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人才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人才

相关日志

[转载]转载孙瑞雪文章:我们无法驯化和灌输出杰出人才
热度 3 cczxlf 2015-9-3 21:53
转载: 我们无法驯化和灌输出杰出的人才 文章转载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b9830100p49e.html 新浪 孙瑞雪 博客 我(博主)多年对教育的追问,得到与此相同的理解和观点,我感觉这就是教育的正解。 我们无法驯化和灌输出杰出的人才 (2010-12-21 10:35:05) 转载 ▼ 标签: 杂谈 我们无法驯化和灌输出杰出的人才——孙瑞雪老师接受《 人物 》杂志采访    问: 10月31日是钱学森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在这个日子即将到来之时,我们不禁又想起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孙瑞雪: 我们无法驯化和灌输出一个杰出的人才。50年来,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是驯化式的教育,驯化教育最好的 结果也只能出匠人。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教育体制出了问题,教育的主导性出了问题。教育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所谓的“被教育者”如何自己开发自 己,如何自由地开发自己,如何在所谓的“教育者”的启导之下,自己体验的过程,这样才可能开发人的潜质。杰出人的特质一定是自发的学习兴趣,而非被动和灌 输的。   学生和学校以及和老师的关系,也不是等级关系或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关系。学生的导引并非是人的导引,而是精神的导引,如此,生命可以被引发出人内在本质的需求,这个需求自发的驱使着人去彰显和探索,人才才可能产生。    问: 您心目中的“人才”是什么样的?    孙瑞雪: 我心目中的人才就是马斯洛所说的健康的人格,或者自我实现的人。首先他们在童年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在爱和自由中依靠自己创造了自己,他们有强大的人格状态,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尽可能的开发,他们有追求真相、真理的内驱力,他们拥有以下的特征:   1、良好的现实知觉   2、接纳自然、他人、与自己   3、自发、坦率、真实   4、以自身以外的问题为中心   5、有独处和自立需要   6、较强的自主性   7、有鉴赏力和丰富的情绪反应   8、有神秘或顶峰的体验   9、有社会兴趣   10、对人有深切的关爱,人际关系和谐   11、有民主的性格结构   12、有创造性   13、具有自主特征的人是自我定向的。    问: 立足于幼儿及小学阶段教育,您认为我们国家要想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第一、 改变教育体制。   第二、 改变等级关系。   第三、 重新认知生命。   第四、 尊重生命成长的里程。   第五、 改变评估标准。   第六、 重新设置课程。   尊重生命,开发潜能,精神引领,而这一切的核心和原则必须建立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精神的规范下。    问: 您认为要想培养出杰出人才,就目前我国幼小教育的现状而言,最急需改变的有哪些方面?    孙瑞雪: 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教育体制的转变,这似乎不是某一个人能做得到的,这是个政府行为。所以,我们把这个问题暂且放到一边。   我们切实能做到的是两点。第一点是,帮助老师提升和进化意识。只有意识的改变,老师才能知道人是什么,教育是什么,人和人的关系是什么,爱是什 么,自由是什么,自由为什么要在教育中成为第一位,规则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才能睁开眼睛看到一个新的世界,并且在这个新的世界中,看到的是人类的儿童, 而不是个体的儿童。   第二点是,对老师进行大规模的心理治疗,让老师打开心灵,对生命产生感觉。这样老师的眼睛就能看到生命,以此改变老师对待儿童的态度。这个工作 需要永无止境地做下去,直到一代新的生命成长起来。大量的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成长,是基于成人的问题,而成人并不是不想做好,而是他的生命状态呈现出的就是 这样一个行为模式和心理模式。状态的改变必须经由一个成长的里程,而这个成长的历程只有通过治疗。
个人分类: 教育观|1394 次阅读|3 个评论
伯乐情结,精华,还是糟粕?
热度 2 zhuyucai1 2015-9-1 13:49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时代,还有人大谈伯乐和千里马。而且是马在谈伯乐,不是伯乐谈马。就叫马的伯乐情结吧。 伯乐情结,是封建官本位、等级制下产生的怪胎。一个弱书生,自认为有才,又不敢出来证明自己。只好在家里许愿,有朝一日,被伯乐发现,成就功名,光宗耀祖。 自古以来,文人的伯乐情结就是消极的东西。就算你有才,但你没能力或不愿意展现给社会,那你根本不是千里马,句号! 请问这几百年,那个大人才是伯乐发现的?拿破仑、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的伯乐都是谁?曹雪芹、鲁迅、毛泽东的伯乐是谁?盖茨、乔布斯、马云的伯乐又是谁?伯乐的故事,绝大部分是有伯乐情结的人编的。宁信其无,不信其有。 伯乐情结,增加了被愚弄、被利用的机会。 忘了伯乐,出来溜吧。
1650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校经费与人才
热度 10 azye 2015-8-14 08:25
最近网上有两条消息: 一条是杰青人数: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shownews.aspx?id=324190 一条是教育部高校2014年决算: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8/324735.shtm 直观的看这两条信息就能发现有很高的相关性。简单的说是经济实力越雄厚人才就越多。 简单的相关分析就发现,相关系数高达0.8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非有两种可能:1、经济实力雄厚的单位更容易吸引人才,毕竟面包很重要;2、经济实力雄厚的单位能提供跟好的平台来培养出人才。 进一步说明,科学也许只是富人的游戏。 编号 依托单位 杰青人数(人) 年度决算(亿元) 1 清华大学 10 175.6 2 浙江大学 10 156.42 3 北京大学 8 128.53 4 上海交通大学 4 118.94 5 复旦大学 4 77.06 6 武汉大学 3 68.34 7 吉林大学 1 68.19 8 华中科技大学 5 68.14 9 中山大学 2 66.86 10 四川大学 1 65.76 11 同济大学 1 63.2 12 山东大学 2 58.77 13 南京大学 4 56.39 14 东南大学 6 52.63 15 华南理工大学 1 52.2 16 厦门大学 1 50.7 17 西安交通大学 3 50.15 18 天津大学 4 48.2 19 北京师范大学 2 48.19 20 中南大学 1 47 21 大连理工大学 2 46.38 22 重庆大学 0 42.91 23 中国人民大学 0 40.78 24 中国农业大学 0 39.46 25 华东师范大学 0 38.53 26 东北大学 3 37.98 27 电子科技大学 1 37.29 28 西南大学 0 36.62 29 武汉理工大学 0 36.07 30 南开大学 3 35.5 31 西南交通大学 2 32.82 32 北京科技大学 0 30.81 33 中国石油大学 0 30.58 34 北京交通大学 2 30.38 35 湖南大学 2 29.07 36 中国矿业大学 0 28.24 3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0 27.3 38 中国海洋大学 2 27.29 39 华东理工大学 0 26.5 40 兰州大学 1 26.22 41 中国地质大学 0 25.95 42 北京邮电大学 1 25.71 43 江南大学 0 25.66 4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24.81 45 华中农业大学 1 22.89
1184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神经信息学研究中碰到的几个问题
