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博士论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博士生学术论坛发言稿—王志红
热度 2 wangzhihong 2013-5-12 11:17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理学院物理系 09 级博士生王志红,今天能站在这里,代表理学院博士生发言,倍感荣幸和忐忑。荣幸的是我还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忐忑的是我发现今天的台下有我同实验室的师弟、师妹;有我一起打篮球的朋友;还有各位让我非常敬重的老师。作为一个在科研工作中失败颇多,教训深刻,又即将毕业的博士生,我更希望借这个机会,结合我自己的切身体会,从下面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科研工作中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和大家共勉,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 注重实验计划 我很喜欢一句话:“要是发现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做很多的事情如此,做科研更是如此。开始实验计划就是你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假如你开始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话,那就有可能是在错的事情上追加砝码,方向已经错了 还要坚持走,地球虽然是圆的,但毕竟大家不能都是哥伦布。我在美国联合培养期间,就发现他们非常注重实验计划,我的第一个实验计划像 SCI 投稿一样被改了又改,用了三周的时间。但我现在想来,这是值得的,因为一个完全正确、合理的实验计划才会导致你的实验很快达到预期目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同老话所讲: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只想砍柴,要注重这个“磨刀”的过程,在做一个工作以前先要心平气和的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 2 注重实验步骤的切割 再下来我们就是要注重实验步骤的分割,就像蛋糕要切开吃一样,我们需要将自己一个可能比较复杂的实验,有意识的去分割成几个过程。在这里我还要举我在美国联合培养的例子,我在美国的导师是一个电化学方面的大牛,开始的时候非常期待和他见面的时候他会和我谈些什么。但令我意外,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和说的最多的就是 First step and next step 。在具体的操作中,他会把一个事情严格的分成几个步骤,并经常提醒我,那是下一个步骤的事情,现在我们先不考虑。这段时间的培养让我明白,我们需要将你一段时间甚至一天的工作做个很好的规划,认真合理的对你的工作有一个系统划分,将眼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这样你就不会出现晚上躺下满脑子都是想法,早上起来又不知道该先做什么好的状态。所以,我认为细化实验步骤,严格执行其实是一个以慢为快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逐个突破,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激发科研兴趣,最后取得完全胜利的科学方法。 3 、 要明白成功的道路上可能真的没有什么捷径,苦力关谁都要过 虽然有了正确的实验计划,合理的方法,但这也不意味着成功就会随便降临。成功的道路上可能真的没有什么捷径,苦力关是谁都要过的。且需要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我身边很多厉害的科学工作者,没有一个不是百倍努力,真正投入的人。在这里,我想以我的导师吕喆老师为例,他现在还是每天 10 小时,每周工作 6 天,而且身体力行,工作在我们实验室的第一线。我们经常笑称:“老师才是我们实验室最勤奋的人”,吕老师的工作态度和热情给予我很大触动和激励。我相信台下的导师们也都是这样持之以恒,多少年如一日的努力,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学识才如此渊博,对很多突发的问题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讲解并提出精准的指导意见。这些和他们长期的工作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工作,有了真确的出发点,合理的方法,剩下的就没什么大道理了,只能是像耐克的广告词那样: Just do it 。 4. 站的高看的远,注重学术交流 最后,我要谈的就是和我们今天的学术论坛密不可分的交流问题了。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术交流活动是科学技术工作中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一种形式。通过学者之间的思想接触,自由争辩,可以沟通情况,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当今世界科学界面临百花齐放的态势,同时科学创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超出一个人的智力范围,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多学者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激发和协作研究。所以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我们需要把自己的问题、观点、结论拿出来和大家探讨,需要明白很多的道理都是“越辩越明”。 只有站在一个和别人交流、探讨的角度你才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激发出新的观点。我博士期间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发明就是在一次组会的激烈讨论中获得灵感的。只有不断的和他人交流,我们才能站的高看的远,更好的把握自己的方向,从容的向别人借鉴、学习,大胆的创新。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科学大牛们都会争先参加各种科学会议,频繁的交流参观的原因。但作为博士生的我们,参加会议的机会不多。今天的“学术论坛”就是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样一个展示自己、学术交流的平台,希望同学们可以把握这次学术盛宴机会,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通过这次“博士学术论坛”都要所收获、提高,也希望这次论坛能够帮助你开阔科研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全面提升你的学术交流能力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理学院的博士生同学预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指导论坛建设的研究生院、院系的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论坛的策划、组织付出巨大心血的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没有你们这些幕后英雄辛勤忙碌的日日夜夜,就没有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再次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后记,今天上去念稿子的时候,不小心念错行了,第二段中间就把第三段的例子给念了,恐怖的是到了第三段不知道该念点啥了。残酷的教训告诉我们,要么脱稿,要么就老老实实的念稿,千万不要掺和着来。挺遗憾的,也怪昨天晚上做梦梦了一晚上,都是找不到路,看来注定今天要跑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222 次阅读|3 个评论
