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医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澳洲纪行(二):澳大利亚的中医药
fqng1008 2010-1-18 08:06
下午,会议安排我们到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中医系,系主任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他给我们介绍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中医药状况,并参观了其实验室、中医教学诊所和药物种植基地。 中医药是随淘金华工流入澳大利亚的,1911年,附有英文标签及说明的中草药品在澳面市。但直到70年代尼克松访华后,中医尤其是针灸才开始正规引入澳大利亚。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天然药品及非惯常的处理方法作为常用医药的补充或替代。政府也支持公民自由地选择各自愿意使用的治疗方法。在澳大利亚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中,有2/3是妇女,约有5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80%以上的人是以英语为母语。有44%是初患风湿性疾病和神经性疾病。有75%以上是至少有3个月的病程而未就诊的。 世界第一部中医(含针灸)法于2000年5月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正式诞生,2007年2月6日,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向联邦总理办公室卫生工作组主席申诉,要求将中医纳入国家注册和资格认证计划。2008年3月26日,澳大利亚政府理事会通过全国健康行业注册和资格认证体制,决定于2010年7月1日起对包括西医、药理、物理治疗等9个健康行业实施全国管理体制,2012年正式在全国进行中医注册。目前,澳洲全国大约有5000家中医及针灸诊所,每年门诊人数最少280万人次,80%的病人为英语母语人士。澳洲全国大约有2100万人口,传统医药用品的消费每年至少十几亿澳元。 虽然维多利亚州 被誉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而且全国有 三所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和维多利亚大学)均先后设立了中医药学系,并且承办了第一届和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后天开幕),但是与国内中医还有很大差距。例如,中医诊所没有任何实验室诊断,没有公费医疗,规范的临床实验根本无法进行 。 2009.12.3晚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944 次阅读|5 个评论
两大忽悠搞倒了贺诚将军?
lix 2009-10-9 08:31
在 非正统的机会 中,网友 zhengbojin 评论说:(人痘)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与阴阳五行/君臣佐使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在李教授的推动下,未来说不定会来一批阴阳五行的胡说,不知于阁下是功是过啊。。。。。。 我回复:能承认人痘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一点就好。我注意到您坚定反中医的立场。这个立场在鲁迅、梁启超那个时代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中医在目前基本上走向消亡的时候,中医药这个宝库里有没有什么东西值得研究,值得抢救?我们就不一定要像在鲁迅、梁启超那个时代那样强烈。我认为贺诚将军对中医的要求是对的,现在虽然晚了六十年,但仍然是有用的。个别老先生坚持传承第一,但事实上九十来岁的人了,也没多少人信他的,不足为害。年轻人可以淡化立场,实事求是。比如管用的验方,弄清楚为什么管用,这样的研究就应该支持。 在 邓铁涛告御状-中医救亡史海之谜 中,我请教大家,邓铁涛先生的告状信的内容是什么和是通过什么渠道递上去的?网友 xcfcn 讲:通常的报道都是讲中央文委钱俊瑞直接告的状子导致贺王下台。另外,邓先生在涉及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没有提及自己的上奏折的事情,似乎不太正常,或许没有这回事。不知老邪的来源确凿么? 我回复: 谢谢重发。邓先生告御状,肯定有条渠道。那么钱俊瑞是出口?但是钱俊瑞也正部级。正部级告正部级,直接告到毛主席,中国官场上也少有。我也奇怪邓先生很少提这件事,近来也只打王斌,不提贺诚,也奇怪。 我有些怀疑邓铁涛告状信是通过御医大内总管,毛主席身边这两大忽悠递上去的。御医是中医世家,改学西医的,但西医水平大概就对付一些常见病;中医水平还略高些,不过特别能忽悠。大内总管也当过陕北医院政委,但解放后级别略低于贺诚,对与御医联手忽悠毛主席改变对西医的态度,搞倒贺诚,应该是有动力的。加之大内总管虽然当过医院政委,但不懂西医,是中医粉丝。从时间段来讲,毛主席改变对西医的态度,和大内总管安插这位御医到毛主席身边,几乎同时。 毛主席身边这两大忽悠之中,御医这小子背叛毛主席,已遭天谴。大内总管算不算背叛难说,但忽悠得毛主席以为他厚重少文,可以托大事,也是众人皆知的。这也许能部分解释邓老先生在涉及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没有提及自己的上奏折的事情? 总之,贺诚将军是个冤案。1972年毛主席已批示平反。但执行不下去。也说明搞倒贺诚的人当时仍然炙手可热。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10910 次阅读|3 个评论
非正统的机会
lix 2009-9-26 21:09
网友 李虎军 提醒大家: 盖茨基金会1亿美元征集奇思妙想 。有意思的是这个征集通知,用来作奇思妙想的唯一典型例子就是作为非正统医学而出现的牛痘接种。 One bold idea. Thats all it takes. Unorthodox thinking is essential to overcoming the most persistent challenges in global health. Vaccines were first developed over 200 years ago because revolutionary thinkers took an entirely new approach to preventing disease. 同样是当时的非正统医学,我们的人痘接种法的遭遇真是太凄凉了。 希望这次多一些网友去试试自己的好主意。 http://www.grandchallenges.org/explorations/Pages/Introduction.aspx
个人分类: 课件科普|4346 次阅读|5 个评论
事实才重要,教条顶个球
lix 2009-9-26 00:31
科学时报 易蓉蓉9月22日采写了叶笃正院士关于全球变化研究的文章,发表在科学网首页。结尾是振聋发聩的一句话: 你要问我,你在芝加哥学到了什么东西?我说不出来。要说有,就是我老师罗斯贝跟我的对话,他跟我说:Facts are all the important。。。 这句英文,黄老邪念作:事实才重要,教条顶个球。 最近科学网上就中医问题争论很厉害,但都是预设立场,各有主见,这样的争论,按Bobby兄的说法,是什么原教旨主义之间的战争,不是讨论。 在 从人痘到牛痘 - 中医理论奇怪的缺位 中,老邪提出我国发明种人痘的贡献,希望作为一个事实,作为一个案例,来一点科学的讨论。 通过讨论,反中医派对传统中医药是一个宝库,对我们祖先发明种人痘的重要意义,没有提出什么异议。注意种人痘是一种方法,而不只是一种药物。所以这个宝库里究竟还有没有些什么好东东,还是值得发掘的。不能因为痘痂、痘浆污龊,就轻易否定。 通过讨论,挺中医派对传统中医药中有这么件宝贝,还是高兴的。事实上挺中医派的泰斗,邓铁涛先生,早就知道这件宝贝,但是由于他们的理论教条装不下种人痘预防天花有效这个事实,吹起牛来都很尴尬:我认为中医药不像其他四大发明那样已被外国学到手并已超出我们很远了,中医药学在11世纪曾经影响阿拉伯医学,我国人痘接种曾启发牛痘接种,免疫学的实践源于中医。最后事实上承认人痘接种已被外国学到手并已超出我们很远,成为西医一部分的免疫学了。好像只是我们把免疫学算成西医,就维持了我们中医药的世界第一?为什么不可以让免疫学认祖归宗,比如说在五行里加一行气? 为什么我们把牛痘的发明权丢了,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可惜好像还是讨论不起来。 挺中医派和 反中医派都没人应战。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5154 次阅读|16 个评论
戏为贺诚将军辨
lix 2009-9-22 09:04
