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院士名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院士名单公布,“一二.九”运动OR“圣诞节”
热度 14 boxcar 2011-12-8 10:41
今年是院士评选年,所以关于院士、准院士、院士候选人以及院士不候选人的话题非常之多。关于院士名单,也已经出现了 N 多非官方、非正式的版本。 最早看到的一个是 11 月 7 日前 后的,我把它戏称为“十月革命”版的,但是,那个版本好像不大靠谱。因为马上就有了关于某著名海归教授是否成功“冻蒜”(台湾调的“当选”)的谜团——一场仿佛比北京最近的雾霾团更大的谜团。好在,据说北京的雾霾已经在冷空气的劲吹之下已然散去,而今天早上,看到有消息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名单已经公布,估计中国科学院院士当选名单不至于就这么一直“难产”下去,很快也会面世了。估计中科院院士名单的公布时间应该是“一二 . 九”运动,而不至于拖延到“圣诞节”(无论是洋人的 12 月 25 日 ,还是中国的 12 月 26 日 )了。尽管新科院士的初次亮相,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被某些单位视为“圣人诞生”一样地高度重视。 不过,无论结果如何,俺都奉劝各位亲身参与者和热情的围观群众们要淡定,胜勿狂喜,败莫大悲。该过日子照常过日子,该搞科研好好搞科研。因为,“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一场少数人有资格参加、更少的人可能取胜的游戏,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一场梦而已。
个人分类: 科学网|5949 次阅读|36 个评论
何祚庥院士安慰饶毅,方舟子为饶毅鸣不平
热度 2 xupeiyang 2011-8-18 07:58
  昨天,曾经和饶毅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有过深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在看到博文后给饶毅打了电话。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何祚庥表示,谁该当选院士,谁不该当选院士,大家见仁见智,虽然评选院士有一定标准,是基本公道的,但大家会有不同看法,并不像考试高低分数那样简单。具体看谁对科学贡献大,这个评判的标准本身就很复杂,每个人的尺度不一样。   何祚庥认为,当选的人大体是会有一些长处,最起码不会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人当选,但没当选的人也不一定不好 。“我在电话里对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必要太在乎谁该当选或者不当选,公道自在人心,也不能一次就盖棺定论。”   同时,何祚庥指出,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名单并不是最终院士名单,在饶毅所属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包括施一公在内的初步入选30人也不会全部最终选为院士 。“饶毅和施一公的研究在生物学领域属于新东西,新事物当然会有很多人反对,就比如爱因斯坦提出新理论的时候,就有很多年龄大的研究者反对,他的理论是在多年以后才被承认的。” 记者看到,一些网友对饶毅落选深表惋惜。有网友称,饶毅落选是中国院士的悲哀,他放弃了美国国籍,为人坦荡,学术贡献大过很多中科院院士。 方舟子对此也评论说:“我觉得饶毅居然第一轮就被刷下来,纯属侮辱人。连肖传国当年都进入了院士选举第二轮。” 北大院长落选中科院院士 发文称早已预料到结果 http://news.sohu.com/20110818/n316618094.shtml 今日饶毅 201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quickforward=1id=476535
个人分类: 科技人才|3899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年将取消领导干部评选院士
热度 8 xupeiyang 2011-5-27 06:46
院士中领导干部太多啦,党和人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已经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既往不咎,从今年开始领导干部不再申请院士,将给党和人民一个满意的结果。 一定要将国内外公认的,有科学、技术重大贡献的院士评选出来,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旭日干:当选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须是科学家 工程管理院士增选,第一看学术背景,第二看管理业绩和整体水平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717.shtm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严格遵循我院的‘章程’和‘办法’。工程管理领域院士的增选,第一步看学术背景,第二步看管理业绩和整体水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先必须是科学家。” 久离科研又无学术背景难进第二轮评审   旭日干介绍,根据院士候选人专业背景的不同,第一轮评审在其专业背景相关学部进行。这个环节就是要考察候选人是不是科学家,是不是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科学家。通过这一轮评审,符合学术背景要求的候选人才能进入第二轮对其管理岗位所作的业绩和贡献的评审。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这两个‘最高’的定位决定了能够当选的院士必须是最优秀或者最杰出的科学家。 脱离科研很久,没有高水平的学术背景,称不上科学家的人,难进第二轮评审。” 旭日干说。 5月2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名单共485人,提名材料将公示一个月。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奇数年进行,每次名额不超过60。今年增选工作年初启动,由单位推荐、部门遴选和院士提名,并经形式审查和主席团审定,5月25日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 485位候选人分别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厂矿企业、管理部门等。名单公布后,即有人统计发现,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如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原中石油副总胡文瑞、中电投副总张晓鲁、神华宁煤董事长王俭等。 除企业高管外,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原安监总局副局长闪淳昌、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政府高官 也在候选人之列。 