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人才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人才

相关日志

颜宁终于逃了!
热度 10 xqhuang 2017-5-12 08:53
颜宁终于逃了! 颜宁,作为海归标杆性人物要归海了,爱国者成为爱国贼?各种扒褂随风飘扬:她买不起北京房子,她没拿到基金项目,她院士没有被提名,。。。 颜宁出逃,那是迟早的事。早在2012年,就有蛛丝马迹表明她已萌生去意(有文有图有真相): 被吸烟,我不干! 在吾朝“被吸烟”那是无法逃避的,从香烟到雾霾烟、从入口鼻的物质烟到进眼耳的精神烟,不干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人关心颜宁(Y)海归又归海的真相是什么?颜宁自己用“居安思危”来解释她的“移情别恋”,“安”是什么?“危”又是什么?讲个故事就清楚了。 C家原本农民,有个很自以为是的儿子Q,女神Y跟Q四年青梅竹马。A家是称霸四方的权贵,有个高富帅儿子P,Y长大后跑去与P拍拖七年。后来C家靠卖地暴发成土豪,在P对Y热情日趋冷淡的时刻,一直想生个NB儿子的Q乘虚而入与Y诉说着往日情怀,并说服老爷C向Y甩出一张天文数字的银行卡:随便刷!Q终于抱得美人归。 土豪娶美人都有一个心结:她是图钱还是图人?虽然Q心里已有正确答案,还是希望Y能说出最讨C家老爷欢心的那两个字,即使口是心非。为博红颜一语,十年来,Q动用了C家一切可用资源,从物质到精神启发刺激她开金口,Y总是笑而不语。 Y和Q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的结合注定同床异梦各怀鬼胎,当对Q的物质刺激彻底麻木时,Y精神出轨了,她与P旧情复燃。“我们分吧,我想与P结婚!”,Y无情地把离婚协议书递了过来,Q恍如晴天霹雳:“开玩笑吧?C家把你捧为宝贝,我对你有求必应,还不够好吗?”,见Y离意已决,Q只好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同意:“这里的一切依然会为你保留,哪天P抛弃你,欢迎回来!”。 事后Q发表了一纸离婚声明,重点强调:“Y会保持与Q的联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她还会继续回来交流服务。。。”。 这声明难掩C家人财两空的酸楚,这声明把Q人的Q劲暴露得这么淋漓尽致! 老中医把脉,Y在C家众多媳妇中最具NB孕像,现在Y改嫁A家,万一与P真生个NB儿,那才叫竹篮打水一场空。以C家一贯的作风,估计会强咽下滚滚的酸水,然后很激动的样子:恭喜我们的前媳妇生下NB!Q还会第一时间拿出一份亲子鉴定,证明这个NB包含Q的DNA。估计C家还会用八抬大轿把Y从A家抬回来进行全国巡展,Y也会很配合地说一句:“NB儿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台下早已泪流满地。 颜宁愿意在哪干活,是无可厚非的个人选择,把颜宁想象成一名职业运动员,评判标准只有一条:她是否按照合同拿钱出活?颜宁能找到好雇主是她的本领,挥挥手不带走一份情,这才是真正的职场做派。 虽然颜宁关我们屁事,但这个女人的确不寻常,进退时机的把握恰到分毫。人才就是不寻常的人,特立独行是他们最难能可贵之处,具体表现在“出淤泥而不染,进染缸不变色”,正是这点确保她能够任性进退,如果 颜宁 也按照“又红又专”把自己染成“标准红”,还能想逃就逃?在顺风顺水时不忘给自己留一条逃路,这叫“居安思危” 。 国内有个著名电子品牌AIGO, 在百度中输入它,首先跳出来的是【爱狗网】,我朝的人才政策已经实施了几十年,作为管理者,你们到底喜欢什么?是头上长角和身上长刺的创新挑战者、还是一身红装的听话AIGO宠物狗?当大染缸中的“又红又专”几乎无一幸免地被染成“要红要装”,当明明是被戴绿帽被抛弃还要装着给人家披大红装唱赞美歌,当这种自欺欺人已经形成为一种习惯,不值得上上下下认真反思吗? 有句流行语: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颜宁逃了是件好事,因为终于有人不愿意装睡。
个人分类: 科人网事|1415 次阅读|13 个评论
也聊一聊中国还需要大力培育的创新精神
热度 13 jiaqiangzheng 2017-4-27 16:15
也聊一聊中国还需要大力培育的创新精神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人是一切工作之本,有了好的人,才可能办出好的事。就如《管子 . 权修》中所说的“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因此“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显然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长远之工作努力,人才的创新精神培育和保护需要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 1 创新精神之人才观 人才观是关于人才的本质及其发展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其中创新精神是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创新精神培养和保护是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   据说, 1968 年美国的一位妈妈因女儿无意间认出字母“O”而状告教她女儿的幼儿园,理由是孩子在没有认识这个字母之前,可以任意地将“O”说成是苹果、太阳、足球、西瓜、脑袋、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而幼儿园教了 26 个字母后,孩子想象的翅膀过早被折断,按照教的“O”只是一个字母。这位母亲要求幼儿园赔偿孩子的精神损失,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她在辩护时讲的故事感动了陪审团:在一个公园里有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一片较大的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老实地呆在水里。她打这场官司,是因为她感到女儿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她一只想像的翅膀,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 ABC 的小水塘。 可见美国教育对想象力保护的重视。美国在科技方面能走在世界前列,也出现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百万富翁,这应该与美国重视教育过程中的想象力保护有关,与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特质有关。 目前,中国制造的大量产品仍处于中低端,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态势,无疑已经将中国的发展坐标纳入了全球的框架,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实力并傲立潮头,特别是一些进入“无人区”的优势领域研究课题,急需大量具备创新精神甚至颠覆式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的社会需要保护人才的想象力,不剪“翅膀”或不设置“小水塘”,而要激发他们的创新特质能力,开展创新活动。 2 人才创新精神培养实践之建议 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实质是人才、人才素质以及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 2.1 机制聚才 ( 1 )人才工作需要观念创新。 首先应该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营造“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鼓励创新的观念,崇尚持续发展和注重创新特质与能力的人才观。 ( 2 )创新人才评价办法需要创新。 创新具有不可预见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否量化?能在多大程度上量化?因此要探索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提高人才评估数据的可信程度,真正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潜能。 ( 3 )人才工作需要强化市场化思维。 技术型创新人才的思维往往有异于其他人群,因此不能采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来开展创新人才服务工作,而要充分发挥人才服务中介机构(猎头公司)的市场化作用。 2.2 创新育才 “经济是今天,科技是明天,人才是后天”,创新氛围和创新人才使用培养要贯穿于创新人才成长使用的全过程。 ( 1 )创新教育方法。 一个国家的创新氛围以及创新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国家从幼儿园、中小学、大学普遍推崇的是“标准答案”的教学思维,这种方式容易抹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需要创新教育方法,鼓励批判式的学习思维方法和激发想象力空间,同时采取在线教育(包括 MOOC 、微课等)与传统学历教育互补的方法,建立创新人才的终身培养教育体系。 ( 2 )建设创新型大学。 大学定位要更加高远,中国需要建设一批国际化创新型大学。通过高位协调和顶层设计,能对不同观点求同存异,通过学科设置和整合,关键是通过高端化的定位吸揽国际创新人才(包括管理型和学术型)。还要特别注意论文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千万不能唯论文论英雄,过度放大论文在成果评价和职称评聘中的份量。 ( 3 )关注与服务创新人才。 “人才辈出”,创新人才也是一代接一代。目前应该关注 00 后和 10 后们的创新特质,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有针对性的鼓励创新举措。同时我们要关注草根创新人才的创新内容评价,因为其中不乏颇具创新灵感的“牛人”,要积极引导,不能一棍子抹杀他们提出的创新案例。 3.3 筑巢招才 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往往先有技术概念,然后形成产品概念,再到产品创新应用阶段,最后实现创新产品商品化;也可能先有市场需求,形成产品概念,寻求技术概念,然后产品创新应用阶段,最后实现创新产品商品化;目前更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协同设计出现消费需求与产品设计同步互动。不管哪个阶段,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产品提高竞争力而赢得市场。但目前各地存在比较严重的抢人抢钱抢项目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我们都讲“筑巢引凤”,那么如何筑巢才能引来凤凰? ( 1 )特色产业错位布局。 创新人才非常看重施展潜能的舞台,因为创新成果落地需要载体,因此以特色潜力产业定向招才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2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要使创新人才更好地释放创新潜能,需要为他们建立各种平台和服务网络,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当然也需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业,使创新人才能游刃有余地施展才干和发挥创新潜能。 ( 3 )人才以用为本。 对于创新人才不必强求“取长补短”,而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要容忍某些“短板”。同时要想真正解放创新人才的创新潜能,需要减少他们所不擅长的事务性工作(如项目经费预决算和财务报销手续等),能由其他管理人员完成的,就别让创新人才勉为其难了。 最后,非常重要地,创新会产出知识。有知识产出,其产权就要保护,否则会挫伤甚至抹杀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强力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专利、版权、商标、植物品种等一系列知识产权的保护。
个人分类: 杂说|6615 次阅读|32 个评论
千年大计雄安出,求下联
热度 20 ncepuztf 2017-4-9 14:23
雄安新区一出,抢房人蜂拥而至。 国家的千年大计,瞬间转化成房产市场的大利。 因是保定的“心腹”之地,保定的房产也再一次被炒起。 当年因“涉嫌”副首都房价就被炒翻(翻一番)没下来,这次又被抄翻,连保定西边的郊县也波及。 因在保定,亲朋好友纷纷发信祝贺和询问保定房价。 多数关注是不是我发大了,还有朋友戏称我”张首富“, 别逗了,要现在买房我连“首付”都交不起了。 再怎么涨,现在住着的也不能卖了。 借用一句名言回复: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目前保定房价何止在月亮之上,简直就在火星上,不可理喻。 要知道小二居的学区房月租900元还得空3月才能租出去,房价这么高有意思吗? 雄安新区需要人才,双一流建设需要人才,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 群情激奋 :人才! 可是, 当我们为改善菜市场一样的教学科研环境向系里求助而不得时, 当我们的青年教师因没房而被女方拒绝见面时, 再问一次: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 群情激愤 : 房子! 好了,言归正传, 千年大计雄安出,求下联
个人分类: 生活|2944 次阅读|38 个评论
我对‘中国科学报’电话采访对‘考研’的看法
热度 19 lin602 2017-4-8 22:30
今天下午接到‘中国科学报’记者的短信,要电话采访,让我谈谈对考研的看法。因为白天有事,晚上我们电话进行了交流。 我对中国目前考研是非常不满意的! 以我们化工专业为例: 目前我们化工专业根据教育部要求,目前初试考四门:外语,政治,数学,一门专业课。国家根据这四门课考试成绩划分数线,一般是参加复试的人与招生指标有一个比例。 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考研成绩与专业关系很小。主要是国家统一考试的外语、政治与数学。对于好学校,生源好的,专业课可能会有点难度,而对于学校比较差的,第一志愿人数少的,专业课一般不会太难,因为担心生源不够,第一志愿考生太少。 是否能够考上研究生,因为外语、政治、数学占有了绝对大的比例,因此造成了二十多年中国特色的‘考研基地’! 好好学习专业,素质教育,训练动手能力,多看资料,训练做科研,考生们在强大的考研导向下,这些统统‘靠边站’! 生源好的985、211学校通过复试刷人,但是,因为复试人数比例是卡死的,其实即使参加复试的考生,仍然许多人素质与专业并不理想。而对于比较差的学校与专业,调剂生源比例大的学校与专业,根本就没有挑选的余地。 在考研的策略上,就是要在外语、政治、数学上下功夫,再挑选一门要考的专业课上下功夫,多做题,死背,让自己这四门课能够过关,拿到复试入门证。到了研究生考试,中国教育界都没有跳出‘死背题’‘应试’的圈子。 许多专业好,科研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在外语与政治的考试成绩下只能败下阵来。我不清楚,这样的考研科学吗? 其实外语就是一个工具,就象我们开车一样的基本技能而已,而外语在中国的教育选拔中,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招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我们这代人,副教授与教授的升职中,都要考外语。 难道我们的研究生外语好、政治好,科研能力就好,就是人才吗? 唉,普通人的声音永远是石沉大海的。
5284 次阅读|24 个评论
放假回到母校
wulinglingxjtu 2017-4-2 17:17
8 次阅读|0 个评论
帽子 戏法
热度 1 张能立 2017-3-26 07:02
帽子 戏法 一般 说的 一种 魔术。魔术师 用 帽子 盖住 桌子,然后 用 手 从 帽子 中 掏出 各种 令人 神奇 和 向往的 东西:人民币、美钞、鸡蛋、活鱼 等等。不懂 戏法的 观众,亲眼 见到 如此 神奇的 一幕,自然 会 发出 热烈的 掌声。虽然,事情 如此 神奇,但是,魔术师 还是 有 良知的,从未 向 观众 说:自己的 把戏 是 真实的。相反,魔术 是 假的,作为 行规 被 公示。 中国 是 有着 悠久 历史的 神奇 国度。在 洋人 地盘,帽子 戏法 一般 仅仅 限于 魔术界。可是,在 中国 这个 神奇的 地方,当今 教育部 和 各个 大学 也将 帽子 戏法 玩的 风生水起,好不 热闹。当下 各种 人才 帽子 不完全 统计:“长江学者”,“黄河学者”,“泰山学者”,“芙蓉学者”,“楚天学者”,“闽江学者”,“皖江学者”,“海河学者”,“天府学者”,“燕赵学者”,“珠江学者”,“赣江学者”,“紫江学者”,“岳麓学者”,“三峡学者”,“小长江学者”,“太湖学者”,“长白山学者”,“甬江学者”,“巴渝学者”,“桂子学者”,“井冈山学者”,“天山学者”,“运河学者”,“琴园学者” 等等(来自 李世春 老师 博文) 图1 大学的 帽子 戏法(注:图 也是 从 李老师 博文 借来的) 为什么 教育部 和 大学 领导,都热衷 玩 帽子 游戏 呢? 帽子 戏法,其实 是 领导 “聪明”的 表现。一方面,领导 按照 自己的 标准 制造 不同 品牌的 帽子;另外 一方面 自己 又 出售 这些 帽子,将 收益 归为己有。 看,奥妙 就在 这里:帽子 设计权、制造权、品牌权、定价权、出售权、受益权 全部 在 领导 手里 。 对于 教育部 领导 来说,帽子 多多益善。因为,各种 人才 帽子 满天飞,就是 政绩 最为 耀眼的 广告牌。对于 各 省市 及 大学 领导 而言,自己 也 顺势而上,搞 几顶 特色 帽子 玩玩。不然,自己 走出去,兄弟 省市 和 大学的 领导 头上 都带着 好几顶 能够 令 蓬荜生辉的 帽子,而 自己 秃顶的 脑门 却是 一马平川,这不是 大煞风景的 吗?
个人分类: 教育|11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房事”随想——我们和幸福之间隔着不仅是一座房子的距离
热度 10 flysky97 2017-3-19 12:18