在 邓铁涛告御状-中医救亡史海之谜 的评论中网友吴飞鹏老师解释1953年撤职查办贺诚将军的英明,我目前扮反方。吴飞鹏老师说: 领袖的英明在于:51年,在制药工业几乎是零的情况下,医学院还没有大批医生毕业,不会西医不让治病是要猪上树,要国家屈服,要病人去死,领袖当然不答应。 条例并未要求开业中医会西医,只是要求开业中医学一点西医基础知识。贺诚将军作为苏区和延安初期的医疗卫生负责人,当然知道充分利用少量西医西药为领导服务,中医中药为广大士兵和群众服务的必要性。建国初期,他的要求只是:中医要敏锐的接受新医学的成果,技术的提高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甚至一场革命。科学本身代表一种进步的力量,它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是没有国界的。保守就要落后,被时代抛弃。我看不出他有要猪上树,要国家屈服,要病人去死的意思。 副部级,国家高级领导, 贺诚将军当时虽然是副部长,但是,是党组书记,正部级。 刚刚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方针,自己就违反,显然不懂政策,不该当领导,撤掉是领袖的英明。 要求开业中医学一点西医基础知识,并不违反三大方针。 对认识不清的东西,盲目否认;自己会的,无理推崇;这样的干部就不配当干部,该撤! 这您可能不了解,贺诚将军也是中医世家。到北大才学的西医。在苏区主管医疗卫生时也广泛开发利用中草药。他对中医药应该比较了解的。 一个干部,不能将科学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知道推崇洋人的东西,就是科学到天上去,无法起到效果和作用,也是枉然。与王明指导中国革命一样。该撤。中国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三座大山,他们两个部长当时就用制定政策的权利,采用软暴力,重新建立起新的一模一样的三座大山,该撤!领袖坚守自己的政策路线决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的信条,不象很多人,说的、做的不一致,因人而异,一事一议,造成腐败横行,效能低下,做到了该撤就撤。因此,领袖英明。 领袖批了贺诚将军五年,还是保留军籍,马马虎虎授中将衔。这也马马虎虎算英明吧。再过十七年,领袖批示:贺诚无罪,。。。过去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这才算英明。 但是二十二年已经过去了。二十二年前撤职查办贺诚将军,欠英明。
个人分类: 历史杂谈|4960 次阅读|4 个评论
邓铁涛告御状-中医救亡史海之谜
lix 2009-9-21 20:24
据说,1950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会议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方针,这的确让中医界欢欣鼓舞。但是会议邀请了中医的死对头余云岫,招致中医界的普遍反感。在会上余云岫得到了卫生部副部长贺诚和王斌两位重要官员的支持。1951年,中医管理条例在全国施行,条例规定,如果西医基础课两次考试不合格的中医,将取消行医资格。 时任广州中医专门进修学校教务主任的邓铁涛,开始写奏折,上书伟大领袖毛主席。   这份奏折送到毛主席手中,很快贺诚和王斌均被撤职。这应该是邓铁涛先生中医救亡事业中的第一大胜仗。但是邓铁涛先生的告状信的内容和是通过什么渠道递上去的,对我始终是一个谜。希望知情的网友指教。 附:百度百科: 贺诚(1901-1992),又名李平。四川省三台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派往广东国民革命军中做医务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一九二七年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总指挥部军医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一九五八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王斌 (1909~1992年) 著名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 卫生部 原副部长。 四川 兴文县 人。少年时去成都求学,1932年毕业于成都医学专科学校。1933年赴井冈山,。。。参加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任18集团军卫生部医务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是我军正规医学院校教育创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优秀领导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1950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医科大学校长,领导和担任了抗美援朝前线广大伤病员的救治任务。继后调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并曾任内蒙古医学院 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5398 次阅读|18 个评论
第五大发明的湮没
lix 2009-9-20 03:46
在 从人痘到牛痘 - 中医理论奇怪的缺位 中,网友 雷钧涛 评论说:这个现象,我可以比较好的解释或者说建立基于中医理论的假说,问题是它不是目前中医学科最关键的学术问题,而且整个学科相关的学术准备不够,所以暂时没打算深入,过几年吧,谢谢博主的提醒。 不用谢。我觉得邓铁涛先生说得对,中医面临生死存亡关键的十年。人民日报2009年06月评论文章《中医药人才传承危机凸显》指出:中医药从业人员数量逐年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医从业人数约550万人,而中医只有40万人左右,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0%。另据报导,这40万中,真能开方子的不到10%。 邓铁涛先生说:我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田森教授说,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第五大发明 。我认为中医药不像其他四大发明那样已被外国学到手并已超出我们很远了,中医药学在11世纪曾经影响阿拉伯医学,我国人痘接种曾启发牛痘接种,免疫学的实践源于中医。 中医药古代是确曾有过辉煌,我个人认可人痘接种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但是很明显,人痘接种已被外国学到手并已超出我们很远了。Jenner发明牛痘接种以后十年间,牛痘接种就普及到全世界西医覆盖的范围。而我们的中医理论家们,还在为天花是胎毒还是厉气,疫气、瘴气,道途中秽浊气的理论问题争论不休。人痘接种只是匠人的干活,不入流的手艺,靠康熙的行政命令推广的,但康熙本人显然不可能像Jenner那样进一步研究改进办法。 中医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拿得出手的,大概以人痘接种为最了吧。但是中医的铁杆粉丝如网友 雷钧涛 的评论,仍然持轻蔑态度如上。这还算好的。 光恒老师问:也不知道那时中国的人痘是否已经被主流医生承认。应该是承认的吧。他们不管你是胎毒还是厉气,疫气、瘴气,管用就用,就改进。但是他们好像蓄意否定中国的人痘接种和英国的牛痘接种之间的传承关系。如维基百科:Smallpox: Accounts of inoculation against smallpox in China can be found as early as the late 10th century, and the procedure was widely practiced by the 16th century,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 If successful, inoculation produced lasting immunity to smallpox. However, because the person was infected with variola virus, a severe infection could result, and the person could transmit smallpox to others. Variolation had a 0.52% mortality rate; considerably less than the 2030% mortality rate of the disease itself. In 1796 Edward Jenner , a doctor in Berkeley , Gloucestershire , rural England , discovered that immunity to smallpox could be produced by inoculating a person with material from a cowpox lesion. Cowpox is a poxvirus in the same family as variola. Jenner called the material used for inoculation vaccine , from the root word vacca, which is Latin for cow. The procedure was much safer than variolation, and did not involve a risk of smallpox transmission. Vaccination to prevent smallpox was soon practiced all over the world. http://en.wikipedia.org/wiki/Smallpox 当年西方来留学人痘接种并传到英国这一段完全不提的。希望我们中医的铁杆粉丝能从我们第五大发明的湮没中体会到怎样从中医药宝库中传承和发展。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4863 次阅读|4 个评论
海外“中医热”日趋升温 中医教育正迈向主流化
sheep021 2009-9-18 13:06
