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奥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没想到的数字奥妙
热度 5 Wuyishan 2012-10-10 09:16
没想到的数字奥妙 武夷山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科学》杂志 2012 年第 9 期发表谈祥柏先生的科普文章“高斯-费马质数 17 ”,很有意思。其中提到: 即使普通之极的 100 也有其特殊性,事实上, 100=1 3 +2 3 +3 3 +4 3 =1+8+27+64 若不特意指出,许多人都并不知晓有这回事。 …… 人们一般都晓得,平年有 365 天,但很少人知道: 365=10 2 +11 2 +12 2 =100+121+144 但事情还没有完,因为还有: 365=13 2 +14 2 =169+196
个人分类: 科普小兵|4651 次阅读|6 个评论
老外眼里的中国文化,如围棋般奥妙深邃
热度 1 sheep021 2012-9-28 14:14
按:原来,在西方人眼里,中文才是最难懂的、最难学的。以至于在听不明白某人的谈话时会说:“你简直是在讲中文。” 中文难学、难懂,不是因为其太复杂,而是因为他太简单!奇怪了,太简单怎么会难学呢? 估计是思维方式不同吧,西方人复杂惯了,一下子简单起来,他反而没了方向。就像一个人,总是拄着拐杖走路,一下子离开拐杖,怕是也不习惯。不过,幸运的是,中文也不是不可理解的,假以时日,深入理解中文的思维之后,也能写出“如天使般行文”的英文作品。毕竟,语言只是表达思维的一个工具,思维才是灵感的源泉。可惜了,很过中国人,包括我在内,对孔孟的理解、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已经远远不如这位老外了。 真不知道,谁才是老外 ? 读完此文,是不是对学好英语有了更大的信心?! 对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有了更大的信心?! ------------------------------- 原文 ------------------------------- 中国文化如围棋般奥妙深邃 01/07/2004 华夏经纬网 我 8 岁那年的一个下午,随妈妈去食品店购物。街上一位骑自行车的男子从我们身旁擦过。妈妈指点着那人说:“ 这个人是疯子,他居然能看懂中文 。”我至今记得那中年男子一头爱因斯坦式的爆炸发型,更可怕的是他头发的颜色火红火红的。那一刻我的确相信自己撞见了一个传说中的魔鬼。 1966 年我正读高中,学校的外语课是拉丁文和法文。我酷爱拉丁文、法文的诗歌,有天在学校图书馆里,我像往常一样在诗歌书架旁倘佯。当我抽出来一本美国诗人庞德的诗歌集时,紧挨着的一本薄薄小册子随着掉了下来,这是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词集。我吓了一跳,没想到中国居然会有诗词,这对我来说太新鲜了。随手翻翻我立即就被吸引住了,从未见过如此清新风格的诗词。一星期后,我找到 20 世纪初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 (Anher Waley) 写的《鸦片战争》,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惊奇。因为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只字未提过这么场战争,普通英国国人对此一无所知。在大英帝国的历史长河里,这段时间短暂东亚局部发生的“小战役”微不足道,再说英国人在这场对华战役中亦没什么了不得的伤亡,故英国人认为不值得提及它然而在鸦片战争那一年,英帝国的广袤海外属地东南亚、中亚、非洲、澳州等地区,有许多比对华“贸易之争”更值得着墨的重大事件。读《鸦片战争》其中一则故事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当年英皇特使朝见中国皇帝时,中英双方曾为特使是否在大清皇帝面前下跪争执不休。最后中国皇帝表态说,洋人要割地赔款我都给他们,但他们在朕面前不下跪,绝不让步。后来达成的折中方案是,英特使在中国皇帝面前照搬拜见英皇的规矩,单膝下跪。读完这段中国历史后我仍意犹未尽,马上又找来韦利翻译的中国古诗词。真意外和难以想象,中国人居然能创作出如此高雅、感人的诗歌。数月后报纸上登出一则消息,爱丁堡大学将新开设中文课。当晚我躺在床上辗转不眠地思量,干吗不上大学去系统地学习中文,这样我就有机会读中文原诗而不需借助译本了。 次日清早我致电大学行政办公室,与主任约好了会面时间。三天后待我坐了两小时火车如期赴约时,主任却将有位怪异的小伙子想学汉语这档子事忘在了脑后,我扑了个空。回家后我继续联络该主任,再次表达期望学习中文的决心。直到开课前夕,中文系千辛万苦地总算从全英国网罗来五名学生。当我告诉高中的拉丁文和法文教师将上大学汉语系就读时,拉丁文老学究连连赞赏我超凡的勇敢。但那位法文女老师却一个劲地摇头耸肩,试图规劝我“不要浪费你的大学时光,还是去学点任何有用的东西吧”。 大学课堂上第一次从录音机里听中国话,那感觉令我灰心极了,听上去所有的声音全是一个调调,这么近似的发音如何来分辨,我们何年何月才能听懂呢 ? 怪不得西方人称中文为天书。第一个学期下来,我的口语四声仍旧一塌糊涂,磁带里的汉语对话始终只听得一阵哇拉哇拉。