热度 4 bitong 2015-7-28 03:08
神经信息学研究中碰到的几个问题 童勤业 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脑内信息过程的理论 . 只有真正抓住核心问题的人才能解开脑内信息过程机理 , 任何理论必须回答如下问题 . 不能回答如下问题 , 就不可能成为理论。 根本性理论问题 脑是稳定系统还是不稳定系统 ? 脑是确定系统还是不确定系统 ? 神经信息过程是定量过程还是定性过程 ? 神经编码是什么 ? 神经信息是属于神经回路中的属性还是神经分子属性或是神经团的属性 ? 神经信息本身是否分层次 ,? 是否一定要分为高低两层次 ? 高层次信息和低层次信息之间关系如何 ?. 动力系统能否产生智能 ? 现有的科学理论是否已经能解释神经信息过程 ? 研究脑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进行合适 ? 对以上观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理论产生。对于这些问题讨论不要停留在哲学讨论之中。 在试验研究中由于上面的问题没有好好考虑所以还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还会做些对神经信息毫无用处的实验,浪费很多人力和财力。 在实际试验中要考虑的问题 语言基因存在吗 ? 镜像神经元存在吗 ? 克林顿和珍尼弗细胞存在吗 ? 脑机接口是否说明意识能控制机器 ? 也就是脑际接口 ` 能建立吗 ? 脑内是否存在非器质性疾病 . 研究脑和意识采用两元论对吗 ?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二元论 ? 量子力学能解决意识问题研究 ? 神经元的海量输入问题 ? 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就会对现有很多文献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的研究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数字机能否仿真脑 ? 我们认为是不能。但是数字机能近似仿真脑的很小局部,帮助人们思考和了解机理。 统计方法在脑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 总体讲不能用统计 , 局部少数特殊点也许可用 . 单个 H-H 方程可以用统计。 思维是如何产生的 ? 应该说不会是自组织原理或自组织临界,也不是“涌现”出来的。 树突中信号过程 , 这是对实验科学急需要求要做的事 .? 动力系统不能产生意识和智能 . 这一观点我们认为是对的。 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中发现的,可能使很多人难以接受,但是我们的看法认为是对的,没有关系,随着研究深入自然会有答案出来。 我们将出版一本书 --- 理论神经信息学额初探 ,以上 3 类问题都在书中给出一些回答,这些回答是否正确,就要大家来分析了。书中也会给出一些评判标准,帮助我们 来分析正确与 否,也许大家分析。总之,这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过程。希望理论神经信息学能蓬勃发展。
个人分类: 神经信息学|4156 次阅读|6 个评论
“机器换人”终于唤出有识之士关于人才之现实与根本问题
热度 2 王飞跃 2015-7-3 14:45
“ 机器换人 ” 终于唤出有识之士关于人才之现实与根本问题 至今始终认为人才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制约快速发展的瓶颈。相信机器人一定会普及,问题是代价。 《南方周末》之 “ 被炒上天的机器人怎么落地 ” 文中 称 : “ 在前述 ‘ 2015 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 ’ 上,有专家指出,中国机器人寿命平均 8000 小时,而国外同行约在 5 万- 10 万小时之间。尹荣造拿出手机,用计算器算了一下, 8000/24=333 天, ‘ 机械手都是 24 小时运作的,我们产品的保修期是 18 个月,按照他这个说法,机器一年不到就没了,那我不早就倒闭了?这些人到底懂不懂行业啊? ’ ” 图 1. 源自 OFweek 机器人网 “2014 年 8 大数据看透中国机器人产业悲喜剧 ” “8000 小时 ” 的数据论坛上许多专家用过。例如,科技部 十二五 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TR 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田苗教授也引用过 ( 见图 1 ) 。但此处 “ 寿命 ” 是指机器人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 。 “ 8000 小时 ” 的数据本人也用过 ( 见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50119/3802258.shtml , 《财经》杂志第 418 期, 2015 . 1 . 19) ,但非引自前述论坛,而是引自《 2013 年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 ( 外资机器人平均无故障 MTBF 是 5-8 万小时,发生大修概率是 8-10 年,维护成本就相对较低。国产机器人的平均无故障 MTBF 是 5000-8000 小时,发生大修概率是 10 个月至 1 年左右,维护成本相当高,见图 2 ) 。这个数据是否准确我不知道,但以自己的经验,如果按 《南方周末》 一文所说的 24 小时不间断连续运作,个人认为国产机器人连平均 8000 个小时也很难达到,外国也难,决定 MTBF 的加速实验不是这样算的 ! 图 2. 源自《 2013 年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 下附三篇有识之士关于人才之现实与根本问题的报道与讨论 ABB人物 | 顾纯元:机器人换人,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三部委思考机器人产业未来 人才短板成发展瓶颈 被炒上天的机器人怎么落地 ABB 人物 | 顾纯元:机器人换人,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来源: 人民日报 导读:机器换人不是不需要人了,我们现在缺的恰恰是人,缺的是技术型的人才,技术型的技工、技术型的工程师。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长期共同努力。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升,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却开始下降,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如今,“机器换人”在全国多个省份广泛展开,各个地方政府“机器换人”的热情很高,有的还给予了高额补贴。 推广和应用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在 降低生产成本 的同时还可以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 实现更高产能并提升产品质量 ,帮助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从而跨入更高效、更智能化的发展新阶段。 工业机器人的柔性生产技术可以帮助制造业提高生产灵活性,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智能制造中物料浪费的减少、能耗和废品率的降低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益,也有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例如,在格力电器的珠海工厂中, ABB 生产的机器人已被用于搬运、码垛、机床上下料、钣金冲压等自动化生产线,帮助车间提升 30% 的生产效率。在汽车制造行业, ABB 为长安福特提供了最新的柔性车身总拼定位系统,多达 6 种车型的车身可以共用同一条生产线完成制造,多种车型生产的快速切换只需 18 秒。 中国无疑已经是世界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尽管如此,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仅有 30 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还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在我国刚刚提出的 “中国制造 2025 ” 战略中,工业机器人也成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从我们参加“机器换人”进程的经验上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许多制造类的企业而言,我们就是把机器人白送给他,他都不会要,本质的原因是因为他不会很好地使用。