北京“房事”随想 ——我们和幸福之间隔着不仅是一座房子的距离 文/齐云龙 这个北京的三月不寂寞: 一边是周围敌对国家虎视眈眈,一边是国民的爱国热情生机勃勃…… 一边是两会报道“好消息”频传;一边是朋友圈“房事”热炒! 一边是如何两年买三居这样的“技巧”,一边是清华北大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纷纷逃离北京…… 每年春暖花开之时,通常便是房租上涨之季…… 住房就更成为令无数人为之心痛的“中国梦”! 房子是近几日朋友圈热炒的一个话题,对于新来的限购,段子手们如此调侃: 北京,首付提了10%! 多么可笑的新政策,姐是差那10%的人吗? 我差的是90%!一年忙到头,每天用6位数的密码保护2位数余额,好累~ 在《 一个诺奖级经济学难题: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住房值钱 》这篇文章里介绍了更多的背景。 关心房价的,主要是两个人群:买家和卖家。一个盼着越降越好,一个希望越涨越好! 而两者通常又代表了社会的贫富两个阶层,实际上在大城市,想买房的则更是以中产阶层为主,房价对于贫者像是天文数字,对于房子只能是幻想…… 对于大城市病,北京疏解人口当然以低学历人口为主,其实, 我反而觉得大学才是源源不断的人口增长动力。 试想,一线城市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通常都会选择在自己学习了几年的城市优先择业——从而每年大部分的北京高校毕业生留京!也从而带来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继而吸引其他人员的流入! 当然, 哪一个城市都想据高端人才为已有, 无论是昔日繁荣的中关村,还是今天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科技城”、还有全国各地大学要面对的评审、 本科教学评估、双一流遴选,都需要人才(听闻一些边远地区大专院校今年以优厚待遇大量聘任博士生 ,详见附文)。 资源不宜太集中。 无论官办,还是民办,很多“大学”都愿意选在繁华都市——中科院在北京的布局仍然在加重,科技城这一次选择了北京的怀柔,而意欲扛起民办改革创新大旗的“西湖大学”也选了热点的天堂之城杭州!——杭州已经因为阿里集团等的入驻而日渐成为全国电子商务中心以及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如果西湖大学真得势不可挡,那在另一个问题上却无异于火上浇油。 后补: 也许,应该坚持一点不知道的话就不要乱说 ,对于 上文中科院的布局,我或许是犯了错误 ,而另据网上传闻,中科院似乎是要把位于海淀和石景山的部分城中地块用于出卖而转战怀柔,如果这样看,中科院的规划也符合北京的要求,只是想到,连中科院都要通过地产来运作资本,想来确实是有些可笑又可悲! 每当回忆旧时的大师、大学,有一个名字时常被提及, 那就是西南联大! 那么西南联大到底是怎样成就的呢?与地域的关联大吗? 在我看来, 欲作学问,首要清静 !而大学和科研机构选址,如能偏安于寂静山水间最佳(在这儿忽然想起了北京西郊被称为史上堪称名校博士扎堆,甚至被戏称“清华北大分校”,“最强科研实力寺庙”龙泉寺)。 理论性学科与实验性学科当然可以区别对待, 但是现代社会物流、信息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地域本身的影响慢慢变小 ,大学在热点城市的集中不见得是好事。多样化的社会结构中,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看来更为妥当! 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改变目前的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国家已经在这条路上积重难返。 能改变现状的,似乎有两种:一者是(贸易)战争,一者是科技革命! 战争似乎一向都是别人家的,但是却真得离我们并不遥远,尤其是当国内局势不稳定的情境之下。而科技革命似乎才是整个人类的未来,无论是3D打印技术,还是网传“第四代房”的模型,共享时代、网络时代的来临…… 在人员动态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很多新的进步都在深刻改变原来“定居”的观念。 为什么房子更新换代不能更快一些呢 ?这些年来,给大家带来最大好处的就是IT业的科技进步,正是因为产品不断迭代,并且保持高速度,才有今天人们使用起来更加人性化,而不断更新投入也促进了产品技术的进步。 房屋以历史悠久为佳?产权以更长为好?只是人们追求稳定的一种一厢情愿或者奢望而已。 在可能的情况之下, 人们都会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的空间 ,就象候鸟,在寒冷的冬天可以选择温暖的南方,而在火热的夏季,他们可以选择凉爽的北方!——春节期间,央视曾经报道了在海南购房的“候鸟”一族,尤其以东北地区原住民为主。 还有一个段子是同事发到朋友圈的:打车到清华,车上聊某人前几年就买房了,真是人生赢家。出租车大爷默默听了很久说:我家拆迁分了几套房子,但我就是一开车的,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你们清华北大毕业,人生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房,而不是思考这个国家的未来,那这个国家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北京的春天和秋天都很美,只可惜,那段时间都太短! 太远的事情,就像空中楼阁,无论多么美,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但是最可怕的,是我们因为梦想太过遥远而失去了奋斗的动力!知乎的一篇《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的帖子被关注。这个话题在2016年7月就有了,但是却在今年3月被引爆。 细想想,如果不是北京,我又该在何处?如果不是现在的工作,我的竞争力又在哪里?不觉间,一股寒意升上心头!感觉自己在这个城市已然难以生存下去了。 《清华硕士、中科院科研人员等为何纷纷逃离北京?大城市房价在扼杀年轻人未来?》 这篇文章揭示出的一个问题是,即便通过努力获得了北京户口,也还是要面临房子和未来孩子升学的问题,而即便是在北京,也还是有着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 北京这边最糟糕的还不是房价,而是教育。 两个城区占了全部教育资源,其他城区反而连地方城市都不如。” “北京录取率高,清华北大的更多。但是那是平均数,实际上呢?除了老西城和海淀两个区,其他区县加起来连这两个区的零头都没有。远郊区县更是一年一个就值得张灯结彩,大拉条幅。往往还是在外地读书又有北京户口的孩子回京高考给这些区县“贡献”的名额。” 只要资源不均的问题存在,房子这样的问题也便如影随形难以消弭! 我们的幸福与否,有时候不仅仅是隔着一栋房子的距离,现在中西部的挖人抢人也正如火如荼……就让这场抢人大战来得更猛烈些吧!! 教育资源不均背后牵着的还有贫富的差距 ——如果全中国的教育资源都能做到平均,有钱人家还是会把孩子送出到国外…… 公平做到无法绝对!难题如何破解? 教育模式改变?房子建造技术革命?……一个个难题该如何破解, 就算是诺贝尔奖级别,似乎也不足以标示其深层的重量! 如果我们以为,袖手旁观就可以了,发展中的问题终究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那未免太过天真,那注定会伤害很多人,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未来! 限购——只能是刚刚开始…… 相关链接: n 清华北大硕士、中科院科研人员等为何纷纷逃离北京?大城市房价在扼杀年轻人未来? n 一个诺奖级经济学难题: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住房值钱 n “ 北上广深 ” 变 “ 北上深杭 ” ? - 广东频道 - 国际在线 n 清华北大分校?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北京龙泉寺_ 儒佛道频道_ 腾讯网 n 中国最强科研实力寺庙北京龙泉寺到底有多牛- 搜狐 n 第四代房己来临,你还在买第三代房吗? n 广西多所高校高薪突击招博士为何扎堆 “ 抢 ” 博士?- 广西人事招聘网
个人分类: 人文|4642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让尊重科技人才成为一股清流
热度 1 ericmapes 2017-3-5 21:32
让尊重科技人才成为一股清流 作者:胡珉琦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59:04:28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3/369540.shtm ■本报记者胡珉琦 3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强调:“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无疑是给如何营造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指明了重要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欧阳钟灿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人才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科学技术的明天。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就是要让每一个有潜力的科研人员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肆意”成长。 人才评价不能一刀切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欧阳钟灿在福州出席了一个对他而言有些特别的活动——全球首届国际显示技术会议(ICDT)。 