一指标分别为45%和46%。 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半年后的母校推荐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政法特色型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生2008届和2009届的校友推荐度分别为56%和57%,其他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2008届和2009届校友推荐度分别为52%和53%。
1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乐清事件”公民调查报告
tarimriver 2011-1-1 21:35
乐清事件公民调查报告 2011年01月01日 04:23 山东商报 http://news.ifeng.com/society/special/leqingchehuoshigu/content-2/detail_2011_01/01/3849236_0.shtml 乐清事件首份公民调查团调查报告于2010年12月31日晚出炉。由彭剑律师、许志永博士、公民刘沙沙、张永攀和徐健组成的调查团经过48小时的调查后得出基本结论,认为浙江省乐清市蒲歧镇寨桥村村民钱云会之死是一场普通的交通事故,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存在,导致该事最终通过网络演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公共事件。特派记者 陈学超 冀强 浙江报道 目击者钱成宇 可能并非 第一目击证人 调查团首先对网络上普遍指认的第一目击证人、村民钱成宇进行了寻找,并与钱成宇的母亲和姐姐进行了接触。钱成宇的姐姐回忆说,钱成宇在案发当晚曾经和她提起过,他在车前面,看到有几个人站在车后面,看到村长被压在车下,但她当时没有太在意钱成宇后面的话。她的复述以及她的不在意,我们感到钱成宇可能并不是第一目击证人。调查报告称。 彭剑律师表示,他们还得到了村民提供的一份不到两分钟的录音。在这份录音里,钱成宇在事故后第一时间给交警说:我站这里,云会已经翻过来了,绊倒,不知道车子里面有没有人。彭剑表示,这份最初、最原始的证据表明,钱成宇当时确实没有提到看见有人将钱云会推向工程车,更没有看到多人将钱云会抬起按倒在地。 肇事司机 应不是被雇凶杀人 驾驶工程车并最终导致钱云会死亡的司机费良玉在网络舆论中被认定为可能是受雇佣杀人。对此,调查组对费良玉进行了相关调查。 在费良玉和妻子租住的房间里,调查组了解到,费良玉在三四个月之前刚刚贷款买了货车,自己的妻子即将生产。同时,调查组还看到,租住屋的桌子上摆放着《金刚经》、《心经》、《学做好人》等佛教书籍,这和央视采访他的气质相符。 该调查组结合得到的录像资料里的刹车痕迹,基本认定费良玉应不是被雇凶杀人。 调查结论 这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 调查组同时引用了另一组调查团成员王小山转述的消息。 王小山调查团队接触到了事发现场附近的六个保安,其中一个听到了急刹车声音,一个下车看到了死者。另外,公安机关允许王小山团队查看了肇事车行驶的录像,有两个摄像机记录了肇事车辆行驶路线,确实不是停靠旁边,而是事发几分钟前从采石场出发的。对此,彭剑团队从采石场以大约每小时四十公里的速度沿原该路线行驶,大约七分钟,和录像记录的时间相符。 至此,证据基本能够证实,这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称。 综合各种证据,调查团同时还原了调查得知的基本事实:司机费良玉25日上午9点38分从湾底村采石厂出发,大约9点45分到达事故现场;钱云会大约9点40分接到一个电话,然后拿着雨伞离开家;司机看见钱云会在正前方,急刹车,钱云会被撞,并向前推移几米,压在车轮下,钱云会的手机和香烟被抛到车后侧;事故发生时钱成宇正从肇事车的前方走过来,他走上前看到村长被压在车下;现场附近躲在车里保护管道施工的一名保安听到了刹车声,另一名保安不顾不准下车的禁令,到跟前看见有人被压在车下,随后他报了警,然后保安队长也报了警;随后越来越多的村民过来。 传言原因 事件被放大源自 长期征地矛盾 调查团邀请村民分析了现场录像,也就是网友屠夫于上月30日上传至网络的一段视频。 经过村民分析核实,调查组认为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事故发生后,村民非常悲伤和愤怒,大家并没有看到事故的发生,但很多人主观认为村长是被人害死的,有的是根据大货车靠左行以及车祸惨状的推测,有的是根据钱云会带领村民过去几年上访和被打压的经历。 调查组认为,传言之所以形成并迅速扩大,甚至成为很多村民坚定不移的信念,主要在于该村庄长期以来因为征地被打压形成的愤怒情绪。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江日报 记者报告《走马长三角看发展》 2010 10
pikeliu 2010-10-10 19:42
新态势 新挑战 新机遇 走马长三角看发展(上) 2010年10月09日 07:15:4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编者按 新世纪头10年的战略机遇期即将过去,恰逢上海世博盛会。这给长三角带来新的发展态势、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报记者历时20余天,走马长三角,遍访企业家、官员和市民,追踪资本流动,体验接轨之变。从今日起,浙江日报推出记者专题调查报告《走马长三角看发展》。   这个国庆假期,上海世博会盛况空前。   湛蓝的天空下,伴着滚滚东流的黄浦江水,江南造船厂、南市发电厂的工业遗迹,以全新的面貌,被定格在了成千上万参观者的记忆中。   如果人类历史可以用一个个重要事件来标注,那上海的注脚无疑是丰富的:这里,见证了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炼钢炉;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制造是国人眼中品质的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浦东又成为中国跨越大洋、拥抱世界的桥头堡。   如今,黄浦江两岸因世博会,再次万众瞩目。   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让美国走上强国之路,1970年大阪世博会让日本关西经济区迅速崛起,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韩国经济从出口加工型转为自主创新型。   上海与世博会的邂逅,将会给长三角经济圈带来什么?   龙头之变   因为世博会,上海修葺一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现代、气派的上海;走进上海,我们感受到一个更加开明、大气的国际大都市。   一切始于世博会。