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发展,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高速发展,人才问题日益突显,工业机器人供应商、集成商和终端用户都处在求贤若渴的状态。 机器换人不是不需要人了,我们现在缺的恰恰是人,缺的是技术型的人才,技术型的技工、技术型的工程师。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长期共同努力。 三部委思考机器人产业未来 人才短板成发展瓶颈 机器人的爆发式增长也让工信部和科技部开始不停地思考着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杨海成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总工程师,但他另外的两个身份更能引人侧目,他还是智能制造重大工程联合论证专家组组长、科技部“十三五”先进制造规划专家组组长。 因为正在制定中的“十三五”先进制造规划,在过去的一年中,杨海成和他的专家组做了不少调研。 “‘十三五’先进制造规划的 9 个重点任务中,就包含智能机器人。该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探索高端、跨域发展;强化基础、增强能力;两化融合、转变方式;绿色制造、持续发展。”杨海成透露。 同样还在制定中的“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其任务的总体框架为“ 231 ”创新框架,即 2 大平台、 3 大装备、 1 大基础。其中, 3 大装备为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 3D 打印。 在工信部层面,工信部装备工业部司长张相木不久前表示,要组织力量编制“机器人‘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图”。同时还想利用一些渠道,把机器人的发展,特别是在研发或者提升产业能力方面能够尽可能争取列入国家支持计划。现在在做“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智能制造面临很大的压力,面临很多的挑战,因为别人已经完成了工业 3.0 ,现在在搞工业 4.0 ,中国有很多的企业还处在工业 2.0 的水平。 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则直接挑明了政策的时间点——“制定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计划于今年 10 月底完成。”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此前也表示,下一步要鼓励更多企业研发生产机器人。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表示,今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项目》,集成、本体、关键部件等,有 30% 补贴。 国家“ 863 ”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天津大学黄田较为乐观:“在机器人领域,国家部委在‘十三五’期间,应该会有更大的投入。” 地方政府先行 + 技术破局 在产业政策上,地方政府迈开的步伐比部委更快。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宝纯告诉记者,天津市刚刚发布实施了“天津市智能制造重大科技专项”。 “计划 3 年累计投入 1 亿元经费面向全国从事机器人科研生产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征集智能制造重大科技项目,确定了‘ 3+2 ’的主要任务,分别是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基础和关键零部件以及‘机器换人’和‘制造业信息化’两个示范工程。通过专项实施,计划打造 5 — 10 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 100 家‘机器换人’示范企业。”李宝纯告诉记者。 在此政策作用下,截至目前,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园已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多家院校及科研院所近 20 个“ 863 ”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引进了韩国都林机器人、爱智微、瑞思、天瑞博等多家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了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在东莞,该市通过了《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2015 — 2020 年 ) 》,该规划提出到 2020 年,东莞将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 700 亿元,东莞将研究设立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建立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推广补助机制。 能让地方政府有信心的一个原因是机器人开始有点“争气”了。在一直为人诟病的核心零部件方面,有了技术突破。 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主要由减速器、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三大核心部件组成,三大部件制造成本的占比分别为 39% 、 28% 、 22% ,其中关键部件减速器的制造成本占机器人总成本的近 40% 。目前国际机器人所配套的减速器中, RV 减速器的占比在 70% 以上。 近日,江苏泰隆集团联合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历经 4 年艰苦攻关,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攻克 RV 机器人用减速器国际技术壁垒,自主研发成功摆线包络精密减速器等四款高精密减速器,实现了国产机器人用精密减速机国产化的重大突破。 2000 人=全行业研制 就在不久前,中南建设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除此之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入这一领域。这直接导致了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激增。林念修表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五六百家企业研发生产机器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判断今年应该要突破上千家。“现在人才总量不够,结构也不合理。一个不能证实的数字是机器人相关联的企业有数千家,而研究机构只有上百家,专业从事研发制造的人才只有 2 万多人。”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说。 ABB (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顾纯元也称,当前,机器人的发展瓶颈并不是产能,而是市场没有足够的人才。该问题得到了学校和企业的一致认同,天津一家职业学校的教授希望能搭建一个全国性培训平台,机器人太贵,单靠学校自身搞不起,学生也很难有锻炼的机会。 “很多企业缺人,从而导致研发跟不上,规模也做不大。有钱也很难招到人才。”河南一家企业高层说。 “未来要培养大国工匠才行。”黄田也很无奈。机器人产业人才紧缺到了何种程度?一个侧面的案例或许能说明问题。重庆的一家职业学院,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所在的班级就会被冠名,二年级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会被企业抢光。