欧阳钟灿从学生时代起从事的就是液晶、生物膜理论等研究,整个职业生涯都没有离开过显示技术。2月18日,他见证了国际信息显示学会首次在美国总部之外的地区建立运营中心,并组织国际显示技术会议。这也意味着,我国平板显示行业终于跨入了世界一流梯队。 说起国产平板显示,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现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邱勇是国内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显示二极管)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实现产业化的拓荒者。2008年,他率领的团队在昆山自主设计、建成了大陆首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早在2011年,他们的PMOLED(无源驱动OLED)产品市场占有率已位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这背后,是他们两次突然遭遇投资人中途缩减投资,公司命悬一线。 “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是邱勇这样的人才!”欧阳钟灿说,“他的成果拿到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尽管这样,他的团队三次申请国家级创新团队居然都没有通过!” “这说明我们的人才评价制度导向有问题。”欧阳钟灿直言,科研人才尤其是应用领域的人才就不应该用论文、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标准。他说,这是周光召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在清华大学整合组建现代应用物理系时就意识到的问题。 就算是在基础研究领域,一项原创理论的发现,也未必会出现在那些“著名”的杂志上。欧阳钟灿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德国科学家W.海尔弗里希(W.Helfrich)就是一个例子。 1971年,海尔弗里希在《应用物理快报》上发表了一篇仅有两页纸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扭曲丝状相液晶(TN)显示器”的原理。 这篇论文奠定了今天液晶显示技术的原理,被后来人引用无数。海尔弗里希先后获得过首次欧洲物理学会凝聚态物理最高奖“惠普奖”以及被誉为“工程界的诺贝尔奖”的美国国家工程院“德雷铂奖”。“在很多中国科学家眼里,《应用物理快报》不过是本‘二流’杂志。”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回顾那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历史,学历文凭、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杂志水平,甚至会不会说英语,都不会阻碍他们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这说明,真正的科学创造从来都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所谓创新就是从按照旧的模式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中创造出新的思路。”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严诚忠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尊重创新型人才,就要把他们从现有的一刀切的人才评价体系中解放出来。” 在他看来,要改变人才评价的现状,最关键的就是要放弃统一指导、规范指导的思路,采用分类指导、特殊人才特殊指导的方式。 学术共同体的彼此尊重 已故中国著名气象学家温景嵩先生曾在他的著作《探索剑桥:试答钱学森之问》里写过一篇文章——《谈剑桥的学术自由》。在那篇文章里,他谈到,尊重人才、培养人才不仅关乎用什么标准来选拔人才,也关乎学术自由、学术平等。 “在目前我所熟悉的国内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政府是鼓励学术自由的,导师们总体上也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在相关学术领域内开展自由探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杨群认为,至少在这个领域,约束人才学术自由的问题并不显著。 但是,他坦言,在科研资金资助方向和资助形式上存在一些学术权威垄断或者资源过于集中的倾向。为简单起见,资金管理部门总是通过一批学术权威来确定科研资助方向和资助形式,无形中助长了这个问题。 显然,这是对学术平等的一种挑战,会对其他科研人才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学术界的权威思想本身也是制约学术自由的一种表现。 温景嵩说过:在探索大自然未知世界奥秘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可承认这里还有超人,他们可以先知先觉。在未知的大自然面前,我们认为,这里只能承认大家都处在平等的地位。在这里绝不能搞唯权,也不可搞唯上。 “反观有的学术‘大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藐视已经开展工作的同行,任意扩张领域,达到资源垄断的目的,导致国家有限的资源高度集中,这是需要资金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杨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与此同时,他认为我们在探讨保障科学家“学术自由”的问题时也存在过度解读的现象。 “所谓的自由,不代表科学家可以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代表可以忽视学术共同体的分工,忽视其他人已经取得的进展,忽视必要的学术规范。这么做的后果是低水平重复,免不了出现相互踩踏和恶性竞争现象。” 杨群指出,在有些学术领域,国内多个研究小组在同样的热点方向展开研究时,缺乏必要的相互沟通和分工合作的意识。“在利益面前,常常是通过联合国际力量而不是国内力量或者其他办法,哪怕是以微弱的竞争优势,也要争第一!” 他认为,如果研究领域相近,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考虑向同事发出联合的请求,组成较大的团队,或者寻求领域内的分工。后来者要承认前人的工作结果,哪怕那些结果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尊重人才,也需要学术共同体的彼此尊重。 《中国科学报》(2017-03-05第1版要闻)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2017/3/519:41:49 dawndream 尊重人才,先要区分真人才,假人才,然后区别对待。才是真尊重。 2017/3/517:43:40 yy1663729120 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文化。 2017/3/513:19:58 raily 针对“低覆盖度防沙治沙原理及技术通过鉴定”由于我不断通过相关机构中纪委巡视组举报,责成国家林业局纪委但对此不管不问。张守攻不遗余力支持这场造假的学术鉴定,更没有见到蒋有绪、刘恕、尹伟伦、魏江春等“院士”们作为鉴定者的回应。倒是看到《绿色时报》时间:2017-01-12又一则的报道:“.....凤凰卫视《问答神州》栏目播放主持人吴小莉对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的专访。张建龙指出,“一定要适地适树,一定要把密度控制好”。此前,国家林业局已安排科研攻关,中国科学家也已在荒漠生态系统人工造林上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林科院杨文斌团队牵头,组织干旱、半干旱区的29家科研单位,历经10余年,提出了一套低覆盖度治沙理论,以自然为师,破解了造林密度与水分胁迫这一难题.........”我认为,任何工程体系或标准体系,都有其核心科学思想或方法做支撑和灵魂,恰恰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亲自为此学术剽窃站台,欲盖弥彰,也更坚定了我维护核心知识产权的意志和决心。如果全社会都能坚持知识产权意识,我们国家才能真正建成创新型国家体系。 2017/3/512:09:36 bzxu63 关键是科技人才要自重,要搞真东西,不能骗项目,骗经费,骗论文 2017/3/510:49:28 nhchen 三六九等的传统观念以及利益关系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改变这种情况只可能是制度上的变革。人才的评价标准也是如此。科研体制的问题是目前中国科学所有问题的根源。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68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培养出大量的‘做标准答案’的‘杰出人才’
热度 47 lin602 2017-2-26 10:02
