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人才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人才

相关日志

关于我家老祖宗钱学森之问及中国的硬实力(答案三)
richardbg 2010-4-23 22:42
我家老祖宗钱老先生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RichardBG Qian 钱学森之问,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 其实,我家老祖宗钱老先生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不要喜欢跟着别人走,只想着创新和发现, 伟大的惊人的历史性的创新和发现, 只想着我能,那末,你会得到最多的创新和发现。无它!!! 因为他知道没有人听得懂,或没有人有勇气去做,去实践之,故而把问题表达的很模糊,但命题中却包含了完整的答案,以留给他的最聪慧的子孙来回答,并完成历史使命。 “不要喜欢跟着别人走”这句话看起来很空洞,但其实不空洞。当你熟悉了近三百年以及近三千年的科学史后(但你是实验室中的研究者而绝不是科学史工作者),这句话的含义是非常明确的:不管科研文章发表在什麽级别的杂志上,如果它是“跟着别人走”,那末它仍然是这样。当我们的科研领袖们都公开地承认这个含义并应用于每一天时,我们将会启动我们自己的伟大创新和发明的新历史。从这一天开始,时代属于你们! 关于钱学森之问, 那末多大学,中学及小学的校长们,老师们,也包括九所名校的校长们说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并且许多人有资格直接说给总理听。但汇总成一条,却是“我也很无奈”。为什麽天下人都不喜欢的事,却必然会发生?自然和人类从来就是这样的。我也不喜欢看细节,也不喜欢去解决细节。因为细节解决了也毫无帮助于整体解决方案。而整体解决方案合理,大势向好的方向流去,做为领袖只要轻轻地向那个方向吹吹风即可。另外,事实看起来,沉默甚至比这种情形还强一些 : 校长们象个政府职员那样没有主人翁精神地去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在这里,似乎也缺乏洞察力(如威斯康辛医学院的院长一样,以阿米巴研究的经历竟不惭去做一方领袖。可见商业化的选择委员会在哪儿都经常很失职的。)我所想的是,要有远见,看得见未发生而必然会发生的重大好事情。有此一顺,万事皆因之而顺。因而工作的中心在此一件事,其他均是维持一定阶段的稳态罢了。 人才在美国,在中国均不是校长们,教授们培养出来的。他们是从自然的原野里自然长成的。象我儿学小提琴,老师也不神,家长也不富,只有一点钱家和赵家的中国人的智慧,只经两年学习,他已经达到惊人的高水平,并且学习能力,毅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他还没有见过中学大学的老师们校长们,这麽看来,人才不是原野里自然长成的吗?地球每年生长多少人才,必是永远会生长的庄稼 和野草 一样。不因校长们的焦虑而多长,也不因他们的无奈而不长。我的话只说给总理,副总理和所有智慧的家长们听。请相信我。 如果过几年我成就了伟业,你们才听得进我的话,可能你的孩子的教育过程已经迟了。 所以,大学的校长们请不要以为上苍在你们的肩上放了多少担子。如果研究生们能看到更多你们的笑脸,能听听你们讲几次有趣的或大或小的科学发现的故事,他们中的许多人就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样的创新人才。 我就在这儿打住。多谢各位! 同时,我也将这段话送给我们的温家宝总理:上苍早已并永远照看我们;方法,道路,人才, 目的地,早已为你预备。不需担心,不须忧虑,带领你的人民,坚定地向前走去!这就足够了。 等一段时间,我会给你看我的清晰照片。从眼神中你所看到的只有自信和创新, 如同我家老祖宗一样。 最良好的祝愿,送给我的朋友们和我的祖国 ! RichardBG Qian USA Notice: Please don’t give comment on this paper, if you want to say bad word and haven't given enough time to do your research on this history or haven't seriously thought those historical events. Otherwise, I will delete it immediately. -------------------------------------------------------------------------------------------------- Keywords: 钱学森之问, 温家宝,RichardBG Qian, 中国,硬实力,科学,创新, 去行政化,官本位
个人分类: 科学中国|1137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我家老祖宗钱学森之问及中国的硬实力(答案二)
richardbg 2010-4-23 22:33
Mitchell 的历史地位的再认可和中国的 硬实力 。 RichardBG Qian 在中国已有很多文章谈论如何增强软实力, 硬实力 , 我试着给大家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当我研究神经科学一百五十年来在美国的发展过程,并试图从中找到神经病理疼痛以及 CRPS/Causalgia 的根本机理的这个期间,我从许多角度把威斯康星医学院的图书馆以及网上图书馆反复梳理搜索多少遍, 其中包括近两百年的专业和新闻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我用五百美金买了一本一百六十年前的原版书。简而言之,用尽了二十年来所学的文献检索技能。因之,所得甚丰:我的新结论,美国医学和神经科学之父应该是 S. Weir Mitchell ,而不是别人。正是 Mitchell ,并从他开始,美国医学脱离了完全跟随欧洲的历史,启动了伟大的创新和发现的历史。这里有两个里程碑性的标志:第一个里程碑包含两项, Mitchell 揭示了一种蛇毒是由两种毒性蛋白组成的(如果不懂生理生化的历史就不会懂得这个发现的伟大意义),随后他在 1864 年第一次命名并准确描述了 CRPS/Causalgia (神经病理疼痛之一)的临床表现,也既是他发现了 CRPS/Causalgia 。第二个里程碑是他,作为奠基人和第一任会长 (president) ,发起并建立了全美医学及生理学联合会。第二个里程碑很容易得到大众媒体的理解并被记住。但是对于第一个里程碑,即使在生物医学界内也承受了巨大的误解和遗忘。如果我们熟悉了现代医学及其进程,熟悉了神经科学,外科学,疼痛生理,基础生理生化实验研究 和神经精神病学,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误解已经给人类造成了多麽大的创伤;当我看见许多可治的 CRPS/Causalgia 病人被送进精神病院,我总是为之泪下。由于这个巨大的误解和遗忘, Mitchell 以及他的 CRPS/Causalgia 发现完全没有在西方包括美国科学界获得应有的崇高历史地位和尊重。这个事实可以我们不能在 Osler 和 Cushing 的纪录中看到 Mitchell 的名字的事例来佐证 . 一百五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认识了 CRPS/Causalgia 的基础病理生理,这段漫长的历史就变得很清楚了。 我不能在这里写下 Mitchell 必然代替谁的位置。或者说谁不合适占有这个位置。但我可以说,今天来看, Osler ( William Osler )其实只能是作为 Mitchell 的跟随者及被推荐人而在历史中占有他应有的地位。 一百五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认识了 CRPS/Causalgia 的基础病理生理,这段漫长的历史就变得很清楚了。同时可喜的是, 我的发现将作为一座独木桥或一道唯一的绝壁峡谷通道引领中国以及世界的生物科学家冲进一片崭新而广阔的领域,以发现两个最常见而最重要的疾病的机理及其有效治疗方法为起点,来开启中国用三十年做出远超过西方三百年的 现代 生物医学发现总和的新历史, 来再次建立中国人在当代为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的丰碑。这面丰碑上必将写满无数中国人的名字,以使任何人再也不敢重复“抄袭大国”这个字。这是几近完成的事实, 而绝不是梦想。 我用一个小事实来铺垫:我已经用一年时间将我儿训练成四城市的少年游泳冠军,如果你知道美国是一个超级游泳大国。如果你不懂医学,生理学及运动医学,这将是不可能的。 顺便说一句,由于历史的偶然,我的研究几乎完全交汇于饶毅先生的神经科学研究。我选择说我很幸运:能和最强者竞争和合作。 当然地,我更希望由他来精确预报我的发现将为中国获得第一枚诺贝尔奖, 一而 再。或是由他来精确预报为美国获得两枚诺贝尔奖。历史全由他或你今天来写! 两 年来我之所以抓住饶毅先生不放,是因为很多美国人听得懂我的发现,但我却不愿意讲;我想讲给中国人听,却几乎没有人听得懂。 我天天受太上老君的火烤着,所 以,我得拉一个朋友跟我站在一起。我的母校的老师韩济生韩老先生很同道,但他只比我的老父小几岁,我不忍心给他添麻烦。饶毅先生也懂神经科学,我也想与他 来个科学桃园三结义,来个饶毅加钱,或钱加饶 成为伯纳德第二。故而抓住饶毅先生不放 。其实, 我也知道他听完了,也会没底直接确认我的发现。这不要紧,你可以找几个人来讨论三天。如果我的发现在中国没一个人懂,还不如爱因斯坦幸运,我也不会哭泣。 想当年,爱因斯坦也不是被大美国发现的。可能一个国家大了,就太傲气了。我家老祖宗会告诉我该怎麽办,因为我知道苍天会照看我。其实,很多人听得懂,只看他们有没有这个意愿了。 我的话或我的发现真实地重现了历史,医学历史和科学史。同时,这段历史的重新阐释却清晰地展示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铁拳头)的来源,美国的或是中国的。如果中国的生物医学科学家及政治家们看了我的这段纪录而无动于衷,那末,高山流水仍然需要知音了。 最良好的祝愿,送给我的朋友们和我的祖国 ! RichardBG Qian USA Notice: Please don’t give comment on this paper, if you want to say bad word and haven't given enough time to do your research on this history or haven't seriously thought those historical events. Otherwise, I will delete it immediately. -------------------------------------------------------------------------------------------------- Keywords: 钱学森之问, 温家宝,RichardBG Qian, 中国,硬实力,科学,创新, 去行政化,官本位
个人分类: 科学中国|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xiaona0012 2010-4-21 22:54
关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摘 要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简称四大),作为全球的大公司有着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客户,以及高薪,成为会计人追逐的目标。与此同时,四大对优秀的财会人员也是求才若渴。本次检索课题通过对四大基本发展概况、招聘、人才选拔培训、企业文化及价值体系等角度的检索及归纳,深入研究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展现财会、审计行业人力资源领域的最新动态,并为立志进入四大的认识提供有效的建议及信息。 关键词: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人力资源管理 招聘 企业文化 人才 Research on Big Fou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firm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bstract As the top 4 accounting corporations in the world, PWC, KPMG, DDT and EY are more and more preferred by professional people, with their great management, excellent customers and high salary .At the same time, the top four are eager to recruit outstanding employees. This research analyzes many aspects of big four'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uch as recruiting, training system and enterprise culture, and provides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rends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field. Furthermore, this report provides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and information for people who tend to get a position in big four firms. Keywords: the big fou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firm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cruitment, enterprise culture, personnel 面对中国与世界接轨,国际化的人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简称四大),作为全球的大公司有着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客户,以及高薪,成为会计人追逐的目标。