旁人看我们中文系的学生认为是一小撮“考古学者”。记得第一次去大学图书馆借阅中文语法课本时,那位家庭妇女模样的中年馆员,眼睛从拖到鼻子的眼镜架下端睨着我,愣了一会儿问道:“中文语法,那个语言不是早废除了吗 ? ”大学期间在爱丁堡,我只见过两个四十年代从大陆来的移民,街上有几家香港人开的中餐馆,但他们都只讲广东话。 有两、三次,伦敦的中国使馆官员光临我们的中文课,官员的演讲通篇是吹捧中国文革的大好形势。我着迷的中国文化他们只字不提。我向他们请教孔子、孟子及中国古典文学,得到的回答是中国正在破四旧 。为此我特别难过失望。 中国文化如同围棋,游戏规则简单明了,几下子就可以解释清楚,但真正玩起来后才逐渐领略到其中深远的奥妙 。中文也如此,表面看来中文没有动词变化,也没有阴性、阳性词汇及单复数。讲述任何时间发生的事,只需冠上相应的时间副词即可,如刚才、昨天、明天等等。这令初学汉语的西方人兴奋,认为很幸运地躲过了如法文般难啃的动词时态变化。但当他们的汉语真正入门后,就会发现正因为游戏的规则太少,而令外行更加无所适从。英语里有 Chinese Puzzle( 中国迷宫 ) 一词,就是用来比喻晦涩难解的问题,而 Chinese Boxes 则是意喻事情太复杂。 若西方人听不明白某人的谈话时会说:“你简直是在讲中文。” 大学毕业后由于我痴迷老庄、陶渊明的修身哲学,我决意模仿中国古代圣贤的生活方式,隐居到苏格兰深山乡野里,自己辟了一块荒地躬耕自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知道两千年前我所景仰的陶兄曾如此这般地融入大自然。我一边务农、一边研读中国古代哲学、元曲及明清小说,并为报刊撰稿赚取生活费。 编辑们对我的英文风格深感惊讶和新鲜,报社来信赞美我“难以想象,如天使般的行文”。我深知那是因为“启承转合”的中文写作玄机启发了我的思维,璀璨的中国文化给予了我享用不尽的灵感 。直至今日,我仍坚持用中国文学的技巧逻辑来下笔英文散文。(郭莹 撰稿 克里斯 口述 ) 《老外侃中国》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2775 次阅读|1 个评论
探寻心理奥妙之旅
zlhua 2012-9-28 13:56
关于童年,你的最早记忆里有些什么? 场景 1: 我坐在门坎上 , 眼睛盯着坐在门坎另一边那个穿戴花艳的小男孩 ( 现在想起他应该是我姑姑家那个因外乡人投毒而不幸夭折的孩子 ), 一边用食指拨动着脸颊 , 一边嘴里不断念叨着 : 羞 , 羞羞 , 男娃穿花衣服 ! 场景 2: 我睡醒了 , 发现爷爷奶奶都不在家 , 大门也被锁上了 , 我冲着门缝大声哭喊着 , 没有人回应我 , 我很不开心 , 有点生气 , 于是故意在床上便便了 … 最后 , 被赶回来的奶奶打了一顿 , 但之后 , 她几乎再也没有留我一个人在家了 … 场景 3: 不小心掉到冬水田里了 , 大声呼喊着奶奶 , 奶奶 … 的同时 , 感觉自己的身体不断向下陷 , 我想抓住点什么 , 但田梗上的泥土却总是太软 , 怎么都抓不住稳 , 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 过了一会 , 奶奶神奇出现了 , 拉起了我 , 然后 , 我穿着湿辘辘 , 滑馏馏的布鞋 , 伴随着自己有节奏地啪哒脚步声一路哭着 ,, 踏着泥泞的田梗 , 被奶奶牵着手向家的方向走去 … 场景 4: 发现草丛里长了一个特别漂亮的红彤彤 , 亮晶晶的圆球状的果实 , 非常诱人 , 我很想把它摘下来 , 但脑海却响起了另一声音 , 这是蛇琶 , 不能吃 … 场景 5: 我想跟着爷爷去赶场 , 但下着很大的雨 , 我发现爷爷很犹豫 , 所以就更奋力地要求 , 最后被奶奶强行抱回了家 … 我当时觉得奶奶对我不好 … 场景 6: 爷爷在写毛笔字 , 手微颤颤的很好玩 , 我很好奇 , 于是便嚷着也要写 , 于是爷爷便把笔交给了我 , 我很开心 , 奶奶过来看见念叨我鬼画桃符 , 爷爷却说 , 金山银山 , 都不如自己脑袋里有东西 , 别人偷不走 , 抢不走 … 爷爷这句话让我有点奇怪 , 没事老想为什么 , 后来发现 , 奶奶有钱 , 但总是对外念叨没有钱 , 就是怕别人偷别人抢 , 而爷爷口袋里没什么钱钱 , 但走到哪都很受欢迎 , 短短几句话 , 几行字就可以赢得很多人的尊敬和厚待 … 场景 7: 来了一个陌生的漂亮女人 , 奶奶让我叫妈妈 , 虽然我看她第一眼就很喜欢她 , 但我还是躲进了奶奶身后 , 直到她主动走过来 , 给我拿糖吃 … 我才坦然地对她笑了笑 … 之后的几天里 , 我非常开心 , 因为我穿上了跟弟弟一样漂亮的花衣服 , 还多了一个漂亮的姐姐教我仰着脖子吃好吃的皮蛋圈圈 …. 场景8 : 去照相馆照像 , 奶奶给我扎头发的同时 , 不停地念叨着 , 你看着这八根毛毛 … 场景9 : 漂亮妈妈给我戴上了一根特别漂亮的 , 毛绒绒的大围巾 , 我感觉很暖和 , 虽然戴着它的感觉很重 , 但我仍然很乐意戴着它 , 我一路小跑着跟着妈妈上了我之前一直喜欢追的大汽车 … 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出远门 , 感觉坐了好久的车 , 中途有点不适应 , 还吐了 , 很难受 … 场景10 : 我“回”到了城里的“家” , 妈妈对我特别好 , 把姐姐的漂亮纱巾给我系上 , 跟姐姐一起照相 , 姐姐当时很不开心 , 用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瞪着我脖子以示抗议 , 在新家里 , 我看到了爸爸 , 他也长得也很好看 , 大大的眼睛 , 亮亮的 , 但不爱笑 , 几乎很少看我 , 每次看我都是很严厉的样子 , 他总是很忙 , 几乎没有时间跟我说话 … 场景 11: 有一天 , 爸爸推着自行车 , 姐姐想要骑 , 爸爸抱她上了车 , 并带着她很快出了街心花园 , 我和外婆等了好久 , 终于看着他们从草市街回来了 , 我很开心 , 以为爸爸也会带我去逛一圈 , 但是姐姐下车后 , 爸爸却径直骑着车走了,完全当我不存在 … 那一刹那 , 我感觉内心被什么东西深深触痛了 , 同时脑海里响起了妈妈的声音 , 你爸爸偏心 , 不爱你 , 爱你姐姐 … 上述这些场景在你的童年是否发生过?