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学习成绩的评定、升学、比赛、录用都是做‘考题’,这些试卷成绩的评定,都有标准答案,都有扣分标准。与标准答案符合的给分,否则扣分。 许多题目都是老师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因为许多老师并没有实践经验,或者是科研经验,出的题目都是‘纸上谈兵’,或者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有些初中孩子将不会做的化学题目给我看,我给的答案孩子说不对,对照一下标准答案,我给的答案是错的。但从字面上来理解,他的标准答案好象没有错,但我们是做科研的,他们的推理与实验结果肯定不对。我也很无奈,说为了防止老师说你错,还是写你们老师的标准答案吧。 有许多大学管理学老师,自己一点管理经验没有,没有参与过管理,没有经历过经济与市场的风浪,都是从国内外教科书上照搬过来的。许多所谓的教导,都不一定适应当前的中国市场与具体的区域状况。但他们要求学生做题还是他们的标准答案。 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包括曾经的教授职称考试,大家都在做与背‘标准答案’,不允许偏离标准答案,特别是全国统一考试,不容许一点偏差,因为改卷子的老师,没有权对答案进行另一种解读。 中国的教育培养的是做‘标准答案’的‘杰出人才’! 关键的问题的是,经过十多年的教育与培养,给青少年们培养出一种思维模式---‘标准答案’!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路,路是走出来的’!而我们的教育如是说,‘只有按照现在的路走,否则就OUT’。 培养的学生都是小心翼翼地随着人群走在平坦的大道上!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国家竞争的核心力,也是企业走向市场与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就是要有‘发现’,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甚至否定‘标准答案’创造新答案的过程。 目前的中国教育扼杀了年轻人的创造性与创新性,通过不断雕刻,将一批批‘坯子’雕刻成‘一个模具脱出来的标准件’。 钱学森之问,能够问出结果来吗? (受马臻博友评论启发)
7940 次阅读|58 个评论
《程序员文史综合素质测试题,第一题就给跪了!》原创文章
qizhwei 2017-2-18 15:46
最近网络热传的文章其实来自交大软件学院,发表于2011年,《如果要我出程设试题》, 原文连接: http://liyaos.com/blog/programexam/ 该同学 文 史哲和计算机软件底蕴深厚,硕士就读于我们实验室, 目前在美国读博。
个人分类: 杂感随谈|2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教育部不鼓励挖人,有效机制呢?》一文有感
热度 7 rongqiaohe 2017-2-11 16:31
读《教育部不鼓励挖人,有效机制呢?》一文有感。原文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51036do=blogid=1032987 为了发展我国的科学和技术,国家和高校从国外引进高端人才。 从国外引进某一人才的时候,国家花掉了一笔引进经费,接收单位给予一笔经费等等。 人才回国后,到了某高校,如果又被其他高校“挖走”。国家又花掉一笔钱,引进单位也花一笔钱! 站在国家的层面,来看高校之间相互重金“挖人”。 结果是:人才从这所学校到那所学校,国家就花掉了几百,甚至千万的资金。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了人才,只是不断为“挖人”而买单。 如果人才再被另一个学校“挖一次”,国家又花掉一笔钱,接收单位再花一笔钱。 然而,人,还是那一个人。 : 国家在每年统计人才引进情况的时候,不要统计引进人才的“人次”,而要统计到“人”。
个人分类: 浅谈|3708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不鼓励东部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人才
热度 1 gdn 2017-1-27 23:44
原标题:教育部: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教育部25日发文明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实际上,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的人才流失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往高处走”也是自然的选择,但从大局考虑,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同样需要人才。教育部此番规定能否出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据教育部网站1月26日消息,2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科学合理统筹人才薪酬待遇、认真落实规范管理要求、加强团结教育和引领服务、推进高校自律约束机制建设。   其中在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方面,通知强调,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要服从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从服务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人才竞争要有国际眼光,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注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继续加大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倾斜力度。 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的人才流失   实际上,教育部早在2013年12月23日就发文指出,“支持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高校流动,东部高校不得到中西部高校招聘长江学者。禁止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虽然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中西部高校,但是争创“双一流”的活动又让各个高校不惜下血本到处挖人。   在《中国青年报》2016年12月15日的一篇文章中,一位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校长甚至打趣道,“对于我来说,特别害怕听到某某某又被评上了长江学者、某某又被评上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类消息。因为他们一旦有了什么头衔,就会被人盯上,不少学校开出的优惠条件就来了,年薪100万元+1套房子+2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有的甚至更高。” 被网友戏称最委屈大学的兰州大学   《中国青年报》指出,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的情况长期存在,最早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孔雀东南飞,中西部高校的有实力教师被吸引到东部发达地区。此后,这种流动一直存在,东部发达地区高校院所借助自己的地理、经济及其他优势,不断挖人。以兰州大学为例,“在过去10年,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甘肃人大代表的一席话充满了心酸,也充满了无奈。   东北的情况也不乐观,新华社2016年11月23的文章称,东北某城市一所大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8年之间,共流失了204名博士及以上的教授。《光明日报》在同年12月26日的文章也指出,辽宁某大学,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8年间,流失了204名教授;吉林某科研院所,2014年年初至2016年年初,流失了11位高端人才。    人才流失 其实也是你情我愿   当然,人才流失也不能全怪东部地区高校过于贪婪。以东北地区为例,《瞭望》新闻周刊23日的文章称,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不足,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愿承担风险,也是成果留不下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高端人才的成果没能在东北落地,到南方落地却相对容易,人才就会跟着走。”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表示,“我在华南理工大学当校长时,企业家等在办公室外头,希望学校的成果能够转化。到了吉大,基本看不到企业家。” 东北再次中枪,国企又要背锅了吗   不过,东北也有难言之隐,辽宁某大学负责人表示,现阶段,东北经济困难,但一些政策没体现出来。