资料来自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网站 http://www.fmprc.gov.cn/ce/cgny/chn/kjsw/t168934.htm 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正在吸引更多境外人士拜师入门。正在上海举行的国际中医药教育研讨会披露,除每年有数千名海外留学生远赴中国攻读中医专业外,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其当地提供的专业中医教学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境外人士欢迎。   据介绍,近来海外中医学热升温现象,已得到西方主流医学界的重视。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美、英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专门论及了这一热门话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称,近年来,西方主流医学界开始正视中医学,不少西方国家的正规大学已开始推出相关教学内容,原本在华人华侨聚居区民间性、小规模、低水平的中医药教育,正向主流化、规范化、精品化发展。   此次国际会议公布的一项调查称,近来欧美地区的中医学热尤其引人瞩目。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有超过八十所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如新英格兰针灸学院、纽约中医学院、美洲中医学院等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达四百或五百以上。此外,美国百分之六十的医学院开设替代医学课程,内容也涉及中医,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康乃尔等国际名校。   调查还显示,在欧洲范围内,法国和西班牙是较早提供中医课程的国家,其中在法国仅私人中医学校就超过三十所。欧洲其他国家诸如英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瑞典、挪威、芬兰等,也纷纷开办形式不一、规模不等的中医教育活动。据保守估计,目前欧洲地区的中医药学校已超过七十所,培养相关人才数千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关专家称,办学规模扩大、层次提高、质量提升固然是海外科教领域对中医学热的一种回应,更让人欣慰的是, 中医学已获得不少国家和政府的明确支持,主流教育界也热衷加入。目前,中国编写的多语种中医教材在海外十分畅销,海外与内地中医院校的全面合作项目大幅增加,都得益于这股中医学热。   来自芬兰一位华裔专家介绍,目前海外的中医教学课程,已可以独立培养中医医生、牙医、护士、治疗师、康复人员等。老外们学习汉语、中国哲学、症候学、方剂学,乃至医古文等不亦乐乎。   中国中医翻译专业委员会主席谢建群倡议,乘着这股海外中医学热,在国际范围内,尝试规范中医经典典籍和教科书的英语翻译标准,未来将更有助于增进海外人士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评论: 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医没有国界。总不能等到国外中医水平超过我们了,再引进中医吧?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576 次阅读|4 个评论
略论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
热度 9 yindazhong 2009-8-19 17:30
略论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 “ 中医治本 ” 为本博客 “3+X 理论 ” 的第一论,可认为是中医补充(拯救)西医露的 “ 第一手 ” 。 这样本文“论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应该算作‘第二论’。这一论猛一看似乎不那么惊心动魄,细思量其实价值连城!轻松一论能顶亿万科研基金,能救千万人性命 ! 其实无论 SARS , 艾滋 , 禽流感还是今年出现的‘猪流感’都属于这‘第二论’问津的范畴。因为艾滋病毒、 SARS 病毒、以至多种流感病毒均属于 RNA 病毒。而 RNA 病毒善变,所以临床上很难对付。西医研发疫苗永远是跟踪追击,劳民伤财,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是西医永远的痛,也是现代生物医学顾头不顾腚的无奈之处——又一处‘软肋’! 然而今年应对猪流感中国有关部门表面上如临大敌,实际上从容不迫。中国‘外紧内松’,而美国则相反‘内紧外松’,深怕给金融危机雪上加霜,造成巨大动乱。为何如此 ? 中医抗病毒的科学道理已在两年前一举突破,正式文章在‘猪流感’发作之前已及时的问世。下面请看本博客的中医理论 ‘第二论’:“从模糊数学看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文章 发表在《医学与哲学》 2009 年 2 月,第 30 卷第 2 期, 78-79. 因为本博客的第一论给中医治本的千年难题作了科学解读,在发表第二论时,本博客已被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特邀为客座特聘教授,因此署名有了双重身份。(合作作者卢传坚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下面请欣赏: 从模糊数学看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_.pdf 从模糊数学看中医药抗病毒的科学性 ——中医药理论研究及发展的新视野 印大中 1,2 卢传坚 2 1.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长沙 410081, 中国 湖南 2.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 中国广东 摘要: 由于病毒身体较小,且在不停地变异,有点类似物理学微观世界中电子的“测不准”状态,西医应用疫苗抗击病毒的战役往往被动艰辛,防不胜防。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概念,本文提出,中医药物中所含的成百上千种“不确定” 、 “干扰态”生物成分正是其拮抗善变病毒的优势所在,所谓以干扰态打破常态,以模糊应对变异,以“不测准”对付“测不准”。此类中医实践以系统生物学思维见长,既“扶正”又“驱邪”,尤以广谱“驱邪”为特色。该理念亦为“鸡尾酒疗艾滋”战略的延伸,只要调控适当,便可显现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特殊功效及其科学价值。总之,模糊医学有望成为中 - 西医学理念衔接的“立交桥”。 关键词 病毒,变异,测不准,中医 Scientific Explanation on Anti-virus Potenti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Uncertainty Theory YIN Dazhong 1 , LU Chuanjian 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2.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Guangzhou 51012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 Due to their mutability and variability, infective viruses existed and developed in a manner of uncertainty, which is analogous to the uncertainty of electrons in physics. Human’s battle against viruses is therefore very difficult. With the concept of uncertainty mathematics, this paper sugges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ousands of unknow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y play an inhibitive and disruptive role in conquering viruses. Such using uncertainty of chemicals to direct disturbances against non-predictive mutation of viruses may act as an advanced cocktail treatment on viruses. A rational manipulation of such uncertainty strategy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ystems biology may prove to be efficient as well as scientific to prohibit virus-based diseases and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bridge connecting the TCM with modern medici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金项目 : 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研究 ( 2006BAI13B02 ) 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863) 计划 : 针对亚健康的药物分子设计 (2008AA02Z411) Key words : Virus, Mutation, Uncertain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至细则迷,多变则惑,以细微精确见长的现代生物医学在千变万化的生命体活动营造的迷惑中徘徊挣扎。