这些记忆是否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境遇 ? 这些记忆是否会影响我们日后情感 , 情绪和性格的形成 , 它们对我们现在的学习 , 工作 , 生活质量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 其实,上述这些童年记忆大多数是不愉快的记忆 ,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一直认为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为此 , 儿时对父母的偏见也开始慢慢滋生,认为父亲不爱我,母亲老打骂我,拿我当出气筒,她并不知道该如何爱,因此,他们都不爱我。所以,从幼年开始,我就有了离家出走的行为,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找寻回奶奶家的路 … 但后来 , 从母亲无数次打骂 , 唠叨中 , 我得知更多关于自己在童年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事实” , 而且这些所谓的事实最终都无一例外地“证明”奶奶“重男轻女”思想是导致我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根源。此后,我仍然会离家出走,但不再找寻回奶奶家的路, 而是喜欢回归自然,不断挑战自己,走更远的路,爬更高的山。 现在想来,其实我算是非常幸运的,因为离家出走的我总会遇到很多好心人,这些好心人中有我的亲戚、同学,但更多的是那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比如,第一次离家出走时,带着我的同学叶红,我们一同找寻回奶奶家的路。我们先是步行出了城,然后在郊外搭上了好心的陌生叔叔的拖拉机,下车后,继续往前搜寻,慢慢误入大山深处,后被一对农民夫妇发现并收留。他们家有几个小子,与我们年龄相仿,可能因为家里穷,没有衣服穿,所以老是光着膀子,他们对我们很友好,带我们去爬树摘杏子。后来,这对夫妇通过乡公所联系到了城里的公安局,知道了我们具体住处后,第二天一大早便穿着蓑衣,冒着大雨,背了好多我们喜欢吃的杏子、咸菜送我们回了家 …现在想来, 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好人的存在,让我感觉到了温暖,并影响着我后来总是喜欢制造温暖,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个人分类: 奇妙心理之旅|3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妙乾坤循物理 繁荣科技靠卷积
热度 2 BaoHaifei 2012-6-20 12:12
奥妙乾坤循物理 繁荣科技靠卷积 鲍海飞 2012-6-20 卷积作理为一种数学工具应用很广,尤其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可以作为数字滤波来使用,使处理的图像、曲线光滑;在物理中涉及到两体相互作用的分析中,可以进行响应的解析等。卷积的来源是有历史的,即包含了物理模型的来源,又包含了简明扼要的数学模型。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线性系统响应等方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对于卷积,我们需要‘看其型,见其果’,要从不同侧面看卷积、分析卷积的特点和特性,以便更好了解物理内容。 1, 卷积的公式是 \ ,也叫 Duhamel( 杜哈梅 ) 积分,因此,卷积就是一个数学函数的积分; 2, 卷积中包含了两个函数的乘积,是‘二合一’的整体; 3, 卷积的过程,先是两个函数的乘积,然后再积分;对于离散量,则是求和;表面看是两个含义,其实还隐含着第三层的含义。有兴趣的可以继续讨论。 4, 卷积的本质是线性系统的响应过程,包含了二体从相互作用开始、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三段论’。如果对这一层理解了,也就应该明白卷积的物理含义了。 5, 卷积是从真实的物理模型出发,描述的系统遵循因果关系并有记忆效应; 6, 积分变量中变量/tau 被叫作‘哑元变量’ (dummy varible) 的确不合适。在我上一篇博文中,有博友提出。实际上, 是一个真实的物理变量,表征已经经历过的时间历程,因此,赋予了卷积中的记忆效应。 