与此同时,四大对优秀的财会人员也是求才若渴。本次检索课题通过对四大基本发展概况、招聘、人才选拔培训、企业文化及价值体系等角度的检索及归纳,深入研究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展现财会、审计行业人力资源领域的最新动态,并为立志进入四大的认识提供有效的建议及信息。 一、 全球顶尖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概况 合格会计人才紧缺,四大招聘不遗余力。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否能够成为四大中的一员,必须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是全球最大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称,分别为: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德勤(DDT)和安永(EY)。 在传统的审计业务之外,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还提供全面的税务、管理咨询、融资及财务顾问服务。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定注册总部都在瑞士,管理及运营的总部则在美国纽约或者英国伦敦。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具体业务:1. 法定审计 (包括: 独立年审、及上市前后独立审计)2. 税务服务 (包括: 税务计划、报税、及协助处理税务审查)3. 企业风险管理 (包括: 内部审计、收购合并。)4. 企业管理咨询 (包括: 财务、成本、人事、营运策略、资讯科技、及企业重组等等)。 (一)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普华永道是全球最具规模的专业服务机构。在全球一百四十二个国家拥有超过十二万五千名专业人士。普华永道融合他们所具备的渊博知识与丰富经验,以最高的职业操守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每一家PricewaterhouseCoopers国际网络成员公司都是独立运作的法律实体。 PWC 的主要国际客户有埃克森、IBM、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强生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英国电信、戴尔电脑、福特汽车、雪佛莱、康柏电脑和诺基亚等。 普华永道是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处于领先地位的专业服务机构,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共拥有员工约六千人,其中包括二百三十名合伙人,并在北京、重庆、大连、广州、上海、深圳、苏州、天津及西安等内地城市设立办事处。 (二)德勤(Deloitte WEF) Deloitte ( 德勤)泛指根据瑞士法律组成的社团性质的组织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德勤全球)、其成员所/公司,以及他们的附属机构和关联机构。德勤全球是一个由全球各地众多的成员公司所组成的组织,致力于提供卓越的专业服务及咨询。德勤全球重视客户服务,并在约150个国家切实执行其全球性客户服务战略。德勤依托由12万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全球网络,在审计、税务、企业管理咨询和财务资讯等四个领域为超过一半的全球最大型企业。 主要国际客户有微软公司(Microsoft)、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沃德芬公司(Vodafone)、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等。 德勤中国是居领导地位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于中国地区拥有约3,000名员工,分布在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十个城市,包括北京、大连、广州、香港、澳门、南京、上海、深圳、苏州和天津。早在1917年, 德勤于上海成立了办事处。以全球网络为支持,德勤为国内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发展迅速的企业提供全面的审计、税务、企业管理咨询和财务咨询服务。德勤中国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一直为中国会计准则、税制以及本土专业会计师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在香港,德勤更为大约三分之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提供服务. (三)毕马威(KPMG) 毕马威是网络遍布全球的专业服务机构,设有由优秀专业人员组成的行业专责团队,致力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毕马威的成员机构遍及全球超过140个国家717个地区,拥有近94,000名员工。毕马威的目标是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升华增值,裨益他们的客户、员工,贡献资本市场。 主要国际客户有美国通用电气、壳牌公司、辉瑞制药、雀巢公司、奔驰公司、百事可乐、花旗银行等。 今天,毕马威中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共设有六家办事处,拥有专业人员约4,200人。在当今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中,毕马威是唯一一家采用统一模式管理中国业务,并能够以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为广大中国客户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率先打入中国市场,毕马威在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并为国内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专业服务。随着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和境外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毕马威将结合其国际经验和对市场的深入认识这两大优势,在日趋复杂但又机遇处处的中国市场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  (四)安永(Ernest Young)   安永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提供审计、税务及企业财务等服务。安永被公认能为客户增值,通过深入了解客户业务上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协助客户实现公司的目标,安永的服务获得客户的推崇,成为各行各业值得信赖的业务顾问,为他们提供最优秀、最专业及最具诚信和独立性的服务。安永承诺在任何时间、地点和在任何一个项目,协助安永的客户收集所需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及适当的决策,从而提供最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安永的服务范围是基于我们在审计、税务及企业财务领域中丰富的财务、交易及风险管理知识,并结合全球132个国家、700多家办事处的110,000名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服务。 主要国际客户有英特尔、可口可乐、沃尔玛、英国石油、时代华纳、美洲银行、麦当劳等。 安永于1973年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在1981年,安永成为最早获中国政府批准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的国际专业服务公司之一。在1992年,安永获准在北京成立命名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会计公司。在2001年,安永更进一步与位于上海的大华会计事务所合并。大华是中国最大和最受推崇的会计公司之一,这次合并在中国的专业服务业中尚属首例。目前,安永中国是一家拥有3,000名专业人员的顶级专业服务公司,办事处分设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澳门和成都。我们拥有一批在审计、税务和企业财务方面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我们亦与各政府部门建立了广泛的网络,能协助国内外的客户满足中国法规的要求,并在国内及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安永在协助香港和国内企业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方面,居领先地位,信誉超卓,另外,安永在协助中国企业在国内发行A股及B股上市方面也居前列地位。 二、 国际四大在招聘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四大招聘的指导思想: 国际四大招聘的员工都是作为未来的合伙人培养的,所以很重视候选者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四大并不强调工作经验,而是着重考察候选者的素质,看其是否能够共享国际四大的价值观,是否能够融入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四大的要求不仅仅是几个证书了,而是全面的素质。除了名牌院校和国内成熟事务所,海外事务所归国人员也是国际四大员工的来源之一。 从校园招聘来说,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校园招聘从来不限求职者的专业。毕业生最重要是具备学习意识、沟通和分析能力、团队精神、领导和组织潜能以及工作热情,而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不断地在职培训和从实际工作中取得。本科或以上学历,对事务所具有高度热忱,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及学习能力、英语熟练、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出色的分析、计划和组织技巧、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是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四大欢迎任何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审计和税务虽然是专业课程,但其实这些专业知识本身并不难学,-一般有良好能力和素质的毕业生,即使非相关专业,通培训,也会很容易上手。因此各专业的学生只要有兴趣,都可以消除顾虑,大胆尝试据悉,四大的招聘之所以不受专业的限制得益于他们人才学校的培训能力。在四大,即使是一个没有任何会背景的大学生,也会在一两年内成长起来。 (二)招聘流程: 国际四大招聘一般包括网上申请、英语测试、笔试和几轮的面试。笔试题目往往内容多种多样,如脑筋急转弯、趣味数学等等,而题目主要考察的是应聘者的思维能力,有些题目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关键是应聘者回答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答题思路。