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价格力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多在培育大师生长的土壤上用心思
brbaba 2009-12-11 17:23
据报道,教育部一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已于近期悄然实施,代号为珠峰计划。它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在北大、清华等内地11所名校实施启动,旨在培养创新型的领军人物。这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因触动了人们的大师、诺奖心结,引起了广泛关注。   时下,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往往被人们称为造大师运动,且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在很多地方,类似的名师培养工程、领雁工程、特级教师培养工程、专家培养基地等等,明目繁多、热闹红火。然而,这其中不少所谓的重点工程结果却差强人意。满天飞的大师、名师和专家大多徒有虚名。一代宗师钱学森留给世人的追问无疑正在鞭策着教育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走了,贝时璋走了,季羡林走了,任继愈走了,杨宪益走了随着大师一个一个地远去,我们这个缺乏大师的时代难免焦急起来。   大师做学问,需要一张安静的书桌,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坚持和坚守、对民族文化的信仰和忠诚、对国家民族的大仁大爱;需要有坚持真理、敢说真话的胆魄、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伟大的人格力量;更需要有良好的学术土壤和生态环境。大师者,既源于自身禀赋,亦有赖于其生长的土壤。钱学森、贝时璋、季羡林、任继愈、杨宪益,这一辈学人之成功,除了各自的优异学术禀赋之外,坚实学术根基、健全学术人格和时代学术生态是重要条件,舍此难以承受起培植和繁育大师的重任。   钱学森生前讲述过他在北师大附中读书时的情形:生物课上,老师常常会带学生到野外去,在玩的过程中采集标本,他总是兴致勃勃地参加,并用抓到的蛇制作标本。虽然当时学校很穷,但化学实验室随时对学生开放。钱先生在那段时间做了很多化学实验。不难看出,钱老中学时代的成长离不开一个玩字。这就是他成长的环境。玩字的蕴意十分深刻,在玩中接触大自然,在玩中锻炼动手能力,在玩中增长和扩大知识面,在玩中放松身心,放飞自己的理想。这也许就是大师成长的天然环境。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教育是艺术,是慢的艺术;教育是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前,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在一些方面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时代对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基本上是不让学生玩,让学生动的机会也不多。学生们过多地靠在书本上,每天相对机械式的生活和学习等等,这些都需要改良。我们的时代呼唤人才,呼唤大师。我们的这个时代在培养一代宗师之时,不妨更多用些心思把大师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培育好。 来自:光明日报
个人分类: 杂谈|2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