7, 卷积和拉氏变换、傅氏变换有紧密的数学联系和变换关系,而在拉氏变换、傅氏变换中都涉及到两个函数的相互作用; 8, 卷积中之一函数为系统响应函数,其本质上相当于传递函数,在传感器模型中相当于特征参数 -- 灵敏度,因此,当用外力函数与之相乘积分后就得到系统的输出; 我很佩服将 convolution 翻译成‘卷积’的这位学者,若是他没有领悟到这层物理含义,或许他不会将这个词翻译得这么好。 其实,卷积并不神秘。说小了,它就是一个数学积分公式;说大了,它包含了系统随时间在外力相互作用下的物理过程;说深了,对它的运用,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说远了,如果能够把我们国人之力量尽数‘卷积’起来,国家科技必能强盛。 夫观天下,列强欧美,昔胜于吾物理数学,后又胜于洋枪大炮,今又胜于电子科技。而卷积乃其电子等诸科技中之一主要利器。我等后学只有悉心研究,细心体悟,并将其很好地发挥和利用,方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奥妙乾坤循物理,繁荣科技靠卷积。 附录:邹谋炎, 从卷积的讨论看科技进步的艰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09-583755.html
个人分类: 科普|4121 次阅读|6 个评论
请教科学网 科学家!
热度 9 jsnjjlj 2011-10-9 18:01
刚才看电视 奥妙的广告 说奥妙的洗衣液里含 “污渍搜索因子” 这是个什么东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04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生命的配方 from 《漫画人体奥秘》
yangzx1999 2010-7-14 15:13
生命的配方 我们的生命开始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这个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断地分裂,最终形成了由1000万亿个细胞构成的人体。这些细胞分为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如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和骨细胞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每个细胞多包含的基因不仅能构建单个细胞,还能构建整个人体。 细胞成分 细胞核 包含了由核糖体组成的核仁 细胞质 包括: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细胞膜 细胞最外层的包装物 染色体与DNA 每个细胞核内都有46条由DNA组成的染色体。DNA由两股长链螺旋而成的大分子,有点像螺旋的梯子。梯子的每个阶梯叫做碱基,它组成了合成蛋白质的编码序列,而蛋白质又是细胞构建和发挥作用的基础。 细胞结构 各种细胞的外形和大小千差万别,但它们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一个细胞核(控制中心)和胶状的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小型的细胞器。细胞器使细胞具有活性和功能,其中包括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复制 在细胞核内,DNA上编码单个基因的一个短片段,解链成两股,暴露出编码信息。信息被复制到一条单链结构上,这条单链物质与DNA的骨架相似,称为mRNA(信使RNA)。mRNA穿出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内。 翻译 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内,mRNA上的信息被翻译成特殊的氨基酸序列,使游离氨基酸正确地组合,形成蛋白质。 折叠 新组合的蛋白质离开核糖体,并按照氨基酸序列折叠成特定的状态 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内的空间填满了液滴状的脂肪。脂肪细胞构成脂肪组织,能够储存并供应能量,还可以保持体温。 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为神经系统提供线路。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以极高的速度传递电信号。 骨细胞 骨细胞之间是孤立存在的,它们被形成骨骼的坚硬材料所包围,但依然同滋养骨的组织相连结。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使身体能够成长和自我修复。大部分细胞分裂产生精确的复制品的过程,叫做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成双、再分离,然后向细胞两极移动,之后细胞质分裂,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姐妹细胞。 组建身体 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细胞以一定形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组织。