李佐军表示,要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技术和产业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提高劳动力队伍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被炒上天的机器人怎么落地 来源:南方周末 机器人概念在中国资本市场被炒成风口上的猪,但实际上,大部分机器人公司还是在低端挣扎,缺乏核心技术。事实上,仅仅有概念、园区土地和政府补贴,并不能产生一个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行业。 “我就坐在他旁边,明显感受到血肉之躯发出了钢铁的力量。”广证创投副总经理王彦和参会的人们调侃道。 2015 年 5 月 23 日,在广州证券举办的一个主题为工业 4.0 投资策略的沙龙里,广东伯朗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朗特)董事长尹荣造,在用三分钟时间介绍自己公司时,这位大约 1 米 65 、戴着无框眼镜的湖南人,笑眯眯地从正常语音语速跳转为男高音,朗诵《伯朗特梦》一诗,接着清唱一曲《伯朗特人》,中途破音让现场笑成一片。 在此前 4 天,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 》,明确 9 项战略任务和重点,计划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机器人正是要推动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制造 2025 》发布后第二天, A 股市场机器人概念股就有十余只涨停。尹荣造的伯朗特,则是新三板市场上颇受券商追捧的机器人概念股。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 IFR )的数据, 2013 年中国购买了全球 1/5 的机器人,首度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买家。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 5 月下旬公布的最新数据, 2014 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 5.6 万台,约占全球市场总销量的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92 年,沈阳金杯汽车公司找到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 AGV 机器人。 15 年后,脱胎于该研究所的新松 AGV 与通用汽车全球采购部签订 AGV 机器人供货合同,结束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 但在核心零部件技术缺失的情况下,中国机器人公司时至今日仍然在低端徘徊。 “草根”机器人 从广深高速公路大朗、松山湖出口下来,进入大朗镇辖区。据大朗镇官网数据,这个位于东莞市东南部、 118 平方公里的小镇上,登记企业总数有 31060 家,沙步村是大朗镇下辖的 28 个社区(村)之一,有 50 多家企业,主要是手袋厂、五金模具厂、毛织厂。 沙步村公路两边多是三四层、红色外墙的小工厂单体建筑,伯朗特有着两间厂房、一栋四层办公楼的院子,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此前,伯朗特也就是在沙步村村口租了个约 300 平米的场地, 2012 年 3 月才搬到现在的地址。《伯朗特人》和《伯朗特梦》,还被印在了办公楼大门口、浅黄色的外墙上,用的是蓝色字体,一左一右呈对称状,最底下两行文字甚至记录了它们的原创、定稿时间。 不仅尹荣造,伯朗特的董秘刘舒燕在向到访的投资人、媒体介绍公司时,也会唱起这首《伯朗特人》的厂歌。她还牵头为这首歌编了一支舞,每个周一早上公司全体员工升国旗的时候,歌、舞、诗,都要练习一遍。舞蹈动作主要在手上,乍一看有些像是机器人。 2014 年 1 月伯朗特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挂牌以来,尹荣造表示迄今已经接待了 260 多位前来学习经验、有意上板挂牌的企业。 尹荣造生于 1980 年, 2000 年中专毕业于湖南常德机电工程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先后在广州、东莞工厂里做过钳工、钣金工、搬运工,经常挨师傅骂, 2002 年,他成为东莞一家台资企业一名卖机械手的业务员,后来成为该公司的深圳区业务经理, 2008 年 5 月,他和公司的东莞、中山、广州三名业务经理共同创办伯朗特。 尹荣造还记得, 2002 年向客户推销机械手的时候,很多人看到模型还不知道机械手到底是什么,甚至还有制造部的主管问这是不是飞机,他对南方周末记者感慨,“那时候人工很便宜,要把机械手卖出去,就像卖保险一样难。” 第一笔业务,只卖出去 4 台,还是卖给一家日资企业高管创办的公司。 2008 年创业,制造业也面临金融危机,人们对机械手的接受度已经改观,“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在考虑买机械手了,只要再推它一下就可以了”。 创业前半年,伯朗特并没有自己的产品,租了一个小铺面,主要是倒卖二手机械手、代理日本品牌,甚至还找人代工,此后决定自己敲敲打打生产。 2011 年 10 月,在一个用铝型材搭起的办公桌旁开股东会,尹荣造提出 2015 年公司要上市,当时听者多不以为然。其实,尹荣造对资本市场完全没有概念,直到一年多后的 2013 年 1 月,他的一位法律顾问问他,究竟是想上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尹荣造坦承自己也不懂,反问,“有什么区别吗?” 2013 年 6 月 1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由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上海张江、武汉东湖扩大至全国。第二天上午,尹荣造收到这位律师用短信发来的这个消息。当时他正好在广州一家职业学校演讲,他在演讲里说,“我感觉中小企业的春天来了”。 4 个月后,伯朗特向全国中小企业股权交易中心提交了材料。 2014 年 1 月 3 日收到通知,隔天尹荣造就去了深证中登公司做股权登记,成为新三板试点扩容以来第一家来登记的企业。 20 天后,伯朗特和另外 265 家公司一起,成为新三板扩容后第一批挂牌企业。 不得不说,参观伯朗特的厂房,很难唤起“高科技”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大的机械加工、组装车间。 2014 年初,伯朗特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当时他们共计 168 名员工中,本科学历的仅 6 人,大专以下占了 78% 。 同年 5 月入职的研发副总经理罗小青,也就是高中学历。这个出生于 1972 年的中年人,曾经做过模具厂的编程员、厂长,金属制品厂的工程部经理,花了半年时间,研发出了伯朗特第一款六轴机器人,他说这款机器人自己在脑袋里想了很多年了。 不过,借力资本市场,最早 4 名创始股东平均持股的伯朗特,变成了以尹荣造为主的伯朗特,尹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伯朗特的股价现在 30 元上下波动,市值约 10 亿元人民币。 两个风火轮 伯朗特的对标标的是,在创业板挂牌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 新松成立于 2000 年,脱胎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并以该所前所长、“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的名字命名。蒋在公司成立的三年前去世,他的学生曲道奎现任该公司总裁。 相比其他“半路出家”的机器人概念股,新松从一开始就聚焦机器人产业,它是伯朗特的对标的企业。四年多前的 2009 年 10 月 31 日,新松在深交所正式挂牌,成为创业板首批 28 家上市企业之一,也成为中国“机器人”第一股,并以“机器人”这一行业名词作为公司股票名称。 2015 年 5 月 26 日,新松的市值约为 600 多亿人民币。一周后的 2015 年 6 月 2 日,新松市值创下历史高点—— 820 亿元人民币。 2014 年,新松的营业收入约为 15 亿元,约等于伯朗特的 18 倍。全球机器人巨头、日本发那科( Fanuc )公司 2014 年的营收为 43.78 亿美元,新松与发那科之间还隔了 17 倍的距离。 让尹荣造引以为豪的是,最近三年的财务数据显示,伯朗特的毛利率都高于新松, 2014 年更是达到了 48.1% ,比新松高出 12 个百分点。