例如评奖评优标准和平台建设的标准,大部分按照东中西部来区分,对西部地区有一定的倾斜,比如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计划对西部地区把年龄放宽了两岁,而辽宁在评奖时却要被按照东部发达地区对待。   中西部地区也存在和东北类似的社会和思想原因,但总的来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西部、东北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的巨大劣势是最主要的原因。    地方的实践尝试   当然,中西部、东北地区为解决问题也做了一定的尝试。《青海日报》2016年8月12的报道称,青海省在评价特殊人才过程中,不再把论文、外语等作为限制性条件,甚至可以因为能力、实绩和贡献突出而忽略学历和职称;科研经费用途不再卡得很严、管得很细,而是在总额控制的基础上,由科研人员自主决定经费用途;科研成果转化净收入中提取的奖励金,做出主要贡献的团队或个人可以拿走70%以上。这些人才政策的推出,一方面重视了人才的实干能力和业绩,便于人员的流动,另一方面起到了吸引、培育人才的作用。 机器人产业成了哈尔滨经济新亮点   《光明日报》报道称,最近两年,哈工大成立了7个产业集团,目前来看,在人才的吸引、稳定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机器人产业集团,成立不到1年,会聚国内外人才1200多人,其中博士70人,硕士300多人,高水平院校的本科生接近600人。由于突破了传统企业用人的方式,采取“创业+创新+产业”的联动发展方式,并采取年薪制、股权期权等激励措施,从而为人才搭建了一个立体平台,吸引了人才。   不过,国家的政策倾斜和地方的实践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西部、东北地区的人才劣势,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下一页为教育部通知全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   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和推进直属高校人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和工作机制,及时研究部署人才工作,谋划大局,把握方向,解决问题。根据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发展规划,统筹处理好培养和引进、当前和长远、国家需要和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内部治理水平,落实为人才松绑改革要求,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发展环境。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注重于打基础、利长远,把握好引才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优先次序。    二、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 。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要服从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从服务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人才竞争要有国际眼光,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注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继续加大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倾斜力度。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三、科学合理统筹人才薪酬待遇 。坚持激励约束并重、精神物质激励结合,建立与岗位职责要求相统一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合理确定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完善内部收入分配体系。完善职业年金等延期支付方式,建立人才薪酬待遇与其履职年限、长期贡献相匹配的机制,引导高层次人才长期稳定服务。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不得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    四、认真落实规范管理要求 。人才引进须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和合同约定进行,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程序规范、手续完备”原则,同时要加强审核论证,切实把好人才的政治关、学术关、师德师风关。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应模范遵守聘任合同,聘期内或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变更工作单位。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国家人才计划申报中审核把关不严或出具虚假材料的高校,将进行通报批评并停止下一年度推荐资格。“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聘期内因个人原因擅自离岗的,停发并追回奖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撤销“长江学者”称号,取消相关人才计划和教学科研表彰奖励参评资格。 五、加强团结教育和引领服务。 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引导高层次人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引导高层次人才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并践行静心育人、潜心科研、淡泊名利、重诺守信的良好风尚。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班子成员要带头听取专家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密切思想感情联系。    六、推进高校自律约束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组织作用,开展人才流动趋势研究,建立人才信息平台,发布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相关信息,通过信息公开加强公众监督。提倡高校间约定同一地区人才薪酬最高限额,合理引导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鼓励高校建立协商沟通机制,探索建立人才成果合理共享机制,探索人才流动中对前期培养投入的补偿机制,努力形成高校、人才各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落实本通知情况请及时报我部。   教育部办公厅   2017年1月25日
183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医药人才应在社区发挥作用
guanjian01 2017-1-17 14: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不久前发布,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程凯,由此提出了在社区养老人力资源培养方面的实施细则,希望结合该法的发布,让中医药人才能够在社区医疗体系中尽早发挥作用。 程凯认为,北京市医养结合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分配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要进行三年的规范培训才能进入社区工作,这使得我们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在内的在校学生被挡在了社区医疗的外面。” 程凯表示,可根据医院等级,区别对待中医药技术掌握者。“人力在医疗有两个层面的分流,比如在二级、三级医院中,硕士和博士进去后需要进行专科化的培养,而在像社区医院这样的一级医院中,如果能让掌握了中医药技术的人在一定的培训之后投入工作,把规范培训的政策在实施细则中加以设计,就能使他们在社区中做一些基本的服务,在北京医养结合的社区医疗体系中发挥优势。”(记者 田杰雄)
1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把娃当学生带,把学生当娃养
热度 8 张海霞 2017-1-12 09:53