从这点来说,解答的过程就显得比较重要。其实,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四大更注重的是潜质和思维方式。四大的笔试考察的是求职者的英语、逻辑和对数字的捕捉能力等。通过首轮笔试,应聘者会进入第一次面试。面试会涉及公司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等问题,但不会考非常专业的难题。然后主要考察求职者是对审计、税务工作有足够的兴趣,还是光冲着四大的名气和薪酬来的。真正对这个行业感兴趣、已有进入这个行业工作打算的毕业生即使不是相关专业,也会在大学四年中不断关注这个行业的信息和基础知识。 四大的招聘往往包含招聘中最重要的几个环节,其一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它能够测试出一个人的性格,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承受能力和其他一系列职业征品质。在面试中它虽然只是作为参考因素,但往往在最后时刻对于你最终的去留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二是逻辑类题型和智力类题型。这类题目多在笔试时出现,内容多种多样,如脑筋急转弯、趣味数学等等,题目主要是考察应聘者的思维能力,有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关键是应聘者在回答体现出来的思路。从这点来说,解答的过程更加重要。第三则是小组面试。在这个过中,面试者会被分为几个小组,互相交流介绍或讨论案例。这一部分通常包括阅读材料,讨论问题和解释问题。讨论以及解释问题时可以使用中文或英文。最后可以几个人各自分工全部上场,每人回答问题的一个部分,或者从小组中指派一到两名作为代表上场解释问题。通过小组面试,能够考察出应聘者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展现自我实力的能力。 三、 国际四大的人才观及人力培训晋升体系 国际四大培训世界闻名,多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最佳。四大系统的、完善的培训机制,可以很好地辅助高素质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使他们逐步晋升为项目经理和高级经理,甚至合伙人。国际四大对培训的重视和投入十分惊人,如近期对16个高级经理培训却要8个合伙人,这种比例在世界上其他公司极为罕见。很多方面体现了国际四大对人才的珍惜,国际四大对人才的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最有价值的财产也是人才。 国际四大人力资源政策及机制为员工的职业发展作了很细致而长远的规划。国际四大对新员工有为期六周的培训,它使新员工能够很快熟悉国际四大,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从而顺利地进入工作角色。另外员工每年都要接受相适应其职业发展阶段的专业的及非专业的培训课程。在员工的职业发展中,国际四大通过绩效考核和逐级晋升对员工进行激励,考核分为项目考核和年度考核,项目考核是对员工参与超过80个小时的项目进行有效评价,年度考核涉及到年度晋升。员工考核首先要自评,然后由项目经理对其表现进行评价。 国际四大为员工的职业发展一般设立了五个职阶:审计员、高级审计员、经理、高级经理和合伙人。审计员升高级审计员需二至三年,高级审计员升经理需两年至三年,经理升高级经理三年,高级经理升合伙人没有设定年限,但从审计员成为一名合伙人大概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并须经过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值得说明的是,高级审计员成为经理需要获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国际四大的员工升任经理后,要到泰国曼谷培训一周,可以看作成为国际四大核心员工的标志。在那里汇聚了国际四大在亚太区所有经理级以上的员工,大家交流感想共同憧憬发展前景。国际四大的员工每年都有流失,符合这个行业的规律,但比例很低。员工离开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因为不适合这个行业,的为了出国读书,有的因为辛劳而离开,也有的因为无法适应更高职阶的要求而离开。 虽然每年流失员工,但这丝毫不影响国际四大对每个员工在培训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财力。 四、 国际四大的企业文化分析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良好的文化氛围能让工作轻松而有效率。公司文化是员工的精神旗帜,员工的心聚在这面旗帜下才能形成合力。 ( 一)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0Opers) 1 .价值观的核心。促进学习、提供机遇、鼓励人们迎接新的挑战,都是普华永道一贯推崇的。普华永道想要创造一个环境可以使员工之间及员工与客户之间有建设性的长期合作关系。鼓励每一个人能够激励他人,欢迎挑战和责任、诚实正直,并认为公司和个人的共同成长才是真正的成功。其公司文化和价值观最核心的是:卓越、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2 .利益与原则。普华永道从其最初建立开始给人们带来的便是英国会计师谨慎保守的形象。在150多年以后的今天,普华永道依然保持着这样的风格。可以说这是普华永道的一个特点,其实也是其在鉴证业务上严格要求的体现。普华永道正是以这种谨慎使其在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中都能生存下来,并继续发展下去。在客户数量不断增加而员工数量保持一定的情况下,普华永道在服务质量与利益的追求上选择了一个平衡点,即在客户的选择及审计报告的出具上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普华永道对顾客的选择几近苛求。它不仅详细考察企业目前的状况,还要考虑它的发展前景;不但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还仔细观察管理层的交流能力,甚至在道德层面进行考察。对于出具审计报告,如果财务报表含有水分,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普华永道面对管理层的压力,宁愿失去客户也会坚持要求客户调整数学,去除水分。这一方面当然是出于公司本身利益的考虑,因为从长远看,放纵客户必然给自己带来风险;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这也是普华永道生存原则的质。 ( 二)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德勤与众不同的不是大量的资本、雄厚的资金或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而是它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德勤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正直诚信,对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分工明确的责任委托关系和杰出公正的员工价值评价。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客户及员工达到卓越。首先,从德勤如日中天的发展来看,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法国人的浪漫情调加上日本人的谦恭礼仪组合出来的多元文化确实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德勤不同国家的语文化本来就是大家认同的,不会出现文化歧视的事情。作为使用智慧的审计工作,因为它的评估标准,人们在这里工作得到了足够的满意。其次,在德勤文化中,诚信原则是审计业务的基石,也始终是咨询业务的基石。诚信不仅体现在具体业务上,更是一种企业氛围。整个公司的氛围提倡诚信,又有制度上的保障,德勤文化虽然和安达信一样敢做敢为,但是制度上的约束和整个公司遵守诚信的氛围,使得德勤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会走向创新的反面。 ( 三)毕马威(KPMG) 像其他四大一样,毕马威的企业文化主要从两方面表达诉求。一是对人,对待人才以人为本;二是对客户,对待客户视为上帝,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专业化服务。毕马威是在五大之中看到的最强调团结合作精神的。从其印制的宣传品到公司的网页上,不同形状的齿轮完美组合所带来的高效运转,所诠释的便是毕马威企业文化的另一层内涵。 ( 四)安永(Ernst Young) 安永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即以人为本。安永公司一直努力帮助所有的员工实现其人生目标,公司一直在为员工提供一流的培训环境,帮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成长。因而,安永公司被诸如美国的《财富》杂志和英国的《泰晤士时报》评为世界级大公司中最适合工作的公司之一,并入选美国年度培训百强。 虽然安永已经是全球知名企业,并已拥有很多优秀人才,但培训依然是其能在业内保持持续优势的主要原因。安永的成功来源于全方位多元化的培训理念。其大部分的培训课程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同时也结合远程在线培训、公司知识库及通过让员工亲历各类行业、各专业服务的实际案例等方法提供全方位培训,使员工积累更丰富的专业经验。安永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领跑者、创造力、团队合作、顾客至上、互相尊重坦诚信任、正直忠诚。这些价值观使得安永公司和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分布在不同国家的众多工作人员关系融洽得像在一个大家庭里一样。 五、 怎样为进入国际四大做好准备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跨越式发展,未来高层次财会人员和国际注册会计师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明显,中国急需更多与国际接轨、熟练掌握国际财会界游戏规则的高级人才。国际四大对国内的优秀财会人员求才若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在中国业务的扩展,四大对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非常看好国内大学毕业生这一人力资源群体。那么,立志进入行业顶尖领域,有意进入四大的认识,通过课题研究,提供以下几点有效的建议及信息: 1 、为进入四大做准备,耐心是很重要的。工作经验需要积累,事情需要一步步地去做,职业规划是一条清晰的线,在发展的某些阶段也许可以跳两步,但总体来看,需要按部就班地去做事情。进入任何行业都需要从初级做起的,基础性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很好的锻炼,在工作上应该多用心,琐碎的小事往往能学到很多东西,能力是在日积月累的小事上培养起来的。 2 、注重招聘流程,在简历制作、面试等方面掌握技巧。简历就是考察应聘者的第一关。简历制作应本着简明扼要的原则,无论是中文简历还是英文简历内容都应控制在2到3页纸以内。简历关键是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HR经理最注重的是与人沟通的技能,表达自己的能力,因此 在没有字数限制的简历表格中,希望应聘者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自己。应聘者必须经过反复的掂量,围绕自己的求职目标来写,分辨功能相似的信息,选择那些更生动、更独特的信息,删除那些雷同的信息。 3 、从思想上认清,四大并不神秘。和许多大型公司的招聘也相差无几,所以面试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展现自己的优势,获得招聘人员的认可。最重要的是,先做人后做事 ,有了良好的素质才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重用,否则一生难以事业有成。 4 、要进入 四大就要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复合性人才。面对中国与世界接轨,国际化的人才必然受到重视。四大看重的是你的英文水平。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国际化的一个沟通桥梁,所以会计人士要不断地把自己国际化,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 最后,通过上述主体部分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国际四大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殊性,人才成了行业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成为最大的资产。