尹荣造没有说出的另一组数据是:新松最近三年的销售净利率都在 20% 左右,而伯朗特 2014 年最高也只有 7% 。 尹荣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别人说我踩着两个风火轮,一个是机器人、一个是新三板,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我还不好好用这两个风火轮,岂不是精神病?” 这个话的背景是,机器人正在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风口。随着中国年轻一代劳动者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干“脏累苦”的工作、人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机器换人”的变革。 相比 2008 年时候客户签了合同、交了定金,才带着设计师去现场踩点拍照,现在企业只要有订单做,接订单时就要考虑自己产能够不够,机械手、机器人已经被考虑在成本里了。 伯朗特办公楼和厂房中间的空地上,就堆放着已经打包装箱、等待运走的机械手和机器人。而尹荣造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块黄底红字的牌,上面写着: 2026 年要实现百亿伯朗特、 2033 实现千亿伯朗特、 2058 年实现万亿勃朗特,“别人听我说这话觉得这个屌丝是个精神病,就像当年人家说马云是精神病一样。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中国的机器人公司要死一大片” “你说客户有没有机器换人的冲动?”尹荣造记得, 2004 年,一台变频 1200 机械手要卖 7 万- 8 万元,现在更高配的同款产品,售价也只有 3 万 -4 万元,机器成本降了一半,而人工成本却从当年 800 元涨到 4000 元,提高了 4 倍。 面对一批企业的迁移和对产业空心化的担忧,政府似乎更急于帮助当地企业完成“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以东莞为例, 2014 年 8 月,东莞市发布了《“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 2014 年起,市政府每年出资 2 亿元,连续 3 年共 6 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最高补贴比例可达设备总额的 15% 。 东莞的这一补贴,要求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 100 万元以上。在尹荣造看来,一些被捧上天的样板工程实际利用率不足,或者主要补贴了外资品牌。 据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 2014 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 5.6 万销量中,中国本土供应商的销量仅为 1.6 万台,占比不到 30% 。 2015 年 5 月初,被多家媒体报道的长盈精密东莞松山湖“无人工厂”,采用的设备主要来自日本发那科公司。 尹荣造曾在东莞市政府召集的机器人企业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能否在机器人企业实行增值税征 17 退 14 ,以市场化的方式对机器人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予以补贴。他觉得最公平的方式就是,“大家有本事就把它卖出去、产业化,这才是公平竞争。” 这个提议最后以国税和财政收支两条线、地方无法协调,而被婉拒。 “我们没有奶吃,只能靠市场挤奶,在市场奔跑,向市场要钱。”尹荣造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让企业制造出企业能消费得起的产品,“机器换人”自然而然就会换过去了。制造企业被市场倒逼,即使没有补贴也一样会机器换人,补贴有助于市场推动,但只是暂时的,最终真正推动还是要市场化。 尹荣造算了一笔账,假如一个机械手可以省下 1.5 个人工,一个月人工 3000 元,半年就是 2.7 万元,基本上一年就可以回收成本。 补贴政策出台三个月后, 2014 年 11 月,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揭牌,东莞市政府计划总投资约 27 亿元,培育运动控制与高端装备企业群、工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群和高端消费产品企业群。 在 2015 年 4 月中旬举行的“ 2015 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新松总裁、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会长曲道奎介绍,中国目前有约 40 个机器人产业园区,约 60 家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 500 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 2015 年预计会增加到 800 家。 不仅东莞,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柳州、洛阳、广州、长沙、哈尓滨、天津等地方陆续都出台了机器人相关政策,包括中兴通讯、长盈精密等上市公司都试图跨界涉足机器人行业。 “太火爆的行业,是比较令人担忧的。”东莞市机器人协会会长蒋仕龙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机器人行业发展太快,但是基础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反而可能得不到足够关注。很多大公司采取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军机器人产业。 一位从事机器人相关研究二十年的专家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很多上市企业收购机器人相关企业,其实它并没有真正准备好做机器人,只是为了拉高股票,“我们很害怕,这会把机器人行业做死了”。 这位专家表示,两年后,中国的机器人公司要死一大片,现在都是靠国家政策在圈钱,这位专家认为,“大家都是在做系统集成,而没有核心技术。” 低端生存到何时 东莞市机器人协会会长蒋仕龙,是固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也是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深港产学研究基地运控控制应用技术实验室的负责人。 1996 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方向是多指机器人的抓取操作,当时觉得自己学的东西离现实太远、太超前,是“屠龙之技”。现在,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我们的机器人技术跟国外比要落后。” 在各国竞相推出的以智能制造为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机器人成为其中重要一环。“高端失守,低端混战”,前述专家表示,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现实。 由于起步晚,在机器人产业上游,核心零部件如控制器、伺服系统、传动结构、传感技术等都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中。在机器人产业的中游,即利用上游零部件,设计机器人结构和控制箱,做一个标准机器人——机器人本体,面对直接国外厂商竞争,压力非常大。绝大多数中国机器人企业,集中在产业下游,即系统应用集成部分。 大部分机器人本体代理商,同时也是系统集成商,甚至有些代理商也宣布要进入机器人本体生产制造,在各地机器人产业园圈地圈人。 2014 年,伯朗特在原来办事处基础上新设立了 6 家分公司,并设置了分公司利润和总公司 8 ∶ 2 分成模式,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扩大市场份额,以防同行挖角、留住人才。 尹荣造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机器人的价值不在于本体,而在应用价值,机械自动化在于应用,用起来了才有价值,没用起来就是一堆废铜烂铁。” 但他也知道,本体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终究受制于人。 伯朗特给他们最新研发的六轴机器人定价在十万以下——临近成本点,目的是要让企业给他机会。客户考虑到性价比,就算机器有问题也可以接受。尹荣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也许我的机器还会”撞机“(指机器人可靠性不够,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下来),但只要有机会做,就有机会去完善。” 在前述“ 2015 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机器人寿命平均 8000 小时,而国外同行约在 5 万- 10 万小时之间。尹荣造拿出手机,用计算器算了一下, 8000/24=333 天,“机械手都是 24 小时运作的,我们产品的保修期是 18 个月,按照他这个说法,机器一年不到就没了,那我不早就倒闭了?这些人到底懂不懂行业啊?” 在蒋仕龙看来,国外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应用是在汽车和高端装备两个领域,制造业的中心转移到中国,新的制造工艺需求、产品制造需求大部分是在中国。这对机器人本体,对机器人运动、算法、应用都提出了新要求,必将催生很多新的机器人企业、新的机器人本体。这是国产机器人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道路。