上海,正在慢慢展现这个答案。   在一家生物制剂公司任职的丁忠良是个老上海。他认为,上海变化最大的就在世博园那片。丁忠良家住世博园边,从世博园动工开始,他就特意带上相机,把世博园建设的片断拍下来。他的相机中记录的那些场景,正涉及上海历史上动迁规模最大、难度最高、要求最严、时间最紧的单个重大项目。   我们在上海浦东新区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韩可胜那里了解到,2005年3月31日启动的世博大动迁,与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正式启用一起,被列入浦东开发开放20年的20个激动人心的瞬间。   因为世博会,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10年。以上海地铁运营里程为例,已达420公里,在全世界仅次于伦敦事实上只差10多公里,而伦敦达到这个规模用了147年。   世博会让上海焕然一新,而在与上海人的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更加开明、大气的上海。   韩可胜告诉我们,如今的新浦东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内连扬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积达1210平方公里,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浦东,不仅是上海的浦东、长三角的浦东,更是中国的浦东。   上海市信息中心主任王思政领衔的团队,刚刚完成一份后世博上海发展研究报告。王思政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民广场、陆家嘴和世博园这3个板块,在地图上正好构成等边三角形。他表示,长三角要建设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将这3个点连起来画个圈就成了上海圆,将成为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而世博园板块,必将成为未来上海的钻石地段,更是上海未来50年的新增长极。   说起上海正在打造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马弘说:上海之所以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根基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把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这篇文章做好。   上海市发改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张忠伟表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核心是建设一流市场,扩大服务半径,体现增值效应。   上海距离   如今,长三角城市到达上海的时间精确到分,从三四个小时缩短到一两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空间距离的缩短正在拉近心理距离。   73分钟,沪宁高铁再次刷新从南京到上海的时间。   南京人罗伟光最近体验了一次早发午回的便捷:早上7时,他登上高铁,列车飞驰1小时15分钟,于8时15分到达上海。开完会,他下午2时整登上去南京的火车,下午3时15分回到南京。   这种交通的便捷,迅速拉近了长三角城市间的距离。罗伟光名片上的身份,是江苏省发改委区域经济处副处长。   距离7月1日沪宁高铁开通还不到3个月,9月28日,沪杭高铁在试运行中跑出了416.6公里的时速,震惊世人。飞一般的速度,拉近了杭州和上海的距离。将于10月底正式开通的沪杭高铁,杭州至上海只需38分钟。   长三角变成铁三角有何深意?爱德华李孟的解读给人启发。这位着力研究中国城市群经济的加拿大专家指出:在一小时交通圈内,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可以得到很大的便利;而在两小时交通圈内,各种资源要素的通达性大大加强。   昆山经济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利之便。我们此行到了江苏昆山的千灯镇。这里与上海青浦区接壤,当地讲的就是地道的上海话。长三角一体化在这里成为现实。   千灯镇主要集聚来自韩国、日本的精细化工产业,以及来自西班牙的汽车零配件产业,为上海企业配套。昆山人说,上海在打造大虹桥,而昆山就是龙头上的一只眼睛。   不仅是昆山,长三角各个城市都渴望离上海近些、更近些。不断延伸的路网,让空间距离缩短,也让心理上的隔阂消失。(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在嘉善姚庄采访中,巧遇一位在此挂职的上海公务员戚桂林。他是金山区吕巷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适逢吕巷与姚庄实行干部互挂交流,他这次专门花两周学习姚庄的社会管理经验。   他告诉记者,2004年到姚庄考察时,镇政府门前还是一片荒地,现在已经变成了绿树掩映的农民小区。   而姚庄镇党委书记顾林法告诉记者,姚庄已经与四五个上海乡镇建立友好关系,推动了姚庄接轨上海。以交通建设为例,姚庄到枫泾原来需要半个小时,因为连接两地的公路年久失修,车辆必须绕行。建立人大联席制度后,两地达成一致,拓宽修缮了断头路,现在往来时间大为缩短。   我们不再说接轨上海了,因为我们已经是长三角的一员,就处于长三角核心圈。在舟山采访时,舟山市协作办区域发展处处长王黎钟如是说。   通畅的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让舟山到上海的距离缩短至3个多小时,今年舟山旅游火爆。定海甬东休闲渔庄的老板黄苏雅,明显感到来自沪甬的客人多了。原来每天散客也就两三桌,大都是本地人;现在一到周末游客就很多,至少五六桌。如今,这位经营农家乐的女老板还身兼数职,经常为食客预订沈家门的夜排档和桃花岛的住宿。   拥抱机遇   后世博的大幕徐徐拉开,长三角区域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阶段,能否抓住机遇,考验着各个城市的智慧。   安德鲁弗雷泽来自澳大利亚。11岁时,父亲带他参观了在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市举办的世博会,他大开眼界,兴奋不已。其时,布里斯班市虽然号称澳洲第三大城市,但是个沉睡着的乡村小镇。1988年世博会却成了转机,布里斯班市的基础设施全部升级换代,五星级酒店和商业中心随之出现。   弗雷泽见证了这一切,如今他已是昆士兰州年轻的财长兼就业、经济发展部长。他告诉记者,世博会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使布里斯班市乃至整个昆士兰州受益匪浅。