本文提出模糊哲学指导下的中西医学理念大结合,愿能为“后现代生物医学”回归宏观,处变不乱提供有价值的战略思路。 从模糊数学说起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精确数学在描述自然界多种事物的运动规律中,获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客观世界中还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随着现代科技所面对的系统日益复杂,模糊性终于伴随着复杂性频频出现在科学家的面前。许多复杂系统,如航天系统、尤其是人文社会、生物医学及其它 “ 软科学 ” 的数学化、定量化趋向不断地把数据处理的模糊性问题推向前台 。 1986 年,司岩在《大科学的模糊观念》一文中讲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将以计算机控制的摄像机把某人的生物学参数摄取,并储入信息库中,当需对此人实施辨认时,则按程序进行信息核对,参数对了便显示 “ 是 ” 的报告。然而第二天电子计算机系统却否认了受试人的合法身份,原因是因为一夜间受试者脸部长出了一粒粉刺。试想,即便是一个婴儿,也不会因妈妈脸上长了一颗粉刺而失认。过份地追求精确反而失去了真实!现实世界其实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事例。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模糊数学已被初步应用于模糊识别、模糊评判、模糊控制、模糊决策、系统理论、信息检索等诸多领域。在气象、生物、心理等许多方面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生物的可变性 上文所述的“脸上长了一颗粉刺”是生物体的宏观变化,实际上生物体时时刻刻都在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发生着改变。 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在复制时也很容易出错,也就是会发生变异。高等生物有一套检查修补机制,可以把出错的概率降低,然而诸多 RNA 病毒仅为单链的 RNA 结构,没有像双链 DNA 那样拥有另一条可以用来校对检修的复制版本。艾滋病毒、肝炎病毒、 SARS 病毒、以至多种流感病毒均属于 RNA 病毒。因为它们的善变,所以临床上很难对付 。 流感病毒基因每隔几年便可能会发生一些个碱基位点的突变 。例如近五年来,科学工作者已经研究鉴定出了十多种基因型的 H5N1 禽流感病毒,主要包括 H5N1 的 A , B , C , D , E , G , V , W , X , Y , Z 和 Z+ 基因型等。面对如此状况,人们每年都该重打一次新的疫苗,以防御流感病毒可能的入侵。 近百年来,现代医学对抗微生物的战役尽管历经艰辛,却也频频告捷,急性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死亡威胁已大大降低。然而大自然中的微生物群体从来就不甘束手被擒,它们不断地改变身体“形状”,躲避人类的反击。细菌的变异令人类使用抗生素的功效每况愈下;病毒的快速变异更是让现代医学的免疫研究被动应对,捉襟见肘 。 例如,因为艾滋病毒通过反转录酶等(图 1 )将其 RNA 转录成 DNA 而整合入宿主细胞。现代医学针对艾滋病毒的药物则有: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 HIV 整合酶和 Tat 酶抑制剂,以及针对核衣壳蛋白的锌指结构和糖蛋白 gp120 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在应用初期往往有显效,但 HIV 很快便表现出抗药性,就是由于病毒相应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种种针对性单一的药物效果越来越差。何大一教授开拓设计的“三合一”制剂以采用针对多靶点的同时干预疗法,所谓 “鸡尾酒疗法”而著称,显示出了中西医学理念结合的潜力与优势,但 HIV 病毒还是发生了新的变异,又逐渐重新逍遥法外。 图 1. 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及其内部结构 上述情形在现代医学拮抗那些身体结构与 HIV 类似的感冒病毒和 SARS 病毒时也大同小异。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代主流医学在小小的病毒性感冒面前居然无所作为,让大家“一周以后自愈”……。因为现代医学一般认为:病毒性感冒“治与不治一个样”,治也几乎白费力气!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已知的人类感冒病毒已多达百种,相关的免疫抗战似乎永远只能是被动挨打之后的“跟踪追击”。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战胜 SARS ,医治艾滋等病毒性疾病时,有些时候却似乎能“草草”了事,化险为夷 。但对于解释为什么“一把小草”就能出现广谱的疗效还缺少站在哲学高度的医学理论的指导。 中医药“模糊疗法”的科学性 现在我们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相关概念,来看看中医药在某些状况下是如何通过不那么精确的方法来实现科学治病的目的的。 中医药物不说复方,就是单味药也含成百上千种“不确定”的,并且可能在炮制过程中不断变化着的生物成分。所谓良药苦口,从这些苦得让人打颤的药液,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想象,病毒在我们体内也同样会遭遇“四面楚歌”,“险象环生”的“药难”。 事实上,与正常人体内的“血液营养”相比,这些稀奇古怪的药物成分堪称病毒生长繁殖的“复合干扰素”,或可比作“喷砂枪弹药流”。所谓以变制变,以乱治变。病毒纵然千变万化,仍是生物大分子,仍服从生化反应的诸多必然规律。千奇百怪的 中医药成分对 DNA 、 RNA 在复制衍生过程中的转录翻译 、 表达代谢和生化平衡,尤其是对其体内各种生物酶类的“工作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干扰。这些突如其来的生理生化状态改变,对于整个人体也许只是一时的“添乱之变”,但对于偶而外来的,或者那些乘虚发作的捣乱分子,应该是灭顶之灾(这些微生物本来就属寄人篱下,在苟且偷生)。此时此刻“倒霉(酶)的病毒”即使不能全军覆没,也差不多十去八九,成不了什么气候了(一如人体的正常状态,病毒无能力攻入人体的细胞组织)。如此“药难”,越早越有成效,越怪越出精彩。因此有些及时应用了中成药的病毒性感冒往往只有两三天的病程,便迅速得以康复 。 上述以模糊应对变异,以干扰态打破常态,以“不测准”反制“测不准”,似喷砂枪打苍蝇,电网拍掳飞蚊,只要辨证施治,对药物调整合理,便可显现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奇效 。病毒再变也翻不出中医药有针对性的模糊疗法的“如来手心”。事实上,人体本身的免疫体系在抵抗疾病过程中分泌的细胞因子也往往应用了同样的干扰战术——表达分泌多种干扰素,以扰乱病毒增殖的途径和过程,问题只是人体表达干扰素的反馈过程需要时间,因此不如人工用药迅即。 如此针对病毒的“测不准变异”的模糊疗法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决非空穴来风。有关实验室已经做了大量地研究,发现在细胞培养体系加入的种种病毒以至病菌可被多种中草药或中成药混合成分高效杀死 。这早已不是什么难题或新闻,例如目前获得公认的具有广谱杀菌抑毒作用的中成药有:大蒜、柴胡、鱼腥草、双黄连、清开灵等等。 许多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其实要 抑制千变万化的感冒病毒的生长往往并 不一定需要去寻什么“灵丹妙药”,调控环境的 酸碱度(如,醋疗法)、调控身体的温度(如,热水浴疗法)、合理补充抗氧化物质的“阴阳”平衡疗法等就是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当然大量中成药中富含的多糖、黄酮和皂苷类的药物还能够从“扶正”的角度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进而从“治本”的层次改善我们身体的抗病能力。 如果说“科学主义”的僵化思维只习惯于承认“可道之道”,如今对“中医药治病毒有特效”的哲学解释无疑将有助于把中医药从“非常道”中解放出来,这里有模糊数学的功劳,也有“易学”思想的 精髓,“易”者“变”也!生命万物时时在变,科学岂能一成不变?病毒在变,西医药跟在后面追之不及,中医药却早已在前面设好了天罗地网,只是我们缺少火眼金睛! 如果说《 相对论》让我们意会出了“时空之变”;《大陆漂移说》令我们感悟到了“大地之变”;《模糊医学》则提醒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生物之变”。关注模糊医学将为人类成功地应对充满变数的生物世界提供科学思维的睿智,本文提出的“不测准”理论或将建立起一个整合还原论和系统论的医学大框架 ,在拮抗微生物的医学领域建立起一座衔接中西医学理论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 陈可冀,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性思考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21. 