77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心被用人单位绑架--初论国内外人才工作的差异
dongleon 2015-7-3 10:42
小心被用人单位绑架 --初论国内外人才工作的差异 (我只是开了一个头,算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一起完成这篇文章) 最近帮我太太跑调动的事有些感触。以前也曾在国外大学和跨国企业工作, 也曾做到管理岗位。 对他们的人才工作也有一定的了解。深感国内人才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办事效率都有待改善。 国内这几年对人才工作极其重视,不仅是具体的人事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业务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为了吸引人才,往往提供优厚条件、服务态度也好得很,甚至三顾茅庐、盲目许诺。但人才来了以后,初期态度还基本正常,答应的初始条件也能兑现,但渐渐冷淡,考核也简单指标化,不关心人才来了以后工作和生活条件是否落实,有没有水土不服,是否人尽其才,发挥作用等。如果人才因个人原因或合同到期的合理理由而离开,刚开始也会挽留(涉及人才工作考核),如果挽留不成就会设置障碍,甚至恼羞成怒百般刁难,赶走同单位工作的配偶或扣做人质,有时也会刁难曾经相处较好的同事或学生。总之,想方设法让你不舒服。经常不是想法把事情做好,把该办的事办了,而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半小时就能处理的事情也要拖上半年一年。 国外对人才吸引也非常重视,这点和国内一样,但不会盲目许诺,更不会大才小用,例如不会招个博士来做秘书或辅导员之类的工作。对人才进来以后一定不会浪费,一定会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人才发挥最大作用。其实,最大的差异还是人才离职的处理上。国外 成熟的先进机构,一般理解员工的离职,会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积极正面的为离职员工写推荐信,离职员工新单位在录用前也经常会打电话问现在单位该员工的工作表现,而一般也会提供正面积极的信息。国外机构认为离职员工,特别是精英人才,对机构的口碑会极大影响机构以后的招聘和现有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最不理解的是国内有些单位为何喜欢把简单,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搞得非常复杂?有些负责人事工作的人员,总喜欢刁难别人,自己的份内工作不是想法了结或做好,而喜欢拖着不办?经常喜欢做些损人但又不利己的事。 小结:各位人才在选择用人单位时,不仅仅要看提供的条件,还要了解单位的用人情况和员工的评价,还要了解退出机制,小心被用人单位绑架,有一天就算合同到期想走也走不了,如果单位答应安排配偶工作也要三思,小心配偶被扣做人质。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化差异与互补社会 - 2006日记
benlion 2015-6-21 04:39
一个人类世界二个表象社会:一个是崇尚英雄的开拓创新文化,一个是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的文化。 就所了解到的情况,不仅企业,而且学术,发达国家有周期性的新陈代谢现象,也就是前沿科学和新型的企业是经费和投资增加,而过时的或基本完成的学科领域经费减低乃至关闭实验室,过时的或落后的产能过剩的企业倒闭或重整乃至国际化转移,这与我国崇尚权威和追逐名牌的思维和管理模式是非常不同乃至相反。 然而,1)期刊和媒体都是产品,2)数据库和机器也是产品。 只有1)和2)的内容或内含的信息才是科学和技术,在这个商品化的单向度社会,已经只有产品,而几乎不再在乎内涵的科学和技术。恰好,中国却在1)期刊的产品和2)机器的产品表现很不如意,也就是不仅制造产业,而且期刊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期刊商和制造商相比,几乎没有竞争力。 尤其是在政策上,导向支持西方期刊产业和西方制造产业,不仅期刊媒体,而且,仪器制造,国产期刊和国产企业,面对国际化企业和经济竞争,几乎无招架之力。 而且,在面对1)巨型企业和资金实力强大、产能过剩的企业,与2)技术开发与设计的创新型企业,又在资助和政策优惠乃至人才计划上,偏斜于1)而对2)欠缺保护和孵育,导致房产和股市奇诡现象。 人才的创造力,就个人的年龄是29岁到36岁,在年青时代产生的创造性观点和思路,之后具备条件有可能通过实施、验证和发展,如果没有,那么具备再好的条件,也仍然难以导致在科学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性贡献,而是比较适合于做管理和充当伯乐。 在人才计划上,也不是听如何说,而是看如何做,要看实际上有利于什么类型的模式,如,大洋两边飞和大学与企业两边兼职,而全职回国,无论学术,或是企业,却几乎处于海滩上而比较艰难。 因而,必然导致的现象是1)创新型社会与2)权威型社会的互补,2)为1)的学术和产业输送人才,包括,在2)社会的企业和机构。 - (2011年-2015年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网络日记|1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价教授的三个标准
热度 21 lin602 2015-6-3 07:10
如何评价一个大学教授?科学网上也有不少博文写这方面内容。 这个问题也让我思考了不短的时间,我觉得,教授的评价标准有三条: 1 学术界或业界同仁们的评价:这是对教授的学术水平或对业界的贡献的一个最准确的评价。这不是会场上的位置,也是什么理事长会长的帽子,更不是官场上的八卦,甚至都不是院士及什么‘特聘’‘千人’的头衔。口碑是这其中的唯一标准。 2 教授指导的毕业生们的事业发展与社会认可: 许多教授名声好象很大,但毕业生们得不到社会认可,或者毕业后事业发展不好,这不是成功的教授。 3 毕业生们对教授的尊重:毕业生们与导师一起学习工作数年,好的导师应该是毕业生们尊敬的教师。如果毕业生们毕业后与导师老死不相往来,或者毕业后就躲着,这不是一位好导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尽管这不一定准确,但这种师生关系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关系之一。当然,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铁’,有的学生因为有自己的个性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不一样,但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对导师的态度是可以看出来的。 与学生关系不好,如何‘传道’? 现在评价教授基本上都是第一条,而且是第一条中的变种,全部用数经费、项目及文章来论英雄。这是不正确的。 教授不是研究员!教授的最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出好的人才!我们现在已经忘记了教授根本任务的初衷!教授的产品严格来说,研究成果只是其中一部分,最大的一部分是培养出杰出的人才。而评价标准中,应该将教授的产品----培养出的人才的发展作为一个最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才是对的。
7651 次阅读|37 个评论
中国建设一流大学到底需要什么
shehuiguanli 2015-6-2 01:28