科学院院士(部分领导) 序号 姓名 单位职务 1、万立骏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所长 2、江 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院长 3、江桂斌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主任 4、陈小明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院长 5、周其林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 所长 6、涂永强 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 所长 7、 郑晓静(女) 兰州大学 副校长 8、周卫健 ( 女 )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 主委,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所长, 陕西省政协十届委员会 副主席 9、郑永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副院长 10、刘国治 中国核试验基地 司令员 11、许宁生 中山大学 副校长、校党委常委,国际交流学院 院长 12、怀进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校长 13、陈定昌 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院长,科技委 副主任 14、王 曦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 15、王光谦 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常委、北京市副主任委员 16、申长雨 郑州大学 校长 17、王锡凡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研究所 所长 18、李安民 四川省政协 常委,九三学社四川省 常委,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院长 19、罗 俊 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理学院 院长 20、崔向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副台长,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所长,中国南极天文中心 副主任 21、包信和 中科院沈阳分院 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主任 22、尚永丰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中心 副主任 23、侯凡凡(女)中国人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所长,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肾内科 主任 24、隋森芳 原清华大学生物系 系主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副理事长 25、莫宣学 原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副校长 26、翟明国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副所长、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 工程院院士(部分领导) 1. 付贤智 福州大学 副校长 2. 刘炯天 中国矿业大学 副校长 3. 周 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 校长助理 4. 翁宇庆 曾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冶金部副部长 5. 周克崧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院长 6. 张建云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院长 7. 钟登华 天津大学 副校长 8. 孙宝国 北京工商大学 副校长 9. 罗锡文 华南农业大学 副校长 10. 张改平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副院长 11. 刘 旭 中国农业科学院 副院长 12. 南志标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院长 13. 王陇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卫生部 前副部长 14.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校长 15. 孟 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院长 16.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所长 17. 何华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总工 18. 周守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副总经理 19. 丁 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所长 20. 杨宝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 校长 21. 吴以岭 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 院长 22.段正澄 原华中科技大学制造自动化研究所 所长 23.金冬寒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711研究所 所长兼总工程师 24.邓中翰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董事长 25.吴曼青 中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所长兼 成像雷达研究开发中心 主任,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26.张生勇 第四军医大学手性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27.马永生 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常务副经理 28.万元熙 中国科技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院长 29.袁 亮 原淮南矿务局生产处 处长,安徽省青联 常委 30. 杨永斌 原台湾大学工学院 院长,云林科技大学 校长 31.曲久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任,学位委员会 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 顾问 32.徐祥德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所 所长,副院长 33.李 玉 原吉林农业大学 校长 34.麦康森 原中国海洋大学 副校长 35.程 京 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 总裁 36.付小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所长、全军烧伤研究所 副所长兼基础部主任 37.周良辅 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副所长 38.栾恩杰 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副主席、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副主任。全国政协 常委,原国家航天局 局长 39.王 安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原中国神华能源股份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4581 次阅读|10 个评论