2. Yin D Z, Chen K J. The essential mechanisms of aging: irreparable damage accumulation of biochemical side-reactions . Exp . Gerontol . , 2005, 40(6): 455-465. 3. 蒋永光,陈波,胡波,刘娟.从抗HBV到抗SARS——试论中药抗病毒的研究思路 .医学与哲学,2004,25(2): 50-51. 4. 沈丕安.中医抗病毒感染的治法与体会 . 世界临床药物,2007,28(11): 646-650. 5. 彭胜权.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特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 336-339. 6. 罗云坚,罗翌,李际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 336-339. 7. 邓玉群. 柴胡解毒汤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抗HBV活性的研究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O): 1535. 8. 程献.治疗SARS药物的研发思路与进展 .中国药师,2004,7(3): 168. 9. 王伟,张燕萍,王书臣,等.中医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8): 102-104. 10. 骆燕宁,孙彩霞.针灸配合刺络放血、走罐治疗西南非流感186例 .中国针灸,2001,2l(2): 105-106. 11. 李大喜.鱼腥草水蒸气蒸馏物的抗病毒作用及其对HSV一1、流感病毒和HIV作用的成分 .中成药,1996,18(11): 49. 12. 贺玉琢,高英杰,富杭育.正柴胡饮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6,2(1): l2-l5. 13. 曾祥英,劳邦盛,董熙昌,等.阔叶十大功劳根中生物碱组分体外抗流感病毒试验研究 .中药材,2003,26(1): 29-3O. 14. 杨志强.板蓝根提取物抗病毒机制的研究 .世界健康文摘(医学月刊),2007,4(9): 94-95.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6702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中医药的地位——知识的视角
热度 3 lvnaiji 2009-8-4 08:36
本文发表于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 , 1 ,此处做了修改。又,先前曾允诺雨吁先生一篇关于中医药的文章,现上载,恳请雨吁先生及各位指正。 有关中医药的争论仍在继续,各种观点、立场和情感以各种方式介入其中。笔者近日也有所涉及。现仅从知识的角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三种知识 知识可以有各种分类(请见 编码知识、隐性知识和中国-知识论之二 )。 西医药主要是非嵌入编码知识,强调标准和普遍性,并且大量依赖科技黑箱,更新迅速。因为编码知识的分类、共享和交流等特征,以及由于技术的参与,因而西医药知识的创新、交流、教育和应用高度产业化、社会化。 中医药大致介于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一方面,作为编码知识,中医药具有完整的理论,可以在学校中教授。然而中医药的概念体系又不如编码知识那么严密和明确分类。其一,其名词在目前的解剖学中多半没有严格的对应物,动词没有一一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二,对同一词汇解释多种多样,甚至不确定。于是,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因医生而异,因病人而异,因特定语境而异。中国古人研究每一个事物,总是习惯于将其保留在特定的背景中研究,因而必须研究前景与背景的相互关系(黄龙祥 2007 )。因而,中医药知识具有嵌入特征,难以交流和共享。虽然中医院和中药厂拥有日渐增多的仪器设备,但总体而言,中医药的知识体系进化缓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另一方面,作为隐性知识,虽然主观色彩浓厚,但在中医药的知识体系中包含有大量客观成分,有待编码而成为可以共享的公共知识,例如根据老中医关幼波的从医经验开发的专家系统。目前而言,中医药因其嵌入和隐性特征,个人色彩较浓,产业化和社会化不普遍。 二、科学技术知识的历程 可以从以下线索来梳理由古代至近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历程。 其一,古代的科学知识主要是各民族在其独特的历史和生存境遇下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隐性知识和嵌入编码知识。技术产品的特点是嵌入,特定的人将特定的知识用于特定场合,以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技术产品的制作、使用和维护都依赖隐性知识。近代科学革命将古代的知识提炼和抽象为普遍的可以交流和共享的非嵌入编码知识,如牛顿力学、热力学和电磁理论,两次工业革命则将这些知识与特定的制度和观念集成为大批量、标准化、可替代的科技黑箱(请见 科技黑箱 技术知识的存在方式 )。 其二,古人的各项活动没有分化,对自然的认识夹杂着人际关系和自我感受,对知识的渴求与善恶之辩、审美判断难以区分。古老的岩画同时体现了科学、宗教和艺术, 庖丁解牛 合于桑林之舞 则是技艺合一。随着近代科学兴起,人的各项活动渐次分离、甚至彼此疏离。在对自然的认识中,越来越彻底地排除人和社会的因素,排除伦理与审美,祛魅。由此便导致 20 世纪 50 年代斯诺的两种文化之争和世纪末的科学大战,争战尚未有穷期。 其三,古人从他们所看到和接触到的一切,也就是从自然界演化发展的结果开始认识和改造自然,人的生老病死、动植物、气象万千、星移斗转、火、石块,等等,都在他们的关注之列,与其生存攸关的则是动植物。无论是原始社会的渔猎和采集,还是农业社会驯养动植物,都需要了解动植物的习性。至于人自身的生死安危,更是首当其冲。但由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作为自然界演化的最高阶段,极其复杂,又不具备如细胞、 DNA 、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因此当时的知识大多或是经验的积累,或流于思辨或猜测。近代科学革命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开始认识。万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然后随着认识的推进而提升, 19 世纪,人是化工厂,是细胞的王国,如此等等。 上述 3 条线索大致就是西医药走过的历程。西医药经由一连串的分析,将处于社会之中的人,高度复杂的生命分解为器官、细胞、生物大分子,从微观的物质层面和因果决定论,从科学的角度理解疾病。西医药将关于疾病和治疗的知识编码。在编码之时,知识便与特定的对象及其语境无关,与特殊的价值体系无关,而这些,正是文化的本质所在。于是,西医药和其他实证科学一样,在其发展的道路上与文化分道扬镳。在西医药看来,人是障碍,重要的是,揭示其背后的器官、细胞,乃至分子和原子。 中医药起源于中国古代。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医药没有如西医药这样编码,始终没有与艺术、宗教、伦理道德,与文化分离,处处渗透着人文关怀和对七情六欲的劝诫。没有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为基础,没有科技黑箱为平台。在数千年的岁月里,中医药发展出精致而独特的概念体系。中医药从整体的现象、宏观的社会、人的处世目标,从人的精神和文化的角度理解疾病。 李约瑟曾有言:如果近代科学起源于中国,那么一开始很可能不是力学,而是电磁学。理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电磁学中的场和吸引与排斥较为吻合。撇开其他因素不论,李约瑟显然没有考虑量纲。量纲越复杂的领域,知识越深地嵌入于对象之中(请见 如果科学起源于中国 析李约瑟假设 )。李约瑟应该可以从中医药大致窥见他所设想的如果起源于中国的电磁学的大致模样。 三、趋势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科技知识历程的 3 条线索上出现了新的发展。 其一, 20 世纪下半叶逐步兴起的复杂性科学,其中混沌、分形等概念,对特定对象及其语境和偶然性的重视,以及主体的参与,表明近现代科学正在演化为后现代科学。早在 20 世纪科学革命中,科学家就发现概念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差异,二者不能一一对应。波粒二象性就是以两个概念说明一个事物。 19 世纪的有机化学认为,一个化合物一个结构式。鲍林发现化合物在不同的反应中呈现出不同的结构,提出共振论。当代科学出现了一系列否定性概念,如不确定、不可逆、非对称、非线性、随机涨落、突变等。越复杂的对象越难以一两个概念来把握。生命远较化合物更为复杂,必然显示出目前概念之欠缺。而且,各种生命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单个器官,而是整体的功能。如果可以用多个概念的集合描绘一个事物,是否有可能以一个概念对应于多个对象,对应于这些对象的集合呢?