多个组织在一起工作形成器官,器官与器官可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如胃与其他器官联系形成消化系统。这样许多个系统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身体。 家庭纽带 每个孩子都是由一个受精卵成长发育而来的。这个受精卵包含了来自父母各一半的基因。因此,人们会具有与他们兄弟姐妹和双亲相似的外表,但又不完全相同,除非是拥有完全相同基因的同卵双胞胎。 制作一个人 (摘编整理 杨朝旭) 《漫画人体奥秘》,【英】沃克尔 著;张伯尧,张景华 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社 787*1092 ,8开 关于这本书 这本奇妙的书最大的特色是那些小精灵就是那些有思想的小人儿们,它们使这本书读起来有趣又轻松,带你走入不可思议的人体之旅。本书对人体进行了详尽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人体各部位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并形成了最神奇的人体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书中的六个折页,每个折页都集中讲解了人体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同时本书还讲述了人体这门学科里广义范畴的知识,如信息的传递和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等。
个人分类: 孜孜以学|5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数”究竟是什么的简称?
boxcar 2009-12-13 12:27
先提一个很没有水平(至少似乎与我的大学教授身份不符)的问题:奥数究竟是什么的简称? 这个问题本不是问题,原本在我脑海中是再清晰不过的,不就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么?!20多年前我绝对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老师是这样告诉我这个乖乖的高中生的。但到自己上了大学以后、特别是到了最近2年,我可再不这么看了,因为我忽然觉得奥数其实很不简单了。下面我解读一下奥数都可能从哪些词句简化得到: (1)先来个正统版的,正本清源一下:它应该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甚至可以特指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者说是青少年的数学奥运会,这是应该是最正统的解读。奥数金牌,足以如奥运会金牌一样让人神往和珍惜。 (2)再来个深刻的版的:它似乎可以是深奥的数学的简称。数学很深奥,这是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不具备数学天赋的凡夫俗子在学过数学之后得出的毫无疑问的结论,而奥数题(不管是竞赛组织者安排专家编的题,还是奥数班的老师弄出来的题或者是奥数辅导资料上的题)的难度正好可以让我等见识到数学到底有多深奥。 (3)随后来个欢快版的:它可以是奥妙的数学的简称,意思是数学有多奥妙,学学奥数你就知道(这两句话有帮奥数班和奥数学校做广告的嫌疑,如有雷同,纯属偶合)。数学难题中确实有很多吸引人的可谓奥妙的东西,这是魅力所在,也是为什么一个原本成人不宜的奥数题一旦放到科学网上,总能引起许多博主(身份大多是博导、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呀!)的兴趣,于是解法多多,跟帖无数了。对于数学迷来说,奥数题是可以让他们兴奋快乐的。 (4)跟着来个偷换概念版的:奥数是某种补课班的关键修饰语,其实早就和什么奥林匹亚、奥林匹克之类的脱离了干系。这就象以前哈尔滨北市场遍地的王麻子膏药铺(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里有传神的描写)一样,是卖膏药的不假,但店主可能即不姓王,脸上更加是光滑如玉、没有麻子,借助王麻子的名头好卖钱而已,为了避免侵权,再冠以真王麻子、假王麻子、真正假王麻子等等,奥数班不必费心起这些名头,直接奥数俩字儿搞定。奥数班出来的学生,除极个别以外,大部分是不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奥数班的本质就是老师办班儿赚钱,学生听课应付考试,和其他补习班无异。 (5)最后来个无奈版谐音版的:奥数其实是熬术的谐音。有了上面的解读,我可以知道,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讲,数学依旧深奥,家长花钱送他们参加奥数班就是来补课的,是不得不来的而真正的收益却很有限的。所以他们在奥数班里坐着听课其实是在受着某种煎熬,感觉这种教育的本质似乎只一种熬术而已,是对学生的煎熬之术。
个人分类: 教育|8491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