只有吸引、招揽更多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快地提高公司的声望,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而四大无一例外地均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争取和培养人才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1)以优厚的待遇、人性化管理吸引人才。 四大优厚的待遇、人性化的管理、更为宽广的工作平台都吸引着一批批毕业生和其他专业的人才。这些无疑很好地充实了事务所的力量,使他们在行业竞争中占尽优势。(2)不惜成本进行培训,拥有完善的职业规划系统。促进学习,提供机遇是四大一贯推崇的。四大不但会对刚进入公司的员工进行公司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每年都会有定期、不定期的员工培训。(3)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和谐高效的合作氛围。在四大,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最有价值的财产也是人才。国际四大的合伙人对同事关心备至,并通过努力工作为同事作表率。国际四大通过营造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归属感。总之,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行业领头羊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鲜明的特色和先进的经验,进入国际四大将为广大财会精英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MBA 智库百科:《2007年Vault全球最具威望会计师事务所40强排名》, ,http://wiki.mbalib.Com Eric N. Johnson, D. Jordan Lowe and Philip M.J. Reckers :《Alternative work arrangements and perceived career success: Current evidence from the big four firms in the US 》,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Volume 33, Issue 1, January 2008, Pages 48-72 中国百科网 :《四大国际会计师事所》, ,HTTP://www.chinabaike.Net ACCA ,中国会计视野:《事务所招聘情报》, ,会计师,Accountant,2007年03期 廖泉文:《企业人力资本的获取与校园招聘》, ,现代大学教育,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Sponsored by Cmvc 李丹:《国际 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文化探索》 ,商业研究, 2006 年04期 李佳:《从企业文化看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沉浮》, ,现代会计, 2005傅继红, Benjamin, Mark:Choose the Right Partner, ,Accounting Technology; Nov2007 Supplement, Vol. 徐宝忠,李斌:《进入四大,你准备好了吗》, ,《财会通讯》,2005年第9期 陈墨,《外企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财会月刊,2003年第10期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做伯乐,不做人才——争做伯乐
longfo 2010-4-21 10:18
上面我们唠唠叨叨说了很多,其实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人这个层面上,就好比再好的马车,载得如果是残废,也打不了仗一样。相对于现在大家谈的人才问题,我主张人才的伯乐观念而不是要别人去定性你是人才。 第一、 明确谭嗣同的价值,学习牺牲精神。 谭嗣同赴死很多人都有微词的,认为不值得,还不如留得青山在,拼命去砍柴呢。其实不然,谭嗣同诠释了革命,让革命的精神深入人心。谭嗣同赴死带动了革命的进程,在这个意义上,他堪比孙中山。在这里我要说的就是,作为人才,或者说想要成为人才,没有点牺牲的精神是办不到的。无论做什么,牺牲的精神斗士以我为主的精神,要舍得出去,才可以拿得回来。 第二、 做伯乐,不要去做千里马 很多人都在埋怨,他们不识千里马啊,我这么好的人才都没人要啊。与其埋怨不如自己寻找人才,另起炉灶,开天辟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做伯乐虽然身心自由,但是付出也是很大的。但是既然这个世界缺少伯乐,我们何不补其缺失,做做伯乐呢。你在哪里说起现今伯乐的点点不足,但是却没有做伯乐的勇气,那就怨不得别人,因为你都不敢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 做伯乐要对信息敏感 做伯乐就要对信息敏感,从读书就要养成信息敏感的意识,因为千里马做的是点性的研究,而伯乐做的是面性的研究,没有敏感的信息感知能力,无法形成信息的汇集和分析。 第四、伯乐要学会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 伯乐因为科研涉及面广,所以难免会有考虑不周,所以,伯乐要勇敢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要自我膨胀。 第五、伯乐要学会整合资源 伯乐面对的资源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学会整合资源,做为伯乐,你就是危险和愚蠢的。所以伯乐精神就要求每个伯乐都要学会资源整合,资源浪费的源泉是伯乐,而不是千里马。 第六、伯乐要善于交流 伯乐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交流。千里马有一千人的话,伯乐也就是1百人,那么加强这1百人的交流不比加强1千人的交流是不是来的要容易些呢。 我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已经是伯乐的,还有要做伯乐的出来多写一些,大家都来做伯乐,这比做千里马要好很多的。
个人分类: 伯乐论|2390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做伯乐,不做人才——人才的环境
longfo 2010-4-21 10:17
前段日子,博客上关于耶鲁大学捐款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这里面就包含了环境营造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管理者的思维还没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现在都是抢人才的时候了,再拿着爱国的旗号打出来,没人信了,主要是价值观念变了,你让他爱国,不爱国的比他钱多,比他横,还欺压他,他就不爱国了。这时候就要给他营造好的环境,有什么他解决不了的困难就给他解决,这样,爱才会油然而生。 这个世界上,爱父母是最真挚的感情,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了,无以为报,所以咱们国家的官员就自居为父母官,讲的就是给人民办事,要无私。现在的管理者很难对被管理者为父母了,都唯上级管理者父母。那么你要求人才回馈你,这个就有点难度。 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个例子好多的,比如橘子种到北方就不是橘子了,成了没法吃的东西了。所以现在的招聘简直是移植,是不是合适成活并且长成原来的样子或者进化,都存在风险。所以,人才如何培养,环境问题是大问题,你们跑到世界各地移植人才,来了是不是成了蠢材,这个有待于20年左右以后验证,而不是来看发表的论文,这个没有意思的。 很多人都在关注的是人才,很少人关注环境,比如很多高校,包括我谈到的清华大学等,都存在这个问题,不去自己创造环境,偏偏去移植所谓的人才,这个都是错误的,这个判断会在几十年以后被证实。相对于人才,环境才是软件。
个人分类: 伯乐论|1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做伯乐,不做人才——人才需要什么
longfo 2010-4-21 10:15
人才需求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我一个人说不上来,首先,我还不是人才,在老师眼里,国家眼里,我算是个什么东西,一无所有的东西。另外,一家之言难以服众。第三,事物都有多面性,一叶难以知秋。但是也可以谈一些的。 人才需要一个好导师。咱们博客里面有一篇文章《让导师成为研究生应聘的名片》,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大家一直觉得大学生、研究生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应该承担一些责任,那么精英的导师是不是也要是精英呢。那为什么不去挖掘这部分精英的潜力呢,非要逼着一群没钱没权,甚至连老婆老公都找不到的人去做哪些无法企及的事情呢。 人才需要交流的平台。人才是学来的还是交流来的。人才的需要交流的,思想是火花,需要碰撞。现在大学给予交流的机会太少了,这本来是最简单的事情,却做起来最难,主要还是没人做。很多老师怪学生上网,我那时候没钱买电脑,我买了的话,我也上网,网上至少还可以随意发点言论,上课就听你讲,你都拿不了诺贝尔,还在上面咋呼,谁认你啊。学校提供的不是老师和课堂,是给予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 人才需要的不是兴趣而是自己的责任。上面我谈了,社会和国家不要把自己的需求强加给学生,但是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责任。人为什么会有责任,这个一定要问问自己,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小孩都知道自己有责任,这个是人的本能。当个人责任和社会需求对接的时候,其实人才也就出来了。出来了,不一定茁壮成长,这里面的问题可就多了,我们国家的现实很残酷,作为一个基层的科研工作者深有感触,讲多了肯定要得罪人了,就在这里说说人才的责任就好了。最后再强调一遍,兴趣是假的,责任才是真的,一个人对性感兴趣,他可能去搞强奸,如果对性的研究有责任,那么他可能发明避孕套。 人才需要的是尊重,不要用考试、学历来约束他们。现在招聘到处都是学历和考试,来了就考试,就看学历,有的地方还看毕业学校。这些都是有悖于人才发展规律的,我们国家不同于美国、欧洲,我们有自己的传统,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人皆知。在中国,人才是很清高的。尤其一些基层的单位现在也开始发飙了,一般人还不要,专挑人才。那么多人去国外,因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尤其是一些出国回来的领导,国内的风气你受得了吗,你出去回来了,还这么搞,不把人都逼走了才怪呢。 人才需要最基本的生存尊严。放假回家,我们还不如打工仔。尤其农村的学生表现的突出,家里穷啊,家庭条件好的,他也不愁上学不上学,反正都是有工作做得,上学就是去找找乐子。可是在国内的高校里面从事国家最需求行业科研的大部分都是农村的学生,这个和美国有些相像的。前段日子,国家提高研究生生活补助,就有些人开始埋怨了,谈了很多老年代的故事,可是你也要看看现在的社会风气,没有一些东西,失去的不是生活质量,而是生存的尊严。 人才需要的是失败不是成功。我们毕业也好,工作就业也好,成功是必备的。可是我们的科研路子才走了几年,哪来的这么多成功。追求成功是好的,但是急功近利就是不好的,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自己不能很好的把握人才就不要拿着成功的标尺去衡量人才。 人才需要的还很多,大的方面讲得多了,我就从这些小的方面谈谈,有点能力的人能出去混,肯定不在国内混,国内给予他们的太少了,我能力差,算不得个人才,还可以发发牢骚,听不到他牢骚的人才是人才,因为已经走了。
个人分类: 伯乐论|2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做伯乐,不做人才——什么是人才
longfo 2010-4-21 10:13