( 武夷山 老师在其博文 物理学与世界观 中论证, 欧洲人的语言与思维适应牛顿力学,不适应量子力学,反倒是一些所谓落后部落的语言与思维方式适应量子力学之类的强调过程的新科学。 )于是,中医药的概念就未必一定要与个别的器官、实体或过程,与眼下西医药的概念严格对应。中医药的理论和概念体系可能预示着未来医学和药学发展的方向。 20 世纪上半叶提出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特别是近几十年逐步兴起的复杂性科学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前进。后现代科学重新将非嵌入编码知识与特定的语境结合起来,以及与主体结合起来。在这样的结合中,嵌入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得到认可。 后现代科学正在朝希腊前,朝着古代乃至远古时期作辩证的复归。 现代医学在与细菌、病毒的对抗中接连受挫,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微生态感染病学。其基本理论与中医的诊疗思想不谋而合,有些术语简直就像是对中医术语的直接翻译。直到此时,医学界才逐渐理解并认识到中医诊疗思想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黄龙祥 2007 )。当科学走向后现代之际,古老的中医药体系可能并正在焕发青春。 其二,人的各项活动如科学、宗教、艺术之间的沟通和关联日益频繁、深入。科学技术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制约和引导,两种文化之争和科学大战正表明沟通和关联之中的矛盾和冲突。其实,眼下关于中西医的论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些矛盾和冲突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的西医药中,各种新的医疗模式逐步由生物指向人,指向社会中的人,而这正是中医药一贯的主张。 其三, 随着 DNA 双螺旋的揭示,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达到新的阶段。 在量子力学和量子化学的基础上,生命科学正在成为科学的带头学科。进而,人的意识及相关的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美国已在本世纪初研究由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认知科学等所集成的会聚技术(请见 会聚技术 高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 与此同时,高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从运动形式的角度来看,远古至今的技术同样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参阅 技术发展的U 型曲线 )。 图 1 人工自然的进化与运动形式的关系 图 1 的上图大致给出了以运动形式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技术的发展线索。当对变量时间作适当处理后可得到图一中的下图及 3 点启示。其一,技术的发展由生命运动下降至基本物理运动再到生命运动,对称性一目了然。这就是辩证的复归。其二为时序。历史上出现越迟的原始技术转化为科学技术越早,反之则越迟。如 3 千年前古埃及人以杠杆取水,公元前 300 年阿基米德即发现杠杆原理; 1 万年前钻木取火, 19 世纪初提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如此等等。其三,为了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回首往日,发掘祖先的创造,打开历史的宝藏,破译原始的科技黑箱。 例如中药的指纹图谱并非是因为其中的某一味药甚至某一个分子,而是一个配方的整体显现; 高技术的诊断方式似乎正在向中医药的望闻诊切靠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科带头人 黄龙祥 先生发现,最古老的与最现代的有时只隔一张纸(黄龙祥 2007 ) 中医药就是这样的宝藏。可以说,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在近代科技兴起之前对生命特别是人,对于作为整体的生命,以及生命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有过如此深入和持久不懈的研究,积累了无数病例,创建了博大精深的体系。中医药是当代中国,也是世界医学取之不尽的宝藏。全面否定中医药不仅是中医药的悲哀,而且是西医药的悲哀,是世界医学的悲哀。 中医药是过去的知识,未来的知识,但不是现在的知识。这就是中医药所面临问题的症结。让中医药与现在的西医去 pk ,如果被迫的选择则扭曲了自身的形象;如果是自觉的选择则丢失了自我(黄龙祥)。 中西医结合,不是在昨天,或许也不是在今天,更不是大力倡导的 50 年代,而是行将到来的明天。 由时序可知,中医药在等待,等待科技的发展能够以后现代科学充实它的躯体,以高技术托起它的翅膀。 中医药既是知识的源泉,有待编码;又是知识的未来,引导超越。 李约瑟认识到, 不同文明的古老的科学细流,正像江河一样奔向近代科学的汪洋大海。近代科学实际上包纳了旧世界所有民族的成就,各民族的贡献源源不断地注入,或者来自古希腊、罗马,或者来自阿拉伯世界,或者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文化。 近代科学尚且这样,走向复归之途的后现代科学就更是如此。 中医药,正在由远古走向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黄龙祥,走出中医看中医 . 科学文化评论 ,2007,4(2):59-70
个人分类: 特别推荐|5095 次阅读|27 个评论
伊广谦:关于中医现状的几点思考
热度 2 sangjuyin 2009-7-10 10:21
伊广谦:各位专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这个论坛。我做过临床医生,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搞过中医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后来做中医古籍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加起来也有42年了。   关于振兴中医的话题,我从学中医开始,就听到这个话题,一直到现在还在呐喊,还在呼唤。但是大家面对的比较残酷的现实是中医被边缘化、弱势化,这也是一个现实。可贵的是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开始探讨这个问题。   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能力说更多的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我想我一直感觉党和政府还是很重视中医的,很多领导人也很重视中医。但是实际的情况和大家的愿望不太吻合,什么原因呢?我建议,如果能有更多的机会,咱们专门研究研究这个问题,中医为什么边缘化了,从弱势群体,从各个方面研究。其中一个,除了大家说的原因之外,我认为,是不是我们中医自己也从自身找一些原因。就是说从我们自己的学术建设方面找一找自己的原因。俗话说的好,打铁还得自身硬。   还有一个,我想中医的发展不要忽视民间力量,包括民间医学这方面的医术。中医源头上毕竟还是一门草根科学,产生于民间的。实际上民族医学也是民间的,更是草根的。第三,不要用科学主义来看待中医,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医,他挥舞的最有力的大棒是科学主义。实际上我们知道,包括现在的西方,科学不是唯一判断(一件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这个值得我们去研究。还有关于继承发展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是继承和创新并重,现在继承方面我觉得存在一些问题。你比如说,现在真正能够看中医古籍的人,都是凤毛麟角了,古籍是前人医学经验的载体,看都看不懂,或者干脆不看,又谈何传承呢!所以我们要培养年轻一代的中医,能够直接阅读和利用中医古籍。   我诚恳希望媒体能够帮助我们呼吁一下,推动中医古籍出版事业的存续和发展。还有,我们知道在日本有汉方医学,历史上很多有成就的日本医家编撰出版了许多中医方面的著作,其中有的水平相当不错,学术价值很高。这是古籍中一个挺特殊的现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有选择地整理出版。我希望,这些汉方医学古籍也能够同中国古代医籍一样,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位宋岘先生,他整理了一本《回回药方考释》。《回回药方》这本书在中医学和民族医学里是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由于书中许多药名是由古阿拉伯文、古叙利亚文音译过来的,中医界几乎没有人能看懂。从知识结构来说,我们是不可能看懂的,宋岘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决了,所以说我们非常感谢这样的朋友,希望这样的朋友越多越好。   中医影响世界,现在不敢说,但是历史上曾经深刻影响过世界某些国家。比如朝鲜半岛,曾经全盘接受过中国医学,他们叫做东医学。日本古代,也全盘接受了中国医学,他们叫做汉方医学。还有越南。甚至中医学还曾经影响过阿拉伯医学,在古代都有过大量的交流,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现在说中医已经影响到全世界了,恐怕实际情况不一定是这样,我想我们中医的同道们要有足够冷静的头脑来看待和认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要有信心去再造辉煌。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中医科普|963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简介