他坚信,世博会同样会给上海及长三角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江浙沪的企业家正在经历弗雷泽所说的巨大机遇。宝仕奥莎高管前来考察、新加坡中小企业商会应邀参加论坛、瑞典国王应邀参加中瑞企业论坛参与世博会,让新光集团老总周晓光收获颇丰。她认为,世博会给企业发展一个更高的起点,同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更加开放、更具国际竞争力,这正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关键词。今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出台,长三角的范围被进一步扩大到两省一市21.07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据统计,2009年长三角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超过全国GDP总量的20%。   经济学家樊纲指出,现代化以后,80%的人口将聚集到离海岸线不到100英里的地方。而中国的海岸线在大国中是比较短的,因此,如果把长江沿线算上,东南沿海、中部地区都将是未来承载人口的主要部分。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不言而喻。   在一体化发展大势下,长三角城市各就各位,准备抢跑。上海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杨雪萍介绍,十二五期间,上海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从工业为主向二三产共同发展转变;从投资出口拉动到投资出口消费共同推动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人力、科技为支撑、集约的发展方式转变。   而罗伟光介绍,江苏将从实施更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加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体系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目前,苏北对接上海的北出口正在贯通之中,启东正在建设对接崇明岛的大桥。地铁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实现苏锡常地铁贯通,并与上海地铁对接。   上海浦东有国际级的生物产业基地,苏州有生物纳米科技园;无锡、杭州都在发展动漫产业;南京有徐庄软件产业基地、杭州在打造天堂硅谷不过,正如杨雪萍所说,各地需要重视差异化竞争,把握不断细分的行业发展趋势,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宁波港登陆资本市场,舟山人怎么想?舟山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罗宁的回答是错开才是对的。目前,舟山正在打造以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因为舟山的优势在于深水岸线,建设大吨位的码头,发展散货运输;而上海港以集装箱运输见长,这才是错位发展。而且,舟山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还可以借助上海企业的力量,还需要上海金融中心的强大后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说,瑞士国家虽小但富甲天下,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分工。这就像交响乐,各个城市的产业各有特色,五彩缤纷,非常丰富。而长三角城市群,正在进行这样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徐园 刘刚 张品方 编辑: 朱小燕 大融合 大平台 大跨越走马长三角看发展(下) 2010年10月10日 07:16:3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轻轨11号线想通了,您想通了吗?   我们的采访车进入昆山市花桥镇,迎面就看到这样一幅巨大的户外楼盘广告,在无声地告诉每一位过路者:上海的轨道交通即将延伸至此。随着这面广告牌展开的,是犹如上海城区一般的市容市貌,连短信也是上海欢迎你!   路的对接,从来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   在半个多月的长三角采访中,我们为长三角高铁时代加速到来而兴奋,感受更深刻的却是长三角一体化引发的化学反应,是浙江、江苏与上海越来越默契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接轨之变:   曾经,你要做的我也要做;而今,适合谁做的就由谁来做   四五年前,崔洪生没法想象,他会想方设法吸引上海企业到湖州投资。   崔洪生是湖州多媒体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名片上,除了一个上海手机号码外,找不到任何与上海相关的信息。其实,他不仅是上海人,就连湖州多媒体产业园也是上海长宁区多媒体产业园的湖州版。   2008年5月,长宁区与湖州吴兴区达成合作协议,长宁区动漫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在吴兴区建设湖州多媒体产业园。现在,这个产业园已被列为我省首批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从长宁到吴兴,多媒体产业园的复制,不单纯是一篇招商引资的佳作。   现在上海在产业转移上更大气、更开放,吴兴区对接上海产业,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开办公室窗户,吴兴区委书记施根宝指着远处的西山景区告诉记者,这片典型的江南山水也是由上海卢湾区上实集团开发的,将成为吸引上海人来吴兴旅游、置业的新磁场。   驱车驶出吴兴区,在杭宁高速上不用一个小时就到了江苏。对这个招商引资强省而言,上海的角色也在变化:竞争色彩在淡化,合作色彩在强化。   江苏大丰就是展现变化的样本。去年12月,大丰与上海签订了一批园区共建协议,目前,包括大丰上海纺织产业园、大丰上海光明工业园和大丰张江生物医药园在内的三大园区已经启动。通过这种合作,上海产业形成了研发在上海、生产基地在大丰的格局,效益倍增;大丰则实现了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从竞争到合作,见证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的自我提升。   