我一直对人才这个概念迷惑,什么样的人算人才啊。读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这样的人算不算人才啊,再加一条归国的海归,这样算人才了吗。就按照我们的标准,这些都不是人才,拿了诺贝尔的算不算人才,大家也说不算,拿之前还是算的,拿了以后在回国淘金,不算。到底什么算人才啊,本科被否定,说是被否定,博士和博士后被否定,海龟被否定,就连诺贝尔获得者获奖以后也不是人才了,不然,咱们多引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咱们人才不就多了吗。这个很迷惑,人才是个很怪的东西。我看,人才成长过程的积淀才是最主要的,这就是人才,而不是单个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人才的概念就很模糊了。每次回家,父母都要讲,那家那家的孩子赚了多少钱,带了个漂亮女朋友,这样的人算的是人才。我呢,一无所有,算不得人才。这就是对于人才的定义,我们也要去接受这个现实。没钱没权没房没车没老婆,没办法找到好工作,没办法养活老婆孩子,这样的人算不算的人才。人才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思考一下。其实人才就是成长的轨迹,很难讲,一棵树是成功的还是一棵草是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在那个阶段去观察,去体会。所以,是不是人才不要随意妄下结论,也不要借用美国的模式。 朋友圈里面,大家谈起人才都不是很起劲,大概说的都是成功,什么算是成功呢,无非是挣钱,娶老婆,事业顺利。所以大家的一致观点就应该是成功的人是人才。但是成功的概念也十分模糊,即便是违法的人挣了钱,也被认为是成功的,这是无奈的事实。人才之说,也就在普通人的思维里面消失了。一个社会无法容纳的群体,如果能够发展起来的话,那也成了奇迹了。 老师们谈起人才倒都是津津乐道的。因为人才是老师的产品,他们是老师存在的价值。那么老师眼睛里面的人才是什么呢,老师眼里面的人才和国家一样一致,你去拿诺贝尔,你去做出什么大的成就,你去怎么样,国家的,社会的需求就是人才必备的技能。从现实来看,他们完全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需求问题。社会的国家的需求和人才的需求差得很远的。所以我觉得,人才的需求是老师、大学、各级中学、国家首要解决的问题。
个人分类: 伯乐论|2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家老祖宗钱学森之问及中国的硬实力(答案一)
richardbg 2010-4-16 03:26
RichardBG Qian RichardBG Qian 关于我家老祖宗钱学森之问, 我是很不同意的。原因很简单: 1 ,从我自己的经历和智力,我看到我们这一代人, 40 至 50 岁左右, 强于前辈 . 特别强调的是必有其中五人强于我家老祖宗钱学森,包括我; 2 , 从我的孩子身上,我同样看到下一代人强于前辈,当然也包括我。 必须记住,那是万里之强, 千年之强 。那是中国人的命定之得。只看有没有人懂得抓住这个机会。 不知是什麽原因,我觉得这个博客多是抱怨 和风花雪夜 而少于建设 , 建设性及有益性。 钱学森第二 总是必须有人来做的。当我在有限的年月内展示我的多个历史性创建和发现,我希望没有人再认为这个人很猖狂。我说,这不是猖狂, 这是站在高山之巅的清晰和鸟瞰。 ------------ 为了避免误解我必须强调,我的历史性创建和发现之一已经是现实而不是未来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个事实,我的整个博客就没有任何意义。 站在(科学)高山之巅的清晰和鸟瞰不是诗文。只有经历了,才能有那种藐视天下的感受,正如钱学森老先生所曾经历和感受的。 这个经历了是哈维( Harvey )那样对心血管生理学的奠基,是伯纳德 (Bernard) 对现代生理学的几项最伟大的发现和创新, 是库欣( Cushing )作为神经科学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外科学和内分泌学之父的无与伦比的功绩和建树, 更是我家老祖宗钱学森在 46 年的透视人类航天未来的眼力和卓绝。同样地,我永远记得米歇尔(Weir Mitchell)作为神经学之父(周围神经科学),CRPS的发现者和我的科学精神来源。如果你相信你也能,你会成为他们之一;如果你不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拥有如上的建树。 等到中国有了更多几个科学家有了这种感受, 中国将无敌。 到那一天,任何关于中国科研创新与教育问题的质问 和讨论,包括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等,均会变的很可笑,幼稚而毫无意义。 高歌惊人十年后说的是今天, 而不是十年后。 如果中国没有人来应和我的声音,我只能等待。 很抱歉,在我的博客获得一万访问者和一百评论之前,我决定留下钱之问系列一至三后暂时停下我的笔。当然,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并留诗一首, 为志: 数闻奈何伯乐稀 过隙一鸣震九关 高歌惊人十年后 乘浪穿云我为先 最良好的祝愿,送给我的朋友们和我的祖国 ! RichardBG Qian, From Qian's Family USA ================================================================= Notice: Please dont give comment on this paper, if you want to say bad word and haven't given enough time to do your research on this history or haven't seriously thought those historical events. Otherwise, I will delete it immediately. --------------------------------------------- Keywords: 钱学森之问, 温家宝,RichardBG Qian, 中国,硬实力,科学,创新, 去行政化,官本位
个人分类: 科学中国|261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 博士的含义
cuizhendong 2010-4-15 22:38
博士的含义 转自两全其美: http://bbs.lqqm.net/thread-101856-1-1.html 新的读书无用论悄然兴起,小到中学大到博士都有这样的观念,我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大家轻拍。 首先,读书应该看成是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还是狭义的对某个局部区域,某个家庭都很重要。而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绝对不会是你考个大学念个博士就达到目的,没有那么容易。 博士应该学什么。这个问题很久就说到,我觉得,从专业的角度说,是应该学独立从事创新性研究的本领,积累广博的,应该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应该学会如何应对各种复杂人物,复杂关系的处理和应对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适应环境,适应别人的,仅仅对于个别强势的人在特殊时期能够让别人或者环境为之改变。所以,学会适应周围的人和物,不是妥协,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 博士应该做什么。这个很关键,现在很多人找不好满意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按理我不应该指手画脚。我觉得劳动没有贵贱之分,但是教育是投入成本的,成本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等层面的,所以博士最好从事非博士不能做的工作,以达到实现个人最大的价值。搬运工掏粪工谁都可以做,博士去做是浪费资源。没有人为了运送 2 斤米搞 20 吨载重卡车,除非这个人疯了。 关于博士的待遇问题。很多人指出,卖蛋炒饭的也比博士多,修卖旧自行车的也比某某著名学府的工资高等等,我觉得这些说法客观,也很偏颇。当然,目前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期,钱权思想还相当严重,而很多地方官员对经济建设和所谓的知识就是财富的理解不恰当等,造成很多消极片面的思想。就拿前面说蛋炒饭的,举个例子,一个月赚 6k ,叫你博士去干那活,去不去?干那活的人会不会鼓励他儿子别读书,父业子承?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为什么?这个世界除了钱权,还有别的价值观念,比如娱乐,休闲,自由自在,社会保障等等,很多东西。卖蛋炒饭的,今天不卖就没有收入,起晚一点收入就少一点,干不动了就没有收入等等,而博士们,在科研机构的博士们,东逛逛,西晃晃,那钱是一分不少等等等等。从赚钱的角度讲,做什么行业都有成为富翁的,不用反复唠叨这个问题。 关于态度问题。无论学了什么,学位多高,地位多高,多么有钱,都应该有一种心态,哪天形势所逼,可以去耕田,可以去卖蛋炒饭,可以去淘粪,也不能把自己饿死。但有这种想法不一定是非要去做,只是强调一种可上可下,能 屈 能伸的人生态度。 屈 并不是卑躬屈膝,掏粪工也可很有尊严,比那些吃肉的狗活得有意义。 所以,虽然现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博士们消极应对,问题将会永远存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逐渐地如果我们每个人逐渐地从我做起,经过若干代人的洗涤,我们这个环境会越来越好,这是人才培养最大的收获。这也是朱清时 院士说的大学是社会的净化器的含义。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02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揭秘人才培养之道
xinliscau 2010-4-11 17:25
2010年04月10日 00: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 大 小 】 当地时间4月8日,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诗出席在旧金山举行的百人会第19届年会,并就高等教育及全球化人才培养发表独特见解。他表示,未来高等教育的趋势将注重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性和全球性人才。他们懂得独立思考并敢于向权威挑战,懂得合作并勇于冒险创业,改变世界。 中新社发 陈钢 摄   中新社旧金山4月8日电 (记者 刘丹)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诗今天在旧金山表示,未来高等教育的趋势将注重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性和全球性人才。他们懂得独立思考并敢于向权威挑战,懂得合作并勇于冒险创业,改变世界。   汉尼诗8日出席在旧金山举行的百人会第19届年会,就如何培养下一代全球化人才与北大校长周其凤、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校长杨祖佑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玛丽福克斯分享治学与育人之道。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汉尼诗指出,未来教育的重点和趋势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不一定追求将学生培养成某一学科的专家,但我们注重学生必须具备广泛的综合知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汉尼诗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他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斯坦福致力于培养学生用批判式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提问,敢于向权威挑战。   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也是学校的培养方向。你不具备综合能力,就不能成为决策的决定者。汉尼诗表示,学生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涉猎广泛,懂得欣赏和尊重历史、文学和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并善于运用。   当今社会离不开合作,学生应具备国际视野和胸襟。汉尼诗指出,学生需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内,而且要跨越学科,和其他领域的人合作,这样才能做成大事。汉尼诗说,斯坦福设立了海外教学中心,学生可以借此到世界各地扩展视野,了解世界,学会与当地人交往。斯坦福和北大、清华都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我们的学生到那里去学习,他们的学生到我们这里来。两校学生在一起共同合作学会如何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
个人分类: 转载社区|2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会去买“人才的人格、意志、自由”呢?