sangjuyin 2009-7-10 10:00
中医影响世界论坛是由李俊峰先生发起的非官方的非赢利性的组织。论坛原名中医影响世界百年论坛,后更名为中医影响世界论坛。论坛的宗旨是传承、弘扬、发展中医药,为全人类健康服务。论坛将不断的邀请中医药界、西医药界、教育界、经济学界、统计学界、哲学界、心理学界、国学界、法律界、文学界、艺术界、体育界等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各方媒体通过不定期的论坛形式,讨论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医药的发展出谋划策。论坛将围绕中医药理论的传承、创新,中医药临床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等与中医息息相关的话题展开。   论坛预计每年召开1到2次会议,每次会议确定一个主题,5-10个分议题,论坛将围绕主议题和分议题召开多场讨论会。每次会议的举办地点由主办方申请,经论坛组委会商议后确定。   目前,该论坛已举办两界会议。2008年6月23日,在青海举办了2008 振兴中医 迎奥运 勇登玉珠峰暨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一次会议以及2008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二论坛大会第一次专题研讨会,两次会议均取得圆满成功,对中医药的现状及发展做了深入的研讨。即将举办的第三次会议将在广州举行,我们将面向各界人士发出邀请,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论坛将秉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原则,通过系列的论坛大会及专题研讨会,群策群力,传播思想,增强信念,共襄大业。我们期待更多的热爱中医药的人士能够参与进来,贡献思想,分享智慧。我们希望将论坛办成一个非官方的探讨中医药发展的最具影响力的论坛。   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网址:www.ccwtm.com
个人分类: 中医科普|451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医脉象数理量化创新方法研究
liuysd 2009-4-13 10:26
本文发表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2期,全文详见附件 中医脉象数理量化创新方法研究 刘耀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38 摘要:本文从测量学及信息提取的角度,对中医脉象研究进行分析与探讨,对脉象的客观量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 NLP )技术与方法,针对中医药传统脉证知识,构建古代脉象数理模型,进而挖掘现代生物学、生化学相关关联指标,实现脉象的现代数理量化描述的新思路。以期使脉象理论形成开放的系统,真正实现发展创新中医脉象理论的最终目的。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国家 973 项目( 2007CB51260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06JC870001)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专项项目( 2003-1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预研基金( YY-200721 )的支持。 [作者简介]刘耀,男, 1972 年生,副研究员,中医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知识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方向研究。 论文全文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479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中医药已传播到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地区
Medicine 2009-1-13 11:34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二日电(记者曾利明)截至去年底,中国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药产品出口总额超过十亿美元。这是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今天披露的数字。   他在此间举行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称,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中医药已广泛走向世界,对外医疗、教育、科技合作不断扩大,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促进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王国强强调,目前已有七十多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协议九十四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四十五个。他透露,今后中国将完善并出台新时期中医药国际合作规划,适时召开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   据知,目前中国内地已有高等中医药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四十七所,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人员六十余万人,注册中医医师三十七万多人。   王国强表示,今后中医药将以中美、中法、中澳、中俄等重点合作的深入开展,带动双边合作的整体推进;以与世界卫生组织、东盟、非盟的深入合作,推动多边合作的开展;以国际科技合作与文化交流为优先领域,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新发展。继续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之间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履行好已经签署的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建立完善海峡两岸交流长效机制,稳步推进两岸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发展的走向
自我源于思考 2008-12-6 20:05
一方面,许多研究人员把中医药纳入到现代科技体系中,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少对中医有益的理论;另一方面, 中医药依靠疗效不断地拓展市场,使得中医药的销售额逐步提升(当然,在中药的上市方面,中国由于对产品开发不够重视而落后于日本)。以上两点提示中医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主要是由西医药构成的,疫苗、抗生素、检测仪器、手术等基本都是西医。 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兴起与西医息息相关,却与中医有些隔膜,这一点是我们应当注意的。在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开展推广应用的时候,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会怎样呢? 科学是一个系统性的构成,其中包括中医,也包括西医。从目前来说,主要是西医。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验证,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实践和历史也将证明,中医的确有自己的优点。有人抱怨说,许多中医诊疗时采用西医的方法,难道中医一定非要用阴阳五行的学说进行诊疗吗?西方哲学讲究辩证,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说的实质也是辩证、联系、系统的,而并不是玄幻神秘。 以前,药品监督局允许中药与化药的复方,这样会使药物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对药品的长期监测不利,现在已经不中止了。目前化药、中药、生物制品是分别开来研究的,这对于中医的发展其实是有益的。中医药的发展不能避开西医,反而要主动靠上去,一方面吸取西医药的长处,另一方面用自己的优点产生对西医药发展有利的影响,如小针刀这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法便是中西医结合的发明创新。 对于中医药的未来,扶植是肯定的,要使之延续下去,但尽可能交给市场来决定中医药的应用规模。