把娃当学生带,把学生当娃养 有网友问:张老师我一直很疑惑,你那么忙,是如何兼顾好事业和家庭,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和陪伴的呢?其实,很简单,我一直坚持: 把娃当学生带,把学生当娃养。 故事还是要从我妈妈说起, 我妈是在我怀孕的时候出人意料地来北京照顾我的(《 我在北医三院妇产科生娃的经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951567.html),从此跟着我天南海北无怨无悔地生活了十几年,照顾我们全家的生活,可以说我家这娃是我妈一手照看大的,可是她有原则:“张海霞,孩子是你的,你说怎么带就怎么带,全家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所以,这教育孩子原则上的事我必须拿主意、下狠心要求、立规矩等等,当然很多时候也是纠结万分:面对这心肝宝贝儿,怎么舍得?!特别是孩子很小的时候,怎么下得了狠心呢?!可是不下狠心要求、不定好规矩、培养好习惯怎么能够教育出来一个好孩子呢?!矛盾,真的是矛盾,在理智和情感之间,真的是难以抉择。 同样,带学生这事也是让人矛盾,现在带的学生里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智商高、情商低的比例不低,动辄就威胁老师“要端除草剂的”也大有人在(很幸运我的学生里至今还没有),作为老师也都经历了带学生的艰难、痛苦和折磨,很多人都发出了“世风日下”的感慨。如何带好学生,让他们能够在获得学位的同时在意志品质方面也能够有所加强和提升适应未来的社会,也是很多老师的心病,包括我。 记得有一天在家里说起孩子难养、学生难带的事,我妈给我的中肯建议就是这句话: “ 张海霞,不难,只要你把娃当学生带,把学生当娃养,事情马上就好办了。” 妈呀,你说的真对,真是这么回事: 作为家长,我们之所以觉得娃难养,是因为太爱TA,总是心疼TA,觉得TA什么都不会、不懂,不舍得狠心严格要求,怕受委屈、怕吃苦受累。 作为老师,我们之所以觉得学生难带,不是是因为我们太爱TA、舍不得要求,而是因为把TA当作了已经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够做好的年轻人,而不是让我来教会TA。 其实,学生跟我们的娃一样,在TA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还没有被教成“成年人”,TA还会使小性子、耍小脾气,甚至TA都不知道这样不对、不好!而这个回家跟我们耍小性子的娃,我们都忍了,还找了各种借口给TA掩饰,而那个跟我们耍性子的学生,却成了我们控诉的对象(《老师,我跟你赌气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1003396.html),这就是我们的烦恼来源,如果可以颠倒一下,就像我妈说的这样: 把这个还不成熟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娃来养,尝试用家长一般的爱去关心TA、跟TA交流,让TA了解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鼓励TA、要求TA、真心帮助TA去克服,这样学生一定就好带了,而且有希望带好; 同样,把自己那个很不成熟的娃看作学生来带,用教师的正常标准去要求TA、督促TA,不再为TA兜底,不再给TA找各种借口也不再原谅TA的无理取闹,这样孩子一定也就好养了,而且有希望养好。 后来,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始终在贯彻这样的理念,看到孩子就当成学生,一切按照正常要求,不心慈手软也不婆婆妈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切从关心和理解的角度出发,不蛮横不讲理,也不推诿妥协。于是乎,这几年我跟孩子和学生的关系都好起来了:孩子生活和学习方面都独立自主、不用我们操心,我只当好“政委”及时倾听就行了;和学生们在一起也是开开心心,指定大方向、鼓励他们做科学探索,及时汇报和探讨进展和问题,闲暇时间小组一起聚会交流、增进感情,也是其乐融融。尽管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大家互相信任和支持,能力提升很快,自信心也大大地增强了。Alice Wonderlab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 其实养孩子和带学生没有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模式才是幸福的模式,这幸福都是建立在大家能够互相信任和尊重、共同进步的基础上的,家庭关系如此,师生关系也如此,所以,大家互相信任、不抱怨,积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鼓励中共同进步,就会逐渐走上康庄大道。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8400 次阅读|8 个评论
西部开发——作为年轻人你了解的不应当只是一个口号
热度 4 yuzhenjiang 2016-12-25 22:29
写在前面的话: 近期有幸听取了杨小勇老师(简介见文末 )关于剖析中国问题的讲座,对其所提到的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些问题和决策深有感触,因为学科领域 和自身关注点的不同,感觉自己一直很忽视这个问题,当然也从来没有做更加深入的思考。所以就 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个人的看法 。 对于西部大开发,大约是我在初中的时候国家开始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想想已经有十五六个年头,自己多年来理解中的西部大开发应该是国家动用行政资源为西部的发展添加动力,主要是通过构建西部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或者东部发达地区资金来激活当地地区的发展。也可能因为自己的家乡处于中部六省之一——河南,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具体落实情况确实不太了解,在听到这个讲座相关的内容确实非常受启发,可能有一些人也和我一样对于这个话题比较模糊,所以就坚持写了出来,也许能够有助于大家了解西部,促进对西部的向往。 “ 西部大开发的对象是西部的资源 , 开发的手段是生产力的能动要素 , 因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解决生产力的能动要素的供给问题。 生产力的能动要素包括人的要素 ( 人才 ) 和物的要素 ( 资金、技术、设备 ) 两个方面 , 这两个方面西部自身都很短缺。”的确,我们一想到西部诸省率先想到的就是这里的资源丰富,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来进行有效的开采。所以这里就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我们仅仅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就可以解决西部的发展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理想中的规划是西部大开发是建立在西部资源的开发是在确保已有的必要的元素不流失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外界资金注入的溢出效应,否则就真的是外界投资来了,当地人只能做一些零零碎碎的工作,还是不能够实现财富的自我创造,也就是说不能实现其自我造血的功能。同时,西部开发的过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人才流失的问题。人才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同时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如果西部不能够留住自身培养的人才或者又不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的西部的开发中,那西部开发的最终成果和收益将会大大的打折扣。 杨老师另外一个观点我也非常赞同,他提出在 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当优先开发西部的人力资源,其次才是自然资源等的开发。 然而西部整体的教育资源相对比较落后,缺少一些知名性大学和优质的教学能手或大师。在目前不可能在西部地区重建若干高水平大学或者进行一次类似 1952 年学科大调整的前提下,就需要要求名校的适当设置西部的专项计划去帮助当地培养较多的人才。同时通过西部计划,让更多有志于西部发展的年轻人去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一点也是我们的国家一直在推行的政策。为什么要是先优先开发当地的人才资源呢?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只有培养好了当地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和发挥当地人的光环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西部家庭确切能够感受到通过受到相关的教育确实可以改变一代人的命运。另外一个角度是这样确实可以地区发展的均衡问题,外资或者东部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得当地变成一个污染企业的避难所,同时发展受惠主体仍然不可能是当地最广泛的贫困百姓,而是大部分被东部地区投资者、外商或当地素质较高的人获取 , 出现收入分配两级分化,难以实现共同富裕。