中国高校(科学界)目前十分希望得到“世界的认可”,因此大家“广发论文”,希望在世界有所声音,广招人才,希望让世界知道中国非常“重视人才”。 殊不知,这样做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发声,不代表你能力和实力达到世界科学前沿,更不代表有能力和实力系统利用世界前沿科学知识。特别中国发表的都是论文,实际只是“科学”的一些“零星片段”,无法形成一部精彩的“科学电影片”。 而“广招人才”更是得不偿失,真正优秀的人才不可能招聘到 , 目前中国推行的“千百万人才工程”其实仅仅是政府教育部门的一个作秀,表示教育部门在想方设法搞好教育,而各学校正好照顾一些自己的关系,套取国家有关资金,各得其所,但毫无用处。 中国建设一流大学到底需要什么? 1. 利用知识才是关键 现在所有知识几乎都是公开的,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是建设好大学的关键。 第一,教师应该掌握如何传授知识的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知道把哪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比较系统,今后才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知识的选择是教师和教学的责任。 而中国目前所有高校都是“十分随意选择教学内容”,以“好像有用”为标准,而教学中仅仅教学一些“知识”,没有教学“知识的利用方法”,希望学生自己“寻找利用方法”,这是中国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 知识的“系统性”更是非常缺乏。 第二,教会学生“知识的利用方法” 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知识的利用方法”,这也是中国教学最薄弱的环节。 2. 基础研究是“一流大学”的标志 中国学者发表了很多论文,看似已经不错,其实价值不大。论文大多数是一些“零星”知识,说明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但这些知识难以利用(并且中国学者几乎不考虑利用问题),对“建设一流大学”没有任何价值。 那么什么是“一流大学”的标志呢? 当然是“基础研究”。 利用知识可以使大学步入“优秀行列”。而“基础研究”成果是一流大学的标志。 首先“基础研究”成果实际是知识的一个面,包括无数个点,所以再多的论文都无法代替“基础研究”成果。 其次“基础研究”成果,并且必须有这些基础成果的利用,在这方面就会处于世界领先,如果“基础研究”成果较多(虽然每一个面积较小,合并后较大),或者“基础研究”成果较大(即所占面积很大),当然处于世界领先部分多,毫无疑问是“一流大学”。 3. 有极其优秀的人才才可能成为“一流大学” 第一,中国自己很难培养优秀人才 中国目前教育方法“十分错误”,培养的学生难以优秀,特别是不教学生如何利用知识,学生不可能优秀。 第二,引进的人才不可能是“一流人才” 这是因为中国目前不具备引进“一流人才”的环境,如果真正有“一流人才”被引进,也仅仅只能以知识利用为主,即使真的可以做一定的基础研究,由于这样的人太少,很难形成一个较大的系统,也很难起到太多实质性作用。 第三,极其优秀的人才只可能“自己培养” 极其优秀的人才需要从大量“优秀人才”中才可能培养“几个”,任何国家真正有这样的“宝贝”,怎么可能流出。 因此,只有当中国可以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时,才可能出现极其优秀的人才。 4. 中国目前不可能有“一流大学” 错误的“教学方法”,不可能培养优秀人才,没有极其优秀的人才,不可能有较好的基础研究,当然不可能有“一流大学”。 目前很多大学排名吧中国大学排在 100 名以外,这其实是比较科学的,而国内的一些排名把中国大学排在 100 名以内,虽然可以“自我娱乐”,但一定是“自欺欺人”。 呼吁全国教师都来学习世界最新研究成果,“世界首创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思维教学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呼吁全国科研人员都来学习世界最新研究成果,“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这是最基础研究成果,通过这一成果的利用,可以很快“衍生”大量二级成果,可以很快使中国的基础研究步入世界前列。
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旦新版宣传片再被吐槽 校庆标识神似苹果图标》一文读后感
热度 3 rongqiaohe 2015-5-31 09:57
读《复旦新版宣传片再被吐槽 校庆标识神似苹果图标》有感 http://news.sohu.com/20150531/n414143642.shtml 竟然有专家在文中讨论“ 业内人士认为新版宣传片为非艺术品,不存在抄袭 ”。“ 校庆涉事标识是否侵权? 专家称从商标角度分析构成侵权可能性并不很高”。 以上言论,等等等等,都在文章中。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 : 复旦是大学,不是公司,是培养千千万万新世纪 创新性人才 的重要基地,此次宣传片的 “模仿” 事件,是否可以定为 “抄袭” 或 “侵权” 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个著名的大学,你起到了一个什么 示范 的作用,你想用 “模仿” 两个字,来庆祝 110年建校 的历程吗?想在110年之后,继续向千千万万个复旦弟子和社会 示范模仿 吗? 在复旦大学,随便找一名学生的指纹,或者把校长自己指纹印出来,就这一点点事都不想自己做吗? 非得翻印别人做的指纹图吗?。。。唉! 一个以培养千千万万创新人才为宗旨的大学,不应在建校110年的宣传片里出现任何“模仿”的内容! 周末快乐! P.S. 如果我们的高校,像世界发达国家一样,有一半的运行费需要从社会募捐的话,这种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了。如果发生了这般事情,你的社会募捐经费,将会大减?
个人分类: 评论|2246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没有人才,关键在领导的发现和体制的容量
热度 2 lxj6309 2015-5-25 18:40
据最新报道:“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揭牌,上海证券交易所“新兴板”孕育待发,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箭在弦上,新车间、IC咖啡等众创空间次第崛起……创新,创新!适应新常态,唯创新不破;引领新未来,唯创新是取。5月的上海,处处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力,汇聚成创新创业的时代强音。”(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5/24/c_1115388653.htm) 这本来不过是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一个点,一个重要的点,但是,记者先生却说:“ 深圳有华为、中兴,北京有联想、小米。相比之下,上海尚未形成行业性的龙头创新企业,本土创新引擎缺乏,这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最明显的短板之一。” 如果上海的领导也这样想,那对于上海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高新产业劳动者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上海有上海汽车集团、中国商飞、宝钢、中国船舶、……,还有众多的高科技公司, 相比于华为、中兴、联想、小米,这些公司的创新因素是更复杂,更综合。 上海还有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财经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大学,一批中科院的研究院所。 人们总是说,中国没有大师级人才,但是,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日新月异的装备制造业不是由一大批人才在支撑吗?我们不是令世界瞩目吗?没有大师级的人才,这些成就能取得吗?我们的袁隆平及其他国家最高奖获得者不是大师级科学家吗?我们一批占领世界制高点的企业不需要一批大师级的管理者吗? 我们的国家在快速成长中,我们的顶尖创新人才也在不断涌出!请相信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力量!请相信你的家乡人民的力量,人才就在他们中间,重要的是发现和使用! 记者先生们的思维方式需要创新了!