新增院士名单公布 交叉学科发展处境尴尬
brbaba 2009-12-15 12:32
虽然李最雄几个月前就知道自己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失败,但近日2009年度新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公布后,他还是很关注地到网站上浏览了一下。在他申报的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有6名新院士当选,他都不太熟悉,就如同在这个领域,别人也不熟悉他一样这次,他在第二轮落选的理由是所申报的专业领域不合适。 也不怨别人不了解,干我们这一行的,在哪个领域申报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毕竟这是个多学科交叉的应用科学,无法划归到现有的任何一个学科体系中,也从没有产生一位本领域的院士。这位敦煌研究院的前副院长、我国第一位文物保护科学博士、在土遗址保护工程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虽然有着诸多遗憾,但依然很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他笑称:这次申报院士,能够进入第二轮,已经是我们这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了,当年许多文物保护专家申报时都止步在第一轮。 无独有偶,同样在本领域声名显赫的陈善广研究员,今年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也在第二轮后被淘汰。作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航天医学工程学领域的首席专家,陈善广同样被卡于申报领域不合适。他解释说:我是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申报的,但我的研究对象又不是火车、飞机、火箭,而是飞行中人的医学与工程问题,实在差距太大。可如果申报医学似乎也不合适。在这个训练出杨利伟、翟志刚等航天员的领域中,同样也没有一位院士。 对于李最雄和陈善广等而言,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的研究领域是边缘交叉学科。而申报院士无门,仅仅反映了这类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尴尬处境的一个侧面,更多、更大的制约因素让这类交叉科学的发展遭遇瓶颈。 陈善广告诉记者,虽然航天医学工程是在国家载人航天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也有了4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门以航天医学和航天环控生保工程为主线的医工结合、多学科交叉集成的综合性学科。载人航天工程这块金字招牌,既有利也有弊。陈善广说,不论是经费申请,还是重点试验室设立、基础研究项目申报,常常由于这项尽人皆知的国家工程被挡在了外面,相关基础研究得不到多方面的支持。 据介绍,航天医学工程学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被认为是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一个研究领域。美国高科技产业正是由于阿波罗登月计划而得以蓬勃发展,其中美国的医疗产业获益最大。航天员选拔、训练以及健康管理的理论、方法对于建设以健康为核心的医疗卫生体系有重要借鉴价值。 其实最重要的是,目前这种状况,由于缺少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使得这类交叉学科的发展难以为继。陈善广对此非常焦急。 相比之下,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更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甚至横跨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在教育部公布的一级学科目录里,与文物保护密切相关的就有17个之多。仅自然科学,就包涵化学、材料科学、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建筑等一级学科。实现真正意义的学科交叉与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国家文物局主管科技工作的罗静副司长告诉记者。 罗静说,在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非常重视本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都有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专业,而且在授予硕士学位时,要求必须取得过两个不同的本科学位,充分体现了这一学科的交叉性。我国目前只有在历史学门类里,有考古和博物馆学,无法涵盖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的全部内容。 都说交叉学科是创新的增长点,但目前这种学科设置,很难让我们这类处于边缘的交叉学科得以发展。教育部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之后在1997年又重新修改颁布过,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这些年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学科应运而生,可我们的管理却没有跟上。陈善广说。 据了解,这两个领域的主管部门都曾向有关机构打过报告,申请增设相应的学科,但都没有得到相关回应。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认为,缺少国家层面的学科整合,非常不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壮大。目前这种状况,很难将最一流的人才吸引进来,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科进步。为啥我们现在不能还原出几千年前古人制造的青铜器和陶瓷?那时的制作工匠是当时全社会最尖端的人才,而现在搞文物修复的,能有本科学历就很难得了。宋新潮还认为,由于没有学科整合,许多研究人员都是客串性质,加之原来的学术背景差异很大,在工作中很难达成共识,摩擦多、分歧大,造成很多研究项目进展困难。仅仅依靠科研项目的支持方式,容易产生临时组合、仓促应战的情况,不利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跨学科研究团队。 来源:科技日报
个人分类: 至理名言|3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