也就是说杨老师提及的西部大开发的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两个目标——在宏观层面上 , 就是要把西部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搞上去 , 使之趋近于东部地区 ; 在微观层面上 , 是要使西部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 , 使其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趋近于全国平均水平或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而观念的改变才是扶贫的关键。 关于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的问题,我觉得两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促进当地优秀学生的回流和被吸引人才的长效保留。针对前一个问题,也和周边来自西部地区一些同学探讨过这个问题,意见也很难统一。这些同学中部分人在入学的时候走的是专项的计划,就是已经和当地政府签好了相关协议,政府负责该生在校期间的相关费用,该生毕业后回到生源所在地服务;另外一些,似乎更倾向于毕业后留在各方面资源相对较好的沿海城市,可能的原因也在于考虑到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较多的工作机会、良好的医疗和交通条件等。针对后一个问题,我想结合我自身的一些经历来进行回答。八月份去了云南昆明参加了一个 IWA 关于膜技术和应用的地区会议,中间抽空参观了呈贡区的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校区,我非常赞叹于这些新校区一流的硬件设施,大气、漂亮的校园,崭新的宿舍和教学楼等,同时也有老师提到了这边给年轻教师提供的福利和条件,确实非常让人心动,毕竟上海的高房价让再高的待遇只是杯水车薪,而相比于昆明市的消费水平,所开出的待遇在当地确实具有极高的购买能力,但似乎人才引进的情况并不乐观,回流的人群中籍贯是当地的或者周边的相对较多。或者有部分引进的人才,可能待了几年后,并不能非常好的融入而造成水土不服,很容易被一些地域条件好的高校再次挖走,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再次离开对于这些学校的某些学科真的是重创。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似乎并没有完美的可行性方案。个人一点不成形的想法是可不可能通过一些更加诱人政策去吸引人才的回流,完善人才回流后的成长体系,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设定一些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条件,如从引进人才的具体情况出发,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所担忧的问题。比如未来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特殊引进的人次,可不可以使其子女仍然享受到和沿海名校教师等同的入学条件等等。此外,就是让沿海的教学名师或者科研大师参照于类似我们“ 111 ”引智专家的性质,参与到西部科研和教学事业中来。在我接触到的一些国外的引智专家中,他们也非常愿意和我们的国家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不单单是因为具有较好的薪水,还因为可以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利于双方人才的交流、项目的申报等。 在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杨老师也提到了应当按照“水能资源开发 ——— 旅游资源开发 ——— 生物资源开发 ——— 矿产资源工发”这样的先后顺序进行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这种提法是正确的 , 但是需要一个前提 , 即在发挥资源优势时 , 不能以资源浪费和 环境破坏为代价,也就是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不单单要反思 200 年前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教训,也要反思我国东部地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损坏环境的问题。比如抚仙湖,作为保存着我国 50% 以上的一类水质(可以直接饮用)的湖泊,我们首先应当保护的就是它的优秀的水质,然后就是开发其旅游价值。值得庆幸的是在抚仙湖周围的村镇基本上都实现了非常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但是伴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也将会逐步面临一些问题,如游客随意将固体废弃物扔到湖中,近岸水域因为游船而造成的污染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适度的开发,并尽可能保证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我们不能够让若尔盖湿地的悲剧再次重演。西部未来的发展,势必要经历工业化的阶段,那时不可避免的将会开采大量的矿产资源,造成一定的环境破坏,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环保标准,对于污染的土地、水同时进行治理。同时也要保留一些的非工业区,类似于崇明岛的那种开发方式,单单发挥其自然风光旅游的功能,保留最后一片生态。 此外,西部地区的发展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一些资源,如军工企业,科研院所等。在和平年代,军品的需求量相对并不是很大,但是军工企业往往具有较好的工业和技术背景,在可能的条件下,是否考虑将其部分转化到民用技术方面,不单单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还可以促进技术转化,促进当地人民的就业。针对科研院所和高校,可以和教育发达地区的高校结成帮扶伙伴,让当地的优秀学生可以部分时间参与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中,当地的教师也可以到东部地区进行相关的进修或者隵,或者教师展开远程教育或者进行义务支教等,促进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同时针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应当成立一个发展智库研究机构,通过聘请国内外各个领域(如文化保护、地质、环境生态、历史、交通等领域)知名的专家为西部开发把脉,避免走东部发展的老路。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盘活当地人民的自我造血功能,进而拉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探索过程,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西部大开发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仍然要清楚的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年轻人,也应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西部开发背后的大国战略,而不是只记得是国家提出的一个口号。如果有可能的话,参与到服务西部的大军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西部,在我们的记忆中不单单只应有大漠孤烟,驼铃铛铛,美味葡萄,更应有国家蓝图,财富机遇,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杨小勇,龚晓莺,李宁. 论西部大开发的逻辑顺序 . 社会科学研究,2001,04:43-45. 龚晓莺,杨小勇. 正确把握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对象 . 世界经济文汇,2001,05:73-76. 杨小勇老师简介, 杨小勇,男,1963年1月生,汉族,湖南省怀化人,经济学博士和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 长期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问题、国有资本流失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科技 创新问题、货币需求问题、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等,在《经济学动态》、《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经济问题》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各级各类课题12项,其中省级课题8项,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
个人分类: 于二的科研之路|526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