鼓励甚至帮助不适宜在上海发展的企业到苏浙去,在上海采访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这种认识颇为普遍。   上海商务成本太高。崔洪生坦言,与上海相比,吴兴区人力成本每月要低1000元。   浦东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长起肯定地表示,上海已经调整好产业发展定位,即: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体现引领、体现高端。   在张江高科技园,我们听到这样一则故事:去年,惠而浦公司打算把生产基地转移到浙江长兴县。起初,这家世界500强公司还担心浦东不肯放行,想不到的是,新区政府不但没劝阻,还主动上门为其搬迁提供服务。   这正是上海人的精明。事后证明,在帮助惠而浦把生产环节迁到长兴后,惠而浦在上海的研发投资反而加大。上海,依然是大脑和高端。   上海腾出发展空间后,近年来,把总部和研发中心放到上海的苏浙企业也在不断增加。   在江苏南通,新能源企业羚羊集团,因当地缺少高端人才,就把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部分高端制造搬到上海。挺进大上海的浙江企业也不胜枚举,它们将总部放在上海后,留在浙江的产业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打开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要以喜悦的心态看待产业转移。张长起说。   辐射之魅:   不仅上海是龙头,长三角都是龙头,浙江和江苏是龙头上的两只眼睛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中国人知道了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它是判断全球经济走势的重要依据。但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一种源于中国的指数,与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原油运输指数一起,并列为全球航运业三大指数。   它就是集装箱指数,诞生于上海北外滩的上海航运交易所。   我们来到航运交易所时,办公室主任姚伟福告诉我们,航运交易所始建于1995年,是当时国务院规划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六大支柱之一,其功能一言以蔽之,即打造国际航运市场的话语权。   集装箱指数就是这种话语权的最好体现。它不仅填补了国际航运市场的空白,也成为国内外船东判断运价走势的必看指数。现在,该指数还可以进行期货交易,这首先对苏浙两地企业有益,因为在上海港的吞吐量中,大头来自苏浙两地,远期交易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运价波动风险。   近水楼台先得月。集装箱指数只是一个案例,走马长三角,我们一次次感受到上海发展对苏浙两地的辐射,而且,这种辐射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水平和层次展现。   还是昆山。千年古镇千灯镇距上海虹桥机场30公里,距苏州市区35公里。镇党委副书记顾菊明笑称,千灯镇的发展采取东张(上海)西望(苏州)战略,且与上海关系更紧密。   在千灯镇,几乎所有的产业都与上海无缝对接。全世界只有两条汽车零配件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其中一条就在千灯,配套对象正是上海汽车业。刚刚建成的6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园区,主要发展航空物流和第三方、第四方高端物流,除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外,靠的就是一条环环相扣的沪苏经济链。   经济上的无缝对接,不断在社会生活中制造出一体化效应。在千灯新城,六七成住户来自上海,既有来养老的退休人士,也不乏年轻的上海白领。   金融辐射又是另一种风景。   在人民广场附近一座写字楼里,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马弘热情接待了我们。当我们提出,上海是龙头,浙江要主动对接时,他立即纠正说,长三角整体都是龙头,浙江和江苏是龙头上的两只眼睛。你们发展得越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就会越快。   马弘举例说,今年3月,第三届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在上海举行,主题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论坛上,上海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向浙江、江苏无保留地介绍试点经验。因为,人民币结算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意义深远,浙江、江苏作为外贸大省,积极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仅是自身外贸发展需要,更是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直接支持。   融入之新:   全方位接轨上海,苏浙对接由弱变强   在我省所有区县中,嘉善距离上海最近,顺理成章地成为接轨上海第一站。   我们来到嘉善时,正赶上沪杭高铁试运行。通车后,从嘉善到上海虹桥,最快只要16分钟,在交通上真正实现同城化,让人真切感受到这座浙北小城令人振奋的未来。   高铁的开通,也标志着嘉善新一轮接轨上海大幕的拉开。在嘉善姚庄镇,投资1个多亿建起全国最现代化的镇级体育馆,还将优化生态,规划新的居住区所有这些努力都指向上海,目的是吸引上海白领到姚庄工作、生活、发展。   嘉善县委书记张明超表示,正在谋划的新一轮接轨战略中,城市综合体的对接将成为核心内容,即不仅仅是承接产业,而是各种资源通道以及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全面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一体化。   全方位一体化也是昆山市的目标。在昆山花桥镇,借力上海轻轨11号的接入,这个苏南小镇提出的发展蓝图是国际大都市的卫星商务区。乍一听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实地探访后,眼前所见上海水准的城区,又会让你真切感到,这个宏大蓝图一点都不夸张,并已经开始变为现实。   在长三角的三条金边中,浙江与江苏的对接也在由弱变强。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经济研究处臧建东处长表示,与沪苏、沪浙两边相比,苏浙一致被视为较弱的一边。