在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动物学)上的“点评”
wangdh 2009-12-12 08:09
在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动物学)上的“点评” (王德华) 10 月 19 日 - 22 日在重庆参加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六届全国会员大会暨学术讨论会期间,被邀请去参加了半天的同时在西南大学举行的“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动物学)”,还被要求“作为专家”进行点评。报告我是认真听的,尽管有些内容听不懂,但是要说点评,实在是有些为难。我还是厚着脸皮,装着胆量,坐到点评台上说了几句话。开口就跟大家说:有些报告没有听懂,作为一名导师,谈点感想。实际上说的也多是自己培养研究生的一些体会(不管深浅),没有多少针对博士生们报告的点评。 我听的半天报告中,多数是二年级博士研究生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多数博士生都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还有些已经在国际优秀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感觉大会组委会选拔的报告人都有很好的潜力和实力,从有些年轻人的咄咄逼人,感叹后生可畏,后浪推前浪,历史必然。 我讲的主要内容有 : 1 、关于博士生的论文选题。要注意几个方面 1 )问题的重要性。要选择那些与人类生活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等(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课题; 2 )思维和方法的科学性。现代生物学要重视进行假说驱动的研究,避免单纯的博物学式的数据收集式的研究; 3 )课题的创新性。博士阶段是一个人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科研素养培训阶段。选题一定要有新意,要敢于挑战权威。要明确自己的课题哪一点是新的,哪个方面会在你从事的学科领域中能够填上一笔? 2 、报告的方式。由于报告时间很短,所以要选取吸引人的结果,大家感兴趣的结果,你感觉最重要的结果,你最希望告诉别人的结果。面面俱到,有时候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3 、生理学讲究系统性。由于今天上午的专题主要是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为主的。整合的特性 (Integration) 是当今生理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整合性的思维是需要具备的。在各个领域都快速发展的时代,单一方法手段、单一水平和单一组织层次上的研究,已经很难完整说明相关机理性问题,不同的层次组织有不同的机理。 4 、注意发展学科。动物学是一门被边缘化了的学科,是老学科,是传统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动物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开展其他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我们有责任维持这个学科,有责任延续这个学科。 5 、注意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学科交叉,思维融合,都很重要,值得每个人关注和尝试(实践)。但是知识需要综合和融合,所谓交叉渗透是学科、领域间的交叉和渗透,有些相关知识是需要必须了解的,不了解很难理解和实践学科交叉(领域交叉)。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规范,是需要花点时间去了解的。 6 、珍惜年轻。年轻是创新的年龄,一定要敞开思维,敢于挑战权威,尤其是敢于挑战自己的导师。趁着年轻,要在学术上敢想、敢闯、敢做,要力求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争取 40 岁以前要站起来。年轻是本钱,但人人都会变老,不会永远年轻。 关于同学们上午的报告,也谈点简单看法 (没有主次先后,按照听报告的记录总结的): 1 、 PPT 做得都很好。希望大家是真正的演讲,而不是念 PPT 。要面对听众,而不要背对听众。 2 、一项研究,研究目的是需要交代清楚的。有些报告尽管是一项研究的一个部分,也是需要交代的。不交代,听众就不明白,就会影响你的报告效果。 3 、任何一项研究,不是每个人都懂的,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所以,必要的科普知识还是需要的,这样可以提高你的报告效果。 4 、几乎所有的报告中,致谢都比较完整,这是很好的一点。这种现象前几年还没有这样的局面。大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孤立的,我们接受了多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一些重要的帮助和支持,致谢是应该的。 5 、有些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反向思维很好,敢于挑战一些传统理念,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已经取得了一些好的结果。 6 、在报告中,对于引自文献中的图或表,如果不是自己亲自做出的,要给出必要的文献或出处。 7 、选题的地方特点。有些报告内容是根据当地的医学或环境问题,提出的选题,应该提倡和鼓励,这可以真正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 、现在数理统计软件都很多很普遍了,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都已经比较关注数据的统计分析。因此,对于你研究结果的统计数信息,还是要给出来的,差异显著不显著,对于结果和结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医学实验,人命关天,更不可马虎。 9 、也有的报告中,明显缺少科学问题,缺少预测和相关假说,这样实验设计就很难圆满和充分,尽管工作量很大,收集数据很多,但似乎只是一个数据收集过程。有点遗憾。 10 、有些同学的报告,内容明显太多。只有 15 分钟的时间,不进行精选和认真准备,要做好报告,是很难的。 11 、要重视自己研究集体的前期积累,这很很重要,似乎多数同学都强调不够。每个研究集体都会有一些很好的积累的,要展示说明一些的,况且这也是创新研究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12 、有些研究是野外观察。野外工作,由于周期长,数据收集困难和不可预测性高,发表高因子文章也困难,这样在当今学术环境下,近几年野外研究越来越少,但是野外研究是创新的重要方面,是掌握第一手资料,需要提倡和鼓励。 13 、关于新技术新手段的的运用,大家都不错,在上午的报告中各种手段都有体现,从野外考察到基因组学都有涉及。 (王德华 11.29 总结)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8514 次阅读|1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