周可真 2010-4-10 14:48
拙文:《 人才有没有价与抽象还是现实无关简答鸿飞 》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ongfei 删除 回复 唉! 谁会去买人才的人格、意志、自由呢?要是真有人愿意为人才的人格、意志、自由付钱,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缺少人格、意志和自由的大学教师,这个世界也许会美好得多。 博主回复: 没有人可以买到人才的人格、意志、自由,但有些人总以为买到了人才的劳动力,就等于买到了人才的一切,从而以人才的主人自居而主宰人才,在使用人才的劳动力的过程中不顾或无视人才的人格、意志、自由,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中难道不存在?可以说,几乎所有单位的党政领导都是以主人自居而主宰其单位的人才的,尽管这些人才仅仅是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其单位而已。
个人分类: 博主.读者|3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贡献诺贝尔奖给中国,有人愿接受吗?钱学森第二(Chinese)
richardbg 2010-4-9 01:20
------- 给尊敬的温总理,饶毅博士及中国科学家们的信。 众多的人们都怀着急切的心情企盼中国很快取得第一项诺贝尔奖。但是当贡献诺贝尔奖给中国,有人愿接受吗?我看不见得。首先有没有人有胆气出来看看这个事情是真是假,都成问题。取得一项伟大的发明和创新是很不容易,同时有胆气出来看看这个事情是真是假,有胆气出来说说这个事情是真实的也一样地不容易。这第二项判断我原来一点都不明白,直到今天经历了以后,才确信无疑了。 为什麽有人说“科学治不了国”?我同意这样的观点,“治国是靠政治”,是依靠于中国 的每一位政治家和科学领袖去培育环境,去让科学创新之树更快地或更慢地发芽,成长,成才。我在这里给出一个现实世界的事例 : 当我说我已经拿到一个神经科学的开创历史性的医学发现,这个事实对于尊敬的温总理必会难于理解。同时,他也无法听到这个信息, 无 论他去参加几个“钱学森之问”的讨论会。我的发现这个事实怎样才能传递到温总理的手上?并且,为什麽这个信息就必须传递给他?我的答案是“如果没有 陈 叔通 老先生将钱的家信传给周恩来总理,在中国近代史上就没有钱学森这个伟大的名字。如果你同意钱先生对于中国是极其重要和特别的。 然而,回过头来看今天。虽然我知道我的发现必将改写人类科学和生物学历史,必将改写中国和美国的历史,必将改变世界,但是,在中国却没有一个科学家和科学 领袖愿意用一个小时听一听。我的科学发现在中国只有两个人能够理解。一个是北京大学北医的一位中国最资深的神经科学家。另一位正是当今中国最有名气的年轻 神经科学界科学家饶毅博士。 当这个伟大的医学发现就要震惊世界的历史时刻之前,他有意愿来听一听吗?事实是“决不”。这就是中国最杰出的几位生物医学科学家的答案。 因为他们还完全不相信一个中国科学家或者这个中国科学家能够做出历史性的创新发现;不相信一个中国科学家或者这个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能够做出令世界震撼的创新发现。他们正在等待这条消息出现在 一天西方的早报上。 有人问我:“你为什麽不可以讲给我们听一听?” 我的答案很清楚:“我说出来后,这个发现就不再属于中国和中国人。它也就失去了引领中国科研创新发现的作用!”我清楚地看见这个发现打开了一片极广阔的生命科学新领域,并将为生理学和生命科学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学科,或两个全新的学科。这正是中国科学家一百年来 的 梦想和目标! 我清楚地知道这个发现的意义必会远远高于钱永建先生的发现和他的诺贝尔奖。 我已经用国际航空邮件将信息寄给饶毅博士及其他人。“我愿意自费回国去讲解我的发现以及我的 90 页全文,包括其历史和充分的证据。”在他或他们写下许多无用的私人博客文章和无以计数的众多无用的科研文章之后,谁有勇气和胆量来面对我,面对钱学森第二,面对我的伟大发现。还有比“叶公好龙”更好的词来描述这个历史现状和事实吗? 一个历史性的科学发现很少是来自于一个很好的计划或规划,西方和东方都一样。当一切条件都准备好了,它只是来自于天才和幸运的唯一组合 。几乎没有例外! 作为钱家的子孙,我的眼泪正在顺颊而下。 只有一个人保持清醒并坚持做着最重要的事,但所有的其他人却一直沉睡着。 最良好的祝愿,送给我的祖国! Richard Qian 钱学森第二 USA. (see my email address in my blog, please.) ===========================================================. -------- My letter to Mr Premier Wen, Dr. Rao Yi and Chinese scientists Why did they say “ 科学治不了国 , 更救不了国!”? It is right “ 治理( 国 ) 是靠政治 ” it is dependent upon politicians of China to let the science tree growing up quicker or slower as same as American situation. I like to give you an example from real world: When I say I got a historical medical discovery in the neuroscience research, it is difficult to be understand by Mr. Premier Wen. It is even difficult to be known by him, too. How could my information be delivered to him and Why is it necessary to delivered to him? My answer is “There would not be Dr. Qian Xueshen for China and in China, if there was not Mr. Senator Sun Shu-Tong who delivered Qian’s information (The letter) to Premier Zou En-Lai. If you agreed the Qian is someone ( It means very "Important one") and unique to China. But, Today, My discovery could only be understood by tow persons in China, although I know it will change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biology, Change China and America, and change the world. One is a senior leader of neuroscience in the Beijing Medical School. Another one is just the most famous scientist in young generation in present China, Dr. Rao Yi whose focus is neuroscience as my discovery. Does he have a willing to listen when the historical explosion will be detonating? It seems NO.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completely don’t believe a or the Chinese scientist can do it, they don’t believe a or the Chinese scientist can do such science thing to shake the world first time. They are waiting the news from Western newspaper’s morning edition firstly. Someone will ask me “Why could you show your discovery to us?” I answer is clearest: “ I will if you give me a signed confidential form.” I have given the same request to Dr. Rao and others. “ I will present you my 90 pages of the discovery to you, to China, if you give me a signed confidential form. ” Who have courage and gut to answer me, after they wrote down many useless blog and many useless research papers everyday as same as “Ye-Gong-Hao-Long”? A historical discovery is scarily from a nice plan of Western world and Eastern World. When all conditions are ready, it is from a luck or from a fortune only!!!! Without exception!!! I have heard of Vice-Premier Mr. Li Ke-Qiang has been a leader on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so I keep hope Mr. Li can hear of this news by chance and before a publication from Western news. Of course, I prefer buying my airline ticket out of my packet and giving one-hour presentation to make clear my discovery in China. If there were Chinese asking me Why you don’t like do the first step in USA. Yes, I agree and I have done many things in USA except sending the historical Chance to A University in USA. You do satisfy the answer, don't you? I have tried all of my ways except last two. As a grandchild of the Qian’ family, my tear is falling down my face. Dear Mr. Premier Wen, Could I say you must be very tired? When one person keeps alert and continues doing something all other people of whole country are sleeping. When a snowstorm is coming (Wisconsin), I knew what I can do. I hope you knew what you can do too. The last question isn’t for Mr. Premier but for China. The hugest ancient country Chinese "Cu" was ruined by Chinese "King of Ching", which game would be repeated again, if you don't believe it!!! Best wish to my homeland!!! RichardBG ( USA) Notice: 1. Read my first blog to know why I use English to write down my blog and others issues. 2. Every Chinese friend can leave comments on this blog, if you fell it is difficulty to leave comments on other of my blog. 3. My email address: =====================. 科学治不了国 , 更救不了国! 说到底 , 一个国家 , 治理是靠政治 , 安危是靠文化 , 只有强弱才与科学粘点边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4703