但随着2011年杭宁高铁的开通,可以预期,苏浙之间的合作发展潜力将大大激发。   在采访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渐显强势的苏浙边。   在无锡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告诉我们,在长三角,光伏产业已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尚德除在上海有研发团队,还在浙江每年采购大批光伏组件。   在苏浙边的增强中,浙江资本也扮演了积极的推手角色。早在2005年,我省长兴的天能集团就在江苏沐阳县投资10亿元打造蓄电池生产基地,已连续多年成为当地利税第一大户。在江苏,采访对象几乎都会感慨地对我们说:浙江资本无处不在!   走得越近,机会越多。其中,还包括对彼此优势和经验的学习。臧建东告诉记者,相互学习取经,在浙江与江苏的各地政府都已经非常自然。   学,然后知不足。就在不久前,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苏州、无锡、南京学习考察,作为一次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合作之旅,学习归来后的杭州各区县负责人都对江苏发展的决心之大、手笔之大、产业之大、变化之大印象深刻。   同样,今年初,宁波市外经贸局局长俞丹桦曾到苏南考察,他对记者表示,苏州在服务外包、生物纳米材料等方面的发展令人瞩目,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江苏的发展亮点也震撼了我们。在苏州工业园内,我们参观了一个名为生物湾的园中园。该园市场部执行员邓瑰玮告诉我们,为引入美国生物医药领域最著名的冷水泉实验室,园区匠心独运,专门建设了一个会议中心,成功吸引冷水泉到园区举行亚洲会议,也是美国本土外唯一的会议举行地,今年就将迎来7位诺贝尔奖得主。像这种国际顶尖会议的引入,给苏州工业园带来的高端产业发展效应可想而知。   去年,江苏省新兴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1万亿元之巨,根据江苏不久前公布的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12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万亿元。   是什么让江苏新兴产业走在前列?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王秦认为,新兴产业在发展前期,需要培育扶持,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江苏经济被习惯概括为干部经济,政府引导经济发展积极主动、敢于投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孵化环境。当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后,政府还懂得如何退出,果断放手,不与企业争利,无锡尚德等企业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刘刚 徐园 张品方 编辑: 李利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博主重名情况调查报告
famingkuang 2009-12-11 17:25
我想要弄清楚科学网博主中到底有多少人重名这个问题源于有几次在最新博文里点开好友的文章却发现是另有其人。 可是当我真正去调查科学网上的重名这件事时还是让我大吃一惊,因为重名的严重程度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这里不但有两人重名的,还有三人、四人甚至五人重名的,科学网博主们才是3954人重名的竟然有210人,重名占到总人数的5.3%,重名的情况竟然严重到如此地步了。放在全国十三亿人这个大圈子里,重名的事真不知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表O 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李、王、张、刘是大姓,这些姓氏的人最容易重名,因而在给孩子取名时特别应该小心谨慎。 从表二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字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尽量不要取单字。 科学网上重名情况一览表 点击链接后可进入博客 李阳: http://www.sciencenet.cn/u/ly229668880/ 李阳: http://www.sciencenet.cn/blog/fractal.htm 李阳: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yang1984.htm 李刚: http://www.sciencenet.cn/u/niepan/ 李刚: http://www.sciencenet.cn/u/kevingangli/ 李刚: http://www.sciencenet.cn/u/ 人为峰 / 李俊: http://www.sciencenet.cn/u/HigherQM2007/ 李俊: http://www.sciencenet.cn/u/lj1202/ 李俊: http://www.sciencenet.cn/u/ljxm/ 李明: http://www.sciencenet.cn/u/ 初数爱好者李明 / 李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mnercita.htm 李明: http://www.sciencenet.cn/u/limin9/ 李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earner1999.htm 李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william1985.htm 李伟: http://www.sciencenet.cn/u/bywindlw/ 李斌: http://www.sciencenet.cn/u/xiangshen123/ 李斌: http://www.sciencenet.cn/u/gothere/ 李斌: http://www.sciencenet.cn/u/ztrilibin/ 李健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patrick219.htm 李健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李健 .htm 李鹏 : http://www.sciencenet.cn/u/lphhu/ 李鹏 : http://www.sciencenet.cn/u/galaxylemon/ 