个人分类: 医药|4283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中医药的源头至少已有170万年之久
热度 1 张三火 2008-10-19 20:49
《黄帝内经》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生命意识的积累所成。正因为有了这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才有了祖先对生命的不断认识和认识的一步步深化,才凝聚成这部医学巨著。 李经纬教授在《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绪论中指出:中国医药学的源头历史久远,至少已有170万年之久。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连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地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 位于安徽繁昌县城西南约10公里的孙村镇癞痢山的东南坡上,有个人字洞。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和多种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表明,在200万年至240万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就已经有古人类的活动了。从已发现的石器质量和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看,人字洞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古人类遗址,是迄今为止欧亚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它将人类在亚洲的活动历史上推了四五十万年。专家们认为,人字洞极有可能是欧亚大陆人类的发源地。这意味着,我们民族的祖先可追溯到200万年以前。 《韩非子五蠹》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笔下的有巢氏,实际上就是与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相类似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居民。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曾经面临太多的生存问题,饥饿、酷暑、严寒,特别是外伤和病痛,在诸多的一系列生存问题之中,最直接的便是医疗问题。即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燧人氏。这大约与10万年到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相当。 王大有先生在其著作《三皇五帝时代》中写到,燧人氏时代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之术,同时,我国先民辉煌的观测天象的历史也发端于这个时代。并考证认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河图洛书,正是燧人氏观天象的结果,并且由此确定了十月太阳历天干纪历系统的雏形。以农业为主体的古代先民,开创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天文事业。当其他民族还迷茫在混沌之中时,我们的祖先已经对天穹的大量星象了如指掌。因此,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说:中国人在阿拉伯人以前,是全世界最坚毅、最精确的天文观察者。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夏商周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祖先在天球的赤道这一圈发现了28组恒星,即二十八星宿,东西南北各称为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星座,其实是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当古人类向前迈进的同时,他们原先某些坚强的机能却开始退化了,过去不曾遭遇的一些疾病悄悄降临,这应该是人类进步史上所付出的第一笔代价。专家们发现,口腔疾病、创伤性疾病、骨关节疾病、孕产和小儿疾病,普遍地蔓延于我国先民中间,于是他们用泥土、树叶、草茎涂裹创伤,用尖锐的石块(砭石)刺破脓肿,于是石针、骨针、石刀、骨刀等医疗器具出现了。考古学者发现,我国的先民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与医疗有关的用具,并且年代极其遥远,足以证明李经纬教授中国医药的源头至少已有170万年之久的断言。 考古学成就,让我们感觉到了遥远的生命呼唤!并用事实告诉我们:200万年前我们民族的祖先,便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黄帝内经》是祖先生命的结晶! 参考文献: 于江泓,王黎亚.黄帝内经 .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10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5737 次阅读|20 个评论
中医药如何防范肿瘤术后复发?
热度 26 何裕民 2008-9-12 21:26
  临床经常看到,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虽然进行了规范的放化疗,但仍有部分患者数月或十数年后出现复发。医学界近年来在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未找到有效的临床可应用防治肿瘤术后复发的药物。中医药通过改变种子(肿瘤细胞)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内环境)从而对防治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作用,下面重点介绍中医药是如何防范肿瘤术后复发的。   农林业中,土壤的营养供应是种子蜕变为小苗的根基,故让植物迅速成长应注意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厚薄合宜、燥湿适度等。肿瘤的生成与生长也是如此。通俗地说,肿瘤的发生生长建立在有利于其生长的土壤――内环境中,目前的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土壤中的草即恶性肿瘤的,而未对其土壤进行处理,所以毒草的再生(瘤体的复发)是难免的。要想彻底处理消灭毒草,必须在除草的同时,改变土壤性质 ---- 即改善内环境,这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中医药是如何改变土壤的呢?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之根本,辨证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 ; 论治是指据 辨 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可形容为辨清生长毒草的土壤的酸碱度、微量元素含量等,论治是指据土壤内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应考虑各种措施的互补性和不利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毒草的生成,即使生成也难以生长、或生长缓慢。可见改变土壤是消除毒草之本。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在肿瘤治疗中辨病论治是本,辨证论治附属于辨病论治,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论治。事实上不然。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个人可先后患数个肿瘤,这时辨病论治是主辨哪个病呢?我们经常看到,单纯治疗某肿瘤并缩小的同时,又发生新的肿瘤,这难道不是辨病治疗的错。所以辨证论治是本,即全面认识了解土壤性质后全面处理才不至于留死角。当然了,辨病论治也不应被废掉,此处易生毒草,治理当以此处为重点,这就是全面处理,重点打击。   改变了内环境,为什么还要抑瘤?这正像细菌存在于全身一样,细菌只有在内环境改变后才变成致病菌。人体内部存在癌基因、抑癌基因,内环境改变后有利于癌细胞生长时癌瘤才能迅速生长,可以说癌细胞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环境的改变是缓慢的、动态的,所以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还应配合辨病以抑瘤,如此才能减少或控制肿瘤的复发。   改变内环境是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短短的数十天就能改善的,需要服药两三年时间,并应时时辨证论治。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4759 次阅读|2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