个人分类: 科学中国|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顶尖”PK“板板儿”
boxcar 2010-4-8 18:53
上周看过王宝山老师的一篇博文 顶尖教授就应该当老板 【1】,我在下面写下了 顶尖,其实也顶着块板儿上面还有板板儿。。。 这句评论。写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我对王宝山兄这个标题的前后两端的字词忽然来了感觉,觉得顶尖和板之间有一拼,很值得让这两件事物在一起PK一下,于是就有了篇新博文的构思。 顶尖、拔尖之类的提法,在最近这些年里也经常能听到,而且不但会出现在口头表达中,甚至可以写进文件(例如年轻拔尖人才)。相比之下,拔尖的层次弱了许多,似乎原来没有明显冒尖,拔了一下以后,尖才露出来,搞得有点儿拔苗助长的味道了。顶尖就不同了,说一个人顶尖,那就意味着他是最高水平的绝顶高手了,已经再无人能出其右,是地地道道的那摩温(No. 1)。 按理说,如果一个人到顶尖这个层次了,就应该再无能奈何他的事物了,但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顶尖可以算是冒出个最高的尖,上面如果有块板板儿落下来,会最先和顶尖的接触,然后方才有可能轮得到更低层次的尖们。顶尖教授的头上还有板板儿,这些板板儿就是现有的体制和规则(包括明的和潜的)。如果去和这些板板儿PK,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板板儿很硬,顶尖受挫,就像拿钢针碰钢板,钢针折断,钢板无损;(2)板板儿较硬但比较脆,顶尖够硬,结果就向往水泥墙壁里面钉钢钉一样,顶尖破坏了板板儿或刺入到板板中,不过,够硬的顶尖PK这种板板儿没问题不代表其他非顶的尖们没问题,用普通的铁钉往水泥墙壁里面钉,铁钉打弯,墙壁基本无碍;(3)板板儿很软,顶尖不软,那没说的,一锤子搞定,直接穿过。 时下很多人把革除中国目前现有的一些弊端的希望寄托在少数超级精英身上,或许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他们期待着这些顶尖人才的出现和行动会给现有的体制和规则带来些变化。我们单 从这个关于顶尖和板板儿之间PK的比喻来说,这种可能性显然一方面要取决于顶尖所能耐受的强度、尖锐程度以及背后推动力的大小,另一方面要取决于板板儿的状态,包括其强度、对侵入物的阻力因素等。顶尖的优势应该主要在于其长度和锐利程度,但能否真正PK成功却不在其自身而在于其后的推动力的大小,而这种推动力应该不是顶尖一己之力(利),通常应该是社会上一个巨大人群的诉求之力(利),顶尖的重要作用主要源自其所处的高位而成为了他们的代表。希望顶尖人才们能够充分认识、领会这一点。 ~~~~~~~~~~~~~~~~~~~~~~~~~~~~~~~~~~~~~~~~ 参考: 【1】王宝山: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118
个人分类: 社会|4438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才无价,但是可以货出个价
大毛忽洞 2010-4-6 22:16
人才无价,但是可以货出个价 古人云: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能把自己货出去的, 需要具有文武艺的价值。 文武艺的价值越高, 货出去的价格就越高。 文武艺的价值观念标准随时代而变化,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标准。 帝王家就是买家, 时代不同,买家也不同。 凡是人才,都可以货出个价格, 价格决定于其价值和买卖的行情。 如果有人炒买炒卖, 人才货出的价格就会波动很大, 完全和房地产股票市场是一样的, 这就是现代人才的显著特征。 古代是十年寒窗, 10 年前后价格波动不大。 现在的人才是早上货一个价, 晚上货一个价。 完全是心血来潮的市场化操作, 谁的资本大,谁说了算。 总而言之, 人才是个无价之宝, 体现价格时关键在于一个货字, 有时是主动的, 有时是被动的。 例如,儿童本是国家的无价之宝, 但是到了人贩子手里, 不但有零售价,还有批发价。 后来李白又把自己赎回, 李白把自己送给了山川河流, 成为永恒不朽的人才。 李白曾经把自己货于帝王家,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3156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才”与“人力资源”
boxcar 2010-4-6 21:12
关于人才的话题,在科学网上一直长盛不衰,隔三岔五就要被讨论一阵子(兄弟不才,也曾写了一系列的《人才的流体力学》),这几天本网的几位重量级博主又在讨论人才话题了【1-5】,这次我也按捺不住冲动,要来凑个热闹,写写我对人才问题的一些看法。为了继续让大家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我关于人才问题的观点,我先从哈尔滨市的83路公交车站名谈起。 我们哈尔滨市83路公交车的站名很有意思【6】,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从哈工大附近去道里江沿方向的83路车有这么几个站名: 教化广场 - 抚顺街 - 市人才市场 - 人力资源市场(安宁街) - 建筑艺术广场 。对这些纯粹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逐渐形成的汽车站名,我们不妨做出如下解读: 人才嘛,一定是要先受过些教化有些知识和技能的;然后需要经过抚顺的过程成为了人才并进入市场进行交流;如果人才太多了,就很难再被看做人才,只能算作人力资源继续在市场中流转,当然到这时候就需要安宁了(千万别闹事儿!);人才多到一定的程度,建筑就很重要了(否则房子不够住的),可能偶尔也会有几个跑到广场上去表演一下行为艺术啥的。 让 咱这么一分析,就算给这些站名赋予了新的内涵,当然,公交公司不用为了我这么一通歪解就忙着去修改站名。 人才和人力资源,说到底都是人,既然都已然放到市场上去流通了,那么他们之间差别也就不会再是天壤之别了,单就这两个公交汽车站的距离来看,也不过一里地这么远。也别跟我说人才们都是开着名贵汽车去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当年哈尔滨那起著名的宝马车撞死农妇案就发生在市人才市场那一带,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还是屈尊坐公交车来吧。其实,如果谁说人才比人力资源一定高明多少,我是不大信的,因为在单位里面他们一律得归人事部或者人力资源部管辖,不会因为是从人才市场招进来的,总经理就一定要待若上宾,也不会是从人力资源市场带回来的,就敢拿人家当奴隶使唤(劳动法也不会允许吧?!)。二者最大、最直观的差距莫过于薪水不一样,人才赚得可能比一般的人力资源多很多,与之匹配的是要求人才发挥的作用要比普通人力资源更大些;除此以外,大概是上上下下的态度(看待的眼神儿)有些不同。 之所以在都被甩到市场上去交流的情况下还要分个是不是人才的名分,大抵是因为人才不但是人而且有才,能干些别人干不了的活儿;相比之下,人力资源就惨了,叫这个人过来其实看重的是他者一把子力气,并把这种人的力气看作了社会或企业的一种资源加以利用,也算是一种对人的直接物化,搞得和机动车市场一样(各位看客不要激动)。 人才的才从何而来我是分析过的来自教化,即教育和点化,所以受教育比较多的人更容易被视为人才。没收过多少教育、刚从附近农村涌进城找活儿干的农民工弟兄们,只能戳一把锤子在地下、站在教化广场的立交桥下面眼巴巴地等着干黄大锤(小品《装修》中黄宏扮演那个角色)的活儿,没办法呀,没受过足够的教化嘛。 人才受得教育比较多,眼界开阔和思想活跃都是事实,但这样给他们带来的麻烦是在单位会因为不听话而被认为不好用,所以要想方设法地安抚他们使之最终变得顺从。不少读者们看到这里,肯定想拿板儿砖拍我了,不过且慢,如果早已知道人才一准儿是不听话的,谁还会花大价钱聘去重用?在一般情况下,在流入人才交流市场之前,教化和抚顺的过程就应该先期完成。 很多博友可能都会说我这里提到的人才的层次都太低了,甚至根本算不得人才,充其量是高级人力资源而已。我想说,在很多情况下,人才还真就是一种在被看正了(看到了他们的价值)或者被高看一眼情况下的称呼,只有他身上最有价值那一面是否有充分的体现并得到了认可,才能保证得到作为人才应得的重视和待遇。否则,如果人才被倨傲在上的用人者看低了或者看错了,还真就成了人力资源,前些日子我们曾经讨论过的那5位甘心去做掏粪工人的大学毕业生,其实就算是由人才蜕变成人力资源的实例。 总之,所有进入市场出卖自己的能力(智力、体力或其他)状态的人,究竟算是人才还是人力资源,恐怕多少要看用人者的眼色和如何被用,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其关键还是要用对地方。只有被用对了地方的人,才是人才,用错了地方,人才可能也只好委屈而又无奈地充当一下人力资源了。 ~~~~~~~~~~~~~~~~~~~~~~~~~~~~~~~~~~~~~~~~~~~~~~~~~~ 参考: 1、 周可真: 可以买卖的还是人才吗?驳人才市场概念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757 2、周可真:劳动力与人才不可混为一谈再驳人才市场概念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921 3、周可真:人才有没有价与抽象还是现实无关简答鸿飞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9067 4、王鸿飞: 抽象的人才无价,现实的人才有价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928 5、王诤: 尊重人才和人才的市场化是完整的管理模式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966 6、 http://haerbin.8684.cn/x_b7567544
个人分类: 社会|7134 次阅读|10 个评论
A Harmony to Mr. Premier Wen’s with Answer to the Qian’s Question.