李强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李强 .htm 李强 : http://www.sciencenet.cn/u/arbles/ 李晓明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xm.htm 李晓明 : http://www.sciencenet.cn/u/meixianghao/ 李霞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xialif.htm 李霞 : http://www.sciencenet.cn/u/ 李霞 / 李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slining.htm 李宁: http://www.sciencenet.cn/u/nli2233/ 李浩: http://www.sciencenet.cn/u/beauty2001/ 李浩: http://www.sciencenet.cn/u/lihao1960/ 李慧: http://www.sciencenet.cn/blog/yuejiancao.htm 李慧: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hui.htm 李飞: http://www.sciencenet.cn/u/lifei/ 李飞: http://www.sciencenet.cn/u/kjcxli/ 李翔: http://www.sciencenet.cn/blog/XiangLi.htm 李翔: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xkevin.htm 李哲: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水夏 .htm 李哲: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Z55.htm 李淼: http://www.sciencenet.cn/u/ 李淼 / 李淼: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miao12345.htm 王宁: http://www.sciencenet.cn/u/cnhfwm/ 王宁: http://www.sciencenet.cn/u/wangning/ 王宁: http://www.sciencenet.cn/u/ 黔中野草 / 王进: http://www.sciencenet.cn/u/jinwsapa/ 王进: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sruwangjin2.htm 王进: http://www.sciencenet.cn/u/sd04nj/ 王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hnweiwang.htm 王伟: http://www.sciencenet.cn/u/insect/ 王伟: http://www.sciencenet.cn/u/wwchem/ 王庆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iwinsert.htm 王庆伟: http://www.sciencenet.cn/u/wqw/ 王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wangjian0931.htm 王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wzzj11.htm 王晓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hermanwang.htm 王晓明: http://www.sciencenet.cn/u/Synthon/ 王永林: http://www.sciencenet.cn/u/ylwang1982/ 王永林: http://www.sciencenet.cn/u/wonsure/ 王勇: http://www.sciencenet.cn/u/wangyong77/ 王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wy021.htm 王正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wzq19810930.htm 王正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akumi.htm 王志春: http://www.sciencenet.cn/u/charon1982/ 王志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boshi2010.htm 王飞: http://www.sciencenet.cn/u/wangfei/ 王飞: http://www.sciencenet.cn/u/scichina/ 王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fwangj.htm 王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kyspace.htm 王大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MesoSpace.htm 王大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trphosphor.htm 王富: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古典文化笑谈间 .htm 王富: http://www.sciencenet.cn/u/foxkingdom/ 王磊: http://www.sciencenet.cn/u/smiletian/ 王磊: http://www.sciencenet.cn/blog/beyiwork.htm 王玲: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ngwang.htm 王玲: http://www.sciencenet.cn/u/wanglingsd/ 王鑫: http://www.sciencenet.cn/u/wxhit/ 王鑫: http://www.sciencenet.cn/u/xwang0822/ 王晓春 : http://www.sciencenet.cn/u/springwang6/ 王晓春 : http://www.sciencenet.cn/u/orlando/ 张勇: http://www.sciencenet.cn/u/kefir/ 张勇: http://www.sciencenet.cn/u/Yanranweile/ 张勇: http://www.sciencenet.cn/u/braveking/ 张勇: http://www.sciencenet.cn/u/zylaser/ 张志强: http://www.sciencenet.cn/u/biogo/ 张志强: http://www.sciencenet.cn/u/charcoal/ 张录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张录强 .htm 张录强: http://www.sciencenet.cn/u/zhangluqiang/ 张海燕: http://www.sciencenet.cn/u/hyzhang/ 张海燕: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aiyanphys.htm 张华: http://www.sciencenet.cn/u/zh860626/ 张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hanghua0103.htm 张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numbfish.htm 张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hangjiansty.htm 张平: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张平 .htm 张平: http://www.sciencenet.cn/u/zhpdavid/ 张金玲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njzhangjl.htm 张金玲 : http://www.sciencenet.cn/u/zjl5288/ 张磊 : http://www.sciencenet.cn/u/stonechang/ 张磊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eastleizhang.htm 张雪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hangxf172.htm 张雪峰; http://www.sciencenet.cn/u/tianyinghehe/ 张佳华: http://www.sciencenet.cn/u/zhangjiahua/ 张佳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hangjhcma.htm 张军: http://www.sciencenet.cn/u/cupjsj313/ 张军: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unsci.htm 张松柏: http://www.sciencenet.cn/u/Moonkey/ 张松柏: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sb0119.htm 张永锋: http://www.sciencenet.cn/blog/blueapple.htm 张永锋: http://www.sciencenet.cn/u/aitianyima/ 张玉兰: http://www.sciencenet.cn/u/zhangyulan/ 张玉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yulanenzyme.htm 张林: http://www.sciencenet.cn/u/upzl/ 张林: http://www.sciencenet.cn/u/Zhanglincn/ 张涛: http://www.sciencenet.cn/u/zhangtaozs20/ 张涛: http://www.sciencenet.cn/u/DLUTBMGEPM/ 刘伟: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hushenlw.htm 刘伟: http://www.sciencenet.cn/u/newway/ 刘伟: http://www.sciencenet.cn/u/ 刘伟 / 刘伟: http://www.sciencenet.cn/u/twhlw/ 刘强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ranelover.htm 刘强 : http://www.sciencenet.cn/u/lq/ 刘强 : http://www.sciencenet.cn/u/suceny/ 刘超: http://www.sciencenet.cn/u/wangshu/ 刘超: http://www.sciencenet.cn/u/xiaopiniu/ 刘超: http://www.sciencenet.cn/u/ChaoLiu/ 刘立 : http://www.sciencenet.cn/u/liuli66/ 刘立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uli.htm 刘全生 : http://www.sciencenet.cn/u/liuquansheng/ 刘全生 : http://www.sciencenet.cn/u/ 刘全生 / 刘霞 : http://www.sciencenet.cn/u/liuxia/ 刘霞 : http://www.sciencenet.cn/u/liux831/ 刘晓 : http://www.sciencenet.cn/u/boylx1006/ 刘晓 : http://www.sciencenet.cn/u/venking/ 刘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刘剑 .htm 刘剑: http://www.sciencenet.cn/u/jackien/ 刘志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uzhiqiang.htm 刘志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wenxindl.htm 刘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元宵 .htm 刘红: http://www.sciencenet.cn/u/lh64/ 刘胜利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iushengli.htm 刘胜利 : http://www.sciencenet.cn/u/Liushli/ 刘吉平: http://www.sciencenet.cn/u/liujiping/ 刘吉平: http://www.sciencenet.cn/u/ 心有余而力阙兮 / 杨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artist.htm 杨华; http://www.sciencenet.cn/u/enfine/ 