个人分类: 评论|2503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无国界,技术有壁垒
benlion 2015-5-21 07:41
中国百年争辩是古代无科学只有技术,尤其发明了农具、纺织机械、乐器、观测仪器、医药和酿造等,有技术不一定有科学;然而,没有技术难以发展科学,尤其产业,而今的科学,却是建立在购买技术的基础上。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是一个有灵魂的机器,这个概念不是还原论,也不是整体论,而是表述一个系统运行的机制可以研究和设计。智识阶层或认知系统是一个社会的智能或大脑,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就是为朝廷或政府提供有智识的专业管理阶层。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前景如何,不是现在的状态和看得见的硬件 - 科学和产业的设施装配,而是教育、政治和经济的思想和管理 - 人文和体制的内涵,软件决定了硬件(不同于计算机)的来源是自主发明和创新,拟或是购买或以资源的代价换来,如同,梵高画的白菜换一车的白菜,决定了是否能通过自主发明和设计的技术,把知识物化和改造资源,从而,创造出属于自主的财富。 因而,人才的流向、留驻和发挥才能是一切竞争中的竞争,当前中国的产业和科学发展,几乎是直接拿来主义,往往只是表层科学和一般的技术,而只有发挥人才的潜能,才能发展出深层次的科学思维和高档次技术发明。 - (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人文精神|2855 次阅读|1 个评论
谷歌的找才标准
jiangjiping 2015-4-17 01:06
谷歌的找才标准 蒋继平 2015 年 4 月 16 日 美国的有线新闻网( CNN )的金钱( Money )板块 4 月 9 日刊登了一篇文章, 题目是: “ Google doesn’t care whereyou went to college (谷歌不在乎你上的是哪所院校 ” 。 这篇文章一上来就说谷歌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好的就业场所, 那么, 它找的人才应该是从哈佛, 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 但是, 事实上, 公司在一开始小规模的时候, 确实是如此做的, 后来的结果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战略决策。 谷歌的人事运作部门负责人认为, 这些名校的学生不错, 但是, 其他院校也有大量的人才, 从加州州立大学到纽约州立大学, 都有这样的杰出人才。 谷歌每年会收到两百万的应聘申请。 在过滤这些应聘申请人的时候, 谷歌除了不在乎申请人出自那所院校外, 还不在乎申请人以下的一些因子。 学分。 学分高的人只在就业后的前两年表现较好, 以后就不见得了。 喜欢恶作剧的人。 这里的恶作剧指的是喜欢提一些稀奇古怪问题的人, 这种人喜欢瞎想, 乱想, 只想不做, 浪费时间。 谷歌的经验是: 做的越多, 干得越熟练。这跟中国人的“熟能生巧”很一致。 奇怪的行为举动。 比如把应聘简历放在一只鞋内寄送到谷歌的招聘办公室, 意思是希望进入谷歌公司的大门。 或者将一个机器模型寄到招聘部门。可是当这样的模型在寄送过程中损坏, 或者寄送者在模型上提示:“请按此钮” 时, 招聘部门会通知炸弹专家组, 而不是考虑申请人的履历。 谷歌在招聘人才时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解决问题的高手。 这包括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 领袖人物。 这里的领袖人物不是指某部门的主管, 而是当出现问题时, 能不能主动站出来帮助解决它。 除此以外, 更为重要的是, 你是否愿意主动退出, 让位于其他人, 为其他人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 也就是你是否愿意放弃权力。 共事包容心。 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共事。 最重要的一条, 敢于认错。只有能够认识到错误, 才能进行有效的改进。 要有把自己当成公司的老板, 而不是雇员的心态。 当然, 最起码的要求是, 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我从自己两个孩子的言行中得知谷歌是目前美国年轻人心中最向往的就业场所, 这是因为谷歌在美国的职场名声很好。 它除了有比较好的福利待遇外, 更为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能 的机会。 备注: 这篇博文是那篇文章的大意翻译。 也就是说, 是大概的意思, 不是精确的翻译。 加上我自己的一些补充修改。 这样的话, 既不属于抄袭, 也不是正式的翻译。
个人分类: 科研人才|2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判刑的季建业仍然是‘杰出人才’
热度 3 lin602 2015-4-8 13:40
中午边吃饭边看电视,央视新闻频道12:35分的‘法治在线’,记者专访被判15年刑的原南京市长季建业。他贪腐一千多万元吧。 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对答如流,滴水不漏,真不愧是‘杰出的领导人才’。 不承认不行,许多领导左是人才,右也是人才,上是人才,下还是人才! 有些领导在位时吃香的喝辣的,进狱后,还是高普通犯人一等。不服不行呀。 金子总是发光的,人才放那里都是人才,这是一个新的解读?
2943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行教育制度下的两大毒瘤:学区房和高考移民
杨学祥 2015-4-3 16:31
现行教育制度下的两大毒瘤:学区房和高考移民 杨学祥 据新华社北京 3 月 31 日 电(记者刘奕湛)记者 31 日在部分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调研座谈会上获悉,针对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育部要求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行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纳入其中,缓解“学区房”问题。据了解,多校划片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 陆续出台的各区义务教育招生新政,本意是为了教育均衡,并一定程度上遏制炒得过热的“学区房”。然而,家长们对“最严”入学新政却表示:更焦虑了。“入学新政的确杜绝了学区房频繁易主的情况,但择校的家长不会消失。 一、 高考移民 据网上资料,“高考移民”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现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考生众多,且各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实行各省、市、自治区分别进行评卷和划定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政策。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这被称为“高考移民”。大体而言,高考移民的移入地区分为三类,一是京、沪等经济水平高而高考录取分数线低的直辖市,二是海南、安徽等经济水平低且高考录取分数线也低的东部省份,三是海拔高、经济和教育水平低而高考录取分数线更低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省区。 中国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有关高考移民的现象愈演愈烈,教育部、各省招考办也采取的多种措施遏制高考移民现象的发生,但所起的作用有限。 “高考移民”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当前高考录取制度中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分数差距的存在,成为“高考移民”的巨大动力。 二、 学区房 据网上资料,学区房,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一切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的房产。另外,一些重点中学附近的房产,例如天津学区房的远洋城,也会受到学生家长的青睐,在学校附近购买房产居住,取得入学优质中小学的优先权,也将有利于家长管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2013 年 5 月北京部分学区房出现均价 10 万的天价。 与“高考移民”问题存在的原因相反,学区房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忽视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用考分作中考评定的唯一标准,造成学生家长利用金钱和权势争抢一些所谓的“好”的优质中小学资源,这也体现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未享受优质教育的学生理应得到相应的补偿,他们的智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 综合治理:一招破解,相反相成 学区房和高考移民的出现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全国各省区和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谓的“好”的优质中小学,这也同时体现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 同时,学区房和高考移民展示了不同政策导致的截然相反的结果,也给我们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思路。 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根据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和学生本人的学历,高考成绩可分为笔试成绩分和享受资源教育补偿分,未享受优质教育的学生可按地区差、受教育学校等级差得到相应补偿,最后得出统一的高考分数或地方城市中考分数。这样就会从根本上解决学区房和高考移民的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金钱和权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截断寒门才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和人才短缺,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