richardbg 2010-4-6 02:00
Some day when I reviewed a wonderful legend of the Qian, and recalled the Qians Last Question to education, I wrote down a poem here, even though I disagreed the Question on some deeply degree (to a grandfather) The poem is for today and the future rather than past. It is made for an ambitious science genius today. As you can see, it is no way to translate into English even there are many best female translators in the world. So, I just leave the Chinese edition here. For clear reasons, it is limited to hosts of Sciencenet blog to leave comments. (All my blog only talk about science, creation and discoveries issues and exclude political issue completely according my family rules.) A Harmony to Mr. Premier Wens with answer to the Qians question. 创学记 大鹏云游兮俯瞰万里 智凤飞舞兮愿慰苍天 钱门佑世兮温史创学 孙武再书兮自然千卷 ------------------RichardBG, 4/8/2010 创学 is a brand new word thatI try to useto be a short word with meaning of creation and discovering. I don't know for what kind of reasons, I feel it seems have strongest effects to encourage Chinese. It is possible many people have a fixed impression that creative and discoveringalmost belong to remote world. Hence, I use the new word to emphases the people in China and from China have more chances to create, to initiate, and to discover at highest levels. When we are willing changing and prefer changing our out-of-date concepts and Believe it after we heard of You just need believe it. You just need believe it, the wisdoms words during the long journey of three thousands of years would be resounded continuously forever in every living rooms, dinning rooms, and study rooms in China. Many or every Chinese could prefer seven-syllable Chinese poem style, so that I will modify it a little bit later into seven-syllable to let more friends enjoy it. Hope you like it. Thanks a million. Richardbg 大鹏云游兮俯瞰万里 智凤飞舞兮愿慰苍天 钱门佑世兮温史创学 孙武再书兮自然千卷 ===================. SomedaywhenIreviewed awonderfullegendoftheQian,andrecalled theQiansLastQuestiontoeducation,Iwrotedownapoemhere, eventhoughIdisagreedtheQuestiononsomedeeplydegree(toa grandfather)(Allmyblogonlytalkaboutscience,creationand discoveriesissuesandexcludepoliticalissuecompletelyaccordingmy familyrules.Thepoemisfortodayandthefutureratherthanpast. Itismadeforanambitioussciencegeniustoday. Asyoucansee,itisnowaytotranslateintoEnglisheventhereare manybestfemaletranslatorsintheworld.So,IjustleavetheChinese editionhere.Forclearreasons,itislimitedtohostsofSciencenet blogtoleavecomments. AHarmonytoMr.PremierWenswithanswertotheQiansquestion. 创学记 大鹏云游兮俯瞰万里 智凤飞舞兮愿慰苍天 钱门佑世兮温史创学 孙武再书兮自然千卷 ------------------RichardBG, 4/8/2010 ManyoreveryChinesecouldpreferseven-syllableChinesepoemstyle,sothat Iwillmodifyitalittlebitintoseven-syllabletoletmorefriends enjoyit.Hopeyoulikeit.Thanksamillion. Richardbg
个人分类: 科学中国|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编辑部删除了我对它的批评
王铮 2010-4-5 18:22
科学网编辑部删除了我对他偏袒某个博主的批评。好在这个批评的起因还存在于某博主的评论中 发表评论人: 王铮 科学网的这个推荐太不公平,应该主要推荐的是周可真先生的文章,因为它是问题的发起人,其次才是王鸿飞先生的文章。可是现在本末倒置。 博主回复:老王,您抱怨错了地方。到编辑部抱怨去吧。 不过它部分纠正了我批评的问题。如下 抽象的人才无价,现实的人才有价 卖不掉的东西非要卖那么高的价格,行政配额,不买不行;而能够卖掉的东西却又不准人家卖出应有的价格,国家和社会利益,不卖不行 王鸿飞 【相关】 可以买卖的还是人才吗?驳人才市场概念 周可真 人才有没有价与抽象还是现实无关 周可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9064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622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才有没有价与抽象还是现实无关——简答鸿飞
周可真 2010-4-5 12:57
鸿飞说: 抽象的人才无价,现实的人才有价。我要说, 人才有没有价,这与抽象还是现实无关。 抽象是认识问题。任何认识都有一个抽象过程,哲学是如此,科学也是如此。科学概念和哲学概念都是从现实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所谓 抽象的人才无价,现实的人才有价,这无异于说概念中的人才无价,现实中的人才有价。但事实是,人才的劳动力有价,人才的人格、意志、自由无价,概念中是如此,现实中也是如此,而且正是由于现实中是如此,概念中才是如此。 科学和哲学都讲究概念的清晰、准确。无论在哲学的抽象中,还是在科学的抽象中,人才与劳动力都不是同一概念。人才是劳动力的主体,故在事实上人才与劳动力是无法分割的,但是哲学和科学都还是要把它们从事实中抽象出来加以分辨、区别,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分析功能。根据这种分析, 人才的劳动力是物性的东西,是有价的;人才的人格、意志、自由是人性的东西,是无价的,或不可计价的。 有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里的贵、价都是比喻性的说法,与经济学上谈论的贵、价不是一回事。荀子曰:人...最为天下贵。这个贵才是生命诚可贵的贵,正是且仅仅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人才是有价的,并且是最可宝贵的。但是,这与经济学上的有价、宝贵完全是两回事。 在人才问题上,经济学所谓的有价、宝贵是指人才的劳动力而言,伦理学所谓的有价、宝贵是指人才的人性(人格、意志、自由等等)而言。前两篇拙文以及本文所讨论的人才有价无价的问题,在学科性上是属于经济伦理学范畴的问题。拙文之批驳人才市场概念,实在于反对当今中国现实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所普遍存在着的非伦理倾向,这种非伦理倾向事实上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突出地表现在实业界的管理者们草菅人命以致造成诸如矿难连连的人祸。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6690 次阅读|7 个评论
尊重人才和人才的市场化是完整的管理模式
王铮 2010-4-5 09:22
2010/04/05 王鸿飞先生和周可真先生讨论起了人才市场问题,我想有些科学概念需要介绍一下。窃自思,好像有点想沾光让编辑部也推荐一下,估计很难沾上。不过,周可真先生沾上了,作为反面的。说他是沾光是因为他的反驳文章就不被推荐了。可笑、可笑。 经济学的劳动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古典经济学理论就已经认识到,投入必须同时投入劳动力和资本才会有产出。一般情况下,劳动力与资本的投入要有一定的比例配合。资本不足,劳动力投入多,就意味着劳动力的投入不是有效的。资本过剩,劳动力不足,也意味着开工不足。所有这些都将引起经济危机。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结论是,随着资本、劳动力的投入增加,边际效益会递减。边际效益递减,意味着发达国家随着资本增加效益会越来越低,让落后回家追赶上。 特别要说明,劳动力不是劳动,马克思说资本购买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因此作为劳动力的是是市场的。这是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一次开会我听到一个学者与科技部官员合作的论文说,以后科技成果应该采用购买制而不是课题制。至少那个官员的博士文凭是骗人的。 人力资源是通常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个体综合,而劳动力强调的是复制能力。这里的创新能力意味着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东西,这种创造性意味着人力资源一旦投入成为人力资本,它就可能比一般的要一定资本配合的劳动力创造更多价值。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东西,因此,人力资源就是通常说的人才,是一种可以投入市场的东西。但是人才一般强调人的人性,人力资源,强调的是经济性。由于人权的地位,在使用人才这个概念时,就包含了对人的尊重,这种尊重就使得人们在管理是不能简单地把人作为一种经济学资源看待。因此,尽管经济活动可以把人才计算为资源,但是管理活动必须清楚人才不仅仅是市场的交易物,而是某种主体,必须赋予他某种自由权利。尊重人才,远远不是市场购买而是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权利,特别是尊重人的平等权和自由权。 人力资本或人才不能简单地作为市场交易物的原因还在于劳动力与知识水平的可分离。劳动力不是人力资源的必要条件。霍金是人力资源,是人才,但是他基本上失去了劳动力。霍金的例子还说明,对人才来说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和人力资源的非市场性。因为你不可能用市场交易价值判断霍金、阿基米德、爱因斯坦的价值。创新的影响是长期的,不能立即见效,也可能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顺便说一句,这就是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的差别原因。第一作者可能付出大量劳动力,而通讯作者的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 人力资源投入经济活动后就成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劳动力结合就可以创造物质产品。新增长理论发现,与劳动力不同,人力资本可以不具有边际效益递减,所以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其人力资源优势始终领先发展中国家。他们通过知识产权控制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国家。因此,知识产权的问题,将是 21 世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斗争的焦点。 特别要指出,人力资源不等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只有投入后才能成为人力资本。例如黄万里先生,高水平水利学家,可是解放后基本上不用他,他就没有成为人力资本。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培刚先生,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发展经济学之父,我也认为是这样的,可是解放后不让他上讲台,让他当管建筑工地的,后来老,创造力不行了,结果他也只是人力资源。人类也就是从这些现象提出要尊重人才,提出不能把人才仅仅作为一个市场物。人才市场的名称是对人力资源的庸俗化和错误导向。 通常,社会用人均收教育水平来度量社会的人力资本。但是近年发现这个度量不正确,因为受教育程度仅仅代表了人力资源水平,而不是人力资本投入,特别是不是人力资本有效投入,国民普遍接受了大学教育,但是不能就业,或者不能充分就业,这就导致人力资本有效投入不足。为了促进充分就业,特别是防止人力资源的黄万里化,管理上就需要充分尊重人才。尊重人才的一个经济学方法是计算人力资本投入的方法是用受教育年限的工资水平而不是用受教育年限。这个方法的变革是对尊重人才的市场化。不过市场化的基础是对人权的尊重。黄万里被剥夺发言权后,仍然发着教授工资,可是他却不能作为人力资本投入,只能挣扎着、呼吁着:把我投入吧!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剧。与黄万里相比,某些抱着腐败官员捞得我为什么捞不得思想的学者,捞各种计划的钱,就是不投入,他们只是一抔黄土。 尊重人才和人才的市场化是完整的管理模式。
个人分类: 我也说文化|5504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