杨建国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沙漠永清 .htm 杨建国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杨建国 .htm 杨龙: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ongaichao19.htm 杨龙: http://www.sciencenet.cn/u/yangwt/ 杨明: http://www.sciencenet.cn/u/mingyang/ 杨明: http://www.sciencenet.cn/u/yangm/ 杨军: http://www.sciencenet.cn/u/ 杨军 / 杨军: http://www.sciencenet.cn/u/youngjohnzg/ 陈涛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hentommy.htm 陈涛 : http://www.sciencenet.cn/u/chentao/ 陈涛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ybertao.htm 陈涛 : http://www.sciencenet.cn/u/taochenm/ 陈涛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tao.htm 陈旭 : http://www.sciencenet.cn/u/wage1007/ 陈旭 : http://www.sciencenet.cn/u/chenxu/ 陈鹏: http://www.sciencenet.cn/u/longtemps/ 陈鹏: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p521ren.htm 郭磊: http://www.sciencenet.cn/u/Lincbacon/ 郭磊: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oseen.htm 郭娟: http://www.sciencenet.cn/u/guoliuhu1950/ 郭娟: http://www.sciencenet.cn/u/flypig/ 郭龙: http://www.sciencenet.cn/u/guolonghappy/ 郭龙: http://www.sciencenet.cn/u/longkuo/ 郭卫红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有教无类 .htm 郭卫红 : http://www.sciencenet.cn/u/guoweihong/ 孙超: http://www.sciencenet.cn/u/andydog/ 孙超: http://www.sciencenet.cn/blog/qing108.htm 孙俊: http://www.sciencenet.cn/u/martin2572/ 孙俊: http://www.sciencenet.cn/u/seueemems/ 吕品 : http://www.sciencenet.cn/u/newlight/ 吕品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lvpin.htm 罗成 : http://www.sciencenet.cn/u/qh/ 罗成 : http://www.sciencenet.cn/u/luoc/ 石磊 : http://www.sciencenet.cn/u/leizi0130/ 石磊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slonethu.htm 赵力 : http://www.sciencenet.cn/u/ 赵力 / 赵力 : http://www.sciencenet.cn/u/jonsli/ 周飞 : http://www.sciencenet.cn/u/chandler/ 周飞 : http://www.sciencenet.cn/u/Frankchou88c/ 沈阳 : http://www.sciencenet.cn/u/sz1961sy/ 沈阳 : http://www.sciencenet.cn/u/runasun/ 姜庆伟; http://www.sciencenet.cn/u/material/ 姜庆伟; http://www.sciencenet.cn/u/neudoctor/ 韩健: http://www.sciencenet.cn/u/SNPs/ 韩健: http://www.sciencenet.cn/u/isoxys/ 黄伟: http://www.sciencenet.cn/u/teet/ 黄伟: http://www.sciencenet.cn/u/huangweixp/ 贾振华: http://www.sciencenet.cn/u/zhenhuaJIA/ 贾振华: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真爱无声 .htm 焦辉: http://www.sciencenet.cn/blog/doctorjh88.htm 焦辉: http://www.sciencenet.cn/u/jiaohui88/ 吴军: http://www.sciencenet.cn/u/pinjianlu/ 吴军: http://www.sciencenet.cn/u/wujun/ 徐峰: http://www.sciencenet.cn/u/ricefrog/ 徐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徐峰 .htm 曾红: http://www.sciencenet.cn/u/cinderela/ 曾红: http://www.sciencenet.cn/u/ 生物化工的追逐者 / 方芳: http://www.sciencenet.cn/u/fredafang/ 方芳: http://www.sciencenet.cn/u/fiona1982/ 汤勇: http://www.sciencenet.cn/u/yongtang/ 汤勇: http://www.sciencenet.cn/u/Survivor2/ 于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laireyu78.htm 于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PSLibrarian.htm 说明 : 不一定十分齐全,如有发现自己重名而不在表中的请知会一声, 以便进一步完善。 另 : 罗会仟昨天提供了两个他的地址,但在博主名册中只有一个罗会仟, 因而没有将他列入表中。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4541 次阅读|2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